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硕斋稿卷之九 (自动笺注)
碩齋稿卷之九
 海東外史
  
[李源]
公元1373年
李源者。
鐵嶺衛人也。
系出隴西
其先當遼金之難。
避地高麗
居渭原郡。
傳至英。
洪武六年
內附鐵嶺衛指揮僉事
文彬
孫春美。
孫涇
俱襲僉事
有子曰成樑
以戰功封寧遠伯
生如
壬辰之役。
提督保定山東諸軍以征之。
旣捷。
太子太傅中軍都督府左都督
戊戌。
土蠻而死。
時年五十。
死時囑其子投東國
盖知天下事不可爲也。
子性忠從如死。
性忠之子應祖。
甲申之變。
拔宅東歸
淮陽府。
混於樵牧
至其孫
始聞於朝。
武科爲豊川府使。
初源淮陽也。
不知寧遠伯之孫也。
亦不自言。
故人皆輕之。
里長
輒先拜。
里長答拜
於野
里長忽先拜。
源大驚曰。
里長何其恭也。
里長曰。
朝廷訪君矣。
乘傳
今上己酉。
提督生年
命建提督祠。
小牢
親綴誄文以侑之曰。
崇禎紀元後百六十二年歲次己酉十二月壬子朔十一日壬戌
朝鮮國王
謹遣臣某。
昭告有明上柱國光祿大夫提督保定山東等處防海御倭軍務総兵官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少保
公元1791年
寧遠伯謚忠烈李公
伏以昔公來思。
東人稽首
稽首曰咨。
大邦父母
公來不疾。
我不圖存
我公之惠。
我朝我藩。
維時公年。
纔逾強仕
舊甲四届。
月維十二。
滿天風雪
遼薊莾蒼
巫陽廣招。
逖矣遐荒
雲旂霞輪。
有無冉冉
怒氣壹欝
光恠如劒。
如劒如畵
志士眦裂
陰陽消息
是日何日
介冑駿奔
鼉鼓殷殷
大酒以酹。
稽首東人
東人曰咨。
欲報之德。
年年是日
家尸戶祝。
公靈在東。
壯我山河
福我壽我
受言孔多
謹以牲醴庶品
式陳明薦
尙饗
特擢爲嘉善大夫衛都捴副捴管
廷中感激
有泣下者
後二年
拜慶尙右道兵馬節度使
後五年
特授咸鏡北道馬節度使
廷臣有言嗜酒
不習戎事
北方士馬
不可以付此人也。
上曰。
若無李提督
八路其魚矣。
一方
何如八路之棄耶。
廷臣悚息
無敢言者
源長身美鬚髯
風姿凜然
有幽朔之氣。
孝承亦以武進
今爲折衝將軍
御製李提督致侑之文而不涕者。
無人心也。
中國之餘。
寄身東土
不甚知也。
今上拔之郞潛
歲中超遷至資憲大夫
大將鎭南北。
於乎盛哉
酬功勞之盛德至善
其永有辭天下萬世也。
[黃功]
公元1787年
黃功者。
浙人也。
甞官錢塘
甲申之難。
東歸同知樞府事。
丁未歲
泉州人陳得,林寅觀等九十五人
裝船日本
漂流至耽羅。
而有永曆十七年大統曆
衣冠不從胡制。
守臣具以聞。
相臣致和金壽興押送燕市
李端相,洪命閔維重,兪命胤。
皆言其不可
朝廷致和壽興議。
進士尹以健上䟽力爭
䟽入不下
朝廷以黃功漢人
使功諭送寅觀。
馳驛弘濟院。
相見痛哭
因歌念念詞曰。
爾今聽我原因
側耳擡頭仔細聽。
他國逢人須好話
爾今同伴相爭
到時莫說能文字。
到時莫說會當兵。
到時莫說回鄕土。
到時莫要誇其能。
四件勞心謹記
我將此事做人情
寅觀等泣數行下。
因貽書于廷中曰。
大明福建林寅觀,陳得,鄭禧謹上于諸公。
太祖高皇帝以來
至今三百餘年。
貴國親兄弟
關心腹。
壬辰年貴國有難。
朝援救。
顧我百衆之中。
亦有父兄從戎
及今敗船而來
貴國不爲寅觀指送明國。
陷於淸地
寅觀至此
口亦啞矣。
伏乞諸位上官惻隱之心
百衆之命。
爲啓朝廷
以甦殘喘
則雖爲貴國夜犬
不辭矣。
抵死不欲往。
朝廷迫功送之。
功與寅觀等飮酒論襟。
髮森衝冠
寅觀唱
智遠少子井邊遇母詞。
功唱劉智磨房相會詞。
操南音
涕泗橫流
功未忍驅送。
囁嚅不能言。
寅觀等知不可奈何
握功語刺刺
辭去
朝廷使譯張燦縛送燕京
傍觀者。
頓足悲號
功遂稱病不出而卒。
子成,俊二人
其後有世中者中武擧
順天鎭討捕使。
父母奴隷
投之讐仇之手。
使騈其命。
椎埋然諾之徒。
猶且恥之。
千乘之國相。
乃反甘心焉。
何以紀綱四方哉。
嗟乎豈樂爲哉。
[田好謙]
公元1636年
田好謙者。
廣平府鷄澤縣之馮鄭里人也。
大父應揚事顯皇帝
兵部尙書
允諧吏部侍郞
好謙以庚戌生。
鄕學
先是都督黃龍鎭東江
好謙往遊之。
崇禎九年
金人東搶。
遂侵東江
虜將奇好謙狀貌非常釋之。
好謙裸身行乞於路。
關西
節度使琳。
畫地書字通意
琳送之大將軍具宏。
命席地與酒。
却立不肯飮曰。
將軍無禮耶。
宏異之。
延坐堂上
客禮待之
遂置帳下
大將軍卒。
之子仁垕爲大將軍
好謙又事之。
南蠻向化人朴延。
領漢倭軍。
折衝將軍龍驤衛副護軍
壬辰之役。
指揮同知張龍
麻貴征倭。
留仕本朝
同知樞府事。
好謙娶其女。
有四男。
好謙身長八尺
魁傑有四方之志。
六經
流離逋播之際。
口不輟讀
及死。
東平鄭載崙曰。
中國淪矣。
蹙蹙所歸
朝廷廩余至老死
其何望之有。
惟恨身沒寢遠
名與骨俱朽。
纍纍北邙
將無知吾中國人也。
公盍圖諸。
崙悲之。
山人朴世采銘其墓。
好謙甞書與其井一曰。
北直廣平府鷄澤縣
南門第一牌牓劉翰林也。
第二牌牓應弼也。
第三第四第五
尙書公之牌牓也。
欲以推驗鄕里宗戚也。
赴燕
井一隨之。
廣平田氏井一來。
畵贈鷄澤山水
城南牌牓巋然者五。
歷歷如好謙言也。
井一尙書遺像藏之家。
英廟壬戌。
牲醪遣官酹之。
好謙之子之女爲李如梅之孫李著之妻。
之先。
亦因甲申之變而東來
有宗胤爲平安道防御使
兵部尙書之孫。
吏部侍郞之子
越在外國
廑典護軍而止焉。
諺曰。
渡淮而爲枳者此歟。
使好謙戈入燕。
天下事尙可爲也。
中州之大。
豪傑不生。
好謙亦落拓無所成。
悲夫
[康世爵]
康世爵者。
荊人也。
國泰
萬曆時坐法遼陽
都督劉綎征深河。
國泰戰死。
世爵時年十七。
步入深河。
求父屍瘞之山下
變服遼陽
兵部侍郞熊廷弼置之麾下
陽陷
世爵走馬登山上。
夜潛壕水。
南出
塞保鳳凰城
城陷
亡入金石山
日食木葉得不死。
間走義州
見虜彊大。
避地會寧府
作堂于豆江之口以居之。
康氏生長荊門
雖老矣不能忘。
燕居未甞不冠楚冠也。
世爵旣死。
會寧之人皆憐之。
因以楚冠名其堂。
江漢黃景源之如此。
世爵二子
善騎射
好氣義。
有楚士之風云
鍾儀南冠
義士悲之。
世爵
鍾儀一人也。
年六十。
老死北荒
朝廷得用
嗟乎惜哉。
[文可尙]
公元1635年
文可尙者。
杭州人
宋丞相信國公天祥十六世孫也。
世居楊子江
崇禎八年
托以漂海
來泊于海西殷栗縣
有詩曰。
流落腥塵萬事非。
聖朝文物依俙
江南庾信平生恨。
塞北郞幾日歸
三十年來風異響。
八千里外月同輝。
華音已變氊裘弊。
誰識楊江布衣
朝廷付可尙司譯之祿。
以終其身。
宋季浙人鄭臣保。
員外郞挈家渡海
居瑞山郡之看月島
士之不幸而遇戎狄之禍。
駕航而浮于海。
如若人者。
可勝數。
或隱于島嶼中。
入山不出
後世無聞焉。
豈不憐哉。
[安龍福]
安龍福者。
東萊府人也。
水軍
善倭語。
肅廟乙亥。
漂海入欝陵島。
遇倭被拘日本之五浪島。
時對
島主欲占欝陵。
邊臣爭不已。
而倭酋實不知也。
龍福謂五浪島主曰。
自欝陵距我國一日
日本五日
非屬我國者乎。
朝鮮人自往朝鮮地
何拘爲。
島主知不可屈。
解送伯耆州。
太守厚遇銀幣
龍福不受曰。
日本勿復以欝陵島爲辭。
銀幣非吾志也。
守遂禀關伯。
作書契授之。
言欝陵非日本界。
時舘倭若將生釁。
國人憂之。
不知爲馬島所瞞也。
龍福憤甚。
走蔚山海邊。
有商僧雷憲艤舟
龍福誘之曰。
欝陵島多海菜
吾當爲汝指其路。
欣然從之。
遂擧三夜
泊欝陵島。
時倭舶自東至
龍福目諸人縛之。
舟中人㥘不發。
龍福獨前憤罵曰。
何故犯我境。
龍福追至松島又罵曰。
松島山島
爾不聞芋山亦我境乎。
麾杖碎其釜。
大驚走。
龍福轉至伯耆州言其狀。
太守捕治之。
龍福乃詭稱欝陵監稅官
升堂太守抗禮大言曰。
馬島之居間矯誣
豈獨欝陵一事
我國所送幣貨。
馬島轉賣日本
設機詐。
米十五斗爲一斛
馬島以七斗爲斛。
布三十尺爲一匹
馬島以二十尺爲匹。
一束甚長。
馬島截爲三束
關伯何從而知之。
不能爲我達一書於關伯乎。
太守許之。
馬島主父時在江戶
聞之大懼。
乞於太守曰。
書朝而入。
則吾兒夕
而死。
子其圖之。
太守歸語龍福曰。
毋庸上書
且速歸馬島。
如更爭界者。
可差賫書來。
於是倭知不可復誑。
貽書萊府謝曰。
不敢遣人至欝陵。
當是時。
朝廷議割欝陵島以予倭。
彼龍福者。
非有職司重命令之嚴。
而出萬死之力。
跋涉水陸萬有餘里。
叱狡夷如小兒
折馬島之奸謀
使欝陵全島不入於倭。
其功可謂壯矣。
[許格]
公元1636年
許格者。
陽川縣人也。
五世祖琮左議政
父淮能詩
與權鞸,鄭碏齊名
至孝
贈司憲府執義
自號滄海
爲人忼慨不拘小節
談論古今治亂得失
崇禎九年
南漢下城
格時年三十
遂隱太白山
自號曰。
大明天地無家客。
太白山中有髮僧。
喜讀春秋
凡有哦詠。
皆以尊攘爲辭。
甞購烈皇帝御筆思無邪三字
鐫之加平郡之朝宗里。
盖取里名朝宗也。
海西
首陽山兄弟谷。
夷齊廟
三月十九日
曉登北山
焚香痛哭
年八十四卒。
格有友曰李保晩。
自稱大明居士
廢擧業。
幅巾緩帶
呼鷹闘鷄
馳逐呼呶於林麓墟野之間。
或笑或哭。
人莫能測。
有時彈琴命酌
花品藥。
不問山外事。
超然出世人也。
保晩遠祖集。
高麗王氏守節
格,保晩甞與遊楮子島。
父老傳其事。
往往流涕者。
海左布衣
匪風下泉之思。
至於沒身江湖無悶焉。
豈不賢哉。
[胡克己]
公元1620年
克己者。
五峰先生之後也。
萬曆庚申
進士及第
泛舟登州之海
颺漂至于鳳山郡。
東人不甚知也。
流落北方
居利城
克己文章
天文地理醫藥卜筮
慷慨泣下。
有詩曰。
儂家近隔岳陽樓
斑竹籬邊湘水流。
遙憶故園磯畔
幾年閑繫釣魚舟。
北士傳誦
後徙北靑府之城池洞。
其孫斗弼訴于王。
御筆書胡克己姓名華陽東廟錦屛
命世祿其後
胡氏大賢之裔也。
乘桴東海
能免被髮左袵之恥。
使當時搢紳子弟
不入福建緬甸
東浮于海。
則夫豈有拘繫流離之辱哉。
漢獻帝之子
日本郡王
至今祠廟
香火不絶
宋德昭之孫投高麗
冠冕五百年。
蟬聯舃奕
君子於此
天理之難誣也。
[慶河昌]
公元1627年
慶河昌者。
東人也。
往來於本朝慶興府撫夷堡,造山堡。
交易貨市
天啓丁卯
滿州大強
極東貢皮毛
河昌乃率其子其羅囉,只屯阿等入熊島。
自立爲將。
不肯滿州
崇禎丙子
本朝滿州
河昌滋恥與滿州和。
移住獐島。
中國通
滿州使告本朝
俾發舟師一千往取焉。
本朝北道馬虞侯
公元1637年
劉纘
先與滿州使將精兵五百。
西水羅浦鼓而行。
島人且羅汗住移時
只於巨乃等。
販賣慶源府
纘先捉而同舟將抵島。
河昌命子吉羅,侄牙豆,宗族介,從人古郞阿。
潛理三艇。
毒箭叢林中。
纘先裨將希龍進薄之。
皆被獲。
具告河昌。
移住獐島。
纘先乘夜四圍
先以一百八十砲匿山後
河昌變出不戒
急率部下
持兵奔巨藪。
砲乃齊發
飈如風雷
河昌與其男婦十五幷受縛。
弓服矢房鎧甲
盡爲纘先有。
及還。
執送滿州
崇禎丁丑
滿州發兵搜島。
男婦五百處之也。
春地遣差人沙將至。
本朝三千斛以餉之。
崇禎中
滿州虜寢盛。
東搶本朝
北服蒙古
時犯山海關
所向無敵
李永芳洪承疇相繼投降
天下之勢。
十去八九矣。
彼慶河昌者。
東鄙之賈也。
尙能保孤嶼
毅然不撓
抗方盛之強虜
何其壯也。
地偏衆少
人無遠略
竟爲滿州禽。
哀哉
松山祖氏之降也。
蒙古二千。
仗義不少挫。
大怒
誘以酒食
俾去弓劒
驅出平野
鐵騎蹂之。
蒙古素閑戰。
徒手搏戰
能殺虜騎數千而後盡死
髑髏尙今在錦州東川
孰以夷狄而少之哉。
[朴延]
公元1628年
朴延者。
阿蘭陀人也。
崇禎元年
漂流湖南
朝廷
公元1631年
隷訓局。
將降倭及漂漢人
初名胡吞萬
工於兵書
能製火礟精巧
孝廟四年
有漂舡泊珍島郡。
舡中三十六人
衣冠詭異
鼻高目深。
不通言語文字
或云西洋人
云南蠻人
朝廷命延往審之。
延見其人。
言語淋漓
至於泣下霑襟
而其人皆通星曆
善鑄鳥銃大礟
遂以其人分隷京外諸營。
其後十四年
湖南左道水軍節度營者八人
潛乘漁舟
逃之日本之長碕島。
倭酋書報朝廷曰。
阿蘭陀卽日本屬郡
而今貴國八人逃至長碕。
朝廷始知朴延亦阿蘭陀人也。
延居大將具仁垕麾下
子孫遂編訓局之軍籍
阿蘭一名荷蘭
一名紅夷
亦曰紅毛
在西南海中。
明季據臺灣
後爲鄭成功所敗。
倭人阿蘭互市外援云。
昔有蝦夷國前人世琉兜宇須者。
漂留耽羅二十餘年。
至萬曆壬辰
爲倭嚮導
朴延爲國效其能。
遂傳紅夷礟之制。
奇哉。
[安克諴]
安克諴者。
龍川府人也。
勇力聞於東海
能文章。
忼慨膽略
天啓中
人日盛。
數犯朝鮮
朝鮮以李希健守龍川
號曰洪陽君
克諴事洪陽君。
龍骨城。
金人攻之。
城中兵散。
洪陽君走。
時克諴之父浚。
李立設柵浦口
死守計。
李立爲將。
克諴辭洪陽君。
公元1636年
從之。
一日三戰三勝
歸附日衆
衆至數千人
毛文龍遂聞于朝。
嘉之
李立都督
賜銀字牌。
先是
劉綎戰死深河。
克諴欲提戈入虜中以快志
有兄克諧尼之。
太息而止。
時年十八。
崇禎九年
林將軍錦州衛
及還。
義州崔孝一,宣川車禮仗劒至。
克諴曰。
君輩遠訪我。
寧有意乎。
曰。
中原亂矣。
計安出。
克諴大悅
與共事。
一曰
吾入登州得兵。
瀋陽
子與禮東海而起。
不難滅矣。
克諴抵掌笑曰善。
入中國得褊師。
橫行海岱間。
莫如崔君。
大事制機偵敵。
莫如車君。
戎器以待變。
克諴不敢辭
一曰善。
誓天自結
或聚嘯山谷
或托以海商
泛舟遊於登萊之徼。
里中皆笑曰。
彼輩自稱大丈夫
乃反爲販貨翁耶。
克諴與禮
送孝一入中國
酒酣以歌。
克諴和之
中夜乃泣。
平明
一浮于海。
潛往瀋陽
克諴市駿馬利劒。
時陟戍樓
北望遼山
欷歔彷徨久之
事大謬
被執於金人
其主遣使朝鮮
捕克諴甚急
或勸之去。
克諴曰。
吾矢一死焉耳
遂爲其所捕。
使械至漢陽殺之。
臨死
瞑目使曰。
恨不殺胡賊以報明天子耳。
死於瀋陽
從父弟元轍素卓犖有氣節。
金人鴨綠
江。
夷禮亮之族。
朝鮮人紿之曰。
唉元轍。
若以何罪欲受刃爲哉。
若元氏也。
元氏無罪
何爲哉。
元轍大呼曰。
爾不聞禮亮之弟車元轍乎。
男兒死耳。
豈變姓而偸活耶。
遂見殺。
江漢黃景源陪臣傳。
如崔孝一,車禮事。
爲其傳頗詳。
獨於克諴而闕之者
史之觖文也。
[白大鵬]
白大鵬者。
典艦司之奴也。
能詩飮酒
俊逸橫健。
有烈俠之風。
甞與劉希慶遊。
二人者俱以詩聞於世。
大鵬甞有詩曰。
醉揷茱萸獨自娛。
滿舡明月枕空壺。
傍人莫問何爲者。
白首風塵典艦奴。
豪宕不肯如此
萬曆初。
通信使許筬日本
壬辰之役。
廵邊使李鎰。
戰于尙州以死之。
時鎰遁去。
從事殉節
贈卹甚優。
獨大不與焉。
人皆嗟惜之。
余甞銘義士金鎰之墓。
尙州人也。
當李走時
金鎰力戰死。
有女年十七。
負其屍而葬之。
碑而不刻曰。
後當有銘者。
其後二百年。
今上築壇以祠戰亡諸人
余乃銘其碑。
其言始驗。
[金禹錫]
禹錫者。
柔縣人也。
好氣節。
飮酒賦詩
坎壈不平
崇禎丙子
淸人東搶。
禹錫避冦慈母山城。
朝廷講和
作詩大書城門曰。
我是大明天子民。
皇恩
黑蛇
(指萬曆癸巳救倭亂時事)人間今日知何世。
寧蹈東溟恥帝秦
淸將見之大怒
欲斬之。
禹錫然不屈。
其子應元年十歲
禹錫乞以身代。
淸將亦感其孝。
幷釋之。
忠信篤敬
蠻貊之邦尙可行。
聖人豈欺余哉。
當時滿漢之間。
禹錫之勇聞天下
朝廷終未能拔而用之。
惜哉。
[麻舜裳]
公元1597年
麻舜裳者。
麻貴之孫也。
萬曆二十五年
倭冦朝鮮
帝命総兵麻貴南北軍以征之。
副將解生。
參將友德
破賊靑山縣
又破之稷山縣
貴與陳璘劉綎董一元四路
居東
當倭酋淸正
連戰破之。
前後俘獲千計
右都督
朝鮮之復。
麻公爲首功焉。
貴子里光。
甞以遵化総兵
戰死深河。
有子曰舜裳。
世襲指揮同知
深河之役。
被擄入胡中。
六年而逃。
天啓丁卯
督餉于登州
漂海海西之豊川府
朝廷不敢用。
舜裳亦不自衒
淪落不復聞焉。
甞遇大臣金堉
南方養蠶事。
盖其意欲以諷養士養蠶也。
不得志
於湖水之南。
當麻將軍東來也。
伏轅之外
不敢仰視
今其孫之來也。
不得霑祿。
盖其勢使然爾。
[洪純彦]
洪純彦者。
南陽府人也。
嘉靖中
純彦以通事赴京。
美女價直千金
乞銀于僚官。
如其以往見其女。
垂首不言而涕。
純彦問之。
女曰。
江南人也。
隨父之官
父死無以返葬
自鬻營歸耳。
彦聞而悲之。
予其銀而歸。
貸銀者以積債不還訴于官。
謫配嶺東
其後女子適于石星
歷官禮部尙書
東使至。
輒問純彦所在
敬王赦還。
復爲通事
宗系辨誣使。
又赴京。
關禮部。
石星及夫人招見。
道謝舊恩
竣事以還
敬王嘉之
光國勛。
封唐陵君
夫人甞自織錦百端
每端繡報恩三字
以贈純彦。
敬王命純彦所居洞名報恩緞洞。
壬辰亂。
石星兵部尙書
力主出兵之議。
一女子之微。
而能洗東國之宗誣。
又能出兵以復其國。
可謂壯哉。
[羅德憲]
公元1603年
德憲
字憲之
其先豫章人也。
宋末。
有浮海而東者。
受籍于羅州
羅州人
萬曆癸卯
武科事昭敬王
及椵島劉興治之難。
德憲接伴使島中
獲其隱情以聞。
崇禎癸酉
信使赴瀋。
金主列兵衛甚盛以見之。
德憲嶷然也。
甲戌
又赴瀋。
會有譌言本朝助兵皇明
挾討金人也。
金人德憲甚困焉。
丙子。
又赴瀋。
平壤
金使者俄爾代請德憲還。
待其事竣
偕之瀋。
德憲曰。
爾之於爾君之令。
猶吾
公元1633年
之奉吾國命耳。
不敢違一也。
不從
觀察使洪命耉以金使者
與西㺚至。
欲藉西㺚之言而共尊其主也。
不許西㺚之貢幣。
金使者不聽
至于王京
太學生交章請斬之。
街路童子瓦石逐之。
金使者遂逃還之義州
德憲曰。
朝鮮徒尊南朝
奈何不識天命
德憲曰。
我國臣事明朝
且二百餘年。
若敢以嫚語甞我耶。
金使者曰。
諸王子議加號
雖欲不從得乎。
德憲大叱曰。
吾首懸汗庭。
吾志不可屈。
乃與回答使李廓
俱到瀋館。
四月十有一日
數十騎來言汗欲受賀。
德憲曰。
得死所。
李廓東向四拜
冠帶
因拔劒授人曰。
必欲劫我。
速斫我頸。
二人相與解髮
騈首綰䯻
交手指堅握。
鉤連而卧。
金主又縱騎促之。
二人驅之南郊
時金主受僭號
曰寬溫仁聖帝
國號大淸
年號崇德
固山諸王子。
繡襖紅纓
排列左右
二人就班氊帷
劒槊相戛
獰胡如堵。
二人山立其間
張目視之
主令其下執二人手脚而倒之。
髮鬚盡落。
德憲時年六十四。
尙力拒如搏戰狀。
金主誘之曰。
參賀生。
參賀不生。
德憲厲聲曰。
寧不參賀不生。
不忍參賀而生。
於是鞭箠交下
血漬于衣
地爲之赤。
漢人投降者。
莫不赧然欲死。
其明日
主祠東郊
又執
二人䝱之拜。
德憲曰。
殺則殺耳。
罵遂不絶
虜又敺之。
右脇
饋饌德憲
氣絶復蘓
踢其器。
明日
金主大會
將議殺二人
金主之兄之子要魋諫曰。
彼以死爲榮。
若果殺之。
我有殺使之名。
有成仁之節。
亦恐貽笑他國
金主遂不殺
緘書以授德憲
德憲開緘視之
主使百騎德憲通遠堡
德憲自念金主書押以新印。
不可以齎往。
不可以毁棄
乃潛置紙布笥中
負以一馬
謂堡人曰。
馬瘏矣。
姑送瀋陽以俟之。
於是邊上傳言德憲參賀虜庭
觀察使請斬之。
吏曹判書金尙憲二人抗義明白
不當斬。
王命德憲白馬城
宣川府。
都督沈世魁。
因俘人聞二人不屈狀。
于皇朝曰。
逆虜迫䝱。
朝鮮守義
居數月。
金人東侵
王如金主營。
金主問羅德憲安在
嚮者若不屈。
不得相見耶。
瀋人德憲抗節圖而美之
烈皇帝沈世魁奏。
監軍御史黃孫茂
降勅褒諭
而世魁死。
莫得以聞。
德憲後爲統御使
庚辰卒。
德憲爲人簡亢莊重
言議激厲
料事動輒神。
甞金使之來也。
躍馬而逸。
人皆驚惑
德憲就見兵曹判書
令支供者往候東門外曰。
此虜必陰覘南漢
欲人不得測。
然歸必少憇
外。
若先迎候
不敢謂我無人
已而果若其言。
金使憮然色沮
謀畫往往出奇如此
今上戊戌
特贈兵曹判書
謚曰忠烈
若使羅德憲不遇其時
卽亦行間之一武夫而止焉耳
困頓顚躓死而不悔者。
雖於洪皓朱弁
未易多讓。
於乎偉哉。
[西山大師]
西山大師者。
山人也。
俗姓崔氏
昌世箕子參奉
師誕三歲
而有老人謂其父曰。
吾訪少沙門耳。
遂以兩手擧兒。
呪數聲撫其頂曰。
雲鶴字此兒。
因忽不見
以故名曰雲鶴
甞與羣兒遊。
立石爲佛。
聚沙爲塔。
及長。
風骨英秀
力學靡懈。
事其親至孝
十歲父母歿。
就學泮宮
欝欝不得意
南遊智異山。
悟禪旨。
聽法於靈觀大師
剃髮崇仁長老
年三十
中禪科。
自大選陞禪敎。
兩宗事。
喟然歎曰。
出家之志。
在於斯乎。
解綬歸楓岳。
壬辰之役。
國王西幸龍灣
仗劒道謁
王曰。
世難極矣。
爾可弘濟耶。
遂泣而拜命
命爲八道十六宗都捴攝。
方岳禮遇之。
當是時。
雪英起於關東
處英起於湖南
師募緇徒一千五百。
關東湖南僧軍五千人
提督李如松
戰倭于牧丹峯。
斬獲甚多
宵遁
師以勇士百人
迎駕還都曰。
臣年八十。
精已耗矣。
請以戎事
公元1784年
屬臣之徒惟政處英。
歸老西山
惟政雪英也。
王嘉其志。
賜號國一都大禪師禪敎都捴攝扶宗樹敎普濟登階尊者
甲辰正月二十有三日
比丘於竗香山圓寂菴。
爇香講法
影本書其背曰。
八十年前渠是我。
八十年後我是渠。
趺坐而逝。
年八十五。
法臘六十七。
異香滿室
二十餘日而始歇。
法號休靜
名其堂曰淸虗
甞登香爐峯題詩曰。
萬國都城如垤蟻。
千家豪傑若醢鷄。
師雖鞱光不耀于世。
而問道者日衆
李提督甞以詩贈之曰。
無意圖功利。
專心道仙
今聞王事急。
捴攝下山巓。
李如松亦稱細玩尊書。
足覘所養
予以紅柬。
東征文武諸公
以爲國討賊。
忠誠貫日
不勝珍謝。
各以銀五兩靑布一段
謹助義饗。
勑使行人司行人薛藩
欽差經略保定山東等處防海御倭軍務加一品服兵部右侍郞宋應昌
贊畫兵部員外劉黃裳
兵部主事袁黃寬。
督陣葉邦榮。
參贊軍機同知文彬
知縣趙汝梅
經理戶部主事艾維新
欽差布政司都御史韓取善
遼東都司張三畏。
經歷鄧璠。
欽差提督保定山東等處防海御倭軍務総兵官中軍都督府都督寧夏伯兼太子少傅李如松
協守副総兵都督楊元。
協守副総兵李如栢
右協守副総兵都指揮張世爵。
原任都司李鎭
都司吳夢豹。
遊擊章接。
遊擊李文昇
督陣遊擊徐輝
義州衛參將李如梅
參將尙志
統領宣府東路副総兵楊紹先
提督標下中軍參將方時
統領宣府副総兵自強
統領宣府遊擊周弘謨
統領大同營遊擊高策
統領大同營遊擊谷燧。
遊擊王承恩
統領標下丁遊擊李寧
眞定遊擊趙文明
保定遊擊梁心。
陝西遊擊高徹
山西遊擊朝卿
參將邦哲
經畧標下遊擊世禎
密雲標營都司方時
建昌車營都司王問。
海南遊擊吳惟忠。
參將胡澤。
遊擊王守寬。
遵化左營參將李芳
原任參將張應种。
參將夢徵
參將國賦
參遊佟養中
參遊胡鸞寬。
副総兵佟養正
副総兵承訓
副総兵大受
原任副総兵守廉
副総兵王維貞。
副総兵王有翼。
副総兵吳希漢。
經歷孫論。
經畧委官通判君榮
旗皷中軍王承恩
中軍汝禎
答應李起明。
經畧沈思賢。
遊擊張奇功。
遊擊葛逢
遊擊惟敬
遊擊戚金。
遊擊王友迪。
監督都司大有
遊擊戴胡弁。
參遊李郁
參遊李如梧。
參遊趙之牧。
參將周易拜。
見重中國人有如此。
今上甲寅
命建遺
像之堂。
宸章銘之。
[鄭鳳壽]
公元1592年
鄭鳳壽者。
東府人也。
世居關西鐵山府。
鳳壽爲人
忠厚膽畧
身長七尺
萬曆壬辰之役。
武擧
從軍有勞
父死。
守其墓不求仕
甞試劒舞鞘。
如有邊憂者。
悊皇帝七年
建州虜騎十萬。
夜渡鴨綠江
左右
一抵朝鮮
一抵東江
東江都督毛文龍之所鎭也。
虜聞鳳壽名。
遣令箭招之曰。
來則獲全
否且屠之。
鳳壽曰。
不幸遭難
將死且報國
時節制使張士俊龍骨城。
乞降於虜。
虜以士俊龍骨鎭將
鳳壽計龍骨地險多。
可以大事
壯士李光立馳入城。
是日將臺旗竿
雙虹閃起。
白黑雲自東西來。
相盪者久。
人皆恠之。
武士宗敏泣見鳳壽。
與同死。
鳳壽曰。
君可募關西少年乎。
宗敏曰。
喪亂之餘。
莫有應者。
爲之奈何
鳳壽有弟曰麟壽善計事。
有氣節。
乃言曰。
可以術紿。
未可義說
鳳壽曰。
擧義而先以詐動衆可乎。
麟壽曰。
不然
成安君不用奇計
終有泜水之敗。
安平君一城而復全齊
徒以神師惑衆耳。
遂令宗敏紿少年
編之軍伍
虜使士俊一城男婦
負米十斗送灣上。
違者將斬之。
鳳壽大喜曰。
大事成矣。
遂令宗敏宣言於衆曰
虜憚我衆。
負米
公元1784年
名。
而實欲誘而致之死耳。
衆皆洶洶
明日
士俊下令城中十歲以上皆會倉下。
士俊與諸將坐盡忠樓上
開倉分米
一人五斗
一人三斗
宗敏使壯士矗立挺身按劒
入衆中。
立於積米之上。
大呼曰。
唉。
若等今日負米而往
明日死於鴨水耶。
唉若等寧食此米守此城。
而爲忠臣乎。
唉若等所恃而守城者米也。
米散而何食焉。
衆乃應聲
咸願守城。
矗立曰。
鄭將軍在矣。
時不可失耳。
壯士李希老拔劒而呼曰。
吾將定矣。
揮劒招衆。
衆皆踴躍
扶鳳上肩輿至將臺
士俊左右虗無人。
鳳壽分署諸將四十餘人
宗敏中軍
士俊請往義州
諸將皆言斬之爲便。
鳳壽曰。
士俊欲往義州者。
欲激虜而來也。
虜至可破。
遂縱士俊
士俊果引精甲三百。
北山叢木中。
擧火而發。
乘夜入城。
壽命斬之以殉虜。
退居數日。
虜兵三萬。
圍城數匝。
城上人爲胡語罵曰。
羯虜敢戰。
戰且速。
欲食汝肉。
虜酋大怒
擁楯而前。
呼聲山谷
城上矢石齊發
前驅數千皆斃。
橫尸滿谷。
自卯至
大戰五。
大敗走。
遣人獻俘毛文龍
文龍大喜
便宜專制
授鳳壽守備都司之職。
賫以銀牌
書勞之曰。
忠心貫日
壯氣干霄
時虜兵在良策館。
精銳
千。
夜襲營大敗之。
前後大戰獲醜
以其功拜義州府尹
湖南馬節度使
及卒。
兵曹判書
謚曰襄武
[李亨翼]
公元1636年
李亨翼鍼醫也。
崇禎丙子
扈駕南漢城
先是人犯西塞
觀察使節度使皆走。
一夜王京
駕幸南漢以避之。
昇平金瑬完城崔鳴吉倡和議。
欲背明天子
爲臣妾於虜。
翼遂泣言于上曰。
噫嘻何時也。
君臣父子
背城一戰
以殉社義也。
元孫大君江都
庶或重恢
不然而與虜和。
殿下還都
面目臣民乎。
西塞將兵者。
以賊遺君
罪當斬。
請與主和之鳴吉擁兵不勤王者並斬之。
用激士氣
上曰。
爾言慷慨
予當思之。
未幾
鳴吉議行
而亨悲憤死矣。
嗟乎
當是時。
沈淪方技間。
無官守之責。
鳴吉勢傾中外
忤之則立死。
傑然不懾。
請斬其首。
何其壯也。
余甞以爲若人者。
胡銓不及也。
湮沒無稱
惜哉。
夏無且藥囊荊軻
尙聞後世
翼乎。
[田滿車]
田滿車者。
海州人也。
隱居首陽山下。
山多
有淸聖廟立焉。
聖廟者。
夷齊廟也。
滿車年七十。
磊落忼慨
與其妻耕首陽之野。
夜讀書。
無知賢者
肅廟己卯
大饑
朝廷求糶於燕京
諫臣鄭澔言其不可
廷議牢定
泛舟東海
分賑諸路。
滿車作詩以辭之。
其詩曰。
聞道燕山
東輸二萬斛。
莫貸海西民。
首陽綠。
又曰。
我本淸寒一牛
輟耕閑放峽中
騎來不向人間路。
恐飮當年洗耳流。
逃之山中
採薇而食。
不知所終
伯夷叔齊者殷人也。
恥食周粟
固然也。
田先生
海外逸民耳。
不識天子
不以救其飢。
豈不遠過哉。
[尹儋]
尹儋字漢卿
南原府人也。
曾大父衡志以布衣
丁卯和議
請斬虜价。
直聲天下
漢卿偉長者。
深沈大略
富貴名利
不足當其意。
欝欝雲霄想。
卜居峽江之上。
妻孥琴書鷄犬載一舡。
張帆而去逸。
飄然不可測者。
有時騎牛城市
市酒飮。
啞然笑曰。
使我爲世用
心勞於慮。
身勞於事。
弊弊不能休。
存者幾何
今我田有粟山有薪。
踽踽而行
恂恂而處。
於我何有乎哉
遂隱不返
余聞漢卿甞居越中。
聞魯陵鵑聲。
未始絫欷太息也。
嗟乎
漢卿遊方之外者歟。
[朴泰星]
朴泰星者
密陽府人也。
生三歲。
其父死。
及長。
泫然恨未承父顔也。
年六十三。
而遇父死之年。
乃具衰服
廬其墓側。
日侍墓呼哭。
墓前立古杉一樹
鳥巢其顚。
䳺身鳩色
人莫能名
星出廬戶
鳥乃繞坐苴杖
及抵墓。
鳥飛上樹
泰星哭。
鳥亦哭。
曲折往復
相上下。
泰星止哭
鳥亦止哭
自墓至廬。
苴杖而下
入其戶乃去。
日以爲常
三年如一日。
免喪
不知所之
詩人李秉淵作異鳥歌
村之士女至今歌之。
當朴孝子之世。
有能觀感如鳥者哉。
夫子曰。
可以不如鳥乎。
於鳥無愧色焉。
斯可乎哉
[崔老]
老者
成歡驛吏也。
世爲吏於成歡驛。
年七十餘。
戊申之難。
時賊勢熾張
湖嶺戒嚴
驛丞走。
閭閻爲之一空
雛鷄乳狗布野鳴號
崔老未忍去。
與老卒守亭館
賊首李麟佐以三千兵次于驛。
張樂飮酒
崔老供給惟勤。
四鼓
賊衆皆睡酣。
警柝不響。
旗竿燈火盡滅。
閴若無人
崔老使卒潛伏後峯大呼曰。
成歡驛吏
崔老曰諾。
金吾緹騎十百輩。
方捕賊而來
汝丞安在
曷不秣馬以竢。
否則斬之。
崔老連聲應諾而出。
聲振林谷
奮挺左右衝突
因放馬庭中
蹄趹以撓之。
賊衆方睡酣。
變出倉卒
惶急驚動靡所定。
太半散亡
佐急回軍
軍聲不振
因爲元帥所擒。
老老死。
名亦不傳
人稱崔忠臣云
余甞到成
歡驛。
所謂滌愁樓者。
老死守之地也。
徘徊登覽
惆悵者久。
當是時。
將相而與賊相應。
觀望成敗者。
若人何如哉。
[田橫]
田橫朝鮮州牧前洋。
一名嗚呼島
土甚肥饒
産楮㯃箭竹
周九十五里。
有古遺址
石砌宛然
傍有小嶼曰巾。
似是田橫掛巾處。
田橫者。
齊王榮之弟也。
高祖定天下
與其五百餘人
入海居島中
高祖使使召之。
洛陽自剄
見地圖綜要。
田橫在卽墨海外。
余求之渤海
朝鮮洪州地也。
使田橫縱五百義客。
朝鮮衛氏以爲援。
結匈盧綰
南聘淮陰侯代相
激起稷下奸人
揭竿一呼
直趍洛陽
天下事未可知也。
高祖一統
卜世四百。
動兵作難
亦難乎哉
海上水師估老。
尙有指點下者有以也。
得人死力也。
[飛鴻湖]
公元前100年
飛鴻湖在朝鮮城府南九十里。
其縱長六十餘里。
其深六百餘尺。
中有島曰看羊。
洲渚平衍
草樹之傅焉。
沙潔如鋪練。
北海一舍
蘓武者。
平陵侯建中子也。
武帝天漢元年
中郞將
節使匈奴
匈奴北海無人牧羝
傳云匈奴北海上。
不知匈奴彊域。
徒指爲坎維之大澤也。
嗟乎
始得
朝鮮
不亦奇哉。
湖之名以鴈書也。
島因牧羝而稱焉。
然其俗鹵樸。
不能載之書策
或有之者
司馬匈奴傳曰。
匈奴東接濊貊朝鮮
於是匈奴北抵朝鮮可知也。
遼東所謂木郞古。
卽其墟云。
[九峰山]
公元436年
九峰山在朝雲山郡東二十里。
山有九巒故名。
猛獸
中麓有封若堂。
皇帝墳。
宋文帝元嘉十三年
大燕皇帝馮弘
拓拔氏所困。
尙書陽伊。
請迎於高句麗
高勾麗王巨璉。
廬,孟光
將數萬衆往迎之。
龍城
盡取武庫精仗。
大掠而歸。
馮弘遼東
巨璉遣使勞之曰。
龍城王馮君。
適野次。
士馬勞乎。
慙怒
巨璉處之平郭
尋徙北豊。
素侮高勾麗。
刑政賞罰
猶如其國。
巨璉乃奪其侍人
質其太子王仁。
大怒
遣使入宋。
上表求迎。
文帝王白駒等迎之。
巨璉命孫漱,高仇等。
于北豊。
九峯山
謚曰昭成皇帝
衛滿燕至朝鮮
建國自王。
朝鮮人號衛滿燕王
九峰山塚。
衛滿所藏。
馮弘
輿地圖
九峰山挾加屹嶺過砥嶺。
臨江而造山者。
世傳衛王墓。
是爲衛滿所藏無疑也。
若然者。
九峰山馮弘之墳乎。
弘之長子崇降拓拔氏。
封遼西王
十郡地。
承制假授文官尙書
武官征虜以下
噫。
去父
不孝也。
國難不入
不忠也。
十郡之衆。
南面稱王
傑然爲蕃胡酋長
聞其父喪國而依高勾麗。
遂見戕焉。
淟涊不之顧。
反乞媚於讎敵
晉有申生
何如哉。
[滄海]
公元前127年
滄海卽今朝鮮江陵府東十里
有海其外
漢書食貨志曰。
彭吳穿濊貊朝鮮
滄海郡。
史記如淳註云。
郡縣滄江
或曰東夷君長
漢書武帝本紀曰。
元朔二年
濊君南閭叛。
遣將討平之。
以其地爲滄海郡。
朝鮮傳曰。
朝鮮右渠
遼東內屬
武帝以其地爲蒼海郡。
高勾麗時稱河西良
新羅時稱溟州
高麗時稱臨瀛
張良二十歲。
秦滅韓。
爲報仇。
陰求客刺秦皇帝
東見滄海君力士
鐵椎重百二十斤。
秦皇帝東遊博浪沙中。
力士狙擊之。
誤中其副車
秦皇帝大怒
天下甚急
更姓名。
亡匿江陵府南三十里瀕海而山者。
海靈
其上有神祠。
舟楫而過者。
輒賽而後
利涉焉。
世傳滄海君以爲神。
食玆土。
山之名以此
或曰
江陵古濊國也。
宜陽殆五六千里。
留侯曷能致其身哉。
余曰。
濊與貊隣國也。
高祖時
北貊致梟騎漢伐楚。
當是時。
東夷之人。
中國通
天下亂。
海岱子弟靡然而東。
不常往來
不至濊哉。
且以匹夫
謀刺秦皇帝亦難矣。
固多
智。
逃秦購。
力士不過椎埋愚悍之流
何術秘跡秦皇帝之世乎。
良已料此熟矣。
故求力士
於大夷門而於滄海
事已。
送出故道
秦人不測端緖
驚動䧺桀
秦皇帝虎狼也。
莫敢仰視
一朝副車爲人碎。
而購之不得
秦亦不足畏
於是鋤耰棘矜
俱起亡秦
智巧甚矣。
[五國城]
公元1127年
五國城朝鮮均州北二十五里豆滿江南豊山
一名雲頭城
有古遺址
均州今爲會寧府
因山爲陵者二。
皇帝塚。
傍有纍纍衆墓者。
侍臣葬。
得金銀器鐵錢
皆刻政和崇寧年號
銅爐畵雲極精巧。
三足蹇。
熾炭
三月不燼。
水犀角觚亦奇古
俱爲朝鮮宰相鑑賞
宋欽宗靖康二年
金虜執徽宗欽宗
拘之大定府
徙之均州五國城
城在三萬衛千里
遼史營衛志。
五國是也
徽宗高宗紹興五年崩。
欽宗二十六年崩。
以大天子而屈於醜虜
捨良嶽而就荒裔之鄕。
哀哉
揚應忱諭高麗欲迎二帝
高麗畏金不敢從。
吳革結義士。
將以劫還也。
范瓊所殺。
天下包羞不忍忘。
高宗一聽秦檜
父兄之辱。
傾國以事讎虜
藐玆臨安
專意湖山
輒殺名將
爲虜除患何哉
嗚呼
秦檜不誅而岳
飛誅。
二帝雖欲返。
得乎。
[椵島]
公元1621年
椵島在朝鮮鐵山南洋一舍半。
幅員四十一里。
市廛聯絡
貨賄輻湊
或曰皮島
朝鮮方音爲皮木也。
毛文龍東江鎭八營
水路東南七十餘里。
有身彌島。
延袤加椵島三之二。
文龍刻石雲從島。
分兵屯之。
明悊皇帝天啓元年
滿州虜陷遼東地
都司毛文龍率軍數百。
山海關浮海至朝鮮龍川郡。
潛襲鎭江
擒叛賊佟養眞
朝廷文龍副捴兵
仍加欽差平遼便宜行事左軍都督府都督同知蟒衣玉帶尙方劒
參將陳繼盛。
遊擊毛承祿,時可達,王甫張魁,曲承恩王承鸞,馬應魁,宋尙元,林茂
都司李鉞王士善,李鑛,陳希順,宮養棟,毛有恩。
參謀應貞
參將易承惠,張繼善劉可紳。
並在麾下
遼廣士民
相繼投島。
至四十餘萬。
朝廷監軍梁之垣領四千騎。
朝鮮復遼東
文龍從命
朝鮮畏其喝。
使兵曹判書金瑬石頌功
朝鮮登州
渤澥金帛
舳艫相接
朝鮮饋遺
冠盖不絶
文龍自稱海外天子
縱兵朝鮮碧潼諸城
居民首。
奏捷曰殺奴酋獻䤋。
朝廷不省也。
烈皇帝崇禎二年
遼廣經略袁崇煥
文龍寧遠海中
數其罪而誅之。
遊擊陳繼
公元1630年
盛代其任。
劉興祚,興治自北亡歸
興祚戰死寧遠鎭
興治與繼盛失和
崇禎三年
興治作亂
殺繼盛據島。
朝鮮前將軍李曙,副元帥鄭忠信伐之。
興治劫其衆。
入登洋島。
先是馬姓者居島窖中。
隆冬不知寒。
木實
言必有驗
未幾乘舟去。
有興治亂
故名其窖曰馬神仙窟
椵島鎭欲控制滿州也。
北通朝鮮
南連登萊。
東抗遼瀋
衆至四十萬。
保障海門
隱若一敵。
若使毛文龍乃心王室
克復爲業。
袁將軍掎角而進。
區區小醜
不血刃而戮之。
文龍不出此。
無補於國。
畢竟狼狽無餘地。
大可寒心哉。
[肅愼故城]
肅愼故城
朝鮮北靑府東三十五里。
名甫靑社
築城三千四百九十七尺。
後有石茸山五川水
女眞所據。
高麗女眞爲郡。
元奪置三撒鎭。
朝鮮靑州
後改北靑都護府
肅愼周武王時
楛矢石砮
周公輔成王
遣使入貢
秦漢不相通
曺魏景元末入貢
魏賜其王褥鷄錦罽緜帛
晉惠帝元康初入貢
元帝中興
入貢
成帝時
通使石季龍
其國在不咸山北
不咸山者。
金人所謂長白山
朝鮮所謂白頭山
肅愼韓,魏時爲挹婁。
南北朝勿吉
唐時靺鞨
其路險阻
車馬不通
巢居
穴處
父子世爲君長。
無文墨。
言語爲約。
肅愼氏以靑石爲鏃。
北靑古城
耕田往往得之
一寸
縱殺三分一。
中有稜。
上廣下尖。
廉利可用。
肅愼宮室器服車馬
邈然無所考徵
石鏃至今千有餘年。
尙能傳之東國
奇哉。
[劉仁軌城]
公元665年
劉仁軌城在朝鮮南原府治
廻數里。
里廛取法井田
畫爲九區
其址尙歷歷
唐帶方州刺史劉仁軌旣平百濟餘孽。
屯兵古龍郡。
南原
立唐社稷
正朔廟諱
民皆安業
麟德二年還。
唐帶方州
卽今朝鮮州牧
劉仁軌古龍新羅百濟之衝。
築城而鎭之。
羅濟歃血同盟熊津
仁軌載書
昔毋丘儉以賊魏之帥。
尙能破怙強之勾麗。
不耐城。
仁軌宣揚大唐之威。
被於海東
扶餘氏且衰。
莫敢動焉。
銅盤白馬
屈唐節而盟之。
恥孰甚焉。
[五六島]
公元1630年
五六島在朝鮮東萊府南三十里絶影島東。
峰巒削立海中
東看爲六。
西看爲五故名。
第三峰。
萬世德碑。
維明萬曆歲在屠維淵獻之次八月上浣
經理大中丞萬公世德受命專征
至于三韓
廓淸倭氛。
保定屬藩。
南獮。
放于東海
遂偕大將軍李公承勛
文武將吏
釜山之顚。
喟然嘆曰。
於鑠哉。
聖仁神
武。
丕揚流鬯
一至于斯乎。
授簡外史氏前兵部職方司郞中薊門賈維鑰
叙其事而銘之曰。
盖維朝鮮
內附稱藩
與國同久。
倭奴不道螫。
山川宗廟
鞠爲丘墟
旄倪轉于溝壑
箕封板蕩
狀極慘楚
天子閔而援之。
王師渡江
平壤克捷
關酋愳禍。
狡僞革面
受命封。
朝廷推誠柔遠
信是予。
使節甫旋。
盟寒口血。
是奚異夫有苗之逆虞。
鬼方之負殷。
玁狁之猾周者哉。
天怒震疊
義在必討。
大司馬邢公玠
緫督諸軍事
參政楊公鎬。
御史中丞
經理朝鮮
亡何
行間齟齬去。
而萬公自天津移鎭焉。
寵命郅隆
肩任益鉅矣。
先是朝廷鄭重厥役。
頒四大將軍印綬
於是將軍貴,董將軍一元
以薊遼雲谷步騎之銳至。
劉將軍綎陳將軍璘
吳越閩蜀舟陸之雄至。
詰兵戎。
則左右道參政王士琦參議梁祖齡副使杜潛
而督餉則民部董漢儒專責焉。
至于隨職宣猷
運同吳良璽等。
分陣戮力
副捴兵解生等。
各有司存
共襄機務
惟是御史陳公效躬膺特簡
繡斧按治弗戒。
吁嗟七萃百職備。
如雲如林
太原之戍。
細柳之屯。
庸詎於斯耶。
於是克日誓師
四路競進
擊斗則空谷翻雷。
揚帆洪濤浴日
搗抗中
窽。
排縋斯窮。
螳臂授首膏原。
狐丘扶傷夜遁
海截山殲。
京觀岳峙
除殘拓境
水國風淸
上以紓九重宵旰之憂。
下以洩八道神人之憤。
黍離不作
鴻鴈興謠
猗歟至矣。
國家德濡窮壤
威加日出之域。
考鏡三五。
曷以加焉。
封山
石勒名。
以昭鴻烈
以示無窮
其辭曰。
皇仁覆。
遐荒兮。
蠢玆兇梟。
侵侯疆兮。
爰整六師
以遏徂征兮。
禽獲醜。
孰逆顔行兮。
取殘植弱。
靜海邦兮。
讋遠柔邇。
四方兮。
瞻彼巉巖兮。
天威有赫。
酌彼溟渤兮。
帝德罔極
拜手題石兮。
揮昭鴻烈
萬歲千秋兮。
永奠王國
碑陰刻文壯士
運同吳良璽,韓初命,李培根,鄭文彬
通判良性黎民化。
知縣如梅
副捴兵延春,解生,吳廣,曺希彬,祖承訓,吳惟忠,李芳張榜
參將王國棟彭友德,楊紹祖楊登山,李寧,兪尙德孫邦煕,沈棟,龎渤。
游擊國器,陳蠶,葉邦榮,楊廉,藍威,陳寅,頗貴,許國威,王之翰
懋官伯榮傅良橋,季金,王,周彭信,舌柴。
登科思忠張良相,白斯淸,賈祥,秦得貴,董周威。
都事乕臣吳從周,李天祥李香
坐營張維城周敦吉,沈燦,葉思義
守備左捴姜良棟,李應昌,吳宗道
善後參將陳蠶立。
顯皇帝時
倭窺中國
先猘朝鮮
蕩爲
丘墟
朝廷大發兵。
萬世德等。
剋期勦之。
朝鮮復國
世謂萬世德之名。
朝鮮復國之讖焉。
五六島直對對馬。
長風捲海。
石猶不磨
屹然遮捍東南之勢。
天下偉觀
過是島。
莫不肅焉變色云。
[急水門]
急水門朝鮮江華東南二十五里廣城關下流入于海。
磯石齦齶
瀧湍迅激
俗稱孫石項。
天險國中
徐兢高麗圖經曰。
濟物寺。
急水門
其門不類海島
宛如巫峽江路
山圍屈曲
前後交錯
兩間卽水島也。
水勢爲山峽所束。
驚濤泊岸
轉石穿崕。
喧豗如雷
千鈞之弩。
追風之馬。
不足喩其湍急也。
至此已不可張篷。
唯以櫓棹隨潮而進。
宋史曰。
兩山間束以石峽
湍激而下
所謂急水門
急水門三日抵岸。
有館曰碧瀾亭。
由此登陸崎嶇四十餘里。
乃其國都
急水門有二。
一在朝鮮龍岡縣南九十里。
隋唐伐高勾麗。
舟師從此路云。
高麗國都。
陸有靑石之險。
海有急水之危。
可謂天府之地。
然陸而不能契丹
海而不能防倭何哉
東國之人。
不知孫石項爲急水門之一。
而求之龍岡縣海中
妄矣。
[八莒城]
八莒城在朝鮮谷府南三十里退川坊。
土築周二千四百二十三尺。
一池二泉
俗稱禿帽城。
八陣
公元1593年
宛然
東有亭曰烈武
大川環城東南隅
萬曆癸巳
左都督劉綎東救朝鮮
倭奴平行於聞慶縣。
因戍八莒城。
以爲戰塲
天下之最。
屯萬餘兵。
不敢復窺朝鮮
至己亥輟歸。
劉都督力戰東南
若干城。
屢躓屢起。
卒死於戰。
大丈夫盡節之義。
無媿焉。
今住師之城。
漸至崩夷無可觀。
井竈壘壁石堆尙可求。
旄纛之所停。
叱咜之所被。
令人旁皇耿顧。
掩泣歔咳悲歌也。
湖南雲峰縣之八良峙石上
都督題名
宛若昨日
與夫餘郡蘇烈平濟墖。
並稱東國云。
都督鎭玉山之下。
靈芝
輦送京師
號其地曰靈丘
玉山在今嶺南仁同府東一里
[陽巖]
公元1592年
陽巖陽德縣二里
萬曆壬辰
天將馮仲纓等據其城。
以討北關屯倭。
其文曰。
倭酋淸正
壬辰夏
盤據咸鏡道吉州安邊等處。
兇狂梟獍慘毒
民不聊生
纓等奉皇命
率兵至此
便宜行事
一面運籌設奇
一面單騎
開示利害
倭酋畏服
卽日退去王京
以待後命
予惟朝鮮北鄙
我國之人至此者。
開闢以來無之
故賦小詩以記其事。
不計其韵。
豈欲自伐其功。
以圖誇耀于後世哉。
(其詩曰。
倭酋盤據蜂屯
流毒生靈不忍聞。
兵馬散亡難作戰。
城闉板蕩遺文
天皇廣德藩國
小子微誠致君
單騎入巢開利害。
片言何幸
公元1593年
妖氛
)同事諸公
指揮張汝翼,趙膺孚,葉伯明,王,楊先。
參軍金相祖,陳文彦,周于中,金依祥,虞膺鰲,吳明揀,劉守信
朝鮮觀察使洪世泰節度使申磼,向導僉知崔遇,部將龜長,成川判官震男陽德知縣龜祥通事柳宗伯李膺李德年。
同功之人也。
萬曆癸巳仲春卄四日
大明浙江紹興府山陰滄洲馮仲纓書。
天將大斌(廣德人)詩以美之曰。
雪霽花縣
春回細柳營
喜傳前部捷。
好緩後援兵。
皷角山城靜。
烽烟海宇淸。
願言諸父老。
從此㱕耕
自註云殘倭敗遁
猛師出陽德縣
賦此爲洪大尹贈。
當是時。
天將之東援者。
試劒橫槊之餘。
往往揮毫弄墨之勝。
捴兵王繼陽之題詩敬止堂也。
武城言偃絃誦
蜀地文翁闡敎聲之句。
敬止堂在㓒谷府之緗紙坊
其淋瀋尙今不沫。
又聞護軍都尉古書順興府之君子亭。
西壁垂紅東方旣白之語。
而失其名云。
[齋宮洞]
齋宮洞在漣川縣東二十里。
有一大塚穹然。
石獸鱗甲森森
元順帝之奇皇后陵也。
皇后願葬故國
故葬乎此。
傍有葛氏馬氏黔氏三墓。
俗傳元宮人從奇后葬云。
皇后者。
高麗郞子敖之女也。
選入
太子愛猷識理達臘
遂冊爲后
元順帝在太子時
坐流高麗之大靑島
高麗宮室
覆以碧瓦
餙以金寶
極意以奉之。
及還而爲
高麗奇氏女爲后
其時羣臣有爭之者不聽云。
靑島在今長淵縣之海中。
其宮址尙有可蹟者。
或得元時遺物
[金鰲山]
公元874年
金鰲山朝鮮雞林六里
今爲慶州府。
新羅古都也。
山西新羅飛觴曲水之所。
曰鮑石亭
石作鮑魚狀。
其上曰九聖臺。
九王游賞
其下曰書出池。
新羅時。
人從池中出。
獻書國變故名。
其南曰鳳生巖。
新羅時政淳化美。
鳳鳥來鳴。
其北曰上書莊。
新羅崔致遠遺墟
高麗王王建之興。
致遠統合三韓
上書獻賀。
其左曰昌林寺。
有塔碑。
新羅金生筆。
唐僖宗乾符元年
新羅崔致遠入唐登第
侍御史
光啓元年
奉使㱕國
年二十八。
同年顧雲贈詩曰。
我聞海上三金鰲。
鰲頭戴山高高。
傍邊一點鷄林碧。
鰲山秀生奇特
元承旨趙孟頫昌林寺碑跋曰。
唐新羅僧金生所書。
國昌寺碑
字畫深有典刑
雖唐人名刻。
無以遠過之也。
古語何地不生才
信然
宋徽宗崇寧中
高麗使洪瓘。
金生行草入宋。
待詔楊球,李韋曰。
新羅生書也。
,韋駭曰。
不圖今日得見右軍手書
右軍
焉有妙筆如此者哉。
崔致遠
逃空者也。
高麗夫子廟
汰哉。
然以東鄙夷人
高騈草檄黃巢
天下莫不傳誦
亦可謂拔乎萃也。
余甞見新羅棲雲寺碑。
翰林學士崔仁渷撰。
生書
碑始在朝鮮化縣太白山
不甚知。
詔使有求之者
始顯焉。
運置官廨
乞印者又多。
不堪其苦。
以爲馬棧
世謂棲雲碑勝昌林。
不令趙孟頫見之也。
[陽陵井]
公元1370年
陽陵井在朝鮮開城府南八里會賓門外。
水甚淸冽
深費繘百餘尺。
不窮
刻石爲甃。
一名楓川
明高皇帝洪武三年
朝天宮道士徐師昊。
高麗山川
其祝曰。
皇帝朝天宮道士徐師昊。
致祭高麗首山及諸山之神首水及諸水之神。
高麗爲國
奠于海東
山勢磅礴
水德汪洋
實皆靈氣所鍾。
故能使境土安寧
國君世享富貴
尊慕中國
保生民。
神功爲大。
朕起自布衣
混一天下
以承正統
比者高麗奉表稱臣
朕嘉其誠。
封王爵
考之古典
天子山川之祀。
無所不通
是用遣使
敬將牲幣
修其祀事
以啓神靈
神鑒之。
昊又載碑而來
都城南楓川何地。
乃以陽陵井對。
昊竪碑。
其文曰。
洪武三年春正月三日癸巳
皇帝奉天殿。
受羣臣朝。
乃言曰。
賴天祖宗眷祐。
位於臣民之上。
郊廟社稷
以及岳鎭海瀆之祭。
不敢不恭
邇者高麗遣使奉表稱臣
朕已封其王爲高麗國王
則其國之境內山川
旣考職方
考諸古典
天子望祭
雖無不通
然未聞行實禮達其敬者。
今當具牲幣
朝天宮道士徐師前往
用答神靈
禮部尙書崔亮
欽承上旨惟謹
乃諭臣昊致其誠㓗以俟。
於是上齋七日
親製祝文
至十日庚子
上臨朝。
以香授臣昊。
將命而行。
昊以四月二十二日至國。
壇城南。
五月丁酉
敬行祀事高麗首山大華岳神及諸山之神,首水大南海神諸水之神。
禮用告成
昊聞帝王勤民者。
必致敬於神。
欽惟皇上天明命。
丕承正統
四海內外
悉皆臣屬
思與溥天之下。
共享昇平
故遣臣昊。
致祭于神。
神旣歆格。
必能庇其國王
世保境土
使風以時
年穀豊登。
民庶得以靖安
昭聖天子一視同仁之意。
是用刻文于石。
垂示永久
謹記
余聞朝鮮川府懸德山上頂。
四隅峻整城郭
溟渤積宿之氣。
常逗於此
一面人跡
鐵釘如椽。
露幾二尺
徐師望氣壓勝云。
昊未能遍北方
不知後二百年。
洪陁始起
長白山下。
虗洩朝鮮名岳之靈。
不得將帥之材。
以遏洪陀始。
於是兩失之焉。
運數攸係也。
何有哉。
[鳥嶺]
公元1592年
鳥嶺卽湖西嶺南之界也。
石角巉巖
氣勢磅礴
相對控扼
自作城郭
且自嶺脊
北抵忠州之獐項。
始出坦途
南至本縣之犬灘。
始得平原
其間百餘里。
疊嶂崒嵂
石路崎嶇
俗傳三韓時。
有興築城於此自固
所謂高思伊城卽此也。
中門東麓深谷中。
有御留洞。
內寬外窄。
可容數萬人
眞天險之地也。
萬曆壬辰
提督李如松過此有詩曰。
鳥嶺嵯峨百里長
分明天作韓邦
因歎曰。
有險如此不知守。
申捴兵可謂無謀云。
申捴兵砬。
北方名將也。
初當倭。
不守鳥嶺而使之踰嶺。
陣于平野
遂見敗。
惜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