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x 页
第三集礼集(其一)第四卷○丧礼四笺(卷四)
 丧礼(一作仪)(十二)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81H 页
卒哭一(祝辞、牲牢、报葬)
  {下子八。}三虞卒哭。他用刚日。亦如初。曰哀荐成事。(记文。〇今文他为它。)
 三虞卒哭。谓以三虞。为卒哭。记与大夫以上异也。他。犹别也。谓前虞。皆用柔日。至是别用刚日也。(甲丙戊庚壬为刚。)亦如初。谓所行礼节。亦如初虞也。成。谓虞安祫合之礼。成于此祭也。〇郑曰。刚日。阳也。阳。取其动也。(贾云。将祔取其动义也。)〇镛案。再虞翌日。即行三虞。非礼也。据经。唯卒哭与祔祭。有接日之文。(檀弓文。)而再虞三虞。无接日之文。可见再虞之后间二日。始行三虞也。若葬在上旬中旬者。又不必只间一日与二日也。
 郑曰。士则庚日三虞。壬日卒哭。他谓不及时而葬者。(贾云。他者。谓有故及家贫。不及三月。因三日殡。即葬也。)丧服小记曰。报葬者。报虞。(句。)三月而后卒哭。然则虞卒哭之间。有祭事者。亦用刚日。(贾云。报虞者。疾虞也。虞卒哭。已是刚日。他祭在后。故亦用刚日也。)其祭无名谓之他者。假设言之。(贾云。虞祔祥。皆有名。此则无名。故谓之他也。)文不在卒哭上者。以其非常也。〇敖曰。礼于三虞。既饯之后。而遂卒哭。以其明日祔于祖。〇万斯同曰。敖氏谓三虞。即卒哭。盖于三虞之日。即卒无时之哭。故三虞。亦名为卒哭也。檀弓云。卒哭曰。成事。夫卒哭始谓之成事。则卒哭前之三虞。不可谓之成事矣。(虞乃祭名。其字义实卒哭。乃因事得名。其字义虚就其祭而言。则谓之三虞。就其事而言。则谓之卒哭。无二礼也。若别有卒哭之祭。则卒哭。用刚日可也。三虞何为。亦用刚日乎。)〇镛案。三虞即卒哭。其谓之卒哭者。大夫五虞。诸侯七虞。(天子则九虞。)而末虞之后。所行礼节。则尊卑皆同。如卒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81L 页
哭而祔。卒哭而受服。卒哭而从政。(见王制。)卒哭而归。(丧大记。)卒哭而柱楣剪屏(出间传)之类。皆以末虞为限界。若称三虞。则无以该大夫诸侯。若称五虞。则无以该诸侯与士。故别立一名。谓之卒哭。卒哭者。犹言末虞。盖以一虞为一哭。再虞为再哭。末虞为卒哭也。(注疏云。卒去无时之哭。故曰卒哭。然朝夕正哭尚存则无时之哭虽卒。而不可曰卒哭。)三虞而卒哭者。士礼也。故既夕之言三虞卒哭。此经之言三虞卒哭。皆所以明士礼之不过三也。郑以三虞卒哭。析之为二祭。非也。〇又按他犹别也。谓特异于前二虞。而别用刚日也。郑以三虞卒哭他。(句。)为三祭之名。而以报虞者当之。可乎。郑犹谓之其祭无名。而贾君则直以他。立之为祭名。既云他祭用刚日。又云他祭在卒哭上。(亦疏语。)是虞祔练祥之外。又有他祭之名也。历考九经。有曾言他祭之礼者乎。(郑以它祭。谓在卒哭之前。贾以它祭。谓在卒哭之后。此梦中之又梦也。)〇又按郑君始既训之曰他。谓不及时而葬者。末又训之曰其祭无名。谓之他。即是一个他字之中。含有两意。一是报葬之为他故也。一是接祭之为他名也。三仓以来。有如是诂训乎。
 檀弓曰。卒哭曰成事。是日也。以吉祭易丧祭。明日祔于祖父。其变而之吉祭也。比至于祔。必于是日也接。不忍一日末有所归也。(上文云。葬日虞弗忍一日离也。是日也。以虞易奠。)〇按卒哭有玄酒折俎。所以为吉祭也。变。谓自丧祭而变之也。接。谓祔与卒哭。其日连接也。卒哭之末。饯尸以送神。若过一日。则神无所归。(末无也。)故孝子弗忍也。〇郑曰。卒哭而祭。其辞盖曰哀荐成事。(孔云。卒哭祭辞。士虞礼无文。唯杂记及此。有卒哭成事。故郑又称。盖以疑之。)日有所用接之虞。礼所谓他用刚日也。(孔云。士之三虞用四日。则大夫五虞。当八日。诸侯七虞当十二日。天子九虞当十六日。最后一虞与卒哭。例用刚日。大夫以上卒哭。去虞相校。两月则虞祭既终。不得与卒哭相接。崔氏云。虞后卒哭之前。刚日虽多。不须设祭。恐此解非也。)其祭祝曰。哀荐成事。〇孔曰。不得正礼。谓之变。死而即葬者。三月而后卒哭。卒哭之前。其日尚赊。不可无祭。谓之为变也。(三虞卒哭之间。恒用刚日。而连接其祭虞礼。谓之他。此经谓之变。其义一也。)皆据速葬速虞者而言。其依时葬虞者。去卒哭虽远。其间不复祭也。〇贾曰。言盖疑之者。以前有人解云三虞与卒哭。同为一事。故郑疑卒哭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82H 页
之辞而云盖也。〇吴澄曰。卒哭之末。有饯礼。若用虞祭之例。相隔一日。而始祔。则此一日。神无所依归。(以饯也。)孝子不忍。故祔祭卒哭相连接而不间日也。注疏谓卒哭前。有非常之祭。考之经传。未有明据。〇万斯同曰。三虞有玄酒。较之初虞。有自凶趋吉之渐。故名之为吉祭。非谓三虞之后。别有卒哭之祭也。〇镛案。上文。言是日者一。(是日也。以虞易奠。)此章。言是日者再。而上是日。谓葬日也。此是日。谓卒哭之日也。必于是日接者。谓卒哭之明日。接之以祔也。祔与卒哭之间。本无閒日。则郑所云无名之祭。孔所云变常之祭。亦无隙可插矣。郑、孔于三是日字。不曾分别。每以卒哭之是日。看作初虞之是日。(郑之分章。可见如是看。)七藤八葛。都由此发。今按士虞记。三虞卒哭曰哀荐成事。经文赫赫。昭如日星。而孔乃云。士虞礼无文。何也。假使三虞、卒哭。本为二事。亦当并称为成事。而今云无文。无乃疏乎。卒哭之谓成事。奚止檀弓杂记哉。曾子问曰。卒哭成事。主各反庙。大戴礼曰。(三本篇。)成事。俎弗尝(司马贞云。成事卒哭也。)成事者。本系卒哭之名。而郑乃称盖以疑之。过矣。〇又按郑欲于他祭之祝。亦曰。哀荐成事。非也。郑于虞记之注曰。其祭无名。假设言之。今乃云哀荐成事。安在其无名假设也。据春秋。诸侯渴葬者。若晋悼公鲁定姒之类。皆踰月而葬。齐庄公十三日而葬。(此报葬报虞。)若是者。虞卒哭之间。恰过五月。(杂记。诸侯七月而卒哭。)每刚日有祭。则亡虑七十馀祭。七十馀祭。辄云哀荐成事。有是礼乎。周景王。四月崩而六月葬。(昭二十二年。)则始虞之后。恰有七月。(天子九月而卒哭。)每刚日有祭。则将至九十馀祭。九十馀祭。辄云哀荐成事。有是理乎。谬矣。〇又按孔君谓大夫以上。依时葬虞者。虽遇刚日。不设变常之祭。此又不公之论也。士之渴葬。速虞而待卒哭者。与大夫以上之依时葬虞而待卒哭者。其间均之为三月。三月之间。旷然不祭。则均之不得与葬日相接。(郑孔以下。是日为亦葬之日。)苟必自葬至祔。而祭当连接。则均之宜有它祭之礼。孔独于渴葬者。而设此祭者。不亦偏畸而不公乎。
 杂记。上大夫之虞也少牢。卒哭成事附皆大牢。下大夫之虞也犆牲。卒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82L 页
哭成事附皆少牢。(附。祔同。)〇郑曰。言皆则卒哭成事附。与虞异矣。〇孔曰。先儒以此三虞卒哭。同是一事。此经云。虞用少牢。卒哭用大牢。其牢既别。明卒哭与虞不同。郑引此文。破先儒之义。〇贾曰。郑云卒哭与虞异。是微破前人三虞与卒哭同解者也。〇镛案。卒哭之与虞异。可胜言哉。虞用柔日。卒哭用刚日。虞无玄酒。卒哭有玄酒。虞无折俎。卒哭有折俎。虞无饯尸。卒哭有饯尸。虞用少牢者。卒哭用大牢。虞用特牲者。卒哭用少牢。(士礼杀。故虞卒哭并用特豕。)虞称丧祭。卒哭称吉祭。虞卒哭之截然不同。如是也。然卒哭非有别祭。唯末虞。谓之卒哭。诸侯以七虞。为卒哭。大夫以五虞。为卒哭。以其末虞之后。礼节甚多。须有尊卑之通称。以称末虞。故别立一名。谓之卒哭也。小祥大祥。皆为祥祭。而分而言之。则谓之练祥也。初虞末虞。皆为虞祭。而分而言之。则谓之虞卒也。故有分而言之如此记者。小记云。虞卒哭。其夫若子主之。又云。虞卒哭则免。閒(一作间)传云。既虞卒哭。疏食水饮之类是也。有合而言之。为文例者。小记云。朋友虞祔而已。又云。先葬者。不虞祔。杂记云。朋友虞祔而退。又云。非虞祔。练祥无沐浴(又云。升降散等。虞祔亦然。)之类是也。其合而言之者。卒哭包含在虞中。如云不然。诸所言礼独漏卒哭。为阙典也。〇又按孔贾之说。可见郑玄之前。先儒之论。皆以三虞卒哭。为一事也。今人信郑以古人也。彼先于郑者。不尤可信乎。
 杂记曰。士三月而葬。是月也卒哭。大夫三月而葬。五月而卒哭。诸侯五月而葬。七月而卒哭。士三虞。大夫五。诸侯七。〇郑曰。天子至士。葬即反虞。〇冯善曰。案传注。天子九虞。以九日为节。诸侯七虞。以七日为节。〇顾湄曰。虞与卒哭之期。中间一月。相去尚远。欲合为一。便多挂碍。〇镛案虞祭之必间一日。在经无文。大夫以上中月而祔者。恐当通计日数。而均分虞祭之数。使其疏数相类也。(若如冯说。则天子之卒哭。可以拖至九月。而诸侯犹患不足。大夫尤无以跨月。其义迂矣。)〇又按顾氏之论。谬矣。四虞六虞。而留待末虞者。五虞七虞而留待卒哭者。其挂碍难通。一也。何得以此而谓末虞。非卒哭哉。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83H 页
小记曰。报葬者报虞。三月而后卒哭。〇郑曰。报读为赴疾之赴。谓不及期而葬也。既葬即虞。虞。安神也。卒哭之祭。待哀杀也。〇镛案。卒哭。为丧礼变除之一大节。卒哭则祔祖矣。受服矣。(麻变葛。)饭疏食矣。至亲从政矣。渴葬者。若遂卒哭。诸礼尽促急矣。故必三月而后卒哭。注云。待哀杀。其义未备也。若然。大夫报葬者。当五月而卒哭。诸侯报葬者。当七月而卒哭。此云三月者。据士礼也。
卒哭二(饯尸、说绖带。)
  {下子九。}献毕。未彻乃饯。(以下并记文。)
 郑曰。卒哭之祭。既三献也。饯送行者之酒。诗云。饮饯于祢。旦将祔祖。是以饯之。〇敖曰。饯尸于外。象神将适其祖而送之也。〇镛案。三虞之祭。既三献。祝出户告利成。(下壬十。)已上与始虞礼。无一参差。故记者不复记耳。其必饯尸者。大夫盛祭。必有傧尸之礼。(即少牢下篇。有司彻以下。)盖以天子诸侯之祭。祭之明日。又祭于祊。祊也者。閍也。行之于庙门之外。玆所谓绎祭也。(尔雅云。周曰绎。商曰肜。夏曰复胙。〇左传云。壬午犹绎。)求之室堂。又以求之于庙门。所以于彼于此。而两在之也。(见礼器郊特牲。)士位卑。不得傧尸。而三虞盛祭。加一等故。仿傧尸之文。而为饯尸之礼也。不但以其入庙而饯之也。(饯尸之末。尸出大门之外。非以其将入庙而饯之也。)
 贾曰。三虞与卒哭同在寝。而祔则在庙。〇镛案。祔亦在寝。未尝入庙而行事也。(详见下卯九。)
  {下子十。}尊两甒于庙门外之右。少南水尊。在酒西勺北枋。(枋音柄。)
 甒小罂。(见方言。)尊其总名也。(士冠礼云。侧尊一甒礼器云。君尊瓦甒。)右。西也。少南为将有事于北也。水尊玄酒。所以为吉祭也。北枋为尸在尊北也。〇郑曰。有玄酒。即吉也。此在西尚凶也。(贾云。吉祭尊在房户之间。今饯尸尊在西。不在门东。是尚凶也。)
  {下丑一。}洗在尊东南。水在洗东。篚在西。
 洗见前。(下甲七。)〇郑曰。在门之左。又少南。
  {下丑二。}馔笾豆脯四脡。(古文脡为梃。)有乾肉折俎。(句。)二尹缩。(句。)祭半尹。(句。)在西塾。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83L 页
脯于笾。乾肉于俎。脯与乾肉异也。四脡。四条也。脯直曰脡。(屈曰胊。)乾肉脯之厚大者也。(易曰噬乾肉。)折俎。本用体骨之折取者。(臂臑肫胳等。)今用乾肉。以充折俎。犹冒是名也。尹。正也。二尹。乾肉二个也。脯与乾肉。其割方正。故皆得尹名。(曲礼云。脯曰尹祭。)缩。从也。(南北长。)祭半尹者。乾肉之祭。先食者也。(即所云豆间之祭。)饯礼略故设馔之时。因而祭之也。饯在门外之西。故祭半尹于西塾。(门侧室曰塾。)〇敖曰。二尹云缩。则祭半尹横矣。〇镛案。左传。(宣十六年。)周定王召谓士会曰。享有体荐。(用全牲之体解者。)宴有折俎。(折节以升俎。)公当享。(公位尊。)卿当宴。(卿降等。)王室之礼也。又(襄二十七年。)宋人享赵文子司马置折俎。(用卿宴之礼。)皆所谓折骨之俎也。(左传谓之殽烝。)故特牲礼。荐脯醢。设折俎。(郑云。凡节解者。皆曰折俎。非贵体也。)今用折俎者。饯尸之礼。杀于正祭。故不用体荐。而用折俎也。(又详下卯六。)
 郑曰。乾肉。牲体之脯也。如今凉州鸟翅(乌翅)矣。(案此注亦奇。)
  {下丑三。}尸出。执几从席从。
 执几者先。执席者后也。(亦素几苇席。)〇郑曰。祝入。亦告利成。入前尸。尸乃出。(案上三章。皆陈设之事。至此始行礼。故郑以此节。接之于告利成之下。)
  {下丑四。}尸出门右南面。席设于尊西北东面。几在南。
 南面立。俟设席也。
  {下丑五。}宾出复位。主人出。即位于门东少南。妇人出即位于主人之北。皆西面。哭不止。
 宾复位。如朝夕哭之外位也。(上亢三。)主人少南者。不敢与尸正相对也。〇郑曰。妇人出者。重饯尸。(贾云。妇人有事。自堂及房而止。今出寝门之外。故重饯尸也。)
  {下丑六。}尸即席坐。唯主人不哭。洗废爵。酌献尸。尸拜受。主人拜送。哭复位。
 敖曰。亚献三献之时。主妇宾长。亦不哭。
  {下丑七。}荐脯醢。设俎于荐东。胊在南。尸左执爵。取脯。擩醢祭之。
 郑曰。胊脯及乾肉之屈也。屈者。在南。变于吉。(贾云。曲礼云以脯脩置者。左胊右末。吉时屈者。在左。今尸东面而云。胊在南。是凶礼也。)〇镛案。祭之者。祭之于亡者也。此庙门之祭也。
  {下丑八。}佐食授哜。尸受振祭哜。(句。)反之。祭酒。卒爵。奠于南方。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84H 页
哜。谓乾肉也。反之。反于佐食。佐食反之于俎也。〇郑曰。尸奠爵礼有终。(贾云。上三献。尸皆有酢。今三献。皆不酢而奠之。是礼有终也。)〇敖曰。卒爵而主人不拜。且奠之而不酢。皆略也。
  {下丑九。}主人及兄弟踊。妇人亦如之。
 宾不踊。亦略也。
  {下丑十。}主妇洗足爵。亚献如主人仪。无从。踊如初。
 无从。谓无脯醢乾肉之从也。
  {下寅一。}宾长洗繶爵。三献如亚献。踊如初。
 踊如初。主人及妇人也。
  {下寅二。}佐食取俎。实于篚。尸谡。(古文谡为沐。)从者奉篚。哭从之。祝前。(句。)哭者。皆从。及大门内。踊如初。
 郑曰。男女从尸。男由左。女由右。及。至也。从尸不出大门者。由庙门外。无事尸之礼也。(贾云。事尸之礼在庙。以庙门为限。在寝门外。以大门为限。)〇镛案。祭统曰。尸在庙门外。则疑于臣。君在庙门外。则疑于君。郑注据此。而贾乃不晓矣。(郑又云。荐于外大门。犹庙门。)
  {下寅三。}尸出门。哭者止。宾出。主人送拜稽颡。主妇亦拜宾。
 主人送宾于大门之内。(宾。亦从尸出。)主妇拜女宾于寝门之外。
 郑曰。送宾拜于大门外。拜女宾于闱门之内。(贾云。妇人送迎不出门。)〇镛案。士丧礼。唯君使之宾。送于大门之外。郑说。非矣。妇人亦无入门之验。
  {下寅四。}丈夫说绖带。(今文说为税。)于庙门外。(说音兑。)
 说。变易也。既卒哭。变服。绖带则变麻而受葛。冠衰则变粗而受细。(即受服。)但小功以上。皆受葛。至于冠衰。则缌小功无变也。(见丧服经传。)此云。说绖带。不言冠衰者。先变绖带。至夕荐之时。(下寅九。)当服冠衰。遂以为祔祭之服也。〇敖曰。丧服之始。绖带先加。故将变之时。亦先说之。〇镛案。说与税通。(并音吐外反。)税者。变也。去旧易新。如蜕变也。若作卸脱之意。则大非矣。服问曰。殇无卒哭之税。(又服问曰。大功之葛。以有本为税。)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84L 页
贾曰。丧服。郑注云。大夫以上。虞而受服。士卒哭而受服。〇镛案。大夫三月而葬。若待卒哭。须至五月。其受服之期。不宜独晚。故郑云。虞而受服。若然。天子诸侯。亦当三月而受服。又不宜七月五月而受之也。檀弓云。弁绖葛而葬。(郑云。天子诸侯。变服而葬。素弁以葛为环绖。)郑注云。既虞卒哭乃服受服。(谓天子诸侯。)盖以未葬而先受服。则其云绖葛而葬者无义。故郑以为天子诸侯。亦卒哭而受服也。郑公注。此经时忘彼经之注。故所言横决多此类也。鲁昭公比葬三易衰。(襄三十一年)君子讥之。可见三年之丧。未葬之前。本无受服之法也。受服诸文。并见丧服商。(丧服传间传。)
 小记曰。久而不葬者。唯主丧者不除。其馀以麻终月数者。除丧则已。〇郑曰。其馀谓旁亲也。以麻终月数。不葬者。丧不变也。〇孔曰。子为父。妻为夫。臣为君。孙为祖。得为丧主。悉不除也。(以尊主卑。不得同。以卑主尊无缘。以卑之未葬而使尊者长服衰绖也。)麻终月数者。主人既未葬。故诸亲不得变葛。仍犹服麻。各至服限。竟而除。不待主人葬除也。(然此皆藏之。至葬则反服之也。虽缌亦藏服。以其未经葬故也。)陈浩曰。主丧者。谓子于父。孤孙于祖。〇镛案。此。当与檀弓文参看。(下未三。)
  {下寅五。}入彻。主人不与。
 入中门而彻正祭之馔也。主人不与。哀甚也。〇郑曰。入彻者。兄弟大功以下。(案曾子问曰。士则朋友奠。不足则取于大功以下。)
  {下寅六。}妇人说首绖。不说带。(说音兑。)
 既入而说之者。中门之外。妇人未可以变服也。〇敖曰。间传曰。男子重首。妇人重带。妇人质。故于其所重者。有除无变。其三年者。至小祥而除之。期以下。皆终丧而除之。
 郑曰。不说带齐斩。妇人也。大功小功者。葛带。(句。)时亦不说。至祔。葛带以即位。(贾云。大功已下。夕时未服葛者。以其与主妇同在庙门外。主妇不变。大功已下。亦不变。夕后入室。可以变。故至祔旦。以葛带即位。)〇镛案。妇人不葛带五字。(檀弓文。)直捷简严。郑必曰。大功以下葛带。何据矣。妇人之不葛带。非欲使妇人。偏守苦恶之服也。为其质略少变。令不得缛其文耳。则斩齐之所不缛。而大功已下。反为之缛文乎。郑以葛带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85H 页
美。故施之轻服。则斩衰男子。将奈何。〇又按贾君谓大小功妇人。向夕入室之后。潜自说带。此又何义也。苟先王之制礼也。则虽稠人广坐之中。当受葛而不怍。如其非礼也。岂以暗室而自安乎。
 檀弓曰。妇人不葛带。〇郑曰。卒哭。变绖而已。〇孔曰。大功以下。轻至卒哭。并变为葛。与男子同。〇陈浩曰。卒哭。丈夫葛带。而首绖不变。妇人葛绖。而麻带不变。〇镛案。郑悟其非。(与士虞记注不同。)孔犹坚守甚矣。至如陈可大之说。此本陆农师之义也。卤茶(卤莽)如此。何以言礼。
 少仪曰。妇人。(节)葛绖而麻带。〇郑曰。妇人质少变于丧之带。有除而无变。〇孔曰。妇人既卒哭。其绖以葛。(句。)而带无变。终始是麻也。〇镛案。注疏。皆无错。
  {下寅七。}无尸则不饯。犹几席(古文席为筵。)设如初。拾踊三。
 无尸之祭。祝入启牖。主人哭出复位(下子六。)之后。执事者。执几席出中门外。设如初。(下丑四。)于门右东面。几在南也。拾踊者。主人男女而已。(上饯尸之时。亦宾不踊。)〇案不饯则无酒。不酒则无肴。即两甒一豆一边一俎之设。不宜有也。无拜者。以其殇祭也。饯者。送神也。无尸。亦送神。
  {下寅八。}死三日而殡。三月而葬。遂卒哭。
 明士礼也。大夫以上。皆既葬。中月而卒哭。(见杂记。)
 贾曰。士云三日殡。三月葬。皆通死日死月数。大夫以上。皆殊数。故大夫三月葬。通死月则四月也。〇镛案。士丧礼。三日绞垂。三日成服。是所谓生与来日也。与三日而殡。义不相妨。而贾乃云。大夫之葬。实以四月。何也。王制曰。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盖以情文叶合之期。不为贵贱之级也。
祔祭一(荐、告辞、折俎、嗣尸。)
  {下寅九。}将旦而祔则荐。
 来日质明而祔者。今日之夕。以脯醢及酒。荐于寝室。而告之以期也。〇敖曰。此荐在三虞之夕也。(即卒哭之夕。)将以来日。祔神于庙。则是夕复荐于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85L 页
寝而告之。荐。谓荐脯醢而奠酒也。唯主告神。故其礼略也。
 郑曰。荐谓卒哭之祭。(贾云。卒哭之祭。为祔而设。故云将旦而祔。则为此卒哭之祭也。)〇镛案。卒哭之祭。既毕矣。记文已结辞矣。此乃临祔告神之礼。另一仪节也。而郑乃叠之于卒哭。非矣。君子举事。必以正辰。(下丙二。)则此荐礼。当在日入之时。
  {下寅十。}卒(句。)辞曰。哀子某来日。某隮祔尔(今文隮为齐。)于尔皇祖某甫。尚飨。
 卒。谓荐礼毕也。隮。升也。
 郑曰。卒辞。卒哭之祝辞。(贾云。卒辞谓卒哭迎尸之前祝释孝子辞。)〇贾曰。牲馔不称者。主为告神也。〇镛案。卒谓荐脯醢之等既讫也。荐讫。祝告之以辞曰云云也。士虞礼多此文例。卒朼者。退载卒而朼者退也。(下丁七。)卒主人拜。祝卒而主人拜也。(下戊九。)士丧礼。亦有此例。卒公卿降者。敛卒之谓也。(上亥三。)卒命哭者。读书释算卒之谓也。(见胃二。)卒袒拜宾者。赠币卒之谓也。(见毕二。)仪礼一部若此类。不可胜数。而郑乃执卒辞之卒字。遂谓之卒哭之祝辞。卒哭之祝辞。其可谓之卒辞乎。卒哭曰成事。既著此经。又见檀弓。其文明白。无可置疑。而郑每称盖以疑之。(下子八。)其心常以此辞。为卒哭之祝辞。故疑成事之文。而不肯快许也。岂不疏哉。
  {下卯一。}女子曰。皇祖妣某氏。
 郑曰。女孙祔于祖母。〇贾曰。此女子。谓女未嫁而死。或出而归。或未庙见而死。归葬女氏之家。既葬祔于祖母也。〇镛案。祔也者。不忍其无所归。而合之于其气类也。故人死必祔。于此乎可验矣。
  {下卯二。}妇曰。孙妇于皇祖姑某氏。
 郑曰。不言尔曰孙妇。差疏也。〇镛案。我之妣也。而其辞曰。尔皇祖姑。不可也。故上尔字。亦去之。
  {下卯三。}其他辞一也。
 郑曰。来日某隮祔。尚飨。贾云。女子云。来日某隮祔尔于尔皇祖妣某氏尚飨。孙妇云。来曰(一作日)某隮祔孙妇于皇祖姑某氏尚飨。 〇镛案。飨辞曰。哀子某圭为而哀荐之飨。(下戊四。)本在此节之下。盖初虞以来。诸祭通用之飨辞也。而以其同为告神之小词。故牵连书之尔。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86H 页
{下卯四。}明日。以其班祔。(古文。班或为辨。今文班为胖。)
 卒哭之明日也。班。谓爵秩也。世级也。(陈祥道礼书。)祔者。神附也。用一牲读一辞。告于亡者。兼告亡者之祖父。使其神魂。相与附合也。行事于殡宫。如虞祭。
 郑曰。凡祔已复于寝。如既祫主。反其庙。(贾云。文二年公羊云。大祫者。合祭也。毁庙之主。陈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又曾子问云。天子诸侯。既祫主。各反其庙。)练而后迁庙。(贾云。文二年。谷梁传云。于练焉坏庙。)〇贾曰。今祔于庙。大夫士无木主。以币主其神。天子诸侯。有木主者。以主祔祭讫。主反于寝。如祫祭讫。主反庙也。〇朱子曰。既卒哭祔庙。然后神之。然犹未忍。故主复于寝。而以事生之礼事之。至三年而迁于庙。然后全以神事之也。郑氏。用谷梁练而坏庙之说。杜氏用贾逵服虔说。以三年为断。其得失虽未有考。然谷梁但言坏旧庙。不言迁新主。则安知其非于练。而迁旧主于三年而纳新主耶。据礼。小敛有席。至虞而后。有几筵。自虞至祔。曾不旬日。不应方设而遽彻之。如此其速也。(答陆子寿书。)〇又曰。礼注谷梁传。皆谓练而迁庙。大戴礼。诸侯亦然。(即诸侯迁庙之仪。)盖祔与迁。自是两事。祔者。奉新死之主。以祭于祖庙。并祭其祖。祭已则复于寝。而祖尚未迁。比至于练。乃迁其祖。而纳新主于其庙尔。(论钱君书。〇又答人书曰。大戴礼迁庙篇。君及从。皆玄服。是大祥之后。除丧而迁矣。)〇陈祥道曰。先儒谓既祔主。反其寝。然坊记曰。丧礼每加以远。荀卿曰。丧事动而远。故将葬而既祖。柩不可反。孰谓将祔而既饯。主可反乎。〇王廷相曰。古礼一祔于庙更不复寝。(大戴记。迁庙篇曰。出庙门至于新庙。是自所祔之庙。而至新庙。非自殡宫来明矣。其曰奉衣服者。降堂至碑。唯庙中有碑。则主由祔庙而出。明矣。其曰。孝嗣侯某敢告皇考。则为祢庙始迁之礼。明矣。是则主祔于祖。不复出居殡宫。其昭昭如此。)郑谓祔已复寝。不知何据。若遇练祥禫祭。出主而祀于寝。〇万斯同曰。若祭毕。即反于寝。是一日未尝祔于祖矣。何名为祔乎。〇镛案。祔祭之行于殡宫。其證甚多。(下卯九。)郑说之谬。不待辨也。至于迁庙之礼。明在大祥之后。(大戴记。)玄服。其證也。(朱子已言之。)又自祖庙。迁于新庙。则不应其间。有大沟渠。(下亥十。)亦安所升车以往哉。(下亥十。)其自殡宫而迁明矣。谷梁之义。详在下论。(下甲九。)〇又按贾氏主币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86L 页
之说。非矣。亦在下论。(下卯九。)且如虞而立尸。有几筵者。(檀弓文。)谓虞祭始立尸。既立尸。斯有几筵也。然此几筵。每祭讫即彻。下祭(一作癸)四。 周礼司几筵。凡朝觐飨射祭祀甸役丧纪之事。皆设几筵。(郑以丧事之几筵。为奠时所供。)事已则彻。不恒设也。特牲礼曰。祝筵几于室中。少牢礼曰。祝设几于筵上。昏义曰。主人筵几于庙。(并在陈设时。)虞祭之有几筵。亦止如此。汉晋诸儒。错看檀弓之文。乃云寝室之内。恒设几筵。非古礼也。大戴礼迁庙篇。奉衣服以迁。或者大夫士寝室之中。亦有衣服燕养之具。以至三年。名之为几筵者。唯祭礼有之也。〇又按陈氏及王万二家。欲于祔祭之后。遂彻殡宫。此又非理之极也。据杂记云。大夫次于公馆以终丧。士练而归。是君丧有三年之次也。丧大记曰。大夫士。父母之丧。既练而归。朔日忌日则归哭于宗室。是私丧有既练之奠也。(朔月奠。)后之君子。不知祔祭之在寝。不察私家之无主。(古大夫士无木主。)乃欲于虞祔之后。遂彻殡宫之供奉。不唯议论不立。抑亦古礼不然也。(又详下申九。)
  
{下卯五。}沐浴栉搔剪。
 搔读作爪。(郑氏云。)谓剪爪也。剪读作揃。(或作鬋。)谓敛发也。并见前。(上壬六。)〇贾曰。上虞不栉。今祔栉。是弥自饰也。
  {下卯六。}用专肤。为折俎。取诸脰膉。(古文脰膉为头嗌。)
 郑曰。专。犹厚也。折俎。谓主妇以下俎也。〇贾曰。特牲记云。主妇俎觳折。(郑云。觳后足。)佐食俎觳折。(郑云。折分后右足。)少牢云。主妇俎臑折。(郑云。用左臑。)〇镛案。脰。项也。膉。脰肉也。(下乙七。)肉之不带骨者。谓之肤也。吉祭之设。折俎。皆所以致爵。(以献诸执事众宾。)虞不致爵。故亦无折俎。至于祔祭。则纯用特牲馈食之礼。必有致爵之节。玆所以有折俎也。至于卒哭饯尸之礼。虽有折俎。(下丑二。)此以优尸。(郑氏云。)非所以致爵也。
 郑曰。体尽人多。(谓吉祭。)折骨以为之。(谓折俎。)今以脰膉贬于纯吉。(敖云。取诸脰膉不用体骨也。所以然者。祔未纯吉。犹以左胖为神俎。其右胖之体骨。则不敢以为执事者之俎实也。)〇镛案。祭礼以右胖为贵。故少牢羊豕。(句。)皆升右胖。而侑俎用左肩。阼俎用左臂。主妇俎用左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87H 页
臑可验也。卒哭之用乾肉、折俎。祔祭之用专肤折俎。皆以左骨之已尽升。而右胖之不敢用。则郑说不明。敖说是也。(互详下丑二。)
  {下卯七。}其他。如馈食。
 郑曰。如特牲馈食之事。〇贾曰。虞不致爵。则夫妇无俎矣。上文有俎则祔时夫妇致爵。以祔时变麻服葛。其辞称孝也。〇敖曰。曾子问曰。小祥者。主人练祭而不旅奠酬于宾。宾不举礼也。然则祔祭无奠酬之事与。〇镛案。虽如馈食。犹用左胖矣。(郑云。或云以左胖虞右胖祔。今此如馈食则尸俎肵俎。皆有肩臂。岂复用虞臂乎。其不然明矣。)
  {下卯八。}用嗣尸。
 嗣。续也。虞祔接日。不更宿尸。故曰嗣尸也。〇郑曰。虞祔尚质。未暇筮尸。(贾云。从虞至祔。唯用一尸而已。练祥则筮尸。故丧服小记云。练筮日筮尸。)
 敖曰。嗣尸。主人子行之。次于为虞尸者也。(以次相继而用之。故曰嗣。)虞祔异尸者。若曰吉凶不可相因然。〇镛案。再虞三虞。皆间一两日。(若葬在上旬中旬。则再虞三虞。又未必只间一两日。或间五六日。或间三四日。俱无不可。唯本月内得行卒哭。斯善矣。)故每临祭宿尸。(檀弓所云。宿虞尸。)若祔与卒哭。其日相接。饯尸以来。尸仍清齐。不复宿戒。故谓之嗣尸也。据此嗣尸之文。则再虞三虞之未尝接日。审矣。敖说甚谬。
 檀弓曰。殷。练而祔。周。卒哭而祔。孔子善殷。〇郑曰。期而神之。人情。(陈浩云。善殷者。以不急于死其亲也。)〇吕大临曰。主人未除丧。则主未迁于新庙。以其主。祔藏于祖庙。(有祭。即而祭之。)故谓之祔也。周人卒哭而祔。则练祥禫。皆特祀其主于所祔之庙。至除丧。然后主迁新庙。以时而烝尝禘焉。(案此误读左氏文。)殷人练而祔。则未练以前。犹祭于寝。此孔子所以善殷也。〇镛案。哀形神之离析。欲神道之依附。周人之礼。未尝无据也。而神而鬼之。日月无几。此孔子所以善殷也。殷礼虽不可徵。要之。虞而安之。则必自葬日始。〇又按蓝田之说。本于左传。然左传之解。服虔为正。杜预为非。并详下篇。(下卯十。)
第三集礼集(其一)第四卷○丧礼四笺(卷四)
 丧仪匡(十三)
  
祔祭二(祝辞 辨文。)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87L 页
{下卯九。}曰孝子某孝显相。夙兴夜处。小心畏忌。不惰其身。用尹祭、嘉荐、普淖、普荐、溲酒。(今文溲为醙。)适尔皇祔(一作祖)某甫。以隮祔尔孙某甫。尚飨。
 此祔祭祝祝之辞。称孝者。以告于皇祖也。(丧宜称哀子。)称子者。以告于亡者也。亦两告之义也。小心畏忌。不惰其身者。哀形神之相离。惧依归之无所。未祔之前。未敢遑宁也。祝告也。非子告也。故称孝。又赞美其小心不惰。以愉神也。(与今礼不同。)尹祭。脯也。(曲礼文。)嘉荐。菹也。普淖。醢也。(下戊八。)普荐。羹芼也。(义见下。)溲。酿也。祭。以牲牢粢盛为重。今并不举者。与前祝辞。(下戊八。)参互以相备也。既曰适尔皇祖。又曰。隮祔尔孙者。明两神相合。故一辞以两告之也。〇郑曰。欲其祔合。两告之。(贾云。欲使死者。祔于皇祖。又使皇祖与死者合食。故须两告之。)〇敖曰。两告之而唯以孝子为称者。主于祔者也。两祭之而用一尸。且不别设几席荐馔者。祭礼。或当然也。〇徐乾学曰。前一句。是告死者。后一句。是谓皇祖。言简而意切。礼繁而不渎。此先王之礼。所以为仁至义尽也。〇镛案。合设之两告之。此附祭之大义也。盖以死者之神。合于皇祖之神。洋洋陟降。一气相聚。浑然为一。不可二之。故几筵俎豆之设。如祭一神。而及其释词。又必一词而两告之。此之谓祔祭。此之谓祔祖。不如是。非祔也。一自晋贺循以来。座既双设。(云设祖坐东向。又为亡者。坐于北。)爵亦各献。(云进酌祖座。又酌亡者之座。)析祝辞而两之。面面就告。(见通典。)于是乎祔祭之礼亡矣。孔子曰。卫人之祔也。离之。鲁人之祔也。合之。善夫。(见檀弓)意者。卫人之祔。或如贺循之为。而此经所记。正是鲁人之祔也。(郑以鲁卫之祔。解作祔葬。大非矣。)孔子既善鲁矣。凡今之人。宜此经之恪遵也。祔祭之礼如是。故祖既祧。而不害其隮祔也。祖庙在他邦。而不害其隮祔也。大夫士无木主。而不害其隮祔也。郑氏反寝之说。(下卯四。)吕氏藏庙之论。(下卯八。)又安所纷纭哉。
 郑曰。称孝者。吉祭也。大夫士祭。无云脯者。今云尹祭。记者误矣。(贾云。脯曰尹祭。是天子诸侯礼。)普荐。铏羹也。(贾云。二铏故云普荐。)曾子问曰。天子崩。国君薨。则祝取群庙之主。而藏诸祖庙。礼也。卒哭成事而后。主各反其庙。然则士之皇祖。于卒哭。亦反其庙。无主则反庙之礼。未闻以其币告之乎。(贾云。曾子问云。无迁主将行。以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88H 页
币帛为主。命此大夫士。或用币以依神。)〇镛案。卒哭。亦吉祭。犹称哀子。郑义。非也。称孝。有二义。一为告祖考也。一为祝告之。非哀子自告之也。(今人自称孝子。非也。)〇又按士祭。遍用脯醢。何谓无云脯也。祝词之于牲号。或详或略。(下戊八。)不可以其士礼数篇之偶无尹祭。谓之天子之礼。郑义非矣。〇又按菹曰。嘉荐(下戊八)则普荐者。羹芼也。谓于嘉荐之中。博取之也。(普博也。)郑直以为铏羹。亦疏矣。〇又按曾子问。反庙之礼。于此经此节。全不相涉。(郑意盖谓主已反庙。故得就祖庙而行祔事。)然且师行载币。仍是天子诸侯之礼。与大夫士无涉。兼是军礼与丧礼无涉也。郑氏冯臆执天子师行载币之帛。欲以依士大夫之神。其义无凭。而许慎崔灵恩之徒。皆宗是义。遂致后世。竟有神帛之制。
 《附录》祔祭辨曰。祔者。圣人之微文也。哀形神之离析。念魂气之茕孤。求气类以合之。徼幸其依附。然曰祔也。其恻怛沈痛之情。彻肝彻肺。稽之于礼记诸文。其义皦然。而特以六书之家字。多假借。故后之读礼者。或不免以鼠为璞。此祔祭之义。所以晦盲于千载也。有以合葬之礼。而借之为祔者。若檀弓之云周公盖祔。是也。有以妃匹配食之礼。而借之为祔者。若曾子问之云殇不祔祭。是也。(下子四。)有以四时之祭。从祖侍食。而借之为祔者。若丧服小记之云殇与无从者。后祖祔食。是也。(曾子问所云。阳厌。)有以三年丧毕之后。木主迁庙之礼。而借之为祔者。若开元礼所云既禫祔太庙。是也。(古经谓之迁庙。不云祔庙。)祔祭之于是四者。其礼特别。其文迥殊。乃郑玄误之于前。贾公彦、孔颖达。误之于后。或以木主就祖庙而祭之。(无主者用币。)祭讫。反于寝。(下卯四。)或以木主。遂藏祖庙。丧毕而迁之。(吕大临之等。)或以皇祖。就客堂而受祭。(贺循及司马温公。)七藤八葛。莫适所从。察其源委。盖以殇与无后之祔食。三年丧毕之祔庙。交乱而胥汩之。转辗迷昧。遂成礼家之大讼也。唯其所以纷纭而不得决者。其故有五。一曰宗支不分也。二曰尊卑不分也。三曰嫡妾不分也。四曰男女不分也。五曰公私不分也。苟于是五者之分。瞭然剖析。则祔之奥。毕见矣。其又讼之乎。何谓宗支不分。古者宗法。有继祢之宗。有继祖之宗。有继三世四世五世之宗。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88L 页
不独公族为然。虽庶姓之族。其支庶之出异宫而居者。皆不得家有祖庙。其将就宗子之家。而祭之以专肤。遂以衣币之等。(郑云。以币主其神。)留之宗子之家之庙。而不以归于殡宫乎。方其祭之也。宗子主之乎。抑哀子主之乎。宗子之妻为主妇乎。抑哀子之妻。往而为主妇乎。此皆揆之情理。而两不能成文者也。又况三年之后。因以祔食于宗子之庙中乎。即宗子之家。众神于于。而曩所谓继祖之宗。继祢之宗。亦无由成其宗矣。何况大夫之家。仅祭三世。宗子亲尽而祧其显考之庙。(高祖曰显考。)则支子之祔于是者。亲未尽于其子若孙。而亦将栖栖然客无所之乎。此又揆之情理。而必不能然者也。此犹其聚居者也。孔氏自宋而徙鲁。田氏自陈而徙齐。徙者为宗。则居者无所祔矣。居者为宗。则徙者无所祔矣。故曰支庶之祔其亲。必祭之于寝宫。既寝宫可祭焉。则虽宗子之祔。亦不必祭之于祖庙。既祖庙不必祭。则虽天子诸侯之祔。亦当祭之于殡宫矣。其云祔于庙。而反于寝。郑玄之谬义也。何谓尊卑不分。据礼。诸侯不得祔于天子。士大夫不得祔于诸侯。(小记文。)唯士亦不得祔于大夫。(杂记文。)唯其诸祖父之同爵者。是祔焉。则芮伯彤伯。不敢祔于武王。而祔于周公康叔矣。叔孙戴伯。不敢祔于桓公。而祔于公子彄矣。马正公锄。不得祔于行父而祔于诸祖父之为士者矣。芮伯彤伯之丧。其将舍其国。而载虞主之鲁之卫。以祔于周公康叔之庙乎。叔孙戴伯。又不得继别为宗。而因以祔食于公子彄之庙乎。天下无此礼也。故曰祔也者。祔之以神理。非竟以主而往祔也。祔祭也者。祭之于寝宫。非竟祭之于祖庙也。既有主不往祔。则其无主者。尤然矣。(士大夫。)既无庙不能就。则其有庙者。亦然矣。(支子之家无祖庙。)祔之为礼。非以祔主也。非以配食也。非以序庙也。特谓夫神无所归。而求气类以附之。使相依相合焉已矣。其反寝与否。自无可议矣。何谓嫡妾不分。礼曰。妾母不世祭。(小记文。)春秋传曰。于子祭于孙止。(谷梁传。)则凡妾祖姑之庙已难得也。祖姑之妾祖姑。宁复得其庙乎。然而祔之法。妾附于妾祖姑。无则亦从其昭穆。(杂记文。)苟必祔之以木主。又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89H 页
必祭之于祖庙焉。则若是者奈何。皮之不存。毛将焉传。岂唯妾母然矣。大夫不过三庙。大夫之诸祖父。死已无庙可祔矣。适士不过二庙。适士之叔父季父。死已无庙可祔矣。官师一庙。官师若官师之昆弟。死已无庙可祔矣。故曰祔也者。祔之以神理也。何谓男女不分。男子之丧。三年丧毕。则祧其远祖之庙而新死者。入于祢庙。若是者。反主于寝。而丧毕迁庙可也。周景王未崩。而穆后先崩。鲁孝公未薨。而孟子先卒。若是者三年丧毕。而远庙不祧。其将迁其主于何地乎。又凡妾母之主。不以入庙。则必别为之立宫。若所谓考仲子之宫是也。(隐五年。)丧之既毕。尚不能入于庙者。岂有祔祭之日。以主入庙。而因以祔之之理乎。礼曰。男子附于王父则配。女子附于王母则不配。(杂记文。)如其就庙而祭之也。将何以只祭王母。而不祭王父乎。故曰祔祭在于寝。故曰祔祖不以主也。何谓公私不分。古者天子诸侯。有木主。大夫士无木主。既无木主。亦无所反于寝也。然所谓天子诸侯之祔。又未尝祔之以木主也。何以知其然也。虞主者。丧主也。公羊氏曰。虞主用桑。练主用栗。(何休云。桑主不文。练主刻而谥之。)谷梁氏曰。丧主于虞。吉主于练。(即作主坏庙之文。)其所以藏于祏室。序其昭穆。宗庙享之。子孙保之者。练主是也。(公羊传云。用栗者藏主也。)祔之以桑主。藏之以栗主乎。天下无此妄也。苟必藏之以祔主也。练主既成。庸无再祔之礼乎。此其虞主之作为。将置之寝宫之中。而荐其特祀也。非欲以主而祔祖也。左氏之云祔而作主者。既祔则神有所归。神有所归。则可以作主。于是作为桑主。权以奉之于寝宫之内。而荐其特祀已矣。(特祀。即四时荐礼及练祥等。)何尝云祔之以主。而非主不祔乎。大夫士无木主。尚有祔祭。则祔不以主矣。祔不以主。则天子诸侯之祔。又何必以主为礼哉。祔也者。令神有依附也。(字从示从付。)神道无形。唯以气类相感。三祭五祭。安之合之而后。告之以辞而隮附之。此其首尾情文。皆所以求神理于无形之地。而诏神道于弗睹之中也。又何必移其木主。徙其筵几而后。方可以合于其祖乎。稽之于礼记诸文。参之以春秋正义。其不得祭于祖庙。而遂以藏主也。明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89L 页
矣。先儒之言。虽郑重如彼。其又敢黾勉从之矣。余故曰祔祭不于庙。(互详下卯四。)
祔祭三(作主、卑不附尊、妇祔、妾祔。)
 {下卯十。}春秋经曰。(文二年。)二月作僖公主。(甲午十二月。僖公薨。丙申二月始作主。)〇左传曰。作主非礼也。凡君薨。卒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于主。烝尝禘(句。)于庙。〇服虔曰。特祀于主。谓在寝。禘于庙者。三年丧毕。遭烝尝。则行祭皆庙于(于庙)焉。〇镛案祔所作者。桑主也。(公羊传。)既祔而作主。犹言既虞而埋重。非以桑主。就祖庙而祔之也。特祀谓四时荐礼(上房三。)及练祥之等。独祭亡者之祀也。桑主在寝。(即殡宫。)而特祀行于寝。此所谓特祀于主也。(于桑主。)烝尝及禘。须至三年丧毕。新主入庙之后。始可行之于宗庙。若于三年之内。寝宫之中。不可以行此吉礼。此所谓烝尝禘(句。)于庙也。服氏之注。明核无错。(唯以烝尝为句误。)乃自杜元凯以来。谬义日增。经礼大晦。至谓祔祭之后。遂有宗庙。庙之吉祭。此不可不辨也。又详练祭篇。(下申九。)
 
杜预曰。既葬反虞免丧。故曰卒哭。卒哭。哭止也。以新死者之神。祔之于祖。尸柩已远。孝子思慕。故造木主。立几筵焉。特用丧礼。祭祀于寝。不同之于宗庙言。凡君者。谓诸侯以上。不通于卿大夫。(已上释特祀于主。)冬祭曰烝。秋祭曰尝。新主既特祀于寝。则宗庙四时常祀。自如旧也。三年礼毕。又大禘。乃皆同于吉。(又释例曰。旧说以为诸侯。丧三年之后。乃烝尝。案襄十五年冬十二月。晋侯周卒。十六年春葬。晋悼公改服修官。烝于曲沃。其后晋人徵朝于郑。郑公孙侨云。湨梁之明年。公孙夏见于尝酎。与执燔焉。此皆春秋之明證也。〇其后者。襄二十一年。)〇贾曰。服注云。遭烝尝。乃于庙则三年以前。未得迁庙而禘祭。此贾服之义。不与郑同也。若然。唯祔练之祭在庙。祭讫。主反于寝。大祥与禫祭。其主自然在寝祭之也。〇朱子曰。卒哭即祔。更立木。祔于灵座。朝夕奠就之。三年除之。〇黄宗羲曰。于(一作特)祀于主者。小祥禫祭之类。皆于祖庙。特祭新死者。并皇祖。亦不及也。烝尝禘于庙者。四时吉祭。行于庙中。亦不及新死者。左氏言此者。嫌新主在庙。有碍于吉祭也。三年丧毕。群主合食于庙。而新主迁居祢庙矣。〇镛案。杜预。建太子短丧之议。为时人所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90H 页
訾。不知改悔。乃欲求伸己说。至以既葬免丧之说。睅然笔之于书。又以卒哭。为哭止。悖礼乱经大罪也。晋平公蔑天理而坏人纪。踰月而葬其父。既葬而烝于祖。春秋二百四十年之间。只平公一人。(悼公。恶谥也。意当时晋别有内难。)预欲引此以为典礼。不已悖乎。
  自此以下。经文太略。故取礼记诸文。序次如经文。(平列书之。不降一格云。)
  {下辰一。}士祔于大夫则易牲。(以下丧服小记。)
 易。变也。士祭特牲。(只一豕。)大夫少牢。(羊与豕。)而祔祭止用一牲。合祭祖孙。故从其皇祖之爵。而变用少牢也。〇孔曰。祖为大夫。孙为士。孙死祔祖。则用大夫牲也。然贱不祔贵。(下辰十。)而此云士祔大夫者。谓无士可祔。则不得不祔于大夫。犹妾无妾祖姑。易牲而祔于女君也。(下辰七。)
 郑曰。不敢以卑牲祭尊。〇镛案。中庸曰。父为大夫。子为士。祭以士。(谓祭以特牲。)卑牲未尝不祭尊也。今此易牲者。祔是两祭。嫌若主新死者而祭之。故不用卑牲。使之卑统于尊也。使祔祭之礼。而如今世俗之所行也。则祭祖以少牢。祭孙以特豕已矣。又何为于易牲乎。一牲而合祭之。若是其明。而后之学礼者。无一人阐发斯义。不亦迷乎。
  {下辰二。}士大夫不得祔于诸侯。祔于诸祖父之为士大夫者。其妻祔于诸祖姑。
 士大夫。谓公子公孙。为士大夫者。诸祖父。皇祖之昆弟也。诸祖姑。其妻也。〇孔曰。士易牲。祔于大夫。而大夫不得祔诸侯者。诸侯之贵绝宗也。
 郑曰。既卒哭。各就其先。君为祖者。兄弟之庙而祔之。〇孔曰。若祖无兄弟。亦祔宗族之疏。不为诸侯者也。〇镛案。神道洋洋于彼于此。不必就庙而后。可以祭之。郑欲于卒哭之后。主人主妇。奉其主币。(郑法以币主其神。)徙其筵几。就其诸祖父之家。而祭之祔之。不亦谬乎。今此死人。亦公子公孙。当别子为祖。或继别为宗。赫赫皇皇。俨然大宗之家。宗庙之祖也。丧毕之后。其将祔食于诸祖父之庙。如殇与无后者乎。静究斯义。祔之奥。毕见矣。〇又按孔说是也。假如郑桓公之孙。为大夫者死。既不得祔于桓公。又无诸祖父之为士大夫者。(桓公无他昆弟。虽有之。天子之子。当亦封侯。)中一以上。则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90L 页
周夷王(桓公祖父厉王父。)共王(夷王之祖父。)昭王(共王之祖父。)成王文王皆天子也。诸王之弟。皆亦封建为诸侯。则此死者。(郑桓公之孙。)竟无可祔之祖。孔氏所谓祔于宗族之疏者。容亦有之。
  {下辰三。}诸侯不得祔于天子。天子诸侯大夫。可以祔于士。
 郑曰。人莫敢卑其祖。〇镛案。鲁公伯禽。不得祔于文王。而舜可以祔于蟜牛也。
  {下辰四。}其妻为大夫而卒而后。其夫不为大夫而祔于其妻。则不易牲。妻卒而后夫为大夫而祔于其妻。则以大夫牲。
 其妻云者。新死者之祖姑也。其夫云者。新死者之祖舅也。祖姑生时。祖舅秩高。则从夫爵而为大夫之妻。(为命妇。)祖姑既死。祖舅贬黜。则祖姑之爵。亦当追贬矣。祔于是者。不易卑牲。(新死者。为士妻则宜用特豕。)若祖姑生时。本非高爵。而既死之后。祖舅为大夫。则是亦大夫之妻也。祔于是者。当用少牢。(女子祔于祖母。从孙妇祔于从祖。祖母亦当援此为例。)
 
郑曰。妻为大夫夫为大夫时卒。不易牲以士牲也。此谓始来仕无庙者。无庙者不祔宗子去国。乃以庙从。(孔云。始来无庙者。若其有庙。则死者当祔于祖。不得祔于其妻。今祔于其妻。故知无庙也。)〇孔曰。大夫妻死。其夫或黜退。不复为大夫而死。而祔于此妻。但依夫今所得。用之牲。不得易用昔大夫时牲。若妻死后。夫乃得为大夫而祔祭其妻。则得用大夫牲。妻从夫礼也。(方悫曰。妇人贵贱从夫。)〇陆佃曰。祔于其妻。即是祔于其祖。盖妻未有不祔于祖姑者也。郑谓始来仕无庙。误矣。〇应镛曰。新徙他国而为大夫。亦必有庙。既不立祖庙。岂敢为妻立祖乎。〇徐乾学曰。不祔于祖而祔于妻。自是变礼。郑说未可非。〇镛案以天下之旷远。聚古今之精神。而此章之义。尚无正旨。六儒聚讼。齐楚俱失。读书之难如此矣。嗟乎。天下有以丈夫之魂。而祔于其妻者乎。〇又按此章。本承上文妇祔祖姑而言也。(下节本在上。)
  {下辰五。}妇祔于祖姑。祖姑有三人。则祔于亲者。
 郑曰。谓舅之母死。而又有继母二人也。亲者。谓舅所生。〇镛案。舅或是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91H 页
继母之子。则当云前母二人。郑乃云继母二人。其义偏矣。宜只云舅所生。
  {下辰六。}妾祔于妾祖姑。亡则中一以上而祔。祔必以其昭穆。
 郑曰。中。犹间也。〇孔曰。中一以上者。若夫祖无妾。则又间曾祖而祔高祖之妾也。
 孔曰。下云妾母不世祭。则妾无庙。今祔及高祖者。当为坛祔之。〇镛案。妾祖姑之妾祖姑。理必无庙。而犹尚隮附。则祔祭之义。庶可领悟。而孔必求之于有形质之坛庙。谬矣。大抵为坛之说。本来无据。(本郑说。)曾子问曰。望墓为坛。是乃墓祭之礼。不可行之于庙中。祭法。坛墠之下。每云有祷焉。为坛祭之无祷。乃止(四言之。)金縢之三坛同墠。正亦祈祷之礼。则非祷不坛。群经赫赫。而郑孔以来。凡无庙者为坛。非礼也。
  {下辰七。}妾无妾祖姑者。易牲而祔于女君可也。
 郑曰。女君。适祖姑也。易牲而祔。则凡妾下女君一等。〇孔曰。若无妾祖姑。当祔于高祖。妾祖姑。今无高祖。妾祖姑则当易牲。祔于女君也。下一等者。若女君少牢。妾则特牲。若女君特牲。妾则特豚也。
  {下辰八。}妇之丧。虞卒哭。其夫若子。主之祔则舅主之。
 郑曰。妇。谓凡适妇庶妇也。虞卒哭祭妇。非舅事也。〇孔曰。妇之所祔者。舅之母也。
 郑曰。祔于祖庙。尊者宜主焉。〇镛案。庶子之妇之丧。苟必就祖庙而祔之。则舅之兄为宗子者。当主之。舅安得每主之哉。祔祭之祭于寝。审矣。庶子之妇之祔。亦舅主之。(凡丧。父在父为主。)
 《郑氏奔丧注》曰。祔则宗子主之。(经云。父没兄弟同居。各主其丧。郑云。各为其妻子之丧。为主祔则宗子主之。)〇镛案。祔之为礼。不在祖庙。不以木主。何必宗子主之乎。郑于祔祭之法。蒙昧如此。
  {下辰九。}主妾之丧。则自祔至于练祥。皆使其子主之。其殡祭。不于正室。(杂记。)
 主妾之丧者。为其贵妾。或其贱妾之有子者也。(义见下。)妾祔于妾祖姑。则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91L 页
非如妇祔之可尊也。然犹自祔者。祔之为礼。君子之所尽心也。正室。适寝也。停殡及虞祔练祥之祭。皆不敢于适寝也。
 郑曰。祔自为之者。以其祭于祖庙。〇孔曰。妾贱而主之者。崔氏云。女君死。摄女君也。自祔者。以其祔祭于祖姑也。(妾祔于妾祖姑。无则祔于女君也。)庾蔚云。妾祖姑。无庙。为坛祭之。(崔云。于庙中为坛祭之。)若不摄女君。则别为坛。不在祖庙中而子自主之。〇镛案。经云。殡祭不于正室。明内外正嫡之丧。祔祭皆于适寝。而妾之祔。在侧室也。(内则云。庶子生就侧室。)经文赫赫。语脉直接。而郑自为之法曰。祭于祖庙。何据矣。虽祭之于侧室。而其事最重。且或祔之于女君。(即祖姑。)故自祔之也。〇又按服问曰。君所主夫人妻。太子适妇。(明国君所主止此。)则大夫以下。虽非适妻。亦当主之。但丧服经。贵妾之缌。终似士礼。(郑以为大夫之妾。)丧服小记曰。士妾有子而为之缌。无子则已。(郑以为。士不足殊贵贱。)大抵为妾而缌者士也。士既服缌。则虽不摄女君。庸得不主乎。孔说曲矣。〇又按坛也者。除地而露处。以祈祷上天也。于庙中而为坛。非礼也。崔氏欲双遵郑庾。乃为此说。
祔祭四(妇祔、妾祔、配祭、殇祔、姑姊妹。)
  {下辰十。}大夫附于士。士不附于大夫。附于大夫之昆弟。无昆弟则从其昭穆。虽王父母在。亦然。(以下并杂记。)
 郑曰。附读为祔。大夫祔于士。不敢以己尊。自殊于其祖也。士不祔于大夫。自卑。别于尊者也。大夫之昆弟。谓为士者也。从其昭穆中一以上祖又祖而已。〇孔曰。若高祖为大夫。则祔于高祖昆弟为士者。王父母在亦然者。谓孙死之后。王父见在无可祔。亦祔于高祖也。若大夫昆弟。全无者。其孙虽士。亦得祔之。〇镛案。班祔之法。先取祖父。次取从祖祖父。不得已而后。取高祖父。若为他日从祖祔食而祔之。则何为舍高祖而先取从祖乎。欲取其卑近新死之神而祔之。故其法如是也。
 万斯同曰。从孙恐无配食从祖之礼。若果有之。将其子如何行事。且从祖他日。不有己之孙来祔乎。恐无此杂乱也。倘使其士而本宗子。则是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92H 页
宗子而入支庶之庙矣。士祔于大夫。为失贵贱之伦。宗子祔于支庶。不几乱本支之义乎。凡杂记所言。多论贵贵。而不论亲亲。大要末世之礼也。况丧服小记言。士祔于大夫则易牲。胡为而祔于从祖乎。〇镛案。万民(一作氏)信郑玄祔庙之说。轻击先王之典礼。妄也。祔之以神。非祔以主也。又非为配食也。而郑玄之义。胶固在中。每以虞祔之祔。混之于祔食。此其蔀也。且云从祖不当祔。则天下(天子)诸侯之孙。为大夫士者。亦将不祔于从祖乎。经不可妄毁也。〇或曰。支子庶孙。祔于旁亲可也。若适长子孙之当传重者死。苟其爵秩差卑。亦将祔之于旁亲乎。必不然矣。答曰。古者人死必祔。若夫王室之裔。其祖在世。其适孙先死。欲祔于祖。则祖父在堂。欲祔于高祖。(中一而上之。)则高祖天子也。若是者。奈何。其祔于旁亲无疑。既旁亲可祔焉。则虽庶姓之人亦然。适长子孙。顾不当祔于旁亲乎。祔也者。圣人别求神道。特立微文。与庙祧祭祀之礼。迥然不同也。
  {下巳一。}妇附于其夫之所附之妃。无妃则亦从其昭穆之妃。
 
郑曰。夫所附之妃。于妇则祖姑。〇孔曰。无妃谓无祖姑。则亦间一而上祔于高祖之妃。高祖无妃。则亦祔于高祖之祖妃。若其祖有昆弟之妃班爵同者。则亦祔之。〇镛案。无妃者。或出妻而不更娶。或其死后。其妻改嫁。若是者无妃也。虽无妃。而其孙之死。不得不祔于其祖矣。(不以祖之无妃而不祔。)祔之正礼。则其夫祔于祖父者。妻祔于祖姑。其夫祔于从祖者。妻祔于从祖祖姑。旧鬼新鬼。各以其匹。而不幸值无妃之祖。则夫祔于祖父。妻祔于高祖姑。未免夫妇之各祔也。〇又按祭祀之礼。妻必配夫。而班祔之法。有时乎夫妇各祔。则班祔与祭祀。判为二途明矣。〇又按其夫祔于王父而后。其妻死而王母犹存。则其从其昭穆之妃也。与无妃者同矣。
  {下巳二。}妾附于妾祖姑。无妾祖姑。则亦从其昭穆之妾。
 义见前。(下辰六。)
  {下巳三。}男子附于王父则配。女子附于王母则不配。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92L 页
郑曰。配谓并祭王母。不配则不祭王父也。有事于尊者。可以及卑。有事于卑者。不敢援尊。配与不配。祭馔如一。祝辞异。不言以某妃配某氏耳。女子。谓未嫁者也。嫁未三月而死。犹归葬于女氏之党。〇孔曰。案少牢云。以某妃配某氏。(郑云。某妃某妻也。某氏。若言姜氏子氏。)是配也。不言配者。若特牲云。用荐岁事于皇祖某子。不云以某妃配。(特牲。虽是常祭。容是禫月吉祭。故不举配也。)〇镛案。虽配之尸。一而已。几筵之设。一而已。所祭者三。(祖父祖母及新死者。)而祭馔只一分也。温公之为馔三分。盖非祔祭之本义也。〇又按女子之祔既然。则孙妇之附于祖姑。其礼无二也。经不言者。可推而知也。〇又按庙见之期。虽在三月归葬。女氏者宜以庙见不庙见。决之也。郑云。嫁未三月。似欠精确。(义见曾子问。)
  {下巳四。}公子。附于公子。
 孔曰。公子之祖为君。公子不敢祔之。祔于祖之兄弟为公子者。(郑云。不敢戚君。)〇万斯同曰。公子诸侯之子也。死则自得立庙。所谓别子为祖也。何须祔于他人。此之所云。或殇与无后者尔。〇镛案。祔之为礼。非以祔庙也。遵郑玄之义。则诸经所言。无一合理。而万氏不悟郑非。每疑经误。不亦谬乎。
  {下巳五。}有父母之丧。尚功衰而附兄弟之殇则练冠。
 功衰。既练未详(一作祥)之服也。(斩衰既练七升。齐衰则八升。)兄弟。亲兄弟也。三年之丧。不与祭。以其兄弟之祔也。故自祭之也。兄弟长殇。其服大功也。斩衰既练。遭大功之丧。则服其新麻。易其练冠。(著大功之新布冠。)既葬反其故葛。(服问文。)当亦反其练冠于卒哭之夕。而殇服。本无受服。(无卒哭之变。)其冠可疑。故特记之。许其练冠也。祭其皇祖。不可纯凶。故必著练冠也。中殇七月同。(下殇小功本不易练冠。)
 郑曰。此兄弟之殇。谓大功亲以下之殇也。(孔云。大功正服。则变三年之练。此著练冠。故知大功亲以下之殇也。)功衰之时。而祔大功亲以下之殇。轻不易服也。(孔云。成人大功。则其长殇小功。成人小功。则其长殇缌麻也。)冠而兄为殇。谓同年者也。兄十九而死。己明年因丧而冠。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93H 页
〇孔曰。己是祖之适孙。若祔大功兄弟。得在祖庙。若祔小功兄弟。则己是曾祖之适也。今小功兄弟。当祔于从祖之庙。(皇氏曰。小功兄弟。为士。其祖为大夫。故当祔于从祖为士者。)庶人不立祖庙。则曾祖适孙。为之立坛。祔之于从祖也。〇镛案。此云兄弟。即亲兄弟。降大功之殇也。何者。服问云小功。不易丧之练冠。(又曰。小功无变也。)即小功以下。虽非殇服。已不易练冠。虽非祔祭。亦不易练冠。又何用记之为特例乎。昆弟之殇大功也。(中殇。七月亦大功。)三年之练冠。以大功之麻易之。(既杂记上文。)殇长中变三年之葛。(服问文。〇即指期亲之殇。降为大功者。)则功衰而遭亲兄弟之殇者。正不可练冠也。初死之时。不可练冠。而祔祭之时。得著练冠。故记者特书之耳。其必练冠以祔之者。凡大功卒哭受服。则其冠十一升二升。(三年练冠。则八升九升。)殇服虽无受服。既经卒哭。(卒哭而祔。)则当反其练冠。以象卒哭之受冠也。别嫌明微。正在于殇祔二字。而郑乃谓缌小功之殇。轻不易服。不亦谬乎。〇又按古经文例。凡同族曰兄弟。异姓曰甥舅。不问其昭穆之尊卑也。礼经之云兄弟。皆同族之通称。未必年长者为兄也。此云兄弟。亦只是同气之谓。而郑乃云。同年十九。(以十九日长殇也。)明年因丧而冠。(以二十而冠。)其迂曲一至是乎。异哉。此殇之祔。必既死三年而行之乎。十九而死一年也明年。彼人因丧而冠二年也。又一期而小祥。彼人得有练冠三年也。世有既死三年而后祔者乎。〇又按祔之为礼。非就祖庙也。凡异宫者。皆自主之。不闻适孙主之也。孔氏必以此功衰者。为适孙。故或言大夫。或言庶人。或言从祖。或言立坛。七藤八葛左缠右纠。而卒无以合于经旨也。主兄弟之丧。而因以主其祔者。天下何限。杂记云。主兄弟之殇。虽疏亦虞之。丧服小记云。大功者。主人之丧为再祭。何必适孙主之哉。
  {下巳六。}附于殇。称阳童某甫。不名神也。
 以新殇附于旧殇。不名旧殇也。〇郑曰。阳童。谓庶殇也。(曾子问。庶子之殇。祭于室白。故曰阳童。)宗子则曰阴童。(宗子之殇。祭于室奥。则曰阴童。)童未成人之称也。某甫。其字也。尊神不名。为之造字。(案古者。冠而字之。此殇未冠而死。不得有字。故云造字。)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93L 页
孔曰。练冠祔于殇者。(孔以此节。连上文读之。)此时祝辞。称此殇曰阳童某甫也。〇镛案。若如孔说。当云祔殇。不当曰祔于殇也。殇亦祔于祖父。而或其祖为大夫诸侯。则祔于昆弟之殇者。故曰祔于殇也。成人者。以夫妻而祔于彼夫妻。(经云。祔于其夫。所祔之妃。)故不祔于殇。而殇则不拘也。况其气类相同。必当祔之也。阳童某甫者。旧殇也。若新殇。则必其父兄祔之矣。如之何其不名也。
  {下巳七。}王父死未练祥。而孙又死。犹是附于王父也。
 明王父未祔。则孙不得祔于王父也。王父既祔。则神有所归。虽未练祥。可以祔也。〇郑曰。主(一作王)父既附。则孙可附焉。(孔云。但祖祔祭之后。即得祔新死之孙。)
 郑曰。未练祥。嫌未祫祭。序于昭穆尔。〇孔曰。祔后得祔。直云未练足矣。兼言祥者。谷梁传云。练焉坏庙。(文二年)是练时迁庙也。三年丧毕。祫于大祖庙。是祥后祫也。王父虽祔。未练无庙。其孙就王父所祔祖庙之中而祭王父焉。〇镛案。此记者。嫌丧未毕则不祔。故记之。令不疑耳。未练则栗主未成。(谓诸侯以上)未祥则新庙未迁。(迁庙。在祥后。)然而祔之者。祔神不以主也。祔祭不于庙也。孔乃欲于高祖之庙祭其王父。则郑氏反寝之说。孔将柰何。王父之币。(郑以币代主。)既反寝。则是祭也。祭之于高祖也。王父之币犹在庙。则违于郑义也。注疏之支离。其德如是夫。(又按孔谓练时迁庙。然迁庙之在大祥之日。其證甚多。并见他篇。)
  {下巳八。}姑姊妹其夫死。而夫党无兄弟。使夫之族人主丧。妻之党。虽亲弗主。夫若无族矣。则前后家东西家无有。则里尹主之。或曰。主之而附于夫之党。
 郑曰。此谓姑姊妹无子寡而死也。妇人外成。主必宜得夫之姓。类夫之党其祖姑也。〇孔曰。妻党主之。而祔祭之时。在于夫之党。其义非也。〇镛案。姑姊妹适人。无祭主者。为之服期。(丧服传)女未庙见而死。不祔于皇姑。归葬于女氏之党。(曾子问)礼法如是。故记者或恐姑姊妹无主者。归祔于祖母也。此虽无主。既已庙见成妇于彼家矣。其可反祔于祖母乎。(姑姊妹被出在家。与夫家绝族者。当祔于王母。与未嫁同。)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94H 页
顾炎武曰。此戒人不可主姑姊妹之夫之丧也。〇镛案。亭林之说。非矣。妻之党夫之党。错杂称之。虽若可疑。末乃云。祔于夫之党。世未有男子之神而祔于妻党者。则记人亦何用戒之乎。注疏为正。
第三集礼集(其一)第四卷○丧礼四笺(卷四)
 丧仪匡(十四)
  
既葬一(居处 饮食 言语 从政 归 除服 讳)
  {下巳九。}父母之丧(节。)既葬。拄楣涂庐不于显者。君大夫士。皆宫之。(丧大记)
 拄。撑支也。(丧服传作柱)楣。前梁也。(贾氏云)涂。圬泥也。未葬之时。倚墙为庐。风日不通。至是用小柱撑起前楣。(丧服疏云。楣下两头。竖柱施梁。)又用泥墁也。〇郑曰。不于显者。不涂见面也。(只涂其内面)宫围障之也。宫县之如宫(如宫县之宫)。 〇孔曰。拄楣稍举。以纳日光。又以泥涂辟风寒。而不涂庐外显处。〇镛案。丧服传云。斩衰居倚庐。(节)既虞剪屏柱楣。寝有席。(郑云。楣谓之梁。柱楣。所谓梁闇也。)彼云。既虞此云既葬。间传云。既卒哭。三文不同者。吉(一作古)者。大夫以上。皆中月而卒哭。(葬后间一月。)中月而卒哭者。居处饮食之变。当在始虞之后。三月而葬。遂卒哭者。(士庶人)当在卒哭之后。所以参错而不同也。祔与卒哭。直相连接。不应祔祭之前。纷然变改。故今编录在祔祭下。(本编。据士礼。)览者详之。
  {下巳十。}父母之丧。既虞卒哭。柱楣剪屏芐剪不纳。(间传)
 屏。蔽也。剪屏。谓倚庐所蔽之蔀障。剪其馀草也。(贾云。剪去户旁两厢之馀草。)芐剪丧者之所荐也。芐今之蒲苹。(郑氏云。)编蒲为荐。而剪其草头。不复收纳也。(孔云。不编纳其头而藏于内。)始死寝苫。(编藁也)既葬。犹寝苫。(问丧文)既虞卒哭。乃寝芐剪也。
 贾曰。(丧服疏)三虞之后。乃改旧庐。西乡开户。(天子九虞。诸侯七虞。大夫五虞之后。乃改庐。)芐剪即寝有席。谓蒲席。加于苫上也。〇孔曰。以蒲苹为席。〇陆佃曰。间传期而有席。丧服传。既虞而有席。彼尊者居丧之法也。天子虞祭之日远。大夫士近。若一施之于虞。则疾徐相悬也。〇镛案。三年之丧。虽达天子居丧之严。唯士为最。故晏婴室老。别言大夫之礼。可验也。若然。天子诸侯之礼。尤与士礼不同。若如贾说。则天子之执丧最严矣。有是理乎。既虞而寝有席。在士礼则太急。陆说是也。〇又按芐剪。非席也。间传明云。既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94L 页
卒哭芐剪。既小祥寝有席。则芐剪。非席也。至于杂记之云。既葬蒲席。(见致含之礼)既非寝席。又系诸侯之礼。与此不同。
 问丧曰。成圹而归。不敢入处室。居于倚庐。哀亲之在外也。寝苫枕块。哀亲之在土也。故哭泣无时。服勤三年。〇镛案。丧服云。既虞。朝一哭。夕一哭而已。此云哭泣无时者。据既练之后也。
  {下午一。}既葬。主人疏食水饮。不食菜果。妇人亦如之。君大夫士一也。(丧大记)
 疏食。粗饭也。饭(一作饮)。酏浆之属。(可饮者)今以水为饮也。〇郑曰。果爪(一作瓜)桃之属。〇镛案。丧服云。既虞疏食水饮。(贾云。未虞以前。渴亦饮水。而此言水饮者。恐饮酪浆之等也。)既虞者。始虞之后也。〇又按周礼。酒正辨四饮之物。一曰清。二曰医。三曰浆。四曰酏。(即酒醴醋醷之属。)此之谓饮也。
 间传曰。父母之丧。既虞卒哭。疏食水饮。不食菜果。〇镛案。大记云。既葬。丧服云。既虞。此云。卒哭。士之礼。当以卒哭为正。
  {下午二。}既葬。若君食之则食之。大夫父之友食之则食之矣。不辟粱肉。若有酒醴则辞。(丧大记〇第一第三之食音嗣。辟音避。)
 君尊也。大夫尊也。(据士礼)父之友尊也。尊者强之。不敢守礼。〇郑曰。尊者之前。可以食美也。变于颜色。亦不可。〇镛案。君大夫父友则食之。不言诸父诸兄食之者。其哀同。不忍相劝也。
  {下午三。}期之丧(节。)三月既葬。食肉饮酒。(节)九月之丧。食饮。犹期之丧也。食肉饮酒。不与人乐之。(丧大记)
 三月既葬。明未三月而葬者。不宜食肉饮酒也。
 杂记曰。有服人召之食。不往。大功以下。既葬适人。人食之。其党也食之。非其党不食也。〇郑曰。往而见食则可食也。为食而往则不可。党犹亲也。(案此。即所谓不与人乐之。)
  {下午四。}五月三月之丧。(节)比葬。食肉饮酒。不与人乐之。叔母世母。故主宗子。食肉饮酒。(丧大记)
 郑曰。义服。恩轻也。故主谓旧君。〇镛案。比葬。谓及葬月也。叔母世母。期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95H 页
也。故主宗子。齐衰三月也。(见丧服)
  {下午五。}既葬。与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国事。大夫士言公事。不言家事。(丧大记)
 王事公事。虽欲勿言。非己之所得自由也。〇庾曰。案曾子问。三年之丧。练不群立。不旅行。此言既葬。而与人立。此有事故也。(案二经所记。本自不同。不必牵合。)
  {下午六。}君既葬。王政入于国。既卒哭而服王事。大夫士既葬。公政入于家。既卒哭。弁绖带。金革之事。无辟也。(丧大记)
 此当时之礼也。(春秋时)服从也。弁。素弁也。凡弁绖。皆一股之环。绖以葛为之。金革谓兵甲也。
 郑曰。此权礼也。(孔云。国家有事。孝子不得遵恒礼。)弁绖带者。吊服轻。可以即事。(孔云。带谓丧服要绖。明虽吊服而有要绖。异凡吊服也。)〇镛案。春秋之时。大夫遭丧。三年之内。凡公事不辟可见。当时之礼本然。故因其时而记之耳。郑氏训之为权礼。此论礼之言。非释经之法也。当时之礼。成于敝俗。非先王之典也。然此经所记。则非直权礼而止也。
 
子夏问曰。三年之丧。卒哭。金革之事无辟也者。礼与初有司与。(陈云。抑当初有司。逼遣之与。)孔子曰。夏后氏三年之丧。既殡而致事。殷人既葬而致事。(郑云。致事还其职位于君。周则卒哭而致事。)记曰。君子不夺人之亲。亦不可夺亲也。此之谓乎。子夏曰。金革之无辟也者。非与。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昔者。鲁公伯禽。有为为之也。今以三年之丧。从其利者。吾弗知也。(曾子问)〇皇氏曰。夏后氏尚质丧亲恍惚。君事不敢久留。故既殡致事。(吕楠云。初丧时。只以哀亲为重。将他事皆不理矣。故待殡葬始致事。)〇陈浩曰。鲁公。卒哭而从金革之事。以徐戒(一作戎)之难也。
  {下午七。}期之丧。卒哭而从政。九月之丧。既葬而从政。(杂记)
 此士大夫之礼也。从政。谓赴公朝而服官政也。
 郑曰。以王制言之。此谓庶人也。从政。从为政者。教令谓给繇役。〇孔曰。若大夫士三年之丧。期不从政。〇镛案。此文。非庶人之礼也。士三虞则庶人当一虞。庶人葬日虞。便是卒哭。又安得分为两节。令有疾徐之差乎。论语曰。由也。可使从政。求也。可使从政。未必子路冉有给繇役于里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95L 页
中也。楚狂接舆曰。今之从政者殆。而未必夫子适楚。为给其繇役也。春秋传曰。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昭(一作宣)十二年 子产从政一年。舆人诵之。(襄三十年)荀林父公孙侨。又岂给繇者乎。唯晏子之言曰。县鄙之人。入从其政。偪介之关。暴征其私。(昭二十年)此或可引馀无證也。(徐师曾云。王制以庶人言。而此则通大夫士言。)〇又按三年之丧。期不从政。在三礼无文。孔说非矣。
  {下午八。}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齐衰大功之丧。三月不从政。(王制)
 陈浩曰。从政谓给公家之力役也。(孔云。使无征役也。王肃以为仕者非也。)〇徐乾学曰。此皆指大夫致政而言。非谓庶民也。〇镛案。注疏以来。以从政为给繇役者。以王制此节之末。有徙家等语也。(云将徙于诸侯。三月不从政。自诸侯来徙家。期不从政。)然士大夫未尝不徙家。将徙新徙之人。不可以职事责之也。唯礼运曰。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仆。三年之丧。与新有昏者期不使。(公羊传。亦云期不使。)越语云。句践誓于民曰。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刘向说苑曰。古者有亲丧者。不呼其门。有齐衰大功。五月不服力役之征。有小功之丧者。未葬不服力役之征。(檀弓曰。父母之丧。使必知其反也。郑云。既练或时为服金革之事。反必有祭。)汉儒此义。亦有师承。未可轻訾。但其期限诸文。皆不相合。(征与政。古文相通。)
  {下午九}疏衰之丧。既葬。人请见之则见。不请见人。小功请见人。可也。大功不以执挚。(杂记)
 孔曰。小功亦谓既葬也。凡言见人者。谓与人寻常相见。不论执挚之事。〇镛案。执贽谓如士相见礼。
  {下午十。}大夫士(节)诸父兄弟之丧。既卒哭而归。(丧大记)
 归谓归其宫也。礼命士以上。父子异宫。(郑氏云)
  {下未一。}妇人(节)期九月者。既葬而归。(丧大记)
 归夫家也。〇孔曰。女子出嫁。为祖父母及兄弟为父后者。皆期。(见丧服)九月谓本期而降在大功者。
  {下未二。}朋友。虞祔而退。(杂记)
 吊。礼也。〇案小记曰。朋友虞祔而已。此谓朋友主朋友之丧。为之虞祔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96H 页
也。与杂记不同。
  {下未三。}既葬。各以其服除。(檀弓)
 此谓久而不葬者也。久而不葬。则期功以下。及月皆除。犹藏其服。至葬反服。(见丧服小记)既葬而除。不待卒哭。此其文也。当与小记参看。(下寅四)
 郑曰。卒哭。当变衰麻者变之。或有除者。不视主人。(孔云。至卒哭重亲受服若三月之亲。至三月。数满应除者。葬竟。各自除。不待主人卒哭之变。)〇镛案。下一各字。可见除服者。不止缌麻一等。郑义非也。
 卫司徒文子。问服于子思曰。丧服既除。然后乃葬。则其服何服。子思曰。三年之丧。未葬服不变。(句。)除何有焉。期大功之丧。服其所除之服。以葬既葬而除之。其虞也。吉服以行事也。(孔丛子)
  {下未四。}卒哭。乃讳。(曲礼)
 檀弓曰。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〇郑曰。谓不复馈食于下室。而鬼神祭之。(孔云。既虞遂用祭礼。下室遂无事。)〇孔曰。郑君答张逸云。未葬。以脯醢奠于殡。又如下室。设黍稷曰馈。(射慈云。下室之馈。器物几杖如平生。)皇氏以为虞则不复馈食于下室。〇朱子曰。卒哭后。不复馈食于下室。(答陆子寿书)〇镛案。士丧礼。下室之馈。即所谓燕养馈羞也。(笾豆之实而已)郑于朔月之注。以下室之馈。为黍稷。(房八九)故今于讳法之注。又言卒哭辍下室之馈也。故朱子家礼。亦卒哭无上食。
小祥一(祝辞 筮日尸 酢哜 致膳 除绖 练中衣)
  {下未五。}期而小祥(古文期为基。)曰。荐此常(古文常为祥。)事。(士虞记)
 期。始死之周月也。小祥。祭名。祥。吉也。谓自凶而趋吉也。常事。当从古文。作祥事。〇敖曰。至期。凶服。或有所除。故谓之祥。〇万斯大曰。二祥之礼。当仿特牲馈食礼为节。自筮日筮尸宿宾。以至于献兄弟及私臣内兄弟。则小祥之节也。自筮日筮尸宿宾。以至于宾主党旅酬交错。则大祥之节也。特冠服不端玄尔。〇徐乾学曰。前记祔礼云。其他如馈食。(下卯七)小祥则弥吉矣。故皆如馈食。唯小祥不旅酬。大祥无无算爵。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96L 页
郑曰。祝辞言。常者。期而祭礼也。(贾云一期天气变易孝子思之而祭是其常事。)〇贾曰。自祔以后。至十三月小祥。〇镛案。开元礼政和礼。小祥之祝。皆曰荐此祥事。盖从古文也。诚以二祥。均之为祥祭。则其祝辞之同称祥事。无疑也。特牲礼。宿宾之辞曰岁事。少牢诸辞。亦云岁事。然曾子问庶子摄祭之辞。曰荐其常事。曰执其常事。常事者。吉祭之辞。以其岁以为常。故谓之常事也。小祥之祭。岂可曰常事乎。古文为正。〇又按祔祭称孝子。以告于皇祖也。非以其吉也。若小祥则天时已一周矣。不曰哀荐。而云荐此祥事。则称孝子明矣。〇又按小心畏忌。不惰其身者。祔祭之辞也。哀形神之离析。惧精灵之靡依。故其辞如是。(下卯九)温公书仪。于小祥大祥之祝。皆用此语。恐失本旨也。〇又按贾君谓自祔以后。十三月为小祥。盖走笔也。
  {下未六。}练筮日筮尸视濯。皆要绖杖绳屦。有司告具而后。去杖筮日筮尸。有司告事毕而后。杖拜送宾。(丧服小记)
 
练谓小祥也。筮日筮尸之法。见特牲馈食礼。(少牢亦有之)先定一日为期。先定一人为尸。然后询于蓍筴也。(日有阴晴人有不虞之疾病故须筮之。)濯谓涤祭器也。〇孔曰。至小祥男子除首绖。唯有要绖。病深犹有杖。(句。)屦又变绳。(绳屦者大功之物。)将欲小祥。豫著小祥之服。以临此三事也。所以然者祭欲吉也。不言衰与冠者亦同小祥矣。〇郑曰。临事去杖敬也。〇镛案。二祥之祭。不用忌日必筮日以行之者。祥者吉也。除凶而趋于吉。致爵而疑于吉。大祥则至有旅酬之礼。故必用吉日。行此吉礼。忌日不可曰。吉日也。后世祭用忌日。而名之曰小祥大祥。父母亡日。其可谓之祥也乎。以今俗而视古礼。始若迂阔而静究精义。皆有不可易之理。〇又按卒哭주-D001服在祭讫之后。(下寅四)大祥除服。在前日之夕。(下酉五)而小祥之受服除服。经无正文。然筮日之时。已去首绖而著绳屦。则明亦此时练冠功衰也。若然前一日之夕。如筮服以告期。因以此服行祭事。如大祥也。(下酉五)〇又按筮宅者。免绖(见心二)大夫。使有司卜宅。亦布衰衣(一作布)带。(见心三)若特牲礼筮日筮尸。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97H 页
并著玄端之服。小祥则权二者之中。而为之文也。
  {下未七。}再期之丧。三年也。期之丧。二年也。(节)故期而祭礼也。期而除。丧道也。祭不为除丧也。(丧服小记)
 除丧。谓去首绖而练冠功衰也。祭与除丧。虽同在一日。祭于亡者。为天道一变。非为生人之除丧也。〇孔曰。岁序改易。随时伤感。故一期而为祭。是礼也。天道改变。哀情益衰。故除说其丧。是天道也。〇镛案期之丧。十一月而练。(杂记文)凡期年之亲。虽不祭而亦除矣。祭与除丧之判为二道。如是。
  {下未八。}自诸侯。达诸士。小祥之祭。主人之酢也。哜之众宾。兄弟则皆啐之。(杂记)
 郑曰。哜啐。皆尝也。哜至齿。啐入口。〇孔曰。此丧祭饮酒之仪也。酢者。谓正祭之后。主人献宾长。宾长酢主人也。必知此主人之酢。非受尸酢者。士虞礼主人主妇献尸受酢之时。皆卒爵。下未九(下辛九) 虞祭。比小祥为重。尚卒爵。今祥祭受尸酢。何得唯哜之而已。故知受宾酢也。受尸酢。神惠为重。虽在丧。亦卒爵。〇镛案。众宾兄弟。虽于吉祭。未有尸酢。其为宾酢之爵。审矣。
  {下未九。}凡侍祭丧者。告宾祭荐。(句。)而不食。(杂记)
 陈浩曰。侍祭丧谓相丧祭礼之人也。荐谓脯醢也。相礼者。但告宾祭。此脯醢而已。宾不食之也。〇郑曰。吉祭告宾祭荐。宾既祭而食之。丧祭宾不食。〇孔曰。丧礼。不主饮食。故相者告宾。但祭其荐而已。遂不食之也。此亦谓丧之正祭之后。主人献宾之时。主人设荐。(句。)宾祭而不食。谓练祥祭也。虞祔。不献宾。〇镛案。特牲礼。荐脯醢。设折俎之下。宾祭豆奠爵讫。取肺哜之。此云。不食者。练祥之祭。并不哜肺也。
 曾子问曰。祭如之何。则不行旅酬之事矣。孔子曰。闻之小祥者。主人练祭而不旅奠酬于宾。宾弗举礼也。昔者。鲁昭公练而举酬行旅。非礼也。孝公大祥。奠酬弗举。亦非礼也。〇郑曰。奠无尸。虞不致爵。小祥不旅酬。大祥无无算爵弥吉。孝公。隐公之祖父。〇孔曰。小祥。但得致爵于宾。而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97L 页
不得行旅酬之事。〇镛案。特牲礼三献既毕之后。主人酌献宾。宾酢之。(众宾亦受爵)主人又酬宾。(一酬也。)主人献长兄弟如宾仪。(二酬也。)既而众宾众兄弟。互相酬酢。此之谓旅酬也。旅酬者。所以广神惠也。
  {下未十。}祭主人之升降散等。执事者。亦散等。虽虞附亦然。
 祭。谓练祥也。(上文云。父母之丧将祭。而昆弟死。既殡而祭。如同宫。则虽臣妾。葬而后祭。)散。分离也。等。阶级也。吉祭。涉级聚足。虞祔练祥。左升一级。右升二级。左右不同级。故谓之散等也。
 郑曰。散等栗阶。(孔云。燕礼记云栗阶。不过二等。注云。其始升。犹聚足连步。越二等。左右足各一发而升堂。以此知散等。栗阶是一也。)为新丧略威仪。(孔云。为有兄弟丧。故少威仪作散等也。)〇陈浩曰。散。栗也。〇镛案。注疏。以散等栗阶。为同实两名。可也。陈氏直训散为栗。非也。〇又按升降散等。恐是丧祭之通礼。未必为新丧而略仪也。臣妾之丧。既葬而祭其亲者。亦将散等乎。注疏。专指昆弟之丧而言之。今读经文。殊不然矣。
 杂记曰。如三年之丧。则既顈其练祥皆行。〇郑曰。言今之丧。既服顈。乃为前三年者。练祥也。此谓先有父母之服。今又丧长子者。其先有长子之服。今又丧父母。其礼亦然。顈。草名。无葛之乡。去麻则用顈。(顈苘通)〇孔曰。若先有父丧。而后母死。练祥亦然。若先有母丧而后父卒。父丧既顈。母之练祥。亦皆行也。〇镛案。此二条。皆并有丧之礼也。馀见兼服篇。(丧服商)
  {下申一。}致膳于君子曰缮(一作膳)。祔练曰告。凡膳告于君子。主人展之。以授使者于阼阶之南。南面再拜稽首。送反命。主人又再拜稽首。其礼(节)犆豕。则以豕左肩五个。(少仪)
 致膳谓既祭而归胙肉也。〇郑曰。祔练言告。不敢以为福膳也。展。省具也。用左者。右以祭也。不言臂臑。因牛序之。〇镛案。直云祔练。则卒哭以前。无致膳之法也。虞用左胖。(下乙七)自练以后。直用特牲馈食之礼。则升者右胖。而以左为膳。与吉祭同也。言肩者。臂臑。皆其下节也。
  {下申二。}男子除乎首。妇人除乎带。男子何为除乎首也。妇人何为除乎带也。男子重首。妇人重带。除服者。先重者。易服者。易轻者。(间传)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98H 页
此。论小祥去绖之法也。除。去也。首者。首绖也。带者。要绖也。男子重在上。妇人重在下。象天地也。易服谓并有丧者。前丧之绖。为后丧所变也。小祥去绖者。男去首而女去带。并有丧。易绖者。男易带而女易首。〇吴澄曰。练后男子首除葛绖。要葛带不除。女子要除麻带。首葛绖不除。〇镛案注疏。绖带之差。并见受服篇。(丧服商)
 小记曰。除丧者。先重者。
  {下申三。}期而小祥。练冠縓缘。要绖不除。(间传)
 孔曰。父没为母。与父同也。
 丧服四制曰。父母之丧期。十三月而练冠。
  {下申四}练。练衣。黄里縓缘。葛要绖。绳屦无絇。角瑱鹿裘。衡长袪。袪裼之。可也。(檀弓)
 已上数节。并详丧服商玆不具述。
小祥二(居处 饮食 归 作练主 期之练)
  {下申五。}期而小祥。居垩室。寝有席。(间传)
 
垩。白土也。涂以白土曰垩室。〇案丧服传云。既虞寝有席。(下巳九。)彼据尊者而言士之礼。当以此经为正。
  {下申六。}既练居垩室。不与人居。君谋国政。大夫士谋家事。(丧大记。)
 孔曰。练后得自谋己国家事。〇镛案。丧服传云。既练舍外寝。郑注云。于中门之外。屋下垒墼。为之不涂塈。所谓垩室也。(贾云。练后不居旧庐。还于庐处为屋也。中门之外。旧本无屋。而庐则偏加东壁。今两下为屋也。不涂塈者剪屏而已。)窃谓外寝者。中门之外接宾听朝之室。(大夫有私朝。)郑云。垒墼而不涂塈者。谬矣。古者。宫室皆涂丹雘。此云。垩室者。涂以白土也。其可谓之不涂乎。剪屏者。既虞之制。而贾又因之。为垩室之蔽。则垩室亦一庐矣。其有渐变之义乎。舍外寝者。大夫之礼。居垩室者。士之礼。本不当牵以合之也。丧服传所记。本据大夫之礼。故与大记间传。多不相合。然且既练之后。虽士礼。亦无居倚庐之文。
  {下申七。}期而小祥。食菜果。(间传。)
 孔曰。食菜果之时。但用盐酪。若不能食者。得用醯酱也。故丧大记云。食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98L 页
菜以醯酱。〇镛案。孔说反经矣。今正之曰。食菜果之时。但用醯酱。若不能食者。得用盐酪也。故杂记云。不能食。食盐酪。
 大记曰。练而食菜果。(节)食菜以醯酱。〇熊氏曰。病而不能食者。食醯酱。〇镛案。醯者。酢味也。(即醋醷之属。)酱。谓豉酱也。内则云。和用醯。(又云。实诸醯以柔之。〇又云。取牛肉食之以醯醷。)论语云。不得其酱不食。此与臡醢之杂鱼肉者。不同。凡食菜者。所必须也。熊说未必然。
  {下申八。}功衰。食菜果饮水。浆无盐酪。不能食。食盐酪。可也。(杂记。)
 郑曰。功衰。齐斩之末也。酪。酢酨。(才代反。)〇镛案。丧服传云。既练。始食菜果。饭素食。(食音嗣。)凡食无鱼肉。谓之素。比之疏食则进也。(疏食粗粝也。)菜果水浆。正亦素食之物。而郑乃云复平素之所食。(云素犹故也。谓复平生时食。)则贾君。犹知其谬解矣。(贾云。天子以下。平常之食。皆有牲牢鱼腊。练后始食菜果。何得平常时食。专据米饭而言也。)〇又按古者。形盐。皆杂以肉味。筑之为笾羞也。酪。亦乳酱之甜滑者也。其味进于醯酱。故病而后食之也。
  
{下申九。}大夫士父母之丧。既练而归。朔月忌日则归哭于宗室。(丧大记。〇下章本在上。)
 郑曰。归。谓归其宫也。忌日。死日也。宗室宗子之家。谓殡宫也。礼命士以上。父子异宫。〇孔曰。朔月。朔望也。〇镛案。朔月者。朔日也。孔氏。添一望字。其意以为大夫有月半奠也。然经不可擅增。当是大夫亦无月半之祭。〇又按既练。则庐次已彻去矣。然而丧服传云。既练哭无时。(贾云。既练无朝夕哭。唯庐中或十日。或五日思忆则哭。)其有殡宫。为之依向明矣。朔月忌日。亦必哭之于殡宫之中。故庶子异宫者。必聚合于宗室也。若既练之后。即彻殡宫。安得朔日。归哭于宗室。将哭之于庙中乎。庙不可哭。故将军文子之丧。既除丧而后。越人来吊。主人深衣练冠。待于庙垂涕洟。(见檀弓)可见除丧之后。始彻殡宫。故受吊于庙。而庙不可哭。故垂涕洟也。丧大记曰。吉祭而复寝。复寝云者。至大祥之日。殡宫既彻。内寝始空。至禫后吉祭之后。主人入处内寝。承家践位。以复生人之居也。(下亥二。)彻殡之在大祥之日。若是明甚。而郑执谷梁传练焉。坏庙之文以为练祭之日。即彻殡宫。入于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99H 页
祢庙。(下卯四。)不亦谬乎。三年之丧。以有殡宫之依向也。若殡宫既彻。即衰麻哭泣。无所凭据。先王制礼。断不如是。故朱子亦以为练焉坏庙。祥而迁庙。(下卯四。)则谷梁之义。朱子已有正解。无可疑也。
 《公羊传》(文二年。)作僖公主者何。(经及左传录于祔祭篇。〇下卯十。)为僖公作主也。主者曷用。虞主用桑。练主用栗。用栗者。藏主也。何讥尔不时也。其不时奈何。欲久丧而后不能也。〇何休曰。主状正方。穿中央达四方。天子长尺二寸。诸侯长一尺。(疏云。皆孝经说文也。卿大夫以下。正礼无主故不言之。)用桑者。取其名。(桑与丧音同。)埋虞主于两阶之间。易用栗也。士虞记云。桑主不文。吉主皆刻而谥之。(案今本士虞记无此文。)盖为禘祫时。别昭穆也。藏于庙室中堂。所当奉事也。礼作练主。当以十三月。文公乱圣人制。欲服丧三十六月。十九月作练主。又不能卒竟。〇家铉翁曰。鲁文公。惰人也。恐不能有志久丧。盖文公欲跻僖公。所以缓于作主当祔。而不知所祔故也。至是乃作主。明年遂跻僖公。春秋先书作主者。缓于作主。乃逆祀之端尔。〇镛案。虞主者。所以安之于殡宫也。三年之内。特祀练祥。(特祀者。四时荐新之祭。)皆于虞主。(左氏云。特祀于主。)直至大祥之日。奉衣服而迁庙。(大戴礼。)则虞主遂埋之矣。练主者。所以藏之于宗庙也。既练。奉高祖之主而祧之。毁其庙而新之。然后迁王考而升之。(诸侯五庙。而太祖不祧。亲尽。祧其高祖。)一庙乃空庙。不可以虚主。(曾子问云。七庙五庙无虚主。)于是作为栗主。藏于空庙。以待丧毕之后。烝尝禘祀之等。皆于此主。(左氏云。烝尝禘于庙。)此之谓藏主也。(谓三年之内。藏以待之。)若于练祭之日。遂彻殡宫而烝尝之祭。皆于藏主。则经文宜云迁主不仅曰作主而已。彻殡之不在小祥。若是明甚。而郑玄犹执谬义。〇又按先儒。皆以为士大夫。无木主而何休又云。主所以别其昭穆于禘祫之时者。盖以天子诸侯之庙。七世五世也。又如大禘大祫之时。祧庙之祖。亦皆合祭于太祖之庙。须有木主以别昭穆。大夫以下三庙二庙之家庙。既易辨。亦无大祫。此其所以无主也。
 谷梁传。(文二年)立主。(谓立主之法)丧主于虞。吉主于练。作僖公主。讥其后也。作主坏庙有时日。于练焉坏庙。坏庙之道。易檐可也。改涂可也。〇范宁曰。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99L 页
主状正方穿中央达四方。天子长尺二寸。诸侯长一尺。僖公薨。至此已十五月。(谓后时。)礼。亲过高祖。则毁其庙。以次而迁。将纳新神。故示有所加。〇杨士勋曰。此虽练主。终入庙以辨昭穆。故传以吉言之。然作主在十三月。坏庙在三年。丧终而传连言之者。此主终入庙。入庙。即易檐。以事相继。故连言之。非谓作主坏庙同时也。(或以为练而作主之时。易檐改涂。于传文虽顺。旧说不然。故不从之。)〇卫次仲曰。右主八寸。左主七寸。广厚三寸。(杨云。何休徐邈与范同。)右主谓父也。左主谓母也。〇镛案。坏庙者。练祭既讫。即奉高祖之主。祧而藏之于太祖之庙。(谓诸侯之礼。)于是毁此既祧之庙。或易一椽。或改丹雘。其必毁之者。示不复祭也。然而王考之主。将升此庙。不可遂毁之。故易而新之。遂奉王考之主。入于此庙。而练主藏于王考之庙。以待大祥之日。彻殡宫而奉衣服。以行迁庙之礼。(大戴礼。)则昔之王考之庙。乃成祢庙。(左昭右穆递相变。)此古递迁之法也。其必坏庙作主于小祥之日者。三年丧毕。当行吉祭。临祭而毁其庙。未安也。行之有渐。所以委曲而不迫也。疏家谓坏庙。在三年之后。显与传文背驰。不可用也。
  {下申十。}妇人。(节)丧父母。既练而归。(丧大记。)
 郑曰。归夫家也。〇孔曰。案丧服女子。为父母卒哭。折笄首。玄谓卒哭。丧之大事。毕可以归于夫家。此云既练归。不同也。〇镛案。卒哭而归。经无文。
  {下酉一。}期之丧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杂记。)
 期之丧。通降服正服义服而言之也。其禫者。唯为妻及父。在为母期也。
 郑曰。此谓父在为母也。〇万斯大曰。小记为父母妻长子禫。有禫亦当有练祥。则郑注专指为母。泥也。妻丧有子者。己与子同服。其练祥禫。己与子同一日也。〇星湖先生曰。子压于父。不敢为母三年则然矣。因此而反缩短其丧。期功衰縓缘。去首绖。止朝夕哭。恐似情外。诸期者侄若孙。犹戴绖。不去衰适负版。而惟子先去之。可乎。杂记之文。只云期之丧。则或谓诸期者。皆然耶。〇镛案。十一月而练。虽不杖期。皆然。不独为母
第三集礼集第四卷○丧礼四笺 第 100H 页
为妻然也。圣人立制。最严于亲疏厚薄之等。嫌微远近之别。彼父在为母者。及至十一月之后。去其首绖。著其练冠。黄里縓缘。鹿裘角瑱。俨然除服之人。而其从父昆弟之为叔母期者。若其子为祖母期者。方且累然戴绖。著不练之冠。穿不縓之衣。其妻之为其姑齐衰者。亦不得去其要绖。以待乎十三月之祥。天下有如是礼制乎。且凡解经之法。宜明其文例笔法。三年而降期者。书之曰期之丧。天下无此文也。故大记曰。期居庐终丧。不御于内。父在为母为妻。书之曰期。而不可曰期之丧也。书之曰期之丧。则正服之期。若为妻为昆弟之期为主。而父在为母之期。当为客。此文例也。今反以父在为母之期。专据此经可乎。故曰十一月而练者。凡不杖期皆然。〇或曰。主人非父在为母。则十一月未有练祭。凡孙为祖。弟为兄。昆弟之子为其叔父世父者。虽欲十一月而练之。奈主人不祭何。曰小记有之。曰祭不为除丧也。(下未七)又曰。久而不葬者。唯主丧者不除。其馀除丧。(下寅四。)祭自祭而除自除。礼例明白。何必祭而后。除丧乎。及其期也。去其首绖。练其冠带。縓黄之衣。以渐趋吉焉。可也。〇又按小祥。去衰去辟领负板者。三礼无此文。虽用大功之布为缞。而衰适负则自如也。并详丧服商。
  {下酉二。}亲丧。外除。兄弟之丧。内除。(杂记。)
 除。谓除服也。大祥之外。后三月而为之禫曰外除也。小祥之内。先三月而为之练曰内除也。
 郑曰。日月已竟。而哀未忘。(释上句。)日月未竟而哀已杀。(释下句。)〇孔曰。外除者。丧服渐除。而心哀未忘也。内除者。服制未释。而心哀先杀也。〇镛案。除者。说服之名。哀心之杀。岂可谓之除乎。禫之为外除者。日月已竟而推之。向外而除之也。练之为内除者。日月未竟而挽之。向内而除之也。故曰。十一月而练。凡不杖期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