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x 页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卷一)
 [序]
  
题戊辰本
 余于甲子阳复之日。(嘉庆九年癸亥冬。)在康津谪中。始读易。是年夏。始有劄录之工。至冬而毕。(凡八卷。)此甲子本也。〇甲子本。四义虽具。粗略不完。遂毁之。厥明年改撰之。(亦八卷。)此乙丑本也。(此本在罗州海中。)〇乙丑冬。学稼至。偕栖宝恩山房。以前本不取两互及交易之象。悉改之。(十六卷。)至春而毕。此丙寅本也。(此本在广州。)〇丙寅本于播性留动之义。多有阙误。故又令学稼易稿。未卒而北还。令李鹤来竣工。(为二十四卷。)此丁卯本也。(其实此亦丙寅本。)〇丁卯本词理未精。象义多误。戊辰秋。余与学圃在橘园。令圃脱稿。(亦二十四卷)此所谓戊辰本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74H 页
四笺小引
 一曰推移。〇朱子卦变图。即此法也。(与本义之言卦变不同。)唯中孚小过。不入辟卦。然推移者。朱子之义也。
 
二曰物象。〇朱子于大壮以兑为羊。(见六五)于旅卦以离为雉。(见六五)物象之从说卦者。朱子之义也。
 三曰互体。〇朱子曰互体不可废。(见大传杂物撰德之章。)又曰左传分明用互体。(指陈完之筮)互体者。朱子之义也。
 四曰爻变。〇朱子曰遇一爻变。以本卦之变爻辞占。(见启蒙)占法既然。经旨宜同。爻变者。朱子之义也。
    丙寅谷朝。箨皮旅人题。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卷一)
 括例表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74L 页
易有四法
 易有四法。一曰推移。二曰物象。三曰互体。四曰爻变。推移者何也。冬至一阳始生。其卦为复。(即天根)为临为泰。(为大壮为夬)以至于乾。则六阳乃成。夏至一阴始生。其卦为姤。(即月窟)为遁为否。(又为观为剥)以至于坤。则六阴乃成。此所谓四时之卦也。(一卦配一月)小过者大坎也。(兼画坎)中孚者大离也。(兼画离)坎月离日。(说卦文)积奇为闰。(月与日取积分。以为闰。)此所谓再闰之卦也。四时之卦。京房谓之十二辟卦。今拟除乾坤二卦。别取再闰。以充十二辟卦。十二辟卦。分其刚柔。衍之为五十衍卦。(即群分之卦)此所谓大衍之数五十。此之谓推移也。物象者何也。说卦传所云乾马坤牛坎豕离雉之类是也。文王周公之撰次易词。其一字一文。皆取物象。舍说卦而求解易。犹舍六律而求制乐。此之谓物象也。互体者何也。重卦既作。六体相连。自二至四。自三至五。各成一卦。此之谓互体也。(姑略之。并详下表。)爻变者何也。乾初九者。乾之姤也。坤初六者。坤之复也。一画既动。全卦遂变。此之谓爻变也。今取四法。开列为表。俾便比玩如左。(重卦消长之理。本具于八卦。故先著八卦之消长。以昭其本。)
 
六卦为四时之本表
☷一阳生☳震 复一阳之本
 二阳长☱兑 夬之本
 三阳成☰乾
☰一阴生☴巽 姤一阴之本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75H 页
 二阴长☶艮 剥之本
 三阴成☷坤
 十二辟卦之进退消长。其本已著于八卦。每以一卦当二月。亦四时也。
 
坎离为两闰之本表
 阳在中☵坎 小过之本
 阴在中☲离 中孚之本
 十四辟卦之中。唯小过中孚不受消长。八卦之中。唯坎离不受消长。盖其卦形中正。无所始终。其于四时之序。无所当焉。大传所云五岁再闰者。小过中孚。以坎离为本也。
 
十二辟卦进退消长表周而复始。四时行焉
坤䷁乾䷀
 一阳生䷗复 子月卦 一阴生䷫姤 五月卦
 二阳长䷒临 丑月卦 二阴长䷠遁 六月卦
 三阳长䷊泰 寅月卦 三阴长䷋否 七月卦
 四阳长䷡大壮 卯月卦 四阴长䷓观 八月卦
 五阳长䷪夬 辰月卦 五阴长䷖剥 九月卦
 六阳成䷀乾 巳月卦 六阴成䷁坤 十月卦
 坎为本䷽小过 闰月卦 离为本䷼中孚 闰月卦
 
一阳之卦推移表一阴之卦推移表
复䷗ ䷖剥姤䷫ ䷪夬
 一之二䷆上之二为师 一之二䷌上之二为同人
 一之三䷎上之三为谦 一之三䷉上之三为复
 一之四䷏上之四为豫 一之四䷈上之四为小畜
 一之五䷇上之五为比 一之五䷍上之五为大有
右云一之二者。谓复之初刚升而为二也。(初往二来)其云上之二者。谓剥之上刚。降而为二也。(二往上来)馀仿此。右云一之二。上之二者。例同上。(指姤夬)只言其之而不言其来者。一阳一阴。为卦主也。(易例少者为卦主。)馀仿此。
 
二阳之卦推移表二阳表(下)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75L 页
临䷒ ䷽小过观䷓ ䷽小过
 一之三䷭四之二为升 上之四䷬三之五为萃
 一之四䷧三之二为解 上之三䷦四之五为蹇
 一之五䷜为坎 上之二䷜为坎
 一之上䷃为蒙 上之一䷂为屯
 二之三䷣四之一为明夷 五之四䷢三之上为晋
 二之四䷲三之一为震 五之三䷳四之上为艮
 二之五䷂为屯 五之二䷃为蒙
 二之上䷚为颐 五之一䷖为颐
 
二阴之卦推移表二阴表(下)
遁䷠ ䷼中孚大壮䷡ ䷼中孚
 一之三䷘四之二为无妄 上之四䷙三之五为大留
 一之四䷤三之二为家人 上之三䷥四之五为睽
 一之五䷝为离 上之二䷝为离
 一之上䷰为革 上之一䷱为鼎
 二之三䷅四之一为讼 五之四䷄三之上为需
 二之四䷸三之一为巽 五之三䷹四之上为兑
 二之五䷱为鼎 五之二䷰为革
 二之上䷛为大过 五之一䷛为大过
 
三阳之卦推移表三阴之卦推移表
泰䷊否䷋
 一之四䷟为恒(初往四来) 一之四䷩为益(初往四来)
 一之五䷯为井(初往五来) 一之五䷔为噬嗑(初往五来)
 一之上䷑为蛊(初往上来) 一之上䷐为随(初往上来)
 二之四䷶为丰(二往四来) 二之四䷺为涣(二往四来)
 二之五䷾为既济(二往五来) 二之五䷿为未济(二往五来)
 二之上䷕为贲(二往上来) 二之上䷮为困(二往上来)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76H 页
三之四䷵为归妹(三往四来) 三之四䷴为渐(三往四来)
 三之五䷻为节(三往五来) 三之五䷷为旅(三往五来)
 三之上䷨为损(三往上来) 三之上䷞为咸(三往上来)
推移表直说
乾坤者。父母之卦也。
 乾坤虽为诸卦之父母。语其变则乾由坤变。先乎乾者夬也。(义详乾之彖)坤由乾变。先乎坤者剥也。(义详坤之彖)
复临泰大壮夬者。由坤而变之。进乎乾者也。
 商易以坤为首。故谓之归藏。(说卦云坤以藏之。)坤基先立。然后复一阳始有所起。此之谓天根也。(乾之本)
姤遁否观剥者。由乾而变之。进乎坤者也。
 自复至夬。自姤至剥。凡得十卦。此汉儒所谓辟卦也。(辟者。君也主也。)进退消长。周而复始。四时之象也。
小过中孚者。由坎离而变之。复为坎离者也。
 天地水火者。溟涬之分。而自成形质。不受和化者也。(雷风山泽。生于火天水地。)故乾坤坎离。为易四正。(不似震巽艮兑之偏畸不正。)君辟之卦。不可无坎离也。小过者。大坎也。(兼画三)中孚者。大离也。(兼画三)大传以此为再闰之象。
于是乎一阳之卦。皆自复剥而升降之。一阴之卦。皆自姤夬而升降之。(法见表)
 师谦豫比者。复剥之所推移也。同人履小畜大有者。姤夬之所推移也。
二阳之卦。皆自临观小过而升降之。二阴之卦。皆自遁大壮中孚而升降之。
 衍卦之中。二阳之卦十二也。其四临观之所推移也。(即屯蒙颐坎。)其四临小过之所推移也。(即升解震明夷。)其四观小过之所推移也。(即萃蹇晋艮。)〇二阴之卦十二也。其四遁大壮之所推移也。(鼎革离大过。)其四遁中孚之所推移也。(讼无妄巽家人。)其四大壮中孚之所推移也。(需大畜睽兑)
三阳之卦。皆自泰来。三阴之卦。皆自否来。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76L 页
泰亦三阴。然三阳在内。故谓之阳卦也。否亦三阳。然三阴在内。故谓之阴卦也。〇从泰来者九卦也。二阳存于下而上得一阳者。从泰来者也。(恒井蛊丰既济贲归妹节损。)从否来者九卦也。二阴存于下而上得一阴者。从否来者也。(咸困随旅未济噬嗑渐涣益。)
总之四时之卦十二也。再闰之卦二也。于此十四而衍之为卦者。五十也。故曰大衍之数五十。
 论其体则六十四卦。各自成形。语其象则六十四卦。无不受变于他卦。(乾由坤变。坤由乾变。)此之谓易。
推移之义。汉儒皆能言之。朱子卦变图。即其遗也。
 荀爽虞翻之等。皆主推移。历世相承。未有岐贰。朱子卦变图。盖有所本。唯小过中孚。阙而不收也。(本义所著推移之义。或与卦变图不合。盖本义先成也。)
说卦物象表(物象杂沓。今不能悉指。唯略举一二。)
卦德人伦人品远取近取物色器物杂物
一乾天☰健父宾马首大赤金玉冰
二坤地☷顺母众人牛腹黑釜布
三震雷☳动长男君子龙足苍簋稼
四巽风☴入长女主人鸡股白绳臭
五坎水☵陷中男盗豕耳赤弓血
六离火☲丽中女武人雉目甲冑墉
七艮山☶止少男小人狗手节门阙
八兑泽☱说小女巫羊口瓶刚卤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77H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方位表五行四时四德
正东震出木春仁
东南巽齐木
正南离相见火夏礼
西南坤致役土
正西兑说言金秋义
西北乾战金
正北坎劳水冬智
东北艮成言土
说卦表直说
八卦始画之初。说卦并兴。
 先儒谓说卦为孔子所作。非深密体究之论也。不取物象。则八卦元不必作。(徒卦无所用)说卦者。庖牺画卦之初。仰观天文。(坎离为月日)頫察地理。(艮兑为山泽)远取诸物。(乾坤为马牛)近取诸身。(艮震为手足)玩其象而命之名。以与神明约契者也。而俟孔子哉。
说卦方位之序。唐虞之所不易。
 尧典羲和之职。东作南讹。西成朔易。恰与四方卦之方位相顺。舜典巡守之序亦然。可见说卦之书。自前世而固有也。离东坎西之说。于古经无据。
说卦物象之名。卦德之分。夏商之所不改也。
 夏易首艮而名曰连山。(艮为山)商易首坤而名曰归藏。(坤以藏)以是知其然也。
其作于孔子之手者。说卦之序词也。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止易逆数也。此孔子传文也。又自万物出乎震。止既成万物也。此孔子传文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77L 页
凡说卦之无正文者。稽之易词。验其例而知之。
 如乾为衣。坤为裳。震为簋。坎为宫之类。虽无正文。考之易词。皆有左證。
左传国语卜史之论卦德者。又可旁取。
 如震为旗。离为牛。坤为温。坎为忠之类。
荀九家之言物象。有正有谬。不可全信。
 如坎为狐。离为飞鸟。其可信者也。如乾为龙。坤为迷。坎为桎梏之类。皆讹谬失真。不可不察。(并详说卦笺)
易词之取物象。多有兼互二卦。而命之为物者。
 震巽之草木而得坎之险毒者。为蒺藜丛棘。(坎困词)离之飞鸟而得巽之洁白者为鹤。(中孚词)又有未满三画而取之为象者。(凡阳画为天。阴画为肤。)今不能悉指。
 
互体表大互表
屯䷂下互坤 上互艮巽䷸ 一至四为大坎
蒙䷃下互震 上互坤鼎䷱ 一至五为大坎
需䷄下互兑 上互离大过䷛ 一至上为大坎
讼䷅下互离 上互巽震䷲ 一至四为大离
师䷆下互震 上互坤屯䷂ 一至五为大离
比䷇下互坤 上互艮颐䷚ 一至上为大离
凡自二至四谓之下互。自三至五谓之上互。其取物象。与正卦同。(诸卦取互体。皆仿此。)凡刚中者为坎。虚中者为离。故十二辟卦之外。皆有此坎离。(诸卦取大体。皆仿此。)
 
兼互表(只八卦)倒互表(只六卦)
乾䷀ 为兼画之大乾乾䷀无反对。亦无互体。
坤䷁ 为兼画之大坤坤䷁无反对。亦无互体。
临䷒ 为兼画之大震坎䷜(二三四)倒艮(三四五)倒震
遁䷠ 为兼画之大巽离䷝(二三四)倒兑(三四五)倒巽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78H 页
小过䷽ 为兼画之大坎大过䷛下颠兑 上颠巽
中孚䷼ 为兼画之大离颐䷚下颠艮 上颠震
观䷓ 为兼画之大艮小过䷽下颠震 上颠艮
大壮䷡ 为兼画之大兑中孚䷼下颠巽 上颠兑
右所为兼三才而两之。下六卦无反对。故取倒体。
 
位伏表牉合表(少男少女之配合。老婚同)
乾䷀(一二三奇偶奇)(四五六偶奇偶)坎渐䷴下正艮。上颠兑(女归吉)
坤䷁(一二三阳阴阳)(四五六阴阳阴)坎归妹䷵下正兑。上颠艮(见本卦)
震䷲下位离 上位坎随䷐下颠艮。上正兑(屯六四)
巽䷸下位离 上位坎蛊䷑下颠兑。上正艮(蒙六三)
坎䷜下位日 上位月咸䷽下倒震。上正兑(大过九二)
离䷝下位昼 上位夜恒䷟下正巽。上倒艮(大过九五)
艮䷳下位离 上位坎否䷋下互正艮。上互倒兑
兑䷹下位离 上位坎泰䷊下互正兑。上互倒艮
诸卦取伏体皆仿此。凡婚配之占取象如此。
 
两互作卦表两互表(下)
乾䷀乾大过姤夬之两互解䷜谦艮明夷贲之两互
坤䷁坤颐复剥之两互蹇䷦豫震晋噬嗑之两互
大过䷛离小过丰旅之两互家人䷤讼履困兑之两互
颐䷚坎中孚涣节之两互睽䷥需小畜井巽之两互
复䷗蒙师临损之两互归妹䷵泰蛊大畜升之两互
剥䷖屯比观益之两互渐䷴否随无妄萃之两互
姤䷫同人遁革咸之两互既济䷾解睽归妹未济之两互
夬䷪大有大壮鼎恒之两互未济䷿蹇家人渐既济之两互
两互作卦。只此十六。右十六卦。各摄四卦。
互体表直说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78L 页
重卦既成。六画相连。于是乎互卦起焉。
 八卦之时。虽各成形。既成重卦。则二三四五。直相连缀。漫无界限。此互卦之所以起也。〇易词皆用互体。故春秋官占。皆论互体。至晋钟会。著无互卦论。以讥九家。王弼从而和之。此互卦之所以废也。〇朱子曰互体不可废。胡炳文、洪迈。亦以互体为不可废。
大体者。互体之大者也。唯坎离取焉。
 仲氏曰易有二观。一曰类聚。二曰群分。十二辟卦。其聚者也。故其本体之内。皆有乾坤。(无坎离)五十衍卦。其分者也。故其本体之内。皆有坎离。(无一卦无坎离者)两柔为之翼而实其中则坎也。(谓大坎)两刚为之扃而虚其中则离也。(谓大离)何必三画者。为坎离乎。
兼体者。通一卦而取互者也。重卦既成。位分三等。(天人地)兼三位而两之。亦八卦也。
 世以重卦。分作两截看。(上下卦)乃圣人之谈易也。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大传文)故互体大体。唯象是取。又以六画。分之为三级。以当三才之位。(天人地)兼三才而两之。则乾坤临遁等八卦。俨亦三画之八卦也。〇师之蒙曰大君有命。大君者临也。(谓蒙自临来)临其非震乎。(震人主)乾之垢曰遁世无闷。(孔子云)遁世者巽也。(巽为隐为潜)遁其非巽乎。坎则为眚。眚者小过也。小过非坎乎。离则为孚。(离为信)孚者中虚也。中孚非离乎。观者门阙也。艮为门阙。(说卦文)观其非艮乎。兑者羊也。大壮爻词。纯用羊象。大壮非兑乎。(朱子曰大壮似兑。有羊象焉。)
倒体者。卦才欲全用也。
 六十四卦之中。其不取反对者八卦也。(乾坤坎离等)乾坤至纯。既无反对。亦无互体。而其馀六卦。只取正体。则其卦才之用。有所未尽。故圣人使之颠倒而取象。盖其卦形。颠之倒之。无非本象。则其取倒体。于理为允也。〇杂卦传曰大过颠也。颐之爻词。再言颠颐。(坎离等卦。亦皆有经證。)此圣人取倒体之明验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79H 页
伏体者。筮主于数。据其位而考其数。坎离之形。虽不现于其外。坎离之数。实伏其中。
 易有二观。一曰卦德。二曰卦数。(一至六)卦德者。乾坤之所分赋也。卦数者。坎离之所占据也。六十四卦。其刚画皆乾。其柔画皆坤。则六十四卦。无一不囿于乾坤之范围也。六十四卦。其下卦皆离。(一二三奇偶奇)其上卦皆坎。(四五六偶奇偶)则六十四卦。无一不函于坎离之管辖也。若是者何也。天地水火。易之四柱也。故其分布诸卦。而主其象数如此。〇以之筮日则下卦为昼。(故初为日出。二为日中。三为日昃。)上卦为夜。(夬九二)以之筮月则下卦为时。(震春而离夏。)上卦为月。(兑在上。为月几望。)皆以坎离之位也。(说卦云离为日。坎为月。)
牉合者。婚媾之象也。故凡婚媾之卦。其少男少女。多一倒而一正。(亦有不然者)
 归妹则艮婿自外至。故为归妹之象。(女家为主人)渐则兑女自外至。故为女归之象。(婿家为主人)如咸恒之类。虽亦男女俱存。其势相顺。不相牉合。但可为夫妇正家之象。不可为婚配行礼之象。故大过爻词。以咸为震兑之合。(下倒震)以恒为巽艮之合。(上倒艮)此皆牉合之精义也。
两互作卦者。既取互体。自然成卦。非苟为是工巧也。
 两互作卦。圣人所以前民用也。亦所以禁民邪也。假如婚姻之家。筮遇泰卦。未有交媾之象。民用不便。而两互作卦。即成归妹。则民用以通也。又如不正之事。筮遇吉卦。则两互作看取不吉之象。故无妄之彖曰其匪正。有眚。(两互渐)谓两互有眚也。民志其有邪乎。诸卦取两互为象。盖以是也。〇吴幼清云泰之两互为주-D001妹。故六五曰帝乙归妹。(见大传)宋时金主完颜亮入寇。筮之遇随卦。占者曰两互为渐。亦此法也。然惟中四爻取两互。(大传云杂物撰德。非中爻不备。)初与上不取也。
 
爻变表爻变表(下)
乾初九䷫为乾之姤屯初九䷇为屯之比
 九二䷌为乾之同人 六二䷻为屯之节
 九三䷉为乾之履 六三䷾为屯之既济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79L 页
九四䷈为乾之小畜 六四䷐为屯之随
 九五䷍为乾之大有 九五䷗为屯之复
 上九䷪为乾之夬 上六䷩为屯之益
 用九䷁为乾之坤
诸卦六爻之变。皆仿此。〇用九用六。唯乾坤有之。右六爻。各成一卦。故三百八十四爻。其实三百八十四卦也。
爻变表直说
爻者。变也。不变。非爻也。
 卦画之一二三四。谓之画。(亦位也)其一二三四之变者。谓之爻。爻者交也。谓阴阳交易也。今人认画为爻。头脑已误也。〇筮法。老阳其画为口。(谓之重)老阴其画为乂。(谓之交)乂者交也。重乂则为爻也。爻字初作之时。原主阴阳交易之义。而反以不变者为爻可乎。
九者老阳也。六者老阴也。老无不变则九六者。既变之名。不变。非九六也。
 
筮法。三挂皆得天数。(一三五七九)则其数为九。(参天故)三挂皆得地数。(二四六八十)则其数为六。(两地故)此其所以为老也。天地之间。不可一刻而无阴。亦不可一刻而无阳。故纯阳则直变为阴。纯阴则直变为阳。其曰初九者。谓初画动而为阴也。其曰初六者。谓初画动而为阳也。则周公撰词之初。原主既变之体。而用其物象。(如潜龙为变巽之物。履霜为变震之象。)不知爻变则不可以读周公之词也。
左传蔡墨之对。既是确證。而春秋官占之引经为义者。又皆可證。
 蔡墨曰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주-D001在天。其夬曰亢龙有悔。其坤䷁(乾六爻皆变)曰见群龙无首吉。坤之剥曰龙战于野。(昭二十九年)〇春秋卜史之筮。若陈敬仲之观之否。晋伯姬之归妹之睽。不可胜数。然此犹筮也。亦有非筮非占。而徒然诵易。如蔡墨之例者。荀首之言曰在师之临䷒。师出以律。否。臧凶。(宣十二年)游吉之言曰在复之颐䷚曰述(一作迷)复凶。(襄二十八年)〇由是观之。曰九曰六之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80H 页
直指变卦审矣。六爻之动。各成一卦。三百八十四爻者。三百八十四卦也。(变卦谓之爻)今人欲排比六爻。以成一卦之全体。而可乎。
自汉以来。爻变之说。绝无师承。此易之所以晦盲也。
 辟衍之推移也。说卦之物象也。互体之博取也。此三者。九家诸易。皆能言之。至于爻变之义。自汉至今。绝无影响。此易之所以不可读也。
爻不变则推移之法。亦不可通。此推移之所以废。
 爻之既变。又执之卦。(之卦者爻也)溯其推移。假如乾之九四小畜也。小畜自姤来。(一之四)故其象为跃。(巽股超于上)若不知爻变者。不知小畜本自姤来。故推移之法。因亦不明。此推移之所以废也。
爻不变则说卦物象。亦皆不合。此说卦之所以废。
 乾既变巽。尚以乾看。不亦执鸡而疑马乎。坤既变震。尚以坤求。不亦瞻龙而疑牛乎。坎既变兑。嗔舍豕而谈羊。离既变艮。慨去雉而论犬。此王弼之所以起也。九家不知爻变。犹执说卦。故其说傅会穿凿。一往不合。唯彖词得合也。九家见彖词之巧合。而不忍舍说卦。王弼见爻词之不合。而不欲用说卦。苟究其故。只坐爻变之不知也。
爻不变则互体之物。亦皆不合。此互体之所以废。
 试论屯卦。六二变则互坤变而为互震矣。周公方且谈龙。王弼怪其非牛。互体不废乎。屯六三变则互艮变而为互离矣。周公方且执雉。王弼叹其失犬。互体不废乎。故曰互体之废。由不知爻变。〇天下之事。有失于东而得于西者。有明于内而暗于外者。故不达国风之义者。或知小雅之旨。不晓周书之句者。或知虞书之文。至于周易。不达爻变之法。则一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悉悉乖反。认阴为阳。认阳为阴。无有一爻倖而免(一作变)于乖反者。其又有得失明暗之可论哉。
读易要旨
一曰抽象。〇易所以筮也。一卦一爻。各具万事万物之象。(不变曰卦。变曰爻。)筮天下之万事万物。皆有遇此卦此爻之理。文王周公。于万象之中。抽其一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80L 页
象。以为繇词。故以卦以爻则有应万事万物之才。而其繇词则不能该万事万物。〇假如乾初九之潜龙勿用。以之筮君子出处进退之吉凶则合矣。以之筮婚姻祭祀建都迁国之等则此词不可准也。
二曰该事。〇圣人既抽一象而为词。又恐学者执此一象。不知变通。故或于一繇之内。杂论数事。其实此卦此爻可论之象。不止此数事。〇假如屯六二。其云乘马班如者。女难之占也。其云匪寇婚媾者。邻国备患之占也。其云十年乃字者。妇人产育之占也。三事各自成文。词理不相连续。读之如书史。便不可通。
三曰存质。〇圣人既杂论数事。又恐学者执此数象。不知变通。故或于卦词。只著卦德。以存其质。而不论事物。或于爻词。只著休咎。以存其占。而不论事物。若是者何也。并一事而不论所以应万事而无碍也。〇如乾元亨利贞。大有元亨。随元亨利贞。遁亨小利贞。大壮利贞。鼎元吉亨。兑亨利贞之类是也。〇其在爻词则恒九二之悔亡。大壮九二之贞吉。解初六之无咎。萃九二之大吉无咎之类是也。
四曰顾名。〇卦之命名。本无定则。其以八卦之本德及阴阳消长之势。推移往来之情而名之者。其繇词虽无此义。以之为筮。须观命名之本象。至于直取物形。及即卦抽象而偶以命名者。(如归妹)其繇词虽用此义。不可为诸筮之通象也。〇以本德而得名者。如八卦之重卦是也。以阴阳之消长而得名者。如复之谓复。大壮之谓大壮是也。其以推移之义而得名者。如讼之名。本于中孚。萃之名。本于小过是也。其直取物形而名之者。如井鼎之类是也。其即卦抽象而偶以命名者。如家人归妹之类是也。(并义详本卦)〇以兄嫁妹。其在雷泽之卦。不过万象之中一象也。六爻之词。虽皆言归妹。未必嫁妹为本象。而他事为客也。筮婚姻者。当用此词。若于祭祀战伐之筮而遇此卦者。不可以此词占之也。
五曰播性。〇卦变为爻则其物象事情。与本卦大异也。然其性气皆主本卦。若舍本卦之性气。而专用之卦之物象(之卦者。变卦也。)则大悖也。故圣人于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81H 页
爻词。必为之播本卦之性气。俾顾其本。〇假如本卦是升则之井之蛊。(升五六)皆取升上之象。(井自泰来一升五。)虽有卑降者。不顾焉。(井亦自泰来。柔自五降。而不取焉。)本卦是复则之震之屯。(复四五)皆取来复之象。(震自小过来。刚自三反。)虽有出往者。不顾焉。(震亦自临来。刚自内出。而不取焉。)故需之六爻。尽取需待之义。贲之六爻。悉含贲文之理。皆所以播本卦之性气。以撰其德也。(多不能悉指。)
六曰留动。〇一画既动。全卦遂变。故圣人之撰爻词。其升降往来之情。皆取变象。然于卦主之爻。又为之留其所动。不逐其变。而专用推移之本象。以明此画之为卦主。此又一例也。〇如师九二之王三锡命。(取自复剥来之象)比九五之王用三驱。(亦取复剥象)皆所谓留动而明主也。又如谦九三之有终。(取艮终)豫九四之由豫。(由此以成豫)皆不取爻变之象者也。(多不能悉指)〇若此类。必古来筮法本然。故周公撰词如此也。盖以筮家既遇此卦。又遇此爻。则神明所指。丁宁在此。故占之以此画。不复考变也。
七曰缺本。〇圣人既为之播性。又恐学者专执性气。不知变通。故或于六爻之内。其一二爻之词。缺其本性。而不必举论。其实此一二爻。未尝无本性气也。〇如屯六四不言屯。蒙六三不言蒙。需上六不言需。讼六三不言讼之类是也。(多不能悉指)
八曰用拙。〇易词物象。无不巧合。然有时乎取象狭隘。用物窘乏。有若拙涩而寡能者。此正大巧之所寓也。盖以筮家杂筮万事。安得每卦巧合万象。必其取象之法。委曲周备。无法不具而后。方可以前民用也。故圣人或舍其平坦巧合之物。而别求拙劣之象。用撰厥词。皆所以示筮例也。〇屯之六二。苟取坎男以配兑女。(屯之节)而谓之婚媾。贲之六四。苟取昔震(大壮之上震)以配今离。(贲之离)而谓之婚媾。(苟以老夫配中女。)即所以用拙也。履之六三。以家人为有两足。(一与二为震。又三与四为震。)同人之彖。以刚跻泽上。(自夬来二之上)为利涉大川。亦所以用拙也。(多不能悉指)
九曰双溯。〇卦有二母者。(不自否泰者。皆有二母。)其卦词必双溯其本。而两著其象。(二本各一句)其爻词则又执之卦。(之卦者变卦)双溯其本。(之卦之二母)而铸合为词。若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81L 页
是者。明易之为道。不外乎推移也。〇如颐之卦词。其云观颐者。自观来之象也。(五之一)其云自求口实者。自临来之象也。(二之上)又如乾之小畜曰或跃在渊。跃自姤来也。(巽股超于上)渊自夬来也。(夬上泽)坤之豫曰括囊无咎。囊自复来也。(复下震为囊。)括自剥来也。(剥上艮为手)
十曰叠现。〇此卦彼卦。其物象相同者。其繇词或叠用前文。以现其象。若是者。明诸卦诸爻。凡具此物象者。其占可同也。〇如小畜之彖。小过之六五。皆云密云不雨者。二卦皆为巽为兑。而不成坎雨也。小畜上九。归妹六五。中孚六四。皆云月几望者。三卦皆坎月之位。(四五六)兑缺未盈。而几乎至于乾圆也。(义详本卦下)
十一曰比德。〇圣人于播性之中。兼指事物。(如需九五之需于酒食。)既指事物。则不得不偏系一事。而有不能统驭众情。故或有排比六爻。彼此雠校。为二字词。以显卦德。而不论事物者。若是者诸事之筮。皆可以此二字。占其大体也。〇如临之云咸临甘临至临知临敦临。兑之云和兑孚兑来兑商兑引兑之类是也。〇又如复卦六爻。大抵比德。独于上六。兼指事物。又所以明比德为词之卦。未尝无万事万物之象也。
十二曰咏物。〇易词之文。有象有占。占以指事。婚媾之占。不能通祭祀。象以表微。草木鸟兽之动。车舆器服之变。皆可以为万事之通象。故咏物喻事。一似风诗之有比兴也。至如马牛羊豕之有关人事者。或为通象。或为指事。此又有分也。〇如飞龙在天。鸣鹤在阴。枯杨生稊。系于苞桑之类。是皆兴体也。如羝羊触藩。豮豕之牙。仍是通象。至如丧羊于易。行人得牛之类。既可为象。亦可为占。
十三曰建维。〇易有四维。乾坤坎离是也。六十四卦。其阳画皆本于乾。其阴画皆本于坤。此二维也。六十四卦。其上卦皆位于坎。(四五六)其下卦皆位于离。(奇偶奇)此二维也。故易之大义。不出乎阴阳之升降。即所以体乾坤也。若其为占则又必以亨贞二字。立其大纲。即所以察离坎也。(离亨而坎贞)〇凡阳在上曰顺。(巽之德)阴乘刚曰厉。(兑之德)所以立乾坤也。离以为诚。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82H 页
坎以为敬。诚以格天曰亨。敬以干事曰贞。而刚柔交感。谓之有孚。(刚柔应)所以著坎离也。(只离亦为孚)
十四曰辨位。〇位之名有四。其一曰三才之位。一二地。三四人。而五六为天位。是也。其二曰二气之位。一三五为阳为刚。二四六为阴为柔。是也。三曰贵贱之位。一二为民。三四为臣。五为君。六为天。是也。四曰内外之位。一二三为我。四五六为敌。是也。物象虽同。而其词不同。其词亦同。而其吉凶不同者。专由其位之不同。所宜(一作谓)精察也。〇试论乾卦。初与四均为变巽。而初曰潜龙。四曰跃龙者。以其位也。二与五均为变离。而二曰见龙。五曰飞龙者。以其位也。大传曰二多誉。三多凶。四多惧。五多功。验之易词。凿凿符合。至如阳居阴位。阴居阳位。而吉凶不同者。孔子彖传备言之。
十五曰寓义。〇易主于筮。而义理寓焉。圣人察进退消长之势。(十二辟)玩升降往来之象。(五十衍)而寓义理于其间。然文王周公之词。其义所寓。隐而不彰。微而不著。至孔子彖传则专阐义理。其爻词之微隐者。文言大传。又推演而为之戒。至于大象传则不干筮家。而纯为居观之用。因传以求经。则义可得矣。〇文言者。乾坤诸爻也。(汉儒谓之文言)其在大传者。如中孚九二。同人九五。大过初六之类是也。
十六曰考占。〇卦爻之象。本无定吉。亦无定凶。吉于取女者。以之伐国。未必不凶。吉于祭祀者。以之涉川。未必不凶。君子遇之而吉者。或害于小人。君子遇之而凶者。或利于小人。凡易词之言吉凶者。不可为诸筮之通占也。〇自复临而至夬乾。在乾卦为乘龙御天之象。在坤卦为履霜坚冰之象。此同一义理。而吉凶不同也。屯之彖。在行役之筮。则勿用有往。在立君之筮。则利用建侯。此同一卦象。而吉凶不同也。坤之黄裳元吉。随之元亨利贞。本为大吉之占。而在南蒯穆姜之筮则大凶。此同一繇词。而吉凶不同也。屯九五之言小贞吉大贞凶。否六二之言小人吉大人否。皆所以示此例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82L 页
十七曰认字。〇欲得经旨。先认字义。诸经皆然。而易为甚。如亨贞悔吝之等字义。尚多不白。又如序卦杂卦之言卦义者。是卦义者。非字义也。而后世字书。并录为字义。大谬矣。〇亨者感而遂通也。(见比释)然亨本为离火之德。故烹饪之烹。得与亨通。(见鼎卦)烹饪所以燕享。故燕享之享。亦与亨通。(见随升)〇贞之别有三。其一曰利贞之贞。贞者事也。不正之事。不敢以筮。故谓事为贞。贞者正也。(如小贞凶大贞吉。)又干事之法。必以坚固。故谓事为贞。贞者固也。其二曰贞节之贞。(如云女子贞不字。)其三曰贞悔之贞。而贞悔有二种。卦变曰悔。不变曰贞。此洪范之义也。(国语所谓贞屯悔豫者是也。)又内卦曰贞。外卦曰悔。左传以蛊为贞风悔山之卦是也。〇改过曰悔。不改过曰吝。故卦象俱变则谓之悔。卦既变而象犹不变则谓之吝。此又易经之大义也。(每心不忘曰悔。口舌文过曰吝。)〇序卦云屯者盈也。蛊者事也。临者大也。若此类。与杂卦所云比乐师忧谦轻豫怠之等。无以异也。皆是卦义。认之为字义则谬矣。
十八曰察韵。〇易词韵法。最严最精。而其格律多变。最难寻索。盖一繇之内。有一二字辄韵者。有二三句乃韵者。有二三繇相承以韵者。(乾二三四五)有全六爻相承以叶者。(坤六爻)有三四繇叠文相承以叶者。(如蒙卦复卦)有卦词与爻词相承以叶者。(坤蒙等)又或三四繇各有数句者。其上句与上句叶。下句与下句叶。(坤一二三四)或一繇之内。凡有数句。而其词采坚美者相承叶韵。其字法零碎如吉凶悔吝无咎等字。仍不叶韵。(乾三四)其或古韵今韵元有不同者。在所审理。而后世拘曲之士。妄造叶韵之说。指商为角。变喉为齿者。又纷然杂出。澒洞其间。凡如此类。悉不可信。〇试论乾坤等数卦。乾之彖亨贞。叶其初九龙用叶。(用音庸。诗云谋臧不从。不臧覆用。)其次田乾渊天叶。(利见大人为剩句。)上九用九悔首叶。(悔音虎皆上声。)〇坤之彖亨贞叶。其六爻霜方章囊裳黄叶。其주-D002二句至利事誉叶。〇蒙卦则发蒙包蒙困蒙童蒙以叠文相承。而中爻插一躬字。〇坤之彖有攸往与爻词之霜方等字叶。(往平声。小畜之传尚往与施未行叶。又太玄经云丧其芳无攸往。)后得主与至利等字叶。(主去声)蒙之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83H 页
彖初筮告再三渎。与爻词之用说桎梏叶。此又卦爻相承之證也。〇乾三四之无咎。蒙六三之无攸利。蒙四五之吝吉等字。此所谓零碎不叶韵者也。〇用之音庸。往之音汪。庆之音羌。厉之音列。古韵本然。皆有博据。若此类。韵家之说可信也。〇至若蹇初六曰往蹇来誉则改蹇音而为许(往蹇与王臣蹇蹇叠文相承。来誉与匪躬之故叶。)噬嗑初九曰灭趾无咎则改咎音而为以。(灭趾与灭鼻相承。无咎则零碎而不叶。)若此类不可胜数。此陋儒之曲解也。〇察韵苟精则绝句无错。绝句无错则经旨以明。此又学者所宜十分明目者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卷一)
 易例比释
  
元亨利贞例
乾䷀元亨利贞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屯䷂元亨利贞(彖曰大亨贞)
随䷐元亨利贞(彖曰大亨贞)
临䷒元亨利贞(刚中而应。大亨以正。)
无妄䷘元亨利贞(刚中而应。大亨以正。)
革䷰元亨利贞(文明以说。大亨以正。)
 
亨者天时也。(嘉之会)贞者人事也。(事之干)易之为道。前民用也。临事而筮。绍天明也。不享天心则时运不通。不致人力则事功不集。故曰亨曰贞。为占法之大观也。占而曰亨则知命之既通也。占而曰贞则知事之有功也。易之大义。正在乎亨贞二字。天时人事。于此乎占之也。元亨利贞。虽若四德。然其在占法。唯亨字可为断词。即虽贞字。例已不同。如贞吉利贞之类。必附著他字。方为占词。单贞无可占也。至如元利二字。字义尤虚。若元吉元永贞利建侯利用狱之类。每依占以著德。(元字每在上)或依事以为用。(利字每在上)不似亨字之为断词。此可验也。特以文言之词。平列四德。以配四时之象。(朱子曰元为春亨为夏。)故诸家说易。每欲立之为四柱。便多窒碍不通。(朱子曰伊川泥那四德。)又或谓诸卦之元亨利贞。(如屯随临革)为二德。(亨与贞)乾坤则四德全备。亦不通之论也。孔子彖传。元亨则曰始而亨。利贞则曰乃利贞。混合言之。未尝四破。可见文王卦词。元亨为一句。利贞为一句。其在占法。仍是大亨以贞而已。故亨贞二字。特相叶韵。亦其验也。朱子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83L 页
之义。真确缜密。不可易也。(朱子曰人只见夫子于乾坤文言。解作四德。他卦只云大亨以正。便要于乾坤四德说。较大于他卦。毕竟皆占词也。)〇牝马之喻。虽在利贞。其实坤之元亨。亦与乾相反。(巽为元)亦如马之有牝马也。特以亨者。时运也。贞者。事功也。(天时与人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属于事功。故喻之于利贞。其实牝马二字。照彻元亨。(与乾反)凡筮而遇是者。必阴道大亨。而阴功利贞也。在一国则女后之亨也。在一家则主母之亨也。以筮君臣则利于臣仆。以筮服乘则利用牸牝。(说卦坤为子母牛。)皆与乾卦之德。一一相反。故曰牝马二字。并照元亨也。〇临曰元亨利贞。孔子曰浸而长。遁曰亨小利贞。孔子曰浸而长。以此观之。临元亨者。阳道之亨也。遁亨者。阴道之亨也。(阴曰小)故孔子每以元亨训为大亨。大者阳也。〇馀详乾卦。
亨利贞例
蒙䷃亨利贞(以亨行时中也)
同人䷌亨利君子贞(中正而应)
离䷝利贞亨(柔丽乎中正故亨)
咸䷞亨利贞(二气感应以相与)
恒䷟亨利贞(刚柔相应)
遁䷠亨小利贞(当位而应。与时行也。)
(一作萃)䷬亨亨利贞(刚中而应。聚以正也。)
兑䷹亨利贞(说以利贞。顺乎天应乎人。)
涣䷺亨利贞(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
小过䷽亨利贞(过以利贞。与时行也。)
既济䷾亨小利贞(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
 稽之文言。元亨利贞。明是震禽兑坎之德。然考之易词。其例不一。或二五相应而谓之亨。或当位正位而谓之贞。或卦有震善而不称元亨。或卦无兑和而得称利贞。不离而亨。非坎而贞者。又不可枚举。要之天时人事之通与不通。固与不固。唯在卦德之大小。不可拘也。亨者通也。然默玩孔子之传。多训为行。读者详之。〇遁与既济。皆云亨小利贞。而孔子于遁。以小利贞为句。既济宜亦然也。(朱子于既济。以亨小为句。)孔子于既济曰亨。小者亨也。若然遁之云亨。亦小者亨也。圣人之文。彼此互备。使人推通。此易例比释之所以作也。
元亨例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84H 页
大有䷍元亨(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蛊䷱元亨(天下治也)
升䷭元亨(刚中而应。是以大亨。)
鼎䷱元吉亨(柔进得中。而应乎刚。)
 元者。始也大也君也。蛊与升鼎。溯其本则皆有震善。(见本卦)所以元亨。大有则特以五为君位。故得称元亨。此一例也。鼎大有之传。皆言其行。(鼎云柔进而上行)亨者行也。
亨例
需䷄亨(以正中也)
小畜䷈亨(刚中而志行乃亨)
履䷉亨(说而应乎乾。是以亨。)
泰䷊亨(天地交而万物通。)
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界而上行。)
噬嗑䷔亨(柔得中而上行)
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
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
大过䷛亨(巽而说行乃亨)
坎䷜亨(以刚中也)
困䷮亨(困而不失其所亨)
震䷲亨(恐致福也)
丰䷶亨(明以动)
旅䷷小亨(柔得中乎外)
巽䷸小亨(中正而志行)
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
未济䷿亨(柔得中也)
 右诸卦之中。其无离德之嘉会者。泰谦复大过四卦也。泰之传曰万物通。亨者通也。谦曰上行。复曰以顺行。大过曰巽以说行。亨者行也。离德嘉会。震道通行。则其占亨也。然或虽有此象。而不得为亨者。卦德有未然也。
否初六䷋亨(志在君也)
否六二䷋亨(不乱群也)
大畜上九䷙亨(道大行也)
节六四䷻亨(承上道也)
 否与大畜。卦德未亨。而爻乃得亨也。若节六四则卦既云亨。爻又言之者。明卦德虽亨。爻象宜察也。诸卦爻词。虽不云亨。可推而知也。
利贞例
大畜䷙利贞(刚上而尚贤。大正也。)
大壮䷡利贞(大者正也)
渐䷴利贞(往有功也)
中孚䷼利贞(乃应乎天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84L 页
明夷六五䷣利贞(明不可息也)
损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鼎六五䷱利贞
 程子曰诸卦多有利贞。而所施或不同。有涉不正之疑而为之戒者。(损九二是也。)有其事必贞。乃得其宜者。(大畜是也)有言所以利者。以其有贞也。(渐是也)〇镛案贞者正也。卜筮之义。绍天明也。不正之事。不敢以筮。故谓事为贞。贞者事也。利贞者宜干也。君子之事。无往不正。遇此卦则宜正。遇彼卦则不宜正。天下无此理也。同人则曰利君子贞。否则曰不利君子贞。将否塞之时。君子不宜守正乎。有曰可贞。(坤六三之等)有曰不可贞。(蛊九二之等)筮遇不可贞之卦者。将不可以自正乎。诸卦言贞凶者甚多。君子之义。辟凶趋吉。则筮遇贞凶者。将违于正而求吉乎。苟以利贞训为宜正。则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无一而非利贞。奚特大畜大壮渐中孚之等。始得为宜正乎。利贞也者。宜干事之谓也。〇以卦象则或以坎德之坚固。或以卦体之中正。或致役乎坤。或成终乎艮。其例不一。要之坎者劳卦也。(说卦文)上卦位坎。(四五六)故其取坚固中正之德。多在上卦。读者详之。
元吉例
坤六五䷁元吉(文在中也)
讼九五䷅元吉(以中正也)
履上九䷉元吉(大有庆也)
泰六五䷊元吉(中以行愿也)
复初九䷗元吉(以修身也)
大畜六四䷙元吉(有喜也)
离六二䷝元吉(得中道也)
损之彖䷨元吉(其道上行)
损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益初九䷩元吉(下不厚事也)
益九五䷩元吉(大得志也)
井上六䷯元吉(大成也)
鼎之彖䷱元吉(柔进得中而应乎刚)
涣六四䷺元吉(光大也)
 元者。始也大也君也。万物始乎震。(说卦文)阳道始大。以为人主。故震移之吉。即为元吉。五为君位。故又或以得中为元吉。不一例也。
贞吉例
需之彖䷄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需九五䷄贞吉(以中正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85H 页
比六二䷇贞吉(不自失也)
比六四䷇贞吉(以从上也)
否初六䷋贞吉(志在君也)
谦六二䷎贞吉(中心得也)
豫六二䷏贞吉(以中正也)
随初九䷐贞吉(不失也)
临初九䷒贞吉(志行正也)
颐之彖䷚贞吉(养正则吉也)
咸九四䷞贞吉(未感害也)
遁九五䷠贞吉(以正志也)
大壮九二䷡贞吉(以中也)
大壮九四䷡贞吉(尚往也)
晋初六䷢贞吉(独行正也)
晋六二䷢贞吉(以中正也)
家人六二䷤贞吉(顺以巽也)
蹇之彖䷦贞吉(以正邦也)
解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损上九䷨贞吉(大得志也)
姤初六䷫贞吉(柔道牵也)
升六五䷭贞吉(大得志也)
巽九五䷸贞吉(位正中也)
未济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未济九四䷿贞吉(志行也)
未济六五䷿贞吉(其晖吉也)
 贞者正也。不正之事。不敢以筮。故谓事为贞。筮之所问。皆正事也。正事之筮。而卦德中正。则正事之吉也。故二五中正。或坎离中正。则得云贞吉。贞吉者。干事之吉也。非谓遇此卦者。正则吉也。虽非此卦。正则吉矣。〇颐之传曰养正则吉。谓颐养之事。本不失正。则遇颐而吉。非谓遇颐而后养正则吉也。
贞凶例
师六五䷆贞凶(使不当也)
随九四䷐贞凶(其义凶也)
剥初六䷖贞凶(以灭下也)
剥六二䷖贞凶(未有与也)
颐六三䷚贞凶(道大悖也)
恒初六䷟贞凶(始求深也)
巽上九䷸贞凶(正乎凶也)
节上六䷻贞凶(其道穷也)
中孚上九䷼贞凶(何可长也)
 贞凶者。虽正事而亦凶也。贞凶之卦。未尝无中正之象。(坎离之中正)然其卦德卦性。各有不同。故或为贞吉。或为贞凶也。〇剥之两爻。宜亦贞凶为句。蔑字属上句。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85L 页
永贞例
坤用六䷁利永贞(以大终也)
比之彖䷇元永贞(以刚中也)
贲九三䷕永贞吉(终莫之陵也)
益六二䷩永贞吉(自外来也)
萃九五䷬元永贞(志未光也)
艮初六䷳利永贞(未失正也)
小过九四䷽勿用永贞(终不可长也)
 永贞者。久长之事也。周礼春官大祝。掌六祝之辞。以祈福祥。以求永贞。一曰顺祝。(郑司农云丰年也。)二曰年祝。(郑云求永贞。)三曰吉祝。(郑云祈福祥。)四曰化祀(一作祝)(郑云弭灾兵)五曰瑞祀(一作祝)(郑云逆时雨宁风旱。)六曰筴祝。(郑云远罪疾。)郑玄云永长也。贞正也。求多福。历年得正命也。(贾云历年得正命。即求永贞也。祈永贞。是命年之事。故知年祝当求永贞也。)〇镛案六祝之辞。皆是求永贞也。郑司农独以年祝属之永贞。未必然也。年祝者历年之短长也。化祝者教化之迟速也。左传曰定鼎郏鄏。卜年八百。卜世三十。又曰卫迁于帝丘。卜年三百。(僖三十一年)此年祝之永贞也。论语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又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若于制礼发政之时。筮其便否。则此化祝之永贞也。若顺祝吉祝之等。其义未传。不可详也。
居贞例
屯初九䷂利居贞(志行正也)
随六三䷐利居贞
颐六五䷚居贞吉(顺以从上也)
咸六二䷞居吉(顺不害也)
革上六䷰居贞吉
 居贞者。迁居之事也。春秋传曰匪居是卜。唯邻是卜。楚辞有卜居之赋。古人迁居。必有卜筮可知也。若夫居正以固志。则无往不利。奚特筮遇是卦而后。始知其利哉。〇坎则为居。然其在卦象。或以艮止。或以坤安。不一例也。
艰贞例(艰则亦艰贞也。古文本相通。)
泰九三䷊艰贞无咎
大有初九䷍艰则无咎(无交害也)
噬嗑九四䷔利艰贞(未光也)
大畜九三䷙利艰贞(上合志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86H 页
大壮上六䷡艰则吉(咎不长也)
明夷之彖䷣利艰贞(晦其明也)
 艰贞者。艰险之事也。春秋传曰重耳在外十九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于此之时。若有筮问则谓之艰贞也。明夷之传曰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内难而能正。箕子以之。文王箕子之时。筮其所以济艰之术。则谓之艰贞也。若谓之艰难正固。则不可解也。〇以卦象则或坎险忽夷。或兑陂既平。则为利为吉。然唯卦德是察。不一例也。
安贞例
坤之彖䷁安贞吉(应地无疆)
讼九四䷅安贞吉(不失也)
 安贞者。安静之事也。安之为字。象女在室中。所以应坤德也。讼九四涣也。涣自否来。以坤为坎。所以为安贞也。洪范曰用静吉。安贞吉者。用静吉也。
女贞例
观六二䷓利女贞(亦可丑也)
家人之彖䷤利女贞(男女正也)
恒六五䷟贞。妇人吉。夫子凶。(妇人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女贞者。妇女之事也。妇女之事。贵于柔顺。故卦以巽顺则利女贞也。观六二之传曰亦可丑也者。以窥观也。传之文例。本括二句。其实窥观一事也。利女贞一事也。〇若训贞为正。则女之贞正。无往不利。不特观与家人为然也。
君子贞例
否之彖䷋不利君子贞
同人之彖䷌利君子贞(君子正也)
 君子贞者。君子之事也。
幽人贞例
履九二䷉幽人贞吉
归妹九二䷵利幽人之贞
 幽人贞者。山林幽隐之人所筮事也。
杂贞例
师之彖䷆贞丈人吉(能以众正)
困之彖䷮贞大人吉(以刚中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86L 页
旅之彖䷷旅贞吉
巽初六䷸利武人之贞
升上六䷭利于不息之贞(消不富也)
屯九五䷂小贞吉。大贞凶。
 师贞者。师旅之事也。困贞者。困阨之事也。旅贞者。旅人之事也。不正之事。不敢以筮。故卦德之正。筮者受之也。若以不正之事。筮遇贞吉之卦。则纵云贞吉。其占不验。此圣人谓事为贞之微意也。故孔子之传。每训贞为正。(师之传曰贞正也)其实贞者事也。贞吉者。干事之吉也。〇周礼太卜。凡国大贞则作龟。(立君迁国为大贞)小事则涖卜。(代王主其卜)又小宗伯。凡国大贞则奉玉帛。(注以贞为事)据此大贞者大事也。小贞者小事也。若云小正而吉。大正而凶。则筮而遇是者。将置第一等义理。必求其次乎。谬甚矣。
可贞例
坤六三䷁可贞(以时发也)
无妄九四䷘可贞(固有之也)
损之彖䷨可贞(其道上行)
蛊九二䷑不可贞(得中道也)
节之彖䷻不可贞(其道穷也)
明夷九三䷣不可疾贞(乃大得也)
 可者仅可之意。可贞者。利贞之次也。虽未宜干。犹可为事也。其次贞吝也。其次贞厉也。其次不可贞也。最下者贞凶也。最好者贞吉也。易之为道。前民用也。临事而筮。欲知其利钝也。故圣人于卦德爻象。较其锱铢。而分其等级如是也。
贞吝例
泰上六䷊贞吝(其命乱也)
恒九三䷟贞吝(无所容也)
晋上九䷢贞吝(道未光也)
解六三䷧贞吝(又谁咎也)
 吝者。小疵不改也。人不改过。谓之吝。故卦不改疵。亦谓之吝也。以之干事则旧所妨碍者。终不清脱。不能利干。故曰贞吝也。以卦象则或阴居阳位。或以柔乘刚。或艮迷如旧。或坎眚不悛。皆为吝象也。
贞厉例
讼六三䷅贞厉(从上吉也)
小畜上九䷈贞厉(有所疑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87H 页
履九五䷉贞厉(位正当也)
噬嗑六五䷔贞厉(得当也)
大壮九三䷡贞厉(君子罔也)
晋九四䷢贞厉(位不当也)
革九三䷰贞厉
旅九三䷷贞厉(其义丧也)
 厉者危也。易例柔乘刚为厉。故兑则为厉。(此最多)然或阴居阳位。或阴升阳降。亦可为厉。又或一刚孤高。其象嵬危者。亦得为厉。(晋九四颐上九)不一例也。以之干事。危殆而不安。故其占贞厉也。
厉例
乾九三䷀厉无咎
蛊初六䷑厉终吉
复六三䷗厉无咎
大畜初九䷙厉(不犯灾也)
颐上九䷚厉吉(大有庆也)
遁初六䷠厉(不往何灾也)
遁九三䷠厉(有疾惫也)
晋上九䷢厉吉(道未光也)
家人九三䷤悔厉吉(未失也)
睽九四䷥厉无咎(志行也)
夬之彖䷪厉(其危乃光也)
姤九三䷫厉无大咎
震六二䷲厉(乘刚也)
震六五䷲厉(危行也)
艮九三䷳厉(危薰心也)
渐初六䷴厉无咎
兑九五䷹厉(位正当也)
小过九四䷽厉(终不可长也)
既济上六䷾厉(何可久也)
 厉吉者。昔危而今安也。厉无咎者。虽危而无尤也。易例兑乘刚而称厉者十居八九。此其故何也。臣不陵君。女不跨夫。贱不妨贵。愚不据贤。柔之乘刚。危之道也。
吝例
屯六三䷂往吝(穷也)
蒙初六䷃以往吝
蒙六四䷃吝(独远实也)
同人六二䷌吝
蛊六四䷑吝(往来得也)
观初六䷓君子吝(小人道也)
贲六五䷕吝终吉(有喜也)
大过九四䷛吝
咸九三䷞往吝(亦不处也)
家人九三䷤终吝(失家节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87L 页
姤上九䷫吝(上穷吝也)
困九四䷮吝有终(有与也)
巽九三䷸吝(志穷也)
未济初六䷿吝(亦不知极也)
噬嗑六三䷔小吝(位不当也)
萃六三䷬小吝
 易者。圣人所以改过而迁义也。故孔子曰假我数年。卒以学易。庶无大过矣。斯可验也。改过曰悔。不改过曰吝。悔吝者。易家之大义也。或阴居阳位。阳居阴位者。卦既变迁。犹不悛改。则其占为吝。又或艮迷兑厉。依然不改。亦得为吝。不一例也。
悔例
乾上九䷀有悔(盈不可久也)
豫六三䷏悔迟有悔(位不当也)
蛊九三䷑小有悔(终无咎也)
家人九三䷤悔厉吉(未失也)
困上六䷮动悔有悔(吉行也)
鼎九三䷱悔终吉
 人之有悔。将以改也。故易例象有变改。谓之悔也。筮家直以变卦谓之悔卦。国语所云贞屯悔豫是也。
无悔例
同人上九䷌无悔(志未得也)
复初九䷗无祗悔(以修身也)
复六五䷗无悔(中以自考也)
咸九五䷞无悔(志末也)
大壮六五䷡无悔(位不当也)
涣六三䷺无悔(志在外也)
未济六五䷿无悔
 卦有三变。本以辟卦变而为衍卦。又变而为六爻。此三变也。再变而悔者。三变之后。反其本象。则其占为无悔。以之行事则无可悔改也。〇辟卦则又以交易之卦为本象。交易之卦。又自辟卦来。亦三变也。假如观以升交。升自临来。未尝无三变也。
悔亡例
咸九四䷞悔亡(未感害也)
恒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大壮九四䷡悔亡
晋六三䷢悔亡(志上行也)
晋六五䷢悔亡(往有庆也)
家人初九䷤悔亡(志未变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88H 页
睽初九䷥悔亡
睽六五䷥悔亡(往有庆也)
夬九四䷪悔亡
萃九五䷬悔亡(志未光也)
革之彖䷰悔亡(革而当)
革九四䷰悔亡(信志也)
艮六五䷳悔亡(以中正也)
巽六四䷸悔亡(有功也)
巽九五䷸悔亡(位正中也)
兑九二䷹悔亡(信志也)
涣九二䷺悔亡(得愿也)
节上六䷻悔亡(其道穷也)
未济九四䷿悔亡(志行也)
 无悔与悔亡。大意不殊。或以叶韵。或以文势也。〇反对之卦。二五相照。巽九五兑九二。皆云悔亡者。巽变为蛊。兑变为随。皆以震巽艮兑。兼为大离。(随蛊皆大离)不变中孚之旧象也。(兑巽皆自中孚来。)又有坎在离位。(一二三)以当乾卦。(一与三位刚也。其二画刚也。)离在坎位。(四五六)以当坤卦。(四与六位柔也。其五画柔也。)而谓之悔亡者。〇又按悔亡之文。自咸恒而有之。(上经无悔亡。)览者详之。(艺文志云施孟梁丘之易。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
无咎例
师之彖䷆无咎(毒天下而民从之)
比之彖䷇无咎(以刚中也)
随之彖䷐无咎
复之彖䷗无咎 以顺行주-D001
恒之彖䷟无咎(久于其道也)
损之彖䷨无咎(其道上行)
困之彖䷮无咎(以刚中也)
艮之彖䷳无咎(上下敌应不相与也)
 大传曰无咎者。善补过也。卦之愆尤。不一其规。或柔乘刚。或阴居阳。或以阴而消阳。皆为眚咎。或变而顺理。或变而当位。或刚自外反则谓之无咎。又或卦体毁坏。失其本形者。变而补之。亦云无咎也。〇彖词之言无咎者。辟卦之咎。移之为无咎也。又或辟卦之彖言无咎者。(复之彖)又以交易反易而取象。豫之时。以阳居阴。(刚居四)复乃无咎也。(四交而为一)剥反为复。亦无咎也。
 
乾九三䷀无咎(反复道也)
乾九四䷀无咎(进无咎也)
坤六四䷁无咎(慎不害也)
需初九䷄无咎(未失常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88L 页
师九二䷆无咎
师六四䷆无咎(未失常也)
师六五䷆无咎
比初六䷇无咎
小畜六四䷈无咎(上合志也)
履初九䷉无咎(独行愿也)
泰九三䷊无咎
否九四䷋无咎(志行也)
同人初九䷌无咎
大有初九䷍无咎(无交害也)
大有九二䷍无咎
大有九四䷍无咎(明辨晢也)
豫上六䷏无咎
蛊初六䷑无咎(意承考也)
临六三䷒无咎(既忧之咎不长也)
临六四䷒无咎(位当也)
临上六䷒无咎(志在内也)
噬嗑初九䷔无咎
噬嗑六二䷔无咎
噬嗑六三䷔无咎(位不当也)
噬嗑六五䷔无咎(得当也)
贲上九䷕无咎(上得志也)
剥六三䷖无咎(失上下也)
复六三䷗无咎
无妄九四䷘无咎(固有之也)
颐六四䷚无咎(上施光也)
大过初六䷛无咎(柔在下也)
大过九五䷛无咎
大过上六䷛无咎(不可咎也)
坎六四䷜无咎
坎九五䷜无咎(中未大也)
离初九주-D002无咎
离上九䷝无咎
 乾三四之皆云无咎者。履自夬来。(上之三)移不失兑也。小畜自姤来。(一之四)移不失巽也。(孔子曰进无咎)故需不失巽。(中孚之旧巽)师不失震。(复之时下震)皆云无咎。而孔子于二卦。皆云未失常。(常旧也)可验也。〇噬嗑六五。补之得乾。(否之时旧乾)贲之上九。补之得坤。(泰之时旧坤)则皆云无咎。(二卦本反易)大过之卦。自大壮来。故初六补之为乾。(大壮之下乾)九五补之为震。(大壮之上震)则皆云无咎。离自遁大壮来。故初九补之为艮。(遁下艮)上九补之为震。(大壮之上震)则皆云无咎。此皆善补过之义也。余于易笺。只取刚柔逆顺之义。以释无咎。而若其比玩之法。又有斯义。学者宜推通乎其馀也。
 
晋初六䷢无咎(未受命也)
晋上九䷢无咎(道未光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89H 页
睽初九䷥无咎
睽九二䷥无咎(未失道也)
睽九四䷥无咎(志行也)
解初六䷧无咎(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损初九䷨无咎(尚合志也)
损六四䷨无咎(亦可喜也)
损上九䷨无咎(大得志也)
益初九䷩无咎(下不厚事也)
益六三䷩无咎(固有之也)
夬九三䷪无咎(终无咎也)
夬九五䷪无咎(中未光也)
姤九二䷫无咎
姤上九䷫无咎
升九二䷭无咎(有喜也)
升六四䷭无咎(顺事也)
困九二䷮无咎(中有庆也)
井六四䷯无咎(修井也)
革六二䷰无咎(行有嘉也)
鼎初六䷱无咎(以从贵也)
震上六䷲无咎(畏邻戒也)
艮初六䷳无咎(未失正也)
艮六四䷳无咎(止诸躬也)
渐初六䷴无咎(义无咎也)
渐六四䷴无咎(顺以巽也)
丰初九䷶无咎(过旬灾也)
丰九三䷶无咎
巽九二䷸无咎(得中也)
涣九五䷺无咎(正位也)
涣上九䷺无咎(远害也)
节初九䷻无咎(知通塞也)
节六三䷻无咎
中孚六四䷼无咎(绝类上也)
中孚九五䷼无咎(位正当也)
小过六二䷽无咎
小过九四䷽无咎
既济初九䷾无咎(义无咎也)
未济上九䷿无咎
 晋自小过来。(三之上)初六上九补之得震。(小过之旧震)而谓之无咎。升自小过来。(四之二)九二补之得艮。六四补之得震。(本雷山)而谓之无咎。睽自大壮来。(上之三)九二补之得震。(大壮之上震)而谓之无咎。则孔子曰未失道也。(震为道)此皆善补过之义也。〇损自泰来。初九则坎以当乾。(一与三位刚)六四则离以当坤。(四与六位柔)而谓之无咎。(泰下乾上坤)此又一例也。睽初九。亦以坎马当乾马。(大壮之下乾)
 
萃初六䷬无咎
萃六二䷬无咎(中未变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89L 页
萃六三䷬无咎(上巽也)
萃九四䷬无咨(一作咎位不当也)
萃九五䷬无咎(志未光也)
萃上六䷬无咎(未安上也)
 萃之六爻。皆言无咎。即所以教民补过也。萃者。天下之大盗也。(自小过时。为大盗。聚而不散。)苟善补矣。亦无咎之人也。易四百五十繇。而其无咎者九十八也。以其例而推之。有咎者鲜矣。人孰无过。改之为贵。圣人于此。广开自善之路。以导万民。其旨渊乎微矣。
 
蛊九三䷑无大咎(终无咎也)
姤九三䷫无大咎
 大者阳也。坎以当乾。(一与三位刚)故无大咎也。蛊之两互。又为归妹。归妹六三。补之为乾。亦无咎也。
 
观初六䷓小人无咎(小人道也)
观九五䷓君子无咎(观民也)
观上九䷓君子无咎(志未平也)
 观者。自上而观下也。自上观下。则震艮颠倒。故初六为艮。五六为震也。(上九则互震倒)小人者艮也。君子者震也。
 
小畜初九䷈何其咎(其义吉也)
随九四䷐何咎(明功也)
睽六五䷥往何咎(往有庆也)
夬初九䷪为咎 不胜而往주-D004也
 何咎。犹无咎也。〇夬初九之占。当与姤上九同。然夬为咎。姤为无咎者。夬则卦主在下。(初爻初为主)为敌所克也。(兑金克巽木)
有孚例
需之彖䷄有孚(以正中也)
讼之彖䷅有孚(刚来而得中也)
观之彖䷓有孚(下观而化也)
坎之彖䷜有孚(不失其信)
损之彖䷨有孚(其道上行)
夬之彖䷪孚号
革之彖䷰乃孚(革而信之)
 孚者信也。诚则必信。故虚中为孚。此中孚之所以名也。故易例离则有孚。然或二五相应。亦云有孚。(刚柔应)观卦是也。夬之孚号则又以履之交易。(天泽交)履者离也。(通卦为离形)〇祭祀之义。必以诚信。有孚者祭祀之占也。然或邻国相交。必以信孚。小畜所谓有孚挛如是也。君子御世。必以信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90H 页
孚。革所谓已日乃孚是也。孚者感化也。
比初六䷇有孚
小畜六四䷈有孚(上合志也)
小畜九五䷈有孚(不独富也)
随九四䷐有孚(明功也)
大壮初九䷡有孚(其孚穷也)
家人上九䷤有孚(反身之谓也)
解六五䷧有孚(小人退也)
益六三䷩有孚(固有之也)
益九五䷩有孚(勿问之矣)
萃初六䷬有孚
井上六䷯有孚(大成也)
革九三䷰有孚(又何之矣)
革九四䷰有孚(信志也)
革九五䷰有孚
丰六二䷶有孚(信以发志也)
中孚九五䷼有孚(位正当也)
未济六五䷿有孚(其晖吉也)
未济上九䷿有孚
 诸卦并以离孚。(或大离互离)唯大壮初九。以六位皆应。(雷风恒)谓之有孚也。〇中孚六爻。皆宜有孚。唯九五言之者。明小畜六四。其象宜同也。(皆有孚挛如)
泰九三䷊其孚
泰六四䷊以孚(中心愿也)
大有六五䷍厥孚交如(信以发志)
随九五䷐孚于嘉(位正中也)
睽九四䷥交孚(志行也)
解九四䷧朋至斯孚(未当位也)
姤初六䷫孚
萃六二䷬孚(中未变也)
升九二䷭孚(有喜也)
兑九二䷹孚兑(信志也)
兑九五䷹孚于剥(位正当也)
 诸卦并以离孚。唯泰之三四。升之九二。皆以两互之卦。得有离诚也。(见本卦)姤之初六。又以小畜交易。(风天交)本有离孚。(小畜有离形)亦有正应也。(一四应)
晋初六䷢罔孚(未受命也)
萃九五䷬匪孚(志未光也)
 晋初六。未尝无离孚也。萃九五。未尝无正应也。然而不孚者。卦德爻象。有未然也。(见本卦)
征吉例
泰初九䷊征吉(志在外也)
升之彖䷭南征吉(志行也)
困上六䷮征吉(吉行也)
革六二䷰征吉(行有嘉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90L 页
归妹初九주-D001征吉(相承也)
 征者伐也。(上伐下曰征)古者诸侯接邻。数有征伐。国之大事。必以筮决。故征吉征凶。屡示占例。乃后之说易者。或训为行。或训为进。不亦谬乎。离之上九曰王用出征。주-D002之上六曰利用行师。征邑国。复之上六曰至于十年不克征。易凡言征。无非征伐之征。(渐九三云夫征不复。亦从征者之占也。)则征吉征凶。岂有异释哉。若夫行者之筮。其在易词。曰行曰往者。不可胜数。不可与征吉征凶。混而不分也。〇以卦象则或以卦主之存亡。占其吉凶。或以物性之相克。占其胜败。然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则易词有徵。至于木克土土克水则绝无影响。古之圣人。验诸实理。以为占例。而后之术数家增衍添补。以为相克相生之说耳。春秋传晋赵鞅卜救郑。(哀八年)遇水适火。(杜氏云水火之兆)史龟曰是谓沈阳。(火阳得水沈)可以兴兵。史墨曰炎帝火师。姜姓其后也。水胜火。伐姜则可。(宋子姓为水)又史墨对赵简子曰庚午之日。日始有谪。火胜金故弗克。(昭二十一年)水克火火克金则有徵矣。
征凶例
小畜上九䷈征凶(有所疑也)
颐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大壮初九䷡征凶(其孚穷也)
损九二䷒征凶(中以为志也)
困九二䷮征凶
革九三䷰征凶
革上六䷰征凶
震上六䷲征凶(虽凶无咎)
归妹之彖䷵征凶(位不当也)
未济六三䷿征凶(位不当也)
 困之九二曰征凶。其上六曰征吉。自否而移。二往上来。(上之二)此凶则彼吉也。革之六二曰征吉。其上六曰征凶。自大壮移。(二之五)火克金也。(下得火)自遁而移。(上之一)金遇火也。(上得金)〇下卦位离。(一二三)上卦位坎。(四五六)下卦位右。(古尚左)上卦位左。(右西而左东)东西南北。皆有例也。南征之吉。北征之凶也。(升之彖)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卷一)
 [诸卦]
  
(乾下乾上)〇第一卦(复五阳进)
  序卦传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〇杂卦传曰乾刚坤柔。〇说卦传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91H 页
曰乾健也。〇程子曰乾天也。健而无息之谓乾。〇镛案乾健者。六书之谐声也。八卦消长之序。亦如重卦。阳起于震。(如复临)壮于兑。(如大壮)究于乾。(如重乾)故说卦传曰震其究为健。健者乾也。以重卦则卦由复始。(一而六)为临为泰。以至于乾。其行甚健。(震以行)故谓之乾也。乾者气也。古篆气作又作。𠦝者之转隶也。(古文气早二字。皆作。)乞者之转隶也。(篆又作。此以卦为字也。)万物之生。皆受气化。故为天为父。与坤为配也。又乾者燥也涸也。坤阴既燥。兑泽今涸。(震兑而为乾)所以为乾也。夏易首艮。(连山易)商易首坤。(归藏易)以乾为首者。文王之易也。
  {䷀}乾。元亨利贞。
 此乾之彖也。蓍卦六画。皆得少阳者。(皆得七)乾而不变。占之以彖也。〇亨者通也。感而遂通也。离虚其心。为诚为信。(见中孚)则至诚所格。天心克享。(亨享古字通)时与命会。(嘉之会)运乃通焉。此所谓嘉之会也。其在乾卦。虽无离形。(卦无断)于离之位。(一二三)三阳自强。此至诚无息也。至诚无息。则感而遂通。必享天心。故其占亨也。〇贞者正也。居正以干事也。(贞正谐声也)坎坚其心。(说卦文)为敬为直。(坤六二文言)则动罔不正。事功以凝。(坎为功)如干筑墙。乃坚乃固。(事之固)此所谓劳乎坎也。谓事为贞者。卜筮之义。事必以正。不正不筮也。(又详屯九五)其在乾卦。虽无坎形。(六阳纯)于坎之位。(四五六)三刚坚固。此劳勚(勚音以劳也又音预)不息也。劳勚不息。则事功必成。故其占利贞也。〇其谓之元亨者何也。元者始也大也。(朱子云)坤之将乾也。复一阳始生。即天(一作大)根 此震德之元也。(善之长)元而遂亨。其占元亨也。〇其谓之利贞者何也。利者和也宜也。(朱子云)复之为乾也。夬一阴未合。(夬五阳)此兑德之利也。(义之和)利于为贞。其占利贞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震为仁。又为长子。)亨者嘉之会也。(离为礼。又为相见。)利者义之和也。(兑为义。又为和悦。)贞者事之干也。(坎为劳。又为坚固。)君子体仁。足以长人。(震德为人主。)嘉会足以合礼。(离为喜。嘉者喜也。)利物足以和义。(利字象以刀刈禾。和字象以口食禾。皆兑秋之德。)贞固足以干事。(干筑墙木。所以为坚固。)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〇案文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91L 页
言者。古之字书。若尔雅说文之类。而专为易诂者也。(若尔雅之有诗诂。)故孔子之生。(襄二十二年)十三年之前。(襄九年)穆姜预说文言之词。斯可验也。史记孔子世家及汉书儒林传。(费直传)并别之于十翼。(唯艺文志以文言序卦等为十篇。)盖孔子引用文言。以为易传。而后之儒者。遂认为孔子所作。谬矣。君子行此四德者以下。孔子文也。四方之卦。(即震离兑坎)配于四时。(震为春)配于四端。(震为仁)故又以四德配于四卦也。(震为元)元亨者。犹言春而夏也。(始而亨)利贞者。犹言秋以冬也。又详易例。
 孔子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万物始乎震。)利贞者性情也。(行健。故能成六阳。)乾始(复一阳)能以美利。(自临至夬。皆有兑。)利天下。(五阳实于坤)不言所利。(夬之兑口亦合。是不言也。)大矣哉。(阳曰大。)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阳纯)六爻发挥。(爻者。变卦也。发起也。挥奋也。)旁通情也。(达乾之性情。)时乘六龙。(阴在上曰乘。)以御天也。(五六为天位。)云行雨施。(六阴以震行。)天下平也。(天下坤也。坤尽变为阳。)〇胡炳文曰夫子于文言。既分而四之。于此又分而二之。(又曰乾性情。只一健字。)〇案始而亨者。明元亨为一句也。性情也者。明利贞为一句也。下三阳之至诚。(下位离)起于震元。(复一阳)始而亨也。(震而离)上三阳之坚固。(上位坎)合以兑利。(夬一阴)乃利贞也。(兑而坎)以利贞为性情者。六位既终而后。其刚健不息之德乃著也。(上卦为利贞)丘氏以下卦为元亨。上卦为利贞。(见大全)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彖者。断也。(六书之谐声)本卦之断词也。(占所决)又彖者豕头也。(见说文)彖词在六繇之上。如豕头在六体之上也。(大传云彖者。材也。)彖词本文王所作。(即卦词)此云彖曰者。孔子释彖之文也。〇乾元者复也。(乾之姤)说卦传曰万物出乎震。(复下震)复之一阳。万物之所资始也。(六阳始于复)一阳既立。六阳乃成。故六阳之乾。(天)此一阳为之纲纪。(如网之有纲)乃统天也。大哉者。天德也。(天字从大。又至字从土。)〇阴不得阳。不成云雨。(阳气下烛而后。山川蒸湿。上而为云雨。)坤之时。有阴而已。为复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92H 页
为临。以至于泰。则阳乃交阴。(天地交)阴以震发。(三得震)此云行而雨施也。(震为行)流者。阴之行也。(水行曰流)既至于泰。则震生蕃鲜。(震至三)坤阴流动。(震以动)此品物之流形也。(皆变其形质)乾者一气也。气所施行。莫显乎云雨。而云雨之发育万物。最在离夏之时。(一二三位离)故阳进至三。(即离位)其德为亨也。〇大明者日也。(即太阳)冬至之时。日躔极南。日晷极短。于是终而复始。至于夏至。则日躔极北。日晷极长。此大明终始也。以此之故。十二辟卦。配于四时。(见括例)周而复始。循环无端。以此之故。自复而泰。为壮为夬。以至于乾。(重卦成)此六位时成也。(时是同)〇六龙者。六震也。(说卦震为龙)坤得一震以为复。(复下震)复得一震以为临。(下互震)临得一震以为泰。(上互震)泰得一震以为大壮。(上卦震)大壮得一震以为夬。(虽少一阴仍是震)夬得一震以为乾卦。(震以一阳为卦主。故虽无二阴。仍是震。)此之谓六龙也。(荀九家云乾为龙。谬矣。)自复至夬。阴每乘阳。(阴在上)此之谓时乘주-D003也。(龙阳物)至夬至乾。遂达天位。(五六为天位)时乘六龙。以御天也。(御进也)〇乾由坤变。然推其本则坤由乾变。(自姤而剥而为坤。)乾阳既极。为姤为剥为复为夬。十辟以成。(自姤至夬为十辟)此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也。(十辟如万物)天道变迁。以化万物。而万物芸芸。各受性命。此其象也。〇保者全也。和者兑也。(兑为悦)利物和义。(文言云)其德和也。夬为大兑。(全卦如兑形)是又太和也。(大壮亦大兑)阳进至夬。(至于五)合其兑和。(上坼者又合)以成乾卦。(夬而乾)此保合太和。乃利贞也。兑则为秋。(夬上兑)坎则为冬。(四五六位坎)卦体到此。有如秋冬之成物。故乃利贞也。(秋利而冬贞)〇首出庶物者。复一阳之始生也。(震长子)万物出乎震。(说卦文)又帝出乎震。说文卦(卦文) 首出庶物。岂非震主乎。(天地之长子)复之先坤也。坤为万国。(虞氏云)国而无主。其克宁乎。(坤无阳)一阳初出。众阴有主。(震为主)于是群贤并进。(乾六阳)坤国大变。此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也。〇或曰复至大壮。固皆龙也。(皆得震)夬少一阴。乾遂无阴。尚可曰震龙乎。曰复临泰大壮。皆于坤卦之上。只加一阳。便成震龙。若其阴画。仍是坤卦之旧。(如所云地不改辟)非新造也。以此言之。自复临而至夬乾。皆以一阳为震。非有完缺之殊也。
  {䷫}初九。潜龙勿用。〇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〇潜龙勿用。下也。〇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92L 页
此乾之姤也。(初爻变)蓍卦第一画三挂之策。皆得天数。(一三五七九)曰初九也。(参天故)〇卦以震成。(复临泰)本皆龙也。(震为龙)变而为巽。(下今巽)巽则为隐。(大传云巽称而隐)为伏为入。(杂卦说卦文)是潜龙也。入而不出。(出者震德也)不为时用。(不以震行之)潜龙勿用也。本在下位。(一二为地位)所以为潜也。〇象者似也。韩子曰象者南方大兽。中国不识。但见图写者。故假借其义。训为形似也。(见六书正讹)象词本周公所作。(即爻词)此云象曰者。孔子释象之文也。〇震之一阳。是名为龙。(义见前)龙者阳也。位在地底。(一二地)阳在下也。(九者老阳也。老阳亦阳。)〇下者降也。(第二节)巽为卑让。(伏于阳)降于阳也。(下去声)〇乾则为气。(字从气)是阳气也。姤之既潜。(下今巽)将以坤藏。(姤者坤之始。)阳气潜藏也。(说卦云坤以藏之。)〇案贾谊新书曰。潜龙入而不能出。故易曰勿用。(巽为入)京房易传云潜龙勿用。厥异风行不解。(厥异为风者。以变巽也。)二家似知爻变。
 孔子曰龙德而隐者也。(巽为隐)不易乎世。(巽德高洁。不为世俗所变易。)不成乎名。(巽不果)遁世无闷。(大巽为遁卦。)不见是而无闷。(巽挠屈。故不见是。)乐则行之。(复临至夬。皆震行。)忧则违之。(与彼时相反。)确乎其不可拔。(巽为入)潜龙也。〇案巽德不壅。(下不塞)风以散之。(说卦文)故其象为无闷也。(闷者。心郁也。)临泰以往。皆有兑悦。(至夬皆有兑)斯以震行。(六震乃为乾)乐则行之也。今既为姤忧则违之也。(道相反)
 孔子曰君子以。成德为行。(六震之行以成乾。)曰可见之行也。(不入之谓行。不隐之谓见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巽为隐)行而未成。(巽进退)是以君子弗用也。〇案杂卦传曰兑见而巽伏。(见现也)卦相反也。姤与夬反。(反易卦)隐而未见也。(夬上兑)巽与震反。(德相反)行而未成也。(震为行。巽为不果。)君子之道。欲现也欲行也。隐而不行。非其愿也。唯其时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〇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〇见龙在田。时舍也。〇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此乾之同人也。(二爻变)蓍卦第二画三挂之策。皆得天数。曰九二也。〇卦以震积。(复临泰)二亦龙也。(震为龙)变而为离。(下今离)离以相见。(离为目)是见龙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93H 页
(见音现)三才之位。二为地面。(郑玄云初在地下。二在地上。)地面曰田。(在地上)见龙在田也。左传云龙见于绛郊。(昭二十九年)见龙在田。亦实事也。〇乾则为君。(说卦文)是大人也。亦乾为德。(乾直心)是君子也。(在下之圣人)相见乎离。(说卦文)嘉会以礼。(下今离)利见大人也。(利宜也)见龙在田者象也。(如诗之兴体)利见大人者占也。〇德者乾德也。(虞氏云)巽以施之。(二四互)离则为宽。(虚中故)德施普也。圣人见于世。则虽未及举而用之。(在下位)学问化导。(如孔子)其德施已普也。〇五为君位。四三为臣位。(九家易)而今玆圣人。尚在二位。(民位也)如龙在田。此时舍而不用也。(如舜耕历山)〇乾下为离。(上今离)天下文明也。(离为文为明)
 孔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离者四正之卦。又二为中。)庸言之信。(离为信)庸行之谨。(离为防)闲邪(离之两刚为防闲)存其诚。(离虚中为诚)善世而不伐。(离为治)德博而化。(离为宽)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位卑而德尊)〇案同人自夬来。(上之二)庸言者兑也。(夬上兑)庸行者震也。(夬五六亦震)移之同人。乃信乃谨也。(下今离)又自姤来。(一之二)巽德挠曲。(巽为屈)邪而不正。(卦形斜)移之同人。则闲以防之也。(下今离)夬之既移。(上之二)兑口亦嗑。(上兑合)是不伐也。(不自言)化者讹也。(尧典曰南讹)南方离火之德。能令物化。故易例离则为化。
 孔子曰君子学以聚之。(乾为聚)问以辨之。(离为辨)宽以居之。(离为宽)仁以行之。(初与二为震)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〇案同人自姤夬来。巽则设教。(见观卦)可以学也。(姤下巽)兑则说言。可以问也。(夬上兑)离今文明。(下今离)所以为学问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〇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〇终日乾乾。行事也。〇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此乾之履也。(三爻变)卦以震成。六爻皆君子之用也。(震君子)于此特言君子者。此词为进德修业之用。非为筮也。〇下卦位离也。(一二三奇偶奇)离则为日。(说卦文)故初为日出。(见左传)二为日中。(见丰卦)三为日夕。(见离卦)易例然也。卦自复始。(义见前)遂以震行。自强不息。健而又健。(行又行)是乾乾也。为临为泰。遂竟离位。(下卦终)终日乾乾也。〇离位既终。日之夕矣。(离之末)离虚其心。(今互离)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93L 页
念其兑咎。(下今兑)若蹈虎尾。(履之象)如履薄冰。(见履卦)上畏乾天。(履上乾)顺其巽命。(上互巽)夕惕若也。履者践履之卦也。故其义如此。〇厉者危也。兑以一阴。(下今兑)下乘二刚。(初与二)位亦匪据。(阴居阳)其象危也。然而无咎者。履自夬来。(上之三)夬之时。柔乘五刚。(夬上兑)骄之至也。移之为履。(卦今履)则全一卦而降之。(上兑今下兑。)上下以辨。(离为辨)仰顺巽命。(履互巽)是无咎也。(善补过)〇乾之本坤也。为临为泰。将以为乾。终而复始。循环无端。(十二辟)反复道也。〇乾以震行。(复临泰)履乃践礼。(中互离)是行事也。(震为行)终日之所言行。夕而思之。不能无过。(兑震为言行)玆所以惕若也。此一繇乃古圣人严恭寅畏。进德修业之要旨大法也。〇十二辟卦。与四时而偕行。(复临泰。周正为春。)此卦象也。四时嬗变。流光迅速。君子之进德修业。岂有间哉。孜孜不怠。勉勉不已。(即终日乾乾)一息不断。有进无退。(文王之纯亦不已。)与流光而偕行。死而后息焉。此践履也。故曰终日乾乾。与时偕行。〇案班固之赋曰尸禄负乘。夕惕若厉。淮南子曰终日乾乾。以阳动也。夕惕若厉。以阴息也。张衡思玄赋曰夕惕若厉。以省愆兮。皆以夕惕若厉为句。汉儒之疏谬如此。(孔子曰虽危无咎。故今以厉无咎为句。)〇学稼云兑则为西。离则为日。(今互离)日在西则夕也。
 孔子曰君子进德修业。(柔进而离修)忠信所以进德也。(离忠信)修辞立其诚。(兑言而离修)所以居业也。(离为诚)知至至之。(柔自坎位来)可与几也。(坎为几)知终终之。(下卦终)可与存义也。(兑为义)是故居上位(下卦之上位)而不骄。(互巽为逊顺)在下位(全卦之下卦)而不忧。(兑悦而离喜)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〇案此繇以之为筮则于出处进退祭祀婚姻战伐之等。皆无所当。周公撰词之初。盖恐学易者。专主卜筮。特于乾卦之内。插此一繇。使学者知易之为用。不止于卜筮也。故孔子解易。多主义理。(彖传大象传)其源出于文王周公。非自孔子始也。
 孔子曰九三。重刚而不中。(非二五)上不在天。(非五六)下不在田。(非一二)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〇案大传曰三多凶四多惧。以不得中也。故乾卦三四。皆言无咎。孔子所言。亦此义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94H 页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〇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〇或跃在渊。自试也。〇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此乾之小畜也。(四爻变)小畜自姤来。(一之四)姤之时。巽股在下。(说卦巽为股)移之小畜。(一之四)则巽股忽超。(下巽今上巽)几及天位。(五六为天位)其象跃也。本皆震龙。(义见前)龙之跃也。又自夬来。(上之四)上兑之泽。(夬上兑)移亦为渊。(今互兑)跃在渊也。(渊止水)自姤来则为进。(自下升)自夬来则为退。(自上降)象不确定。其位可疑。(如上亦如下)疑则或之。(占法也)或跃在渊也。〇姤之时。柔居阳位。(初数奇)进而小畜。(一之四)柔乃得位。(四数偶)进无咎也。(善补过)〇试者。将用而先尝之也。姤之时。伏而在下。(姤下巽)移之小畜。忽自超腾。(一之四)自试之道也。(将以飞)四则多惧。(大传文)疑而试之也。〇四者外卦之始也。内乾既竟。外乾又始。乾道乃革也。(天道变)乾之既改。(四爻动)巽命又新。(上今巽)乾道乃革也。〇案初爻四爻。均之为巽。(彼下巽)而彼为潜龙者。位在地底也。(三才位)此为跃龙者。位近天中也。(四近五)〇学圃云巽则为鱼。(虞氏云)或跃在渊者鱼也。故蔡墨对龙。(昭二十九年)不言九四。
 孔子曰上下无常。(跃乍上而下)非为邪也。(巽为屈)进退无恒。(说卦云巽为进退)非离群也。(乾群而非离)君子进德修业。(离为修)欲及时也。(畜其德以待时至)故无咎。〇案小畜自姤夬来。(法见表)以姤则上进也。(一之四)以夬则下退也。(上之四)柔既得位。(阴居四)虽巽非邪也。(得其正)乾群犹完。(下乾全)虽离非离也。进修及时。以小畜也。(畜其德)
 孔子曰九四。重刚而不中。(非二五)上不在天。(非五六)下不在田。(非一二)中不在人。(四者卿相之位。故三为众人之位。)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〇案四则多惧。所以疑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〇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〇飞龙在天。上治也。〇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此乾之大有也。(五爻变)卦以震成。五亦龙也。变而为离。(上今离)离则为飞。(荀九家)是飞龙也。(震为龙)三才之位。五六为天。(见大传)飞龙在天也。〇上乾圣君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94L 页
也。(即大人)下乾圣人也。相见乎离。(上今离)正而有礼。(易例坎离皆为正。)利见大人也。(利宜也)九二九五。皆变为离。故其占皆利见也。〇离则为化。(书所云南讹)造者化也。大人造者。圣人之变化也。又造犹作也。(大人造。即圣人作。)篆文化与作相近。〇圣人南面而治。盖取诸离。(说卦文)故离则为治。(上今离)此之谓上治也。(治道明于上)〇二五皆离。而彼为见龙者。尚位乎地面也。(二位地)此为飞龙者。乃位乎天德也。(五位天)〇案离则为雉。(说卦文)飞鸟之卦也。离字从隹。禽字从离。荀九家之离为飞。其有徵矣。〇又按伊尹就见殷汤。师尚父遇见文王。若于此时。筮而遇是则其占吉也。(九二同)
 孔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兑为虎)圣人作而万物睹。(离为见)本乎天者亲上。(天与火)本乎地者亲下。(水附地)则各从其类也。〇案大有之卦。姤夬其本也。(移之五)风雷相会。(姤巽而夬震)同声相应也。四正之卦。火天其类也。(火天一类。又水地一类。)火天相遇。(今大有)同气相求也。兑泽之水。(夬上兑)移之为渊。(今互兑)水流湿也。(自上而流下)离火之焰。(姤之时。一阴在离位。)上延乾燥。(乾纯阳故燥。)火就燥也。(上今巽)巽之密云。(姤下巽)上而从震。(夬五六为震)云从龙也。(小畜以巽为密云。)遂以巽风。(姤下巽)上而从兑。(夬上兑。今互兑。)风从虎也。(兑为虎)乾之圣君。(上本乾)化以离文。(上今离)圣人作也。(作化也)群阳在下。(下亦乾)相见乎离。(说卦文)万物睹也。表记曰火土亲而不尊。(卑近也)火天尊而不亲。此所谓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也。火天大有。气类相感也。(火天为一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亦气类相感也。世有圣君则圣人必与相见。此各从其类也。〇程子曰圣人既得天位。则利见在下大德之人。(程子于九二则通上下而言之。)朱子曰所利见者。在上之大人。(朱子于此爻则通上下而言之。)王昭素之对宋太祖。又欲互用于君臣之占。(见永乐大全)此疑案也。然当以孔子之言决之。孔子曰圣人作而万物睹。圣人者。在上之圣君也。(即飞龙)物睹者。在下者之利见也。〇又按近儒之说。以风雷为同声。山泽为同气。坎离为水火。遂有乾龙坤虎之说。其义非也。八卦之德。非此爻之所得专。况以乾坤为龙虎哉。乾本非龙。坤又何虎。(兑虎之义。见履颐革卦。)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95H 页
孔子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二五刚柔应)与日月合其明。(离在坎位。为日月。)与四时合其序。(乾元亨利贞)与鬼神合其吉凶。(五与六。为艮鬼。)先天而天不违。(下之乾。先于上乾。)后天而奉天时。(上之乾。后于下乾。)天且不违。(嘉会以合。又二五应。)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〇案大人者圣君也。必有圣君而后。为圣人之所利见。故形容其德之盛如此。
  {䷪}上九。亢龙有悔。〇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〇亢龙有悔。穷之灾也。〇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此乾之夬也。(上爻变)卦以震成。上亦龙也。(震为龙)其位高极。是亢龙也。(亢极也)变而为兑。(上今兑)兑则为决。(说卦文)盈之决也。(乾为盈)人之修德。悔则必改。故卦爻之变。亦名为悔。(此易之大义)悔者变也。(何楷云)乾变为夬。亢龙有悔也。〇盈者六阳皆满也。满则必溃。何可久也。杂卦传曰夬决也。〇穷者极也。忧患极者。或反致福。(见震卦)名位极者。必反致灾。(盈不久)亢龙之悔。(上刚变)穷之灾也。〇时者四时也。冬至一阳始生。(复一阳)至于夏至。六阳已极。(日长极)乾之上刚。与时偕极也。〇案洪范曰贞曰悔。悔者其变也。贞者其不变也。又改过曰悔。不改过曰吝。〇学稼云上一阳。本震龙之无阴者。(义见前)阳道太亢。是亢龙也。(如亢旱之亢)
 孔子曰贵而无位。(六者阴位也。乾之上刚。以阳居阴。)高而无民。(坤为民也。乾至于六。无一阴。)贤人在下位而无辅。(众阳在下。而皆不为臣也。坤为臣。)是以动而有悔也。(动者爻变也。)〇案亢龙骄傲自亢。不少卑降。故无民无臣也。
 孔子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夬既足矣。又进一步。)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兑为失)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〇案圣人谓下乾之圣人也。乾变为兑。上失其正。(卦形斜)不失正者。下卦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〇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〇乾元用九。天下治也。〇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此乾之坤也。(蔡墨云)蓍卦十八变。成卦之时。(三六为十八)其十八卦之策。皆得天数。(一三五七九)则六位尽变。(皆老阳)此之谓用九也。〇乾本六震。(义见前)见群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95L 页
龙也。(见音现)乾亦为首。(说卦文)龙有首也。变而为坤。(六尽变)遂无乾刚。(无一阳)见群龙无首也。龙而无龙(一作首)则神龙也。(张氏云神龙。见尾而不见首。)故吉。〇本是乾卦。固天德也。虽曰天德。今既无乾。(无一阳)不可以为首也。(乾为首)〇天下者坤也。(卦今坤)本以君德。(卦本乾)施以巽教。(初之变为姤)以渐濡润。(六阳次第变为阴。)丕化坤民。(卦今坤)化民曰治。天下治也。〇天道好变。四时万物。莫不变易。此易之所以主乎变也。今六阳皆变。(变之极)天道天法。于此乎可验。(神变而无形)乃见天则也。〇案春秋传蔡墨对龙。(昭二十九年)以此为乾之坤。(朱子曰六爻皆变者。即此占之。)则乾坤之有纯变审矣。然六爻纯变则用之。其或杂变者。皆所不用。(详见蓍卦笺)故谓其所用者曰用九也。〇学稼云其或杂变者。九六参错。不可指名。(曰九不可。曰六亦不可。)故以法求变。卒归于九六。(非九则六)若六位皆变者。九六之名得立。故因而用之也。
(坤下坤上)〇第二卦(姤五阴进)
  说卦传曰坤。顺也。〇朱子曰坤者。顺也。阴之性也。〇镛案坤之本。姤也。(一阴生)为遁为否。以至于剥阴。每在下终。不敢乘阳跨阳。顺之至也。此其所以名坤也。四正之中。在下者水土也。而一撮之土。投之水中。亦必塌然而下沈。盖其性有所任载。无所乘跨。顺之至也。古文作川(象三断)亦作(与申字不同)☷者。卦形也。川者顺之义也。顺驯等字。皆从川。其实从川也。(流字从川则川本川也。)故周行中土。谓之巡。(字从川)而音与驯同也。
  坤。元亨。(句)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句)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此坤之彖也。蓍卦六画。皆得少阴者。(皆得八)坤而不变。占之以彖也。〇元者善之长也。唯震为善。(东方生物之仁)则唯震为元也。利者义之和也。唯兑为和。则唯兑为利也。坤之六阴。不由震兑。(不由复与夬)不可谓元利也。虽然乾坤者。敌对之物。(不相下)德虽相反。理无不具。彼以其震。(复一阳)我以吾巽。(姤一阴)彼以其兑。(夬上兑)我以吾艮。(剥上艮)譬之于马。彼以䭸马为马。(乾为马)我以牝马为马也。(乾之配)坤以姤始。(一阴生)巽其元也。(姤下巽)剥而为坤。(如乾之有夬)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96H 页
其利也。〇元亨者。君道之亨也。(元良元首。古以君为元。)乾则震主始出。(复一阳)为临为泰。以竟离位。(一二三)此震主之亨也。(元亨属下卦)坤则巽妃始生。(姤者女后也)为遁为否。以竟离位。(一二三)此巽妃之亨也。〇贞者。坎之德也。坤之将坤也。于坎之位。(四五六)为观为剥。(利贞属上卦)以成纯阴。凡阴功妇功。皆所宜也。故曰利牝马之贞。(贞事也)牝马之贞。如孳育转输。驾田车(纳禾稼)给宫役(见礼注)之类是也。若军旅之事。蒐狝之礼。皆用牝马。筮而遇是则非所宜也。(利宜也)〇君子者震也。(震为仁为主)坤国既成。(六阴成)复之君子。(震一阳)可往为主。(往则主坤国)有攸往也。〇坤之先剥也。剥则上艮。(山地剥)艮为径路。(说卦文)径路多岐。(所以迷)是先迷以失道也。(复上九亦艮为迷)后于坤者复也。复则下震。(地雷复)震为大道。(说卦文)又为人主。(帝出震)是后顺以得主也。〇西南者坤也。东北者艮也。(见说卦)坤之既重。(上下坤)坤朋有耦。(易例坤为朋)西南得朋也。剥之坤朋。(坤之先剥也。)曾以艮死。(剥上艮)东北丧朋也。(万物终乎艮)既将得朋。利西南也。〇安贞者。安静之事也。(筮问事曰贞)坤之为德。安然不动。(安字象女在室中。)安贞吉也。左传毕万之筮。以坤为安。(闵元年)义有据也。洪范曰用静吉。即所谓安贞吉也。讼九四宜参看。〇案程子曰四德同而贞体则异。(又曰利字不联牝马为义。如云利牝马之贞。则坤只有三德。)然当以朱子说为正。(朱子曰不可将利字自作一句。伊川只为泥那四德。所以如此说。不通。)〇又案蹇曰利西南。(彖词文)解曰利西南。(亦彖词)此卦亦当以利西南为句。(吴幼清亦云)〇又按朋者耦也。坤之三画。皆成匹耦。故易例坤为朋也。(两贝谓之朋。)〇学圃云周礼牧师。孟春焚牧。仲春通淫。(又校人六马之属。有种焉。)此孳育之政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变则阳)至静而德方。(土性不圆转)后得主而有常。(后得震)含万物而化光。(坤上藏)坤道其顺乎。(巽为顺)承天而时行。(姤下巽承乾)〇案此云文言者。郑康成之所加也。(或云王辅嗣所加。)孔子于乾坤二卦。特于彖传象传之外。重重赞美。反复咏叹。虽与诸卦之例不同。其文则亦彖传象传也。本是一通文字。自东莱费直始裂传文。分隶各繇之下。而郑玄见章首有文言二字。(孔子引用古书名。)遂认为别编。乃于坤卦之传。亦增文言二字。然乾之文言。是孔子引用古文也。此节是孔子所自作。读者详之。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96L 页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坤元者姤也。姤之一阴。生于地底。(三才位)此坤土之本也。(元始也)众万之生。根皆著土。(古文生作。象出土。)万物资生也。六阴之生。以巽为根。(姤一阴)万物资生也。(易例卦画为万物。)姤以下巽。(天风姤)上接乾天。为遁为否为观为剥。皆巽以顺之。(皆有巽)艮以承之。(艮为手)以成坤卦。乃顺承天也。(每阴在阳下)至者极也。(字从土)〇自姤至剥。上必载阳。(易例阴在上为乘。阳在上则为载。)坤之本德。利载物也。坤为大舆。(说卦文)非以是乎。六阴既积。厚载物也。(载物故能厚。)疆者限也。自姤至剥。艮限在前。(艮为限)坤之既成。遂无限界。(今无艮)德合无疆也。(六阴合)〇阴进至否。(下三阴)坤道恢阔。(下坤成)艮以含蓄。(上三阳塞之)是含弘也。(畜其广)照以天光。(左传文)坤文乃著。(阴得阳有光)是光大也。于离之位。(一二三)阴道会合。(三阴合)品物咸亨也。(三阴为品物)亨者会也。(元亨属下卦)〇坤为孳母。(说卦文)牝马地类也。(坤之类)为观为剥。遂以为坤。行地无疆也。程子曰乾以刚固为贞。坤以柔顺为贞。即所谓柔顺利贞也。(利贞属上卦)〇坤之既国。震将为主。(坤则复)君子攸行也。(震为行)〇失道者。艮径也。(剥上艮)得常者。震道也。(复下震)〇剥之反复也。艮虽丧朋。剥必为复。东北丧朋。乃终有庆也。〇凡求安之事。贵在久安。应地无疆。能久安也。
  {䷗}初六。履霜坚冰至。〇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此坤之复也。(初爻动)蓍卦第一画至三挂之策。皆得地数。(二四六八十)曰初六也。(两地故)〇初之既动。阴乃凝合。(初今刚)阴之始凝。其象霜也。(霜而后霰。而雪而为冰。)遂以震足。(下今震)践此凝阴。是履霜也。今卦复也。再凝三凝。(为临泰)六阴尽合。势将为乾。(势莫遏)乾则为冰。(说卦文)坚冰至也。至者将然之辞。〇凝者水坚也。(字从。)本以坤温。(左传坤为温)乾始为寒。(震者乾之始)阴始凝也。〇驯者习也。(习重也)自复至乾。每得一震。(义见前)震则为道。(说卦文)驯致其道也。(致者至之也)
 孔子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震为善)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艮不善)臣弑其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97H 页
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一卦为朝夕)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辨分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朱子曰顺当作慎。或曰当作驯。)〇案乾以复始。(即天根)震仁兑义。积之至六。(自复至夬。皆震兑。)积善之家也。坤以姤始。(即月窟)不仁不义。积之至六。(自姤至剥。德相反。)积不善之家也。馀庆馀殃。将然之效也。阴之凝合。小人之固结也。(坤而凝。故为小人。)既凝既固。(为乾冰)乃散厥恶。(自乾而为姤)则为遁为否。臣弑其君。(既否则下坤成而下乾先亡。)为剥为坤。子弑其父。(艮男进而上乾亡。)阴凝之祸。不其远矣乎。下卦为离。(一二三)离则为昼。(离为日)上卦位坎。(四五六)坎则为夜。(坎为月)一朝一夕者。一卦之谓也。姤而为复(一作坤)(积不善)坤而为复。(阴始凝)复而为乾。(坚冰至)乾反为姤。乃散厥恶。(臣弑君而子弑父。)非一朝一夕也。辨者分也。阴之始凝。不早分之。(初今合)驯致其恶。祸将滔天。圣人之义。贵早辨也。小人之聚合凝固。其渐虽微。不可不辨。此其戒也。(易例初为早)
  {䷆}六二。直方。(句)大不习。(句)无不利。〇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此坤之师也。(二爻动)蓍卦第二画三挂之策。皆得地数。曰六二也。〇师自复来。(一之二)复者君子之所以修身也。(复初九曰以修身)移之为师。下乃为坎。(下今坎)坎之为卦。一刚中横。其德直也。外形方正。(外四片)直以方也。盖其为卦。得乾之中刚。(坎中男)乾则为直。(见大传)得坤之二阴。(外四片)坤则为方。(见文言)其德直方也。〇大不习者。刚不重也。(习重也)既非习坎。(只下坎)无不利也。(易例阳曰大)曷云哉。坤者臣道也。臣之为道。不失其敬。(为人臣止于敬)以行其义。(不枉道以事君)外顺内刚。(外坤而内坎)以正其身。(内为我)苟其内外皆刚。(习坎象)失于柔顺。(不外顺)非为人臣之道也。今虽内刚。既不习坎。(上犹坤)无不利也。〇动者爻变也。〇地道者。臣道也。坤本纯阴。今乃刚中。(二今刚)地道光也。(阳为光)师自复来。震其道也。〇案诸家皆以直方大为句。然霜方章囊。(又裳黄)本相叶韵。当以直方为句也。象传只举直方二字。大传及深衣之文亦然。直方为句无疑也。
 孔子曰直其正也。(坎中直)方其义也。(坎之外四片)君子敬以直内。(坎为敬)义以方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97L 页
外。(外形端)敬义立而德不孤。(刚柔相表里)直方(句)大不习(句)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虽坎不疑震为行。)〇案为人臣者。敬以直内(敬其君)则不失其身。(其身正)义以方外则不枉其道。(不枉己以循人)敬义内固而柔顺外著。(外则坤)则其德不偏于刚果。不偏于柔顺。所以为不孤也。以此道行。可以为臣。(坤为臣)无复可疑。(内虽刚无害)大不习无不利者。破疑之辞也。〇礼记深衣篇曰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一作敬)。方其义也。故易曰坤六二之动。直以方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〇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此坤之谦也。(三爻动)谦自复来。(一之三)复之时。震𧀮蕃鲜。(复下震)如树方华。(震为花)移之为谦。则艮以含之。(止其外)坤文内蕴。(说卦坤为文)是含章也。(又离位)谦自剥来。(上之三)艮者果也。(剥上九硕果)震华既蕃。(复下震)艮果成实。(说卦艮为果)含章之象也。(艮果含生物之理)曷然哉。坤变为谦。含章不发。坤臣之执谦也。姤九五宜参看。(丰六五亦然)〇谦以坎贞。(全卦如坎形)可以干也。(事之固)谦自复来。始事于震。(复下震)艮以终之。(下今艮)是可贞也。(可干事)不云利贞者。以无成也。〇谦自复来。震其王也。(乾天之长子)坤其臣也。(地雷卦)移之为坎。(谦互坎)则坤臣致役。(说卦文)坎以为劳。(坎为功)从王事也。其位可疑。(在上下之中)疑则或之。(乾九四)或从王事也。艮以止之。(下今艮)物所成终。(说卦文)然六位未竟。(艮在下)无所成也。内卦已终。(终于三)有所终也。臣道之无攸成。如妻道之无攸遂。(见家人)此天地之大义也。谦九三宜参看。(彼亦云有终)〇艮以止之。蕴其文章。然其互为震。(三五互)震将敷蕃。(敷花也)以时发也。君子之德。蕴以畜之。待时而发。譬彼草木。敛其英华。含其蓓蕾。及其时而发之也。〇坎则为知。(北方之水德)阳光今大。(三今刚)知光大也。(坤德本光大)含而无成。(含其文)谨守臣道。非大智乎。〇学稼云章者乐之一终也。(说文云)震为音乐之卦。故震则为章也。(字从音从十)〇学圃云兑上坼故为口。艮上合故为含。
 孔子曰阴虽有美。含之。(合其口)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妇人无遂事)地道也。(坤为地)妻道也。(坤为母)臣道也。(坤为臣)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代天工)〇案阴有美者。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98H 页
坤得刚也。坤得刚则为复。(一阳生于坤)复而含则为谦也。(一之三)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〇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此坤之豫也。(四爻动)括者。结也闭也。(义见下)囊者震也。坤则为布。(说卦文)布塞其底。(震下连)其象囊也。(诗诂云有底曰囊。无底曰橐。)豫自复来。(一之四)复之时。大震之囊。(复大震)布于地面。(初位地)发其糗粮。(震为稼)以活坤民。(震以生)移之为豫。(一之四)则垂其艮手。(今互艮)阖然收结。而震囊在上。(升于上)不顾坤民。(坤在后)是括囊也。豫自剥来。(上之四)剥有艮手。所以括也。括之奈何。四多惧也。(大传文)谨约如此。何咎之有。然我有其粮。藏之不出。亦无誉也。〇剥之时。迷失其道。(艮为径)今乃得道。(上今震)是无咎也。(善补过)〇成言乎艮。(说卦文)非无言也。坎则为险。(上互坎)险言非誉。是无誉也。〇艮止有节。(下互艮)慎之至也。虽有坎险。(上互坎)曷其能害。〇案荀九家云坤为囊。非矣。(布不塞底。不成囊。)星湖先生曰四之动为震。有囊象。〇又按扬子方言曰括。关闭也。(王风云羊牛下括。亦牢栅牧闭也。)艮为开门。震为闭关。(门下有横木)故复之大象曰至日闭关。(复下震)括者闭也。剥之艮门。今以震闭。(上今震)其象括也。
 孔子曰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坎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〇案豫自复剥来。复者自坤为乾之始。(天根也)即天地变化之卦也。复之时。君子得道。草木蕃鲜。(复下震)移之为豫。则天位地位之间。(四在二五间)一梗中横。(四今刚)而剥之艮门。今乃闭关。(义见前)天地闭也。(豫有重门象)震之君子。(复下震)坎用隐伏。(上互坎)贤人隐也。曷然哉。君臣之间。(五与二之间)小人居中。(下互艮)谗慝公行。(艮言坎险为谗言)此远害之时也。可不慎乎。
  {䷇}六五。黄裳。元吉。〇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此坤之比也。(五爻动)坤配乾衣。其象裳也。(荀九家)裳本饰下。(左传文)下卦裳也。(在下者为裳)比自复来。(一之五)复之时。震以饰下。(复下震)其色玄黄。(说卦震玄黄)是为杂裳。(玄黄。天地之杂也。士冠礼有杂裳。)移之为比。则玄德上升。(一之五)遂正君位。(玄天色)坤裳顺德。(坤在下)厥色纯黄。(中土之正色)于是乎黄裳也。本以震升。(复下震)元之吉也。(君为元)坤之六五。王后之位也。周礼王后六服。一曰鞠衣。(注云鞠黄色)而古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98L 页
者妇人之服。衣裳相连。(见礼疏)黄裳者。鞠衣也。〇坤则为文。(说卦文)今坤在内。(下为内)文在中也。(易例内卦为中。如所云天在山中。)亦阳得五。(五今刚)文在中也。(兼二义)〇案春秋传南蒯之坤(一作筮)遇此爻。(昭十二年)子服惠伯曰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指下坤)元。善之长也。又曰上美为元。下美则裳。(详见春秋官占注)惠伯亦以下坤为裳。中刚为元。读者详之。〇离鼎解噬嗑宜参看。(黄之例)
 孔子曰君子黄中通理。(坎为通)正位居体。(阳居五)美在其中。(坎中阳)而畅于四支。(坎之外四片)发于事业。(坎干事)美之至也。(易例阳为美)〇案比自复来。君子者震也。内纯正则物理通。(内坤而外坎)正其位则体肤安。(外坎而内坤)黄中者坤也。通理者坎也。正位者坎也。居体者坤也。复之震足。剥之艮手。移之为比。则坎血流通。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也。德之在中。发于四体。(威仪之外著)亦犹是也。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〇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此坤之剥也。(上爻动)剥以观进。(四而五)观有二阳。(上二刚)是二龙也。(乾之时。本是六龙。)进而为剥则一龙又死。一龙独存。(剥一刚)龙之战也。其战奈何。以本乾也。(说卦战乎乾)坤邑之外。其地旷远。(上位最在外)邑外曰野。(邑而郊而野)龙战于野也。〇上卦位坎。(四五六)坎为血卦。(说卦文)是其血也。剥进为坤。(四时之本序)坤变为剥。(坤上六)阴阳屡变。(剥坤剥)天地相杂。(剥一阳本乾)其血玄黄也。(天玄而地黄)〇艮为径路。(说卦文)其道穷也。〇案左传龙斗郑门。(昭十九年)易词取象。皆合实理。〇学圃云阴阳屡变。倏忽往来。支离攫拿。困极而死。其血玄黄也。(亟死则血赤)坎为赤血。(说卦文)今坎非坎。(剥上艮)色有渝也。
 孔子曰阴疑于阳。必战。(臣拟于君。必有战。)为其嫌于无阳也。(坤纯阴)故称龙焉。(龙阳物)犹未离其类也。(观二阳)故称血焉。(坎为血)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〇案坤本纯阴。阴既至六。又得老阴。(老阴徒爻变)是无阳也。观之二阳。本是同类。血脉相通。故血为戒也。
  {䷀}用六。利永贞。〇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此坤之乾也。著卦十八变成卦之时。(三变为一画)其十八挂之策。皆得地数。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七卷○周易四笺 第 399H 页
(二四六八十)则六位尽变。此之谓用六也。〇永贞者。久长之事也。周礼大祝求永贞。(春官文)有年祝化祝之等。(其目多)年者历年之短长。(如卜年八百)化者教化之始终。筮家以此谓之永贞也。(筮问事曰贞)坤体无疆。乾德不息。利于年也。(卜年吉)坤之为乾也。必自震始。震主首出。以临坤民。而坤之六阴。尽化为阳。(坤而乾)利于化也。(利化民)久长之事。无不相宜。利永贞也。〇终六位而皆刚。以大终也。(阳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