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阮堂先生全集卷二 (自动笺注)
阮堂先生全集卷二(月城金正喜元春著)
 疏
  
奎章待敎
伏以臣於日昨
伏奉前望特點
以臣爲奎章待敎
繼又瀛舘華聲。
一時並叨。
臣誠惝怳駴懔。
五情失守
不省措躬之所也。
噫。
國朝舘閣之選。
莫非淸峻
而必以內閣爲重。
閣職又以待敎新進極選
盖自設閣以來
膺是選居是職者。
擧皆鴻詞博學
爾疋彪炳
令聞峻望
標準乎朝著。
儁采麗藻
領袖藝林
于以謨訓而處邇密。
參論思而掌誥命。
洪惟我先大王右文作人之化。
權輿於是
責任綦重
掄揀之愼嚴。
曷甞有如無似苟然充位者乎。
是以大王甞於本閣題名記引。
若曰典守編輯審之職。
可人人能。
能稱其選與否
顧其人何如耳。
夫以當日位著盛如彼。
聖考之其難其愼。
丁寧勉戒又如此
此實我殿下所當遵守者也。
少小失學
材又下劣
面墻五經
掛壁三史
直是四十無聞空空鄙夫耳。
倖籍先蔭。
濫竊科第
出入史局
周旋邇列。
亦已四載之久。
姸媸長短
宜莫逃於淵鑑之俯燭
迺玆煌煌恩誥。
忽及於不當及之人。
使臣奔走趍役於人人能者。
尙患其難能
至於稱選與否
非一毫可擬。
則以殿下則哲之明。
奚取於臣誤恩歸於輕授愼簡殆同於循次
以是規模制置之盛。
緣臣而無難壞了
至於此極。
寧不懔然寒心
且臣當曝史之役。
行己辭朝
理卽登程
第緣臣父之病。
適値節換之交。
冷泄暴添。
焦灼罔措
萬無離捨之望。
不得不容俟一宿
際承新命
牙牌儼臨。
雖卽章皇叨謝。
始則
君命不宿之義。
終又致曬事愆期之失。
情固出於迫隘
跡自涉於慢命。
惶蹙之私。
非但新啣之難冒而已
玆敢畢暴情實
仰瀆崇嚴
伏乞聖明並賜諒察
將臣授職名。
亟行鐫改
仍治臣不職之罪。
以肅朝綱焉。
翰林
伏以臣卽接家信
則臣之父病。
始崇炎暑欝冒
重添感滯之交作
形症漸谻。
轉側隨人
臣聞此報。
神爽飛越
方寸煎迫
伏念當此大小禁直不得直之時。
私請急。
極知悚惶
而情有所迫。
按抑不得
忙陳短章
徑出禁扃
伏乞聖慈垂諒察。
亟遞臣職。
以便救護
仍治臣罪。
以肅朝綱
千萬幸甚
辭職陳情
伏以臣罪戾通天
惡積釁萃。
爲臣無狀
爲子不孝
上而負罪朝廷
下而貽辱家庭
目見無辜老父千古無之凶誣。
千古無之奇寃
投身炎瘴之地。
備經風波之險。
使臣有血性至悃。
斷當刳腹呈天。
剖心向日
少暴其至寃極痛。
而頑忍之甚。
不能辦此。
恬然視息
度歲月。
洪惟我先大王恢天地再造之仁。
日月無遺之照。
寃誣貝錦之中。
回容光於覆盆之底。
十行恩綸
誕宣洞諭。
千里宥還。
積寃昭洗
嗚呼
起死肉骨
古人所以極言之至。
蔑以復加。
若臣父之所得於先大王者。
何足以此擬議其萬一也。
倘微我先大王如天之渥。
則臣之一門百口
難免粉。
而臣父之凶誣奇寃
無可暴之日。
臣之不孝之罪於是益著。
天日重明
面目愈靦。
實無自立人世矣。
惟我聖上甄錄臣父。
除旨連下。
亦粤我慈聖殿下深追先朝遺志
恩敎誕下。
繼以聖批荐宣。
惻怛隆摯。
廻出尋常萬萬。
不惟父子聚首感恩
攢手祝聖。
一字一淚
入骨刻髓。
無與於臣者。
莫不感激
聳歎
乃於千萬夢想之外
簪履之收。
亦及於臣。
承宣除命
連月斯下。
庚牌荐臨
飭敎申嚴
顧臣私義不敢冒沒趍膺。
鎭日違傲
臣罪愈積。
噫。
君臣大義
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不以恩遇厚薄
處地之邇逖有間
至若恩之厚而地之邇。
何哉
犬馬之微。
尙亦効忠
况臣以臣家之人。
偏蒙我先大王陶甄之恩。
周旋簪筆之列。
近於奎壁之光。
頂踵毛髮
罔非恩造
乃若坑坎拯拔之。
生成之。
從古爲人臣子而得此於君父
未有臣之父子者。
而奄遭天崩之慟。
眞遊日遠
俯仰霣絶
攀號莫及
惟有貫徹穹壤之至寃至慟。
生生世世
至萬子孫
糜身結草
已無及於先大王御世之日。
天地茫茫
何人斯
古人所謂追先報今。
送往事居
臣雖至愚。
亦甞粗聞斯義。
况此好爵以縻之。
異數以申之。
豈不𨃃蹶承膺。
小伸叨謝。
而人之所以爲人
臣子所以君親
惟有大倫而已
於此有些小不盡分
不得爲人
况人而斁倫
卽禽獸已耳。
人言指目至此
未敢知厥意之所在
而以湛滅臣家之心。
憯誣先及於臣父。
臣身又奚暇論。
而何言之可擇。
何辱之不加乎。
到今臣父之被誣。
旣蒙我兩聖朝曁慈聖殿下照燭而昭晣之。
更無餘蘊。
則臣何敢追提旣往
而第念臣之苦衷至情
可質神明
雖欲出而事君。
所資以移孝者。
已斁毁無餘。
無以稱人於世。
况敢彯纓束帶
以汚淸朝班行哉。
惟有杜門斂跡
念念誦恩。
刻刻懺咎。
庶或之收。
黥劓之補。
斷斷此心。
天日鑑臨
敢冒呼籲
伏乞天地父母
垂憫憐。
亟刊臣名於朝籍
仍勘臣逋慢之罪。
不勝大願
大司成
伏以臣厚蒙聖朝至仁至渥。
拔之沈淪之中。
收之拂拭之列。
嗚呼
臣之不暝之前
一呼一息
一飮一啄無往非慈覆之天再造之日也。
雖使臣優丘壑
歌詠聖澤
以沒餘齒臣之涯分自足
志願已畢矣。
不自意
收簪之恩。
屨及夙夜
感惶怵惕
趍走爲恭。
昵瞻觚稜
亦已多時。
且伏况兩聖朝御製編印之役。
未死賤臣終事之地。
日月末光
雲漢遺墨
殫竭寸誠
庶效涓報
祗知與聞之是幸。
不恤懢猥之爲悚。
顧安仰藉寵靈
復冀淸揚
忘有夢寐之或及榮塗名塲半跬寸程也。
乃者國子新命
忽下於千萬慮想之外
臣伏恩旨震駴隕越
惶汗浹衣。
不省措躬之所。
噫。
是職也。
榮塗之峻選。
名塲極望
世所稱師儒之長也。
之無似湔劣。
居人下。
淺藝薄識
無一可稱。
非徒反躬之甚明。
抑亦同朝之所共知
焉敢自逃於聖鑑俯燭也。
如閒曹漫仕無甚綦重
臣實踧踖却顧不暇
作成人材
丕闡文風
豈臣所可責。
申明庠術之制。
模楷考課之法。
豈臣所可任
周官成均樂正中和之職。
仰贊聖朝一初聲明之治。
尤豈臣所可承當也哉
參前倚衡
趍膺無路。
伏乞聖明深推淸秩不可謬加
微諒之不可强拂。
亟收誤恩
回授可堪之人。
嚴公器。
私分焉。
嘉善
伏以兩聖朝御製編印告訖。
文武之道
布在方策
虞夏之典。
同其尊閣
天章昭回之光。
人文化成之功。
伏惟聖孝彌隆繼述
孺慕倍深於羹墻
迺者覃恩償勞。
徧及於校印諸臣。
以臣名亦僚之末
混被晉秩之命。
伏奉除旨。
以臣爲嘉善大夫者。
聞命惝怳
繼以懔惕。
歷日不能自措。
噫。
兩朝不世之遇。
在昔年。
周旋珥筆之班。
出入講肆之間。
大化並育群物。
明普四方
雨露愈澤於散木
容光若私於昬蔀
頂踵毛髦。
都歸恩造
陶甄拂拭
逈出尋常
滾到下大夫之列。
兜攪淸華
踰越涯分
及夫起生於已死。
傅肉於旣朽。
歷數君臣以來
受恩如臣。
豈有其人。
而顧臣修門復入之日。
已在雲鄕愈邈之後
前席如昨。
萬事都訖。
臣非木石
何以堪。
惟是聖製編校之役。
卽亦臣子自效之地。
猥隨諸臣之後
校讐之列。
收召岱嶽餘魂
重尋西淸之舊步。
已非此生所自期。
恩已渥矣。
榮已極矣。
况臣於兩聖朝終事之日。
莫遂塵露之願。
將爲畢生難暝之恨。
區區所自失者。
當此編摩之會。
口誦天語
手校雲章
得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小慰於戲之思。
其視抱烏號之弓。
追蠡之音。
不啻相去萬萬。
而自以結草之至悃。
欲效掃葉微勞
卽亦臣彝性之所然。
奈此識誾心麤
重以神精耗謝。
隨行旅進
名爲校準
臣則毫分無與焉。
反躬惶愧
今乃以此量功
以此而媒榮。
裒然受命德之器。
則臣雖無恥。
何以抗行班擧顔於同朝
其在聖朝綜實之政。
貽累非細
至若自來材具之萬不猶人
不合淸朝命卿之秩。
無暇蔓辭張皇
古人雍容辭遜之爲也。
伏乞聖慈諒臣曲中之懇。
特收新資。
公器無褻。
私分獲安
辭職陳情疏(代從兄作)
伏以臣家向來所遭之誣。
千古之所無也。
今日所被之恩。
卽又千古之所罕也。
豕塗鬼車
盡銷於太陽之下。
墨穴火坑
立躋於霄漢之表。
恭惟我兩聖朝曁我慈聖殿前後恩綸
高揭洞諭。
昭晣無餘。
臣之闔門百口
口口頌恩。
至於歷刦
安能形容毫末也。
不料收錄之恩。
至及於如臣無似
除旨誕宣。
牌召之下。
不容俟駕。
第臣私義有萬萬不敢冒膺者。
玆敢披瀝以陳之。
在家不肖之子
處世無用之人。
而濫竊科第
猥歷淸華
冥行不止
滿盈不戒
不有鬼責
安免人禍
奈之何不于臣身降罰。
憯誣醜辱
橫及於臣之季父
嗚呼
古之人於師友之間。
同朝之誼。
尙爲之御侮
亦爲之訟寃
若臣旣不能居常竭力
使惡不入於耳。
不能剔心刳肝
以暴其至寃。
只得恬然坐視
泯泯偸生
非我大王再造之仁。
昭雪之恩。
天地莫量。
日月齊曜
安得
今日也。
惟以餘年未死
來世多生
犬馬蛇雀。
以圖萬一之報。
何涓埃之效未遂
崩坼之慟遽纏。
俯仰呼搶。
抆血荒郊
只有徹天之哭貫地之哀而已
况臣以孤露餘生。
惟偏母相依爲命
緣臣罪逆不天
間於患難奔逬之中。
母又見背。
不滅死。
苟存視息
于今四年之間。
天日重明
門闌如舊
風樹不停
告慶無地
茫茫穹壤
長號莫及
嗚呼
匪莪銜恤
攀弓之至慟。
荐罹寃酷
未克自盡君親之間。
永爲忠孝罪人
尙可自立兩間哉。
至於人言罔極
已蒙聖明之畢燭。
何敢費辭更提。
所謂席勢肆氣。
天下悖德惡習也。
念臣家世
謹愼拙約相傳
挽近十數年來
子叔姪。
爵位榮顯
門戶盈盛。
則臣季父所以敎誡家庭
願臣等效之。
在於士爕之後入。
石慶數馬
惟恐子弟之過。
而人之論臣。
至於如此
無論之者爲何如人。
臣之得此題目
已是墜家風而違庭訓
實爲畢生汚辱
淸朝羞耻
何敢擧顔於人世
廁蹤於班行
重爲無忌憚之歸也。
惟有杜門牢關。
屛息鏟影。
從事知非之戒。
攝心塵刹之奉。
不復一毫榮進之念。
以不爲報
臣之至願畢矣。
伏惟天地父母
垂鑑諒。
特命刊臣朝籍
以卒曲成之恩。
仍勘臣瀆擾逋慢之罪。
不勝大願
阮堂先生全集卷二(月城金正喜元春著)
 書牘
  
親庭
昨日謚禮成
臣民普慟。
去益罔極
伏想遠外
噡攀靡及
霣缺廓然
尤切他時
下情悲念。
無以形達。
十二營撥回上書
似已入去矣。
又一雨。
凉意日緊。
書昇候。
未審信後四五日來。
體候若何
近日諸節。
益臻天和
金醫留連以時診察
比進何等之劑耶。
憧憧慕慮。
不任下誠。
營大小亦一安
無他擾耶。
種種伏念
子間連齋直。
昨則以禮房擧行
而宣謚宣敎銘旌三次儀節
一時並行
自朝至晡後。
鎭日奔走
幸免
顚外。
而轉成邃邈
慟號莫逮。
今日則懸病。
爲暫休計耳。
渾室如昨狀。
兩姑主昨已還駕。
兒少俱無▣(一作頉)。
萬幸萬幸
舍仲(命喜)
去二十七登船時。
略付數字於鳳傔。
使之先歸
果卽先歸
而尙今留淹於▣(一作芚)之間。
未可知也。
書後已七八日之久。
儵此秋盡冬初
南極氣候
陸地八月
萬無威寒底意今年節序太晩之狀亦如是耶。
際此渾履無損
從氏氣度萬安
京鄕諸狀。
一以平善
姊妹庶母安好
仲季形貌黧黑瘦削
有生病之慮。
間或有勝。
努力加飡
努力試藥
使此海外一念懸懸者。
得以少紓。
千萬心祝。
季行擬於間。
來會舍云矣。
果能抽暇團冾耶。
目窮魂斷
海天茫茫
不可以梯接也。
吾行其日點裝登船
日已出矣。
曁其船行
入以北風
以南風。
東風有出入俱利
此以東風入去風勢頻順。
午間過洋幾至三之一。
午後風勢猛利
波濤湧起。
船隨低仰
船中之初行諸人
金吾以下
至於吾之一行
無不暈眩顚倒
景色其間
而吾則幸無暈症。
鎭日船頭
獨自喫飯
舵工水師輩。
同甘分苦。
乘風破浪之意。
顧此壓累人
何敢自有。
實惟王靈攸曁。
穹蒼亦似有憐而垂貺矣。
夕陽時。
直抵濟城之禾北鎭下。
此卽下船所也。
濟人來觀者。
不以爲北船飛渡來。
日出發船。
夕陽到泊。
六十一日罕見之事。
且云今日風勢
使船如是則又未料也。
吾亦自異。
不知之中。
又經一險易者非耶。
船泊處距州城十里
仍爲留宿於鎭底民家
翌朝入城。
主於高吏漢益家。
此吏卽前等吏房
而自船中同苦而來
人極佳。
且有盡心誠之意
窮道可感處也。
大靜州城西八十里。
其翌大風
無以前進
又其翌卽初一日也。
風止故遂與金吾登程
程則純是石路
人馬雖難着足。
半程以後稍平。
而又從密林茂中行
廑通一線天光。
皆是嘉樹美木
冬靑不調
間有楓林鞓紅
又異於內地楓葉
可愛翫。
嚴程蒼皇
有何趣况擧。
大抵邑邑城如斗大
鄭君先行
得宋校啓純家住處
而此家果於邑底之稍勝。
而亦頗精浥。
堗則爲一間
南向有眉退。
東有小厨。
自小厨北。
二間厨。
又有庫舍一間
此則外舍
而又有內舍之如此者
內舍使主依舊入處。
只旣外舍半分界。
足以容接
小厨行將改堗。
則客傔輩又可以入處。
則不難變通云矣。
籬圍遵家形址爲之。
庭階之間。
亦可以行飯
所處則於分過矣。
主人亦極淳謹可喜耳。
無幾微苦色。
甚庸感歎
外此瑣細
設有不便
豈無地忍之道也。
金吾郞而方回程。
未知候風又爲幾日。
家隷使之同爲出送。
略此付信。
幾時果能收啓。
家信漠然無承聞之道。
詹望魂銷而已
不宣
舍仲[二]
前此州便書。
於何抵達耶。
序屬三秋
仲之壽甲載屈。
吾輩孤露之餘。
何足尋常喜慶擧揚。
又况此時也。
季方常棣之醧。
伐木之醑。
阿麟眉壽之介。
大斗之祝。
何以遏其情也。
亦有所俯以就之。
顧此海外
漠然若無與之相關涉者。
抑何情理
無或茱萸少一。
所致欠於家室歡洽
反復爲我地天一室
何異乎此身之日左右
惟願宜兄宜弟
令德壽豈永享無彊
吉事有祥。
亦兆於是耳。
復亢熯。
老熱尙驕。
凉意稚嫩
全無揫束之氣。
北陸近復如何
際此渾履一安善
仲節亦勝。
膺難老。
季之所愼夬健。
似趁仲壽會合
遙遙馳神非他時可比。
老姊氏老庶母安康
京鄕大小諸狀。
亦皆吉利
另注不已
比近來。
眼花益添。
阻食之証轉甚。
對案輒欲嘔。
全無所下喉者。
神氣隨以澌頓。
收拾不得
書經多日
今始染毫
不能接續寫就。
不知何緣如此
亦惟任之
雖欲醫藥
又無藥料
奈何
安傔今始起送
以不得作書之故。
遷延至此
略付此數字
以免空手無聊而歸而已
無以拖長
不能他及。
家隷之來。
當趁此時
亦惟日懸懸。
不宣
舍仲[三]
年後所付三便書。
鱗次入照耶。
甲金之來屬耳
龍孫又於去月廿八來到
見京鄕旬前後書。
不過一望安信
無淹而來
如此近速。
殆是來此初有。
前此五衛將家便。
季書雖經年而來
而幷庸欣瀉於積耿之餘。
且年後信之如是續聞。
喜出望外
儵此春季
番風鬯佳。
邇來履一安。
仲節亦有進境
而冷痺之症。
終不快祛是甚悶然
服藥餌。
一次前方連試。
而見狀復何如。
木旺之時。
尤當加愼。
能無更損。
運作益勝。
飮啖與寢眠。
安好耶。
遠外憧憧懸念
無以一刻暫馳。
自入此月
攪時慟。
廓想匀之。
而初入展廟之日奄過。
遙遙愴缺。
無以形喩。
兄婦之順娩擧丈夫子宗祧初有之慶。
祖宗眷佑
家運將回。
其先之以嘉兒耶。
至若在抱之樂。
年迫六十。
豈不欣喜
此兒非吾所得而私之也。
兒生聞在在臘晦
其日卽爲天恩上吉也。
仰符於先親生辰
亦不偶然
吾輩日日顒祝。
在於天恩
而兒以是天恩日生者。
豈不奇且異耶。
兒名仍以天恩二字命之甚好。
其詳兒子內外許。
亦一一佈告如何
聞其骨相不凡云。
不可言
百日不遠
想日以韶秀善乳。
而乃母亦無他恙耶。
切念切。
京鄕諸况俱一如
而從氏小朞已過矣。
遙遙慟缺。
不勝摧抑
舌瘡鼻瘜
尙此作苦
延五六朔。
雖係醫藥無以爲之。
而寧有如許支離難堪者。
食物轉難曣下。
下者又滯膈不消
不知何以爲好。
一縷苟延
則與之消息而已
奈何
臂疼與痒症。
又一以幷肆。
此是何報而偏苦若此耶。
懋兒本生內艱
不勝慘愕。
周朞之間。
兩家慈蔭
並此幽翳
情理絶酷。
第於祥禫
又爲變禮之變。
陶渼兩先生正論
不可易。
懋之所値。
煞有間焉。
不可無商裁。
來示未知其的合於禮。
而旣据遂翁之說。
俯而就之。
不害面前彌縫
東禮疑。
擧皆
如此彌縫法。
隆汚之間。
何以獨異耶。
其間亦似追行。
漠然遠外
無以得詳。
悲菀悲菀鐵傔間以非時痢症頗苦。
旋又差減。
而餘憊未易復。
圉圉自振
悶然
五衛將便及甲金便所付者。
今便來者
皆一一照收
不甚損可幸。
龍孫留之過旬。
今始起送
爲竢船便故耳。
不宣
舍仲[四]
夏秋以後
至於日昨
金吏鍾周便所付書。
俱一一收到耶。
京書之間又久阻且置。
仲書之自車隷便以後未見之。
始以紆菀。
終焉燥發
無以消破
秋序已晏。
倐又萸菊節屆。
百感潮至
只欲魂銷
殆又來此以後初有。
或於其間
鱗羽有誤耶。
今般疑團
轉欲成痞。
仍問此際渾履更如何
仲節近更無損。
夬有收効處。
起居運作
益復便利
藥路如前不停擱耶。
季之泄痢
似於其間差減。
尙未承夬安之報。
遠外熏心
當復如何
京鄕大小諸况。
亦皆無恙
面面黯凝。
無以裁定
吾狀一如前所書所報。
鼻風火。
終不消減
眼眚又因鼻苦連疼。
目力忽又大損。
不知何故若是苦楚也。
傔率以下
姑皆無他
是可幸也。
江鏡船便。
適有船人梁鳳信者。
間頗出入親熟
渠欲持書躬往
若有寄付之物。
渠亦善爲護持以來云。
其意誠可感。
窮塗希有也。
須另欵如何
如有所付者。
則其人必無差誤
諒裁爲好。
全州金生所託者。
從此人方便耳。
餘非此便可悉。
似當有家伻之來。
都留不宣
深衣之示喩。
紙裁樣本
一一細悉。
如是起疑
無或恠爾矣。
其㝡疑處。
在於內襟下無以彌縫也。
此亦往日吾亦頗疑之。
更加反復深究
大有不然者。
深衣之制。
以下裳連上衣者也。
然衣自衣而裳自裳。
裳以連衣
裳之止處。
卽其止而止之而已。
裳不欲更進於衣
無庸更俟於裳。
以今俗製之重疊交掩者視之
不成體樣
似未得完備
於衣衣裳自裳。
無兩加損也。
內襟無以彌縫者。
是習於俗製之見而更無可疑
者也。
衣廣之太闊。
如來示。
此則專在於尺樣之長短
漢尺亦有太闊之慮矣。
曲阜顔氏家周尺
家藏周尺
無毫里之差。
可據也。
此短於漢尺。
尙可稍殺其闊。
須用此尺製之如何。
(須更依顔氏墨線
精製一尺亦佳。
尺一本。
借在鄭惟孝
貨布銅尺
從其家覔來。
如何如何
尺亦家藏舊物耳。)
曲袷家禮如是
江氏仍舊無異說。
一依江圖裁之爲宜矣。
近見有另作方心曲領之制者。
都無據說有所脗合者。
不敢取耳
至如正幅斜幅合成十二。
亦或可以起疑
然正幅之制。
江說不可廢也。
斜幅注說裳幅所交裂者觀之。
衽亦裳幅無疑
合成十二。
非無據也。
且以論語帷裳必殺之之文觀之。
其殺幅亦通稱爲裳矣。
斜裁爲十二則無可疑。
而正斜之合爲十二者。
獨爲未妥
則亦恐未然疑。
但以朝服喪服
衽與裳各異。
深衣亦以裳衽各異。
則幅數無以裁定
多於十二之外矣。
  
(附)仲氏
 入此月後。
深衣卽圖縫造。
鄕廬所在布。
間使上來
臨當裁製
先以小紙作一樣式而觀之。
則不無可疑處。
玆以原書及紙裁本仰質。
幸必詳覽更敎
如何如何
前書亦以正幅中分幅湊配於十二之數。
頗涉未妥矣。
非但此也。
最是右襟之下。
則無裳幅連綴
原圖所謂右襟下半掩於內之下。
何以區處得好耶。
以圖觀之則無可指摘
以紙裁之則不成衣制。
或緣弟裁制之誤。
而抑有另樣變通否也。
可疑一也。
衣制貴在深邃
深邃不得不稍涉宏闊
而上衣之廣。
全據二尺布之兩幅
此則已自家禮亦然
家禮深衣對襟交掩。
此雖出於臆斷
而衣廣猶有斂束之道。
至於此本。
左右襟旣作交領
而左襟之斜長。
至於右掖下。
雖穿衣束帶之後
亦無斂束之道。
其於深邃宏闊
稍涉太過
人身與衣身。
不相稱
疑二也。
原圖曲袷
一如家禮本。
而其論方領處。
亦如朱子說。
第以圖觀之。
自有如矩之象。
今以紙裁製則勢不能如圖。
今俗所製深衣領緣
雖曰依家禮本。
能如圖本
不能成如矩之象。
其疑三也。
竊想江氏未甞着手裁製
成就得一深衣
而只就紙上作圖。
欲依其言。
使人不能許多窒礙也。
曾見張編修儀禮圖。
亦有深衣圖。
而與此相近
未知小異同。
儀禮圖則方在鄕廬。
未能旁攷也。
戴東原所論。
一如此本。
無論如此如彼。
旣有許多疑端許多窒礙
容俟仰禀爛商。
以俟更敎
雖非閏朔。
亦何裁製也。
又有一本紙裁者仰質。
未知如何
而正幅斜幅各六。
合爲十二幅。
左右襟不皆綴裳幅。
而使之交掩。
如今道袍綴翼樣。
無衣身太廣之嫌。
而右襟下亦得區處矣。
曲袷則如俗造深衣之樣。
而謂之如矩則也。
續衽鉤邊則亦可依江氏說。
施之於此製。
未知如何
大抵續衽鉤邊與衽當旁處。
江說較之諸家特長
其他則恐未知十分穩妥否也。
第更就原書與原圖
及此呈紙製者。
深量指敎之。
如何如何
 深衣之制。
有何所知
而第於江說之者
以其以衽當旁。
續衽互證爲解。
他說有据。
鉤邊一幅之解。
視所云覆縫者爲長。
不但與溫公合
家禮正文
亦從溫公。
則又與朱子合
而特於家禮相左
所謂續衽鉤邊一條
最是千古以來聚訟者。
而此一條旣得其解。
所以諸家爲有据。
以前後正幅之分作八幅
猶似有勉强湊合者。
未能無疑
至於內襟下無區處者。
及衣身太濶。
未及思議矣。
及以紙裁本觀之。
則此二者尤屬大疑
所以有頃者仰質也。
今承來敎
愚見未釋然。
裳自裳衣自衣。
果如所敎。
而上衣與下裳不相連綴
廣狹饒乏
不必相謀也。
以上衣連下裳
衣與裳相須
以成此
一衣之制。
而內襟右邊
則有衣無裳。
左右異制
零踦偏駁
未知古者制衣
果必如是之太不類也。
衣身之太闊。
來敎用古尺。
稍似有分數
而古尺與建初尺。
其實相去不能以寸。
未知如何矣。
裳衽之斜幅
江說的確
弟亦非以正幅斜幅合成十二爲疑也。
特以四正幅之分作八正幅。
近於湊合
制十有二幅
以應十有二月下。
鄭注所謂六幅
幅分之以爲上下之殺。
此似統言裳幅。
而與非帷裳必殺之文。
亦可以互證也。
江則以爲上下之殺。
專在當旁之衽。
非爲十二幅皆殺云云
無或近於牽合己說耶。
六幅之分作十二幅。
以其寬頭向下
狹頭向上
不得不多。
裁割一節
六幅之裁作十二。
猶有義也。
今以江制言之。
其未割而爲四幅時。
亦正幅也。
旣割而爲八幅時。
亦正幅也其爲正幅者。
未割已割。
前後無異
何必舍此自在完具四正幅。
旣割之又聯之。
如是不憚煩爲此八正幅。
自不免於勉强湊合之歸耶。
見行深衣之兩襟直下
不作交領
續衽鉤邊之無取裁
大失衣制
而今此內襟之有衣無裳。
正幅之强分作八。
亦未爲得。
豈弟亦滯於俗見而然也。
旣有來敎
當先令依此裁造。
以俟早晩還第時。
更爲禀質計耳。
(近俗或於製喪服裳。
前三後四幅也。
後亦以三幅裁之。
其中一幅
則割作二幅而更聯之。
以應四幅之數。
此固出於苟且之甚。
今四正幅之分作八正▣。
亦無或近是耶。)
舍仲[五]
去月因安主簿便。
及濟邸人回。
連有付書。
聞尙淹滯下浦處。
未得卽發。
似與此書鱗次入去矣。
去廿六。
景得與羅州金學烈同爲入來
連見兩次寄椷。
而亡姊氏諱音。
竟此承聆。
痛哭痛哭
尙復何言。
雖知患候之萬分危重
豈料大海之外
又承此姊氏赴車也。
慟矣慟矣。
長逝之近七十年。
險阻艱難
無不備經。
脫然懸解者。
便復浩然
無少留憂於此世。
顧此畸窮
白首淪落
邈若行路
死生存亡
無一關涉
何人斯
冥冥之中
猶有不能忘於海外
不肖無狀之身。
到底慟裂。
生者尤可悲也。
初終凡百
幸得及時成樣
襄期果在何時
合祔亦利云耶。
漠然無由聞。
是豈生在世間之事。
北望長吁
有淚無從而已
後夏亦季。
而庚熱轉甚。
此地之瘴惱。
何以爲言
更惟渾履一安。
仲節益有勝度。
起居寢啖。
俱無所損。
季亦穩過。
大小諸狀。
倂無惱擾耶。
仲㛐諸節。
更無餘崇發現
佑婦所患
有甚譴却之奇耶。
係是初瘧。
當待限滿自愈
無庸雜試漫方。
徒傷眞元耳。
兩姊氏與老庶母
一以安旺。
種種念切。
此狀較之前報。
別無更添。
而鼻恙一如
中風火之氣。
一倍煽動
衆齒掀搖。
不能咀嚼
一月以前所食者。
不能咀下。
緣是减食。
胃氣則雖欲引入
無奈何
不知何以爲好矣。
安傔痁氣。
有時更闖。
是爲悶然
去念後。
吉利船。
來泊於旌義之中島。
距此爲近二百里。
而彼船則別無他事。
只是一過去船。
一島騷擾
于今二十日餘。
不能底定
州城如經一亂
此中廑能開諭。
幸不至如州矣。
景得卽欲發送
因此阻船。
今始封啓云。
玆今汲汲下浦。
未知能趰及否也。
庸關念。
此便旣係家伻。
裁書如干處。
而臂疼與眼花
萬無隨意作字。
作家如此而已
轉布此意如何
不宣
與舍季(相喜)
洪吏便書種
無訛收入
而以本草詩醇律髓之種。
留置未及來者
此中人又醵錢專人矣。
無皁白
可恠也。
前後所及如干書種
幸圖速便付送甚幸。
而君又見病。
無以隨卽覔出。
雖此些少事。
關涉於此身而不順成
如是耶。
其中書畵一匣
周易折中家中舊本之爲兩匣者。
便於遠來。
必先圖之。
外此諸種
亦隨以漸次寄來。
寔爲少得鎭心之方。
而此往復
動經三數月。
或拖至半年然後得獲見。
是尤豈耐住處耶。
姜生非徒所存草草
人品絶佳
末俗希有者也。
幸於寂寞
之中。
得以少慰。
伊亦姑無去意。
第此留之而過冬
接濟之道甚悶。
兩盂不難
而最是絲身一條路。
關心耳。
安傔將於今念間起送計。
目下事實
茫無頭緖
不知何以爲好耳。
與舍季[二]
李君尙迪許。
所託書包
不知何時可得付來耶。
頃因洪吏錫祜。
有另申一書。
而俾圖借便寄來之地。
聞舊收護送下隷
幾盡歸來
而遂無聞
抑洪吏不所傳書
而亦不致力而然耶。
亦可訝薨。
從此等處。
藉爲一時消遣法。
窮人之籌觸籌觸齟齬而然耶。
其欲爲一時消遣
亦妄甚耶。
家藏不題籤之法帖
兩套靑布黃木衣。
此名藏眞帖者也。
內有稍書千文
鍾書靈飛
以及宋元人書者。
幸隨暇覔出。
付送於伻來時。
鴻山叔主借去端木國瑚周易
比亦爲覔來同送之地。
如何如何
與舍季[三]
舟梁大慶
八域忭祝。
此中最後承聞日子
又於慶禮後。
消息始得承聞於今便。
是豈一天之下所同者耶。
詹望耿結之私。
無以爲言。
來示一一領悉。
千萬思量
不知何以爲計也。
一縷苟延至今者。
竟又何所俟而噉眠如無故人耶。
且此見伏
萬無支存之道。
惟願速死而已
且如鐵傔。
開春將欲治送。
今又以何辭更挽耶。
但此瘴江之骨。
收捨無人亦復何所計較於此也。
使戊金含之。
甲金擧銘。
豈非不忍處耶。
戊金之積勞
可謂盡忠
而有是一長
又有一短
凡百事爲之間。
萬無獨任
天幸以鐵傔之在傍撿飭裁制
如無人。
不知至於何境。
一口難說
一筆難記。
此將何以爲之耶。
死生之間。
必有鐵傔之替人
然後可以隨處方便
而亦須待自京裁量
自此神精不能周及。
更得爲我深思之耶。
 歲船便所(一作葅)缸等屬。
果無頉來到
幾年之間。
得甞(一作葅)之味。
甚覺爽而於口過濫然矣。
羅牧於今便。
如干(一作葅)缸入送。
亦不損敗
前時
可得開胃耳。
與舍季[四]
文編中果有可喜非一二。
無緣共甞。
獨自看過。
亦有何意趣耶。
磊磊落落書。
家有謄本
幸於後便覔付如何
明末遺民事。
尙有可考於此
而其蕪襍太甚
又其疏漏甚多
然亦奈何
大抵著書之難。
有如是耳。
中庸說。
昔曾聞之。
今見其說。
千古未發之旨。
善於彌綸矣。
然向誰說此。
若使淸山輩見之。
又欲起而爭之矣。
曆書優可入用
而且有如干卷餘在矣。
七政如來
隨送貼粘。
隨來送之。
何必早晩計也。
海珠一卷之抽置者。
中星表卷也。
未知兒輩收取
而從近便付送如何
唐空帖三卷依到。
不止三卷只是三卷云者
大是怪訝
唐扇之並帖同置者。
無恙如數見在云耶。
有如今來空帖之十卷一匣者。
在於江上樓中紙塗長文匣中矣。
收藏云耶。
懋及范金許門及使另收之。
與舍季[五]
年後自此所付之書。
於何時收到。
北船無論前後
一以久阻。
日夕望望
際此尤懸渴。
至於二月廿四
聖奴始來。
獲見仲季兩椷。
非徒前後初信。
不過未一近信
欣瀉如格致一朝豁然貫通
且聞季抱孫之喜。
人孰不有子有孫。
在於吾家
不可但以一添丁言。
門戶大慶
積庥之流發。
其在霍兒之身。
子女繞膝
綿爪螽斯
昌大吾門。
理當如此
先靈垂隲悅豫之容。
愀然如見於無形之中
遇喜感溯。
又當何懷。
黔孫之又是一黔。
霍子之如騂角骨相不凡
且奇且異。
思之思之。
殆若吾家獨有之事。
季之五十年窮困
晩境大來之吉。
亦可以兆現於今
家運否剝復。
一理昭昭
有時山川
先之以出雲耶。
恨無由卽見季之抱弄含飴滿臉堆喜也。
信後將一月
三分矣。
渾履更何如。
仲節一以無甚損。
京鄕上下大小俱安。
嫂氏間又有愆度
今屬過境而憧
憧之慮。
不能弛。
此嫂氏之今月家室依賴
何如
無視之以一眷屬
而有小忽如何
不如携往京中之爲大善
未易辦此。
遠外紆慮。
無以爲言。
兒婦娩期又不遠云。
默禱而已
珍之月試
雖非老產亦好。
近狀安好耶。
江上新兒百日
似已過矣。
漸益嶄然
頭角崢榮。
乳道之不以他求。
又極丁幸。
兩姊氏與老庶母
連以康旺。
平洞諸節之無甚損。
不勝慶幸
吾狀一如前邈樣。
而痰嗽大爲添劇。
其嗽急氣不旋之時。
血症幷發
無非瘴濕爲崇。
水泉不佳
積欝痞滿不散。
眼花有加無减
春瘴又早作。
不能耐瘴。
益甚焉。
無以支吾矣。
佑無甚病
時以肺疼不健。
聞是宿症悶悶
傔率以下
俱如前狀耳。
聖奴緣此眼病。
不能隨意作字。
今始回送。
紙蹙留另具不宣
與舍季[六]
公元前518年
歲新海上
恰是九年矣。
往者屈也。
來者伸也屈伸相感
理有不忒歟。
况今大慶疊臻。
聖孝冞光。
匝域蹈舞
霈澤旁流
雖此坎險困阨
不外光天化日之中。
默禱暗祝
另有雙攢之私。
仲甲又此際回。
白首弟兄
得歡聚歟。
自去至臘以來
北船之入而無南船之出。
至於今。
間有書椷之續寄又續寄。
似皆一以幷淹於津頭
聖業鄭元鍾相繼而來。
三月之間。
連見近信
而鄭便不過十七八之邇音。
逼年憀栗之恰思。
把慰多少
去冬沍寒
北陸無以過之
問年後渾履。
迓吉百宜
仲作回甲老人
壽如金石
四禮康固。
舊恙諸症。
一切退聽
新休鼎來
遙遙耿誦。
老姊氏曁老庶母屋籌。
又各添一。
不任欣頌
諸節俱寧旺如昨。
京鄕大小壯弱。
一向安好過年
儉孫晬盤
吉祥已多兆現。
若大病之餘。
尤爲奇幸。
又增一齡。
到底欣喜
乃母間又順娩。
連擧丈夫子耶。
此頑忍。
又作新年人。
病情轉痼。
一如前書所報。
無少增减
兒與諸率下人年姑無恙是幸。
前書尙未發。
而又以新年安信
略付數字如此
未知何日
以前發。
今日未易矣。
是悶是悶。
都留不宣
開心表文
一切刪定
意亦無異同甚幸。
一依來示爲之。
無少咨且
不徒體段惜墨如金之法。
至如今無由從以質之一句
亦刪一二字。
未爲不可
此於當初下筆時。
回換藁。
以其無一處憑据者。
子孫之心。
不勝惶懼
不勝其愴廓。
下語稍得緊重。
然後不失愼重體段
若刪此一二字。
恐有下語輕脫底意。
所以匠心之最苦衡量輕重淺深間者
文字刪簡爲貴。
亦有添長爲貴處
不宜一以刪法爲定格矣。
有關音響節奏
非獨詩律而已
未知如何
更加十分商裁也。
前面隷字
如得方君
不甚刻法
若不可。
有何之効耶。
未知三之宗人爲誰。
必得善刻試之如何。
非爲字法之得失
何等愼重不可再之事。
如何忽諸
本草三種書。
此中人聞之。
醵錢雇人
專此上送
以爲輸致之地。
其意不可遏住。
玆以裁書付去。
隨卽堅裏以送。
如何如何
他書之前報者。
亦同爲付來則爲好。
非徒大難於衝熱負來。
觀目下事裁定
如何如何
石庵書帖
甚欲一見
或可同送耶。
東坡岐亭詩帖
(又成邸姚姬傳
梁同書諸人同書者只草裝。
未及完裝者。
)似在藏中矣。
以此本覔付甚幸。
此時流。
覔出亦似難。
農祥扁曹刻。
果勝於俗匠矣。
彝閤之取去一本。
太覺好事
人尤愧惡矣。
曺生亦善石刻
開心石役。
未可參看耶。
試商之。
貞洞從氏。
復入中書
雖與首揆有異。
不如歸亭中退閒養疴之爲勝矣。
聞已出脚云。
近節果有勝。
行步凡節。
無礙於甎影漏聲之間耶。
爲之耿耿
愛堂帖。
近果推還耶。
隨便付送於近裭。
則甚幸甚幸。
未死之前
昔所欲見者。
漸次取來一見計。
雖另費專伻。
勿計圖之。
之如何。
與舍季[七]
另示一一細悉。
罪通有頂。
釁積如山之無狀累蹤。
何以得此於今日也。
只有感淚被面而已
有非語言文字所得說到者也。
况又拙書之特紆宸眷
至於紙本下來
龍光所被。
大海神山
無不震動
近因眼花轉㞃。
萬無由執管臨池
王靈攸曁。
費得十五六日工力。
廑得寫就扁三卷三。
而餘外二卷
以若花翳。
萬萬無續寫之道。
未免還爲呈納
據棠陳白於吳君書中。
極知萬萬悚懔。
不可以所不可强。
以此狀。
另及於吳圭一爲好。
四字扁。
苦無他可檢文字。
甞記武氏祥瑞中語
木連理四字書進。
其詳在吳圭一書中。
此不疊及。
取看如何
不爲陳腐常談
而有典雅意者
極難拈出。
似無甚違碍者矣。
紅豆之義。
終涉華藻
以擧筆不忘之義。
紅豆詩帖下。
小題以進者。
敢寓箴諷之義。
旣以書進。
可以言進者。
知而不言
所不敢。
不揆僭越猥妄。
如是敷陳
罪我知我
未知如何
兩扁皆以西京古法寫得。
頗有雄奇之力。
不似病中所作。
是爲王靈所及
似有神助
拙陋可能
此意亦另及於吳圭一也。
若非剩紙。
無以放心肆力如是
此後如有此等事。
必另具剩紙。
爲好爲好。
亦使吳知之也。
如空帖亦有另卷則爲好矣。
大筆來者
不中用
並爲還送耳。
慮筆而不慮墨。
覺一笑。
如干携來唐墨。
盡爲入用
反有不足之歎。
與海墨若干和用矣。
唐墨三數丁。
紫玉光之屬。
隨便得送如何
百頗工選穎。
靑鼠狼毫之上。
以爲得其妙。
人或非之。
不恤也。
及見貂尾
大以稱賞
品在狼毫靑鼠之上。
其言洵不誤也。
此外又有加於貂狼者。
不可以等數計。
恨無遍見湖穎諸品
使之恢拓其眼也。
古禪伯云屋靑天
便復此觀。
東人錮於圓嶠之筆。
不知更有王虛舟陳香泉諸臣璧。
妄稱筆。
不覺啞然一笑耳。
壽字朱子筆。
於今乙巳。
得之衡嶽蓮花峯
亦有東來而其爲眞無疑
原拓有晦翁二字
傳摹不並及。
可歎
使此中學徒摹刻
不失原摹體式
三本送之。
二本京鄕分之。
一本傳呈於彝閤如何
志好近日消遣法。
眼花如此
不得前日之看讀可歎
切欲抄錄
册之大印兩卷
可以得送耶。
二扁以若眼花
艱此寫就。
而來礬水太過
不合於使筆。
不如此紙矣。
刻本必佳紙然後可書。
刻本不計紙者。
不知書之艱難處矣。
堂扁似更勝於齋扁。
使吳君知其甘辛之意如何
二月望前。
海俗不爲發船。
望後無礙矣。
今此另定一伻以去
而果能卽抵耶。
渡海以後
不甚滯矣。
公元前519年
成册事。
聞將專人以上云矣。
赦文未來到。
日日攢手以俟耳。
去年亦於二月初來到。
隔海之事每如是
不勝焦欝
竹筒硯。
說不得矣。
吾藏初無此等硯。
必其簿記之有誤矣。
爲示吳圭一。
另錄一通以去
須轉示之。
孝經堂硯。
懋行歸時付之。
故使之卽爲覔出。
上送於那中。
以此代進。
如何如何
安峴所敎如干種。
黃大畵軸及伊墨鄕隷聯兩種送去。
幸卽轉送於安峴。
交付李弁。
爲好爲好。
大癡軸。
懋行時上送者。
故幷令覔出上送耳。
又有另錄一紙
爲亦李弁地諒收如何
與舍季[八]
梁隷便齎去書本
未知何日入達。
而伏不勝憧憧
呈入後消息
無論某便。
卽須隨便報示也。
古董如干種。
更有入之之示。
而何不另錄詳示耶。
極爲紆欝
古董無所蓄。
今所入之者
宋人仿製
雖非商周古物。
近人贋銅所可比也。
周古物。
元無東來者。
吾之所見
三數而已
初不蓄贋銅僞金。
家儲所以無此耳。
至如無可入之物。
而强覔龜毛兎角
所不敢。
以此告知於吳君輩。
爲好爲好。
寺役間果何以了當耶。
爲之念念
扁刻當圖之。
而此中善刻者。
間已化去
是切悶然
非無他手。
不及前手耳。
上梁文未盡合於潘,陸,任,庾。
無成語長套。
尙可喜耳。
佛朗悖書。
只是憤痛萬萬。
至其畏㥘於再來
則便卽可笑之事。
再來有不可必
設有再來
以其一船
何以越幾萬里
涉他境惹閙耶。
聞其過
去船制。
其中舶。
而每以中舶。
遍行天下萬國
大舶則不得常用。
舶人不過八百內外矣。
以此八百。
何以作鬧他境也。
且自皇明嘉靖間
番舶稍稍市易廣東等處。
萬曆以後
遂於濠鏡。
許其入處。
商舶定以二十隻。
年年來往
其後二十舶。
不能如數而來
稍稍减却
近年以來不過十舶內外云。
此皆中舶也。
雖以十舶言之。
不過八千矣。
以此八千。
何以遠涉他境。
况又十舶非可論者耶。
邪徒互相和應
非此悖書以恐嚇之。
奸計明若觀火
尤可憤痛也。
朗之稱。
皇明時以佛朗稱之。
佛郞機之爲號者。
其所稱。
中國之每稱西番佛郞
紅毛荷蘭
又或阿難
今此佛朗之稱。
卽隨中國所稱而云云
眞個佛朗地人。
未可必也。
坤輿圖中。
朗之稱。
不一二。
如佛朗察。
如富朗濟等雜號一耳
大槩與英吉利不同
不可混看爲一也。
深衣不合時宜
尙有依仿處。
大有勝於白雲朱氏諸人紛紛者矣。
緣紗亦何妨也。
與舍季[九]
公元前518年
聖思罔極
特蒙賜環大澤
惟有祝天祝聖。
不知所以攸報也。
顧此罪釁山積
得此如天之殊恩
先事至今未伸。
叩叫穹壤
雖在恩山德海之中。
獨何顔自容覆載
自仄於人類也。
喜報之來。
在於臘十九
停啓後專伻。
在於除日
連見仲季諸書
姑無一字之及於影響
此心之焦燥發狂
玄盖靡措。
倐此開歲
至穀日。
渾履膺此新嘏。
百福大吉
詹祝詹祝。
京鄕大小上下
俱得享利
老姊氏老庶母屋籌。
又此添長。
一以康旺。
遠外念溯尤至
吾病今已八九十日。
又此經年
非不少勝於月計之際。
而所喫仍以大雨重三稏。
日例二椀。
開歲以後
始試如粥之重蒸飯。
而所進不得幾匙。
如是漸次推得去。
安知不又大嚼耶。
第二信來後。
無以久淹於舊處。
速理歸裝。
兒子精詳
鐵圭之勤幹
於七日內
盡辦
公元前517年
十年凌襍米䀋
七日
自靜而發向本州
一宿於州底金吏家
兩日冐風行役
不至更損矣。
至於下浦候風
姑無定籌。
此則必俟諸言大同然後可以爲之。
似聞此夕當有風云
未可暫時風候妄動爲言
不敢徑庭直造。
一時爲悶迫矣。
兒子入來以後
更無出船。
再文輩使之先爲下浦。
未免臨歲還來
今夕之風有未必
而先使八龍附舶之行。
未知如何矣。
十年坐闈。
兩日勞役
兼之大病之餘。
精神不能接續
無以細報。
略此數字寄去。
未知何日更有繼至之信耶。
不宣
與懋兒
天倫大定
宗祧有託。
未卽一氣之相貫注
山川所可間。
已於來書驗之。
吾旣在此。
無以面命汝。
汝惟葆養汝病慈。
恪遵仲父訓戒
奉先事長之道。
克欽克愼
吾家傳來舊規
直道以行。
兢兢固守
罔敢或墜。
昕夕之祝。
歲籥載新。
侍狀吉安念切。
吾尙無恙如舊年。
到底恩造耳。
玆憑貢便略及
不具
與懋兒[二]
此歲倐新。
追祥奄過。
汝輩攀痛廓然
吾亦於此一哭除服
寧有如許情理也。
年後有日
渾狀一如
汝之仲父近節益勝。
兒少皆安好耶。
念念
吾口鼻風火。
冬涉
如是作苦悶切。
其間祀事曁展廟之日。
次第臨止
遠外年年慟缺罕新。
便之阻。
前後一以渺然
不知何日得見汝輩書。
紆菀難伏。
佑亦傍照
不得各具。
不式
與懋兒[三]
家伻來見書。
秋後安信
甚開阻鬱
轉眼屆。
渾况小大悉佳。
汝之仲父
間自北歸
六十壽觴
麟兒同擧耶。
遠外懸誦。
非他時可比。
靑燈黃卷
能不轍課。
老人無眠。
每念汝輩讀聲怳若在耳畔。
此心良苦
如舊吟囈。
道終不淸開。
眼花一以添谻。
悶然
佑姑無甚恙耳。
此色李生
時亨
少才逸。
决意欲此學。
其志頗銳。
不可阻奪。
使之上去
與同硏。
雖其見聞不廣
若使磨淬
足以此地讀者耳。
行從船而去。
遲緩矣。
不式
北來以後
信息莫憑。
風雨連仍
霖霪轉甚。
遠注殊多。
卽於便至見手書
知渾况無甚損。
而仲嫂患節。
間頗欠和。
今雖少减。
憧慮可可言。
信後有日
大小悉佳。
再無惱障耶。
三日能違而幸不損。
今且遇旬。
江樓頗暢。
水泉大佳
稍以自適
家屋團欒
親戚情話
可以慰開十年𧂐懷。
至於擧晬稱揚
是今日之所可承當也。
眼花當暑信劇。
書來處不得一一作若。
但此一紙平安寄去。
徧及於諸處可耳。
與佑兒
法亦與隷近。
必有文字書卷氣然後可得。
且蘭法最忌畵法
若有畵法
一筆不作可也
趙煕龍輩。
學作吾
而終未免畵法一路
此其胷中無文字氣故也。
今此多紙送來。
汝尙不解趣味
有是多紙之求寫。
殊可憤
不得過三四紙。
神氣相湊
境遇之相融。
書畵同然
而寫尤甚
何由多得也。
若如畵工醻應法爲之。
一筆千紙可也
如此作。
不作可也
是以
不肎多作。
是汝所甞見也。
今以略干紙寫去。
無以盡了來紙。
須領其妙可耳。
必三轉爲妙。
今見汝所作。
一抽筆卽止
須於三轉處用工爲佳。
凡近日寫者。
不知此三轉之妙。
妄加塗抹耳。
上從兄(敎喜氏)
得之來。
伏承下書
是未二十日近信也。
入海後便禘之如迅速
又是初有。
奉以欣慰
蓬藋謦咳
不啻過矣。
轉丸滔滔
冬令已屈。
形如槁木
心如死灰
坐送此流光而已耶。
海國尙遲斂藏
而北陸則𦤎壤搖落
草木變衰矣。
此時體候諸節。
更若何。
封壽又玆不遠
屋籌更進一甲
北斗
挹此壽曜。
遙遙拱祝。
非他時可比矣。
執觴一頌。
末由如誠。
渺渺海角
情有難窮。
近節益有勝相
步履亦旺。
農課成就幾分
託情排悶
夬得銷受一法耶。
一連承安
遠奇亦有聞耶。
種種懸邛。
從弟依昔
頑鈍忽患皮風之症。
逼體鱗鱗斑斑
不勝搔爬
不能交睫
並前雨時之眠。
不得爲之。
最是悶絶悶絶
室憂又以老瘧作苦云。
此是猝難譴却者也。
以若積瘁
何以支得。
其間動靖無係續聞。
只是焦惱。
不能定耳。
孫仲近頗無恙
而憂如波。
自勞損。
非細憂矣。
無瑞尙未得爲之耶。
不勝憧憧
餘姑不備
上從兄[二]
段隷之來。
伏承下書
日夕懸渴之思。
稍以仰慰。
至臘以後
往來俱阻。
家隷外。
更未接信。
而奉且損矣。
伏惟體候履新康福
閤內均晏無撓
驚弦之餘。
得二平安
新年大祝大願
逼逼慕庸。
曷任遙懸之私。
從弟積咎積殃
又及無辜室人
千里海上
訃車忽至。
驚越震慟
猶屬第二
近四十年牉合之重。
猶屬私情
屢世香火
一以委之於不生不熟新來兒子夫婦身上
使渠雖賢孝出常萬萬。
可以幹蠱
可以搘拄
姑未嫺習吾家規模
心雖至而年未到。
何哉
在昔丙寅。
逝者之所當。
恰與此同。
而當其時長宿所以觀感
諸姊之所以夾助
可得依之賴之。
費以歲月以不墜。
至於今日
目下貌樣。
于何觀感
有雖夾助
百爾思之。
頭緖茫然
不知何以爲好。
豈料吾身目見其如頹替
莫可收拾
撫躬自悼。
有甚於長逝之哀矣。
初終及時
尙幸板村取用於那中云
過分數矣
相板三寸
易朽何妨
而何以捐惠於歲制之餘耶。
山事於何處。
襄期定在何日
漠然無關涉。
視如陌路
鰥鰥獨生
欲効於後死之責而不可得
是豈生在世間事耶。
諄諄慰勉之敎。
敢不守誡苟令傷神
亦未作莊叟達觀
無庸過致下念
弟則每以仲之積瘁積勞
日夕
憧憧
不能暫弛
兄主亦於此第。
另如旁護。
無至添損。
海外懸結
亦可以放下矣。
弟狀只是增减前日樣子
頑極如此
今年則已四載於此
安得無懷家之戀。
而亦自强遣日而已
安連承。
遠信近信
無恙耶。
風纛搖搖
十指如搥。
艱此仰達。
不備達。
再從兄(道喜氏)
伏想昨日宣麻
仰戴龍光
退遂初服。
角中歸第
固是盛事
觚稜餘戀阻復。
回首不盡
每見昔賢有以嘉謨昌言。
仰陳於告休之時。
補天浴日之美。
可以傳告後民
模楷也耶
不勝詹言耿祝。
更伏問日間
體候榮休益鬯。
區區頂拱。
野外聲聞無及
玆敢憑申。
不在此。
 卽從兒輩。
獲讀錦園祭文
不知文生於情。
情生於文。
萑顇婉篤
哀艶悱惻
足以動人
尙屬第二義。
寧有如此奇文者乎。
最是辭氣安閒
體裁雅正
行中璜珮
顔叶彤管
古女士閨閤風槩
一點脂粉緣氣昧。
下橫三尺髯。
胷中貯五千字者。
直爲羞欲死也。
中有如此人而不識何狀。
一尋常匃(一作勾)欄中一輩人。
非徒爲此悼歎
懷書抱玉之人。
終古何限
一寸錦心中。
藏得巨海崇山不可測者。
烏平異矣。
烏乎異矣。
從姪(商一)
襄陽陞遷感祝。
今日吾家人得此幸甚
况尊外王父丈舊烈可溯。
先嫂氏亦曾陪往之地。
俯仰之感。
非他可比也。
至於腴薄之計。
不能免俗商裁。
若以未有此之時思之。
豊實可喜
每有書生濫分之戒。
薄亦可喜
大易家食之吉。
家食可比
隨喜隨順
安往而不裕如也。
大海橫臨於前。
碧鯨紫鰲。
皆吾所有
魴鰱不論錢。
是豈家食能有也。
如我老饕
已不勝其涎流於口角
自負大喫魴。
更爲之賀其口福
能以卵細換却赬尾
寧不食指大動耶。
不宣
從姪(商默)
痛哭痛哭
何事此何變。
想惟天地崩塞。
攀號叩擗。
何以爲生
以我先兄宏大器度
峻整風裁
門庭斗杓
爲後儀型
位品未得稱德
年齡又嗇上壽
困阨窮迫荒山寂寞之中。
於斯境。
天乎人乎。
痛哭痛哭
尙復何言。
尙復何言。
初終諸具。
何以措辦於此時。
能無遺感歟。
汝之入吾門。
纔五十日。
遽罹荼毒
幹蠱之道。
搘拄之策。
專擔於藐然隻身之上。
如此情地
在古亦罕。
惟當深加寬裁
克遵先訓。
仰體先兄冥冥眷顧
今日急務
不可但以傷孝爲戒也。
嫂氏諸節何持支
汝亦不至甚病耶。
種種悲念之私。
無以暫下。
山事何以爲定。
襄擇已吉耶。
漠然大海之外
都無聞知
北望痛哭
只欲溘然無知而已
心神震越
不能接續
艱此佈及。
萬望十分支護。
不宣式。
再從孫(始濟兄弟)
無彊壽甲載周。
蹈抃無量黃耇難老之祝。
亦惟此一日爲大。
白華潔白之養。
亦惟此一日爲盛。
百年三萬六千日
何日非奉歡怡愉之樂。
未有如此一日之樂上樂
宜其家室共慶。
同人並頌。
吾輩非不過此一境
南北乖違
東西顚沛
不見有喜
只是恨缺怨分。
豈有如今日之圓全無虧欠也。
此是吾家初有之大歡喜。
安得不擧揚。
第此身之遠隔觴席。
無以手斟一尊於朋饗之間。
亦惟此身之自阻耳。
何益何損於今日也。
不式
再從孫(台濟)
昨椷慰甚。
夜來風雨
是換機轉之消息
一味渾安。
祀事奄過。
想感深。
此狀益復蟄頓而已耳。
來意一一細悉。
吾於汝隨處裁定
豈待此羅縷也。
凡事叮囑
齟齬中起
尙以平日做措有些未盡分處
方寸如是惱亂耶。
只是一切放下
不獨現在一事已也。
勉旃勉旃
至於仲書。
子弟輩所深加惕然者。
不可但以悚爲先也。
每見人平時頗自操。
當塲鮮能護尾
大事不糊塗
小事糊塗者。
尙非上下貫澈手段耳。
不式
再從孫[二]
僧冒之駁。
不勝慙愧
然而古人冠制
不出方圓二式。
通行所着。
是方頂之巾。
汝亦平居
似頭戴之耳。
如汝雖欲戴圓。
以有一寸魋䯻
自然便利方者
不能安吉於圓者。
所以之者
不得通行國中也。
則是圓頂之巾也。
以方頂咎圓頂者。
非是素而非丹耶。
不覺啞然一笑
汝欲見僧冒。
則入汝室中
汝母汝妻所戴者。
眞僧冒耳。
僧冒何甞一毫圓頂之制耶。
且汝之平生所着卽僧袍。
汝妻所戴卽僧冒。
而不自執咎。
反疑此中國人舊制圓頂之巾。
非徒擬議不倫
不知方圓古制
如是爲說。
專是心麤所致也。
近日僧輩或有借此制者。
而以僧輩之暫爲借用
何礙於古人所制而反欲棄之。
能不近於懲羹因噎耶。
汝之交爭於駝之峯牛之胡。
太不商量
反欲駁此。
其意則雖可觀
其事則太沒虔恭之道。
此尤愼言闕疑之戒也。
戒之戒之。
且汝不見中華人笠制卽於圓頂巾。
加之冒簷以遮陽耳。
近日柵門所貿來氈冒。
亦出於圓頂之制。
而以我東人有一椎䯻
故又另作尖樣。
以便椎䯻
古制元皆如是
千年來。
無人敢駁者。
卽是大膽人耳。
再從孫[三]
雨屋無憀
湖天新柳小景扇頭
恨不使爾在旁參見之。
不能戴笠暫來耶。
近日日令曺訥人作書
恨不汝之在旁同證也。
汝雖不在
而亦汝作幾紙佳扁。
字勢雄奇可觀
必於日間出來取去可也
硏與板領之。
硯爲曺君一覽
漢篆有此覔還。
他日若欲更爲借去。
隨意爲之。
頃示中字之義。
可見參究沈深處。
此皆門外希光掠影
今汝行住坐立處皆中。
而非中。
無以無以住。
無以無以立。
不必別尋一逕
今乃
行住坐立而不知是中者。
所謂騎驢覓驢耳。
非一言說可了。
回身返求。
是歸求有餘者。
過求非中。
易之三百八十四爻六十四卦
往來憧憧
反復上下
無非向中去。
所以中庸與易通耳。
外舅(李羲民氏)
惠慶宮慈馭賓天
率溥均慟。
令愛洪氏婦喪變。
此又何事
膝下之戚。
一有之。
尙云逆理不可堪忍
以下執事之仁之善。
白首暮境
屢遭此慘景
至今日而極矣。
天之所以乖施殃慶。
何若是甚也。
况其客地變出。
情狀尤絶酷。
伏惟慈愛隆摯。
摧慟寃苦
何以爲心。
不知所以仰寬也。
然下執事顧今大耋之年。
閱歷悲歡
云多矣。
舊哀可以達觀排遣之也。
新悲又何足縈懷
無以無益之悲。
徒添衰暮之感。
至祝。
歲寒
服中體候更若何。
不瑕有損節。
種種伏慕無任下誠。
外甥營候一如
國有大役
策應比前益劇。
私情悶迫。
何可形達。
粧曆一件。
玆以送上。
下領如何
歲除不遠
惟伏冀體隨序康旺。
不備狀禮。
與李公(善在)
省禮言。
外姑主喪事。
此何報也。
此何變也。
未聞有患候。
而遽承凶訃於千萬夢想之表。
驚怛之極。
夫復何喩。
孝心純至
思慕號絶。
何以支存。
第變在倉卒
殯殮之具。
想無留意
外異京洛
何以趁期無遺憾否。
且聞以俗拘。
人無入看。
哀又初當大事
哀皇罔極
尤有所人所不當者。
未知何如
窃伏春府聘丈叩盆之悲。
殊非暮境可堪勝。
諸節毋損。
體內更若何。
不可以任情過毁。
俯就禮制
仰慰慈念
保護老人
無有減節。
反有急於愼終之地。
只冀深自寬抑。
哀痛奈何
罔極奈何
弟輒遇新悲。
舊哀交發
無以自定
理當趁卽奔慰。
末由如誠。
尤切傷往之感。
山地知有預占處。
年運允叶
襄事當待禮月否。
種種仰念。
姑留續疏。
不能張皇
不備疏禮。
哀照。
石坡(興宣大院君)
迹拘形違。
每有願言
自外之如零謝
另有耿耿
俯仰今昔
益切懸懸
不意委存之盛。
尋常萬萬。
執緘悒悒
無以自定
謹審崇體神葆曼相。
頟頌如潮至
芳樹佳緣。
修竹風流
圓就文字吉羊
臨風溯懷。
何等艶嗟而已
戚生至今不死
省是異事
轉轉作一癡頑不靈之物。
日日耳目所接。
無非惱亂而已
崇貺諸品
仰認鄭重至意
素望所及
却之不恭
冒領固有
感愧交並
眼花添障。
臂重如山
艱此勝毫。
姑留不備狀。
石坡[二]
年後一椷。
如瞻歲新
如逢花開
可知耳。
但此頹放憔悴
不足以當崇注。
山寺一約。
浮世淸緣
何以易就。
且須隨喜方便
不必自惱自勞也。
一卷
妄有題記
順此寄呈。
可蒙領存。
大抵此事直一小曲藝
專心下工
無異聖門格致之學。
所以君子一擧一擧足。
無往非道
若如是。
何論玩物之戒。
如是
不過俗師魔界。
至如胷中五千卷腕下金剛
從此入耳
並候崇祉。
不備
石坡[三]
非非想中。
崇椷專星。
奉齎恩敎。
六日迺到。
先於家報
感注驚倒
不有平日注存於此身者。
貫澈有頂。
痛癢相涉
何以得此。
不肖無狀罪戾橫極。
幸御北方
自分永刦沈淪
萬死無惜。
千年不寤
不自意光天化日
照臨坎窞幽陰霈澤傍流。
暗聾跛躃
同聲並奏。
歡欣蹈舞於堯醲舜郁之昌際盛時
見日之光。
天下文明
生生世世
萬糜千粉。
何以圖報萬一也。
仍具審露辰。
崇體神嘏。
頂誦頂誦。
如水無窮
戚從飽盡惠飯。
行將生入玉門
亦知奉展光覿有日矣。
來伻留之數日。
今始回送。
敢申略干。
不備恐。
石坡[四]
公元前516年
新年書椷。
喜甚舊年
年爲喜果歟。
喜以年成歟。
更惟崇體曼相。
夙愼夬和。
新禧川至
文字吉祥
隨順增長
伏庸頟頌。
戚從苟支殘縷。
寃禽木石
又是一年
何人斯
何人斯
顧影亦醜。
下示貢枕。
間有此英筆彪炳
可想六氣浸淫
不在指下春風
南山康直
似當不日乃瘳。
以祝以拱。
餘雪硏呵凍
不備
石坡[五]
霜稜晶晶
納手知寒。
花時一約。
轉到此際。
對境悒悒
卽伏承審秋殘
崇體葆禧。
仰慰。
公私煩惱
不勝耿誦。
戚生老病
當秋益甚
衰氣萬無搘拄
草木同朽。
分內事耳。
俯示幅。
老夫亦當斂手
鴨水以東。
無如此作。
此非面前阿好之一飾辭也。
李長蘅有此法。
今復見之。
何其異也。
閤下不自知其出於是
是乃合轍妙耳
餘硏寒草草。
不備
石坡[六]
朱戶貼鷄
金盤簇鸞。
天門詄蕩蕩
新嘏鼎來
百吉隨宜
卽伏承崇函。
並貺吉語
是推以及人之盛。
不勝贊誦
更伏問近日
中葆曼壽
膝下韶年
兒女靑紅
歲味之最。
如今圓全
似無其二。
何等艶羨
戚功草木殘年
儵爾七十。
蓼辛荼苦
去益支離
自顧亦醜。
人必嘔之耳。
厚欵
陰嵌回煖。
荒寒寂寞之濱。
有誰警咳於蓬藜中也。
隷字佳好
當與雙美
屋頭可以貫虹矣。
不備恐。
石坡[七]
邇佳崇禧曼吉。
承雲緘。
並硏隷土銼泥壁。
覺有虹月之異。
里魁村傖無不驚吒絶倒
孰謂不能也。
毫生妙相
亦果造化轉移歟。
法圓十分
無以加矣。
更於熟後生一諦。
留意焉是禱。
數日天氣始佳。
政是寫之候。
銷得幾筆
臨風溯詠。
不備
與閔姪(台鎬)
雨朝晴。
北崦百花盡放
舊雨沾裳
記古苔之留屐。
見來函。
不勝神思迢遞
泛槎圖。
此委瓻。
老眼旋開。
可作數日消閒耳。
隷韻初學隷者。
决不從此入門
必筆熟問世之後
之無湊泊
不得不一廻披過。
塡補缺陷偏旁矣。
讀書不及百家姓
欲究彖象異文河洛奧辭。
其可得乎。
寒厨所藏。
適爲退翁取去。
俟還當一示之。
然當知此意而觀此書耳。
隸辨一書
可以開導初發心者。
欲搜出而在堆積中
仲方無以隨意抽出。
可歎
都留不式
趙怡堂(冕鎬)
怡堂鬯茂
臘下一函
今已經年
宿墨摩沙不休
俯詢之盛。
孝子至意
令人贊誦
不勝俯仰今昔之感
但於平日承覿淸華
無異於人之見聞
素所欲仰。
夙知蘊抱經濟之材。
至於施措之如何。
不敢妄有拈出。
凡於細節目向。
起居譚笑
詳知襲人氣象
同輩之所共知而已
來意如是懇重。
實無虛飾仰塞。
想當諒存。
不勝厚怩深惕而已
玆因詩樵去。
申復若干
從年前年後。
都無心緖
七十醜態
對人愧怖。
近又眼眚大添。
萬無長行
姑不泐。
公元前56年
 鴈景江光樓扁隷。
不料鴨水以東。
亦有此奇也。
以謂四十年用力於此
不覺瞠乎後矣卽爲貼之座隅
贊誦無窮
大槩隸法
西京東京之異。
西京字。
歐陽公時不得見。
始從劉原父
得見銅甬銘。
然此卽篆書而尙非隷書
西京無出五鳳二年字。
鴈足鐙欵。
亦在歐公後。
歐公亦未見之矣。
碑版無之
元壽鏡銘。
黃龍鐙字陽嘉元康等金皆可證。
新莾諸殘金零石。
不下八九種。
尙存西京規矱
卽皆無波之隷也。
東京以後
漸開波磔一路
然局中諸石刻
猶存西京古法
東京字。
近日通行孔林諸碑。
河南洛陽所存諸碑。
是皆波
分明
禮記和之極曲雅蒼古
亦有波之隷矣。
之無波之爲貴者
卽留有餘不盡之意。
不如有波之弄剔挑拔。
大有古今不同
如椎輅與象玉相懸也。
今但就其奇處理處。
是古法。
不過自欺眩人而已
何論古今同異也。
入筆之法。
純用逆勢
今觀來字。
皆近順勢
此必從空直劈然後始得其妙。
亦非可以襲而取之。
下工夫而後得之耳。
結構之妙。
又有變現不測者。
不有腕底有三百九碑。
亦難一朝間出易易耳。
兩印甚佳。
姑暫留之。
寶銘亦佳。
不及始平武平
尙可北朝古格耳。
 杜文貞襐。
卽從南薰殿本摹取者。
果不誤矣。
其筆法頗不凡
可作昕夕淸供
若其軸頭題語以東人劣手。
不必佛頭着汚耳。
適又思一佳聯。
其所來紙漫寫之。
付粲可耳。
詩書副是石菴好書
此句有大小幾本。
其完其節不須計也。
寺緣雖數三日
必欲於左右圖之。
病枕尻輪忒重。
不能卽起。
可憐可笑
趙怡堂[二]
鷄犬圖書
聞有涉江之意。
可遂結隣之懽。
日企聲信。
浮生末着
不易有者。
珮此令音
可以破荒
可以開襟納懷。
可以越阡度陌兩筇交頭
二屐聯齒。
晨夕之樂。
龐參軍劉主簿比擬已哉。
果能定籌無變歟。
山色可餮。
溪水可挹。
亦當勝五石散霍然之喜。
無俟廣陵觀。
且他無可揷脚乎。
卽承甚
不見一字之示
將待玄歸而方便耶。
老懷甚覺藻癢。
短聯當呵凍一試之。
立伻揮霍
無以少壯時耳。
恕諒恕。
艱於晷影下暫申。
不宣
 詩中凡說蘭亭處。
皆引昭陵故事
恐大不合
今作蘭亭稧事。
何與昭陵耶。
尊什之頭句初聯極好
壓卷可矣。
玉匣二字
未免隨俗上下
完璧之瑕。
淺見則以棐凡二字定更勝。
未知印合
趙怡堂[三]
江寒儵及觱發
拜惠存。
續慰頃日之餘。
第審動靖晏福。
仰慰。
指損之終未効奇。
旋切耿耿
從一投身被窩中。
了無意趣
行日順成大事而歸。
幸甚幸。
季方精進之妙。
實有不可禁當處。
但此鹵劣。
無以照發其泉涓木榮
是庸自顧頳悚耳。
羊脂之惠。
夜長睡短。
無以抵觸晨光
此另注。
感誦盛意之如周摯
眼花艱草。
不備
 唐僧塔銘。
周菊人所藏而馬丹書
以馮注蘇詩易去。
又轉以東來
此銘卽褚派。
而又近於三龕
是唐一代書法
非歐卽褚。
兩派外。
無他門戶分異者。
至於東羅金石
一切皆歐法。
而平百濟塔。
爲褚體也。
丹書以爲文。
唐書一種也。
 黃鶴山樵
元四大家之一。
畵卷流轉絶罕。
大癡雲林頗有存者。
黃鶴廑一二東來者皆仿本。
仿亦極難做。
贋者亦無以着手
此爲以其法爲之而眞本耳。
從兒輩見聯字
非徒字好。
詩情更妙。
不深天機
何以辨之。
但知左右之一俗吏
不斜穿天心出月脇之佳手
得之像季耳。
拙書强副盛索。
而更覺形穢耳。
窓影沈黯。
眼花暈炫。
艱寫以去
尙有餘紙。
老者筆力其經歲。
經年矣。
可笑可憐
趙怡堂[四]
詞之源。
卽自詩之比興
變風之義。
楚騷九歌九章
感物而發。
觸類條鬯
各有所歸
苟爲雕琢曼辭而已
至唐之李白爲首倡。
溫庭筠特出
其言深美閎約
五代以來
孟氏李氏
君臣爲謔。
作新調。
詞之雜流
由此起矣。
至其工者。
往往絶倫
宋之詞家極盛
蘇軾周邦彥辛棄疾姜夔王沂孫張炎
淵淵乎有其質焉。
過此以往
未免流於放蕩淫靡
非賢人君纏緜悱惻之旨。
試更以是一着如何
寶什極有才思。
未及門逕裁定耳。
李石農(鍾愚)
江寒又是一之日
冷薄波吒
不可禁當
卽承審觱發
體文祉耿誦。
第往境之窮山沈淪
現在當路騫翥
隨遇而銷受已耳。
吾輩一隅江干
不能恣意攀追
適足爲魚鳥笑人而已
不滿深山老古一彈指
且呵。
非久一存
是固深企
果復撥諸冗。
漫汗耶。
戚從怯寒癡頑。
仲行穩旋是幸。
張聯領完。
不備
與尹梣溪(定鉉)
飛樓百尺
長橋十里
半世初緣。
收圓此畵圖中。
雖使從前阡陌晨夕。
未必多此一勝
南北顚沛
末路合尖
在於蔭庇注之際。
婆心慈悲
福田增益
旣醉旣飽。
千里歸來
蟄處田間
是誰之惠。
以頌以感。
卽伏承台下翰。
如此如此寒。
從審崇𦤎體居神相曼禧。
伏庸頂溯。
第紱寫內移
欝林歸裝。
似已彀當
能無餘惱。
亦無餘戀。
知樂玉簫之間。
似有田頭依依者。
如何如何
下歸伏冠岳之下。
漁弟樵兄。
相對如夢。
逼年百感
潮沸腸輪間。
不足爲外人道耳。
下惠盛儀
塞破冷厨。
感切感切
餘留另復。
不備
伏祈迓祉遄返。
申威堂(觀浩)
畏塗窮塗
令之擺去俗臼。
出以古誼
何能涉海欵存。
如是之摯重也。
顧此枯槁
不知何以得此於今之世也。
後天風海寒。
更惟冬初
令梱動靖。
衛多祉。
裘帶消受
曾無他惱耶。
種種詹祝。
海雲一縷
可以呼吸相注。
累狀至今殘喘尙存
無往恩造
瘴濕爲祟。
百病侵尋
眼耳鼻舌。
無不作苦
無醫無藥。
亦惟任之而已。
惠貺多儀。
認自另念中來。
何等感翹萬千。
餘在續候。
都留不備式。
 詩幅與隷楷諸貢。
求之今世
能涉此境者幾人歟。
有槐金馬承明名公矣。
不覺斂衽
回環洛誦
皆有妄評。
原本一一照存。
拙隷眼
病臂疼。
萬念俱灰
何暇及此
令之勤意難孤。
破除拙守
强此仰塞。
不覺形穢
不足一粲矣。
古器款識一函三册。
聞有一閱底意。
玆以割愛奉瓻。
盡情閱過。
隨便還如何。
鍾鼎古款。
是隷之所從出。
學隷不知此。
溯流妄源也。
家儲若有分玩者。
又有可以贈者。
不可致也。
白首護落
流遷到此。
如干金石佳品
留贈無人
寧不可欲
從當有屬之令者耳。
壽琴篇瓦聯一具奉似。
亦覽收。
許痴尙在那中耶。
其人甚佳。
畵法破除東人陋習
鴨水以東。
無以作矣。
幸託珠履之末。
蒙厚庇。
非令何以見知此人。
渠亦得其所矣。
草師亦南之名宿
叢林不多有者。
今見詩論
亦知其鏡鏡印合矣。
甚盛甚盛。
 所用筆枝。
無論剛柔
有用之。
別無專嗜。
一枝小毫送覽。
此製極佳。
選毫更精。
一倒毫惡尖。
幸須依此多製自用
亦以若干枝派及是望。
芚頟際此卽圖如何
寺僧易於晼晩差過耳。
孔碑臨本兩紙佳好
但少勁古底意。
大槩韓勅碑極難臨。
北是七人所作。
非一手書也。
此碑爲隷正法
初學當從蜀道諸刻北海相碑。
爲下然後
不爲俗體所誤耳。
申威堂[二]
開歲七日
朶雲遠墜。
怳如喜神來臨
枯稿寂寞之地。
不意有是。
回環坡誦。
敵對榻。
過境愆節似當卽和。
延禧百福
伏惟春中
令梱動靖。
益膺多祉。
裘帶整暇
傍及麝煤鼠尾如舊年。
庸是詹祝非常品。
累狀忽自元初
無緣大痛。
支倒今日
復尋生路
且頑且冥。
甚於石木。
非徒船信去來俱阻。
無以把毫。
一謝之遲淹如是
何以盡諒此苦也。
俯惠諸儀。
無非從另注中來。
饞涎病胃。
以爲鎭。
窮塗感切
何止百朋
自今月初
始得扶頭於枕玆上。
亦能轉腕作字如此
因姜校之行。
略申數字
且留另其。
不備式。
統希令照亮
 
別椷千百言。
盡情披露
若是嚮注
自顧菲淺。
盛壯腦滿之時。
不足以抵此。
何足以應此。
况今白首無成
瘴海流轉
寸知銖識。
零丁一存
槎牙肝肺
令人可笑
第令天分極厚
加之勇猛精進
天宮鬼府。
何往而礙。
今以隷字見之。
一超直入底氣像。
每人門徑
摸影掠光。
不能透頂徹底
門徑不誤。
鴻毛順風
沛然莫御耳。
詩道漁洋坨。
門徑不誤。
漁洋純以天行
天衣無縫
華嚴樓閣
一指彈開。
難以摸捉。
人力精到
攀緣梯接
泰山頂上
進一步
須以爲主
參之以漁洋
色香聲味
圓全無虧缺。
至如收齋。
魄力持大。
然終不免天魔外道
其最不可看。
專從漁洋下手爲妙。
下此又有査初白
兩家後門逕最不誤者也。
由是三家進。
元遺山虞道園
溯洄東坡山谷
爲入杜準則
可謂功成願滿。
見佛無怍矣。
外此旁通諸家
左右逢原
在其心力眼力到處
鏡鏡相照。
印相合。
不爲魔境所誤也。
果難讀。
經藝文章
石書畵。
打成一團
非淺所得易解。
細心讀過
線路脉絡
燦然具見。
世人不以用心
外舐沒味
不知諫果回甘蔗境之轉佳耳。
鄙見聞。
乾隆以來名家
項背相連
未有錢蘀石覃溪者。
鉛山可得相將
而如袁隨園輩。
不足比擬矣。
况其下此者乎。
不佞曾從覃詩之人人易解者。
仿摘句圖例
拈錄近百句
當一爲之奉覽也。
申威堂[三]
金石源流彙輯。
有成書。
歐陽公集古錄。
盤州隷釋等書。
不可不讀。
又如王蘭泉錢辛楣諸書
覃溪所輯尤精核
石一學。
自有一門戶。
東人不知有此。
如近篆隷諸家
但就其原本
謄過一通
而何甞有考究羽翼經史。
分隷同異偏旁流變者也。
隷字原固好。
所收爲三百九碑之多。
今日現存漢碑三十餘種
雖謂之淵海可也
板本一例
寫去。
禮器孔和
與羊竇戚伯無異
何以辨證耶。
婁氏原本
必不如此
轉轉翻訛。
不可本來面目矣。
顧南原穎辨一書
反有勝於是者。
恨無由一使令一一涓定口證也。
行篋甚貧。
此等可証者。
未得携來。
末由遠致
殊爲之咄咄
凡屬在我者。
竟當有一皆奉覽矣。
 石庵書法
亦如詩家漁洋
天分過人
寔難撫擬。
未見眞蹟
只就其拓本閱過。
尤難下手
行墨他大異。
深得坡公墨法
其停墨處。
至有突起珠痕。
坡公卽如此。
東人行筆不知行墨
心眼何以及此耶。
槩其書專從坡公來。
自闢一門
以後書家
有若何義門姜西溟汪退谷陳香泉諸人
磊落相望
石庵當爲巨擘
有過之者
董玄宰以後一人
如欲學得。
先於坡書求之爲妙。
且見眞蹟然後
亦可議到矣。
第見令之書法
若從張得天入手
氣味甚近。
張是乾隆初人。
而其書專從董脫化
可與石庵並驅
乾隆之論張書
直以右軍擬之。
中國頗多行墨拓本
流傳甚多
鄙藏亦有眞蹟一卷
爲一友人取去。
今無可問矣。
張名謚文敏
與董同謚耳
盛什若有加妄評點
哂存是望。
隷帖有出藍之喜。
便覺形穢矣。
每於筆起筆收處。
十分着力着神。
切勿放過如何
原紙別無另可呈評者。
諒存。
二卷十紙
謹當更圖寫呈。
一卷及二紙。
先此書完。
又舊留二紙。
幷此同呈。
其餘病腕無以强之。
追當於神氣小勝時再量耳。
漢天尺一介是舊製
題欵拙作也。
以此考定石長短。
書厨之所必需者。
玆以擧呈。
覽收如何
若使鐵鑄更好。
成如得加鑄本以惠。
亦佳耳。
 淸愛堂一枝
又玆寄呈。
此是石庵舊製
得數三枝
巨細剛柔
不如意
鄙作隷楷
專用此筆
一枝用之二十年不敗。
割愛擧似
非令斷不出
須領此苦心
寶用是祝是祝。
或有坊間仿製
皆贋毫。
非出於石庵家中者也。
石庵令孫與鄙有金石交好。
夤緣得之耳。
蓮師詩
字幅
此世所罕覯
不覺叫奇。
一以妄評奉還
拙隷難强運此病腕。
楷此病眸
塞此勤意。
覽收如何
小帖二册
粧治不佳
得一通而全不成樣
故耶他本補寫以送。
諒之。
來紙亦無以盡爲寫去。
留存略干幅。
追當於眼眚少間更圖汁。
恕存爲望。
趙雲石(寅永)
公元前745年
風雨懷人
無以遣情
兄作何思
鍵戶獨居
再取碑峰古碑。
反履細閱
第一眞興太王下二字。
以爲九年矣。
九年
巡狩二字
又其下似臣字者。
非臣字。
乃管字。
管字下依俙是境字。
統而合之。
爲眞太王巡狩管境八字也。
此例已見於咸興草芳北巡碑。
七行道人二字
又與草芳院碑之時隨駕沙門道人之言。
脗合不誤。
第八行有南川二字
二字爲此故實十分肯綮處也。
興王二十九年。
北漢山州
置南川州
此當在二十九年以後所立。
非十六年巡幸北漢山州
拓定封疆時所立也。
又第九行夫智及干未智六字
草芳碑之錄隨駕諸人官爵姓名相合
智及干未智六字
似是官名與人名。
未知何者爲官名。
何者爲人名也。
史之職官
舊多闕文
不得詳證。
大抵草芳同時所立則的確
而若於眞興生時則不敢的證。
然眞平王二十六年
廢南川州
還置北漢山州
則此碑之立。
眞平二十六年以前
又明矣。
眞興二十九年置南川州以後
至眞平王二十六年
爲三十八年之間。
草芳碑今始考之。
則其在眞智王時
何以眞智王時也。
眞智眞興之子也。
眞智時以居漆夫爲上大等。
草芳隨駕沙門道人法藏慧忽二人之下。
有口等居等字。
所見本。
爲蠧鼠所傷
上缺字遂無之
本則必有之。
而其爲大字左撇無疑
下缺字上半
則是原缺。
而其爲漆字上頭無疑
居漆夫爲上大等時
眞智元年
眞智亨國四年。
眞平繼立
元年八月
以伊飡弩里夫上大等。
則居漆夫之在
上大等時
卽眞智四年之間。
然則草芳碑亦非眞興時所立。
卽眞智時所立。
眞智又曾北狩矣。
眞智北狩
無所考。
而史之所載地理。
不過比列忽。
而以草芳碑。
知比列忽以北二百里。
又折入新羅輿圖
眞智北狩
無所考。
以此居漆夫隨駕言之。
眞智又甞北狩無疑矣。
二碑文字
有相同處
則其同時所立的確
而亦似並在眞智王時也。
未知如何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