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x 页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神道碑
神道碑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61H 页
赠吏曹判书谥文正公。巍岩李先生神道碑铭。(并序)
呜呼。自尤庵宋先生倡明义理。用作学问轨范。而湖右诸贤。闻风兴振。庶几乎洙泗之彬彬。然山颓梁摧。靡所宗仰。而遂庵权先生缵华阳衣钵之传。讲道黄江之上。典型绳尺。实在于玆。于是诸贤不约而同。引领携手。相率为依归。遂以未及事尤翁者事之。世称江门八贤。而先生其一也。先生妙龄志道。深探力究。问质思辨。不得不措。当时同门诸贤。有各尊所闻。棘棘不相下者。往复辨难。迄未有究竟。学者恨焉。其辨物不具五性。则曰理通气局。栗谷之说。而原不相离。乃其头脑语。则虽曰气局。理未尝不通。今乃分作两截。以理通为上面一头地。气局为下面一头地。以太极天命。为人物未生时在天之理。以五常性。为人物已生之理。然则性在物而不在天。命在天而不在人欤。其辨未发有善恶。则曰未发之体。当论于本体之明未尝息者。不当论于所拘所蔽有时而昏者。所谓不偏不倚。天下之大本。然气拘欲蔽。不得真体之本
呜呼。自尤庵宋先生倡明义理。用作学问轨范。而湖右诸贤。闻风兴振。庶几乎洙泗之彬彬。然山颓梁摧。靡所宗仰。而遂庵权先生缵华阳衣钵之传。讲道黄江之上。典型绳尺。实在于玆。于是诸贤不约而同。引领携手。相率为依归。遂以未及事尤翁者事之。世称江门八贤。而先生其一也。先生妙龄志道。深探力究。问质思辨。不得不措。当时同门诸贤。有各尊所闻。棘棘不相下者。往复辨难。迄未有究竟。学者恨焉。其辨物不具五性。则曰理通气局。栗谷之说。而原不相离。乃其头脑语。则虽曰气局。理未尝不通。今乃分作两截。以理通为上面一头地。气局为下面一头地。以太极天命。为人物未生时在天之理。以五常性。为人物已生之理。然则性在物而不在天。命在天而不在人欤。其辨未发有善恶。则曰未发之体。当论于本体之明未尝息者。不当论于所拘所蔽有时而昏者。所谓不偏不倚。天下之大本。然气拘欲蔽。不得真体之本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61L 页
然。今乃只据其不应接事物。而谓之未发可乎。真体本然。是何等名实。至虚至静。是何等境界。而乃以昏恶者当之。若以不接事物。粗谓之未发。则昏恶固未害也。至以不偏不倚。天下之大本。而安泊于昏恶。则理气殊实。心性异致。凡前后论说辨證。多不胜述。而先生为学节度。有可相参互者矣。湖中多士。薰袭德义。华闻藉甚。归乐堂李公晚成以巡抚使。启于 朝曰李某以经学名世。身造其家。与之酬酢。观其言貌辞气。可知其所存。况湖右髦誉。莫不推重。请令选部奖用。为学者劝焉。于是特拜 庄陵参奉不起。时先生年才三十四。后六年荐为 世子侍讲院咨议。于是异趣者有以先生年少进骤。论覆以难之。赵公道彬,权公尚游,李公秉常,黄公奎河,赵公圣复。疏辨其不然。丙申再除咨议。上章辞。 批曰向来台言。非出公心。不必为嫌。丁酉除宗簿主簿。乙巳拜怀德县监。先生为养亲膺 命。入侍 问为学之要。对曰学问本末。惟知行而已。一事一物之理。固所当知者。日用身心。伦常纲纪上。必先直截理会。此致知之大致。一善一行。固所当尽诚意章大旨。即好善恶恶。就修己言则天人理欲之分。直截剖判。就治人言则好善恶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62H 页
恶之际。真实用力。此力行之大致。为学而不先其大致。非学也。此孟子所云先立其大者。 上倾向綦重曰。闻有老母。今姑出送。而早晚入来。当与共讲学。勿为过谦。及赴任。殚心民隐。承弊易变。举军田两政。论报道伯。道伯不听施。先生曰吾不能拯民于水火。何可久居此乎。未半岁而赋归。左议政闵公镇远荐先生 经筵官。仍请招徕。专心辅导曰。如李某之通迈。学有渊源。允合玆选。三降 别谕。恩礼隆挚。先生因辞疏进立志为学之论曰。今要充四端复万善。夹敬义而达天德者。其基不先拓于方寸。则圣域之邃。王道之隆。其独坐谈而独致乎。又曰治道非小事也。而周子曰纯其心而已。心纯则贤才辅。贤才辅则天下治。所谓文武备具。牧民御众之才。亦当不感而孚。不召而至。宁患乎无人哉。仍痛辨遂庵先生被诬。承 优批。丙子除忠清都事兼海运判官。又除翊卫寺翊卫。并呈递。先生感激 恩遇。将以言代身。草疏累千言。极论勉 圣学进君德。陈义纳忠。恳恳敷达。疏未及呈。而遽已捐馆。是为赍恨千古者也。检讨官黄公梓因 召对启曰。 经筵官李某。以山林邃学。曾经咨议之职。晚受刍牧之任。 朝廷之礼待。士林之期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62L 页
望。莫不耸动。其学可以有用于世。而 经筵成就之责。将在斯人。以前后 别谕见之。亦可见虚伫之 圣心。而遽闻倾逝。乃如之人。何处可得。死生之间。宜有优异之典。且闻家甚贫窭。无以庀丧。请 命本道。赒助。以示悼惜之意。 上曰予漠然不知。今闻此言。以平日思致之意。不胜惊悼。凡事贵在实心。以其山林之人。不欲以爵禄縻之。盖为非其愿而縻之。反有乖于礼待也。今若赠职于身后。是生死异礼。非诚心相待之意。 特遣礼官。致祭。丧葬之需。令本道优给。于是朝野襟绅。悼衋感激。有以知先生固穷力学。不苟爵禄之实。有以上彻 宸极如是也。至 正庙丁酉。 赠吏曹参判成均馆祭酒。用季子推恩也。 纯庙壬戌。中外人士。次第倡论。以先生道学之正。建白于 朝。加 赠吏曹判书。取道德博闻以正服之二法。 赠谥文正。妥享于温阳之巍岩书社。于是畿湖士林。又益知先生道学之盛。终有以食报于天如此。于乎盛矣。先生讳柬字公举。 英宗丁未闰三月十四日卒。距其生丁巳六月二十三日。为五十一。五月葬于本县榆谷。辛未闰三月丁酉。迁于巍岩里北麓乙坐。李氏系出全义。以高丽开国功臣太师讳棹为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63H 页
鼻祖。九传至宝文提学讳翊移籍。入 我朝有讳韫。文科判军监事 赠吏曹判书。高祖讳耑军资监主簿。曾祖讳振门佥知中枢。祖讳璞全罗水使。考讳泰亨进士。寿阶副护军。妣庆州李氏。司正濈女。本生父讳泰贞郡守。母全州柳氏。佥枢曼女。有二配。皆坡平尹氏。元配生先先生一年。歾先先生十二年。继配生后先生十七年。歾后先生三十六年。并祔墓左。男四人。观炳进士,颐炳郡守,师炳参奉,鼎炳武科副总管。女二人适宋得相,韩泂。孙男彦胄。女具大远。观炳出。勉胄,宪胄,建胄荐学行广兴仓守。颐炳出。润胄,圣胄,正胄。师炳出。远胄,近胄武总管同枢,边圣和,黄仁绥训将,白东薳妻,庶子晚胄。鼎炳出。曾玄以下不尽记。呜呼。先生以间世英豪之资。得大贤为师。穷探性命之蕴。为斯文真传。进可以发挥运用。致尊主庇民之功。退可以沉潜阐绎。居修辞立诚之业。而享年不永。罔充其器量。惜哉。然其妙道精义之发。亦可以藉手而见往哲。栎泉宋文元公雅言巍岩心性诸说。见得甚透。说得甚快。大有功于后学。恨不能九原复作。以开今日群蒙。在先生为朝暮遇。而子云尧夫不必俟于后世也。直弼旷世慕服。义不敢以癃废辞。盥手而为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63L 页
之铭曰。
于休文纯。栗尤嫡传。载瞻门墙。济济群贤。泉西之醇。冠峰之特。推老先生。俊伟卓荦。侔高状明。不为时梏。自信不疑。以玩以乐。未发善恶。人物偏全。参互前训。如执契然。名言在玆。大本斯立。归依紫阳。奚待卒业。圣朝崇儒。祖孔祢朱。圣学昭揭。洛步闽趋。沿流溯源。始服其正。若稽典谟。道心恒性。舍则傍歧。崎岖百端。盍遵此涂。履坦蹈安。允矣先生。一代儒宗。有辞斯文。吾道在东。煌煌 赠诰。报施斯隆。巍巍温麓。侐侐玄扃。爰揭石章。昭厥声灵。勖哉誉髦。是则是程。
大司谏 赠吏曹判书惕庵李公神道碑铭(并序)
呜呼。我 英庙初元。务以调停平荡。为息朋党之策。而一种观望图进取者。以混忠逆齐是非。宛转容悦为事。士大夫持论清峻。屡踬屡起。必欲辨 君诬而定国是者。前后相望。几乎如宋之党籍。 明之东林。而若惕庵李公。始而徊徨荫涂。晚又进立台阁。介然一节。之死靡悔。无愧为颓波之砥柱。昏衢之明星。于乎懿哉。公讳存中字敬以号惕庵。 英陵别子广平大君章懿公讳玙为始祖。是生永顺君恭昭公讳溥。以勋勚继为不祧之宗。自是簪组蝉联。至高祖讳迥。
于休文纯。栗尤嫡传。载瞻门墙。济济群贤。泉西之醇。冠峰之特。推老先生。俊伟卓荦。侔高状明。不为时梏。自信不疑。以玩以乐。未发善恶。人物偏全。参互前训。如执契然。名言在玆。大本斯立。归依紫阳。奚待卒业。圣朝崇儒。祖孔祢朱。圣学昭揭。洛步闽趋。沿流溯源。始服其正。若稽典谟。道心恒性。舍则傍歧。崎岖百端。盍遵此涂。履坦蹈安。允矣先生。一代儒宗。有辞斯文。吾道在东。煌煌 赠诰。报施斯隆。巍巍温麓。侐侐玄扃。爰揭石章。昭厥声灵。勖哉誉髦。是则是程。
大司谏 赠吏曹判书惕庵李公神道碑铭(并序)
呜呼。我 英庙初元。务以调停平荡。为息朋党之策。而一种观望图进取者。以混忠逆齐是非。宛转容悦为事。士大夫持论清峻。屡踬屡起。必欲辨 君诬而定国是者。前后相望。几乎如宋之党籍。 明之东林。而若惕庵李公。始而徊徨荫涂。晚又进立台阁。介然一节。之死靡悔。无愧为颓波之砥柱。昏衢之明星。于乎懿哉。公讳存中字敬以号惕庵。 英陵别子广平大君章懿公讳玙为始祖。是生永顺君恭昭公讳溥。以勋勚继为不祧之宗。自是簪组蝉联。至高祖讳迥。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64H 页
掌令 赠左赞成。曾祖讳重辉郡守 赠领议政。祖讳濡领议政惠定公。配食 景宗庙庭。考讳显崇庶尹 赠吏曹参判。妣南阳洪氏。吏曹判书讳受瀗之女。 赠贞夫人。公生于 肃宗癸未九月二十八日。幼秀朗异凡。经史寓目辄诵。梦窝金公,疏斋李公,玉吾斋宋公。咸称以国器。己亥赴南省试入格。忌公者以冒占目之。公夷然不为意。后入场携砚墨坐其侧。谈笑如常。其人愧服。间从陶庵陶谷诸贤。讲究微蕴。多承印可。乙卯中司马两场壮元。旋拜 贞陵参奉。转翼陵奉事。除翊卫司侍直。移内侍教官。升主簿佐郎。丁卯拜金城县令。戊辰递归。拜翊卫司司御。出入书筵。多所启迪。庚午以陜川郡守。擢三日制。又魁 殿试。悔轩赵公贺曰李某三场壮元。 殿下得贤臣。臣亦得文衡可传者矣。时赵公以论议峻厉。为时所忌。而推公如此。时议又忌公不已曰。是必坏破吾荡平论者。例升通政除骊州牧使。未几而递。除兵曹参知。拜同副承旨。在院中与诸宰语。有论尹公心衡去就当否。公曰斯人难进易退。自有操执。非他人所可劝沮。吏判金尚鲁大言分义安敢如是。公笑曰公所谓分义。见于何书。可仕则仕。可止则止。义苟当去。斯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64L 页
速去之。何伤于分义。苟如公言。鄙夫之患得失。趋走为恭。方可谓尽分义也。慨然谓人曰三十年荡平之论。病国滋甚。辛壬馀蘖。尚逭王章。此正危急存亡之秋。苟当言地。吾不可怵祸而不之言。及拜大司谏。上书略曰。戊申凶党之酝酿久矣。始张于己巳。而转激于辛巳。含憾于丙申处分。而驯致辛壬滔天之祸。乙巳初政。岂不严正。而大慝巨魁。久稽天诛。向日合辞之论。实出于为 君父讨乱贼。而随发辄停。必欲较胜。然犹不敢显肆伸救。彼李宗城右袒凶魁。少无忌惮。推荐引用。如恐不及。夫为国之要。专在于培养名节。风教以之扶植。纲纪赖而维持。今名节先亡。廉耻交丧。一国如狂。惟利是趍。居庙堂者。以固位要宠为命脉。逢迎承顺为身计。台谏专事含默。庶僚只图餔啜。列朝之所培养者。扫地尽矣。 邸下所以倚任咨访。矫揉世道。只在辅相之得其人。而大僚素无见识。全用权术。中年患得之心。用作胁世之资。班行之叱骂搢绅。庙堂之欧逐朝士。凡在瞻聆。莫不骇愕。兄居鼎席。弟处铨地。声势相应。表里交济。外假公平。以阶发身。内藏机括。笼络一世。势利所驱。趍附日众。衅尤层积。公议怫郁。或恐他人之议己。愈欲言路之拒塞。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65H 页
台臣斥补远邑。讽语至发政席。人畏其阴中之祸。举相为戒曰。宁负国家。不敢负金氏。风声所及。习俗大变。噫。名节盛衰。专系台阁。而今日台阁之权。归于宰相。培植布列。无非巽软附己之类。稍欲自立。诟辱随至。疑乱 天听。一斥不复。媕婀成风。气节消沮。苟欲扶植名节。挽回世道。则金尚鲁兄弟。亟加斥黜。以示好恶。前后以言获罪者。一并甄叙。以励颓俗。断不可已也。又论良役之为弊。户布之当行。而继之以节用爱民之义。缕缕数千言。忧深虑远。可举而行。疏入二日。 特命入侍。 上曰予以为俞棨入来矣。汝有临年老父。大训常训之后。顾安敢若是。对曰戆妄触忤。非不知取祸。而世禄之义。谏官之职。目见国事之日非。不敢隐蕴。至于大训常训。即 殿下自定之义理也。臣书则自辛壬戊申祸变所自来者言之。与大训常训有异矣。 上曰金尚鲁之斥补台臣及政席讽语。何谓也。公曰李敏坤欲论尚鲁。故出补远地。且尚鲁于政席。大言于人曰。台谏受点。违牌图递为上。此亦拒塞言路之计也。 上责以越视大训。凌辱大臣。命投畀巨济府。倍道押送。寻遇赦典。岭伯闵公百祥置公于禀秩。有中沮仍置之。后闵公以谏长言事窜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65L 页
巨济。而 上命移公于济州。盖恶其言议相同。而欲分张之。使不通声气也。公受 命行到康津。发船入外洋。波涛大作。有一龙踊出船头。尾角峥嵘。风雷倏歙。人皆震掉失色。公独夷然逼视曰古人牛渚燃犀。潮阳逐鳄。比吾所见何如哉。到谪庐。读易不撤曰程夫子涪州一行。著得一部易传。吾少时读易未熟。如非谪居。何以得此。士有越海请学者。讲论不倦。已而庶尹公捐馆于京第。 特旨许归葬。葬毕又命还配。公自是冤号伤怛。不复有人世念。每朝夕及朔望节日。设饭羹于卓上。北望号泣。居停茅屋。不肯修葺曰。罪人所处。如是足矣。癸酉蒙 宥。归宫村墓下。族党乡里之外。并不肯延接。料理园圃。重修社仓法。条约详密。乡户赖之。知旧揣公必欲自废。多方擸掇。服阕除礼曹参议。劝起百端。公上书辞曰臣立朝为不忠之臣。在家为不孝之子。人道绝矣。天理灭矣。尚复何颜。自厕于横目之列乎。今臣所以自靖之道。惟有托身松楸。将护病母。永为 圣世之弃物。以毕馀生而已。书上数日。 上猝然教曰明日有大处分。如有不参者。以无臣节论。公以为此 教非常。不可以平日处义自画。一出还藏。以遂初服可也。乃入 侯班。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66H 页
上闻之。喜动天颜曰。李某出乎。始知为君之贵矣。公在班次。有以时相意来探曰。今日事。豫费消详。自 上若以某事下询。则事将不测。何以应之。公正色曰天若祚宋。必无是事。设有之。在廷诸臣。万口同声。极言力争而已。所执者义理。虽死何愧。于是诸议始定。上亦烛其状。旋下罢座还宫之命。盖知公所执必不可回也。即归乡庐。不复入阛阓。乙亥丁继妣朴夫人忧。哀毁逾礼。几灭性。戊寅大提学南公有容将举公贮代。而以公资历之浅。先差承文院副提调。公以首荐独得准点入启。 上震怒曰曾有以堂品为此者乎。右相申公晚曰李植宋相琦。亦以堂品准点矣。 上遂下点于次望金阳泽曰。李某堂品。何可拟之于亚卿之上乎。 御笔抹围公圈。书批旨于圈下曰虽抱韩柳之文。三十载苦心宜守。盖 上意欲全公晚节。而亦或有为公嗟惜者矣。公晚年多住江郊。以巾服杖屦。遨游山水间。或以扁舟沿洄上下。一时名德诸公有赵悔轩,吴月谷,南雷渊。而最与尹公心衡,李公台重,金公时粲交谊尤笃。有遗稿五卷藏于家。编辑诸昆从酬唱。为三珠树九卷。以辛巳七月三十日。考终于阿岘里第。讣闻 上惊叹曰。时人未必无党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66L 页
心。今于斯人之没。亦必有欣然者矣。九月葬于光秀山庚坐。从先兆也。配贞夫人丰山洪氏。同敦宁重福女。端。庄贞一。有女士行。先公十一年没祔左。举一男一女。男义弼左参赞。女适大司宪赵德成。庶男义辅,庶女适尹勉顺。义弼系子祺渊。孙寅文。义辅子禄渊。禄渊子寅诚,寅諴,寅讷。丙申 正庙旷感公先见之明自靖之正。 特赠吏曹判书大提学以奖之。又 徵览遗稿。临筵赏叹。呜呼。公之谦退隐约。秉执扶植。不尽著明于当世者。庶其无憾于九京。而有辞于百世也。直弼已自髫龀。服公名义风节。为当世之第一流。及诵其诗读其书。益知公之为公。虽为之执鞭而不辞。寅文谒丽牲之文。屡辞以非其人。而悃诚弥笃。亦不敢赘剩其言。以为公盛德之累。谨为之铭曰。
宪宪李公。肇宗分玉。如汉二献。冠冕公族。爰及惠定。纪常成绩。惟公继声。卓为矜式。砥行立名。本之文学。笙镛黼黻。厥施将博。时运阳九。风节自激。百世不惑。辛壬忠逆。冰炭薰莸。混之不得。 先王达权。期同矢的。口舌代钺。恳曲谆复。贞臣谔谔。不惮论覆。岭海相望。后车前轴。公挺其间。夷险靡择。尺疏叫阍。辞严义确。朝阳鸣凤。瘴海吟鵩。逐臣更远。指彼潭鹿。有鳞之
宪宪李公。肇宗分玉。如汉二献。冠冕公族。爰及惠定。纪常成绩。惟公继声。卓为矜式。砥行立名。本之文学。笙镛黼黻。厥施将博。时运阳九。风节自激。百世不惑。辛壬忠逆。冰炭薰莸。混之不得。 先王达权。期同矢的。口舌代钺。恳曲谆复。贞臣谔谔。不惮论覆。岭海相望。后车前轴。公挺其间。夷险靡择。尺疏叫阍。辞严义确。朝阳鸣凤。瘴海吟鵩。逐臣更远。指彼潭鹿。有鳞之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67H 页
而。来护我舳。如感公诚。龙蛇化赤。及 宥而归。义甘家食。 先王曰咨。汝忠予识。表汝一节。屈我三尺。于郊于沙。俾汝休息。 候班暂造。机牙间作。有逆探者。伺我颜色。竟未近光。莫效悃愊。退守东冈。不拔介石。时叶贲趾。望违拭目。浩然长逝。九原难作。隐衋有 教。貤赠有爵。生顺没荣。耿光有赫。侐侐堂斧。光秀之麓。徵我铭章。古之遗直。
刑曹判书谥定献赵公神道碑铭(并序)
士大夫以不失身为贵。舍是则无以自立。不佞伤今之世。声利滔天。名检扫地。思得昔人徽迹以风之。而不可得。会府使赵君秉宪。与其弟秉德。以其高祖尚书公行状示不佞。托以丽牲之文。不佞擎读而叹曰。是可以警醒颓俗。其可无笔。遂为之叙曰。公讳荣进字汝揖。杨州之赵。胄于高丽判中枢院事讳岑。入 本朝有讳末生。领中枢谥文刚。以德业世家。七传至知敦宁昭敏公讳存性。生刑曹判书忠靖公讳启远。为 孝 显两朝名臣。再世俱 赠元辅。忠靖有子讳禧锡郡守。亦 赠领议政。是为公曾祖也。祖讳泰汇。郡守 赠吏曹参判。考讳奎彬。府使 赠吏曹判书。判书公娶骊兴闵氏。判书忠文公镇厚之女。以
刑曹判书谥定献赵公神道碑铭(并序)
士大夫以不失身为贵。舍是则无以自立。不佞伤今之世。声利滔天。名检扫地。思得昔人徽迹以风之。而不可得。会府使赵君秉宪。与其弟秉德。以其高祖尚书公行状示不佞。托以丽牲之文。不佞擎读而叹曰。是可以警醒颓俗。其可无笔。遂为之叙曰。公讳荣进字汝揖。杨州之赵。胄于高丽判中枢院事讳岑。入 本朝有讳末生。领中枢谥文刚。以德业世家。七传至知敦宁昭敏公讳存性。生刑曹判书忠靖公讳启远。为 孝 显两朝名臣。再世俱 赠元辅。忠靖有子讳禧锡郡守。亦 赠领议政。是为公曾祖也。祖讳泰汇。郡守 赠吏曹参判。考讳奎彬。府使 赠吏曹判书。判书公娶骊兴闵氏。判书忠文公镇厚之女。以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67L 页
肃宗二十八年癸未举公。临娩忠文公有圆玉梦。仍命小字。生质沉重。文艺夙就。时值辛壬之祸。从祖忠翼公以建 储大臣。首及焉。公随判书公晦身湖海。杜门废举。甲子中司马。明年筮仕。除义禁府都事。济用监奉事。转司宰监直长。换宗簿寺。用 璿源谱略都监劳升主簿。移东部都事,户刑两曹佐郎。转刑曹正郎。出为大邱判官。未赴调永柔县令。升载宁郡守。赋归即授南原府使。两邑声绩茂著。俱蒙升叙之典。丙子擢文科。连除司谏院正言,献纳,侍讲院弼善,辅德,知制 教,太仆,乐院正。岭南灾伤敬差官。讲书院左翊善。己卯以 世孙册封都厅劳。进阶通政。拜兵曹参知参议。尝侍卫。 上奖公仪表魁伟曰。尔貌恰似故判书。判书即闵忠文也。公尝以户曹郎差 肃庙御容模写都监郎。以奏对称 旨。累褒以宰相器。及莅永柔。以饬戎械完逋谷闻。 上嘉之曰其人予所知也。本县 驻跸处。有所修戢。故书其名。使之镌刻。其恪勤可尚。及唱第。 上曰知尔久矣。寻当召之。仍勉以尽力救民。时南原大侵。方设赒赈故也。自是眷遇綦重。特除承政院同副承旨。序升至右副。后累拜。寻除司谏院大司谏,户曹参议。庚辰充副价赴燕。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68H 页
计程留馆。裁之以法。一行整肃。还朝复拜谏长。旋拜刑曹参议。辛巳以 仁显后礼陟回甲。 上幸骊阳旧第。躬审 圣母所御之室。 特拜公汉城左尹。以忠文公外孙也。公以中批 特恩。非圣世美事恳辞。寻拜都承旨。历礼兵曹参判提举承文院。出为黄海道观察使。始 上以 圣母所御室。询及公。公举实仰对。而媢嫉者刱误达之说。嗾台官李镇恒等。捏成罪案请勘。 上烛其诬。欲仍之未果。叙拜谏长,同知义禁府事,都总府副总管。壬午拜咸镜监司不赴。 特除司宪府大司宪。连拜刑曹参判知申。 临筵累举公被论事。昭晢备至。甲申 特命文纯公朴世采从享圣庑。承旨李得培覆难被 谴。公以都宪上疏曰。从祀之举。实为莫重之典。内自馆学。外至八道。同声建请。然后乃始见许。而今 殿下遽然断行。终有欠于重事体之意。则承宣之所陈达。寔出于有怀无隐。而大加摧折。至 命谴罢。恐非优容之度。幸加三思。亟收前命。 上不赐批还下。仍降 严旨特罢。自是 上益怒。及祷雨北坛。公候于门外。 上曰予之烦恼。专由于尔。尔何敢秪迎。 命削黜。戊子以知申争贼臣光佐等复官之 命。己丑复拜同义禁。自是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68L 页
累忤 旨。罢削相续。及庚寅拟京畿监司末望。 上下点教曰久滞矣。予不用谁复用之。未几递拜同知敦宁府事。辛卯复除都宪。合启请洪凤汉罪。 上奖之以树立。仍 教曰赵某是谁之外孙。特为加资。公长子昌逵曾为侍从。公以年至将推恩。是冬先期进资宪。壬辰春拜知中枢府事。入耆社。皆异数也。连拜知义禁,都总管,内医提调,刑曹判书。时公从祖弟参判荣顺。以光佐诸贼事抗疏。激 上怒。至发一律之启。公惶蹙不赴班。 教曰秋判亦护党而然乎。 命削职。癸巳以 圣寿八旬。推 恩耆堂。升正宪兼知春秋馆事,提举归厚署。重拜司寇。 谕曰卿筋力尚强。又知卿确。秋曹事专畀之。卿其勉哉。乙未特加崇政阶。每用耆堂恩。蒙食物表里之 赐者。指不胜搂。是年十一月十日。考终于本第。享年七十三。讣闻 上震悼曰。悃愊之人。怆悼曷已。辍朝致赙如礼。 御制文。即日侑之曰竭心诚忠。一片质实。哀荣之典。于是焉备矣。丙申正月。即蓝浦三溪夫人权氏墓右庚坐而窆焉。 当宁癸卯。太常议上纯行不爽。向忠内德二法。 赐谥曰定献。夫人贯安东。左参赞𢢜女也。贞淑端庄。克配公德。后公一年生。先公四十年乙卯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69H 页
卒。 赠贞夫人。有三男一女。男昌逵大司谏。光逵郡守。祥逵都正。女适士人徐道修。庶子东逵生员,章逵进士,贞逵。女适李长衡。昌逵男镇大郡守。女适参判金会渊。庶子镇一,镇三,镇五察访,镇七生员。光逵男镇顺承旨。女适生员李度俭。祥逵男镇鼎。庶子镇柔。徐道修男有积佥中枢,有稚,有程。二女李钟直,金基协俱进士。东逵男镇翰,镇源,镇中,镇昉。章逵无子子镇中。贞逵男镇教,镇弼,镇恒。李长衡男九晦生员,新晦,晚晦,用晦。镇大男毅淳正言,最淳监役,厚淳,颐淳县令。女 赠判书李英纪。镇顺男钟淳府使,弘淳都事。女郡守洪哲谟,李象秀。镇鼎男仁淳,兴淳。女牧使李羲升,金迪淳。曾玄以下。支嫡蕃衍。不可胜记。公天资敦厚。器局宏伟。居恒峻整。若不可犯。而及其接人。真率和易。无少修饰。而见人不是。辄面折之。亦不复置怀。识量弘远。城府洞达。遇事坦然。信心直行。至义理可否。确然有不可夺者。冲素之操。谨慎之度。训范刑于家。忠劳著于国者。壹遵乎忠靖忠文。事继妣柳夫人尽孝。人不知不出于其腹。皇考居乡。产业剥落。而公养志承颜。不以有无及亲闻。常痛禄不逮养。冢饰家奠。极殚诚力。或言其过。公曰后之替引。在子孙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69L 页
贤否耳。讵可逆料而俭其先乎。遇弟妹亲爱无间。待亲戚曲尽恩义。皆孝之推也。诸胤有过失。罔或宽恕。雅尚俭约。家无珍玩。是为公躬行实践。贻厥后昆者也。公雅志丘壑。筑室于临陂之西湖。将欲敛退。依近松楸。用图毕命。而 圣算隆卲。未敢告归。尝述思乡诗以见其志云。公任都宪十五。其论君德时政。生民休戚者甚多。虽值 上意激恼。辄蒙 虚受。亦由公陈戒真切。至诚孚格也。壬午夏。 上行徽宁殿酌献礼。公以知申奉 命。往复于 春宫。至被谴罢。事有至难言。而处得其正。故 正庙烛其实。于公后承仕宦。加以 特恩者多。岂无所本而然哉。公承藉内外名德。地望高华。趐楚时彦。器业可以需世。文术可以焕猷。克绍前绪。是世所期望。而蚤阅世祸。晚占科第。虽位跻崇班。而其异乎旅进旅退者几希。且 元陵季世。邦朋分党。其血几乎玄黄。人无不朝齐暮梁。而独公靡所染迹。超然于标榜之外。虽致见忤者从以媒蘖驱纳于擭阱。而公不以得丧荣辱累心。以故沧桑百变。风波颠覆。而公则自在。孟子云守孰为大。守身为大。公实有焉。 英庙之眷顾靡替。 正庙之记念不置者。不亦宜乎。于乎休哉。铭曰。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70H 页
赵在吾东。卓为世胄。秀气盛祉。钟美享祐。公振家声。有大厥受。胚胎前光。亭毒斯厚。左右 元陵。声庸夙茂。满腔诚忠。遇巷我 后。世运平陂。见几自守。诡不肯随。利不为疚。确乎其志。矢不自负。玄黓闰夏。史多阙文。延颈愿死。公心如焚。处变得正。未敢索言。涒滩抗章。士论攸尊。外厖气宏。内笃行淳。晚契弥隆。公愈肫肫。寿域风云。黄发 君臣。终始一节。保明其身。未忍便诀。投老林壑。有诗思颍。可续永叔。后承昌衍。簪笏赫舄。遗赢诗礼。儒珍范俗。流庆沄沄。由公醇德。蓝田之山。光气纷郁。有睾其封。有崇其楹。最其大者。式昭斯铭。非直昭公。永裨世程。
吏曹判书致仕奉朝贺谥忠宪赵公神道碑铭(并序)
呜呼。 英 正两朝士大夫。崇名节重言议。蔚然为盛际。而往往惩吹祸故。刓方为圜。风习一变。时则有若奉朝贺忠宪赵公。独能植立不挠。终始一节。如颓波砥柱。不随遇而变转。尚论君子。方之于唐之颜鲁公。宋之刘元城。而存没哀荣。 恩礼不衰。则此又颜刘二公之所不得于其君者。呜呼其盛矣哉。公讳重晦字益章。咸安人。入我 朝有讳悦。官工部典书。其
吏曹判书致仕奉朝贺谥忠宪赵公神道碑铭(并序)
呜呼。 英 正两朝士大夫。崇名节重言议。蔚然为盛际。而往往惩吹祸故。刓方为圜。风习一变。时则有若奉朝贺忠宪赵公。独能植立不挠。终始一节。如颓波砥柱。不随遇而变转。尚论君子。方之于唐之颜鲁公。宋之刘元城。而存没哀荣。 恩礼不衰。则此又颜刘二公之所不得于其君者。呜呼其盛矣哉。公讳重晦字益章。咸安人。入我 朝有讳悦。官工部典书。其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70L 页
孙讳旅。与金东峰诸贤。自靖于 端庙禅受之际。庙食于咸安之伯夷山。至孙讳舜。以谠言为戊午名贤。其孙讳堪。与牛溪成先生为道义交。后有讳镒。平市署令。于公为高祖。曾祖讳逢源。同中枢。执德刚方。为尤庵宋先生所推重。祖讳楷官郡守。三世推 恩。 赠职如例。考讳荣福。参辛丑建 储议。为凶党所窜逐。官至开城府留守。妣延日郑氏。圃隐先生后。参奉缵宪女。 赠左赞成。贞敬夫人。以公贵也。公生于 肃宗辛卯九月十八日。幼厚重有德器。学于陶庵李先生。先生期诩綦重。教以为己大致。二十六举庭试乙科。入侍讲院为说书。上疏论 元良导迪之方。已而入翰圈。以召试非令典。独不赴。被 严教。癸亥为司谏院正言。欲出而论事。恐罹祸贻亲忧。低徊不能发。已而得母夫人旨。抗疏痛论私庙 临幸事曰。以宗庙之重。展拜享祀。尚有定制。而今于私庙。不燀烦数。有司未及请。不时奠酌。必具三献。礼节有碍。且非郊社 陵庙。而离宿他所。渎祀任情。非所以慎 先宪也。其论使行事曰。 列圣薪胆之志。百世不可忘。虽在皮币黾勉之际。常存忍痛含冤之义。今沈使之还。乃有 恩数罔极之谄。而恬不知耻。至于赍来金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71H 页
字笔。仪仗鼓吹以迎之。又请以所赐弓矢。为 法驾仪卫。虽幸 殿下不赐允许。而其为奉使辱国则大矣。 上震怒。六日不视朝。公席藁待罪凡十八日。人皆谓公必死。陶庵独云理直则不死。益章必无事。黎湖朴公亦上章伸救。有赵台祥者疏斥公逼戚 圣心。请勘其罪。 上命下台祥于狱。而公则只令刊版。于是公直声动四方。公自是屏居江上。不履阛阓者五年。大臣有因 筵奏微讽曰。人君容直为难。少有咈意。或刊仕籍。殊非 圣世事。 上曰岂指赵重晦乎。特命荡涤。时适弘文录成。承旨读奏之。至公名声稍低。 上笑曰予岂以前事。芥于心耶。弘文录无则已。有则赵某不入。当谁入。拜副修撰。陈疏自引。蒙 温批。感激出肃。居玉署最久。多所纳牖。时三司请追夺逆臣李光佐,赵泰亿官爵。而 上靳持之。屡下 严批。公进伏言此一国万口同然之论。 殿下每以网打一边疑之。臣实悯焉。一镜教文。至凶极憯。而大臣视为寻常。终不肯明正其罪。其心亦一镜耳。而 殿下每以提起门生国老等语为罪。 殿下苟(缺缺)闻此语。则无宁以四字凶言为辞而讨之。 上怒削职。未几叙拜献纳兼侍讲院司书。时逆贼致云以罪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71L 页
恶停望于吏曹。而 上命拟承旨。参议尹公汲不奉承。斥补洪原。公进曰人臣有所执。君命有所不受。若辄变所守。惟君命是从。则非所谓以道事君也。大学絜矩。惟明好恶而已。彼致云即一媢嫉之小人。亟宜放而远之。不与同国。铨官之不拟。乃其职矣。而 殿下斥之。臣窃慨然。 命特递。自是有除皆不出。后因辞校理上书。论李寿凤事曰。寿凤荷 恩归养。亦未有职责。而突然冒出。阴售党伐。在昔 宣庙朝东人谋陷善类。先攻三尹。而朝论遂溃。党祸大作。今寿凤逞毒。甚于东人。而大臣不一言开陈。以赞堲谗之明。愿 邸下深思远览。痛折抑之。 大朝命入其书。连下 责教。公不自安。乞养出监殷山县一年。入为修撰兼春坊赞读。时 上有激恼事。以辛丑代理时所遭危辱。至恸在心。 幸彰义宫。雪中露立。 辞教多不敢闻。公出班奏曰。臣伏见 御制自省编。有曰保有今日。 皇兄攸赐。又有曰辛丑冬事。思之凛然。而皇兄视予无间。臣每读此。三复流涕。夫以 两圣友悌。无间如此。而枭獍辈诪张罔极。乃 殿下过自贬损。有此过举。非所以示大公无嫌也。 上为之改容。公在堂下官十八年。至是升通政拜承旨。历兵曹参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72H 页
知大司谏。出为尚州牧使。时岁大饥。赈口至万二千。营俵谷二千斛。无以赖活。乃捐廪割俸。鸠谷以哺之。营谷之在州者。簿帐浩多。道伯欲翻作取赢。公以与民争利执不可。递归。历兵礼曹参议,大司成。庚辰丁郑夫人忧。壬午服阕。以承旨侍昼讲。 上曰此予建储时秉笔承旨之子。今又以承旨入。予甚怆怀。向者大臣有气豪语。承旨驳之。其言是矣。其公心。予岂不知乎。后 上御徽宁殿。公免冠伏庭下。涕泣请死。 上震怒命窜黑山岛。旋即还寝。已而 命撤 世孙供上。出处于外。公争执请移处时 御所供上如例。上虽不之许。然 命公奉传教宣读。公久立不敢读。上震怒辞旨截严。公呜咽曰十四年臣事之地。语有不敢闻者。惟愿速死而已。后数日进曰。自古国家有事变。必有投间抵隙。乘时窥觇。遂为乱阶者。愿 殿下深留 圣意。教养 世孙。日后凡事。务从丰厚。无一毫未尽处。居数日又下 严旨。窜茂长县。旋下给牒叙用之 命曰。向所奏投抵之云。深有识虑。可谓有功于国家矣。后以承旨奏曰。目今纪纲颓废。廉耻坏伤。专由于委任不久。浮竞成习。殆 殿下有以致之。端本清源。立经陈纪。崇奖廉让。庶少回今日世道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72L 页
矣。 上遽曰浮哓躁竞。岂予所导耶。已而又 教曰承旨言是。移拜兵曹参议。出为宁边府使。府为保障重地。而积储枵如。廨宇摧圮。及至缮修庤桩。百度俱举。釐武队纾民瘼。至今赖以完固。后二年递归。为诸曹佐贰。间出牧杨州。及为承旨入侍。 上曰予犹记某年之言。当时满廷诸臣。皆如蒸栗。无一人开口。独赵某有十四年臣事之说。使前此有如赵某者一人。时事岂至此乎。举直错枉。宜先此人。公退谓家人曰。吾当时一言。不过尽吾分耳。今乃有过当之 教。吾若复出。是自处以直。而归枉于人也。自此一意退避。而 上不许。庚寅升嘉善拜开城府留守。明年入为汉城府右尹,都承旨吏曹参判。不膺 命。为忠州牧使旋寝。壬辰升资宪。 上教曰烈风劲草。赵某之谓矣。时逆臣郑厚谦愬于 上。复辛壬三逆魁官爵。大司宪赵公荣顺上疏窜绝塞。公拜都宪。将救赵公。 上闻公诣閤。 命递公职。公为终身恨。后拜东铨。 敦勉暂出行政。叹曰俗习已淆。物情难平。吾其止矣。遂引疾得递。后以知 经筵入侍。 上教筵臣曰赵某只有本心。无一点虚伪。古所谓宦妾不知名。赵某有焉。丙申 命 世孙代理后。奠酌于关侯庙。将以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73H 页
甲冑行事。公以宗伯正书言。不可以 贰极之尊。下同于韎韦。遂以法服将事。已而升崇政拜判义禁府事。是岁 英庙宾天。 正庙嗣服。有湖儒希当路指。议建院以洪启禧配陶庵李先生。公时观察咸镜道。临行上疏曰。臣师文正公臣李縡。于先正臣宋时烈。虽不由师受。而一生尊仰。若洪启禧虽出入臣师之门。出处言议。动背臣师。臣师忧叹。尝以长书切责。而启禧拔之于遗稿。故谕善臣朴圣源往复争执。则启禧即臣师之罪人也。今若位臣师于启禧之上。以接先正之统。此斯文之阨也。 上下优批。许以为师苦心。时北方大侵。公到营措划。移粟捐廪。赈赒粜贷。各适其宜。民免捐瘠。城中失火。连烧五百馀户。公给粮助材。得以安堵。旧例出钱贸布给戍卒。官吏舞弄。存其名而私其剩。公命与之以钱。厥弊乃息。丁酉还朝。时逆臣洪国荣用事专擅。纳其妹为嫔。号淑昌宫。设宿卫所于禁中。胁制朝绅。一或抵触。机阱随发。公婿洪乐彬。国荣叔父也。家近 阙外。屡恳公一临。公若无闻也。宋德相膺 召诣京。交驩国荣。公以书讽之曰。山林之士。不宜苟合当路。今当路者年少轻佻。不可用一也。朝夕 御膳。不可自外进供二也。宿卫所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73L 页
当辍三也。淑昌宫问安当废四也。宜一一为 上言之。不然可以去矣。后国荣败。德相亦死。然公不自言。人无知者。后有常窝李公敏辅挽诔出。而始著闻于世。公既决去就。除拜皆不出。 上将大用。拜吏曹判书。公曰吾已决一退。何可变也。庚子以七十入耆社。引年乞休。章四上得致仕。 召见宣麻。 命扶掖升降。壬寅四月三十日卒。寿七十二。讣闻 上大伤衋。隐卒有加。 教曰重臣确执。不独决退一事也。 命不待状议谥。虑国忘家曰忠。行善可纪曰宪。以八月葬于竹山县朔宁山下高峙洞坐坤之原。配完山李氏。左议政文贞公观命女。先公二岁殁。端庄慈孝。宗族咸诵。举三男二女。男长景镇府使。出后伯父。次秉镇早殁。次厚镇郡守。二女适洪乐彬,李集培。景镇男瀷,涉。秉镇无育。系子净县监。厚镇男湕。文科 赠直提学。澻,𤂿县令。瀷子元植都事,宽植,允植。涉子命植,中植。净子忠植承旨,宪植,愚植,恩植进士。湕系子龟植校理。澻系子教植。𤂿子龟植出系。系子中植。馀不尽记。公姿性重厚。内行纯笃。恒言存其诚。庸行不违敬。立心制事。粹然一出于正。立朝本末。磊落光明。历事 三朝。直道而行。雷霆震荡之际。言人之所不敢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74H 页
言。而孚信积中。上结主知。 恩礼旷绝。殆易所谓王臣誉謇。匪躬之故欤。往哲云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又云事事寻求一个是。公实有焉。直弼生也晚。罔及纳床下之拜。然窃从前辈名德闻。慕公大节夙矣。承旨君命不佞以牲石之文。未敢以癃病辞者。以托名为荣也。铭曰。
允矣赵公。展也邦彦。履险如夷。一德乃显。 元陵之世。建极为治。将纳于轨。有平有陂。公言侃侃。公色肫肫。有藉其手。壹是诚悃。镇我危疑。翼我诒谋。呼吸风霆。运斡斗枢。此其大节。人莫敢言。请述其馀。以徵斯文。寒泉奉教。先立其大。出而扬廷。激仰志槩。 圣孝靡逮。或疑丰昵。囊封一言。以礼为节。西价辱 命。媲古彤卢。介立陈辞。大义是扶。武庙夎拜。易我 衮冕。王曰嘉乃。赖一言善。 王曰宦妾。不知乃名。煌煌华衮。畴敢改评。彼哉匪人。敢托门墙。临行一疏。严立堤防。都人加额。司马起洛。公矢厥心。不改其确。河南高弟。元祐完人。历选并世。鲜与拟伦。嘉乐令终。 恩礼有加。太常节惠。虑国忘家。嵂嵂宁岳。侐侐玄堂。我铭其刻。昭示无疆。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碑
允矣赵公。展也邦彦。履险如夷。一德乃显。 元陵之世。建极为治。将纳于轨。有平有陂。公言侃侃。公色肫肫。有藉其手。壹是诚悃。镇我危疑。翼我诒谋。呼吸风霆。运斡斗枢。此其大节。人莫敢言。请述其馀。以徵斯文。寒泉奉教。先立其大。出而扬廷。激仰志槩。 圣孝靡逮。或疑丰昵。囊封一言。以礼为节。西价辱 命。媲古彤卢。介立陈辞。大义是扶。武庙夎拜。易我 衮冕。王曰嘉乃。赖一言善。 王曰宦妾。不知乃名。煌煌华衮。畴敢改评。彼哉匪人。敢托门墙。临行一疏。严立堤防。都人加额。司马起洛。公矢厥心。不改其确。河南高弟。元祐完人。历选并世。鲜与拟伦。嘉乐令终。 恩礼有加。太常节惠。虑国忘家。嵂嵂宁岳。侐侐玄堂。我铭其刻。昭示无疆。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碑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74L 页
松潭祠庙庭碑(戊申)
维梁山郡之西。鹫岭之麓。有庙岿然。古忠臣白公祠也。公讳受绘字汝彬。扶馀人。生禀异质。慷慨有大志。岁壬辰。读书山斋。倭寇卒至。遂见俘渡海。迫令屈膝。公愤骂不绝口。以死自矢。贼怒囚公于幽窖者三月而终不挠。涅左臂十字曰。宁为李氏鬼。不作犬羊臣。贼又向刃以胁之。公引颈曰速斫我。贼具汤镬若将烹。公笑赴曰是吾愿也。有蛮酋止之曰。此天下义士也。曷可无名而杀之乎。群倭莫不敬服。时公年十九。九岁竟完节而归。远近坌集。求见涅字。啧啧吐舌。及光海政乱。群丑发金墉之论。通谕八路。剋期治疏。公痛哭曰天下宁有无母之国乎。裂而投之。观者色变。而公则夷然。 仁庙改玉。大加奖诩。 命除官。甲子拜司饔院参奉不就。旋拜礼宾寺参奉。肃 命而归。戊辰应 旨上六条疏。其一言功臣贪纵。其二论仁城之冤。其三言缘坐中冤枉者。宜稍疏释。其四言毋以偏党取舍。其五言御营军保之非古制。其六言户牌军籍之弊。其言凿凿中窾。而被喉院所却。不见施用。惜哉。庚子又因 筵臣建白。除自如道察访。奉公勤约。残邮用苏。享年六十九。而卒于壬午二月二十
维梁山郡之西。鹫岭之麓。有庙岿然。古忠臣白公祠也。公讳受绘字汝彬。扶馀人。生禀异质。慷慨有大志。岁壬辰。读书山斋。倭寇卒至。遂见俘渡海。迫令屈膝。公愤骂不绝口。以死自矢。贼怒囚公于幽窖者三月而终不挠。涅左臂十字曰。宁为李氏鬼。不作犬羊臣。贼又向刃以胁之。公引颈曰速斫我。贼具汤镬若将烹。公笑赴曰是吾愿也。有蛮酋止之曰。此天下义士也。曷可无名而杀之乎。群倭莫不敬服。时公年十九。九岁竟完节而归。远近坌集。求见涅字。啧啧吐舌。及光海政乱。群丑发金墉之论。通谕八路。剋期治疏。公痛哭曰天下宁有无母之国乎。裂而投之。观者色变。而公则夷然。 仁庙改玉。大加奖诩。 命除官。甲子拜司饔院参奉不就。旋拜礼宾寺参奉。肃 命而归。戊辰应 旨上六条疏。其一言功臣贪纵。其二论仁城之冤。其三言缘坐中冤枉者。宜稍疏释。其四言毋以偏党取舍。其五言御营军保之非古制。其六言户牌军籍之弊。其言凿凿中窾。而被喉院所却。不见施用。惜哉。庚子又因 筵臣建白。除自如道察访。奉公勤约。残邮用苏。享年六十九。而卒于壬午二月二十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75H 页
日。墓于郡北洞卯坐。一乡髦士。具公节义闻于 朝。显宗庚戌。 赠公户曹参议。 旌其闾曰忠臣之门。肃宗丙子。郡守曹武勋建忠烈祠于郡城之东。丁酉移建于旧宅之上。 赐额松潭。公美风度。须眉疏爽。城府洞豁。居恒恂恂。不以标格自高。而志气肮脏。剖析是非。如斩钉截铁。盖全节殊方。百死不悔如苏武。洁身昏朝。用扶纲常如董养。抗章极言。触犯忌讳如陈东欧阳澈。斯为公三大节。有一于此。树立犹卓尔。况兼之乎。公生长遐陬。未有师友切偲之益。而其所造就者如此。岂无学问而然哉。呜呼。能守铁石之深衷。励松柏之雅操。见贞心于岁寒。标劲节于严风。赴鼎镬蹈白刃而不顾者。皆无所为而为。真忠烈秋霜。精贯白日。绰枻之荣。俎豆之奉。讵不宜哉。昔朱夫子于山僧卫卒之立慬者。犹为之表章。况如公之一节。终始有重于泰山者哉。遂书此。俾镌于丽牲之石。
正统祠庙庭碑
正统之名何所本。本诸春秋。故传曰春秋大居正。又曰王者大一统。此正统之名。所由来也。正统所以辨君臣之等。严华夷之分。而斯文亦有居正大统。孔子集群圣而大成。朱子集群贤而大成。尤庵宋子集群
正统祠庙庭碑
正统之名何所本。本诸春秋。故传曰春秋大居正。又曰王者大一统。此正统之名。所由来也。正统所以辨君臣之等。严华夷之分。而斯文亦有居正大统。孔子集群圣而大成。朱子集群贤而大成。尤庵宋子集群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75L 页
儒而大成。大成者。为正统也。价川郡有山名正统。处士玄凤谦奉尤庵,遂庵两先生真像于家塾。其子在默在德创祠于正统山下。尤庵为之主而遂庵配焉。三山李文敬公台重名其祠曰正统。手书而赞之。常窝李孝贞公敏辅又述文而张之。始终近百年而庙貌成。斋室庖湢俱备。俨然一黉制也。凤谦从曾孙膺洙,近洙。与一乡髦士。谋树碑于庙庭。谒文于直弼。直弼义不敢辞。援笔而叙之曰。尤庵先生讳时烈字英甫。恩津人。丁未生。 宁陵尽礼聘召。官至左议政致仕。 明陵己巳受后命。甲戌 上大悔悟。复先生官爵。又 赠谥文正。 元陵丁丑。配食孔子庙。 健陵戊戌。配享 孝宗庙庭。 命建大老祠于 宁陵之傍。用寓一体祭祀之义。先生际遇 孝庙。身任天下之大经。逮夫中涂泣弓。事无可为。则退藏于华阳山中。而犹惓惓于世教。以明天理正人心为己责。开先圣之道。辟异端之说。俾我左海一区。知君臣父子之伦。免夷狄禽兽之归者。即先生赐也。功化之盛。孟朱后一人也。遂庵权先生讳尚夏字致道。安东人。辛巳生。举遗逸。亦拜左议政不起。辛丑卒。旋被士祸。祸及泉壤。 英宗乙巳复官。 赐谥文纯。始尤庵临终。托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76H 页
后事于遂庵曰。学问当宗朱子。事功当述 孝宗志业。申之以直字之训。遂庵传习师教。倡明正学。及 皇朝屋社之年甲申。建万东庙于华阳洞。祭 神宗毅宗两皇帝。遵尤庵遗志也。兴复之计。归此庙食。于戏悲哉。丁酉幄对于 温宫。举斯义仰勖 继述。丁宁恳恻。感格 宸听。至握手勉留。士林恨遭遇之晚也。尤庵之出。时可以修攘。遂庵之不出。时不可以修攘。是所云随时而处中。其揆则一也。尤庵言行满一国。故俎豆之享。相望郡邑。而独阙于关西。此正统祠之所由作也。两先生传道承统者。可俟百世而不惑。启导趋向。尤莫急于西土。奚独价川之正统祠乃尔乎。然天悭地閟。若有待于是日者。岂偶然哉。庐阜婺源。非二程杖屦攸暨。而崇祀焉者。以道德风烈。允为后学矜式。岂系于其地哉。举宋权两先生而特祀于正统祠者。即以时措之宜也。必讲春秋之大义。乃知斯名之称情。而统纪可一。正道可明。而士知所趋也。
远慕堂金公遗墟碑(丙午)
泰仁治之西三十里。有穹然而出于众峰之间者曰七宝山。又北东行数十里。抵古县蓝田坪而止。其淑气之蜿蟺者。若有所钟。即故处士金公讳后进生长
远慕堂金公遗墟碑(丙午)
泰仁治之西三十里。有穹然而出于众峰之间者曰七宝山。又北东行数十里。抵古县蓝田坪而止。其淑气之蜿蟺者。若有所钟。即故处士金公讳后进生长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76L 页
死葬之地也。乡人士祭于其社。名曰蓝川祠。后承立景肄斋。讲公遗训。又竖碑于攸芋焉。呜呼。生使人敬之。殁使人思之。庙食于其土者。苟非仁心仁闻入人之深。如金石之不渝。四序之不爽。将何以致此哉。公字丕承。贯于康津之道康。其先出新罗。入 本朝有讳怀鍊。汉城府尹。录开 国勋。其后世居泰仁。为湖南名阀。公妙龄志学。师事李一斋先生。晦身研经。兼通濂洛群书。辑诸贤像赞及状志为一编。昕夕观感。晚喜读易。极数知几。逆贼郑汝立要结姻。公牢拒。汝立至流觞台邀。公又辞疾不往。龙蛇之役。延平李公贵倡义于长城。公偕从侄大立。同盟于南门。纪绩在碑。公北望痛哭曰。 君父蒙尘。讵可晏然。癸巳率家僮百馀。觐 王于龙湾。与长子知白及宗族乡党。募义兵粟。又自出谷。从海路纳于 行朝。分饷高霁峰诸义帅者。亦数百包。仍倡言天兵为我。㬥露冒白刃。滨死而未免冻瘃。吾士民抱妇子安坐。而视若秦瘠可乎。并出机杼之储。取给数千斤。天兵蹈舞曰吾曹之得无冻死。金公之力也。 特除军资监直长。辞不就。公生禀至性。养亲志物俱挚。庐墓啜粥者六年。手植松楸。为一乡所爱惜。及除制。扁其堂曰远慕。因寓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77H 页
不匮之思。修谱系收世族。俾不忘本。壹遵伊川成训。每值岁饥。出谷以济穷乏。赍囊橐无户不赒。炊釜鼎无口不糊。乡人名其赈粥之所曰釜田。穷民多自鬻。公予其直而焚其券曰。哀死而活之。又安可因以为仆。公殁后数十年。又值大侵。其人自至而请服役者为百馀。二子以遗意郤之。公以 泰昌庚申十二月三日卒。距其生庚子为八十一岁。公纯于孝而尽终身之慕。笃于忠而著服勤之诚。船粟而纳 行朝。输绵而衣天兵。倡义募兵而不有其效力。辞官高隐而不衒其所守。又能推本反始。恩及氓黎。所践所言。允可为法。是皆无所为而为者也。盖因天分之美。而学问之功。亦不可诬。苟无父师之教为之先后。亦何以至于此哉。义烈洪公命亨铭其墓。颐斋黄公胤锡状其行。微显阐幽。为学者所考信。于乎休哉。公后孙炯厚虑公遗基之湮灭无徵。倡诸宗建碑记实。遣其弟炳厚及族孙麟钦。谒文于不佞。二君从吾游者也。辞以癃病垂死。而其恳弥笃。遂援笔而书之。用验天定之孔固。而神理之不忒焉。
白村金先生遗墟碑(丙午)
呜呼。此故忠臣大冢宰金先生讳文起遗墟也。沃川
白村金先生遗墟碑(丙午)
呜呼。此故忠臣大冢宰金先生讳文起遗墟也。沃川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77L 页
郡南二十里。有社坛洞白池里。即先生外舅吏曹判书金公孝贞之乡。而先生馆焉。因号白村。白村介于湖岭。擅泓峥之胜。且有穹岩如马。先生尝置亭于其巅。临清溪挹月岳。用寓真乐。 宣德丙午。阐小大科。由翰林历扬清显。止吏曹判书。亦尝按节关北。克壮锁钥。及 世祖丙子五月。与成忠文公三问,朴忠正公彭年,李忠简公垲,河忠烈公纬地,柳忠景公诚源,俞忠穆公应孚。谋复 上王事觉。同六臣被祸。子县监玄锡亦死。孙曾并收孥。 英宗辛亥。 命复先生官。 正宗戊戌。 赠左赞成谥忠毅。辛亥 命配食于 庄陵忠臣坛。玄锡与享朝士坛。 遣宗伯致侑。士林又俎豆于剡溪之上。上下之所崇报亦至矣。先生金海人。初讳孝起。祖讳顺。考讳观。俱大官。妣管城陆氏。观察使埤之女也。生禀异质。笃于伦理。丧祭壹遵文公家礼。居瘠几不全。而日展墓号绝。人名其所曰孝子洞。及被逮诸公。互相援引。而独先生不服。人尤以为烈。生而尽其职义也。死而得其正荣也。欲与亲党含笑而偕臧者。诸公之志。我自有定。何用言为者。先生之志。是岂差殊观哉。夫生者人之所甚欲。而捐百口之命。甘万死而靡悔者。以君父决不可背。名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78H 页
教决不可负。纲常决不可亏。意义攸激。不知刀锯鼎镬之可畏。不必以得生为安也。今去先生之世。馀三百年。而忠刚之气。凛然如生。薄日月震乾坤。当与三相六忠。弥远而弥彰。于乎盛哉。先生田宅。俱没入于官。而惟亭台旧址。岿然独存。乡人士树碑以识之。犹见遗风馀韵。披拂人间。得以凭吊景仰。有冒称先生后属者。如杜正伦之族城南。郭崇韬之哭汾阳。谋夺宗嫡。打讹闪奸。竟不能售。则至断碑而极矣。先生残㽕剩裔。不忍其荒废。爰谋改竖。谒文于不佞。不佞作而曰吾东之丙子。即 皇明之壬午。先生与方铁诸贤。旷世一致。何忧堙灭而不称哉。且先生以身殉国。蹈死如归者。天理之所当然。何有于身后之名哉。然则区区三尺之刻。亦何与于先生乎。要使亿世之下。犹知有忠臣攸芋也。先生曾流绝海。有放鹇诗。辞气悲壮。是为 端庙子规词之赓歌欤。呜呼欷矣。书此以归之。俾镌于碑阴。
楚冠堂康公遗墟碑(丁未)
会宁府治之东六十里。丰山社都昆地。即 皇明遗民楚冠堂康公世爵攸芋也。公淮南人。世为将。三代死于兵。 万历四十六年。建奴猖獗。 帝命诸将出
楚冠堂康公遗墟碑(丁未)
会宁府治之东六十里。丰山社都昆地。即 皇明遗民楚冠堂康公世爵攸芋也。公淮南人。世为将。三代死于兵。 万历四十六年。建奴猖獗。 帝命诸将出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78L 页
征。都督刘綎向牛毛岭。始公父讳国泰。坐事谪辽东。用武勇起徒为裨将属刘綎。公时年十八。随父军中。父屡叱还。公潜伏帐外。深入虏地。父拊背曰此何等地。而汝随我乎。天兵过岭。刳于虏。公之父从刘綎死。觅父尸藏于山中。是役也。吾东亦发兵助攻。公投东阵。被获几不免。又得脱。住辽城经略熊廷弼。致公麾下。劝复父雠。居无何。虏连陷开原沈阳。公跃马坠城奔辽阳。辽阳又没。公昼伏夜行。陷井壕几死。到凤凰城。与广宁人刘光汉。收散卒守城。光汉战亡。公亦创重被擒。又不死。时城中人无不壮公者。或愿以女妻之。公以父死未葬辞焉。公念辽东西失守。南还路绝。而东走朝鲜。犹得免薙发左衽。涉无人地。鸟兽窜。渡鸭绿江抵满浦镇。遍游关西。既而北至会宁而居之。躬稼自给。以其馀急人之难。又能善乡里信然诺。人乐与交欢。公身长不满七尺。目光烨如。习拳搏之术。便捷绝人。性倜傥多大节。见虏盗窃神器。天下事无可为者。自放绝塞。与氓蚩为伍。然人不见其戚戚。喜饮酒。从人取醉。雅言于人无所求。然酒能忘忧。故不辞。守宰闻公名招延。公知其贤否。不可于意者。虽请不往。或资以米货。不肯以其物归。立散去无馀。所居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79H 页
地边胡。吾邦与胡互市。虏货遍民间。公义不共戴天。不以丝发近身。家滨豆满江。江北即胡地。地多茆。东民常取以葺屋。公独葺以藁。其哀痛惨烈之志。毕生不变者如此。公尝历叙其族世及祸乱首末。遗其子曰吾父没而未收骨。国亡而未复雠。不能灭死。托他邦为命。杂作徒隶之间。生为辱人。死为羞鬼。我死必薄葬。令我负罪而见先人。是汝曹与我为孝。仍训不析箸不异财。子孙同居。如其戒。是见公之志节行治也。公年八十四。卒于会宁之都昆地。时 明室之不祀已二十有三年矣。以孙成勋推恩 赠参议。 圣朝以公为 天朝全节。宠遇其子孙。参 大报坛享。许赴忠良科。又授司果司勇禄。大政辄收用。冬夏 赐衣资。岁以为例。又划给复户二十七结。俾供公祀。列圣所以褒尚者。其盛矣乎。公后孙汉柱,鹏祯。倡诸宗树碑遗墟。谒文于不佞。不佞诵公风节。当为家之孝子国之忠臣。赍恨而殁。凛凛有生气。庶几两节并弘。二理同极者欤。呜呼。今虏运将穷。天下有事。其兴师雪耻。宜必在吾邦。执殳前驱者。必公之后人也。是为 宁陵遗志。而 列圣之所遵述者。康氏乎其勖哉。书此而归之。俾锓诸石。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79L 页
金山老村李先生遗墟碑
维岭金山郡南十五里贺老之村。即老村李先生攸芋之遗墟也。先生生于斯卒于斯。又俎豆于斯。是为死徙不离乡之义。而韩文公所云乡先生殁而祭于社者也。先生讳约东字春甫。 正统辛酉进士。 景泰辛未擢增广文科。历扬清显。五宰郡邑。三典营梱。又以千秋使朝 天。终以吏曹参判。升知中枢府事致仕。 弘治癸丑六月十三日乘化。享年七十八。先生早悟绩学。博通经籍。立朝尽忠谠之言。匡济之策。自耽罗归。只持一鞭。既而曰此亦岛物。悬诸官楼。岁久鞭落。邑人画其迹以寓慕。船行遇飓风几危。搜幕宾潜赍一甲投海。波定利涉。州人名其所曰投甲渊。立生祠祀之。是盖先生细行。而亦可验素养也。天资宽厚。而秉执坚确。不治产业。不喜浮华。人不敢雌黄。莅官刚正清慎。关节不通。引年乞骸。优游桑梓。以终其出处。故名实纯粹。为并世群贤所尊慕而赞述焉。曰玉壶清冰。曰玉树清芬。曰心如水月。节若松筠。佔毕斋金公至许以文武才德。诗礼戎律。而归廊庙调元之责。则先生之于懿望何如哉。今去先生之日馀三百年。流风遗韵。与世寝邈。诵先生之廉贞则拟诸
维岭金山郡南十五里贺老之村。即老村李先生攸芋之遗墟也。先生生于斯卒于斯。又俎豆于斯。是为死徙不离乡之义。而韩文公所云乡先生殁而祭于社者也。先生讳约东字春甫。 正统辛酉进士。 景泰辛未擢增广文科。历扬清显。五宰郡邑。三典营梱。又以千秋使朝 天。终以吏曹参判。升知中枢府事致仕。 弘治癸丑六月十三日乘化。享年七十八。先生早悟绩学。博通经籍。立朝尽忠谠之言。匡济之策。自耽罗归。只持一鞭。既而曰此亦岛物。悬诸官楼。岁久鞭落。邑人画其迹以寓慕。船行遇飓风几危。搜幕宾潜赍一甲投海。波定利涉。州人名其所曰投甲渊。立生祠祀之。是盖先生细行。而亦可验素养也。天资宽厚。而秉执坚确。不治产业。不喜浮华。人不敢雌黄。莅官刚正清慎。关节不通。引年乞骸。优游桑梓。以终其出处。故名实纯粹。为并世群贤所尊慕而赞述焉。曰玉壶清冰。曰玉树清芬。曰心如水月。节若松筠。佔毕斋金公至许以文武才德。诗礼戎律。而归廊庙调元之责。则先生之于懿望何如哉。今去先生之日馀三百年。流风遗韵。与世寝邈。诵先生之廉贞则拟诸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80H 页
郁林之载石。称先生之恬退则譬以鉴湖之抽簪而已。能谛声名事功。振耀隆洽。蔚然为 国朝荩臣。皆本之学问者鲜矣。先生服事金江湖先生。与金佔毕,曹梅溪相契。以道义德业。钻圃冶遗绪。行治文章。为儒林领袖。辞受行藏之各适其正者。在先生为大德中川流也。凡称人之善。必本其父兄师友。厚之至也。先生之造道成德。卓越乃尔。则渊源所渐。不亦盛哉。先生卒而为 圣主所悼衋。 遣官致侑。 赐谥平靖。被清白选。后昆世蒙收录。且一乡誉髦。妥灵于景濂书院。上下崇报之典。亦备矣。先生内外子孙。蕃衍昌炽。指不胜搂。而名硕辈出。为左海名阀。天之报施。其在斯欤。古语云逢时积德。身受福庆。又云有德者必享其荣。以及其子孙。信矣哉。公云仍散居畿岭。或惧先生旧址。久而迷所。树碑以表之。尸其事者。明峻琮和也。昔程伯子颜乐亭铭曰。水不忍废。地不忍荒。呜呼正学。其何可忘。直弼于先生亦云尔。
皇明都司充东援中军施公遗墟碑
星州治东三十里大洞坊君圣山。即 皇明都司充东援中军浙江施公文用遗墟也。始 万历壬辰。倭奴入寇。 乘舆播迁西陲。请援于 皇朝。朝议不一。
皇明都司充东援中军施公遗墟碑
星州治东三十里大洞坊君圣山。即 皇明都司充东援中军浙江施公文用遗墟也。始 万历壬辰。倭奴入寇。 乘舆播迁西陲。请援于 皇朝。朝议不一。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80L 页
兵部侍郎施公允济。以馆伴副使力赞。兵部尚书石公星达于天子。出兵救之。丁酉又送其子文用为行营中军。隶都督麻公贵军中。公积岁从戎。冒矢石临阵贾勇。屡树奇功。及 天兵凯旋。公有疾不克归。雅言东方可久远无事。遂卜居于星州南法山坊。 崇祯丙子。建虏东抢。天下事有不忍言者。公遂遁于君圣山中。号其洞曰 大明。结茅筑坛。每月朔望。辄朝服焚香。北首四拜。又画浙江山水于壁上。昕夕寓目。可见君亲之恋。未一日忘于怀也。尝读春秋四子曰明乎斯义则何往而非中华也。或问战陈之事。则曰非去国之人所知也。仍饮泣不自胜。然尝著兵学奇正。用摅胸中所蕴。又晢象纬医筮之学。有堪舆指南医卜等书。佚不传惜哉。公生于 隆庆壬申五月五日。终于 崇祯癸未。寿七十二。明年甲申。 烈皇帝身殉社稷。 皇祚遂殄焉。 宣庙尝悯公沦落不归。且以成迹可纪。再用揭。致意肫笃。又以枢府禄终身。英庙念其崇报犹有未尽。 命赠兵曹参判。兼衔如例。 正庙特命本道表章遗址。 皇坛亲享日。 宣赐宸藻于 皇朝人后裔。公孙有荣亦与焉。仍 命录用。 列朝所褒嘉者亦挚矣。公以所居圣山旧宅。
梅山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第 181H 页
畀 明朝把总徐鹤。徐鹤亦中国人。与公同其行休。效力于危难之间。洵附骥尾而行者。亦奇士也。公殁后承之居是乡者。以月朔望拜。于礼无稽。遵大报坛仪。用 三皇帝讳辰。登坛瞻拜。是亦述公义也。岁壬辰。公七代孙致博。以公东征旧甲。率诸宗重修 大明坛。甲午构斋于遗墟。颜曰风泉。又将竖碑未就。其子珽锡倡率诸宗。克成先志。又将竖碑。属不佞为文。不佞尝慕公忠义风节。且不还中国。有见于伊川被发。子孙赖以免于左衽。昔越将沼吴。伍大夫使于齐。而属其子金将夷。宋邵尧夫居其子于蜀。用保家族。今公之为。与伍邵两贤。旷世一揆。苟不固有前知之诚。而极观象玩占之妙者。亦何以与此哉。略叙其本末。俾镌于碑阴。百世之下。尚识其为 大明处士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