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x 页
第三集礼集(其一)第三卷○丧礼四笺(卷三)
 丧礼(一作仪)(九)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61H 页
葬七(苞牲、行器、读赗、读遣、柩行。)
  {娄五。}彻者。入踊如初。彻巾。
 彻。遣奠也。踊如初。主人也。(上奎八。)不设西北者。将发引也。
  {娄六。}苞牲。取下体。不以鱼、腊。
 苞牲。谓以苇苞二枚。(上虚五。)包裹羊俎、豕俎之牲肉也。下体者。羊豕之四体也。必取下体者。象脊胁之肉。神已飨之。故取其馀也。(义详下。)不取鱼腊者。非正牲也。〇郑曰。苞者。象既飨而归宾俎也。(杂记文见下。)士苞三个。(推檀弓之文。)前胫折取臂臑。后胫折取骼。〇镛案。苞牲之法。羊俎取骨三个。(臂臑胳。)以为羊苞。(大夫以上有牛苞。)豕俎取骨三个。(臂臑胳。)以为豕苞。(二苞各三个。)郑于前胫。既取二个。(取臂臑。)后胫只取一个者。(只取胳。)髀本不升。故又去膞而取胳也。(膞者。后胫之中节。)于义似然。(少牢注云。髀下为膞。犹前足之臂膞。下为胳。犹前足之臑。)
 郑曰。取下体者。胫骨象行。(贾云。父母将行故取胫以送之。)又俎实之终始也。(贾云。按少牢臂臑。在俎上端。为俎实之始。膞胳在俎下端。为俎实之终。)亦得俎释三个。(贾云。俎释三个。留之为分。祷五祀也。)〇孔曰。必取下体者。下体能行。示将行也。(杂记。包奠读书之疏。)〇贾曰。士无遣车。则所苞者不载于车。直持之而已。(士有一苞。而一苞之中。有三个牲体。大夫遣车五乘。则一苞之中。有五个。一太牢而为二十五体也。)〇镛案。取下体者。取馀之意也。载俎之法。贵骨载于中央。(脊胁肺当中。)贱骨载于两端。(臂臑膞胳等。)今此苞牲之法。谓脊胁等上体。神已食之。而所馀者。下体也。假如大飨之礼。陈此牲肉。则宾之所食。必其贵骨。(载在上面者。)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61L 页
馀者。必贱骨也。归之宾馆者。非其下体乎。苞牲之必取下体。亦有此象。盖云神已食者。不取之耳。郑氏。象行之说。本不合理。而贾乃释之曰。父母将行。故取其胫骨。则羊豕之胫。何与父母之行。大无理矣。〇又案少牢载牲之法。臂臑膞胳。虽在两端。(脊胁肺在中。)推之以小敛奠之载法。(上巳四。)则俎无上下。(两端同。)安有终始。其义非也。小敛奠用全豚。小(一作少)牢用右胖。故其载法不同。 〇又按士有车三乘。非即遣车乎。不以即载者。未及读书也。又士二苞。明著经文。贾乃云。士有一苞。何哉。且唯大夫士。包牲之级。在于骨数。(如五个三个。)不在于鼎数。(车数鼎数不相应。)不取鱼腊。则虽太牢九鼎。亦只三牲。(牛羊豕。)只可以载之三车。将何以遍及五乘哉。大飨之礼。太牢九鼎也。而其归宾馆也。只卷三牲之俎。(杂记文。)则天子之苞。亦只取三牲之体审矣。贾乃云。天子九九八十一个。(亦疏语。)大谬也。〇又按俎释三个。谓臂臑▼(片+各一作胳)本各两个。(左右体。)苞取三个。则俎释三个也。然遣奠。羊豕皆用左胖髀。又不升。安得俎中有三个下体乎。(馀者。只一肩一膞。)郑说无据。贾氏五祀之说。抑又何礼。
 
或问于曾子曰。夫既奠而包其馀。犹既食而裹其馀。与君子既食。则裹其馀乎。曾子曰。吾子不见大飨乎。夫大飨既飨。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聘礼文。)父母而宾客之。所以为哀也。子不见大飨乎。(见杂记。)
 有若曰。国君七个。遣车七乘。大夫五个。遣车五乘。(见檀弓。)〇孔曰。牲体析为七段五段。以七乘五乘。车载之也。士少牢二牲。则六体也。(一牲。取三体。)大夫以上。皆用太牢。牲凡九体。大夫为五包。(分为十五段。三段为一包。)诸侯七包。(分为二十一段。亦三段为一包。)天子九包。(分为二十七段。)尊者。肉多。卑者。虽取三体。其肉少(郑又云。天子遣奠。用马牲。其取个未详。)〇镛案。士取三个。则当为三苞。而既夕所著。只是二苞。则苞之数。对牲而多少之。(一羊一豕故二苞。)非以应个也。疏家只见七与七五与五之相对。乃欲以三品之牲。遍以施于七乘九乘。何其误也。虽天子九乘。而苞不过三也。则此三苞。亦不必分载三车。宜用一乘之车。合载三苞。其馀八乘。各载明器之等也。
 杂记曰。遣车视牢具疏。布輤四面有章。置于四隅。载粻。有子曰。非礼也。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62H 页
丧奠。脯醢而已。(章去声。)〇郑曰。车多少。各如所包。遣奠。牲体之数也。(天子大牢。包九个。诸侯大牢。包七个。大夫亦大牢。包五个。士少牢。包三个。大夫以上。乃有遣车。)輤。其盖也。四面。皆有章蔽。以隐翳牢肉。(孔云。一个。为一具。取一车载之。)粻。米粮也。死者。不食粮。遣奠。本无黍稷。(孔云。其藏筲者。谓遣奠之外。别有黍稷也。)〇镛案。遣车之数。适与牢个之数。相合。故曰遣车视牢具。(犹言五岳视三公。)非以一个载一车也。(天子每以九个。为一苞。)大夫以上。三苞。(天子亦三苞。)苞筲之等。分置于车中之四隅也。(义详丧具订。)
  {娄七。}行器。(句。)茵、苞、器。序从车从。
 行。前进也。茵行则折抗木抗席从之矣。苞行则筲瓮甒从之矣。用器行则乐器役器燕器从之矣。茵苞器。举其首也。读书既卒。三种之物。分载三车。故三车从之也。
  {娄八。}彻者。出踊如初。
 既苞牲。乃彻奠而出也。(彻遣奠。)如初。如彻祖奠时。(上奎八。)
 贾曰。苞牲讫。当彻去所释者。出庙门。分祷五祀。〇镛案。五祀之说。遍考三礼。未见其文。
  {娄九。}主人之史。请读赗。执算从。(古文算为筴。)柩车。当前束。
 史。如今之司书者。请读方板之书。(上云书赗于方。)以告神。则执算者从而前也。〇郑曰。史北面请。既而与执算西面。于主人之前。读书释算。
 曾子曰。读赗。非古也。是再告也。(出檀弓。)〇镛案。致赗之物。既奠于栈左服。(上室三。)今又读书。是再告也。
  {娄十。}不命毋哭。哭者相止也。唯主人主妇哭。烛在右南面。
 止哭。将读书。止欢嚣也。然哭者之中。容有尊者。(大夫宾。)士位卑不敢命之使止哭也。主人主妇。哀甚许哭也。读者西面。而执烛者在其右。(立于史之北。)南面。为炤书便也。(执算者。在史之南。)
 大记曰。大夫命毋哭。士哭者。相止。(孔云。士卑不得施教令。)
  {胃一。}读书。(句。)释算则坐。
 既读书。(史读之。)执算者。坐释之。〇贾曰。读书者立。敬也。释算者坐。便也。(郑云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62L 页
必释算者。荣其多。)
  {胃二。}卒。(句。)命哭。灭烛。书与算。执之以逆出。
 卒。毕也。烛在车东者。先灭之也。(烛侠辂。)逆出。执算者先出也。史尊而后出者。执算者在南也。(史在北。)〇贾曰。逆出则入时在前。出时在后。
  {胃三。}公史自西方东面。命毋哭。主人主妇。皆不哭。
 公史。公朝掌书之臣也。(周礼春官。有大史小史。)自西方者。西本宾方也。命毋哭。大夫之礼也。(见上文。)此命毋哭者。以公史也。公史之来。以君命也。君命也。故主人主妇。亦不敢哭。
  {胃四。}读遣卒。命哭。灭烛出。
 遣。竹策所书。(上壁九。)遣车之所载也。赗中有公赗。而主人之史读之。(见上文。)遣车所载。皆主人之物。而公史读之者。赗则宾赗居多。(上壁七。)遣则遣车为主也。(遣车本君赐。)烛在车西者。又灭之。〇案遣车三乘者。公家之所致厚也。著为常典。凡有大夫士之丧。有司之臣。按例供给。虽与特赐者。不同。实亦君赐之物。故公史读之也。(遣车之马。圉人供之。则车亦公有司之所供。)〇又按既读书讫。三乘之车。始各分载其茵苞明器之等。(上娄七。)而经不言之者。文略也。何以知其然也。遣车者。所以载牢肉也。则苞筲之载于车。大夫士。必无殊矣。又干笮载于乘车。(上牛三。)蓑笠。载于稿车。(上牛四。)干笮者。役器。(上虚九。)蓑笠者。燕器。(上虚九。)是皆明器之物也。明器之物。固以载于三车矣。何为空车以从之乎。
  {胃五。}商祝。执功布。以御柩。(句。)执披。
 功布见前。(上箕十。)御柩谓升坐柩车之上。为御于死人也。又详丧具订。〇郑曰。居柩车之前。若道有低昂倾亏。则以布为抑扬左右之节。使引者执披者。知之。(贾云。道低则抑下其布。使知下阪。道仰则扬举其布。使知上阪。若东辙下则下其布。向东西边。执披者持之。西辙下则下其布。向西东边。执披者持之。)
 贾曰。车前引柩者。及在傍执披者。皆御治之。故云御柩执披。〇镛案。御当读之如樊迟御之御。(如贾所云则读之如御家邦之御。)贾义非也。(又执披二字。自为一句。贾乃连读之。亦非矣。)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63H 页
大记曰。君御棺。用羽葆。大夫御棺。用茅。士比出宫。御棺用功布。〇郑曰。比出宫。用功布。则出宫而止。至圹无矣。(孔云。比出宫。谓柩在宫墙内也。大夫用茅。自庙至墓。士卑。自庙至大门墙内而止。出路至墓。不复御也。)〇镛案。士之必比出宫用之者。以宫室狭小。(士丧。未出宫。执引执披者。亦不多。)比及出门之后。方始用之。未及出宫。则虽执之而不用也。郑云。出宫而止。则宫门之内。有何险道。可以抑扬左右哉。冉求曰。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郑所云。则冉子足民之政。至于三年而止。三年之后。民且匮竭矣。(据杂记。君大夫朝庙正柩之时。亦以羽葆与茅御柩。士礼此时。不用功布。故大记云然也。〇上危一。)
  {胃六。}执披者。旁四人。(记文。)
 旁。左右也。士二披。(大记文。)左右各四人。执之。(左右各一披。)
 郑曰。前后左右。各二人。(贾云。各二人者。谓前之左右。后之左右。)〇镛案。若如郑义。则须有四披。其说乃行。士止二披。郑将奈何。披也者。开也拨也。左右执之。专察东西之倾侧。而使之救正也。于前后何与哉。
  {胃七。}主人袒。乃行踊无算。
 
将出宫哀甚。故袒而踊之。行谓柩车行也。
 郑曰。凡从柩者。先后左右。如迁于祖之序。(贾云。迁于祖注云。主人从者。丈夫由右。妇人由左。男宾在前。女宾在后。〇上斗四。)〇镛案。杂记曰。吊非从主人也。四十者。执綍。擅弓(檀弓)曰。吊于葬者。必执引若从。(老而从柩在后者。)柩及圹。皆执绋。(注见丧具订。)宾之从柩者。安得与迁祖时相同哉。注疏之不习古俗。如此。(反哭之序。男先而女后。则出宫亦宜然。)
葬八(出宫、公赠币、至圹、下棺、赠币、藏器、实土。)
  {胃八。}出宫踊袭。
 出宫而踊。哀之至也。行路不宜袒。故于此而袭。
 郑曰。哀次。(贾云。大门外。有父母生时接宾之所。主人至此。感而哀。是以有踊。)〇镛案。檀弓云。及出命引之(出宫时。)朝亦如之。(朝即面朝后市之朝谓官府前路。)哀次亦如之。杂记云。相趋出宫而退。相揖哀次而退。(谓吊宾。)出宫。是一节也。哀次。又一节也。乃郑于出宫踊之文。忽注以哀次二字。则其意以出宫。为哀次也。不亦疏舛乎。哀次者。临葬设幄于国门之外。街路之上者也。(知在国门之外者。自宫而朝。自朝而哀次。其事由内而达外。)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63L 页
然且士丧。本无哀次。据周礼幕人。凡三公及卿大夫之丧。共其帟。(士无帟。)掌次凡祭祀朝觐。张大次小次。张幕设帟。凡丧。王则张帟三重。诸侯再重。卿大夫不重。(士无帟。)此乃哀次之正文也。由是观之。士丧其有哀次乎。故檀弓曰。君于士。有赐帟。(疏云。大夫以上。则有司供之。)谓有特恩之赐。则掌次者。设哀次之帟也。哀次之文。若是著显。而郑乃以掌次所张之帟。为柩上承尘之物。(檀弓注。)别创宾客次舍之说。以当哀次。不亦谬哉。
 檀弓曰。及葬。毁宗躐行。出于大门殷道也。学者行之。〇镛案。为人子者。行不中道。立不中门。故毁宗庙之墙而出。(注疏有误详见檀弓箴误。)
  {胃九。}至于邦门。公使宰夫。赠玄纁束。
 邦门国城之北门。(古葬于北方。)公。国君也。宰夫。天官属也。吊于士。则遣宰夫之士。(君之吊臣。每使同爵者。)赠。送死也。〇贾曰。玄纁束。即是窆讫。主人赠死者。用玄纁束也。(下毕一。)以其君物所重。故用之送终也。〇镛案。贾君。知主人之赠。是公赠之玄纁者。君赠之物。必当入圹也。若然。上公赗之玄纁束。(上危十。)载之至圹而敛服同载。反(一作及)于其宫也。(宾赗。亦当然。)〇又按周礼宰夫之职。凡邦之吊事。掌其戒令与其币器财用。三公六卿之丧。与职丧。帅官有司而治之。凡诸大夫之丧。使其旅。帅有司而治之。(旅谓所属之众士。)
  {胃十。}主人去杖不哭。由左听命。宾由右致命。
 去杖不哭。敬君命也。左右。柩车前辂之左右也。此时。止柩车。(贾云。柩车乡北。由右则在柩车之东矣。)
  {昴一。}主人哭拜稽颡。宾升实币于盖。(句。)降。
 奉币。升柩车之前。实其币于棺盖之上。(贾云。在庙所赠之币。皆奠于左服。此实于盖中者。彼生死两施。此专为死者。)
  {昴二。}主人拜送复位。杖乃行。
 复位于柩车之后也。不成踊。变于家也。〇镛案。主人之从柩至圹者。例皆步行。故经云杖乃行也。亲宾来吊者。亦无不步行。故在道必执引。及圹必执绋也。(见檀弓。)后世。惑于风水之说。而不于国北。葬之则斩衰蕳屦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64H 页
者。乘鞍马以从柩矣。礼云乎哉。
  {昴三。}唯君命。止柩于堩。其馀则否。(记文。〇堩音亘。)
 赴圹之路。谓之堩。(曾子问曰。葬既引至于堩。)古者。日中而虞。(檀弓文。)屡止则虞过时也。
  {昴四。}车至道左。北面立东上。(记文。)
 遣车三乘。先至墓也。道左。羡道之西也。(北面则以西为左。)东上。乘车在东也。(贾云。明器北上。统于圹也。三等之车。不入圹。故东上。不统于圹也。)
 郑曰。道左。墓道东。〇镛案。曲礼。宾入门而左。以升西阶。彼亦北面。故西为左也。立于道西。故东上为东近圹也。若道东则必西上矣。
  {昴五。}柩至于圹。敛服载之。(记文。)
 郑曰。柩车至圹。祝脱载除饰。(周礼丧祝文。)乃敛乘车、道车、稿车之服。载之。不空之以归。(载服于柩车。)送形而往。迎精而反。(贾云。说载谓下棺于地。除饰谓除去帷荒。柩车既空。乃敛皮弁服、朝服、蓑笠。载之于柩车也。)〇镛案。古者。大夫士无木主。其所以迎精而反者。唯此而已。皮弁朝服之等。三年之后。遂入庙中。(见大戴礼诸侯迁庙篇。)以作遗衣服。中庸所谓春秋飨祀。设其裳衣者。此也。
  {昴六。}至于圹。陈器于道东西北上。
 陈茵苞明器之物于羡道之左右也。北上。统于圹也。
  {昴七。}茵先入。
 铺于圹底。以藉柩也。〇案郑注谓元士葬。用輁轴如(一作加)茵焉。其义非也。并详丧具订。玆不具论。
  {昴八。}属引。(古文属为烛。)
 郑曰。于是说载除饰。(贾云。解去帷荒池纽之等也。)更属引于缄耳。〇贾曰。棺束为缄。君三衽三束。大夫士二衽二束。(大记文。)束有前后。于束末。皆为缄耳。以绋贯结之而下棺。〇敖曰。此属之为将窆也。其用异矣。犹以引名之者。见其索不易也。(引柩下棺。异索天子之礼也。)〇镛案。大记曰。士葬用国车。(輁轴也。)郑玄谓。元士葬用輁轴。(见上文。)考之此经。并无此验。不过属引于属(一作柩)缄。(大记云。大夫士封以咸。)移柩纳圹而已。记者各殊。不必牵合。并详丧具订。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64L 页
{昴九。}主人袒。众主人西面北上。妇人东面皆不哭。
 将窆而袒。哀之变也。不哭者。窆时宜静也。
 郑曰。侠羡道为位。〇贾曰。羡道。谓入圹道。(句。)上无负土为羡。上有负土为隧。(天子曰隧涂。)晋文公请隧弗许。是也。(僖二十五年。)〇镛案。古者。天子葬以隧。诸侯以下。葬以羡道。庶人县棺而封。礼级森然。不可相乱也。此经之云。车至道左。陈器于道东西。无非羡道之谓。而郑于檀弓之注。亦云侠羡道为位。(国昭子之母死章。)士大夫之葬。皆用羡道。则诸侯又何论哉。乃郑于碑繂之解。辄云县棺而下之。(大记注。)则堂堂千乘之君。三命再命之臣。无不下同于庶人可乎。王制曰。庶人县封。葬不为雨止。孔子曰。敛首足形。县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郑云。不设碑繂也。)即县棺之封。葬礼之最卑者也。(汉书周磐传自注曰。县封谓直下棺。不为埏道也。)曾谓公侯之葬。亦用此法乎。隧者。王章也。(杜云。辟地通路曰隧。〇司马光云。先凿埏道。旁穿土室。撺柩于其中曰隧也。)固不敢议。至如羡道之葬。大夫士之所得用也。如之何其废之。〇又按羡道者。埏道也。谓穿土为圹而衍之。为引柩之道也。(羡。馀也。衍也。)其深当如(一作与)圹齐。(或云。圹穴宜加深。)其阔当与隧等。唯上无负土为异也。
 大记曰。君命毋哗以鼓封。大夫命毋哭。士哭者相止也。〇孔曰。击鼓为窆时纵舍之节。每一鼓。渐纵綍也。(大夫卑。不击鼓。士又卑。不得施教令。)
 国昭子之母死。问于子张曰。葬及墓。男子妇人安位。(注。国昭子齐大夫。)子张曰。司徒敬子之丧。夫子相。男子西乡。妇人东乡。(注。夹羡道为位。)曰噫。母。曰我丧也。斯沾。(注。沾读曰觇。谓大家有事。人尽觇视之。)尔专之。宾为宾焉。主为主焉。妇人从男子。皆西乡。(方悫云。国昭子徒为宾主之辨。曾无男女之别。失礼也。)〇镛案。家语曰。及墓。男子西面。妇人东面。殷道也。孔子行之。国昭子盖用周礼也。
  {昴十。}乃窆。(今文窆为封。)主人哭踊无算。
 窆。下棺也。〇贾曰。窆。春秋谓之塴。〇镛案。负引下棺之法。详见于大记。碑綍之注。并详丧具订。
  {毕一。}袭赠。用制币玄纁束。拜稽颡踊。如初。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65H 页
将赠而袭。敬也。制币。时王法制之币也。旧说。以十八尺为一制。(聘礼云。释币制玄纁束。)二制为一疋。(一疋有二耑。)五疋为束。(凡物十曰束。)详见丧具订。
 敖曰。朋友赠于家。主人赠于圹。〇镛案。挚币者。君臣夫妇宾主之礼也。父子天属。不以币接之也。故其在吉时。总未有子献父币者。此经主人之赠。其用君赐之物。审矣。(上胃九。)今公赠遂废而私币犹存。可谓遗本而操末矣。周礼天官大宰大丧。赞赠玉(一作王)注云。既窆。助王为之。〇案帝王家父子。亦君臣。故子赠父币也。 〇又按始死以来。主人无拜尸柩之礼。于此始拜亡者。
 檀弓曰。既封。主人赠。而祝宿虞尸。〇郑曰。祝先归。(孔云。赠币之时。祝先归戒尸也。士虞记云。男。男尸。女。女尸。)〇镛案。小记曰。练筮尸。自练以前。无筮尸之法也。宿尸之礼。详见特牲礼。(云尸如主人服。主人再拜。尸答拜。宗人辞曰筮子为某尸占曰吉。敢宿祝致命。尸许诺。主人再拜。)
  {毕二。}卒。袒拜宾。主妇亦拜주-D006即位。拾踊三袭。
 卒。赠毕也。拜宾。亦袒哀之至也。主妇拜宾。女宾也。(郑氏云。)即位。主人主归(一作妇)各及羡道东西之位。(贾云。男宾在众主人之南。女宾在众妇之南。)拾踊者。主人先宾后。妇人居间也。三谓三者三。
  {毕三。}宾出则拜送。
 既封而退。相问之宾也。(杂记曰。相趋也。出宫而退。相揖也。哀次而退。相问也。既封而退。相见也。反哭而退。朋友虞附而退。)〇镛案。此经既封。即拜宾。与之拾踊。虽若吊礼下文反哭之。吊宾。释辞曰。如之何。(下觜三。)方是吊礼。檀弓曰。殷既封而吊。周。反哭而吊。孔子曰。吾从周。(下觜三。)所以反哭之吊。方备文也。
  {毕四。}藏器于旁。加见。
 用器乐器役器。先藏于柩之左右也。见枧通。(竹曰笕。木造曰枧。)为错瓮甒苞筲者也。说见丧具订。
 郑曰。器。用器役器。〇镛案。郑注。不藏燕器。(杖笠翣。)此则是矣。其不藏乐器。恐未必然。
  {毕五。}藏苞筲于旁。加折却之。
 旁。亦柩左右也。明器之上。隔之以枧。乃藏苞筲瓮甒也。(据杂记。)不言瓮甒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65L 页
者。举其首而可知也。却之。犹言竖之。并详丧具订。〇郑曰。四者。两两而居。(贾云。苞筲居一旁。瓮甒居一旁也。)〇镛案。两两。谓二苞与二甒相对。三筲与三瓮相对也。
  {毕六。}加抗席覆之。加抗木。
 抗席之广。足以掩椁。其数则三重。抗木再重也。(上虚一。)
  {毕七。}实土三。主人拜乡人。
 乡人。乡里之人。贱而执役者也。然而拜之者。为父母谢其劳也。〇敖曰。下云袭。是亦袒拜乡人也。不言袒。盖文脱耳。〇镛案。孔子之葬于防。亦不待成坟。而主人先反。(见檀弓。)此经。亦只实土三。未及成坟而即云反哭。盖以速反而虞为急也。(据杂记。亦反哭在盈坎之先。)
 杂记曰。乡人五十者。从反哭。(从孝子而反。)四十者。待盈坎。(待土满于圹。)〇贾曰。主人未反哭。乡人并在。故今实土三遍。主人拜谢之。
  {毕八。}即位踊袭如初。
 
即位于羡道东也。踊无算如初。(上昴十。)哀亲之在斯也。将反而袭。行路不宜袒也。
葬九(反哭、宾吊。)
  {毕九。}乃反哭。
 问丧曰。送形而往。迎精而反。〇家语曰。既封而归。殷道也。孔子行之。〇镛案。未及盈坎。先已反哭。而成坟祭墓之事。皆令有司而行之。揆之情理。似乎悤遽。然尸柩既封。体魄遂閟。则皇皇然汲汲然。唯恐神精之靡托也。苟一刻之濡滞。或恐飘荡而不反也。求之神理。唯有合祖一事。庶可以安而愉之。于是敛其车服。望望然归其祖。(反于庙)而速治虞事。此古人之精义也。
 檀弓曰。既反哭。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左。〇郑曰。为父母形体在此。礼其神也。周礼冢人。凡祭墓为尸。(孔云。几依神也。筵坐。神席也。孝子先反。有司以几筵及祭馔。置于墓左。礼地神也。)〇镛案。此舍奠。仍祭亡者。非所以礼地神也。何以知其然也。其一曰。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66H 页
几筵非地神之物。几者。人所凭也。筵者。人所藉也。生而用之故。死亦设之。山林土地之神。本无形质。何倦而凭几。何坐而藉筵乎。古圣人明理达物。必不以几筵礼地神也。据周礼司几筵。(春官职。)唯祀先王设几席。又丧事。设素几苇席。若山林川泽之祀。无共几席之文。(郑玄谓表貉之祭有几席。非也。甸役之有几席者。王所用也。)故礼莫尊于郊天而扫地以祭。(不几席。)唯礼器云。鬼神之祭单席。(亦无几。)所谓鬼神。则先农先蚕之类。亦人死之鬼也。几见山林川泽之祭有几筵乎。其二曰。舍奠非地神之礼也。据周礼大宗伯之职。凡外神之祀。若实柴(祀日月星辰。)槱燎(祀风师雨师。)狸沈(祭山林川泽。)副辜(祭四方百物。)之类。皆与人鬼之祭。其礼大异。(奥神之祭亦燔柴。〇见礼器。)地神之祭。苟或有之。当用狸沈之礼。狸也者。埋牲也。(川泽则沈牲。)然此天子诸侯之礼也。(王制云。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埋牲则为犯分舍尊(一作奠)则为不智。郑将奈何。其三曰。周礼冢人之文。亦非地神之祭也。据小宗伯之职云。既葬诏相丧祭之礼。成葬而祭墓为位。(郑注亦云礼地神。)祭墓者。明祭于墓中之王也。此时冢人为尸。(此后祭墓皆为尸。)檀弓所云。舍奠墓左者。即此祭也。大凡地神之祭。不得有尸。如其有尸。凡名山大川之祭。皆当有尸。曾见三礼。有此文乎。周礼。士师祭社稷为尸。(秋官文)然社稷之神。本皆人鬼。据祭法。共工氏之子句龙。(尝为后土之官。)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厉山氏(即神农。)之子农。能殖百谷。(其后。周弃继之为后稷。)故祀以为稷。宜其祭之有尸也。(周公祭泰山。召公为尸。所祭非山。不足为据。)其四曰。先正先师。既有定论。程子曰。旧说谓冢人祭后土则为尸。非也。盖古人祭社之外。更无祭后土之仪。张南轩曰。周礼有冢人之官。凡祭于墓为尸。是则成周盛时。固亦有祭于其墓者。二先生之说。卓然严正。今何敢舍此正论。曲循郑义。盖今窆事已毕。主人既迎精而反矣。体魄独留。孝思如疑。故舍奠以安之。即此一奠。为奠礼之终。过此以往。无奠也。(古葬后无朝夕奠。)其奠墓左者。象未殡时奠于尸东也。郑氏地神之说。何据矣。〇男学稼云立尸之法。必以其孙。(曾子问。)地神其有孙乎。无孙则取于同姓。(曾子问。)地神其有姓乎。男。男尸。女。女尸。(士虞记。)地神其有男女乎。尸服卒者之上服。(士虞记。)地神其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66L 页
有服乎。地神之祭。不得有尸矣。(东俗既盈坎有祭。名之曰平土奠。与古礼合。)
  {毕十。}卒窆而归。不驱。(记文。)
 郑曰。反如疑为亲之在彼。(贾云。疑父母之精魂。在彼不归也。)
 问丧曰。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其反哭也。皇皇然若有求而弗得也。故其往送也如慕。其反也如疑。(注。慕者以其亲之在前。疑者不知神之来否。)〇孔子在卫。有送葬者。而夫子观之曰。善哉。为丧乎。足以为法矣。小子识之。子贡曰。夫子何善尔也。曰其往也如慕。(如小儿随父母啼呼。)其反也如疑。(哀亲之在彼。如不欲还然。)子贡曰。岂若速反而虞乎。子曰。小子识之。我未之能行也。(出檀弓)
  {觜一。}入升自西阶东面。众主人堂下。东面北上。妇人入。丈夫踊。升自阼阶。
 入于祖庙也。丈夫西而妇人东。象死者。反面于其祖北面。故男左而女右也。(西为左。)〇贾曰。适士二庙者。反哭。先于祖。后于祢。遂适殡宫也。〇敖曰。反哭于祖庙者。为其棺柩从此而出也。(以此经考之。则送葬之行。妇人次于众主人以下明矣。)
 
郑曰。不于阼阶(一作阶)西面。西方神位。(贾云。特牲少牢。皆布席于奥。殡又在西阶。是西方神位。)〇镛案。郑之云。西方神位者。谓死者之神。亦当升自西阶。(于祖庙神有子道。)位于西方。故主人之位。统于神也。贾君不达郑意。谓主人就神位非矣。反哭之礼。象死者反面也。死者北面。而主人西方。则其左旁也。主妇东方。则其右旁也。神位之说。不亦谬乎。〇又按反哭之必于庙。象死者反面。若其精义。则尤以合祖安神为急务。斯其所以不待盈坎。汲汲然反于祖庙也。近有顾氏(湄。)著反哭不于庙辨。盛言直反于殡宫。而徐健庵。亦谓之卓然有识。非也。〇又按反哭之序。男子先入。妇人后入。(宾又在妇人后。)则郑玄出宫时。男左女右之说。(上胃七。)非矣。
  {觜二。}主妇入于室踊。出即位。及丈夫拾踊三。
 入于祖庙之室。出即位于阼阶之上。西面也。拾踊。主人倡踊。主妇更踊也。(此时无宾。贾乃云。与宾拾踊。非矣。)
 檀弓曰。反哭升堂。反诸其所作也。(注亲所行礼之处。)主妇入于室。反诸其所养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67H 页
也。(注。亲所馈食之处。)〇孔曰。行礼者。谓平生祭祀冠昏。在于堂也。
  {觜三。}宾吊者。升自西阶曰如之何。主人拜稽颡。
 郑曰。宾吊者。众宾之长也。(谓升堂者。只一人。)吊者。北面。主人拜于位。(贾云。主人拜于西阶上东面位。)〇镛案。反哭之吊。必于庙者。明反哭之礼成于庙也。此时一节一文。其意皆在于合祖安神。
 檀弓曰。反哭之吊也。哀之至也。反而亡焉。失之矣。于是为甚。(哀痛甚。)殷既封而吊。周反哭而吊。孔子曰。殷已悫。吾从周。〇镛案。既封。亦拜宾。(上毕二。)然宾不释辞。非吊礼也。
  {觜四。}宾降出。主人送于门外。拜稽颡。
 贾曰。此于杂记五宾。当相见之宾也。(谓反哭而退。)
  {觜五。}遂适殡宫。皆如启位拾踊三。
 如启位。(箕七八。)则如朝夕哭之内位矣。(上亢七。)〇贾曰。上朝夕哭位云。妇人即位于堂。(上亢三。)主人堂下西面。(上亢七。)启殡时云。主人位如初。(上箕七。)此如启位。亦妇人即位于堂东。主人即位于堂下。直东序西面也。
 问丧曰。求而无所得之也。入门而弗见也。上堂又弗见也。入室又弗见也。亡矣丧(一作患)矣。不可复见已矣。故哭泣辟踊。尽哀而止矣。
  {觜六。}兄弟出。主人拜送。
 兄弟。小功以下也。归其家。故拜送之。〇贾曰。小功以下。既反哭。亦各归其家。至虞卒哭。还来预焉。故丧服小记云。缌小功虞卒哭。则皆免。
 郑曰。异门大功。亦可以归。〇镛案。丧大记曰。期九月者。既葬而归。郑之云。异门大功亦归者。据此文也。然大记所言。本据妇人之礼。(彼上文。皆论妇人之事。)不当谬引。又此经之例。小功已下谓之兄弟。(同族曰兄弟。丧服记。亦以小功已下为兄弟。)大功已上。谓之众主人。此下众主人。揖就次矣。今云与兄弟而同出可乎。初虞在即。其可遽归乎。〇又按久而不葬者。其诸亲既除而藏服。至葬服之。若是者。既反哭。即除服其虞也。吉服以行事。故檀弓曰。既葬。各以其服除。详见下篇。(下未三)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67L 页
{觜七。}众主人出门哭止。阖门。主人揖。众主人乃就次。
 次。众主人之所休息。(上戌五。)主人亦就倚庐。
  {觜八。}犹朝夕哭。不奠。
 哀未杀而礼有减也。(案此文则朝夕哭。仍行朝夕之奠。奠与哭。非二事明矣。)
 郑曰。是日也。以虞易奠。(檀弓文。)〇镛案。尸柩在世则奠于地。以飨体魄。(奠错也)尸柩既藏。则祭于空。以飨神魂。(祭者。手举肉以示之也。)此所以以虞易奠也。〇又按大记曰。大夫士既练而归。朔日忌日。则归哭于宗室则朔月之奠。葬后亦有也。抑亦徒哭而无奠乎。大抵古礼。虽未葬之前。本无上食之法。(丧奠脯醢而已。)既葬并无脯醢之奠也。
  {觜九。}三虞卒哭。
 郑曰。虞。安也。骨肉归于土。精气无所不之。(延陵季子语。)孝子为其彷徨。三祭以安之。朝葬。日中而虞。不忍一日离也。(檀弓文。)〇镛案。卒哭。犹言末祭也。
 郑曰。卒哭。三虞之后祭名。始朝夕之间。哀至则哭。至此祭止也。朝夕哭而已。(贾云。殡后主人在庐中。思忆则哭。至卒哭。唯有朝夕哭。)〇敖曰。卒哭。谓卒殡宫之哭也。礼于三虞。既饯之后。而遂不复哭于殡宫。唯朝一哭。夕一哭于其次而已。〇镛案。父母之丧。哭无时。(檀弓文。)未必既葬哭有时也。总之三虞即卒哭。非有二祭也。并详下篇。
  {觜十。}明日。以其班祔。
 卒哭之明日也。班。昭穆之次也。祔。犹属也。〇贾曰。孙附于祖。孙与祖。昭穆同。故以孙连属于祖。就祖而祭之也。
第三集礼集(其一)第三卷○丧礼四笺(卷三)
 丧仪匡(十)
  
虞祭一(陈牲、设洗、设几筵、陈器、陈鼎、升牲。)
  士虞礼(大戴第六。小戴第十五。刘向别录第十二。)
 郑曰。虞。安也。士既葬其父母。迎精而反。日中而祭之于殡宫以安之。
 檀弓曰。葬日虞。弗忍一日离也。是日也。以虞易奠。〇镛案。离者。谓死者神魂。与祖父分离也。盖尸柩之永迁也。(象徙道故曰永迁。)辞于祖庙。是与祖离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68H 页
也。既葬不以祭安之。是遂离之也。故既封便宿虞尸。既反即视虞牲。日中而虞。唯恐不及者。哀亲之离于祖。而无所依附也。(附于祖曰祔。)故初虞之祝曰。哀荐祫事。祫者。合也。合于皇祖也。合是合祖之义。则离为离祖之谓者。又较然矣。孔子曰。卫人之祔离之。鲁人之祔合之。(檀弓文。)离也者。离于祖也。合也者。合于祖也。(郑氏以卫鲁之祔。为合葬。然曰离曰合。本系虞祔之义。郑说非也。)即弗忍一日离五字。乃虞祔之大义也。〇又按以虞易奠者。谓虞而立尸。有几筵。方是祭礼与奠礼特异也。又自是日。遂无朝夕之奠。斯其所谓易奠也。
  {下甲一。}始虞用柔日。(记文。)
 郑曰。葬之日。日中虞。欲安之。柔日阴。取其静。(贾云。葬用丁亥。是柔日葬。)〇孔曰。假令丁日葬。葬日而虞。则己日二虞。后虞改用刚则庚日三虞也。三虞与卒哭相接。则壬日卒哭也。(檀弓疏。)〇敖曰。柔日乙丁己辛癸也。〇镛案。春秋书葬日者甚多。而皆用柔日。如纪伯姬(乙丑日)、齐孝公(乙未日)、宋文公(乙亥日)之葬。皆用乙日。鲁僖公(丁巳日)、成公(丁未日)、齐襄公(丁酉日)、桓公(丁亥日)之葬。皆用丁日。鲁桓公、敬嬴、齐姜(已上并己丑)、齐归(己亥日)之葬。皆用己日。周襄王(辛丑日)、哀姜(辛巳日)、鲁庄公、宜公(宣公并辛酉)、成风、定姒、卫穆公(已上并辛亥)之葬。皆用辛日。文姜(癸丑日)、蔡桓侯、晋文公、鲁昭公(已上并癸巳)、宋穆公、鲁穆姜(并癸未)、鲁文公(癸酉日)、纪叔姬、声姜、卫襄公(已上并癸亥)之葬。皆用癸日。可见柔日之葬。为当时通行之礼俗也。唯宋共公之葬。在八月庚辰。(成十五年。)然此时宋有大乱。三月而渴葬。(宋共公六月卒。)庚日之葬。亦必因乱而然。非恒典也。又鲁定公之葬。始用丁巳而雨不克葬。至戊午乃葬。斯亦有他而然。非经礼也。始虞在葬日。自用柔日也。
  {下甲二。}特豕馈食。(食音嗣。)
 特。独也。谓不具三牲。唯用一豕也。然亦有鱼腊。以备三鼎也。馈食。谓虞祭。有黍稷而三进饭。于礼为食礼也。〇贾曰。左传云。卜日曰牲。此虞为丧祭。故无卜牲之礼。故指豕体而言。不云牲也。(案下文云。陈牲。贾说未必然。)
 郑曰。馈。犹归也。(贾云。膳夫云。王之馈食。用六谷。注云。进物于尊曰馈。)〇敖曰。馈食。犹言馈之以食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68L 页
也。〇镛案。王制养老之法。有燕礼、飨礼、食礼之别。此虞祭及特牲少牢之祭。皆于三礼。属食礼。故并云馈食也。周人兼用三礼。(王制云。)故虽以食礼为主。而参用燕飨之法也。
 檀弓曰。既葬而食之。(郑云。食反虞之祭。)
 杂记曰。上大夫之虞也少牢。下大夫之虞也特牲。
  {下甲三。}陈牲于庙门外。北首西上寝右。(记文。)
 庙门。殡宫之门也。西上。豕在西。鱼在中。腊在东也。寝兽卧也。(小雅云。或寝或讹。)寝右者。豕之右胖。亲地也。〇郑曰。西上。变吉。寝右者。当升左胖也。
 檀弓曰。既反哭。主人与有司。视虞牲。(郑云。日中将虞。省其牲。)
  {下甲四。}杀于庙门西。主人不视豚解。(记文。)
 郑曰。主人视牲。(檀弓文。)不视杀。丧事略也。豚解。解前后胫脊胁而已。(上卯二。)熟乃体解。(下乙七。)升于鼎也。
  {下甲五。}侧亨于庙门外之右东面。(亨音烹。)
 
亨用镬。(少牢云。羊镬豕镬。)侧亨。烹一胖也。不于门东。未可以吉也。庙。殡宫也。(郑云。鬼神所在曰庙。)〇贾曰。虞不致爵。自献宾以后。无主人主妇及宾以下之俎。故唯亨一胖也。(案少牢吉祭。而羊豕。皆用右胖。贾说未必然。)
  {下甲六。}鱼腊爨亚之北上。饎爨在东壁西面。(饎音炽。)
 北上。鱼在北也。炊黍稷曰饎。(贾云。周礼饎人祭祀共盛齐。)
  {下甲七。}设洗于西阶。西南水在洗西。篚在东。
 设洗为涤觯勺。亦以洗苴也。(下丁一。)水在洗西者。罍水在洗槃之西也。篚所以实觯勺也。(上寅三。)〇按少牢司宫。设罍水于洗东有枓。(注设水用罍沃盥用枓。)其下即云。小祝设槃匜于西阶。(为尸盥。)此经亦设洗之下。别言槃匜。(下乙五。)洗者。涤器也。盥者。洁手也。
 郑曰。反吉。(敖云。此设洗在西亦以主人位于西阶上也。)〇镛案。特牲礼。设洗于阼阶东南。少牢礼。水在洗东。(士冠士昏亦水在洗东。)故郑云反吉也。
  {下甲八。}尊于室中北墉下。当户两甒醴酒酒在东。无禁幂用絺布。加勺南枋。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69H 页
郑曰。酒在东上醴也。(贾云。吉礼玄酒在上。今丧祭无玄酒。则醴在上。)无禁。谓不用棜禁而错于地也。絺布葛属。〇案礼运曰。玄酒在室。醴盏在户。澄酒在下。(坊记云。醴酒在室澄酒在下。)
  {下甲九。}素几苇席。在西序下。
 郑曰。有几始鬼神也。(贾云。大敛奠时已有席。至此乃有几也。)
 贾曰。若天子诸侯始死。则几筵具。故周礼司几筵云。每敦一几。〇镛案。贾说非也。
 檀弓曰。虞而立尸有几筵。〇孔曰。司几筵云。丧事素几。(本云。设苇席右素几。)郑注云。谓殡奠时。天子既尔。诸侯亦然。〇镛案。虞而立尸。天子亦必然矣。何者。体魄在殡则牲羞奠于地。(错于地而已)所以无尸也。体藏于竁。而精魂反于室。则牲羞祭于空。(举肉以示之)所以有尸也。尸也者。为将以手举肉而祭于神者也。(祭字从以手举肉。)祭则有尸。奠则无尸。有尸则有几。无尸则无几。理所宜然。而郑乃云。天子诸侯殡奠有几。恐不然也。周礼之云。丧事者。通殡奠虞祭而言之也。〇又按几筵之设。唯祭有之。礼毕则彻之。不恒设也。后世三年之内。自以为祗奉几筵。主既入庙。乃谓之彻几筵。此误看檀弓之文也。(孔又云。葬前下室之内。有吉几筵。此殆后世。几筵之所本也。)
  {下甲十。}苴刌茅长五寸束之。实于篚馔于西坫上。(刌音忖。)
 苴犹藉也。(郑氏云。)刌切也。(贾云易曰藉用白茅。)义详下。(下戊五。)
  {下乙一。}馔两豆。菹醢于西楹之东。醢在西。一铏亚之。从献。豆两亚之。四笾亚之。北上。
 铏。羹器也。(敖云。铏不言豕可知。)亚之谓铏在醢西也。从献谓从三献而荐之也。豆从主人献祝。(下壬一。)笾从主妇献尸祝。(下壬五。)北上者。菹在铏西醢在菹南四笾在醢南也。(枣在北。)不以为东方之馔者。别于正也。
  {下乙二。}铏芼用苦若薇有滑。夏用葵。冬用荁。有柶。(记文。〇荁音桓。)
 以菜杂肉曰芼。(又熟也。)苦。苦荼也。荁。菫类也。〇郑曰。夏秋用生葵。冬春用乾荁。〇贾曰。按公食记。三牲具。则牛藿、羊苦、豕薇。各用其一。若一牲者。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69L 页
科用其一也。(葵荁。皆滑物。)
  {下乙三。}豆实葵菹。菹以西蠃醢枣烝栗择。(记文。)
 烝。炊也。择。选也。(栗多蠹。)〇贾曰。士丧礼大敛云。毼豆葵菹芋。(全菹也。)笾。无縢。栗不择。(上午十。)至此。乃有饰也。(郑云。枣烝栗择。则菹刌也。枣烝栗择则豆。不毼笾有縢也。)
  {下乙四。}馔黍稷二敦于阶间西上。藉用苇席。
 西上。黍在西也。藉。犹荐也。
  {下乙五。}匜水。错于槃中。南流。在西阶之南。箪巾。在其东。
 匜水。所以沃盥也。流。匜之吐水口也。(又详下己五。)
  {下乙六。}陈三鼎于门外之右。北面北上。设扃、鼏。(今文扃为铉。〇鼏音觅。)
 鼎。空鼎也。右西也。扃铉也。所以贯鼎耳。以举鼎也。鼏。幂也。(礼器牺尊疏布鼏。)〇贾曰。扃在鼏上。故先抽扃。后去鼏。
  {下乙七。}羹饪。升左肩臂臑、肫▼(片+各一作胳)、脊、胁、离肺、肤祭三。(句。)取诸左膉上。(句。)肺祭一。实于上鼎。(记文。〇臑音乃到切。肫音纯。胳音格。膉音益。)
 
饪。熟也。升。谓出于镬而升于鼎也。肩臂臑。左肱之三节也。(右胖则不烹。)肫骼。左股之下二节也。(髀不升。)脊。正脊也。(脡脊横脊皆不用。)胁。亦左偏之正胁也。(短胁代胁皆不用。)离肺。谓刲离午割之肺也。(见奎三。)肤祭。谓无骨之肉当祭者。(尸以手举肉曰祭。)三。谓脔之为三片也。膉脰肉也。〇郑曰。肉谓之羹。(尔雅文。)丧祭略七体耳。(贾云。特牲注云。士之正祭九体。)离肺。举肺也。(少牢云。举肺一祭肺三。)
  {下乙八。}升鱼。膞鲋(鱄鲋)九。实于中鼎。(记文。〇鱄音专。)
 
(一作鱄)。鱼名。(一名珠鳖鱼。)鱼用九。丧祭略也。(特牲。礼鱼十有五。)
  {下乙九。}升腊。左胖髀不升。实于下鼎。皆设扃鼏陈之。(记文。)
 郑曰。腊。亦七体牲之类。
  {下乙十。}匕俎在西塾之西。羞燔俎。在内西塾上南顺。
 匕。所以载鼎肉。升于俎者。匕俎。空俎也。塾。门侧之室也。羞燔俎。三献所荐之俎也。以(一作在)门内而俎势。南顺者。为南面执之便也。〇郑曰。肝俎。在燔东。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70H 页
{下丙一。}祝俎髀脰脊胁离肺。陈于阶间敦东。(记文。〇脰音豆。)
 祝俎。三献之时。祝受主人爵。取肺坐祭(下壬一)之俎也。髀贱不升于鼎。而登于祝俎者。下于尸也。脰豕项也。离髀(一作肺)举肺也。(见上节。)祭以举肺。亦以下尸也。
虞祭二(祭服、布几筵、拜宾、荐馔。)
  {下丙二。}日中而行事。(记文。)
 体魄既閟。未忍一日神无所之。故日中而虞也。(不待朝。)〇郑曰。朝葬日中而虞。君子举事。必用辰正也。(贾云。辰正者。谓朝夕日中也。)再虞三虞。皆执明。(即质明。)
 檀弓曰。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左。反日中而虞。〇郑曰。墓有司来归。乃虞也。(孔云。日中者。是日时之正也。再虞三虞。皆用质明。)
  {下丙三。}主人及兄弟如葬服。宾执事者。如吊服。
 葬服。絻也。主人及兄弟同矣。吊服葛绖而缌衰也。(说见檀弓解。)〇案如葬服。谓未及受服也。如吊服。谓未变于敛殡之时也。〇贾曰。虞为丧祭。主人未执事。故宾客来执事。曾子问云。士则朋友奠。不足则取于大功以下。
 郑曰。葬服者。既夕曰。丈夫髽散带垂也。(贾云。自卒至殡。自启至葬。主人之礼。其变同。则三虞与葬服同。至卒哭。则作其丧服。乃变麻服葛。)〇镛案。丧服小记。虞祭之服。明是絻也。(文见左。)而此经云。如葬服则葬服之。必以絻又可知也。启殡之时。丈夫虽髽。(上箕七。)及至出宫之时。必改之为絻。遂以临圹。遂以反哭也。据杂记曰。非从柩与反哭。无免于堩。曾子问曰。免而从柩。君大夫士一节也。小记曰。远葬者。其反皆冠。及郊而后絻焉。(文见左。)则虽郊内之葬。不可以髽而行堩也。又据檀弓曰。弁绖葛而葬。与神交之道也。此王侯之礼也。(注疏云。)士礼虽与王侯不同。髽之去饰。亚于括发。(皆去冠。)髽而葬亲。必无是理。
 小记曰。既葬而不报虞。则虽主人皆冠。及虞则皆免。(众主人亦免。)以此言之。凡虞服皆免也。虽始虞之服。当免而不当髽。审矣。况郑公之礼。丈夫髽。即丈夫括发也。(互文之说见箕七。)括发最凶。唯于殡敛之时。三次有之。今乃云再虞三虞。不改括发。可乎。别立己意。以自制礼。奈经文不合。何哉。今正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70L 页
之曰。初虞主人。亦免。〇又按绞垂散垂。唯视尸柩之隐现。故既殡而奠。则三日绞垂。以此例之。始虞既讫。以其明日。当亦绞垂。而贾乃云。卒哭之前。仍此散垂。则大夫诸侯。自葬至于卒哭。恰为三月。将散垂之带。三月不绞乎。必不然矣。丁日既葬。则戊日之朝。当即绞垂也。
 小记曰。缌、小功。虞卒哭则免。(虽轻服亦免。)既葬而不报虞。则虽主人皆冠。及虞则皆免。(报音赴速也。)〇又曰。远葬者。比反。(句。)哭者皆冠。及郊而后。免反哭。(谓不葬于国北者。)〇镛案。此诸文。虞祭之必用絻。明矣。
  {下丙四。}皆即位于门外。如朝夕临位。
 朝夕临位。见士丧礼。(上亢三。)
  {下丙五。}妇人及内兄弟服。即位于堂。亦如之。
 内兄弟。同族姊妹也。其服各依本服。其位亦如临位。〇案妇人葬服。无所经见。妇人。本无散带而髽。则三年无改。(义详丧服商。)故经不云。如葬服而但云服也。〇又按朝夕临位之注。郑以外兄弟。为异姓有服者。(上亢三。)然以此经内兄弟之文参验之。则外兄弟者。只是同族兄弟。称之为外者。所以别之于妇人也。大抵同姓曰兄弟。异姓曰甥舅。名不可混也。
  {下丙六。}虞沐浴不栉。(记文。)
 郑曰。沐浴者。将祭自洁清。不栉。未在于饰也。唯三年之丧。不栉。期以下。栉可也。(贾云。下文班祔而栉。明期以下。虞而栉也。)
 杂记曰。凡丧自小功以上。非虞祔练祥。无沐浴。
  {下丙七。}祝免。(句。)澡葛绖带。(句。)布席于室中东面右几。降出。及宗人即位门西。东面南上。
 祝絻。与礼而哀也。澡。治也。吊服本用葛绖。(说见檀弓解。)今用澡葛者。接神宜洁也。室正寝也。右几者。于席之上几在南也。宗人。公有司。(敖云。祝与宗人。公有司之助丧者。)掌祭祀者也。(上尾一)门西。门外之西也。南上。祝在南也。(敖云。南上。明其与宾不相统也。)
 郑曰。士之属官。为其长。吊服加麻矣。至于既卒哭。主人变服则除。〇贾曰。小记云。缌小功。虞卒哭则免。注云。卒哭。缌麻以上。至斩衰皆免。(案今本小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71H 页
记注无此语。)今祝是执事属吏之等。皆同著免也。〇镛案。土(一作士)虞礼者。通三等之士。而立制者也。士之属官。未尝非士。而郑以祝宗之等。归之属官。将此经之礼。唯上士用之乎。敖之云。公有司者极是。〇又按斩衰者之免。自初虞而已。然贾所引郑注。乃云卒哭而始免。(郑意盖云虞则皆括发。)何据矣。
  {下丙八。}宗人告有司具。遂请拜宾如临。入门哭。妇人哭。
 临。谓朝夕哭。〇敖曰。拜宾如临。谓旁三拜也。(上亢六。)
  {下丙九。}主人即位于堂。众主人及兄弟宾。即位于西方。如反哭位。
 既夕曰乃反哭入。升自西阶东面。众主人。堂下东面北上。(上觜一。)异于朝夕。
  {下丙十。}祝入门左北面。宗人西阶前北面。
 郑曰。祝不与执事同位。接神尊也。宗人。当诏主人及宾之事。敖云。宗人立于此(一作北)者。主人已在阶上也。
  {下丁一。}祝盥。升取苴。降洗之。升入设于几东席上。(句。)东缩。(古文缩为蹙。)降洗觯。升止哭。
 
(一作苴)。茅也。缩。从也。教(一作敖)云。东缩西上也。 东缩。谓茅梢指东。而其根在西也。止哭。为祭事至也。
  {下丁二。}主人倚杖入。祝从在左西面。
 郑曰。主人倚杖西序。乃入。(谓以杖倚之于墙而入。)
 贾曰。按此文阴厌时。主人倚杖入。〇镛案。注疏。阴厌之说。本自纰缪。(说见下。)不可从也。
 小记曰。虞杖不入于室。祔杖不升于堂。(注。哀益衰。敬弥多。)
  {下丁三。}赞荐菹醢。醢在北。
 赞佐主人助祭者也。〇郑曰。主妇。不荐齐斩之服。不执事也。〇镛案。少牢礼。主妇被锡衣荐菹醢。主妇赞者一人。亦被锡衣执菹醢。以授主妇。(主妇设两敦。亦有赞者。)而特牲礼。主妇荐菹醢。无赞者。(设两敦亦无赞者。)士礼。卑也。然则此经赞者。皆是男子。非女赞也。
  {下丁四。}佐食及执事。盥出举。(句。)长在左。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71L 页
举。举鼎也。长。谓举豕鼎者。〇郑曰。在左。在西方位也。
  {下丁五。}鼎入设于西阶前。东面北上。匕俎从设左人抽。扃鼏匕佐食及右人载。
 左人右人。见士丧礼。上巳三(一作二)。 载。载于俎也。
  {下丁六。}载。犹进柢。鱼进鬐。(记文。)
 犹。谓虞祭。虽以祭易。奠犹如奠时也。柢。本也。鬐。脊也。义见前。(上巳四酉九。)〇贾曰。少牢云。豕载如羊。皆进下。又曰。腊一纯俎。亦进下。又曰。鱼用鲋右首进腴。是吉也。士丧礼小敛云。进柢。大敛鱼进鬐。腊进柢。皆未异于生也。
  {下丁七。}卒。(句。)朼者逆退复位。俎入设于豆东。鱼亚之腊特。
 卒。谓朼载毕也。逆退谓后者先也。(上亥三。)复位。复宾位也。于是执俎者。入设也。亚。次也。鱼豕相连而腊特错也。
  {下丁八。}赞设二敦于俎。南黍。其东稷。
 黍。在西尊也。
 
郑曰簋实。(贾云。敦有虞氏之器也。周制士用之。变敦言簋容同姓之士。得从周制耳。)〇镛案。竹曰簋。瓦曰敦。皆黍稷器也。明堂位之文。亦当活看。(云虞之两敦周之八簋。)贾说迂矣。
  {下丁九。}设一铏于豆。南佐食出立于户西。赞者。彻鼎。
 郑曰。铏。菜羹也。(贾云。泰是湆羹。)〇镛案。肉汁而芼之以菜曰羹。(尔雅云。肉谓之羹。)纯汁曰湆(即泰羹。)铏者。羹器也。
  {下丁十。}主人在室。则宗人升户外。北面佐食。无事则出户。负依南面。(记文。)
 郑曰。宗人当诏主人室事。(释上节。)室中尊不空。立户牖之间。谓之依。(尔雅文)
  {下戊一。}祝。酌醴。命佐食。启会佐食。许诺。启会。却于敦南。复位。
 会。合也。谓敦盖也。却退也。复位出立于户西。
  {下戊二。}祝。奠觯于铏南。复位。主人再拜稽首。
 复主人之左也。(上文云祝从在左。)既启会奠觯。故主人再拜。
虞祭三(飨、读祝、迎尸。)
  {下戊三。}祝飨。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72H 页
飨告。神飨也。其辞曰。圭为而哀荐之飨。
 郑曰。飨辞。记所谓哀子某、哀显相。夙兴夜处不宁。下至适尔皇祖某甫飨。是也。(贾云。下云祝。祝又下迎尸后。祝祝此等三者。皆有辞。此文引记者。是阴厌飨神辞。其迎尸后祝辞者。即下记飨辞云哀子某圭为而哀荐之飨是也。)〇镛案。注疏之乖错甚矣。哀显相云云者。明是祝辞也。(少牢启会之下。祝祝曰。孝孙某敢用柔毛刚鬣云云。正与此祝辞同。〇此下亦云祝。祝则其云絜牲刚鬣。岂非祝辞乎。)圭为荐云云者。明是飨辞也。(记直云飨辞。)至若迎尸后祝辞。经与记俱阙。未有所考。乃郑玄于飨。则取告神之祝而用之。于告神之祝。则取少牢吉祭之祝而用之。(下戊七)于告尸之祝。则辞穷而未有明说。贾乃以飨辞之文。移之为告尸之祝。则名实倒换。吉凶参错。而无复哀敬之文也。
  {下戊四。}飨辞曰。哀子某圭为而哀荐之。(句。)飨。(记文。)
 圭洁也。诗曰。吉圭为饎。(郑氏云。)
 郑曰。飨辞。劝强尸之辞也。凡吉祭飨尸曰孝子。〇贾曰。按特牲礼。迎尸入室。既妥尸祝飨。郑云。劝强之。其辞。引此士虞记。(特牲礼无文。故郑引之。)此一辞。三虞卒哭及祔练祥吉祭。亦用此。但改哀为孝耳。〇镛案。士虞礼。则祝飨在迎尸之前。(告于神。)特牲礼则祝飨在妥尸之后。(告于尸。)其所告之处虽不同。其为飨则一也。其为飨既同。则其辞之当用飨辞。又无疑也。特以记文之记飨辞。不在虞祭之中。而乃在卒哭之下班祔之上。故郑于虞祭之飨。不用此飨辞。而却取祝辞之文。(即哀显相云云者。)以当之也。然飨辞则飨辞耳。不用于飨。将安用之。
  {下戊五。}命佐食祭。(句。)佐食许诺钩袒。取黍稷。祭于苴三。(句。)取肤祭祭如初。
 命。祝命之也。〇郑曰。钩袒。如今擐衣也。敖(一作贾)云。汉时人擐衣以露臂。〇敖云。外卷其袂以出臂。 〇敖曰。三者。三祭之也。每一祭毕则反取之。记曰。肤祭三取。诸左膉上。(按肤祭者。犹言肤片。肺祭者。犹言肺片。)
 郑曰。苴所以藉祭也。孝子始将纳尸。以事其亲。为神疑于其位。设苴以奠之耳。或曰。苴主道也。则特牲少牢。当有主象而无可乎。(贾云。按司巫祭祀。则共匰主及蒩馆常祀。亦有苴者。天子诸侯吉祭。亦有苴也。)〇敖曰。为神祭。当与尸祭异处。故祭于席。为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72L 页
其污席。故以苴藉之。〇镛案。以苴为主道者。即许慎所谓束茅依神也。上云。苴刌茅束之。(下甲十。)故许谓之束茅也。此云。取黍稷祭于苴。下云。既飨祭于苴。(即下无尸节)许氏。见祭于苴一句。遂以苴为依神之具也。然所谓祭之者。犹言错之也。(取而舍于地。以献神曰祭也。)故取菹则曰祭于豆。取肝则曰祭于俎。将俎豆。亦所以依神乎。何独为(一作谓)苴为主道也。郑于此注力。破主道之说。其义甚正。而后之君子。犹存许义。恐未及照检于此文也。(张横渠曰。既埋重不可一日无主。故设苴。既作主。即不用苴。〇案重既虞而埋之。则此时未及埋重。而先已设苴矣。)〇又按周礼司巫。既共蒩馆。蒩与苴同馆。所以承苴若䒰(一作筐)。 又地官乡师。祭祀共茅蒩。(注。并引此经之苴。)周礼者。天子之礼也。天子有木主矣。(许叔重云。大夫士皆无木主。)亦用茅蒩。则茅苴之非所以依神。审矣。又天官甸师之职。祭祀共萧茅。杜子春曰。茅以藉祭。亦以缩酒。郊特牲云。编(一作缩)酌用茅。 易曰。藉用白茅。(孔子曰。苟错诸地云云。)藉祭之文。磊落如此。而依神之说。犹然不息。甚则曰少牢大夫祭也。束帛依神。特牲。士祭也。结茅为菆。今考少牢特牲之经。并无此文。〇又按佐食之祭。祭于神也。尸祭。亦祭神也。继公分而二之。谬矣。
  {下戊六。}祝取奠觯祭。亦如之不尽。(句。)(句。)反奠之。主人再拜稽首。
 敖曰。取觯祭于苴。亦三注之不尽者。三祭而不尽其醴也。既祭更酌而益之。乃反奠于故处。主人拜。为飨也。既祭乃拜者。以此飨礼成于祭也。〇镛案。后世祭礼。迎主讫。即取酒一盏。灌于茅沙之上。其礼盖起于此。学礼者。不可不知也。朱子曰。酹酒。有两说。一用郁鬯。灌池(一作地)以降神。则唯天子诸侯有之。一是祭酒。盖古者。饮食必祭。(谓祭先代造食之人。)今以鬼神。自不能祭。故代之祭也。(朱子说止此。)若此经祭酒之事。直以祭亡者。非以代祭也。
  {下戊七。}祝祝。
 上祝。官名。下祝。谓告神以辞也。
 郑曰。祝祝者。释孝子祭辞。〇贾曰。孝子辞者。经记无文。按少牢迎尸祝。孝子辞云。孝孙某。敢用柔毛刚鬣。嘉荐普淖。用荐岁事于皇祖伯某。以某妃配某氏。尚飨。此释孝子辞。宜与彼同。但称哀为异。(本上祝飨之疏。)〇镛案。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73H 页
丧称哀子。祭称孝子。(杂记文)而郑谓之释孝子辞。则其心果指少牢之祝辞。非贾公彦之错指矣。然士不用羊。则柔毛不当也。祫以适祖。则岁事不当也。虞其亡父。则皇祖伯某不当也。独祭亡者。则某妃配某氏。不当也。言言不当。字字不合。相维辟公。无与三家之堂。而贾氏欲只改孝为哀。以之用于虞祭之祀(一作祝)。岂不谬哉。
  {下戊八。}曰哀子某哀显相。夙兴夜处不宁。敢用絜牲、刚鬣、香合、嘉荐、普淖、明济(一作齐)(今文齐为粢。)溲酒。(今文溲为醙。)哀荐祫事。(今文祫为古。)适尔皇祖某甫飨。(记文。〇淖音棹。溲音醙。)
 此祝祝之辞也。哀子某。主人也。哀显相。众主人也。(谓诸子。)显。明也。相助也。谓助祭也。(周颂云。于穆清庙。肃雍显相。)夙夜不宁。为神不合。祖未有所之也。敢冒昧之辞。絜洁通。(古作絜。)豕曰刚鬣。黍曰香合。(曲礼文。)嘉荐。菹也。(谓荐豆之嘉品。)普淖。醢也。(淖者。濡也。凡濡物为醢。)齐读作粢(从今文。)稷曰明粢。(曲礼文。)溲。酿也。〇郑曰。始虞谓之祫事者。主欲祫先祖也。以与先祖。合为安。尔。女也。谓死者也。告之以适皇祖。所以安之也。皇。君也。某甫。皇祖字也。若言尼甫飨。劝强之也。(贾云。公羊传云。大祫者何。合祭也。合先君之主于大庙。此祔祭始合先祖。今始虞而已。言合者。预言之也。)〇镛案。少牢筮日之辞末云。尚飨。其述命之末。亦云尚飨。其筮尸之辞末云。以某之某为尸。尚飨。(特牲礼。筮日筮尸辞。亦末云尚飨。)尚者。庶几也。谓尚。庶几歆飨否也。乃士虞礼。只云飨。不云尚飨。此又变之于吉祭也。神道幽远。故尚庶几来飨。今亲死未久。未忍神之故。直去尚字。郑云。强劝。其义未备也。
 郑曰。祝祝之辞也。大夫士于黍稷之号。合言普淖而已。此言香合。盖记者误尔。(贾云。曲礼所云。黍稷别号者。是人君法特牲少牢。合言普淖。此别号。稷为普淖。故知误也。)黍又不得在荐上也。(贾云。荐法先设菹醢。次设俎。后设黍稷。今黍在嘉荐之上。故郑非之也。)嘉荐。菹醢也。普淖。黍稷也。普。大也。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故以为号云。(贾云。无正文故言云以疑之。)明齐。新水也。言以新水溲酿此酒也。郊特牲曰。明水、涚齐。贵新也。(贾云。郊特牲注曰。五齐浊泲之使清。谓之涚齐。明水则周礼司烜氏所取月中之水也。)或曰。当为明视。谓兔腊也。今文曰。明粢。粢稷也。(据曲礼)皆非其次。〇镛案。郑于此注之曰。祝祝之辞。则固以此文。为祭苴后祝辞矣。又何于祝飨之下。令用此文。(下戊三。)而祝祝之下。令用孝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73L 页
子之辞。(即少牢文。〇下戊七。)将此一文。始既读之于祝飨之时。而今又读之于祝祝之时乎。非矣。〇又按显相。非助祭之宾也。助祭者。谁也。丧祝也。宗人也。(并公有司。)朋友也。(曾子问士朋友奠。)下记祔祭之词曰。孝显相。(下卯九。)夫以公有司朋友之等。而称哀称孝于他人之父。有是理乎。彼引清庙之诗。而清庙之诗。亦其所自笺也。其谁知之。〇又按普淖。非黍稷也。曲礼鲜薧韭盐之属。各自殊号。而未有合二物于一号者。周礼大祝之职。牲号齍号之辨。后世无传。郑亦何从知之。特以少牢祝词。只有嘉荐普淖二物。郑谓黍稷体重。不应不举。故遂以嘉荐为菹醢。普淖为黍稷耳。(贾氏。亦云无正文。)仪礼祝辞之文。唯虞祭祝词。(即此文。)祔祭祝词。(下卯九。)(一作少)牢祝诃(一作词)(下戊七。)而其记牲号齍号之例。参错倒幻。不可执定。虞祭祔祭。其物宜同。(皆士祭。)而或称刚鬣。或举尹祭。至如少牢之祭。其物宜丰。(大夫祭。)而嘉荐普淖。又何其薄略也。窃尝思之。此正古人之精处。抑亦古人之妙处也。夫祭物之丰薄有无。亦何常之有。先王之法。凶年则用下牲。(杂记文。〇孔云。常祭大牢者。降用少牢。常祭特豕者。降用特豚。)四时之物。又各不同。脯鱐宜于夏。鲜羽宜于冬。(周礼文。)春韭秋葵。冬荁夏薇。唯时所宜。则君子之制礼也。其牲号齍号。岂可一定而不变。令不得移易一字乎。玆所以三处所记。参错倒换。令后之执礼者。临事举实。以成文理而已。虞祭非无尹祭。(上云。四笾亚之。则虞有脯糗。)祔祭非无刚鬣。(杂记下大夫。虞用特牲。祔用少牢。凡祭物虞杀而祔隆。)大夫之祭。非无香合明粢之等。彼此参互。唯变所适。故记此文者。故为是错综。令人活看。何必缚束而摏定之乎。(潘岳籍田赋云。簠簋普淖。注。以为黍稷然此在郑注以后。无足疑者。)〇又按贾君。以曲礼诸号。为人君之法。则柔毛刚鬣。独非曲礼之文乎。又如齐粢。本是通字。故粢盛亦齐盛。此云明齐者。曲礼所云明粢也。郑乃欲以明水涚齐。合之为明齐。则士虞礼。何尝用明水哉。
  {下戊九。}卒。(句。)主人拜如初。哭出复位。
 卒。谓读祝辞毕也。拜如初。谓如上读飨辞毕。以醴祭茅之后。再拜稽首也。(下戊六。)复位。出户外西面也。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74H 页
{下戊十。}男。男尸。女。女尸。必使异姓。不使贱者。(记文。)
 异姓。妇也。(郑氏云。)贱者。妾也。
 郑曰。贱者。谓庶孙之妾也。尸配尊者。必使适也。〇贾曰。虞卒哭之祭。男女别尸。孙与祖为尸。孙妇还与夫之祖姑为尸。故不得使同姓女为尸也。(男尸。先使适孙无适孙。乃使庶孙。女尸。先使适孙妻。无则使适孙妾。又无妾。乃使庶孙妻也。自禫以前。丧中之祭。皆男女别尸。〇司几筵云。每敦一几。郑云。虽合葬及同时在殡。皆异几。体实不同。祭于庙同几。精气合也。少牢吉祭云。某妃配。是男女共尸也。篇末云。是月也。吉祭犹未配配则共尸。)〇镛案。贱者。妾也。适孙之妾。庶孙之妾。均是贱者也。若庶孙之妻。不可云。贱。贾乃屈之于适孙之妾之下。亦可谓不知类者矣。
  {下己一。}尸服卒者之上服。(记文。)
 郑曰。上服者。如特牲士玄端也。(不以爵弁服为上者。祭于君之服。非所以自配鬼神。)士之妻。则宵衣耳。(贾云。按特牲正祭。主妇著纚笄宵衣。明女尸亦宵衣也。)〇镛案。杂记云。士弁而祭于公。此郑所据也。尸必以孙。或其从孙。亦当有服。不为尸则衰绖。为尸则玄端。此一时之权也。
  
{下己二。}祝迎尸。一人衰绖奉篚。哭从尸。
 出门迎之也。一人主人兄弟。(郑氏云。)篚。尸所用之器也。(见下文。)〇贾曰。衰绖故知主人兄弟。
 郑曰。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公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〇镛案迎尸之前。既已直祭于神矣。(郑所云。阴厌。)然而容声漠然。不见饮食之事。故迎尸而入之。使之尝其旨否。左右侍奉如父母生时。儿孙在旁供奉然也。后世直以尸为神象。非立尸之本意也。详见余尸辨。(见别篇。)宿尸。在既封之后。(檀弓云。)其宿尸之礼。宿尸之辞。宜与特牲礼无异也。(上毕一。)
  {下己三。}尸入。祝从尸。(记文。)
 敖曰。入。谓入门也。祝始出迎尸。(句。)先行入门。(祝先行。)及尸入门。祝乃居后而从之也。入门如是。则入户亦从尸。
 郑曰。祝在主人前也。嫌如初时。主人倚杖入。祝从之。〇镛案。注疏。以此节为尸入户之事。非矣。今从敖说。
第三集礼集(其一)第三卷○丧礼四笺(卷三)
 丧仪匡(十一)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74L 页
虞祭四(尸入、堕祭、读祝、尸祭、九饭。)
  {下己四。}尸入门。丈夫踊。妇人踊。
 贾曰。主人在西序东面。众兄弟西阶下东面。妇人堂上。当东序西面。故主人与兄弟。见尸先踊。妇人后见尸。故后踊。(郑云。尸入主人不降者。丧事主哀。不主敬。)〇镛案如贾所云。则主人亦已降矣。此时当亦宗人诏踊。(见下文。)
  {下己五。}淳尸盥。宗人授巾。
 淳。沃也。沃尸盥者。宾执事也。〇贾曰。按特牲云。尸入门左北面盥。(亦宗人授巾。)上陈器时匜水之等。在西阶之南。合在门左。(左为西。)
  {下己六。}淳尸盥。执槃西面。执匜东面。执巾在其北东面。宗人授巾南面。(记文。)
 一盥而四人执事以尊尸也。槃以承之。(郑云。槃以盛弃水。)匜以注之也。执巾。不授巾。卑也。〇案此经虽尊尸如此。尸亦侍神者。故亦入门盥。与宗祝同。
  {下己七。}尸及阶。祝延尸。尸升。宗人诏踊如初。
 
郑曰。延。进也。告之以升。(贾云。特牲注云。延。进也。在后诏侑曰延。又少牢注云。由后诏相之曰延。然则延者。皆在后也。)言诏踊如初。则凡踊。宗人诏之。〇镛案。在后曰延。则上云尸入。(下己三。)果是入门之入。非即入户也。
  {下己八。}尸入户。踊如初。哭止。妇人入于房。
 哭止。为将祭也。入于房。辟执事者。
 郑曰。哭止。尊尸也。〇镛案。止哭者。以尸既入户。祭事将起也。上荐豆荐俎之时。亦先止哭。(上丁一。)直至读祝之后。始又哭。此亦尊尸而然乎。苟其尊尸。则尸将入门。便当止哭也。郑公。尊尸太严。使后之人。直以尸为神。不可不辨。
  {下己九。}主人及祝。拜妥尸。尸拜遂坐。
 郑曰。妥。安坐也。(尔雅文。)〇贾曰。郊特牲注云。尸即至尊之坐。或时不自安。则以拜安之。〇镛案。尸拜者。答拜也。尸苟象神。则岂有答拜之礼。尸祝一也。但尸于神益亲近。故尊之不与宗祝等。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75H 页
{下己十。}尸坐。不说屦。(记文。)
 郑曰。侍神不敢燕惰。(贾云。按乡饮酒燕礼之等。凡坐降说屦。乃升坐。)〇镛案。既云侍神。非象神也。
  {下庚一。}从者。错篚于尸左席上。立于其北。
 从者。即前衰绖者也。北。席北也。〇贾曰。此篚象特牲肵俎。置于席北。以拟盛尸馔也。
  {下庚二。}尸取奠。左执之。取菹。擩于醢。祭于豆间。(擩音乳)
 奠。谓前所奠觯也。(下戊六。)左手执觯。(觯实醴。)右手取菹也。擩染也撋也。(又揾也)以菹擩醢。象生时食法也。祭于豆间。祭先食也。(先代造食者。)〇案公食大夫。亦取菹擩醢。以祭豆间。
  {下庚三。}祝命佐食。堕祭。(今文堕为绥。)佐食。取黍稷肺。祭授尸。尸祭之。
 郑曰。下祭曰堕。堕之。犹言堕下也。(贾云。凡祭皆手举之。今向下祭之。故云堕也。)周礼曰。既祭则藏其堕。(守祧文。)谓此也。今文堕为绥。(特牲少牢。或为羞。失古正矣。)齐鲁之间。谓祭为堕。(贾云。按特牲云。祝命挼祭。此一字或为堕。或为挼。或为羞。或为绥。郑又云。古作擩。)〇敖曰。堕一作挼。挼或是授字之义。〇镛案。周礼守祧之文。旧注云。隋神前沃灌器名。郑以为尸所祭肺脊黍稷之属。夫饮食之物。无藏于祧庙之理。郑说。非也。此经之义。敖说为长。何者。尸坐而佐食立矣。以立授坐。非堕下乎。〇又按自此以下。祭于亡者也。故曰。尸也者。祭神者也。非象神也。苟象神矣。其祭之乎。(见尸辨。)
  {下庚四。}祭奠。祝祝。主人拜如初。
 祭奠。谓黍稷与肺。错于地也。如初。亦祝。祝卒。乃再拜稽首也。(下戊六。)〇镛案贾氏。以前所录飨辞。(下戊四)欲以用之于此。祝祝之时。大谬也。(下戊三。)但此祝祝之辞。经记俱阙。郑玄亦无所指的。未敢质言。然以意推之。其辞必不异于前所录祝辞也。(下戊八。)何者。经云祝祝既同。则其辞之用祝辞。亦同也。据少牢筮日之辞曰。孝孙某。来日丁亥。用荐岁事于皇祖伯某。以某妃配某氏尚飨。而其述命之辞。重用此文。又于筮尸之辞。三用之。而毕竟祝祝之辞。亦只是此文。(特牲筮辞云。适其皇祖某子亦屡用之。)则一礼之内。一辞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75L 页
再用。固亦有其例矣。若然。其辞当云。哀子某哀显相。哀荐祫事。适尔皇祖某甫飨。(以其尸祭故重告于神。)而其洁牲刚鬣等句。未必再举也。
  {下庚五。}尸尝醴奠之佐食。举肺脊授尸。尸受振祭哜之。左手执之。(哜音剂。)
 将奠而尝象生时进酒醴。必先尝也。振祭。举而祭之。若示神然也。哜亦尝也。但哜者。至齿而止。(顾命注。)左手执之。为右手将有事也。(贾云。右手将祭铏尝铏。)〇贾曰。特牲注云。肺。气之主也。脊。正体之贵者。先食(嗣)而啖之。所以道(一作进)食通气也。(言生时食法。)
 郑曰。尸食之时。亦奠肺脊于豆。〇镛案。左手执之。直至三饭之末。始以肺脊。授佐食篚。(下辛四。)郑说非矣。〇又按周礼大祝辨九祭之名。五曰振祭。郑注云。至祭之末。礼杀之后。但擩肝盐中。振之拟之。若祭状而弗祭。谓之振祭。六曰擩祭。郑注云。以肝胏(一作肺)菹擩盐醢中以祭。 今据此章。振者。举也。手捧而举之。若献神以啖之然也。周礼注未允。〇又按尝之哜之。皆子孙侍食者之职。未食而探其味。谓之尝。既食而啖其馀。谓之哜。此所谓尸。亦馂鬼神之馀也。(祭统文。)谓之象神。而奉尸为神可乎。
  {下庚六。}祝命佐食迩敦。佐食举黍。错于席上。
 迩。近也。黍稷之设最远。(下丁八。)故移之。至于神席之上。
  {下庚七。}尸祭铏尝铏。泰羹湆。自门入。设于铏南。(湆音泣。)
 祭铏。以柶挹羹而祭于神也。(据少牢。)尝铏。以柶挹羹而自尝之也。(只一铏用豕。)皆用右手。(左手执肺脊。)泰羹之器。镫也。(据公食大夫。)湆。肉汁也。(不以菜芼之。)〇郑曰。少牢曰。以柶祭羊铏。遂以祭豕铏尝羊铏。(贾云。證此尝铏亦用柶。)〇贾曰。记云铏芼用苦有柶。(下乙二。)觯北留空处。以待泰羹。〇镛案。泰羹。自门入则直自豕镬之中。取其湆以来。不经鼎也。鼎。所以调和五味。(即所云和羹。)其不经鼎者。大羹尚质也。〇又按公食大夫礼。大羹湆。实于镫。(郑云。瓦豆谓之镫。)又有六铏。其数七也。
  {下庚八。}胾四豆。设于左。(胾音侧吏切。)
 胾。切肉也。(郑云。博异味。)〇贾曰。按特牲四豆。设于左。(即庶羞。)又少牢云。羞胾两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76H 页
豆。设于荐豆之北。(注以为加豆。)〇镛案。胾者。脾析豚拍之类也。(周礼。入于馈食之豆。)羞者。酏食糁食之类也。(周礼。羞豆只此二种。)加豆者。周礼四菹四醢。与所谓朝事馈食之豆相类。总之羞胾之豆。皆可名之曰加豆。分而言之。则羞与胾各别。而统言之。则羞胾可通称也。荐豆之外。又设此加豆四枚者。事死如生。必具珍异也。
  {下庚九。}尸饭。播馀于篚。(古文播为半。)
 尸饭。象生时。子孙侍食。其亲一饭亦一饭也。古者。饭用手。(贾云。曲礼云无抟饭。又云。饭黍无以箸。故知用手。)馀者。饭粒之黏著手者也。播。散也弃也。〇郑曰。不反馀也。(谓不反于敦。)
  {下庚十。}三饭佐食。举干。尸受振祭哜之。实于篚。
 干。豕之正胁也。〇郑曰。饭间啖肉。安食气。(贾云。胳胁连肉。)〇镛案。少牢牢干之注云。干。正胁也。(特牲注干长胁也。)振举以祭之者。冀神食也。自取以哜之者。象侍食而佐馂也。故曰尸。非象神者也。其实于篚。象侍食而受赐。必怀之归。
  {下辛一。}又三饭举胳。祭如初。佐食举鱼腊。实于篚。
 胳。骼通。后股之下节也。〇郑曰。尸不受鱼腊。以丧不备味。(贾云。按特牲三举。鱼腊尸皆振祭哜之。)
  {下辛二。}又三饭举肩。祭如初。
 郑曰。后举肩者。贵要成也。(贾云。祭统云周人贵肩。)〇镛案。吉祭。则尸每三饭而告饱。祝侑之曰。皇尸未实。遂举牲体。凡九饭三侑之。(侑以肉。)虞乃丧祭也。故尸不告饱。尸不告鲍(一作饱)。故祝不侑食。然则凡祭无尸者。不侑食。丧祭不侑食也。今人以益酒于三献之盏。谓之侑食。无攸据矣。
  {下辛三。}举鱼腊俎。俎释三个。
 并俎而举之。鱼取六个。(鱼本九。)腊取四个。(本七体。)以实篚也。俎释三个者。谓豕鱼腊三俎。皆释三个。(郑云。个枚也。)不尽取也。释。犹遗也。〇郑曰。腊亦七体。如其牲也。〇贾曰。记云。升左肩、臂、臑、肫、骼、脊、胁七体。(下乙七。)此经佐食。初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76L 页
举脊。次举干。又举骼。终举肩。总举四体。唯有臂臑肫三者。佐食。即当俎释三个也。(敖云。腊体之在俎者。亦臂臑肫也。)〇敖曰。必释之者。俎未即彻。则不宜空之。(郑云。遗之者。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
  {下辛四。}尸卒食佐食。受肺脊。实于篚。反黍如初设。
 尸自初左手执肺脊。(下庚五。)今始释手授佐食也。〇郑曰。篚犹吉祭之有肵俎。(贾云。特牲少牢尸举牲体。皆加于肵俎。)〇贾曰。按上设黍稷在俎南。(下丁八)次佐食举黍。错于席上。(下庚六。)此尸卒食。反黍于本处也。〇敖曰。九饭。乃卒食。虽与吉祭同。然其间无告饱拜侑之事。亦丧质威仪少也。
 郑曰。九饭而已。士礼也。(贾云。少牢十一饭。诸侯十三饭。天子十五饭。)〇镛案。礼器曰。礼有以少为贵者。天子一食。诸侯再。大夫士三。(陈浩云。诸侯再餐而告饱。大夫士三餐而告。)故少牢之礼。止于六饭。(三饭又三饭。)盖以当时天子诸侯。皆一食三饭而止。(人君同。)大夫却用再食之礼。故少牢只六饭也。(少牢再食之间。特云不饭。明大夫不举第二节之三饭。)乃少牢之经。有言尸又食者五。(一食胾。二食腊肩。三食牢骼。四食不举牲。五食举牢肩。凡五也。)郑公以尸又食。为尸一饭。乃曰十一饭。下于人君。(少牢注。)贾又曰。诸侯十三饭。天子十五饭。则遍考三礼。无此饭法。夫一食三饭。馈食之恒典也。十一十三。不乖反乎。位弥尊则德弥大。德弥大则食弥廉。此古人之渊义也。今以饱吃为荣。何以语礼。
虞祭五(初献、亚献、三献、告利成、尸谡、阖牖户、告事毕。)
  {下辛五。}主人洗废爵。酌酒酳尸。(古文酳为酌。)尸拜受爵。主人北面答拜。尸祭酒尝之。(酳音引。去声。)
 上设洗。(下甲七。)既洗苴洗觯。(下丁一。)今又洗爵也。爵无足曰废。(废敦亦无足。)酳。安食也。〇郑曰。主人北面。以酳酢变吉也。(贾云。特牲少牢。尸拜受。主人西面。故云变吉。)〇镛案。尸与主人。交相拜则尸非神象。
  {下辛六。}宾长以肝从。实于俎缩。(句。)右盐。
 宾长。宾之高年者也。(同爵则尚齿。)肝。以豕肝为炙也。从。从主人之后也。缩。顺俎之长也。丧祭进柢。(郑氏云。)右盐。于尸为右。(尸东面。)肝之南也。〇案肝燔之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77H 页
俎。本在西塾。(下乙十。)
 郑曰。右盐于俎。近北便。尸取之也。(贾云。据执俎之人。左畔有肝。右畔有盐。西面向尸。)〇镛案。尸欲以肝擩盐。则盐在南。(尸之右。)便矣。
  {下辛七。}尸左执爵。右取肝。擩盐振祭哜之。加于俎。宾降。反俎于西塾。复位。
 加于豕俎。从其牲体也。(郑氏云。)宾长复西阶前众兄弟之南东面位也。(下丙九。)反俎者。肝俎今空。故反于西塾也。(下乙十。)
  {下辛八。}尸卒爵。祝受不相爵。主人拜。尸答拜。
 卒爵。饮之尽也。既饮。祝受空爵也。相。犹赞也。相爵。谓献爵而告之以辞也。(如舂不相杵之相。)特牲曰。送爵。皇尸卒爵。此所谓相爵也。
 郑曰。不相爵。丧祭于礼略。〇镛案。少牢吉礼也。亦不相爵。注义未必然。〇又按三献之礼。孝子之至文也。亦以献其亲。非以献尸也。故尸受爵。先以祭之。既又尝之。(下辛五)尸受肝。先以祭之。既又哜之。(下辛七。)祭之者。本所以献于神也。尝之者。侍食者之尝旨也。既尝既哜。始乃卒爵者。象平时父母既食。以其馀赐之为馂也。此所谓尸亦馂鬼神之馀也。(祭统文。)其不嘬肝者。成文而已。非以取味也。(虽吉祭。亦只成文。)象神之说。不亦谬乎。
  {下辛九。}祝酌授尸。尸以醋主人。主人拜受爵。尸答拜。主人坐祭。卒爵拜。尸答拜。(醋音昨。)
 尸无降席之礼。故祝为酌之也。醋酢通。报也。醋主人者。神赐之而尸宣之也。坐祭者。礼所云豆间之祭也。丧不饮酒。而此时卒爵者。为神赐也。不立饮。哀甚也。〇敖曰。酢不洗爵。尸礼也。
  {下辛十。}筵。(句。)祝南面。
 设筵于室中北牖下也。室中之席南面。以西为上也。既筵则祝升。〇郑曰。筵用萑席。(敖云。筵祝盖赞者。)
  {下壬一。}主人献祝。祝拜坐受爵。主人答拜。荐菹醢设俎。祝左执爵祭荐。(句。)奠爵兴。取肺。坐祭哜之。兴加于俎。祭酒尝之。
 荐菹醢设俎者。执事者也。(贾氏云。)祭荐。祭菹醢也。〇敖曰。祝与佐食。皆事尸者也。故献尸之后。因而献焉。〇镛案。尸祝与佐食。皆所以侍奉神者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77L 页
也。故一献凡三爵。始既因尸而献之。再又因祝而献之。末又因佐食而献之。无非所以献于神也。故献爵则奠之祭之而后。乃行尝旨之礼焉。荐菹醢则祭之。祝何曾自饮而自啖哉。注疏三献之礼。专为飨尸而作。敖说亦然。此义本谬。
  {下壬二。}肝从。祝取肝擩盐。(今文无擩盐。)振祭哜之。加于俎。卒爵拜。主人答拜。祝坐授主人。
 以肝从者。宾执事也。〇敖曰。授主人下。脱一爵字。〇镛案。振祭者。举以祭之于亡者也。哜肝而卒爵者。馂馀之义也。尸祝之礼同矣。尸其象神乎。
  {下壬三。}主人酌献佐食。佐食北面拜。坐受爵。主人答拜。佐食祭酒卒爵拜。主人答拜。受爵出。实于篚。升堂复位。
 佐食卑。不以肝祭神。故无肝从也。然犹祭酒而卒爵者。均神惠也。〇郑曰。篚在庭。不复入。事已也。亦因取杖。乃东面立。(贾云。上云主人倚杖入。今升堂不复入室。故取杖。)
  
{下壬四。}主妇洗足爵于房中酌。(句。)亚献尸。如主人仪。
 用有足之爵者。妇人许饰也。〇郑曰。轻者。饰也。(贾云。为舅姑齐衰。是轻于主人。)昏礼曰。内洗在北堂。直室东隅。
  {下壬五。}自反两笾枣栗。设于会南。枣在西。尸祭笾。祭酒如初。
 敖曰。反或是取字之误。此两笾自堂而设于室。非可言反。〇会。敦盖也。在西尚枣也。〇贾曰。按特牲宗妇执两笾。此主妇自反。不使宗妇者。丧反吉也。
  {下壬六。}宾。以燔从如初。尸祭燔卒爵如初。
 宾。女宾也。燔。烧肉也。〇案少牢之礼。别有妇赞者。郑注云。男女不相因。此主妇之献。宾以燔从。当亦女宾也。
  {下壬七。}酌献。祝笾燔从。献佐食。皆如初。以虚爵入于房。
 皆如主人仪。
  {下壬八。}宾长。洗繶爵三献。燔从如初仪。(繶音亿。)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78H 页
郑曰。繶爵口足之间。有篆又弥饰。(贾云。按屦人繶。是屦之牙底之间。缝中之饰。则爵繶。亦口足之间有饰也。)
  {下壬九。}妇人复位。
 郑曰。复堂上西面位。事已。尸将出。当哭踊。
  {下壬十。}祝出户西面。告利成。主人哭。皆哭。
 西面。告主人也。利。和也。宜也。利成。谓礼事善成也。
 郑曰。利。犹养也。成。毕也。言养礼毕也。不言于尸。嫌。(贾云。告之于尸。则嫌讽去之。)〇镛案后儒有以告利成。为讽尸使起之语。而讥朱子于无尸之祭。亦告利成。然特牲礼。再告利成。其一。乃在尸已谡。牖已阖之后。尚可曰讽尸使起乎。郑说之谬。朱子已察之矣。〇又按祭事既毕。则尸未谡而亦哭。上云。尊尸而止哭者。(下己八。)谬矣。
  {下癸一。}祝入尸谡从者。奉篚哭如初。(谡音缩。)
 谡。敛也。起也。〇郑曰。祝入而无事。尸则知起矣。不告尸者。无遣尊者之道也。〇镛案。后汉蔡邕传。公子谡然敛袂而兴。谡者。齐遬起身之貌。〇又按尸以篚归者。实篚之物。皆受赐于神者也。怀之归。礼也。
  {下癸二。}祝前。(句。)尸出户。踊如初。降堂。踊如初。出门。亦如之。
 郑曰。前道也。如初者。出如入。降如升。三者之节。悲哀同。(贾云。上文尸入门踊。尸升踊。尸入户踊故如之。)〇镛案。此时。当亦宗人诏踊。
  {下癸三。}尸谡祝前。(句。)乡尸还出户。又乡尸还过主人。又乡尸还降阶。又乡尸降阶还及门如出户。(记文。〇还音旋。)
 乡尸。谓回身对立以致敬。此所谓乡导也。还读作旋。谓周旋其身。以向前也。过主人谓西阶上也。(郑云。不言及阶。明主人见尸有踧踖之敬也。)〇郑曰。每将还必有辟退之容。(贾云。辟退即逡巡谦让之容貌也。)
  {下癸四。}祝反入彻。(句。)设于西北隅。如其设也。几在南厞用席。(厞音非。)
 既彻馔。改设于室中之西北隅也。厞幽隐也。谓以席掩馔使之幽闇也。(贾云。厞者谓以席为障。)〇贾曰。如其设者。如奥中东面设也。〇学稼云。执事者。彻也。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78L 页
郑曰。不知鬼神之节。改设之。庶几歆飨。所以为厌饫也。〇镛案。改设者。如士丧礼诸奠之既彻。必改设于序西南也。(上未十氐一。)特牲礼既彻。设于西北隅。几在南。厞用筵。(郑云。此所谓当室之白阳厌也。则尸未入之前。为阴厌矣。)郑执此礼。以为阳厌亦谬。(详见下子四。)
  {下癸五。}祝荐席。(句。)彻入于房。祝自执其俎出。
 荐席。厞用席也。席(一作彻)。彻馔者也。特牲云。宗妇彻豆笾。入干(一作于)房。 自执其俎。降于尸也。
 郑曰。彻荐席者。执事者祝。荐席则初自房来。(记云。公食大夫记云筵出自房。)〇镛案。彻谓彻馔之人也。郑说非矣。
  {下癸六。}赞阖牖户。
 牖。室之南窗也。户在东。
 郑曰。鬼神尚居幽闇。或者远人乎。赞。佐食者。〇镛案。尸已谡矣。馔已彻矣。阖牖户者。礼已毕也。犹士丧礼诸奠之礼毕而即阖也。犹今之纳主闭祏而即阖也。乃郑以幽闇远人之说。承之厌饫之下。而贾遂谓之阳厌之礼。则阳厌非成丧之礼也。缘郑一误。遂使后世祭祀之礼。添有阖门一节。亦谬。〇又按赞与佐食。本是别人。郑以为一주-D003。谬。
  {下癸七。}尸出。祝反入门左。北面复位。然后宗人诏降。(记文。)
 再整其位。然后诏降而出。所以肃敬也。
  {下癸八。}主人降。宾出。主人出门。哭止。皆复位。
 皆复门外之位。如朝夕临位。(下丙四。)既出门。又整其位。而始告事毕者。以敬终也。
  {下癸九。}宗人告事毕。宾出。主人送拜稽颡。
 宾出大门。主人送之也。宾不答拜者。犹用吊礼也。
 郑曰。宾。执事者。皆去。即彻室中之馔者。兄弟也。〇镛案。郑所云。室中之馔。即前厞用席之馔也。此既彻之馔。非所以享于神也。注疏。每以是为阳厌之礼。故事毕之后。又求彻馔之人。
虞祭六(殇祭、再虞。)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79H 页
{下癸十。}无尸则礼及荐馔。皆如初。(以下并记文。)
 郑曰。无尸。谓无孙列可使者也。殇。亦是也。礼。谓衣服即位升降。〇贾曰。礼记云无孙。则取同姓之适。(曾子问。)复无同姓之适。是无孙列也。〇镛案。姓者。姬、姜、子、姒、风、嬴、芈、任之谓也。三代以前。帝王世系。犹且不明。况庶姓派分。百世已过。则其祖孙昭穆。安得而尽别哉。只取同姓。则但其年辈之卑幼者。斯可用之也。故孔子之言曰。祭成丧者。必有尸。(曾子问。文见下章。)下一必字可见。其不患不得也。如郑所云。则将亦有求之不得者。(必求孙列。则虽求及同姓。亦无必得之理。)孔子之言。何无措处此人之道。而遂便止之哉。此云。无尸之祭。专据殇祭而言。与成丧无涉也。〇又按七世之庙。本立七尸。礼器之云。旅酬六尸是也。苟必孙列是求。则世无彭祖后稷之尸。不可得也。共懿以降。文王武王之尸。亦不可复得矣。故曰尸不必以孙也。不得于孙。则凡卑幼者。可使也。(大戴礼曰。无禄者稷馈。稷馈者无尸。无尸者厌也。)
  {下子一。}既飨。祭于苴。
 
飨者。祝飨也。(下戊三。)明祝飨已前。与成丧之祭。无一参差。既读飨辞。(其文宜少异。)佐食。取黍稷。祭于苴。取肤祭。祭于苴。祝奠觯祭于苴。(下戊五六。)亦皆如礼也。
  {下子二。}祝祝卒不绥。祭无泰羹。湆。(句。)胾。(句。)从献。
 郑曰。绥。当为堕。(敖云。当作授。)事尸之礼。始于绥祭。终于从献。〇贾曰。无尸。阙此四事。〇敖曰。从献。谓笾及肝燔也。
  {下子三。}主人哭出复位。
 祝祝卒。主人出复户外东面位。(西阶上。)〇案殇祭主人。每多父兄。即其祝辞。必不同矣。(如夙兴夜处等句。皆不可用。)前云。祝祝卒。主人拜如初。然后哭出复位。(下戊九。)此不言拜者。亦据殇祭主人。多是父兄故也。
  {下子四。}祝阖牖户。降复位于门西。男女拾踊三。
 门西。门内之西北面位也。(贾云。上文尸出祝反入门左北面。)拾。更也。(贾云。主人踊。主妇踊。宾乃踊。三者。三为拾也。)〇案此之谓厌祭也。此阖牖户。将以复启也。则后世祭礼之有阖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79L 页
门一节。正亦以此而为本也。(杨信斋曰。无尸者。阖牖户如食间。今祭既无尸。故须设此仪。)然此丧祭也。殇祭也。吉祭及成人之祭。恐不当引此为礼。学礼者宜审焉。〇又按阴厌阳厌者。殇祭之礼也。郑以为成丧之祭礼。非也。玆取曾子问文疏理如左。
 曾子问曰。祭必有尸乎。若厌祭亦可乎。(祭无尸曰厌。)孔子曰。祭成丧者。必有尸。尸必以孙。孙幼则使人抱之。无孙则取于同姓可也。祭殇必厌。盖弗成也。祭成丧而无尸。是殇之也。(未成人之礼。)孔子曰。有阴厌有阳厌。(言祭殇之礼。有厌于幽阴者。有厌于阳明者。)曾子问曰。殇不祔祭。何谓阴厌阳厌。(郑云。祔读作备。谓殇祭略而不备。)孔子曰。宗子为殇而死。庶子不为后也。其吉祭特牲。(郑云。自卒哭成事之后。为吉祭。)祭殇不举肺。无肵俎。无玄酒。不告利成。(无尸。故阙此四事。)是为(一作谓)阴厌。(郑云。祭之于奥。〇孔云。祖庙之奥阴闇之处。)凡殇。(郑云。庶子之适。)与无后者。祭于宗子之家。当室之白。(郑云。室西北隅得户明者也。)尊于东房。是谓阳厌。(郑云。明曰阳。)〇郑曰。祭成人。始设奠于奥。迎尸之前。谓之阴厌。尸谡之后。改馔于西北隅。谓之阳厌。(特牲注。同已见上。)〇镛案。此经文。则阴厌阳厌。唯殇祭有之。孔子之训。明白真确。无复可疑。而注疏以来。移之为吉凶诸祭之通礼。非也。殇不祔祭者。谓殇者。未及婚娶。无妻可配也。祔祭者。配食也。(少牢祝曰。以某妃配某氏。)曾子疑阴阳二字。为夫妇配食之义。故曰殇不祔祭。何得有此礼也。郑改祔为备。已属非理。又忽以成人之祭。未迎尸之飨。谓之阴厌。又以尸谡之后。阖户一节。谓之阳厌可乎。且唯古者。宫室之制。南牖而东户。故东南明白。而西北幽暗。西北隅者。屋漏也。(尔雅云。)幽暗之地。未有甚于屋漏。故诗曰。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今郑乃反以西北隅。谓之明白。何据矣。室之白者。室之东南隅也。凡殇与无后者。从祖祔食。牲不特杀。故祭祖于奥。而祔者在东。(奥之东。)玆所谓当室之白也。宗子之在(一作殇)。容有别室。牲亦特杀。故祭之于奥而名之曰阴厌。(奥亦幽阴之地也。)阴厌之名。对阳厌而得立也。祔于殇者。祝之曰阳童某甫。(杂记文)斯可验也。郑欲执特牲礼、士虞礼中改馔西北之节。指之为阳厌。故遂以西北。为阳明之方。而既飨祭苴之节。归之于阴厌。非也。既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80H 页
飨祭苴之节。(士虞礼。)容得谓之厌祭。(凡祭无尸者曰厌。)故宗子有罪。居于他国。则庶子摄主其祭。而不厌祭。(句。)不绥祭不旅。不假不配。(亦曾子问文。)其所云不厌祭者。似指尸未入而先飨之节也。然则单以厌而名此节。(祭苴节。)犹之可也。其谓之阴厌阳厌者。非殇祭则无有也。何况宗子之殇。祭以阴厌。庶子之殇。祭以阳厌。则又未有一祭之内而兼此二厌也。注疏。每欲于一祭之中。兼行阴阳之厌。尤不可也。(又详殇祭考。)
  {下子五。}如食间。祝升止哭。声三启户。主人入。祝从启牖。(句。)乡如初。(乡音向。)
 郑曰。如尸一食九饭之顷也。声者。噫歆也。(陈浩云。噫是恨叹之声歆者。欲其歆飨之义。)将启户警觉神也。(贾云。曲礼云将上堂声必扬。)牖先阖后启者。扇在内也。(自内而开阖。)〇贾曰。主人无事而入者。恭敬之事也。(郑云亲之。)〇镛案。乡如初之义。未详。〇又按大戴礼诸侯迁庙之礼。有祝声三。曾子问世子生告殡之礼。亦云祝声三。盖亦丧中有此礼也。又如此经阖户之时。男女皆哭。启户。乃止哭矣。今俗忌日之祭。阖门之时。皆止哭。又何据也。〇又按噫歆者。声也。本无字义。陈可大之说曲矣。(少牢特牲。吉礼也。初入庙。无声三。)
 郑曰。乡。(句。)牖一名也。如初者。主人入祝。从在左。(下丁二。)〇贾曰。诗云。塞乡墐户注云。乡。北出牖也。〇镛案。始云。阖牖户。今于启户之时。添出乡字。无是理也。如初之解。又不成文。今姑阙之。
  {下子六。}主人哭出复位。卒彻。祝佐食降位。宗人诏降如初。
 主人复堂上东面之位。而佐食彻馔。(佐食。盖亦从祝入。)既彻祝。与佐食出而降也。(郑云。祝复门西北面位。佐食复西方位。)〇敖曰。此彻亦改设于西北隅。不言之者。蒙如初之文也。
 郑曰。不复设西北隅者。重闭牖户亵也。(贾云。有尸者。有阴厌。有阳厌。无阖牖户之事。今无尸者。阴厌时阖牖户。今更设馔于西北隅。更阖牖户为亵。故不为也。)〇镛案。阴厌、阳厌之说。贾义非也。贾既以迎尸之前为阴厌。而今乃云无尸者阴厌。时阖牖户。是无尸者阴厌。又阴厌也。(既飨祭于苴以前无尸者亦同。则既已阴厌矣。又以阖门为阴厌则是阴厌者。为再也。)此记无尸之祭所记者。唯所异也。其不记之者。辄为之曲成义理(郑云亵。)可乎。当以敖说为正。
 
第三集礼集第三卷○丧礼四笺 第 80L 页
杂记曰。重既虞而埋之。〇郑曰。就所倚处埋之。(孔云。既夕礼重。出自道道左倚之。谓于祖庙门外之东也。)〇贾曰。天子九虞。诸侯七虞。大夫五虞。士三虞。末虞以前。以重主其神。虞所以安神。虽未作主。初虞其神即安于寝。不假重为主。又士大夫无木主明。亦初虞即埋之也。
  {下子七。}再虞。皆如初。曰哀荐虞事。
 诸礼皆同。唯祝辞改一字。
 郑曰。丁日葬则己日再虞。〇敖曰。旧说谓再虞。后于始虞二日。理或然也。皆如初。谓日与祝辞也。(此节。本在初虞辞之下。)虞之言。度也。再告之则有使之度其去就之意。〇镛案。丁日葬而己日再虞。唯士礼为然也。士三月而葬。遂卒哭。(见下文。)丧用远日。若葬在下旬。则己日再虞。庚日三虞。(即卒哭。)辛日祔祭。自葬至祔。通用五日可也。(若葬在下旬之初。则壬日三虞。癸日祔祭。方是合礼。)若大夫以上。皆中月而卒哭。(自葬至祔。用三月。)始虞在葬日。末虞接祔日。(即卒哭。)而中间诸虞。(大夫自再至四。诸侯则自再至六。)又必连接于始虞。则末虞之前。阙然久旷。始密中疏。不成义例。揆以情文。必不如是。或当平均分排。令其疏密相等也。〇又按士之丧。亦或有报葬报虞。三月而后卒哭者。(谓渴葬。)其情与大夫以上同矣。其再虞之祭。未必行之于己日。或当就始末之中。而觅柔日以行之也。〇又按虞者。安也。(郑氏云。)敖说非也。始云祫事者。亟告合祖之义。令神知之也。再云虞事者。告以安恬之意。令神安静以待祔也。末云成事者。谓虞安之事至此成就也。若然。大夫之三虞四虞。诸侯之三四五六诸虞。并当告之曰。哀荐虞事。不独再虞为然也。〇又按士丧士虞。皆据诸侯之士而立制者。则堂下之官。固当三虞。而大夫之丧。亦皆三虞而止。非礼也。宜亦五虞如古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