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017-066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西溪易说卷三
            宋 李过 撰
  上经
(乾下/坤上)
泰小往大来吉亨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
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
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卷三 第 1b 页 WYG0017-0663d.png
 论天地之位则乾上而坤下论天地之交则天气必
 下降地气必上腾天地之气交然后生万物故论天
 地之交则必乾下而坤上是天地之气交也其卦为
 泰三阳在内三阴在外阳为君子阴为小人治世则
 君子在内小人在外也内健而外顺内刚而外柔又
 君子之道也盖小人之道色厉而外荏与君子相反
 故泰卦为君子道长之义曰小往大来吉亨小者往
 而居外谓阴消也大者来而居内谓阳长也阴消阳
卷三 第 2a 页 WYG0017-0664a.png
 长君子之道吉者亨也然太平之功固难居六爻反
 复言所以处太平之道彖辞义甚明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
左右民
 天地交而生万物必圣人财成辅相之而后可天地
 之力有不及必圣人财成之如穿牛络马之类天地
 之道有当然必圣人辅相之如春耕夏耘之类天人
 之际本和同然不能以诏乎民民不能以授于天圣
卷三 第 2b 页 WYG0017-0664b.png
 人财成辅相之功所以左右乎民也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时泰则贤者可以引类而进志在外应五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象曰得尚
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二臣位当泰之世君子在内而小人在外为大臣
 者必得所以处君子小人之道君子固当用小人亦
 不可使之失所也包荒用冯河用君子之道也用贤
卷三 第 3a 页 WYG0017-0664c.png
 之道贵广当明时不可有弃才一智一能皆得自效
 冯河之勇者亦得用也不遐遗朋亡处小人之道也
 遐远也小人远而在外不当冇厌弃之意疾恶太甚
 则小人之怨生矣朋亡善恶不可立党党立则相倾
 而乱生此皆钧轴天下者之任也故于九二言之得
 尚于中行言钧轴天下者能如此然后可以上任
 六五之责也象曰以光大也正所谓如有一个臣断
 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以保我子孙
卷三 第 3b 页 WYG0017-0664d.png
 黎民也前世朋党之祸皆起于君子不善处小人之
 故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
福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三居下体之上上下之交否泰相反之际也三阳既
 极阴道将反圣人预为之戒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天下之理无常安平而不险陂者谓无常泰也无常
 往往而不返者谓阴当复也君子处此当知致治之
卷三 第 4a 页 WYG0017-0665a.png
 艰难而谨之则吉虽然小人将复否之忧也吾君臣
 相信之深无隙之可投则小人何所容其奸君臣相
 孚则于食有福也前世小人乘间多起于君臣不相
 信象曰天地际也此言泰否之交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象曰翩翩不富皆失
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以卦之内外言之阳内而阴外以卦之上下言之阳
 下而阴上是小人犹在上也将使之不有其孚以其
卷三 第 4b 页 WYG0017-0665b.png
 邻翩翩而下退听以避贤者路则必有感服其心而
 后可非告戒所能令也故治世君子必有以服小人
 之心而使之自不为乱非必尽去其党也象曰中心
 愿也言小人之服当自出小人之心然后可也司马
 温公处元祐间事正坐此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五泰之主也天地交则为泰君臣交则为泰君臣交
 际莫大于归妹古者王姬下嫁诸侯五归妹而二尚
卷三 第 5a 页 WYG0017-0665c.png
 主父际之盛以祉元吉祉福也言锡福于二也象曰
 中以行愿也言君臣之交出于中心之诚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象曰城复于隍
其命乱也
 泰极则否理所必至城复于隍矣浚隍之土以筑城
 今城之土又复于隍弊坏之象也太平之祸多起用
 兵当此之时何暇远略退治吾国可也故曰勿用行
 师自邑告命若贞守初意则吝象曰其命乱也言否
卷三 第 5b 页 WYG0017-0665d.png
 将至也
(坤下/乾上)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彖曰否之匪人不利
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
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
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否泰之反彖辞皆与泰反乾上坤下是天地不交不
 生万物闭塞而成冬之时也小人居内君子居外是
卷三 第 6a 页 WYG0017-0666a.png
 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又内柔而外刚内健而外顺皆
 小人之道曰否之匪人天下不幸至于大弊极坏而
 非人为之咎则天数也然后可以言否不然祸乱自
 已致而归咎于天命则非阴阳消长自然之理故曰
 否之匪人言非由人致也盖祸乱出于天修人事以
 应之天命尚可回出于人则不可逭矣不利君子贞
 小人道长故不利君子之正也彖辞天下无邦盖大
 乱之世下陵上替不复能事君
卷三 第 6b 页 WYG0017-0666b.png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
 居子处乱世之道也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征吉亨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时既否君子引其类而退则吉既否矣安得亨然必
 曰亨者无终否之理君子所性盛行不加穷居不损
 众人以为否君子未尝不亨也象曰志在君也君子
 虽退心未尝一日不在君所谓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是也
卷三 第 7a 页 WYG0017-0666c.png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当否之时小人在内君子皆奉身而退则国何所倚
 九五能休否之君二得其应君臣之情犹孚也故包
 承而不去夫包承于群小之间小人固吉大人固否
 然实则亨也他时所赖抗群小而君子之道复还者
 皆今日不去之力也象曰不乱群也处群小之间而
 不为所乱大人之事也王文正公用此爻
六曰包羞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卷三 第 7b 页 WYG0017-0666d.png
 三不中正处尊位而不去苟禄者也故曰汉张禹孔
 光五代冯道其流也若为贫而仕抱关击柝可也安
 用据上位哉故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此天道之一变也易为君子虑不为小人谋天道一
 变三阳将复君子之道复还矣谓君子曰天命未艾
 无我尤也天将福吾类矣盖为君子喜也象曰志行
 也君子将得行其志也
卷三 第 8a 页 WYG0017-0667a.png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象曰大人之吉
位正当也
 九五阳刚之德能休否者也大人否于二至此吉可
 知矣虽然三阴犹在内小人未尽去位也不可以不
 谨故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如其以身托于苞桑然
 桑柔脆之木也方苞之桑又柔脆之甚危之至也常
 若危亡之在旦夕也古之人主祸难才平而安意肆
 志若唐德宗宪宗者多矣系辞曰危者安其位者也
卷三 第 8b 页 WYG0017-0667b.png
 亡者保具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
 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
 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物极必反故上九倾否否则泰来矣泰极则否否极
 则喜岂有长否之理反危为安易治为乱必有阳刚
 之才而后能也故否之上九则能倾否屯之上六则
 不能变屯也
卷三 第 9a 页 WYG0017-0667c.png
(离下/乾上)同人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彖曰同人柔得位得
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
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惟君子为能通天
下之志
 天理一而已矣无往而不同也天下之人所禀各异
 等伦则相绝也然其中有不约而同者即天理之一
 也目有同视耳有同听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此同
卷三 第 9b 页 WYG0017-0667d.png
 人所以名卦也然其理甚隐卦体一阴在二五阳皆
 欲同也是举天下皆知子都之姣者也人心至一处
 也然非五阳之同皆能同也六爻有正应之同二五
 以正应而同上下四阳皆退听其始之欲同者天理
 之同也其终之退听者亦天理之同也此圣人设同
 人之义也卦辞云同人于野亨无往而不同此理也
 利涉大川同舟遇风波胡越共济此可以见同也利
 君子贞君子一理同是正同也彖曰柔得位得中而
卷三 第 10a 页 WYG0017-0668a.png
 应乎乾曰同人柔居二而得中上应乾体之九五得
 正应之同故曰同人也曰同人于亨野利涉大川乾
 行也在野而同共舟而同天理不约而同故曰乾行
 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以一阴在二五阳
 之所欲同也然一阴虽五阳所欲同也非正应之同
 终不能同下体文明上体刚健中之以二为文明之
 中五为刚健之中刚柔正应君子之正同也惟以正
 同则天下无往而不合向之欲同者莫不退听也故
卷三 第 10b 页 WYG0017-0668b.png
 曰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以六爻言之初出门遇
 二而同三伏戎近二而同四乘墉望二而同上处郊
 远二而同此非正应而同终不克同也故上止无咎
 三不敢与四不敢攻上志未得终也五克众阳而遇
 二二去其宗而同五二爻相遇兰臭交契诚发乎中
 达于面目先之以泣而继之以喜也盖其同也以正
 而众阳之所同退听也故系辞赞之曰二人同心其
 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天理显矣
卷三 第 11a 页 WYG0017-0668c.png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天在上火炎上气类之同是同人之象也君子观此
 则类族辨物万物之上同乎一气然而群分而类聚
 君子于天下有大同之理然须有个差等内外亲疏
 小大远近虽差不同所以有至同也不然便是墨子
 之爱故贵于类族而辨物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一阴在二众阳所欲同也初近之出门而相遇故曰
卷三 第 11b 页 WYG0017-0668d.png
 同人于门相遇而同又谁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众阳皆欲同二二未应五与下体同同于宗也然非
 正故吝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象曰伏戎于莽敌
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三欲同二而惧五故伏戎于草莽又升其高陵以窥
 伺然正理不容故三岁不敢兴三取五隔三爻故曰
卷三 第 12a 页 WYG0017-0669a.png
 三岁象曰敌刚也刚谓五也三岁不兴安行也知其
 非是退而顺理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
困而反则也
 四欲同二而隔九三故乘九三之墉然义弗克攻也
 故从义而吉象曰困而反则也困惫而反乎天理也
 则天理之不可踰越者也观三四二爻见天理在人
 不可泯没
卷三 第 12b 页 WYG0017-0669b.png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象曰同人之先
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五与二同本正应也为三四所间二又与下体同故
 必欲用大师以先下三阳然后得与二相遇凡人久
 阔而会面未有不垂泣者其中心之诚不约而然也
 故先号咷而后笑可以见同心之至诸阳不能同二
 而终与五同此君子以理同也同之正也象曰以中
 直也中心达于而目而号咷系辞曰君子之道或出
卷三 第 13a 页 WYG0017-0669c.png
 或处或嘿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
 如兰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二居内而九在郊远而不得同也然本非已应何悔
 之有象曰志未得也言未得遂其所同之志也
(乾下/离上)大有
大有元亨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
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卷三 第 13b 页 WYG0017-0669d.png
 大有盛大富有之时也离上乾下曰当中天物无不
 照柔当君位五阳皆归阳为富天下之富皆归五富
 有四海之象也卦辞云大有元亨天下富有亨通之
 时也彖曰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谓上
 下五阳皆归君也柔居五持盈守成之主也乾下离
 上其德刚健而文明六爻皆善天命祐之应乎天而
 时行也是以元亨他卦如泰如豫如丰如既济皆言
 治世事也而六爻之变皆未尽善唯大有六爻皆善
卷三 第 14a 页 WYG0017-0670a.png
 故卦无它辞但曰元亨夫子彖辞推原所以元亨之
 意以二体有刚健文明之德故动而皆善六爻并吉
 善处大有以得天祐是以元亨也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天上有火日火也离日当天万物皆相见之时盛多
 之象也当太平之世倖门易启一小人用则足以亏
 大有之功故君子体离照之象遏恶扬善以顺天休
 命盖天意生贤所以佑大有之君也而遏恶扬善所
卷三 第 14b 页 WYG0017-0670b.png
 以顺承天之休命也开元太平之盛罢张相李而乱
 阶已成非天不相唐唐之君无以受天命也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人君一心攻之者甚众既居大有之始好恶未萌众
 说杂然以投皆害人主之心术者也投而中则大有
 之志荒矣故于初爻便戒之无交害不交其害则投
 者去矣故匪咎然好大喜功人主易有此也惟思念
 祖宗所以致此之艰难则不敢轻试矣故曰艰则无
卷三 第 15a 页 WYG0017-0670c.png
 咎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言当察之于初也正如
 武帝承文景富庶之后开边礼神祥瑞万物皆足以
 中其欲则虚耗之形见矣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

 九二以阳刚之才居臣位能任矢下之重五为正应
 能推诚而尚贤君臣相与以济大有攸往而无咎也
 象曰积中不败也言克负荷大有之责也
卷三 第 15b 页 WYG0017-0670d.png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
人害也
 三居下卦之上诸侯之位也大有之世众阳皆归五
 三而归五诸侯觐王之象也诸侯以其国之富贡于
 天子也故曰公用亨于天子若小人处此则多敛巧
 取以逄人主之欲矣故曰小人弗克后世日进月进
 皆小人之逄君者也而民亦困矣故象曰小人害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晰也
卷三 第 16a 页 WYG0017-0671a.png
 四阳归五其富极矣才有其富侈心便生故曰匪其
 彭彭大也不自有其大则无咎也象曰明辨晰也明
 见盛大之不可居故不敢有其富也四居离体故其
 见明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
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五以柔居尊位处大有之世而居中得大中之体者
 也众阳归已天下之富皆归君六五何以处之以诚
卷三 第 16b 页 WYG0017-0671b.png
 信之道受之可也故曰厥孚交如威如然太平之世
 祸患皆起于无虞故必威如而后吉才易玩则无备
 也故诘戎兵董正治官皆守成之世所当讲也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合大有一卦六爻皆善初无交害二大以载三用亨
 于天子四匪其彭五厥孚交如善处大有者也宜其
 得天祐故于上爻特赞之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总
 一卦而言之非止谓上九也系辞曰天之所助者顺
卷三 第 17a 页 WYG0017-0671c.png
 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以尚贤也是以自
 天祐之吉无不利言五履信四思顺二与三皆贤得
 上交于五也如此而后可以得天人之助
 
 
 
 
 
卷三 第 17b 页 WYG0017-0671d.png
 
 
 
 
 
 
 
 西溪易说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