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渊泉先生文集卷首
渊泉先生文集卷首 第 x 页
渊泉先生文集卷首
  
渊泉先生文集卷首 第 5H 页
散书目录[韩章锡]
永嘉三怡集三卷
 先生与仲氏沆瀣公,季氏海居公诗文合选之书也。皆早年所作。刊行于世。较之全集。乃威凤之片羽。函鼎之一脔也。
续史略翼笺二十一卷
 因皇考足睡公所纂明史略而广之。起洪武。讫于永历。书法一遵左氏春秋,朱子纲目之义。 皇明一代之史。最为精核简正。板在岭营。申公锡愚按藩时所刊也。
象艺荟粹四卷
 选古今骈俪最隽者。属仲氏沆瀣公作序。久已刊行。
福寿双会二卷
 福寿书两本。皆明季人所作。而其意固在劝惩。其指甚浅近。其言多未醇。先生拔其尤者。合以选之。惓惓于福善之理。读之者。可以知所向矣。久已刊行。
  右四部。并已刊行。
渊泉先生文集卷首 第 5L 页
尚书补传十卷
 先生之学术经济未克展施者。槩具于此书。而其忠厚恻怛之意。公平广大之识。足以羽翼经传。阐发治道。诚有益于来学。而为必传之书矣。
戴记志疑八卷
 正记文之脱误。辨注说之舛错者。俱有依据。而究礼之本。深得肯綮。至论汉儒说诗之迂。而谓陈注错解记文者。尤为明切。
鹤冈散笔八卷
 先生遭谤处约。自托于陆敬舆之集验医方。不欲以著述自居。而阅历事变。德盛望尊。以见识之高。包罗之博。信手拈论者。引经订史。悯时病俗。肫肫恳恳。多有使人感劝而不自知。诚可谓有德有言君子之书。而不可以随笔漫笔例断也。
东史世家四卷
 新罗,高勾丽,百济,渤海国各一卷。援据精核。叙次严正。一洗旧史谲怪之说。各附论赞。慨然于兴亡之故。且渤海国事。世无传述者。惟先生蒐集诸说。特著其详。可以补史氏之阙矣。
洪氏读书录二卷
 
渊泉先生文集卷首 第 6H 页
先生与仲氏沆瀣公。对床讲诗。交相劝勉。上自六经诸子。下至九流百家。无不泛滥咀嚼。乃取其已见者与愿见而未及者。则列其目而识其槩。如简明目录之例。断以己意。要其博而约也。可以见埙篪之湛乐。学问之笃厚矣。
记里经一卷
 先生觐省于瑞兴衙中。所经山川,道里,馆堠,桥梁。经以记其大。传以道其详。全用公羊氏文法。 国朝之故实。民生之疾苦。无不博采而备录焉。
易说一卷
 
先生十五岁所著。集中有跋。至论习坎。谓以荐至不息。若有源之水常常存存。君子之德。此可以见先生志学之初程云。
载载录十三卷
 先生从宦日记也。起于 正宗乙卯。止 宪宗壬寅。载录甚悉。于以见君臣契合之昭融。立朝事业之宏显。平生出处之明正。即此一书。可以赅矣。
北行录二卷
 先生癸亥。以行台赴燕。记其山川,风俗,游览,唱酬之事也。于时。屐园李太学士晚秀为上价。澹宁洪
渊泉先生文集卷首 第 6L 页
公义浩为副使。事之选。一时为盛。是录也可以备皇华之咨询。想萟苑之风流。存之则史之流也。
  右九部卷帙。或多或少。各为成书。以俟后日别刊。
三汉名臣录前集十五卷,后集十八卷,续集二卷。
 先生十三岁。仿朱子所编宋名臣录。遍取诸史及杂出于传记注解者。排纂损益之。以为三汉名臣录。越十五年而始成。后亡其一卷。属仲氏沆瀣公。补其缺而作序。其凡例及赞跋。先生所自述也。书今佚。只存凡例赞跋。
诸子精言七卷
 选诸子文最粹而不背于道者。各有小跋以系之。今佚不传。只存跋三十四篇。
明文选二十卷
 选皇明文。以甲乙丙丁戊五集别之。各有小识。属仲氏沆瀣公作序。今佚不传。只存小识六篇。
大东文隽(卷数未详)
 仿唐宋八大家例。选我东十二家文。牧隐李公,简易崔公,白沙李公,月沙李公,象村申公,清阴金公,溪谷张公,泽堂李公,眉叟许相,息庵金公,农岩金
渊泉先生文集卷首 第 7H 页
公,江汉黄公也。今佚不传。沆瀣公所作小题。载沆瀣集。
拟古诗集一卷
 先生所拟作也。自虞至宋。总而汇之。凡若干首。今佚不传。文集。只载序。
元史略(卷数未详)
十三省道里图(卷数未详)
东国八路程涂图(卷数未详)
  右八部。并佚不传。
  后识[韩章锡]
 岁甲子。章锡裒辑外王考渊泉先生遗书。凡诗文合集为四十一卷。别集附录为四十五卷。总八十六卷。盖诗百存一。文十去九。去取固简且严也。犹病其富而难传。丙子又删遗书之半。定为文集四十四卷。棣棣乎其不可选也。全鼎一脔。岂求多乎。其馀著述诸部书。皆精思之所注也。模范之所寄也。岂忍一委于云散鸟没。莫之收拾乎。遂取其名存而书佚者与夫已刊者。未及刊而必可传者。共二十一种。依四库全书存目提要例。录于卷首。呜呼。先生之书。旧无定本。登是集者。辛苦掇拾于败箧蠹毁之中。秤量校检于积年脱落之馀。而诸书
渊泉先生文集卷首 第 7L 页
之目。亦皆旁搜普括。的有證据。然后乃敢列录。是亦幸而得焉者耳。安知无几种逸书。并与名目而不能举哉。今去先生才一世也。家传之文献。尚邈然有不可追者。使百世之下。知有某书。是录之助也。若复蒐罗钓抉。断简齾翰。又稍稍出焉。则亦岂非是录之助也。姑书此。以俟后人之有意于读是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