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硕斋稿卷之十 (自动笺注)
碩齋稿卷之十
 綱目隨筆
  
[綱目隨筆]
瑤族
而尙有謚曰襄子
春秋時欒盈之例。
古者法綱不密
於此可見
宋康王或稱獻王
卽其臣之私謚於國亡之後者也。
趙王遷之謚幽繆
代王嘉爲之。
猶蜀之上孝獻謚也。
塗者非圬鏝也。
以身貼立。
如塗壁然。
吮疽之奸。
無異殺妻。
而皆由於患失之故。
公元前373年
異哉致堂之言也。
梁惠王不用孟子
有罪矣。
孟子至魏之前四年
恨不用公叔之言。
則只取事論事可矣。
何必未然而苛摘乎。
周勃盖效公孫賈
而市則可。
則不可。
市非軍也。
尙可以募軍。
則旣統攝矣。
何募之有哉。
孟子欲使愼子將軍
朱子曰。
是時魯盖欲使愼子伐齊取南陽
今於綱目
書魏割南陽
南陽非齊而魏也。
山南水北
謂之南陽
秦韓皆有南陽郡云。
魯仲連耻帝秦
而當周之亡。
不一言於齊侯。
山東以誅秦何也。
殷民不格於周
盖六七賢聖遺化餘烈。
尙有不沫
公元前368年
者。
雖以武王周公應天順人之擧。
亦不欲臣事之。
及周之亡。
民義不爲秦民
至於東遷
可見天理人心之所固然
而惜乎其君子名姓不傳也。
赧王二年
秦始取寶器
亦名號之維持
不敢遽然也。
公元前297年
田單爲政齊三十二年
而與燕爭聊城
其間秦取剛壽。
不知在處何也。
列國俱被兵。
而齊獨免之者
之力歟。
周魯不祀
俱在是歲。
非偶然。
而秦楚爲首惡。
亡秦者楚。
楚之亡。
以魯公禮葬之。
楚爲周報秦。
周公之後㓕於楚。
故其亡也爲魯公
豈非反復之理耶。
東周君以區區七邑之衆。
欲抗日盛之疆秦。
何其壯也。
乕狼之國也。
能諫而死者
至於二十有七人
則其視後世四海一國
培養率之久。
而死於諫者。
罕覯焉。
何如哉。
春秋之季至秦初
人皆不識夫子之道。
扶蘓能以諸生誦法夫子
言於其父。
豈不賢哉。
若使齊宣,梁惠如扶蘓
孟子豈不遇哉。
雍齒封侯
詭道也。
張良戰國餘習勸高帝
司馬公謂之善諫何也。
人之所猜。
神之所忌者。
陰謀也。
陳平六計陰謀
用心崎嶮
陳平之後無聞焉。
可以爲後人戒矣。
爲國莫如儉。
而後國興
高帝得天下。
先禁賈人衣繡
卽知所先務矣。
四百年基祚
基於斯乎。
漢於戰塗橫流之餘。
詔求遺賢
爲後賢良方正之倡。
太牢孔子
陸賈詩書
並在立國之初。
可謂偉哉。
耕耤之法不行久矣
孝文能躬先行之。
爲後世法
西京之治。
莫尙於孝文
孝文之德。
莫大西京
有以也哉
劉長之殺審食其
以其母故也。
然食其甞爲其母言於呂太后
太后不從
故其母竟死。
非食其之罪也。
今乃擅殺食其。
不當以爲親而恕其罪也。
孝文過於仁愛
不加之罪。
至於徙蜀而途死。
則長之惡。
朝廷有以啓之也。
人孰無過
改之爲貴。
孝文惑於新垣平崇飾神恠之事。
一朝有言其詐者。
不旋踵而誅之。
恢廓大度
同符高帝
可以有辭來世
西京之人。
史多失其名者。
若摘去新垣之流
不得聞於後。
可惜也。
申公後爲孝武太中大夫
告以力行之言。
穆生白生
無復聞者。
老死楚市
不及孝武之世歟。
而無薦之者也。
袁盎爲吳誅鼂錯
及錯誅而吳反。
亦當誅而卒無事
孝景昏繆也甚矣。
魏其不得其死
安知不由於爲言錯之尤也。
亦見殺於梁王
豈無以也哉
衛綰之爲相。
周亞夫之爲將。
孝文遺命也。
請罷申,韓,蘓,張之言者
功過周亞夫平吳也。
孝文可謂知人矣。
東方朔二南之原。
六經之本。
以請董偃之罪。
以回孝武之惑。
誰謂譚言微中也。
讀書士大夫不及焉。
豈不壯哉。
孝武定律令務深文
塩鐵之官立。
舟車之稅興。
南征北伐
海內爲之騷然
文,景之風漸衰。
至於孝,宣。
苛刻爲治。
漢祚幾移矣。
金人之得於休屠
謂以祭天主者
釋迦邪蘓之法所由起也。
其端甚微。
其流甚大。
張騫西域
爲其眹也。
氣數推敓
自有不得不然者。
是豈人力所可止哉。
張湯弄法苛刻
而位至公卿。
庫無餘貨。
比諸後世
虐者。
有間焉。
子安世。
能令終其家者。
有由也歟
孔子曰。
行夏之時。
自周以來
因襲不能行。
至孝武始改之。
太初曆之莫善於西漢者也。
太子之寃。
方士之妖。
漢廷惟一田千秋
可謂社稷臣
孝武改過遷善
千古亦無其匹。
於乎盛哉
田延年所謂伊尹太甲
無異雋不疑誤解春秋
伊尹何甞太甲乎。
以其不德
遷之桐宮
有以瞻依先墓。
悔悟己過。
太甲之位固自如。
所處之地。
亳宮而是桐宮耳。
後世奸賊之人。
輒以伊尹口實
可勝痛哉。
霍光甞持金日磾之封侯。
漢法無無功而侯者也。
及其死也。
封兄孫山
何曾有功
而乃干法至此耶。
明恕昏。
滔滔然也。
專責於光也。
蓋寬饒介介器量
能言儒術䆠侍
救時者所可跂及哉。
空言無補
惜乎。
公元前227年
恭謹節儉
人君盛節也。
孝元初服
貢禹首陳。
廐馬圈獸减其數。
離宮別館輟其役。
可謂識時務矣。
司馬氏以不言讒佞用權者。
何太刻也。
卽位元年
讒夫佞人
姑無見者。
何以逆探而言之
哉。
京房分卦直日之法。
魏伯陽參同契
京房則以震離坎兌。
方伯監司
以三百六十爻。
分排三百六十日
伯陽則以乾坤爲身
坎離水火
二卦十二爻。
分排一日十二時
所以異者。
京房一年而盡六十四卦
伯陽一月而盡六十四卦耳。
天啓中
之論淸蒙氣者。
祖述京房所謂蒙氣之說矣。
辛慶忌武臣也。
能救劉輔朱雲
不至於死。
忠直遠過讀書之人。
慶忌之爲乕臣
不但捍胡之功也。
若使慶忌在者。
王氏之變。
亦可以捍矣。
公元25年
莾簒漢而漢不亡焉。
帝嬰雖遜居定安
迫於莾。
而非太后命也。
嬰在漢存。
天下皆莾而謂漢亡可乎。
入主人之室。
主人幼子而置之外舍
其室數年。
有主人之同祖之孫。
而還之。
盜抵辟焉。
則盜不過一時之竊。
幼子固自焉爾
莾盜也。
主人幼子也。
保有餘緖。
越處外舍
亦能修祭祀。
不絶其世。
光武元年
嬰始崩。
上繩哀,平之緖。
下啓世祖之統。
殆天之所使然。
非人謀之所能及也。
魯之昭公
唐之中宗
不失其位者。
史之權也。
自帝嬰初始元年
十八年帝嬰崩。
光武卽位
皆稱初始年號
略書大梗。
以爲漢史補。
覽此篇而曰莾簒漢而漢不亡。
則是余意也。
然而朱子春秋之筆。
大書特書
以詔後人
必有精義存焉。
後生末學所可妄議者。
恨未奉質於武夷凾丈之間也。
(戊辰)漢帝初始元年
王莾母死。
服喪
加麻環絰
天子吊諸侯服
太皇太后天下奏言事。
毋言攝。
僭稱皇帝
更號太皇太后新室文母
建僞號曰始建國元年
(己巳)初始二年
廢帝定安公。
漢祖宗之廟於其國。
高帝爲文祖廟
徐鄕侯起兵
不克死。
(庚午)初始三年
帝在定安國第。
漢廟
更號太后黃皇室主。
(辛未)初始四年。
帝在定安國第。
龔勝薛方不至
尙書陳咸三子參,豊,
解官㱕鄕
漢祖臘。
栗融禽慶蘇章曺竟郭欽蔣詡不仕
(壬申)初始五年
帝在定安國第。
(癸酉)初始六年
帝在定安國第。
太皇太后王氏崩。
太后官屬黑貂
遇漢臘日
相對飮食
(甲戌)初始七年
帝在定安國第。
改僞號曰天鳳元年
(乙亥)初始八年
帝在定安國第。
(丙子)初始九年
帝在定安國第。
(丁丑)初始十年
帝在定安國第。
新市王匡等兵起。
(戊寅)初始十一年。
帝在定安國第。
莾大夫楊䧺
公元43年
劇秦美新文。
瑯琊樊崇兵起。
(己卯)初始十二年。
帝在定安國第。
(庚辰)初始十三年。
帝在定安國第。
鉅鹿馬適求等謀誅
不克而死。
改僞號曰地皇元年
(辛巳)初始十四年。
帝在定安國第。
高帝
(壬午)初始十五年。
帝在定安國第。
宗室秀起兵。
(癸未)初始十六年。
帝在定安國第。
宗室玄稱皇帝
改元更始元年
宗室稱帝
遣兵殺之。
大將軍申屠建兵入長安
孝平皇自焚崩。
伏誅
傳首詣宛。
玄修宗廟
王郞稱帝
(甲申)初始十七年。
帝在定安國第。
(乙酉)初始十八年。
帝在定安國第。
方望,弓林擁帝居臨涇
玄遣李松
害帝于臨涇
秀卽皇帝位
改元建武元年
封玄爲淮陽王
沛公踞床而見酈生
光武岸幘而迎馬援
所以得人死力豪傑嚮風
共成帝業者也。
馬援起於行間
能知切磋之義。
信乎英䧺無不識字之歎矣。
光武定天下
夫子不對衛靈事。
太子之問。
而思與元元休養生息
功臣列侯
就第歌舞
全終始。
豈不盛哉
高帝興而祀孔子
光武興而誦孔子
國祚靈長
豈無
所以哉。
桓譚稱述孔子
以諫讖緯之失。
盖亦上行下効之美。
不能見采而僅做東京治也
爵賞與天下共。
不容纖芥之私。
帝王盛節
孝明如欲賞東平
內府之幣。
都官之貨。
何所不可
而乃以十九侯印
佩之五歲嬰兒
於古有之否。
宗室驕泰之患。
枝榦強弱之勢。
孝明有其責矣。
東國之人馳名兩京
曺理以籌。
王景治水
及至唐宋。
華人反多東歸者矣。
西京之文,
東京之明,章。
相近之。
明帝不及文帝
章帝過景
而漢以後創業無如高帝
守成無如文帝
無如酇侯
將無淮陰
謀士無如留侯
可謂一世之選矣。
但無一儒耳。
楚獄禁錮者。
所以元和紀歲也。
旨哉言也。
使官人者。
任悃幅而去矯餙
天下何有哉。
漢曆自孝武太初曆。
孝成三統曆
又變而爲章四分曆
然漢曆莫上於太初
前則用秦曆。
或云用殷曆
而秦曆出自顓頊矣。
章帝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
爲後從祀之原。
戎狄華之時。
不敢違焉。
有功於斯文。
豈不偉歟。
公元304年
五經同異
六代音樂
貴戚則建三公糾非之法。
恤刑獄則創十月報囚之䂓。
貢擧制度
煥然可述。
而問其年則不過二十餘歲。
如有姬公之聖。
輔以堯舜之道。
其爲治豈在成王之下乎。
胡寅以爲和帝章帝
何謂也。
和帝英主
而何以望章帝乎哉
不用則去之訓。
不可泥看。
世祿臣位三公
一言不合
輒卽引去
國將稅駕於何地。
四海一家
異於列國時乎
固哉胡氏之說也。
漢儒自京房以後
皆用易傳範疇
傅會天文
推驗星曆
而其言往往奇中
眞儒不作
坐是云耳矣。
茅容雜於耕耘
孟敏混於負戴
申屠蟠隱於㓒工。
庾乘藏於門士
俱能焯見竹帛者。
郭林宗之力也。
何代無賢。
卒與草木同化
林宗不世有也。
傅南容甄擧之言。
韓遂之難。
孝桓父子之時。
可謂第一流
比之黨錮諸子空言無補者。
不翅星淵
迎駕之謀。
沮授先於荀彧
袁紹不能從。
大抵沮授之智。
過於荀彧
袁紹之才。
不及曺操
若使從授。
是亦也。
將無同焉。
但紹寬而猛。
皇后保其命。
譚尙不敢曺丕也。
然運也。
李杜以後
士重天下
雖以操賊之奸。
未敢遽然下手禰正平
李杜之功也。
軍興而食足。
然後可以制勝
故漢據敖倉得天下。
曺操許田置關塩。
四面轉闘
根本日固。
所以勢漸盛而不能折矣。
曺操簒奪奸謀兇圖
無漢久矣
及聞帝一言
爲之失色
汗流浹背
於此可知帝之嚴恪
君人之度。
丁時不幸
至於見簒。
豈獨帝之過哉。
若使孫策假之以年。
不稱臣於曺操矣。
權之屈於
無異石敬瑭之於契丹矣。
未一劒斷權兩段也。
史稱漢帝協曰孝獻
不稱孝愍何也。
而後謚禮也
孝愍不死而謚也。
不稱焉。
及其死而魏人謚之。
則從魏人之謚。
禮則然。
余曰否。
春秋人滅鄫。
糓梁氏曰。
非滅也。
立異姓以莅祭祀
滅亡之道也。
逼於奸㐫
高皇帝光武皇帝萬世不拔之基。
擧而予曺丕
漢則滅矣。
不滅漢中王稱帝
勒加謚於固非矣。
不死
漢旣滅焉則與死等
漢中不死謚者
始誤於傳言
而竟合於經旨。
公元397年
何不稱。
謚法
使民悲傷曰愍。
一朝失國而降封。
漢民豈不悲且傷矣乎
楚心生。
猶爲懷王
不死而曰孝愍
宜乎哉。
人簒寶位
山陽公
使漢中
昭烈必奉而爲天子
俾纘舊服
讓位昭烈
光承大統
上宮三朝
號曰孝愍太上皇可矣。
協之位也。
昭烈協之統也。
簒位曰賊。
承統天子
之死
天子謚而用賊謚者
未敢知也。
後帝建興十二年
登遐
魏人雖謂山陽公卒。
中則必曰孝愍帝崩于魏。
史氏大統漢中
猶如此者何也。
如是也。
崇禎聖帝不當毅宗謚。
而用淸人謚曰懷宗
晉之懷帝當爲會稽公
愍帝當爲懷安侯
有宋徽,欽之崩。
亦當曰金昏德公重昏侯卒乎。
昭烈若不重興。
漢固滅矣。
史書山陽公尙可也。
今夫漢有一區
而以漢爲統。
則不可書以山陽公審矣。
建安二十五年三月
改元延康
十月曺丕簒。
十月以前
延康紀年
其翌年昭烈章武元年
史策延康者。
何如哉。
不顧僭猥。
乃自建安二十四年
至延康元年後帝建興十二年孝愍崩。
表而識之。
君子或其恕之否。
公元1779年
(己亥)漢孝愍皇帝建安二十四年
宗室備立爲漢中王
公元1780年
(庚子)延康元年
魏王操死。
子丕自立
禪位于丕。
丕奉山陽公
僭號黃初
(辛丑)昭烈皇帝章武元年
漢中王皇帝位
上帝謚曰孝愍
(甲寅)後帝建興十二年三月
孝愍崩于
八月
人葬禪陵。
丕賊簒漢。
而無一義士
卽桓,靈芟刈忠良之害也。
傅肜罵吳曰狗。
慷慨殺身成仁
昭烈結義之効也。
後世人主可不戒法哉。
昭烈遺詔
可參謨訓
千載之下。
足以草木而感豚魚矣。
雖以數縣之地。
高祖之祀。
至晉永嘉中
曺丕孫權之後忽焉滅亡而後始廢。
豈非天理昭昭乎。
武侯之不答李福
果如高帝之不答呂后
高帝之意。
周勃之外無人也。
武侯之意。
非文偉之無人也。
誠以呂后後主不能靈長而然也。
光武按轡而行銅馬之營。
岸幘而迎馬援之來。
大丈夫待人
如是矣。
費褘之待郭循
可謂君子
循之刺殺
盜賊之類也。
不及西夏之欲害韓琦者矣。
王務學業
其流各異之說。
孫休於是乎失言矣。
日用當然之則。
秩命討之具。
莫非學業所以致知
王務所以力行者耶。
武侯祖子三世
皆死於王室
有漢四百年。
忠義無如諸葛氏者。
傳授之美。
脴胎之光。
昭烈培養扶植之功。
亦有可以想像矣。
周以封建而興。
秦以郡縣而亡。
曺魏孤立不振
晉懲魏而宗室構亂
興亡在人。
不在法也。
劉淵起於匈奴
能知正統之在蜀。
而尊後主皇帝
一時僭窃之虜。
識見超越類如此。
後世史筆而帝魏冦蜀者。
能不靦然而汗乎。
或曰
自附於漢。
故尊後主耳。
非能知正統所在也。
不然也。
若欲附漢。
獻帝之尊足矣
何必後主爲歸哉。
干寶論晉歸罪諸臣。
得之
然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魏以簒賊
晉承之以簒賊
則雖欲順守
何以久享邦籙耶。
石勒之有張賓
苻堅之有王猛
而其料敵制勝之才。
往往
惜其身屈夷羗。
不能王謝流名也。
晉之能延祚五六世者。
蘓峻入冦
而諸臣抱帝御殿
儼然踐土之餘意也。
王導可謂大臣
浮沉於敦,峻之間。
賞罰忠逆
無厭服人者。
豈非風氣之所局而習俗之所痼者歟。
慕容皝之興。
專用劉翔高詡之力也。
使於江左
匡其延安之失。
善於天文而陳其執要之道。
王,謝子弟徒尙淸虗
國事江湖文酒間者
無媿色乎哉
謚以晉之故臣
崎嶇劉石之難。
至于冉閔之時
終始一節
之死不悔
慷慨然諾
猝然捐身者。
不足方焉。
隴西與蜀相近
而當桓溫之入
謚在隴西
不得往從何也。
間有戎羗梗路。
不能自致耶。
公元1794年
凉州張氏。
七世奉晉正朔
謝艾爲將。
宋混爲相。
專制一方
罕見兵革
得人之效也。
石虎有一逯明而不見容
安得不敗也。
王猛方佐堅。
區宇
張天錫凉之叛逆也。
錫以誥冊。
以長其惡。
何以天下忠義乎。
堅之不在於冦晉。
而已兆於封凉。
猛無一言以諫何也。
或言之而史氏闕之歟。
右軍不言
言必有中
又能超然自拔淸譚窠窟
豈非高於人一等
後世但以名筆右軍則非矣。
孝武方崇佛敎
以君王建梵宇宮中
孝武始也。
李遼之言。
無以得用
五胡之亂。
何以止也。
凉與西秦交兵
稚見西秦之使視高色動。
知有陰
謀。
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
不誣矣。
人才之生。
不以地分而局也。
跖拔珪初立
官制制禮樂。
而命朝野束髮加帽。
不以夷虜待中國。
其後蕃昌
有孝文帝出。
廩廩中國之風。
豈不美哉
王誕茂弘之孫。
陷於虜循。
爲循謀主
盖王氏諸人
放縱拘檢
曠達賤名節。
流弊至於背國附賊
夫子曰。
所由來者漸。
卽此之謂歟。
傉檀䧺據一方
得孟愷不能用。
宜其敗亡無餘地。
獨恠敗亡之際。
愷無去處
或死於難歟。
避難而之他歟。
尉賢政始慷慨凉王
聞傉檀降而隨降。
未知於義得之否耶。
以南兵力
席捲中土
洛陽長安
一擧得之
修掃諸陵者。
桓溫劉裕是也
第其簒逆之謀轉成。
恢復之圖空拋。
千古志士之恨。
容有旣乎。
宋高祖若有桓,劉之志。
則韓,岳不下於王,沈。
喝朮非勇於鸞驢。
汴,鄴莫險於崤,凾。
金幣日輸讎虜
曾不一矢河北
何如也。
阿柴以戎王
不識義理爲何物。
而傳其位。
不私其子。
以副樹洛干之意。
則孰謂夷狄不及宋太宗乎。
楊盛幕府河山
劉宋之初。
守節不改義煕之號。
陶淵明
何以加諸
麥丘老人巖下貫珠者。
從古多有之。
遯世道者也。
被苫老父一言
能回衡陽王之聽。
賜食不食
問名不名
卽亦之流也歟
自古守城之略。
未有盛於沈璞者。
以魏主之䧺桀
關隴精勇
攻彈丸之盱眙
其勢如泰山壓卵
首尾三十日
徘徊壕塹之間。
失意狼狽而歸。
至險也。
長安至固也。
後主二世不得其人。
則晉漢之卒。
歌舞而入。
如無人。
當時豈無沈璞
而特不見用耳。
篤於故舊
不以患難而易其心。
可以孝於親而忠於君矣。
蔡興宗范義之喪。
就周朗之別。
可以賣友之俗矣。
常珍奇之自魏返宋也。
旣書之曰歸宋。
又書之曰犇宋何也。
曰歸宋者。
以歸宋之境也。
曰犇宋者。
以入宋之都也。
何點不事蕭道成
譏切褚淵王儉從逆
可謂昏衢一燭
其有聞陶靖節之風者歟。
褚賁讓位居墓。
想其志節
凜凜松筠之操
當其父失身之時。
必有幾諫。
而史不能傳也。
自漢以來
諸臣無守制者。
皇皇瞿瞿之時。
濟濟蹌蹌之容。
衣錦
車騎燁然
人子所忍爲者。
元魏孝文能定典禮
有以千載陋習
百世之美憲。
豈不奇哉。
當魏宣武之崇佛。
裴延請事五經
固善矣。
若以佛書聖經互覽兼存
則亦流於禪矣。
宣武殺其叔勰。
而魏之道衰矣。
何不於殺勰之時。
正色直諫
及其勰死而道衰。
雖矯其非。
何以得力乎。
然而如延儁者。
未易多得也。
夷狄亂華。
石經毁於浮屠
此豈馮煕常伯夫之罪也。
主有作俑也。
秦三世高貴鄕公
元魏孝武
衰敗之運。
能出謀發慮
欲殺趙高司馬昭爾朱榮
或成或不成
而比之束手傳壐之主。
可謂䧺桀矣。
若其不成則天也。
蘇綽作大誥。
無異胡廣中庸
文軆世運
司馬以後
風花水月
競尙浮華
夷狄猾夏
生民塗炭
文軆使然也。
宇文泰能知矯革之義。
以基有唐文章之盛。
租庸調之制。
亦出於
唐行之天下而無弊。
可謂奇才
可謂用才者矣。
秦始皇旣燒詩書百家
猶有博士之藏。
項羽入關
也。
又入于火。
漢興古文稍稍出於世。
赤眉綠林董卓曺操
至劉,石,姚,苻之難。
蕩然無復存者。
儀禮只有十七篇
梁之昭明
辛勤裒輯
重以江左昇平四十年。
秘府典籍
淵乎博哉。
及齊孝元之敗也。
復燒之爲灰燼
豈非世運升降
人文汚隆歟。
蕭詧父子
雖國少地偏
能奉梁祭祀
改元百官
則與南唐之於李唐
不可同日而語矣。
魏分東西
分書年號
蕭詧豈不若魏耶。
,周之際。
刑典紊亂
夷虜性悍。
惟事嚴峻
及蘓政爲隋制律。
如流而止於三千里。
徒而止於三年
杖而止於百。
笞而止於五十。
後世因之。
至今爲和匀金石之憲。
雖暴興之國
興必有臣盖如此
唐太宗縱囚
盖原於王伽之事。
歐陽脩曰。
意其必來而縱之。
賊下也。
意其必免而復來。
下賊上也。
以爲歐陽公亦遺照也。
太宗若不王伽之事。
必不縱矣。
見縱者若不李參之得宥。
不來矣。
鉅橋武王是資。
秦有敖倉高帝是賴
有洛口而李密是依
不義之財
適足以藉冦。
而財聚則民散。
可不戒哉。
,唐之所以創業綿祚者。
入關約法也。
據地利。
得人和。
何患不得天下
漢法三章
唐法十二條。
卽世代寢降。
文網寢密而然也。
若使徐洪不言李密而言於唐祖。
則其功豈下於董公耶。
董公沛公
張大義於海內
沛公所以得志者。
非良,平,信,越之功也。
董公一言之力也。
項羽之勇。
豈不漢王
而卒困不振者。
仁暴之別也。
惜乎漢高帝不封董公也。
封而史或失其傳耶。
一時僭竊之國
蕭氏復王江陵
修武之祀。
武帝嗜殺人之効也。
凌敬建德祭酒
請釋張志昂,張道源之死
非一時聚盜者啗人之比。
建德死。
無聞焉。
豈死於兵戈之中。
不得爲唐用歟。
或隱而不出也。
自秦始開阡陌
井田遂廢。
晉太康中
一人田七十畒。
元魏孝文均田之制。
唐興
租庸北周
口分後魏
貞觀之盛。
偉然可觀
自永徽以後
亦廢而不行
世之言三代者。
必曰封建井田肉刑
生齒日息
疆域日闢
井田之法。
不可以猝復。
暴君代作
淫刑寢繁
肉刑之憲。
不可以輕議。
封建近古耳。
或請陽怒以試佞直者。
太宗曰。
權譎臣下
常耻
之。
君人之度當如是矣。
及夫密使左右有司
以驗其廉貪
言行相反矣。
太宗之有魏鄭公
漢武之有汲長孺
然鄭公多詭。
不及長孺率直
故如昭陵之對。
不免機詐
所以太宗不如漢武
鄭公不如長孺也。
王珪切諫
而其要在重儒二字
歷代帝王
若以重儒爲治本
一姓萬年
至今存可矣。
周禮膳夫酒正
王及世子不會之文。
胡寅以爲不使有司沮止
自下制上者。
迂哉胡之說也。
大抵世子與王之供獻
皆有原定之數。
不會
尙有加减不得之意。
頒賜諸臣。
不得不會之也。
苟如彼說。
王及世子多索於科率之外
以至蕩儲傾藏。
蠧財侵民。
而爲有司不敢言耶。
甚矣胡氏之苛摘人也。
武才人之陰長其髮。
宮禁事秘。
褚遂良何以知之耶。
乃於精忠苦節褚遂良
不欲專美
強傅不當疑之疑。
曲成不當言之言。
必欲覔瑕於白璧
抑何心也。
若使胡氏當其時
能鉤宮禁之秘事。
上書皇后
以折其萌耶。
武后弑逆之事而不書之。
史之闕歟。
大書武后弑故后王氏。
淑妃蕭氏可矣。
公主適人
特書
而至太平特書者。
以懲厲階也。
殺人如麻
遂及公族
未有慘於武后之時
而乃禁屠採捕
可笑也。
默綴雖曰胡酋。
能拘武延秀
抵書武曌
驚動之。
李勣以下屈膝阿旨之類。
能不騂汗乎。
狄梁公浮沈武氏之朝。
雖陰護帝室
不見唐帝之復位
而死於武氏僞周之時。
則是僞周之梁公。
唐臣也。
人臣之義。
當以王陵爲正。
梁公末流之弊。
至於馮道
以爲公功不能相準也。
玄宗道路不治
欲罪河南尹
宋璟諫而止之。
臣主俱善矣。
及請其待罪而後赦之。
可謂苟且之甚矣。
都兪吁咈之際。
以受德二字留着胸中
非賢宰相之風。
當是時。
門下玄宗言。
不加河南尹罪。
則在玄宗
豈不有光乎。
公元726年
開元十四年
書曰戶部今歲戶口之數。
二十八年
書曰是歲戶口之數。
凡例前後不同何也。
以是戶口爲例。
而其數始見於目矣。
恐有脫簡
李林甫勢傾中外
危儲貳
戕殺忠良
海內爲之嗷然
凡有忠志之士。
不一言以悟其主。
寥寥無聞者。
士氣擢沮。
不能爲國也。
寧太守趙奉璋
出位忼慨
條列二十大罪。
將欲玄宗之惑。
輿人之情。
胡寅之論以爲職非御史
其死自取云者
何據也。
若然則位至二千石者。
目見奸㐫濁亂宗國
如一髮。
而以我非言官。
默息而止乎。
張興饒陽裨將孤城
彌年不下
城陷被執。
祿山思明
如狗羯。
至於不絶口
雷海淸以梨園樂工
不勝悲憤
西嚮慟哭
見害
比諸達奚珣陳希烈之徒。
其危忠姱節
可與烈日爭光
而贈秩之章。
不先於若人者何歟。
路嗣恭受知玄宗
節度朔方
闢草萊威華夷
可謂名將
而以琉璃盤贈元載
武夫無識見耳。
豈有他哉
李鄴侯營救
幾失干城矣。
杜佑博學疆記。
所述通典
雖是今非古之書。
亦足爲一代章程
判度支
富商之錢。
民間繹騷
若逢冦盜
歷覽前史之見。
宜知聚斂之惡。
而身反蹈之。
豈說與做不及而然耶。
通典首以田制
不害知本之論。
田制不能復三代之舊。
衛鞅之流毒。
不幸近之矣。
當德宗之走也。
王公主不及行。
段太尉解官家居
何以知去邠之行乎。
胡氏乃以不覊靮咎之。
何哉
段太尉忠節
亦欲毁之。
可以見其心之不平坦
南軒以其兄之門徒
尙謂胡氏有病敗。
則其人居可見矣。
田希鑒叛附朱泚
受其節符
敗。
閉門拒之。
朝廷微弱
不能駕馭州鎭
朝叛而夕官者。
不勝摟。
希鑑卽其一也。
若非西平之誅。
希鑑亦無恙矣。
天下豈有是耶。
陸宣公奏狀中論裴延齡爲鉅。
自其心術之微。
以至行己之悖。
靡不爬櫛
反傷忠厚之風。
胡致堂何謂其論不詳而去不力也。
又以鄴侯之薦董竇。
謂之擇其不如己者以自顯。
則不不知鄴侯
自顧其心。
能無鱗甲否乎。
人主意在察察
有以欺蔽誣人者。
人主意在權▣。
有以專擅誣人者。
人主意在自聖
有以誹訕誣人者。
憲宗近於察察
故王,裵易於見逐。
香山之諫不入也。
藩鎭世襲
有如周末諸侯
田弘正兄弟子侄仕朝廷。
其志偉然可觀
所以子有田布秉義自裁也。
劉栖楚雖入於八關十六子之中。
叩頭出血
極言
主之失德
凜凜不可犯之意。
求之史牒
未易多見。
其染跡於李逢吉
不免爲瑕
取友不可不審。
於是乎益可驗矣。
張權輿驪山一言
不讓栖楚
而爲逢吉裴度
未可知也。
致堂韋處厚失言
得之
惜乎處厚不學也。
文宗王者之風。
李石大臣之量。
而但無撥亂之才
權歸北司
國遂不競
文皇之業衰矣。
京城訛言急。
吏民奔散甚。
乘輿行將駕矣。
倘非李石堅坐以鎭。
黃屋翠華
又將遅徊奉天鳳翔之間矣。
司馬公以武宗之殺郭誼失信者。
不然也。
劉稹謀主
稱兵拒命
生民塗炭
及夫力屈勢窮而後
始斬邀賞
其罪可殺不可貰也。
此豈以殺降言哉。
僖宗之世。
惟一鄭畋作相。
彌縫破漏
而亦不得言聽計用
何以振將頹之綱。
救已燃之火哉。
失者得之鑑。
亡者興之轍。
後之爲人主者
率多反鑑而循轍。
抑又何哉
學問之力無之而然也。
忠信篤敬
可以行於蠻貊
辛讜以義激徐雲虔
雲虔以義激南詔
致命而返。
豈不奇哉。
田令孜僖宗而喪天下
呂用之愚高騈而喪淮南
一人用舍
不甚重。
及其末流之弊。
至於喪國而後已。
可不寒心哉。
唐衰。
羣䧺競起
得人以自佐。
李克用蓋寓
王建之高燭
馬殷高郁
足以一面而長萬夫
唐朝宰相
一人爲之解難釋紛者。
氣數之所關。
自有不得不然者耶。
李襲吉晉王克用之言。
雖管,晏,蕭,曹不及也。
崇德則人歸。
務農則本固。
此其節目大者
宜乎後唐之興。
賴有是耳。
山陵之制。
漢文以後始從儉約
光武孝明克遵祖訓
唐太宗
昭陵埏道之下。
宮殿圖書
不免溫鞱之禍。
太宗之明。
何不時移世遷之後輒有掘冢之賊耶。
三代以後
惟漢多歷年祚。
華夷謳歌
久而不衰
劉聡劉巖劉知遠之徒。
皆襲漢號
其次唐也。
李存勗李昇
建國號曰唐。
其後無聞焉。
可以觀歷代興替之迹也。
唐殺郭崇韜
楚殺高郁
而國隨而亡。
崇韜死而孟董判蜀。
死而希聲悖惡
人之云亡
邦國殄悴者。
不其然乎。
楚之拓拔恒。
高郁之流也。
王起於羣盜之中。
驟得大位
能容史在德之狂。
而又能殉社。
不作牽羊之行。
可不謂之賢乎。
䆠官之善者。
後唐張承業
閩有林延遇
無媿呂強高力士諸人
䆠官計。
曹節王甫
魏忠賢
稔惡肆虐
未有不戮者。
如張,林名流竹帛
爲後稱道
於斯
孰居乎。
五代得國
簒逆不道之類。
惟後唐差勝。
比之唐太宗
宋太祖亦覺光明
朱溫石敬瑭
莾,操之伍也。
胡氏管見
輒以敬瑭高祖
不免偏見
契丹以前
胡夷難極矣。
不敢胡風夷俗加中華之民。
自稱漢趙秦燕
以附於中華
石敬瑭稱子重貴稱孫。
胡夷侮蔑中華
至於,元而海內爲之被髮
敬瑭叔侄之罪。
可勝誅哉。
昭宣以後
四海塗炭
禮崩樂壞
不知先聖之道。
周主郭威能拜祀於夫子祠墓
程先生所謂盜賊亦有禮義者是耶。
祭禮圖說
傳曰。
簿正祭器
奉祭者不先之以簿。
豊殺不齊也。
䟽昵不均也。
非夫子所愼之義也。
皇考退巖先生
夙夜寅敬。
惟祀是先。
甞著祭儀圖說
以爲
公元1799年
祧之軌範
首之以圖。
所以昭其數也。
系之以說。
所以章其節也。
爲我皇考之後者。
守之若拱璧
罔敢失墜
以至子孫無斁
一家之幸也。
諸宗之福也。
余小子居廬讀禮
遺風之寢遐。
愴先徽之莫攀。
抆血書此。
以詔來人
修潤損益之間。
窃附迷見
略有新式者。
亦惟我皇考遺意也。
己未孟冬
不肖男行恁謹書
  節祀
谷曰。
節時食。
如藥飯,艾餠,水團之類。
若無俗尙之食。
則當具餠果數品。
墓祭行于四時
家廟無等殺。
亦似未安。
當於寒食秋夕二節
盛饌
一依家禮墓祭之儀。
正朝端午則略備饌物只一獻
皇考折衷谷之論曰。
墓祭古也
朱文公家禮
只於三月上旬行之
東俗則以元朝寒食端午秋夕謂之四名日。
幷行墓祭
大乖於禮意
遂用正朝端午行事家廟
寒食秋夕
行事於墓。
著爲家法
謹按國朝五禮六品以上時享圖曰。
二器
飯羹餠麵魚肉脯醢炙肝各一器
不在此中。
又按士喪禮曰。
凡糗不煎。
註曰。
以膏煎則褻。
非敬。
䟽曰。
不用脂膏煎和之。
家廟之禮。
至嚴且敬。
惟宜以國典經訓
爲準。
故器數照五禮儀。
祭品依士喪禮
朱子曰。
祭用血肉
又曰。
時祭忌日
浮屠誦經
是使其先不血食也。
要訣
生魚肉。
沙溪曰。
特牲饋食禮。
饋食食道也。
事之若生。
故用生人食道饋之。
豕魚腊以鑊各一爨
以此觀之。
朱子說及要訣饋食不同
行禮者擇而用之。
朱子之說。
非謂全不烹爓也。
其中或用血肉也。
不可以泥看而膠定也。
要之不可闕也。
朱子曰。
溫公書儀
以爲難行
殽饌十五味。
亦難辦。
行之正要簡。
簡則人易從。
余於祭品
以簡爲主者。
盖有所受而然也。
澗潦藻。
尙可以奠之宗室
在誠不在物也。
不誠無物
可不懼哉。
삽화새창열기
삽화새창열기
  
時祭
朱子以其生日季秋十五日
遂用此日行稱祭。
尤庵曰。
祖先中一生辰
若在仲月
則行祀於此日。
同春生日季秋
以其日行稱祭。
按稱祭猶然
時祭乎。
近俗專尙墓祭
不行時祭家廟
先儒已有非之者
皇考曁我兩妣位生辰
在於春秋三節矣。
而薦花。
而薦
盖遇新卽薦之禮。
而若十月
萬寶收藏之後
寒暑遞序之時也。
古人輒行墓祭
不以墓而以廟。
先儒諸說。
可考而知也。
七月二十六日
皇考生辰也。
三月十二日
前妣貞夫金氏生辰也。
十月初四日
顯妣貞敬夫人趙氏生辰也。
三月七月
薦新之禮。
十月行時祭之禮。
幷行祭于家廟
以爲式。
因著圖載下方
嗚呼
禮緣人情
節文天理者。
不在斯歟。
自今千百歲。
承我宗祀之托者。
其有不亮余心而悲余志者歟。
若其祭薦之需。
戊午己未顯妣貞敬夫人生辰
俱有御賜錢布綿油蜜
恩曠簡牒
感結幽明
以此祭田于龍仁鄕。
詩曰。
畇畇原隰
曾孫田之。
是烝是享。
苾苾芬芬
祀事孔明
先祖是皇。
又曰。
惠孔時
維其盡之
子子孫孫
勿替引之。
顧我諸子諸孫
其敢
不以楚茨信南山之義勉之哉。
神嗜飮食
報以介福
其理不忒
可不戒哉。
大抵三月三日之祭。
不經也。
古人所以爲郭氏女。
祓除不祥者。
今爲祭先之日。
能不怵然驚懼乎。
乃移其祭於十有二日
亦爲遵法朱夫子一端矣。
皇明宣德中
馮善家禮說曰。
義門鄭氏麟溪稿。
四月一日
始遷祖初生之辰。
神主有序堂上
行一獻禮
竊念親在
生辰旣有慶禮
沒遇此日。
能不感慕
死忌之祭可也
若余今日制禮者。
非創無於禮之禮也。
春秋薦新永定其日也。
仲冬時祭推用孟朔也。
雖質諸知禮家。
不以余爲汰哉歟。
삽화새창열기
  
忌祭
程子忌日
配祭考妣
朱子家禮
忌日止設一位
退溪曰。
忌日幷祭考妣
非禮也。
谷曰。
祭兩位。
於心爲安。
牛溪曰。
俱祭考妣
從程禮。
沙溪曰。
幷祭考妣
雖非朱子意。
我朝先賢行之
愼獨齋曰。
幷祭爲當
尤庵曰。
忌日幷祭考妣者。
當依時祭儀。
忌日之祭。
幷祭考妣
其來已久。
不可遽議於單祭幷祭之間。
君子有終身之喪。
忌日是也
王修之母忌在社日
每歲之社。
感念哀甚。
里閭爲之罷社
克敬因父忌。
不領光祿之宴。
明祖賜鈔以奬之。
李濂考妣忌日
致齋於內。
不通賓客
客有再拜者。
嗚呼
儀物雖殷。
不足
非所奉先追遠之道也。
張文嘉家寶要曰。
凡祭皆吉服
而忌用縞素
凡祭皆飮福
而忌獨擧哀。
此祭宜與祥祭禫祭同列喪禮之末。
合事宜。
旨哉言也。
近俗之忌祭致胙
不可使聞於鄰國也。
朱子祭祀食物賓客而已
何甞有致胙如時祭然哉。
爲我宗奉祀者。
不可以不知也。
삽화새창열기
 
右圖十有一。
說三。
捴叙一。
非余之言。
卽我皇考之敎也。
朱夫子居憂寒泉
參酌古今喪葬祭禮
以及冠昏而爲家禮
余小子姑旣追述於皇考之遺訓
竊又取義朱子故事
編之爲書
垂之爲則。
喪葬冠昏
未暇並及焉。
覽者詳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