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x 页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行状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6H 页
高丽门下侍中左政丞赵公状录
公讳简。字子三。考讳连璧。高丽高宗时。以大护军谪金堤。新罗讫解玉。筑碧骨堤于郡南十五里。水源有三。二出金沟母岳山南北。一出泰仁象头山会于堤。护军公尝梦。有一老来言曰。我碧骨堤龙也。明有黑龙来。欲夺我巢穴。望公来救。既觉甚异之。翌晓。挟弓矢。到堤边。须臾片云从南至。雷雨大作。忽有黑麟露出水上。公弯弓射之。正中黑麟。红血满地。其夜又有老人来谢曰。赖公而永奠吾居。公必有子孙之兴者。至元宗甲子。公生焉。风骨凡异。背上有七点。列如北斗形。两肩有甲。人皆谓必是碧骨堤龙精也。为郡小吏。尝升槐树。邑宰昼寐。见树上双龙纠结。觉而侦知之。即令受学。文艺日就。人有唱句曰。砚上黑云挥笔后。公应声曰。庭前红雨落花时。人称神童。忠烈元年。有妖巫奉妖神。自陜州历行郡县。人皆奔走设祭。公闻之曰。世无孔道辅。不能杀妖巫烧妖神。及至尚州。判官安公珦。杖以械之。其所见之正大。与安公相符。家本清寒而孝于亲。悌于长。忠烈己卯。年为十六。擢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6L 页
第壮元。补书籍店录事。明年五月。忠烈以诗赋亲试文臣。公又居第一。特赐黄牌籍内侍。因名所居地曰龙头洞。又名所处堂曰悦轩。累迁补阙。引进后学。公退之暇。必阅书籍。安公珦常以正学推之。与同榜金公恂,李公瑱,权公溥。交契日深。以祛民弊。兴学校为己任。劝权公建白于朝。刊行朱子四书集注。东方性理之学。自此始传。忠烈戊午夏。宫花盛开。王与群臣。宴于香阁。公以直讲。制进新曲。王命入乐府。丁父忧。庐墓三年。忠烈嘉之。旌表其门。特受佥议舍人。旋为庆尚按廉使。题安东映湖楼曰。此楼风景恼人多。八咏双溪不敢和。旗盖影交樵牧路。管弦声落吏民家。跨空檐阔肤生粟。照水轩危眼眩花。玉斧修成广汉殿。飘风不许上仙槎。连主选法知贡举。率入格诸人。诣寿宁宫上谒。王以公为殿试门生。临轩赐宴。秋除密直副使。力陈其斥佛崇儒。时内僚李之氐拜两司官。公不署告身。王召公曰。有一大官。憾卿慎之。及忠烈复位。密请再三。不得已乃署。丁未。忠宣王在元。遣金文衍,金濡等。夜入巡军府。宣批判。以公为右常侍。辛酉秋七月。上王至西藩独知里。寄书于公曰。予以命数之奇。罹玆忧患。孑尔一身。跋涉万五千里。向于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7H 页
吐藩。辱我社稷极矣。幸诸国老同心协力。敷奏于帝。俾予速还。于是与许公有全如元。请王还国。为沈王之党所沮。竟未达而还。公吁天无阶。继以流涕。十一月。上王又寄书于公及崔公有渰,许公有全等曰。予以十月十六日到吐藩。闻帝许予还国。其言若实。公等无以为念。不然。与权清臣,吴潜。议以高王之于圣武。元王之于世皇。率先归附。佐运树功。有微劳之意。表请于帝。奏记于丞相。俾余无久于此。公以请还上王为己任。而为权汉功所阻。阅二载而至癸亥正月。公制疏送使如元。请召还上王。二月。命量移于朵思麻之地。六月。元晋王即帝位。大赦天下。召还上王。甲子春正月。元帝敕王还。皆公之力也。公题平壤浮碧楼曰。太平车驾欲东还。金碧重辉锦绣山。穿月棹声连榻上。挂空灯影落波间。银滩钓叟鱼同乐。翠障仙僧鹤共閒。对此若论多少景。南滨八咏总无颜。五月。公与崔公有渰等。率百官军民。呈书于中书省曰。本国与日本不远。请令国王早还本国。安抚百姓。及上王之薨燕邸也。公北望恸哭。几陨乃苏。公既老瘅疽。有医僧曰。病根于骨。骨当半朽。不刮去不理。惟恐不能忍。公曰。死等耳。第试之。乃以利刀剥之傅药。绝而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7L 页
瞑者二日。王使人问疾。上洛君金恂往问。涕泣不已。公使人语。公之闷我。不谓如此。恂曰。四纪同年契。乌得无情耶。历银青光禄大夫密直提学检校佥议评理赞成事。加门下侍中左政丞。致仕归别壄。与诸生讲论经传。勉以忠孝。卒于乙丑冬。谥文良。稼亭李公谷。过龙头洞有诗曰。偶向壮元坊里行。旧居斜日入前楹。每惭场屋群龙斗。独步簪缨一鹗横。厌世公曾归碧落。卜邻吾欲斲黄精。地灵人杰言堪信。看取公卿衮衮生。后之章甫。有俎豆之议。我 成庙戊申。仍儒论立祠于大堤西禾岭下亲岩。而为兵燹所荡。 宣庙乙亥重创。后又移建于邑内城山之下墨岩。李文平继孟,罗建溪安世追享。其还安端由。见于吾先祖文正公所制告由。基所与配位失传不著。男令晦。宝文阁直学士。孙通元。工曹判书。曾孙希辅。入我 朝。户曹判书。玄孙义定山县监。以下多不尽录。而略举其槩。理智司直。崇智以翊祚功。封平皋君。五世孙也。元佑直长。元伦以靖社功。封马川君。六世孙也。润璧部将。润璞,润圭皆参奉。润琛以学行三徵不就。号百千堂。润珽校尉。七世孙也。英立。丁酉乱以死节㫌褒。 赠刑曹参判。成立。甲子乱募义。 仁庙朝。以学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8H 页
行徵。除内侍教官。九世孙也。用昌孝行卓异。特蒙㫌典。十世孙也。以学,以孝给复。必思亦以孝旌闾。 赠工曹佐郎。必达武统制使。十一世孙也。相周府使。相殷郡守。十二世孙也。今十七世孙镇默世默等。与其族孙澈,泯。以公行迹见示。因托以编次为状。余始盖屡谢而不敢也。顾以非直先谊之重。其后孙追远之诚。谊不可以终辞。据丽史及舆览所载。第录如上。以俟知言之君子云。
山堂处士崔公行状
公讳忠成。字弼卿。全州崔氏。高丽门下侍中谥文成公讳阿。为上祖。其玄孙讳霮。入我 朝集贤殿提学。号月堂。有子四人。季曰讳德之。早登文科。历践台阁。尝为南原府使。因退居灵岩。 文宗初载。召拜艺文馆直提学。旋即告老还乡。同朝诸公如朴翠琴彭年,成梅竹三问诸贤。为诗文。道其志节之高。世所称烟村先生者也。考讳潎。进武副尉司勇。妣密阳朴氏。某官某女。举四男。公其季也。公以 天顺戊寅某月日。生于罗州。未离襁褓。奄遭内外艰。育于诸兄。才及龆龀。气槩瑰伟。稍长。恒有四方之志。虽拳土块石。无不欲观。域中山水之名胜处。足迹殆遍。亦岂非超然出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8L 页
尘之标哉。淹贯经传。兼治举业。未胜冠。闻寒暄堂金先生以小学律身。而与一蠹郑先生倡绝学于岭南。负笈抠衣。先生敬重之。公受其旨诀。学以小学为本。尤用工于心经,近思等书。探索微奥。到意会处。终夜不寐。终日忘食。不得不措。渐造深远矣。公既亲炙于贤师之门。又与鸣阳正贤孙,慕斋金安国,秋江南孝温。日相讲磨。有丽泽之益。其相从讨论。见于秋江师友名行录。恒少留家而多在山堂。与诸友约会于精庐。自占冷座而处之。以作避睡惺心之方。而刻苦工夫。期于透穿。数次应举。更不赴。专心性理之学。著书客传,招宦游子文以自娱焉。公久处山堂。又游遍胜区。徒步跋涉。缘此受损。己酉冬。忽遘宿露之疾。守寂无聊。念古人之调持病症者。莫不以少思虑为务。作焚刻而警虑焉。弥留数岁。疾势渐㞃。竟以辛亥三月二十四日卒。享年三十有四。其年某月日。葬于罗州可芝洞负卯之原。从先兆也。公生有高洁之资。加之以博学躬行之功。早夜孜孜。穷年兀兀。其所自期者。实不寻常而浅鲜。故如续原人,读小学诸作。皆致力学问。究极事理。正名论,天堂地岳卞,上佔𠌫斋先生书。扶正辟异之意。大有裨补于世教。其劬工进德。发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9H 页
于言语文字之间者如此。其平日之正见明识。不可诬也。专由得力于从游函丈之间。若假之以年。其进当不可量。而中途遽夭。岂不惜哉。配全义李氏。兵曹参议若水女。生一男一女。男演文。婿忠顺卫薛俊。演文生一男一女。男彦邻进士。婿尹巷生员。彦邻生三男。福男佥知,祉男奉事,吉男主簿。婿文后素县监。内外曾玄以下。多不尽录。曩在 崇祯庚子。灵岩人士。立烟村祠院于月山之麓。其后远近章甫。以山堂公之能继祖武。齐发配享之论。积为年久。而至乙巳。始举妥侑之礼。 肃庙辛酉。以鹿洞二字赐额而致侑。于公则有曰薰德师门。志道妙年。识高行笃。遹绍家传。 朝家崇奖。实无馀憾。何敢更赘一辞哉。公之学行。至是克阐。以孙配祖。尤为有光矣。公早没而世且远。如干遗稿。仅为刊行于年前。而其十一代孙基一。又收拾散佚。将谋续刊于原集。其意甚勤。今见其拾遗中鹿洞配享祭文。有弟丧师治旅榇还乡等句。意或公丧出于寒暄先生学舍。故寒暄先生书其㫌曰山堂书客者。其以是欤。虽未及采入于家状中。而颇为考信之迹。故今此姑附于收录之末云尔。
忠臣并 赠兵曹判书李公兄弟行状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9L 页
丹山之李。有忠臣兄弟焉。其长公讳曰之诗。字咏而。仲公讳曰之礼。字漫兮。上世有讳公老。丽朝大司成。以文学著名。士林享以俎豆。其后世袭冠冕。至讳原干。右文馆直提学。讳居敬。版图判书。两世俱显。入我 朝。有讳茂开国功臣右政丞丹山府院君。五传而高祖讳阳春。说书。曾祖讳孟智。执义。燕山时。谏谪龙川。祖讳谦。掌令。陈 启救赵静庵。及祸作。屏居铁山先陇下以终。 英庙丙寅。褒㫌己卯诸贤。 赠公吏曹参议。考讳文虎。 赠左赞成。娶太原鲜于氏。鹏之女。连举公兄弟。皆生而有至性。气禀才艺。亦略相同。长公年八岁。与村儿游戏。筑石设坛。揭纸为旗。分伍施令。宛如军中。有一儿犯科。拿致勘律。群儿皆慑伏。大人尝有疾沉绵。公甫成童。药食之供。须臾不敢懈。寻医城东则医留内局。求见者皆不得入。公以童丱径进见医。拜跪庭下而泣恳。医者异之而犹不肯许。适大雨骤至。庭水几没膝。而不少变动。一辞恳乞。医乃趍下携起。偕往治病。其诚力之得人格感有如此。公交游名流。最于重峰赵先生志意相契。每对论时事。款语移日。先生大许其材器足以需世。公之弃文就武。亦出于待时一展之意也。公与弟勇力俱为绝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70H 页
伦。尝欲试之而烦眼未果。一日兄弟与同侪六七。玩游江上层岩。一人忽踬坠。公之弟翻身执坠而耸上腾空。下上之际。履一只脱落江边。公追拾于漂流而足袜不沾。观者莫不惊异。兄弟材艺。俱能穿扬。百无一失。次第皆捷武壮。而长公登科。在 隆庆丁卯。时申公砬。以才勇地望。负气自雄。拟占上头。而居公榜下。大以为耻。后与较艺。始服其不及矣。初以备郎。历训鍊院正。当为加资。而以文翰赡敏。特为内荐。连以注书入侍。疑难文字。必质问于公。因文 除授承旨。别赐四书以宠之。声望蔚然。称其文武之兼备焉。公性本刚直。与铨官有忤。出拜庆源府使。公殚心察任。境内大治。未久因事图递。邑民挽车遮道。愿毋递归。当壬辰之变。 朝廷急选三南防御使及助防将。公以前府使。差全罗道助防将。时李公舜臣为全罗水使。素相推诩。公欲往依水营。结约装船。向釜山之际。巡察使李洸移关促还。因使公结援于庆尚监司金晬。四月二十七日。公领兵八百五十名。发向岭南。闻金晬避贼于居昌。先抵居昌。与议戎务。而公以孤军转斗。遮三歧倭贼。俾不得向京。到知礼。遇贼击破之。追至金泉。又多斩获。于是傍邑分杪之贼。合屯于金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70L 页
山。公遂直抵金山。则贼军屡万。留阵官门外。建黑旗结大阵。势极鸱张。公单骑驰突。贼众大噪。围之数匝。公挥鎗而出。急令军人引柴木。拒塞来路焚之。贼少退。公欲趁其退还击贼。贼据险盛备。公乃伏兵山上。择善射精锐数百人。取路官门外平原。佯示弃甲北走之状。贼知我兵寡。益众复来。公入依官舍。一时射之。贼皆惊乱遁逃。公乘其乱击之。麾下健士。尽力逐射。山上伏兵。掩其后大破。乘胜追其馀贼于黄涧永同。所向无敢撄其锋。自此兵威渐张。士卒益精。歼馘树勋。指日可期。忽闻全伯李洸。领兵十万。留阵于公州锦江。而旋即罢兵。公不胜惊讶。引军至茂州。探询罢兵之故。则皆曰。洸信倭反间。欲为偷生计。退还全州。因此而湖岭二路。俱为贼薮。公罔夜驰进于全州请见。则洸称疾不即见。过五日始见。问其何为退还。则答以阴雨胶解。不可赴战。姑为休息军士。公杖剑直前而责曰。贼势国事。朝夕汲汲。此岂臣子自安之日。若无锦江罢兵之举。则庆尚之贼。岂至如彼充斥耶。仍劝速徵兵。洸不得已出师。使公为先锋。五月二十七日。公请倍日直上京师。以缀西犯之贼。洸不听。自龙安逡巡逗遛。到稷山。与兵使郭嵘会。两军合过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71H 页
十万。而洸庸劫。号令不肃。师行无律。公与兵使郭嵘,先锋将白光彦言于洸曰。我师虽众。散涣无纪。宜使列邑守令。各领其部。前后左右。循序赴救。则胜必全胜。败亦不至大衄。今以乌合之卒。聚屯一处。一或失利。举皆摇动。此危道也。洸不为采用。言议计画。每相矛盾。洸常欲置公于阴害。三歧之倭。弥漫争先。势若风霆。洸使公往探贼阵。以为防御。公曰。今贼一路由梁山等邑。至尚州败李镒军。一路由长鬐。陷左兵营。已踰鸟岭。一路由金海历永同而陷清州。合向京城。旌旗剑戟。千里相连。何必更劳往探而知之。况都城已作贼巢。 乘舆播越。 宗社将亡。今将军扫一道之众。留阵越界。日事观望。使此一介疲庸之士。径探贼薮。无异投肉于馁虎。莫如动军前进以决一战。洸甚恶之而亦不能牢拒。行到振威。闻大贼已据水原。又欲留阵。公亦请速行。遂击破之。仍进阵于龙仁县南十里。贼退走介山之北斗门。据险峰上。洸使公及白公。各领一枝兵。催促往击。公曰。贼已据险。难以急击。不如觇其形便。徐为之图。洸不悦。更令督战。公曰。必欲进击。请益兵一千。洸曰。第先赴战。则我当继援。所领一枝兵。莫可抵敌。而洸终不助援。势甚危蹙。时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71L 页
仲公以前牧使。扈驾平壤。都巡察李元翼素闻其声名。启请为招谕使。在其幕府。闻此急奇。入言于巡察。恳请往见。巡察曰。此去龙仁。地步涯角。何以得及。公言随泪下曰。及与不及在人。兄在危急。岂可不往乎。巡察以其状启达。 上特令厚赐资装。公一并致辞。只佩数升糜一匕剑。舍骑步行。若遇贼阵。则公以剑舞飞越。贼不敢逼。跋涉三日。得至龙仁。长公曰。兄弟会面。生死无憾。而困厄至此。外无援兵。今遇彼洸。亦是天也。惟当死国事。报君恩之外无他义也。但君若在此。浪死无益。各归所属以图勋业。不必牵碍于私情。有所持难也。仲公曰。见此危迫而弃归图生。非同气情理也。为国死节。一般于彼此。兄死之所。弟死亦宜。何暇论他日功名乎。于是兄弟誓以同死。与白光彦及古阜倅李允仁,咸悦倅郑渊等。遂决挑战之计而矢尽无可为。仲公以手中藤鞭为矢。囊有落镞一介而所乏者羽也。适有雉飞下阵前。翻身追获。始得造箭。长公及白公飞剑并进。麾下诸军鸣鼓扫旗。若将向击。有黄袍贼登栅指占。仲公弯弓直射。贼酋应弦而倒。长公及白公突入栅中斩其首。矢出胸背。又中大石没羽。既殪贼酋之后。乘其乱斩获甚众。公等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72H 页
乃移阵。点整部伍。则兵不满数百。贼又添来。四围十重。虽欲一战。而手无寸铁。各执鞭棍。奋勇突击。鞭棍亦尽。张拳徒搏。贼皆惊乱。若有来援。则可期扫荡。而洸终不救。有老奴随来者。解其所着衣笠而进曰。夜色昏黑。贼必不追。变服潜行。可以获免。长公曰。为将战死。职也。若欲苟生。则白日可走。何必冒夜潜行。吾志已定。岂可退一步。汝必脱身。以收我骸。仍脱小衣反着而示之曰。以此识之。即与弟及白公两邑倅达夜冲击。天将晓。大雾四塞。短兵接战。贼击断长公左手一指。又击仲公右臂。而自辰至申。殊死血战。忽有百队飞倭掩至。众寡不敌。竟为贼所害。即六月初五日也。洸之大军。亦随而溃。洸仅以身免。老奴往寻战所。长公则遍体锋镞。殆无完肤。左手一指。不知落处而运尸莫动。奴异之。觅得其指。始动其尸。仲公则右臂几断。而犹坚把长剑。兄弟身尸不变于热炎。怒气英貌凛然如生矣。公之兄弟。自少并以干城之材著称。长公文章赡丽而尤着力于兵学。常好太公韬略。不取孙吴。每读前后出师表。击节叹曰。竭诚尽瘁。未有如孔明之纯忠。其识见之正。殉国之志。于玆槩想。盖闻世不能常治。则其将乱也。天必生能弭是乱之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72L 页
人以拟之。此晦庵朱夫子语也。公之才足以能弭乱者。而沉沦不能展布。国家狃于升平。所养非所用。及值板荡。始授任使。而恒以创残饿羸之卒。猝当大敌。竟为办得一死而止。此是千古烈士之常怀吁慨者也。然非鱼熊之辨。素定于内。则亦难成就于一朝。可以见所养之正。而临乱效死之一节。亦足用扶我东方几百年纲常。则天之生公者。果非偶尔也。如公一人难矣。况二人乎。况于一家同气之中乎。张睢阳之孤城抗贼。颜常山之双节成仁。异代同揆。郑锦南忠信挽诗。忠义堂堂君弟兄。光芒宇宙日星明。麒麟高阁图形地。公独如何不载名。可想其使人致恨。而知言之君子。犹可以徵信。立慬事闻。录宣武勋。 赠兵曹参判。风声所树。愈久钦诵。逮我 正庙丁巳。因道臣启闻。并 赠公兄弟兵曹判书。后又合享于泰仁慕忠祠。 当宁壬子。仪曹因道儒陈吁。启请节惠之典。已蒙依施。 朝家之褒奖。允叶舆论。至是而崇报。更无馀憾。噫其盛矣。长公葬于铁山长和先茔侧某坐原。仲公葬于阳城磔山某坐原。长公配晋州郑氏。司谏思亮女。男宗一武府使。忠一侍直。志切复雠。丧馀不脱麻。因辞递。宗一男弘箕。女金永眉。庶子弘奎。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73H 页
忠一男弘斗。弘翼出后从叔圣一。弘轸通德郎。有文行号潭窝。女沈澄。庶子弘井,弘璧佥使。仲公配▣氏。男圣一监役。女李德基县监。庶子贤一,德一。圣一子弘翼。庶子克信。德一子起运。今其长公之八世孙祖学。收拾二公遗录。谒余为状曰。在昔己巳春。吾先祖潭窝。请其王考文字于尤庵宋先生。先生曰。先迹曾闻于沙溪,慎斋两先生矣。此老节义。求古未易得。何惜一评。而方罹世祸。不敢与论。日后岂无定评手段乎。未几月。先生受后 命于楚山。因以未就。今且为数百祀矣。不肖孱孙。窃惧愈久而晻晦。敢以徼惠于执事。余应之曰。尤庵先生之未及为文。诚甚可恨。而一言之教。重于鼎吕。正卿之 赠。精禋之荐。靡有遗馀。二公实迹。今既昭著。有何待于似此陋笔乎。犹复请益坚。感其勤意。第录如右。夫人之行各有所异。则固不可以同其状矣。然志气事功之所同。与他人亦有同其传者。传与状。纵有文体之殊而同则一也。况又程叔子状伯氏而曰。我之道与明道同。欲知我者。求之此文可也。如二公者。即兄弟之一体。则亦可以推此义也。今载同状。以俟知者。
潜溪李公行状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73L 页
李氏之先。骊州人也。高丽乡贡进士世贞。为公上祖。入 本朝。历屡世至振义副尉 赠兵曹参判崇礼。训鍊院参军 赠吏曹判书寿会。成均生员 赠议政府左赞成蕃。议政府左赞成 赠领议政谥文元公彦迪。为公高曾祖祢也。杨州石氏。公之母也。 公讳全仁。字敬夫。生于 正德丙子七月初四日。自幼气质温雅。诚孝笃至。未尝暂离父母之侧。稍长。律身敬谨。步趋有度。文艺夙就。而早知科举外。 有真用心处。方弱冠时。尝作誓天箴曰。一念之间。一思之隙。察夫天理人欲之萌。若是天理。 勉而存之。苟其人欲。克而绝之。若有违誓。天必罪之。书揭座隅。朝夕常目。而后又加书曰。宁学圣人而不及。不可以一艺一善成名。夙兴夜寐。无小懈惰。孜孜翼翼。战战兢兢。如君父鬼神临之在上。深渊薄冰处之在下。尽诚竭力。毙而后已。苟有所违。终有誓辞。前后二箴。俱是拳拳致意于遏人欲存天理而竭其诚力。期于学圣者。可验立志进德。极有准的。而又能服膺教诲。不小放过。文元公甚嘉之。 中庙己亥。文元公出尹全州。因灾异求言。上一纲十目疏。皆是格君心裨治道。启沃谋谟。关系甚重。恐人不信而疑之。故使公入洛。进达于天听。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74H 页
中庙览疏。大加称奖曰。言议刚正。虽古之真德秀。无以加此矣。即命传写三度。以示东宫及外朝。赐书褒嘉。特为升秩。恩数非常。盖文元公忠谠之论。得以上彻。实国家之幸。而公能获此付托之亲命。可知见信于足以干当事务矣。丁未秋。有匿名谤国之变。李芑,尹元衡等。因以加罪乙巳诸人。文元公亦在其中。遂安置于江界府。公随往之。温凊瀡滫。殚诚奉承。翌年戊申。文元公闻内艰于谪所。用遗衣服设位。行朝夕朔望奠。极其诚敬。泣血踰期。柴毁日深。公悯泣不已。护养备至。劬躬服勤。益笃靡懈。且穷荒之地。无可与语者。而公晨昏在傍。其于文元公动静语默。自多擩染而观感。其所讲求而质难者。录为一篇。名曰关西问答。癸丑。公暂归家。文元公贻书曰。祠堂祭祀。专恃汝之尽心。且汝须不怠勤学。以慰远望。虽寻常书牍。必以学行勉励者。亦想其平常期望也。是年冬。文元公易箦于安置中。一隅绝域。四顾无亲。公苍黄罔极。如不欲生。而独自治丧。式礼罔缺。当其舆榇发行。时值冰雪盈山。輀不得进。公露伏柩前。昼夜叩叫。道路观者莫不洒泣。至有樵夫为之悯。而致力担土铺路。俾得安行。诚孝之能感人者深矣。间关数千里。阅三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74L 页
朔。始达家乡。既葬庐墓。制除之后。公悲哀叹息曰。先大人虽在谴窜之际。而其爱君忧国之念。未尝忘于怀。取易经进德修业之义。衍为八条。缮写已具。志欲献忠。而以时义不可。未及进呈。斋恨而没。今吾何畏铁锧之诛。而终为泯默。不能伸其弼违补衮之遗志也哉。至丙寅秋。陈疏而投进。 明庙感悟。下谕道臣曰。今观庆州居李全仁疏辞及其父进修之规。身在草野。不忘其父进修之诚。良用嘉焉。卿其传谕此意。即 命复文元公官爵。公又以文集往质于退溪李先生。请撰行状。 宣庙初服。令本道观察使搜进文元公遗文。以为矜式。公裒辑以献。 特命赠职致祭。赐以岁廪。公乃进谢恩疏。蔼然忠爱。辞意恳恻。前后二疏。俱载关西录。州之紫玉山。是文元公杖屦之所。而岩壑环奇。溪潭洁清。真幽绝之境也。临终。传付于公。公徜徉其间。风韵森逸。有迢出尘埃之趣。公尝谒退溪先生。先生从容与语曰。君亦有号乎。公巽谢不敢。先生曰。无吾以也。公后以玉峰玉溪二号。书禀于先生。先生答云书略曰。又蒙促 召。身事如此。假使不作西行。何可招邀如君辈。相从于溪山烟水之间。因以惹得世间閒指点耶。称号两云皆佳。但先生平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75H 页
日。虽不以山名自号。然后人仰止。皆景慕于此山。其作书院。亦安知 朝廷赐扁。不以山名为耶。君当避此号。而只取溪山中佳处最爱赏者以为号。乃为稳当矣。公乃取眠川一曲之胜。且以其不入于先迹。故以潜溪为号。因作序文。叙其往复之语。又曰。眠字非志学者之所可取也。眠字其释曰潜。古人亦有以潜溪称焉者。惟此二字。庶无悖于自号欤。自是谢绝世故。潜居游泳。有逌然自适之乐矣。公受伤于关塞严寒。转成偏枯之疾。渐至沉剧。竟以戊辰十一月初五日终。年五十三。初葬于州北华盖山。 万历壬午。改葬于苓田负辛之原。初。公之先大人文元公晦斋先生高明融彻之学。有以探源乎洛建。接响乎洙泗。其出处大节。忠孝一致。皆有所本。迁谪穷阨之时。益见素履之贞。丹心之炳。而公日承趍庭之训。出言制行。动遵教督。而疑文变节。必皆质问。大而天地阴阳之理。微而事物应接之道。以至圣贤辞受之义。学者存养之工。莫不钩深而博问。审思而明辨。其坚固刻励之工。日进于诚笃。不迷于趍向者。固有所自来于传家之业矣。事亲也尽其爱敬。教子也亦以义方。而处事接人。各得其宜。性好俭约。凡诸服用。简素无华。声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75L 页
色玩好。一不留于聪明。而尤尽诚敬于奉先之礼。馀力隶业。亹亹不倦。仰思俯读。必至于心融神会。亲切而有验焉。是以德符于行而大为当时诸贤之所推重。言垂于后而亦为诵慕于无穷。其曰习诗书知义方者。退溪先生之所诩也。其曰教诲其子。亦皆有立者。高峰奇先生之所称也。其曰提撕警诲于父子函丈之间。而宛然若伯鱼之于夫子者。即静观斋李先生之赞叹也。其曰潜溪公事亲之孝。学术之正。多有退溪之嘉奖。而其至诚笃孝。能得感回天心。亦岂非学之力也者。芝村李先生之论说也。古语云不见其山。但见其木。观于诸先生称道之语。可验实学之难诬而足为不朽于终古矣。配晋山河氏。进士溥之女。葬与公同竁。二男。长浚有才识。官至清道郡守。升通政阶。历典诸邑。皆著治效。留心学业。献书于苏斋卢相国。辨论文元公更定大学补遗之本旨。书载于关西录。次淳济用监奉事。亦往来退溪之门。质问礼疑。郡守二男。长宏。次容奉事无育。取兄子容为嗣。曾玄以下。不能尽录。后 赠公礼宾寺正。又以士林公议。建祠章山而俎豆之。公之所著关西录。曾已刊行于世。其诗若文。则中值回禄之灾。不得尽传。略干裒聚。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76H 页
方谋锓梓。而其后孙真宇,真泰等。越五百程而来。以公家状一通示余曰。所记质野。愿有以点化也。余以不文辞。且谓曰。行状之作。当先于碑文。而今既表碣诸作。皆具备之后。欲为行状。甚晚也。真宇等起而更请曰。虽有表碣。而若其全体事迹。则不可无行状。而今此状草繁简。不能适宜。须更檃括而完就。敢再三渎烦。词情甚挚。余既感潜溪公家庭传受之美。又被其后孙申请之郑重。乃就其状中。稍加修润。第录如右。以塞其恳云。
忠潭李先生行状
先生讳齐杜。字汉卿。世人称为忠潭先生。系出 璿源。 太宗大王第一男让宁大君 赠谥刚靖公禔。是其八世祖。贤德比于泰伯。赐额至德祠。五传而为洗马光立。子承旨宗荣无嗣。取 定宗大王第七男守道正德生之六世孙同枢元俊之第二子敏厚为后。守道正。好学修道。世称东方颜子。至曾孙昌寿号耻斋。师事寒暄。资益静庵。有孙大福号涧隐。以行谊纯笃。栗谷荐达。被选南台而早夭。后 赠参判。是生同枢号慕庵。自少喜读小学。委己待力。值昏朝时。杜门养閒。 仁庙改玉。搜举遗逸。持除安阴县监。以寿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76L 页
进阶嘉善。后 赠左参赞。即先生之本生王考也。考郡守 赠吏曹参判。濡染庭训。在家克孝。为吏著清。 仁庙甲申。录宁国勋。尤庵宋文正公。称其莱孝子汉循良于挽词。妣高灵朴氏。直长 赠吏曹判书烜之女。江都殉义沈忠烈公誢之外孙也。以 皇明天启丙寅五月七日丑时。生于龙山忠烈公第。生而眉目如画。肌肤玉雪。姿相绝异。甫学语。便解文字。忠烈公常器重之曰。他日光大李门者。必此儿也。自八九岁。文艺夙就。与南壶谷龙翼,李静观端相。同学于府尹闵公机之门。交相责励。契好甚笃。十一岁。遭丙子之乱。入祠宇。负累世神主而出避。闻南汉下城之报。不胜愤慨。作诗见志。尊王攘贼之义。溢于辞气。庚辰母夫人病革。号泣祷天。乞以身代。割指灌血于口。须臾复苏。及罹忧。哀毁过节。疏食持哀。皆仿礼制。时年才成童也。壬午服阕之后。益勤学业。而慕庵每加警勉曰。人之为人。在于学问。不能学问。何以为人。父之于子。教而已矣。子之于父。顺而已矣。父而不教。子而不顺。几乎禽兽而不得为人矣。子欲顺而父不能教。父欲教而子不克顺。则两相乖戾。竟归于不孝不慈。可不惧哉。惟当勉力自修。立脚实地。莫有微瑕。须谅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77H 页
此深望。勉副无违。因命往拜尤庵。获闻为学进步之处。自丁丑以后。无意斯世。遂废科业。而参判公尝教曰。赴举亦可者。协赞陈猷。可以洗耻明义。岂非丈夫事业哉。仍是而旁治科程。屡冠黉试。诗名大播。甲午秋。中进士覆试。与仲氏郡守公联璧。以伸悦亲之志。探赜经籍。益励修己。执谦自晦。而华闻日章。乙未。 朝廷延访人才。荐拜斋郎不就。丙申冬。拜义禁府都事。又欲不就。久堂朴公长远。勉以养亲。乃肃命。翌年春辞归。丁酉。连拜奉事,直长不就。戊戌秋。尤庵先生掌铨荐。拜宗簿寺直长。己亥六月。又拜直长。而十二月。同春先生当铨荐。拜内赡寺主簿。庚子。与馆儒上疏请栗牛两先止从祀文庙。又与李裁等上疏请留同春去国之行。五月。拜司宪府监察。寻迁刑曹佐郎。八月。特除户曹佐郎。兼版籍司别库。并辞之。辛丑三月。拜金城县令不赴。四月。复拜高敞县监。仲氏郡守公劝以荣养。遂赴任。一以忠恕为政。择乡秀才。教导有方。为方伯赵公龟锡所褒。癸卯。以兼邑兴德县事。因查启罢归。甲辰冬。拜安山郡守。丁未。华人曹胜等百馀人。漂至耽罗。言永历克绍 皇统。衣冠不改。朝议将解于北虏。先生闻之奋然曰。忍将周馀之民。投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77L 页
诸必死之地乎。又况义之所关也。虽处卑位。宁可无言。乃疏陈其不可。又请因其人而通问中朝。殆累千言。喉司却而不捧。竟押送曹胜等于虏中矣。戊申。陪往参判公沃川任所。转谒尤庵于西台山而还。莅安屡年。蠲去冗烦。抚绥吏民。政成之暇。修缮公廨。己酉落成之宴。尤庵临会。引朱夫子南康故事而记焉。十二月。移拜掌隶院司评。庚戌六月。除平市署令。呈状辞。九月。拜通川郡守。壬子春。因灾异求言。上万言封事。罄陈所怀。略曰。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举。而上帝鬼神。以灾谴告。无乃天锡 神智。付畀甚大。而 圣上自任之重。有未报天心而然耶。臣闻古训。多难兴邦。殷忧启圣。比年以来。妖孽灾眚。不啻祥桑雊雉。此实 圣上转危奠安之时。进德兴衰之几。伏愿 殿下惕然改图。常存戒惧。 圣学日进。 圣德日起。有始有终。则上帝鬼神。还收威怒。而可以兴邦。可以启圣矣。盖天下万事。无一不本于人主之一心。心者万化之原。而易危难守之物也。一或不正。众欲随萌。非有学问之工。涵养操存。则何以守正乎。夫帝王为治之道。莫先于学问。学问之要。莫先于讲圣贤之书。求义理之当。体之于身心。行之于事为。而克私犹恐不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78H 页
猛。迁义犹恐不疾。扩善犹恐不及。析理犹恐不精。则人欲扫尽。天理流行。尧舜所谓惟精惟一。文王所谓缉熙敬止。孔子所谓克己复礼。子思所谓戒惧谨独。孟子所谓收放心扩四端。程子所谓主敬穷理。朱子所谓实践扩充。而千古贤圣相传旨诀。不越乎此矣。又曰。窃忘疏贱。徒切报效。敢以平日衷悃之忧者。为 殿下陈之。若立大本以正其心。若懋正学以明圣道。若明天理以正人心。若明大义以大一统。若择师傅以辅东宫。若尽圣孝以敬祀典。若修其家以平天下。若屏谗佞以延忠直。若正纲纪以励风俗。若崇俭德以革奢侈。若兴学校以养人才。若尊斯文以隆世道。若抑私恩以抗公道。若咨字牧以安四方。若复王章以革旧弊。若节财用以固邦本。若均赋役以劝农业若。讲武艺以鍊甲兵。若选将帅以审方略。若严师律以整部伍。若修城池以备防御。若修政事以攘夷狄。凡二十二者。皆 殿下留神警惕。体察力行而不可一有缺焉者也。伏惟 圣明以诚正精一。为 殿下家法。以尊王攘夷。为 殿下家计。善继善述。治道蔚兴。则妖孽灾异。将必自消。而天禄祯祥。将必自臻矣。见阻喉院。未登 乙览。识者叹惜。乙卯。 肃庙嗣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78L 页
服。鑴,积用事。搆诬尤庵。并及同春,草庐。祸机大作。尤庵窜德源。拜别其行。凶徒闻而嫉之。嗾御史金瑍。以滥率子妇等语。诬启递罢。冬除户曹正郎不就。丙辰。连除高阳瑞山长湍府使。皆辞递。丁巳。拜坡州牧使。及 陛辞。 上问为政何先。对曰。圻民不堪征徭。臣以为莫先于赋役均。 上称善。戊午秋。群不逞之徒。眩惑 天聪。若扶正论者。辄加谴斥。大谏柳命天等。论启请罢。即日屏迹于交河之新浦庄舍。杜门读书。以奉亲为务。绝口不道朝廷事。浩然有谢世长往之意。西河李公敏叙。亦弃官归邻村之长串。相与讲讨。究极精微。翌年春。同游岭南。转谒尤庵于长鬐。庚申。鑴,积等逆节彰露。次第伏诛。文谷,老峰诸贤。左右协赞。朝著一新。收用遁荒。十月。除汉城庶尹。辛酉正月。兼 仁敬王后殡殿都监郎厅。时议以庶尹之词讼剧务。不可兼行郎任。移掌乐院佥正。有哀乐同行之所碍。呈状辞递。五月。拜公州牧。以亲年七十。屡为呈辞。清城为吏判。 筵白以为公州弊瘼成痼。李某之外。更无其人。至于囚童给马。不得已赴任。州有积年冤讼。前牧皆畏威不能决。视政之初。据理即断。落讼者。即奸人尹攀之族。而攀为掌令。搆诬请罢。及罢归。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79H 页
大臣金寿恒。以其治迹表异。连荐广州府尹,全罗监司。皆以亲老地远不就。壬戌。特拜加平郡守。居官五年。治化大行。诵成口碑。郡有朝宗古县。又有朝宗岩。岩下大川东流。入于江。达于海。朝宗命名。意不寻常。乃于甲子夏。与郡人白海明。模出 毅宗皇帝御笔思无邪三字,非礼勿动四字。即老峰尝于燕市。购求奉归者也。 昭敬大王御笔再造藩邦万折必东八字。即壬辰奏文也。 孝宗大王御笔日暮途远至痛在心八字。即文贞公李敬舆疏批也。 大明天地崇祯日月八字。尤庵笔也。朝宗岩三字。朗善君俣篆也。并刻于岩间。筑坛于潭上。享祀 神宗 毅宗。书以纸牌。依茅屋祭昭王之义也。簿牒之暇。逍遥其间。与白海明讲读麟经。每当 两皇讳辰。则北望恸哭。尝咏诗曰。县号朝宗又此岩。川流其下碧于蓝。潺溪放海如江汉。一片 皇明鸭水南。至恸人间说甲申。神州何日扫燕尘。一岩剞劂留千古。到此英雄泪满巾。摩挲所刻。未尝不兴吁。郡人感服其义。号其潭曰李忠潭。其后营邑试士。以朝宗岩李忠潭揭题场屋。脍炙一世矣。丙寅。丁参判公忧而还。丧礼一遵家礼。参用备要。晨夕哭泣。不以衰老或懈。哀毁成疾。至丁卯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79L 页
正月。疾势渐剧。遂命子弟书遗戒曰。学问当主朱子。而致知存养。实践扩充也。义理以春秋为主。而忍与北虏共戴一天乎。送终勿用北物。以明吾义。遂以十二日子时。易箦于兴德洞旧第。享年六十有二。远近相吊曰。君子逝矣。虽屡典郡邑。而家无甔储。西河,壶谷诸公。赙襚以助丧葬。三月。葬于公州鲁隐洞。以宅兆不利。壬申。移窆耆竹谷。壬午。始克完襄于三美川壬坐原。退渔子金公镇商。书其表石曰忠潭李先生之墓。先生天资俊爽。气宇敦严。方正确实之操。谦冲乐易之意。望之俨然。即之温然。和而不流。宽而有制。主敬以立其本。力行以积其真。每日晨起。盥栉衣冠。展拜家庙。尽诚事亲。温凊之节。甘旨之供。靡不用极。虽为参判公屡有专城之奉。而每思母夫人之禄不及养。为平生隐痛。居官衣食。未尝自享优厚。友爱同气。老而弥笃。严于御家。与夫人相待如宾。每于朔望。率子孙男女。拜谒参判公。如温公家仪。以栗谷居家戒辞及慕庵所授学问旨诀。读而警之。尤谨于奉先。每当祀祭。必诚必敬。致其精洁。为官不择大小。尽心奉职。输其悃愊。不用鞭扑。而吏民胥悦。不求声誉。而自有称颂。处置诸事。净扫几案。整理书籍。仰思俯读。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80H 页
探求训义。遇有疑晦处。精究力索。至忘寝食。必得贯通而后已。勉勉孜孜。日有新工。尤用力于居敬。常曰。圣人之心。如青天白日。吾之心事。若一毫不及。则吾事未了。必使此心如青天白日而后止耳。存养于齐庄静一之中。省察于学问思辨之间。充其知而践其实。心胸洞豁。表里如一。接引后生。随其才品。循循开导。使人自然有感发兴起者。忠爱之深。诚意之笃。莫不欢心而得其情。人皆责励而敬服焉。尤庵命其子基泰相会讲学。而贻书曰。日与豚儿讲学。想蒙提诲。稍慰余怀。可认其相与之谊。期望之厚矣。与静观,文谷,西河,壶谷诸贤。俱许深契。善必相告。过必相规。逐日讲论。有时含杯。壶谷著酒小人说及戒酒箴。其与节饮。平生尤眷眷于尊攘大义。每言及天下事。辄流涕太息。我东国小力弱。纵未伸克复大计。而其模刻 圣迹。筑坛报祀。以寓风泉之痛。密扶纲常于晦霿之时。则百世之下。必有志士之感叹者矣。其德行纯备。鲜与伦比。不求知于世。而未尝轻以语人。故莫有识者。雅志冲素。于世味纷华泊如也。为养亲。黾勉禄仕。凡三十馀年。一官之拜。必呈状固辞。一事之不义。必奉身亟去。以厉进退之节。人之望之。若千仞之翔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80L 页
凤。九霄之冥鸿矣。所著性理大全劄疑文稿若干卷藏于家。配阳川许氏。左参赞阳原君选之女。 赠左赞成阳平君稧之孙。贞淑慈仁。甚有妇道。生于 天启乙丑。卒于庚申。得年五十六。祔于先生墓。举四男。相伯监役。 赠左赞成。相休县监。 赠参判。博学好礼。孝友出天。相任佥枢。学绍庭训。己巳祸作。遁世不出。相亿。女适赵荣期。侧室三子。相佐,相右,相范。五女适金鼎夏,朴世祺,徐兴宗,黄致中,赵光翼。赞成四男。廷杰参判。廷弼承旨。 赠参判。廷一县监。廷哲判敦宁。谥孝靖。四女适金瑞甲进士,韩师卨,赵文命丰陵府院君,尹劲。参判四男。廷赫 赠参判。廷熽参判。 景庙朝。力赞建 储。 赠吏曹判书。谥忠献。廷吉,廷煜县令。四女适宋舜锡,黄汝河,徐文德,金光缉。佥枢男廷烨 赠参判。女适金鼎华。相亿五男。廷瑗都正,廷圭进士,廷琼,廷琏,廷璟。三女适宋勋锡县监,金允升县监,柳𧬪进士。赵荣期二男。重昌县监,重吕进士。女适李麟之府使。曾玄以下。多不尽录。 肃庙戊子。仲子相休应求言 圣旨。疏请朝宗岩 皇笔印进事。庙堂议以姑置。后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 正庙丙辰。加平章甫成光烈等百馀人。呈礼曹曰。 御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81H 页
笔之尊严。不可使磨泐也。先生之志节。不可以湮没也。今当陪臣志纂辑之日。俾获阐扬。后竟搜入。黄尚书升源补加平时。与多士建朝宗祠以祀之。赵尚书镇宽。撰其事实。竖碑岩前。至是而平日志事。亦可无憾矣。呜呼。先生以绝异之资。承家世德行之敦。又于师友之间。讲磨修己治人之正学。进可以行道济世。退可以立言牖后。而位不究德。展未充蕴。然遗风不死。馀教有传。后之尚论之士。庶几治其流而得其源。则足以补世道而振俗渝矣。今其五世孙翊容。袖其三从叔府使东野之所为家状。托余有述。余屡辞不获。而第录如右焉。
 惟易名之典。至今寥寥。岂非国家之欠典。士林之所叹也。今据其后孙府使东野之所为家状。摭其较著者。论纂如右。以备节惠之考焉。(姑以行状撰次。而若值送于太常之时。则以下方别为措语者。用于渝矣之下。而今其至右焉当删。)
奉事李公行状
公姓李氏。讳元卿。字汝善。其先兴阳人也。丽朝有讳阳升。卫尉同正。契丹入寇。以副元帅。往讨战亡。入我 朝。清白吏良敬公讳堰。是公九世祖也。曾祖仁贵军器寺佥正。祖蒇成均生员。考大禄司仆寺佥正。妣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81L 页
固城蔡氏。吉元之女也。以 万历癸酉。生公于潭阳渊洞村第。形容端正。气宇宏深。自幼少时。诚孝出天。友爱根性。事亲之际。劬躬服勤。靡敢少懈。鸡鸣而起。即诣亲堂。问寝安否。朝夕瀡滫。不委仆隶。躬执其劳。伯兄万松堂寅卿。魁梧有胆量。勇力又超绝等伦。而一切韬晦。以读书治文词为事。公亦专心于性理之书。副提学苍石公埈为再从。而丁卯举义梅谷公用宾为从侄。家世文行名节。为时推重。而公又擩染承袭。砥砺不怠。与伯氏同寝食。联床课业。造诣深精。至壬辰岛夷之乱。 大驾播越龙湾。万松公与忠勇金公德龄。议定勤王之举。金公即其妹婿也。素以忠义相许。即日起义。而万松公以老亲在堂。不忍离侧。公时年二十。泣谓伯氏曰。国家抢攘。生民涂炭。当此主辱之日。岂无可死之义也耶。兄以殉国自许。弟以养亲自当。则于忠于孝。庶无相负矣。万松公遂欣然而起。筑坛于本村射场。歃血同盟。驰檄列邑。转战于湖岭之间。而公方便周章。军物器械。随缺措办。募兵聚谷。转输不匮。未几金公为奸人所诬。栲死岳中。万松公知时事无可为。遂罢兵南归。而举义之初。有蔽遮克捷之功者。实多赖公之在家助力焉。虽在虏贼充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82H 页
斥之日。而奉亲之道无异平时。定省之节。甘旨之供。克尽其诚。丁酉九月丁外艰。己亥丁内艰。前后居庐者凡六年。柴毁踰制。每遇忌日。悲哀泣血。无异袒括。盖公之为孝。不为崖异绝特之事。而惟以怡色愉容。顺适亲心。生而尽其诚。殁而尽其哀。即古所称深爱之孝也。金议政公光赫。为本道监司时。采摭实迹。以孝荐闻于朝。特除军资监奉事。不就。又以孝子里三字。竖碑于村前。尚为行路之指点。时万松公历官于外者凡为十馀邑。治迹军功。世皆称诵。而屡经忌克搆诬之端。自知不能偶于世。而徜徉田间而自适。筑堂于村西蚕头。绕左右栽松万株。扁之曰万松。为终老之所。公亦筑室于府南重复亭。号曰竹圃。取其松竹皆寓保晚之意。植物之性。亦有相近而相得者矣。时聚文人词客。相与酬吟。而湛乐之趣。兼于其间。人多艳美。甲午九月十二日。考终于家。享年八十二。葬于潭阳元晓洞壬坐之原。公之元配济州梁氏。后配淳昌赵氏。连宗女。有三男二女。男集,橿,缵赵。婿宋汝直,宋文井。集二男知复,尚复。缵赵五男一女。男时郁,时明,时英,时馨,时焕。婿吴山老。曾玄以下。多不尽录。先是万松公已为立祠俎豆于渊明故墟。公殁百馀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82L 页
年之后。远近儒议齐发。以公追跻而并享焉。公以美资纯质。生于名门。兼有埙篪之资益。早知忠孝义理之辨。当时事板荡之际。措处明正。劝兄赴难。忠也。竭诚事亲。孝也。在家而助给兵粮。义也。当乱而全家保躯。智也。克践临分相托之语。信也。万松公志节之伟。黄江汉公所撰之状。极意历叙。而有弟如此。忠孝一致。宜可同传阐美。而略无槩见者。无乃或有阙文而然欤。抑子姓微替。散逸之文献。未及裒稡而然欤。然金相公之荐闻而至蒙 恩除。道内士之合议而克成祭社。则由来文迹。多有考据。其所记述。非猝乍捏合者也。今就其所记述。而略加檃括。第录以为状。
渔隐吴公行状(辛酉)
公姓吴。讳国献。字仲贤。系出海州。远祖讳仁裕。高丽军器监。入我 朝。有全罗观察使讳仁继。寔公之五代祖也。高祖讳允昌生员。掌乐院主簿。曾祖讳鹰生员。军资监主簿。祖讳亿寿军资监奉事。考讳山立。以优老阶嘉善。妣南原梁氏。大司谏思贵之女。以 万历己亥二月初二日生公。自幼禀性仁善。神貌爽朗。步履必重。语言甚详。母夫人梁氏。极有壸范。教公以义方。常示无诳。六岁始就学。聪颖敏悟。过目成诵。不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83H 页
待程督而勤课。不数年。尽读通史。文理大进。见者咸称奇才。其在龆龀。自知爱敬父母之道。山园或有所拾之果。未尝先啖。必怀归以进父母。邻里有以羊肉馈者。辄不忍食。必裹而献之。愉惋之色。不渝于定省之间。怠慢之气。不设于燕闲之际。稍长。励志覃思。精诣实践。六经奥义。百家诸说。无不深造穷研。为其悦亲。兼习科业。屡捷乡解。而不利南省。因废赴举。处家奉亲。专意践履之学。二十五。往谒文元公金先生于溪上。止留请益。晨夕不懈。燖煴旧业。磨砻新得。备闻为学大要。尤精于礼说。先生常爱之。期待特甚。自是逐年来往。凡于经传及周程张朱之书。反复参究。如有疑义。详细质论。同门士友无不推重。食亲之节。极其便适。若有愆候。则至诚看护。药必先尝。食必在视。渐就危㞃。则或叩头出血。又设坛于家后。每中夜焚香祷天。请以身代。辄有灵应。两亲俱享九十馀岁。一日嘉善公尝以贞疾沉淹。公割指进血。延其奄奄之喘。得至数朔。其后嘉善公见公手。惊问何为而伤也。公对以洗手触盥盆而然。不敢使父母知之。癸未丁外艰。哀毁踰礼。几灭仅苏。庐墓三年。啜粥终丧。庐在山中。人迹罕到。虎豹纵横。而未尝来逼于庐侧。人皆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83L 页
谓孝感所致。后五年丁亥。又遭内忧。居庐执礼。一如前丧。制阕之后。逐日上墓。号泣不止。平居语及父母。必呜咽吞声。若当讳辰。虽洗涤烹饪。未尝委诸婢仆。躬自看饬。及其将事。著存致悫之意。少无所忽。终始靡懈。平生尊信小学。古人之嘉言善行。无不铭佩玩绎。至张公艺九世同居。慨然慕之曰。九世同居。势或难行。而至若同气之亲。岂可分离。是以兄弟三人。务尽友爱。其所湛乐。到老深笃。俭于自奉而厚于族党。家贫屡空。而亦安如也。急人之难。无异己事。诚心接物。无间于亲疏贵贱。各得欢心。每日晨起。正衣冠拜祠堂。退坐私室。受男女家众之拜。常以闺门雍睦之语警之。和气蔼然。庭无间言。起居有度。语默有常。喜怒不形于色。忧乐不滞于心。所居薰陶。多有向善之化。人或以乡先生村夫子称焉。丹城即公外王考所居之乡。频年往拜司谏公。见其山泉之胜。挈家卜居。尝于县东长峙下。起屋五六间。而厥明往视则自为颓圮。更依前起立而又如是。心甚疑怪。乘夜隐身窥觇。则有一老来呼姓名曰。物各有主。此非尔基。自此距十里许有道川。其上可得奠居。如其言。因结庐。名其村曰渔隐洞。图书满室。玩心高明。养之冲恬。萧然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84H 页
有出尘之想。世间事。一切泊如也。又尝出入于两宋文正之门。讲论义理。辨质弘多。俱蒙奖诩。尤庵先生特书渔隐二字。俾揭堂楣。又赠闭户看书。买经教子。珠藏泽润。玉蕴山辉十六字。深嘉其隐居行义之意也。 孝庙朝。以其先荫。屡入寝郎内职之望。而公杜门田里。葆守高尚。盖痛心于丙丁之事。益坚终老林泉之志矣。壬子冬寝疾。以十一月十四日就逝。寿七十四。家本贫窭。未具岁制。袭敛殡葬。近远士友。各自出力而助之。亦可见公平日至行之感人所致也。越明年八月。葬于县东渔隐洞巽向之原。配草溪卞氏。监察晙之女。仪容端恭。德性和粹。奉舅姑以诚。事君子无违。生于庚子。卒于丁未。祔葬于公墓。举五男一女。男达辉将仕郎。延辉寿职阶嘉善。遂辉参奉。逸辉,建辉。皆受业于尤庵先生之门。俱以孝友世其家。道臣上 闻。有赐米给复之典。婿南斗星。达辉一男翰奎。延辉二男硕奎。以孝友见称。德奎。遂辉侧室四男瑞奎,宇奎,鼎奎,昉奎。逸辉二男圣奎,泰奎。建辉一男命奎。侧室男日奎。曾玄以下。多不尽录。盖公以明粹之资。加学问之工。早自得师。闻见已博。孝友根于素性。自幼至老。诚慎如一。既立为仁之本。愈修制行之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84L 页
方。士友敬服。乡党欢洽。忠信内积。人自感孚也。独惜乎养高丘园。竟无展施于斯世。在公何憾。而犹为后人之嗟叹矣。然 肃庙壬辰。丹岩闵文忠公为岭南里行。褒奏卓异之行。 赠公承训郎户曹佐郎。丹城与珍山舆志。俱有载录。遂庵权文纯公揭铭于表墓。俱可不朽于百世矣。公之后孙尚默。大惧行迹之历久堙晦。以其遗事与文迹拾录者。俾余撰次。噫。余于公。溯其旧谊。实有不汎。故姑为摭实。谨识其梗槩如此。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传
  
全咸平(梦星),司果(梦台)兄弟传
全梦星字应祥。天安人。百济功臣欢城伯聂之后也。至丽初。有洪述。佐太祖。策勋封灵山君。 本朝判书思敏。为八代祖。曾祖承文。祖伦。县监。考佥枢邦弼。公生于 嘉靖辛酉。形容瑰玮。勇力绝人。自少慷慨有气节。性至孝。事父母尽诚。定省供养。情礼备至。宗族乡党莫不称之。佥枢公惜其才而勉以科名。始学武艺。 万历癸未。登科。翌年。赴防于北道。兵使申公砬与语。大器之。因留幕下。初仕。为武兼宣传官。迁车器主簿。壬辰之乱。闻高公敬命,金公千镒相继倡义。公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85H 页
与语二弟曰。我是食禄之人。不可在家。汝其奉老亲谨避之。即从高公。同赴锦山之役。及其军败溃。围突出身。已被六创。时 大驾次于龙湾。方欲奔问。观察使李洸。召公为褊裨。使与别将南应吉。防守于珍山照临院。及贼退罢防之后。公乃奔诣于 行朝。即拜宣传。癸巳。 大驾还都。除咸平县监。居官廉勤。递归未几。特除利城县监。公以亲老。乞免归养。丁酉。倭乱再猘。公使季弟奉亲避匿。与弟梦辰,前佥使柳长春等。倡义募军。分据栗峙。挟路设伏。击杀钞贼。由是。贼不敢恣行。公复募丁壮。欲引而西上以属王师。贼兵在路。孤军无以冲冒前进。适有贼船数十艘泊于银积山后海。公分部蹑贼。遇辄击杀。贼甚惮不复掠。于是。屯于鍮店洞。贼众四五百。自浦上猝至。公挺身当前。士气争奋。贼死者过半。翌朝。贼复引大众而来入。移阵于山顶。据险拒之。贼缘崖而进。炮矢如雨。公神色不变。使一奴进矢。倚大榭而射贼。应弦辄倒。更不敢逼。小顷。贼又悉众。自山后环而急攻。公弟梦辰。先中丸死。左右亦多溃散。贼遂大迫。公励声大呼曰。为国之死。人臣之责塞矣。弃老亲。身先死。是不孝也。竟死于乱锋中。即丁酉九月二十五日。而公年仅三十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85L 页
七矣。葬于豪山。有三男。汝弘。同枢。允弘。佥使。顺弘。主簿。孙曾以下多不录。至 肃庙乙丑。湖南章甫。呈吁道伯。至彻 旒。蒙赠兵曹参议教旨。特书临乱抗义。为国捐生八字。当为表章之盛矣。
全梦台字应运。梦星之季弟也。隆庆辛未生。器量魁伟。膂力绝伦。兄弟相勉。养亲居家。婉媮无违。及龙蛇之变。其兄县监公倡义扈驾。公奉亲奔避而暂不离侧。务尽诚敬。癸巳 大驾还都。其兄出宰咸平。复遂便养。丁酉倭奴之再起。县监公复倡义旅。屯于鍮店洞。而二兄相继殉节。公挥泣奋臂。欲投贼中。老亲持泣曰。汝兄已矣。汝独不念我乎。公收泣而止。专事抚恤。至癸卯。中武科。而后值昏朝。杜门静居。绝意世路者。数十馀年。前后遭忧。柴毁逾制。公欲观西路。而表侄金完为昌城防御。公适往留。有贼适发兵之檄。金公整敕部兵。行到宁边。果知叛状。遂促到临津。贼已破薪桥。入据都中。 车驾幸公州矣。金公驰进于鞍岘。元帅以金公守岭西。公与金公。督兵守死战。贼溃入城内。其夜遁去。郑忠信,南以兴等急追之。公终始在阵。同事甚力。贼为其帐下所斩。 上回銮后策振武勋。录公原从。拜宣传官。辞还在家。以终其年。四男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86H 页
克弘,有弘,以弘,济弘。
恩津宋来熙曰。人生于三。事之如一。忠孝元无二致。而孰非王臣。孰非人子。而能忠能孝者鲜矣。一或有之。当为稀世之事。况全氏之兄弟三人。皆能于忠孝之道。抑亦气类之俱禀纯美。得其本心之良。则人性之善。岂不亶然乎。并生于一家。则宜一例表章。以劝为忠为孝。而 貤典止于县监公。而不及于其馀。宜有公议之同褒。而谁以此闻于在位者。今者全君晃与楏等。来言其先代事迹。而或有未及同褒之端。余为之慨然而书此。
白义士传(辛酉)
白时珩字和瑞。水原人。溯其胜国。远有代绪。入 本朝。历六世。簪组不绝。有直长慎琦。是其高祖也。义士自幼器宇有异。与群儿戏。辄作戎阵之事。尝读史。至羽弑义帝。忿然以刀击羽字曰。此千古恶贼也。使我在也。截羽头当如此。盖其天性然也。年十六。并遭考妣丧。祭以礼。朝夕必上墓。不以风雨寒暑而废。弱冠。文艺已就。而自以早失怙恃。遂弃举业。因其世居于卓昆村。只以教子课农。有终老之志。 英宗戊申。逆贼弼梦等。以一镜,虎龙之馀党。缔结岭南贼麟佐,希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86L 页
亮等。合内外图不轨。至三月。麟佐果举兵。乘夜袭据清州城。凶檄四驰。人心危惧。义士谓长子尚采曰。凶逆称乱。国势危急。尚可以随众避兵乎。遂奋身杖剑。驰入邑中。闻主倅避于县南食丈山。亟往寻见。语以临难苟活之可耻。与之偕还。谋兴师讨叛。考阅军器。招集逃民。谕之曰。避贼未必得生。讨贼未必皆死。汝等俱以三百年食土之民。何忍一朝背弃乎。人孰无死。死于义。不犹贤于不义而偷生乎。汝等惟视我进退而无惧。辞气激烈。民皆感动。愿从者屡百人。乃倾储犒馈。歃血而盟。整肃部伍。领到营阵。逆魁适已授首。遂收兵罢归。素有贞疾。添于勤劳。年五十七而殁。葬之日。数郡毕至。咸一辞嗟叹曰。其树立之可以有辞风教。真是义士云。有三男。尚采,尚兑,尚殷。
锦谷翁曰。余于儿时。从七八十岁乡老。惯闻怀之白义士敌忾事迹。乡老之距戊申。未满十数年。异于积久。而闻风或有贯耳贱目之说而未必其然也。盖于是时。兵使李凤祥,营将南延年,幕裨洪霖。死之。 圣朝褒奖合祠。世称三忠而皆职耳。如义士之陆沉穷巷。无官守之责寸铁之资。而能徒手纠旅。父子赴难。虽未及交锋剿贼。而风声攸暨。足使一境之民。知有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87H 页
忠君事长之义。其临危奋发。俾补世教不小。岂不伟欤。曩在龙蛇之变。倡义之士。多出于湖南。如高霁峰,金健斋之卓荦壮烈。赫赫在人。湖西则未闻如数公者。岂天畀之性。独厚于湖南哉。当有其说矣。吾乡则有二宋先生。倡圣贤之学。以明义理。故自是之后。风习之美。以忠孝节烈相砥砺。遇事变。士能投袂而起者。悟其皆本于此学而知所以择术。则异日或有缓急。安知复有义士者出。而使人称之曰。湖西亦不让于湖南云尔耶。余不能无望焉。义士实迹。俱在邑志。可徵于来后。乡之章甫。亦举文状。而尚未有营邑转闻于 朝。淹速有时。何患终底湮晦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