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x 页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丰山 洪奭周成伯 著)
 颂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91H 页
御射矢记妆簇后颂(并小序)
岁癸丑二月二十八日。 上与诸臣。射帿于春塘台。上五矢皆中熊。我王父侍射亦五中。翌日。 上复射长画。连获四十九矢。遂有此 宠锡郑重之 褒。前后相继。 恩渥隆赫。瞻听俱耸。阖门之内。罔不攒手庄诵。图所以识之。于是乎谨再拜稽首撰颂曰。
于休我 后。圣文神武。自天纵艺。罔不中矩。蔼蔼花辰。 王在春台。大侯既张。卫士环陪。济济群公。来歌骝虞。时我王父。 閤门之须。 君念其劳。臣愿一侍。温温 恩命。曰卿来位。予射卿耦。忽将廿载。今卿白首。尚或能再。再拜稽首。臣敢不承。皤皤黄发。执弓而兴。秩秩九帿。有熊有雉。襄尺之位。拾发其矢。有渊其鼓。有飘其旗。爰自一发。讫五如之。 王射之神。臣与有获。释弓而退。有愉 玉色。八十元老。箭无失帿。历历简编。曾有是否。以德则光。以力则强。有家为庆。在国为祥。 天褒 隆 隆。群僚齐贺。荷 君之宠。臣荣则大。仰睹 圣武。为幸如何。矧 藉 君恩。其获之多。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91L 页
天语从容。 赉予孔备。载忻载悚。恭承 君赐。猗欤是日。盛事孔扬。 王命书之。青简煌煌。藐余小子。何赞一辞。抃祝之诚。以公以私。明明我 后。万寿无疆。及其耆臣。受祐洋洋。
灵芝颂(并序)
有菌生 禁苑中。其色深赤。其大者如盘。其多至数十本。贵戚近臣家。往往得之以为玩。余弟永明尉。亦获其一以示。余谛其状。殆古图经所载灵芝也。或曰。噫芝灵药也。饵之者可以永年。是虽在深山绝巘穷幽极险之中。宜不惮劳人费财以求之。今幸而托根清禁。沐雨露而依日月矣。顾不能调金鼎荐瑛盘。以御于太官尚食之品次。又不能与醴泉清河。偕播于声诗。以光昭晠世之休徵。廑廑为闾阎童稚辈所传玩而止。噫。可谓不遇矣。或曰。是不然。芝固灵药也。是故其生也。必清都阆苑。仙真之所栖息。坌嚣之所夐绝。 禁苑虽深。车马之尘。銮佩之声。周庐旅贲之所交错。又安得真芝而产之以似而乱真者。君子之所恶也。其获为闾阎之所传玩也。亦已幸矣。余闻之。笑曰。末之乎。二子之辩也。昔汉武帝时。有芝生甘泉斋房。作为歌颂。声于郊庙。神仙方药。祷祠之事。繇是益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92H 页
大兴。宋真宗大中祥符间。四方有以芝来告者。辄赐书。若金帛以宠之。于是得芝凡万数。然当是之时。亦未尝闻有茹芝而能却老延龄者也。嗟乎。是二君。皆古英主也。不能自胜其夸侈之心。而至今为天下讥。今非常之产。近在囿籞。烨烨之光。日接 天盼。而 主上不肯视。群臣不敢称。誇丽之举。阙于纪注。谀美之声。绝于听闻。此盛德之事。百王之所鲜逮也。芝之真伪。与其遇不遇。又何足辨哉。乃作颂曰。
灵芝之煌煌兮。未足以为光兮。我 王之谦谦兮。是以有百祥兮。灵芝之灿灿兮。秪可以为玩兮。我 王之攸求兮。维国之桢干兮。灵芝之三秀兮。非余志之所就兮。我 王之优优兮。俾我下民寿兮。灵芝之生于 君圃兮。亦未为不遇兮。偕我群生之林林兮。涵濡我天泽之汜濩兮。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丰山 洪奭周成伯 著)
 箴
  
五箴
昔之温温者。今焉而肃矣。顷之翳翳者。今焉而廓矣。其变化相代乎前如此。而瞻彼苍苍。终古不易。
     
(右体用)
有视无瞩。有聪无聆。虽欲处之。安得而处之。昆仑无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92L 页
外。刹尘无内。虽欲去之。焉得而去之。
     
(右守道)
曷不相彼鸟欤。朝拮女手而后。夕可葆也。秋养女羞而后。冬可饱也。彼衣且食焉。而日夜游以嬉者。独何人斯。
     
(右励勤)
汝所欲者。匪妄则偷。汝所惮者。匪讱则修。陶然而乐。浑然而化。孰不谓之可期。而彼冉冉者曾不我留。
     
(右言行)
直道而行乎。则人莫之知也。枉道而行乎。则神不可欺也。辩辩而言。孰不以余为佞。默默而处。孰不以余为愚。与其役智劳神。求全而两毁。曷若退守吾本然之天。悠然与神而为徒。
     
(右处世)
乘轺箴
胡只其轮。欲壹其心。其轨如绳。正直是钦。居高俯下。若临深渊。偏任则倾。失辅则颠。无侧无颇。率此周行。履坦思危。跬步可忘。载匪其人。是曰负来。维德之宜。翼翼兢兢。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丰山 洪奭周成伯 著)
 铭
  
季弟丌铭
朴不雕。文不艳。以昭其俭。方其湡。虚其中。其用不穷。圣有谟。贤有言。于是而尊。肃尔外。一尔内。对之无怠。受诸亲。铭诸昆。传之子孙。读于斯。观于斯。宜尔福禄于斯。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93H 页
李烈妇㫌闾铭
烈妇李氏。我 太宗恭定王别子谨宁君远孙也。其夫家曰崔氏。为高丽大儒文宪公冲裔。其闾在燕岐县。其㫌在我 英宗庚寅。其铭曰。
源维天潢。媲贤裔兮。一宗十孝。奕厥世兮。何德之淑。命不逢兮。之生之死。惟义从兮。绵绵馀息。悯玆腹兮。既愆攸冀。不淹宿兮。婉婉弱躯。奋一掷兮。金石失坚。山岳擘兮。 王言如衮。倬玆树兮。东津如丝。永终古兮。
悔窝铭
湖之南。有家世孝悌大耋而不忘学者。其自号曰悔窝翁。其言曰吾少而攻举子业。出入场屋四十年。竟不得一第。以为父母荣。徒以是不获专于养。此吾没身之悔也。因为诗若序以识之。余闻而叹曰。嗟乎。天下之为人父母者。孰不欲其子之勤于其业哉。而乃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93L 页
其荒隋遨嬉。以咈父母意者。十率盈七八。幸而知读书取科第矣。高者酣声名。下者儳势利。决性命冒耻辱。以竞于倾巇之涂。小则贻父母忧。甚则危其身。以及其亲者滔滔也。而鲜闻其知悔。悔亦将无所及。若悔窝翁者。进能顺其志。退能违其患。其贤于人远矣。而犹以是为没身之悔。嗟乎。此其所以尤贤于人欤。翁姓文氏。其子錞。亦勤于文。余既因其请而文之。且系以铭曰。
人孰无过。知悔者鲜。唯玆悔心。芽茁万善。方其油然。天理昭焕。若病始苏。浃身皆汗。若针于肌。毛发皆警。唯能克斯。圣贤与并。彼顽无憬。譬醉而𨠯。诩诩自喜。或代之惧。懿玆志士。砥刮不厌。人不见瑕。内独慊慊。藐余颛昧。举武辄颠。岂不知悔。悔已复然。当悔之初。亦或淬濯。既再既三。悔亦浸薄。恬日狃月。晏晏其行。闻翁之风。不曝而骍。翁名于窝。而我作诵。匪窝是铭。维以自讼。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丰山 洪奭周成伯 著)
 赞
  
真仙赞(并序)
飞升久视。有无不可知也。然神仙其初亦人耳。何以异于人哉。天下皆争而我独无所竞。天下皆求而我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94H 页
独无所营。举一世迫絷忧苦而我独愉然。举一世滓秽污浊而我独滢然。此其所以异于人而独以仙名欤。故苟有是四者。人皆可为仙也。苟无是四者。虽排虚空御风雷。非吾所谓仙者。余读陶靖节传。及其所为诗。卓乎其为人也。豁然乎其无累于世也。虽谓之真仙可也。遂为真仙赞以赞之。其高风卓操。世所恒传述者。不复尽及。其赞曰。
古之真人。旷然四达。于其达中。有不可夺。允矣陶君。倬乎其节。既不皎皎。又不没没。韬才蕴秀。顺时之常。敛此奇气。发于文章。古之文人。惟名是崇。呕肝鸣吻。必求其工。悠然解颐。率我天真。肆吟放言。独会其神。野老班荆。太守同樽。不以彼贱。无曰此尊。言不表襮。无余或怒。行不随众。无余或忤。何疏何亲。何贤何愚。问尔何能。与天为徒。尔室则罄。尔颜恒愉。问尔何能。独我无求。四海滔滔。莫挠我清。问尔何能。我无所争。倚枕观化。气定神平。问尔何能。心无死生。我昔有闻。于古真人。惟能外生。乃可长存。古之真人。居尘出尘。暂化者形。不亡者真。历睹于昔。非公其谁。磔磔鸡群。孤鹤于飞。庐山之麓。浔水之涯。如或可见。拂衣从之。
四赞(并序)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94L 页
志也者。志古人之事者也。学也者。学古人之行者也。古人之行断可见矣。稷卨都俞于虞庭。颜曾琴歌于陋巷。伊吕耕渔而待聘。仲尼辙环而不遇。或终日言而如愚。或不得已于好辩。或不出户而无咎。或不家食而逢吉。何古人之若是异行也。以为时不同也。季路之志宜抑。冉有之行宜果。伯夷望望于欹冠。展惠诩诩于袒裼。韩富弹冠圣朝。而邵尧夫高枕于百源。又何其同遭而异趋也。以为才不同焉尔。又以为所尚不同焉尔。雷不过八月。雪不踰二月。时不可违也。荇藻不陆秀。而黍不可以湿。生才不可背也。决湍奔水。可东可西。而终不能以趍上者。所性之不可逆也。呜呼。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苟能同心。何病乎其不同迹也。尚论古人。缅怀遗迹。感君子出处之不苟。窃悲区区者。执迹而论心。乃作四赞。其三论古人。其一则汎论云尔。
沅水东流。百折不改。沧浪涵清。演迤为汇。合流分派。同注于海。乐天忧时。并期无悔。
     
(右屈三闾楚渔父)
志士蹈难。哲人知几。孰失而得。孰是而非。君宾秉节。星日其辉。薰膏之嗟。孰知非讥。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95H 页
(右龚大夫楚老人)
志不可违。时不可忘。浮云在空。可舒可藏。栖栖之讥。空谷之章。乐行忧违。谁适一方。
     
(右徐孺子郭林宗)
君子之道。非一其端。物不累心。随适而安。绅笏端委。万民之则。超然长往。孰荣孰辱。
     
(右出处)
八贤图赞(并序)
吾弟今年九岁。好画。尤好古人。遂画古人事。作一帖以与之。帖有八叶。叶一人。自伊尹。以至于裴度。皆古廊庙岩穴之士也。曷为不取乎。萧,曹,房,杜。知出而不知处也。曷为不取乎。巢,许,沮,溺。知处而不知出也。然则曷为取严子陵也。成光武之德器。倡东京之节义。皆子陵功也。则处犹出也。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则曷为独取乎一出一处者也。呜呼。阿衡尚父之位。不可必矣。而尧舜君民之志。则不可忘也。桐江绿野之乐。不必固矣。而江湖栖遁之志。则不可忘也。苟有志也。皋,夔,稷,卨。不害其为不处也。颜渊,子骞。不害其为不出也。虽然。与其观于有其志者。曷若观于成其志者乎。呜呼。玆八君子者。虽高下不同。抑皆可谓成其志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95L 页
矣。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吾弟勉之哉。
夏耘春耕。尧舜在玆。出作阿衡。若𤱶亩时。
     
(右殷阿衡)
操筑于岩。若将终年。鼎鼐之位。若固有然。
     
(右殷良弼)
白首渔竿。不见其穷。黄钺青茅。不见其通。
     
(右周师尚父)
龙冈之松。岁寒风雪。风雨之天。炳然日月。
     
(右汉武乡侯)
七策成功。万金韬名。五湖悠悠。澄之不清。
     
(右范少伯)
星日昭义。云水藏踪。真仙在玆。何必赤松。
     
(右张子房)
君来自何。金阙九重。竹竿烟蓑。依然旧容。
     
(右严子陵)
一觞一咏。午桥春风。孰知当时。上公元戎。
     
(右裴中立)
天安六贤赞
宁城十室。蔚然儒风。孰倡其先。肫肫俞公。驯虎涌泉。雪笋冰鲤。古人所难。公实兼美。煌煌棹楔。逮公之存。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96H 页
伟彼先哲。亦肃其门。
     
(右正郎俞公 彦谦)
留丽之山。玉韫而辉。有美君子。在遁而肥。陈东之疏。董养之叹。身虽空谷。手障狂澜。潜光不辉。孰识其懿。天与之爵。曰孝曰义。
     
(右盆谷李公 承璧)
清风之台。就阴之亭。有山嶪峨。有水清泠。考槃在中。硕人之敦。遗经在丌。束脩盈门。穷格之蕴。亦有文章。清芬可挹。虽久弥芳。
     
(右希庵玄公 德升)
三纲解纽。日星晦冥。公于是时。介石之贞。大猷方升。厦毡宥密。公于是时。渐鸿之吉。委蛇羔紽。坦坦丘园。前贤有述。匪我私言。
     
(右沙峰徐公 挺然)
阳秋一部。日星吾东。孰其阐之。大老之功。大老特书。曰有李生。暨三学士。并树厥声。瞻彼 北苑。载屹云坛。公与有荣。奕奕琅玕。
     
(右安谷李公 重明)
沙峰之门。世其儒术。宿学惇行。是叔是侄。不识其人。视其师友。翼翼慎斋。恂恂浦叟。爰洎华阳。尺牍交重。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96L 页
立节之褒。懦夫增耸。
     
(右复斋徐公 汉柱)
洪忠平公(灌)图迹六赞
北学观风。西归怀音。载简令望。公执其琛。汹汹鲸涛。莫我敢慑。维忠与信。是用利涉。(航海朝天。)
秩秩清宴。髦士造庭。政要在丌。无逸在屏。维忠有本。得之经术。溢为华藻。文俪颜笔。(清宴侍讲。)
阳九之运。孽臣搆衅。言言九阍。豺牙如刃。君父之急。遑恤其他。挺躬蹈危。如渴赴河。(赴难叩扉。)
孰谓墉高。我越如夷。孰谓围深。我赴如归。惟君所在。之死靡贰。彼哉具僚。闻风而愧。(缒身越城。)
炎炎劫火。金石俱液。惟玆贞玉。在焚弥白。我步虽蹇。我心愈丹。王实有臣。在危而安。(山呼步从。)
芒芒穹壤。正气不灭。为常山发。为侍中血。有沆西华。揭玆天经。凡百臣子。视此丹青。(西华殉节。)
金孝子㫌闾赞(并序)
我 正宗十八年甲寅。行礼曹判书臣闵钟显等。上言汉城府西部居人故嘉善阶金重镒。自孩提时。有至性。得一果。必先进其大父母。虽历日馁败。未尝敢先食。大父母有病。食饮起居。皆躬视。不使人代其劳。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97H 页
虽熟寐时。闻疾痛呻吟声。辄蹶然兴。时重镒犹未十岁也。及长。事父母。益竭其诚力。家虽贫。甘毳不一日阙。父母唾洟。必躬拭。襡衾簟。除溷厕。未尝不亲曰。恐他人厌污之也。父疾甚。嚼指出血以进。其革而复苏者数日。父没。糜浆不入口。比葬。身自负土以起坟。血泣哀号。三年如一夕。旁墓居者。皆相诫毋令牛马伤孝子家墓草树。暨其母病时。重镒须发已皤然白。不解衣。不设枕。唯药物是剂。溷具是濯者。六七年。及居丧。哀慕如初。庐于墓侧。手培树镊草。不以风雨废。有鸟色黪黑。晨夕集庐旁鸣。声甚哀。乡里谓之孝乌云。重镒年既老。毁益甚。竟以是得疾。丧阕甫数年而没。臣等既相议。谨用旧典。报于议政府。法宜旌其门闾。臣等谨具别单以闻。 上可之。后十六年庚午。礼山洪奭周。为之赞曰。
维行有百。孝寔其源。匪公匪卿。爵以天尊。孰是委巷。而式吾轩。有楔煌煌。金氏之门。
柳锡老像赞
丰盎硕肤而非绮纨之腴也。瓠落魁垒而非山泽之臞也。春阳煦之而不为之加敷。风霜剥之而不为之少枯。不知者尚疑其分寸五岳之隐然。吾独见其为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97L 页
沧浪不系之虚船。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丰山 洪奭周成伯 著)
 上梁文
  
淳昌四贤祠上梁文(一作芝溪书院)
伏以高山景行。好德所共。广庭崇宇。式礼攸宜。矧玆三贤之并跻。重举廿载之中废。盖闻蒲芦敏政。在一邑而有馀。兰社袭芬。虽百世而未沫。是以庐阜西涧。尚传陶刘之故居。扶沟南康。偏诵程朱之遗爱。眷玆湖乡之名邑。蔚然先辈之馀风。玉溪东流。卢尚书之筇屐留迹。雪山南峙。金太守之琴鹤传声。川岳效灵。既巨人之间出。诗礼陶俗。况贤牧之作成。粤若晚悔李公。英姿夙标。醇德内茂。抠衣鼓箧。直接沙翁之渊源。种玉敷菑。大启泉门之基绪。屹颓波之砥柱。早岁抱少阳之章。葆老圃之寒花。晚节托香山之社。嗟儒术未究于大位。而茂绩暂试于一州。狗吠不惊。闾里颂冰蘖之操。牛刀焉用。黉序闻弦歌之音。有若龟岩杨公。学问足为人师。孝友得之天赋。埙篪嗣响。兼资丽兑之工。丘壑关怀。遂决肥遁之志。挹芝兰之同臭。可徵秋江之遗文。指松桂之留阴。尚传散人之名洞。惟其金籯之垂范。继以玉树之流芳。双梅杨公。懿行克家。令闻济世。葆馨德于洁己。从事乎仁义之府。礼法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98H 页
之场。根至性于出人。有是哉宗族称孝。乡党称悌。紫荆吐连枝之萼。笃馀庆于来云。素梅擢凌寒之条。禀清操于冰雪。惜乎潜光之不耀。幸玆遗馥之可寻。是以白水杨公。袭家庭礼义之传。不愧名祖之裔。探天人性命之奥。亲炙大儒之门。书社课程。俨若列槐之市。林居气味。悠然伐檀之篇。微言未湮。实毫分而缕析。剡牍屡上。竟玉蕴而山辉。虽登雷肆之清班。不改云山之素志。相彼群贤之遗躅。萃玆一方之名区。游息藏修。尚某邱之指点。劳来劝诲。蔼吾民之去思。肆举乡先生祭祠之仪。兼寓贤刺史磨崖之颂。咏野棠而戒剪。况在杖屦之乡。来涧蘋而荐诚。盖取俎豆之礼。有兴有废。嘅众论之多岐。载经载营。幸遗址之尚在。位序则由左而洎右。规模则虽旧而维新。章缝于于。俨绛帐之听讲。堂庑翼翼。想墨绶之驰芬。既见不日而成之。讵无闻风而兴者。玆陈善祷。助举修梁。
儿郎伟抛梁东。凝香亭阁画图中。秋空月似濂翁圈。回照芙蕖出水红。
儿郎伟抛梁南。水到亭前汇作潭。白露苍葭人不见。空留云影镜中涵。
儿郎伟抛梁西。雪城山色与天齐。努力前行有奇观。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98L 页
千寻峭壁须攀跻。
儿郎伟抛梁北。坎坎伐轮湖水侧。湖水涟漪彻底空。使君清操令人忆。
儿郎伟抛梁上。玉出山高芝草长。今世不应无古人。白驹空谷谁相访。
儿郎伟抛梁下。涧籁泠泠合大雅。纵有龙门馀响存。只今谁是知音者。
伏愿上梁之后。庙貌长新。儒风丕变。升堂入室者。皆绳趍矩步之士。诵诗读书。则有耳提面命之功。文翁石室之图。州闾兴化。武夷铁笛之扁。山水增辉。
永兴朴忠悯公祠上梁文
人臣励殉国之志。危身奉上曰忠。先王著报功之规。以死勤事则祀。况夫冤结穹壤。重泉之碧血未乾。勋在 宗祊。内府之丹书可考。不有尚贤之彝典。孰倡立懦之风声。粤若判中枢院使朴忠悯公。以明冰苦蘖之姿。挺茂松劲柏之节。风云嘉会。托契合于龙潜。经传深工。识取舍于熊掌。昔在 王业之始刱。盖有时事之难言。榆社歌风。汉皇有思沛之恋。 枫宸爱日。魏诗感陟岵之章。载驰载驱。奈江山之少使。畏首畏尾。嗟朝廷之无人。时则一介之孤忠。独矢九死之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99H 页
素志。透金石而可感。发诸中心。视鼎镬之在前。赴如乐地。芝焚玉碎。汨罗吊五月之魂。地转天旋。禾央举万年之爵。呜呼。身虽刀锯。功则旂常。知有 君不知有身。奚憾九原之閟。见其出不见其入。屡兴 中朝之叹。生荣死哀。垂洪渥于延世。臣忠妇烈。播馀芬于刑家。惜乎文献之莫徵。致玆俎豆之不讲。传疑传信。昭揭华阳之遗篇。有废有兴。空嗟博平之旧址。人犹指点。何处问系马之林。魂兮归来。至今传葬鱼之地。惟玆坠典之重举。式循公议之大同。罗池撰迎神之章。太守慕义。柴市寓即地之感。父老含悲。星日留光。想轮马之来格。雷天叶象。焕革翚之重新。于焉揭虔而委灵。庶几砥俗而奖节。玆陈儿郎之唱。庸作巫阳之招。
儿郎伟抛梁东。龙兴江水去无穷。魂归不道风波险。应上天阍护紫宫。
儿郎伟抛梁南。雷雨龙飞黑石潭。风马云旗来左右。寒芒闪烁列星参。
儿郎伟抛梁西。剑铓山出上无梯。空林月落悲风语。夜久如闻杜宇啼。
儿郎伟抛梁北。天路冥冥关塞黑。瑟海连空魂早归。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99L 页
水深恐使蛟龙得。
儿郎伟抛梁上。上有青天天宇广。万岁桥头千岁呼。至今犹忆回 仙仗。
儿郎伟抛梁下。蔚然遐俗闻风者。岁时酒熟脡脩陈。采采青蘋流水泻。
伏愿上梁之后。神其依归。人有矜式。悬诸日而三纲增重。树之风则百世劝忠。高山景行。孰无感于好德。春兰秋菊。永靡绝于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