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硕斋稿卷之十八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x 页
硕斋稿卷之十八
 金石随录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32H 页
本生七代祖考司谏公墓表
公讳晔。字汝晦。我尹胙于南原。世传清名。考讳克新。官应教。妣贞敬夫人南氏。教官坚孙之女。公以嘉靖己酉生。万历庚辰。文科历三司。甲辰。以亚谏出守舒川郡以卒。 赠承政院都承旨。公聘于进士成公惕之门。举一男二女。男衡彦校理。女适县监赵缵,修撰尹继善。公仕 昭敬盛际。台省二十年。以谏诤闻。墓在先兆坐庚之原。即广州之月川也。七世孙 奎章阁直阁行恁谨书。
本生曾王考都事公墓表
维杨之东十有五里。岩立千仞。其形若覆瓮。故曰瓮岩。一名为钟岩。亦象形也。自岩而南。有阜窿肰而墓者。乃余曾王考衣履之藏也。以余小子而表其墓。将何述焉。秪可述遗闻矣。不敢附以己意焉。斯已矣。谨按公既殁二十年。卿大夫暨士民十数百人。状公德行而告于宗伯曰。奉正大夫义禁府都事尹最字君善。带方郡人。五世祖克新。玄祖晔。曾祖衡彦。连三世以词科进。三朝登玉堂。祖檠。考以进进士。俱早卒。公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32L 页
为人纯粹。平生行谊卓肰。为后人法诚多矣。请举其槩略焉。事父母尽其诚。家素贫而厨供滋味。惋容愉色。朝夕嬉嬉。其老莱之舞斑也。见时物思其亲。未忍先尝。辄袖而进之。其陆生之怀橘也。其王母疾革。欲尝甜瓜。以不时而不得供也。遂以为恨。辄不近口。其曾子之远羊枣也。其母随其兄之任。公忽然心动。一日驰四百里。冲贼薮而行。及抵则母新有病猝剧。见其至而亟瘳。其庾黔娄之孝感也。亲且病。夜辄祷以身代。逮居忧。澌削深墨。犹能寒不离苫。暑不税绖。泣血成斑。殆不胜丧。其小连如也。既免丧。身不被华靡。手不接杯棬。羹墙之慕。以终厥身。其仲由如也。事季父大司寇公如严父。事其兄淳昌公如事季父。或有疾。如保婴儿。同宫不异财。兄食公乃食。兄寝公乃寝。事且无小大。辄咨禀而后行。娣妹有三人。月继廪时授衣。虽居相远也。日辄造其门以候安。其李绩,司马光之笃于伦也。尝夜行矣。路遗白金甚多。而人未及取者。若浼而不顾。则其清如管幼安尝钱米矣。秋毫未尝入其家。除驺直以补吏逋。则其廉如杨伯起。人无不感诵而嗟叹者。乃不能见知于 主上。湮没而不称。朝廷之羞也。惟宗伯图之。宗伯遂上其事。特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33H 页
赠通训大夫军资监正。公以 宁陵戊戌五月二日生。卒于 明陵己丑十二月十六日。娶骊兴李氏郡守东泌女。举三男一女。男长天圣。季天范。俱以纯行。 赠司宪府持平。次天秉。女适李址祥。内外孙曾。多不能述。曾孙通政大夫吏曹参议 奎章阁检校直阁知制教行恁表。
从九代祖醉夫先生墓志铭(并序)
吾尹氏族葬。在金陵薪谷之原。近江而南。有麓洼而其高数仞者。世传为醉夫先生之墓云。盖先生与其弟进士公。俱被士祸。葬之不以礼。且年代寝远。无碑版表志可徵信者。惟乡里父老往往指点流涕。按世谱。先生墓在薪谷员外郎先兆。员外郎墓有小碣。字画宛然可读。距小碣十馀武。乃世传为醉夫先生墓者也。 朝廷寘守冢二人以护之。墓前有大槚树荫墓门。不能受日。宗人伐其树。增筑茔域。置墓田数顷。岁一祭之。铭曰。
员外郎讳时杰。诞先生死直节。洁其名字长源。有弟浚并殉冤。笔有力志陵谷。
从七代祖县监公墓志铭(并序)
公讳逖。字汝修。尹氏受籍南原。远有代序。公以贞宪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33L 页
公讳又新为父。文烈公讳暹为兄。修撰讳洁为从祖。翰林讳克新为叔父。龙恩府院君讳自新为从叔父。孝贞公讳暾,应教讳晔为从父兄弟。自同堂至袒免。衮衮馆阁者又干数人。公以门阑盛甚。不就公车。从荫补。由殿中侍御史。出监泰仁县以卒。我家文献。因世祸散佚无传。公之懿行美迹。不能诵于后世。可惜也。虽肰。当公之时。公之父祖兄弟。服诗礼秉忠贞。并列清显。为世所歆艳。而公则泊如也。端委玉佩之间。而不改韦布之操。钟鼎轩驷之时。而独守饭蔬之志。毕竟以百里长终其世。则公之贤。不待文献而可徵其万一矣。公初娶南阳洪氏。府使耆英之女。领议政暹之孙。领议政彦弼之曾孙。右议政沈守庆之外孙。育一女。适都事李士淑。再娶晋州柳氏。县监重光之女。无子。墓在金浦薪谷。公以万历乙亥生。乙巳充进士云。铭曰。
礼其前啬于后。命止此公何有。
从五代祖牧使公墓表
烈皇帝丙子。清虏大举兵东抢。 宪文大王驾驻南汉城。尹公讳檄。以荫生。慨肰驰以往。虏已门焉。不能通。潜令髡者缒而入告于朝。朝命收兵勤王。公太息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34H 页
仗剑就道。说岭南观察使起兵。观察使许诺。有李民寏者沮之曰。光海君未册之时。大臣柳永庆以为不可以为君。今且肰也。公叱曰。光海君在储贰。君臣之义定矣。柳永庆敢萌异图。罪当诛。岂可引柳永庆事。于是民寏及柳永庆孙子嫉之。公以万历丙申生。天启甲子。充进士。崇祯庚午。对策称 旨。赐小学书。因除内侍教官。升户曹佐郎。历阳城县,瑞山郡,富平,仁川府,罗,原二州牧。超拜五卫将。郎户曹时。李民寏为参议。公抗言曰。吾不苟与民寏同省。民寏诬言擅用公货。按辄不实。民寏遂流窜。甲申。大夫人卒。阳城县柳永庆之孙潝代之。扬言尹某秘丧敛民布。公上疏讼冤。潝坐罢。公系出南原。鼻祖威封南原伯。世有闻人。考讳衡彦执义。赠大司宪。祖讳晔弼善。 赠大提学。曾祖讳克新应教。 赠左赞成。公以奕世之望。为时所重。明使来。与阳坡郑相国。以白衣傧焉。遂为神交。及公之卒。郑相国书其碣。公娶吏曹参判洪霶女。无子。取兄直长楷子以俭为子。公为人沈重寡默。自童𥠧屹若巨人。 宁陵朝。金鹤洲弘郁言悯怀嫔狱事。被杖死。人毋敢收其尸者。公泣曰。直臣也。吾虽株连。何忍弃诸原野。具衣冠葬之。豪杰之士啧啧称其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34L 页
义。公不自伐焉。公字景宾。平生好读书赋诗。与权石洲齐名。其墓在杨州牛川之原。是为表。
族祖望湖居士墓志铭(并序)
昔余舟楫溯杨根江。有客指余曰。彼郁肰而突者。望主岘也。其下有尹居士遗墟。居士不知何代人。人到今称之。虽其墟鞠为灌莽。茫无存者。然尚能爱慕指点叹息也。余曰噫。是吾先祖中丞公讳衡彦之孙居士以俭之墟也。 崇祯十年。清人降我国。我国以事明朝者事清人。居士曰。衣冠而毡羯。吾且不忍焉耳。絜妻子出国东门。访高丽贞士卢白之村。遂居之。杜门读书史。杖屐不及城市。洪万容参选郎荐。经明行修。授金吾郎。居士奋肰若浼。告洪选部绝清。名闻廷中。宋尤庵先生尝就见之。郑相国太和曰。一连一杲一和靖。炳炳千秋无是非。连比忠贞公。杲比忠简公。和靖以比居士。盖两公即吾先祖。而于居士为三从父也。年六七。能书金石字。十岁。魁庠课。都尉申翊圣亟赏之曰。我师也。外祖洪侍郎霶。亦不以儿孙待也。时有尹善道者。负性使气。不肯下人。尝逢旅舍中。一见辄屈膝。作望湖序以赠之。所谓望湖者。居士自号也。字永叔。南原府人。中丞公有子曰楷直长。曰𣞒牧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35H 页
使。居士以直长子。子于牧使。生以 明熹宗辛酉。卒于我 明陵壬申。娶判官沈天挺女。有一子一女。勉通德郎。郡守申范华其婿也。于虖。天下之沦久矣。中原人士。甘心于左衽。不知有春秋之义。惟我国方数千里。往往有忼慨蹈海之风。如居士者。古之曹,桧之人。不独偏被先王之泽。而及其王纲之陵迟也。寤寐周京。发于咏叹。当是时。天下无复闻有如此者。余以为周末镐洛之君子。反有愧于曹,桧也。若居士于曹桧益有光焉。彼二国者。尚在于五服之内。濡染先王之政教。瞻望先王之羽旄。式至六百有馀年。则其抚时而起感。固秉彝之所不得已者也。居士以海外藐肰之秀才。声响咳唾无能攀附于帝庭。而判肰为万夫之特。于虖。乃居士者可以轶曹桧而风中原矣。因维舟不能前。命楫而返。客亦感激泣下。后数年。其玄孙行正请铭其墓。书舟中语以塞之。墓在阳智正修洞云。铭曰。
有明神器忽焉丧。黑辫家家红豆唱。海东高士气倜傥。毁裳跣足山林放。西方美人不可望。隰苓歌曲空怊怅。杨根郡前江水涨。上有岘岫高且亢。采采青薇春不恙。首阳之山屹相向。被发仰视天宇旷。牛羊不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35L 页
牧居士葬。我铭非谀镵幽圹。
族祖监役公墓志铭(并序)
余七世祖校理公。有弟曰判书孝贞公讳暾。娶公族兴义君寿麟之女。生长男曰衡俊。魁伟有器量。言议峻整。大为校理公所奇爱。尝官四山监役。当光海君时。贼臣起诬狱。杀国舅延兴君。将废 母后金氏。廷中怵祸。无敢言者。公献议曰。臣职在四山。只知松柏茁长长。因弃官归乡。文忠公李恒福,文简公郑蕴。亦坐贰凶论。贼臣请公及两公极律。公且欲抗疏以争之。恐母夫人挽止。隐居楼上。草万馀言。慷慨直切。将袖进阙下。弟佐郎公知其事。告母夫人。母夫人泣曰。尔欲湛尔宗耶。吾白首垂死。不忍见尔就戮。母宁先死。欲自刎。公无奈何。遂嗌叹焚其藁。闭门痛哭数日。及 长陵御极。特除公督邮。只谢命不就。昔余谒丞相金文贞公熤。语公事甚详。丞相愀肰曰。吾延兴之后也。当为公介于朝 赠职。未几丞相卒。无人白其事者。岂不可惜也哉。公配晋州郑氏。父经历 赠吏曹参判天卿也。育一女。适吴竑。取校理公之孙橃为子。以元进士。以亨。以贞观察使。吴挺垣。其内外孙也。公以万历甲戌生。卒于天启丁卯。墓在广州月川。噫。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36H 页
如公大节。不章于世者。非当世公卿之责欤。铭曰。
汉水之阳。四拱有山。有松有柏。岁云其寒。郁郁苍翠。我公以之。公归勿亟。松柏依依。
族祖栗亭先生墓碣铭(并序)
上天至仁也。犹迫于气数之升降。不得已生大乱。以警动天下。肰未可以终乱也。故生拨乱之才。板荡而整顿之。尚惧五行汩陈。人不得为人。又生一二义士。殉其乱以扶植彝常。上天之意果至仁。而拨乱殉节。均之为天授之豪也。奉事尹公讳轸。惟其人乎。万历壬辰之役。公寓湖南之长城府。观察使李廷馣阴识公有大略。闻于 王。授公八品阶。因许笠岩城将。公慷慨遂行。以忠义激其众。日夜缮器械练卒伍。军声稍益振。与邑宰分守东南隅。倭数万兵猝薄城。门者毙焉。邑宰夜半烧其粮。从数骑溃围而逃。士气大挫。食且尽。公犹固守不下。倭攻之益急。城乃陷。公死之。乃丁酉岁也。 朝廷赠左承旨。呜呼。事故出于不意。生死判于俄忽。士之读书谈义者。往往有狼狈劻勷而至于稽颡贼庭者。独公危忠姱节。不负天授。撑拄宇宙。莫之与京。而人主不甚知。史策不甚称。有志之士。安得不咄嗟而悲咜也。公系出带方。上祖讳威。国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36L 页
子司业。屡传至譓。以吏曹正郎。当 惠庄大王鼎革。弃官守。自放于乡里。遂终身不仕。人比之金悦卿。宲公之高祖也。曾祖曰思深校尉。祖曰霆佐郎。考曰刚元。以直节事 恭宪大王。在台阁尽言不讳。忤权奸尹元衡。下狱拷掠。流远方。元衡败。为司谏。未几卒。 赠大司宪。妣西原李氏。其考县监时荣。公举孝廉。补奉事。号栗亭。娶参议权擘之女。有淑德。与其兄石洲公齐名。城陷之日。伏剑而死。子云衢佐郎。当城陷时。请以身代父。倭不许。推之岩石下。得不死。女适领议政李时白。佐郎君无后。其祀遂绝焉。呜呼。公之得于天。天之所以畀付公者。岂偶尔乎哉。乃反踬之后者抑何哉。太史公所谓其重如此。其轻若彼者是耶。铭曰。
笠岩之山。斯一拳石之大也。惟公得死之地。遂齐嵩岱。笠岩之石尚可削也。繄公之名不可泐。
再从叔母曹淑人墓志铭(并序)
古百济属县锦江之南温首之乡。乃先祖忠贞公衣冠之藏。而折西而不数里。坐丙新封高四尺者。是忠贞公冢妇淑人昌宁曹氏之葬也。妇人不特铭。苟贤而铭不诬。虽妇人亦可乎哉。淑人。知郡事讳煜之继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37H 页
配也。无子。取余仲氏为子。且同宫而居者十有馀年。迹其事甚详。其贤者也。既贤矣。曷不铭乎。知郡公善病。淑人衣不解。殆半其生矣。无或暂懈。左右能适其体。知郡公忘病。奉祭祀一出诚敬。性严如丈夫。仆御罔敢干焉。以 元陵丁巳生。卒于丙午。考𩆀隐而不仕。祖世虎知中枢府事。梅溪先生伟之后也。铭曰。
禄不及其身。庶有微乎来人。
外六世祖玄洲先生墓志铭(并序)
靖陵拨乱。以维武是竞。文教不兴。拜赵公邦彦。为弘文馆副提学。遂佐声明之治。及 长陵中兴。用赵公之曾孙讳缵韩。为承文院副提调。将有以大厥彰施。崇贲我皇猷。人有惎之者。不克底终。君子悲之。公字善述。汉阳府人。世称玄洲先生。始祖之寿仕王氏。子孙世其职。良节公温佐 本朝。名在盟府。屡传至副提学。生知县事玉。公之大父也。考讳扬庭。诰 赠吏曹判书。妣韩氏。判官应星之女。公隆庆六年生。生而挺特有异质。善读书。即幼成文章。超出诸子。充进士。万历三十三年。中词科。隶国子监。升典籍。由署郎拜谏官。历守灵岩郡,荣川郡。拜知制教。是时大盗窃发湖岭间。劫行旅掠闾里。长吏无敢谁何。朝廷特授公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37L 页
三路讨捕使印。往剿之。遂以单车驰五六百里。檄列郡。搜刮薮泽。获其巨率斩之。盗遂平。以功加三品。拜礼曹参议。转承旨。见光海君政乱。无当世意。求出外为尚州牧。与乡先生饮酒赋诗。若将毕其生。 长陵立。召公为刑曹参议。又有承文院之命。公慨肰欲扶衰持颠。胥匡以正。迪风教于颓俗也。人亦想望其风来。鞍岘之役。 驾住公州。公疾甚不能执靮。言官挟憾而劾之。未几。金文正公尚宪荐为左承旨。憾者又劾之。金文正公廷辩以白其枉。复寻宿趼。而公遂羁于朝矣。左迁为淮阳府使。于是诏使姜曰广来。以公能诗。乘传而召之。傧于湾上。入为承旨。病免。出补善山府。才遆而卒。寿仅六十。葬于交河郡东。公少负气。魁伟磊落。不拘疏节。意豁而操约。外肃而内和。为文词。光燄闪闪照人。相国李景奭,观察使吴䎘,学士慎天翊。皆师事之。清名重一世。前夫人柳氏。持平溵之女。殉倭难。后夫人奇氏。佥正孝曾之女。习其祖高峰文宪公。甚有妇道。生二男。曰休 世子卫率。曰备弘文馆修撰。女适县监李尚弼,知敦宁府事洪处大。卫率子斗祥参奉。奎祥进士。修撰子麟祥都事。龟祥府使。孙曾又若干人。公喜草隶。深得钟,王法。一时祠塔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38H 页
碑版策命皆出公手。尚今为人所慕玩。尝与李安讷,权鞸,任叔英友善。而觞豆笔砚之间。辄推公以为政。故世亦以大家数公也。以公之高文钜笔。栖遑郡绂。竟未有所展。若不尤诸人。必归之命。肰君子不言命。故特付之世运。夫所谓世运者。孰司之哉。既不得于人。又不得于命。而运亦不助顺焉则何哉。公与副学公。所值之时同也。所蕴抱之者亦同也。及其施措。而有不能同焉者。是果谓之运与命。而不尤乎人哉。公孙震启氏以志属余。余于公外裔也。义不敢辞。乃铭曰。
后有衣裳。可以补之。后有金石。可以拊之。后以命我。人则我尤。尤岂臣召。即以人由。有墨其绶。我则油油。余矢铭章。以谂来考。其知我者。不余阿好。
外曾王考墓志铭(并序)
余从外氏。得见圆机诗学誊本四十编。乃曾王考手笔也。首尾横竖。凡数百万字。皆得钟,王书法。绳联珠贯。不错一画。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此可验王考心画之正也。呜呼。栋梁豫章之材。不能为世用。朽死于邃山钜壑之中。而往往有瑞芝灵菌蒸出于其间。好奇者或遇之。辄取以为宝。肰徒知芝菌之为稀祥。而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38L 页
盖不知芝菌之生。为栋梁豫章之馀也。外氏文献无徵。王考平生大行。皆湮没而存者无几矣。寂寥片楮。奚足以知王考之平生也。肰而后承之尊阁爱玩。不翅若芝菌也。后承又无其人。将不免虫蠹之所蚀。则是栋梁豫章之材。不徒朽死而不能用。并以蒸出之芝菌而无所传也。今世虽有好奇者。亦何从而取以为宝也。重可慨惜也已。王考即玄洲赵先生缵韩之曾孙。丛桂窝备之孙。知县事麟祥之子。讳绾。字某。娶敦宁府都正崔柱岳女。有二男一孙。盖潜德不仕云。铭曰。
豫章之朽折。而不如丛樾。芝菌之蒸出。而不如蒿荜。嗟乎造命之阏。而有不可诘者耶。
外王考墓志铭(并序)
行恁年十岁。外王考卒。时外氏无人焉。其含殓殡葬。慈夫人终始之。余在幼騃时。尚记慈夫人哀号哭擗拜跪。历历如昨日也。顾痴无所知。虽逮王考。而咳唾影响之微。不能得其髣髴也。后十有四年。慈夫人泣而诏余小子曰。吾待若齿之长久矣。我不言吾大人之迹。将没而不显矣。尔其识之。大人讳宗哲。字汝明。赵有三贯。汉阳为望。吾家又望于汉阳。有讳缵韩。以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39H 页
文章进。位跻下大夫。有讳备。官弘文馆校理。即大人之高曾祖考也。大父讳麟祥知县。考讳绾。妣崔都正柱岳之女也。大人以己卯岁生。生而眉目颖秀。聪明绝伦。五六岁。能诵古文。及长。耿介自持。不干禄仕。屡赴公车辄不利。家甚贫。无所于归。遂卜居于汉西香积峰下。室之广粗布五六武。若不遆置两武。不过数三而止。其墙高不及肩。湫隘甚。大人杖屦逍遥。不以为忧。时读屈三闾远游诸篇。曲折往复。若出金石。日省先陇。至笃老不倦。性甚严。家人有过。或终日不语。此吾所默识者。若夫遇物接人之事。吾女子也。虽未尽其详。以其内行而推诸外。大略可知也。吾先妣星山李氏。其考志圣。举一子曰潚。早死。孙一人曰震启。出后于宗。外孙惟尔弟兄在尔。兄行俭亦不幸早死。大人墓在高阳甑山之原。若不封不树。孰能知其吾大人所藏也。尔其识之。小子起而拜受命。退而书之石。以纳于幽。因系之以铭曰。
谁之不如不轩裳。君子曰命奈彼苍。我有铭诗垂茫茫。
外王母墓志铭
我祖母星山李。始总言显丽史。猗平靖俎豆祀。逮尚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39L 页
逸衣绯紫。坡知郡济世美。志奭贤县绩纪。子世圣名胜士。娶于梁寔贤妣。父大家以孝仕。内外系莫与比。于归赵谱汉水。玄洲后世簪珥。讳宗哲夫子是。自鹿车暨棋纸。彰厥助顺其旨。媚尊章得妯娌。人无间五十祀。岁辛卯烛昼晷。德不禄理难揣。丁丑诞壬寅止。八旬六寿则弥。有子潚早而死。女嫔尹吾先子。其讳某节制使。潚一男螟宗氏。无他属命也已。
孙凤墓圹铭(并序)
孙凤者。吏部公家奴也。 崇祯九年。吏部公出守南阳府。凤从之。先是北虏闯视中国。用熸我国家。时议将备牺牲玉帛以媾和。吏部公曰。是背 明天子也。斥其议。后十年。虏大举入寇。以五百骑。猝薄南阳城。城中兵未聚。行在路梗不得通。吏部公知无奈何。具朝衣冠。北向四拜。握剑坐椅上。植双旗以待贼。一褊将佩弓服不离其侧。一吏若奴守焉。奴即凤也。贼至胁之降。吏部公大叱曰。男儿死耳。岂从汝狗彘活。贼怒。横槊直犯。褊将肩受之。再犯。吏又翼以蔽。已而二人者死。而吏部公及之。事具载殉节碑。我家法。仆御毋得上厅事前。凤立庑下。不能历阶一步地以效力。遂慷慨出涕曰。主殉国。奴不殉于家可乎。乃碎其首。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40H 页
血朱殷于石而死。寔十二月二十八日也。祀吏部公时。辄祭凤于阶。盖象其生而酬其忠也。或曰。凤奴也。不宜铭。余曰。奴也故宜铭也。士大夫平居读古人书。以名节自许。一遇变故。外而怵其祸。内而失其守。苟肰保性命者。往往有之。视若人。孰轻重焉。当凤之执策而为人役。曾不过一马卑贱也。及乎杀身蹈难。卓𣂈不可尚。若人者。曾谓士大夫不如乎。是可铭也已。铭曰。
其生也仆。其死也侠。
卵山碑铭(并序)
圣子山西行十有五里。为笔岩。有屋穹肰而起者。河西金先生之祠也。祠之傍。有谷曰愿堂。而墓者金先生衣履之藏也。墓南有山如卵形。故曰卵山。处乎平野之中。其高不及寻仞。而尚能使志士仁人旁皇眷顾。歔欷不忍去。望之若魁斗。仰之若嵩华者。乃金先生恸哭之地也。哭者哀声也。心有所感。发之为声。其感切。故其声哀。其声哀。故天地动而鬼神泣。是以邹子仰天而哭。夏日为之降霜。杞氏之妇善哭。而国俗变。呜呼。先生胡为乎哭之恸也。噫嘻必有以也。其可已而不可已也欤。余尝闻先生之哭。盖在 孝陵之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40L 页
讳辰。而辄北望长恸。竟夕而反。初先生以讲官事 孝陵。日讲学雷肆。被眷遇甚隆。 鹤驾至直庐。朝夕从容者屡。尝画竹数本出崖谷间。亭亭有擎天之势。因予之先生。先生起而拜之。遂以身许。及 孝陵光御宝位。仁闻薄海。人皆想望新化。而时事顾凛肰。才数月。遽弃群臣。当是时。受特达之知。而抱不穷之冤。直欲吁天。不顾其生者。惟先生一人耳。遂携画竹归乡。不受禄以没其身。先生之哭讳辰于此。凡十有五年而止。呜呼。 孝陵圣人也。得一先生焉。将以大有为也。运之啬也。圣人亦无可奈何。故岁寒之期。画以喻意。肰则先生之哭。虽在沧桑百变之馀。湖山千里之外。其心之感而哀。哀而恸。恸而至于哭之而不能已者。呜呼可知也已。先生讳麟厚。谥曰文靖。后孙直贤庄士也。将伐石以表之。问铭于余。余遂泣而书曰。
世传 孝陵。石人之像。戚戚乎若号泣状。盖彼匠氏之微。尚能感 孝陵之仁。而相其役也。故其眉眼愀肰。如号而如泣。今若有如古匠氏镌之。吾知其后百世而可与语者。惟此一片之石。
云岩胜战碑铭(并序)
山川险阻。沮洳之形。马不联鏕(一作镳)。士不并武。我可以往。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41H 页
彼可以来。寡可以敌众。弱可以服强。盖善用兵者。当得意之地。而运制胜之机也。故殽有二陵。孟明以败。鼓出井陉。韩信以捷。此岂非梁将军所以破倭于云岩者乎。昔倭奴之难。将军倡义。倾家赀。纠湖南子弟。移檄列郡。以风动之。军声遂振。与其子庆遇。帅壮士千馀。自南原趍全州。次于葛潭驿。先驱报警急。初将军有马曰乌龙。能日行五百里。驰而视之。倭奴兵三千阵云岩长谷中。诸将请止军以避其锋。将军抚剑而笑曰。未成列而出。可一战而收功也。分军为二队。一队庆遇将之。伏山西。一队将军将之。从栗峙下。当是时。倭奴列灶而炊。未及饭。将军拔剑大呼。麾壮士殊死战。庆遇从山西直冲其中。鼓噪夹攻之。将军手获五十级。壮士所杀伤又过千。倭奴大败走。将军遂斫大树书之曰。万历壬辰六月某日。将军梁大朴破倭奴于此。大朴即将军名也。世传将军既卒之前。梦升天。请神兵以救难。而难遂已。故人以为神云尔。嗟乎。明九地之法。贾万夫之勇。驱闾阎耕耘之卒。而置岩险危急之场。使贼前后不相救。上下不相收。至于挫锐销精。不敢复窥云岩。而以渺肰之一身。遮捍东南。屹肰若崇墉巨镇。国家倚而为重。士女恃而无恐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41L 页
者。环海以东三数百年。惟将军一人焉已矣。余尝至湖南。见云岩虽荒僻。其父老往往传其事。至有泣下者。于是乎益信其功烈之及物多。而忠义之感人深也。余乃下车徊徨。久之不能去。有所谓伐亭者。即大树之墟。而树为风雨所毁。故石之铭。将以代其树也。诗曰。
云岩之岫极嵽嵲。云岩之谷如环决。怪树悍石递曲折。溪流奔放声荡潏。公昔斩倭驻车辙。岭头𣾘苍阵云结。颀肰七尺邦之杰。玉壶高歌歌激烈。篝灯夜读太公诀。乌龙一吼惊饕餮。英爽归来耿不灭。上宾赫戏风轮掣。敷衽陈辞眦欲裂。天阍历落星辰列。倒泻银河涤腥血。鲸浪不动蛮烟绝。村里欢笑无送别。春阳蔼蔼桑麻茁。岛夷莫漫争寇窃。青霄特立云岩碣。
 碑既成。今 上徵遗稿以览之。教曰。见其文。可以知其人。勇断于临难之际。则过乎李舜臣。倡义于闻变之初。则先乎高敬命。遂赠判中枢府事兼兵曹判书。予以美谥。人无不感激流涕。顾臣不能铺张其万一。皇瞿靡措。肰倭燹之后。天朝将士。皆伐石载功。磊落相望。杨镐碑于汉师。陈磷碑于青岛。吴宗道碑于沁府。冯缨镂阳山之石。万世德铭莱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42H 页
海之屿。至今二百有馀年。尚能为人所爱惜。况我圣上迪彝教树风声。克推钜鹿之馀思。丕饰睢阳之孤忠。而将军之始。与嵩岳魁斗齐其高而争其光。则云岩之刻。亦将与穹壤同其无止。而臣之托名。岂不与有其荣矣乎。
皇明总兵车公(礼亮)墓碣铭(并序)
刘累之后。入商为豕韦氏。武王时。从箕子居朝鲜。为车氏。晋太元中。有济能者为新罗国相。其后避仇高勾丽。为柳氏。后唐清泰初。有曰孝全。佐高丽开国。复为车氏。松祐事元世祖。以战功拜都总制。松祐之孙密頫。为高丽侍中。国初不屈而死。其子轮流宣川府。子孙遂居之。 昭敬王时。有慎轼以孝闻。四世而至公。名礼亮。字汝明。慷慨有大节。尝受书于贡士白以忠。通春秋左氏传。当是时。 显皇帝倦勤。罕接廷臣。金人日鸱张。寇略辽东。中国不能制。公抵掌大谈。有廓清海岱之志。结宾客少年桀骜者。日肄击刺驰骋。人皆怪之。 哲皇帝命毛文龙镇东江。东江介乎宣川。公载酒访之。以觇其形便。文龙既专控一方。意溢气健。舍边圉之谋。而恣欲于湖山楼台之间。尚知公非常人也。初。公将生而多异兆。两眉有赤痣。状貌魁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42L 页
伟。以忠辄劝学。不肯曰。吾岂碌碌以章句自命也。以忠奇之。归以女。犹不事产业。毅肰自立。惟以不世之功尝自许也。 天启末。金人东抢。推白以忠为将军。入海中屯于 岛。誓曰丈夫有一死。宁浮海而南。为吴门市卒。未忍与犬羊为伍。捕诛乡导十数辈。众至三千人。已而难平。以忠卒。兵遂解。于是林将军筑城剑山。请与相见。论兵未半日而许知己。命公草檄。辄立就。骤如风雨。幕府宾僚无敢望公者。 崇祯中。金人僭帝。又东掠。遂率众赴新弥岛。与提督沈世魁为掎角势。自矢以死社稷。建大将旗。伐鼓挝金以耀兵于沧海上。敌悉甲挑战。乃设伏栅门左右。出羸师以诱之。阳败入栅中。敌追之。伏遂发。公又反旗而出。斩首二百馀级。乘胜登陆。至九连城而还。献䤋于世魁。世魁壮之。闻于朝。赉以朱绵。表公为总兵。车氏自周末。未尝官于中朝。而惟公及公之先松祐。俱积行间劳间三百年。而编之仕籍。可谓奇哉。丁丑。朝鲜与虏和。斥媾诸臣死于虏。公剧饮大呼。将欲自刎死。闻金人攻江东。驾扁舸往愬世魁。世魁执公手曰。若明公者。天下之大男也。遂从林将军入锦州卫。纵观辽野。及还。自号曰风泉子。乃混于耕樵。或中夜悲歌。意未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43H 页
尝不在徼外也。时鸭江崔孝一。阴畜壮士。将以大义发召旁郡。公与大侠安克諴。就约为兄弟。出没墟里山谷间。谋所以匡济全辽。谍告吴三桂以外内相应。人无知其事者。遂谓崔孝一曰。子诚智且勇矣。而中国莫不闻之。若投入中国。大将军不难为也。子率舟师出海外。直抵沈阳。金人必徵兵于我。我与诸子应募。而为子内援。彼可唾手而灭尔。孝一大悦。乃言于义州府尹黄一皓。府尹曰壮哉。林将军镇安州。吴将军镇宁边。诚如君者。天下事尚可为也。遂予以白金百镒仓粟二百斛。公卖田舍。市大舟以待之。己卯八月。祭海神。举帆向登州。公寘酒。与客送之港口。无不泫肰流涕。酒酣。握孝一手而歌曰。北漠云犹黑。南天日尚明。神州大事业。付与一舟行。孝一和之曰。壮气连天郁。精忠贯日明。男儿一掬泪。不独为今行。歌已。抚剑击楫。因取途。先时孝一欲行而无名也。故密语林将军笞之。乃言曰。孝一受罪而逸。及行。府尹以其状闻于 王。公尝在沈世魁帐下。与其裨将管贵相友善。世魁死。贵囚沈阳。公度孝一已入登州。间走之沈阳。见管贵告以事。孝一若未出师。将为豫让劫赵也。沈阳传言崔孝一舟师将朝暮至。汉人俘系往往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43L 页
有讴歌者。关市夜惊。金主大怒。诈为孝一书。遣使者遗孝一之女弟之子张厚健曰。崔将军方率舟师抵沈阳。厚健信之。为书报孝一。车公已入沈阳。客于管贵以伺衅。又曰。黄府尹虽去职。如遇东使。寄问以副其望。又曰金公尚宪斥媾而为虏所执。东人震悸。愿伯舅蚤图焉。使者还而谋遂泄。公与管贵俱被执。壮士金敬白赍白金。潜入沈阳。赂守者以见公。公啮指书衣以还寄华制四字。因不及私。英儿尔代问若何为谋伐我。公励声叱曰。 大明父我。尔雠我。我欲殄汝。事不成天也。因闭目不言。彼欲穷其实。以竹签刺其指。血缕缕渍滴如泉。犹不言。遂与管贵同日死。乃 崇祯辛巳十有二月二十七日也。时年三十二。车氏,崔氏,黄氏并族。厚健亦坐死。敬白乞以金赎其尸。不许。以遗衣冠葬之宣川水清村。嗟呼。成败虽曰人谋。岂非天命哉。天之所废。英雄亦无奈焉。天若祚公。俾能得志于天下。则东藩之功。不必让于桓,文。而徒以豫让之死勘其平生。天也非人也。孝一之师不至。而机先露。使不能挟匕以逞志。与其无所为而徒死。孰为惊动大酋而慑之哉。死则一也。其不能挟匕而死者。即公之恨也。肰豫让者事智伯。受国士之遇。宜
硕斋稿卷之十八 第 344H 页
其毁形而残躯。死而后已也。公则辽外之人耳。生不识 明天子。而尚能出万死之计。崎岖水陆凡万有馀里。欲一举而攘之。何其壮哉。以匹夫而当日盛之强虏。其成败不难知也。以公智远略。岂不知其不成。而毕竟之败。而不以为悔者。盖所以倡名义于既晦。揭伦常于将夷。俾天下后世皆能知大一统之尊尔。虽圣人复起。吾知无间肰。嗟呼。公何尤焉。本国 赠公通政大夫兵曹参议。谓余铭其碣者。公之从孙博士信用也。铭衣冠之葬非古也。君子不取。然以非古而不铭焉。则无以表公之大节。顾安可不铭乎哉。余闻甲申岁。崔孝一不食七日。而死于 崇祯帝陵。其衣冠不传云。不传故无所葬。而铭亦不能述。重可惜也。铭曰。
轩辕之裔学扰龙。历商暨周来海东。茫茫年代不可穷。磊落奇姿嗟我公。搀抢夜掩太微宫。仰看月星皆晦蒙。我剑如霜薄秋空。舟楫渺渺沧海通。大酒悲歌送英雄。沈阳溅血惊殷红。魂不归来气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