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x 页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序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3H 页
丧礼四笺序
礼者。天地之情。本于天。殽于地。而礼行于其间。礼者。天地之情。圣人特于是为之节文焉。已圣人节文诸礼。至于丧礼。则曰是可惧也。不诚。将有悔。悔且莫之追也。于是单其诚。致其慎。为之节文。斯以诏(一作诒)后。后圣受而行之曰。是犹有不尽人之情。以反天地之本者。于是相与损益而修润之。以期乎无憾。若所谓士丧礼者是已。唯是士丧礼者。历诸圣之手而成之于圣人。以与天地俱立。必非后生末学所得移易而变乱之。以逞其私智小慧者。遭秦灭籍。其书遂隐而礼亦废。汉兴百年。因之不反。一朝取秘府严邃之藏。古屋断烂之简。举而卑(一作畀)之于绝学无承之人曰。女其释之。是其躬弗行日(一作目)不睹。所说不能无縒错。而承之袭之。以立门户。郑康成。又其后者也。虽专精壹虑。求发其蕴。犹惧不给。矧宾友盈门哉。嗟乎。彼生于数百岁之后。又固其国之故也。犹不能悉中先圣之旨。二千年之下。而迂于海外之邦者。乃欲追匡其谬。可谓不量力度德。人亦莫之肯信。然心之于是是之。苟心不悟其是。将亦勉从之与。幸而有礼记诸篇。寔为士丧礼之翼传。外此诸经及一切先秦古文。有论死丧之事者。皆足以交据而互徵之。则我之生虽晚。其所据依。在蚤无伤也。亦无与也。余于是夙有志。顾其职事及宾客欢会。不暇作。嘉庆辛酉冬。주-D004自岭南被逮。至京师。又转而适康津。康津。故百济南徼地。卑陋俗殊。当是时。民之视流人如大毒。所至皆破门坏墙而走。有一媪怜而舍之。既而塞其牖。昼夜顝独处。无与立谈者。于是。欣然自庆曰。余得暇矣。遂取士丧礼三篇。通既夕反(一作及)士虞礼。 及丧服一篇。并其注释研精究索。忘寝与食。其有不当于心者。博考古籍。以经證经。期得圣人之旨。时或彼此比对。两相映发。譬如奇器法器。机牙一激。众妙齐现。而有真实不易之理。寓乎其中。洵足乐也。是时。我仲氏巽庵先生。亦谪居罗州岛中。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3L 页
书粗成。寄示之曰。汝之于礼。若张汤治狱。综理爬栉无遗情。嗟其言如是。殆庶几乎。于是。始敢序次成篇。然彼非不章。此是不立。故其于诸家之说。凡足以乱经旨者。与足以发经旨者。皆两著而交显之。使移(一作后)之君子公听并观。而唯是是求。亦余志也。余唯古礼之不今行。非敢薄古而不为。礼者。天地之情。协乎(一作于)人情。而协东京而降。纬书大兴。迂僻之说。不协于情。礼由是废。而鄙俚儇薄之俗。得以抵其隙。于厥初不匡。沿袭之误不可救。而古不可复。故刀(一作力)抵排주-D009绳。不敢曲从。若夫纯粹无疵者。谨守而勿失。究竟从者八九。违者一二。后之人。尚亦恕余哉。其释士丧礼者。名之曰丧仪匡。因而及于衣衾棺椁之制者曰丧具订。其论衰冠经(一作绖)带之制者曰丧眠商(丧服商)。其论五服之期者曰丧期别。共六十卷。合而各(一作名)之曰丧礼四笺。藏之巾衍。以俟后世。其或有施之邦国。公之域外。以阐古圣人之精义者。余虽阨穷乎。庶亦无闷焉。今 上即阼之四年。(即嘉庆甲子。)冬十月癸未。洌水丁镛书。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丧仪匡(一)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6H 页
始死一(养疾 持体 改服 属纩 行祷)
  士丧礼。(大戴第五。小戴第十四。刘向别录第十二。)
 士。仕而位卑者。주-D001礼所云上士中士下士也。士之丧及其父母之丧。皆用此礼。
 贾公彦曰。丧大记。士沐梁(一作粱)。士丧礼沐稻。叉(一作又)大敛陈衣。与丧大记不同。 郑云。彼天子之士。此诸侯之士。(下云。君若有赐。不言王。此诸侯之士。)〇镛案。三礼所记。本多参错。遇有不合。辄宰割而为之说曰。彼天子之士。此诸侯之士。彼殷礼。此周礼。此郑氏之谬也。丧大记曰。君大夫彻县。君夫人卒于路寝。又曰。为君命出。有君命则去杖。(君者。诸侯也。)凡称君而不言王者。不可胜数。乌睹其为天子之士哉。周室既衰。礼在诸侯。故经记所言。多系侯邦之礼。不独此篇然也。孔贾二公。俸郑为师。凡郑所言。皆曲解以(一作而)成之。此读礼者。所宜知也。
 杂记曰。恤由之丧。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〇郑玄曰。孔子以教孺悲。国人乃复书而存之。〇镛案。士丧礼。多参用殷礼。(如殡庙之类。)其经。孔子手定明甚。后世不信此书。为孔子所撰修。公肆訾毁。动欲违背。卫圣经者。所宜辨也。
  {上甲一。}士处适寝。(今文处为居。)寝东首于北墉下。(记文。)
 适寝。正寝也。东方生物之始也。墉。室墙也。于北者。卧欲深也。此论平居之礼。〇汉初。鲁人高堂生。为汉博土(一作士)。传仪礼十七篇。是今文也。至景帝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6L 页
之末。鲁共王。坏孔子宅。得亡仪礼五十六篇。是古文也。郑玄通执二文。选其长而录之。
 大记曰。寝。东首于北牖下。〇郑曰。谓君来视之时也。(孔曰。论语云。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此云东首。故知是君来视之时也。)〇陈浩曰。仪礼宫庙图。无北牖。〇镛案。王藻(玉藻)曰。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即东首者。平居之庸礼也。注疏。君视之说差矣。〇又接(一作按)北牖。当从仪礼作北墉。
  {上甲二。}有疾疾者齐。养者皆齐。(记文。〇齐音斋)
 齐。祗也。洁也。养。侍奉也。有疾而齐。敬天命也。养疾而齐。默。有祷也。此古人慎终之大端也。(癠字。以疾以齐。古人疾甚。必斋戒。故谓之癠也。玉藻云。亲癠色容不盛。)
 曲礼曰。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疾止复故。〇镛案。贾疏。引此为养者之齐。非也。若齐视此益严。文王世子曰。世子亲齐。玄而养。(玄者。玄端也。)
 小记曰。养有疾者。不丧服(节)养尊者。必易服。养卑者否。〇镛案。养疾者。至易其丧服。其礼严矣。
  {上甲三。}彻琴瑟。(记文。)
 彻。除去也。君子有疾。战兢自省。毋敢豫怠。所以去乐也。古人无故。琴瑟不离其侧。
 大记曰。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〇郑曰。大夫判县。士特县。去琴瑟者。不命之士。〇镛案。三礼所记。本多参错。此云不命之士。亦曲解也。
  {上甲四。}疾病。内外皆扫。(记文。)
 疾甚曰病。犹公丧之云疾大渐。不忍斥言其死也。扫除者。将以行礼也。
 大记曰。疾病外内皆扫。〇郑曰。为宾客。将来问病。(二注同。)〇镛案。疾病云者。此时末及发丧。权以疾病立名。以寓其徼幸恻怛不忍遽死之意。若其人则已死矣。如其一缕犹存。废床加新衣属纩。男女改服等礼节。皆非人子之所忍为也。缘郑误解。遂使后世疑。是篇(士丧礼。)非圣人之书。(毛奇龄亦执废床一节。诋是篇为秦末伪书。)非细故也。成子高寝疾。庆遗入请曰。子之病革矣。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7H 页
如至乎大病。则如之何。(檀弓文。)此亦以殒绝为大病。
  {上甲五。}彻亵衣。加新衣。(记文。)
 亵衣者。衷衣也。既殒矣。故衣垢汗(一作污)。将受秽恶。故去之也。加。谓覆于身上。〇敖继公曰。亵衣。非上衣。然则新者。亦非上衣。
 贾曰。亵衣。是玄端。新衣。是朝服。(按司服。士之齐戒服玄端。疾者既齐明。服玄端矣。又檀弓云。始死。羔裘玄冠者易之。故知临死所著新衣则朝服也。)〇镛案。亵衣者。衷衣也。在上曰袍襺。在下曰裈裤。未闻玄端之服。可名亵衣也。且所谓羔裘玄冠易之而已者。谓吊宾之服。不遽凶素也。(疏以为主人易服。)故鲁大夫朝服而吊。孔子许其中礼。(见家语。)今以羔裘玄冠。为死人之所方服可乎。朝服者。十五升白布衣也。(上乙八。)吊宾之著羔裘者。易以朝服而已。于死人。何干。〇又按解衣脱衣。不可云彻。(凡去祭馔曰彻。去乐县曰彻。)盖此死人之侧。亵衣狼藉。今病既革。(实已死。)务要清肃。所以彻之也。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敬姜命彻之。(见檀弓。)陈之故曰彻之也。此云彻亵衣。亦不过敬姜之义。(敬姜云。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于斯。)而贾乃欲脱其原衣。著以新衣。何其惑也。况贾以病人。未及绝矣。(贾云临死著新衣。)一缕犹存。忍为是乎。(加者。加之也。非著也。)
 大记曰。废床。彻亵衣。加新衣。〇郑曰。人始生在地。去床。庶其生气。反所加者。新朝服。(孔云。朝服玄衣素裳也。)〇镛案。养疾之便。莫如床褥。(疾病字。皆以床旁。)曾子养疾。未尝废床。(乐正子春。坐于床下。)苟病未绝。何忍去之。此其人明已逝矣。
  {上甲六。}御者四人。皆坐持体。(记文。)
 御。侍也。体。四肢也。气已绝。手足将辟戾。故持之使正也。檀弓云。卜人师扶右。射人师扶左。(陈浩曰。君疾时。扶其体。)亦此礼也。(大戴礼云。曾子之病。曾元抑首。曾华抱足。此为护病。非既绝而扶体也。)
 大记曰。体一人。〇郑曰。体手足也。四人持之。为其不能自屈伸也。(士丧记注云。为不能自转侧。)〇镛案。疾病二字。郑本误解。故有转侧屈伸等迂语。
  {上甲七。}男女改服。(记文。)
 男女。死者之亲属也。今将发丧举哀。故褫其华采之服。改以淡素也。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7L 页
大记曰。男女改服。〇郑曰。为宾客来问病。亦朝服也。庶人深衣。〇镛案。郑义。大戾矣。此时何时。乃务容饰以待宾客耶。盖自疾病以下。亲已死。不可为矣。然孝子之心。犹不忍遽死之。为之持体。为之行祷。为之稍移其晷刻。然后发声而哭。行死事耳。若亲则已死矣。故华采袨美之服。先为之褫去。(即今俗易服之节。)今考经文。既复既袭。遂无改服之文。盖以此时早已改服。无容再改也。郑谓此时病。犹未绝。故犹有客来问疾也。不亦远矣哉。〇又按戴德丧服变除云。父母之丧既袭。服白布深衣十五升。(郑玄崔灵恩崔凯说同。)开元礼。既哭。男子易以白布衣。妇人青缣衣。(又云。内外皆素服。)温公书仪。既哭。既复。立丧主。建护丧之后。始乃易服。(家礼因之。)解经一误。而千古之为人子者。皆将䌽服以哭亲。非细故也。吾东之俗。未及发哀。先服白布之衣。盖由天理人情自然之文。自合于古圣人之经礼也。
 檀弓曰。始死。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〇孔颖达曰。养疾者。朝服羔裘玄冠。即朝服也。始死则易去朝服。著深衣。〇镛案。论语(羔裘玄冠。不以吊。)及家语(季桓子死。鲁大夫朝服而吊。)诸文。则檀弓所记。明亦吊宾之服。而孔氏坚以为主人之易服。未可晓也。然且羔裘非朝服。
  {上甲八。}属纩以俟绝气。(记文。)
 属。附也。以茧绵。附著于口鼻也。俟。候也。
 大记曰。属纩。以俟绝气。〇镛案。一缕犹存。则属纩。非所忍也。经记此节。皆在发丧之前。疾病之为殒绝审矣。
  {上甲九。}男子不绝于妇人之手。妇人不绝于男子之手。(记文。)
 御者。持体因以绝气。是死于其手也。
 大记曰。男子不死于妇人之手。妇人不死于男子之手。〇郑曰。君子重终。为其相亵。〇镛案。春秋。庄公薨于路寝。谷梁氏曰。男子不绝于妇人之手。以齐终也。(又僖公薨于小寝。杜预云。男子不绝于妇人之手。)左传卫灵公卒。公子郢曰。君没于吾手。哀三(一作二)年。 论语孔子有疾。子路使门人为臣。预备之。将以持体。〇家臣。特(一作持)体大夫之礼也。 孔子曰。吾与其死于臣之手。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此皆扶体之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8H 页
谓也。居于外寝。则男御扶体。居于内寝。则女御扶体。苟男女之相扶。则非所以齐洁而正终也。故君子慎之。
  {上甲十。}乃行祷于五祀。(记文。)
 望佑助使之不死也。五祀。五行之神。
 郑曰。五祀。博言之。士。二祀。曰门。曰行。(贾云。士二祀者。祭法文。)〇镛案。昭二十九年左传曰。魏献子问五祀。蔡墨对曰。五行之官。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又曰。少皞氏有四叔。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此其三祀也。颛顼氏有子曰。黎(一作犁)。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此其二祀也。正义云。晋语。史嚚曰。蓐牧(蓐收)天神也。句芒祝融本为五行之神作名也。配者。与之同食。 此是五祀之正旨。祭法所言者。后世之谬典也。曲礼曰。天子祭五祀岁遍。诸侯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王制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诚以五行之神。祭则全祭。阙则全阙。或三或二。必无是理。祭法之云。士二祀。岂可信乎。
  
{上乙一。}乃卒。(记文。)
 卒。终也。乃卒者。乃以病者为死也。若其死已在于内外。皆归之初矣。〇贾曰。曲礼与尔雅。皆云大夫曰卒。士不禄。今云卒者。美言之。
始死二(啼哭 丧主 迁尸 复)
  {上乙二。}死于适室。
 适室。正寝之室也。〇贾曰。庄公薨于路寝。公羊传云。路寝者。何。正寝也。(谷梁传。亦云正寝。)燕寝与侧室。非正。〇镛案。死必以正。春秋之义也。故僖公薨于小寝。文公薨于台下。襄公薨于楚宫。定公薨于高寝。谷梁皆云非正。夫人不薨于寝。则不殡于庙。(见左传僖八年哀姜事。)其谨严如此。
 大记曰。大夫世妇卒于适寝。内子未命。则死于下室。迁尸于寝。士之妻皆死于寝。〇郑曰。内子。卿之妻也。下室。其燕处也。(孔云。大夫妻曰命妇。而云世妇者。世妇是诸侯之次妇。尊与命妇敌也。)〇镛案。左传。赵衰谓妻为内子。(僖二十四年。)国语卿之内子。为大带。(见鲁语。)杂记。内子以鞠衣复。(郑云。内子卿妻也。)内子之为卿妻。审矣。然世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8L 页
未有不命之卿。则亦未有不命之内子。(妇人从夫爵。)或世卿之妃袭爵者。容有未命者欤。〇又按世妇者。大夫之适妻也。犹适子之为世子。伯父之为世父也。孔以为诸侯之次妇谬。(周礼。天官有世妇之职。此女官也。)
  {上乙三。}主人啼。兄弟哭。(记文。)
 主人。亲子也。兄弟。同室之亲也。(齐衰以下亲。)啼。婴儿失母声。声发气渴(一作碣)。若往而不反。
 郑曰。于是始去冠而笄纚。服深衣。檀弓曰。始死。羔裘玄冠者。易之。〇镛案。男女改服。经有正文。郑乃弃之。又于是自创改服之节。不已劳乎。去冠笄纚。三礼无文。然且羔裘玄冠。本以吊宾而言者。于主人何干。
 大记曰。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妇人哭(句)踊。〇孔曰。呜咽不能哭故啼也。此云踊者。诸人并踊也。〇镛案。踊一字自为句。陈浩。只以妇人有踊。非矣。
 曾申问于曾子曰。哭父母有常声乎。曰。中路婴儿。失其母焉。何常声之有。(见杂记。)
 
(一作间)传曰。斩衰之哭。若往而不反。齐衰之哭。若往而反。大功之哭。三曲而偯。小功缌麻。哀容可也。此哀之发于声音者也。(偯。哭馀声也。)
 问丧曰。亲始死。鸡斯徒跣。扱上衽。交手哭。〇郑曰。鸡斯。当为笄纚。声之误也。亲始死。去冠二日。乃去笄纚。括发也。(孔云。扱上衽。扱深衣前衽于带。以号踊履践为妨。)〇镛案。古礼小敛之前。都无去冠之文。(檀弓云。叔孙武叔。既小敛。投其冠括发。)盖以三日之内。俟生之念未已。徼幸之望未绝。故哀痛恻怛而隐忍未变。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于是乎。去饰表哀。括发带绖。此先圣之微文。丧礼之大义也。郑忽把鸡斯二字。指之为笄纚之误文。遂使制礼之旨。晻暧千古。可不惜哉。陈祥道曰。鸡斯者。哭声也。商王拘西伯于羡里(羑里)。太公得犬戎鸡斯之乘以献之。〇或曰。鸡斯鸣声。
  丧主诸文(附)
 礼记曰。(奔丧篇。)凡丧。父在父为主。(郑云。与宾客为礼。宜使尊者。)父没。兄弟同居。各主其丧。(郑云。各为其妻子之丧为主也。)亲同。长者主之。(郑云。父母没。如昆弟之丧。宗子主之。)不同。亲者主之。(郑云。从父昆弟之丧。)〇孔曰。子有妻。子丧则其父为主。(服问云。君所主。夫人妻、太子、适妇。不云主庶妇。若此所言。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9H 页
则亦主庶妇。与服问违。)〇镛案。孔疏。服问之说。非也。(彼是诸侯之礼。不当引者也。)〇又接(一作案)父既为男主。则母必为女主。故小记曰。妇人不为主而杖者。姑在为夫。
 服问曰。君所主。夫人妻、大子、适妇。〇郑曰。言妻。见大夫以下。亦为此三人。为丧主也。(孔云。大夫以下。亦为妻及适子、适妇为主。)〇陆(佃)曰。言妻非见大夫以下。曲礼曰。公侯有夫人有世妇。〇陈(浩)曰。夫人者。君之适妻。故云夫人妻。〇镛案。郑注。大谬也。爵弥尊则其所主弥少。君所主。惟其适体。若左右媵及诸公子。公子之妻。君不主之也。八十一御妻。(见昏义。)皆有妻名。故特言夫人妻。不足疑也。孔乃云。命士以上。不主庶妇之丧。(奔丧疏。)亦谬。
 小记曰。男主。必使同姓。妇主。必使异姓。〇郑曰。谓为无主后者为主也。妇人外成。(孔云。丧家同宗。其妇必与丧家异姓也。)〇徐(师曾)曰。男主。使同姓。虽婿不得与。女主。使异姓。虽姊妹及女。不得与。〇镛案。杂记云。姑姊妹之夫之丧。里尹主之。亦此义也。详见祔祭条。(下巳八。)
 大记曰。其无女主。则男主拜女宾于寝门内。其无男主。则女主拜男宾于阼阶下。子幼则以衰抱之。人为之主。(孔云。女有下堂。为此也。)丧有无后。无无主。〇镛案。今俗与古义相反。匹庶之家。无不立后。昆弟之丧。不为丧主。有或无子而死者。吊宾虽至。无人受吊。可乎。凡遇无后之丧。宜以亲者一人。立为丧主。受吊主祭。如孤子也。礼曰。丧无无主。
 小记曰。父不主庶子之丧。则孙以杖即位。可也。(孔云。父主适子丧而有杖。故适子子不得以杖即位。以辟祖故耳。非厌也。今此父不主庶子丧。故庶子子则得杖即位也。)〇镛案。小记曰。妇之丧。虞卒哭。其夫若子主之。祔则舅主之。(下辰八。)虞卒哭既然。则始死敛殡之时。明亦其夫若子主之也。然庶子庶妇。死而无子。或庶子先死而庶妇新死。亦无主丧之子。则虽敛殡虞卒。岂不舅主之乎。此云。父不主庶子之丧。则孙以杖即位。明庶子之丧。父恒主之。其或不主。则孙乃为主也。(经文则字宜深味之。)不主庶子。即天子诸侯之礼。而注疏以来。语多模糊。不可不明辨也。
 杂记曰。凡主兄弟之丧。虽疏亦虞之。〇小记曰。大功者。主人之丧。有三年者。则必为之再祭。朋友虞祔而已。〇杂记曰。主妾之丧。则自祔。(详见下辰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9L 页
九。)〇镛案。据此诸文。丧必有主。故大小功缌麻之亲。可以为主。无服之亲。可以为主。(义见杂记疏。)朋友可以为主。东西家里尹。可以为主。(下巳八。)此圣人之法也。今俗卤莽。凡无子之丧。皆无丧主。礼云乎哉。
 小记曰。大夫。不主士之丧。(郑云。士之丧。虽无主。不敢摄大夫以为主。)〇又曰。士不摄大夫。士摄大夫。惟宗子。(郑云。士之丧虽无主。不敢摄大夫以为主。宗子尊可以摄之。〇孔疏同。)〇陆(佃)曰。若应大夫主丧。虽无大夫。士不得摄。(吴澄云。陆说于文为顺。士位卑。不可摄大夫。)〇徐(乾学)曰。陆氏吴氏之说。得之。〇镛案。大夫尊乎君。尊乎天子诸侯之丧。上公上卿。有时乎摄主。故曾子问曰。君薨而世子生。如之何。孔子曰。卿大夫士从主北面。(郑云。摄主上卿。代君听国政。)臣犹摄主于其君。士不得摄主于大夫乎。郑氏此注。老鍊有据。陆吴徐三家之说。皆妄也。(陈浩则从郑。)
 杂记曰。士之子为大夫。则其父母弗能主也。使其子主之无子。则为之置后。(郑云。大夫之子。得用大夫之礼。而士不得也。置犹立也。)〇孔曰。父贵可以及子。故大夫之子。得用大夫之礼。子贵不可以及父。故父不得用大夫之礼。(陈浩云。此最无义理。充其说则是子爵高。父母遂不能子之。舜可臣瞽叟。皆齐东野人语也。)〇镛案。古者。大夫之礼特尊特严。凡主其丧者。自告讣受吊。迎宾迎君。以至牲牢之品。含襚之等。皆与士礼特别。若使其父之为士者。主之。有许多不便处。注疏之说。未可非也。
  {上乙四。}设床笫当牖。(古文笫为茨。)衽。(句)下莞上簟设枕。(记文。)
 笫。箦也。牖。南牖也。(壁。窗也。非人所由出入。)衽。卧席也。莞簟是已。(内则曰将衽长者奉席。)废床而还设者。气已绝也。〇案此时未及皋复。贾云。复而云复而不苏。乃设床非矣。
  {上乙五。}迁尸。(记文。)
 徙于牖下之床也。此时尸南首。〇郑曰。于是幠用敛衾。〇镛案。尸南首者。礼家之大讼也。礼运曰。死者北首。檀弓曰。葬于北方北首。春秋传宋司城筏(一作茷)(哀二十六年。)梦启北首而寝于卢门之外。占以为死象。尸之北首。若是明甚。而据士丧礼而言之。则南首之證。(如商祝北面彻枕。)又不可诬。是何故也。盖小敛以前。俟生之念未已。徼幸之望未绝。故所行仪节。皆不纯凶。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10H 页
是以奠用吉器。子不去冠。亲宾来吊者。裼裘以著美。此所以尸亦南首。以避北首之凶。及至小敛之后。奠用素器。子乃括发。亲宾来吊者。袭裘以去饰。故奉尸侇堂之时。尸亦移之为北首也。何以知其其然也。小敛之奠。子游曰。于东方。曾子曰。于西方。(檀弓文。)苟使尸之南首自若于小敛之后。则小敛奠之东方西方。何为起争于忽地乎。此时之尸北首。抑又明甚。必南首北首。而不为之东首者。何也。亲之既死。男女夹床。以正东西之位。尸若东首。则事事不便。无以行礼。上下䌷绎其义。方瞭然也。
  {上乙六。}幠用敛衾。(幠。音呼。)
 幠。覆也。敛衾。复衾之将用于大敛者也。(小敛之衾当陈故不用。)
 大记曰。始死。迁尸于床。幠用敛衾。去死衣。〇郑曰。死衣。病时所加新布及复衣也。去之。以俟沐浴。(孔云。复魄后迁之在床。)〇徐乾学曰。大记云。复而将(一作后)行死事。则幠用敛衾。亦在复后。盖用敛衾。即死事矣。(郑注。去死衣亦在复后。)是篇条贯次第不紊。唯此先后微有可疑。勉斋黄氏。以设床迁尸。序复之后。〇镛案。复衣。非死衣也。先迁后覆。经文赫然。而주-D007并以迁尸。谓在皋复之后。虽于今俗之见。若相允合。奈经文何。死衣者。亵衣之著在身者也。荀子曰。脱亵衣袭三称。今将设饰。故去此亵衣也。前所云。彻亵衣者。衣之在病侧者。与身著者。不同。
  {上乙七。}复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何之。扱领于带。(何。去声。)
 复。反也。招其魂。使反于魄也。爵弁服。纯衣纁裳也。(黑衣而赤裳。)簪。针以连之也。(针针簪相近。)左手荷之者。欲空右手。为登梯。备颠坠也。(敖氏云。)扱。读作插。(见字书。)领。爵弁服之领也。带复者之衣带也。
 贾曰。出入之气。谓之魂。耳目聪明。谓之魄。〇镛案。灵知慧识。谓之魂。身体生活之气。谓之魄。生则聚合。死则分离。故复以祷之。复者。祷祠之礼也。周礼大丧。夏采复于太祖。复于四郊。祭仆复于小庙。隶仆复于小寝、大寝。(此王礼。)檀弓云。君复于小寝、大寝、小祖、大祖、库门、四郊。(此侯礼。)士卑唯乘屋。三号而已。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10L 页
大记曰。君以卷(衮)。夫人以屈狄。大夫以玄赪。(玄衣而赤裳。)世妇以袒衣。(袒周礼作展。)士以爵弁。士妻以税衣。〇杂记曰。下大夫以袒衣。(下大夫之妻。)〇郑曰。复用死者之祭服。以其求于神也。〇镛案。服虽美。非祭服则不用。(大记云。妇人复不以祖。)
  {上乙八。}复者。朝服。(记文。)
 复者之所自服也。朝服者。十五升布。(见杂记。)玄衣而素裳也。(玉藻注。又云玄冠。)
 大记曰。复者。朝服。(君丧之复者。)〇贾曰。未变凶服。所以求生也。(上下尊卑。复者。皆朝服。)〇镛案。朝服之用广矣。少年主人。朝服筮日。朝服以祭。(特牲。亦朝服以祭。)玉藻朝服视朝。(诸侯视内朝。)朝服以食。冠礼。主人朝服筮日。葬礼。占者。朝服筮宅。(见杂记。)大祥。朝服以临祭。(见小记。)以其上玄而下素。故可以通用于吉凶与。
  {上乙九。}升自前东荣中屋。北面招以衣。
 荣。屋翼也。中屋。当屋东西之中央也。衣。爵弁服也。
 大记曰。升自东荣中屋。履危。〇孔曰。天子诸侯四注为屋。大夫以下。但南北二注而为直头。头即屋翼也。(贺阳云。体下于屋似翼。)危者。栋上高危之处也。〇镛案。东荣者。前檐之东也。魏世家云。魏王使吏围范座。座上屋骑危。檀弓曰。复。尽爱之道也。有祷祠之心焉。望反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北面。求诸幽之义也。
  {上乙十。}左执领。右执要。招而左。(记文。)
 要。衣裳簪连处也。以左手执领。招之向左也。
 贾曰。招魂。所以求生。左阳主生。〇镛案。复者。北面。其左西也。西方肃杀。何谓主生。其义非也。
  {上丙一。}曰。皋某复三。降衣于前。(皋。音号。去声。三。去声。)
 皋。长声也。某。死者名也。三者。礼之成也。
 大记曰。北面三号。卷衣投于前。〇礼运曰。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复。〇孔曰。卷敛也。
 大记曰。凡复男子称名。妇人称字。〇小记曰。复与书铭。自天子达于士。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11H 页
男子称名。妇人书姓与伯仲。〇郑曰。妇人不以名行。〇镛案。复者。祈祷之意。故其礼本从卑薄。虽以天子之尊。不敢不称名也。唯曲礼云。天子曰天子复。诸侯曰某甫复。此盖后世之礼。失古圣之意。(孔云。自殷以上。贵贱同呼名。周则称天子某甫。)温公书仪。令称官封弥与古远矣。
  {上丙二。}受用篚。升自阼阶。以衣尸。(衣。去声。)
 在庭者。受之也。阼阶者。死者平日之所由也。若得魂反。故升自阼阶。衣覆也。
 大记曰。司服受之。(公丧礼。)〇又曰。复衣。不以衣尸。不以敛。〇郑曰。不衣尸。不以袭也。
  {上丙三。}复者。降自后西荣。
 郑曰。不由前降。不以虚反也。降因彻西北。厞若云此室凶。不可居也。(贾云丧大记。将沐。甸人取所彻庙之西北厞薪用爨之。故知复者降时。彻之。)〇镛案。未敛未殡。而谓寝为庙可乎。郑说非矣。(详见下。)
 
大记曰。降自西北荣。
始死三(楔缀 奠 惟堂 命赴 哭位)
  {上丙四。}楔齿。用角柶。(楔音。卨。)
 楔。枨也。(门旁横木。令门勿闭者。)角柶。状如匕。以角为之者。欲滑也。(士冠注。)口闭齿急。则不可饭含。故楔之也。
 毛奇龄曰。春秋时。无楔齿。〇镛案。左传。(哀十九年。)晋荀偃卒。口不可含。以志在伐齐也。栾怀子祝之曰。所不嗣事于齐者。有如河。遂受含。(口始开。)毛所谓。古不楔齿者。此也。然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角柶。将谓周礼。亦伪书乎。
 大记曰。唯哭先复。复而后行死事。〇郑曰。气绝则哭。哭而复。复而不苏。可以为死事。〇镛案。大记序次。先复后哭。盖以啼哭。为死事也。此云。唯哭先复者。谓将哭则先复也。郑注欲使经记相合。故牵大记以就经。读者详之。(今东俗。皆先复而后哭。)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11L 页
{上丙五。}楔貌如轭。(今文轭作厄。)上两末。(记文。)
 轭辕耑厌牛领者。(贾云如马轭。)上两末者。柶之两端向上也。以其屈处入口。欲无碍于唇颊也。
 贾曰。角柶形与极(一作扱)醴。角柶制别故。屈之如轭。〇镛案。楔齿之用角柶。缀足之用燕几。皆以丧事仓卒而凶器不素具。故取用于吉器燕器之中。而著之为礼也。贾乃云。制与扱醴者不同。则人家预具此楔齿之凶器也而可乎。不达制礼之妙。此亦其一也。
  {上丙六。}缀足。用燕几。(今文缀为封。〇缀音哲。)
 缀。联也。拘也。燕几。燕居所凭。即曲几也。其形如半环。缀之以防辟戾。令两足相联。不得离析也。
 贾曰。几之两头。皆有两足。今竖用之一头。以夹两足。〇镛案。燕几者。曲几也。其形为而承以三股也。(两耑及圆曲处。各一足。)与机案之方正者。印(一作即)切肉庋书之具。 形制判异。(彼皆具四足。)经文之必云燕几。以是也。郑玄以来。皆欲以机案之几。施之缀足。故谓以几脚夹尸足也。燕几之形。恰似灶口。(灶口之形。亦为。)横覆之。令尸两足纳几之虚处。(古以凭几。为隐几。盖以身当几之虚处。若隐藏然。)以防辟戾。今谓之两头两足可乎。刘绩曰。古几犹今道家之几。形如半环。以曲者两端著地。故缀足也。
 大记曰。楔齿。用角柶。缀足。用燕几。
 檀弓曰。毁灶以缀足。殷道也。〇镛案。灶门之甓。亦如半环。故其用与燕几。同也。
  {上丙七。}缀足。用燕几。挍在南。(古文挍为枝。)御者。坐持之。(记文。)
 挍。几胫也。犹持其体者。不忍委之于几也。
 郑曰。尸南首。几胫在南以拘足。贾云。足乡(一作向)北。故几脚乡(一作向)南以夹足。 〇镛案。柳子厚有斩曲几文。曲几。即燕几也。郑玄。不知几形。故其说如是。苟使几形如半环。则以其环处。令当尸踝。以其环头之两胫。夹尸胫而至于膝。其缀足牢固矣。若然。尸胫向北。几胫向南。故曰挍在南。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12H 页
{上丙八。}奠脯醢醴酒。升自阼阶。奠于尸东。
 奠。措也。举肉曰祭。(祭字。从以手举肉。)措地曰奠。(敖云。奠之而已。无他礼仪。故曰奠。)未葬。以体魄为重。故奠地以荐之。既虞。神魂而已。故以祭易奠也。脯。笾实也。醢。豆实也。一笾一豆者。丧不备文也。
 敖曰。此时尸南首。东其右也。奠于其右。若便其饮食然。〇镛案。小敛之奠。子游曰。于东方。曾子曰。于西方。(见檀弓。)东方者。象生也。西方者。神之也。(记者。以西方之奠。谓之鲁礼之末失。)始死之奠。未变生时。故奠于东方。无别意也。敖说未允。
 曾子曰。始死之奠。其馀阁也与。(见檀弓。)〇孔曰。以生时庋阁上所馀脯醢。为奠。
  {上丙九。}即床而奠。当腢用吉器。若醴若酒。无巾柶。(记文。〇腢音。愚。)
 腢。肩头也。用吉器。未忍变也。(小敛奠。变用毼豆。)若醴若酒。科用其一也。(或酒或醴用其一。)巾。幂也。柶。所以酌醴也。丧奠不剥。(檀弓文。)而此无巾幂者。以无牲肉也。〇案士冠礼云。加柶面叶。(注云。叶柶之大端。)加柶面枋。(注云。枋柄也。)又云。啐醴捷柶。(注云。扱柶于醴中。)盖其形有柄有叶。又中屈如匕也。诗云。有救(一作救)棘匕。救(一作救)曲貌。 今有醴无柶者。不备文也。
  {上丙十。}帷堂。
 室之外曰堂。
 曾子曰。尸未设饰故帷堂。小敛而彻帷。(尸未袭故欲幽闇。)仲梁子曰。夫妇方乱。故帷堂。小敛而彻帷。(以哭位未定。〇见檀弓。)〇陈曰。曾子为长。〇镛案。檀弓云。小敛彻帷。然丧大记。小敛彻帷之下。又有宾出彻帷之文。可见尸虽已敛。而宾至则又帷也。故士礼。始死帷堂。卒敛彻帷。(卒小敛。)将大敛。又帷堂。卒敛彻帷。(并见上。)盖小敛之前。帷而不彻。小敛以后。时褰时下。唯其宜也。(又虽未敛。君使人吊。则彻帷。君使人襚则撤帷见下文。)
 檀弓曰。复楔齿缀足。饭设饰帷堂并作。〇郑曰。设饰谓加新衣。〇镛案。设饰者。袭也。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12L 页
{上丁一。}乃赴于君。主人西阶东。(句)南面命赴者拜送。
 赴。讣通。告丧也。主人亲送之者。敬君也。于西阶者。不忍践阼也。
 贾曰。赴于君则有吊及襚。〇镛案。不唯吊襚是冀也。周礼春官职丧。掌大夫士之丧。凡公有司之所共者。职丧。皆令之趣事。如商祝夏祝之等。已自设饰之时。奔走相事。于是甸人为坄(一作坄)。管人汲水。隶人涅厕。冢人物土。筮人占宅。遂人纳车。百工来助。罔敢或后。此皆古昔圣王。以礼使臣。终始不替之深恩厚泽也。后世鞠躬尽瘁。服劳王事。死之日。一介之使。不及其门。而帷盖之报。曾不逮乎犬马。如之何其劝忠而励善也。
 檀弓曰。父兄命赴者。〇郑曰。大夫以上也。(孔云。大夫尊许其病深。故父兄命之。)〇孔曰。虽代命之。犹书孝子名。〇镛案。大夫尊矣。大夫之父兄。不尤尊乎。劳而代之。父兄之谓。何尊则病深。卑者不病乎。郑说未允。盖以讣于君。则主人亲命之。讣于亲戚僚友。则父兄分命之。此所以经记不同也。〇又按讣书。非母与妻子。则不书主人之名。(见下节。)孔所云。书孝子名者。又何礼也。
  
{上丁二。}赴曰。君之臣某死。(今文赴作讣。)赴母妻长子。则曰君之臣某之某死。(记文。)
 某。死者名。又某。主丧者之名。又某。母妻或长子之称也。(贾云。妇人。不以名行。直云。母与妻。)
 杂记曰。大夫讣于同国适者曰。某不禄。(注适读为敌。爵同者也。)讣于士。亦曰。某不禄。赴于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寡大夫某死。讣于适者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禄。使某实。讣于士。亦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禄。使某实。士。讣于同国大夫曰。某死。讣于士亦曰某死。(讣于他国亦曰死。)〇郑曰。实当为至。〇刘敞曰。使某实者。以异国传闻疑。言使人实之也。〇镛案。赴者。走告也。(郑氏云。)又赴愬也。以己有急号诉而望救也。故曰君之臣。曰君之外臣。曰吾子之外私。其必引彼而称之者。号诉之意也。故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为庶人死。必赴。(据公族言。〇文王世子文。)伯高死于卫。赴于孔子。(见檀弓。)亲戚僚友之必相赴如此。白虎通曰。臣死。赴于君。欲闻之。加赗赙之礼也。(古者。战败亦赴。故檀弓云。赴车不载櫜韔。)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13H 页
{上丁三。}有宾则拜之。
 命赴西阶之时。适有宾至则拜之。
 贾曰。主人在西阶东。(句)南面拜之。〇镛案。既至西阶。理或值宾。既已值宾。礼无不拜。如其不然。男女之哭位未定矣。遑可以拜宾哉。经文疏略。欲其无文。注疏。乃切切然辨其位次。非矣。
  {上丁四。}入坐于床东。众主人在其后西面。妇人侠床东面。
 入既命赴而入也。床。尸床也。众主人。大功以上亲也。妇人亦大功以上也。主妇在前。
 贾曰。众主人不言坐则立可知。妇人虽不言坐。按丧大记。妇人皆坐。无立法。(此经有不命。士丧大记。无不命。士文不同。释亦不合也。)大记云。尊卑皆坐。据不命之士。〇镛案坐立之法。主人主妇皆坐。(亲丧。哀毁甚。故坐哭。至三日。杖而后起。)其馀尊者坐。卑者立。(父兄虽非命夫。恐当坐。)此大夫士之通礼也。大记之文。本当活看。(士之丧皆坐。坐者兼是坐次之坐。)何必주-D008解。且大记明云。有命妇则坐。无则皆立。(见下文。)贾乃云妇人无立者。又何故也。前既云大记无不命之士。末乃云尊卑皆坐。据不命之士。首尾不横决乎。
 大记曰。大夫之丧。主人坐于东方。主妇坐于西方。(节)士之丧。主人父兄子姓。皆坐于东方。主妇姑姊妹子姓。皆坐于西方。〇镛案。司徒敬子之丧。孔子为相。男子西乡。妇人东乡。(见檀弓。)大记所论。只是此意。
  {上丁五。}亲者。在室。
 亲者。谓大功以上诸父兄弟姑姊妹子姓。
 礼记曰。丧纪以服之轻重为序。不夺人亲也。(又曰。以服之精粗为序。〇文王世子文。)
  {上丁六。}室中唯主人主妇坐。兄弟有命夫命妇亦坐。(记文。)
 主人主妇。位虽卑而亦坐。命夫命妇。属虽疏而亦坐。其馀皆立也。〇按主妇者。亡人之妻也。(若妻先亡。主人之妻为主妇。)
 贾曰。命夫命妇来。则兄弟为士者立。若无命夫命妇。则同宗皆坐。〇镛案大记。皆坐之文。当活看。盖此坐立之节。唯视亡者与哭者。疏戚尊卑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13L 页
之等耳。贾乃以命夫之来不来。为之低仰。非矣。
 大记曰。大夫之丧。(节)其有命夫命妇则坐。无则皆立。(节)凡哭尸于室者。主人二手。承衾而哭。(注哀慕。若欲攀援。)
  {上丁七。}众妇人户外北面。众兄弟堂下北面。
 小功以下也。在室者。东面西面。在堂在庭者。北面。皆所以乡尸也。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丧仪匡(二)
  
始死四 君吊 君穟(一作襚) 设铭
  {上丁八。}君使人吊。彻帷。主人迎于寝门外。见宾不哭。先入门右北面。
 彻帷。褰之也。(郑云。㧁之事毕则下之。)寝门。内门也。不哭。以非尸侧也。先入以导宾也。右。东也。(曲礼。主人入门。而右就东阶。)
 大记曰。大夫之丧。未小敛。为君命出。士之丧。于大夫。不当敛则出。(始死悲哀非所尊不出。)凡主人之出也。徒跣扱衽拊心。降自西阶。(不忍当主位。)大夫于君命。迎于寝门外。(节)士于大夫亲吊。则与之哭。不逆于门外。(西阶下拜之。)男子出寝门外。见人不哭。(非其处而哭犹野哭也。)〇孔曰。但云敛。不云袭者。未袭之前。唯为君命出。其馀则不出。〇镛案。未小敛者。通指小敛之前也。然士为大夫出。不过出户外而至阶下。故曰不逆于门外也。
  {上丁九。}尸在室。有君命。众主人不出。(记文。)
 小敛侇堂之前。尸在室也。拜君命则嫌为后也。故第二子以下不出。(郑云不二主。)尸既殡。众主人亦出者。已立后。无所嫌也。(既小敛。则主人即阼阶之位。)
 檀弓曰。大夫之丧。庶子不受吊。〇曾子问曰。丧有二孤。礼与。孔子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节)今之二孤。自季康子之过也。
  {上丁十。}吊者入。升自西阶东面。主人进中庭。吊者致命。主人哭拜稽颡成踊。宾出。主人拜送于外주-D002门外。
 吊者。君使也。东面者。尸在北。主人在南。故两向之也。致命者。唁辞也。(郑云致命曰。君闻子之丧。使某。如何不淑。)不再拜者。丧礼略也。稽者。考也。以颡亲地。相与叩击也。(考叩通。)成踊。三者三也。九踊。为一声(一作成)。 〇敖曰。拜送。一拜送之也。(迎不拜。)凡宾丧。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14H 页
宾不再拜。
 大记曰。使者升堂致命。主人拜于下。〇贾曰。大夫之丧。其子得升堂受命。乃降拜。(引大记诸文。)大戴礼云。大夫于君命。升听命。降拜。
 孔子曰。拜而后稽颡。颓乎其顺也。稽颡而后拜。颀乎其至也。三年之丧。吾从其至者。〇郑曰。殷之丧。拜先拜宾。周之丧。拜先触地。〇敖曰。拜稽颡者。一拜而遂稽颡也。不再拜稽首者。丧礼宜变。〇镛案。三年之丧。宜先稽颡而后拜。然士丧礼及大记杂记诸文。并云拜稽颡。未见有先稽颡者。盖孔子之时。已皆先拜。而记礼者。因之为文也。〇又按礼经礼记。皆先拜。郑云。周人先触地。其疏舛如此。
 问丧曰。男子哭泣悲哀。稽颡触地无容。哀之至也。〇郑曰。稽颡头触地。(士丧礼之注。)〇镛案。稽首稽颡之义。古人都无明解。郑注每云。触地而已。周礼大祝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郑注恐亦差谬。(郑云。稽首拜。头至地也。顿首拜。头叩地也。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余谓稽者。考也。(考叩通。)两手布地。下首至手。与相叩击曰稽首也。顿者。颠也。若崩厥角。顿地即起曰顿首也。(无叩击之节。)空者。虚空也。下首不至地。自虚空而还举也。稽颡者。郤其两手。以颡亲地。(刘世节之言。)与相叩击也。乃贾疏忽有稽留之说。(贾云。稽留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朱子亦从之。恐非本旨。(吴澄又云。稽颡者。是稽首以其凶礼。故易首为颡。亦非矣。)〇荀子曰。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至地曰稽颡。(王廷相曰。两手拱至地如衡然。下衡者。首下手而稽留也。稽颡则首至地矣。顿首者。首顿于手而即起。如叩物然。)王廷相以顿为叩。三仓无此训也。〇檀弓曰。辟踊。哀之至也。有算为之节文也。(辟。擗通。拊心曰辟。)
 有子与子游。立见孺子慕者。有子谓子游曰。予壹不知夫丧之踊也。予欲去之久矣。情在于斯。其是也夫。
 杂记曰。公七踊。大夫五踊。妇人居间。士三踊。妇人皆居间。〇镛案。七踊五踊之义。注说芜甚。别有论著。
  {上戊一。}君使人襚。彻帷。主人如初。襚者左执领。右执要。入升致命。主人拜如初。襚者入衣尸出。主人拜送如初。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14L 页
衣被赠死曰襚。(郑云。襚之言遗也。)如初。谓出迎也。(迎于寝门外。不哭先入。)又如初。谓成踊也。(拜稽颡成踊。)致命曰。君使某襚。(郑氏云。)衣尸者。覆于复衣之上也。(敖氏云。)〇贾曰。君襚虽在袭前。袭与小敛。俱不得用。至大敛。乃用之。(下文大敛之节云。君襚不倒是也。)
  {上戊二。}襚者。委衣于床不坐。其襚于室户西。(句)北面致命。(记文。)
 不坐。以床高也。(曲礼云。授立不坐。)于室者。未小敛。尸在室也。小敛则夷(一作侇)堂。 户西者。才入户也。
  {上戊三。}唯君命出。升降自西阶。遂拜宾。有大夫则特拜之。即位。如西阶下。东面。不踊。大夫虽不辞。入也。
 出。谓出于寝门之外也。自西阶者。不忍由主人之阶也。遂拜宾者。因君命出。而或值来宾。则遂拜之也。若大夫来吊。则虽不因事而出。特为此大夫出。即西阶之下以拜之也。不踊者。心急于入。不遑成礼也。尸犹未敛。而主人出迎。(为大夫而出。)大夫宜辞之使还入。(不欲与成礼。)虽或不辞。既拜则还入也。
 郑曰。唯君命出。明大夫以下时来吊襚不出也。大夫则特拜。别于士旅拜也。不辞而入。明本不为宾出不成礼也。(贾云。若无君命。则不出户也。小敛后宾致辞云。如何不淑。乃复位踊。今以初死。大夫虽不辞。主人升入室也。)〇贾曰。至小敛后。始就东阶下。敖云。外(一作升)降自西阶。自此至葬。其礼然也。 〇敖曰。主人既即位。大夫宜辞之。(谓不必以己故而留于外也。)〇镛案。少仪云。不犆吊。(待主人哭之时而往。不非时特吊。)主人之有特拜。犹宾之有特吊。与丧大记汎拜特拜之特。不同。郑乃云别之于旅拜谬矣。据大记。士于大夫。不当敛则出。又曰。不逆于门外。(上丁八。)正与此文相合。〇又按升降之自西阶。居丧之通礼也。(曲礼坊记文见下。)三年之内。此礼森然。而贾乃云。小敛之后。即就东阶。非也。敖云。自此至葬。其亦半(一作反)上而落下矣。
 
주-D007礼曰。居丧之礼。升降不由阼阶。〇坊记曰。升自客阶。受吊于宾位。教民追孝也。
  {上戊四。}亲者襚。不将命以即陈。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15H 页
亲者。大功以上也。不使人传辞。自以衣陈于室中也。
 少仪曰。亲者。兄弟不以襚进。〇孔曰。进谓将命也。若非亲者。则摈者传辞。(见下小敛章。)
  {上戊五。}庶兄弟襚。使人以将命于室。主人拜于位。委衣于尸东床上。
 庶兄弟。小功以下也。将命曰某使某襚。位。室中位也。
  {上戊六。}明(一作朋)友襚。亲以进。主人拜。委衣如初。退哭不踊。
 
(一作朋)友志同道合。如昆如弟。故亲以进也。退。宾退也。不踊。别于君襚也。
  {上戊七。}彻衣者。执衣如襚以适房。
 凡襚者出。御者彻其衣。藏之以待敛也。如襚者。左执领。右执要也。房夹室也。〇案杂记诸篇。亦有致襚之文。虽非士大夫之礼。读礼者。宜参考之。
  {上戊八。}为铭。各以其物(今文铭为旆。)亡则以缁(句。)长半幅赪。末长终幅广三寸。书铭于末曰。某氏某之柩。竹杠长三尺。置于宇(句)西阶上。(亡音无。赪音赪。杠音矼。)
 
义详丧具订。〇字(一作宇)檐下也。重未及凿。故权置于此。
袭含一(堀坎 陈袭事)
  {上戊九。}甸人掘坎于阶间少西。为坄于西墙下东乡。(今文乡为面。〇坄音役。)甸人。天官甸师之人也。(其率属。)掘坎。将以埋巾柶鬊瓜(一作爪)也。(沐浴馀潘。亦弃于此坎。)阶。西阶也。坄。土灶也。将以煮潘水也。
 郑曰。甸人。有司主田野者。(贾云。士亦有掌田野之人。)〇镛案。周礼职丧之官。掌大夫士之丧。凡公有司之趣事者。莫不董正。此云。甸人亦公有司也。士之家。安有甸人。郑说恐非。(甸师本掌薪蒸之役故为坄也。甸人者。甸师之属胥徒之人。)
 大记曰。甸人。为坄于西墙下。
 檀弓曰。掘中霤而浴。殷道也。〇郑曰。掘室中之地。作坎。〇镛案。月令其祀中霤。注曰。古者复穴。是以名室为霤。(孔云。复穴窟居也。其形如陶灶。)故坊记曰。浴于中霤。饭于牖下。(每自内出外。)中霤之为室中审矣。古者。窟居开其上。以取明。雨则霤之。此其所以得名也。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15L 页
{上戊十。}掘坎南顺。(今文掘为坅。)广尺轮二尺深三尺。南其坏(一作壤)(句)(今文坄为役。)用块。(记文。)
 南顺者。南北长而东西狭也。(士冠礼。篚南顺。郑注云。南顺。北为上也。)轮。从也。(横曰广。而从曰轮。)南其壤者。所掘之土。堆于南也。(敖云。南其壤。明其掘之自北自南也。)块。堛也。(尔雅云。堛。土块也。)
  {上己一。}新盆、槃、瓶、废敦、重鬲。皆濯造于西阶下。(敦音对。鬲音历。)
 瓦器五种。皆用新者。重死事也。盆以待浴。(盛浴水。)槃以待沐。(盛潘水。)瓶以汲水也。敦饭器。(竹曰簋。而瓦曰敦。)废敦其无足者。(士虞礼。以爵之无足者。为废爵。)所以盛米也。(饭含之所用。)鬲䥶同鼎属。所以煮粥也。又将以悬于重。故名之曰重鬲也。濯。涤也。造。至也。〇郑曰。槃。承渜濯。(非也。详见上壬二。)
 大记曰。陶人出重鬲。〇孔曰。重鬲者。悬重之罂也。是瓦瓶受三升。〇镛案鬲。或作镉。或作𩱔。或作鬲。或作鬲。或作𨬑。或作䥶。皆训为鎗。鎗者。三足铛也。其为鼎属明甚。而孔乃训之为瓶。遂使聂氏图。本葫芦之瓶。累累县挂。不亦谬乎。
  {上己二。}陈袭事于房中。西领南上不綪。(古文綪为精。)
 
袭事谓衣服也。房在室旁。(即夹室。)陈于房者。室中将有事也。西领者。衣裔在东也。南上者。上服在南也。綪屈也。不綪者。袭衣三称。不患地窄。故不必綪屈也。
 郑曰。綪读为䋫。江沔之间。谓萦。收绳索为䋫。〇敖曰。不綪者。次列之首。与前列之末。不相属也。〇镛案。玉藻云。齐则綪结佩。(注结又屈之。)孔疏云。綪屈也。结其绶而又屈上之。楚世家曰。王綪缴兰台。(谓收缴绳而萦之。)字书衣绉曰。𧚫(一作綪)总之为萦屈之意也。小敛大敛。衣服多陈。故许其綪屈。与袭事不同。敖说是也。(或曰。尸南首。故南上。然二敛。皆西上。将云尸西首乎其义非矣。)
  {上己三。}明衣裳用布。
  {上己四。}明衣裳用幕布。袂属幅。长下膝。有前后裳不辟。(句)长及觳。(句)縓綼緆。(句)缁纯。记文。〇綼音卑。緆音易。一云他计及(一作反)。纯音准。
  {上己五。}髺笄。用桑长四寸。纋中。(髺。音脍。纋音忧。)
 已上三节。并详丧具订。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16H 页
{上己六。}布巾。环幅(古文环为还。)不凿。
 环幅。广袤等也。古布之幅二尺二寸。除边幅二寸。其巾方二尺矣。饭含之时。将以此巾覆面。(备落米。)时人或当口凿孔。以纳米贝。其制不敬。故戒之。令勿凿也。
 郑曰。士之子。亲含。反其巾而已。大夫以上。宾为之含。当口凿之。〇镛案。凿巾而饭。形状乖恶。其为非礼。大夫士均也。盖自公羊之后。凿巾成俗。(杂记文见下。)故孔子于此。特书不凿二字。以禁之。郑乃云大夫凿。士不凿则于经无据矣。
 杂记曰。凿巾以饭。公羊贾为之也。〇孔曰。士子自含。故露面而含。公羊贾。是士而凿巾。则是自憎秽其亲。故为失礼也。(大夫以上。使宾含。恐尸为宾所憎秽。故设巾覆面而当口穿之也。)〇镛案。大夫以上之使宾代含。原是郑注。三礼无此文也。杂记致含之礼。使者执璧将命。此在既殡之后。(记云。含者委于殡。)非正含也。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含。(见檀弓。)左傅(一作传)王使荣叔来含。(文五年。)皆系致含之礼。不可为据。唯曹桓公卒于会。(时伐秦。)诸侯请含。(见檀弓。)此系军旅遭丧。又是失礼之甚者。郑谓大夫以上不亲者。果何凭也。据周礼天官太宰之臣。大丧赞含玉。郑注曰。助王为之。堂堂天子之尊。犹且亲含。而谓大夫不亲乎。郑君。亲注周礼。乃为此说。
  {上己七。}掩练帛。广终幅长五尺。析其末。
  {上己八。}瑱用白纩。
  {上己九。}幎目。用缁方尺二寸。赪里著组系。(著入声。)
  {上己十。}握手。用玄纁。里长尺二寸。广五寸。牢中(牢读为楼。今文楼为纋。)旁寸(今文旁为方。)著组系。
  {上庚一。}决用正。(句)王棘(古文王为三。)若檡棘(今文檡为泽。)组系。(句)纩极二。
  {上庚二。}冒缁质长。与手齐。赪杀掩足。(杀音洒。)
 已上六节义详丧具订。
  {上庚三。}爵弁服纯衣。(纯音缁。)
 此生时爵弁所衣之服也。纯读作䊷。䊷衣者。黑缯之衣也。据士冠礼。纯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16L 页
衣者。纁裳。〇案士冠疏云。纯。实缁字。古缁䊷二字。并黑色。据布则为缁。据帛则为䊷。(䊷音才。)䊷衣者。丝衣也。檀弓曰。天子之哭诸侯也。爵弁䊷衣。
 郑曰。古者以冠名服。死者不冠。〇镛案。家语。孔子之袭。用章甫之冠。(孔子殷人。故必用殷冠。)子路之死。结缨焉曰君子死。冠不免。死者顾何尝不冠哉。杂记曰。公袭爵弁二。玄冕一。子羔之袭。爵弁一。皮弁一。玄冕一。不应一时用此多冠。此所谓以冠名服。不足为据。唯左传鲁公冶之言曰。我死必无以冕服敛。(襄二十九年)苟去其冕。何谓冕服。此似为古人用冠之验。然荀子则信文也。荀子之言曰。髺而不冠笄矣。此谓男子不冠。妇人不笄也。(毛奇龄解荀子曰。有髺笄而无冠笄。此曲从己意者也。)荀子之说。既如彼而此经之文。上下䌷绎。卒无用冠之验。意者。古人别有微旨。而今不可考。贾公彦以家语。为王肃所增加。噫。其然矣。
  {上庚四。}皮弁服。
 此皮弁。所衣之服也。其服白布衣素裳。〇案士冠礼皮弁服之疏曰。此与君视朔之服也。以白鹿皮为冠。以素为裳。辟其要中。(释素积)用布亦十五升。
  {上庚五。}褖衣。(古文褖为缘。〇褖音彖。)
 黑衣裳赤缘之谓褖。褖之言缘也。(郑氏云。)〇贾曰。知此褖衣。是黑衣裳者。以士冠礼陈三服。玄端皮弁爵弁。此士袭。亦陈三服。故知此褖衣。即玄端也。玄端有三等裳。(士冠礼。玄裳黄裳杂裳。)丧礼质略。用玄裳而已。但此玄端。连衣裳。与妇人褖衣同。故变名褖衣也。
 郑曰。褖衣所以表袍者也。丧大记曰。袍必有表。谓之一称。(贾云。用以表袍袍亦连衣裳。)〇镛案。下文袭尸之法。先用爵弁服。次用褖衣。次用皮弁服。则褖衣非所以表袍也。郑君以经文言衣不言服。故自创表袍之说。(服可以统裳。而衣只是上衣。)然大记表袍之文。本指二敛而言。袭未尝用袍也。(袭不用亵衣。)
  {上庚六。}缁带韎韐竹笏。(今文笏为忽。〇韎音妹。韐音閤。)
 缁带黑缯。为缘之大带也。韎韐。赤韦之韨也。并详丧具订。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17H 页
{上庚七。}夏葛屦。冬白屦皆繶。(句)缁絇纯。(句)组綦系于踵。(纯音准。)
 义详丧具订。
  {上庚八。}庶襚继陈不用。
 庶襚。即上亲者襚。庶兄弟襚。朋友襚也。陈而不用者多。陈之为荣少。纳之为贵也。(庶襚。至小敛用之。唯君襚至大敛用之。)
  {上庚九。}贝三实于笲。稻米一。豆实于筐。(笲音烦。)
 贝。海虫之介也。陆曰贆。水曰(一作蜬)(尔雅文。)砗磲之属也。笲竹器。(通作笲。)豆四升也。(书传云。纣囚文王。散宜生等。于江淮之间。取大贝如车渠以献纣。)
 檀弓曰。饭用米贝。弗忍虚也。不以食道用美焉尔。(注食道。亵米贝美。)
 〇礼运曰。饭腥而苴孰。(注云。腥生米。)
 大记曰。君沐粱。大夫沐稷。士沐粱。〇郑曰。士丧礼沐稻。此云。沐粱。天子之士也。差而上之。天子沐黍与。〇镛案。沐粱沐稻。不害参错。据大记首云。君沐粱。(不言天子沐。)承之以大夫士。则是其大夫士正显。其为诸侯之大夫士。而今反指之为天子之士。可乎。若据天子之朝。则当云诸侯沐粱。不当云君云(一作沐)粱。 且唯天子之沐。本用秬鬯。秬者。黑黍也。然既云秬鬯。不可曰单用黍矣。据周礼郁人。大丧之渳。共其肆器。(所以盛沃鬯。)鬯人大丧之渳。共其衅鬯。(注使之香美。)肆师。大丧之渳。为之筑鬻。(注筑香草煮以为鬯以沃尸。)而小宗伯渳之以秬鬯。大祝渳尸而相饭。(小祝亦赞渳。)经文赫然。而郑乃猜之为沐黍。何其疏也。玉藻曰。沐稷而靧粱。如郑所言士乎大夫乎。
 杂记曰。天子饭九贝。诸侯七。大夫五。士三。〇大戴礼曰。天子饭以珠。含以玉。大夫士饭以珠。含以贝。〇镛案。周礼典瑞之职。大丧共饭玉含玉。杂记。诸侯之丧。致含以璧。(云含者执璧。)邾娄考公之丧。容居进含玉。(见檀弓。)白虎通云。天子饭以玉。诸侯以珠。大夫以米。士以贝。(公羊传何休注云。天子含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璧。士以贝。)据此诸文。饭珠含玉。虽为王公之礼。而左传(成十七年。)公孙成子。梦食琼瑰而死。(注含物之象。)又哀公伐齐。(十一年。)陈子行。命其徒具含玉。(注云。示必死。)又似大夫亦得含玉者。然制礼行礼。皆有原本。大抵饭含之礼。虽曰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17L 页
不用食道。(檀弓文。)名之曰。饭。宜有所本。洪范曰。唯辟玉食。故周礼天官。玉府之臣。共王之食玉。(又云。大丧共含玉。)晋文公之适曹也。僖负羁之妻寘璧。以进飧。谓文公将为人主。故预用人君之礼也。生而有食玉。然后死而用含玉。生而不敢者。死乃僭之乎。大夫以下。其不敢饭玉含玉。审矣。〇又按潘米以沐发。以其米而为饭者。未必为通礼。唯土(一作士)大夫之礼如此也。 贾乃云。诸侯饭用粱。天子饭用黍。(士礼疏)何据矣。周礼含人。丧纪共饭米。(丧纪者。卿士之丧。)至于大丧小丧。未有共饭米之文。可见天子之饭。本不用米也。
  {上庚十。}沐巾一。浴巾二。皆用绤于笲。
 沐巾者。沐讫用以晞发也。浴巾者。所以濡水而浴也。(拭体以为浴。)浴巾二者。一以沃面。一以澡体也。绤。粗葛也。
 郑曰。巾所以拭污垢。〇贾曰。玉藻云浴用二巾。上絺下绤。彼据大夫以上。故上用细。下用粗。〇镛案。沐巾浴巾。名虽相似。而其用不同。今郑通作拭垢之用。非矣。〇又按絺绤之别。亦不必深究。
  
{上辛一。}栉用箪。(箪音展。)
 箪当作椫。白木有文理者。可用为栉。(或曰黄杨木。)沐尸之法。濡栉三律而止。笋子(荀子)云 律者。批发也。
 郑曰。箪苇笥。(贾云。曲礼箪笥。注圆曰箪。方曰笥。)〇镛案。玉藻曰。栉用椫栉。发晞用象栉。(孔云。沐发为除垢腻。故用涩木。发晞乾燥。故用滑栉也。)即此经之云栉用箪。明是椫字之讹。盖唯椫木而后。可以濡栉而为沐。骨角不可用也。故经文特言之。且据上文若笄用桑。决用棘之类。皆指其所须之材。与实于笲。实于筐。文例各殊。郑氏苇笥之解。非矣。(古文竹木偏旁本多相通者。)丧服疏。栉笄谓之椫笄。(礼器云牺尊椫杓。)〇又按士冠礼云。栉实于箪。若据彼文此经之文。当是栉用椫于箪。(落椫于二字。)
  {上辛二。}浴衣于箧。
 浴衣。浴讫。用以晞身者也。谓之衣者。别之于濡拭之巾也。下文云。浴用巾。挋用浴衣。(见壬二。)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18H 页
郑曰。浴衣。已浴所衣之衣。以布为之。其制如今通裁。〇镛案。浴衣。非衣也。已浴所衣。乃是明衣。而又衣此乎。
  {上辛三。}皆馔于西序下南上。
 馔。陈也。序。墙也。(说文云。)自贝以下。皆陈于西墙之下也。南上者。先用中(一作巾)栉。次用米贝。故米贝在南。远于室也。
 郑曰。中以南谓之堂。(序之半以南。)〇镛案。序者。庑也。倚墙为屋曰序也。此经之序。皆指堂庑之倚墙者。
袭含二(汲淅 沐浴 设明衣)
  {上辛四。}管人汲。不说繘屈之。(说音脱。繘音聿。)
 管人。有司主馆舍者。繘汲绠之络。瓶者。不脱绠。备坠也。屈。萦也。〇贾曰。聘礼记云。管人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此为死者。亦使之汲水也。
 敖曰。此下当有尽阶不升堂授祝之事。盖文脱耳。〇镛案。此即将沐之水也。据丧大记。管人再汲。一沐一浴。又先浴而后沐。必参互二经。方为全备也。
  {上辛五。}祝。淅米于堂。南面用盆。
 祝。夏祝也。淅。汰也。
  {上辛六。}夏祝浙(一作淅)米差盛之。(记文。)
 差。择也。(择米之美者。)盛纳于筐也。
 大记曰。管人汲授御者。御者。差沐于堂上。
  {上辛七。}管人尽阶。不升堂。受潘煮于坄。用重鬲。
 尽阶升至上级也。受潘。受于祝也。沐水须煮。沐水不煮。大记曰。管人受沐。乃煮之。甸人取所彻庙之西北。厞薪用爨之。〇孔曰。甸人取复。魄人所彻正寝西北。厞以煮沐汁也。谓正寝为庙。神之也。(取此薪者。示主人已死。此堂无复用之。)〇镛案。训庙为寝。非理之甚。且唯居室之义。将以歌于斯。哭于斯。传之子孙也。一有死丧。便谓之无所用之。而毁瓦撤檐。则归咎于无知之物。不智也。破析其先人之宅不仁也。(郑云。此屋凶不可居。)曾谓圣人之礼有是乎。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18L 页
谷梁传曰。练焉坏庙。坏庙之道。易檐可也。改涂可也。或者。始死之初。就此将毁之庙。小撤其厢庑之檐乎。意若预告其将毁也。而此所彻之薪。不当用之于生人之事。故取以煮沐也。
  {上辛八。}祝盛米于敦。奠于贝北。
 盛于废敦。复于筐处也。
  {上辛九。}士有冰用夷槃可也。
 有冰谓君有特赐也。夷槃。承尸之槃。夷。平也。
 大记曰。君设大槃造冰焉。大夫设夷槃造冰焉。士并瓦槃。无冰。设床袒笫有枕。〇郑曰。此事。宜承濡濯。弃于坎下。(在沐浴之后。)袒笫袒箦也。(谓无席。)礼自仲春之后。尸既袭。(孔云大夫也。)既小敛。(孔云。士也皆死之明日。)内冰盘而迁尸焉。秋凉而止。士不用冰。以瓦为盘。并以盛水耳。周礼天子亦夷盘。(汉礼大盘广八尺长二尺深三尺。赤中夷盘小焉。)〇孔曰。人君仲春则用冰。若命夫命妇。则火出之后而用冰。故左传云。(昭四年)献羔而启之。公始用之谓仲春也。又云。火出而毕赋。周礼凌人夏颁冰。是卿大夫以下三月以后得用冰也。若天子诸侯。三日而设冰也。〇贾曰。无席。欲通水之寒气也。〇镛案。士无冰者。谓无常饩之冰也。(左传云。食肉之禄。冰皆与焉。)然或赐或遗。不患不得其用瓦槃者。亦以设冰也。苟不得冰。阙之可也。夏月。盛水置之密室之中。秖益腐臭。何以寒尸。古者。大夫有伐冰。孟献子所谓伐冰之家是也。(见大学。)其无伐冰者。凌人颁冰。(见周礼。)如之何其不得也。〇又按郑君。于士礼云夏月。于大记云仲春。盖以大记之礼。通上下也。月令二月出冰。(左传云公始用之。)然赋冰自三月。(火星昏见东。)颁冰在夏月。即大夫之丧。三月。可设冰。士之丧。四月。可设冰也。〇又按设冰之礼。本与沐浴同时。故左传申丰之言曰。大夫命妇丧浴用冰。(昭四年)浴而用冰。其义较然。郑乃云。既袭既敛。则周章漫漶。不可指的。孔氏乃以为大夫士之品级者。抑何据也。士礼设冰。明在沐浴之时。而孔乃云。既小敛谓士也者。不亦谬乎。天子诸侯。必待三日而设。则盛夏厚饰。留至三日。已坏烂久矣。虽设何补。陈浩以设冰为沐浴以后袭款(一作敛)以前주-D003事得之矣。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19H 页
{上辛十。}外御受沐入。
 外御男子侍者也。沐既煮之潘也。母丧则内御受沐入。〇敖曰。此下当更有管人。汲而授浴水之事。文不具也。(今取大记文补之。)
 大记曰。管人汲不说繘屈之。尽阶不升堂。授御者。御者入浴。〇镛案。此浴水直用井泉之水。不经煮熟。盖以濡巾三拭而止。(荀子文。)不必力除其垢污也。今人用汤非礼也。(内则有燂潘请靧之文。潘亦可以洗面。而此经则靧用水。不用潘汤矣。)
  {上壬一。}主人皆出户外北面。
 将沐浴裸裎。子女宜不在旁。如平生也。
 郑曰。主人出而袒笫。〇镛案。下记。袒笫在既浴之后。丧大记。袒笫在设冰之时。盖此袒箦。将以寒尸也。今尸未浴。正是赤裸之体。而又去其席。将尸体亲床。易所云剥床以肤。不幸近之。郑君将谓沐浴之时。通体灌水。淋沥如注乎。荀子曰。不沐则濡栉三律而止。(律批也。)不浴则濡巾三式而止。(式拭同。)苟如是也。何淋沥之足忧乎。未浴而袒其箦。吾斯之未闻也。(荀子不沐不浴为句。盖云。不用真沐也。乃三律而止。不用真浴也。乃三式而止也。)
  {上壬二。}乃沐栉。挋用巾。(古文挋为振。)浴用巾。挋用浴衣。(挋音振。)
 挋。晞也清也。(贾云。栉讫以巾拭发。使清净无潘糷也。)
 大记曰。乃沐。沐用瓦盘。挋用巾。如他日。〇又曰。浴水用盆。沃水用枓。浴用絺巾。挋用浴衣。如它日。〇孔曰。用盆盛水。用枓酌盆水沃尸也。(熊氏云。用盘于床下。承浴水。)浴用絺巾者。此盖人君与大夫礼。(玉藻云。大夫上絺下绤。)〇贾曰。枓酌水器。受五升。方有柄。今用大匏。用挹盆中水。以沃尸。(大记沐用瓦盘。明沐浴。俱有盘枓也。)〇镛案。澡发曰沐。靧面曰沃。(盥手亦曰沃。)濯体曰浴。三事各一其器。沐用槃。(汤之盘铭亦此槃。)沃用枓。(受五升。)浴用盆。其器不相通也。(士丧礼则浴沃通用盆。)及其用之也。沐发则濡栉三律而止。(律批也。)沃面浴体。则皆濡巾三拭而止。(见荀子。)安有淋沥之水。必须床下之承盘哉。贾氏又欲以大匏一枚。每挹五升之水。苟如是。床漂矣。今考经文。唯沐有盘。惟沃有枓。贾乃云。沐浴俱有盘枓者。又何谓也。(少牢云。洗东有枓。郑云。枓㪺水器也。凡沃盥用枓。〇案枓只是沃器。此云㪺水器者。亦未允。)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19L 页
{上壬三。}御者四人。抗衾而浴袒笫。(记文。)
 抗。举也。尸方裸裎。故举衾而浴也。袒。袒也。袒。箦去席也。浴讫去席。将以设冰而寒尸也。
 郑曰。去席。盝水便。(盝音禄。)〇镛案。大记。造冰之下。即云袒笫不冰则不袒也。郑不知濡巾三拭之法。乃云去席以盝水。非矣。
 大记曰。小臣四人抗衾。御者二人浴。(言小臣者公丧也。)
  {上壬四。}其母之丧。则内御者。浴髺无笄。(记文。)
 内御。女御也。无笄。犹丈夫之不冠。(郑氏云。)〇贾曰。丧服小记云。男子冠而妇人笄。此妇人不笄。与男子不冠同。
 大记曰。其母之丧。则内御者。抗衾而浴。
  {上壬五。}渜濯弃于坎。(古文渜为缘。〇渜音濡。)
 渜濯者。前所用濡巾。濡栉以濯垢者也。渜与濡通。
 郑曰。巾栉浴衣。亦并弃之。〇贾曰。潘水既煮。名之为渜。已沐浴谓之濯。〇镛案。巾栉之埋于坎。当在巾柶鬊爪之中。(见下文。)今郑插入于此节。亦未允。〇又按字书。渜音煖。汤也。贾说。有据然浴水不煮。
 大记曰。浴馀水。弃于坎。(又沐讫云。濡濯弃于坎。)
  {上壬六。}蚤揃如他日。(揃音剪。)
 蚤读为爪。断手足之爪也。揃读为鬋。治须鬓之毛也。
 陈曰。鬋剔治也。(曲礼解。)〇万斯大曰。揃展通。展其须使直也。或谓揃为断须。生时。岂断须乎。〇镛案。蚤揃二字。参错不同。丧大记。作爪剪。士虞记。作搔剪。(主人齐。)曲礼作蚤鬋。(大夫士去国则不蚤鬋。)古宇(一作字)。皆相通也。
 大记曰。小臣爪足。(在浴后。)小臣爪足剪须。(在沐后。)〇孔曰。浴竟而剪足爪。沐竟而剪手爪。又治须。象平生也。
  {上壬七。}髺用组。(古文髺为括。)乃笄设明衣裳。
 髺。结发也。组。条也。用组束发。与生时固髺。不同也。〇案髺髺之古相通。犹桧栝之可互用也。下文髻(一作髺)发即括发。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20H 页
贾曰。髺髻(一作紒)。〇镛案。髺之为物。与斩衰括发之法相似。但彼用麻。此用组。为不同。贾氏。以髺为髻(一作紒)。非矣。
  {上壬八。}设明衣。妇人则设中带。(记文。)
 中带。腰带也。〇郑曰。中带。若今之裈襂。
 贾曰。设明衣者男子。其妇人则设中带。虽名中带。亦号明衣。〇镛案。襂与襳通。襳长带也。即裈襂者。束裈之长带也。妇人蔽体欲深。故既设明衣。又设中带于衣裳之交。贾乃云。男子用明衣。妇人中带。则失经旨矣。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丧仪匡(三)
  
袭含三(袭尸 饭含)
  {上壬九。}主人入即位。
 已设明衣。可以入也。位。室中尸东之位也。
  {上壬十。}商祝袭祭服。(句)褖衣次。
 商祝。祝之习商礼者也。袭以衣而衣尸也。祭服。爵弁服也。士以爵弁服。从君助祭于公庙。故谓之祭服也。先袭祭服。次袭褖衣。唯留皮弁。以待饭含之后也。
 郑曰。袭布衣床上。(贾云。此虽布衣待饭含讫乃袭也。)祭服。爵弁服。皮弁服。皆从君助祭之服。(大蜡。有皮弁素服而祭。送终之礼也。)袭衣于床。床次含床之东。(丧大记曰。含一床袭一床。)〇贾曰。爵弁从君助祭。宗庙之服。(杂记云士弁而祭于公。)皮弁。从君听朔之服。(玉藻云。皮弁以听朔于大庙。)皮弁之服。有二种。一者。白衣素裳。(是天子朝服。亦诸侯听朔之服。)二者。衣裳皆素葛带榛杖。大蜡时凶服也。〇镛案。注疏之谬。莫此若也。经云。袭祭服褖衣。次者谓先以爵弁服袭尸。次袭玄端服。(即褖衣。)唯留皮弁服。以待饭含之后也。所以然者。爵弁最美。宜以亲身。其次玄端为美。故用以为受含之服。(自袭至含之间。褖衣为上服。)皮弁乃质素之服。故卒事而袭之。令之在外。而随用衾冒覆之也。此时沐浴既毕。明衣已设。正当取衣以袭尸。又何为布之床而忨愒哉。大抵古文察于小学。故字义名实。必无규诖舛。今夫袭者。因也重也。以衣亲身。因而重之之谓也。郑训曰。袭者布衣床上。夫布祭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20L 页
服于床上。而书之曰袭祭服。古无此文也。上文陈袭事于房中也。三服早已陈之。今又陈之于床上。何衣之屡陈耶。〇又按始死所迁之床。既经沐浴。或有不净。兼又布衣于别床。而奉尸就之。于袭为便。此丧大记所云。袭一床。司士贲所云。袭于床也。(见檀弓。)此经无别设袭床之文。然如其设之。必在乎陈袭事之先。而布衣床上。亦在此时也。郑不以此时设床布衣。今于方袭之时。忽欲遮住大事。而纳其后时之床。不亦谬乎。且唯二礼。本多参错。(谓此经及丧大记。)郑必欲节节牵合。能无舛乎。袭一床。既不相合。而含一床。尤无可凭。郑将奈何。缘郑误解。遂令千古死人。皆裸体以受饭。非细失也。〇又按皮弁。非祭服也。祭。吉礼也。必用华盛之服。皮弁者。白衣素裳。非纯吉之服也。故皮弁素积。则为筮葬之服。皮弁锡衰。则为吊哭之服。(小记文。)大蜡之日。皮弁素服。以送终也。(郊特牲。)安有郊庙之祭而服皮弁者。玉藻曰。天子皮弁。以视朝诸侯。皮弁以听朔。(听朔。虽在大庙。非以祭庙也。)郊特牲(郊特牲)曰。祭之日。王皮弁以听祭报。(听宗伯之所报。非以临祭也。)学记曰。皮弁祭菜。然释菜之礼。不舞不授器。一献无文。(文王世子文。)本非盛祭。故君吊其臣。入门释菜。(为除不祥也。)不可以祭菜之用。而谓之祭服也。历考三礼。而皮弁以祭。不可见矣。杂记曰。大夫弁而祭于己。士弁而祭于公。郑注曰。弁爵弁也。郑知皮弁之不可以祭。故知弁之为爵弁也。今于是忽改前见曰。二弁皆祭服。诚若二弁。皆祭服。安知杂记之弁。非皮弁乎。其说乱矣。〇又按贾氏之谓皮弁有二种者。又杜撰也。郑以皮弁为祭服。而心不自安。曲引蜡祭之说以證之。贾又心知郑非。而别创二种之说。以护之。可谓劳矣。然所谓二种者。其一曰白衣素裳。其一曰衣裳皆素。二者。其有别乎。若所云葛带榛杖。本自各言。不可混也。(郊特牲宜检。)故曰。祭服者。爵弁也。皮弁。非祭服。
 大记曰。含一床。袭一床。迁尸于堂。又一床。
  {上癸一。}主人出。南面左袒。扱诸面之右。盥于盆。上洗贝。执以入。宰洗柶建于米。执以从。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21H 页
左袒将饭含用左手。(见下文。)为事便也。又凡礼事。皆左袒。(聘礼疏曰。礼事皆左袒。无问吉凶。)扱诸右者。以其左袖自胸前绕之。插于右腋之下也。(贾云。扱于带之内。)宰家臣之主事者。(士亦有家宰。)柶。所以扱米纳口也。建于米者。植柶于废敦之内也。
  {上癸二。}卒洗贝。反于笲。(记文。)
 明不手执也。
  {上癸三。}商祝执巾。从入当牖北面。彻枕设巾。彻楔受贝。奠于尸西。当牖值尸首也。(尸南首。)北面。为事便也。(坐近首。)彻枕。欲口开以受含。(首势仰。)设巾。覆面备落米也。(郑氏云。)
 郑曰。如商祝之事位则尸南首明矣。〇贾曰。未葬以前。不异于生。皆南首。(旧解云。迁尸南牖时北首。若北首。则祝当在北头而南乡。以其为彻枕设巾。须要在尸首便也。)唯朝庙时北首。〇敖曰。设巾者。虑孝子。见其亲之形变。而哀不能饭含也。〇郝敬曰。去其枕。使首仰。则饭易入。以巾藉其首。则米不落床笫间。〇镛案。此节。果为尸南首之确證。然于小敛、侇堂之时。改之为北首。(义见上乙五。)贾乃云。未葬以前。皆南首。亦谬。〇又按郝氏以覆面之巾移之藉首。则公羊贾之凿巾。又何故也。
  {上癸四。}主人由足西床上坐东面。
 由足西者。由北墉之下而西也。(尸南首。)不敢由首者。敬也。床上坐将以饭含也。
 郑曰。祝受贝米奠之。(句)口实不由足也。(贾云。前文祝入当牖北面。是由尸首。受主人贝。并受米奠于尸西也。)〇镛案。本执贝者。主人也。本执米者。宰也。此时主人西。而宰未及西矣。贝已奠而米未及奠矣。贾疏。有病。
  {上癸五。}祝。又受米。奠于贝北。宰从立于床西在右。
 受米者。受之于宰也。奠于贝北者。贵贝而贱米也。(尸南首。以南为贵。)宰从者。从主人在主人之右。(在主人之南。)以佐饭事也。然立于床下。
 郑曰。米在贝北。便扱者也。(贾云。便主人之扱。)〇镛案。下文主人左扱米。(以左手取米。)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21L 页
则米贝之奠。当在主人之左。(当尸腰。)今详注疏之意。米贝之奠。却在主人之右。(当尸首。)非矣。贾疏。虽以宰之在右为證。(贾云。米在主人之右故宰亦在右。)然实米实贝之时。宰未尝助功也。何必宰与米相直也。
  {上癸六。}主人左扱米。实于右三。(句)实一贝左。中亦如之。又实米唯盈。
 左扱米。以左手取米也。(扱柶于米。以取米。故谓之扱。)右尸口之右边也。(尸南首则东为右。)先右者。手势远也。(主人在尸左。)后中者。纳米易也。(先塞中则左右不可纳。)又实米者。九扱之米。犹未满口也。
 敖曰。左手不便于用。乃用之者。由下饭含之顺也。〇镛案。主人之位。本在尸东。坐于本位。以右手饭尸便矣。其必就尸之西。而以左手饭尸。若可疑也。然饭尸之法。柱齻启腭。务要详慎。非左手所能也。故必坐于尸西。以右手调护尸首。以左手扱取米贝也。何疑焉。
  {上癸七。}实贝。柱右齻左齻。(记文。 齻音颠。)
 柱。支也。与拄通。(又距也。)齻。牙两畔最长者也。拄之。象生时以齿齧物也。中贝则纳之口中。
 郑曰。象齿坚。〇敖曰。恐其口复闭。〇镛案。两说未允。
  {上癸八。}夏祝。彻馀饭。(记文。)
 彻饭馀之米。将以为粥也。
  {上癸九。}主人。袭反位。
 前左袒。今事已毕。故穿袂也。位。尸东之位也。〇案袒有二义。礼事之袒。为用手便也。此节临饭之袒是也。愠哀之袒。为去饰也。(见檀弓。)小敛侇堂之后。袒括发之袒是也。此时俟生之念未已。故不为愠哀之袒也。
袭含四(设掩瑱 埋鬊蚤 设重)
  {上癸十。}商祝。掩(句)瑱。(句)设幎目。乃屦綦结于跗连絇。
 前已袭祭服褖衣。故得设掩设幎而綦屦也。法详丧具订。
  {上子一。}瑱。塞耳。(记文。)
 明不县也。塞。充也。(瑱与填。谐声。)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22H 页
{上子二。}乃袭三称。
 乃袭第三称。即前所留皮弁服也。
 郑曰。迁尸于袭上而衣之。(贾云。上文已布衣床上。今以衣著于尸。)凡衣死者。左衽不纽。(贾引丧大记为證。)袭不言设床。又不言迁尸于袭上。以其居当牖无大异。(贾云。大敛小敛布衣讫。皆言迁尸于敛上。以其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阶。其处有异也。此袭床与含床。并在南牖下无大异。故不言也。)〇贾曰。大小敛。衣裳多陈于地。故不言床袭衣裳。少含时须漉水。又须寒尸。故并须床也。〇镛案。前袭二称。爵弁兴(一作与)褖衣。 今袭一称。(皮弁服。)此之谓乃袭三称也。上下仪节。了然无疑。而郑于此时。始欲袭尸。不亦晚乎。且云一时并著三称。亦悤悤矣。此有必不然者。曩也。沐浴甫讫。尸尚裸矣。(只著明衣裳。)何饭之为急。而先饭之乎。有人于此。新浴矣。其子弟不以衣进之。而先以饭至。其肯受之乎。一则此时已设掩设瑱设幎目而綦屦矣。衣裳之未及加而掩其面。屦其足。天下有如是形貌乎。此其礼必不然矣。或曰。商祝彻枕 上祭(一作癸)三 之前。本无动尸之事。岂得先袭二称。此又不通之论也。沐浴才讫。已设明衣。安得云彻枕之前。无动尸之事乎。既袭二称。而设枕如旧。故将饭而彻之也。缘郑一误。唐宋诸礼。皆以未袭之尸。而先受饭含。先设幎掩。仪文之颠错不伦。莫此若也。〇又按丧大记曰。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详检此文。盖唯倒衣有左衽。(衣倒故左右幻易。)亦唯结绞为不纽尔。(绞束欲坚固。异于衣服。故不为纽。)彼指二敛。而郑乃移之于袭事。彼指倒衣。而郑乃移之于正服。彼指绞纽。而郑乃移之于衣纽。一诖而三失之矣。左衽者。夷狄之俗。孔子美管仲之功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今于丧礼。生者被发。死者左衽。亦足以观世运也。敛衣之非倒者。尚不可左衽。况于袭衣哉。右衽结纽。宜与生人同。〇又按袭一床。含一床。别是文缛之礼。(或是君大夫之礼。)此经明以始死所迁之床。至于饭含。而注疏必欲牵合。不已窘乎。盖唯小敛大敛。皆无穿袂之法。所以先布绞紟。衣服于敛席之上。而移尸以就之。今此袭事。穿袂结衽。与生人同。虽先布衣于床上。无甚便利。(不得不劳动尸体。)此所以始死以来。只此一床也。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22L 页
{上子三。}明衣。不在算。
 算。数也。襌衣不成称。故不数也。
 贾曰。褖衣虽襌。以袍为里。故云称也。(引丧大记。袍必有表文。)〇镛案。袍者。亵衣也。(其制则如裘。)故有表而后。成称也。若弁服褖衣之属。但具衣裳。自成一称。又何必待袍之在里乎。此郑氏之义也。
  {上子四。}设韐(古文韐为合。)带搢笏。
 先设靺鞈。次设缁带也。搢。插也。插竹笏于带间也。(郑云。插于带之右旁。)
 郑曰。不言韎缁者。省文也。亦欲见韐。自有带。韐带用革。贾云。插(一作缁)带革带。死亦备二带。〇镛案。韐带者。省文也。其谓之兼包革带之意者。郑氏之臆。古文无此法也。生用革带。以佩用也。(用物坚重。故革带而后胜之。)死唯一縪。安用革带。(或当缀韐于缁带。)且唯皮革骨角之属。不以袭尸。经文历历。而郑君乃欲用革亦疏矣。
  {上子五。}设决丽于腕。(古文丽为连腕为捥。)自饭持之设握。乃连腕。(腕音捥。)
  {上子六。}设握里亲肤。(句)系钩中指。结于腕。(记文。)
 
已上二节。주-D004详丧具订。
  {上子七。}设冒櫜之。(今文櫜为橐。)幠用衾。(櫜音高。)
 櫜。韬也。衾。始死所幠之衾也。制详丧具订。
  {上子八。}巾柶鬊蚤。埋于坎。(鬊音舜。)
 巾柶。皆饭时所用也。鬊。栉馀之乱发也。蚤。手足所剪之爪也。并埋于西阶之坎也。沐巾浴巾及楔齿之栖。亦当同埋。(敖氏云。)
 郑曰。坎至此筑之也。将袭。辟奠。既则反之。(贾云。袭讫反之于尸东。)〇贾曰。下记云。小敛辟奠。不出室。此辟奠。亦不出室。宜室西南隅也。此奠袭后。因名袭奠。〇镛案。郑于弃濡濯之时。径弃巾栉。(上壬五。)于此无以释之。则又引下筑坎之节而先言之。其注经之法。跋前疐后。破东补西如此矣。〇又按经文始死之日。不言夕奠者。以其丧无定时。或朝或夕。不可执定也。其实丧在朝食之先者。始死馀阁之奠。以当朝奠。及至日入之时。又设夕奠。不可阙也。据记文。小敛大敛之日。皆有夕奠。(见下小敛章。)奚独始死之日。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23H 页
不设夕奠乎。至于袭后之无奠者。君子行礼。必以三辰。(见注疏。)朝夕日中之外。不得祭奠。而二敛皆用日出。故得以朝奠兼行。二敛之奠。至若袭之为礼。事辨(一作办)则行之。不复待时。未必袭礼适值三辰。(朝午夕。)故所以无袭奠也。后世礼法崩坏。神理渎乱。十二时辰。无时不用。而独于始死之日。无朝无夕。不奠不馈。此阙礼之大者。今此注疏之说。亦只有始死之奠。而不言夕奠。疏略甚矣。
 大记曰。君大夫鬊爪。实于绿中士埋之。(义详丧具订。)
  {上子九。}甸人。筑坅坎。隶人。涅厕。记文。 坅首(一作音)衿。上声。涅音芥。
 甸人。已见前。(上戊九。)隶人。秋官司隶之属。徒役之人也。(亦职丧之所遣也。)筑。实土而杵坚之也。坅。坑也。涅。染也。谓用灰土。纳于厕中。擩染之以灭其秽也。父母既死。其厕中遗秽。不可留视也。
 郑曰。隶人。罪人也。(贾引周礼司隶文。)涅。塞也。为人复往亵之。〇贾曰。古者。不共湢浴。亦不共厕。〇镛案。司隶之职。掌五隶役国中之辱事。不必罪隶是役也。训涅为塞。亦无可据。
  {上子十。}重木。刊凿之。甸人。置重于中庭三分庭。(句)一在南。
 义详丧具订。
  {上丑一。}夏祝。鬻馀饭。用二鬲(句)于西墙下。
 夏祝。祝之习夏礼者。以饭尸馀米。为粥也。二鬲之义。详见丧具订。
  {上丑二。}幂用疏布。(古文幂为密。)久之。系用靲。县于重幂。用苇席。北面左衽。带用靲。贺之结于后。(幂音觅。靲音琴。)
 义详丧具订。
  {上丑三。}祝取铭。置于重。
 祝。周祝也。置于重者。以铭杠。插于重木之孔也。铭。所以表柩者。今姑未飧(一作殡)。故权置于庭也。
 贾曰。置于重者。重与主。皆录神之物也。〇镛案。此时。铭在庭矣。古人求神之法。必于室堂庭三处。偏求而皆疑之。礼器曰。纳牲。诏于庭。血毛。诏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23L 页
于室。羹定。诏于堂。(郊特牲云。诏祝于室。诏尸于堂。用牲于庭。)求之而未之得。不知神之所在。故彼此远近。无所不疑也。铭重之设于庭。盖所以存其神于庭也。(铭与重所以录神。)此祭礼之所由起。而其精义至诚。世或不察。
  {上丑四。}既袭。宵为燎于中庭。厥明灭燎陈衣。(记文。)
 
(一作燎)。明火也。袭。未必在夕。此云者。谓当夕而袭者也。
 贾曰。士之丧。死日而袭。〇徐乾学曰。士礼。死日袭。第二日小敛。第三日大敛。则此所载。皆死日之事也。然周人。敛用日出。袭亦必用日出。死日袭。岂能行于日出乎。必为次日之日出也。〇镛案。袭之为礼。事辨(一作办)则行之。故檀弓曰。复楔齿缀足。饭设饰帷堂。并作(谓六事同举。)设饰者。袭也。袭无定时。此亦可见徐氏之谓袭亦用日出者。谬矣。大记云。士二日而殡。自死者计之三日也。下文云。三日成服。三日绞垂。自死者计之四日也。玆所谓生与来日也。(曲礼文。)必死日袭尸而后。方可以三日成服。(即死者之第四日。)或其皋复。在于深夜者。自不能即日袭尸。仍可以推移一日。故有既死之第三日。始行小敛者。(甲日死。则丙日敛。)
 问丧曰。三日而敛。以俟其生。此小敛之谓也。绞东(一作束)则非所以俟生。故明是小敛。 诸记之不无参差。以此也。
 大记曰。大夫堂上一烛。下二烛。士堂上一烛。下一烛。〇郑曰。烛所以照馔也。灭潦(一作燎)而设烛。(孔云。至晓灭燎。而日光未明。故须烛以照祭馔也。)〇镛案。古无蜡烛。唯有荆燋在庭。故曰燎。(诗所云庭燎。)人执之曰烛。(古者令童子执烛。)郑以燎烛别之为二未必然也。
小敛一(陈衣衾 陈奠具 陈绖带)
  {上丑五。}厥明。陈衣于房。南领西上綪。
 死之明日也。西上者。祭服在西也。綪。蟠屈也。(义详下。)小敛大敛。许其綪屈者。陈衣多(多于袭)而房窄也。
 大记曰。君陈衣于序东。大夫士陈衣于房中。皆西领北上。〇郑曰。士丧礼。南领西上。与大夫异今此同。盖天子之士。〇镛案。南领西领之法。二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24H 页
经不合。以记之者各殊耳。郑乃以大记之士。为天子之士。则丧大记。本亦侯邦之礼。故凡论礼级。皆自君而达士。不言天子。即此西领之义。亦首言君。次大夫士。正显其为诸侯之士。而郑必指之为天子之士。何据矣。且如郑说。果属天子之士。则其所论大夫。亦当为天子之大夫矣。天子之士之不敢同于天子之大夫。犹诸侯之士之不敢同于诸侯之大夫。又安得同西领而无别乎。郑氏之论。胶大夫为诸侯之大夫。而游其士为天子之士。不公甚矣。
 大记曰。凡陈衣者。实之箧。取衣者。亦以箧。升降者。自西阶。凡陈衣不诎。非列采不入。絺绤纻不入。〇郑曰。不诎。谓舒而不卷也。列采。谓正服之色。絺绤纻。当暑之亵衣也。〇镛案。不诎而綪。学者疑之。(郑注不明。)然不诎者。裾袂之不摺也。綪也者。陈列之蟠曲也。敖说最明。(敖云。綪者前列自西而东。次列自东而西。其下皆然。如物之綪屈也。)〇又按絺绤纻之不入。或以易朽及生虫蛙(一作蛀)耳。苟以亵衣而不用焉。则冬之袍襺。夏之(一作絺)纻。又何择焉。郑又知其说之不立。别创一法曰。袭用袍。敛用正服。(此亦絺绤不入注。)此又一反圣经之言也。历考经文。正见其敛用袍。袭用正服耳。袭衣三称。而褖衣二弁。各当其额。一领之袍。未尝用也。(若子羔之袭不当谬引。)至于小敛。则袍襺之属。正以充于散衣。(郑亦以散衣为袍襺。)今乃云袭用袍。敛用正服。可乎。孔疏引熊氏之说。尤益怪妄。(熊云。大夫袭有袍。敛则必用正服。故敬姜命彻亵衣也。)其云大夫之袭有袍。即指子羔之茧衣裳。而若所引敬姜之语。正由袭衣之不用亵也。(敬姜云。不饰不见其云饰者袭也。)故荀子曰。脱亵衣而袭三称。
  {上丑六。}绞横三缩一。广终幅。析其末。
凡绞紟。(今文无紟字。)用布伦。(古文伦为轮。)如朝服。(记文。)
  {上丑七。}缁衾赪里无紞。(紞音胆。)
 已上三节。义详丧具订。
  {上丑八。}祭服次。散衣次。
 祭服。爵弁玄端之等也。散衣。袍襺之属也。〇贾曰。凡陈敛衣。先陈绞紟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24L 页
于上。次陈祭服于下。至大敛。陈衣亦先绞紟衾。次至君襚祭服。所以然者。以绞紟为裹束。故为先。但小敛。美者在内。大敛。美者在外。故小敛。先布散衣。后布祭服。大敛则先布祭服。后布散衣也。袭时美者在外。是三者相变也。
 郑曰。祭服爵弁皮弁散衣褖衣以下。袍襺之属。(贾云袍襺有著绵。)〇敖曰。祭服盖指玄端以上也。士玄端而祭于己。助祭则朝服焉。〇镛案。少牢特牲之礼。朝服玄端。固以为祭。若皮弁则非祭服也。
 大记曰。袍必有表不襌。衣必有裳。谓之一称。〇郑曰。袍亵衣。必有以表之。乃成称也。杂记曰。子羔之袭。茧衣裳与税衣纁衻为一。是也。论语云。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亦为주-D003亵也。 〇孔曰死则冬夏并用袍上并加表(熊氏云褖衣注云褖所以表袍者是袭有袍。)〇镛案。袍也者。包也。衣裳相连。可以包裹全身也。毛则为裘。缊者。为袍。纩者为茧。(杂记注云。纩为茧缊为袍。)絺者。为袗。(单曰袗)若其制。皆相类也。故袍必有表。如裘必有裼也。若然。袍、襺之属。虽无下裳。谓之一称。(以其连衣裳。)若上衣之不连裳者。(如弁服朝服之等。)须有下裳。方为一称也。(袍襺之等。虽曰连裳。亦不作辟积。)〇又案敛以时服者。俭约之谓也。然冬白屦。夏葛屦。则其衣裳之用。亦必有异。但絺绤不入也。〇又按袭未尝有袍也。褖衣未尝表袍也。熊氏奉注为经。不足为据。唯子羔之袭。有茧衣裳。不在此经中论也。
  {上丑九。}凡十有九称。
 郑曰。十有九称。法天地之终数也。(易传曰。天九地十。)〇贾曰。人在天地之间而终。故取终数。为敛衣也。(天子以下皆同十九称。)
 大记曰。衣十有九称。(节)绞紟不在列。〇杜预曰。衣单复具曰称。(陆德明亦云。)〇镛案。衣裳具亦曰称。
  {上丑十。}陈衣继之。不必尽用。
 陈衣。庶襚也。十九称及庶襚。不必尽用也。
 郑曰。取称而已。不务多。(贾云不得过十九。)〇贾曰。袭时。庶襚全不用。小敛用衣多。主人不足。故容用之也。〇镛案。不必尽用者。通上文十有九称。而言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25H 页
之也。大敛陈衣三十称。而结之曰不必尽用。(见下文。)十九称之不必尽用。亦犹是也。盖以小敛之法。务要补填周完。令尸体。上下平正圆实。(所以有倒衣。)在敛者。临时取用之如何。不可折定其数。故陈衣之数有定。而用衣之数不限。(大敛衣亦然。)此所谓多陈之以为荣。而少纳之为贵也。若如郑贾之说。则十九称。不敢不尽用。不过数称之后。尸体粗大。衣衽狭小。转辗缠绕。左右溃决。必无以完此事矣。
 大记曰。君无襚。(孔云。国君悉用己衣不用他人襚送者。)大夫士毕主人之祭服。(先用己服乃用襚。)亲戚之衣受之。不以即陈。〇镛案。不即陈者。谓不与十九称。一时并陈也。仪礼所谓继之也。(二经正相合。)
  {上寅一。}馔于东堂下。脯醢醴酒幂奠。用功布。(古文奠为尊。)实于箪在馔东。(幂音觅。)
 东堂下者。堂下之东也。(阼阶旁。)小敛奠用。特豚一鼎。(见下文。)止有一笾一豆。脯盐。即其实也。醴与酒。今并用也。(始死奠科用其一。)幂。巾覆也。功布。大功之布也。(郑云。锻濯灰治之布。贾云。大功布。)布实于箪者。今姑未用。待奠而幂之也。
  
{上寅二。}设棜于东堂下。南顺齐于坫。馔于其上。两甒醴酒。酒在南。(记文。棜音饫坫音店。)
 棜有足之禁也。棜禁者。所以承酒尊也。南顺者。南北长也。坫。垝也。(尔雅云。)累土于堂角。(作小台。)以庋食物者也。齐于坫者。棜禁之高齐于坫也。
 郑曰。棜今之舆也。〇镛案。礼器曰。有以下为贵者。天子诸侯之尊废禁。大夫士棜禁。(承尊之物名曰禁者酒戒也。)废既无足之名。(如废爵废敦。)棜者。有足之禁也。(陈浩以为废。去其禁而不用谬矣。)乃礼疏棜禁。分为两物。(云禁长四尺。广二尺四寸。画云气刻菱苕棜亦同。)而又谓之棜则无足。(云禁足高三尺棜无足。)谬矣。乡饮酒礼。亦名斩禁。(犹今之案桌。)张尔公云废禁无足者。〇又按明堂位曰。反坫出尊。(又崇坫康圭此奠玉之坫也。)此反爵之坫也。(管仲反坫即此坫。)内则士于坫。(注士卑无阁。于室中为土坫。以藏食物。)此庋食之坫也。(士冠礼。爵弁皮弁。待于西坫南。)通雅曰。凡累土甓成台。可庋物者。皆谓之坫。
  {上寅三。}篚在东。(句)南顺。实角觯四。(古文觯为柶。)木柶二。素勺二。(句)豆在甒北。二以并。笾亦如之。(记文。〇觯音至。)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25L 页
觯。酒醴之器。(受四升。)柶。所以酌醴。(自甒挹之实于觯以柶。)勺。所以酌酒也。醴祻(一作稠)而酒清。 三器琐小。故并实一篚也。一醴一酒。其器觯二柶一勺一而已。皆倍之者。夕奠同设也。二以并者。二豆相连也。(少牢云。二骨以并文例。正与此同。)小敛之奠。一豆一笾而已。今皆倍之者。亦夕奠同设也。柶用木。勺用素者。所以哀死也。(始死奠则用吉器。)〇郑曰。角觯四。木柶二。素勺二。为夕进醴酒。兼馔之也。〇贾曰。醴一觯。又用一柶。酒用一觯。计醴酒。但用二觯一柶矣。觯有四。柶有二者。朝夕酒醴别设。不同器。朝夕二奠。各馔其器也。〇镛案。经文成服之前。不论夕奠之仪者。以当时朝夕之奠。本系大同之俗。已自初日。(始死日。)朝有朝奠。夕有夕奠。故不必提说。但小敛大敛之奠。虽亦朝奠。而其仪物稍隆。(有俎肉。)节次宜辨。(在既敛之后。)故著之经文也。盖此朝夕之奠。即所以未忍异于生时。则始死二日之内。尤岂忍阙其朝夕乎。周人敛用日出。(檀弓文。)而朝奠亦在日出。(亦檀弓。)则小敛之奠。即是朝奠。而其所以四觯而二柶者。夕奠之器。仍亦同设也。记文之明白如此。而后世小敛之日。遂无夕奠。岂非阙礼乎。
 郑曰。勺二。醴、酒各一也。豆、笾二以并。则是大敛馔也。(记于此者明其他。与小敛同陈。)〇贾曰。小敛。一豆一笾。大敛。乃有二豆二笾。故知为大敛馔也。〇镛案。勺。所以挹酒。非所以挹醴也。明堂位曰。夏以龙勺。殷以疏勺。周以蒲勺。考工记梓人。为饮器勺一升者是也。故士冠士昏等礼。酌醴皆用角柶。(文不可胜记。)并无用勺之文。酌酒则用勺。(士冠礼云。玄酒在西加勺南枋。士昏礼亦有此文。)郑乃云醴亦用勺。谬矣。素勺二者。分用于朝夕也。〇又按豆笾之二以并。亦以夕奠之器同设也。与所云四觯而二柶者。毫无差忒。郑说。知四觯二柶之为包夕奠。而独不悟二豆二笾之分施两奠。其亦疏矣。今考记文。明在小敛辟奠之上。则其为小敛之馔。的然无疑。而郑乃移之为大敛之馔。则颠倒不成文矣。假如郑说大敛之日。既有夕奠。则小敛之夕。胡独无奠。小敛之日。既有夕奠。则始死之夕。胡独无奠。经文虽曰不备。记文若是有据。则始死以来。皆有夕奠明矣。缘郑一误。小敛之日。遂无夕奠。而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26H 页
转辗迷昧。唐宋诸礼成服之前。并缺朝夕之馈。岂不疏哉。
 檀弓曰。奠以素器。以生者有哀素之心也。
  {上寅四。}凡笾豆实。(句)具设皆巾之。(记文。)
 笾。实脯栗也。(凡乾肉、乾鱼及果实皆是。)豆实。菹醢也。虽在东堂之下。既实其器。则皆幂之也。(恐未奠而先受尘。)
 郑曰。笾豆偶而为具。具则于馔巾之。(巾之。加饰也。)明小敛一豆一笾不巾。〇贾曰。小敛奠馔时不巾。设于床东。虽一豆一笾。亦巾之。〇镛案。陈设之法。先陈其器。后盛其实。始笾豆之徒设也。布巾在箪。而及其脯醢之既实也。虽在东堂之下。而未尝不巾之也。郑乃云。小敛之奠不巾。则记文所论。本非大敛之奠。其义无所凭矣。然此记既以凡言之。则凡名之为奠者。其既实而巾皆同也。
  {上寅五。}觯俟时而酌。(句)柶覆加之面枋。(句)及错建之。记文。〇错云(一作去)声。
 时。室中正奠之时也。覆加之者。示未用也。(柶不仰而俯。)面枋者。既酌于觯。而柶在觯上。(横覆之。)其柄直于尸也。错。奠也。(措于床。)建植柶于醴中也。
 郑曰。时。朝夕也。檀弓曰。朝奠日出。夕奠逮日。〇贾曰。记人恐馔时已酌于觯。故云俟时而酌也。〇镛案。甒则实醴酒。笾豆则实脯醢。唯觯与柶为徒设。故预言其用也。士冠礼云。酌醴加柶。覆之面叶。(注叶柶大端。)又云。加柶面枋。(今文枋为柄。)面枋者。示未用也。
  {上寅六。}设盆盥于馔东有巾。
 为奠者。设盥也。(下云。夏祝及执事盥。)巾。所以晞手也。
  {上寅七。}苴绖大鬲下本在左。要绖小焉。散带垂。长三尺。(鬲当作扼。)
  {上寅八。}牡麻绖。右本在上。亦散带垂。皆馔于东方。
  {上寅九。}妇人之带。牡麻结本在房。
 已上三节。义详丧服商。
  {上寅十。}床笫夷衾。馔于西坫南。
 床笫。既小敛奉尸侇堂之后所用也。夷衾之制。详见丧具订。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26L 页
{上卯一。}西方盥如东方。
 为举尸者。设盥也。如东方者。亦用盆有巾。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丧仪匡(四)
  
小敛二(陈鼎俎 小敛 冯尸)
  {上卯二。}陈一鼎于寝门外。当东塾少南西面。其实特豚。(句)四剃去蹄。(今文剃为剔。)两胉(今文胉为迫。)脊肺。(剃音替。胉音粕。)
 寝门。中门也。塾门。左右侧室也。豚。豕子。只用一牲。故谓之特豚也。剃。去毛也。两肩两髀。(前后足。)皆去毛。故谓之四剃也。去蹄。为不洁也。两胉。左胁右胁也。自脊以上。谓之七体。(牲杀之本法。)肺其所上也。(周人之所尚。)
 郑曰。剃。解也。四解之殊。肩髀而已。丧事略。〇贾曰。士冠礼云。特豚载合升。(注合左右胖。)下文大敛。亦云合升。吉凶之礼。豚皆合升。而丧中之奠。虽用成牲。亦四解。故既夕葬奠云。其实羊左胖。豕亦如之。〇镛案。豚体甚小。故并用七体。至于遣奠。既用大豕。且是少牢牲杀太丰。故羊豕皆用一胖也。(四剃者。四体也。训剃为解不亦谬乎。〇又详未五。)
  {上卯三。}设扃鼏。(古文鼏为密。)鼏西末。素俎在鼎西。西顺覆匕东柄。(鼏音密。)
 扃。铉也。以木贯鼎。以举鼎者也。(或云。以闭鼎。)鼏与幂同。以布覆鼎也。(礼器牺尊疏布鼏。)西末者。幂布之馀者向西也。西顺者。东西长也。匕所以载鼎肉升之于俎也。覆匕。示未用也。〇案杂记云。枇以桑长三尺。或曰。五尺。(枇匕通。)毕用桑长三尺。(毕助匕以举肉者。)刊其柄与末。(此二器。吉祭以棘木为之。丧祭则用桑木也。)注家以为丧祭之用。盖以棘赤而桑白也。
 郑曰。将小敛则辟袭奠。〇贾曰。鼏用茅为编。言西末则茅本在东也。
  {上卯四。}小敛辟奠。不出室。(记文。)
 辟。除去也。奠。始死日之夕奠也。奠。逼尸体妨于敛事故辟之也。然奠以依神。尸犹在室故不出室也。
 贾曰。始死之奠。袭后改为袭奠。以恐妨敛事故辟之。亦当于室之西南隅。如将大敛。辟小敛奠于序西南也。(既小敛。亦不出于室。敛事毕。奉尸侇于堂。乃去之。而设小敛奠于尸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27H 页
东。)〇镛案。袭奠虽在经无文。郑君所指。非即始死之奠也。(贾以始死奠。为袭奠。此非郑意也。)盖唯朝夕之奠。宜自始死之日。无阙再馈之礼。若丧在午刻以后者。始死之奠。仍当夕奠。或其生时已进朝食者。虽粥麋(一作糜)之属。亦已朝食。不用朝奠。 若在朝食未进之先者。虽设始死之奠。及其袭含之后。宜有夕奠。可名袭奠也。若然始死之奠。宜亦待时而奠。(谓朝日出夕逮日。)但因急于依神。故皋复之后。便即奠之也。
  {上卯五。}士盥二人以并。(今文并为并。)东面立于西阶下。
 士。举尸之士也。(谓后袭床迁尸于户内服上。)〇案檀弓云。卜人师扶右。射人师扶左。君薨以是举。(注举尸。)此经以士举尸。盖亦周礼执披之士之类尔。(详见下室四。)
  {上卯六。}布席于户内。下莞上箪(一作簟)
 布席。铺于地也。户内。室中之东也。莞。小蒲也。〇敖曰。此席布于地也。大记曰。含一床。袭一床。迁尸于堂。又一床。用床者。止于是。
 大记曰。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君以箪(一作簟)席。大夫以蒲席。士以苇席。〇子游曰。饭于牖下。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殡于客位。祖于庭。葬于墓。所以即远也。故丧事有进而无退。〇坊记宾礼。每进以让。丧礼每加以远。浴于中霤。饭于牖下。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殡于客位。祖于庭。葬于墓。所以示远也。〇镛案。经礼死于北墉下。迁于南牖下。遂以浴尸而饭尸。(士丧礼。)今坊记乃云。浴于中霤。(室中地。)饭于牖下。则是始死无迁尸南牖之法也。与经礼不合。当以子游之言为正。
  {上卯七。}商祝。布绞衾、散衣、祭服。祭服不倒。美者在中。
 布。谓铺于箪(一作簟)上也。绞在外。故先布之。祭服以亲尸。故最在内也。小敛多用倒衣。而爵弁玄端之等。昔尝祭神。故不以为倒衣。嫌其贱之也。(衣领当尸足。)祭服之中。亦其尤美者在内。(美衣后布之。)盖以既衾既绞。不可以观美。故宁欲以美者亲身也。
 大记曰。小敛之衣。祭服不倒。(注敛者。要方散衣有倒。)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〇郑曰。左衽。衽乡左。反生时也。〇孔曰。小敛十九称。不悉著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27L 页
之。但用裹尸。要取其方也。死则襟向左。示不复解也。(生乡右。左手解抽带便也。)结绞不纽者。生时带为屈纽。使易抽解。若死则无复解义。故绞束毕结之。不为纽也。〇镛案。小敛之法。全要方正。而尸体下杀。务在填补。故小敛唯倒衣是主尔。衣既倒领。其交衽左右。人必有疑。故圣人为之法曰。倒衣皆左衽非。故为是乖反也。顾其势如是则顺也。经文不倒之下。即云左衽。左衽之专指倒衣。明白如此。而缘郑一误。使千古死人。皆令左衽以就木。不唯是也。郑于袭衣之注。又引左衽不纽之文。(上子二。)乃曰。死者左衽。(今孔氏亦云。)则生而中国者。甫死而夷狄之乎。十有九称。皆死者平日之所尝服也。其裁制交衿之法。皆顺右衽之势。今猝左之。其可以合矩度乎。
  {上卯八。}无踊节。(记文。)
 拾踊之法以三者。三(凡九踊)为节。小敛哀甚。故其踊无节也。(下冯尸章亦云踊无算。)
 大记曰。铺绞紟踊。铺衾踊。铺衣踊。迁尸踊。敛衣踊。敛衾踊。敛绞紟踊。〇问丧曰。三日而敛。在床曰尸。在棺曰柩。动尸举柩。哭踊无数。恻怛之心。痛疾之意。悲哀志懑气盛。故袒而踊之。所以动体安心下气也。〇镛案。此二文。通大小敛而言。
  {上卯九。}士举迁尸反位。
 迁尸于衣衾之上。而反位于西阶之下也。(上卯五。)〇敖曰。反位。待后事也。
 大记曰。凡敛者袒。迁衽者袭。郑云。怛(一作袒)者于事便。 〇镛案。此亦通大小敛而言。(孔以迁尸。专属之大敛。非矣。)
  {上卯十。}设床笫于两楹之间。衽如初有枕。
 将卒敛而迁尸也。堂之制三间。其中者。谓之两楹之间也。衽如初者。如迁尸南牖之时。(上乙四。)亦下莞上簟也。
 大记曰。迁尸于堂。又一床。皆有枕席。
  {上辰一。}卒敛。彻帷。
 先敛祭服。次用散衣。(即倒衣。)次用衾。乃结绞也。彻帷者。示事毕也。〇案大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28H 页
记彻帷。在冯尸括发之后。既彻帷。即奉尸侇于堂。揆以事情。必宜然也。盖此帷堂之礼。一则为尸未饰也。(曾子云。)一则为夫妇方乱也。(仲梁子之义。)主人主妇。未及冯尸。恐无彻帷之理。疑有错简也。
 大记曰。主人即位于户内。主妇东面乃敛。〇又曰。大夫之丧。众胥是敛。(郑云。胥当为祝。)士之丧胥为侍。(孔云临检之。)士是敛。(孔云。朋友来助敛。)敛者。既敛必哭。士与其执事则敛。敛焉则为之壹不食。凡敛者六人。(孔云。凡者贵贱同也。两边各三人。故用六人。)〇镛案。士则僚友来吊者。因以敛尸。而大夫则体貌尊。不可使敌者。敛之。(敌谓他大夫。)又不可屈士以供敛。故众胥是敛。而郑乃欲改胥为祝。谬矣。
  {上辰二。}主人西面冯尸。踊无算。主妇东面冯亦如之。
 冯。依也。哀其形之已变。(小敛则无复人形。)以身亲尸。凭依密切。如欲从之然也。冯者必坐。(郑氏云。)既冯而起。乃踊无节也。〇郑曰。冯。谓扶持服膺。冯之类必当心。(大记注。)
 大记曰。卒敛。主人冯之踊。主妇亦如之。〇又曰。君大夫冯父母妻长子。不冯庶子。士冯父母妻长子庶子。庶子有子则父母不冯其尸。凡冯尸者。父母先妻子后。〇又曰。君于臣抚之。(孔云。君尊但以手抚案尸。心不服膺。)父母于子执之。(卢云。执当心上衣。)子于父母冯之。(孔云。服膺心上。)妇于舅姑奉之。(卢云。捧当心上衣。)舅姑于妇抚之。(案尸心。)妻于夫拘之。(庾云。拘者微引心上衣也。〇贺云。拘其衣衾领之交也。)夫于妻于昆弟执之。(亦执心上衣。)冯尸。不当君所。(孔云。假令君已冯心。则馀人宜少避之。)凡冯尸兴必踊。(孔云。冯必哀殒。故起必踊泄之。)
 杂记曰。君不抚仆妾。嫂不抚叔。叔不抚嫂。
小敛三 括髣(一作发)免 侇堂 加绖带
  {上辰三。}主人髺发袒。(古文髺为括。)众主人免于房。(今文免为絻。〇免音问。)
 髺。括通。聚也。束也。去冠去笲(一作笄)。而紒解发乱。故用麻一条。聚发而束之。为髺也。(死曰。髺而生云括。)袒。左袒也。(礼事皆左袒。)众主人。齐衰以下也。众主人。亦去冠。(不去笄。)故为布絻以代之也。房。夹室也。既小敛。俟生之念乃绝。故去冠偏袒。为此愠哀之形也。髺免之法。并详丧服商。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28L 页
郑曰。始死。将斩衰者鸡斯。(读笄纚。)将齐衰者素冠。今至小敛。变又将初丧服也。众主人免者。齐衰将袒。以免代冠也。〇镛案。笄纚之说。本是白撰。(陈祥道以鸡斯为哭声。)且考此经。小敛以前。未有去冠之文。盖以未敛之前。俟生之念未已。故始死易服。不过去其华盛之服而已。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问丧文。)于是乎去饰。为之去冠。为之去笄。为之括发。为之绖带。以至于成服。此圣人之微文。哀敬恻怛之至。不可以后世习俗之见。猜度而变乱之也。戴德丧服变除曰。父母之丧。既袭。素章甫冠。(笄纚之说本出于戴氏。)若如此说。则始死而去冠。既袭而加冠。小敛而还去冠。忽冠忽去。全无义理。圣人制礼。尚如是乎。始死而径其情。犹之可也。甫袭而遽为饰。非其理矣。〇又按此节。众主人不言袒。然大敛帷堂之下。亲者皆袒。(见申三。)公赗入告之时。(既祖奠。)众主人皆袒。(见危十。)则小敛袒括之时。齐衰以下众主人。亦无不袒之理。经不言者。略之也。大传曰。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性也。据此。小敛之后。凡五世之亲。皆当袒免。(东俗所谓九寸十寸亲。)不唯缌功以上然也。(郑注。亦以众主人皆袒。)
 大记曰。主人袒说髦。括发以麻。〇郑曰。士既殡说髦。此云。小敛。盖诸侯礼也。(士之既殡。诸侯之小敛。于死者俱三日也。)〇孔曰。向小敛不袒。今方有事。故袒衣也。(士丧礼云。括发袒。此先云袒者。或人君礼也。)〇镛案。小敛说髦。二经不合。是亦记之者各殊耳。주-D003乃别之为诸侯之礼。何据矣。天子诸侯之丧。其孤子。不言主人。盖以天子适四方无客礼。(郊特牲。)诸侯于其国之内。亦无客礼。故诸记论君丧之礼。皆不言主人主妇。丧大记曰。既正尸。子坐于东方。夫人坐于西方。又曰。君之丧三日。子夫人杖。又曰。君将大敛。子弁绖。夫人东面。(大夫士之丧。皆言主人。)曾子问曰。君出疆而薨。则子麻弁绖。据春秋鲁僖公。会宋子于葵丘。(僖九年。)左氏曰。宋桓公卒未葬。而襄公会诸侯。故曰子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杜注云。子者继父之辞。)又公羊傅(公羊传)曰。(文九年。)当丧未君。诸侯于其封内。三年称子。又子般卒。(庄三十二年)公羊氏曰。君存称世子。君薨称子某。故杂记曰。君薨太子号称子。文例赫奕。笔法森严。而郑乃以袒说髦之主人。髽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29H 页
带麻之主妇。谓之诸侯之丧可乎。孔氏又以先袒后括。为君丧之一證。谬尤甚矣。〇又按袒有二义。有临事之袒。若将饭含而主人袒是也。(上癸一。)有表哀之袒。若此节之袒是也。孔疏混而不分。亦谬矣。(说髦之义。详见下上酉六。)
 小记曰。斩衰。括发以麻。为母。括发以麻。免而以布。〇郑曰。母服轻至免。可以布代麻也。为母又哭而免。(孔者。又哭是小敛。拜宾后。即堂下位。哭踊时也。为母此时以免。代括发。)〇孔曰。凡括发之后。至大敛成服。括发不改。(节)括发免。皆谓丧之大事。敛殡之时。若其不当敛殡。则大夫以上。亦素弁。士加素冠。皆于括发之上。〇镛案。下文侇堂之后。主人袭绖于序东。(上辰十。)
 大记曰。母之丧即位而免。母丧才有免。则父之丧。并无冠免。可知也。此时不冠。则又何时可冠乎。故将大敛。主人西面袒。(见申三。)郑云。不言括发者。小敛以来自若也。小敛之后。成服之前。头无冠免明矣。(母丧则有免。)孔乃云。不当事则加冠。亦谬。
 檀弓曰。袒。括发变也。愠。哀之变也。去饰。去美也。袒括发。去饰之甚也。有所袒。有所袭。哀之节也。〇问丧曰。悲哀志懑气盛。故袒而踊之。所以动体。安心下气也。妇人不宜袒。发胸击心。(节)冠。至尊也。不居肉袒之体也。故为之免以代之也。〇镛案。檀弓之文。惟袒有袒。有袭若括免。不多文也。若据问丧之文。则袒之与絻。必双行而并举。不袒之时。宜若有冠也。
 檀弓曰。叔孙武叔之母死。既小敛举者出。(奉尸出。)尸出户。(既出户。)袒且投其冠括发。(郑云。尸出户乃变服失哀节也。)子游曰。知礼。(嗤之也。)〇郑曰。冠素。委貌。〇镛案。由是观之。小敛之前。主人固未尝去冠矣。(子游之嗤武叔。在于后时。不在冠。)郑既注。此为素委貌。而士丧礼之注。则笄纚之下。括发之上。拔去素冠一节。其原无定见。可知也。
  {上辰四。}妇人髽于室。髽职爪(一作瓜)切。
 髽。矬髻也。妇人吉髻高广。有丧改之为短小。名之曰髽也。法详丧服商。〇或曰。室当作房。(据大记。)
 大记曰。妇人髽。带麻于房中。〇郑曰。房。西房也。天子诸侯。有左右房。(孔云。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29L 页
男子括发在东房。妇人髽带麻于西房。)〇镛案。注疏。坚以此节为王公之礼。自创东西房之说。其义非也。〇又按髽者。小髻也。带者。绞带也。麻者。首绖腰绖也。妇人改服。宜在隐密之处。故大记并举三物。谓在房中。非谓三物。同在冯尸之后也。髽与绞带。当在此时。至于首绖腰绖。宜在侇堂之后。皆与男子同也。
  {上辰五。}既冯尸。主人袒髺发绞带。众主人布带。(记文。)
 绞带布带之制。详见丧服商。
 贾曰。小敛于户内讫。主人袒括发散带垂。经不云绞带事。故记者言之。〇镛案。贾之云。散带垂。必是衍文也。此时主人未及受绖。安得有散带垂乎。〇又按前章髽带麻之文。(大记文。)孔氏解之。为要绖。吕大临遂以为妇人无绞带。(详见丧服商。)然主人未及受绖。妇人无先绖之理。即所云髽带麻者。当是绞带之谓。(不言布者。文略也。)
  {上辰六。}士举。男女奉尸侇于堂。(今文侇为夷。)幠用夷衾。
 
举者。举尸之两端也。奉者。奉尸之左右也。(夹助之。)侇之言。移也。(方悫云。)堂。两楹之间床笫之上也。此时尸北首。
 郑曰。侇之言。尸也。〇贾曰。尸之衾曰夷衾。尸之床曰夷床。(案又有夷槃。)此经侇尸。不作移字。皆依尸为言也。(初死幠用大敛之衾。今当大敛。故用夷衾以覆尸。)〇镛案。夷字之义。未有明解。郑氏训夷为尸。(周礼夷槃注云。夷之言尸也。)敖氏训之为移。(云尸夷于堂。乃设此衾。故以夷衾名之。)王昭禹训之为伤。(云夷伤也。夷槃夷堂夷床夷衾。皆以哀伤为主。)窃以为夷也者。平也。衾之为用。摺屈以裹体。夷衾者。只用覆尸之上面。仍以覆棺。无摺屈之事。所以为夷也。槃之为物。深而杀下。夷槃者。用以寒尸。正要平广而浅口。所以为夷也。床之为制。本有遮栏。(即所云梐枑。)夷床者。所以浴尸床上。有事不要遮栏妨碍。故平其上面。所以为夷也。如诸家所言则凡丧具。皆可名夷。不唯是三者也。
 大记曰。彻帷。男女奉尸夷于堂。降拜。(拜宾也。)〇郑曰。主人主妇以下。从而奉之。孝敬之心也。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30H 页
{上辰七。}男女如室位。踊无算。
 如室位者。男子西面。妇人东面。以夹床也。
 大记曰。哭尸于堂上。主人在东方。由外来者在西方。诸妇南乡。〇郑曰。由外来。谓奔丧者也。无奔丧者。妇人犹东面。〇孔曰。奔丧者。升自西阶。乃就西方。(欲异于在家者。故在西方也。)若未小敛而奔者。则在东方也。(奔丧注云。其未小敛而至。与在家同也。)妇人位在西方。今有新奔者。故移辟之。而近北以乡南也。〇镛案夷堂。哭尸之位。二经不合。亦由记之者。各殊耳。体究事情。大记之文。为益合理。盖此夷堂之后。帷障既彻矣。宾客方至矣。(方将降拜宾。)男女之夹尸为位。如于室中者。恐不如大记之为委曲近情也。郑乃欲牵二经而合之。遂以由外来者。为奔丧之人。则奔丧之人。未必每在于侇堂之后也。且据奔丧之礼。虽在既殡之后。其哭其踊。皆在东方。(奔丧云。殡东西面哭成踊。)况于小敛之后。何故而西方乎。由外来者。谓亲宾僚属之入哭者也。诸妇南乡者。谓于尸北。乡尸而哭踊也。(或当有小帷为之遮障。)
  {上辰八。}主人出于足。降自西阶。众主人。东即位。妇人阼阶上西面。
 出于足者。由尸南也。众主人。从主人降。先就东阶之下。即其位。(众主人之位。)主人尚在西阶之下也。(将拜宾。)
 贾曰。众主人。在主人位南。(案此谓西面北上。)〇敖曰。阼阶上。非妇人之正位。乃居之者。辟宾客之行礼者也。〇镛案。奉尸夷堂之时。尸北首矣。出于足者。谓由尸之南楹之北也。(杨氏图本。每由尸之北而迂回作路大非矣。)
  {上辰九。}主人拜宾大夫。特拜士旅之。
 于西阶拜宾者。不忍即阼以分阶也。(不忍居主位。)袒括不改者。哀不自饰也。特拜者。一拜以礼一也。(各拜之。)旅拜者。一拜以礼众也。(旅众也。)于敌不特拜。
 大记曰。大夫士拜卿大夫于位。于士旁三拜。(节)大夫内子士妻。特拜。命妇。汜拜众宾于堂上。(众宾谓士妻。)〇又曰。妇人迎客送客。不下堂。下堂不哭。男子出寝门外。见人不哭。(义见上丁八。)其无女主。则男主拜女宾于寝门内。其无男主。则女主拜男宾于阼阶下。子幼则以衰抱之。人为之拜。〇孔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30L 页
曰。大夫士既是先君之臣。同有斩衰之服。故嗣君出拜之也。卿大夫则就其位而拜之。(谓君就卿大夫之位而拜。)士贱故每一面。并唯三拜。士有三等。故三拜之。泛拜。谓不特也。亦旁三拜。〇镛案。주-D006嗣君之所降拜。唯奇(一作寄)公国宾而已。安有国君下堂。而拜其臣。若是其仆仆哉。经文历言君大夫士各拜其宾之礼。本自明白。(徐师曾亦云。)孔乃贸乱如是。(陈浩亦遵孔。)〇又按旁三拜者。左右各三拜也。周礼司士云。(夏官职。)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
  {上辰十。}即位踊袭。(句)绖于序东。复位。
 即位阼阶之下。既成踊。乃就墙庑之东。(郑云东夹前。)袭其所袒。(穿左袂)戴首绖。著腰绖也。既绖复于阼阶之下。
 大记曰。主人即位。袭带绖踊。母之丧。即位而免。〇郑曰。礼斩衰括发。齐衰免。以至成服而冠。为母重。初亦括发。既小敛则免。〇孔曰。士丧礼。先踊。乃袭绖。此先袭绖。乃踊。此据诸侯尊也。(郑注云尊卑相变。)〇镛案。此即郑氏所云。又哭之节也。(上辰三。)主人之初括发。本在于既小敛之后。而今郑云为母初亦括发。既小敛则免。其说乱矣。〇又按踊袭先后二经不合。亦记之者各殊耳。孔乃指之为诸侯之礼。何据矣。诸侯何必先袭绖。
小敛四(奠 襚)
  {上巳一。}乃奠。
 大记曰。乃奠。吊者袭裘加武带绖。与主人拾踊。〇郑曰。始死。吊者。朝服裼裘。小敛则袭而加武矣。武。吉冠之卷也。(加武者。明不改冠亦不免也。)〇孔曰。小敛之前。吊者。开朝服露裼衣。(裘上有裼衣。裼衣上有朝服。)小敛之后。吊者。以朝服掩袭裼衣也。贺云。主人既素冠。故吊者加素弁于武。〇态(一作熊)云。加武带绖。谓有朋友之恩。〇孔云。若无朋友之恩。无带。唯首绖而已。 拾更也。谓主人先踊。妇人踊。吊者踊。三者三。与主人更踊也。(凶冠则武与冠连。不别有武。免亦无武。今云加武。明不改作凶冠。亦不作免也。)〇镛案。家语云。季桓子死。鲁大夫朝服而吊。孔子许之以中礼。郑云。朝服盖以是也。然朝服与裼衣。俱是上服。郑乃云。朝服裼丧(一作裘)。则合家语檀弓之文。而混囵成义。牵连二事。两皆纰缪也。朝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31H 页
服则朝服耳。裼裘则裼裘耳。孔乃云。开朝服而露裼衣。又何意也。君子整衣敛衽。必前后襜。如今欲露。示其玄绡锦绞之美。为之披其衿而开其裾。有是理乎。〇又按加武者。谓加素武于素冠之上也。古唯居冠属武。(玉藻文。)馀凡礼服之冠。皆临事而合武。故缟冠玄武。玄冠缟武。(玉藻文。)唯适所宜也。始死之吊。唯玄冠者去之。(檀弓文。)则其冠固已素矣。(唯弯曲上覆者。先素。)至是又去其玄武。而加素武于素冠之上。(非厌冠则皆武在冠外。)于是乎素弁矣。(冠与武皆素。)又以一股之葛。为要绖。为首绖。名之曰环绖。于是乎弁绖矣。弁绖者。吊服也。郑以为吉冠之卷。可乎。〇又按经文。通指吊宾而言。未尝云朋友而后如是也。孔乃云。非朋友则无带。何据矣。孔之意。盖嫌其吊者之服。郤(一作却)与朋友麻。(丧服文。)无别也。然吊者之绖。本用葛绖。故朋友之服。得称为麻。谓于吊服一股之绖。以麻为之也。(一股则又与缌麻有别。)亲疏厚薄。截然不同。孔必欲去其带而存其首。不亦异哉。夫衣服冠带之制。各有伦类。首服麻绖。而腰存吉带。无是理也。
 
檀弓曰。子游裼裘而吊。(节)主人既小敛袒括发。子游趋而出。袭裘带绖而入。(又司徒敬子死。子游吊焉。主人既小敛。子游出。绖反哭。)
  {上巳二。}举者盥。右执匕郤(一作却)之。左执俎横摄之。入阼阶前西面错。(句)错俎北面。
 举者。二人出门举鼎。右人以右手执匕。(乡北入则东为右。)左人以左手执俎。(西为左。)两人各用内手。举鼎也。郤(一作却)之。退之也。谓以匕叶郤(一作却)向后也。摄持也。俎北面者。西顺之也。
  {上巳三。}右人左执匕抽扃。(今文扃为铉。)予左手兼执之。古文予为子(一作于) 取鼏委于鼎北。(古文鼏为密。)加扃不坐。
 兼执者。兼执扃匕也。为用右手便。
  {上巳四。}乃朼载。(古文朼为匕。)载两髀于两端。(古文髀为脾。)两肩亚两胉亚。(今文胉为迫。)脊肺在于中。皆覆进柢。(今文柢为胝。)执而俟。(髀音彼覆音腹柢音氐。)
 朼者。以匕挠牲而出鼎也。载者。载于俎也。亚。次也。(士虞礼云。鱼腊爨亚之一铏亚之。)谓两肩两胉。亦分置两髀之次。不偏在一边也。脊肺尊。故在中。髀贱故在外也。(又肩贵于髀胁贵于肩。)覆。犹伏也。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31L 页
谓诸体之突起处向上也。柢本也。进本者。骨本向尸也。(公食大夫礼。亦进本。)〇贾曰。左右肩。(前曰肩。)臂臑属焉。(上节曰臂。下曰臑。)左右脾。(后曰髀。)膞胳属焉。上节曰膊(一作膞)。下曰胳。
 郑曰。亚。次也。凡七体。皆覆为尘。〇镛案。士虞礼。鱼亚之腊特。亚于袒(一作俎)。 亚之为言。从也副也。且覆非幂也。尚未及奠于尸东。而先以巾幂之乎。
  {上巳五。}夏祝及执事盥。执醴先。(句)酒脯醢俎从。(句)升自阼阶。丈夫踊。甸人彻鼎。(句)巾待于阼阶下。
 执事。吊宾之卑少者也。执者。凡五人。(五物各一人。)醴先者。尊古质也。升自阼阶者。神所食也。凡奠男女踊。皆以奠者。往来升降为节。(要节也。)彻鼎。以其空也。(郝敬云彻鼎出门外。)巾者。簟内之功布。(上寅一。)待奠讫。将以幂奠也。
 贾曰。彻鼎巾者。以其空也。(或云。彻鼎者误也。)〇镛案。非也。
  {上巳六。}奠于尸东。
 尸虽北首。犹奠于东也。
 檀弓曰。小敛之奠。子游曰。于东方。曾子曰。于西方。敛斯席矣。小敛之奠。在西方。鲁礼之末失也。〇郑曰。曾子以俗说非。又大敛奠于室。乃有席。(孔云。礼小敛之奠设于东方。又无席。鲁之衰末。奠于西方而又有席。曾子见时如是。谓将为礼。故记者正之云。小敛奠。所以在西方。是末世失其法也。)〇孔曰。士丧礼。小敛奠。设于尸东。今曾子言西方。〇镛案。诖(一作注)疏非矣。敛斯席矣者。记者之言也。记者曰。大敛始有席。(始神之。)则小敛之奠于西。非也。〇又按东方西方。不必忽地起疑。盖以奉尸侇堂之后。尸乃北首。故疑奠之当于西也。
  {上巳七。}执醴酒北面西上豆错。(句)俎错于豆东。立于俎北西上。醴酒错于豆南。祝受巾巾之。
 醴酒之先升而后错者。为其尊也。不言笾错者。(脯实笾。)统于豆也。(脯虽笾实亦豆肉。)巾之恐生虫蛆也。(郑云巾之为尘也。)
 檀弓曰。丧不剥(句)奠也。与祭肉也与。〇郑曰。剥犹裸也。有牲肉则巾之。(为其久设尘埃加也。脯醢之奠不巾。)
  {上巳八。}由足。降自西阶。妇人踊。奠者。由重南东。丈夫踊。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32H 页
祝先降而奠者。从也。自西阶者。手无所执也。〇贾曰。主人位在阼阶下。妇人位在上。故奠者升。丈夫踊。奠者降。妇人踊。各以所见先后。为踊之节也。由重南者。以其重主道神所凭依。不知神之所为。故由重南而过。是以主人。又踊也。(注云。东反其位者。其位盖在盆盥之东南上。)
  {上巳九。}宾出。主人拜送于门外。
 寝门外也。
 大记曰。宾出。彻帷。〇郑曰。君与大夫之礼也。(士卒敛彻帷。)〇镛案。二经。本多不合。郑说未必然。
  {上巳十。}乃代哭。不以官。
 郑曰。代。更也。孝子始有亲丧。悲哀憔悴。礼防其以死伤生。使之更哭。不绝声而已。人君以官周礼挈壶氏。凡丧县壶以代哭。(三日之后。哭无时。)
 贾曰。礼有三无时之哭。始死未殡。哭不绝声。一无时也。殡后葬前。朝夕入于阼阶下哭。又于庐中思忆则哭。二无时也。既练之后在垩室之中。或十日或五日。一哭。三无时也。(练前葬后。唯朝夕有阼阶下哭。惟此有时。)〇孔说同。(见角六。)
  {上午一。}有襚者则将命。摈者出请入告。主人待于位。摈者出告须。(句)以宾入。
 袭前所襚陈而不用。(上庚八)用于小敛。(上丑十)此小敛后襚者。将用于大敛也。襚者。不直入门。摈者。出入以致辞者。既小敛备文也。(前致襚。虽亦将命无摈者出。请入告之辞。〇上戊一二。)摈。为主人。出迓宾者也。(如宾之有介。)位。阼阶下西面位也。须。待也。(出告之辞曰。哀子某须矣。)以宾入者。导在前也。
 郑曰。出请之辞曰孤某。使某请事。出告之辞曰。孤某须矣。(贾云。杂记诸侯吊邻国。摈者出请云。孤某使某请事。此亦宜然也。)〇镛案。孤某须者。诸侯之礼也。士之子而称孤。则司败其赦之乎。据曲礼云。诸侯在凶服曰。适子孤。(郑云。凶服谓未除丧。)左傅(左传)宋闵公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臧文仲曰。列国有凶称孤。礼也。(庄公十一年。)又郑子皮。适晋。(昭十年。)欲见新君。叔向辞之曰。大夫之事毕矣。而又命孤。孤斩焉。在衰绖之中。(又齐湣王。欲吊邹君。史策书之曰。邹之孤。出鲁仲连传。)杂记之云孤某须。正亦此礼也。若夫人臣之礼。其在杂记曰。丧称哀子哀孙。故下文筮宅之辞曰。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32L 页
哀子某。卜日之辞。亦曰哀子某。士虞礼之祝辞。亦称哀子。从未有俨然称孤。如郑所云也。坊记曰。未没丧。不称君。示民不争也。诸侯之称孤而不称君。以有斯义也。孤之为言。兼有君临之义。故史记曰。南面称孤。曲礼曰。庶方小侯自称曰孤。士之称孤。名义之所不敢也。孟子无父曰孤。曲礼云。君子已孤。不更名。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深衣云。孤子纯以素。郊特性(郊特牲)曰。春飨孤子。曾子问曰。丧有二孤。季康子之过也。郑之意。盖以为无父者称孤。庶乎其无罪也。然名不可假借也。
  {上午二。}宾入中庭北面致命。主人拜稽颡。宾升自西阶。出于足西面委衣。如于室礼。降出。主人出拜送。
 中庭北面。直乡尸也。致命者。宾亦使人也。(非亲襚。)出于足者。由尸之南。楹之北而东也。如于室。礼者。谓委衣于尸东床上也。(上戊五。)〇案如于室礼。则今此致襚。明在奉尸侇堂之后。其为大敛之用。无疑也。
  {上午三。}朋友亲襚如初仪。西阶东。(句)北面哭踊三。(句)降。主人不踊。
 如初仪者。谓初死时。朋友襚亲以进也。(上戊六。)〇贾曰。初死。朋友襚。朋友不哭。(上戊六。)以君命俱来。君使不哭。朋友亦不哭也。此朋友特来。无君命故哭。
  {上午四。}襚者以褶。(古文褶为袭。)则必有裳。执衣如初。彻衣者。亦如之。升降自西阶以东。(褶音牒。)
 褶上衣之裌而无著者也。(有表里而不著絮。)虽复非袍。故有裳。乃成称也。(袍则连衣裳。)执衣如初者。左执领也。(上戊一。)
 郑曰。帛为褶。(玉藻文。)〇贾曰。有著为复。无著为褶。(杂记子羔之袭茧衣裳与税衣。乃为一称。以其絮亵。故须表也。此虽褶衣。无絮非亵。故有裳成称。不须表也。)〇镛案。袍有表。则虽无裳一称也。(有表则不襌。)衣有裳则虽不复。一称也。(义见丧大记。)褶衣不襌。或恐引袍例而当一称。故戒之曰。褶无裳不成称。盖以其制短。与袍异也。
  {上午五。}宵。为燎于中庭。
 郑曰。燎。火燋。〇贾曰。少仪云主人执烛抱燋。(注未爇曰燋。)古者。以创(一作荆)燋为烛。故云燎火燋也。或解庭燎与执烛别。郊特牲云。庭燎之百。由齐桓始。(或云
第三集礼集第一卷○丧礼四笺 第 33H 页
以布缠苇。以蜡灌之。谓之庭燎也。)〇镛案。郑于少仪之注。既以燋而为烛。又于此经之注。明以燎而为燋。则燎烛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