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x 页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谥状
谥状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42H 页
赠吏曹判书龙门赵公(昱)谥状
上之六年庚子。京畿儒生李泽臣等上言。言先儒赵昱道学之实。请加 赠赐谥。事下吏曹。曹覆启以超赠体重。请议大臣。越三年癸卯。右议政臣权敦仁献议曰。 赠参议臣赵昱。以先正臣赵光祖之高弟。学问之笃。非但为先正之所奖许。 明庙朝五逸之荐。时称得人最盛。而赵昱即其一也。 仁庙朝。有先贤录之抄启。而赵昱又被其选。则道学之博邃。德行之高洁。为当时之推重。可知也。故 貤赠之举。俎豆之享。前后朝家之褒尚者。固备矣。而特坐阶秩。尚阙节惠。可谓斯文之欠缺。宜其士林之赍咨也。今若加 赠其官。施以易名。则实有光于重道崇贤之 圣德。亦可以慰多士久郁之情。而事系殊典。伏惟 上裁。上可之。于是。加 赠公吏曹判书兼成均馆祭酒。太常将议谥。适寅永管龙门书院。院即公俎豆所也。由是。院诸生及公之后孙诸人。皆欲使寅永为请谥之状。寅永末学也。何能有发挥公哉。唯是相国赵文孝公翼。 仁 孝间名臣也。尝撰公行状曰。公讳昱。字
上之六年庚子。京畿儒生李泽臣等上言。言先儒赵昱道学之实。请加 赠赐谥。事下吏曹。曹覆启以超赠体重。请议大臣。越三年癸卯。右议政臣权敦仁献议曰。 赠参议臣赵昱。以先正臣赵光祖之高弟。学问之笃。非但为先正之所奖许。 明庙朝五逸之荐。时称得人最盛。而赵昱即其一也。 仁庙朝。有先贤录之抄启。而赵昱又被其选。则道学之博邃。德行之高洁。为当时之推重。可知也。故 貤赠之举。俎豆之享。前后朝家之褒尚者。固备矣。而特坐阶秩。尚阙节惠。可谓斯文之欠缺。宜其士林之赍咨也。今若加 赠其官。施以易名。则实有光于重道崇贤之 圣德。亦可以慰多士久郁之情。而事系殊典。伏惟 上裁。上可之。于是。加 赠公吏曹判书兼成均馆祭酒。太常将议谥。适寅永管龙门书院。院即公俎豆所也。由是。院诸生及公之后孙诸人。皆欲使寅永为请谥之状。寅永末学也。何能有发挥公哉。唯是相国赵文孝公翼。 仁 孝间名臣也。尝撰公行状曰。公讳昱。字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42L 页
景阳。姓赵氏。其先平壤人。九世祖仁规。佐高丽忠烈王有功。封平壤伯。谥贞肃公。子孙世为大官。公以弘治戊午八月甲申生。幼有异禀。儿时受书。一再读。即成诵。作句语辄惊人。尝泛舟汉江。文士多会。令作诗。即曰青山面面立。汉水悠悠下。峨洋山水间。谁是知音者。一座惊叹。时年十三。以侍亲疾有闻。又爱兄异甚。邻里称其孝友。十九。中生进两试。远近闻者。莫不慕其才。而乃慊然。谓人之生世。岂但以功名为事。遂有求道之志。闻赵静庵及金老泉。讲古人义理之学。乃从之。闻中庸大学之旨。扁其居曰愚庵。沈潜研究。至忘寝食。静庵尝曰。诸子中求道之笃。无如赵某云。己卯春。读书于龙仁别墅。一日。梦见朱子。感而作两绝。以寓其志。及祸作。欲上疏辨理。搆草未上。坐门生系狱。以年最少脱祸。使其疏上。祸将不测。而以未及上为恨。遂作词而悼之曰。雨雪交纷兮阴雾凝。平路险隘兮山崚嶒。下土茫茫兮不见日。凤鸟飘飘兮焉可凭。蓬丛棘林兮。万里思飞腾。自此有隐居之志。谓其兄养心堂曰。泰山颓矣。吾将安仰。两贤没矣。谁与讲道。不如遂吾所学。以遂初志。庚辰春。与其兄养心堂。筑室于朔宁旧业。同处讲磨。兄弟自为师友。人比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43H 页
之二程。养心讳晟。亦志学多闻。与公并有重名。癸未。公先人以定州判官。卒于任所。奉柩还葬。哀痛过制。既绝而苏者数矣。服阕。作中庸大学图。改号曰葆真庵。自两贤没。泊然无当世之念。绝意科业。常高蹈远引。而己卯凶焰。久而愈炽。公常在指目中。大夫人深以为惧。力劝赴举。不得已一赴。得举第二。及庭对。以格致诚正为言。考官意其为己卯之党而黜之。自是。力陈于大夫人。不复就试。其后党禁稍解。以廷荐除浚源殿参奉。为亲老就之。居一年。换 顺陵。未久递。又除 英陵。辞疾而归。及大夫人下世。卜居于龙门山中。号其洞曰遁村。名其堂曰洗心。有终焉之计。故世称龙门先生。学者多归之。日与讲论经旨。夜深灯尽。则独坐沈思。至于疑义有自得处。则必呼门人子弟。抽出经传以验之。一夜至二三。或达曙不寐。其究心经传如此。及 明庙下求贤之教。朝廷荐成公守琛,曹公植,李公希颜,成公悌元及公德行以闻。特授宣务郎内赡寺主簿。初欲陈疏以辞。以人主励政之初。被不世之遇。乃就之。出知长水县。为治以新民善俗为务。去苛扰。存大体。静而不烦。吏顺民安。择士子之秀者。聚而教之。寒乡后生。颇得知为学之方。至于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43L 页
旁邑之士。亦多闻风而至者。乙卯。倭寇猝至。陷巨镇。主帅苍黄失措。唯以杀戮立威。人皆股栗。公独以理争之。帅感悟。止其杀。稍得御寇之策。贼退即解印。归龙门旧隐。因与世绝。惟以穷理教人为事。丁巳十二月庚寅。以疾卒于京城青坡里第。明年二月丙申。葬于砥平龙门山南支丑坐未向之原。即旧隐之后也。其所为诗文甚多。抄其可传者为十卷。又门人所记言行可法者为一卷。未及锓梓。失于壬辰兵燹。今所存。只绝句若干首而已。其诗文脍炙一时。笔法之妙。又称独步。然乃其馀事也。性好山水。每匹马游览名山。不问远近。及晚而入深山。优游泉石间以终。其胸怀清洁。绝出尘俗。然在公非为高致也。惟其能早自得师。委己于义理之学。临祸难而不挫。处穷困而不变。孜孜一生。死而后已。此其所学之正。用工之笃。所得之深。所守之正。为世所至鲜而人不可及者。所交皆当世贤士。成听松,徐花潭,李退溪,金慕斋,睦玄轩。皆其执友也。诸贤称之。有曰。笃志道学。期造圣域。有曰。得路著工。进进不已。有曰。识得儒家工程。唯公而已。可见当时朋友间推许之盛也。曾祖妣康津安氏。祖妣朔宁崔氏。妣李氏。宗室春阳君徕之女。配青松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44H 页
沈氏。汉城府左尹青城君顺经之女也。有四男一女云。呜呼。先生殁。今且百年。当时门人。记其平生学问出处大略。而未及为状也。近者。其曾孙门衡。以其一门之议来请状。翼夙闻先生为学道隐居之君子。心所景仰。今又得其详。其景慕益深。谨就此所记。略加删改。为状以遗之。冀传于久远云。夫以赵文孝之道学文章。有此立言。则如寅永者。虽欲更赘一言。得乎。只以原状所漏者。略附于左曰。掌隶院判决事讳得仁。成均馆典籍讳扬门。定州判官讳守諴。即公曾祖以下三世。而四男。元宾,孔宾,仁宾,鸿宾。惟孔宾,仁宾。荫仕。一女嫁某姓。公殁后 仁祖十四年丙子。命抄启先贤。相国金文贞公堉。主其事。以公应选。 孝宗六年甲午。书院成。九年丁酉。行状成。 肃宗三十九年癸巳。因砥平儒生朴世龟等再上疏。请宣院额。筵臣闵文忠公镇远。大臣李忠文公颐命建白请。许之。遂赐额曰龙门。遣礼官侑之。 英宗十六年庚申。大臣金忠靖公在鲁。又白公学行。请褒赠。始 赠吏曹参议。 正宗三年己亥。遗集刊行于世。是不可不载也。公既以赵文正为师。徐文康,李文纯诸贤为执友。成文贞,曹文贞诸贤。同遗逸之荐。则虽百世。可以知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44L 页
公也。
赠吏曹判书梁公(山璹)谥状
梁公山璹。殉于晋阳者也。已赐祠赐赠赐旌。而独未及赐谥也。士论惜之。至 纯宗乙亥。今领敦宁府事赵公万永。以湖南绣衣启言之。事下有司。越五年己卯。始加 赠吏曹判书。尚以请谥之状未成。因循未遑者。又三十年。今其后孙缵永甫。谓寅永为赵公之弟。述其义。乞为文。寅永有不容辞。按梁氏贯济州。初祖良乙那。与高乙那,夫乙那降于济之汉挐之山。世称高夫良三姓。而后改良为梁。即公之先也。历罗及丽。世有显官。入我朝。有讳彭孙。当 中庙盛际。官弘文馆校理。与静庵赵先生同德协赞。竟为壬人所搆。同罹于祸。世称学圃先生。实公大父也。考讳应鼎。文章德望重一世。官成均馆大司成。号松川。妣贞夫人竹山朴氏。判官仲允女。公以嘉靖四十年辛酉生。生而端粹聪颖。游戏有度。五岁。松川公欲试其器识。指牛马。问所取舍。公对曰。马也。松川公曰。奚取于马。公复曰。男子之用。莫如马也。松川公甚异之。及受学。手不释卷。博涉群书。蔚然若老成人。公之兄生员公山龙。禀资文学。亦超伦比。世咸以双璧称之。丙子。松川
赠吏曹判书梁公(山璹)谥状
梁公山璹。殉于晋阳者也。已赐祠赐赠赐旌。而独未及赐谥也。士论惜之。至 纯宗乙亥。今领敦宁府事赵公万永。以湖南绣衣启言之。事下有司。越五年己卯。始加 赠吏曹判书。尚以请谥之状未成。因循未遑者。又三十年。今其后孙缵永甫。谓寅永为赵公之弟。述其义。乞为文。寅永有不容辞。按梁氏贯济州。初祖良乙那。与高乙那,夫乙那降于济之汉挐之山。世称高夫良三姓。而后改良为梁。即公之先也。历罗及丽。世有显官。入我朝。有讳彭孙。当 中庙盛际。官弘文馆校理。与静庵赵先生同德协赞。竟为壬人所搆。同罹于祸。世称学圃先生。实公大父也。考讳应鼎。文章德望重一世。官成均馆大司成。号松川。妣贞夫人竹山朴氏。判官仲允女。公以嘉靖四十年辛酉生。生而端粹聪颖。游戏有度。五岁。松川公欲试其器识。指牛马。问所取舍。公对曰。马也。松川公曰。奚取于马。公复曰。男子之用。莫如马也。松川公甚异之。及受学。手不释卷。博涉群书。蔚然若老成人。公之兄生员公山龙。禀资文学。亦超伦比。世咸以双璧称之。丙子。松川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45H 页
公出为义州牧。公陪焉。路逢眉岩柳公希春。眉岩一见公大奇之。书诸日录曰。某年十六。端雅可爱。其见器重于先辈已如此。辛巳。遭外艰。居丧以礼。未尝见齿。服阕。以学无尊师为忧。遂负笈就业于牛溪成先生。先生每以学识之精博称焉。公于讲论之暇。旁通数术。凡天文地理。靡不精究。又因松川公所授阵图。穷其合变之法。盖欲为经济有用之学。不但为高谈性命也。当是时。倭衅已启。丁亥兴阳之变。鹿岛万户李大源死之。戊子春。倭使橘康光来求和。公闻之。欲觇倭情。与清溪梁公大朴同往岭南。微服托护行。探于从倭。始知日本王源义藤为平秀吉所灭。而我国茫然尚不知也。己丑。倭使玄苏等。又来请通信使。公叹曰。此狡倭欲试我兵力耳。不然。何每年求和乎。自是。遍游三南。察人情。相地势。人皆谓流连光景。而不恤也。至十二月。持斧伏阙。上疏斥时宰。语多激切。且言重峰赵公宪预知贼臣汝立必反。可谓先见。而尚在谪籍。 上特命放还赵公。时公兄山龙亦上疏言事。时人皆斥以狂妄。公曰。人不知。何伤也。及壬辰。倭大举入寇。连陷釜山东莱。岭南一路望风奔溃。无敢婴其锋者。公与兄山龙,弟山轴。痛哭告母夫人曰。国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45L 页
危如此。子等将死于王事。母夫人曰。吾家世受国恩。且救国而死。得其所矣。汝等努力哉。公谓兄与弟曰。先君子十年前每说南忧。勉我曹以报国。言犹在耳。何敢忘也。遂驰往前府使金公千镒家。誓与共济艰危。因倡勇敢。办粮饷。传檄列邑。旬日之间。应募者甚多。既而闻贼逼京城。 御驾播越。公日夜号泣。治兵益急。时观察使李洸。率本道兵到锦江。闻王都失守。罢兵以归。公愤甚。欲与金公驰檄讨之。苔轩高公敬命。亦起义于光州。闻之贻书曰。巡使诚有罪。如此亦妨事体。公遂止。以所募兵推金公为盟主。金公以公为副将。公兄山龙。为运粮将。义声所及。兵威大振。以六月出师于罗州。留弟山轴。以养母夫人。金公雅知公习于兵军事。悉以委之。公信赏罚。明号令。爱养士卒。与同甘苦。由是。旌旗精采之严。为诸义旅最。于时也。贼氛遍于七道。藩阃将兵之臣。举皆畏缩窜伏。无敢有出兵相拒者。朝廷命令。不通于南方。父老军民。不知 君上所在。公慨然将奔问于行朝。谓金公曰。江都之地。为南北要冲。水陆关防。宜急引兵据之。无为贼所夺。上策也。但孤军深入。难以独立。宜益募湖西义兵。与两南声势相倚。则贼锋可遏矣。金公从之。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46H 页
遂以舟师入江都。公持蜡书。徒步昼伏夜行。七月。抵龙湾。 上闻之大喜。即召入。公伏地痛哭。因前奏贼势鸱张。及两湖诸臣起义事甚悉。 上为之流涕曰。久不闻南中消息。今见汝。始知旧疆之犹保矣。公对曰。臣白面书生。只仗忠义而起。至成败利钝。一听于天。而但知一死报国矣。仍陈兴复之策。 上慰奖备至。特授工曹佐郎。因拜金公倡义使。高公招讨使。授以教书。略曰。龙湾一隅。天步艰难。地维已尽。予将何归。瞻彼长江。亦流于东。思归一念。如水滔滔。又以 御手亲赐药物于公之掌中。谕曰。归语金千镒,高敬命。及时恢复。俾见予有日也。公承命。挥涕拜稽而退。朝臣多劝公留仕者。公固辞。因赋诗以见志曰。千里刳肝谒紫宸。密承酬酢 玉音频。殊恩到骨终何补。一死方知报 主辰。盖以死自矢也。公还到江都。陈兵马读教书。宣 上恩德。诸将士闻者。莫不挥涕效死。又飞传教旨于高公。高公已殉锦山之役矣。公自龙湾归后。三南州郡。始知 銮跸所住。漕转达于行在。命令通于下都。倚公一军如长城焉。明年癸巳。 天朝遣将李如松等来援。大破贼于平壤。乘胜复三京。贼乞和。退岭南。公随倡义使。奋力追讨。至咸安。贼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46L 页
酋清正。尝不利于晋州。恚甚。请于关白。欲攻晋州以犯湖南。秀吉许之。六月。合诸酋兵数十万直犯晋州。天将刘总兵綎军大邱。移书于清正。喻以利害。不听。沈游击惟敬。留贼酋行长所。谕使止之。行长曰。此举清正主之。吾不预焉。不如空城以快其志云。倡义使闻之。曰贼谋不可测。且晋。湖南之蔽也。不守晋。祸必及湖南。官义诸将多不从。或移军而左次焉。公谓倡义使曰。弃我城。资仇敌。非义也。贼若得志于晋。必长驱湖南。不御之篱外。反欲禁之篱内。则譬如既决之澜。不可防也。然强弱悬殊。若求天兵以为援。庶可矣。倡义使然其计。遂先向晋州。右义兵将庆尚右兵使崔庆会。忠清兵使黄进。巨济县令金俊民。海美县监郑名世。左义兵副将泗川县监张润。复雠义兵将高从厚及副将吴宥。熊义兵将李继琏。飞义兵将闵汝云。彪义兵副将姜希辅等。各领兵来会。而金海府使李宗仁先已入守矣。公以疾在后。翌日倍道而进。人谓公曰。贼必欲得其城。势甚危。何急往为。公不听。驰入城。倡义使即遣公及洪涵等。乞师于天将刘綎。公辞气慷慨。声泪俱发。天将为之改容嗟叹。犹不肯出兵。公无如何。还于晋。贼已逼城。洪涵等。皆弃走。公泣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47H 页
曰。临危苟免。使主将独陷死地可乎。单骑驰进。围已合。不可入。乃自南江泅而达岸。一军皆惊。会奋义将姜希悦。敌忾副将李潜。亦来会。分守方略粗定。至二十一日。贼环城三匝。城中按兵不动。贼乃退。明日。贼进薄城下。用鸟铳放九如雨。夜又自东门大喊登城。黄进等力战却之。本州牧使徐礼元恇㥘失措。军心不附。公言于诸公。以张润权摄州事。士气由是稍振。相持屡日。贼不能胜。适大雨。城少坏。贼欲乘而入。金俊民死之。自是姜希辅,黄进,张润等。连日战死。公与诸将。协力竭诚。而见战死者。如悲亲戚。士以是莫不以死自誓。二十九日。城东隅又大崩。贼蚁附以登。李宗仁持短兵。薄战退之。贼又从西北门。挥剑踊跃而至。徐礼元先走。军遂大溃。诸将皆登矗石楼。公与倡义使之子金公象乾。共扶倡义使。北向拜。将赴南江。公素惯于水。金公曰。君可以自免。更为后图。灭此仇敌。诸义将。亦皆劝公出。公泣曰。既与之同事矣。何忍独生。先投于江以死。年三十三。倡义使父子及高公从厚。与幕下吴玭,金麟浑,高敬礼。兵使崔公庆会。与幕下文弘献。同赴水死。姜希悦,吴宥熊(吴宥),李潜等十馀人。奋剑斫贼。力竭以死。李宗仁转斗至南江边。左右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47L 页
挟贼。投水死。军民死者六万人。公兄山龙。以运粮。出湖南。闻城陷驰来。临水号哭。求尸不得。招魂而返。见者。莫不流涕。是年八月。葬衣冠于罗州之北松川公墓下。事闻。与倡义使。并啜享于晋州之彰烈祠及罗州之旌烈祠。崇祯四年。 赠左承旨。旌其门。配淑夫人光山李氏。教授义贞女。公没。亲检丧祭。哭泣有节。未尝以怨恨意形于色。及丁酉再难。生员公山龙及弟处士山轴。奉母夫人。避寇至州南三乡浦。未及出洋。贼船猝至。母夫人急呼二子曰。吾为大夫妻。义不可辱。耸身入海。家人力救之。怒曰。吾计决矣。拯之何益。遂自沈。二公扶母夫人同溺。一家节死者凡七人。夫人亦投于海。为婢使所援。及登岸。索婢使所佩刀自佩之曰。吾之苟延残命。欲俟潮退。收吾尊姑及诸叔娣妹之尸耳。贼若迫。不可无自处备矣。匿于浦前僧达山。贼又穷搜而入。夫人遂自刎死之。贼亦嗟叹而去。唯山轴妻高氏独得免。贼退潮落。并收诸尸。夫人刀犹在颈。公之木主。在于背。人益悲之。葬祔公之墓。崇祯八年。以烈旌闾。公以秀拔之姿。绝异之识。出自诗礼故家。忠孝之行。擩染有素。而又从贤师之门。研穷乎问学。辨明于义理者久矣。故持斧伏阙。皆经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48H 页
国之大计远虑。而时人莫识也。生平所忧于草泽间者。即倭寇也。及其仗剑而起。誓以一死。从先志也。于是。慷慨之诚。上感 宸褒。激昂之气。下激士心。俾江都一区。屹然为巨障。则未始非中兴伟功。而公亦与有力矣。至若晋阳入守之论。非如有官守者之责。而倡义使倡之。公劝之。不以天将之不出援。诸帅之皆远避为惧也。独婴孤城。力抗巨寇。虽众寡不敌。功未克就。贼之精锐。亦挫尽。遂不敢更窥湖南。此岂下睢阳之遮江淮力哉。鳌城李公恒福。论当时殉节之人曰。从容就义者。金千镒,梁山璹而已。若山璹则一布衣也。可死可无死。城陷之日。千镒劝其出城更图。山璹奋曰。义不可独生。先投江死。非素操之确。能如是乎。夫倭燹殉国之士。磊落相望。非独金,梁二公。而李公以同时人。立论如是。则梁公之为尤烈。庶推也。此可以告于太常。
右赞成琴轩李公(长坤)谥状
英宗丙寅。大臣有以己卯诸贤并 赠谥请。领议政金在鲁言。许多人。不可一并 赠谥。如李长坤,蔡世英诸人。官正卿。在法应谥。其馀奇遵等十人及宗室巴陵君璥等二人。 赠谥为宜。从之。李公长坤。即己
右赞成琴轩李公(长坤)谥状
英宗丙寅。大臣有以己卯诸贤并 赠谥请。领议政金在鲁言。许多人。不可一并 赠谥。如李长坤,蔡世英诸人。官正卿。在法应谥。其馀奇遵等十人及宗室巴陵君璥等二人。 赠谥为宜。从之。李公长坤。即己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48L 页
卯录所载八贤之一。而至 英宗丙寅。为二百有馀年。节惠之典尚阙焉。自金公在鲁筵白之后。逮今百年。又未遑也。靡他也。云仍之式微也。今公旁后裔根晦甫。从岭外。茧足款门。乞为请谥之文。寅永旧柱下也。职宜蒐罗逸事。以补国史。故遂不辞而为之说曰。公字希刚。号琴轩。上世有讳匆言。以碧珍将军。显于丽。子孙遂为碧珍人。至讳坚干。官进贤馆大提学。又三世。至讳希庆。官兵马都元帅。寔公高祖也。曾祖讳慎之。 赠吏曹判书。祖讳好谦。知兴海郡事。考讳承彦。汉城参军 赠议政府左赞成。妣完山李氏。吏曹参判春阳君徕之女。公以成化甲午生。乙卯中生员壮元。壬戌。登文科。官贰相。己卯士祸之后。为党人所斥。始寓骊州。仍归于昌宁旧居。遂卒。墓在县之合山向午之原。配清州庆氏。郡守祥之女。无子。有庶子德南。女适金生德,南子忠恕。金生子一阳。其后乡人士立祠于县之燕岩。以享 赠赞成公及公云。此原状大略也。谨按寒暄堂景贤录。载秋江师友录。而其下有郑公昆寿言。略曰。李长吉。先生同门友李承彦之子。世家昌宁。距先生居。才半日程。与其弟长坤。执弟子礼甚谨。退溪李先生是之。盖公之先公。乃佔毕斋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49H 页
门人。而公为寒暄堂门人也。又按思斋摭言。曰李斯文世靖。经学精熟。训诲不倦。受业成立者甚多。李贰相希刚,成参判梦井及伯氏与余。皆出其门云。伯氏。即慕斋金公安国。而思斋。即金公正国也。其师友渊源。有由来矣。又按己卯诸贤传。略曰。公状貌魁伟。燕山朝。以弘文校理。配巨济。废主常疑公有拨乱志。公惧重得罪。挺身涉海。匿于咸兴地水尺家。时购捕日急。而同类咸以公懒于事笑之。有一人奇其貌。以兄之子妻之。居一年。 中庙反正。公闻之。借衣冠。诣府下通刺。有顷。官隶四出。寻李校理安在。公踞门隅自应。监司以下皆大惊。倒屣迎之。握手泣。各赠以衣。闻于朝。特授校理。令所在护送。由是。声名动一世。又按金公净冲庵集赠别希刚三十韵诗小注。曰李长坤赴平安虞候。岁己巳。其诗云。才堪兼将相。声早冠朝廷。又按冲庵年谱。乙亥七月。以淳昌郡守。与潭阳府使讷斋朴公祥合疏。请复故 妃慎氏。大司谏李荇,大司宪权敏手等。指为邪论。遂被窜。及冬。正言静庵赵先生光祖。筵启伸救。命递。请罪两司。新大司宪李公长坤,大司谏金公安国。右静庵。掌令柳溥,金希寿。右荇,敏手曰。言路。乃国之馀事。长坤反覆晓喻。犹不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49L 页
相容。乃诣阙。各陈所怀。命递长坤,安国云。又按党籍补。言公豪迈清介。备尝艰险。出入将相。咸称其职。又按退溪集权冲斋拨行状。曰戊寅。 上亲政。特有政院之命。吏曹判书李长坤启曰。权拨为承旨。甚合物情。又按安贞悯瑭事实。曰自乙亥以后。与公及申文节鋿。相继典选。启己卯明良际会云。又按冲斋集。言与公甚善。命子东辅。受春秋于公云。又按黄兔记事。言己卯北方有变。 上特命公为北道节度使。吏判申鋿启曰。贰公重地。不宜久旷。如承旨柳庸谨年少可遣。 上曰。予欲以重臣镇服。卿言亦当矣。又按国朝宝鉴。 中宗纪己卯秋。以李长坤,赵光祖,李耔。为元子辅养官。 上御思政殿。召见辅养官。 元子便服侍坐。拱手对案。嶷然如成人。 上命读小学。 元子读之。声音清亮。分析其旨。已通大义。 上凭案俯听。喜形于色。此皆诸家所录。国乘所载。则公之声望言议。学问干局之无适不宜。可推也。又按己卯录曰。己卯十一月十五日夕。南衮驰书曰。国有大事。走马入来。时公以兵曹判书兼判义禁府事矣。苍黄驰到。衮曰。有密旨下。洪判书景舟待命神武门外。先是。衮使景舟潜启曰。欲上变告。近侍之臣。皆其腹心。事机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50H 页
危迫。请开神武门。乘夜入对。盖不欲政院知也。与景舟,金铨,高荆山等。会于神武门外。既入阙。都总管沈贞。参知成云。亦自直所来会。请 上御便殿。令内库器陈陛前。景舟等启曰。赵光祖等。交相朋比。盘据权要。诬上挟私。罔有顾忌。引诱后进。乖激成习。使国势颠倒。朝政日非。请付有司。明正其罪。承旨尹自任等。诣閤门问曰。宰相入阙。而不使政院知。何如哉。公且坐且立。欲语而未及发。俄而内竖出。召成云入。少间。云以寸纸出授公曰。此 御笔也。入直承旨,注书,检阅,修撰等。皆下狱。漏三下。景舟等入侍。密录诸臣名。请速命宣传官金吾郎。领军逮捕。拿致阙下以诛之。公始知当夜扑杀之议。愕然进曰。人君不可以行盗贼之谋。亦不可讳首相而行国家大事。与大臣共议罪之。未晚也。反复切谏。景舟欲启事。或作起动之势。公辄挥手却之曰。何为若是。使不得离席以售其奸计。 天威少霁。命召领议政郑光弼。光弼涕泣力谏。事少缓。及推案入。命赵光祖,金净,金湜,金絿四人。拟死律。光弼与左相安瑭。又面对极谏。乃减死。未几。公辞递。金吾台谏。论公前日推鞫不严。致罪人呼字呼名。请罢。又按林窝杂纂。曰南衮等。谋祸士林以为举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50L 页
事时。不可不使本兵之长知之。瞰公不在。三往投刺以疑之。乃于其日。急招之。公家在兴仁门外。实未知事机如何也。及入对。屡陈昏夜不可掩人刑戮。得缓狱事。公之力为多。又按日月录。曰公终为衮等所挤。削爵黜外。而公本器度卓荦。有文武才。 中庙思复用之。命给职牒。群小尼之。竟废。又按月汀漫录。曰慕斋在骊江。阴崖李公耔。自忠州。公自牛湾。来会于神勒寺。贼臣金安老谓罢散重臣。会于一处。议国家事。将致之重罪。公即归昌宁云。又按慕斋集诗题。云司马所为雨湾。主人李贰相希刚公及我。共醵酒于神勒寺云。又按讷斋集诗题。有曰。希刚相公奉使京师。昌世在潭州。遥赠三十三韵。昌世者。朴公字也。其诗至以安危将相才称之。又寄希刚相公诗序曰。铸成大研。以备磨药之具。公尝去骊兴别庄。归昌宁之日作送云。其临患乱而不屈。处阨穷而无闷。交游契好之始终一致。槩如是矣。又按稗官杂记。言公晓音律。为掌乐院提调时。有工人善琴者。刱制归去来辞新谱。世多传之。公一日坐院中。使鼓一弄。便杖之曰。汝何敢擅作乐操。以惑众人乎。又按野史。云朴永文为大将。与申公用溉及公。会猎而归。公占联句曰。人事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51H 页
百年看落日。申公继之曰。山河万古只行尘。公又要永文续之。永文以为恨。盖不能诗也。亦见公藻思之美。才艺之蕴矣。呜呼。公当 中庙初群贤之汇征也。以经术材猷。致位崇显。蔚然为朝野所倚重。则经济事功之间。必有所俊伟可述者。而文字散逸。无可取徵。只以杂出于传记者。纂次为状。十不得其一二。而不厌其繁琐重复者。以其久远之可䙌也。又不敢以衍语增入者谨之也。虽然。公之师。寒暄堂也。公之道义之交。即静庵,冲庵,讷斋,慕斋,阴崖,冲斋诸先生。皆一代之选。而学士大夫之所宗师也。观于此。足以知公奚必多乎哉。况北门祸作。公虽以职事同入。及群凶咆哮 天威震叠之际。乃不怵死生。犯颜直谏。回圣意于俄忽。纾急变于仓猝。则其为说之难。较之郑公安公追对之时。尤有所倍蓰者矣。然而公于雷霆风波之后。享有田园之趣。琴樽之乐者。亦多年所。则始之谓己卯正人。可也。末之谓己卯完人。亦可也。彼衮,贞辈。于公百世之公议。何哉。此惟在太常氏裁量焉尔。
判敦宁府事晚村柳公(复明)谥状
公讳复明。字阳辉。柳氏贯全州者。自高丽掌令讳湿
判敦宁府事晚村柳公(复明)谥状
公讳复明。字阳辉。柳氏贯全州者。自高丽掌令讳湿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51L 页
始。入本朝。有讳末孙。官执义。再传而讳轩。号骆峰。燕山朝。以大司谏进直言。窜济州。 中庙改玉。宥还。渰于海。 赠吏曹判书。选清白吏。又再传而讳堪。官铨郎。忤贼臣尹元衡。谪殁。生讳永立。官兵曹参判。生讳穑。官全罗道观察使。即公五代祖也。曾祖讳炫。正郎赠吏曹参判。祖讳世宪。 赠吏曹判书。考讳宬。都事赠左赞成。妣 赠贞敬夫人全州李氏。正郎晚吉之女。三世推恩。以公贵也。赞成公有丈夫子六人。公序居五。以 肃庙乙丑生。是夜。伯氏承旨公梦。有龙入于寝。既生。容宇甚伟。见者异之。七岁而孤。二十四而丁内艰。公以前丧在幼年。未能致礼。为至恸。庐于墓。朝夕省哭必尽哀。眼几废。不能视物者久。辛卯。中生员试。有居铨者闷公贫。劝之荫仕。公力辞之。其立志不苟。自韦布已然。丙申。魁柑制。翌年。又魁殿试。例付典籍。转兵曹佐郎正郎,司宪府持平,司谏院正言,侍讲院司书文学辅德。或至再至三。而 实录郎备边郎。兼差也。乙巳。以特旨。擢通政阶。拜同副承旨。升都。凡长喉院,谏院者六。参议礼曹者五。兵曹刑曹者四。户曹者二。佥知,参知,判决事者一。癸亥。升嘉善。历工户曹参判。再任亚尹。三任兵曹参判,大司宪。四任同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52H 页
中枢兼带如同义禁副总管。不可悉数。癸酉。用 肃庙侍从奉玉册劳。超授资宪。拜知中枢,知义禁,刑曹判书,都总管。丙子春。推 仁元王后七旬庆。加正宪。秋。又录 肃庙侍从。加崇政。连除判敦宁。外职则北道评事,京畿都事,义城县令,江原全罗京畿三道观察使。而泰安北青两倅。因见斥凶党。不赴。岭伯与长湍,晋州,骊州等邑。辞而免。奉命则再。以冬至副使。赴燕。而入耆社。在甲戌。始公在骑省。以筹郎滥骑据法论。而筹司反咎驿卒杖之。公即日投劾。虽忤大僚。不恤也。及处言地。知无不言。切中时弊。一日论启。至过十有馀条者屡次。而廷议将筑北汉移畿营。铸钱币。公以为今日人心世道。虽有金城汤池。决不能保守。而居庙堂之上者。不念人和之训。徒出城郢之计。且畿营之设置京中。亦有前辈意义。而我国自钱货之行。人心日渝。物价日踊。豪富积之如山。农民不胜其困。虽不能销已铸者。惟当不为加铸。使之自耗。今反益之。弊当如何。因以重官方。严科场之道。上书言之。至 景庙辛丑。 上有疾。奉 仁元大妃命。策 英庙为世弟。于是。一种不逞之徒。阴怀易树计。贼臣柳凤辉首投凶疏诋之。贼臣赵泰耇踵其后。公慨然以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52L 页
讨逆自任。以疏以启曰。玆事不在多谈。惟在凤辉之为逆与不为逆而已。以国家至重之事。谓之国体太轻者。非逆而何。以 宗社莫大之庆。谓之忙急草率者。非逆而何。臣民欢忭。独自惊惶忧惑者。非逆而何。大策已定。而谓之疑惑靡定者。非逆而何。泰耇则身处相职。不思沐浴之义。诬引乙酉戊辰事。欺罔 圣聪。盖乙酉则 圣祖所询。实在于 储位未建之时。大臣所达。亦在于名号未定之前。今此所引。不但诬当日大臣也。亦所以诬 圣祖也。至于戊辰事。则与今日大不相衬。而故为提说。其心所在。尤不忍正视也。夫焉有动摇国本而独忠于 殿下者乎。又极论韩世良,权圭,朴泰恒诬 上之罪。一边人为之侧目。寻因台臣赵公圣复疏。命大小政事。并令 世弟裁断。大臣三司。迭请还寝。而 上批又有左右可乎 世弟可乎之教。诸大臣方联劄请依丁酉 代理节目。公独谓此固 宗社大计。而第今国事危疑。庭吁不宜遽撤也。多以为不然。竟以此泰耇从宣仁门入。时事大溃。其祸滔天。人始服公先见。及宦官朴尚俭。宫女必贞等。危迫 储宫。事觉。 大妃以谚书。下哀痛之教。委官惧其穷覈也。直请正刑为灭口计。公以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53H 页
前衔上疏曰。今我 春宫所遭之变。尚忍言哉。逆宦妖婢。缔结交搆。百计谋危。无所不至。而在廷诸臣。少无惊动之意。显有周遮之迹。金吾之臣。则伊日 慈教之下。不思亟讨逆竖之道。先行赵圣复鞫问之坐。其心所在。昭不可掩。由是。直声益振。士类甚倚重焉。逮 英庙御极。谦让未遑更化。而凶徒尚把握朝权。公议久郁。莫敢先发。公乃与护军金相玉。前县监朴师圣联疏。请正贼臣金一镜之罪曰。一镜贯盈之罪。尤难毛举。而蹀血禁庭。怀刃钟巫之语。皆天伦骨肉间大变。则渠何敢引用于代撰之中。肆笔于章奏之间乎。指斥 上躬。诬及 先朝。指意阴惨。逆心昭著。殆有浮于羿浞之射日。则岂可一日偃息于覆载之间。而惟彼党与。盘据近班。极意营护。惟恐不及。噫其痛矣。宜亟将镜贼不道之罪。夬正邦刑。护逆诸臣。一并窜黜。然后凶孽戢息。宗社获安矣。时人号为三臣疏。乙巳。又以宪启。首讨凤辉。而并论贼臣李光佐,赵泰亿庇护逆镜。因及光佐之以斯文是非谓非 先王本意。泰亿之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说。痛辨之。又请寝尹公凤朝远窜。而丁未。 上忽以讨逆事。大加激恼。尽黜三司诸臣。朝著一变。凶徒复得志。公以知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53L 页
申。求对力争。蒙严旨罢。掌令李著承时议。诬公以封山材搆屋。因道查事白。壬子。以谏长上疏。又论 景庙行录。不载俭狱。而四相臣当一体伸雪。末附调停之不可。甲寅。台臣李以济。更掇李著馀论。投章诟辱。吏判金公在鲁。正言赵公明履等辨之。遂已。盖公积受党人媢嫉。始于壬寅都堂圈。摈公而拔之。终有此捃摭也。丙寅。遂与尹公阳来等二十七人。联上搢绅疏。复申讨逆之请。并切责下义禁府。 上心旋悟。命追削耇,辉,锡恒三贼。公又以知申书筵教。 上顾笑曰。处分如此。知申眼明乎。盖自诬狱以来。公之苦心血忱。惟以辨 君诬。讨国贼。为先务。历艰险冒危罚。而不能自已者。垂三十年。每以此。为事 君秉节之一副义理。 上深察其终始靡渝。故国是既定。有此教也。若畿内岭南及西北釐弊之章。皆得之。职事所经。还朝后言之者。足见公惓惓于民国。而宰义城时。以治最。有玺书褒锡。关东则狱无滞囚。号称神明。碑颂遍一路焉。尝以秋议。因朝令禁酒。用法严。民不敢犯。后又有是禁。 上教曰。不惮众谤。必欲严禁者。此柳某好处。又曰。做事坚确。可知其牢实矣。其在春坊也。首陈春秋之义曰。昔我 孝庙。与先正臣宋时烈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54H 页
同德同心。谟猷密勿。可以有辞百世。而一自分党之后。诬先正者。并与大义诋之。诚世变也。且上书引朱子择师辅储之言。备陈保傅之重。箴规之急。请尽诚尽礼。以招权公尚夏,李公喜朝。并赐嘉纳。而 英庙又命公撰庄敬阁序。实为 春宫诒燕地也。最后以都宪因灾异陈戒。略曰。 殿下操存之工。有所未尽。喜怒之发。或多失中。政令施措之际。辞气易露。恩威赏罚之间。好恶太偏。如其眷遇之臣。则言未必当理。事未必得正。而开纳之。惟恐其不及。若其疏远之人。则言虽当于理。事虽得于正。而挥斥之。犹患其不暇。其何以明公道而服众心乎。官爵是砺世之具。而骤躐无渐。不少慎惜。赏赉乃酬劳之典。而名实相混。或至滥屑。铨衡重地。取舍在上。而敷奏之际。有若指点停当者然。一有语犯忌讳。论及朝贵。则或疑其过激。或疑其党私。显加声色。辄成过举。谴削窜逐。项背相望。以谏为名者。惴惴焉不敢出一口气。避台垣如机阱。视岭海如死地。尚何耳目之可论也哉。是以。 圣上独忧于上。时象日乖于下。始也四个党目。终焉八九溃裂。汎观外影。形迹难寻。静究里面。机关甚密。溯厥源本。实由患得患失。考其归趣。莫非饕荣饕利。如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54L 页
有一朝事变。则以平日背公济私之心。其果有效忠尽节之人哉。语多切直。不报。此皆公践履事功言议之大略也。庚辰十二月二十一日。考终于第。享年七十六。明年。合葬于交河之晚村夫人墓。晚村。公所自号于平日者也。夫人 赠贞敬夫人商山金氏。牧使院之女。判书禹锡孙。生丙寅。殁癸亥。一男恕。郡守。二女赵晸吏议。洪乐纯相职。以罪夺。恕男文养。大司谏。女金鲁材,金钟哲,洪相容洗马。赵晸男镇宅监司。文养三男。诗,谟,议。诗之出命根。谟之出定根,晚根。继议后。命根男璜。公禀性刚毅。制行敦朴。自在童丱。皆以宰辅之器许之。孝友得之天赋。致丧克其哀。奉先克其诚。昆弟之间。爱敬笃至。推以及于亲戚宗党。训诲赒恤。恒如不及。少尝劬书力学。为文辞。沛然无滞。而不以是自命也。立朝五十年之间。爱君忧国。出于至性。虽处冗散之职。必尽己分之所当为。故 上亦以当官任职奖之。至于大义关头。毅然有百折不回之气。闵文忠公镇远。每语人曰。阳辉。真宰相也。其见重先辈如此。尝试论之。公即辛壬间一完人也。耇辉严讨之启。宦妾穷覈之疏。固已犯駴机触祸网。而一代侪友。相推重者。非刀锯则岭海耳。夫岂有独全之理。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55H 页
而公之断断一心。亦岂为身家计哉。其能优游散秩。独免于斩伐。天也。非智力所及也。逮凶逆屏黜。善类汇征。公乃首膺超擢。眷注方隆。若将有所猷为。又不幸有丁未事。局面屡换。成一汩董世界。公之爵秩。因低回不进。未克展施。而至于诛讨大行之后。公老矣。然当时诸公。多已凋谢无馀。惟公独享高年。如灵光岿然。得以身及见忠逆是非之夬定。则秉执伸矣。志愿成矣。何足以区区仕宦之末。较计于其间哉。寅永季祖参议公。既委禽于公门。有通家之谊。故闻公德有素。今于公易名之状。不敢以僭猥辞。略撮言行之可纪者。以谂于太常氏。
汉城判尹德岩李公(膺举)谥状
上之六年庚子春。关西儒生康履泰等上言。请本道宁边故判尹李公膺举赐谥。下礼部议。部据国典正二品实职应谥之例。覆启蒙许。其孙心让。以寅永曾宰宁边。知公事甚悉。又尝备官太史。送其子桢国。千里裹足。属之以节惠之状。义不容辞。遂为之言曰。昔我 正宗大王道洽化成。运抚一治。求贤如不及。用人则罔间疏逖。故当是时。凡有可采之言。可取之才。莫不奋庸兴作。丕赞盛际。如李公遭遇。究亦千载而
汉城判尹德岩李公(膺举)谥状
上之六年庚子春。关西儒生康履泰等上言。请本道宁边故判尹李公膺举赐谥。下礼部议。部据国典正二品实职应谥之例。覆启蒙许。其孙心让。以寅永曾宰宁边。知公事甚悉。又尝备官太史。送其子桢国。千里裹足。属之以节惠之状。义不容辞。遂为之言曰。昔我 正宗大王道洽化成。运抚一治。求贤如不及。用人则罔间疏逖。故当是时。凡有可采之言。可取之才。莫不奋庸兴作。丕赞盛际。如李公遭遇。究亦千载而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55L 页
一时也。公字士澄。号德岩。以先墓在德山。故志其本也。始贯公州。中世有讳文瑞者。自公移于宁。遂为宁边人。五世而有讳之贤。以部将。当倭乱。殉节于露梁。生讳命达。以辽东伯幕府。殉节于深河。生讳时英。武科。当丁卯胡乱。殉节于安州。并旌其闾。三世绰楔。古未有也。时英之弟。讳时芳。 赠户曹参议。生讳廷益。赠户曹参判。生讳世麟。 赠工曹判书。即公考以上三代。而其 赠诰。皆由公贵也。妣 赠贞夫人朴氏。忠州人时宜之女。公以 肃宗乙未生。及长。容仪精采。清明峻整。赫赫有照人者。有白痣自肩背至右膝。术者云贵且寿。又云。当为白衣宰相。判书公性严有度。公尝负笈山房。岁馀归觐。判书公俨然危坐曰。儿读书山房。不命之来。来者。何客也。公悚然退。其义方之严若此。公既禀卓异之姿。又克服习庭训。工课日进不已。而犹以闻见之未广。游学于畿湖之间殆十年。及归。以久旷温凊为恨。杜门谢客。不赴场屋。日左右亲侧。躬奉滫瀡。公早丁内艰。每以为至痛。及判书公病笃。公血指以进。得延三日。及丧。庐于墓。如前丧。公年时耆艾也。既阕。课日拜扫。虽雨雪不废。友诸弟甚笃。公若出未还。诸弟不敢先饭。常诲子侄曰。吾先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56H 页
祖三殉五科。皆武举。汝辈不可隳也。公于经史子集。无不淹贯。多手写成帙。最爱春秋曰。只字片言。大义甚严。不可寻常过也。其律身也。虽盛暑。必整衣冠。终日端坐。未或有惰容。自奉甚薄。而接宾则厚。好赒恤穷饿。家储有无。不顾也。亦不以一毫取诸人。曾在山寺。有馈鱼者。不敢进。倩傍人告。公却之。傍人不敢强。馁诸瓮。缁流传为美谈焉。及公以正卿还。知府林尚书蓍哲。新制轺轩遗之曰。大夫不可以步也。公蹙惕恳辞。知府躬扶以上之。公勉乘而出。至邑邸。使人还之。谢曰。村巷路仄。无所乘也。遂为官库物云。又戒子孙及门人曰。人之生也。寸阴可惜。文与武。固随材而成。不然。农亦不可不勤。又曰。学当专心致志。外诱则难成。又曰。不患人不知。惟患学不至。又曰。持身当以退一步为安乐法。持心则虽千万人不能夺。然后可矣。此皆公自得之实也。公于荣利闻达。泊然无所求。而积累之久。士望蔚然。御史道伯。交章荐之。癸卯。始拜崇灵殿郎。明年。尹相国蓍东。以本邑倅还。筵白公出于三忠之家。博学笃行。为西州高士。其后徐相国龙辅。又以本邑倅还。 上问曰。卿见李膺举否。其人实地果何如也。徐公对如尹公言。 上固心识之。及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56L 页
戊申冬。李相国性源启言公其家则三世旌闾。其人则学行有称云。 上曰。此等人。须别般收用。可以奖励道内。况一门三忠。可知其名家。仍除 康陵参奉。己酉春。肃命召谕之曰。汝之登闻。非徒大臣荐之。已有所稔悉也。年几何矣。对曰。臣年七十有五。又以钦述职事勉之。仍顾左右曰。外貌若是清伟。其中所存可知。公感激就直。未几谢归。盖不欲淹留也。辛亥。超嘉善阶。除同知中枢府事。乙卯。以寿升资宪。特拜知中枢府事。下旨于地方官。谕以年老未尽用之意。戊午。又教曰。适阅道启。其先三忠中。故学生命达立慬在于戊午。其在念其家之道。不可无示意。仍特除都总府都总管。教曰。固知筋力之难。而第以乘驲上来事下谕焉。时公适有疾。以在外递。久之始克登程。 上闻之。复除都总管。仍饬沿路以安车丰供护之。至京师入对。 上命近前者三曰。不见卿久矣。卿之颜貌无减于曩日也。仍以乞言谕之。公惶恐对贱臣不敢。时殿上侍者。见公进退奏语之际。动合规度。啧啧相语曰。虽自少出入禁闼者。不能过也。旋呈告请由。上教曰。此人之所存。闻于两大臣之曾经道伯邑倅者。学行俱笃。乡里著称。若在京华。则宜置迩列。以备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57H 页
顾问。间除一命。以其年老而家远。旋因寻乡。未及试之以百里。其后特除知中枢。今又以总管骑驲上来。而召见于前席。其奏对周旋。益知前闻之不爽。申之以乞言之义。而举止之雍容。尤所叹赏。昔于平壤。有成均司业鲜于浃。定州。又有汉城右尹赵昌来。近久未闻此等人似此拔例擢用之举。甚是欠事。而此人则以若所存。朝廷之所用。止于卫府枢衔。乌在其勤求之本意。而惜其年近九耋。难以内外职事责之。迨其上京之时。欲试之。仍特除汉城府判尹。趣命察任。公祇谢后。疏辞乞归曰。如臣所被恩宠。乃关西三百年所无。 圣德隆深。天地莫量。而粪土贱臣。何敢自效于职事。又何敢一日自安乎。批曰。擢用卿者。欲使一方人士。知所劝于饬躬修行。卿其量筋力行公。居月馀。以省扫请由。 上命写牌招时传教一通以给。仍赐内府丸剂。又使给马供馈。依上来时。皆异数也。逮庚申国哀。公老病。未克奔慰。犹蔬食三年。世以为难。丁卯三月七日。考终于第。享年九十三。前一夕。有白气濛濛如云雾罩其室。村人皆异之。讣闻。赙祭如例。葬于判书公墓侧。元配 赠贞夫人水原白氏。鸷翼之女。育二男一女。继配贞夫人清州韩氏。正裕之
云石遗稿卷之十七 第 357L 页
女。育三男二女。男长宅周。次宅胄,宅㞳,宅僩,宅揆。女适柳柲延,安南模,李梦显。皆士人。长孙心让。宅胄子而入继者也。以前参奉。登经行别荐。超授掌乐院主簿。不就。内外曾玄多不尽录。呜呼。不佞于微少时。犹及见公赴召事矣。时 上以公高年名儒。不能尽其用。屡形于叹咤。徵之以蒲轮之礼。擢之以九卿之列。虚心延访。宠待隆挚。虽古申公卓傅之致于朝。不是过也。然公退然以遐土疏踪自处。恂恂似不能言者。是岂因耄期然哉。谦。德之本也。让。行之著也。谦且让。不其为君子人乎。公虽不以理学自命。理学之实。要不外此。而公既奋布衣兴圭荜。名动天阙。声振一代。此不但西州之荣而已。于以见我 先王求贤用人之盛德。卓越百王。为邦家之光。故谨掇前后事实。用告于太常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