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x 页
第三集礼集(其一)第十三卷○丧礼四笺(卷十三)
 丧期别(十)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73H 页
出嫁八(为女子适人者。)
  大功布衰九月者。(节)姑姊妹女子子适人者。〇传曰。何以大功也。出也。(丧服。)
 《檀弓》曰。姑姊妹之薄也。盖有受我而厚之者也。(郑云。夫为妻期。)〇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孔子曰。何弗(一作不)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先王制礼。行道之人。皆不忍也。子路闻之。遂除之。(亦檀弓。)〇庾蔚之曰。子路缘姊妹无主后。犹可得反服。推己寡兄弟。亦有申其本服之理。故于降除已远。而犹不除。非在室之姊妹。欲申服过期也。孔주-D002云。子路已事仲尼。始服姊丧。明姊已出嫁。非在室也。
  小功布衰者。(节)为人后者。为其姊妹适人者。(丧服。)
 已见出后条。
  小功布衰者。(节)从父姊妹。(句)孙适人者。(丧服。)
 马融曰。祖为女孙适人者。降一等故小功。〇贾曰。从父姊妹。在家大功。出适小功。不言出适与在室。姊妹既逆降。宗族亦逆(逆衍字)降。故不辨也。〇敖曰。从父姊妹孙适人者。当连读(一作续)。三者适人。其服同之。〇镛案经文统括三人曰。适人者。贾氏误分为二节。又立其逆降之谬义。何其妄也。
  缌麻三月者。(节)从祖姑姊妹适人者报。(丧服。)
 马融曰。从祖姑姊妹。于己再从。在室皆小功。适人降一等故缌。〇车垓曰。从祖姑者。父之堂姊妹。己之堂姑也。从祖姊妹者。己之再从姊妹。与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73L 页
己同曾祖者也。〇镛案堂姑吾东谓之五寸姑。从祖姊妹谓之六寸姊妹。
 《开元礼》为从祖祖姑在室者。小功报。(祖之姊妹。)为从祖姑姊妹在堂(一作室)者。小功报。〇徐曰。礼无此两条者。以女子未适人。与男子同。故经文不言。非古无服也。
  缌麻三月者。(节)父之姑。(丧服。)
 郑曰。归孙为祖父之姊妹。贾云。尔雅女子谓侄(一作侄)之子为归孙。 〇敖曰。属尊。故但据已适人者言之。不言报者。以非其一定之礼故也。〇镛案谓之归孙者。归宗则呼之为孙也。
出嫁九(大夫为女子。)
  大功布衰九月者。(节)大夫。大夫之妻。大夫之子。公之昆弟为姑姊妹。女子子嫁于大夫者。(下文云。君为姑姊妹女子子。嫁于国君者。)〇传曰。何以大功也。尊同也。尊同则得服其亲服。(丧服。)
 
马融曰。在室大功。嫁于大夫大功。尊同也。〇杜佑曰。案在室大功。以在大夫尊降之服。(镛案尊降止一等。)嫁大夫。尊同。故不敢复重降嫁士则小功。(又云。诸侯绝期。姑姊妹。在室无服也。嫁于国君者。尊同故服期亲服。)〇贾曰。嫁于大夫。尊同。无尊降。直有出降。故皆大功也。但大夫妻为命妇。若夫之姑姊妹。在室及嫁。皆小功。若不为大夫妻。又降在缌麻。假令彼姑姊妹。亦为命妇。唯小功尔。今得在大夫科中者。此谓本亲姑姊妹己之女子子。寄文于夫与子姑姊妹之中。不烦别见也。〇敖曰。嫁者。唯有出降而已。姑姊妹。虽不为命妇。犹为之주-D001大功也。(此士礼。)凡妻为夫族。于其姊妹。与其父列以上。率降于夫。于其昆弟之列。又无服。(谓嫂叔。)唯在(一作有)子列以下。乃与夫同。(以有母道也。)〇镛案贾疏。以大夫之妻为寄文。其义是也。但大夫之妻。为夫党之姑姊妹已嫁(一作婚)者。或小功或缌麻(嫁于大夫者。小功。嫁于士者缌麻。)礼也。为己之女子子。岂주-D004如此乎。大夫为其女子嫁于士者。乃为小功。其嫁于大夫者。即此条也。(服大功。)夫妻同服其子。(己所生。)岂有层级乎。若然。其所寄文者。只是姑姊妹三字。至于女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74H 页
子子。非寄文也。盖此大夫之妇。于夫党之姑姊妹嫁与不嫁。本服小功。若嫁于士。又降一等。(服缌麻。)于其本亲之姑姊妹。两皆在室。则服无所降。(服期年)两皆出嫁。则只降一等。(服大功。)我嫁大夫。则又降一等。(服小功。)两嫁大夫。则只降一等。(服大功。)详此服法。则姑姊妹之为寄文审矣。
  小功布衰五月者。(节)大夫大夫之子公之昆弟。为(节)姑姊妹女子子适士者。(丧服。)
 马融曰。适人大功。适士降一等。故服小功。〇贾曰。本期出降大功。若适士。又降一等。〇镛案马、贾之义。皆非也。大功(大夫)公子。于此四人。在室之时。本以尊降其服。大功。及其嫁也。若嫁大夫。以其尊降。移为出降。若嫁于士。留其尊降。又加出降。以至小功也。其毕竟小功虽同。而名不可不正也。(经云。大夫为其庶子大功。馀可知也。)
出嫁十(为女子适人无主者。)
  不杖麻屦者。(节)姑姊妹女子子适人无主者。姑姊妹报。〇传曰。何以期也。为其无祭主故也。(丧服。)
 郑曰。无主后者。人之所哀怜。不忍降之。(雷次宗云。檀弓曰。姑姊妹之薄也。盖有受我而厚之者也。无子无夫。则无受我而厚之者也。既无受我之厚。则我不得降其本情。故哀发于服也。)〇贾曰。女子子不言报者。女子子出适(一作嫡)。为父犹期也。无主有二。丧主、祭主。不言丧主者。丧有无后。无无主者也。(无丧主。则东西家若里尹主之。)〇又曰。侄与兄弟及父母。不忍降之。此外馀人。仍宜出降之服而不加也。〇敖曰。女子子自当期。不必言报矣。然父母为己。加一等而已。于父母。不复加者。妇人不能贰斩也。祭主者。夫若子若孙也。〇镛案上云。反在室者。被出而归也。此云无主者。或反在室。仍在夫家。皆为之期年也。妇人无主者。义虽系于夫家。情还专于本宗。所以期报也。人所哀怜。何得尽为之加服。郑义疏矣。〇又按女子子。不能加服者。不曾被出。犹系夫家。其死也。将祔于皇姑。葬于夫党。何得为父母三年乎。
 《通典》晋征西庾亮府参军王群从父姊丧。无主后。继子俄而又卒。(立后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74L 页
而旋亡。)群以为姑姊妹无主后者反服。(谓期年。)经虽不及从。(经不言从父姊妹。)设教必自亲始。例在加服。又与此姊同在他邦。情所不忍准经。不降。不亦可乎。〇荀讷曰。若从姊夫没无子。反服可也。今已立后。殡葬有主。足下制小功之服。为后者殁。寻其始则丧非无主。(谓立后。)论其终则五月之末。继以大功。非轻重之序。〇庾亮答曰。存没礼终而丧其嗣。(谓既葬而继子亡。)此之无后。非复本宗之所知矣。不得以小功之末。反服大功。〇宋庾蔚之曰。凡服皆定于始制之日。岂得以葬竟儿亡。追改其服乎。无主不降。(谓期年。)文不及从。(不言从父姊。)是知相矜。止于周服而已。晋朝丧乱。移都江南。郡之卿士。同奉天子。何他邦之有乎。〇镛案从父姊。非经所言也。有继子。非丧无主也。葬已讫改服。非其时也。有一于此。便当无变。况兼之者乎。
 《通典》雷次宗曰。出适者。虽则家庭莫主。兄弟绝嗣。深心徒结。至服无反。谓妇人于侄(一作侄)与昆弟之丧。虽无主。后不加服。 良由既曰。外成事无两隆故也。〇又曰。两无主。得互相反服否。若两俱无主。义无先服。安得互相为主。(谓侄昆弟皆亡。然后方得两俱无主。虽姑姊妹死而无主。两家都无生人。自然无服。)〇镛案读载驰诗可以知此义矣。妇人于此。有报而无倡。
 《问解》(时烈)问曰。女之无夫与子者。似当为父母服其本服。而其舅姑在则如何。〇沙溪答曰。以仪礼疏观之。女子适人无主者。虽反而不绝于夫氏。故为父母犹服期。舅姑有无。不当问也。丧服疏云。虽(一作矜)矜之服期。不绝于夫氏。故次义服之下。女子子不言报者。反为父母。自然犹期故不言也。 〇镛案凡丧。父在父为主。故唯虞卒哭。其夫若子主之。祔则舅还主之。(见小记。)至于适妇之丧。上自国君。必舅主之。(服问文。)若有舅存。岂云无主乎。沙溪谓舅姑有无不当问。恐义有未备也。且女子子适人。无主者。无主而已。何尝反乎。古经必被出而后。谓之反。(丧服所云。反在父之室。)
 《问解》黄宗海问曰。适人无子者。若有女则不可谓有子耶。〇沙溪答曰。有女子则不可谓之无子。〇镛案女子在室。主丧者不杖。则子一人杖。(小记文。)此不过拜女宾而已。不足以为丧主。不足以为祭主。恐不当以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75H 页
有子论。若已出嫁。尤无主矣。
  不杖麻屦者。(节)大夫之子。为(节)姑姊妹女子子无主者。为大夫命妇者。唯子不报。〇传曰。无主者。命妇之无祭主者也。何以言唯子不报也。女子子适人者。为其父母期。故言不报也。(丧服。)
 郑曰。姑姊妹女子子。既出降大功。其适士者。又以尊降在小功也。〇镛案杂记曰。大夫之适子。服大夫服。此之谓也。尊同则如例还加。尊不同则心悲虽同。身服不变也。(郑注讥传文之失。后儒辨说纷纭。今并略之。)
出嫁十一(为女子既嫁。降而无服者。袒免加麻。)
  无服而为位者。唯嫂叔及妇人降而无服者。(句)麻。(奔丧。)
 郑曰。虽无服。犹吊服加麻袒免。为位哭也。(孔云。麻谓缌之绖。)妇人降而无服。族姑姊妹嫁者也。逸奔丧礼曰。无服袒免为位者。唯嫂与叔。凡为其男子。服其妇人。降而无服者麻。〇孔曰。族姑姊妹。为族伯叔兄弟。亦加麻。〇陈浩曰。麻者。吊服而加缌之环绖也。〇镛案此经所指。不但族姑姊妹而已。凡妇人之降而无服者。无不包也。为人后者。为其姊妹适人者。降二等。而小功则其从祖姑姊妹。已无服矣。(吾东所谓五寸姑六寸姊妹也。在室小功。出嫁缌麻。为人后者。降二等则无服。)其从父昆弟之女子。(即五寸侄女。)昆弟之孙女。(从孙女。)皆无服矣。大夫于其姑姊妹之适士者。例降二等。则其降而无服者。与为人后者同矣。况先儒谓大夫无缌服。则其妇人之降而无服者。又非为人后者比矣。天性之恩。有降无断。皆为之袒免加麻也。礼曰。族之相为也。宜免不免。有司罚之。〇又按孔疏谓族姑姊妹。报其加麻。恐未必然。今详逸奔丧之文。明男子有此礼。而妇人不相报也。(又凡妇人者。同姓之妇人。若族母族妇之自外来者。大夫及出后者。既降无服。恐无此礼也。)〇又按麻者。两纠之绖也。吊服环绖。本用葛筋。又止一股。凡麻绖无环也。陈可大乃欲以一股之环。指之为麻。不亦误乎。孔疏谓用缌绖。其说是也。(详见朋友条。)
出嫁十二(妇人为夫党女子。)
  小功布衰者。(节)夫之姑姊妹报。(丧服。)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75L 页
马融曰。报者。姑报侄妇也。〇郑曰。夫之姑姊妹。不殊在室及嫁者。因恩轻略从降。〇贾曰。夫之姑姊妹。夫为之期。妻恩疏略。故在室及嫁。同小功。〇敖曰。为夫之姑姊妹。从服也。乃小功者。惟从其夫之降服也。
 《通典》晋徐邈答范宁曰。姑姊之服。出自恩纪。非从夫之服也。〇庾蔚之曰。妇从夫服。姑姊妹皆是从服。非如徐邈之言。
 《政和礼》女在室及适人者。为兄弟侄之妻。小功。(谓兄弟之妻及侄之妻。)〇徐曰。仪礼夫之姊妹报。即此兄弟之妻。仪礼夫之姑报。即此侄之妻是也。特古文简而今文详耳。〇又曰。家礼亦载此条。会典同宗五服图。凡姑姊妹女及孙女在室。或已嫁被出而归服。并与男子同。考男子服。嫂及弟妇。皆小功五月服。侄妇大功九月。女亦应同。(谓姑姊妹亦应同。)是则今侄妇之服。重于宋制矣。然宋制不分在室适人。今则止在室者为然。是适人之女(谓姑也。)为侄妇。仍当降小功。为兄弟妻。又当降缌麻矣。此与前说不同。则律文之所不晢也。〇镛案健庵盖谓明清之制。姑在室。为其侄妇大功也。此则古经。侄妇为姑。不问室嫁。例服小功。姑亦例报小功。何得独守厚意。在室加服乎。况又云姊妹既出嫁。为兄弟之妻。降服缌麻。此则尤非古意。妇人为夫之姑姊妹在室者。本当大功。(从服例降一等。)直降小功。为恩轻也。(郑玄云。)若彼既嫁。又降缌麻。岂与经合乎。
  大功布衰九月者。(节)为夫之昆弟之妇人子适人者。(丧服。)
 马融曰。在室者期。适人者降大功也。〇郑曰。妇人子者。女子子也。不言女子子者。因出见恩疏。(贾云女者。在室之名。妇者。事人之称。)〇陈铨曰。妇人者。夫之昆弟之子妇也。子者。夫之昆弟之女子子适人者也。先儒皆以妇人子为一人。昆弟之妇。复见何许。〇敖曰。是服夫妻同也。或言女子子。或言妇人子。互文。以见其同尔。〇徐曰。陈说为长。〇镛案郑说。为长殇小功章曰。为妇人之长殇未嫁者。亦得名妇人也。
出嫁十三(女子之殇服。)
  大功布衰无受者。(节)女子子之长殇中殇。(句)姑姊妹之长殇中殇。(节)夫之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76H 页
昆弟之子女子子之长殇中殇。〇传曰。何以大功也。未成人也。(丧服。〇其长殇皆九月。中殇皆七月。)
 马融曰。女子十五许嫁。笄而不为殇也。其未嫁如男子二十。乃不为殇。〇郑曰。未笄而死者。女子子许嫁不为殇。(贾云。许嫁笄。虽未出亦为成人也。)〇敖曰。经言男女为殇之节。如此则古者男女。必二十。乃冠笄明矣。〇镛案十五而笄。始界也。二十而嫁。终限也。先儒坚主十五。敖氏乃主二十。若然六七八九四年之间。将不得笄嫁乎。章句之学。其拘曲如此。〇又按古礼。许嫁先笄。故许嫁得不为殇。吾东。先嫁而后。笄则虽吉日未远。仍以殇服。
  小功布衰澡麻带绖者。(节)为姑姊妹女子子之下殇。(丧服。)
 马融曰。本皆同服期下殇降二等。故小功也。
  为昆弟之子女子子。夫之昆弟之子女子子之下殇。(亦小功。)
 马融曰。伯叔父母为之服。〇贾曰。成人为之齐衰期。长中殇在大功。故下殇小功。〇镛案人伦浩繁。情礼无穷。笔墨之所不能竭也。주-D001经文有备有阙。使之推通。若此条之只举下殇。是也。
  为侄庶孙丈夫妇人之长殇。(亦小功。)
 马融曰。适人故还为侄。祖为庶孙成人大功。长殇降一等。故小功也。言丈夫妇人者。明姑与侄祖与孙疏远。故以远辞言之。〇贾言不言中殇。中从上。庶孙者。祖为之大功。长殇中殇。亦在此小功。〇镛案侄者。主姑而言也。庶孙女在室而死。与男子同。
  大夫公之昆弟大夫之子。为其姑姊妹女子子之长殇。(亦小功。)
 马融曰。以尊降。(节)以尊厌。(节)故服小功。〇敖曰。已为大夫。不应有姊之殇。盖以姊妹宜连文也。〇镛案注疏。多曲解。并详昆弟条。
  缌麻三月者。(节)侄之下殇。
 贾曰。侄者。为姑之出降大功。长中殇小功。故下殇在此也。
  夫之姑姊妹之长殇。(亦缌麻。)
 马融曰。成人服小功。中下殇无服。礼三十乃娶。而夫之姊殇者。关有畏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76L 页
厌溺者。(陈铨云。夫未三十而娶故有姊殇。)〇孔伦曰。盖以为违礼早娶者制。非施畏厌溺也。〇敖曰。盖连妹而立文尔。〇镛案何其曲也。敖说是也。
 《通典》吴徐整问曰。古者三十而娶。何缘服夫之姊。射慈答曰。古者七十而传宗事。子虽年幼。自得少娶。故曾子问曰。宗子虽七十。无无主妇。此言宗子已老传宗。则子宜有妇。〇镛案问答。皆曲也。曾子问谓宗子虽七十。宜再娶也。易曰。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开元礼》为从祖姑姊妹之长殇缌。(东人谓之五寸姑六寸姊妹。)〇镛案备要殇服图。从父昆弟之女长殇。亦缌。(即五寸侄女。)
祖孙一(祖孙相为服。)
  不杖麻屦者。(节)祖父母。〇传曰。何以期也。至尊也。(丧服。)
 贾曰。祖为孙止大功。孙为祖何以期。祖虽非至亲。是至尊也。〇汪琬曰。言祖母则继祖母统其中矣。〇徐曰。不言继祖母者。包于祖母之中也。
 《玉藻》曰。缟冠玄武。子姓之冠也。〇郑曰。谓父有丧服。子为之不纯吉也。〇方悫曰。祖亡故冠缟以示凶。父存故武玄以示吉。冠上而武下。祖尊而父亲也。〇王志长曰。子姓为大父母期。然父丧未终。缟冠玄武。人情之至也。
  不杖麻屦者。(节)适孙。〇传曰。何以期也。不敢降其适也。有适子者无适孙。孙妇亦如之。(丧服。)
 郑曰。周之道。适子死则立适孙。(贾云。殷道则不然。适子死。弟当先立。)是适孙。将上为祖后者也。长者在则皆为庶孙耳。孙妇亦如之。适妇在。亦为庶孙之妇。(贾云。丧服小记云。适妇不为舅后者。则姑为之小功。注云。小功。庶妇之服也。将不承重。服之皆如众子庶妇。)〇贾曰。长子为父斩。父亦为斩。适孙承重。为祖斩。祖为之期。不报之斩者。父子一体。本有三年之情。故特为子斩。祖为孙。本非一体。但以报期。故期不得斩也。〇敖曰。祖于孙。宜大功。此加隆焉。非不降也。(击传文。)〇万斯大曰。适子在。既不得立适孙则妇亦不得为适孙妇。盖夫庶亦庶。夫适亦适。妇人从夫之义也。郑乃谓适妇在。则亦为庶孙之妇。是不夫之从。而以姑为主。岂礼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77H 页
也哉。〇镛案亲亲以三为五。凡在三者之内者。(父子孙。)服以期断。(礼所云。至亲以期断。)进于期者。加隆也。(义见三年问。)减于期者。降等也。历观丧服传文。其义瞭然。敖继公。轻击传文。不亦妄乎。〇又按舅没则姑老。上虽有姑。不害其为适妇也。万说良是。
  大夫为祖父母适孙为士者。〇传曰。何以期也。大夫不敢降其祖与适也。(丧服。)
 马融曰。尊祖重适。自尊者始也。〇郑曰。不敢降其祖与适。则可降其旁亲。
 《问解》宋浚吉问曰。丧服图式制服轻重之义。小注云。祖服孙大功。若传重。亦三年。似与注疏不合。〇沙溪答曰。以上文所引疏说及家礼之意。推之。杨说之误。无疑。
  大功布衰九月者。(节)庶孙。(丧服。)
 郑曰。男女皆是也。(殇小功章曰。为侄庶孙丈夫妇人同。)〇贾曰。女孙在室。与男孙同。〇敖曰。孙为祖期。以尊加之。故不报也。〇镛案此士礼也。
  小功布衰五月。(节)大夫、大夫之子、公之昆弟。为(节)庶孙。(丧服。)
 马融曰。庶孙正亲。大功也。以尊降。故服小功。〇郑曰。庶孙亦谓为士者。〇镛案庶孙若为大夫则大功。
祖孙二(孙之殇服。)
  大功布衰无受者。(节)适孙之长殇中殇。(丧服。)
 郑曰。不降适殇者。重适也。
  小功布衰澡麻带绖者。(节)适孙之下殇。(节)庶孙丈夫妇人之长殇。(丧服。)
 马融曰。适孙本周服。下殇降二等。故小功也。祖为庶孙成人大功。长殇。降一等也。
  缌麻三月者。(节)庶孙之中殇。(丧服。)
 马融曰。祖为孙成人。大功。长殇降一等。中下殇降二等。故服缌也。言中则有下。文不备。疏者略尔。〇郑曰。庶孙成人大功。其殇中从上。此当为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77L 页
下殇。言中殇。字之误尔。(贾云。大功之殇。中从上。凡殇之内。无单言中殇。故知误。宜为下也。)〇王肃曰。此见大夫为孙服之异也。士为庶孙大功。则大夫为之小功。降而小功者。则殇。中从上。故举中以见之。〇镛案但举中殇者。祖为其孙略也。中殇之服。例以轻重。从上从下。而老人为幼稚之戚。但服长中。不服其下。抑所宜也。马、郑、王肃之说。皆谬。
祖孙三(曾祖曾孙相为服。〇高祖同。)
  疏衰无受者。(节)曾祖父母。〇传曰。何以齐衰三月也。小功者。兄弟之服也。不敢以兄弟之服。服至尊也。(丧服。)
 郑曰。正言小功者。服之数尽于五。则高祖宜缌麻。曾祖宜小功也。据祖期则曾祖大功。高祖宜小功也。高祖曾祖。皆有小功之差。则曾孙玄孙。为之服同也。重其衰麻。尊尊也。减其日月。恩杀也。〇王肃曰。祖父周则曾祖大功。而传以小功为说者。服本以周为正。父则倍之。故再周。祖亦如焉故服周。曾祖恩轻。加所不及。正当小功。故传以小功言之耳。(传言小功者。兄弟之服。是据祖父而言也。从祖祖父。从祖父昆弟。此三者。其亲皆从祖父而来也而己皆为之小功。从祖昆弟。同与己为兄弟之族。而从祖父与己父。为从父昆弟者也。从祖祖父与己祖父为兄弟。故曰小功者。兄弟之服也。不敢以祖父兄弟小功之服。服祖父之尊。故曰不敢以兄弟之服服至尊。)〇贾曰。下记传云。凡小功以下。为兄弟。是以云小功者。兄弟之服也。又曰。曾祖中兼有高祖。是以郑云曾孙玄孙。各为之齐衰三月。〇敖曰。小功者。据当为曾祖之本服也。曾祖之父。亦当齐衰。而经不言之者。高祖玄孙。鲜有相及者也。〇王志长曰。祖既期年。曾祖不即减至三月。〇徐曰。贾氏王肃。俱非也。愚谓此云小功者。非指五月之期。盖谓小功布衰裳。乃兄弟之服。不可以加至尊也。观传文三服字。其义了然。〇镛案曾祖之服。所以猝减为三月者。礼曰。亲亲。以三为五。(以父子而加祖孙。)以五为九。(上加曾高而下加曾玄。)凡九世而三等也。方其以三而为五也。三年猝减为期年。方其以五而为九也。一年猝减为一时。(即三月。)其差正亦相等。而由前则不疑。由后则见疑。不亦惑乎。礼言以五为九。不言以五为七。则曾高祖之同服三月。又无疑矣。〇又按王肃以兄弟。读之如昆弟。不亦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78H 页
谬乎。古经凡同族有服者。谓之兄弟。丧服记所云小功以下。为兄弟是也。当以贾疏为正。且为祖父期年。故为祖族亦期年。(世叔父。)为曾祖宜小功。故为曾祖之族小功。(从祖祖父堂叔父。)此又发问之意也。若如健庵之说。则问者何不以缌大功发问。(据三月。则宜以缌问之也。据齐衰。则宜以大功问之也。)顾乃以无所当之小功问之乎。其义非也。
 《通典》晋袁准曰。祖期则曾祖大功。高祖小功。而云三月者。通远祖之言也。今有彭祖之寿。无名之祖存焉。不可以无服也。蒯聩祷康叔。自称曾孙。非四代之祖孙也。远祖尊故以重服服之。恩杀故减其月数也。儒者。或以为高祖无服。五属之文而云无服乎。族祖祖父缌麻。而曾祖三月乎。〇沈括曰。(沈存中。)雷郑之学。阙谬固多。丧服但有曾祖。而无高祖。先儒皆以为可推。而知曾重也。由祖已上。皆曾祖也。虽百世可也。苟有相逮者。必为服丧三月。虽成王之于后稷。亦称曾孙。礼以五为九者。谓上杀下杀。至于九。是无绝道也。〇顾炎武曰。祭法。言曾孙、玄孙、来孙。左传王子虎盟诸侯。亦曰及而玄孙。然宗庙之中。并无此称。诗云。曾孙笃之。(郑云。自孙之子而下。皆称曾孙。)郊特牲。称曾孙某。(注云。诸侯事五庙也。于曾祖以上。称曾孙而已。)卫太子祷文王。称曾孙蒯聩。(哀二年。)晋书钟雅传。元帝诏曰。礼事宗庙。自曾孙已下。皆称曾孙。义取于重孙。可历世共其名。无所改也。凡人祖孙相见。其得至于五世者鲜矣。故服至五世而穷。苟六世而相见。其服不异于曾祖。曾祖之名。统上世而言之。〇镛案诸说。皆是也。(案缌麻章。郑注云。族祖父。亦高祖之孙。则高祖有服明矣。)
 《通典》大唐贞观十四年。侍中魏徵奏。谨按曾祖高祖父母。旧服齐衰三月。请加为齐衰五月。(旧唐书礼仪志云。魏徵。令狐德棻等。奏请。诏从之。)〇吕楠曰。何以齐衰五月也。期已重。三月已轻也。〇胡翰曰。疏云为曾祖宜大功。高祖宜小功。古之制礼者。所以不出乎二者之间。而一断以三月之制。岂无其义乎。尊极而恩杀。为高曾三月者。后世不必易也。〇汪琬曰。曾祖三月。礼所谓上杀。不应加服五月。〇徐曰。唐太宗之增五月。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而胡汪二子。皆言不必加服。何哉。〇镛案礼言以五为九。不言以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78L 页
五为七。曾高之服。不当为二等。唐人以私意俗见。轻改先王之典章。儒者。当徐察其理。何得靡然从之。且礼者。缘情而起者也。寿至大耋而后。为成人之曾祖。其执亲之丧者。亦唯衰麻在身。饮酒食肉。此今人之所谓荣丧也。唐人加服。岂必天性之哀。过于古人乎。
  曾祖父母为士者。如众人。〇传曰。何以齐衰三月也。大夫不敢降其祖也。(丧服。)
 马融曰。尊祖故不降。
  缌麻三月者。(节)曾孙。(丧服。)
 郑曰。孙之子。〇贾曰。不言玄孙者。以曾孙玄孙。为曾高祖同。曾高祖亦为曾孙玄孙同也。〇敖曰。曾孙为己齐衰三月。故己亦为之缌麻三月。不可过于为己之月数也。不分适庶者。以其卑远略之。
 《唐律》为玄孙缌。〇车垓曰。若承重则服不杖期。〇镛案既见玄孙。而玄孙又成人而死。则年过百岁久矣。八十齐丧不及。虽有亲丧。不能如礼。况于遥遥之玄孙乎。唐人制礼。皆赘也。(大典云。曾玄孙长中殇缌。非所以待大耋也。亦赘。)
祖孙四(从祖从孙相为服。)
  小功布衰五月。从祖祖父母报。(丧服。)
 马融曰。曾祖之子。祖之昆弟也。报者恩轻。欲见两相为服。〇镛案一报字足矣。后世礼律。为昆弟之孙小功者。赘矣。
  缌麻三月者。(节)昆弟之孙之长殇。
 马融曰。成人小功。长殇降一等。故服缌。
祖孙五(族祖族孙相为服。)
  缌麻三月者。(节)族曾祖父母。〇族祖父母。(丧服。)
 郑曰。族曾祖父者。曾祖昆弟之亲也。〇贾曰。族祖父者。己之祖父。从父昆弟也。以其亲尽。恐相疏。故以族言之。〇敖曰。言族者。明亲尽于此也。〇徐曰。族曾祖父者。高祖之子。己之从曾祖也。族祖父者。高祖之孙。族曾祖之子也。东俗谓之五寸。曾大父六寸大父(一作夫)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79H 页
《开元礼缌麻条》为族曾祖父母报。为族祖父母报。〇敖曰。族曾祖于昆弟之曾孙。族祖父于从父昆弟之孙。以其轻服。故略而不报与。〇徐曰。非略之而不报。文不具尔。〇镛案敖说非也。开元礼得经旨矣。
诸父一(从父从子相为服。)
  不杖麻屦者。(节)世父母叔父母。〇传曰。世父叔父。何以期也。与尊者。一体也。(节)世母叔母。何以亦期也。以名服也。(丧服。)
 马融曰。与父一体。故不降而周。〇陈铨曰。尊者父也。所谓昆弟一体也。〇贾曰。伯言世者。欲见继世也。虽非至尊。既与父为一体。故加期也。世母叔母。是路人以来配世父叔父。有母名则服。〇敖曰。世叔父。本是大功。以与父一体。故加一等也。从父之亲为二。礼为从父昆弟大功。世叔父期。则世叔父乃加服也。以名服见其恩疏。
  大功布衰九月者。(节)大夫为世叔父母。(节)为士者。〇传曰。何以大功也。尊不同也。尊同则得服其亲服。(丧服。)
 
马融曰。大夫尊降。故服大功。〇郑曰。尊同。谓亦为大夫者。
  不杖麻屦者。(节)大夫之子。为世父母。叔父母(节)为大夫命妇者。(节)报。〇传曰。大夫者。其男子之为大夫者也。命妇者。其妇人之为大夫妻者也。(节)何以期也。父之所不降。子亦不敢降也。大夫曷为不降。命妇也。夫尊于朝。妻贵于室矣。(丧服。)
 郑曰。夫尊于朝。与己同。妇贵于室。从夫爵也。〇贾曰。大夫尊。降旁亲一等。此皆合降至大功。为作大夫。与己尊同。故不降也。〇敖曰。大夫之子。从其父。亦降旁亲一等。世叔父母为大夫命妇。与其父尊同。故不降而服期也。〇郝敬曰。不直言大夫。言大夫子者。互见也。
 县子琐曰。吾闻之。古者不降。上下各以其亲。滕伯文。为孟虎齐衰。其叔父也。为孟皮齐衰。其叔父也。(见檀弓。)〇镛案伯文者。滕之大夫也。(犹言郑子产。)二孟皆伯文之叔父也。古者。谓西周也。大夫降服之法。起于东周。可知。(注疏有误。并见檀弓箴。误玆不赘。)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79L 页
《北史节义传》文门爱。(人姓名。)汲郡人。早孤。供养伯父母。居丧持服六年。哀毁骨立。〇徐曰。此于礼为过。
  不杖麻屦者。(节)昆弟之子。〇传曰。昆弟之子。何以亦期也。旁尊也。不足以加尊焉。故报之也。(丧服。〇又传曰。何以期也。报之也。)
 陈铨曰。男女同尔。〇贾曰。凡得降者。皆由己尊。世叔非正尊。故省报也。〇敖曰。昆弟之子。本服亦大功。以其为己加隆故报之。
 《檀弓》曰。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孔云。己子服期。昆弟子之应服大功。故引之(一作也)。 〇顾湄曰。兄弟之子称犹子者。本诸此矣。然古人于兄弟之子。直称父子。汉疏广谓兄子受曰。宦成名立。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蔡邕与叔父质。为程㼅所陷。邕自陈曰。如臣父子。欲相伤陷。自晋以来。始有叔侄之称。
  大功布衰九月者。(节)大夫为(节)子昆弟之子为士者。(丧服)
 马融曰。子谓庶子也。〇镛案子谓众子妾子。
  
不杖麻屦者。(节)大夫之子为(节)子昆弟之子(节)为大夫者。(丧服。)
  不杖麻屦者。(节)夫之昆弟之子。〇传曰。何以期也。报之也。(丧服。)
 马融曰。伯母叔母报之。〇郑曰。男女皆是。〇陈铨曰。从于人者。宜服大功。今乃期者。报之也。〇贾曰。女在室。与二母。相为服期。
第三集礼集(其一)第十三卷○丧礼四笺(卷十三)
 丧期别(十一)
  
诸父二(堂父堂子相为服。)
  小功布衰五月。(节)从祖父母报。(丧服。)
 马融曰。从祖祖父之子。是父之从父昆弟也。云报者。恩轻欲见两相为服。〇郑曰。祖父昆弟之亲。(敖云。从祖父乃祖父昆弟之子。故云也。)〇镛案从祖父。吾东谓之五寸叔父。
 朱子曰。唐时所添服制。有差异处。如亲伯叔期。堂伯叔宜是大功。乃便降为小功。不知何意。〇徐曰。古礼本小功。非唐时所降。但未及增耳。可推朱子意。则从祖祖父母。亦合加至大功。〇镛案亲亲以三为五。(父己子三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80H 页
也。上祖下孙五也。)故凡在五者之内者。以期大功。处之亲亲。以五为九。(上下各加曾玄九也。)故曾祖之族。服以小功。高祖之族。服以缌麻。其法例森然。加一毫不得。减一毫不得。堂叔父者。曾祖之族也。
诸父三(族父族子相为服。)
  缌麻三月者。(节)族父母。(丧服。)
 马融曰。族父。从祖昆弟之亲。(徐云。谓为从祖昆弟之父也。)〇徐曰。族父者。高祖之曾孙。族祖父之子也。〇镛案族父。吾东谓之七寸叔父。
  缌麻三月者。(节)从祖昆弟之子。(丧服。)
 郑曰。族父母为之服。(敖云。经但见族父为此服。注兼言族母者。足经意也。)
诸父四(诸父诸子之殇服。)
  大功布衰无受者。(节)叔父之长殇中殇。〇夫之昆弟之子之长殇中殇。(丧服)
 镛案长殇九月也。中殇七月也。(不言从子之长殇中殇者。义可推也。)
  小功布衰澡麻带绖者。叔父之下殇。(节)昆弟之子。(节)夫之昆弟之子之下殇。(丧服。)
 马融曰。成人在期。下殇降二等。故服小功也。
  缌麻三月者。(节)从祖父之长殇。(节)从父昆弟之子之长殇。(丧服。)
 马融曰。成人服小功。长殇降一等。故缌麻。中下殇无服。故不见也。〇敖曰。从祖祖父。未必有在殇者也。故经不见。
昆弟一(昆弟不杖期。)
  不杖麻屦者。(节)昆弟。(丧服。)
 郑曰。昆兄也。为姊妹在室。亦如之。〇贾曰。此至亲以期断也。
  传曰。(节)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故父子首足也。夫妻牉合也。昆弟四体也。故昆弟之义无分。然而有分者。辟子之私也。子不私其父。则不成为子。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
 郑曰。宗者。世父为小宗。〇贾曰。小记云。继祢为小宗。小宗有四。今宗子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80L 页
在期章之内。明非大宗子。是世父为小宗也。(郊特牲云。天地合而后。万物生。是夫妇牉合子胤。生焉。内则云命士以上。父子异宫。不命之士。父子同宫。)〇横渠曰。子不私其父。则不成为子。古之人曲尽人情如此。(若同宫有叔父伯父。则为子者。何以独厚于其父。为父者又乌得以当之。)〇镛案父既没。长兄之为父后者。为继祢之小宗也。传言归之宗。资之宗。本据昆弟而言。郑乃以世父为小宗。远于情矣。然且天下之人。皆以世父为小宗。则非必别子之支孙。乃为小宗也。郑于此。不得不弃其本来之谬义。而贾又以小宗有四之说。交乱其间。不亦甚乎。
 《檀弓》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
  大功布衰九月者。(节)大夫为(节)昆弟为士者。(丧服。)
  不杖麻屦者。(节)大夫之子为(节)昆弟(节)为大夫者。(丧服。)
 镛案此大夫之适子也。故为昆弟之为大夫者。报服。(见传文。)
  不杖麻屦者。(节)大夫之庶子为适昆弟。〇传曰。何以期也。父之所不降。子亦不敢降也。(丧服。)
 
郑曰。两言之者。适子或为兄或为弟。(释昆弟。)大夫虽尊。不敢降其适。重之也。适子为庶昆弟。庶昆弟相为。亦如大夫为之。〇陈铨曰。大夫为众子大功。适子期。〇贾曰。此大夫之妾子也。父之所不降。即父为长子斩也。馀兄弟相为皆大功。独为适服期也。大夫适子得行大夫礼。故父子俱降庶。庶又自祖降。如大夫为之皆大功也。〇敖曰。大夫之庶子为昆弟大功。嫌于适亦然。故以明之。(大夫之子与昆弟。或有所降者。以从乎其父而不得不降也。)〇镛案陈铨谓大夫为适子期。非也。唯庶子为大夫。不为长子斩。
  大功布衰九月者。(节)公之庶昆弟。大夫之庶子。为母妻昆弟。〇传曰。何以大功也。先君馀尊之所厌。不得过大功也。大夫之庶子。则从乎大夫而降也。父之所不降。子亦不敢降也。(丧服。)
 郑曰。公之庶昆弟则父卒也。大夫之庶子则父在也。言从乎大夫而降。则于父卒如国人也。昆弟庶昆弟也。父所不降谓适也。〇镛案父之所不降。谓庶子之昆弟也。大夫于其妾子。似若坠降。然礼众子妾子之服。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81H 页
本无差异。故大夫于其妾子。只降大功与众子同。此所谓父所不降。子亦不降也。此章无适昆弟之说。而郑乃云不降适。抑何故也。
 郑曰。旧读昆弟在下。(昆弟。皆为其从父昆弟之为大夫者。)其于厌降之义。宜蒙此传也。是以上而同之。(谓昆弟二字属上段读。)〇贾曰。马融之等。以昆弟二字。推之在传下。郑检经意。昆弟乃是公之庶昆弟。大夫之庶子。所为者。父以尊降。(降庶子。)庶亦厌而为昆弟大功。是知宜蒙此传也。〇敖曰。此三人者。(母一、妻一、昆弟一。)皆君所绝者也。尊者之子。必从其父而为服。故君在则公子于昆弟无服。而为母若妻于五服之外。(谓练冠。)君没。其死者。犹为馀尊之所厌。是以公子。为此三人。止于大功也。大夫于所服。或以尊降。此三人者。(妾一庶妇一庶子一。)皆大夫之所降者也。其子亦从其父而降之一等。为大功。〇徐曰。案昆弟二字。本在下条之上。愚谓此条为母为妻。与下记公子为其母妻相照。彼公子以父在。故既葬即除。此则父没。故得伸大功。大夫庶子。虽父在。亦伸大功。故同言之。初何尝及于昆弟乎。(或云。若依旧本。昆弟宜何服。曰经不有大夫为昆弟为士者之文乎。公之庶昆弟。同为大夫则服期。一为士则服士以大功。又何必重出乎。大夫之子。为昆弟大夫者期。其为大夫者。为昆弟为士者大功。又何必重出乎。)〇镛案从郑者敖也。从旧者徐也。旧读有必不可从者。传曰。庶子从乎。大夫而降。又曰。父之所不降。子亦不敢降。若无昆弟二字。蒙之在上。其所谓不敢降者何物也。大夫为妾子大功。(大夫为子大功。见上文。即庶子也。众子妾子同。)是不降也。父既不降。故子亦不降。为其同母昆弟大功。传所解者。此事也。若无此事。必不为母妻二字。作此传也。徐公为(一作谓)昆弟之服。有文不必重出。然大夫之子。为昆弟之服。固有文矣。其妾子为昆弟之服。于此始发。何云重出乎。 必当以郑读为正。
昆弟二(从父昆弟大功。)
  大功布衰九月者。(节)从父昆弟。(丧服。)
 郑曰。世父叔父之子也。其姊妹在室。亦如之。〇贾曰。昆弟期。从父昆弟。降一等。
 《梁书袁昂传》昂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问者。昂曰。(节)昔马棱与弟毅同居。毅亡。棱为心服三年。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81L 页
小功布衰五月。(节)大夫、大夫之子、公之昆弟。为从父昆弟。(丧服。)
 马融曰。从父昆弟。正亲大功也。以尊降故服小功。〇郑曰。从父昆弟。亦谓为士者。〇镛案此条下文。有姑姊妹适士者。故郑知从父昆弟。亦谓为士者也。
  大功布衰九月者。(节)皆为其从父昆弟之为大夫者。(丧服。〇上文云。公之庶昆弟。大夫之庶子。为母妻昆弟。)
 郑曰。皆者。言其互相为服。尊同则不相降。其为士者。降在小功。适子为之亦如之。(谓大夫适子为从昆弟。)〇贾曰。此承上公之庶昆弟。大夫之庶子之下。是上二人。为从父昆弟为大夫者。不降也。彼此相为同是从父昆弟。故云互见也。虽适不降。同故也。〇敖曰。此承上经两条而言。皆云者。大夫。公之昆弟大夫之子也。(大夫公之昆弟。于此亲则尊同也。大夫之子。于此亲。则亦以其父之所不降也。故服其亲服。)〇镛案郑说有病也。大夫公子尊同。互服可也。大夫之庶子。尊卑悬殊。何谓互服。大夫为其庶昆弟本服大功。(经云。大夫。为昆弟为士者大功。)则为其从父庶昆弟。必服小功。彼为我小功。而我为彼大功。岂可曰互相为服。尊同不降乎。其言极疏。无容再说。〇又按敖氏通执两条。谓大夫及公之庶昆弟及大夫之庶子共三人。皆为之大功。其义长于郑矣。
昆弟三(从祖昆弟族昆弟。)
  小功布衰五月。(节)从祖昆弟。(丧服。)
 马融曰。谓曾祖孙也。于己为再从昆弟。同出曾祖。故言从祖昆弟。〇郑曰。父之从父昆弟之子。(陈铨云。从祖之子同出曾祖也。)〇湛若水曰。何以小功也。其祖与吾之祖。出一人之身也。〇镛案从祖昆弟。吾东谓之六寸兄弟。
  缌麻三月者。(节)族昆弟。(丧服。)
 贾曰。己之三从兄弟。〇徐曰。高祖之玄孙。族父之子也。
昆弟四(昆弟之殇服。)
  大功布衰无受者。(节)昆弟之长殇中殇。(节)大夫之庶子。为适昆弟之长殇中殇。(丧服。)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82H 页
小功布衰澡麻带绖者。(节)昆弟之下殇。(句)大夫庶子为适昆弟之下殇。(节)从父昆弟之长殇。(丧服。)
  大夫公之昆弟。大夫之子。为其昆弟(节)之长殇。(亦小功。)
 马融曰。大夫无昆弟之殇。此言殇者。关有罪若畏厌溺。〇郑曰。大夫为昆弟之长殇。小功谓为士者。若不仕者也。以此知大夫无殇服也。(贾云。己为大夫则冠矣。丈夫冠而不为殇。是大夫无殇服矣。甘罗十二相秦。是有幼为大夫者也。)〇敖曰。其中殇亦从上。若下殇。不服之。盖大夫无缌服也。此己为大夫。不应有昆之丧。盖以昆弟宜连文。且此条不专主于大夫故也。〇镛案马氏。执一昆字。谓古者五十命为大夫。不应有昆殇也。岂非曲解昆弟者。连文也。且畏压(一作厌)溺。有云不吊。无云降服。〇又按郑贾之意。盖云殇死者。若是仕为大夫者。其服当为大功也。章句家推究太过。反成猥陋如此。〇又按敖继公谓大夫无缌服。其说疏矣。窃详大夫之服。唯父族祖族有服。而曾祖高祖之族。绝而不服。不但无缌服。其所谓小功。亦皆期大功之降者也。经云。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小记文。)大夫唯三五之亲。有服也。
  缌服三月者。(节)从父昆弟之下殇。(节)从祖昆弟之长殇。
 郑曰。从祖昆弟。不见中殇。中从下也。
舅姑一(为舅姑不杖期。)
  不杖麻屦者。(节)妇为舅姑。〇传曰。何以期也。从服也。(丧服。)
 马融曰。从夫而为之服也。从服降一等。故夫服三年。妻服期。〇贾曰。本是路人。既得体其子为亲。故重服。〇王志长曰。妇为舅姑期。非轻舅姑也。重斩也。男子非父。不天。父在则母降矣。女子非夫。不天。从夫则父母降矣。何也。无二天也。无二天。故无二斩也。或曰。妇体夫。何以期也。曰妇之尊舅姑也。以舅姑之子为天也。舅姑死而服斩。是贰其天。故不敢也。〇顾炎武曰。服止于期。不贰斩也。然而心丧。则未尝不三年矣。故曰与更三年丧。不去。〇镛案王说粹矣。唐宋之人。轻改先王之典章。厚则有之。精于义则未也。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82L 页
《通典》刘系之问子妇为姑。既周彩衣耶。荀讷答曰。子妇为姑。既除服。时人以夫家有丧。犹白衣。〇唐李涪曰。子夏丧服传。妇为舅姑齐衰五升布。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禫后门庭尚素。妇服素缣衣。以俟夫之终丧。习俗。以妇之服青缣。谓其尚在丧制。故因循亦同父之丧纪。再周而后吉。〇镛案丧服传。无舅为禫之文。李涪之说妄也。(青缣衣。吾东谓之浅淡服。亦名曰玉色。)
 南宫绦之妻之姑之丧。夫子诲之髽。(节)盖榛以为笄。长尺而总八寸。(见檀弓。)〇义详丧服商。(免服条。)
 《小记》妇当丧而出则除之。〇郑曰。当舅姑之丧也。出。除丧绝族也。〇镛案大戴礼本命篇曰。妇有三不去。其二与更三年丧不去也。与小记似不合。
舅姑二(唐宋为舅姑三年。)
 《礼考》唐德宗贞元十一年。河中府仓曹参军萧据(句)状。称堂兄至。(从兄名。)女子适李氏。婿见居丧。今时俗。妇为舅姑服三年。恐为非礼。请礼院详定。〇前太常博士李岧(一作苕)议曰。谨按开元礼五服制度。为舅姑不杖周。盖以妇之道以专一。不得自达。必系于人。故女子适人。服夫以斩。而降其父母。丧服传曰。妇人不二斩也。妇人从人。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先圣格言。历代不易。舅姑之服。无容三年。今之学者。不本其义。轻重紊乱。寝以成俗。伏以开元礼。玄宗所修。上纂累圣。旁求礼经。其道昭明。其文彰著。布在有司。颁行天下。有违斯文。命曰败法乱纪。请正牒以明典章。(出李涪刊误。)〇李涪曰。(唐人也。)礼주-D001女子在家。以父为天。既嫁。以夫为天。妇人无二天。则为舅姑不服齐衰三年。著矣。李岧之论。可谓正矣。凡居士例。得不守之。〇镛案唐俗为舅姑齐衰三年。故李涪之论如此。〇又按唐会要载萧据之状。李岧之议。其文大同。(下云舅姑为妇大功。以卑除也。妇为舅姑周年。以尊加也。)惟李岧作李岩。
 《唐律》妇为舅斩衰三年。为姑齐衰三年。〇后唐朝宗长兴中太常卿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83H 页
刘岳奉敕。删定唐宰相郑馀庆书仪。定妇为舅斩衰三年。为姑齐衰三年。〇镛案郑馀庆书仪。始分斩齐。以服舅姑也。萧据之时。犹以不二斩之义。两皆齐衰。至是又一变矣。
 《宋史礼志》太祖乾德三年。判大理寺尹拙言。案律及仪礼、开元礼仪纂、五礼(一作服)精义、三礼图等所载。妇为舅姑服周。近代时俗。多为重服。刘岳书仪。有奏请之文。礼图刑统。乃邦家之大典。岂可守书仪小说。而为国家章耶。〇判小卿事薛允中等言。书仪。舅姑之服斩衰三年。亦准敕行。用律敕有差。望加裁定。〇右仆射魏仁浦等二十一人。奏议曰。谨案礼内则云。妇事舅姑。如事父母。则舅姑与父母一也。而古礼有期年之说。(说一字带。得非圣毁经意。)至于后唐。始定三年之丧。在理为当。况五服制度。前代增益甚多。(案唐会要。嫂叔无服。太宗令服小功。曾祖父母旧服三月。增为五月。适子妇大功。增为期。众子妇小功。增为大功。父在为母服期。高宗增为三年。妇为夫之姨舅无服。玄宗令服夫服。又增姨舅同服缌麻。及堂姨舅袒免。至今遵行。)况三年之内。几筵尚存。岂可夫处苫块之中。妇被绮纨之饰。夫妇齐体。哀乐不同。求之人情。实伤理本。况妇为夫有三年之服。于舅姑止服期年。乃是尊夫而卑舅姑也。况孝明皇后为昭宪太后服丧三年。足以为万年法。欲望自今妇为舅姑服。并加后唐之制。其三年齐斩。一从其夫。(丧服图式云。乾德丁酉。始令为舅姑齐斩。)〇横渠曰。古者为舅姑期正服也。今斩衰三年。从夫也。〇伊川曰。古者妇服舅姑以期。今以三年。于义亦可。但名未定。此亦谓之从服。从夫也。盖与夫同奉几筵而已。不可独无服也。〇吴澄曰。不贰斩者。不贰天也。降己之父母而期。为夫之父母亦期。〇王栐曰。礼经。女子出适。以父母三年之丧。析而为二。故舅姑父母皆为期。〇张鼎思曰。为舅姑既祥服青缣。以俟夫之终丧。宋人盖未讲服青缣之制故也。〇镛案窃详魏仁浦之议。非毁古经。归之杂说。尊崇伪朝。奉为至理。斯皆识见蒙(一作矇)昧。不明乎善者也。若以服之轻重。为之尊卑。则斩于父而期于祖。是为尊父而卑祖乎。此皆非理之言也。朱子家礼。因之不改。盖以时王之制。非处士之所敢违也。(丧服传。以期年为从夫服。横渠乃谓之正服。恐失照检。)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83L 页
《孝慈录》妇为舅姑。并斩衰三年。〇镛案明制为母斩衰。故姑亦斩衰也。
舅姑三(舅姑为适妇庶妇。)
  大功布衰九月者。(节)适妇。〇传曰。何以大功也。不降其适也。(丧服。)
 郑曰。妇言适者。从夫名。(陈铨云。妇服期。舅姑宜服大功。而庶妇小功者。以尊降之也。此为妇大功。故传释不降。)〇贾曰。父母为适长三年。今为适妇不服期者。长子本正体于上。故加至三年。妇无正体之义。故大功。〇镛案贾说。未允。舅姑为妇。视父母为子例降二等。不必适妇独降二等也。
  小功布衰五月。(节)庶妇。(丧服。)
 马融曰。舅姑为之服。〇郑曰。夫将不受重者。
 《通典》唐贞观十四年。侍中魏徵奏。嫡子妇服请加为为周。众子妇服请加为大功。〇旧唐书礼仪志云。太宗因修礼官奏事言及丧服。有亲重而服轻者。亦附(一作复)奏闻。侍中魏徵、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奏。适子妇旧服大功。请加为期。众子妇旧服小功。请与昆弟子妇同为大功。从之。〇秘书监颜师古奏曰。舅姑为妇其服太轻。冢妇止于大功。众妇小功而已。但著代之重。事义特隆。馈奠之勤。诚爱兼极。略其恩礼。有亏慈惠。犹子之妇。并服大功。己子之妻。反有减降。以类而言。未为允协。今请冢妇期服。众妇大功。既表授室之亲。又答执笲之养。叔仲之后。诸妇齐同。则周洽平均。更无窒碍矣。〇朱子曰。礼经严适。故仪礼适妇大功。庶妇小功。此固无可疑者。但兄弟子之妇。则正经无文。而旧制为之大功。乃更重于众子之妇。虽以报服使然。然于亲疏经(一作轻)重之间。亦可谓不伦矣。故魏公。因太宗之问而正之。然不敢易其报服大功之重。而但升适妇为期。乃正得严适之义。升庶妇为大功。亦未害于降杀之差也。(又云。仪礼无兄弟子妇之文。徵奏不知何据。以为大功。而重于庶妇。窃谓徵意必以众子与兄弟之子皆期。而其妇之亲疏。倒置如此。使同为一等之服尔。亦未见其倒置人伦之罪也。〇通解。勉斋说。)〇镛案此时妇为舅姑。依古礼期年。而独增为妇之服。升为期年。则舅与妇报服矣。安在正尊之有加乎。然为长子三年者。父子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84H 页
互斩。舅姑互期。未为大失。今详颜氏之义。不分宗庶。通令服期。岂可以为典乎。
  适妇不为舅后者。则姑为之小功。(丧服小记。)
 郑曰。谓夫有废疾他故。若死而无子。不受重者小功。庶妇之服也。凡父母于子。舅姑于妇。将不传重于适及将所传重者非适。服之。皆如庶子庶妇。(孔云。将所传重。非适者。谓无适子。以庶子传重。及养他子为后者也。)〇郝敬曰。适妇无子。而其舅先死。是不为舅后。则姑为之降服小功。〇镛案适子无子而死。及舅之没。庶子承统。则适妇不为舅后也。此固然矣。礼曰。庶子不为长子三年。(小记文。)若不为长子三年。亦不为适妇大功乎。苟如是也。适妇虽为舅后。姑亦为之小功乎。今详小记此条。凡为舅后者。皆得大功。虽庶子之适妇。不当与庶妇同小功也。〇李𤲟难曰。若庶子承统。姑将为庶妇大功乎。余谓庶子传重。先儒谓体而不正。不服三年。以此言之。庶子虽承统。庶妇仍当小功。
  
夫为人后者。其妻为舅姑大功。(丧服小记。)
 已见出后条(出后三十六。)
舅姑四(为祖舅祖姑。〇为孙妇。)
  大功布衰九月者。(节)夫之祖父母。〇传曰。何以大功也。从服也。(丧服。)
 马融曰。从夫为之。服降一等。〇陈铨曰。凡从服。皆降一等。〇镛案祖报以缌麻者。以正尊加也。
 《开元礼》为适孙之妇小功。〇徐曰。仪礼。于庶孙之妇缌麻。则适孙之妇。宜小功。而经不言者。文脱尔。〇镛案有适子者。无适孙。亦无适孙妇。当与庶孙妇。同服缌麻。
  缌麻三月者。(节)庶孙之妇。(丧服。)
 马融曰。祖父母为适孙之妇小功。庶孙妇降一等。故服缌。〇镛案适子无后。庶孙承重。亦为之缌。不可加也。
舅姑五(为曾祖舅姑。)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84L 页
《唐律》为夫之曾高祖父母缌。〇万斯同曰。礼无为夫之曾祖父母条。殊为阙典。然诸祖父母。既有服可推而知也。又曰。仪礼。曾孙为曾祖三月。故妻亦止三月。至唐加五月。而其妻仍三月。当时虑不及之尔。〇徐曰。妻从服降一等。齐衰三月无可降。故月数则同夫而服式用缌也。〇镛案古礼。夫之所斩。妻乃期之。故溯而上之。递减一等。唐人制服。既令夫妇同斩。而祖父以上。依旧递减。其喎奊不正。皆此类也。要之妇人。于夫之从祖。既服缌麻。则于曾祖。必当有服。缌其可也。(或曰。妇人为宗子齐衰三月。曾祖亦宜然。)
 《丧服缌麻章注》郑曰。曾祖于曾孙之妇。无服。(贾亦云。曾孙妻无服。)
舅姑六(为夫之伯叔父母。〇为从子妇。)
   妇人于夫家之服。总有三等。于其下列。有母道。(入于诸父条。)于其中列嫂叔也。于其上列。有妇道。我有妇道。则彼有舅姑之道也。故凡在夫家之上列者。附入于舅姑条。览者详之。
  大功布衰九月者。(节)夫之世父母叔父母。〇传曰。何以大功也。从服也。(丧服。)
 
马融曰。从夫为之。服降一等也。(陈铨云。凡从服。皆降一等。)
 《丧服大功章疏》王肃云。父为众子期。妻小功。为兄弟之子期。其妻亦小功。以其引而进之也。(贾公彦引之。)〇镛案伯叔父之为从子期。传以为旁尊。故报服。(不自加。)以骨肉之亲。犹必旁尊则报服。况于妇人之自外来者乎。妇服大功。而我服小功。其不与旁尊报服之义。显然相背乎。庶妇为舅期年。(古礼也。)而舅服小功。从妇为我大功。而我乃大功。亲疏轻重。似乎不协。然正尊降服。无所不可。旁尊报服。不得有减。庶妇从妇。岂可较看而比例哉。况叔母从妇。两自外来。本是路人。又非正尊。安得不报服乎。公子之妻。服其皇姑。重于其夫。服之轻重。与属之亲疏。有时乎相反。轻庶妇而重从妇。又何足疑乎。唐礼。从舅从妇。报服大功。此必与古礼相合者也。
 《开元礼大功条》为夫之伯叔父母报。〇徐曰。此报字。即为兄弟之子妇。服大功之明文也。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85H 页
《政和礼大功条》为兄弟之子妇。(家礼同。)〇陈淳曰。兄弟子之妻。绍兴服缌。今律服大功。〇徐曰。昆弟子妇之服。仪礼无正文。家礼始载此条。然据魏徵、颜师古等所奏。则当时实服大功也。(又引开元礼。)
  小功布衰澡麻带绖者。(节)为夫之叔父之长殇。(丧服。)
 马融曰。成人大功长殇。降一等。故服小功。〇郑曰。不见中殇者。明中从下。(镛案中殇。见下缌麻章。郑注赘矣。)
  缌麻三月者。(节)夫之叔父之中殇下殇。(丧服。)
 马融曰。妻为之服也。成人在大功。中下殇。降二等故服缌。〇郑曰。言中殇者。明中从下也。〇陈铨曰。本服与从父昆弟同。〇镛案徐骏五服集證。为夫之从祖父之殇(堂叔父。)无服。此亦所谓夫之所为兄弟服。妻降一等也。徐之列书无服者。赘。
舅姑七(为夫之诸祖父母。〇为从孙妇。)
  缌麻三月者。(节)夫之诸祖父母报。(丧服。)
 
马融曰。妻为夫之诸祖父母服。所服者四。其报者二。曾祖正小功。故妻服缌不报。从祖祖父旁尊故报也。(万斯同云。所服者四。谓曾祖祖父母也。从祖祖父母也。从祖父母也。外祖父母也。所报者二。谓从祖祖父母也。从祖父母也。)〇郑曰。诸祖父母者。夫之所为小功。从祖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曰。曾祖父母。(即马义。)曾祖于曾孙之妇。无服而云报乎。(破或说。)曾祖父母正服小功。妻从服缌。(贾云。若为曾祖小功。其妻降一等。为缌。今既齐衰三月。明曾孙妻无服。)〇杜佑曰。于夫皆有名。于己皆轻远。故不复条目而总言诸祖也。唯曾祖外祖父母不报。〇敖曰。若于夫祖父母之行。唯其从祖祖父母耳。似不必言诸此经所指者夫之从祖祖父母及从祖父母与。〇徐曰。敖氏之言。是郑氏兼外祖父母言。恐未必然。〇镛案马郑杜敖之说皆非也。叔父曰诸父。从子曰诸子。从祖曰诸祖。此经单指从祖一人之配匹而已。不言从祖而言诸祖者。若言从祖。须更加一祖字。方为祖父之昆弟。(东俗云四寸大父。)若云诸祖。虽不加祖字。其人自明也。何为是纷纷哉。本宗外亲。礼无并称。父子祖曾。义不杂举。诸说。其当于理乎。混举不报之亲。而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85L 页
结之曰报。古有是例乎谬矣。
舅姑八(为夫之堂叔父母。〇为堂侄妇。)
 《开元礼》为夫之从祖父母缌报。(夫之父同堂兄弟及其妻。)〇镛案家礼。亦有此条。(唐律缌麻章云。为从父兄弟子之妇。为夫之从夫兄弟子之妇。)经虽无文。可案而行也。(吾东谓之夫家五寸叔父母。)然记曰。夫之所为兄弟服。妻降一等。夫之堂叔父统在其中。不可曰经无文也。妇人于夫党之下列。与夫同服。不降一等。(有母道。)于其中列。无服。(嫂叔也。唯姊妹有服。)于其上列。乃降一等。(有妇道。)记所云妻降一等。正是堂叔父之谓也。(记文有讼。详见嫂叔条。)
 《徐骏五服集證》为夫之族伯叔父母无服。〇镛案此亦所谓夫之所为兄弟服。妻降一等。(吾东谓之夫家之七寸叔父。)
第三集礼集(其一)第十三卷○丧礼四笺(卷十三)
 丧期别(十二)
  
夫妻一(妻为夫斩衰。)
  斩衰三年者。(节)妻为夫。〇传曰。夫至尊也。(丧服。)
 
马融曰。妇人以夫为天。故曰至尊。〇王肃曰。言夫则可知举妻者。殊妾之文也。〇孔伦曰。以父服服之。故曰至尊。〇雷次宗曰。言妻以明其齐。(谓齐体。)所以得称夫也。(别于妾为君。)〇贾曰。妻者。齐也。上从天子。下至庶人。皆同为夫斩也。言至尊者。在家天父。出则天夫。〇镛案下文云。布总箭笄髽衰三年。此妻妾女子之通礼也。吾东之俗。妻为夫都无笄髻。终身不复首饰。而古经唯限以三年。不知三年之后。首饰如旧乎。恐无是理。
  妇人不为主而杖者。姑在为夫杖。(丧服小记。)
 郑曰。姑不厌妇。〇孔曰。舅主适妇丧。则厌适子。使不杖。今有姑主子丧。恐姑为主。则亦厌妇故明之。(夫是移天之重。姑在妇。虽不为主而杖也。)〇镛案不云舅在者。此子之丧。舅为男主。姑为女主。舅非所问也。
 《隋书》王奉孝尚兰陵公主。奉孝卒踰年。父谊上表言。公主少。请除服。御史大夫杨素劾曰。王姬下嫁。犹在移天之义。谊乃薄俗伤教。为父则不慈。轻礼易丧。致妇于无义。〇镛案驸马则斩衰。(见唐书。)公主则期年。可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86H 页
谓坤乾矣。
夫妻二(士之子。父在为妻杖期。)
  疏衰削杖期者(节)妻。〇传曰。为妻何以期也。妻至亲也。(丧服。)
 马融曰。与己共承宗庙。所以至亲也。〇郑曰。适子父在。则为妻不杖。以父为之主也。〇陈铨曰。以其至亲。故服同于母。〇贾曰。为夫斩。故夫为之与父在为母同也。自天子以至庶人。父皆不为庶子妻主丧。故夫皆为妻杖得伸也。〇段成式曰。彼以父服服我。我以母服报之。(出酉阳杂俎。)〇敖曰。下传曰。父在则为妻不杖。然则此为妻杖。谓无父者也。〇镛案此士礼也。士为其妻。父在亦杖。但适子之妻。父为丧主。(上自王公。皆为适妇主其丧。)适子不以杖即位。庶子异宫者。自主其妻。故以杖即位也。(庶子同宫者。似亦不杖。)适子父在为妻不杖者。(谓原不制杖。)大夫之礼也。郑以大夫之礼训此条。则于彼正文。将何以解之。
  为妻。父母在。不杖。不稽颡。母在。不稽颡。(杂记。)
 
郑曰。尊者在。不敢尽礼于私丧。〇贾曰。丧服云。大夫为适妇为丧主。父为己妇之主。故父在不敢杖。若父没母在。不为适妇之主。为妻得杖。不得稽颡。礼论范宣云。(字子申。)有二义。一者生存为在。二者旁侧为在。此云母在。谓在母之侧。为妻不杖。(问丧云。父在不敢杖矣。尊者在故也。案为母削杖而云父在不杖。是在侧之在也。若论语云。君在蹜踖。)范氏之释。其义可通。但小记云。父在。庶子为妻以杖即位。是范义未安也。〇陆佃曰。适子为妻如此。庶子。父虽在。杖也。(据小记。)〇汪琬曰。曾子问。女未庙见而死。婿不杖。杂记。父母在。不杖。其说不同。今律文。不分嫡庶。父母在。皆不杖。〇镛案范宣之说。非也。但不杖有二。大夫适子。父在。原不制杖。因亦无禫。所以入于不杖章也。士之适子。有杖而不杖。(不以杖即位。)中月而有禫。所以入于杖期章也。庶子受吊。虽亲丧。不以杖即位。(见小记。)有杖不杖。非无例也。小记曰。世子之为妻也。与大夫适子同。若士大夫之适子。其礼无别。小记之文。何以解矣。〇又按后儒多误看此记。母在。亦云不杖。岂不误乎。此记。原不必举母。但母在有不稽颡之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86L 页
礼。故上句连言父母。
  父在庶子为妻。以杖即位可也。(丧服小记。)
 郑曰。舅不主妾之丧。子得伸也。〇贾曰。父不主其妻。故子得以杖即位也。杂记云。为妻。父母在。不杖。是庶子同宫者也。舅主适妇。则适子不得杖。舅不主庶妇。故庶子可以杖也。〇又曰。父既不主妾丧。故不主庶妇。所以庶子得杖也。若妻次子。既非冢嗣。故亦同妾子之限也。(或问云。但以杖自足。何须言即位。长子亦得有杖。秪不得即位耳。答曰。庶子为父母厌。下于适子。虽有杖。不得持即位。今姑为妻。亦得杖而不得即位。故明之也。)〇镛案庶子者。众子妾子之通名也。郑以上文有妾子之礼。(为其母不禫。)故蒙之为妾子。其义非也。(贾亦似从而实违之。)然庶子同宫者。似与适子同也。〇又按上文云。不以杖即位者。明有杖而不用也。(庶子为父母。不得无杖。)若然为妻不杖。明亦有杖而不用。但大夫适子之为妻不杖。别入于不杖章中。其原不制杖。可知也。
  为父母妻。长子禫。(节)宗子母在。为妻禫。(丧服小记。)
 
二条并见原编。(下亥四亥六。)〇横渠曰。宗子母在。为妻禫。则庶子母在不为妻禫。以其不承重。不敢致厚于妻子也。宗子为妻禫。以承其重。所以敬宗也。〇徐曰。为妻禫欲达子之志而然也。父在为母期。不足以尽其情。故展之至于十五月。然必父于我母。亦有祥禫之制。其子始得依父祥禫之节而行其服。否则父已释服于期岁。而子敢延至于十五月乎。乃知古人之体恤子心而不欲辄夺其服。如此其委曲而周至也。不然。妻服杖期。亦云足矣。何至更加以祥禫。竟与母服无异哉。〇镛案若如横渠之说。凡庶子为妻。都不禫。何必母在而后不禫哉。此经之义。当从贺玚。(下亥六。)
 《丧大记》期终丧。不饮酒不食肉。父在。为母为妻。(节)期居庐。终丧不御于内者。父在。为母为妻。(孔云。御于内。是御妇人也。)
 《后汉书荀爽传》爽以为时人多不行妻服。为正。以经典。俗颇有改。〇《风俗通义》汝南薛恭祖。丧其妻不哭。谨按(应劭自为说。)为适妻杖。重于宗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87H 页
也。太尉山阳王龚。与诸子并杖。太傅汝南陈蕃、袁隗。皆制衰绖。列在服位。〇晋书。刘寔丧妻。为庐杖之制。终丧不御内。轻薄者笑之。寔不以介意。(同时仆射虑钦妻亡。制庐杖。终丧居外。)〇唐书杜悰传。悰尚岐阳公主。(节)李珏曰。比驸马都尉。皆为公主服斩衰三年。帝矍然始诏。杖而期。著于令。(陆友仁研北杂志云。宋理宗女下嫁杨镇。未几而薨。镇行三年丧。自称草土。)〇顾炎武曰。为妻十五月而后终丧。晋孙楚除妇服诗。但以一周而毕。失之矣。〇镛案历代服纪(一作期)之衰乱无法若此。
夫妻三(大夫之子。父在为妻不杖期。)
  不杖麻屦者。(节)大夫之适子为妻。〇传曰。何以期也。父之所不降。子亦不敢降也。何以不杖也。父在则为妻不杖。(丧服。)
 马融曰。大夫重嫡。不降大功。子从父。不敢降其妻。故服周。〇郑曰。大夫不以尊降适妇者。重适也。凡不降者。谓如其亲服。〇贾曰。大夫众子为妻皆大功。故云父之所不降。子亦不敢降也。(大夫为适妇大功。与士同。)父为嫡(一作适)子之妇。为丧主。故适子不敢伸杖。〇敖曰。父在则为妻不杖。凡父在则其服皆然。不必适庶也。此乃特见者。大夫庶子。为妻则异。惟其适子为妻如邦人。故特举以明之。〇又曰。父之所不降。谓大夫为适妇。亦大功。(大夫于庶妇无服。其子亦降而大功也。)〇镛案敖说非也。若如敖说。士大夫之适子。其服同矣。小记谓世子之为妻也。与大夫之适子同。抑何故也。胡不谓之如邦人乎。大夫适子之自有其礼。可知也。传云。父在则为妻不杖。盖云有杖而不杖。无杖而不杖。均之为不杖。故书之为通例耳。若使士子。亦原不制杖。上章经文何惜乎父卒二字。而漫然以一妻字系之乎。주-D002
 《小记》曰。世子不降妻之父母。其为妻也与大夫之适子同。〇郑曰。世子。天子诸侯之适子也。为妻亦齐衰不杖者。君为之主。子不得伸也。(孔云。所以不杖者。父为主。其子不得伸也。丧服独言大夫适子者。若据士子为妻。士既职卑。本无降理。)〇陈浩曰。大夫适子死。服齐衰不杖。今世子为妻服。与大夫服适子之服同。(黄乾行云。若陈注则是以父子之服。而为夫妻比例也。可乎。)〇镛案大夫适子之不杖期。非不得伸也。大夫庶子为妻大功。则适子之不杖期。其伸者也。郑以为不得伸。此仍是议士礼之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87L 页
法。非所以议大夫礼也。〇又按孔疏云。士既职卑。本无降理。此谓士之适子。父虽在。犹为杖期也。览者详之。〇又按陈说谓大夫为适子。服不杖期。不知此法。见于何经。为长子斩。自天子达于士。其礼皆同。故周景王丧太子。称三年之丧。况于大夫乎。不读丧服。径(一作经)注小记。岂能无误。
 《家礼附注》杨复曰。按不杖期注。当添父母在则为妻不杖。(明律亦云。父母在不杖。)〇黄勉斋续通解杖期条。补曰父殁大夫之适子为妻。(引不杖期疏曰。父没适子亦为妻杖。)〇沙溪曰。据丧服疏。父主丧则夫不杖。父不主丧则夫(一作不)杖。不惟大夫为然。士庶人亦同。〇又曰。为妻不杖。父母在。不杖。不稽颡。(陈浩云。此谓适子妻死。而父母俱存。故其礼如此。然大夫主适妇之丧。故其夫不杖。若父没母存。母不主丧。子可以杖。但不稽颡耳。此并言之。读者不以辞害意可也。)家礼附注父母在不杖期之说。疑出于此。然父没母在。似当杖。(出备要。)〇镛案后世制礼者。但执家礼注、续通解二种。以之著法。不肯溯考古经。故母在不杖。遂为金石之典。不亦误乎。〇又按春秋。世卿大夫适子。父没则大夫也。岂复为适子礼乎。勉斋所补。亦恐未安。
夫妻四(大夫庶子。为妻大功。)
  大功布衰九月者。(节)公之庶昆弟、大夫之庶子为母妻。〇传曰。何以大功也。先君馀尊之所厌。不得过大功也。大夫之庶子。则从乎大夫而降也。父之所不降。子亦不敢降也。(丧服。)
 马融曰。言庶者。谓诸侯异母兄弟也。庶子。大夫妾子也。〇郑曰。公之庶昆弟。则父卒也。大夫之庶子。则父在也。其或为母。谓妾子也。又曰。从而降则于父卒。如国人也。〇陈铨曰。云子从大夫而降。谓父在者。〇贾曰。若云公子是父在。今言弟。故知父卒也。又公子父在。为母妻在。五服之外。今服大功。故知父卒也。大夫卒。子为母妻得伸。今但大功。故知父在也。〇镛案为妻之服。凡有五等。士之庶子异宫者。父在。以杖即位。(据小记。)士之适子。父在。有杖而不杖。(据杂记。)大夫之适子及君之世子。父在。不杖期无禫。(据丧服。)大夫之庶子。父在。大功。(据此条。)公子。父在。縓冠。总之为五也。若父既卒。上自天子诸侯。下至士庶人。皆得杖期。故周景王有后之丧。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88H 页
叔向谓之三年之丧。馀可知也。
  公子为其妻。縓冠葛绖带麻衣縓缘。既葬除之。(丧服记。)
 郑曰。为妻縓冠葛绖带。妻轻。(贾云。对母用练冠。)
夫妻五(为妻未庙见者。不杖期。)
 曾子问曰。女未庙见而死。则如之何。孔子曰。不迁于祖。不祔于皇考。婿不杖。不菲不次。归葬于女氏之党。示未成妇也。〇郑曰。迁祖庙也。婿虽不备丧礼。犹为之服齐衰。(孔云。其女之父母。则为之降服大功。以其婿为之齐衰期。非无主也。)〇镛案三月庙见者。已孤者之妻也。已见舅姑者。虽不庙见。亦成妇也。(吾东之俗。婚礼成于女氏。故先拜其舅。然不归夫家者。未成妇也。凡未成妇者。不杖期。)
嫂叔一(古经嫂叔无服。)
  夫之昆弟。何以无服也。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属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亦可谓之母乎。故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丧服大功章传。)
 
郑曰。谓弟之妻为妇者。卑远之。故谓之妇。(孔云。本无妇名。假与子妻同远之也。)嫂犹叟也。老人称也。(孔云。左传云。赵叟在后。)是为序男女之别尔。若己以母妇之服。服兄弟之妻。兄弟之妻。以舅子之服。服己则是乱昭穆之序也。(孔云。圣人深塞乱源。使兄弟之妻。本无母妇之名。不相为服也。)大传曰。同姓从宗。异姓主名。〇孔曰。若著服则相亲。近于淫乱。故无服也。母之与妇。本是路人。今来嫁于父子之行。则生母妇之名。既名母妇。即有服。有服则相尊敬。远于淫乱者也。(名弟妻为妇。与子妻同号者。推而远之。下同子妻也。)〇伊川曰。礼记曰。推而远之。此说不是。叔与嫂。何嫌之有。古之所以无服者。只为无属。(节)兄弟则己之属也。难以妻道属其嫂。此所以无服之义理。推不行也。〇朱子曰。传意本谓(一作为)弟妻。不得为妇。兄妻不得为母。故反言以诘之曰。若谓弟妻为妇。则是兄妻亦可谓之母矣而可乎。言其不可尔。〇敖曰。当时有谓弟妻为妇者。故引以正之。以言其不可也。传意盖谓妇人来者。惟在母妇之行者则可。若尊不列于母。卑不列于妇。则不为之服也。尔雅曰。弟之妻为妇。(尔雅云。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谓妇。)〇吴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88L 页
澄曰。从父之妻。名以母之党而服。从子之妻。名以妇之党而服。兄弟之妻。不可名以妻之党。其无服者。推而远之也。〇镛案服术有六。三曰名。六曰从服。(大传文。)又凡制服之法曰同姓从宗。异姓主名。(大传文。)故从母小功。以名加也。叔母期年。以名服也。(并传文。)叔为其嫂。难以名服。(妻之列。)嫂为其叔。何以从服。(彼先不服。我无以从夫服。)二者既然。则其馀四术。(亲亲尊尊类。)尤无所当。此圣人所以反复参究。求其所以可服之理。而终未有得。遂为之无服者也。末学浅见。敢以斯须之见。轻改先王之典章哉。
 《大传》曰。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属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亦可谓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〇郑曰。言母妇无昭穆。于此统于夫尔。母焉则尊之。妇焉则卑之。尊之卑之。明非己伦以厚别也。(谓之妇与嫂者。以其在己之列。以名远之尔。复谓嫂为母。则令昭穆不明。昆弟之妻。夫之昆弟。不相为服。不成其亲也。男女无亲。则远于相见。)
  嫂叔之无服也。盖推而远之也。(檀弓。)
 
郑曰。或引或进。重亲远别。〇孔曰。昆弟相为服期。其妻应降一等。服大功。今乃使之无服。是推使疏而斥远之也。〇顾炎武曰。兄弟之妻。以其分亲而年相亚。故圣人嫌之。嫌之故远之而大为之防。不独以其名也。存其恩于娣姒。而断其义而(一作于)兄弟。圣人之所以处此者。精矣。
 曾子曰。小功不为位也者。是委巷之礼也。子思之哭嫂也为位。妇人倡踊(见檀弓。)〇郑曰。善之也礼。嫂叔无服。有服者娣姒。妇小功倡先也。(孔云。子思之妇。有小功之服。故先踊。子思乃随之而哭。)〇马晞孟曰。无服者。所以远男女近似之嫌。为位者。所以笃兄弟内丧之亲。〇镛案浅学。或执此文。谓嫂叔本服小功。非也。此云小功者。主娣姒而言。
 《礼记》曰。无服而为位者。唯嫂叔及妇人。降而无服者麻。(奔丧篇。)〇郑曰。虽无服。犹吊服加麻袒免。为位哭也。(孔云。麻谓之绖也。)正言嫂叔。尊嫂也。兄公于弟之妻。则不能也。(孔云。弟妇于夫兄。亦不能也。尔雅云。妇人谓夫之兄。为兄公。)逸奔丧礼曰。无服袒免为位者。惟嫂与叔。(节)〇镛案麻一字别为一句。谓为位者。有此两条。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89H 页
皆当加麻也。麻者。首绖要绖。以澡麻为之。(与朋友麻同。)古者。嫂叔虽无服。俨有袒免加麻之法。则敛殡启引葬虞之节。其服。与有服者同。(加麻者缌衰。)后儒虑以吉服。独立于衰麻之中者。亦误矣。(郑云。兄公不能亦谬。已见奔丧条。)
 《通典》吴徐整问射慈曰。子思哭嫂为位。在何面。加麻袒免为位。不审服此有日数乎。慈答曰。凡丧位。皆西面。服加麻者。谓大敛及殡之时。已毕而释之。〇镛案及葬。亦宜袒免。(详见袒免条。)
嫂叔二(魏晋有制服之议。)
 《通典》蜀谯周曰。妇人于夫之昆弟。本有大功之伦。于夫之从父昆弟。有小功之伦。以远之而不服。(详见娣姒条。)〇魏太尉蒋济万机论。以礼记嫂叔无服。误据小功章娣姒妇此三字。嫂服之文也。古者有省文互体言。弟及兄并嫂矣。娣姒者。兄弟之妻相名也。(盖云。夫之昆弟。昆弟之妻。相与皆小功。)〇尚书何晏、太常夏侯泰。初难曰。凡男女之相服也。非有骨肉之亲。则有尊卑之敬。今嫂叔同班并列。非所谓尊卑也。他族之女。非所谓骨肉也。是以古人谓之无名。岂谓其无嫂叔之字也。以其名名之。故服之可也。苟无斯义。其服焉依。夫嫂叔。有男女之别。故绝其亲授。禁其通问。家人之中。男女宜别。未有若嫂叔之至者也。彼无尊卑之至敬。故交接不可不疏。彼无骨肉之不殊。故交疏而无服。情亦微矣。〇蒋答曰。子思哭嫂有位。盖谓知礼者。小功当有位也。然则嫂叔服文。统见于经。〇曹羲曰。伯叔母无骨肉之亲。亦服周。何独不可服嫂乎。嫂叔共在一门之内。同统先人之祀。而无服纪之制。岂不诡哉。且妨嫌之道。推而远之。孰与制服。引而重之。〇晋傅玄曰。本之天属。嫂非姊。叔非弟也。校之人纪。嫂非母。叔非子也。稽之五服。体无正统。正其名分。不知所附。〇袁准正论云。长嫂少弟。有生长之恩。而云无服者。近非古也。殆燔诗书之所失也。太常成粲曰。嫂应有服。作传者横曰无服。蒋济引娣姒妇。證非其义。论云丧服云。夫为兄弟服。妻降一等。则专服夫之兄弟。固已明矣。尊卑相侔。服无不报。由此论之。嫂叔大功。可得而从。〇宋庾蔚之曰。蒋济、成粲。排弃圣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89L 页
贤经传。而苟虚树己说。可谓诬于礼矣。〇镛案袁准读兄弟如昆弟。何以言礼。古经凡云兄弟者。不拘祖孙昭穆。唯同族有服者是称耳。〇又按丧服传。至大功章。始论嫂叔之义。丧服记。又有夫之兄弟妻降一等之文。故论者多云。苟其有服。宜在大功。
嫂叔三(唐初定小功之功。)
 《旧唐书礼仪志》贞观十四年。太宗因修礼官奏事之次。言及丧服。太宗曰。同爨尚有缌麻之恩。而嫂叔无服。未为得宜。集学者详议。馀有亲重而服轻者。亦附奏闻。〇侍中魏徵、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议曰。臣闻礼。所以决嫌疑。定犹豫。别同异。明是非者也。非从天降。非从地出。人情而已矣。夫亲族有九。服术有六。随恩以薄厚。称情以立文。记曰。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嫂叔之不服。盖推而远之也。礼继父同居则为之期。未尝同居则不为服。从母之夫。舅之妻。二夫人。相为服。或曰同爨缌。然则继父之徒。并非骨肉。服重。由乎同爨。恩轻。在乎异居。故知制服虽系于名。亦缘恩之厚薄者也。或有长年之嫂。遇孩童之叔。劬劳鞠养。情若所生。分饥共寒。契阔偕老。譬同居之继父。方他人之同爨。情义之深浅。宁可同日而言哉。在其生也。爱之同于骨肉。及其死也。则曰推而远之。求之本源。深所未谕。若推而远之为是。则不可生而共居。生而共居之为是。则不可死同行路。重其生而轻其死。厚其始而薄其终。称情立文。其义安在。且事嫂见称。载籍非一。郑仲虞则恩礼甚笃。颜弘都则竭诚致感。马援则见之必冠。孔伋则哭之为位。此并躬践教义。仁深孝友。察其所尚之旨。岂非先觉者欤。但于其时。上无哲王。礼非下之所议。遂使深情郁乎千载。至理藏于万古。其来久矣。岂不惜哉。今属钦明在辰。圣人有作。爰命秩宗。更详改正。臣等奉遵明旨。触类旁求。详参厥中。申明圣旨。谨按嫂叔旧无服。今请服小功五月报。其弟妻及夫兄。亦小功五月。制可之。〇颜师古议曰。昆弟之妻。绝于五服。当其丧没。阖门缟素。已独晏然。玄黄莫改。静言至理。殊非弘通。无益关防。实开偷薄。相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90H 页
为制服。孰谓非宜。子思哭嫂事著礼文。哭既施位。明其惨怛。苟避凶服。岂曰称情。愚谓昆弟之妻。服当五月。夫之昆弟。咸亦如之。则亲疏中节。名数有伦。帷薄之制更严。内外之序增睦。
 《礼仪志》玄宗开元五年。卢履冰请减母服。并嫂叔服。不依旧礼。亦令议定。〇田再思曰。同爨服缌。礼经明义。嫂叔远别。同诸路人。引而进之。触类而长。犹子咸衣苴枲。季父不服缌麻。推远之情有馀。睦亲之义未足。此并太宗之制也。行之百年矣。辄为刊复。实用有疑。〇元行冲曰。嫂叔不服。避嫌疑也。若引同爨之缌。以忘推远之迹。既乖前圣。亦谓难从。〇至七年八月下敕。诸服纪。一依丧服文。及萧嵩等。修开元礼。仍定为小功五月。
嫂叔四(后唐升大功之服。)
 《五代会要》后唐清泰三年二月。兵部侍郎马缟。上疏言古礼。嫂叔无服。魏徵等请服小功。今所司给假差错。为大功九月。〇赵咸乂议曰。太宗制小功之服。传于今式。加以大功。今马缟奏论以为差谬。未为允当。叔为犹子之妻服大功。今嫂氏。犹子之母。安可却服小功。称情制宜。何止大功九月。请依式令。永作彝伦。〇左仆射刘煦等曰。议事须案旧章。今若鄙宣父之全经。紊周公之往制。隳太宗之故事。废开元之礼文。而欲取差误之近规。恐难经久。请依开元礼。(谓小功。)从之。
 《宋史礼志》仁宗天圣五年。学士孙奭言。伏见礼院及刑法司执守服制。词旨俚浅。如外祖卑于舅姨。大功加于嫂叔。颠倒谬妄。难可遽言。请下礼院。详定从之。〇镛案后唐大功之制。刘煦虽请刊定流俗所行。仍是大功。故孙奭之言如是也。
嫂叔五(宋礼永定小功之制。)
 《政和礼》为兄弟之妻小功。为夫之昆弟小功。(家礼同。)〇伊川曰。嫂叔今之有服。亦是。岂有同居之亲而无服者。(又云。嫂叔无服。先王之权。后圣有作。虽不制服。可矣。)〇朱子曰。嫂叔无类。不当制服。他服皆以类从。(又云。看推而远之。便是合有服。但安排不得。故推而远之。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90L 页
若有鞠养恩义。心自住不得。如何无服。真卿曰。当如同㸑缌。今法从小功。)〇又曰。嫂叔无服。不是小节目。后来多失之。(又云。嫂叔先儒固谓制服亦可。则徵议未为失也。)〇范祖禹曰。嫂叔无服。嫂无属于妻道者也。加之而无义。不若不加之为愈也。〇吴澄云。有嫂之丧者。其父母为之服大功小功。其子为之服齐衰。岂有己身立乎父母妻子之间。而独同于无丧之人哉。虽曰无服。亦如弟子为师若丧父而无服。又如父在为母。犹终心丧。当吊服加麻。不饮酒。不食肉。不处内。俟其父母之服既除。然后吉服也。程子以为无属是矣。而又谓同居。岂可无服。则亦未免于循俗也。〇王廷相曰。嫂叔小功。吴氏复非之。此解经之蔽也。古经阅世。岂无舛遗者乎。胶柱以持论。未有不疏于义者矣。〇镛案吴幼清欲使嫂叔无服。以复古道。而又恐人之议其后也。乃过为心丧之说以谢之。不亦悖乎。与其心丧也。宁小功。隆嫂叔之恩。何若是之甚也。圣人制服之时。皆有精思密察之功。非浅见所敢毁也。盖新妇始来。恩义未接。亲属未结。所以于上列。从夫而降等也。其来既久。孳育胥蕃。抚爱交深。所以于下列。自处以母道也。(从夫而不降。)于其中列。虽仅与见面。其礼务从严肃夐绝。生不亲授。死不冯尸。非妇也。故不得相爱。非母也。故不得胥慈。与上列下列。情形顿别。其所无服。乃自然之天。非人力之所安排也。王氏之说。不亦妄乎。〇又按国典一遵家礼。故嫂叔小功。
嫂叔六(后儒还起大功之议。)
 《黄勉斋通解续》为夫之兄弟大功。〇徐曰。右黄氏采补。〇镛案此谬据丧服记也。今疏理以(一作如)左。
 《丧服记》夫之所为兄弟服。妻降一等。〇贾曰。夫之诸祖父母。见于缌章。夫之世叔。见于大功章。夫之昆弟之子不降。嫂叔。又无服。今言从夫降一等。当是夫之从母之类乎。(朱子答。嫂叔之服云。若如来谕。则此服有二吊服加麻。一也。兄弟妻降一等。二也。又所谓兄弟同居者。乃为小功以下。却不知此降一等者之服。又是何兄弟也。凡此于礼文。皆有未明。)〇应撝谦曰。叔嫂见檀弓。夫之昆弟无服见本篇。而此记乃有妻降一等之说。则是叔嫂有服矣。可疑。(陈注以为外兄弟。外兄弟。如夫为姑之子缌。妻则无服或然。)〇万斯同曰。嫂叔无服。乃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91H 页
丧服记。有夫之所为昆弟服。(直改为昆弟。)直降一等之语则何也。郑于此条无注。不能解也。贾氏以从母当之。不得已而强为之解也。丧服经。虽不言嫂叔之有服。亦未尝言嫂叔之无服。惟子夏作传问曰。无服。又自以母道妇道解之。此子夏之意也。凡从服。例降一等。夫于姑姊妹大功。则妻为之小功。夫于兄弟期。则妻为之大功。此一定之礼也。独怪蒋济诸公。不能援此言。以明嫂叔之有服。使其执此以立说。则一言可以折诸人之角。纵有善辨者。不能别为之说。〇徐曰。郑于此条不能解。而贾氏不得已以夫之从母当之。其说总与礼不合。盖戴记实多汉儒之语。而仪礼自是周代之书。此必作记之人。见先王之制。五服。不列嫂叔故从而补之于记。犹之唐以前未有嫂叔之服。而贞观时。始补之尔。岂可因檀弓诸说。而反以仪礼。为不足信乎。然则何以大功也。凡妻之从夫。例降一等。此不得而独异也。后世如五代与宋初。固尝增嫂叔为大功矣。〇镛案古经文例。凡同族之有服者。谓之兄弟。稽之于国风二雅。考之于春秋三传。證之以三礼诸篇。其例皆然。天子于(一作与)诸侯。同姓曰伯父。异姓曰伯舅。岂必与天子之父母。本为同胞者哉。檀弓曰。非兄弟。虽邻不往。又曰。小功不税。是远兄弟终无服也。若如万徐之说。则凡诸父诸子之丧。皆虽邻不往。诸祖주-D003孙之丧。皆虽近不税也。岂足以解经哉。读古经。须先明文例字例。不明乎此。则虽口诵三礼如诵己言。犹不足以言礼也。郑公于此。若法府老吏。练达章程。其于此记之文。声入心通。无复可疑。故不复论释。今乃曰不能解。故无注。不亦诬乎。至于贾氏之说。陋妄甚矣。妻为夫党之服。虽有一二经文。堂叔既无所著。又其缌功之列。降而无服者尚多。(族曾祖一支。)同姓姊妹之服。亦统兄弟之中。记文所括。何患无人。必以从母当之哉。嫂叔无服。人道之贲文也。三记一传。悉与经合。浑然天成。无小舋罅。乃以蒙昧之见。轻立拗曲之义。非毁圣经。破裂贤传。一归之于汉儒之伪造。何其妄也。然且勃然唾手。赌其折角。攫腐鼠而吓凤凰。使人代惭也。
嫂叔七(有恩者。加至期年。)
 《礼考》韩愈三岁而孤。兄会继卒。嫂郑鞠之。郑丧。愈为服期。(祭郑夫人文云。昔在韶州之行。受命于元。兄曰。尔幼养于嫂。丧服必以期。今其敢忘。天实临之。)〇横渠曰。退之为嫂加服。大抵族属之丧。不可有加。若为嫂养。便以有恩而加服。则是待兄之恩至薄。大抵无母。不养于嫂。更无处可养。若为族属之亲。有恩而加等(一作尊)。则待己无恩者。可不服乎哉。(昔有士人少养于嫂。生事之如母。死自处以齐衰。或告之曰。非先王之礼。闻而遂除之。惟持心丧。遂不复应举。人以为得体。)〇镛案此是一人之特例。不当在服术论也。文门爱为伯父三年。毕构之妹。为其兄三年。皆此类也。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91L 页
嫂叔八(从嫂从叔相为服。〇再从嫂叔无服。)
 《礼考》为从兄弟之妻缌。为夫之从父兄弟缌。(谓朱子家礼。)〇徐曰。孝慈录会典今律文并同。〇镛案健庵礼考。此二条标之曰。朱子家礼。今考家礼。并无此文。(杨氏附注亦无之。)或者。坊本有脱误乎。未可详也。〇又按吾东之经国大典。有此二条。此据会典而为之者也。沙溪备要。주-D001有此二条。
 
《徐健庵五服今律图》再从兄弟妻缌麻。(嫂为叔之服。不见图中。)族兄弟妻无服。〇镛案嫂叔小功。则从嫂从叔。当缌麻。再从当无服。今云缌麻可乎。徐氏今律图。兄弟妻小功。堂兄弟妻缌麻。无所递增。而从与再从。使之同服。不知其可也。其下妻为夫族图。却无此说。(我大典及沙溪备要。再从嫂叔皆无服。)
娣姒一(兄妻弟妻。相为服。)
  小功布衰五月。(节)娣姒妇报。〇传曰。娣姒妇者。弟长也。何以小功也。以为相与居室中。则生小功之亲焉。(丧服。)
 马融曰。娣姒妇者。兄弟妇相名也。长稚自相为服。不言长者。妇人无所专。以夫为长幼。不自以年齿也。妻虽小。犹随夫为长也。先娣后姒者。明其尊敌也。言妇者。庙见成妇。乃相为服。〇郑曰。长妇。谓稚妇为娣妇。(贾云年小者为娣。)娣妇。谓长妇为姒妇。(贾云。假令弟妻年长。称之曰姒。兄妻年小称之曰娣。声伯之母不聘。穆姜曰。吾不以妾为姒。是据妇年。不据夫年也。)〇敖曰。先娣后姒。则娣长而姒稚明矣。〇万斯同曰。娣在姒上。分明娣长而姒幼。(此下引左传以击郑注。)〇镛案经曰娣姒。传曰。弟长讼
第三集礼集第十三卷○丧礼四笺 第 292H 页
已决矣。又何欢也。诗云。叔兮伯兮。何多日也。将叔为长乎。尔雅释亲。以姒为长。以娣为稚。又何疑乎。
 《左传》声伯之母不聘。(声伯之父叔肸。宣公弟也。)穆姜曰。(宣公之夫人。)吾不以妾为姒。(成十一。)〇杜曰。昆弟之妻。相谓为姒。(孔云。娣姒之名。从身长幼。非夫之年也。尔雅云。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孙炎云。同出。谓俱事一夫也。故贾逵郑玄及此注。皆云兄弟之妻相谓为姒。)〇王肃曰。鲁之穆姜。晋子容之母。皆以稚妇为娣。长妇为姒。万斯同云。子容之母。叔向之嫂也。伯(一作白)石之母。叔向之妻也。伯石之母为姒。则是娣为兄妻。姒为弟娶(一作妻)。 〇徐曰。穆姜叔向之嫂所称。亦闺閤相习。互以长者。推称耳。〇镛案通言之则曰姒。分而言之则曰娣。曰姒如嫂本兄妻之名。而凡在주-D003经曰嫂叔不亲授。曰嫂叔无服。曰嫂叔不抚尸。每单言嫂而不言弟妻。穆姜及子容之母。盖以兄弟之妻为姒。非计其齿而卑言之也。妇人无爵无齿。贵以夫命。坐以夫齿。自视其年。以为弟长。岂有是理。
娣姒二(从兄弟妻相为服。)
  缌麻三月者。(节)为夫之从父昆弟之妻。〇传曰。何以缌也。以为相与同室。则生缌之亲焉。(丧服。)
 马融曰。娣姒以同室相亲。生以缞缌之服。〇郑曰。同室者。不如居室之亲也。(贾云。居者非直舍同又是安坐。)
 《通典》蜀谯周曰。妇人于夫之昆弟。本有大功之伦。从服其妇。有小功之伦。于夫从父昆弟。有小功之伦。从服其妇。有缌麻之伦也。夫以远之而不服。故妇从无服而服之。(父母既没。兄弟异居。又或改娶。则娣姒有初而异室者矣。若不本夫为伦。则亲娣姒与堂娣姒。不应有殊经。殊其服者。是本夫为伦也。)〇镛案以夫之故。与为娣姒。乃其服。不以从夫。故传以为相与同室。则娣姒二人。自生功缌之情也。谯周之说。恐与传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