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x 页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洌上 徐有矩准平)
 上疏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293H 页
辞奎章阁待教疏
伏以高穹默佑。 天和遄复。庆忭鼓舞。朝野惟均。仍伏念臣于日昨。伏奉内阁除旨。闻命惝恍。以恧以惶。不知所以自措也。夫奉 云溪昭回之章。登奎章图书之府。其责至重。其选至清。必皆华猷闻望超出等夷。然后始得以拟议。曾谓臣之愚騃谫劣。百无肖似。而可以一日冒厕于是任哉。呜呼。为人臣而蒙被造化之偏者。历数前古。岂有如臣父子叔侄之为最也乎。生成之泽。长浃于骨髓。惜保之慈。罔间于顾复。至使一门金紫烂映于簪绅之列。而及夫如臣颛蒙。滥占倖第。秖益其盈盛之惧。则惟我 圣上拂拭之薰沐之。置诸讲制之列。曲费雨露之渥。顶踵毛发。罔非陶铸。欲报 圣德。天地莫量。臣虽顽如木石。苟其才识有可以丝毫裨补者。岂敢不竭蹶衷。亦少效尘刹之报。而反覆思惟。堪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293L 页
承无望。与其分外难开。终陷毁画之科。毋宁量而后入。免致玷污之诮。况臣祖父暨臣本生父。后先绳武。出入内阁。人相传詑。艳以为荣。而至于臣身。又复贪恋诊恩。晏然滥叨。未有超宗之文辞。遽作蒋乂之家世。则福过之戒。固已慄慄渊谷。而其于下招忝生之讥。上累则哲之明。何哉。御牌体重。严畏义分。虽不得不章皇肃命。而淟涊蹲冒。有愧廉防。玆敢略控至恳。仰渎崇严。伏乞 圣明亟许镌改。俾官方无淆。私分获安。千万幸甚。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294H 页
淳昌郡守应旨疏
伏以虞门洞辟。禹铎旁徇。县章日积于公车。民隐毕彻于黈纩。此诚旷千载一有之盛举也。名忝法从之列。忧分刍牧之责。臣亦其一耳。有怀无隐。岂后于人。而默息至今。谅非获已。窃念臣厚蒙恩造。出入迩列。以依近乎日月之光者。有年于玆。每瞷我 殿下朝乾夕惕。一念元元。事系民瘼则上供之物犹且裁减。年或告歉则惟正之入亦令蠲停。厦毡之所吁谟。燕濩之所咨访。盖鲜有一息之顷不在于怀保缉绥之策。而蔀屋艰难。无幽之不烛。寒暑怨咨。无微之不彻。诚使臣克体我 殿下如伤若保之仁。精白对越。常若天威之不违咫尺。见一敛之无名则曰我 圣上之所恫瘝也。思有以矫革。见一夫之不获则曰 圣之所惠解也。思有以抚恤。则何弊之不祛。何利之不兴。惟恐宣布之不及。尚何导达之可言哉。抆拭已陈之臼套。苟幸目前之塞责。此又臣之所不敢为也。是以跨秋越冬。一味泯默。莫副勤咨之意。甘犯违慢之科。有时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294L 页
自讼。惶汗浃背。无已则姑就睿照之所已烛。丝纶之所已形。而承流对扬之间。藩邑之所不敢自擅者。略陈施措之便宜。仰备有司之采择可乎。臣于昨冬伏见纶音下者。耕耤之旧甲重回。康功之 圣念深笃。惓惓以兴水利相土宜利农器三者。为稼穑之要务。而所以勉励而戒饬之者。反覆丁宁。臣窃念我国壤地褊小。鱼稻之美。布缕之利。号为域内上腴之地者。惟有岭湖之南数千馀里。而其飞挽运漕。以给军国之需。则又太半恃于湖南一路。此诚敦本务实之教所宜先也。而挽近以来。饥荒荐臻。凋弊转甚。仰贻宵旰之忧。每烦蠲恤之恩。虽缘天时之不齐。抑由人力之未至。大抵南俗水耨之功胜而火耕之务逊。粳稻之种盛而麦菽之播罕。远水之乾坪。依山之梯田。无不翻作水田。偶值潦涝。幸得登穰。一有旱暵。辄致抛荒。臣于检田之行。每到山脊高燥萎损最甚处。考准帐案则什九皆此类也。通计一道田结。殆将三分居一。而以其系在旱田之案。元无把束俵灾之例。区别一差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295H 页
则吏有幻勘之失。事目是遵则民徵不毛之税。此已有乖于综名覆实之道。而臣闻山巅采苓。诗人著讥。辨壤教稼。周官揭训。夫以畏旱之种。强植硗确之地。侥倖万一之熟。以寄八口之餐。又何其术之卤莽哉。所获甚鲜。所失甚多。此农家之所最忌。而王政之所必禁者也。其已成者今难追改。限以秋成。逐加查栉。别修案册。付之元帐之下。凡厥俵灾之节。一依帐付。水田而仍复严立科条。晓谕坊曲。除非旧陈还起。灌溉有路处外。勿许翻作水田。犯者施以大典冒耕之律。则未必不有助于裕民食备灾荒之道。此 圣教中相土宜之一事也。臣闻涝旱天也。沃瘠地也。劳逸人也。而旱则滀之。涝则疏之。地瘠而可使为沃。人逸而可以敌劳者。惟水利为然。是以周官遂人之职。十夫之畛。必有四尺之沟。百夫之涂。必有八尺之洫。以至千夫之浍。万夫之川。纵横经纬。达于都鄙。岂其地有遗利。空抛可垦之土。作此无用之制哉。诚以垦田而不讲乎水利则与不垦等也。臣故尝谓周家屡丰之颂。不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295L 页
专由于绥万之德。而其参赞辅相之实迹则已备于遂人一篇。今伏读 圣教。先叙匠遂之制。次及堤渠之利。而仍令诸道咸就掌内。各效其能。猗欤盛哉。即此十行温纶。可相表里于一部周官。而臣知服田缘亩之类。举将耸劝趋功。太史有年之瑞。屡书而不一书矣。然其兴修之际。必有指划之规。施措之间。必得方便之宜。然后可期其的有成效。试以臣之掌内言之。所谓案付之堤堰。率皆盘涡之隙地。雨泽少閟。涓涔先涸。曾不足以灌数顷之田。邑治之左。有两麓周遭。自成堤堰之形者。因而开凿。以时疏滀。则前坪绣错之田畴。可以永除旱损之忧。而又以工费之难办。堤址之蠲税。因循抛置。有意莫遂。暂费之惜而永利之失。寸朽之爱而尺长之弃。俱非计之得也。以臣境内。反隅他邑。则其昔有而今湮。可开凿而难为力者。又复何限哉。向者筵臣引朱子浙东之议。请令赈邑募饥民修堤堰。是其说非不美矣。而但公赈诸邑蒙辑最甚处。既难责之以力役之事。私赈邑则又困于财力之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296H 页
不敷。此所以令颁期年。迄无成效。徒归文具之例饬者也。臣谓宜令列邑询究兴修的确之处。境内富户听其募丁赴役。日役百夫以上。差定监董牌。将事竣之后。道臣以其名闻。视其募丁之多寡。赴役之久近。疏凿之广狭。或单付枢衔。或量与资级。以仿汉家力田科之遗意。而其新设陂塘之犯凿有税之土者。亦许申状该司。蠲免贡税。则赈政堤政。一举两得。不仅止于一时之救荒。而可永赖于万世之备荒。此圣教中兴水功之一事也。至若求农书之教。询荛之至意。孰不钦诵。献芹之诚忱。亦岂无人。而第念乡曲之间。书籍不备。兔园之中。著述无素。藏得枕中之鸿宝。可作天门之献策者。恐未易取次得之。设或千百而一有焉。掇拾竿牍。挦扯陈编。殆若类聚家帖。括之为则。将安所用之。臣意则令诸道道臣精选文识素饶旁通方技之士。每一道各置一局。宽其期限。给其笔札。凡厥风土之宜草木之产。播耨之早晚。经验之效害。访诸农圃。参以闻见。毋泥古方。毋拘程式。一统译述。驰驿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296L 页
以闻。诸道咸萃之后。下之内阁。指授义例。损益修润。合成一部不刊之书。然后始可以措诸实用。行之无碍。亦愿俯询便否而采施焉。臣于昨夏伏见 殿下以湖南七弊。发策试士。而其第二粜籴之条。谆谆以岩邑之积营谷之繁。深轸厉民之弊。博采损益之术。臣每擎读至此。庄诵屡回。虽使臣焦唇竭知。仰陈邑弊。其所为说。岂有出此。臣邑岩邑也。积年滞籴之弊。转成难矫之瘼。田总之以结计者不过三千五百。民户之以统计者仅满一千有馀。而会内会外之谷。合为五万七千九百馀包。尽分居其十分之七。米还居其五分之四。以此谷总。较此结户。已不啻僬侥之于千匀。而饶户百计图免。贫民滥受偏多。则一结一户之籴。又不知其几十包矣。终岁勤动。粪其田而犹且不给。借贷佣赁。破其产而未偿什一。分粜伊始。粒米狼戾则勒授不愿之户。催科未半。瓶罂已竭则横侵不受之族。丰歉俱病。贫富交困。长此不已。殖上添殖。则不出十年。必将倍蓰。近日侍从守宰之疏。辄以籴多民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297H 页
少为说。而其积弊之渐至于莫可收拾。未有如臣邑之甚者也。然其矫救之方则又不越乎圣策中损益二字。见今沿峡谷贵之邑。多有排巡不足之患。许令道臣参酌道里之远近。较絜谷总之多寡。邻近诸邑则量宜移转。其程路稍远。运输有弊处则限以麦秋。从便移贸。又为之参互分留。换录衙门。以尽其裒益之政。则一境燃眉之民。庶有息肩之日。伏愿下询有司之臣而裁处焉。臣于再昨之冬。伏见传教下者。蒐罗之念。不泄于遐外。甄录之恩。先及于世胄。特令两南道臣访闻故家名族。将以藩邑之荐剡。替作殿上之柱帖。辞旨谆复。瞻聆感耸。臣窃念湖南之为人材冀北久矣。名德辈出。忠烈接武。至于今馀芬未沬于井里。遗范可寻于乘编。尽乎其右文乐英之教。所宜先施。而迩来教学之具全疏。渝靡之习渐痼。校院为游谈之所。庠塾无藏修之美。交谒盛而操持鲜。卷契先而弦诵后。骎骎以邹鲁之乡。相率为齐东之野。臣谓宜仿关东分教官之例。左右两道。各选文行著称者一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297L 页
人。使之掌教道内士子。而其教学规模则参用朱子白鹿洞规及胡瑗湖学之规。毋主词华。专务行检。岁首道剡。勿求别人。直以教官二人。推荐铨曹。以次拟职。则其磨揉迁革之效。必将礼让兴行。风俗淳美。庶无愧乎邹鲁之名。而出而羽仪。亦足为有用之材矣。臣尝仰赌我 殿下乐育之 圣念。宵旰弥勤。抄启之试。泮儒之制。年课月计。积有章程。而鼓舞作兴之化。彬彬然改观。臣亦造化陶镕中一物耳。思以获之于身者。推广其万一。固其情之所不容已者。玆敢不避猥越。罄竭管见。伏愿下询庙堂之臣而察纳焉。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298H 页
辞弘文馆副提学疏
伏以岁月川驶。 孝安殿练事奄过。抚辰之 圣慕罙切。臣民之普恸如新。仍念臣曩陈至恳。获递泮任。便意救护。感戴洪私。忽于千万梦想之外。伏奉玉署新命。臣诚惊惶震惕。不知所以自措也。是职之不宜人人轻授也。略数之有三焉。职亲讲幄。辅导君德一也。则以臣之蒙蔀墙面。尚可塞其责乎。官长词掖。黼黻皇猷二也。则以臣之雕冰镂毫。尚可效其能乎。任重论思。与廓庙相可否三也。则以臣之空疏谫劣。最居人下者。尚可与议于正色而详言乎。枵然无一于三者。而犹且厌然自掩。冒宠肩钜。则是诚不知人间有羞耻事。臣固不足恤。其于辱 圣简而玷名器何哉。夫帝王之学。虽异于韦布。然万化之原。必资于讲学。此固古今之通谊。而弥纶久大之业。莫先于明理。操存捡摄之要。不越乎读书。则方当新化肸蚃。 宝筹鼎盛。法筵燕对。典学是急之辰。亶合妙选馆僚。朝夕左右。俾尽夫薰陶启沃之实。而迩来经幄之长。便作权减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298L 页
之窠。厥或遇事一置焉。则又使臣无似之贱。滥竽于时望之外。此岂细故也。虽以今番除命言之。盖将畀之以词翰之选。委之以甄别之责。则政须名论素孚。鉴识克明。然后始可以上答 圣简。下副物情。尤岂臣所可彷佛拟议抗颜冒当者哉。且臣于私分之外。别有公格之已成铁限者。自古瀛选之规。先之以本馆之会圈。申之以都堂之完录者。盖所以綦重其事。而要采大同之议。免致偏系之讥也。臣若主圈于本馆。而臣之再从叔父臣迈修又以领揆。主圈于都堂。则是堂堂瀛选之两录主圈。不出乎臣之同堂之内。私心兢惧。姑置勿论。其有损于国体事面。当复如何。从前如臣处地者。有吁必从。皆蒙体谅。今臣去就。不待两言。荐违严召。岂其得已。玆敢随诣阙外。仰㬥衷恳。岭海鈇钺。恭俟处分。伏乞 圣明曲赐鉴谅。亟削臣新除之职。回授可堪之人。仍治臣逋慢之罪。以存将颓之纲。俾圈事无滞。愚分获安。千万血祷。臣无任屏营祈恳之至。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299H 页
辞江华留守书
伏以惟天惟 祖宗。眷佑我邦家。 代听有命。缛仪诞举。万亿年无疆惟休之祝。朝野惟均。仍念臣天壤间一穷命也。以一饭不忘之诚。而长作草莱之逋臣。以百年乔木之家。而忍见生栋之覆屋。覆载高厚而眇身靡届。日月贞明而蒙蔀莫照。抆血田庐。浑迹樵牧。自分为圣世之弃物。忽忽已半生光阴矣。不自意四五年来。春阳一回。枯荄再苏。臣叔量移。复申前命。并州善地。视同故乡。瘴疠危喘。少延时月。湛恩鸿渥。沦肌浃髓。行路闻之。亦且感涕。况为臣之父子叔侄者。当作何心。至于徒流案爻周之命。尤是旷绝异数。谪籍永涤于王府。霈泽旁流于泉涂。使生死俱全。门户复完。伊谁之赐也。千古已远。穷尘未来。为人臣而蒙被再造之泽。历数乘牒。果有如臣之匹者乎。斗极筮魄。昔闻其语。而方之于臣。未为厚幸。幽谷睹日。人亦有言。而喻之于臣。未尽形容。此恩此德。为后人者曷有报塞。诗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呜呼臣之谓也。臣自蒙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299L 页
恩以来。一食三叹。中夜屡兴。心口相谋。未知死所。顾安有一分馀念及于宦途进取哉。前縻东绂。收录恩深。再授畿邑。饬勉郑重。仰感俯怵。叩谢为急。虽不得不拚弃四维。冒没趋赴。而罔功滥竽。宠擢愈隆。则腰金结绶。自惭形影。对吏临民。有腼面目。区区此心。鬼神鉴临矣。下邑外除。犹且逡巡。况进于是而居留保障之地乎。闻命震惕。不知所以自措也。臣以菲才脆质。虽在彊壮无故之时。本不足备数于清朝器使之末。而一自退蛰以后。忧畏熏烁。疾病侵寻。形骸徒存。神识销亡。其不可以陈力就列。殆无异于死灰之不可复燃。断港之不可朝海。非但臣之自知为然。抑亦举世之所共谅悉。苟非然者。臣之一身。非臣之有。夷险燥湿。惟命之从。顾安用备例饰让。如慢如伪为哉。昔在 先朝辛丑。刱置奎章外阁于沁都也。臣本生先臣浩修实膺保釐之命。至于今规划之遗迹未泯。旧日之部曲尚存。是将责臣以堂构。望臣以播穫。以臣之无能为役。尚可以堪承其万一乎。噫。臣之逖违天陛。今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00H 页
几年所。况当 离明代照。仁闻洋溢。重入修门。一觐 清光。岂非臣至荣大显。而徊徨跼蹐。步武不前。瞻望云天。心神飞越。倘蒙我 邸下怜臣悲苦之衷。谅臣咫尺之守。将臣新授职秩。特许镌改。仍令选部勿复检拟。则臣当退伏畎亩。歌咏圣泽。尚以未尽之日。为耕凿报尧之民。臣无任惕息祈恳之至。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00L 页
刑曹判书时。与参判任存常,参议李景在联名上疏。
伏以臣等。日昨赴衙。见击铮罪人洪百荣爰辞。相顾骇愕。不寒而栗。羸豕踯躅。忧深虑切。即以草记略陈骇惋之忱。请施严惩之典矣。继伏见大僚劄批。有只令该曹逐送乡里之命。臣等于是乎怃然失图。益不胜忧懑之至。噫。明义一部。何等丹书。而开卷第一义。即麟贼沮戏大计之凶图逆节。是惩是讨耳。禹鼎昭揭。象魏悬法。建天地而不悖。亘宇宙而不泯。今当星霜屡易。 弓剑寖邈之日。环东土含生之伦。于戏不忘之思。亦唯曰阐明此义理。遵守此义理而已。世变虽云无穷。而岂料今日乃有此疑乱此个义理之囚供哉。凡系逆案支属之托以四件无严呼吁者。或因该曹禀处。或因自 上特教。严刑远配。其例班班。如丁酉狱径毙罪人泰渊。即未结案之罪囚。而及其子孙之鸣冤。 天怒为震。远窜钟城府。此其一也。况以凶魁巨慝之馀孽。憯不畏法。律然生意于丙申以来五十馀年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01H 页
所不敢生意之举措。此而不损一毛。逐送乡里而止。则堤防一坏。何变不有。将不知几个百荣接踵而起。大义之驯致斁悔。王纲之日渐陵夷。夫岂细故也哉。古语有之。干法而无罪法必废。废法以徇下下必凌。臣等职在司法。成命之下。无以举行。敢效执艺之义。联陈明张之忱。伏乞 圣明更加三思。亟允大僚劄辞。快示赫怒之威。以严义理。以泄舆愤焉。臣等无任激切祈恳之至。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01L 页
辞艺文馆提学疏
伏以臣猥控疾痛之告。获递词讼之任。随分调治。感结洪私。未数日而艺苑除旨。又踵而下矣。宠实纡于知顾。惧则深于匪分。惶陨恧蹙。不知所裁。我朝馆阁之制。艺文以演纶。弘文以典选。略分畀限。有时相通。苟非华猷藻识超出等夷。莫宜居之。臣顾其人乎哉。臣幼而失学。长益荒嬉。纵因家庭绪馀。粗闻作者楷范。而无源之水。不终朝而竭。镂冰雕毫。迄用无成。至于诗律骈俪。尤所茫昧。平居藏拙。罕踏省门。侥倖一第。亦由记诵。而抄启应试。动辄居殿。韵语赓载。堇免曳白。似此伎俩。不但渊鉴之所已烛。抑亦同朝之所共谅。特以屏蛰閒界。岁月滋久。人或意其穷居钻研。一知半解。非复旧日之卤莽。而不知其年迈神遁。忘前失后。虽短章尺牍。亦觉其戛戛乎枯涩蹇跲。笔不从心也。以是人处是职。责之以焕皇猷而振文风。何异于反鉴而索照也乎。材不必皆文杏而樗栎拟于栋梁则匠石为之咨嗟。乘不必皆骐骝而玄黄充于上驷则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02H 页
造父为之却顾。济济群彦。何患无人。而举而授之。乃在人望之外。以之羞文苑而累 圣简。此岂细故也哉。呜呼。明时难逢。眷造至此。毕命驱策。未酬万一。怀安饰让。岂臣素志。只缘滥竽之耻。廉防攸系。量入之义。参倚在前。不得不以区区情实。仰㬥黈纩之下。伏乞 圣明俯赐鉴谅。将臣新授提学之任。划即镌改。俾名器毋亵。愚分粗安焉。臣无任蜷跼俟命之至。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02L 页
辞户曹判书疏
伏以臣待罪春官。才过数旬馀耳。每当文簿堆畀。应酬纷轕。辄觉神昏气馁。茫乎若鲁儒之堕烟雾。未始不自悼其衰耗已甚。虽欲殚竭图酬而力不从心。乃不自意忽伏奉度支新命。其责任之大。未必较严于春曹。而簿书之丛脞。机务之繁絮。不啻十倍过之。臣诚以惶以恧。直欲循墙而走而不可得也。臣本迂儒。安知财赋。况当三路告歉。艰虞溢目。片纸署字之间。而国计之赢绌。民力之舒惨。壹皆由之。苟非剸理鍊达之通材。此时此任。不容轻授。臣顾其人乎哉。噫。治国大经。用人理财。是已为疾。用舒九耕三食。固已邈焉难追。而若宋臣李纲所云节用救弊覆实开辟诸法。设诚而致行之。不加赋而国用足者。亦岂无其术。而操厥权衡。乃归人望之外。其于理财也。不其远乎。杗臬易位。珷玞眩玉。策驽骀而服乘。强僬侥以担重。上累则哲之明。下速滥窃之讥。其于用人也。不其左乎。一举两失。臣窃左右思而莫省其何说也。臣今老且病矣。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03H 页
实难自力于驱策之地。而伊来不论紧漫。闻 命辄赴。臣虽无状。岂专出于贪恋宠禄。规取嚼蜡之晚荣哉。诚以 圣恩之浩荡如天。而謏才之报答无地。中夜寤叹。惶汗浃背。惟有不择夷险。随分筴励。以少伸其蝼蚁之忱。而此亦以閒司漫职言耳。若乃任重肩钜。始自托于涓埃之报。卒不免为毁画之归。则臣身偾败。固不足恤。其于国事何哉。参前倚衡。承膺无路。玆不得不披沥衷恳。冒渎宸严。伏愿 圣明俯谅情实。将臣新授职名。亟赐镌改。俾公器毋亵。私分粗安。千万幸甚。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03L 页
请湖南赋布蠲代疏
伏以臣强策桑榆之颓景。冒应方面之重寄。倏已九阅月。而岁行尽矣。志虽切于图酬。精实短于剸理。跋前疐后。随事捍格。每一循省。惶汗浃背。况值备无俱极。灾伤溢目。秋穫才毕。瓶罂已罄。春穷未届。损瘠载路。臣始焉昧劝相之方。田卒污莱。终焉失抚绥之政。流亡日闻。莫体 宵旰之忧勤。厚招寒暑之怨咨。臣罪至此。万殒犹轻。至于绵农大无之实。前已槩陈于军布请代之状矣。初夏亢旱。立苗既疏。入秋阴涝。结房旋落。竟亩采将不盈一匊。室废缫绩。市绝贸迁。故老皆谓似此惨歉。百年以来所未有也。分数代捧之令。岂不诚为宽一分之惠。而一缕之丝半铢之絮。其为无面之不托则同耳。其势不得不以倍蓰之直。远贸于他省。而常年三四疋而有馀者。今贸一半疋而不足。道路之费。又在其外。哀彼鹑衣鹄形之类。那堪蚊负蚷驰之责。军需既重。屡渎为惧。虽不敢更作踰分之请。而山峡列邑之大同绵布。又将次第催科矣。厥数则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04H 页
百倍于军布。民力则转困于弩末。括龟出羖。未足为喻。苟不曲轸其近止之命。施惠于经法之外。而追扰以督之。椎剥以随之。则其不为浮梗栖苴之飘荡靡泊也果几何哉。或以为恩不可竭。惠不可徼。前此两年赋布之许代。迥出常格之外。特寓宁失之义。今不宜更陈此请。殆若岁课者然。臣以为不然也。凡系蠲纾民力之政。只观被灾浅深而已。今年绵荒。既不啻前年之比。则又何拘于恩典之疏数。而不以已施于前年者。施之于今年。致使 圣朝若保如伤之仁。优于前而靳于后乎。宋臣苏轼之言曰譬如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为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借贷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今臣之不避猥越。尘渎 崇严。区区过虑亦恐以财赋根本之地。有客散田荒之忧。则将于国计何。将于民生何。臣诚熏厉耿结。绕壁明发。敢将民隐。驰驿控闻。瞻望云天。不胜陨越。仰惟阶前万里。无远不烛。优恤之典。不待臣言之毕。特命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04L 页
先治臣辜负委畀之罪。以肃朝纲。仍令攸司本道山邑大同绵布。并许以钱代捧。俾环一道亿万生灵。咸有以衣被帲幪覆焘之深仁厚泽。千万幸甚。臣无任屏营祈恳之至。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05H 页
陈恳乞递疏
伏以不吊于天。 大行大王龙御上宾。恸彻穹壤。哀缠寰宇。而转眄之顷。岁籥倏改。仰惟严庐攀擗。若为渊衷。 扆宁践位。志事善继。 帘帷临朝。辞教日勤。一初仁闻。洋溢四方。而三灵之眷顾方隆。万年之基业永巩。少须臾无死。思见德化之成。臣与丰南父老北望攒祝之至。仍念臣欲说昔年恩遇。不自觉其声先咽而泪先暗也。拔诸九死之中。曲费再造之化。沟转转而衽席。畏涂变为康庄。门户复全。籫笏依旧。秋毫皆我 先朝赐也。汉臣张俊之言曰天地父母。能生臣身。不能使臣既死而复生。呜呼。为人臣而以所不得于天地父母者。得之于君上者。千古几人哉。宠擢超躐而臣不敢以负乘为惧。简畀逾隆而臣不敢以滥竽为辞。殆若全不识量入之义。贪恋之戒者然。臣虽奊诟。岂忍为此。诚以毛发顶踵。都非己有。则东西南北。惟命之从。抑亦天理人情之所不得不然也。遂以崦嵫之颓景。冒膺方岳之重寄。有百辜负。无一报效。而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05L 页
恋轩一念。倏尔再稔。则窃自喜纳符之有日。觐光之在迩。那意玉关之节未入。鼎湖之弓遽泣。客馆受缞。肠摧肝裂。始焉阻起居之班。终焉违哭临之列。叩地叫天。声尽血枯。悠悠苍天。此何人斯。臣既无状。不早溘死。以遂其褥蚁之忱。则一息未泯之前。寤寐耿结。指日为期者。亦惟曰反命于启攒之前。展诚于攀輴之日而已。顾今籴簿才勘。营务少歇。不以此时陈情丐免。荏苒淟涊。坐待瓜熟而蒂落。则须代之间。又将费了几日。而礼月不淹。玄隧奄扃。寸草血忱。无地可伸。生为不忠之人。死作不瞑之鬼。似此情理。同朝之所共悯。行路之所同嗟。仰首号呼。不于听卑之天。而更谁因极。臣闻恸深者声急。情切者辞简。臣何敢缓声而蔓语哉。今始收召神魂。略缀短章。驰驿控吁于 仁覆之下。倘蒙俯垂矜谅。将臣所带藩任。划即镌改。俾臣得以趁 因山前少伸至情于终事之地。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臣无任饮泣祈恳之至。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06H 页
辞奎章阁提学疏
伏以 孝和殿追崇礼成。情文允(叶)于阐徽。宗祏增光于继序。上慰 圣上皇皇靡逮之恸。下副臣庶于戏不忘之思。以怆以颂。小大同情。仍念臣于病伏呻呓之中。忽伏奉内阁除旨。惝恍恧惕。历屡日而不知所以自措也。牙牌体重。虽不得不章祇肃。而退伏私次。奉读华诰。掩抑而不成声。不自觉其清泪之沾颐也。洪惟我 正宗大王临御二纪。设始注措。动合天人。宏休盛烈。驾轶三古。而敷文晠轨。实权舆于内阁。是时臣祖父文靖公臣命膺首膺提学之任。凡厥草刱润色。一切委任而责成之。及夫臣祖致政之后。特除臣本生父臣浩修直提学。且教曰此家之人。宜令世此官。凡校宸章峙图籍等事。始终专绾。如臣之百无肖似。侥倖一第。则念其世而矜其愚。湔拂陶甄。曲费造化。通籍之初。即叨待制之衔。熏休雨露之泽。依近日月之光。未有超宗之文辞。遽作蒋乂之家世。臣每庄诵三世内阁罕矣之隆批。恍若隔晨。惶汗浃背。中间流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06L 页
落。息影朝端。自分为圣世之弃物。忽忽又半生光阴矣。跧伏田庐。浑迹渔樵。顾瞻玉堂。若隔前生。肠日九回。血泪为命。祇自恨其下从之此迟追报之无地而已。近自十数年来。偏蒙我 先大王华枯肉骨之恩。簪笏依旧。门户复全。历飏内外。动踰涯分。陨首结草。不足以酬圣恩之万一。臣一食三叹。频夕屡兴。心口相谋。未知死所。今于真游寖邈。万事成昔之后。臣复何心凭恃宠灵。脂辖于荣途。兜揽于华贯也乎。臣本谫劣蒙蔀之学。不足以备顾问。轧茁之文。不足以焕皇猷。斯乃同朝之所共悉也。方其年力之富彊。南床末席。尚云滥竽。况可以崦嵫暮景。形存神去之馀生。晏然盘礴于一院之长。殆若宿趼遁序之步。不念其仰累一初甄别之政。俯速家声玷替之诮哉。参倚前衡。蹲仍无说。玆敢略搆短章。仰渎崇严。伏乞 圣慈。谅臣言之匪出饰让。念名器之不宜滥授。亟许鞶带之褫。俾官方毋淆。私分粗安。千万幸甚。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07H 页
辞吏曹判书疏
臣于病伏涔涔之中。忽伏奉天官除旨。惝恍震惕。历累日而不知所以自措也。噫。国以正官而理。官以得人而修。门户以经之。才识以纬之。务尽甄别之政。仰副平允之治。其事至艰。其责至钜。曾谓臣之迂疏谫劣。而可以拟议于是任哉。臣本驽下。百无肖似。虽其世掌铨签。眼惯例簿。而戒深于名利之关。智局于拙滞之规。其视四选之格法九流之品藻。茫乎若越人之章甫。非但臣之自知如此。人之知臣。孰不谓然。况臣屏处畎亩。恰过半生光阴矣。厚蒙拂拭之恩。复厕荣显之涂。而杜门养疴。罕与人接。每见政眼。殆同三家村里老学究。偶得断烂邸报。口虽读过。心实茫昧。似此技俩。虽欲抖擞乎既耗之精。鼓策乎已竭之力。以少答委畀之隆。其柰操无星之秤。辨锱铢之分。万万无其理何哉。负乘致寇。犹属臣一身之私。而孤负再造之洪渥。玷累一初之治理。是岂细故也哉。顾臣才器不称之外。尤有区区情恳之不敢缓声者。臣之偏母年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07L 页
今七十五矣。素抱贞疾。宁日绝少。近添痰滞。当暑尤剧。气息凛缀。转侧须人。臣方左右扶将。末由顷刻离舍。閒漫差遣。犹当陈恳乞养。剸烦供剧。尚何可论。屡违严召。深增惶陨。玆不得不冒入文字。以祈上天曲遂之仁。伏乞 圣慈俯垂鉴谅。将臣新授职名。亟许刊改。俾官方无淆。私分租(一作粗)安。千万幸甚。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08H 页
辞吏曹判书疏[再疏]
臣冒控危恳。惕息俟命。即伏承批旨下者。未蒙开允。严召继降。惶霣震隘。不知所以自措也。噫。臣之一身。非臣之有。夷险燥湿。惟命之从。即臣贴额铭腑之一副义谛。况当 一初清明。首重用舍。古人所谓序爵班禄而不以逮也。君子以为深羞者。此其时也则苟逮矣。何爵之可辞。何劳之敢惮。而至若握铨提衡。以进退人物。万万非衰聩如臣者所可一日冒厕者也。量而后入。人臣之炯戒。择然后授。治朝之懿范。臣今老且病矣。视荫待尽。馀日无几。纵不能吐珠衔环。以效雀蛇之报。忍复贪恋荣宠。冒据非据。始自托于涓埃之酬。终自陷于辜负之科。则臣身狼狈。固无足恤。将于国事何。到此地头。臣虽重被诛戮。亦何以少赎其万一哉。况臣目下情私。实难供剧之状。才已仰㬥于前章矣。臣之偏母年深病痼。自春跨夏。长时绵缎。扶将救护。在子惟臣而已。顾臣情私。只宜乞身退养。以爱其崦嵫之馀景。而逖违之馀。未忍便诀。受恩之深。不敢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08L 页
自由。低徊顾恋。迄未遽以私恳上闻。而区区所自期者。惟有长依辇毂。投閒处散。时因进讲之班。粗伸觐光之忱。而退而扶护。亦不患乎无暇而已。近自十数日来。臣母之病。一倍添剧。食饮全却。气息凛缀。杂试刀圭。进寸退尺。晷刻离舍。万无其望。臣虽欲怵迫严命。黾勉祇承。以此煎灼之方寸。更何以辨别锱铢。以仰答我 圣上委畀之衷哉。开政成命。已过数日。而缘臣逡巡。迄今淹延。臣罪至此。合置何辟。课日违召。分义都亏。情穷势蹙。因极无所。玆敢略搆短章。冒渎崇严。伏乞 天地父母。俯垂鉴谅。仰禀 东朝。亟命镌改臣职名。以重名器。仍治臣逋慢之罪。以励臣分。千万幸甚。臣无任战慄俟罪之至。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09H 页
辞吏曹判书疏[三疏]
臣猥将衷恳。再渎 天听。自顾烦屑。惟谴何是俟。不意威罚不加。温批随下。谕之以无必辞之义。责之以以伤事体。臣仰感宽假之仁。俯讼冒昧之辜。徊徨陨越。不知攸措。臣于铨地。未曾有宿趼。则其无必辞可引之义。诚如 圣批开谕。而窃伏念自古人臣之辞职。未必皆有处义之铁限而然也。有以材器不称而辞焉。有以年力衰耗而辞焉。有以乌鸟情私而辞焉。往往有七辞十辞而不知止焉。下不复以烦渎为惧。上必有以曲赐体谅。岂非以担子轻重。担者自知。而九经体下之仁。终不欲缚束而驰骤之也欤。臣于新授职名。以言乎选格则鼓者之采色也。以言乎品藻则鲁儒之烟雾也。以言乎担夯则僬侥之千匀也。反复揣量。自知甚明。臣可敢一毫饰让于推心置腹之下哉。况臣命途畸险。傍鲜子姓。病母床笫之侧。臣若跬步离舍。则寻医问药。更无其人。似此恳迫之情理。不以仰首呜呼于仁覆之天而更谁因极。噫。臣以风波滨死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09L 页
之踪。荷 先朝罔极之恩。陶甄湔拂。致此通显。顶踵毛发。都归造化。陨结糜粉。未酬万一。今于 云乡日邈。万事成昔之后。区区自效于追先报今之义者。惟有曰罔择夷险。随分陈力而已。是以钟鸣漏尽。任他嗤笑。恭命趋造。殒毙为期。皦然此心。可质神明。苟非材器之万难堪承。情理之万难供剧。顾何心仰拂恩旨。辞荣就罪。甘自陷于孤恩负国之科也哉。宋臣欧阳修之告其君曰神功不宰而万物得以曲成者。惟各从其欲。天鉴孔昭。而一言有以感动者。在能致其诚。臣每读至此。未尝不三复兴喟于天地交泰之气象也。臣固诚浅辞讷。不足以感格天听。而仰惟大专槃物之仁。亦必有恻然垂怜于一物之不得其所矣。开政成命。今踰四日。而一向淹延。举行此迟。国体朝纲。亏损无馀。一日虚縻。增一日之瘝旷。二日虚縻。添二日之罪戾。违召路阻。转益惶蹙。玆敢冒万死随牌申吁。仰渎 崇严。倘蒙察臣迫隘之情。递臣匪据之职。俾重任母瘝。成命不淹。仍命攸司。勘臣逋慢之罪。以肃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10H 页
朝纲而励具僚。则以公以私。千万幸甚。臣无任闷隘兢蹙涕泣俟命之至。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10L 页
乞收崇品升授疏
伏以臣桑榆景迫。钟漏智短。凋谢之形。昏瞀之识。无望陈力于周行。跧伏郊坰。视荫守影。以自送其馀光。不意崇品升授之命。忽下于千万梦想之外。臣诚惝恍悸恧。莫省何谓。及见大僚筵奏。有 三朝耆旧之语。臣于是乎失声长号。不觉清泪之交迸也。呜呼。臣家之世受 国恩。与天无涯。四叶六卿。簪笏填床。而如臣无似。侥倖一第。则惟我 正宗大王念其世而惜其愚。唱名之初。即置迩密。陶甄生成。天地之造也。眷顾怜恤。父母之慈也。恩荣所被。同朝动色。中间流落。屏伏田亩。瞻望 云乡。血泪为命。近自十数年来。偏蒙我 先大王华枯肉骨之恩。拔诸九死之中。曲费再造之仁。既覆之门户复完。将灭之视息复全。超躐华显。历飏内外。考诸往牒。如臣遭遇。千古果几人哉。逮我 圣上嗣服之初。念簪履之旧。纡优异之宠。年除月迁。罔非踰分。而有百辜负。无一称塞。莫效追先赧今之惋。徒玷一初则哲之明。臣每承恩旨。辄不觉慄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11H 页
乎若渊堑之在前。𢥠乎若疢疾之来缠。夫喜荣厌散。人之常情。臣非病风丧性。而好恶趋舍。一切与人相反者。诚以虽敌以下。有施无报。尚谓之负心腼颜。况人臣之于君父。恩重邱山。报蔑涓埃。臣固万万颛愚。亦何敢一息安乎心也。臣端居躬念。一食三叹。心口相语。未知死所。方讼愆于既𨓏。忽媒荣于进步。居宠若惊。昔闻其语。不意今玆。允蹈斯境。噫。乘高者颠。器满则覆。恒物之大情也。若臣者从前负乘。匪今斯今。而乘而又乘。小器大受。亦已多矣。而受而又受。臣身颠覆。固无足恤。其于圣朝慎惜名器之道。果何如哉。念臣年至而不敢引年。居已六易星霜矣。到今病与年深。气不心随。虽欲殚竭淬砺。程功效能于器使之末。譬如老骀蹇驽。望绝服乘。苟不解鞍脱鞿。任其饮龁。休息于长林丰草之间。而一向錣策以临之。则其偾辕输载。可立而俟。似此技俩。虽微官末职。犹惧其担夯不起。尚可以厌然趋承于孤棘峻秩之班也乎。且臣之兼带内阁提学之任。匪据淟涊。四载于玆。地分清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11L 页
切。责任綦重。而一无修举。徒侈华衔。寻常惶恧。不知攸裁。敢因新渥之控辞。兼冀旧衔之解免。伏乞 圣明俯垂鉴谅。亟许收还臣升授之命。仍递臣奎章阁提学之任。俾得以优游田庐。歌咏圣泽。时登只日之筵。获屣瞻天之诚。千万恳祷。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12H 页
乞致仕疏
伏以臣年至而不敢引年。居已七稔于玆矣。钟鸣漏尽。任他嗤笑。滥竽窃吹。恬若固有。臣虽无似。岂忍为嚼蜡之晚荣。弁髦礼经之大防也哉。诚以极天之恩造。欲语先咽。寸草之血忱。随处激感。区区以殚竭奔走之劳。少效其爱戴之诚。亦其人情天理之所不容已也。古人有言。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臣以空疏谫劣。虽在强壮之时。本不足备数于器使之末。而策名之初。猥荷 正庙朝陶甄湔拂之恩。西清迩英。左右兜揽。荣宠所被。同朝动色。而臣无丝毫才力可以仰酬知遇之万一。至今追惟。惶汗浃背。此臣之孤负眷造于昔年者然也。中间流落。敛迹朝端。忽忽焉送尽半生光阴。而拔之九死之中。曲施再造之泽。使簪笏依旧。门户复全。我 先朝华枯肉骨之思。历数往牒。果有如臣蒙被之旷绝者乎。一门顶踵。都归造化。陨绝图酬。寤寐耿结。鼓策乎既癃之筋骸。抖擞乎已耄之精力。有除辄膺。历扬内外。而点检八九年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12L 页
来。求其仰裨民国之谟。俯殚官守之责。终不得纤毫近之者。此又臣孤负简畀于迟暮之境者然也。虽敌以下。竭人之恩而不知所以报之则犹谓之不仁。况臣子之于君父也乎。臣端居躬念。一食三叹。心口相谋。未知死所。两载华府。幸遂瞻依之愿。三年青局。粗效终事之忱。仰首鸣呼。以丐其桑榆之馀景。此政其时。而方当 圣敬日跻。典学是急。臣以胄筵旧僚。备数讲员之列。昵觐耿光。恭聆玉音。恋轩一念。不能自已。低徊盘桓。迄至于今。无柰臣年益深臣病益痼。摧朽凘败。日甚一日。殆若走阪之丸。已到尽头。断港之水。无望朝海。虽欲少须臾淟涊。亦不可得矣。形壳徒存。神识已非。鬼事日迫。万念都灰。目下究竟。惟有悬车息卢。饰巾待尽而已。苟非然者。臣通籍五十年间。屏废畎亩。殆过其半。陈力就列。日月无几。顾此缕息未泯之前。有可以毫分裨补于国家。赴汤蹈火。义所不避。尚安敢妄附知足知止之义。遽作便诀明时之计哉。且臣有偏母。年迫八耋。宿病沈淹。气息凛缀。往往有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13H 页
不保朝夕之虞。而臣无他昆弟。扶护调将。晷刻难舍。昔庾纯亲年八十。从政不归养。贾充诋之曰怀禄贪荣。乌鸟不若。今臣情事。不幸类是。敢将疾声之呼。仰渎听卑之天。倘蒙 圣慈俯赐鉴谅。仰禀 东朝。许臣休致。得奉朝请。以全终始帷盖之恩。则臣当将母归田。顶手祝圣。尚以未尽之日。为耕凿报尧之民。臣无任北望攒手涕泣祈恳之至。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13L 页
乞致仕疏[再疏]
伏以臣于月前。猥将微恳。仰渎崇严。俞音之降。惕息而俟。及伏奉批旨下者。轸昔年之逮事。谕今日之难舍。辞旨郑重。瞻聆动色。臣双擎九顿。掩抑而吞声。不相觉其感泪之泉涌也。呜呼。臣以昔年再造之馀生。百劫沧桑。耄而不死。追先报今。未效万一。媒荣梯宠。徒玷圣简。怆恍悲陨。不知死所。至若何忍相舍之教。即 皇明戴珊之得之于弘治盛际。而明良契遇。至于今焜耀史乘者也。臣是何人。乃得此恩谕于 圣明之世也。然戴珊以当时佐理之名臣。方当求退之时。其年不过六旬有馀。则其仰感隆旨。至发死此官之誓言固也。若臣者昏聩残疾。死亡无日。恋轩微忱。虽不忘于一饭。陈力就列。更无望于此生。瞻望云天。心神飞越。噫。人臣去国。盖亦多端。年至则去。年未至而病痼则去。年未至病未痼而量材揣分。可以止则去。是以有二宜去三宜休之说焉。如臣无似。以其年则过礼经之限。居已七易寒暑矣。以其病则癃残。与年而俱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14H 页
深。气息与日而益缀。万难自力于奔奏之任矣。以其材分则袜线之长黔驴之技。固已莫逃于渊鉴。毕露于同朝。而小器大受。罔非踰分。有百辜负。无一报补矣。譬如驽骀误充上驷。其不至于出门偾辕倖耳。况于齿老病瘠之后。犹不思脱鞿卸鞍。自放于长林丰草之间。而恋栈枥就錣策。以程功效力于群骏之列。此岂理也哉。苟非然者。臣之一身。非臣之有。糜粉赴蹈。皆所不辞。尚何敢仰拂如天之德意。忍作明时之便诀也乎。且臣于三宜休之外。又有恳迫情事之不得不休者二焉。臣有八耋偏母。素抱痰喘之疾。为服水泉。将来郊坰。已数岁矣。此距城阙数十里而遥。毋论閒剧职任。臣若一番赴公。辄致几日离舍。扶护调将。更无其人。此臣乌鸟私情之已曾冒控于前疏者也。昔在 正庙庚子。臣祖父文靖公臣命膺以门户盈盛之惧。年未至而引章乞休。 圣谕特纡于全保。恩许不踰于终朝。尚记臣祖退自宣麻之班。一门聚首。齐发誓愿。生生世世。陨结图酬。至今追惟。恍若隔晨。臣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14L 页
诚不肖。无能为役于先臣。而顾其齿则比先臣乞休之时。恰过十馀年矣。犹幸及此沟壑之未填。得以继躅于甲子一周之后。则公而免夜行不息之罪。私而有归报先臣之颜。此又臣前疏之严不敢拖及。而蝼蚁微衷。亦不敢终自阻于仁覆之天者也。臣自承隆批以来。含恩怵义。心口相谋。将欲赍诚再吁则屡渎是惧。将欲因仍默息则情私转急。循分抚躬。进退皆罪。徊徨踧踖。若穷无归。窃伏惟大专曲遂之仁。必不使一物之不得其所。而此事非臣披沥。高高之天。亦无以悉烛其情实。辄敢凭恃体下之眷。申控由中之恳。倘蒙 圣慈俯赐谅察。假臣奉朝贺三字衔。以全终始生成之泽。则臣以桑榆馀日。优游田里。涵泳圣渥。时因吉月之朝。获遂瞻天之诚。区区志愿。永毕于斯。臣无任兢惶泣祷之至。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洌上 徐有矩准平)
 启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15H 页
慈殿 慈宫诣 景慕宫时。合行仪节博考启。
因礼曹收议草记。今二十一日。 慈殿 慈宫诣 閟宫时。合行仪节。有令内阁玉署之臣。博考王朝礼以闻之命矣。臣等齐会本院。取诸臣献议。参互较絜。则礼判献议中 慈殿行礼。当用 先朝临庙之礼者。最有依据。亦合朝典。 圣批既已许可矣。按而行之则有司在。臣等无容架叠。而若我 慈宫行礼时。合行仪节。则偏考历代礼志及五礼通考等书。并无旁照之的證。盖后妃助祭。肇见仪礼袆衣揄翟服有其制。玉豆视豆荐有其器。允为祀典中一大仪文。而汉唐以来。斯礼之不讲久矣。况我 慈殿以母后而临 庙。我 慈宫以齐体而谒 庙。斯乃国朝初有之盛典。图颂罕觏之徽规。则文献之无徵。亦其势宜然也。惟 皇明嘉靖五年。章圣太后有事于世庙。而章圣太后即世庙之后也。万历八年。帝奉孝定孝安二太后谒昭陵。而孝定孝安。即昭陵之二后也。其时仪注虽不可考。而若取诸儒论说之杂出于传纪者。引伸反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15L 页
隅。触类比例。则亦有可以领略其梗槩者矣。谨按图书集成引大政纪云。嘉靖五十帝。奉太后谒世庙。诸臣引唐开元礼有皇后庙见之仪。及国初礼有皇后谒太庙内外命妇陪祀之文。具仪以上。则章圣之于世庙。即用谒太庙之礼。不以齐体而略其礼。可推而知也。又按春明梦馀录引躬谒陵寝记云。万历八年。帝奉两宫皇太后。率后妃谒永陵。入就位。女官奏行四拜礼讫。奏上香。皇太后三上香讫。奏复位。皇太后跪。帝跪于皇太后之左。读祝官读祝讫。奏兴四拜。次诣昭陵。行礼如永陵。则孝定孝安之于昭陵。亦用谒诸陵之礼。不以齐体而损其仪。又可推而知也。皇朝已行之规例。亶合引仿于今日。臣等愚见则 慈宫行礼时。当设拜位于 殿下版位之右稍前西上。而出入之由左门。升降之由东阶。并当一遵明史庙见之礼。至于拜数多寡。若依嘉靖庙见仪则当行再拜。若依万历谒陵仪则当行四拜。陵庙异礼。实难折衷。而第伏念古礼男子再拜而以兴伏为拜。妇人四拜而以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16H 页
屈膝为拜。妇人之拜谓之夹拜。亦称肃拜。士婚礼有妇拜扱地之文。周礼九拜。有肃拜之名。而注云妇人之拜是也。据此则 慈宫行礼及 中宫殿行礼。并当行四拜。而邦礼至重。未敢质言。臣等见识甚浅。讲贯无素。今于询咨之下。不能广引博采。对扬明命。而区区摸索之言。亦未免辖合之讥。孤负虚伫之盛意。不胜惶恧之至。伏惟 上裁。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洌上 徐有矩准平)
 议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16L 页
灵星,寿星祀典博考议。
礼曹判书闵钟显疏言灵星,寿星之祀令仪节。载在五礼仪。今宜申明而修述之。 上命内阁弘文馆。博考我朝已行之礼以闻。内阁议曰臣等谨稽五礼仪序例。以灵星老人星。列小祀之首。又曰秋后辰日祀灵星。秋分日祀老人星。灵星之祝曰默管玄造。功利三农。感通精禋。百禄来崇。寿星之祝曰载居南极。载昭寿徵。申锡扶祐。胡考是膺。斋令则散致五日。献官则秩用三品。京兆清道。牲令告腯。凡尊罍陈设之位。奠献升降之节。无不有图有说。仪文灿然。其为国初以来常祀之典。盖无待乎他考。而独其中寝不举之在于何时。不概见于史牒。惟续五礼仪有灵星寿星祀今废之文。文献备考则以为天地星辰之祭。本朝袭罗丽之旧。而旋废不举。自有微意。所谓微意云者。即指侯邦之不得祀天地星辰也。此则有大谬不然者。大凡祭祀之义。不过修诚与报功而已。修诚以崇恩。报功以勉力。夫岂有天子诸侯之别。而先王制礼。非天子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17H 页
则不得祭昊天上帝。先代帝王者。以其有贰尊之嫌。无仪物之备也。至于小祀。有国皆举。即以我朝言之。凡山川城隍,先蚕先农,雩龙司命之祭。咸秩有礼。靡所不举。何独于灵星寿星而谓之礼所不许哉。况风云雷雨之祭于郊坛。其礼之尊。其义之严。岂下于星辰之祀。而一举一不举。亦何说也。今按杜佑通典云汉灵星祠。县邑令长侍祠。则汉制县邑遍祀灵星之明验也。晋祀令云郡县祀社稷先农。县又祀灵星。则晋制诸县得祀灵星之明验也。何楷世本古义云历代灵星之祀。专为祈田。每隶郡邑。此又不独汉晋。即历代通行之明验也。灵星如此。则寿星亦可类推。又况秋分之见。实在箕尾之南。南坛之制。允符月令之文。则我东之祀寿星。比之他邦。尤切且衬。大抵祀灵星以迓丰年。享寿星以祈福釐。考之经典而有徵。验之传记而有据。即有国有民之不容阙者也。我朝制作巍焕。比隆三代。而五礼仪之作。实在于 英陵盛际。损益折衷。动合精义。允为百世不刊之鸿典。则今此两
金华知非集卷第一 第 317L 页
星祀典之既载序例。旋寝不举。岂或混废于罢昭格署禁醮祭之时。而仍复因循至今。为未遑之阙章欤。 肃宗二十九年。以汉挐山之独漏祀典。特命享祀。比之封内。 先朝四十四年。以白头山之为国镇山。春秋降香。列之岳渎。此皆邦典之所未有。犹可以义起刱行。矧两星之祀。即 圣祖之所尝行。秩宗之所昭载者乎。 显庙十年。太仆请因旧坛祭天驷房星之神。今太常神室东五位是也。此亦可以援照于祭星之礼。而天驷既祭。则灵星寿星。尤安可不祭乎。方今百度惟贞。轶礼咸修。举而行之。此正其时。至于丝衣绎宾之旨。千秋祝寿之义。邦内分野星辰之当祭。 圣批剖示。靡有馀蕴。臣等遍考掌故之书。无他异同之说。敢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