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果斋先生集卷八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x 页
果斋先生集卷八
 行状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76H 页
兵曹判书六谷徐公行状(辛亥)
公讳必远。字载迩。号六谷。徐氏系出百济。以丽朝兵部尚书讳存为始祖。自是簪组不绝。八传而有讳贞寿。仕我 世祖朝。为礼山县监。值温阳 幸行。以微事谪恩津。子孙仍居焉。高祖讳震男。生讳益文科义州牧使。上疏斥汝立奸。辨栗谷诬。号万竹轩。是公曾祖也。王考讳龙甲。 赠吏曹参判。考讳云骥。 赠吏曹判书。俱以公贵。判书公性严正。居忧不胜丧。两世之丧。俱在谪所。盖坐徐羊甲事也。妣全州李氏。县监讳泽民之女。随判书公。在理山谪所。以 万历癸丑十二月二十八日子时生公。自四五岁。魁嶷凝重。人称远大器。一日判书公临出语公曰。坐此看屋可也。公遂坚坐不起。傍人试欲动之而不可得。问其故则曰亲命也。见者异之。判书公又尝问所愿。对曰。愿著䌷裤。戴紫骢马尾笠。其髫龄步趣已如此。六岁读史略才了。人逐卷问。无不通晓。九岁而孤。李夫人慈且严。故未成童。而学业已就。丁卯虏乱中。走次帝京篇韵。此其验也。西平府院君韩公浚谦。与语奇之曰。此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76L 页
将帅材也。时公年才十四。癸酉秋。中司马。后过全州。监司具公凤瑞相见曰。子非癸酉春初试壮元者耶。诵其券赏叹久之。癸未。筮仕 昌陵参奉。戊子秋。由司瓮奉事。擢第庭试。即 仁祖二十六年也。本院启请仍察燔造。公监燔惟谨。识者韪之。己丑。以槐院副正字。移艺文馆检阅,兼说书。 孝宗庚寅。例迁待教,奉教,兼春秋。六月。升典籍移监察。秋冬。连拜正言及兵曹郎。壬辰春。三司之启请罪宗澄,潚之并放置也。公以正言独启避嫌。略曰管叔,蔡叔。同是叛者。而周公之一诛一否。以首从有间也。以此推之。则潚与澄有间。而潚稚年远涉。若不免淮南厉王之死。则恐累圣德。臣既立异于同罪并勘之台论。而长官之陈启。有若僚议归一者然。缘臣无似。坠旧规启后弊。决难仍冒。 上曰。所论正直。予甚嘉尚。及其处置。以敢生异论眩乱 上听请罢。未月而特叙。仍拜正言。言事忤旨。出补全州判官。律己如冰蘖。未久弃归。民有去思碑。工匠辈以秋毫不近工商追慕八字。别立一碑。甲午。拜弘文馆副修撰,吏曹佐郎。乙未。以兼文学参书筵。 显庙东宫时也。大提学陈文义。则东宫应对。且恭且倨。讲毕。公进曰。唯诺恭倨。非可相杂之声。况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77H 页
大提学方为宾师乎。 东宫改容谢之。翌日。 大朝宣酝宫官。特命公加三酌。盖异数也。及为献纳时。南天泽以 特旨为持平。由公之不许行公而辞。上查问而震怒。公拿问之。公不少挫。 天怒为解。止命罢职。丙申。复拜铨郎,馆职及持平,直讲。夏升吏曹正郎。尝侍昼讲。讲马史子胥传。 圣教与筵奏。举悲怜子胥事。公独曰。子胥楚之世臣也。非若朝齐暮吴之类。何敢复雠于其君乎。若人君有一枉杀。而其子辄报则可乎。 上掩卷良久而起入内筵罢。诸臣责公以妄对。公曰。吾意诚然。率尔而对。亦无奈何。七月。忠清监司缺。 特旨以吏曹正郎徐某为首拟。既升授。陈疏力辞。 批曰。卿有可用之才。实合擢用。公感激恩旨。告之以勉竭心力。死生以之。及按察。无一毫私挠。贪污望风敛手。疏请兵营之移设于山城。则物议非之。又陈书院末流之弊。请就其中酌定节目。时议哗然。至有儒疏攻斥。阳坡郑公太和曰。非此人。不能为此。菰递。拜刑曹参议。公以书院事之得罪斯文。屡疏自劾。 批旨隆重曰。不欲使尽心国事之人。因一时小事。颠倒狼狈。其勿固辞。戊戌六月。以亲老乞郡。其日特除白川县监。公即奉板舆赴任。八月。移拜全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77L 页
罗监司。时新行大同法。领相潜谷金公荐之也。己亥春当大饥。悉心赈救。谚释草食方。腾布道内。牛疫炽甚。民几废耕。启请得他道牛。分送各邑市。一道赖之。旋以微事罢。时绣衣归告曰。徐某见罢。百姓惊愕流涕。如赤子之失慈母云。是年夏。丁母夫人忧。 显庙辛丑外除。除兵曹参议。转承旨。时岁饥民困,朝野遑遑。而首相郑公以微嫌。连章得递。公上疏略曰。国家不幸。连值大无者四年。此正大臣竭知尽诚。有进无退之时。而前领议政郑某。以有人言。连续上章。期递乃已。岂不有阙于艰厥臣之义乎。愿授前职。谕以大义。若终不受 命。则责之以避事自便。疏入蒙 允。壬寅。连拜大司谏,承旨,大司成,礼吏刑三曹参议。时玉堂都堂录有不公之讥。公于辞免疏。附以所怀曰。一司之录。初经于本馆。再经于都堂。重复详审者无他。欲重不欲轻。欲公不欲私之意。而顷日都堂圈取也。尹趾美,元万里等。以未参本馆之人。忽焉被录。岂玉堂可录者。止此两人耶。尹趾美相臣之妹子。元万里相臣之亲子也。都堂主席。乃是三公。虽谓之非私。臣不敢信。故相臣李浚庆。当都堂圈点之日。其子在应录中。而手笔抹去。浚庆所为。虽未知果出至意。而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78H 页
无私之名。至今传说。至于崔攸之,宋奎濂。赖姻娅之力。冒滥参录。其何以嘿众口而厌人心乎。四人竟以此削荐。公之草是疏也。春田李公庆徽力止之。及写疏又驰来。则公闭门拒之。李公即公莫逆交。而亦不能夺也。癸卯。复拜大司成,大司谏,承旨,兵礼户参议。一日引对。铨官以卿宰注拟乏人为奏。相臣元斗杓劄荐公可升擢。公闻即上疏曰。臣伏见 先朝癸巳间。因该曹所启。令庙堂抄启可升之人。又 先朝末年。因成命择于佥可。故荐之者无嫌。被荐者无愧。今日不待成命。不谋僚相。猝然劄陈。其为后弊。且如何哉。士夫行身。风节为重。出入相门。犹被人讥。况臣前年今年。连入相臣之荐。物议之嗤点。乌得免乎。先是公与赵松谷诸宰。同入于元相之荐。故疏辞如此。甲辰为左承旨也。北使将入京。修撰金公万均。以其祖母江都殉烈。陈疏乞解职。不与虏人接。公谓同僚曰。祖父母之雠。与父母雠差间。此路不可开。遂启达而还给其疏。金公屡违召就理。竟坐罢。及公擢拜咸镜监司。赞成宋公时烈。上疏非斥喉院之退金疏。谓义理晦塞。人类入于禽兽。中国沦于夷狄。公乃疏论三纲君父之义曰。君臣父子。祖孙昆弟。有轻重先后之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78L 页
别。又曰。凡未仕之前。私恩为主。已仕之后。公义为重。今欲无论不仕已仕。一以私恩为重。则公私之间。未免有偏重偏轻之患。又曰。若使今日朝臣。皆其死事之孙曾。则其将平居无事。食禄扬扬。闻有彼使。辄皆走入。其酬应百事。独使至尊当之乎。于是以事关儒贤。两司及馆学。交章攻公。则辄复疏辨申前说者。至于四五而不少挫屈。台启又发。 上震怒外补台臣。李奎龄北青。赵圣辅利城。当日发送。公虽感恩揽涕。竟至引义而递。在营时启请得木绵种播植道内。 上命关西道臣。收聚数十石。由阳德输致。自后咸镜道民。得以种绵。公之按北未数月。而以一道民瘼。六镇形便之设施方略。作一册子。告于新使闵公鼎重。闵公抵书叹服。乙巳。拜黄海监司。启请平山,长渊两邑。加定讨捕使。自后永以为例。时执义李公端相。驳公无识。即亦退金疏抗儒贤事也。公疏辨曰。端相谓臣讥侮儒贤。今臣之心出于辨论。非讥侮也。观人贵观其心。其心出于公与义。则宜有以恕之。所引朱子谠议序,刘珙行状等文字。益详备至。曰臣之所执。即天经地纬。民彝之大伦。其后连以病谢。四疏而递。其到营初。以状启申救前载宁郡守李蕴罪状。推考缄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79H 页
答。至于三度。末乃以事体所在。强为迟晚为辞。盖李蕴虽杖毙土民。而本事不当用偿命律故也。公之刚直不屈类此。公既还朝。亚铨有加望之 命。而旋除江都留守。公以简出 圣心。遂自乡出谢。初公在海营。有启请战船军器之事。朝家因此启。使新出身除赴防。许纳鸟铳十柄。公乃上疏曰。臣粗闻六镇物情。六镇自罢南军之入防。衣服路绝。以赴防武士之所持绵布。以有易无故也。国之所急者民也。保其民然后军器可用。且新出身赴防之意。欲其有才智者。习知边事以需用也。其得数千鸟铳。利害得失。为如何耶。纳物除防。既因臣疏。则请先治臣罪。及时变通。朝议服公至论。及至江都。凡革弊变通者。以奏以启。不啻屡百件事。自 上无不允从。军民称万古一人。摩尼旧有筑城。公建言此城乃为贼入岛后藏身之所也。此城不毁。则民懈于守沿。 上深然之。亟命毁之。丁未夏。当菰递。而庙堂请限年终仍任。及冬。又以岁饥退限麦秋。明年春。又请更仍。公前后屡上章乞免。批答曰。为国效忠。无出卿右。备局仍任意非偶然。卿宜益加留心于保障。无负委畀之意。至于疾病。人所难免。从容调理。未为不可。公奉读感泣。而月半。又疏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79L 页
陈血恳。 上乃许之。六月。拜户曹参判。公自甲辰士论之齮龁。久于藩臬。而无意立朝。至拜疏寻单者岁馀。而上意靳许。时宋相公在朝。一日抵书曰。闻公之牢关固拒者。由我前日之疏云。试观今日朝廷。缓急可恃者几人。令公不安。真由于此。则此岂无可处之道。公答曰。不敢出者。一则衰病。一则甲辰事也。鄙人不变鄙人之前见。大监不变大监之前见。恐无可处之道。宋公乃以疏草投示曰。当进此疏。以伏前日妄言之罪。公谢曰。承台此教。今将出而仕矣。时议两多之。冬。移礼曹参判。其日以加望升刑曹判书。仍兼总戎使备局堂上。遂膺命焉。宋相公力主安眠岛设仓及贡物减价之论。公既廷争。又疏论利害曰。大抵人臣论事之道。不知利害。泛言当行者。其失容有可恕。至于明知不可。而不敢争执。依违承顺者。归于不忠。其论设仓则曰。漕船既保其不败。私船已定其变通。则可知仓舍之不必设。而犹使减半设立。试其便否者非他。只是不欲变前计之意也。何不以汉高刻印销印事。反而求之耶。连年温 幸时。湖民不无奔走供顿之劳。而以此不必为之役。并举于凶荒之后。民何以堪。其论减价则曰。国家连有变怪。诚宜镇安之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80H 页
是务。而内则都民无故而失世传之业。外则湖民无故而困土木之役。臣窃闷焉。减驿路之银而流贼炽。流贼炽而 大明随亡矣。再疏言愈切至。宋公见两疏。知言不行而去。于是三司纷然攻公以防贤病国。至请削黜。则只 命罢职。己酉八月。旋又特叙。由西枢拜刑曹判书。兼总戎使如故。再疏力辞。及宋公上劄斥公以宠幸。则第三疏曰。所谓宠幸。必如文帝之邓通。武帝之韩嫣然后。可以当此目也。臣虽无状。科第发身。循序而进。铜山钱布。曾无分外之赐。贝带脂粉。又无私昵之事。儒贤一言。重于泰山。臣何敢晏然。且臣虽好执己见。不能随时俯仰。而至于妨贤。本无此心。臣虽才智浅短。不能裨补国事。而至于病国。断无此肠。臣欲出而承 命则罪名如彼。一向退伏则迹涉蔑慢。向在 仁祖朝。延平府院君李贵以和议事。重被台官之斥。连辞 召命。末乃劄请令庙堂议其情罪。则相臣尹昉,申钦等回启云云。贵虽因此又得钳制台论之谤。而得此然后乃出。伏乞依此故事。令庙堂议臣情罪。启下庙堂。领议政郑太和,左议政许积议启曰。刑曹判书徐某。语或不择。此是本来病痛。若以顷日之疏。谓出于妨贤病国之意。则非其本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80L 页
情。岂可因此为不仕之人乎。请速出察任。公暂出肃谢。则台论又发。加之以轻朝廷蔑公议之罪。因 上教停启。公亦连疏解将任。庚戌夏。拜判尹。秋兼总戎使,平市提调。俄而移拜秋曹。辛亥春。以加望拜兵曹判书。又兼总戎使。疏辞请解其一。不许。时 上移御昌德宫。公以移御之初。未及整顿。遂躬自入直。长官入直。自公始。令武士一韔两弓。初人不便之。及弓折改把。服公远虑。公前后尽瘁者已多。而酬应曹务。夙夜靡懈。感疾猝㞃。以是年六月十四日卒。享年五十八。上下亲疏。莫不痛惜。 上闻公病。遣御医持药物。不离看护。令逐时书启。公病中谵语谆谆。皆国事也。医来虽不省觉。而医言药是 上命。则开口受之。初公寓居城外。及判本兵。贷太仆银。买屋城里。公卒。家人将还卖以偿。 上闻之。特命荡减焉。占葬地于寅平宫赐田而不见许。 上即令许给以葬之。其于隐卒。俱异恩也。墓在杨州新川里子坐之原。配全州李氏。宣教郎成干女。举一男一女。后配全州李氏。相礼颐贤女。无育。男敬祖牧使。女适校理朴泰万。牧使无子。取族弟敬跻之子定德为子。五女。长适韩永运。次沈廷玉,参奉金圣涣,翊赞李普寅,达城都正棡。朴有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81H 页
二男弼良,弼哲文大谏。定德一男寅达。一女李世尹。寅达三男镇泰,镇衡,镇恒。三女曰李东鲁,尹光綎,朴宜荣。以下不尽录。谨按公少师慎斋金先生。又尝请益于畸翁郑公之门。学术高明。德宇宏廓。平生践履。无不以义理自守。事亲止孝。事君止忠。律己以严。诲人不倦者。涂人耳目。而渊源之正。有不可掩者矣。公以早孤为终身至痛。事慈母如严亲。而和婉如婴儿。若知有不平之色。则必下庭请罪。侍疾不解带。医药惟恐后时。虽官显之后。步往医家。择材而剂煎进。未尝使人。大夫人或离次。则必日往侍侧。终夕而还。其为湖南伯也。奉板舆以往。其上下马时。躬扶轿杠。人皆感叹。及居丧。敬瘠如礼。虽大寒暑甚疾恙。朝晡必尽哀。非馈奠。一步不践壸以内。此事亲之孝也。当官尽心。国耳公耳。凡有除拜。揣量而可。则不为虚辞饰让。其为谏官也。奏事正直。 上必虚受。未尝有言不得请者。其为兵议也。见一武士可用。问践历。则曰曾有三度承传。而尚不得一调。时有万户窠。公讼诸判堂曰。今可奉承传。首拟此人。判堂答以领台有所嘱。且待后窠。公正色曰。吾以为吾 君之政而参席。是领台之政耶。判堂不得已从之。有一士友之同学者。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81L 页
乡居落魄。及入西铨。公之子为言之。公责之曰。此友迂疏。殊非为官择人之意。吾何可徇吾私而欺吾 君乎。为刑判也。五郎官俱以不职。一笔启汰之。前后三长秋曹。而舆地胜览新增曰。徐某为刑判。律己清简。折狱断讼。摘发如神。剖决如流。举世拟之朱悦云。此事君之忠也。每日晨兴读书。衣冠以待曙。论语纲目。记诵不辍。朝餐每未明而进之。常曰。以身事君。事有不虞。食不可失时也。家素贫约。而未尝以产业挂意。其在外任。庄谷所收。举以分贫族穷交。家食窘乏而不之悔。屡典藩臬处脂膏。而励操清白。寸土尺僮。无所增长。既隆显。一邑宰有岁馈者。招邑吏责之。只受其十二而还之。服食必俭约。器物必朴陋。所著貂掩。亦借人者。而虽鞟不改。见人乘肥衣轻者。则以丧心目之。此律己之严也。平居严毅。有不可犯之色。虽家人子弟。终日侍侧。应对之外。不敢进一言。褊裨郎僚。惴惴焉不敢仰视。其气像有如此者。而后生有请业者。则委曲开释。务使辞达而理胜。至于诗韵俪句。每自制以示之。此诲人不倦者也。其立朝大致。居官劳迹。则见于资历者如右。而文章之不事雕篆。言议之不容阿徇。亦公之天性然也。若总论也。则曰天姿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82H 页
凝重。气宇宏深。素守坚确。处事方刚。有一定而万人莫夺者。家状也。曰号令严整。旗垒皆变。屹如乔岳。倚以为重。苟利于国。不顾谤议者。 致祭文也。曰心定万牛移不得。诺来双璧掷还轻者。壶谷南公之挽也。曰江汉宁论千里曲。邱山不受万牛回者。文谷金公之挽也。斯可以知公矣。呜呼。公之事业志节。著于记述者。固不浅鲜。而本家屦经灰烬。百不存一。仅有遗稿若干。并诗律疏章。不满数篇。而数篇之中。犹可见其扶植世教。发扬人气者。则惜乎其嘉谟伟迹之不尽传也。公谥曰贞毅。清白自守曰贞。刚而能断曰毅。此固尽之矣。公殁后三壬寅春。两湖士妥侑公于全州盘谷书院。岁辛亥秋。公之六代孙荣仁甫。来请行状于近默曰。家状谥状。详略不同。而家状私耳。私不足以传后故敢言。近默瞿然辞曰。行状所以谒谥状。今既有谥。何用状行。况不佞之眇然后进。非其人者乎。犹强之曰。先谥状后行状。明斋先生之于黄秋浦是也。遂不敢终辞。就家状撰次如右。
海隐姜先生行状(壬子)
先生讳必孝。字仲顺。姓姜氏。号海隐。或称法隐。晋州之姜。远有世序。入 本朝。自大提学通溪公讳淮仲。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82L 页
世以冠冕大族显。至八世祖讳德瑞弘文应教。废朝直臣参判讳澄之孙。有文章行谊。再传而有讳恪。丙子虏难。与伯氏恰。奉二亲。自京师卜居于岭南永嘉之太白山法田村。兄弟并美。守义自靖。号陶隐。 褒赠吏曹参议。是生讳酂。有经学。号省愆斋。寿秩佥枢。生讳再周 赠承旨。是高祖也。曾考讳最一 赠参判。王考讳漷有厚德。号俟翁。寿秩同枢。屐翁李尚书晚秀铭其墓。考讳植号太山。布衣事行。在李相公相璜所撰碣铭。妣真城李氏。讳重延女。忠简公东标曾孙。贤淑有识度。继妣完山李氏。讳楗女。先生以 英宗甲申十一月十二日戌时生。时妣有异梦。既生性于孝。资质不凡。自读孝经,小学。已有不如此不成人之志。及读邹书。深有感乎舜何人予何人一句。慨然希慕之。是圣人志学之年也。尝一入场屋。既出叹曰此利欲场也。即废功令业。请专心为己之学。亲旨许之。盖省愆斋公师事明斋先生。经学传家。雅有所受矣。闻素谷尹先生缵承一庵,敬庵两贤之学。以亲命往师之。寔乙巳冬也。留至翌年春。受曾传,戴记及性理诸书。师训郑重诩之以操戈入室。临别。以五子近思录,栗谷集二卷明翁所标识者赠之。因举明翁所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83H 页
欲编静,退,牛,栗四贤要言。为近思续录而未就者。勉之以成书。此皆诸门生所无与焉者。先生拜受教而归。是行有函筵问答,四游录,咏归录等书。于是向所志学之志益坚。大家奋励曰。天既赋我以仁义礼智之性。父母生我以聪明男子之身。圣贤诏我以经传性理之训。苟安此暴弃。则非徒得罪于圣贤。乃所以得罪于父母于天也。乃露香告天以自誓。其略曰人之初生。厥赋惟均。性具五常。心存四端。吁嗟人矣。胡自卑污。惟形斯役。遂牿其真。乃禽乃兽。秽厥襟绅。屋漏尚愧。而可事天。念昔先哲。露香事帝。嗟余小子。尚克是式。一念罪过。痛加遏抑云云。尤专专用力于心近等书。阶梯乎四子六经。而循环周复。常曰。周公孔子之上圣。而犹日读百篇。韦编三绝。今以不逮之资。可不百千倍之乎。每日未明而起。盥栉衣冠。省寝侍侧之外。整丌读之终日。及昏定。辄于窗外。诵朝昼所读。不以风雨寒暑而或废也。凡诵读劄记。日有课程。夜必听鸡乃寝。或理有所未明。则思索以至达曙。其穷年矻矻如此。而未或有疾病之侵也。常自言圣人所以为圣人。吾所以未免乡人者何也。俛而读仰而思。反诸身心。罔不体验。盖以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83L 页
知者。为交修之方。朱子书。是义理府库。地负海涵。未易涯涘。而凡经义异同。初晚错出者。并皆考覈订正。殆无馀蕴。章章瀜会。句句烂熟。其受用如手持而足行。耳闻而目睹。故日用之间。语默动静。辞受取予。无不吻合于是书。是乃实见得信得及心瀜意会之致。而非只靠书册者所可能也。其次晦斋先生元朝箴所云笃信守道。道不离己。志伊学颜。有为若是者。岂徒然哉。如居家常仪,日用五戒诗,礼家传等篇。皆少时所著也。尝以足背骨高。妨于跪坐。携册子跪石上以肄之。久而后安。闇室中。亦未尝倾倚有惰容。庚戌遭内艰。壬子遭继妣艰。慈良于丧。情礼俱挚。观于省楸录,杯圈录,哀次记。可验也。岁己未。 正庙命荐通朱书人。大臣李时秀举先生以闻。由是声闻益达。先生瞿然曰。古人云苟欲避名。固无为善之路。然吾谁欺。欺天乎。所以励志者益笃。庚申。立书室于家之东园。略仿沧洲敬义斋之制。书揭白鹿洞规及牛溪书室仪,明翁画一图。以为准则。束修远来者。往往有之。癸亥。又登绣衣荐。六月。除 顺陵参奉不就。以有所秉执也。甲子。吾季父行乡饮礼于基川。丙寅。止轩尹公光颜。又行于达城。先生实为宾为介。斯礼之行。自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84H 页
素翁福州以后废坏者百年。先生参酌古今。建图辑笏而行之。郑持平宗鲁于达城宾筵诗云。就里仪文谁最惯。寝郎姜友与为图者此也。 纯宗甲戌。除翊卫司洗马。时 胄筵急贤。人多劝之出。先生以癸亥不出为义曰。辞彼受此。巧宦饕风。吾不为也。是岁秋游鲁中。与同门友。讲讨于酉峰五冈盘洲之间。有素溪会话录。戊寅。约士友作孤山玉山之游。尝曰。吾观一山一水。便觉心神有益。今其游山录。便一经说。所到书院。辄有讲说。忘其跋涉之为劳。盖如程叔子所云四五十前后读诵也研究也细绎也者。未尝不德学之交修焉。壬午。亲癠笃数旬。侍药尝粪。昼夜焦熬。及㞃。沐浴祷于北辰。求以身代。得有神效冥应。而先生秘之。故不敢详及。甲申回甲。著䌽衣。将子孙奉寿觞。欲亲之喜者。无所不至。退谓诸子曰。余自成童。妄从事斯学。而识退于独学。行衰于寡党。今已蹉过一甲矣。此政余夕惕震悔之时也。继自今又作一初可乎。于是越加勉励。殆如初学曰。义理无穷。故为学亦无穷。不可恃既往暂得之见。不加今日接续之工。每日之夕。叹曰。今日已暮矣。岁除则叹曰。此岁又虚度矣。日用间。以某书辨某惑。某事修某慝。闻某言见某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84L 页
行。逐旋劄记。题曰夕惕录。穷研易经。考订汉魏诸儒之谬编古易一卷。东园有石如仙掌。峙书室之傍。乃仿阁皂山甘叔怀故事。磨崖刻河洛图书。以时登临观玩焉。庚寅丁外艰。年已六旬有七。犹哀毁踰礼。壬辰。嗣子文奎筮仕。命之出仕曰。吾之孤 恩。汝其补报。但声利海易溺人性。理书一帙。不可斯须去身也。丙申哭嗣子。己亥又哭长孙。虽间遇者命也。而何再斯酷乎。犹复理遣曰。斯吾获戾神明之致也。有自讼诗以自励。燖温旧学。整理家政。以增益所不能也。至七十而益加炳烛之光曰。是终之之道。盖年益高而德益卲。业益广而名益盛矣。壬寅十二月。 上特教曰。前洗马姜必孝。以 正庙朝朱书被选人。年迫八十。尚在参下云。今日政。参上拟入。即 授造纸别提。旋除忠清都事。此外台峻选也。先生闻 命惶蹙。若无所容。癸卯。升秩通政。除枢衔卫将。则先生曰。宫官台梯。是分外也。而今于寿秩。可安之取。可歌咏圣泽以终馀生矣。是年七月。除敦宁府都正。亦 殊恩也。从县道陈章如格。而略提本末。 上虽例批。而令监司传喻。盖以遗逸待也。先生怵然曰。草野贱品。幸际圣世。惟有讲学修身以报恩而已。于是年踰八十。而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85H 页
工惜分阴。晨夕必讽诵不撤。则子孙辈以颐养失宜。苦谏不已。先生曰。吾自乐为。何劳之有。且不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乎。况学是终身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迫此桑榆。岂容一息少懈乎。戊申十一月。偶患微感。犹自强阅书。十二日。有事于家庙。力疾躬将。十五日。手答近默书。十六日。书门生请言帖曰。士生大有之世。所以修身处世者。内不愧外不怍。俯仰舒泰。心广体胖。非实有得于中者。能若是乎。此绝笔也。心画胜似平昔。而其言亦平生自得之符验欤。复取万瀑洞石刻,蓬莱枫岳元化洞天印本。再三展玩。是夜仲子运奎侍寝。晓命诵易大传。为正其误读处。是十七日也。日旰渐就澌缀。犹终日正坐。默无一言。至戌时疾革。屏妇人。正席东首而逝。先生尝著古圣贤考终录。斯其今而后知免夫者也。寿八十五。明年二月二十八日。葬于同里尺谷之子原。儒林相之礼也。有自著志。先生之生。毓积善之庆。禀特异之质。眼光烨如。声音洪亮者表也。而德性天成。器度厚重。发端于小学以为基。志学于希颜以为本。既得法家先入之见。加以师门引重之力。其基址愈固。其根本愈立。惟其早喻义理之辨。故其嗜义也。举天下之所欲。无足夺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85L 页
吾志者。谓圣言必可信。知圣人必可学。遂以誓天之志。辅之以真实之诚。始之以决裂勇猛。终之以耐久纯熟。志学以后七十年如一日者。莫非志之笃而诚之到也。以之读书为学也。学问思辨之工。一遵成法。辞必寻其要领。理必反诸体验。既读复思。既诵复绎。朝昼之不足。晨夜以继之。少而壮而老而。犹复歉然。接续之不已者。以其知之好之乐之。至于手之舞足之蹈而然也。所谓穷理以致知。反躬以践实。居敬以终始。而体用兼备。博约并进者也。即其劄录之富。知者可知。而每有所考證。经传并注说之在第几签第几板者。使人抽来展开。未之或差。至八耋恒诵者。于易十卦并系辞。诗书论孟合数十馀篇。礼记十三篇。庸学朱书并封事二十五篇。周程张书七八条。左马史若干段。其好学不倦有如此。以之有诸己而为德也。忠信为主。素性自然。而凡圣贤言行。尽欲体之于身。故即其动静而慎独戒惧。毋不敬也。哀有所不堪。而亦不任情过哀。怒有所难制。而未尝逐物迁怒。心之不动。气之养也。德之有成。仁之守也。温柔敦厚而沉潜刚克。洁净简易而达于事变。及其季年。尤加意于主静涵养。未或有出入过差。而著乎容貌则面睟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86H 页
背盎。其言也和而厉。发乎气像则渊渟岳峙。其动也时而安。此其表里如一。众善兼美者。岂非真积力久。资深自得之验乎。以之而见于行者。其事亲也。尽志体之养。至老白首。而不失幼少之爱。左右就养。便捷如儿时。凡贱执事。亦不使人为之。先妣丧。墓在五里许。而日必往省。风雨不之废。哭尽哀而跪诵礼记数篇。盖以平昔喜听读书声。故事之如生也。尝诵至犯昏。有虎对踞。犹没篇。辞墓而退。虎又随之。若为护之者。庚寅居丧致哀。诸子以礼七十衰麻在身之说。谏其毁瘠。则解之以筋力可强。竟因毁成疾。几危而苏。方其剧也。犹以衰绖拖之身上。以近默所睹记。则凡入哭。哭而返所次而乃止。馈奠代行。惟吊客相值之时。而客退又入哭。以补其阙。若其食素如礼。特馀事耳。外除而衔恤。如失庇之婴儿。裼衣里。恒著丧时周衣。或食有兼味。则辄掩抑不御曰。吾何忍享汝曹养乎。敬藏先人文字及杖屦。先妣筐筥之属。以时展视而淹涕。平居每晨谒拜讫。良久而退。退必除扫庙庭。忌祀则前七日。澡浴惟洁。祁寒不废。如香烛及果脯胾炙之属。亦亲手裁割。丧馀之辰。哀痛如袒括时。已祭。终日革诡。王考之丧。期年啜素。叔父庐墓绝峡。则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86L 页
月三往省。扶护惟谨。傍亲忌日。亦必与祭。甚老未也。则夜半起坐以待晓。孝友之推。睦姻任恤。曲有恩意。吊死问疾。救灾赒穷。惟恐不及。岁饥则可赒者多。而必于奉老者先。此皆节俭之赢馀也。其齐家收族。则常患嗑其睽笃其义之不易。为著花树情话内集。番语以晓之。教行于家。莫不感服。闾阎小民。若有孝烈。则必叙传而记之。对人而扬之。其笃于师友。则必称素谷先生以致敬。忌日必设素。其视成尹两师门家。亲戚如也。亲友之丧。多为位加麻以哭之。乡邻及畿湖间。多有士友之心契其交也。设有未契。不露圭角。以全终始。讨论文义。必虚心处之。舍从者亦多。鹿门山人李汉中高士也。木食涧饮。气凌尊贵。而于先生则曲擎尽礼。先生亦心许之。如退翁之于林锦湖也。若夫忠义之自励。则家世节行。慨念风泉晚于大明。山下起小筑。有诗曰。中夜悲歌歌激烈。长河欲挽洗腥尘。又曰麟经大义周王月。沧海悲歌永历人。时诵古诗平生风雨夜。每念名节难之句。身虽不出。心切报国。壬申西警。慨然有草野仗义之意。令儿辈习射曰。贼若猖獗。汝辈当负羽。可无射乎。甲午 纯宗大丧。念时流涕。每夜诵周官无逸等篇曰。谁为我 冲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87H 页
王。如周公之告戒乎。于史必究观有国之治乱。人物之得失。至见树立卓然处。必击节喟然曰。使吾身当之。可能如是乎。盖藏焉而有可行之道。故如 国朝礼典宪及田制军政之属。亦靡不讲究焉。其实行之得于德学者如此。以之为文章也。尝曰。辞达而已可矣。苟用心于言语之工。则文人而已。先贤岂欺我哉。先生所自期。宁学圣人而不至。不欲以一善成名者。即此而可知也。不肯为雕绘巧丽以悦人。震耀张皇以自夸。惟其多读富蓄。故其文平实条畅。味如菽粟。用如布帛。而绝无牵强斧凿之痕也。于诗一任性灵。而不为寻常批抹。其如送季子献奎游枫岳。寄诗曰。白发寒栖桂树丛。未酬清债又秋风。溪堂石枕游仙梦。夜夜金刚第一峰。此可见求道之志。造道之妙乎。以之而训诲后学也。不厌不倦。必以立志务实为先。主敬穷理。为用工地头。尝曰学者先识心性情部伍界分分明。然后知所以存心养性而约其情。每叹举业之厄了人。而圣学之无人于世。然于束脩而来者。不论智愚。必开卷而进之。赠言而送之。岂苟乎哉。尽其在己者而已。其口授也。历举二三行成文。凿凿援引。亹亹不倦。此所谓丕哉圣谟。六经之言。耳顺心得。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87L 页
如诵己言者也。丙午仲夏。书室讲会也。问难者三十馀人。先生年八十三矣。凝坐终日。酬酢如流。此近默之亲炙而悦服。书之于是日讲录之后者也。即其居处自奉而观之。则货财不以经心。富贵不以动心。尝曰。度身计口。得免冻馁而已。时取松叶粉啖之。酒有百觚之量。而一席未或再酌。子孙制进新衣。则藏之笥以待贫寒者。衣巾及袜弊。又补绽而御之。虽当弃而不弃曰。吾不忍完藉其力而弊则遗之。居常月必澡浴。每除夕。必燂汤以浴。至大耋犹然。尝自言吾禀气本虚弱。而得有此年寿者。惟节嗜欲故耳。即其应事接物而观之。则事无钜细。未或倦怠。曰焉有其心不诚而甚事可成者。凡可喜可恶可惊可愕者。无足以动吾心。则当大事决大议。斯可知矣。谦卑自牧。和敬待人。忠厚恻怛。溢于辞气。几乎其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暴慢者致恭。狡伪者献诚。非过语也。在己者无不自反。在人者未或责备。有不善则戒之。能改则喜之。虽不改。亦为之隐。此其德量之弘。而至其细行疏节。有不可枚举也。遗稿凡二十馀卷。其著述。曰考异则孝经大学乡党洪范也。曰衍义则图书容思白鹿规也。曰经说图,五子旨诀,圣学指南,自省录,时习录,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88H 页
法塾贻谟,家塾雅言,学的六礼大略,家礼后编,朱门经说,尼门旨诀等书。皆根据经传。多发前人所未发者。呜呼。自为人之学盛行。而圣贤之道不明。一世之士贸贸焉莫知所向者久矣。独先生奋起颓俗。为一代之醇儒。斯文之嫡传者。志之诚而已。先生所恒言心诚志学。天其遂吾愿者非耶。盖常目乎圣人昭昭不死之心。终身乎圣人乾乾不息之道。故先生之德行本末。无非圣贤书印證者也。苟非亲炙久而善观之。则孰知叙述之称情乎。先生之造诣。非所敢议。而种树而成合抱之木。累土而成九层之台。弘毅而守约。任重而道远。守得曾子之规矩。而我默庵先祖之敦确操履。明斋先生之立志务实。为一揆心法。则门路之纯正。有如此者矣。 圣朝非不崇奖。识者非不尊仰。而生丁不古。居又寄寓。使先生出不能补道 圣德。处不能丕变士风。独抱禅宿无传之悲者。岂非天哉。然先生之书满家。先生之后既蕃。则可卜家学之不坠。而次房孙鏶。方专意实学。顾托之重。其在斯欤。配闻韶金氏国灿女。鹤峰文忠公诚一后。媲德无违。相敬如宾。家贫躬执井臼。奉亲极甘旨之供。人称有德耀之行。生同先生年。卒先三十六年。癸酉正月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88L 页
七日。墓尺谷之申原。举三男。长文奎官奉事。早卒。次运奎。次献奎进士。出为从弟必鲁后。文奎娶金坤寿女。有二男。长铉早世。次铣进士。运奎娶高在学女。有二男。长鏶次𫓎。献奎娶李翼延女。生一女。适权好渊进士。再娶金永俭女。有三男。长𨫌。次鎏,𨬋。一女适徐五淳。铉娶县监李秉远女。有二男。长济次濩。铣娶权璲度女。有二男。长浚次溵。鏶娶徐有沆女。生一男一女幼。先生子若孙。谓近默在门人之列。授以家传。使为状。噫。近默游先生之门四十有馀年。而悦而未学。白首无闻。已是先生之罪人。今若冒应斯役。则罪又如何。恳辞有年。竟不能推让于同门之贤。谨就家传及平日所熏炙而心识者。叙次如右。其不书者。别有言行补遗录焉。
孝子 赠童蒙教官柳君行状
君讳馨浩。字香吾。自号可庵。柳氏出高兴。鼻祖讳英户长。有讳濯。丽末都佥议政丞。号诚斋。入我 朝。有判书讳湿。八代祖讳淳。录壬辰扈从功。五代祖讳东起。武富宁府使。讳希绽。讳坰。讳必荣。曾祖祖祢也。前后妣。广州李氏廷尹女无育。冠山任氏桂一女。君以正宗丙辰四月六日生。生有异质。自学语端凝。不事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89H 页
嬉戏。常文墨乎游。九岁学通史。文理日就。言行自合规矩。考学生公称之曰。此儿殆可谓生知者。是岁学生公遘奇疾。针药罔效。一子惟君。君昼守病侧。夜伏膝下。能分别杂药。敏于应副。竭其力致其忧。以至明年乙丑。疾益剧。言语不达。君乃扶持有方。听顺有理。能人所不能。若有神相于其间也。医云急须花蛇汤。遂躬遍原野。一日获十。喜抚之如得灵药。力既穷。则每夜露祷于天。及袒括也。号擗之状。见者莫不掩泪。成服受吊如成人。吊者大异之。既葬之明日。乘家人昏困。独走哭墓下而还。时深冬而地远十里。王母哭迎曰。雪峡险艰。小子何独往乎。答曰。思见吾父。不能告也。于是以孝童闻。年十五。肆力读书。不由授受。师心独造。凡经传之棘句奥旨。一下目沛然河决。与人处终日。隐默如不能言。及其操笔成文。辩博而不可穷。于是以能文名。其为学。一以圣贤为师。非其言不发于口。非其行不设于身。近里著工。循循于名教之中。于是又以经学称。一乡士遂以孝学异等。荐闻于太守。时年十九也。二十而娶。名其室曰贞静。为文以勖之。著闺门仪范及礼文类聚。谚翻以授之。律己范家。斩斩有绳尺。既又有誓不著文。以空言无补。不若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89L 页
实践之为切也。辛巳遭内艰。翌年壬午猝罹疾。以五月四日。终于庐次。得年廑二十有七。葬于兴阳豆原面松川后麓坐丁之原。其仲父收拾遗文五卷。藏于家。辛卯。监司朴公永元摭君文行。闻于 朝。褒赠童蒙教官。配砺山宋氏斗焕女。止有一男永发。赍遗事及遗稿来。示不佞。泣且言曰。永发幼孤。追忆先父仪形。尚莫能彷佛。况其内蕴之懿。何能一于万。然而十岁时孝行有道启。在弱冠前学术造诣。有遗稿徵。庶几得一言状行而传后。乃不敢辞。谨读其论著。则自易理象数之奥。人物性命之源。以至礼乐之文。治乱之故。其所推演者。皆从胸中流出。下笔滔滔。或至千万言。绝无缀缉傅会之态。而亹亹有明体适用之实。终之以著述之悔。至欲焚藁。则可见其收功约而见道早也。辛巳题壁文。才数行馀。而事天俟命之说。殆若有感乎知终反终而发。越明年。验其为绝笔。不亦异乎。噫。古来论夙就者多。而孝童之称陆绩黄香。神童之称刘晏杨亿。或以一节之善才思之美。而若其合美并休兼人所难。如君辈人者。岂易得乎哉。恨地夐邈。莫能论交于平日。今乃把朽管。揄扬身后者。重可慨也。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90H 页
高城郡守黄公行状
公讳瑗。字仲玉。长水黄氏。以新罗侍中讳琼为始祖。在丽朝。有曰鉴平号逸斋。见东贤录。有曰君瑞仕至判江陵府事。为时名卿。生讳喜。相我 世宗。国朝名相。以公为首。谥翼成。配食 庙庭。是生讳致身户曹判书。用五子科。 赠右议政谥胡安。四传而讳悦。文科承旨。 赠领议政长原府院君。生讳廷式吏曹参议。以扈 圣功。 赠吏曹参判。无嗣。取弟长溪府院君芝川讳廷彧次子承文正字讳奭为后。罹昏朝壬子之狱。卒于配所。 褒赠司谏。生讳坤载进士。有峻望。是公五世以上也。曾祖讳尔章礼曹参判。 肃庙朝。被选循良吏。题名殿柱。王考讳晸三膺直指使。尹湾廉明。清人戢戒。 英宗朝。拜咸镜监司。监赈尽瘁。竟卒于官。讣闻。 上震悼。命录用子孙。考讳处龟。以县监讳昱之子。出为季父观察公嗣。早卒。妣全州李氏。大司谏道谦女。无子。以参判公第三男讳曼之孙为后。即公也。生父讳处斗。有孝行学术。妣安东金氏。县令敏行女。文忠公尚容六世孙也。公以 英庙乙卯九月二十四日生。幼有至性。事亲尽志体之养。壬申。承重监司公忧。时年未弱冠。千里扶榇。动无违礼。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90L 页
北人来哭者举涕泣曰。吾侪垂死而活之者黄公恩。可无报乎。鸠金五千缗以赙之。公辞曰。吾不敢以丧故。负祖轸民意也。拒之甚牢。民到今称之。癸巳。承 传除 宁陵参奉。及为安峡县监。十考不调。时旌善守缺。 上退望筒者三。仍 传曰。江原道守令。十考十上善治者拟入。铨官按簿得公名。遂改拟以蒙点。公感激 殊恩。及赴任。刷吏逋苏民瘼。约己奉公。声绩益茂。连岁大侵。殿屎者满一境。公尽心赒恤。若监司公之赈北也。郡有军器库灾。吏以厅徵改备请。公曰吏病矣。吾可以惜费乎。遂捐俸金八百以新之。吏民感戴。立石寓去思。移拜高城。为治如前规。时有一相臣游金刚者归语人曰。黄某治民。无愧古循吏云。公历典郡邑十馀载。冰蘖之操。久而愈厉。及解绂归。囊橐萧然。不以一毫私。客或讽之曰。何不稍存赢馀。为二子后日计乎。公叹曰。富而益过。不如遗安之为善。乃以修身大要。作百韵诗。以诫二子。初寓杨根之龙津。贫无以自资。壬申。移寓忠州地。翌年癸酉六月初六日。以微感卒。寿七十七。其疾革也。家人号泣。公浩然委命。言不及私。可见充养之有素也。以八月日。葬于本州加次山面岑屏之子坐原。配全州李氏。通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91H 页
德郎巩女。湖堂道村萱曾孙。公之庚寅大病。以烈行著。别有状。墓坡州金隅辛坐原。从先兆也。举三女。适李勉心府使,李必新进士,尹恒镇进士。再聘星州玄氏希泰女。柔惠端恭。事公姑尽妇道。祗修门内。以佐夫子。墓忠州山尺面榆岘背震之麓。举二男。长圣源娶权𤒩女。生一男一女。男乘娶而夭。女适士人吴翼善。次晋源出为从祖弟玕后。实承公曾王考参判公祀也。娶参奉柳兴庆女。有一男稕。外出并略之。晋源赍公家状来。示近默曰。晋源幼而孤露。又鲜懿亲。先父之言行志业。昧昧焉莫之知。闻之诸父老。略曰幼而孝恭于父兄。明秀警悟。文艺赡蔚。其详则不可得而知也。顾不孝无状。不能述母语以阐父懿。若欧阳氏之陇阡。惟得君子一言以图不朽。庶可以少泄终天恸矣。拜且泣。其言甚悲。近默少日。虽不及奉公之仪范。然雅知公入焉而绍述家风。出焉而映带班缀。缅想风猷。窃不胜嘐嘐之仰。今于谒状。不敢以猥越辞。顾其家传不备。不足以尽公德善。然恪谨于奉公。恳恻于苏瘠。谨辞受以彰祖惠。薄赀财以昭子训。此皆能人不能。法可以有状。遂为之撰次一通。以慰孝子之心云。
果斋先生集卷八
 事实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91L 页
先考事实
先府君讳鼎柱。字伯象。姓成氏。昌宁人。国初礼曹判书靖平公号桑谷讳石珚之后。九世祖讳世纯。官大司宪谥思肃。载海东名臣录。是生听松先生讳守琛谥文贞。是生牛溪先生讳浑谥文简。从享 文庙。是生沧浪先生讳文浚。仍三世以道学显。高祖尚衣院佥正 赠大司宪讳熙胄。以知中枢靖惠公讳㮨仲子。出为伯父司宰监佥正 赠左承旨讳栎之嗣。世守家法。不屑进取。南溪,明斋两先正所撰碑志详焉。曾祖讳至敏。进士官掌乐院佥正。号守拙堂。祖讳范锡。文科历三司。官止左承旨。有长德伟器。负公辅之望。位以寿阏。考讳德求。进士官德山县监。文学行谊。见重士友。以孝 旌闾。艮谷李公乔年铭之曰。卓乎其孝。闇然其学。谦谦若退。孰识懿德。妣淑人青松沈氏。县监讳命哲女。吏曹参议寿亮之曾孙。温顺端庄。闺德甚备。生二子。府君其长也。以 英宗丙寅六月二十七日寅时。生于汉京莲池洞第。自幼嶷然如成人。承旨公甚爱重之。岁辛巳。聘全州李氏。丙戌。丁德山公忧。戊子。丧李淑人。是岁移奉承旨公之葬于高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92H 页
阳之蟾岩。时府君才踰弱冠。克完大事。情礼无阙焉。庚寅春。再聘白川赵氏。 正宗丁酉。丁沈夫人忧。是岁秋。挈眷移居于新昌之庄舍。己亥。发解进士试。庚子春上庠。甲辰。以掌议。还书青衿录墨削人李宗城,李哲辅,吴遂采,宋翼辉,李匡谊,尹光缵,尹光绍,赵载敏,边致明,俞彦国,安錞诸公姓名。士论伟之。是岁冬。筮仕 永祐园参奉。乙巳。移童蒙教官。挈还京师。丙午。换禁府都事。丁未夏。押付鞠囚于原州还。换授冰库别检。旋升掌乐院主簿。戊申。拜司宪府监察。泮试对殿策。初拟擢第。以其讥切时弊。诎而置末。己酉春。坐押班生疏递。是年秋。甄拜扶馀县监。庚戌四月。坐检事罢。是冬丧赵淑人。辛亥冬。三聘汉阳赵氏。是月追勘扶馀检事。谪公州。翌年夏宥还。冬拜敦宁府主簿。癸丑春。除平泽县监。值甲寅大饥。尽心赒赈。全活甚多。丁巳夏。升金沟县令。前后居邑。以文为治。沟是鹤岩赵文忠公遗爱。建置兴学堂。有养士之规。而废坏者久。府君捐廪修举。勤于课士。士多丕变。时有一贵近宰邻邑宰同省者。待之甚谨。府君以公干过之。因邑吏罪而笞其首吏。本倅衔之。己未四月。绣启论贬。以饥民捐瘠(十六口)社坛无门等事为案。及置对勘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92L 页
定配律。 上曰。饥与病不分明。定配过矣。又曰。如不手坏壝门。则定配分拣。律官之忽引不干之律。此亦窥度之一端。令该曹严治。禁堂推考。仍命改拟律以入。于是罪止罢夺。癸亥春。作东游。遍览海山内外。转由四郡踰岭。看顺兴浮石诸名胜。甲子。又有清凉陶山之游。有诗篇藏于家。乙丑夏寝疾。丙寅五月二十五日戌时。考终于冷井洞第。享年六十一。以七月某甲。葬于高阳芝英洞午坐之原。先是李淑人葬在蟾岩先茔之侧。以己未移葬于芝英洞府君墓。同原而稍前。次配赵淑人初葬于蟾岩丙坐之原。辛巳十月。改卜坐丁之原。于德山公墓之左麓。而府君及元配三合祔之。三配赵氏。以辛巳八月十七日卒。别营癸坐于承旨公茔右而葬之。(后移祔府君墓。)元配李氏。大司谏昌任女。丁卯二月二十七日生。戊子正月二十一日卒。享年二十一。无所育。次配赵氏。通德郎衍五女。 赠都承旨白野锡周玄孙。辛未十一月初六日生。庚戌十二月二十三日卒。享年四十。生二女一男。三配赵氏。学生泽源女。校理休川重吕五代孙。丁亥十一月二十一日生。享年五十五。举一男。女长适东莱郑进容。次适商山金汉钟。男长即不肖近默。次迷默。近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93H 页
默娶郡守韩用谦女。生一子三女。女长适朴升寿今校理。次郑基兴今教官。次洪在善进士。子载玹夭。取族子载琼为子。参奉。庶女适晋州姜永奎。述默娶牧使赵云明女。有一女适林哲相。侧出一男幼。郑进容有一男二女。曹教承,林德洙其婿也。男基硕。金汉钟有二男一女。女适尹行斗监役。男长龙求。次凤求。
 府君末年。语子侄曰。凡人身后文字。掇拾细事。强意赞扬。诚亦可哂。吾故自著吾志。汝曹可体此意也。不肖泣而受之。其敢违乎。第伏念遗教所指。即大文字铺张说。而不肖区区羹墙之慕。则片言细行。皆可传之于家。且况一事之微。有可见本原之全者乎。不肖晚生蒙騃。不能善观志行。将无以阐前美而贻后。则不孝尤大矣。家状亦是状体。有不敢下手成文。只叙家世阅历本末大略。粗仿年谱之例。名之曰事实。至于语涉赞扬者。别为遗事。以示不得已之意。而于遗意。未敢知何如也。
果斋先生集卷八
 遗事
  
先考遗事
府君性度宽仁。襟怀昭旷。善非矫厉。行无拘曲。圆而有方。疏而不迂。处乎得失利害。未尝有苟且计较之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93L 页
私。事应既已。不复系著。坦荡荡而无戚戚。
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府君实有之。其所以与同忧乐。一出于至诚恻怛。到老同室。不忍相离。家人感服。自无间言。间以宦游。虽或分张。而书札络绎。纤悉如相对酬酢。得一味而分尝。无一念之自私。
兄弟姊妹。晚境湛乐。团栾之场。耆艾以差。时或相对坐睡。又复相寤笑谐。家人叹其气像之画不得也。
孝友之性推之。而睦姻任恤行之有裕。以至对人接物。无贵贱少长。诚意周洽。人莫不悦服。其在官也。轻财喜施。有急必赒。几乎无物我之间。以故人或有求未得。亦无情外之谤。此岂声音笑貌之可能者哉。
于货财不期疏而疏。于服用不期俭而俭。随遇而安。无所用心。于官于家。处己以约。虽远途久客。而行具不时可办。
平居无隐微之私。处事遵平易之道。对家人接外客。悃愊无间。如家产之细琐。人人皆可得以知之。视人之机心矫情者。深耻之。
平生绝无利己害物之心。必以扬善隐恶为事。虽于婢仆。待之必有道。尝失一册子之手写者。明知为一奴之所窃。即以钱可一册价者。与其奴使之求觅。不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94H 页
移时而册得完。
自少以立扬自期。勤于举业。如誊写钞集。积成卷帙。赋俪尤工。而屡举不第。侪友咸称屈焉。至于末年。子侄翰墨之场。口号成篇。不似经思也。于诗词。不甚留意而遇境速就。发挥性灵。赏鉴者谓有清婉之风致。如公牒讼判之事理艰险者。口授立成。辞简意备。常以短于笔为歉。而运毫如飞。神采发越。书札酬应。伻不停门。而词翰粲如。具眼者或藏其牍也。
明于国朝故事。评论人物。商确是非。历举本末。如诵己言。
居官也。脱略烦冗。每有逍遥物外之想。金沟衙轩之西垣外。有溯濂堂者。即童土先生之甘棠也。府君治其荒芜。用为书室。复就堂后池中之坞。起数楹为亭。扁之曰一鉴。以半亩方塘一鉴开之诗。刻而揭之。设一扉于西垣。名曰通溪门。散步吟赏于其间。忘其为太守也。
六七年历典县邑。而及归依旧清贫。惟两世之碑志石物。自致其诚孝焉。
晚年家食贫约。而不以累心。吟诗看书。藏梅养鹤以自娱。厌处城市。缅怀田园之乐。而无钱买山。有志未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94L 页
就。书揭归去来辞,乐志论。时时朗诵而叹息焉。
性本任真。深疾外务徇名之习。而苟有实学之人。规度虽或不同。中心爱之。必加礼焉。
不肖年十八九时。尝教曰。为士者读书为本。而读书须及少壮。汝若准十年专力读书。则借使科名差迟。所得不已多乎。汝其勉之。不肖乃不克遵教。可胜痛恨。
惇伦所推。友之有道。于数人也。丧而加麻。祭而助需。眷眷不自已。府君之丧。亦如之者有数人焉。
尝语不肖曰。吾之友固多矣。过从则绝罕。慎于择交。简于行己之道也。汝不可不知也。
李戚丈(景基)尝谓不肖曰。先丈弱冠而孤。家势零替。倘非克勤文学。成就贤弟。知名士友。建立门户。则亦安得保有今日㨾子。虽其潦倒荫路。浮沈末俗。而其不坠先美。以庇后昆之功。亦岂浅鲜哉。况两世之积屈于科第。积善于实地者。启庆获伸。其必在于后人乎。
李黄州丈(洛秀)语不肖曰。先丈疏通恺悌。而内行甚备。如先丈。何处得来。余守荣川也。尊大阮任丰基。先丈留次于丰。适值大阮有病患。余往问之。见先丈守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95H 页
病不离。流汗而坐。障之以屏。寝处不宁。余曰。老人何不任便居处。而劳苦若是。先丈答曰。此乃所以为安也。余至今想像而钦叹不忘也。
海隐先生遗事
 先生之德学言行。遗胤君之所叙述者备矣。近默之游门下。既无公明宣之三年。尹和靖之半年。而且未能善观而善言。则复安敢僭论而赘说哉。第自先生盛年。以至中晚。而亲炙于一曝者。亦有之矣。敢就所尝蠡测者。录其一二。兼叙年历睹记之实。以寓感慕云。
先生赋性仁厚而中正。禀赋完粹而纯固。其为学。早透义利之关。深信圣贤之道。既无文词组丽之习所渗泄。又无荣辱得失之念所移夺。故志学以来七十年。专精熟读者。圣贤之书也。其行程节次。规模格局。一是圣门成法。则所谓丕哉圣谟。六经之编。耳顺心得。如诵己言者。岂徒然哉。玩味也涵养也践履也。即一串事耳。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其是之谓欤。所论著者。其书满家。其谨严规矩。宁为依仿成说。不敢为高奇深眇之论。而经说中或有发先儒所未发。为之订正者。虽谓之质前圣俟后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95L 页
贤可也。根源则六经。门路则四书。而其汎滥乎子史百家者。广其闻见也。谓朱子书总大典集大成。笃好而专尚。节节通透。段段烂熟。岂曲学凭籍。俗儒受用之比也哉。盖其尊德性道问学之功。交修并进。故得圣贤之心。而验之于自家身心。戒谨恐惧。无时不然。慕圣贤之事。而体之于日用事为。造次颠沛。无处不然。则所以养深积厚。持之以久。亹亹上达者。自有不期然而然者矣。于以考其践履。则事亲之孝。奉先之诚推之。而恩义伦理。各得其当。故宗族乡党。咸称其仁。谦以自牧。犯而不校。善则嘉之。不能则矜之。严于义利而止不近名。坦其胸襟而应不循物。周穷恤贫。庆吊赠遗。称其力而常患不足。造请迎送。书札往还。尽其礼而罔或有遗也。验其气象。则朴实平易。文渊范懿。和而亦庄。扰而亦敬。平居无疾言遽色。其于年友心交。情真输溢而平淡自如也。惟其无偏私固滞。故器量之可见者。弘大平粹。不待于勉强。积于中者。包涵渟滀。不见涯涘。故发之文章者。闳肆演迤。不以雕琢为务。尝论文人自信之癖曰。这若非上圣。必是下愚。朱子岂欺我哉。凡圣贤书所论德行。无非为先生准备语。则先生之学所造之深。槩可知也。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96H 页
左右就养乎重庭。而尽其爱敬之实。视无形听无声。如将有召。如恐有失焉。蚤夜勤励。不撤看读。学必讲教必勤。空空亦竭。循循有序。其应事接物。无一事之非学。无一言之非礼也。(以下五条。乙丑录。)
自少所读之书。纸头劄记。历历考据。秃笔细字。井井不紊。读书娴熟。不疾不徐。始终如一。其遇意会处。音响洪亮而激昂。若出金石也。
于朱书节要。从头至尾。传诵不差。此亦有以仰验其进学之一端也。
常举心诚求之。天其遂吾愿乎句语。而勉励之恳恳也。
同枢公丧。戚易扶护之节。有感动人处。小子径归也。谓此行不易。虽于废业之中。中庸首章。易乾坤卦。为之论说。俾知头脑。又作序以赠别焉。
盈德行往省也。留四五日。而使读近思录如干章。且举君子不重则不威章。以为顶门针。何敢忘也。
乙亥。堤川于季父会下时。拜候于悲扰中一宵。只以壮年光阴实地工夫勉之。
戊寅。杖屦之游紫玉山也。小子时任庆山。趋拜于玉山书院。夜读玉山讲义一通。性理名目。得以粗闻也。
果斋先生集卷八 第 596L 页
和明翁玉山诗一绝。又有东京诗五律。
庚寅。以永川倅趋唁也。先生时六十七岁。犹致毁瘠。哀而有礼。吊客迎送时。虽馈奠已令代行。而客去必复入哭。哭必返所庐而止焉。疏状谢答也。至卑幼。罔不手书。入夜颇提撕经义。而随其考检。篇章第几。板叶第几。应手抽启。无一差错也。
壬辰。以松宰进候。癸巳。以广判拜辞时。小子尘土满襟。行期拘牵。殊未有讲说。先生指座隅木枕而言曰。近或昼卧。吾衰可知。然窃观夙兴晨谒如昔时也。
丙午一拜。有会话录。愧无讲学之实。止称会话者。先生所手书。而并小子汗漫吟咏。一一手书曰。为替面地也。小子蒲姿路瘁。兼苦暑證。而窃仰先生。安坐不动。看书不撤也。此行虽未遂卒业之初计。而得以究观德学之始终则亦幸也。
 右年历语录。只记亲炙之疏数。而所闻见者。何足备语录之万一。即此而小子之合下无亲切问业。益无所逃罪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