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x 页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卷八)
 系辞上传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34H 页
[系辞者彖词爻词也]
 系辞者。彖词爻词也。谓以繇词系于卦爻之下也。彖词。文王之所系也。(亦名卦词。乾元亨利贞之类。)爻词。周公之所系也。(亦名象词。初九潜龙勿用类。)孔子取二圣之词。而发其渊奥。名之曰彖传(彖曰大哉乾元类。)象传。(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类。)各成二篇。为十翼之四。(彖传象传。各分上下篇。)此之谓系辞传也。若此编则通论一经之大体。(朱子云)故史记引此。谓之易大传。(汉儒多称易大传。)其称系辞传者。恐亦传述有误也。〇今不敢全释。只就十二辟推移之义及六爻变动之法。凡有关于四大义理者。约略疏理。其中专论一卦之繇者。(鸣鹤在阴类。)前已论释于各卦之下。又如揲蓍诸文。别为表章。玆不叠论。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无他。明其位而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而天下平。无他。正其位而已。芸芸葱葱。以升以降。以往以来。进退出入。屈伸荣辱。无他。由其有贵贱之位也。주-D001孔子之为彖传象传。其吉凶悔吝。皆以位观。曰位不当位正当当位疑往得位之类。盖以卑不可以侵尊。上不可以偪下。阴不可以干阳。男不可以从妇也。故大传之首。先言位。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方者卦之德也。(方以知)故东方之卦。南方之卦。西方之卦。正北方之卦。(说卦文)必以方而异德也。物者卦之象也。(即所云杂物撰德。)故物生必蒙。物稚不可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34L 页
不养。物畜而有礼。物不可以终否。(序卦文)必以物而著象也。类聚者。复临泰大壮夬。(坤所变)姤遁否观剥。(乾所变)中孚小过(坎离之所变)等十二卦之谓也。阳与阳聚。不以阴而间之。阴与阴聚。不以阳而间之。(如复五阳不以阴介之。观四阴不以阳介之。)此之谓类聚也。(中孚小过。为中聚之卦。)群分者。十二卦分其所聚。衍之为五十卦之谓也。(除乾坤及十二卦。则馀卦为五十。)一升则一降。一往则一来。阴与阳而相错。刚与柔而相济。此之谓群分也。(详见推移表。)以其分聚之故。而吉凶之情生焉。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天地水火。其质精者在上。其质粗者在下。精者成象而及其变化则雷风以生。(合二者而生二物。)粗者成形而及其变化则山泽以成。(水削土为山。土壅水为泽。)以至日月星辰之象。草木禽献(一作兽)之形。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敚。此易之所以主乎变者也。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摩者错也研也。(与磨同)荡者推也动也。以其分聚之故。一卦之内。而刚柔相错。(如既未济。是相错之极。)六位之中。而八卦相推。(如屯一卦之内。震坎坤艮相荡。〇爻变则又有离兑巽。)震离鼓之以雷霆。离为电(一作雷) 巽坎润之以风雨。(坎为雨)则天地鼓物之妙。具在易象矣。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日月者阴阳也。坤阴一寒则自复而临而泰而大壮而夬而为乾而春夏之序以成。(周以子月为春正。)乾阳一暑则自姤而遁而否而观而剥而为坤而秋冬之气以行。此之谓一寒一暑也。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道一而已。故得乾之一画者为男卦。得坤之一画者为女卦。(即所谓阳卦多阴。阴卦多阳。)至于蓍卦亦然。三揲而得一阳者为阳画。三揲而得一阴者为阴画。
乾知太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此以下。多不敢释。)
 太始者震也。故曰帝出乎震。又曰万物出乎震。(说卦文)成物者艮也。故曰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35H 页
成言乎艮。又曰万物终乎艮。(说卦文)易者震之德也。震行而健。(见说卦)是其德无所艰滞也。(易者艰之反。)简者艮之德也。艮止而成。(见说卦)是其德无所烦杂也。(简者烦之反。)以伦序也则有父母然后。子女生焉。(即上章所云。)以阴阳之往复也则八卦之中。亦有四时再闰之象焉。震一阳始生。(如复卦)进而为兑。(如夬卦)又进而为乾。(如重卦之乾。)巽一阴始生。(如姤卦)进而为艮。(如剥卦)又进而为坤。(如重卦之坤。)每以一卦当二月。(震卦当子丑二月。)则有十二月之配矣。坎离者月日也。(说卦文)月之朔虚。日之气盈。可以为闰。则又有再闰之象矣。(如小过中孚。)然阴阳往复之运。唯阳道是视。(十二辟之察消长亦然。)此复剥之所以为天机也。故震一阳之始生。而乾道已反矣。艮一阳之成终。而坤道已作矣。故继而言之曰乾以易知。(以震知)坤以简能。(以艮能)此又羲文以来大义理。而孔子发之也。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圣人谓文王周公也。设陈也。陈列旧存之卦。(卦自庖羲时有之。)而默观其物象之升降往来。乃系之以繇词也。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推之为言。移也排也迁也。十二辟卦。(计中孚小过。不计乾坤。)或推其刚而升之。或推其柔而降之。(如泰之为蛊。)或推其阴而往之。或推其阳而来之。(如泰之为随。)于焉之间。变化以生。屈伸荣辱吉凶存亡之几。莫不昭著。苟使六十四卦。卦各自成。而无所推移。则木强索莫。变化无以生矣。
是故。吉凶者。得失(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周易一部。是圣人改过迁善之书也。故谓其占之善变者曰悔。悔者改过勿惮之名也。谓其占之不变者曰吝。(如惜财之情。又吝者文过以口也。)吝者改过不肯之名也。忧者惕也。虞者度也。忧虞者。吉凶未判。得失在虑也。〇洪范曰贞曰悔。为筮家之所用。此自夏商已然。(禹箕子)盖修德之法。善则固守而勿失。恶则速改而勿留。卦象本好。而屡迁犹好。则是守善而勿失也。故曰贞。(贞字从卜文。)卦象本厉。而一变即灭。则是改迁(一作过)而勿惮也。故曰悔。(悔字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35L 页
亦从卜。)卦象有疵。而屡变不灭。(卦变而象犹不变。)则是惜过而不弃也。故曰吝。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变化。谓消长推移之屡迁也。刚柔。谓纯阳纯阴之相变也。进退。谓四时之序也。三极者。夏至为日长之极。冬至为日短之极。朝夕为晦明之极也。视彼三极。无不至极而必变矣。蓍卦之纯阳纯阴。可以(一作无)变乎。故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〇爻也者。交也效也。揲蓍得爻之时。阴与阳相交相效。(详在蓍卦解。)此之谓爻也。则六爻之名。惟蓍卦有之。若夫庖羲画卦之时。只有六位。安有六爻。汉儒以来。认位为爻。混淆不明。大谬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平居则观卦爻之象而玩圣人之词。有事则观蓍策之变而玩筮人之占。唯命是顺。受命如响。不敢以私意自恣。故受天之祐。无往不利也。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
 
象者。庖羲画卦以来。每卦之本象也。(卦未变)变者。筮人揲蓍之后。一爻之变象也。(乾之姤)文王彖词。以其本象而为之辞者也。周公爻词。以其变象而为之辞者也。〇王弼曰彖者。统论一卦之体者也。象者。各辨一爻之义者也。(见略例)此大谬也。六爻之动。各得一卦。潜龙勿用者。乾之姤之象。非乾初画之本德也。履霜坚冰至者。坤之复之象。非坤初画之本德也。故蔡墨之对魏献子。其称潜龙见龙之词。直书云乾之姤乾之同人。而不仅曰初九九二。(左传昭二十九年)其他卜史之为官占。并如蔡墨之例。(并见春秋官占法。)至汉京房之说易也。虽谶纬诞妄。曲成祯咎。而爻词之主乎变。未尝不知之。(并见诸卦下。)一自马融郑玄荀爽虞翻以来。不知何故遂遭泯昧。千年长夜。无复三圣之旧义。不亦悲哉。爻不变则象不合。象不合则说卦从而废。而易不可读矣。汉晋说易之家。不下百数。而其最无状者王弼。至于后世。诸家尽废。唯王学独传。(今十三经用王注)斯亦吾道之厄运。诸家虽不知变。犹必观象以解经。虽不免认豕为牛。(不知坤变坎。)唤马为羊。(不知兑变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36H 页
乾。)而易词之主乎象。犹有可知。暨乎王学行于世。则象不可问矣。然而宗之。不亦谬哉。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주-D001。善补过也。
 失得者。善恶之成而祸福判也。小疵者。善恶之几而臧否未大定也。(悔虽善矣。其本则有过。故云小疵。)无咎者。本有咎而今已改悔。兼能补续其罪过也。周易者。圣人所以改过也。故孔子曰假我数年。卒以学易。庶无大过矣。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原始者。万物出于震也。(说卦云)反终者。万物成于艮也。(说卦云)以重卦则复一阳之始生。为原始也。剥一阳之成终。为反终也。故曰震为反生。(说卦文)艮为死。(九家易)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此八卦之德。圣人取以为则也。天地者乾坤也。知周万物者坎也。道济天下者离也。旁行不流者兑也。乐天知命者巽也。安土者艮也。敦乎仁者震也。〇坎北方之水德也。于人为知。(贞固干事是智也。)离者圣人所以南面而出治也。(见说卦)故易凡言治。皆以离也。道济天下。非既治乎。左传曰川壅为泽。(不流也)又兑者和也。和而不流。兑之德也。巽为天命。易之例也。(乾天口向下。)艮者止也。又为城邑安土之象也。(艮为土)震者东方生物之卦。其德为仁也。
一阴一阳之为(一作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此言天道。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乾者气也。坤者土也。气静则纯壹(一作一)而不散。气动则奋迅而不屈。所以为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36L 页
大也。(阳曰大)土静则胶噏以相合。土动则分劈以两开。所以为广也。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配天地者。乾坤二卦也。(八卦之乾坤。)配四时者。十二辟卦也。(重卦之乾坤。)配日月者。中孚小过也。(说卦云离为日。坎为月。)易简者。震艮之德。(义见上)谓复剥之卦。可配此德也。周易推移之法。全侔造化。故配之如是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坎离艮震。非耳目手足。拟诸其形容而已。乾坤兑巽。非马牛羊鸡。拟诸其形容而已。此之谓象。象者似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天下之动。谓卦爻物象之变动也。会通。谓此物彼物。相与相戾之情也。典礼。谓祭祀婚姻宴饮战伐之等也。将行典礼。须有占词。于是作为爻词。系之六爻之下。俾得以断其吉凶也。动者为爻。若其不动者。不名为爻。汉魏以来。认画为爻。名义乖舛。梦中说梦。嗟哉。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向响通)
 卜筮者。所以禀天命也。故将有为将有行。而卜之筮之。后世之人。既有为既有行。乃卜乃筮。是探天机而试天意。大罪也。受命如响。无敢怠慢。犹有不受天之祐者乎。
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
 七七四十九。蓍之圆也。八八六十四。卦之方也。分二揲四。扐奇卦一。而推转不定者。蓍之圆也。三变成画。六积成卦。而层累不圮者。卦之方也。六爻者。卦之变易也。纯阳纯阴。则奇者为阴。(老阳九)偶者为阳。(老阴六)此其义纯乎变者也。故曰易以贡。〇贡者献也。爻者效也。效亦献也。(曲礼云效马效羊。)谓呈显以告示之也。
乾坤。其易之缊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易者阴阳也。(字从日从月)揲蓍一变之所得谓之易。(四营而成易。)乾坤成列者。谓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37H 页
分之为二以象两。而阳筴阴筴。相对成列也。易立其中者。谓挂一之筴。特立乎阳筴阴筴之间也。(并详蓍卦解。)上文云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第七章)皆谓揲蓍之事也。〇缊者易之有乾坤。犹衣之有絮也。
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
 上文云变通莫大乎四时。变通者十二辟卦也。化否泰而裁之为咸恒损益。推临观而行之为屯蒙颐坎。(并见推移表。)此之谓变通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卷八)
 系辞下传
  
[十翼]
 王肃、李鼎祚本。皆分上下传。盖自田何授易已然矣。并上下彖传上下象传为六翼。唯大象传(天行健之类。)及说卦序卦杂卦。各自一篇。合之为十翼。(文言者古之字书。)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以(一作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此亦论蓍卦之义也。八卦成列者。谓九揲而得三画。以成一卦。或震或艮。(八卦而小成之八卦也。)与阴策阳策。共成三才之列也。(乾坤成列而易立其中。)因而重之者。十有八揲而得六昼(一作画)。以成一卦。或屯或蒙。(即重卦)不是别为一卦。只是连加六画。故曰因而重之也。六画既成。观其画之纯杂。(三揲皆奇。或三揲皆偶曰纯。)而一爻之变动者可执。故曰爻在其中矣。(当变之爻。在六画之中。)〇若以一画为一爻。则内卦初画之时。已得一爻。及其再画之时。又得二爻。何待重卦之成而后。始谓之爻在其中乎。内卦既成。(谓八卦成列。)则水火雷风马牛羊豕耳目手足之象。虽蓍而何画之当变。何画之不当(当不)变。未及知之。故只云象在其中。(庖羲画卦之初。只有卦画。未有爻矣。卦者筮人揲蓍之后。六画既立。察其数之奇偶。而执定其变之名也。)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此又论推移之义也。十二辟卦之推移。为五十衍卦也。或推其刚而升之。或推其柔而降之。则周流变迁之迹。在其中矣。于是系之以词。而指其往来。则移易运动之情。在其中矣。〇系辞之文。彖词(文王作)则专据十二辟推移之象。而杂物成文。十二辟之彖词。又据阴阳消长之运(如坤极消而复一阳生。)及交易反对之义。(如临观。倒则八月有凶。)而取象立文。至于爻词(周公作)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37L 页
本之以十二辟推移之象。兼之以本爻所变之象。而杂物成文。此所谓系辞焉而命之也。
 朱子曰卦变者。(十二辟推移之法。)亦是有卦之后。圣人见得有此象。故发于彖词。(朱子说止此。)此孔子所谓系辞焉而命之者也。命之也者。谓卦画本无情意。非能升降而往来也。文王周公。看此六十四卦之中。实实주-D001有十二辟卦为之宗主。而五十衍卦皆来受变之象。于是乎系之词而命之。则变动之法。即在其中矣。〇朱子曰如卦变图(十二辟推移之法。)刚来柔进之类。亦是就卦已成后。用意推说。以见此卦为自彼卦而来耳。非真先有彼卦。而后方有此卦也。古注说贲卦自泰卦而来。先儒非之。(即伊川)以为乾坤合而为泰。岂有泰变为贲之理。殊不知伏羲画卦。则六十四卦一时俱了。虽乾坤亦无能生诸卦之理。若如文王孔子之说。则纵横曲直。反覆相生。无所不可。〇又曰伊川不取卦变之说。至柔来而文刚。刚则주-D002自外来而为主于内诸处。皆牵强说了。〇案卦变图者。朱夫子晚年所作也。(在本义既成之后。)十二辟推移之法。昭如日星。唯中孚小过。未经采用耳。世犹昧昧何哉。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八卦本无吉凶。十二辟卦。原始反终。而进退消长之机以著也。五十衍卦。物以群分。而升降往来之象以显也。吉凶悔吝。于是乎生焉。有善变而吉者。有不善变而凶者。有本有疵而变则清者。是悔也。有本有疵而变不快者。是吝也。苟使水雷之易而为雷水。山泽之易而为泽山焉而已。则是亦八卦而止矣。八卦有吉凶乎。
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
 十二辟卦。阳阴相聚。此立本者也。五十衍卦。变通无方。此趣时者也。(变通配四时。)〇蓍卦有一画之纯。(即老阳老阴。)可变为阴而犹作阳画。可变为阳而犹作阴画者。亦所以立本也。立本而后变起。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伏羲画卦之义。于此始发。前所论皆蓍卦之义也。易之为用。以制器者尚其象。故先言(一作作)八卦之始。盖以物象用三画之卦也。其实伏羲当时。已作六十四卦。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朱子曰两目相承(离为目)而物丽焉。(丽字从两丙。是亦离目也。两目之下鹿罹焉。)众目成网。所谓纲(一作网)举而目张也。然且互巽为绳。(倒巽亦为绳。)互兑为食。(颠兑亦为食。)网之象也。巽林宜佃。兑泽宜渔。以佃以渔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38H 页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耜者耒耑之木刃也。耒者耜柄之曲木也。(见字书)上巽下震。二木俱见。然且下卦位离。(一二三)离则为戈兵。(说卦文)震木用斲也。上卦位坎。(偶奇偶)坎则为挢揉。(说卦文)巽木用揉也。(震刚木也。所以斤斲。巽柔木也。所以手揉。〇又巽为挠。)卦自否来。(四之一)乾君巽命。(上本乾)以告坤民。(口向下)教天下也。于是艮手执耒。(三五互)坤土仰起。(昔之下坤今互坤。)则震稼蕃鲜而巽利三倍矣。〇学圃云卦自否来。斲之揉之。皆巽木也。(否互巽)然刚自上坠。(四之一)剖而落之。是斲木也。因其本刚。(上本乾)巽以曲之。(变为巽)是揉木也。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주-D001噬嗑。(此亦神农之事。)
 卦自否来。(五之一)离日中天。(上本乾)震旅行地。(震为行人为商旅。)日中为市也。(下本坤)坤民远出。踰其城邑。(一之五)致天下之民也。乾货交输。列其金玉。(五之一)聚天下之货也。(乾为金为玉。)柔往刚来。彼此交换。(升降之)交易而退也。柔往得中。(一之五)刚来得位。(初位刚)各得其所也。〇学圃云天下有地为否。故得称天下。(又云震之谷粟。离之龟贝。皆市物。)〇翟玄云市井交易。为饮食之道。(案此说疏矣。)〇先儒谓十二辟推移之法。始于文王。故唯周易有此法。然羲农尧舜之制器尚象。仍用推移之法。必其法自古同然。故孔子之言如是也。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38L 页
天尊地卑。贵贱以章。而天下治矣。(见上传首章)乾包于外。为万物之帲幪。故其象为衣。(荀九家)坤饰于下。(左传云)有布帛之经纬。故其象为裳。(荀九家)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刳剖破也。剡削杀也。卦自否来。(四之二)否之时。巽木颇厚。(否互巽而上三阳。)移之为涣。则劈一刚而落之。(四之二)爰作震舟。(二四互)浮之坎川。(下今坎)刳木为舟也。削一刚而薄之。(四之二)留为巽楫。(在舟上)操以艮手。(三五互)剡木为楫也。(分为二片曰刳。削而薄之曰剡也。)否之时道路否塞。(与震道相反。)彼此不通。(天地否)今舟楫既行。(互震行)坎道四通。(说卦坎为通。)济不通也。刚自外来。(四之二)金玉交输。(乾为金为玉。)是致远也。(致远方之物。)坤国中实。(否之坤。今乃中刚。)利天下也。〇学圃云否之既移。中成离刃。(二五夹)此其所以刳剡也。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卦自否来。(上之一)坤牛之后。(否下坤)新驾震车。(震刚在牛后。)是服牛也。驾牛(一作车)箱曰服 乾马之上。(否上乾)爰载坤民。(一之上)是乘马也。(易例凡柔乘刚谓之乘。)物莫重于乾金。而引之至于国内。(上之一)此引重也。道莫远于境外。(否上刚最在坤国之外。)而致之至于最外。(一之上)此致远也。(致远方之外。)然且互艮为拘。(说卦文)不以拘于楅轭则牛不可服也。(艮坚木为轭。)互巽为绳。(说卦文)不以绳而羁络则주-D002不可乘也。(巽为绳。故曰引重。)坤民有得。(得一阳)利天下也。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卦自剥来。(上之四)剥之时。艮城之门。最在坤邑之外。(上一刚)此只是外门也。移之为豫则艮城之门。密迩坤邑。(今互艮)此重门也。(即内门)震木为斗。(易例也)其德善鸣。(说卦文)柝之象也。(即刁斗)爰以艮手。操其坤柄。(说卦坤为柄。)于以击之。艮门之上。(二四艮)重门之柝也。川陆既通。(杨氏云)坎盗将至。(三五互)待暴客也。卦德为豫。故豫备如此。〇柝刁斗也。本作𣟄。亦作𣔳。〇九家易云互艮为门。而自外视。震复成倒艮。此重门也。(案一艮两用。其义非也。)郑玄云艮为门。震日所出。亦为门。(案郑之曲解多此类。)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39H 页
卦以颐交。(凡君辟之卦。多取交易。)颐之时。震木在下。其枝甚长。(四阴皆木枝。)艮石在上。(颐上艮)不入地中。(中互坤)交而小过则枝柯中断。(颐卦折其中。)震木高举。(今上震)此断木而为杵也。坤土中分。(上下各二阴。)艮石下坠。(今下艮)此掘地而为臼也。于是震之谷粟。颠倒上下(下倒震)于坎窞之中。(中大坎)臼杵之利也。(互巽利)颐之时。坤民空匮。(中四阴)今坤中实。(中二刚)彼此相济。(中坎川)万民以济也。〇朱子曰下止上动。为臼杵之象。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卦自中孚来。(四之五)中孚之时。巽木挠曲。(巽为挠)移之为睽。(四之五)坎为挢揉。(说卦文)又为直心。(坎中直)以成弓弧。(坎为弓)此弦木而为弧也。一刚既削。(五之四)巽木又薄。(今巽只一阳。)遂成离矢。(离为矢)此剡木而为矢也。(古用木矢。非但肃慎有楛矢。)中孚之时。既有震兑。(下互震)移之为睽。又成离坎。(上互坎)东西南北。乃天下也。离武兑肃。(火泽卦)以服四方。威天下也。〇睽字从矢。义见本卦。〇学圃云弦者弦也。上本巽绳。故得以弦之。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卦以遁反。(凡君辟之卦或取反易。)遁之时。或于艮山之穴。(彼下艮)巽入以伏。(彼互巽)或于艮邑之外。乾人露处。(上无苫)此穴居而野处也。反之为大壮。(倒反之)则震木上横。(上今震)爰有苫茨。(震二阴为草。)是上栋也。乾宇穹窿。仰承横木。(上接震)是下宇也。(帲幪下覆如屋宇。)虽雷鸣于天。(雷天卦)风雨将至。又何忧焉。〇考工记曰栋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霤远。(谓落水远泻)栋檩也。(即屋脊)宇檐(一作櫩)也。(即屋霤)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卦自遁来。(二之上)遁之时。乾人艮死。(天山象)遂以大巽之草。(兼画巽)连作乾衣。置之艮邑之外。(邑之外为野。)此厚衣之以薪。(巽本二阳。而遁之大巽四阳也。故曰厚。)葬之中野也。乾人之上。不见坤土。土成坟曰卦(一作封)。 亦无震木。(木识墓曰树。)四阳连叠。遂无限节。(大过则上有一阴。)此不封不树。丧期无数也。移之大过。则内卦正巽之木。其德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39L 页
为入。(巽为入)此内棺也。外卦倒巽之木。(杂卦云大过颠也。故取倒巽。)其口不掩。(兑为口)此外椁也。(椁之制上无天盖。)易以棺椁。非谓是乎。虞仲翔云乾人入巽木。〇礼记曰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堲周。殷人棺椁。即葬而有椁。殷道也。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夬者姤之反也。姤之时。下巽为绳。(姤下巽)进而为遁。又进而为否为观。每得一绳。(皆有巽)以艮手而拘结之。(皆有艮)此结绳而治也。自复以来。(一阳生)书坤文于震竹。(坤为文)进而为临。又进而为泰为大壮。每得一兑。(皆有兑)刻之震木。(兑为金)书契之象也。(契之半分如兑决。)本以坤国。(夬之本为坤。)众阳齐进。此百官以治也。(象君子在朝。)坤民丕变。此万民以察也。〇契者券契也。刻木为一二三四之画。而中分其半。予者执左。取者执右。以为合约之信。见周礼疏。(契之象如兑。)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观圣人制器尚象之法。则如(一作知)易之为道。不外乎像象也。(因其似而取为象。)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彖如美材。而六爻之变则犹化而裁之。为栋梁椳臬也。爻主乎变。象天下之物皆动也。吉凶悔吝。生于变动。如其无变。吉凶悔吝。无由生矣。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偶。
 朱子曰震坎艮皆二阴。(为阳卦)巽离兑皆二阳。(为阴卦)〇蓍卦之法。一阳二阴为阳画。(少阳七)一阴二阳。为阴画。(少阴八)亦此义也。
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阳画为君。阴画为民。(乾为君而坤为民。)震坎艮一阳而二阴也。巽离兑二阳而一阴也。〇八口同室。爰有一君。严父是也。五人同舟。爰有一君。梢工是也。六军同征。其元帅唯一也。万民同邑。其令长唯一也。家之将乱。妇人为政。国之将亡。嬖幸干纪。令出多门。民志不定。此君子小人之道所以判然而不同也。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微禽细草。称物虽小。因类比况。取象至大。易之道也。贰者佐也副也。圣人以卜筮之法。佐其教化。导民以正也。善则得福。否则失之。明其报应以牖民也。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乾道变化。为姤为坤为复为乾。(即十二辟卦)既又迁之。以为衍卦。(屯蒙等)又一迁动。爻变为卦。(如乾之姤等。)又于变卦之中。溯其推移。(如屯之比。又自复剥来。)以观物象。此之谓变动不居。上下无常也。屡迁不已。阴阳奇偶。互换交翻。此刚柔相易也。卦不推移。爻不变动者。非易也。死法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40H 页
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六爻之变。虽各成一卦。位有卑高。事有始终。故圣人之撰爻词。初爻上爻有拟有成。假如初爻为趾为尾。必其上爻为首为顶。又如初爻为潜为近。至于上爻。为冥为远。(见诸卦)学者始观初爻。其义难通。及至上爻。晓然易知。初爻为本。上爻为末也。
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中爻者二三四五之变也。至于中爻则正体互体。卦象交错。又或两互成卦。物情屡迁。(泰之两互为归妹。否之两互为渐。)诸变悉起。八卦相荡。故易之妙用。非中爻不备也。
 朱子曰先儒解此。多以为互体。又曰互体说。汉儒多用之。亦不可废。(胡炳文、洪迈、吴澄。并解之为互体。)〇案九家诸易。皆论互体。王弼独起而废之。盖以当时钟会著无互卦论。以讥汉儒。而王弼儱侗。遂遽주-D001信从耳。苟非朱子重阐斯文。互体之说。几乎熄矣。虽然此节乃指中四爻之变动。非专주-D002论互体也。〇或曰中爻。即两互作卦之谓。(如泰之六四。为归妹之九四。)
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彖所以立本也。本立而后。变有所因也。故六爻之变。皆自本象而变。不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40L 页
知本象。何以察变。故彖词之义既通。则爻词之说其变者。亦迎刃而解矣。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近者卑位也。远者尊位也。二四同柔而其位不同。(二民位。四大臣位。)二之多誉。以其卑近也。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耶。
 刚之为道。利于远者。(利居尊)五之多功。以其贵也。以柔居三。(阴居阳)其危益甚。(易例谓之厉。)以刚居三。犹胜于彼也。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
 以重卦则三之两成也。以三才则两之三叠也。(三才各二画)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
 
不变非爻。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象者说卦之物象也。情者变动之所生也。
 朱子曰王弼以为义苟应健。何必乾乃为马。爻苟合顺。何必坤乃为牛。(见略例)观其意。直以易之取象。无所自来。但如诗之比兴。孟子之譬喻而已。如此则是说卦之作。为无与于易。而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亦剩语矣。〇案朱子之说严矣。大抵十辟不推则物象不合。六爻不变则物象不合。互体不用则物象不合。而九家之易。六爻不变。故诸法虽备而物象不合。于是王辅嗣、韩康伯不以物象。而全用老庄之旨。诸法悉废。而说卦亦不收矣。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十辟不推则吉凶无所生。六爻不变则悔吝无所生矣。何以云易。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卷八)
 蓍卦传(本系辞上传文)
  
[易所以筮也]
 易。所以筮也。然其所为布筴求卦之法。未有传者。唯系辞上传。有一二策说其义者。犹可以领其大体。故朱子曰揲蓍之法。周礼领于太卜。其法必甚详密。今不可见。独赖大传有此数句。可以略见彷佛。而今推之。亦无不可通。(又云系辞言蓍法。大抵只是解其大略。今不可见。但如分而为二。是本文以象两。是孔子解文也。)今取大传蓍卦之文。别为表章。略加疏释。顾自两汉以来。纬书大兴。谬义公行。承讹习误。迄至于今。若其有乖于周公孔子之义者。不敢不辨。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41H 页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大衍者。衍卦之谓也。六十四卦之中。十二辟卦。配之于四时。中孚小过。配之于再闰。馀五十卦。周人谓之大衍。盖谓此五十卦者。皆受变于十四卦。而衍之为卦也。(法详推移表。)故曰大衍。非五十卦之外。别有所谓大衍者存焉也。自汉以来。大衍之说。张皇烦惑。千头万绪。及至关朗易传。(伪书也)乃云天数兆于一。生于二。成于三。衍于五。成于六。偶于十。(见第三篇大衍义。)而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之说。遂为不刊之典。其后遂以河图洛书之数。勒合之于大衍。则衍卦五十之迹。千载不复明矣。〇其用四十有九者。蓍之德圆以神。七七四十九。圆而不方。无以半分。无以四破。无以六解。无以八劈。无以十析。亦无以三分五破。故特以是为蓍筴之用数也。然其体数则五十也。五十之中。任抽其一除之。为起数之本。(自二三。至于千万。其本皆起于一。)则五十之策。未尝不全用也。〇或曰除其一而不用者。是太极之象乎。曰太极者。天地水火之痞(一作胚)胎也。天地水火。于是乎包含无漏矣。今五十策而除其一。仅得五十分之一。乌足以当太极哉。是以为起数之本耳。筮主于数。(关朗易传亦云天数兆于一。)
分而为二。以象两。
 朱子曰两谓天地也。(本义云)四十有九。信手中分。各置一手以象两。(启蒙云)四十九策。信手中分。则其一必成奇数。其一必成偶数。(假如一手得十九。则其一手必得三十。)奇者天数也。偶者地数也。胡玉斋(名方平)谓左手象天。右手象地。非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41L 页
矣。岂左手必得奇数。而右手必得偶数乎。其说非矣。
挂一以象三。
 
(一作挂)者。挂之于韣带之间也。(韣者五十策所藏之椟。)象两之策既分。(分置筮席之左右。)就其阴策(得偶数之策。)之中。任抽其一。(信手取)挂之于韣带之间也。(带所以系韣。)谓之挂者。卦由此成。故其文从卦。(字从手从卦。)与揲扐二字。迥然不同。五十策之中。此为结卦之实。(如华之结实。)策之不入于挂一者。非所以成卦也。然此番之挂。仍是权挂。(姑挂之)非正挂也。(说见下)〇朱子曰三三才也。(天地人也本义云。)阳策以象天。(奇数者)阴策以象地。(偶数者)挂一之策以象人。(挂之于天策地策之间。)其必一策者。筮之所主者一人也。(虽兆民之事。所主者君一人。)〇朱子谓挂右手之一策。亦取一于阴策之意也。(今不问左右手。唯阴策是取。)其必取之于阴策之中者。圣人之道。抑阴而扶阳。欲使天地之间。阳常为主。而阴来听命。故两仪之策既立。即令阴策。又变为奇数。(取一策)两奇既立。(谓取一之后。)合成一偶。(两奇即一偶。)则天地阴阳之数。实未尝有所偏胜也。〇挂一之法。若不依此。则归奇于扐一节不可通。(义见下)何者。所分阴策之数。若为二十四。(四六也)或为二十。(四五也)或为十六。(四四也)或为十二。(三四也)则揲之以四。(法见下)无复零奇之可落也。何以再扐哉。〇士冠礼云筮人执筴。抽上韣兼执之。(郑玄云韣藏筴之器也。今藏弓矢者。谓之韣丸也。)少牢礼云史左执筮。右抽上韣。兼与筮执之。(筮者蓍策也。)既受命。史抽上韣。左执筮。(句)右兼执筴。(句)以击筮。(郑玄云击之以动其神。)既述命。乃释韣立筮。(士坐筮)既占史韣筮。(兼执卦)贾公彦曰韣有二。其一从下向上承之。其一从上向下韬之也。(又云韣用皮。)既有二韣。则二韣相合之后。必有联结之带也。〇或曰挂者挂之于左手也。今谓之挂于韣间可乎。曰挂一。所以象人也。人在天地之间。若挂之于左手。则不在乎天策地策之间矣。其象人乎。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揲音舌)
 揲阅持也。(一作𢶅。)朱子曰揲数之也。谓先置右手之策于一处。而以右手四四而数左手之策。又置左手之策于一处。而以左手四四而数右手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42H 页
之策也。(出大全)今拟左策右策。皆在筮席之上。(古筮必有席。)其揲之也。左策右策。皆以右手数之。不必纷纷然交易也。〇四时者十二辟卦也。(自子月复卦。以至亥月坤卦。)大凡阴阳既判。而天地水火之气。分行于四时。(天地水火四气也。以配四时。)故易之为道。以十二辟卦。分配四时。而揲蓍之法。又象四时。其必四四而数之者。象岁序之迁变。必以四时也。今年一四时。明年一四时。蓍策之四四阅数。有是象也。盖唯天地之间。日月星辰之行。山川草木鸟兽之类。以至吾人之生养动止。莫不随四时而变迁。故一部易全体大用。唯在乎十二辟卦之变动往来。而揲蓍之法。必又象之也。〇既揲之后。去其零策。仍照旧整理。分而为二。以象两。安置于左右原处。
归奇于扐。以象闰。
 奇者阳数也。(不偶曰奇也。)又零数曰奇也。前挂一之时。取一于阴策之中而挂之。(说见前)于是乎揲之以四。则左策所零之数。非一则必三也。(不满四。谓之零数。)右策所零之数。亦非一则必三也。(左三则右一。右三则左一。)既是零数。又是阳数。此之谓奇也。(兼二义)〇朱子曰扐勒于左手中三指之两间也。(本义云)勒者止住之意。谓此零馀之策。今姑止住于手指之间也。盖以揲四之事虽毕。今当整理其阴策阳策。以严象两之本法。(分置于左右原处。)故今姑扐住于指间也。〇闰者。中孚小过二卦之谓也。十二辟封(一作卦)。分配于十二月。则不可无闰月。中孚者大离也。(兼画之离卦。)离者日也。(说卦云)小过者大坎也。(兼画之坎卦。)坎者月也。(说卦云)日月之有畸赢而闰月以成。此二卦所以配之于闰月也。故揲蓍之后。又取其四时之馀。(揲以四)零奇之数。而归之扐中。以象二卦之象也。〇求卦之法如是者。谓吾之所求获者。即六十四卦之中一卦也。故五十衍卦之象。必先摸拟之以为策。(五十策)既而曰是五十卦者。何从生乎。是唯十二辟之所衍也。于是乎复为揲四之法以象之。(十二辟卦即四时。)既而曰有四时。岂可无闰月乎。(尧典云以闰月定四时。)于是乎复为归奇之法以象之。(象中孚小过。)即此三法之中。六十四卦之象。悉悉주-D002俱存矣。神明于此。始可以执其象而指其一也。其义虽微。其文至著。不宜枉生端绪。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42L 页
以乱古人之成制也。〇后来归奇之法。毋论或四或二。凡四揲之时。最末之揲。(左右策皆然。)谓之奇数。而归之扐中。(凡再扐)偶数岂可曰奇数乎。(二四皆不奇。)二犹可矣。犹可云零奇(一作数)。 四则于揲四之法。本非零数。(亦满四)岂可曰零奇乎。挂一之时。取一于阴策之中。可谓灼然无疑矣。
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自今年冬至。距后五年冬至。其间每可为六十二月。故五岁必置再闰。(此大略)易自乾坤以下。亦六十二卦。每以一卦当一月。则其间不可无再闰也。故中孚小过。以应再闰也。〇再扐者。先揲左策讫。取其奇而扐之。(或一或三者。)次揲右策讫。取其奇而扐之。(或三或一者。)再扐既讫。取已揲过之两筴。(左右策)整顿安置于席上。(分左右)次取所扐之策四枚。(一与三合之得四。)任抽其一。(信手取)以为挂一之用。(弃其三)于是取前所挂之一筴。(揲四之前所挂者。)与今所抽之一筴。(再扐后所抽。)合同摩转。(令不容私意。)擢其一而挂之。(亦于韣带间。)此之谓再扐而后挂也。此之谓正挂也。(前所挂者权挂也。)于是乎稽其数之几何。而书之于版上。(卦人取筮人所挂之策。考其数而书之。)如是者三。始成一画。(此之谓三变。)凡一奇二偶为阳。(立阳画)一偶二奇为阴。(立阴画)〇再筮三筮。并与初筮同。(亦除其一。分为二。揲以四。归其奇。挂其一。)〇求卦之法如是者。谓太一既判。(分为二)天地成列。以주-D001两 人处其中。(挂一以象三。)而四时迁变。(揲以四)日月运行。(中孚小过以成闰。)万物于此。升降往来。(自十二辟为衍卦。)进退消长。(自复至乾。又自姤至坤。)而一切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死生祸福之情之机。莫不由是而生焉。故圣人者。立其象于求卦之时。使神明依其象而指之。此其微旨妙义。诚不可移易其一毫也。〇或曰后来之法。通计挂扐之策。以定奇偶。而今只取挂一之策。而稽其奇偶可乎。曰挂也者卦也。(字从卦)所以成卦者挂也。揲与扐。非所以成卦也。何得通计。〇又曰后来之法。一变只有一挂。故经文再扐而后挂。释之为第二变之挂。今云权挂正卦可乎。曰经文所记。只是一变之事。再扐是一变之内再扐也。不了一变。而径论二变。乌可乎哉。故经文先言挂一。(以象三)终云再扐而后挂。详玩文义。明是前挂者为权挂。而再扐之后挂者为正挂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43H 页
也。〇又曰后来之法。一揲之后。即取第一揲所馀之策。(或四十四策。或四十策。)复行四营之法。(程回云)今于再揲三揲之时。亦全用四十九策可乎。曰孔子之言曰其用四十有九。孔子之所不言。何得创法乎。全用四十有九。然后归奇挂一。方合经文矣。〇又曰再扐之策四枚也。(三与一)与前所挂之一策。(合成五)合同摩转。而擢取其一。有何不可。而必于四枚之中。擢取其一。又执二枚之策。(前所挂一策。后所抽又一策。)而擢一以挂乎。曰前所挂一策。是于四时之中。抽其一者也。(在揲四之先。)后所抽一策。是于再闰之中。抽其一者也。(后四枚属闰。)合四时再闰之策。(十二辟卦及中孚小过。)而又擢其一。所以总握六十四卦之精。而又拔其英也。此其微旨妙义。真所谓绝渗漏而无病败。安能移易哉。若全取五枚。(前挂之一及扐策之四。)而合同摩转。则是四时之精一枚。而再闰之精四枚也。不亦闰月之策。太粗太重乎。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此章旧本第十章之首。(在其知神之所为乎之下。)宋本在大衍章之上。(连下章在大衍节之上。)项平庵云(名安世)天一至地十。班固律历志及卫元嵩元包运蓍篇。皆在天数五之上。(本姚大老说。)今按天数五一节。本在大衍章之下。文理宜然。而天数五之上。宜戴此节。故今次录如右。
 此蓍体所著之数也。龟不徒用。必以荆燋灼之。(燋所以然火。)又以契刀刻之。(凿龟而锲之。)以辨其沈阳山陵(见左传)等一百二十之兆。(见周礼)蓍策亦何得以天成之质而用之乎。故月令有衅筴之文。周官有相簭之法。斯可验也。每蓍一筴。各刻以天地之数。(衅筴者。涂血于刻处。)刻一之筴五枚也。刻二之筴五枚也。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各具五枚。此之谓大衍之策五十也。苟无衅刻之数。而用其天质。则揲之以四。归奇于扐。不出乎一二三四之外。五六以上。将安用之。而经文若是哉。归奇之数。犹有出入矣。至于挂一之策。每挂必一。(止一策)未挂之前。其一已定。既挂之后。其一尚然。三挂之后。其一为三。此何待布筴揲蓍而后得之哉。此所谓没字碑也。夫挂也者卦也。结卦之实。必此挂一。(字从卦)神化妙用。都在挂一。精英骨子。只此挂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43L 页
一。(字从卦)乃其挂一之数。确然前定。则分二揲四。皆汗漫矣。此其蓍筴之体。必有衅刻之迹。亦已章章明矣。故再扐挂一之下。即承以天一地二之节。而继言其义。盖以挂一之策既出。始可以稽其刻而察其数也。故于是乎明言之曰一三五七九。是天数也。可作阳数用。二四六八十。是地数也。可作阴数用。是其挂一之策。一枚之内。明有此十数。可谓之理也。如无所刻。何以为五六。何以为七八九十乎。真大梦矣。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此章古本直承大衍章之下。宗(一作宋)本。冠之于大衍之上。 盖以挂一之策既出。始可以稽其数。(即上节)其数既书。(书于版)再揲三揲。凡三书其数。(书于版)其数既积。(三之合)合计之而得其总数。(假如初得一。再得四。三得七。则都数为十二。)故于此立合计之率。而令人按行也。〇五位相得者。谓一与六相得。二与七相得也。而各有合者。谓阳位既五。阴位亦五。故各有所合也。〇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者。非有微妙隐奥之理。只是示合计之法者也。谓一画既成。通计三变之时。其参错阴阳之数。而合同算计之法。一如天数五地数五之合之为五十有五也。〇成变化者。谓三变之数。并得奇数。或并得偶数。则其画即变。(详见下)或奇偶参错。则其画不变。阴阳变动之法。起于天地五数之内也。〇行鬼神者。谓蓍策屡揲。象数屡移。则鬼神得以操其权。(操蓍策多少之权。)而竟指其所宜得之卦。所宜得之爻也。谓使鬼神得行其志也。汉儒误解此文。谓可以夺造化而役鬼神。于是纳甲飞伏之说作。而谶纬邪诞九宫风角之术。莫不藉口于圣经。可胜叹哉。
 自汉以来疏释此经者。不出于水火生成之说。而却与大衍之数。混之为一。夫大衍之数。明明是五十也。天地之数。明明是五十有五也。彼乃蓍策之体数。(策五十)此乃蓍策之用数。(刻于蓍策以为用。)经文赫然。昭如日星。乃郑康成者首倡拗戾之论。以五十有五天地之数。勒合之于单五十大衍之数。既又指此天地之数曰此大衍数也。其言曰五行气并故减五。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44H 页
(郑玄云)此郑故为喑哑之言。以自欺而欺人也。或云生数止五。成数止十。故只角(一作用)五十。 指鹿为马。以愚黔首。而人莫之悟。不亦异哉。
 一揲一变(阴阳参错。谓之变。)凡三变而一画立。(阴多则为阳画。阳多则为阴画。)三变一画凡六画而一卦成。(十有八变而成卦。)而此六画皆以阴阳参错而成。(假如初揲得一。再揲得四。又揲得六。而为奇画者。是参错而成也。)则其卦不变。(无之卦)若其六画之内。或有纯画。(纯阴或纯阳。)则其卦即变。(假如屯之初九。其在三揲之时。俱得奇数。则屯卦即变为屯之比。)一画纯者。本画即变。(屯初九纯阳则初九变。)不用再劳。便可韇筴而占之。(不复用)其或二三画皆纯。或四五画皆纯者。再将求变之策。(详下章)以求一爻之变。(一卦只变其一爻。)此万一千五百二十策之所以设也。
 纯阳之谓之九何也。蓍策之数。参天(凡天数皆谓之三。)两地(凡地数皆谓之二。)以为法。(见说卦)三揲之所挂一者。皆得刻奇之策。则是得天数者三也。天数皆三。(参天故)三三非九乎。(纯则三)纯阴之谓之六何也。三揲之所挂一者。皆得刻偶之策。则是得地数者三也。地数皆二。(两地故)二三非六乎。(纯则三)〇杂阳者少阳也。少阳之谓之七何也。三揲之所挂一者。再得地数之策。(刻偶者)一得天数之策。(刻奇者)参天两地。其数非七乎。(二二三)杂阴者少阴也。少阴之谓之八何也。三揲之所挂一者。再得天数之策。(一三五七九)一得地数之策。(二四六八十)参天两地。其数非八乎。(三三二)〇天数之必以参。而地数之必以两何也。卦之一画。可作三段看。试论阴画⚋。其左右二片。各占一段。(占三分之二。)其中央一段。虚而不用。岂非只得其二段者乎。阳画则全得其三段矣。假令黄金三斤。(一段当一斤。)则阳画全得三斤。地(一作阴)画只得二斤。其数之参天而两地。不亦宜乎。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此六画既成之后。或数画皆纯。则用以求一爻之变者也。(详下方)〇老阳之数九。(即纯阳)而易数之率(律)用四。(揲之以四。又四营成易。)九乘以四则四九三十六。(每一阳爻。得三十六策。)乾卦六爻。(六老阳)凡得策二百一十有六。(九之积)荀爽云三六(三十者凡六。)百八十。(纲数也)又六六(六者六)三十六。(目数也)合之则二百十六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44L 页
〇老阴之数六。(即纯阴)而易数之率(律)用四。(象天地水火。)六乘以四则四六二十四。(每一阴爻。得二十四策。)坤卦六爻。(六老阴)凡得策一百四十有四。(六之积)荀爽云二六(二十者凡六。)百二十。(纲数也)又四六(四者六)二十四。(目数也)合之则百四十四也。
 假令一筮之间。其卦遇乾。而其初画与第二画。俱得老阳。(三挂皆奇曰老阳。)则筮人抽上韇。(藏筴器)取乾初九之策三十六枚。(四九三十六)乾九二之策三十六枚。(合为七十二。)合同滚转。(和合之)亦四四揲之。(勿分而为二。)取末后之策四枚。数回摩转。(照前法)任抽其一。(信手取)以授卦者。(画卦人)若是初九之策。则初爻变。(乾之姤)若是九二之策。则第二爻变。(为同人)此所谓参伍以变也。〇大衍之策。必用蓍茎。而此策或是竹筴。故经文至此。始用策字。筮字从竹。若始终皆用蓍茎。则不应从竹也。簭筴等주-D001从竹。 盖于竹策之上。各有标题。题乾初九者若干枚。(三十六)题乾九二者若干枚。(三十六)馀皆仿此也。若云不然。经文何以云乾之策几何。坤之策几何哉。天成没字之策。混同藏之于蓍椟之中。而隐然号之曰乾之策坤之策。天下无此孟浪也。
 诸卦虽六爻俱纯。(皆老阳老阴。)用法掉脱。必求一爻之变。(说见下)而乾坤二卦。若六画俱纯。即六爻俱变。不待布策而求变。故周公之撰爻词。独于乾坤二卦。有用九用六。他卦无此法也。〇且虽乾坤二卦。若二三画得纯。或四五画得纯者。亦用法掉脱。(法见前)以求一爻之变而已。故周公之撰爻词。不为数三爻杂变者。而立文王(一作立)占。盖以诸爻乱动。则物象乖错。耳目手足。喎斜不成。马牛羊豕。颠踣不立。故周易无此法也。焦赣郭璞之伦。狡狯恣雎。遂创诸爻乱动之法。周易无此繇也。
 乾坤之策。亦二篇之策也。二篇之策。即其总数也。于此特言乾坤之策何也。曰乾坤者。易之缊也。六十二卦。皆禀法于乾坤。故特言之。以立其率。(律)〇朱子曰期凡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此特举成数耳。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朱子曰二篇。谓上经下经。〇六十四卦。其阳画一百九十二。(通乾卦计之。)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45H 页
以老阳之九。而乘之以四。(义见前)则每一画得三十六策。(四九三十六)合之为六千九百一十二策也。其阴画亦一百九十二。(通坤卦计之。)皆以老阴之六。而乘之以四。则每一画得二十四策。(四六二十四)合之为四千六百八策也。通计阴阳爻之所得。则其策为万一千五百二十。皆所以求一爻之变者也。
 假令一筮之间。其卦遇屯。而其初画与第二画。俱得纯画。(初得老阳。第二得老阴。)则筮人抽上韇。取屯初九之策三十六枚。(四九三十六)屯六二之策二十四枚。(四六二十四)合同滚转。(合得六十策。)亦四四揲之。(易数皆用四。)取末后之策四枚。(法如前)任抽其一。若是初九之策则初爻变。(屯之比)若是六二之策则第二爻变。(屯之节)此所谓参伍以变也。
 嗟呼(一作乎)。古往今来。说易者何限。而万一千五百二十之策。终不肯一番推究。以知其所发用。则已而已而矣。夫以万一千五百二十之策。藏之蓍室。永久不动曰。此万物之象。天下无此妄也。天地万物。无一物不当其用。则万一千五百馀策。亦必有所须用者也。噫。屯初九之策三十有六。非有求于屯初九。则无所用于此策也。屯六二之策二十有四。非有求于屯六二。则无所用于此策也。曰九曰六者。阳阴变动之标也。卦有是变动。故策有是符应。(数相应)非所以求一爻之变者乎。大抵十有八变之间。不能无数三画俱纯者。如果有数三画俱纯者。其将若之何。将数三画俱变乎。周公之所不作。当于何而视繇也。万一千五百馀策。不能不有作也。其揲阅之法。虽不经见。要之以四而为率矣。故宜以四而揲之也。既扐而挂其一。(谓大衍策初挂时。)亦尝执四而抽一矣。故宜于四而擢之也。嗟乎。岂不然哉。
 或曰筮既得九。业已变阴。筮既得六。业已变阳。既变之后。无由反本。万一千五百二十。只足以指一爻。而不足以回诸爻于既变。亦将并观其繇词乎。曰岂有是哉。六位之中。九六者唯一。则此固神明之所指也。若六位之内。九六者多。而万数之策。发挥而表著之。亦神明之所指也。其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45L 页
变其贞。唯神是听。非神所指。则虽九六而不变也。九虽老阳。未尝非阳。仍当以阳画看也。六虽老阴。未尝非阴。仍当以阴画看也。筮者于此。唯神是听。又安能容人力于其间哉。〇曰神苟欲告我以故。则六位之内。岂可使多得九六。以眩卦象哉。曰是不然。九六者唯一。则以之占事。其所以占得失者。宜亦简径而无碍。九六者非一。则其所以占得失。宜亦纷纭而有梗。神意在是矣。(后世占法。有所谓兄弟发动者。多得九六者。其占或当如此。)且筮者数也。凡十八变之间。所得天地之数。(一二至九十。)又当合而计之。以定日月迟速。或测人物之多少。神意在是矣。〇或曰得九得六。而犹未遽变。则虽独得纯者。岂可使不经万策。而径占其繇乎。曰卜筮之义。绍天明也。其变其静。唯神是听。吾何与于其间哉。六画而独得纯。则此爻之变。鬼神之所为也。吾何与哉。虽以筮法言之。假如屯初爻独得九。其揲万数之策。亦将单取其屯初九之策三十六数(一作枚)。而揲之抽之。毕竟所发。不外乎屯初九。则亦何用揲之抽之。此其所以直变之而不疑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朱子曰四营。谓分二挂一揲四归奇也。(经文于此四个事。皆有象字。)易者一变也。易之为文日月也。(字从日从月。)日月者阴阳也。故一变既而阴阳著者。谓之易也。〇三变而一画成。(三揲为三变。)十八变则六画成。故始得一卦。
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朱子曰谓九变而成三画。得内卦也。〇经文之例。每以单卦名之曰八卦。其实或震或兑。只指所得之一卦。非并指其八也。此文例也。〇内卦既成。又引而展之。以成外卦。(伸展也)重卦既成。又触动其相似者而滋长之。此谓察九六之纯。而求一爻之变。以兼二卦之妙用也。(本卦与之卦为二。)本卦(句)之卦。其形相类。(乾与姤相似。)故曰触类也。六十四卦。滋之为四百五十。(乾坤得十六卦。屯蒙已下得四百三十四卦。合之为四百五十。〇乾坤之外。每六爻得六卦。并本卦而为七。)故曰触类而长之也。
 或曰国语有贞屯悔豫之卦。(重耳筮反国。)是六爻之内。三爻(初四五)乱动也。左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46H 页
传有艮八之随之卦。(穆姜筮出宫。)是五爻皆动而唯一画不动也。(第二画)诸爻乱动。其證如此。则六十四卦之变之为四千九十六卦。(每一卦得变为六十四。)不是焦延寿之臆创也。今但滋之为四百五十。抑何据也。曰据晋语云贞屯悔豫皆八。(少阴数)说者曰屯卦之二三上爻。皆不变动。故谓之八。(沙随易说云。)此喑哑之言也。以余观之。屯卦之初四五爻。一时俱动。谓之屯九可也。(初五皆阳爻。)谓之屯六亦可也。(四本阴)谓之皆八可乎。一卦六画之中。半动半静。而混囫(一作囵)书之曰皆八。天下无此文也。即所谓艮之八亦然。此明是夏商之旧法。故杜征南云连山归藏。以七八占。杜君亲注春秋。明知当时官占之法。如陈敬仲观之否。(庄二十二年)毕万屯之比。(闵元年)成季友大有之乾。(闵二年)晋伯姬归妹之睽。(僖十五年)晋文公大有之睽。(僖二十五年)崔武子困之大过。(襄二十五年)叔孙豹明夷之谦。(昭五年)孔成子屯之比。(昭七年)南蒯坤之比。(昭十二年)阳虎泰之需。(哀八年)皆一爻有变。而其法明确。故知所谓屯之豫艮之随者。皆是夏商之旧法。周易无此法也。周易有此法。则周公其有词矣。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虞翻陆绩本文作爻。)
 参与也。(又物不齐曰参差。)伍犹互也。(参伍皆同列之名。)错差也。(又杂也)综机缕也。(丝缕之差错者曰縒综。)通其变。谓于六画之中。参互彼此。而求其当变者也。(六画相通故曰通。)极其数。谓用万数之策。究极发挥。而得其必变者也。(诸爻乱动。而只变一爻。)天地之文。犹言阳阴之爻也。(爻者效也。效天地之文。)天下之象。所谓万物之情也。一爻既变。物象之往来存亡者。乃可定也。〇荀子曰窥敌制变。欲伍以参。(又成相词云参伍明谨施赏刑。)韩非子曰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又参之以此物。伍之以合参。)史记曰必参而伍之。(又曰参不失。)汉书曰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又云欲问马。先问牛。参伍之以得其实。)杨倞荀子注曰伍参犹杂也。(朱子曰参者三数之。伍者五数之。)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46L 页
(一作太)极者。五十策之未分者也。(三极未著。故名曰太极。)两仪者。分而为二。以象两者也。(仪容也法也。)四象者。揲之以四。以象四者也。(象形也似也。)八卦者。内卦外卦之或震或兑者也。(即八卦而小成之八卦。)太极者。六十四卦之囫囵无别者也。五十策之中。具六十四卦之痞(一作胚)胎。 两仪者。乾坤二卦之仪仿也。(八卦之乾坤。)四象者。十二辟卦分配四时之象似也。(天地水火配四时。)八卦者。震坎以成屯。坎艮以成蒙者也。(故曰八卦定吉凶。)极也者。屋极之义。屋极者屋脊也。(即甍脊)一栋为之脊。而众桷分出。亦犹大衍之策为之极。而两仪四象。皆于是乎分出也。(与皇极同义。)仪也者。形容也。如浑天仪为浑天之形容而已。非直浑天也。黄道仪为黄道之形容而已。非直黄道也。蓍策之分而为二者。为天地之形容而已。非直天地也。(又仪法也度也。谓以此物法彼物。)象也者仿似也。优孟象孙叔敖者。得孙叔敖之仿似而已。蓍策之揲之以四者。谓四时之象。依俙彷佛于此间也。(大传云象者像也。)此其为蓍策分揲之名。确然无疑。而说易之家。乃以为庖牺画卦之法。则仪象二字。不可训也。何者。庖牺画卦之初。先画两画。(即一阳一阴。)是于八卦之制。已属真本。名之为仪。无义也。(非但形容而止也。)次加四画。(即二画之卦。)是于八卦之体。遂为实用。名之为象无义也。(非但仿似而止也。)夫读圣经而求圣道。其字义名实。最宜精核。不可漫漶如是也。何况八卦之下。继之云八卦定吉凶。庖牺始画之初。非筮非占。其云八卦之定吉凶者。当作何解。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本无吉凶。亦无悔吝。吉凶安所定矣。大业安所生矣。
 虽然曰太曰两曰四曰八之本。仍当体究。盖此易兴之前。先有所谓太极者存焉。故大衍之易。得以仿彼而有之也。(有太极)先有所谓两与四者存焉。故分而二。揲以四者。得以象彼而为之也。又所谓一生两两生四四生八者。先有其理。故范围天地者。得以效法而为之也。太极者谁也。天地之胚胎也。两者谁也。轻清者位乎上。(天)重浊者位乎下。(地)此之谓两也。四者谁也。天地水火。体质各分。位次有等。此之谓四也。(表记云天火尊而不亲。地水亲而不尊。)四者既立。天火相与而雷风以生。(天包火为雷。又火与天为风。)地水相比而山泽以成。(水削土为山。又土围水为泽。)此四之所以生八。而八卦之所以八在是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47H 页
也。然一生两两生四四生八而为卦者。庖牺画八之时。所仪象而为之也。大衍之数以为极。(当太极)乾坤之卦以为两。(当天地)十二辟卦以为四。(当四时)或震或巽以当八(不必全有八。)而为卦者。(为重卦)筮人击蓍之时。所仪象而为之也。彼象四气。(即天地水火。)此象四时者。(即春秋冬夏。)四气之运。以配四时也。彼以全八为八卦。(伏羲之八卦)此以八卦之一二卦为八卦者。(或震或巽只二卦。)法象具而理义显也。乃自汉魏以来。直以天地名之为两仪。仪也者形容也。即彼穹然之苍。隤然之黄。皆假天地也。乌乎可哉。(先儒以八卦之二画者。为四象。)
 郑玄以木火金水为四象。则木火金水。无以生八卦也。其言尝云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今乃云以水火而生天地。(八卦之二即天地。)悖理甚矣。〇虞翻以男女长少为四象。则有天地然后有男女。(咸卦文)震艮立而后长少形。今谓之男女长少。却生八卦可乎。〇侯果以神物变化垂象图书。为四象。则两仪八卦。加减不得。而神物等四者。其类甚多。不足为截然之四也。〇近儒又或以分而为二以象两。(象)挂一以象三。(象)揲之以四以象四。(象)归奇于扐以象闰。(象)为四象。则分而为二以象两。即两仪也。既为两仪而复为四象。无是理也。〇总之四象者。四时之象也。天包于外。日月运行。而天地水火之气。行于其间。无时不在。第以其寒暑之相近者而配之于四时。故揲四之法。以象四时。而天地水火之象。亦寓其中矣。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天地者两仪之所仪也。为诸卦之父母。(八卦之乾坤)故法象最先也。(法象只是仪字之注脚。)四时者十二辟卦也。十二辟卦。变之为五十衍卦。故曰变通莫大也。日月者中孚小过也。大离之日。(中孚为兼离。)大坎之月。(小过为兼坎。)积坎离之畸赢。以成再闰。(二卦自坎离而变。)故曰日月著明也。此皆著卦之精义也。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
 四象。谓四时之象。即十二辟卦也。揲之以四。所以象此也。若云四象是老少阴阳之名。阴阳亦无所系辞矣。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卷八)
 说卦传
  
[说卦传]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47L 页
汉史云秦火之后易亡。说卦三篇。至宣帝时。何(一作河)内女子伐老屋得之。(后汉书房宏等以为宣帝泰和元年事。)王充论衡云孝宣之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逸易礼尚书各一篇奏之。宣帝下示博士。然后易礼尚书各益一篇。(隋书经籍志亦云。)但其或三或一。篇数不明。或云并序卦杂卦为三篇。吴幼清云说卦自昔有之。如八索之书。而夫子笔削之。于理亦然。〇易词取象。皆本说卦。不读说卦。即一字不可解。弃钥匙而求启门。愚之甚矣。特以汉儒谈易。不知六爻之变。(不知乾之姤。)即龙求牛。执鸡疑马。迂回穿凿。一往不合。故有王弼者起而号曰爻苟合顺。何必坤乃为牛。义苟应健。何必乾乃为马。又云案文责卦。有马无乾。则伪说滋蔓(一作漫)。 于是说卦摈不用。而易遂以亡矣。嗟乎。六爻既变。临文求象。则涣然冰释。怡然理顺。而欧阳修辈谓非夫子之书。何其妄矣。玆取经文。约略笺释。至如九家新说。有正有谬。逐一订定。又取易词之有据者。略为之补入焉。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
 
生蓍。谓建立蓍筴之法也。蓍者萧蒿之属。国风云洌彼下泉。浸彼苞蓍。(朱子注云蓍筮草。)陆玑诗疏曰似藾萧。青色科生。(本草注云其生如蒿。高五六尺。一本多者至三五十茎。)殊非灵异之草也。易纬诸说。皆夸诞不可信。
参天两地而倚数。
 天数五(一三五七九)地数五。(二四六八十)而揲蓍挂一之策。(法见前)凡得天数者。虽一五七九。皆作三用。(参天也)凡得地数者。虽四六八十。皆作二用。(两地也)此之谓参天而两地也。若是者何也。⚋画中断。比之阳画。适得三分之二。(说见前)故制其数如是也。〇及既三揲之后。(三揲得一画。)一得天再得地者。为少阳七。(天三而地四。)一得地再得天者。为少阴八。(地二而天六。)三揲皆天者。为老阳九。(三三也)三揲皆地者。为老阴六。(二三也)天地阴阳。不能缺一。故纯阳则变阴。纯阴则变阳。此自然之理也。〇倚者依也因也。(又循也)一五七九。非直三数也。倚于三者也。四六八十。非直二数也。阳(一作倚)于二者也。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阴阳者。蓍数之奇偶也。奇多则为阴。(再得天)偶多则为阳。(再得地)此观变也。(奇偶互相变。)〇刚柔者。卦画之连绝也。同是刚画而九与七不同。(七不变)同是柔画而六与八不同。(八不变)同是纯画而不见发于万数之策。则虽动不变。(法详蓍卦解。)此发挥刚柔而后一爻乃生也。(卦变谓之爻。)发起也。挥奋也。谓以万数之策。鼓之舞之。则必有一爻奋起于诸画之中者也。〇今详此文。则庖牺画卦之初。本无爻名。(不名爻)唯筮人揲蓍之后。以纯阳九纯阴六者。名之曰爻。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48H 页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以六画而配三才则初刚二柔。(此地道)三义四仁。(此人道)五阳六阴。(此天道)谓之阴阳者。天火质清。有气可辨也。谓之柔刚者。地水体浊。有形可执也。〇易凡物象正同而立词迥异者。(如乾初九与九四。皆为变巽。而在下位则为潜龙。在中位则为跃。)宜以三才之位。参互究索。方得本旨。〇案此文云六画以成卦。不云六爻。
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承上文〇丘富国云凡卦初三五位为阳。二四上位为阴。自初至上。阴阳各半。故曰分。〇迭用者。谓阴阳相间也。三才各具一部阴阳。故必也六位而后成文。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此言天地水火雷风山泽之实理。以明八卦交易。以成六十四卦之本义也。天尊地卑。其位定矣。然其气(一作氤)氲之气。升降上下。往来错杂。不相违悖。故万变以兴。万物以成。圣人观此。象以画卦。故八卦八物。相交相摩。以成六十四卦也。〇山泽者。地水之所成也。雷风者。天火之所成也。高山之上。或有大泽。(如白山)大泽之中。或有高山。(如君山)是山泽通气也。迅雷烈风。同声相应。是雷风相薄也。火行地中。厥有温泉。水受火气。(日气亦火气。)乃长草木。是水火不相斁也。(射音斁。厌也。)经文虽两两相配。而八卦八物。皆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48L 页
与之相通相合。天可以错于水。雷可以错于山。而地火风泽。纵横颠倒。皆可以相通相杂。故八卦皆相交也。〇错之为言。摩也杂也。先儒以此为先天卦位。殆不然也。详见零言。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自初数之。以六为上。此逆数也。自姤至坤。自复至乾。其阴阳消长。每自下达上。亦逆数也。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此卦德也。〇圣人说易。多令互发而推通之。乾以君之则便知坤之为臣道也。离既为日则便知坎之有月象也。(艮为止则震为行。〇坤为藏则乾为施。〇坎为润则离为燥。)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朱子曰帝者天之主宰。(本义云)出乎震者。谓天之生物。必出之以震德也。(东方仁配春。)四正之卦。其德则元亨利贞也。体仁足以长人。故为始出。(出字象屮出凵中。)嘉会足以合礼。故为相见。(礼生于相见。)利物足以和义。故为说言。悦者和之주-D001 贞固足以干事。故为劳卦。(从事则有劳。)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
 上章盖(一作皆)古文。此以下。夫子之释义也。齐者斋戒也。故易词凡言祭祀之吉。皆有巽体。(齐者整也。又壹也。)离者治也。故易凡言治天下治事治疾。皆有离体。(反之则坎乱。)又离为面。(革之云革面以有下离。)南面之义也。
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주-D001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始于震。终于艮。此一部易之大经大义也。复一阳之始生。而乾以为根。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49H 页
(邵子云天根。)剥一阳之成终。而坤以为门。(郑玄云冥门。)故曰原始反终而知死生之说。(大传文)生于震而死于艮也。〇坎为归。故易凡言归妹归而逋(讼九二)之类。皆以坎象。(九家不能用。)又成言乎艮。故艮则为言。(凡警诫约誓之言。多用艮象。)诸家不知爻变。辄云乾为言。震为言。何其谬也。〇八卦方位。虽若参错。却有妙旨。盖四正之卦。无容移易。(木金水火。配东西南北。)而若论四维之卦。则艮进为坤。故与坤对冲。(艮如剥)巽自乾退。故与乾对冲。(巽如姤)艮既为终。宜在震先。此其所以东北也。邵尧天(一作夫)先天图。稽之古典。未有援据。特以乾坤之为两维。恐损体面。故正其位于上下耳。然八卦取象。本不拘滞。为马为牛。不以为亵。居维居正。安有定位。文王卦位。受之伏羲。孰见伏羲之时。果有此先天方位耶。(或曰木生火必以风。故巽介之。水生木必以土。故艮介之。金生水必以天一。故乾介之。火生土。土生金。无所资外。故离坤兑相承。〇案此说未允。)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
 六子之德。皆受之于父母。故不言乾坤。
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此天地之间实理也。重卦之相逮不相悖。(详见前)与天地之间实理。自然相合。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震巽以下。与序卦之言卦德者同。)
 杂卦传曰乾刚坤柔。震起也艮止也。兑见而巽伏也。离上而坎下也。(宜参看)〇系下传曰巽称而隐。又曰巽以行权。(此重卦之德。)〇说卦者。易词之诂训也。其一字只文。皆昏衢之明烛。玩易者宜字字考验。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朱子曰远取诸物如此。)
 乾由震成。(积三震)震乘刚者也。故其德为马。坤由巽成。(积三巽)巽载物者也。(见大象传坤卦解。)故其德为牛。〇乾马之象。著于坤卦。(云牝马)震龙之象。发于乾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49L 页
卦。诚以易之为道。主乎变化。故溯其本而察其变。乃荀九家所谓乾为龙者。何其谬也。乾之六龙。正以自复至夬。每得一震。以成乾卦也。(义见乾之彖。)今谓之乾为龙。何其木强而寡味也。〇荀九家者。荀慈明集九家易解十卷。见诸史志。(文献通考引陈氏说云汉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荀爽尝为之集解。)陆氏释文序列九家名氏。即京房、马融、郑玄、宋衷、虞翻、陆绩、姚信、翟子玄、荀爽等九人也。(蔡介夫云淮南九人。撰道训二十篇。号曰九师易。)胡震亨云淮南自云九师有道训二篇。并非荀爽九家。遂以陈说为误。未可知也。但其书已亡。朱子亦据陆氏释文所引蒐录之也。今案其文。如坤为牝。离为牝牛之等。直据易词。了无开发之妙。当是京房已(一作以)后自创。非古来相传之正旨也。 今取九家诸文。分附而订正之。
 〔荀九家〕离为飞鸟为牝牛。坎为狐。(又乾为龙。震为麋鹿为鹄。巽为鹳。艮为狐为虎。)虞氏曰巽为鱼。(又离为鹤为隼。艮为狼。)〇镛案离字从隹。又禽字从离。离为飞鸟审矣。左传云纯离为牛。(昭五年)离之彖曰畜牝牛。坎狐巽鱼。亦多明验。若是者可信也。〇乾龙之谬。前已言之。离为飞鸟而巽为洁白。故中孚所以为鹤。(中孚为大离。鹤亦大鸟。)下有互震。故所以为鸣鹤。(震善鸣)若复以震为鹤。则何以鸣矣。且离为飞鸟。而渐于坎川之上则鸿也。(谓渐卦)离为飞鸟而兼之震击之才则隼也。(谓解卦)徒震徒巽。安能为鸟哉。(徒离亦不能为鹤为隼。)若鹄与鹳。易词之所无也。(吴澄云鹄当为鹤。鹳当为鸿。)馀不足辨。〇又按虞氏易有所谓坤为兕虎。盖以乾九五之文言。有风从虎一语。而诸家欲以乾龙坤虎。作为比对。주-D002了八卦之象也。(诸家云同声相应。风雷也。同气相求。山泽也。水流火就。坎离也。若坤为虎。可了八卦云。)然乾本非龙。坤又何虎。(坤柔非虎猛。)
 〔今补〕巽为牛为虫。坎为鹿。兑为虎。〇震坎二卦。得乾之一刚。皆得为马。(见下文)巽离二卦。得坤之一阴。独不为牛乎。故小畜之九二。遁之六二。皆以巽为牛。(遁本大巽。六二又变巽。)可验也。兑既为羊。(似牛而小者。)艮当为驴。(似马而小者。)但驴易词之所无也。(侯果云离为黄牛。此则非也。)〇巽德柔屈。其象为蠕蜎之虫。(非甲虫飞虫。)风字从虫。本有由也。(巽为风)故内巽之体。实为蛊卦。蹇自观来。(咸之蹇)其象为蠖。(观上巽)皆可验也。(易大传咸九四又以震为蛇。)〇屯之六三。坎鹿在前。而谓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50H 页
之即鹿。谓之从禽。此坎为鹿之明验也。九家以震为鹿。何据矣。(屯本有震。而九家不知爻变。)〇曲礼云左青龙而右白虎。震为龙则兑虎也。(兑为右)故履革之词。皆以兑为虎。(朱震来知德亦皆以兑为虎。)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朱子曰近取诸身如此。)
 乾以君之故为首。坤以藏之故为腹。(馀详诸家注。)
 〔荀九家〕艮为鼻。(又兑为辅颊。)虞氏曰艮为尾。(又坤为拇。坎为臀。艮为背为皮。)〇管辂云鼻为面山。(朱子亦云然。)于象宜也。艮之为尾。易词有徵。遁既未(一作末) 然易例又以初画为尾。〇兑为辅颊。未有明验。拇者足之大指也。本属震象。(震为足)坤之为拇。不亦谬乎。(咸与解)臀者中孚之象也。(姤夬困)坎何以为臀乎。
 〔今补〕坤为肤。震为须。坎为背。离为面。〇刚者为骨。柔者为肤。(又肤肉于身为土。)坤为肤也。(噬嗑剥)兑口之上。震草蕃鲜。其象须也。(贲六二)背者北肉也。(字从北)艮之云艮其背。以互坎也。虞仲翔直以艮为背。非矣。(离为面见前。)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八卦之序。父母长少。秩然不紊。上章下章。不少参错。可见伏羲以来。其伦次本然也。今之学者。二兑泽三离火。认作天经。不亦惑与。〇乾则为父。然小过之卦。生于坎男。则以乾为祖。(见本卦)蛊之上刚。自乾为艮。则以乾为考。(艮为死。死曰考。)易象之流动不定如此。
 〔虞氏易〕震为夫为兄。巽为妻。兑为妹。〇坎离艮兑。各成夫妇。不必震巽为然也。震为兄则离兑皆妹也。兑为妹则震坎皆兄也。然若此类必两象具现。然后方可取象。(如归妹卦上有震兄。故兑得为妹。)与为龙为羊之例不同。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为玉为金者。其体精刚也。为寒为冰者。以三阴之凝合也。坤初六用之。孔颍(一作颖)达云寒冰西北之地气。 大赤。纯阳之色也。杨升庵云大赤。旗名。周礼象路建大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50L 页
赤。(巾车文)明堂位周之大赤是也。(左传祝鮀云昔成王。分康叔以少帛綪茷。〇杜云綪茷。大赤旗也。)其义非也。〇良者本然之善。(如良能之良。)不假驯(一作训)习也。(乾之阳刚。非有禀受。故曰良。)老马。驳马也。三阳为老阳也。(如坤之云子母牛。)瘠者肉消也。易例柔画为肤。刚画为骨。(见噬嗑)乾卦有骨而无肤。所以为瘠。(易凡言羸皆以乾。)驳马骝白之马也。(尔雅云)阳光本白。(反坤黑)兼之大赤。其象驳也。董真卿吴幼清训作猛兽。非矣。尔雅云驳如马锯(一作倨)牙食虎豹。 木果。体圆悬空。其象天也。〇京房本瘠作柴。(声误也)陆德明本驳作駹。
 〔荀九家〕乾为衣。(又为直为言。)虞氏曰乾为德为人为盈为大车。(又为施为甲。)〇德者直心也。(字从直从心。)乾坎皆直心。故其为直为德亦同也。大车。圆转之物也。(大有则以坎为车。)上乾下巽。交互成象。则其德为施。(为言为甲。大非也。)
 〔今补〕乾为矢为阶为郊(又为野)为宗为宾为羸为富为白。(又为茅为忿。)〇马融王肃并云离为矢。(取飞鸟之象。)盖以解九二之得失(一作矢)(有互离)旅六五之亡矢。(有上离)噬嗑九四之得矢也。(有上离)然默观其象。皆指乾一阳之直者也。(乾其动也直。又质刚而体圜。)不唯乾也。凡阳画为矢也。升之井曰升阶。(升九五)井自泰来。(一之五)升自乾阶。(泰下乾)故爻词如是也。又张衡思玄赋云蹈玉阶之峣峥。亦以遁之有乾阶也。(思玄赋。妙合易象。)古制阶有三级。乾之三画。有是象也。郊者祭天之所也。(又坤邑之外为野。故易词或以乾为野。)〇乾则为父。父党为宗。(同姓曰宗。本自公族始。)故易词每遇乾则言宗。(如同人于宗。)诸家不达此义。或训为众。或训为崇。何其谬也。古者坐宾于西北。(见乡饮酒义。)西北者乾方也。故易例乾为宾。(如需上六观六四。)然必乾巽俱有而后。乾乃为宾。(巽为主人位。)盖以主人之位不立。则宾之名无所傅也。羸者瘠也。(义见上)坤黑则乾白。(又金色本白。)又巽多白则乾为纯白也。〇震巽之草。兼之以乾三脊。则其象为茅。(泰否与大过。)古者茅用三脊也。损大象以乾为忿。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一作色)也为黑。
 古者画野分州。皆为井地。王制所谓方百里方十里及考工记所云九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51H 页
经九纬之法。皆先王所以治地也。经纬相交者。布帛之象。此坤之所以为布为帛也。釜古作釜。无足之鍑也。下无震足。(上如震)其象釜也。(孔氏云釜所以成熟物。)受而不施。其德吝啬也。(上文云坤以藏之。)均与旬通。(见周礼)旬者十数也。(一经一纬则其文为十。)故易例地数皆十也。(又与畇通。周礼有土均之法。)〇孔氏曰子母牛者。孳牛也。(即母牛)九家易云万物相杂故文。(案坤卦恰有两行文十二字之象。)柄者生物之根。(大传云谦德之柄。此以坤为柄也。)黑者如禹贡所云黑坟也。(当与兑刚卤参看。)〇京房本吝作遴。
 〔荀九家〕坤为裳为帛为黄为邑。(又为方为迷为乱为浆为囊。)虞氏曰坤为臣民为国为虚为暑。(又为器为鬼为死为乙为晦。)〇坤之先迷。(自剥而为坤。)复之迷复。(复上六为剥。)皆以艮也。艮为径路。故谓之迷途。坤何尝失路哉。(详二卦)艮则为死。死则为鬼。坤何尝死物哉。(万物终于艮。)坎与离反。故其德为乱。(反离治)坎亦为水。故其物为浆。(汗液也)萃之终乱。涣之汗号。皆以坎也。坤何尝有是哉。上虚下塞。方得为器。坤之括囊。以变震也。坤布而受震粮。其象为囊。(坤有底曰囊。)徒坤岂足以为囊哉。又甲乙者。震方之生物也。(字从草木始甲坼句生。)于乾坤何与哉。晦者昧也。兑之象也。(尧典西为昧。)〇总之九家不知爻变。故每以艮坎震三卦之物。引之为坤卦之物也。三卦皆变其一刚。即成纯坤。
 〔今补〕坤为田为朋为肤为温。(又为甘为欲。)〇畋猎之礼。本所以除田害也。故卦有坤田。而兼有车马之象。(或弓矢)则其占为畋也。(坎亦有田象。)朋者两比成耦也。坤之三阴。两两相比。故有朋象。(见豫蹇)又两贝为朋。(见汉志)故因亦假借为象。损益之云十朋之龟是也。(肤之义见前。)左传南蒯之筮。(昭十二年)季平子之言。以坤为温。(坤之比)盖乾为寒则坤주-D001温也。洪范土味作甘。然其在易例。必兼之以兑舌。方得为甘。(见临节)为欲之义。见损大象。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敷。(通作𧀮。)为大涂。(途)주-D001为决躁。为苍莨(一作筤)竹。(古本筤作琅。)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说文的作驹。)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虞翻于宝之易。以龙为駹。训为苍色。(李鼎祚本又作駀。)夫坤牛兑羊。多有复见。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51L 页
正以说卦之文。自昔有之。夫子从而增润之也。何必改经玄黄者坤帛之体。而染之以(一作为)天玄也。(吴澄云得乾初画为玄。)敷者花也。亦作𧀮。(古文敷与华荂通。)阳和反于根而花叶复生也。(大过震为华。)姚信训为专一。虞仲翔改敷为专。(李鼎祚亦然。)大谬矣。大途者艮径之反也。(吴云前无壅。)决躁者雷也。陆农师云苍筤幼竹也。〇善鸣者雷也。鸣谦鸣豫。皆以震也。馵足者后左足之白也。(尔雅云)震之象也。(左足者震也。后白者初刚也。)作足者。双足齐举也。(吴幼清云足超起。)鲁颂云思马斯作。的颡者白颠也。(尔雅云)得乾首之初刚。是白颠也。(秦风云有马白颠。)反生者复生也。又翻生也。八卦之有震卦。犹十二辟之有复卦。自艮而坤。三阳都尽。至震而一阳复生。此之谓反生也。(虞氏偶得讹本。以反为阪。训之为陵阪之生。大谬。)宋衷云反生者。枲豆之属。带甲生者。(谓萌芽自下而上。反句向生。)〇乾凿度云物有始有壮有究。(究极也)盖以上画为究也。震壮为兑。其究为乾。乾者健也。(巽究为坤。故其究为躁。)〇京房、荀爽本馵作朱。(此声误也。)
 〔荀九家〕震为仰缶。(又为玉为鼓。)虞氏曰震为侯为主为行。(又为乐为作。)〇震为盂缶。屡见汉儒之说。然稽之易词。必以坤艮之土。合于震器而后。方得为缶。(离坎与比井皆然。)盖缶者土器也。益六三之用圭。(圭亦玉)鼎上九之玉铉。皆乾玉之所升降。(义详本卦笺。)震何尝为玉哉。革音之鼓。或是离象。(中孚之六三)扣击之鼓。宜以艮手。(离九三)震之为鼓。又何据矣。〇兑震并有则为言行之行。艮震交现则为行止之行。至于豫大象之作乐。盖以善鸣之震。兼之以坎律艮节也。徒震何足以作乐哉。兑口而兼震鸣则其象为歌。(中孚离)易象之兼取如此。不可易言也。
 〔今补〕震为草木为舟车为囊为斗为旗为簋(又为筐)为帝为行人为老人为君子为师为将帅为仁为左。(又为立为闭为首。)〇震木为舟。然必兼之以坎川。(或兑泽)其象乃现也。左传毕万之占。国语文侯之筮。(司空季子语)皆以震为车。其在易词。亦相合也。(为囊义见前。)震器纳禾。其象斗也。豫之大象。以震为柝。柝亦斗也。(即刁斗)左传史苏之占。以震为旗。盖以玄黄之色。揭之苍筤之竿。其象为旗也。苍筤之竹。制之为器。(上空而下塞。)以受禾稼。其象为簋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52H 页
(筐亦然)〇震者天之长子。所以为帝。(为天子)帝出乎震。亦以为上帝也。(豫大象)行出大途。是行人也。(复大象谓之商旅。)伦序最长。是老人也。(见大过)谦而自卑。(刚在下)君子道也。年德既尊。可以为师。(见蒙卦)前驱烝徒。(领二阴)可以为将帅也。(见师卦)东方生物。其德仁也。东则为左。〇震起也。起而履刚。其象立也。(恒大过)〇艮为开门。(艮下通)震则为闭。(震下塞)故复之大象曰至日闭关。(复下震)坤六四之传曰天地闭。(豫上震)国语晋重耳之筮。遇屯之豫曰闭而不通。(豫上震)皆以震为闭也。震以艮反。(艮门倒)艮门下塞。(下一刚)所以闭也。〇案四德以震为元。元者善之长也。元者首也。故易例震亦为首。(见既济初九。)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王肃本为香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
 以二条而纠合者绳也。先挠而后伸直者绳也。(先分而后合。)入而不行。其象百工也。(与震之商旅相反。)万物洁齐。其德白也。榰用二股。(下耦画)长而高也。阳进复退。(自乾而为巽。)是不果也。巽草含风。是为臭也。(虞翻云风至知气。故巽为臭。)〇古本寡作宣。虞翻曰黑白杂为宣。巽为白。故为宣发。(李鼎祚亦云。)马融以宣为寡发。案考工记车人之事半矩谓之宣。注云头发颓落曰宣。与寡同义。(杜诗寡鹤误一响。一本作宣鹤。)盖震巽皆草。而巽只一阴。故谓之寡发也。(郑康成云发在人体。犹靡草在地。)上大下小。(阴曰小)其面广颡也。黑掩在下。(阴为黑)其眼多白也。(何氏订诂云离目上下白而黑居中。巽目黑掩在下。是白多也。)本只一阴。末得二阳。参天两地。其利三倍也。(参天两地则本二而末六也。)躁者坤之象也。〇虞翻李鼎祚本臭作嗅。(形误也)郑玄本广作黄。
 〔荀九家〕巽为杨。虞氏曰巽为杞为白茅为包为号为命。(又为处为舞。)〇巽柔木也。为杨为杞。其性挠也。(大过姤)泰以巽为茅。否以震为茅。(见本卦)其云白茅者。据大过也。以绳束茅。其象苞苴也。诗所云白芽(一作茅)包之。 号有二义。一是教令。(此去声)一是呼叫。(此平声)故或兑或巽。俱可为号。(兑为口)巽者兑口之向下者也。(有俯谕之象。)故其象为命令。〇小畜之云既雨既处。以变坎也。旅几(一作九)四亦然。 仲翔不知爻变。乃谓之巽为处。谬矣。(舞易词之所无也。)
 〔今补〕巽为药为载为隐伏为施为主人。〇本以草木。兼之香臭。其象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52L 页
药也。(见无妄)阴伏于下。重任在上。其德载也。(义见坤大象。)大传云巽称而隐。(乾初九龙德而隐。)杂卦云巽伏也。(又为遁为潜为入。)是隐伏也。乾损其富。以锡其下。(向下而损之。)是为施也。古礼主人坐于东南。见郑(一作乡)饮酒礼。 东南者巽方也。故辅主人者谓之僎。(字从巽)巽者主人也。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挢(一作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
 沟渎者田水也。故坎亦为田。(说见下)隐伏者。阳隐在中也。矫輮者。揉(一作輮)其上下而归于中直也。为弓者。中衔一矢也。为轮者。象水之行地也。(古诗云车如流水。)为忧为病者。中有梗也。为血者。血之流行如水也。为赤者。得乾之中阳也。(吴澄云)〇美脊者中刚也。(坎北方于身为脊。)亟心者中正也。(荀爽本作极心。〇荀云极中也。)下首者。水行之象也。薄蹄者。四点皆小也。(二阴为四点。)曳亦流水之象也。目疾为眚。反于离则多眚也。上下无壅。于道为通也。隐而内险。其象为盗也。〇京房本輮作柔。(荀爽本作挠。宋衷王廙本作楺。又一本矫作桥。此形误。)姚信本轮作伦。(皆形声之误也。)
 〔荀九家〕坎为宫为律为志。(又为栋为丛棘为蒺藜为桎梏。)虞氏曰坎为酒为疑。又为孚为蹇。于宝易주-D003夜。 〇物之所归。有甍有翼。(中刚如屋脊。)其象宫也。中正内直。是法律也。大过以巽为栋。大壮以震为栋。坎之为栋。未有据也。易词取象。多兼二卦。坎虽险矣。不兼巽木。不得为丛棘。坎上六〇丛棘险本(一作木)也。 不兼巽草。不得为蒺藜。(困六三〇蒺藜险草也。)不兼震艮。不得为桎梏。(蒙初六〇桎梏刑法之木也。)专属一卦。谬甚矣。〇孚者信也。天下之最相反者。疑与信也。既云为疑。又何为孚。有是理哉。中孚者大离也。通体无坎。又何为孚也。(凡人心志中虚则相孚。中有物梗之则相疑。)需曰有孚。讼曰有孚。然犹坎离俱存也。观曰有孚。损曰有孚。若是者通体上下。不见坎形。又何为孚也。习坎之云有孚。正以虚中。(二五夹)坎何尝有孚哉。坎为蹇益谟(一作谬)。 〇日在地上。既以为画(一作昼)(晋之象)则日在地下。方可为夜。徒坎岂足以为夜哉。(唯下卦位离。故为朝昼夕三时。上卦位坎。故占之以夜。此别是一例。与物象不同。)
 〔今补〕坎为田为石为带为膏(又于鸟为翼。)为敬为知为几为处为乱。(又为众)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53H 页
〇坤土之中。一道水行。此田象也。古以田为畋。(所以去田害。)故坤坎之象。其占为畋也。(师恒解)坎险也。物之险者莫如石。(险与岩岩通。)故豫之六二。困之六三。以坎为石也。(吴澄云艮刚在坤土之上。象山顶之小石。坎刚在坤土之中。象平地之大石。)坎之中刚。横于坤腹之中。(又得乾衣之中刚。)其象带也。膏者雨泽也血液也。(屯与鼎)小过者大坎也。而有飞鸟之象주-D007。盖其中刚为鸟身。四阴为鸟翼也。(渐之云羽仪以变坎也。明夷之云垂其翼。亦以互坎。)〇敬以直内。坤之坎也。(需上六亦敬。)知与智通。坎之德也。(北方之水德。)坎之弓弩。中伏机牙。(中一刚)几之微也。(见屯六三豫六二。)物之所归。爰宅其家。(坎为宫)坎为处也。反于离治。其象乱也。〇左传杜注以坎为众。(白虎通云坤为众。水亦为众。)在易词无验。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冑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乾音干)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一作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
 甲冑戈兵。皆刚在外以自卫也。(故离又为卫。)中女而大腹。其象孕也。(渐九四以离为孕。)虫而甲冑。离之象也。(刚在外)科者条也。木枵中而燥暵则条必上槁也。(胡庭芳以科为巢。)〇京房本蠃作螺。(姚信本作蠡。)虞氏本科作折。(形误也)郑玄本槁作槁。(于宝本又作熇。)
 〔荀九家〕离为矢。(马融王肃云。)虞氏曰离为斧(又为网)为夏。(于宝易为昼。)〇易例凡阳画为矢。(乾为矢)亦未必离为矢。唯剡木为矢。求之卦象。唯离是指也。(睽上离)〇斧亦戈兵也。(见旅巽)仲翔之云离为网。必据大传而云然也。然重离之卦。本有巽绳。(二四互)故得以为网。(小过初六亦巽绳。)三画之离。既无巽绳。何以为网。若离为鸟。又为网罟。则是鸟之与网。与生俱生。天下之鸟。无非投罗之雀矣。恶可乎哉。〇日在地上为昼。(晋之彖)已见前。
 〔今补〕离为墉为狱为防闲为苦为治为礼为诚为宽为辨(又为喜为嘉。)为史为武人。(又为孚)〇坎为宫以中隆也。(象屋脊)离为墉以外防也。(同人解)故离亦为防闲。家人之闲有家是也。(乾九二为闲邪。既济为豫防。)防闲既严。外围而中空。其象狱也。(先儒皆以坎为狱。疏矣。)火味作苦。离之性也。(节上六)南面为治。离之修也。嘉会合礼。离之德也。(万物皆相见。)闲邪存诚。离之信也。(乾九二)普博中恢。离之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53L 页
宽也。(乾九二)分别中断。离之辨也。(此义屡见于易词。)离文灿然。是史臣也。(巽九二)甲冑自防。亦武人也。(履六三)〇离则为嘉。仲翔以乾为嘉。蜀才以震为喜。总由不知爻变。错迷如此耳。(离喜反坎忧。)虚中曰孚虚中而入于水则其物为浮。(字从孚)虚中而围于邑则其名为郛。(字从孚)莩脬亦然。(亦虚中)易之有孚。多以离也。然或二五相应。亦为孚感。〇学圃云离为墉。故离字从篱。篱者竹墉也。(一作㰚以木为墉也。)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一作䦙)为指为狗(一作拘)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古本无坚字。)
 震道前通。所以为大途也。艮道前穷。所以为径路也。(径路迷涂也。)木实曰果。草实曰蓏。(与瓜字不同。)震为花者。阳之始也。艮为果者。阳之成也。阍寺与狗。皆所以守门也。(艮为守)黔喙者。狐狼之属也。(虞氏云)艮止也。物止则有节。(草木竹箭皆以止成节。)有节则坚贞。故易例凡节约节俭贞节苦节。皆以艮也。〇虞翻本狗作拘。(李鼎祚本同。)仲翔曰指屈伸。制物为拘。(狗为复见故必以为拘。)按拘者挛也。易词之云挛如。皆以艮拘也。〇郑康成云黚喙者。虎豹之属。贪冒之类。(黔黚同)其义非也。(兑为虎)〇京房本果蓏作果堕。(陏之误)货殖传所云果郁(一作陏)也。(陏蓏通)
 〔荀九家〕艮为鬼为冥。(郑玄云)虞氏曰艮为城为宗庙为求。〇物以艮终。死为鬼也。(见睽卦)一刚上幂。其象冥也。然必上爻而后乃为冥也。(见升豫)〇坤邑外刚。其象城也。(泰上六)鬼神攸庐。其象庙也。(涣之彖)兑既为妾。艮则仆也。(旅二三)〇杂卦云临观之义。或与或求。观者大艮也。(兼画艮)故易例艮为求。(求字先画艮卦。次以物干之。)
 〔今补〕艮为邑为床为庐次(又为土)为迷为守为诫为退为童为小人。(又于木为根。)〇坤众之居外有限域。其象邑也。(无妄之六三)一刚上横。榰以四股。其象床也。(剥与巽)庐者倚于墙而为蔽也。(艮为墙)又坎一脊中隆。两翼分张。故其象为宫室。艮则上横一桁而顺势斜下。故其象为庐次。(剥与旅)径路前塞。迷之象也。成言乎艮。有节有限。其言为诫也。遁之方遁。阳以艮退。(遁下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54H 页
艮)艮为退也。(字从艮)震木枝条向上。(上二阴)艮木枝条向下。(下二阴)艮者根也。(字从艮)〇学圃云坎之守国。震之守庙。(艮为守)遁执萃握随拘涣拯。(艮为手)皆用艮象。可易言哉。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
 周礼司巫祭祀则共匰主。(又男巫掌望祀。女巫掌祓除。)凡祭祀之礼。外事用巫也。(兑女之卑者。)乾之满盈。今毁其上。(折上刚)是毁折也。(又巽为高为长。兑与巽相反。)决者缺也。乾之圜满。今乃缺之。(亏上刚)是附决也。〇周礼草人云凡粪种骍刚用牛。(土赤而性刚。)咸潟用貆。(潟卤也)货殖传云齐地潟卤是也。刚卤之地。外柔内刚。兑之象也。〇郑玄本羊作阳。(虞翻本作羔。)乃云阳养。(无家女行赁炊爨。)贱于妾者。(郭璞引鲁诗曰阳如之何。又曰巴濮之人。自称曰阿阳。)仲翔云羔女使。(谓贱妾)皆以复见为病。欲去此羊字也。汉儒拘曲之见。本多如此。
 〔荀九家〕(兑为常)虞氏易。(兑为刑人为孔穴。)〇陆德明引旧注云常西方神也。(吴幼清云常九旂之一。)此纬书之邪说也。〇刑者秋官也。兑金肃杀。似为用刑之象。然其在易词。离则为刑。(丰旅之大象。)虞说非也。坎则为窞。兑为孔穴。又何据也。
 〔今补〕兑为金为食为袂为义为幽人为脱失。(又为右为晦为厉。)〇乾衣而缺其口则其象为袂。(如玉之缺者为玦。)衣口曰袂也。震既为仁。兑则义也。(兑为宜)兑者西方幽昧之地。(尧典西为昧。)又少女之德。贵于幽贞。故其人为幽人。(处士如处女。)刚不外防。(上一阴)脱则失之。兑为脱也。(字从兑)〇晦者昧也。(随明夷之大象。皆以兑为晦。)厉者危也。一阴乘刚。危之至也。然其在易词。或有非兑而言厉者。
附见兼互取象之法
 易词之取物象。多有兼互二卦而命之为物者。(或兼互三四卦以为象。)夫子所云圣人之情。见于辞者。正当于此乎求之。乃荀虞诸家。不知爻变。不求圣旨。每指一物专属一卦。后之学者不考验于经文。而轻信儒说。则圣人之情。卒无以显于世矣。
 巽齐离诚而或坤或艮者。为祭祀。(坤牛而艮庙。)〇艮兑之合为婚媾。(合少男少女。)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四卷○周易四笺 第 554L 页
〇下离上坎。或兑或坤者。为亨饪。(离火坎水。又兑食坤养。)〇卦有乾天而或兼离巽者为郊。(祭天也)〇坤艮之土。合以坎水者为泥。(需与震)〇坎之法律而艮手震足。以当坚木者为桎梏。蒙筮(一作噬)嗑 〇坎月之位。(四五六)兑犹未盈。而几乎乾圜者。为月几望。(见小畜归妹中孚。)〇离垣之防。而兼得震竹者为蕃篱。〇汎震木于坎川。(或兑泽)而上有巽风者为舟。〇凡易词之物。不在说卦之原经者。皆兼互以取象。以是法而求之。无一字之碍滞不通矣。〇易例又有未满三画而取之为象者。凡⚊为矢⚋为肤⚎为床⚍为履。(又为乘)不能悉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