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x 页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洌上 徐有矩准平)
 书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19H 页
答笏园子论诗序书
承谕读诗有味。甚善甚善。虽然诗之难明也久矣。足下知其所以难乎。夫诗有体焉。正变可稽也。有音焉。均调可叶也。有例焉。六义四始。可以按其文而辨其故也。有材焉。形名度数。可以沿其名而讨其实也。至于篇旨则不然。世代云邈。难辨作述之主人。文献无徵。莫窥所言之何故。说诗之家。往往以一己之见。轻自断于千古之下。捞摸影响。胥相訾謷。而自作者观之。殆无异于郢书而燕说。此诗之所以难明。而原其由则专坐乎废序而观诗耳。诗序之作。萧统以为子夏。郑樵以为太史。隋书经籍志以为子夏,毛公之所合作。后汉儒林传以为卫宏从谢曼卿受师说而为之。是数说者。既无明證之可据。要难从违之立决。而程子则曰国史得诗。必载其事。使当时无小序。圣人亦辨不得其表章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19L 页
尊信如是之隆也。逮乎朱子。断之为后人傅会。而著为诗集传。诗序辨说诸书凡系旧说。动斥谬妄。于是乎集传孤行于世。而诗序遂废。经生学究之不知有诗序者且几百年矣。侄尝稽之经传。参之诸家。较挈乎异同。辨别乎得失。而有以溯求于诗人之旨。则朱子之因经诠解。一洗末师因袭之陋。诚为释经之正法眼藏。而如或因此而遽废序说。则又恐非朱子意也。盖侄之疑序说之不可废者。其说有三。桓谭之论春秋曰使经而无传。虽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盖谓其朝聘盟会侵伐之实迹。经无明文。必待传而知也。今夫诗之为体。婉而不迫。微而不著。比兴之词。多于叙述。风谕之意。浮于指斥。或有联章累句。无一言著出正意者。而序者乃断其为何时何事。则是必有的传明据。非可以悬空揣摩为者也。废序而说诗。得不类于废传而说春秋乎。此侄所以疑序说之不可废者一也。文莫贵乎有徵。言莫弃乎无稽。今以序说考之。则无衣之序。与史记合。䲭鸮之序。与金縢合。猗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20H 页
那之序。与国语合。凯风烝民之序。与孟子合。由庚六篇之序。与仪礼合。清人皇矣黄鸟之序。与左氏合。而孔丛子所载孔子之论风雅二十诗。皆与序同义。其有徵也如此。而反观乎后儒所以废序而自为之说者。则率不免测度无稽之臆解。此侄所以疑序说之不可废者二也。试就辨说所斥诗序之论而辨其一二焉。则狡童之指郑忽。箕子渐渐之歌。可参證也。将仲子之刺庄公。左传子展之赋。可旁引也。兄弟非婚媾之称则扬之水之闵无忠良。未易遽斥。祭毕无养老之礼则行苇之养老行射。自是实传。引而伸之。触类长之。则采葛之惧谗。桑中之刺淫。木瓜之美齐桓。绵之推本太王。天作之并祀先王先公。无往非旧解之可从。此侄所以疑序说之不可废者三也。然则朱子所谓后儒傅会。特指其每篇首句之下续申之说。或出于后儒。而非真以大序小序。全归之杜撰也。况柏舟之仁人。子衿之学校。皆辨说之所尝深斥者。而及夫注孟子作洞赋。乃反仍用旧说。则考其初晚之别。可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20L 页
知朱子之意。而辨说一篇。犹属初年未定之论。彼专己护残之辈。操戈于支义之得失。固未免不韪之讥。而瓒享谱承之流。墨守于未定之馀论。亦岂真知尊朱者哉。侄故曰善读诗者。必主之集传。以求义理。本之序说。以考实迹。验之于词气。参之以比兴。以意逆志。不泥不虚。然后始可与言诗。而惜乎今之世。吾未见其人也。诚足下有意于是。则侄虽弇陋。其敢爱一得之愚乎。郑卫淫诗之说。曩所作诗论一篇备辨之。辄并录去。试于丹铅之馀。隐几一读之。得失果何如也。噫。诗序真伪之聚讼也久矣。千古之远而寂无堂上之人。天下之大而尚隔九疑之山。欲以褊壤之一竖儒。片言取决于博学宏儒之所未决。不殆几于揭竿者之于海乎。足下幸秘是勿视人。窃恐以我为驰河之商蚷也。信笔覼缕。语无铨次。不一一。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21H 页
上仲父明皋先生论纪晓岚传书
纪晓岚传。谨查收编入于类藁中矣。纪之博学精识。曾所稔闻。而近见其所著书如槐西杂志,滦阳销夏录诸种。则颇不离近世小品之习。而非大雅君子之所尚也。寻常疑之。往在辛巳冬。以右臂不遂之證。寻医在三湖之杏亭。偶从邻人借见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始哑然而笑曰晓岚之眉目肝肺。尽在于是。余前所见者。即西湖之支流馀派。而乃今见淡妆浓沫之真面目也。盖当时所聚天下四部之书。毋虑累千万种。而每一书冠以提要一篇。提要者提掇该书之义例。而系之以评品论断者也。其考据之淹贯。识解之精诣。虽谓之前无古人后无敌手。非过语笑矣。如晁公武之读书记。陈振孙之书录解题。不过一人一家之藏书耳。其所论著。亦止于撰人爵里义例槩略。而至于今艳称为书目中大家数。况聚天下之载籍。而著录源流则如周太史之说昭穆。区别良楛则如齐易牙之辨淄渑。博而不杂。详而不缛。古今目录家中不得不推为巨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21L 页
擘。断断非后世窾启之知。沾沾以小品自喜者之所可几及也。初意其一时博闻之士。分编撰进。后据乾隆三十八年上谕。以撰述提要。多出纪昀,陆锡熊之手。各赐内府初印佩文斋韵府一部。又考李调元淡墨录云乾隆二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购天下奇书。派总裁总纂总校等官。辨理成帙。以纪昀博学。命与陆锡熊为总纂。又奉敕作四库全书目录。凡所拟序跋(此所谓序跋。似指提要而言。)皆出其手。讨论最为赅博。其谢摺四六。亦流丽华赡。上深重之。时昀虽兼兵部职务。而四库全书总纂独任其责。锡熊但列名。不赞一词也。又曰昀为四库全书总纂官。学问渊博。考證精详。朝廷大著作皆出其手。尤工四六。一时贺表。皆所窜定。同官如陆耳山锡熊,彭芸楣元瑞皆不及也。是知总目提要皆晓岚之所手著。而无俟乎他人之夹赞也。最所望洋而骇服者。聚宇宙间数千年以来载籍。九流百家何啻浩如烟海。而凡星历,乐律,山经,地志,礼乐,兵刑,工制,术数。昔人所以人治一艺。穷老尽气而不能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22H 页
尽者。乃以一人之力。随遇鉴别。提纲挈要。无不造其堂而哜其胾者。此其淹贯之学精邃之识。讵多让于郑渔仲马贵与诸公。而虽以近世名家言之。其摭实是正。视顾宁人未知如何。而援据精核。要当与朱锡鬯,阎若璩并驾而争雄矣。盖晓岚之一生家计。只在四库总目一书。窃谓晓岚传中所宜大书特书不一书者。首先在此。而如滦阳销夏录等。出于一时游戏笔墨者。虽不书亦可也。未知如何。传文添删。恭俟指教。纪文达集累购之燕辀而迄未购来。闻其清贫之甚。镂板之在南方者。因纸楮艰乏。不得多拓广布云。伤贫之叹。何地不然。虽然四库总目。自可寿传无穷。文集之传不传。不须问也。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22L 页
上伯氏左苏先生论候气书
承谕以律吕新书之为乐亡后首出之书。而算率间多疏舛。思有以證订之。甚善甚善。此在西法未出之前。其疏于筹法。固其所也。(원문에는 ‘十七字落’으로 되어 있으나,해당면에 삽입되어 있는 첨지(签纸)에 의거하여 보충하였다.)弟之所致嘅于蔡氏者。别有以焉。候气之佞谬不可信。而昧然收录也。论者谓候气之法。已自邹衍,京房有是说。而考其实。邹衍之所能者吹律生黍耳。京房之所言者吹律知姓耳。曷尝谓埋管吹灰乎。埋管吹灰之说。始见后汉律历之志。盖自赤伏符以后谶纬之作。遂为公私不刊之典。范志所谓天子常以日冬夏至御前殿。令八能之士陈八音。听乐均度晷景候钟律权土炭放阴阳。进退于先后五日之中。八能各以候状闻。太史封上。效则和否则占云者。皆当时纬书之文也。(范书原注所引易纬之文。与此详略互异。而大意则同。)其下所言候气之法。尤见其唐荒幽怪。辞理俱遁。后世考古之士。往往著说以驳之。天地之气。有升有降。无微不入。达即不可御。岂拘拘于九寸之间者。王廷相之说也。一岁之气。有升有降。天气上升。地气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23H 页
下降。闭塞而为阴。秋冬之事也。升者上降者下。埋管于地。将谁候乎。天气下降。地气上升。畅达而为阳。春夏之事也。氤氲两间。发育万物。地下无气。不可候矣。气无微而不入者也。十二管。飞则皆飞。不飞则皆不飞。若曰冬至动黄钟。夏至动蕤宾。其馀皆以辰位应用不爽。是气为有知。择管而入。管为有知。择气而施。天下古今。岂有此理者。刘濂之论也。古法占候。恒在岁始。冬至阳气之始也。气在地中。无形可见。故以黄钟之律候之。若谓馀月皆可候则丑月阳气未出地中。候之犹可也。寅月以后阳已出地上。又何候乎。况午月以后。阳气皆自上降下。又安有飞灰之理者。何塘之辨也。此其理数情形之灼然可见。不待两言而决者也。曾谓季通之知。乃出数三后儒之下哉。是有由焉。纬书解经。始自建武之初。降及季世。渐就衰熄。而其涉于易书诗礼者。魏晋以下注疏之家。皆已钩釽是正。无复馀蕴。唯是乐经残缺。无可考论其形名度数之真。一见夫诸子史志之偶及于此者。便据以为金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23L 页
汤。不复问其粹駮是否。世言史记疏谬。皆由太史公之多爱而然。蔡氏之误取纬书。亦犹司马子长多爱之病耶。或谓朱子既取候气之法。载在仪礼经传钟律篇。后之论者当奉为律令。不可措异辞于其间。是则过矣。朱子于象数之学。笃信蔡季通。故钟律一篇。全是蔡书之换面。此亦见大贤取人为善之美。苟其万一有千虑一失之启千古之疑者。宁不怡然耳顺于后人之指摘耶。妄谓欲订蔡书则当首先辨破候气之谬。而算法得失。虽不论可也。未知如何。曾见农岩书牍中有上尤斋论候气者。其说多与王刘诸儒之说相类。亦可见人见之大同也。人远卒卒。不备。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24H 页
与叔弟朋来书
雪甚矣。得无寒乎。吾晨起觉体粟而栗。呼僮樵于园烘于灶。僮为其他人之园也。狙缘而进。踌躇四顾而睢。知其无人然后始敢拾枯以归。仍不盈握矣。念吾侨僦而为命。离群而索居。今且几岁月矣。蜗舍然窝。物犹然矣。乃以七尺之躯。莫借一枝之栖。谋生之拙。至于此哉。记昔在蓉洲精舍也。偶阅陆树声病榻寤言。有云人生一岁至十岁为身计。二十至三十为家计。三十至四十为子孙计。掷卷而笑曰嗟嗞乎唉哉。生而壮而老而死。而所为计者不越乎身家子孙之外邪。其视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何如也。岂意倏焉转眼之顷。送尽数十年光阴。而志与命阂。事与情违。即无论学问事功。向所谓身家子孙之计者。亦且茫乎无措手之地哉。古人有言大道等虚空。虚空不可以手搏。定命如山岳。山岳不可以力移。吾之妄欲搏虚空而移山岳也久矣。及夫情见势格。戛戛上滩之舟。盘旋而不能进而后。始废然匍匐于耕凿报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24L 页
尧之计。盖自三五年来。言不离乎岩穴。思不出乎畎亩。经营愿欲。不外乎山樵水渔。日日若俶装之客。君之所稔知也。孰谓将飞之翮。未翔而弋。载辖之车。出门而覆。患艰以震剥之。忧畏以拘挛之。迄于今睆睆然不能自致也。噫嘻亦太甚矣。造物者以余为此拘拘耶。岂夏畦之病桑户棬枢之居。亦且得之不得。有命焉。而山岳之不可移。不宁止于功名闻达而已耶。抑莫之尼而尼。莫之隘而隘耶。虽然穷亨天也。趋舍人也。天人之数。互相奇赢。安知不余之畸于前者。将以赢于后耶。诚得一邱一壑之地。兄弟携手。衡宇相望。场圃筑前。果园树后。以畬菑为问学。以种植为经济。以课儿训孙为不朽之后图。庸讵知非黥之息而劓之补邪。庸讵知非噩梦之醒而弱丧之归邪。吾今须白齿豁。衰相日迫。五十六十。直朝暮耳。君亦更数三年则四十矣。孔子曰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亦无足畏也已。又曰四十而见恶焉。亦已矣。圣人辞不迫切。岂欲绝人于善哉。诚以人生四十。精灵日损一日。志气日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25H 页
颓一日。虽欲以栝砺有为不可得也。岂但学问事功为然。凡工商医卜农圃树艺一切有待于聪明知虑者。无往不然。今虽鳃鳃遑遑。以日为岁。已不胜其日暮途远之忧。尚复可以伈泄为哉。昔有人问徐文定曰种树须十年。如年老不能待者柰何。文定曰急树之。子舆氏亦曰何待来年。此皆以日为岁之要言良方也。呜呼。岁月之既往者。不可复矣。未来者。不可期矣。见在者。不可失矣。君其为君图之。次为吾图之。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25L 页
与朋来书
书至勉我绝馆馈菲饮食。以节米盐薪水之费。言之良是。可无从乎。虽然吾有三费。而米盐薪水之费不与焉。始吾从明皋先生受檀弓考工记,唐宋八家文。嘐然有志于柳子厚,欧阳永叔之文章。既而移家于蓉洲。得见愚山李先生于西湖则又说郑司农之名物朱紫阳之性理。方其溺苦而未有得也。不胜其锥之握而斧之投也。亡几何而干蛊以沮挠之。游宦以诱夺之。昔之所学。今皆忘之。则一费也。策名之初。荷 先王湔拂之恩。参两乎驽骀。绳削乎樗栎。使得备数于迩英西清之列。则复妄自期于桓氏之稽古。刘中垒之校书。方其策励而陈力也。不自知其手之胝而目之蒿也。亡几何而羊肠在前。瞿塘在后。轊折柁失。迍如而不前则二费也。夫然后知才之不可揠而进也。命之不可力而移也。始废然俛就于东陵之瓜,云卿之蔬,泛胜之,贾思协之树艺。经营筹度。积有日月。不谓无竞之地。亦且有物靳之。龃龉绊挛。以迄于今。而卒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26H 页
之身废家覆。万缘瓦裂则三费也。盖费之至三。而存者几希矣。神弊于竿牍。形靡于柴栅。志葸于崄巇。遂将四十四年之光阴。抛尽于石火湿萤之中。譬如大盗入室。尽缄縥扃鐍之藏。席捲而去。曾不之惜。而乃窃窃然握筹布箸。以较米盐薪水之细。不亦愚乎。且君不见夫贩夫酒媪邪。坐市井操筦籥。矜矜乎锱铢毫忽者。贩夫酒媪之事也。吾虽老而无成。禽视鸟息。自分为圈牢之养物。诚不忍以既费之精神岁月。更向井臼斗筲閒费尽而已也。无已则有一焉。邵子曰人寿有尽而以人传人则无尽。君与庄伯俱业乎吾有年矣。二君之一知半解。吾未必不与有助焉。则历举吾十数年来费精神言语者。二君亦当在十指之所屈伸矣。庄伯年尚富气尚锐。方且掉鞅以有为。君亦宿有志于山林之经济。诚使二君矫砺振作。卒底于成就。则二君之成就。即吾之成就也。于是乎吾可以将四十四年之费。一朝责偿于二君。而冥思息虑。以尽馀生。虽富贵荣宠学术闻誉。皆不足以入吾心。而况乎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26L 页
井臼契活邪。人之恒言曰报在子孙。此特为侘傺无聊者慰其情尔。独不知死者有知乎抑无知乎。苟其无知也则虽使后世子孙所树立可以掀天地动鬼神。吾又何与焉。故吾尝谓望报于子孙。不若望报于兄弟。诚以兄弟二身而一气。且其年纪相上下不甚隔远。犹可以于吾身亲见之也。君少我八岁。生长老死之先后不过争一纪左右。庄伯虽与我异姓贯。自我先王父文靖公视之。犹之一气也。况志相若道相合。楚越可使为一家也乎。魏勺庭之告鲍夔生曰吾年力始衰。才短性疏慵。将坐而须老。岂不望吾之徒之为之也。吾每读之。辄不禁鲠涕而悲其志焉。呜虖。二君其尚念之哉。毋使余今日之言。徒费笔札也哉。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27H 页
与朋来书
黔山之麓昭江之浒。俱已送人胥宇否。黔山道近而便。昭江路远而难。但闻黔山左麓。已为两李所先占。还不如昭江之浒之自专一壑也。尝见王荆公诗有云穰侯老擅关中事。长恐诸侯客子来。我亦暮年专一壑。每逢车马便惊猜。辄哂之曰山林皋壤之乐。政须与同志之士共之。如陶彭泽之南村杜少陵之锦里可也。此老顾恶之。其封己自专之习。无閒于在朝在野邪。然吾今为世放废。旧日知交无不掉臂过之。毋宁与兄弟亲戚独占一壑之为撇脱也。盖卜居有术焉。山欲其高不至嵂卑不至塿。宅欲其华不至汰俭不至陋。园欲其迤而拱。坪欲其旷而阳。树欲其古。泉欲其渫。宅之畔有圃焉。可蔬可瓜。圃之畔有田焉。可秫可粳。田之畔有川焉可渔可溉。川外有麓。麓外有峰焉。如笔格如螺髻如泼云。可望而眺也。又须局内外有编户数十百。可以警盗窃资水火。而最不可使蓬其心铦其舌者厕于其閒。以败人意思。此其大略也。若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27L 页
夫桃梧菖菊以审天时。坂湿卤埴以相地宜。便器利用以爱人力。车戽陂塘以备水旱。牛衣鸡埘以顺物性。粪屋灰窖以使枯稿朽壤之无弃。皆卜居以后事也。昔宋有沈作哲者。一生困踬。百事无成。自言诸种妄念。皆已扫尽。所不能忘者。愿逢出世师得安乐法。吾每笑其遇畸而志奢。赋啬而望丰。使淳于先生闻之。定当绝缨。余真类是哉。虽然人生天壤间。其精神志魄。当有所用。古人有言曰吾满腔热血。亦欲一用。斯言有馀悲矣。吾亦思以蜘蛛之经纶螳螂之定力。一用之于山林经济。造物者其将哀余之穷而傒余之志否邪。早起望前坪。麦芒从积雪里透出。春意盎然。遂不禁情绪勃触。漫为君一言之。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28H 页
与朋来书
朴生来。闻君曩自此归也。对餐拄箸而喟。毣毣乎有思乎吾之粝食也。而无甘于登盘之鱼鲊也。噫。君过矣。何为其然也。不曾见袁氏世范乎。其言有曰天地生育之道。所以及人者至大至广。而人之回报天地者何在。吾每读之。未尝不目瞿焉心怵焉。颜发骍而汗被趾焉。试思吾自有生以来。至于今四十四寒暑一万七千三百有馀日。冬而絮夏而葛。未之或阙焉。而亦尝有御重裘被绮縠时矣。朝而饭夕而餐。未之或阙焉。而亦尝有兼山海列方丈时矣。铢累寸积。奚啻千万计。然吾未尝手执耒锄。吾之妻孥目不识缫梭。此其物皆安所出乎。有人于此。日日举债于君。淹岁阅年无意偿什一之息。顾炫衣服美饮食。用中人三二年之费。费尽于一饭之顷。又从而乞贷之不已。君其堪之乎。吾惧夫造物者将执卷契。一朝责负于我。而茫茫天壤。更无避债台以处我也。昔范文正公每夜将寝。窃计当日饮食豢养之费与其日所为何事。苟所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28L 页
为称所费。摩腹安枕。不称则转辗达朝。必求所以称之者。夫以文正之德业勋望。犹且恤恤乎素餐之惧如是。况吾辈在天地间。何异蠓蠛蝼蚁。则一粒之粟一勺之水。尚恐其泰也。而敢曰粗粝云乎哉。且夫人生受用。各有剂量。丰啬奇赢。较然不爽。考之传纪所载。有食尽万羊而后死者。有食荷叶五年而竣佛像者。虽其说吊诡不经。亦不可谓无此理。故吾尝以为颜子非箪瓢陋巷则定不及三十。何曾不日食万钱则李少君长狄侨如之寿不足道也。吾方且以今日之粗粝。谓可以赎愆罪减债负。增延其寿命。君顾以为忧邪。甚矣未之思也。近日闻居傲黄山谷。食时五观作食诀三章。每食不杂他味。先淡食三匙。第一匙念曰匀匀净净。我饘我粥。夥颐夥颐。惟皇上帝之禄。第二匙念曰火耕难水耨难农则难。而卬则餐。第三匙念曰甘哉甘稼穑之甘。甘而馣。如是三念之顷。食已半盂矣。遂觉喉开胃畅。虽藜藿之味。与駃騠熊膰等。孰谓是不足吾所哉。吾垂老畸穷。求如古人所谓河润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29H 页
九里者而既不可得。则所可持赠君者。只有此三诀耳。若颜斶之晚食。赵台鼎之智食。我东李文成之水浇饭经纶。皆治生之拙法。居贫之良方。并可杂书之屏间。用作对槃时石师也。吾自月初绝粮。日从邻人乞贷。此皆嗣岁播种之需也。念持一物质典得数十金。迨此岁未尽。并偿其子母而亦未易辨。殊关念也。不一一。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29L 页
与宋庄伯书
战国策八册谨领。此书自刘向别录。已不著撰人姓氏。或谓先秦人作。或谓出于楚汉之际。余独怪太史公作史记。以此书为蓝本。其波澜动荡处皆出此书。而事实讹谬。亦十居六七。如苏子由所疑虞卿论从在弃相印之后。彪缙云所疑田单攻聊城在栗腹败师之前。特其较著者耳。近日余所订證又无虑累数十。使其为先秦人也。则当时七国之事。皆耳目之所及。何为纰舛乃尔。且其书记秦灭六国事。则要当为秦人。而其纪秦事也。不少鲠避。如文信侯之居货。嫪毐之作乱。皆直书而显载之。此独不畏侯卢之诛邪。使其出于楚汉之际。则距太史公父子不甚隔远。若司马谈者犹可及见其世。宜不患乎献徵之无其人。而乃反剿袭无裁择。殆若邃古断烂之书。莫从而是正者何也。然吾特爱其文。辩而不靡奥而不涩。肌丰而力流。骨劲而气雄。炜炜乎上薄左国。下绝贾陆。非西京以后所可伦儗。其人其世。皆不须问也。尝读柳子厚与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30H 页
韦中立书。窃疑其不曰参之国策以厉其气。而必曰谷梁云尔者何也。不论气则已。苟其论气也则六经以外。莫尚乎国策。其挺然凌厉之气。虽使庄周左丘明遇之。亦当避三舍。而况乎公谷邪。盖文章之气。自有源本。韩昌藜之气水言物。苏文忠之万斛源泉。皆其物也。是固非读一书名一家者所可袭而取之。然苟其业之精好之笃。则沈淫咀嚼之馀。亦自有渗入吾肝肺者。譬之养生家虽以导引经伸为重。亦有时不得不赖乎蔘苓芷朮之力以补其不逮。吾每有作。辄患意格非不俱到。而笔端苦展拓不去。向见君之文。亦微失之委弱。是书也固吾两人对證之药石也。安得与君相对。屏绝万虑。吃数年困苦如忍气服瞑眩之药。以洗涤肠胃推新去陈也。又记数十年前。从李舒庵借见北平人王源所著文章鍊要。其目曰左传曰国语曰庄子曰战国策曰离骚曰史记。谓之六宗。而惟左传一种登梓。馀五种则云当嗣刻。吾甚喜其点批评论。悉中肯綮。使作者精神逼出纸上。如颊上三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30L 页
毛。象外传神。屡曾求购嗣刻五种于燕市而并末之。得其已卒业未卒业不可知。遂锐意踵修之。曩在竹榭也。偶得西溪注南华经。遂就其本略加评批。格头丝栏之閒。朱黄灿如。后为筱饮子所持去。遂失其在。然今临文订绎。尚可记什七八。近读迁史亦有所论著者。惟国策国语离骚未曾下手。如得同志之士。相与侠助。卒底于有成。则虽未必有裨于昭代文教。亦可为作家之综轴文章之矩范矣。君其有意否邪。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31H 页
与宋庄伯书
多作不如多改。善改不如善删。此魏东房论文语也。曩见其说。不知其甚切也。近读国策史记。益验其为铁论。试举一二焉。国策陈轸见犀首曰公恶事乎。何为饮食而无事。犀首曰衍不肖。不能得事焉。何敢恶事。陈轸曰请移天下之事于公。史记则曰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餍事可乎。以餍事二字。易移天下之事于公七字。越觉简畅。此句删其字而胜者也。国策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与。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既问而复问之。不嫌重复者。欲令其质言而无后辞也。然卿之论应侯。槩言不如文信侯而无他辞。罗之再问固也。至其论武安君则战胜攻取攻城堕邑数句。已极铺张。无馀辞矣。又安用再问邪。再问则几乎赘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31L 页
矣。故史于应侯事。有再问而于武安君则无之。此篇删其句而胜者也。至若蔡泽说应侯。其论商君吴起大夫种。国策所纪。本自畅明。史迁复从而增行之。则遂不免画蛇足续凫胫。如辅句践之贤报夫差之雠等句。尤觉浅冗可厌。夫以太史公之冠绝千古。犹且删之而胜。衍之而失。况其下者乎。司马氏通鉴载王蠋赵良语。而魏冰(一作永)叔谓其格味之百倍史记。范晔后汉书用陈轸挑妻语。而朱新仲谓较之国策。语简意足。此可悟文章剪裁之法矣。须细检而潜玩之。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32H 页
与宋庄伯书
夜读廉颇蔺相如传。见其以廉蔺双起。末复以廉颇单收。而中附插赵奢赵括。忽而赵括。忽而廉颇。纵横变化。莫寻辙迹。每当引起过接处。只用二三字以穿纽之。其组织之妙。直逼造化。恨君不来。不得对案共欣赏。如痒极不得搔耳。独怪秦之军阏与也。廉颇乐乘。皆曰道远难救。赵奢之卷甲而趋也。亦二日一夜始至。则阏与之去邯郸。固非堇三两日程也。然奢去国三十里。犹可闻秦军之鼓噪勒兵声。则又若两军相去不过数舍牛鸣之地何邪。阏与赵地也。武安魏邑也。岂秦军一枝。已围阏与。又发一枝军继之。道经魏之武安邪。诚如是则奢何不纵奇兵数千。急趋武安。且驰一介之士。西见魏王。令魏发数万人。与赵合从。绝秦之归道。而奢则从大军鼓行至阏与。坚壁固垒。勿与之战。秦既越人之国而深入。前不得战。退不得归。师老粮绝。形格情屈。可使一甲不还。顾奢不出于此何邪。试考地志。以观其道里远近。地理形便何如也。昔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32L 页
愚山李先生尝谓余曰读史先须识历代官制。又须精辨地名沿革。道里远近。不然如七里滩上村学究。忽接断烂朝报。口虽能读过。全不识局势机变。余今索居穷山。无书可捡。无师友可质问。益验其言之为有味也。阏与之战。兵家所谓先人有夺人之气。以奇为胜者也。古之奇兵如李愬入蔡城。狄青夺昆崙。皆须直捣其巢穴。艗其吭而撞其脑。使敌人疑若从天而降。此所以掩其不虞。取全胜于指顾之间也。读奢传者至去国三十里。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孰不曰奢将掩秦人之不虞邪。然奢之至阏与也。不曾直薄秦垒。乃去阏与五十里而军。使秦兵以逸代劳何也。向无许历之谋则奢之军不亦殆哉。且使奢之取胜。专在于用许历言先据北山上。而不在于出秦军不意。则其斩军侯增壁垒而不即行者。果何意也。史迁之叙其事。其郑重屡致意者。乃在此而不在彼。又何也。试为之下一语。知君近读鲁论。潜心研索于心性道器之说。不欲以史传热闹相溷。然譬如方塘止水。忽见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33H 页
风涛。樽俎礼法之场。忽遇急性人轰饮大喏。亦不妨一时变境快观也。如何如何。奢固赵之良将也。与廉颇,李牧相伯仲。而观史迁所纪。颇牧之战胜攻取。指不胜偻。奢则阏与一捷外不少槩见。何其寥寥乃尔。赵策平都君田单问赵奢曰吾非不说将军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独将军之用众也。括母亦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受命之日。不问家事。其曰用众曰为将曰受命。皆未必单指阏与之役而已。则是知奢之受脤握符任阃外之寄者。盖亦屡遭不一遭。而史不书者阙文也。史迁之后于奢也不过争百五六十年。而文献之不足徵。乃如是哉。于此益见焚坑前后。判为两截世界。区区掇拾于灰烬之馀。不得不繁处太繁简处太简。或谓太史公善于割舍。或谓迁疏而固密。皆非其情也。人还卒卒不宣。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33L 页
答宋庄伯论阏与书
示谕阏与距邯郸远近。究不可详矣。盖阏与之见于史传地志者。前后不一。秦本记昭襄王三十八年。中更胡伤攻赵阏与不能拔。孟康注阏与邑名。在上党涅县。郡国志上党涅县有阏与聚。刘昭注赵奢破秦军处。涅在今武乡县一也。括地志阏与聚落。今名乌苏城。在潞州铜鞮县西北二十里。赵奢破秦军处。铜鞮在今沁州二也。水经注梁榆水径梁榆城南。即阏与故城。赵奢破秦于此。梁榆城在今辽州和顺县三也。隋地理志武安县有阏与山。元和志阏与山在县西南五十里。即赵奢拒秦处。武安属今彰德府磁州四也。据奢传去邯郸三十里而军。秦军军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使阏与果在武安地。则距邯郸仅过由旬地耳。又安用卷甲而趋二日一夜。始至去阏与五十里而军乎。阏与之不在武安。夫人而知之矣。(按正义引括地志疑阏与若在武安。岂有去邯郸三十里而军。又复趋之二日一夜至阏与五十里而军。盖已先获我心矣。)独其在沁州武乡辽州和顺。终未得的證。近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34H 页
闻燕辀之还。有购来阎若璩潜邱劄记者。阎是康熙年间人。素以考据名。而尤长于地理辨證云。亟借而见之。其释地馀论中果有论阏与一段。其说以为阏与有二。一为韩阏与。一为赵阏与。赵奢传秦代(一作伐)韩军于阏与。赵世家惠文王二十九年。秦韩相攻而围阏与。此韩之阏与也。魏世家昔者魏伐赵拔阏与。秦本纪昭襄王三十八年。胡伤攻赵阏与。王剪传始皇十一年。剪将攻赵阏与破之。此赵之阏与也。且以沁州武乡县属之韩之阏与。辽州和顺县属之赵之阏与。其说似矣。而余独疑赵世家但曰秦韩相攻而围阏与而已。赵奢传但曰秦伐韩军于阏与而已。未尝云伐韩阏与围韩阏与。而六国表赵惠文王二十九年。秦伐我阏与。赵奢将击秦大败之。赐号曰马服。三十年秦击我阏与城不拔。盖阏与连年被秦兵。而一则曰伐我阏与。二则曰击我阏与。何曾别此为韩阏与。此为赵阏与乎。潜邱劄记以是谓史迁疏漏处。而史迁去六国不远。未可谓无的据而遽断其纰谬也。况秦将所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34L 页
谓阏与非赵地者。政议赵奢之不即救而自弃其地。则阏与之为赵地。尤岂不畅明较著者乎。阎乃曰阏与本非赵地。故奢固越视而不即救。此何异梦呓也。今考图经。沁,辽二州并属上党郡。而沁之武乡县。辽之和顺县。皆为汉涅县地。明一统志云阏与城在沁州城西北二十里。又云辽州南距沁州界四十里。然则辽州之距沁州阏与城。不过二三十里左右耳。相距接壤之地。更安容两阏与也。潜邱劄记云韩阏与当并沁州。与武乡者为一何者。涅故城在武乡西五十五里。而武乡在沁州东北六十里。则涅在沁州之北矣。阏与又在涅县西。则在沁州西北可知。相距几何。政属一邑。赵阏与的在和顺县。观始皇本记十一年。王剪攻阏与橑阳。二邑比邻。橑阳今辽州和顺县。距本州九十里。若到沁州阏与城几二百馀里。各为一邑可知。据此则阎氏之必谓赵阎(一作阏)与之在辽州和顺县者。不过以阏与橑阳之比邻而已。无他的證也。今考六国表王剪击邺阏与拔九城。赵悼襄王九年。秦拔阏与邺取九城。是则王剪所取不止阏与橑阳两城而已。九城幅圆之广。何止二三百里。其不可据此而谓必为赵阏与也明矣。 吾疑阏与只一赵阏与而已。赵奢传所谓秦伐韩军于阏与。赵世家所谓秦韩相攻而围阏与云者。盖谓秦伐韩。转斗至傍近赵邑耳。不然秦自伐韩围韩。何与于赵。而不待韩一介之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35H 页
使。遽先举重兵赴救乎。魏策安釐王欲亲秦而伐韩以求故地。无忌谓魏王曰秦好利无信。韩亡之后必不伐赵何也。越山踰海。绝韩上党而攻强赵。是复阏与之事。秦必不为也。是亦以越韩而攻阏与。为前鉴之戒。则阏与之在赵不在韩。又可推矣。余故曰赵奢解围之阏与。胡伤不能拔之阏与。王剪攻拔之阏与。韩信禽夏说之阏与。同一阏与。同在赵地。而特以历代之沿革各异。郡县之分属不同。言地理者各从当时闻见。有此互相参商。其实则郡国志之阏与聚。括地志之铜鞮县。水泾注之梁榆城。同在上党郡。同为汉涅县地。其不可分为两阏与也明矣。阎氏谓辽州和顺县距武乡县几为二百里。遂以和顺县属之赵阏与。然考一统志武乡水在和顺县西南。来自武乡县。武乡和顺之相距不远可知矣。阎是太原人。其于三晋地理。耳闻目见。非摸索故纸之比。而其言之破绽乃如是。尽乎地理之难言。抑其所自道也。(阎论史迁之失而终之曰地理之学。亦难言矣哉。)阎本有盛名。四库全书简明书目谓其
金华知非集卷第二 第 335L 页
书可与顾亭林日知录相伯仲。余每见书目。辄以不得见原书为恨。及见之乃大不厌人意。名之未易副实乃如是邪。且名以劄记。而其实则不过寥寥诗文数十百篇而止。其一二两卷。即钞录古书句语。如兔园帖括之为。初无一言论断。而混收付梓。又是古今子集所无之例。闻其孙学林所编云人家后进之能读父书者。亦自不易邪。独其论秦军军武安西曰是时秦蚕食三晋。三晋无岁不被兵。所在多有。秦伐韩军于阏与。此一枝兵也。秦军军武安西鼓噪。屋瓦尽振。此又一枝兵也。是其说与余前书所疑。䐇然相合。颇喜人见之大同也。人还卒卒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