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x 页
第三集礼集(其一)第二卷○丧礼四笺(卷二)
 丧仪匡(五)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34H 页
大敛一(陈衣衾 陈奠具 掘肂、设熬、陈鼎。)
  {上午六。}厥明。灭燎。陈衣于房。南领西上綪。
 小敛之明日也。
 大记曰。君陈衣于庭。北领西上。(节)大夫士。陈衣于序。东西领南上。〇郑曰。士丧礼。南领西上。与大夫异。今此又同。亦盖天子之士。〇镛案。郑说非也。(义见前。)
  {上午七。}绞紟衾二
 义详丧具订。
  {上午八。}君襚、祭服、散衣、庶襚凡三十称。紟不在算。不必尽用。
 君襚。始死所受也。(上戊一。)庶襚。小敛后所受也。(始死所受。亦有不尽用者。)〇敖曰。衿(一作紟)不在算。则衾在算矣。不言绞者。狭小于紟。不在算。可知也。
 大记曰。君陈衣百称。(节)大夫五十称。士三十称。(节)大敛君大夫士。祭服无算。〇孔曰。郑注杂记云。士袭三称。大夫五称。公九称。诸侯七称。天子十二称。此大敛。天子当百二十称。上公九十称。侯伯子男七十称。今云君百称者。据上公举全数而言之。〇镛案。经云。君襚百称者。五等之侯。皆同百称也。郑玄杂记之注。本指袭尸。且系推论。(大夫五称者。以子羔而推之。公九称者。据公袭之文也。)孔乃于大敛之礼。欲违圣经以伸郑义。(郑于杂记注。唯有公侯二等。不言伯子男。今孔以伯子男附于侯列。此又古法所无。)然五等之侯。其数既殊。则五等之侯之大夫士。又可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34L 页
以同其数乎。何五十三十。均五等而不殊也。(周礼公侯伯之士。一命。子男之士不命。)其义谬矣。〇又按陈衣之数。虽有多少。及其用之也。唯尸体之平正周完。是务矣。苟小敛之既善。则虽用数称。未为不可。故曰不必尽用。(贾云。周礼守祧职云其遗衣服藏焉。郑云遗衣服。大敛之馀也。即此不尽用者也。)
  {上午九。}东方之馔。两瓦甒。其实醴酒。角觯木柶。
 东方。东堂下也。(郑氏云。)馔。陈也。角觯木柶。不言四二。亦不言勺者。如小敛之馔。(上寅三。)亦朝夕奠并设也。
  {上午十。}毼豆两。(句)其实葵菹芋。(句)蠃醢 今文裸(一作蠃)为蜗。 两笾无縢。(古文縢为甸。)布巾。其实栗不择。脯四脡。(毼音曷。脡音挺。)
 毼。白也。芊(一作芋)。全菹也。郑云齐人或名金(一作全)菹为芋。 縢。缘也。(国风云竹柲绲縢。)布巾。笾巾也。(特牲馈食礼有笾巾。)不择。不选择也。栗多虫蠹。故选而用之。(内则云。栗曰撰之。)今不择者。丧事略也。脡。直也。谓脯不屈也。(脯之屈者。谓之胊。)〇贾曰。周礼醢人注云。细切为齑。全物若䐑。为菹也。菹法旧短四寸者全之。若长于四寸者切之。但丧中之菹葵。虽长而不切。为芋也。
  {上未一。}奠席在馔北。敛席在其东。
 大敛以前。皆奠于尸床之上。故无席。既棺而殡。则奠于室中。(见下文。)故有席。以依神也。敛席。亦下莞上箪(一作簟)也。
 郑曰。大敛。奠而有席。弥神之。〇镛案。檀弓云。敛斯席矣。(上巳六。)谓以神事之也。祭统云。脯(一作铺)筵设同几。为依神也。 〇又按大敛于阼。故敛席在东。
  {上未二。}掘肂见衽。(肂音以二反。刘音四。)
 肂。安棺之坎也。衽。棺缝之小要也。(今俗谓之银丁。)见衽者。坎深不至没衽也。掘之于西阶之上。
 贾曰。肂训为陈。谓陈尸于坎也。殡时。亦南首。〇镛案。檀弓北首之文。尚可诿之于葬后。礼运北首之文。明属葬前。贾乃云殡亦南首。可乎。
 大记曰。士殡见衽。〇孔子曰。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子游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35H 页
曰。殡于客位。〇并檀弓。)
  {上未三。}棺入。主人不哭。升棺用轴。盖在下。
 不哭。以虚棺也。虚棺而哭。则嫌与柩同也。轴。輁轴也。(制详丧具订。)盖。棺盖也。在下谓不覆也。不覆。亦所以示虚也。〇敖曰。棺既升则入于肂中。〇镛案古者。敛殡之法。与今不同。先以棺纳于肂坎之中。次奉尸纳于棺中。于事便也。棺入者。入于肂也。若天子诸侯之殡。不以掘坎。并用攒帱之法。又设輴轴。(丧大记檀弓。)士殡既于坎中。故不设帱輴。盖輴轴之设。备急引也。坎既四塞。自无引出之理。
  {上未四。}熬黍稷各二筐。有鱼腊。馔于西坫南。
 熬。乾煎也。(炒之使有香。)腊。兽肉之乾者也。(郑云士用兔。)鱼。亦用鱐。(用乾鱼。)〇敖曰。孝子以尸柩既殡。不可复奠于其侧。虽有奠在室。不知神之所在。故置此于棺旁也。然不以食而用熬谷。不以牲而用鱼腊。亦所以异于奠也。鱼腊。每筐皆有之。〇镛案。周礼春官小祝。设熬置铭。(又地官舍人丧纪。共熬谷。)此经设熬之下。即取铭置肂。(见下文。)正与周礼合也。盖未敛。设粥鬲于重旁。(上丑一。)既殡设熬筐于铭旁。其义一也。杜子春直以熬而为重。谬矣。(周礼疏云。士礼取铭取重。与此设熬置铭事相当。故杜以熬为重。)
 郑曰。熬。所以惑蚍蜉。令不至棺旁也。(孔云。蚍蜉闻其香气食谷。不侵尸也。)〇朱子曰。古人设熬。以惑蚍蜉。可见少智。(郝敬云。熬黍稷。迂阔无当。不可用。魏了翁云。郑以意解义。劣于杜。)〇镛案。设熬棺旁。此招蚍蜉也。郑欲以此而除害难矣。
 大记曰。熬君四种八筐。大夫三种六筐。士二种四筐。加鱼腊焉。〇郑曰。黍稷各二筐。大夫加以粱。君加以稻四筐。则首足皆一。其馀设于左右。
  {上未五。}陈三鼎于门外北上。豚合升。鱼鯆(一作鱄)鲋九。(句)腊左胖。(句)髀不升。其他皆如初。(鱄音专。)
 三鼎者。特豚三鼎。其物亚于特牲也。(义见余祭礼考定。)门。寝门也。(殡宫门。)北上者。豚鼎在北也。合升者。七体及肺。全以升鼎也。鱄鲋皆小鱼。而止用九枚者。杀礼也。胖。半体也。谓肩与胉胳。止用左体也。(胉胁也。)髀不升者。腊以备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35L 页
文。(备三鼎。)去其贱骨也。其他如初。谓设扃鼏素俎覆匕。如小敛时也。(上卯三。)〇敖曰。腊用左胖。别于吉也。(吉用右。)
 郑曰。合升四剃。亦相互。(贾云。四解为七体。亦左右体。合升。今升左右体。亦四解也。故云相互。)〇敖曰。凡腊必去髀。〇郝敬曰。髀。尾骨也。〇镛案。四剃者。四体也。本当以四剃。去蹄为一句。(上卯二。)郑误以特豚四剃为一句。遂乃训剃为解也。(剃去毛。)此云合升者。前小敛奠时。已著七体之名。(上卯二。)故于此约其文曰。合升也。注疏谓之互文。谬。〇又按少牢馈食礼。羊豕皆用右胖。而髀则不升。(郑云。髀近窍贱也。)腊用一纯。未尝去髀。(郑云。合升左右胖曰纯。)今此丧礼牲腊之用。皆反吉礼。故腊髀不升奠说。非矣。〇又按髀者。股本也。广处曰肫。(通作臀。)上节曰膞。(见少牢。)下节曰胳。(通作髂。)髀者。肫骨也。
  {上未六。}烛俟于馔东。
 在地曰燎。执之曰烛。(郑氏云。)堂虽明室犹闇。故奠有烛也。馔。东方之馔也。〇贾曰。小敛。近户得明。故无烛。大敛。奠于奥。故有烛也。(庭燎。燕礼谓之大烛。司烜氏谓之坟烛。)
  {上未七。}祝彻。(句)盥于门外。入升自阼阶。丈夫踊。
 祝彻者。将彻小敛之馔也。〇郑曰。小敛。设盥于馔东。(上寅六。)大敛。设盥于门外。弥有威仪。
 贾曰。彻盥。〇敖曰。祝彻者。题下事。(下彻巾彻馔。)〇镛案。郑以祝彻为句。贾读作彻盥。非也。且今礼事未毕。何得彻盥。
  {上未八。}祝彻巾。授执事者以待。
 巾。小敛奠之所幂也。执事者。立于阼阶下。受巾以待大敛之奠。又将幂之也。
  {上未九。}彻馔。先取醴酒北面。其馀取先设者。出于足。降自西阶。妇人踊。
 祝既彻觯。北面立。其馀俎豆之等。执事者。彻之也。先设者。豆也。(上巳七。)
  {上未十。}设于序西南。当西荣。如设于堂。
 序西墙之庑也。已彻之馔。设于是也。如设于堂。谓俎豆东西之位也。(上巳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36H 页
七。)〇郑曰。为求神于庭。孝子不忍。使其亲。须臾无所冯依也。凡奠设于序西南者。毕事而去之。
  {上申一。}醴酒位。如初执事豆北。(句)南面东上乃适馔。
 如初者。北面西上也。(上巳七。)执俎豆者。南面东上。为事便也。(贾氏云。)馔东方之新馔也。祝与执事。适于馔处。以待大敛之后也。
  {上申二。}帷堂。
 将大敛。欲隐闇也。
  {上申三。}妇人尸西东面。主人及亲者。升自西阶。出于足。西面袒。
 亲者。大功以上也。将大敛。愠哀甚故袒也。
 郑曰。不言髽免括发。小敛以来。自若矣。(贾云成服乃改。)〇镛案。髺絻之节。孔氏则曰不当敛殡则加素冠于括发之上。(本系崔灵恩之说。〇上辰三。)贾氏则曰至成服而乃改。(从郑义。)二家之说。将谁适从。据大记云。君将大敛。子弁绖。(郑云。大夫之丧子亦弁绖。)此孔氏之所本也。然天子诸侯之丧。三日成服。(檀弓云。天子崩三日。祝先服。)五日七日而殡。(王制文。)故君将大敛。子得弁绖也。已成服故有冠주-D008。 若夫士大夫之丧。皆三日而殡。(王制文。)故成服。必在殡后。安得大敛之前。先有弁绖乎。孔说非矣。
  {上申四。}士盥位如初。布席如初。
 士既盥。亦并立西阶下。以待迁尸也。(上卯五。)布席。亦下莞上簟也。(上卯六。)铺于阼阶上。于楹间。为少南。(郑氏云。)
大敛二(大敛 入棺 涂殡 奠)
  {上申五。}商祝。布绞衿(一作紟)衾。衣美者在外。君襚不倒。
 至此乃用君襚。(始死日所襚。)〇案袭与小敛。美者在内。盖以死人之衣。不求仪表。唯身体是顾。故美者近身也。(袭先用爵弁。服美者在中也。)至于大敛。则身既远矣。始可以饰其外。故美者在外。此皆情文之协于理者也。(小敛之在外者。大敛之在内者。内不近身。外不饰表。故不必美者也。)
 贾曰。丧大记。君无襚大夫士。〇镛案。君无襚者。谓君丧不用襚也。贾乃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36L 页
以君无燧(一作襚)大夫士。连作一句。非矣。
 大记曰。铺绞紟踊。(上卯八。)祭服不倒。结绞不纽。(上卯七。)
  {上申六。}有大夫则告。
 此时有大夫来吊者。则告以方敛不出迎也。
 檀弓曰。大夫吊当事而至则辞焉。(注摈者以主人有事告。)〇大记曰。士之丧。于大夫不当敛则出。(上丁八。)〇杂记曰。当袒。大夫至。虽当踊。绝踊而拜之。反改成踊。于士。既事成踊。袭而后拜之。不改成踊。(郑云事谓大小敛之属。)〇镛案。杂记之文。恐是衰末之礼。不可从也。
  {上申七。}士举迁尸复位。主人踊无算。
 迁尸于紟衾之上也。既迁尸。反于阶下。主人既冯尸。乃复升而举尸。以敛于棺也。
  {上申八。}大敛于阼。주-D003。
 未忍便离主人位也。(郑氏云。)殡于西阶。则犹宾之也。(檀弓文。)〇案殡字从宾。
  
{上申九。}卒敛撤(一作彻)帷。主人冯如初。主妇亦如之。
 如小敛时也。(上辰二。)〇案丧大记及杂记。有君之丧。将大敛。哭位及铺绞紟。冯尸诸文。系是公室之礼。玆不编列。
  {上申十。}主人。奉尸敛于棺。踊如初乃盖。
 先以棺入肂中。乃奉尸入棺中也。(贾氏云。)盖。棺盖也。
  {上酉一。}主人。降拜大夫之后至者。北面视肂。
 大夫即上迁尸之前。辞告者。(见上节。)今甫盖棺。未及涂殡。以此时而拜宾者。大夫尊在外俟事久。不敢卒涂而后拜也。又不忍即阼。故因拜宾于西阶之下。
  {上酉二。}众主人复位。妇人东复位。
 复阼阶上下之位。
  {上酉三。}设熬旁一筐。
 旁。棺之左右也。左黍稷各一筐。右黍稷各一筐。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37H 页
郑曰。四筐则首足皆一。其馀设于左右。(大记注。)〇敖曰。大记注。引此云旁各一筐。则是脱一各字也。各各黍稷也。每旁二筐。黍当在南。〇镛案。敖说有理。虽无各字。且当如是看也。郑云。首足皆一筐。则首足非旁也。(古文非左右则不云旁。)虽至四种八筐。亦只是旁一筐也。〇又按敖氏之云黍在南。谓尸南首也。死者北首。(礼运文)殡犹南首乎。(小敛已北首。)黍当在北。
  {上酉四。}乃涂踊无算。
 郑曰。以木覆棺上。而涂之为火备。〇法详丧具订。
  {上酉五。}卒涂。祝取铭。置于肂。主人复位踊袭。
 郑曰。为铭设柎。树之肂东。〇镛案。重。所以树铭也。(上子十。)铭既置肂则重宜同来。然而古人求神之法。既于室堂。又于庭而疑之。(上丑三。)故铭虽移于柩旁。而重仍在庭。盖所以两存之也。(又详下。)
  {上酉六。}既殡。主人说髦。(今文说作税。〇记文说音脱。)
 郑曰。既殡置铭于肂。复位时也。儿生三月剪发为鬌。男角女羁。(内则文。彼注云夹囟曰角。午达曰羁。)否则男左女右。(内则文。)长大犹为饰存之。谓之髦。所以顺父母幼小之心。(孔云。年长则垂著两边。明人子事亲。恒有孺子之义也。)至此尸柩不见。丧无饰。可以去之。(贾云。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髦是子事父母之饰。父母既不生。故去之。)髦之形象未闻。〇贾曰。诗云髧彼两髦。(郑云髦者发至眉。髧者垂之貌。)
 大记曰。小敛卒敛。主人说髦。(上辰三。)〇郑曰。尊界(一作卑)同皆三日。〇孔曰。若父死说左髦。母死说右髦。二亲并死则并说之。亲没不髦。(玉藻文。)〇镛案。郑君以小敛说髦。为诸侯之礼。(上辰三。)盖以三日。则唯均也。然三日而敛。俟其生也。俟生之情。尊卑不殊。故二礼之言三日二日。本相参差。(上丑四。)且唯小敛既毕。则无复俟生矣。(绞束非所以俟生。)俟生之望既绝。则虽二日而敛。庸不说髦乎。故曰。二经不合。记者之殊也。不必大记之文。是诸侯也。〇又按后世彼(一作被)发之法。本于此。别有著。
  {上酉七。}乃奠烛。升自阼阶。祝执巾。(句)席从设于奥东面。
 席从执席者。从祝也。奥。室中西南隅也。(尔雅文。)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37L 页
郑曰。自是不复奠于尸。〇镛案。古圣人制礼之妙于此可见。盖以人死形神相离而大敛以前。犹以体魄为重。庶几望生也。既殡则神魂为重。故奠于室中。而犹有顾于体魄。故奠而不祭。既葬。乃以祭而易奠也。
  {上酉八。}烛反降及执事执馔。
 执东方之馔也。
  {上酉九。}士盥举鼎入。西面北上如初。载鱼左首。(古文首为手。)进鬐三列。(古文鬐为耆。)腊进柢。
 如初。如小敛举鼎执七俎扃鼏朼载之仪。(上巳二三四。)鱼左首者。鱼首在北也。(于神为左边。)进鬐者。鱼脊在西也。(近于神。)三列者。三三为列也。(鱼用九。)腊进柢者。腊体之本在西也。(骨之上节近于神。)席既东面。故其设如此。
 郑曰。鱼左首设而在南。未异于生也。(贾云。公食右首进鬐。此云左首者。载者统于执。设者统于席。彼言右首。据席而言。此言左首。据载者言。若设于席前。则亦右首也。)〇镛案。少牢右首进腴。(郑云。右首变于生。)公食礼。右首进鳍。此两文。皆在朼载之时。不在陈设之时。则载与设。无二法也。左右者。神位之左右也。
 
敖曰。鱼以鬐为上。腴为下。〇镛案。少仪曰。羞濡鱼者。进尾。(陈云。以尾向食者。郑注乾鱼则进首。)冬右腴。夏右鳍。(腹下肥曰腴。)孔疏云。若祭祀。鱼在于俎。皆缩载。(缩从也。)俎既横设。鱼则随俎而从。(句)于人为横。无进首进尾之理。故少牢鱼用鲋而俎缩。载公食礼。鱼七缩俎是也。若绎祭及傧。尸鱼则横载之。(句)俎在人为横。鱼于人为从。得有进首尾也。故有司彻云。尸俎五鱼横载之。(即傧尸)彼注云。横载之者。异于牲体。(如郑此言正祭之时。牲体横而鱼缩载。傧尸之时牲体缩而鱼横载也。)正祭则右首进腴。(少牢文)变于生人也。
  {上酉十。}祝执醴如初。酒豆笾俎从升自阼阶。丈夫踊。甸人彻鼎奠。由楹内入于室。醴酒北面。
 如初。祝先升也。(上巳五。)
  {上戌一。}设豆右菹。菹南栗。栗东脯。豚尝豆鱼次。(句)腊特于俎北。醴酒在笾南。巾如初。
 右菹。南上也。(敖氏云。)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38H 页
郑曰。载者统于执。(句)设者。统于席。〇镛案。非也。
  {上戌二。}既(句。)错者出立于户西西上。祝后阖户。先由楹西。降自西阶。妇人踊。奠者。由重南东。丈夫踊。
 既者。奠事毕也。祝后者。醴酒之错。最在后也。先降者。祝尊于诸执事也。馀见前。(上巳八。)
  {上戌三。}巾奠执烛者。灭烛出降。自阼阶。由主人之北东。(记文。)
 降自阼阶者。执烛者。卑无所嫌也。(古童子执烛。)
  {上戌四。}宾出。妇人踊。主人拜送于门外。入及兄弟北面哭殡。兄弟出。主人拜送于门外。
 宾出而再与兄弟哭殡者。不为礼限。尽情而哭也。兄弟出者。小功以下。既殡可归也。(杂记曰。小功缌之丧既殡而从政。)
 郑曰。异门大功。亦存焉。(贾云。大功不同门。亦可以归故云。)〇贾曰。丧大记云。大夫士哭殡则杖。哭柩则辑杖。(注云。哭殡。谓既涂也。哭柩。谓启后也。)此哭不言杖者。文略也。丧服记云。小功以下为兄弟。则此兄弟。可以兼男女也。〇镛案。郑意。盖谓大功。虽异门。亦不归也。大记曰。期九月者。既葬而归。(此本指妇人而言也。妇人尚然。男子可知。)诸父兄弟之丧。既卒哭而归。(此兄弟。指同父母。)经有明文。而贾乃주-D007大功兄弟。甫殡亦归。谬矣。〇又按三日成服之前。安有杖乎。经本无误。而谓之文略可乎。(大记之文。本指既杖之后。)男拜男宾。女拜女宾。(据大记。)迎送之恒礼也。而今云兄弟之中。兼包男女。则男主而送女宾。可乎。〇又按古者。丧奠。皆请宾而行事。主人及众主人。哭泣致哀而已。比(一作此)云宾出。亦大敛奠之行事者也。 故曾子问曰。士则朋友奠。(曾子问注说。有误别有论著。)盖以铺筵设席。执醴酒。奠俎豆。皆非哭泣攀号之人所可为之者。故奠(一作尊)卑虽殊。皆主人不亲也。故自小敛奠以来。皆于既错之下。即有宾出拜送之文。(上巳九。)此古人敦厚恻怛之意。今人啜泣叫号。自执笾豆。非所以安神致敬也。
  {上戌五。}众主人出门哭止。皆西面。于东方阖门。主人。揖就次。
 众主人。大功以上也。既出门。再整其位。以待主人之揖者。存馀敬也。次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38L 页
众主人之所休息也。〇郑曰。次谓斩衰倚卢(一作庐)。齐衰垩室也。大功有帷帐。小功缌麻。有床笫。可也。(引间传。)
大敛三(君视敛)
  {上戌六。}君若有赐焉。则视敛。既布衣。君至。
 赐。特恩也。君欲视敛。候其时焉。故既布衣而适至也。
 郑曰。君视大敛。皮弁服袭裘。主人成服之后往。则锡衰。〇贾曰。丧服小记云。诸侯吊。必皮弁锡衰。(吊异国之臣。)服问云。公为卿大夫锡衰。当事则弁绖。(文王世子注。君为同姓之士缌衰。异姓之士疑衰。)并据成服后也。〇镛案。非冬月。未必袭裘。
 大记曰。君于大夫世妇大敛焉。为之赐则小敛焉。于士既殡而往。为之赐。(谓有恩。)大敛焉。大夫之丧。将大敛。既铺绞紟衾衣。君至。
  {上戌七。}主人出迎于外门外。见马首不哭。还入门右北面。及众主人袒。
 入门右者。入门而东也。(文例见曲礼。)
 郑曰。不哭。厌于君。〇贾曰。大记云。男子出寝门外。见人不哭。(上丁八。)平常出门时。此迎君宜哭。(案此下。必有文。今缺矣。贾疏明是草本。)〇敖曰。丧礼。主人不迎宾。若有所迎。见之则不哭。盖礼然尔。
  {上戌八。}巫至于庙门外。祝代之。小臣二人。执戈先。二人后。
 庙门。寝门也。既殡则神之。故得称庙也。不以巫入中门者。礼死人也。执戈。恶之也。
 郑曰。巫掌招弥。以除疾病。(春官男巫文。 彼注云。招召福也。弥安凶祸也。)小臣。掌君之法仪者。(夏官小臣文。)周礼。男巫。王吊则与祝前。(男巫文。)丧祝。王吊则与巫前。(丧祝文。)檀弓曰。巫祝桃茢。皆天子之礼。诸侯临臣之丧。则使祝代巫。执茢居前。下天子也。小臣。君行则在前后。君升则侠阼阶北面。〇敖曰。国君不得并用巫祝。其在庙门外。则巫前至庙门。则祝前互用其一。所以下天子也。〇镛案。檀弓之文。直云。君临臣丧。不分王公。郑说未必然。
 檀弓曰。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恶之也。所以异于生也。〇郑曰。为有凶邪之气。桃鬼所恶。茢萑苕。可扫不祥。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39H 页
{上戌九。}君释采入门。主人辟。(辟音擗。)
 采读作菜。葵韭之类也。释谓奠之于地也。释采。所以祓除也。辟。读作擗。拊心也。(义详下文〇亥八。)
 郑曰。释采者。祝为君礼门神也。〇万斯大曰。释采者。释去吉衣也。〇镛案丧大记。明作释菜。万说非矣。
 大记曰。主人迎先入门右。巫止于门外。君释菜。祝先入升堂。(大夫之礼。)
  {上戌十。}君升自阼阶西乡。祝负墉南面。主人中庭。君哭。主人哭。拜稽颡。成踊出。
 升自阼阶。君不为宾也。西乡为视敛也。墉。北壁也。南面。所以相君也。中庭。东庭之中也。(敖氏云。)主人出者。不敢自主其事也。〇贾曰。祝必乡君者。丧大记云。君视祝而踊。郑注祝相君之礼。当节之也。故须乡君也。〇敖曰。自此以下六节。每节之毕。主人辄出。皆为不敢久留君也。
 坊记曰。君适其臣。升自阼阶。即位于堂。示民不敢有其室也。
  {上亥一。}君命反行事。主人复位。君升主人。主人西楹东。(句)北面升。公卿大夫。继主人东上。
 命行大敛之事也。复位于中庭。(见上节。)犹逡巡。命之升。乃升也。公卿大夫从君来者也。东上。为君在东也。(位尊者近君。)继主人者。主人宜在最东。为逼视敛事也。〇案鲁仲连传。齐湣王。欲吊邹君。夷维子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棺。(倍违也。)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又曾子问。季康子受君吊。亦北面。)北面。盖恒礼也。
 郑曰。公大国之孤也。春秋传曰。吾公在壑谷。衰(一作襄)三十年。〇贾云。良霄郑之公族大夫贵重之极亦号为公。
  {上亥二。}大夫升自西阶。阶东北面东上。(记文。)
 不言公卿者。文略也。
  {上亥三。}乃敛(句。)(句。)公卿大夫。逆降复位。主人降出。君反主人。主人中庭。君坐抚当心。主人拜稽颡成踊出。(今文无成。)
 逆降者。后升者先降也。抚手按之也。当心当尸之胸也。(大记云。君于臣抚之。)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39L 页
大记曰。君即位于序端。卿大夫。即位于堂廉楹西。北面东上。主人房外南面。主妇尸西东面。迁尸卒敛。宰告主人降北面于堂下。君抚之。主人拜稽颡。(大夫礼。)
 杂记曰。公视大敛。公升商祝。(句)铺席乃敛。〇孔曰。公升。谓君来升堂时。〇镛案。公升商祝者。商祝。先亦彻事而降。至是君命升之。使之反行敛事也。孔疏。非矣。
  {上亥四。}既冯尸。大夫逆降复位。(记文。)
 前既逆降而不言其再升。此直云逆降。则知君反主人时。卿大夫亦同反。君既抚尸。卿大夫亦升而冯尸也。卿大夫之位。当在西阶下北面。
 郑曰。中庭。西面位。〇镛案。西面。则直乡君。恐不宜然。
  {上亥五。}君反之复初位。众主人辟于东壁南面。君降西向。命主人冯尸。主人升自西阶。由足西面冯尸。不当君所踊。主妇东面冯。亦如之。
 初位。中庭位也。(贾氏云。)东壁。东序之墙也。南面。明非主人也。君降。欲孝子尽其情也。(郑氏云。)由足。自楹内而东也。不当君所。谓不敢冯当心也。(君抚当心故。)
 大记曰。君降。升主人冯之。命主妇冯之。(大夫礼。)〇郑曰。大夫之子尊。得升视敛。(孔云。士丧礼。子不得升。)〇镛案。此经士之子。既已升视敛矣。(见上文。)今又升冯尸矣。经有明文而注疏如此。
  {上亥六。}奉尸敛于棺。乃盖。主人降出。君反之。入门左视涂。君升即位。众主人复位。卒涂。主人出。
 入门左入门而西也。肂在西阶故取视涂便也。(郑云。趋疾不敢久留君。)
  {上亥七。}君命之反奠。入门右。乃奠。升自西阶。君要节而踊。主人从踊。卒奠。主人出。哭者止。
 入门右。亦复中庭位也。节谓执奠。始升阶。及既奠。由重南东时也。哭止。为君将出。不敢欢嚣也。(郑氏云。)〇贾曰。上大敛奠升时。丈夫踊。降时。妇人踊。此注不言降时踊者。君与丈夫踊也。〇镛案。注疏以此。为大敛奠。然君吊其臣。主人必有殷奠。盖所以荣君之来。而告于尸柩也。丧大记云。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40H 页
大夫士既殡。而君往焉。主人具殷奠之礼。(注具大奠。以待之。荣君之来。)若君不戒而往。不具殷奠。君退必奠。(疏。君去后设奠告殡。)杂记云。君若载而后吊之。则待反而后奠。(陈浩云。设奠以告死者。使知君之来吊。)以此言之。今玆卒涂而奠。未必是大敛奠。或是因大敛之奠。而兼之为荣告之奠与。
  {上亥八。}君出门。庙中哭。主人不哭辟。(句)君式之。贰车毕乘。主人哭拜送。(辟音擗。)
 庙中哭。谓众主人及妇人。在寝门之内者哭也。主人不哭。以方乘车恶之也。辟读作擗。拊心也。迎君送君。必皆拊心者。号诉之意也。式。车上冯轼。以礼主人也。(即所以答其拊心。)贰车。副车也。副车毕乘。则君已远矣。故乃敢放声而哭也。〇郑曰。贰车。各视其命之等。君出。使异姓之士。乘之在后。(坊记云。君不与同姓同车。与异姓同车。)〇贾曰。周礼云。(大行人。)上公。二车九乘。侯伯。二车七乘。子男。二车五乘。
 郑曰。辟。逡遁辟位也。〇贾曰。二车。本不入大门。主人明出大门矣。〇镛案大门之外。本无可避之位。君方乘车。亦非可避之时。且前庙门之外。主人既擗。上戊(一作戌)九。 则迎送之二擗。所以成文。训之为避可乎。
  {上亥九。}袭入即位。众主人袭拜。大夫之后至者。成踊。宾出。主人拜送。
 前袒。故今袭也。即位于阼阶之下。如常仪也。(君不在。)
  {上亥十。}君视敛。若不待奠。加盖而出。不视敛则加盖而至。卒事。(记文。)
 不欲视敛则知其盖棺而后至也。卒事。谓涂殡及奠也。或敛或殡。视其一也。
 丧大记曰。大夫士既殡。而君往焉。使人戒之。主人具殷奠之礼。俟于门外。见马首。先入门右。巫止于门外。祝代之。先君释菜于门内。祝先升自阼阶。负墉南面。君即位于阼。小臣二人。执戈立于前。二人立于后。摈者进。主人拜稽颡。君称言视祝而踊。主人踊。大夫则奠可也。士则出俟于门外。命之反奠。乃反奠。卒奠。主人先俟于门外。君退。主人送于门外。拜稽颡。〇郑曰。大夫殡。即成服。成服则君亦锡衰而往吊之。
第三集礼集(其一)第二卷○丧礼四笺(卷二)
 丧仪匡(六)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40L 页
既殡一(成服、居处、言语、饮食、车马。)
  {角一。}三日成服。
 三日。除始死日计之也。成服绞垂。皆生人之事。而礼例生与来日。(曲礼文。)故四日。谓之三日也。成。足成也。
 郑曰。既殡之明日。全三日。(贾云。上厥明灭燎。是三日之朝。行大敛之事。今别言三日成服。则除上三日。更加一日。是四日矣。而言三日者。除死日数之也。)〇敖曰。云成服者。向已绖带矣。今复以冠衰之属。足而成之也。(足去声。)三日者。以加绖带日数之也。〇镛案。此节。以上文例之。当云厥明成服。而变其文例。特云三日成服者。敛殡日期。不可执定。或丧在深夜者。厥明袭含。又厥明小敛。又厥明大敛。若是者加增一日。若必待既殡之明日焉。则成服太慢矣。故书之曰三日成服。三日云者。一定不移之辞也。敛殡如期者。成服在既殡之明日。若加增一日者殡之日。遂宜成服。以遵三日之文。不宜留待明日也。〇又按敖继公自绖带之日。计之为三日。此说似若有理。然古礼天子崩三日。祝先服。(檀弓文。)天子七日而殡。(王制文。)则始崩翼日。不能小敛。又何云三日成服乎。大抵成服之礼。不系送死之事。不论已敛未敛。已殡未殡。但至三日则成服。自天子达于庶人。皆以三日。为定期。本无尊卑之差也。(天子亦三日成服。)故经文特书之。敖说未允。〇又按此经成服之节。都无仪文。先儒颇疑之。(郝京山曰三日成服。丧礼之大节。不宜太略。)此后世之见。非达于古礼者也。成服者。生人之所自饰也。孝子悌弟。诸父诸兄。人各自尽其情而已。若死人则既殡矣。凡附于身纳于棺者。既已无遗憾矣。故小切(一作功)兄弟。皆于卒涂之后。已各归其宫矣。杂记云。小切(一作功)缌之丧。既殡而从政。 朋友之来助事者。亦已拜送之矣。私为冠。加诸其首。私为衰。加诸其身。五服之亲。各于其家。私为冠。加诸其首。私为衰。加诸其身而已。又何必纷然聚会。盛其仪节而后。乃可以成此服哉。表哀之物。唯绖带是已。若夫冠衰之等。不过因其平日之所尝服。而疏其布。右其缝而已。此一已服饰之小事。将何所启殡宫之门。而升降拜揖。朋友僚属。亦何所匍匐来观哉。此其势自然。无别般仪节也。今人有服者。别制生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41H 页
布道袍。各自著之于其家。古人成服。赤(一作亦)只是如此。 今人有丧。送远之物。悤悤应文。而成服之具。看作大事。五服棉麻之布。皆自丧家而颁之。左右裁割。纷然缏紩。亲戚僚友之闻丧者。敛而不顾。殡而不问。唯于成服之日。盛相聚会。以成其烜赫之观。玆其所以不逮也。况可以习俗之见。轻议古人之礼哉。
  {角二。}杖。
 子思曰。君子之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三日。杖而后能起。(见檀弓。)〇问丧曰。杖者。何为也。孝子丧亲。哭泣无数。服勤三年。身病体羸。以杖扶病也。
 大记曰。大夫之丧。三日之朝。既殡。主人主妇室老。皆杖。(室老。家臣也。)士之丧。二日而殡。三日之朝。主人杖。妇人皆杖。〇镛案。既殡之明日而杖。唯士礼为然也。若夫天子诸侯之丧。虽未成殡。但至三日之朝。便皆授杖。(丧在甲日者。丁日则杖。)大夫之丧。三日既殡。(甲日死者。丁日殡。)遂亦授杖。杖与成服。每在三日。(自天子下达。)其实与士同也。故大记曰。君之丧三日。子夫人杖。此未殡而杖者也。大夫之丧三日。主人主妇杖。此殡之日而遂杖也。(士则殡之明日杖。)盖以始死三日之内。주-D004浆不入。哭踊不绝。至于三日之朝。则身病气竭。杖而后能起。故贵贱皆同三日。不问既殡与未殡也。且如君丧之礼。五日而授大夫杖。(大记文)七日而授士杖。(丧服四制文。)又以哀毁之浅深。为之先后也。
 杂记曰。为长子杖。则其子不以杖即位。(疏。其子长子之子。祖不厌孙。其孙得杖。但不得以杖即位。)为妻父母在。不杖不稽颡。(疏。父为己妇之主。故不敢为妇杖。若父没母在。母不为适妇之主。为妻虽得杖。而不得稽颡。)〇小记曰。庶子不以杖即位。(注。朝夕哭泣。)父不主庶子之丧。则孙以杖即位可也。注。相(一作祖)不厌孙。 父在。庶子为妻以杖即位。可也。(注。庶子而不杖者。同官者也。)妇人不为主而杖者。姑在为夫杖。(言不为女主。)母为长子削杖。(注不可以重于子为己。)女子子在室。为父母。其主丧者不杖。则子一人杖。(注。无男昆弟。使同姓为摄主。不杖则子一人杖。谓长女。)〇问丧曰。父在不敢杖矣。尊者。在故也。〇镛案。问丧之文。当是父在为母之谓也。礼莫严于斩衰。而祖主其丧。则孙不敢以杖即位。(杂记文。)为母降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41L 页
期者。虽得伸杖。(丧服疏。)父主其丧。子安敢以杖即位乎。此虽礼家之所未言。而其义则炳然也。
 大记曰。大夫士哭殡则杖。哭柩则辑杖。(注。哭柩。谓启后也。大夫士之子于父。父也尊。近哭殡。可以杖。天子诸侯之子。父也君也。尊远。杖不入庙门也。)〇问丧曰。堂上不杖。辟尊者之处也。
  {角三。}三日绞垂。(记文。)
 三日。既殡之明日也。绞。纠合也。垂。要绖之散麻也。
 郑曰。成服日绞垂。〇贾曰。小敛日要绖。大功以上。散带垂。成服之时。绞之。(小功缌麻。初而绞之。不待三日也。)〇敖曰。将成服。先绞垂。〇镛案。绞垂于成服之日。即偶然而相值也。盖此绞垂之法。唯视尸柩之隐显。故未殡而散垂。既殡则绞垂。启殡而散垂。既封则绞垂。未必成服为绞垂之限节也。
  {角四。}冠六升。外縪缨。(句)条属。(句)厌衰三升。屦外纳。杖下本。竹桐一也。(记文。〇縪音毕。厌音压。属音烛。)
 义详丧服商。
  
{角五。}居倚庐。寝苫枕块。不说绖带。(记文。)
 倚。依也。依墙为屋。不设两翼。一偏为注。(流水无二檐。)曰庐也。苫。编藁也。块。堛也。(尔雅文。又尔雅白盖谓之苫。郭云。白茅苫也。郑以苫为编藁。)
 郑曰。倚木为庐。在中门外东方。(贾云。中门内殡宫之哭位。在阼阶下。西面乡殡庐。在中门外。亦东方乡殡也。)北户。(贾云。倚东壁为庐。一头至北明北户也。)〇镛案。郑知为中门外者。以杂记垩室之下。即云非见母。不入门也。垩室既然。则庐亦在中门外也。但北户之说。未有经据。不必从也。(孔云。倚木为庐。但以草夹障。不以泥涂之也。)
 间传曰。父母之丧。居倚庐。寝苫枕块。不说绖带。(丧服经亦云。)齐衰之丧。居垩室。芐剪不纳。大功之丧。寝有席。小功缌麻。床可也。〇孔曰。芐剪不纳。谓以蒲苹为席。剪头为之不编。纳其头而藏于内也。(垩。白也。涂垩于壁。)
 大记曰。父母之丧。居倚庐不涂。寝苫枕块。君为庐宫之。大夫士袒之。(注。宫谓围障之。袒不障也。)凡非适子者。自未葬以于隐者为庐。(注。不欲人属盖。庐于东南角。)期居庐。终丧不御于内者。父在为母。(句)为妻。(吴澄云。正统之不杖期。当与杖期同。)妇人。不居庐。不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42H 页
寝苫。〇镛案。丧礼。庶子无拜宾之法。故其倚庐。亦必于隐闇处为之。此所谓丧无二孤也。圣人之礼严矣。
 杂记曰。三年之丧。庐垩室之中。不与人坐焉。在垩室之中。非时见乎母也。不入门。疏衰。皆居垩室。不庐庐严者也。童子不庐。〇陈浩曰。齐衰有三年者。有期者。有三月者。皆居垩室。〇镛案。杂记之云。疏衰不庐者。指期年也。间传明云。父母之丧。居倚庐。期而小祥。居垩室。且凡礼记之例。母丧仪节。并入斩衰之中。(别有著。)陈可大不察其例。乃以齐衰三年。亦不居庐。则母丧不居庐乎。其谬戾大矣。
  {角六。}哭昼夜无时。(记文。)
 郑曰。哀至则哭。非必朝夕。〇贾曰。于庐中思忆则哭。
 檀弓曰。父母之丧。哭无时。〇孔曰。哭无时。有三种。一是未殡之前哭不绝声。二是殡后朝夕之外庐中。思忆则哭。三是小祥之后。哀至而哭。或一日二日。而无复朝夕之时也。(贾氏说同。上巳十。)
  
{角七。}非丧事不言。(记文。)
 大记曰。父母之丧。非丧事不言。〇间传曰。斩衰。唯而不对。齐衰对而不言。大功言而不议。小功缌麻。议而不及乐。(丧服四制同。)〇杂记曰。三年之丧。言而不语。对而不问。
 丧服四制曰。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言而后事行者杖而起。庶人面垢而已。〇贾曰。天子诸侯有臣。不言而丧事得行者。丧事亦不言。大夫士言而事行。故非丧事。不言也。〇镛案。殷高宗谅闇三年不言。膝文公(滕文公)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皆此礼也。
 曲礼曰。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
  {角八。}歠粥朝一溢米。夕一溢米。不食菜果。(记文。)
 歠。饮也。粥。糜也。二十四两曰溢。实在木曰果。在地曰蓏。哀甚。不在于饱与滋味也。
 
乡(一作郑)曰。一溢。为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贾曰。周礼廪人中岁人。食三釜。注云。六斗四升曰釜。三釜为米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42L 页
一斛九斗二升。三十日之食。则日食米六升四合。今日食米二升有馀。是不在于饱。)〇徐乾学曰。郑注。以二十四两为一溢。而王肃、刘逵、袁准、孔衍、葛洪之徒。皆云满手曰溢。(据郑说。则为米二升有奇。古一升大约当今三合。为米亦六合有奇。以此为朝暮两粥。似不为少。王刘诸人之言。庶乎可信也。)陈可大集说。截去郑注一升二字。而直指为二十四分升之一。吾不知其何解矣。
 大记曰。大夫之丧。主人室老。子姓皆食粥。众士疏食水饮。妻妾疏食水饮。士亦如之。(郑云。室老其贵臣也。)期之丧。三不食。食疏食水饮。不食菜果。期终丧。不食肉。不饮酒。父在为母。(句)为妻(父在。为母杖期。为妻亦杖期。)九月之丧。食饮。犹期之丧也。五月三月之丧。壹不食再不食。可也。(孔云。一不食缌麻再不食小功。)不能食粥羹之以菜可也。(郑云。性不能者。可食饭菜羹。)有疾食肉饮酒。可也。〇孔曰。期之丧三不食者。谓义服也。其正服则二日不食也。故间传云。齐衰二日不食。〇镛案。三礼所记。本多参错。况不食之礼。异乎服制。丧期之崭截不移者。或二日不食。或三不食。自不必一定。今云正服二日旁期三者。不太牵强乎。
 
间传曰。斩衰三日不食。齐衰二日不食。大功三不食。小功缌麻再不食。士与敛焉。则壹不食。(大记亦云。)故父母之丧。既殡食粥。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齐衰之丧。疏食水饮。不食菜果。大功之丧。不食醯酱。小功缌麻。不饮醴酒。
 问丧曰。亲始死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糜粥。以饮食之。
 曲礼曰。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不胜丧。乃比于不慈不孝。〇曾子曰。丧有疾。食肉饮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为姜桂之谓也。(见檀弓。)〇杂记曰。丧食虽恶。必充饥。饥而废事。非礼也。饱而忘哀。亦非礼也。视不明。听不聪。行不正。不知哀。君子病之。故有疾。饮酒食肉。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饮酒食肉。皆为疑死。〇孔子曰。身有痒则浴。首有创则沐。病则饮酒食肉。毁瘠为病。君子弗为也。毁而死。君子谓之无子。(亦杂记。)
  {角九。}主人乘恶车。(古文恶为垩。)白狗幦。(古文幦为幂。)蒲蔽御以蒲菆。(古文菆为驺。)犬服木錧。(今文錧为辖。)约绥约辔木镳。(古文镳为苞。)马不齐髦。(今文髦为毛。)主妇之车。亦如之。疏布裧。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43H 页
(记文。〇幦音觅。菆音邹。錧音管。裧音襜。)
  {角十。}贰车白狗摄服。其他皆如乘车。(记文。)
 上二节。义详丧服商。
  {亢一。}拜君命。及众宾。不拜棺中之赐。
 君命谓君使人吊也。虽不亲临。(不以特恩来视敛)亦往谢之。众宾。大夫以下也。大夫以下。不躬吊则无谢也。
 郑曰。礼尊者。加惠。明日。必往拜谢之。棺中之赐。不施己也。〇敖曰。已成服然后可为之也。不拜襚者。谓不吊而襚者也。拜之。皆于其外门外。所拜者不见。(徐乾学云。君有赐。不可以不拜谢。故因拜君而即拜众宾也。)〇镛案。檀弓曰。丧。公吊之。必有拜者。虽朋友州里舍人可也。郑注云往谢之。(孔云。丧家虽无主朋友等。往谢之。又云。主人乘恶车拜君命。)然所谓丧者。失位去国也。与此经无与也。(见檀弓箴误。)
既殡二(朝夕哭奠。)
  {亢二。}朝夕哭。不辟子卯。(辟音避。)
 
子卯疾日也。(左传文。)不避疾日者。哀甚无所讳恶也。
 郑曰。子卯桀纣亡日凶事不辟。〇镛案。桀纣亡日。王者。无茹素之义。学人无舍业之理。而玉藻曰。子卯。稷食菜羹。左传云。子卯学人舍业。其不以桀纣亡日。审矣。且桀之亡于乙卯。本是白撰。(昆吾乙卯亡。)不可信也。辰在子卯。疾病之日也。(见左传。)故吉凶皆忌。何云凶事不辟乎。他哭。皆辟子卯。故经文特云。朝夕哭不辟也。详见余檀弓箴误。
 杂记曰。朝夕哭不帷。〇郑曰。缘孝子心欲见殡肂也。既出则施其㧁。鬼神尚幽闇也。
 杂记曰。国禁哭则止。(句)朝夕之奠即位自因也。〇郑曰。禁哭谓大祭祀时不哭。犹朝夕奠。(孔云。即阼阶下位。自因其故事而奠也。)〇镛案。郊特牲曰。祭之日。丧者不哭。(即郊祭之日。)此所谓国禁哭也。
  {亢三。}妇人即位于堂南上哭。丈夫即位于门外。西面北上。外兄弟在其南南上。宾继之北上。门东。北面西上。门西。北面东上。西方。东面北上。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43L 页
此朝夕奠之哭位也。堂谓阼阶之上也。堂之南上。为与殡相直也。(殡在西阶上。)门外。寝门之外也。外兄弟异姓有服者也。(郑氏云。)南上。别之于同姓也。(北上则长幼错乱。)宾继之。谓在外兄弟之次也。其位始于东方。折之为南列。又析(一作折)之为西列。(与主人相乡。)其在东方者。北上。(继外戚。)南列者。中开一路。(直于门以通出入。)路东西上。(长者立路侧。)路西东上。(每长者比肩而立。)西列者。东面北上。与主人相乡也。〇敖曰。同姓异姓及宾客。所上相变。明其不相统也。以下文考之。则此东方之宾。卿大夫也。门东。诸公也。门西。他国之异爵者也。然则西方者。其士与。〇外兄弟之义。别见士虞礼。(下丙六。)
 贾曰。丧大记云。祥而外无哭者。此外位皆有哭。今直云妇人哭。则丈夫亦哭矣。〇镛案。妇人即位于堂。则庙门未辟。而先已即门内之位。故所以先哭。丈夫则位次未定。(外位非定位。)故所以不哭。贾说非也。
  {亢四。}主人即位。辟门。(辟音辟。)
 列定。而主人乃即位于东方之北也。辟。开也。
 
小记曰。无事不辟庙门。哭皆于其次。〇郑曰。鬼神尚幽闇也。哭。无时哭也。〇镛案。无事。谓无馈奠之事也。
  {亢五。}妇人。拊心不哭。
 主人。将入门。故暂止之。俟其入而随哭也。
 郑曰。方有事止欢嚣。(贾云。有事谓下彻奠设奠之事。)〇镛案。不哭之下。即接以主人之哭。乃谓之因奠事而止嚣。其言之不顾颠末如此。(敖云。拊心不哭。见其悲哀而未敢哭。)
  {亢六。}主人拜宾旁三。右还入门哭。妇人踊。
 旁三者。三面。(东南西。)各三拜也。宾既众。不能一一特拜之也。自西而东曰右还。(见书注。)最后拜西方之宾。故其卒右旋而入门也。〇敖曰。妇人但言踊。以踊见哭也。哭有不踊。踊无不哭。
 郑曰。先西面拜。乃南面拜。东面拜。(贾云。右还入门。故知先西面后。乃东也。)〇敖曰。以序言之。先南面拜。乃东面拜。西面拜。〇镛案。南方之宾。最尊。(诸公与他国之异爵者。)东方次之。(卿大夫。)西方最卑。(士在西。)敖说是也。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44H 页
{亢七。}主人堂下直东序西面。兄弟皆即位。如外位。卿大夫在主人之南。诸公门东少进。他国之异爵者门西少进。敌则(一作者)先拜他国之宾。
 诸公大国之卿也。门东门西者。门内北面之位也。(西上东上如外位。)少进谓同列而稍前也。(次立者。不敢比肩。)异爵者。公卿大夫也。(与士异。)(一作敌)。谓本国之宾与他国之宾。其爵相等也。(假如两宾均是上卿则先拜他国之卿。)〇郑曰。宾皆即位。乃哭尽哀止。主人乃拜之。〇贾曰。外位。主人之南。有外兄弟。其南乃有宾。此内位主人之南。即有卿大夫者。以外兄弟。虽在主人之南。以少退。故卿大夫继主人也。〇敖曰。他国之宾谓来聘。若从君来朝者也。(此言卿大夫。在主人之南。明外兄弟以上。皆少退于主人。亦互见之也。)
  {亢八。}凡异爵者。拜诸其位。
 毋论本国他国。又毋论公卿大夫凡异爵者。皆就其位而特拜之也。(每人各一拜。)外位则旅拜。(旁三拜。)内位则特拜者。入门始备文也。虽入门士。犹旅之。〇镛案。此已上。即朝夕奠之哭位也。朝夕奠。其亲戚宾友之盛。未必朝朝如是。然古人吊丧之礼。皆欲有助于主人。非直尽己之责。而免受诮呵而已。故礼凡言吊丧之事。皆云执事待事听役听事。(见杂记少仪等篇。)其义有由然也。故未殡则有视敛之吊。有视殡之吊。及葬则有执绋之助。有待盈之礼。(见杂记。)而若于既殡之后。未葬之前。则主人之家。无所事矣。于此时而吊之者。必因朝夕之奠。而致其相助之情。虽脯醢醴酒。仪文略少。犹为之彻其觯俎。陈其笾豆。升降哭踊。以成哀敬之文。此朝夕奠之。所以盛其宾友也。且况庙门幽严。神道厌渎。一客之来。而随启随阖非礼也。既启其门。而未有脯酒之荐。亦非礼也。故既殡之吊。必因朝夕之奠。终不敢为一客而启门也。虽以卿大夫之尊。异国之宾之疏远。而不因馈奠则不成吊哭。此古人吊哭之礼。皦然不泯。惜乎说礼之家。卒莫有阐发斯义者也。
  {亢九。}彻者。盥于门外。烛先入。升自阼阶。大夫(丈夫)踊。
 彻者。彻大敛之宿奠也。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44L 页
檀弓曰。朝奠日出。夕奠逮日。〇镛案。此所以有烛。
  {亢十。}祝取醴北面。取酒立于其东。取豆笾俎。南面西上。祝先出。酒豆笾俎序从。降自西阶。妇人踊。
 祝一人。执事者四人。各执一物也。
  {氐一。}设于序西南。直西荣醴酒。北面西上。豆西面错。立于豆北南面。笾俎既错。立于执豆之西。东上酒错。复位。
 立于豆北者。错豆之人也。复位者。错酒之人。复北面之位也。设于序西南。义见前。(上未十。)
  {氐二。}醴错于西逐(一作遂)先。由主人之北。适馔。
 错醴者。祝也。遂先。谓祝不复位而直往也。适新馔将复奠。(适谓往视之。)〇敖曰。祝与执事者。自西阶下而径东。故出于主人之北。
  {氐三。}乃奠醴酒脯醢。升丈夫踊。入如初设不巾。
 入于室也。如初设者。豆先次笾次酒次醴也。不巾以无俎肉也。〇按尸柩则殡之于西阶之上。而朝夕之奠。不于殡。不于铭。不于重。而特设之于室中之奥。又无床卓之具。灵座之设。但于地镛(一作铺)席而奠之。此古人之奠法也。(大小敛奠亦已然。)
 郑曰。不巾。无菹无栗也。菹栗具则有俎。有俎乃巾之。(贾云。朝庙之奠。亦是宿奠无菹栗。有巾者。谓在堂而久设尘埃故也。)〇镛案。小敛奠。朝庙奠。皆不过一豆一笾。本无菹栗。而皆有巾。(上巳七下斗九。)郑说之不核。甚矣。
  {氐四。}错者出。立于户西西上。灭烛出。祝阖户。先降自西阶。妇人踊。奠者由重南东。丈夫踊。
 户西。户内也。(户在室之东。)西上。祝在后也。(四人并立西为后。)祝后出。故祝阖户也。〇案丧奠之法。于死者。都无拜礼。盖以祭奠之礼。象生时也。生时朝夕之馈。本无拜礼。此所以奠无拜也。至于大燕飨。则宾主迭拜。此所以祭有拜也。
 郑曰。哭止乃奠。奠则礼毕。〇镛案。下文。既出门。乃哭止。今曰。哭止乃奠。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45H 页
何也。郑于经文。本不谛看。
  {氐五。}宾出妇人踊。主人拜送。(今文无拜。)众主人出。妇人踊。出门哭止。皆复位。阖门。主人卒拜。送宾揖众。主人。乃就次。
 宾出中门。主人在阼阶下拜送之。宾归。主人在中门外。拜送之。故再言拜送也。皆复位。主人及宾。皆复外位。如将入门。所以伸馀敬也。
既殡三(朔月奠、荐新、馔下室。)
  {氐六。}朔月奠。用特豚鱼腊。陈三鼎如初。东方之馔。亦如之。
 朔月。月之朔日也。如初。谓如大敛时也。(上未五。)东方之馔。醴酒菹醢之等也。(上午九午十。)〇敖曰。象生时之朔食也。
  {氐七。}无笾。有黍稷。用瓦敦有盖。当笾位。
 无笾则脯栗不用也。黍稷食也。(即所云糦爨。)小敛奠。无黍稷。朔月奠。无笾。丧不备文也。瓦敦。黍稷之器也。(形似彝有足。)当笾位。谓在菹南也。(上戌一。)
 郑曰。于是始有黍稷。死者之于朔月月半。犹平常之朝夕。大祥之后。则四时祭焉。(贾云。下室之中。不异生时。〇谓朝夕馈食。)〇镛案。诚如郑说。若有下室之馈。则其朝夕饔飧。不异生人也。殡宫之奠。下室之馈。均之为死者之所歆飨。则又何为而朔月月半。以当朝夕乎。未可晓也。
  {氐八。}主人拜宾。如朝夕哭。
 外位。旁三拜。内位有特拜。皆如之。〇按朝夕哭。本在朝夕奠之时。故朝夕奠。朝夕哭。得以互称。非有两事。此章之云朝夕哭。亦其一验也。
  {氐九。}卒彻。举鼎入升。(句)皆如初奠之仪。卒朼。释匕于鼎。俎行。朼者逆出。甸人彻鼎。(朼音比。)
 既彻宿奠。乃鼎入也。升谓祝与诸执事。升自阼阶也。初奠。小敛大敛之奠也。(上巳五酉十。)卒朼。谓以匕。挠牲出鼎。而载于俎既毕也。(上巳四酉九。)俎行。谓自阼阶进于室也。逆出。谓与执俎者相迎面(一作而)出也。〇郑曰。俎后。执执俎者行。鼎可以出也。(敖云。朝夕奠。无俎非盛馔。彻则去之。不复改设于序西南。)
  {氐十。}其序醴酒菹醢黍稷俎。其设于室。豆错俎错。腊特黍稷。当笾位。敦启会郤诸其南。(今文无敦。)醴酒位如初。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45L 页
其序。升入之次也。当笾位者。设豆右菹。(醢在北。)菹南黍。(以当栗。)黍东稷也。(以当脯见上戌一。)会盖也。却退也。退在敦南也。醴酒之位。本在笾南。(上戌一。)今在敦南。故曰如初也。(敖云。醴在黍南酒在稷南。)
 郑曰。俎南黍。黍东稷。(贾云依特牲所设为之。)〇镛案。俎南之俎。当是菹字之误。郑本据大敛奠之笾位。(上戌一)而立文者。贾乃引特牲。何也。盖自昔时。传写已讹。
  {房一。}祝与执豆者。巾乃出。主人要节而踊。皆如朝夕哭之仪。
 在南者。祝。巾之。近北者。执豆者。巾之。(敖氏云。)
  {房二。}月半不殷奠。
 殷。盛也。不云无奠者。犹朝夕奠也。
 郑曰。大夫以上。月半又奠。(见上节。)士月半。不复如朔盛奠。(贾云。下大夫以上。有月半奠。)〇镛案。玉藻云。天子朔月大牢。诸侯朔月少牢。而月半之食。不见经礼。又祭法。天子诸侯皆有月祭。(楚语观射父云。先王日祭月享。诸侯舍日。卿大夫舍月。)既云月祭。则似一月一祭。然祭义曰。朔月月半。君巡牲则诸候(一作侯)有月半祭矣。吉既有祭。丧亦有奠。唯大夫之月半祭。经无明文。若于既练之后。大夫明亦无月半之奠。故丧大记曰。大夫士既练而归。朔日忌日。则归哭于宗室。(谓适子之家。)若有月半之奠。则不应唯朔日归哭也。又若既殡而有是奠。则不必以既练而去之。总之月半之奠。非大夫之所得有也。
  {房三。}有荐新如朔奠。
 荐新。四时之正荐也。丧未禫无吉祭。(禫月始有吉祭。犹未配。)遇四时吉祭之月。则代之以荐礼。其物如朔奠也。
 郑曰。荐五谷。若时果物新出者。(贾云。月令仲春。开冰先荐寝庙。季春云。荐鲔于寝庙。孟夏云。以彘尝麦。先荐寝庙。仲夏云。羞以含桃。先荐寝庙。皆是也。)〇敖曰。新谓新谷也。(春秋传曰。不食新矣。少仪曰。未尝不食新。皆指五谷而言也。)〇镛案。王制曰。大夫士宗庙之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庶人春荐韭。(韭以卵。)夏荐麦。(麦以鱼。)秋荐黍。(黍以豚。)冬荐稻。(稻以雁。)经云。有荐新者。即谓此四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46H 页
时之正荐也。若如郑说。得一谷。见一果。便设殷奠。则渎乱神理。踰越礼制。不可为典于后世也。圣人制礼。最严于祭荐疏数之节及鼎俎丰杀之等。故礿祠烝尝。四时之正祭也。亦唯天子全举之。诸候(一作侯)三祭。(见王制。)大夫二祭。(祭法云。享尝乃止。)士一祭。(观射父云。士庶人舍时。)一祭之外。皆用荐礼。(秋一祭。则春夏冬并用荐礼。)此其平日之典礼也。而祭也者。吉礼也。丧中不宜有吉礼。故四时皆用荐礼。此所谓有荐新也。荐新之礼。但当一岁而四举之。岂可使任情肆志。如郑所云哉。至若月令诸荐。是谓因祭享而荐之。(如正祭及朔月祭。)非为此物而特荐也。今人只凭郑说。凡得一鱼一果。辄欲烦荐。非礼也。且云。孝思是伸。经说是遵。则又何不殷荐如朔奠也。〇又按荐新之礼。本用仲月。郑玄王制注云。荐以仲月。高堂隆曰。仲月。荐新之月。
 檀弓曰。有荐新。如朔荐。〇郑曰。重新物。为之殷奠。(孔云。未葬中间。得新味而荐其牲物。如朔奠。)〇镛案。三年之内。凡遇仲月。皆当有荐。不但未葬有荐也。经文在既殡未葬之间者。明虽未葬。亦可荐新。非谓既葬无荐也。
  
{房四。}彻朔奠。先取醴酒。其馀取先设者。敦启会面足。
 朔日之夕。将夕奠。彻朔奠也。先设者豆也。其次俎也。(见上文。)敦启会者。明不复盖也。面足。谓执之。令敦足向前也。
  {房五。}序出如入。其设于外如于室。
 序出如入。谓醴酒先出也。(见上文。)外。序西南也。(上未十氐一。)
  {房六。}朔月。童子执帚却之。左手奉之。从彻者而入。(记文。)
 却之。谓倒执也。执用右手。又以左手奉之。示敬也。
 郑曰。童子。隶子弟。(贾云。左传桓二年云。士有隶子弟服注云。士卑自其子弟为仆隶。)若内竖寺人之属。(贾云。士虽无臣。亦有寺人奄者。以通宫中之命。)〇镛案。洒扫。童子之职也。象生时洒扫之事。子弟之为童子者。为之耳。郑以为内竖寺人之属。亦非也。
  {房七。}比奠。举席扫室。聚诸窔。布席如初。卒奠。扫者执帚。垂末内鬣。从执烛者而东。(记文。窔音杳。)
 比。犹先也。室东南隅谓之窔。(尔雅文)聚其尘而不去者。室中之物。不欲出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46L 页
外也。(为依神。)鬣。帚脊也。垂末内鬣。示既用也。(鬣向内。)〇贾曰。入则彻者在后。出则烛在后。童子常在成人之后。故出入所从不同也。〇镛案。鬣者脊也。(鬣鬐也。鱼脊曰鳍。)少仪曰。拚席不以鬣。
  {房八。}燕养馈羞汤沐之馔。如他日。(记文。)
 燕养燕寝之供养也。馈熟食也。(周礼注馈食谓之荐熟。)羞美食也。(郑云四时之珍异。)汤沐。温水。其器槃匜也。馔陈列也。他日平生也。〇郑曰。孝子不忍一日废其事亲之礼。于下室日设之。如生存也。进彻之时。如其顷。
 郑曰馈朝夕食也。〇贾曰。一日之中三时食。(郑注乡党云。不时非朝夕与日中。)今注云。朝夕不言日中者。或以死后略去日中。直有朝夕食也。(知下室设之者。下经云。朔月不馈。食于下室。明非朔月。在下室设之也。)〇镛案。此亦承上文而言之。即童子之职。象平生者也。周礼有馈笾。(实枣栗桃䕩。)羞笾。(实糗饵粉餈。)馈豆。(实脾析豚拍。)羞豆(实酏食糁食。)之等。(笾人醢人文。)此所谓馈羞也。王制云。六十宿肉。七十贰膳。八十常珍。九十。饮食不离寝。(内则所云𨣚酏饴蜜之类。)内则云。五日则燂汤请浴。三日则具沐。(又云。进盥少者。奉槃长者奉水。)死后亦象生时。别具珍异之物。列之左右。又具潘汤陈列。如其顷也。凡此诸事。悉是童子之所尝供奉者。故遂于朔月埽室之下。牵连及之尔。郑欲于朝夕恒奠之外。别创馈食之礼。则遍考三礼。绝无援据。而后儒师承。翕然宗信。适室下室。一日四奠。遂成不刊之典矣。〇又案死于适室。欲其得正而毙。故临病迁居而死也。若其平日之所燕处。或在夹室。(即东西夹也亦名侧室)以其非正处。故谓之下室。而燕养馈羞汤沐之具。仍亦馔之于此室。以象平生也。且其馈羞之物。不必日日而新设。或至五日。或至十日。唯既久则新之也。〇又按朱子家礼。于朝夕二奠之间。有食时上食之礼。大明会典及琼山仪节。皆一日三奠。其法盖本于贾疏日中之文也。
  {房九。}朔月若荐新。则不馈于下室。(记文。)
 馈谓馈羞之馔也。既是殷奠。故不复馔也。下室燕寝也。(郑云。如今之内堂。)
 郑曰。以其有黍稷也。〇贾曰。朝夕奠。无黍稷。故下室有黍稷。今此殷奠。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47H 页
自有黍稷。故不复馈食于下室也。(大夫以上。月半奠。有黍稷。亦不馈食于下室。)〇万斯同曰。下室。即正寝之室也。谓既有朔月荐新之奠。则不必有朝夕室中之奠也。又云。若果别有下室之奠。则经文何无一言。且下室有黍稷。则下室之礼。反盛于正寝之礼。礼盛则执事之奔走陈列。必有加于朝夕之奠者。何为尽略之手(一作乎)。旦(一作且)正寝之奠。本以栖神也。谓神不在于正寝乎。则朝夕亦不必设奠矣。谓神既在于正寝乎。又何为于燕寝乎。后世唯温公疑之谓两处馈奠。甚无谓。故书仪只设奠于灵座。可谓得礼之正矣。 〇徐乾学曰。下室之馈。即指室中朝夕之奠。初非别奠于燕寝也。其言馈羞。即酒醴脯醢之类尔。岂谓别设于燕寝之下室乎。果有其礼。则经文必言之。经文不言。可知其必无此礼也。〇镛案。注疏之说。固为非矣。万徐二家之直以朝夕之奠。遂当下室之馈。亦未允当。盖唯朝夕之奠。设于适室之中。故彻敛奠而设之。(见上文。)适室岂可曰下室乎。堂室门庭。于彼于此。本亦求神之法。(见郊特牲及礼器。)则万氏之云神不两在。又非达礼之言也。燕养馈羞者。非朝夕之恒奠。亦非朝夕之馈食。即死者平日之所演养及所嗜好之物。若饴糗腒鱐之属。而馔于燕处之室。以象平生者也。朔月奠。荐新奠。既是殷奠。则馈羞之易新改设。不于此日之内也。或至五日。或至十日。唯于閒日为之。既是燕养之物。则其陈其设。仍从质略。不必为之升降奔走。以缛其文。亦所以象平生也。〇又按丧大记云。内子死于下室迁尸于寝。盖下室者。正寝之旁室。非直正寝也。朱子宫室考曰。寝之后有下室。士之下室。于天子诸侯则为小寝也。二家以正寝而当下室则郑君亦不伏矣。
第三集礼集(其一)第二卷○丧礼四笺(卷二)
 丧仪匡(七)
  
葬一 筮室(一作宅)、井椁、献材、卜日。
  {房十。}筮宅。冢人营之。掘四隅外其壤。掘中南其壤。
 宅葬地也。先营其宅后。乃筮之者。人谋既定。始询龟筮也。(洪范注。)冢人。公有司掌墓地辨其兆域者也。(周礼春官属。)营犹度也。(大雅云。经之营之。)掘四隅者。画地为井椁之形。乃抇其四角也。外其壤。所掘之土。出之四角之外也。〇贾曰。南其壤。为葬时北首。故壤在足处也。
 贾曰。士亦有冢人掌兆域。〇镛案。周礼公族之大夫士。皆从葬于公墓。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47L 页
故诸臣之葬于墓者。冢人授之兆。又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其树数。(冢人文。)此云冢人营之者。据公族之士也。若庶姓之士。墓大夫正其位。掌其度数。(亦墓大夫文。)未闻私家之官。乃有冢人之职也。盖此臣士之葬。冢人营其宅。遂人纳其车。皆所以昭恩例。而共休戚也。此三代君臣之际。尽礼尽忠之徽典。注疏家训之为私。有司则失之远矣。(冢人之长。下大夫也。其营宅物土之役。必其冢人之士为之。或令府史致役也。)
  {心一。}筮宅。冢人。物土。(记文。)
 物。犹辨也。物土者。辨其兆域。及水土之浅深也。
 郑曰。物。犹相也。相其地可葬者。乃营之。〇镛案。物辨也。区而别之也。春秋传。士弥牟营成周。仞沟洫。物土方。(昭三十二年。)周礼辨马之毛力。谓之物马。(校人文。)物土者。辨别昭穆。而授其兆域。视其土色。而量水土之浅深而已。然其灾害有无。非人之所能揣也。故稽之卜筮。以听天命。此古圣人有顺无违之微旨也。相地之说一起。而风水龙虎妖邪诡妄之术。纷然肆行于天下。郑以物土为相地。亦谬。孝经曰。卜其宅兆而安措(一作厝)之。
 小记曰。祔葬者。不筮宅。〇孔曰。前人之葬。已筮而吉。故祔者不筮。
  {心二。}既朝哭。主人皆往兆。南北面。免绖。
 兆。茔域也。(通作垗。)即冢人新掘之处也。免绖。脱首绖要绖也。与神交之道。不敢纯凶。(服问曰。虽朝于君。无免绖。)
  {心三。}命筮者。在主人之右。筮者东面。抽上韇。兼执之。南面受命。
 命筮者尊。筮者次之。皆筮人也。韇。藏荚(一作筴)之器。(制见下。)抽上韇。开其上半也。兼执之。并执荚(一作筴)与韇也。筮者。东面既执荚(一作筴)。南面者。抱龟南面。(祭义文。)之义也。(体鬼神故南面。)〇案周礼。大祭祀。太卜命龟。(郑云大事小宗伯命龟。)杂记。大夫之丧。小宗人命龟。(掌礼者。)筮之。命筮如卜之命龟。则命筮者。尊也。〇又按少牢筮日之法。主人朝服。史朝服。左执筮。右抽上韇。兼与筮执之。(筮者。筴也在下韇。)东面受命于主人。(命曰云云。)史曰。诺。抽下韇。左执筮。(筮者。筴也。已自韇中出。)右兼执韇。(并执上下韇。)以击筮。遂述命。(述命曰云云。)乃释韇立筮。(倚韇而立之。)韇之为制。盖用两韇。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48H 页
上下韬之也。
 杂记曰。大夫卜宅与葬日。有司麻衣布衰布带。因丧屦。(麻衣。白布深衣也。因丧屦者。大夫之家臣。为大夫绳屦。)缁布冠。不蕤。占者。皮弁。(不甤无緌也。)如筮则史练冠长衣以筮。占者朝服。(郑云。下大夫若士也。长衣。深衣之纯以素者。)〇镛案。大夫卜宅。亦可筮宅。故经文两许之。郑云。下大夫若士。其义非也。
  {心四。}命曰。哀子某。为其父某甫。筮宅。度玆幽宅兆基。(古文无兆基作期。)无有后艰。
 某甫其字也。(若所云山甫孔甫。)度谋也。基始也。后艰谓有非常若崩坏也。(郑氏云。)〇郑曰。言今谋此。以为幽冥居。兆域之始。得无后艰乎。
  {心五。}筮人许诺。不述命。(古文述作术。)左还北面。指中封而筮卦者。在左。(还音旋。)
 述。犹也。既受命而申言之曰述也。不述命者。士礼略也。还。般旋也。自左而右曰左旋。(见书注)中封四隅之中央也。卦者。视筮之阴阳奇偶。而画地为卦者也。〇贾曰。按少牢是大夫礼。彼上文云。孝孙某来日丁亥以下。是命筮也。下文云。孝孙某来日丁亥以下。是述命也。特牲吉礼。亦云不述命。故知士吉凶。皆不述命。非为丧礼略也。
  {心六。}卒筮。执卦。以示命筮者。命筮者。受视。反之东面。旅占卒。(句)进告于命筮者。与主人占之曰从。
 筮者卒筮。而卦者执卦。以示之也。旅占。三人各占其吉凶也。旅占既毕。两人。又占者。重其事也。从谓吉也。
 郑曰。旅众也。谓掌连山归藏周易者。〇贾曰。洪范云。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注云。卜筮各三人。以其龟有三兆。筮有三易也。〇镛案。春秋传。晋赵鞅。卜救郑。(哀八年。)史龟史墨史赵之等。各说其占。此之谓旅占也。洪范者。箕子之书也。箕子之时。周易未行。岂能以三易。为三人之占哉。
  {心七。}主人经(一作绖)哭不踊。若不从。筮择如初仪。归殡前。北面哭不踊。更择地。掘四隅。掘中而后筮之也。殡前谓西阶下。
  {心八。}既井椁。主人西面拜工。(句)左还椁。(句)反位哭不踊。妇人哭于室。
 井椁。椁之结构如井文也。(方正有八端。)亦献之于殡门外也。(以下文推之。)〇敖曰。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48L 页
拜工。谢其劳也。左还椁。由椁之东南行也。〇镛案。绕椁一匝。所以致敬慎也。
 郑曰。既哭之则往施之竁中。〇贾曰。檀弓旬而布材井椁及明器之材。布之已久。岂今始献材也。但至此时将用。故主人亲视。既哭则往施之竁中也。〇镛案。注疏。以井椁布材。谓在启殡之前日。故其说如是。然斲材为器。献素献成。明非一日之所能为。则井椁布材。当在既殡旬日之后。此经与檀弓之文。恰相符合。郑义不可用也。
  {心九。}献材于殡门外。西面北上綪。主人遍视之。如哭椁。献素献成。亦如之。
 材。明器之材。綪。谓屈转也。(下奎十。)器之朴者。谓之素。其成者。谓之成。〇郑曰。形法定为素饰。治毕为成。〇镛案。折见及抗木之材。亦当同献。不但明器之材也。
 檀弓曰。既殡。旬而布材与明器。〇郑曰。木工宜乾腊。(贾云。旬谓殡后十日也。布。班也。材。椁材也。殡后十日。班布告下也。)〇镛案。布。谓陈列也。
  
{心十。}卜日既朝哭。皆复外位。卜人先奠龟于西塾上。南首。有席楚焞。置于燋在龟东。(焞音祖寸切。燋音醮。)
 朝哭。是日之朝。无定日也。外位。见前。(上亢三。)塾。寝门之旁室也。(门西夹。)南首。龟首乡南也。楚。荆也。荆焞。所以钻灼龟者。燋。炬也。所以燃火者也。〇案钻灼之法。详见周礼太卜菙氏之职。玆不具述。
  {尾一。}族长莅卜。及宗人。吉服立于门西东面南上。占者三人。在其南北上。卜人及执燋席者。在塾西。
 族长。族人之尊者也。(敖氏云。)莅。临也。莅卜。代主人而卜也。(如春秋盟会之有涖盟。)卜重于筮。其服纯吉。故族长莅卜也。宗人。公有司掌祭祀之官也。(周礼春官。有都宗人、家宗人。)吉服。朝服也。(杂记云。占者朝服。)南上。族长在南也。三人。亦旅占也。北上。示不相统也。(郑云。在塾西者。南面东上。)
 郑曰。族长。有司掌族人亲疏者。吉服。玄端也。占者三人。掌玉兆瓦兆原兆者。〇镛案。文王世子曰。族之相为也。宜吊不吊。宜免不免。有司罚之。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49H 页
(疏云。庶子官。)郑云。有司。盖指此人也。然彼据公族而言。士位既卑。安得以有司治族哉。服用玄端。亦无援据。〇又按周礼太卜。虽掌三兆之法。(兆。灼龟发文如物形者。)未必三兆一时俱占(一作吉)。郑必以三人富(一作当)三兆。亦谬矣。
 杂记曰。大夫之丧。大宗人相。小宗人命龟。卜人作龟。(刘彝云。大宗人。或是都宗人。小宗人。或是家宗人。)〇镛案。相。谓涖卜也。
  {尾二。}阖东扉。主妇立于其内。
 东扉。门之左扇也。卜重于筮。故夫妇共之也。
  {尾三。}席于闑西阈外。(古文闑为絷阈为蹙。)宗人告事具。主人北面。免绖左拥之。莅卜。即位于门东西面。
 席。奠龟之席也。闑。门橛也。两扉之间立木也。曲礼曰。有(一作由)闑右。 阈。门限也。(门内外之际横木。)左拥之。绖。在左掖也。莅卜。族长也。门东。主人之位。即位于此。明代主人命卜也。〇贾曰。族长。非直视高。兼行命龟也。〇镛案。周礼太卜。凡大贞。视高作龟。大祭祀。视高命龟。凡小事莅卜。
  
{尾四。}卜人抱龟。(句)燋先。(句)奠龟西首。燋在北。宗人受卜人龟示高。莅卜受视。反之宗人。还少退。受命。
 燋先。谓执燋者。先于龟而行也。西首。象神位在西也。(敖氏云。)高。谓龟腹之高起处也。(其坼文微陷。故其平处谓之高。)示高。指示其所当灼处也。(郑义然。)还。般旋也。虽少退。不可却行。故曰还少退也。〇郑曰。既奠燋。又执龟以待之。(故宗人。受龟于卜人也。)又曰。授龟。宜近。受命。宜却。(故少退。)
 贾曰。卜人。抱龟燋。(又云。就龟之四体。腹下之甲。钻之以示也。)〇镛案。贾君以抱龟燋为句。又以先奠龟为句。非也。燋先。犹上文云烛先也。文例甚多。〇又按贾君欲施钻灼于龟之四体。可乎。其引中庸。尤谬。(此本中庸郑注之义。)
  {尾五。}命曰。哀子某来日卜葬其父某甫。考降无有近悔。
 来日下。当有干支二字。经不言者。文略也。(少牢筮日之命。云来日丁亥。)考。稽也。考降。谓稽神明而降之也。(谓稽疑。)近悔。犹言近忧。谓葬而遇雨及他不虞也。(敖氏云。)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49L 页
郑曰。考。登也。降。下也。(言卜此日葬。魂神上下。得无近于咎悔者乎。)〇贾曰。咎悔。谓冢墓有所崩坏也。〇镛案。古人卜日。不过欲知当日之晴雨及有意外之害。(如寇盗死丧)而已。魂神上下。何与于卜日哉。郑说。非也。然且葬日虽吉。墓之崩坏。不系日月。贾说。又落术数中矣。
 杂记曰。祝称卜葬虞。(卜葬卜虞。择日也。)子孙曰。哀。(葬祖则祝辞云。哀孙某。)夫曰乃。(疏。夫葬其妻云。乃某卜葬其妻。)兄弟曰某。(兄为弟云。某卜葬其弟。)卜葬其兄弟曰伯子某。(弟为兄云。某卜葬兄伯子某。)
 曲礼曰。外事。以刚日。(甲丙等。)内事。以柔日。(乙丁等。)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某日。旬之内曰近某日。丧事先远日。吉事先近日。(注丧事葬与练祥。)曰为日假尔泰龟有常。假尔泰筮有常。(注命龟筮辞。)卜筮不过三。(注鲁四卜郊。春秋讥之。)卜筮。不相袭。
  {尾六。}许诺不述命还。即席西面。坐命龟兴。授卜人龟。负东扉。
 宗人不述命。亦士礼略也。还。般旋也。(义见上。)虽不述命。犹命龟也。负东扉。扉方阖也。
  
{尾七。}卜人坐作龟兴。宗人受龟示莅卜。莅卜受视。反之宗人。退东面。乃旅占卒。(句)不释龟。告于莅卜与主人占曰。某日从作谓钻而灼之。致其墨兆也。(周礼卜师扬火以作龟。)不释龟者。复执之也。从谓龟从也。(敖云。主人不哭者。未绖也。)
  {尾八。}授卜人龟。告于主妇。主妇哭。
 不执龟者。下主人也。
  {尾九。}卜曰吉。告从于主妇。主妇哭。妇人皆哭。主妇升堂。哭者皆止。(记文。)
 卜日。男子不哭者。敬神明也。妇人哭者。以隔门也。
  {尾十。}告于异爵者。使人告于众宾。卜人。彻龟。宗人。告事毕。
 宗人。自告于卿大夫。使人告于众宾也。众宾。士也。
 郑曰。众宾。僚友不来者也。〇镛案。上云。既朝哭。皆复外位。(上心十)外位中有异爵者。亦有众宾。故遍告之。郑说非也。入主人之门。然后宾之名生焉。彼既不来。则不得称宾。
葬二(请启期、髽散带、启殡。)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50H 页
既夕。(大戴第五。小戴第十四。刘向别录。名士丧礼下篇。)
 郑曰。士丧礼之下篇也。〇镛案。简编浩大。故分之也。
  {箕一。}既夕哭。请启期。告于宾。(今文启为开。)
 葬日之前二日。既夕哭也。(丁日将葬。则乙日之夕。)启期。启肂之期也。既夕哭。宾复外位。(上氐五。)此时。有司请期于主人。以告宾。使宾得知而来吊也。
 郑曰。先葬二日。已夕哭时。与葬间一日。此诸侯之下士一庙。其上士二庙。则既夕哭。先葬前三日。〇贾曰。请启期在葬前二日。中间容朝庙一日也。上士二庙。则二日朝。故葬前三日。中间容二日。大夫三庙者。葬前四日。诸侯五庙者。葬前六日。天子七庙者。葬前八日。〇孔曰。朝庙之礼。每庙皆朝。故天子诸侯以下。每庙皆一日。至远祖之庙。当日朝毕则为祖祭。至明日。设遣奠而行。(檀弓疏。)〇徐乾学曰。注疏分朝祢。与朝祖为二日。敖氏则谓同在一日。(下箕六。)未知孰是。但朝祢日。并无别事。何须历终日之久。觉敖说为长。〇镛案。朝于祖庙。以将祔也。有祢则朝情不忍不然也。虽有三庙。将又何朝。贾乃云。天子七庙。则历七日而遍朝。其不中理如此。
  {箕二。}夙兴。设盥于祖庙门外。
 设盥。为举鼎也。(贾云。设在门外东方。如大敛。)祖。王父也。
 郑曰。下士。祖祢共庙。〇镛案。祭法云。适士二庙。(曰考庙。曰王考庙。)官师一庙。(曰考庙。)王考无庙而祭之。郑乃云。祖祢共庙。不知何据。
  {箕三。}陈鼎。皆如殡。东方之馔。亦如之。
 如殡。谓如大敛奠。陈三鼎。有豚鱼腊。(上未五。)东方之馔。瓦甒毼豆等也。(上午九。)
  {箕四。}侇床馔于阶间。二烛俟于殡门外。
 侇之言移也。(上辰六。)柩至祖庙两楹之间。尸北首之时。乃用此床也。二烛为照彻与启肂也。〇郑曰。烛用蒸。(周礼甸师注。大曰薪。小曰蒸。)
  {箕五。}夷床輁轴。(古文輁为拱。)馔于西阶东。(记文。〇輁音蛩。)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50L 页
夷床馔于祖庙。輁轴馔于殡宫。二处。皆于西阶东也。輁轴。所以载柩朝祖者。制见丧具订。
 郑曰。其二庙者。于祢亦馔輁轴焉。〇镛案。殡宫之轴。可以历祢而至祖。何必各馔。
  {箕六。}其二庙则馔于祢庙。如小敛奠。乃启。(记文。〇祢音乃里切。)
 祢。父庙也。如小敛奠者。谓特豚一鼎一豆一笾也。朝庙之礼。主于朝祖。故朝祢之奠。降于祖也。〇敖曰。是日二庙。皆馔。〇镛案。虽天子七庙。唯祖祢二庙。当有此奠。亦一日再奠也。(徐健庵。亦以敖说为长。见上。)
 郑曰。祖尊祢卑也。士事祖祢。上士异庙。下士共庙。(贾云。中士亦共庙。)〇镛案。将往而祖(一作朝)于祖。既反而祔于祖。(三虞。亦所以祔祖。)其义一也。故是日之夕。柩宿于祖庙。而启殡之奠。亦于祖庙设之。本以祖庙为主。故其奠用三鼎。若夫朝祢之礼。不过情理之所不忍不然也。既已停柩。不得无奠。第用小敛之例耳。祖祢尊卑。何与于是。檀弓有殡祖之文。(云殷朝而殡于祖。)可见终夜之殡。不在考庙。注疏之分为两日。不亦谬矣。虽七庙五庙。但当历祢庙。而至祖庙而已。其皇考庙已上。不当遍朝也。〇又按二庙之士。是日凡有三奠。一曰朝祢奠。二日(一作曰)朝祖奠。三日(一作曰)祖奠。意此三奠。分行于朝午夕三辰。而朝夕恒奠。不复设也。郑玄曰。君子行礼。必以正辰。(其一庙者。朝祖为朝奠。)
  {箕七。}丈夫髽散带垂。即位如初。(髽音挝。)
 丈夫。斩衰男子也。髽。露髻也。(义见下。)不云主人而曰丈夫者。髽本妇人之饰。而今为男子用。故特书丈夫也。带垂。腰绖之垂麻也。髽而散垂。将启殡。哀之变也。如初。如朝夕哭门外位也。(上亢三。)杂记曰。大功以上散带。
 郑曰。此互文耳。髽妇人之变。(小记曰。男子免。而妇人髽。男子冠。而妇人笄。)〇贾曰。髽是妇人之变。免是男子之变。今丈夫见其人。不见免。妇人见其髽。不见人故云。互文也。(成服已前。男子免而妇人髽。既成服已后。男子冠而妇人笄。)小敛之时。斩衰男子括发。此不言括发者。欲见启殡之后。虽斩衰亦免而无括发也。(未成服之时。妇人髽无笄。成服之后。即有笄。)(一作散)带垂者。大功以上男子皆然。若小功以下及妇人无问轻重。皆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51H 页
初而绞之也。〇敖曰。髽者。去冠与纚而为露紒也。(紒髻通。)将括发者。必先髽。故言此以明之。此斩衰者耳。其齐衰以下则皆免也。但言丈夫。妇人不与也。〇镛案。髽。与括发类也。但括发无笄无总。唯用麻绳括聚其发而敛之。其貌益凶。髽则箭笄布总。(齐衰则榛笄。)不用麻绳。其貌稍饰。此其所异也。且髽者。矬髻也。吉髻则团结竦立。骨角为笄。丧髻则解缓矮矬。竹木为笄。所以名髽也。男子既殡成服之时。本亦为髽。但以冠掩覆。不名为髽。今将启殡。乃去其冠。唯于丧髻之上。加以首绖。故经文书之曰丈夫髽也。若是者何也。括发者。既小敛。未及殡之服也。今虽启殡。但见柩形。不见尸体。则括发以麻非所宜也。然而斩衰男子。不可与齐衰以下絻而无别。故去冠露紒。(露丧髻。)以表其哀。此所以非括非免。而名之为髽也。〇又按敖氏。不用注疏互文之说。其见识卓然。但其云将括发而先髽者。又杜撰也。毕竟括发。则但当书之为括发。又何其间插此髽名乎。其义非也。(丧者无纚。敖云。去纚亦非也。)〇又按妇人之髽。本无二法。(详见丧服商。)而一髽之后。遂为丧服。(三年之内。恒髽而不变。)未尝既殡而有改矣。今虽启殡。又何别言其为髽乎。丈夫髽之非互文。明甚矣。〇男学稼云。髺者。括也。聚会之意也。(髺髺。本通字。)髻者。结也。团束之意也。(有缓急之别。)
  {箕八。}妇人不哭。主人拜宾。入即位袒。
 将有事。止欢嚣也。主人拜宾。如朝夕哭之外位。(上亢六。)其入即位。如朝夕哭之内位也。(上亢七。)尸柩将见。故去冠而袒。以示变也。〇郑曰。男子入门不哭。
  {箕九。}启之昕。(古文启为开。)外内不哭。(记文。〇昕音欣。)
 昕日。初出也。外内。门之外内也。(贾云。经唯言妇人不哭。不云男子。故记以明之。)
  {箕十。}商祝免袒。(今文免为絻)执功布入。升自西阶。尽阶不升堂。声三启三。(句)命哭。
 商祝。亦变者。与事而哀也。功布。大功之布。(郑云灰治之布。)所以拂柩之尘。及引又以御柩也。(下胃五。)尽阶则立于殡前也。(殡于西阶上。)声三。噫歆者三。所以警神也。启三。告启者三。所以告由也。(曾子问。告殡之礼。亦云大祝升自西阶尽等。不升堂。祝声三。)〇案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51L 页
商祝。亦袒免则众主人可知也。
 郑曰。功布以接神。为有所拂仿也。贾云。拂去(一作仿)犹言拂拭。又云拂仿云(一作去)。凶邪之气。 〇镛案。此义非也。
  {斗一。}烛入祝降。与夏祝交于阶下。取铭置于重。(今文铭为名。)
 烛。焰彻与启肂者。祝。周祝也。(贾云。不言商夏。云周祝。)交于阶下者。周祝降至阶下。夏祝升自阶下也。(交。犹更代也。)取铭降置于重。(重在庭。)为妨启殡也。〇郑曰。祝降者。祝彻宿奠降也。(贾云。宿奠谓昨所设夕奠。)吉事交相左。(贾云。乡射大射。皆云降与射者。交于阶下相左。)凶事交相右。(贾云。周祝降阶时当近东。夏祝升阶当近西。)
  {斗二。}踊无算。商祝拂柩。用功布。幠用夷衾。
 于是。毁涂启攒出柩。载之于輁轴之上。故主人踊无算也。拂。拭尘也。〇贾曰。夷衾本拟覆柩。故敛时不用。今得覆棺也。朝庙及入圹。虽不言用。又无彻文。当随柩入圹矣。详见丧见订(丧具订)。 〇镛案。启殡之时。柩犹北首。(殡北首。)至载輁轴之上。降阶出门之时。始南首。(首先行。)至祖庙入门之时。转而为北首。(首先行。)贾乃云。开柩出时。棺南首。非矣。
葬三(朝祖、纳柩车、荐车、奠 荐马。)
  {斗三。}迁于祖。用轴。
 
(一作徙)殡于朝(一作祖)庙。用輁轴也。輁轴之制。详见丧具订。
 郑曰。盖象平生时。将出必辞尊者。〇镛案。孙祔于祖。古圣人微文奥义也。故将葬而朝于祖。既葬而祔于祖。其义一也。而三虞之祝。并有适祖之文。同条共贯。礼意森然。注疏家不察斯义。只以将出辞尊之礼当之。谬也。(敖继公云。必迁于祖者。以其昭穆同后。当祔之于此也。)
 檀弓曰。丧之祖也。顺死者之孝心也。其哀离其室也。故至于祖考之庙而后行。殷朝而殡于祖。周庙而遂葬。〇孔曰。殷人尚质。敬鬼神而远之。死则为神。故朝而殡于祖庙。周则尚文。亲虽亡殁。不忍便以神事之。故殡于路寝。及朝庙遂葬。以此言之。则周人。不殡于庙。(案僖八年致哀姜左传云。不殡于庙。则弗致也。服氏云。不薨于寝。寝谓小寝。不殡于庙。庙谓殡宫。鬼神所在谓之庙。郑康成以为春秋变周之文。从殷之质。故殡于庙。杜预以为不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52H 页
以殡朝庙。未详孰是。)〇焦氏曰。内竖职云。王后之丧。朝庙则为之跸。是母丧亦朝庙也。妇未庙见。不朝庙。(礼记疏。崇精问曰。葬母。亦朝庙否。焦氏答曰云云。)〇镛案。孔子曰。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周人。殡于西阶之上。(檀弓文。)其云两阶两楹。皆指适寝而言者也。则所云殷人之殡于祖者。亦指朝庙日一宿之殡也。左传之云。不殡于庙者。亦谓不曾朝庙而一宿也。三家枉生疑惑。便作聚讼。(指服氏郑氏杜氏。)均之非本旨也。(杜稍长。)盖此一宿之殡。为祔祖也。虞而适祖。则孙附(一作祔)于祖。祥而入庙。则孙祔于祖。故圣人为之法曰葬而不殡于祖庙者。祥而不致于祖庙。此左氏之所言也。殷人虽质。安有大敛之日。遂殡祖庙哉。菆涂椁帱。又非祖庙之所宜有也。孔子殷人也。故士丧礼多参用殷礼。(孺悲受礼于孔子。)殷人朝而殡之。(谓一宿于庙。)周人朝而遂行。(不一宿。)孔子善殷。故此经一宿之殡。却用殷人之礼。此又读礼者。所宜知也。〇又按妇人朝庙之礼。不但周礼有徵。左传哀姜之讥。亦其一證也。又定姒薨。不殡于庙。(襄四年〇杜氏云。殡不过庙。)殡庙者。朝庙也。
  
{斗四。}重先。奠从。烛从。柩从。烛从。主人从。
 重先。铭宜在前也。奠。宿奠也。柩前后有烛。〇郑曰。主人从者。丈夫由右。妇人由左。以服之亲疏。为先后。各从其昭穆。男宾在前。女宾在后。
  {斗五。}升自西阶奠。俟于下。东面北上。
 柩。升也。犹用子道。不由阼也。(曲礼云。为人子者。升降不由阼阶。)俟。谓待正柩也。北上执醴酒者。在北也。〇敖曰。升自西阶神之也。凡柩归自外而入庙者。既小敛则升自阼阶。未忍异于生也。既大敛则升自西阶。此亦入庙。故其礼与大敛而入者同。
  {斗六。}主人从升。妇人升东面。众人东即位。
 从柩升自西阶也。未正柩。故主人未即位。〇贾曰。众人东即位者。唯主人主妇升。众主人从柩至西阶下。遂乡东阶下。即西面位。〇敖曰。东即位者。乃众主人也。脱一主字。
  {斗七。}正柩于两楹间。用夷床。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52L 页
郑曰。是时柩北首。〇贾曰。柩北首者。既言朝祖。不可以足乡之。〇镛案。小敛之前。尸南首。侇堂之时。尸北首。(上乙五。)殡北首。(礼运曰死者北首。)朝祖北首。(朝祢同。)唯輁轴出门之时。柩南首。(首先行。)柳车自祖庙出宫之时。柩南首。(首先行。)在堩柩北首。(向北方。)葬仍北首。(檀弓文。)不但是时柩北首也。
  {斗八。}主人柩东西面。置重如初。
 如初。谓三分庭一在南。二在北也。(上子十。)
  {斗九。}席升设于柩西。奠设如初。巾之升降。自西阶。
 席奠席也。柩西。即西阶之上也。(柩在两楹间。)如初。谓如既殡之后。室中朝夕之奠。(上氐三。)神席东乡。而醴酒脯醢。各于其位也。巾之。为尘也。(贾云。虽无祭肉为在堂风尘。)〇郑曰。奠设东面。不统于柩。神不西面也。(贾云。特牲少牢皆设席于奥东面。)不设柩东。东非神位也。〇贾曰。大敛以后。奠皆设于室中。不统于柩。(谓不于尸侧设奠。)
 敖曰。柩北首。西乃右也。于此奠焉。与奠于尸右之意同。〇镛案。敖说。大谬矣。经云。奠于尸东。(上丙八。)何尝云奠于尸右耶。敖氏。执小敛以前之义。乃欲以此章宿奠之设。强之使统于柩也。此章之义。当以注疏为正。
  {斗十。}既正柩。宾出。遂匠纳车于阶间。(记文。)
 宿奠。不须宾故出也。遂匠。遂人所帅之匠人也。车。柩车也。明日。以此车行于堩也。
 郑曰。遂匠。遂人匠人也。遂人。主引徒役。(贾云。周礼遂人职云大丧。帅六遂之役而致之。及葬。属六綍及窆陈役。)匠人。主载柩窆。(贾云。乡师职云既葬。执翿以与匠师。御柩而治役。)〇镛案。古者。乡遂之官。皆有隶属之匠人。故遂人之属。谓之遂匠也。郑公亲注周礼。几见主窆之职。有匠人乎。唯考工记。匠人营国耳。士丧之将葬也。而地官遂师之属。乃为之共其柩车。此可以见古者君臣之际。敦厚恻怛之至。非如后世之渝薄也。(柩车制详丧具订。)
  {牛一。}主人踊无算。降拜。宾即位踊。袭主妇及亲者。由足西面。
 将奠。(朝祖奠。)又将荐车马。故宾复入也。即位。亦阼阶下西面也。启殡而袒。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53H 页
故既正柩而袭。(穿左袂。)将载复袒也。(见下文。)亲者。大功以上也。由足出于柩南也。主妇西面。亦在阼阶上也。
 贾曰。宾谓在殡宫。看主人开殡朝祖之宾也。〇镛案。此宾既设宿奠。已于遂匠纳车之前。出庙门矣。(见上文。)至是。又将新奠。乃于荐车之前。还入。故主人拜之也。贾疏不明。
  {牛二。}荐车。直东荣北辀。
 荐。进也。车。遣车也。(士遣车三乘。)东荣。东阶之屋櫩也。辀。辕也。(车前曲木上句衡者。谓之辀。)北辀则车北乡也。〇郑曰。东陈西上 贾云。下文明器在乘车之西。则知乘车在上东。有道车槁(一作稿)车也。 于中庭。(贾云。据南北之中。)〇敖曰。知在东方之中庭者。以杂记所言赗车之位定之也。(杂记。上介赗乘黄大路于中庭北辀。)
 郑曰。象生时将行陈驾也。今时谓之魂车。(贾云。郑举汉法况之以其神灵在焉。故谓之魂车。)〇敖曰。此即遣车也。〇镛案。遣车者。象生时远行。有赠车马。遂以贰车之数。为之差降者也。郑氏魂车之说。谬矣。(详见丧具订。)
  
{牛三。}荐乘车鹿浅幦。(句)于笮革靾。(古文靾为杀。)载旃。(古文旃为膳。)载皮笄(一作弁)服。缨辔贝勒。县于衡。(记文。〇笮音窄。靾音薛。)
 皮弁服。死者平日之所服也。馀详丧具订。
  {牛四。}道车。载朝服。槁(一作稿)车。(今文稿为潦。)载蓑笠。(记文。)
 朝服。平日视朝之服。玄衣素裳也。蓑笠。备两(一作雨)服也。已上三车。即所谓遣车三乘。并详丧具订。
  {牛五。}质明灭烛。彻者。升自阼阶。降自西阶。
 质。正也。彻宿奠者。将新奠也。〇郑曰。不设序西南。已再设为亵。(敖云。亦以无俎而非盛馔故也。)
  {牛六。}乃奠如初。升降自西阶。主人要节而踊。
 此名启殡奠。亦名朝祖奥(一作奠)(一名迁祖奠。)其物特豚三鼎二豆二笾也。(如殡奠。)如初。如殡奠也。(上酉九以下)奠升。不由阼阶者。柩北首。辟其足也。要节而踊。亦如殡奠也。(贾云。奠升时。主人踊。降时。妇人踊。由重南。主人踊。不言妇人。文不具也。)〇贾曰。如初者。亦于柩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53L 页
西。当阶之上东面席前也。〇镛案。曾子问之疏。(并有丧之节。)启殡奠。朝庙奠。分为二事。非也。孔于王藻(玉藻)疏。知启殡无奠。
  {牛七。}荐马缨三就。入门北面。交辔圉人夹牵之。御者执策。立于马后。哭成踊。右还出。
 马。所以驾遣车者。车三乘则马六匹也。(郑云。每车二匹。)缨。马鞅也。(在马胸前者。)就。成也。三就者。以三色绦丝。(贾云朱白苍)饰其缨而成之也。(旧说云。)辔。缰也。(车上御马索。)交辔夹牵者。每以两马。为一耦。交结其辔。左人右牵之。右人左牵之。(左人用右。以右人用左手。以夹马。)明两马为一车也。圉人。夏官养马之职。亦公有司之所供也。(周礼文见下。)御者。遣车三乘之上。各坐一人以御马者也。(柩车。则人引之故。商祝御车。)哭成踊。亦御者也。(成踊三者三。)右还自右而左也。〇郑曰。既奠乃荐马者。为其浅污庙中也。凡入门。参分庭一在南。贾云。每车二疋者。下经云。公赗两马土(一作士)制也。 〇贾曰。按巾车上。公缨九就。侯伯缨七就。子男缨五就。(郑云。诸侯之臣。饰缨以三色。)〇三色如聘礼记。朱曰(一作白)苍也。〇敖曰。三就。采三匝也。马有缨而无樊。盖臣礼也。〇镛案。周礼。圉人凡丧纪。牵马而入陈廞。马亦如之。
 郑曰。主人于是乃哭踊者。荐车之礼。成于荐马。〇敖曰。哭成踊。圉人与御者也。杂记。荐马者哭踊。(见娄四。)〇镛案。荐马者哭踊。与事而哀也。敖说极是。但荐马之礼。御者主之。圉人。未必哭踊。
  {牛八。}宾出。主人送于门外。
 本为助奠而来。因看荐马而出也。门。庙门也。
第三集礼集(其一)第二卷○丧礼四笺(卷二)
 丧仪匡(八)
  
葬四(朝祢、请祖期、载柩、饰柩、陈明器、祖还车、祖奠、荐马。)
  {牛九。}朝于祢庙。重止于门外之西东面。柩入。升自西阶。正柩于两楹间。奠止于西阶之下。东面北上。(记文。)
 重不入者。主于朝祖而行若过之矣。(郑氏云。)馀见前。(上斗五。)〇敖曰。重不入者。亦以既奠。则柩行不久留也。夷床一而已。惟陈于祖庙。此正柩其在轴与。〇镛案。敖继公。谓朝祢朝祖。并在一日。故其说如此。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54H 页
{牛十。}主人升柩东西面。众主人东即位。妇人从升东面。奠升设于柩西。升降自西阶。主人要节而踊。(记文。)
 并如朝祖时。(上斗六斗九。)唯设宿奠。主人要节而踊。与彼不同。(朝祖时则踊无算。)盖以柩在輁轴。(不动尸。)不同(一作用)夷床也。(如敖氏所云。)
  {女一。}烛先入者。升堂东楹之南西面。后入者。西阶东北面在下。(记文。)
 本二烛。(上斗四。)其在柩前者。升堂。在柩后者。止于堂下也。朝祖时。亦然。互记于此。
  {女二。}主人降即位。彻乃奠。升自西阶。主人踊如初。(记文。)
 降拜宾。即位踊袭。(上牛一。)至要节而踊。(上牛六。)皆如朝祖法也。(朝祖虽在朝祢之后。以经文在上。故曰如初。)不荐车马者。不从此行也。
 敖曰。不拜宾以成。礼不在此。且欲急于适祖也。〇镛案。有奠。未有不拜宾。此记不言者。文略也。敖说。非矣。
  {女三。}祝及执事举奠。(句)巾席从而降。柩从序从。如初适祖。(记文。)
 
祝执醴先。(句)酒脯醢俎从之。巾席为后也。序从如初。谓如朝祖法。(上斗四)〇敖曰。如初。谓出殡宫时。
 郑曰。此谓朝祢明日举奠。适祖之序也。(贾云。上文朝祖之时有烛。若同日。即朝祖时已明矣。何须更有烛也。以此言之。则朝祖与朝祢。别日可知。)凡丧自卒至殡。自启至葬。主人之礼。其变同此。日数亦同矣。(贾云。启日朝祢。又明日朝祖。又明日乃葬与始死日袭。明日小敛。又明日大敛而殡。亦同也。小敛主人散带。主妇髽。自启至葬。主人主妇。亦同于未殡。)〇镛案。朝祖之有烛者。盖以经文。本主一庙者而立法也。贾欲以此为别日之證也。自卒至殡。或至四日。而一庙之士。自启至葬。不过两日。注疏之云日数同者。亦未允。
  {女四。}有司请祖期曰。日侧。主人入袒。
 祖。送行之始也。上朝祖奠讫。荐马礼毕。主人送宾于门外。(上牛八。)日既晡。宾主再整外位。(如朝夕哭位。)有司以此时。请祖期以告宾也。日侧。昳也。袒者。将载柩示变也。(礼毕皆左袒。)主人既入。宾亦入也。
 郑曰。将行而饮酒曰祖。祖始也。(贾云。诗有韩侯出祖。清酒百壶。)〇镛案。祖祭之义。未有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54L 页
明解。曾子之言曰(见檀弓)祖也者。且也。(郑云。且未定之辞。)且胡其不可以反宿也。(孔云。祖是行始未是实行也。)汉书云。黄帝之子累祖。好游而死于道。故后人祭。以为行神。祖祭。因飨饮也。(出临江王传。)白虎通云。共工之子曰脩。好远游。舟车所至。足迹所达。靡不穷览。故祀以为祖神。(注祖者。徂也。)诗云。取羝以軷。注疏谓之轑牲之祭。(谓以车轹牲而过之。示行无险阻。如此轹也。)此亦祖祭之类也。古圣人。明理达物。累祖与脩之祭以行神。岂理也哉。以诗以礼。诗韩俟(一作侯)出祖。 祖之非行神之祭审矣。左传云。鲁昭公将适楚。梦襄公祖。(昭六年。)梓慎曰。襄公之适楚也。梦周公祖而行。子服惠伯曰。先君未尝适楚。故周公祖以道之。(疏云。曾子问曰。诸侯适天子与诸侯相见。皆云道而出。是祖与道。为一。知祖是祭道神也。)祖也者。导也。导行者也。
  {女五。}将载祝及执事举奠。户西南面东上。(记文。)
 奠朝时。所设之宿奠也。(迁祖奠。)户祖庙之室户也。南面者。柩方降阶。宜相而(一作向)也。东上。祝执醴在东也。
  {女六。}乃载踊无算。卒束袭。(句)降奠当前束。
 
乃以柩降。载于阶间之柩车也。(前遂匠纳车于阶间。)束。束棺于柩车也。士棺二衽(丧大记。)于衽束之也。(束当衽之处。)既束而袭。(穿左袂)哀之节也。降奠。谓立于户西者。降而设奠也。(即朝祖之宿奠也。)当前束。(当上衽。)犹始死奠之当腢也。(上丙九。)〇郑曰。举柩却下而载之。(贾云。柩在堂北首。今却下。以足乡前下堂载于车。)〇镛案。后儒或执礼运檀弓北首之说。遂谓柩车在路。亦当足乡前。而首在后。余始疑之。细考经文。知其不然也。饭含之时。商祝北面彻枕。(上癸三)则始死尸南首矣。载柩之时。降奠当前束。(此经文)而祖乃还车。(此时足乡前。则既祖还车之后。足乡后。)则在路首先行矣。说者曰。禽兽颅横。故首先行。(首在前。)吾人顶戴。故足先动。(谓宜足先行。)此又偏滞之论也。人之生世也。首先出矣。(初产时。)死而入世也。顾不当首先行乎。降载之柩北首。(足乡前。)既祖之柩南首。(祖还车。)抑又明甚矣。
  {女七。}卒束前。(句)而降奠。(句)席于柩西。巾奠乃墙。(记文。)
 棺有二束。前束既束。(先束前而次束后。)乃降奠。不待后束之卒也。席于柩西谓设奠席于车下之西方也。(知在车下者今将饰柩。)墙饰柩之帷荒也。饰柩之时。虑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55H 页
有尘杂。故巾奠乃墙。〇贾曰。奠当腢。(始死奠。)彼在尸东。此在柩西。〇镛案。贾意。盖谓彼时南首。故奠于尸东。此时北首。故奠于尸西也。
  {女八。}商祝。饰柩一池、纽、前赪后缁。(句)齐三采无贝。
 棺饰之物。见于经者十。(此经及大记。)曰帷。曰荒。曰褚。曰纽。曰齐。曰池。曰振容。曰揄绞。曰戴。曰翣。其制并详丧具订。
  {女九。}设披。(今文披为藩。)属引。(披音贲。)
 披。犹拨也。属。连也。引。挽车索也。在旁曰披。在前曰引。并详丧具订。(郑云。古者人引柩。〇贾云。杂记乘人专道而行。是人引也。)
  {女十。}陈明器于乘车之西。
 明器。苞筲、瓮甒、用器、乐器、役器、燕器之等。(并见下。)所以藏于圹内者。陈于乘车之西。则在东庭矣。详见丧具订。
 郑曰。陈器于乘车之西。则重之北也。(敖云。在东堂之南。)〇镛案。遂匠纳车于阶间。(上斗十。)则柩车本在两阶之间。今明器之等。若在西堂之南。则当云柩西。不当云乘车之西。故知在东庭也。
  {虚一。}折横覆之抗木。横三缩二。加抗席三。(句)加茵。用疏布缁剪。(今文剪为浅。)有幅。亦缩二横三。(抗音刚。)
 皆所以施于圹内者。制详丧具订。
  {虚二。}抗木刊(古文刊为竿。)茵箸用茶。实绥泽焉。(记文。)
 详见丧具订。
  {虚三。}器西南上綪。
 器。明器也。以西行南端为上。綪屈也。不容则屈而反之。(郑氏云。)〇案此谓西上兼南上也。苞筲。在西列。用器次之。乐器次之。役器次之。燕器在东列。(最在东。)此西上也。西列之中。苞在南。筲次之。瓮甒在北。(北为下。)东列之中。杖在南。笠次之。翣在北。此南上也。将出门而赴圹。故南上。
  {虚四。}茵(句)。苞二。筲三。黍稷麦瓮三。醯醢屑。幂用疏布。(今文幂为密。)甒二。醴酒。(古文甒作庑。)幂用功布。皆木桁久之。(桁音衡。)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55L 页
茵。非明器而言之者。陈器。从此茵乡北。为次第。故言之也。馀详丧具订。
  {虚五。}苇苞长三尺一编。菅筲三。其实皆瀹。(记文。〇瀹音药。)
  {虚六。}用器。弓矢、耒耜、两敦、两杆(一作杅)。今文杆(一作杅)为桙。 槃匜。匜实于槃中南流。(敦音对。杅音于。匜音夷。)
  {虚七。}弓矢之新沽功。(今文沽为古)有弭饰焉。亦可张也。有柲(古文柲为柴)设依挞焉。(今文挞为铦)有韣翭矢一。乘骨镞短卫。(句)志矢一。乘轩輖中亦短卫。(记文。〇柲音秘。韣音读。翭音候。輖音周。)
 已上三节。并详丧具订。
  {虚八。}无祭器。有燕주-D006器。可也。
 祭器。象平日。祭先之器。(若笾豆簋俎。)燕乐器。象平日。与宾客燕饮。用乐之器。(若琴瑟笙磬。)死者无祭祀。亦无燕饮。然许用燕乐之器者。疑有是理也。义详丧具订。
  {虚九。}役器。甲胃(一作冑)干笮。燕器。杖位(一作笠)翣。
 
役器。师役所用之器。燕器。燕居安体之器也。(又详丧具订。)〇案干笮者。乘车之所载也。(上牛三。)蓑笠者。槁(一作稿)车之所载也。(上牛四。)于此再言者。彼时预言其用。(车所用。)实未及载也。大抵明器之物。皆载于遣车三乘之上。而未及读书。则不以载之也。(又详下胃四。)记文。虽略举一二。(牛三四。)其实诸器皆载也。
  {虚十。}彻奠巾席。俟于西方。主人要节而踊。
 彻。朝祖之奠。以辟还车也。(祖还车。)俟。谓待祖奠。又设席而巾奠也。要节者。来象升。丈夫踊。去象降。妇人踊也。(贾云。今奠在庭。无升降之事。)不设于序西南者。非宿奠也。
  {危一。}袒。商祝。御柩。乃祖踊。
 主人袒哀之变也。御柩者。车必有御也。祖始也。还柩车而南辀。(车乡外。)以为行始也。(贾云。去载处而已。)此时柩南首。
 郑曰。商祝。执功布居前。为还车为节。(贾云。居柩车之前。却行诏倾亏。使执披之人。知其节度也。)〇镛案车必有御。(论语樊迟御。)御柩者。当在车上。为御于死人也。然且士礼。大门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56H 页
之内。不用功布。故大记曰。士比出宫。用功布。下冑(一作胃)五。 郑说有病。
  {危二。}袭少南。当前束。妇人降。即位于阶间。
 既袒而袭。(穿左袂。)哀之节也。柩车南辀。故主人少进于南。当前束也。阶间。两阶之间也。其位南面东上。〇敖曰。主人柩东之位。皆当前束而载时。前束在北。及还柩则在南。故少南以当之。〇贾曰。柩还乡外。阶间空。故妇人降在阶间也。
  {危三。}祖还车。不还器。
 柩车。既祖。(柩南首。)乘车道车槁(一作稿)车之等。亦随而旋辀。(车南辀。)若明器则本自南上。(见上文。)不复旋也。
  {危四。}祖还车。不易位。(记文。)
 三乘之车。虽皆南辀。(本北辀。)亦乘车在西。道车次之。槁(一作稿)车在东。皆直东荣。不易位也。
  {危五。}祝取铭。置于茵。二人还重左还。
 
重不从葬。故移铭于茵也。(贾云。茵与铭。皆入圹之物。)重本北面。(上丑二)今亦旋之。为南面者。示既祖也。左还。自东而西旋也。〇案重云左还。则车皆右还与。
  {危六。}祝馔祖奠于主人之南。当前辂。北上巾之。(记文。)
 馔。陈设也。(将奠先馔之。)主人之南。柩车之东也。辂。辕缚也。(详室二。)主人之位。当前束。(见上文。)故奠又少南。当前辂也。北上谓先设豆于北也。(敖氏云。)巾之者。凡笾豆实具设。皆巾之也。(上寅四。)〇郑曰。既祖。祝乃馔。〇镛案。祖奠。牲物之品。经无正文。贾氏(下奎二。)孔氏(檀弓疏。)谓与迁祖奠同。(敖云。祖奠如殡奠。)若然。亦特豚三鼎。两甒醴酒。二豆二笾。无簋无铏也。
  {危七。}布席乃奠如初。主人要节而踊。
 布奠席。仍在柩西也。(上文云。巾席俟于西方。)如初。谓如迁祖奠之降奠。(上女六)亦在柩车之西。(上女七。)当前束也。(上女六。)馔设于柩东。(当前辂。)正奠于柩西者。(当前束。)依仿在室之奠也。
  {危八。}荐马如初。宾出主人送。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56L 页
柩动车还。以为行始。故又荐马也。如初。亦圉人交辔夹牵。御者哭成踊。乃出也。(上牛七。)奠事既毕。故宾出。
葬五(请葬期 公赗 宾赗 宾奠 宾赙 宾赠)
  {危九。}有司。请葬期。入复位。
 祖奠讫。主人送宾于门外。再整外位。(如朝夕哭位。)有司以此时。请葬期。以告宾也。主人入复柩东之位。(当前束。)〇郑曰。自死至于殡。自启至于葬。主人及兄弟。恒在内位。
  {危十。}公赗玄纁束。(句)马两。
 公。国君也。赗。所以助主人送葬也。车马曰赗。(公羊传)玄纁。帛也。束十端也。(五匹则十耑。)三玄二纁。则五匹十端。(详见丧具订。)两马。士制也。〇贾曰。士在家常乘两马。(若出使及征伐。则乘四马。大夫以上。则常乘驷马。)
  {室一。}摈者。出请入告。主人释杖。迎于庙门外。不哭。先入门右北面。及众主人袒。
 出请入告。见前。(上午一。)释杖北面。尊君命也。〇郑曰。众主人自若西面。(贾云众主人。不迎宾。自若常位。)
  {室二。}马入设。宾奉币。由马西。当前辂。北面致命。
 设于庭。在重南也。(贾云。重北陈明器。故知在重南。)宾。使者。币。玄纁也。辂辕缚。所以属引。(郑氏云)辂有前后。(贾云。以木縳于柩车辕上以属引也。)
 郑曰。由马西。则亦当前辂之西。〇镛案。宾奠币于左服。见下下(一作文)。 车今南辀。则左服在东。若立于前辂之西。则何以奠之。郑说非矣。(少仪曰。赗马入庙门。赙马不入庙门。)
  {室三。}主人。哭拜稽颡成踊。宾奠弊(一作币)于栈。(今文栈为輚。)左服。出。
 栈车。士之所乘。(周礼巾车文。)生时所乘。死以载柩也。(详见丧具订。)服。车箱。奠于左服。则当尸之右也。(柩南首。)少仪曰。赞币自左。〇郑曰。左服。象授人授其右也。贾云。聘礼授圭宰在右而授共(一作其)右。 〇镛案。上篇云。襚者。委衣于尸东。(上戊五。)凡赠死。本在尸右也。(彼时尸亦南首。)
  {室四。}宰由主人之北。举币以东。士受马以出。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57H 页
宰见前。上祭(一作癸)一。 主人之北。亦柩东也。(当后束)举币以东。载之于遣车也。士即前举尸(上卯五。)举鼎(上酉九。)者也。
 郑曰。藏之(贾云。藏之于内。)士。谓胥徒之长有勇力者。(贾云。昏礼记云。士受皮。注云。士。谓中士下士。)〇镛案。宫室之制。宗庙在东。(家室在庙西。)东无可藏之地。注说。非也。赗物之不入圹者。亦当载之遣车。(朝服皮弁服同载)及圹敛服之时。又同载而来反也。〇又按此经别有劳力之士。使之举尸矣。(上卯九。)迁尸矣。(上申七。)举鼎矣。(上酉九。)周礼夏官。有司。士之职。大丧作士掌事。(郑云奠敛之属)作六军之士。执披疑。此经劳力之士。即亦六军之士之类也。祭法。官师之下。又有庶士。(注云。庶士府史之属。)郑所谓胥徒之长。亦据此文而言也。
  {室五。}主人送于外门外。拜袭入。复位杖。
 送公赗之宾也。复位而杖。(车东位。)待私宾也。迎君使则袒而释杖。(上危十)对私宾则袭而杖。
  {室六。}宾赗者。将命摈者。请入告。出告须。马入设。宾奉币。摈者先入。宾从致命如初。
 宾。卿大夫士也。(贾云。身不来。遣使者将命也。)将命。谓使人奉辞。以致赗也。(上戊五。)入告主人曰。宾至也。出告之辞曰。哀子某须。(上午一。)致命之辞曰某使某赗。上戊午(一作五)。 如初谓皆如公赗之礼也。但公赗出迎之私。宾立而须。
 郑曰。告曰孤某须。〇镛案。称孤僭也。(上午一。)
  {室七。}主人拜于位。不踊。宾奠币如初。举币受马如初。
 位。柩东位也。(当前束。)既奠币。宾出。主人不送之。
  {室八。}摈者。出请。
 一宾。或兼数事。既致赗。又致奠致赙。故宾出在外。而摈者又请也。
  {室九。}若奠。入告。出以宾入。将命如初。士受羊如受马。又请。
 奠。谓遣奠所用之牲物也。以宾入者。导在前也。曲礼云。效马效羊者。右牵之。〇案古唯助奠。无致奠。盖以祭奠之礼。皆有节度无名之祭。渎乱神理。不可为也。于是助其牲牢致意而止。其视后世操文酹酒之法。相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57L 页
去远矣。
  {室十。}若赙入告。主人出门左西面。宾东面将命。主人拜。
 赙之言。补也助也。货财曰。赙。(公羊传文。)赙所以施于生者。(下文云。知生者赙。)故主人出门而受之。
  {壁一。}宾坐委之宰。由主人之北。东面举之。反位。
 反位。宰反位也。(位。在主人后。)〇郑曰。坐委之。明主人哀戚。志不在受人物。
 少仪曰。赙者。既致命坐委之。摈者举之。主人无亲受也。〇镛案。杂记。凡致含(一作命)致襚致赗之礼。皆上客坐委之。则宰夫举之。主人无亲受也。
  {壁二。}若无器则捂受之。
 捂。逆也。若有器盛之则委于地。若无器则主人迎受之。不委地也。(若布帛之类。本具筐篚而来。则任其委地。)
  {壁三。}又请。(句)宾告事毕。拜送。(句)入。
 又请者。摈也。拜送而入者。主人也。
  
{壁四。}赠者。将命。摈者。出请纳宾如初。宾奠币如初。若就器则坐奠于陈。
 赠。所以送死者玩好曰赠。(郑氏云)纳宾如初。如赗时也。(上室六。)奠币如初。栈左服也。(上室三。)就。成也。陈明器之列也。成器。若笙竿(一作竽)钟磬甲胃(一作冑)弓矢之类。直奠之于明器之列。不奠于左服也。
  {壁五。}凡赠币。无常。(记文。)
 币。缯帛也。宾之赠币。不必以玄纁。束为恒典。(贾云。公赗玄纁束。是赠有常。)郑曰。玩好曰赠。在所有。(谓珠玉器玩。无所不可。)亦通。
  {壁六。}凡将礼必请而后。拜送。
 虽知事毕。犹复请之者。厚之至也。(郑云。君子不必人意。)
  {壁七。}兄弟赗奠。可也。所知则赗而不奠。
 兄弟。小功以下有服之亲。(贾云。大功已上。有同财之义。无致赗奠之法。)所知。谓通问相知者也。情厚者。许其两施。分疏者。减其浮文。(敖云。饮食。亲亲之恩也。)
 郑曰。赗奠于死生两施。(奠施于死者为多。)〇贾曰。上经。宾有赗有奠有赙者。彼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58H 页
亦三礼之中。任行其一。〇镛案。赗奠。皆所以两施也。然车马缯帛贽币之所用也。故赗施于所知。若夫祭奠之物。是主人之所自尽。非外宾之所宜预。故唯同族兄弟。得以助奠也。若然。上文致奠之宾。即同族疏远者。使人将命。致其赗奠者。故得称为宾也。〇又按孔子曰。朋友。吾哭诸寝门之外。所知。吾哭诸野。(檀弓文。)所知。其疏者也。朋友。亦可以兼施赗奠。贾说非矣。
  {壁八。}知死者赠。知生者赙。
 两知者。亦可以两施也。〇案公羊传云。车马曰赗。货财曰赙。(谷梁云。钱财曰赙。)刘向说苑曰。知生者。赙赗。知死者。赠襚。(少仪有赗马又有赙马。)据此诸文。赗奠二者。兼施生死。(赗。不入于圹。奠所以助主人。)赠与赙。则各有所主。(生与死。)不相通也。
  {壁九。}书赗于方。若九若七若五。书遣于策。
 赗。车马缯帛之受人赗赠者也。(赠在中。)遣。苞筲明器之载于遣车者也。方。木板也。策。竹简也。(贾云。连编为策。不编为简。)书。谓录其所施者之名与物也。九七五。书板之行数也。(郑云。每板。若九行若七行若五行。)〇贾曰。聘礼记云。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百名。谓百字。)以宾客赠物。名字少故书于方。明器之等玩好之物。名字多故书于策。
 郑曰。书赗奠赙赠之人名。(贾云。有赙有奠。直云。书赗者。举首而言。)〇贾曰。遣中并有赠物。〇镛案。赙奠之物。奈何书之。书之。将以告死者也。既云知生者赙。又何为告死者乎。郑说非也。〇又案上文云。就器奠于陈。上璧(一作壁)四 贾之云。遣中有赠是也。
  {壁十。}乃代哭如初。
 尸柩露置。故哭不绝声。如小敛时也。(上巳十。)
  {奎一。}宵为燎于门内之右。
 右西庭也。荐车陈器。皆在东庭。故设燎在西方。
 贾曰。门内之东。〇镛案。曲礼云。主人入门而右。以就东阶。彼以东为右者。据入门之势而言之。与此不同。此据堂室之恒位。在(一作左)东而右西也。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58L 页
葬六(大遣奠、陈馔、陈明器、奠 出重 荐马。)
  {奎二。}厥明。陈鼎五于门外如初。
 鼎五。羊豕鱼(句)(句)鲜兽。各一鼎也。士礼特牲三鼎。(馈食礼三鼎)葬奠加一等。用少牢也。(贾云。与大夫常祭同。)如初。如大敛奠时。(上未五)〇贾曰。大小敛时。无黍稷。朔月则有黍稷。此葬奠。又无黍稷者。以其始死至殡。自启至葬。其礼同。故无黍稷亦同也。〇又曰。凡用特豚者。或一鼎。或三鼎。若士冠礼醮子及婚礼盥馈。并小敛奠。朝祢奠。皆一鼎也。婚礼同牢及大敛、朔月、迁祖及祖奠。皆三鼎。而以鱼腊配之也。(案祖奠三鼎。未有明文。)其用少牢者。或三鼎。或五鼎。有司彻云。陈三鼎。以其绎祭。故用少牢而鼎三也。聘礼致飧众介及玉藻诸侯朔月。皆五鼎也。(案少牢五鼎者。以肤腊配之。)其用大牢者。或七或九或十或十二。公食大夫礼。下大夫鼎七。上大夫鼎九。聘礼致飧于宾。牢鼎九羞鼎三。是十二也。上介牢鼎七羞鼎三。是十也。(郊特牲云。鼎俎奇而笾豆偶。鼎有十与十二者。以其正鼎与陪鼎。各别也。数则为奇数。)
  
{奎三。}其实羊左胖髀不升。(古文髀为脾。)肠五、胃五、离肺。(髀音俾。)
 左胖谓胁与胫骨。止用左体也。(上未五。)髀。股本也。(膞胳之上节。)不升者。周人贱髀也。(祭统云。殷人贵髀。周人贵肩。)肠五、胃五。截者。各五段也。(贾云。少牢。用肠三胃三。今加至五盛。此奠也。)离。别也。心肺相连割而别之。只用肺也。(据少仪。)〇郑曰。左胖反吉祭也。贾云。特性(一作牲)少牢皆升右胖。 离。㨒也。(㨒与𠝥刲通去五藏也。)〇贾曰。髀不升则膊(一作膞)胳。仍升之。膊(一作膞)以上去之。取膊(一作膞)胳以下。 〇镛案。少牢。亦髀不升而膊(一作膞)胳升。
 郑曰。左胖者。体不殊骨。(贾云。左边共为一段。)〇镛案。体不殊骨。则无鼎可容。亦无以朼出鼎而载于俎。其义非也。髀既不升。则脊与膞胳。(髀之下二节。)已分两段。(中间去一髀。)其可曰。体不殊骨乎。贾亦云左胖。仍为三段。
 少仪曰。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郑云。提犹绝也。心。中央也。刲离之不绝。中央少许。使易绝以祭耳。)〇镛案豕肺小。故容有心肺相连。牛羊之肺颇大。故离别之。不与心牵连也。(郑以心为中央。非矣。)
  {奎四。}豕。亦如之。豚解无肠胃。鱼、腊、鲜兽。皆如初。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59H 页
如之。如羊左胖髀不升也。豚解。谓解作七体。(两肩两髀两胁脊。)如豚法也。(上卯二。)无肠胃。亦不离肺也。君子不食溷腴。(少仪文。)故豕去肠胃。(郑云。犬豕之属。食米谷。有似人秽。)腊。野兽之乾者也。鲜兽。其新杀者。〇敖曰。如初。如殡奠。鱼用九。腊左胖髀不升也。(上未五。)鲜兽。亦如腊。凡牲用豚者。例无肤。此豕用豚解之法。故亦仿豚之不用肤。而以鲜兽代之也。(郑云。加鲜兽而无肤者。豕既豚解略之。)〇镛案。少牢豕解之法。只其右胖。已为十二体。肩髀六段。分臂臑膊(一作膞)胳。 脊三段。(有正脊脡脊横脊。)胁三段。(有短胁正胁代胁。)此所谓豕解也。分为七体者豚解也。少牢。豕肤别为一鼎。(郑云。肤。胁革肉之美者。)
  {奎五。}东方之馔。四豆脾析、蜱醢、葵菹、蠃醢。(今文蠃为蜗。)四笾枣、糗、栗、脯。(句)醴酒。折(一作析)音斯。蜱音卑。糗音去九切。
 脾。与膍通。(又作肶)脾。析羊之百叶也。周礼。馈食之豆。有脾柝(一作析)。 蜱。蚌也。(通作蚌。)蠃。海螺也。(通作蠡。)糗。以乾饭糁于饼者也。醴酒。亦两用也。(如殡奠。)〇郑曰。此东方之馔。与祖奠同在主人之南。当前辂。北上巾之。(上危六。)〇贾曰。陈于主人之南前辂之东。(北上者。两甒在北。次南四豆。豆南四笾也。)〇镛案。馔于柩东。奠于柩西。亦所以依仿。在室之奠也。(又见上危七。)
 贾曰。脾析者。齑也。(周礼郑注。醢人云。凡醯酱所和。细切为齑。全物为菹。又云。齑菹之称。菜肉通。)蜱即螷也。(周礼云螷醢。)糗者。捣粉熬大豆为之粘著耳。接(一作按)笾人云。羞笾之实。糗饵粉餈。郑云。此二物。皆粉也。稻米黍米。所为也。合蒸曰饵。饼之曰餈。 〇镛案。内则云。糗饵粉配(一作酏)。许慎云。餈稻饼也。炊米。捣之为餈。以豆为粉。糁于餈上也。糗炒。乾米麦也。捣之以为饵。内则云。稻粉糔溲之以为配(一作酏)。余谓糗者。乾饭也。(全米不屑者。)粉者。米屑也。(研细者。)二者不同。皆所以糁于饼体也。注疏。混而一之。非矣。许叔重粉糗之解。颇正。但以糗作饵。未必然。(糗。所以粘于饵者。)〇又案百叶者。膍胵也。鸟胃。亦谓之膍胵。以其齝齸皆同也。
  {奎六。}凡糗。不煎。(记文。)
 不以膏煎者。不敢用亵味也。内则。有醢煎膏煎之法。
  {奎七。}陈器。灭燎执烛。侠辂北面。宾入者拜之。
 前所陈明器。夜敛藏之。晓更陈列也。灭燎执烛。昧爽之时也。(明而犹未明。)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59L 页
辂者。二人执烛。一在辂西。以炤祖奠之彻。一在辂东。以炤遣奠之馔也。(贾氏云。)宾入者。为将彻宿奠而错新奠也。不出拜之者。今将发引。哀不备文也。
 郑曰。自启至此。主人无出礼。(贾云。既睹尸。柩不可离位。唯君命乃出。)〇镛案。初荐马讫。宾出。主人送于门外。(上牛八。)再荐马讫。主人又送宾。(上危六。〇继云。入复位则亦出门。)郑说未然。
  {奎八。}彻者入。丈夫踊。设于西北。妇人踊。
 彻。祖奠也。丈夫踊。犹自阼阶升时也。(上未七。)设于柩车之西北。犹设于序西南也。(上未十氐一。)〇郑曰。亦既盥乃入。
  {奎九。}彻者。东鼎入。
 既彻。由柩车之北而东至主人之南。以适新馔也。(遣奠之所馔。)鼎入自门外入也。
  {奎十。}乃奠豆南上綪。笾蠃醢。南北上綪。
 
豆南上者。脾析在南也。笾北上者。枣在北也。綪。屈也。二豆既错。(南而北。)乃屈转而又错二豆。(北而南。)二笾继错。(北而南。)又屈转而毕错二笾。(南而北。)此之谓綪也。(见下图。)蠃醢。为四豆之末。故笾继之在其南也。
  {娄一。}俎二以成南上不綪。特鲜兽(古文特为俎。)醴酒。在笾西北上。
 成。犹并也。不綪者。鱼在羊东。腊在豕东。不屈转也。特。独也。鲜兽之俎。独而无偶也。北上。醴在北直于枣也。(枣在东。)
삽화 새창열기
 此。遣奠图也。上小敛奠。(上巳七。)大敛奠。(上戌一。)朔月奠(上氐一。)等。皆当有图。缘笾豆牲俎。皆不缛文览文即明。不须图示故阙之。
  {娄二。}奠者出。主人要节而踊。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60H 页
郑曰。亦以往来为节。奠由重北西。既奠。由重南东。
  {娄三。}甸人抗重出自道。道左倚之。
 上云。二人还重。(上危五。)此云。甸人抗重。互文也。(甸人二。)抗。举也。道门之中央。(郑氏云。)出自道。谓不由阒(一作闑)左右也。倚之者。明不复树铭也。(斜倚则其孔不向上矣。)
 郑曰。道左主人位。(贾云。当倚于门东北壁。)〇镛案。道左。道侧也。注疏。未可晓。馀(一作余)谓重也者。所以求神于庭。而遂于庭存之也。故柩车之赴圹也。宜以重先而孝子之心。恻恻然不忍之曰。神其或者迟徊顾恋而不肯去斯乎。然而疑之曰。神其或者眷眷于柩车乎。从而之圹耶。疑神之恋于庙也。因而在庭耶。疑神之恋于柩也。于是乎徙而倚之于庙门之外。柩道之侧。令神之于彼于此。而悒悒然怀其故宫。望望然送其体魄也。此古人制礼之精义。孝子求神之至情。虽形制朴陋。不可为典于后世。(横渠云重鬲形制甚陋)必不可以世俗浅粗之见。轻加评议也。求神之必于庭。屡见礼器郊特牲诸篇。
  
{娄四。}荐马。马出自道车。各从其马。驾于门外西面而俟南上。
 马遣车之所驾也。两马一车。(三车各二马。)三车出门。(出庙门)乃驾之也。南上者。据在大门之内也。(门南向。)若在路则北上。(葬于北方。故在路北向。)〇郑曰。南上。乘车在前。(贾云。南上上者常在前。)
 杂记曰。丈夫(大夫)之丧。既荐马。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〇郑曰。嫌与士异记之也。〇孔曰。荐马。有三迁。祖奠讫。乃荐马。其一也。(上牛七。)祖奠之时。又荐马其二也。(上危八。)遣奠之时。又荐马。其三也。(即此节。)此云。既荐马。谓第三荐马之时也。哭踊者。谓主人见荐马哭踊也。(行期已至。故孝子感之而哭踊。)大夫亦荐马出后。包奠读书与士同。故特记之。〇镛案。杂记。大夫之礼。正与既夕不同。以荐马者。哭踊也。士礼初荐马时。荐马者。哭成踊。乃出。(上牛七。)再荐马时云。荐马如初。(上危八。)则亦哭成踊。可知也。及夫三荐之时。(遣奠时。)既无哭踊之节。亦无如初之文。可见士礼。此时无哭踊也。大夫之礼。则至此三荐之时。亦哭踊如初。故记者特记之。以明其与士不同。孔乃云
第三集礼集第二卷○丧礼四笺 第 60L 页
明与士同。不亦谬乎。且夫圉人御者之哭踊乃出。上午七(上牛七)。 此古人忠厚之至也。吊宾拾踊。商祝袒免。敛者不食。(与敛事者。为之一不食。)未必主人而后。方有哭踊也。故荐马之人。既至其庭。悼輚车之既戒。执箠辔以伤心。为之哭成踊乃出。郑氏既夕之注。上午七(上牛七)。 孔氏杂记之疏。皆以哭踊者。为主人。皆非也。记者。记其异。凡与士同者。必皆记之。则曲礼三千。奚特此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