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x 页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密城朴允默士执著)
 序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4H 页
密阳朴氏族谱序
朴氏族谱。谱我朴氏之族也。有族而后。必有谱焉者。盖谱以系之。序其昭穆。别其嫡庶。俾人之伦。毋或乎紊乱。而一姓同源之支流。百代联亲之大义。灿然具备于斯。谱之道。岂不诚渊乎大矣哉。猗我朴氏。世称东方之大姓巨族。而皆以新罗始祖为鼻祖。及夫八大君分封之后。源派各异。乡贯不同。分居其地。世守其谱焉。惟我家。即密城君之后也。自此始得其谱。而年代世系。不绝如缕。一按谱庶可以考也。昔我曾王考。以不匮之大孝。凡于为祖先贻子孙计。一切勤勤恳恳。靡不用极。至于世谱。始添其录。俾广其尊尊亲亲之义。卷首之丁宁告诫。不啻若金石之训。而我祖考先考克继克述。随辑手书。以遗我不肖辈。不肖辈忝厥家声。是惧是戒。曷敢不追先世之遗训。顾同宗之大义。一任其抛置。不思所以添补其万一耶。乃就其旧本与新本。参加釐校。书既完。凡百有馀板。卷末附以屡世墓表墓志。以资考览。庶或可为仰述之道也欤。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4L 页
夫水揔于一源。而及其分也。千流百派。无往不在。木生于一根。而及其长也。千枝万叶。郁然相蒙。人之有子孙。亦犹是已。以其后世子孙之众多。推以溯之。原其初则一人之身而止。以一人之子孙。亲尽无服。转以疏远。遂至于失其谱忘其宗。则相视之如涂人然。可不悲哉。此吾谱之所以作也。既作之又详之。其所以悠久而寿传之方。惟在乎子孙之贤与不肖。咨我继姓者。子以父之心为心。孙以祖之心为心。子子孙孙。以心传心。至于千百代。因此谱而添录。俾各保其尊宗敦亲之大义。庶无至于涂人之相视也。则岂非吾谱之幸欤。遂为之序。
密阳朴氏谱略序
朴氏谱略。纪吾朴氏之族之略也。略之者何也。惧其繁而难详也。凡事略则专。专则详。此吾谱略之所以作也。呜呼。吾之谱。自中叶以上。虽略有文献。然世次紊乱。不可考也。自吾之二十代祖。至吾之身。为年若干。虽支嫡蝉联。派流繁衍。而同源于始祖者。略之而不删。存古所谓大小宗之义也。其二十代。皆曰讳某也。生卒之某甲也。墓之在某所也。表志之存否也。虽间有所阙。然大抵表而书之。傍亲则遂名之。而他不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5H 页
书者。著吾之代而尊吾之所自出也。于是乎始可以详之矣。夫详莫贵于传。传莫贵于无斁。然吾之后。不可得而知也。吾之后不可得而知也。则吾将自勉乎哉。吾宗之有谱。其来已久。而谱略之有。自吾而始也。安知不后之继今。亦犹今之继先也哉。虽然吾之前。固未有谱略。其未有谱略之前。亦未尝谓吾之作之。则继吾后者。吾安得谓其必作必不作也耶。毋宁吾自勉乎哉。此又谱略之所以作也。
大义帖后序
呜呼。天下事去矣。我东之耻。尚何忍言哉。方其斥和之计未售。下城之议已定也。一国君臣上下。势穷力屈。虽有三田之举。盖出于忍痛含冤迫不得已。而天之经地之义。民彝之所同得者。则其几乎斁绝而无馀矣。此忠臣烈士所以见危授命。立节死义之秋也。有黄忠烈公一皓者。此湾上尹也。自经丙丁之乱。泣皇华之朝廷。慨冠履之倒置。以区区弹丸之地。常怀复雪之志。方其时也。我外六代祖尹公讳笠。在幕府主其密谋。送州人崔孝一通天朝。及孝一事泄。虏使索其状甚急。忠烈遽遭南宫之害。人惧祸及。惴惴然莫敢顾。而独公不顾死生。直入虏使前。裹其元以出。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5L 页
血流淋漓衣尽湿。色无少慑。归则为忠烈心丧三年。遂闭门不之出。时人莫不以此多之。称以义士。诸宰相闻其名者。传而记之。诗以咏之。甚则欲争致幕下。竞不赴召也。公尝属于羽林。当光海昏朝。慨然遂自退。及 仁庙改玉。参靖社原从勋。公时年二十三。其节操志概之磊落卓烈。自有素蕴者久矣。噫。自 列朝以来。俎豆之享。褒奖之典。殆遍于忠义之门。庶慰其贞魂毅魄于九泉冥冥之中。而我外祖独阙而不录。其孰能闻之于吾 王拜坛之辰。并享于忠烈俎豆之所乎。使夫后之为子孙者。欲其继公之志述公之事。则诔赠与荣享。亦不足有无于公。而但当以黄河之清。奠于孝竹之先茔。少可以泄百世之幽冤。快昔日之忠愤。而皮币玉帛。日走于燕蓟之间。中原真天子邈然无消息。其将以何辞告之。此尤可悲也已。
送僚友游道峰序
出国东门二十里。有郁乎簇立而为山者曰道峰。峰以道名也。故先贤俎豆之享。在其间焉。自古学士大夫骚人墨客。莫不过而礼。游而忘返也。故人某请告。将游道峰。余有事未偕。临行与语曰。吾侪生长京师。所交游不出乡党之间。而所涉猎者亦不过经史若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6H 页
干卷而已。夫书籍皆古人陈迹。不足以壮人志气。况縻于尘埃之间。夙夜于玆。役役终年。虽有才且智者。亦无以尊其观听。宣其壹郁。以开益其才与智矣。今子以平日所蕴。试于玆山。其雄特奇杰之势。触诸外而发于内。洋洋乎咏叹之间。推可知也。然观山有术。固不待乎穷窈窕历崎岖而后。始可谓得趣矣。于其崒嵂特立也以高其志。磅礴扶舆也以厉其气。清淑佳丽也以恬其情。以至于呀然而壑。堆然而阜。无往非养其心大其智之物。则子之几乎道者。其在斯欤。其在斯欤。
公馀旬课录序
文章之用。大矣哉。天而炳烺于日星。地而光华于草木。人而发扬于文辞。其体虽殊。其理则一也。自书契以来。载籍极博。圣贤之道学。由是焉传授。古今之得失。由是焉记载。故易以通幽明。书以纪政事。诗以道性情。春秋以示严正。礼以宜乐以和。其馀九流百家之书。无不裨益世道。阐发人文。而后之学者。赖是书而穷理。由是理而明道。然则舍是而将何求哉。顾今诸君子。游于文章之间久矣。浃洽经史。泛滥诸家。以心得之效。加日新之工。断乎内而谋诸外。一篇之文。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6L 页
以旬为程。而必于公馀者。盖出于仕优则学之意也。夫金玉之精美。而不有鍊磨之功。则与沙砾同归。稻粱之甘肥。而不有耘耔之力。则与荑稗无异。为文之道。亦类于是。惟在乎求之勤慢得之浅深。然则退食之暇。必于是孜孜不已。惟寸阴之是惜。无片时之暂懈。如金玉之鍊磨。稻粱之耘耔。庶几有补于日新之工矣。学而不厌仁也。勉而行之勇也。言而可复信也。于此三者。专心用力。推以行之。则旬课之始而有终。文风之振而不衰。岂不在斯欤。遂书以为序。
季叔父回甲寿宴序
天之生人也。与之齿则不与之以贵。与之贵则不与之以齿。既与之齿且贵焉。则不与之以富与子孙。全其有而完其福者。盖未尝有也。设或有之。老者易近于癃废。富贵者易入于侈滥。然则老而益健。此人情之至愿也。富贵而愈谦约。此又世俗之所难能也。惟我季叔父。少日周游四方。晚而家居者二十有馀年。适当其回甲。即壬戌三月二十日也。以是日将设小酌以乐之。内外宗族之来会者。同堂之亲为四十有馀人。而其所请宾客者。皆公之少时贫贱之交。一未尝有巨族富户之近。相与来往者。虽婢仆之贱。皆莫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7H 页
不感公之志而叹公之德。此其所以有今日之福。而享今日之宴也欤。呜呼。寿夭长短。亦各有一时之运。而寿之之馀有夭。夭之之馀有寿。此亦循环否泰之理。非人力之所可致也。在昔我 六代祖考寿享八旬。及我 五代祖考 高祖考皆早世。暨夫我 曾祖考亦享年八耋。 祖考及 先考伯仲叔。皆未享六旬而下世。公始乃致有此日。位跻二品。家有廪粟。子孙俱无恙。且朱颜白发。气候康旺。凡人情之所至愿者。公皆并有之而不以为泰。犹持谦兢行。其世俗之所难能者又如此。天必以大耋之年。报之于两世未寿之馀者。固其宜也。小子以孤露之残生。抱风树之至恸。其于我家初有之日。当此百年一遇之庆。其乐也莫乐于今日。其悲也亦莫悲于今日。其所以悲者。悲吾之悲而恸吾之私也。其所以乐者。乐今之乐而不知其所以喻也。昔朱夫子于其寿母生朝有诗曰。但愿年年似今日。小子之祝于今日亦云。遂次第献觞以祝寿。且继之以歌曰。
公之堂兮洞开中央。公之床兮珍羞其张。有酒滂滂兮公之觞。衣佩锵锵兮公之傍。左右翱翔兮照烂门墙。百禄穰穰兮既炽且昌。争献寿考之无疆兮。与帘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7L 页
前春日而俱长。
雨露帖序
上天以生物为心。发育万品。雨露时焉。人君以爱物为仁。普济苍生。沛泽流焉。无私之覆。一视之化。其归也同。猗我 先王即阼之元年。设奎章阁。昭代之盛典。文物之贲饰。诚一致之运。而至于阁之吏。亦择其凡民之秀者以充之。锡号以司户。许奉以 牙牌。奔走乎銮卫。出入于阆苑。踰分之荣。已万万矣。况夫赐与便蕃。标纸频仍。端阳之箑。冬至之历。月令苏苇。日贡橦炭。以暨乎楮毫絮绵䐹鲞朱盐。积年成轴。无虑屡百馀叶。曷敢不宝而藏诸。诸吏谋所以传之悠久。日月以次之。装潢以新之。帖既成。名之曰雨露。雨露也者。天之所降。物之所育。而我 先王体天奉行。以生物之心。推爱物之仁。使群下举皆涵育于造化陶铸之中。无大无少。各尽其性。以至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譬如天降雨露。以寻丈之木而不多。以尺寸之卉而不遗。枯者润之。萎者苏之。及其枝叶之蕃郁。英华之璀璨。莫知其所以然而然也。若然则此帖之取义而命名。固其宜也。呜呼。顾以至微之贱。蒙此非常之渥。乐其乐而利其利者。殆二十有馀年。顶踵毛发。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8H 页
皆 先王赐也。每一开帖。御印如昨。宫墨犹新。而乔山之弓剑永閟。梧岫之松柏已长。诗曰于戏前王不忘。臣敢泣而诵之。
山水清咏卷首序
天下之游。莫过于山水。寓山水之乐。亦莫过于诗。诗之游其可数乎。数则近于放诞。不可也。其可废乎。废则近于陋俗。亦不可也。然则体其不放不陋之义。处于不数不废之间。庶乎其可也。今夏余与舍弟。拜寿坡 先茔。同志之士。闻而从之者若而人。遂于省扫之暇。归卧楸庐。勤封植说桑麻。酌甘泉咬香蔬。或藉草引风。或临池步月。以寓其情怀。且登汉北诸峰。凭高纵目。睥睨千古。时有雨自西南来。云烟变幻。川陆出没。一望无际。景色万千。诚一大奇观。及归历览洗剑石琼之亭榭。溪瀑之胜禽鸟之语。无不可人意者。斯游也其亦乐矣哉。方其与造物者游。忘形乎清泠之间。驰神乎冥漠之外。险夷荣辱。无所滞介。于斯时也。虽以卿相之尊万钟之富。不足以易其乐焉。今行得诗凡一百五十六首。其追远之慕。敬贤之怀。相与之好。写闲之趣。与夫山水田野鸟兽草木风雨月露之千态万状。莫不咸萃。卷既成。名之曰山水清咏。何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8L 页
足誇诸后也。亦可以识一时之游焉。继此而游必有诗。诗必有得。数不至于放诞。废不及于陋俗则亦幸矣。庶有望于诸君子。
近光随录序
呜呼。猗我 先王之御极也。以文为治。无物不遂。虽闾巷之士布韦之贱。抱一能工一艺者。莫不搜罗而拔擢。薰陶之乐育之。举皆置之于造化之中。使人人者。各效其尺寸之长于任使之末。士之生斯世者。诚千载一遇之时也。吾之乡有王先生太者。先生少家贫。无所于归。为酒家佣以资食。炊爨之馀。洗濯之暇。必口诵而行吟。身虽困阨。志在古人之学。时 先王闻而异之。召见面试。大加称叹。将欲庸诸朝著。仍 命居斋治经。日课以秘府之书。月廪以内营之禄。其他布绵历箑楮毫腒䐹饼果茶蔬之属。赐与便蕃。皆异数也。及 先王捐群臣。先生痛哭无当世念。仍弃其业而归老于家。于是遂序次十有六年之间沐浴菁莪棫朴之恩之德之大略。期以垂诸子孙。噫。士得一知己于于适之间。犹以为死而无憾。况以至微之踪。受知于 大圣人。偏被作成之殊恩有如此者。而命途穷苦。未决一第。无所报答。而 乔山之木已拱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9H 页
矣。使后之人览此编者。尚有以悲先生之心也哉。
玉溪诗史序
夫史也者。纪实之谓也。书人君言动时事得失。史臣之职也。记名山大川道里远近。外史氏之任也。至于所谓玉溪诗史者。以诗谓史。此何也。若其风雨烟云鸟兽草木与夫琴棋笔砚酒醴茶果。无往不触物而写其情。遇景而录其实焉。则虽谓之诗之史亦可也。呜呼。松石先生居玉溪上。以文史自娱。乡邻同志之士。日相与往来于长松老石之间。会必有诗。诗又成卷。此诗史之所以作也。大抵一篇之内。体裁各异。语法不同。或雅或俗。或和或怨。或狂或狷。或清而远。或疏而达。或巧于言。或亢于气。或好奇或务实。千百其类。不可以一槩论。然举皆出于志之所由情之所发。观其诗。可以知其人。又推可以知一乡之风俗。诗道之所系。岂浅浅乎哉。使良史氏作。采之诗史。登诸王朝。有如列国下里歌谣之章。并列于二南王化之什。书之简册。传之百世。则其荣耀之极。非但止于一乡之美。而其于邦国之风化。亦不为无助焉。然则观性情之感发。察风俗之污隆。顾不在斯欤。余故曰诗之史。文化之畅。虽系于天。亦未尝不由于人。使人人者。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9L 页
奋厉志气。荡涤滓秽。感而得其正。言而趋诸道。挹芳躅于六艺。回大雅于三古。使非僻浮薄之态。不得作于其心见于其辞。则亦安知不为后来者之表准邪。勖哉吾党之士。
松石翁回甲寿宴序
箕畴五福。寿固居先。若未享年。虽富且贵。特其末耳。然则富贵而夭者。曷若贫而寿也哉。今松石先生家甚贫。冬不能裘。夏不能葛。虽粝饭日不给焉。然临水朗咏。若响出金石。及其赋诗。不事雕饰。浑然有笋蔬之气。发于意表。熏人心目间。当时诗人操觚而工文者。皆相与往来不绝也。先生适值周甲。供具萧然。无可以为礼。人皆知其贫也。于是各出其米面酒醴蔬果腒鱐。俾成今日之宴。以尽其醉饱。又诗以志喜。此可谓玉溪之盛事奇会也。呜呼。静而有常。仁人之寿也。无劳形无摇精。仙人之寿也。菊水杞泉。以养其气血。山人之寿也。于此三者。先生庶几兼之矣。先生林下读书五十有馀年。乐其天理之常。而又未尝汩汩役役于车尘马迹之间。一切无死生之患以沸其心志。勤劳之苦以悴其形骸。且日饮名泉以调元而卫生。此先生之所以致寿也。虽贫不足为先生累也。余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0H 页
既有松石诗一篇以贺之。又掇其馀意。乐道其事如此。
司户轩先生案序
凡有官府必有吏。有吏必有案。案也者。列书前人姓名乡贯生年及差任月日。以昭示来后者也。猗欤我先王御极之元年。置 奎章阁。追虎观之右文。仿龙图之遗制。诚千载一遇之辰也。以其阁貌崇严。地分清閟。吏于阁者亦不可以不选。于是乎观其门地。择其笔翰以充之。锡以司户。侈其号也。佩以牙牌。荣其任也。差代而修 启。重其选也。子支而承袭。录其后也。至若銮卫之出入。厩马之许骑。内府书籍之掌其锁钥。皆 特恩异数也。呜呼。吾侪猥以蝼蚁之贱品。获瞻 日月之馀光。待令于 金门。承命于石渠。恩波乎沐浴。赏赐乎饱饫。顶踵毛发。皆 先王赐也。志虽切于齑粉。报何有于涓埃。至今庄诵。只有清泪之被面而已。自设阁以来四十馀年之间。名参是案者五十有二人。而叙其升迁。考其资历。内而领签司钥。外而邮官边将。与夫五卫将卫将 殿监别提杂歧末仕之除拜。不一而足。彬彬焉可观。此皆 国朝四百年所未有之盛事。政府之乡贡。驿渡之丞迁。其何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0L 页
足论也哉。轩旧有案。甚错乱不可考也。今玆修辑。补其阙漏。使后之览是案者。推其人而论其世。论其世而颂 先王之遗泽。顾不在斯欤。
渔山先生诗稿序
渔山丁先生读书三十年。学邃而识博。文富而理达。闾巷之士。皆称之以先生。声名甚藉藉。然命数穷苦。屡策不中。遂弃其业。无当世念。于是教授群弟子。以成就人才为己任焉。家虽甚贫。客至每置酒。酒酣击节为诗。平生所得。联篇累牍。无虑屡千首。呜呼。先生年才四十。遂无子而早没。其诗皆涣散流落。世无收拾之者。小子受先生书积有年矣。念家塾之教育。叹文华之泯灭。或访之于山寺水楼。或搜之于穷闾尘箧。仅聚其十百之一二。未几旋失之。遂慨然又复力求恳稡。才得百馀篇。遂妆成一册。全鼎之一脔。其或在斯也欤。噫先生既远。大雅之音熄已久矣。操觚之士。由乎唐而溯其真源。激其馀波。庶得其正。而若或溺于奇僻。悦其浮薄。惟明清之剩英残馥是务焉。则诗之道安得不病乎哉。惟我先生。其为诗也。品格则高迈。声韵则悠远。庶不失三百篇遗义。若使太史氏采下里之歌谣。登诸王朝。舍先生而伊谁为之先也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1H 页
哉。但其诗散而见佚。世无完帙。不得使后之人。无由以知先生邃学博识之业。富文达理之妙。可胜惜哉。虽然就若干裒辑。想其遗风馀韵万一之髣髴。亦未尝不在乎此。岂可以片金之碎。忽之也哉。先生讳彝祚字茂伦。昌原人。
平薪官赙式序
凡监兵水营及州牧郡县。皆有旧官先生赙。盖出于悼官长之死丧。寓黎民之怀思者也。追旧之善俗。流来之古规。溯其设始。究其旨义。岂不诚渊乎美矣哉。盖本镇初无先生赙。其故何也。岂不以镇浦之例置而不行欤。镇浦则皆有本官。果无此例。而至于本镇。自甲寅分籍后。有土地焉。有人民焉。此与州县同。而不可以镇浦之例论也明矣。既曰独镇而𦲷民。则官民之间。与父子无异。而及其没也。若无一尺布一升米吊其亡而助其丧。则此岂人情天理之所可安乎哉。自明年为始。当为创始。而本镇元无办备之物力。则其势不得不敛之于民。此亦其难其慎。固不可遽也。虽然本镇三面为千有馀户。户收钱一分。庶可办具。此岂可为厉民之政。而来后之弊乎。其节目之详。永久之遵。惟有司存。其敢忽诸。今此之举。一则厚人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1L 页
心也。二则敦风俗也。夫孰不乐为之成而唱之从之耶。嗟我校卒吏隶暨各面各里愚夫愚妇。咸知此义。修积年未遑之典。追今日不忘之义。举皆化于仁善之域。归于敦厚之俗。则非特此一事而止焉。吾为镇人勖以诵之。
平薪镇志序
凡邑有志。志者史之类也。我东文献。每患乎鲁莽疏略。八教之美规。无传于世。三韩之盛迹。有阙于史。有识之叹。厥惟久矣。虽然国内三百州郡。幸以有志。人物风俗山川道里。莫不表以书之。亦可备昭代之史。岂不诚渊乎美矣哉。余自平薪𦲷任以来。问诸吏校。无一事一物之载录于书者。未尝不惜之。本镇三面。或属于瑞山。或属于泰安。或属于沔川。有镇而无志。固其宜也。及其分籍之后。既为独镇。则土地人民。皆镇之有也。而至今四十有馀年。荏冉因循。尚无所纪。岂非积年未遑之典。而今日之所当修举者。亦守土之责。敢不勉乎哉。于是询诸父老。抄于旧簿。撮其要而懋其实。列以编之。其目为三十馀条。或可备太史氏采用之万一也欤。且夫纪事之书。莫贵乎谨严。若或失之于虚诞浮誇。则虽有纪。反招来后之讥。不如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2H 页
不作之为愈。此所以直笔之为难也。至若此书则编虽不夥。积以月日。或恐有失。补之删之。务归于详密。庶可为镇中考据之书。而他日又复列之于湖西五十四州邑志之间。则亦岂非一镇之幸也哉。遂乐为之书。是为平薪志。
平薪录序
太史公周游天下而自序之。故曰一部史记。在名山大川。知者信焉。苏子由之上韩太尉。马子才之赠盖邦式两书。论者以为自太史公自序中出来。苟欲学子长之文。先学其游可也。岁乙未余莅平薪镇。壤地三面。旧属他郡。去甲寅始分籍。凡百施措。非镇而邑也。公务之暇。历览登眺者有之。山川险夷。道里远近。物产礼啬。土俗醇漓。与夫时序之代谢。人事之悲欢。莫不入于长篇短律中。而况乎家 国之梦想依依者。尤不可掩也。非曰能之。聊作消遣之资。凡若干言。手题其卷首曰平薪录。录之云云。记其事也。自李唐来。诗以名家者众矣。而皆以杜子美为宗而谓之史也。今去子美千有馀年。读其诗想其为人。则颠沛流离于蜀荆之间。而感物言志也。曷尝有一日忘其君者乎。盖其述作。力追三百篇。少无浮靡邪曲底意。朱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2L 页
夫子所谓与秋色争光者。岂不信然。而后人之为宗而谓之史也。不亦宜乎。余实宦游。颠沛流离。元非可论。则凡有所得于前后者。伊谁赐也。一则 圣恩。二则 圣恩。忠爱微忱。其与子美或相彷佛者存耶。赴镇后以 庙材监斫。入安眠岛。而望南海。又以护漕役。由安兴镇而泛西海。第未知首阳薇蕨尚无恙。而半洋草树。果能复生乎。至若幽燕登莱之烟云浩渺。吴楚蛮越之风涛壮猛。一寓目尽之。其长短广狭。与太史公万万不同。而学其游则庶乎其可也。若耶之赍送。郁林之载来者。是千古美事。而不过为一时之物而止耳。顾惟不肖猥守边圉。赈济歉荒。归橐萧然。则将以平薪录者。遗其子孙。不亦可乎。平薪旧无志。余始为而序之。志与录详略虽不同。其意则一也。抑亦为史之类也欤。志藏于官。录在于家。庶或不害为久远之遗迹。遂书之如此。
丹溪私稿序
呜呼周卿。何其才之多也。善于诗工于书。又悟于画。三者皆涤其世俗之陋。臻诸天机之妙。虽以盛名见称于世。而家甚贫身益穷。宕落潦倒数十年。布衣早世以死。人咸悲之。自古抱才者。延其年寿享其富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3H 页
贵几希矣。天固厚之于彼则啬之于此欤。若使周卿者。假以遐年。卒其成功。则其工夫之造诣。固不可量也。而至于富贵则吾未知其何如也。其所为书画。多为人持去珍藏。而至若诗则散落于里巷之间尘埃之底者亦多矣。其子春植及长。积年收拾。才得其十百之一二残篇断牍。仅以成卷。就其一脔。可知全鼎之味者。顾不在此欤。周卿之殁久矣。墓木已拱。而此诗复出于世。虽死亦可谓生也。此岂非贤胤阐扬先美之至诚苦心也欤。使人读之。非但有沨沨焉得作者风。其调可爱。其韵可掬。其叉手耸肩之状。长身瘦骨之仪。可以复见于今日。幽明之感。当复如何哉。若于当年获值嘉运。出以试之。展其所蕴。则其未暴之才。安知不有加于诗与书画之外也哉。周卿姓金名永冕。丹溪其号云尔。
奉赆 坦斋学士赴燕序
士之为文章。必有奇气以养之。养之之道。无他焉。盍尝观于司马子长而学其游乎。子长周游天下。归而著书。雄健多壮语。称有良史材而后世莫能及焉。又以我东论之。则新罗之崔孤云。胜国之李牧隐。入中国。凡所游历。天地之大。山河之胜。与夫古人豪杰遐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3L 页
迩谣俗。莫不恣其眼目。恢其胸襟。锦还之日。文章最著。一言以蔽之曰养其气学其游可也。 公以内阁学士。历事 三朝。黼黻洪猷。笙镛治化。至若谏诤之疏。啸咏之编。固已贵重于世矣。今奉汝往之 命。 上价专对。及其渡鸭绿也。巫闾之雄岳。辽阳之大野。已开拓其平生胸中之气。而望长城吊秦皇之短祚。过安市叹唐宗之远征。且夫首阳之薇蕨。华表之仙鹤。虽欲求其髣髴。岂可得哉。至若金台旧墟。秋草离离。易水暮波。寒风萧萧。剑客筑徒之相与悲歌慷慨于屠门斜阳。果有如向者否乎。往来三千里之间。手指目击。激厉感慨。浑然天机。假人以鸣。史迁驰骋。盖自此始。而文昌侯之钜工。韩山伯之大手。亦不足多让。不肖生于偏邦。无所奋发。窃有意于远游快观。曩年 公之行台也。附尾而从。到中路病归。今又职守海隅。竟未得蹑后尘而望馀光。岁不我与。白发星星。吁亦悲夫。肤使东还。所得极富。大肆笔力。立帜文苑。于以鸣 国家之盛。岂敢以管蠡之见。窥测其梱阈之万一也哉。 公之声望。重于山斗。趋下风而与有荣焉者。抑亦在此也欤。系之以诗。用申前意。诗曰。
病淹寒馆絷征鞿。半道当时独自归。前部听笳犹耿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4H 页
耿。后车冲雪每依依。蓟辽壮观天应惜。湖海微踪地亦违。鸭绿江头一千里。此身恨未与云飞。
严氏三世稿序
诗为文章之宗也。而其道大矣。可以观性情之陶写。验世代之盛衰。岂易言也哉。盖自三百篇之作。后世声律继兴。优优乎积案盈箱矣。然而人不能尽诗也。诗不能尽美也。或一乡而得一人焉。百篇而得一诗焉。苟其能萃于一门之内。若窦家之联珠。集王氏之三珠树者。固美矣。然彼皆当时昆弟之唱和而已。夫岂有若严氏之三世稿也。吾党有严子性简主敬甫。喜从余游。恂恂有古家风。尝袖其三世诗稿。要余以弁卷之文。顾以荒拙无能为役。而世谊既笃。义不敢辞焉。于是乎就而读之。清赡富丽。若杏林春雨金谷流水者。其曾祖春圃公讳义吉之诗也。雅澹冲旷。得韦柳馀音者。春圃公长子礼窝公讳汉宾之诗也。幽寂寒淡。若雨兰雪梅者。礼窝公弟晚香斋公讳汉朋之诗也。是严子之祖。又以笔名于世。研鍊精切。人工至而天工随者。其伯父杏南公讳启升之诗也。慷慨激切。有悲歌击筑之风者。其仲父菊山公讳启兴之诗也。不事雕镂。和平而醇粹者。其考燕石公讳启膺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4L 页
之诗也。三世六贤凡若干篇。同工异曲。各臻其妙。沨沨乎大矣。余惟严氏世笃孝友。清素相传。鲜为外物所诱。遇景则写。有怀则抒。俱不失性情之正。所以诗不求工而自工。风花月露。遂为其家清毡之旧。盖由于我朝右文之治。卓越千古。多士如云。宗匠辈出。笙镛清庙。黼黻皇猷。以至委巷之间。存而在下者。亦不懈而及于古。有若风雷鸟虫之随时而鸣也。是岂钟鼓琴瑟之待人而声欤。今读是稿。既嘉严氏之世能诗也。又叹夫一代文风之盛也。昔周之盛。采诗于列国。及夫子之删而定也。分为十三国风。冠于四诗。今世复有能采诗者。安知其不别为一篇。以成严氏一家之风也。严子欲以是付剖劂氏。家甚贫未能。姑誊诸一本。藏之巾笥。以待来后云尔。
丱诵后序
诗由于心之所感而形于言者也。感而得其正则温柔敦厚之音作。感而不得其正则忧愁怨诽之辞发。推其所感。非但知其人。首足以见其世代之兴隆污下。诗之义亦大矣哉。故虞书典乐之教。周官成均之法。盖所以养其中和之德。救其气质之偏。荡涤邪秽。动荡血脉。可以兴于斯。可以观于斯。迩之事亲。远之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5H 页
事君。此三代之士。所谓起居动息。皆有所养者然也。先王既远。诗之教遂废而不讲。而后世一切噍杀短促之语。棼然杂出。使人无所激劝而莫知趋向。可胜叹乎哉。余之僚有莲巢者。裒辑汉魏晋唐诸人之古诗长篇。名曰丱诵选诗。凡一百四十五首。体裁不一。句法各殊。其写情遣语。大抵悠长简古。平淡萧散。庶近乎风雅之遗旨。亦有以开发兴起者。仍日辄课誊之。授诸儿辈。俾作朝夕涵咏之资。若因此而油然知感。充然有得。推以究之于三百篇之义。则此未必不为三百篇讲习之权舆。而读诗之功效。非惟不免面墙之叹。其将有自身而家。自家而国者。吾且翘足以待之。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密城朴允默士执著)
 记
  
追远斋重修记
高阳清潭里。由三角以北。耸然而特立者。寿坡山也。自山以下。直龙正脉。蜿蟺逶迤。天悭而地秘。根深而宅吉者。即我四世衣冠之藏也。中开幽谷。窈窕而邃。有屋十馀间。望之隐映于松楸之间者。追远斋也。追远云乎者。盖取诸曾子之训。而斋也者室也。亦寓之以如斋之义焉。我先君子名之也。呜呼。念昔辛酉。曾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5L 页
王考以不匮之孝。怀终身之慕。六旬持裞。三年居庐。时则茅檐蓬牖。仅备风雨而止焉。逮至乎己丑。以瓦易之。辛丑又延其数架。重以葺之。盖亦谋其苟完也。后十八年戊午。伯从氏慨楹桷之坏漏。念结搆之肯堂。仍旧而治者若干。而外廊则遂一新之。凡三阅月而工告讫。于是乎诸宗人。咸聚而相与落之。允默俯而拜。仰而吁。遂惕然恐惧而言曰。是斋即昔日居庐之所。而节享之办。祭器之藏。皆由是焉。则其不可不修也明矣。虽然占木石之精良。变湫隘而通敞。鸟革翚飞。焕然乎改观者。此昔之所无而今之所有也。曾王考之旌闾。王考之复户。先君子伯仲叔季之善继述。樵牧莫不传唱。行路至今咨嗟者。此昔之所有。而今之所无也。然则栋宇有胜于占。行谊有愧乎今。其亦可忧者多矣。凡物之成之非艰。守成惟艰。若成而不能善其后。则与无成同。此古人所以盘盂几席。坐卧起居。莫不有铭。而其所劝戒者。盖有以也。书曰率乃祖攸行。莫先乎绍述家庭之遗绪。克追孝悌之馀风。念玆在玆。图惟厥终。庶乎使后之子孙。视今之时。如今之视昔。则其可愧者无几。而是斋之有成而有守。亦将有日矣。若或反此而戒慎乎弁髦。宴安乎鸩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6H 页
毒。遂以清明尊敬之地。反作盘荒逸豫之所。不知有可愧于内者。则其所谓有胜于外者。亦安能久而无废乎。是斋之成毁存没。其有关于一门之贤不肖大矣。盍各自勉乎哉。噫。入是洞则屡世坟墓。瞻望在迩。登是斋则于戏神灵。临之在上。如目承乎容仪。耳聆乎警咳。羹墙之孺慕。霜露之馀感。必有怵然僾然于心者。其谁欲无勉得乎。佥曰诺。遂命余以记之以自省焉。且示为后者。
棣乐堂记
人之有生。乐固非一。而乐其所当乐。不乐其所不当乐者。世亦无几矣。视于色则有少艾之乐。听于声则有丝竹之乐。饮于味则有酒醴之乐。以及乎玩好技艺之乐。田猎驰骋之乐。无往非耳目口鼻心志之所乐。而此皆丧其性乐于外者也。至于兄弟之乐则孟子所谓君子之三乐。居其一焉。如以其乐为乐则人纪得其正。家道得其和。其乐也怡怡如也融融如也。岂可与外物之乐。同日而语哉。余之故人林氏伯温。名其燕居之所曰棣乐。盖取其棠棣之篇而寓之以友于之乐焉。不以外物为乐。而以兄弟为乐。饭则乐于传器。寝则乐于联衾。学则乐于同道。业则乐于接武。出入以乐之。朝暮以乐之。以之事亲而慈心乐焉。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6L 页
以之刑妻而娌姒乐焉。以之教儿而子侄亦相乐焉。春风和气。洋溢乎门阑之间。而及其乐之之极也。虽万乘之尊。不足夺其乐。千钟之富。不足易其乐。其乐孰能御之。此可谓笃厚乎天伦之亲爱。优游乎名教之乐地。乐其所当乐者也。夫独乐之乐。不若与众同乐。余亦有兄弟者也。伯温既发其端以揭扁之。余又观感之以增益其所不能。则伯温之乐。亦余之有此。岂非朋侪同乐之一乐也欤。于是乎遂乐为之记。
游水声洞记
洞多水。以水声名。乃西山之口也。庚午夏。大雨数十日。川渠涨溢。平地水深三尺。余朝起跣足着屐。衣雨衣携一壶酒。与数三同志者入洞。至石桥边。上下一望。应接殆不能暇。溪涧之胜。泉瀑之壮。恍与旧日观大有异焉。凡西山之水。或横流或倒流。或折而复流。或挂匹练。或喷乱珠。或飞于绝壁之上。或洒于松翠之间。百谷千流。不一其状。皆到水声之洞然后。始成一大流。裂山倒壑。冲崖转石。如万马之争腾。如疾雷之暴发。其势不可遏也。其深不可测也。其中霏霏如也荡荡如也。时飞沫溅衣。凉意逼骨。魂清神爽。情逸意荡。浩然如与造物者。游于物之外也。遂大醉乐极。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7H 页
散发长歌。歌曰西山之上雨床床兮。西山之下水汤汤兮。惟此水是吾乡兮。徜徉不忍去。物与我而俱相忘兮。歌阕相顾而起。天忽开霁。西日已在山。
游金仙庵记
金仙庵在三角山南麓。距京城不十里而近。庵虽小。据于悬崖之下石窟之上。境幽而谷深。岩秀而水清。即胜区也。是岁之冬。余遇玉溪诸朋于郊西。适语及此庵。心甚艳之。选胜之约。遂一言而决。翼晓直拂衣而出。行具甚简率。酒不及肴。饭不及膳。囊中只有一诗𢎥而已。仍相与径造庵下。天气萧索。冰霜皎洁。万峰森森然罗列而若相参焉。其景物之胜。可知人言之不余欺也。仍冥搜意行。心已喜之。至夜皓月自东来。遍满于十方化域。百道冰辉。与佛光宝气。交映透彻。恍惚玲珑。虽欲画之而不能状焉。于斯时也。解衣据梧。举杯顾影。遗一世于尘埃。涤六根于清净。若将与石楼金仙。逍遥徜徉于极乐世界。虽莲社之契。虎溪之笑。何足喻其万一也哉。与游者凡十人。人得古诗一首近体诗六首。及明遂扶醉而归。
玉磬山房记
数里先生庐于玉溪上。扁其所居曰玉磬。又要余以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7L 页
记之。余曰玉磬何谓也。先生笑曰居在玉溪。室如悬磬。此吾所以名也。余退而思之曰。先生有志之士也。其扁名之取义。岂泥于浅近而止于此。其必有说。余始乃得之矣。夫玉者。君子之所贵也。匪贵其宝。贵其德也。温润而泽。缜密而栗。廉而不刿。垂之如坠。皆德之著于外者有如是也。故在山而山以益辉。在水而水不能掩焉。虽连城之重。不足以偿其直也。至若磬则雅乐之器。其折也中矩。其音也清越。此亦君子之所宜御也。先生少日贫甚不得意。饘粥不能糊口。褐布不能掩体。困而滨危者有年矣。然励志读书。之死不渝。竟至于彻九旒之 圣听。被千古之殊恩。褒踰华衮。荣动布衣。此岂非如玉之盛德光辉。有终不可诬者欤。且先生归老于家。以师道自任。好古礼崇雅音。教授群弟子。思欲以风化乡里。戒切于怠惰。心存乎清明。寓物而笃行则磬之中矩。清越亦不为无助。先生之所以眷眷于玉磬者。安知不在此。而余之此言。亦可谓得其言外之旨也欤。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又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余以是为先生诵之。
松石园记
松石园在玉洞北。有松葱郁蟠结。缘崖环列。其深若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8H 页
不可测。而又有石屹然壁立。其高几丈许。使人望之。尤可爱也。千翁君善氏庐于其间。自号曰松石。岸帻而抚松。解衣而枕石。日与文人才子。吟哦婆娑。若将终老。是可谓好之之笃也。凡园中可悦之物。如桃之夭也杏之艳也兰之芳馨也菊之幽淡也。非不美且繁也。此特一时而止焉。至于松也石也则贯四时而长青。阅千岁而不泐。落落而凌云。岩岩而出类。侧耳其韵可听。举目其容可掬。以之发其志趣。励其节操。无往非有触而有助焉。则此岂可与一时之草木。同日而语哉。翁今老白首。其姿如松。其骨如石。其贞心苦节。在于松石之间。虽老而益壮。虽贫而益励。其于箪瓢之屡空。亦处之晏如也。山之北。无问贤与不肖。称以松石则可知以为翁。翁亦盛矣哉。园久是堆沙荒草虫蛇之所寄伏。鼬狸之所出没。而自翁之居之也。松如益高。石如益奇。似有待乎今日。而溪朋社友相与接踵于门。日不暇焉。亦岂非翁之故也欤。翁以保晚之契。非但托物而寓兴。以自怡其性情而已。又好与朋侪共之。余于是乎乐为之书。
又惠泉记
松石园。有泉滃然。自岩底出。成小泓。深可为一尺。广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8L 页
不过数武。其冷如冰。其清如玉。其味如醍醐也。一日蓬莱先生饮而甘之曰此异泉也。昔刘伯刍论天下水品。以惠泉为第二。若使伯刍在。亦当并列于二十种之中矣。遂名之曰又惠泉。盖追惠泉之意也。仍特书三字于石壁上以识之。其于园永有光焉。若非先生。其孰能锡以嘉名。发之潜光。俾作千古不朽之传耶。余尝闻之。正直上出曰槛泉。从上溜下曰下泉。涌出曰濆泉。今园之泉。亦可以谓濆泉也欤。泉者山之精气之所发也。仁山为国都之精灵。玉溪为仁山之特异焉。则其泄之为名泉固宜也。然过者不问其地。饮者不解其味。徒然弃置于空园寂寞之滨。茂草拥翳。崩沙填塞。贮精液而若无。抱清德而莫售者。未知为几百年矣。一自松翁之居之也。翳者剪之塞者后之。叠石以防之。凿道而疏之。于是乎是泉也。清而益清。甘而益甘。而饘粥之所煎。茶汤之所烹。盥漱之所用。浣濯之所资。以至于花卉菜蔬之所灌溉。皆翁之取之。而未尝有竭者也。既托主人清源而利用。又遇知者阐幽而著名。此皆千载之奇遇。而显晦亦各有时欤。余亦乐道其事。为之记以备玉溪故事。
平湖馆重修记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9H 页
平薪镇旧在望日山下。三去壬辰移设。负三吉而面墨薮。刱客馆奉 殿牌。无记述可徵。而只凭故老相传。盖二百年于玆矣。今去甲寅始分籍为独镇。而佥使金公就明实用力焉。见馆宇薄陋。随毁而补之。及余以乙未夏蒙 恩除是镇。赴任日始展拜。详察其制度。凡二十八楹。穹窿宏畅。侈俭得中。古人之虑远有如是夫。旧无扁额。手书平湖馆三字以揭其楣。距东轩数步而近。自甲寅至于今遽已四十四年之久。处在湖海低湿之地。瘴雾交加。星霜屡易。馆之全体。枵然仅存。视瞻甚遑遑焉。古昔周之单于聘楚而过陈。见其客至不授馆。羁旅无所寓。遂知陈之必亡。矧玆关系之最重者乎。窃惟 仙仗森列。天香薰袭。倾葵微忱。小大皆同。呼嵩盛礼。内外奚殊。正至之节。朔望之辰。俨然觚棱之 阙。不违咫尺之 颜。则馆之废兴。岂非守土者之责耶。用是衋然切欲一新。而五载荐歉。赈事方张。公私匮竭。莫之自力。蚊虽负重。蠖可求伸。乃兴工役。修缮补葺。磨灭者丹艧之。剥落者填充之。圮毁者完备之。于是乎墙壁门窗厅板。粗得支保焉。夫然后宣化节钺。观风绣衣。庶可憩于斯寝于斯。于以伸接宾之礼奉公之忱。而最所幸者。密迩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9L 页
政阁。夙宵瞻依。宛听舜殿之琴。如见周庭之燎。而穷海疏贱。恍惚持被于蓬莱五云中也。金公区区先获我心。而余之所望于后者。亦如金公。则此馆之无毁而有修。其庶几乎哉。遂为之记。
游日涉园记
日涉园。西山之名区也。六角之岘。弼云之台。非不胜地。而角岘则突兀而太露。云台则浅近而倾欹。至如日涉则深邃而窈窕。高旷而通畅。有胜于角岘云台。擅名而专美者亦已久矣。岁癸卯孟夏。日涉主人邀同志五六人。设诗筵于园中。笔砚清嘉。杯盘狼藉。墨香酒气。交错于嫩绿芳草之间。于斯时也。诗者吟酒者酣棋者閒歌者悦。各极其趣。无一不适。其志浩浩。其情僾僾。其味淡淡。其乐融融。揽山岑而弄云烟。齐得丧而忘物我。相与放浪乎尘埃之表。逍遥乎冲漠之际。所谓兰亭修禊。西园雅集。恐不足多让于千秋之上。噫园之为园。未知为几百年。而未闻有人咏园之景造园之妙。空往空来而止焉者。亦几许辈也。至若今日之会则一园之胜事。西社之嘉咏。批抹园中之风月。雕镂园中之草木。万景俱收。众美毕录。扬今示后。恐或未罄。若使西山之灵有知。亦岂不为我辈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60H 页
贺也。酒尽歌阕。遂相顾而起。德祖要余以识之。余何敢辞焉。遂书之如此。会者朴士执,洪德祖,朴而习,曹泉观,柳文山。末至者申彝仲。为园之主人者金伯敬。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密城朴允默士执著)
 跋
  
旌孝录跋
右旌孝录一篇也。昔我曾王考白首追服。泣血三年。至诚大孝之亘宇宙而不泯。质鬼神而无愧者。本郡之民诉。道伯之启本。及夫当时名公钜卿贤士大夫闾巷之士。莫不传以记之。诗以歌之。具录于此。顾小子今何敢赘一辞于其间也哉。猗我先人在时。手写此录数本。为于祖先。以寓继述之义。贻于后昆。俾图悠久之传。其意恳切。其虑深远。今我不肖辈。阐明讲究之方。愈久愈弛。坠厥家声。是为之惧。就其原本。汇分次第。列立条目。精写数册。书既成。即今年七月日也。是年是月。即我曾王考花甲再回之年若月。当此年当此月。追慕之切。兴感之怀。当复如何。而斯录之告讫。适在于此际。是尤幸也。谋诸宗。俾图述先之举。且以旌孝录一本。藏于楸庐。谨寓追远之万一云尔。
浿西录跋
昔司马子长登会稽探禹穴。李太白观七泽至荆州。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60L 页
夫二子者壮游遐瞩。盖欲其发志意而宣壹郁。故其勤有如此焉。今余之西也。行役才为数十日程。道不过五百里。阅历而登览者。又有下于会稽禹穴七泽荆州之胜。则何足以壮其游云乎哉。然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遇境会意。触物感情。窃有所咏叹而不能已者。得诗五十馀首。是为浿西录。己巳孟冬书。
白战帖跋
此诗坛白战帖也。猗欤社中诸君子。日聚会于云下。书所诗以为赌。盖出于长才艺之术。而谋济胜之具也。非谓其品长短较胜负。以取快于一时。若然则是战也。即君子之争。而虽谓词垒之义兵亦可也。念昔松石千翁居玉溪上。日与文人才子。咏歌于石云松风之下。以贲饰昭代之风流美事。自千翁去后。此道废而不讲者久矣。其断简破幅。存者亦无几。吾俗之污隆。人生之聚散。固若是其忽也欤。后数三年。匏翁先生慨当时之寂寥。追旧日之联翩。往来乡里朋侪间。动以作之。振以鼓之。人莫不和而起焉。于是命题押韵。声律琮琤。笺幅缤纷。玉溪胜事。庶可以复睹。其诗无虑累百首。轴大如牛腰。率更子或虑其遗芳剩馥泯没于尘埃之间。举皆收而装之。欲传于来后。其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61H 页
志勤矣。帖既完。要余一言以识之。余以文拙辞不获。槩以论之。音响清浊。品格雅俗。虽各不同。然感发兴起。欢欣和悦。一切无噍杀悲苦之语。亦可以观可以群。傥有太史氏作。或可采其万一。有如列国下里之歌谣。登诸王朝者也耶。呜呼。异时帖中诸贤之子若孙。披览此帖。而想其馀风。论其年代。则此帖之成。亦不为无助。若夫寿传之方。率更存则在于率更。率更去则在于率更之子。其可自勉。而勉其子也哉。
严翁卺宴帖跋
此余故人严翁卺宴帖也。翁今年七十。夫人高氏亦年七十四。于成婚之周甲。设卺宴。速亲戚姻娅故旧以乐之。时翁韶颜白发。锦袍犀带。颀然坐于堂上。彩婺以增辉。月姥以延线。执贽之仪。同牢之筵。焕然若少时事。门阑阶庭。吉气祥光。蔼蔼融融于瑶桃花树之间。望之若神仙。人莫不艳之。即庚子九月二十七日也。猗欤盛哉。翁之曾祖春圃公讳义吉有诗名。祖考晚香斋公讳汉朋亦以诗与笔并称焉。先考药坞公讳启膺。叔父杏南公讳启升。菊山公讳启兴。俱以诗联武而匹美。或载于昭代风谣。或载于风谣续选。一门三世。若是辉赫。涂人耳目。传之来后。虽苏氏之
存斋集卷之二十三 第 461L 页
三父子。亦未有过此。末学后生孰不钦仰赞颂于百世之下也哉。且翁趾昔日之先休。继如今之遗韵。文史笔艺。郁乎可观。其家传渊源之所由来。亦可知也。嗟乎。翁之致有此日。品秩之贵显。福履之洋溢。亦皆由于故家馀荫之攸暨。而一儿且克肖。笃于事亲。办此莫大之盛宴。宗族乡党。莫不与有荣焉。为翁世德可贺也。寿考可贺也。福履可贺也。卺宴可贺也。至于有子。亦又可贺也已。翁名性简字主敬。宁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