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x 页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月城金正喜元春著)
笺
大殿诞日。内阁进笺。
芝检膺图。阐有为之至治。金鉴懋诫。颂无逸之永年。日月同光。天地齐寿。恭惟 主上殿下。功参位育。福膺康宁。茂胄侍迩英之筵。星海腾瑞。甘膏洽勃苗之泽。川岳效灵。肆当震夙之庆辰。益迓泰来之遐祉。伏念臣等。职忝西省。颂切南山。荐琅签于螭墀。钩河擿洛。延宝箓于虹渚。畅垓弥寰。
笺
大殿诞日。内阁进笺。
芝检膺图。阐有为之至治。金鉴懋诫。颂无逸之永年。日月同光。天地齐寿。恭惟 主上殿下。功参位育。福膺康宁。茂胄侍迩英之筵。星海腾瑞。甘膏洽勃苗之泽。川岳效灵。肆当震夙之庆辰。益迓泰来之遐祉。伏念臣等。职忝西省。颂切南山。荐琅签于螭墀。钩河擿洛。延宝箓于虹渚。畅垓弥寰。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2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29H.gif)
松茂竹苞。膺九如之鸿禧。荔挺芸生。考四分之凤律。五纬合璧。一阳延圭。恭惟 主上殿下。德叶清宁。功参位育。重离符明两之庆。景运昭彰。屡礼颂绥万之休。闿泽布濩。迨令节载届建子。而茀禄益迓用申。伏念臣等。迹忝迩班。躬逢嘉会。鲁云纪瑞。素乏演纶之才。尧日迎长。敢效贡履之悃。
冬至进笺
临如日月之照。庶绩咸熙。复见天地之心。百禄并凑。君道寝长。阳德方亨。恭惟 主上殿下。禹畴锡民。虞衡齐政。瑶扆懋对越之念。雨旸寒燠若时。铜闱勤贻燕之谟。左右前后皆正。肆当缇管之叶律。益膺绵箓之无疆。伏念臣等。职忝演纶。材愧坼线。云近五色。先验候台之祥。天保九如。倍切祝冈之悃。
冬至进笺[二]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2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29L.gif)
冬至进笺[三]
抚五辰而出治。至化旁溢。应一阳而叶律。景禄咸遒。雷开千门。山呼万岁。恭惟 主上殿下。基承艰大。运启雍熙。实德弭灾。惕圣念于一风一雨。康年呈瑞。囿民生于不饥不寒。肆当阴消阳复之辰。益膺日升月恒之庆。伏念臣等。材惭坼袜。职忝演纶。凤池沐恩。恒切瞻天之喜。龙楼承候。倍激祝冈之忱。
正朝进笺
抚铜浑而明时。(一本作跻黄道而抚辰。)三元迎甲握璇枢而茂对。(一本作辟青阳而致化。)百禄用申。八域同春。一年上日。(一本作凡在照临。举切欢抃。一本作君道体仁。阳德布化。一本作匝域欢雷。霞霄瑞霓。一本作祥应昌期。庆丛上日。一本作物物皆春。熙熙之世。)惟恭 主上殿下。尧德天大。汤敬日跻。(一本作日新。一本作大德必扬。至道难名。一本作箕裘敛福。汤盘懋工。一本作克建人极。茂对天时。)齐政出治。验休徵于时寒时燠。燕谟垂裕。懋睿学于正事正言。肆当履端之会。诞膺泰来之体。(泰来一本作鼎至。)伏念臣等。条冰联衔。尺天荷庇。(一本作职忝龙图。诚切鳌抃。一本作职忝西清。诚悬北极。一本作儤值摛文。迩班联武。)笋班染翰。愧乏黼黻之才。椒觞(一本作椒斝)介眉。倍切冈陵之祝。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月城金正喜元春著)
铭
仁政殿铭
泰壹仰运。黄图拹纪。恭惟我 后。向明图理。嵬彼法殿。昌德丕基。玄龟遗文。紫纬宏规。媲农天府。仪轩合宫。左城右平。九室八窗。通之天苞。流以地符。粤昔经营。 英陵盛谟。 圣子神孙。是搆是堂。式阐 先烈。大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3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30H.gif)
汲古泉铭
饮泉读书。书香泉香。是龙鱼之图八海之文。媵大庭而包柏皇欤。且无论抔饮与结绳。致人于初素之上。藐然下视。虮虱龙象。
性铭
周初召诰。肇言节性。周末孟子。互言性命。性善之说。秉彝可證。命哲命吉。初生即定。终命弥性。求至各正。迈勉其德。品节丌行。复性说兴。流为主静。由庄而释。见性如镜。考之姬孟。寔相径庭。若合古训。尚曰居敬。
番琴铭
小疋尽废。乃至此音。谁返乐本。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月城金正喜元春著)
颂
汉十四经师颂(并序)
易四家。沛施氏雠长卿,东海孟氏喜长卿,琅琊梁邱氏贺长翁,东郡京氏房君明。尚书三家。千乘欧阳氏高子阳,鲁大夏侯氏胜长公,小夏侯氏建长卿。诗三家。鲁申公培,齐辕固生,燕韩太傅婴。礼二家。梁大戴氏德延君,小戴氏圣次君。春秋公羊传二家。东海严氏彭祖公子,鲁颜氏安乐公孙。右经师十四人。其源流授受。具于孟坚汉书。其训诂著录。载诸子骏七略。即范蔚宗所云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所立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3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30L.gif)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3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31H.gif)
千乘欧阳。代为巨儒。爰及子阳。后生竞趋。地馀其孙。林尊其徒。递相推衍。朴学不孤。直哉长公。为学精熟。已究洪范。更说礼服。俯拾青紫。胥甲诵读。爵登列侯。仕至光禄。张霍废立。阴罚豫明。武皇庙议。耻徇公卿。受诏撰书。身贵道行。天子赐金。时以为荣。奕奕长卿。从师问故。博考五经。与书相附。出入牵引。以次章句。独抒心得。无必无固。议郎起家。太子少傅。
申公受诗。为楚宾臣。王戊胥靡。退归终身。远方问业。至千馀人。事纪青简。名达紫宸。束帛加璧。安车蒲轮。明堂召对。素志未伸。辕固齐人。黄生伯仲。争论汤武。帝为色动。马肝无食。彘心能中。平津阿世。正辞托讽。大传精悍。于诗素深。内外二传。博通古今。齐鲁异趋。燕赵同钦。尤长说易。不厌推寻。
大戴彬彬。曲台弟子。与沛庆普。同出后氏。小正明堂。传记尚尔。惜哉训释。史莫之纪。别录见遗。咎在中垒。小戴岳岳。声望特著。以礼作郡。挂议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3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31L.gif)
严傅廉直。不事权贵。品异脂韦。性成刚毅。修行先王。振厉士气。天不胜人。此语隳操。薄彼宰相。经谊诚高。苟少勉强。曷足以豪。公孙贫家。笃学见称。眭孟姊子。具有师承。质问疑谊。暨严偕升。精力匪懈。历官郡丞。冷任都路。公羊勃兴。仰溯汉初。圣涂方辟。惟专一经。畴兼六籍。历久乃迁。匪伊朝夕。传易而疏。注加以释。性命肇开。封畛爰画。传道者今。传经者昔。九原可作。愿侍几席。我思古人。颂之无斁。
金福奎。孝子也。 纯宗癸未。 赠参判旌闾。颂曰。
灵芝之根欤。醴泉之源欤。孝子有孝子。绰楔 恩荣世世光。
金箕钟。福奎子也。世其孝。其父旌闾后二十九年。今 上辛亥。 赠童蒙教官。越二年癸丑。复旌其闾。颂曰。
烝烝孝子。肫肫之仁。洁白之养。于陔之兰。吁嗟乎感通草木而不华兮。猛鸷柔伏而自来亲。一片贞珉。万世不败。传告后民。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月城金正喜元春著)
箴
箴妄
苍苍茫茫。勇于一往。谓是胜情。莫非妄想。汝何一艺之有成而妄以自名。汝何一善之可录而妄不自恧。仿偟班马。怊怅韩欧。时而自喜。倏尔为忧。杳冥万古。孤笑生愁。乌虖古之人。与其所不可传者。皆已死矣。汝孰恃矣。汝孰与质而孰与美訾矣。
箴傲
民有三疾。狂居其一。狂犹可教。不闻以傲。傲为凶德。实惟民慝。汝何不肖。而承斯号。谓誉有真。毁岂无因。汝傲君子。汝所耻矣。汝傲小人。召祸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3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32H.gif)
箴惰
汝惰不起。朝日如此。汝惰于昏。鬼来窥人。汝惰作书。汝不如胥。汝惰为文。汝终无闻。矧有惰行。则陨而命。苟曰委蛇。惰来不知。耽閒乐静。乃与惰期。惟勤惟敏。以锄其本。汝既知之。胡不发愤。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月城金正喜元春著)
上梁文
乌石山华岩寺上梁文
盖闻须达九千精舍。信心布祗苑之金。阿育百万浮图。神力摄天宫之匠。斯皆度众生以沙算。龙象空门。超三界以岸登。金汤净土。遂使星龛月殿。苞罗四部之区。绮桷雕甍。藻绘三韩之境。末流像法。崇饰弘多。有漏小乘。祖师悲悯。曷若因释教而稗世法。宏愿力而恔人心。如龙山华岩寺哉。惟华岩寺乌石钟灵。龙山标胜。片云中起。慰四郊霖雨之望。层壁后环。宛九叠屏风之象。火宅超焚如之厄。石像点头。塔轮现舍利之光。法醐灌顶。十笏维摩之室。世界差宽。三间广严之居。家风具在。粤惟我曾王考贞孝公。爰就瑕邱之乐。为营防墓之藏。地卜牛眠。吉宅奠万年之兆。松无鹿触。美阴环十里之封。丙舍菟裘。右军有担墓之志。午桥檀越。晋公占福先之基。于是招提仍作斋宫。楸柏近连祗树。晨钟瞙磬。警在樵苏。春露秋霜。證成夏腊。素灵献龙井之地。法界重修。𦃓(一作缁)侣洒鲛人之珠。中宸垂奖。非藉未来之报应。祗要外护之功行。第以年代屡迁。道场寝毁。成住坏空之任运。非禅力之有亏。栋梁欀(一作榱)桷之垂颠。嗟法身之无庇。然而随身楼阁。无法可颓。发愿布施。即心是道。高曾遗矩。引之子子孙孙。尘刹报恩。担以生生世世。铜山入橐。喜宰官回向之心。铁干呈材。感昔日栽培之力。遂乃诹吉日选良工。奂轮开林壑之荒。般獶献技。厦屋识屏幪之利。经象妥虔。宝座庄严。欢动失家之子。香厨功德。普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3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32L.gif)
抛梁东。毫光普照十方同。遥山环作青螺髻。隐寂香泉指顾中。
抛梁南。峰头玉露滴青岚。招招近浦行人渡。着处津梁佛力参。
抛梁西。层巘岧峣象纬齐。肤寸云能兴雨足。老龙閒却钵中栖。
抛梁北。礼碑遥对相轮直。定知佳气歇无时。宸翰昭回云五色。
抛梁上。慈意大云常愿仰。稽首耆婆尺五天。圣人之寿同无量。
抛梁下。桑麻黍稷开膏野。尔曹安得有贪嗔。自是熙熙耕凿者。伏愿上梁之后。风雨无灾。天龙护法。钟鱼肃穆。永奠大方丈禅居。松桧葱茏。长
伽倻山海印寺重建上梁文
窃以大云普被。火宅回凉。法月重轮。宝刹涌瑞。灭三毒而超三界。更见欢喜之天。现十德而證十门。永奠坚牢之地。赤熛阅阳九之厄。金粟增大千之光。盖闻一大事因缘显妙用于虚空者。法海之相续也。万有行功德贯真谛于尘刹者。密印之相传也。是故未尝颠倒减增。宁有作止任灭。七仙扬殊胜之表。六祖嘱秘密之要。广大之华严宝藏。玄奥之陀罗圣果。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之所影现。无边无量。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之所住持。正等正觉。此圆法珠之三昧。妙杂华之一宗者也。夫伽倻山海印寺。白毫示光。东方为不动智境。金髻留像。南国竖无上等幢。继释迦成道之场。山王标秀。符大乘说经之处。地德献祥。在昔新罗。哀庄王转仁王宝轮。圣穆妃握天妃金镜。红流涣八德之水。牛头张广施之林。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3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33H.gif)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3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33L.gif)
儿郎伟抛梁东。东方阿閦鞞。须弥光妙音。金刚胜菩萨。最降伏邪魔。
儿郎伟抛梁南。南方虚空住。德云法慧佛。次复须弥灯。次复日月灯。
儿郎伟抛梁西。西方无量寿。精进无畏行。及大光大明。正观日没处。
儿郎伟抛梁北。北方云自在。云自在王俱。众生荫慈覆。无心无着故。
儿郎伟抛梁下。下方名闻佛。名光复达摩。大放狮子吼。撑天竖法幢。
儿郎伟抛梁上。上方金团天。香光大焰肩。无上波罗树。杂色宝华严。
种种诸色相。悉从此地现。此是光明海。此是般若海。此是清净海。此是妙法海。此是圆觉印。此是首楞印。此是金刚印。此是法华印。愿长住此界。此海而此印。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月城金正喜元春著)
祭文
仲母淑夫人郑氏祭文
维岁次壬辰十月癸卯朔二十二日甲子。仲母叔夫人迎日郑氏之柩。引向于礼山乌石山之先陇。前二日壬戌。从子正喜谨具菲薄之奠。哭告曰。呜呼小子。神遁魄丧。夫人之德中珩璜。母仪光光而一不能偷(一作揄)扬。旧哀新恸。弸中填臆。哀兄孤孑。病姊乖隔。鸾飘凤泊。惨然满目。而又不能暇及有一语。可以仰质于大诀之辰者。窃尝闻圣人之言曰。众生必死。其气发扬于上。又曰魂气归于天。呜呼今夫人之气。必发扬于上。归于天矣。亦我祖父母暨我先亲仲父暨我二母在天之精爽。欢迎团洽。不异昔年。伏愿夫人。明告吾父三载瘴海。重围戴盆。贯高穹彻厚坤之至恸至冤。且告小子不孝无状。罪戾丛身。不足以仰格神天。爰惟我夫人。左右我祖父母暨我先亲仲父暨我二母。上诉帝阍。抉雾披云。俾出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3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34H.gif)
祭南海神文
维青龙己酉某月某日干支。某十年垢滓。身发未净。尚不敢唐突神明。谨具牲醴之品。使某甲虔诚祈告于海神之庙曰。高人过海。百神扬灵。海若天吴。莫不驯仁。藐玆去来。 王灵寔依。昔贬魑御。今恩环归。于赫王灵。神且不违。祥风一帆。安澜千里。利涉太平。在神作使。敢荐菲悃。神鉴垂只。
下坛祭文
有渰者魂。郁而不上。昏潮晓汐。万古沉冥。夭矫蟠屈。谁与导畅。维酒维食。昔所饱嗜。饮以和风。餐以协气。同囿太和。庶无祗悔。
夫人礼安李氏哀逝文
壬寅十一月乙巳朔十三日丁巳。夫人示终于礼山之楸舍。粤一月乙亥朔十五日己丑夕。始传讣到海上。夫金正喜具位哭之。惨生离而死别。感永逝之莫追。缀数行文。寄与家中。文到之日。因其馈奠而告之灵几之前曰。嗟嗟乎。吾桁杨在前。岭海随后。而未尝动吾心也。今于一妇人之丧也。惊越遁剥。无以把捉其心。此曷故焉。嗟嗟乎。凡人之皆有死。而独夫人之不可有死。以不可有死而死焉。故死而含至悲茹奇冤。将喷而为虹。结而为雹。有足以动夫子之心。有甚于桁杨乎岭海乎。嗟嗟乎。三十年孝德。宗党称之。以至朋旧外人。皆无不感诵之。然人道之常。而夫人所不肯受者也。然俾也可忘。昔尝戏言。夫人若死。不如吾之先死。反复胜焉。夫人大惊此言之出此口。直欲掩耳远去而不欲闻也。此固世俗妇女所大忌者。其实状有如是者。吾言不尽出于戏也。今竟夫人先死焉。先死之有何快足。使吾两目鳏鳏独生。碧海长天。恨无穷已。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月城金正喜元春著)
墓表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3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34L.gif)
君讳弘量。字仲恢。其先安东人。自前朝世居松京。曾祖枝光。祖遇彬。考宗馥武科。妣洪氏李氏君李出。以 英宗乙丑八月二十五日生。 正宗壬寅中武科。庚申正月二日卒。葬于松京多肥岘胎峰西麓寅坐原。从先兆也。初娶朔宁崔氏。继娶晋州姜氏。分祔墓之左右。有彦,有恒,有干,有渐,有宰,有华,有象,有秀,有成,有根。金彦亮崔有奕。十男二女也。时烨,时赫,时燮,时荣,时炯,时庆,时翰,时敦,时正,时泰,时礼,时柏,时徵,时谦。观基,天基,永基。孙曾也。馀幼。君有至性。幼时替母井臼之役。母止之不能得。己丑庚寅。连遭巨创。祖母朴尚在堂。年高废视。朝夕不离侧。燠其衣。梳其发。每御食。殽胾酱醓。口以陈之。手以奉之。问所欲而进之。数十年如一日。终朴之世。绝意游宦。而君遂老矣。一妹早寡。友爱笃挚。保护如婴儿焉。疾革。家人问后事。夷然答曰笃人伦。请益。曰更无可言。噫君之终始。于是可见矣。今君子姓昌衍。恪奉先矩。异宫而并一篱。析产而无异财。和气盎盎。鸡犬安乐。人知是为林氏村庄。乡里艳诵。琬琰发皇。天之所以报施于孝友之仁者。不于其身而必于其子孙欤。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月城金正喜元春著)
杂著
秋风悔心萌论
臣谨按悔者。吉之渐。过而能悔。善补过也。然人主不可有悔。一日万几。生民之休戚系焉。邦国之安危判焉。一事之悔。民国已受病矣。是以明君哲辟兢兢业业。罔敢荒宁。何尝闻敕天赓和之时。有可悔之事云乎。臣尝论轮台一诏。武帝之善补过。而其渐实萌于秋风三叠。惜乎武帝之不能典学也。南轩张氏称轮台之悔。以其平日犹知诵习六经之言。听儒生之论。故善端有时而萌。然则武帝未尝不志学也。特不能实用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3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35H.gif)
论小学书
小学是刘子澄编辑。而非朱夫子手录也。其往复事实。昭载于朱夫子书中。不可诬也。旧有文章一门。改定为内篇外篇。特朱夫子序之题辞之而已。如纲目之出于赵师渊。亦非朱夫子手录也。而后学不甚省辨。仍冒以朱夫子。是不可知也。似若托重之意也。托重者未免有心术之病。初学立教之先。未免于心术之病。而不之察焉。恐非立教之义也。朱夫子岂或有掠美而取以为己书也。此盖尊朱者之过也。凡书只看其面目体裁而已。况又小学不可以出于刘而为轻。出于朱而益重也。且小学家始见于汉书艺文志。小学者。是诂训字义之书。是以尔雅为小学家之首。此是古经师家法之不可变改者。即亦七十子微言遗义之相传于秦火之后。不绝如线者也。如弟子职幼仪等属。附见于孝经之下。未尝以小学标目也。今小学即弟子职幼仪之支流。而儒家养蒙之书。与小学家有异焉。属之儒家则可也。属之小学家。恐不可臆定也。吕东莱之少仪外编。亦以外编二字。别之于少仪。不敢臆定以少仪之目。又不敢越俎而及于小学家。此吕东莱之精核。非刘子澄之可及也。今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3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35L.gif)
戏述赠某衲
妙喜所辑正法眼藏。幻寄所刻指月录二书。采取若干则公案。以示后学。祗尚语句尖新。机锋敏捷。未具透关眼。所以拈提。自先失利。未契真宗者。夫此不了言句。历代明眼善知识。非不知其为非第一义谛。或以祖父所遗。只得传为家珍。或因诸方捡点。恐起争端。不无曲互。不但不肯明以指斥。且弃短取长。附合拈提。将方寸之木耸。令高于岑楼。亦不过无奈。聊作门前之绕。岂寔谓祖师在玆也。初机后学。未能人人具生知慧眼。则不无误人。如傅大士。如大珠海。如丹霞天然。如灵云勤。如德山鉴。如兴化奖。如长庆棱。如风穴沼。如汾阳昭。如端师子。如大慧杲。如弘觉范如高峰妙。皆宗门中历代推为提持后学之宗匠。奈其机缘示语。无一可选者。聊举数端。以见其旨。如傅大士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点同居止。及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之句。长庆上堂曰。撞着道伴。交肩过一生。参学事毕。僧问兴化。四方八面来时如何。化曰。打中间的。如此语句。皆是祗识得个照照灵灵耳。即傅大士所云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亦祗到得脱凡情执着见耳。如普化云明头来明头打。暗头来暗头打。四方八面来旋风打。虚空来连架打。此语虽亦非究竟。较兴化打中间语。奚啻霄壤。如庞居士一口吸尽西江水。乃从来多传为极则者。却不知但只会得个光吞万象而已。岂曾脚跟点地。所以五祖演云一口吸尽西江水。万丈深潭穷到底。略约不似赵州桥。明月清风安可比。此颂可谓补庞缊之欠缺也。如庞婆百草头边祖师意之句。尤为粗浅。而无知狂参。亦称为究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3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36H.gif)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3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36L.gif)
读丧服徵
丧服徵。是不刊之书。序文中枚举诸条。具系精确。大有功于礼家。但于为长子斩一条。不能无疑。其庶子不为三年。述正体于上。述数篇。恐合有商量。盖此义已见于徐健庵读礼通考。秦味经五礼通考二书。始误于谯周刘智。如李良年,盛世佐诸人。从而和之。未免背郑义而凭臆说也。郑之所以微破先师焉融之义者。为据不继祖之文。贾疏,孔义。明言其世数。郑义较然明白。夫为长子斩者。至重至严。服术之中。未有如此服之比例者。父母之服。犹以恩加。长子之服。专以义重。此天经地义之不可容以一毫私意者也。是以雷次宗。以陵天地混尊亲为说。其严且重如此也。正体之或属之自己。或属之长子者。俱似有据。然正体若非先祖之正体。长子之正体从何见之乎。此郑注所以当先祖之正体者。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3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37H.gif)
书某衲笺
三处传心。俱无明證。双跗一案。尤无的确。即不过以意臆造。无论锡兰真身之尚存。如菩萨处胎经云如来涅槃后。举金臂觅迦叶牛呞二人。阿难以不在为答。若以双跗一例言之。举臂与示跗。似无异同。未知于此亦以传心欤。传于迦叶欤。传于牛呞欤。是不可知也。又智度论佛涅槃时。以无上法付大阿罗汉。不欲灭度。佛三问阿难。而阿难默然不对。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3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37L.gif)
书示金君奭准
右军所书黄庭经。乃汉魏神仙家相传之法。其言精实。非如齐梁道士所造内景黄庭经之浮诞也大抵人身鼻受天气。自咙喉而降下通前阴。共有七门。谓之庐间。五脏之所居也。日受水谷。自咙喉而降下通后阴。亦有七门。谓之三焦。胃脏之位也。养生家以心神贤(一作肾)神交于脾地。其地谓之黄庭略。与脐相对。黄庭下有关略。与胃肠之交关相对。庐间七门。此门最要。呼则关开而心气通于肾。噏则关阖而肾气达于心。此处开阖呼噏调。而通身关节。无有不调矣。关下有丹田。是谓精海。神仙家多以心肾交而胎结于黄庭。升丹田之精以养之。丹成婴长。至于升举。然吾见世之学此者。率中道而败。盖此事非离绝人间。屏除七情。故不能专精。以致成功。此一病也。神仙不似此。达天之事。其人无功德于世。何以居不死之寿。故必兼功与行而后成仙。行不足者功虽专。天所不许。此又一病也。若常人。第调摄呼噏。恬澹以安心。戒欲以保肾。差得无病。以尽天年。斯则可矣。
黄庭外景经。山谷老人以为吴通微书。此言信然。山谷鉴赏。别具一眼。独造精谐处。虽如来元章。瞠平后矣。盖石本不可准。今此外是停云所谓与原本对證。别无甚差。亦非停云书好。是石刻使然耳。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3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38H.gif)
今人俗书。皆以虚憍。专尚腾翥。至于草书。遂作一镇宅符。小棠独于沈静处得力。虽学颜平原。而敛其粗犷之气。如文弱人深得颜书拙意。此为学颜上乘。南宫所以却顾者。董思白之独拈妙谛也。
书赠洪祐衍
书法有南派北派。自索靖以下。姚元标,逍文深,丁道护等为北派。今所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3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38L.gif)
书诀
书之为道。虚运也若天然。天有南北极。以为之枢纽。系于其所不动者而后。能运其所常动之天。书之为道。亦若是则已矣。是故书成于笔。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肩也肘也腕也指也。皆运于其右体者也。右体则运于其左体。左右体者。体之运于上者也。而上体则运于其下体。下体者两足也。两足著地。拇踵下钩。如屐之有齿以刻于地者。然此之谓下体之实也。下体实矣而后。能运上体之虚。然上体亦有其实焉者。实其左体也。左体凝然据几。与下贰相属焉。由是以三体之实。而运右一体之虚。而于是右一体者。乃其至实。夫然后以肩运肘。由肘而腕而指。皆各以至实而运至虚。虚者其形也。实者其精也。其精也者。三体之实之所融结于至虚之中者也。惟其实也。故力透乎纸。其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3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39H.gif)
书赠尹生贤夫
书法自钟索来。有一定不易之典则。虽有随时变格。自立己法。然拨镫布白等式。至于近日大家之王虚舟,张得天,刘石庵诸人。如印印泥。未敢一毫出其圈子中。且右军大令真迹。尚有见存。具證明白。东人皆未曾梦及。向辟虚造。专以臆说自欺而欺人。如乡曲僻远。尤为此辈所迷误。深可叹惜也。青城尹生。颇具慧识。得宋大观古泉一枚。爱其书体。大肆力临习。能得其意。若其领解泉面四字。可以当百看。千偈一炷之妙具足无欠。今二王真迹。惟快雪时晴送梨三百若干字而已。犹可以见棐几风流。问津山阴。泉面四字。亦无异相耳。泉字是宋道君瘦金书。此为河南神髓。可以上溯西汉铜甬字。见尹生书。不觉惊异。不禁喜欢。缘书此赠之。尹生旧藏肃慎石砮。得此已足夬剔俗物酸腐气。况兼之习大观泉字者耶。勉旃勉旃。
书赠郑六
东人书。罗丽间古碑皆欧法。直可以上溯山阴。又有写经金书者。罗书尤古。非丽可及。尝见东京废塔中所出墨书光明陀罗尼经。一字不损。如昨书者。即唐大中年间所书。在金生前六七十年以上。笔法极古雅。当与文武神行鍪藏诸碑甲乙。金生亦当逊一筹矣。自本 朝以来。安平,姜成犹不违失前规。百馀年来一种书法。尽扫欧褚。直欲上探钟,王。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3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39L.gif)
书示佑儿
书法非醴泉铭。无以入手。已自赵彝斋时。以醴泉铭为楷法圭臬。其时岂无右军书之黄庭乐毅论也。皆转转翻讹。不可准则。不如原石拓取之真迹。所以不得不俛首就醴泉化度等碑也。化度今无原石。如宋拓范氏书楼本。非东人所可得见。尚有醴泉之原石拓本无恙。设有残泐过甚。非此无以上溯于钟索旧规。何以舍是他求也。汝所谓才书数字。字字各出。终不归一云者。是汝可以入门之进境处。须潜心力追。忍过此一关然后。可以快得悟处。切勿以此为不成而退转。益加用工可也。吾则六十年。尚不得归一。况汝之初学者乎。第汝此语。吾甚喜之。以为必有所得。在此一语。切勿泛看漫过。为妙为妙。
隶书是书法祖家。若欲留心书道。不可不知隶矣。隶法必以方劲古拙为上。其拙处又未可易得。汉隶之妙。专在拙处。史晨碑固好。而外此又有礼器孔和孔宙等碑。然蜀道诸刻甚古。必先从此入然后。可无俗隶凡分腻态市气。且隶法非有胸中清高古雅之意。无以出手。胸中清高古雅之意。又非有胸中文字香书卷气不能现发于腕下指头。又非如寻常楷书比也。须于胸中先具文字香书卷气。为隶法张本。为写隶神诀。近日如曹知事俞绮园诸公。皆深不隶法。但少文字气。为恨恨处。李元灵隶法。画法皆有文字气。试观于此。可以悟得其有文字气然后。可为之耳。家储隶帖颇具。如西狭颂。是蜀道诸刻之极好者也。
吾东画兰。绝无作者。惟伏睹 宣庙御画天纵。叶式花格。似郑所南法。盖于时宋人兰法。流传于东。 御画亦以临仿也。所南画。中国亦罕传。近日所习。又皆元明以后法耳。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4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40H.gif)
春浓露重。地煖草生。山深日长。人静香透。(此条赵彝斋语。)
古人写兰。不过一二纸。未尝连㡧累幅如他画。是不可强之者。世之要兰画者。不知此境之极难。或以多纸。至以八叠强索。皆谢不能。
书赠台济
欧书出于刘仲宝。褚书出于史陵。然不必刘史。六朝碑版。如李仲璇,张猛龙,刁遵,高使君。始平像。魏齐诸造象药方。无非刘史之所自。点波间架。一无敢变改旧规。此所以上溯镜索也。不由此径。直欲接武山阴。妄标晋体。谓之兰亭黄庭。如此皆归于无知妄作耳。
书古东尚书所藏覃溪正书簇
覃溪老人正书。于率更得其圆处。于河南得其隶意。而八万卷金石之气。注于腕下。蔚然为书家龙象。由唐入晋之径路。舍是无二。石庵差可比拟。成亲王以下。皆逊一筹。古东先生以为近日书法之第一。是天下定论。今因古东先生命。题之如此。
书赠曼郎
曼郎于东门之役。大肆力。收我大小墨字。盈笥不足。又僮肩赪而坟矣。粤一月。又理山屐。从我清溪山中。复借禅榻。纸囱灯火。佛愰甚适。又作书不及东门。而亦无外缘相侵扰。汎览净名所说经。唐僧塔铭。是周菊人所藏。而马丹书。以冯注苏诗易去。又转以东来。此铭即褚派。而又近于三龛。是唐一代书法。非欧即褚。此两派外。殆无他门户之分异者。至于吾东罗丽金石。一切皆欧法。而平百济塔。为褚体也。马丹书跋以为又唐书之一种也。何不考之如此欤。与曼郎相对一笑。亦金石考辨之一难也。
书赠方老
吾辈之于隶书。平生所心摹手追。在西京东京古法。及其所成就。才是唐之韩择木,蔡有邻臼窠。至于楷体。欲探欧,褚门径。亦不过明沈氏则兄弟。若其上溯六朝之刁遵高湛高贞武平天统始平诸碑。如天上之难。又况上溯山阴耶。山阴最以雄强见长。此其神髓也。如非北碑。无以见其雄强。是岂今日通行之黄庭乐毅所可得也。
书付徐志涣
卓契顺来惠州见东坡。其归。要坡公书以为昔蔡明远。因颜平原书而得传其名。契顺若得公书。不湮没足矣。坡欣然许之。书归去来辞以付之。今徐志涣千里远来。访余于龙山丙舍。感今追昔。意挚重。引卓契顺故事书付之。至若余书之传不传。不暇计耳。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4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40L.gif)
圣人作春秋。东规西矩南衡北权。中绳五则不爽。万物取裁。其本在于学易。易之本。在于谨彝伦慎言行。约之于礼。壹于礼则性复仁全。措之于正。施之于行。变化生而经纬天地之事起。此圣人所自尽。而愿天下万世同归而无歧者也。
书韩文公原道后
大学格物致知。物非他。即明德新民也。仁义道德。皆明德之事也。礼乐刑政。皆新民之事也。韩子斯文与人。溯原畅委。以既其实也。自汉以后至于唐。初学者多骛广而不究其本。是以仁义道德之寔。往往失之。然而仁义可指也。道德难名也。故曰道与德为虚位。惟其为虚位。故道非原不明也。其曰博爱谓仁。专以仁之用言之。而未彻上下表里言之者。由汉晋以来。学者承师之不一。而功用之不覈也。故曰言岂一端而已。言固各有当也。是以述圣经之文。不及于格致。盖全篇之实际。无非格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4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41H.gif)
书示白坡
閒坐次。有一侍从问云如何是小的真我。主人自指云是我。从者云小的岂敢当。主云实。话者云若然。主公将何为我。主云是你。侍者不解。主云佛法平等。无人我贵贱是非之分。者曰若然。将子孙唤祖父可乎。主云善哉此问。一切众生。皆因执幻我。故孝慈亦皆成幻。执有我。故所以有孝有不孝。有慈有不慈。菩萨因无我。故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众生同一悲仰。孝敬祖父则同悲仰。慈爱子孙则同慈力。如此则只有孝慈。而觅不孝不慈。了不可得。是则名为真孝真慈。即此孝慈便是真我。推而言之。万事万理皆然。华严经云以菩提心为家。以如理修行为家法。古德云佛法不坏世间相。如井底之蛙坐井窥天之凡愚。谤释为无君无父如杨墨者。皆未见颜色之瞽论。吾儒圣人。切言世间之法。䍐言命与仁者。非弃出世间法也。恐凡愚着空见故也。佛氏切言出世间法。䍐言是与非者。非弃世间法也。恐凡愚着有见故也。圣佛微旨。非凡夫知识之所能推。口笔之所能示。惟證乃知。难可测者。禅家之公然以儒佛同异。妄生藤葛。近日白坡结社文中所说。有合我说。禅林中不可不知。
作白坡碑面字。(书以华严宗主白坡大律师大机大用之碑)书赠其门徒。
我东近无律师一宗。惟白坡可以当之。故以律师书之。大机大用。是白坡八十年藉手着力处。或有以机用杀活。支离穿凿。是大不然。凡对治凡夫者。无处非杀活机用。虽大藏八万。无一法出于杀活机用之外者。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4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41L.gif)
作白坡碑面字。书赠其门徒。
百丈但得大机。黄檗但得大用。是果然乎否乎。似无无用之机。亦无无机之用。师之所以机用具足。是超百越檗欤。师必不受而不让。为此说者。即禅门所云祖病。师之机用具足。可以救药祖病欤。此如说祖病者。有并说佛病祖病。传变百出。而佛本无一病。透得此关然后。可以说祖说佛。今所称机用。固不可叠谬承讹。为百檗解嘲。亦以举似于师。老果书。时年七十。
书示虎峰
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此是金刚般若经如来之所已證者。今虎峰之手写华严经八十卷。其福当如何。近日禅林中。皆以参禅为口实。或于七佛亚房中。作闭口无言之榜样。二十年三十年。无字话头柏树子公案。尽是黑山鬼窟堕落而已。不知虎公之书写功德。即是禅之第一义。而佛之先證。已如此其的的无疑。恨无以起来大慧。喻之此个妙谛真诠。误天下万古儿孙辈。而终不回观返照也。胜莲老人书示虎公于江上寺阁中。
示云句
第一机即是第二机。月泉和尚以婢为夫人。第一机。不是第二机。豁渠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4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42H.gif)
婢▼夫人。是羊欣书。第二月在天上。是唐摹晋帖十二部。即羊欣书。祖师西来。即唐摹晋帖。前三后三都罔措。
咄哉吾妻竟。七藤而八葛。只从见见见。那知狼牙偈。可笑心行灭。非第一极十万八千里。
参金刚三昧。持狼牙一印。云句即云见。摩醢顶上眼。
独坐高峰顶。轮蹄绝往还。可怜一双足。曾不到人间。
画理通禅。如王摩诘画入三昧。有若卢楞伽巨然贯休之徒。皆神通游戏。其诀云路欲断而不断。水欲流而不流者。是禅旨之奥妙也。至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又境与神融。诗理画理禅理。头头圆摄。华严楼阁一指弹出海印影现。无非画理之互现耳。
漫书示曼
山夜多闻。天籁地籁人籁。无不备具。雨声松声。窍窦怒号声。寺僧梵呗声。钟版磬篦木鱼声。互发齐奏。西天竺所谓声教一门。即皆从此化现而起。不如吾东近日一种哑羊辈。但于话头一法。头出头没者。直一执相死句耳。争名之默然无言。即此声门之一禅林中。竟无一人解澈者耶。亦使云句旁参。
示弥庵
舌上了无丁字。口中百叶莲花。东西十万里。南北八千里。一声无遮。
示慧庵
风穴连沼单丁七年。曰乞村落。夜燃松明。倚偶禅师住法昌。无僧徒。开炉日。挝鼓上堂。为泥塑十八罗汉说法。有偈云法昌今日开炉。行脚僧无一个。只有十八高贤。缄口围炉打坐。诸方传之。固知善知识。未必开堂领众。千百为群。如吴越间习气也。
示优昙
宗乘教乘。互相分镳。互相仇敌。今已近千年。无可合之道。宗乘每以达摩西来后不立文字。直指本心为口实而达摩之前。已有肇公不立文字之妙谛。又不可以达摩为口实也。后人全不参究。先以门户藤葛。是皆门户之禅。而非直指之禅也。乃至于荷泽贬为孽子。五宗腾翥。直指一义。遂为第二义。此学徒不可不细心处。在昔魔强法弱。在今宗强教弱。恐不免狗戒牛戒鸡戒之互相诟詈。如大慧为其祦首。世无正法眼。谁能拣病。此不独禅门流弊无以救药而已。道家鍊汞龙虎。儒门之金溪姚江。无不皆然。不觉放笔一吁。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4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42L.gif)
太虚今于华严会上。日诵阿弥陀佛一千声。至于万声。念佛是净土法门。人或疑之。是不知华严净土。乃是自心净土。毗卢遮那,阿弥陀佛互相主伴。重重主伴。如帝网交映。即华严大义。即太虚同体。天地同用之大义。非浅徒可能思拟。又或以圆融无量妄拟者。尤不可与及于华严大义。圆融岂华严之义也。今掷笔于大千之外。不觉其自坠于华严场中。一笑。
古德云圣人与太虚同体。与天地同用。令人求其义而不得。乃亿之曰。体太虚之体以为体。用天地之用以为用。此言隔囱窥日。不过见其光影而已。若言体太虚之体以为体。便是有个太虚在而着于体矣。何以能太虚。若言用天地之用以为用。便是有个天地在而着于用矣。何以能天地。然而太虚其知有体乎。其不知有体乎。天地其知有用乎。不知有用乎。太虚不知有体。而天地之用。在于太虚之体。天地不知有用。而太虚之体。在于天地之用。体其所体者。体其所用也。用其所用者。用其所体也。乃至于粉碎虚空。方为了当。何以故。盖本体太虚空也。若着虚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4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43H.gif)
见香偈赠香薰衲
茫茫大地。腥浊逆鼻。眼中妙香。谁发其秘。木犀无隐。天花如意。光音互用。文殊不二。
眼偈赠霁月师
山河大地。万像森列。为是眼故。七藤八葛。尔有眼时。铁壁千重。尔失眼时。落落玄空。一眼二眼。三四五眼。乃至千眼。眼藏无尽。而清净海。复青莲华。如是尔眼。不胜其多。彼失眼者。所失者那。远离尘根。脱落臼窠。海印发光。摩尼摄影。镜镜昭彻。霁空月潆。
静偈赠草衣师
你心静时。虽阛亦山。你心闹时。虽山亦阛。只于心上。阛山自分。瓶去针来。何庸纷纷。你求静时。你心已闹。玄觉妙筌。忘山殉道。你言阛阓。不如山中。山中闹时。又将何从。你处阛阓。作山中观。青松在左。白云起前。
写经偈赠无住师
八万功德。写经其一。大觉之金。善继之血。而无住师。般若示津。六如毫相。四句墨轮。腕下宝杵。坚固如意。点点画画。天花交坠。金刚楼阁。文字瑞涌。是法非法。上大人孔。
栗师示寂偈
栗师示寂而无迹。俗见或疑之。又或以为金刚内山。自昔无现迹者。皆妄也。示迹与不示迹。不足为师轻重。余则尝亲见师者。为宣此偈。
阮堂先生全集卷七 第 14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614A/ITKC_MO_0614A_A301_143L.gif)
花落有实。月去无痕。谁以花有。證此月无。有无之际。实师之真。彼尘妄者。执迹以求。我若有迹。岂留世间。妙吉祥屹。法起峰青。
圣潭像偈
面门月满。顶轮花眩。噫噫圣师。宛其在玆。可以塞老清之悲欤。是大悲相欤。文字般若。互摄发光。
莲潭塔碑无铭词。其门下要余补之。遂以偈题之。其偈曰。
莲潭大师。有碑无铭。有是有一。无是无二。有非是有。无非是无。有无之外。文字般若。的的明明。是惟师之。真面自呈。(莲潭名有一。字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