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x 页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卷三)
[诸卦]
[诸卦]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22H 页
䷎(艮下坤上)〇第九卦之正(复一之三。剥上之三。)
杂卦传曰谦轻而豫怠也。(谦豫自剥来。一阳直至下者为轻。犹在上者为怠。)〇大传曰谦。德之柄也。(坤为柄)谦。尊而光。(阳在阴中则有光)谦以制礼。(自卑也)〇朱子曰谦者有而不居之义。止乎内而顺乎外。谦之意也。〇镛案卦自剥来。艮山下颓。(上之三)下于坤地。(今上坤)此君子谦卑下人之象也。故曰谦也。又自复来。震之君子。本自谦卑。(刚在五阴下)移而升之。(一之三)终不出位。(止于内)甘于在下。(不升于上卦)君子之谦也。谦者言也。(字从言)成言乎艮。(说卦文)所以为谦也。
{䷎}谦亨。君子有终。
此谦之不变者也。刚自上来。(剥之移)离位光明。(阳在阴中乃有光)刚自下升。(复之移)震道前通。(三五互)其占亨也。(此彖传之义)〇复之时。震之君子。有始而已。(万物始于震)移之为谦。(一之三)艮为成终。(万物终于艮)君子有终也。(九三宜参看)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
剥之一阳。本居天位。(五六为天位)降而下之。(上之三)中成坎川。(有济川之象)天道下济也。离明之位。(一二三)阳来有光。(在阴中)是光明也。复之一阳。本居地位。(一二为地位)升而上之。(一之三)中成震道。(震为行)地道上行也。验之实理。太阳烛地。以煦万物。此天道下济也。(离之象)大地蒸气。以长草木。此地道上行也。(震之
杂卦传曰谦轻而豫怠也。(谦豫自剥来。一阳直至下者为轻。犹在上者为怠。)〇大传曰谦。德之柄也。(坤为柄)谦。尊而光。(阳在阴中则有光)谦以制礼。(自卑也)〇朱子曰谦者有而不居之义。止乎内而顺乎外。谦之意也。〇镛案卦自剥来。艮山下颓。(上之三)下于坤地。(今上坤)此君子谦卑下人之象也。故曰谦也。又自复来。震之君子。本自谦卑。(刚在五阴下)移而升之。(一之三)终不出位。(止于内)甘于在下。(不升于上卦)君子之谦也。谦者言也。(字从言)成言乎艮。(说卦文)所以为谦也。
{䷎}谦亨。君子有终。
此谦之不变者也。刚自上来。(剥之移)离位光明。(阳在阴中乃有光)刚自下升。(复之移)震道前通。(三五互)其占亨也。(此彖传之义)〇复之时。震之君子。有始而已。(万物始于震)移之为谦。(一之三)艮为成终。(万物终于艮)君子有终也。(九三宜参看)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
剥之一阳。本居天位。(五六为天位)降而下之。(上之三)中成坎川。(有济川之象)天道下济也。离明之位。(一二三)阳来有光。(在阴中)是光明也。复之一阳。本居地位。(一二为地位)升而上之。(一之三)中成震道。(震为行)地道上行也。验之实理。太阳烛地。以煦万物。此天道下济也。(离之象)大地蒸气。以长草木。此地道上行也。(震之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22L 页
象)〇剥之为卦。一阳自亢据于上头。天下之盈溢自满。莫剥若也。复之为卦。一阳戴阴。安于下位。(即以贵下贱)天下之谦卑自降。莫复若也。天地神人。莫不忌盈而佑谦。故颓艮盈而抑之。(上之三)起震谦而扬之。(一之三)以成此卦。(地山卦)此亏剥而益复也。(亏缺也)变剥而流复也。(流通也)害剥而福复也。(害伤也)恶剥而好复也。(好爱也)福善祸淫之理。虽若悠悠而不明。满招损谦受益。可谓显矣。盈则必亡。谦则必尊。自上者人下之。自下者人上之。书云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盈则必亡也。诗云汤降不迟。圣敬日跻。谦则必尊也。(降下人也。不迟。犹言谦轻也。)谦之时义。顾不大矣哉。〇鬼神者艮也。(艮为鬼)人道者震也。(人主操威福之权)此亦取象于剥复也。〇谦之一阳。以内卦则在上。(三为下之上)以葆离光。(一二三)此尊而光也。以重卦则在下。(在下卦)以成艮限。(艮为城)此卑而不可踰也。〇艮则为终。(说卦文)君子之终也。谦之为德。君子之所终身行之。(震为行)以成其德者也。〇案诸人亦以剥一阳为天道。以复一阳为地道。推移之有师承如此。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〇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此谦之明夷也。明夷自小过来。(四之一)小过之时。震之君子。虽在上卦。(雷山卦)谦而在下。(四为上之下)移之明夷。则震之君子。降于最卑之地。(四之一)不亦既谦而又谦乎。此之谓谦谦君子。〇小过之时。大坎川也。(二五夹)坤朋隔水。(中有梗)不能相涉。移之明夷。(一之四)则一民涉川。(一之四)遂得震道。(三五互)而坤朋毕济。(上今坤)未有遗者。用涉大川也。泰之明夷曰用冯河。不遐遗。亦此义也。〇牧者养也。养牛之谓牧。故养人者亦谓之牧也。(书所云岳牧)小过之时。震之君子。本居四位。(一阳为卦主)四者侯牧之位也。(杜预云)可以牧民。(坤为养)移之明夷。则辞尊居卑。(四之一)离以自修。(下今离)是君子卑以自牧也。遂以离牛上当坤养。(上今坤)养牛曰牧也。
{䷭}六二。鸣谦。贞吉。〇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此谦之升也。升自小过来。(四之二)小过之时。君子在上。(震在上)震以鸣之。(见说卦)移之为升。则降而自卑。(四之二)遂成巽让。(下今巽)是鸣谦也。君子在位。名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〇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此谦之明夷也。明夷自小过来。(四之一)小过之时。震之君子。虽在上卦。(雷山卦)谦而在下。(四为上之下)移之明夷。则震之君子。降于最卑之地。(四之一)不亦既谦而又谦乎。此之谓谦谦君子。〇小过之时。大坎川也。(二五夹)坤朋隔水。(中有梗)不能相涉。移之明夷。(一之四)则一民涉川。(一之四)遂得震道。(三五互)而坤朋毕济。(上今坤)未有遗者。用涉大川也。泰之明夷曰用冯河。不遐遗。亦此义也。〇牧者养也。养牛之谓牧。故养人者亦谓之牧也。(书所云岳牧)小过之时。震之君子。本居四位。(一阳为卦主)四者侯牧之位也。(杜预云)可以牧民。(坤为养)移之明夷。则辞尊居卑。(四之一)离以自修。(下今离)是君子卑以自牧也。遂以离牛上当坤养。(上今坤)养牛曰牧也。
{䷭}六二。鸣谦。贞吉。〇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此谦之升也。升自小过来。(四之二)小过之时。君子在上。(震在上)震以鸣之。(见说卦)移之为升。则降而自卑。(四之二)遂成巽让。(下今巽)是鸣谦也。君子在位。名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23H 页
声既达。谦而不居者。当是占也。〇本以大坎。(小过之兼画)今又坎贞(初四夹)干事。吉也。(正事谓之贞)〇中心得者。离心之中。(一二三)得一阳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〇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此谦之坤也。通卦为坎。(五阴夹一阳)坎为劳卦。(说卦文)劳之至也。自复而移。(一之三)不以震鸣。(不自伐)自剥而移。(上之三)辞尊居卑。(下于民)劳而能谦也。三为卦主。故取其本象。〇艮为物终。(万物终乎艮)三为卦终。(下卦终乎三)复之君子。有始而有终也。(震为始)彖既言之。此又言之者。三为卦主也。(与震初九同)〇坤民得主。罔有内外。坎以归之。(坎者万物之所归。)万民服也。曷然哉。劳而能谦。民所服也。〇坤之谦宜参看。
孔子曰劳而不伐。(不以震自呜)有功而不德。(有互坎而非正坎。)厚之至也。(地山皆厚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以人主而下坤民。)德言盛礼言恭。(皆谦德)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以阳居三。得其位。)〇案德者直心也。故坎则为德。(易例也)此卦非正坎。故谓之不德。
{䷽}六四。无不利。撝谦。〇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此谦之小过也。小过者。颐之交易也。(山雷为雷山)颐之时。小人在上。(颐上艮)骄之至也。(如剥之上艮)君子在下。(颐下震)谦之至也。(如复之下震)交之为小过。(交易之)则骄者抑之降而在下。(下今艮)谦者举之升而在上。(上今震)此之谓撝谦也。(谦者升举之)撝者。举也振也。艮手之所为也。(下本艮)卦自复剥来。本有抑骄撝谦之义。(彖传已言之)故于此又发之。〇小过之互。上成兑利。(三五互)下接巽利。(二四互)无不利也。〇则者法也。小过者大坎也。(兼画三)坎为法律。(荀九家)不违则也。举君子抑小人。国之法也。(坤为国)〇案九家易云撝犹举也。(与挥同)焦竑云撝分裂也。(又音灰)郑玄云撝音宣。(息缘切)程子曰撝施布之象。(如人手之撝)朱子曰撝。发挥也。(言发扬其谦)今以九家为正。〇丰初九宜参看。(彼亦以交易)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〇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此谦之蹇也。谦之两互。其卦为解(下水而上雷)䷧。解五之动。又成困卦䷮。(上今兑)困自否来。(上之二)否之时。北国富实。(否上乾)南国耗虚。(否下坤)移之为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〇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此谦之坤也。通卦为坎。(五阴夹一阳)坎为劳卦。(说卦文)劳之至也。自复而移。(一之三)不以震鸣。(不自伐)自剥而移。(上之三)辞尊居卑。(下于民)劳而能谦也。三为卦主。故取其本象。〇艮为物终。(万物终乎艮)三为卦终。(下卦终乎三)复之君子。有始而有终也。(震为始)彖既言之。此又言之者。三为卦主也。(与震初九同)〇坤民得主。罔有内外。坎以归之。(坎者万物之所归。)万民服也。曷然哉。劳而能谦。民所服也。〇坤之谦宜参看。
孔子曰劳而不伐。(不以震自呜)有功而不德。(有互坎而非正坎。)厚之至也。(地山皆厚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以人主而下坤民。)德言盛礼言恭。(皆谦德)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以阳居三。得其位。)〇案德者直心也。故坎则为德。(易例也)此卦非正坎。故谓之不德。
{䷽}六四。无不利。撝谦。〇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此谦之小过也。小过者。颐之交易也。(山雷为雷山)颐之时。小人在上。(颐上艮)骄之至也。(如剥之上艮)君子在下。(颐下震)谦之至也。(如复之下震)交之为小过。(交易之)则骄者抑之降而在下。(下今艮)谦者举之升而在上。(上今震)此之谓撝谦也。(谦者升举之)撝者。举也振也。艮手之所为也。(下本艮)卦自复剥来。本有抑骄撝谦之义。(彖传已言之)故于此又发之。〇小过之互。上成兑利。(三五互)下接巽利。(二四互)无不利也。〇则者法也。小过者大坎也。(兼画三)坎为法律。(荀九家)不违则也。举君子抑小人。国之法也。(坤为国)〇案九家易云撝犹举也。(与挥同)焦竑云撝分裂也。(又音灰)郑玄云撝音宣。(息缘切)程子曰撝施布之象。(如人手之撝)朱子曰撝。发挥也。(言发扬其谦)今以九家为正。〇丰初九宜参看。(彼亦以交易)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〇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此谦之蹇也。谦之两互。其卦为解(下水而上雷)䷧。解五之动。又成困卦䷮。(上今兑)困自否来。(上之二)否之时。北国富实。(否上乾)南国耗虚。(否下坤)移之为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23L 页
困。则坤得一阳。(上之二)以实其中。(困下坎)乾失一阳。逢此毁折。(上今兑)此北国之贫。以其南邻也。先王之义。邻国相交。救灾恤患。毋遏其货。不闭其粜。(见左传)此所以不富以邻也。小畜九五。泰之六四。宜参看。(彼亦以两互取象。)〇困自否来。(上之二)北国之刚。征彼南国。(上之二)正其坤民。(下本坤)坎以归之。(困下坎)利用侵伐也。上兑互巽。三五巽(一作互) 无不利也。(兑为利。巽为利市。)〇否之时。疆域有限。(否互艮)不相服矣。刚既南征。(上之二)坎乃归伏。(下今坎)征不服也。五在上卦。故以北为我。〇案春秋之例。凡潜师掠境曰侵。声罪致讨曰伐。(鸣鼓以声罪)困有坎伏。可用侵也。(掠坤境)亦坎为律。可用伐也。(声坎罪)〇男学稼云蹇自观来。(上之三)亦有自北征南之象。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〇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此谦之艮也。艮自小过来。(四之上)小过之卦。本取倒象。(无反对故取倒象)艮倒则震也䷲。阳乃卑降。(小过三之一)遂成震鸣。(上下震)是鸣谦也。〇震自临来。(仍取倒艮象)刚往为帅。(二之四为震)以伐坤国。(临上坤)正其坎罪。(上互坎)民用归服。(坎为归)利用行师。(震为行)征邑国也。〇志者小过之坎志也。(三四刚)坎之一刚亡而在外。(四之上)志未得也。〇案震则为鸣。(说卦文)不取倒象。无以鸣也。(艮不鸣)降则为谦。(见本彖)不取倒象。无所谦也。(艮不降)师忌舆尸。(见师卦)不取倒象。不利行师也。(重艮有舆尸之象)其取倒象审矣。上爻也故上卦为我。而仍取倒象。〇易例凡自我伐彼者。曰征曰伐。而不言邑国。此云邑国者。明自外而伐内也。齐小白之伐齐。(自莒入)晋重耳之伐晋。(自秦入)当此占也。(朱子亦曰征己之邑国。)
䷏(坤下震上)〇第九卦之反(复一之四。剥上之四。)
序卦传曰有大而能谦。必豫。〇程子曰雷动而出地。奋发其声。通畅和豫。故为豫也。〇镛案豫者逸也。谦之君子。劳而在下。(谦以三为卦主)豫之君子。升而在上。(在上卦)以驭坤臣。莫不致役。(尊主而卑臣)以顺而动。君逸臣劳。此之谓豫也。又豫者怠也。卦自剥来。(上之四)降而居卑。犹在上卦。比之谦轻。(杂卦文)迟重怠缓。(义见六三爻)此之谓豫也。又豫者早也。卦自剥来。(上之四)谨其门关。以御坎盗。(三五互)豫备之义也。古易谓之阳豫。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〇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此谦之艮也。艮自小过来。(四之上)小过之卦。本取倒象。(无反对故取倒象)艮倒则震也䷲。阳乃卑降。(小过三之一)遂成震鸣。(上下震)是鸣谦也。〇震自临来。(仍取倒艮象)刚往为帅。(二之四为震)以伐坤国。(临上坤)正其坎罪。(上互坎)民用归服。(坎为归)利用行师。(震为行)征邑国也。〇志者小过之坎志也。(三四刚)坎之一刚亡而在外。(四之上)志未得也。〇案震则为鸣。(说卦文)不取倒象。无以鸣也。(艮不鸣)降则为谦。(见本彖)不取倒象。无所谦也。(艮不降)师忌舆尸。(见师卦)不取倒象。不利行师也。(重艮有舆尸之象)其取倒象审矣。上爻也故上卦为我。而仍取倒象。〇易例凡自我伐彼者。曰征曰伐。而不言邑国。此云邑国者。明自外而伐内也。齐小白之伐齐。(自莒入)晋重耳之伐晋。(自秦入)当此占也。(朱子亦曰征己之邑国。)
䷏(坤下震上)〇第九卦之反(复一之四。剥上之四。)
序卦传曰有大而能谦。必豫。〇程子曰雷动而出地。奋发其声。通畅和豫。故为豫也。〇镛案豫者逸也。谦之君子。劳而在下。(谦以三为卦主)豫之君子。升而在上。(在上卦)以驭坤臣。莫不致役。(尊主而卑臣)以顺而动。君逸臣劳。此之谓豫也。又豫者怠也。卦自剥来。(上之四)降而居卑。犹在上卦。比之谦轻。(杂卦文)迟重怠缓。(义见六三爻)此之谓豫也。又豫者早也。卦自剥来。(上之四)谨其门关。以御坎盗。(三五互)豫备之义也。古易谓之阳豫。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24H 页
豫。利建侯行师。
此豫之不变者也。卦自复来。(一之四)升震主而尊之。(上今震)以莅坤国。(下今坤)利建侯也。震帅前行。(一之四)以蹙敌国。(上坤蹙)利行师也。(震为行)
国语晋公子重耳筮得国。遇豫之八。(少阴数)司空季子曰吉。震车也。坤土也。豫乐也。土厚而乐其实。(艮为果)不有晋国。何以当之。(又见上屯卦)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刚应者。初与四应也。(复之时已然)坎志四通。(三五互)遂当震道。其志行也。〇天地者。剥复之谓也。(剥一阳在天位。而复一阳在地位。)剥复之移。(移为豫)不失坤顺。以顺动也。剥之下移。(上之四)不过离位。(一二三)复之上移。(一之四)不过坎位。(四五六)日月不过也。(离坎为日月)坤阴既极。(下今坤)震阳乃生。(上今震)四时不忒也。(四时之终始)〇圣人者震主也。(四三为人位)坎律中直。(三五互)坤民咸顺。(下今坤)刑罚清而民服也。(坎以归之曰服)
{䷲}初六。鸣豫。凶。〇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此豫之震也。震自小过来。(三之一)小过之时。君子小人。同成坎劳。(兼画三)移之为震。则小人辞劳。(本下艮)退于闲地。(三之一)震以鸣之。(下今震)鸣豫之凶也。〇志者。小过之坎志也。(兼画三)坎志四通。今塞其下。(三之一)其志穷也。〇学圃云鸣豫谓钟鼓铿锵。笙瑟交陈。声闻于外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〇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此豫之解也。解自临来。(一之四)临之初刚。是本复一阳之君子也。进而为临。则一刚(一作阳)来压。(二压初)一阴乘之。(临下兑)厉之至也。去初刚而观之。则恰成坎卦。(兑下坼则坎)坎则为石。(义见下)是临之初刚。介于坎石之窞也。(坎之阴为穴)岂能自安哉。介者间厕也。〇移之为解。(一之四)则震之君子。(复一阳)弃其本国。逃于境外。(一之四)辟难之象也。下卦离也。(一二三)离日未终。震足已起。(上今震)不终日也。古者国有内难。则大夫去国踰境。当此占也。〇遂成坎贞。(下今
此豫之不变者也。卦自复来。(一之四)升震主而尊之。(上今震)以莅坤国。(下今坤)利建侯也。震帅前行。(一之四)以蹙敌国。(上坤蹙)利行师也。(震为行)
国语晋公子重耳筮得国。遇豫之八。(少阴数)司空季子曰吉。震车也。坤土也。豫乐也。土厚而乐其实。(艮为果)不有晋国。何以当之。(又见上屯卦)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刚应者。初与四应也。(复之时已然)坎志四通。(三五互)遂当震道。其志行也。〇天地者。剥复之谓也。(剥一阳在天位。而复一阳在地位。)剥复之移。(移为豫)不失坤顺。以顺动也。剥之下移。(上之四)不过离位。(一二三)复之上移。(一之四)不过坎位。(四五六)日月不过也。(离坎为日月)坤阴既极。(下今坤)震阳乃生。(上今震)四时不忒也。(四时之终始)〇圣人者震主也。(四三为人位)坎律中直。(三五互)坤民咸顺。(下今坤)刑罚清而民服也。(坎以归之曰服)
{䷲}初六。鸣豫。凶。〇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此豫之震也。震自小过来。(三之一)小过之时。君子小人。同成坎劳。(兼画三)移之为震。则小人辞劳。(本下艮)退于闲地。(三之一)震以鸣之。(下今震)鸣豫之凶也。〇志者。小过之坎志也。(兼画三)坎志四通。今塞其下。(三之一)其志穷也。〇学圃云鸣豫谓钟鼓铿锵。笙瑟交陈。声闻于外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〇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此豫之解也。解自临来。(一之四)临之初刚。是本复一阳之君子也。进而为临。则一刚(一作阳)来压。(二压初)一阴乘之。(临下兑)厉之至也。去初刚而观之。则恰成坎卦。(兑下坼则坎)坎则为石。(义见下)是临之初刚。介于坎石之窞也。(坎之阴为穴)岂能自安哉。介者间厕也。〇移之为解。(一之四)则震之君子。(复一阳)弃其本国。逃于境外。(一之四)辟难之象也。下卦离也。(一二三)离日未终。震足已起。(上今震)不终日也。古者国有内难。则大夫去国踰境。当此占也。〇遂成坎贞。(下今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24L 页
坎)贞者正也。动罔不正。(震为动)于干事吉。〇以中正者坎也。(下今坎)豫乐之时。必有不虞之祸。故戒之如此。〇案介者间厕也。今训之为贞介耿介之介。则文理卦象。两无当矣。〇又案坎之为石。不见说卦。然艮为小石。(说卦文)坎者大石也。(坤中有刚为坎卦。土中有刚为石。)故困之六三。以坎为石。又坎险也。险与岩碞。本相通用。
孔子曰知几其神乎。(坎为几。立坎为知。)君子(复一阳)上交不谄。(不以兑悦言)下交不渎。(辟坎渎而升)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未及震动。则坎形微隐。)吉之先见者也。(汉书云吉凶)君子见几(见乎离)而作。(震起也)不俟终日。(不待离之终)介如石焉。(间厕于坎石之窞。)宁用终日。(事已急)君子知微(临之时。坎形隐而未彰。)知彰。(解而后。坎形乃著。)知柔知刚。(一之四而阳居阴。)万夫之望。(坤民以离见)〇案临之时。坎险未著。(临下兑)虽有明智之士。不见其有祸乱之兆也。唯是复一阳之君子。知乱之将作。(知坎之将成)见几而起。鴥然其逝。(一之四)而震足才动。(上今震)坎乱已作。(下今坎)出竟乃免。(左传文)不与其乱。(坎在后)其知不已神乎。此孔子所以三复而咏叹也。〇男学稼云乾之九三曰。终日乾乾。自复而泰。(下三阳)谓之终日。(一二二离位)则临者不终日也。(未竟离)不俟终日者。谓不待三阳之为泰也。〇学圃云知几豫。逃豫之义也。
{䷽}六三。盱豫。(句)悔迟。有悔。〇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此豫之小过也。盱。张目仰视也。(说文云)小过者。颐之交易也。(山雷为雷山)颐为大离。(初六夹)张目之象也。(离为目)颐之时。小人在上。(艮在上)君子在下。(震在下)坤之万民。(中四阴)睢盱然仰视。(视小人)危之至也。交之小过则扬善抑邪。(升降之)邦国大正。(大坎正)盱而豫也。(昔盱而今安)〇悔迟者。改过不遄也。豫自复剥来。(法见上)复之君子。全一卦而移升。(地雷为雷地)其悔遄也。(其变速)剥之小人。其身虽降。(上之四)犹不就卑。(不降于下卦)其悔迟也。三之既变。艮乃在下。(下今艮)悔虽迟而终悔也。上震先成。(自复升)下艮后成。(自颐来)故其占如此。〇位不当者。本象也。(阴居三)〇案向秀以盱为盱睢。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〇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此豫之坤也。卦由(一作自)复剥。(法见上)四之一刚。豫之所以为豫也。(卦之主)此由豫
孔子曰知几其神乎。(坎为几。立坎为知。)君子(复一阳)上交不谄。(不以兑悦言)下交不渎。(辟坎渎而升)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未及震动。则坎形微隐。)吉之先见者也。(汉书云吉凶)君子见几(见乎离)而作。(震起也)不俟终日。(不待离之终)介如石焉。(间厕于坎石之窞。)宁用终日。(事已急)君子知微(临之时。坎形隐而未彰。)知彰。(解而后。坎形乃著。)知柔知刚。(一之四而阳居阴。)万夫之望。(坤民以离见)〇案临之时。坎险未著。(临下兑)虽有明智之士。不见其有祸乱之兆也。唯是复一阳之君子。知乱之将作。(知坎之将成)见几而起。鴥然其逝。(一之四)而震足才动。(上今震)坎乱已作。(下今坎)出竟乃免。(左传文)不与其乱。(坎在后)其知不已神乎。此孔子所以三复而咏叹也。〇男学稼云乾之九三曰。终日乾乾。自复而泰。(下三阳)谓之终日。(一二二离位)则临者不终日也。(未竟离)不俟终日者。谓不待三阳之为泰也。〇学圃云知几豫。逃豫之义也。
{䷽}六三。盱豫。(句)悔迟。有悔。〇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此豫之小过也。盱。张目仰视也。(说文云)小过者。颐之交易也。(山雷为雷山)颐为大离。(初六夹)张目之象也。(离为目)颐之时。小人在上。(艮在上)君子在下。(震在下)坤之万民。(中四阴)睢盱然仰视。(视小人)危之至也。交之小过则扬善抑邪。(升降之)邦国大正。(大坎正)盱而豫也。(昔盱而今安)〇悔迟者。改过不遄也。豫自复剥来。(法见上)复之君子。全一卦而移升。(地雷为雷地)其悔遄也。(其变速)剥之小人。其身虽降。(上之四)犹不就卑。(不降于下卦)其悔迟也。三之既变。艮乃在下。(下今艮)悔虽迟而终悔也。上震先成。(自复升)下艮后成。(自颐来)故其占如此。〇位不当者。本象也。(阴居三)〇案向秀以盱为盱睢。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〇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此豫之坤也。卦由(一作自)复剥。(法见上)四之一刚。豫之所以为豫也。(卦之主)此由豫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25H 页
也。(如颐上九之由颐)言其本象者。四为卦主也。〇剥以艮求。(豫本自剥来)复以震移。(一之四)乃得此刚。(如观求临与)大有得也。(阳曰大)〇剥之小人。(剥上艮)今为君子。(上之四为震)复之君子。(复下震)往而相会。(合于四)朋之合也。艮冠既合。(艮为幂)震竹中横。(震为苍筤竹)朋盍簪也。盍者合也。(本谐声)虽有坎梗。(三五互)又何疑焉。(坎为疑)君子之于小人。许其从善。不念旧恶如是也。坤本为朋。(两两相比。有朋象。)故其占如此。〇坎志中通。(三五互)震道在前。志大行也。〇学圃云豫者。和悦之卦也。故有朋合之象。〇案三礼未有簪字。唯列女传姜后脱簪。家语孔子闻哭蓍簪。(又盐铁论云神禹治水。遗簪不顾。)程子曰簪之名。簪本亦聚发之意。遂以簪为聚。然杜诗盍簪列炬为对语。此又以簪为笄者也。〇又案易词皆有所拟。若士相见礼。筮而遇是则无可疑也。
{䷬}六五。贞疾。恒不死。〇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此豫之萃也。萃自小过来。(三之五)小过之时。坎疾贞固。(兼画三)移之为萃。坎疾如旧。(三六夹)是贞疾也。贞疾者痼疾也。(痼者坎固也)〇萃又自观来。(上之四)观者大艮也。(兼画三)艮则为死。(万物终乎艮)移之为萃。则大艮有渝。(上今兑)恒不死也。卦凡三变。(观小过而萃)不失巽药。(皆有巽)所以不死也。〇乘刚者谓变兑也。(一阴乘二刚)〇中未亡者。观之为萃也。(上之四)其中刚未亡也。(五不动)病者中气未亡。则疾虽痼而不死。此实理也。〇学圃云古者疾病。谓之弗豫。故其占如此。
{䷢}上六。冥豫。(句)成有渝。无咎。〇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此豫之晋也。冥有三义。青冥者天也。(见字书)上为天位。(三才位)此一冥也。日六为冥。(字从日从六)卦画至六则谓之冥。(升上六亦然)此一冥也。艮则为幂。(上一刚)冥者幂也。(字谐声)此一冥也。〇晋自观来。(五之四)观者大艮也。(兼画三)艮则为冥。(位在上)移之为晋。遂成离喜。(上今离)是冥豫也。处高位而逸乐。谓之冥豫주-D003。〇成者。和平之约誓也。(春秋传谓之行成)观之时。成言乎艮。(说卦文)以成约誓。移之为晋。(五之四)艮言大变。(言今虚)成有渝也。(渝变也)〇自姤至观。阳道日消。(至于四)移之为晋。(上之四)消者复生。(四今刚)是无咎也。(善补过)〇巽则为长。(说卦文)今巽
{䷬}六五。贞疾。恒不死。〇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此豫之萃也。萃自小过来。(三之五)小过之时。坎疾贞固。(兼画三)移之为萃。坎疾如旧。(三六夹)是贞疾也。贞疾者痼疾也。(痼者坎固也)〇萃又自观来。(上之四)观者大艮也。(兼画三)艮则为死。(万物终乎艮)移之为萃。则大艮有渝。(上今兑)恒不死也。卦凡三变。(观小过而萃)不失巽药。(皆有巽)所以不死也。〇乘刚者谓变兑也。(一阴乘二刚)〇中未亡者。观之为萃也。(上之四)其中刚未亡也。(五不动)病者中气未亡。则疾虽痼而不死。此实理也。〇学圃云古者疾病。谓之弗豫。故其占如此。
{䷢}上六。冥豫。(句)成有渝。无咎。〇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此豫之晋也。冥有三义。青冥者天也。(见字书)上为天位。(三才位)此一冥也。日六为冥。(字从日从六)卦画至六则谓之冥。(升上六亦然)此一冥也。艮则为幂。(上一刚)冥者幂也。(字谐声)此一冥也。〇晋自观来。(五之四)观者大艮也。(兼画三)艮则为冥。(位在上)移之为晋。遂成离喜。(上今离)是冥豫也。处高位而逸乐。谓之冥豫주-D003。〇成者。和平之约誓也。(春秋传谓之行成)观之时。成言乎艮。(说卦文)以成约誓。移之为晋。(五之四)艮言大变。(言今虚)成有渝也。(渝变也)〇自姤至观。阳道日消。(至于四)移之为晋。(上之四)消者复生。(四今刚)是无咎也。(善补过)〇巽则为长。(说卦文)今巽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25L 页
既灭。(观之巽今亡)何可长也。逸豫在上。乐不知极。天命不祐。(失巽命)其能久乎。〇案郑玄易云艮为冥门。(出纬书)
䷐(震下兑上)〇第十卦之正。(否一之上。)
杂卦传曰随。无故也。(余芭舒云从否变。欲舍其故。)〇朱子曰随从也。〇镛案随者。堕也落也。(与隋通)卦自否来。乾之上刚。(否上乾)本自至高之位。堕落至卑之地。(上之一)所以名随也。又堕者坏也毁也。否之时。乾坤整顿。移之为随。则两体俱坏。(乾坤毁)与蛊无异。所以名随。所以云无故也。又随者从也。自上落下曰随。自前落后。亦曰随也。否之上刚。(最上画)最在人前。(乾为人)既而曰不如在后而从人也。于是退而在后。(今初刚)随人以动。(震为动)此之谓随也。遂成兑悦。(上今兑)所谓以喜而随人也。(序卦文)艮六二之不拯其随。(艮之蛊)以蛊之初阴为随。(蛊自泰来。上之一。)咸九三之执其随。(三为卦之主)亦以自上坠下为随。(咸自否来上之三)其义一也。
{䷐}随。元亨利贞。无咎。
此随之不变者也。下震上兑。善之长也。(震为仁)义之和也。(兑为和)下为大离。(初四夹)上为大坎。(三六夹)合礼也干事也。(与乾同)此之谓元亨利贞。〇卦自否来。(一之上)自姤至否。以阴逐阳。(否三阳)今一阳反于初。(上之一)善补过也。(又阳得阳位)故曰无咎。〇案春秋传。(襄九年)穆姜之筮。遇艮之随。(即夏商之易)其释元亨利贞之义。仍与乾之文言同。(郑康成注此卦。亦兼陈四德。)然元亨者。君道之亨也。利贞者。利于干事也。故彖传明之。(详乾卦)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刚来而下柔者。否之上刚。降而在初也。〇大者君道也。言贞不言利者。主卦德也。以卦德则贞。(贞正也固也)以占法则利贞也。(利于行正事)〇天下者。乾下有坤也。(否之时)震兑春秋也。坎离冬夏也。(大坎离)四时之象毕具。天下随时也。
{䷬}初九。官有渝。(句)贞吉。出门交。有功。〇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震下兑上)〇第十卦之正。(否一之上。)
杂卦传曰随。无故也。(余芭舒云从否变。欲舍其故。)〇朱子曰随从也。〇镛案随者。堕也落也。(与隋通)卦自否来。乾之上刚。(否上乾)本自至高之位。堕落至卑之地。(上之一)所以名随也。又堕者坏也毁也。否之时。乾坤整顿。移之为随。则两体俱坏。(乾坤毁)与蛊无异。所以名随。所以云无故也。又随者从也。自上落下曰随。自前落后。亦曰随也。否之上刚。(最上画)最在人前。(乾为人)既而曰不如在后而从人也。于是退而在后。(今初刚)随人以动。(震为动)此之谓随也。遂成兑悦。(上今兑)所谓以喜而随人也。(序卦文)艮六二之不拯其随。(艮之蛊)以蛊之初阴为随。(蛊自泰来。上之一。)咸九三之执其随。(三为卦之主)亦以自上坠下为随。(咸自否来上之三)其义一也。
{䷐}随。元亨利贞。无咎。
此随之不变者也。下震上兑。善之长也。(震为仁)义之和也。(兑为和)下为大离。(初四夹)上为大坎。(三六夹)合礼也干事也。(与乾同)此之谓元亨利贞。〇卦自否来。(一之上)自姤至否。以阴逐阳。(否三阳)今一阳反于初。(上之一)善补过也。(又阳得阳位)故曰无咎。〇案春秋传。(襄九年)穆姜之筮。遇艮之随。(即夏商之易)其释元亨利贞之义。仍与乾之文言同。(郑康成注此卦。亦兼陈四德。)然元亨者。君道之亨也。利贞者。利于干事也。故彖传明之。(详乾卦)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刚来而下柔者。否之上刚。降而在初也。〇大者君道也。言贞不言利者。主卦德也。以卦德则贞。(贞正也固也)以占法则利贞也。(利于行正事)〇天下者。乾下有坤也。(否之时)震兑春秋也。坎离冬夏也。(大坎离)四时之象毕具。天下随时也。
{䷬}初九。官有渝。(句)贞吉。出门交。有功。〇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26H 页
此随之萃也。萃自观来。(上之四)观者阙也。(兼画之大艮)百官之所舍也。巽之百工。(说卦巽为工)处于观阙。(观上巽)以理官事。(观下坤致役)移之为萃。(上之四)兑以毁析(一作折)。(上今兑)官有渝也。(渝变也)〇萃又自小过来。(三之五)小过之时。坎德贞固。(兼画三)移之为萃。大坎如旧。(三六夹)干事吉也。(正事谓之贞)〇小过之时。下艮门也。(见说卦)艮之小人。以门为限。(上于内)与震为敌。(分内外)不肯相交。(各为界)移之为萃。(三之五)则艮之小人。出其门限。以与震交。(刚柔之交易)出门交也。(交君子)于坎之位。(四五六)遂成大坎。(三六夹)交有功也。(劳乎坎)〇以小人而从君子。(三之五)从正之吉也。〇本以大坎。(兼画三)移不失坎。(三六夹)不失功也。〇蜀才本作馆有渝。(字书云官舍曰官。贾谊传学宫谓之学官。)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〇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此随之兑也。坎寇离兵。(上下夹)战伐之卦也。兑金震木。(上下正)彼我之势也。(敌克上)巽绳艮拘。(上下互)俘虏之象也。故六二六三。皆言俘虏之占。〇兑自中孚来。(四之上)互艮小子也。(三五互)互震丈夫也。(二四互)倒巽之绳。(自敌而视。取倒象。)系其艮刚。(系其腰)系小子也。(艮少男)震刚在下。(中孚第二画)安然得脱。(不被系)失丈夫也。(敌失之)筮而遇是。则元帅得脱。而次将被俘也。〇弗兼与者。谓一夫得脱也。(丈夫脱)求者为敌。与者为我。(内为我)谓之弗与。则明系人者为敌兵也。〇案随者从也。邻国交兵。旄倪系累。随之道也。卦德本随。故其占如此。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句)利居贞。〇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此随之革也。革自遁大壮来。(法见上)上震丈夫也。(大壮之上卦)下艮小子也。(遁下艮)移之为革。则倒巽之绳。(兑之倒)系其震刚。(系其腰)系丈夫也。(震长男)艮刚在下。(遁之第三画)安然得免。(不被系)失小子也。(敌失之)筮而遇是。则元帅被俘。而次将得脱也。〇革自遁来。(上之一)遁之时。乾人前行。(天山卦)下艮其随者也。(艮从乾)艮则为求。(义见下)随者有求也。(有求于乾人)移之为革。(上之一)则乾舍一刚。(上一刚)以与艮童。(上之一)随有求而得之也。(得一刚)〇以大壮则震足受系。(二之五)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〇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此随之兑也。坎寇离兵。(上下夹)战伐之卦也。兑金震木。(上下正)彼我之势也。(敌克上)巽绳艮拘。(上下互)俘虏之象也。故六二六三。皆言俘虏之占。〇兑自中孚来。(四之上)互艮小子也。(三五互)互震丈夫也。(二四互)倒巽之绳。(自敌而视。取倒象。)系其艮刚。(系其腰)系小子也。(艮少男)震刚在下。(中孚第二画)安然得脱。(不被系)失丈夫也。(敌失之)筮而遇是。则元帅得脱。而次将被俘也。〇弗兼与者。谓一夫得脱也。(丈夫脱)求者为敌。与者为我。(内为我)谓之弗与。则明系人者为敌兵也。〇案随者从也。邻国交兵。旄倪系累。随之道也。卦德本随。故其占如此。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句)利居贞。〇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此随之革也。革自遁大壮来。(法见上)上震丈夫也。(大壮之上卦)下艮小子也。(遁下艮)移之为革。则倒巽之绳。(兑之倒)系其震刚。(系其腰)系丈夫也。(震长男)艮刚在下。(遁之第三画)安然得免。(不被系)失小子也。(敌失之)筮而遇是。则元帅被俘。而次将得脱也。〇革自遁来。(上之一)遁之时。乾人前行。(天山卦)下艮其随者也。(艮从乾)艮则为求。(义见下)随者有求也。(有求于乾人)移之为革。(上之一)则乾舍一刚。(上一刚)以与艮童。(上之一)随有求而得之也。(得一刚)〇以大壮则震足受系。(二之五)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26L 页
不利行动。(震为行)苟以其遁。则不出艮门。(遁下艮)坐得一阳。(上之一)凡居室之事。无不利也。(利居贞)大坎为家。(二六夹)离以治事。(下今离)居室之事也。(屯初九亦同)〇志者离志也。(下今离)舍下艮而不顾。(弃遁之下艮)志舍下也。〇案杂卦传曰临观之义。或与或求。观者大艮也。(兼画三)故虞氏易艮为求。
{䷂}九四。随有获。(句)贞凶。有孚。(句)在道以明。何咎。〇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此随之屯也。屯自观来。刚自上堕。(上之一)是亦随也。(自上落下曰随)随者反内。得民居位。(列位刚)随有获也。〇随者之获。主者之失也。(屯卦五为主)坎虽贞固。其义凶也。〇四之既变。下与初应。(刚柔应)是有孚也。震则为道。(下本震)有孚在道也。〇在道以明者。谓于道路之中。(下震途)自明其功也。(坎为功)有功而被执者。当此占也。〇四之未变。阳失其位。(阳居四)今德称位。(四今柔)是无咎也。(善补过)〇本以兑义。(上本兑)今成坎忧。其义凶也。〇坎劳之功。离以明之。(本大离)是明功也。
{䷐}九五。孚于嘉吉。〇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此随之震也。随之两互。即成渐卦䷴。渐者女归之卦也。(渐彖词)离以嘉会。(三五离)坎以归家。(二四互)嘉礼之吉也。随之二五。本相感应。(刚柔应)两互之渐。二五亦应。(五亦刚)两心相应。(艮兑之两心)孚于嘉也。随者从人之卦也。女之归夫。所以从人。故其占如此。〇位正中者。阴(一作阳)居五也。(随与渐皆然)两互之象。必于五而言之者。五为兑女之心也。(渐之上巽为颠兑。)婚配之卦。本取倒合。〇案五礼。昏配属嘉礼。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享)于西山。〇象曰拘系之。上穷也。
此随之无妄也。无妄自遁来。(三之一)遁之时。乾马外走。(见本卦)国内将虚。(艮为邑)于是艮以拘之。(艮为手)巽以系之。(二四绳)移之无妄。(三之一)则引其巽绳。(三之一)系于震木。(下今震)马系木曰维也。(诗所云絷之维之。)又遁为卦。乾宾在外。巽主在内。(二四互)宾之将往。(遁于外)主人留之。则维其马而不遣。(维于木)所以好贤也。〇互艮之山。(二四互)在于兑方。(上本兑)此西山也。(兑为西)离诚巽洁。(三五巽)本
{䷂}九四。随有获。(句)贞凶。有孚。(句)在道以明。何咎。〇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此随之屯也。屯自观来。刚自上堕。(上之一)是亦随也。(自上落下曰随)随者反内。得民居位。(列位刚)随有获也。〇随者之获。主者之失也。(屯卦五为主)坎虽贞固。其义凶也。〇四之既变。下与初应。(刚柔应)是有孚也。震则为道。(下本震)有孚在道也。〇在道以明者。谓于道路之中。(下震途)自明其功也。(坎为功)有功而被执者。当此占也。〇四之未变。阳失其位。(阳居四)今德称位。(四今柔)是无咎也。(善补过)〇本以兑义。(上本兑)今成坎忧。其义凶也。〇坎劳之功。离以明之。(本大离)是明功也。
{䷐}九五。孚于嘉吉。〇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此随之震也。随之两互。即成渐卦䷴。渐者女归之卦也。(渐彖词)离以嘉会。(三五离)坎以归家。(二四互)嘉礼之吉也。随之二五。本相感应。(刚柔应)两互之渐。二五亦应。(五亦刚)两心相应。(艮兑之两心)孚于嘉也。随者从人之卦也。女之归夫。所以从人。故其占如此。〇位正中者。阴(一作阳)居五也。(随与渐皆然)两互之象。必于五而言之者。五为兑女之心也。(渐之上巽为颠兑。)婚配之卦。本取倒合。〇案五礼。昏配属嘉礼。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享)于西山。〇象曰拘系之。上穷也。
此随之无妄也。无妄自遁来。(三之一)遁之时。乾马外走。(见本卦)国内将虚。(艮为邑)于是艮以拘之。(艮为手)巽以系之。(二四绳)移之无妄。(三之一)则引其巽绳。(三之一)系于震木。(下今震)马系木曰维也。(诗所云絷之维之。)又遁为卦。乾宾在外。巽主在内。(二四互)宾之将往。(遁于外)主人留之。则维其马而不遣。(维于木)所以好贤也。〇互艮之山。(二四互)在于兑方。(上本兑)此西山也。(兑为西)离诚巽洁。(三五巽)本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27H 页
具祭享之象。(又坤牛受射)乃上之变为乾。(上今乾)是祭天也。天子之震。(乾天之长子)实主是祭。(下今震)王用亨于西山也。(震帝在西山之下。)〇穷塞也。上穷者。兑口今塞也。又穷者极也。上极则反乎下。(如剥之为复)此否之所以为随。(上之一)艮之所以为震也。(遁之艮为震。以成无妄。)〇案来易曰维与系同。但重系之耳。(来矣鲜名知德。)〇学圃云无妄自中孚来。(四之二)中孚者。祭祀之卦也。
䷑(巽下艮上)〇第十卦之反。(泰一之上)
序卦传曰蛊者事也。〇杂卦传曰蛊则饬也。蛊修也。又致坚(坚致)也。 〇春秋传晋侯有蛊疾。(昭元年)医和曰皿虫为蛊。(象器物蛀坏)谷之飞亦为蛊。(尔雅云康谓之蛊。郭云米皮。)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此本义)〇程子曰蛊非训事。蛊乃有事也。以卦象言之。所以成蛊也。以卦才言之。所以治蛊也。(苏轼云器久不用则虫生之。人久宴溺则疾生之。天下久安无为。则弊生之。皆蛊也。)〇朱子曰蛊。坏极而有事也。〇镛案卦自泰来。(一之上)乾坏其下。(下今柔)坤坏其上。(上今刚)此蛊坏也。(三阳既进。一阴复生。此物将成而坏也。)又以长女。悦彼少男。(互兑悦)此蛊惑也。(左传庄二十八年。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〇蛊惑也。)秋风所损。(兑秋而巽风)山木尽落。(艮山而震木。)此蛊蛀也。(如虫食木然。)物坏则饬。所以为事也。(临者大也。颐者养也。皆卦德。非字义也。)以物象则巽本为虫。(大传蚇蠖亦取巽之象。)故风字从虫。(巽为风)卦有下巽。所以蛊也。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此蛊之不变者也。卦自泰来。(一之上)震德方进。(自复临)善之长也。移之为蛊。(一之上)又成嘉会。(上大离)二五相应。(本相应)君道之亨也。不言利贞者。刚往柔来。(一六交)皆失其位。(阳居六而阴居一。)非其正也。随则反是。(柔往刚来。皆得位。)故四德全备。〇泰之乾人。(泰初刚)早泛震舟。(三五互)移之为蛊。爰得巽风。(下今巽)涉此坎川。(初四夹)登彼艮岸。(上今艮)利涉大川也。〇卦自泰来。(一之上)泰有互震。(三五互)居卦中央。(间于上下卦)所谓甲也。(东方为甲乙)据说卦方位。自震而逆。(逆数之)历艮与坎。乃得至乾。(历三宫)先甲三日也。(法以一宫为一日。)自震而顺。(顺数之)历巽与离。乃得至坤。后甲三日也。泰之为卦。乾在震先。(下卦先成。而互卦次之。)坤在震后。(互卦既著。而上卦乃成。)所以为先后也。移之为蛊。震甲如旧。(三五互)甲之先后。仍可推
䷑(巽下艮上)〇第十卦之反。(泰一之上)
序卦传曰蛊者事也。〇杂卦传曰蛊则饬也。蛊修也。又致坚(坚致)也。 〇春秋传晋侯有蛊疾。(昭元年)医和曰皿虫为蛊。(象器物蛀坏)谷之飞亦为蛊。(尔雅云康谓之蛊。郭云米皮。)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此本义)〇程子曰蛊非训事。蛊乃有事也。以卦象言之。所以成蛊也。以卦才言之。所以治蛊也。(苏轼云器久不用则虫生之。人久宴溺则疾生之。天下久安无为。则弊生之。皆蛊也。)〇朱子曰蛊。坏极而有事也。〇镛案卦自泰来。(一之上)乾坏其下。(下今柔)坤坏其上。(上今刚)此蛊坏也。(三阳既进。一阴复生。此物将成而坏也。)又以长女。悦彼少男。(互兑悦)此蛊惑也。(左传庄二十八年。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〇蛊惑也。)秋风所损。(兑秋而巽风)山木尽落。(艮山而震木。)此蛊蛀也。(如虫食木然。)物坏则饬。所以为事也。(临者大也。颐者养也。皆卦德。非字义也。)以物象则巽本为虫。(大传蚇蠖亦取巽之象。)故风字从虫。(巽为风)卦有下巽。所以蛊也。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此蛊之不变者也。卦自泰来。(一之上)震德方进。(自复临)善之长也。移之为蛊。(一之上)又成嘉会。(上大离)二五相应。(本相应)君道之亨也。不言利贞者。刚往柔来。(一六交)皆失其位。(阳居六而阴居一。)非其正也。随则反是。(柔往刚来。皆得位。)故四德全备。〇泰之乾人。(泰初刚)早泛震舟。(三五互)移之为蛊。爰得巽风。(下今巽)涉此坎川。(初四夹)登彼艮岸。(上今艮)利涉大川也。〇卦自泰来。(一之上)泰有互震。(三五互)居卦中央。(间于上下卦)所谓甲也。(东方为甲乙)据说卦方位。自震而逆。(逆数之)历艮与坎。乃得至乾。(历三宫)先甲三日也。(法以一宫为一日。)自震而顺。(顺数之)历巽与离。乃得至坤。后甲三日也。泰之为卦。乾在震先。(下卦先成。而互卦次之。)坤在震后。(互卦既著。而上卦乃成。)所以为先后也。移之为蛊。震甲如旧。(三五互)甲之先后。仍可推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27L 页
也。天地坏乱。(乾与坤皆坏)震主居中。(位乎三)此有事之时也。干事之法。必先事而虑始。亦后事而慎终。此所以由震甲而推之。以察乾坤之先后也。〇卦亦有兑。(二四互)兑则为庚。(西方为庚辛)据说卦方位。先庚三日者巽也。(坤离巽)后庚三日者艮也。(乾坎艮)是卦也。下巽而上艮。其实先庚三日。后庚三日。乃此卦之今象。(谓现在之象)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即此卦之本象。(谓泰卦)圣人引而不发。至巽之九五。始毕其说。(云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巽之九五者。巽之蛊也。(巽五变则为山风)以大义则虑始慎终之戒。寓于其间。以占法则凡所谓三日不食。(明夷之初九)七日得(震既济)之类。皆以文王卦位。推定日数。(详本卦)则先甲先庚。又所以揭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通例也。〇案先甲后甲之义。先儒解之不同。马融云艮在东北为先甲。巽在东南为后甲。(甲东方)若然三日不可解也。郑玄云令甲之首。必先令三日。后令三日。以示取信。(又云前三用辛。取更新之义。后三用丁。取丁宁之义。)汉儒皆主纳甲之说。(此纬书邪说)而王弼以先甲后甲。为汉制甲乙之令。然令甲之名起于汉。(汉武帝冬至立泰畤于甘泉。诏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朕念年岁未咸登。饬躬齐戒。丁酉拜况于郊。)未必周易用汉制也。自此以降。益复纷纭。胡炳文又以先天方位。(离东而坎西)说艮巽之位。未必文王之易。下遵卲(一作邵)子之图也。〇唯虞仲翔之言曰下卦变乾。为前三甲。(下本乾)上卦变坤。为后三甲。(上本坤)此为近之。
春秋传(僖十五年)秦伯伐晋。卜徒父筮之遇蛊。曰蛊之贞风也。(内曰贞)其悔山也。(外曰悔)岁云秋矣。(二四兑)我落其实。(艮果遇巽风)而取其材。(兑金克震木)所以克也。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刚上而柔下者。谓自泰卦初往而上来也。〇天下者坤也。泰之上坤。今成离治。(今大离)此元亨而天下治也。(震离之故天下治)〇一刚既升。(一之上)遂成坎劳。(今大坎)往有事也。〇巽之一阴。坤所始也。(下今巽)艮之一阳。乾所终也。(上今艮)巽以始之。由艮为坤。(泰上坤。)震以始之。由兑为乾。(震兑两互象)终则有始。天行也。〇案虞仲翔曰随为否上之初。蛊为泰初之上。
春秋传(僖十五年)秦伯伐晋。卜徒父筮之遇蛊。曰蛊之贞风也。(内曰贞)其悔山也。(外曰悔)岁云秋矣。(二四兑)我落其实。(艮果遇巽风)而取其材。(兑金克震木)所以克也。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刚上而柔下者。谓自泰卦初往而上来也。〇天下者坤也。泰之上坤。今成离治。(今大离)此元亨而天下治也。(震离之故天下治)〇一刚既升。(一之上)遂成坎劳。(今大坎)往有事也。〇巽之一阴。坤所始也。(下今巽)艮之一阳。乾所终也。(上今艮)巽以始之。由艮为坤。(泰上坤。)震以始之。由兑为乾。(震兑两互象)终则有始。天行也。〇案虞仲翔曰随为否上之初。蛊为泰初之上。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28H 页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〇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此蛊之大畜也。卦从泰来。(一之上)乾坏其下。(下今柔)父之蛊也。(乾为父)初之既变。坏者复完。(下今乾)如干夹墙。(义见下)干父之蛊也。〇泰之乾君。前有震男。(三五互)是有子也。(乾君之长子)移之为蛊。(一之上)乾君乃死。(终乎艮)升于艮庙。(上今艮)父死曰考也。(见曲礼)初之既变。乾君又立。(下今乾)是有子也。(考有子)父之所坏。(乾体毁)子能完之。(下今乾)又何咎焉。(善补父之过)鲧之圮族。禹实干之。姬度坏德。子仲是盖。(盖父愆)此蛊初六之无咎也。〇大畜自大壮来。(四之上)大壮之时。兑德乘刚。(本大兑)此左传所谓雷乘乾之厉也。(昭三十二年)移之大畜。阳升阴降。(上之四)是终吉也。艮则为终。(上今艮)〇意者离志也。(三六夹)巽以顺之。(下本巽)艮以承之。(艮为手)意承考也。〇案干者筑墙版也。筑墙之法。两木相夹。而中成坚刚。故文言以坎为干。(贞者事之干)又墙之为物。两刚扃外。而用为防闲。故易例以离为墙。(见同人九四)皆所以捍其坏也。卦有大坎。(初四夹)两巽之木。(二四互倒巽)夹成中刚。此干筑之象也。卦有大离。(三六夹)两震之木。(上倒震)夹持坤土。(中二阴)亦干筑之象也。故卦之本象。原有干蛊之形。不待爻变而后。方得为干也。(如剥之剥床。渐之鸿渐。)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〇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此蛊之艮也。艮自观来。(五之三)观之时。坤母在内。(风地卦)移之为艮。(三之五)坤体乃坏。(下今艮)母之坏也。(坤所毁)虽则坏矣。坎之坚木。(二四互)立于坤土之中。(在四阴之中)如干持墙。(义见上)干母之蛊也。孰为之子。艮少男也。妇人之情。偏爱少子。母之坏德。多由于此。(由少男)子苟贤矣。可以干蛊。(补母过)如晋之王览。(王祥弟)当此占也。〇卦者(一作有)坎贞。(今二四)艮又可贞。(事成于艮坚)然二五之应。(本有应)今焉失之。凡男子之事。不可贞也。故曰干母之蛊。〇得中道者坎也。(今二四)上下四阴。(一二与四五)中衔一干。(三独刚)得中道也。互震为道。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〇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此蛊之蒙也。蛊之两互。即成归妹䷵。(上雷而下泽)归妹之卦。亦自泰来。(三之四)泰之乾父。既移则坏。(变为兑)父之虫(一作蛊)也。(乾所毁)三之又变。乾体复完。(兑变乾)
此蛊之大畜也。卦从泰来。(一之上)乾坏其下。(下今柔)父之蛊也。(乾为父)初之既变。坏者复完。(下今乾)如干夹墙。(义见下)干父之蛊也。〇泰之乾君。前有震男。(三五互)是有子也。(乾君之长子)移之为蛊。(一之上)乾君乃死。(终乎艮)升于艮庙。(上今艮)父死曰考也。(见曲礼)初之既变。乾君又立。(下今乾)是有子也。(考有子)父之所坏。(乾体毁)子能完之。(下今乾)又何咎焉。(善补父之过)鲧之圮族。禹实干之。姬度坏德。子仲是盖。(盖父愆)此蛊初六之无咎也。〇大畜自大壮来。(四之上)大壮之时。兑德乘刚。(本大兑)此左传所谓雷乘乾之厉也。(昭三十二年)移之大畜。阳升阴降。(上之四)是终吉也。艮则为终。(上今艮)〇意者离志也。(三六夹)巽以顺之。(下本巽)艮以承之。(艮为手)意承考也。〇案干者筑墙版也。筑墙之法。两木相夹。而中成坚刚。故文言以坎为干。(贞者事之干)又墙之为物。两刚扃外。而用为防闲。故易例以离为墙。(见同人九四)皆所以捍其坏也。卦有大坎。(初四夹)两巽之木。(二四互倒巽)夹成中刚。此干筑之象也。卦有大离。(三六夹)两震之木。(上倒震)夹持坤土。(中二阴)亦干筑之象也。故卦之本象。原有干蛊之形。不待爻变而后。方得为干也。(如剥之剥床。渐之鸿渐。)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〇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此蛊之艮也。艮自观来。(五之三)观之时。坤母在内。(风地卦)移之为艮。(三之五)坤体乃坏。(下今艮)母之坏也。(坤所毁)虽则坏矣。坎之坚木。(二四互)立于坤土之中。(在四阴之中)如干持墙。(义见上)干母之蛊也。孰为之子。艮少男也。妇人之情。偏爱少子。母之坏德。多由于此。(由少男)子苟贤矣。可以干蛊。(补母过)如晋之王览。(王祥弟)当此占也。〇卦者(一作有)坎贞。(今二四)艮又可贞。(事成于艮坚)然二五之应。(本有应)今焉失之。凡男子之事。不可贞也。故曰干母之蛊。〇得中道者坎也。(今二四)上下四阴。(一二与四五)中衔一干。(三独刚)得中道也。互震为道。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〇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此蛊之蒙也。蛊之两互。即成归妹䷵。(上雷而下泽)归妹之卦。亦自泰来。(三之四)泰之乾父。既移则坏。(变为兑)父之虫(一作蛊)也。(乾所毁)三之又变。乾体复完。(兑变乾)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28L 页
干父之蛊也。孰为之子。震长男也。归妹而变。其三即成大壮。(雷天卦)震在上也。〇小者坤阴也。(泰之坤)大者乾阳也。(泰之乾)坤体未完。(归妹大壮皆上震)小有悔也。(阴有变)乾德如旧。(如泰时)无大咎也。(在乾阳则无所失。)〇终者下卦之终也。(第三爻)坏而善补。又何咎焉。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〇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此蛊之鼎也。鼎自遁来。(二之五)遁自姤进。(加一阴)姤自乾生。(一阴生)为姤为遁。乾体大坏。(二阳亡)父之蛊也。(乾为父)如虫蚀木。势方急迫。(将为否为观为剥)将谁宽之也。移之为鼎。(二之五)则刚反乎内。(五之二)上成离宽。(见乾卦)乾步既回。(退一步至二)急势乃缓。(无为否为剥之忧。)裕父之蛊也。裕者宽也。孰为之子。艮少男也。(遁下艮)父或有急。而子能宽之。则当此占也。〇遁之一阴。往而成离。(上今离)离为相见。(说卦文)是往见也。本不得位。(阴居五)其变亦然。(二之五居阳)不改过也。故曰吝。〇往未得者。阴失其位也。(二之五)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〇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此蛊之巽也。巽自遁来。(二之四)遁者乾坏之卦也。(义与六四同)移之为巽。(二之四)则巽木防外。(上今巽)如干筑墙。(义见上)干父之蛊也。〇巽之两互。为离为兑。(二四兑)喜而言则为誉。(离喜而兑言)是用誉也。〇巽以顺命。中又刚直。(二与五)直心为德也。(见说文)两巽相承。(上今巽)承以德也。(下大坎亦德)本由遁来。(二之四)艮则为承。〇案险言为谗。故坎而兑则谗也。嘉言为誉。故离而兑则誉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〇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此蛊之升也。卦自泰来。(一之上)泰一阳之升于上也。辞乾王而不愿。(下本乾)过震侯而不顾。(三五震)以巽为高。(下今巽)坎志是尚。(今大坎)高举远引。(升于上)至于艮山之上。(上今艮)玆所谓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也。虽有坎事。(卦今馀大坎)非王侯之事也。上为卦主。故取其本象。〇志者坎志也。巽以隐伏。终遂坎志。(本大离)是可法也。
表记曰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泰之初刚。得其位而无坎事。)故君使其臣得志。则慎虑而从之。(升为大坎乃得志)否则孰虑而从之。(志虑也)终事而退。臣之原也。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〇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此蛊之鼎也。鼎自遁来。(二之五)遁自姤进。(加一阴)姤自乾生。(一阴生)为姤为遁。乾体大坏。(二阳亡)父之蛊也。(乾为父)如虫蚀木。势方急迫。(将为否为观为剥)将谁宽之也。移之为鼎。(二之五)则刚反乎内。(五之二)上成离宽。(见乾卦)乾步既回。(退一步至二)急势乃缓。(无为否为剥之忧。)裕父之蛊也。裕者宽也。孰为之子。艮少男也。(遁下艮)父或有急。而子能宽之。则当此占也。〇遁之一阴。往而成离。(上今离)离为相见。(说卦文)是往见也。本不得位。(阴居五)其变亦然。(二之五居阳)不改过也。故曰吝。〇往未得者。阴失其位也。(二之五)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〇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此蛊之巽也。巽自遁来。(二之四)遁者乾坏之卦也。(义与六四同)移之为巽。(二之四)则巽木防外。(上今巽)如干筑墙。(义见上)干父之蛊也。〇巽之两互。为离为兑。(二四兑)喜而言则为誉。(离喜而兑言)是用誉也。〇巽以顺命。中又刚直。(二与五)直心为德也。(见说文)两巽相承。(上今巽)承以德也。(下大坎亦德)本由遁来。(二之四)艮则为承。〇案险言为谗。故坎而兑则谗也。嘉言为誉。故离而兑则誉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〇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此蛊之升也。卦自泰来。(一之上)泰一阳之升于上也。辞乾王而不愿。(下本乾)过震侯而不顾。(三五震)以巽为高。(下今巽)坎志是尚。(今大坎)高举远引。(升于上)至于艮山之上。(上今艮)玆所谓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也。虽有坎事。(卦今馀大坎)非王侯之事也。上为卦主。故取其本象。〇志者坎志也。巽以隐伏。终遂坎志。(本大离)是可法也。
表记曰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泰之初刚。得其位而无坎事。)故君使其臣得志。则慎虑而从之。(升为大坎乃得志)否则孰虑而从之。(志虑也)终事而退。臣之原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29H 页
(艮以终坎事)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兑下坤上)〇第十一卦之正。(复一阳进)
序卦传曰临者大也。(项氏曰以大临小。)〇杂卦传曰临观之义。或与或求。(朱子曰以我临物曰与。物来观我曰求。)〇朱子曰临进而凌逼于物也。二阳浸长。以逼于阴。故为临。〇镛案临者临渊也。兑泽极深。坤民俯临。是之谓临也。又临者。震主临坤国也。复之一阳。首出庶物。而其位最卑。未有临民之象。进而为临。则中天下而立。(二为坤之中)莅万民而为君。此之谓临也。然临者大震也。(兼画三)震之为卦。以刚而下柔。以尊而降卑。何以为临也。圣人之临民也。谦恭而卑屈也。书曰以左右有民。诗曰汤降不迟。皆所以下于民也。后世君道太亢。不知下民之义。则骄溢泰侈。而失其所以为临也。孔子于此卦曰。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临民之必以卑降如是也。圣人名卦之义。其不渊矣哉。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此临之不变者也。卦有震兑。(二四震)善之长也。(震为仁)义之和也。(兑为义)二五相应。震道方通。(前无阻)以时则元亨也。刚中而悦。(下卦兑)坤民致役于事。则利贞也。〇八月者。周正建未之月也。(今六月)易有三易。(反交变)一曰反易。如临之反为观也。(倒看之)二曰交易。如临之交为萃也。(地泽为泽地)三曰变易。如临之变为遁也。六尽(一作画)皆变者 临之二阳。今虽浸长。若至遁卦之月。(即周正八月)则二阳消亡矣。(遁二阴)故曰至于八月有凶。〇案左传知庄子之言曰(宣十二年)不行之谓临。(水不行)有帅不从。(令不行)临孰甚焉。彼坎水变为兑泽。故谓之不行。非此卦之本旨也。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浸者渐也。大亨以正者。明元亨为一句。利贞为一句也。〇自复而临。将以为乾。(将以为六阳)震之大道。(兼画三)天之道也。〇消不久者。指遁以为戒也。方长之势。而知其消之不久。非圣人。其孰能与于是乎。〇案胡炳文以
䷒(兑下坤上)〇第十一卦之正。(复一阳进)
序卦传曰临者大也。(项氏曰以大临小。)〇杂卦传曰临观之义。或与或求。(朱子曰以我临物曰与。物来观我曰求。)〇朱子曰临进而凌逼于物也。二阳浸长。以逼于阴。故为临。〇镛案临者临渊也。兑泽极深。坤民俯临。是之谓临也。又临者。震主临坤国也。复之一阳。首出庶物。而其位最卑。未有临民之象。进而为临。则中天下而立。(二为坤之中)莅万民而为君。此之谓临也。然临者大震也。(兼画三)震之为卦。以刚而下柔。以尊而降卑。何以为临也。圣人之临民也。谦恭而卑屈也。书曰以左右有民。诗曰汤降不迟。皆所以下于民也。后世君道太亢。不知下民之义。则骄溢泰侈。而失其所以为临也。孔子于此卦曰。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临民之必以卑降如是也。圣人名卦之义。其不渊矣哉。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此临之不变者也。卦有震兑。(二四震)善之长也。(震为仁)义之和也。(兑为义)二五相应。震道方通。(前无阻)以时则元亨也。刚中而悦。(下卦兑)坤民致役于事。则利贞也。〇八月者。周正建未之月也。(今六月)易有三易。(反交变)一曰反易。如临之反为观也。(倒看之)二曰交易。如临之交为萃也。(地泽为泽地)三曰变易。如临之变为遁也。六尽(一作画)皆变者 临之二阳。今虽浸长。若至遁卦之月。(即周正八月)则二阳消亡矣。(遁二阴)故曰至于八月有凶。〇案左传知庄子之言曰(宣十二年)不行之谓临。(水不行)有帅不从。(令不行)临孰甚焉。彼坎水变为兑泽。故谓之不行。非此卦之本旨也。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浸者渐也。大亨以正者。明元亨为一句。利贞为一句也。〇自复而临。将以为乾。(将以为六阳)震之大道。(兼画三)天之道也。〇消不久者。指遁以为戒也。方长之势。而知其消之不久。非圣人。其孰能与于是乎。〇案胡炳文以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29L 页
八月。为观卦之月。(夏正之八月)此以反易取象也。若然消不久一语。何以解之。〇又按孔子于遁之彖。亦云浸而长。(阴之长)文相照也。八月之为遁卦之月审矣。
{䷒}初九。咸临。贞吉。〇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此临之师也。咸也者感也。二气感应。以相与也。震主在内。(大震也)坤民在外。不有感应。何以为临乎。初与四应。(四则柔)二与五应。(五亦柔)故初二两繇。皆为咸临。咸临者咸(一作感)悦以临民也。程子之义如此。〇初之变为坎。(下今坎)坎志坚固。遂当震道。(二四互)干事则吉。(贞事也)〇志行正者坎也。坎离者正卦也。(震巽艮兑偏卦也)故易例坎离曰中正。又震为行。(二四互)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〇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此临之复也。咸临之义。与初九同。两繇皆言者。明两刚为卦主也。〇自复而临。利物和义。(乃成兑)无不利也。〇临之反观也。(倒看之)观之为卦。坤顺巽命。(风地观)今卦既倒。(地泽临)未顺命也。以之君临则无不利也。以言臣道则未为吉也。故孔子明之。〇案两爻之并云咸临者。明物象既同。卦位未迁。(三才位)其占亦同。他卦之逐繇异词者。亦其中有可以彼此相备者。故一词而两用之。以为通例也。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〇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此临之泰也。坤土震稼。厥味作甘。(洪范土爰稼穑。以作甘。)兑启其口。(下本兑)以临其民。(坤为众)此甘临也。亦又何利。贪官污吏。唯禄是甘。腼然临民者有此象。〇兑则为悦。(下本兑)忧之反也。三之既变。兑悦遂去。(下今乾)能忧者也。以阳居阳。(三位阳)能胜其任者也。亦又何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忧则无咎也。〇位不当者本象也。(柔居阳)咎不长者爻变也。(刚居阳)
{䷵}六四。至临。无咎。〇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此临之归妹也。归妹自泰来。(三之四)坤国在外。国且无主。(上无阳)乾遣一刚。(三之四)俾作震主。(上今震)以临坤民。譬如坤阴既纯。一阳乃生。(震反生)以为冬至也。(如晋为冬至)此之谓至临。〇临之未变。兑以乘刚。泰之既移。阴乃卑降。
{䷒}初九。咸临。贞吉。〇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此临之师也。咸也者感也。二气感应。以相与也。震主在内。(大震也)坤民在外。不有感应。何以为临乎。初与四应。(四则柔)二与五应。(五亦柔)故初二两繇。皆为咸临。咸临者咸(一作感)悦以临民也。程子之义如此。〇初之变为坎。(下今坎)坎志坚固。遂当震道。(二四互)干事则吉。(贞事也)〇志行正者坎也。坎离者正卦也。(震巽艮兑偏卦也)故易例坎离曰中正。又震为行。(二四互)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〇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此临之复也。咸临之义。与初九同。两繇皆言者。明两刚为卦主也。〇自复而临。利物和义。(乃成兑)无不利也。〇临之反观也。(倒看之)观之为卦。坤顺巽命。(风地观)今卦既倒。(地泽临)未顺命也。以之君临则无不利也。以言臣道则未为吉也。故孔子明之。〇案两爻之并云咸临者。明物象既同。卦位未迁。(三才位)其占亦同。他卦之逐繇异词者。亦其中有可以彼此相备者。故一词而两用之。以为通例也。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〇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此临之泰也。坤土震稼。厥味作甘。(洪范土爰稼穑。以作甘。)兑启其口。(下本兑)以临其民。(坤为众)此甘临也。亦又何利。贪官污吏。唯禄是甘。腼然临民者有此象。〇兑则为悦。(下本兑)忧之反也。三之既变。兑悦遂去。(下今乾)能忧者也。以阳居阳。(三位阳)能胜其任者也。亦又何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忧则无咎也。〇位不当者本象也。(柔居阳)咎不长者爻变也。(刚居阳)
{䷵}六四。至临。无咎。〇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此临之归妹也。归妹自泰来。(三之四)坤国在外。国且无主。(上无阳)乾遣一刚。(三之四)俾作震主。(上今震)以临坤民。譬如坤阴既纯。一阳乃生。(震反生)以为冬至也。(如晋为冬至)此之谓至临。〇临之未变。兑以乘刚。泰之既移。阴乃卑降。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30H 页
(四之三)是无咎也。〇阳升阴降。男上女下。(震在上)其位当也。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〇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此临之节也。节自泰来。(三之五)泰之乾君。本自临民。(地天卦)移之为节。(三之五)以其坎知。(北方之水德)正此坤民。是知临也。中庸曰聪明睿知。足以有临。此之谓也。〇乾君既升。(三之五)五位乃正。是大君也。(五君位)下有兑义。(义之和)大君之宜也。(宜义也)〇坎道之通。其位得中。(五为中)是行中也。
{䷨}上六。敦临。吉无咎。〇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此临之损也。损自泰来。(三之上)泰之乾君。损其盈富。(乾为富)以益坤民。(三之上)厚之至也。坤德本厚。(上本坤)山阜加之。(艮为山)是敦临也。(敦丘敦阜皆厚也)以厚临民。何往不吉。〇四阴乘刚。骄之至也。今戴一阳。(上今艮)是无咎也。(善补过)〇内者乾君也。志者离志也。(上大离)君泽既厚。民志乃诚。(离为诚)志在内也。〇敦复敦艮当参看。
䷓(坤下巽上)〇第十一卦之反。(姤三阴进)
序卦传曰物大然后可观。〇程子曰观如楼观之观。人君上观天道。下观民俗则为观。修德行政。为民瞻仰则为观。〇朱子曰自上示下曰观。自下观上曰观。(卦名之观去声。六爻之观。皆平声。)〇镛案通卦为大艮。(兼三才而两之。)艮为门阙。(说卦文)门阙者观也。尔雅曰观谓之阙。(左传云两观)又此卦象。上有巽眼。在于君位。可以观下。(临坤民)下有坤民。在于离位。(一二三)可以观上。(瞻君位)即阙之名观。亦以自上而观下。(如楼观)又令下而观上也。(如象魏)此观之所以得名。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此观之不变者也。卦为大艮。(兼画三)艮为宗庙。(鬼所居)巽为洁齐。(说卦文)下陈坤牲。(坤为牛)祭祀之象也。(与涣同)乃互艮之手。(三五互)上当坎水。(四五六)以巽洁之。(上本巽)洁手曰盥也。(澡洁也)坤牛在下。未及受射。(坤无伤)是荐血荐爓荐孰之礼。(见礼记)皆未及行也。换(一作涣)则坤牛受矢。故为牲已荐之象。 故曰盥而不荐。〇二与五应。(刚柔应)两心相假。(上下卦之心)是有孚也。〇颙颙者仰也。(广韵云)又颙颙者温也。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〇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此临之节也。节自泰来。(三之五)泰之乾君。本自临民。(地天卦)移之为节。(三之五)以其坎知。(北方之水德)正此坤民。是知临也。中庸曰聪明睿知。足以有临。此之谓也。〇乾君既升。(三之五)五位乃正。是大君也。(五君位)下有兑义。(义之和)大君之宜也。(宜义也)〇坎道之通。其位得中。(五为中)是行中也。
{䷨}上六。敦临。吉无咎。〇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此临之损也。损自泰来。(三之上)泰之乾君。损其盈富。(乾为富)以益坤民。(三之上)厚之至也。坤德本厚。(上本坤)山阜加之。(艮为山)是敦临也。(敦丘敦阜皆厚也)以厚临民。何往不吉。〇四阴乘刚。骄之至也。今戴一阳。(上今艮)是无咎也。(善补过)〇内者乾君也。志者离志也。(上大离)君泽既厚。民志乃诚。(离为诚)志在内也。〇敦复敦艮当参看。
䷓(坤下巽上)〇第十一卦之反。(姤三阴进)
序卦传曰物大然后可观。〇程子曰观如楼观之观。人君上观天道。下观民俗则为观。修德行政。为民瞻仰则为观。〇朱子曰自上示下曰观。自下观上曰观。(卦名之观去声。六爻之观。皆平声。)〇镛案通卦为大艮。(兼三才而两之。)艮为门阙。(说卦文)门阙者观也。尔雅曰观谓之阙。(左传云两观)又此卦象。上有巽眼。在于君位。可以观下。(临坤民)下有坤民。在于离位。(一二三)可以观上。(瞻君位)即阙之名观。亦以自上而观下。(如楼观)又令下而观上也。(如象魏)此观之所以得名。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此观之不变者也。卦为大艮。(兼画三)艮为宗庙。(鬼所居)巽为洁齐。(说卦文)下陈坤牲。(坤为牛)祭祀之象也。(与涣同)乃互艮之手。(三五互)上当坎水。(四五六)以巽洁之。(上本巽)洁手曰盥也。(澡洁也)坤牛在下。未及受射。(坤无伤)是荐血荐爓荐孰之礼。(见礼记)皆未及行也。换(一作涣)则坤牛受矢。故为牲已荐之象。 故曰盥而不荐。〇二与五应。(刚柔应)两心相假。(上下卦之心)是有孚也。〇颙颙者仰也。(广韵云)又颙颙者温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30L 页
(尔雅云)坤众仰观。(坤在下)其德温温。(说卦乾为寒。左传以坤为温。)有孚颙若也。〇筮祭祀而遇是卦者。既濯既盥。未及荐献。或因事而罢也。〇案汉儒并云盥与祼通。(马融、郑玄、虞翻、荀爽说皆同。)祼与瓘灌又相通。(郊特牲作瓘。论语作灌。)至朱子本义。始有洁手之解。〇又案汉儒之说。或作朝会。(周礼大宗伯诸侯始至。祼以鬯酒。〇礼器云诸侯相朝。祼用郁鬯。)或作贡士。(以六四)或作祭祀。(马融、王肃、王弼等。)今读孔子之传。既谓之神道设教。则祭祀之义为正。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艮为门阙。(说卦文)大观者大艮也。观之两刚。实为卦主。(易例以少者为主)大观在上也。中正者五刚也。(正君位)下临坤土。(下本坤)观天下也。〇颙颙者君德也。(尔雅云)五位既正。(君位正)坤众仰瞻。(坤在下)是济济多士。仰君德之齐洁。(巽为洁)而莫不感化也。其位在离。(一二三)离则为化。(南方之火德)〇两曜迭运。七政循度。而四时之序不忒。圣人观乎此。而知造化之有神也。以卦象则五六天位也。(三才位)重刚上覆。亦天象也。艮则为神。又为鬼道。(非人之所行)此神道也。十二辟卦。本配四时。(观亦辟)此四时不忒也。阳德居五。此圣人也。(五为君)巽命下施。(口向下)此设教也。坤民咸顺。此天下服也。〇程子曰天道至神。故运行四时。化育万物。无有差忒。至神之道。莫可名言。唯圣人默契。体其妙用。设为政教。故天下之人。自然仰观而戴服也。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〇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此观之益也。易例内卦为我。外卦为彼。(如主客)观卦则不然。观以两刚为卦主。(大传云阳卦多阴)观者在上也。自上观下。卦宜倒也。(视势顺)故六爻之词。多取倒象。〇益自否来。(一之四)震之君子。(下今震)本自上坠。(四之一)此大臣失位。(四为大臣位)远于乾君也。(否上乾)乃乾君下观。(自上视)视为艮童。(为倒艮)是童观也。当否之时。君德不明。则视君子为小人也。卦有巽眼。所以观也。〇小人者艮也。本以大艮。(兼画三)变而从道。(下今震)在小人则无咎也。(善补过)君子者震也。贤路本穷。(卦本艮)变亦失道。(下倒艮)在君子则吝也。(疵不改)〇小人道也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艮为门阙。(说卦文)大观者大艮也。观之两刚。实为卦主。(易例以少者为主)大观在上也。中正者五刚也。(正君位)下临坤土。(下本坤)观天下也。〇颙颙者君德也。(尔雅云)五位既正。(君位正)坤众仰瞻。(坤在下)是济济多士。仰君德之齐洁。(巽为洁)而莫不感化也。其位在离。(一二三)离则为化。(南方之火德)〇两曜迭运。七政循度。而四时之序不忒。圣人观乎此。而知造化之有神也。以卦象则五六天位也。(三才位)重刚上覆。亦天象也。艮则为神。又为鬼道。(非人之所行)此神道也。十二辟卦。本配四时。(观亦辟)此四时不忒也。阳德居五。此圣人也。(五为君)巽命下施。(口向下)此设教也。坤民咸顺。此天下服也。〇程子曰天道至神。故运行四时。化育万物。无有差忒。至神之道。莫可名言。唯圣人默契。体其妙用。设为政教。故天下之人。自然仰观而戴服也。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〇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此观之益也。易例内卦为我。外卦为彼。(如主客)观卦则不然。观以两刚为卦主。(大传云阳卦多阴)观者在上也。自上观下。卦宜倒也。(视势顺)故六爻之词。多取倒象。〇益自否来。(一之四)震之君子。(下今震)本自上坠。(四之一)此大臣失位。(四为大臣位)远于乾君也。(否上乾)乃乾君下观。(自上视)视为艮童。(为倒艮)是童观也。当否之时。君德不明。则视君子为小人也。卦有巽眼。所以观也。〇小人者艮也。本以大艮。(兼画三)变而从道。(下今震)在小人则无咎也。(善补过)君子者震也。贤路本穷。(卦本艮)变亦失道。(下倒艮)在君子则吝也。(疵不改)〇小人道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31H 页
者。明此爻当倒看也。初六之动。明明为震。而训之曰小人道。则倒之为艮。亦已明矣。
{䷺}六二。窥观。利女贞。〇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此观之涣也。涣自否来。(二之四)刚之既移。(四之二)乾君已殁。(乾今亡)巽妃在上。(易例巽为后)而艮门之下。(本大艮)坎盗隐伏。(下今坎)巽白之眼。(妃之目)从门隙而窃视。(坎为窃)非窥观乎。(窥窥通)窥者窃视也。(又小视)其字从门。(艮为门)〇女位既尊。(巽在上)下成坎贞。(坚固也)妇人之事皆利也。(贞事也)〇巽与震配。(序皆长)坎非其匹。(中男也)亦可丑也。如宣姜穆姜之等。当此占也。〇案童观窥观者象也。其下一二句占也。孔子于象传。每通括而为之词。此象传之文例也。此云亦可丑也者。以其象也。非必女贞为可丑也。且贞事也。若训为正。便不可通。〇毛甡云坤为阖户。(胡炳文亦云)故为窥观。其义非也。(坤之卦形。中无阻。)易例震为闭门。(见豫复)涣有互震。所以窥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〇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此观之渐也。渐自否来。(三之四)刚之既移。(四之三)坤国之民。(下本坤)宜以艮死。(下今艮)自上而观。(义见上)乃成倒震。(艮之反)震则反生。(说卦文)观我生也。我者震也。〇阴自内出。(三之四)阳自外入。(四之三)进退之卦也。本有巽命。(上本巽)进退之象也。(见说卦)进贤退邪。(否之乾君。与震贤相见。)民所生也。〇未失道者。明下卦当倒看也。艮为径路。(又为迷)非失道乎。倒之为震。(艮之倒)震为大途。(说卦文)未失道也。〇巽初六当参看。(彼亦云进退。)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〇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此观之否也。否有乾天。(上今乾)本以坤国。(下本坤)上受天光。(左传文)中成巽眼。(三五互)观国之光也。〇礼。主人坐于东南。(见乡饮酒义)坐宾于西北。(即西阶之北)故易例巽为主人。(东南方)乾为宾也。(西北方)卦之未变。巽在高位。(在上卦)变而为否。则巽降一级。(上巽今互巽)以自卑让。(巽让之)乾乃在上。(上今乾)致其尊敬。(尊尚之)利用宾也。(宾在上)坤国之上。乾本为王。(天地否)宾于王也。古者诸侯。朝王助祭。(卦本有祭象)必具三恪之宾。(见左传)此其占也。〇尚上也。尚宾者升宾也。(尊宾
{䷺}六二。窥观。利女贞。〇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此观之涣也。涣自否来。(二之四)刚之既移。(四之二)乾君已殁。(乾今亡)巽妃在上。(易例巽为后)而艮门之下。(本大艮)坎盗隐伏。(下今坎)巽白之眼。(妃之目)从门隙而窃视。(坎为窃)非窥观乎。(窥窥通)窥者窃视也。(又小视)其字从门。(艮为门)〇女位既尊。(巽在上)下成坎贞。(坚固也)妇人之事皆利也。(贞事也)〇巽与震配。(序皆长)坎非其匹。(中男也)亦可丑也。如宣姜穆姜之等。当此占也。〇案童观窥观者象也。其下一二句占也。孔子于象传。每通括而为之词。此象传之文例也。此云亦可丑也者。以其象也。非必女贞为可丑也。且贞事也。若训为正。便不可通。〇毛甡云坤为阖户。(胡炳文亦云)故为窥观。其义非也。(坤之卦形。中无阻。)易例震为闭门。(见豫复)涣有互震。所以窥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〇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此观之渐也。渐自否来。(三之四)刚之既移。(四之三)坤国之民。(下本坤)宜以艮死。(下今艮)自上而观。(义见上)乃成倒震。(艮之反)震则反生。(说卦文)观我生也。我者震也。〇阴自内出。(三之四)阳自外入。(四之三)进退之卦也。本有巽命。(上本巽)进退之象也。(见说卦)进贤退邪。(否之乾君。与震贤相见。)民所生也。〇未失道者。明下卦当倒看也。艮为径路。(又为迷)非失道乎。倒之为震。(艮之倒)震为大途。(说卦文)未失道也。〇巽初六当参看。(彼亦云进退。)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〇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此观之否也。否有乾天。(上今乾)本以坤国。(下本坤)上受天光。(左传文)中成巽眼。(三五互)观国之光也。〇礼。主人坐于东南。(见乡饮酒义)坐宾于西北。(即西阶之北)故易例巽为主人。(东南方)乾为宾也。(西北方)卦之未变。巽在高位。(在上卦)变而为否。则巽降一级。(上巽今互巽)以自卑让。(巽让之)乾乃在上。(上今乾)致其尊敬。(尊尚之)利用宾也。(宾在上)坤国之上。乾本为王。(天地否)宾于王也。古者诸侯。朝王助祭。(卦本有祭象)必具三恪之宾。(见左传)此其占也。〇尚上也。尚宾者升宾也。(尊宾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31L 页
而上之)〇案郑玄以贡土(一作士)宾兴之说释此爻。谬矣。大司徒宾兴之文。本是假借为文者。岂有周公之词。反用摘句之法哉。〇需上六。姤九二。当参看。
春秋传(庄二十二年)陈厉公生敬仲。周史筮之。遇此爻曰坤土也。风为天于土上。(巽变乾)山也。(二四艮)有山之材。(巽木在艮山)而照之以天光。故曰观国之光。(坤为国)庭实旅百。(见补注)奉之以玉帛。(乾玉而坤帛)天地之美具焉。(天地否)故曰利用宾于王。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〇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此观之剥也。剥之上艮。万物所死。(万物终乎艮)倒之为复。(义见上)震则为生。(为反生)观我生也。(卦德本为观)我者震也。坤民之命。(上本巽)迫于艮死。而震主之仁。援之使生。此所谓民匪后罔生也。〇君子者震也。震失其道。为否为观。(艮之迷)今震好生。(上倒震)以观万民。君子无咎也。〇观民者。明自上而观下也。自上观下。故得以震生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〇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此观之比也。比倒为师。(义见上)震主居中。(刚在二)其德好生。(为反生)观其生也。(卦德本为观)其者震也。震主在五。非此爻之主。(此上爻)故不称我。而称其也。〇震失其道。为否为观。(艮之迷)今震临下。以活坤民。君子无咎也。两爻皆言者。明两爻之象。皆取倒体也。〇志未平者坎也。(上今坎)坎则为忧。忧在民也。君道忧勤。民乃乐生。先王之义也。〇案京房易传释此爻曰大臣之义。当观贤人性行。以贡于庭。(生之谓性。如告子。)否则闻善不终。(艮为终)厥异黄。(坤之比曰黄裳。此爻亦之比。)厥咎聋。(以坎为耳痛)其说主于爻变。此古学之有师承者也。其灾咎之说。仍是谶纬之祖。(汉成帝封王氏五侯。黄云四塞。哀帝封外戚丁氏亦然。故杨宣对策。引京房。)且其贡士之义。谬戾不典。
䷔(震下离上)〇第十二卦之正。(否一之五)
序卦传曰嗑者。合也。〇杂卦传曰噬嗑。食也。〇程子曰口中有物间之。齧而后合之也。在天下则为有强梗。或谗邪间隔于其间。故天下
春秋传(庄二十二年)陈厉公生敬仲。周史筮之。遇此爻曰坤土也。风为天于土上。(巽变乾)山也。(二四艮)有山之材。(巽木在艮山)而照之以天光。故曰观国之光。(坤为国)庭实旅百。(见补注)奉之以玉帛。(乾玉而坤帛)天地之美具焉。(天地否)故曰利用宾于王。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〇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此观之剥也。剥之上艮。万物所死。(万物终乎艮)倒之为复。(义见上)震则为生。(为反生)观我生也。(卦德本为观)我者震也。坤民之命。(上本巽)迫于艮死。而震主之仁。援之使生。此所谓民匪后罔生也。〇君子者震也。震失其道。为否为观。(艮之迷)今震好生。(上倒震)以观万民。君子无咎也。〇观民者。明自上而观下也。自上观下。故得以震生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〇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此观之比也。比倒为师。(义见上)震主居中。(刚在二)其德好生。(为反生)观其生也。(卦德本为观)其者震也。震主在五。非此爻之主。(此上爻)故不称我。而称其也。〇震失其道。为否为观。(艮之迷)今震临下。以活坤民。君子无咎也。两爻皆言者。明两爻之象。皆取倒体也。〇志未平者坎也。(上今坎)坎则为忧。忧在民也。君道忧勤。民乃乐生。先王之义也。〇案京房易传释此爻曰大臣之义。当观贤人性行。以贡于庭。(生之谓性。如告子。)否则闻善不终。(艮为终)厥异黄。(坤之比曰黄裳。此爻亦之比。)厥咎聋。(以坎为耳痛)其说主于爻变。此古学之有师承者也。其灾咎之说。仍是谶纬之祖。(汉成帝封王氏五侯。黄云四塞。哀帝封外戚丁氏亦然。故杨宣对策。引京房。)且其贡士之义。谬戾不典。
䷔(震下离上)〇第十二卦之正。(否一之五)
序卦传曰嗑者。合也。〇杂卦传曰噬嗑。食也。〇程子曰口中有物间之。齧而后合之也。在天下则为有强梗。或谗邪间隔于其间。故天下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32H 页
之事不得合。当用刑法。小则惩戒。大则诛戮。以除去之。然后天下之治得成矣。〇镛案两刚扃合。(初与上)其象为合口。(兑则上坼为开口)一刚中横。其象为列齿。(口中之刚骨)三阴为肉。(二三五)其所噬也。卦自否来。(一之五)坤肉受噬。(否下坤)截为二段。(坤今分)含在颐中。(卦似颐)此噬嗑之所以名也。然噬肉嗑口。其在此卦。不过万象之中一象。故彖词不言噬肉。如归妹彖词之不言嫁妹也。
{䷔}噬嗑。亨。利用狱。
此噬嗑之不变者也。卦自否来。(一之五)柔往得中。(上之中)遂以嘉会。(上今离)其占亨也。〇乾断赫然。(否上乾今断为离)震仁好生。(出狱而为震)坎法正罪。(上互坎)艮节有止。(下互艮)利用狱也。离则为狱。(防外而虚中)〇案虞翻、侯果、卢氏之易。并云卦从否来。此推移之正脉也。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卦形似颐。(山雷卦)唯一刚在中。(刚在四)颐中有物也。(齿齧肉)开口曰口。(古文。)阖口曰颐。(古文𦣞。)〇否之时。阳阴各聚。不相错杂。(不分散)今乃分之。(一之五)刚柔分也。〇电者离也。(说卦文)卦自否来。天发其阳。(五之刚)电耀于上。(上今离)而雷已击下。(下今震)此王者用刑之象也。(李舜臣云天地生物。有为造物之梗者。必用雷电击之。)离震既合。又成一离。(初四夹)合而章也。〇卦自否来。柔乃上行。(一之五)得彼五位。(上之中)柔得中也。〇本不当位。(初位阳)移亦不当。(五亦阳)然柔道得中。遂成离明。利用狱也。〇案贲亦似颐。(亦颐中有物)然贲则下防。(上艮而下离)能嗑而不能噬。(动而后可噬)此卦下动。(震动之)故惟此卦为噬嗑也。人之方噬。颐必下动。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〇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此噬嗑之晋也。晋自小过来。(三之上)小过者两震也。(下倒震)兼画则大坎也。坎之坚木。(说卦文)关北两足。(震为足)系以巽绳。(上下互)屦校之象也。(屦校。谓加校于足。)移之为晋。(三之上)则离刃用法。(上成离)震足遂灭。(上下震皆亡)此屦校之馀。竟遭灭趾之刑也。灭趾者刖也。〇卦自否来。(一之五)阴升阳降。贵贱易位。(五之一)
{䷔}噬嗑。亨。利用狱。
此噬嗑之不变者也。卦自否来。(一之五)柔往得中。(上之中)遂以嘉会。(上今离)其占亨也。〇乾断赫然。(否上乾今断为离)震仁好生。(出狱而为震)坎法正罪。(上互坎)艮节有止。(下互艮)利用狱也。离则为狱。(防外而虚中)〇案虞翻、侯果、卢氏之易。并云卦从否来。此推移之正脉也。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卦形似颐。(山雷卦)唯一刚在中。(刚在四)颐中有物也。(齿齧肉)开口曰口。(古文。)阖口曰颐。(古文𦣞。)〇否之时。阳阴各聚。不相错杂。(不分散)今乃分之。(一之五)刚柔分也。〇电者离也。(说卦文)卦自否来。天发其阳。(五之刚)电耀于上。(上今离)而雷已击下。(下今震)此王者用刑之象也。(李舜臣云天地生物。有为造物之梗者。必用雷电击之。)离震既合。又成一离。(初四夹)合而章也。〇卦自否来。柔乃上行。(一之五)得彼五位。(上之中)柔得中也。〇本不当位。(初位阳)移亦不当。(五亦阳)然柔道得中。遂成离明。利用狱也。〇案贲亦似颐。(亦颐中有物)然贲则下防。(上艮而下离)能嗑而不能噬。(动而后可噬)此卦下动。(震动之)故惟此卦为噬嗑也。人之方噬。颐必下动。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〇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此噬嗑之晋也。晋自小过来。(三之上)小过者两震也。(下倒震)兼画则大坎也。坎之坚木。(说卦文)关北两足。(震为足)系以巽绳。(上下互)屦校之象也。(屦校。谓加校于足。)移之为晋。(三之上)则离刃用法。(上成离)震足遂灭。(上下震皆亡)此屦校之馀。竟遭灭趾之刑也。灭趾者刖也。〇卦自否来。(一之五)阴升阳降。贵贱易位。(五之一)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32L 页
今坤如初。(如否时)此无咎也。罪之既勘。又何尤焉。〇震足既灭。行不得也。〇吴澄云屦谓著于其足。如纳履然。校足械也。〇案噬嗑之卦。本有震足。今震既灭。(初九变)亦灭趾也。然噬嗑之时。震足自在。(不与坚木接)本无屦校之象。必取少过之象。方为密切。〇又按易例。初为趾上为首。如贲其趾艮其趾。皆以位而用象。然其取象则皆以震足。又不必震在下也。读者详之。(又详贲与艮)
孔子曰小人。(否之艮)不耻不仁。(否无震)不畏不义。(否无兑)不见利不劝。(不见兑利。故巽为进退。)不威不惩。(卦无震威。故坤为吝啬。)小惩而大诫。(惩在下坤。而上乾亦诫。)此小人之福也。(离为福)易曰屦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〇案卦自否来。否者泰之反也。泰之仁义。(震与兑)否皆无之。此之谓不仁不义也。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〇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此噬嗑之睽也。卦自否来。(一之五)凡柔画(二三五)皆坤肤也。(否下坤)否之时。艮则为鼻。(二四互)二之既变。离刃用法。(二四离)艮鼻遂灭。(变为离)此噬肤而灭鼻也。灭鼻者劓也。肉食者贪吝无厌。竟陷刑辟。有是象也。〇兑今乘刚。(下今兑)然睽自大壮。刚往乘阴。(三之上)乘乾之厉。(大兑亦乘刚)今不见矣。故曰无咎。〇乘刚者兑也。(一柔乘二刚)柔之乘刚。其德为厉。故致此灭鼻之祸。(下今兑)〇案礼例。大牢少牢。皆有肤鼎。古人贵骨。(七体皆骨也)肤其无骨者也。〇又案荀九家以艮为鼻。盖以鼻者中岳也。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〇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此噬嗑之离也。三以坤肉。(否之坤)上接离晅。以成乾肉。(说卦离为乾)乾肉为腊。(见礼注)又坎为鹿。三(一作二)五坎 鹿肉为腊。(祭礼大夫腊用麋。)噬腊肉也。三之既变。遂成大坎。(二五夹)坎则为毒。(师卦以坎毒天下。)噬遇毒也。晋献公受胙肉而遇毒。(见左传)当此占也。〇三本匪据。(阴居阳)离自遁移。(一之五)又不当位。(阴之五)小者吝也。(阴者不改过)〇虽然爻之既变。三则得位。(三今刚)是无咎也。〇位不当者本象也。(阴居三)亦变象也。(遁一之五)〇虞氏云震为鹿。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〇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孔子曰小人。(否之艮)不耻不仁。(否无震)不畏不义。(否无兑)不见利不劝。(不见兑利。故巽为进退。)不威不惩。(卦无震威。故坤为吝啬。)小惩而大诫。(惩在下坤。而上乾亦诫。)此小人之福也。(离为福)易曰屦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〇案卦自否来。否者泰之反也。泰之仁义。(震与兑)否皆无之。此之谓不仁不义也。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〇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此噬嗑之睽也。卦自否来。(一之五)凡柔画(二三五)皆坤肤也。(否下坤)否之时。艮则为鼻。(二四互)二之既变。离刃用法。(二四离)艮鼻遂灭。(变为离)此噬肤而灭鼻也。灭鼻者劓也。肉食者贪吝无厌。竟陷刑辟。有是象也。〇兑今乘刚。(下今兑)然睽自大壮。刚往乘阴。(三之上)乘乾之厉。(大兑亦乘刚)今不见矣。故曰无咎。〇乘刚者兑也。(一柔乘二刚)柔之乘刚。其德为厉。故致此灭鼻之祸。(下今兑)〇案礼例。大牢少牢。皆有肤鼎。古人贵骨。(七体皆骨也)肤其无骨者也。〇又案荀九家以艮为鼻。盖以鼻者中岳也。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〇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此噬嗑之离也。三以坤肉。(否之坤)上接离晅。以成乾肉。(说卦离为乾)乾肉为腊。(见礼注)又坎为鹿。三(一作二)五坎 鹿肉为腊。(祭礼大夫腊用麋。)噬腊肉也。三之既变。遂成大坎。(二五夹)坎则为毒。(师卦以坎毒天下。)噬遇毒也。晋献公受胙肉而遇毒。(见左传)当此占也。〇三本匪据。(阴居阳)离自遁移。(一之五)又不当位。(阴之五)小者吝也。(阴者不改过)〇虽然爻之既变。三则得位。(三今刚)是无咎也。〇位不当者本象也。(阴居三)亦变象也。(遁一之五)〇虞氏云震为鹿。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〇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33H 页
此噬嗑之颐也。胏与胾通。(见字书)肉之带骨者。(朱子云)四之一刚。介于坤肉之中。(否之坤)上当离燥。(为乾卦)噬乾胏也。(卦本噬)〇颐自临来。(二之上)临之一矢。(凡刚画为矢)历此坎弓。(三五坎)自南之北。(上为北)北得一矢也。本自兑来。(临下兑)兑则为金。(西方卦)得金矢也。四者上卦也。上卦得之。故谓之得。〇坎险既灭。(互坎亡)艮以终之。(上今艮)艰险之事皆利也。(贞事也)〇离光既散。(上本离)未有光也。〇案说文胏作𦚙。(以肉而仕声)又或作脯。(子夏传)非也。王肃云金矢所以获野禽。故食之。反得金矢。(今食田肉而得箭镞者有之。)〇太平御览云君子于味。必思其毒。此六三之无咎也。(五行志云厚味腊毒。〇张协七命云甘腊毒之味。)于利必备其难。此九四之贞吉也。失(一作矢)所以备难者 〇或曰颐者小过之交易也。故曰利艰贞。(彼大坎之险)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〇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此噬嗑之无妄也。本以坤肉。(否之坤)离以乾之。(上本离)噬乾肉也。〇五之既变。乾卦复成。(上今乾)乾则为金。(说卦文)其色中黄。(左传云黄者中之色也。〇坤黄裳亦阳居五。)得黄金也。〇无妄自中孚来。(二之四)中孚之时。坎位中刚。(五本刚)兑德乘刚。是贞厉也。移之无妄。兑形遂亡。(下今震)乃无咎也。〇五之既变。刚乃得位。(噬嗑阴居五)乾体复完。(否之乾)又何咎焉。(善补过)〇得当者。位得当也。(阳居五)〇案周礼大司寇禁民讼。令入束矢。(百矢也)禁民狱。令入钧金。(三十斤)然后听之。郑玄云不入矢不入金。是自服其不直者也。(矢直而金坚)朱子以九四之金矢。六五之黄金。皆作钧金束矢解。(谓得用刑之道)此卦彖词爻词。皆取用狱之象。故解之如是。然王子雍之说。于词理为顺。(解九二云田获三狐。得黄矢。王说有据。)
{䷲}上九。何校。灭耳。凶。〇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此噬嗑之震也。震自小过来。(三之一)小过者两艮也。(上倒艮)兼画则大坎也。坎之坚木。(说卦文)关此两肩。(艮为手)系以巽绳。(上下互)何校之象也。(何负也。字与荷通。)移之为震。(三之一)则离刃用法。(初四夹)坎耳偏落。(大坎割其下)此何校之馀。竟遭灭耳之刑也。灭耳者刵也。〇明者双明也。(字从日从月)坎耳偏落。(大坎一偏缺)聪不明也。于坎之位。(四五六)离明今灭。(离上坼)聪不明也。(坎为耳)〇案初九上九。皆取小过之象。而初为屦校者。其位卑也。(初为足)上为何校者。其位尊也。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〇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此噬嗑之无妄也。本以坤肉。(否之坤)离以乾之。(上本离)噬乾肉也。〇五之既变。乾卦复成。(上今乾)乾则为金。(说卦文)其色中黄。(左传云黄者中之色也。〇坤黄裳亦阳居五。)得黄金也。〇无妄自中孚来。(二之四)中孚之时。坎位中刚。(五本刚)兑德乘刚。是贞厉也。移之无妄。兑形遂亡。(下今震)乃无咎也。〇五之既变。刚乃得位。(噬嗑阴居五)乾体复完。(否之乾)又何咎焉。(善补过)〇得当者。位得当也。(阳居五)〇案周礼大司寇禁民讼。令入束矢。(百矢也)禁民狱。令入钧金。(三十斤)然后听之。郑玄云不入矢不入金。是自服其不直者也。(矢直而金坚)朱子以九四之金矢。六五之黄金。皆作钧金束矢解。(谓得用刑之道)此卦彖词爻词。皆取用狱之象。故解之如是。然王子雍之说。于词理为顺。(解九二云田获三狐。得黄矢。王说有据。)
{䷲}上九。何校。灭耳。凶。〇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此噬嗑之震也。震自小过来。(三之一)小过者两艮也。(上倒艮)兼画则大坎也。坎之坚木。(说卦文)关此两肩。(艮为手)系以巽绳。(上下互)何校之象也。(何负也。字与荷通。)移之为震。(三之一)则离刃用法。(初四夹)坎耳偏落。(大坎割其下)此何校之馀。竟遭灭耳之刑也。灭耳者刵也。〇明者双明也。(字从日从月)坎耳偏落。(大坎一偏缺)聪不明也。于坎之位。(四五六)离明今灭。(离上坼)聪不明也。(坎为耳)〇案初九上九。皆取小过之象。而初为屦校者。其位卑也。(初为足)上为何校者。其位尊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33L 页
(上为首)
孔子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谓泰卦)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否三阴之积)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否小人)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阴进至于五)故恶积而不可掩。(上九之变上无覆)罪大而不可解。(自二至上为大坎)易曰何校灭耳凶。〇案汉昭烈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盖本于此。
䷕(离下艮上)〇第十二卦之反。(泰二之上)
序卦传曰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〇杂卦传曰贲无色也。〇朱子曰内离而外艮。文明各得其分。(艮以止)〇镛案贲者。斑然有文章之貌。(陆氏释文云贲古斑字)周官有虎贲氏。亦此义也。(音异而义同)卦在泰时。上下无文。(皆无离)今成两离。(上大离)所以为贲也。〇又按家语。孔子筮得贲。愀然有不平之色。子张曰何也。贲非正色之谓也。夫质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贲。非吾兆也。(说卦坤为黑。又巽多白。以此言之。坤黑而乾白。)吕氏春秋曰孔子卜得贲。曰不吉。子贡曰何也。孔子曰夫白而白。黑而黑。贲亦安吉乎。(贲则艮土黄)京房易传(云五色不成。谓之贲。)扬雄玄经(礥首次二曰黄不纯。屈于根。)及郑玄王肃(皆云贲者黄白色。)孔氏正义(云以火照山之石。有黄白色。)黄白之说。盖本于此。然京房之说。最与古合。馀不可信。
贲亨。(句)小利有攸往。
此贲之不变者也。卦自泰来。(二之上)柔来成离。(上之二)遂以嘉会。其占亨也。〇泰之时。坤阴纯虚。(泰上坤)小事不利。(阴曰小)移之为贲。一刚上升。(二之上)柔乃成文。(上大离)利有攸往也。移于坤阴。(上卦得一阳。)小事之利也。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泰之时。下乾太刚。上坤太柔。(地天泰)今一阴来而成离。(上之二)此柔来而文刚也。(离为文)一阳升(二之上)而成离。(三六夹)此分刚上而文柔也。〇以乾天而成离。(下本乾)此天文也。以坤民而成离。(三六夹)此人文也。〇下为离目。可观可察。上为离艮。(大离而上艮)可化可成也。(离化而艮成)昔之乾寒。(说卦文)变而为炎。
孔子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谓泰卦)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否三阴之积)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否小人)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阴进至于五)故恶积而不可掩。(上九之变上无覆)罪大而不可解。(自二至上为大坎)易曰何校灭耳凶。〇案汉昭烈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盖本于此。
䷕(离下艮上)〇第十二卦之反。(泰二之上)
序卦传曰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〇杂卦传曰贲无色也。〇朱子曰内离而外艮。文明各得其分。(艮以止)〇镛案贲者。斑然有文章之貌。(陆氏释文云贲古斑字)周官有虎贲氏。亦此义也。(音异而义同)卦在泰时。上下无文。(皆无离)今成两离。(上大离)所以为贲也。〇又按家语。孔子筮得贲。愀然有不平之色。子张曰何也。贲非正色之谓也。夫质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贲。非吾兆也。(说卦坤为黑。又巽多白。以此言之。坤黑而乾白。)吕氏春秋曰孔子卜得贲。曰不吉。子贡曰何也。孔子曰夫白而白。黑而黑。贲亦安吉乎。(贲则艮土黄)京房易传(云五色不成。谓之贲。)扬雄玄经(礥首次二曰黄不纯。屈于根。)及郑玄王肃(皆云贲者黄白色。)孔氏正义(云以火照山之石。有黄白色。)黄白之说。盖本于此。然京房之说。最与古合。馀不可信。
贲亨。(句)小利有攸往。
此贲之不变者也。卦自泰来。(二之上)柔来成离。(上之二)遂以嘉会。其占亨也。〇泰之时。坤阴纯虚。(泰上坤)小事不利。(阴曰小)移之为贲。一刚上升。(二之上)柔乃成文。(上大离)利有攸往也。移于坤阴。(上卦得一阳。)小事之利也。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泰之时。下乾太刚。上坤太柔。(地天泰)今一阴来而成离。(上之二)此柔来而文刚也。(离为文)一阳升(二之上)而成离。(三六夹)此分刚上而文柔也。〇以乾天而成离。(下本乾)此天文也。以坤民而成离。(三六夹)此人文也。〇下为离目。可观可察。上为离艮。(大离而上艮)可化可成也。(离化而艮成)昔之乾寒。(说卦文)变而为炎。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34H 页
(下今离)昔之坤温。(见左传)变而为冷。(艮为东北方)离日坎月。(二四坎)行于天地之间。(震为行)此可以察时变也。(离以察)离文既治。艮以节之。(艮为止)礼兴于内。(乾王本在内)而坤民之逸欲(坤多欲)有防。(上大离为防)此可以化成天下也。(离化而艮成)〇或曰山火者。衣裳之绘绣也。(见虞书)乾衣坤裳。(泰之物)文之以山火。(又离日坎月。震为龙离为雉。)此之谓人文。恐未必然。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〇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此贲之艮也。艮自小过来。(四之上)小过之时。震之君子。虽在上位。(震在上)不能贲然。(上无离)移之为艮。则震足外移。(四之上)贲然成离。(三六夹)贲其趾也。君子一举足。不敢蹈非礼。(离为礼)此所谓贲其趾也。〇小过之时。震之君子。乘此坎车。(本大坎)既而曰小人在内。(艮在下)礼貌不诚。(离位不成离)吾何为乘此车哉。于是弃坎车而弗乘。(四与三相离)移震足而前行。(四之上)止于其所当止而止焉。(艮为止)此所谓舍车而徒也。(徒者步行也)曷然哉。贲之所以为贲。以有离礼也。初九之动。离礼云亡。(下今艮)非君子乘车之时也。〇义者。兑之宜也。小过之时。本有兑义。(三五互)义不乘无礼之车也。〇案易例。初为趾。(艮大壮)三四为腰腹。(艮明夷)上为首。(此既济未济)故初爻必言趾。然其取象。则必以震足。又不必震在下卦。读者详之。〇郑张本车作舆。
{䷙}六二。贲其须。〇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此贲之大畜也。大畜自大壮来。(四之上)大壮者大兑也。(兼画三)兑口之上。震草蕃鲜。(雷天卦)此须毛也。(草木曰地毛)移之大畜。(四之上)贲然有容。(上大离)贲其须也。(须须通)凡官人任人之筮。或遇此爻。则以多髯者为吉。〇大畜之卦。兑口之上。(二四兑)上止下动。(三五震)其象颐也。须之为物。与颐俱动。(程子云)与上兴也。震则为起。(杂卦文)〇案说卦巽为寡发。故九家以巽为发。然震巽俱是地毛。(皆草木)巽为寡发。则震为多发也。(阴画多)故此卦之六二。(须亦发)睽之六三。皆以震为发。(朱震云毛在颐曰须。在口曰髭。在颊曰髯。)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〇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此贲之颐也。颐自临来。(二之上)兑泽浸润。(临下兑)以善坤民。(临上坤)移之为颐。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〇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此贲之艮也。艮自小过来。(四之上)小过之时。震之君子。虽在上位。(震在上)不能贲然。(上无离)移之为艮。则震足外移。(四之上)贲然成离。(三六夹)贲其趾也。君子一举足。不敢蹈非礼。(离为礼)此所谓贲其趾也。〇小过之时。震之君子。乘此坎车。(本大坎)既而曰小人在内。(艮在下)礼貌不诚。(离位不成离)吾何为乘此车哉。于是弃坎车而弗乘。(四与三相离)移震足而前行。(四之上)止于其所当止而止焉。(艮为止)此所谓舍车而徒也。(徒者步行也)曷然哉。贲之所以为贲。以有离礼也。初九之动。离礼云亡。(下今艮)非君子乘车之时也。〇义者。兑之宜也。小过之时。本有兑义。(三五互)义不乘无礼之车也。〇案易例。初为趾。(艮大壮)三四为腰腹。(艮明夷)上为首。(此既济未济)故初爻必言趾。然其取象。则必以震足。又不必震在下卦。读者详之。〇郑张本车作舆。
{䷙}六二。贲其须。〇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此贲之大畜也。大畜自大壮来。(四之上)大壮者大兑也。(兼画三)兑口之上。震草蕃鲜。(雷天卦)此须毛也。(草木曰地毛)移之大畜。(四之上)贲然有容。(上大离)贲其须也。(须须通)凡官人任人之筮。或遇此爻。则以多髯者为吉。〇大畜之卦。兑口之上。(二四兑)上止下动。(三五震)其象颐也。须之为物。与颐俱动。(程子云)与上兴也。震则为起。(杂卦文)〇案说卦巽为寡发。故九家以巽为发。然震巽俱是地毛。(皆草木)巽为寡发。则震为多发也。(阴画多)故此卦之六二。(须亦发)睽之六三。皆以震为发。(朱震云毛在颐曰须。在口曰髭。在颊曰髯。)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〇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此贲之颐也。颐自临来。(二之上)兑泽浸润。(临下兑)以善坤民。(临上坤)移之为颐。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34L 页
通卦为离。(上下夹)坤民混一。(中四阴)咸囿离化之中。(尧典云南讹)此导之以礼。(离为礼)如水浸渍。成此大同之治也。(见礼运)贲如濡如。非谓是乎。贲之为卦。本以离礼。善彼坤民。(泰上坤)中有坎水。(二四互)以之渐染。故其变如此。〇永贞者。永久之事也。化民成俗。非一朝一夕之所能。故曰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恒之彖)礼乐必百年而后兴。非过语也。颐之两互。即成两坤。(中四阴)地数之十。(坤为旬)以十乘十。其数百也。(两互故乘十)震始艮终。(山雷颐)其间甚远。(初与上)永久用功。(本坎劳)其事竟成。永贞吉也。〇陵者轹也乘也犯也侵也。颓靡也。(见字书)离为防闲。(义见前)以此防民。(礼以防)三之既变。离防遂毁。(上刚坼)不知者以为防溃也。然至卦之终。(终于六)艮限至坚。(艮为终)遂成大离。(一六夹)礼之大防。不可踰也。故曰终莫之陵。〇永贞之义。详坤卦。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〇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此贲之离也。离自大壮来。(二之上)一刚既升。离文斑斑。(上下离)是贲如也。(如泰移为贲)昔之震发。(本上震)今以巽白。(今互巽)是其人皤如也。(震老人)昔之乾马。(大壮之下乾)今以巽白。亦其马翰如也。(如白羽)昏礼乘白马。〇贲之为卦。离女在内。震男外至。(婚媾之卦。取倒合。)中女之再嫁也。老夫之再娶也。(合独之礼。见管子。)惟坎在中。(贲互坎)疑其为寇。(坎为盗)四之既变。坎则有渝。(四今刚)外来之震。亦以离礼。(上今离)匪则为寇。乃婚媾也。怨耦为敌。嘉耦为配。故寇与婚媾。得相疑也。(屯睽宜参看)〇当位疑者。四多惧也。其位多惧。故疑为寇也。〇大壮之时。二阴乘刚。(本大兑)移之为离。阴降阳升。(二之上)终无尤也。(上为终)老夫中女。成其再婚。无可咎也。〇学圃云离之两互。寔为大过。故有再婚之象。〇案易例。婚配之占。必以艮兑。(少男女)然若当再娶之礼。而必求艮兑之合。则物象不合。故大过以震而娶兑。(九二词)此爻以震而娶离。(贲之上艮为倒震)皆所以前民用。而示占例也。〇又案翰与䮧通。(见礼疏)檀弓云戎事乘翰是也。(殷礼也)翰者羽也。(马白如白鸟之羽曰翰。)离为飞鸟。故得称翰如。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〇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〇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此贲之离也。离自大壮来。(二之上)一刚既升。离文斑斑。(上下离)是贲如也。(如泰移为贲)昔之震发。(本上震)今以巽白。(今互巽)是其人皤如也。(震老人)昔之乾马。(大壮之下乾)今以巽白。亦其马翰如也。(如白羽)昏礼乘白马。〇贲之为卦。离女在内。震男外至。(婚媾之卦。取倒合。)中女之再嫁也。老夫之再娶也。(合独之礼。见管子。)惟坎在中。(贲互坎)疑其为寇。(坎为盗)四之既变。坎则有渝。(四今刚)外来之震。亦以离礼。(上今离)匪则为寇。乃婚媾也。怨耦为敌。嘉耦为配。故寇与婚媾。得相疑也。(屯睽宜参看)〇当位疑者。四多惧也。其位多惧。故疑为寇也。〇大壮之时。二阴乘刚。(本大兑)移之为离。阴降阳升。(二之上)终无尤也。(上为终)老夫中女。成其再婚。无可咎也。〇学圃云离之两互。寔为大过。故有再婚之象。〇案易例。婚配之占。必以艮兑。(少男女)然若当再娶之礼。而必求艮兑之合。则物象不合。故大过以震而娶兑。(九二词)此爻以震而娶离。(贲之上艮为倒震)皆所以前民用。而示占例也。〇又案翰与䮧通。(见礼疏)檀弓云戎事乘翰是也。(殷礼也)翰者羽也。(马白如白鸟之羽曰翰。)离为飞鸟。故得称翰如。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〇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35H 页
此贲之家人也。家人自遁中孚来。(下四画升降)遁者隐遁之士也。(大巽以遁世)中孚者。丘园之卦也。阴道浸长。(遁二阴)君子外走。(乾君子)非隐遁乎。艮山之下。(中孚之互艮)震木蕃鲜。(中孚之互震)非丘园乎。(树果曰园也)移之家人。(升降之)离礼灿然。(上下离)贲于丘园也。〇卦自泰来。(上之二)坤以为帛。(荀九家)其数十也。(坤为均)物十曰束。(见礼注)是束帛也。卦既再变。(为贲为家人)坤帛甚残。(与戋同)馀者唯二。(二与四)是戋戋也。(二阴故双文)物之残薄。坤德之本吝也。(说卦云坤为吝啬)虽然本以大离。(中孚之兼画)今为两离。(上互离)诚意既孚。(离为孚)礼文无亏。(离为礼)此所谓物薄而诚厚也。所以终吉。〇有喜者。上下皆离也。(离为喜)〇案字书云戋。委积貌。此因汉儒误解此文。而承讹不改也。戋者薄小也。水薄小则为浅。金薄小则为钱。丝薄小则为线。财薄小则为贱。人薄小则为戋。(多不能悉指)其为残薄之意。审矣。子夏传戋作残。〇案卫风云素丝纰之。良马四之。正是招贤之礼。原有束帛也。(张衡东京赋云聘丘园之耿介。旅束帛之戋戋。)〇男学稼云本以艮手。(上本艮)变为巽绳。(上今巽)绳以束之。(手束之)故谓之束帛。
{䷕}上九。白贲。无咎。〇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此贲之明夷也。卦自泰来。(二之上)今之上刚。(今卦主)乾中刚之升者也。(泰下乾)本以坤黑。(见说卦)得受乾白。(义见下)以成离文。(三六夹)是白贲也。上为卦主。故言其本象。〇泰之为卦。以阴乘阳。刚之既升。(二之上)柔乃卑降。(上之二)是无咎也。〇泰刚既升。(二之上)乃成离志。(上大离)上得志也。(升得离)〇案坤黑则乾白也。又巽为多白。(说卦文)凡阳画皆白也。故家语吕览之文如彼。(已见上)
䷖(坤下艮上)〇第十三卦之正。(姤四阴进)
序卦传曰剥者剥也。〇杂卦传曰剥烂也。(如果之烂熟)〇朱子曰剥落也。〇镛案剥者扑也。自姤以往。乾之木果。(见说卦)打扑殆尽。(豳风云剥枣)此剥也。又剥者褫也。人去衣曰剥。(褫去之)器去幂曰剥。(檀弓云丧奠不剥)床去席曰剥。(见文词)果去皮曰剥。(如剥瓜剥葱)褫之谓剥也。卦由乾变。自姤以往。(为遁为否观)每下生一阴则上褫一阳。如体去衣。(外褫之)如床去席。(外除之)以至于剥。则乾衣尽剥。而一皮仅存。(上一刚)此之谓剥也。
{䷕}上九。白贲。无咎。〇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此贲之明夷也。卦自泰来。(二之上)今之上刚。(今卦主)乾中刚之升者也。(泰下乾)本以坤黑。(见说卦)得受乾白。(义见下)以成离文。(三六夹)是白贲也。上为卦主。故言其本象。〇泰之为卦。以阴乘阳。刚之既升。(二之上)柔乃卑降。(上之二)是无咎也。〇泰刚既升。(二之上)乃成离志。(上大离)上得志也。(升得离)〇案坤黑则乾白也。又巽为多白。(说卦文)凡阳画皆白也。故家语吕览之文如彼。(已见上)
䷖(坤下艮上)〇第十三卦之正。(姤四阴进)
序卦传曰剥者剥也。〇杂卦传曰剥烂也。(如果之烂熟)〇朱子曰剥落也。〇镛案剥者扑也。自姤以往。乾之木果。(见说卦)打扑殆尽。(豳风云剥枣)此剥也。又剥者褫也。人去衣曰剥。(褫去之)器去幂曰剥。(檀弓云丧奠不剥)床去席曰剥。(见文词)果去皮曰剥。(如剥瓜剥葱)褫之谓剥也。卦由乾变。自姤以往。(为遁为否观)每下生一阴则上褫一阳。如体去衣。(外褫之)如床去席。(外除之)以至于剥。则乾衣尽剥。而一皮仅存。(上一刚)此之谓剥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35L 页
剥。不利有攸往。
此剥之不变者也。通卦为大艮。(上一刚)艮为径路。(说卦文)不止则迷。(见坤卦)不利有攸往也。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卦由乾变。自姤以往。(遁否观)阳受阴削。(内削之)柔变刚也。〇艮为小人。(见泰卦)自遁以往。小人得路。(遁下艮)进而为剥。其道极长。(为大艮)小人长也。观乎卦象。坤顺而艮止。所以不往也。(止不行)〇阳消则阴息。乾盈则坤虚。此四时之序。而天道之行也。君子必尊尚此道。故知所以进退存亡也。
{䷖}初六。剥床。(句)以足蔑。(句)贞凶。〇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此剥之颐也。床必有笫。(即箦也)笫上有簟。(细席也)有裀有衽。(卦席也)有裯有衾。(寝衣也)然后夫妇和乐。寝处乎其上。(床之上)此床之所以为床也。卦自姤进。(阴之始)姤者女后也。(字从女从后)震为人主。(乾天之长子)巽则为配。(长男女)姤者女后也。(姤下巽)姤之时。䗁床之上。(上横而下有足。床象也。)笫簟裀衽。恰有四重。(三四五六刚)顺承天宠。(姤上乾)自遁以往。阴德日骄。(陵上阳)而天宠日衰。(阳渐削)以至于剥。则笫衽尽剥。(只一横)空床冷落。(上无覆)此女后失宠之象也。(失乾天)此之谓剥床。(褫笫衽)卦之本象如此。不待爻变而后有是象也。(如干蛊鸿渐)〇足蔑者。震灭也。(震为足)剥之为剥。本自姤始。(姤而遁否观)姤自乾生。(一阴生)乾自复始。(复而临泰夬)乾之初刚。是本复一阳之震足也。(复下震)乾之将剥也。震足先灭。以成姤卦。(一阴生)剥之初六。即其迹也。(震足之旧迹)故曰剥之剥床。以足蔑也。妃嫔而筮遇是则剥床之灾。其咎在足也。〇贞凶者。干事之占也。剥之为卦。致役乎坤。成终乎艮。(山地卦)变而为颐。又以震始。(万物始乎震)此事功垂毕。又复经始也。遂失巽命。(颐自观来失上巽)于事为凶。(颐之彖曰贞吉。彼先始而后终故为吉。)〇灭下者。乾为姤也。一阴既生。震足先灭。(复一阳先亡)是灭下也。〇星湖先生曰以足蔑。以辨蔑三字为句。蔑灭也。故传曰以灭下也。灭下者足蔑也。贞凶。与他卦之贞凶。无异例。〇案句绝之可疑者。当以韵决之。两爻之剥床。叠
此剥之不变者也。通卦为大艮。(上一刚)艮为径路。(说卦文)不止则迷。(见坤卦)不利有攸往也。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卦由乾变。自姤以往。(遁否观)阳受阴削。(内削之)柔变刚也。〇艮为小人。(见泰卦)自遁以往。小人得路。(遁下艮)进而为剥。其道极长。(为大艮)小人长也。观乎卦象。坤顺而艮止。所以不往也。(止不行)〇阳消则阴息。乾盈则坤虚。此四时之序。而天道之行也。君子必尊尚此道。故知所以进退存亡也。
{䷖}初六。剥床。(句)以足蔑。(句)贞凶。〇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此剥之颐也。床必有笫。(即箦也)笫上有簟。(细席也)有裀有衽。(卦席也)有裯有衾。(寝衣也)然后夫妇和乐。寝处乎其上。(床之上)此床之所以为床也。卦自姤进。(阴之始)姤者女后也。(字从女从后)震为人主。(乾天之长子)巽则为配。(长男女)姤者女后也。(姤下巽)姤之时。䗁床之上。(上横而下有足。床象也。)笫簟裀衽。恰有四重。(三四五六刚)顺承天宠。(姤上乾)自遁以往。阴德日骄。(陵上阳)而天宠日衰。(阳渐削)以至于剥。则笫衽尽剥。(只一横)空床冷落。(上无覆)此女后失宠之象也。(失乾天)此之谓剥床。(褫笫衽)卦之本象如此。不待爻变而后有是象也。(如干蛊鸿渐)〇足蔑者。震灭也。(震为足)剥之为剥。本自姤始。(姤而遁否观)姤自乾生。(一阴生)乾自复始。(复而临泰夬)乾之初刚。是本复一阳之震足也。(复下震)乾之将剥也。震足先灭。以成姤卦。(一阴生)剥之初六。即其迹也。(震足之旧迹)故曰剥之剥床。以足蔑也。妃嫔而筮遇是则剥床之灾。其咎在足也。〇贞凶者。干事之占也。剥之为卦。致役乎坤。成终乎艮。(山地卦)变而为颐。又以震始。(万物始乎震)此事功垂毕。又复经始也。遂失巽命。(颐自观来失上巽)于事为凶。(颐之彖曰贞吉。彼先始而后终故为吉。)〇灭下者。乾为姤也。一阴既生。震足先灭。(复一阳先亡)是灭下也。〇星湖先生曰以足蔑。以辨蔑三字为句。蔑灭也。故传曰以灭下也。灭下者足蔑也。贞凶。与他卦之贞凶。无异例。〇案句绝之可疑者。当以韵决之。两爻之剥床。叠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36H 页
文相承。与彖词之有攸往叶韵。(易词往皆作平声)以足蔑以辨蔑。亦叠文相承以相叶。(见要旨)此易知也。若如今释。足与辨既不相叶。有攸往。又无相承。不可读也。〇又案蔑者微也。(扬子曰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王弼云蔑犹削也。(陆德明云楚俗有削蔑之言)又与灭通。(诗所云丧乱蔑资)荀九家蔑作灭。
{䷢}六二。剥床。(句)以辨蔑。(句)贞凶。〇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此剥之蒙也。辨与𨐱同。(备苋切从肉)股间也。郑玄云辨谓近漆之下。(又云屈则相近。伸则相远。故为辨辨分也。)〇辨蔑者巽灭也。(巽为股)剥自姤始。(义见上)姤之时。巽则为股。(天风卦)二其辨也。(位在股之中)姤之将剥也。巽股先灭。(二阴生)以成遁卦。(天山卦)剥之六二。即其迹也。(巽股之旧迹)故曰剥之剥床以辨蔑也。妃嫔而筮遇是则剥床之灾。其咎在股也。〇贞凶者。观之为卦。致役乎坤。成终乎艮。(兼画艮)二之既变。又以坎劳。(下今坎)此事功垂毕。又复劳悴也。遂失巽命。(蒙自观来。失上巽。)于事为凶。〇未有与者本象也。二五不应。(本皆柔)未有与焉。〇案孔安国曰辨谓床干也。干在床栈之上。(又云床身之上。足之下。分辨处也。)孔颖达从之。(谓床足与身分辨之处。)崔憬曰辨者床者。床梐也。在笫足之间。(案梐枑者遮拦也)后来字书皆从此义。承讹袭谬。不足据也。足为床足。(初六注)辨为床梐。(此爻注)以之临文则剥床以床足。自不成理。剥床以床梐。抑又何说。详玩六五之词。剥床之义。乃可悟也。
{䷳}六三。剥之无咎。〇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此剥之艮也。三之变为艮。(上下艮)艮者三画之剥卦也。(上一刚)其德其象。无可分也。故曰剥之。〇然而无咎者。剥之上艮。以阳居阴。(六位阳)其过益大。今六三之艮。犹能得位。(阳居阳)所以无咎。〇失上下者。上下无应也。群阳虽剥。三柔上刚。幸与相应。今三亦刚。失其应也。
{䷢}六四。剥床以肤。(句)凶。〇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此剥之晋也。晋自观小过来。(法见表)巽后(观上巽)震主。(小过之上震)本其配也。移之为晋。则巽后震主。合为坤肤。(小过四阴亦为坤)而巽床之上。(观上巽)一刚又剥。(中绝也)剥床以肤也。〇灾者离火也。(字从火)夫妇之间。(震与巽)肌肤亵狎。而恩
{䷢}六二。剥床。(句)以辨蔑。(句)贞凶。〇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此剥之蒙也。辨与𨐱同。(备苋切从肉)股间也。郑玄云辨谓近漆之下。(又云屈则相近。伸则相远。故为辨辨分也。)〇辨蔑者巽灭也。(巽为股)剥自姤始。(义见上)姤之时。巽则为股。(天风卦)二其辨也。(位在股之中)姤之将剥也。巽股先灭。(二阴生)以成遁卦。(天山卦)剥之六二。即其迹也。(巽股之旧迹)故曰剥之剥床以辨蔑也。妃嫔而筮遇是则剥床之灾。其咎在股也。〇贞凶者。观之为卦。致役乎坤。成终乎艮。(兼画艮)二之既变。又以坎劳。(下今坎)此事功垂毕。又复劳悴也。遂失巽命。(蒙自观来。失上巽。)于事为凶。〇未有与者本象也。二五不应。(本皆柔)未有与焉。〇案孔安国曰辨谓床干也。干在床栈之上。(又云床身之上。足之下。分辨处也。)孔颖达从之。(谓床足与身分辨之处。)崔憬曰辨者床者。床梐也。在笫足之间。(案梐枑者遮拦也)后来字书皆从此义。承讹袭谬。不足据也。足为床足。(初六注)辨为床梐。(此爻注)以之临文则剥床以床足。自不成理。剥床以床梐。抑又何说。详玩六五之词。剥床之义。乃可悟也。
{䷳}六三。剥之无咎。〇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此剥之艮也。三之变为艮。(上下艮)艮者三画之剥卦也。(上一刚)其德其象。无可分也。故曰剥之。〇然而无咎者。剥之上艮。以阳居阴。(六位阳)其过益大。今六三之艮。犹能得位。(阳居阳)所以无咎。〇失上下者。上下无应也。群阳虽剥。三柔上刚。幸与相应。今三亦刚。失其应也。
{䷢}六四。剥床以肤。(句)凶。〇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此剥之晋也。晋自观小过来。(法见表)巽后(观上巽)震主。(小过之上震)本其配也。移之为晋。则巽后震主。合为坤肤。(小过四阴亦为坤)而巽床之上。(观上巽)一刚又剥。(中绝也)剥床以肤也。〇灾者离火也。(字从火)夫妇之间。(震与巽)肌肤亵狎。而恩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36L 页
情中绝。(离中断)切近灾也。〇案崔憬云床之有荐。犹兽之有成毛。不知何解。(盖欲以肤为床身)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〇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此剥之观也。观以升交。(地风为风地)坎水之下。(升初四夹坎)巽鱼潜伏。(巽在下为潜)䷭交之为观。则震竿兑钩。(升两互)巽绳高举。(今上巽)而鱼亦以升。(本下巽)是贯鱼也。〇升自临来。本以兑妾。(临下兑)下于坤后。(升上坤)以处坎宫之下。(升初四大坎)是宫人也。(本妾媵之属)交之为观。则巽之卑女。忽升天位。(今上巽)遂作巽妃。(在君位)尊宠无比。(在众阴之上)以宫人宠也。筮而遇是。则知以妾媵升为正妃也。〇床今有衽。(五为床而上为衽。)不剥床也。巽亦为利。(见说卦)无不利也。〇升之时。一阴在下。(巽一阴)犹未当位。(阴居一)进而为观。(风地交)阴乃得位。(柔居四)终无尤也。(如乾九四之云进无咎。)〇案汉儒释此。皆以妾御当夕。(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为鱼贯之序。(后汉梁皇后曰愿陛下思云雨之均泽。识贯鱼之次序。)盖以鱼之既贯。头皆向上。其势相顺。而今巽后在上。众阴累累。有妾御顺附之象也。然以宫人宠。当作何解。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〇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此剥之坤也。乾为木果。(说卦文)艮为果蓏。(说卦文)剥之一阳。是硕果也。(阳曰大)自姤以来。阳被阴蚀。(如虫之蚀果)乾之五阳。尽入坤腹之中。而剥之一阳。颗然独存。不为所食。(不入坤腹中)硕果不食也。(硕大也)验之物象。木果之在卑枝者。(遁否观之艮果也)被人扑食。(扑剥也诗云剥枣)其在最高之枝者。不为人食。(剥上刚)既大既熟。(不食故能大)烂脱而落于地。(杂卦所云剥烂也。)则嘉实由是而传种。(复一阳)至明年而复生。(震反生)此天地自然之象也。〇其变为坤。(上下坤)坤则为舆。(说卦文)既坤而复。(卦之序)君子攸往。(见坤卦)君子得舆也。(得坤众)艮庐既撤。(艮为次)上无蔽覆。小人将何所庇身哉。(艮小人)小人剥庐也。君子当乱亡之世。易以得民。小人力除君子。迨君子尽亡。而王纲坠地。(乾灭而坤纯)则小人亦无所庇其身。此剥上九之义也。〇民所载者。君子之任重也。孟子曰天将降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〇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此剥之观也。观以升交。(地风为风地)坎水之下。(升初四夹坎)巽鱼潜伏。(巽在下为潜)䷭交之为观。则震竿兑钩。(升两互)巽绳高举。(今上巽)而鱼亦以升。(本下巽)是贯鱼也。〇升自临来。本以兑妾。(临下兑)下于坤后。(升上坤)以处坎宫之下。(升初四大坎)是宫人也。(本妾媵之属)交之为观。则巽之卑女。忽升天位。(今上巽)遂作巽妃。(在君位)尊宠无比。(在众阴之上)以宫人宠也。筮而遇是。则知以妾媵升为正妃也。〇床今有衽。(五为床而上为衽。)不剥床也。巽亦为利。(见说卦)无不利也。〇升之时。一阴在下。(巽一阴)犹未当位。(阴居一)进而为观。(风地交)阴乃得位。(柔居四)终无尤也。(如乾九四之云进无咎。)〇案汉儒释此。皆以妾御当夕。(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为鱼贯之序。(后汉梁皇后曰愿陛下思云雨之均泽。识贯鱼之次序。)盖以鱼之既贯。头皆向上。其势相顺。而今巽后在上。众阴累累。有妾御顺附之象也。然以宫人宠。当作何解。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〇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此剥之坤也。乾为木果。(说卦文)艮为果蓏。(说卦文)剥之一阳。是硕果也。(阳曰大)自姤以来。阳被阴蚀。(如虫之蚀果)乾之五阳。尽入坤腹之中。而剥之一阳。颗然独存。不为所食。(不入坤腹中)硕果不食也。(硕大也)验之物象。木果之在卑枝者。(遁否观之艮果也)被人扑食。(扑剥也诗云剥枣)其在最高之枝者。不为人食。(剥上刚)既大既熟。(不食故能大)烂脱而落于地。(杂卦所云剥烂也。)则嘉实由是而传种。(复一阳)至明年而复生。(震反生)此天地自然之象也。〇其变为坤。(上下坤)坤则为舆。(说卦文)既坤而复。(卦之序)君子攸往。(见坤卦)君子得舆也。(得坤众)艮庐既撤。(艮为次)上无蔽覆。小人将何所庇身哉。(艮小人)小人剥庐也。君子当乱亡之世。易以得民。小人力除君子。迨君子尽亡。而王纲坠地。(乾灭而坤纯)则小人亦无所庇其身。此剥上九之义也。〇民所载者。君子之任重也。孟子曰天将降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37H 页
大任于是人。所谓大任。即载民也。复以一阳。上载坤阴。民所载也。〇艮则为终。(见说卦)而艮今灭。(卦亦终)终不可用也。〇案京房易传曰小人剥庐。厥妖山崩。(谓艮山今崩)虽祅祥之占不经。而爻变则知之矣。
䷗(震下坤上)〇第十三卦之反(坤一阳生)
序卦传曰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〇杂卦传曰复反也。〇大传曰复。德之本也。(乾之根)复小而辨于物。(朱子曰阳微而不乱于群阴。)复以自知。(内自行)〇镛案序卦先剥而后复者。终则有始。天行也。震为反生。(说卦文)故八卦之内。以艮为剥。以震为复。(坎离为小过中孚)而八卦方位。终乎艮而始于震。亦剥复之义也。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此复之不变者也。震道前通。(震大涂)于道为亨。〇一阳之卦。必得坎疾。(为心病)故师谦豫比。皆不免焉。(皆有坎)唯剥与复。终不成坎。(刚不在中故)此无疾也。阳出为剥。(刚在外)其入为复。(刚在内)出入无疾也。(皆无坎)又天行自复。(前年之冬至)为临为泰。历六位而至乾。(四月卦)终不成坎。(行之以震道)为姤为遁。历六位而至坤。(十月卦)终不成坎。(行之以艮路)今而后来复。(今年之冬至)出入无疾也。(皆无坎)行者之筮遇是卦。则其往反平安也。〇剥之时。坤朋前进。(下五阴)皆小人之朋也。(艮小人)今坤朋复来。(上五阴)皆君子之朋也。(震君子)虽来何咎。(异于剥)〇反复其道者。四时之推迁也。姤一阴始生。而初位无阳。(巽下绝)为遁为否。(初仍柔)为剥为坤。(初仍柔)初位之不见阳久矣。今而后反之。已七日也。(每以一卦当一日)七日者七月也。(豳风云一之日二之日)此之谓七日来复。(复于初)其道者震道也。(为大涂)〇震道无阻。利有攸往也。〇案一说自剥为坤。历坤六位而始反为复。是七日。其义非也。
春秋传鄢陵之战(成十六年)晋侯筮之遇复。史曰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义详官占注)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句)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震下坤上)〇第十三卦之反(坤一阳生)
序卦传曰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〇杂卦传曰复反也。〇大传曰复。德之本也。(乾之根)复小而辨于物。(朱子曰阳微而不乱于群阴。)复以自知。(内自行)〇镛案序卦先剥而后复者。终则有始。天行也。震为反生。(说卦文)故八卦之内。以艮为剥。以震为复。(坎离为小过中孚)而八卦方位。终乎艮而始于震。亦剥复之义也。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此复之不变者也。震道前通。(震大涂)于道为亨。〇一阳之卦。必得坎疾。(为心病)故师谦豫比。皆不免焉。(皆有坎)唯剥与复。终不成坎。(刚不在中故)此无疾也。阳出为剥。(刚在外)其入为复。(刚在内)出入无疾也。(皆无坎)又天行自复。(前年之冬至)为临为泰。历六位而至乾。(四月卦)终不成坎。(行之以震道)为姤为遁。历六位而至坤。(十月卦)终不成坎。(行之以艮路)今而后来复。(今年之冬至)出入无疾也。(皆无坎)行者之筮遇是卦。则其往反平安也。〇剥之时。坤朋前进。(下五阴)皆小人之朋也。(艮小人)今坤朋复来。(上五阴)皆君子之朋也。(震君子)虽来何咎。(异于剥)〇反复其道者。四时之推迁也。姤一阴始生。而初位无阳。(巽下绝)为遁为否。(初仍柔)为剥为坤。(初仍柔)初位之不见阳久矣。今而后反之。已七日也。(每以一卦当一日)七日者七月也。(豳风云一之日二之日)此之谓七日来复。(复于初)其道者震道也。(为大涂)〇震道无阻。利有攸往也。〇案一说自剥为坤。历坤六位而始反为复。是七日。其义非也。
春秋传鄢陵之战(成十六年)晋侯筮之遇复。史曰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义详官占注)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句)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37L 页
复者剥之反。(翻覆之)剥以刚止。(艮止之)复以刚动。(震动之)此刚反动也。坤顺在前。以顺行也。〇自姤至复。历七卦而阳复。如夏至冬至。历七月而阳复。此之谓天行也。〇至仁者天地之心也。(以生物为心)震则为仁。(东方卦)于是乎知其心也。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〇象曰不远之复。以脩身也。
此复之坤也。复以豫交。(雷地为地雷)豫自复来。(一之四)震足出外。仅至初境。(四为上之初)不远出也。交之为复。(交易之)刚复其初。(四之一)不远复也。〇本以下震。(豫本复)暂出而反。(四之一)其道如旧。(震如昔)无祗悔也。(象不变谓之无悔)祗悔者多悔也。(或曰祗底通。致也。)〇元吉者。君道之吉也。震元体仁。其占元吉。〇复之为豫也。刚往在外。(一之四)以正坤民。(上本坤)既而曰不如自修之为得也。反求诸己。(四之一)健以行之。(为自强)是修身也。(下为离位离为修)〇案诸家皆以七日来复。为不远复。夫七日久矣。何为不远。使颜子七日而不改过。其可曰不远复乎。七日复者。四时之运行也。不远复者。豫卦之交易也。(初为卦主。故不取变象。)
孔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豫之互坎为罪过)未尝不知。(坎为知)知之。未尝复行也。(震出外为行)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〇案爻变为坤则无不善之象。亦无回复之形。其取豫。交易之象。审矣。
{䷒}六二。休复。吉。〇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此复之临也。临以萃交。(泽地为地泽)萃自小过。(三之五)皆大坎也。(萃三六夹坎)致役乎坤。(萃下坤)劳之以坎。(为劳卦)交之为临。(交易之)则功成而退。(坎为功)以自休息。(今无坎劳象)是休复也。(休否宜参看)〇兑自萃降。(今下兑)以成震仁。(卦今为大震)以下仁也。(以降下之故为仁)〇案君辟之卦。多取交易。唯变所适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〇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此复之明夷也。频者蹙也。(如颦蹙之颦)大雅之云国步斯频是也。(字从步)明夷自小过来。(四之一)小过之时。震主北征。(雷山卦)出在艮疆之外。(下本艮)北国蹙也。(如左传之云南国蹙)移之为明夷则震主退步。(震为足)反乎艮疆之内。(四之一)外国拓疆。(上今坤)国步斯频。(中国蹙)是频复也。卦今明夷。故论华夷之势。〇明夷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〇象曰不远之复。以脩身也。
此复之坤也。复以豫交。(雷地为地雷)豫自复来。(一之四)震足出外。仅至初境。(四为上之初)不远出也。交之为复。(交易之)刚复其初。(四之一)不远复也。〇本以下震。(豫本复)暂出而反。(四之一)其道如旧。(震如昔)无祗悔也。(象不变谓之无悔)祗悔者多悔也。(或曰祗底通。致也。)〇元吉者。君道之吉也。震元体仁。其占元吉。〇复之为豫也。刚往在外。(一之四)以正坤民。(上本坤)既而曰不如自修之为得也。反求诸己。(四之一)健以行之。(为自强)是修身也。(下为离位离为修)〇案诸家皆以七日来复。为不远复。夫七日久矣。何为不远。使颜子七日而不改过。其可曰不远复乎。七日复者。四时之运行也。不远复者。豫卦之交易也。(初为卦主。故不取变象。)
孔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豫之互坎为罪过)未尝不知。(坎为知)知之。未尝复行也。(震出外为行)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〇案爻变为坤则无不善之象。亦无回复之形。其取豫。交易之象。审矣。
{䷒}六二。休复。吉。〇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此复之临也。临以萃交。(泽地为地泽)萃自小过。(三之五)皆大坎也。(萃三六夹坎)致役乎坤。(萃下坤)劳之以坎。(为劳卦)交之为临。(交易之)则功成而退。(坎为功)以自休息。(今无坎劳象)是休复也。(休否宜参看)〇兑自萃降。(今下兑)以成震仁。(卦今为大震)以下仁也。(以降下之故为仁)〇案君辟之卦。多取交易。唯变所适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〇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此复之明夷也。频者蹙也。(如颦蹙之颦)大雅之云国步斯频是也。(字从步)明夷自小过来。(四之一)小过之时。震主北征。(雷山卦)出在艮疆之外。(下本艮)北国蹙也。(如左传之云南国蹙)移之为明夷则震主退步。(震为足)反乎艮疆之内。(四之一)外国拓疆。(上今坤)国步斯频。(中国蹙)是频复也。卦今明夷。故论华夷之势。〇明夷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38H 页
又自临来。(二之三)兑德乘刚。(临下兑)其象厉也。(见易例)移于为离。(下今离)阳升阴降。各得其位。(二与三)厉无咎也。〇兑则为义。(临下兑)义无咎也。(解初六。渐初六。既济初九。皆云义无咎。〇宜参看。)〇案古本频作嚬。又郑玄本作卑。(或曰当作颦)虞仲翔解频为蹙。汉儒之明于字义。往往如此。(巽之九三宜参看。)
{䷲}六四。中行独复。〇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此复之震也。震自小过来。(三之一)小过者大坎也。(兼画三)坎刚居中。(三四刚)其道四通。(坎为通)是中行也。长少二人。(震与艮)同在中行。(中道也)移之为震。一人犹行。(上震则不改)一人独反。(三之一)中行独复也。(如夬九三之独行)〇道者震涂也。(小过之上震)本以艮迷。(小过之下艮)今得震道。(下今震)以从道也。(从上震)兄弟同行者。筮而遇是。或自中路。兄往而弟归也。(震为长艮为少)
{䷂}六五。敦复。无悔。〇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此复之屯也。屯自观来。(上之一)观者大艮也。(兼画三)坤厚之上。(观下坤)艮德笃实。(如敦阜敦丘)厚之至也。移之为屯。则刚反乎内。(上之一)以成震主。(下今震)此厚其德而归也。(上今坎为德)故曰敦复。〇上刚虽反。(上之一)敦艮如旧。(三五互)是无悔也。(象不变)〇考者成也。(说文云)坎德正中。(上今坎)艮以成之。(三五互)中以自考也。〇案尔雅丘再成曰敦。(即敦丘)坤土艮山。再成之象也。故易例。坤艮之合为敦。(如敦临敦艮)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〇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此复之颐也。颐自观来。(五之一)观者大艮也。(兼画三)径路前迷。(上今艮)穷而反本。(五之一)是迷复也。自剥为坤。自坤为复。既遵道而得路。(震大涂)今而为艮。(上今艮)径路又迷。(见坤卦)此剥卦之旧迷也。(剥上艮)不亦凶乎。颐自观来。(五之一)巽变为艮。(加一阴)观乃成剥。今之爻象。恍如昔也。〇遂成大离。(上下夹)离则有灾。(离为火)四阴在中。(二至五)阴则多眚。(坎为坚多眚谓多阴也)凡陨霜失火彗孛之类。不可免也。〇颐又自临来。(二之上)震主(二四互)领众。(坤为众)往征坤国。(二之上)遂成艮鬼。(上今艮)载之坤舆。(三五坤)舆尸之凶也。坤本敌国。艮为终境。(万物终乎
{䷲}六四。中行独复。〇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此复之震也。震自小过来。(三之一)小过者大坎也。(兼画三)坎刚居中。(三四刚)其道四通。(坎为通)是中行也。长少二人。(震与艮)同在中行。(中道也)移之为震。一人犹行。(上震则不改)一人独反。(三之一)中行独复也。(如夬九三之独行)〇道者震涂也。(小过之上震)本以艮迷。(小过之下艮)今得震道。(下今震)以从道也。(从上震)兄弟同行者。筮而遇是。或自中路。兄往而弟归也。(震为长艮为少)
{䷂}六五。敦复。无悔。〇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此复之屯也。屯自观来。(上之一)观者大艮也。(兼画三)坤厚之上。(观下坤)艮德笃实。(如敦阜敦丘)厚之至也。移之为屯。则刚反乎内。(上之一)以成震主。(下今震)此厚其德而归也。(上今坎为德)故曰敦复。〇上刚虽反。(上之一)敦艮如旧。(三五互)是无悔也。(象不变)〇考者成也。(说文云)坎德正中。(上今坎)艮以成之。(三五互)中以自考也。〇案尔雅丘再成曰敦。(即敦丘)坤土艮山。再成之象也。故易例。坤艮之合为敦。(如敦临敦艮)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〇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此复之颐也。颐自观来。(五之一)观者大艮也。(兼画三)径路前迷。(上今艮)穷而反本。(五之一)是迷复也。自剥为坤。自坤为复。既遵道而得路。(震大涂)今而为艮。(上今艮)径路又迷。(见坤卦)此剥卦之旧迷也。(剥上艮)不亦凶乎。颐自观来。(五之一)巽变为艮。(加一阴)观乃成剥。今之爻象。恍如昔也。〇遂成大离。(上下夹)离则有灾。(离为火)四阴在中。(二至五)阴则多眚。(坎为坚多眚谓多阴也)凡陨霜失火彗孛之类。不可免也。〇颐又自临来。(二之上)震主(二四互)领众。(坤为众)往征坤国。(二之上)遂成艮鬼。(上今艮)载之坤舆。(三五坤)舆尸之凶也。坤本敌国。艮为终境。(万物终乎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38L 页
艮)此深入敌境。而终覆其师也。(终大败)本以震君。(临大震)今为艮死。(上今艮)国君之凶也。〇地数则十。(坤为均)艮以止之。(说卦文)十年不征也。〇王道荡荡。震大道之谓也。今乃捷径以窘步。(艮为径)致皇舆之败绩。反君道也。(与震反)
春秋传(襄二十八年)郑游吉如楚。归告子展曰在复之颐曰迷复凶。其楚子之谓乎。欲复其愿。(大离志)而弃其本。(临二之上弃震根)欲归无所。(颐以小过交易。大坎既亡。无所归也。)是谓迷复。能无凶乎。楚不几十年。未能恤诸侯也。
䷘(震下乾上)〇第十四卦之正(遁一之三。中孚四之二。)
杂卦传曰无妄。灾也。〇程子曰动以天。为无妄。(下震而上乾)〇朱子曰史记作无望。谓无所期望而有得焉者。其义亦通(一作同)。〇镛案卦自遁来。二阴才生。四阳外逃。妄之至也。(女逃而亡为妄也。遁以巽女而亡。)今也挽其一阳而为主于内。(下今震)曰无妄往矣。此之谓无妄。无妄者勿遁也。(逃亡之谓妄)又无妄者至诚也。卦自中孚来。中孚者至诚也。(大离之虚中)移之为卦。至诚犹旧。(下大离)此之谓无妄也。上有乾巽。(三五巽)下有震艮。(二四艮)或动或止。(艮以止)一听天命。(巽为命)所以为无妄也。案史记虽作无望。马融、郑玄、王肃本皆作皆주-D002无妄。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此无妄之不变者也。卦自遁来。(一之三)阴道浸长。群阳外遁。(上四阳)于此之时。而刚反为主。(三之一为主)震以体仁。二五有应。(刚柔应)始而亨也。(震君道之亨)坎为(一作位)坚固。(上今乾)其德大正。(乾卦之形正)利于贞也。(宜干事)又自中孚来。(四之二)震元兑利。(彼互震)中孚之所有也。〇其非正者。互卦之谓也。(互卦非正卦)卦之两互。(艮而巽)其卦为渐䷴。渐乃有坎。(二四互)坎多眚也。(说卦文)卦本无眚。(无妄本无坎)渐乃有之。(两互则有眚)其匪正有眚也。卦有大途。(无妄则下震)利有攸往。(震为行)渐乃有艮。(渐下艮)径路前迷。(说卦文)不利有攸往也。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刚自外来者。遁之移也。(三之一)来而为震。(下今震)为主于内也。(以单卦则一内而三外。)〇五刚二柔。刚中而应也。〇天命者。乾天之巽命也。(上互巽。)〇无妄之义。
春秋传(襄二十八年)郑游吉如楚。归告子展曰在复之颐曰迷复凶。其楚子之谓乎。欲复其愿。(大离志)而弃其本。(临二之上弃震根)欲归无所。(颐以小过交易。大坎既亡。无所归也。)是谓迷复。能无凶乎。楚不几十年。未能恤诸侯也。
䷘(震下乾上)〇第十四卦之正(遁一之三。中孚四之二。)
杂卦传曰无妄。灾也。〇程子曰动以天。为无妄。(下震而上乾)〇朱子曰史记作无望。谓无所期望而有得焉者。其义亦通(一作同)。〇镛案卦自遁来。二阴才生。四阳外逃。妄之至也。(女逃而亡为妄也。遁以巽女而亡。)今也挽其一阳而为主于内。(下今震)曰无妄往矣。此之谓无妄。无妄者勿遁也。(逃亡之谓妄)又无妄者至诚也。卦自中孚来。中孚者至诚也。(大离之虚中)移之为卦。至诚犹旧。(下大离)此之谓无妄也。上有乾巽。(三五巽)下有震艮。(二四艮)或动或止。(艮以止)一听天命。(巽为命)所以为无妄也。案史记虽作无望。马融、郑玄、王肃本皆作皆주-D002无妄。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此无妄之不变者也。卦自遁来。(一之三)阴道浸长。群阳外遁。(上四阳)于此之时。而刚反为主。(三之一为主)震以体仁。二五有应。(刚柔应)始而亨也。(震君道之亨)坎为(一作位)坚固。(上今乾)其德大正。(乾卦之形正)利于贞也。(宜干事)又自中孚来。(四之二)震元兑利。(彼互震)中孚之所有也。〇其非正者。互卦之谓也。(互卦非正卦)卦之两互。(艮而巽)其卦为渐䷴。渐乃有坎。(二四互)坎多眚也。(说卦文)卦本无眚。(无妄本无坎)渐乃有之。(两互则有眚)其匪正有眚也。卦有大途。(无妄则下震)利有攸往。(震为行)渐乃有艮。(渐下艮)径路前迷。(说卦文)不利有攸往也。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刚自外来者。遁之移也。(三之一)来而为震。(下今震)为主于内也。(以单卦则一内而三外。)〇五刚二柔。刚中而应也。〇天命者。乾天之巽命也。(上互巽。)〇无妄之义。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39H 页
无妄往也。(义见前)往将何之。䷴渐以艮止。竟不行也。无妄之卦。顺受天命。(中无阻)渐乃不然。本以小人。(艮之象)行险由径。(坎而艮)虽有巽命。(上犹巽)自我阻梗。(艮拒之)命之不佑(一作祐)。何以行矣。〇案匪正者不正也。穆姜遇随。自知不吉。(见随卦)若是者。宜占之以两互也。
{䷘}初九。无妄往。(句)吉。〇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此无妄之否也。卦自遁来。柔往自初。(一之三)刚乃得反。(三之一)无妄而往也。初为卦主。故言其本象。〇刚之既移。遂成离志。(初四夹)是得志也。
{䷉}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则利有攸往。〇象曰不耕穫。未富也。
此无妄之履也。履自夬姤来。(法见表)夬则巽耒向上。(巽耒之倒者)地不破块。(一二无坤土)是不耕也。移之为履。(上之三)遂以兑铚。(下今兑)刈此震稼。(下本震)不耕穫也。姤则巽草在下。(姤一阴)蒿莱不除。(巽耒入地。非不耕也。唯不去草。)是不菑也。(火去草曰菑)移之为履。(一之三)遂用离烧。(二四互)收此震稼。(下本震)不菑畬也。(火种田曰畬)无妄之福。非谓是乎。〇以姤则柔往而成兑。(一之三)以夬则刚往。故成兑。(三之上)兑则为利。(义见下)利有攸往也。〇未富者不乾也。(乾为富)虽加一刚。(二今刚)犹未成乾。(下今兑)不耕之穫。未易富也。〇案兑为秋(西方卦)为利。(义之和)利者象以刀刈禾也。(字从禾从刀)故曰兑为穫。〇又按大传以益之巽木。为耒耜之象。又菑与灾灾并通。初垦之田。必先焚蒿莱。故田一岁曰菑。二岁曰畬。
孔子曰(见坊记)礼之先币帛也。(震为玄黄币)欲民之先事(震为行)而后禄也。(兑为禄)先财而后礼(今互离为礼)则民利。(兑为利)无辞而行情则民争。(两口相向。如争讼。)故君子于有馈者。弗能见(离相见)则不视其馈。(兑为食)易曰不耕穫不菑畬。凶。以此防民。(离为防)民犹贵禄而贱行。(贵兑而贱震)〇案坊记有凶字。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〇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此无妄之同人也。行于大途。震者行人也。止于城邑。艮者邑人也。卦自遁来。(三之一)大巽之绳。(兼画三)以系巽牛。(易例离巽皆为牛)系之牛也。(互巽牛)卦有二母。(遁中孚)象不双溯。(独取自遁来之象)其占可疑。(见损益)疑则或之。(见乾卦)或系之牛
{䷘}初九。无妄往。(句)吉。〇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此无妄之否也。卦自遁来。柔往自初。(一之三)刚乃得反。(三之一)无妄而往也。初为卦主。故言其本象。〇刚之既移。遂成离志。(初四夹)是得志也。
{䷉}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则利有攸往。〇象曰不耕穫。未富也。
此无妄之履也。履自夬姤来。(法见表)夬则巽耒向上。(巽耒之倒者)地不破块。(一二无坤土)是不耕也。移之为履。(上之三)遂以兑铚。(下今兑)刈此震稼。(下本震)不耕穫也。姤则巽草在下。(姤一阴)蒿莱不除。(巽耒入地。非不耕也。唯不去草。)是不菑也。(火去草曰菑)移之为履。(一之三)遂用离烧。(二四互)收此震稼。(下本震)不菑畬也。(火种田曰畬)无妄之福。非谓是乎。〇以姤则柔往而成兑。(一之三)以夬则刚往。故成兑。(三之上)兑则为利。(义见下)利有攸往也。〇未富者不乾也。(乾为富)虽加一刚。(二今刚)犹未成乾。(下今兑)不耕之穫。未易富也。〇案兑为秋(西方卦)为利。(义之和)利者象以刀刈禾也。(字从禾从刀)故曰兑为穫。〇又按大传以益之巽木。为耒耜之象。又菑与灾灾并通。初垦之田。必先焚蒿莱。故田一岁曰菑。二岁曰畬。
孔子曰(见坊记)礼之先币帛也。(震为玄黄币)欲民之先事(震为行)而后禄也。(兑为禄)先财而后礼(今互离为礼)则民利。(兑为利)无辞而行情则民争。(两口相向。如争讼。)故君子于有馈者。弗能见(离相见)则不视其馈。(兑为食)易曰不耕穫不菑畬。凶。以此防民。(离为防)民犹贵禄而贱行。(贵兑而贱震)〇案坊记有凶字。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〇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此无妄之同人也。行于大途。震者行人也。止于城邑。艮者邑人也。卦自遁来。(三之一)大巽之绳。(兼画三)以系巽牛。(易例离巽皆为牛)系之牛也。(互巽牛)卦有二母。(遁中孚)象不双溯。(独取自遁来之象)其占可疑。(见损益)疑则或之。(见乾卦)或系之牛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39L 页
也。遁之时。邑人为主。(艮在内)移之无妄。(三之一)震乃为主。(刚自外来为主于内)行人得牛也。(为牛主)邑人遂亡。(艮今亡)邑人之灾也。(离为灾)曷云哉。遁者兽走也。(本马走之卦)无妄者勿遁也。(无妄往之义)牛之方走。系之巽木。固使之勿遁也。(使之无妄往)勿遁之故。艮刚遂折。(三今柔)无妄之灾也。推移之迹在三。故言其本象。
{䷩}九四。可贞。无咎。〇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此无妄之益也。益自否来。(一之四)坎为(一作位)坚固。(上三阳)可以干事。移之为益。则入为震主。(四之一)以治内事。(互离治)是可贞也。〇否之既移。位德相当。(四与一)是无咎也。(本不得位今得之)〇益自否来。(四之一)乾固富有。(上三阳)故能以益下。(四之一)固有之也。(益九三亦云)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〇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此无妄之噬嗑也。噬嗑自否来。(五之一)坎为(一作位)坚固。(上三阳)心血有病。(五为坎之心)是有疾也。天命本顺。(否上乾互巽)无妄之疾也。自姤以来。连用巽药。(巽为草木为香臭)三剂不效。(姤遁否)将以艮死。(遁否皆有艮)移之噬嗑。(五之一)巽药遂灭。(卦无巽)是勿药也。虽则勿药。坎拔其毒。(五今柔)震以回生。(下今震)离喜满面。(上今离)忧心顿去。(坎中亡)勿药而有喜也。〇坎则为疑。(中有梗)疑则试之。(孔子云)今既无疑。(离虚中)不可试也。
{䷐}上九。无妄行。(句)有眚。(句)无攸利。〇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此无妄之随也。随自否来。(上之一)三阳外遁。(遁而否)既无内援。(内无阳)上位高极。(即乾之亢龙)其势危矣。(高而不得位)移之为随。则上刚忽堕。(上之一)遂成震行。(下今震)是有行也。本由天命。(否上乾互巽)无妄之行也。〇遂成大坎。(三六夹)坎则多眚。(说卦文)是有眚也。眚者无妄之罪也。(见书传)〇虽有兑巽。(上今兑)无攸利也。(巽兑皆为利)〇穷者极也。位极必危。(否上刚。本乾卦之亢龙。)是有灾也。离则为灾。(今大离)
䷙(乾下艮上)〇第十四卦之反。(大壮上之四。中孚三之五。)
杂卦传曰大畜时也。〇朱子曰大阳也。以艮畜乾。畜之大者也。〇镛案大畜者。以阳卦而畜乾也。(见小畜)乾者元气也。卦自大壮来。阳道既壮。又以震而发之。(上卦震)元气太泄。故移一阳以畜之。(四之上)此之谓大
{䷩}九四。可贞。无咎。〇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此无妄之益也。益自否来。(一之四)坎为(一作位)坚固。(上三阳)可以干事。移之为益。则入为震主。(四之一)以治内事。(互离治)是可贞也。〇否之既移。位德相当。(四与一)是无咎也。(本不得位今得之)〇益自否来。(四之一)乾固富有。(上三阳)故能以益下。(四之一)固有之也。(益九三亦云)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〇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此无妄之噬嗑也。噬嗑自否来。(五之一)坎为(一作位)坚固。(上三阳)心血有病。(五为坎之心)是有疾也。天命本顺。(否上乾互巽)无妄之疾也。自姤以来。连用巽药。(巽为草木为香臭)三剂不效。(姤遁否)将以艮死。(遁否皆有艮)移之噬嗑。(五之一)巽药遂灭。(卦无巽)是勿药也。虽则勿药。坎拔其毒。(五今柔)震以回生。(下今震)离喜满面。(上今离)忧心顿去。(坎中亡)勿药而有喜也。〇坎则为疑。(中有梗)疑则试之。(孔子云)今既无疑。(离虚中)不可试也。
{䷐}上九。无妄行。(句)有眚。(句)无攸利。〇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此无妄之随也。随自否来。(上之一)三阳外遁。(遁而否)既无内援。(内无阳)上位高极。(即乾之亢龙)其势危矣。(高而不得位)移之为随。则上刚忽堕。(上之一)遂成震行。(下今震)是有行也。本由天命。(否上乾互巽)无妄之行也。〇遂成大坎。(三六夹)坎则多眚。(说卦文)是有眚也。眚者无妄之罪也。(见书传)〇虽有兑巽。(上今兑)无攸利也。(巽兑皆为利)〇穷者极也。位极必危。(否上刚。本乾卦之亢龙。)是有灾也。离则为灾。(今大离)
䷙(乾下艮上)〇第十四卦之反。(大壮上之四。中孚三之五。)
杂卦传曰大畜时也。〇朱子曰大阳也。以艮畜乾。畜之大者也。〇镛案大畜者。以阳卦而畜乾也。(见小畜)乾者元气也。卦自大壮来。阳道既壮。又以震而发之。(上卦震)元气太泄。故移一阳以畜之。(四之上)此之谓大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40H 页
畜也。(详小畜)又小畜大畜。皆有六畜之义。故两卦爻词。多用马牛羊豕之象也。〇蜀才云此本大壮。以四升上。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此大畜之不变者也。卦自大壮来。(上之四)说言乎兑。(兼画兑)义之和也。于坎之位。(四五六)艮以畜之。(畜乾刚)利于贞也。(利正事)〇卦又自中孚来。(三之五)中孚之时。离垣之内。(本大离)震夫巽妻。(本互震)兑食相对。(上下兑)家食之象也。移之大畜。则卦无巽妻。而震君子之兑食。(下互兑)出于乾君。(下今乾)不家食也。不家食者。食君禄之谓也。〇大壮者大泽也。(本兼兑)移之大畜。则震舟稳涉。(四之上)登彼艮岸。(上今艮)利涉大川也。
孔子曰(见表记)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兑为言为利)小言入则望小利。(中孚大壮皆有兑)故君子(中孚大壮皆有震)不以小言受大禄。(中孚下兑为小言)不以大言受小禄。(大壮兼兑为大言)易曰不家食吉。〇案中孚者单兑也。中孚之震。(本下互)只升一级。(今上互)此小言而受小禄也。(单兑为小言)大壮者兼兑也。大壮之震。直升二级。(四之上)此大言而受大禄也。(兼兑为大言)孔子之言。散见诸经者。其巧合易象如此。况在大传者哉。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句)辉光日新。(句)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刚健者乾也。笃实者艮也。(艮为山为果)中孚之时。大离晅赫。(兼画三)是辉光也。移之大畜。(三之五)离光又新。(三六夹)是日新也。兼(一作离)为日 〇刚上者。大壮之移升也。(四之上)大壮之四。(第四画)本以震贤。(为君子)升于高位。(四之上)非尊贤乎。易例。凡阳升阴降。谓之尚贤。(见大有上九)〇止健者。以艮而畜乾也。〇大正者。阳升于上。其黜陟大正也。(贞正也事之正也)〇养贤者。乾君兑禄。反于震贤也。〇乾天有祐。(乾在内)二五相应。(心相孚)应乎天也。不有天助。何以利涉。〇案此传新与贤天叶韵。当以日新为句。
{䷑}初九。有厉利已。〇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此大畜之蛊也。蛊自泰来。(上之一)三阴在上。高者益危。(最上阴)是有厉也。移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此大畜之不变者也。卦自大壮来。(上之四)说言乎兑。(兼画兑)义之和也。于坎之位。(四五六)艮以畜之。(畜乾刚)利于贞也。(利正事)〇卦又自中孚来。(三之五)中孚之时。离垣之内。(本大离)震夫巽妻。(本互震)兑食相对。(上下兑)家食之象也。移之大畜。则卦无巽妻。而震君子之兑食。(下互兑)出于乾君。(下今乾)不家食也。不家食者。食君禄之谓也。〇大壮者大泽也。(本兼兑)移之大畜。则震舟稳涉。(四之上)登彼艮岸。(上今艮)利涉大川也。
孔子曰(见表记)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兑为言为利)小言入则望小利。(中孚大壮皆有兑)故君子(中孚大壮皆有震)不以小言受大禄。(中孚下兑为小言)不以大言受小禄。(大壮兼兑为大言)易曰不家食吉。〇案中孚者单兑也。中孚之震。(本下互)只升一级。(今上互)此小言而受小禄也。(单兑为小言)大壮者兼兑也。大壮之震。直升二级。(四之上)此大言而受大禄也。(兼兑为大言)孔子之言。散见诸经者。其巧合易象如此。况在大传者哉。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句)辉光日新。(句)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刚健者乾也。笃实者艮也。(艮为山为果)中孚之时。大离晅赫。(兼画三)是辉光也。移之大畜。(三之五)离光又新。(三六夹)是日新也。兼(一作离)为日 〇刚上者。大壮之移升也。(四之上)大壮之四。(第四画)本以震贤。(为君子)升于高位。(四之上)非尊贤乎。易例。凡阳升阴降。谓之尚贤。(见大有上九)〇止健者。以艮而畜乾也。〇大正者。阳升于上。其黜陟大正也。(贞正也事之正也)〇养贤者。乾君兑禄。反于震贤也。〇乾天有祐。(乾在内)二五相应。(心相孚)应乎天也。不有天助。何以利涉。〇案此传新与贤天叶韵。当以日新为句。
{䷑}初九。有厉利已。〇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此大畜之蛊也。蛊自泰来。(上之一)三阴在上。高者益危。(最上阴)是有厉也。移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40L 页
之为蛊。则辞尊就卑。(上之一)让于贤者。(一之上)遂成巽顺。(下今巽)无所厉也。巽则为利。(利三倍)内本为我。(一在内)是利已也。小人之让高位于贤者。即所以利已也。〇上今成离。(三六夹)穷之灾也。然一阴在下。(上之一)入而不出。(巽为入)不犯灾也。(离为灾)〇柔自外入。亦止畜之义。
{䷕}九二。舆说輹。〇象曰舆说輹。中无尤也。
此大畜之贲也。贲自泰来。(二之上)坤为大舆。(泰上坤)乾其輹也。刚聚为圆。(乾之象)其象輹也。(义详下)移之为贲。(二之上)则抽其中刚。(拔乾之中刚)载之舆上。(二之上)舆说輹也。(说音脱)曷然哉。大畜者。止蓄之卦也。泰之时。震行刚健。(三阳进)如车方转。(乾大车)移之为贲。车说其輹。则艮以止之。(上今艮)车遂不行。(说輹故)止蓄之义也。〇中无尤者。离虚中也。(下今离)〇案辐者车轑也。輹者伏兔也。(见考工记注)郑玄云輹钩心之木。(即伏兔)小畜之舆说辐。郑玄亦训为輹。未可知也。古文주-D002作𨎙。其形与辐。不甚相远。〇又按畜者蓄止也。故小畜之云牵复舆说辐。大畜之云舆说輹童牛之牿。皆挽留畜止。勿令走泄之意。此所谓播性气于诸爻也。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日闲舆卫。利有攸往。〇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此大畜之损也。逐者追亡也。睽初九曰丧马勿逐。(既济六二。亦云勿逐。)〇损自泰来。乾刚出外。(三之上)良马之亡也。(乾良马)出而为艮。(损上艮)奔马之止也。(艮为止)我以震行。(中互震)逐之可得。(马止故)良马逐也。(卦德本畜。故奔马无终逸之理。所以逐也。)〇兑女内骄。(兑乘刚)君子外走。(三本震)艰险之时也。(如晋重耳者)艮以蓄止。事竟有成。(终有成)利艰贞也。艰贞者艰险之事也。左传曰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易凡言艰贞。皆此类也。(明夷及泰九三当参看。)〇卦自中孚来。(三之五)中孚之时。震为车马。(二四互)兑为戎器。(萃大象)而大离之兵。(二五夹)以防以卫。(离为防)舆卫之象也。卦凡三变。(为大畜为损)此象如旧。(皆有震兑与大离)离则为日。(说卦文)日闲舆卫也。闲者习也。卦德蓄止。故闲习而已。不以进取也。(艮止之)〇损自泰来。(三之上)刚往于外。艮以成之。(上今艮)兑则为利。(义之和)利有攸往也。〇上合志者。升而成离也。(今大离)一刚既升。(三之上)离至遂合。六位皆应。(刚柔应)上合志也。〇案宋
{䷕}九二。舆说輹。〇象曰舆说輹。中无尤也。
此大畜之贲也。贲自泰来。(二之上)坤为大舆。(泰上坤)乾其輹也。刚聚为圆。(乾之象)其象輹也。(义详下)移之为贲。(二之上)则抽其中刚。(拔乾之中刚)载之舆上。(二之上)舆说輹也。(说音脱)曷然哉。大畜者。止蓄之卦也。泰之时。震行刚健。(三阳进)如车方转。(乾大车)移之为贲。车说其輹。则艮以止之。(上今艮)车遂不行。(说輹故)止蓄之义也。〇中无尤者。离虚中也。(下今离)〇案辐者车轑也。輹者伏兔也。(见考工记注)郑玄云輹钩心之木。(即伏兔)小畜之舆说辐。郑玄亦训为輹。未可知也。古文주-D002作𨎙。其形与辐。不甚相远。〇又按畜者蓄止也。故小畜之云牵复舆说辐。大畜之云舆说輹童牛之牿。皆挽留畜止。勿令走泄之意。此所谓播性气于诸爻也。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日闲舆卫。利有攸往。〇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此大畜之损也。逐者追亡也。睽初九曰丧马勿逐。(既济六二。亦云勿逐。)〇损自泰来。乾刚出外。(三之上)良马之亡也。(乾良马)出而为艮。(损上艮)奔马之止也。(艮为止)我以震行。(中互震)逐之可得。(马止故)良马逐也。(卦德本畜。故奔马无终逸之理。所以逐也。)〇兑女内骄。(兑乘刚)君子外走。(三本震)艰险之时也。(如晋重耳者)艮以蓄止。事竟有成。(终有成)利艰贞也。艰贞者艰险之事也。左传曰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易凡言艰贞。皆此类也。(明夷及泰九三当参看。)〇卦自中孚来。(三之五)中孚之时。震为车马。(二四互)兑为戎器。(萃大象)而大离之兵。(二五夹)以防以卫。(离为防)舆卫之象也。卦凡三变。(为大畜为损)此象如旧。(皆有震兑与大离)离则为日。(说卦文)日闲舆卫也。闲者习也。卦德蓄止。故闲习而已。不以进取也。(艮止之)〇损自泰来。(三之上)刚往于外。艮以成之。(上今艮)兑则为利。(义之和)利有攸往也。〇上合志者。升而成离也。(今大离)一刚既升。(三之上)离至遂合。六位皆应。(刚柔应)上合志也。〇案宋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九卷○周易四笺 第 441H 页
本日作曰。(形误也)郑玄虞翻之本。皆作日闲。(朱子亦曰当为日)闲之为言。防也习也。周礼校人云天子十有二闲。(诸侯则六闲)阑以防之。习而驯之。故谓之闲也。以卦象则离为防闲。(三六夹)〇又按考工记车有六等。曰戈曰殳曰戟曰酋矛之类是也。车舆之上。设戈兵以卫之曰舆卫也。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〇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此大畜之大有也。四变为离。(上今离)离则为牛。(左传文)本由艮成。(上本艮)是童牛也。(艮为童)艮之坚木。(见说卦)横拘其首。(卦位上为首)童牛之牿也。(象人牿在首)牿者楅也。诗云设其楅衡是也。(鲁颂云秋而载尝。夏而楅衡。)楅以防触。(侯果曰以木施角。止其抵触。)无角而施之牿。禁于未发也。(童无角)〇本以震始。(大壮本上震)今用离治。(上今离)其占元吉。(君道吉)〇有喜者离也。(上今离)
{䷈}六五。豮豕之牙。吉。〇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此大畜之小畜也。豮豕者豕之犗者也。(宫刑曰犗刑〇牛去势曰犗也。)五变为刚。本以坎位。(四五六)今又中刚。(五今刚)豕则豕矣。(坎为豕)其下无阳。(四独阴)是豮豕也。(去势者)遂变为巽。(上今巽)以巽为绳。设(一作说)卦文 系之震木。(三五互)以为牙杙。(义见下)豮豕之牙也。豕躁喜突。去势则斯足矣。又从而牙之者。制小人宜然也。或牿或牙。皆以卦德畜止也。〇中孚之巽。今又复见。(上今巽)遂成离喜。(三五互)是有庆也。〇案陆佃埤雅曰牙杙也。海岱之间。以杙系豕。谓之牙。又古赋曰置牙摆牲。(字书橥亦杙。)
{䷊}上九。何天之衢。亨。〇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此大畜之泰也。大壮之时。震为大道。其象衢也。(尔雅云道四达曰衢。)下有乾天。天之衢也。(雷天卦)移之大畜。则忽以艮肩。(上今艮)荷此震道。(四之上)何天之衢也。(何荷同)变而为泰。艮阻遂坼。豁然通达。其占亨也。譬如君子。畜其刚德。蕴而不发。身任天道。以待其时。一朝奋发。泄其所畜。则其道大行。无所障碍也。上为卦主。故言其本象。〇道大行者。上无艮止也。〇案诗云何天之龙。天何(何天)之休。(易亦云何校)何荷本相通。王弼训何作语辞。谬矣。灵光殿赋云荷天衢以元亨。(书云仔肩。肩者荷任也。)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〇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此大畜之大有也。四变为离。(上今离)离则为牛。(左传文)本由艮成。(上本艮)是童牛也。(艮为童)艮之坚木。(见说卦)横拘其首。(卦位上为首)童牛之牿也。(象人牿在首)牿者楅也。诗云设其楅衡是也。(鲁颂云秋而载尝。夏而楅衡。)楅以防触。(侯果曰以木施角。止其抵触。)无角而施之牿。禁于未发也。(童无角)〇本以震始。(大壮本上震)今用离治。(上今离)其占元吉。(君道吉)〇有喜者离也。(上今离)
{䷈}六五。豮豕之牙。吉。〇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此大畜之小畜也。豮豕者豕之犗者也。(宫刑曰犗刑〇牛去势曰犗也。)五变为刚。本以坎位。(四五六)今又中刚。(五今刚)豕则豕矣。(坎为豕)其下无阳。(四独阴)是豮豕也。(去势者)遂变为巽。(上今巽)以巽为绳。设(一作说)卦文 系之震木。(三五互)以为牙杙。(义见下)豮豕之牙也。豕躁喜突。去势则斯足矣。又从而牙之者。制小人宜然也。或牿或牙。皆以卦德畜止也。〇中孚之巽。今又复见。(上今巽)遂成离喜。(三五互)是有庆也。〇案陆佃埤雅曰牙杙也。海岱之间。以杙系豕。谓之牙。又古赋曰置牙摆牲。(字书橥亦杙。)
{䷊}上九。何天之衢。亨。〇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此大畜之泰也。大壮之时。震为大道。其象衢也。(尔雅云道四达曰衢。)下有乾天。天之衢也。(雷天卦)移之大畜。则忽以艮肩。(上今艮)荷此震道。(四之上)何天之衢也。(何荷同)变而为泰。艮阻遂坼。豁然通达。其占亨也。譬如君子。畜其刚德。蕴而不发。身任天道。以待其时。一朝奋发。泄其所畜。则其道大行。无所障碍也。上为卦主。故言其本象。〇道大行者。上无艮止也。〇案诗云何天之龙。天何(何天)之休。(易亦云何校)何荷本相通。王弼训何作语辞。谬矣。灵光殿赋云荷天衢以元亨。(书云仔肩。肩者荷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