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硕斋稿卷之十七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x 页
硕斋稿卷之十七
 金石随录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08H 页
健陵志
我 正宗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大王。在宥十有三年己酉。迁 显隆园于水原府之花山。揭 御真于园之斋殿。以寓晨昏之义。大城厥邑。以控卫象。设岁一谒。辄涕泣不能起。及庚申春正月。既拜 园。遂御东麓。喟然叹曰。美哉斯邱。守臣汝其伐石以识之。粤六月十一日壬戌。有疾不豫。二十八日己卯。 礼陟于昌庆宫之正寝。将以十有一月六日甲申。因东麓面南而大葬 圣人焉。呜呼。岂非天哉。今 殿下以臣行恁最被殊遇。侍轩墀日久。命臣以 玄宫之志。臣顽然不能下从。忍执斯役。而学术𧪈薄。不足以知圣人。则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其敢曰摹画万一云乎哉。呜呼。道之大原出于天。而天生圣人。为之君为之师。以弘道于天下。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是也。惟孔夫子不得其位。而删诗书作春秋。行素王之事。夫子没百有馀年。孟氏出而明天理淑人心。以接夫子之统。自秦汉以来。异端横流。正学遂泯。及宋程朱相继而兴。讲明先王之道。继往圣开来学。其功不在孟氏下。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08L 页
程朱既远。邪说又作。众口争豗。靡所准式。天开奎运。吾道遂东。我 先王正位凝命。以君兼师。德尊而行备。学崇而业广。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知有以穷性命之奥而达造化之原。仁有以同万物之体而普天下之公。勇有以克有我之私而成悠久之业。严恭寅畏。不敢荒宁。厖恩厚泽。延及群生。喣妪覆育。熙熙穰穰。庶几乎三古之气像焉。盖天以我 祖宗积德累仁。克昌其后。为之含弘亭毓。笃生 圣人。启东方一治之运。而遗风馀庥。将万亿年是赖。于乎盛哉。遂拜手稽首。抆血而书之石曰。
王姓李氏。讳▣(一作算)。字▣▣(亨运)。 英宗显孝大王之孙。 思悼庄献世子之子。 母惠嫔洪氏。领议政凤汉女。 妃金氏。 赠左议政时默女。先是王 伯父孝章世子。聘左议政赵文命女。早薨无子。及 庄献薨。 英宗命以 王承 孝章统。 王即阼。尊 孝章为 真宗。 妃赵氏为后。立 庄献庙。曰景慕宫。尊 惠嫔。曰惠庆宫。始 庄献世子梦见神龙入寝。觉而异之。画其状于壁。 王乃以壬申九月二十二日己卯 诞降。喤喤之声。若巨钟然。神彩烨如日月。穆穆有天人之表。二岁知文字。三岁就傅受小学书。睿智日长。不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09H 页
烦师承。八岁。册为 王世孙。十岁。齿于学。拈小学题辞明命赫然之义。问于博士曰。明命在吾身。果指何境。欲求赫然。当下何工。博士不能对。圜桥门观者。无不动色相贺曰。真圣人也。其在 春邸。日与宾僚相问难。如四七之辨。中和之说。性道之已发未发。缕析毫分。皆可为斯文定论。及夫大猷时升。年德俱进。仁精而义熟。教成而化敷。则观乎 御定诸书。而积中彰外之文。尚可得其一二焉。推王迹之所兴。演景箓之无疆。以诒我子孙万世之柯则。曰国朝宝鉴也。 皇祖有训。涕泣以受。别嫌明微。得尽我所得为。曰 宫园仪也。煌煌鈇钺。扫除奸凶。义阐乎金縢。象列乎夏鼎。树伦纲于千秋。曰明义原续之编也。虞廷五教。惇德允元。曰五伦行实之书也。遏欲存理。尊王黜霸。曰邹书敬选也。云龙风虎。蔚焉合章。惕号暮夜。有戎勿恤。曰军旅大成也。休老劳农。秩然有序。风流笃厚。百嘉鬯遂。曰乡礼合编也。稽古酌今。序列六官。灿然为一王之制。以昭来许。曰大典通编也。由博反约。常目在玆。追删述之遗旨。曰五经百篇也。甲乙丙丁。元元本本。搴英摭实。纵横丹铅。曰经史子集手圈也。删繁芜正体裁。严华夷寓衮钺。曰宋史真铨也。诗道教人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09L 页
咏叹淫液。铿然如舜韶之九成。曰雅诵也。地负而海涵。家尸而户祝。言有教动有法。揭斯文之一统。曰朱文诸编也。圣作而贤述。真衍而邱补。纂次剖分。垂经世之要范。曰大学类义也。显忠崇节。载棹载楔。马城之祠。龙湾之坛。义问宣昭。怀我好音。曰尊周录也。制礼以节事。脩乐以道志。曰春官通考也。其难其慎。曰维庶狱。广五听之慈。布三宥之泽。曰秋官审理录也。此 王之立言。而鸿号钜迹。声流无穷。可以撰次风雅。被诸管弦。与旱麓,生民之诗同其传也。其穷格之精。存养之密。又有濂闽诸贤之所未发者。论太极。则曰太极在天地之先而不为先。在天地之后而不为后。静为动之根。柔为刚之本。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阖户谓之坤。又曰。生生之谓易。先阴后阳。生生之义见矣。商易首坤。盖有以也。论心性。则曰言心自大禹谟始。言性自汤诰始。而孔子曰。性相近也。又曰。继之者善。遂分形而上下而言。宋儒所谓本然之性也。气质之性也。盖祖于此。圣远言湮。言性者。不惟不言善。或曰恶。或曰善恶。而本然大中之体。无以阐发于后世。则首言性善。孟子盖亦不得已也。程叔子又继而明之。俾人人者知有本然之性。而本然则皆纯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10H 页
善也。然而徒知本然之为纯善。而反遗乎气质者。往往有之。如孔子后于孟子。不可不言本然。如孟子而在今之世者。又将言气质。予以是知孔孟之训随时而不同焉。论格物致知。则曰知之未至。由于理之未穷。穷此理也。物格在其中。曰致曰格。虽不可以相混。亦不可以相离也。论涵养省察之工。则曰涵养要熟。省察要疾。要熟也。故既曰戒慎。又曰恐惧。不惮其重言而复言。要疾也。故一言以蔽之。使人专心乎体察。论几微。则曰诚无为何也。未发也。几善恶何也。已发也。盖几者。善恶之所由分。而所谓动之微也。既曰动之微。则岂非已发耶。论知行。则曰知行不可偏废。而所谓真知者。知善之可为也。恶之不可为也。如饥食渴饮。水不可蹈。火不可狎。是谓真知。知则可以行耳。知固贵真。而其求知也亦宜择术焉。论谨独。则曰心为天君。欺心即欺天也。天可欺乎。天德王道。其要秪在谨独。论辟邪。则曰戎狄膺而已矣。龙蛇驱而已矣。正学明。邪说自熄。此所以蕫之以威。开自新之路也。论李延平静中体认未发之旨。则曰体认则思也。思则已发。夫人之心。湛然虚静。无偏倚而后。应事不差。静时若不主敬。发何能中节。譬如十月纯坤。阳气敛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10L 页
藏。霜雪凝冱。草木凋落。阳虽生于下。而隐而未露。春来发生之功。专资于敛藏凝固。周子之言静。程子之说敬。皆此理也。论诚仁之训则曰。仁为心之德。诚为行之实。夫人之生也。具天地之理。故满腔皆生意也。生意既发。自赤子入井。以至于仁民爱物。覆冒四海。而罔不自此焉推之。曷尝有私意利欲间乎其间哉。无私意利欲以间之则一矣。一则诚也。仁与诚岂有二也。论为治之法。则曰君人者但耻不及乎三代。使动息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得其所。而休徵嘉瑞如麟凤龟龙诸福之物。为我能事。如此然后。始可谓位育之极功也。论文章。则曰文章有道术。道不可不正。术不可不慎。必主之以理。而辅之以气。使潜彀旷引之神机。不敢离正路一步。可免于哆言夸辞之归矣。夫汪洋河汉之谈。不足以垂后者。诎于理也。藻绘雕篆之作。不足以名家者。薄于气也。况治教为之污隆。而世道随以升降者乎。予以朱书为一世之学的者。不惟尊其道。亦为其文章理气之真也。此 王之立德。而可以见为学用工之次序。钻弥坚仰弥高。宗庙百官之盛。金声玉振之美。集众之粹。会圣之精。为万世开太平。苟非达天德者。孰能与此。 王每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11H 页
朝起整衣。北面瞻仰辰极。虽盛暑。卧则闭户。不敢对天。四十年如一日。诗所云小心翼翼。昭事上帝。 王实有焉。事 英宗至孝。十年 侍疾。未尝解带。及 宅宗。哀动臣邻。跻 桓王于原庙。树 庄寝之配墠。奉 慈殿,慈宫。婉容愉色致其养。玉牒金泥扬其徽。诗所云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王实有焉。王之代理也。戚党惮 王英明。内外危逼。势如缀旒。 王从容应变。处群不逞。曲当其宜。及宰臣徐命善之疏出。 英宗诞定大策。卒畀 王机务。则 王首陈私痛。泣而请。 宁考感其孝。就尚书记注。刊其不忍见者。 践位之日。涣发丝纶。致严乎不贰本之义。胥匡以遵 先王之道。而有顽不率。鼓倡凶论。则告于 宁考之灵。诛窜如法。书所云四罪而天下咸服。志所云圣人处变而不失其正。 王实有焉。所慎在祀。肃雍齐明。摄仪无间乎亲祼。疏节克谨乎缛文。凝神致虔。坐而待朝。 陵园有事。辄进粉以尝之。拜 影殿。戒跸先于晓钟。雾露风雪。未始或阙。月觐 閟宫。僾然有终身慕。而至痛在心。每 讳辰。必浃旬斋居。若丧之初。诗所云春秋匪懈。享祀不忒。 王实有焉。优优三千。克昭节文。葬 宁考则正朝祖之失礼。嗣宝位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11L 页
则慨释冕之非经。名儒享夫子之庑。大老配 先祖之庭。经所云礼者履也。义者宜也。 王实有焉。有庶弟䄄,禛,禶。而(缺)禛于 英宗时。谪死耽罗。 王追念衋然。锡美谥。临其庙亲奠之。禶为凶徒所推戴而死。 王每叹曰。禶之死。由于洪国荣。国荣之废。所以报也。予于异日。有媵御举丈夫子。必为禶立后。 英宗女有为郑致达妻者。挟其子厚谦与逆臣洪麟汉。当 王代理时。谋危 宗社。而赖 王大妃圣德神功。炳几折萌。凶谋不得售。而廷讨遂行。 王以其为 英宗所钟爱。暂流畿岛。自岛而陆而京。至引入大内见之。廷臣亦争不得。传所云不藏怒焉。不宿怨焉。 王实有焉。慎乃俭德。维怀永图。器无彤镂。衣有浣濯。绵褥蒲茵。处之裕如也。所御之堂廑数架。不施丹雘。窗壁烟煤如涂。有司请葺理。则 王曰予岂惜其费乎。顾素性安于此耳。经所云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王实有焉。性豁达。待人一以诚。胡越一家。庭衢八荒。蜎涓之暇。会朝之时。表里无间。洞然无不可对人言者。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12H 页
尝自号以万川明月主人翁。大书特书。昭揭殿阁。经所云王道荡荡。无党无偏。 王实有焉。际天之所覆。极地之所载。总以揽之。为己分之所有。而星历兵农九流百家。罔不包罗搜剔。措诸实用。又推以及人。妙选年富文学之臣。考课讲制。日月琢磨。有如群饮于河。各尽其量。而不见其涯涘。诗所云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王实有焉。右贤而左戚。屏宦官宫妾。而接贤士大夫。置奎章之署。常引诸学士。讲论经史。及至 大渐。亵御犹不敢近。而丞弼诸臣。左右举扶。尝有人言士类国之戕斧者。 王曰。谓士类戕斧而国其乂乎。予所共者士类也。斥其人不用。诗所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王实有焉。与诸臣觞于芙蓉之亭。筵几既肆。琴瑟既张。有燕巢梁将哺子。飞绕不入。 王怜之遂起。后御是亭。辄问燕巢。常曰吾不欲以养人者害人。遂蠲雉鲜之贡。停鹿豕之猎。经所云人不易物。惟德其物。 王实有焉。一念黎元。蚤夜孜孜。靡隐不察。靡弊不举。损上益下。抚之绥之。利泽之渗漉人者。浸灌醲郁。久而愈著。而犹且视之如伤。恐一物之不获自尽。领珍剂以救病。倾廪财以掩骼。因内帑而别储备荒之需。设壮营而拟罢均役之法。以至庶孽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12L 页
之甄拔也。奴婢之勿世也。粜籴之更张也。盖欲次第施措而未遑。然其已然之效。则市廛之民曰。横索绝矣。在官之民曰。积案清矣。输将之民曰。羡耗除矣。嘉肺之民曰。幽冤洗矣。都鄙之民曰。田畴垦矣。筦库之民曰。出纳允矣。衣冠之民曰。菁莪棫朴之化。不知文王何如也。于是乎三元调。八风协。嘉瑞降。礼年应。暧然如春。油然如雨。恬然如在光天化日之中。而及夫 升遐之日。自夫王宫国都。以至荒徼绝塞深山邃谷。男妇稚老𨀣踵喙息之伦。率皆奔走号哭。如不欲生。诗所云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王实有焉。此 王之立功。著之八域之广。而嵬嵬荡荡。民无能名者也。若其酬酢万变。折冲义理。充养发挥。刚健纯粹。无所容乎人欲之私。而有以全夫天理之公。研穷经传之指。则提纲而挈领。辨别事为之故。则铢量而锱较。是以。纶告筵谕。动合典谟。矫时正俗。彰善瘅恶之志。哀矜恻怛。至于 末命。有足以透金石而感豚鱼。则非言语文字所由述也。尝曰。予所愿学孔子也。学孔子。当自朱子始。既仿朱子纲目。定春秋左氏传。将建阁御苑之中。妥朱子遗像。取大全语类群书笺注之出于朱子者。编以为书。庤其中而不及行焉。居常无乐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13H 页
乎南面。慨然有脱屣千乘之想。朝廷请加徽称者屡。终不许。筑华之役。盖有微意存焉。故堂曰老来。亭曰未老閒。而卒不能假我数年。俾千古帝王所未有之盛节。不得见于当世则天也。呜呼。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盖谓圣人之所以配天也。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谓天之所以为天也。 陵号曰健。取诸天行。不其然乎。自羲农至文武。功烈见于事。自孔孟至程朱。功烈见于言。其范围天地。泽利万世。则言与事未始不同。而易地则皆然也。 王圣人也。发明斯道之体。主张斯道之命。其事则羲农文武。其言则孔孟程朱。千岁之下尚论者。庶几乎登清庙之瑟。愀然一唱而三叹。特撮其天德王道布濩人耳目者。以揭夫宏儒哲辟之宪度章程如此云尔。
青滩志
呜呼。此先君子衣履之藏也。地名水青滩。水青者桪木之俗称也。考诸图经。或称梣皮。或称石檀。或称樊槻。或称秦皮。在龙仁之县治之东五里法华山之下向午之原。龙仁本驹城县。县之左。有夫子庙。自庙而左曰法华。三峰在未。负儿山在丙。窟岩山在巳。宝盖山在巽。昔有累石为城者。故一名石城山。有烽台。老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13L 页
妪山在辰。香巢山在卯。丙辰四月。自加平安阡移奉焉。前配金夫人祔之右。遂为志。藏墓隧之南。氏系官衔言行条书于左。后千百岁之后。虽陵谷嬗变。尚有以知吾先君子之墓。则乃不肖孤之血愿泣恳也。
吾先君子姓尹氏。讳琰。字仲玉。以 肃庙己丑七月生。己未。拜 惠陵参奉。庚申。选进士。升缮工监副奉事,尚瑞院副直长,掌隶院司评。甲子。出为石城县监。乙丑。遭艰递。戊辰。除义禁府都事。己巳移刑曹佐郎。升工曹正郎。庚午。监德山县。坐事罢。乙亥。以 世子翊卫司翊赞。移司宪府监察。丙子。守金山郡。己卯。因亲嫌免。庚辰除温阳郡守。辛巳递。戊子拜忠勋府都事。庚寅知加平郡。辛卯二月。捐馆舍。庚戌。以小子阶二品。 赠吏曹参判龙恩君。丙辰。 上以 景慕宫幸温泉。先君承 睿旨。植三槐于射台。嘉阴垂地。竖碑纪迹。特 赠吏曹判书。
尹氏系出坡平。鼻祖太师讳莘达。佐高丽王氏。屡传至司业讳威。受籍于南原府。遂为南原府人。有讳临仕本朝。为咸吉道都观察使。以清白名。有讳克新弘文馆应教。 赠左赞成。子讳晔弘文馆修撰。 赠大司宪。子讳衡彦弘文馆校理。 赠都承旨。子讳檠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14H 页
赠吏曹判书。子讳以进参奉。 崇祯丙子。闻南汉下城。因废举入山。子讳最义禁府都事。以纯行 赠军资监正。子讳天圣以孝闻。 赠司宪府持平。聘于敦宁府都正礼壤赵公道辅之门。是生先君。即幼器宇弘大。日攻文修业。有声诸生间。族大父龙平君讳泓取为孙。初都正公有子讳宗柱。配庆州金氏。其考进士。 赠吏曹判书斗井。早卒。 赠吏曹参议。龙平公以忠贞公讳集之孙。为后于忠简公讳棨。忠简公,忠贞公。即忠康公讳衡甲之子。文烈公讳暹之孙。贞宪公讳又新之曾孙。贞宪公盖应教公之弟也。先君子元配。郡守金公讳致庆之女。文贞公弘郁之孙。先先君二十八年而殁。 赠贞夫人。后配通德郎赵公讳宗哲之女。应教备之孙。封贞夫人。当先君加 赠时。特封贞敬夫人。男行俨清州牧使。女闵百权翊卫司侍直。元配出。男行俭,行恁吏曹参议。女金载龟,李行九进士。后配出。长房子曰象铉,龙铉,凤铉。其二侧室子。侍直男闵章显参奉。行俭子应铉主簿。女曰李称,洪容默。行恁一男三女。女长李脩。馀皆幼。
性刚严峻整。亲友不敢以慢容见。然如值命斝赋诗。词气仁温。风韵弘亮。蔼然若春嘘。而语及古人忠孝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14L 页
大节。辄忼慨泣下。
年五十五岁。当赵夫人丧。哭擗无已时。饮啖不近姜桂。柴削骨立。若不保朝夕。竹石赵公暾泣请从权。亦不从。家人潜置肉鼎中。煮粥而进之。辄呕不能下。随丧将葬于坡州。间有大岭介于路。岩石谽谺。担夫步辄休憩不能前。先君亲自肩担。且行且哭。担夫靡不感泣。一时并力而安于丙舍。
本生考持平公尝患痢。思食西菰。以不利于病。不得进。所后妣金夫人疾剧。欲尝冬沈之菹。恐触冷。亦不得进。先君平生以为恨。不御二物。赵尚书曮座上置酒。以菹为肴。先君自不禁泫然。赵公叹曰。六十而慕。公惟一人焉尔。
家庙有事。当夜辄明烛以待时。祭器必监涤。祭已。亲检内诸椟以署之。五十年如一日。
少游屏溪尹先生之门。闻南塘之学致工于中庸大学。与先生反覆质疑。积有卷帙。年及衰犹不懈。日以或问等书手自翻阅。人有以何乃自苦为言。答曰。君不闻朝闻夕死之训乎。
娴于四六及词赋。与闵百善择之,宋焕星五以,赵明鼎和叔,郑述祚孝善,赵晸寅瑞。每共铅椠。辄推先君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15H 页
以为长。
尝取二程全书,朱子大全论天人性命。彼此可以互贯处。汇成一书。以资省览曰。是与日用饮食等耳。近世人多不著工。惟稗说丛书是耽。亦可以观世变。
赵悔轩观彬尝重先君曰。当缓急之时。可以有所恃者。吾于尹友见之。
黄江汉景源典文衡。欲物色于试场。擢先君第。使人先致意。先君不答。因不赴举曰。大卿欲误人。大卿者江汉之字也。
吏曹判书赵公尚絅。母夫人之弟也。每言吾秉两铨且久矣。亲戚宾客未尝无干我者。惟某朝夕余。而不一言及于政注。其规模之清介。吾亦创觏。
赵忠定公璥每曰。志度弘毅。风范端庄。古昔亦鲜其伦。季子能早岁蜚英。乃硕果不食之报尔。
英庙癸酉。 幸懿昭墓。灵城朴文秀曰。尹忠贞古宅。在彼山之阿。而三世四㫌其闾矣。承旨李奎采曰。其孙尹某典邑循良。其为人端吉。世称学问中人。
莅金山郡。郡有景濂书院荒废甚。先君乃捐廪鸠材。移搆于爽垲。购经史以藏之。会诸生日讲学。文风丕振。筑钱湖之堤。以开水利。蠲僧赋。荡吏逋。出钱米峙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15L 页
一庾。曰补役。以时直贸迁。而革官厨轻估之谬。及归。士民具山蔬野果。作歌谣以饯之。皆攀辕泣别。不能行。三日始出境。
莅温阳郡。 景慕宫幸温泉时行殿颓圮。惟础石错然荆草中。先君殚心经理。下不烦民力。上不费国用。不旬日而成。 鹤驾临郡。直一夜而雨骤至。桥梁毁坼。路且塞。时李相国性源。以新昌县监掌桥梁。先君乃与李公。身入水中董桥役。役才完而 鹤驾至矣。大加褒赏。引见慰谕。
英庙癸未。拜 皇坛。 教曰。尹某于忠贞为几世乎。对曰玄孙也。右议政尹东度曰。发解殆十馀。以善文称。承旨金应淳曰。文学伏一世。而尤习乎俪文矣。洪梓曰。尚迟一第。世皆称屈。 上教曰。为人甚善。可贵已。甲申。追跻 烈皇帝于皇坛。与享者以诗识其事。先君有化蝶辽旌逐。看羊汉节持之句。南永春肃宽阁笔曰。近世无声律如此作。
初设忠良科。 教曰。三学士之后赴举为几人。领中枢府事俞拓基曰。尹氏有若干人。而就中尹某善文章。屡举不中。士友惜之。 教曰。予亦知其人耳。
戊子。赐对。 教曰。状貌甚礼厚可爱。承旨对曰。自是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16H 页
知名之士。从荫补屡典州郡。所莅俱有治声矣。 特命除牧使。
座右书名节上方分福下比八字。每昕夕以诵曰。以此铭在心曲。则天下定无难事。
亲朋有丧葬。贫不能庀。辄倾储以予之。若无物可赙。则虽章服舆马书籍楮墨无所惜。或有早孤而难乎成立。则虽疏远。必置之家。衣服饮食之。在郡邑。阍人无禁。有从子一人而早孤。抚爱倍诸子。凡有所好。辄先予从子而后予诸子。如不饶。只予从子。
于临池戏。不工而艺。太学士尹淳以笔名国中。见幼时手书试卷字。亟许之曰。若从我肄一月。将过我远甚。
尝退居西坰。自号曰退岩。一时交游。并列公卿而绝造请。澹肰若相忌。常戒子弟曰。某也无挟而恃。某也骄而不下士。某也蔑识而冥升。尔曹不必知此辈。知则必有悔时。后果验。
尝曰。朱子生南渡之后。凡节义焯然。虽卫卒山僧之微。率皆表章。及至我朝城下之莅盟也。人不识节义久矣。尤庵宋先生挺美乎此时。倡明而崇饰之。故东士至今能识节义二字。此先生之所以后朱子一人。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16L 页
而功不在禹下也。
郑文安公存谦曰。尹某心学且无论。即其风度。今世未易再见。
李文肃公性源谓小子曰。吾监新昌县。从先大人同事。初见于店舍。自不觉敛膝而起敬。吾受益于大人者多矣。
呜呼。我先君懿范昭轨。固已传诵于世。不可胜书。若夫潜德幽光。余小子何述焉。秪就世所传诵者。泣血谨书。
青滩志
呜呼。青滩举缅之越三年戊午五月己巳。先夫人弃不肖。七月当行祔礼。而遗教若曰。前后妣合祔非礼也。宋儒亦有非之者。同冈异麓则可。小子泣而拜受命。及襄。日者言合祔运克。不可议也。遂卜右冈坐壬之原。呜呼。岂偶然哉。殆其命之矣。顾小子茹冤衔恤。顽忍不死。欲书幽宫之志。以志陵谷。而至哀填胸。充充瞿瞿。未暇以文也。窃以盛德至善。衣被宗党。虽余小子不言。后必有彤管之纪者。乃敢秪述谱系。因又略付遗闻。以著于石。倘小子蔽私谀美。少有以玷撝谦之德。则天其监之。神其临之。天乎神乎。曷有极哉。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17H 页
呜呼。小子不孝。罪通于天。既不能感回司命之心以丐其年。又不能即日灭死。以从于地下。而忍且抆血书此。自顾冥迷。余何人哉。呜呼天乎。
先夫人汉阳赵氏。其先有讳之寿仕高丽。入本朝又大显。五世祖玄洲先生缵韩。以三品提举槐院。高祖讳备弘文馆校理。曾大父讳麟祥仪宾府都事。大父讳绾屡徵不起。考讳宗哲通德郎。娶星山李公世圣之女。以 英庙丙午十月初四日。生先夫人。配我先君子龙恩府君。今 上庚戌。封贞夫人。丙辰。进封贞敬夫人。语在前志。其有疾也。赐内府珍剂。殆无旷日。及以讣 闻致赙。第四日。致吊劝粥。 恩荣备至。世以为积善之报云。
性温厚谨严。制行极峻洁。见理极精微。上而将屡世烝尝。则诚敬无间于躬事。下而养前配子女。则抚存有过于己育。退而处乎妯娌娣娰姬妾之间。则等杀之不相适也。盖底之不相合也。闻风者心醉。慕德者诚服。梗顽化为柔顺。诐险感以和平。母临吾宗五十年。小大一辞。畏之若严师。爱之若慈母。恃之若乔岳。仰之若魁斗。潜光幽徽。至彻 天听。尝褒以昌大尹氏之门。惟贤母之力也。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17L 页
素喜经籍。于圣贤出处古今治乱。靡不略通其大义。又诵诸葛亮出师表,陶潜归去来辞,杜少陵北征诸作。诵已往往流涕。
制闺壸之内。斩斩若朝廷。待子侄。不设疲倚之容。御婢仆。未有疾遽之色。若其教导训迪之际。辞气蔼蔼如也。因言古人忠烈。辄慨然思齐曰。人而不如此。非人也。
春秋过七旬。而燕居言语。上及舅姑。常不禁汪汪。临终。顾小子曰。移孝为忠。毋负国恩。遂不及家私。
先君子持躬清方正直。凡居家莅官。左右承当。虽纤芥之微。非先君之意则不取。先君子尝曰。晚年得内助滋多。
尝以私亲茔兆不利。而庙宇且远为隐痛。经营五六年之间。克成厥志。改葬于近圻。而仪卫以式。移揭于比邻。而享祀以礼。
论历代人物。高帝杀韩信。不免猜。光武废太子。不免褊。张良非纯忠。邓攸非笃行。惟昭烈君臣洒落。有辞于天下。但欠取蜀一事。
每谕诸女曰。以妇人而不读小学,列女传。多坐无识。其弊也将至于不顺。不顺乎尊章。其馀无足观。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18H 页
余小子阐科。即拜翰苑奎署。朝夕以诏告曰。尔名家子也。妙年蜚英。吾不喜而忧之。择交必淡。处心必公。人虽忮我。我则无忮。世虽尤我。我则无尤。事 君上以直。无忝尔所生。荣固一时。名则千秋。不可以荣而博名。此所以不患不好名。余小子或有措施而疑眩者众。辄教以如此则可如彼则否。一皆中窾。如烛照龟卜。又曰。汝之先君。当如此之时。以如此为法。即事即物。常勤提撕。余小子获免大戾。惟慈之训也。且以小子蚤孤。得先君言行之一二。惟慈训是承也。
止慈之德诚过人。然不肖姊妹在𥠧幼时。绕膝啼呼。无妪妪嗟劳之意。小子若旷读。则俾躬樵山间以愧之曰。汝孤儿耳。不识字。将樵夫之不如也。筵臣有以此白 上者。教曰。于予心激感不已。
聪晤绝伦。一经耳一寓目。皆成诵。平生不忘。笔法典雅遒劲。姻亲女子皆取以为法。
呜呼天乎。余小子以先慈三十七岁而生。今年为三十七岁矣。自始生至十三四时。痴騃甚。诚不足以知慈德之光辉。自二十一岁。夙夜在公。不能修子职者。于今十有七年。才胜冠五六年。粗知乐有之意。乃游学四方。泛舟于峡流。负笈于山门。半载峤南之行。百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18L 页
日汉西之会。如是者不可胜数。当其在家也。文酒宾客之娱。又居其半。追计侍侧之日。未满一二年。呜呼天乎。小子不孝。一至于斯耶。顾玆土惟吾先慈之幽宅也。蕲百神之呵护。占万年之巩固。岁时苾芬。永世安吉。即余小子终天血泣之愿也欤。
 青滩即地名。而洞称德寿谷。前志之所不载也。辛方有塔岘。即村民劳农之路。古有佛宇在其下。岘之名以此云。昔欧阳公表泷冈。乃熙宁之庚戌也。小子推恩。适又在庚戌。而身之所经也。时之所值也。又与之相符。遂以是岁表我青滩。窃稽欧阳公太夫人之教欧阳公也。如吾先慈。而能见其成立。享年七十有二。于吾先慈之寿。虽少一岁。欧阳公视小子此年加九岁矣。呜呼天乎。愿为人长子。岂无以哉。幽宫之下数武之地。堪舆亦云允臧。拟于小子身后。陪以葬之。以续此生不尽之恨。为余子若孙者。如或动于风水之说。不从余至恳。则非吾子孙也。亦毋敢上此丘垄也。
青滩表
子而表先墓。艰乎为言哉。言不称其德。不孝孰京焉。夸亦大伤厥心哉。以玆余小子夙夜恐惧焉。将余小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19H 页
子不孝。罔敢或伤厥心。乃泣而书之。吾先君南原府尹氏讳琰字仲玉。幼好学。不须师而解。尤工于四书。剖疑倪蕴。累纸联牍。当世长者皆诩之。少以进士进。领郡县者五。其民蕲乎理而辄免。知金山郡稍久。修贤祠而士兴焉。割官廪而吏遂焉。堤筑而民利焉。楮赋蠲而缁徒以赖焉。竞伐石以颂之。平生不乐仕。故仕不达。自号曰退岩。性尚严而守敬。简交游罕言语。虽家人不敢干以事。内舅鹤塘公叹曰。吾秉铨衡二十年。独某关节不及。 英庙尝赐对。左右白某文学为世所推。 教以即其表且凝重焉。朝廷设忠良科。 上问三学士之后赴举为几人。领中枢府事俞拓基对曰。尹某善文章。屡举不中。士友皆惜之。 上曰。予亦知其人。廷中为之动容。守温阳时。 庄献世子幸温泉。宫室舆梁。不烦大农。亟加褒美。且以桂坊被 眷遇甚重。故未始不感激而涕也。重名义喜施予。恤宗族窭人家育之。绳屦弊裘常交于室。在郡县。阍人毋禁焉。年及衰。犹躬祀家庙。俯伏跪拜。登降愈勤。哀慕若始丧。祀已。尊铏杯勺。盖藏惟谨。此其大略焉尔。小子尝在西掖。赵忠定公顾谓尊先君志度峻整弘毅。古昔罕俦。今不可复见。因相与流涕。盖忠定以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19L 页
中表。尝习乎先君也。是岁。小子迁二品阶。得推 恩封为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龙恩君。昔人所云为善无不报。其于是乎在欤。虽然。天既予之笃。而反啬之命。不得大展于世。有足以关世运欤。秪施之郡县。庇之宗族者。人莫不庄诵焉。余小子得之家庭。岂止乎此哉。至哀无文。文固不遑焉。且欲文。恐伤先人之心。宁略而毋备。官次氏系。既详幽志。不又列焉。顾小子绵材寡闻。幸得备位于朝。褒大之宠。遂及先君。此可验天理之无不报也欤。小子不天。生十岁而孤。其迪行惇德。罔克钦承。玆于表又无崇饰。小子不孝。无所逃焉。小子初度。先君手书圣训。编之为策。与弧矢同陈。小子无知。犹能抚其策。洎长。太夫人告小子如此。余小子用此籍手。以立朝事 君。可幸无罪焉。 圣上十四年庚戌六月日。男通政大夫守广州府尹广州镇兵马节制使兼京畿右防御使 奎章阁捡校直阁知制 教行恁表。 圣上丙辰。以先君承 睿旨。植三槐于温宫。竖碑纪迹。特 赠吏曹判书。是岁。自加平安阡。移窆龙仁青滩向午原。前配贞夫人庆州金氏祔右。男行恁追记。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20H 页
青滩表
呜呼。皇妣汉阳赵氏。即我皇考 世子翊赞 赠吏曹判书龙恩君南原尹公讳琰继配也。五世祖参议讳缵韩。高祖修撰讳备。曾祖都事讳麟祥。祖处士讳绾。父通德郎讳宗哲。母星山李氏。世圣之女。观察使尚逸之孙。 英宗丙午十月四日生。庚戌。小子阶二品。推恩封贞夫人。丙辰 温宫纪迹时。进封贞敬夫人。戊午五月六日弃世。享年七十三。自内阁致吊赙。七月十一日。葬于龙仁青滩德寿之谷坐壬之原。其左冈。奉先君衣屦。前配金氏祔焉。有子女六。男行俨前任清州牧使。女闵百权侍直。前配育。男行俭通德郎。行恁前任吏曹参议。女金载龟,李行九进士。先妣育也。行恁谨依朱子撰祝孺人圹记。泣血敬书。
御制 御笔志文跋
臣母贞敬夫人赵氏。淑德懿行。为一世所诵。惟我 圣上每以女士褒之。簪绅以为荣。及逝将襄。 御书贤肃太夫人之藏七字及岁在戊午七月癸亥朔十有一日癸酉谨志幽宅十九字。 命内之圹中。臣去绖免杖。既拜秪受。遂奉展殡左以告之。顾臣冥顽甚。腼然假息。乃获 旷恩。有掩图史。闺闼壸闱。即无论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20L 页
亲如姬圣。圣如宣尼。曾所未之有者。臣母有之。感镂存殁。固如何哉。臣谨按易曰比于贤。程子释之以得正而吉。书曰恭作肃。朱子释之以学问之极功。于乎。大圣人一言之重。斯尽之矣。昔杨政仗义。封其母郡爵。蔡襄显名。锡其母冠帔。尚今声施天下。然徒以其子之有耳。若山蕴渊潜。辉美自著。羲繇箕范之旨。得为 九重之发幽。而 昭云宝墨之光。将见万世之鞠祥。则有天地以来。惟臣母一人焉。敬摸蓝石。以奠先兆。俾过者皆式。有以知臣母之既贤且肃。而克致不世之恩荣也。臣行恁拜手稽首谨书。
伯氏守默堂先生墓志
皇考退岩先生有三子。其长正直庄严忠慎之君子也。其仲尚气节。言论激昂。而不克永年。士至今悲之。其季即行恁。碌碌焉无能为役于二兄。而二兄之墓。行恁皆铭之。能无愧色然。是可以不负吾二兄也。长讳行俨字敬甫。自号守默堂。状貌魁伟。神彩烨然。聪明又绝伦。钟鼎弦匏之文。一览未有不诵者。独夜入虚堂。有鬼喝于后曰何不去。如是者三。立犹嶷然。少游庠学。上书请二宋先生从祀文庙。尝泛舟上游。从退渔金公镇商,牧谷李公箕镇,蟾村闵公遇洙,知守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21H 页
俞公拓基。唱酬以为欢。诸公皆以国士许之。壬午。中进士。甲申。 英庙享皇坛。特命公执俎为享官。丙戌筮仕。序升为直长。乙未。摄起居注。 上念文烈公勋。超迁公通政大夫。大臣言尹某以文学名。而不以词科进。经升三品。甚可惜也。命遂寝。前后凡三罢。而始授六品阶。知任实县。移判海州。迁守信川郡。入为佥正司宰监。出守载宁。因知慈山府。居无何。为晋州牧。改授清州。又换以新溪。盖公四十年读书。将有意于斯世也。濩落无所遇。止为政七州。岂非命也。今 上发粜籴策。试具僚。公对以八条首尾屡千言。言多剀切。切中时弊。锡马以宠之。当是时。文苑诸子皆诵之曰。 当宁临轩七十二策。未有如此作者。公性豁然不芥滞。暗室与妻子言。稠坐与路人言。言皆信心。俱无可言者。尝慕屈子之远游。车声马迹。多在邃山穷海之间。而每酒酣以往。喟然而叹曰。倘使我遭伧荒之时。岂不能判一死以章大义。以流名于千秋也。生以戊申六月十一日。卒于己未正月十四日。寿七十二。丧继妣贞敬夫人赵氏。哀毁哭擗且九朔。遂灭性以殁。顾余曰。既不终亲丧。且不酬 君恩。我不可以瞑也。呜呼天乎。尚何忍哉。顾余十岁而孤。以事皇考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21L 页
者事公。朝夕左右。启迪我牖导我。以至攻文绩学。修己治人。立朝事君。禔躬庇家之方。靡不谆谆肰命。如夫子之于游,赐也。及山颓而梁摧。廓乎皇皇。无可以控因焉。则扬厉其徽烈。绍述其绪业。用诏我来人。顾其责岂不在余。而丧威荐迍。神识窅冥。恐无以塞其责也。余何以生哉。抑余闻之。前志曰。诗出乎性情。又曰。读其诗知其人。窃尝按公之诗。而求公之平生焉。有云不怨人不见。寒香独自持者。岂非公杜门扫轨。不与人往还。而抱道不试。有井渫悱恻之感者乎。有云分疏名利际。味在圣贤书者。岂非公不以富贵婴其心。白首穷经。若刍豢之悦于口者乎。有云平生愧怍无。明月照冰壶者。岂非公莅官也廉。律身也严。仰不愧俯不怍。如冰月之皎洁者乎。若其忍痛含冤。悲歌抗烈。恨雠虏之未灭。慨阳春之不作。则有以见乎一剑男儿老。秋风可奈何之什矣。不乐仕宦。放于江湖。以文酒自娱。未尝屈意于荣辱之际。则有以见乎要路人争去。穷山我独来之篇矣。出入内外。历览一世。而龌龊欺慢。不足当其意。慨肰有澄清天下之想。则有以见乎佞邪迹相接。平生愤所极之句矣。至若取比于前脩。而见志于暮年者。即所谓千载陶靖节。苍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22H 页
然我襟期。世无崔石辈。谁识卧渊龙是已。呜呼盛哉。斯足以知我公所存之万一也欤。统以言之。则襟怀坦荡。无愧乎涑水。志气俊逸。有契乎龙川。节操清介。不让乎蜀州。文章尔雅。取准乎渊明。事父母止于孝。处昆季止于友。暨乎耆耋之年。而因丧以伤其生者。求之前史孝义传。吾不知其谁与为方也。我尹氏系出坡平。后为南原府人。世笃忠贞。已详于皇考幽志。而公配达城徐氏。县监 赠吏曹参判宗晔之女也。和声婉色。以奉尊章。遂及娣姒。沕肰若同胞。姻娅乡党。咸诵壸则。不幸无育。先公六年而卒。子三从之子象铉。侧室有二男一女。男曰龙铉,凤铉。女未行。象铉二女。龙铉男需益。呜呼。以余而志公也。故习知公之盛德有光于撝谦。而不敢夸焉。后之览之者。尚有以悲余之志。而感公之德也。
伯氏守默堂先生墓表
呜呼。此吾伯氏守默堂尹公之藏也。公以戊申六月庚寅生。脩眉广颡。声若巨钟。即幼入虚室。有鬼喷。屹立不动。受尚书。通帝典期三百之旨。读禹贡三遍辄诵。皇考退岩先生名之曰行俨。大学士三山李公秉常冠而字之曰敬甫。金退渔镇商,李牧谷箕镇。皆许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22L 页
以大器也。甲戌。倡多士上书请享二宋于夫子之庙。士望蔚肰归之。以荫摄起居注。以诸生充 皇坛享官。皆峻望也。壬午。选进士。历官十数。阶至三品。为清州牧。 上问庶僚粜籴策。公进对八千馀言。多硕画硡规。遂锡马以褒之。性磊落忼慨。坦无畛崖。燕居公朝。其言无贰辞。常慕诸葛亮,陶潜之为人。肃其像而歌其诗。𨓏𨓏流涕。自惜其不遇不平。树高节以见其志也。且以藻鉴自负。如有不可意者。虽权位奭奕。唾而不顾。视世之媕婀淟涊。杰肰有矫拂涤荡之想。为文章。去雕缋。一出天机。正韵雅族。澹宕醇朴。与魏晋诸子相上下。而若奇拔苍健则窃拟于李,杜。有诗七百篇。皆可以垂程乎来世也。屡莅雄府。不以贿累。城西古屋。虽颓毁不葺。喜山水。鞍马东游。穷濊貊遗墟。因入金刚。遵海澨观日出。自南湖至岭表。遂西而访檀君箕子古迹。泛浐水登香山。尝恨中国为夷狄。若有起义北征者。欲荷戈前驱。而人或自燕来。辄问民心向背。每中夜仰见天象。太息者久之。戊午。当继妣丧。皓首衰绖。哀动左右。竟以翼年正月癸酉卒。人曰。七十二岁。不胜丧者。历千古。惟公一人焉云。曾与仲弟。游龙山之挹清楼。相顾甚乐也。及仲弟殁。不复上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23H 页
其楼。泪痕常斑衣袖。语或及先君。悽怆形诸外。抚存宗族。尚惇厚。罔间亲疏。宗族仰之若泰山。临逝。执余手言。母丧不终。 君恩不酬。吾不暝也。遂不及家私。呜呼。余之事公。父师如也。今也窀穸有事。忍泪书石。将以表其墓。自顾冥顽。此何人哉。傥因余之言而俾过者皆式。则尚有以少塞余终天之悲也。墓右祔夫人徐氏。徐氏达城大姓也。事舅姑以孝。承夫子以顺。容光音徽。不出闺闼之间。而世称女士。余始生。受养于夫人。如韩愈之于郑嫂也。故知夫人甚详。弟前任吏曹参议行恁述而书。时 皇明永历后三己未仲春。
仲氏菊庵居士墓志铭(并序)
余从仲氏丧。衔哀茹恸。忽忽▦其生者。积十年之久。而如一日矣。欲状其大行。以刻于石。俾后子孙知吾仲氏之有才而无年也。顾至情未暇以文也。故有意而辄止者且屡矣。肰余终无言。后子孙何徵焉。为是之惧。略摭其一二以叙之。讳曰行俭。字曰永甫。生于癸酉九月八日。卒于丙申八月二十日。葬于金陵之先兆。年仅二十四。性爱菊。尝自号曰菊庵。为人磊落慷慨。不拘小节。脩眉伟干。飒爽出人表。尝出游汉北。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23L 页
嗜其山水。有时控驴历都门。穷日竟夜而归。每称丈夫生斯世。若不能经济天下。自放于江海间以终身。余志也。不乐为贡举业。喜谈春秋。或歌诸葛亮出师表。歌阕。即歔欷泣下。道中逢行乞。必倾橐以与之。闻有人好义。击节称赏。欲亟往从之。视世之淟涊龌龊。无足当其意也。生甫踰岁。跪吮慈乳。先君子捐背。柴毁深墨。若不保朝夕。虽值栗烈。居垩庐。膝着于藁。不入室处。临逝无怛化意。唯以不终养为至恫。属纩。亦有泪痕盈眶。事伯氏如父。同宫无异财。昕夕亲自展寝。长姊有疾。中夜煎药。指甲皆焦。而犹不知劳焉。词华颖发。发辄惊人。出晋魏入唐宋。不帖帖以章句自命。有诗百馀篇。先辈长者多许之。即幼意气高迈。崭崭露棱角。及长。折节从学。饬威仪慎语嘿。才胜冠。俨成大人。常达观。与万物同游造化。于心无所竞。人不甚知而不愠。苟见人不韪。直言以折之。人皆敬服焉。我尹自贞宪公讳又新。文烈公讳暹。至忠简公讳棨。忠贞公讳集。以忠荩名。曾王考都正公讳泓。先君子知郡讳某。以清白名。而仲氏克绳庭训。及出后于再从祖父煜。为忠贞公适孙。宗族美其主祀得人也。娶弘文校理李亮天女。育二女。呜呼。仲氏之贤也。不事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24H 页
藻绘以贾誉。喜闻己过。人或见称。辄不悦。余所目饫而心服者也。余若于仲氏之状。铺张之不称其实。是不足以寿吾仲氏。反负吾仲氏也。不徒负也。遂失其平生也。余岂忍为是哉。呜呼。卒之前五日。与余夜坐葡萄棚下。拈支字联四十馀韵。满引一大白。吟讽楚骚。声振林谷。顾谓余曰。秋之为气。憀慄萧散。自令人悲咜悽怆。感慨而不平也。因愀肰而罢。至今思之。盖有先知者肰也。呜呼。遒俊不羁。有矫世拔俗之意。如陈同甫。妙岁文章。得一唱三叹之旨。如邢居实。风范脱尘。望之若神仙中人。如李长吉。居家而纯行具。待人而诚心见。夙抱王佐之才。而莫能展于当世。毕竟以诸生湮没而无所成者。呜呼。往古来今。吾仲氏一人而已矣。铭曰。
昔阳明子铭徐祯卿之墓隧曰。不足者命。有馀者志。而祯卿寿踰三旬。官评事。吾仲氏年不逮彼。又无位。是不足者不同。而有馀者即庶几无异。彼朋友犹赍咨于不足有馀之为二。矧余为吾仲氏之季。
仲姊金氏妇墓志铭(并序)
余岂忍铭吾姊墓哉。病而不视药。没不能含敛。葬且违临焉。余负吾姊多矣。岂忍铭哉。李绩武悍人尔。尚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24L 页
能爇须救其娣。嗟乎曾谓余顽乎木石。而彼武悍之不如乎。绩之娣之贤不肖。史固无闻。而徒以绩之故。得至今传之。若吾娣之淑行懿范。秉彤管者。亦不胜书。余未感回司命之志以丐其活。则余不徒不如绩。反有罪焉。嗟呼。余将安赎。赎亦无辞。将铭其墓而何辞哉。肰铭而不诬。以称其德行。尚或为其罪之赎也。乃吞声拭泪而铭之曰。
嗟嗟我娣。玉采金相。维岁丙子。维虺之祥。季秋之月。日在于房。温温其质。自幼暨长。于以适之。于金之郎。壬子之闰。辟疠栖遑。遂遘厥毒。逝水其忙。得年三十。七年之强。箧有遗书。不随而亡。慰我母心。抽肝敷肠。且念夫家。有泪盈眶。咫尺之封。嗟孰忍详。远矣我尹。氏于带方。显于高丽。有奕冠裳。遂入我朝。华闻弥彰。猗贞宪公。二难俱芳。玉署丹枢。衮衮休光。两翰绍烈。三忠树纲。洎我先君。乃肯搆堂。厥有三女。娣序仲行。蕙兰之姿。比德圭璋。在父母侧。载色载康。及对夫子。且敬且庄。康色庄敬。以媚尊章。以将祀祭。涧毛维香。窭而不嚬。困犹毋伤。人或夸矜。我则潜藏。人或啼欷。我则绥将。命之啬矣。独奈彼苍。𥠧女维一。三哭男殇。蔚彼幽宫。大壮之乡。金世之葬。实维是冈。山前水后。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25H 页
卜言允臧。前有长离。后有矞皇。百灵护之。以底无疆。我诗斯好。我泪则滂。
八世祖贞宪公墓表
八世祖贞宪公。当 穆陵盛际。以经术进。官正卿。葬从金陵之先兆。宜封山刊石以昭令德。而连三世死于 王事。家祸荐及。未暇以谋也。小子行恁始书之碣曰。公讳又新。字善修。南原尹氏。在高丽大显。观察使讳临仕本朝。三传至大父讳时英。以谏官事 中庙。将大用。忤奸臣沈贞以殁。 赠少宗伯。父讳澄举孝廉。坐从父兄醉夫祸。不仕蚤卒。 赠上相。配草溪卞氏。封贞敬夫人。嘉靖甲午公生。辛酉。擢丙科。立朝三十四年。历扬华显。享年六十一。 赠纯忠积德补祚功臣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府事,知 经筵,春秋馆事 世子贰师,龙陵君。谥曰贞宪。始公绝意名涂。常杜门谢客。仕宦每在通塞间。庚寅。公长子文烈公策光国勋。当为卿。请移之父。许之。遂以礼曹参判。进资宪大夫知中枢府事。寻加正宪。壬辰。朝 显皇帝贺圣节。及归。文烈公殉倭难。公夷肰不之哭曰。死国职耳。吾何戚焉。于是 昭敬大王狩义州。从官多中路散亡。独公终始执靮。八谷具思孟作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25L 页
诗以美之。辽东游击史游将兵至。公与五峰李好闵,晚翠吴亿龄。充问安使。见史游于鸭江。言被兵状。因送柏谷郑昆寿。乞灵于京师。饯之江上。慷慨泣下。遂荐李舜臣于王。为统制使。舜臣视师南海。每贻书问计以倚重。闻公卒。抚釰怀悼不已。后世论壬辰事者。辄言重兴之业。始基于王师。终成于统制。而公皆与有力焉。君子以此多之。甲申。公升拟内资寺正。而文烈公选入史局。时人禹性传恶之曰。尹某某之子也。与李贵出入叔献门。当是时。栗谷李文成,牛溪成文简愠于群小。不能安于朝。文烈公出位论其事。以斥时人也。故性传之言如此。而公及文烈公俱见摈。间有经筵,春秋,金吾,总管之 命。多不膺。朝廷亦不以上卿处公也。公尝与清江李济臣相友善。及罹文网。流北方以死。无人白其冤者。公述清江言行。风之廷中。其所谓交自髫龁。如弟兄以托心期。至老白首不渝。则知清江莫余若者。志士至今诵而悲之。丁丑。拜昌原都护府。五年为政。士女伐石以记之曰。辍讲师席。来试牛刀。行乡约以敦风。养州老以兴教。戊子。拜光州牧。为治如昌原。此公出处施措之大略焉尔。公娶文化柳氏。举五子。男长即文烈公讳暹龙阳府院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26H 页
君。次曰逖监察。女适佐郎李蒇,直长李浚,参奉李惟允。文烈公有子讳衡。甲乙科通政。就义光海君时。 赠吏曹判书龙南君谥忠康。公男忠简公讳棨,忠贞公讳集俱死节。进士讳柔为 皇朝守志而卒。 赠掌令。其后县监讳以明。忠简公之胤也。饮酒悲歌。自称朱氏遗民。不出世。郡守讳以健。掌令之子。与尤翁同己巳之祸。都正公讳泓。与金忠献同壬寅之祸。小子先君讳琰。以志节显。 赠吏曹判书龙恩君。都正公为县监公之子。而先君都正公之孙也。有以哉。我家之祸荐。而公墓之志阙也。尤翁状文烈公。则曰龙陵君好学通经。恬静自守。又曰。郑公晔,李公贵登炙于龙陵之门。一松沈相国诔忠康公。则曰先生考善良人也。是可以为公之信史也。顾小子秪诵遗闻。不敢赘一辞。诚以公守约耻衒之盛德至善。不敢孤也。亦不敢不祗承也。
六世祖忠康公墓表
金陵东十有五里薪谷之村。林麓挟江坛曼而窈窕者。我南原尹氏之世藏也。其坐向寅而位。为承旨讳訔。而参判讳时英,议政讳澄,贞宪公讳又新,文烈公讳暹。连四世祔葬焉。同冈而向甲。与夫人黄氏同封。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26L 页
即文烈公冢子忠康公讳衡甲字任之墓也。其下有向午而显刻列者。忠简公讳棨,忠贞公讳集,掌令讳柔之藏。而忠康公之三子也。忠贞公移葬于湖西。今上二十年。尹相国蓍东建言以忠贞公享之忠烈祠。上教曰。文烈祖若孙不祧。特旨也。通政尹某。父文烈而子两忠。办节于癸丑。就义于戊午。可谓有是父有是子。亦命不祧可。又建言光海君将废 母后。会卿士廷议之。尹某毁冠朝门外。号泣不欲生。及 母后逊西宫。将提斧伏阙。请斩阿旨者。以其母在遂止。自是日却食。其母劝之饭。一匙哭一声。血泪斑于枕。竟疽发而死。无愧乎李恒福,郑蕴。况其节义有传授。宜赠谥而风励之。 上可之。遂 赠吏曹判书兼 经筵春秋两馆大提学龙南君。照谥法虑国忘家渊源流通。曰忠康。相国退而告于人曰。褒予之恩。非私于一人。盖所以劝有位也。先王教人为学。必源委于河海者此也。公以万历乙酉生。丙午选进士。庚戌中乙科。入槐院。升郎刑曹。见朝廷日乖。求外监扶安县。由户曹郎。宰泰川,瑞兴。多不就。当是时。筑离宫而公第入焉。予白金。力辞。遂加通政阶。其宣诰曰。惟尔业全诗书。才兼文武。既卒。沈一松诔曰。涉川万里舟楫失。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27H 页
太学生祭之曰。维岳降神。学究天人。尤庵老先生尝称公第一等人。余小子何敢赞焉。凡为我子孙者。岁时享祀。上丘原蒇盏斝。周旋登降。僾肰如承顾眄而奉警咳。父诏子兄诏弟。承旨公以惇行诒我后人。参判公有直节。议政公高尚厥志。粤我贞宪公讲学明道。为后世师。暨文烈公杀身成仁。章大义于天下。其敢不绳之。以多于前。读忠康公表。而论其世想其烈。亦庶几慨肰歆肰。扬厉我休光。以毋忝所生。惟我忠简公昆弟。式克钦承。声名闻四夷。咨尔诸子诸孙。其孰不以忠简公昆弟之心为心乎哉。 圣上二十一年丁巳。六代孙通政大夫吏曹参议 奎章阁检校直阁知制 教行恁表。
曾王考静斋府君墓志
公讳泓。字静源。静斋其自号也。尹氏系出南原。始祖讳威。食邑南原。子孙因著为姓。三传至讳璜。入 本朝。为工曹典书。生咸吉道观察使讳临。以清白名。簪缨相袭。四世至贞宪公讳又新。 赠赞成龙陵君。生讳暹。壬辰之乱。以校理为巡边使李镒从事。立殣于尚州。 赠领议政龙阳府院君谥文烈。生讳衡甲。登昏朝第。官至通政。生讳棨。 崇祯丙子。以应教出守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27L 页
南阳府。骂虏不屈而殉。 赠吏曹判书龙原君谥忠简公。讳集官校理。斥虏媾。请斩主和人首。以谢 皇明。为虏所执。被害于沈阳。世称三学士之一。 赠领议政谥忠贞。忠简公生讳以明县监。配㓒原尹氏。其考处士遇泰。忠贞公生讳以宣判官。娶昌宁曹氏以梁之女。以 显庙乙未十月二十一日生公。县监公无嗣。取公以为子。公生而状貌魁伟。自七八岁时。能属文。文多可观。性倜傥好奇节。与人交。喜施与。聚宗族孤寡。衣服饮食之。爱育如子弟。有近戚借马不还。仆请索。公许之。仆至则已卖矣。公叹曰。吾健于忘矣。已听其卖而索之。人服其量。公廉洁自守。未尝有干禄意。不就公车。日以诗酒自娱。若遇不平事。辄忼慨激仰。剧谈中国得丧。座上或有泣下者。尝以雠怨未复为至痛。往拜尤庵宋先生于溪上。讲春秋大义。先生心许之。以其孙汉源为公之婿。时尹鑴之徒。倡礼讼搆大祸。先生方畏于海岛。宋公尚敏。进礼论死狱中。公从父一笑斋以健。匿尸山谷以殓之。公与闻焉。及 仁显圣后逊位。先生亦受后命。一笑公抗疏以辨诬。为群凶所嫉。被调(调似谪)以死。公涕泣扶服。千里返榇。抚其孤。无间于同气。尹校理晢夫人。忠贞公女也。其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28H 页
家求墓文于崔锡鼎。公曰。锡鼎之祖鸣吉。执送忠贞公于虏以害之。于夫人父雠也。墓刻不可使彼污也。即移书责之。不从。公遂告绝。锡鼎上相也。势倾中外。人无敢谁何。而公以片言折之。公之严于义理有如此。 肃庙乙丑。荐授 光陵参奉。序升数阶。以金吾郎出监三嘉县。兴学校劝孝悌。时以一马一僮。屏盖审田野以观稼。邑民颂之刻于石。迁大兴郡守。为政一如三嘉时。入为军资监判官。出守锦山郡。拜水运判官。升长城府使,尚衣院佥正。由宗亲府典簿。拜绫州牧使。 景庙辛丑遆。于是时事大变。凶党丑诋尤翁。乃有黄昱之疏矣。太学生安公允中等以死争之。公叹曰。斯文之贼。其害甚于猛兽。赖有黄蔡风节。辟之廓如。托名其下。与有荣焉。亟使仲子光柱往参之。逆贼睦虎龙上急书。凶党大起诬狱。杀建储大臣金公昌集等四人。 王世弟不安于位。公悲愤如不欲生。将一疏极言以争。非其责辄止。凶党以虎龙有搆杀四人功。将歃血盟于坛。国朝故事。功臣适子孙皆预盟。公辞焉。赵泰亿。公之姊之子也。柄用于时。谒公曰。如不参者。祸将不测。公忿怒曰。吾但知四人之为忠。不知为逆。杀忠臣而策逆贼为勋盟。国将亡矣。吾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28L 页
以世禄之臣。纵不能伏剑 北阙下。以冀 主上之回悟。岂忍剽缨束冠带。与凶贼同盟乎。泰亿曰。舅年七十。何苦守前见以就死。公抚膝而笑曰。吾自少壮时。受国家厚恩。屡典州牧。骨且肉矣。今也老将死矣。死于国事。吾何恨焉。泰亿曰。行一不义。亦有不得已用时。舅若少须臾忍住。将为下大夫。与其甘心于大祸。曷若一出取功名为哉。公励声曰。君欲啖利余乎。待长者。安用若尔。仍闭目不语。泰亿知无奈何。退见公子弟俾谏焉。谏亦不听。公婿宋汉源贻书劝之。公掷于地曰。岂意尤翁之孙有此言。泰亿又谒公言曰。贱臣登筵。 上昏眩不视朝。退候閤门。以舅意语诸公卿。皆以舅护党矣。公卧于床。蹶肰起曰。 主上不视朝。岂非违豫之渐乎。君辈必欲讳之。抑何心也。泰亿面骍不能对。凶党嗾台臣黄晸启言尹某不参会盟。护逆也。请拿鞫。公怡肰即就拿。狱官金一镜,李师尚吓之曰。供无逆狱二字者。直请刑讯。公不挠。乃大言四臣建 储贰。有大勋劳于 王家。杀四臣而盟。义不可参。镜,尚大怒。言于 上。泰亿缓之。止远配。配于金山郡。时洪公锡辅被拷掠。昏呓不省。公握手语曰。男儿死耳。不可以诬服。闻者危之。公在道在谪。惟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29H 页
吟咏是事。以泄壹郁。语多悲壮。僦一间。扁其居曰咏葵。盖寓恋 阙之义也。日讲学不倦。间饮酒击釰作歌。歌声激越。南士多诵之。甲辰。 景庙升遐。公啜素至因山。 英庙即祚。公宥还。泰亿迎于汉水上。公顾笑曰。昔君言。我无幸矣。幸而生还。将见朝著清明。岂无幸而为有幸者耶。泰亿赧肰。 英庙首雪四臣冤。擢公为掌乐院正。丙午。移军资监正。丁未。时事又大变。公弃官杜门屏居。戊申。凶党称兵作逆。都下大震。公闻之曰。吾今以后死于国也。遂束装以待。已而朝廷讨平之。策从征将士功。公曰。此其时也。以军衔预盟。升通政。拜佥知中枢府事。兼五卫将。己酉。拜敦宁府都正。辛亥十一月二十七日。考终于正寝。享年七十七。墓在金浦薪谷卯坐之原。有文稿略干卷藏于家。公初娶韩山李氏。观察使弘迪之女。生宗柱早卒。女适宋汉源,赵荣普。再娶韩山李氏。 赠参判钦稷之女。生光柱经历,东柱通政县监。女适副正字沈衡镇。益柱佥知侧室出。宗柱子琰。即余小子先君。官翊赞。海州判官行俨。通德郎行俭。小子行恁今为 奎章阁待教。侍直闵百权,金载龟,生员李行九。先君之子若婿。光柱子𤫙。东柱子莹。行进𤫙男。行兼莹男。熽,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29L 页
炡,烜益柱男。熽子行烈,行简,行贞。炡子行夏。烜子行道,行德。宋应相,县监徵相,掌令能相汉源出。沈成云,县监喜永,校理兴永衡镇出。赵宇哲荣普出。内外玄曾。不能尽记。葬时志铭阙。余小子不揆僭猥。撰次府君之一二大节。以为幽宫之志。
王考墓表
高祖醉仙公。葬于金陵顿觉之原。其下若干武。王考醉隐公是葬焉。呜呼。二公俱以醉自命者何哉。盖北怨未雪。无宁醉而不醒也。呜呼。岂不悲哉。先世又有醉夫先生。尝玩世酣歌。暂为词赋。慕屈子之醒。遂罹文网以死。呜呼。醒固不如醉耶。公始生。气宇挺秀。眉眼如画。才数岁。能解文字。不烦外傅而学日进。及长。废贡举。欲提兵出塞。以攘戎虏。而世无应者。中夜饮酒悲歌。郁郁不得志。年不四十而殁。呜呼命也。 肃庙甲戌。春官右侍郎李公弘迪。以少行人使燕。公卿大夫出祖于途。争以诗饯之。公时甫冠。赋近体诗三篇。杰肰有蹴踏穹庐之想。光焰闪闪射人。悲壮顿挫。有如庆卿倚筑而歌者。座上多诵而泣下。推以为诸家首。于是声名闻廷中。盖李公。公之母之父也。内从赵泰亿长公一岁。常叹曰。吾与某对垒。自不觉偃旗
硕斋稿卷之十七 第 330H 页
息鼓。放出其先驱。观察使李公潗。慷慨有大节。与公甚善。每许以知己也。夫人庆州金氏。父曰进士斗井。文贞公弘郁之孙也。 景庙癸卯。党岳起。凶徒设科取士。夫人姨子有及第而请制其衣者。夫人怒曰。杀忠臣而为科者。敢欲章身耶。取而内之沟渠云。公尝由门荫授通德郎。及小子经二品职。 赠公通政大夫吏曹参议。公讳宗柱。字汝重。尹氏谱系详先碑。玆不书。呜呼。北怨尚未雪矣。虽公不欲醉。亦不可得矣。况公之墓木已老耶。此余小子所以饮泣而表之者也。时 皇明永历后三己未秋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