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x 页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卷七)
 祥刑追议七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43H 页
故误之劈一(挥竿骇牛。稚童坠身。根由儿戏。实因内损。)
 载宁民姜卧丁。以金硕(一作石)奉。致死被告。〇初检跋词曰。此狱(段)。词證不备。自致疑晦。决难归一(是如乎)。尸体则仰合浑身。别无伤处(是乎矣)。口眼耳鼻之内。血出极多。颇有可验。无冤录攧死跌死条。有曰并屋高低。(评曰。并屋高低者。承上文看枝柯挂扮而言。谓着屋之高低。又察失脚之踪迹也。不晓本文误节如此。)失脚处踪迹。或土痕高下。及要害处。须有抵痕。或磕擦痕瘢。或内损致命者。口眼耳鼻。定有血出(为有如乎)。此则虽与并屋高低失脚处。踪迹有异。(评曰。节录既误。句读仍错。将何以解其原义引之。为今狱之断乎。)牛背之高。不过丈馀。见堕之地。亦是平坦。而惊牛横逸之际。数尺稚童。飘轻牛背。翻空堕落。著地紧猛。其所内损。势所固然(是乎等以)。实因(段)。以惊牛堕地内损致死悬录(为乎旀)。尸亲金守白。六十之老人也。被告姜卧丁。十三之儿稚(稚儿)也。同居一村。居常怜爱。无异亲属。则有何嫌怨。必以其子之堕牛。归之于卧丁乎。卧丁戏牛致惊。使此无病之儿。终至缺(缺于字)堕死之境。则渠之当律。乌可免也(一作乎)。且石奉自野骑牛。到卧丁门前。无人寂寥。而卧丁独自出见。言语酬酢。既甚分明。则石奉虽自作堕牛。其父当归疑卧丁。由我之律。实所难逭(是乎等以)。被告人(段)。以姜卧丁悬录(为在果)。由我死之律。既不可成狱偿命。且大典通编邻儿因戏相诘颠仆致死条增注曰。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因戏杀人者。次律减等(是如乎)。此狱则与因戏杀人。又有间焉。惟在参量处分。〇评曰。内损二字。足为实因。上戴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43L 页
四字。非衍文乎。每遇稀异之狱。其实因不免多字。此疏者之通患。〇被告者。脱免之名也。将说被告悬录之所以然。则必先言其无犯曰。如此如此。故以被告悬录。此跋文之体例也。今此跋文。缚束卧丁。说其有犯。末乃结之曰。如此如此。故被告悬录。其文岂有味乎。且首从辨别之案。结之曰。某甲以正犯悬录。某乙以干犯悬录例也。一夫独犯之案。结之曰。正犯以某甲悬录例也。无犯被告之案。结之曰。某甲以被告悬录例也。盖正犯。是检案应有之位。(犹言员额也。)被告。非检案应有之位。乃本人无犯之名。故正犯。先言其位而后。填其名。被告先举其名而后。明其意(一作义)。皆文势之自然者也。今此跋文曰。被告人(段)。以姜卧丁悬录。有若上司责立一个被告人者然。亦云疏矣。覆检跌(一作跋)词。实因曰堕牛内损致死。馀未可详。
 巡营题词曰。芦竿挥掷。惊牛横逸。虽出尸亲之供。既无参證之招(分叱不喻)。设有是事。此不过儿辈一时戏剧。元非手足之驱伤。又非梃刃之触害。以此谓之被告。论以狱体。能不苟且。推以事理。岂不残忍。盖石奉之死。不由病患之危重。不由医药之误用。而俄者惺憽之人。忽地堕牛。以至一夜间致命。为其父悲冤之心。执言无处。乃有告官之举(是如乎)。凡牛马之善惊者。若见生面之物。必有惊逸之患。时值日昏。忽见卧丁当门而立。疑人疑物。畏怯惊跃。致使牛背之儿。不觉堕落。势所必然。卧丁之当面。特一不幸耳。覆检结语中。乌飞梨落四字。政为准备语。若使此牛触惊于草木禽兽。亦将随其物而发告乎。想其光景。少无疑晦。揆以狱情。尤涉孟浪。法文所云年未满减等。非所议到。姜卧丁特为放送。
 案郡状营批。并以此狱为戏杀。大误也。六杀之中。谋故斗杀。其界分差明。至于戏误过失。世多混称。全不开晓。今取大明律戏误过三杀之辨。录之在左。(戏杀过失杀。莫非错误所致。编于一类。恐仍混看。故辨之如左。)
 大明律因戏而杀伤人者。以斗杀伤论。(死者。绞伤者验轻重坐罪。)〇注曰。以堪杀人之事为戏。如比校(一作较)拳棒之类。〇辑注云。戏杀晋人。谓之两和相害。言知其足以相害。而两人情愿和同以为之也。如比较拳棒之类。明许彼此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44H 页
搏击。以角胜负。则有所杀伤。非出于不意。〇又曰。此戏字。与戏谑之戏不同。若本非堪以杀伤人之事。偶然相戏。致陷人于不测者。皆不得比于戏杀之法也。近有两人同在园食杏。一人戏以杏核掷之。一人躲避闪跌。头撞于石。因而致死。谳者误拟戏杀。盖两人原无相害之心。(戏杀者。有相害之心。)杏核之掷。非堪以杀人之事。正所谓过失杀也。〇增注云。戏本和同。非有争斗。然其事则堪以杀伤人之事也。既知堪以杀伤。而甘心为之。虽曰相戏。而实被其殴矣。故以斗杀伤论。〇按戏杀之义如此。今之卤莽者。不知戏杀为何物。凡多人乱殴。不辨谁某者。谓之戏杀。又凡儿童嬉戏。过误致死者。谓之戏杀。又凡马吊江牌。乘忿相殴者。谓之戏杀。平日习闻如此。临事何以猝辨。此皆人命家之大蔀也。〇吾东之俗。每正月之初。两里分偏。掷石以角胜。名之曰偏斗。虽死不悔。亦不申告。京城之药岾山。岭南之安东府。此俗尤盛。此真是戏杀。又凡角抵戏。(较脚力。)拖钩戏。(挽索以被曳者。为不胜。)踏索戏。(空中踏索而行。)因而杀人者。近于戏杀。馀不可误称也。〇戏杀者偿命。与斗杀同。盖欲因以禁止。使不得以堪杀人之事。复与为戏也。今人谓戏杀。例不成狱。亦固陋甚矣。
 大明律因斗驱。而误杀伤旁人者。以斗杀伤论。(死者。绞。伤者。验轻重坐罪。)其谋杀故杀人。而误杀旁人者。以故杀论。(死者。斩。伤者。仍以斗驱论。)〇清律条例云。凡捕役拿贼。与贼格斗。而误杀无干之人者。仍照过失杀人律。〇辑注云。因驱与故而误者。大槩是解劝观看之人。因谋而误者。或在昏夜。或因错认。或加毒于饮食而误进。皆是。〇案甲与乙斗。以棒击乙而丙在背后。误中于举棒之势。亦误杀也。甲与乙斗。以足踢乙而乙则躲避。丙乃闪中于足头之势。亦误杀也。因斗而误。仍用斗杀之律者。甲若中乙。乙当致命。杀丙是杀乙故也。〇甲窃乙妻。因谋杀乙。明知卧处。夜往砍之。丙适卧此。误受其砍。亦误杀也。甲窥乙财。遂欲杀乙。乃进砒酒。要其独吞。乙适不饮。使丙卒饮。亦误杀也。因谋因故而误。仍用谋故之律者。甲若中乙。乙当致命。杀丙是杀乙故也。〇然复父仇者。深夜刺刃。误中别人。是复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44L 页
仇而误者也。御盗贼者。黑夜使棒。误中别人。是御盗而误者也。若是者。容有可议。其心杀宜杀之人。非杀不宜杀之人也。周礼司刺之注。郑玄曰。不识者不审也。若仇雠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为不识则误杀之中。有司刺不识之条也。〇推是义也。则黑夜误认物形。真以为虎。而放铳中人。真以为狐而发箭中人者。亦在误杀之中。与过失不同。过失者。都无杀心者也。误杀者。或谋杀嫌人。或故杀宜杀之人。(即仇人贼人。)或要杀禽兽异物。虽其所欲杀不同。要之皆有杀心在中。故归于误杀。〇然则戏杀误杀。有可生者。有可死者。独过失杀。无不生也。
 大明律。若过失杀伤人者。各准斗杀伤罪。依律收赎。给付其家。〇注曰。过失。谓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到。如弹射禽兽。因事投掷砖瓦。不期而杀人者。或因升高险。足有蹉跌。累及同伴。或驾船使风。乘马惊走。驰车下坡。势不能止。或共举重物。力不能制。损及同举物者。凡初无害人之意。而偶致杀伤人者。皆准斗驱。依律收赎。(向宅舍投掷砖石杀伤人。见弓箭伤人。〇用药及针刺。失误致死。见庸医杀人。)〇清律条例。凡民人于深山旷野捕竿(一作猎)。施放鎗箭打射禽兽。不期杀人者。比照深山旷野。安置窝弓。不立望竿。因而伤人致死律。杖一百徒三年。若向城市及有人居之宅舍。施放鎗箭。打射禽兽。不期杀伤人者。仍依弓箭杀伤人本律科断。各追埋葬银一十两。〇案周礼司刺。郑玄之注。以举刃砍伐。(谓伐木。)轶中人者。谓之过失。以间隔帷薄。忘其有人。投以兵刃者。谓之遗忘。此二者。其在今律。皆过失之类也。〇卧丁之狱。亦过失杀也。谓之戏杀可乎。
 续大典。邻儿因戏相诘颠仆致死。而犯者年未十岁则分拣。(十岁以上十五以下。因戏杀人者次律。减等。)〇案此条。虽有戏字。非戏杀之类也。其名则斗殴之杀。特其所犯者小儿。故或全赦。或减等。此则周礼司刺之法所谓壹赦。曰幼弱也。岂可混名为戏杀乎(一作哉)
故误之劈二(扣笠掣肘。镰刃入腹。根由嬉戏。实因刃伤。)
 海州民姜柱卞。杀田小汉。〇查官报状曰。田小汉之致死。都出于一时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45H 页
戏剧(是如乎)。刘焦桐之用镰。戏也。金光瑞之夺笠。戏也。姜柱卞之打掣执镰之手。亦戏也。初缘杂剧。竟至致命。是亦曰小汉之不幸而已。尸亲执言。不过前年之买田。当日之逃避。而野人心粗。买田之嫌。已属先天。杀狱势危。逃身之举。只缘恐喝。皆不可执为断案(是乎所)。盖此狱事。既非故杀。亦非斗杀。但可归之于戏杀。而律文所谓因戏杀人者。亦必有手犯之实。然后方可谓之杀(是去乙)。今此狱事。焦桐则虽操镰子。而未尝行刃。柱卞则虽打人臂。而不曾操刃。以不操刃者。为首犯可乎。以不行刃者。为首犯可乎。既不可然。则毕竟不得不断之以思虑不到之过失杀。然后方可合于罪疑惟轻之圣训。〇按此跋极明核。
 本道启曰。盖此事根。都不过一时戏剧。而戕人之变。出于意外。必是死者之非命。抑亦生人之不幸(是白如乎)。田,刘,金,姜。一队之樵伴也。日暮山下。閒谈漫笑。田小汉以破落芦笠子。遮腹防风。其状可笑。堪与相戏。于是刘焦桐之以镰钩笠。戏也。金光瑞之挽夺其笠。戏也。姜柱卞之欲毁其笠。打掣执镰之手。戏也。三人共戏一笠。其势如当场打毬。而只缘笠加于腹。镰及于笠。一掣一夺之间。镰者失手。不知不觉之中。刃已透腹。笠则自在。人乃致命(是白乎所)。焦桐执镰。实有作俑之失。光瑞夺笠。亦有迎刃之嫌。而二人之不执其咎者。以其戏止于笠而已。若柱卞者。既不执镰。又不夺笠。而只缘戏手之打掣。忽若伏弩之机发。此手才动。彼腹已决。此所以罪归于柱卞。断以正犯(是白乎矣)。究厥所犯。则直由于迷昧妄错。不省危机。徒见其笠。而未见其腹也。此与彼两人。均之为无情。则三人同戏。二生一死。岂不冤乎。至若死者戒妻之言。虽以争田旧事。傅会置疑(是白乎乃)。平居亲好。当日作伴。经年微嫌。已属先天。岂有潜蓄之怒。行此阴逞之毒(是白乎旀)。其所以逃躲者。杀变既起。怯心先出。此是蚩氓之例习。岂为凶人之真赃。(是白乎旀)。臣于此狱。窃有商度。刘焦桐(段)。前已放送(是白在果)。考诸律文。戏杀与过失杀。煞有轻重。而此狱(段)。骤论其事。虽若戏杀。细究其情。实与过失杀条。弹射禽兽。投掷砖瓦。不期杀而杀者。无甚异同(乙仍于)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45L 页
并此附陈。以俟处分(是白齐)。〇议曰。此狱兼之为过失杀。道启是也。
判付曰。姜柱卞狱事(段)。夫所谓遮笠也。掣笠也。夺笠也。直一戏剧之场。而偶掷自己之手。便伤他人之腹。若论其迹。则不期然而然。若究其情。则莫之为而为。此所谓无杀人之意。而冒杀人之名也。反覆参阅。实无偿命之罪。加刑一次定配。
故误之劈三(当场射侯。飞箭误中。根由习艺。实因中矢。)
 载宁民文昌龟。矢中鲁斗三。〇初检跋词曰。今此尸体。无他伤痕。而颔颏下咽喉间。有中矢所伤。穿孔血凝处。圆围一寸五分深三分(是如乎)。咽喉乃是速死之处。而毒矢所著。肉绽成孔。至于口中灌油。从矢孔出。则呼吸失道。命脉仍绝(是乎等以)。实因(段)。以中矢致死悬录(为乎旀)。文昌龟(段)。毋论私射偏射。弓箭伤人。间多有之。此是一念审慎处也。况此斗三。以钲鼓之人。长立帿前。何不早使远避。而急急轻放。乃于箭离之后。始呼矢去之声乎。有情无情。其死则一。文昌龟(段)。不得不以正犯录上(为在果)。本无嫌怨。岂忍故放。而昌龟径先放射。斗三不善避身。此乃昌龟厄会之日。亦是斗三命尽之时也。凡弓箭伤人者。考诸法文。元无偿命。大明律弓箭伤人条。有曰。故向城市有人居住处。放弹伤人。因以致死者。杖一百流三千里。此则两邑齐会。原野射帿。与故向城市者。大有异焉。又窝弓伤人条。有曰。置窝不立望竿。伤人致死者。杖一百徒三年。此则放矢之际。连呼箭去。与不立望竿者。不可同也。成狱一款。或非可论(分叱不喻)。尸亲之招。亦云明知无情。初不发告。今因面报。虽已行检。既难代杀。惟望速埋(是如为卧乎所)。既无偿命之法。则覆检一款。何以为之(是乎乙喻)。以待处分(为乎旀)。伊日分偏武士。合为二十七人。而今此狱情。既无他端。伊时光景。别无可疑。故不得各招。帿矢(段)。图画上使。
 巡营题词曰。中矢而伤人命者。当分无心有心(是如乎)。急呼矢去之声。而使之回避者。昌龟之恐或伤人也。既闻矢去之声。而安然仰看者。斗三之少无疑虑也。设有必杀之毒心。若非由基之妙手。安能于百步之外。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46H 页
一箭即毙乎。其妻之供。尤无嫌怨。乃兄之招。只愿速埋。于此于彼。其无恶心。的然可辨。覆检一款。依所报。安徐尸体。亦即出给(为旀)。昌龟(段)。虽无可覈之端。正为过失之杀。以此照律。罚金四十九两。依法收赎。给付尸亲(为乎矣)。凡乡曲射会。诚一弊风。为科工而习射。固其宜也。为燕游而作契。亦云过矣。当缺(缺此字)耕耘之时。徒为放荡之游。致此杀变。同伴诸人。所当科罪。姑为参酌。此后各别严禁。帿布(段)。自本郡属公。俾无后弊。〇案大明律云。过失杀伤人者。各准斗杀伤罪。依律收赎。给付其家。讲曰。过失杀人者。依死罪赎铜钱四十二贯。四十二贯者。四百二十两也。东人误以百钱为一贯。缺(缺凡字)收赎钱皆收十分之一。似与法违。然国瘠民贫。不可加也。我之邦域。折长补短。方千里者二。比之大明之十三省。亦不过十分之一。以此言之。赎钱之徵什一。亦无伤也。罚金者。黄金也。以钱为金。亦非矣。(其云四十九两。亦可疑。)
故误之劈四(举棒击担。飞札误中。根由争水。实因被打。)
 
全州民申德文。打李水万(李万永)。〇检案阙。
判付曰。德文招云。偶然手中之蓝木。撞却背上之支机。虽未为近理之说。亦足为可欺之方。检覈时何不一番查问(是隐喻)。论以狱体。未免疏漏。德文身(乙)。更令道臣。详查状闻后。禀处。(支机。所以担樵方言也。)
判付曰。侄女婿而亲如亲女婿。从喃妹而亲如亲喃妹。(喃本与喃同。方言妻之兄弟谓之妻喃。)同居一里之村。同耕一原之田。寻常情好。概可推知。而所争者。灌水之微事。所诘者。言语之薄过。非出故意。专属邂逅。京外议谳。可见纯同。此等狱情。实合消详。但伤痕狼藉。器仗见在。三尺之律。宁或低昂。第于初覆检状结辞。如臂木折伤之说。狱官以为必死之案。朝家以为可生之證。何者。木之如臂者。诚大矣。人之耳根。虽曰骨多肉少。其视如臂之木。坚脆顿殊。以此木而当此处。骨则易碎。木则难折。而今其木折矣。此岂非打支机之时。以木当木。以至断折者欤。耳根去背上不远。而背上之支机。方受折矣。横过之势。延及耳根。则血癊微硬。皮膜相离。非此时之所伤乎。假使如臂之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46L 页
木。当著耳根。必当绽裂漏坼。血流作痂。岂止于血。但成癊皮。但相离硬。但微硬而已哉。况且耳根。本系速死之处。法例不得过三日。岂能拖至七八日之久乎。以此推之。方其撞打之时。本意专在于支机。折木飞著于耳根。其死虽由于此木。其情不在于办杀。背后无撞著(一作打)之痕。耳根乃横受之厄。信乎无穷者。狱情也。缘情起疑。缘疑核实。毕竟是打支机而已。此不傅生。安得无冤。申德文身(乙)。特为减死定配。
 臣议曰。周礼三宥之法。再宥曰过失。郑玄之注曰过失。若举刃欲砍伐而轶中人者。(见首篇)此万世之经例也。今此狱案。其名则为过失。其分则为激触。激触致伤之名。不见于无冤录。然此恒有之事也。假如两人对座(一作坐)。猝然发怒。以剑斫案。剑乃中折。趯中彼颡。骨损血出。当下致死者。法当奈何。又如两人积薪之下。与之相斗。向薪挤之。乃其薪上。本有镇石。触动擂下。头骨破碎。当下致死者。法当奈何。又如一人与劈柴者。对坐言诘。劈者发怒。猛下一斧。木片趯出。正中彼额。当下致死者。法当奈何。若是者。不可胜数。第一当曰刃伤致死。第二当曰石触致死。第三当曰木触致死。其三人皆当为被告人。不可执作正犯。今此李水万(李万永)之死。其实因亦当曰木触致死。不可以法文所无。而疑其为失格也。此案 御判。宜表章发挥。载之法书。不可但为申德文一人。作 恩教看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
故误之劈五(猛以棒驱。诈云木压。根由奸淫。实因被打。)
 海州民赵汗武。杀白昌大。〇刑曹启曰。赵汗武狱事(段)。交奸义女。本非深怒之事。助势堂叔。岂为切愤之端。而赵汗武。始怒于钗环之潜偷。更愠于暮夜之来责。劝吸烟草。外若主客之接待。荷出木杖。终肆项颈之扑打。用意阴惨。下手凶毒。竟致即地之昏仆。仍至翌日而(一作之)殒绝。杀狱何限。而岂有如汗武之极凶狞者哉。捕捉于经年之后。可见乾(一作天)道之孔昭。推诿于束木之压。难欺傍人之共睹。则情节已尽。彰露抵赖。尤极凶狞。更加严讯。期于输款。何如。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47H 页
本道启曰。今此赵汗武。所云材木压死之说。极其虚谎。全不近理(是白如乎)。此狱公證。莫如乎幼汉平生。居在隔邻。彼此皆无恩怨。每举触目之真境。以證折项之实状。已自初检。至于今查。一辞直陈。无异画出。与世春延大之招。沕然同归。此岂扶抑于其间哉。若使汗武。初非打杀昌大。真为压死。则其父其妾。又何以一打昏倒。纳招于初覆检乎。其妾之言曰。苍黄对检。昏迷误招。而初覆纳招。非止一再。则每每昏迷。番番误招。有是理乎。原初直供。以其惊惶之时。真情自吐也。今日妆撰。乃于狱老之后。穷计渐生也。父不敢护子。妾不敢护夫。已成断案。更无疑晦(是去乙)。惟彼汗武。敢生疑眩之计。创出木压之说。世春家咆哮之状。无人不知。而谓之初不往来。幼汉等烟草之馈。有證可据。而谓之初不见面。认为盗贼。出而追逐云者。言言苟且。节节穿凿(是白乎所)。真赃尽露。无一可疑。情迹至谲。有百难贳。取服偿命。宜不少缓。依前讯推。恐合狱体。令该曹禀处(为白乎旀)。李召史(段)。杀狱鸣冤。何等慎重。而诪张为说。妄干天跸。罪在诬罔。有难容恕。自臣营从重科治(是白齐)。〇评曰。以父證子。以妾證夫。法之所禁。意者。当时检官。钩问事根。而一打昏倒之说。牵连出来也。虽然。州查道启。宜云欲知事根。非使立證。而真情既吐。实犯遂著而已。专以其父其妾之招。立之为公證。恐于法例未允也。
故误之劈六(当面直刺。诿之误认。根由使气。实因被刺。)
 江东民韩必周。杀卢朔弗。〇初检跋词曰。今此尸体。仰面喉嗓。下稍左要害被刺处。(评曰。起句已有二病。喉嗓在内之气管也。既云仰面。当云颔颏。稍左喉嗓。岂外显之物乎。此一病也。法文所谓要害处。其名甚多。至于喉嗓。不可但以要害言。今以断喉。名曰要害被刺。又一病也。)皮肉紧缩。四畔血癊。行凶刀子。又有血痕。对面刺人。右手行凶。明白无疑(是遣)。尸身两手。无刃割之痕。必是不知不觉之中。被刃丧气。(评曰。丧气二字。亦病。)霎时之间。一刃致命。沕合于无冤录被刃致死条。(评曰。十一字剩。)故实因(段)。以被刃致死悬录。(评曰。胡不曰被刺。)必周之兄石周。急向李广金告之曰。吾弟刃刺汝弟。广金,朔弗。常(一作当)是异父昆弟。 必周亦曰。既刺回视。乃是卢朔弗(是如为卧乎所)。正犯(段)。以韩必周悬录(为乎旀)。上项韩必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47L 页
周。乘醉乱言。已见悖戾之习。迫母索刃。可知凶狞之性。而托梦说谎。极为虚妄。认人为木。尤是理外。抽刃杀人。必有其祟。而隐忍不吐。欲免故杀之罪。诚万万巧恶(是乎旀)。李唐突(段)。舂粟之碓。与必周行凶之处。不过咫尺之间。隔篱之地。则当时光景。万无不见之理。而一辞隐讳。终不直陈(是乎乃)。作饼付疮之说。渠既亲闻。故以看證悬录。石周(段)。汝弟被刺之说。至发渠口。则事当盘问(是乎矣)。系是證弟。不得取招。〇评曰。如此狱事。实因无疑。词證无疑。惟是结怨之端。在所盘覈。覈之又覈。卒无根因。则或归之于狂易。或归之于鬼物。犹之可也。草草数句。都不理会。岂其可乎。
 覆检跋词曰。(伤处与初检同。)实因(段)。以被刺致死悬录(为乎旀)。必周之言曰。梦兆不吉。略饮杯酒。冬衣不制。与母争诘。方欲自刃。瞥见朔弗。疑为鬼物。直前一刺(是如为卧乎所)。节节虚妄。万万凶狞(是遣)。诸人之招曰。常时酗酒。不顺其母。悖戾行凶。可以推知(是去乙)。乘醉刺人。假托鬼物。欲免故杀之罪者。尤极巧恶(是乎等以)。正犯(段)。以韩必周悬录(为乎旀)。李唐突(段)。忽闻必周母急呼杀人之声。虽曰生怯而逃避。必有参见之情迹。以看證悬录。韩石周(段)。事系證弟。不得取招。
判付曰。韩必周狱事(段)。此狱与平壤朱达海狱事。刃刺则一也。承款则一也。达海之置诸生科者。槩在法则当诛。而参情则当贷故耳。至若此囚。对母肆恶。情理绝悖而无伦。托梦行凶。供语求说而不得。拔刃于其母之前者。遑责于刺人乎。即此一款。为渠断案。含憾有无。不必更问。连加严刑。斯速考覆。
 臣议曰。设有含憾。必非当报之仇。则问之无为也。然有怨而杀之。则厥罪确实。无故而杀之。则厥罪虚妄。或者斩绞有差耳。
故误之劈七(据胁力撞。归之酗乱。根由使酒。实因被撞。)
 固城民千奉己。杀赵中达。〇查官报状曰。醉里交鬨。虽缘无情之事。紧处被损。终成必死之案。而奉己之于中达。即是场市同事之人。锥刀析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48H 页
利。自是驵侩之本色。杯酌取醉。易致斗鬨之悖举。呼兄呼弟。非无平日情好。说来说去。转成一场血战。毕竟生与死之判。真是幸不幸之致。右胁伤痕。坚硬周匝。如不用力捣筑。因势自撞。岂若是重伤乎。一部成案。别无可疑。连加严讯。断不可已。
别谕曰。两个醉斗。一团滚合。而先仆者居下。后颠者在上。固势耳。居下者。必欲突起。在上者。转加力压。如是之际。手虽不犯。膝则偏撞。况酒力俱涌。酣战莫遏。彼此之即地免死。诚幸耳。毕竟八日之后。中达之因此不起。非人伊酒。倘或使彼先仆。使渠后颠。则其所受伤。其所致命。奉己亦中达耳。且以诸人之招观之。本无嫌怨。素笃亲好。众口一辞。无小参差。原其彼此之本情。岂有毫分相害之心。七叶钱之买酒。相解一贯铜之问病。委恤决知。非生怯而然也。欲于义城李同致狱案。有所酌决者。千奉己为先刑放。
 臣议曰。周礼三赦之法。憃愚者赦之。为其癫狂迷乱。无所分辨。即天不知高。地不知厚。父不知尊。兄不知长。东掁西触。无异木石。故圣人制法。赦之不治。此揆诸天理而协。度诸人情而协者也。酗乱者。片时之狂也。当其方酗之时。其不分天地。不辨父母。诚与癫狂者。酷似而无别。然三赦之法。酗乱不与者。憃愚是天作之孽。酗乱是自作之孽。时不可并赦也。及其既醉之后。虽不自由。溯其方饮之初。岂非故犯。明知自己之性原来使酒。即宜节饮以远罪。顾可纵欲以陷戾乎。大王者制刑。不惟恶人是嫉。将以示万民以严法。使知如是则死而相与惩戒耳。刑憃愚不足以惩励万民。故圣人赦之。酗乱不可赦也。且以为死者生者。其罪相同。一死一生。皆系数厄而赦之。则臣恐议狱之法。自此不严。非所以诏后世也。角抵。戏也。胜者恒胜。负者恒负。胜者力强。恒在人上。负者力屈。恒在人下。不可曰幸不幸也。两人共斗。一颠一仆。亦必强力者居上。弱劣者居下。居上者膝筑。居下者胸伤。此是以强而杀弱。岂得云幸不幸哉。大凡斗殴之狱。查其事根。都是两非。甲起乙应。与之滚合。其愤怒之势皆同。其厮杀之心皆同。论其曲直。毫发不殊。毕竟弱者被死。强者偿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48L 页
命。岂得以幸不幸而恕之乎。此皆不恕。唯独乘醉者恕之。臣恐下土之民。日崇饮不辍。以为免祸之良方也。周官萍氏之职。几酒谨酒。唯恐民之纵于酒。若酒诰则曰厥或告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周公之政。凡群饮者杀之。矧因酒以杀人哉。凡两酗而一死者。断当偿命。恐不可以一时权宜之 教。引之为恒典。若此狱者。以查官报状。有因势自撞一句。故 圣念疑其或过失。有此处分也。
疯狂之宥一(椎人如牛。素称疯狂。根由使气。实因被打。)
 金川民李时同。杀裴鱼屯。〇覆检跋词曰。今此尸体。仰面(段)。小小皮损。只是被打颠仆之时。磨损地面之致(是遣)。合面(段)。脑后破绽处。斜长一寸三分。穴深一寸一分。手按有骨碎之声。殆若破瓷之片。盛于布囊。尚有模糊之血。凝于毛发(是如乎)。实因(段)。以被打致死悬录(为乎旀)。赵三得之招曰。小人急呼人死之时。时同自言曰。我既杀人。生不如死。自为结项(是如为乎旀)。崔双同之招曰。小人逃避之时。一瞥回见。则时同先打鱼屯。次打牛只。手执木椎(是如为旀)。所执木椎。行凶之时。以为器仗。结缚之时。犹在其手。现纳于检场(是乎旀)。见其牛只。则一角脱落(是如乎)。当时气势。牛角犹落(是去等)。况老残之鱼屯乎。正犯(段)。以李时同悬录(为乎旀)。看證及乡甲,里任等之招曰。时同平日。素有狂病。而气降心定。则无异平人(是如为卧乎所)。打人破脑。虽出狂气。闻死结项。乃见本心(是乎矣)。当时之事。今乃曰全不记得。此是妆撰之意(是如乎)。纳招时言词。无一颠错。狂病之自言专事漫漶。末乃云无辞发明。无异乎当场迟晚(是乎旀)。其弟厚同所当一问。而逃躲之后。尚未执捉(是乎旀)。行凶器仗(段)。图形上使。
 巡营题词曰。杀狱何限。岂有惨毒如此者乎。不知不觉之中。猝逢狞椎。无病无故之人。即地致命。当此之时。买灰诸人。亦皆奔避。或窜林薮。或隐村家。则手势之凶毒。怒气之暴急。推此可知。如非次骨之结怨。岂至下手之此酷。一举一打之状。双同立證。人死吾死之说。凶身自道。伤处狼藉。證援明白(是去乙)。乃敢以死中求生之计。归之于颠狂失性之病。殆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49H 页
若全不记得者然。先何病而举椎。不辨人畜。后何心而结项。若有廉耻。俄顷之间。判若二人。彼果为狂心。此果为真心乎。狂病之无时发作。苦招诸招。虽若公證。初覆供辞。无一颠错。其真其假。孰能知之。三尺至严。不可以漫漶之招。归之颠狂(乙仍于)。郡守仍定同推官。待用刑约日会推。严刑得情(为旀)。病狂一节。不可不详覈。发作之果然无时。光景之本来如何。干连诸人及邻里诸人处。更为详覈。取招牒报(为旀)。诸人之许久滞囚缺(缺实字)可闷。姑为保放。以待同推(为旀)。尸体出给。使即埋葬。〇议曰。周官司刺三赦之法。第三曰憃愚。郑玄曰憃愚。生而痴騃者。大明律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杀人应死者。奏闻取上裁。续大典曰。颠狂失性而杀人者。减死定配。经所云憃愚。注所云痴騃者。颠狂失性。包在其中。律所云废疾者。聋瞽哑瘸。身有痼疾之类。非颠狂之谓也。但狂有多等。有负魔失性。由不得自已者。有本习悖恶。暴戾恣睢。不畏天。不怕地。自任以狂。使气逞恶者。此二种。不可不明辨。上所言者。引续大典傅生可也。然投之有庳。有庳之民奚罪。下所言者。勿宥勿赦。为民除害可也。今此李时同者。似系为民除害之类。但不见全案。未可详也。〇评曰。无故椎杀。则是真狂也。有怨泄愤。则非真狂也。其结怨之端。或有或无。最宜详覈。而检状无所论。题词无所诘。何其疏也。详其根因。则狂与不狂。自当著显。今也不问根因。别探其狂与不狂。不亦劳乎。
疯狂之宥二(刺孩如羊。素称疯狂。根由使气。实因被刺。)
 丰川民误(一作吴)载默。杀五岁女尹德。〇覆检跋词曰。今此尸体。目击手按。极其残忍。遍身上下。无他伤处。独其背左脊肋间稍下处。有刃刺一穴。正当衣裳之会。村儿衣短。衣不掩裳。逢著凶人。狂眸迷离。儿惊仆地。瞥见体露。信手刺去。则衣裳无割。理所固然。上项伤处。长几二寸。深过五寸。其阔称是。实因(段)。以被刺致死悬录(为乎旀)。菜刀刺杀之状。不下一杖。凶人自服。与尸亲等诸招。一皆沕合。正犯(段)。以吴载默悬录(为乎旀)。载默狂易之状。苦招證招。同然一辞(分叱不喻)。取招之时。听言观貌。眸子闪忽。言词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49L 页
荒乱。举头截尾。问东答西。语无伦脊。殆不可了。只撮其可解者。登诸文案(是如乎)。杀害之端。必起怨毒。而五岁之儿。岂有可怨。其父居远。其母至亲。历数平日。亦无怨毒(是如为卧乎所)。狂夫操刃。爱憎何择。观其所为。直一风癫。然天下之事变无穷。人心之巧伪多端。不可以狂易之说。轻断重狱。严刑得情。不可少缓(是乎旀)。尸亲辈之迟然发告。里任等之前却日子。似有隐情。而此于狱情。似无关系。亦非平问所可覈实(是乎旀)。干连吴明冑。尸亲尹敬五及看證切邻诸人(段)。仍囚本狱(为乎旀)。金召史(段)。不可以妻而證夫。吴明一(段)。系是犹父与犹子。故依法典不为取招(为乎旀。)行凶器仗。虽曰菜刀。铓刃若新发于铏。而血洗泥傅。不可识别。故炽炭烧红。乃以醋洗。则插限污痕。显然呈露。故玆以图形上使(为乎旀)。县令自此还官。〇评曰。此狱似系真狂。跋文亦殊明白。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卷七)
 祥刑追议八
  
图赖之诬一(假缢埋父。背赂乃告。根由使酒。实因被打。)
 
顺兴私奴致乞。杀金厚先。〇初查跋词曰。开棺检验。既有新式。事当依例请检(是乎矣)。厚先之葬。已至十四年之久。今虽掘检。恐无凭验。惟在处分(是乎旀)。今以词證言之。尸身伤痕。一乞便同立證。(一乞。即致乞至亲。)行赂受标。致乞具已自服。可谓端绪毕露矣。第其斗殴之状。未有的證。赴市之金郑两汉。先归卖酒。路傍之何许女人。无处寻问(分叱不喻)。金石伊,郑太一之招。终有漫漶之迹。不可不待用刑究问(是乎旀)。以伤痕言之。胸膛浮高。既系必死之处。衣袖渍血。是岂死后之痕。其为被打致死。十分无疑。而致乞初既掩匿其敛尸。末又漫漶其伤痕。驱打情节。终不直告。除非严讯。有难得情(是乎旀)。岩回所纳手标措语中。待长成复雠之说。不近事理。虽曰愚蠢之民。岂肯以此书给。俾作后考之资乎。且其著署之迹。二张各异。顺才所谓遗失而追成者。恐是实状(是乎旀)。至于严(一作岩)(段)。人理灭绝。无可复言。初既利致乞之财。而与之私和。旋又作结项之状。而明其病死。末又徵索四百两之钱。而不得充其意欲。始乃乘愤告官。此其意不在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50H 页
复父之雠。乃欲赚人之财也。世间安有如许穷凶之人乎。此不待胪列。自有应被之律(是乎旀)。致乞子德秋(段)。法不当使子證父。故不得取招。
 覆查跋词云云。(节)骑牛醉戏。真如致乞之招。则岂非孟浪之狱乎。岩回虽极凶悖。因其父病。忽地诬人。要索钱财。有乖事情(是遣)。致乞虽甚庸騃。若无手犯。怯于虚喝。浪费钱物(一作财)。尤不近理。况(旀)两张手记。多年秘藏。视若护身之铁券。终为阅实之左契。当初杀死。推此可知。至若骑牛还坠。面有尘痕之说。莫掩一乞之直招。阴设落伤之疑端。狱未老而奸已生矣。〇议曰。若如初查之状。则岩也与雠私和。取其父尸。假作结项之状。此与弑父者奚间焉。贪财卖尸。藏标为质。以至十四年之久。犹耽耽索赂之不已。竟因溪壑之不充。始乃发告。如此之狱。何为而追究事原乎。藉使犯人断人脰而决人腹。此是馀事。惟严(一作岩)也是鞫是讯可也。况取父尸而假作缢痕者乎。两检论理。皆归重于犯人。漫及于岩也。此拘于格例。而不知通变者也。私和有律。图赖有律。而岩也之罪。直于弑逆上旁照。始可以正伦纲而敦风教。不可但以私和图赖论也。
图赖之诬二(嗾證杀妻。索赂不售。根由吝财。实因被踢。)
 白川民赵载恒。杀其妻尹召史。〇检案阙。
判付曰。大抵狱体。虽以实因为主。必待词證具备。所以重人命也。今此尹女之脊背伤痕。上广下尖。或云如梨叶。或云如菽叶。其为踢痕。原不分明。至于词證。都无可据。尸亲之所执而为言者。不过曰一村喧传。毕竟言根归之。于法不当。问之一个童婢。斯岂非大疑案乎。又其踢杀之说。喧传一村。则赵𨩉以舅甥之亲。何不登时告官。唯以厚葬之说。微示索赂之意乎。渠辈之不即告官。真出详探之意。则毕竟探得。果是何事。乃发于喻(一作踰)月之后乎。凡此诸条。皆系情理之外。前后检官。一不详覈。岂狱体乎(一作哉)。此狱紧證。只一童婢。以婢證主。虽有法禁。出自童婢之口。传入可远之耳。其间传者。必有其人(是去乙)。舍阶而升堂。无船而越津。乃以一村喧传四字。作为断案。是诚何许狱体乎。末因营题。一次盘问。而可远之言曰。坐于庭边。暂闻人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50L 页
语。欲问言(一作其)根。人已散去。言之虚谎。胡至是也。推官不复究诘。监司不复置疑。遂以载恒为正犯。容易录启。岂审克之意乎。初检官覆检官。并令该府拿处。卿则从重推考。卿其别定查官。多般考覈以闻。
 查官报状曰。李可远前后之招。其所为说。不一其端。所谓筑磕之说。今以裴女,卜德,九月等三女子之所供观之。厨中之窥。野外之讴。专著于卜德身上。而卜德之言曰。前则受嘱于可远。今则受嘱于载丰(是如为卧乎所)。女心无恒。受嘱则同。而两嘱之间。必有一是。藉曰前嘱为诬。可知后嘱为实矣。可怜之谣。谓出可远之指教。而可远于此。不能自明。则农讴一节。亦归可远之嗾出(是遣)。裴女,五月。又曰殊常之语。闻之于可远之妻。此亦可远自唱自和者也。可远之终始为證者。即九月井边之语。而今闻九月井泉远近之对。则语穷意沮。或云只闻其声。原无质问。或云文案之上。必是误书(是如)。无辞迟晚(是遣)。可远之立为本證者。不过赵𨩉。而赵𨩉之招。既出可远之辞。遂穷厚葬之说。既服其先发里会之事。又服其自主诬罔之罪。节节输款(是如乎)。赵𨩉之于尹女。怜其无母。身自鞠育。嫁于同里。朝暮顾复。名虽舅甥。谊同母女。假令尹女之死。果由其夫之踢。则其哀愤必报之心。宜无加于赵𨩉(是去乙)。至亲之赵𨩉。力挽其告官。远戚之可远。力图其成狱。身往邻境。强招数月不奔哭之旧奴。使之发告者。岂非常理之外乎。包乐祸之心。而欲报刑配之怨。涎无妄之财。而阴发厚葬之说。及其诸招一变。初计归空。则随问随服。殆无馀情。唯其造谣惑众。嗾人诬招一节。犹复称冤。盖以漫漶之计。苟图侥倖之生也。反坐之律。断不可已(是乎旀)。赵𨩉(段)。随可远之指。使陷载恒于杀妻(是乎乃)。老病昏愦。不能自主。察其情实。宜有参酌。
 本道查启曰。原初起怒。不过升米之故。毕竟致命。亶出邂逅之厄(是白去乙)。李可远身以疏戚。不听力挽之亲舅。啖之厚利。强招远居之旧奴。必令告官。掘检于既葬四旬之后。忍暴妇女之尸受检仵作之手。是可忍乎。吁其甚矣。索赂之计不售。报怨之志继起。妆出婢仆之辈。以当邻保之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51H 页
證。百般构虚。必欲逞毒(是白如乎)。卜德厨中之见。渠所嗾也。裴女田间之语。渠所嗾也。耘伴升米之谣。渠所嗾也。五月路上之语。言根反抵于其妻。九月井边之语遁辞。又屈于对辨。则其自唱自和。无中生有之迹。节节绽露。无辞自解(是白乎矣)。犹复忍杖抵赖。吞吐漫漶。终不肯迟晚(是白遣)。赵𨩉(段)。厚葬之说。里会之事。虽已暴实。当初之不能坚挽。中间之随人诬招。论以法文。自有当律。上项两人(段)。仍囚臣营狱。以待处分。〇案 御判令轶然即命傅生。故柳重彩 御判中。历举杀妻傅生之人。而赵载恒入于其中。〇议曰。大明律有图赖诬告之律。尊长之尸。卑幼之尸。至亲之尸。疏远之尸。其律各殊。私自图赖。其罚或重或轻。若既告官。皆用诬告反坐之律。杀妻既是绞罪。则诬者亦当绞也。但尹女之死。似由被踢。李可远有发人阴事。造谣指嗾之罪。与白诬者有间矣。
图赖之诬三(父死不告。纵雠索赂。根由使气。实因被打。)
 延安民郑通义。杀宋德元。〇巡营题词曰。此狱既无词證之参见。又无元犯之取供。则成狱一款。姑难议到(是乎矣)。要害实因。既甚紧重。透膜肉阔。又合刃伤而投掷铁锹。(俗名曰加乃。)当著面部。检庭诸人。无不闻知(分叱不喻)。见殒命而逃躲。挽尸亲而求和。为渠戕杀之真赃。可见发明之无辞。取服偿命。断不可已(是去乙)。杀越人命。乃敢逃避。致使狱案不得究竟。所为尤极凶谲。正犯郑通义身(乙)。各别讥诇。期于不多日内捕捉(为旀)。尸亲千年(段)。其父被打之后。既不执捉犯人。先期呈状。其父已死之后。乃欲徵索雠人。晚时发告。斁伦蔑理。莫此为甚。同推时严刑一次取招(为乎矣)。私和之计。不但传说狼藉。抑亦苦招明白。孰先求和。孰又居间。事当一一究覈。而既发其端。终无段落。何欠详审。丁处宽既是通义家。隔篱居生之人。则德元被打之状。必有所目击。而汎言传闻。显有隐情。并(只)更为推问(为旀)。光伊(段)。其父既逃。姑先捉囚。事固当然。而至若取招之举。未免證父之嫌。覆检之当问而不问。不当问而问。既甚疏忽。又违格例(是遣)。实因悬录。何等审重。而不录于当录处。无异全然遗漏。通奇等文字。又非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51L 页
法文所载。而创出悬录之例。初检之此等做错。亦宜有警。初覆检官刑吏。一并著枷上使事。〇按父死不告。徵索雠人。要售卖尸之计。此非图赖而何。此虽与自戕而诬之以被杀者不同。而卖尸之罪。不可不惩。将曰其罪未成乎。既逃而告。明已受赂。千年之严究痛治。未可已也。
图赖之诬四(父既自戕。诬人报怨。根由报怨。实因服卤。)
 延安民李元卜。以赵绮里致死被告。〇初检跋词曰。今此赵绮里尸身。先行乾检。次又洗检。则右额角皮脱一处。仅如豆片。明是抓掐之痕。不可谓之伤处(是遣)。仰合面遍身上下。纯黄如常。不可谓之被打(是如乎)。尸亲之招。始云被打。要售报怨之计。忽云服卤。遽发不问之说。故先索卤器。得于库中(是乎所)。置器之处。地凹成痕。察其圆围。果合卤缸(是乎旀)。铜器熬涎。果亦成盐。以手摩挲。状如微沙(是乎等以)。实因(段)。以服卤致死悬录(为乎旀)。绮里者。老赤之父也。子逢损徒之罚。既难举颜于里中。身经元卜之斗。又复怀怨于心内。溘然自戕。盖以是也。然元卜之初不犯手。三兴之招。既甚明白。三邻之供。同然一辞(是乎所)。李元卜(段)。姑以被告悬录。熬涎之器。盛卤之缸。纸裹印封。以待覆检。〇评曰。无冤录服卤条。有发乱指甲秃。胸前有爪痕。身不发疱。腹不肨(一作胖)胀诸语。既以服卤为实因。则凡此形證。宜亦查验。而今此跋文全无所论。疏矣。且凡人之涎液。皆有咸味。煮之成盐。不但服卤死者。其汁成盐。(见无冤录增注。)则单以熬涎成盐。执为明證。亦疏矣。
 巡营题词曰。遍身检验。既无伤处之可疑。三兴解斗。未见犯手之实状(分叱不喻)。卤器尽空。已发于苦招。涎沫成盐。又验于检场。服卤致死。断然无疑。成狱一款。非所拟议。尸体即时出给(为旀)。李元卜(段)。老赤之以少凌长。非曰无罪。酒后薄失呈状。里中施以重罚。以致其父之自戕(是遣)。赵老赤(段)。其母发告。不即挽止。使其父尸暴露多日。由前由后。不可全释。各严刑一次放送。
别人之诿一(怕死救疗。乃诿逃人。根由报怨。实因被踢。)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52H 页
乐安民孙病汉。杀韩召史。〇检案阙。
判付曰。乐安囚孙病汉(段)。向来判付时。非不知之。第因其名。而想其人或虑是病痿之汉。未必作杀越之举(是遣)。渠之前后变辞。一直推诿于在逃之崔妻者。亦不无一分然疑之端。故令待跟捕。究覈以闻。今焉崔妻之供出。而韩女被踢时光景。瞭如指掌。牛黄,鸡粥之面传躬馈。孙家崔屋之此毁彼卖。以至隔一舍。过三秋之声气相通者。辄归之在逃。各项隐迹。皆明白呈露矣。曹启所谓诬援涣如冰释。情节转成铁案者诚得之。另饬推官。加刑得情(为旀)。无论虚实。崔感同之妻。斗场之在傍看證者也。凶身之藉口掉脱者也。移在接壤之地。恒作趁虚之行。则名以跟捕。初不致意。乃于年久行查之后。始为现问者。揆以狱体。万万稽忽。该郡守既经论勘勿论。不饬之道臣并推考(为旀)。两尸帐之小大相左。今不必追究而检验。事体至为严急。虽在寒凝之时。不容晷刻之缓。观于过去守令。亦令行检之法可知。则顺天,光阳,宝城等三邑。互相颐移。至使夏月。尸体腐烂莫凭。诚极痛骇。前道臣之不即状勘。只治刑吏。失之太宽。从重推考(为旀)。三邑守令(段)。待税谷装发。并即拿问定罪。举一可以反三。自卿曹以此判付。知委诸道。若有检验时谋避报移者(是去等)。毋得掩覆。直以拿问重勘之意。措辞状闻事。严饬行会。仍载本曹受教。
 臣谨案。狱起而人有逃。则犯人例诿此逃者。检官例疑此逃者。此其迹有足然者矣。然适会移居者。取之为逃命。指挥唯意者。遣之以藉口者。又往往有之矣。深于人命之学者。宜知此种物态。
别人之诿二(行凶戏场。乃诿逃奴。根由使气。实因被打。)
 渭原民李明重。杀赵丁化。〇覆检跋词曰。今此赵丁化尸身。仰面(段)。头颅之上骨碎作孔。右肩之下紫黯坚硬。合面(段)。肋下之伤大如菽叶。血凝坚硬。被打诸处。俱系要害(是乎所)。灯檠为物。上轻下重。挥打之间。灯火已灭。破伤不辨。愤怒未息。加以足踢。内外受伤。因以致命(是乎矣)。踢痕无一皮破。打痕至于骨坼(乙仍于)。实因(段)。以被打致死悬录(为在果)。大抵荡子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52L 页
团聚。头钱为戏。忽地风波。有此杀越(是如乎)。将突便同家奴。士奉亦是佣奴。而一词立證。无所隐讳(是乎)。则明重之为正犯。更无可疑(是乎矣)。戏场头钱。谓无是事。而其日之夜。往于旧邑。与采仁隆者。作伴钓鱼(是如乙仍于)。采仁隆者。捉来查问。则钓鱼姑舍。其日前后。初不逢著(是如为乎所)。死中求生。诬罔为说。其所行凶。尤为灼然。正犯(段)。以李明重悬录(是在果)。奸状既绽。又变其说。诿之于逃奴壬突(是乎矣)。但请官捕。无意捉纳(是乎所)。明重之父梦龄。以本郡土豪。敢生疑乱之计。令作诬罔之招。阴嘱壬突。故令逃去。其所设施。如见肺肝。而父子至情。千方百计。欲活其子。亦非异事。故置而勿论(为乎旀)。行凶灯檠图形上使。〇评曰。被打之痕。虽至三四。择执其一。以为致命之伤。此按狱之法也。头颅骨破。既非他伤之比。则执此一处。以定实因可也。而通执诸伤。混称被打。又以内外受伤。囫囵为说可乎。疏谬甚矣。〇将突便同家奴。士奉亦是佣奴。则以奴證主。法之所禁。而检官为之乎。 御判曰。缔结同类。构诬上典。呜呼。 圣照其无涯矣。
判付曰。伤处狼藉。词證明白。行凶情节。更无可疑。而一味抵赖。尤涉凶顽(是隐乃)。致死人赵丁化。被打于永万之家。而致命于壬突之房。此为可疑。奸淫之说。虽不足准信。遐土奴主之分。本不严截。缔结同类。构诬上典。亦难保其必无。壬突之一向在逃。尚未就捕。致使元犯藉口者。揆以狱体。未免疏漏(是如乎)。明重身(乙良)。姑为停刑。在逃壬突身(乙)。刻期跟捕。严覈究竟之意。分付该道。
别人之诿三(行凶戏场。乃诿同伴。根由争财。实因被踢。)
 永柔民康得孙。杀金福同。〇初检跋词曰。实因。以被踢致死开录(为乎旀)。足踢福同者。非康则申。参见无人。互相推诿(是乎乃)。福同自被踢之后。每云。得孙踢我。此乃尸亲之招也。及夫得孙之往质也。答曰。吾虽迷醉。岂不知打吾之人。得孙于此。无词可答。乃曰。无可奈何。此乃里任之招也。康得孙(段)。以正犯开录(为乎旀)。申长明(段)。既有院直父(一作母)子之招。亦不可以干连论断(乙仍于)。以被告开录。〇评曰。告者。尸亲发告也。尸亲发告。而其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53H 页
有实犯者。名曰正犯。尸亲发告。而初无实犯者。名曰被告。此法例也。今此申长明。虽有院直之诬。 本无尸亲之发告。何以谓之被告乎。尸亲告甲。而法官执乙。以乙为正犯。以甲为被告。此固按狱之体也。尸亲告甲。而里任诬乙。以乙为被告。有是理乎。初检失格如此。而监司不知督过。斯亦疏矣。然则奈何。申长明者。干连也。长明若有所犯。当为正犯。如斯而已。
 本道启曰此狱(段)。被打当速死之处。致命在三日之内。偿命一款。更无可疑。死者既已明言。里任皆闻实状(是白去乙)。探囊而窃铁。诬引他人。碎枷而越狱。以冀逃命。究厥情状。节节凶悖。原初立證之安召史。末乃直招。中间隐匿之金。万采旋即纳招。则得孙于此。智穷力竭。特以醉后起闹。殆同戏谑之事。院里斗鬨。适无看證之人。法虽难挠。情或可原(是白乎矣)。威胁申长明而勒受手标。符同韩振彬而疑乱狱情。此在渠尤为断案。如此凶狡之类。若不正法。三尺之律。将无所施。依前同推。期于得情。
判付曰。得孙之證。多至八人。而俱出传闻。长明之證。不过一人。而辄称参见。有口同辞。少难敌众。贵目贱耳。一可服八(是遣)。威胁长明而勒受手标。符同振彬而潜越犴狴。虽是得孙之断案。安女之六次纳招。屡变其辞。而毕竟以长明立證者。不下四五(是乎所)。邻里居生。虽曰情厚。非亲非族。岂至于连受毒刑。固守前说乎。未知有甚贿赂潜行其间。抑亦纯是老妄。不爱其身(是隐喻)。以此以彼。节节疑晦。不可以已成铁案。置而不论。更令道臣。亲执详查。启闻后。禀处。
 本道查启曰。此狱正犯。非康则申。若以證左。则十闻不如一见。长明难免正犯(是白乎矣)。到今安女。一变前招。其所为言。俱有条理。则并与一人之證。而又复归虚矣。得孙到此。何以发明。当初闹端。起于醉场。末后驱踢。至于死境。院在路傍。时值场市。竟日往来。不止赌戏之伴。半晌争鬨。必有参看之人(是白去乙)。别人姑舍。院直母子。亦云不见。实因虽曰明白。看證不能该备(是白乎矣)。前后会推。再三查究。得孙之为元犯。已成铁案。更令推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53L 页
官。严覈得情(为白乎旀)。申长明(段置)。今姑仍囚。以待处分。
判付曰。八人之證。虽属传闻。死者之言。即是断案。诬引不干之人。妆出比邻之招。以至于解枷逃躲。国有三尺。得孙不宜生出狱门。申长明(段)。以此晓谕。即为放送。康得孙(段)。连加讯推。期于取服(为旀)。文女母子。随招随变。疑乱此狱。渠虽愚蠢。宁容若是。文女(段)。既过除刑之年。参酌决杖放送。其子韩振彬(段)。加刑远配。俾西土之民。知有国法(为旀)。奏御文字。在所敬谨。况杀狱文案。一字一句。人之死生判焉。问目跋辞之外。狱官例不敢少加修润。近观本道文案。磨琢太过。罪人供招。亦皆凿凿舞文。多失按狱之体。亦非懋实之义。该道臣推考。自卿曹发关申饬。
别人之诿四(扼杀官差。诿罪里正。根由讨赂。实因被打。)
 黄州民韩德老。杀姜士云。〇查官报状曰。盖此狱事。死囚之直招。少无持难。里长之救疗。似有所犯。五孙之四寸立證。希景之三招予(一作矛)盾。果如曹启。俱涉可疑。故应问诸人等。依关辞。各加严刑。多般究覈。则文案缺(缺之字)疏漏者。自底沕合。传闻之疑晦者。都归辨破(是如乎)。韩德老听言观貌。凶顽狠毒。与众对质。专事虚喝。傍若无人。方其当面而辨诘。至欲举枷而扑击。查庭之放肆如此。乡里之行恶可知。其毒拳猛踢。至于杀人。何足怪乎。致死人姜士云。以坊主人之雇工。凭前日推捉之官。威狃平时。讨索之旧习。路逢德老。坚执不舍。则德老自以逃踪。急于躲避。或扼项颈。或执肾囊。初非有心于杀人。而士云则死矣。两检之直招。在众人共观之初。故不敢全讳。同推之变辞。在其母教嘱之后。故忽地推诿。而斗焕扶执之说。元无来历。叔家往宿之招。自归落空。则当初之率尔自服。无足疑者(是乎旀)。金斗焕(段)。以至庸极劣。不辨菽麦之人。孤寄他乡。四顾无亲。而身为本村之里长。常为主人之使役。故与士云平日往来。颜面亲熟(是如乎)。士云讳其主家之见逐。称以官令之差送(是如可)。被人殴打。卧在路傍。则负去而救疗。常情之固然(是遣)。所谓里长。系是苦役人所厌避。故见差此役者。皆是贱类。地丑德齐。情深颜熟。安得不负去而救疗乎。不可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54H 页
以此疑其有犯(是乎旀)。韩五孙(段)。蚩蠢相依。虽四寸之可贵。德老行凶。非一口之可辨。则只从闻见。随众作證。固不足责。况德老以自己之口。不能自讳于平问之时。则五孙以亲戚之情。岂可替讳于严查之日乎。依德老首实之言。告士云殴死之状。于理宜然。不可以同堂之立證。致疑于别般之隐情(是乎旀)。朴希景(段)。病老聋聩(一作愦)。语无伦脊。固不足轻重。而前以为士云自言被打。后以为士云不能言语。都系朴直。似无饰诈。亦不可以此致疑(是乎旀)。其外诸人。一如前招。别无可覈之端。〇议曰。凡推诿之狱。在初检。犹可听理。日久变辞者。不足疑也。虽在年久之后。以贱弱而推诿于贵强者。间或有真实可反者。以贵强而推诿于贱弱者。百无一真。若李明重,韩德老之事是已。
别人之诿五(戕杀亲党。诿罪邻儿。根由使气。实因被打。)
 龟城民崔守珍。杀崔能通。〇本道启曰。争鬨既出于戏场。殴杀又在于昏夜。正犯之推诿。易以为说。干狂(一作犯)之诸人。反归看證。论以狱体。不无疑眩之端(是白乎矣)。白召史(死者母。)其父来传之供。明有可据。(其父谓太圭。)崔太圭。(犯人父。)即地往通之招。不能牢讳。而白召史则谓守珍驱打之说。闻于其父。(即太圭。)崔太圭则以金同驱打之意。即为往传(是如)。彼此面质。竟未归一。而白召史之初不推问。固是检官之失。崔太圭之今欲穷覈。反有證子之嫌(是白如乎)。金同。他人也。守珍。至亲也。(皆崔族)。白召史忽舍正犯之他人。诬引不干之至亲。揆以常情。似无是理(分叱不喻)。当初往传。既在能通未死之前。则急遽之际。其父之不为子隐。容或无怪。到今查实。将为守珍必死之案。则事定之后。太圭之推诿正犯。其势固然。太圭之招。又曰。全万(一作金)同以其幸逭之故。备给百金之资。(给太圭。)俾作养狱之需(是如为白卧乎所)。货其父而證其子。语不近理(分叱不喻)。假令真有是事(是白良置)。执为真赃。讼其子冤。足为自明之端(是白去乙)。不此之为。隐而不发。潜自受用(是白如可)。到今查庭语窘(一作穷)之时。欲为藉口眩乱之计者。究厥心术。万万凶狡。不可以其父之强辨。疑其子之元犯(是白置)。崔守珍(段)。依前同推。期于得情。恐未知何如 是白주-D004。令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54L 页
该曹禀处(是白齐)。〇评曰。词理条鬯。奏谳之佳妙者。
判付曰。崔守珍狱事(段)。杀死之变。既在于昏夜。元犯干连。最难分晓。在太圭道理。为守珍掩讳。实非异事。初何心而直传于其母。后何故(一作心)而移罪于他人(是隐喻)。道启所谓急遽之际。不为子隐。容或无怪。事定之后。推诿元犯。其势固然云者。诚甚的确(分叱不喻)。太圭者。为人之父。目见其子之陷于死地。抑独何心。忍吓他人之重财。反诬尸亲以受赂乎。亦见其狱老生奸。全无忌惮(是遣)。虽以白召史言之。为子报雠之心。唯雠之甘心。何有于他意。况金同。邻儿也。守珍。至亲也。舍却应死之邻儿。挽引无罪之近亲。揆以常情。宁有是理。今番更查之命。实出于死中求生之义。而参互狱情。似无可恕之端。姑令依前同推。
 臣谨按。太圭既云。金同行赂于渠家。又云。金同行赂于尸亲。二三其说。何以立矣。
别人之诿六(镰割其嗓。谓弟杀兄。根由使酒。实因被刃。)
 
平壤民康贵同。杀李己同。〇初检跋词曰。尸身项颈左边刃伤处。上头浅而狭。下头深而阔。至断食气嗓(是如乎)。康贵同以右手执镰子。对面斫割。故伤在左项。而上头起刃处浅狭。而向脑后发际。下头收刃处深阔。而至缺盆骨上(是乎所)。似此形症。正合于无冤录被刃死条。故(评云。以上十五字剩。)实因(段)。以被刃致死悬录(为乎旀)。康贵同(段)。镰打一款。欲归之于大成(是乎乃)。斗后被缚之时。渠之三兄弟。何畏大成之只身。顺受其缚。而渠弟两人。又何以俱为逃亡(是旀)。里人来集(一作执)之时。亦何以大成镰斫其兄(是如)。自先倡说。为渠发明之资乎。贵同之为此狱正犯。断然无疑(乙仍于)。正犯(段)。以康贵同悬录(为乎旀)。贵同弟加同,小同等(段)。既云同力斗鬨。所当一体取招(是乎矣)。事系以弟證兄。亦方在逃未捕。姑令申饬讥诇。〇评曰。如此之谳。一字宜谨。始既云斫割。从而曰镰打可乎。斫而至割则故也。打而为斫则误也。起刃处浅狭。收刃处深阔。则镰以钩之。以断其食气嗓者也。道启曹启之毕竟置之于故误然疑之间者。一打字为之祟也。况此实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55H 页
因。当曰被割。何以云被刃也。被割则割之者为正犯。被刃则刃之为物。本自无情。不可罪也。谳之下字。不亦难乎。
 覆检跋词。实因曰被刃致死。正犯曰康贵同悬录。
 本道启曰。此狱(段)。无辞受缚。已是自屈。两弟逃躲。尤为明据(分叱不喻)。乘室中相鬨之馀。则贵同所以移怒。异昏夜难辨之际。则大成必不误认(是白去乙)。敢以无伦之说。欲为推诿之计者。万万狞顽。加刑取服。在所不已。
判付曰。康贵同狱事(段)。己同之致命。专由于贵同之镰斫。而初招再招。乍吐旋吞。终始推诿于大成之误认者。本律之外。又犯伤伦之罪。成狱偿命。无容持疑(是隐乃)。杀狱事体。至严且重。实因虽明。必待词證之具备者。制法之本意。岂亶然哉。如是而后。始可以重人命而服民志故也。今此贵同。虽曰狞顽凶悖之人。亦具秉彝。则打其妇而不恭于其亲。怒于人而移及于其兄者。若非丧性之人。决是泥醉之致。其起闹委折。下手光景。详细盘问于参看證左。然后始可以得其情实也。此狱明證。尸亲之外。只是林召史及尊位里正等招。而林女(召史)则曰闻诸一村诸人。面任则曰虽未目见。而一里诸人。俱会覆检。结语只以一村公议。勒为断死之明案。所谓一村之人。初不捉来取招。只凭林女之一言。遽然成狱。揆以狱体。得无虚疏之甚乎。初覆检官。并从重推考(为旀)。其时道伯状题中。有曰。此非过失杀伤。明是有意。故刺既不穷诘其本情。则道伯亦何以知其必然乎。臆决之失。亦不可无警。当该道臣推考。大抵罪犯自罪犯。狱案自狱案。不可以此疏漏之狱案。置之录启。更令道伯。另行按查。仍令具意见状闻。
 本道查启曰。此狱(段)。实因虽的。词證不明。词證不明。故为元犯者。敢生推诿之计。至以伤伦悖理之说。勒加于大成。大成过生恐怯。变幻其招。始称邻家之吸烟。而竟至落空。终云其侄之传死。而又复归虚。欲巧反拙。迹涉疑眩。特以贵同之招。殆无人理。故大成得免为此狱之元犯(是白乎所)。今以曲恕大成之心。推之于贵同。则贵同与己同。居在比邻。素无嫌怨。且大成之当初解纷。出于同里之好意。贵同之忽地移怒。不过醉汉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55L 页
之常习。转辗层加。头势不好。则己同之为弟挽止。亦所不已。其在贵同。少无可怒之端。岂有移锋之理。只缘怒气弸中。醉眼无物。三人相与扶执。而是呼是呶。一庭便成鬨场。而或打或挽。镰刃既接。手势横落。贵同之心。未必在于己同。而己同之死。不幸由于贵同(是白乎喻)。第其斗鬨之时。村里一空。依俙传闻。只是隔壁之一酒媪。于是乎大成以其弟而见原。贵同以他人而不免。故互相推诿。究竟无期(是白如乎)。大抵审理之法。不过曰情也迹也法也。此狱以情则无必杀之端。以法则无参證之人。今但执迹而论之曰。大成之错认误刺。必无是理。贵同之乘醉行凶。更无可疑。遽尔直驱于偿命之科。恐非审克之道。而狱体至重。有难轻议。玆敢参互情法。论列陈闻(为白去乎)。更令该曹禀处(是白齐)。〇议曰。李大成者。李己同之弟也。天下有舍其敌而刺其兄者乎。贵同之诬引。不过死囚之乱言。大成之变招。乃是愚民之怯声。今乃以恕大成之馀论。并恕贵同可乎。盖以犯人之于死者。本无可怒。不当辄杀。故疑之既深。转为曲恕之论也。然无故发怒。抽刀杀人者。其罪益重。岂可以非理而恕之乎。拳驱足踢。或可曰不料其死。杖撞杵投。或可曰不幸偶中。今也直把铦淬之镰。往断食气之嗓。乃欲归之于过误。将使当死者不死。冤死者不偿。安在其平议也。
判付曰。康贵同狱事(段)。一查再查。迄未究竟者。特以词證之不备也。到今林女隔壁之听。转益依俙。金哥身死之后。无路钩覈。于是乎道状原情之论。曹启执法之说。出矣。然而无论情与法。天下事无出常理之外(是如乎)。大成之解纷。既系好意。己同之救弟。亦是至情。则在贵同毫无可怨可怒之事(是去乙)。彼贵同虽极凶悍。苟有一分人心。岂忍含怨于无怨之地。发怒于匪怒之人。必欲白刃相加。即地刺杀而后已乎。愠室色市。纵出无识之致。怒甲移乙。岂有故杀之心。此固常理之所必无(是遣)。虽以酒媪之招。尸亲之供观之。贵同之沈醉如泥。不省人事。可以推知。酒固狂药。醉无省觉。则当面之己同。必不省得在手之镰刃。亦必忘却。胡嚷乱跳。滚做一团之际。不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56H 页
但为贵同之偶然误掷。安知非己同之无妄自触乎。此则常情之所不能已(是如乎)。今岁月既久。盘覈无处。只从实因之分明。把作成狱之真赃。终欠审慎之道。更令道臣。亲执按查。出意见指一状闻(为旀)。审理之体。虽不得不求生于必死之中。起疑于无疑之地。而贵同之推诿大成。此是死中求生。伤伦绝悖之说(是去乙)。道启中执为疑眩之端。置诸䵝䵢之科。岂意宣化之地。有此乖当(一作常)之论。该道臣推考。李大成(乙良)。即为放送。
 臣议曰。杀人。大罪也。乘醉而杀。尤大罪也。直以刃割之而杀。尤罔赦之大罪也。反复舒究。臣未见其生路也。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卷七)
 祥刑追议九
  
异物之托一(打死疲氓。诿之马踢。根由使气。实因被打。)
 庆州民金岩外。杀金牙同。〇检案阙。
判付曰。决非马蹴。明是人驱。正犯金岩外。即镇营健卒也。死人金牙同。是贩盐疲氓也。一骑一驮。两马相触。岩外因此发怒。转相争鬨。以手曳之。以石打之。额角项颈及腮颊脊背等处。伤损甚多(分叱除良)。且其长广分寸。亦皆阔大。而遍身痕(一作伤)损。殆无片隙。参以證招。行凶之迹。明若观火(是如乎)。马蹄所踢。岂得如是。检官谓驮货载人之马。其蹄所踢。岂及于额角耳根之后。其说亦明矣。断此狱者。当观彼强此弱。以别马踢人殴(是如乎)。将此文案。反覆参究。则此狱正犯。非岩外而谁。然正犯之招云。行路之人。有何嫌怨。又云。若有所犯。岂不逃避。惟此两说。虽出妆撰之计。亦为舒究之端(是乙喻)。此则道伯推官在焉。如有起疑之端。自可论理登闻。岩外身(乙)。姑令依前同推。
 臣谨按。人被马蹄。一蹄则倒。不受再蹄。遍身受伤。有是理乎。镇营之卒。腰带朱绳。头飏红毛。骑骏马以横驰。专大路而豪骋。其视盐商之款段。若蠛蠓然。乃此孱物。唐突相犯。其一拳打死。可胜言哉。凡遭此辈之摧辱者。岂皆有夙昔之嫌怨。是不足疑也。
异物之托二(打死弱妇。诿之马躏。根由使气。实因被打。)
 扶安私奴西山。杀韩召史。〇本道查启曰。此狱肯綮。专在于人踢马躏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56L 页
之辨(是白如乎)。详阅初覆检尸帐。参以各人等供辞。此狱明是人驱。决非马伤(是白乎所)。以尸帐言之。左额角之皮脱。左眼胞之浮高。左右太阳穴眉丛之色青微硬。左腮颊之血癊微硬。左耳垂之紫赤微肿。左颔颏之青黑微肿。发际左耳根及左颈之黑黯坚硬等伤。无非要害致命之处(是白如乎)。果是马躏所伤。而面部伤处。至于此多。则宜其血肉靡烂。即地致死。岂止皮脱浮高。挨至六七日之久(是白乎旀)。且马之奔逸。步势阔远。而人面则不过楪子大耳。假使误被其躏。一处伤破。犹或可也。岂有眼耳额眉腮颊颈颔。均被其伤。若是甚多之理乎。况其伤处无一点蹄铁之痕。以无冤录马踏死条。参验无所衬合。则其非马踏。灼然可知(是白遣)。且其初覆之招曰。渠马奔出。触仆韩女(是如为白遣)。今招则曰扶上韩女。载于马背之际。为马所坠。仍被蹂躏(是如为白卧乎所)。五年前丁太之所骑。今忽为韩女之所骑乎。况看證吴仁才。目睹其拳殴足踢。李龙奉,朴凤孙。参见其倒卧流血。其所纳缺(缺供字)招。瞭如指掌(分叱不喻)。韩女石打之说。本亦西山之招。则西山之即地报复。不言可知。而到今还吞。乃云韩女无石打之事。死中求生。何所不至。马踏之说。既已落空。则西山之打杀韩女。明白无疑。如法偿命。断不可已。上项罪人。私奴西山。更加严刑。期于得情(是白齐)
判付曰。踢伤触伤。莫云人马亦同。拳打石打。即是梃刃无异。道启曹启。俱甚的确。西山身(乙)。姑令依前同推。
 臣谨按。无冤录云。牛马踏伤。在要害处。一踏即死。或骨折。或肠脏出。驴骡踏伤。较小于马踏。其伤之晕。凝聚而成形。与拳驱足踢者。岂有难辨哉。
豪强之虐一(孱氓受制。土豪泄忿。根由使酒。实因被踢。)
 庆州民崔柱敦。杀李世泰。〇巡营题辞(一作词)曰。伤处之狼藉。俱在要害。元犯之自服。不待刑讯具格。同推考。覆启闻。即是次第件事(是如乎)。元犯前后之招。皆以醉中之事为言者。盖其凶狡之心。妄以为使酒驱人。庶或原恕(是乃)。酗酒杀人。原无减死之法。且渠真个被酒。殆无省觉。则草贼之辱。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57H 页
何以记得。足踢之事。何以想来。其所以起愤也。犯手也。皆有节次。非若乱醉之人。东颓西倒。渠何敢以醉之一字。隐然为漫漶之计乎。然其在检验之体。醉与不醉。宜亦一问于尸亲及看證诸人。而初覆之检。并无所论。岂不疏忽。两检刑吏。为先附过。县监仍定同推官。以此题词。发问目。严刑取服。初检状中。金千夫招辞。独以初三日为言。此必该吏误书之致。各别查治之意。枚移施行。〇案检状取招。不能一日句当。或至数日。或至五六日。而检案之例。虽异日所供。皆云同日更推。此必当矫正者也。杀狱诸招。或初日直吐。数日而变辞。或初日隐讳。数日而直告。其间日子之多少。时刻之久暂。皆可以追究事情。以决诚伪。其所关大矣。岂可以五六日之所供。通谓之同日更推乎。此须刑官上奏。行会诸路而后。乃可以去其谬习也。
判付曰。此狱(段)。体无完肤。即日致命。不待参證。已经款服。其醉不醉。初不当问。迹其行凶。不特情节之至阴惨而已。此外又有寒心者。崔柱敦虽方丁壮。李世泰亦非衰老。斗鬨之时。一般泥醉。设令强弱之或异。不宜拳踢之偏加(是去乙)。解其带而缚其手。惟意驱打。而自初顺受。莫之敢抗。此无他也。平日良民之视土豪。甚于猛虎。以至积畏约之渐。至于被缚被驱。而曾不敢谁何。岂特一柱敦一世泰为然哉。土豪之贼虐良民至此。而为长吏者。越视而不之恤。揆以法理。宁有是耶。此等豪横残虐之类。决不容一日失刑。另饬同推。期于输情。
 臣谨案。此亦醉中之杀也。然其身力之强弱。族类之强弱。本自不同。故其罪为以强杀弱。而 处分至严。由是观之。前篇千奉己之判。为一时权宜之 教。非法官之所敢引也。
豪强之虐二(顽氓丑骂。土豪行威。根由使气。实因被打。)
 咸平民安承廉。杀朴有才。〇初检跋词曰。今此尸身。仰面(段)。囟门傍穿破。太阳边坚硬。俱系速死之处。其馀伤处。亦皆狼藉。无非被打之痕。实因(段)。以被打致死悬录(为乎旀)。以言乎本性。则其妻犹虑相斗。先告义允。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57L 页
以言乎狱情。则其兄恳乞私和。追挽有泰。若非狂悖。岂有虑斗之心。如无犯手。岂有请和之言。当初有才。呼唱叱辱。具(一作俱)举上下。而近二百户大村。无一人出头者。惟彼承廉挺身担当。首先犯手。执其衣裾。使之颓倒。从又缚之于扉柱。灌之以屐溺。皆承廉之所为也。承廉之言以为与其庶叔。并力为此(是乎乃)。所谓庶叔。(即义允。)出而解斗。岂有灌溺之理乎。又谓其叔自市争斗(是乎乃)。本村距市越一大桥。恰过数里。自市呼唱。岂有是理。况(旀)石崇之招曰。其在市中。本无争诘。与渠同来(是如乎)。虽出漫漶之计。终为反拙之归(是遣)。义允往见之初。业已颓倒。若不下手。何自颓倒。毒拳猛踢。于此可知(是遣)。结缚灌溺。义允同参。而有才生时。但言承廉之殴踢。则其所致命。正由承廉(乙仍于)。正犯(段)。以安承廉悬录(为乎旀)。义允(段)。不思挽解。乃反济恶。缚扉灌溺。所犯不少。以干犯悬录。
 巡营题词曰。观此检状。许多伤损。姑舍勿论。囟门之穿破流血。右肋之皮脱紫硬。俱系要害速死之处(是遣)。泥醉之人。缚束之。攧扑之。秽物纳其口中。木屐打其头上。不分紧歇。是驱是踢。及其气息之将尽。又令负送于远地。才经一夜。遂至致命(是如乎)。初招。只执衣裾之说。欲巧反拙。再招打头踢胁之状。无辞自服(分叱除良)。义允未到。已先驱打。临死之言。亦甚明白。遍体伤痕。出于谁手。偿命之律。无容更议。初检官仍定同推官(为去乎)。安承廉行凶情节。约日会推。严刑取服(为旀)。安义允(段)。不能解纷。乃反助恶。倡出灌溺之说。主张缚扉之论。加功之律。在所难逭(分叱除良)。叔侄相议。要乱狱情。已自初招。自当正犯。究厥情状。尤极痛恶。严刑一次。取招以报(为旀)。初覆检状。承廉之招曰。率往于会京之家。会京之招曰。终不率去。两招相左。何不面质。初覆检刑吏。一并附过。〇议曰。天下之最可憎最可杀。即悖氓乘醉。呼唱道路。并举数百户大村。而叱辱无伦者也。数百户大村。无一个男子敢出一声。安承廉往日无恩。近日无怨。特以血气之愤。担当公共之事。思欲为一村。除凶雪耻。亦所谓杀人而义者也。但其举措骇悖。刑罚厉虐。秽物纳口。明犯法律。木屐打颅。纯出恶习。以暴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58H 页
而易暴。以蛮而攻蛮。遂无义战。以成杀变。则悖氓呼唱之恶。翳然晦彩。遐乡武断之习。历然出色。此承廉之所以死也。若使承廉。招呼里民。使之裍缚。一面申官以乞惩治。太上也。不然。招呼里正。折木为杖。父老公会。打之至杀。亦可曰为民除害。其罪不至于必死。惜乎其未讲于是也。至若安义允。为其嫡侄。自当元犯。此是难得之至行。未见可恶之情状。宣化敦风之地。执之为罪。恐亦失宜。
判付曰。伤痕之狼藉。实因之明白。姑舍是。以其行恶时举措论之。束缚之不足。攧扑之。攧扑之不足。驱打之。秽物纳其口。木屐打其头。凡系狞毒。无不备具。许多狱案。几乎罕见。既以士夫见辱下贱。则呈邑呈营。何难处置。而恣行凌虐。少无顾忌。眼有国法。宁容如(一作若)是。此而不考覆偿命。乡曲武断之习。将何以惩励。承廉身(乙)。各别严刑。期于得情。
豪强之虐三(乡豪庇党。嫠妇受残。根由争山。实因被打。)
 龙仁民金元哲。杀朴召史。〇初检跋词曰。金,朴两家。均有班名。(谓两班之名。)诿以私掘。年老妇女。私自结缚。结缚之事。渠既自服。则乘愤殴打。势所必至(是遣)。服卤之说。渠虽妆撰。钗色不变。略无痕迹。取汁熬煎。略无盐气。与无冤录服卤之症。无一相合(是乎旀)。周身痕损。不可胜数。仰面则两乳胸膛之间。血癊坚硬者。不但一处。合面则脊背肋骨之间。有响坚硬者。恰过一尺。斯皆要害必死之地也。实因(段)。以被打致死悬录(是在果)。大抵松田一村。本是鱼家之庄。鱼氏之户。殆过数十。前后左右。皆是鱼奴(是在如中。)金元哲兄弟。乃是文臣。前县监鱼史弼之甥。而金家奴属。间间相错。秦晋相依。武断为习。百馀户大村。莫敢谁何。民之为言。本来藉藉。虽以目下事观之。杀狱干连之人。敢自藏匿。各人取招之前。先思疑乱。鱼史弼敢以盐卤自饮之说。发出于官前。其无顾忌。一何至此。惟玆元哲之罪恶。专由鱼习之渐染(是如乎)。所谓占化者。鱼史弼之女奴也。鱼史弼怂恿之状。既已面陈。盐水缸取来之时。谓无沾湿。史弼于此。赧然沮蹙。声言打杀。威喝占化。以致占化之逃避。杀狱事体。何等重大。名曰朝官。有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58L 页
此举措(是遣)。盐缸(段)。印封安置于朴谦最家。以待覆检(为乎旀)。朴谦最(段)。同气之间。计较强弱。乃使朴瑞鼎发状。有伤体面(是乎矣)。单居村中。惴惴若众楚中一齐。念其本情。还涉哀矜。姑恕其罪。俾收姊尸(是乎旀)。哀此朴召史。嫠妇孤居。至恨在中。掘移金冢。辗转无期。私掘之计。其亦戚矣。一锄暂掘。不过抔土。因此微罪。竟至被杀。不亦悲乎。临死申申。遗托其女者。只在于必掘金冢(是如乎)。盖其山讼。三呈营门。纳侤多年。今宜督掘。以慰死者之恨(是乎旀)。干连诸人金亨哲,利哲及私奴忽乱。私婢正月等。皆隐匿逃避。搜之不得。故史弼之弟史荣。著枷严囚。使之捉现。〇评曰。鱼史弼身以朝官。闯入检场。谓死无知。诬之以饮卤。怒婢不讳。吓之以打杀。其人可知。其罪诚重。然所贵乎君子者。以事体不失也。朝官不得取招。则鱼也非目录中人。当时不曾(一作即)上山。则鱼也非干犯的人。检案终必上彻。今虽报营。毕竟是奏御文字。一县之令。胪列朝官之罪恶。载之于奏御文字。岂不有损于事体乎。鱼之事。诚若不可以按住。宜于检案之外。别具一状。盛论鱼史弼劻勷放恣之罪。以请上司之启闻。乃自本县。囚其弟。杖其奴。诇其婢。困其族。以抑其豪强之习。不亦可乎。鱼之所为。一则乡闇。一则愚騃。本出于不知事体。为官长者。又从而失其事体。上下胥失。恶能正之。且所谓金冢督掘之说。其在检状。亦是剩语。夫检状者。检案也。检案载督掘之请。岂非赘乎。营既判矣。侤既受矣。三年不掘。使孑孑之嫠。执半尺之锄。动一抔之土。而遂歼其身者。伊谁之咎。尸此土者。令也。决此讼者。令也。迁延不督。生此大变。乃于检尸之状。附陈掘冢之说。不已晚乎。欲督则督。又何请之于上司乎。县报道启。皆论鱼也之罪。而 御判无所答者。为事体不然也。 圣意岂不微哉。
 本道启曰。元哲遭其妻丧。偷葬于朴女夫山来龙至近之地。朴女不惮跋涉。赴诉营邑。屡受掘侤。终不移葬。朴女不胜悲愤。持锄上山。一抔之土才毁。众拳之打已至(是白如乎)。金,朴二家。俱以乡班。山地有主客之异。男女有内外之别 是白如乎(去乙)。携其兄弟。率其奴婢。赶到山上。直加结缚。惟意殴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59H 页
打。竟至三日内致命。(此下与县报大同。)前县监鱼史弼(段)。舅甥之间。必欲相隐。无怪人情之如此。而藏匿罪人。官不能捕捉。突入检庭。身不顾体面。又撰饮卤之说。以诬既死之人。名曰朝官。何敢乃尔。国纲所在。不可仍置(是白齐)
判付曰。金元哲狱事(段)。杀人偿命。王章至严。此囚虽欲傅生。诚末如之何矣。以有势之乡豪。杀无依之嫠妇。用谋极甚。阴巧行凶。又复残酷。持锄之举。路人闻犹出涕。饮卤之说。奸计反益呈露。渠之情状。节节痛恶。卿曹论列。固无间然。而狱体宜务审慎。人见或多异同。更令新伯。亲执详查。出意见状闻。不害为钦恤之义。以此意行会该道。
豪强之虐四(乡豪护婢。邻妇受虐。根由使气。实因缚烙。)
 坡州民金镇夏。杀朱召史。〇检案阙。
判付曰。金镇夏狱事(段)。杀狱何限。未有若此狱之至惨至毒(是如乎)。火灸烙刑。即已除之。禁婢属私妒。非雪耻之事。纵送含憾之悍奴。驱致无罪之良女。梁上高悬。已判必杀之心。庭中烂焫。又施不忍之刑。怂恿干连之女。推诿逋逃之奴。末乃以不闻不知为言。家内杀变。既如是惨毒。藉曰在内。渠何敢不知。况(旀)金贵秋之招。两班之或立或坐。画出镇夏乘愤咆哮之状。即此一款。为渠断案。国有三尺。安得不施。成狱偿命。无关于好汉之就捕与否。镇夏身(乙)。依前同推。期于取服。好汉之多年发捕。尚不捉得。万万骇然。使之刻期跟捕。一体取招后状闻。
 臣议曰。 圣祖之除烙刑。与文帝之除肉刑。千载同光。而土豪武断之辈。辄用艾灼(一作烙)之刑。此乱民也。凡 国之所除。私用其刑者。宜用加倍之律。
豪强之虐五(店舍讨炬。豪差执箠。根由使气。实因被踢。)
 金浦民李同伊。杀黄斗明。〇检案阙。
判付曰。李同伊狱事(段)。无论士夫。或众庶私行。若有驺从。必以炬役驮役。责出店舍。鞭扑狼藉。甚至于夺笠前驱。解发后系。往往有杀越之变。闻是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59L 页
外邑痼弊(是如乎)。观此同伊狱案。藉势作拿。踢胸捶(一作箠)背。使乡曲残民。无罪就死。如律偿命。无容更议。况(旀)干连刘三奉。既已决放。同伊之为元犯。尤无疑端。姑令依前同推(为旀)。严饬沿路守令。行人侵困店民之弊。随现重绳之意措辞。行会于本道。
 臣议曰。店舍讨炬。不可一切禁断。奉 命传命传关移文。输贡进膳。一应公干之行。许其出炬。馀当严禁。凡公干之行。自监营别造炬牌。使之凭信。其馀私行。皆买炬雇人。严立规条。使各遵行。庶乎其弊少息矣。
豪强之虐六(仓庭输粮。库奴举斛。根由使气。实因被打。)
 安城官奴介男。杀尹明俊。〇检案阙。
判付曰。此狱(段)。大抵贫民纳还。(即还上之谷。)艰楚之状。朝家常素(一作所)矜恻(是如乎)。妻舂粟夫结苫。瓶罂倾储。粒粒辛苦。间或有秉穗之所出。不能当租税之所入。则卖耕牸。鬻炊锅。或赁或贷。唯(一作犹)恐未及趁期。官人嗔责 是如缺(缺可字)。及到官庭。管库之辈。从中俯仰。殆无限节。勒收斗剩。犹以为零缩。吝给尺文。亦有所徵索。转至驱打。而不止越视。愈甚秦求无已。虽欲入官府呼诉。又从以阻搪之。唉彼残民。亦何辜也。今此介男狱事。即是反隅处。假使尹明俊还谷。虽不盈苞。于渠何尤。而忽怒不干之事。敢打无罪之民。将此斛面。掷彼腰背。痕损既如是狼藉。證援又如彼明的(分叱除良)。足踢之事。渠亦自服焉。逭偿命之律(是旀)。在朝家恤小民之政。不宜别出意见。有所扶抑。介男身(乙)。姑令依前同推(是旀)。许多官隶赴役者何限。而首奴东春。必以此奴填役。使之逃躲者。果何委折。究厥情状。不可无惩。自本道从重决罪。
 臣议曰。首奴何诛焉。身为民牧。纵其官奴。贼杀平民。拳驱足踢。犹云可恶。举斛撞背。谁(一作虽)不即死。其时郡守。不可无罪。当时执法之臣。不以论奏。疏矣。
威逼之阨一(纠差吓捉。七命投渊。根由窃禾。实因自溺。)
 载宁民李景辉。威逼崔召史母子七人致死。〇查官报状曰。李景辉之于崔召史。为五寸叔侄之亲。而乃因数束之滞穗。遂冒一室之恶名。忍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60H 页
能对面。谓之盗贼。乘愤搜家。欲执赃物。其驱迫之状。胁夺之辱。直令人欲死无地(是去乙)。被以草贼之名。将欲申官。(申本作呈。)威喝讨捕之将。又欲捉纳。则恶名无可脱之时。速狱在明日之朝。褊性女子。且愧且怯。情穷势蹙。命至魂飞。率尔出门。初无定计。浦水当前。此日茫茫。俯仰天地。忽然忘生。挈女负子。七人并溺。当时景色。令人掩泣。苟无偿命之法则已。国若有法。李景辉者。虽七戮其身。不足以偿七命(是乎矣)。议以常律。则威逼之外。更不推去。乞照情法。特加严断。以慰七人之冤。〇议曰。此狱实因正犯。厥有二例。实因曰自溺。则李景辉当曰被告。实因曰威逼自溺。则李景辉当为正犯。窃尝论之。既有威逼之罪。则虽名被告。亦可偿命。不可以被告二字。遂作昭脱之名。此一例也。犯者。犯罪也。非犯人身体之谓也。威力逼人。以至于死。则虽不犯人。岂不犯罪。名之曰正犯。无所不可。此一例也。世俗皆以正犯。为犯人身体之犯。故凡自溺自缢等狱。其罪人皆名被告。不名正犯。已成恒例。牢不可破。若于威逼之目。录以正犯。则上营之题。必有论责。此守令之所宜知也。然此狱初覆检状。必缺(缺以字)正犯悬录。故 御判直云正犯景辉。此又近例中别例也。
判付曰。李景辉狱事(段)。遗秉滞穗。初出拾利之意。脱鞋解绦。竟作投水之魂。若兄若弟。若叔若侄。若母若子。载胥及溺。七人并命。从古杀狱何限。而岂有如此至惨毒至矜恻者乎。正犯景辉。虽不手刃而杀人(一作之)。欲修垂箠之嫌。勒加窃草之名。威喝而迫胁之。无所不至。竟使七人之命。遂至一时之死。则威逼之律。渠何以逭(是旀)。况以同室之亲。有此阋墙之变。在朝家敦风教之政。尤岂可汎然看过。景辉身(乙)。各别严刑。期于正法之意。严饬推官。
 臣议曰。狱者。天下之平也。虽一肢无伤。苟其情犯至凶。宜断其杀。虽十命同殒。苟其情犯不重。宜缓其死。但论此罪之轻重。奚问被(一作彼)死之多寡。崔召史母子七人。一时投水。骤闻其狱。孰不骇心。虽然。崔召史一段。且置一边。付之忘域。单执李景辉所犯。反覆追究。若其计必出于逼杀。又其事不得不自杀。又其情地不得不七人并死。然后李景辉乃为威逼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60L 页
杀人之人。又为逼杀七人之人。若李景辉所为。可怒可恨。而不必可死。可愧可怕。而不必可死。容有可死。而不必并子女而可死。则李景辉者。有凌人诬人之罪。而无杀人之罪。容有杀人之罪。而无并杀七人之罪。今若以七人之并命。都载李景辉之背。以重其任。则景辉抑冤矣。崔召史既称召史。则是氓隶之贱流也。李景辉与为叔侄。则亦氓隶之贱流也。氓隶之贱。丧其禾束。枉疑邻戚。与之勃溪。此闾里之常事也。适遇捕校。与之私约。虚言威喝。以索盗物。亦闾里之常事也。设使捕校捉入官庭。若无赃物。捕校受责。若有赃物。崔女之罪。不过笞扑。如使稍通事理之人。闻此威喝。惟当嬉笑冷齿。不动一发。斯岂可死之事乎。草贼之名。虽曰不洁。与禽犊奸淫胎雏执赃等天惊鬼议之罪恶。不可同议。乡村井上。高呼击掌。诬人为盗之声。朝朝暮暮。恒起恒灭。若以此事。辄皆自戕。则乡村之人。无噍类矣。况此七母子之并命。必非寻常灾变。定有鬼物揶揄。神魂迷昧。霎然一念之邪曲。断了七个之性命。若论杀人之罪。崔女有焉。自杀亦杀人也。杀子女。亦杀人也。以臣愚见。但见崔女之杀人。不见李景辉有杀人之罪也。且其威逼。恐之以笞扑之罚。非恐之以绞斩之律。则威逼致死之目。亦恐不合。特其五寸叔侄之间。以些小禾束。驱迫凌辱。为本罪耳。以此照律。狱乃平允。检报查报道启曹启。皆于七人并命一边。惊动太过。论列太重。故御判亦因群议而允之也。臣意不然。若在法曹。必有谳也。
威逼之阨二 无赃疑盗。衔(一作含)冤投渊。根由失麦。实因自溺。
 大丘民金亿准。威逼裴召史致死。〇初检跋词曰。裴召史之溺死。在于与人争诘之后。则其所置疑。实在于被伤被溺(是乎等以)。洗以法物。亲自按摩。则浑身上下衣裈所掩之处。肉色如常。无他伤损。但眼胞腮颊。消落无馀。而项颈以上。脚腿以下。肌露肉厚处。肉脱作孔。种种相连。圆围分寸。如上所录(是乎矣)。元无血癊。举皆柔软。则此非生前痕损。必是死后坏落(是如乎)。尸亲及拯尸诸人。皆曰裴召史溺水之后。已经一宿。以长木长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61H 页
竿。终日钩探。仅仅拯出。而身上衣裳。俱无解脱。沼中鱼鳖。极其充牣。衣所不掩。或为长木之所触伤。肉所稍厚。或为鱼鳖之所噬齧(一作齧)。至于肚腹之肨(一作胖)胀。两手之向前。爪甲之沙泥。肉色之黄白。一一沕合于无冤录自溺条(是遣)。堤水距本村二里许。测其水深。则其水门处。以缺(缺布字)帛尺为四尺七寸(是乎所)。独到堤边。直自投身。牧童裴海寿。分明目睹。则其为自溺。真的无疑(是乎等以)。尸帐实因。斯以自溺致死悬录(是乎旀)。原初金亿准言诘之状。乡甲里任。皆有所告。故亿准(段)。以被告书填 是乎矣(一作旀)。尸亲初不发告。若有私和之迹。故多般究诘。别岐廉探。则亿准既无犯手。又不大闹。诚如苦招。实无隐情。不欲行检。容或无怪(是乎乃)。逢盗失麦。别无真赃(是去乙)。置疑于七十五岁老昏之女。一番诘责。犹为不足。翌日再往。龂龂不已。虽不犯手。岂非威胁。惟彼老妪。不胜愤怒。至于自溺。虽曰老妄。可想迫隘。究其根因。一则亿准。二则亿准。威逼之律。乌得免乎。然检验词證。实因被告。皆无可疑。如此狱事。不必覆检(乙仍于)。覆检官(段)。不为请移尸身(分叱)。灰印封标。以待处分(为乎旀)。金亿准(段)。着枷严囚。缘由牒报。〇评曰。此跋纯熟平允。如汉廷老吏。习于章程。洵可法也。此狱根因。与上李景辉狱事酷肖。彼所争者。数束之禾。此所争者。数束之麦。若使裴媪。抱子挈女。七命同溺。则检案论断未易如此。适幸裴媪单身投水耳。如此之狱。宜视此犯之轻重。勿问彼死之多寡。则廷尉当是也。
威逼之阨三(争雇激忿。乘醉投缳。根由吝财。实因自缢。)
 文化民黄厚龙。威逼崔中贤致死。〇初检跋词曰。今此崔中贤之死。极涉虚谎(是如乎)。原初相鬨。由于雇钱之多少。转转肆毒。至于拔刀。而自拟乍逃。还入暗中致命。既无看證。诚为讶惑(是乎所)。愤头之事欤。醉中之失欤。第当结项之时。罔念昏夜之无知。计欲恐喝于主家(是如可)。沈醉不醒。因仍致命明矣。如其不然。好生恶死。人之恒情。含憾于些小(一作少)之端。乐死于不死之地。有是理乎。舍高就低。跪戕其躯。其非别人之吊起又明矣。谨案无冤录自缢死条曰。不论吊挂高低。间有跪地死者。又曰。去上头系
第五集政法集第三十六卷○钦钦新书 第 161L 页
处一尺以上方是。又曰。自缢在喉上。则牙关紧舌抵齿手握。又曰。系缚处。交至左右耳后。又曰。项痕不匝。又曰。梁上尘土多滚乱。今此形證。节节衬合。更无疑晦(是乎等以)。实因(段)。以自缢致死悬录(为乎旀)。尸亲相己之招曰。其父被缢于厚龙(是如为乎矣)。惟中贤结项之夜。即厚龙宿邑之日。高甫乙之招。可作明證。吴化庚之言。亦足参量。则抑勒驱人。不足多辨(是乎乃)。雇工家长之间。按剑为敌。嫁祸是急。至有决死之举。则主人之不善接待。驯致其恶可知也。由我之罪。乌得免乎。被告(段)。以黄厚龙悬录(为乎旀)。黄硕龄(段)。虽曰老耄。既为家长。何不齐家。家有杀变。不可无罪(是乎旀)。覆检官以长连县监请移(是乎旀)。郡守自此还官。〇评曰。此跋当云。黄厚龙薄于雇工。以至自戕。其罪虽合严惩。既不犯手。且无威逼。苦招自归诬罔。故以被告悬录。今其论断。语势乖反。似以被告。为次犯之名。是其病也。
 查官报状曰。崔相己之招。虽曰被缢。黄厚龙之行。适会宿邑。食主人李召史之招。同宿人高甫乙之言。如彼明白(分叱不喻)。两检形證。皆符自缢。成狱一款。非所可论(是乎矣)。原初所索。不过单裤。托以非约。终不应求(是如可)。当中贤出去之日。并其雇价之已给者。而又欲还夺。中贤以此激愤。乘醉复来。至于拔剑。终不快意。至于结项。昏夜无知。泥醉不省。自戕其身。人之浪死。莫此为甚。虽然。因渠吝惜。有此自缢由我之律。乌得免乎。大明律威逼人致死条曰。凡因事威逼人致死者。杖一百。并责埋葬银十两(亦为有如乎)。此与威逼煞有间焉。旁照此律。恐或不合(是乎喻)。愚浅之见。不敢遽议。〇评曰。厚龙之罪。吝惜而已。顾何尝威逼乎。若论威逼。发剑肆恶。凌缺(缺逼字)雇主者。可服威逼之罪。按狱之人。每欲扶死而抑生。强觅其罪。欲拟以律。亦一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