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x 页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卷五)
 [诸卦]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66H 页
(离下巽上)〇第二十二卦之正(遁一之四。中孚三之二。)
  杂卦传曰家人。内也。〇程子曰文中子以明内齐外为义。古今善之。所谓齐乎巽也。〇镛案卦自中孚来。中孚者诚也。(本大离)又自大巽来。(自遁来)大巽者齐也。(齐乎巽)移之家人。离巽如旧。既诚身矣。始可以齐家也。欲齐家者。必先乎修身也。(先离而后巽)中孚之时。震巽(长男女)艮兑。(少男女)既与同处。移之家人。(三之二)坎离又著。(今互坎)六子具会。一家谐翕。于是离垣之内。(本大离)坎以为宫。(下互坎)刚处其中。(三之刚)为正家主。(义见下)离以治之。巽以齐之。男处男位。(一三五)女处女位。(二与四)内明外顺。(巽为顺)各以其法。(坎为律)上下二刚。(六亦刚)防闲至严。此家人之义也。然此正家之义。其在风火之卦。只是一象。圣人偶以名之。以筮诸贞。未必家人为本象也。(郑东卿云家人由人事而名也。学者不旁通其情。而拘于家人一事。则六十四卦皆拘也。)
  {䷤}家人。利女贞。
 此家人之不变者也。中孚之时。巽女兑女。中无坎贞。(三四虚)移之家人。(三之二)则不出离垣。而事功坚固。(今互坎)利女贞也。(妇女之事无不利)内外柔顺。(离中柔)未有刚健之象。故其用如此。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离女在内。(下为内)坎男居外。(内之外)阳得阳位。(一三五)阴得阴位。(二与四)男女正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66L 页
位也。家人者六子也。(三男与三女)六子之生。皆自乾坤。(皆三索而得)是父母也。卦自遁来。(一之四)乾父尊严。(乾在上)是严君也。(乾为君)移之家人。(四之一)则以其父命。(上巽命)正其家法。(互坎法)家有严君也。〇遁之时。乾父在上。艮子在下。(天山卦)父父而子子也。中孚之时。震兄在先。(下互震)艮弟在后。(上互艮)兄兄而弟弟也。移之家人。坎夫中刚。(二四互)离妇内柔。(离在内)夫夫而妇妇也。坎宫中正。(在卦中)家道正也。乾下为离。(遁之时上乾)天下定也。(离为治)
  {䷤}初九。闲有家。悔亡。〇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此家人之渐也。卦自遁来。(一之四)遁之时。虽有艮门。(遁下艮)不成防闲。(艮下开)亦未有家。(遁无坎)移之家人。(四之一)艮门严防。(下今离)坎宫亦成。(二四互)闲有家也。(离闲而坎家)初为卦主。故言其本象。〇悔亡者中孚也。移之家人。(三之二)离防未变。(大离今下离)是悔亡也。(无所悔)〇志未变者。中孚未变也。(离为志)御家之法。谨其防闲。以严内外。则男女以正。而事无可悔矣。〇案闲之为文。象以木塞门。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〇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此家人之小畜也。遂者进也达也。(义见下)小畜自姤来。(一之四)柔进至四。(一之四)不达于上。(止于中)柔伏如旧。(下巽今上巽)无攸遂也。妇人之义。有所进取而不敢必达。(至于尽曰达)有所作为而不敢必成也。(成事曰遂)〇小畜又自夬来。(上之四)夬之时。兑以馈食。(夬上兑)然女人在外。(一阴最在上)其象不顺。移之小畜。则入而在中。(巽为入三四为中)以主兑馈。(今互兑)在中馈也。〇坎事既顺。(本互坎)柔往得位。(姤之移)干事吉也。〇自夬而移。柔乃卑降。(上之四)以成巽德。(上今巽)顺以巽也。(兑则逆)〇案大戴记云妇人从夫。无所敢自遂。(注云遂成也)公羊传云大夫无遂事。(荀子小事殆乎遂)遂者达也成也。大壮云不能遂。其义亦同。〇又按马融以二为奥主。此不知爻变也。〇男学稼云下离上坎。本具烹饪之象。(火温水)故其变为馈食之占也。列女传孟母云妇人之职。幂酒浆而精五饮。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〇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67H 页
此家人之益也。家人者。家人之本象也。(爻未变)妇子者九三之变象也。(巽妇震男为妇子)卦自中孚。(三之二)兑口震鸣。(二四互)移为坎忧。(二四互)其声嗃嗃也。(忧惧声)嗃嗃犹嗷嗷也。(程子云)曷然哉。坎律严酷。(二四互)中心紧束也。(坎中刚)〇悔厉者。变其旧厉也。中孚之时。兑以乘刚。(一阴为兑主)其象厉也。(与乾九三同。)移之家人。(三之二)则阴降阳升。各得其位。(二之三)悔厉吉也。〇三之变为益。(风雷卦)上巽妇也。下震子也。本以离喜。(下本离)今为震鸣。(下今震)其声嘻嘻也。(字从喜)嘻嘻者。谑浪嬉笑之声也。(程子云笑乐无节)曷然哉。坎律既坏。(三爻动)家法荡然也。〇中孚之时。以阴居阳(三本柔)下乘二刚。(下本兑)三之既移。阴降阳升。(二之三)家道正矣。(男女各正位)今又以柔而居刚。(三今柔)旧习依然。(二阴乘初刚)不改过也。(吝)三为卦终。(下之终)是终吝也。(不改过曰吝)〇未失者。坎律未失也。(卦未变之象)〇失家节者。坎律灭而无复节制也。二者皆未得中。然嗃嗃则家有法度。所以终吉。(程子曰治内过刚则伤于严急。然而家道齐肃。犹为吉也。)〇案说文云嗃嗃。严酷貌。(又云严厉貌)非也。坎律严酷。故震鸣嗃嗃也。(中孚之本震)直以嗃嗃。为严酷貌。则非字义也。(字从口)何氏订诂以嘻嘻为叹惧声。(读之如噫嘻)亦非也。嘻者喜发于口也。(字从喜)以会意则为嘻笑之嘻。(与嬉同)以谐声则为嘻叹之嘻。字同而义别也。其必谓之嗃嗃嘻嘻者。卦今为益。(三爻动)风雷皆有声之物也。〇又按旧本嗃作确。(荀爽本)亦作熇。(刘瓛本)郑玄云嗃嗃。苦爇之意。(先儒皆以为离火之声。)皆非也。又嘻或作嬉。(张揖本)或作喜。(陆绩本)侯果曰嘻嘻笑也。〇学稼云益自否来。卦有父母。(乾与坤)故得称妇子。〇学圃云坎有二阴。故嗃嗃叠文。震亦二阴。故嘻嘻叠文。
  {䷌}六四。富家。大吉。〇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此家人之同人也。同人自夬来。(上之二)兑以毁决。(见说卦)出而不入。(反于巽)移之同人。则离财内贮。(离为贝)乾富以盈。(上今乾)富其家也。(互坎本为家)〇夬之时。厉而不顺。(兑乘刚)移之为巽。(下互巽)遂亦得位。(柔居二)顺在位也。(巽为顺)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〇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67L 页
此家人之贲也。贲自泰来。(二之上)乾则为王。(泰下乾)坤其妃也。移之为贲。则乾王自修。(移为离)以诚其身。(内离诚)而坤后孚感。亦以离化。(上大离)坎宫以正。(下互坎)礼法贲然。(卦今贲)王假有家也。〇乾移为艮。(二之上)其象宜恤。(有王终之象)然而勿恤者。家人之卦也。(家人之卦占之如此。故勿恤。)〇两离相孚。上下相喜。(上下离)交相爱也。〇学稼云五为君位。故论帝王治家之法。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〇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此家人之既济也。既济自泰来。(二之五)二之既升。离诚内明。(下今离)遂与五应。(五今刚)是有孚也。升者为坎。(上今坎)正其法律。(坎为法)以御其家。(下互坎)家道严肃。(坎为敬)有孚威如也。今卦已终。(全卦终)是终吉也。〇离以自修。(下今离)反身而诚也。(中庸云)虽家人父子之间。反身不诚。徒欲立威。则贼恩伤义。秪以为乱矣。
(兑下离上)〇第二十二卦之反(大壮上之三。中孚四之五。)
  序卦传曰睽者乖也。(乖戾也)〇杂卦传曰睽外也。〇镛案睽者。癶也。(从二止相背)癸也。(古癸字)发矢之义也。矢发则弓与矢相离也。(上九云张弧设弧)卦自大壮来。大壮之时。下有乘矢。(下四阳)上为震发。(古礼每射四矢。故孟子云发乘矢。)已有发矢之象。(阳进如矢发)但无坎弓。无以发也。移之为睽。则坎弓既张。(上互坎)一矢乃发。(三之上)弓与矢相离。(上重离)此之谓睽也。又说文曰睽。目不相视也。(字从目)卦自中孚来。中孚者大离也。(兼画三)兑巽二女。离目以相视。(三四虚)其志相孚。(中无阻)移之为睽。则虽有离目。(上下离)中有一梗。(四今刚)不相对视。所谓二女同居。其志不同。(彖传文)此之谓睽也。发矢之义。孔子于大传言之。(弧矢之利。取诸睽。)目视之义。孔子于彖传发之。(二女志不同)此皆名卦之正义也。又离火炎上。兑泽润下。行相违也。(程子云)阳必居阴。(二四六)阴乃居阳。(三与五)其位乖戾也。(与家人相反)此亦名卦之馀义也。(程迥云火泽相遇则革。不相遇则睽。)〇虞翻曰卦自大壮来。
  {䷥}睽。小事吉。
 此睽之不变者也。卦自中孚来。(四之五)阴进居五。既得中矣。(上之中)遂成坎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68H 页
贞。(三五互)可以干矣。(事贞也)阴德本小。(易例也)唯小事吉也。若筮大事。则其自中孚者。五来居四。既失其中。(上之中)又不得位。(阳居阴)其象不吉也。(阳以占大事)其自大壮者。三往居上。既离其群。(四阳本相聚)又不得位。(上位阴)其象不吉也。故曰小事吉。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中孚之时。通体为火。(兼画离)变而为睽。则火动而上也。(上今离)大壮之时。通体为泽。(兼画兑)变而为睽。则泽动而下也。(下今兑)动者变也。〇上离下兑。(中少女)中成坎宫。(三五互)二女同居也。离火炎上。兑泽润下。性上(一作相)乖 其志不同也。行者上下也。(升为降)〇柔进上行者。中孚之移也。(四之五)进而居五。是得中也。(上之中)二刚五柔。上下应也。〇天地者阴阳也。大壮之时。阳与阳聚。(下四阳)阴与阴聚。(上二阴)移之为睽。中成坎事。(上互坎)此天地睽而其事同也。中孚之时。震巽相会。(长男女)艮兑相合。(少男女)移之为睽。坎志相通。(上互坎)此男女睽而其志通也。(坎为通)万物者卦画也。(大传云物以群分)大壮中孚。皆为聚合之卦。(皆辟卦)而移之为睽。则刚柔交错。(相分散)坎功以成。(上互坎)此万物睽而其事类也。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〇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此睽之未济也。易例。乾坤坎离。为四正之卦。故坎以当乾。(得乾中)离以当坤。(得坤中)此又一例也。〇卦自大壮来。(三之上)移失其乾。今变为坎。(下今坎)中刚如旧。是悔亡也。(变者亡)〇未济自否来。(五之二)否者泰之交也。(地天为天地)泰之时。乾马在内。(泰下乾)交之为否。马亡在外。(如大壮六五之为丧羊。)是丧马也。泰之震足。(三五互)今为艮止。(否互艮)是勿逐也。移之未济。(五之二)下乃得坎。(下今坎)坎亦为马。(说卦文)是其马勿逐而自复也。(震既济之六二同。)昔自内出。(泰为否)今自外来。(否移为未济)既往而复也。又坎为归。(说卦文)〇否之时。上三阳君子也。(本皆震)下三阴恶人也。(艮小人)移之未济。则君子之既遁在外者。还入坤国。(五之二)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68L 页
与艮相见。(本互艮)见恶人也。(互离以相见)君子当睽违之时。值否塞之运。洁身高举。嫉恶太甚。取祸之道也。屈心抑志。见此恶人。又何咎焉。〇否塞之时。刚自外反。(五之二)是无咎也。〇以辟咎者。以远害也。〇学稼云睽自大壮来。丧其乾马。(乾变兑)今而得坎。(坎亦马)故其占如此。(象必两取之)〇学圃云卦德为睽。故其占为先丧后得。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〇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此睽之噬嗑也。大壮之时。震主在上。(上本震)中孚之时。震主在内。(下互震)移之为睽。失其主矣。(卦无震)二之既变。忽以坤臣。(否下坤)逢此震主。(下今震)是遇主也。是何地也。艮邑之下。(今互艮)震道中开。(二三柔)邑中途曰巷。(说文云)遇主于巷也。〇否塞之时。刚自外反。(五之一)是无咎也。(善补过)〇未失道者。得震也。(震大道)卦德为睽离。故取先离后遇之象。〇案虞氏易。艮为城。艮者坤邑之防外者也。(艮止也。人所居止曰邑。)无妄六三。以艮为邑。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句)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〇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掣音尺制反)
 
此睽之大有也。今之坎舆。(上互坎)大壮之震车也。(上本震)坎则为曳。(说卦文)离以见之。(今重离)见舆曳也。掣者牵制也。(即掣肘之意)两离之牛。(上下离)一在舆前。(此上离)一在舆后。(此互离)互相牵掣。(挽引也)其牛掣也。曷然哉。卦德睽乖也。言其本象者。三为卦主也。(大壮上之三)〇中孚之时。震发既蕃。(巽为寡发。震多发。)艮鼻如山。(中孚之两互)移之为睽。(四之五)发鼻犹存。(二本震。而四本艮。)变而大有。则其发其鼻。(二与四)不可复见。(今无迹)斯何故也。离刃之所割也。(上今离)髡发为天。(朱子云)割鼻为劓。(吕刑注)天且劓也。若是者何也。坎为刑律。(三五互)离为兽(一作狱)也。(中孚本大狱)〇大有自姤来。(一之五)一阳治(一作始)消。(姤一阴)是无初也。移之至五。(一之五)终有一刚。(上犹刚)无初有终也。亦自夬来。(上之五)夬则无终。(上一阴)移得有终也。〇位不当者。阴居阳也。(三位阳)德不称位。故坎眚为罪。〇遇刚者姤也。(杂卦传云姤柔遇刚也。)姤往至五。(一之五)得遇一刚。(上今刚)所以有终也。〇案旧本掣或作觢。(说文云角一俯一仰也。)或作觢。(郑玄云牛角皆踊曰觢。)或作契。(子夏传云一角仰。)或作觭。(荀爽本)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69H 页
之于象无当也。王弼云掣。滞隔不进也。亦非矣。掣者制手也。〇又劓或作劓。(说文云)或作臲。(王肃本)此声转之误也。劓与曳掣叶韵。当是去声。〇朱子曰天合作而剃须也。篆文天作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〇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此睽之损也。损自泰来。(三之上)泰之时。父母俱存。(乾父而坤母)移之为损。乾父遂亡。(坤犹存)乃以艮死。(上今艮)无父曰孤。(孟子云)是睽孤也。〇中孚之时。兑女艮男。(三五艮)同处离垣。(本大离)日与相见。(离为目)移之为睽。(四之五)则兑女独居。(下犹兑)不见艮夫。(卦无艮)坎盗中梗。(上互坎)非我耦也。(坎中男)四之既变。艮男忽至。(上今艮)遇元夫也。(元始也本也)遂成大离。(二六夹)六位皆应。(刚柔应)是交孚也。(三往上来为交感)〇损自泰来。(三之上)三之既升。兑乃乘刚。(下今兑)其象厉也。四爻之动。其德称位。(四今柔)亦无咎也。(善补过)〇三之既升。遂成离志。(今大离)是志行也。(泰卦之震行)〇案卦德睽乖。故取先离后遇之象。然筮父子则睽而遂孤。筮夫妇则睽而复遇。其占不同也。〇学稼云大壮之时。四阳相聚。移之为睽。则四六两刚。离其群而孤居。故四六两爻。皆言睽孤。盖亦微旨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〇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此睽之履也。五之变为乾。(上今乾)此大壮之旧乾也。(本下乾)失而复得。(睽无乾)其悔亡也。〇乾则为父。(说卦文)父党为宗也。(见同人)履自夬来。(上之三)夬之时。宗人在下。(夬下乾)羊肤在上。(易例凡柔画为肤)移之为履。则乾宗开口。上(一作下)今兑 羊肤来入。(互巽入)厥宗噬肤也。曷然哉。艮庙之中。(中孚之互艮)羊豕俱陈。(兑羊而坎豕)离诚孚格。(上下离)祭祀之卦也。祭祀之礼。宗人在下。祭毕分胙。(即分𦿉。)则宗人升而噬肤。(馈食礼)此其礼也。少牢特牲礼。皆有肤鼎。〇履自夬来。柔降在下。(上之三)刚往成乾。(上今乾)往无咎也。祭祀之礼。所以聚合宗族。叙其敦睦也。大壮之时。宗族相聚。(下四阳)自睽以来。离散极矣。今又宗族相聚。(上三阳)离以合礼。(二四互)又何咎焉。〇往有庆者。乾族复聚也。卦德睽乖。故取先离后合之象。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〇象曰遇两(一作雨)之吉。群疑亡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69L 页
此睽之归妹也。归妹自泰来。(三之四)泰之时。父母俱存。(乾父而坤母)移之归妹。则乾父遂亡。(坤亦亡)倒艮以死。(归妹本倒合)无父曰孤。(孟子云)是睽孤也。九四之词。上下照也。〇坎豕在前。(上互坎)离以见之。(下互离)是见豕也。本以坤土。(泰上坤)今沾坎水。(睽亦坎水沾土象)其象涂也。(水土合为泥)坎则为背。(北肉也)豕负涂也。背负之(一作也)。 诗云有豕白蹢。烝涉波矣。将雨之徵也。〇乾车之上。(下本乾)坎则为舆。(三五互)艮尸倒卧。(归妹本倒艮)载鬼一车也。此师旅之占也。(即舆尸之凶)〇大壮之时。本有乘矢。(义见上)移之为睽。(上之三)坎弓衔矢。(上互坎)弓腹正饱。(上离为大腹)先张之弧也。上之既变。震以发之。(上今震)一矢遂亡。(上刚灭)后说之弧也。(矢脱于坎弓)〇坎自外来。(上互坎)疑其为寇。(坎为盗)上之既变。艮婿外至。(上倒艮)遂与兑女。(下本兑)离以成礼。(二四互)乃婚媾也。寇敌我仇也。(怨耦也)夫妇亦仇也。(嘉耦也)故寇与婚媾。其占相类。易凡言匪寇婚媾。皆此义也。〇往者泰之刚上往也。(三之四)泰之乾人。往而遇坎。(上互坎)坎则为雨。(说卦文)是遇雨也。既已遇雨。宜无他害。(坎多眚)遇雨则吉也。〇坎之为卦。为盗为病为陷为眚。(见说卦)卦既有坎。必逢其一。(不可以皆免)与其遇彼。(诸险象)曷若遇雨。(无大害)既已遇雨。保无他疑。(坎为疑)群疑亡也。〇案此爻之词。睽孤(筮父子)见豕(筮雨兼筮牲)载鬼(筮师旅)张弧(筮仇敌)婚媾(筮婚礼)遇雨(筮行役)六者。各为一象。不相连续。(即所云该事)读之为一事。便不可通。(见要旨)世事万变。或一事之内。兼此数象。(如史苏之占)亦须通看。〇又按旧本弧作壶。(京房、马融、郑玄、王肃、翟子玄、虞翻、李鼎祚本皆同。)虞仲翔云兑口离腹。坎酒在中。壶之象也。汉儒之不可宗如此。弧之形如瓠𤬛。(即葫芦)故其字从瓜。(弧与瓠𤬛皆细腰。)壶者葫芦也。(豳风云八月断壶)故弧与壶。古字相通。直释之为酒壶可乎。〇又按春秋筮法。皆占本卦之爻词。独史苏之筮。(僖十五年)遇归妹之睽。(彼上六)兼言此爻之词。(即归妹睽孤寇张之弧。)此亦筮家之一例也。(兼观之卦词)
(艮下坎上)〇第二十三卦之正(观上之三。小过四之五。)
  序卦传曰蹇者。难也。〇杂卦传曰蹇难也。〇程子曰蹇。险阻之义。〇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70H 页
镛案蹇者跛也。一足偏废也。(说文云)卦自小过来。(四之五)小过之时。卦有两震。(下倒震)两足俱完。(无反对。故取倒象。)移之为蹇。则坎疾在足。(上今坎)一足偏废。(下倒震)此之谓蹇也。又自观来。昔之巽股。今受坎疾。(巽为坎)亦其所以为蹇也。蹇之反解也。解亦自小过来。(三之二)一足受病。(解下坎)与此不殊。故归妹之解(初九爻)曰。跛能履。斯又明验也。孔子之传。训之为难者。六爻之义也。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此蹇之不变者也。卦自小过来。(朱子云)居中两刚。(三与四)本得坤卦之中。(上下有四阴)四之既升。(四之五)又得坤中。(上今坎)坤位西南。(见说卦)利西南也。〇卦又自观来。(上之三)观者大艮也。(兼画三)其道本穷。(艮为径)移之为蹇。又成一艮。(下今艮)艮位东北。(见说卦)不利东北也。〇小过之时。震主在上。四之既升。又得君位。(五君位)此大人也。君子之在下者。(下倒震)相见乎离。(三五互)利见大人也。〇本以坎贞。(小过之大坎)移又成坎。(四之五)干事吉也。〇案刘子新论云蹇利西南。就土顺也。(虞翻云五在坤中)不利东北。登山峻也。〇又按程子曰卦本坤。由五往而成坎。(朱子曰震是坤第一画变。坎是第二画变。艮是第三画变。易之取象。不曾确定了。)镛谓卦有三阴以上。皆坤土也。小过本以颐交。(交易之)颐从临观来。蹇之四阴。非坤土乎。无可疑也。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
 见坎险而艮止。(上今坎)其智明矣。互坎为智。〇往得中者。四之五也。(上之中)其道穷者。艮为径也。〇往有功者。劳乎坎也。君既有功。(震为坎)与有利也。〇三五两刚。皆得其位。(阳居阳)以成坎贞。(上下坎)当位贞吉也。坤国遂治。(离为治)以正邦也。
  {䷾}初六。往蹇。来誉。〇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郑氏本宜待时也。)
 此蹇之既济也。卦自小过来。(四之五)上震之足。往成坎疾。(四之五)是往蹇也。卦之本象如此。故诸爻亦于爻变之后。别取往蹇之象。以为词也。〇既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70L 页
济自泰来。(二之五)泰之三阳。本震足也。(震之积)移之成坎。(二之五)是往蹇也。泰之既移。(五之二)柔来成离。上(一作下)今离 离则为爱。(见家人九五)爱以成言。(下本艮)其言为誉。(艮成言)往蹇来誉也。〇往则坎险为难。(二之五)不往则嘉言自来。(离为嘉)宜待时也。筮而遇是者。只宜坐待。不宜躁动。所谓见险而止也。〇学稼云二则多誉。(大传文)初非其时。故宜待也。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〇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此蹇之井也。井自泰来。(一之五)坤则为臣。(泰上坤)内有乾王。(地天卦)王之臣也。小过之移。(四之五)一足既蹇。(义见上)变而为井。一足又病。(下倒震。今为大坎。)王臣之蹇蹇也。〇坤臣之劳乎坎。(上今坎)匪为其躬。入于王宫。(五之一)顺其巽命。(下今巽)宣力于外。(坎在外)劳以成疾。(蹇又蹇)匪躬之故也。〇泰之时。以柔居五。(居阳位)移乃卑降。(五之一)遂以巽伏。(下今巽)终无尤也。(五六皆得位。终无尤也。)
  {䷦}九三。往蹇。来反。〇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此蹇之比也。小过之移。(四之五)震足受病。(上成坎)是往来(一作蹇)也。(已见上)卦自观来。(上之三)内阳尽亡。坤国空虚。(下四阴)移之为蹇。一刚来反。(上之三)往蹇来反也。三为卦主。故主言其本象。〇内得一阳。其喜可知也。往而复反。人情之所喜也。互离为喜。〇虞翻云观上反三为蹇。
  {䷞}六四。往蹇。来连。〇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此蹇之咸也。咸自否来。(三之上)否之三阳。本自无疾。(无坎形)柔往之故。(三之上)遂成坎疾。(今大坎)是往蹇也。蹇之为蹇。以阳绝也。(观小过皆二阳连)变而为咸。绝者复续。(四今刚)三阳相连。(三四五)往蹇来连也。否移为咸。(上之三)刚自外来。故谓之来连。〇咸自否移。刚来得位。(上之三)乾则为实。(反坤虚)当位实也。(艮果亦为实)
  {䷦}九五。大蹇。朋来。〇象曰大蹇朋来。以中绝(一作节)也。
 此蹇之谦也。小过之移。(四之五)震主升位。(五君位)遂当坎险。(上今坎)此大蹇也。(王之蹇)五之既变。西南得朋。(上今坤)济蹇之佐。于是乎群至。(坤为臣)大蹇朋来也。〇朋来奈何。坎以律己。(左传云)动中节制。又能谦卑。(卦今谦)以自节约。(艮为节)故臣邻来附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71H 页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〇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此蹇之渐也。渐自否来。(三之四)柔往成坎。(为互坎)是往蹇也。内阳既亡。坤国空虚。(天地否)移之为渐。一刚还来。(四之三)大如硕果。(下今艮为果)往蹇来硕也。阳在上曰硕。(三为下之上)〇大人者乾王也。(否上乾)坤臣渐进。(三之四)相见乎离。(三五互)得此巽命。(上今巽)以居其位。(四位柔)受爵之卦也。故曰利见大人。〇刚自外来。(四之三)以实坤国。(下本虚)遂成坎志。(二四互)志在内也。〇坤臣踰险。(否下坤)上从乾君。(踰三刚)得此巽命。(上今巽)利见之占。以从贵也。(君为贵)
(坎下震上)〇第二十三卦之反(临一之四。小过三之二。)
  序卦传曰解者。缓也。(朱子曰缓。纵弛也。)〇杂卦传曰解。缓也。〇程子曰解者散也。雷雨之作。和畅而缓散。故天下患难解散也。〇朱子曰解。难之散也。出于险之外也。〇镛案卦自临来。二阴初凝。(下二阳)川壅为泽。(左传云)临者凝滞不流之卦也。移之为解。则坎川流通。(上下坎)无所凝滞。此之谓解也。(如冰解之解)又自小过来。小过之时。坎罪中聚。(二五夹)两巽之绳。(上互则倒巽)上下牢结。(艮手以结之)移之为解。则巽绳都解。(今无巽)坎眚分释。此之谓解也。(如解纷之解)险在前则为蹇。(彼上坎)险已过则为解。(今下坎)此解严也。雷在下则为屯。(此交易之义)雨已降则为解。(屯上坎)此解甲也。(草木甲坼也)此卦之所以名解也。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此解之不变者也。卦自临来。(一之四)刚往坤方。(上本坤)得其民而为主。(上今震)利西南也。〇又自小过来。(三之二)震本在上。(雷山卦)无所往矣。(今亦震)三之所降。(三之二)乃得中位。(下之中)遂成坎归。上(一作下)今坎 其来复者吉也。(复入声)〇有攸往者。临之初刚。(一之四)往于外也。下卦位离。(一二三)初为日出。(易例也)二为日中。(见丰卦)三为日昃。(离九三)临之初刚。日出而往。(发于初)遂得震道。(上今震)凡筮而遇是者。早往则吉。夙者早也。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71L 页
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一作拆)。解之时。大矣哉。
 动而免乎险者。豫六二之吉也。豫之解曰介于石。不终日。孔子曰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大传文)此所谓动而免乎险也。(义详豫六二)〇往得众者。刚往得坤。(一之四)以成震主也。(自临移)〇乃得中者。三之二也。(自小过移者)〇往有功者。一刚既升。(一之四)两坎乃固也。(上互坎)〇天地者阴阳也。临与小过。皆阴阳各聚。(皆辟卦)散以解之。则为雷为雨。于是艮之果蓏。(小过本下艮)震之草木。(临小过皆震)无不动其离甲。(今互离)坼而为震。(上今震)震也者。离甲之上坼者也。(离为龟鳖为甲胄)解之为德。不亦大矣哉。〇学圃云险在前则止。(蹇下艮)险已过则动。(解上震)故曰解险以动。
  {䷵}初六。无咎。〇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此解之归妹也。卦自临来。(一之四)移之为解。以柔居刚。(初位阳)不能无过。(下本坎)今德称位。(初今刚)是无咎也。〇刚柔之际者。乾坤之交也。(归妹自泰来)兑则为义。(西方卦)义无咎也。〇学稼云此所谓存质也。(见要旨)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〇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此解之豫也。卦自临来。(一之四)坎弓离戈。(二四离)震之车马。以适坤田。(一之四)田猎之卦也。卦又自小过来。(三之二)兼画之坎。(本大坎)一大狐也。(荀九家云坎为狐)移之为解。两坎又见。(上互坎)二小狐也。(未济以坎为小狐)合之为三。(一与二)射而获之。(坎为弓)田获三狐也。二为卦主。故言其本象。〇坎弓之中。衔此一刚。(三之二)非即为矢乎。阳之在中。其色为黄。(子服惠伯云)非即黄矢乎。(坤鼎噬嗑。皆以阳在中为黄。)狐之不获。我矢亦亡。(失于林)今狐既获。矢不在是乎。〇本以大坎。(小过之兼画)移不失坎。(下今坎)坎德贞固。(文言云)干事之吉也。〇小过之时。艮径迷矣。(下本艮)移之为坎。(三之二)得中道也。(刚在中)〇噬嗑九四当参看。(得金矢)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〇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
 此解之恒也。卦自小过来。(三之二)下艮小人也。移之为解。则两刚之间。一阴介之。(三今柔)上负震囊。(义见坤六四)下乘坎舆。(三乘二)负且乘也。坎则为背。(肉在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72H 页
北)可以负也。震则为足。(雷水卦)可以乘也。〇三之既变。其卦为恒。(下今巽)泰所移也。(一之四)柔自外来。猝为坎盗。(今大坎)致寇至也。〇爻之既变。三虽得位。(三今刚)初往四来。(自泰移)皆失其位。(位不当)其占吝也。(不改过)坎德本贞。(下本坎)是贞吝也。以之干事。不能遄改也。〇丑犹鄙也。无耻如此。人所鄙也。非三之故。(爻象皆以三)坎寇不至。自我致戎也。
 孔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小过之下艮)乘也者。君子之器也。(上震为君子)小人而乘君子之器。(艮小人欲乘坎车)盗思夺之矣。(阴自外来入为主)上慢下暴。(震慢而坎暴)盗思伐之矣。(震以声其罪)慢藏诲盗。(坤为藏)冶容诲淫。(离女治其面)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艮手以招之)〇程子曰阴柔居下之上。非其据也。小人居君子之位。非其所堪也。伐者声其罪也。〇案小过之时。震之君子。乘此大坎之车。(兼画坎)艮之小人。效而乘之。(三之二)逢此害也。恒为大坎。(初五夹)其象盗也。上震为慢者。刚在下也。(二阴压一刚)本以坤帛。(本四阴)藏于室外。(小过四阴皆在外)所以盗也。(恒亦阴在外)亦以艮男。交于离女。(移之为互离)所以淫也。(非其配)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〇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此解之师也。拇与𧿹通。足之将指也。(见咸卦)卦自临来。(一之四)大震足也。(兼画三)移之为解。遂成坎痛。(上下坎)足有疾也。四之既变。病足遂灭。(上震亡)解而拇也。(𧿹在足之前。)而者汝也。(如鹿角之解)〇上今为坤。(四爻动)朋之至也。二五相应。(刚柔应)朋至斯孚也。〇未当位者。本象也。(阳居四)〇筮而遇是者。凡有废疾。虽长而宜去也。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〇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此解之困也。困自否来。(二之上)否之时。君子在外。(乾在上)不敢入内。有若维絷者。然其维之者巽绳也。(否互巽)移之为困。则君子之最在外者。解还国中。(上之二)维有解也。困虽刚掩之卦。卦德既解。则六爻皆取解释之象。不以困为拘也。〇否移为困。与艮相见。(否四为互艮)仍以离孚。(下互离)有孚于小人也。(艮小人)〇否三阴小人也。其一黜外。(二之上)小人退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72L 页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〇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此解之未济也。卦自小过来。(三之二)小过者飞离(一作鸟)也。(见本卦)移之为解。(三之二)飞而获雉。(移之为互离)其象隼也。(鸡鹰属)其变为未济。(上今离)否之既移。(五之二)乾君弯弓。(三五坎)一矢南飞。(五之二)正中其翮。(离之刚)则上离下离。(下互离)忽见二禽。离(一作禽)为鸟 斯何象也。隼之击雉。与之为一。(滚合而为一)既射其隼。(五之二)雉乃分飞。(分为二)高者为雉。(上离雉)落者隼也。(隼被箭而落)公用射隼。非谓是乎。离则为墉。(见同人)其位在上。(上爻动)高墉之上也。(互巽本为高)发而得中。(二之五)获其禽也。卦象如此。何事不利。〇悖者乱也。隼之既飞。(小过三之二)乃击离雉。(二四离)乱之道也。今射其隼。(五之二)雉自释难。(得分飞)是解悖也。(即所云解纷释难)卦德本解。故其占如此。〇筮而遇是。则霸主出兵。以救诸侯之难。必得解纷之功也。
 孔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坎为弓衔矢)射之者人也。(乾为人)君子(本上震)藏器于身。(坤四阴以藏之)待时而动。一二三四五时(一作非)时 何不利之有。(发必中)动而不括。(卦无艮手不能掣)是以出而有获。(出乎乾之中)语成器而动者也。〇朱子曰括。结碍也。(不括言无所掣肘)〇案卦体之内。本有弓矢。坎为(一作与)离 藏器于身也。括。检也挈也。
(兑下艮上)〇第二十四卦之正(泰三之上)
  杂卦传曰损益。盛衰之始也。〇大传曰损。德之修也。(朱子曰惩忿窒欲以修身。)损。先难而后易。(就难损者先损之)损以远害。〇程子曰三本刚而成柔。上本柔而成刚。(又下兑三变也。上艮上变也。)〇朱子曰损下之阳。益上之阴。〇镛案卦自泰来。下卦太实。(乾三阳)上卦太虚。(坤三阴)故损下而益上也。乾则为君。(说卦文)坤其民也。(虞氏云)损益二卦。皆损君之富。(损乾阳)以益其民。(益于坤)然卦体以内为我。(外为敌)损我益彼。则谓之损。(损我阳)损彼益我。(益下坤)则谓之益也。荀爽九家易及蜀才虞翻。皆云卦自泰来。〇又按益之震春。(益下震)物盛之始也。损之兑秋。(损下兑)物衰之始也。蔡董二家。以损为盛。非矣。(蔡渊董真卿)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73H 页
此损之不变者也。卦有大离。(二六夹)离则为信。(虚中故)六位皆应。(三之上)损有孚也。(损下故有孚)〇卦自泰来。(三之上)乾君损富。以益坤民。君道之吉也。本由震始。(复而泰)善之长也。以卦位则损下而益上也。以卦象则损君而益民也。损君益民。故其占元吉。〇泰之为卦。以阴乘阳。(上三阴)移之为损。(三之上)刚乃上升。是无咎也。(善补过)〇震以始之。(复而泰)致役乎坤。(说卦文)成终乎艮。(说卦文)可干事也。(事曰贞)〇刚往益民。(三之上)坤民来附。(上之三)利有攸往也。(下兑利)〇艮庙之下。(艮为鬼)兑食陈馈。(食音嗣)离诚中虚。(上大离)坤养乃备。(上互坤)祭享之卦也。震以黍稷。(震为稼)兼为竹器。(苍筤塞其下)其象簋也。(黍稷器)泰三阳之渐进也。每得一震。(自复临)以成一阳。(义见乾之彖)是三簋也。(一震为一簋)今损其一。(三之上)二簋而用享也。(下二阳)曷之用者。问辞也。节用以省费。(艮为节)不加赋而国用足。(上坤国)损之义也。礼莫重于祭祀。而尚可节损。则馀者可知。此所谓先难而后易也。(大传文)〇案礼大牢八簋六簋。少牢四簋。特牲二簋。(特豚亦二簋)又周八簋。殷六琏。夏四瑚。虞两敦。(明堂位)二簋者。黍稷而已。其物最薄。损之时义也。〇又按家语。孔子读易至损益。喟然而叹曰自损者益。自益者缺。(答子夏)又淮南子亦有斯语。(孔子读损益而叹曰或欲利之。适足以害之。或欲害之。适足以利之。利害祸福之门。不可不察。)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震刚跻上。(三之上)道上行也。(震为道)〇应有时者。谓四时之中。唯春祭宜然也。据礼。春祭曰礿。(王制明堂位祭统)礿者礿也。(义相通)酌损之意也。(又瀹菜曰礿)春物未盛。旧谷将尽。(麦未登)而先王之法。胎卵不夭。萌芽不折。四时之中。唯春祭最薄。(见礼疏)古之义也。泰之三阳。建寅之月也。(在周为季春)于时为春。故曰应有时也。〇二簋之用。非春不可。则知王者损益之政。皆有时宜。文质互救。宽猛相济。皆有时也。盈不至于三阳。(泰下乾)不宜损之。虚不至于三阴。(泰上坤)不宜益之。此所谓与时偕行也。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〇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73L 页
此损之蒙也。已者止也。(终则止)已事者。了事也。蒙自临来。(一之上)临之两刚。是本临民之君子也。(本皆震)移之为蒙。(一之上)则劳乎坎事。(下今坎)功以艮终。(上今艮)已竣事也。(事已成)临之初刚。浩然长往。(一之上)止于坤国之外。(艮止也)已事而遄往也。(遄疾也)君子之义。为国效劳。以正坤民。(坎以正)功成身退。(退字本从艮)不少留淹。遄往之义也。〇临之时。兑阴乘刚。(临下兑)蒙乃刚升。(一之上)是无咎也。损本下兑。今坎中刚。亦无咎也。〇下坎酒也。(虞氏云)蒙自临来。(一之上)大震之樽。(坎六四亦震为樽)艮以挹之。(艮为手)损其坎酒。(损一刚)酌损之也。(酌挹也)泰樽之时。(泰亦震为樽)恰有三爵。(泰三阳)移之为损。(三之上)既损一爵。今也临移为蒙。(一之上)又损一爵。(今再损)则樽中之酒。(下坎酒)唯一爵也。王者之裁损法度。当斟酌时宜。如此爻象。不宜一时遽损。致有倾败。故圣人戒之。〇志者坎也。(下今坎)三往之故。(升于上)成此坎志。尚合志也。(尚上也)〇案古以了事为竣事。竣者退立也。成功则去。不复留也。退字从艮。亦此义也。(艮以成之。辵走也。)国语管仲曰有司已于事而竣。(见齐语)〇虞翻本。已事作祀事。(古唯社事出民力)荀爽本。遄作颛。(说文往来数曰遄)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〇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此损之颐也。颐者小过之交易也。(雷山为山雷)小过之时。坎德虽贞。(兼画三)终而复始。(艮下而震上)不利干事。交之为颐。则震以始之。(下今震)致役乎坤。(中四阴)艮以终之。(艮在上)利干事也。(孔子之传曰中以为志。明以小过交也。)〇征凶者。北征之凶也。颐自临来。(二之上)刚往击彼。(二之上)遂以艮死。(上今艮)载之坤舆。(中四阴)将陨之卦也。泰移为损。(三之上)其象亦然。故曰征凶。〇颐自观来。(五之一)刚来益下。(五之一)非徒弗损。(不损下)而又益之也。〇中以为志者。小过之坎志也。(三四刚)坎德本贞。故交之为利贞也。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〇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此损之大畜也。卦自泰来。(三之上)泰之三阳。同以震行。(震之积)三人行也。行之至三。(至于三)损其一阳。(三之上)三人行而损一也。〇损之两互。其卦为复䷗。一人行也。(只一阳)复之六三。又成明夷䷣。两刚嘉会。(初与三)相见乎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74H 页
离。(下为离)相见曰友。(见杂记)一人行而得友也。〇疑者信之反也。复之六三。离信相孚。(下成离)所以成友。(友者两又也。三则不友。)三人行则无以成离。疑所生也。
 孔子曰天地絪缊。(自泰来。天地之气相交。)万物化醇。(大离化)男女构精。(艮男而兑女)万物化生。(震为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不一则疑生其间)〇案天地以两而絪缊。(加一则不成)男女以两而构精。(加一则不成)两则相孚。(今成离)三则相疑。(不能离)凡夫妇之际。朋友之交。皆有此义。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〇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此损之睽也。睽自大壮来。(上之三)大壮之时。乾马健行。(雷天卦)不能休息。(乾行之不息)其疾玄黄。(上震为玄黄)移之为睽。则损其疾也。(今无震玄黄)说卦传曰震为玄黄。(天地杂)国风曰我马玄黄。〇遄者数也。(说文往来数曰遄)睽自中孚来。(四之五)大离之喜。(兼画三)今为两离。(下互离)使遄有喜也。(数有喜)〇大壮之卦。以雷乘乾。(左传文)移之为睽。(阳升而阴降)其象不厉。(大兑厉)是无咎也。(下虽兑而亦无咎)〇喜者离也。大离变为小离。故谓之亦。〇案卦自泰来。泰之乾马。亦有玄黄之疾。(天玄而地黄)移之为损。则损其疾也。故其变如此。〇遁九三宜参看。
  {䷼}六五。或益之。(句)十朋之龟。(句)弗克违。元吉。〇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此损之中孚也。损之两互。其卦复也。䷗复之六五。其卦屯也。䷂屯自观来。(上之一)刚来益下。非不益也。亦自临来。(二之五)或损之也。(临损下)既或损之。则或益之也。或之者疑之也。(孔子云)益之两爻宜参看。〇中孚者。大离也。(兼画三)离则为龟。(说卦文)是大龟也。本由坤成。(损上互)坤则为朋。(两两相对象)地数以十。(坤为旬)十朋之龟也。(义详下)〇弗克违者。洪范所谓龟从也。(违者从之反)巽命下施。(上今巽)民志胥悦。(下今兑)成此大离之孚。(合成离)虽以十朋之龟。卜此吉凶。亦无以违此吉也。卦形如合符。(上倒而下正)何以违之。〇元吉者。君道之吉也。卦凡三变。(泰损之中孚)不失震仁。(二四互)善之长也。〇自上祐者。巽命在上也。当损之时。苟能益之。(能损上益下)天必祐之。(巽在上)龟筮协从。无可疑也。〇案损益二卦。凡言益之或益之莫益之弗损益之。皆论卦画之往来。非有所指。非以十朋之龟。益之于某人也。〇案班固食货志。元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74L 页
长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为大贝十朋。(每朋直二百十六)公龟九寸。(直五百)为壮贝十朋。(公所用)侯龟七寸。(直三百)为幺贝十朋。(侯伯之所用)子龟五子(一作寸)(直一百)为小贝十朋。(子男之所用)凡两贝为朋。四等之贝。皆以二枚相次。谓之一朋。(或曰两贝为朋。王莽之法也。古制五贝而两之为朋。)此经之云十朋之龟。既周书所谓大宝龟也。诗云锡我百朋。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〇家(一作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此损之临也。卦自泰来。(三之上)上刚卦主也。卦名虽损。(以损下)在上卦则受益。(三之上)非徒弗损。(无所减)而又益之也。卦主故言其本象。〇泰之为卦。以柔乘刚。(上三阴)移之升阳。(三之上)是无咎也。(下虽兑厉亦无尤)〇泰之时。阳积至三。艮以成之。(移为艮)以之干事。则事半而功成也。故曰贞吉。(亦本象)〇刚升在上。(三之上)下成兑和。(三六应)利有攸往也。(兑为利)〇临以萃交。䷬萃之时。坤臣在南。(萃下坤)大坎为家。(三六夹)交之为临。(交易之)则北得其臣。(临上坤)坎宫遂撤。(今无坎)得臣无家也。(上爻也。故上卦为主。)邻国之臣。新至我邦。(北为我)家室未成。若是者。得臣而无家也。君辟之卦。本取交易。〇大得志者本象也。(本大离)〇学圃云上之既变。艮庐遂毁。(上今坼)无家之象也。
(震下巽上)〇第二十四卦之反(否一之四)
  大传曰益。德之裕也。(震生而巽长)益长裕而不设。(巽施而艮止)益以兴利。(震起而巽利)〇朱子曰益(一作损)上之阳。益下之阴。〇镛案卦自否来。下虚上实。损以益之。(益下民)王政也。损益二卦。皆损君以益民。(坤为民)特以损卦。损己者在内。(内为我)此卦受益者在内。故立名不同也。蜀才、于宝、虞翻、荀爽之易。皆云卦自否来。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此益之不变者也。卦自否来。(一之四)柔往得位。(阴居阴)遂成巽利。(上今巽)利有攸往也。〇益者恒之交也。(雷风为风雷)恒之时䷟。大坎之川。(初五夹)震舟既泛。(震在上)交之为益。则巽风上顺。(今上巽)震舟南涉。(上震为下震)坎川已过。(踰其险)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75H 页
坤陆既平。(二四互)利涉大川也。〇涣中孚之彖宜参看。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大离之喜。(初五夹)坤乃无疆。(下互坤)民说无疆也。(坤为民)以乾王之尊贵。(上本乾)下坤民之卑贱。(四之一)自上下下也。震之大道。(下今震)照以离光。(下大离)其道大光也。〇二五相应。(刚柔应)是中正也。(皆正位)遂成离喜。中有庆也。〇木道者震舟也。恒之震舟。(雷在上)涉坎川而南来。(交易之)木道乃行也。〇离日震行。以当坤体。(中互坤)日进无疆也。〇苏轼曰天施。乾为巽也。(巽施命)地生。坤为震也。(震反生)〇方比也。否之时。乾坤比对。(相敌对)损以益之。其益无方也。〇益之为卦。物出乎震。(下震始)遂以巽齐。(上有巽)为离为坤。(下大离)顺于方位。(如说卦方位)春夏之时也。(自震而至坤)天于万物。损之以秋冬。(损下兑为秋)益之以春夏。(万物皆长养)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也。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元(一作无)咎。〇象曰元吉无咎。주-D003不厚事也。
 此益之观也。卦自否来。(一之四)坤之土田。(下本坤)耕以巽耒。(上今巽)则嘉种有陨。(刚自天而落)震谷以生。(说卦震为稼)东作之象也。(震为东)巽则为利。(近利市)震以作之。(说卦震为作)利用大作也。(下一刚为大)初为卦主。故言其本象。〇元吉者。君道之吉也。否之乾君。以贵下贱。(四之一)遂成震仁。(下今震)善之长也。〇否之时。以阳居四。移乃得位。(四之一)是无咎也。〇事者奉也。(事其上)否之下民。致役乎坤。(说卦文)坤则为厚。下厚事也。移之为益。(一之四)坤体始薄。(初今刚)下不厚事也。曷然哉。时当东作。民不可役也。〇案说卦传曰震为作足。耕者举趾。有是象也。
  {䷼}六二。或益之。(句)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〇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此益之中孚也。益之两互。其卦剥也。䷖剥之六二。其卦蒙也。䷃蒙自观来。刚来益下。(五之二)非不益也。亦自临来。临则损下。(一之上)或损之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75L 页
既或损之。则或益之也。象不确定。(见乾卦)或之者。疑之也。〇中孚者。大离也。离则为龟。(说卦文)坤为十朋。(地数十)十朋之龟也。巽命下佑。(上本乾)弗克违也。(义详损六五)词与损同者。明反易之卦。以五为二也。(皆变为中孚)〇永贞者。周礼所云年祝化祝之事也。(春官大祝文)否移为益。(四之一)震主治民。(下坤民)坤本无疆。(见坤卦)其事永远。(非一朝一夕之所能为。)变而中孚。则坤民丕变。咸囿离化之中。(与贲九三同)永贞吉也。(凡永远之事。遇是则吉。)〇卦自否来。(四之一)震主除地。(下本坤)奉其坤牛。(下互坤)上祭乾天。(否上乾)郊享之卦也。变而中孚。则上下齐洁。(下倒巽)中诚孚格。(中大离)王用享帝也。曷然哉。祭天祈年。亦所以益民也。〇自外来者。蒙自观来也。(五之二)不以两互。则不自外来。(卦中无此象)不可读也。损之六五益之上九。宜参看。
  {䷤}六三。益之。(句)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句)告公用圭。〇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此益之家人也。家人自遁来。(四之一)刚来益下。(初今刚)是益之也。(损上益下曰益)中孚之移。(三之二)亦不损下。(往来不出于内卦)此有益而无损也。故不言或。〇凶事者丧事也。遁之时。乾以艮死。目(一作自)乾为姤遁 移之家人。(四之一)坎之哀痛。(二四互)离贝以赙之。(今两离)用凶事也。卦有坎离。又凡水火疫疠寇盗戈兵。(皆坎离之象)皆为凶事。(人之所死亡)上之益民。此其时也。巽命下施。(风火卦)民所益也。〇自否以来。三不得位。(阴居阳)今德称位。(三今刚)又何咎焉。(善补过)遁之既移。(四之一)刚来得位。(本失位)亦无咎也。〇家人自中孚来。(三之二)本以离孚。今又志应。(二五应)是有孚也。〇中行者使臣也。(义见下)遁之时。乾王在上。(天山卦)民以艮死。(下二阴)四以近臣。(位近五)承受巽命。(上今巽)降于艮邑。(四之一)离以宽之。(宽慰之)此遣使赒恤之象也。自中孚来。(三之二)是中行也。(义见夬九五)〇公者震侯也。(益下震)今此使臣。仰受王命。(上本乾)俯吉(一作告)震侯。(巽者兑之俯)是告公也。乾本为玉。(遁上乾)降为离信。(下今离)信玉为圭。(执圭以为信)告公用圭也。〇固有之者。乾王之富。(遁上乾)所固有也。固有之。故能以惠民。(四之一)上无所蓄则虽欲巽施。(以益下)亦不能也。〇案周礼秋官。有大行人小行人。(皆所以使于侯国)春秋之时。有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76H 页
中行氏。(晋之族)古者以官为氏。中行者使臣也。〇又按周礼。典瑞之职。珍圭以徵守。以恤凶荒。(珍圭即镇圭)郑玄云王使人徵诸侯。(徵所守)凶荒之国则授圭以往致王命。如今使者持节。(恤荒者。开府库振救之。)礼记曰大夫执圭而使。所以申信也。(郊特牲)告公用圭。盖指此礼也。〇又按地官。以委积待凶荒。宗伯以荒礼哀凶札。(大荒大札则令邦国移民通财。舍禁弛令。薄征缓刑。)损上益下。莫大乎振荒。故易词如此。〇又按荀九家。以震为玉。然此爻与鼎上九。皆以乾移。故曰圭曰玉。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〇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此益之无妄也。无妄自中孚来。(四之二)中孚者中行也。(义见夬九五)四以近臣。(位近五)承受巽命。(本上巽)告于震公。(本互震)中行之告公也。震公顺命。升而上迁。(二之四)以从乾王。(上今乾)告公从也。〇无妄又自遁来。(一之三)乾王在上。(遁上乾)可依可仰。依者之(一作衣)也乾为衣 利用为依也。艮邑迁移。(下艮今互艮)密迩乾王。利迁国也。诗云于京斯依。衣(一作大)雅文 左传曰周之东迁。晋郑焉依。(此以王依侯)虽事情不类。迁国之必有依如是也。〇益志者。刚来益下。以成离志也。(今大离)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〇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此益之颐也。颐自观来。(五之一)巽本好施。(虞氏云)五为其心。(在坎位之中)是惠心也。坤民仰望。(观下坤)二五相应。(观二柔)有孚惠心也。巽命俯询。(兑口向下询)虑或不果。(巽不果)移之为颐。(五之一)则损上惠下。(五之一)不复询问。(巽口向下者今亡)勿问而施也。恤民之政。有感于心。(有孚于惠心)宜断以行之。(五之一)苟或询问可否。则必有沮之者矣。〇元吉者。君道之吉也。刚来益下。遂成震仁。善之长也。〇颐为大离。(上下夹)坤民皆信。(离为信)是有孚也。〇我者坤民也。(观下坤)直心曰德。(字从直从心)观之中刚也。(坎位之中刚)刚来惠民。(五之一)惠我德也。〇之矣者。断词也。疑则问之。今既离孚。(今大离)勿问之矣。〇大得志者。大离也。(离为志)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〇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76L 页
此益之屯也。屯自临来。(二之五)移乃损下。(二之五)莫益之也。当益之时。(当益下之时)莫之思益。(不益下)必有问罪者至矣。〇屯自观来。(上之一)观民省风者。(即方伯之臣)见有不恤其民者。(临损下)往而击之。(上之一)坎之罪恶。(临移五为坎)震以声之。(下今震)或击之也。象不确定。(自观来则为益下)或之者疑之也。〇坎之心志。震以立之。(震为立)是立心也。本以巽施。(益上巽)今为坎险。(上今坎)立心勿恒也。(志无常)〇偏辞者。不全之词也。莫益之一句。偏主自临来之象。一偏之词也。〇观移为屯。(上之一)刚自外来也。(损六五益六二宜参看。)〇案旧本偏辞之偏。多作遍。(孟喜、李鼎祚本同。)虞翻曰遍。周布也。此盖形误也。
 孔子曰君子(否之乾三阳)安其身(内卦为我坤为安)而后动。(移之为益下震动)易其心(坎心之位巽为顺)而后语。(巽为告)定其交(震巽本配匹。)而后求。(互艮以求之)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大离以修之)危以动(临之兑乘刚为厉)则民不与也。(坤三阴相聚不分)惧以语(坎惧而兑语)则民不应也。(三与上皆柔)无交而求(震坎非其配)则民不与也。(坤三阴不分)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坎伤之)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〇案否之时。乾坤其配也。移之为益。震巽其配也。(长男与长女)此所谓定其交而求也。临之时。兑坤非其配。移之为屯。震坎非其配。此所谓无交而求也。
(乾下兑上)〇第二十五卦之正(复四阳进)
  序卦传曰夬者。决也。〇杂卦传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〇镛案夬者缺也。缶夬为缺。水夬为决。玉夬为玦。衣夬为袂。心夬为快。其义一也。卦形充满。而唯兑口微缺。(说卦兑为决)此其所以得名也。以其义则坤阴充满。无内无外。自复以来。阳自内实。阴自外退。有若投金石以实洿泽。而泽水自决。(上今兑)此之谓刚决柔也。决之不已。泽必乾涸。(乾卦成)乾涸之乾。所何(一作以)假借于乾卦也。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此夬之不变者也。夬者履之交也。(天泽交)履之为卦。兑妾在内䷉。而乾阶之下。(乾三级)其地刚卤。(说卦兑刚卤)其象庭也。(义见下)乾王在上。(履上乾)王之庭也。交之为夬。(交易之)则自王庭而举之。(上下易)处之光显之位。(危乃光)扬于王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77H 页
庭也。(扬举也)扬者扬兑也。(升兑妾)〇履交为夬。而三六犹应。(不失刚柔应)是有孚也。履交为夬。而兑口犹警。(警告也)孚而号也。履交为夬。而乘刚益甚。(始也乘二刚)是有厉也。(高且危)人国之危厉不安。未有甚于兑妾之乘刚。上下警告。岂有既哉。〇卦自复进。(临泰大壮夬)复之震帅。(初一刚)率其坤众。(前五阴)进而向前。(向上去)行师之象也。进而向敌。(阳渐长)每进一步。必丧其众。(阴渐亡)为临为泰。以至于夬。则坤众尽亡。一阴唯残。(兑一阴)丧师之象也。古者师出而丧。(亡其众)必有讣告。(礼所云讣车櫜韔)兑口攸告。(上今兑)师之讣也。本自坤邑。(复上坤)告自邑也。其象如此。不利即戎也。即戎者。行师也。〇利有攸往者。行者之占也。自复以来。震道无阏。以至大壮。(亦上震)其行不息。进而为夬。则震道既终。兑和乃至。(上今兑)利有攸往也。〇案汉制。王宫之内。皆有卤簿。古之遗也。卤者以鹾水洒尘也。兑为刚卤。(说卦文)其象王庭也。〇泰之上六曰勿用师。自邑告命。彼亦丧师之象也。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刚决柔之义见上。〇决而和者。义之和也。(兑为利)孔子于乾卦曰保合太和。(夬之合为乾)〇柔乘五刚者。明以履而交易也。履之时。柔乘二刚。(履下兑)交之为夬。其乘弥甚也。〇危者乘刚之厉也。(例见乾九三)履之时。危在隐微。(在卦中)扬而升之。(兑在上)其危光显也。〇所尚者阳也。阳之渐上。(复至夬)坤众遂亡。(只一阴)所尚乃穷也。穷者极也。(阳上极)〇消长之势。以五为终。(长之极)刚长乃终也。进于六则纯刚。不可曰长也。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〇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此夬之大过也。大过自大壮来。(五之一)乾马方行。震足在前。(雷天卦)是前趾也。移之大过。(一之五)则刚往于前。(一之五)以壮震足。(增一刚)壮于前趾也。前趾既壮。(五今刚)后股遂弱。(下今巽)马力如此。(前强而后劣)非良马也。(往不胜)〇大壮之时。我得乾金。(内为我)金将克木。(上震木)移之大过。则刚往助彼。(一之五)彼为兑金。(上今兑)我顾为木。(下今巽)往不胜也。(刚往故不胜)〇初本得位。刚一居(居一) 今乃失之。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77L 页
是为咎也。(阴居阳)〇不胜而往。不量敌而轻进也。〇案丁氏易柬曰前趾者。因大壮之趾。(谓夬由大壮而进。)其义偶合也。(学圃云大过之卦。上下四片。有马四足之象。)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〇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此夬之革也。革自遁来。(一之上)遁之时。艮城之外。(遁下艮)乾刚叠阻。(上四阳)居者无心。(下不离)守者无号。(上不兑)移之为革。(一之上)则离心内明。(下今离)上畏天命。(本乾天巽命)兑口仰启。(上今兑)发为号警。(号告也)是惕号也。(惕而号)〇上卦位坎。(偶奇偶)坎则为夜。(坎为月)故易例。四为初夜。五为中夜。上为子夜。(如下卦为朝画夕)莫夜者。中夜也。(指五位)革自大壮来。(五之二)阴自外入。(互巽入)遂成离兵。(下今离)坎以寇之。(上大坎)是有戎也。阴自五来。(五之二)莫夜有戎也。(中夜有寇盗)虽则然矣。我今离喜。(反坎恤)勿之恤也。勿恤奈何。既能敬天。(惕天命)又有警备。(号告之)何恤之有。火克金也。(我胜彼)〇得中道者离也。(二得位)夬之五阳。其道太过。(本五震)今乃柔之。(二今柔)得中道也。〇案夬者盛满之卦也。君子之义。警戒以持满。故卦词爻词。皆有此意。〇又按离日入于兑海之底。(兑为泽)亦莫夜之象也。然虞氏易。以坎为夜。〇荀爽本。惕作锡。(翟玄本同)郑玄读莫如字。(音漠。谓非一夜也。)皆谬矣。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〇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此夬之兑也。頄者颊骨也。兑为辅颊。(荀九家)中刚其骨也。兑自大壮来。(三之五)刚往成兑。(上下兑)壮于頄也。〇乾体既折。(兑为折)重兑乘刚。是有凶也。〇夬者。决也缺也。乾之君子。既缺其一。(六阳缺其一)变而为兑。(今重兑)又缺其一。(三今折)君子夬夬也。(重兑故叠文)君子之性。刚而果。决则必逢缺折。此其戒也。〇兑自中孚来。(四之上)二阴同行。(互震行)于彼中路。(三四为卦中)移之为兑。则一民独行。(四之上)前临兑泽。(上成兑)而离日韬光。(大离为小离)坎两(一作雨)滂沱。(上大坎)独行遇雨也。(如复之中行独复)乾衣既沾。(沾坎雨)坎志不平。(兑陂亦不平)若濡有愠也。〇大壮之卦。乘刚而已。(上二阴)移之为兑。(三之五)则刚升而柔降。(五之三)是无咎也。〇君子夬夬。虽失之于过刚。(夬决也折也)无可尤也。三为卦终。(下之终)故谓之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78H 页
终也。〇案郑玄本頄作頯。(蜀才本作仇。谬矣。)夹面也。(夹面者。谓颊骨也。)程子曰颧骨。〇学圃云夬之一阴。独行在外。三之既变。遂逢坎雨。亦其象也。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〇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此夬之需也。需自中孚来。(三之上)中孚者臀也。困初上(一作六) 左巽右巽。(下倒巽)两股双对。其象臀也。(巽为股)移之为需。则乾骨既瘠。(见说卦)坎脊中隆。(坎为脊)左右皆刚。(上今坎)肤肉顿陷。(柔为坎)臀无肤也。坎险在前。需而不进。(卦今需)其行次且也。次且者趑趄也。(行不进之貌)姤九三亦言。明姤夬为反对也。〇兑羊在前。(上本兑)今羊在后。(今互兑)却行之象也。倒巽之绳。(兑倒巽)坎以曳之。(见说卦)是牵羊也。古者服其罪者。牵羊以行。(春秋传郑伯牵羊)易词所指。盖指此礼也。牵羊则羊必却行。(朱子曰牵羊者。当其前则不进。纵之使前。而随其后则行。)亦其行趑趄也。需自大壮。(四之五)大壮兼兑。(兼画三)羊其物也。(大壮爻词。皆言羊。)〇泰之三阳。更进一步。以成大壮。(为四阳)移之为需。(四之五)三阳如旧。(如泰时)其悔者亡也。〇大兑之言。(需自大壮来)坎以闻之。(坎为耳)是闻言也。于坎之位。(四五六)又成坎卦。(坎又坎)闻不信也。(坎闻而坎疑)〇位不当者本象也。(阳居四)本不得位。故其占如此。〇于坎之位。(四五六)又成坎卦。(坎又坎)是为耳痛。(坎耳而坎病)聪不明也。(说卦云坎为耳痛)下乾为君。所谓灵修之不聪也。〇案郑玄本次作趑。(说文同)仓卒也。马融曰却行不前也。(一作𨀥。)且一作趄。(马氏云且。语助也。)李鼎祚注作趑趄。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〇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此夬之大壮也。朱子曰苋陆。今马齿苋。(程子曰脆而易折。)朱震曰苋蒉。泽草也。商陆亦泽草也。(朱子曰章陆一名商陆)胡炳文曰三月苋始生。(夬者三月卦)〇五之变为震。(上今震)震则为草。(为蕃鲜)时当三月。(夬之时)生于兑泽。(上本兑)其象苋陆也。大壮者兼兑也。(兼画三)一卦之内。既函两兑。(今二阴)亦夬夬也。(一兑为一夬)苋陆易折。(程子云)兑德决折。(说卦文)故其象如此。〇中行者中孚也。中孚之移。即成无妄。(四之二)无妄之交。乃为大壮。(天雷为雷天)䷘无妄之时。贤者卑降。(互震为下震)交而大壮。则贤者高升。(下震为上震)中行无咎也。中行者中路也。中孚小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78L 页
过。皆有艮震。(中孚以两互)而其聚在中。故谓之中行。(艮震皆道路)复之六四。(小过为中行)益之两爻。(中孚为中行)即其验也。中行者使臣也。(义见益六三)筮而遇是则奉使者升扬也。〇虽则无咎。离光今灭。(中孚本大离)中未光也。〇案虞氏易苋陆读作莞睦。(以和悦为解)蜀才本陆作睦。(从虞氏)荀爽曰陆亦草名。(郑玄云商陆)说文曰苋山羊。(吴澄从)总之苋之为草。叶小而根深。(朱氏云)有此卦之象。
  {䷪}上六。无号。终有凶。〇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此夬之乾也。夬之本复也。(一阳生)自复以来。坤国日蹙。(阴日消)以至于夬。则片土仅存。(上一阴)危厉不安。(乘五刚)特以临泰以来。兑口警号。(临至夬皆有兑言)以存其国。(一阴存)上之既变。(上今乾)兑口遂塞。此自满自盈。不复警号也。坤国遂亡。(六阴亡)终有凶也。〇终者卦终也。坤阴既消。(自复临)以至于夬。则终不可长也。(阴不长)
(巽下乾上)〇第二十五卦之反(乾一阴生)
  序卦传曰姤者。遇也。〇杂卦传曰姤遇也。柔遇刚也。〇镛案姤者。女后也。(字从后)震为人主。(乾天之长子)巽者女后也。(震之配)复一阳之始生。而坤国有主。(首出庶物。而万国咸宁。)姤一阴之始生。而乾君有后。(震之配)姤者复之配也。故古来诂训。曰遇曰逅曰遘曰媾。非无谓也。又遇者。既别而重逢也。自复以来。阴被阳驱。(阴在前)不敢回顾。今反在内。与众阳相对。此之谓柔遇刚也。〇郑玄本姤作遘。(冯掎云王洙易改今文为姤。)石经亦作遘。(唯杂卦之文作遘)明晋王本作媾。(冯云婚媾也)邂逅之逅。亦姤字之转注也。
  {䷫}姤。女壮。勿用取女。
 此姤之不变者也。震在乾上为大壮。(震长男)巽在乾下为女壮。(巽长女)女壮者。长女之谓也。又反易之法。夬倒为姤。(夬之颠)夬之时。兑女妙少。(夬上兑)颠之为姤。则忽为巽女。(下今巽)女之壮也。(少者长)阳进至四。始许为壮。(谓大壮)阴之甫始。已戒为壮。抑阴之义也。〇乾之初刚。是本复一阳之震男也。(即天根)姤女初来。震男遂亡。(天根亡)妻陨其夫也。(震巽本其配)故曰勿用取女。
  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79H 页
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
 阴长则阳消。女壮则男消。(六震次第亡)势不两立。不可与长也。〇天地者阴阳也。品物者卦画也。黑白杂而后物采成章。(章文也)乾之时。纯阳而已。今阴阳相遇。品物咸章也。〇中正者二五皆刚也。大行者风行天下也。巽为命令。(口向下)其所行者天命也。
  {䷫}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〇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牵也。
 此姤之乾也。柅止车木也。巽木在下。(初一阴)上支乾车。其象柅也。本以乾变。(一阴生于乾)乾则为金。(说卦文)是金柅也。一阴才生。五阳将遁。(姤而遁)遂以巽绳。言絷乾马。(古以马驾车)系于金柅也。初为卦主。故言其本象。〇上乾下巽。仰顺天命。(巽为命)上下有应。(初四应)干事吉也。〇有攸往者。姤之巽股。更进一步。(加一阴)其卦遁也。遁则下艮。(天山卦)艮则为尸。(见师卦)有攸往则见凶也。何以见之。巽则为眼。(说卦文)〇姤之交易。即是小畜䷈。(风天今天风)小畜之时。坎豕多骨。(上巽在坎位)其象羸豕也。(坎本一刚巽两刚)巽股进退。(说卦文)又战乎乾。(风与天)其象蹢躅也。(股战不能行)小畜之时。上下相应。(初四应)交之为姤。其应如故。(初四应)孚蹢躅也。曷云哉。巽之洁齐。(说卦文)上承乾宗。(易例乾为宗)祭祀之卦也。牲贵肥腯。不用瘯𤼠。(见左传随人季梁之言)然离诚既明。(小畜之互离)巽齐克洁。(下今巽)虽羸豕蹢躅。(瘠败不能行)亦可以孚格神明。如其不然。虽三牲博硕。九鼎丰满。神亦不顾矣。此筮牲之占词也。〇柔道者巽也。巽则为绳。(说卦文)其所牵者乾马也。〇案柅旧本或作栮。(仓颉篇)或作鑈。(子夏传〇云络丝篗子)或作抳。(王肃本)或作尼。(蜀才本)或曰金柅木名。(实如梨而黄故名)唯汉儒训柅为止车木。(本义从)乾为大车。(诸家易)然柅以止车。非以系车。其所系者乾马也。〇又按大畜六五。(即小畜)亦以巽为豮豕。盖以坎位中刚。(巽在上)便有豕象。以少一阳。故谓之豮豕。(巽下绝)以多一阳。故谓之羸豕也。(巽二阳)小畜大畜。本有六畜之义。故两卦爻词。多用马牛羊豕之等。此卦羸豕。明亦小畜之物也。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〇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79L 页
此姤之遁也。下巽鱼也。(虞氏云)二之既变。遂成大巽。(兼画三)大巽之茅。(乾巽合为茅)包此巽鱼。(大巽包互巽)包有鱼也。巽既为草。亦巽为绳。(说卦文)以绳结草。其象苞苴也。(虞氏云)士虞礼以茅为苴。〇遁者大壮之反易也。(倒反之)大壮之卦。以阴乘刚。(上二阴)反之为遁。柔乃卑降。(下二阴)是无咎也。〇姤者遇也。乾宾在上。(坐西北)巽主在下。(坐东南)宾主相遇。(柔遇刚)有此包鱼。宜其食矣。遁以大壮反之。(反倒之)大兑之口。今焉向内。(口向下)背其乾宾。(乾在外)不与共餐。(兑口不向外)不利宾也。兑则为利。(义之和)今兑既倒。(口向内)不利宾也。然而无咎者。卦今为遁。(姤之遁)宾既遁矣。鱼虽独食。又谁咎焉。(需观皆以乾巽为宾主)〇兑则为义。(西之德)今兑既倒。(口向内)义不及宾也。〇案荀爽本包作胞。(晋王本作庖)谬矣。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〇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牵也。
 此姤之讼也。讼自中孚来。(四之一)中孚者臀也。(困初六)下巽上巽。(下倒巽)两股双对。其象臀也。(巽为股)移之为巽。则坎脊中隆。(下今坎)乾骨外瘠。(见说卦)左右皆刚。肤肉顿陷。(乾坎皆刚卦)臀无肤也。马既在外。(乾在上)其势向内。(欲自外而入)而坎险在前。需而不进。(倒看之)其行次且也。夬之九四。将往而次且也。(彼马首向外)姤之九三。将来而次且也。(此马首向内)〇中孚之时。兑乃乘刚。(风泽卦)其象厉也。(例见乾九三)移之为讼。阴犹据三。(兑一阴不移)非无咎也。刚升为乾。(一之四)无大咎也。〇行未牵者。坎在后也。虽有巽绳。(今互巽)前无坎曳。何以牵之。〇推移之外。三易之义。亦所致意。故辟卦多取交易。序卦主于反易。(如屯蒙)唯颐大过等八卦。(乾坤坎离及中孚小过)为变易也。反易之义。屡见易词。师之九二曰王三锡命。比之九五曰王用三驱。此明师比为反易也。(九二倒则为九五)损之六五。益之六二。皆言十朋之龟。此明损益为反易也。(六五倒则为六二)夬之九四。姤之九三。皆言臀无肤。此明夬姤为反易也。九五(一作四)倒则为九三 凡反易之卦。颠倒求象。皆当如是。此其示例者也。
  {䷠}九四。包无鱼。起凶。〇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此姤之巽也。巽自遁来。(二之四)遁者大巽也。大巽之时。包则有鱼。(见九二)移之为巽。(二之四)则巽鱼之外。(下巽鱼)亦有巽包。(上巽包)有鱼而有包也。然而无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80H 页
鱼者。苞大鱼小。方可包鱼。(茅为苞)今两巽相敌。(无大小)何以包鱼。大包有鱼。(以大巽而包互巽)小包无鱼也。〇巽则为伏。(杂卦文)为隐为潜。(见乾卦)与震起而相反。(见杂卦)不可起也。〇下一阴民也。爻之未变。乾王近民。(五阳接一阴)四之既变。离以别之。(上互离)坎以阻之。(初四夹)君民之间。(一二为民位)夐然辽绝。是远民也。远民则不察民情。故王泽竭。而致无鱼之凶。〇案洪范云用静吉。用作凶。此云起凶。亦斯义也。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〇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此姤之鼎也。鼎自遁来。(五之二)遁者大巽也。(兼画三)巽为柔木。其性挠屈。(巽为桡)巽者杞也。遁下为艮。(天山卦)艮者瓜也。(说卦文)遁之未移。已有包瓜之象。(以大巽而包小瓜)移之为鼎。(五之二)则刚来为巽。(下今巽)遂以柔木。包此艮瓜。(下本艮)以杞包瓜也。诗云南有樛木。葛藟累之。后妃之逮下也。姤为女后之卦。故取象如是也。诗云南有乔木。甘瓠累之。宾主之相燕也。姤为宾主之卦。故取象如是也。〇鼎又自大壮来。(上之一)大壮之时。震华敷蕃。(见说卦)荣发大过。移之为鼎。(上之一)则巽德卑让。(上之一)离章灿然。(上今离)而兑口之上。(三五兑)一刚扃合。(上今刚)是含章也。(坤六三宜看)〇有陨自天者福也。鼎自遁移。(五之二)乾之木果。既以离烂。(上今离)风乃陨物。(下今巽)刚自天坠。(五之二)有陨自天也。(五六为天位)君子之义。唯天命是俟也。〇中正者。上离虚中也。(卦形正)〇上乾下巽。本天命也。(巽为命)离志既明。巽命无改。(下犹巽)志不舍命也。〇学圃云坤姤女后之卦也。故皆云含章也。(妻道也)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〇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
 此姤之大过也。上之变为兑。(上今兑)兑则为羊。(说卦文)上锐者其角也。(物上小曰锐)卦位在首。(上为首)乾亦为首。(上本乾)角所在也。卦以夬反。(夬之倒)夬之羊角。(夬上兑)今乃复遇。姤其角也。〇夬之时。柔乘五刚。反之为姤。则顺以载之。(上五阳)今也一阴之乘刚如旧。(如夬时)其占吝也。(不改过)〇大过自大壮来。(五之一)雷之乘乾。(左传文)位亦不当。(柔居五)移之大过。则阳升阴降。(五之一)巽以顺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80L 页
之。(下今巽)是无咎也。〇上穷者位极也。位之既极。过犹不改。此吝道也。(如复上六之迷复)
(坤下兑上)〇第二十六卦之正(观上之四。小过三之五。)
  序卦传曰萃者聚也。〇镛案萃聚谐声也。卦自观小过来。再经移易。四相往来。(法见表)而二阳相聚。终不相离。此萃之所以名也。小过之时。坤阴之间。两刚梗之。不得相聚。三之既升。(三之五)下乃成聚。(坤三阴)亦其所以名萃也。又萃者盗之聚也。草中有卒。其文为萃。(字从草从卒)故周书曰萃渊薮。亦以盛(一作盗)聚为萃也。小过者大盗也。(大坎盗)萑苇苍筤。上下蓊蔚。(下倒震)而险毒相聚。以乱坤民。(四阴坤)此所谓萑蒲之盗也。移之为萃。(三之五)驱之出境。(出坤外)而犹复悍然相聚。(二阳不相离)依然为盗。(仍大坎)非萃而何。大象传曰除戎器。戒不虞。盖此义也。此卦六爻。皆言无咎。盖以天下之恶。未有甚于大盗。而苟能改之。(六爻皆变改之象)亦无咎之人也。此圣人所以广开迁善之路。使其自新也。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此萃之不变者也。自小过移。(三之五)刚往得位。(阳得五)二五遂应。(小过则不应)其占亨也。〇萃亨者。萃卦之本德也。(正卦象)亨利贞者。两互为渐之占例也。(互卦象)再言亨。非衍文也。(说见下)〇萃之两互。其卦为渐䷴。渐自否来。(三之四)艮庙之上。(否互艮)乾为先王。(以艮终)移之为渐。则王之长子。(乾之第一画)立于艮庙之门。(四之三)巽以洁齐。(上今巽)杀坤大牲。(下本坤)坎敬既直。离诚乃恪(一作格)(渐两互)王假有庙也。〇否之时。(仍取两互象)乾君在上。坤臣在下。(天地否)时运否塞。上下不通。(不交泰)移之为渐。则臣就其君。(三之四)相见乎离。(渐互离)利见大人也。遂得巽命。(上今巽)以居其位。(柔居四)得爵之卦也。〇否移为渐。(三之四)刚柔皆得。(三四皆得位)嘉会以合。(上互离)其占亨也。其位既正。(三与四)坎德贞固。(下互坎)利干事也。(利于正)〇否之坤牛。(本下坤)今受王射。(天子亲射牲)用大牲也。〇柔往得位。(三之四)天命乃顺。(上今巽)利有攸往也。(巽为利)〇案王假有庙。神人之萃合也。(程子曰萃合人心之道。莫过于宗庙。)利见大人。君臣之萃合也。卦德本萃。故两互之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81H 页
占如此。〇又按萃亨之亨。旧本或无此字。马融、郑玄、陆续(一作绩)、虞翻本。 唯王弼、王肃本有之。(今之诸本皆有之)程子曰羡文。(朱子亦曰衍文)〇学稼云不以两互。则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不可解也。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亨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孝亨之亨。读作享。)
 下顺上悦。其志相应。(二五应)萃之道也。〇致犹献也。渐自否来。坤顺之养。(否下坤)以子献父。(否上乾)致孝享也。(艮手以奉之)〇渐自否来。刚柔往来。并得其正。(柔四而刚三)聚以正也。〇渐自否来。本以乾天。(否上乾)巽命今顺。(上今巽)顺天命也。〇天地者乾坤也。(否乾坤)万物者卦画也。卦德既萃。则刚柔往来之情。无往而非萃也。〇学圃云不以两互。则卦无乾父。无所致孝也。亦无乾巽。未有天命也。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句)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〇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此萃之随也。随自否来。(上之一)否之时。乾王在上。坤民在下。(天地否)六位皆应。(刚柔应)上严下顺。是有孚也。移之为随。则终画不应。(上与三)有孚不终也。〇否之时。阴阳不乱。(各相聚)孚既不终。王国大乱。(阴阳杂)萃为坎盗。(三六夹)乃乱乃萃也。王者之御万民。当终始孚格。苟其德之不终。民亦相聚而为盗也。〇号者警告也。坎盗在中。(三六夹)兑口号天。(上本乾)其象号也。(如夬之惕号)小过以来。失此震帅。(本上震)今震复还。(下今震)喜可知也。(下大离)遂接艮手。(二四互)是一握也。兑悦震声。(下今震)发于离面。(下大离)欢然相见。(离相见)一握为笑也。寇乱之际。苟能号告以望救。(若号则来救)必有救我者至矣。(如信陵君之还魏。)握手相笑。岂有既哉。〇恤者坎心之忧也。(坎为血)救我者既至。(上之一)虽有坎忧。(上大坎)又何恤焉。〇往无咎者。一之上也。本不得位。(否初柔)今乃得位。(阴居六)往无咎也。〇坎则为乱。(反离治)其志乱也。〇案傅氏本握作渥。(郑氏云读如夬三为屋之屋。)声误也。〇学圃云号笑叶韵。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81L 页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礿。〇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此萃之困也。萃之两互。其卦渐也。䷴渐二之动。其卦巽也。䷸巽自中孚来。(三之一)柔之在上。(兑一阴)引而降之。(三之一)是引吉也。(引兑宜参看)兑德乘刚。(中孚之下兑)今以巽伏。(三之一)刚乃得位。(三今刚)是无咎也。〇渐之未变。王假有庙。祭祀之卦也。(见彖词)用大牲吉。杀牛之象也。(见彖词)不意渐二之动。其卦为巽。䷸巽者草也。(九家易)蘋蘩蕴藻。杂然具列。下卦上卦。唯菜是馔。(上下巽)斯何故也。巽之洁齐。(说卦文)离乃虚中。(三五互)诚之既孚。物薄何咎。利用礿也。礿者瀹也。瀹菜以祭也。(义见下)重巽之草。坎以瀹之。(大坎水)其象礿也。升九二亦然。〇中者离诚之虚中也。(渐中孚之离)变而为巽。其孚未改。(巽亦有互离)中未变也。(孚乃礿)〇案礿者礿也。(王制疏)酌损之义也。(龠勺皆量器之名)旧本礿或作𤓝。(刘瓛本)𤓝与瀹通。(薄熟也)瀹菜之祭也。王制春祭曰礿。周礼以礿夏享。(宗伯文)盖以春夏时物鲜薄。务从约略也。(互见损既济)王强(一作弼)以礿为春祭。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〇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此萃之咸也。咸自否来。(上之三)否之时。三刚相聚。(上本乾)移之为咸。而三刚不散。(三四五)萃成大坎。(二六夹)一似观移之为萃。(上之四)此萃如也。〇坎忧弥大。(二六夹)兑口斋咨。(上今兑)此嗟如也。(离节宜参看)虽有兑巽。亦又何利。〇往无咎者。三之上也。(否之移)本不得位。(否三柔)今乃得位。(阴居六)往无咎也。(善补过)〇小者阴也。柔进居上。(三之上)虽得其位。(阴居六)所居之尊。犹不知改。(三六皆上位)是小吝也。(不改过)〇巽者让也。否之一阴。让其位于上刚。(三之上)往居阴位。(柔居六)是上巽也。(升而巽)互巽不改。(上互今下互)故谓之巽也。〇男学稼云让则让矣。让而之上。所以吝也。故曰上巽。
  {䷇}九四。大吉。无咎。〇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此萃之比也。比自复来。(一之五)复之时。坤民虽聚。(上五阴)震主在下。(地雷卦)移之为比。则正君位而当五。(一之五)驭坤众以归顺。(坎为归)此萃合之极功也。洪范曰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此之谓也。故其占大吉。〇自观而移。(上之四)犹不得位。(阳居阴)今德称位。(四今柔)是无咎也。〇位不当者。本象也。(阳居四)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82H 页
程子曰上比君下比民。(朱子说亦云)卦今为比。正有此义。(水土本相密比。故泽地萃。以水地比为大吉。)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〇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此萃之豫也。豫自复来。(一之四)复之时。坤民虽萃。(上五阴)震主无位。(在下位)移之为豫。则震主在上。(上今震)坤民归顺。(互坎归)萃有位也。〇豫自剥来。(上之四)迷而得道。(艮为震)是无咎也。〇自小过移。(三之五)二五相应。(萃五刚)谓既孚矣。五之既变。坤民不应。(二五今皆柔)乃匪孚也。〇永贞者。永远之事也。(周礼大祝求永贞)坎固虽贞。(今大坎)坤德无疆。(无限节)其事永也。元者始也。豫自复来。既以震始。(复下震)移之为豫。(一之四)又重始之。(上今震)元永贞也。(此之彖宜参看)卦德为豫。(备预也)始事之义也。〇小过上震也。移失其常。(萃无震)今震如旧。其悔者亡也。(变者亡)〇中刚今灭。(五为上之中)虽有坎志。(犹互坎)志未光也。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〇象曰斋咨涕洟。未安上也。
 此萃之否也。小过之时。(萃自小过来)震主在上。(雷山卦)四阴其臣也。移之为萃。(三之五)则震主遂亡。(卦无震)坤臣守国。(下今坤)哀痛如何。(坎心病)大坎之忧。(小过坎)发于兑口。其象咨嗟也。(离节同)大艮之鼻。(观大艮)坎水沾洒。(上大坎)其象涕洟也。(皆鼻液)上为卦主。故言其本象。〇其变为否。乃无咎也。曷然哉。自观而移。兑以乘刚。(最在上)今兑既灭。善补过也。乾则为君。(上今乾)乃得主也。臣失其君。赍咨涕洟。必忠臣也。忠臣守国。(坤为国)终必得君。又何咎焉。离六五宜参看。(彼亦得乾君)〇未安上者本象也。乘刚之厉。何以安之。(厉危也)〇案赍与资通。故字书谓之叹声。虞氏本作赍资涕洟。(李鼎祚本同)仲翔云赍持资财。以作赙。其义非也。
(巽下坤上)〇第二十六卦之反(临一之三。小过四之二。)
  杂卦传曰萃。聚而升。不来也。(爻词不言降)〇吴澄曰萃以观之。四往上为主。(三阴聚于下)升以临之。三来初为主。(三阴升于上)升上为往。降下为来。不来。谓升而不降也。〇镛案卦自临来。二阳既长。理应为泰。(宜三阳)果然一刚又来。以居三位。(三今刚)是真三阳之为泰乎。反顾其后。斯乃初一刚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82L 页
之升者也。(一之三)此之谓升也。又自小过来。(四之二)大坎之堂。(兼画坎)坤臣未合。(四阴分)半在堂上。半在堂下。(不成坤)移之为升。则一阴遽升。(二之四)坤朋毕跻。(上今坤)此之谓升也。又凡升堂之礼。让而后乃升也。卦以巽让。(下今巽)所由升也。萃合之卦非一。而独以名萃者。泽与地密附也。升上之卦非一。而独以名升者。地中生木。其势必升也。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此升之不变者也。小过之时。震位虽尊。(震在上)君不下民。(不以贵下贱)上下无应。(二五不相应)移之为升。则君以巽降。(四之二)民德归顺。(上今坤)其志乃应。(二今刚)君道之亨也。本有震仁。(小过时)善之长也。诗云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此之谓也。〇升之两互。是成归妹。䷵归妹之卦。本自泰来。(三之四)臣自外来。(四之三)就其乾君。(乾在内)相见乎离。(二四互)用见大人也。见不得位。(三四皆失位)不可谓之利见。(云用见)然而勿恤。(不须忧)得巽命也。(下颠巽)自外而视。兑为巽也。(归妹之下兑。)卦虽有坎。(上互坎)不须恤也。(坎为忧)〇归妹征凶。北征之凶也。(见本卦)北征既凶。南征之吉也。重卦之位。上坎下离。(义见表)下卦南也。卦自泰来。北国之众。(泰上坤)征此南邻。(四之三)获其震帅。(三之四为震)遂为艮尸。(自外视为艮)载之坤舆。(上本坤)舆尸之象也。非南征吉乎。〇案春秋传。晋侯伐楚之筮。(成十六年)其卦遇复曰南国蹙。(离位失一阴)亦以下卦为南也。
  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柔以时升。二之四也。(小过移)我刚民应。(坤中柔)君之亨也。〇见君得命。(下倒巽)是有庆也。坎志震行。(归妹之上震)是志行也。
  {䷭}初六。允升。大吉。〇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此升之泰也。临移为升。(一之三)一阳虽升。(升于三)移此升彼。(一之三)其本无阳。(巽下绝)非真升也。变而为泰。(下今乾)泰自临升。(加一阳)乃允升也。曷然哉。其根既固。(不拔根)其足乃跻。(震为足)于是乎允升也。升在离位。(一二三)离则为信。(允信也)信乎其升位也。其占大吉。〇本以坎志。(本大坎)今与四应。(初今刚)上合志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83H 页
也。
  {䷭}九二。孚乃利用礿。无咎。〇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此升之谦也。升之两互。是成归妹䷵。王射坤牛。(三之四)宜用大牲。(如萃之六二)不意二爻之动。又变为震䷲。震者草也。(九家易)蘋蘩蕴藻。杂然具列。下卦上卦。唯菜是馔。(上下震)斯何故也。本以离诚。(归妹本互离)今又虚中。(震大离)诚之既孚。物薄何咎。利用礿也。荐雷之草。坎以瀹之。(互坎水)其象礿也。萃六二亦然。〇震自临来。(二之四)兑德乘刚。(归妹亦下兑)今阳既升。(二之四)是无咎也。〇两刚相见。(一与四)中成离孚。(下大离)是有喜也。(离为喜)〇学稼云萃之困升之谦。皆杀牛之卦。(坤牛受一矢)渐归妹亦然。(亦坤牛受矢)而别取巽震之象。故特下乃字。
  {䷭}九三。升虚邑。〇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此升之师也。临之时。坤邑虚旷。(上四阴)本无居人。(三亦柔)临之初刚。升为震主。(一之三)以取坤土。(上三阴)升虚邑也。诗云升彼虚矣。以望楚矣。当此占也。三为卦主。故言其本象。〇变而为坎。(下今坎)坎则有疑。(坎中梗)临之克升。以无此疑也。(临下兑)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〇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亨读作享)
 此升之恒也。刘熙释名曰物两为岐。(字从支分也)山出两支曰岐山也。(如路二达之为岐)卦自小过来。(四之二)小过之卦。本取倒象。(无反对)正艮倒艮。(上倒艮)山出两支。(艮为山)岐山之象也。移之为升。(四之二)震王亲齐。(震降而为巽)将以祭也。变而为恒。(四今刚)恒自泰来。(一之四)王乃登山。(乾王升于四)躬荐坤牲。(牛受矢)王用享于岐山也。〇祡望之祭。(祭于山)以事天也。巽以顺之。(下今巽)用享乾天。(今互乾)是顺事也。随上六宜参看。
  {䷯}六五。贞吉。升阶。〇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此升之井也。井自泰来。(一之五)刚升于五。遂以坎贞。(上今坎)正事吉也。(贞正也)〇泰之时。乾阶三级。(义见下)未有升者。移之为井。则乾宾历阶。(一之五)升于坎堂。(下大坎)巽主在下。(巽主人)让而不升。(一阴降)升阶之象也。〇大者阳也。泰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83L 页
之初刚。往得坎志。(上今坎)大得志也。〇案张衡思玄赋。以乾为阶。(见遁卦)古者阶必三等。故乾三阳为阶也。震东兑西。(两互象)巽而(一作以)让之。离以成礼。(三五互)升阶之象也。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〇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此升之蛊也。蛊自泰来。(一之上)艮之一刚。(上今艮)起于最卑之地。(初位卑)升于至高之位。(一之上)遂成艮冥。(义见豫上六)是冥升也。上为天位。(三才位)天亦冥也。〇不息者消也。泰之时。君子富实。(下三阳)小民贫虚。(上坤民)移之为蛊。则乾消一刚。(一之上)以利坤民。(得一阳)遂有坎贞。(初四夹)以干其蛊。不息之贞也。巽亦为利。(下今巽)利于不息也。息者殖也。〇消者阳消也。息之反也。阳消于巽。(一阳消)至艮而终。二阶(一作阳)消 下巽而上艮。(山风卦)消不富也。(乾为富)〇案君子之义。不与民而争利也。故臧文仲有不仁者三。废六关其一也。妾织蒲其二也。(文二年)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见礼记)皆此义也。小人冥升。(艮小人)犹欲殖利。则害及坤民。(上本坤)故戒之如此。〇又案月令消息注曰。阳生为息。阴死为消。(又吾所生者曰子息。故出钱生子亦曰息。)消者衰灭也。消(一作息)者生长也。〇又按天之为冥。以上覆也。艮之为冥。以上刚也。冥者幂也。物有幂则内暗。故昏亦谓之冥。(见豫卦)
(坎下兑上)〇第二十七卦之正。(否二之上)
  杂卦传曰井通。而困相遇也。〇大传曰困。德之辨也。(分析之)困穷而通。(坎为通)困以寡怨。(我处险而令人悦)〇程子曰困者惫乏之义。水在泽下。枯涸无水之象。〇镛案卦自否来。否塞之时。三阳外遁。虽失其路。亦浩然而逝矣。移之为困。则执一人而下之。(上之二)两阴围之。(初与三)遣一阴而升之。(二之上)两人被围。(四五在阴中)于是乾之三刚。都被群小人之围掩。此天下之困境也。困之为字。象木在囗中。(古文围作囗)乾之三刚。本皆震木也。(六震积)以阴围木。(乾三阳)其象非困乎。阴德本方。(古文方作囗)亦囗象也。(古文圆围曰〇方围曰囗也)井则时运本泰。(自泰来)无此象也。
  {䷮}困亨。(句)贞大人吉。(四字句)无咎。有言不信。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84H 页
此困之不变者也。险而能说。离志巽顺。(两互象)身虽困而道亨也。(亨通也)〇乾之大人。降而为坎。(上之二)正而能固。(坎之德)若论干事之占。唯大人吉。〇自姤而否。内失其刚。(下三阴)否塞之时。刚自外反。(上之二)是无咎也。〇天地否矣。乾之君子。虽有兑言。(上今兑)坤之众人。徒怀坎疑。(下今坎)有言不信也。记曰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言而民莫不信。此君子之顺境也。今泽上无水。民孰信之。〇案虞翻云卦自否来。荀爽云此本否卦。阳降为险。阴升为悦。推移之有师承如此。(于弇曰乾降居二。坤上为六。以掩刚也。)胡炳文云刚柔自乾坤往来于二与上。
  彖曰困。刚掩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掩者。遮也覆也。又袭取也。(毛甡曰闭取曰掩)又围而捕之曰掩也。(礼曰天子不掩群)以阴围阳。(义见上)被其掩袭。此之谓刚掩也。〇坎则为通。(上下坎)离又嘉会。(二四互)不失其所亨也。〇刚中者坎也。尚口者。兑口在上也。当此之时。宜一听天命。(三五巽)不可以口舌争也。苟不能然。其穷益甚矣。〇朱子曰坎刚为兑柔所掩。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〇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此困之兑也。兑自中孚来。(四之上)中孚者臀也。下巽上巽。(下倒巽)两股双对。其象臀也。(巽为股)兑自大壮。(五之三)乾则为马。(下本乾)是马臀也。移之为兑。则震木之刚。击此马臀。(大壮三之五)臀困于株木也。盖此本象。困自否来。乾马坤肤。宛有臀形。移之为困。刚来击肤。(上之二)故其占如此。(夬姤宜参看)〇否移为困。(上之二)则艮山之下。(否互艮)坎水流通。(困下坎)其象谷也。(山间水道曰谷)变而为兑。(下今兑)乃幽谷也。(履归妹以兑为幽)兑自中孚。(上之四)刚自外来。(上之四)隐此幽谷。(三五巽)入于幽谷也。卦本有巽。(中孚本上巽)所以入也。(今互巽)马既困矣。不堪驱策。入于幽谷。君子当否塞之时。走入深山。有此象也。〇虽有离目。(二四互)不见乾马。(上今兑)据说卦方位。自离以往。须历三宫。(离坤兑)始遇乾马。(一宫为一岁)三岁不觌也。丰上六亦然。〇中孚之时。离日大明。(本大离)移之为兑。则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84L 页
离日掩翳。(离今小)入于幽昧。(兑为西)幽不明也。(郑玄云兑为暗昧。日所入也。)〇案字书木入地曰根。(字从艮)出地曰株。(古作。)巽木入地。(巽入也)其象为根。(攴小者向下)震木出地。(震出也)其象株也。(攴小者向上)〇陆德明本木作朮。形误也。〇学稼云六木谷觌叶韵。二与食祀叶韵。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〇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此困之萃也。否移为困。(上之二)则坎酒既旨。(下今坎)兑食有饛。(上今兑)酒食之会也。遂以坎劳。刚乃困惫。乾今折(一作析) 困于酒食也。(孔子曰不为酒困。何有于我。)二为卦主。(上之二)故言其本象。〇绂者韨也。(字相通)所以蔽膝。裳之下饰也。(诗所云赤芾在股)否之坤裳。(否下坤)有美在中。(刚在中)裳之饰也。遂灿离文。(下互离)以蔽巽股。(上互巽)其象韨也。乾之大赤。(否上乾)杂以坤黄。(上之二)其韨朱也。(黄赤色曰朱)刚自外来。(上之二)朱绂方来也。否塞之时。得此命服。(见玉藻)亦可喜也。〇巽洁离诚。(两互象)祭祀之卦也。刚自外来。(上之二)以射坤牲。(下本坤)利用享祀也。〇征凶者。南征之凶也。王自北来。(上位坎)征此南国。(上之二)遂被围掩。(二阴围一阳)逢此困厄。南征之凶也。(下位离)上六征吉。文相照也。〇否塞之时。刚自外反。(上之二)是无咎也。占与彖同者。二为卦主也。(象亦云无咎)〇否消之时。刚来得中。(上之二)中有庆也。(互离喜)〇案郑玄本绂作韨。与芾通。即蔽膝也。(礼作韠)左传所云黻珽也。(杜云黻韦韠)说文曰天子赤绂。诸侯朱绂。总之为朝祭之服。裳下之饰也。(玉藻云一命缊韨。再命赤韨。)〇又按困之为卦。以之筮狱则凶。(义见上)以之筮仕则吉。(朱绂来)不可以卦名为困。而槩云不吉也。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〇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此困之大过也。大过自遁来。(二之上)下艮山也。(天山卦)又自大壮来。(五之一)上震草也。(雷天卦)移之大过。(法见表)通卦为坎。(上下夹)山而险则石也。(坎为险)草而险则蒺藜也。(草有刺)遁之上刚。(最上画)入于险石之中。(上之二)困于石也。(石围之)大壮所履。(上一阴)立于险草之上。(一之五)据于蒺藜也。〇爻之未变。困则困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85H 页
矣。坎宫之内。(下本坎)爰有离妻。(二四互)入则相见。(巽入而离见)亦可喜也。爻之既变。坎乃为巽。(下今巽)入于其宫也。(巽为入)离妻已亡。(互离灭)不见其妻也。〇乘刚者兑也。(上一阴)大壮之时。亦乘刚也。(本大兑)〇不祥者凶也。(释爻词凶字)〇案虞仲翔曰三在艮山下。故困于石。(谓卦自否来)然豫六二。亦以坎为石。(刚在土中为坎石)说卦云艮为小石。〇又按荀九家坎为蒺藜。非矣。坎本非草。〇学稼云兑则为锐。上颐(一作头)小 石角蒺刺之所以伤人也。
 孔子曰非所困而困焉。(二阴围四阳)名必辱。(巽为屈)非所据而据焉。(兑乘刚)身必危。(上位高且厉)既辱且危。(巽且兑)死期将至。(坎近艮)妻其可得而见耶。〇家(一作案)困之六三。以阴居阳。本非其位。故주-D004变象如此也。爻词物象。虽用变礼(一作体)。若其所以然之理。则又必由本卦之德。(困卦本有坎)及本位之当否。此又读易之大要也。
 春秋传崔杼欲娶棠姜。(襄二十五年)筮之遇困之大过。陈文子曰夫从风。(坎变巽)风陨妻。(离亦灭)不可娶也。困于石。往不济也。(坎为川)据于蒺藜。所恃伤也。(离为信)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无所归也。(坎为归)〇义详官占注。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〇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此困之坎也。坎自观来。(上之二)君子在外。(上二阳)巽以隐之。(观上巽)移之为坎。则刚自外来也。(上之二)上坎下坎。疑而未信。(中有梗)其来徐徐也。(两坎故叠文)君子当否观之时。虽坤国内虚。不可遽进。当徐徐以察机也。程子曰其来迟疑。〇坎自临来。(一之五)本以兑金。(临下兑)今为坎轮。(下今坎)其象金车也。上下两刚。(二与五)都被围掩。(在阴中)困于金车也。否塞之时。君子恋车服之荣。还入坤国。(上之二)未有不被小人之围掩。此其戒也。〇坎在离位。(一二三)据匪其正。(皆失位)爻之既变。下坎不改。(今亦坎)其占吝也。(不改过)上坎得位。(四五六)乃有终也。(善其终)〇刚自观来。(上之二)志在金车。(下坎车)志在下也。〇刚来居二。位不当也。(上之二)然而有与者。外坎得位也。(刚居五)〇案饮食车服。生民之所大欲也。故诸爻之遇困阨。常由此事。圣人之戒也。汉书舆服志云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85L 页
秦制有金根车。本商辂也。〇又按困之九四。本不当位。故变而为坎。亦取不当位之象。(上之二)此易例也。〇旧本徐作荼。(子夏传及翟玄本)或作余。(王肃本)〇学圃云二多誉。三多凶。四多惧。(来徐徐)五多功。(徐有说)于此卦可验也。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〇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此困之解也。解自小过来。(三之二)艮则为鼻。(小过艮在下)解又自临来。(一之四)震其足也。(临互震)移之为解。则两刚分劈。(临小过皆本二阳)离兵乃割。(二四离)艮鼻既截。(艮今亡)震趾亦断。(震足断其指)是劓刖也。曷然哉。坎之法律。(下今坎)震以生之。(雷水卦)肉刑虽惨。所以生之也。困今为解。(本赦宥之卦)故其占如此。〇小过之卦。坤裳有饰。(阳在四阴中)以蔽巽股。(本互巽)其象韨也。(见九二)坎则为赤。(说卦文)其韨赤也。巽绳牢结。(本互巽)群阴掩刚。(卦大坎)困于赤绂也。(绂韨也)移之为解。(三之二)则巽结遂解。(今无绳)坎险得脱。(坎在后)乃徐有说也。说冒(一作音)脱 解自临来。(一之四)兑以脱之。(临下兑)乃震生也。(本赦宥之卦)赤芾三百。曹人之所讥也。诗云彼其之子。不称其服。困九五之谓也。〇小过之时。上下齐洁。(上倒巽)移之为解。(三之二)则离诚乃孚。(今互离)坤牛受射。(临之移)利用祭祀也。困之本象。利于祭祀。(见九二)〇解有两坎。(上互坎)皆未得位。(二与四)志未得也。处匪其正。所以刑也。〇中直者下坎也。虽以罪我。(坎为法)我心正直。(坎中刚)所以脱也。〇福者有陨自上也。刚自上陨。(三为下之上)因以为离。(下互离)是受福也。(离为福)本有巽命。(小过之下互)福所降也。孔子曰我祭必受福。〇案旧本劓刖作臲卼。(荀爽王肃陆绩本)京房本刖作刽。(说文云断也)郑玄云劓刖当作倪㐳。(不可解)〇学稼云兑脱离福。皆困之本象也。故其占如此。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〇象曰困于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此困之讼也。讼自遁来。(二之三)大巽之草。(兼画三)其长如绳。(巽之象)施于艮山。(遁下艮)其象葛藟也。移之为讼。(三之二)则草蔓交乱。(坎为乱)两阴围刚。(下今坎)困于葛藟也。〇臲卼者。山路之危险也。(义见下)遁之时。艮山高峻。(巽为高)径路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86H 页
不通。(艮为径)其象臲卼也。移之为讼。则岩石交险。(坎为险)两阴围刚。下今离(一作坎) 困于臲卼也。〇乾变为兑。(否为困)兑变为乾。(困之讼)动所悔而又悔也。(上今乾)有悔者又悔也。(有又古字通)〇征吉者。本象也。南方之国。(下位离)征彼北邻。(二之上)遂围二刚。(三六夹)兑以折之。(上今兑)执其乾君。送于南邦。(上之二)北征之吉也。上为卦主。故言其本象。九二征凶。文相照也。〇讼自遁来。(三之二)刚来居二。(下今坎)未当位也。〇吉行者征吉也。悔而又悔。则北有君也。(上今乾)既诛其暴。又立新君。(乾又新)存亡继绝。古之义也。北征之行。(二之上)非吉行乎。〇案臲卼高险貌。或作劓𦤙。(说文然)或作劓杌。(薛仁贵之本)通作嵲屼。(山高貌)许慎云臲卼不安也。总之为艮山𡾊峗之象。(或曰臲卼者。门臬之名。艮亦为门也。臬橛也。)
(巽下坎上)〇第二十七卦之反(泰一之五)
  大传曰井。德之地也。(巽伏为坎。德之基。)井居其所而迁。(于坎位成坎)井以辨义。(两互为睽兑义而离辨)〇程子曰巽入也。木器入于水下。汲井之象也。〇镛案卦自泰来。坤邑之内。乾人聚居。(地天卦)不可以无井也。移之为井。则于坎之位。(四五六)仍为坎泉。(五今刚)不失其居。(坎为居)而水则有迁。(五之一)玆所谓井居其所而迁也。井之为德。不改其居。(附地不可动)而膏泽四散。(人汲之而去)君子居敬以徙义。不失其身。而民被其泽。有取于是也。又井者涣之交也。(风水易)涣之时。坎泉在下。巽繘在上。(风在上)交之为井。则桔槔之繘。(下巽木)入于水底。而坎水上出。(上今坎)井之象也。然且上坎之水。不过是汲出者也。大坎在下。(初四夹)是井泉也。(初六之词。以大坎为井。)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此井之不变者也。卦自泰来。泰之坤邑。有徙有改。(五之一)是改邑也。(改坤而为坎)于坎之位。(四五六)今仍为坎。今之井泉。(坎为水)犹昔之井泉。(泰之时位坎)不改井也。古人立邑。必相水泉。(如公刘观其流泉)或水泉不利。则改邑以就井。此又改邑不改井之实理也。〇井以涣交。(风水易)䷺涣之坎水。虽则有迁。(下迁上)巽木之来。(上迁下)又凿一泉。(下大坎)无丧无得也。(若自泰来。则下丧上得。)其往其来。(交易之)皆得有井。(下大坎)往来井井也。(两坎故叠文)井之为德。取之不竭。濡之不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86L 页
溢。无丧无得。所以赞其美也。〇汔者水涸也。(说文云)井之两互。其卦睽也。䷥兑渟之上。离火乾燥。(润下而炎上)井泉之汔至也。(涸之极)睽自中孚来。(四之五)中孚之时。巽繘在上。(巽为绳)以级(一作汲)兑泉。(渟水也)今巽既绝。(睽上离)亦未繘井也。睽自大壮来。(上之三)大壮之时。兑瓶甚大。(义见下)渟水将盈。(大兑泽)今瓶既小。(睽下兑)羸其瓶也。(羸者形小也)易例多阳为羸。(乾为瘠)井有三阴。睽乃四阳。所以羸也。两互之占。不其凶乎。〇案诸家直训瓶为缶。非也。(器不同)瓶之为物。下大上小。有口如兑。(古箴云守口如瓶)兑者瓶也。(兑下大上小)苏子瞻训汔为燥。亦有所本矣。(离为燥)〇虞翻曰卦自泰来。乾折坤五故改邑。初为旧井故不改井。(此不知爻变)荀爽曰阴来居初为无丧。失中为无得。又云阳往居五为井。阴来在下亦为井。(其说皆疏矣)蜀才本羸作累。(羸螺通。羸骡通。古字本相通。)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句)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巽乎水而上水者。明卦与涣交也。涣之时。巽木在上。坎水在下。䷺交之为井。则巽入水底。(巽为入)而坎水升上矣。郑玄曰巽木桔槔也。(庄子汉阴丈人以桔槔汲水)桔槔入水。激之使上。(令水升)然巽亦为绳。(说卦文)入乎水者繘也。〇泰之时。坤德无疆。万物致养。(说卦文)移之为井。(一之五)又以坎通。养而不穷也。源泉混混。用之不竭。井之德也。〇刚中者。坎也。坎泉之故。改此坤邑。(坤为坎)以刚中也。〇未有功者。未有坎也。(坎为功)睽以离燥。(睽上离)未有坎泉。(上无坎)虽往汲而无功也。〇瓶者汲器也。(说文云)水之既涸。瓶亦羸小。(大兑今小兑)是以凶也。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〇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此井之需也。卦自泰来。(五之一)坤土下沈。(泰上坤)入于水底。(五之一)是井泥也。其变为需。(今水天)需自中孚。(三之上)中孚之时。兑口仰启。(风泽卦)可以食矣。移之为需。则兑口不启。(下今乾)井泥不食也。〇卦自泰来。(五之一)柔来为坎。(为大坎)是之谓井。(下大坎为泉)井既有水。(大坎水)巽鸡来饮。(口向下)今水既乾。(初爻动为乾)是旧井也。翰音亦亡。(巽今灭)旧井无禽也。〇下者地底也。时舍者。弃之不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87H 页
用也。君子有泽民之才。而潜于下位。弃之不用。则民不能被其泽。而求我者不至。此旧井之无禽也。〇案象义云北方谓辘轳之轴曰禽。此曲解也。鸡鹜凫鸭之丑。皆井畔之所本有也。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〇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此井之蹇也。蹇自观来。(上之三)大艮之山。(兼画三)坎水流出。(上下坎)其象为谷。(山间水道曰谷)井流而谷也。观之巽鱼。(本上巽)坤土满腹。(风地卦)其麟(一作鳞)黄黑。(坤之色)其象鲋也。(即所云金鲋)移之为蹇。则巽鱼之体。忽中坎矢。(上今坎)井谷而射鲋也。井之既毁。(二今坼)鱼逐水流。则射之者至。(矢及鱼)民之失依。有是象也。〇瓮者震缶也。(九家易)泰之时。震瓮之底。(上互震)三刚坚实。(泰下乾)移之为井。既损一刚。(一之五)变而为蹇。又破一刚。(二今坼)俄而敝瓮矣。瓮底既敝。坎水渗漏。(今互坎)瓮之所渗。两阴滴滴。(下二阴)瓮敝漏也。〇二五俱刚。(本象也)本无交与。故井流瓮漏。艰险在前。(卦今蹇)人可无与哉。〇案荀爽本射作耶。(不可解)子夏传注鲋训作虾蟆。(程传亦从之)程迥以为蜗牛。(朱子云)徐几以为蛙属。今井底实有鲋鱼。井毁则鱼露。不知何故猜疑如是也。左太冲吴都赋云虽复临河而钓鲤。无异射鲋于井谷。陆佃曰鲋小鱼。相即而行名鲫。相附而行名鲋。(仪礼少牢鱼用鲋。)〇程传云射注也。(谓水流而注于鲋。)然溪蛮之俗。至今射鱼。中国古俗亦然。故易词如此。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句)王明。并受其福。〇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此井之坎也。坎自临来。(一之五)兑泽之上。坤土填塞。(地泽卦)井堙之象也。移之为坎。则坎功既劳。(上下坎)离乃修治。(中大离)井上井下。(上下坎)水泉清澈。(坎为水)治井曰渫也。(又清也)井美如此。宜其食也。兑口今灭。(临下兑今亡)井渫不食也。〇坎为心痛。(说卦文)为我心恻也。(内为我)君子怀才抱美。自视清澈。而民不被泽。诚足自伤也。〇当此之时。仰视君位。(五今刚)艮手下垂。(三五互)援而汲之。(汲引之)力非不足也。既有离光。(二五夹)王实圣明也。亦离为福。(二五夹)民将并受也。苟援我而用之。(可用汲)我固为福。(内为我)王与民皆福也。(坤为民)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87L 页
谓之福。坎自观来。(上之二)有陨自天。(上位天)谓之福也。〇行恻者。恻隐之心。(坎为心)将以震行也。(震为仁)〇艮则为求。(三五互)求王明也。〇案渫治井也。谓泄去其草木之污秽也。(字从泄从木)巽木今灭。正合字象。(朱子曰渫不停污也)屈原传井泄不食。去污之意。
  {䷛}六四。井甃。无咎。〇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此井之大过也。大过之卦。上不闭口。(兑在上)下不塞窦。(下一阴)井甃之象也。本以坤土。(泰上坤)烧以离火。(三五互)其物甃也。四之既变。四刚层砌。(二三四五刚)若累甃然。是井甃也。〇大过之卦。本自大壮。(五之一)雷之乘乾。(左传云)移乃巽伏。(五之一为巽)刚往得位。(一之五)是无咎也。井之修甃。如人之补过。〇本有离治。(三五互)是用修井也。
  {䷯}九五。井冽寒泉食。〇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此井之升也。卦自泰来。(一之五)坤则为甘。(见临节)移之为井。(五之一)下乃巽洁。(下今巽)甘洁曰洌。(程子云)是井洌也。下坎为井。(在卑地曰井)上坎为泉也。(在高处曰泉)〇泰之时。坎水之位。(四五六)坤以为温。(见左传)移之为井。中得乾刚。(一之五)乾则为寒。(说卦文)是寒泉也。(坎为北方卦。其气亦寒。)遂当兑口。(二四互)寒泉食也。五为卦主。故言其本象。〇中正者。刚得五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〇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此井之巽也。收者敛也。卦位既终。收井之时也。幕者幂尘也。(帷在上曰幕)涣之时。䷺(井之文)两刚为幂。(涣上巽)井水深隐。(坎在内)将谁汲之。交之为井。则上无所幂。(井上坎)井水呈露。(无所覆)井收勿幕也。程子曰取而不蔽。其利无穷。(丘富国云圣人之心。以博施济众为公。)〇其变为巽。(上今刚)中孚之诚。(巽自中孚来)移亦不失。(犹互离)是有孚也。〇卦既有孚。祭祀之占也。(中孚本祭祀之卦)遁移为巽。(二之四)则下井上泉。(上下坎)洁而又洁。(上下巽)神所享也。谁其尸之。乾王之祭也。(遁上乾)王祭既洁。(今重巽)其占元吉。(君之吉)〇大者阳也。卦以阳终。(上今刚)是大成也。(卦之成)〇案井收勿幕。养民之义也。有孚元吉。祭祀之占也。其用不同。故彼以勿幕为吉。(以上坼为吉)此以巽刚为吉。(以上刚为吉)不可拘也。〇荀爽本收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一卷○周易四笺 第 488H 页
作甃。(声误也)于宝本勿作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