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硕斋稿卷之八
硕斋稿卷之八 第 x 页
硕斋稿卷之八
 书
  
答李星瑞(昆秀)
毛诗叶韵。难以一例看。如旂字。古人不以他韵叶云。而诗中有言观其旂之句者多。其一即庭燎章。而与晨煇同韵。其二即采菽,泮水两章。而与芹同韵。则旂字当叶于真文之韵耳。(左传童谣取号之旂。此亦叶于真文之韵。)
硕斋稿卷之八 第 132H 页
与黄述翁(钟五)
述翁甚慕东坡不能置。故爱其诗文书画。不翅若千金之璧。常冠用东坡旧制。每恨其人之不得见也。未知述翁不见东坡有传神之文乎。其文曰。尝于灯下。顾自见颊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见者皆大笑。知其为吾也。夫眉之不傅。目之不点。徒画其颊。而人知其为东坡。则其颊也必隆然而高。异诸人焉已矣。其和子由除夜诗曰。白发苍颜五十三。乃知其年才五十而发已星矣。其与同年剧饮诗曰。我虽不解饮。把盏欢意足。即酒户之不弘。而杯勺之频御也。其宝山昼睡诗曰。七尺顽躯走世尘。其身非七尺而长乎。子由闻子瞻习射。曰力薄仅能胜五斗。其力之不能挽强。亦可知焉已。余方夜对灯。适顾影而思东坡传
硕斋稿卷之八 第 132L 页
神。思东坡传神而思述翁之慕东坡。欲见其人。漫玆及之。此可谓传东坡之神。而慰述翁之慕者耶。余则肃朱夫子遗像。而恨未得躬执洒扫于武夷考亭之间也。
上梦梧金相公(钟秀)
比日清和。伏惟匀候动止神劳万重。閤下许铭先人之墓。且十年矣。诚以匀慈念昔年之旧谊。尚前辈之遗烈。不以笔研为劳。将徼惠我先灵。且感且泣。不知何以为酬也。今先墓不利于兆。方举缅龙仁之乡。傥趁此时。龟跌(一作趺)螭首。得以贲饰新阡。则荣耀幽明。当复如何。幸有以垂怜而亟图也。顾先人以桂坊事我 景慕宫。君臣之间。密勿之契。多非外廷所与闻者。而及 幸温泉也。承 睿教植三槐于射坛。时七月。才植而茂。邦人号曰灵槐。今 上树碑纪绩。特 赠先人为吏曹判书矣。 赠秩之恩。在于家状撰次之后。敢此尾陈。并乞裁量。不备候仪。敢希匀察。
答金德翁(寿民)
昨书倾荷。夜候增吉。理气之说。人物之辨。有非如愚湔劣所敢容喙。而既承镌诲迥出寻常。心有所感。义难终嘿。推寻师友之绪论。兼述家庭之遗闻。有此附
硕斋稿卷之八 第 133H 页
陈。极知僭猥。惟高明之财幸焉。心即气也。性即理也。气则不齐。理则纯善。就气中单指其理曰本然之性。本然则纯善。就理上兼指其气曰气质之性。气质则有善有恶。而本非二体也。夫性之得名。因理在气中。故天命之性虽至善。而亦离气不得。后之儒者。若不于此吃紧省察。则左右佩釰。于何适从。故孔子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孟子曰。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欤。程子曰。循性者。马为马之性。不做牛底。牛为牛之性。不做马底。此所谓率性也。朱子曰。所赋之理。固亦有异。孟子分别犬牛人之性有不同者。而未尝言犬牛人之气不同。以此观之。形而下者。不惟不同。形而上者。亦有其异。故于辑注。大书特书曰。仁义礼智之禀。岂物之所得而全。告子不知仁义礼智之粹然者。人与物异也。愚之所以常勤于持守。而或恐其失坠者。诚以此数条明训。如日中天。而可以为昏衢之指南也。今高明所引鸢鱼之喻。愚亦以为如斯已矣。鸢则戾天而不能跃渊。鱼则跃渊而不能戾天。即率性之道。而以至犬之司夜。鸡之司晨。牛之耕马之载。亦皆渠本然也。故中庸章句。岂不曰各得其所赋之理。又岂不曰各循其性之自然乎。朱子曰。命
硕斋稿卷之八 第 133L 页
之流行一般。而物之所受不同。又曰。五行各全其一。人则兼备云者。与邵子所云人之类备乎万物之性者。如印一板。而为天下后世蒙迷开发之大关键。至于黄文肃公。即朱门之嫡传。而且曰。人之有是四端。所以为至灵至贵者。非庶物之可拟也。盖其函丈进退之际。深有契乎理在是物随形气自为一性之师旨而然也。是以栗谷尝曰。气之偏则理亦偏。人之性。非物之性。退溪曰。物之偏塞。固不具五常之全。旨哉言也。盖四德五常。皆就分殊处而言。而其所受之气许多。故其理亦有许多。论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异。观万物之异体。则气犹相近。而理绝不同。理气当离合看。合看处离看。离看处合看。此所以同中见其异。异中识其同者。则是岂非我朱子单传之密符。而为后学顾諟之明命欤。愚所云然。高明亦已云然。夫人与物之性。绝然不同。而若专言其理则亦无不同。此所以同中见异。而其气偏。故其理亦偏。始也禀其全。末乃梏于气。岂理也哉。程叔子曰。天地储精。得五行之秀者为人。朱子尝味此语。以告胡广仲。此固统人物而言欤。夫所谓五常者。即因其气而名其理者。彼飞潜动植之物。亦皆具其全德。而与吾人无所分
硕斋稿卷之八 第 134H 页
别耶。洵如是也。张子正蒙之书。何以谓动物本诸天。植物本诸地欤。似此误认错解之病。都从以一心为二心中出来。夫心一也。而或者之言曰。虚灵不昧。具于方寸之中者。为一心而名之为本然。血气清浊。充于百体之中者。又为一心而名之为气质。此说一出。而人物无所卞矣。虽物之所禀。或偏或塞。与人忒异。而其理则莫非天命之本然。故朱子曰。满山青碧黄绿。无非这太极。岂谓草木枯槁者。亦具五常之德而云然乎哉。其言原头之理。则不过曰一太极而已。愚闻之先觉。曰继善是命。成性是性。若论其成性以后所禀之偏。则只得为一物之性。而不可拟论于大本。若论其牛顺马健虎狼之仁蜂蚁之义。则亦自为一物之大本。由是言之。物物各具一太极之明订的验。顾不在此耶。诚如或者之言。本然气质。判然为二心。而人与物皆具五常之全德。但为气质所蔽。不无过不及之差云尔。则抑有一言以可卞者。就性中剔去气一边。桀妒或可为尧舜。犬牛亦可以为人欤。朱子答余方叔书曰。人为最灵。而备有五常之性。禽兽则昏而不能备。草木并与知觉者亡焉。又于告子篇。曰形气既异。则其生而有得乎天之理亦异。若不信朱
硕斋稿卷之八 第 134L 页
子则已。不然则人物之性果同欤。程子曰。有形总是气。无形只是道。无其形时。只是一个理。合天地万物而言。故朱子以为天地间人物草木禽兽。其生莫不有种。既云其生。则已是带气说来。而万物之始。气化而已者是也。程子所谓纯气为人。繁气为物。岂非的见之高论欤。故曰万物各得其性。一毫不加损。若云同得也。则何以为各得欤。朱子于大学或问。释明德曰。虚灵洞彻。万理咸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在此。顾此憃愚。惟以朱子为归而已。未知高明何以教我。呵寒不备。
答金德翁
 阴阳之画惟均。而阳刚阴柔。阳健阴顺。则阴必胜阳何欤。
阳奇而阴耦。而奇为一画。耦为双画。阴阳虽各为三画。而阴则耦也。故单阴为六画。以多敌寡。寡不可以胜多也。且阳动而阴静。静者常静。有足以制动而然也。
答金德翁
 河图洛书。即八卦九畴之所由起。而河洛之数各异何欤。
硕斋稿卷之八 第 135H 页
河图之数五十五者。积五奇而为二十五。积五偶而为三十。合二者而为五十五。即朱子之说也。无容更议。洛书之数四十四者。一五行。二五事。三八政。四五纪。六三德。九五福。与五皇极合为三十二。而七稽疑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其数七也。八庶徵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其数五也。以七与五合三十二。则为四十四也。此所以河洛之分。以为八卦九畴之本者也。
答闵甥(章显)
 明日即祖考忌日也。贱妇才过葬。而亚献无人。将何以为之耶。抑单献为可耶。
昔窦文卿问妻丧中已葬或未葬。当祭不当祭。朱子曰。恐不得祭。正寝已设几筵。即无祭处。亦可暂停。然则虽不废祭。恐难备礼。用单献无祝之例似可。
答从侄(承铉)
 权兄题主。若书以显辟。则儿虽稚。既有男子。以显考书之。则遗儿才过百日。不可以主祀。何以则合于礼耶。
子虽幼。以子名题主。而摄事替行之礼。朱子答李继善之书。已详之矣。退溪曰。儿名摄主。尤庵曰。子幼则
硕斋稿卷之八 第 135L 页
有以衰抱而行礼之礼。虽在乳下。当以其子题主。凡祭祀时祝文。必云孤子某幼未将事。夙兴夜处云云。既非婴儿之事。摄主之人。若是兄弟若远亲。则亦非所宜称。今权君既有乳儿。则当以乳儿之名题奉祀。不当以其妇主祀而题以显辟也审矣。
与宗中诸公
行恁谨按周礼。墓大夫掌邦墓之地。令国民族葬。盖矢敦也。金陵治东永思之野。有山蔚然而坟墓相望者。吾尹氏之族之葬也。旁祖醉夫先生之墓。实惟在是。以先生无似续。距葬二百有馀年。芬苾阙焉。墓隧渐夷。草宿而树拱。衣履之藏。几不可复识。昔卞壶。江左之一名士耳。其坟墓荒秽。童牧尚不禁哀歌。况先生大节。轩天地耀日月。百世可祀。而四序遒迈。省扫无人。则在吾族党。夫孰不俯仰累欷感慨而至于泣下也。又况自先生之墓不能三数里。同冈而异域者数十区。非先生昆弟。率先生之从父子若孙。笾豆簠铏。并受其享。而惟先生独馁。则为先生昆弟从父子若孙者。其将安乎心否乎。呜呼。神理人情。本不相远。焄蒿之所周通。腥馨之所升格。亦必有眷顾而愀然恤然者矣。然则俾神理获安而人情无憾者。岂非吾
硕斋稿卷之八 第 136H 页
诸父兄之责乎。若得薄田四五顷。为先生墓禄。以供岁一之祀。则岂但慰先生不昧之灵。墓大夫之职亦庶几修明。而为吾族党矢敦也。惟诸父诸兄啚之。
答湖南诸宗
 先祖司业公。方因士论。欲跻享于龙章书院。而主享梁公朱云年代。即司业公八十二年后人也。欲以司业公主享。梁氏不许。邑中又有文孝公方山书院。鄙意跻享此院为宜。乞赐明教。
示谕先祖司业公享院。即吾宗七百年未遑之阙典也。昔张忠文公,郑威悯公庙食信州。以其衣履之所藏也。苏丞相庙食泉州。以其旌纛之所莅也。游御史庙食建宁。以其家世之所籍也。朱夫子记而铭之。为人传诵。若司业公之于南原也。旌纛既莅其境矣。衣履又藏其地矣。至于家世从以籍其乡矣。有一于斯。尚有𨓏例之可按如此。况当时功德之及于人者。龙蛇化为赤子。沟壑奠以安宅。南之士女。至今感激而流涕。则环一府八千馀户。虽户祭而家祝可矣。今幸公议齐发。缛礼将举。则凡厥瞻聆。孰不耸然以喜也。但龙章则梁氏已主享矣。年代高于梁氏。而因其事势之罥碍。无以跻梁氏之右。神理人情不相远。安有
硕斋稿卷之八 第 136L 页
长者陪食少年之礼乎。方山则文孝公之祠也。文孝公。孙也。司业公祖也。以孙而配祖。于情于礼。俱得叶理。虽圣人复起。无容更议。须即博采儒士之众论。亟举跻享之仪。以光吾宗。千万幸甚。
答权仲安(中泰)
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兄兄弟弟。多少不尽分处尽分。则人可以为三代之人。世可以为三代之世矣。何必考追蠡而论乐。推点画而议书。然后始曰为人乎哉。余所急者。在于日用当行之则。而不在于区区文字之末也。所谓考證之学。余方张目而辟之。挥手而斥之。至于鞠躬而不敢辞也。以其天赋洪匀之身。既不能尽自家身上固然之分。而乃欲寄名于竹素之间。则自顾无其实矣。学问则昧如也。文章则欿如也。功业则蔑如也。于是乎博阅群籍。摘抉零碎。而工诃前脩。务立新见。自山川道里。至地号人名。年代之久近。事迹之同异。半信半疑。横书竖书。遂至于充栋溢宇。而君子之大道。则寥寥不复闻矣。浙江为科举之学。而朱夫子盖尝非之。科举所以仕宦也。犹且见正于先生。况无益于身心。有损于习俗。如考證者乎。惟贤者择于斯。
答赵帅(心泰)
 鄙家先世。尝殉丙子胡乱矣。顾今胡使之迎也。心泰当领军随 驾矣。于义未知如何。幸垂明示。
昔刘少傅死靖康之变。而其子为使于金国。朱文公不以为非。盖人臣于役。当先公而后私也。况将三军而扈八銮。以迎燕价。以义以礼。恐不当避。且况握兵之臣。所以持身处事。大有异于具僚者耶。
硕斋稿卷之八 第 137H 页
答或人
稽颡白。既赐枉苫垩之中。又垂存竿牍之际。此意珍重。何可谖也。况承旅次道味真腴。所喻性理渊奥。纚纚千百馀言。求之北溪,西山之间。未易多见。益仰高明笃学之馀。推以及乎颛愚。俾有以开发而启导也。顾此蚤岁谬通仕籍。伊来十七八年。重以丧威震剥。神精销落。抛却笔砚且久矣。虽家庭遗闻。尚不能淑理。将何以与论于夫子之所罕言耶。第闻之。曰人所以异于禽兽者。以有仁义之性也。曰万物流行。各正性命。是所谓性也。循其性而不失。是所谓道也。马则为马之性。不做牛底。牛则为牛之性。不为马底。曰知觉运动之蠢然者。人与物同。而仁义礼智之粹然者。人与物异也。自孟子以后程朱诸先生之训。揭若日
硕斋稿卷之八 第 137L 页
星。为斯文不祧之令典。有如此者。盖性无不善。而所以有不善者才也。性则出于天。才则出于气。才说性。便不是性。故君子有不性者。朱子曰。观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异。观万物之异体。则气犹相近而理绝不同。来喻中形质二字。盖得之。愚尝奉教于师友之间。物物皆具太极者。本然也。物各一性者。气质也。此所以合看处离看。离看处合看。细究而默念。则愚与高明之见。可谓沕然无间。若曰禀性人与物皆同。而只局于形而有殊云尔。则牛也掉脱牛形。马也变幻马形。皆可以为昂然丈夫人乎哉。故曰气之偏。理亦偏。朱夫子拈出三个各字。以申思传率性之义。即发所未发。而大有功于来学者。愚窃以为程子隙光之喻。槩指一原耳。不耻之问。深荷眷予。非丧不言之时。不免有言。言且粗率。且愧且悚。蕲蒙善恕。兼承镌批。荒迷不次。
答或人
盛谕谨悉。若非见道识理之明。有透彻之工。而无笼罩之病。顾何以开口便说乃如此哉。如愚寡闻。有不敢仰助其一二也。第承勤咨之眷。迥出常例。不以迷闇自外。强所不能。辄又妄发。悚戁甚矣。朱子曰。气以
硕斋稿卷之八 第 138H 页
成形。理亦赋焉。周子曰。无极之真。二五之精。精者气也。若曰不在于气而专在于形。则恐非活看法。大抵气者。无时不有。无物不具。有是气然后有是形也。故盈天地间许多大林葱动植之物。本无无气而有形者。朱子以为才有天命。便有气质。不能相离。阙一不得。即此而可以知原头矣。至若心纯善之卞。高明可谓只眼。阳明之所以为阳明。即所谓心之虚灵明觉。是本然之良知一段云云说话也。差毫谬千。政在于此。近世儒者。有以虚灵不昧为本然之心。以气禀所拘为气质之心者。是何言也。以心观心。头上安头。固不满一笑。而此说骎骎然盛行于世。至以灵觉为本心为纯善者。在在皆然。是岂非蠢动含灵。皆有佛性之亚乎。惟高明卞之早而辟之快。不徒为一家一人之幸。窃为斯文幸也。灯下潦草。更乞裁示。
答或人
仰承来谕。卞明乎心纯善之说。出入经传。殆无馀蕴。足以破一世蒙迷之惑。正千载悠缪之失。岂不盛哉。
记曰。欲恶者心之大端也。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朱子曰。心是做工夫处。圣人岂欺余哉。吾儒本天。释氏本心。而一种认心为性之言行。而
硕斋稿卷之八 第 138L 页
儒释无分矣。人物各得所赋之理以为性。各循其性之自然。各有当行之路。而一种人物性同之言。行而人物无别矣。儒释之无分。人物之无别。而吾道无可章之几。斯文有将坠之忧矣。若有朱夫子复出。其力攻而深卞。岂下于金溪耶。
答或人
若云理气互发。则大本将为二矣。栗翁所谓发之者气也。所以发者理也。非气则不能发。非理则无所发。此二十三个字。虽就质于考亭函丈之间。必不易斯言矣。人心道心。则形气与道义。一本而两歧。故不容不两项说去。而四端七情。则既不可以分开。又不可以界限。都将四端七情。唤做气发而理乘则可矣。指四端曰先理而后气。指七情曰先气而后理。恐是说不去处。况所谓四端即七情之善一边也。合人道之善者而为言者耶。朱夫子玉山讲义。及高峰之于退溪。河西之于高峰。栗谷之于牛溪往复之书。自可按而知之。虽吾辈弊舌而竭论。何以加此耶。
答或人
垂谕戒惧之义。尽觉精微。且况笃信于塘翁之训。亦可以认高明造诣之深矣。程子曰。修此道者。戒慎乎
硕斋稿卷之八 第 139H 页
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而已。由是而不息焉。则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可以驯致。盛见二十七章属之戒惧。三十三章属之睹闻。可谓妙契真谛矣。大抵中庸篇末。引诗经之旨者七。引夫子之言者一。而皆以戒惧谨独为言。以应首章。即堪舆家所谓回龙顾祖。而首章则先戒惧而后谨独。末章则先谨独而后戒惧。亦可见圣人之微意耳。
答或人
示谕孟子与人为善之旨。大学止于至善之义。盛见甚明。无容更评。朱子曰。公天下之善而不为私也。又曰。至善。事理当然之极也。大抵善之云者。天下万世至公无私之理也。未尝有物我多寡之别。舜之所以为善。专在乐取于人四个字。今也则不然。向背之间。渊膝判焉。在他则朱子为伪学。在吾则陆棠为君子。甚至近日颛蒙椎卤之流。不识心性之为何物。而敢欲訾謷先辈。轻费口业。论人物长短。计父祖年甲。已非喜消息好题目。况抉摘文字间转语漫句。妄拟蜉蝣之撼树。真所谓天下可笑事。行恁虽不武。姜桂之性。兼以太阳之症。见此举措出于意想之外。不堪气勃勃涌上来。无以抵当得也。南塘吾先人及门之师
硕斋稿卷之八 第 139L 页
也。寒泉吾先人赞冠之宾也。不肖祗奉先训。尊我两先生不翅若魁斗。至如心性歧异之卞。如愚末学。何敢轻议。但守先人先师之定论而已。
答或人
河图之数。五十五矣。五与十为太极。二十为阳仪。二十为阴仪。而阳仪之中。十为太阳。十为少阴。阴仪之中。十为少阳。十为太阴。太阳之中。化出乾兑。乾为九兑为四。少阴之中。化出离震。离为七震为二。少阳之中。化出巽坎。巽为三坎为八。太阴之中。化出艮坤。艮为一坤为六。其数合四十。而太极十有五之数。又自如矣。此伏羲氏之则图画卦也。今承来谕。多有妙谛。而推演塘翁遗意。可谓塘门纯臣。顾𧪈劣敢赘他说耶。
答或人
阻阂且久矣。芝宇之恋。庸有既乎。日前垂问。且慰且感。小寒之节。大雷以风。仰惟 玉楼静夜。惕然警惧。顾此嫠纬之恤。明发不寐。及睹邸报。早朝求衣。召接臣僚。窃想都俞之地。必有胥匡之论。大有以慰中外之望矣。际承来谕。婘婘 宗国之念。令人感激。若使当路诸君子。皆以高明之心为心。消弭转移之几。不
硕斋稿卷之八 第 140H 页
在于发言盈廷。而只在方寸之中矣。是月也。在易则临卦也。虽二阳已动。而大冬隆冱。本非合章之时。则岂可以是月而少忽修省也哉。风雷为益。天雷为无妄。灾祥无门。惟人所召。此安知非阳复大来之渐耶。何当贲然。谨已扫榻而俟之。
答或人
示谕乡礼合编中房室阶序之不能明言云者。高明云然。愚亦云然。昔朱子引尔雅释宫之篇名。释仪礼宫室之制。而名之曰仪礼释宫。一按可知古制。明其位序。正其面背而后。乡人饮酒。可以行礼。譬如筑室者以垣墉为基。而屋乃成也。大抵朝服而谋宾介者。所以象贤也。两壶而别玄酒者。所以贵质也。升阶而备工歌者。所以侑欢也。𦅄俎而无数爵者。所以致乐也。坐而至于立侍。三豆而至于六豆者。所以序齿而尊年也。唐之裴耀卿刺宣州。与乡人饮。奏白华,南陔。仍言孝子养亲之义。往往有泣下者。顾今俗习渐痼。五品不逊之时。我 圣上特命内阁学士。裒辑乡礼而颁示中外。即虞廷命契之意也。奉而行之。风动四方。俾有以观感而迁善者。长吏之责耳。仄听屡朔。未闻有行之者。心窃非之。以朱书与乡礼。为内外交修
硕斋稿卷之八 第 140L 页
之工。盛见甚好。今我 主上导迪之洪谟。亦惟在是。高明可谓善观圣人矣。
答或人
古者为堂。自半以前。虚之为堂。半以后。实之为室。堂者当也。室者实也。此堂室之所由名也。周官十里有庐。庐有饮食。庐者寄也。春夏以㞐。秋冬以去。此庐之所由名也。四方而高曰台。台者持也。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侠而修曲曰楼。楼者有射孔慺慺然。此阁楼之所由名也。盖上栋下宇。盖取诸大壮。而虽以明堂言之。许多名目。只是一屋子。而四方中央。殊其名耳。来谕平居之室。不得尽如释宫之制者。诚得之。
答或人
教意谨悉。而不敢当也。不堪承也。除非王阳明之自尊。岂屈萝石之拜乎。高明年既过六旬矣。学亦贯五经矣。近世道德之林。罕觏其伦。虽谦牧之意。不自满足。有此推让奖饰之言。及于无似。顾愚劣尚何以与论于来教耶。
答或人
教意拜悉。气犹相近。理绝不同。则气之偏。理亦偏矣。人与物所以生生之理一也。然既曰性之云乎。则带
硕斋稿卷之八 第 141H 页
得气一边。而人与物悬然相殊矣。高明乃能濯旧见而从新知。此所以高明之为高明也。多少说话且置之。明着于人物之分。则馀外不难推也。朱子曰。继之者善。就造化说。成之者性。以人物言。程子所引。便就人性上说。若以程朱之训。参看于孟子所谓犬牛人性之章。则有何难解。
答或人
投示伏羲画卦之图。精密可喜。第于河图布卦之序。有不可不容议者。不揆僭易。录在下方。试览之如何。然而任智裁割。实所不敢为也。(历法亦肇于此。故设为圆图并上。)
삽화 새창열기
 乾坤易之门也。故不借他画。而以七为乾。以六为坤。合七三八而为兑。合八三六而为离。合八六一而为震。合六四九而为艮。合六一四而为坎。合九七二而为巽。此所以错综而成者也。五居中者。天数为五。十列上下者。地数十也。除居中之五而数之。则其数为五十。此大衍之权兴。而一为太极。二为两仪。三为三才。四为四象。五为五行。六为六爻。而七八九合二十四者。所以象八卦二十四爻也。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而天数止于九。则以河图而横看竖看。无处不当矣。
硕斋稿卷之八 第 141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始于丑之初宫。右旋而止于寅之十一宫。每宫三十度。合三百六十度。而以二十八宿二十四节候分排焉。星历家左旋之说。与儒家异。若西法中直线曲线钝角锐角之数。即后出者愈巧。而推步之妙则果有之矣。
答闵甥春秋图系问目
纪年图。即二百四十二年年表也。世系图。只纪左传所载者也。故纪年图以年条为上。而虽不入于左传者。辄书以某国某公元年。所以识其年也。世系图。只以入于左传者书之。此二图之凡例有以异也。
鲁闵公名启方。而世系落方字矣。史记鲁世家。则书闵公名为开。盖避景帝讳也。
燕之见于传。在于襄二十八年。见于经。在于昭三年。而其名款也。外此则不传也。
吕齐之连代书姓。有如楚熊之例矣。
答族叔(瑀)
垂示人物性同异之说。考中庸孟子及朱子诸书。可以暸如。如我东寒水斋,南塘二先生所论。极高明而尽精微。无容叠床矣。昔苻坚张夫人谏坚之言曰。黄帝服牛乘马。因其性也。盖牛则服而马则乘。各循其所赋之性而然也。曾谓夷狄妇女之所尝知者。读书士大夫不知耶。滔滔斯世。抱玆悁郁。向谁一摅。惟执事之时赐开心之谕。以慰沧洲付道之感也。
硕斋稿卷之八 第 142H 页
答族叔(瑀)
垂谕或人所谓人物性同异之卞。可谓两是双非。天下万事。岂有此哉。近世中国有王宏者。著正学隅见述之书。以陆象山之攻朱子无极之辨。王阳明之攻朱子格物之说。乃敢杜撰曲智。以为无极之辨当从陆九渊。格物之说当从朱子。恶是何言也。曾以吾朱子建天地俟百世之大训彝典。欲用苏张纵横手法。而两持其平耶。或人之为病。恐不免王宏之归矣。士大夫立论。当磊磊落落。光明正大。无纤毫依违苟且之态。安容如彼回互为哉。
答韩正郎(始裕)
顿首言。屡蒙枉顾。得闻性理之蕴。胜读十年书。亮非
硕斋稿卷之八 第 142L 页
虚语。即拜崇问。且慰且感。贱疾弥苦。殊无起色。一任造化控抟而已。书中求助之意。蔼然可掬。若非谦牧之盛。何以不耻问如此。第謏劣无以仰副。皇愧之馀。不胜叹仰。所喻心性之说。无容更议。朱夫子答蔡西山之书曰。序文固未尝直以形气之发尽为不善。而不容其有清明纯粹之时也。但清明纯粹者。既属乎形气之偶然。则亦但能不隔乎理而助其发挥耳。愚尝以此为不易之定论矣。心气也。性理也。理气虽曰一物。气则有为。理则无为。故自不能无别。此朱子所谓灵底是心。实底是性。而心是一个活物。出入无时。时有放处故求。时有舍处故操。曰求曰操。即存心之要诀也。伊川尝以范女为识心者。窃不能无疑也。高明以为如何。幸有以随便镌诲也。荒迷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