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x 页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四)
吾见篇
吾见篇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73H 页
俗医第二
医书最难。记诵歌诀。帖括能诵。几件就论。痘疹一症。其条柝变。异方书甚夥。今医能尽诵乎。何乃每至病家。擢颈逞颜。伸纸索笔。随手立写。前胡、柴胡、羌活、独活。一瞥挥洒。不复点改。大戈长脚。笔力豪健。飏纸落地。睨而视之。其主人恭执谨览。或摘其一味。议其当否。医便艴然曰。虑斯勿用。我不知改。嗟乎。伊非圣人。安得自尊如是。
然且其中。或有忽然得名者。即擅霸一世。驴随马尾。门填巷咽。朝日历骋。唯视势力。东驰西骧。意气豪隽。孱僮羸马。追遍一城。檐晷近晡。始菫(一作堇)奉至。行处吃酒。颜丹眵白。趋而视儿。病已亟矣。且痘疹等病。一时传染。发必并炽。而高官大人。留医不遣。锁之别室。无势之家。中流失楫。事机已误。尚恃为治乎。难矣。
且凡天行疫病。其轻重吉凶。多因染渍。医既历骋。即险症毒气。或死殇臭恶。医皆薰袭。令视病儿。能变轻为重。尚无畏乎。
且如痘症。苟系险逆。仅有十死一生之路者。医若徼幸看守。倘至不救。举家咎医。视医如雠。故医遇此症。辄舍而去。即其心中。非无回恋。畏负咎也。易地而思。医事不非如是。而欲恃医为命乎。
然且他病。医犹粗习。至若麻疹。每数十年一至。医而业此。安所利乎。故皆临病意起。强其不知。然而倚之。疑有隐才。诚无谓矣。
医书最难。记诵歌诀。帖括能诵。几件就论。痘疹一症。其条柝变。异方书甚夥。今医能尽诵乎。何乃每至病家。擢颈逞颜。伸纸索笔。随手立写。前胡、柴胡、羌活、独活。一瞥挥洒。不复点改。大戈长脚。笔力豪健。飏纸落地。睨而视之。其主人恭执谨览。或摘其一味。议其当否。医便艴然曰。虑斯勿用。我不知改。嗟乎。伊非圣人。安得自尊如是。
然且其中。或有忽然得名者。即擅霸一世。驴随马尾。门填巷咽。朝日历骋。唯视势力。东驰西骧。意气豪隽。孱僮羸马。追遍一城。檐晷近晡。始菫(一作堇)奉至。行处吃酒。颜丹眵白。趋而视儿。病已亟矣。且痘疹等病。一时传染。发必并炽。而高官大人。留医不遣。锁之别室。无势之家。中流失楫。事机已误。尚恃为治乎。难矣。
且凡天行疫病。其轻重吉凶。多因染渍。医既历骋。即险症毒气。或死殇臭恶。医皆薰袭。令视病儿。能变轻为重。尚无畏乎。
且如痘症。苟系险逆。仅有十死一生之路者。医若徼幸看守。倘至不救。举家咎医。视医如雠。故医遇此症。辄舍而去。即其心中。非无回恋。畏负咎也。易地而思。医事不非如是。而欲恃医为命乎。
然且他病。医犹粗习。至若麻疹。每数十年一至。医而业此。安所利乎。故皆临病意起。强其不知。然而倚之。疑有隐才。诚无谓矣。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73L 页
运气第三
疾疹之繇运气。尚胜言哉。日月星辰之所迭迁。风寒暑湿之所相乘。值其运而感其气者。必然之理也。故凡疫疠疮疹等一切轮行之疾。皆系运气所发。苟能精于推步。明于候察。其于治病。必如指掌。医家之所不可阙也。
万氏之言曰。赫曦之纪。其病疮疡。故或遇二火司天。多发班疹。赫曦者戊年也。二火司天者。子午寅申之年也。何我邦近古。如丙戌己亥庚戌乙未等年。俱非赫曦二火之岁。而疹乃大炽乎。世之君子。苟勿过自贬损。暂且查究。则其说立破。而瞢然奉信。疑有隐理。理既明矣。何所隐哉。
乃蒙叟之为疹也。专以万马二家。按症立方。而及其对人论说。反以运气为主曰。庚戌之疹。异于丁亥。乙未之疹。异于壬申。后之值疹者。徒执古方。不察运气。则杀人必矣。又曰。吾死之后。不可以吾方治疹。举世承聆。深信不疑。蒙叟既卒。怅然想望。而中国疹书遂废矣。
有言疹书者。咸曰蒙叟有言。虽有疹书。不识运气。终亦无用。嗟乎。吾诚不识运气矣。然若使蒙叟。第言运气二字。而不之明说。则虽智者。亦将疑其有真谛也。幸而有乙为从革。肺金不足。及未之三气四气等说。著于其笔。此即许氏医鉴中所列也。其所论。本无深奥。不可测者。
且其乙未所用。皆万、马二家。不知万、马二家独为乙未运气。预立其方欤。何其妙合而不枘凿也。可见蒙叟于运气之说。本不深遵。而姑为是说。以自卫也。
年次第四
我东自大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光海五年。)疹始行。(至甲寅。)
后 年。
后 年康熙(七年)戊申。(显宗九年。)疹大行。
后十二年康熙(十九年)庚申。(肃宗六年。)疹行。
后十二年康熙(三十一年)壬申。(肃宗十八年。)疹行。
疾疹之繇运气。尚胜言哉。日月星辰之所迭迁。风寒暑湿之所相乘。值其运而感其气者。必然之理也。故凡疫疠疮疹等一切轮行之疾。皆系运气所发。苟能精于推步。明于候察。其于治病。必如指掌。医家之所不可阙也。
万氏之言曰。赫曦之纪。其病疮疡。故或遇二火司天。多发班疹。赫曦者戊年也。二火司天者。子午寅申之年也。何我邦近古。如丙戌己亥庚戌乙未等年。俱非赫曦二火之岁。而疹乃大炽乎。世之君子。苟勿过自贬损。暂且查究。则其说立破。而瞢然奉信。疑有隐理。理既明矣。何所隐哉。
乃蒙叟之为疹也。专以万马二家。按症立方。而及其对人论说。反以运气为主曰。庚戌之疹。异于丁亥。乙未之疹。异于壬申。后之值疹者。徒执古方。不察运气。则杀人必矣。又曰。吾死之后。不可以吾方治疹。举世承聆。深信不疑。蒙叟既卒。怅然想望。而中国疹书遂废矣。
有言疹书者。咸曰蒙叟有言。虽有疹书。不识运气。终亦无用。嗟乎。吾诚不识运气矣。然若使蒙叟。第言运气二字。而不之明说。则虽智者。亦将疑其有真谛也。幸而有乙为从革。肺金不足。及未之三气四气等说。著于其笔。此即许氏医鉴中所列也。其所论。本无深奥。不可测者。
且其乙未所用。皆万、马二家。不知万、马二家独为乙未运气。预立其方欤。何其妙合而不枘凿也。可见蒙叟于运气之说。本不深遵。而姑为是说。以自卫也。
年次第四
我东自大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光海五年。)疹始行。(至甲寅。)
后 年。
后 年康熙(七年)戊申。(显宗九年。)疹大行。
后十二年康熙(十九年)庚申。(肃宗六年。)疹行。
后十二年康熙(三十一年)壬申。(肃宗十八年。)疹行。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74H 页
后十四年康熙(四十五年)丙戌。(肃宗三十二年。)疹大行。(至丁亥。)
后十二年康熙(五十七年)戊戌。(肃宗四十四年。)疹行。(至己亥。)
后十一年雍正(七年)己酉。(英宗五年。)疹大行。(至庚戌。)
后廿三年乾隆(十七年)壬申。(英宗二十八年。)疹大行。(至癸酉。)
后廿三年乾隆(四十年)乙未。(英宗五十一年。)疹大行。
后十二年乾隆(五十一年)丙午。正宗(今上)十年。 疹行。(未详其为正疹。)
又案文献备考。康熙六十年辛丑。(景宗元年。)有 世弟红疹平复庆科。乾隆八年癸亥。(英宗十九年。)有 世子红疹平复庆科。然辛丑之疹。无他可据。癸亥之疹。亦非正疹。(盖癸酉又有 世子红疹平复庆。正疹无再经之理。故知癸亥。非正疹也。)意或班疹奶疹之类。而混称红疹也。
左传臧孙曰。美疹。不如恶石。疹之美。其毒滋多。鄦慎说文曰。疹。热病也。刘熙释名曰。疹。诊也。有结气可得诊见也。未知玆所谓疹。果何病也。
古人谓痘疮。自东汉建武中。马援南征。染流中国。故谓之虏疮而麻疹。竟不知其始。宋元诸医书。有班疹等说。而皆混杂不明。至皇明隆万以来。诸医家始与痘科并列。而其流行年代久近。无可考。我邦许阳平辟疫方。出于癸年。而时不知麻疹之名。详其所论。有若创见而骇愕者。意其癸年。即我邦流行之始也。
芝峰类说曰。天泡疮。正德年后始。自中朝传染而来。(中朝。亦旧无此疾。出自西域云。)近自癸丑甲寅年间。有一种时热症。甚酷暴。死亡甚象。人谓唐毒疫。乃前所未有之症也。医者以为狱瘟。(其云。癸丑即光海五年也。)
康熙丙戌以来。疹必二十三年一大炽。其或十馀年一行者。其行未遍而死亡亦少。故疹家有大运小运之说也。〇嘉庆戊午冬。北京麻疹大炽。东至辽沈。惟不渡鸭江而熄。己未春。余以迎慰使赴黄州。问于敕使。中国麻疹。如我邦痘疹。数年一炽。不如我邦一纪二纪之阔也。
辨名第五
万马诸家。皆以正疹为麻疹。而独张会卿。以斑疹为麻。别之于正疹。盖前
后十二年康熙(五十七年)戊戌。(肃宗四十四年。)疹行。(至己亥。)
后十一年雍正(七年)己酉。(英宗五年。)疹大行。(至庚戌。)
后廿三年乾隆(十七年)壬申。(英宗二十八年。)疹大行。(至癸酉。)
后廿三年乾隆(四十年)乙未。(英宗五十一年。)疹大行。
后十二年乾隆(五十一年)丙午。正宗(今上)十年。 疹行。(未详其为正疹。)
又案文献备考。康熙六十年辛丑。(景宗元年。)有 世弟红疹平复庆科。乾隆八年癸亥。(英宗十九年。)有 世子红疹平复庆科。然辛丑之疹。无他可据。癸亥之疹。亦非正疹。(盖癸酉又有 世子红疹平复庆。正疹无再经之理。故知癸亥。非正疹也。)意或班疹奶疹之类。而混称红疹也。
左传臧孙曰。美疹。不如恶石。疹之美。其毒滋多。鄦慎说文曰。疹。热病也。刘熙释名曰。疹。诊也。有结气可得诊见也。未知玆所谓疹。果何病也。
古人谓痘疮。自东汉建武中。马援南征。染流中国。故谓之虏疮而麻疹。竟不知其始。宋元诸医书。有班疹等说。而皆混杂不明。至皇明隆万以来。诸医家始与痘科并列。而其流行年代久近。无可考。我邦许阳平辟疫方。出于癸年。而时不知麻疹之名。详其所论。有若创见而骇愕者。意其癸年。即我邦流行之始也。
芝峰类说曰。天泡疮。正德年后始。自中朝传染而来。(中朝。亦旧无此疾。出自西域云。)近自癸丑甲寅年间。有一种时热症。甚酷暴。死亡甚象。人谓唐毒疫。乃前所未有之症也。医者以为狱瘟。(其云。癸丑即光海五年也。)
康熙丙戌以来。疹必二十三年一大炽。其或十馀年一行者。其行未遍而死亡亦少。故疹家有大运小运之说也。〇嘉庆戊午冬。北京麻疹大炽。东至辽沈。惟不渡鸭江而熄。己未春。余以迎慰使赴黄州。问于敕使。中国麻疹。如我邦痘疹。数年一炽。不如我邦一纪二纪之阔也。
辨名第五
万马诸家。皆以正疹为麻疹。而独张会卿。以斑疹为麻。别之于正疹。盖前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74L 页
此。李梴分疹痘麻斑四者而立名。故会卿遂取李氏入门书中。麻门一条。别录疹诠之下。然李氏麻门。则仍与正疹无别。其云初起。中指冷者。万氏之疹验也。其云一日三出。三日九出者。马氏之疹验也。即会卿疹诠。亦载中指冷之说。何乃黜其他症。而别之于正疹也。然损此一书。无害疹家。故依会卿原书。以李氏麻门。录之辨似篇。而或采其粹语。载之原篇。盖会卿所谓麻者。非疹非斑。乃疹之绝小者。我邦今俗之唐毒疫。是也。
万氏以初热六日。为出疹之期。而马氏却以三日为期。万氏谓一齐涌出。而马氏却谓先出耳后。每日各出三次。至张氏则又以三日出者。及每日三次出者。为斑疹而别之。于正疹。览者惑焉。然验之我邦。则初热三日而出者。疹之常法。其重者或至五、六日方出。即二说俱无碍矣。
我邦旧无痘疮。痘之始来。不知其名。以其厉虐而谓之疫疾。及麻疹之起。以其似疫疾而色红。故谓之红疫。亦以其毒于疫疾。而谓之毒疫。及人多夭殪。相与愤疾。号为唐毒疫。此阳平之说也。其出既久。红疫遂为正名。而斑疹似也。故遂以唐毒疫之名。予之犹中国麻疹之称。本用于正疹。而亦以称斑疹也。
我邦俗语。以疹出为发斑。疹没为消斑。故李蒙叟所论。亦称发斑、消斑。盖习于耳目。而顺于口吻也。今遍考中国医书。其论疹出疹没。无所谓发斑消斑等名目。设有之。中国亦误。盖斑者。驳文也。檀弓所云。狸首之斑然者。可见其义也。故医书亦云。有色点而无颗粒者曰斑。今麻疹明有颗粒。曷谓之斑。意者。斑疹、火丹、阳毒等症。旧称发斑、消斑。而移之麻疹也。名称暂误。实害滋巨。医者看古医书。凡遇斑字。不辨其为疹为斑。又或创立新方。其论颗粒混下斑字。又云紫斑、黑斑者。后人见之。将谓皮肤生紫黑之文耶。抑谓颗粒有紫黑之色耶。一有差舛。人命立判。此不可不正也。故蒙叟所论发班消班。悉改为疹出疹没。庶不眩也。〇又阳毒发班。本是伤寒(或瘟疫)之一症。今医呼作病名。凡属班症。通称阳毒发
万氏以初热六日。为出疹之期。而马氏却以三日为期。万氏谓一齐涌出。而马氏却谓先出耳后。每日各出三次。至张氏则又以三日出者。及每日三次出者。为斑疹而别之。于正疹。览者惑焉。然验之我邦。则初热三日而出者。疹之常法。其重者或至五、六日方出。即二说俱无碍矣。
我邦旧无痘疮。痘之始来。不知其名。以其厉虐而谓之疫疾。及麻疹之起。以其似疫疾而色红。故谓之红疫。亦以其毒于疫疾。而谓之毒疫。及人多夭殪。相与愤疾。号为唐毒疫。此阳平之说也。其出既久。红疫遂为正名。而斑疹似也。故遂以唐毒疫之名。予之犹中国麻疹之称。本用于正疹。而亦以称斑疹也。
我邦俗语。以疹出为发斑。疹没为消斑。故李蒙叟所论。亦称发斑、消斑。盖习于耳目。而顺于口吻也。今遍考中国医书。其论疹出疹没。无所谓发斑消斑等名目。设有之。中国亦误。盖斑者。驳文也。檀弓所云。狸首之斑然者。可见其义也。故医书亦云。有色点而无颗粒者曰斑。今麻疹明有颗粒。曷谓之斑。意者。斑疹、火丹、阳毒等症。旧称发斑、消斑。而移之麻疹也。名称暂误。实害滋巨。医者看古医书。凡遇斑字。不辨其为疹为斑。又或创立新方。其论颗粒混下斑字。又云紫斑、黑斑者。后人见之。将谓皮肤生紫黑之文耶。抑谓颗粒有紫黑之色耶。一有差舛。人命立判。此不可不正也。故蒙叟所论发班消班。悉改为疹出疹没。庶不眩也。〇又阳毒发班。本是伤寒(或瘟疫)之一症。今医呼作病名。凡属班症。通称阳毒发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75H 页
班。又不分别阴毒内伤胃烂等症。能无误乎。
班驳疹毒。其类极多。形症各异。而名称相混。古人论说。亦颇不明。宜细心分析之。〇一种皮红成片。有点无粒。与肉一平。痕如蚤咬。碎碎班斑。或遍身红粒。细碎如沙。头戴白浆。愈后微痂。如脱粟壳。全无馀毒。名曰奶痧。亦称斑疹。〇一种形如奶痧。而发热雄烘。诸症叠出。馀毒延久。一如正疹者。名曰麻疹。亦称斑疹。我邦近俗。谓之唐毒疫。〇一种皮外叠肿。或白或赤。瘙痒不堪。亦无里症。名曰瘾疹。东俗谓之陡突恶。〇一种形如前症。又或如云头锦纹。无迹且平。名曰发斑。亦称瘾疹。但因伤寒大病而发。故此为标症。有阳毒阴毒之异。或瘟疫发斑者。亦如此症。〇以上诸症。标形既别。药治宜殊。若心粗手快者。徒执一种方书。见斑疹二字。而槩用斑疹之药。见瘾疹二字。而槩用瘾疹之药。则未有不北辕而适粤者也。
预备第六
他病临病调治。多可及救。唯疹其炽也。若猋风迅电。倏远忽近。其既感触。若系险类。势力凶悍。机变暴急。慌无措手。祸不旋踵。遣骑请医。动失期限。走市买药。未信精觕。故宜熟览疹书。知其大体。庶不临急慌乱。且如药材远物稀品及一切丸药。仓卒难获之类。当一一预备以待之。
国朝宝鉴曰。(肃宗丁亥)是年。自春至秋。班疹之疾。殆遍域中。死亡无数。儿弱夭札尤甚。闾巷小儿。为之稀少。诸路全家没死者。不知其数。备忘记。申饰外方。且送医药。京师及关西。亦施恤典。〇(英宗己酉。)冬十月。右议政李㙫奏曰。咸兴红疫大炽。死亡甚多。请依丁亥例。遣医人持药往救。允之。〇斯皆 列圣深仁厚泽。视民如子者。凡遇麻疹。宜建白而继述之也。
胡荽、垂丝柳。尤是疹家要药。而药肆之所无者。宜及时备置之。蒙叟以我邦所称渭城柳。为垂丝柳。余为贸燕市以来果然。〇胡菜(一作荽)。即水菜。我邦亦有之。
症论第七
麻疹为病。比痘甚轻。而痘则痂落便良。疹则馀毒匈险。死亡之厄。多在后
班驳疹毒。其类极多。形症各异。而名称相混。古人论说。亦颇不明。宜细心分析之。〇一种皮红成片。有点无粒。与肉一平。痕如蚤咬。碎碎班斑。或遍身红粒。细碎如沙。头戴白浆。愈后微痂。如脱粟壳。全无馀毒。名曰奶痧。亦称斑疹。〇一种形如奶痧。而发热雄烘。诸症叠出。馀毒延久。一如正疹者。名曰麻疹。亦称斑疹。我邦近俗。谓之唐毒疫。〇一种皮外叠肿。或白或赤。瘙痒不堪。亦无里症。名曰瘾疹。东俗谓之陡突恶。〇一种形如前症。又或如云头锦纹。无迹且平。名曰发斑。亦称瘾疹。但因伤寒大病而发。故此为标症。有阳毒阴毒之异。或瘟疫发斑者。亦如此症。〇以上诸症。标形既别。药治宜殊。若心粗手快者。徒执一种方书。见斑疹二字。而槩用斑疹之药。见瘾疹二字。而槩用瘾疹之药。则未有不北辕而适粤者也。
预备第六
他病临病调治。多可及救。唯疹其炽也。若猋风迅电。倏远忽近。其既感触。若系险类。势力凶悍。机变暴急。慌无措手。祸不旋踵。遣骑请医。动失期限。走市买药。未信精觕。故宜熟览疹书。知其大体。庶不临急慌乱。且如药材远物稀品及一切丸药。仓卒难获之类。当一一预备以待之。
国朝宝鉴曰。(肃宗丁亥)是年。自春至秋。班疹之疾。殆遍域中。死亡无数。儿弱夭札尤甚。闾巷小儿。为之稀少。诸路全家没死者。不知其数。备忘记。申饰外方。且送医药。京师及关西。亦施恤典。〇(英宗己酉。)冬十月。右议政李㙫奏曰。咸兴红疫大炽。死亡甚多。请依丁亥例。遣医人持药往救。允之。〇斯皆 列圣深仁厚泽。视民如子者。凡遇麻疹。宜建白而继述之也。
胡荽、垂丝柳。尤是疹家要药。而药肆之所无者。宜及时备置之。蒙叟以我邦所称渭城柳。为垂丝柳。余为贸燕市以来果然。〇胡菜(一作荽)。即水菜。我邦亦有之。
症论第七
麻疹为病。比痘甚轻。而痘则痂落便良。疹则馀毒匈险。死亡之厄。多在后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75L 页
头。盖痘则毒力从里透出。颗粒磊落。为胀为脓。毕竟作痂乾落。所落痂片。即其毒实也。毒既穿皮出外。离身落地。故里面澄净。更无馀毒。顿饭大胾。都不为害。疹则毒力从里蒸出。仅作小粒。不能酿脓结痂。毕竟回头反没。与痘之内陷者。其势略同。毒既还里。即成馀毒。上为咳喘。下为泄痢。毒实而胃气受伤。气虚而腠理不蜜(一作密)。精肉稀麋(一作糜)。皆能壅格。微风小寒。亦被触伤。凡此皆由毒。不能离身落地。即不免倒戈内攻也。
痘所谓无馀毒者。然或贯脓不实。落痂不清者。却有馀毒。无异疹后。疹所谓有馀毒者。然或头戴白浆。痂如粟脱者。却无馀毒。有同痘后。斯可验。馀毒有无。系乎脓痂也。
蛔虫第八
蛔虫一段。大是疑案。我邦之疹。自庚戌而上。传闻未明。姑已之。即自壬申以来。历乙未、丙午。皆耳目所及。而疹家辄以蛔症。死亡相续。且此(一作凡)蛔虫。非隐昧不形之症。或胸膈冲痛。而蛔从喉出。或肚腹阵痛。而蛔从便出。或投以蛔药。而症候有验。十目所视。不可诬矣。
乃中国疹书连篇累章。终无所谓蛔虫一条。岂书籍罕至。未及博考欤。抑古今异运。华东殊气。而病从运变。症随气别欤。皆不可知也。至万氏心法。始于痘后馀毒。仅一偶及。而蒙叟之为疹也。专以蛔治。屡见奇效。玆果发前人之未发欤。其所用神枪利剑。即两黄芩汤。而玆乃万氏之旧也。则其资于痘科。而移之疹家者也。
我邦之疹。凡头粒之陷伏。疳蚀之崩坏。奇形怪症。千态百状。率多因蛔而成。不可以古方之无据。而寘之然疑也。然治病者。当先察标本。蛔是标症。疹是本症。则凡遇蛔症。当先治疹毒。而庸医慌乱。每以酸涩苦毒之剂。单攻蛔虫。致令疹子遏而不出。此甚误矣。然亦有急则治标者。若疹为蛔格。不能出透者。急于发表药中。量下治蛔之物。
张仲景。医家之祖宗。而其言曰。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先用理中汤。次用乌梅丸。朱丹溪亦宗是说。今蒙叟却云。凡蛔。热则必动。而黄
痘所谓无馀毒者。然或贯脓不实。落痂不清者。却有馀毒。无异疹后。疹所谓有馀毒者。然或头戴白浆。痂如粟脱者。却无馀毒。有同痘后。斯可验。馀毒有无。系乎脓痂也。
蛔虫第八
蛔虫一段。大是疑案。我邦之疹。自庚戌而上。传闻未明。姑已之。即自壬申以来。历乙未、丙午。皆耳目所及。而疹家辄以蛔症。死亡相续。且此(一作凡)蛔虫。非隐昧不形之症。或胸膈冲痛。而蛔从喉出。或肚腹阵痛。而蛔从便出。或投以蛔药。而症候有验。十目所视。不可诬矣。
乃中国疹书连篇累章。终无所谓蛔虫一条。岂书籍罕至。未及博考欤。抑古今异运。华东殊气。而病从运变。症随气别欤。皆不可知也。至万氏心法。始于痘后馀毒。仅一偶及。而蒙叟之为疹也。专以蛔治。屡见奇效。玆果发前人之未发欤。其所用神枪利剑。即两黄芩汤。而玆乃万氏之旧也。则其资于痘科。而移之疹家者也。
我邦之疹。凡头粒之陷伏。疳蚀之崩坏。奇形怪症。千态百状。率多因蛔而成。不可以古方之无据。而寘之然疑也。然治病者。当先察标本。蛔是标症。疹是本症。则凡遇蛔症。当先治疹毒。而庸医慌乱。每以酸涩苦毒之剂。单攻蛔虫。致令疹子遏而不出。此甚误矣。然亦有急则治标者。若疹为蛔格。不能出透者。急于发表药中。量下治蛔之物。
张仲景。医家之祖宗。而其言曰。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先用理中汤。次用乌梅丸。朱丹溪亦宗是说。今蒙叟却云。凡蛔。热则必动。而黄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76H 页
芩两剂。仍是凉药。是未可知也。盖虫之为物。遇寒则蛰。遇阳亦避。即胃寒、胃热。俱当乱动。不可硬定一论。宜临病细审。或用黄芩。或用理中。无或慌乱败事也。
寒药第九
世称蒙叟。喜用石膏。虽救目前之急。却遗后患。疹退之后。多致喘嗽溏泄而死。一唱百和。靡然深信。此殆误也。夫发热之初。不戒冰毒。而妄用寒药。或发表之后。别无实热而误用寒药。皆令疹格不出。立时败事。岂待疹退之后哉。当时既能救急。此药即为当剂。药未有当剂而遗患者也。若乃疹后喘嗽溏泄。容有寒崇。景岳之论。可采也。
元史李杲传曰。西台椽萧君瑞。二月中病。伤寒发热。医以白虎汤投之。病者面黑如墨。本證不复见。脉沈细。小便不禁。杲诊之曰。此立夏前误用白虎汤之过。白虎汤大寒。非行经之药。止能寒腑脏。不善用之。则伤寒本病。隐曲于经络之间。或更以大热之药救之。以苦阴邪。则他證必起。非所以救白虎也。有温药之升阳行经者吾用之。有难者曰。白虎大寒非大热。何以救之。杲曰。病隐于经络间。阳不升则经不行。经行而本證见矣。本證又何难焉。果如其言而愈。凡疹家之误用白虎而遭害者。当以此案为师。
杂论第十
张景岳云。疹在痘前者。痘后必复疹。余骇异其言。遇人辄问。李郎重植言。其家有人。果于壬申。痘前出疹。其后乙未。再又患疹。后以问人。亦或有仍用痘前疹者。然再出者盖多也。(俞季英氏。亦痘前出疹。再又患疹。)
疹之中人。不在初热之日也。中之屡日而后。始乃发热。何以知之。余素患脚疮。及乙未之疹。脚疮正炽。忽皆落痂平除。数日而后。始发热出疹。斯其落痂之时。早已中疹也。其先驱杂病。势亦雄矣。
我邦麻疹。必从西北起。转至东南。前后皆然。俗以痘为西神。亦言其从西来也。
寒药第九
世称蒙叟。喜用石膏。虽救目前之急。却遗后患。疹退之后。多致喘嗽溏泄而死。一唱百和。靡然深信。此殆误也。夫发热之初。不戒冰毒。而妄用寒药。或发表之后。别无实热而误用寒药。皆令疹格不出。立时败事。岂待疹退之后哉。当时既能救急。此药即为当剂。药未有当剂而遗患者也。若乃疹后喘嗽溏泄。容有寒崇。景岳之论。可采也。
元史李杲传曰。西台椽萧君瑞。二月中病。伤寒发热。医以白虎汤投之。病者面黑如墨。本證不复见。脉沈细。小便不禁。杲诊之曰。此立夏前误用白虎汤之过。白虎汤大寒。非行经之药。止能寒腑脏。不善用之。则伤寒本病。隐曲于经络之间。或更以大热之药救之。以苦阴邪。则他證必起。非所以救白虎也。有温药之升阳行经者吾用之。有难者曰。白虎大寒非大热。何以救之。杲曰。病隐于经络间。阳不升则经不行。经行而本證见矣。本證又何难焉。果如其言而愈。凡疹家之误用白虎而遭害者。当以此案为师。
杂论第十
张景岳云。疹在痘前者。痘后必复疹。余骇异其言。遇人辄问。李郎重植言。其家有人。果于壬申。痘前出疹。其后乙未。再又患疹。后以问人。亦或有仍用痘前疹者。然再出者盖多也。(俞季英氏。亦痘前出疹。再又患疹。)
疹之中人。不在初热之日也。中之屡日而后。始乃发热。何以知之。余素患脚疮。及乙未之疹。脚疮正炽。忽皆落痂平除。数日而后。始发热出疹。斯其落痂之时。早已中疹也。其先驱杂病。势亦雄矣。
我邦麻疹。必从西北起。转至东南。前后皆然。俗以痘为西神。亦言其从西来也。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76L 页
咽喉痛。针刺出血。即疹家之大忌。蘸布搭胸。即瘟疫之劫法。而阳平皆犯之。消梨西瓜。许其常食。人其可孤陋寡闻哉。
愚俗。甚喜吃粪。有病辄粪。而于粪。亦欠分晓。可叹。无价散。即人、猫、猪、犬粪。而愚俗但认犬粪野人乾。即狝猴粪。而愚俗误作人粪。孟子曰。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欤。
人中黄。即甘草之纳管浸粪者。而愚俗误吃黄粪。药草之酒炙蜜炙(一作灸)者。愚俗误称酒炙蜜炙(一作灸)。药草有丹田乎。有关元乎。灸何穴哉。
升葛汤。为疹家主方。然东垣曰。身热腹痛者。身热泄泻者。身热惊悸者。身热汗出者。身热足冷者。俱不宜服。亦所当慎也。
黄芩半夏汤。即梦叟手里单枪。然初起用半夏者。马氏缪氏之所叮咛申戒。况有咽痛者。其可轻用乎。
许子翁曰。乙未之疹。兄妹六人。皆预服四物汤百贴。疹果至轻。盖疹毒纯是阳火。预补阴分。宜其有制也。
李蒙叟传
李献吉字梦叟。别字梦叟。系出璿潢。 恭靖王别子。德泉君厚生其祖也。厚生之后。世世燀赫。而冢宰准尤著。蒙叟少聪明强记。从长川李哲焕先生游。博览群书。既而见痘疹方。独自潜心究索。然勿令人知也。乾隆乙未春。有事至汉阳。适疹大起。民多夭札。蒙叟意欲救。时服衰不可。默而归。方出郊。见肩槥背蔂梩过者。俄顷以百数。蒙叟心恻然自语曰。吾有术可救。而为礼法拘。怀之去。不仁也。遂还从亲戚家。发其秘。于是凡得蒙叟之方者。危者以安。逆者以顺。旬日之间。名声大振。号呼乞怜者。日填门塞巷。尊者仅入其室。贱者幸而至阶下。或穷日而后。始见其面。然蒙叟于疹。既耳顺接数语。已逆揣其證形。随授一方。谢之使去。亦无不立效者。蒙叟时出门适他。家众男妇。簇拥后先。屯如蜂以去。所至黄埃蔽天。人皆望而知李蒙叟来也。一日为恶少年所谋驱。至一僻处。锁门而绝其踪。于是满城嗷嗷。索李叟蒙(李蒙叟)所在。有告者。众乃槌其门出之。有粗悍负气面辱之。甚者欲
愚俗。甚喜吃粪。有病辄粪。而于粪。亦欠分晓。可叹。无价散。即人、猫、猪、犬粪。而愚俗但认犬粪野人乾。即狝猴粪。而愚俗误作人粪。孟子曰。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欤。
人中黄。即甘草之纳管浸粪者。而愚俗误吃黄粪。药草之酒炙蜜炙(一作灸)者。愚俗误称酒炙蜜炙(一作灸)。药草有丹田乎。有关元乎。灸何穴哉。
升葛汤。为疹家主方。然东垣曰。身热腹痛者。身热泄泻者。身热惊悸者。身热汗出者。身热足冷者。俱不宜服。亦所当慎也。
黄芩半夏汤。即梦叟手里单枪。然初起用半夏者。马氏缪氏之所叮咛申戒。况有咽痛者。其可轻用乎。
许子翁曰。乙未之疹。兄妹六人。皆预服四物汤百贴。疹果至轻。盖疹毒纯是阳火。预补阴分。宜其有制也。
李蒙叟传
李献吉字梦叟。别字梦叟。系出璿潢。 恭靖王别子。德泉君厚生其祖也。厚生之后。世世燀赫。而冢宰准尤著。蒙叟少聪明强记。从长川李哲焕先生游。博览群书。既而见痘疹方。独自潜心究索。然勿令人知也。乾隆乙未春。有事至汉阳。适疹大起。民多夭札。蒙叟意欲救。时服衰不可。默而归。方出郊。见肩槥背蔂梩过者。俄顷以百数。蒙叟心恻然自语曰。吾有术可救。而为礼法拘。怀之去。不仁也。遂还从亲戚家。发其秘。于是凡得蒙叟之方者。危者以安。逆者以顺。旬日之间。名声大振。号呼乞怜者。日填门塞巷。尊者仅入其室。贱者幸而至阶下。或穷日而后。始见其面。然蒙叟于疹。既耳顺接数语。已逆揣其證形。随授一方。谢之使去。亦无不立效者。蒙叟时出门适他。家众男妇。簇拥后先。屯如蜂以去。所至黄埃蔽天。人皆望而知李蒙叟来也。一日为恶少年所谋驱。至一僻处。锁门而绝其踪。于是满城嗷嗷。索李叟蒙(李蒙叟)所在。有告者。众乃槌其门出之。有粗悍负气面辱之。甚者欲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77H 页
驱击。蒙叟赖人解得已。然蒙叟皆温言摧谢。亟以方授之。既而蒙叟不自堪。乃口号治疹诸法。令人按行。于是僻乡人士。争相传写。信如六经。虽瞢于医者。但如其言。亦罔不效。世称一妇。为其失(一作夫)请救。蒙叟曰。汝夫之病亟矣。但有一药。汝不能用。妇固请而蒙叟终不言。妇度不可救。买毒药以归。酒搅置阁上。将以殉也。出户外泣。入而视酒。酒已罄。询其夫。渴而饮也。趋而至李蒙叟求救。蒙叟曰。异哉。吾所为一药。是其所饮。度汝不能用。不以告。今其活天也。归视其家。病则愈矣。蒙叟性坦率。然尝言后十二年。疹必复起。至期果验。于痘。亦多奇中。
外史氏曰。余及见蒙叟。其为人臞颧而齇鼻。喜谭论恒笑。与之言。纚纚颇可听。方罢于疹也。日夜不交睫。目昏昏不能视。犹应酬不错。必其记性。有过人者。
(甲一)升麻葛根汤。(乙一)柴归饮。
(甲二)升麻葛根汤。(乙二)遂邪煎(透邪煎)。
(甲三)桂枝葛根汤。(乙三)疏邪饮。
(甲四)王氏葛根汤。(乙四)搜毒煎。
(甲五)柽前葛根汤。(乙五)惺惺散。
(甲六)升葛芍药汤。(乙六)通圣散。
(甲七)七物升麻丸。(乙七)防风通圣散。
(甲八)蔘苏饮。(乙八)防风发表汤。
(甲九)苏葛汤。(乙九)宣毒发表汤。
(甲十)柴葛煎。(乙十)化毒清表汤。
(丙一)黄连解毒汤。(丁一)玄蔘解毒汤。
(丙二)黄连解毒汤。(丁二)景岳解毒汤。
(丙三)防风解毒汤。(丁三)人蔘败毒散。
(丙四)桂枝解毒汤。(丁四)荆防败毒散。
(丙五)升麻解毒汤。(丁五)李氏败毒散。
外史氏曰。余及见蒙叟。其为人臞颧而齇鼻。喜谭论恒笑。与之言。纚纚颇可听。方罢于疹也。日夜不交睫。目昏昏不能视。犹应酬不错。必其记性。有过人者。
(甲一)升麻葛根汤。(乙一)柴归饮。
(甲二)升麻葛根汤。(乙二)遂邪煎(透邪煎)。
(甲三)桂枝葛根汤。(乙三)疏邪饮。
(甲四)王氏葛根汤。(乙四)搜毒煎。
(甲五)柽前葛根汤。(乙五)惺惺散。
(甲六)升葛芍药汤。(乙六)通圣散。
(甲七)七物升麻丸。(乙七)防风通圣散。
(甲八)蔘苏饮。(乙八)防风发表汤。
(甲九)苏葛汤。(乙九)宣毒发表汤。
(甲十)柴葛煎。(乙十)化毒清表汤。
(丙一)黄连解毒汤。(丁一)玄蔘解毒汤。
(丙二)黄连解毒汤。(丁二)景岳解毒汤。
(丙三)防风解毒汤。(丁三)人蔘败毒散。
(丙四)桂枝解毒汤。(丁四)荆防败毒散。
(丙五)升麻解毒汤。(丁五)李氏败毒散。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77L 页
(丙六)犀角解毒汤。(丁六)加味败毒散。
(丙七)犀角解毒散。(丁七)清胃败毒汤。
(丙八)化斑解毒汤。(丁八)消毒饮。
(丙九)白虎解毒汤。(丁九)消毒散。
(丙十)加味解毒汤。(丁十)朱氏消毒饮。
(戊一)三味消毒饮。(己一)白虎汤。
(戊二)四味消毒饮。(己二)人蔘白虎汤。
(戊三)六味消毒饮。(己三)人蔘白虎汤。
(戊四)泻白消毒散。(己四)五虎汤。
(戊五)内托消毒汤。(己五)虻虎汤。
(戊六)清肺消毒汤。(己六)化斑汤。
(戊七)清肺消毒化痰汤。(己七)化斑汤。
(戊八)麻黄汤。(己八)养血化斑汤。
(戊九)麻黄汤。(己九)解毒快斑汤。
(戊十)麻黄散。(己十)升麻透斑汤。
(庚一)黄芩汤。(辛一)黄连杏仁汤。
(庚二)黄芩汤。(辛二)黄连杏仁汤。
(庚三)黄芩汤。(辛三)黄连知母汤。
(庚四)黄芩半夏汤。(辛四)香连丸。
(庚五)白朮黄芩汤。(辛五)黄连麦门汤。
(庚六)加味黄芩汤。(辛六)大连翘饮。
(庚七)秘传黄芩汤。(辛七)河间凉膈散。
(庚八)黄芩芍药汤。(辛八)东坦凉膈散(东垣凉膈散)。
(庚九)黄连汤。(辛九)加味凉膈散。
(庚十)贾氏黄连汤。(辛十)人蔘清膈散。
(壬一)清肺散。(癸一)竹茹石膏汤。
(丙七)犀角解毒散。(丁七)清胃败毒汤。
(丙八)化斑解毒汤。(丁八)消毒饮。
(丙九)白虎解毒汤。(丁九)消毒散。
(丙十)加味解毒汤。(丁十)朱氏消毒饮。
(戊一)三味消毒饮。(己一)白虎汤。
(戊二)四味消毒饮。(己二)人蔘白虎汤。
(戊三)六味消毒饮。(己三)人蔘白虎汤。
(戊四)泻白消毒散。(己四)五虎汤。
(戊五)内托消毒汤。(己五)虻虎汤。
(戊六)清肺消毒汤。(己六)化斑汤。
(戊七)清肺消毒化痰汤。(己七)化斑汤。
(戊八)麻黄汤。(己八)养血化斑汤。
(戊九)麻黄汤。(己九)解毒快斑汤。
(戊十)麻黄散。(己十)升麻透斑汤。
(庚一)黄芩汤。(辛一)黄连杏仁汤。
(庚二)黄芩汤。(辛二)黄连杏仁汤。
(庚三)黄芩汤。(辛三)黄连知母汤。
(庚四)黄芩半夏汤。(辛四)香连丸。
(庚五)白朮黄芩汤。(辛五)黄连麦门汤。
(庚六)加味黄芩汤。(辛六)大连翘饮。
(庚七)秘传黄芩汤。(辛七)河间凉膈散。
(庚八)黄芩芍药汤。(辛八)东坦凉膈散(东垣凉膈散)。
(庚九)黄连汤。(辛九)加味凉膈散。
(庚十)贾氏黄连汤。(辛十)人蔘清膈散。
(壬一)清肺散。(癸一)竹茹石膏汤。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78H 页
(壬二)清肺饮。(癸二)竹叶石膏汤。
(壬三)清肺饮。(癸三)三黄石膏加柽叶汤。
(壬四)清肺汤。(癸四)三黄丸。
(壬五)门冬清肺汤。(癸五)大柴胡汤。
(壬六)麦门冬清肺饮。(癸六)小柴胡汤。
(壬七)麦冬清肺饮。(癸七)加味小柴胡汤。
(壬八)清肺甘桔汤。(癸八)柴平汤。
(壬九)清金降火汤。(癸九)柴苓汤。
(壬十)泻白散。(癸十)柴胡橘皮汤。
(子一)四物汤。(丑一)犀角地黄汤。
(子二)芩朮四物汤。(丑二)生犀地黄汤。
(子三)柴胡四物汤。(丑三)当归六黄汤。
(子四)加味四物汤。(丑四)当归养血汤。
(子五)地黄汤。(丑五)益荣汤。
(子六)生地黄汤。(丑六)养荣汤。
(子七)生地黄散。(丑七)凉血养荣煎。
(子八)连翘生地饮。(丑八)活血散。
(子九)玄蔘地黄汤。(丑九)贞元饮。
(子十)六味地黄丸。(丑十)六物煎。
(寅一)大青汤。(卯一)葛根麦门散。
(寅二)大青汤。(卯二)柴胡麦门散。
(寅三)山桅(一作栀)子汤。(卯三)升麻泽泻汤。
(寅四)芩桅(一作栀)泻白散。(卯四)前胡枳壳汤。
(寅五)加味金沸草散。(卯五)连石薯蓣丸。
(寅六)双解散。(卯六)射干鼠粘子汤。
(寅七)王氏双解散。(卯七)防芍甘草(一作草)汤。
(壬三)清肺饮。(癸三)三黄石膏加柽叶汤。
(壬四)清肺汤。(癸四)三黄丸。
(壬五)门冬清肺汤。(癸五)大柴胡汤。
(壬六)麦门冬清肺饮。(癸六)小柴胡汤。
(壬七)麦冬清肺饮。(癸七)加味小柴胡汤。
(壬八)清肺甘桔汤。(癸八)柴平汤。
(壬九)清金降火汤。(癸九)柴苓汤。
(壬十)泻白散。(癸十)柴胡橘皮汤。
(子一)四物汤。(丑一)犀角地黄汤。
(子二)芩朮四物汤。(丑二)生犀地黄汤。
(子三)柴胡四物汤。(丑三)当归六黄汤。
(子四)加味四物汤。(丑四)当归养血汤。
(子五)地黄汤。(丑五)益荣汤。
(子六)生地黄汤。(丑六)养荣汤。
(子七)生地黄散。(丑七)凉血养荣煎。
(子八)连翘生地饮。(丑八)活血散。
(子九)玄蔘地黄汤。(丑九)贞元饮。
(子十)六味地黄丸。(丑十)六物煎。
(寅一)大青汤。(卯一)葛根麦门散。
(寅二)大青汤。(卯二)柴胡麦门散。
(寅三)山桅(一作栀)子汤。(卯三)升麻泽泻汤。
(寅四)芩桅(一作栀)泻白散。(卯四)前胡枳壳汤。
(寅五)加味金沸草散。(卯五)连石薯蓣丸。
(寅六)双解散。(卯六)射干鼠粘子汤。
(寅七)王氏双解散。(卯七)防芍甘草(一作草)汤。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78L 页
(寅八)王氏元解散。(卯八)荆防甘草(一作草)汤。
(寅九)孟氏募施汤。(卯九)加味地骨皮散。
(寅十)郧阳归芍汤。(卯十)加味逍遥散。
(辰一)四苓汤。(巳一)六君子汤。
(辰二)加味四苓散。(巳二)蔘苓白朮散。
(辰三)王氏四苓散。(巳三)补中益气汤。
(辰四)五苓散。(巳四)十全大补汤。
(辰五)加味五苓散。(巳五)八珍汤。
(辰六)王氏五苓散。(巳六)六气饮。
(辰七)胃苓汤。(巳七)钱氏异功散。
(辰八)猪苓汤。(巳八)钱氏阿胶散。
(辰九)四君子汤。(巳九)金匮当归散。
(辰十)五君子汤。(巳十)固胎饮。
(午一)归脾汤。(未一)调中汤。
(午二)养脾汤。(未二)和中汤。
(午三)平胃散。(未三)理中汤。
(午四)清胃饮。(未四)加味理中汤。
(午五)调胃散。(未五)定中汤。
(午六)温胃饮。(未六)透班和中汤。
(午七)胃关煎。(未七)调元汤。
(午八)养真膏。(未八)内托散。
(午九)真人养脏汤。(未九)托里散。
(午十)调元健脾补肺汤。(未十)升解散。
(申一)解毒化滞汤。(酉一)三拗汤。
(申二)清热导滞汤。(酉二)四顺饮。
(申三)开郁导气汤。(酉三)八正散。
(寅九)孟氏募施汤。(卯九)加味地骨皮散。
(寅十)郧阳归芍汤。(卯十)加味逍遥散。
(辰一)四苓汤。(巳一)六君子汤。
(辰二)加味四苓散。(巳二)蔘苓白朮散。
(辰三)王氏四苓散。(巳三)补中益气汤。
(辰四)五苓散。(巳四)十全大补汤。
(辰五)加味五苓散。(巳五)八珍汤。
(辰六)王氏五苓散。(巳六)六气饮。
(辰七)胃苓汤。(巳七)钱氏异功散。
(辰八)猪苓汤。(巳八)钱氏阿胶散。
(辰九)四君子汤。(巳九)金匮当归散。
(辰十)五君子汤。(巳十)固胎饮。
(午一)归脾汤。(未一)调中汤。
(午二)养脾汤。(未二)和中汤。
(午三)平胃散。(未三)理中汤。
(午四)清胃饮。(未四)加味理中汤。
(午五)调胃散。(未五)定中汤。
(午六)温胃饮。(未六)透班和中汤。
(午七)胃关煎。(未七)调元汤。
(午八)养真膏。(未八)内托散。
(午九)真人养脏汤。(未九)托里散。
(午十)调元健脾补肺汤。(未十)升解散。
(申一)解毒化滞汤。(酉一)三拗汤。
(申二)清热导滞汤。(酉二)四顺饮。
(申三)开郁导气汤。(酉三)八正散。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79H 页
(申四)犀角解毒化痰清火丸。(酉四)六一散。
(申五)解毒导赤散。(酉五)二仙汤。
(申六)导赤散。(酉六)二毋散(二母散)。
(申七)小无比散。(酉七)二望散。
(申八)大无比散。(酉八)十仙汤。
(申九)宣风散。(酉九)十宣散。
(申十)清扬饮。(酉十)五积散。
(戌一)甘桔汤。(亥一)羌活散。
(戌二)桔梗汤。(亥二)羌菊散。
(戌三)甘桔牛旁汤。(亥三)五皮汤。
(戌四)钱(一作饯)氏甘露饮。(亥四)洗心散。
(戌五)西来甘露饮。(亥五)王氏疏风散。
(戌六)胡荽酒。(亥六)秘传鳖甲汤。
(戌七)儿茶散。(亥七)大芦荟丸。
(戌八)菉豆饮。(亥八)芦荟肥儿丸。
(戌九)茅花汤。(亥九)健脾肥儿丸。
(戌十)椒梅汤。(亥十)清热除疳丸。
(角一)消毒保婴丹。(亢一)夺命丹。
(角二)代天宣化丸。(亢二)温惊丸。
(角三)牛黄清心丸。(亢三)豆蔻丸。
(角四)黄连安神丸。(亢四)化䘌丸。
(角五)安神丸。(亢五)化䘌丸。
(角六)苏合丸。(亢六)化虫丸。
(角七)抱龙丸。(亢七)化虫丸。
(角八)抱龙丸。(亢八)独枣丹。
(角九)泻青丸。(亢九)退火丹。
(申五)解毒导赤散。(酉五)二仙汤。
(申六)导赤散。(酉六)二毋散(二母散)。
(申七)小无比散。(酉七)二望散。
(申八)大无比散。(酉八)十仙汤。
(申九)宣风散。(酉九)十宣散。
(申十)清扬饮。(酉十)五积散。
(戌一)甘桔汤。(亥一)羌活散。
(戌二)桔梗汤。(亥二)羌菊散。
(戌三)甘桔牛旁汤。(亥三)五皮汤。
(戌四)钱(一作饯)氏甘露饮。(亥四)洗心散。
(戌五)西来甘露饮。(亥五)王氏疏风散。
(戌六)胡荽酒。(亥六)秘传鳖甲汤。
(戌七)儿茶散。(亥七)大芦荟丸。
(戌八)菉豆饮。(亥八)芦荟肥儿丸。
(戌九)茅花汤。(亥九)健脾肥儿丸。
(戌十)椒梅汤。(亥十)清热除疳丸。
(角一)消毒保婴丹。(亢一)夺命丹。
(角二)代天宣化丸。(亢二)温惊丸。
(角三)牛黄清心丸。(亢三)豆蔻丸。
(角四)黄连安神丸。(亢四)化䘌丸。
(角五)安神丸。(亢五)化䘌丸。
(角六)苏合丸。(亢六)化虫丸。
(角七)抱龙丸。(亢七)化虫丸。
(角八)抱龙丸。(亢八)独枣丹。
(角九)泻青丸。(亢九)退火丹。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79L 页
(角十)备急丸。(亢十)玉钥匙。
(氐一)雄黄散。(房一)三豆汤。
(氐二)文蛤散。(房二)二皮三肉汤。
(氐三)绵茧散。(房三)猪尾膏。
(氐四)象牙散。(房四)无价散。
(氐五)羚羊角散。(房五)活龙散。
(氐六)黄龙散。(房六)纸撚(一作燃)照法。
(氐七)龙朋散。(房七)苦练鸡子法。
(氐八)马鸣散。(房八)作人中黄法。
(氐九)生肌散。(房九)猪胞导法。
(氐十)救苦散。(房十)胆导法。
(心一)阳毒升麻汤。(尾一)调中汤。
(心二)玄蔘升麻汤。(尾二)调中益气汤。
(心三)升麻鳖甲汤(升麻鳖甲汤)。(尾三)黄芪建中汤。
(心四)升麻六合汤。(尾四)栀子仁汤。
(心五)石膏六合汤。(尾五)栀子大青汤。
(心六)石膏汤。(尾六)大青四物汤。
(心七)三黄石膏汤。(尾七)黑膏。
(心八)承气汤。(尾八)消斑青黛饮。
(心九)小承气汤。(尾九)犀角消毒饮。
(心十)调胃承气汤。(尾十)加味败毒散。
(箕一)溯源解毒汤。(斗一)清肌散。
(箕二)解毒防风汤。(斗二)消风散。
(箕三)乌药顺气饮。(斗三)拔毒散。
(箕四)葛根橘皮汤。(斗四)参滑散。
(箕五)黄连橘皮汤。(斗五)麦汤散。
(氐一)雄黄散。(房一)三豆汤。
(氐二)文蛤散。(房二)二皮三肉汤。
(氐三)绵茧散。(房三)猪尾膏。
(氐四)象牙散。(房四)无价散。
(氐五)羚羊角散。(房五)活龙散。
(氐六)黄龙散。(房六)纸撚(一作燃)照法。
(氐七)龙朋散。(房七)苦练鸡子法。
(氐八)马鸣散。(房八)作人中黄法。
(氐九)生肌散。(房九)猪胞导法。
(氐十)救苦散。(房十)胆导法。
(心一)阳毒升麻汤。(尾一)调中汤。
(心二)玄蔘升麻汤。(尾二)调中益气汤。
(心三)升麻鳖甲汤(升麻鳖甲汤)。(尾三)黄芪建中汤。
(心四)升麻六合汤。(尾四)栀子仁汤。
(心五)石膏六合汤。(尾五)栀子大青汤。
(心六)石膏汤。(尾六)大青四物汤。
(心七)三黄石膏汤。(尾七)黑膏。
(心八)承气汤。(尾八)消斑青黛饮。
(心九)小承气汤。(尾九)犀角消毒饮。
(心十)调胃承气汤。(尾十)加味败毒散。
(箕一)溯源解毒汤。(斗一)清肌散。
(箕二)解毒防风汤。(斗二)消风散。
(箕三)乌药顺气饮。(斗三)拔毒散。
(箕四)葛根橘皮汤。(斗四)参滑散。
(箕五)黄连橘皮汤。(斗五)麦汤散。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80H 页
(箕六)人蔘羌活散。(斗六)胡麻散。
(箕七)加味羌活散。(斗七)枳实酒。
(箕八)前胡甘草汤。(斗八)三仙散。
(箕九)活命饮。(斗九)漏芦汤。
(箕十)泻心散。(斗十)漏芦汤。
(牛一)玉粉散。(女一)陈氏异功散。
(牛二)灵草丹。(女二)九味异功散(一作煎)。
(牛三)苍耳丸。(女三)陈氏木香散。
(牛四)蓝叶散。(女四)木香大安丸。
(牛五)葛根汤。(女五)木香槟榔丸。
(牛六)败蒲散。(女六)丁香脾积丸。
(牛七)塌气丸。(女七)六味回阳饮。
(牛八)龙脑膏。(女八)温中益气汤。
(牛九)牛李膏。(女九)蔘砂和胃散。
(牛十)温粉扑(一作朴)法。(女十)人蔘麦门散。
(虚一)养脾丸。(危一)解毒托里散。
(虚二)益黄散。(危二)凉血解毒汤。
(虚三)温脏丸。(危三)凉血地黄汤。
(虚四)理阴煎。(危四)当归养心汤。
(虚五)养中煎。(危五)甘草泻心汤。
(虚六)参姜饮。(危六)龙胆泻肝汤。
(虚七)参柳汤。(危七)泻肝散。
(虚八)麦煎散。(危八)洗肝明目散。
(虚九)二陈汤。(危九)人参清肺饮。
(虚十)桅(一作栀)连二陈汤。(危十)甘桔清金散。
(室一)桃仁承气汤。(壁一)蜜蒙花散。
(箕七)加味羌活散。(斗七)枳实酒。
(箕八)前胡甘草汤。(斗八)三仙散。
(箕九)活命饮。(斗九)漏芦汤。
(箕十)泻心散。(斗十)漏芦汤。
(牛一)玉粉散。(女一)陈氏异功散。
(牛二)灵草丹。(女二)九味异功散(一作煎)。
(牛三)苍耳丸。(女三)陈氏木香散。
(牛四)蓝叶散。(女四)木香大安丸。
(牛五)葛根汤。(女五)木香槟榔丸。
(牛六)败蒲散。(女六)丁香脾积丸。
(牛七)塌气丸。(女七)六味回阳饮。
(牛八)龙脑膏。(女八)温中益气汤。
(牛九)牛李膏。(女九)蔘砂和胃散。
(牛十)温粉扑(一作朴)法。(女十)人蔘麦门散。
(虚一)养脾丸。(危一)解毒托里散。
(虚二)益黄散。(危二)凉血解毒汤。
(虚三)温脏丸。(危三)凉血地黄汤。
(虚四)理阴煎。(危四)当归养心汤。
(虚五)养中煎。(危五)甘草泻心汤。
(虚六)参姜饮。(危六)龙胆泻肝汤。
(虚七)参柳汤。(危七)泻肝散。
(虚八)麦煎散。(危八)洗肝明目散。
(虚九)二陈汤。(危九)人参清肺饮。
(虚十)桅(一作栀)连二陈汤。(危十)甘桔清金散。
(室一)桃仁承气汤。(壁一)蜜蒙花散。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80L 页
(室二)导赤通气汤。(壁二)柳花散。
(室三)桂枝大黄汤。(壁三)苏解散。
(室四)羌活散郁汤。(壁四)逍遥散。
(室五)羌活救苦散。(壁五)安胎散。
(室六)参苓五皮散。璧(一作壁)六 罩胎散。
(室七)枣变百祥丸。(壁七)如圣散。
(室八)阿魏积块丸。(壁八)黑神散。
(室九)黄连阴䘌丸。(壁九)紫草饮(紫草饮)。
(室十)冯氏天花散。(壁十)橘皮汤。
(奎一)遇仙丹。(娄一)苦栋(一作楝)汤。
(奎二)十宣散。(娄二)芜荑散。
(奎三)百顺丸。(娄三)安虫散。
(奎四)万应丸。(娄四)化虫散。
(奎五)妙应丸。(娄五)追虫丸。
(奎六)排毒散。(娄六)猎虫丸。
(奎七)拔毒膏。(娄七)扫虫煎。
(奎八)抽薪饮。(娄八)雄黄兑散。
(奎九)秦皮散。(娄九)搽牙散。
(奎十)乌梅丸。(娄十)吹口丹。
(胃一)太乙神明丹。(昴一)稀疹四物汤。
(胃二)加味升麻汤。(昴二)仓廪散。
(胃三)升麻消毒汤。(昴三)生脉散。
(胃四)柴葛桂枝汤。(昴四)十神汤。
(胃五)芎芷香苏饮。(昴五)牛黄泻心汤。
(胃六)玄蔘凉膈散。(昴六)牛黄膏。
(胃七)加味泻白散。(昴七)茅根汤。
(室三)桂枝大黄汤。(壁三)苏解散。
(室四)羌活散郁汤。(壁四)逍遥散。
(室五)羌活救苦散。(壁五)安胎散。
(室六)参苓五皮散。璧(一作壁)六 罩胎散。
(室七)枣变百祥丸。(壁七)如圣散。
(室八)阿魏积块丸。(壁八)黑神散。
(室九)黄连阴䘌丸。(壁九)紫草饮(紫草饮)。
(室十)冯氏天花散。(壁十)橘皮汤。
(奎一)遇仙丹。(娄一)苦栋(一作楝)汤。
(奎二)十宣散。(娄二)芜荑散。
(奎三)百顺丸。(娄三)安虫散。
(奎四)万应丸。(娄四)化虫散。
(奎五)妙应丸。(娄五)追虫丸。
(奎六)排毒散。(娄六)猎虫丸。
(奎七)拔毒膏。(娄七)扫虫煎。
(奎八)抽薪饮。(娄八)雄黄兑散。
(奎九)秦皮散。(娄九)搽牙散。
(奎十)乌梅丸。(娄十)吹口丹。
(胃一)太乙神明丹。(昴一)稀疹四物汤。
(胃二)加味升麻汤。(昴二)仓廪散。
(胃三)升麻消毒汤。(昴三)生脉散。
(胃四)柴葛桂枝汤。(昴四)十神汤。
(胃五)芎芷香苏饮。(昴五)牛黄泻心汤。
(胃六)玄蔘凉膈散。(昴六)牛黄膏。
(胃七)加味泻白散。(昴七)茅根汤。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81H 页
(胃八)加减泻白散。(昴八)樗白丸。
(胃九)千金麦门汤。(昴九)利惊丸。
(胃十)清金饮。(昴十)天乙丸。
(毕一)荆防解毒散。(觜一)脱甲散。
(毕二)清气化毒饮。(觜二)鹤顶丹。
(毕三)凉膈消毒饮。(觜三)神保丸。
(毕四)加减凉膈散。(觜四)发灰散。
(毕五)柴胡清热饮。(觜五)二黄汁。
(毕六)芩连连翘汤。(觜六)葱薰法。
(毕七)清金宁嗽汤。
(毕八)麻杏石甘汤。
(毕九)加味平胃散。
(毕十)二角黄龙散。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四)
合剂篇(上)
甲乙第一
{甲一。}升麻葛根汤(万〇一名升麻汤。一名葛根汤。)
升麻、葛根、白芍药、甘草(各等分。)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无时。〇龚方。三味各一钱(一作戋)。甘草五分。加紫苏、葱白、生姜。 〇张方。(升麻去须。葛根去皮。甘草炙各一戋。白芍酒浸二戋。食远稍热服。)〇蒙方。(四味各二戋。加麦门、紫苏等分。葱白三根。有虚汗。去葱苏。)〇马云。时气瘟疫。头痛发热。肢体烦疼。及痘症疑似之间。并宜服。〇翟云。此解表发热之方也。表热盛壮。邪实于表。经曰。轻可以去实。故用升麻、葛根。以疏表。所以然者。升麻能解疫毒。升阳于至阴之下。以助发生之气。葛根能解热毒。兼疏荣卫。以导起发之机。甘草和在表之气。芍药和在里之荣。去其实邪。和其荣卫。风寒则解。痘疹则出。诚良剂也。〇张云。麻疹之症。多属阳明火毒。凡欲解表散邪。但表实邪盛者。最宜用此。然以柴胡代升麻。更妙。若血气稍虚。而邪有未解者。惟柴归饮(乙一)最妥。又云。升葛汤。治
(胃九)千金麦门汤。(昴九)利惊丸。
(胃十)清金饮。(昴十)天乙丸。
(毕一)荆防解毒散。(觜一)脱甲散。
(毕二)清气化毒饮。(觜二)鹤顶丹。
(毕三)凉膈消毒饮。(觜三)神保丸。
(毕四)加减凉膈散。(觜四)发灰散。
(毕五)柴胡清热饮。(觜五)二黄汁。
(毕六)芩连连翘汤。(觜六)葱薰法。
(毕七)清金宁嗽汤。
(毕八)麻杏石甘汤。
(毕九)加味平胃散。
(毕十)二角黄龙散。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四)
合剂篇(上)
甲乙第一
{甲一。}升麻葛根汤(万〇一名升麻汤。一名葛根汤。)
升麻、葛根、白芍药、甘草(各等分。)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无时。〇龚方。三味各一钱(一作戋)。甘草五分。加紫苏、葱白、生姜。 〇张方。(升麻去须。葛根去皮。甘草炙各一戋。白芍酒浸二戋。食远稍热服。)〇蒙方。(四味各二戋。加麦门、紫苏等分。葱白三根。有虚汗。去葱苏。)〇马云。时气瘟疫。头痛发热。肢体烦疼。及痘症疑似之间。并宜服。〇翟云。此解表发热之方也。表热盛壮。邪实于表。经曰。轻可以去实。故用升麻、葛根。以疏表。所以然者。升麻能解疫毒。升阳于至阴之下。以助发生之气。葛根能解热毒。兼疏荣卫。以导起发之机。甘草和在表之气。芍药和在里之荣。去其实邪。和其荣卫。风寒则解。痘疹则出。诚良剂也。〇张云。麻疹之症。多属阳明火毒。凡欲解表散邪。但表实邪盛者。最宜用此。然以柴胡代升麻。更妙。若血气稍虚。而邪有未解者。惟柴归饮(乙一)最妥。又云。升葛汤。治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81L 页
伤寒阳明经症。寒多热服。热多温服。
{甲二。}升麻葛根汤(孙)
前方加、笋尖、山查、牛旁子(各一戋。)紫苏(五分。)冬月。 加麻黄(一戋。)
{甲三。}桂枝葛根汤(万)
桂枝、葛根、升麻、赤芍(炒)、防风、甘草(各一戋。)加淡豆豉(一戋。)姜(三片。)水一钟煎七分。温服无时。〇蒙方。(葛根三戋。五味各一戋半。)翟云。桂枝引诸药。达四枝。透经络。能令气调而血活。气血活动。痘毒自无壅遏之患。〇张云解散寒邪。
{甲四。}王氏葛根汤 주-D002
升麻、葛根、防风、荆芥、枳壳、柴胡、甘草、山查、香附子、麦冬、麻黄。(去节炒)各等分。水煎服。
{甲五。}柽前葛根汤(缪)
乾葛、前胡、荆芩穗、贝母、西河柳、玄蔘、知母、麦冬、甘草。 水煎服。
{甲六。}升葛芍药汤(蒙)
升麻、葛根、甘草、黄连、白芍(炒)、白扁豆(去皮目炒)、滑石(各一戋半。)水煎服。
{甲七。}七物升麻丸(王)
升麻、犀角、黄芩、朴硝、山栀仁(炒)、大黄(煨各一两。)淡豆豉(炒一升。)并为末。炼蜜和丸菉豆大。(一云黍米大。)朱云。凡觉四肢大热。大便难。即服取微利为止。〇蒙云。陈仓米汤。或升葛汤调下。(百馀丸。)
{甲八。}蔘苏饮(翟)
陈皮、白茯(各五分。)紫苏叶、桔梗、乾葛、前胡(各四分。)枳壳(三分半。)人蔘(三分。)半夏(二分。)甘草(一分半。)水一钟。煎七分。温服无时。〇马方。(十一味各等分。姜三枣一。)翟云。此发表安里之方也。风寒客于外。故用苏葛以发表。痰嗽壅于内。故用二陈。胡、桔、茯以安里。邪去之后。中外必虚。蔘、甘急固其虚。
{甲二。}升麻葛根汤(孙)
前方加、笋尖、山查、牛旁子(各一戋。)紫苏(五分。)冬月。 加麻黄(一戋。)
{甲三。}桂枝葛根汤(万)
桂枝、葛根、升麻、赤芍(炒)、防风、甘草(各一戋。)加淡豆豉(一戋。)姜(三片。)水一钟煎七分。温服无时。〇蒙方。(葛根三戋。五味各一戋半。)翟云。桂枝引诸药。达四枝。透经络。能令气调而血活。气血活动。痘毒自无壅遏之患。〇张云解散寒邪。
{甲四。}王氏葛根汤 주-D002
升麻、葛根、防风、荆芥、枳壳、柴胡、甘草、山查、香附子、麦冬、麻黄。(去节炒)各等分。水煎服。
{甲五。}柽前葛根汤(缪)
乾葛、前胡、荆芩穗、贝母、西河柳、玄蔘、知母、麦冬、甘草。 水煎服。
{甲六。}升葛芍药汤(蒙)
升麻、葛根、甘草、黄连、白芍(炒)、白扁豆(去皮目炒)、滑石(各一戋半。)水煎服。
{甲七。}七物升麻丸(王)
升麻、犀角、黄芩、朴硝、山栀仁(炒)、大黄(煨各一两。)淡豆豉(炒一升。)并为末。炼蜜和丸菉豆大。(一云黍米大。)朱云。凡觉四肢大热。大便难。即服取微利为止。〇蒙云。陈仓米汤。或升葛汤调下。(百馀丸。)
{甲八。}蔘苏饮(翟)
陈皮、白茯(各五分。)紫苏叶、桔梗、乾葛、前胡(各四分。)枳壳(三分半。)人蔘(三分。)半夏(二分。)甘草(一分半。)水一钟。煎七分。温服无时。〇马方。(十一味各等分。姜三枣一。)翟云。此发表安里之方也。风寒客于外。故用苏葛以发表。痰嗽壅于内。故用二陈。胡、桔、茯以安里。邪去之后。中外必虚。蔘、甘急固其虚。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82H 页
此则表和而毒易出。里和而气不虚。斯良剂也。
{甲九。}苏葛汤(李)
紫苏叶、乾葛、甘草(各二戋。)白芍(一戋半。)陈皮、缩砂(研各五分。)葱(二)、姜(三。)水煎服。
{甲十。}柴葛煎(张)
柴胡、乾葛、芍药、黄芩、甘草、连翘。 水一钟。煎半服。
{乙一。}柴归饮(张)
当归(二三戋。)芍药(或生或炒一戋半。)柴胡(一戋或戋半。)荆芥穗(一戋。)甘草(炙七分或一戋。)或加姜(三)。水一钟半煎服。血热。加生地。阴虚。加熟地。气虚脉弱。加人蔘。火盛。加黄芩。热渴。加乾葛。阴寒盛而邪不能解。加麻黄桂枝。若治麻疹。或以荆芥易乾葛。〇张云。初热疑似之间。宜用此平和养荣之剂。以为先着。有毒者可托。有邪者可散。实者。不致助邪。虚者。不致损气。又云。凡阳明实热邪盛者。宜升麻葛根汤。如无实邪。주-D003悉宜用此增减主之。
{乙二。}透邪煎(张)
当归(二三戋。)白芍 酒炒二钱(一作戋)。 荆芥(一戋。)防风(八分。)甘草(炙七分。)升麻(三分。)水一钟半煎服。如热甚脉洪滑者。加柴胡(一戋。)〇张云。凡麻疹初热未出之时。惟恐误药。故云未出之先。不宜用药。然解利得宜。则毒必易散。而势自轻减。欲求妥当。주-D005先用此方为主。
{乙三。}疏邪饮(张)
柴胡、芍药 酒炒并(一作并)倍用。 苏叶、荆芥穗、炙甘草(减半。)水一钟煎半服。
{乙四。}搜毒煎(张)
紫草、地骨皮、牛旁子(杵)、黄芩、木通、连翘、蝉退、芍药(等分。)水一钟半煎服。渴。加天花粉麦门冬。阳明热甚。头面牙龈肿痛。加石膏、知毋(知母)。大肠乾结实。脐腹实胀。加大黄、芒硝。血热妄行。加犀角、童便。小水热闭。加山栀、车前子。兼表热者。加柴胡。
{甲九。}苏葛汤(李)
紫苏叶、乾葛、甘草(各二戋。)白芍(一戋半。)陈皮、缩砂(研各五分。)葱(二)、姜(三。)水煎服。
{甲十。}柴葛煎(张)
柴胡、乾葛、芍药、黄芩、甘草、连翘。 水一钟。煎半服。
{乙一。}柴归饮(张)
当归(二三戋。)芍药(或生或炒一戋半。)柴胡(一戋或戋半。)荆芥穗(一戋。)甘草(炙七分或一戋。)或加姜(三)。水一钟半煎服。血热。加生地。阴虚。加熟地。气虚脉弱。加人蔘。火盛。加黄芩。热渴。加乾葛。阴寒盛而邪不能解。加麻黄桂枝。若治麻疹。或以荆芥易乾葛。〇张云。初热疑似之间。宜用此平和养荣之剂。以为先着。有毒者可托。有邪者可散。实者。不致助邪。虚者。不致损气。又云。凡阳明实热邪盛者。宜升麻葛根汤。如无实邪。주-D003悉宜用此增减主之。
{乙二。}透邪煎(张)
当归(二三戋。)白芍 酒炒二钱(一作戋)。 荆芥(一戋。)防风(八分。)甘草(炙七分。)升麻(三分。)水一钟半煎服。如热甚脉洪滑者。加柴胡(一戋。)〇张云。凡麻疹初热未出之时。惟恐误药。故云未出之先。不宜用药。然解利得宜。则毒必易散。而势自轻减。欲求妥当。주-D005先用此方为主。
{乙三。}疏邪饮(张)
柴胡、芍药 酒炒并(一作并)倍用。 苏叶、荆芥穗、炙甘草(减半。)水一钟煎半服。
{乙四。}搜毒煎(张)
紫草、地骨皮、牛旁子(杵)、黄芩、木通、连翘、蝉退、芍药(等分。)水一钟半煎服。渴。加天花粉麦门冬。阳明热甚。头面牙龈肿痛。加石膏、知毋(知母)。大肠乾结实。脐腹实胀。加大黄、芒硝。血热妄行。加犀角、童便。小水热闭。加山栀、车前子。兼表热者。加柴胡。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82L 页
{乙五。}惺惺散(万)
人蔘、桔梗、甘草(炙)、白茯、瓜蒌根(菰蒌根)、白朮(各等分。)细辛(去叶减半。)薄荷(五片。)为末。每服二戋(一作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无时。(一方入姜五片。)〇翟方。(有白芍。一方有防风川芎。)〇翟云。此疗发热体弱者之方也。蔘、木、甘、茯。防其虚也。辛、桔。所以疏其阳。粉、芍。所以和其阴也。〇朱云。治伤寒、时气、风热、痰壅、咳嗽及气不和。
{乙六。}通圣散(马)
滑石(三两)黄芩、石膏、桔梗、甘草(各一两。)川芎、当归、麻黄、薄荷、连翘、白芍(各五戋。)荆芥、桅(一作栀)子、白朮(各一戋五分。)细末。每服(三戋。)生姜(三片。)捣烂煎汤调下。如身疼。加苍朮、羌活。痰嗽。加半夏。
{乙七。}防风通圣散(马)
滑石、甘草(各三两。)黄芩、石膏、桔梗(各一两。)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麻黄、连翘、芒硝(各五戋。)荆芥、白朮、桅(一作栀)子(各三戋。)粗末。每三钱。水一钟姜(三片)煎六分。温服。(一方有砂仁。无芒硝。)〇马云。此方不可无生姜同煎。乃治诸风热燥三者之总制也。观其用防麻薄荆。使邪热从六腑出。用栀滑。使邪热从小便出。用黄硝。使邪热从大便出。黄芩散肺火。连翘散心火。石膏散胃火。芍药散脾火。芎归和血润燥。甘朮补脾和中。桔梗开膈。其间并无一味。辛香燥热之药。故于风热燥三者之證。百发百中。无有施而不可者。真良方也。
{乙八。}防风发表汤(孟)
山查肉(二戋。)杏仁(炒去皮尖一戋。)乾葛、桔梗(各八分。)枳壳(炒七分。)苏梗、荆芥、当归、陈皮(各六分。)川芎、防风、甘草(各五分。)红花(三分。)水煎。如遇冬月天寒。或加蜜水炒麻黄。或加羌活。引用细葱白(半寸。)〇孟云。此方疏风清热。
{乙九。}宣毒发表汤(聂)
升麻、白粉葛(各八分。)牛旁子(炒香研细)、连翘(去心蒂研碎)、前胡、枳壳(炒)、木通、
人蔘、桔梗、甘草(炙)、白茯、瓜蒌根(菰蒌根)、白朮(各等分。)细辛(去叶减半。)薄荷(五片。)为末。每服二戋(一作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无时。(一方入姜五片。)〇翟方。(有白芍。一方有防风川芎。)〇翟云。此疗发热体弱者之方也。蔘、木、甘、茯。防其虚也。辛、桔。所以疏其阳。粉、芍。所以和其阴也。〇朱云。治伤寒、时气、风热、痰壅、咳嗽及气不和。
{乙六。}通圣散(马)
滑石(三两)黄芩、石膏、桔梗、甘草(各一两。)川芎、当归、麻黄、薄荷、连翘、白芍(各五戋。)荆芥、桅(一作栀)子、白朮(各一戋五分。)细末。每服(三戋。)生姜(三片。)捣烂煎汤调下。如身疼。加苍朮、羌活。痰嗽。加半夏。
{乙七。}防风通圣散(马)
滑石、甘草(各三两。)黄芩、石膏、桔梗(各一两。)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麻黄、连翘、芒硝(各五戋。)荆芥、白朮、桅(一作栀)子(各三戋。)粗末。每三钱。水一钟姜(三片)煎六分。温服。(一方有砂仁。无芒硝。)〇马云。此方不可无生姜同煎。乃治诸风热燥三者之总制也。观其用防麻薄荆。使邪热从六腑出。用栀滑。使邪热从小便出。用黄硝。使邪热从大便出。黄芩散肺火。连翘散心火。石膏散胃火。芍药散脾火。芎归和血润燥。甘朮补脾和中。桔梗开膈。其间并无一味。辛香燥热之药。故于风热燥三者之證。百发百中。无有施而不可者。真良方也。
{乙八。}防风发表汤(孟)
山查肉(二戋。)杏仁(炒去皮尖一戋。)乾葛、桔梗(各八分。)枳壳(炒七分。)苏梗、荆芥、当归、陈皮(各六分。)川芎、防风、甘草(各五分。)红花(三分。)水煎。如遇冬月天寒。或加蜜水炒麻黄。或加羌活。引用细葱白(半寸。)〇孟云。此方疏风清热。
{乙九。}宣毒发表汤(聂)
升麻、白粉葛(各八分。)牛旁子(炒香研细)、连翘(去心蒂研碎)、前胡、枳壳(炒)、木通、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83H 页
淡竹叶(各六分。)防风(去芦。)桔梗(各五分。)荆芥、薄荷、甘草(各三分。)水煎服。天气大热。加黄芩(炒八分。)大寒。加麻黄(八分。)〇翟云。此方疏风开表。(上详出疹。)
{乙十。}化毒清表汤(聂)
牛旁子(制)、连翘、天花粉、地骨皮、黄连、黄芩山栀(炒)、知毋(知母)、乾葛、玄蔘(各八分。)桔梗、前胡、木通(各六分。)甘草、薄荷、防风(各三分。)口渴。加白石膏(煅研三戋)麦门冬(去心一戋。)大便涩。加酒炒大黄(一戋二分。)水煎服。钱方。(无天花粉、山栀、前胡。有灯心、生姜。)〇翟云。此方泻火抑阳。(上详形色。)
丙丁第二
{丙一。}黄连解毒汤(万〇一名解毒汤)
黄连、黄芩、黄檗(并酒浸炒。)栀子仁(炒各等分。)剉细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热服。〇张云。治火热狂躁烦心。口乾舌燥。热之甚者及吐下后热不解。脉洪喘急等症(一作證)。〇蒙云。此方屡见。诸家不拘四时。盖四料。虽皆冷。其味极平。不似大黄、石膏之雄猛。黄连解心热。黄芩解上下焦热。黄柏解肾腑热。山桅(山栀)留皮则治一切热。用仁则解心胸热。斯良剂也。
{丙二。}黄连解毒汤(黄〇一名秘传解毒汤。)
黄连、黄芩、黄柏 并(一作并)酒炒 、山栀仁、防风、荆芥穗、知母、石膏、大青、玄蔘、甘草、桔梗、木通。孙方。(无大青。有牛旁子、姜三。)〇蒙方。(无甘草。大青作蓝青黛。)〇朱云。服此则毒火不致内郁。痧自出透而解矣。
{丙三。}防风解毒汤(黄)
防风、薄荷、荆芥、石膏、知母、桔梗、甘草、牛旁子、(炒研)连翘、木通、枳壳(麸炒)、淡竹叶。〇孙方。(有灯心。)朱云。此药允辛凉。用之恰合。毒当自透。
{丙四。}桂枝解毒汤(黄〇一名桂枝汤。)
桂枝、麻黄(酒炒)、赤芍、防风、荆芥、羌活、甘草、桔梗、人蔘、川芎、牛旁子、生姜。〇朱云。右方辛温。表有寒邪者宜之。人蔘性补。斟酌用之。
{乙十。}化毒清表汤(聂)
牛旁子(制)、连翘、天花粉、地骨皮、黄连、黄芩山栀(炒)、知毋(知母)、乾葛、玄蔘(各八分。)桔梗、前胡、木通(各六分。)甘草、薄荷、防风(各三分。)口渴。加白石膏(煅研三戋)麦门冬(去心一戋。)大便涩。加酒炒大黄(一戋二分。)水煎服。钱方。(无天花粉、山栀、前胡。有灯心、生姜。)〇翟云。此方泻火抑阳。(上详形色。)
丙丁第二
{丙一。}黄连解毒汤(万〇一名解毒汤)
黄连、黄芩、黄檗(并酒浸炒。)栀子仁(炒各等分。)剉细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热服。〇张云。治火热狂躁烦心。口乾舌燥。热之甚者及吐下后热不解。脉洪喘急等症(一作證)。〇蒙云。此方屡见。诸家不拘四时。盖四料。虽皆冷。其味极平。不似大黄、石膏之雄猛。黄连解心热。黄芩解上下焦热。黄柏解肾腑热。山桅(山栀)留皮则治一切热。用仁则解心胸热。斯良剂也。
{丙二。}黄连解毒汤(黄〇一名秘传解毒汤。)
黄连、黄芩、黄柏 并(一作并)酒炒 、山栀仁、防风、荆芥穗、知母、石膏、大青、玄蔘、甘草、桔梗、木通。孙方。(无大青。有牛旁子、姜三。)〇蒙方。(无甘草。大青作蓝青黛。)〇朱云。服此则毒火不致内郁。痧自出透而解矣。
{丙三。}防风解毒汤(黄)
防风、薄荷、荆芥、石膏、知母、桔梗、甘草、牛旁子、(炒研)连翘、木通、枳壳(麸炒)、淡竹叶。〇孙方。(有灯心。)朱云。此药允辛凉。用之恰合。毒当自透。
{丙四。}桂枝解毒汤(黄〇一名桂枝汤。)
桂枝、麻黄(酒炒)、赤芍、防风、荆芥、羌活、甘草、桔梗、人蔘、川芎、牛旁子、生姜。〇朱云。右方辛温。表有寒邪者宜之。人蔘性补。斟酌用之。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83L 页
{丙五。}升麻解毒汤(黄)
升麻、乾葛、荆芥穗、人蔘、柴胡、前胡。牛旁子、桔梗、防风、羌活、连翘、甘草、赤芍、淡竹叶。
{丙六。}犀角解毒汤(龚)
真犀角、(如无升麻代之。)特丹皮(牧丹皮)、赤芍(各一戋。)生地黄(五分。)黄连、枯黄芩、黄柏、栀子。(一方生地一戋。)
{丙七。}犀角解毒汤(一作散景)
犀角、芍药、防风、桔梗、薄荷(各五分)、牛旁子、当归、连翘、生地黄(各七分。)为末。沸汤点服。成作蜜丸。灯心竹叶汤下。
{丙八。}化斑解毒汤(黄。与大青汤大同。)
玄蔘、知母、石膏、人中黄。牛旁子、升麻、大青、连翘。秘结加大黄。
{丙九。}白虎解毒汤(王。一名解毒白处汤。)
石膏 研粗末四钱(一作戋)。 知毋(一作母)、天花粉、黄芩、黄连、山栀仁(各一戋。)加生地黄、麦门冬(各二戋。)入淡竹叶。(十片)水二钟煎半。更磨入犀角汁。索汤水则与之。〇蒙方。石膏煅四钱(一作戋)。山栀仁炒研。黄连、黄芩、黄柏并酒炒各二钱(一作戋)。知母一钱(一作戋)半。甘草一钱(一作戋)。粳米一合。 〇龚方。(与蒙同。但无斤两。)
{丙十。}加味解毒汤(蒙)
黄连、黄芩、黄柏、山栀仁 各二钱(一作戋)半。 枳壳、白芍(炒各一钱半。)猪苓、泽泻、白朮、赤茯 各一钱(一作戋)。
{丁一。}玄蔘解毒汤(朱)
玄参(一作蔘)、黄芩、桔梗、黑山栀、葛根、甘草(一作草)、生地黄、荆芥穗(等分。)水煎服。
{丁二。}景岳解毒汤(张)
黄连、金银花、连翘。〇张云。治一切热毒肿痛。风热瘙痒。
{丁三。}人蔘败毒散(万。一名败毒散。)
升麻、乾葛、荆芥穗、人蔘、柴胡、前胡。牛旁子、桔梗、防风、羌活、连翘、甘草、赤芍、淡竹叶。
{丙六。}犀角解毒汤(龚)
真犀角、(如无升麻代之。)特丹皮(牧丹皮)、赤芍(各一戋。)生地黄(五分。)黄连、枯黄芩、黄柏、栀子。(一方生地一戋。)
{丙七。}犀角解毒汤(一作散景)
犀角、芍药、防风、桔梗、薄荷(各五分)、牛旁子、当归、连翘、生地黄(各七分。)为末。沸汤点服。成作蜜丸。灯心竹叶汤下。
{丙八。}化斑解毒汤(黄。与大青汤大同。)
玄蔘、知母、石膏、人中黄。牛旁子、升麻、大青、连翘。秘结加大黄。
{丙九。}白虎解毒汤(王。一名解毒白处汤。)
石膏 研粗末四钱(一作戋)。 知毋(一作母)、天花粉、黄芩、黄连、山栀仁(各一戋。)加生地黄、麦门冬(各二戋。)入淡竹叶。(十片)水二钟煎半。更磨入犀角汁。索汤水则与之。〇蒙方。石膏煅四钱(一作戋)。山栀仁炒研。黄连、黄芩、黄柏并酒炒各二钱(一作戋)。知母一钱(一作戋)半。甘草一钱(一作戋)。粳米一合。 〇龚方。(与蒙同。但无斤两。)
{丙十。}加味解毒汤(蒙)
黄连、黄芩、黄柏、山栀仁 各二钱(一作戋)半。 枳壳、白芍(炒各一钱半。)猪苓、泽泻、白朮、赤茯 各一钱(一作戋)。
{丁一。}玄蔘解毒汤(朱)
玄参(一作蔘)、黄芩、桔梗、黑山栀、葛根、甘草(一作草)、生地黄、荆芥穗(等分。)水煎服。
{丁二。}景岳解毒汤(张)
黄连、金银花、连翘。〇张云。治一切热毒肿痛。风热瘙痒。
{丁三。}人蔘败毒散(万。一名败毒散。)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84H 页
羌活、独活、前胡、柴胡、川芎、枳谷、白茯、桔梗、人蔘(各等分。)甘草(减半。)剉细。加生姜(三片。)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无时。(一方。加薄荷少许。)〇张方。(十味各等分。或为细末沸汤点服。)〇万云。解疫疠发痘疹。又主腰痛四时通用。〇张云。治四时伤寒、瘟疫、风湿、风眩、项强。身体疼痛。或岭南烟瘴卑湿。脚气痿弱等症。此药。不可缺。
{丁四。}荆防败毒散(万。一名消风解毒散。)
前方。加 荆芥、防风、薄荷(五叶。)〇万云。疹痘发散 药。〇翟云。此纯清解。而不补之方。〇张云。亦治风毒邪热。
{丁五。}李氏败毒散(朱)
防风、甘草、桔梗、荆芥穗、川芎、枳壳、茯苓、人蔘、薄荷。 加升麻、蝉蜕、牛旁子、山查子、紫草、地骨皮、紫苏。热甚。加黄芩。夏月。加香薷。冬月。加麻黄。泄泻。加猪苓泽泻。〇朱云。败毒散。当以此方为正。恐邪藉补而炽毒。不得败也。
{丁六。}加味败毒散(李)
柴胡、前胡、羌活、独活、防风、荆芥、薄荷、枳壳、桔梗、川芎、天麻、地骨皮(各三分。)宜加紫草、蝉壳、紫苏。麻黄、葱白。以表汗之本方。除蔘苓。恐助火也。
{丁七。}清胃败毒汤(孟)
僵蚕、牧丹皮、甘草、连翘(心)、生地、桑皮、沙参、白茯、金银花、黄柏(蜜水炒。)如体虚。加白朮。
{丁八。}消毒饮(马。与痘家方。名同实异。)
牛旁子 炒三钱(一作戋)。 荆芥、防风、升麻 各一钱(一作戋)。 甘草(五分。)细切。水一钟煎七分。温服。〇蒙方。(五味斤两。皆倍此方。)〇龚方。鼠粘子四钱(一作戋)。荆芥二钱(一作戋)。甘草生一钱(一作戋)。防风去芦五分。加乌犀角尤妙。
{丁九。}消毒散(蒙)
牛旁子(炒研)、甘草、荆芥、防风、薄荷 各二钱(一作戋)。 〇蒙云。疹不能遍体透出者。宜服。亦治咽喉。
{丁四。}荆防败毒散(万。一名消风解毒散。)
前方。加 荆芥、防风、薄荷(五叶。)〇万云。疹痘发散 药。〇翟云。此纯清解。而不补之方。〇张云。亦治风毒邪热。
{丁五。}李氏败毒散(朱)
防风、甘草、桔梗、荆芥穗、川芎、枳壳、茯苓、人蔘、薄荷。 加升麻、蝉蜕、牛旁子、山查子、紫草、地骨皮、紫苏。热甚。加黄芩。夏月。加香薷。冬月。加麻黄。泄泻。加猪苓泽泻。〇朱云。败毒散。当以此方为正。恐邪藉补而炽毒。不得败也。
{丁六。}加味败毒散(李)
柴胡、前胡、羌活、独活、防风、荆芥、薄荷、枳壳、桔梗、川芎、天麻、地骨皮(各三分。)宜加紫草、蝉壳、紫苏。麻黄、葱白。以表汗之本方。除蔘苓。恐助火也。
{丁七。}清胃败毒汤(孟)
僵蚕、牧丹皮、甘草、连翘(心)、生地、桑皮、沙参、白茯、金银花、黄柏(蜜水炒。)如体虚。加白朮。
{丁八。}消毒饮(马。与痘家方。名同实异。)
牛旁子 炒三钱(一作戋)。 荆芥、防风、升麻 各一钱(一作戋)。 甘草(五分。)细切。水一钟煎七分。温服。〇蒙方。(五味斤两。皆倍此方。)〇龚方。鼠粘子四钱(一作戋)。荆芥二钱(一作戋)。甘草生一钱(一作戋)。防风去芦五分。加乌犀角尤妙。
{丁九。}消毒散(蒙)
牛旁子(炒研)、甘草、荆芥、防风、薄荷 各二钱(一作戋)。 〇蒙云。疹不能遍体透出者。宜服。亦治咽喉。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84L 页
{丁十。}朱氏消毒饮(蒙)
荆芥、牛旁子 各二钱(一作戋)。 升麻、葛根、白芍 各一钱(一作戋)半。 苏叶山查肉、甘草 各一钱(一作戋)。 生姜(二片。)〇蒙云。此方。可治寒暑触感之祟。
戊己第三
{戊一。}三味消毒饮(孙)
荆芥、牛旁子 各二钱(一作戋)。 甘草 一钱(一作戋)。 生姜(二片。)〇孙云。治疹连绵不收。〇朱云。治疮疹已出未出。未能匀遍。又治一切疮。凉膈去痰。治咽喉痛。
{戊二。}四味消毒饮(张)
人蔘、甘草(炙)、黄连、牛旁子(各等分。)粗末。每服一钱。加姜(一片。)水一盏煎四分。温服无时。〇张云。治痘疮热盛。毒气壅遏。
{戊三。}六味消毒饮(张)
牛旁子、连翘、甘草(一作草)、绿升麻、紫草、山豆根(等分。)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无时。〇张云解痘毒。(案四味六味二方。原书无所应载。于麻疹效方。故录之。)
{戊四。}泻白消毒散(王)
桑白皮 取入士(一作土)东行根。以磁刮去黄皮。取白者。细繴成丝。蜜拌。新瓦上焙香。 地骨皮 自采鲜者各三钱(一作戋)。 牛旁子(炒研)、荆芥穗 各一钱(一作戋)半。 桔梗、甘草 各一钱(一作戋)。 紫背浮萍 晒乾二钱(一作戋)。 粗末。每服三五钱(一作戋)。水一盏煎。六分滤清服。〇朱方。无桔梗、牛旁而浮萍三钱(一作戋)。 〇蒙方。上六味皆减半。惟浮萍一钱(一作戋)半。
{戊五。}内托消毒汤(马。一名消毒汤。)
紫花地丁(去芦)、金银花、当归、大黄(酒浸焙)、赤芍、黄芪(各五分。)甘草 一钱(一作戋)。 加升麻细切。作二服。每服酒一钟。银磁器煎半温服。〇蒙方。(八味各等分。加牡蛎火煅。〇一方。内托散。只加荆芥、防风、升麻各七分。〇地丁。即蒲公英。)〇马云。治一切恶疮肿大。脓已成未成等證。
{戊六。}清肺消毒汤(张)
连翘、前胡、黄芩、桔梗 各一钱(一作戋)。 防风、枳壳(各五分)、荆芥、炙甘草(各三分。)水一钟。煎至五六分。作十馀次。徐服之。〇景方。(无桔梗。有茯苓。斤两亦少异。)
{戊七。}清肺消毒化痰汤(张)
荆芥、牛旁子 各二钱(一作戋)。 升麻、葛根、白芍 各一钱(一作戋)半。 苏叶山查肉、甘草 各一钱(一作戋)。 生姜(二片。)〇蒙云。此方。可治寒暑触感之祟。
戊己第三
{戊一。}三味消毒饮(孙)
荆芥、牛旁子 各二钱(一作戋)。 甘草 一钱(一作戋)。 生姜(二片。)〇孙云。治疹连绵不收。〇朱云。治疮疹已出未出。未能匀遍。又治一切疮。凉膈去痰。治咽喉痛。
{戊二。}四味消毒饮(张)
人蔘、甘草(炙)、黄连、牛旁子(各等分。)粗末。每服一钱。加姜(一片。)水一盏煎四分。温服无时。〇张云。治痘疮热盛。毒气壅遏。
{戊三。}六味消毒饮(张)
牛旁子、连翘、甘草(一作草)、绿升麻、紫草、山豆根(等分。)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无时。〇张云解痘毒。(案四味六味二方。原书无所应载。于麻疹效方。故录之。)
{戊四。}泻白消毒散(王)
桑白皮 取入士(一作土)东行根。以磁刮去黄皮。取白者。细繴成丝。蜜拌。新瓦上焙香。 地骨皮 自采鲜者各三钱(一作戋)。 牛旁子(炒研)、荆芥穗 各一钱(一作戋)半。 桔梗、甘草 各一钱(一作戋)。 紫背浮萍 晒乾二钱(一作戋)。 粗末。每服三五钱(一作戋)。水一盏煎。六分滤清服。〇朱方。无桔梗、牛旁而浮萍三钱(一作戋)。 〇蒙方。上六味皆减半。惟浮萍一钱(一作戋)半。
{戊五。}内托消毒汤(马。一名消毒汤。)
紫花地丁(去芦)、金银花、当归、大黄(酒浸焙)、赤芍、黄芪(各五分。)甘草 一钱(一作戋)。 加升麻细切。作二服。每服酒一钟。银磁器煎半温服。〇蒙方。(八味各等分。加牡蛎火煅。〇一方。内托散。只加荆芥、防风、升麻各七分。〇地丁。即蒲公英。)〇马云。治一切恶疮肿大。脓已成未成等證。
{戊六。}清肺消毒汤(张)
连翘、前胡、黄芩、桔梗 各一钱(一作戋)。 防风、枳壳(各五分)、荆芥、炙甘草(各三分。)水一钟。煎至五六分。作十馀次。徐服之。〇景方。(无桔梗。有茯苓。斤两亦少异。)
{戊七。}清肺消毒化痰汤(张)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85H 页
桔梗、枳壳 各一钱(一作戋)。 连翘、黄芩、前胡、茯苓(各七分。)牛旁子、防风、荆芥穗、具毋(贝母各五分。)甘草(三分。)水一钟煎半。作十馀次。徐服。
{戊八。}麻黄汤(万)
麻黄、杏仁、甘草(各等分。)石膏(倍用。)剉细加腊茶叶 一钱(一作戋)。 水一盏煎七分。不拘时服。(一方无石膏。有桑白皮。)马方。麻黄去根节。水泡晒乾二钱(一作戋)。肉桂甘草各一钱(一作戋)。杏仁十个。去皮尖。炒黄色。水煎温服。覆卧得汗即愈。 张方。(与马同惟桂。用桂枝。又斤两不同。)马云。正夏夏后。不可用。有汗不可用。〇张云。治伤寒发热无汗。恶寒及身痛。此峻逐阴邪之方也。
{戊九。}麻黄汤(王。蒙方调柽叶末。名麻黄柽叶散。)
麻黄(去根节制过)、升麻、牛旁子(炒研)、蝉壳(洗净去足翅)、甘草 各一钱(一作戋)。 烦渴。加石膏末 四钱(一作戋)。 剉细加腊茶叶 一钱(一作戋)。 水一盏煎七分服。〇蒙方。(五味各等分。麻黄蜜水浸炒。〇一方无升麻。)
{戊十。}麻黄散(黄〇一名加味麻黄散。)
升麻(酒洗)、麻黄(蜜酒同炒)、人中黄、牛旁子(炒)、蝉壳(去土足翅。)水煎服。
{己一。}白虎汤(万)
石膏 五钱(一作戋)。 知母 三钱(一作戋)。 甘草 一钱(一作戋)。 糯米(一合。)水二钟煎至米熟。温服无时。〇蒙方。二味等分。甘草七分。粳米半合。〇一方。石膏四钱(一作戋)。知母一钱(一作戋)半。甘草二钱(一作戋)。粳米一合。 〇张云。治伤寒。脉浮滑。表有热。里有邪。用此以解内外之热及一切中暑热结。斑黄狂躁大渴等症(一作證)。
{己二。}人蔘白虎汤(马。一名化班汤。)
石膏、知母 各一钱(一作戋)。 桔梗、人蔘、(各五分。虚者加之。)甘草(二分。)细切竹叶(七片。)水一钟煎半。温服。〇万方。前白虎汤。加人蔘一钱(一作戋)。 〇孙方。石膏四钱(一作戋)。知母一钱(一作戋)半。人蔘五分。甘草三分。 〇张方。石膏五钱(一作戋)。知母人蔘各二钱(一作戋)。甘草一钱(一作戋)。 许方。石膏四钱(一作戋)。知母二钱(一作戋)。甘草人蔘各一钱(一作戋)。糯米一合。 〇蒙方。(与马同。)〇马云。治麻疹化斑发疹止渴。如神。〇张云。治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〇翟云。此解里热发渴之方。石膏清胃热。胃清则不渴。人蔘、知母、甘草。化气而生津液。液生则渴自除。大热而渴甚者。用之。若大热而不渴者。亦用。渴而不大热者。不用。又不宜多
{戊八。}麻黄汤(万)
麻黄、杏仁、甘草(各等分。)石膏(倍用。)剉细加腊茶叶 一钱(一作戋)。 水一盏煎七分。不拘时服。(一方无石膏。有桑白皮。)马方。麻黄去根节。水泡晒乾二钱(一作戋)。肉桂甘草各一钱(一作戋)。杏仁十个。去皮尖。炒黄色。水煎温服。覆卧得汗即愈。 张方。(与马同惟桂。用桂枝。又斤两不同。)马云。正夏夏后。不可用。有汗不可用。〇张云。治伤寒发热无汗。恶寒及身痛。此峻逐阴邪之方也。
{戊九。}麻黄汤(王。蒙方调柽叶末。名麻黄柽叶散。)
麻黄(去根节制过)、升麻、牛旁子(炒研)、蝉壳(洗净去足翅)、甘草 各一钱(一作戋)。 烦渴。加石膏末 四钱(一作戋)。 剉细加腊茶叶 一钱(一作戋)。 水一盏煎七分服。〇蒙方。(五味各等分。麻黄蜜水浸炒。〇一方无升麻。)
{戊十。}麻黄散(黄〇一名加味麻黄散。)
升麻(酒洗)、麻黄(蜜酒同炒)、人中黄、牛旁子(炒)、蝉壳(去土足翅。)水煎服。
{己一。}白虎汤(万)
石膏 五钱(一作戋)。 知母 三钱(一作戋)。 甘草 一钱(一作戋)。 糯米(一合。)水二钟煎至米熟。温服无时。〇蒙方。二味等分。甘草七分。粳米半合。〇一方。石膏四钱(一作戋)。知母一钱(一作戋)半。甘草二钱(一作戋)。粳米一合。 〇张云。治伤寒。脉浮滑。表有热。里有邪。用此以解内外之热及一切中暑热结。斑黄狂躁大渴等症(一作證)。
{己二。}人蔘白虎汤(马。一名化班汤。)
石膏、知母 各一钱(一作戋)。 桔梗、人蔘、(各五分。虚者加之。)甘草(二分。)细切竹叶(七片。)水一钟煎半。温服。〇万方。前白虎汤。加人蔘一钱(一作戋)。 〇孙方。石膏四钱(一作戋)。知母一钱(一作戋)半。人蔘五分。甘草三分。 〇张方。石膏五钱(一作戋)。知母人蔘各二钱(一作戋)。甘草一钱(一作戋)。 许方。石膏四钱(一作戋)。知母二钱(一作戋)。甘草人蔘各一钱(一作戋)。糯米一合。 〇蒙方。(与马同。)〇马云。治麻疹化斑发疹止渴。如神。〇张云。治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〇翟云。此解里热发渴之方。石膏清胃热。胃清则不渴。人蔘、知母、甘草。化气而生津液。液生则渴自除。大热而渴甚者。用之。若大热而不渴者。亦用。渴而不大热者。不用。又不宜多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85L 页
用。大热而不渴者。非表甚热。而无里症之谓也。是内热烦躁不宁。或息重气粗。特不发渴耳。方中对搭之义。人蔘甘温质润。能补元气而和中。生津液而止渴。石膏性寒味甘辛。寒则能除热。甘则能调中。辛则能解肌而有发散之义。以其得清肃之令而除烦热。得西方金神之像。故以白虎名之。甘草甘温气平。生用寒。熟用温。调五脏愆和之气。能解毒温中止渴。佐人蔘补中。有泻之义。知母味甘辛。气味俱厚。沈而降阴也。治阴火上潮。诸热不退而口渴。又能益肾滋化源。佐石膏泻中有补之义。用方者。不可不知。〇朱云。辛寒而兼补敛。伤于暄热者。宜之。
{己三。}人蔘白虎汤(黄)
石膏、知母、人蔘、天花粉、葛粉、麦门冬、淡竹叶、粳米。水煎。以米熟。为度。
{己四。}五虎汤(马。与三拗汤参考。)
石膏、麻黄、杏仁(带皮尖)、甘草(生)、茶叶、姜(三)、枣(二。)水一钟。煎七分温服。
{己五。}虻虎汤(缪)
石膏 一两五钱(一作戋)。 知母 五钱(一作戋)。 贝母、玄蔘 各三钱(一作戋)。 西河柳(两许。)麦门冬(两许。)竹叶(七十片。)
{己六。}化斑汤(黄)
石膏、知母、人蔘、牛旁子、连翘、升麻、甘草(一作草)、地骨皮、淡竹叶、糯米。水煎。以米熟为度。〇孙云。治麻痘色黄。
{己七。}化斑汤(马。与痘家方。名同实异。)
石膏 煅四钱(一作戋)。 知母、玄蔘 各一钱(一作戋)半。 甘草(一作草) 一钱(一作戋)。 糯米(一合。)细切。水一钟半。煎一钟。米熟为度。
{己八。}养血化斑汤(万)
当归身、人蔘、生地、红花、蝉蜕(等分。)姜(一片。)温服无时。〇赵方。(以玄蔘代人蔘。)〇万云治白疹。
{己三。}人蔘白虎汤(黄)
石膏、知母、人蔘、天花粉、葛粉、麦门冬、淡竹叶、粳米。水煎。以米熟。为度。
{己四。}五虎汤(马。与三拗汤参考。)
石膏、麻黄、杏仁(带皮尖)、甘草(生)、茶叶、姜(三)、枣(二。)水一钟。煎七分温服。
{己五。}虻虎汤(缪)
石膏 一两五钱(一作戋)。 知母 五钱(一作戋)。 贝母、玄蔘 各三钱(一作戋)。 西河柳(两许。)麦门冬(两许。)竹叶(七十片。)
{己六。}化斑汤(黄)
石膏、知母、人蔘、牛旁子、连翘、升麻、甘草(一作草)、地骨皮、淡竹叶、糯米。水煎。以米熟为度。〇孙云。治麻痘色黄。
{己七。}化斑汤(马。与痘家方。名同实异。)
石膏 煅四钱(一作戋)。 知母、玄蔘 各一钱(一作戋)半。 甘草(一作草) 一钱(一作戋)。 糯米(一合。)细切。水一钟半。煎一钟。米熟为度。
{己八。}养血化斑汤(万)
当归身、人蔘、生地、红花、蝉蜕(等分。)姜(一片。)温服无时。〇赵方。(以玄蔘代人蔘。)〇万云治白疹。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86H 页
{己九。}解毒快斑汤(孟)
山查肉 二钱(一作戋)。 桔梗、黄芩(酒炒)、乾葛、紫草(一作草各八分。)连翘、荆芥(各七分。)牛旁子(研破、)防风、当归尾(各六分。)川芎(五分。)生地(二分。)蝉蜕(五个。)水煎。加观音柳(二三分亦不可多用。)
{己十。}升麻透斑汤(张)
升麻、枳壳(夫炒各五分。)柴胡 一钱(一作戋)半。 桔梗、前胡 各一钱(一作戋)。 乾葛、川芎、茯苓(各七分。)陈皮、半夏、甘草(一作草各四分。)生姜(一片。)水一钟。煎半作十馀次。徐服之。
庚辛第四
{庚一。}黄芩汤(马)
黄芩(炒)、黄连(去芦炒)、当归(酒洗)、川芎、人蔘、青皮(去瓤炒)、枳壳(去瓤麸炒)、槟榔、甘草(一作草)、木香。(另研为末。临服入〇各等分。)细切。水一钟。煎半温服。如未愈。再煎调益元散服。〇黄方。(黄芩用条实者。水煎调益元散服之。气甚者。加酒蒸大黄。)〇蒙方。八咮(一作味)各一钱(一作戋)。人蔘五分。无则去之。调木香末一钱(一作戋)。更一沸。调益元散。 〇马云。治疹后赤白痢。
{庚二。}黄芩汤(黄。一名铜璧山人黄芩汤。)
黄芩、黄连、赤芍、生地黄(酒洗)、木通、枳壳、甘草、当归梢、人蔘。 水煎。调天水散服之。初加酒大黄。微利之。〇蒙方。无人蔘。后重甚者。初一贴加大黄。血便多者。加地榆二钱(一作戋)。 黄云。治疹发热吐痢滞下。
{庚三。}黄芩汤(万。一名朱氏黄芩汤。一名下蛔黄芩汤。)
白芍 炒六钱(一作戋)。 黄芩 一钱(一作戋)半。 甘草 灸一钱(一作戋)。 枣(二。)剉细水一盏。煎七分。食前温服。蒙方。加挑仁(桃仁)去皮尖。夫炒艾叶各一钱(一作戋)。即名下蛔黄芩汤。〇黄芩只一钱(一作戋)。 〇万云。治协热而利。〇张云。呕者。加半夏、生姜。
{庚四。}黄芩半夏汤(万〇一名上蛔黄芩汤)
白芍 炒六钱(一作戋)。 黄芩 一钱(一作戋)半。 甘草 灸一钱(一作戋)。 半夏 二钱(一作戋)。 生姜 一钱(一作戋)。 枣(二枝。)蒙方 加川椒一钱(一作戋)。乌梅七个。即名上回黄芩汤。〇黄芩只一钱(一作戋)。急则调雄黄末一钱(一作戋)。
{庚五。}白朮黄芩汤(马)
山查肉 二钱(一作戋)。 桔梗、黄芩(酒炒)、乾葛、紫草(一作草各八分。)连翘、荆芥(各七分。)牛旁子(研破、)防风、当归尾(各六分。)川芎(五分。)生地(二分。)蝉蜕(五个。)水煎。加观音柳(二三分亦不可多用。)
{己十。}升麻透斑汤(张)
升麻、枳壳(夫炒各五分。)柴胡 一钱(一作戋)半。 桔梗、前胡 各一钱(一作戋)。 乾葛、川芎、茯苓(各七分。)陈皮、半夏、甘草(一作草各四分。)生姜(一片。)水一钟。煎半作十馀次。徐服之。
庚辛第四
{庚一。}黄芩汤(马)
黄芩(炒)、黄连(去芦炒)、当归(酒洗)、川芎、人蔘、青皮(去瓤炒)、枳壳(去瓤麸炒)、槟榔、甘草(一作草)、木香。(另研为末。临服入〇各等分。)细切。水一钟。煎半温服。如未愈。再煎调益元散服。〇黄方。(黄芩用条实者。水煎调益元散服之。气甚者。加酒蒸大黄。)〇蒙方。八咮(一作味)各一钱(一作戋)。人蔘五分。无则去之。调木香末一钱(一作戋)。更一沸。调益元散。 〇马云。治疹后赤白痢。
{庚二。}黄芩汤(黄。一名铜璧山人黄芩汤。)
黄芩、黄连、赤芍、生地黄(酒洗)、木通、枳壳、甘草、当归梢、人蔘。 水煎。调天水散服之。初加酒大黄。微利之。〇蒙方。无人蔘。后重甚者。初一贴加大黄。血便多者。加地榆二钱(一作戋)。 黄云。治疹发热吐痢滞下。
{庚三。}黄芩汤(万。一名朱氏黄芩汤。一名下蛔黄芩汤。)
白芍 炒六钱(一作戋)。 黄芩 一钱(一作戋)半。 甘草 灸一钱(一作戋)。 枣(二。)剉细水一盏。煎七分。食前温服。蒙方。加挑仁(桃仁)去皮尖。夫炒艾叶各一钱(一作戋)。即名下蛔黄芩汤。〇黄芩只一钱(一作戋)。 〇万云。治协热而利。〇张云。呕者。加半夏、生姜。
{庚四。}黄芩半夏汤(万〇一名上蛔黄芩汤)
白芍 炒六钱(一作戋)。 黄芩 一钱(一作戋)半。 甘草 灸一钱(一作戋)。 半夏 二钱(一作戋)。 生姜 一钱(一作戋)。 枣(二枝。)蒙方 加川椒一钱(一作戋)。乌梅七个。即名上回黄芩汤。〇黄芩只一钱(一作戋)。急则调雄黄末一钱(一作戋)。
{庚五。}白朮黄芩汤(马)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86L 页
白朮(一两。)黄芩 七钱(一作戋)。 甘草 三钱(一作戋)。 细切。每服五戋(一作钱)。水二钟。煎半。食前温服。〇马云治痢疾调和脾胃。
{庚六。}加味黄芩汤(王)
白芍、滑石末 各三钱(一作戋)。 黄芩、黄连(各一戋半。)甘草(七分。)水煎服。滑石若调服。则止于一钱(一作戋)。 血痢。加地榆(二戋。)〇王云。治自利。
{庚七。}秘传黄芩汤(朱。一名准绳黄芩汤。)
白芍 六钱(一作戋)半。 黄芩 一钱(一作戋)半。 甘草 灸一钱(一作戋)。 茅根(自然汁。)芦根(自然汁各五匙。)枣(二枚。)水煎。空心温服。(一方有枇杷叶。)
{庚八。}黄芩芍药汤(孙)
条芩 三钱(一作戋)。 白芍、升麻 名二钱(一作戋)。 甘草(一作草) 一钱(一作戋)。 〇张方。黄苓(黄芩)白芍各二钱(一作戋)。甘草一钱(一作戋)。水一钟半煎。八分温服。腹痛甚者。加桂心二주-D035。脓血甚者。加当归黄连各一钱(一作戋)。 孙云。治麻痘滞下。〇张云。治泻痢(一作利)腹痛。或身热后重。脉洪数。脓血稠粘及阴虚内热。䘐吐血。
{庚九。}黄连汤(黄)
黄连、麦冬、当归、黄柏、黄芩、黄芪、生地黄。 水煎。调败蒲扇灰。服之。〇王云。治汗太多。
{庚十。}贾氏黄连汤(龚)
黄连、黄芩、连翘、玄蔘、知母、桔梗、杏仁、白芍、麻黄、牛旁子、乾葛、陈皮、原朴、甘草。〇龚云。治小儿疹后。咳嗽腹胀。喘急烦躁。泄泻声哑。唇口青黑。贾兰峰传也。
{辛一。}黄连杏仁汤(龚)
黄连、杏仁、桔梗、厚朴、木通、泽泻、甘草、灯心、白芍(炒。)剉水煎服。如下坠。加枳壳。〇龚云。治疹后赤白痢。
{辛二。}黄连杏仁汤(马)
黄连 一钱(一作戋)。 陈皮、杏仁(麸炒去皮尖)、麻黄(去节)、枳壳(麸炒去瓤)、葛根(各五分。)细切。水一钟。煎至七分。温服。泄泻。加甘草厚朴。〇蒙方。(六味各等分。)马云。治小儿邪热。斑疹咳嗽。烦闷呕逆。清水眼赤。咽舌生疮、泄泻。
{庚六。}加味黄芩汤(王)
白芍、滑石末 各三钱(一作戋)。 黄芩、黄连(各一戋半。)甘草(七分。)水煎服。滑石若调服。则止于一钱(一作戋)。 血痢。加地榆(二戋。)〇王云。治自利。
{庚七。}秘传黄芩汤(朱。一名准绳黄芩汤。)
白芍 六钱(一作戋)半。 黄芩 一钱(一作戋)半。 甘草 灸一钱(一作戋)。 茅根(自然汁。)芦根(自然汁各五匙。)枣(二枚。)水煎。空心温服。(一方有枇杷叶。)
{庚八。}黄芩芍药汤(孙)
条芩 三钱(一作戋)。 白芍、升麻 名二钱(一作戋)。 甘草(一作草) 一钱(一作戋)。 〇张方。黄苓(黄芩)白芍各二钱(一作戋)。甘草一钱(一作戋)。水一钟半煎。八分温服。腹痛甚者。加桂心二주-D035。脓血甚者。加当归黄连各一钱(一作戋)。 孙云。治麻痘滞下。〇张云。治泻痢(一作利)腹痛。或身热后重。脉洪数。脓血稠粘及阴虚内热。䘐吐血。
{庚九。}黄连汤(黄)
黄连、麦冬、当归、黄柏、黄芩、黄芪、生地黄。 水煎。调败蒲扇灰。服之。〇王云。治汗太多。
{庚十。}贾氏黄连汤(龚)
黄连、黄芩、连翘、玄蔘、知母、桔梗、杏仁、白芍、麻黄、牛旁子、乾葛、陈皮、原朴、甘草。〇龚云。治小儿疹后。咳嗽腹胀。喘急烦躁。泄泻声哑。唇口青黑。贾兰峰传也。
{辛一。}黄连杏仁汤(龚)
黄连、杏仁、桔梗、厚朴、木通、泽泻、甘草、灯心、白芍(炒。)剉水煎服。如下坠。加枳壳。〇龚云。治疹后赤白痢。
{辛二。}黄连杏仁汤(马)
黄连 一钱(一作戋)。 陈皮、杏仁(麸炒去皮尖)、麻黄(去节)、枳壳(麸炒去瓤)、葛根(各五分。)细切。水一钟。煎至七分。温服。泄泻。加甘草厚朴。〇蒙方。(六味各等分。)马云。治小儿邪热。斑疹咳嗽。烦闷呕逆。清水眼赤。咽舌生疮、泄泻。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87H 页
{辛三。}黄连知母汤(王)
葛根、陈皮、杏仁、麻黄(去节)、知母、黄芩、甘草 各一钱(一作戋)半。 呕逆者。去陈皮。加白芍升麻。〇蒙云。治疹色斑斓如瘾疹。
{辛四。}香连丸(万。一名香橘丸。)
黄连 一两。以吴茱萸五钱(戋。)同炒。去吴茱萸不用。 木香、陈皮 各五钱(一作戋)。 石莲子 取肉二钱(一作戋)半。 为末。醋调神曲糊丸。如麻子大。一二十丸。陈仓米汤。送下。
{辛五。}黄连麦门汤(马)
黄连(九节者。去毛须)、麦门冬(肥大者。以苦瓠汁。浸去心各二两。)细切。每服一二钱。至五六钱。止水煎温服。〇马云。治烦渴火盛。饮水不止。
{辛六。}大连翘饮(马〇一名连翘汤。〇一名解毒连翘汤。)
连翘、瞿麦、荆芥、木通、车前、赤芍、当归、防风、柴胡、滑石、蝉壳、甘草、山栀、黄芩、牛旁(各等分。)细切。水一钟。煎至七分温服。〇万方。(十四味各五分。无牛旁。加紫草五分。食前温服。)〇翟方。(无瞿麦有姜。)〇张方。(无牛旁车前。)〇蒙方。(无防风牛旁。)〇张云。治风热热毒。大小便不利。小儿痘后馀毒。肢体患疮。丹瘤游毒。〇翟云。此治蕴热之方也。防、柴、蝉退。解热于表。自皮毛汗孔而出。荆芥、牛旁。解热于上。头目咽喉有热者。从口鼻而泄。栀、滑、车前。解热于里。导之从小便而泄。连翘去诸经之客热。黄芩。去诸经之游火。甘草(一作草)。能解热于气分。而归芍。又所以调热于血分也。
{辛七。}河间凉膈散(马。一名局方凉膈散。)
连翘 四钱(一作戋)。 大黄、栀子仁、薄荷、黄芩、甘芩(甘草) 各二钱(一作戋)。 朴硝 一钱(一作戋)一方不用。 粗末。每服二三钱。水一钟竹叶(五片)蜜(少许)煎。至七分。食前服。〇万方。连翅(连翘)一钱(一作戋)。大黄。朴硝、甘草各五分。栀子、黄芩、薄荷各二分半。淡竹叶五片。水一盏煎八分。入蜜一匙和匀服。 〇张方 连翘一钱(一作戋)半。大黄、朴硝、甘草各一钱(一作戋)。馀各五分。 〇蒙方。(斤两皆倍万方。惟朴硝调服。)〇张云。泻三焦、六经诸火。〇蒙云。治消疹时发狂。
{辛八。}东垣凉膈散(万)
葛根、陈皮、杏仁、麻黄(去节)、知母、黄芩、甘草 各一钱(一作戋)半。 呕逆者。去陈皮。加白芍升麻。〇蒙云。治疹色斑斓如瘾疹。
{辛四。}香连丸(万。一名香橘丸。)
黄连 一两。以吴茱萸五钱(戋。)同炒。去吴茱萸不用。 木香、陈皮 各五钱(一作戋)。 石莲子 取肉二钱(一作戋)半。 为末。醋调神曲糊丸。如麻子大。一二十丸。陈仓米汤。送下。
{辛五。}黄连麦门汤(马)
黄连(九节者。去毛须)、麦门冬(肥大者。以苦瓠汁。浸去心各二两。)细切。每服一二钱。至五六钱。止水煎温服。〇马云。治烦渴火盛。饮水不止。
{辛六。}大连翘饮(马〇一名连翘汤。〇一名解毒连翘汤。)
连翘、瞿麦、荆芥、木通、车前、赤芍、当归、防风、柴胡、滑石、蝉壳、甘草、山栀、黄芩、牛旁(各等分。)细切。水一钟。煎至七分温服。〇万方。(十四味各五分。无牛旁。加紫草五分。食前温服。)〇翟方。(无瞿麦有姜。)〇张方。(无牛旁车前。)〇蒙方。(无防风牛旁。)〇张云。治风热热毒。大小便不利。小儿痘后馀毒。肢体患疮。丹瘤游毒。〇翟云。此治蕴热之方也。防、柴、蝉退。解热于表。自皮毛汗孔而出。荆芥、牛旁。解热于上。头目咽喉有热者。从口鼻而泄。栀、滑、车前。解热于里。导之从小便而泄。连翘去诸经之客热。黄芩。去诸经之游火。甘草(一作草)。能解热于气分。而归芍。又所以调热于血分也。
{辛七。}河间凉膈散(马。一名局方凉膈散。)
连翘 四钱(一作戋)。 大黄、栀子仁、薄荷、黄芩、甘芩(甘草) 各二钱(一作戋)。 朴硝 一钱(一作戋)一方不用。 粗末。每服二三钱。水一钟竹叶(五片)蜜(少许)煎。至七分。食前服。〇万方。连翅(连翘)一钱(一作戋)。大黄。朴硝、甘草各五分。栀子、黄芩、薄荷各二分半。淡竹叶五片。水一盏煎八分。入蜜一匙和匀服。 〇张方 连翘一钱(一作戋)半。大黄、朴硝、甘草各一钱(一作戋)。馀各五分。 〇蒙方。(斤两皆倍万方。惟朴硝调服。)〇张云。泻三焦、六经诸火。〇蒙云。治消疹时发狂。
{辛八。}东垣凉膈散(万)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87L 页
连翘 一钱(一作戋)。 甘草(五分。)栀子、黄芩、薄荷(各二分半。)淡竹叶(五片。)加桔梗。剉细。水一盏。煎八分。入蜜一匙。和匀服。〇万云。解痘疹里热良方。
{辛九。}加味凉膈散(蒙)
连翘 四钱(一作戋)。 黄芩、黄连(并酒炒)、山栀仁(炒)、黄柏(酒炒)、薄荷、甘草、大黄(酒浸)、桔梗、地骨皮。五味子 各一钱(一作戋)。 竹叶(五分。)蜜(半匙。)芒硝 一钱(一作戋)。 调服。〇蒙云。治疹后泄泻喘嗽。又治疹出时。牙龈腐烂。(治牙龈方。无黄连、黄柏。)
{辛十。}人蔘凉(一作清)膈散(万)
人蔘、柴胡、白芍、当归、知母、桑白皮、白朮、黄芪(灸)、地骨皮、紫薨(一作菀)、茯苓、甘草、桔梗(各五分。)黄芩(二分半。)石膏(七分。)滑石(七分半。)剉细。加生姜(如钱大三片。)水一盏。煎七分。食后温服。〇万云。治肺热鼻乾涕噬(一作唾)稠粘。
壬癸第五
{壬一。}清肺散(马)
黄芪 二钱(一作戋)。 麦门冬、当归身、人蔘、生地黄(各五分。)五味子(十粒。)细切。水一钟煎半。食后温服。〇蒙云。治疹后心胃热。咽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證。
{壬二。}清肺饮(孙)
麦冬、桔梗 各二钱(一作戋)。 麻黄 一钱(一作戋)半。 知母、天花粉、荆芥 各一钱(一作戋)。 诃子、石菖蒲(各八分。)水煎。入竹沥姜汁服。〇张方(无麻黄。)〇孙云。治咽乾声哑。又治头(一作痘)鼻乾。皮毛枯。咳嗽疮色焦紫。(治痘鼻乾方。无麻黄。)〇张云。治肺热喘嗽声哑。
{壬三。}清肺饮(孟)
石膏、生地 各二钱(一作戋)。 麦门冬、玄蔘 各一钱(一作戋)。 桔梗、黄芩、当归尾、知母(各八分。)柴胡、陈皮(各六分。)甘草(五分。)僵蚕(五条。)竹叶(三片。)
{壬四。}清肺汤(张)
桔梗(去芦)、片芩、贝母(各七分。)防风(去芦)、甘草(炙各四分。)知母(七分。)水一钟。煎五分。
{辛九。}加味凉膈散(蒙)
连翘 四钱(一作戋)。 黄芩、黄连(并酒炒)、山栀仁(炒)、黄柏(酒炒)、薄荷、甘草、大黄(酒浸)、桔梗、地骨皮。五味子 各一钱(一作戋)。 竹叶(五分。)蜜(半匙。)芒硝 一钱(一作戋)。 调服。〇蒙云。治疹后泄泻喘嗽。又治疹出时。牙龈腐烂。(治牙龈方。无黄连、黄柏。)
{辛十。}人蔘凉(一作清)膈散(万)
人蔘、柴胡、白芍、当归、知母、桑白皮、白朮、黄芪(灸)、地骨皮、紫薨(一作菀)、茯苓、甘草、桔梗(各五分。)黄芩(二分半。)石膏(七分。)滑石(七分半。)剉细。加生姜(如钱大三片。)水一盏。煎七分。食后温服。〇万云。治肺热鼻乾涕噬(一作唾)稠粘。
壬癸第五
{壬一。}清肺散(马)
黄芪 二钱(一作戋)。 麦门冬、当归身、人蔘、生地黄(各五分。)五味子(十粒。)细切。水一钟煎半。食后温服。〇蒙云。治疹后心胃热。咽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證。
{壬二。}清肺饮(孙)
麦冬、桔梗 各二钱(一作戋)。 麻黄 一钱(一作戋)半。 知母、天花粉、荆芥 各一钱(一作戋)。 诃子、石菖蒲(各八分。)水煎。入竹沥姜汁服。〇张方(无麻黄。)〇孙云。治咽乾声哑。又治头(一作痘)鼻乾。皮毛枯。咳嗽疮色焦紫。(治痘鼻乾方。无麻黄。)〇张云。治肺热喘嗽声哑。
{壬三。}清肺饮(孟)
石膏、生地 各二钱(一作戋)。 麦门冬、玄蔘 各一钱(一作戋)。 桔梗、黄芩、当归尾、知母(各八分。)柴胡、陈皮(各六分。)甘草(五分。)僵蚕(五条。)竹叶(三片。)
{壬四。}清肺汤(张)
桔梗(去芦)、片芩、贝母(各七分。)防风(去芦)、甘草(炙各四分。)知母(七分。)水一钟。煎五分。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88H 页
入捣碎苏子 五殷(一作分)。 再煎温服。〇张云。治斑疹咳嗽。
{壬五。}门冬清肺汤(万)
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款冬花、牛旁子、知母、贝母、桔梗、杏仁(去皮尖研)、甘草、马兜苓(马兜铃)、地骨皮(各等分。)剉细。水一盏。煎七分温服。〇王方朱方(加桑白皮。)〇万云。治疹后咳嗽不止。
{壬六。}麦门冬清肺饮(马)
知母、贝母、天门冬。麦门冬、桔梗、甘草、杏仁。马兜苓(一作铃)、陈皮、石膏(火煅各等分。)细切。水一钟。糯米(一撮。)煎至七分温服。〇黄方孙方。(无陈皮。有牛旁子。)〇马云。治疹后咳嗽。或出血。或呛汤水等症。
{壬七。}麦冬清肺饮(马)
紫蔻(一作菀)茸 一钱(一作戋)。 黄芪、白芍、甘草(炙各七分。)人蔘、麦门冬、当归(各五分。)五味子(九粒。)细切。水一钟半。煎至一钟。食后温服。〇马云。治脾胃虚弱。气促气喘。精神短少。或䘐血吐血等症。
{壬八。}清肺甘桔汤(景)
麦冬、甘草、贝母(各三分。)桑白皮、桔梗(各五分。)陈皮、南星(各四分。)水煎热服。〇景云。亦治马匹风。(案南星宜慎用。)
{壬九。}清金降火汤(马)
当归(酒洗)、白芍(酒炒)、生地黄(酒洗)、陈皮、贝母(去心)、甘草、枯芩(酒炒)、山栀(炒)、玄蔘、麦门冬(去心)、石膏、桑白皮、杏仁(去皮尖夫炒)、紫苏梗、黄连 주-D013各等分。 细切。水一钟。生姜(一片。)煎至七分温服。〇孙方张方。加瓜蒌仁(菰蒌仁)、白茯苓、天门冬。 〇蒙方。(与马同。)马云。治麻疹后热火乘金咳嗽。声哑不出。
{壬十。}泻白散(马。一名泻肺散。)
桑白皮(炙黄)、地骨皮(各一两。)甘草 炙二钱(一作戋)。 为末。每服三四钱。糯米(百粒。)食后温服。〇孙方。桑白蜜炙(一作灸)。加竹叶二十。灯心水煎服。 张方。桑白、地骨各二钱(一作戋)。甘草一钱(一作戋)。为末水调服。 〇朱方、蒙方。(与张同加粳米百粒。)〇易老方(加黄连。)马云。治肺气壅盛。咳嗽不已。〇朱云。泻肺脾热。目黄口不吮乳。喘嗽。〇张云。治肺火、大肠火、喘急等證。
{壬五。}门冬清肺汤(万)
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款冬花、牛旁子、知母、贝母、桔梗、杏仁(去皮尖研)、甘草、马兜苓(马兜铃)、地骨皮(各等分。)剉细。水一盏。煎七分温服。〇王方朱方(加桑白皮。)〇万云。治疹后咳嗽不止。
{壬六。}麦门冬清肺饮(马)
知母、贝母、天门冬。麦门冬、桔梗、甘草、杏仁。马兜苓(一作铃)、陈皮、石膏(火煅各等分。)细切。水一钟。糯米(一撮。)煎至七分温服。〇黄方孙方。(无陈皮。有牛旁子。)〇马云。治疹后咳嗽。或出血。或呛汤水等症。
{壬七。}麦冬清肺饮(马)
紫蔻(一作菀)茸 一钱(一作戋)。 黄芪、白芍、甘草(炙各七分。)人蔘、麦门冬、当归(各五分。)五味子(九粒。)细切。水一钟半。煎至一钟。食后温服。〇马云。治脾胃虚弱。气促气喘。精神短少。或䘐血吐血等症。
{壬八。}清肺甘桔汤(景)
麦冬、甘草、贝母(各三分。)桑白皮、桔梗(各五分。)陈皮、南星(各四分。)水煎热服。〇景云。亦治马匹风。(案南星宜慎用。)
{壬九。}清金降火汤(马)
当归(酒洗)、白芍(酒炒)、生地黄(酒洗)、陈皮、贝母(去心)、甘草、枯芩(酒炒)、山栀(炒)、玄蔘、麦门冬(去心)、石膏、桑白皮、杏仁(去皮尖夫炒)、紫苏梗、黄连 주-D013各等分。 细切。水一钟。生姜(一片。)煎至七分温服。〇孙方张方。加瓜蒌仁(菰蒌仁)、白茯苓、天门冬。 〇蒙方。(与马同。)马云。治麻疹后热火乘金咳嗽。声哑不出。
{壬十。}泻白散(马。一名泻肺散。)
桑白皮(炙黄)、地骨皮(各一两。)甘草 炙二钱(一作戋)。 为末。每服三四钱。糯米(百粒。)食后温服。〇孙方。桑白蜜炙(一作灸)。加竹叶二十。灯心水煎服。 张方。桑白、地骨各二钱(一作戋)。甘草一钱(一作戋)。为末水调服。 〇朱方、蒙方。(与张同加粳米百粒。)〇易老方(加黄连。)马云。治肺气壅盛。咳嗽不已。〇朱云。泻肺脾热。目黄口不吮乳。喘嗽。〇张云。治肺火、大肠火、喘急等證。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88L 页
{癸一。}竹茹石膏汤(黄)
陈皮、半夏、石膏、白茯、竹茹。〇孙方 有甘草(一作草)。 许方。石膏五钱(一作戋)。人蔘二钱(一作戋)。麦门주-D022一钱(一作戋)半。甘草七分。半夏一钱(一作戋)。竹叶七片。粳米一撮。水煎。入姜汁二匙。 〇孙云。治麻痘呕吐〇许云治热盛烦渴。
{癸二。}竹叶石膏汤(缪)
石膏 五钱(一作戋)至一两。 知母 一钱(一作戋)至二三钱(一作戋)。 竹叶(三十片至百片。)麦门冬 三钱(一作戋)至五。 粳米。 加玄蔘 二钱(一作戋)。 薄荷 二钱(一作戋)。 西河柳(两许。)
{癸三。}三黄石膏加柽叶汤(缪)
石膏(三两。)知母(一两。)麦门冬(三两。)竹叶(一百片。)黄檗、黄芩、黄连 各五钱(一作戋)。 西河柳(一两。)浓煎饮之。
{癸四。}三黄丸(万)
黄芩 去腐五钱(一作戋)。 黄连(去芦)、大黄 煨各二钱(一作戋)半。 细末。雪水捣丸菉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五七丸。食前灯心汤下。〇马方。三黄各等分。炼蜜为丸梧子大。脑、麝为衣。每服五丸。至十丸。热水送下。或细切。每服四钱(一作戋)。水煎。空心温服。 〇万云。解毒里实者。可用。〇马云。治三焦火盛烦渴。不生肥肉。积热结滞肠(一作脏)腑。心膈烦躁。咽喉肿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并宜用。〇蒙一方。三黄各三钱(一作戋)。加枳壳三钱(一作戋)。槟榔一钱(一作戋)。作汤服。〇治消后泄痢。
{癸五。}大柴胡汤(翟)
柴胡、黄芩、白芍、大黄、枳实 各二钱(一作戋)。〇一作枳壳。 姜(三。)枣(二。)水煎温服。张方。(即仲景本方。斤两太过。今不可用。)〇张云。表證未除。里證又急。汗下兼行用此。(案本方。有半夏。)〇翟云。柴芩以解表。枳黄以攻里。芍药酸。能收敛。令表里不漏。元气壮。大便坚者。用之。虚者慎用。
{癸六。}小柴胡汤(张)
柴胡 三钱(一作戋)。 人蔘 二钱(一作戋)。 黄芩、半夏 各一二钱(一作戋)。 甘草(七分)细切水一钟。姜(三)枣(一。)煎至七分。温服。〇马方。柴胡、人蔘、黄芩各一钱(一作戋)。甘草灸、半夏、姜泡七次、生地黄各七分。 〇翟云。此疗半表半里之方也。柴胡性辛温。入少阳。黄芩质枯而味苦。枯则能浮。苦则能降。君以柴胡。则入少阳矣。邪必乘虚。用蔘甘者。欲中气不虚。邪
陈皮、半夏、石膏、白茯、竹茹。〇孙方 有甘草(一作草)。 许方。石膏五钱(一作戋)。人蔘二钱(一作戋)。麦门주-D022一钱(一作戋)半。甘草七分。半夏一钱(一作戋)。竹叶七片。粳米一撮。水煎。入姜汁二匙。 〇孙云。治麻痘呕吐〇许云治热盛烦渴。
{癸二。}竹叶石膏汤(缪)
石膏 五钱(一作戋)至一两。 知母 一钱(一作戋)至二三钱(一作戋)。 竹叶(三十片至百片。)麦门冬 三钱(一作戋)至五。 粳米。 加玄蔘 二钱(一作戋)。 薄荷 二钱(一作戋)。 西河柳(两许。)
{癸三。}三黄石膏加柽叶汤(缪)
石膏(三两。)知母(一两。)麦门冬(三两。)竹叶(一百片。)黄檗、黄芩、黄连 各五钱(一作戋)。 西河柳(一两。)浓煎饮之。
{癸四。}三黄丸(万)
黄芩 去腐五钱(一作戋)。 黄连(去芦)、大黄 煨各二钱(一作戋)半。 细末。雪水捣丸菉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五七丸。食前灯心汤下。〇马方。三黄各等分。炼蜜为丸梧子大。脑、麝为衣。每服五丸。至十丸。热水送下。或细切。每服四钱(一作戋)。水煎。空心温服。 〇万云。解毒里实者。可用。〇马云。治三焦火盛烦渴。不生肥肉。积热结滞肠(一作脏)腑。心膈烦躁。咽喉肿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并宜用。〇蒙一方。三黄各三钱(一作戋)。加枳壳三钱(一作戋)。槟榔一钱(一作戋)。作汤服。〇治消后泄痢。
{癸五。}大柴胡汤(翟)
柴胡、黄芩、白芍、大黄、枳实 各二钱(一作戋)。〇一作枳壳。 姜(三。)枣(二。)水煎温服。张方。(即仲景本方。斤两太过。今不可用。)〇张云。表證未除。里證又急。汗下兼行用此。(案本方。有半夏。)〇翟云。柴芩以解表。枳黄以攻里。芍药酸。能收敛。令表里不漏。元气壮。大便坚者。用之。虚者慎用。
{癸六。}小柴胡汤(张)
柴胡 三钱(一作戋)。 人蔘 二钱(一作戋)。 黄芩、半夏 各一二钱(一作戋)。 甘草(七分)细切水一钟。姜(三)枣(一。)煎至七分。温服。〇马方。柴胡、人蔘、黄芩各一钱(一作戋)。甘草灸、半夏、姜泡七次、生地黄各七分。 〇翟云。此疗半表半里之方也。柴胡性辛温。入少阳。黄芩质枯而味苦。枯则能浮。苦则能降。君以柴胡。则入少阳矣。邪必乘虚。用蔘甘者。欲中气不虚。邪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89H 页
不得入里耳。邪在里。里气逆而烦呕。故用半夏之辛。以除呕逆。邪在表则荣卫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荣卫。
{癸七。}加味小柴胡汤(蒙)
前方加 青皮、木通、山查肉(七味各等分。人蔘减半。)姜(一)枣(二。)水煎服。〇蒙云。治疹后阴囊浮肿。
{癸八。}柴平汤(蒙)
柴胡、半夏(姜制)、黄芩、甘草、苍朮、陈皮、厚朴(各等分。)人蔘。(无则去之。)蒙云。治疹后疟疾。
{癸九。}柴苓汤(龚)
柴胡、黄芩、半夏(减半。)猪苓、泽泻、白朮(去芦)、白茯、甘草、姜、枣。水煎服。〇张方。(无半夏甘草。)〇张云。身热烦渴泄泻주-D044。宜用。
{癸十。}柴胡橘皮汤(万)
柴胡、橘皮、人蔘、半夏、白茯、黄芩(等分。)加竹茹(一团。)生姜(三片。)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无时。
子丑第六
{子一。}四物汤(翟)
当归、熟地、白芍、川芎。 水煎服。〇龚方。血虚。用熟地。血热。用生地。渴。加麦门犀角汁。嗽。加瓜蒌霜(菰蒌霜)。有痰。加贝母陈皮。 〇马方。春俉(一作倍)川芎。夏芍药。秋倍地黄。冬当归。 〇张方。归、地各三钱(一作戋)。白芍二钱(一作戋)。川芎一钱(一作戋)。 〇翟云。天地间有形质者。谓之物。血有形质。四物皆益血。故曰四物。当归辛温。能活血。芍药酸寒。能敛血。熟地甘濡。能补血。又当归入心脾。芍药入肝。熟地入肾。皆味厚。为阴中之阴。川芎味薄。而气清为阴中之阳。血中之气药也。乃能彻上彻下而行血中之气。血生而津液自生。上朝于肺。肺亦不燥矣。脾胃无病者。宜用之。若不能食者。地黄泥膈。芍药酸寒。又不宜用。
{子二。}芩朮四物汤(蒙)
条芩、白朮 各二钱(一作戋)。 四物 各一钱(一作戋)。用生地。 艾叶 五十个(一作个)。
{癸七。}加味小柴胡汤(蒙)
前方加 青皮、木通、山查肉(七味各等分。人蔘减半。)姜(一)枣(二。)水煎服。〇蒙云。治疹后阴囊浮肿。
{癸八。}柴平汤(蒙)
柴胡、半夏(姜制)、黄芩、甘草、苍朮、陈皮、厚朴(各等分。)人蔘。(无则去之。)蒙云。治疹后疟疾。
{癸九。}柴苓汤(龚)
柴胡、黄芩、半夏(减半。)猪苓、泽泻、白朮(去芦)、白茯、甘草、姜、枣。水煎服。〇张方。(无半夏甘草。)〇张云。身热烦渴泄泻주-D044。宜用。
{癸十。}柴胡橘皮汤(万)
柴胡、橘皮、人蔘、半夏、白茯、黄芩(等分。)加竹茹(一团。)生姜(三片。)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无时。
子丑第六
{子一。}四物汤(翟)
当归、熟地、白芍、川芎。 水煎服。〇龚方。血虚。用熟地。血热。用生地。渴。加麦门犀角汁。嗽。加瓜蒌霜(菰蒌霜)。有痰。加贝母陈皮。 〇马方。春俉(一作倍)川芎。夏芍药。秋倍地黄。冬当归。 〇张方。归、地各三钱(一作戋)。白芍二钱(一作戋)。川芎一钱(一作戋)。 〇翟云。天地间有形质者。谓之物。血有形质。四物皆益血。故曰四物。当归辛温。能活血。芍药酸寒。能敛血。熟地甘濡。能补血。又当归入心脾。芍药入肝。熟地入肾。皆味厚。为阴中之阴。川芎味薄。而气清为阴中之阳。血中之气药也。乃能彻上彻下而行血中之气。血生而津液自生。上朝于肺。肺亦不燥矣。脾胃无病者。宜用之。若不能食者。地黄泥膈。芍药酸寒。又不宜用。
{子二。}芩朮四物汤(蒙)
条芩、白朮 各二钱(一作戋)。 四物 各一钱(一作戋)。用生地。 艾叶 五十个(一作个)。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89L 页
{子三。}柴胡四物汤(万。一名楚氏柴胡四物汤。)
柴胡、当归身、川芎、生地、白芍、人蔘、麦门、知母、淡竹叶、黄芩、地骨皮。 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无时。〇蒙方。(人参减半。)〇万云。治疹后馀热。
{子四。}加味四物汤(蒙)
当归、熟地(并酒洗)、川芎(炒)、白芍 酒炒各二钱(一作戋)。 贝母、陈皮、瓜蒌仁(菰蒌仁) 去油各一钱(一作戋)。 姜(三)枣(二。)温服。
{子五。}地黄汤(马)
四物(各等分。用生地赤芍。)蒲黄(少许。)细切。水一钟。煎七分。温服。〇马云。治小儿鼻䘐血。
{子六。}生地黄汤(马)
生地、熟地、白芍、黄芩、枸杞、柴胡、黄连、地骨皮、天门冬、黄芪、甘草(各等分。)细切。水一钟。煎七分。温服。下血。加地榆。〇马云。治郁热、䘐血。咯血、吐血。
{子七。}生地黄散(马)
麦门冬 去心七钱(一作戋)。 生地 五钱(一作戋)。杏仁(汤泡去皮尖)、款冬花、陈皮 各三钱(一作戋)。 甘草(一作草) 灸二钱(一作戋)半。 细末。每服二三钱。水一钟。煎七分。温服。〇马云。治斑驳疹毒。身热口乾。咳嗽心烦。
{子八。}连翘生地饮(缪)
金银花、连翘、甘草(一作草)、玄蔘、黄连、生地黄、荆芥穗、鳖虱、胡麻、木通。 浓煎饮之。
{子九。}玄蔘地黄汤(万)
玄蔘、地黄、牧丹皮、桅(一作栀)仁 各一钱(一作戋)半。 白芍 一钱(一作戋)。 蒲黄(炒)、升麻、甘草(各五分。)水一钟。煎七分。温服。〇蒙方。(无甘草。)〇万云。治痘疹䘐血。〇张云。此方宜去升麻。以塞上冲之源。勿谓但属阳明。即宜用升麻也。
{子十。}六味地黄丸(孟。水煎。即名六味汤。一名地黄丸。)
柴胡、当归身、川芎、生地、白芍、人蔘、麦门、知母、淡竹叶、黄芩、地骨皮。 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无时。〇蒙方。(人参减半。)〇万云。治疹后馀热。
{子四。}加味四物汤(蒙)
当归、熟地(并酒洗)、川芎(炒)、白芍 酒炒各二钱(一作戋)。 贝母、陈皮、瓜蒌仁(菰蒌仁) 去油各一钱(一作戋)。 姜(三)枣(二。)温服。
{子五。}地黄汤(马)
四物(各等分。用生地赤芍。)蒲黄(少许。)细切。水一钟。煎七分。温服。〇马云。治小儿鼻䘐血。
{子六。}生地黄汤(马)
生地、熟地、白芍、黄芩、枸杞、柴胡、黄连、地骨皮、天门冬、黄芪、甘草(各等分。)细切。水一钟。煎七分。温服。下血。加地榆。〇马云。治郁热、䘐血。咯血、吐血。
{子七。}生地黄散(马)
麦门冬 去心七钱(一作戋)。 生地 五钱(一作戋)。杏仁(汤泡去皮尖)、款冬花、陈皮 各三钱(一作戋)。 甘草(一作草) 灸二钱(一作戋)半。 细末。每服二三钱。水一钟。煎七分。温服。〇马云。治斑驳疹毒。身热口乾。咳嗽心烦。
{子八。}连翘生地饮(缪)
金银花、连翘、甘草(一作草)、玄蔘、黄连、生地黄、荆芥穗、鳖虱、胡麻、木通。 浓煎饮之。
{子九。}玄蔘地黄汤(万)
玄蔘、地黄、牧丹皮、桅(一作栀)仁 各一钱(一作戋)半。 白芍 一钱(一作戋)。 蒲黄(炒)、升麻、甘草(各五分。)水一钟。煎七分。温服。〇蒙方。(无甘草。)〇万云。治痘疹䘐血。〇张云。此方宜去升麻。以塞上冲之源。勿谓但属阳明。即宜用升麻也。
{子十。}六味地黄丸(孟。水煎。即名六味汤。一名地黄丸。)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90H 页
熟地(八两蒸捣。)山茱萸、山药(炒各四两。)牧丹皮、泽泻、白茯(各三两。)细末。和地黄膏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白汤。或黑汤下。〇朱方。熟地黄八钱(一作戋)。五味各四钱(一作戋)。三岁以下二三(一二)丸。或三五丸。 〇朱云。治肾虚解颅脉毛而虚。
{丑一。}犀角地黄汤(马)
生地 一钱(一作戋)半。 白芍 一钱(一作戋)。 生犀角(镑)牧丹皮(各五分。)细切。水一钟。煎七分。温服。龚信方 斤两皆倍。芍用赤芍。〇回春。加当归、黄连、黄芩各一钱(一作戋)。 〇翟方。(四味各等分。犀角磨汁入。)〇孙方。(用赤芍。)〇张方。生地四钱(一作戋)。三味各一钱(一作戋)半。或入桃仁。去皮尖七粒。〇如欲取汗退热。必用尖。生磨搀入之方妙。 〇蒙方。(与马同。)翟云。此治血热之方也。心主血。生地。所以凉心血。肝纳血。白芍。所以和肝血火。能载血牧丹皮。所以去血中之火热。能行血。犀角。所以解诸经之热。又入心经。此方大寒凉。应病则止。不可多用。〇张云。治劳心动火。热入血室。吐血䘐血。发狂发黄及小儿疮痘血热等症。及伤寒血燥血热。以致温毒不解。用此取汗最捷。盖以犀角之性。气锐能散。仲景云。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此二味。可以通用其义。盖可知矣。
{丑二。}生犀地黄汤(缪)
连翘、乾葛、升麻、玄蔘、甘草、黄连、生地黄、荆芥穗。水煎。即以药升(一作汁)。磨生犀角(二三十匙。)同服。
{丑三。}当归六黄汤(马)
当归、黄芪 各一钱(一作戋)。 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各七分。一方等分。倍加黄芩。)细切。水二钟。煎半。临卧食前通口服。小儿减半。〇孙方、朱方。(并用生地熟地。)〇孙云。治盗汗自汗。
{丑四。}当归养血汤(黄)
当归(酒洗)、川芎、生地黄(酒洗)、麦冬(去心)、木通、甘草、淡竹叶、山桅(一作栀)仁(炒)、灯心。 便秘。少加大黄。〇蒙方。(大黄减半。)
{丑五。}益荣汤 黄주-D032
当归(酒炒)、赤芍(桂水炒)、红花(酒洗)、人蔘、甘草。〇孙云。治麻痘色白。
{丑一。}犀角地黄汤(马)
生地 一钱(一作戋)半。 白芍 一钱(一作戋)。 生犀角(镑)牧丹皮(各五分。)细切。水一钟。煎七分。温服。龚信方 斤两皆倍。芍用赤芍。〇回春。加当归、黄连、黄芩各一钱(一作戋)。 〇翟方。(四味各等分。犀角磨汁入。)〇孙方。(用赤芍。)〇张方。生地四钱(一作戋)。三味各一钱(一作戋)半。或入桃仁。去皮尖七粒。〇如欲取汗退热。必用尖。生磨搀入之方妙。 〇蒙方。(与马同。)翟云。此治血热之方也。心主血。生地。所以凉心血。肝纳血。白芍。所以和肝血火。能载血牧丹皮。所以去血中之火热。能行血。犀角。所以解诸经之热。又入心经。此方大寒凉。应病则止。不可多用。〇张云。治劳心动火。热入血室。吐血䘐血。发狂发黄及小儿疮痘血热等症。及伤寒血燥血热。以致温毒不解。用此取汗最捷。盖以犀角之性。气锐能散。仲景云。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此二味。可以通用其义。盖可知矣。
{丑二。}生犀地黄汤(缪)
连翘、乾葛、升麻、玄蔘、甘草、黄连、生地黄、荆芥穗。水煎。即以药升(一作汁)。磨生犀角(二三十匙。)同服。
{丑三。}当归六黄汤(马)
当归、黄芪 各一钱(一作戋)。 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各七分。一方等分。倍加黄芩。)细切。水二钟。煎半。临卧食前通口服。小儿减半。〇孙方、朱方。(并用生地熟地。)〇孙云。治盗汗自汗。
{丑四。}当归养血汤(黄)
当归(酒洗)、川芎、生地黄(酒洗)、麦冬(去心)、木通、甘草、淡竹叶、山桅(一作栀)仁(炒)、灯心。 便秘。少加大黄。〇蒙方。(大黄减半。)
{丑五。}益荣汤 黄주-D032
当归(酒炒)、赤芍(桂水炒)、红花(酒洗)、人蔘、甘草。〇孙云。治麻痘色白。
第七集医学集第四卷○麻科会通 第 490L 页
{丑六。}养荣汤(马)
当归(酒洗)、川芎、白芍、生地(酒洗各等分。)人蔘、白朮、黄芪(蜜灸)、甘草(减半。)细切。水一钟。煎半。食前温服。〇孙方。(即上益荣汤。)〇蒙方。(无人蔘。而芪甘朮视四物减半。)
{丑七。}凉血养荣煎(张)
生地、当归、芍药、生甘草、地骨皮、紫草、黄芩、红花。水一钟。煎半服。渴加天花粉。肌热无汗。加柴胡。热毒甚者。加牛旁子、木通、连翘之属。血热毒不透者。加犀角。
{丑八。}活血散(马)
白芍(不拘多少。酒浸焙。)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丑九。}贞元饮(张)
熟地 七八钱(一作戋)。甚者一二两。 当归 二三钱(一作戋)。 甘草 灸一二三钱(一作戋)。 水二钟。煎八分。温服。如兼呕恶。或恶寒者。加煨姜(三五片)。如气虚脉微至极者。急加人蔘随宜。如肝肾阴虚。手足厥冷。加肉桂 一钱(一作戋)。 〇张云。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剧垂危者。常人但知为气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无根。亏损肝肾。此子午不交气脱證也。
{丑十。}六物煎 주-D037
当归、熟地(或用生地)、芍药、川芎(三四分。)炙甘草(俱随宜加减。)人蔘。(气不虚者。不必用。)水煎服。诸有兼症。各加对药。
当归(酒洗)、川芎、白芍、生地(酒洗各等分。)人蔘、白朮、黄芪(蜜灸)、甘草(减半。)细切。水一钟。煎半。食前温服。〇孙方。(即上益荣汤。)〇蒙方。(无人蔘。而芪甘朮视四物减半。)
{丑七。}凉血养荣煎(张)
生地、当归、芍药、生甘草、地骨皮、紫草、黄芩、红花。水一钟。煎半服。渴加天花粉。肌热无汗。加柴胡。热毒甚者。加牛旁子、木通、连翘之属。血热毒不透者。加犀角。
{丑八。}活血散(马)
白芍(不拘多少。酒浸焙。)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丑九。}贞元饮(张)
熟地 七八钱(一作戋)。甚者一二两。 当归 二三钱(一作戋)。 甘草 灸一二三钱(一作戋)。 水二钟。煎八分。温服。如兼呕恶。或恶寒者。加煨姜(三五片)。如气虚脉微至极者。急加人蔘随宜。如肝肾阴虚。手足厥冷。加肉桂 一钱(一作戋)。 〇张云。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剧垂危者。常人但知为气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无根。亏损肝肾。此子午不交气脱證也。
{丑十。}六物煎 주-D037
当归、熟地(或用生地)、芍药、川芎(三四分。)炙甘草(俱随宜加减。)人蔘。(气不虚者。不必用。)水煎服。诸有兼症。各加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