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x 页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卷四)
陆德明释文钞
陆德明释文钞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18H 页
陆德明释文
古易今亡。于今可见者。唯有李鼎祚集解、陆德明释文而已。然陆释并释字音。今或不眩。故时亦删之。又释王辅嗣之注。王注今所不取。故并皆删汰。閒附己见。以蓍(一作著)取舍之意焉。
八纯五世之卦
乾一世为姤。二世为遁。三世为否。四世为观。五世为剥。
坤一世为复。二世为临。三世为泰。四世为大壮。五世为夬。
震一世为豫。二世为解。三世为恒。四世为升。五世为井。
巽一世为小畜。二世为家人。三世为益。四世为无妄。五世为噬嗑。
坎一世为节。二世为屯。三世为既济。四世为革。五世为丰。
离一世为旅。二世为鼎。三世为未济。四世为蒙。五世为涣。
艮一世为贲。二世为大畜。三世为损。四世为睽。五世为履。
兑一世为困。二世为萃。三世为咸。四世为蹇。五世为谦。
〇镛按此即汉魏古法。每一画始变。即称一世。二画浸变。即称二世。至三至四。以至于五。其法了无神奇。绝无用处。乾坤二卦。其体既纯。或似可取。其馀六卦。尨杂散乱。终日玩究。泊然无味。斯盖卦变爻变之义。迷昧不明。即经文一字解释不得。于是学易者。徒执六十四卦。翻来覆去。横谈竖说。总之无益于解经之事。只足以眩惑俗人之眼耳。今所不取。
游魂八卦
古易今亡。于今可见者。唯有李鼎祚集解、陆德明释文而已。然陆释并释字音。今或不眩。故时亦删之。又释王辅嗣之注。王注今所不取。故并皆删汰。閒附己见。以蓍(一作著)取舍之意焉。
八纯五世之卦
乾一世为姤。二世为遁。三世为否。四世为观。五世为剥。
坤一世为复。二世为临。三世为泰。四世为大壮。五世为夬。
震一世为豫。二世为解。三世为恒。四世为升。五世为井。
巽一世为小畜。二世为家人。三世为益。四世为无妄。五世为噬嗑。
坎一世为节。二世为屯。三世为既济。四世为革。五世为丰。
离一世为旅。二世为鼎。三世为未济。四世为蒙。五世为涣。
艮一世为贲。二世为大畜。三世为损。四世为睽。五世为履。
兑一世为困。二世为萃。三世为咸。四世为蹇。五世为谦。
〇镛按此即汉魏古法。每一画始变。即称一世。二画浸变。即称二世。至三至四。以至于五。其法了无神奇。绝无用处。乾坤二卦。其体既纯。或似可取。其馀六卦。尨杂散乱。终日玩究。泊然无味。斯盖卦变爻变之义。迷昧不明。即经文一字解释不得。于是学易者。徒执六十四卦。翻来覆去。横谈竖说。总之无益于解经之事。只足以眩惑俗人之眼耳。今所不取。
游魂八卦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18L 页
乾游魂为晋。坤游魂为需。震游魂为大过。巽游魂为颐。
坎游魂为明夷。离游魂为讼。艮游魂为中孚。兑游魂为小过。
〇案大传云精气为物。游魂为变。郑玄以精气为七八。游魂为九六。此于诸说之中。最似中理。乃李陆二家之学。先以乾坤坎离震巽艮兑。立之为八纯卦。又以四十卦。为八纯五世之卦。又以馀十六卦。为八纯游魂归魂之卦。此亦汉魏以来相承之古法。但于文王卦词。周公爻词。无一用处。总系学易之家。游戏杂说。非知道者之所取也。〇游魂之例。下卦取全变。上卦取半变。今云乾游魂为晋者䷢。下坤为乾之全变。上离为乾之半变也。(中一画之变)今云坎游魂为明夷者䷣。下离为坎之全变。上坤为坎之半变也。(中一画之变)今云震游魂为大过者䷛。下巽为震之全变。上兑为震之半变也。(中一画之变)今云艮游魂为中孚者䷼。下兑为艮之全变。上巽为艮之半变也。(中一画之变)坤离巽兑之游魂。诸卦皆同此例。虽其义例均正。无所错乱。而终日玩究。仍且泊然无味。斯岂三圣之遗义乎。不过为闲寂无事之人。永日消遣之一助耳。
归魂八卦
乾归魂为大有。坤归魂为比。震归魂为随。巽归魂为蛊。
坎归魂为师。离归魂为同人。艮归魂为渐。兑归魂为归妹。
〇案归魂之例。下卦取本体。上卦取半变。(中一画之变)乾以离为半变。(天与火)坤以坎为半变。(地与水)震以兑为半变。(雷与泽)巽以艮为半变。(风与山)坎离艮兑。复以坤乾巽震为半变。(中一画之变)无异义也。凡卦以内为主。而内卦既见本体。则如出游之魂。反于本身。故名之曰归魂也。归魂二字。不见大传。此尤学者之狡狯。别无微妙之旨藏于其中。今所不取。
周易〇陆云周代名也。周至也遍也备也。今名书。义取周普。〇虞翻注参同契云易字从日下月。
评曰既云代名。则周普之义。恐属枝赘。
乾元亨。〇陆云此八纯卦。元亨卦德也。训通也。
坎游魂为明夷。离游魂为讼。艮游魂为中孚。兑游魂为小过。
〇案大传云精气为物。游魂为变。郑玄以精气为七八。游魂为九六。此于诸说之中。最似中理。乃李陆二家之学。先以乾坤坎离震巽艮兑。立之为八纯卦。又以四十卦。为八纯五世之卦。又以馀十六卦。为八纯游魂归魂之卦。此亦汉魏以来相承之古法。但于文王卦词。周公爻词。无一用处。总系学易之家。游戏杂说。非知道者之所取也。〇游魂之例。下卦取全变。上卦取半变。今云乾游魂为晋者䷢。下坤为乾之全变。上离为乾之半变也。(中一画之变)今云坎游魂为明夷者䷣。下离为坎之全变。上坤为坎之半变也。(中一画之变)今云震游魂为大过者䷛。下巽为震之全变。上兑为震之半变也。(中一画之变)今云艮游魂为中孚者䷼。下兑为艮之全变。上巽为艮之半变也。(中一画之变)坤离巽兑之游魂。诸卦皆同此例。虽其义例均正。无所错乱。而终日玩究。仍且泊然无味。斯岂三圣之遗义乎。不过为闲寂无事之人。永日消遣之一助耳。
归魂八卦
乾归魂为大有。坤归魂为比。震归魂为随。巽归魂为蛊。
坎归魂为师。离归魂为同人。艮归魂为渐。兑归魂为归妹。
〇案归魂之例。下卦取本体。上卦取半变。(中一画之变)乾以离为半变。(天与火)坤以坎为半变。(地与水)震以兑为半变。(雷与泽)巽以艮为半变。(风与山)坎离艮兑。复以坤乾巽震为半变。(中一画之变)无异义也。凡卦以内为主。而内卦既见本体。则如出游之魂。反于本身。故名之曰归魂也。归魂二字。不见大传。此尤学者之狡狯。别无微妙之旨藏于其中。今所不取。
周易〇陆云周代名也。周至也遍也备也。今名书。义取周普。〇虞翻注参同契云易字从日下月。
评曰既云代名。则周普之义。恐属枝赘。
乾元亨。〇陆云此八纯卦。元亨卦德也。训通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19H 页
论曰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其在八卦之时。虽为诸卦之资质。及其为重卦之后。杂于诸卦之中。了无超异之德。乾坤二卦之外。皆受变于十辟两闰之卦。衍之为卦者也。其体尨杂。无纯一高妙之像。今必以八重卦。名之曰八纯卦。已非知道者之所为。况于是观其变灭。以立五世之卦。观其反复。以立游魂归魂之卦。将安用之。一部易六十四卦之词三百八十四爻之词。无一句用斯义者。尊之为八纯卦。将安用之。
大人造。〇郑云为也。王肃云就也至也。刘歆父子作聚。
评曰大人造。孔子解之曰圣人作。则造者作也。作者造也。
文言。〇陆云文饬卦下之言也。夫子之十翼。梁武帝云文言是文王所制。
论曰文言犹言说文。专释易中文字之义。如尔雅之为诗诂也。梁武之言。必有所本。但以文王所作。故谓之文言则陋矣。
坤。〇陆云本又作川。今字也。
评曰乾坤坎离。本作川。卦之变文也。文言者。古之易诂。故元亨利贞之解。皆诂体也。孔子于乾卦之传。一引之而已。坤卦不引文言。后儒妄加二字于坤至柔之上。
括囊。〇陆云结也。方言云闲也。广雅云塞也。
案诗云羊牛下括。括者闭也闲也塞也。震为闭门象。
需。〇陆云字从两重而。郑读为秀。
评曰需之为字。上雨下。者天者天也。陆从两而。非也。
讼。(节)窒惕中。〇窒马作咥。云读为踬。犹止也。郑云咥觉悔貌。王注或在惕字上。或在下皆通。在中吉下者非。〇陆云有孚窒一句。惕中吉一句。
案窒惕中一句。吉终凶一句。中凶叶韵。
师。(句)贞丈人。〇陆云绝句丈人。严庄之称。
案师贞者。军旅之事来筮者也。今云师绝句。贞丈人绝句。非也。
比。〇子夏传云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故曰比。
评曰物之亲比而不相离开者。莫如水在地上。故名曰比卦。子夏传所
大人造。〇郑云为也。王肃云就也至也。刘歆父子作聚。
评曰大人造。孔子解之曰圣人作。则造者作也。作者造也。
文言。〇陆云文饬卦下之言也。夫子之十翼。梁武帝云文言是文王所制。
论曰文言犹言说文。专释易中文字之义。如尔雅之为诗诂也。梁武之言。必有所本。但以文王所作。故谓之文言则陋矣。
坤。〇陆云本又作川。今字也。
评曰乾坤坎离。本作川。卦之变文也。文言者。古之易诂。故元亨利贞之解。皆诂体也。孔子于乾卦之传。一引之而已。坤卦不引文言。后儒妄加二字于坤至柔之上。
括囊。〇陆云结也。方言云闲也。广雅云塞也。
案诗云羊牛下括。括者闭也闲也塞也。震为闭门象。
需。〇陆云字从两重而。郑读为秀。
评曰需之为字。上雨下。者天者天也。陆从两而。非也。
讼。(节)窒惕中。〇窒马作咥。云读为踬。犹止也。郑云咥觉悔貌。王注或在惕字上。或在下皆通。在中吉下者非。〇陆云有孚窒一句。惕中吉一句。
案窒惕中一句。吉终凶一句。中凶叶韵。
师。(句)贞丈人。〇陆云绝句丈人。严庄之称。
案师贞者。军旅之事来筮者也。今云师绝句。贞丈人绝句。非也。
比。〇子夏传云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故曰比。
评曰物之亲比而不相离开者。莫如水在地上。故名曰比卦。子夏传所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19L 页
言似疏。
泰财成。〇以其汇。〇荀财作裁。〇陆云汇类也。傅氏注云汇。古伟字。美也。古文作𦳢。董作夤出也。郑云勤也。
案乾衣坤舆则裁辅皆卦象也。〇尔雅云汇毛刺。汇者猬也。古文作𦳢。有所以也。然震草巽草。以类相连。故取象在是。不可他解。汇者类也。
苞荒〇陆云本又作包荒。郑注礼云荒秽也。说文水广也。又大也。郑读为康。云虚也。
案泰之九二明夷也。夷者四荒之总名。本以乾天。今为离明。以照四夷。此是包四荒之象。
篇篇〇子夏传作翩翩。(向本同)云经举貌。古文作偏偏。
按飞而又飞曰翩翩。卦象妙合。不可他解。
同人不克则反。反则得吉也。〇陆云一本作反则得。得则吉也。
按古经异字异句。若是其多。不可不博取也。
大有匪其彭。〇子夏传彭作旁。干云彭亨骄满貌。王肃云壮也。虞作尪。姚云彭旁徐音同。
论曰匪其彭。畴离祉等数句。法当阙疑。不可强解。昔作易笺。强为之疏释。至今悔之。
明辨晢。〇陆云章舌反。王廙作晢同音。(徐李之世反)又作哲字。郑本作遰云读如明星晢。陆本作逝。虞作折。
案晢字上与害败三字叶韵。不可作入声读。
谦自牧。〇撝谦。〇陆云牧一音茂。撝指撝也。义与麾同。书云右秉白旄以麾是也。马云撝犹离也。郑读为宣。
案牧字下与得服则服国等字叶韵。不可作茂音。〇撝者升举也。诸说皆非。
豫介于石。〇陆云音界。纤介。古文作砎。郑云磨砎也。(古八反)马作。云触小石声。
泰财成。〇以其汇。〇荀财作裁。〇陆云汇类也。傅氏注云汇。古伟字。美也。古文作𦳢。董作夤出也。郑云勤也。
案乾衣坤舆则裁辅皆卦象也。〇尔雅云汇毛刺。汇者猬也。古文作𦳢。有所以也。然震草巽草。以类相连。故取象在是。不可他解。汇者类也。
苞荒〇陆云本又作包荒。郑注礼云荒秽也。说文水广也。又大也。郑读为康。云虚也。
案泰之九二明夷也。夷者四荒之总名。本以乾天。今为离明。以照四夷。此是包四荒之象。
篇篇〇子夏传作翩翩。(向本同)云经举貌。古文作偏偏。
按飞而又飞曰翩翩。卦象妙合。不可他解。
同人不克则反。反则得吉也。〇陆云一本作反则得。得则吉也。
按古经异字异句。若是其多。不可不博取也。
大有匪其彭。〇子夏传彭作旁。干云彭亨骄满貌。王肃云壮也。虞作尪。姚云彭旁徐音同。
论曰匪其彭。畴离祉等数句。法当阙疑。不可强解。昔作易笺。强为之疏释。至今悔之。
明辨晢。〇陆云章舌反。王廙作晢同音。(徐李之世反)又作哲字。郑本作遰云读如明星晢。陆本作逝。虞作折。
案晢字上与害败三字叶韵。不可作入声读。
谦自牧。〇撝谦。〇陆云牧一音茂。撝指撝也。义与麾同。书云右秉白旄以麾是也。马云撝犹离也。郑读为宣。
案牧字下与得服则服国等字叶韵。不可作茂音。〇撝者升举也。诸说皆非。
豫介于石。〇陆云音界。纤介。古文作砎。郑云磨砎也。(古八反)马作。云触小石声。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20H 页
案居于两间谓之介。说文作爪。象人介于两间。故曰介者。间厕也。人在两间。谓之绍介。平原君曰胜请为绍介。(鲁仲连传)子上曰士无介不见。(孔丛子)是也。古者主有摈客有介。亦绍介之意。诗云神之听之。介尔景福。谓神居天人之间。绍介此福也。左传曰求介于大国。(僖七年)晏子曰偪介之关。暴征其私。(昭二年)皆间厕之谓也。蚌蛤之属。谓之介虫。亦其肉体介乎两甲之间。故得此名也。介于石者。临之初刚。(豫六二解也解自临来)介乎坎险之中。(坎为石)升而为解。(一至四)其身解脱。(卦为解)逃难欲豫也。介不可入声读。
盍簪。〇子夏传疾也。郑云速也。埤苍同。(王肃又阻感反)古文作贷。京作撍。马作臧。荀作宗。虞作音戠。戠丛合也。蜀才本依京义从郑。
按簪者首笄也。杜诗云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解作首笄。故得与炬对。必有所本。
蛊有子考。〇周依马王肃以考绝句。
按有子绝句。未尝不通。
噬嗑腊肉。〇陆云音昔。马云晞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郑注周礼小物全乾曰腊。
按腊者野兽肉之乾者也。野兽难得。故畋而得之。晞之炀之。以待祭祀之用。其或新杀而未晞者谓之鲜腊。屡见仪礼诸篇。易词噬腊。亦当解作野兽之肉。
乾胏。〇陆云缁美反。马云有骨谓之胏。郑云箦也。字林云含食所遗也。一曰脯也。子夏作脯。徐音甫。荀董同。
论曰凡字义不明者。当以卦象决之。乾者离之象也。胏者刚画之象。当作有骨解。
未光大也。〇陆云本亦无大字。
案光字上与行刚当等字叶韵。宜无大字。
贲皤如。〇说文云老人貌。董音槃。云马作足横行曰皤。郑陆作蹯。音烦。荀作波。
盍簪。〇子夏传疾也。郑云速也。埤苍同。(王肃又阻感反)古文作贷。京作撍。马作臧。荀作宗。虞作音戠。戠丛合也。蜀才本依京义从郑。
按簪者首笄也。杜诗云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解作首笄。故得与炬对。必有所本。
蛊有子考。〇周依马王肃以考绝句。
按有子绝句。未尝不通。
噬嗑腊肉。〇陆云音昔。马云晞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郑注周礼小物全乾曰腊。
按腊者野兽肉之乾者也。野兽难得。故畋而得之。晞之炀之。以待祭祀之用。其或新杀而未晞者谓之鲜腊。屡见仪礼诸篇。易词噬腊。亦当解作野兽之肉。
乾胏。〇陆云缁美反。马云有骨谓之胏。郑云箦也。字林云含食所遗也。一曰脯也。子夏作脯。徐音甫。荀董同。
论曰凡字义不明者。当以卦象决之。乾者离之象也。胏者刚画之象。当作有骨解。
未光大也。〇陆云本亦无大字。
案光字上与行刚当等字叶韵。宜无大字。
贲皤如。〇说文云老人貌。董音槃。云马作足横行曰皤。郑陆作蹯。音烦。荀作波。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20L 页
案皤与翰叶韵。董音槃似是。
戋戋〇马云委积见薛。虞云礼之多也。又音笺。黄云猥积貌。一云显见貌。子夏传作残残。
按此卦象残残似是。
复无祇〇陆云音支。辞也。马同韩。云大也。郑云病也。王肃作禔。陆云禔。安也。九家本作多。
按字宜辨似。秪字从禾。袛字从衣。皆非也。此经当从示作祗。训之为多。
大畜刚健。(句)笃实辉光。(句)日新其德。〇郑以日新绝句。其德连下句。
按大畜绝句。刚健笃实绝句。辉光日新绝句。郑义是。
坎窞〇说文云坎中更有坎。王肃云窞坎底也。字林云坎中小坎。一曰旁入。
按以词求象。坎二卦二阴。其凹陷处为窞。
樽酒。(句)簋贰。(句)用缶。(句)象曰樽酒簋。(陆云一本更有贰字)〇陆云旧读樽酒簋绝句。贰用缶绝句。
按酒缶牖咎四字相承为韵。以此绝句。乃无误也。
明夷。箕子。〇蜀本箕作其。刘向云今易。箕子作荄滋。〇邹湛云训箕为荄。诂子为滋。漫衍无经。不可致诘。(以讥荀爽)
按汉魏诸家之易。多犯荄滋之病。郑玄其甚者也。
萃一握。〇傅氏作渥。郑云渥当读为夫三为屋之屋。蜀本同。
诗曰郑之易注。破碎牵挐。皆夫三为屋之类。
震遂泥。〇陆云乃计反。荀本遂作队。泥音乃低反。
按遂或作队。队或作坠。字相通也。雷火坠地。或为石块也。
既济礿祭。〇陆云祭之薄者。
评曰以翰为飞。不以为鸡号。以礿为祭。不以为瀹菜。疏矣。
大传。易有大极。〇陆云大音泰。大极元也。马云北辰也。
论曰马融以北辰为太极。今人愕然不信。然求诸字义。实无错误。原夫
戋戋〇马云委积见薛。虞云礼之多也。又音笺。黄云猥积貌。一云显见貌。子夏传作残残。
按此卦象残残似是。
复无祇〇陆云音支。辞也。马同韩。云大也。郑云病也。王肃作禔。陆云禔。安也。九家本作多。
按字宜辨似。秪字从禾。袛字从衣。皆非也。此经当从示作祗。训之为多。
大畜刚健。(句)笃实辉光。(句)日新其德。〇郑以日新绝句。其德连下句。
按大畜绝句。刚健笃实绝句。辉光日新绝句。郑义是。
坎窞〇说文云坎中更有坎。王肃云窞坎底也。字林云坎中小坎。一曰旁入。
按以词求象。坎二卦二阴。其凹陷处为窞。
樽酒。(句)簋贰。(句)用缶。(句)象曰樽酒簋。(陆云一本更有贰字)〇陆云旧读樽酒簋绝句。贰用缶绝句。
按酒缶牖咎四字相承为韵。以此绝句。乃无误也。
明夷。箕子。〇蜀本箕作其。刘向云今易。箕子作荄滋。〇邹湛云训箕为荄。诂子为滋。漫衍无经。不可致诘。(以讥荀爽)
按汉魏诸家之易。多犯荄滋之病。郑玄其甚者也。
萃一握。〇傅氏作渥。郑云渥当读为夫三为屋之屋。蜀本同。
诗曰郑之易注。破碎牵挐。皆夫三为屋之类。
震遂泥。〇陆云乃计反。荀本遂作队。泥音乃低反。
按遂或作队。队或作坠。字相通也。雷火坠地。或为石块也。
既济礿祭。〇陆云祭之薄者。
评曰以翰为飞。不以为鸡号。以礿为祭。不以为瀹菜。疏矣。
大传。易有大极。〇陆云大音泰。大极元也。马云北辰也。
论曰马融以北辰为太极。今人愕然不信。然求诸字义。实无错误。原夫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21H 页
极者屋极也。中隆而受四聚者谓之极。故皇极居中。以受八畴之聚。商邑居中。以为四方之极。建其有极。归其有极。以为民极。凡古经用极字。皆此一义。未有以混沦溟滓之气。冲漠玄妙之理。名之曰极者也。造物生物之法。虽若广大。其实皆用一例。西瓜之始生也。其小如粟。而就其体中。求其所以渐大之故。则先自蒂始。小舒为圆形。复收为花脐。(花跗之所落)乃实乃胀。以成大瓜。天地创造之初。其法亦必如此。北辰者。瓜之蒂也。渐舒为圆形。复收为南极。南极者瓜之脐也。草木瓜蓏。百果百谷。其例皆同。则洪造之初。其法应然。北震之为太极。不其明矣乎。或曰子安知夫南极之非瓜蒂。而北极之非瓜脐乎。答曰北极南极。孰始孰终。虽不可知。然赤道以北。其地文明。为神圣之所起。天地大势。北坐而南乡。彼赤道之外。北户之地。终不可以主此世界。由是观之。北极为之蒂。而南极其脐也。北辰之为太极。不亦宜乎。一点之蒂。为天地之所始。故名之曰太极。又曰太极生两仪。非无谓也。〇说卦传曰乾为木果。古之圣人。其亦有见乎此欤。今塼埴之家。其作瓮盎瓶罂。亦必先抟一块。乃回乃转。渐舒为圆形。末复收小。以成其器。此亦洪造之理。不得不然者矣。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卷四)
郭氏举正驳义
易举正
唐苏州司户参军郭京。撰易举正三卷。其言曰曾得王辅嗣、韩康伯手写注定传授真本。此校今世流行及本国乡学贡举人等本。或将经入注。用注作经。小象中间。以下句反居其上。爻辞注内。移后义却处于前。兼有脱遗落字。颠倒谬误者。并依举正本正其讹。凡一百三节。〇星湖曰今大全既济彖传。亦采载在小注中。〇牖(一作镛)按周易不经秦火。本无错简误字。唐人好改经文。韩文公论语笔解。逐字啄毁。如沿乎沂画寝之类。多见其陋浅。今郭京改易。亦是此法。假托王辅嗣手写耳。俗儒犹或疑之。今略举数十条。以见其伪妄。
郭云坤初六象。误增坚冰二字。〇镛按泰六四传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翩翩二字。是牵连说。观六四传曰观女贞。亦可丑也。女贞二字。是牵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卷四)
郭氏举正驳义
易举正
唐苏州司户参军郭京。撰易举正三卷。其言曰曾得王辅嗣、韩康伯手写注定传授真本。此校今世流行及本国乡学贡举人等本。或将经入注。用注作经。小象中间。以下句反居其上。爻辞注内。移后义却处于前。兼有脱遗落字。颠倒谬误者。并依举正本正其讹。凡一百三节。〇星湖曰今大全既济彖传。亦采载在小注中。〇牖(一作镛)按周易不经秦火。本无错简误字。唐人好改经文。韩文公论语笔解。逐字啄毁。如沿乎沂画寝之类。多见其陋浅。今郭京改易。亦是此法。假托王辅嗣手写耳。俗儒犹或疑之。今略举数十条。以见其伪妄。
郭云坤初六象。误增坚冰二字。〇镛按泰六四传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翩翩二字。是牵连说。观六四传曰观女贞。亦可丑也。女贞二字。是牵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21L 页
连说。女贞岂可丑乎。履霜坚冰。亦牵连说。郭氏不知文例本然。枉疑坚冰非始凝。有此啄毁。〇彖传象传。与后世注疏家训诂之体不同。原是别自为书。故所解之义。虽一二字。必全举四五字。不然后人将不知所释者在何句矣。读易者宜先知此例。
郭云屯六三象何以从禽也。脱何字。师六五以之字。误作言字。〇镛按从禽非美事。若加何字。是以不能从禽为深恨也。何以为戒。〇又案言之二字。草书相近。故有此言也。奈不成文何。
郭云比九五象失前禽。舍逆取顺也。今互倒其句。〇镛按位正中也。失前禽也。上使中也。本自叶韵。禽音与公工相近故也。恒九二传曰能久中也。九三曰无所容也。九四曰安得禽也。六五曰从一而终也。上六曰大无功也。与比九五韵法正同。焦氏易林曰吉日车攻。用弋获禽。宣王饮酒。以告嘉功。有所本也。若如郭说。奈落韵何。
郭云贲亨不利有攸往。今不字误作小字。天文上脱刚柔交错四字。坎习坎上脱坎字。姤九四以失字作无字。蹇九三以正字作反字。困初六象幽谷下多一幽字。〇镛案此类皆不足辨。习坎之上。欲加坎字。亦其浅陋处。同人于野。中孚豚鱼吉。师贞丈人吉。皆直下词句。未必彖词之头。必戴卦名。
郭云鼎彖多而大亨三字。震彖出可上脱不丧匕鬯一句。〇镛按大亨之义。朱子已明之。不足疑也。
郭云渐象善风俗。今脱风字。丰九四象志行也。今脱志字。中孚彖信及下多豚鱼二字。〇星湖曰中孚彖传鱼与虚为韵。抑恐无误。〇镛案鱼虚叶韵。何可删也。此其破绽处。执一赃。可以为断案。
郭云小过彖可小事。今脱可字。而事字下误增吉字。小过六五象止字误作上字。既济彖既济亨小。小者亨也。今脱一小字。〇星湖曰小过小象传上与亢为韵。亦恐无误。〇镛按此又破绽处。
郭云系辞二多誉四多惧注云惧近也。今误以近也二字为正文。杂卦蒙
郭云屯六三象何以从禽也。脱何字。师六五以之字。误作言字。〇镛按从禽非美事。若加何字。是以不能从禽为深恨也。何以为戒。〇又案言之二字。草书相近。故有此言也。奈不成文何。
郭云比九五象失前禽。舍逆取顺也。今互倒其句。〇镛按位正中也。失前禽也。上使中也。本自叶韵。禽音与公工相近故也。恒九二传曰能久中也。九三曰无所容也。九四曰安得禽也。六五曰从一而终也。上六曰大无功也。与比九五韵法正同。焦氏易林曰吉日车攻。用弋获禽。宣王饮酒。以告嘉功。有所本也。若如郭说。奈落韵何。
郭云贲亨不利有攸往。今不字误作小字。天文上脱刚柔交错四字。坎习坎上脱坎字。姤九四以失字作无字。蹇九三以正字作反字。困初六象幽谷下多一幽字。〇镛案此类皆不足辨。习坎之上。欲加坎字。亦其浅陋处。同人于野。中孚豚鱼吉。师贞丈人吉。皆直下词句。未必彖词之头。必戴卦名。
郭云鼎彖多而大亨三字。震彖出可上脱不丧匕鬯一句。〇镛按大亨之义。朱子已明之。不足疑也。
郭云渐象善风俗。今脱风字。丰九四象志行也。今脱志字。中孚彖信及下多豚鱼二字。〇星湖曰中孚彖传鱼与虚为韵。抑恐无误。〇镛案鱼虚叶韵。何可删也。此其破绽处。执一赃。可以为断案。
郭云小过彖可小事。今脱可字。而事字下误增吉字。小过六五象止字误作上字。既济彖既济亨小。小者亨也。今脱一小字。〇星湖曰小过小象传上与亢为韵。亦恐无误。〇镛按此又破绽处。
郭云系辞二多誉四多惧注云惧近也。今误以近也二字为正文。杂卦蒙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22H 页
稚而著。今稚字误作杂字。〇镛按其伪既明。虽有近理者。不足述也。
已上见文献通考。
郭云泰六四象以反字作失字。随彖大亨脱利字。无妄彖健字上脱逾字。六二象求字作未字。离象继明上脱明照二字。大壮六五牛字。皆作羊字。〇镛按大壮者大兑也。本是羊象。故词曰丧羊。何得以羊易牛。
郭云明夷上六晦字上脱至字。而误增不明二字。蹇九三象正字皆作反字。姤彖勿用取上脱女壮二字。勿用取下误增女字。井彖不改井下脱无丧无得往来井井两句。〇镛按皆是私意。不足迷也。
郭云艮九四限字误作身。旅初六厮贱之厮误作斯。巽彖申命下脱命乃行也一句。涣彖大川下脱利贞二字。节彖以通下脱然后乃亨也一句。〇镛案斯其所取灾。若改斯为厮则不可读。
郭云上系九章其知神之不为乎不字误作所字。下系五章不见利不动动字误作劝字。民不辅也辅字误作与字。说卦乾以居之居字误作君字。序卦始生必蒙始字误作物字。蒙者蒙昧也。脱昧字。比者亲比也。脱亲字。〇镛案蒙者蒙也。比者比也。皆上字卦名也。下字卦义也。未尝不成文。郭以私意各增一字陋矣。
已上见陶九成说郛
星湖云此书马端临书容斋随笔。以为世罕有其书。顷于福州道藏中见之。后见晁公武所进易解。多引用之。盖中国亦未甚流布也。宜谨识之。〇镛案如此伪书。不足称述。先生识之者。恐后学创见而有惑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卷四)
王蔡胡李评
王应麟郑注之论
王应麟辑郑玄周易注。其自序曰郑康成学费氏易。为注九卷。多论互体。以互体求易。左氏以来有之。凡卦爻二至四三至五。两体交互。各成一卦。是谓一卦含四卦。系辞谓之中爻。所谓八卦相荡。六爻相杂。唯其时物。杂物撰德是也。唯乾坤无互体。盖纯乎阳纯乎阴也。馀六子之卦。
已上见文献通考。
郭云泰六四象以反字作失字。随彖大亨脱利字。无妄彖健字上脱逾字。六二象求字作未字。离象继明上脱明照二字。大壮六五牛字。皆作羊字。〇镛按大壮者大兑也。本是羊象。故词曰丧羊。何得以羊易牛。
郭云明夷上六晦字上脱至字。而误增不明二字。蹇九三象正字皆作反字。姤彖勿用取上脱女壮二字。勿用取下误增女字。井彖不改井下脱无丧无得往来井井两句。〇镛按皆是私意。不足迷也。
郭云艮九四限字误作身。旅初六厮贱之厮误作斯。巽彖申命下脱命乃行也一句。涣彖大川下脱利贞二字。节彖以通下脱然后乃亨也一句。〇镛案斯其所取灾。若改斯为厮则不可读。
郭云上系九章其知神之不为乎不字误作所字。下系五章不见利不动动字误作劝字。民不辅也辅字误作与字。说卦乾以居之居字误作君字。序卦始生必蒙始字误作物字。蒙者蒙昧也。脱昧字。比者亲比也。脱亲字。〇镛案蒙者蒙也。比者比也。皆上字卦名也。下字卦义也。未尝不成文。郭以私意各增一字陋矣。
已上见陶九成说郛
星湖云此书马端临书容斋随笔。以为世罕有其书。顷于福州道藏中见之。后见晁公武所进易解。多引用之。盖中国亦未甚流布也。宜谨识之。〇镛案如此伪书。不足称述。先生识之者。恐后学创见而有惑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卷四)
王蔡胡李评
王应麟郑注之论
王应麟辑郑玄周易注。其自序曰郑康成学费氏易。为注九卷。多论互体。以互体求易。左氏以来有之。凡卦爻二至四三至五。两体交互。各成一卦。是谓一卦含四卦。系辞谓之中爻。所谓八卦相荡。六爻相杂。唯其时物。杂物撰德是也。唯乾坤无互体。盖纯乎阳纯乎阴也。馀六子之卦。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22L 页
皆有互体。坎之六画。其互体含艮震。而艮震之互体亦含坎。离之六画。其互体含兑巽。而兑巽之互体亦含离。三阳卦之体。互自相含。三阴卦之体。亦互相自含也。王弼尚名理讥互体。然注睽六二曰始虽受困。终获刚助。睽自初至五成困。此用互体也。弼注比六四之类。或用康成之说。钟会著论力排互体。而荀顗难之。江左郑学与王学并立。荀崧谓康成书根源。颜延之为祭酒。黜郑置王。齐陆澄贻王俭书云易自商瞿之后。虽有异家之学。同以象数为宗。数年后乃有王弼之说。王济云弼所误者多。何必能顿废先儒。今若弘儒。郑注不可废。河北诸儒。专主郑氏。隋兴学者慕弼之学。遂为中原之师。此景迂兆氏所慨叹也。易有圣人之道四焉。理义之学。以其辞耳。变象占其可阙乎。李鼎祚云郑多参天象。王全释人事。易道岂偏废于天人哉。今郑注不传。其说间见于鼎祚集解及释文诗三礼春秋义疏后汉书文选注。因缀而录之。先儒象数之学。于此犹有考云。然康成笺诗多改字。注易亦然。如包蒙为彪。豮豕之牙为互。包荒读为康。锡马蕃庶读为蕃遮。皆甲宅之皆读为解。一握为笑之握读为屋。其说近乎凿。学者盍谨择焉。厌常喜新。其不为荄玆者几希。浚仪王应麟识。〇镛案王伯厚蒐辑零落。以为此篇。其志苦矣。然郑玄易说。无推移爻变之义。其言物象。亦不以说卦为本。或指星象。曰斗曰井。或指辰巳。曰龙曰蛇。虽散亡之文不足责备。而苟其本质诚美。则吉光片羽。古器蕤文。必有可得而见者。岂止是哉。互体之说。虽是古法。而推移不明。爻变不著。则所言互体。亦拘挛不伸。不足以为贵也。余从玉海得见此篇。以其古物也。故录而存之。然弇陋如此。反不如王辅嗣之清脱。此其所以见黜也欤。改字甚多。几无完句。亦岂史阙之义也哉。
蔡西山挂一之解
本义云五岁之中凡有再闰。然后别起积分。如一挂之后。左右各一揲而一扐。故五者之中。凡有再扐。然后别起一挂也。〇朱子曰挂一一岁。
蔡西山挂一之解
本义云五岁之中凡有再闰。然后别起积分。如一挂之后。左右各一揲而一扐。故五者之中。凡有再扐。然后别起一挂也。〇朱子曰挂一一岁。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23H 页
揲右二岁。扐右三岁。一闰。揲左四岁。扐左五岁。再闰也。〇又曰一变之间。凡两扐以象闰。然后置前挂扐之策。复以见存之策。分二挂一。而为第二变也。
蔡西山曰再扐而后挂者。再扐之后。复以所馀之蓍。合而为一。为第二变。再分再挂再揲也。不言分二。不言揲四。独言挂一者。明第二变不可不挂也。〇案二变三变之法。皆与第一变同。故经文不复叠述。独拈其挂一之事。而叠言于第一变之末。天下无此文例也。大凡文章之理正词顺。莫如六经。读之不成乎词理者。必其笺释有误也。上云挂一。明在揲四之前。而下云再扐而后挂。则上挂之为权挂。而下挂之为正挂。灼然无疑。今乃以再扐而后挂。为第二变之挂可乎。此自汉晋以来。传述有误。朱子姑存之。不及是正也。百回详玩。不成文理。始知汉以后揲蓍之法。原失古法也。〇又按挂一及再揲再扐。非五岁之象也。今年明年。岁律皆同。而揲法扐法。事类判殊。苟充其数。以当五岁之数。本不齐正。况闰者闰月也。非即闰岁也。再扐所以当两闰月。而今以为两岁之象。则只可与再揲平等。而不可作闰象看也。故曰五岁云者。六十二卦之数也。除了乾坤则卦之数六十。而五岁再闰则六十二月也。
胡玉斋通释附图
玉斋云邵子经世演易图。以太阳为乾。太阴为兑。少阳为离。少阴为震。此四卦自阳仪中来。故为天四象。少刚为巽。少柔为坎。太刚为艮。太柔为坤。此四卦自阴仪中来。故为地四象。详见原卦画篇。下同。〇镛案易大传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盖以属乎天者。有气而无质。故以阴阳言之。属乎地者。有形而有质。故以柔刚言之。若论八卦之德。则天火雷风。是有阴阳之气者也。地水山泽。是有柔刚之形者也。乃邵子执此以作先天八卦之證案。谓自震而兑而乾。是为天道。故标之以阴阳。自巽而艮而坤。是为地道。故标之以柔刚。揆之本物之理。已皆不合。况邵子先天横排之图。兑为太阳。艮为太阴。巽坎为少阳。离
蔡西山曰再扐而后挂者。再扐之后。复以所馀之蓍。合而为一。为第二变。再分再挂再揲也。不言分二。不言揲四。独言挂一者。明第二变不可不挂也。〇案二变三变之法。皆与第一变同。故经文不复叠述。独拈其挂一之事。而叠言于第一变之末。天下无此文例也。大凡文章之理正词顺。莫如六经。读之不成乎词理者。必其笺释有误也。上云挂一。明在揲四之前。而下云再扐而后挂。则上挂之为权挂。而下挂之为正挂。灼然无疑。今乃以再扐而后挂。为第二变之挂可乎。此自汉晋以来。传述有误。朱子姑存之。不及是正也。百回详玩。不成文理。始知汉以后揲蓍之法。原失古法也。〇又按挂一及再揲再扐。非五岁之象也。今年明年。岁律皆同。而揲法扐法。事类判殊。苟充其数。以当五岁之数。本不齐正。况闰者闰月也。非即闰岁也。再扐所以当两闰月。而今以为两岁之象。则只可与再揲平等。而不可作闰象看也。故曰五岁云者。六十二卦之数也。除了乾坤则卦之数六十。而五岁再闰则六十二月也。
胡玉斋通释附图
玉斋云邵子经世演易图。以太阳为乾。太阴为兑。少阳为离。少阴为震。此四卦自阳仪中来。故为天四象。少刚为巽。少柔为坎。太刚为艮。太柔为坤。此四卦自阴仪中来。故为地四象。详见原卦画篇。下同。〇镛案易大传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盖以属乎天者。有气而无质。故以阴阳言之。属乎地者。有形而有质。故以柔刚言之。若论八卦之德。则天火雷风。是有阴阳之气者也。地水山泽。是有柔刚之形者也。乃邵子执此以作先天八卦之證案。谓自震而兑而乾。是为天道。故标之以阴阳。自巽而艮而坤。是为地道。故标之以柔刚。揆之本物之理。已皆不合。况邵子先天横排之图。兑为太阳。艮为太阴。巽坎为少阳。离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23L 页
震为少阴。而今此经世图所列二太二少之名。悉悉相反。抑又何理。邵子先天之学。其恍忽无定如此。
玉斋云朱子释邵子说。以乾兑艮坤生于二太。故为天四象。离震巽坎生于二少。故为地四象。但以太阳为阳。太阴为阴。少阳为刚。少阴为柔。不复就八卦上分阴阳刚柔。与邵子本意不同。自为一说也。〇镛案邵子横排图。太极剖而为一阳一阴。此是天地。杜诗以天地为二仪是也。然则乾兑离震。生于天仪。当为天四象。巽坎艮坤。生于地仪。当为地四象。岂得以生于二太者为天四象。生于二少者为地四象乎。乾偏亦有少阴。坤偏亦有太阴。岂可以老少分天地乎。先天八卦之说。其屡变如此。将何以适从耶。
胡玉斋爻变之解
启蒙云一爻变则以本卦变爻辞占。〇沙随程氏曰毕万遇屯之比。初九变也。蔡墨遇乾之同人。九二变也。晋文公遇大有之睽。九三变也。陈敬仲遇观之否。六四变也。南蒯遇坤之比。六五变也。晋献公遇归妹之睽。上六变也。〇胡玉斋云一爻变者凡六卦。有图在后。如第一图以乾为本卦。一爻变自姤至夬。以坤为本卦。一爻变自复至剥是也。沙随所举六事。皆各得一爻变。就本卦变爻占。其例观后注可见。〇镛案葵(一作蔡)墨未尝筮。安得遇乾之同人。程说误矣。然且先儒论筮则言爻变。解易则不言爻变。不知何故。
启蒙云二爻变。则以本卦二变爻辞占。仍以上爻为主。(经传无文。今以例推之当如此。)〇胡玉斋云二爻变者凡十五卦。如第一图。以乾为本卦。二爻变自遁至大壮。以坤为本卦。二爻变自临至观是也。后放此。〇镛案蓍卦有二法。一是一爻单变。一是诸爻杂变。周易惟一爻有变。故易经惟有六爻之词。若如启蒙之说。则一卦爻词。当有六十四繇。如焦易之例。岂得以六繇。应六十四变乎。焦易本是夏商之旧法。故贞屯悔豫。见于左氏。斯可验也。二爻俱动。而占以上爻。恐无是理。
玉斋云朱子释邵子说。以乾兑艮坤生于二太。故为天四象。离震巽坎生于二少。故为地四象。但以太阳为阳。太阴为阴。少阳为刚。少阴为柔。不复就八卦上分阴阳刚柔。与邵子本意不同。自为一说也。〇镛案邵子横排图。太极剖而为一阳一阴。此是天地。杜诗以天地为二仪是也。然则乾兑离震。生于天仪。当为天四象。巽坎艮坤。生于地仪。当为地四象。岂得以生于二太者为天四象。生于二少者为地四象乎。乾偏亦有少阴。坤偏亦有太阴。岂可以老少分天地乎。先天八卦之说。其屡变如此。将何以适从耶。
胡玉斋爻变之解
启蒙云一爻变则以本卦变爻辞占。〇沙随程氏曰毕万遇屯之比。初九变也。蔡墨遇乾之同人。九二变也。晋文公遇大有之睽。九三变也。陈敬仲遇观之否。六四变也。南蒯遇坤之比。六五变也。晋献公遇归妹之睽。上六变也。〇胡玉斋云一爻变者凡六卦。有图在后。如第一图以乾为本卦。一爻变自姤至夬。以坤为本卦。一爻变自复至剥是也。沙随所举六事。皆各得一爻变。就本卦变爻占。其例观后注可见。〇镛案葵(一作蔡)墨未尝筮。安得遇乾之同人。程说误矣。然且先儒论筮则言爻变。解易则不言爻变。不知何故。
启蒙云二爻变。则以本卦二变爻辞占。仍以上爻为主。(经传无文。今以例推之当如此。)〇胡玉斋云二爻变者凡十五卦。如第一图。以乾为本卦。二爻变自遁至大壮。以坤为本卦。二爻变自临至观是也。后放此。〇镛案蓍卦有二法。一是一爻单变。一是诸爻杂变。周易惟一爻有变。故易经惟有六爻之词。若如启蒙之说。则一卦爻词。当有六十四繇。如焦易之例。岂得以六繇。应六十四变乎。焦易本是夏商之旧法。故贞屯悔豫。见于左氏。斯可验也。二爻俱动。而占以上爻。恐无是理。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24H 页
启蒙云三爻变。则占本卦及之卦之彖辞。而以本卦为贞。之卦为悔。前十卦主贞。后十卦主悔。(凡三爻变者。通二十卦。有图在后。)〇沙随程氏曰晋公子重耳筮得国。遇贞屯悔豫皆八。盖初与四五凡三爻变也。初与五用九变。四用六变。其不变者二三上。在两卦皆为八。故云皆八。而司空季子占之曰皆利建侯。〇镛案不但三爻变者如此。凡二爻变四爻变五爻变六爻尽变者。皆当以本卦为贞。之卦为悔。而并占两卦之彖辞。然周易本无此用。司空季子旁引周易。以补夏商之未备而已。故本文曰是在周易。皆利建侯。(是在二字宜玩味。)今发例立法。直云周易彖词。本有此用则恐误。
启蒙云四爻变则以之卦二不变爻占。仍以下爻为主。(经传亦无文。今以例推之当如此。)五爻变则以之卦不变爻占。〇镛案周易曰九曰六。本是爻变之名。九者老阳之变。六者老阴之变。不变之爻。周易之所无也。
启蒙云六爻变则乾坤占二用。馀卦占之卦彖辞。〇镛案六爻尽变者。可占之卦之彖词。则乾坤奚独有用九用六之词哉。用九用六。既别有其繇。则他卦之六爻尽变者。亦不当占之以之卦也。
李厚斋互卦之解
昔星湖先生论李光地句股之图。谓与过揲之数相合。论李光地杂卦之义。谓位置齐整。愚意有未尽然者。玆为之疏理如左。
삽화 새창열기
삽화 새창열기
李云凡方圆可以比例。惟径七者方周二十八。圆周二十二。合成五十。是大衍之数。又句三其积九。股四其积十六。弦五其积二十五。合成五十之数。因以开方则不尽一数。即蓍策之虚一者是也。方面之中函八
启蒙云四爻变则以之卦二不变爻占。仍以下爻为主。(经传亦无文。今以例推之当如此。)五爻变则以之卦不变爻占。〇镛案周易曰九曰六。本是爻变之名。九者老阳之变。六者老阴之变。不变之爻。周易之所无也。
启蒙云六爻变则乾坤占二用。馀卦占之卦彖辞。〇镛案六爻尽变者。可占之卦之彖词。则乾坤奚独有用九用六之词哉。用九用六。既别有其繇。则他卦之六爻尽变者。亦不当占之以之卦也。
李厚斋互卦之解
昔星湖先生论李光地句股之图。谓与过揲之数相合。论李光地杂卦之义。谓位置齐整。愚意有未尽然者。玆为之疏理如左。
삽화 새창열기
삽화 새창열기
李云凡方圆可以比例。惟径七者方周二十八。圆周二十二。合成五十。是大衍之数。又句三其积九。股四其积十六。弦五其积二十五。合成五十之数。因以开方则不尽一数。即蓍策之虚一者是也。方面之中函八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24L 页
句股又不尽一数则蓍策之挂一者是也。全方四十九中。函大方六六三十六。为过揲之数。小角一一如一。二六互乘为十二。并成十三。为挂扐之数。〇星湖曰径一围三。即大槩言者。其实径七为二十二也。算书有方五斜七之说。亦未精。惟句三股四弦五为准合。故其言如此。以五十开方则七七四十九。而虚一故其用四十有九也。又七七方面之中。除最中一数。四隅各成横三纵四之长平方。又就其中斜开为弦则二四为八。所谓八句股也。其最中一数。不在八句股之内。所谓挂一也。又全方四十九之中。除六六三十六为大方。则两廉十二。而其隅为一。与三十六合。成挂扐之数。而三十六者。即过揲之数也。〇镛按方员二数。必皆以径七为本。则必此卦爻之中。有以七为数之理。然后才可为法象。易之为数。一生两两生四生八。八八六十四。非用七数也。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分而为二。揲之以四。皆非七数。惟少阳为七。然其义仅与少阴八相对。不可以专统易理。然则方员(一作圆)之数。必皆以径七为本。抑何以哉。况员(一作圆)径七而围二十二。究亦未精。三七二十一。以其零一。播于七数。则一四二八五七。一四二八五七。终古不尽。岂得如四七二十八之磊落相配乎。况句三股四弦五者。谓句三股四则其弦为五。以此比例。推定直角之弦而已。非谓天下之句皆三。而天下之股皆四也。有句四而股五者。有句五而股六有半者。毫釐之差。其数无限。今乃以句三股四。定为天地之大数。有若老阳之为九。少阴之为七。已属无义。况三三之积而算之为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25H 页
九。四四之积而算之为十六。五五之积而算之为二十五。三积之合而算之为五十。虽其数妙合。回思本领。岂不虚妄。句三股四。岂句股之定数哉。大衍者。衍卦之数五十也。十二辟卦两闰卦。共为十四。于此十四。衍之为卦者五十。此之谓大衍。岂有他哉。〇又按李所谓八句股。本是四阵。一阵各十二点也。经曰再扐而后挂。则必此挂一之前。先有再扐之事矣。经曰归奇于扐则必此挂一之前。先有零奇之数。或三或一。奇而不偶者矣。先分四阵。未有零奇。而但执其最内一点。以当挂一可乎。言愈巧而理愈舛。不可述也。
삽화 새창열기
李云六十四卦中为互卦者。不过十六卦。第三圈所书是也。十六卦中为互卦者。不过四卦。第二圈所书乾坤既济未济是也。〇星湖曰其位次齐整。其义不可诬也。较之于杂卦之序。多所不合。然除第三圈十六卦。其四十八卦中。惟十二卦不合。其馀合。此岂偶然而然哉。易之奥。未易可晓。而卦中元有此义则分明。读易者宜谛看。不必以彼此移换为疑也。此与萧汉中序卦说。皆千古独见可贵。〇镛案大传曰杂物撰德。非其中爻不备。中爻者二三四五也。两互作卦之法。惟中四爻是观。而大传谓之杂物撰德。则杂者互也。古者原以互卦谓之杂卦。斯其證也。然杂卦传诸卦序次。或似类聚。或又差错。半违半合。不可详也。且既作图则第三层乾字之下。当以第四层乾大过姤夬承之。第三层坤字之下。当以第四层坤颐复剥承之。然后四卦之各摄四卦。其例明著。今李氏之图。欲与杂卦传苟合。而其以四
삽화 새창열기
李云六十四卦中为互卦者。不过十六卦。第三圈所书是也。十六卦中为互卦者。不过四卦。第二圈所书乾坤既济未济是也。〇星湖曰其位次齐整。其义不可诬也。较之于杂卦之序。多所不合。然除第三圈十六卦。其四十八卦中。惟十二卦不合。其馀合。此岂偶然而然哉。易之奥。未易可晓。而卦中元有此义则分明。读易者宜谛看。不必以彼此移换为疑也。此与萧汉中序卦说。皆千古独见可贵。〇镛案大传曰杂物撰德。非其中爻不备。中爻者二三四五也。两互作卦之法。惟中四爻是观。而大传谓之杂物撰德。则杂者互也。古者原以互卦谓之杂卦。斯其證也。然杂卦传诸卦序次。或似类聚。或又差错。半违半合。不可详也。且既作图则第三层乾字之下。当以第四层乾大过姤夬承之。第三层坤字之下。当以第四层坤颐复剥承之。然后四卦之各摄四卦。其例明著。今李氏之图。欲与杂卦传苟合。而其以四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25L 页
摄四之例。却又晦乱。彼此俱不及矣。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卷四)
卜筮通义
士冠筮礼
筮于庙门。(谓祢庙。不于堂者。嫌蓍之灵。由庙神。)主人玄冠朝服缁带素韠。即位于门东西面。有司如主人服。即位于西方。东面北上。筮与席所卦者具馔于西塾。(筮谓蓍也。所卦者。所以画地记爻。)布席于门中闑西阈外西面。筮人执筴。抽上韣兼执之。进受命于主人。(筮人主三易者。韣藏筴之器。)宰自右少退赞命。(佐主人告所以筮。)筮人许诺。右还即席坐西面。卦者在左。(卦者主画地识爻者也。)卒筮书卦。执以示主人。主人受视反之。筮人还。东面旅占。卒进告吉。(还与其属共占之。)若不吉则筮远日如初仪。彻筮席。宗人告事毕。〇前期三日筮宾。如求日之仪。
古者冠昏葬祭。皆筮日筮宾。(葬无宾)盖日之晴雨。宾之病宁。皆不可豫知。而抑意外之患。不可虞度。故禀而后行之。亦受命如向之义也。旅占者。三人占其吉凶也。三人占。从二人之言。为卦象难通也。今人不可卜筮。又不可就阴阳家择日。但当取裁于尊长也。〇案士昏礼问名曰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纳吉曰吾子有贶命。某加诸卜。占曰吉。使某也敢告。(节)昏礼加重。卜而不筮。或卜或筮。而经文略之也。
士丧筮礼
筮宅。冢人营之。命筮者在主人之右。筮者东面。抽上韣兼执之。南面受命。命曰哀子某。为其父某甫筮宅。度玆幽宅兆基。无有后艰。筮人许诺。不述命。左旋北面。指中封而筮。卦者在左。卒筮执卦以示命筮者。命筮者受视反之。东面旅占。卒进告于命筮者与主人。占之曰从。〇卜日。卜人先奠龟于西塾上南首。有席楚焞置于燋在龟东。族长涖卜。及宗人吉服。立于门西。东面南上。占者三人在其南。
筮宅用筮。卜日用卜。互言之也。或卜或筮。科用其一也。〇案丧服小记练筮日筮尸。祥亦然也。又杂记曰大夫卜宅与葬日。有司麻衣。占者皮弁。如筮则史练冠长衣。占者朝服。又曰大夫之丧。小宗人命龟。卜人作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卷四)
卜筮通义
士冠筮礼
筮于庙门。(谓祢庙。不于堂者。嫌蓍之灵。由庙神。)主人玄冠朝服缁带素韠。即位于门东西面。有司如主人服。即位于西方。东面北上。筮与席所卦者具馔于西塾。(筮谓蓍也。所卦者。所以画地记爻。)布席于门中闑西阈外西面。筮人执筴。抽上韣兼执之。进受命于主人。(筮人主三易者。韣藏筴之器。)宰自右少退赞命。(佐主人告所以筮。)筮人许诺。右还即席坐西面。卦者在左。(卦者主画地识爻者也。)卒筮书卦。执以示主人。主人受视反之。筮人还。东面旅占。卒进告吉。(还与其属共占之。)若不吉则筮远日如初仪。彻筮席。宗人告事毕。〇前期三日筮宾。如求日之仪。
古者冠昏葬祭。皆筮日筮宾。(葬无宾)盖日之晴雨。宾之病宁。皆不可豫知。而抑意外之患。不可虞度。故禀而后行之。亦受命如向之义也。旅占者。三人占其吉凶也。三人占。从二人之言。为卦象难通也。今人不可卜筮。又不可就阴阳家择日。但当取裁于尊长也。〇案士昏礼问名曰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纳吉曰吾子有贶命。某加诸卜。占曰吉。使某也敢告。(节)昏礼加重。卜而不筮。或卜或筮。而经文略之也。
士丧筮礼
筮宅。冢人营之。命筮者在主人之右。筮者东面。抽上韣兼执之。南面受命。命曰哀子某。为其父某甫筮宅。度玆幽宅兆基。无有后艰。筮人许诺。不述命。左旋北面。指中封而筮。卦者在左。卒筮执卦以示命筮者。命筮者受视反之。东面旅占。卒进告于命筮者与主人。占之曰从。〇卜日。卜人先奠龟于西塾上南首。有席楚焞置于燋在龟东。族长涖卜。及宗人吉服。立于门西。东面南上。占者三人在其南。
筮宅用筮。卜日用卜。互言之也。或卜或筮。科用其一也。〇案丧服小记练筮日筮尸。祥亦然也。又杂记曰大夫卜宅与葬日。有司麻衣。占者皮弁。如筮则史练冠长衣。占者朝服。又曰大夫之丧。小宗人命龟。卜人作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26H 页
龟。
表记卜筮之义
子言之。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无非卜筮之用。不敢以其私亵事上帝。是以不犯日月。不违卜筮。卜筮不相袭也。大事有时日。小事无时日。有筮。外事用刚日。内事用柔日。不违龟筮。
子曰大人之器威敬。天子无筮。诸侯有守筮。天子道以筮。诸侯非其国不以筮。卜宅寝室。天子不卜处太庙。
子曰君子不违龟筮。以敬事其君长。是以上不渎于民。下不亵于上。
古人事天地神明。以事上帝。(中庸曰郊祀之礼。所以事上帝。亦此义。)故卜筮以听命。孔子所言。明此义也。今人平居。既不事神。若唯临事卜筮。以探其成败。则慢天渎神甚矣。余疏释易象。为明经也。若有人谓易例既明。可以行筮。则不惟占险不合。而其陷溺不少。此余之所大惧也。今人守正者。宜废卜筮。
曲礼卜筮之义
凡卜筮。旬之外曰远某日。旬之内曰近某日。
曰为日。假尔泰龟有常。假尔泰筮有常。卜筮不过三。卜筮不相袭。龟为卜。筴为筮。卜定者。先圣王之所以使民信时日敬鬼神畏法令也。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豫也。故曰疑而筮之。则弗非也。日而行事则必践之。
倒筴侧龟于君前有诛。龟筴不入公门。
先王之世。敬事神明。故设为卜筮。使民信时日敬鬼神。春秋以降。此义渐晦。左传诸筮。已非古义。秦汉以下。卜筮渐沦于邪术。非复先王之本意。故其在王制曰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者杀。(王制者。汉初所作。)今人立法。当以王制为正。
少仪卜筮之义
不贰问。问卜筮曰义与志与。义则可问。志则否。
执龟筴不趋。
表记卜筮之义
子言之。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无非卜筮之用。不敢以其私亵事上帝。是以不犯日月。不违卜筮。卜筮不相袭也。大事有时日。小事无时日。有筮。外事用刚日。内事用柔日。不违龟筮。
子曰大人之器威敬。天子无筮。诸侯有守筮。天子道以筮。诸侯非其国不以筮。卜宅寝室。天子不卜处太庙。
子曰君子不违龟筮。以敬事其君长。是以上不渎于民。下不亵于上。
古人事天地神明。以事上帝。(中庸曰郊祀之礼。所以事上帝。亦此义。)故卜筮以听命。孔子所言。明此义也。今人平居。既不事神。若唯临事卜筮。以探其成败。则慢天渎神甚矣。余疏释易象。为明经也。若有人谓易例既明。可以行筮。则不惟占险不合。而其陷溺不少。此余之所大惧也。今人守正者。宜废卜筮。
曲礼卜筮之义
凡卜筮。旬之外曰远某日。旬之内曰近某日。
曰为日。假尔泰龟有常。假尔泰筮有常。卜筮不过三。卜筮不相袭。龟为卜。筴为筮。卜定者。先圣王之所以使民信时日敬鬼神畏法令也。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豫也。故曰疑而筮之。则弗非也。日而行事则必践之。
倒筴侧龟于君前有诛。龟筴不入公门。
先王之世。敬事神明。故设为卜筮。使民信时日敬鬼神。春秋以降。此义渐晦。左传诸筮。已非古义。秦汉以下。卜筮渐沦于邪术。非复先王之本意。故其在王制曰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者杀。(王制者。汉初所作。)今人立法。当以王制为正。
少仪卜筮之义
不贰问。问卜筮曰义与志与。义则可问。志则否。
执龟筴不趋。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26L 页
义者揆诸天理而合者也。志者吾心之所之也。易凡云利贞贞吉之类皆是。少仪之义贞者正事也。合于义者也。然今人虽正事。亦不宜卜筮。古今异宜也。祭不用尸。田不画井。独卜筮不可废乎。
卜筮总义
太卜掌三兆三易。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则视高作龟。凡小事涖卜。国大迁大师则贞龟。凡旅陈龟。凡丧事命龟。(周礼春官)
左传卫襄公生孟絷及元。孔成筮之吉。立元。(昭七年)鲁襄公卒。立公子禂。穆叔曰年钓择贤。义钓则卜。(襄三十一年)礼记石骀仲卒。有庶子六人。卜所以为后者。石祁子兆。(檀弓篇)此立君之占也。(石祁子大夬)周礼太卜。国大迁则贞龟。(正龟也)商书盘庚曰卜稽其如台。各非敢违卜。(迁于殷)左传卫迁于帝丘。卜曰三百年。(僖三十一年)邾文公卜迁于绎曰利于民。遂迁。(文十三年)此迁国之占也。洛诰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召诰云大保卜宅)大雅考卜维王。宅是镐京。此建都之占也。左传云(僖三十一年)四卜郊不从。乃免牲。非礼也。礼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牲成而卜郊。上怠慢也。(卜郊多不能尽录。)周礼龟人祭祀则奉龟以往。筮人九筮之名。七曰巫祠。(筮牲日)此祭祀之占也。(占牲与日)周礼太卜大师则贞龟。(正也)大诰云予得吉卜。于伐殷逋播臣。(又云矧今卜并吉。肆朕诞以尔东征。)左传石㚟言于子囊曰先王卜征五年。而岁习其祥。(襄十三年)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曰张幕矣。伯州犁曰虔卜于先君也。(成十六年〇不尽录)此征战之占也。虞书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从。(大禹谟)左传巴人伐楚。楚人将卜师。王曰宁如志。(哀十八年)楚王与叶公枚卜。子良以为令尹沈尹朱曰吉。(哀十七年)周礼筮人九筮。八曰巫参。(郑玄云筮御与右)此立官之占也。周礼太卜。大封则视高作龟。(此封建)周礼筮人九筮。三曰巫式。(筮制作法式)五曰巫易。(筮所改易之事)此建侯立法。皆有占也。士昏礼问名曰某既受命。将加诸卜。纳吉曰某加诸卜。占曰吉。(出记文)卫风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此氓诗)左传晋献公筮嫁伯姬。史苏占之曰不吉。(僖十五年)崔杼欲娶棠姜筮之。陈文子曰不可娶。(襄二十五年)曰婚嫁之占也。周礼太卜作龟之八命。八曰瘳。(疾瘳否)周书
卜筮总义
太卜掌三兆三易。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则视高作龟。凡小事涖卜。国大迁大师则贞龟。凡旅陈龟。凡丧事命龟。(周礼春官)
左传卫襄公生孟絷及元。孔成筮之吉。立元。(昭七年)鲁襄公卒。立公子禂。穆叔曰年钓择贤。义钓则卜。(襄三十一年)礼记石骀仲卒。有庶子六人。卜所以为后者。石祁子兆。(檀弓篇)此立君之占也。(石祁子大夬)周礼太卜。国大迁则贞龟。(正龟也)商书盘庚曰卜稽其如台。各非敢违卜。(迁于殷)左传卫迁于帝丘。卜曰三百年。(僖三十一年)邾文公卜迁于绎曰利于民。遂迁。(文十三年)此迁国之占也。洛诰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召诰云大保卜宅)大雅考卜维王。宅是镐京。此建都之占也。左传云(僖三十一年)四卜郊不从。乃免牲。非礼也。礼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牲成而卜郊。上怠慢也。(卜郊多不能尽录。)周礼龟人祭祀则奉龟以往。筮人九筮之名。七曰巫祠。(筮牲日)此祭祀之占也。(占牲与日)周礼太卜大师则贞龟。(正也)大诰云予得吉卜。于伐殷逋播臣。(又云矧今卜并吉。肆朕诞以尔东征。)左传石㚟言于子囊曰先王卜征五年。而岁习其祥。(襄十三年)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曰张幕矣。伯州犁曰虔卜于先君也。(成十六年〇不尽录)此征战之占也。虞书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从。(大禹谟)左传巴人伐楚。楚人将卜师。王曰宁如志。(哀十八年)楚王与叶公枚卜。子良以为令尹沈尹朱曰吉。(哀十七年)周礼筮人九筮。八曰巫参。(郑玄云筮御与右)此立官之占也。周礼太卜。大封则视高作龟。(此封建)周礼筮人九筮。三曰巫式。(筮制作法式)五曰巫易。(筮所改易之事)此建侯立法。皆有占也。士昏礼问名曰某既受命。将加诸卜。纳吉曰某加诸卜。占曰吉。(出记文)卫风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此氓诗)左传晋献公筮嫁伯姬。史苏占之曰不吉。(僖十五年)崔杼欲娶棠姜筮之。陈文子曰不可娶。(襄二十五年)曰婚嫁之占也。周礼太卜作龟之八命。八曰瘳。(疾瘳否)周书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27H 页
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金縢文)左传齐侯戒师期而有疾。鲁文公闻之。卜曰尚无及期。(文十八年)陈无宇之母疾病。庆季卜之。示兆曰死。奉龟而泣。(襄二十八年)楚昭王有疾。卜曰河为祟。(哀六年)此疾病之占也。周礼太卜八命。七曰雨。(得雨否)左传卫大旱。卜有事于山川。不吉。(僖十九年)此水旱之占也。士丧礼筮宅冢人营之。筮人北面指中封而筮。(又卜日)礼记云祔葬者不筮宅。(出丧服小记)大夫卜宅与葬日。有司麻衣。如筮则史长衣。(出杂记)此葬地之占也。曲礼凡卜筮。旬之外曰远某日。旬之内曰近某日。(多不录)表记大事有时日。小事无时日。有筮。外事用刚日。内事用柔日。(吉凶诸礼卜日之文。多不具录。)此日月之占也。士冠礼三日筮宾。如求日之仪。(卿礼同)礼记练筮日筮尸。(出丧服小记)此立宾立尸之占也。(诸文多不具录)周礼太卜八命。六曰至。(卜至否)小雅云卜筮偕止。会言近止。(林杜篇)此须至有占也。左传梁嬴孕过期。卜招父卜之(僖十七年)曰男为人臣。女为人妾。(生一男一女)成季之将生也。桓公使卜楚丘之父卜之。(闵二年)又筮之。此胎产有占也。总之卜筮之法。其始也禀天命。以前民用也。事虽正而成败易分者不卜。利虽明而义理不允者不卜。唯考诸义而虽正。其成败利钝有不明者。于是乎有占也。春秋之世。此法已滥。卜其身命者。不出于荣禄位名之慕。(如陈敬仲、毕万、叔孙豹之占。)卜其谋议者。不揆夫义利逆顺之辨。(如阳虎救郑。南蒯将叛。)禀命之义遂晦。而探命之志先躁。则眩惑妖幻之术。狡狯支离之说。得以交乱于其间。而不自觉其陷入于慢天渎神之咎矣。揲蓍求卦之法。略见大传。而其变动成爻之例。未有明文。则筮法已亡矣。法既亡则无以为筮。然荀(一作苟)欲筮之。须先查察曰是禀命乎。是探命乎。苟其探矣。斯速已之。斯古义也。然今人之义。当以王制为正。
令蓍辞
曲礼曰为日。假尔泰筮有常。(为日者。为筮日也。〇此盖蓍辞之起语。)〇左传楚子伐吴。(昭五年)吴使蹶由犒师。由曰寡君卜之以守龟曰余亟使人。犒师请行。以观王怒之疾徐。而为之备。尚克知之。(此令龟之辞)〇左传卫襄公生絷及元。(昭七年)孔成
令蓍辞
曲礼曰为日。假尔泰筮有常。(为日者。为筮日也。〇此盖蓍辞之起语。)〇左传楚子伐吴。(昭五年)吴使蹶由犒师。由曰寡君卜之以守龟曰余亟使人。犒师请行。以观王怒之疾徐。而为之备。尚克知之。(此令龟之辞)〇左传卫襄公生絷及元。(昭七年)孔成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27L 页
子以周易筮之曰元尚享卫国。主其社稷。(初筮令)又曰余尚立絷。向克嘉之。(此再筮之辞)〇左传楚灵王卜(昭十三年)曰余尚得天下。(此令龟之辞)〇左传吴伐楚。(昭十七年)令尹卜战不吉。司马子鱼曰楚故(故事也)司马令龟。我请改卜。令曰鲂也。(子鱼名)以其属死之。楚师继之。尚大克之。(此令龟之辞)〇国语晋公子重耳筮得国。亲筮之曰尚有晋国。
朱子筮仪曰假尔泰筮有常。(筮仪重言之)某官姓名。今以某事。未知可否。爰质所疑。于神于灵。吉凶得失。悔吝忧虞。唯尔有神。尚明告之。〇镛案曲礼假尔泰龟。假尔泰筮者。谓卜则称龟。筮则称筮也。恐不当重言之。且令蓍之辞。宜从简严。左传诸文。犹可考也。然今人当以王制为正。
卜兆繇
左传懿氏卜妻陈敬仲。(庄二十二年)其妻占之曰吉。(懿氏妻)是谓凤凰于飞。和鸣𤨿𤨿。(此兆书之词)有妫之后。将育于姜。(妫陈姓)五世其昌。并为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此占者之词)
成季之将生也。桓公使卜楚丘之父卜之。(闵二年)曰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间于两社。为公室辅。季氏亡则鲁不昌。(此占者之词)
杜曰周社亳社之间。朝廷执政所在。〇案友古文为。右古文为。者手也。必其龟兆之文为。是文在手之徵也。〇周礼建国之制右社。以其有两之文。故谓在两社之间也。辅亦车右之名。及生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命之。
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僖四年)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此兆书之词)
杜曰羭美也。〇案尔雅夏羊之牡者为羭。归藏易所云两壶两羭者是也。夏羊羖䍽也。骊姬杀公之世子。此攘公之羭也。
晋侯将纳王。(王出居于郑)使卜偃卜之。(僖二十五年)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此兆书之文)公曰吾不堪。(公文公)
黄帝战于阪泉者。犹易词之云公用享于岐山。
朱子筮仪曰假尔泰筮有常。(筮仪重言之)某官姓名。今以某事。未知可否。爰质所疑。于神于灵。吉凶得失。悔吝忧虞。唯尔有神。尚明告之。〇镛案曲礼假尔泰龟。假尔泰筮者。谓卜则称龟。筮则称筮也。恐不当重言之。且令蓍之辞。宜从简严。左传诸文。犹可考也。然今人当以王制为正。
卜兆繇
左传懿氏卜妻陈敬仲。(庄二十二年)其妻占之曰吉。(懿氏妻)是谓凤凰于飞。和鸣𤨿𤨿。(此兆书之词)有妫之后。将育于姜。(妫陈姓)五世其昌。并为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此占者之词)
成季之将生也。桓公使卜楚丘之父卜之。(闵二年)曰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间于两社。为公室辅。季氏亡则鲁不昌。(此占者之词)
杜曰周社亳社之间。朝廷执政所在。〇案友古文为。右古文为。者手也。必其龟兆之文为。是文在手之徵也。〇周礼建国之制右社。以其有两之文。故谓在两社之间也。辅亦车右之名。及生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命之。
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僖四年)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此兆书之词)
杜曰羭美也。〇案尔雅夏羊之牡者为羭。归藏易所云两壶两羭者是也。夏羊羖䍽也。骊姬杀公之世子。此攘公之羭也。
晋侯将纳王。(王出居于郑)使卜偃卜之。(僖二十五年)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此兆书之文)公曰吾不堪。(公文公)
黄帝战于阪泉者。犹易词之云公用享于岐山。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28H 页
郑皇耳侵卫。孙文子卜追之。(襄十年)献兆于定姜。繇曰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丧其雄。(此兆书之词)姜氏曰征者丧雄。御寇之利也。
又襄八年郑子驷引周诗曰兆云询多。职竞作罗。
晋赵鞅卜救郑。遇水适火。史龟曰是谓沈阳。(火阳得水沈)可以兴兵。利以伐姜。不利子商。(宋子姓)伐齐则可。敌宋不吉。(此占者之词)史墨曰盈水名也。子水位也。(鞅姓盈)名位敌。주-D001水俱盛 不可干也。炎帝火师。姜姓其后也。水胜火。伐姜则可。史赵曰是谓如川之满。不可游也。郑方有罪。不可救也。(哀八年)
卫侯梦于北宫。见人登昆吾之观。被发北面而噪曰登此昆吾之虚。绵绵生之瓜。余为浑良夫。叫天无辜。公贞卜。(哀十七年)其繇曰如鱼竀尾。衡流而方羊。(竀赤也)裔焉大国。灭之将亡。阖门塞窦。乃自后踰。(此兆书之词)
案周礼太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郑云颛顼兆)二曰瓦兆。(帝尧兆)三曰原兆。(有周兆)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如易之有六十四卦。)其颂皆千有二百。(颂繇词也。〇如易词之有四百五十。)郑注云兆者灼龟之形。似玉瓦原之璺罅者。(原田也)每体十繇。(如易之每卦七繇)体有五色。又重之以墨坼也。(郑云五色者。洪范所云曰雨曰霁曰圉曰蟊曰剋。)其书浩穰。视易三倍。其可徵于今者。唯左传所著数句耳。世称卜筮之书。不经秦火。然古者家不宝龟。(礼器云)卜兆之书。亦唯太卜掌之。意者项羽之火。遂并卜筮书而亡之耳。汉制遂禁卜筮。(王制云假时日卜筮以凝象者杀。)说卦三篇。亦得之于老屋。兆书之亡。必在秦汉之际也。
张衡思玄赋云惧筮氏之短长。钻东龟以观祯。遇九皋之介鸟。怨素意之不逞。游尘外而瞥天。据冥翳而哀鸣。雕鹗竞于贪婪。我修洁以益荣。子有故于玄鸟。归母氏而后宁。占既吉而无悔。简元辰而俶装。(介大也。玄鸟鹤也。道为物母。故谓道为母氏。言归于道而获安也。)注云卜兆遇鹤鸣九皋之兆也。据此张衡之时。犹有卜兆之书。(汉安帝时人)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卷四)
周易答客难
周易答客难
客有甲者曰子云易词其取物象。与说卦合云。何说卦只乾为马。而乾爻词六爻皆龙。原来圣人随意取象。变化无方。不可执一。
又襄八年郑子驷引周诗曰兆云询多。职竞作罗。
晋赵鞅卜救郑。遇水适火。史龟曰是谓沈阳。(火阳得水沈)可以兴兵。利以伐姜。不利子商。(宋子姓)伐齐则可。敌宋不吉。(此占者之词)史墨曰盈水名也。子水位也。(鞅姓盈)名位敌。주-D001水俱盛 不可干也。炎帝火师。姜姓其后也。水胜火。伐姜则可。史赵曰是谓如川之满。不可游也。郑方有罪。不可救也。(哀八年)
卫侯梦于北宫。见人登昆吾之观。被发北面而噪曰登此昆吾之虚。绵绵生之瓜。余为浑良夫。叫天无辜。公贞卜。(哀十七年)其繇曰如鱼竀尾。衡流而方羊。(竀赤也)裔焉大国。灭之将亡。阖门塞窦。乃自后踰。(此兆书之词)
案周礼太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郑云颛顼兆)二曰瓦兆。(帝尧兆)三曰原兆。(有周兆)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如易之有六十四卦。)其颂皆千有二百。(颂繇词也。〇如易词之有四百五十。)郑注云兆者灼龟之形。似玉瓦原之璺罅者。(原田也)每体十繇。(如易之每卦七繇)体有五色。又重之以墨坼也。(郑云五色者。洪范所云曰雨曰霁曰圉曰蟊曰剋。)其书浩穰。视易三倍。其可徵于今者。唯左传所著数句耳。世称卜筮之书。不经秦火。然古者家不宝龟。(礼器云)卜兆之书。亦唯太卜掌之。意者项羽之火。遂并卜筮书而亡之耳。汉制遂禁卜筮。(王制云假时日卜筮以凝象者杀。)说卦三篇。亦得之于老屋。兆书之亡。必在秦汉之际也。
张衡思玄赋云惧筮氏之短长。钻东龟以观祯。遇九皋之介鸟。怨素意之不逞。游尘外而瞥天。据冥翳而哀鸣。雕鹗竞于贪婪。我修洁以益荣。子有故于玄鸟。归母氏而后宁。占既吉而无悔。简元辰而俶装。(介大也。玄鸟鹤也。道为物母。故谓道为母氏。言归于道而获安也。)注云卜兆遇鹤鸣九皋之兆也。据此张衡之时。犹有卜兆之书。(汉安帝时人)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卷四)
周易答客难
周易答客难
客有甲者曰子云易词其取物象。与说卦合云。何说卦只乾为马。而乾爻词六爻皆龙。原来圣人随意取象。变化无方。不可执一。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28L 页
答。易者日月也。(字从日从月)日月者。阴阳也。阴阳者。四时也。一阳生则为子月。二三四五积为六阳。是为巳月。一阴生则为午月。二三四五积为六阴。是为亥月。此十二辟卦之所以配之。而易之所以为易。斯而已。故周公于乾卦之词。首发其义也。乾者何卦也。是唯六震之积耳。坤得一震。以成复卦。(复下震)复得一震。以成临卦。(临二四互震)临得一震。以成泰卦。(泰三五互震)泰得一震。以成大壮。(大壮上震雷)震之为震。以一阳也。既得一阳。虽非阴而亦震也。(一阳为卦主)故大壮而得一震。其卦夬也。夬得一震。乃成乾卦。乾也者。六震之积也。说卦震为龙。斯之谓六龙也。夬之得震而成乾也。只得其阳。不取其阴。(不取震之上二画)独阳无阴。谓之亢阳。(如久旱之为亢旱)故乾之上九。谓之亢龙也。(上九。即夬所得以成乾者。)其不合于说卦乎。
客有乙者曰子云诸卦皆从辟卦以其升降。占其吉凶。又云辟卦以其消长。与其反对。占其休咎。若筮遇乾卦。亦不变。乾元资始。更无所从。吉凶休咎。于何考验。假如有人丧其厩马。将逐而筮。遇乾不动。考之卦词。元亨利贞。不亦晃洋。原来周易是义理书。不干卜筮。
答。若论八卦。乾坤为六子之父母。其在重卦。乾只是四月之卦。其消长之体反对之形。与诸辟卦无异也。占法亦然。方其为夬时。下乾为马。(夬下乾)上兑为脱失。(夬上兑)进之为乾。(夬上六合则为乾)马将自归。而上乾下坤。遂成两马。或者牵连他马。如塞翁故事。然且自兑而乾。(夬上兑)则马所由往。或者自西而西北也。如是取象。亦可以占其得失。何患乎卦词之晃洋乎。春秋传鄢陵之战。筮之遇复。(成公十六年)占之如坤之复。而下纯伏离。(以楚为南国)上纯伏坎(晋北国)之象。取以为文。(南国蹙)至于出入无疾。七日来复之词。无所取焉。斯可以知筮法也。〇大抵天下之事。纷纶杂遝。浩汗漭洋。虽以圣人之文。岂能以数句之词。括天下之万事。穷天下之万情。而氾应曲当。皆如合契哉。故卦词爻词者。圣人所以示易例而明占法。令学者举一以反三。闻一以知十。非谓此卦之象。只此所言。此爻之义。只此所揭也。故或于卦词。有单论卦德而不举其占者。若大有元亨。大壮利贞。兑亨利贞。鼎元吉亨。随元亨利
客有乙者曰子云诸卦皆从辟卦以其升降。占其吉凶。又云辟卦以其消长。与其反对。占其休咎。若筮遇乾卦。亦不变。乾元资始。更无所从。吉凶休咎。于何考验。假如有人丧其厩马。将逐而筮。遇乾不动。考之卦词。元亨利贞。不亦晃洋。原来周易是义理书。不干卜筮。
答。若论八卦。乾坤为六子之父母。其在重卦。乾只是四月之卦。其消长之体反对之形。与诸辟卦无异也。占法亦然。方其为夬时。下乾为马。(夬下乾)上兑为脱失。(夬上兑)进之为乾。(夬上六合则为乾)马将自归。而上乾下坤。遂成两马。或者牵连他马。如塞翁故事。然且自兑而乾。(夬上兑)则马所由往。或者自西而西北也。如是取象。亦可以占其得失。何患乎卦词之晃洋乎。春秋传鄢陵之战。筮之遇复。(成公十六年)占之如坤之复。而下纯伏离。(以楚为南国)上纯伏坎(晋北国)之象。取以为文。(南国蹙)至于出入无疾。七日来复之词。无所取焉。斯可以知筮法也。〇大抵天下之事。纷纶杂遝。浩汗漭洋。虽以圣人之文。岂能以数句之词。括天下之万事。穷天下之万情。而氾应曲当。皆如合契哉。故卦词爻词者。圣人所以示易例而明占法。令学者举一以反三。闻一以知十。非谓此卦之象。只此所言。此爻之义。只此所揭也。故或于卦词。有单论卦德而不举其占者。若大有元亨。大壮利贞。兑亨利贞。鼎元吉亨。随元亨利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29H 页
贞之类。凡立君伐国建都迁国之事。以至祭祀婚嫁葬埋之占。无一而当乎词者也。若是者何也。明一卦之繇。不专为一事作也。并一事而不言所以应万事而不穷也。唯爻词亦然。有单论其占之休咎。而不指为某事者。若萃九四之大吉。解初六之无咎。恒九二之悔亡。大壮九二之贞吉是也。有本其卦之德而说其爻之变。不为占而立词者。若临之云咸临至临知临敦临。复之云休复频复独复敦复。兑之云和兑孚兑来兑引兑之类是也。若是者何也。明一爻之繇。不专为一事作也。并一言而不言所以应万事而不穷也。则凡卦词之有指事者。(如需云利涉大川。)此事之外。皆不可以此词占之。与无词等也。爻词之不本卦德而不言爻变之义者。(如屯六三云即鹿无虞。)其观本卦之德与爻变之义。又当与知临至临和兑孚兑之类同。皆所以发其凡而起其例。使学者举一而反三。闻一以知十。以之应万事而不穷也。本之卜筮而义理寓焉。子欲读之如礼记论语。远矣哉。
客有丙者曰子谓一爻各成一卦。若乾初九是乾之姤。遂斥后人排比六爻。以成全卦。然吾观之。知临至临。六爻皆临。和兑孚兑。六爻皆兑。排比六爻。卦方成全。假如一卦只有卦词。不立爻词。此卦之德。缺而不全。潜龙见龙飞龙亢龙。以其地位言其才德。非此六繇六位之才与其德行。无所比看。
答。不满三画。不成一卦。既不成卦。即马牛羊豕。无所取象。健顺行止。无所考德。又安有吉凶休咎哉。乾之初画。只一刚画。凡刚画之在初位者。无以异也。坤之初画。只一阴画。凡阴画之在初位者。无以异也。又安用别立繇词乎。若如子言筮而遇乾者。当并以其六爻占。何者。既遇其全卦。当并领其全德。何自古及今。筮而遇乾者。只占卦词。而不问其六爻也。六爻之自各一卦。而无与乎本卦。亦已明矣。至如知临至临和兑孚兑之类。诚以卦形虽变而名虽易。(乾初九为乾之姤。其名易也。)若其性气才德。仍有本卦之旧。譬如蛾之既羽。尚有蚕性。蝉之既蜕。岂无螬质。晋郑之国。别自立社。而其姓则犹姬也。岐丰之地。已变为秦。而其俗则犹周也。故乾之初九。虽变为姤。而不失
客有丙者曰子谓一爻各成一卦。若乾初九是乾之姤。遂斥后人排比六爻。以成全卦。然吾观之。知临至临。六爻皆临。和兑孚兑。六爻皆兑。排比六爻。卦方成全。假如一卦只有卦词。不立爻词。此卦之德。缺而不全。潜龙见龙飞龙亢龙。以其地位言其才德。非此六繇六位之才与其德行。无所比看。
答。不满三画。不成一卦。既不成卦。即马牛羊豕。无所取象。健顺行止。无所考德。又安有吉凶休咎哉。乾之初画。只一刚画。凡刚画之在初位者。无以异也。坤之初画。只一阴画。凡阴画之在初位者。无以异也。又安用别立繇词乎。若如子言筮而遇乾者。当并以其六爻占。何者。既遇其全卦。当并领其全德。何自古及今。筮而遇乾者。只占卦词。而不问其六爻也。六爻之自各一卦。而无与乎本卦。亦已明矣。至如知临至临和兑孚兑之类。诚以卦形虽变而名虽易。(乾初九为乾之姤。其名易也。)若其性气才德。仍有本卦之旧。譬如蛾之既羽。尚有蚕性。蝉之既蜕。岂无螬质。晋郑之国。别自立社。而其姓则犹姬也。岐丰之地。已变为秦。而其俗则犹周也。故乾之初九。虽变为姤。而不失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29L 页
乾卦之本龙。(龙者其本德)渐之初六。虽变为家人。而不失渐卦之本鸿。(鸿者其本象)蒙之六爻。皆有童蒙之气。需之六爻。尽含需待之意。复之所变。终不外于回复。剥之所变。终不免乎褫剥。(若此类甚多)苟为不然。下一阴而上五阳者。姤则姤矣。其谓之乾之姤不可也。下为离而上为巽者。家人则家人矣。其谓之渐之家人不可也。周公之撰爻词。其义例如此已矣。遂欲以此为每画之赞词可乎。(世以乾初九。为乾初画之赞美辞。)又如大有中孚之等。其六爻之词。不相部属。各自取象。岂大有所变。遂失丰穰之象。中孚所变。全少格感之功哉。无非所以引此而推彼。将左而比右。壹使足以发凡起例而止耳。一卦之词。恶足以尽一卦之德。一爻之词。恶足以罄一爻之才哉。如子所言失其马而将追之者。筮而遇大有。亦将以元亨二字。为之占解乎。若就其万事之所宜占。而随立一繇。则一卦之词。将汗牛矣。岂六爻之词。所能全哉。
甲者曰子谓诸卦各有本象。爻之既变。本象变幻。假如归妹以震为兄。艮男兑妹。上倒下正。坎归(三五互)离礼。(二四互)交互成象。初之既变。兑妹已灭。四之既变。艮男亦幻。云何六爻咸言归妹。可见六爻合成一卦。爻各成卦。吾斯未信。
答。蛾羽蝉蜕。前既喻之矣。原来此卦。虽以归妹为名。其实可以占立君。可以占迁国。可以占战。可以占祭祀。可以占日占宾。可以占牲牛。可以占雨晴。可以占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其有归妹之象。亦其万象之中诸象之一。非必归妹为此卦之主象。而他事皆客也。圣人偶占其一象。以之命名曰归妹。因以归妹之事。或常或变。释其六爻。聊以为诸卦通例耳。有筮嫁女而遇此卦。如晋献公之事。(僖十五年)则仍当以本词占之。如其不然。亦当各以其事而取象于卦中。又岂可废此卦而不用乎。筮牲则曰泰之坤牛受射。(归妹从泰来。〇乾之第三矢。升于四而射之。)兼之以兑巫离孚。其占为吉也。筮雨则曰泰之一阳。(泰之三)升而为震。(上今震)因之为坎。(三五互)雷动雨降。(坤之一阴。降于三。即雨也。)其占为吉也。若是者震兄兑妹。非我所知也。坎归离礼。非我所取也。则其卦名之为归妹。且非定象。况可以是遂为六爻之定形乎。其必六爻之词。皆以归妹
甲者曰子谓诸卦各有本象。爻之既变。本象变幻。假如归妹以震为兄。艮男兑妹。上倒下正。坎归(三五互)离礼。(二四互)交互成象。初之既变。兑妹已灭。四之既变。艮男亦幻。云何六爻咸言归妹。可见六爻合成一卦。爻各成卦。吾斯未信。
答。蛾羽蝉蜕。前既喻之矣。原来此卦。虽以归妹为名。其实可以占立君。可以占迁国。可以占战。可以占祭祀。可以占日占宾。可以占牲牛。可以占雨晴。可以占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其有归妹之象。亦其万象之中诸象之一。非必归妹为此卦之主象。而他事皆客也。圣人偶占其一象。以之命名曰归妹。因以归妹之事。或常或变。释其六爻。聊以为诸卦通例耳。有筮嫁女而遇此卦。如晋献公之事。(僖十五年)则仍当以本词占之。如其不然。亦当各以其事而取象于卦中。又岂可废此卦而不用乎。筮牲则曰泰之坤牛受射。(归妹从泰来。〇乾之第三矢。升于四而射之。)兼之以兑巫离孚。其占为吉也。筮雨则曰泰之一阳。(泰之三)升而为震。(上今震)因之为坎。(三五互)雷动雨降。(坤之一阴。降于三。即雨也。)其占为吉也。若是者震兄兑妹。非我所知也。坎归离礼。非我所取也。则其卦名之为归妹。且非定象。况可以是遂为六爻之定形乎。其必六爻之词。皆以归妹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30H 页
者。所以明六爻之象。皆可以占归妹。六爻之象。皆可以占归妹。则六爻之象。皆可以占立君。皆可以占迁国。皆可以占战占祭祀占日占宾占天下之万事也。子欲以归妹一事。遂了此卦之用。隘矣哉易也。
乙者曰苟如子言。易词诸物。皆合说卦。是易词文。都不深奥。既不深奥。即其所言。亶为占筮。无大义理寓于其中。苟如是矣。易不必尊。
答。易之为道。大可以弥纶天地。顺二气而序四时。小可以察蚤蝇之飞跃。尚之可以验消长屈信之理。而知所以进退出处。卑之可以稽马牛犬鸡之得丧。远之可以达鬼神考天命。而识风雨旱涝之故。迩之可以处父子君臣夫妇之变。而耳目口鼻四肢百体之动。亦可以前知其徵。故易词立文。或广大弘敞。或细小尖碎。或典重严尊。或卑鄙狭隘。或深奥而有幽趣。或浅近而无高论。或恍忽而多变。或拙直而守常。错综杂糅。不一其归。盖欲使学者。引此而推彼。比左而悟右。期乎其参互会通。以约文而驭众情而已矣。其为道如是也。而后之说易者。唯大之尊之。幽远之为务。并其琐小卑近之旨。而训之为河汉而无极也。此易所以晦。而圣人平实之教。归于高妙神奇灵幻之法。而莫之提悟者也。易曰行人得牛。邑人之灾。(无妄之六三)此民间失牛者之占辞也。(易凡言丧牛牵复之类皆是。)易曰丧贝勿逐。七日得。(震六二〇既济文相类)此民间失财者之占辞也。(易凡言丧牛丧其资斧皆是。)易曰往遇雨则吉。(睽上九)此远行起程者之占辞也。(谓不遇雨则遇盗。或得病。故以遇雨为吉也。)易曰用大牲吉。(萃之彖)豚鱼吉。(中孚卦)此祭祀筮牲之占辞也。(涣九二奔其机亦是。)易曰即鹿无虞。(屯六三)田有禽。利执言。(师六五)王用三驱。失前禽。(此九五)此田猎之占辞也。(田无禽田获三狐皆是。)易曰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小畜之彖。小过之六五。)此雩祀祷雨之占辞也。(小畜上九亦是)其他如祭祀婚姻战伐之占。不可胜数。若是者文周撰词之初。唯为筮人发凡立例而止耳。天人性命之理。何所寓于此间哉。若君子出处进退之义。屈伸存亡之故。孔子文言。说之略备。乾坤诸爻及同人九五大有上九之类。(并见系辞传)是也。大言之者。还之以大义。小言之者。还之以小事。高言之远言之者。还之以高远。卑言之近言之者。还之以卑近。幽者幽之。显者显之。此读易之法
乙者曰苟如子言。易词诸物。皆合说卦。是易词文。都不深奥。既不深奥。即其所言。亶为占筮。无大义理寓于其中。苟如是矣。易不必尊。
答。易之为道。大可以弥纶天地。顺二气而序四时。小可以察蚤蝇之飞跃。尚之可以验消长屈信之理。而知所以进退出处。卑之可以稽马牛犬鸡之得丧。远之可以达鬼神考天命。而识风雨旱涝之故。迩之可以处父子君臣夫妇之变。而耳目口鼻四肢百体之动。亦可以前知其徵。故易词立文。或广大弘敞。或细小尖碎。或典重严尊。或卑鄙狭隘。或深奥而有幽趣。或浅近而无高论。或恍忽而多变。或拙直而守常。错综杂糅。不一其归。盖欲使学者。引此而推彼。比左而悟右。期乎其参互会通。以约文而驭众情而已矣。其为道如是也。而后之说易者。唯大之尊之。幽远之为务。并其琐小卑近之旨。而训之为河汉而无极也。此易所以晦。而圣人平实之教。归于高妙神奇灵幻之法。而莫之提悟者也。易曰行人得牛。邑人之灾。(无妄之六三)此民间失牛者之占辞也。(易凡言丧牛牵复之类皆是。)易曰丧贝勿逐。七日得。(震六二〇既济文相类)此民间失财者之占辞也。(易凡言丧牛丧其资斧皆是。)易曰往遇雨则吉。(睽上九)此远行起程者之占辞也。(谓不遇雨则遇盗。或得病。故以遇雨为吉也。)易曰用大牲吉。(萃之彖)豚鱼吉。(中孚卦)此祭祀筮牲之占辞也。(涣九二奔其机亦是。)易曰即鹿无虞。(屯六三)田有禽。利执言。(师六五)王用三驱。失前禽。(此九五)此田猎之占辞也。(田无禽田获三狐皆是。)易曰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小畜之彖。小过之六五。)此雩祀祷雨之占辞也。(小畜上九亦是)其他如祭祀婚姻战伐之占。不可胜数。若是者文周撰词之初。唯为筮人发凡立例而止耳。天人性命之理。何所寓于此间哉。若君子出处进退之义。屈伸存亡之故。孔子文言。说之略备。乾坤诸爻及同人九五大有上九之类。(并见系辞传)是也。大言之者。还之以大义。小言之者。还之以小事。高言之远言之者。还之以高远。卑言之近言之者。还之以卑近。幽者幽之。显者显之。此读易之法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30L 页
也。今欲以二篇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之词。一以归之于天人性命之理。而欲以自寓其进退存亡之义。则多见其锄铻枘凿而不相投合也。若夫筮而遇之。舍其词而玩其象。则二篇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皆大义也。何不尊之有。
丙者曰如子所言。易词诸文。多为筮用。马牛羊豕。固如是矣。鸿渐于干鸿渐于磐。筮而占之。将焉施用。览物悟象。自处其身。是君子义不假筮也。鸿渐既然。马牛羊豕。亦皆设象。令人反观。何必占事。
答。善哉问也。是亦一例也。不读诗。无以读易。易词之中。原有纯用比兴之体者。若所谓鸿渐于陆及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枯杨生荑。以杞包瓜之类是也。览物象而自反。知所以自处其身者。君子之义也。鸿飞遵渚者。周公所以迟回而思反也。鹤鸣九皋者。贤人所以自修而成名也。桑之沃若。比颜色之易衰。樛木萦葛。况德意之逮下。易词之徒然咏物。皆此类也。善用易者。观物象之变。以处其躬。斯亦易道之一也。故特于是数卦而发例也。虽然执此数句。而欲以冒之于马牛羊豕之文。又未必尽合本旨也。
甲者曰水雷为屯。雷水为解。每合二象。以成一卦。子之说易。却有互体。谓屯两互。实具坤艮。而解之内。坎离交中。圣人作易。严正典重。不应取象若是巧密。
答。圣人作易。唯象是取。象也者像也。(大传文)像也者似也。唯依似彷佛。便以为象。周流上下。本无定形。岂能木强桩定。如子所言也。重卦之始设也。虽陈八卦而重之。及卦既重。圣人又从而观之曰。是有二卦交中矣。试论屯卦。自二至四。实有坤卦。非苟依似而彷佛也。自三至五。实有艮卦。非苟依似而彷佛也。曷为不取哉。故春秋官占。凡卜史之占其体者。皆论互体。如陈敬仲之筮。不取互体。何从得艮山于观卦。秦缪公之筮。不取互体。何从得震木于蛊卦乎。此其周人之法。明取互体者也。故汉儒说易。皆论互体。至朱子其义益章。胡云峰、洪容斋并宗斯义。今人却又昧昧如是。不亦谬哉。岂唯互体。孔子曰大过颠也。而颐之词。每云颠颐。是颐大过有倒取之
丙者曰如子所言。易词诸文。多为筮用。马牛羊豕。固如是矣。鸿渐于干鸿渐于磐。筮而占之。将焉施用。览物悟象。自处其身。是君子义不假筮也。鸿渐既然。马牛羊豕。亦皆设象。令人反观。何必占事。
答。善哉问也。是亦一例也。不读诗。无以读易。易词之中。原有纯用比兴之体者。若所谓鸿渐于陆及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枯杨生荑。以杞包瓜之类是也。览物象而自反。知所以自处其身者。君子之义也。鸿飞遵渚者。周公所以迟回而思反也。鹤鸣九皋者。贤人所以自修而成名也。桑之沃若。比颜色之易衰。樛木萦葛。况德意之逮下。易词之徒然咏物。皆此类也。善用易者。观物象之变。以处其躬。斯亦易道之一也。故特于是数卦而发例也。虽然执此数句。而欲以冒之于马牛羊豕之文。又未必尽合本旨也。
甲者曰水雷为屯。雷水为解。每合二象。以成一卦。子之说易。却有互体。谓屯两互。实具坤艮。而解之内。坎离交中。圣人作易。严正典重。不应取象若是巧密。
答。圣人作易。唯象是取。象也者像也。(大传文)像也者似也。唯依似彷佛。便以为象。周流上下。本无定形。岂能木强桩定。如子所言也。重卦之始设也。虽陈八卦而重之。及卦既重。圣人又从而观之曰。是有二卦交中矣。试论屯卦。自二至四。实有坤卦。非苟依似而彷佛也。自三至五。实有艮卦。非苟依似而彷佛也。曷为不取哉。故春秋官占。凡卜史之占其体者。皆论互体。如陈敬仲之筮。不取互体。何从得艮山于观卦。秦缪公之筮。不取互体。何从得震木于蛊卦乎。此其周人之法。明取互体者也。故汉儒说易。皆论互体。至朱子其义益章。胡云峰、洪容斋并宗斯义。今人却又昧昧如是。不亦谬哉。岂唯互体。孔子曰大过颠也。而颐之词。每云颠颐。是颐大过有倒取之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31H 页
象也。鼎之词曰鼎颠趾。是诸卦有倒取之象也。又凡婚嫁之象。皆取倒合。是圣人作易。兼取倒体。岂但互体已哉。
乙者曰虚中为离。而坎刚中。子之说易。不以形求。乃以位论。上纯伏坎。下纯伏离。其说虽巧。其义无徵。吾玆未信。岂亦有说。
答。天地水火。易之四维也。风雷山泽。皆于是乎受变。不可以并列为八而平等看之也。易有二观。曰德曰位。德者乾坤也。位者坎离也。凡刚画本天。凡柔画本地。凡六画之德。不外于乾坤也。一二三者。离卦之柔中也。四五六者。坎卦之刚中也。凡六画之位。不外于坎离也。故上纯下纯。其象益著。而圣人用之以撰词也。岂唯纯体有伏坎伏离哉。如其不纯。凡柔二者可离也。凡刚五者可坎也。其精神骨子。在于二五。故馀虽未合。皆可以为坎离也。子何不历考而密验之。(虞翻以乾卦为既济。即此义。)
丙者曰易之屡变。子既言之。用九用六。姬已有词。六爻尽变。岂独乾坤。子谓诸卦只一爻动。二三四爻不能俱动。例之以彼。不已驳乎。郭璞以来。焦赣以降。一卦之变六十有三。又艮之随与屯之豫。其在左国。确有徵据。子云不然。人孰信之。
答。周易无此法也。诸爻乱动。则物象杂糅。虽以姬孔之智。亦无以化而裁之矣。若左传国语之所记。是夏商之法。与周易占法迥殊。今不可考。若周易有此法。则必周易有此例。历观乎彖词爻词。有曾发例于此法者乎。焦郭之法。狡狯恣肆。全失三圣之旧义。如欲用此以为占。须取两家之书。自命以方技杂流之学。而任自叫嚷焉可也。若取周易之词。而求之以焦郭之法。是犹升仲尼之堂。而求见俳优之戏。岂能得影响哉。(馀详原解及本义发微等书。)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卷四)
玆山易柬
玆山易柬
辛酉冬。余谪康津。仲氏谪黑山岛。(在罗州海中)黑山之名。幽黑可怖。不忍斥言。故书牍之间。改之为玆山。玆亦黑也。甲子冬。余以周易四解。寄示仲氏。过蒙印可。每有书至。抄取其说易诸条。久而成编。名之曰玆山易柬。(中国亦有丁氏之易。名之曰丁氏易柬。)
乙者曰虚中为离。而坎刚中。子之说易。不以形求。乃以位论。上纯伏坎。下纯伏离。其说虽巧。其义无徵。吾玆未信。岂亦有说。
答。天地水火。易之四维也。风雷山泽。皆于是乎受变。不可以并列为八而平等看之也。易有二观。曰德曰位。德者乾坤也。位者坎离也。凡刚画本天。凡柔画本地。凡六画之德。不外于乾坤也。一二三者。离卦之柔中也。四五六者。坎卦之刚中也。凡六画之位。不外于坎离也。故上纯下纯。其象益著。而圣人用之以撰词也。岂唯纯体有伏坎伏离哉。如其不纯。凡柔二者可离也。凡刚五者可坎也。其精神骨子。在于二五。故馀虽未合。皆可以为坎离也。子何不历考而密验之。(虞翻以乾卦为既济。即此义。)
丙者曰易之屡变。子既言之。用九用六。姬已有词。六爻尽变。岂独乾坤。子谓诸卦只一爻动。二三四爻不能俱动。例之以彼。不已驳乎。郭璞以来。焦赣以降。一卦之变六十有三。又艮之随与屯之豫。其在左国。确有徵据。子云不然。人孰信之。
答。周易无此法也。诸爻乱动。则物象杂糅。虽以姬孔之智。亦无以化而裁之矣。若左传国语之所记。是夏商之法。与周易占法迥殊。今不可考。若周易有此法。则必周易有此例。历观乎彖词爻词。有曾发例于此法者乎。焦郭之法。狡狯恣肆。全失三圣之旧义。如欲用此以为占。须取两家之书。自命以方技杂流之学。而任自叫嚷焉可也。若取周易之词。而求之以焦郭之法。是犹升仲尼之堂。而求见俳优之戏。岂能得影响哉。(馀详原解及本义发微等书。)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卷四)
玆山易柬
玆山易柬
辛酉冬。余谪康津。仲氏谪黑山岛。(在罗州海中)黑山之名。幽黑可怖。不忍斥言。故书牍之间。改之为玆山。玆亦黑也。甲子冬。余以周易四解。寄示仲氏。过蒙印可。每有书至。抄取其说易诸条。久而成编。名之曰玆山易柬。(中国亦有丁氏之易。名之曰丁氏易柬。)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31L 页
仲氏曰辟卦之理。近者愈觉的确。辟卦者。八卦之大者也。乾坤者大乾大坤也。临遁者大震大巽也。观大壮者大艮大兑也。中孚小过者大离大坎也。复剥姤夬者。震艮巽兑之合乾坤而成者也。否泰者。乾坤之自相合者也。夫八卦之重而为六十四。则复以八卦之形而为之君辟。使其馀五十。皆来受变者。其理的然无可疑者。是所谓自然而然。不容人力也。
又曰十辟卦。(除乾坤计之)莫不借乾坤之形。而方能成辟。独此小过中孚。不于乾不于坤。而特주-D001特从坎离变质者。正如乾坤之不借他质。自其本体中重之而为乾坤也。此其所以水火之敌对于天地也欤。盖各自成形。不受和化者。势均体敌。了无高下尊卑之等。故自其三画之时。而震巽艮兑之连二画。或连或绝。莫不肖形于乾坤。独此坎离二卦。则变其中画。其于乾坤。略不相肖。有若分门割户。自成一家者然。故至于重卦之后。而亦不欲随众依附于乾坤之形。(卦非有心。其象则然。)而自立为辟。以敌乾坤。此其所以辟卦之中。终无坎离之形也。〇然则方以类聚者。其势亦不得不然也。夫此方以类聚者。有若乾坤之专用事于易中。而及夫物以群分之后。则若非坎离之形。不能成卦。除此十二卦。(此并乾坤而数之则不计小过中孚。)则无一卦无坎离之形者。然则乾坤主于聚方。坎离主于分物。权无偏重。势不相下。了无差等矣。此岂非一部易之大义耶。至于始乾坤而终二济。四解之说既明。玆不赘。〇大抵君之于易。可谓长夜曙星。而至于发出小过中孚之义者。其功尤大矣。吾为君之兄亦足矣。
仲氏曰一部易。都是象也。如震下连。坎中连。未必实有是理。只取其依俙仿像。谓之震谓之坎也。又如说卦物象。非有是理。或以卦形。(如离为闲巽为绳之类。)或以本物(乾之天。为本物。)之形。或以本物之性。皆不出于取象。又如文字皆象也。(文有子母。子皆出于母。而母字皆象形。)圣人何不直指本理。而苟借依俙之象。以诏后世也。人心无形。而人心之所以知觉。必待有形之耳目鼻口。苟非耳目鼻口之为之津梁。人心直一聋瞽耳。理本无形。而象则有形。非此有
又曰十辟卦。(除乾坤计之)莫不借乾坤之形。而方能成辟。独此小过中孚。不于乾不于坤。而特주-D001特从坎离变质者。正如乾坤之不借他质。自其本体中重之而为乾坤也。此其所以水火之敌对于天地也欤。盖各自成形。不受和化者。势均体敌。了无高下尊卑之等。故自其三画之时。而震巽艮兑之连二画。或连或绝。莫不肖形于乾坤。独此坎离二卦。则变其中画。其于乾坤。略不相肖。有若分门割户。自成一家者然。故至于重卦之后。而亦不欲随众依附于乾坤之形。(卦非有心。其象则然。)而自立为辟。以敌乾坤。此其所以辟卦之中。终无坎离之形也。〇然则方以类聚者。其势亦不得不然也。夫此方以类聚者。有若乾坤之专用事于易中。而及夫物以群分之后。则若非坎离之形。不能成卦。除此十二卦。(此并乾坤而数之则不计小过中孚。)则无一卦无坎离之形者。然则乾坤主于聚方。坎离主于分物。权无偏重。势不相下。了无差等矣。此岂非一部易之大义耶。至于始乾坤而终二济。四解之说既明。玆不赘。〇大抵君之于易。可谓长夜曙星。而至于发出小过中孚之义者。其功尤大矣。吾为君之兄亦足矣。
仲氏曰一部易。都是象也。如震下连。坎中连。未必实有是理。只取其依俙仿像。谓之震谓之坎也。又如说卦物象。非有是理。或以卦形。(如离为闲巽为绳之类。)或以本物(乾之天。为本物。)之形。或以本物之性。皆不出于取象。又如文字皆象也。(文有子母。子皆出于母。而母字皆象形。)圣人何不直指本理。而苟借依俙之象。以诏后世也。人心无形。而人心之所以知觉。必待有形之耳目鼻口。苟非耳目鼻口之为之津梁。人心直一聋瞽耳。理本无形。而象则有形。非此有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32H 页
形之接于耳目。何以知无形之理。此一也。又卦与文字。皆万物之表识(去声)也。一卦一文之中。既不得包其众理。则不以依俙之象。姑识其为某物某事。而将何以识之耶。此二也。又吉凶祸福。人不得前知。而天则前知。卜筮者。所以禀其吉凶祸福于天者也。天道不言。则不可以人之质疑。而遽变其常。谆谆然命之也。于是以八卦而重之为六十四卦。而衍之为三百八十四爻。以天下之事故。人道之常变。凡所应有之事。莫不该载而并列。名之曰易。而禀之于天。使不言之天。得以操其前知之权。而指其一而示人也。然天下之事故。人道之常变。又不可架空立说。随意乱书。故又以依俙彷佛于八卦之形性者。取象而言之。其实虽非八卦。亦可以作易也。特以八卦为天地间一定不易之大物事。故取象于八卦耳。此三也。然则无当于象。而其敢以一人私见。偶睹其八八六十四。定为屡加一倍之数。又其阴阳奇偶。定合于以一生二之形。而遂谓之天地自然之理耶。
又曰如乾坤六子。虽非实理。而实有是象。乾阳坤阴。实有父母之象。曰男曰女。实有肖似之状。则此以人道而取象也。(父母男女之说。必有所本。而今不可考。)而至于独阳独阴。各生阴阳者。此于胎卵种湿。(万物之受生。不出于胎卵种湿。)皆无所据。然则外此天地内生化之物。而于何得此理明知其为自然之理耶。先天之名。尽不虚矣。
又曰八卦方位。亦非实理而实有是象矣。离见坤养等说。求之本物之理。实不相违。始东终北之说。稽之尧典命羲和之文。舜典巡守之礼。如合符节。此以天道而取象也。而至于乾南坤北离东坎西之图。又于何取象也。
又曰两仪四象之说。殆非陈抟之所创也。杜诗曰二仪积风雨。唐人已言之矣。唐之前。何人始之耶。
又曰近者观邵康节先天图。太极者。阴阳未分之称。阴阳未分。则其中必并包阴阳。其谓之生阳生阳(一作阴)者理果然矣。既成两仪。则阳者为阳。阴者
又曰如乾坤六子。虽非实理。而实有是象。乾阳坤阴。实有父母之象。曰男曰女。实有肖似之状。则此以人道而取象也。(父母男女之说。必有所本。而今不可考。)而至于独阳独阴。各生阴阳者。此于胎卵种湿。(万物之受生。不出于胎卵种湿。)皆无所据。然则外此天地内生化之物。而于何得此理明知其为自然之理耶。先天之名。尽不虚矣。
又曰八卦方位。亦非实理而实有是象矣。离见坤养等说。求之本物之理。实不相违。始东终北之说。稽之尧典命羲和之文。舜典巡守之礼。如合符节。此以天道而取象也。而至于乾南坤北离东坎西之图。又于何取象也。
又曰两仪四象之说。殆非陈抟之所创也。杜诗曰二仪积风雨。唐人已言之矣。唐之前。何人始之耶。
又曰近者观邵康节先天图。太极者。阴阳未分之称。阴阳未分。则其中必并包阴阳。其谓之生阳生阳(一作阴)者理果然矣。既成两仪。则阳者为阳。阴者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32L 页
为阴。阳中无阴。阴中无阳。独阳独阴。亦有更生阴阳之理乎。虽复有生。阳止可以生阳。阴止可以生阴。(如火镜生火。方诸生水。或可为證。)彼两仪者。以何能力。能产其己所无之少阴少阳。再成四象耶。天地间何物能以己之所无者。施之于他耶。
仲氏曰大衍之数。其用四十有九者。不但无分数也。七七正是圆也。同圆之形。中置一圜。外周六圜。则无馀无不足而适成一规。盖七者圜数也。以七乘七。原数用数。皆以七数。则四十有九者。岂非圆数耶。以是而證蓍德之圆。又似有据。
又曰周易四解。孰非壮观。而至于蓍卦传。尤是绝奇文字。至于九六之辨。妙妙奇奇。言言字字。殆如神授鬼指。不可名状。不知美庸以何灵心妙悟至此也。令人直欲狂叫乱舞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卷四)
茶山问答
茶山问答
问。上彖下彖。同是彖传。上象下象。同是象传。上系下系。同是系辞传。以此当十翼之六。恐不可。(李纲会)
答。费直以来。易经十二篇。经文二篇。翼传十篇也。以篇数之十而谓之十翼。非谓有十种文字也。
宋邢璹称七翼。又晁以道伪书称八翼。
问。五十衍卦。自相往来。而不犯辟卦。则辟卦之为君主。诸先生亦以为然否。(李纲会)
答。若如朱子之说。则辟卦亦或自衍卦来。又或以交易为卦变。总之诸先生本无成义。亦无成说。
问。朱子本义曰蹇自小过来。阳进则往。居五而得中。退则入于艮而不进。故其占曰利西南。而不利东北。(朱子曰蹇利西南。是说坤卦分晓。但不知从何插入这坤卦来。)胡庭芳曰蹇卦无西南。文王姑即东北对方言之。不必卦内有取于西南也。(庭芳字一桂)又曰蹇本升卦。(升上坤)自升九二上往得坤体之中。是为利西南而往得中。(升九二既往则下体成艮。艮东北方卦。所谓不利东北。其道穷也。)此说何如。(尹应谦)
仲氏曰大衍之数。其用四十有九者。不但无分数也。七七正是圆也。同圆之形。中置一圜。外周六圜。则无馀无不足而适成一规。盖七者圜数也。以七乘七。原数用数。皆以七数。则四十有九者。岂非圆数耶。以是而證蓍德之圆。又似有据。
又曰周易四解。孰非壮观。而至于蓍卦传。尤是绝奇文字。至于九六之辨。妙妙奇奇。言言字字。殆如神授鬼指。不可名状。不知美庸以何灵心妙悟至此也。令人直欲狂叫乱舞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卷四)
茶山问答
茶山问答
问。上彖下彖。同是彖传。上象下象。同是象传。上系下系。同是系辞传。以此当十翼之六。恐不可。(李纲会)
答。费直以来。易经十二篇。经文二篇。翼传十篇也。以篇数之十而谓之十翼。非谓有十种文字也。
宋邢璹称七翼。又晁以道伪书称八翼。
问。五十衍卦。自相往来。而不犯辟卦。则辟卦之为君主。诸先生亦以为然否。(李纲会)
答。若如朱子之说。则辟卦亦或自衍卦来。又或以交易为卦变。总之诸先生本无成义。亦无成说。
问。朱子本义曰蹇自小过来。阳进则往。居五而得中。退则入于艮而不进。故其占曰利西南。而不利东北。(朱子曰蹇利西南。是说坤卦分晓。但不知从何插入这坤卦来。)胡庭芳曰蹇卦无西南。文王姑即东北对方言之。不必卦内有取于西南也。(庭芳字一桂)又曰蹇本升卦。(升上坤)自升九二上往得坤体之中。是为利西南而往得中。(升九二既往则下体成艮。艮东北方卦。所谓不利东北。其道穷也。)此说何如。(尹应谦)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33H 页
答。坎何卦也。只是阳得中之坤卦也。(坤六二云直方大)小过者太坎也。以小过兼画之刚。处坤卦兼画之中。固已得其中矣。(小过时)移之为蹇。则遂失兼画之中。(只刚三独存)然其自四而往于前者。(小过四之五)幸而又得位乎两阴之中。(今之五)依然是昔日之坎卦也。(昔大坎)坎也者。得坤之中者也。此之谓利西南。朱子之说明白真确。发三圣之扃奥矣。胡一桂又何为而唠叨也。〇又蹇自观来。(上之三)观者大艮也。移之为蹇。则大艮已灭。庶乎其得路矣。不幸自上而降于三者。又成一艮。(下今艮)依然是昔日之艮径也。此之谓不利东北。经文赫然。无一毫之䵝昧矣。〇胡一桂之谓自升来者。此巧言以乱道也。升之为卦。受变于临与小过。既受变而为衍。且无当于四时。(不配十二月)如之何为卦母也。近世毛大可别聚三易之卦。谓之子母易卦。而列之于十辟之等。其为紫郑甚矣。明此道者。不可不辨。
问中孚小过之义(李𤲟)
答。中孚小过。三易成卦。(中孚阳阴阳。小过阴阳阴。)虽若与十二辟不同。然两两相聚。卦形端正。超然自别于五十衍卦之外。五十衍卦其形象气味。皆散乱偏畸。不能为诸卦之母。而中孚小过孑然特立。皭然自洁。断断非寻常等列之卦也。且况二阴二阳之卦。皆自遁大壮(此二阴)既观(此二阳)而来。(并见推移表)独此中孚为卦。不自遁来。(下四画。全与遁卦相反。)不自大壮来。(上四画。全与大壮相反。)又此小过为卦。不自临来。(下四画。全与临卦相反。)不自观来。(上四画。全与观卦相反。)夫以三易之卦。而终不肯屈首受变于十二辟之下。亭亭然高自标峙者。岂非诸卦之母。而参之为辟者乎。况二阴诸卦。不受衍于中孚。(如睽家人等)则受衍于一卦而止矣。(睽不过受衍于大壮。〇家人不过受衍于遁。)或受衍于二卦。(如离大过鼎革之类。既自遁来。又自大壮来。)或受衍于一卦。(谓睽家人等)不亦喎戾而不正乎。二阳之于小过亦然。此中孚小过之不得不为辟卦者也。中孚小过参为辟卦。则承上接下。运其枢要。而二阴二阳之卦均二焉。受变于二卦。(并见推移表)此殆天地自然之数。不假人安排铺置者也。于是乎稽之易词。而无不凿凿中窾。有若符契之合。而移易不得。嗟乎。岂敢诬哉。
问中孚小过之义(李𤲟)
答。中孚小过。三易成卦。(中孚阳阴阳。小过阴阳阴。)虽若与十二辟不同。然两两相聚。卦形端正。超然自别于五十衍卦之外。五十衍卦其形象气味。皆散乱偏畸。不能为诸卦之母。而中孚小过孑然特立。皭然自洁。断断非寻常等列之卦也。且况二阴二阳之卦。皆自遁大壮(此二阴)既观(此二阳)而来。(并见推移表)独此中孚为卦。不自遁来。(下四画。全与遁卦相反。)不自大壮来。(上四画。全与大壮相反。)又此小过为卦。不自临来。(下四画。全与临卦相反。)不自观来。(上四画。全与观卦相反。)夫以三易之卦。而终不肯屈首受变于十二辟之下。亭亭然高自标峙者。岂非诸卦之母。而参之为辟者乎。况二阴诸卦。不受衍于中孚。(如睽家人等)则受衍于一卦而止矣。(睽不过受衍于大壮。〇家人不过受衍于遁。)或受衍于二卦。(如离大过鼎革之类。既自遁来。又自大壮来。)或受衍于一卦。(谓睽家人等)不亦喎戾而不正乎。二阳之于小过亦然。此中孚小过之不得不为辟卦者也。中孚小过参为辟卦。则承上接下。运其枢要。而二阴二阳之卦均二焉。受变于二卦。(并见推移表)此殆天地自然之数。不假人安排铺置者也。于是乎稽之易词。而无不凿凿中窾。有若符契之合。而移易不得。嗟乎。岂敢诬哉。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33L 页
问。星翁引良溪之说曰冬至者日轨极南之候。前十五日后十五日。合之为十一月。而唯俄极俄旋。此时此刻。为冬至中气也。如小雪之日。却在日轨未极南三十日前。此时馀阳犹未尽消。谓之阳尽可乎。(不尽录)若然坤卦不必配亥月。复卦不必配子月。不知如何。
答。中国历法。断之以月。故姑以十二卦。配之于十二月。其实十二中气。(即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当配于十二辟卦。复一阳之始生。即冬至日轨始旋之配候也。坤虽六阴纯合。若其卦主则最上一阴是也。(第六画)小雪以来。剥之一阳。又被消。至冬至前一刻。一阳遂尽。以成六阴。而争些儿不得霎然一瞬之顷。一阳复生。此所谓间不容发也。天地之间。不可一息而无阳。亦不可一息而无阴。此正理也。若自小雪之日。便成纯坤。这间三十日。天地无阳也。岂理乎哉。复之一阳。亦不能于冬至一日之内。顿然成画。须至大雪前一刻。方才一画成全。大抵卦之一画。当分作三十段。以配三十日看。方得精密也。乾之方姤而配于夏至。其理亦然。〇但剥者戌月之卦也。夬者辰月之卦也。易例虽以一阳为卦主。若以十二气相配之法。则剥与夬皆当以第五画为卦主。(即本月之配)此又不可不察也。〇周人以子月为岁首。其意欲以冬至为岁首也。自尧已有此意。故曰期三百六旬有六日。
问。毛奇龄释乾九五文言之义曰同声者。震巽也。(风雷皆有声)同气者。艮兑也。(山泽本通气)水火者。坎离也。遂以龙虎谓之乾坤。(荀九家云乾为龙)此说了八卦之德。不知如何。
答。乾大有姤夬之内。(大有自姤夬)都无坤艮。何为混举哉。且其说非也。乾本非龙。坤又何虎。(乾之六龙本震龙)
问。比九五王用三驱之义。(李𤲟)
答。先儒皆云三度驱禽而射之。褚氏诸儒皆云三面著人驱禽。〇孔颖达云三驱之礼。乃礼所谓天子不合围也。成汤祝网。是其义也。天子之畋。围合其三面。前开一路。使之可去。不忍尽物。好生之仁也。只取其不用命。不
答。中国历法。断之以月。故姑以十二卦。配之于十二月。其实十二中气。(即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当配于十二辟卦。复一阳之始生。即冬至日轨始旋之配候也。坤虽六阴纯合。若其卦主则最上一阴是也。(第六画)小雪以来。剥之一阳。又被消。至冬至前一刻。一阳遂尽。以成六阴。而争些儿不得霎然一瞬之顷。一阳复生。此所谓间不容发也。天地之间。不可一息而无阳。亦不可一息而无阴。此正理也。若自小雪之日。便成纯坤。这间三十日。天地无阳也。岂理乎哉。复之一阳。亦不能于冬至一日之内。顿然成画。须至大雪前一刻。方才一画成全。大抵卦之一画。当分作三十段。以配三十日看。方得精密也。乾之方姤而配于夏至。其理亦然。〇但剥者戌月之卦也。夬者辰月之卦也。易例虽以一阳为卦主。若以十二气相配之法。则剥与夬皆当以第五画为卦主。(即本月之配)此又不可不察也。〇周人以子月为岁首。其意欲以冬至为岁首也。自尧已有此意。故曰期三百六旬有六日。
问。毛奇龄释乾九五文言之义曰同声者。震巽也。(风雷皆有声)同气者。艮兑也。(山泽本通气)水火者。坎离也。遂以龙虎谓之乾坤。(荀九家云乾为龙)此说了八卦之德。不知如何。
答。乾大有姤夬之内。(大有自姤夬)都无坤艮。何为混举哉。且其说非也。乾本非龙。坤又何虎。(乾之六龙本震龙)
问。比九五王用三驱之义。(李𤲟)
答。先儒皆云三度驱禽而射之。褚氏诸儒皆云三面著人驱禽。〇孔颖达云三驱之礼。乃礼所谓天子不合围也。成汤祝网。是其义也。天子之畋。围合其三面。前开一路。使之可去。不忍尽物。好生之仁也。只取其不用命。不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34H 页
出而反入者也。禽兽前去者皆免矣。故曰失前禽。又曰以向背而言。去者为逆。来者为顺。故所失者前去之禽也。〇唐书礼乐志曰一驱有司整弓矢。再驱进弓矢。三驱皇帝乃射。〇今玩卦象。无三面围禽之象。恐先儒三度之说。于理为允。
问。兑为羊之义。(男学圃)
答。吴草庐云外柔内刚者羊也。蔡节斋云内狠外说。故为羊。又羊上小下大。
问。左传穆姜之筮。(襄九年)遇艮之随。朱子曰艮之随。唯六二不变。馀五爻尽变。变者遇九六也。不变者遇八也。筮法以小为卦主。变者五而定者一。故以八为占。周易有此法耶。(男学圃)
答。易词之文。皆未尝悬空白撰。蒙自观来。故蒙之彖曰童蒙求我。(观之义求也)井自泰来。故井之彖曰改邑不改井。(泰上坤为邑)苟自艮而为随。则必其词有自艮之义。然后其占有理也。(屯之豫亦然)既谓之艮之随。而占之而不艮之随。断断非周公之旧例也。(胡玉斋云艮五爻皆变。唯六二少阴八不变。不云之随而云之八者。八指随之六二也。史妄引随之彖以对。)
问彖象之义。(男学稼)
答。星翁云象字象形也。上两画其两牙也。次二画其鼻也。彖则去牙而存鼻。牝象也。象以牙为用。牡者牙长六七尺。牝止一尺。〇又云象有十二种肉。(以象十二辰)孕五岁而产。(象再闰)六十岁。骨方完足。(象干支始终)其胆应四时。(春在前左足。夏在前右。秋在后左。冬在后右。)故凡像似者谓之象也。卦静而属阴。故谓之彖。(牝象也)爻动而属阳。故谓之象。〇又曰六画之动。谓之爻。
问文言之义。(男学稼下同)
汉费直传云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故星翁云彖象系辞。通谓之文言也。传曰其辞文。其言曲而中。此文言之注脚也。〇余谓文言者。古之字书。若尔雅之类耳。
问。星翁释坤之六四曰六四变则为震。震上虚下实。又有囊之象。又何不全把三百八十四爻作如是解。
问。兑为羊之义。(男学圃)
答。吴草庐云外柔内刚者羊也。蔡节斋云内狠外说。故为羊。又羊上小下大。
问。左传穆姜之筮。(襄九年)遇艮之随。朱子曰艮之随。唯六二不变。馀五爻尽变。变者遇九六也。不变者遇八也。筮法以小为卦主。变者五而定者一。故以八为占。周易有此法耶。(男学圃)
答。易词之文。皆未尝悬空白撰。蒙自观来。故蒙之彖曰童蒙求我。(观之义求也)井自泰来。故井之彖曰改邑不改井。(泰上坤为邑)苟自艮而为随。则必其词有自艮之义。然后其占有理也。(屯之豫亦然)既谓之艮之随。而占之而不艮之随。断断非周公之旧例也。(胡玉斋云艮五爻皆变。唯六二少阴八不变。不云之随而云之八者。八指随之六二也。史妄引随之彖以对。)
问彖象之义。(男学稼)
答。星翁云象字象形也。上两画其两牙也。次二画其鼻也。彖则去牙而存鼻。牝象也。象以牙为用。牡者牙长六七尺。牝止一尺。〇又云象有十二种肉。(以象十二辰)孕五岁而产。(象再闰)六十岁。骨方完足。(象干支始终)其胆应四时。(春在前左足。夏在前右。秋在后左。冬在后右。)故凡像似者谓之象也。卦静而属阴。故谓之彖。(牝象也)爻动而属阳。故谓之象。〇又曰六画之动。谓之爻。
问文言之义。(男学稼下同)
汉费直传云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故星翁云彖象系辞。通谓之文言也。传曰其辞文。其言曲而中。此文言之注脚也。〇余谓文言者。古之字书。若尔雅之类耳。
问。星翁释坤之六四曰六四变则为震。震上虚下实。又有囊之象。又何不全把三百八十四爻作如是解。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34L 页
答卓然。(荀子曰括囊无咎无誉。腐儒之谓也。此非本旨。)
问三百户之义。(男学稼)
答。星翁云三百户。大约为方六里之地。论语云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荀子亦云与之书社三百而富。非小邑也。(本义云小邑)
问师卦毒天下之义。(男学稼)
答。王辅嗣读为育。老子曰亭之毒之。毒育也。归藏易大畜小畜。作大毒小毒。星翁云毒与育畜等字。古者通用。〇余曰非也。易例坎则为毒。故噬嗑亦以坎为遇毒。师之毒天下。以下坎也。
问师左次之义。(男学稼)
左传襄十一年。师于向。右旋次于须。星翁云左次者。左旋也。〇余曰左次者。退师也。
问原筮之义。(男学稼)
答。星翁云原筮。初卜而再筮也。卜不习吉。岂有再筮之理。〇余曰内卦为初筮。外卦为原筮。
问王用三驱之义。
答。天子亲耕耤田则有三推之礼。王后亲蚕。亦有三盆手之礼。(见祭义)耕为粢盛。蚕为祭服。故虽以至尊之位。必躬必亲。然不可以久劳也。故成礼而止。(止于三)王之三驱。亦犹是也。田猎非天子之所宜亲。特以所重在乾豆。(即祭祀之腊)故亲自驱兽。至三而止也。
问素履之义。
答。星翁云素者丝之不染者也。礼曰素积素屦。(士冠礼)屦与裳同色也。〇余谓兑色本白。(履下兑)履初九讼也。讼自中孚来。(四之一)中孚亦下兑也。以素为白。亦合卦象。
问。星翁云冯字从冰从马。即冯河者。驱马河冰之意。故书曰若涉春冰。若蹈虎尾。孔子语子路。冯河暴虎。得以并举也。不知如何。
答。冯与淜通。淜者两人执手同涉也。淜与冰声近。故冯从冰。谐声而已。非
问三百户之义。(男学稼)
答。星翁云三百户。大约为方六里之地。论语云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荀子亦云与之书社三百而富。非小邑也。(本义云小邑)
问师卦毒天下之义。(男学稼)
答。王辅嗣读为育。老子曰亭之毒之。毒育也。归藏易大畜小畜。作大毒小毒。星翁云毒与育畜等字。古者通用。〇余曰非也。易例坎则为毒。故噬嗑亦以坎为遇毒。师之毒天下。以下坎也。
问师左次之义。(男学稼)
左传襄十一年。师于向。右旋次于须。星翁云左次者。左旋也。〇余曰左次者。退师也。
问原筮之义。(男学稼)
答。星翁云原筮。初卜而再筮也。卜不习吉。岂有再筮之理。〇余曰内卦为初筮。外卦为原筮。
问王用三驱之义。
答。天子亲耕耤田则有三推之礼。王后亲蚕。亦有三盆手之礼。(见祭义)耕为粢盛。蚕为祭服。故虽以至尊之位。必躬必亲。然不可以久劳也。故成礼而止。(止于三)王之三驱。亦犹是也。田猎非天子之所宜亲。特以所重在乾豆。(即祭祀之腊)故亲自驱兽。至三而止也。
问素履之义。
答。星翁云素者丝之不染者也。礼曰素积素屦。(士冠礼)屦与裳同色也。〇余谓兑色本白。(履下兑)履初九讼也。讼自中孚来。(四之一)中孚亦下兑也。以素为白。亦合卦象。
问。星翁云冯字从冰从马。即冯河者。驱马河冰之意。故书曰若涉春冰。若蹈虎尾。孔子语子路。冯河暴虎。得以并举也。不知如何。
答。冯与淜通。淜者两人执手同涉也。淜与冰声近。故冯从冰。谐声而已。非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35H 页
谓涉冰也。马能涉水。(能游水)故冯从马。此会意也。
问。星翁云茅茹。所以塞舟漏也。既济之衣袽。以衣塞舟也。南方有竹茹。括竹皮塞舟也。然则以草塞舟。当为茅茹。此说何如。
答。袽者絮也。(字相通)竹茹亦如绵絮。故得名为茹。茅不宜有絮也。设有之。不可以塞舟也。且于卦象无当。
问。星翁释包荒之义曰荒者覆也。礼云帷荒。(丧大记)诗云遂荒大东。荒者覆也。泰之包荒。如否之包承。乾以荒之。坤以承之也。不知如何。
答。荒若乾覆之象。当于上爻言之。(如冥升冥豫)于九二不当也。旦天既荒之。又孰能包之。
问。星翁曰泰否互体。为渐归妹。(两互法)渐归妹互体。为既未济。其自既未济来者六卦。家人睽蹇解渐归妹是也。其自渐归妹来者八卦。泰否随蛊无妄大畜萃升是也。此是两互成卦之法否。若然其自既未济者。何止六卦。
答。既济之互为未济。未济之互为既济。故不在计中。然所论未备也。
问。星翁曰虫在腹中曰蛊也。卦象风在山下。虫生于风。故家语云风主虫。不知如何。
答。易例巽为虫。故大傅(一作传)龙蛇之蛰。以震言之。尺蠖之屈。以巽言之。其义必有由也。风字从虫。〇又皿虫为蛊。自复至泰。震器完厚。移之为蛊。则虫蚀其下。震器蛀败。亦其所以名蛊也。
问。汉儒以降。爻变之义。竟无知者耶。(男学稼)
答。天下至广。岂有是也。文献通考经籍考。载周易变体十六卷。宋都洁所撰。用蔡墨言乾六爻之例。专论之卦为主。恨未得此书见之也。
问。我东易学。谁先继开耶。(男学稼)
答。高丽禹倬深于易。筮无不中。程传初来东方。无能知者。倬乃闭门月馀。参究乃解。教授生徒。理学始行。
问。岭南有易东书院。易东之义。何谓也。(男学稼)
问。星翁云茅茹。所以塞舟漏也。既济之衣袽。以衣塞舟也。南方有竹茹。括竹皮塞舟也。然则以草塞舟。当为茅茹。此说何如。
答。袽者絮也。(字相通)竹茹亦如绵絮。故得名为茹。茅不宜有絮也。设有之。不可以塞舟也。且于卦象无当。
问。星翁释包荒之义曰荒者覆也。礼云帷荒。(丧大记)诗云遂荒大东。荒者覆也。泰之包荒。如否之包承。乾以荒之。坤以承之也。不知如何。
答。荒若乾覆之象。当于上爻言之。(如冥升冥豫)于九二不当也。旦天既荒之。又孰能包之。
问。星翁曰泰否互体。为渐归妹。(两互法)渐归妹互体。为既未济。其自既未济来者六卦。家人睽蹇解渐归妹是也。其自渐归妹来者八卦。泰否随蛊无妄大畜萃升是也。此是两互成卦之法否。若然其自既未济者。何止六卦。
答。既济之互为未济。未济之互为既济。故不在计中。然所论未备也。
问。星翁曰虫在腹中曰蛊也。卦象风在山下。虫生于风。故家语云风主虫。不知如何。
答。易例巽为虫。故大傅(一作传)龙蛇之蛰。以震言之。尺蠖之屈。以巽言之。其义必有由也。风字从虫。〇又皿虫为蛊。自复至泰。震器完厚。移之为蛊。则虫蚀其下。震器蛀败。亦其所以名蛊也。
问。汉儒以降。爻变之义。竟无知者耶。(男学稼)
答。天下至广。岂有是也。文献通考经籍考。载周易变体十六卷。宋都洁所撰。用蔡墨言乾六爻之例。专论之卦为主。恨未得此书见之也。
问。我东易学。谁先继开耶。(男学稼)
答。高丽禹倬深于易。筮无不中。程传初来东方。无能知者。倬乃闭门月馀。参究乃解。教授生徒。理学始行。
问。岭南有易东书院。易东之义。何谓也。(男学稼)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35L 页
答。汉丁宽梁人。为梁孝王将军。初受易于田何。及东归。何谓人曰吾易东矣。作易说三万言。宽授同郡田王孙。王孙授施雠、孟喜、梁丘贺。由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
问。沈作哲寓简曰冬日至。阳之进也。夏日至。阴之进也。故于文为晋。晋者进也。今作晋。沈知推移之法耶。(男学稼)
答。此必是九家遗文。
问。易词韵脚。今从头检点。终有叶不去处。虽非零言残句。亦有不叶者。不知如何。(男学稼)
答。易词非一人所作。盖自夏商之时。有此易词。屡经删补者也。文王演易。演易者。补入新句于旧词之谓也。若皆新作。曷谓之演。文王之所未备。周公又从而删补之。删补之际。原来叶韵者。或失其俪句。所以有不叶也。今欲一一叶韵。便有牵强之病。熟读详玩。当知易词非出一人之手。
问。四笺草本释小畜上九月几望之义曰。日西月东。方为正望。(月正盈)今离居兑上。(二四兑)日固在西。(离为日)乃坎由巽成。(上本巽)月犹偏于东南也。(坎为月)日入之时。而月在巽方。(月出已移时)非几望乎。(几者几及也)归妹六五中孚六四之解亦然。今别立新义者何也。
答。前说有病。熟玩之。当自悟。
问。月几望之义。于古有徵否。
答。朱子曰自坤而震。月之始生。初三日也。至兑则月之上弦。初八日也。至乾则月之望。十五日也。至巽则月之始亏。十八日也。至艮则月之下弦。二十三日也。至坤则月之晦。三十日也。〇案此兑在坎位。(四五六)岂非月几望之象。
问。汪道昆(号南溟)耆园记曰贲之家人。丘园之贲也。节妇范氏传曰在坤之谦。妻道臣道一也。此人真知爻变之义否。
答。未必然。但读左传者。便知贲六五之为贲之家人。不可以此谓知爻变。
问。乾初九之解曰九为阳数之极。故以为阳爻之名。岂不信然欤。(申大允)
问。沈作哲寓简曰冬日至。阳之进也。夏日至。阴之进也。故于文为晋。晋者进也。今作晋。沈知推移之法耶。(男学稼)
答。此必是九家遗文。
问。易词韵脚。今从头检点。终有叶不去处。虽非零言残句。亦有不叶者。不知如何。(男学稼)
答。易词非一人所作。盖自夏商之时。有此易词。屡经删补者也。文王演易。演易者。补入新句于旧词之谓也。若皆新作。曷谓之演。文王之所未备。周公又从而删补之。删补之际。原来叶韵者。或失其俪句。所以有不叶也。今欲一一叶韵。便有牵强之病。熟读详玩。当知易词非出一人之手。
问。四笺草本释小畜上九月几望之义曰。日西月东。方为正望。(月正盈)今离居兑上。(二四兑)日固在西。(离为日)乃坎由巽成。(上本巽)月犹偏于东南也。(坎为月)日入之时。而月在巽方。(月出已移时)非几望乎。(几者几及也)归妹六五中孚六四之解亦然。今别立新义者何也。
答。前说有病。熟玩之。当自悟。
问。月几望之义。于古有徵否。
答。朱子曰自坤而震。月之始生。初三日也。至兑则月之上弦。初八日也。至乾则月之望。十五日也。至巽则月之始亏。十八日也。至艮则月之下弦。二十三日也。至坤则月之晦。三十日也。〇案此兑在坎位。(四五六)岂非月几望之象。
问。汪道昆(号南溟)耆园记曰贲之家人。丘园之贲也。节妇范氏传曰在坤之谦。妻道臣道一也。此人真知爻变之义否。
答。未必然。但读左传者。便知贲六五之为贲之家人。不可以此谓知爻变。
问。乾初九之解曰九为阳数之极。故以为阳爻之名。岂不信然欤。(申大允)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36H 页
答。十为阴数之极。何不曰坤初十。
问。程朱既用推移。则今人谈易者。何不以推移为宗旨乎。(李纲会)
答。诸先生排(一作推)移之法。又或以五十衍卦。自相往来。与九家古法。不无出入。其义差谬。所以不立。 胡庭芳云彖辞中本义所释卦变。只十九卦。(讼泰否随蛊噬嗑贲无妄大畜咸恒晋睽蹇解升鼎渐涣)且所释自讼晋与图同。外馀皆不合。如随自困噬嗑未济既济来。据图则自泰否来之类是也。盖图虽因彖传而作。而卦变则无所不通。不可以一定拘也。
问。前人亦有诋王弼者乎。
答。穷怪录云辰州有射猪者。遂入石室见。老翁问何故射吾猪。对以伤禾。翁即呼一童责之曰何不谨门令猪出。射猪者问翁是何人。童子答曰此河上翁。帝使为诸生讲易。我即王弼。受易未通。遂罚守门。(说止此)此谓王弼死为牧猪奴也。岂非深诋。
问。北史清河王传云筮之得乾之大有。占者曰吉。飞龙在天。大人造也。贵不可言。当时亦如爻变之义否。(李琴招)
答。后来不知爻变。然其筮法则曰遇一爻变。以本卦之变爻词占。及解经则依然无变。不可以此谓知爻变。
问。唐书陆羽传云羽不知所生。长而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文止此)此词本系渐之蹇。今谓之蹇之渐何也。(李琴招)
答。左传史苏之占曰震之离。亦离之震。(僖十五年)本卦则遇归妹之睽。而占词则曰归妹睽孤。寇张之弧。(此睽之归妹之词)盖自春秋之时。已有此法。然考之周易。每以本卦为主。播性气于诸爻。(见括例)此法未允。
问。随之大象曰向晦入宴息。四笺释之以玉藻东首之礼。东首之礼。果合于易象否。(李琴招)
答。随自否来。(上之一)否之乾首入而为震。(上之一)首向东也。(震为东)遂以震足对彼兑方。(上卦兑)足向西也。与寝东首之礼。岂不相合。
问。程朱既用推移。则今人谈易者。何不以推移为宗旨乎。(李纲会)
答。诸先生排(一作推)移之法。又或以五十衍卦。自相往来。与九家古法。不无出入。其义差谬。所以不立。 胡庭芳云彖辞中本义所释卦变。只十九卦。(讼泰否随蛊噬嗑贲无妄大畜咸恒晋睽蹇解升鼎渐涣)且所释自讼晋与图同。外馀皆不合。如随自困噬嗑未济既济来。据图则自泰否来之类是也。盖图虽因彖传而作。而卦变则无所不通。不可以一定拘也。
问。前人亦有诋王弼者乎。
答。穷怪录云辰州有射猪者。遂入石室见。老翁问何故射吾猪。对以伤禾。翁即呼一童责之曰何不谨门令猪出。射猪者问翁是何人。童子答曰此河上翁。帝使为诸生讲易。我即王弼。受易未通。遂罚守门。(说止此)此谓王弼死为牧猪奴也。岂非深诋。
问。北史清河王传云筮之得乾之大有。占者曰吉。飞龙在天。大人造也。贵不可言。当时亦如爻变之义否。(李琴招)
答。后来不知爻变。然其筮法则曰遇一爻变。以本卦之变爻词占。及解经则依然无变。不可以此谓知爻变。
问。唐书陆羽传云羽不知所生。长而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文止此)此词本系渐之蹇。今谓之蹇之渐何也。(李琴招)
答。左传史苏之占曰震之离。亦离之震。(僖十五年)本卦则遇归妹之睽。而占词则曰归妹睽孤。寇张之弧。(此睽之归妹之词)盖自春秋之时。已有此法。然考之周易。每以本卦为主。播性气于诸爻。(见括例)此法未允。
问。随之大象曰向晦入宴息。四笺释之以玉藻东首之礼。东首之礼。果合于易象否。(李琴招)
答。随自否来。(上之一)否之乾首入而为震。(上之一)首向东也。(震为东)遂以震足对彼兑方。(上卦兑)足向西也。与寝东首之礼。岂不相合。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36L 页
问。云行两(一作雨)施。独不取卦象何也。
答。云行雨施者。气之化也。保合太和者。气之蕴也。时乘六龙。以御天者。气所使也。龙之腾空。以御气也。自地以上。皆谓之天。然日月五星之天。非龙之所能至。圣人明理体物。不应以龙谓可直达于七曜之天也。则飞龙在天以御天。皆以自地而上为天。
问文言之义。
答。汉儒姚信曰文说乾坤。又何妥曰坤文言唯一章。梁武帝云文言者。文王所作。刘瓛曰作文而言其理曰文言。晁以道谓文言二字。乃王辅嗣所加。毛甡云释文王所言。故谓之文言。均属强解。余谓文言者。说文之颠倒也。古之字书。专释易文。若尔雅之释诗书也。(古者经典本无附注。唯用尔雅之类。以著诂训。)元者善之长也等四句。文言之旧文也。体仁足以长人等四句。古来相传之易传也。故穆姜之言。连说上下八句。(坤之文言曰三字。正是后人所增也。刚方叶韵。方是象传之体。与乾文言上四句不同。)
问。乾初九。本义朱子曰龙阳物也。云从龙小注程子曰龙阴物也。何者为是。
答。朱子主天飞。程子主渊潜。
问蜀才是何代人。
答。颜氏家训云易有蜀才注。江南学士。遂不知是何人。而李蜀书曰姓范名长生。自称蜀才。又宋祁笔记云蜀才。蜀人范长生也。
晋惠帝永宁二年。蜀涪陵千馀家。依青城山处士范长生。平西参军徐舆说益州刺史罗尚邀结长生。与共讨李流。尚不许。舆怒出降于流。说长生使给流军粮。流军复振。〇永兴元年。李雄称成都王。时雄以范长生有名德。为蜀人所重。欲迎以为君。长生不可。雄遂即王位。〇东晋元帝太兴元年。成丞相范长生卒。(成太宗李雄玉衡八年。)长生博学多艺能。年近百岁。蜀人奉之如神。(历出纲目)
问。孙权闻关羽败。使虞翻筮之。遇节之临。占曰不出二日断头。节自
答。云行雨施者。气之化也。保合太和者。气之蕴也。时乘六龙。以御天者。气所使也。龙之腾空。以御气也。自地以上。皆谓之天。然日月五星之天。非龙之所能至。圣人明理体物。不应以龙谓可直达于七曜之天也。则飞龙在天以御天。皆以自地而上为天。
问文言之义。
答。汉儒姚信曰文说乾坤。又何妥曰坤文言唯一章。梁武帝云文言者。文王所作。刘瓛曰作文而言其理曰文言。晁以道谓文言二字。乃王辅嗣所加。毛甡云释文王所言。故谓之文言。均属强解。余谓文言者。说文之颠倒也。古之字书。专释易文。若尔雅之释诗书也。(古者经典本无附注。唯用尔雅之类。以著诂训。)元者善之长也等四句。文言之旧文也。体仁足以长人等四句。古来相传之易传也。故穆姜之言。连说上下八句。(坤之文言曰三字。正是后人所增也。刚方叶韵。方是象传之体。与乾文言上四句不同。)
问。乾初九。本义朱子曰龙阳物也。云从龙小注程子曰龙阴物也。何者为是。
答。朱子主天飞。程子主渊潜。
问蜀才是何代人。
答。颜氏家训云易有蜀才注。江南学士。遂不知是何人。而李蜀书曰姓范名长生。自称蜀才。又宋祁笔记云蜀才。蜀人范长生也。
晋惠帝永宁二年。蜀涪陵千馀家。依青城山处士范长生。平西参军徐舆说益州刺史罗尚邀结长生。与共讨李流。尚不许。舆怒出降于流。说长生使给流军粮。流军复振。〇永兴元年。李雄称成都王。时雄以范长生有名德。为蜀人所重。欲迎以为君。长生不可。雄遂即王位。〇东晋元帝太兴元年。成丞相范长生卒。(成太宗李雄玉衡八年。)长生博学多艺能。年近百岁。蜀人奉之如神。(历出纲目)
问。孙权闻关羽败。使虞翻筮之。遇节之临。占曰不出二日断头。节自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八卷○易学绪言 第 637H 页
泰来。乾首凡迁二位。(三之五)故有是象。此占法何如。(见程迥周易古占)
答。节九五为卦主。故以本象占之也。其云二日者。自兑而坎。所历二宫也。非以三之五也。
问。王肃魏台访议曰京师少雨。上御云台。自为卦。以周易林占之。其繇曰蚁封穴户。大雨将至。上以问辅。辅曰蹇。艮下坎上。艮为山坎为水。山出云为雨。蚁穴居知雨将至。故以蚁兴。此占何如。
答。蹇自观来(上之三)䷦。巽虫艮户。取象皆正。
问。泰之六四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四笺以为两国皆失。文例有徵否。
答。宋人献玉于子罕。皆丧宝也。(襄十五年)文例正同。
问。班固艺文志曰易曰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其宣扬于王者朝廷。其用最大也。(小学序)此说有据。而四笺以扬于王庭。为兑妾之升举。恐不如班氏之义。
答。孔子之解曰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厉危也)非女宠而何。虞书曰扬侧陋。扬者升举也。王庭者掖庭也。今以诏令之宣布。谓之扬于王庭可乎。扬字之义。宜溯考。
问。汉书杜钦传。钦说王凤。引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师古曰今易无此文。)易亦有残缺否。
答。此必易大传残句。
问。箕子明夷。明是周公之词。周公之时。箕子不在中国乎。(李𤲟)
答。左传秦伯曰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僖十五)唐叔之封。在于成王之时。而箕子犹有是言。则箕子之东出朝鲜。盖晚矣。
答。节九五为卦主。故以本象占之也。其云二日者。自兑而坎。所历二宫也。非以三之五也。
问。王肃魏台访议曰京师少雨。上御云台。自为卦。以周易林占之。其繇曰蚁封穴户。大雨将至。上以问辅。辅曰蹇。艮下坎上。艮为山坎为水。山出云为雨。蚁穴居知雨将至。故以蚁兴。此占何如。
答。蹇自观来(上之三)䷦。巽虫艮户。取象皆正。
问。泰之六四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四笺以为两国皆失。文例有徵否。
答。宋人献玉于子罕。皆丧宝也。(襄十五年)文例正同。
问。班固艺文志曰易曰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其宣扬于王者朝廷。其用最大也。(小学序)此说有据。而四笺以扬于王庭。为兑妾之升举。恐不如班氏之义。
答。孔子之解曰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厉危也)非女宠而何。虞书曰扬侧陋。扬者升举也。王庭者掖庭也。今以诏令之宣布。谓之扬于王庭可乎。扬字之义。宜溯考。
问。汉书杜钦传。钦说王凤。引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师古曰今易无此文。)易亦有残缺否。
答。此必易大传残句。
问。箕子明夷。明是周公之词。周公之时。箕子不在中国乎。(李𤲟)
答。左传秦伯曰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僖十五)唐叔之封。在于成王之时。而箕子犹有是言。则箕子之东出朝鲜。盖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