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x 页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礼山 洪奭周成伯 著)
 启[下]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33H 页
请三司诸臣推考 启
臣于日前宾对。仰聆我 慈圣殿下恻怛之教。敢以灾异之不久当消。质言于 筵席之前矣。近日星象。尾迹渐微。西沉转早。孚应之理。有不可诬。而顾臣区区之忱。亦不敢以是为喜。盖有灾而警惧。无灾而弛忽。固人之常情也。自古治平之世。未必无灾。而知惧。则灾或转而为祥。即以近日 召对所讲之史略观之。太戊修德而祥桑自枯。殷道复兴。是其验也。唯其有灾而不知警惧。然后灾之小者亦渐驯致于大。而祸败及之。天人相与之际。诚可畏也。今玆星变之初。君臣上下皆有警动之意。向日 慈教责躬恤民。诚意恳挚。 惠泽旷绝。灾异之渐向消减。职由于此。而若或以其渐向消减之故。因谓其无复可忧。而或萌放忽之念。遂废修省之实。则其几之可畏。又有不止于彗孛者。诗云。畏天之威。有释其义者曰。能畏则不畏者至矣。不畏则可畏者至矣。此理甚明。今日之所当 体念也。臣于此。又窃有慨然者。星文示警。今已踰旬。而朝廷之上。阒无一言谏诤。论思之地。亦惟以缄默为事。除却数三臣之 筵奏封章外。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33L 页
并与应文塞责之举。而寥寥无闻。是岂朝廷之上。真无一事之可言而然也。古之论治体者。莫不以言路之开闭。占国家之安危。言路闭塞之至此。岂非 国家莫大之忧哉。冒叨承弼。蔑效献替。责人则明。臣实自愧。而三司诸臣之噤默者。终不可无警。并姑从重推考。亦愿自 上益懋恢张之道。以尽来谏之方。区区之望也。
论被推卿宰撕挨 启
官师相规。自是朝廷美事。而庙堂之于百僚。随事纠警。即其职然也。在昔盛际。卿宰之立庭于政府。至今以为美谈。此固尚矣无论。而近来崇品重臣之因大臣论奏谴罢者。收叙之后。不复深引。重踏宿趼。无碍行公者。臣亦曾及见之矣。是岂廉隅之不及今人而然哉。盖亦遵旧规而念体统也。乃者。数三卿宰之缘微事被推者。辄以是把作情势。期于递解而后已。卿列递职。事亦匪轻。若此不已。则居庙堂者。其将缄口袖手。而不得出一言。责励群工乎。后弊所系。亦当匪细。如臣无似。叨冒匪据。体统之轻。咎实自招。而流来旧规。亦不容缘臣而一任其坏了。自后因此等事辞免者。并勿曲加从施。申以饬励。俾无撕挨。恐亦为尊朝体之一道。故敢此仰达矣。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34H 页
因正言金权疏回 启
前正言金权疏 批。有令庙堂烂商矫救之方。行会于八路之 教矣。取见其疏。则备尽外邑军丁之弊。以为今日諴小民之道。莫切于矫军弊。而矫军弊之道。莫先于革罢契坊。契坊之名。皆是吏隶之所弄。而自乡监。至于奴令。任其占据。巨里富户。尽入其中。除了契坊。则总是孤村残落。许多军丁。无以分排。故以无谓有。役上加役。族侵村扰。在在皆然。抄丁之时。婴孩填塞于官门。出番之际。老羸流散于四方。愁结穷蔀。冤足干和。矧今疠疫之馀。其弊之渐痼。不言可想。今若革罢契坊。尽充军额。则束伍有精锐之实。老弱免重役之苦。而且可使徵布之白骨。蹈舞于重壤为辞矣。今日民生切骨之冤。实莫如军丁一款。閒游丁壮之稍能谋生者。率皆巧借名色。脱漏行伍。而徵布纳钱。太半是穷残冻馁之喘。穷残之不足。而徵之于茕嫠之妇女。徵之于在褓之婴孩。甚又徵之于已埋之骨。民不堪苦。逃散相继。而既签之役。督责如旧。百家之村。堇馀十室。而一夫之身。叠应累役。况今岁轮行之沴。八路同炽。而编户死亡之类。太半是应役之军丁。阙伍虚额。比前必倍。不及今大加变通。则其弊之所归。将至无民而后己矣。苟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34L 页
究其所以至此。职由于閒丁漏役之多岐。而吏隶契坊。即其一端。台疏所陈。皆是实际语也。契坊之外。又有所谓保率名色。当其刱设之初。尚有一定之额数。而猾胥则资以肥己。奸民则利其役歇。转辗增加。殆无限极。此固奸窦之在所严杜者。外此诸般名色之伪托冒录。溢额滥占。种种不一。难以历举。而最是班户所居之村里。尤为逃避丁役之渊薮。或借名奴仆。或托号墓直。官胥里任。莫敢谁何。往往有举一村累十百家之全数免役。而其害则尽归于无告之残氓。有民然后有国。有国然后士夫始可以为士夫。今日军政之弊。既将至于无民。而为班户者犹且牵私怙势。无难骪法。为命吏者又从以曲加容庇。此而不首先痛革。又将何以惮戢下吏。俾知法纲之可畏乎。弊到极处。不容坐视。一切汰定。固无他议。而曾于年前。或因大臣 筵奏。或因绣衣条陈。发关严饬。非止一丹。而伊后几年。了无实效。今若又复如前。则秪益使朝廷命令。复归于轻屑而已。曾何足为小民丝毫之补哉。区区之愚。窃以为宜行会诸道。知委列邑。俾将右项诸条。并皆次第查栉。移充军伍。期无一名叠役。而以其汰定填补之实数。自各邑修报监营。自监营转报筹司。以为凭考之资。或有不勤举行。虚文瞒报。而现露于日后摘奸之时。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35H 页
该守令严加惩勘。不察之道臣。亦为别㨾论责之意。并为措辞严饬何如。
请怀保灾民 启
今年农形。虽非大歉。而积潦之患。远近同被。即以畿湖最近之地言之。罹害尤甚之处。民势之遑汲。往往有朝夕难保之虑。颠连荡析。迫在目前。至于绵农便成赤地。八路诸邑。无往不然。穷民无衣之苦。殆有甚于无食。冬序转深。寒冻逼肌。言念民情。诚甚悯恻。如臣无似。待罪廊庙。曾不能发一虑措一事。以效丝毫之裨益。而 圣慈下烛。曲轸幽隐。停籴给灾。有请辄可。诸道年分之所特施者。较看于穑事分数。似或有太过之虑。而损上益下。宁失于民。不但古训为然。我 朝家法。专以恤民为先务。深仁厚泽。积累沦浃。社稷灵长。迄今永赖。窃伏记我 正庙时。遇岁少歉。优给蠲恤之典。有司之臣。有以经费不足为言者。 下教若曰。国依于民。民依于国。有民然后方有国。予则只知为民。何恤于经用。又有言歉岁谷物。尤当靳惜者。 下教若曰。与其失数万名民生。毋宁失数万石谷物。谷物有待礼充补之道。民生一失之后。将何以充补耶。洋洋 谟训。昭揭日星。岂非今日之所当法者乎。见今宽恤之政。亦既优洽。似乎无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35L 页
所复加。而九重宵旰之念。亦必不以是而少弛于怀保拊摩之勤。伏闻我 正庙每当灾岁。列书三等邑守宰姓名及蠲恤诸条于 寝室壁上。每行一事。辄录于其下。尝 教近臣若曰。今日行一政。明日行一事。使吾沟壑之民。置之衽席之上。然后予心方安。大哉 王言。斯诚亿万岁贻燕之谟也。伏愿以 圣祖斯训。奉若球壁。常常体念于方寸之中。凡系为民之事。惟恐其不及。毋虑其太过。毋或以已施者为足。随事随处。常求其可以利民者而益讲行之。念玆在玆。惟日孜孜。则固结民心。祈天永命之本。亶不外乎是矣。臣之愚迷。全昧时务。实不知何事之可以便民。何政之所当先讲。咫尺 前席。蔑一建白。满心惭恧。无地自容。而耿耿愚忱。亦有所不能自已者。玆敢不避烦猥。有此仰达矣。
请甄择经行之士 启
臣于月前 筵席。以儒风士趍之日下。深为世道之忧。有所仰奏。而尚未及究其说矣。 国家之所需以为用者。惟在于穷经读书之士。况我 朝专以崇儒右文为家法。国势世教之维持。式至今是赖。而挽近以来。俗习渐变。甚至冠儒服儒之徒。反以读书为羞耻者久矣。科时一经之讲。虽未足为儒者之实工。犹可以使人从事于经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36H 页
传。亦不无目前之小效。而今年增广。既已停讲。明年别试之讲。又将以庭试合设之故。而自归废阁。虽缘事势之不得不然。而举世观听。将谓 朝家之全不致意于崇奖经术。其为可忧。又岂细故也哉。今日林下旌招之士。只有两儒贤。而年皆笃老。继此抄选之举。有不容缓。至于经明行修之荐。亦有 祖宗朝已行之徽规。而抛置不讲。又多年所。并宜及今修明。以为兴起士林之一助。而事体俱系不轻。有难率尔径举。徐待开岁之后。博采公议。次第举行。而见今政月不远。宜先另饬铨曹。毋论筮仕与甄用。必以劬经砥行之士。择为举拟之首。以示朝家风励作兴之意。目下急务。恐无先于此者。故敢此仰达矣。
请两儒贤加资 启
臣于崇儒劝学之意。既发言端矣。昔在 先朝乙亥。以林下旌招之列。只有二人特纡晋秩之 恩命。今距乙亥。恰为二十馀岁。儒林耆宿。益复凋零。而其时晋秩之两儒贤。皆以耇耋之龄。岿然尚存。其在尊礼之意。合有优异之典。且祭酒宋稚圭。以 正庙时抄选之人。遍历 三朝宫官。行副护军宋启干。经筵官被选。亦垂三十年所。当玆 新服之初。尤宜另有示意。并令特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36L 页
加一资。仍为积诚招徕。俾劾启沃之益。实有光于尊贤乐士之 圣德。故不揆僭妄。敢此仰达矣。
请遗弃儿收育事申饬 启
比日以来。风寒斗剧。穷蔀波跑之苦。仰关宵旰之 圣念。疏释囚系。轸恤卫卒。以至无褐之涂丐。咸蒙挟纩之 厚惠。 德意所暨。殆不啻阳春之煦物。而今年绵农。既未免大歉。寒事又如是峭慄。呵冻之类。将不知为几何。而其中尤可切矜者。失所无依之幼稚也。更宜另饬京兆五部。详细摘奸。随报赈厅。使之别加顾助。以为延活之地。且以遗弃儿收育一事言之。实出于我 正庙惠鲜恻怛之 圣德。而挽近以来。渐归废弛。京外举行。率多无实。昨年 筵奏申饬之后。依旧无修举之效。诸道月终之牒。辄多以无乎报来。以近年饥馑流散之相续。岂真无一个遗弃而然也。有司则无意访求。小民则未谙法例。一任抛弃。坐视不恤。甚或以公谷之耗费为惜。而不欲其多数收养。臣未知些少谷物之费。与民命生死。其轻重果何如也。况 圣朝谟训。昭揭关和。尤不容若是废阁。更愿将臣所奏出举条。遍饬中外。俾无敢如前玩愒。视为文具。期有拯济之实效何如。
大政时请饬铨臣 启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37H 页
今年穑事。既未免歉。岁色垂穷。民事益当艰棘。远方疾苦。虽无以一一尽闻。而即以畿湖近地言之。流亡绝户之还布及邻族。民不聊生。往往至逃散之相续者。不趐狼藉入耳。至于公纳之再徵。吏逋之侵民。臣于向 筵。业已提奏。申饬而以今纪纲。亦未可保其惕念恪遵于朝令之下。如今灾岁。虽只纳应捧之常赋。尚患民力之不堪。况又加之以不干之侵。重之以无名之徵。哀彼穷蔀。又安得不散而之四也。见今军籴之弊。棼如乱丝。虽若非一朝一夕之所可整顿。而苟使为守宰者。诚心恤隐。着意剔奸。则其所贻害小民。宁或至此之极。长吏之不能堪任者。不待殿最。早即 启罢之意。曾有筵禀行会。而伊后一二处外。寥寥无闻。因循之习。诚甚慨然。今则殿最开坼。只隔数日。当观其黜陟之实。以考对扬之勤慢。而大政亦方不远。择拟尤当加意。守宰慎拣。何时不宜然。而顾今 因势之艰虞。尤非他时之比。 国势安危。专系民生之休戚。民生休戚。专系守宰之臧否。居今日铨衡之任者。若果念及于此。则尚安忍以毫发颜私。参错于注拟之际乎。铨臣今方登 筵。预加勉饬。使之一意精白。期有为官择人之实效何如。
请节用恤民 启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37L 页
阳春布泽。和气应节。此时茂对之政。莫有先于惠恤元元。而饥歉之馀。呻吟未苏。杼柚既空。瓶瞿亦竭。又从以催科之扰。经岁未已。目下民势。无异倒悬。在今日惠恤之道。尤莫先于宽其徵督。荡其欠逋。而京外有司之臣。尚不敢议到于蠲减二字者。直以经用之无路支调耳。见今一岁之入。既不能当一岁之出。而比年以来。连有大费。中外蓄储。括取无馀。虽欲涂抹继用。更无着手之地。缘此而怀保抚绥之政。亦将无以下究于民。念之及此。诚可哀痛。是岂可恬嬉因循。而一付诸无可奈何乎。然若或因是而多方裒敛。专以生财为务。则无告之民。阴受掊克。府库未充。邦本先摇。其害又将有不可胜言者。为今之计。惟有节用一事。庶可为一分支持之术。在昔 宣庙盛际。先正臣李珥。常论节用之道曰。自 上以帝尧茅茨土阶为心。内殿以马后躬服大练为法。俭约之制。始于掖庭。然后天财不流。民力可纾。伊时国用。虽云不敷。由今视之。亦可谓礼裕。而先正之言。犹且如此。而况于今日乎。裕民祛弊之策。虽非臣愚昧之所及。谨当与任事诸臣。聚精会神。烂加讲究。如有一得。随即禀裁。而窃愿自上服膺于先正之言。先自官禁之内。大行节损之政。凡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38H 页
属于浮文糜费。无益不急之用者。毋牵于事势。毋拘于旧例。一切以省约为主。以为端本之地。则一世侈靡之习。自当有丕变之效。足财之要。无出于此。深加 体念。区区之望也。
请继述 正庙圣德 启
臣于月前华城复 命之后。窃有区区愚忱之愿效芹曝者。而久未登 筵。今始仰奏矣。是年是月。即我正宗大王御极之周甲也。 圣孝追远。 慈教复降。特举华宁殿酌献之礼。臣以昔年密迩之踪。至今不死。衔命将事。攀恫之中。钦颂深切。粤昔我 正庙当甲辰八月。 英宗大王践阼之旧甲。 展拜 真殿。诞宣 纶音。若曰。予今日所当勉者。惟在于绍我先大王心法。遵我先大王制度。保我先大王朝绅。安我  先大王黎庶。今 殿下所当勉者。又岂不在于仰述我正庙心法乎。我 正庙圣德洪烈。史不胜书。谟训政令。动垂典则。而目下鉴法之最亲且切者。惟典学爱民二者耳。虽以今日廷臣所逮亲于昔年者言之。万机之暇。读诵有课。圣贤经传。不离左右。频接近臣。讨论往古。夜以继日。未尝示倦。其典学也如此。闾里茨苫。无微不烛。赒饥祛瘼。如恐不及。一雨一旸。宵旰憧憧。民事所关。晷刻无滞。其爱民也如此。 圣德之卓冠百王。治化之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38L 页
万世永赖。实由于斯。 殿下试以昔年春坊日记及政院记注。奉考屡十年之间。曾未有一两日不接臣邻之时。则亦可以仰想遗范矣。见今 讲筵之停辍。已过一朔之久。而寻常晋对。亦从以稀阔。目下摄养之道。固不得不然。而 清燕从容之中。玩绎讨论之工。初无少妨于保护节宣。况夏晷方永。分阴可惜。自今日已复益加警惕。壹以 正庙圣工为准则。于学也则 讲对顾问。惟恐一日之或旷。于民也则 询访轸察。惟恐一夫之不获。先从此二事。而念玆在玆。毋或少懈。则太平万岁。将自今始。而其为光于 继述之孝。亦岂有大于是者乎。臣神昏辞拙。不能达意。而惓惓期勉。亶出衷曲。深加 体念。勿以人废其言。区区之望也。
请东学书院撤毁 启
今番奎钦之穷凶情节。实是亘古之所未闻。而究其所由起之端。专在于东学祠书院之凭藉。近日一种杂类之假托士论。依附儒院。以为挟私售利之计。实是难矫之弊习。其为士林之羞耻。已无可言。而毕竟变怪。至有今番凶逆而极矣。所谓东学书院。本是僧徒住持之寺刹也。至于魂记守护。亦系四百年来相传之事。昔在 正庙朝尝取览其所藏册子。以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39H 页
资考證。取舍于 庄陵配食之录。仍即还之于本寺。依旧为缁衲之所主管。以我 正庙圣学之卓越百王。凡于礼节仪式之间。有丝毫未安者。罔不亟加釐正。务归至当。而独于此事。只仍旧贯。无所举论。 大圣人精义微旨。亦有可以仰认者矣。祠院私刱。本有禁令。而至于此寺。则尤非可以容议于建院者。分付道臣。依法典即为禁断。仍存东学寺旧号。依前令僧徒守护。虽于日后。如或有仍袭前谬。复称寺院者。先自不禁之道臣地方官。当别㨾论勘。以此意预为严饬。祠院既撤。则额号自当烧火。而其中若有忠贤位版之安奉者。则撤毁之际。亦合审慎。此则令道臣另究其措处之宜。从长举行后。并与撤毁形止。即为登 闻之意。分付何如。
请军丁查定事申饬 启
臣于昨年秋间。因台疏。覆奏以外邑军丁之弊。有所陈达。仍请大加查栉。期无一名之黄白叠役。而俾以其汰定填补之实数。修报筹司。用作凭考勤慢之资矣。旋承 慈教。提饬谆复。退即以别关行会。其后几将周岁。而一二留司之外。寥寥无皂白之入闻者。虚位横徵。冤结穷蔀。及今不矫。势必无民。舛多切矜之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39L 页
状。业已备悉于前奏。今不敢更事烦缕。而身居拊字之任者。目见此弊。其所悉心拯救。宜不起如焚溺之。不容少缓。顾何待朝饬之申及。而今于颁令已久之后。尚此看作文具。漠然无奉行之实。诚不胜万万寒心。军丁岁抄查定。每以七月为期。此限未过之前。容或有可诿之端。而今则岁抄分在不远。第以申令之意。更加关饬于诸道。俾毋敢如前玩褐。自底于慢令溺职之重罚。而倘或专委胥吏。漫不照管。藉口搜括。阴售操纵。致使为民祛弊之政。反添骚扰侵渔之端。则其为辜负之罪。尤难容贷。并令旬宣之臣。随现纠举。另视惩励。来头持斧之行。亦以一款加意廉察。到底摘发。以为别㨾科罪之地。而预以此意。措辞于关饬之际。以严先甲之令何如。
请武臣试射升资者。勿以杂歧论 启。
臣于日前 筵席。以宣荐参下试射升资勿施事。有所陈达。而伏承 慈圣批旨。有杂歧加资勿许履历之 命。重官方杜倖门。一举两得。诚非细幸。掌铨之臣。固当永久恪遵。而其所举行之际。亦不无些少疑眩之端。不可不一番经禀矣。谨稽大典通编。有曰。名武之杂歧加资者。勿许内外将。其下小注曰。如活人捉虎之类。又曰。观武才别试射时。若以善射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40H 页
升资。则洗涤无碍。即此观之。试射之不以杂歧论。可知也。盖弧矢之事。即韎韦之本业。奖励拔擢。法意固然。而特缘近来躁进之成习。加以试事之不严。徼倖之阶。率多由此。故从前铨家之收用。常后于循资叙劳之人。臣之向 筵所奏。窃欲申明此规。而试射缮械之稍异于杂歧。亦既区别于措语之间矣。今若以勿许履历之 教。而混施诸射艺升秩之人。则不但非制法之本意。曾前已蒙资之中。亦不无地阀人器之可惜者。而既阻履历。便归永弃。在 圣朝无物不遂之政。恐亦不容不念。臣意则大典所注杂歧之外。如诸般工役时牌将,监官等名色。亦皆用杂歧之例。今后宣荐名武之以此升资者。勿许履历。以试射升资者。虽不一切防塞。亦无得与积劳应叙者。竞其先后。而自今试射之际。另加申严。如或有容私啚占之弊。则并与不饬之主试。而施以别㨾勘处之意。预为分付该曹。今番都政时。试射缮械升资之人。亦有注拟于履历窠者。此虽云与杂歧稍异。而向 筵批教之后。不待禀定。径先举论。殊欠审慎。当该铨官推考。何如。
请各司拘留间严禁 启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40L 页
法司之外。毋得囚系罪人。不但法例即然。在昔 正庙朝。尝因此事。 饬教截严。各司之拘留间者。一并毁撤。虽秋曹京兆当囚者。只囚诸典狱。而不敢拘置于他所矣。近年以来。百度荡然。先自法司而不有法意。甚至为吏隶者。无难于私自拘人。各司之拘留间。亦往往有复设之处云。 国纲所系。骇叹莫甚。即以臣所入闻者言之。泮宫之内。有近年所刱拘留间。虽因时泮长之觉察。已为毁撤。而先从现发之处。不可不另加严惩刱置堂郎。捧现告拿问勘处。馀外各司。如或有似此之弊。一并随现勘律。仍即毁撤。法府吏胥之私自拘人者。令各该堂上。别㨾察禁。如有犯者。直施严刑远配之典。倘或从它现发。则不饬之该堂。亦为重勘之意。预申先甲之饬何如。
因校理李家淳疏回 启
校理李家淳疏陈一所监试试场杂乱之状。仍请罢榜。而 批旨内士习之至此。实为寒心。尔言是矣。令庙堂即为禀处事 命下矣。儒生之先自拦入于试官诣院之前者。实是前所未有之举。因仍设场。苟且莫甚。士风之坏损。后弊之难防。诚有如儒臣所论者。即地罢场。固不容已。而大比之科。事体甚重。若非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41H 页
自上特教。在前未尝有既设旋罢之例。日前本司草记。止于论勘试官。而不敢直请罢场者。亶以是也。见今坼榜之后事面。与前又异。谨稽大典。有曰。凡科场。罪在试官则罪试官。罪在举子则罪举子。勿为罢榜。此即是金石之成典。有不可轻为▦划。到今请罢。尤非自下所敢容议。儒臣所请罢场一款。置之。此后场屋。更或有似此杂乱之弊。即令 启禀撤罢。以为杜弊之地何如。
请减省不急之用 启
臣才以度支经用区划事。仰奏矣。今玆分排。实系事势之不可已。而枵然之储。搜括殆尽。言念国计。诚极寒心。且今诸道农形。率多违料。蔀屋民忧。在在溢目。来头之事。茫然莫知其攸措。此际诸般用度。必须大加节约。庶可为一分牵补支拄之策。先自宫禁之中懋昭节俭之德。凡干不急之用。一切以减省为主。不惟足国裕民。永久可继而已。养福致祥之道。亶不外是。大禹,文王。古之大圣也。语大禹之功者。必先称菲食卑宫。颂文王之寿。则必本于卑服正供。盖其所以下保万民。上享天心。专由于克俭之致。此尤岂非今日之所当深念者乎。臣顷因小学文义。略有敷陈。窃想 圣聪必当记有。而馀忱耿耿。今又不惮烦复。益加 澄省。区区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41L 页
之望也。
请科场杂乱者。许令 启闻罢场 启。
近日科场之杂乱。愈往愈甚。无弊不有。至于今番一所拦入之举。而尤无复馀地矣。此专由于如臣无似。忝居廊庙。不蕫之致。自顾惶恧。实无可言。而以今士习之日下。 国纲之日颓。若无别般警动。来头之弊。益将不知其何所纪极。科举之设。所以取人才需时用也。而职此不已。则适足为坏乱风俗。蔑弃 国法之具。反不如革罢之为愈。在昔 皇明初服。尝十年不设科举。我 朝国初。以举子辈多冒滥。亦罢进士试八年。似此大举措。固不敢遽议于目下。虽以罢榜一事言之。既有大典定制。亦不可更为举论。而第念罢场与罢榜不同。撤罢于未及坼榜之前者。非罢榜。乃罢场也。式年大比之罢场。虽无已例。而别试初试。则曾亦有一二番。自下请罢之举。别试事体。亦与大比无异。臣之不能援据此例。直请罢场于试官入围之初者。实难逭固陋昏谬之责。而此后场屋之杂乱尤甚者。即令于悬题设试之前。 启闻罢场。俾赴举士子。知有所羞愧儆惕。似或为申严科规之一助。故敢此仰达矣。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42H 页
请监试初试二所试官推考 启
今番监试一二所出榜。皆未免侵夜。而二所则三更之后方始坼榜云。科试事体。本自严重。昏黑之后。防奸尤难。故从前坼榜。皆必朝昼之间。年前一番监试之薄暮出榜。拖到深夜者。尚以奸弊之滋生。致速台言之抨弹。至于三更后始坼。又是前所未有。况更鼓已深之后。凡干公事。本不得循例呈彻。而踰越常格。无难仰烦者。尤万万未安。一所出榜。比二所差早。该试官且已因他罪论勘。二所诸试官。并从重推考。此后则凡系科榜。皆毋得侵夜之意。申明旧规。俾无违越何如。
请灾邑守令不堪任者申饬罢遣 启
臣于月前宾筵。仰聆 慈教。以慎简守宰之意。反复戒饬于掌铨之臣。恻怛严重。听闻齐悚。又伏闻日前畿伯之登对也。 申谕以严明黜陟。至以长吏之不得人。其害反甚于荒年为 教。在今日铨衡按察之任者。又孰敢不震惕儆励。思所以对扬万一乎。臣伏记顷年关北水患之时。 特遣堂上侍从。分宰被灾六邑。风声所暨。民情咸耸。安意奠居。至今式赖。加意遴选之效。有如是矣。今年诸道。亦多罹灾。喁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42L 页
喁之民。思得良吏。不啻如农夫之望岁。其中尤甚之邑。如有守令之不堪其任者。毋循颜私。早即罢遣其代。必另择差除。毋或拘牵常格之意。另加申饬于方伯铨官。月前 慈教。铨官则皆已亲承。而其后下教于畿伯者。诸道臣或未及闻知。以臣所奏出举条。行会各道。俾各惕念奉遵何如。
请严禁徵族 启
徵族之禁。载在大典。年前提饬。又不啻申严。而岁月稍久。渐归弁髦。无辜呼冤。在在入闻。法纪所系。已足寒心。而至于奸猾吏胥之偷窃公货。移疾平民者。其罪尤在罔赦。其害尤难胜言。又有一种浮浪顽悖之徒。故犯官物。恣意乾没。而俾其毫不相干之亲戚。替当其徵族之苦。究厥情状。尤极可痛。而为官长者。初不区别。唯事勒捧。躬犯之类。不损一发。而无罪平民。破家荡产。甚至有元非族属。不计寸数。而横被牵连。狼藉椎剥者。长奸隳法。孰甚于此。为是者。动辄以公货之收刷藉口。而奸猾之辈所以无难犯手于公货者。盖恃其有此路耳。则其所谓收刷者。适反为公货耗竭之阶梯。况于其间。又不无私债之凭藉混入者乎。徵族常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43H 页
禁。固当申明。而其中有涉于此两款者。尤不可不另加惩杜。为先一番严饬。以申先甲之令。来头按廉。以此一条。使之加意纠察。有现发者。亟施违制之律。俾 知警畏何如。
因忠清监司沈宜臣疏回 启(二条)
因忠清监司沈宜臣上疏 批旨。有令庙堂禀处之命矣。其疏所论。凡有两条。而其一则备陈忠州一邑凋弊难支之状。仍请本邑大同。限三年纯钱代纳。以纡民力也。经赋法意。至为严重。格外阔狭。非所可议。况如忠州之处在沿江设仓通漕者。尤岂容举论于代钱。而第念本州以湖西雄邑。密迩畿甸。控扼两南。物众地广。甲于全省。兴废残盛。关系綦重。不可但以一郡县之利害论也。见今饥疠之馀。百瘼猬集。弩末之势。殆将无邑。而两税之无路趁限。最系目下切急罔措之端。大同事体。稍异田税。代钱之捧。间或有例。而三年之限。与堤川等邑之永为定式者。不啻悬别。若果因此一着。而使一方生灵。回咷为笑。转危就安。信如道臣所谓无邑而有邑。则轻重缓急之间。恐不容拘牵于常式。依所请特许代纳。俾责民邑苏弊之实效。似不可已矣。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43L 页
锦伯疏中下一款。则备陈道内虚结白徵之弊。请癸巳以后查报隐漏之六千馀结。特推宁失之义。亟垂旷世之泽也。虚卜白徵之为本道切痼之民瘼。臣于日前 筵席。业已有发端者。而今玆所谓六千馀结。即是搜剔于奸吏囊橐之中者也。既查之后。复议阔狭。法纪事体。宁容如是。而第其列邑举行。多失本意。白地之徵。专归小民。即以道臣疏所陈浦澨丛薄弥望陈荒之皆入应税者见之。亦可验其流弊之无所不至矣。既知其弊之至此。而尚此拘牵于事面。不思所以大慰民情。则窃恐非 圣朝益下固本之意也。况今湖西一路。率被歉荒。常赋之纳。犹患艰窘。若又重之以不毛之税。责之以无面之饦。则椎剥之苦。势必不堪。流离殿屎。怨将安归。道臣所谓一路人心离合之机者。诚非过实之语也。臣谓道内白徵之结。一并区别查出。不复徵税。允为怀保之先务。但或缘此而复启吏胥偷弄之奸窦。致今旷绝之惠泽或未尽究于下民。则当该守宰之外。失于照察之道臣。亦难免不善对扬之责。以此意另加严饬。来后持斧之行。拈此一款。使之专意探察。以为黜陟之首务。何如。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44H 页
请开张言路 启
近日三司应 旨之章。率皆以仰勉 圣学。为应天之第一义。是诚至当不易之论也。臣之肤浅。顾安有赘陈于此外。而帝王之学。异于匹庶。讲读之中。尤当以延访询𧫎为要。虽于经传文义之外。如国家事务。闾巷情状。人才之长短能否。皆莫非今日之所当明习者。苟不访于厦旃晋接之臣邻。则亦何以开张 圣聪。日闻其所不闻乎。古人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刍荛之贱。亦在所询。在昔唐虞之世。建诽谤之木。立敢谏之鼓。夫以尧舜之圣。安有可谏之事。而尧舜之心。犹不自足。不惟使之进谏。虽诽谤不逊之言。亦皆勤求而乐闻之。此尧舜之所以为尧舜也。自古论治道者。莫不以言路之开闭。卜国家之安危。今之言路。亦未可谓之开矣。公车之牍。终岁寥寥。官师之规。废阁已久。日前求言之 教。乃是 御极后初有之举。而侧耳数宿。尚未闻有朝阳之鸣凤。即如臣不才瘝职者。亦不被一言之勤攻。又何望幽隐之毕达。而阙遗之悉闻乎。窃愿自今 召接之际。凡有敷奏之言。必 赐开纳之意。反复酬酢。俾下情得以上通。章牍之间。虽或有狂谠触忤之言。亦必包容假借。以示虚受之意。则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44L 页
庶几四方之昌言。日陈于前。而其为裨益于治化。有不可胜言矣。为今日祗畏修省之方。实无有大于是者。窃愿深加 留神焉。
请慎择守宰 启
先正臣宋时烈之言曰。民困而天不怒者。未之有也。天怒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雷霆者。天之威怒也。生民者。天之所子覆也。天之所子覆者。穷困不得其所。而欲求弭天之威怒。又安可得哉。为今日弭灾之道。实莫急于怀保民生。而欲求民生之怀保。又莫先于慎择守宰。前后 饬教之以此缕缕。非止一再。而尚未闻有对扬之实效。即以旬宣之臣言之。不待殿最。斥绌贪懦。亦已有屡度提饬。而阅时已久。漠然无奉行之意。目下许多郡邑。岂真无一骪法病民之守宰而然哉。此亦出于纪纲不振之致耳。当玆修省之会。尤不可无申严饬励之举。以臣所奏出举条。知委诸道。俾各惕念。毋或如前玩愒。而其中被灾议赈之处。尤先察其堪任与否。如有不职。亟加递易。若有顾惜掩置。致有偾败。而日后从他现发。则该道臣辜负之罪。另加论勘。新为差遣之倅。又或有贪残昏谬。显著难掩。以致贻害于民邑。则当该检拟之铨官。亦为摘发论责。何如。
请从子祐哲升资 还收奏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45H 页
臣窃有区区私恳。虽涉猥越。而亦关于 朝家事体者。玆敢冒昧仰达矣。恩赏之典。在所慎惜。爵秩名器。尤不宜滥。今番宗戚赏典。臣之从子祐哲。猥被升叙之 恩。渠已滥叨准职。例当升通政之阶矣。渠之年纪。今才为二十四岁。虽以身在草土。姑未付职。而三年终制之后。亦不过为二十六岁。古人以年少登第。为一不幸。况以若蒙騃遽跻下大夫之列。其为不幸。尤当何如也。此犹属一家之私。而以渠处地。叨此误恩。童子备官之讥。爵及私昵之叹。又岂不贻累于 圣朝大公之政乎。渠之处地。异于他人。 眷爱庇覆之迥出寻常。阖门之常所铭镂。而曲加成就。俾免于匪分之谤。过福之灾。是乃所以 爱惜庇护之也。断断此言。实出衷曲。 特赐体谅。快许还收。不能无区区颙祝矣。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礼山 洪奭周成伯 著)
 议
  
贞纯王后因山进退。弘文馆献议。(乙丑。)
因大臣 筵奏。令弘文馆博考 国朝已行之例事 命下矣。臣等谨稽 国朝已行之礼。则进行之例。有十三。 定安王后厚陵因山。 元敬王后献陵因山。 世祖大王光陵因山。 恭惠王后顺陵因山。 贞显王后宣陵因山。 章敬王后禧陵因山。皆行于三朔。 贞熹王后光陵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45L 页
因山。 睿宗大王昌陵因山。 文定王后泰陵因山。 仁宗大王孝陵因山。 仁圣王后孝陵因山。 明宗大王康陵因山。 仁顺王后康陵因山。皆行于四朔。退行之例有四。 神德王后贞陵因山。 孝宗大王宁陵因山。俱行于六朔。 懿仁王后穆陵因山。行于七朔。而庚申 健陵因山之退行。寔与 宁陵同符。盖进行之例。固多于退行。而进行之礼。多在于 国初。退行之礼。可考于近例矣。窃伏惟我 朝礼仪。渐近渐备。卒哭后白衣冠。刱行于 宣庙乙亥。群臣衰服之制。始备于 肃庙庚子。而及夫 英庙丁丑补编之成而后。一洗千古之陋。尽复三代之旧。则恐不可以 国初已行之例。而援议于仪文大备之后也。臣等谨按礼记曰。丧事先远日。吉事先近日。孔颖达释之曰。丧事葬与练祥。是夺哀之义也。非孝子之所欲。但制不获已。故卜先从远日。而起示不宜急微伸孝心也。春秋左氏传曰。卜葬先远日。杜预释之曰。此尊卑俱然也。斯又丧礼卜曰。宁退无进之明据也。然此犹为权宜不得已之说耳。五月而葬。先王之经礼也。时日拘忌。后世之小数也。夫卜兆卜日。见于周礼。古先圣王于终事之际。其必敬必慎也如此。而天子七月。诸侯五月之期。三代以来未之有改。此岂古先圣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46H 页
王之灼见于天地鬼神吉凶祸福之理者。不及于后世操术之𥌒史巫祝而然哉。恭惟我 太宗大王尝教群臣曰。先王制礼。自天子至于大夫士。葬期各有月数。后世阴阳家拘于多忌。予甚闷焉。如太岁压本命。葬师最忌。予尝验之再矣。而大无妨也。其令书云观。毋得更言。大哉王言。岂非今日之所当仰法者乎。臣等叨居论思之地。猥承博考之 命。非先圣王经礼之所载。不敢以陈于前。惟在 博询而裁处焉。
甲午 大丧。 王世孙因丧而冠献议。
周成王十四而冠。见于大戴记。鲁襄公十二而冠。见于左氏传。是天子诸侯。皆有未冠而嗣位者也。嗣位之时。既未及冠。则头上所加。亦必别有其制。而今不可考矣。唐开元礼。有皇帝加元服仪。未冠之时。著空顶黑紒帻绛纱袍。而嗣位时服色。则无所表见。以我朝典礼言之。则 东宫之冲年受册。以七章服。而加帻于其上。嗣位之服。亦似当旁照此例。以九章衮服。加帻于其上。而旧典之无所明著者。有不敢臆断而刱设。若以礼曹草记所引冠颂之文见之。则其曰君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46L 页
薨而世子主丧。是亦冠也者。本出于大戴所称孔子之言。而明儒徐师曾推演其义曰。不幸天子崩。太子未冠。则冕而践阼。不行冠礼。徐氏之说。虽非有经传明文。而既因圣言而推演者。则亦不可遽归之于无稽之论。此或为今日可援之證。至于因丧而冠。虽三年亦可。则礼固有明文矣。斩衰不可之说。只见于宋儒陈浩之注解。绝无他可据之左验。而陈浩之注杂记也。乃曰。当冠而遭五服之丧。则因成丧服而遂加冠。此礼无分服之轻重。既曰五服。则斩衰亦在其中矣。以陈民一人之说。而前后之矛盾若此。又何可执此而致疑于礼经之本文乎。且我东先正。既以斩衰而冠为有据。而识礼之家。至今皆遵而行之。不以为疑。此一款。尤恐无悖于礼意。而王朝之礼。与士庶不同。以臣疏浅蔑学。亦不敢质言而硬定。惟愿 博询而处之。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礼山 洪奭周成伯 著)
 笺
  
乙卯司马回榜谢笺(代王考作)
恭遇某年月日。惟我 圣上。乃于贱臣回榜之日。特举前殿 亲临之仪。 降谕祭之音而 恩及两世。侈便蕃之 锡而宠踰百朋。以事则旷古而旷今。受赐也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47H 页
非一而非二。臣不胜惶陨感祝之至。谨奉笺称谢者。伏以八音贲放榜之宴。旷世 恩私。十行涣 致酹之章。阖门颂戴。古无今有。地厚天高。伏念臣生老明时。涵濡 圣泽。遭逢千一际盛会。顶踵皆 恩。出入五十年朝班。毫发莫报。年已近麦邱之踰八。诚每切华封之祝三。顾今贱臣回榜之荣。寔赖 圣上锡福之惠。五庆之昌辰适值。方颂 宝箓之灵长。一榜之旧甲重逢。幸被寿域之陶铸。十载黄阁。荫庇乔木之馀春。九天丹纶。光增采莲之故事。何啚 眷渥之隆挚。更侈锡赉之便蕃。是日之盛仪 亲行。敢曰以臣之故。特地之 异恩又降。益仰 念先之私。珍馔盈盘。烂龙光于需云一席。太常押谱。聆凤笙于匀天五音。先后甲之如合一符。殆若盛事之有待。内外孙之分占两榜。罔非圣恩之攸沾。荐泂酌而感涕交颐。拚 圣旨而洪渥浃髓。其新其旧之咸录。侈金榜之仰颁。若子若孙之随班。耸玉笋之仙列。青衿拥四达之路。耀宠服于司马榜中。白发映一朵之红。献遐祝于濯龙门外。拜手稽首。镂肺铭肝。玆盖伏遇主上殿下。万年迓休。八域广庆。老老幼幼之推化。降百祥于 金阙铜闱。熙熙皞皞之囿民。做一治于春台玉烛。遂纡不常有之 殊眷。亦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47L 页
及无所似之贱姿。臣敢不皓首如初。丹心愈炳。天地河海。终无报答之方。山阜冈陵。庶殚攒颂之悃。
抄启课讲。连三次居首。都计画居魁。锡熟马鹿皮谢笺。
恭遇某年月日。抱书 文陛。画偶多于魁三。纡 褒华衮。 恩实侈于旷百。天閒之骏蹄既 赐。内府之至。谨奉笺称谢者。伏以接 寅升于三昼。方沾 陶甄之化。侈 申锡于百朋。兼颁厩库之珍。受言藏之。乘而谢也。伏念臣章句未解。 宠渥偏蒙。月课旬程。文学才华之最居人后。天高地厚。顶踵毛发之都归化中。猥忝晋讲之班。尤切蒙经之耻。鸢飞鱼跃。幸值千一际作成。蚕丝牛毛。岂识十四编蕴奥。銮坡较艺。荣已极于近光。石渠谈经。学实惭于说梦。不意月讲之才讫。遽致岁计之有馀。一斑未窥。茫然墙面之叹。三魁连占。偶尔榜头之荣。何啚隆旷之 恩私。更侈便蕃之 宠赉。自天题下。光动濯濯之文。是日牵来。风生猎猎之步。盈廷动色。耸听鸿胪之唱传。阖门颂恩。归詑龙光之辉映。展千里而荣旷千古。挈一领而恩遍一身。诵周雅呦鹿之章。愧非宾兴之士。想孟反策马之语。还切逡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48H 页
巡之心。百世遭逢。一念报效。玆盖伏遇 主上殿下。郅隆三代。表章六经。奎壁文明。做一治于彬彬郁郁。笙镛贲饰。囿八域于皞皞熙熙。遂令驽姿。亦被 鸿渥。臣敢不心倾葵藿。化沐菁莪。礼乐诗书。仰体诱掖之念。冈陵松柏。愿撰颂祝之辞。
元朝 赐衣资食物谢笺(代王考作)
恭遇丙辰正月初一日。 恩已极于锡福。曰寿曰康。物亦侈于优老。既多既旨。饱煖之需。遍及三臣。隆挚之 眷。迥越于千古。臣等不胜惶感攒祝之至云云。寿我福我。蒙 圣化于陶甄。食之衣之。涣 恩纶于存问。阖门荣感。旷世遭逢。伏念臣等位跻崇班。化沾寿域。葵藿之忱常切。祝每献于松柏冈陵。蒲柳之姿已衰。 恩莫报于天地河海。顾念八十年同享。寔赖九五福用敷。内营之重任获叨。自幸日月之依近。晚境之荣光偏侈。长颂雨露之涵濡。生太平。老太平。只缘遭际之旷百。年相若。位相若。敢曰达尊之有三。不啚少行之 温纶。并侈百朋之 殊锡。燕珍推惠养之渥。迥出虞两庠常规。 重宸降俯存之音。殆若汉三老优礼。 恩言郑重。至比福星之交辉。 宠赉便蕃。实感仁天之遍覆。烂龙光而纡踰衮之奖。浃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48L 页
鸿渥而迈挟纩之温。廪颁香粳。既荷饱以德之惠。笥分匠帛。敢忘服无斁之心。盛事遍多于一营。为是近光之地。令节又届于三正。倍切祝 圣之诚。贶心之恩。稽首而谢。玆盖伏遇 主上殿下。周缪善养。尧民时雍。腾遐祝于千五万八之门。天锡纯嘏。集群龄于六十九亿之数。人瑞新编。遂推夐越之私。自亦及衰朽之质。臣敢不百拜铭感。一心啚酬。虎帐鳌扉。纵切踰分之愧。鹤发鲐背。愿效献年之忱。
赐几杖谢笺(代王考作○丙辰)
献贺祝于新元。丹心白发。侈 圣眷于殊锡。赤藤乌皮。宠踰百朋。荣旷千古。伏念臣遭逢盛际。生老太平。槐棘崇班。徒籍乔木之遗荫。葵藿微悃。愿献麦邱之遐龄。幸赖九五福用敷。以致八十年得享。涵圣化于春台寿域。顶踵毛发之皆 恩。叨殊荣于鼎席台司。毫分涓埃之蔑效。悬车之愿未遂。多惭宋社之耆英。继廪之私偏沾。实感虞庠之惠养。不啚至隆之 宠锡。更举 亲授之盛仪。鹿几隐身。为便鲐背之偃息。鸠杖扶老。特许螭陛之携登。 轿前之温纶诞宣。以时则月正日吉。格外之殊典并侈。受 恩如地厚天高。今有古无。殆过四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49H 页
相之荣宠。行扶坐倚。偏荷一身之陶甄。至若 侑酹之音。尤感 念先之眷。盛宴重开于一席。在后孙与有荣焉。旧甲适符于三回。顾此事若不遇尔。仙香滟。 恩波于浃肌。天乐铿锵。导和气于盈室。玆盖伏遇 主上殿下政先老老。治登熙熙。千秋奉 长乐之觞。与八域而同庆。 贰极腾重辉之颂。迓百祥于无疆。遂令蒲柳之姿。亦蒙几杖之 赐。臣敢不首顿手攒。肺镂肝铭。西序乞言。纵惭汉雍之老。南山献寿。庶效尧封之析。
生朝 赐衣资食物谢笺(代王考作○丁巳)
荷寿域之陶铸。八耋遐龄。侈 宠锡之便蕃。十行恩谕。今日之赐。古人所无。伏念臣效蔑涓埃。 恩遍顶踵。藉遗荫于乔木。鼎席黄扉之殊荣。丐馀闻于枢司。镜湖绿野之 恩批。言念八十年所享之福。实赖千一运同庆之休。值寿 母献册之辰。叨题人瑞之名姓。登 元良开讲之席。拜受集福之几筇。顾今弧辰之重逢。亦荷箕范之用锡。生适值太平之世。每切麦邱之微忱。人或传中元之诗。愧乏莱公之盛望。寿我福我。已感 圣泽之偏沾。今辰何辰。只觉私心之增怆。不啚自天之 恩赉。特纡是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49L 页
日之洪私。八旬之晬日重回。 谕之以且欣且贵。 九重之宠命载降。侈之既旨既多。 凤纶擎传。珍重存问之 命。鸿渥遍洽。陆续饱煖之需。幸玆初度重回之辰。适际小学 毕讲之日。内营地部。相继百朋之颁。 金阙铜闱。齐献万年之颂。受 赐也非一而非二。以事则旷古而旷今。玆盖伏遇 主上殿下。运启亿千。福敛九五。虞两庠之养老。一国兴亡。豳万寿之称觥。八域广庆。遂推旷百之隆眷。亦及满八之贼姿。臣敢不镂肺铭肝。顿首攒手。天高地厚。纵报答之无阶。日升月恒。愿福禄之弥久。
课试连三次居首。 赐鹿皮。课讲都计画居首。待出六升叙谢笺。
恭遇某年月日。分月较艺。忝魁连三。只日进讲。叨居第一。以臣画多。 恩赉则既侈踰百。谓臣年浅。显擢。则姑待出六。 恩实遍于一身。事则旷于千古云云。伏以 文陛忝金榜之名。荣已极于骥尾。侈衔待银带之日。 恩更纡于鹿皮。为光为龙。以讲以试。伏念臣阖门 恩造。遍身荣光。百世遭逢。渊鱼天鸢之盛化。三年讲制。紫骝文豹之珍颁。顾荷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50H 页
陶甄之偏隆。益惭才学之蔑取。横经 螭陛。徒幸近日月之荣。夺袍龙门。奈乏吐琼琚之誉。不意课试之连捷。又见讲画之偶多。孔朱之遗编讲劘。自愧糟粕之无用。元白之奇才压倒。谁识糠秕之反先。百条俱通。誉惭东观之群彦。三魁并占。荣迈南省之壮元。踰分之愧方深。出常之 渥遽侈。至若华衔之升擢。姑俟他时。猗欤宠赉之便蕃。偏纡是日。蠹编勤课。敢拟石渠之名儒。鸿胪唱传。齐耸玉笋之仙列。拜 丹陛而群僚动色。擎紫泥而一室含 恩。宠锡踰皋比之颁。已感降自天之渥。 圣念轸骤升之试。尤荷曲为地之私。肺镂肝铭。手擎首顿。玆盖伏遇 主上殿下。运启亨泰。道兼君师。礼乐诗书。周家郁郁之治。星云天地。虞廷缦缦之歌。遂令愚下之姿。亦荷在上之简。臣敢不百拜铭感。一心啚酬。黼黻笙镛。纵乏华国之誉。顶踵毛发。敢忘致身之方。
东朝称庆。内阁贺笺。(乙丑。)
休运回泰。方抚献岁之元。 慈天光临。载深知年之喜。如冈之颂。薄海胥欣。恭惟五福敛时。一德祈永。方春布惠。与万姓而同欢。惟圣尽伦。源百行而克笃。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50L 页
肆天人吉祥之交凑。猗 殿宫宝筹之齐隆。伏念臣等联武西清。悬诚北极。蓬云五色。近奎璧之仙班。嵩岳三呼。献升恒之遐祝。
大殿诞日。内阁贺笺。(以成川府使进。○辛未。)
垂舜裳而凝命。自天用申。斡轩枢而届期。其日维甲。千秋 圣节。八域欢声。恭惟运抚礼亨。德体乾健。升平戒恬嬉之习。慨然有为。 清宴屏声色之娱。所其无逸。 诞弥之令辰载届。长发之洪休益膺。伏念臣佩符知荣。依斗驰梦。淮阳有禁闼之恋。敢曰补 君阙遗。滁州擅山水之名。庶几宣 上恩德。
惠庆宫患候平复。 大殿贺笺。(以忠州监司进。下五篇同。○乙亥。)
慈天长临。颂大德之必寿。 宸诚上格。睹喜色于曰安。功奏刀圭。欢腾簪佩。恭惟 躬行曾闵。心法祁姚。廷贺屡举于呼嵩。追 先王知年之孝。都人相告于瞻羽。释 东朝惟疾之忧。肆当 慈候之遄安。益验皇穹之默佑。伏念臣才惭方面。愿切匪躬。依斗望京。徒有愿于补拾。登车揽辔。愧无术于澄清。
中宫殿贺笺
关雎播咏。 圣化肇家人之贞。和鹊奏功。 慈候筮无妄之吉。轮直既撤。舆情普欣。恭惟无燕禖叶祥。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51H 页
翟褕正位。宫闱赞克俭之德。献岁功于纮紞。京室嗣思齐之音。昭至敬于蘋藻。顾今 萱闱翌瘳之庆。寔著 椒殿仰格之诚。伏念臣一出天门。三移灰琯。心劳政拙。莫宽南顾之 宸忧。神往形留。徒罄北拱之微悃。
惠庆宫贺笺
锡五福于人瑞。惟休无疆。协六气于天和。勿药有喜。承言传 批。满庭腾欢。恭惟 功启圣人。寿跻大耋。延禧奏老莱之阕。颂繁祉之永绥。景春揭云汉之篇。识 圣孝之善继。猗欤神明之临佑。以致 荣卫之复常。伏念臣义均戚休。 恩并高厚。北楼依斗。奉彩亟而驰神。南国宣风。循蔀屋而知愧。
惠庆宫薨逝。 大殿陈慰笺。
长乐承欢。方腾如冈之祝。 景春攀讳。遽缠薄海之悲。仰惟 宸诚。曷任永慕。恭惟 恭己居北。推孝准东。奉 愉色于三朝。常爱春晖之弥永。蔼深诚于再饭。屡致天和之遄臻。政仰 喜惧之交深。岂意哀庆之倏变。伏念臣义共休戚。职限藩宣。想 延禧奉觞之辰。倍切追先之恸。阻迎华执 绋之列。莫效终事之诚。
王大妃殿陈慰笺
东朝膺尊。方享备物之养。上穹降割。遽抱终天之哀。仰念 慈心。深增普恸。恭惟 永膺遐祉。丕彰阴功。四纪播 柔嘉之化。嗣徽音于 文母。六宫仰 愉婉之容。配 圣孝于 宁王。那知 庆辰之才过。奄缠至恫之靡逮。伏念臣 两朝恩造。一方 隆毗。珍颁尚存。拊囊箧而揽涕。琅亟遥奉。望 帷宫而驰诚。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51L 页
冬至内阁贺笺
喜雪表青台之占。礼为上瑞。潜雷应黄钟之律。复见天心。如川之休。与日俱至。恭帷所其无逸。足以有容。睿工缉熙。惜分阴于添线。大和保合。护微阳于闭关。肆当履长之令辰。深膺鼎至之遐福。伏念臣逖违 轩陛。叨守藩屏。蔀忧尚殷。抚金节而知愧。葵忱徒结。望玉宇而思寒。
王世子疹候平复。 大殿贺笺。(以全罗监司进。下同。○壬午。)
旒扆凝命。配易简于乾坤。刀圭奏功。增辉润于星海。神人交佑。区宇均欢。恭惟 恭己无为。遇物有诲。诒燕之洪谟垂后。立人纪于孝慈。惠鲜之和气致祥。获天助于信顺。玆当 贰极乃瘳之庆。益占万岁无疆之休。伏念臣俟罪南藩。悬诚 北阙。 隆恩未报。拊符绂
渊泉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52H 页
而汗颜。霈泽旁流。望云天而攒乎。
嘉顺宫卒逝陈慰笺
九如腾颂。愿春晖之长留。六宫缠悲。悯昊天之不吊。邦礼有限。 圣慕无穷。恭惟 根孝自天。尽伦惟圣。志物兼隆于 千乘。方仰 宸诚之弥彰。哀庆倏变于一朝。岂意 慈徽之永閟。愿顾 宗社之丕托。少㧆穹壤之至痛。伏念臣二纪衔 恩。千里奉 讳。匪颁如昨。空怆囊箧之珍藏。奔问无期。只愿符绂之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