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x 页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神道碑铭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18H 页
显陵参奉 赠领议政可轩金公神道碑铭(并序)
国门东四十里平邱江上。有己卯大贤文毅公金先生衣履之藏在焉。南距十数武负艮之原。即其第四子 赠领议政可轩公讳德懋之墓也。公以文毅公为父。以忠简公为子。文毅公与静庵赵先生。同倡性理之学。以辨别淑慝致泽 君民为己任。旋遭谗邪蔑贞。道不大行。然我东之士。知有孔孟程朱之训而不可不学。实宗于此矣。忠简公受业牛溪,栗谷两先生之门。终与白沙李公抗章明伦。之死不悔。扶植 国脉。我东之人。知有君臣母子之分而不敢不尽者。伊谁之力也。公之所受所授。如此其正大光明。公可谓无忧人矣。用子贵秩跻崇品。法当得丰刻。而历世未遑也。远近子姓咸萃瞻扫。愀然兴感曰。岁月滋荒。不可使百世之人不知是祖之宅也。属其宗士平默。考公之门人月汀尹公根寿所述墓志及家乘杂录。檃括为状。谓光老生长文毅先生祖孙俎豆之乡。擩染其家声异于人。又与平默有蓬麻契托。使撰次为文。光老瞿然拜辞曰。不佞何敢当。学浅文拙。虽寻常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18L 页
日接者。不足以辨其贤否。使之轻重。况敢尚论于旷古外著于悠久乎。此而敢为。非至愚则至妄也。且仁人慈孙显其所出。莫如继述其心法。积累其绪业。自至光辉昭融。无幽不达。此孝之至也。何必切切于其外之文为哉。用是辞益苦而请益挚。至于理穷辞竭而不获焉。则乃敢谨按其状而附以瞽见如左。状曰。八岁遭家祸。常块处不出入不言笑。不与群儿嬉。一家谓之痴儿。以下文所谓十四始学文字。十九魁四学科。由是知名于世之语推之。则公于上学省事之前。良知纯性之发。暗与王裒呜咽蓼莪之意相合。其清明纯粹之质。恻怛字爱之体禀于天者。至厚且异。不可诬也。又曰。笃于孝友。内行淳至。与三兄二姊同居奉母。极其愉婉。门庭之内。和气可掬。内明外宽。乐易多恕。喜愠不槩于心。平居未尝有疾言遽色。以公诗所谓慈亲在高堂。养志是子职。我愿兄弟会。侍侧心已切。但恐事未至。一致亲心咈等句参观。则公之深爱愉色。积中发外。人无间言。其无愧于老莱,杨播之家范。不可诬也。又曰。家徒四壁。常晏如也。恬于财利。妻父母既没。妻兄尹公希庆邀公析箸。公醉卧不省。尹公独成其券。一门咸服其清。据此则其视世之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19H 页
婚姻论财。甘为夷道而不知愧者。何如也。又以公诗所谓笑世争巧拙。侈靡俗渐薄。吾道贵自守。饥寒何足恤之句参观。则公之安贫乐道。不慕外至。真无愧于黔娄,鲍都之高致。不可诬也。又曰。恒自奋励。下帷读书。探索要妙。多所自得。又曰。从公卒学句读之外。稍有所见者。皆得之于公。此即尹公自道之辞也。观此则公于记问词章之外。必有所自得者。惜乎。位不充德。寿不称仁。其所蕴所蓄。略未展布于世。可寻端绪者。不越乎文字。而亦皆散逸。尚幸公寂寥手笔。落在遗笥。有曰家为一国之本。故虽处一家之内。而可以建极于邦国。又曰天下之所赖而治者法制也。法制之所赖而行者君德也。有法制而无其德。则不足以治天下。有其德而无法制。则亦不足以治天下。是以传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今也。敬玩而潜究意脉。则所谓德者。指此心此理之得于天存于人。而为万法万制之根本枢纽。身之存亡。家之兴替。国与天下之安危治乱。莫不由此而判焉。此实己卯诸先生深得于己。而所以上告下牖之宗旨也。固公之箕裘渊源。而志所谓要妙自得。岂亦指此耶。至若出处大槩。则有曰期以一第。慰悦偏亲。力治博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19L 页
士业。屡上不中。 嘉靖庚申。以尉荐拜 显陵参奉。翌年辛酉。始中生员。志曰。 陵卒感公之深。没世悲思。家乘屡书不仕。此诚可疑。以理推之。公意既为禄养则辞官赴试。恐未必然。未莅之官。致卒追思。亦无是理。志出门弟之象真。乘是后人之泛录。则从志说近是。光海录忠简陪从勋。貤公上台衔。封清城府院君。 反正镌勋。 赠衔如故。生于 正德壬申十一月十三日。卒于 嘉靖丙寅三月二日。公字思叔。清风人。始出新罗王别子。至高丽侍中清城府院君讳大猷始大显。曾祖讳耋文科执义。祖讳叔弼生员。 赠礼宾寺正。文毅先生讳湜号净友堂大司成。 赠左赞成。妣 赠贞敬夫人李氏。宗室永新君怡之女。尹夫人坡平人。忠义卫麟之女。婉昵有女操。拮据佐公贫。后公二十三年卒。祔葬。三男。权即忠简公文科参判。 赠领相。枢,檼俱 赠左承旨。女参奉李应说。忠简男兴祥佥正 赠左承旨。枢男兴进 赠参判。兴达,兴迈。女都事白信民。檼男兴运,兴戬,兴祉佥枢赠参判。女李仁瑊,李贵一。佥正男腆参奉 赠参判。垌佥枢。女赵泂源佐郎,金周。庶女李克完,金大声,郑道澄,李奎赉。兴进系子埈同枢 赠吏判。兴运男培。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20H 页
女李弘长,韩耆。兴戬男垕,埈过房。兴祉男㙐 赠大司宪。埁号睡窝同枢,𡐇。女任震荣,林之乔。内外云仍。多至数千人。埈六代孙基缵前校理。七代孙师善前县监。埁七代孙东选今判官。出后平默。即𡐇之五世孙也。公之著述皆不传。有可笑吟一篇。与兄颐真子德秀,海隐公德器迭为唱酬。栗谷先生亦和之。今读其诗。使人惩创感发。岂所谓闵时病俗之所为。而非能言之士所及者欤。昔晦翁夫子论天下名节。首称陈荀生钟山岳动应星辰。德器风流。非不魁卓。一经斩伐。刚方之气。忠孝之风。挫折销铄。忘汉附曹之羞。近出其膝。此所以重发慨叹于亭赞而不能已者也。噫。当日北门之祸。尚忍言哉。自是讳言道学。胥戒祸胎。小人雠善戕道之害。一至于此哉。窃观公门含哀隐痛之中。仁厚愈笃。畏约收藏之馀。操履愈确。埙篪唱和。不失性情之真。师友趋向。尤著好恶之正。虽曰醴泉灵芝生有根源。苟非有自得于心者。安能如是。志所云云。果非阿师之言矣。是以愈退愈壮。愈屈愈伸。锡类式谷。繁昌弘大。德业功烈。世不乏书。岂非岳灵星耀咸钟于公之一门。赞猷基庆。世佑我 宗祊无彊之休也耶。于是乎公之昆弟。其文毅先生之能子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20L 页
矣乎。铭曰。
洛闽正派。流我浿东。载浚载洪。静老栗翁。静有断金。公述其事。栗有侍瑟。公锡其类。有源有委。胡不观德。家难世𡾟。迹坎心得。遗诀在箧。曰家与国。咸本一心。为天下极。是岂无受。圣门之鲤。维尹文贞。亲目其美。揭四德长。象师幽诔。古人尚质。言岂有愧。我徵斯言。用告无止。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墓碣铭
  
赠左承旨金公墓碣铭(并序)
谨按状曰。公姓金氏。籍清风。讳檼字君中。高丽清虏将军讳仲源之后。有讳耋通训大夫司宪府执义。尝宰安东府。佔𠌫金文简公称其为政廉公。生讳叔弼。生员 赠礼宾寺正。生讳湜号净友堂先生。大司成赠左赞成谥文毅。生讳德懋。 显陵参奉。 赠领议政。寔公之高曾祖考也。妣 赠贞敬夫人坡平尹氏。司直麟之女。以 嘉靖己未生公。八岁而孤。先是文毅公以洛闽正学。遭 恭僖圣朝。与静庵赵文正诸贤。聚精会神。图兴三代之治。旋遭虫篆之祸。而议政公与其兄颐真子德秀,参奉公德纯,海隐公德器。杜门绩学。晚登荐剡。亦为异趣者所忌。畏约以没其世。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21H 页
至是党禁已解。而门户荡残。甔石屡空。尹夫人辛勤鞠育。而义方之教。未尝少懈。公又天资近道。自知读书。继述家学。虽乱离颠沛之中。必以书籍自娱。寻常述作。皆傅经义。尝著梦答一篇。以见其志。由是日征月迈。学有所进。其见于当时知旧之所诵者。称其资质。则曰儿戏有度。擢凡异常。称其气像。则曰心雄万夫。貌不任心。称其内行。则曰孝友出天。子婿观感。称其志操。则曰非义不为。芥视千金。称其安贫。则曰居穷守约。古人无愧。称其言行。则曰行在言前。言若不出。称其德量。则曰浑然真率。如愚默识。人观其外。谁知蕴玉。至曰流风有自。先训罔坠。笃学希贤。人罕其比。则所以称其趾述趍向又如此。合而观之。则公之见重于一时月朝者。可以默会矣。公伯氏拙滩忠简公权。仲氏 赠承旨公枢。游学于栗谷,牛溪两先生之门。公又与李拙翁贞民友善。而李公于花潭徐文康公敬德为私淑。公在兄弟交游之间。所讲磨濡染者。又可以想像矣。公以 万历丁未八月十四日易箦。寿仅四十九。初葬杨州金村之先陇。移窆于永平治东五里城洞负乾之原。公以任子恩授宣教郎。以孙睡窝公贵。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21L 页
筵参赞官。配延安李氏 赠淑夫人。大护军达春女。生于 嘉靖辛酉。卒于 崇祯己巳。墓祔。男兴运,兴戬,兴祉佥枢 赠参判。女李仁瑊,李贵一。兴运男培。女李弘长韩耆。兴戬男垕,埈同枢 赠吏判过房。参判男㙐 赠大司宪。埁即号睡窝同枢。𡐇。女任震荣,林之乔。培继子义明佥枢。垕男相明。女辛义存,崔劲,朴点。庶出男宜明。女李昌庆。吏判男台明,启明县令,斗明承旨,夏明敦宁都正。女进士俞世基。大宪男礼明,义明过房。泰明,载明俱同枢。济明。睡窝男彦明 赠司仆寺正。女李秉和,县监崔弘相。庶男寿明,会明佥正。女李公龙。𡐇男恒明,鼎明。女申命休,张以经,李烨。内外云仍可数千人。不能尽录。八代孙前校理基缵。县令后也。九代孙前县监师善。承旨后也。九代孙今判官东选。寺正后也。出后。今辑公遗事而为状者。鼎明玄孙平默也。以为先世有善。而䵝昧不著则不仁也。象德貌懿而或爽其真。则亦未免一发不似。便作别人之讥。持此两端。回徨瑟缩。谓光老谨慎无他。又稍闻敬朋友祖考。同己祖考之说。属共删润为文。以揭墓道。光老辞曰。今后公数百年之远。而掇拾断烂。摸写精蕴。有甚于据四十九表而画出孔夫子。其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22H 页
事顾不难欤。无已则有一焉。孔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盖称人之善。但道其恰好至当而止。则为之者或出于勉强。而说之者易至于溢美。惟观人之过处。则为之者无所容伪。而说之者无为而失真矣。窃念先辈法家所与丽泽。必非诬友谀鬼之人。而观其揄扬称述。未尝不以过于拙直为言。执此二字而追象德美。则此乃观过知仁之说。而无损于阙疑致谨之道也。吾子以为如何。平默曰诺。遂敬为之。铭曰。
拙惟濂溪家风。直是武夷心诀。后之人盍以是观公之德而善继述焉。
 公五代孙道东所撰志云。伯氏忠简公大阐。公谓联武太盛。遂废举。此可见古人戒满之一端也。前文逸故录于下方。公七代孙平默云。 崇祯四乙丑孟夏日。
县令 赠参判金公墓碣铭(并序)
道学渊源。忠孝田地。百福咸萃。为百世为善之劝者。其惟清风金公讳兴祉乎。问其生之族。则文毅先生之子。上可轩公之所抱。忠简公之所为十起者也。问其知之族。则慎独斋金先生其事之如一者。而尤庵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22L 页
宋先生在观善之列也。寿人之所祝也。过绛县老人者七。贵人之所欲也。试子游牛刀者五。而秩亚八座。子孙保之。中庸之能事也。今公之神。尚食于房。房下所出谱。已过数千。殆与唐崔吴范相多小。幼而学壮而仕。老而归山水之选。考终天年。人之所乐而鲜能兼者也。公居洞阴。山明水丽。甲于畿北。前则思庵洞隐。后则农翁渊老。结庐讲道。公以宿德清标。赋归于此。登皋临流。咏志观德。不知老之将至。世人望之。不翅若神仙中人。家学之正。好德之实既如彼。曰寿曰贵。曰考终命多子孙又如此。所谓积善之家必有馀庆者。岂不信然矣乎。公字季绥。考 赠左承旨讳檼。妣延安李氏。大护军达春女。以 万历庚子四月五日生公。天资纯粹。忠简公师事栗谷牛溪两先生。与沙溪诸贤同门丽泽。公擩染习熟。文行日就。 崇祯乙亥。中生员试。己卯。除 靖陵参奉。内历诸司。甲申。出监知礼县。值岁旱荒。诚祷致应。民免捐瘠。己丑。 孝庙即位。慎斋先生长天官。以公为紫燕监牧官。公又夤缘出入。闻其绪论。及先生退居时就讲质。先生每以躐等为戒。而勉使脚踏实地。公佩服薰炙。所得者深矣。公又历典闻庆,杨口,文义三邑。而日月无可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23H 页
考。下车即寻外从大父墓。加土守护。又经纪率育亡友孤儿。此可见为政躬率之一端也。卜筑抱川之花山。为终焉计。晚酷爱永平山水。移居城谷先陇下。饭疏饮水。不以世间荣悴得丧婴心。竹杖芒鞋。遍游云岳逍遥之胜。时过思庵拜鹃之址。頫仰兴感。一琴一觞。陶然自适。继之以诗。诗亦不求甚工。陶写天真。绝无肤薄藻竞。如冬雷之作春雾之咏。其爱 君忧国之心。炳然如丹。不以身隐年高而少衰。时则 宗邦孤危。大老逊肤之日也。先是岭人黄壖移家入汉。结姻诸贵。搆疏陷贤。乐为继哲之谋。而诱援士流。公正辞以拒。作诗见志。其绝夫柔道之牵而严于金柅之戒者如此矣。盖其心之所蕴。德之所造。固非后人所可窥测。而观其所谓惯探经传趣。默识圣贤心。万物皆备我。何难此道寻。与夫正路与安宅。只在收放心。蚩蚩世间子。奈何不知寻之云。则公之所以为公者。岂无所本而然耶。 肃庙己未。以优老恩升折冲阶。是岁十月二十三日。卒于正寝。窆于城谷负坎原。配牙山李氏。德宽之女。祔左。后以仲子睡窝公贵。 赠嘉善户曹参判。夫人 赠贞夫人。公著述失于回禄。六世孙悌默收拾断烂为一卷藏于家。生三男二女。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23L 页
男长㙐 赠大司宪。次埁即睡窝公同中枢。以文章经济见称于世。次𡐇。女任震荣,林之乔。世德与子孙。详著可轩承旨两世碑文。此不复录。而六世孙渊默学问文行。见重士类。今广州判官。东选亦其后也。𡐇五世孙平默及渊默。从侄基宪。并述公行而属余为铭。二子盖尝从梅山洪祭酒先生。得闻为学之方者也。既辞不获已。则遂比次为文如右。而谓二子曰。先公实迹其可书者。固如此矣。若其传久与否。则又在吾友勉学成德光显祖考之如何尔。吾友念之哉。二子曰唯唯。于是乎铭曰。
昔晋靖节自挽死。又程太中志幽室。清风金公忠孝世。炳然丹心著绝笔。此身愿化为长帚。扫尽浮云布太阳。读公之诗论公世。后人其式公之藏。
勉窝李君墓碣铭(并序)
吾中表弟李君枰汝少治功令。声誉蔼菀。无命不售。读洛闽性理书。骎骎乎向上。晚年学行。盖冠冕一方也。呜呼。今九凤之山白鹤之原。墓木忽已拱矣。诸子述其言行状诔为一册。泣乞吾铭。噫。枰汝之贤。宜得吾铭。何待乞。枰汝之行。吾知之审矣。何待状。枰汝生有异质。孝友忠敬。不待教勉。儿时就黄檗山中。习为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24H 页
科诗。出语奇绝。一日能成十篇。有同业者临归失全藁。枰汝逐一诵念。手写以贻之。诸人异之。求传录他藁者校之。不错一句。艺业早成。赴汉城试。初得关节。既而悔其非不用。不欲以得失累方寸。连擢发解。覆试辄见屈。始枰汝从余游。闻科举之外有用心处。至是脱落向外劳攘。读书讲理。治心检身。事亲刑家。脚踏实地。其读书也。邹鲁经传。程朱注脚。礼家常变。于易用功尤专。诵数尤多。西铭则至万遍矣。其讲理也。聪明所及。工夫所到。盖能见其大意。形气性命师卒之分。天理人欲子贼之辨。发言制行。默契前人。论易得圣人画卦系辞之大指。湖洛理气同异之说。学者各有成说而不能一。辄以所见断之。略得周程之意。其治心也。静存动察。畏天之威。一念间断。常以为戒。其检身也。虽燕居独处。必端庄正坐。如对圣贤。衣必检侈服。食必检邪味。接人必检戏狎。其事亲也。养生送死。一遵礼制。事亡如存。飨祀蠲洁。常以不学而浪过。为忘其亲。以应事接物之合义为孝。其刑于家。则夫妇之别。兄弟之友。子孙之义方。皆有可述。以至论及事上涖官。与夫尊周之义朋党之辨。宗师华阳之实。所见所趋。皆劲直明白而无所苟。以故及门学者。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24L 页
彬彬多正士。家状所录大槩如此。吾试以平日耳目校之。非溢美诬称之辞。若是者谓之冠冕一方。不亦宜乎。序述以刻之墓道。又岂有愧色乎。枰汝之殁。乡之章甫。欲追上行义。乞赐褒赠。此足以见善善之公矣。然枰汝尝以愠人不知。为为人之学。以素位不愿。为平生究竟法。吾于枰汝。见其胸中本不草草。死生幽明。其心一而已矣。吾于此又何介介焉。枰汝系出全义。丽太师讳棹为初祖。自太师至 本朝。峤南都节制讳承干。式世大显。为东方甲乙家数。曾祖始济。祖义烨。考邦岳。妣光山金氏世楫女。遭所天丧下从。所生考妣邦禄高灵朴氏。三男四女。男寓植,大植,天植。女婿朴齐纯,曹学承,沈鲁锡,姜周燮。内外孙幼。枰汝初名日纪。后改名润九。枰汝其表德也。吾尝颜其室为勉窝。因以自号云。生于 崇祯纪元之三甲寅。卒于四乙卯五月二十五日。得年六十二。生死殡葬。皆在竹山。铭曰。
九凤之山。明丽逦迤。乃毓其灵。生此秀士。江汉羹墙。洛闽性理。匪佣其目。匪雇其耳。庶几夙夜。以踏实地。充美辉大。不敢妄议。善信之中。胡不相视。是岂无以。寡欲养智。词华艺耳。既不足云。穷达命也。亦不足言。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25H 页
曷不式似。勉哉嗣人。式似式大。用张吾军。鹤麓负酉。马鬣有侐。中表情挚。师友义笃。文追作铭。泪随笔滴。
瑞岩沈公墓碣铭
青松沈氏瑞岩公墓文。不佞癃疾垂死而不以辞者。以公襟怀洒落。嗜欲澹泊。其实行往往足以宽鄙敦薄。足以廉顽立懦。晦翁所称姜桂大黄之于田夫贩妇之病者。庶几近之。则不得不论著也。公生八岁。遭内艰。号慕泣血。感动傍人。承事异颜。殚其诚孝。少通经学古。以亲故治功令。无命不得售。及遭继妣忧。瘟疫大炽。门内丧威连仍。外人不得通。勉彊啜粥。躬干送终。一以家礼从事。既皆如仪。加以饥馑。生理大窘。公念绝进取。自杨州奉老絜眷。入洪川之瑞石。与家人约曰。我且力穑养亲。若等能顺之否。皆曰惟命。于凡干鄙事。靡所不执。悬栈绝海。靡所不历。箪瓢屡空。布绵不完。而肉帛供亲。靡所绝乏。乡里子弟多观感兴孝。遭外艰。人诵至行。助其丧葬者相望也。其卜穴。山主至捐禁养之地以予之。伯氏蚤世。宗侄短命。权摄家庙。尽如在之诚。家人化之。虽髫龀儿女。遭一贤果。知藏为祭用。同气友爱肫挚。自幼至老。一无侧目时。此公孝弟之大略也。故本立而道生。于长老。虽门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25L 页
地稍微。逊悌不懈。柴市耘亩。下马拜候而不惮也。于朋友。诚信相接。约信无不复。哀庆无不问。过失无不规。族姻近居穷乏者。左右接济。往往朝施予而夕不炊。冬寒。路见无衣波吒者。脱裤以衣之。居乡无贵贱。皆款曲尽情。村氓里媪颁白者。未尝斥名。行路待店人亦如之。雅以介洁闻朋友。富贵不敢以财馈遗。洪月南启祐宰洪川。公以子病求蜜。洪公馈之数升。公曰本求数匙。何至数升。取数匙而还之。沈判书履之为湖南观察使。时公有丧债不能偿。赙钱三百缗。公取若干缗偿债。馀皆还之。沈公锈观察本道。邀公游赏。时有杆城人以杀人被系。公知其冤状。谓之曰杆狱似冤。公其更查。观察遽曰。公岂妄言者。即驰关而释之。他日其人垂白。扶杖驮钱货。诣公称谢。公却之严。彊之则遂命隶逐之。有潜商输棺材。路过公居。吏执之。商诡称公家寿器。吏黾勉释之。以闻于官。邑宰谓公曰。公贸棺材有诸。曰有之。以故商德之诣公曰。赖公得免重罪。请以棺材献。公正色曰。业已如此。吾哀之而讳其实。岂利汝之物耶。或劝其为亲受。公曰如此。是以不义事亲也。尝自洪邑归松亭。路见遗钱百缗。守之竟夕。无来求者。输置寝室。揭木牌于野曰。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26H 页
失钱者来索。久后有来言者。查之不相左。乃出给。其人请献钱。亦笑而却之。公娶李氏。贤而贞疾。不得主馈。遂卜妾以付家事。妾父死。其母献田券于公。请分给其子女。公取薄田一区予其妾。馀以还其子。其母屡欲加给其女。公不许。有奴缺唇者。幼不知所之。邂逅而遇于岭东。奴愿自赎。公不从。取纸书给曰天生病人。见甚可矜。白文许给。其自在也。屡中解试。不随俗奔竞。尝写试券将讫。一少年请见。公许之。少年暗记传写。先呈高中。至于挥场。公不少恨于心。顾为少年指导覆试事。尝于原州覆试。诸生目公相谓曰。某必高擢。吾辈应试何为。公闻辄拨马而还。庭试以四六擢解。时相欲以公为门下桃李。遗公一短句曰。覆试吾为考官。若用此句则可擢也。公因不赴覆试。理家不留心货利。恶衣恶食。处之裕如。巫觋符章。不近门庭。讲历代治乱之迹而通于当世之务。虽不得出身事君。展布所蕴。如科场曲径。军保冤案。贪婪成风。廉耻扫地。名分不正。清浊未辨之类。皆做题目入商量。得救弊之策。而本之于勉 君德容臣直慎宠擢。欲以此一效芹曝之诚。而以分外故不果也。常夷旷萧散。逍遥林壑。嘉善矜愚。畦畛不设。故贤愚贵贱。同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26L 页
得驩心。杖屦所过。村妇街童。争相传告。名公词伯。台榭之宴。泉石之赏。得公贲然。若迎天仙焉。一时贤士大夫莫不愿交。而尹屏溪凤九,尹石门凤五,俞徵士彦鏶,尹教傅得观及洪月南,沈判书尤所契好者也。公虽不致力学问。而天分既异。又因朋友盍簪。其本立道生之实如此矣。于 国朝先觉。必推石潭,华阳。而西南是非之际。春秋尊攘之义。怀尼邪正之分。辛壬忠逆之案。剖判向背明白正当。而非出于党论之私也。使其就正有道。而从事于古所谓尊德性而道问学者。则造就之高远。有不可量者矣。公讳箕镇。字士仰。瑞岩其自号也。考讳堣以文章学识著名。妣完山李氏。县监僖全之女。继妣平昌李氏。某官某之女。祖讳尚龟。号乐天斋。隐居行义。授 斋郎不就。曾祖讳樀通德郎。 中庙朝。有左参赞胡安公光彦。 太祖启运。有左议政安定公德符。文林郎洪孚为鼻祖。盖上下千馀年。赫然为东方大阀。不待详也。公生于明陵辛卯十一月十一日。卒于 元陵癸巳五月二十八日。寿六十三。就瑞岩之龟坪。负丁而窆焉。李氏籍富平。通德郎弘元之女。故忠臣双柏堂世华其从祖也。先公十七年卒。葬于春川鸭室。男寿永。女适崔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27H 页
启宇。庶出男女。盛永,元德允妇。寿永五男二女。乐浚佥知中枢。乐浩,敬模,正模,乐显。安孝源,洪羲愚。乐浩,乐显皆过房。盛永系子忠模。鲁洙,鲁庚,鲁东,鲁应,鲁昌,闵致斗,韩邦新,李乔秀佥枢五男三女。鲁奎,鲁璜,权弘济,金台均,徐琼淳,姜炜东乐浩二男四女。鲁学敬模男。鲁辅,鲁庆,鲁曾,鲁恒,元有庆正模男女。鲁述生员,李敏善乐显男女。鲁广,鲁丰忠模男。内外曾玄以下百四十馀人。公五岁入学。诗语已能惊人。十岁以后。词学日就。喜读尚书。过万遍。禹贡则不记其数。故平生受用。得于此者为多。读易。端跽潜心。绵裤当膝处尽腐坏。诸子百家。贯穿博洽。文章法汉唐作家。而义理折衷于洛建。癖好山水。国内名胜。无不遍览。或三四至焉。耳目所接。模写为诗。天机流动趯勒遒劲。若神鸟飞翔。所著诗文及经义礼说凡若干卷。名曰自辛录。然公之所以为公。不在于此也。盖公既没。而诸章甫追慕不衰。至谋祭社之举。行义之服人如是夫。今按状序次。繁而不杀。非直为公地也。正欲子孙后人观法而推广之耳。呜呼。盍相与勉旃。序已。又系之以铭曰。
夷风廉立。惠声敦宽。全体匪班。数事则然。牲系峨峨。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27L 页
龟山之隧。考实论世。荐词靡愧。美质易得。至道难闻。忠信好学。以勖来人。
处士信谷韩公墓碣铭(并序)
不佞读诗。至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太师皇父。疑其与汤之立贤无方不同。及得故处士韩公讳弘朝家传。知立贤者不可以不重门阀。门阀之隆赫。由其先世道义立身。忠孝传家。子孙擩染见闻。虽常人之材。往往多成器。程子谓荀氏八龙岂皆贤者。其意可见也。况其生禀已非常人者乎。知此则知门阀之说。初不害于无方之义。非谓偏于明明而废其侧陋也。韩氏自丽太尉以下至 国朝诸公。勋庸文学。忠孝节义。史不绝书。为西原大家。而公又胚胎前光。行治如下文所述。子翠堂公。孙梨湖公。又别有撰次可并传。岂非南仲为祖荀氏为祢之明效大验耶。则因孝孙之托。力疾为铭。庶几其无愧焉耳矣。太尉公讳兰韩之始祖。佐丽太祖。统合三韩。丽季有判厚德府事清城文敬公修。 国朝有领议政信斋文简公尚敬。左赞成西平文靖公继禧。至成均生员 赠吏曹判书天赉。及其配边氏以孝烈显。承政院承旨 赠吏曹判书孝仲以名节显。宗亲府典签 赠左承旨必厚。因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28H 页
华阳宋文正揄扬墓刻而显。此其最著人耳目者耳。典签生晦轩先生如海。于公为大父。 崇祯之末。痛本国下城中原陆沉。遂超然遁迹于湖山之间。凡有除拜。皆不就。清风峻节。廉顽立懦。 朝廷为 赠贰卿以褒之。考南涯处士远箕。亦承父道。授缮工监役不就。隐居力学。专心为己。著四书源流。妣温阳郑氏。某官某之女。公生于 明陵己巳。幼识事长之礼。稍长自知为学。南涯公策勉曰。忠信为主。孝悌立本。词艺之于人末也。公终身服膺。故其学笃于践履。间习公车业。骈俪遒健。对策纵横。压倒济流。久之见科弊日甚。谢绝场屋。山耕湖渔。亲厨不匮。读书研理。心志益专。雅尚气节。与人寡合。所与游从。惟金退渔镇商,洪耐斋泰猷数公而已。不见其人。见其友斯可矣。尝病应举之士求之不以其道得之。足以丧己。丧己所以辱亲也。孰若保有良贵。贻父母令名也。于世不取声誉。不喜追随。虽有戚谊世分而久要者。一日贵显。不复通问。人问其故。答曰。显者先施而后应之。士之道也。以贫贱而求于富贵。其心欲何为也哉。盖士之得丧。实关世道。不可循俗而失己也。以故没身衡泌。朝无荐引者。 元陵癸酉甲戌。连遭内外艰。公时已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28L 页
衰老。苫块哭擗。啜粥行素。一如礼制。仍以成疾而不忍变。竟以此卒。丙子六月二十六日也。此虽礼经所戒。然圣人亦言观过斯知仁矣。足见孝悌之先训。服膺而勿失之一验也。齐延安金氏。县监相牧之女。事公五十年。相待如宾。未尝洽洽言笑。闺门肃然如治朝。拮据佐公贫。祭祀服食日用。虽甚窘乏。必躬自措画。勿令公烦恼。亦见修身及家之一端也。男命性即翠堂公。养德山樊。不就 除命。以大耋升嘉善。孙男震维即梨湖公。才学出人。早卒。次复维,师维,宴维早卒。益维。内外曾玄若干人。谒铭者玄孙应秀也。公事亲。不忍须臾离侧。时作老莱戏以悦之。虽衰暮之年。夙夜温凊。洞洞属属。不敢少弛。祭祀主家礼以成家法。事长。恭而有礼。教子。纪律甚严。诲人。端坐肃容。望之俨然。虽微细事。无得恣徇意欲以为根本之病。接卑幼。严而有恩。轻财喜施与。敝缊轻煖。甘肥疏粝。一视之无所取舍。只取蔽体充肠而已。常曰丈夫有志。彼口腹岂足以婴心。用功于四书最专。参之近思。博之诸经。又致力于春秋纲目。尝曰。尊攘之义不明。而伦常晦塞矣。劝惩之道不行。而乱贼无忌矣。今日当讲。莫急于此。每切京周之念。大小文字。必书 崇祯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29H 页
纪元。家间法制。要遵 大明宪章。有讥侮道学。诋排节义。党同伐异。倒置白黑。及乡愿乱德。含糊两可以取容者。其心恶之。若痼疾在己。论田分六等犹有疏谬。不如分为九等。论科举取士革罢为宜。然先须立纪纲正风俗然后改正。识者以为知言。公字济卿。号信谷。以任子恩授通德郎。殁时年六十八。始从先兆葬于骊州之新村。后合窆金氏墓。在同州卜大之洞葛滩之谷。背巽而面乾也。铭曰。
昔有东阳氏。渍绵述公德。训辞受家庭。绪馀追濂洛。表里谅不二。言行俱无择。义利斩钉铁。淑慝判黑白。彼哉乡之原。闻风能不恧。老子徵此语。荐词阡道刻。周士祖南仲。汉龙称荀淑。鲁无君子者。宓子焉所得。
赠司仆寺正徐公墓碣铭(并序)
盖当我 肃宗己巳。鑴党复起。骇机交煽。 仁显王后逊位私第。宋先生时烈欲先事防患。南迁瘴海。而吴忠贞公斗寅,朴忠烈公泰辅。又及时谏死。于是复命谏者论以逆律。中外震怖而三纲绝矣。徐公宗晦闻二公死。流涕曰荐绅有母。繄我独无乎。遂以布衣诣 阙上疏曰。 内殿母仪一国。九年于玆矣。 先后亲选名家。以配 殿下。殿下既与共 两殿之孝。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29L 页
经三年之丧。 阴教之愆。曾未有闻。今日有何罪累。而轻绝伉俪之重乎。设令 中宫有过。 殿下当从容戒诲。使之无过。岂宜胪列罪名。布扬外臣。无所顾惜。若曰为 元子地。则尤有所大不然。 中宫无子。而取禧嫔子为 元子。则 中宫之视之。何异于 殿下之心。天佑大东。 圣子诞降。 殿下之所当教者。家法之正也。臣民之所共望者。德器之成也。 殿下乃咈天人之心而有此伦纪之变。将何以垂范 元子。贻谟后世乎。况 殿下方在谅闇之中。当与 中殿共三年。而曾未周岁。猝有此举。至于诸臣之连章号吁。皆忠愤之所激。而 殿下不惟不虚心嘉纳。乃反刑鞠窜逐。不少假借。臣窃为 殿下痛惜之。传曰。人孰无过。改之为贵。愿 殿下深惟大义。惕然警悟。亟复 中宫之位。疏入。政院不受。凡三进而三格。公痛哭归抱川山中。足不履城闉。盖同时若成明滩揆宪,赵悟斋正万诸公。亦皆以布衣。或率诸生抗章。或约五部守 阙号哭。或泣辞 离宫。阖门自靖。其所以扶天经而正人纪者。耀然若日星。遂乃与宋先生同其屈伸。而吴朴二公不专厥美。 祖宗培养之力可见矣。公字子承。达城大族。以高丽军器少尹讳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30H 页
闬为始祖。 国朝有讳弥性安州牧使。 赠达川府院君。达川后五世。判中枢药峰忠肃公渻为高祖。曾祖景需宗亲府典签。祖择履善山府使。考学生文▼(廴+巳)。妣光山金氏。监司汝钰其考也。公生于 崇祯己丑十月十六日。卒于 肃庙癸酉正月二十一日。寿仅四十五。始葬竹山。后移永平獐项里负壬之原。从先兆也。公幼而克孝。比长伯兄殁。躬亲滫瀡。朝夕设席。厨房手调烹饪。祈寒溽暑。未尝少懈。一味一饮。皆先尝而进。酸咸温凉。务适其口。每经冬。手为尽龟。家素贫无储。田产器用。有自妇家来者。悉卖以供具而不令亲知。学生公性严。一意承顺。无一不当于心。每祭整衣冠。危坐达晓。戒饬家人。致其诚敬。极其洁精。而无得丰侈。疑立斋庖。指挥婢仆。分毫无敢慢。其立本者然也。公长身疏髯。面貌清癯。性高亢简洁。不能容人之过。其庸琐鄙悖行义不修者。虽在亲戚之列。若将浼焉。言动绳墨甚严。文章不求甚工。只取畅达笔意亦正直遒劲。此又其气像大槩也。方公之叫 阍也。众皆危之曰。草野之士无言责。不宜自速刑祸。公奋曰秉彝所发。岂问言责有无。若夫死生则天也。己巳以后。伤时忧国。语及必涕泣忼慨。甲戌。 上大悔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30L 页
悟。复 仁显位。大行命讨。化理清明。于是自赵,成诸公凡一时正人。次第收用。铨曹亦拟公一命。而公已殁矣。后以曾孙有容寿职。追 赠通训大夫司仆寺正。噫。公忠孝之性可述如此。使天无阏其年而进位乎天衢。则其所以裨补于世者。岂遽在当时名公之后哉。惜矣惜矣。齐长水黄氏。监察德舆之女。妇道甚宜。墓附穴。举二男。长命福有文行早卒。次命祚。孙男学修长房出。致修,缵修过房。纲修,缙修生员。女适府使金养正,李遇文次房出。曾孙学修男有容永同县监。以寿升嘉善同知中枢。有宪过房。女适闵百琮。致修男有济,有彦。女俞彦鉴。纲修男有源。有汉过房为缙修后。缙修女适李锡宽,元庆来。玄孙以下。今不尽录。而余友峻淳。永同公孙也。少与赵侍郎秉德,洪鳌谷一纯。俱师吴文元熙常。固穷修洁。士友尝推之。至是以赵公所为状。谒铭于余。余以癃疾辞。不获命。盖公不恤出位犯分之嫌。而挺身叫 阍者。为当时之三纲也。赵公撰次为状。而欲示久远者。为后世之三纲也。于是乎懋功坦夫之奸鬼。无所容于天壤矣。噫。二子尚尔。况其浮者乎。铭曰。
运值阳九。 坤极方倾。大老炳几。祸谪穷溟。侃侃吴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31H 页
朴。孔范同衷。公又其时。欧澈陈东。小大微著。虽则云尔。聿扶天经。其节亦伟。太岁维戌。 天日复开。厄于短造。胡为乎哉。眷彼獐麓。屹然四尺。我阐厥幽。刻词于石。
通礼南宫公墓碣铭(并序)
论人于阴阳消长之际者。视其所亲。观其所不为。则升沈荣枯之所以然可考。而人之贤否判矣。盖自 崇陵之世。鑴党连类。剥床以足。至于辨肤。驯致于 明陵己巳。则所谓剥尽而纯坤者也。尤庵宋先生。阳类之大宗也。当是时。如文谷金文忠公寿恒与一时名卿贤士。方以类聚。同其消长。而南宫公讳垕。 崇陵辛亥擢文科。大母杨淑人勉以忠正之节。公佩服教训。登朝因亲于文谷。而遍及乎诸公。砥砺名行。绝夫柔道之牵。既为凶党所排抑。及至 仁显之祸。凶党虽恨公持正不挠。犹惜其才器。万一为己用。使人啖以利。公据义痛斥。出国门自靖东湖上。是以首尾十八年。其历官内则两学训导教授,奉常司导二寺正。外则甑山县令,顺天长渊府使。其稍清显则咸镜都事,弘文校理。而考其岁月。在庚申乙丑之间。则盖阳类不至消尽之时也。噫。若公可谓贤于人远矣。八(一作公)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31L 页
字子厚。上世从殷太师东来者讳不传。至高丽。门下侍郎元清讨女真有功。封咸悦伯。子孙籍焉。 国朝副提学璨言事忤燕山。谪龙安以卒。副学生县令翼。县令生憘。憘生活。皆弘文校理。校理生格。茂朱县监。县监生炘通仕郎。公之高曾祖祢也。妣玄风郭氏。校理天豪女。继妣长水黄氏。学生廷益女。公生于 天启丙寅。幼有异质。六岁丁内艰。哀毁如成人。稍长力学自立。丙申戊戌。连遭内外艰。情文备至。事杨淑人尽诚。居在穷峡。城市美味。不绝厨供。路置奴户。令连臂传膳。公立朝向背之正。有本者如是。又按茂朱公当光海雠母时。弃官入洪川。宗族赖公提喻。无一人参凶论者。通仕公隐德不仕。有庄在三田渡。丁丑下城后。虏人竖碑三田。心秽其土。焚券不复有。是又东鲁之君子也。郭氏亦以贞顺称。平生无疾言忤色云。公既出东湖。取陶徵士诗语。榜其斋曰荷锄。遂息交游。惟三洲金先生昌协乘间过从。三洲即文忠之子。而当时士大夫之宗匠也。噫。岂所谓纯坤而未尝无阳者耶。甲戌更化后。刚反而亨。收召放废。授公通礼院右通礼。盖将骎骎显用。而公老且病矣。丁丑六月十二日。寿七十二而卒。始葬广州无愁山。一时名公。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32H 页
相为挽诔。大槩皆以浊世清操鸾栖枳棘为辞云。寻移窆于洪之东幕村负乾之原。淑人郑氏金氏皆祔左。郑氏籍晋州。考 赠参判以济。金氏籍光州。考学生廷冕。男铸通德郎。銋其庶出也。孙泼嘉义,澋。李匡时,尹䆃。铸系子庶子及二女也。浚,康汝卫,李庆兴,吕必迪。銋男女也。曾玄以下。不能尽书。而七代孙溢从病仆游。因往来汕上士友间。方读近思录。噫。公没以后百有馀年之间。消长无常。转辗至今。人欲内渍。洋澜外溢。上九之硕果。朝夕将食矣。今其讲习是书。或无乃阳伸之候欤。此病仆之所以厚望。不翅如饥渴之在躬也。溢第录公为阳始末。为家状一道而谒铭焉。仆不辞而泚笔。既又书其所望之意。并如右者。其心良苦。溢尚有以谅之也。铭曰。
天有阴阳。人有淑慝。公阳斯淑。向背明直。升沈荣枯。莫我敢易。圣谟孔彰。阳扶阴抑。一部近思。其义不忒。昭阐公幽。俾镌牲石。明勖公裔。俾弘先德。
庆尚左道水军节度使梁公墓碣铭(并序)
盖自世教衰。良心陷溺。文武士大夫能爱惜名节。而不为威惕利疚者。或寡矣。故南原梁公垸。世业靺𩋾。而慕郤縠之风。既致力于大易洁净精微之学。又深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32L 页
究兵书。于九军八阵六花诸法。神解绝伦。尝著握奇图说二编。自胜冠已有盛名。贼臣国荣欲召见。公曰。焉有布衣而濡迹于权门者。三请不肯往。国荣衔之。正庙己丑。擢第筮仕为司仆寺内乘。以事戛过国荣之门。国荣知为公也。恚曰。谁敢骑马而过我门者。捕治寺隶以辱之。公亦执国荣仆以归。数之曰。内乘所骑者 御乘也。虽遇宰相于路。法不下。且彼非 阙门。岂得令人下马。遂治其仆。视寺隶之所受。即日呈递。后为宣传官。习射梨花亭。国荣以寡约游赏。又以宰臣之过。无难放矢执言。公遂窜南海数月。得蒙 宥。然自此禁锢二十有六年矣。公归卧砥平乡第。逌然无怨悔之色。此非清心寡欲爱惜名节者。恶能及之。易之为书。广大悉备。而其要在利贞。在不为柔道之牵。若公可谓会读易者。而其贤宜得铭已。余与公之孙今镇抚中军宪洙善。宪洙访余黄檗山中。谒牲石之辞。余癃疾垂溘。恐无以副孝孙之意。而急于尚论。不得终辞。乃按状而序之。公字季深。南原氏著自丽初。有郎中讳能让为鼻祖。 国朝有讳诚之。当 成庙时。以佐理勋封南原君。历事 五朝。官至贰公兼两馆大提学。谥曰文襄。八世至府使 赠承政院左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33H 页
承旨益茂。庆尚左道水军节度使 赠兵曹参判彬庆。黄海道兵马节度使世绚。公之曾祖祖祢也。妣贞夫人阴城朴氏考廷璜。忠悯公淳之后也。公以 元陵甲子二月六日生。六七岁。屹如巨人。及长廉明雅简。国荣被罪。 上始欲奖拔。洪相乐性辟为备边郎。及升六。历训鍊院主簿,都揔府都事,训鍊院佥正,壮勇卫哨官三。历承传宣传官,训鍊院副正再。历堂上承传宣传官。外历兴阳县监,钟城府使。升资历长渊巨济府使,珍岛郡守。皆以弊邑故择差。京畿中军,上土佥使。以特 教除授。平壤慰谕使,五江绣衣。则又异数也。又为永宗佥使。止庆尚左水使。 仁陵丙子九月三日。年七十三而卒。今 上丙寅。宪洙郤海寇。以功升汉城府右尹。故追 赠公左承旨。公尝以孝友闻。自钟城归至楼院。仲兄殁讣至。 上遣掖隶 传教于路曰。留东门之外三日然后入。他日公入侍。上曰。汝知日者教意乎。念汝孝友有素。千里驱驰之馀。哭临而兄。则疾必作矣。故使之休息数日耳。甲寅。上欲辟废四郡。选文武曾经东壁训正者六人。除江界六镇将。俾审便否条列以进而戒勿相示。公受上土之 命。五臣者皆言辟之便。公独陈其不可。 上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33L 页
不悦。辟之十年。弊瘼百出。皆如公言矣。巨济时。李公得济为统制使。管辖三道。威力甚重。关饬一下。莫敢违者。时夏月。李公将出猎。使调发军丁。公谓农时不宜使民防报甚固。李公甚恨之。由是触处见害。公不以为意也。居官非祭需则一物不馈于家。亲戚有穷饿甚者。辄救之。晚自水营还 朝。家内夕火不举。其清严如此。故屡典州郡。声绩俱茂。公殁五十馀年。而所莅之邑百姓。追思不已。呜呼。提纲撮要。名实无疵。虽古名臣不可过也。华阳宋文正公尝言武士临难乃见。公值 健陵之盛。四方无虞。故公之蓄积。无所铺舒。然南轩不云乎。伏节死义之人。求之于犯颜敢谏之中。以此例之。则武定祸难之才。岂不验之于寡欲清心。轻富贵重名节之中乎。惜乎。安得如公数十百辈。布列中外。以展其蕴。则未论其他。如清白自持。使民以时之效。犹可以少延国脉矣。公治命敛不用缎属。从先兆葬于砥之柏洞负癸之原。齐淑夫人绫州具氏。县监桓柱女。继聘淑夫人清州韩氏。士人澋女。葬皆祔穴。所后子钟任某官。女适府使李惇五。孙长即宪洙。次勉洙蚤卒。铭曰。
文武梁公。 健庙荩臣。箕裘孙吴。羹墙羲文。孰为利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34H 页
疚。孰为威惕。我操如冰。我介如石。枳我何悔。乐彼田庐。水有鲜食。山有美茹。罪人既伏。 王曰汝嘉。公试内外。为 王爪牙。四方无虞。只循常辙。无赫赫名。与纪常烈。顾公遗爱。召杜匹美。亦公锁钥。阴雨实备。岂无其本。清慎禔躬。寿考维祺。康乐令终。垂裕不忒。孝孙有庆。敌 王所忾。嗣其忠正。嵂嵂柏冈。俨若斧堂。我词不愧。昭示无疆。
赠童蒙教官柳公墓碣铭(并序)
哲庙庚申。 赠杨根孝子柳公弘源童蒙教官。 命㫌其门。盖公既孝于事亲。又友于兄弟。笃于宗族。推之人属义合。亦多可述。其贤宜得铭。其孙秉鲁谓不佞同郡人。知公甚详。属托甚勤。惜乎老病神耗。且无黎眉大手也。谨按状。其事亲也。一言一动。不忘声形。自幼至老。慕之如一日。晨昏之节。枕褥展敛必躬亲。出入升降必扶护。家贫父子同室。炕不均煖。常于下席冷地。自占侍寝。隆冬无完衣。寒威砭骨。而不露几微。以安亲心。采拾渔猎。务极滋味。进饭必先尝品。以适亲口。出必告行。复不踰时。远不过百里。迟不过数月。人馈食。有绮食贤果。舍而不口。归而供亲。与吾家世好异于人。上元尝至吾家。出馈药饭。公裹而置之。他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34L 页
人不知而染指。吾家闻之。虑其伤孝子之心。极作蜜饭置其处。不令公知之。有诗礼家子弟。袖江鲜二尾。归将馈亲。历见公白发怡亲如老莱状。感之分予一尾。公辞谢至十里乃还。年六十七。亲癠弥留。公衣不解绅。饭不遑嚼。侍汤三朔。凡谒医剂药之类。一不替人。尝粪祷辰。靡所不至。遭艰。哭泣踰节。馈奠皆躬检。终三年如袒括时。其爱弟也。传衣对食。出必联武。居必接膝。非有故。人不见孤行独处。其于宗族。推其恩厚。无贤不肖。各得欢心。宗妇沉疾逾时。公忧形于色。家距稍远。且隔崇冈。公忘其耆老寒暑。逐日往视。其于人属义合。口不雌黄而春秋自在。予受之际。常瓜投而琼报。斗粜而升籴。 仁陵辛酉洋狱起。乡党失入者百馀家。公为言于知州。使之分拣放释。公又私谕坊曲。使犯者革污。不犯者加勉。乡党赖之不入于耶。有独行涉津。遇稍工醉狂溺死。入于疑狱而不能自直者。公挺身往救事得已。壬申闻西警。每夜西望祝天。凡五六朔不辍。以寓向国之忱。其他如居家严内外之坊。律身励节俭之操。皆言足听闻也。公自少日诵论语。至老不懈。常训子弟以为修己及人之道。备于此矣。是其庸行之懿。岂无所本而然哉。噫。使东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35H 页
韩一区每乡。得如公辈数人。为之父兄长老。以迪彝教。则我衣裳礼义之俗。亦足以不沦于西洋禽兽之域矣。呜呼悕矣。公字大卿。系出晋州。高丽大丞讳车达其鼻祖也。自大丞以下至 国朝。文献为海东显阀。不待谱也。五代祖判书武悯公赫然事 宁陵。与闻修攘大计。事在尊周录。是生司果星相。司果生重章。重章生建基。建基生同枢镇世。公之高曾祖祢也。妣全义李氏。其考副护军万白也。公娶阳城李氏通德郎宜祥之女。举一男二女。男宗斗。女长适辛德一。次适安光奎。孙男长即秉鲁。荫仕今司果。一鲁,敬鲁,容鲁宗斗出。南寿安光奎出。曾孙一鲁男冀善前武兼宣传官。为司果后。冀三,冀明亦过房。敬鲁男冀天。容鲁男冀学。玄孙锡麟,锡龟宣传男。馀皆未冠笄。公以元陵癸亥十二月十六日生。 仁陵乙亥九月十二日卒。寿七十三。葬兆杨根西终之铜店谷艮坐。李氏墓祔穴也。铭曰。
孝友睦任四行。本之鲁论一书。彼哉懵经而悖常。狗彘不肯食其馀。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墓表
  
孝子学生韩公墓表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35L 页
呜呼。此故孝子韩公命铉之墓也。按志状所书。公生三岁。母夫人有微疴。不忍饮乳。稍有知。凡遇时新佳品。不先入口。亲癠不离侍侧。九岁丁外艰。哀动傍人。常侍几筵。不脱绖带。执礼如成人。事母尽其诚力。左右服劳。不替婢仆。推及宗族朋友。皆有恩信。 仁陵甲子遭艰。仍毁瘠而成疾。乙丑正月十九日不起。距其生 健陵庚子。得年才二十六。呜呼。此礼经之所戒也。而君子以孝称焉何哉。原其心而悲之也。然则公之孝。孝而过者也。公之过。过于孝者也。圣人不曰观过斯知仁矣乎。以是权度而论著于墓刻斯可矣。若以志状所记灵异一款为断。则有不然者。盖公笃于孝也。故乡里贤之。死于孝也。故乡里哀之。贤之也据人事之明白。哀之也据人事之明白。何事于灵异也。故于此阙而不著云。公字子应。上党故家。太尉讳兰佐丽祖定三韩。自是子孙与丽氏世享。至 国朝亦显。师傅公讳协有学行。三徵不就。隐于黄骊之江上。为尤斋宋文正诸贤所推许。于公为六代祖。考讳孝天。事母至孝。妣完山李氏。略通书史。壸范甚美。信乎灵芝体泉。有根有源也。元配安东金氏。继室兴海崔氏。系子肯裕。肯裕男用国。馀幼。用国来谒余文甚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36H 页
勤。未忍以癃疾为辞而终于无作也。然有一说焉。昔朱夫子辞人先状之托而劝其笃志力行。使人谓君子之子者。其意深切矣。以是求之。则有善而暴白之。孝之小者也。继善而推广之。孝之大者也。呜呼。君请大之。大之如何。古之学者为己是也。为人之于推广先孝也。犹北辕而适越也。何哉。为其不诚无物也。用国曰诺。于是乎书。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墓志铭
  
观稼斋柳公墓志铭(并序)
抱川有一前辈行义修洁。学有渊源而不得试。又以年数不足而志业未究。故名湮没而不称者。曰观稼斋柳公讳字敬夫其人也。孝孙秉哲讲不明不仁之古戒。掇取其遗事挽诔为家状。具书与币。授其子基中。百里踏趼。谒铭于余。余重违其孝思。且急于尚论。不敢以癃疾辞。柳氏文化大姓。自高丽大丞讳车达。洎于 国朝。代有名人。不须谱也。 宣庙时领议政腆。按汝立狱。策功封始宁府院君。公其世适也。传至佥正𦨙。为高城郡守。闻光海雠 母事。弃官而归。于公六世以上也。曾祖 赠持平光勋。祖苏溪处士琛。考寒溪处士宗锡。妣咸从鱼氏。通德郎有瀛女。寒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36L 页
溪公蚤卒无嗣。同姓回岩处士晋培。 赠领议政思恭之后。聘金堤赵氏有麟女。举公于益山之石岩。自能食能言。回岩公教导。必先德行后文艺。十四出后寒溪。以事所生者。事大母徐氏母鱼氏。晨昏滫瀡。殚其诚力。徐氏婴风痰。色忧靡懈。十二年如一日。及殁。持承重齐衰。号擗逾礼。屡绝而苏。食素枕块。非丧事不言。既葬。日必上墓号哭。鱼氏丧亦如之。以距生庭绝远。不得伸私恩为至痛。奉赵氏于家。备志物之养。弟妹婚丧资装殓窆。各尽情礼而不以累其亲。姑夫某被诛。公迎其姑而养之。人或危之而不顾。恤其孤女。鬻田以嫁之。宗族故旧。不以死生穷达贰其心。赒急赙丧。惟力是视。乡有俞忠穆公应孚之故址。公以为忠臣之居。倡率乡士俎豆之。 健庙颁赐乡礼于八路。公以为此古礼。且 圣意不敢不对扬。为位于野而讲习之。公之行义修洁。其梗槩如此。虽然。足无目不行。凡系行义。须自学问以开之。初公治举子业。二十四赴礼围。见族父被乱儒驱排。不巾而入场。坐是杖流。遂叹息废举。专治为己之学。每日盥梳谒庙。退坐一室。整衣冠对方册。俯读仰思。孜孜不倦。于孝经,家礼,心经,近思,春秋等书。用功尤深。与同志讲义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37H 页
理。往复百折而不已。其所雅言以劝进后辈者。惟在小学语孟诸经朱子之书。而深戒其驰骛于百家外书浮虚无实之学也。盖惟文化氏自始宁公退栗诸先生同朝。向背不差。其后持平公得尤庵宋文正之学于其所生父信谷公某。苏溪公亲炙于陶庵李文正。深有所得。而至公一篑之初。回岩之义方。又为之本源田地。则是其学问渊源之正。不下于宓氏之东鲁。可知已矣。秉哲饬躬洁行。克趾先美。又令其少子基一弱冠从师。由是而𨓏。而凡气机物欲无得以螮蝀于其本源。则公之学问。不但有源而且有委矣。志公之玄宅。而不于此观德则乌乎其可也。乡党荐公学行而道剡不录。以 健庙乙亥三月二十八日卒。距其生 元陵壬午二月十三日。寿五十四。葬于永平锦柱山负壬之原。从先兆也。齐大邱徐氏。通德郎希修女。光州郑氏。承训郎履暹女。南原尹氏。学生毅柱女。男学勉佥知。徐氏出。学振,学彦。女适具象奎。尹氏出。侧出男学泰,学升。女李哲传,苏辉星。孙佥知男即秉哲。女郑承奎,韩舜会,成在植。学振男秉赫。女李龙汉,李▣模,崔日焕,南宫浣,尹凤奎。一女未行。学彦男秉兢。秉林出为学鲁后。即回岩嗣孙。女徐相吕。学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37L 页
泰男秉斗。女李仁相。学升男秉玑,秉奎,秉璨,秉璇。曾孙基中,基一。郑晚善,李秀昆妇及未行一人。皆秉哲男女也。公殁。诸公叙述多且盛矣。而家状已撮其要。今燔砂之文。颇觉其太蔓故略之。惟李黄山松秀之述。有所谓身心动静。以敬为主。毋自欺谨其独。为进德之基者。则公之所造浅深迹密。虽未敢断定。其家学渊源修己裕昆之精神命脉。实在于此。不可不表而出之。以致丁宁之意也。故录之。公有文集若干藏在巾衍。命曰观稼遗稿云。铭曰。
文城家世。正学渊源。稼翁式敬。理其心田。生为善士。殁垂后昆。贱子述铭。谅非耄言。念哉夙夜。扩大其传。
东雩张君墓志铭(并序)
呜呼。此檗溪之南珂马之峰负巳之原。望而睪如者。张君士文之墓也。士文墓于此三十三年。其孤学洙泣而请曰。迨此无恙之日。愿为之铭。使备陵谷之变迁焉。噫。士文吾谓之甥者也。不幸无年以死。使吾女抱崩城之冤。士文又励志为儒。苟其充阐志业。吾道之托。孰谓不在于此也。顾乃与伯丰正思辈人。同归于苗而不秀。吾甚痛之。何忍泚笔以铭。虽然。士文之贤。终不可以不铭也。士文之先曰高丽太师忠献公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38H 页
讳贞弼。与金公宣平,权公幸。协赞丽祖。统合三韩。厥有成绩纪于太常。入我 朝。讳有仁弘文馆校理。六传而讳世文。以学行补 斋郎。严于春秋尊攘之义。丙子以后。隐居不仕。又五传而讳聚五文科。官至骑省贰卿。于士文为高祖。曾祖震元。祖履信。考集星。妣完山李氏。宅济之女。有淑德。门族倚庇焉。士文生禀异凡。自幼不嬉戏。如博奕摴蒱之类。未尝一接于目。十岁。就学于李清风相佑。祈寒盛暑。未尝少弛。街路多玩好。端步徐行。一不顾眄。李公窃识视之。终始如一。稍长益端洁方正。好善若己有之。嫉恶若将浼焉。十八。委禽吾门。爱经传性理之书。凡余论学文字。辄爱玩而无斁。此则逐臭嗜疥(疥恐作痂)之类也。士文始好佛老医卜之书。手抄口诵。颇用心力。至是一切扫去。以诚敬格致集义养气之说。为毕生家计。最好程朱书。尊阁诵念。遇切要处。书诸左右。朝夕警省。于心经一部。用力尤专。看史至犯颜直谏仗义死节处。必三复致敬。有执鞭之慕。尝与季用献季文,任圭直容叔及吾儿埈。为丽泽之友。相期盖不浅也。既而母夫人有疾。而吾女适归宁。士文入檗山。将率还于家。共执粥药之劳。比束装也。士文欲求溪鲜供亲厨。误坠潭水。人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38L 页
救之不及。噫。尚忍言哉。士文于乐正子行殆之戒。讲服有素。而今乃如此。岂非天欤。虽然。其死也死于孝矣。君子当悲而恕之也。士文以 纯祖戊辰七夕日生。 宪宗乙未五月十三日没。得年二十八。男即学洙。女归梁文焕。学洙举二男四女。长述厚。馀皆未冠笄。士文事亲孝。其大人疠疾频复。夜不解带。躬亲㕮咀。阅月匪懈。家人见形貌甚悴。恳其替劳不听。每出入经宿。未尝不拜省祠版。时新之物。非供父母。不敢先尝。巫觋不接于家。娼妓不近于身。御家主整肃。接人主卑牧。遇寒饿之甚者。解衣推食。无悭意。与长者言。言教导于子弟。与少者言。言孝顺于父兄。以至农工者流。靡不随其人而开导焉。至于阴阳邪正之辨。则又却斩钉截铁。崔完城后孙尝论丙子事曰。微吾祖。社稷危矣。士文遽曰。不有三学士诸公。义理无地可寻矣。崔默然失色。为学志气坚固。必以践履为主。尝曰言行相左。幽显相殊。则馀不足议也。呜呼。若士文者。求之等辈。岂易得乎。善端之发。春嘘物茁。而天阏其年。曾不少假。岂气之清者数必局。天亦有无可奈何者耶。其后季文,容叔及埈相继蚤夭。而吾孤立踽踽。无与为邻。以当洋邪禽兽之冲。则晦翁所谓捧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39H 页
土以塞孟津之奔猛者。真善喻也。呜呼。老而不死。观居此世者。天又何心也欤。士文结城人。名会镇。自号东雩居士云。铭曰。
于嗟乎士文。谓君哭我。我乃哭君。谓君铭我。我乃铭君。谅玄天其幽默兮。何由问焉而以言。于嗟乎妙道之无形兮。匪一日之可明。君青春而赍志未就兮。我白纷而勤劳无成。玆乃五十百步之间兮。吾朝夕且死。将与士文卒业于九冥。
霞栖郑公墓志铭(并序)
霞栖郑公舜举长余九岁。行谊冠于朋辈。诗文为人宝玩。余猥居盍簪之列而受益甚多。不幸短命。志业未究。朋友莫不悼惜。舜举仲子教源。以家状来曰。先子圹内无述。四十八年矣。阐扬幽潜。下执事责也。执事者其图之。余抆涕力疾。按状序铭而断以管见者。所以见平日相知之审也。舜举生而殊异。美风姿寡言语。温厚简重。能言便解文字。稍长记性绝人。十四游华城。赋诗龙头阁。语辄惊人。人称神童焉。读尚书解期三百注。无毫发差。母丧哀毁过度。执礼如成人。与伯姊相依。友爱笃至。承事异颜。无间所生。待姊婿若同气。接人悃愊无菙。未尝谐狎。至辨别义理是非。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39L 页
严辞正色。无所依违。故乡里敬惮。虽盭夫不敢无礼。卜筑杨根山中。家计窘甚。而事亲忠养有方。时值荐歉。饿莩相望。计口设粥。至食松皮。而乡里饥者。亦多方赒给。赖以全活者十数家。遭继妣丧。情文无憾。抚季妹尤笃。异室同爨。分甘析少。十五年如一日。妹婿蚤孤失学。邀与联床。朝夕善诱。期至成立。其学尤长于诗。虽百韵排律。一挥便就。不加点化。笔意素拙。科场近。忽曰心正则笔善。宁有为之而不能者。乃学兰亭帖。致一数朔。尽得其妙。入泮庠。李相国宪球时以诸生相从。欲丐馀波。舜举为贵游子弟。拒之甚固。李公心贤之。晚年犹称道不已。尝赴监试被屈。客有从杨州来者。诵其乡人入格试券。称说其佳。座人听之。皆舜举作也。谓入于换封。皆欲摘发。舜举曰命也。力止之。后屡举不中。则乃喟然叹曰。嗟乎科举误我也。吾将从而述于龙门之寺。讲读中庸。以求实地也。而述恒老字也。俄而考生员公卒于汉师。舜举泣血三年。居庐执礼。祁寒盛暑。不脱绖带。枕苫食疏。手写礼经。毁瘠成痼。而丧威又连仍。入无中馈。出无亲戚。家计益窘急。他人遭此。鲜不丧性。而舜举能周旋艰虞。不失常度。则资器之得于天者。固已贤矣。倘天假之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40H 页
年而得遂宿愿。相守于千岩万壑之中。而殁身致力于戒惧慎独明善诚身之教乎。则不惟恒老资畏友之力而有分寸之进耳。以舜举之才之美。其进又何可量也。顾得年才三十八。而殁于杨根北山之寓第。时 仁陵庚辰四月二十七日也。葬于不弃之冈寅坐之穴。生员公墓下也。呜呼。孔子言苗而不秀者有矣。程子曰气之精一数必局。若是者吾不知其何理也。虽然。升沉荣枯。小体上事也。读书求志。大体上事也。舜举能一日超然有悟于大小之分。而欲决其向背。则易所谓剥之无咎者。舜举之心。实庶几近之。只此一事。岂不足为子孙后人之观法乎。以是论著。可幸无愧词焉。舜举初讳云柱。字士章。后改名海卨。故表德亦如今称。霞栖其自号也。乌川之郑。以新罗谏大夫讳宗殷为上祖。丽氏以下至 本朝。赫然为左海崇阀。而文贞公思道,恭简公洪,贞肃公渊最著。五代祖江原观察使晚依堂始成。 仁祖朝廷对直切。为时名臣。卒 赠天官长。是生讳宗宾。以进士疏救尤庵宋文正公。被政院所沮。卒 赠都宪。是生讳寿松。 明陵时擢用不次。官至京兆左尹。当辛壬群凶戕贤祸国之日。以捕将周旋庇护善类多全。是生讳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40L 页
复良号菊斋。官禁府都事。以刚介正直。不遇于时。于舜举高曾若祖也。考曰濂成均生员。妣曰宜宁南氏。迪宽女。东冈先生彦经后。继妣坡平尹氏。弼硕女。舜举娶绫城具氏。考通德郎毅锡。妇道甚得。人称女士。生卒皆先舜举三年。葬同原而负丑。举三男。学源,教源,孝源。孙男云翔。女尹映一,林达永,李鹤来长房出。朴永秀,洪在鑅仲房出。曾孙男薰泽。女李东年云翔出。馀并幼。铭曰。
荣枯事小。中庸道大。怫乱之效。其智如蔡。俾卒丽泽。至于耆艾。式月斯迈。何极不诣。胡阏其年。而反我袂。北山郁郁。松梓翳翳。我阐其幽。玄竁是志。匪公之以。诏示来裔。
亡儿圹铭(并序)
华西子方夜露坐于庭。华盖烂临。箕尾定午。小婢告以室人举男。入门呱呱也。其兄悬弧矢门左。其父讲咳名之仪。族邻喜友遣贺。粤二日周死。翌朝埋于墓傍。父曰勿使陷首也。兄姊四。最幼者亦觅弟而掩抑不已。良知也。铭曰。
尔父母兄姊。见尔为子为弟。尔不见尔父母尔姊尔兄。蜉蝣起灭兮尔之生。
仲子妇辛氏圹铭
辛贯粤麓暨丫。名业卓父元集。安氏出归李墣。寿卅七半婴疾。噫命薄埋之檗。南珂马负乙峰。顺爷娘移舅姑。洎于宗姑母癃。割其衾忘己冻。族妹窭解其裤。资嫁送躬缝缫。家凫藻不瘝事。性恭仁行勤壹。汪我泪。 崇祯四乙卯。舅华翁志。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行状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41H 页
趾拙斋申公行状
公讳胤夏。字季相。平山人。高丽太师壮节公讳崇宴为上祖。入我 朝。文僖公槩相 世宗。配飨 庙庭。文节公鋿事 中宗。为己卯名臣。文节之孙礏。 宣祖朝。为缮工监役。癸未。栗谷李文成公珥愠于群小。大被三司搆诬。牛溪成文简公浑为之伸辨。并被诬蔑。则忼慨抗疏。指陈贤邪。 宣庙嘉之。特授六品职不就。壬辰倭变。死于孝。 肃庙命㫌其闾。又 赠司宪府掌令。于公为五世祖。是生景祺。以长兴库奉事。为奇相自献所挤。是生腆。于 仁庙有子陵之旧。 仁庙改玉。累徵不起。丁卯以后。守尊周之义。世称大明处士。腆生汝道。汝道生总。亦皆隐德不仕。寔公之高曾祖祢也。妣孺人南原梁氏。学生益三之女。公以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41L 页
肃庙甲子五月二日生。幼失怙恃。育于外氏。十一始学书史。才气过人。悟解如流。及试艺场屋。侪流莫敢先之。然公以不识父母之面为至恸。自处常若罪人。衣带不华鲜。玩好不接于目。博奕不近于手。不入声乐之场。晨夕拜祠版。一如定省之仪。每忌日必达夜叫号。若袒括之时。或有故不得祭。连日恸泣而不食。当生朝。追念劬劳。哀毁深切。水酱不入口。终身如一日也。事王母权孺人。虽甚贫滫瀡必备。寝食不离侧。尝以权氏命赴举。在道闻微有不安节。辄归而扶护。权氏年踰八耋而甚安之。权氏每患痢。必以鳅鱼收效。后值严冬。痢症猝作。公解衣凿冰得而供之。已其疾。及遭艰。务尽情文。因致凘毁。几至灭性。服阕。自伤荣养无地。遂绝意举业。惟以奉先为事。瞻扫封茔。整理扐一。必诚必虔。掌令公棹楔。绌于事力。久未延 命。必竭力营建。尝读文僖公养拙堂记。感永世无替之训。扁所居之斋曰趾拙。以为常目服膺之地。辛巳六月。值亲忌而疾作。盥洗将事。诸子交谏。公曰病已如此。明年不可期也。无得复言。使二子扶之就位。祭毕。犹俯伏痛哭。至天明不止。由是疾遂革。临没口号。惟在欲见父母颜面。岂亦所谓终身慕者非耶。公以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42H 页
明月七日。寿七十八而卒。葬于抱川水原山子坐午向之原。公娶义城金氏。学生重镒之女。事君子无违礼。权氏常曰。有妇如此。吾死无忧矣。生先公三年。殁先公九年。其葬以祔穴。公为人长厚坦夷。不事边幅。对人言笑。天机流动。而操履常坚确。至于义理可否之际。凛然有不可以势力挠者。一切外物。泊然无所营为。自经传子史百家。以及天文地理方技之流。无不贯穿。而于礼书尤用精力。斟酌古今。正讹辨疑。以行之于家而及之于人也。笃于人伦。妇家尝遘疠。六尸在床而外人不通。公为卖庄而殓葬之。率养其幼稚而嫁娶之。乡里信其义。相戒不敢为鄙薄。临大事遇大议。皆就决于公也。雅言不及朝廷得失。闻辄愀然不乐者屡日。其失甚者。至于太息流涕。盖天性然也。晚病阿睹。家事又日窘。公泰然不以为意。明窗静几。讽诵古书。声若金石。客至。剧谈古今治乱之因。斯文废兴之故。听者欣然忘倦。以故远近闻风。皆有一识之愿也。圣人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者焉。孟子言可欲之谓善。若公者要其终。讵非其人哉。然而人不以是称之。同声而目之曰孝子申某。乃至申状营邑而登彻 跸路者何欤。岂非立爱惟亲。百行万善。皆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42L 页
由此出也欤。 哲宗癸亥。 赠公朝奉大夫童蒙教官。命㫌其闾。会 哲庙升遐。上下哀遑。故未及奉行。今上乙丑十月庚戌始建。 圣朝褒典。盖将树民彝于方来也。为人子者。宜知所劝哉。公举二男四女。男长馥次馝。女长适具彦柱。次李命相。次李必东。次李亨渭。今为五六世。不能尽录。而玄孙命俊孝行趾美。哲宗朝。乡士荐其行于知县。其弟命健访恒老于龙门山中。诵说先徽颇详。命健少子桂。亦弱冠从余。欲闻洛闽以来为己之学。盖惟公以笃孝醇行。博识多闻。抱拙终身。不少槩见于世者。不能无识者之憾。然今观后孙之贤。其能有以讲六蔽之圣训而反之于身。以大其孝德之传也。可信无疑。则公之不食之报。其在是欤。命健以家状来请檃括为文以图不朽。恒老愧非其人。且病伏床笫。久阁泓颖。然秉彝所存。急于论世。遂力疾撰次如右。以备黎眉大手据此而述铭云。 崇祯纪元后四乙丑十月下弦。前授通训大夫司宪府掌令碧珍李恒老谨状。
 状成后四年戊辰春。桂以公族弟高山公最夏所作诔文来曰。先祖有逸事。不可不补。子其图之。恒老伏而读之。盖当辛壬斩伐之后。公忧忠逆混淆。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43H 页
上诬莫白。往来贤士大夫间。博采实录。尽得四相心法群凶情状。编为一书。以示来裔。其与门内后生语及于此。则必究极本末。欲令一个半个。人不迷于向背。其心亦苦矣。呜呼。公内而笃于亲者。既如彼矣。则外而移于 君者。无怪其然矣。惜乎所编之书逸而不传也。幸诔文一段。犹有不泯。力疾床笫。修润而附于左。 崇祯五戊辰孟春。追识。
石史徐公行状
愚窃谓俊秀豪杰之士。多出于畸穷跅弛之中。朱子曰蕴藉不如磊落。石史徐公近之矣。盖其英迈超卓之姿。好善嫉恶之正。倚马敏速之才。皆非凡俗流辈之所可伦也。是以自学士大夫名公钜卿。以至儒生众庶。莫不输悃致愊。到辄倾盖。迎必虚座。乐与之交而无斁也。愚亦敛衽起敬以为徒进赞叹称诵。决非交济互益之道。冲挡抑扬。时或犯苦口逆耳之言。而非惟不以此介意。愈益喜闻倾倒无馀。若非好善出于天。安能如是乎哉。谨按家状曰。公姓徐氏。讳湄字竹海。号石史。达城人。始祖讳晋仕高丽。至版图判书。五传而至讳沉。为三南制处事。纳家基于 朝。十二传而至讳思远。以道学名世。官南台。后 赠铨议。公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43L 页
高曾祖三世。隐德不仕。考讳锡凤号芝隐。妣安东金氏履重之女。以 正庙乙巳九月七日。生公于堤川寓舍。公生而慧悟绝伦。五岁。口授数百字。闻辄记诵。性笃孝。顺适亲意。曲尽子职。九岁。受业于丹山尹处士。时出警语。籍籍传诵。十八岁发解。屈覆试。辛未。芝隐公病谻。进指血差复。壬申丁外艰。公侍汤数年。昼必侍侧。夜不释带。庐墓终丧。衰弊绖刓。服阕。因废公车。托迹泓峥。东游枫岳。有纪行诗三十六篇。丛石明月。或歌或哭。西之大同。拜父师墓。南蹑伽倻。访崔孤云遗躅。入东都。操文而祭金角干墓。过矗石。悲翼虎金将军之冤死。过昆阳。愤郑统相之有功无报。(自东游枫岳以下。在石史手录。)过绿骁。吊朴童子庐居。此其游录大槩也。平生嗜善如馋。嫉恶如臭。邻里有一恶人。畏之如蛇蝎。辄移避之。闻有一善人。则近就结邻。远辄委访。人有一念之向乎道。则必曰斯人也可与为善。有一言之近乎德。则必曰斯人也可与为学。耽耽然若己有之。其于功名财帛一切养生等事。泊然无营为。自养甚薄。身不衣帛。自牧甚谦。言或过恭。人诘其故。答曰。俭吾本分。谦吾本心。不能云尔。何过之有。公外若疏放。内实廉高。一衣一饭。一粒一钱。非其心所安则未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44H 页
尝放过也。后之知公心者。当知之矣。闻竹庄李先生讲道林樊。每拟束脩请学。闻易箦。恸而作诗曰。聪明自许抱奇珍。一抹龙门不见真。海内今无山仰处。白头归宿更何人。盖公于书无所不读。于术无所不试。兵韬道家黄庭参同及释氏说。涉猎掇拾。晚而有味于天人性命之学。手写易大传及中庸。合为一部。昼宵看诵。不知老之将至。所著有石史文二卷,石史诗六卷,湖海周游录六卷,微翁丛书十二卷,古文隽选二十卷,日记五十卷藏于家。 哲宗庚戌九月二十五日卒。葬于乾山负辛之阡。配平海黄氏有闺范。先公五朔卒。子女四人。长男秉堩。次秉圭次秉址。女适权应河。孙二人。在镳次幼。今来索愚文者。第二郎也。呜呼。石史公不可复作。而想其好善嫉恶之论。魁梧卓荦之姿。电掣风驱之文。涕不胜抆也。二郎尝与愚同研。愚垂死。尚以告于石史公者。反覆披露。噫。从游已世矣。亦见愚之拙直如旧也已。旃蒙赤奋若仲夏上旬。华西李恒老。谨状。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遗事
  
祖妣 赠淑夫人申氏遗事
夫人性度严正。能识大义。不遗细节。有古女士之德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44L 页
焉。
夫人寡居教子。甚有法度。先府君年六七岁。送于巢谷任公受学。一日随童行游戏。夫人闻即招来。立于门外挞之。日之夕矣。以为夜读不可阙。即令自门外复往塾舍。夫人涕泣不能寝。其慈爱之情。义方之严如此。
先府君在巢谷塾舍。凡有馂馀及非时膳羞。必送馈。勿令知其所自来。以绝思家之心焉。
先府君稍长。夫人以为乡塾非教子大方之地。更命请业于参议任公宗周。与其胤颖西公同学焉。南睡翁挽诗云早年游学鹿门邻。盖用此事也。
我高祖 赠参判公祀孙零替。不成门户。夫人替奉祠版。恪奉祭祀。墓在鼎排。相去十里。春秋节日。必具馔送之行祀。平生不辍焉。
夫人善事舅姑。诚笃物备。以故资宪公甚爱之。虽有他子而必就养于申氏。享年九十馀岁而下世。
岁适大侵。原隰在外。夫人卖什物为资。送奴收骨。埋于先茔局内。其笃于宗族如此。
任参议公谪居。夫人闻其家人屡空。即卖耕牛以纾其急。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45H 页
先府君在任公门。夫人买置一鬣。搬运粮馔。时果菜蔬之类。亦采掇精选。鳞次送致。亦于栉女爨婢。一一致意。故向年不肖拜颖西丈。其家老无齿。尚能道其故事焉。
权上舍复仁寓居水南甚贫。夫人闻之叹曰。文士穷困如此。遂分米救济。
乡里弁丱。约会山房课读。夫人见一族孙独无往意。乃招诘其母曰。尔儿独无意读书何也。对曰无衣。夫人曰。吾当衣之。乃裂裳而与之。族孙至老大。每道其事。感泣不已。
吾家旧屋。在祖考 赠参议公墓前。先是一岁中九经回禄。始移宅于他所。而旧屋后有穴。堪舆师往来觊觎。一夜乃移窆参议公墓。其及时应变如此。
有一童奴性恶。逃去几年。忽携其妻以还。夫人一以恩威驾御。奴乃感化。不肖始生。乳道不给。奴必戒其妻以勤乳。夜则率其妻而来使入乳。坐门外以待其出。虽隆冬甚寒。未尝一废。其恩义之感人如此。
奉祖先教子孙收宗族三者。是夫人平生最用力处。不肖生才三月。夫人捐背。当疾革。命侍者抱儿以来。抚顶良久。屡致教诲成立之意云。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45L 页
皇考友鹿轩府君遗事
府君仁孝严正。为侪流所推重焉。
最严于阴阳邪正之分。尝读东坡文。至斥伊川为奸。甚恶之。命子弟毋得复读苏文。
尝与华玉辛公耆宁游雪岳。宿五岁庵。庵揭金梅月真像。削发存髯。颔环百八珠。府君曰。气节可尚。殊非儒家正法。不拜。
丁卯戊辰年间。 朝家设科外。议以为四大臣讨逆科。四大臣云者。金相国钟秀,沈相国焕之诸公也。闻之愕然。命不肖停科行。
家有一鬣颇豪骏。喜借人乘之。一友人借去而毙。府君小无爱惜意。即曰凡物成毁有数。可见平日以义处物之实焉。
府君丱角时。在参议任公门受学。任公买一屋未入处。即闻此屋旧多魍魉杂怪。府君请先行一宿。竟夜安帖无是事。盖自童年。天性严正。邪秽不干也。
不肖妙龄婴疾滨危。外间讹言以为将用巫觋度厄。华玉辛公不信曰。此友正大。必不为邪说所摇。寻视之果无事。辛公甚喜。其见信于朋友盖如此。
儿时常受书于巢谷任公。每于其忌日。必送米果助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46H 页
祭。终身不废。
正宗庚申。西洋天主之说。广行一国。乡曲妇孺。亦多浸染。府君大为之惧。辟之甚严。闻其绪论者。皆知正学之可尊异说之可斥。翌年辛酉。大行 天讨。死者相续。而旁近士民。无一连累。识者以为府君之力也。
府君于戚属一人。常怜其饥寒。抚养甚挚。一日其子忽衣轻裘乘肥马。突如而来。府君惊诘其故。答曰。与某人(健淳)许心同学。与通货财。府君曰。所学邪正。置之勿说。子之父平生寒丐。而子忽有富贵㨾。只此一事。已甚乖当。子其去矣。与同好者。死生与同。不复见我也。其人衔恨而去。居月馀被诛。党与并底重刑。稍与相识。亦多收司。而府君独脱洒。
府君所居之室。扁以青华精舍。舍东有轩。扁以友鹿轩。平居未尝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一乡长老。真率相会。古貌古服。磊落列坐于青华友鹿之上。谈笑迭发。风流弘长。人皆艳之。比之于香山之九老洛社之耆英。如雪下南公纪济,华玉辛公,白石李公正儒。暨其弟华盖公正任,高浪申公景宪,龙津权公处仁,古邑申公在纯。县监李公靖模,进士郑公濂。及其他诸宿德老成。源源会合。莫不注向倾倒焉。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46L 页
闻本郡校宫有事。将往赴。遇柳弼于路。弼性险。喜为丑正之说。谓府君曰。公知今日之会否。尤庵坐其孙德相。见黜庑享。府君厉声曰。然则吾不参会。虽然。吾未闻以侂胄之故。并废魏公之贤也。以太康之有恶而黜禹。以丹朱之不肖而贬尧。则于理得乎。恐无是事。公勿过虑也。柳又大言曰。此国法也。若立异则祸且不测。府君曰。以此得罪。千万无恨。及至校宫。果无是事。
府君严正之中。和夷洞达。于宗族致敦睦。于朋友尽敬信。周穷恤急。轻财好义。议论峻洁。风流弘长。故远近莫不推许而倚仗焉。
府君儿时。与颖西丈同业。府君俊伟。颖西闲雅。适有解许负吕公之术者。过而论评曰一饶一贫。(饶指府君。贫指颖西。)颖西丈笑谓曰。尔当赒我。其后颖西丈停科禄仕差晚。果窘甚。府君随力周急。颖西丈挽诗云筐粟音书重。指此也。
府君于颖西丈。情契最密。盖师门贤子。且同学日久。臭味相近。故相与之笃。至白头如一日焉。
尝于上元。玩月起兴。与辛华玉诸公。出鹅湖踏冰过江。访曹雪峰得云于云湖塾舍。逶逦至陶谷。见李公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47H 页
达培。由鼎山至家。东方始白。先辈风流。盖可想见。
郡北迷源。旧享赵文正,金老泉,李清江,南东冈,金潜谷五先生。 正宗壬子三月啜享。金三渊,华玉辛公与府君力主其事。乡中异趣者。初颇持难。后卒归一。又与同郡章甫上疏请额。未蒙 允许。
府君尝取俟百录,明村杂录及其他关于怀尼源委者。一一翻阅而痛究极致。故于阴阳淑慝之分。论议不苟焉。
府君常言百事非信不立。故其措之于事为之间者。莫不较若画一焉。
府君务本。必在预字。如生子必以文学为本。生女必以纺绩为本之类也。
在洛社读书。亲年渐高。家势剥落。乃还山躬稼。借得北仓籴米十石。做起农本。送钱竹山。为贸谷种。妻党稍饶。相与收敛而资之。府君不乐曰。丈夫当自食。宁乞诸人乎。遂还之。
治稼一年。便纾力。然平生轻财好义。尝爱董子明其道不计其功正其义不谋其利之语。书付当目处而观省焉。
府君与华玉结邻。约曰两家同居山中。时或有求势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47L 页
也。时或未副亦势也。一日百求。主人不以为苦。虽未一副。客不介意。是乃长久道理。是故终始十有七年。情好如一日焉。
华玉殁后。嗣孙年长及冠。府君曰。亡友好礼。不可负其意。乃经纪三加。广速宾客。芳逸南公纪浩为宾。西岩朴公树为赞。李白石兄弟及南雪下。皆与其会焉。
府君栖迟山樊。不少槩见。然识者许之以需世之器。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传
  
孝烈妇文氏传
昔者朱子宋子序列忠臣孝子烈妇。虽微必书。如唐卫士李士龙,陈孝妇鍊玉之伦。皆炳然著之简编。盖衰世之意也。带方梁宪洙为济州牧。得文氏女孝烈。欲余立传而表章之。嗟乎。亦昔贤之心耶。文氏出身元章之女。十六。嫁闲良宋德宝。事舅姑甚孝。家贫佣赁乞假。忠养不懈。居四年而德宝以事浮海而出。因不返。乡里以为死。文氏痛之。以未亡人自处。逾时不易衣。经岁不栉发。期年。知溺水死无疑也。即闭户不食以殁。殡时见海藻螺壳。忽遍生棺面。若经沉水然。人异之。自 纯祖甲戌。本州及属县士民。屡以状闻于绣衣。 哲宗壬戌。命㫌其闾。曾孙荩。忠信有才能。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第 248H 页
教子业儒。梁公涖州三年。蔚有治绩而得力于荩者。亦不鲜云。
华西山人曰。耽罗荒溟绝岛。去 王都二千里。然 祖宗培养。远迩一体。宋夫子赤舄几几于玆信处。而又诸先正俎豆之所寄。良心太极。不囿于气机者。又无彼此之异也。故州人男女孝烈往往有之。尧舜之民。于变时雍。比屋可封。其以此耶。傥上之人知此义而用心焉。则经正民兴而洋夷不足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