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梧墅集册十一
梧墅集册十一 第 x 页
梧墅集册十一
 家乘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22H 页
五代祖考沃川府君墓碣追记
惟昔梧川李相公述幽堂之志。显刻则石具而文阙。先人未卒之志在斯。不肖窃惟念。虽谒铭于近世作者家。其亲炙谛详与立言徵信。无有如李公者。遂以原志上石。为碣。志成时。李公在卿列。今书官衔。从卒职也。参奉潜德不复仕。后 赠吏曹判书。男敬圭正郎 赠左赞成。男钟淳参议 赠领议政。男即不肖永元。三世之 赠。以永元忝位台司推 恩也。永元男道彬今翰林。祖荣继子。容圭男和淳。明秀万户。三男。长就荣。二男韩圭,尚圭。尚圭二男履中生员,履正。履中男永植。曾玄以下女孙及外裔。并不录。洪夫人生丁酉。卒壬申。郑夫人生丙辰。卒庚戌。别葬于公州儒城面甲洞寅坐原。泰仁继葬阶下。同乙坐。五代孙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议政原任 奎章阁提学永元。谨记。
曾祖考参奉府君家状
公讳春荣。字囿和。朴氏系出高灵。远祖讳之顺。在 丽朝以武功为大将军。自是代有簪缨。入我 朝。累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22L 页
世以清德闻。至讳长远。事 仁孝显三朝。官吏曹判书。号久堂。学行德业。冠冕一代。 明陵时特 赠领议政。谥文孝。是为公高祖。曾祖讳镔。魁生员。官安山郡守。有笃行。居忧不胜丧。祖讳圣汉。沃川郡守。考讳光秀泰仁县监。妣骊州李氏。学生讳显翼女。沙浦讳志贱曾孙。泰仁公仲弟延安府使讳龙秀。配安东权氏。曾经观察使讳詹女。即公本生考妣也。沃川公。孝友清白。世其家。泰仁公兄弟。以文行著。权夫人有妇德。为闺阃则。公以 肃宗辛卯十月二十二日生。幼有至性。事父母孝。洒扫应对。动无违则。稍长。日晨起候起居。虽隆冬。必淅冰盥漱。以适寝所。父母有疾。昼夜不释衣带。言不高行不翔。药必躬执。食必先尝。厕牏不以役他人。虮虱盈发。不暇梳也。疾剧叫苦。则辄扶持涕泣。己酉丁泰仁公忧。庚戌承祖母郑氏重。公时甫弱冠。居丧尽礼。柴铄病甚。亦不近姜桂。丙寅延安公捐世。临终告李夫人曰。某孝子也。当善事夫人。丁亥持李夫人服。戊子荐奉权夫人忧。公已艾而耆。犹孺子慕。衰麻不去身。奉祭祀虔慎。祼荐之际。洞洞勿勿。哀敬俱至。虽大耋之年。不使子弟替将。追慕永感。晬日禁设馔。盖公笃孝。殆所谓终身慕者也。公自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23H 页
少读书。不务记诵。专心乎体认修省之实。平居不见绳尺。而饬躬砥行。俛焉师古。临事不规随俗臼。必称裁义理。鲜有不获者。再从祖庶尹公讳亮汉。性简亢。鲜予可。独称公贤孝。奖诩不置。再从叔都正公讳民秀。亟称公曰。法家佛士。临没举其孤。以托其弟忠宪公讳文秀。器待甚重。方懋绩于朝。有疑难。辄询于公。族中之事。无钜细。咸倚公为重。公益自缉睦。同忧乐。恤艰患。无远近戚疏之殊。闻一善见一过。辄随而警勖。侃侃开诚。是以人得其欢心。袒免之内。湛翕如一室。我朴以敦族闻。门中子弟多古人风。寔由公矜式之也。尝以诸宗后辈。渐渝流俗。无所拘检。与忠宪公。谋所以培养导率。遂刱家塾。讲一门少长。各授一书。每月朔望。咸集于宗。荐参于 庙。仍就塾。序毛而坐。讲其所业。迭相问讨。款洽竟其日。置讲长管其事。立讲史籍。勤怠井井有修式。姻戚子弟。又多来受业者。公尝曰。士不得出而事君。惠泽斯民。则训掖后进。俾底于立。亦一道也。乃严其程课。教迪不倦。故所成就于公者。竟皆修敕。为文行士。交游素罕。然所与友。皆一时长硕隐德不显。如李公德容。沈公国贤。崔公范兴。是已。名于世而折辈行以友者。如郑公晚淳是已。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23L 页
皆道义相诩。有切偲之益。居家斩然有规度。门庭肃雍如朝廷。静扫一室。整衣侃穆。几案杖屦。所常位置。不越寸尺。手一卷以终晷。有时引觞醺畅。神采怡如。约敕仆御。不威而严。分田圃课农桑。俾各有恒业。人无有不自得者。公始涉博经传子史。钩奥研精。含英嚼华。慨然有轩驾古作者之意。晚而喜易。遂专用力。谓画易本为象占。主朱文公本义。参之以程子传。时有张生文纬。号艮斋。起寒卑。博闻多识。尤邃于易。公与之讲讨。多所发挥。后读来知德易注。有契于心。遂深究错综之妙。愈潜念默诵。不得不措。未尝一日去手。卒以是终年。公之为学。不求衒于外。故虽有透悟独到处。未常有劄注记述。文词则应用而已。然皆取衷六经。謦咳所发。自有不能掩者。为诗不务工求奇。花朝月夕。朋侪唱酬。庞蔚古健。沨然可诵。始公年二十五。举进士。时太学行圆点法。计入学日积几点。始许应课试。士多奔波。公谓朝廷以科举诱士。士不自重其身。是无补于化理。遂不赴。癸亥。荐授 懿陵参奉。既而铨官为不悦者所吓持。指公本生外氏事。上疏自劾。职竟遆。公议非之。后屡入选注。而竟不为用。公不以穷通撄心。闭门守静泊如也。晚年见世路崄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24H 页
𡾟。不乐居阛阓中。僦居于广州之牛渚。筑草堂数楹。江水径其下。松桧荫其前。花果杂卉。列植于庭。扁其堂曰心远。取陶隐居心远地自偏之意也。于时以峨冠竹杖。徜徉乎山巅水涯。韶颜华发。照映林木。人望之若神仙中人。时人仍号草堂翁。久之移居杨根之竹园。居牛渚十八年。化行乡党。及离。乡村之老少。奔走涕洟。如别亲戚。在竹园亦如是。甲辰。吾王考监青阳县。奉公以养。越三年丙午正月十三日。以疾卒于官舍。享年七十六。以其年某月某甲。葬于长湍温申里先兆侧某坐原。越六年某月某甲。改葬于同冈巽坐。地距延安公墓百许武。公遗志也。有遗像自赞曰。其容和而恭。而非学问中人也。其气清而静。而非山泽间身也。迹不涉名利之涂。超然忘世者耶。心不染尘浊之累。皭然不滓者耶。优哉游哉。洁而归之焉。廋在眸先。像遗词后。欲知我视。式于斯公。声名不达于世。足迹不及于外。德性履行之懿。知者希矣。然族姻士友。及公之门者。莫不山仰斗瞻。心薰体濡。及公之殁。伥伥然失所依归。咸曰。小子于何考德。至今前辈长老。𨓏𨓏道昔日事。慕用不衰。此非不肖所敢溢于辞也。族弟判官始荣祭公曰。诚孝孚于家庭。经术闻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24L 页
于荐绅。宅心仁恕。而衡锤咸称。处事精详。而履屐各当。独寝不愧之行。穷居守约之操。族弟郡守鲁荣祭公曰。岂弟之姿。纯粹之质。黼黻之文。公辅之器。忠信为基。德气充然。动静云为。不欺暗室。此皆纪实语也。配德水李氏。县监讳邦镇女。参判讳坦孙。安祥和顺。甚得妇道。事两家舅始。人无间言。遇亲䣊情厚款挚。其子女之穷孤靡靠者。皆率鞠于家。爱恤甚笃。抚婢仆以恩。闺庭䜣䜣如也。性勤谨。每日早起。整簪剃。至笃老一如也。与公鹤发相对。友敬如宾。生与公同年。后公六年卒。寿八十一。葬合祔。一男一女。男敬圭工曹正郎。女适尹旸正郎。一男钟淳。礼曹参议。即吾先君。先君一男一女。男永元。女适李寅亮。呜呼。公虽穷而不显。无事迹之可纪。然其潜光幽德。宜有以不朽者。吾王考吾先君子。俱阏于遐龄。赍志未就。不肖少孤。虽言行疏末。茫然无所知识。卒无以阐发其万一。呜呼恸哉。玆谨录家常所习闻梗槩如右。以俟立言君子之财择焉。曾孙男永元。涕泣谨状。
曾祖考墓志追记
公以 肃宗辛卯十月二十二日生。妣骊州李氏。学生讳显翼女。沙浦讳志贱曾孙。本生妣安东权氏。曾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25H 页
经观察使讳詹女。参议一女。适李寅亮。县令。原志并略而不书。故谨记之。永元一男幼。女适曹锡雨,赵然兴,林在洙。寅亮四男幼。 当宁庚寅。永元为湖南观察使。推恩 赠公司仆寺正。夫人淑人。墓宅负巽向乾。曾孙男通政大夫吏曹参议兼 侍讲院辅德,原任 奎章阁直阁,知制 教永元。谨识。
曾祖考墓碣铭追记
当宁辛亥。 赠吏曹判书夫人贞夫人。正郎 赠左赞成。参议 赠领议政。并前此累 赠。皆因永元晋秩推 恩也。议政女适李寅亮。牧使永元男道彬。翰林。三女适曹锡雨参判,赵然兴承旨,林冕洙参奉。侧出男濩彬。女适李近荣,徐相斌。李寅亮四男崙夏校理,泰夏进士,岐夏,箕夏。曾孙男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议政兼领 经筵事,监春秋馆事,原任 奎章阁提学永元。谨识。
祖考工曹正郎府君墓志(壬辰)
我祖考府君讳敬圭。字执如。高灵之朴。以 丽朝大将军讳之顺。为鼻祖。汔于 本朝簪组世袭。有讳长远。吏曹判书 赠领议政。谥文孝。号久堂。德行范一世。生讳镔。安山郡守。生讳圣汉。沃川郡守。沃川公有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25L 页
三子。长讳光秀。泰仁县监。次讳龙秀。延安府使。延安公生讳春荣。为伯父后。官 懿陵参奉 赠司仆寺正。配德水李氏。县监讳邦镇女。参判讳坦孙。寔公之考妣也。公以 英宗甲子二月初四日生。 正宗庚子成进士。辛丑拜 庆基殿参奉。历 景慕宫奉事,中部都事,刑曹正郎。甲辰。除青阳县监。丙午。丁外忧。庚戌拜西部都事。转工曹正郎。辛亥。持母夫人服。六月十二日。以疾卒。享年四十八。葬于长湍东道面中方谷龙虎山下癸坐原。元配庆州李氏。平市署令锡心女。吏曹判书寅烨曾孙。继配连山徐氏。学生徽善女。 赠参判澍后孙。皆别葬于长湍西道面温申里负乙之兆。一男钟淳。礼曹参议 赠吏曹参判。徐夫人举而不育。参议一男一女。男则不肖永元。女适李寅亮今县令。永元一男幼。女适曹锡雨,赵然兴,林在洙。寅亮四男幼。 当宁庚寅。永元为湖南观察使。推恩 赠公吏曹参议。公礼干伟度。器局弘远。笃伦律己。乐善好古。居家侃侃有法则。接人休休有容蓄。远近亲疏。莫不敬而重之。参奉公潜德不显。而行谊学识。表仪宗党。公佩承庭训。濡染身教。发言应事。不离文行矩率。少时性急易怒。既而悔之。虽怒务不形言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26H 页
色。更觉其心益不平。一日以告参奉公。参奉公曰。是不过强忍小夫。盍用工于恕乎。公遂服膺而体验。识量俱进。渐觉胸中无一点滞碍意。卒以变气质。尝于试围。见士子争先纳券。至有拔釰吓人者。公券既就。遂不呈而出。是盖弱冠时也。其为 殿郎。仪仗笾豆。旧无记籍。时不免散佚。公悉点阅成簿。署勘于布政司。事得以修举。其监湖县。清慎守法政以成。邑甚凋弊。吏多欠逋。民不堪徵调。公为刱公用厅。捐谷二百石。别峙敛散。凡敛于民徵于吏者。悉于此取办。邑人永赖。子参议公登第。公戒之曰。恬退即我家规范。汝其毋忝也。少时刻意劬业。词艺瞻畅。有作则黜华务实。根据经传。病世之学者分学问文章为二致。著文章辩以證之。所著古文杂著若干篇。藏于家。公之言行事为。宜可纪者多。而先君子有意未就。不肖少孤。无所闻识。只谨书其一二疏末。呜呼恸矣。以公之世德积累。生质笃厚。不克享大名而展所蕴。栖栖荫途。中年短阏。先君子。又未究年位。今不肖小子。藐然孤茕。无以绍承先懿。振大门户。天之报施。果安在哉。呜呼恸矣。孙男通政大夫吏曹参议兼 侍讲院辅德,原任 奎章阁直阁知制 教永元。谨记。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26L 页
祖考墓表阴记
我祖考府君讳敬圭。字执如。我朴系高灵。 丽朝大将军讳之顺。为鼻祖。汔于 本朝。簪组世袭。有讳长远。吏曹判书 赠领议政谥文孝。世号久堂先生。名德冠冕一代。生讳镔。安山郡守。生讳圣汉。沃川郡守。沃川公有三子。长讳光秀泰仁县监。次讳龙秀延安府使。延安公生讳春荣。为伯父后。 懿陵参奉 赠吏曹判书。配德水李氏。县监讳邦镇女。参判讳坦孙。寔公之考妣也。公以 英宗甲子二月四日生。 正宗庚子成进士。辛丑拜 庆基殿参奉。历 景慕宫奉事中部都事,刑曹正郎。甲辰。除青阳县监。丙午。丁外忧。庚戌。拜西部都事。转工曹正郎。辛亥。持母夫人服。六月十二日。以疾卒。享年四十八。葬于长湍东道面中方谷龙虎山下癸坐原。元配庆州李氏。平市署令锡心女。吏曹判书寅烨曾孙。继配连山徐氏。学生徽善女。皆别葬于长湍西道面温申里负乙之兆。男钟淳。礼曹参议 赠领议政。徐夫人举而不育。议政男永元。女适李寅亮牧使。永元男道彬翰林。女适曹锡雨参判,赵然兴承旨,林冕洙参奉。侧出男濩彬。女适李近荣,徐相斌。寅亮男崙夏校理,泰夏进士,岐夏,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27H 页
箕夏。 当宁辛亥。 赠公议政府左赞成。并前此累 赠。皆因永元晋秩推 恩也。永元未获承颜。窃尝闻先辈长老之言。公躯干礼伟。器量宽厚。有长者风度。判书公德行。范宗党士友。公佩承庭训。濡染身教。谨饬修洁。人莫不敬重焉。其监湖县。清慎守法。政以成。邑甚凋弊。民不堪徵调。公为刱公用厅。捐谷二百石。别峙敛散。凡征于民者。悉于此取办。邑人永赖。我先君登第。公戎之曰。恬退。即我家法。汝其勉哉。少时刻意劬业。词艺瞻畅。有作则黜华务实。根据经传。病世之学者分学问文章为二致。著文章。辩以订之。所著古文杂著若干篇。藏于家。公以厚德懿行。宜有所受之大。所享之礼。乃屈于荫路。阏于遐龄。我先君又年位未究。报施之理斯舛矣。以永元忝坠无状。承藉不食之遗。窃禄滥升。三世 貤赠。贲光泉涂。积累之庥。久而后及者欤。永慕靡逮。呜呼恸哉。孙男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议政兼领 经筵事,监春秋馆事,原任 奎章阁提学永元。谨记。
祖妣 赠淑夫人庆州李氏墓志
夫人姓李。庆州大姓。新罗开国大臣讳谒平。为始祖。历 丽代。汔于 本朝。钜硕贤哲。磊落相承。有刑曹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27L 页
判书忠翼公讳时发。左议政讳庆亿。吏曹判书大提学讳寅烨。三世勋德。炳烺于中叶。判书公有三子。长讳夏坤魁进士。官翊卫司副率。号澹轩。季讳明坤。敦宁府都正。澹轩公第二子平市署令讳锡心。出后都正公。配宜宁南氏。佐郎处宽女。领议政文忠公九万曾孙。寔为夫人考妣也。年十七。归于我祖考。祖考姓朴。讳敬圭。高灵人。 懿陵参奉 赠司仆寺正讳春荣子。吏曹判书 赠领议政文孝公讳长远五代孙也。夫人生以 英宗壬戌正月二十五日。卒以乙未八月初八日。春秋三十四。葬于长湍西道面温申里坐乙之麓。后十六年。我祖考下世。卒官工曹正郎。异窆于长湍东道面中方谷龙虎山下癸坐原。举二男一女。男钟淳礼曹参议 赠吏曹参判。馀不育。参议男永元。女适李寅亮县令。永元一男幼。女适曹锡雨,赵然兴,林在洙。寅亮。四男幼。今 上庚寅。永元为湖南观察使。推恩 赠祖考吏曹参议。夫人淑夫人。呜呼。先君子早失所恃。抱恸终身。语到先夫人。辄呜咽不成语。家人亦不敢以问。今不肖孤。蒙于夫人行范。将何所考徵。然夫人之殁。参奉公为文祭之曰。其性纯然无滓。不修边幅。而不至于弛。其心淡然无欲。与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28H 页
物无竞。而不伤于洁。呜呼。以参奉公之性严鲜可。而于夫人鉴赏而叹美之如此。读此文者。可以知夫人之有德也。不肖何敢赘一辞。谨书世系生卒。而纳诸幽竁。孙男通政大夫吏曹参议兼 侍讲院辅德,原任 奎章阁直阁知制 教永元。谨记。
祖妣 赠淑夫人连山徐氏墓志
我祖考工曹正郎府君继配曰连山徐氏。远谱逸不传。其世次可纪。自生员讳宝始。自是武职荫补。世承冠冕。有讳澍。壬辰之难。出义倾家赀。补军食。 朝廷赏以职。不就。 赠官兵曹参判。外裔药泉南公九万铭其墓。有讳必成。居丧笃孝。由府使为佥中枢。再传而有讳观世。是为夫人曾祖。祖讳秉洙。考讳徽善。妣密阳朴氏。承旨讳铣女。以 英宗丙子九月初三日生。 正宗丁酉归于我祖考。 当宁甲子三月初七日卒。举一男不育。葬于长湍西道面温申里乙坐原。正郎公先夫人十三年卒。墓在长湍东道面中方谷龙虎山下负癸之地。正郎公讳敬圭。姓朴。高灵人。吏曹判书 赠领议政文孝公讳长远五世孙。 懿陵参奉 赠司仆寺正讳春荣子也。有男曰钟淳。前配李夫人出。礼曹参议 赠吏曹参判孙曰永元。曾按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28L 页
湖南节。推恩 赠祖考吏曹参议。祖妣淑夫人。夫人性度柔嘉。事舅姑。尽诚敬。视子孙如己出。永元幼时逮事夫人。见夫人日蚤起。躬执纺绩。至老一如也。有以见勤俭之行。出于天性也。追念德懿。秪增悲恸。谨抆涕而书之。孙男通政大夫吏曹参议兼 侍讲院辅德,原任 奎章阁直阁知制 教永元。谨记。
先考礼曹参议府君家状
先府君讳钟淳。字羲世。初讳世镕。字兼善。朴氏。系出高灵。远祖讳之顺。仕 高丽为大将军。自是汔于本 朝。代有冠冕。世德积累。至讳长远。名德师表一世。世称久堂先生。历事 仁孝显三朝。官至吏曹判书 赠领议政谥文孝。生讳镔。安山郡守。生讳圣汉。沃川郡守。有三子。长讳光秀泰仁县监。次讳龙秀延安府使。延安公生讳春荣。以后泰仁公。官 懿陵参奉。德行学识。为士类所敬重。是为府君祖考。考讳敬圭。工曹正郎。妣庆州李氏。平市署令讳锡心女。判书晦窝讳寅烨曾孙。府君以 英宗壬午二月二十日生于镇川草坪里外氏第。幼而颖秀。六岁能属文。喜读书。聪悟过人。稍长。见识已趠迈。参奉公奇爱之。尝曰此儿于义理之辨。颇森然。外舅赵公。性亢严鲜与人。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29H 页
及馆甥。甚器重之。府君早已服习参奉公训则。旋又从赵公学。多识前言往行。劬励修饬。俨然有立。虽朋侪群居。人不敢见其放纵亵狎。先辈长老。皆称其法家规范。乙未。遭母夫人艰。癸卯。中增广进士。庚戌。擢增广丙科。分隶槐院。选入抄 启文臣。辛亥。丁正郎公忧。祖母李夫人之丧。在其先府君。引宋周续之议。追持承重缞。癸丑服阕。甲寅荐翰林。召试以限后屈。 上取试券亲考。以 御笔书于券。奖许其文。又若曰。此家之人出身于科目者。此一人。特 命升叙。异数也。由成均馆典籍。转兵曹佐郎。选入弘文馆。拜副修撰。移副校理兼文臣宣传官。应 旨上疏。以开言路。举刑政。厚民生。立纪纲四条。反覆陈勉。言甚切至。 上嘉纳之。秋。拜庆尚道京试官。寻换黄海道都事。又换北道评事。掌试也。评事兼管开市。先时。北俗悍犷难驯。潜与胡商舞弄。马价岁踊。以十数牛。易一马。官不能谁何。于是。 上难其任。饬选部另抡拣。府君膺是 命。至则严以莅之。申明律令。威重所及。狡猾乃慑服。市一马。率不过二三牛。北人至今颂之。李公义骏。时在钟城。赠诗曰。君才足御侮。特简岂无因。威风肃市政。强虏亦能驯。盖纪实语也。乙卯。还入玉堂。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29L 页
拟 奎章阁直阁。承 命廉察湖西数邑。劾举大吏不胜任者。又具别单。条列民隐事。多采施。甲寅。岁大侵。列邑籴税。多展退待稔。若以今岁稍熟。一切督之。民将困于输。反谓礼不如歉。府君又悉陈此状。请勿尽督。筹司覆难之。上教曰。实情莫过于此绣启。先获予心。特 命从所奏。还。历校理修撰。拜司谏院献纳南学教授。辟训局从事官。丙辰。拟议政府检详。丁巳辟典籍。己未辟兵曹正郎。庚申春。 王世子册礼行首。拜 侍讲院兼弼善。差册封奏请使书状官。间历司仆寺奉常寺正。坐馆职违召罢职。而使衔辄复除者三。夏出彊。竣事复路。未及境。闻 正庙升遐之报。兼程驰归。是行。饬象胥以下曰。敢有挟私货通禁物者。惟以法从事。府君。亦躬先励持。归装无燕中一物。一行肃然。在燕馆。梦登筵仰瞻。 玉色不怡。惊寤作诗。有曰。依俙奏语缘忧爱。为惧 天颜异昔年。未几承 尤讳。闻者异之。既还。由宪府。移玉堂三司之职。前后迁除无虚月。于玉署最多告身。至三十七。用奏请劳。升通政阶。拜刑曹参议。辛酉。拜承政院同副承旨。升右副。主增广生进初试。又五入喉院。由左副升右。上疏乞养。为淮阳府使。癸亥解归。再入银台。自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30H 页
右升左。甲子。历政院。复参秋曹。持继母徐夫人服。丙寅。制阕。拜兵曹参议。移礼曹。又移承旨。丁卯。拟吏曹参议。戊辰。拜户曹参议。五月。寝疾。竟以七月十九日。弃孤于聚贤洞正寝。享年仅四十七。士友咸咨嗟曰。吾党之运否矣。通朝素不识者。皆叹惜曰。贤大夫亡矣。府君自经辛亥。荐丧毁削。几不保。由是患痞积痼。骎骎阽危。常曰。脩短天也。临终语不及家事。诀家人曰。以吾抱疾。曾不能期至今日。毋甚戚也。戒不肖曰。人生斯世。为善人可也。命进一觞曰。素嗜也。言已。浩然正席。少无怛化色。袭不含。殓不用锦绮。治命也。以其年九月二十日。葬于长湍长北面智谷先兆下癸坐原。配杨州赵氏。学生荣素女。正言炳彬孙。大司宪忠正公李彝章外孙。有一男一女。男即不肖永元。女适完山李寅亮。府君幼有孝爱。事亲无违。既壮而大父母尚无恙。怡愉服勤。诚敬动人。既殁。哀戚思慕。无间于父母。以早失所恃。为至恸。终身不许晬日饤饾。考妣异窆三处。上墓皆哭尽哀。于祖考墓哭。则谓踰礼而辄掩抑流涕。参奉公外党无嗣。参奉公尸其祀。府君不忍遽替。岁祭于墓。姑母尹氏。归早殁无嗣。忌日必遣人备物以祭。推及睦姻。视疏远如同室。少长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30L 页
贤愚。咸倚以为归。于朋友交淡情真。和易有容。而过失必规。高尚相与。而短长无竞。气味之所薰濡。信义之所孚感。亲者悦而诚服。疏者敬而心惮。立朝处世。声名炳蔚。而益务韬戢。退然若不能焉者。自释褐初。受知 正庙。癸丑服除后。适侍立 殿庭。 正庙注视之。顾列曰。是朴某耶。何其瘁也。嗟悯久之。其眷遇如此。又尝有临朝之叹。语一近臣曰。尔侪如朴某者。岂多人乎。又尝曰。朴某其恬退人乎。有粹然见外者。其知诩之隆。又如此。府君由是感激。愈精白啚报。且谓事君之道。当以无欺为先。隐微之际。尤以是致谨。尝应制对南灵策。偶及烟杯铜银雕镂之弊。自是绝不用铜银为饰者曰。言虽不见用。已告君矣。时有购书禁。其赴燕。一华士纳交甚款。临别以数𢎥书赆行。不得已受之。到境即投火曰。不敢以物微欺君也。事多类是。及庚申后。恸慕不自胜。语及 先朝。辄涕泪被面。 当宁冲年嗣服。府君益小心兢兢。夙夜匪懈。家居每念 王室。见时事艰虞。必忧形于色。常从容语不肖曰。人臣以身许国。则脱遇缓急。只有一死。又尝曰恬退。吾先祖家法。先君子攸勉。而又辱 先王之知。奉玆终始。其庶几夫。既又见世趍干谒。标榜纷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31H 页
纭。尤视之若浼。闭门却扫。要津势利。声息不到。得丧屈伸。泊如也。由是名实俱隆。朝野想望。人到于今称之。历数当时搢绅大夫。其介然自立。无可瑕疵者。必先及焉。呜呼。不肖何敢诬一辞。平生无克伐怨欲之私。矫饰皎厉之行。其于议论猷为。常持大体。事无巨细。惟义之视。不以利害祸福。有所低仰。故造次裁断。无所苟枉。素性澹泊。外物无所好。既贵。亦犹故寒士时。居处安朴陋。器用无华美。身章不择粗丽。大布弊缊。人或为嗤。而顾不省也。是以人皆知府君之俭。而不知府君心中无奢俭也。家贫不以财产经心。尤严于辞受。馈非其名。尺寸不近。平居门庭萧然。凝尘满席。手一卷。偃仰自适。遇会心友。命酒数巡。醺酡谈谐。竟日而不倦也。少时治博士业。藻思赡敏。长于骈俪对策。仍博涉力究。充发涵濡。素娴于礼训。虽庸行造次。必根据折衷而行之。于经旨蕴奥。见解精到。 当宁朝屡出入讲筵。多所启沃。筵臣或有退而称服者。所著诗文疏章若干篇。藏于家。呜呼。府君年位未究。有蕴不展。虽无赫赫事功。然居家笃实之行。向 国忠款之诚。清修峻洁之操。恭俭谨约之规。即姻党士友所共诵道者。是宜有立言君子发挥表章。诏告来许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31L 页
也。不肖早孤颛蒙。于平日言行德美。既不能审谛万一。又无以模状万一。冤乎恸哉。玆谨录官叙生卒及家常睹闻梗槩如右。以俟财择焉。戊寅七月朔朝。不肖男永元。泣血谨状。
先考墓志追记
庚寅。用永元观察使秩。推恩 赠吏曹参判弘文馆提学 奎章阁提学。先妣 赠贞夫人杨州赵氏。始别葬于同局异冈。癸巳。迁以祔焉。别有志。永元一男幼。三女适曹锡雨,赵然兴,林在洙。寅亮县令。四男幼。不肖男嘉善大夫刑曹参判兼同知春秋馆事,五卫都揔府副揔管,原任 奎章阁直阁永元。泣血谨记。
先考墓志追记[再追记]
纯宗己亥。 赠吏曹判书兼两馆大提学。 宪宗戊申。 赠议政府左赞成。 当宁辛亥。 赠议政府领议政。皆用永元升秩推 恩也。辛亥三月乙卯。移窆于松南面金陵里壬坐原。永元男道彬进士。曹锡雨参判。赵然兴承旨。林冕洙生员。侧出一男幼。女李近荣妻。李寅亮牧使男崙夏正字,泰夏生员,岐夏早歾,箕夏。不肖男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兼领 经筵事,监春秋馆事,原任 奎章阁提学永元。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32H 页
泣血谨记。
先考墓碣追记
宪宗戊申。 赠左赞成。夫人 赠贞敬夫人。 当宁辛亥。 赠领议政参判公。累 赠至左赞成。参议公累 赠至吏曹判书。以永元晋秩推 恩也。永元侧出一男幼。女适李近荣。道彬新登文科。李崙夏注书。泰夏生员。赵然兴承旨。林冕洙参奉。曹锡雨男尔承。赵然兴男坰。外孙幼者。不尽录。辛亥三月乙卯。移窆于松南面金陵里壬坐原。男永元。谨识。
先妣 赠贞夫人杨州赵氏墓志
先考礼曹参议 赠吏曹参判府君既葬之十八年乙酉四月二十九日。先妣弃孤。春秋六十五。初窆同局负坤之麓。后八年三月六日。迁祔于左。即长湍府智陵谷癸坐原也。先妣姓赵。杨州大族。文刚公讳末生之后。曾祖讳泰亿。曾经左议政。祖讳炳彬正言。考讳荣素。沈隐不显。而学行器识。为士友所敬重。妣韩山李氏。大司宪 赠吏曹判书忠正公讳彝章女。 英宗辛巳三月三日生。幼而夙慧。游嬉异凡儿。李忠正公最钟爱。年十五。归于先君。大舅参奉公。甚宜之。温凊甘脆。恃以为养。性笃孝。事父母舅姑。爱敬俱至。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32L 页
疾而忧瘁。丧而毁戚。皆有以动人。讳日哀号。涕泪渍席。席为之腐。奉祭祀。洞洞属属。既斋。夙起视具。达宵不寐。蘋蘩酒浆。庋羃必谨。俎豆锜鬵。溉涤必精。家贫无以为生。乃躬自损约。弊裙粝饭。处人所不堪。日夜勤剧。铢积寸累。不以有无烦先君。而百须以办。先君之丧。苫块血泣。迹不出阈。寝不解衣。终三年。犹自力营治内外事。宾祭如礼。庭宇依旧。为永元。节饥饱。时寒燠。若婴孩然。不以爱故弛其教。谆谆焉纳于义方。有过则责厉无所饶。我外王考歾而螟嗣幼。家事遂板荡。衔恤茹痛。维持拮据。凡吉凶与恒衣食。有无巨细。悉行趣办。推及睦姻。绝甘分少。有穷饿者。则日传餐以救之。下逮仆隶之微。所馈必躬检。皆得其宜而后安。以是人莫不感颂。蓄施各有秤裁。居常节省。钞忽不妄费。及义所当为。倾箧橐无吝也。忧 王室如私家。 正宗大恤。下庭哭临。号恸不自胜。闻 上候有愆。辄焦熬形于色。庄重而和厚。谨俭而峻整。容止法度。俨然可敬。而恻怛仁爱之意。常蔼如也。志虑凝远。识解明达。发言应事。往往暗合训典。笃伦乐善。率礼蹈范。家道以贞。梱则以垂。内外宗族。咸曰良妇贤母。知德者曰。是女士行。呜呼。永元何敢夸一辞。先君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33H 页
姓朴。讳钟淳。世系子孙。俱载大志。玆不别录。呜呼。永元遭家不造。早岁失怙。虽承藉先君不食之遗。继世绳武。忝叨宰列。然微先妣持门户立孤蒙。衰宗弱绪。无以得有今日。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永元鲁騃无状。既蔑顺志之孝。徒贻终身之忧。禄养甫始。风树不停。乃以区区笔墨。状德懿而掩诸幽。百世之人。尚亦知我之哀。罔或毁隳我父母之室。不肖男嘉善大夫刑曹参判兼同知春秋馆事,五卫都揔府副揔管,原任 奎章阁直阁永元。泣血谨识。
先妣墓志追记
宪宗戊申。永元升崇政阶。推 恩赠先考议政府左赞成。 赠先妣贞敬夫人。 当宁辛亥。永元膺台司之命。推 恩赠先考议政府领议政。是年三月乙卯。迁奉于松南面金陵里。子孙追录。详大志。不肖男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兼领 经筵事,监春秋馆事,原任 奎章阁提学永元。泣血谨记。
太姊淑人墓志铭(乙未)
淑人完山李寅亮公弼配。永元姊也。 正宗戊申八月乙未生。 当宁乙未二月戊午卒。春秋四十八。既殁。尊姑大恸曰。是妇善事我。妇死我何以为命。公弼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33L 页
泣且语曰。妻入吾室三十三年。未见丝毫瑕疵。时规吾性偏处。切中之。吾悦而心服。如良朋益友也。吾命衅。多膝下忧。情所不忍也。赖妻之宽。吾以宽吾贫而拙于理生。妻困苦勤剧。拮据捋荼。吾能裘葛以时。嫁娶以期。吾妻劳于吾终身。吾不能一日礼吾妻。悲夫。其三弟掩抑相谓曰。吾辈少孤。嫂抚我鞠我。义嫂叔而恩母子。四昆季同室。而妯娌各适欢心。庭无间言。寔吾嫂先后之也。宗䣊中表之尝䦱门者。迭来为慰曰。贤妇亡矣。婢使媪御。赍嗟相吊曰。失我慈佛娘娘。或窃指其悍者曰。彼其之难驯。惟娘娘感而化之也。于是内外上下哭之。无不失声。愈久而哀愈甚。呜呼。永元于姊。齿差三岁。同幼长老。固已谓淑德懿行。多过人者。然未意舅家之归。其贤如此。既又思惟。姊孝于父母。存而爱。殁而慕。至性根天。居丧哀戚。虽日屡临。未有不泪流涨席时。终三年如一日。友我甚笃。视我子女。犹己子女。小饥饱微痛痒。常憧憧也。禀姿以静。喜愠苦乐。不形于色。谇语媟言。不出于口。渊然其性。而温然其貌也。秉心以顺。无矫饰儇警之态。无物我忮伐之私。恂恂乎其恭也。款款乎其真也。夫孝友者。百行之源。静顺者。妇德之宜。所以事舅姑敬君子。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34H 页
处娣婶。驭仆从。可知已。常简默而其言合理。若沈晦而其智周远。动静事为。纯然一出于诚。所谓悦而心服者。由是也。夫约己厚人。有无与共。爱好人伦。尺寸以均。不惟不谪人过失。有谪者。即不喜闻也。虽于父母兄弟。未尝一言及舅家事。所谓庭无间言者。由是也夫。方知余所认是信。人所云非夸。斯可以昭彤管垂悃则也。葬于永平北面井项里负亥原。距皇舅墓相望也。公弼属永元为志。永元孤露终鲜。依姊为命。期以老且死。今块然畸特于斯世。忍又操笔相是役。冤乎伤哉。我朴以高丽大将军讳之顺。为远祖。冠绂世承。汔于 本朝。吏曹判书 赠领议政讳长远。世称久堂先生。是为我七世祖。曾祖讳春荣参奉 赠正。祖讳敬圭正郎 赠参议。考讳钟淳参议 赠参判。妣杨州赵氏。公弼今官南原府使。考讳泌渊参奉。祖讳义凤参判。弟参判讳义骏。实生参奉公以后兄也。举六男二女。二男殇。一女嫁而夭。一女不育。今四男在。长曰崙夏馀幼。呜呼。有德而无年。多男而未见尽成立。惜也。虽然。根培者枝茂。善积者福流。其将用敷。遗玆四男者欤。铭曰。
何脩短。何亨屯。所足者善。所赢者诜诜。 种而萟。终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34L 页
有穫。何必于躬而于后人。 迩舅茔是凭是宁。 女史职废兮而弟铭。弟嘉善大夫行弘文馆副提学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同知 实录事, 奎章阁直提学知制 教永元。撰。
先考遗事
岁丙寅。 先府君省楸湍山。不肖始陪往。吾 祖考妣各窆三茔。 先府君皆哭尽哀。展省我 曾祖考妣茔域时。虽不哭泣。而怵惕掩抑。至于流涕。 府君早失 慈颜。至恸终身而偏承 王考妣鞠育之恩。故孝慕之笃。无间于父母。忌日。哭泣哀号动人。至末年如一也
先府君尝对食。有青鱼。愀然教不肖曰。吾幼在江舍。 先妣见商舶有青鱼。教曰。汝欲啖此乎。即买以饲之。吾之受哺于 先妣者。食物中惟此而已。每对此。自不胜孺慕。
先府君。谨于事长之礼。一家尊属及 先执长老之来去。必下堂迎送。虽疏远宗族之乡居野朴人不甚为礼者。 府君则一例礼敬。一家有丧则自始丧至成服。躬涖之。不须臾离也。虽在居忧中。亦即奔慰。在远闻讣。则设位而哭。至于袒免之外无服之亲。而亦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35H 页
然。吾家自 先世。以敦睦闻。我 曾祖考于群从兄弟为最长。而 曾祖考之所以抚爱教训于诸从。诸从之所以依仰标准于我 曾祖考。如同堂焉。如师弟焉。而其亲则近者为八寸矣。以是人之称敦族者。必先及吾家。 先府君家庭闻见。盖已如此。
先府君于乳母。恩意甚厚。乳母旧婢也。老而居广州之马岘。距京七十里。闻其病笃。躬驾而往见。闻其死。设位而哭甚哀。从礼训。服缌。即乙丑年间也。
余自省事以来。仰睹 先府君居处衣服。到底朴素。所着鼠皮挥项。毛褪而鞟露。衣弊而里见。而亦不改为。御寒之具。无一轻煖。至晚年。始制一羊裘。鸠集弊毛。片片补绽。其重如着甲。所戴唐巾。(即俗称宕巾。)无馀件。或有补绽之事。则招匠入卧内而改之。他事可以类推。○居水桥时。房突涂纸弊弊穿破。乃以弊油衫。片片涂之。遇暑潦阴湿之时。其纸旧油之汁。随足踏过。粘着有声。○癸亥。行姊氏婚礼。家傔有为鍮器廛者。借一鍮烛台。用之于甥馆。用毕还给。则其傔告曰。此物价不过五缗钱。大爷所置木烛台。太不堪用。情愿仍置此鍮造者。 先府君笑答曰。非无五缗钱也。焉用此曾所无之鍮烛台为也。竟还给。○丙寅年间。移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35L 页
舍大贞洞。不肖常侍于侧。寝处于夹房矣。以其读书之欠静。始命修葺楼底房以处焉。不肖痴騃。意欲以好纸涂之。而不敢出此计。仅以白纸涂之。 先府君见而严责。使摘去其已涂者。改以休纸。以不肖之放倒忝坠者。犹有家庭见闻与训诲之丁宁在耳目者。烛台之鍮造者。涂壁之纸白者。不敢用之。为完伯时。裨将辈造一鍮烛台。纳之归装中。归后亦不敢遽置于前。近来始用之。涂壁则一切用休纸。而犹择其精且厚者。移骆洞舍后。有不得不改涂之事。而旧涂即壮纸。以墨纸。加壮纸之上。大近不情。故始以白纸之精者涂之。虽日用微细之物。不能一遵 先训如此。甚矣。习俗之移人也。然而不肖之得免同归于今俗之穷极奢侈。即因一段彝心之顾念 先训也。呜呼。人乐有贤父兄。不肖不天。早岁失怙。未卒其服膺训诲。冤乎恸哉。○古今人以俭称者多。而矫饰如公孙布被者有之。虽不至此而终不免勉强者。滔滔皆是。吾 先人俭德。出于天性之自然。非有毫分勉强人。则称俭而不自知俭。此非但不肖之所默审为然也。亲戚士友亲炙磨切者。皆当知此。
先府君尝教曰。吾少时闻见。儒士出入。除非对门隔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36H 页
巷之近。必着道袍。虽徒步而行。亦然。近来士子拘检。渐不如古。或有便衣行大路者。吾在韦布。尝于 幸行时。仰瞻羽毛于郊外。服道袍而徒行。人或讥笑。此亦可见习俗云。
先府君常衣青袍。非吊丧与值斋日。则绝未有着白袍出门时。其时固多常衣白袍者。而亦不以衣青为崖异。以其近古故也。近来则绝无衣青者。不肖欲仰遵而未能焉。必致骇俗故也。唯于 庙内。必衣青袍。
  附录
先府君十四岁。违失 慈侍。移孝于 外祖母南夫人。南夫人血属子孙。只吾 先君而已。以是恩爱甚笃。推及于不肖姊喃。幼时。抚项置膝。钟情不已之状。至今犹或记忆。不肖出宰。则 真外曾祖考妣忌日。必封进祭需。即感旧之意也。
吾家 祖先以来。以清俭闻于世。 先府君俭德。又于时寡俦。不肖之娶妇也。凡具之俭约。或为俗见所嗤。冠妇之笄。用水璊瑚簪。剡木为灯檠。他皆称是。不肖之迎儿妇也。其心兢兢焉。恐近于侈奢。而或牵于妇女之说。或循于习俗之见。多有不能恪遵家规者。追惟愧悚。为我子孙者。毋效我一时牵循之失。仰法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36L 页
我 先府君俭约之规可也。虽然。余则忝在牵相之列。自与匹士有间。力虽不赡。犹可以备物。后世子孙若位卑家贫。而不念家规。不揆本分。只骛于世俗闻见。恐一物之不如仪。耻一事之不犹人。骎骎然效富贵家所为。如非斥缩世传庄土。必至窥占非理生财。如是而保家者。未之有也。切须慎之。
先妣遗事
吾家自昔清贫。辛亥。 先府君承家。其时家事益旁落。儋石无几。 先妣始中馈。躬自损约。辛苦勤剧。祭祀宾客之需。不至折乏。以是 先府君。不以产业经心。戊辰以后。不肖稚昧。且外无强近之亲。孤危衰替。靡所止届。 先妣衔哀抑恸。持家益力。大小巨细。悉皆治办。使不肖免于衣食之忧。又劝督课业。身兼严父。一有懈怠。责励不少假。不肖之粗卞鱼鲁。获免外骛。 先妣之力也。不至飘泊。得占科宦。以保有今日。莫非 先妣功德也。
先妣于祭祀之节。洞洞属属。诚敬过人。斋之日。早起盥洗。躬视涤濯。酒浆之属。切不近市沽。熟设治具。必审必慎。期无一毫未尽。祭器不借送于人。居恒庋阁。虽日用器皿。以其或通用于祀用。常令洁饬。或有沾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37H 页
污不洁之疑似者。铜石则磋磨之。竹木则斲削之。磨削之无所施者。弃之不用。以防其混用于不觉之中。此奉祭者之当恪遵无违之法则也。
不肖省事以来。默审 先妣治家之规模。节缩也毫忽不忘费。用施也箧橐无所吝。约躬则裙无完布。突无寒爇。菹浆未充口。而上自宾客之供。下逮仆隶之馈。必精必礼。未有不躬检而手调者。祭祀之需。日用之具。排计一年所用。豫为储畜。不失其时。无临急倍费之患。锱铢不遗。察物情莫能逃。人不敢欺。故无尾闾乾消之弊。计口以为食。量入以为出。黜祛浮靡。专务俭约。故无假贷偿息之扰。以是虽乏。不至于绝。虽窘。不至于穷。铢积寸累。自有赢羡。以备不虞之用。治贫家三十馀年。人不知其贫。虽家人子女。莫测其所以致。然究其由。则不外于上所云豫备也。不遗察也。量入为出也。非如世俗妇女号称克家。而参错权谋。粗略牵补者也。○钱谷储用。常以成数为准。假令须用钱以叶。则不开成缗。须用以缗。则不开成十之数。须用以十。则不开成百之数。如乏则宁从他方便俟办充服。切不因小用而毁成数。他皆类推。是故。虽竟用之。其用自无滥与漫。此亦节缩规模之一端也。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37L 页
郑公文淳配韩山李氏。即 先妣从母。寡居贫穷。庚午辛未年间。吾家在好贤洞。郑夫人。居长洞在山楼。 先妣闻其屡空。则辄朝夕传餐以馈之。日以为常者。殆数三年。
先妣自幼时。已有笃厚之性。方四五岁时。乳母患疠出避。 先妣疑其已死。啼哭不食。长者晓之以不死。而终不信。竟得其凭信之验。然后乃已。又闻乳母病中患乏钱。因人寄送所游玩银铸小缸。使之斥用。其夙慧多类此。后乳母年老而死。 先妣为治衣衾。厚殓以葬之。悲念不自胜。遇其亡日。必为祭之。
梧墅集册十一
 示昆录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38H 页
[示昆录]
祭祀一主于诚。不诚。如不祭也。祭物。在洁。不在礼。礼非不可。欲礼则易欠洁。盖多品多仪。人力未逮。难以一致精故也。吾家忌祭需。果三器。水正果一器。切肉(脯,乾鱼等属。)佐饭(民,石鱼等属。)合一器。食醢一器。饭,羹,生菜,熟菜,醢,沉菜,清酱各一器。饼,面,饼菜,清各一器。鱼肉,干南各一器。肉则豆太。鱼则秀鱼。皆用生脍。鱼汤,肉汤各一器。肉炙合肝炙。用于初献。秀鱼炙。用于亚献。鸡炙(或雉)。用于终献。饼之高并上。只不过为针尺七八寸。果之高。不过为四五寸许。此盖吾家自古一定之规也。先世以来。家常贫寒。似缘事力之不逮。而古之祭礼之不务礼侈。可见也。不肖韦布时。一遵古式而行之。间或遇歉。则亦尝有饭羹行祭之时。外任时。则备品行之。油蜜果大味等四五器。干南四五器。汤五色。入用其排。稍高于前。解官则复如故。虽至官尊禄厚之时。丝毫无所增加。生人则衣食礼裕。祭需之不为加礼。极为未安。然一遵古式。无所增加者。意有在焉。右所云欲礼则易致欠洁者。一也。家力盛衰。时有不同。随时增减。不如用一切之规故耳。至于家庙。节日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38L 页
茶礼。则用其时食者也。与祭祀不同。故随其有无。或加用略干器楪。后世子孙。亦当放此行之。
朔参。用酒果。望参。有果无酒。此亦自前如此。而如值家力贫乏。则望日。只行焚香。亦无不可。人家多有如此者也。
正朝,上元,三月三日,六月望日,九月九日,冬至六节日。以殷奠行茶礼。七夕则以酒,果,脯醢,行之。殷奠。祭品果一器。脯醢各一器。汤炙间一器。而正朝之饼汤。上元之药饭。流头之水团。冬至之豆粥。从时食也。饼则只用于三日流头九日。盖三九。为荐花菊也。流头为荐麦煎饼也。冬至,正朝。则用餦𩞩(一作餭)。水正果则殷奠时皆有之。饼菜则用饼时皆有之。其外随有无加用云者。如乾正果及果品中珍贵者。有则用之。如正朝,上元。汤乫南炙。亦随有无加用。所谓随有无加用云者。即无则斯已。不容苟且办备者也。
七夕。节日中近于无稽者也。虽不行茶礼。未为不可也。
青鱼,生石鱼,樱桃,新菰,新秋麦,真菰,西菰,新稻,新栗,还目鱼,白鱼。即随节候荐新者也。此古礼见新物。则先荐之意也。此外诸般鱼果。无不可荐者。而只取节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39H 页
初变时时物。如右种。而四时果品。则自然入用于朔望茶礼。故不列于荐新名目中。然如有可荐之时物。则不必以右录之外为拘也。荐新之礼。只开龛室门或帐。无焚香及拜礼。而至如熟食荐时。用匙箸随宜祭酒。非家酿则不用。如餦𩞩(一作餭)等属。亦必自家造成。面亦以麦家造。夏间之昌面。(菉豆面)亦家造。此皆不用市沽之意也。近世人家无难用市沽于祭物。贫窭者。尚无论。豪贵之家。亦如此云。此何可但曰如不祭也。即不如不祭也。为吾子孙者。若不遵此制。则亦不如不祭也。
墓祭。非古礼也。朱子曰。以从厚之意。行之无妨。国朝自 陵寝。至士夫家。皆行之。今为不可废之祭。然子孙不能躬往将事。使乡居远族替行。并与远族无可替者。则墓直辈自为陈设。自为撤退。其为欠敬。孰甚于此乎。且其治需。一任于墓直。熟设之不佳。还是馀事。不洁不精之端。有不忍尽说者。此可曰祭乎。真是不如不祭也。论者曰。只用酒果脯醢。勿为殷奠为宜。人家多有如此者。然若以不洁为虑。则殷奠与酒果。有何甚远欤。四代以下。墓祭之用殷奠。四代以上之用酒果脯醢。情理礼义。参酌裁制者也。此礼今不可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39L 页
改也。但长湍先茔。即十三代以下世葬之地也。他家则亲尽之先茔。不行四节日茶礼。只行岁一祭。殆无家不然。此礼之宜也。吾家则高灵,阳智,广州(尺都)先茔。则行岁一祭。湍山则亲尽以上诸位。无岁一祭。而行四节茶礼。似缘同在局内。未遑定规也。今则礼意与事势。合有参酌定制。而墓祭四名日俱行者。人家罕有是礼。况吾家湍山事势。有礼烦之嫌。又况治需行祭之节。万不得成㨾者乎。减其烦而从简。分别亲尽与否。以定祭礼。断不可已。正朝,端午两节。墓祀则停止。只行寒食,秋夕两节。而虽寒食,秋夕。只行于四代以下。而亲尽以上位。则只行岁一祭。如是然后礼意合。事理顺。但行之已久之礼。无时改定。近于径庭。以文孝公安山公祠板。祧埋之年。始行次。○四代以下。寒食秋夕节祀。依前以殷奠行之。亲尽以上位。岁一祭。则以酒,果,脯,醢,饼,面,汤,炙,干南为定。饭,羹之不具者。多位行祭。事势之不得不然。岁一祭日字。以十月初一日为元定日。若有故则退以十五日行之。又若有故则十月内卜日行之。诸处岁一祭。或难一日尽行。则分日行之。亦无不可。○今虽酌定如此。而后世子孙。若家贫力绵。多位岁一祭。无以具殷奠。则改定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40H 页
以酒果脯醢为可。而既未备殷奠。则一年一祭。太涉简薄。然则以寒食秋夕。再行之为宜。此则惟在后来讲定之如何。
洪州山所。于吾身。上位则亲尽。下位则亲未尽。故四节墓祀。亦用湍山之礼。而同岗比同局尤异。上下位之祭物异同。常所未安于心。今若下位行两节祀。上位行岁一祭。则其为未安。尤加于前。况履中既以长房奉祀。则上位之权行殷奠。亦不无依据。限吾生前。两位墓祀。并以殷奠行于寒食秋夕。而下位亲尽之后。则依湍山礼。两位墓祀。皆以岁一祭。殷奠设行次。○甲洞山所。当遵洪州上位之礼。而殷奠之停止。已年久。猝然行之。势有牵掣。且甲洞则两班无替行之人。殷奠设行。亦涉不便。姑以酒果脯醢。行于寒食秋夕两节。到洪州山所。行岁一祭之时。甲洞山所。亦行岁一祭为定。殷奠与否。惟在后来事势之如何也。
古之祭礼。果品,鱼肉器数甚多。而皆是平平铺排楪面也。炙亦用十馀串。而皆是细小裁切也。何尝如高排礼设之今俗乎。今俗之务高排。是果诚乎礼乎。即惟观美也。尚侈也。斯其可乎。吾家祭祀茶礼之式。已有所录槩示后者。而至于三年内祭式。自 祖先以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40L 页
来。未曾有随俗过礼之时。戊辰乙酉。亦从简约。至戊申。吾虽官尊禄厚。无所增加者。不敢过之也。为吾子孙者。祭其亲。过于其亲之祭其亲。则神理有知。其将安乎。如祖奠大小祥。虽当备礼。而切勿高排。切勿用珍异之稀种。只如官享时忌祭祭物可也。朔望及节日。果勿过三器。而高勿过三四寸。干南汤炙。各一器。朔日用饼。望日不用饼。朝夕上食。无过四楪。此是戊辰乙酉所行。切不可过于此式。(乙酉则调度极窘时。上食或未备四楪。)
近见人家祖奠大小祥。礼侈而不已。至于骇瞻。高排洽过尺馀。一器之重。一人不得举之。群品之众。联床累卓。而不能容。龙眼荔枝杂糖等稀贵之种。无所不具。陈设行祀之际。喧闹杂遝。不敬莫甚。失礼居多。以其高排之故。参祭之人。跂足而不能见神位所在处。此果礼乎。诚乎。无识莫此为甚。妇女之论。自有馂馀广分之事。不得不然云。若然则祭物之外。加备剩数或可也。为馂馀广分。高大荐献之需可乎。此训为吾子孙者。所当恪遵而无违者也。
忌祀时。读祝后哭尽哀。非但人家通行之礼。祭为泄哀而设。情亦莫遏。不可妄论其改礼。而至于三年内上食。自设馔至撤馔。上下内外皆哭。其于如事生之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41H 页
义。终涉未安矣。且东菜之郑。行上食阖门之礼。此礼甚合。宜引他家礼。作吾家礼。无所不可。设馔之后。焚香之前。内外皆哭霎顷。内外皆止哭后。仍焚香献酌。并勿哭。即阖门少顷。启门进茶。亦勿哭。小顷撤馔更哭。少顷止哭。上食之迟久。不合于礼意。古人有论之者矣。自设馔至撤馔。并计阖门之少顷。首尾迟速。无过生人一饭之顷。此吾宿昔讲究者也。今定为家训。遵此勿违可也。常时祭礼。以从先祖之义。不敢变通。而至于三年内上食之节。不过是自吾身后始行之事。自无僭改之嫌。遂有此作训而传后者也。
饭含之不用。自戊辰为始。即 先人遗教也。
吾之寿衣服。一遵戊辰。戊辰所用寿衣。即 先人躬所裁定者。盖不敢过于先故之意也。先世以来。慎终录皆在焉。为子孙者。一一考阅则可知也。
瑞谷大山所。世皆称名墓也。家间传来之言曰。一名师(或曰圣智)曰。此山即金鸡抱卵形。每于改莎时。必须另择吉日。此说亦未知真有。而至于伏虎形之说。及不可改莎之说。即近来术士辈之增衍傅会。倡为无稽之言者。而一家诸人。亦不能辨其惑。误认以自古有此说也。岁己巳。行 直长公祠版埋安礼。其年族祖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41L 页
三陟公晋州公。皆年未笃老而下世。因是而一家诸人。剽闻右所云古名师之说而牵合起疑曰。此必改莎之害也。吾亦其时年少。不能辨释其无稽。而反入其说。自其后几十年之间。率地师往审先山者。不知为几十辈。每于言端。辄说此事。近来术士辈。有何识见乎。但闻吾言从而和之曰。然则此必是虎形也。仍以作为真谈。一传再传。遂成难解之惑。今欲解此惑。莫如引据已往所经历。以为不然之明證也。自奉大山所之后。立石修茔。继葬迁葬改莎等事何限。而承闻于家间者。但言 文孝公山所之逼近继葬。又经再迁。为害于子孙。而至于不得改莎之说。所未承闻者也。 文孝公初窆后四年。 安山公下世。壬申年 文孝公山所。迁窆于青龙麓后五六年之间。一家诸派屡有丧。故家间之言。术士之论。皆以为逼近继葬。旋又迁动之害。地理虽渺茫。此说则不可归之于虚诞。而至于癸卯年。 文孝公,安山公两位山所。移窆于大山所之右麓。而一家诸派。一无灾患。 泰仁公下世。在癸卯后七年。则不可以此。起疑于癸卯之移窆也。然此麓继葬一款。非为子孙者所敢拟到。而至于改莎事久远。何年之改莎与否。无所考据。而至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42H 页
 正宗丁未年。 祖考正郎公。行瑞谷改莎草之役。其后三四年。一家诸派。并皆无故。此乃可以解惑之明證也。盖继葬之害。远则一纪。近则四五年。其验未必皆在当年翌年。若改莎为害云。则必不出当年。而丁未改莎后几年无害。岂非破惑之明證乎。○假使浮说。或有近似者。明證则未有的据。而先墓崩颓无馀。而拘于祸福之说。置而不修改者。其可曰为子孙之道理乎。死生。人各有命。年数短长。有天定于有生之初。则设有适会可疑之事。但当付之于天。尽吾为祖先之道理而已。不此之思者。背天理也。天理则分明。术理则渺冥。循其渺冥。背其天理乎。己巳两族祖之丧。即偶然也。自戊辰以后四五年之间。吾宗之运极否。诸家丧故。即值运否之故也。以适然之事。起然疑之惑。万万事理之外也。昔在丙寅。不肖陪 亲驾。初省湍阡。 先人审瑞谷茔域。顾 教不肖曰。改莎仅为二十年。而莎草已有枯损。此山莎草之易枯。自来然矣为 教。以此观之。今虽改莎。别般用力修治。安知不几十年后。更为生颐乎。所详录如此者。欲传之于世世子孙也。
忌祭。非祭也。时祭。虽一年一行。犹贤乎已。所不能行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42L 页
者。事力固不逮。而古人积书册。代床卓。用石鱼一尾行之者有之。若简其祭品。何论事力之不逮乎。子孙鲜少。执事无人。最为难行之端也。四代奉祀。又有班祔位。厅事难容排设也。欲行之。则简其祭品。饼属低排。如节日茶礼。或只设饭羹亦可。要之。使祭品。容设于庙内所排床卓。行祀于庙内。可也。若患家力不逮。则节日茶礼。减品而行之。移其事力于时祀。亦无不可。未知后来子孙。果能有讲行者否也。
凡于墓祭。无论代数远近亲尽与否。一切以酒果行之者。或有之云。而其于情理。或似欠阙。然若仿用此礼。而嗣孙省墓之时。无问何月何日。别具殷奠行之。于四代以下。则祭礼宜无欠敬。情理亦可伸展。虽一年屡省。必以一次为准为可。虽然。此是设辞而泛论者也。未可遽然著为家礼。盖礼无所考据事。易有作辍。大抵墓祭一款。苦无好道理。只恨子孙鲜少。程道未近也。
碑碣文字之乞请于人。古也。古之人。有文章德望之出人者。其文可以发挥德美。其言足以徵信后世。所著文字。亦将入于锓梓。流布一世。故请铭必于是也。亦有笔法精妙。人皆珍之。得其笔为碑刻。则字画典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43H 页
实。可以传久。塌本珍好。可以广布。故受笔。必于是也。近世岂有如古名硕之文章笔法可徵信可传久者乎。近世士夫家。虽官位隆显之墓。不为请铭于他人。而子孙诸人。记述世系生卒官叙子孙录。笔亦不拘工拙。自写之。只为墓表者居多。此果务实也。亦合于情理也。且或请文受笔。刻之竖之后。有大段难处之端。或至于改刻改竖。此亦不可不虑者也。金陵墓碣。洞渔李相国所撰。李公于 先人。契分自别。故所以请铭。而自吾弱冠时为请。至吾既老而仅得为完篇。始托写于豆溪朴相国。将排字临写。而豆溪遽下世。他无可受之处。毕竟以不肖拙笔奉书之。竖碑之始。在于壬子。实缘于此。非但为迟待缅奉后而然也。此后则断当以勿请于人。而为子孙者作之书之。为家法。
正卿以上坟墓。竖神道碑。即国朝之例。而古之名硕虽至大臣。遗戒勿竖。子孙遵戒无违者。不可胜数。吾亦以勿竖为遗戒。但用小表石。记述世系生卒子孙录。而竖之可也。
冠者。成人之始也。故其礼最重。三加之仪。见于经礼。加之以元服。而寓弥尊之义。申之以祝辞。而责顺德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43L 页
之事。斯诚不可废者。近世士大夫家。寝阁此礼。行之者绝罕。非但爱礼之意为蔑如也。使冠者。何以知有是礼有是训。俾之勖率以敬乎。吾家先世久远。事无所稽。考而近代。则皆行三加。 高祖考延安府君冠时。晦窝李公为宾。 曾祖考冠时。敬庵尹公为宾。 祖考冠时。崔公范兴为宾。 先府君冠时。速宾备礼之节。无现于家间日记者。未备礼之缘何事由。亦无概见。不肖冠时。则 先府君在草土。故不得行三加。每以此为觖欠。屡有承闻于过庭之时。故于冠道彬也。谨遵家规而行三加。使后世子孙。知其为无故。则不可废之礼也。○或言三加。礼殷事钜。贫家器具不逮。则难以备仪云。此有不然者。凡礼者。在诚不在物。以祭祀之重。而称家之有无。以婚姻之谨。以(一作而)酌水而同牢。奚独冠礼为不然。薄酒山肴。可以供宾介也。画地象阼西阶。可以升降揖逊也。束脩可以为贽币也。冠与服。特难尽备。可借则借。借亦不得。则以缁布冠,幅巾草笠。分作三加层节。以简当缛。可也。
礼曰。女子十有五而笄。二十而嫁。是笄而后嫁。若嫁而后笄。即非礼之甚者。近俗。缘何以非礼之礼。行之于夫妇谨始之时。恬不以为怪。明斋老先生之论。力
梧墅集册十一 第 444H 页
主规正是礼。我 外祖考城西公。亦尝盛言其失礼。愚亦尝有檃括于中者。及其嫁女也。始则因循。继又拘牵于内议。未之能釐正。迎子妇也。又因查家不肯。竟未免循俗。近闻成徵士近默女婚。力争于姻家。断行先笄之礼云。林下读书之士。爱礼能断如此。深可敬服。第此书之。以资后人开发之端。近俗此礼。非有考据审定者。即缘笄具之自舅家办备。而女家难以另备也。笄具之舅家办备。亦是近俗牵率成习之事。盖女家之具衣服,衾枕,妆奁。其费甚钜。是故。贫家嫁女。力不及于笄具。以致未笄而嫁。未笄而嫁。则舅家之笄之也。即事势之不容已者。由是而互相蹈袭。不知其非士大夫冠婚之礼。与闾巷下贱无别焉。此岂细故也哉。然而究其本。则奢侈为其弊。男婚女嫁。一是俭约。则岂笄具之患乏乎。清源澄本。祛奢务俭。则矫此礼为不难也。虽务俭而力犹不逮。则借具而笄之。亦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