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x 页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墓表]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41H 页
郡守 赠吏曹判书朴公墓表(戊午)
怀德治西文旨崇林洞负申之原。有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行朝散大夫殷山郡事朴苏之墓。竖小表其前。止书官称姓名。而又书 赠贞夫人固宁吴氏之墓。曾孙大匡辅国崇录大夫议政府领议政朴淳竖。监事玄孙承训郎天文读(读上下各缺一字)朴彭祖。又书 万历八年四月日合七十七字。刻画虽漫漶。而赖此犹识其墓。岂不幸欤。朴氏出忠州。高丽有副正英。始见于谱。八传而有曰苏。成均进士。历监察佐郎。为殷山宜川郡事。其字行履历。犹多未详。惟时序则自思庵先生溯而计之。当在国朝之初也。思庵筑室墓下。扁以永思庵。以孙祐贵。 赠户曹参议。以曾孙淳贵。加 赠吏曹判书。考光理。民部议郎。 赠掌隶院判决事。三为开城小尹。决讼不避权贵。正断林坚味之欲夺其族謇田民。后公之嗣蔡。为林謇婿。謇谓之曰。兔山田民。赖议郎得保。特以此与之。母陜川李氏。正郎春启之女。生二子。公其次也。公娶固宁吴氏佐郎洽之女。墓在考位墓后。有五男。仁兴,义兴参议,礼兴,智兴进士 赠左赞成,信兴。仁兴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41L 页
男存敬。婿柳龟泽。义兴男甲孙,乙孙,真孙副司猛,晢元直长。婿郑仁商兵使。礼兴男有英司直,有蕃护军。婿闵诚掌令。智兴男颖进士。有学行见重于佔𠌫斋。祥应教 赠吏判。谥文简号讷斋。己卯名贤。祐留守赠领相。号六峰。真孙男文林参奉。颖男虎孙参奉。婿徐杰进士。祥男敏齐府使,敏中进士,敏古监役。祐男溉参军不就。号烟波处士。淳领议政。谥文忠号思庵。其后仕于朝及有闻望者。文林男瑾参奉。号孙男大寿。壬辰为权元帅慄参谋。敏齐男仁寿。希寿系敏中后县令。与高霁峰敬命举义录勋。号悔轩。瑾男彭祖司果,崇祖通礼,继祖奉事。大寿男之孝县监。号六柳亭。与霁峰举义。之信县监。希寿男瑄奉事。彭祖男长脩奉事。次僖佥正。喜施与称于人。季伸。公之事实。久远难考。而在其孙曾。名硕辈出。至今十馀世。子姓尤为蕃衍。莫为之源。曷有其流哉。旧表觕泐就剥。其后孙鼎休,元熙,永洙等。合谋易而新之。玆记大略于后。斯可考也。今年戊午之去 万历庚辰之竖。为二百七十九岁也。其二月日述。
别检姜公墓表
有才质卓异。不尽展施。而天又啬寿。三十五而殁者。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42H 页
曰故别检姜公讳栳字寿尔也。噫。气清者数局。自古而然。独何公欤。公以丁卯十月初六日生。貌如削玉。滢澈无尘埃气。自幼聪颖。于书过眼辄记。强为举业。而诵读之暇。兼究性理书。而尤邃于易。戊子。枢衣于渼湖金文敬公之门。质疑讲劘。文敬公甚加嘉爱。手书为学之要语与之。年二十八。中明经科。选入槐院。付副正字。时 英庙圣寿。已跻耄期。常在静摄之中。乙未。公以假注书。入侍卧内。命读自省编。 上称其善读书。听于声音。可知为精明。戊戌。入对殿讲。 正庙拈易经文义而问之。奏对详明。屡加奖诩。仍命调用。于大政。果除 肇庆庙别检。以微事忤监司。公即出处私次。竟以阙直置对勘递。庚子夏。除 徽陵别检。公素有虚损之崇。羸瘠太甚。图递寻觐。行到忠州大招院。症忽甚㞃。竟以辛丑三月廿四日。终于店舍。初葬善山文川洞。后又再移改窆于永同理岩山癸坐原。配坡平尹氏。通德郎守泽女也。壸范淑哲。媲德无违。生于癸亥。先公七年殁。葬星州梨亭岘负艮之原。继配昌宁成氏。学生兴柱女。生于戊寅。卒于己丑。寿七十二。葬沃川顺阳里丙向原。男时焕尹氏出。文科司书。女为李奎妻。成氏出。时焕取从弟日焕子胤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42L 页
重为嗣。三婿李基明,郑焕礼,申在达。侧出男锡重,宅重,度重。婿元世济,李礼彬,金锡吉,李象集。胤重男铨。锡重男镛进士。宅重男铋。内外孙曾总若干。公亲近有道。浸灌熏陶。充养有素。不懈益虔。其事亲也。左右承顺。务尽悦豫。家甚贫窘。而辞受必辨。蔬粝若安。其制行治己。可以范俗。而进途方辟。遽又摧阏。理之或舛。将谁为咎。有若干文稿藏于家。就此亦足以知全鼎之一脔矣。公晋州人。高句丽兵马元帅以式。上世也。历罗迄丽。至于 本朝。世有显人。 赠仆正鄗。 赠左承旨再发。 赠户参集一。同中枢宪。高曾祖考也。同枢公升寿秩。因推 恩三世。妣申氏。平山人光周女。胤重以其族兄参判泰重之言来谒文。略书此。俾刻于墓石。
县监 赠大司宪李公墓表(辛丑)
往在 肃庙甲寅。岭人郭世楗诬诋之言。及于尤庵宋文正公。有李公必益。倡同志疏辨。窜谪庆兴。又移安边。于时鑴,积鸱张。人皆噤口。而公独确然不挠。士林莫不钦叹。公字汝谦号菊斋。黄骊县人。自丽朝校尉仁德。始著于谱。历六世。至奎报平章事号白云居士。文章与牧隐相上下。后历十馀代。入我 朝。亦簪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43H 页
组不绝。曾祖干监役。祖文荣参奉 赠执义。考继参奉 赠承旨。前妣昆阳裴氏。后妣河东郑氏。县令弘量女。以 仁庙甲戌六月二十四日生公。自幼孝友因心。才又聪敏。不待劝课。而文华夙就。稍长。游尤庵先生之门。笃志力学。当时侪友。无不推诩。丁酉司马。庚子丁外艰。壬寅荐遭内忧。居庐墓侧。动遵礼制。前后如一。甲寅十月被北谴。丁巳十二月蒙 宥。在鵩舍四年。饱阅艰险。而操守益笃。不挫肮脏。岂非有素养之致耶。甲子。筮仕为参奉者二。历奉事迁直长者二。升别提,禁都,刑佐。戊寅春。拜镇岑县监。秋递归乡第。以十一月十二日卒。寿六十五。葬鲁城合汀里癸坐原。后以子贵。 赠司宪府大司宪。配温阳郑氏。其考通德郎栻。癸酉三月三日生。丁丑八月六日殁。葬于公墓后局一唤地丁向原。一男宖生员。寿职同中枢。推 恩三世。侧室二男宁,。宖男惟吉通德郎。四婿。宋重玉,李渐海,朴宗厚,尹东大。曾玄以下总若干。公之六代孙世焕与余善。以公墓文见托。余尝闻风而激昂者久矣。遂因其家录而略加檃括。俾刻于石。
学生李公墓表
李君寅奎甫。录其先大人事行。立请于余曰。先考有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43L 页
德器才猷。足以需世传后。而不肖过房。在先考晚景。虽未详于已往。而略摭梗槩于耳目所逮。愿得执事者一言。以为地下重。余受而读之。顾玆浅劣。虽不敢以立言自居。窃伤其沉沕无传。又感孝子之至恳。遂不能辞。谨按公讳齐渊。字季仰。完山人。 世宗大王有第五子广平大君讳玙。即公之十三代祖也。自其子永顺君。至全义县监讳益辉。凡为七世。而自县监公以上三世。尤庵宋先生并撰表碣。其连袭焜赫。已为详载。可考而知。其后有讳洙。己巳 仁显王后逊位时。以尚玺郎。释朝衣。陪至 本宫。因不仕。甲戌更化。命甄叙为原州牧使。 纯庙壬申。用己巳树立。 赠吏曹参判。讳显佐。称有行谊。讳德中。剡荐为 庄陵参奉。不就。以耆老覃 恩。升佥枢。讳义养介耿自守。以终其世。是公高,曾,祖,祢也。妣延曰郑氏。榰之女。文清公松江澈七代孙也。公以 英宗丙申十月十七日生。丰躯伟貌。望之可敬。自幼孝友因心。素甚穷乏。以未尽诚养于二亲。遭忧之后。益为至痛。每值生朝。不许家人设酌。及晚年。家计稍裕。则烝尝之荐。墓道之饰。靡不用极。久远未遑之事。俱得毕举。兄嫂无子寡居。事之如母。家事钜细。必禀议乃行。取族侄为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44H 页
兄子。爱而教之。以至成就。宗孙家计剥落。无以奉祭。遂措置位田。俾作传久之用。从侄尝犯千馀金公货。亦为之出力备偿。得免困督。壬癸大侵。族亲之贫穷百馀口。周恤免饥。每当婚葬。亦尽其助力。恒居俭约。而至于合施之处。无所持难。人皆叹诩。接人一以诚款。而见世之便儇矫伪者。鄙而若浼。以强果称于士友。而不悦者亦多有焉。 宪宗己酉七月八日卒。享年七十四。葬于车谷向午之原。从先兆也。娶绫城具氏性元女。姿性静淑。妇道甚备。六亲称之。先公八年。年六十六而殁。葬与公墓合祔。无育。取三从弟或渊子寅奎为嗣。二婿宋膺仁,宋秉文县监。侧出三男。寅迪,寅曙。女适尹相宣。寅奎二女幼。宋膺仁四男。宪弼,宪辅,宪羽,宪翼。二女金永吉,李寅。 宋秉文男一宪进士。女沈相。 噫。余与公差以十馀岁。居又接境。公之所存。果为耳熟。而今见此录无溢辞。益信其然矣。虽掩翳蓬蒿。未展厥施。而行成于家。是亦为政。昔尤翁引沧江语之内行纯笃四字。铭于县监公墓石。公之笃行。可谓韦追先美。更何赘以他辞乎。遂略叙如右。俾书于表阴。
黄冈李公墓表(壬戌)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44L 页
全州之李。远溯于新罗氏。以司空翰为鼻祖。至丽季。有讳文挺。擢第于忠肃王七年。而其履历生卒。世代久远。莫可详悉。惟晦轩安文成公撰其行状。以为时国家崇佛。又废学校。三年之丧。以百日为期。公抗疏斥佛。又复学校及丧三年。公之事实。固多可书。而举此数三则馀可略也。谨撮其槩而记之于墓石曰。公号黄冈。祖培赠礼仪判书。考舆赠版图判书。妣李氏子英女。公生而颖秀。八岁。始读小学。至孝哉闵子骞。曰。人当以此为法。十四五。读经史通大义。不过三遍。成诵不忘。十五六。慕程,朱之学。笃信力行。及其仕进。常侍 经筵。专讲孝悌之事。遂令上自朝廷。下至闾巷。崇习朱文公小学。盖自幼尊信。而为世需用矣。公外历善山府使。内以判秘书监事。退居田园。搆屋钵山。名曰文学台。与乡井老少。日事啸咏。后有召命。而公三疏不就。因致仕。追封端诚翊祚佐命功臣。匡靖大夫政堂文学艺文馆大提学兼春秋馆成均馆事上护军。墓在全州南二十里伊城洞甲坐原。建祠坤址山下。而毁于龙蛇之难。 正庙辛丑。重建于黄方山。夫人青松沈氏。祭酒宗淑女。举一男六女。男蒙检校中枢院事。 赠户曹判书完山君。长子伯由上书。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45H 页
乞以臣职授臣父。我 太祖许之。赐伯由教书。有升其父爵之语。婿李保进士,柳克刚判书,柳思平判事,崔溶嘉善,丁思裕军器监,金自渊判书。蒙三男。长伯由礼曹判书。 太祖在潜邸时。公的知天命人心之所在。乃与一二勋臣。推戴 太祖即位。遂赐开国功臣之号。封完城君谥良厚。次仲由监务。 赠吏曹参议。次季由护军。伯由三男一女。男长粟军器寺正。 赠都承旨。次粢汉城尹。次稛吏曹参议。婿朴曙县监。仲由二男二女。男长达城判官。 赠吏曹参判。次达信出后。季由继子达信县监。婿权启经,金汝晦郡守。伯由之玄孙穆号寒斋评事。谥贞简。以佔𠌫高弟。罹戊午史祸。达城之子琼同大司宪。号楸滩。辞官退休。钓于楸川。金慕斋撰状云。公之渔钓。实效钓台。迹虽不同。道则一也。稛之孙婿副提学李垲。为 端庙六臣之一。其馀子孙多不尽录。公之世远矣。事迹莫徵。墓前旧有小表而字皆剥蚀。无以读。后裔斗玉。将谋改竖。使其族宪秀,宪翊,夔成等。俾余记之。公兆下三四步。即楸滩墓。完山君葬在州四十里马田。其下数步。即完城君墓。晦翁于承事墓。俱刻著诸墓。今玆所记。不为无所受云。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45L 页
赠兵曹参议金公墓表
盖此咸安之西三峰山下负乙之原者。故宣武原从功臣金公讳彦秀之藏也。 万历壬辰倭变。公奋臂挥泣。率家僮与村丁。往亍本郡茅谷山中。击鼓吹烟。以为疑兵。贼兵不敢入境。以军少不能施力。往见红衣将军。则郭公壮而义之。与卒数百。乃东西转斗。自金海。又至星州之茂溪。躬先士卒。多斩倭酋。乘胜挑战。竟被数十创而死于阵中。其奴白种。适随往。不离侧。裹尸返葬。公孝养二亲。时习弓马之技。早登虎榜。而不求进取。每于田间饮射。如汉李北平之屏居蓝田。而当 国家板荡之日。投袂勇赴。受郭忘忧节制。而与诸牧使沬同日战亡。三峰山环其所居之里。有台者。公习射之场也。石城者公倡义之处也。终又作公真庐于其间。地若待人而有始卒符合者然。吁亦异哉。公字秀夫号龟轩。金海人。以首露王为始祖。至十世仇衡王。让国于新罗。避入智异山。其孙大角干庾信。有盛德大勋。追封兴武王。历五世至克一。入我世宗朝。旌闾 赠持平。世称节孝先生。事载三纲录。有孙驲孙号濯缨。学于佔𠌫斋。文章汪洋。华人称以东国昌黎。以翰林掌史书而竟罹祸。后 赠吏曹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46H 页
判书。谥文悯。大壮县监。钦致文郎。公之高曾祖祢也。妣星山李氏。其考进士贤明。配巴山李氏。其考宗佑。墓在三峰案山。男士仁。孙月生无后。日生有四子。淑翰,丽翰,锡翰,信翰。其馀不尽录。公之殁。今已屡百载。 当宁戊午。岭南儒生等。吁于 跸路。特蒙赠爵之典。公议之历久不泯。 朝家之褒奖殉义。至是无所憾矣。墓前旧有小表而无阴记。八世孙祉元。惧其事迹之莫徵。别具一石。题其面曰宣武原从功臣 赠兵曹参议金公之墓。而请书其事于后云。
孝子朴公墓表(癸亥)
尚州之朴。世袭簪缨。且多以读书饬躬见称。而中有抱至行。终于林下者。讳命新字乐性。己卯名贤荜斋先生光佑之兄光辅。中司马登荐剡。隐德不仕。号琴书斋。于公为七世祖也。以 英庙戊午五月十日生。幼聪颖绝异。甫及就傅。已知事亲之道。极其愉婉。丁外艰。守制如成人。奉养母夫人。志物具备。侍疾。躬执汤饵。不暂离侧。及丧。葬祭以礼。居于墓侧。朝夕展省。不以雨雪废。墓前当膝处成臼。家贫素窘。而笃于追远。累世先茔。措置祭田祭器。尝仿古人花树之会。春秋修稧。以敦宗谊。终日危坐看书。以四礼着心。必参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46L 页
考而遵行。 正庙三月十四日。以疾卒。远近亲知。莫不嗟惜曰君子殁矣。初葬清州新垈。后迁于全义栖凤洞负壬之原。朴氏系出新罗。而王子彦昌封沙伐。是尚州旧号也。传之高丽赞成事商山府院君侣。以恭勤博学。载于东史。历三世至良生。我 朝吏曹判书。即琴书斋之高祖也。其后有讳时龟。笃学自修。号嶶峰。讳尚泰。孝友格天。才艺出人。讳师天。以操守称。号独醒斋。公之曾祖祖祢也。妣安东金氏。夏铉女。公娶庆州金氏。孝子鼎华女。奉姑尽诚。事君子无违。先公一年生。后公十四年殁。祔于公墓。举三男。兴模,亨模,敬模。三女。柳挺岳,李濂载,赵洛源。兴模男。熙哲。女。黄仁叙,卞继来,李东稙。亨模男。熙益。女。赵受圭。敬模男。熙周。公之孝友业家。无愧蕫生。而世无韩文公。未克极意阐扬。虽若可恨。而显晦自有其时。在公何与焉。公之曾孙闻远。过余深山之中。示以任徵士宪晦所为状。其言简当不苟。遂就其文。檃括为之叙。
赠教官李公墓表
李上舍玄绩。自瀛州跋履十舍。奉其王考家状而访余曰。吾祖有至行。已蒙 赠官。而无片石竖表。将不识谁氏之玄庐。则此甚痛恨。愿徼执事者一言。敢以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47H 页
谒焉。余年老抱病。跧伏深山之中。实无以运思揄扬。屡辞不获。则乃按其状而叙之。公讳基震。字伯仁号松窝。全义之李。远有代绪。自高丽太师讳棹。始见于谱。而至讳彦仲政堂文学艺文馆大提学谥文义号芸斋。最为名显。而世袭冠冕。入本 朝。有讳龟汉城尹。其孙宽植。尚仁川郡主。即 定宗大王女也。以曾莅潭阳府使。享于其邑月山书院。历五世至讳全楙。讳辅。讳泰龟。讳始采通德郎。即公之高曾祖祢也。妣砺山宋氏。安道女。公以 英宗己巳十二月一日生。自幼事亲。以承顺为主。少无违咈之意。及长。竭力供养。得一美味。即以奉进。有疾甚革。虔诚露祷。及其丁忧。三年居庐。哀毁踰制。见者感泣。季妣柳氏。年二十七。绝粒七日而下从。以烈行 蒙旌。生一男。才一岁失乳。公辛勤鞠育。竟至成长。晚来家业稍饶。而好施与。凡有艰匮。极力周恤。孝友卓行。蔚为乡党之所称誉。 纯庙癸酉。道臣启闻。特有给复于生时。平居绩学。究绎精蕴。训迪后进。耳提面命。多有成就。以庚辰九月十二日卒。寿七十有二。葬于本郡元堂里负壬之原。配泗川睦氏。助羽女。早卒无育。继配平康蔡氏。锡圭女。举二男一女。男义集,义燮。婿李申焕。义集生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47L 页
二男一女。男玄绩进士,玄玑。婿金尧元。义燮生三男二女。男炫鼎,炫默,炫哲。婿李云汉,权智。曾玄不尽录。公之实迹。愈久而乡评不泯。卒后二十二年。至 宪宗辛丑。列邑章甫。齐吁 驾前。以朝奉大夫童蒙教官。竟蒙褒赠之恩。在公则何足加损。而 朝家彰善之政。可以树风砺俗。岂不休欤。予遂略书如右。俾刻于石。
伴鸥堂蔡公墓表(甲子)
曩在 中庙己卯北门祸作。一时贤俊。举尽于砧斧之下。此岂但衮,贞辈凶谋搆成哉。殆天不欲使我东被文明之化也。览其党籍。至今犹为志士之兴喟。今此蔡公遗迹。当其士祸之时。见几色举。超然独免。似汉之申屠蟠。而其风节垂后。不可二视于当时被祸。岂不休欤。公生于 成化乙巳正月十八日寅时。天资孝友。早登司马。以学行除安东教授。兴静庵赵先生相善。而无意进取。弟允龟亦以进士除教授。携与偕隐于燕公之间。号伴鸥堂。及赵先生中贤良科。公叹曰。此其危哉。后闻赵先生以大司宪。被祸于绫城。寻赐死。公痛哭于合江亭上。因作诗曰。水合双襟碧。山浮一点青。南昌仙去后。白首独登亭。又题亭扁曰。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48H 页
江山丽。明沙好。主人睡。人伴鹭鹭伴人。江干有石。可坐数人。兄弟逍遥之暇。或诵读于石上。后人称之以读书台云。 嘉靖丙午十二月十七日。卒于燕岐合江里。享年六十二。葬于县东图峰负艮之原。公讳允浩字养吾。上祖贞简公忠顺。事高丽显宗。官至平章事。封于仁川。因以为贯乡而世袭簪缨。至后孙贵河。官户曹典书。丽社北牖。隐于杜门洞。即七十二贤中一。而号多义堂。享于尚州熊渊,大邱西山书院。入 本朝。参议升。县监宗贤。佐郎蕃礼。进士孝范。即公之高曾祖祢也。妣全州李氏。正郎珏女。配安东金氏。进士时仲女。有淑德。后公二年戊申卒。与公同窆。有二男。曰祥曰祯。皆以文学闻。祥二男。轸星,毕星。曾玄以下。多不尽录。今公之十二代孙宗汉。托余为铭。而公之世远矣。屡经兵燹。遗稿散佚。只有五绝与亭扁数三句语。幸以尚传。一脔足以知全鼎。何必多乎哉。遂就此撮书于石。斯足以不朽公矣。又何待余言哉。
徐孝子墓表
哲宗大王十三年壬戌。恩津县人士长老。合辞言于县官曰。故县士徐台禄。孝友得之天性。诗礼袭之家庭。自孩提时。良知良能。超出群凡。十三。丁外忧。哭踊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48L 页
之节。衰麻之制。备尽情文。一朔之内。荐遭兄与姊妹之丧。慰譬偏母之怀。靡不用极。且躬自薪汲。殚诚致养。其有疾患。食必先尝。药必自煎。夜必祝天。愿以身代。及遭忧。擗踊致毁。不食膻荤。葬后庐墓。虽隆寒盛暑。辄往哀号。见者感叹。至于末年沉病之时。每当忌辰。亦达夜哀慕。其丧尽柴毁。祭尽诚敬。未尝小弛。又好施与。乡邻有贫不能殓葬嫁娶者。尽心周旋。应事接物之际。雍容慈祥。仆隶之贱。亦不遽加鞭楚。务尽宽容。忠恕二字。为日用规模。而若当义利邪正之剖释。则又确乎莫夺。是以亲戚悦服。乡党称诩。其至行焯焯。实非今世所有。大者如此。其细可略也。县官申于监司。监司上其事。 上特加嘉尚。命立棹楔。又 赠童蒙教官。朝家崇化善俗之意。可谓至矣。扶馀之徐。其先百济王孙。国亡避于唐。高宗赐姓宠之。拜熊津都督。复归于东。由是以徐为姓。都督之后。世系无传。至丽朝兵部尚书讳存。始为显族。后有贞寿。我 世祖朝。以礼山县监谪恩津。子孙因家焉。至 宣祖朝。有讳益。为湾尹时。闻郑汝立追诋栗谷,思庵,松江诸贤。疏论汝立不正之状。以此罢归。不乐在朝。置一亭种竹。名之曰万竹亭。未几。汝立谋逆伏诛。 上叹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49H 页
其先见。三传而有讳鸣远奉直郎。受业于吾先祖同春文正公之门。称有德行。一时名公。皆以畏友推重。是为五世祖也。高祖讳敬所。曾祖讳重垕。祖讳道健。考讳镇赫。妣完山李氏。某女。敬宁君讳𰨅之后。继妣安东权氏。煦之女也。孝子是继妣出。而生于 正宗戊午六月二十一日。卒于辛酉四月一日寅时。享年六十有四。葬于本县六谷里台峰巳坐原。配顺兴安氏。寿坤女。丁巳生。甲戌卒。墓在台峰左麓甲坐原。后配全州李氏。命烜女。益安大君讳芳毅之后。丁巳生。庚戌卒。各窆于县南净五山乙坐原。继配延日郑氏。济元女也。有二男一女。并李氏出也。男长荣祖为伯兄后。次荣祐。女适金宪洙。内外孙并幼。孝子字致三。少余七岁。而相距不满三舍。余在怀乡。有时来访。观其色辞温雅。可验其有深爱者也。心窃识之。因公议。并蒙 旌赠之典。其所阐扬。靡有馀憾。其胤子荣祖。方谋竖石显刻。来谒一言。余虽病谢笔研。而念以旧谊。不获终辞。遂怆然而记之。系以辞曰。懿厥至行。推诸家庭。棹楔辉映。耸贲瞻聆。不朽在玆。何待余铭。
警懒斋宋公墓表(乙丑)
公讳洙源。字景时。恩津之宋。谱自高丽判院事讳大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49L 页
原。历五世入我 朝。讳愉有峻节高标。号双清堂。历七世至讳甲祚。奉事 赠领相。谥景献。号睡翁。当光海丁巳。以新进士。独拜 西宫。事载国乘。于公为高祖也。曾祖讳时焘。济用监正。祖讳基亿。阶从仕郎。早没。考讳康锡。参奉号云谷。以从父察访 赠承旨基德第二子。出后于从仕公。妣坡平尹氏。县监明遇女。妣延安李氏。 赠参判夏著女。妣绫城具氏。学生凤韶女。公其李氏出也。公以戊子三月初八日生。色粹气清。自学语时。德器浑厚。人皆期以远到。才免怀。母夫人捐世。早岁失乳。不甚教督。而至八岁。文理笔画。渐皆晓解。十四。丁外艰。哀毁如成人。力治举业。及游场屋。声名藉甚。连中大小解十馀度。而竟不利南省。晚亦厌弃。自琴台侨居金积山下四益洞。扁其斋曰警懒。杜门敛迹。经史自娱。粝饭蔬羹。或至屡空。而处之晏如。公早失怙恃。不得为子职。终身痛恨。而每值丧馀。哀慕如袒括。凡百祭需。极力备送。以伸情礼。事具夫人。殚竭诚力。靡不用极。具夫人亦感其诚孝。与己出无间。乡邻族亲。莫不敬服。公自少嗜书。经传群书。左右列置。手不释卷。旁及阴阳算数。人有扣之者。无所窒碍。甲辰八月。以疾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七。初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50H 页
葬沃川正谷里。后又再迁于报恩郡南四益洞辛坐原。及其葬也。有一士友挽曰。云谷先生克肖儿。读书林下老明时。有才有德胡无位。不为公悲为世悲。此可以知公也。配碧珍李氏。通德郎世璘女。淑哲婉嫕。无违妇德。六亲皆称誉。丙戌十一月初四日生。庚子四月二十五日卒。享年七十五。墓与公同圹。生三子。度相,喜相,乐相。女适金徽泽。度相子焕纲。女适俞东柱,李羲锡。喜相子焕谦参奉,焕纬。焕正早殁。女适李寅默生员,郑在八,李曾胤。乐相继子焕继。焕正继子兴圭。金徽泽子相玉,相圭。女适金光烈,宋基镇。曾玄以下。多不尽录。呜呼。公之善美可书者甚多。而惟守志劬学。生顺没宁。岂世人之可及哉。今其后孙。将谋竖石。略撮大较。以表于其墓云。
校理朴公墓表
龙城府南无愁洞午坐之原。即故校理朴公讳文灿之藏也。朴氏肇于新罗王。而十五世祖讳彦华。封全州大君。而子孙仍为姓贯。伊后昭穆未详。不能强推。丽季有讳志让。文科典礼参议。生讳从寿。廉洁慷慨。不求仕进。隐居完山。不惑佛神。笃信正学。入太学。补经德斋。生讳晋号竹亭。自在孩提。诚孝出天。乡党称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50L 页
之以今世曾子。年至强仕。经德公勉其赴举。中南省试。历官灵岩,清道。俱有声绩。后闻亲癠。即日弃归。有水断成陆。得以利涉。花开雪中。味供背节之异。旌其闾而载于三纲录。公之甥侄校书崔直之。即烟村之兄。为阐扬舅氏至行。遍谒阳村以下三十二贤之诗与文。遂成一帖。屡经兵燹。而手写翰墨。宛然尚传。大是奇事也。竹亭长男讳有诚。以孝行卓异。除广兴奉事。孙讳承龙。弘文博士。即高,曾,祖,祢也。妣全州李氏。昌贤之女也。公字而显号湖亭。以 世宗戊申。生于全州四稧里。 世祖戊寅。司马。庚辰登第。历官弘文校理,罗州牧使。移寓南原杏亭村。卒于 成宗甲寅。享年六十七。配庆州金氏。直提学绰之女。葬在公墓下午坐。子桂贤。子三重。俱举进士。子霖。以行谊。屡入剡荐。子尧天。子大虎。才兼文武。当壬辰之乱。以老母在堂。不能倡义。而与赵庆男,柳仁沃等。间有讨贼斩获之功。以下多不尽录。公之世远矣。兵火之馀。文献荡失。无以详悉。其十二代孙旸与曼等。惧其墓道之无徵。持来家帖而谒余文。感其追远之诚。姑记如此云。
学己斋韩公墓表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51H 页
长水县北榆田村。有隐居好学之士。韩公相五字于杰。姿性谨慎。制行高洁。蚤尝受业于栎泉文元公之门。先生尝以毋自欺三字。为教诲之本领。命以学己额其所处之室。取古之学者为己之义而期勉之。乃搆数椽茅舍。谨识师席提撕之训。益勤反省之工。每与村秀。频设讲会。讨论性理。敦本务实。有时习自得之趣。尝曰。未能专心于课读。而作撤无常。则终无着实观善之效。而徒归于循名骛外之归。谆谆戒饬。是可以观公大较矣。公生于 英庙甲子三月二十五日。卒于 纯庙壬午十二月初四日。享年七十九。葬于所居村后瓮店洞子坐原。公锦山人。始祖讳皦。号晦默斋。官直提学。封锦溪君。谥文忠公。建祠柳谷。旌闾孝子里。并在锦山地。其后历十二世。簪组赫舄。有讳景龙参奉。公之五世祖也。子光翼耆老通政。世章。天锡。道孝。公之高曾祖祢也。妣李氏。德恩君荃之后。参奉仁邦女。配吕氏籍咸阳。节度使敬周孙。通德郎光纯女。祔葬公墓左冈负酉原。男廷烨。廷一为仲父后。兄弟同师性潭宋文敬公。三女婿。成悌烈,金锡佑,金舜钦。廷烨子弘基,翊基。廷一子宅基,百基,命基。成悌烈子在龙。金锡佑子龙汉。金舜钦子宪洙。弘基子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51L 页
钟泰,钟奎,钟庠。婿金在翼,赵复荣。翊基子钟龟,钟老。宅基子钟赫,钟夹。婿李基镇,朴奎淳,梁乔源。百基子钟敩。婿朴庸夏李丞淇。馀不尽录。公本之行谊。济以学问。若将大有进就。而乐饥衡门。竟沉晦以没。衔华佩实。在公何憾。而士友之以诗什咏叹者。有不可以韬光铲彩。岂不猗欤。曾孙钟泰。从游甚熟。持其遗稿而示余。愿得一言。余神思衰落。不能极意揄扬。徒切愧恨也已。铭曰。贤哉文忠。显于锦城。公承厥绪。孝友惇行。佩服师训。曰敬与诚。内省不疚。常顾斋号。我姑最之。用表其高。
赠参判徐公墓表
公之墓旧有表。磨漶不可读。后孙廷勋庆勋等。将欲改竖。持其家状。谒文于余。按其状。公讳龙甲字之渊。徐氏系出扶馀。百济王子讳隆入中国。唐高宗赐徐姓。拜熊津都督。还于东。其后失其传序。而因以为始祖。至高丽兵部尚书讳存。始大著。自是世有簪组。至讳贞寿礼山县监。当 世祖朝。谪恩津。因家焉。于公为六世祖也。高祖讳秀孙。曾祖讳宽进士。祖讳震男。考讳益义州牧使。号万竹轩。与栗谷,松江诸贤。为道义交。其正直之操。经济之具。为当世所推。妣长水黄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52H 页
氏。监役廷秀女。以 隆庆丁卯八月二十四日生公。姿禀颖悟。词藻夙就。丁亥。万竹公捐世于金马寓舍。归葬于恩津先垄。己亥。丁母夫人忧。前后居丧。尽其诚礼。友爱笃至。常所勉戒者。无非读书谨饬之意。逮昏朝癸丑。庶弟羊甲。辞连大狱。祸将不测。而犹恐混及于同气。尽出囊笥所藏书尺以明之。皆是公平日训戒之书也。以故。只被连坐之律。始配理山。后移晋州。七八年间。备尝艰险。神气消铄。以庚申十月初七日。殁于谪所。享年五十有四。用是年。返葬于恩津县东莘相洞午向原。从先兆也。常时笃于奉先。其在谪所。或值忌日。谨于致斋。以身不与祭为至痛。其训子弟。主于敦本勉学。少时常从重峰赵先生游。得闻避兵之所。挈家入江陵。后值壬辰之乱。饱经艰险而得全性命。实异事也。乱定后还于恩乡。筑亭湖上。以为暮年逍遥。扁以醉吟。自号曰苏湖。性又坦易。待人接物。不设畦畛。世利纷华。不以经心。御众莅下。咸得欢心。平生酷好山水。诗酒自娱。与赵竹阴,郑畸庵诸公相友善。递筒唱酬。以公才德。若将有为。而拘幽荒裔。竟以柩归。天不假年。未及见更化之清时。士流至今叹惜矣。以孙贵累 赠公吏曹参判。公所著述散失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52L 页
殆尽。只有数卷遗稿藏于家。配清州韩氏。判官 赠领相孝胤女。祔于公墓。有二男一女。继配星州李氏。谦之女也。男云骏。平市令。云骥。 赠判书。女适孙弘宪。持平。云骏男。后圣,后远直长,行远,尚远。女适宋有栻。侧出得远。云骥男。必远。判书。女适郑㵢。后远取弟尚远子敬一。为后。女适李载宪。侧出敬萌,敬心。尚远男。敬始。敬一。为伯父后。侧出。敬基。得远男。敬舆,敬昌,敬宪。女适林梦贤。必远男。敬祖。牧使。女适林泰万。修撰。以下子姓。多不尽录。铭曰。
行源孝友。由乎秉彝。公尽物则。天畀罔亏。遭时不淑。备尝艰危。囊笥戒书。卒用无疵。家训之正。可徵于斯。
赠教官吴公墓表
湖西之八峰馀麓。有睪如而宰如者。故 赠教官永慕斋吴公之藏也。其卒 崇祯后甲寅九月廿二日。其葬某年某月。其原负乾。其洞三岐。其县文义。其祔于左者。令人韩氏也。其六代孙芝秀与余善。余尝闻公素有行谊。赍恨泉壤。未尝不为之悲叹。今于墓文之托。何可辞也。谨按。公讳鼎基。字某。宝城人。上世有曰天福。宝城府院君。仕于丽季。其后子姓繁昌。世袭簪组。高祖讳继立。曾祖讳尚健 赠佐郎。祖讳振泽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53H 页
 赠教官。连世俱以学行道启。有生前给复。后又蒙 旌赠。考处士公讳再延。与其弟寒泉公再挺,县监公再道。皆以学行称于世。妣交河卢氏。宗道之女。生公于庚子正月十日。自在髫龄。天姿朴直。才德敏达。记诵经籍。文理夙就。尝曰。忠孝。人之大伦而由于吾心之本然。该括万理。无非心上出来。而今之学者。不过目视口诵而失其心。是可叹也。又尽事亲之节。年才十馀。当其母病。药食之奉。必为躬执。未尝少懈。其父患痁思鱼脍。时当冰合。号泣江干。忽有尺鳞跃出。人皆称以孝童。后又病㞃。嚼指进血。得延数日。遭丧而庐于墓侧。冬雪。每不留湿于其近。及其制阕。犹不复还于其家。搆数椽草屋。扁以永慕。终身于墓侧。或与同志。讨论经义。春秋作花树会。与宗族冠童。先谒墓所。布席整坐。各以所学。相为问难。以奉先睦族。作为节目。年七十五。以疾终。平生不设畦畛。立言制行。必眷眷于忠孝等节。盖尝受业于文纯公遂庵权先生之门。薰陶观感。其发于言行者。不失本旨。学问之力。不可诬也。又与忠献公梦窝金先生。频为从游。心气相许。当 景庙朝。群凶用事。忠献公首罹荐棘之祸。先时忠献公。为黔潭书院院长。院是同春宋先生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53L 页
专享之所也。公为斋任。享礼后。致膰于梦窝。则其答书以为当此纷纭之时。膰仪其不可已乎。虽知平日学质之高明。岂意有此难能之事乎。此可认其相与之深。而亦可见公好义不怵祸之一端矣。韩夫人。清州大姓。参奉尚兼女。生后公一年。卒先公二年。有三子二女。男长伯会。次硕会。并通德郎。季德会文科察访。女婿朴致彦,李宗垕。伯会子宗泰。硕会子宗益。德会子宗普,宗观。宗泰子。亨震。玄孙以下。多不尽录。
进士 赠禁府都事姜公墓表
完山姜君济燮。累然扶服而访予。泣而言曰。先人病㞃。召不肖诫之曰。吾家势甚单寒。五代祖墓。尚无一片表石。将不知谁氏之葬。吾尝恨之。经营屡年。略有鸠财。而今病莫遂意。吾死后阕制前。汝其图之。以解此恨为可。因以捐世。自承遗教。汩于丧葬忧病。已过期练。而今才委来。敢请一言之赐。予闻而感叹。谨按其状。公讳海遇。字载叔。晋州人。号拙庵。高丽平章事讳蓍之后。大提学讳淮仲之九世孙也。其后袭世蝉联。至高祖讳安福参奉。曾祖讳▣▣。祖讳渭滨知中枢。考讳宗礼号澹庵。妣全州崔氏。峻极女也。公生于壬辰某月日。自在孩提。至性纯孝。文章夙就。丁酉。以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54H 页
亲命赴举。中司马之后。绝意进取。潜心坟典。与季弟县监海逢。勤于奉亲。极其便养。丁巳遭内忧。未过初期。荐当外艰。服阕之后。复行心制。六年居庐。日省茔墓。奉先祀。必用朱文公仪式。待人接物。极其平易。喜闻人善。耻言人过。乡人悦服。以某年月日卒。葬于府北乾止山某坐原。公捐世之后。诸儒呈书。登于道 启。 赠义禁府都事。又有祭社之议。府南黄方山。有高丽四贤祠。因士林发论。妥享是祠。嗟呼。公之素蕴。未克展施。人皆赍叹。而至是 朝家褒赠。祠院崇奉。始无馀憾。岂非猗欤。配全州李氏。承仕郎后沆女。贞淑端懿。允宜君子。生于某年。殁于某年。葬与公合祔。生二男一女。男长瑞麟。以寿八耋。例授护军。平生行义。一遵家庭。乡人荐之。营门 启闻。 英庙辛亥。特蒙允。命别搆一堂于所居之傍。扁以趾行。盖志公善继述也。次男瑞龟。瑞麟男昌彦。昌彦男必焕。必焕男在辅。在辅男文钦。四男四女。长济燮。次济万。馀皆幼。
六玩堂全公墓表
安义峤南之奥区也。三洞之山水绝奇。余尝往游。一日沿路而行。有小亭隐约于涧畔。扁以君子。暂憩东眺。则村落依山。翳以松筠。翛然若幽人盘旋之所。谂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54L 页
于里老。谓是故六玩堂全公之宅也。余固心识之。后数十馀年。全公之玄孙在泽。以书谒铭余。俾记其墓石。兴念谁昔之耳熟。不能终辞。公讳舜锡。字君重。生于 肃宗丙子十月十一日。自幼孝友因心。事父母。必以诚敬。晨昏定省。朝夕供奉。务尽便适。靡有少懈。疾病。昼宵祝天。竭力求医。至于煎药煮粥。躬必自执。前后居忧。哀毁尽制。丧葬。一遵家礼。每当忌日。沐浴精洁。时物必荐而后食之。与三兄共处湛乐。而伯兄虞锡。以行谊著闻。后 赠持平。公又事诸兄。甚得弟道。乡邻皆诵焉。族亲知旧之贫不得昏葬者。倾其所有。而随力补助。应接宾朋。悃愊无华。俱得其欢。尝举乡解。不利南省。因厌弃。直君子亭一唤之地。筑小屋。啸咏其中。观于六玩诸诗。可认其目寓心得之趣矣。以乙亥五月十一日卒。享年六十。葬于县西虎城庵申坐之原。配晋阳河氏铎女。后公卒。祔于下。旌善之全。以百济丞相虎翼。为鼻祖。至判书讳五伦。痛丽亡。隐瑞云山。号采薇子。郡守孟谦。移居猿鹤洞之迎胜。三传而为副司直讳辙。爱其泉石。搆亭游赏。退溪李先生名其亭以四乐。说其真趣于题诗。又三传而同枢讳时叙。转移花林洞之新坪。生讳益祚。生讳垕。是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55H 页
公之三世也。妣丰德张氏。鹏翰之女。生六男。宅善为仲父殷锡后。宅孝,宅润,宅廉,宅九,宅中。以孝友世其家。而宅孝最著文行。子世复,世学,世勋。世祐系宅九。世和,世璟。宅润子世经,世昌,世臣,世伦。婿宋有哲,朴润东。宅廉子世恒。婿尹钟大生员,宋夏泽。宅九子世忠,世衡,世泰,世兴。婿姜周复。曾玄以下。多不尽录。噫。公有笃行。未究展蕴。后嗣繁昌。兰玉盈门。福禄盖未艾也。天之所以报施者。其在斯欤。遂就行录。略叙如右。以示诸后。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谥状
  
四友堂宋先生谥状
全州府尹 赠议政府左赞成四友堂宋公。法当移状太常。而距其卒为二百馀年而迄今未遑。其七世孙润熙。收其状志及祭文诸录。属来熙。谨按公讳国泽字泽之。系出恩津。在丽朝。有判院事大原。三传而居怀德。则由按廉使明谊始。按廉之孙。是为双清堂愉。 恭定大王时。隐德不仕。又历四世而有世勋。安岳郡守 赠左承旨。是生桦寿。将仕郎 赠兵曹参判。是生希命。同知中枢府事号醉翁。配 赠贞夫人晋州柳氏。郡守荣之女。公生于 万历丁酉二月九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55L 页
日。甫成童。以同枢公命。出为族父后。 赠执义世勉。 赠左承旨玲。 赠吏曹参判梦寅号琴岩。其配曰贞夫人骊兴闵氏。进士守庆之女。其所后三世追荣。皆以公贵也。公自幼。性行醇笃。不好嬉戏。内事闵夫人尽孝。外从师友。始学于清坐宋公。即同春之考也。又游沙溪文元公之门。与慎独文敬公相切磨。自是器业日就。 万历己未。中生员游泮宫。逊言谨行。为侪类所推重。 天启甲子。登明经及第。选入槐院。转至博士。丁卯虏变。文元公为号召使。署公为参谋官。虏既退。公侍文元公。奔问于 行在。遂归怀乡。戊辰。荐入史局。自检阅至奉教。为注书升典籍。历礼户二曹佐郎。辛未。授司谏院正言。先是原州牧使沈命世上疏言 穆陵有水气。遂定迁改计。及启旧陵无水。朝论咎首事人。而论议携贰。因以停启。公乃独启。还发前论。物议多之。唯勋戚诸家不悦。出为咸镜都事。壬申春。入为持平。时有 元宗大王追崇之论。公与都宪金文正公。争论崇奉私亲之不可。复黜为输城察访。文正公赠诗有清名邮吏服。高论士林推之句。明年。移拜文川郡守。时文正公退处石室。以大司宪召之。辞职曰。言事同僚。尚在贬官。臣独何颜复入台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56H 页
席。乙亥。以掌令被召。未及赴。递为 宗庙令。丙子冬。边报遽至 大驾仓卒自南门入南汉。公时寓新门外。欲随驾则道路已隔绝。遂由诸岛。仅入江都数日。虏兵大至。公遇闵公光勋。相携至武库。取火药置之前曰。此吾辈死所也。忽闻有推破西门声。问之则元孙出矣。盖昭显第一子号称元孙。中官金仁负之出避。公谓闵公曰。今日吾辈浪死无益。从元孙行可乎。遂以其所乘马。奉元孙行才出城。有贼骑追至。急令卫卒。以炮向之。贼乃退。于是。直向乔桐。公家属所寓适在路旁而不入。见至一岛。岛中数十辈。持刃相向。公与闵公谋曰。彼必不知元孙在此也。即招之。具告以故。皆涕泣听命。持酒食迎饷。士大夫避乱者。来赴日众。遂推朴公东善为将。转向湖西。公之家属。飘泊海岛。邂逅相会。闻者奇之。未几南汉解围。 上还都。公奉元孙。自唐津还京。朝廷以公保护元孙之功。特升通政。拜兵曹参知。连拜承旨。又移刑,工二曹参议。戊寅。奉使两湖督运。拜公州牧使。潜谷金文贞公观察本道。以姻嫌递。旋拜稳城府使。以亲老不赴。己卯春。拜刑曹参议。奉使沈中。公律己清苦。御下严简。行色淡然。沈人亦称服。秋。拜光州牧使。又移东莱府使。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56L 页
台官请其仍任。翌年。以笺文不书伪号见罢。壬午夏。拜江界府使。以亲老辞。秋。由承旨。出为成川府使。未几弃归。又以刑曹参议。授全州府尹。未赴而换授金堤。连遭所后所生二妣忧。戊子。连拜承旨旋递。己丑五月。 仁祖大王升遐。因潦雨经旬入城。台谏以公入临差迟论启。金文正公语人曰。昔宋神宗三月升遐。司马公五月入临。而未闻有非之者。庚寅。叙拜定平府使。以亲老递。辛卯。所生考适八耋。公陈乞优老典。 上特许之曰。老职之典。既有定限。似难踰越。而其子以近密之臣。陈疏祈恳。予岂惜此。不慰其喜惧之心哉。特为加资。他勿为例。春拜林川郡守。时 明圣王后承睿简入嫔宫。即公外孙女。嘉礼有期。公侍同枢公。入城谢 恩。仍过 大礼而归。明年以事递。连拜兵工刑礼参议。或辞或免。甲午春。朝家又有优老典。又为所生考。呈状于该曹。 上特许升嘉善。仍授同枢。推 恩三代。公为便养。求为沃川郡守。先是。郡人全彭龄,郭诗不厌士论。而至建书院。间有掇去之成命。而方伯,守宰。皆不能奉行。公下车。仍令掇去。以承朝旨。士论快之。丙申秋。同枢公捐馆。己亥五月。 孝庙升遐。公素有疾病。至是病已痼。而黾勉赴哭。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57H 页
以兵曹参议供职。冬。连章得递。十一月病革。 上特有医药之命。病中亦不废盥栉。必整衣冠。言不及家事。谓子弟曰。吾受恩三朝。涓埃无报。目不瞑于泉下矣。十五日壬申。卒于会贤坊寓舍。年六十有三。 上为之惊悼。命中使护丧。赐棺材及赙物。谕两道。使之庇送。翌年。始葬公州儒城县素屹里。后癸丑。移窆县之俎桥里亥向之原。公天资精粹。器宇和雅。一任坦易。平生无艰深险阻之意。其事亲也。承颜顺色。婉愉怡悦。到老如一日。待宗族。一于敦睦。不以戚疏有间。与人处。言笑嬉怡。不设畛域。人皆爱慕之。至于义理肯綮。是非明白。直己守正。劲节不挫。初入台阁。即忤权贵。连被贬黜。备经困坎于塞北。至四五年之久。而亦无少悔。又自爱其一刺。未尝有要路迹。以是仕宦常在通塞间。为亲求养。累典州郡。不敢以私事相溷。少有歉于意者。虽一家切迫之恳。一并挥退。目奉甚简。临下以宽。每以安集小民为务。武断之徒。惴息屏迹。帑藏储偫。必盈溢于始至。成川实货财所聚。而公冰檗自励。视之若无成。民相谓曰。吾属阅人多矣。未见清白如我侯者。立石以追思之。其在林川。有名宰家奴杀人系狱。前后邑宰。皆莫敢决。公即断之以法。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57L 页
不少饶。邑人称快。至其年益衰病益深。官游之志已倦。为同枢公大耋在堂。低回郡邑。往来滫瀡。志养备至。每于佳辰寿节。辄设盛筵。子姓迭舞。金貂相映。人皆曰。幸哉有子如此。虽称大孝无愧矣。性喜酒。遇辄引满。虽甚醉亦不乱。每与诸亲饮团栾。长吟渊明悦亲戚之情话一句而已。常戒子弟曰。马援交趾书。先君子取为自修之法。此子孙所当遵而勿失者也。平居清静简严。市井之徒。无迹于庭。苞苴之托。无及于家。浮屠巫觋之辈。不入于门。声技博奕之戏。不接于心。先垄下。结数椽茅屋。以为晚年栖息之所。虽退处之时。每闻朝廷失得。忧喜必形于色。前后居忧。年已衰老。而公任情致礼。以至终制。公常曰。余以草野孤迹。幸忝科第。荣养两亲。 赠及先世。 壸仪之尊。又出吾一家。婿为 国舅。女为府夫人。无非吾先积德馀庆之致。祗宜一心戒惧。毋贻辱朝家而已。金文正与金文敬。实一世宗师。而皆亲爱推许之。后之欲知公者。徵于斯可矣。配晋州姜氏。将仕郎致璜女。温谦柔静。妇德甚备。贫苦而未尝咨嗟。既贵而愈自恭俭。入门六十馀年。绝无非仪之闻。宜作妇人之楷范也。后公二十五年。八十八而殁。讣闻。 上即命赠公左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58H 页
赞成。夫人亦赠贞敬夫人。其崇终之典至矣。长男奎光。县监。次奎辉。监役。次奎章。有俊才。早夭。次奎明。县监。女适清风府院君金佑明。奎光男。夔弼,龙弼。女适李行徵。奎辉男。奭弼,荣弼,渭弼。女适赵鸿祯,南长薰。奎章一女。适成必晋。奎明男。舜弼,文弼。女适赵鸿祥,朴世度。金佑明生四男二女。女即我 明圣王妃。诞我 肃宗大王。男锡胄,锡翼右尹,锡衍判书,锡达判官。季女适权益兴。其馀多不尽录。公之平日大致。同春状其行。尤庵志其墓。两文正公。皆以宗族亲谊。同里从游。据其耳目所睹记。则可知详悉而且明矣。矧惟 显庙之所以衮褒公风节政绩者。有 侑祭于若堂。其后柔兆重回。辄有 列圣朝旷感致侑之文在焉。臣何敢赘一辞。而谥之有状。古也。玆就诸录。檃括。叙次如右。以为节惠之考焉。
礼曹判书李公谥状(己未)
礼曹判书聋溪李公。法当移状太常。而卒一百六十馀年。迄今未遑。其六世孙寅老。以家状及故太学士陶谷李公所为碑表属来熙。谨按公讳秀彦字美叔。韩山之李。始显于稼亭。而其子牧隐先生。文章道义。为丽季名儒。我 太祖待以宾友。寔为公十二代祖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58L 页
也。自是以来。遂为吾东巨阀。高祖讳涛副护军。 赠左承旨。曾祖讳德游。生员。 赠左承旨。祖讳圣渊。牧使。 赠兵参。考讳东稷。全罗观察使。 赠吏判。早游慎独金先生之门。大为侪流所推诩。妣朴氏。密阳人。吏判忠元之曾孙。相礼 赠参议安行女也。 崇祯丙子。生公于德山石谷村外氏之第。幼有异质。不加课读。而自知勤学。十四。魁泮试。华誉蔼蔚。是年夏。尤庵先生赴 召至京。贽谒请益。时在童丱。先生见而异之。告以为学之方。公敬受藏心。终身不忘。十六。发解汉试。而判书公以其早年。不许赴会试。庚子。始中司马。戊申。登庭试文科。旋罢其榜。翌年复登第。前后皆占第二名。未及分隶。直拜艺文馆检阅。升待教兼说书。辛亥。序升奉教。而猝得奇崇。沉痼屡年之间。凡有除拜。皆以疾辞。甲寅。升正言辞递。 肃庙嗣位。有都慎徵礼论之疏。又有郭世楗者投匦。搆诬尤庵。罔有纪极。公适拜持平。抗章极言。其略曰。宋时烈之愠于群小。为十馀年矣。故前之慎徵。后之世楗。或以服制。或以志文。或以葬祭之事。执言各异。而必欲倾陷之意。则如出一套。藏头换面。休兵迭出之状。明若观火。时烈于 孝庙。始以甘盘之旧。终受心腹之寄。至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59H 页
于 先朝。眷注深隆。礼遇不衰。而时烈彷徨中野。心事莫白。独抱冤于天壤之间。臣恐 孝庙在天之灵。亦必降监于玆。而怵惕于冥冥之中矣。疏入。 天怒震叠。特下备忘。辞旨极严。玉堂劄救。罚止 特罢。时判书公在湖营任所。寄书曰。汝之陈章。实合我心。以此被谴。吾以为喜。乙卯冬。判书公下世。轫归清州。筑室仍居。绝意世事。戊午。除庆尚都事不赴。教训生徒。且议设社仓。清乡人做出飞语。以结契士子谓谋不轨。欲以祸公。而适值庚申更化。事得未果。及拜谏职。论权奸与许穆之罪。并赐 允从。又直拜兵曹正郎。选吏曹录。入玉堂为副校理。移献纳。拜吏曹佐郎。陈白宋泉谷及三学士节义。请子孙录用。蒙 允。复移副校理,校理,吏郎。兼春秋馆记事官,知制教。又除修撰,校书校理。公久在 经幄。遇事必言。直声振世。不悦者滋众。辛酉春。以吏正叙都监劳。升秩拜兵曹参知。以职未准格。因台启收资。改掌乐正。即日移应教。未几岭伯缺。 上令铨曹勿拘资级择授。文谷金公,老峰闵公。以公应 命。朝议欲试剸剧之才局也。公感激超擢。竭诚奉公。簿书堆积。指顾裁决。巨细不遗。老吏吐舌。惊以为神。戢豪纠慝。一道詟伏。李元桢作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59L 页
星山地志。诬辱尤庵。其弟元录。欲疏沮沙溪从享之议。敛钱列邑。公状闻。毁其板。治其党。值岁大歉。饿殍载途。公贸迁募贩。尽心赈救。民免捐瘠。缮甲兵。修楼橹。蠲革宿弊。随其机宜。如英阳之附属宁海。民不堪二役。察视形便。启请分设。暇引章缝。讨论奖劝。秩满。历贰礼兵。屡为承旨,大司谏。丐养得安东。未及赴。铨司奏教胄之任非某莫可。 上允之。遂移大司成。训迪有方。士趣克正。时遭 国哀。公以泮人役重。请减曳士军。永为定式。甲子。复拜大司谏。 上悯旱。疏决至郑维岳。公进曰。他人虽或蒙放。维岳则不可。 上从之。冬。又以文谷荐。择拜咸镜道观察使。北方专尚弓马。抛弃文教。老峰曾按是道。始阐儒化。而后代者复踵前套。公首访老峰已行之规。以兴学讲武。兼为课督。文武齐奋。大有其效。庙议欲设茂山镇。询其便否于公。公躬自巡审。则茂山处僻。无以遮遏直向之势。请别设府使。兴六镇相列。条陈甚详。朝廷从其言。乙丑。因西民犯越。虏查至。公当与关西伯同置对。递职听勘。丙寅。拜京兆亚尹,吏礼兵刑工诸曹参判。屡拜大司宪。罗良佐托以为师尹宣举讼冤。诬诋尤庵。公上章伸辨。辞甚明剀。士林传诵。闵公镇周论右相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60H 页
赵师锡加卜事。至被 严旨。李公选以刚正被劾。公或陈疏。或引避。极意伸救。戊辰。复拜都宪。因冬雷应 旨陈疏。略曰。 殿下以高明之质。有轻视群下之病。故容受之量不弘。小有棱角之言。辄示艴然之色。此固群下之所共闷叹者。昨年以来。放逐不饶于辅弼。诟骂至及于山野。顷者宋相琦之疏。特一寻常言论。政当病其软熟。有何批麟逆耳之言。而 殿下犹示不平意。此犹如此。尚何事之可论乎。是以稍知自爱者。皆思敛退。高蹈者犹恐入山之不深。持禄保位。嗜利无耻之徒。充满于朝廷。几何而不至于乱亡之域乎。古人有言曰。乱亡之道非一。而拒谏者必亡。盖人主先涂其耳目。则嘉言罔闻。而谮谄面谀。日进于前。终至于乱亡而后已。时宋公相琦,南相九万,吕相圣齐,朴玄石世采。因论罪宗抗。谴逐相继。及公进言。 批旨甚温。后宫张氏之母。乘轿入阙。台臣李益寿。使禁吏撞碎其轿。 上怒甚。罢台臣职。下禁吏狱栲死。庭臣惴慄。莫敢开口。公独忧慨。抗章极言。 批谕嘉奖。既悔处分之过中。又用恤典于禁吏死者。 圣度超越百王。而公之忠诚感孚。亦可见矣。入侍 经筵。有重臣奏言北方士马。素号精强。而相臣闵鼎重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60L 页
为监司时。专尚儒教。武事由此不竞。宜痛禁文教。公驳之曰。北俗近胡。悍戾难制。闵鼎重阐明文教。其中拔萃者。多读性理之书。寻绎礼家之说。虽有非理之讼。出于习文。而缘此请禁。殆甚于因噎废食。若无文教。民不知死长之义。士马之强。将焉用哉。壬辰之乱。会宁鞠敬仁。绑缚藩阃诸臣。投降于倭贼。亦可验矣。臣谓非理好讼者。以法治之。好善向学者。益加培养。武夫勇健者。选用激劝。则似合于文武兼用之道矣。 上曰。卿之所论。诚甚明快。 特赐嘉纳。时朝象乖激。忠监尹以道。因玄女之狱。搆诬打愚李公。而台论继起。公以姻亲嫌难可否。遂引避而避辞中。略举其被诬之状。递拜兵参。己巳春。觐大夫人于永柔。途闻窜配理山之 命。暂为历拜。婉辞慰解。怡然就道。既至。以书史自娱。诵读不辍。四月。闻 坤殿逊位。悲号废食。六月。闻尤庵受后 命。行心丧期年之制。公前按岭臬。惩治仁同乡战者。刑推致毙。至是其子击鼓搆捏。挟玄逸,聃命而百般锻鍊。玄逸又力请拿问。 上不听。边俗专尚驰猎。不知礼教。公择其稍慧者。教以冠婚丧祭之礼。入孝出悌之道。数年之间。陋俗丕变。甲戌。彝伦复正。首蒙 恩宥。以工曹参判 召还。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61H 页
历都宪,礼参。擢拜刑曹判书。决疑讼疏宿冤。物论称服。时首相南九万政刑紊乱。惟以蠲减施惠为事。公斥之曰。朝廷处置得宜。惠泽当自究。何劳为此要誉之政乎。况所蠲不少。脱有灾歉。何谷以救。后果荐岁大饥。国储罄渴。至求粟于燕人。始服公先见云。以知 经筵入侍昼讲。奏曰。近日群枉毕伸。故相臣李端夏有 赐祭追行之 命。而奸壬之搆杀故相臣金寿恒也。谓以端夏卜相。宋时烈私荐之致也。端夏之素有舆望。时烈之不预朝廷。寿恒之精白无私如彼。而并诬三臣。其设心行计。巧且惨矣。端夏为深痛至恨。临没嘱其家人。勿书相衔于墓石。自 上洞察其诬。明白下教。则庶慰三臣泉下之冤矣。 上曰。所达极是。遂下特教昭晢。闻者快之。复移都宪。应旨陈时政八条。并加褒纳。时旧人殆尽。善类倚重于公。而公见时象日非。不乐仕朝。但以还朝未久。不敢言退。适台臣论劾非人。而反为其党所噬。公为别白之。掌铨者素忌公。欲因此售排轧计。出公为湖南伯。公新自塞谪还。且以外补之不由 上教。或劝其辞免。公笑曰。吾欲不赴。或可递免。而既名以出补。则苟免耻也。遂即肃谢赴任。湖是先公遗惠地。士民皆欢迎。公益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61L 页
自勤励。坐慑一路。贪残守宰多有解归者。大夫人朝夕供具。必亲尝而进之。其他志物之养。靡不用极。为尤庵建院于井邑受命地。优给物财。不阅月而讫功。遂奉安延额。乙亥秋。复以都宪召。使偏裨替纳密符陈疏。直还清州。修葺旧庐。揭其扁曰聋溪精舍。有问时事者。指扁而不答。惟喜酬酢农谈曰。吾野老也。只可言陇亩间事。有质疑问学者。讲论不倦。日聚宗族。相与娱乐。然爱君忧国之念。不以退处而少弛。尝以笃典学。求遗逸。明是非。蠲民役。减军布。备盗贼等事。缕缕为言。多见采用。移拜礼曹判书,汉城判尹,大司宪。俱不就。丙子夏。将行 东宫嘉礼。公以为既退之身。虽不欲入朝。而身带职名。退伏乡庐。有所不安。力疾行到龙仁陈疏。 上特下备忘曰。宪长以世禄之臣。义不当若此。命还给辞疏。公惶恐入谢。参贺班。翌日陈情乞归。许之。优颁珍剂。公之入都也。时宰多挽行而盛陈保合之道。公曰。保合非野人所可知。且自量筋力已衰。不堪奔走。端宜休退。遂决意归田。还到汉津。农岩出送曰。举世沉酣富贵。公独勇退。岂不为世道之光。屡拜左参赞,大司宪,知中枢。皆不起。湖南多瘴疠。公在南时已有崇。至丁丑春。疾遂剧。五月二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62H 页
十二日竟卒。享年六十二。病革。谓诸弟曰。吾年踰六旬。位跻八座。饱经艰虞而遗体无伤。退卧丘园而死于升平。复何所憾。但上奉八十偏亲。不得终孝。是为难瞑之恨耳。招门人宾客之来候者。各致永诀之意。挥妇女使出。恬然而逝。死生之际。不易常度。可占其平日学力矣。讣 闻。祭赙加仪。朝野咸惊。士林相吊。虽异趣者。亦皆叹惜曰。名宰相亡矣。宗族门人袒免加麻者。五十馀人。清州人士。又为公建祠而俎豆之。公资禀俊迈。志气刚洁。治身制行。一以古人自期。不以小成为意。动静云为。不离绳墨之间。造次颠沛。亦无疾遽之容。暴慢鄙悖。非但公所自远。而人之见公者。亦自消沮。凡于事物。最恶苟且弥缝。终必明白正大而后已。笃于内行。奉侍参判公。和容怡色。不离左右。判书公仕宦远游。每曰若无此儿。吾何敢离侧乎。常痛幼失慈颜。每当讳日。辄行素数旬。流涕致齐。及居判书公忧。情文两至。戚易兼尽。事继母至诚。推及其同气。待之如舅。大夫人亦视之如己出。诸弟各有所居。欲轮回奉养。则大夫人不肯。公知其意。并使同居一室。尤庵每叹曰。某甫孝友之行。当求之古人。祀享克虔。追远罔缺。周睦亲党。疏戚无间。戒勖存恤。终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62L 页
是如一。接应宾客。在家时户屦常满。居官时阍者无滞。人皆慕义仰德。廉谨自律。而亦不为近名之清。绝俗之介。屡镇藩服。归橐如洗。以是居室服御。简俭朴陋。不似宰执家。好看古书。手不释卷。中华事迹。我东文献。纤悉普博。若有问则应答如响。为诗文。典雅高古。体格咸备。然待境而成。不屑为也。有遗集略干卷藏于家。配曰贞夫人海平尹氏。梧阴文靖公斗寿之曾孙。持平澄之之女。无育。取从子思孝为后。子奎瑞又无嗣。继硕载。参判公初欲废举业。尤庵先生曰。科举学问。本非二致。劝其兼修。竟以此发迹。然雅不喜进取。而常有林泉之志。适因外补。遂决一退。 恩召屡降。秉志益坚。在公为晚年一节。而德望风韵。足以廉顽立懦。岂非有补于世教者耶。盖其服事师门。最早且久。薰陶慕悦。动必为则。以直字相传之训。为一生受用之地。故自通籍以后。初因直言。七年废弃。晚罹祸网。六载投荒。万死归来。才为十朔。而群小敲撼。又遭摈斥。其安于朝廷之上者曾无几日。而不少挫抑。英伟磊落。得失荣辱。不足以动其中。而守正不挠。成就德业。此可以槩公之生平矣。易曰。险而说。困而不失其所享。其惟君子乎。其公之谓也欤。谨撰次如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63H 页
右。以备太常氏之节惠焉。
赠资宪大夫兵曹判书兼知义禁府训鍊院事行折冲将军薪岛镇佥节制使诸公谥状
公讳景彧。字景植。诸氏为诸葛忠武侯之裔。有曰长史讳忠。东来。至胜朝有讳汉。以高尚之义。为王所嘉。命取复姓之诸字为氏。至讳文儒。佐忠宣王。策三重大匡壁上功臣同平章事。封㓒原。子孙因以为贯焉。入我 朝。有讳沬。当 宣庙壬辰岛夷之乱。倡义多斩获。特拜星州牧使。竟以力战殉节。后 赠兵曹判书谥忠壮。寔公之六世祖也。高祖讳汝恢荫主簿。曾祖讳命珏。祖讳显泰。皆通德郎。考讳祥富。妣平山申氏。同中枢大贤女也。公以 英宗庚辰十一月三十日。生于外家。始产之夜。有光绕屋。外王父同枢公常曰。生膺异兆。骨格非品。必有他日之成就也。甫三岁失怙。母氏哭临之时。必与之偕。恒以为度。见者称其至性。稍长。事母愉婉。尽其爱敬。壬寅遭忧。哀毁踰节。衰绖未尝去身。每日必展墓。不以风雨或废。至壬子。 正庙旷感忠壮公立殣之事。即施褒崇之典。录用后孙。特令公劝武兼。付内禁卫额外壮勇卫。乙卯春。御春塘台。亲试忠勋后裔。射艺赐弓矢。遂擢丙科。特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63L 页
赉锦缎朝衣一袭。仍除武臣兼宣传官。又 命跻忠壮公祠板于忠节祠。竖碑于战地。皆使公董其事。迁升训鍊院主簿。寻出镇云宠。捐俸出力。缮修要阨。以为缓急备。北俗专尚弓马。少文识。公为刱书舍。延师训诲。民多化之。比瓜归。髫白拥路。有送至百馀里者。以前职升判官佥正。复出海西虞侯。关防保障之地。荡然无备。城廨器械之颓废者。公尽心完葺。叙劳进阶折冲。历五卫羽林将。 纯庙辛未十二月。关西土寇洪京来等。胁众倡乱。先犯嘉山。主倅郑蓍死之。时升平日久。狃安成习。仓卒临变。皆惟劫失措。清川以北州县。往往有委符屈膝者。贼遂连陷八郡。报至。中外震骇。公解官在家。奋然挥涕曰。吾以吾祖之孙。受 先王殊遇之恩。不能效吾祖之以死御难。何颜立于世。亦何以归拜吾祖于泉下乎。即日仗剑而西。壬申元朝。抵平壤。观察使李晚秀。署以为清北召募将。翌日驰入安州。节度使李海愚见公忠义愤发。甚壮之。闻于 朝。分城中兵二百馀属之公。以全允起为行军将。郑云达为书记。即夜到清川江。击舷作歌曰。壮士奋怒大江平兮。有如此水去不还兮。时嘉山,博川间诸寇。为安州兵所败。走入定州。闭城自守。公行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64H 页
募兵。又得百馀人。四日。至城东止阵。青南北诸军。皆环屯城外。莫敢与贼交锋。公谓诸将曰。贼新衄之馀。军心未定。守备未完。宜及此击之。若引日留时。使之众整守坚。非计也。诸将从公言。翌朝分兵为二起兵。虞侯李海升,左营将尹郁烈。引兵进于南门。点旗鸣鼓。示其出击之状。使倡义将玄仁福率义兵。持攻城具。先为备待于东门。公与肃川府使李儒秀,顺川郡守吴致寿。随后进攻。公为前锋。手握巨斧。直进斩关。斧下数四。门几碎。贼众惊惧登楼。撤板力拒之。矢石雨下。诸军不敢进。而各自退散。公以只身羸卒。当坚城全力。势无容措。不得已遂回本阵。叹曰。兵固死地。而一见矢石。不战而自溃。纪律如此。将何以办贼。既而朝廷拜公为薪岛独镇节制使兼清北防御将。以李尧宪为巡抚使。遣中军朴基丰。领训局一千兵先至。公见基丰论戎事。持画明的。辞气激昂。极言攻城之不可缓。基丰亦耸听。十五日。京营关西兵合势大举。具云梯冲车。三面并进。定州牧使徐春辅,博川郡守李运植合兵攻其南。公又居前援抱。奋勇疾趣。城中殊寂若。贼狙伏女垣。伺其近而矢丸齐发。公顾视后军不继。梯车亦未到。公跃马还出而促之。复向城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64L 页
下。时天雨路泞。车陷轴折。后军又不即至。公知事不济。乃麾军誓众曰。今日之事。吾与此贼不俱生。麾下士敢有反顾者斩。遂挺身大呼直前。肉薄登陴。飞丸骤至。中额坠马。公奋髯抚枪。起且仆者累矣。麾下士舁还乃绝。丧至节度营。始就棺敛。已经数日。怒目勃勃。面如生。事闻。 上震悼。特赠三道统制使。 命旌其闾。靷葬悉自官庇。且以忠壮公延谥。未及公生前。因大臣 筵奏。自度支赐其需。趁未葬行之。返舆之日。一营将士。莫不雨泣而送之。沿道观者。知与不知。亦皆赍嗟。义之感服。可以见秉彝所同矣。是岁五月一日。葬于坡州鸣鹤山。以宅兆不利。庚戌。移于报恩甑山。辛亥。又移于茂朱东鳌山子坐之原。公殁甫踰月。贼皆破灭。翌年。 赐祭于立殣之地。设忠义坛。以平贼日。祀公及郑蓍,许沆,韩浩运,白庆翰,林之焕,金大宅。竖碑纪其迹。定人又立祠五峰山下。并享坛祀诸义士。 命遣官致侑。宣额表节。壬子秋。诸章甫又请进秩。加 赠兵曹判书。仍 命赐谥。其状德之文。碑志之铭。当世大人君子。皆乐为之揄扬阐发。足为徵信于来后。 朝家隆报之典。群彦赞颂之辞。更无馀憾。岂不盛哉。配光山金氏。通德郎厚鼎女。一男安
锦谷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465H 页
国荫仕武举。历郡邑前佥使。二女李复源,南孝百。安国男汉纬县监,汉网,汉纪,汉纶。女崔范九。公身貌不踰中人。方面郁髯。赡(一作胆)略过人。性又刚毅朴直。遇事敢为。志之所定。更无挠夺也。自幼内行纯笃。人皆称美。及通仕籍。随处殚诚。居官。所至具有绩。及其效节也。义激于中。不能自已。奋起于千里之程。甘蹈必死无幸之地。战不旋踵。少无顾悔。嗟乎。人道之大。惟仁与义。仁之于父子。义之于君臣。得之天赋。不以古今而存亡。不以夷夏而丰啬。则其所在致死之理。人孰无之。然而苟无素养之厚。则平居暇日。高谈忠节。而及夫临利害。遇事变。苍黄恐劫。忘其仁义之性。斁其纶纲之懿者多矣。可胜叹哉。若公者。其所素养。异乎世之从事于章句文辞之间。而惟全其赋得于天者。推诸孝而移于忠。能办取舍于急难之际。以树大节。则其为世教之重。 国家之光。尽是忠壮之肖孙。尤岂不卓卓乎伟欤。今公之胤子安国。以有易名之成命。要余为状。不能以不文辞。其世系官阀及事功大者。略据于诸公撰述。第录如右。以俟太常之采以上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