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x 页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薪湖随笔
  
[薪湖随笔]
  一日读五国之风。历三日告完。遂始小雅以及三颂。而感于心惩于身者。果非一二计。于此益知诗教之重也。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52H 页
毛诗[下]
宾之所以为嘉者。德音之昭也。君之所以设飨者。周行之问也。若使为人上者。知燕乐之为好。而有卜夜之饮焉有绝缨之会焉。君不问周行。宾不有德音。则是谓饮食流连。君子不由。(小雅鹿鸣之什)
君之求周行。宾之有德音。在于视民不恌四字。依于仁。据于德。知以及之。庄以莅之。礼以动之。惠以绥之。则民之蚩蚩。自然有观感振作之效。而风俗日趋于淳古矣。
琴瑟笙簧之音。不足以乐宾心矣。筐篚樽俎之实。不足以娱宾心矣。接之以礼。待之以诚。诚不懈而礼不慢。然后宾可以矢其德音。陈其周行。以孔子孟子之圣。不得遇鹿鸣之时则命也。
四牡如东山。虽使为使臣者自道其心中事。亦何以加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52L 页
于此。譬若上天之于万物。其荣华长养。无不曲当而毕遂。此所以圣王在位。人情上达。皆乐为之用。虽赴汤火而蹈锋镝。亦甘心焉。行役微劳。孰有称苦者哉。
皇皇者华。或以为华即盖也。使臣出疆。假以幢盖。言皇皇之幢盖在彼原隰。以叙行迈之劳。与朱子所解草木之华大异。不敢轻信。
遣使臣。必贵于咨诹咨诹。必贵于周遍。如虞廷之敷纳以言是也。使臣之所博访而广询者。如农桑则豳之七月。疾苦则魏之硕鼠。风俗则美而江汉。恶而桑中。皆可以归奏九重。而有所翕受而敷施。阶庭千里。迩可远在玆。即奉使者之责也。
常棣之诗。周公诛管蔡。而或恐世人不知精微之义理在于公不掩私。有以周公为口实而相贼者。乃作此诗。有如仲虺之释惭。在君臣则仲虺之诰。在兄弟则常棣之诗。其义一也。
富辰之言常棣者。互见于左传,国语。而一则曰周文公之诗。一则曰召穆公所作。而召穆公即厉王时人也。厉王之时。有变大雅四篇。民劳,板,荡,桑柔是也。正小雅在武王,成王之际。而常棣居其四。则明是周公之诗也。当从国语。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53H 页
伐木承常棣而作也。常棣以每有良朋。烝也无戎为言。所以言兄弟之厚于朋友。而且虑夫后人之或有因此而弃朋友者。乃以伐木之章继之。圣人之微意。可以并见于著作删述之际矣。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言友生之相辅。切切然偲偲然。俾有迁善徙义之益。不但以酒食燕乐而为之相求也。鸟亦求友。自幽而迁乔。可以人而不如鸟乎。人亦求我嘉朋良友。闻善则迁。见义则徙。岂不乐哉。岂不美哉。始若龃龉。卒归烂熳。质之明神而终和且平。则人伦之至也。
天之定尔。神之诒尔。皆由于一诚字。人君事天如事父。事神如事生。一心对越。随处洞属。听于无声。视于无形。非诚则不能也。天保六章之中。虽无诚字。此为言外之旨。不可不知。
旧序曰。天保以上治内。采薇以下治外。始于忧勤。终于逸乐。观于鹿鸣以至天保。其君臣上下久道化成。薰蒸醲郁之气像。即千载一有之盛时。而究其所以致此之由。则文王之康功田功。日中昃不遑。有以成之也。自昭王以后。不能深知安不忘危之意。天保,采薇之诗。不复作于后世。而先王之泽竭矣。诗道之教熄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53L 页
矣。
采薇自一章至三章。言其往役之苦。故以靡室靡家。载饥载渴。忧心孔疚。慰而劳之。四章五章。言其战守之事。故以一月三捷。猃狁孔棘。劝而勉之。六章言其归来之期。故以我心伤悲。喻而宽之。于公于私。于战于戍。各尽其情。纤悉无馀。宜其将士不恤其室家。勇先争赴于戎伍之中也。
出车诗。曰天子曰王命。则非文王之时也。旧序必以文王当之。故天子谓之商王者。未免于凿。
第一章。牧与棘为韵。来与载为韵。而上下同韵。中间同韵。亦诗韵之变体。
猃狁于襄之襄字。即功劳之谓。谥法。甲冑有劳曰襄。言其往征猃狁而有功也。
薄伐者。暂伐之意也。戎狄为患于边陲。则驱而攘之而已。若穷兵黩武。必如汉孝武漠南无王庭。则是岂圣王不得已用兵之意。后世为人辟者。观于薄伐二字。而戒用兵之为不得已。则生灵之福也。宗庙社稷之幸也。
书而有甘誓,汤誓。诗而有出车,杕杜。则非尧舜之旧也。圣人动以天。而天且不违。况于人乎。世级渐下。言教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54H 页
渐胜。而晓告之文遂作焉。若尧舜则不言而喻。无为而化。
一二章。言女心之自伤而至悲。三四章。言征夫之不远而迩。缔搆之妙。非后世能诗者所可及。
白华,华黍与南陔诸诗。入于仪礼乡饮酒礼。则可知周公在世之时。以此被之笙乐之声。而其声不得。可胜惜哉。(白华之什)
鱼丽六章。真有古意如芣苢之诗。无味之中自有其味。少华之中自多其华。沨雅皇矞。令人诵之而不知止。
嘉鱼,樛木。兴而比之也。鱼之嘉木之樛。因其所见而美其宾也。翩翩者鵻。烝然来思。亦以比嘉宾之美止。陶靖节之诗曰。翩翩飞鸟。息我庭柯。亦此意。
式燕绥之。即嘉宾之所以来也。燕乐燕衎。以其君子之酒也。若燕绥则以其君子之诚能绥宾心。故宾之来思。如烝然之翩鵻也。
君子为邦家之基。可谓善喻矣。建邦造家。土为之基。御世莅众。民为之基。出号申令。德为之基。亮工熙绩。贤为之基。
南山有台之诗人。其有造于大学之法也。君子为光于邦家。非新民乎。君子为民父母。非治国乎。君子德音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54L 页
不已。非修身乎。君子保艾尔后。非至善之攸致乎。
蓼萧。在易则康侯之三接也。在书则群后之肆觐也。我心输写。如露湑萧。上下相须。蔼然流通。而仍以训戒之辞。告燕乐之时。既惟曰为龙为光。则宜享遐寿。即惟曰宜兄宜弟。则是谓令德。此岂康王以后之所得以见者哉。
湛露之燕。既在夜矣。又言不醉无归者。无已近于沉湎乎。令德令仪莫不有之。则乃所以醉而不至于酗也。
君子之德。将于何而见之也。见其有令仪。则可以知其德之亦令也。故先言令德。次言令仪。抑抑威仪。维德之隅。其斯之谓欤。
弓矢之锡。非有不世之大勋。无得与焉。自成,康以后诸侯无可以当此锡者。必是宣王所以宠尹吉甫诸人而作此诗也。(彤弓之什)
诸侯之赐弓矢。其流弊至于战国而自相残灭。若有不庭之国。犯分凌节之诸侯。则天子直命方伯连帅而讨之为可。
菁莪君子之既见而喜者。以其有仪也。若如宛邱之无望。则何喜之有。
韩文公之说菁莪。全用旧说。而后世因循。凡言乐育英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55H 页
才。辄称菁莪。大失朱子本意。
六月栖栖。其患大矣。其事急矣。顾其势若将涉瀚海而登燕然。及其出征也。不过太原之境而止。此所以为王者之师。
饮御诸友。非不多矣。拈出张仲。为其孝友也。以文武之全才。出而事宣王友张仲。而犹有裙蜂之失何也。是之谓齐东野人之说。孰谓万邦为宪之人。惑于后妻而逐其子耶。
于采芑章之首句。可以知方叔所以南征之本也。彼南国美土。但有苦菜之可摘。而无嘉谷之攸殖。故芑则采于新田。师则试于菑亩。于此有以见蛮人之寇贼孔棘。而民不能安土以从事于稼穑也。采芑虽似起兴之漫语。其意深远。所以著兴师之由在此采芑二字。
见车攻之诗。知周道之不复西也。何以然也。丰镐之间。有囿方七十里。欲修车马而整器械。舍此奚适。况昭王南征而不返。穆王辙迹四出。厉王居汾。为子孙者。岂以游幸为哉。宣王徂东。不过一传。而周室遂东迁。不亦异哉。然而所谓大庖不盈。宣王以降。所未闻者。宜诗人之颂以大成也。吉日之章曰。㓒沮之从。天子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55L 页
之所。何不于㓒沮而于东都也。重可惜也。然而平王能绍宣王之馀烈。岂安于东迁耶。
大兕以御宾客。且以酌醴。则以兕角为觥而酌之醴齐也。饮醴齐下一酌字。酌以兕觥。
鸿雁之诗。朱子以旧说系之章下者。以其百堵皆作其究安宅之句。而亦未必然。只观其诗意之如何。不必问其时矣。大抵读诗之法。尤贵活泼。
言观其旂之旂音斤。与晨煇叶也。诗中言旂如泮水,采菽皆音斤。以其从芹韵也。(春秋传童谣取虢之旂。亦音芹也。)
沔水诗人。亦知尊王之义矣。言流水之朝宗。以兴我当日之事。其意恍然有依归王家之想。而天门远矣。谁其因极。惟在在上者勤民忧世。而民自得其所耳。
我友敬矣。谗言其兴。真有道者之言也。此孟子所谓待横逆之训也。忠厚笃实之意。溢于言外。读诗者若不于此乎体认而爱慕。则与不学墙面者同归矣。
鹤鸣之诗。蔽一言。曰费而隐也。鹤鸣于皋而至于闻天。鱼在于渚而始于潜渊。则亦慎独之义也。
蘧瑗知孔子。晏婴不知孔子。瑗则为孔子之因。婴则使孔子行。婴于瑗。可谓他山之石。滕文公知孟子。鲁平公不知孟子。文公往见。平公不往见。平公于文公。可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56H 页
谓他山之石。如解他山石之训。此为明订的据矣。
祈父章之爪牙。方诸兔罝章之腹心。不翅较三十里。而兔罝之时。则如太公望之贤为祈父。祈父之时。则不聪者为祈父。其君不及文王。其祈父不及太公。其爪牙不及腹心。有周之衰。于是乎益验。夫子所谓才难。不其然乎。(祈父之什)
愿其人之来。则薪蒌可以秣马。惜其人之去。则藿苗可以絷驹。其爱慕之诚。蔼然可掬。而生刍一束。于焉空谷。可知其甚不获已之故存于其间而然。贤者之长往不返。岂亦乐为哉。盖难遇者时也。难渝者志也。志与时违。则非贤者之果也。
知不能行道。而为公为侯。孔子所谓不义之富贵也。既富且贵。而涉于不义。君子之所不由也。此所以箪瓢重于列鼎。陋巷华于朱门。
身不出则言亦不出。虽以慕贤之诚。毋金玉其音。贤者其肯言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贤者必金玉音矣。公侯大夫若就问。则可以言矣。
黄鸟如鸿雁之诗。使民不得安居。散之四方。心焉怛然。至于哀之极而感之切。发之咏叹。茫茫靡诉。此君人者之若己推沟也。王氏之解我行其野之语。诚君人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56L 页
者炯鉴。
黄鸟则欲依于他人。而他人不与之处。我行其野则欲依于姻亲。而姻亲不与之畜。其俗之渐薄。于此二诗可认矣。
斯干政当终南。又言室家君王。则可知其为西周之宫室。而若论其时。宣王以前。宫室既备。宣王以后。则东迁于洛。旧序所谓宣王考室云者。果得之。
式相好矣。无相犹矣之犹字。训以比方之意。则恐未为不可。兄弟之间。但当和乐且湛。不当相比相方。以为不足有馀之暇论也。严坦叔以为无相图者云。则甚为重难。兄及弟矣。岂是相图者欤。
男女之祥。非谓斯干以后即有之祥也。所以考室而祷也。考室者。落之也。落而祷之。古礼则然。
读无羊之诗。知宣王之恩及禽兽也。羊燥而善动也。其角濈濈然和矣。牛强而善病也。其耳湿湿然润矣。与白鸟牣鱼。同其乐于灵台之下。于此如复见先王盛际。
斯干之梦。君王之梦也。无羊之梦。牧人之梦也。皆命大人占之以其梦兆之吉。而梦亦非真梦。托梦以寓颂耳。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57H 页
家父之节南山诗。便一袖中弹文。而终归之于人主之一心。可谓知所本矣。小人之得志也。必先觇君心之所在。若其心在于宫室车服。则以宫室车服而进。在于狗马声色。则以狗马声色而进。为人君者可不戒哉。
鲁桓公十五年。王使家父来求车。先儒以此订此诗。而王之求车失德也。以家父之贤。必不顺王命而求之也。
正月之刺幽王。旧说恐得之。当是时。内有褒姒。外有师尹。人莫敢谁何。而诗人直言不讳。犹恐其不闻。此可见周之先王培养士大夫。深仁厚泽。浸灌数百年之久。而犹不衰也。于乎盛哉。
好言自口。莠言亦自口。古今一也。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孔子曰。人无信不立。彼口然者。盍于斯存心。
天心至仁。而灾异荐降。以人事失于下也。自三代以来。哲辟知惧。转灾为祥。昏君长恶。转祥为灾。书之肜日。诗之十月是也。
自冢宰司徒之尊。至卿士之权要。内史之紧重。朝夕之膳夫。左右之马正。记注之师氏。莫不附丽于艳妻。则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57L 页
牝鸡之索。羸豕之孚。甚于桀纣之时也。尚能东迁。而保有遗绪者。赖有节南山以下诸诗。忠言日闻于上。众心不散于下耳。
雨无正之诗人。能知居敬之意。岂不美哉。敬其身。所以修身也。其修身者其心正。其心正者其意诚。而可以复我天命之性。小人则反是。故夫子曰。小人不畏天命。此诗所谓胡不相畏。不畏于天。政合夫子之训。
小旻之出于洪范。不但五事之引用也。我龟既厌。谋夫孔多。盖谓龟筮之不从也。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盖谓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者。不可以复见也。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盖谓不协于极也。首章先言旻天疚威。敷于下土者。亦如洪范以鲧堙洪水。汩陈五行。为发言之辞也。(小旻之什)
暴虎冯河。孔子之告子路也。临深履薄。曾子之告门人也。圣贤之言。多本于诗。诗之为经于万世者。其在斯乎。
维孝维悌。维敬维慈。既温且恭。儆戒无怠。其惟小宛乎。有怀明发。期于无忝。孝也。脊令飞鸣。日迈月征。悌也。惴惴小心。战兢临履。敬也。教诲其子。式谷似之。慈也。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58H 页
战兢临履。不但为世之衰乱而有恐惧不安之意也。其深忧永叹。惟在于忝先二字。或虑其当乱失身。以贻先人之羞。丁宁相告。夙夜儆畏。呜呼。小宛之诗人。可谓至孝也。孝如小宛。吾知其免夫。
幽王,褒姒之恶。甚于顽嚚。且有舜之所不有者。申后之见黜也。宜其言怨慕之不已。至于泣涕。而舜则匹夫也。平王则太子也。周道茂草之忧。水惄焉如捣。所处之地大相不侔。但平王不及舜。故不能使幽王底豫。褒姒敛恶。往古来今。以孝称者。其惟舜乎。
巧言之诗。极言谗说之召乱。曰乱之初生。谮始既涵。曰盗言孔甘。乱是用餤。曰巧言如簧。颜之厚矣。此大舜所以堲谗。夏禹所以拜昌。而舜禹授受之际。戒之以弗询无稽之意也。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即大学絜矩之义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能。勿责于人。皆从予忖他心中出来。此为恕工夫。圣人秩秩之猷。亦何尝外于此哉。
何人斯之为苏公所作。决不可信也。虽以伊谁云从。维㬥之云。谓苏公绝㬥公之诗。而维㬥之㬥。即指㬥虐之人。不以姓㬥而作也。
巷伯亦如节南山直言。作此诗者寺人孟子。则其刚直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58L 页
之风。令人可敬。遭谗而被宫。故其言也抗直无忌。在寺人之列。可谓吕强,张宾之师矣。
小弁作而父子之伦斁矣。谷风作而朋友之义绝矣。如是而国其人乎。如是而人其安乎。
何人斯有以德报怨之意。巷伯有以直报怨之意。谷风有不报无道之意。
蓼莪如陟岵。王裒之废读。其孝也。甚爱父母。至于孤露。而思慕如此者。诗三百。惟此为然。
大东首章。盛言周道之美。仍眷顾出涕。想先王盛时。以今而伤古也。维天有汉以下。词格卓荦不羁。其玩世肆志。如东方朔之流欤。
四月八章。章章各有兴赋。盖诗之别体也。其曰先祖匪人者。非谓先祖岂不人也。如论语之井有仁焉。恐是仁字之误。井之人误以仁。匪仁之误以人。同是误也。
北山之役。未闻皇华之燕劳。未见四牡之轸念。故其诗不能为正雅之音。而人臣之义。当以鞠躬尽瘁为心。契,伯夷,皋陶安坐于朝廷之上。禹,伯益,后稷奔奏于波涛之中。各有所职而然也。以其奔奏于波涛之中。而安坐朝廷之人有所不平。则岂禹伯益后稷云乎哉。但北山之时。则燕息偃仰者非君子。经营鞅掌者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59H 页
非小人。故不均之患起耳。然往役不敢言劳。为正义。(北山之什)
无将大车诗。祗自底兮底音为疹。即疹字之意。言心之病也。
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盖亦忠荩君子忧爱之意。世虽乱矣。职事不可以不靖共矣。君虽昏矣。正直不可以不好与矣。乃心王室。退不忘忧。吾于小明见之矣。
鼓钟末章。不言我心之忧。不及君子之德。只以钟鼓琴瑟之美。笙磬雅南之和。极其形容之盛者。盖亦有深意。乐器即先王之所制也。声诗即先王之所定也。为先王之嗣。践其位奏其乐。而所欠者其德不犹。卫瓘所谓此座可惜。政是此诗之意。
诗中有言雅南。则此诗之前。雅已定矣。此诗何为而入于雅也。此诗之前。有雅有南。即周公之所定也。此诗之入于雅者。即孔子之所述也。
楚茨之时。可谓盛哉。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假哉皇考。绥予孝子。王庙之享也。工祝致告。徂赉孝孙。卜尔百福。如几如式。侯庙之飨祀也。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农夫之庆也。神之格思。福禄溱溱。百谷登八风协。鱼鸟不惊。区萌毕达。子孙千亿。永世无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59L 页
疆。于乎文王之德之纯也。
楚茨之公卿。其无违者乎。祭之以礼。过则三家。不及则墨。
疆场有瓜。献之皇祖。即时物之荐也。非烝尝之大享也。
古人作为。以诚不以文。于事天事神。无一虚伪之意。故农之始也。祭于方社。飨于田祖。而于祭于飨。辄祈甘雨。非如后世惜乾太甚然后始举圭璧也。
楚茨其报本追远乎。大田其亲上事长乎。报本追远也。故民德归厚。而亲其上事其长。至于恤寡矜孤。而风俗敦朴。福禄洋溢。余以为楚茨以下四诗。非文王之世则不能也。
瞻彼洛矣。亦治世之雅奏也。旧说以为幽王之刺。何也。此必诸侯之答车攻也。成王尝戾洛。而无讲武之举。成王之后。惟宣王会车徒于洛师。
裳裳者华。意其与同姓诸侯燕乐而相知者。裳华即常棣也。蓼萧与裳华。取兴者不同。
维其有之。是以似之。盖谓存诸中者发于外。似之二字。即发前未发。中之现于外者。各以其类。中心感者其声哀。中心说者其声和。况圣贤道德光辉之被于四方者乎。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60H 页
彼交匪敖。即桑扈章之精神所在。此与大学所谓之其所敖惰而辟焉之戒同。(桑扈之什)
䲶鸯所以答桑扈也。故窃附于依芘之义。先以䲶鸯而起兴。又伸其柔顺之情。继以乘马而寓意。
頍弁末章。有赵孟视荫之意。何也。或者其时非熙洽可乐之时欤。
车辖若无令德之来教。则不其近于大过之九二乎。硕女以德。女妻以情。此所以异也。
青蝇能变白黑。自古云然。而蝇矢有白黑。而白矢于白。黑矢于黑。人不能卞。白矢于黑。黑矢于白。然后人始卞之。此非蝇之罪也。其逐臭营营之态。真小人貌㨾。故取比于蝇。
卫武公主敬者也。故淇奥诗。言其威仪之盛。而宾之饮射。或有号呶而失礼者。乃以伐德为喻而告戒之。若韩序所谓武公饮酒悔过者。恐失本旨。初筵之诗。当以酒诰并看。武王岂饮酒有悔。而为酒诰以警耶。初筵所以戒群臣也。酒诰所以戒庶殷也。武王与武公不与焉。
鱼藻之乐。当求之成康之时。昭穆以往。无可与议者。鱼之在藻。浑然一团天机。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60L 页
采菽之兴。俱有所比。菽芹篚筥。言诸侯之庭实也。柞叶杨舟。言诸侯之亲附也。
角弓寡助之至也。亲戚皆反之。所以致其反者。以其信谗而丧德也。正大夫离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而九族又反。国将何恃。怨岂在明。不见是图。诗之所以箴警而砭切者。在天而日食冬雷。在地而陵谷变迁。在子姓而小弁作。在大夫而小旻著。在宦寺而巷伯歌。在民庶而谷风谣。在宗族而角弓讽。在侯卫而菀柳怨。一皆无闻。充耳如也。如此而其国安者。未之闻也。
都人士。始言公卿大夫委蛇之容。次言士庶妇女服饰之美。不及言君王车马之盛者何也。盖不敢形容也。忠厚之至。自不得不然。(都人士之什)
采绿疑是邶之击鼓时作也。五日为期。何其丁宁之甚也。击鼓之师。五日而还。故余以是疑之。或曰。列国之诗。不入于雅。邶何以滥竽。曰。抑,初筵非列国之诗乎。音响节奏合于雅。则不以列国而不入于雅矣。
余见黍苗之诗。掩卷而叹。知其为外戚恩泽之权舆也。宣王之立也。君臣上下所以腐心刓骨。北首争死者。讨复之大义也。既有以恢我旧基。承我先业。则愀乎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61H 页
恤乎。惟民事是急。不以私而妨公。庸率我文,武,成,康之宪章文物。即天理人情之所固然也。今于申伯之封谢也。扰动其徒御师旅。调发其任辇车牛。命召虎治之。自西徂南。程路且远。男负女戴。动逾旬朔。申伯。内舅也私臣也。召虎。大老也元勋也。为内舅私臣之营邑。烦大老元勋之躬莅。岂文武之所训。成康之所行欤。申伯亦贤大夫也。王虽命召虎而经始。申伯何不固辞而反汗哉。于是乎王与申伯胥失之矣。平王之东迁也。为其外戚。申侯以王圻之民。遣戍申国。此扬之水之所由作也。平王之为此举者。即宣王有以启之也。然而申伯则贤而有功。申侯则恶而有罪。宣王尚贤而酬功。平王掩恶而隐罪。此所以为宣,平之分也。若后世戚臣之横恣。未必不自此而始。尧舜禹汤之时。曷尝有戚臣之称耶。诚以戚臣之用。非公而私也。私则明主不由焉。戚臣用事而未有不败者。史策可以按也。
隰桑君子。如白驹之贤者。暂来而旋往。故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白华与绿衣。的是好对。申后见黜。庄姜不见黜。州吁作逆。伯服不作逆。此亦可以见变迟祸速。变速祸迟之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61L 页
订矣。
自绵蛮至何草不黄。皆忧时伤俗之作也。惟瓠叶一诗。有燕饮之乐。而瓠叶为殽。一兔登俎。则亦非盛世事。但物薄意真。为可爱。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人不得以见而知之也。盖其德合于天而通于神。故及其薨也。精气上升。可以理推。此所以自古帝王郊祀配食之为礼也。周公明堂之祀。盖仿于此。(大雅文王之什)
文王之不已。即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所谓不已者。如天行健而已。其德也不已。故天之降福亦不已。欲法天。则当自仪刑文王而始。
本支百世。所以严宗统也。本以养其支。支以庇其本。有本然后有支。支不能窥本。只以孙子言则有贰本之嫌。故必以本支分言。即深意也。
枚乘之言曰。得全者全昌。济济多士。文王所以得人之全也。故其昌也亦全。国之治乱兴衰。惟在于得人。
赫赫在上之命。从理说。天监在下之命。从气说。从理而说者。天命之性也。从气而说者。维新之命也。
曰嫔于京。即追王以后之诗也。故曰京。季历之时。当不以京称也。天子所在曰京。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62H 页
无贰尔心。非徒伐商之时众心之同而已。凡人君昭事上天之道。弗参弗贰。以一心仰答赫然之明命。然后天人之际。沕合如一。昊天曰明。及尔出王。临之在上。奈何不敬。敬天者兴。逆天者亡。人君盛节。莫有京于敬天。敬天之实。即无贰二字。
肆伐大商。所以寓尊王之义也。纣虽独夫。商则王国也。故言其大。其意与大邑周同。
大王居邠。未有室家。见侵于狄人。踰梁山。处乎岐下。其艰难辛苦之状。无异于琐尾之人也。其臣则有司空,司徒。其居则有皋门,应门。有未可必也。大抵诗者意而已。如卷耳之金罍兕觥。非谓实景。则此亦安知非其然耶。天子之居有皋门。其内则外朝也。有应门。其内则治朝也。有路门。其内则燕朝也。有雉门而悬法。有库门而听誓。此非大王之所宜有也。何尝百男。而曰则百斯男耶。诗义多如此。
文王蹶厥生之义。朱子以为未详。而蹶者动也。厥生者民生也。鼓动民生。而疏附者。先后者。奔奏者。御侮者。纷然争至也。
棫朴之诗骨子。在于作人二字。作人即新民也。商馀污俗。一朝丕变。武王之会朝清明。自文王作人而得来。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62L 页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所以美文王之德有金玉之美质。而犹如追如琢。以比其勉勉不已之义。则不但兴也。兴中有比。一如淇奥之切磋琢磨。形容其勉勉者。莫如追琢二字。
清庙之瑟。可以象生民之诗。而不可以被桑濮之音。瑚琏之器。可以荐宗室之祭。而不可以登乡里之宴。故有文王之德。然后有文王之福。人莫不愿福。而不修其德。无异于反鉴而索照。德修则福至。福与德未尝暂离。
文王之福。自然川至。如葛藟无所为而自施于条枚。如榛楛无所事而自多于山麓。首尾二章。以此起兴而比之。以发明干求之非干求之意。
思齐一篇。其箕也庸学。其裘也刑寡御邦。大学取之而谓修齐。不显亦临。中庸取之而谓慎独。
圣贤用工之严。自幽独得肆之中而辄加意焉。故汤则昧爽丕显。文王则不显亦临。舜则安汝止。太甲则钦厥止。皆是戒慎恐惧。
不闻亦式。不谏亦入。性之者也。皇朝常遇春目不识丁。及其临阵对敌。暗合兵法。盖亦性于兵也。
串夷载路。恐非混夷满路之谓也。言山林险阻。渐次开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63H 页
辟。串者直也。夷者平也。明德之君。迁于此土。平直其路。有如此其美也。
是类是祃。果文王之所为者欤。祃者所以祭黄帝蚩尤也。军行皆可以祭也。文王征密而祃然矣。类则祀天也。祀天非诸侯之礼也。冬至。祀天于南郊之圜邱。天子将出则类。非天子。毋敢行之。文王安得以类也。类可行也。亦可以郊矣。其郊其类也。建天子之葆盖。用天子之礼乐而祭之欤。然则孔子何责乎季氏之旅也。商王虽无道。天命未改。则为四海之主。文王虽仁圣。在乎商则臣也。以臣而僭王礼。将何以自立于世也。文王兴师。盖欲问密人不禀而战之罪。彼密之人谓文王曰。擅发徒众。固自服矣。西伯亦僭王礼。己之不正。且欲正人云乎。文王抑以何辞答之。顾后世犯分陵节之流。其将藉此而起矣。夫礼者。所以辨上下而定民志也。其阶级截然。下不可以侵上。贱不可以凌贵。国之所以维持者在于斯。人之所以防范者在于斯。一有干纪。天下之义旗皆归焉。以文王之仁且圣也。肆然行天子之事。夫岂有是理也。然则诗何以作也。以其追述也。追述也故称西伯。以为文王以此而推之。是类云者亦追述也。以追述断之。然后文王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63L 页
可以为纯臣。而有辞于千秋。若武王伐商之时。成汤征夏之日。奉天之命。致天之讨。故类之。固义起之礼也。文王攻密。决不宜类也。
灵台之称。旧说曰民乐其灵德也。毛氏曰神之精明者称灵。皆非也。孟子所谓民欢乐之者。活然有生动之意。
濯濯之鹿。翯翯之鸟。无非𪀝鱼气像。文王以前。惟虞庭跄跄者有之。文王以后。更未闻焉。舜之乐克谐。故鸟兽有率舞之效。文王之乐于伦。故𪀝鱼有作成之美。礼乐之动物。类如此。
孝为百行之源。王配于京。孝也。世德作求。孝也。下土之式。亦孝也。故绳其祖武。所以永其孝。受天之祜。所以章其孝也。
文王不大声以色。而此曰遹骏有声。何也。不大声色。谓其功化之无形迹也。遹骏有声。谓其声教之无不暨也。
生民八章七十二句之宗旨。惟在稼穑也。勤祭祀也。诚保世悠久之道。只此八字。(生民之什)
行苇之诗。体裁典严。恐亦周公之作。其祭毕而燕。燕而射。与仪礼相合。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64H 页
既醉下章。辄承上章。后世连环回文之体。盖昉于此。而摄仪锡类。所以为万年景命之本。
凫鹥,假乐。即互答之诗也。凫鹥之无有后艰。所以承生民之庶无罪悔也。假乐之率由旧章。所以承大明之无念尔祖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而则天之大者尧也。故舜之为君也。罔不以尧为则。禹以则舜。汤以则禹。文武以则汤。文武孙子。穆穆皇皇。不愆不忘。惟在于率由旧章。此所以则天也。
周之得国。一笃字为其元符。而自公刘有之。乃积乃仓。笃于厚生也。既庶既繁。笃于绥来也。瞻原陟冈。笃于相宜也。执豕酌匏。笃于记劳也。彻田为粮。笃于制产也。芮鞠之即。笃于广土也。召康公颂公刘。一言以蔽之。庸训冲王。可谓不忘其本。
人君事天如父。视民如子。即其职耳。故泂酌之诗。以民之父母戒其君。既言其为民父母。则谨子道于天。自在言外。
卷阿之弥尔性。不但言其命也。能尽其性分之所固有。则寿福禔躬。可以绍先王之善其终矣。召公言性。果近于命。而弥性即尽性之谓也。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64L 页
成王方在冲龄。其薰陶德性之责。亶系于左右。故召公以有冯有翼有孝有德为戒。冯翼之人。若非孝德。则亦无以开导裨益。程子所谓接贤士大夫者。盖出卷阿诗意。
观民劳之诗。如召诰以諴小民为祈天之本。以疾敬德为諴小民之本。穆公可谓善继其祖者矣。以无纵诡随。为汔可小康之本。以敬慎威仪。为无纵诡随之本。
赫赫在上。临女孔迩。一念一言之微。天监昭昭。天可欺乎。敬天之实。无时不诚。岂待之怒之渝。然后始可以敬之乎。是以。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朝。及尔游衍。言其庸敬也。
荡之发语辞。甚不稳美。如孔子当险危之时。以天未丧斯文为言。圣贤地位。曷尝有似此语法。以召穆公之贤。决不为此。(荡之什)
抑诗。在三代则汤之盘。武王之几杖乎。在书则周公之无逸乎。在易则谦之彖乎。在礼则中庸之慎独乎。
谢安偏好吁谟定命之句。而不知威仪维德之隅。故能谈笑出师。以御强寇。犹不免折屐。
武公修身之工。始于夙兴夜寐。昧爽丕显。夜而继昼。秪是敬慎威仪。不愧屋漏。内外交养。知行并进。而其功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65H 页
化及于质尔人民。振作兴动。油然而感。歆然而起。至有淇园之竹发于咏美之词。则武公几近于圣人之徒乎。
朱子以柔桑疑在共和之后。盖得之矣。共和行政。至于十有四年。而不能讨国人之乱。固有罪矣。其持保于残败之馀。守其重器。以俟宣王。则共和亦有功矣。召穆公以其子代宣王而死。则亦可谓忠臣也哉。
云汉章宁丁我躬。朱子以或说亦通为训。或说似长。此为罪在朕躬之意。与其耗斁于下土。无宁受害于王身也。其言岂不感天欤。
崧高所以美申伯。而首章兼言甫侯。以宾对主之文法也。抑有微意之可观者。蕃翰之功。申与甫一也。申伯则以元舅之亲。登是南邦。世执其功。甫侯则无所锡也。故吉甫讽之如此。
发性命赋予之蕴。烝民是已。既言秉彝之好德。仍以仲山甫之德合于物则而结之。申言德輶如毛维仲山甫举之以统之。秩然有序。井井不紊。孔子许以知道者。不其然欤。
韩奕首章。诰命之辞也。二章。赠遗之辞也。三章。饮饯之辞也。四章。婚姻之辞也。五章六章。言其土地贡献之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65L 页
事。而首章诰命。辞简而意详。当与微子,文侯之命并看。二章以下。亦可见其礼仪彬郁。
追貊。即汉武时彭吴所穿也。成王有肃慎之命。而追貊则去肃慎且千有馀里。虽九夷八蛮皆通道修贡。追貊则决知其不能通矣。韩侯将何以奄受而为其伯耶。濊即今东国之江陵府。貊即今春川府。皆属于江原道。追即濊也。肃慎即今北青府。属于咸镜道。
釐尔圭瓒。秬鬯一卣。恐非锡召公之谓也。整此圭瓒鬯卣。告祭于文王之庙。而锡召公土田之谓也。
余于江汉之诗。知古人慎惜赏典之义也。召穆公之于宣王。赵之程婴也。汉之丙吉也。宣王非穆公。何以得延其命于围家大索之时乎。及其御位也。未闻有论功行赏之举。始于江汉出师之后。以其疆理南海之绩。割土而封之。兴王之世。赏不侥滥。有如许矣。
天子之亲征。书有甘誓。易有既济。诗有常武。如禹之征苗。文王之伐崇。非天子时事。此可以见后世嗜用师之兆。
三事就绪。恐指皇父整六师。吉甫宣策命。程伯休父戒师旅。
瞻卬召旻。可谓直言极谏。勿欺而犯之诗也。听我藐藐。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66H 页
曾不知警。则其下愚不移也。吾君不能谓之贼。此诗人之所以言之。又言不知止也。
文王受祭于清庙。而助祭之公侯。既肃且雍。执事之众士。既显且承。则神之格思。可以度思。祭礼在于诚敬。故以在位者脩洁。重言而致意。此孔子祭如在之意。所慎在祭。(周颂清庙之什)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知天者之言也。以乾之大象观之。此亦周公之诗也。
文王之典。缉而熙之。然后可以永国家之福。是曾孙笃之之义也。
烈文章无封靡于尔邦。当连读于子孙保之之下。自烈文辟公。止惠我无疆为句。自子孙保之。止无封靡于尔邦为句。言尔能顺我无疆。则子子孙孙。永世相保。无有侈大于尔邦也。封当训为大。
高山之荒者言其始也。康者言其成也。保者言其终也。以有夷之行。想其始荒之时。玆惟艰哉。为后嗣者。不以有夷弛其心。则作诗之意也。
赞美成王。在于靖之一字。当成王之时。三监既平。四方无警。政是休养生息。喣濡涵泳之时也。成王知其然也。夙夜基命。宏深静密。以嘉靖天下。而天下安谧。诗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66L 页
人之形容盛德。可谓无馀憾矣。
天以明命赋于人而为明德。若不能明其德以副我上天命我之眷。则违天也。我将之诗所谓畏天。当从在我之天而畏之。
昊天之子武王。在于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八字。如薄言震之。莫不震叠。非所以为德也。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非谓成,康始有此四方也。言成,康有其四方之道。即斤斤其明也。
陈常时夏之功。大于立我烝民。孟子曰。逸居无教。则近禽兽。若无陈常之功。民之去禽兽几希矣。
臣工一章。自受明至观艾。其言切要。其礼重大。咨嗟臣工而咨茹者农也。咨嗟保介而丁宁者农也。上而受赐于天。下而播告于民者。都不外于十有五句六十言之内。(臣工之什)
噫嘻亦如臣工。疑似此诸诗。不惟戒农官。恐是祀飨田祖时乐章。
我客之比于振鹭。亦有取于亦白其马之义。而二王之后助祭太庙。非比诸侯之来。故特言之者屡。
濮斗南以礼年为宗庙之乐歌。而朱子定以报赛田事之诗。刘公瑾从濮说。以胡双湖烝畀祖妣之订也。斗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67H 页
南,公瑾。何以知朱子解诗之精义也。当秋成禾登之时。以御田祖而告曰。为酒为醴。烝畀祖妣。皆神之赐也。此朱子所以解诗也。
有瞽之乐既备矣。若不和鸣。先祖何以听之哉。此诗精彩。在和之一字。
荐漆沮之鱼。歌高山之诗。所以示积德之久。创业之难。
燕及皇天。非圣人不敢言。文王昭事上天。动合天则。天乃说豫于上。瑞日祥云。和风甘雨以贶之。圣子神孙。麟趾螽斯以昌之。燕则文王也。昌则天也。
诸侯助祭于武王之庙。而曰以孝以享。何谓也。此所谓移孝也。臣之事君。如子之事父。
微子之白其马。自处以宾也。箕子出朝鲜。亦以白马朝周。所谓朝者。以客礼。不以臣礼。其冠则冔。其马则白。可以验周德之厚矣。
止戈为武。武王之所以为武。由于遏刘二字。孟子不信漂杵。盖以此也。
成王既免丧。始见祖庙。辄言敬止。以冲年初学。能知居敬之工。宜其上绳先武。保有熙洽之业。而传之无穷也。(闵予小子之什)
访落之系于颂。意其谒庙之后。坐于庙中而作此诗而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67L 页
然也。敬之小毖。照此例。
成王之学。能日就而月将。故能知荓蜂允虫之害。帝王不典于学。则不能保其位。
载芟,良耟之诗。备说田间勤劳之状。恐是后王亲耕之时。以此为乐歌。
丝衣之不㕦不敖。即肃雍之义。肃故不㕦。雍故不敖。祭之日。如见所祭者是也。
酌,桓,赉三章。盖亦宗庙之乐歌。而简编既失其次。笺注又昧其旨。当以春秋传为信。
般诗。旧说祀四岳河海。濮一之曰。祭告之乐歌。此说或得之。
駉有駜。皆言其马之臧。而殊无颂德歌功之意。且僖公不及卫武公。而卫武则入于风雅。僖公则入于颂。亦云汰哉。(鲁颂)
余窃以为泮水之诗。伯禽时人之作也。克明其德。非伯禽。则鲁之群公。无或当之者。且昭假烈祖。即鲁之祭文王也。既克淮夷。书之费誓是已。
閟宫章。閟宫既成之后。作此诗以落之也。其文法辞气。颇有左氏口业。
诗之有商颂。如书之二典。诗书之始也。后世以诗名者。
硕斋别稿卷之十二 第 68H 页
皆出于商颂。以文名者。皆出于二典。(商颂)
商颂虽五篇。诗三百莫不祖宗于此。故二雅及颂。多用商诗之句。
以五子之歌推之。夏亦必有郊庙之乐歌。而杞不足徵。遂泯而不传。
周颂先言后稷。商颂先言契。皆是极本溯源之论。而周尊稷。商尊契。而曰先王。曰玄王者。不但为其始生之祖也。为其功德也。
孔子谓诗三百。蔽一言。思无邪。凡读诗者。先将此三字立得根基。仍将诗讽咏玩味。自有浸灌之益。如川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