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x 页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四)
 凶礼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55H 页
葬小君四
夏五月。葬我小君哀姜。(僖二年〇前年七月夫人姜氏薨于夷十二月夫人氏之丧至自齐)
 左氏曰闵公。哀姜之娣叔姜之子也。故齐人立之。共仲通于哀姜。哀姜欲立之。闵公之死也。哀姜与知之。故孙于邾。齐人取而杀之于夷。以其尸归。僖公请而葬之。(杜云哀姜之罪已重而僖公请其丧还者外欲固齐以居厚内存母子不绝之义为国家之大计〇闵二年)〇镛案哀姜者。庄公之妻也。为庄也妻者。是为僖也母。僖公之请而葬之也宜哉。虽与弑之罪。同于文姜。弑夫弑子。煞有间焉。至于帷薄之行。君子不言。玆所以葬之以礼也。然哀姜实未尝配食于庄公。故成风得升为夫人也。(义见下)
 公羊曰夫人何以不称姜氏贬。(上文云桓公召而缢杀之。)〇何曰桓公疾夫人淫泆二叔。(庆父与叔牙。)杀二嗣子而杀之。书葬者。辟责内雠齐。〇镛案夫人氏者。文缺也。(左传疏已明辨之。)
 谷梁曰其不言姜。以其杀二子贬之也。或曰为齐桓讳杀同姓也。
葬小君五
三月。葬我小君成风。王使毛(一作召)伯来会葬。(文五年〇前年十一月。夫人风氏薨。)
 〔左传注〕杜曰僖公母风姓也。赴同祔姑。故称夫人。反哭成丧。故曰葬我小君。(疏云释例曰凡妾子为君。其母犹为夫人。虽先君不命其母。母以子贵。其适夫人薨则尊得加于臣子。内外之礼。皆如夫人矣。故姒氏之丧。责以小君之丧。不成成风之丧。王使会葬。传曰礼也。)〇镛案葵丘之盟曰无以妾为妻。见孟氏(一作子) 阳谷之会。亦有此戒。(僖三年公羊传)盟既戒之。则当时诸侯之以妾为妻者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55L 页
多矣。然鲁哀公嬖公子荆之母。欲升之为夫人。使宗人衅夏(礼官也)献其礼。对曰无之。周公及武公。娶于薛。孝惠娶于商。(商宋也)自桓以下。娶于齐。此礼则有若以妾为夫人。则固无其礼也。公卒立之。而以荆为大子。(哀廿四)则鲁之始以妾为妻者。哀公是也。(檀弓云悼公之母死。哀公为之齐衰。有若曰为妾齐衰礼与。公曰吾得已乎哉。鲁人以妻我。〇若据檀弓。哀公再以妾为妻。)父在之时。不以妾为妻。而父死之后。追尊其母。使为父妻。乱伦悖常。有大于是乎。僖八年曰秋七月。禘于大庙。用致夫人。则鲁之始以妾母为夫人者。僖公是也。生而升之为夫人。故死而赴同祔姑。左氏每云赴同祔姑。故得称夫人。此乖反之义也。又凡葬之为礼。观于未葬。棺椁车马之数。旌翣罂筲之品。皆有等级。葬之文物。于是乎观。考之策书。其验历然。左氏每以反哭与否。为书葬之法例。皆谬义也。凡左传发例。多系后人追补者。
 公羊曰成风者何。僖公之母也。(疏云欲言其妾。经书小君。欲言夫人。不同夫谥。故执不知问。)〇镛案僖公尊成风为夫人者。以哀姜有罪。不能配食于庄公也。(义见下)敬嬴亦然。其后寝以为法。〇又按鲁之夫人。皆不从夫之谥。不可以此分嫡妾也。
 胡氏曰仲子虽聘。非惠公之嫡也。春秋之初。尚以为疑。故别为立宫。而羽数特异。此虽非礼之正。然不祔于姑。犹有辨焉。至是成风书葬。乃有二夫人祔庙。而乱伦易纪。无复辨矣。故礼之失。自成风始也。〇镛案胡说明矣。但哀姜黜。故成风陟。二夫人祔庙。无是理也。
秋七月。禘于大庙。用致夫人。(僖八年)
 谷梁曰致者。不宜致者也。言夫人不以氏姓。非夫人也。立妾之辞也。非正也。〇范云刘向曰夫人成风也。致之于大庙。立之为夫人。(成风者。僖公之母。)虽尊其母。是卑其父。(以妾体君。则上下无别。)故曰非正也。礼有君之母非夫人者。又庶子为后。为其母缌。〇镛案此经之义。当以刘向为正。何者。哀姜追入之说。既违事理。(左氏谬)齐媵胁嫡之解。亦甚乖戾。(公羊谬)不可从也。其必因禘而致之何也。宗庙之祭。主妇亚献。主妇荐簋铏。主妇荐笾豆。一行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56H 页
此礼。于是乎夫人也。(非嫡夫人。不能行此礼。)其必太庙者。成之于周公之庙。则群公之庙。顺流之势也。此其为失礼者二。(有二义)春秋之义。母以子贵。然尊其名号。致其孝养可也。父之所妾。子乃妻之。(尊之为父妻。)祖所不见。(成风未尝行三月庙见之礼。)孙乃妇之。(尊之为主妇。)既死其父。(死其亲。)又诬其祖。(诬周公)其非礼一也。凡礼舅没则姑老。(内则文)故姑老之妇。得称冢妇。(内则文)而特牲礼之注。唯主人之妻。得称主妇。(郑玄云)此上下之达礼也。僖公主其祭。而成风为之妇。天下无此礼也。子视其牲。厥母视饎。子之既献。母乃亚之。安在其夫妇共祭也。其非礼二也。此孔子所以书之也。
 左氏曰秋禘而致哀姜焉。非礼也。凡夫人不薨于寝。(小寝也)不殡于庙。(不以殡过庙。)不赴于同。(告赴于同盟。)不祔于姑。(祖姑也)则不致也。(据经哀姜薨。殡庙赴同祔姑。今当以不薨于寝。不得致也。)〇杜曰致者致新死之主于庙。而列之昭穆。夫人淫而与杀。不薨于寝。于礼不应致。故僖公疑其礼。历三禘。今果行之。〇镛案哀姜之死。于今八年矣。诚若当时殡庙祔姑。则尚不入庙。无是理也。哀姜既死。十一月而葬。(见二年)殡庙祔姑。经无明文。杜说不知所据。且哀姜之死也。书之曰夫人姜氏薨。其葬也。书之曰葬我小君哀姜。(见二年)今于入庙之时。不谥不姓。但称夫人。抑何故也。将云讥贬。不亦晚乎。左氏之不可信。往往如此。
 公羊曰致者不宜致也。禘用致夫人。非礼也。夫人何以不称姜氏。讥以妾为妻也。以妾为妻。盖胁于齐媵女之先至者也。(何云僖公本聘楚女为嫡。齐女为媵。齐先致其女。胁僖公使用为嫡。故从父母辞。)〇镛案此非理之说也。
葬小君六
夏四月。葬我小君声姜。(文十七年〇前年八月。夫人姜氏薨。)
 左氏曰有齐难。是以缓。(杜云僖公夫人。文公母。)
葬小君七
夏六月。夫人嬴氏薨。冬十月。葬我小君敬嬴。(宣八年)
 左氏曰冬。葬敬蠃(一作嬴)。旱无麻。始用葛茀。(文末年云文公二妃。敬嬴生宣公。)〇杜曰反哭成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56L 页
丧。故称葬小君。〇镛案文公嫡妻出。姜生子恶。(或作赤)其娣生子视。文公既薨。襄仲杀恶及视。出姜大归于齐。于是宣公立。尊其母敬嬴。以配食于文公。玆所以葬之以夫人也。
 公羊曰顷熊者。宣公之母也。能(一作熊)氏楚女。宣公即僖公妾子。
 〔谷梁注〕范曰文夫人姜氏。大归于齐。故宣公立己妾母为夫人。以夫人礼卒葬之义。与成风同。(疏云哀姜有罪。故僖以其母为夫人。今姜氏子杀故身出。本自无罪。则顷熊成丧。不是同例。而云与成风同者。二者俱无正礼也。)〇镛案僖公尊成风为夫人。(庄公妾)宣公尊敬嬴为夫人。(文公妾)故春秋释例。乃云春秋之礼。母以子贵。子为国君则母为夫人。此乱礼之言也。哀姜不出。(淫通二公子。以罪而出。)成风不得为夫人也。出姜不归。(二子被杀。故无罪而出。)敬嬴不得为夫人也。若是者何也。宗庙之祭。必有妃配。(少牢礼所云以某妃配。)毋论有罪无罪。既出之母。不可以配食。此所以尊其所生。以为夫人。此变礼之不得已者也。嫡夫人无故配食。而又尊其母。则是二嫡也。礼诸侯不再娶。(公羊文)再娶犹不可。而况于二嫡乎。周公虽衰。鲁礼不然。故惠公元妃孟子。无故配食。则仲子之子。虽为国君。(即桓公)未尝敢尊之为夫人。未尝敢祭之于宗庙。别立一宫。(考仲子之宫)降用六羽。(鲁宗庙八佾)其义昭昭然也。成风敬嬴之后。君母之尊为夫人。遂成彝典。齐姜无故配食。(成公妻)而定姒尊为夫人。(襄四年)此非鲁国之故常也。凡论此礼者。当以仲子之别立宫为正。〇或曰哀姜虽得罪于宗庙。及其葬也。书之曰葬我小君哀姜。(僖元年)既以小君礼葬之。庸不得以小君礼配食乎。曰葬与配不同也。虽以夫人礼葬之。未必皆配食。故大夫士虽再娶。其祔者唯一。况于国君乎。古者一庙一主。亦无妃主。虽左主右主之说。出于纬书。不可从也。
葬小君八
夏五月。夫人姜氏薨。七月。葬我小君齐姜。丧(一作襄)二年
 左氏曰齐姜薨。(齐谥也。执心克庄曰齐。)初穆姜使择美槚。以自为榇(亲身棺)与颂琴。季文子取以葬。(葬齐姜)君子曰非礼也。礼无所逆。妇养姑者也。亏姑以成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57H 页
妇。逆莫大焉。(穆姜成公母。齐姜成公妻。)且姜氏君之妣也。
 公羊曰齐姜者何。齐姜与缪姜。则未知其为宣夫人与成夫人与。〇何休云传家依违。(疏云左氏以齐姜为成公夫人。而何氏不然者。齐姜先薨。穆姜后卒也。)〇镛案妇先姑卒。岂有既哉。注疏非矣。
葬小君九
秋七月。夫人姒氏薨。八月。葬我小君定姒。(襄四年〇公羊姒作弋。)
 左氏曰秋。定姒薨。(成公妾。襄公母。姒杞姓。)不殡于庙。无亲(一作榇)不虞。(季孙以定姒本贱。议其丧制。欲殡不过庙。又不反哭。)匠庆(鲁大匠)谓季文子曰子为正卿。而小君之丧不成。(谓如季孙所议则为夫人礼不成。)不终君也。君长谁受其咎。(公时年七岁。)〇杜曰定谥也。赴同祔姑。反哭成丧。皆以正夫人礼。母以子贵。〇镛案杜氏每谓反哭成丧。然后书葬。曰葬我小君。故定姒之不殡于庙。无榇不虞。谓之季孙之初议。然今观传文。明是实事。不是空议。(匠庆虽用槚。用之为棺也。无用榇之文。)以此言之。凡所谓葬我小君者。皆臣子尊称之辞。非必以小君礼葬之然后。方云小君也。〇又按左氏以齐姜为成公之夫人。(襄公之嫡母。)经有据也。然叔孙侨如之如齐逆姜。在成公十四年之秋。成公即位之时。不知几龄。然即位二年。会盟于蜀。三年会诸侯而伐郑。则要之即位在十龄之后也。至于十四年之久。而阙然无妃。理所不通。公羊氏之依违不决。良有以也。礼无二嫡。齐姜定姒之并尊为母。亦无是理。
 公羊曰定弋者。襄公之母也。(莒女也。襄公者。成公之妾子。)
葬小君十
夏五月。夫人姜氏薨。八月。葬我小君穆姜。(襄九年)
 左氏曰穆姜薨于东宫。(穆姜淫侨如。欲废成公。故徙居东宫。事在成十六年。)〇镛案穆姜淫姣乱德。幽于东宫。恐无配食之理。(穆姜。宣公之夫人也。成公幽其母。)今不可详也。
葬小君十一
五月。夫人归氏薨。九月。葬我小君齐归。(昭十一年)
 左氏曰葬齐归。公不戚。晋士之送葬者。归以语史赵。史赵曰必为鲁郊。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57L 页
(言昭公必出郊野。)归姓也。不思亲。祖不归也。襄末年传云立胡女敬归之子子野。九月卒。立敬归之娣齐归之子绸(一作禂)。即昭公。 〇镛案襄昭定哀。皆惑于嬖妾。又皆尊其生母。升为夫人。此皆鲁礼之末失。自桓以前。不如是也。
 公羊曰齐归者。昭公之母也。(何云归氏胡女。襄公适夫人。)〇镛案宗人衅夏之言曰自桓以下娶于齐。(哀廿四)则襄昭定哀。其嫡妻皆姜氏也。诸侯一娶三姓。而三姓之女。各有侄娣。不唯嫡妻而后有娣也。胡女敬归者。(子野母)三姓之一。而齐归(昭公母)其娣也。卫之庄姜为嫡妻。而又有戴妫及戴妫之娣厉妫。正与此同也。襄昭定哀之妻。皆不见春秋。何休乃以敬归为襄公之嫡妻。谬矣。(敬归若是嫡妻。则策书当云太子野。不当曰胡女敬归之子野。)
葬小君十二
夏五月。公薨。秋七月。姒氏卒。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故戊午葬。)辛巳。葬定姒。(定末年)
 左氏曰不称夫人。不赴且不祔也。孔云赴于同盟之国。其辞当云夫人某氏薨(一作葬)。是赴则成夫人也。礼适妻祔于适祖姑。妾祔于妾祖姑。若得祔祖姑。则亦成夫人矣。二者皆阙。故不曰夫人。 不称小君。不成丧也。(杜云公未葬而夫人薨。烦于丧礼。不赴不祔。故不称小君。臣子怠慢也。反哭于寝。故书葬。)〇镛案定姒者。定公之妾也。时定公新薨。哀公初立。未及踰年。不能称公。(犹称子)故其生母。亦不能尊为夫人。不以小君礼葬之。故书之如此。杜氏乃以定姒认为嫡妻。(以为定公妻。)岂不谬哉。古礼唯嫡夫人得从夫谥。(如郑武姜卫庄姜。)故杜义如此。然鲁礼则不然。(如文姜声姜穆姜齐姜。皆不从夫谥。)杜义非也。
 公羊曰姒氏者。(杞女也)哀公之母也。(哀公即定公之妾子。)何以不称夫人。(隐元年。母以子贵。注云礼妾子立则母得为夫人。夫人成风是也。)哀未君也。(未踰年。不称公。)何以书葬未踰年之君也。(为未踰年之君母。如未踰年之君。)有子则庙。庙则书葬。〇何休云踰年称夫人。曾子问曰并有丧则如之何。孔子曰葬先轻而后重。其虞也先重而后轻。(疏云定公五月薨。定姒七月卒。非其并有丧礼。是以先葬定公。后葬定姒。若其同月。定姒当先葬矣。)〇镛案公羊未踰年之义。明矣。〇又按葬先轻而后重者。合葬之谓也。定姒妾也。不可合葬。故后公而葬。孔疏之说非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58H 页
谷梁曰弋氏卒。妾辞也。哀公之母也。
葬小君十三
夏五月。孟子卒。(哀十二年)
 左氏曰昭公娶于吴。故不书姓。(讳娶同姓。故谓之孟子若宋女。)死不赴。故不称夫人。不反哭。故不言葬小君。(以同姓。故不成丧。)孔子与吊适季氏。(孔子始老。故与吊。)季氏不絻。放绖而拜。(季孙不服丧。)〇镛案孟子亦非昭公之嫡妻。故衅夏之言。以为自桓以下。娶于齐也。(哀廿四)论语曰鲁昭公娶于吴。古者凡取女。谓之娶。不必娶妻曰娶也。惟坊记以孟子为夫人。
 公羊曰昭公之夫人也。其称孟子何。讳娶同姓。盖吴女也。〇镛案晋献公取狐姬骊姬。不独鲁昭公然也。
 谷梁曰昭公夫人也。其不言夫人何也。讳取同姓也。
 坊记曰子云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别也。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以此坊民。鲁春秋犹去夫人之姓曰吴。其死曰孟子卒。
葬天王一
三月庚戌。天王崩。(隐三年。平王崩。)
 公羊曰何以不书葬。天子记崩不记葬。必其时也。诸侯记卒记葬。有天子存。不得必其时也。(设有王后崩。当越绋而奔丧。)〇镛案春秋记天子之葬者五。而崩则必书。故公羊之说如此。然所记五葬。皆非七月而葬。安在其必其时也。若云葬失其时者书之。不违其月者不书。则诸侯之例。亦宜然。何诸侯之葬不问时月。记之唯详也。若云厌于天子。不必其时。则诸侯之葬。又当一一无漏。胡乃鲁之隐闵。遂不书葬。其馀诸国。凡记卒而不记葬者。不可胜数也。余谓春秋书葬之法。其葬之以礼者书之。其不备文者勿书。掘竁下棺。君子不以为葬也。天子之葬。动四海。(荀子文)其仪文至缛。车马明器有阙。犹无葬也。同轨不毕至。犹无葬也。(隐元年。左氏云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其艰于中礼。倍于诸侯。斯其所以诸侯之葬。书者居多。而天王之葬。书者惟五也。公羊之说。其当于理乎。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58L 页
葬天王二
三月。天王崩。(桓十五年)五月。葬桓王。(庄三年)
 公羊曰改葬也。(桓王之崩。今七年。)〇何曰时无非常之变。(疏云有非常之变者。将亡失尸柩之时。改葬也。)荣奢改葬。故恶录之。(春秋说云恒星不见。周人荣奢改葬。桓王死。尸复扰。终不觉之也。)〇镛案荣奢改葬。古无此例。亡失尸柩。亦无是理。惟王充论衡。有滑山滦水之说。不足徵信。注疏之说。何其疏矣。古者死不考终者。葬不备文。虞不举谥。如是然后改葬。(义见前)桓王之死。有谁知之。季姜为后。外无援也。家父求车。内至虚也。时无霸主(一作王)。诸侯弗率。虽无弑逆。其葬之备文未易也。是以七年之后。乃改葬。岂荣奢而为之乎
 谷梁曰改葬也。改葬之礼。缌(皆服缌)举下(举五服之最下者)缅也。(丧已藐远也。)或曰却尸以求诸侯。(停尸七年。以求诸侯之会葬。)天子志崩不志葬。(不书葬)必其时也。(必以礼月葬)举天下而葬一人。其义不疑也。(无所压)〇镛案却尸之说。千古之厚诬也。庄元年单伯送王姬。先王未葬。不可以嫁女也。荣叔来锡命。先王未葬。不可以施命也。言不可以若是其易。
葬天王三
秋八月。天王崩。(文八年)二月。叔孙得臣如京师。辛丑。葬襄王。(文九年)
 左氏曰穆伯如周。(公孙敖)吊丧不至。以币奔莒。(文八年)〇杜曰卿共葬事。礼也。释例云万国之数至众。封疆之守至重。故天王之丧。诸侯不得越竟(一作境)而奔。修服于其国。卿共吊送之礼。既葬卒哭而除凶。 〇疏曰天子之丧。卿吊卿会葬。诸侯不亲行也。(昭三十年传。郑游吉云灵王之丧。我先君简公在楚。似不在楚。即当亲行。而言礼不亲者。彼言由君在楚。上卿守国。故使少卿印段往耳。言君当亲行也。)〇镛案襄王之葬。卿吊卿送。鲁既无阙。明他国亦然。其葬之备文可知。斯其所以书之也。
 公羊曰三者不书葬。此何以书。不及时书。(葬匡王景王之属。)过时书。(葬桓王。)我有往者则书。〇镛案襄王七月而葬。其所云过书不及书者。不攻白破。于是别生义理曰我有往则书。若然他王之葬。我皆不往乎。其义之迂曲而不中理。类皆如此。
 谷梁曰天子志崩不志葬。举天下而葬一人。其道不疑也。志葬。危不得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59H 页
葬也。(范云不得备礼葬。)日之甚矣。其不葬之辞也。(范云王室微弱。诸侯无复往会葬。)〇疏曰鲁卿往会始书。若不会则不当书也。故春秋之世。有十二王。志崩者有九。(平王桓王惠王襄王匡王定王简王灵王景王也。)书葬者惟五。(桓王襄王匡王简王景王也。)良由王室不赴。诸侯不会故也。其三者。(庄王僖王顷王也。)不志崩。为不赴故也。(天子不合书葬。鲁史书之者。欲见周室之衰。不得备礼而葬。因遣使往会则录之。若不遣使则葬不明。故不录也。传称不志葬者。据治平之日。正法言之。)〇镛案谷梁之意。盖云此时周天子之葬。得备礼者绝少。故其或幸而备礼者。春秋亦幸而书之。此所谓危不得葬也。此固然矣。其云天子之不志葬。抑何所据。(胡氏云先儒或言天子不志葬。夫事孰有大于葬天子。而可以不志乎。)苟以不志葬为正礼。则将云七王之不书葬。乃中彝典乎。杨疏谓鲁往则书之。鲁不往则不书。然五王之葬。惟此经及景王之葬。鲁卿书如。(昭二十二年。叔鞅如京师。葬景王。)馀皆无文。又何以书葬也。余谓鲁既往。他国亦往。诸侯之人既会。其葬为备文。葬备文者书之。其不备文者不书。(凡天王书葬者。鲁卿必往。而鲁卿之往。或书或否。)〇又按日之甚矣者。又何谓也。天子崩。无不书日。将云危不得崩乎。史文多阙。故或日或否。何必曲解如是。
 〔谷梁传〕定元年云周人有丧。鲁人有丧。(并有丧)(一作周)人吊。(王使人吊之。)鲁人不吊。(不奔丧于周。)周人曰固吾臣也。使人可也。(鲁乃周之臣。)鲁人曰吾君也。(王乃鲁之君。)亲之者也。(国君宜亲奔。)使大夫则不可也。故周人吊。鲁人不吊。以其下成康为未久也。(言周道尚明。)君至尊也。去父之殡而往吊。独不敢。况未殡而临诸臣乎。〇疏曰鲁人既殡君。乃奔丧。服天子之斩。(先殡其父。后奔天子之丧。亦是不夺人之亲。)〇镛案国君亲奔。礼无明文。谷梁之义。乃谓周与鲁并有丧则不奔。不然国君亲奔。不知何据。
 〔公羊传〕隐三年云尹氏。天子之大夫也。外大夫不卒。(不书卒)此何以卒。天王崩。诸侯之主也。(时天王崩。鲁隐往奔丧。尹氏主傧赞。)〇谷梁曰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之也。于天子之崩为鲁主。故隐而卒之。(周礼大行人职曰若有大丧则诏相诸侯之礼。)〇镛案天子无客礼。(郊特牲)故诸侯亦不敢为客于天子。(非敌耦)诸侯吊于天子。则大夫为之主。(为吊宾之主)此经其證也。(至于大行人之文。非指吊礼。)古者诸侯吊于邻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59L 页
国之大夫。则本国之君为之主。若曾子问所记季桓子之丧是也。以此推之。诸侯之吊天子。大夫必为主矣。然以此之故。书卒书葬。必无是理。所谓尹氏不知何人。(左氏以为隐公母。)不可以此为吊主之明验也。〇纲会案诸侯奔天子之丧。如大夫奔国君之丧。如支子在外者奔严父之丧。恐无吊礼。诸侯与嗣天子同服斩衰。安有吊也。诸侯之吊天子。三礼无文。
 〔谷梁传〕定四年云刘卷卒。(刘文公)寰内诸侯也。非列土诸侯。此何以卒주-D003也。天王崩。为诸侯主也。(范云昭二十二年。景王崩。尝以宾主之礼相接。能为诸侯主。所以为贤。)〇镛案刘文公之书卒书葬。左传注以为同盟之故。用诸侯之例。其义为长。
 〔胡氏传〕隐三年云诸侯为天王服斩衰。礼当奔丧。今平王崩。周人来讣。而隐公不往。是无君也。或曰万国至众也。封疆至重也。天王之丧。不得越境而奔。而脩服于国。卿供吊送之礼讫。葬卒哭而除丧。礼乎。按周书康王之诰。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再拜趋出。王反丧服。此奔成王之丧者。安得以为脩服于国而可乎。〇镛案顾命所言侯甸男卫。千古疑案。成王之崩。仅及九日。男卫诸侯安得来会。(详见余书说)然且顾命所言。乃是奔丧。不是会葬。若奔丧之人。遂皆会葬。则七月之间。万国空虚。夷狄乘衅。乱逆趋机。将何变之不生乎。先王制礼。必不如此。侯甸男卫。于其朝会之年。适当王崩之变。则因以奔丧。遂以会葬。不当朝会之期。则无空万国而悉奔之理也。〇纲会案万国悉会。七月之间。稍饩刍米。亦难乎其继矣。
葬天王四
冬十月。天王崩。(宣二年)春正月。葬匡王。(宣三年)
 〔左传注〕杜曰四月而葬。速。(公羊疏云所谓不及时书也。)〇镛案天子七月。诸侯五月。虽为彝典。考之春秋。葬以礼月者鲜。过亦书中亦书不及亦书。其月期非所问也。所问者。文物而已。
九月。天王崩。(襄元年)春正月。葬简王。(襄二年)
 〔左传注〕杜曰五月而葬。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60H 页
夏四月。天王崩。六月。叔鞅如京师。葬景王。(昭二十二年)
 〔左传注〕杜曰三月而葬。乱故速。
葬诸侯一
夏四月。齐侯元卒。公如齐。五月。公至自齐。六月。葬齐惠公。(宣十年)
 左氏曰公如齐。奔丧。〇杜曰公亲奔丧。非礼也。〇镛案天子之丧。诸侯有亲奔之礼。顾命其證也。而唯万国诸侯。一时同奔。无是理也。周德既衰。诸侯以强凌弱。令用事天子之礼。鲁君之于齐楚。邾娄之于鲁邦。奔丧会葬。皆非先古之典也。凡卿大夫之往吊者。今皆略之。
夏。晋侯獳卒。秋七月。公如晋。(成十年)春三月。公至自晋。(成十一年)
 左氏曰秋。公如晋。晋人止公使送葬。冬。葬晋景公。公会葬。诸侯莫在。鲁人耻之。故不书。讳之也。
十一月。公如楚。十二月。楚子昭卒。(襄二十八年)
 左氏曰(二十九年传)春正月。公在楚。楚人使公亲襚。公使巫以桃茢祓殡。(檀弓所记详。)〇夏四月。葬楚康王。公及陈侯郑伯许男送葬。至于西门之外。诸侯之大夫。皆至于墓。
夏六月。公薨。冬十月。滕子来会葬。(襄末年〇又定末年九月。滕子来会葬。)
 左氏曰冬十月。滕成公来会葬。惰而多涕。〇杜曰诸侯会葬。非礼。(谷梁亦云非礼。)
 〔公羊注〕何曰此书者。与叔服同义。(疏云今此会葬。亦是常礼。而书之者。襄公不肖。诸侯莫肯会之。故书滕子之厚。以起诸侯之薄。)〇镛案天王使叔服会公(一作葬)于鲁。与此何干。(何休之议。详见文元年。)
五月。公薨。邾娄子来奔葬(一作丧)(定末年)
 公羊曰奔丧。非礼也。〇何曰礼天子崩。诸侯奔丧会葬。诸侯薨。有服者奔丧。无服者会葬。邾娄与鲁无服。故以非礼书。〇镛案无服有服。亦意度之言。
 〔左传注〕杜曰诸侯奔丧。非礼。〇疏曰昭三十年。传曰诸侯之丧。士吊大夫送葬。诸侯亲自奔丧会葬。皆非礼。
赗襚一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60L 页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隐元年)
 左氏曰缓。(惠公葬在春秋前。)且子氏未薨故名。(仲子薨在隐二年。)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踰月。外姻至。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豫凶事。非礼也。(仲子在而来赠。故曰豫。)〇镛案为惠也妻者。是为隐也母。母也在堂。安然无疾。(仲子二年薨。)天子遗(一作遣)使赐以葬母之车马。天下有此事乎。先王之礼。适妻从夫。妾御从子。贵则配体。贱则荣生。天地之经义也。故惠公之母曰惠公仲子。(不称孝公仲子者。不敢以贱而配贵。)僖公之母曰僖公成风。(文九年)若是者何也。母以子贵礼也。妾以君贵非礼也。左氏之书。本于鲁国策书。有左氏者增之以释经之训。混杂成书。真伪相半。其真者三。古之遗文也。其伪者公谷之下流也。惟善辨者辨之。
 公羊曰仲子者何。桓之母也。(今桓未君。故其母不得称谥。)何以不称夫人。(据成风)桓未君也。车马曰赗。货财曰赙。衣被曰襚。桓未君则诸侯曷为来赗之。隐为桓立。故以桓母之丧。告于诸侯。成公意也。尊贵桓母。以赴告天子诸侯。彰桓尝(一作当)立。 其言来何。(据归含。且赗不言来。)不及事也。(惠公仲子之葬。悉在春秋前。)其言惠公仲子者何。兼之非礼也。〇镛案公羊以隐二年。夫人子氏为隐母。故以此仲子谓之桓母。然礼无二嫡。诸侯于其境内。虽或私尊其母。焉敢赴告天子。俨称夫人乎。其非理一也。桓母是嫡则隐母不得称夫人。桓母非嫡则桓母之死。又何足赴告天子乎。既非先君之妾。又非时君之母。则赴告天子。必无是理。其非理二也。让位者隐公之内志也。君位未改。妾名未变。何为而赴天子乎。其非理三也。此经之义。当从谷梁。
 谷梁曰母以子氏。(范云妾不得体君。故以子为氏。)仲子者。惠公之母。孝公之妾也。礼赗人之母可。赗人之妾则不可。〇范曰平王新有幽王之乱。迁于成周。欲崇礼诸侯。仲子早卒。无由追赗。故因惠公之丧而来赗之。〇镛案宗人衅夏之言曰(哀廿四)武公娶于薛。孝惠娶于商。(商宋也)孝公之妻。亦子氏。仲子其媵也。母以子氏者。以子贵也。礼先君之嫡妻则赗之。时君之生母则赗之。故先君之生母亦赗之。所以厚推恩也。赗人之母则可。故称之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61H 页
曰惠公仲子。赗人之妾则不可。故不称曰孝公仲子。(若如左氏公羊之说。以仲子为桓母而称之曰惠公仲子。则是亦赗人之妾。谷梁所辨在此。)若云孝公之妾。死在春秋以前。不当追赗。则成风之死。在于文四年。而秦人之襚成风。在于文九年。追赗固有例也。谷梁之义。不可破也。
赗襚二
十二(一作一)月。夫人风氏薨。(文四年)春正月。王使荣叔归含且赗。三月。葬我小君成风。(文五年)
 左氏曰春。王使荣叔来含且赗。召昭公来会葬。礼也。(成风。庄公之妾。僖公之母。)〇杜曰天子以夫人礼赗之。明母以子贵。(疏云贾服云含赗当异人。今一人兼两使。故书。且以讥之。案礼杂记诸侯相吊之礼。含襚赗临。同日而毕。与介代有事焉。不言遣异使也。诸侯相于则唯遣一使。而责天子于诸侯。必当异人。礼何所出。而非责王也。)
 公羊曰含者何。口实也。其言归含且赗何。兼之非礼也。〇何曰去天者。(经不言天王。)含者臣子职。以至尊行至卑事。失尊之义也。
 谷梁曰含一事也。赗一事也。兼归之。非正也。赗以早。(乘马曰赗。所以助葬也。)而含已晚。(已殡故言晚。)〇范曰国有远近。皆令及事。理不通也。〇镛案含襚赗临。一使可兼。公谷之说。非也。(义见左传疏。)
九月。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文九年)
 左氏曰礼也。诸侯相吊贺也。虽不当事。(送死不及尸。)苟有礼焉。书也。以无忘旧好。(有翟泉之盟。)〇杜曰追赠僖公。并及成风。〇镛案文例与惠公仲子之赗同。(隐元年)是襚成风。非襚僖公也。
 公羊曰其言僖公成风何。兼之非礼也。〇镛案并有丧。或当兼之。两丧相距。四五年也。一使二襚。岂有是理。
 谷梁曰秦人弗夫人也。见正焉。(见弗以妾为妻之正。)〇镛案谷梁之义。母以子氏。(隐元年)僖公成风者。僖公之母成风也。
 禘郊之讼。首篇言之详矣。但周礼无禘字。其所称祭五帝。即是楚射父所言禘郊之禘。而原篇未及明说。心常恨之。后주-D002秦蕙田所辑吉礼通考。其论禘郊之义。益多谬妄。虽皆原篇之所已剖。而再加疏涤。以附考徵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61L 页
之末。道光六年丙戌之季冬。
郑氏六天之辨
 郊特牲孔疏云先儒说郊。其义有二。按圣證论。以天神无二。郊即圜丘。圜丘即郊。郑氏以为天有六天。丘郊各异。王氏难郑氏。以为至极之尊。其体祗应是一。而郑以为六者。指其尊极。清虚之体。其实是一。论其五时生育之功。其别有五。故周礼司服云王祀昊天上帝则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五帝若非天。何为同服大裘。又小宗伯云兆五帝于四郊。礼器云享帝于郊。而风雨寒暑时。帝若非天。焉能令风雨寒暑时。(又春秋纬。紫微宫为天帝。又云北极耀魄宝。又云太微宫有五帝坐星。灵威仰、赤熛怒、白招拒、汁光纪、含枢纽。是五帝。与天帝六也。)又五帝亦称上帝。故孝经曰严父。莫大于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帝若非天。何得云严父配天也。贾达(一作逵)、马融、王肃之等。以五帝非天。唯用家语之文。谓太皞炎帝黄帝五人帝之属。其义非也。〇镛案王肃云至极之尊。祗应是一。只此一语。严严正正。无容再言。而孔冲远唯郑是护。杂引诸文。强从非理之义。其引司服裘冕之文者。上帝之祭。其名曰郊。五帝之祭。其名曰禘。(禘者帝祭也。)禘郊之事。其文本同。故楚语观射父之言曰禘郊不过茧栗。又曰禘郊之事。天子必自射其牲。王后必自舂其粢。周定王谓随会曰禘郊之事则有全烝。禘郊之物。无不同者。自古以来。禘者人帝之祭。注家疏家。未有以禘祭为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之祭者。然其仪物悉与郊同。由是观之。司服之同用裘冕。何得为五帝是天之明验乎。此其诬经护郑之迹一也。礼器云享帝于郊者。享昊天上帝也。昊天上帝。本祭于郊。而五人帝。亦兆于四郊者。以其配上帝也。先引兆郊之文。次引享郊之文。转移迁就。乃阴夺昊天风雨寒暑之权。以授赤熛怒白招拒之等。其僭妄为何如者。此其诬经护郑之迹二也。孝经者。有疑之书。(朱子有辨论。)配天配帝。分其等级。有若天大而帝小。天尊而帝亲者然。故后稷配天。文王配帝。却又以配帝为配天。胡乱极矣。自玆以降。昊天上帝。为有形之碧天。灵威赤熛。为宰物之大主。悖逆天道。莫此为甚。以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62H 页
皇极殿为天子之身。中坐五天子。以理天下。于义何如。此其诬引护郑之迹三也。贾逵、马融、王肃之等。堂堂正论。郑义非也。
 春官大宗伯。(禋祀祀昊天上帝。)郑注云昊天上帝。冬至于圜丘所祀天皇大帝。(郑司农云昊天天也。上帝元天也。)贾疏云春秋运斗枢云太微宫。有五帝座星。(又引文耀钩。)元命包云太微为天庭。五帝以合时。又元命包云紫微宫为大帝。又云天生大列为中宫太极星。其一明者大一帝居(一作君)。 文耀钩云中宫大帝。其北极星下太一之先。是天皇大帝之号。〇镛案青帝赤帝之说。本出纬书。其妖邪屑越。大悖极逆。不可言也。列星为物。无灵无觉。乃以紫微一星。尊之为天皇大帝。以太微五星。命之曰五方天帝。横说竖说。以诬上尊。罪至于此。何以赦之。周礼日月星辰。宗伯祭之者。为天之明神。司其转动也。岂谓彼有灵哉。上自秦汉。下逮明清。其郊祀之礼。诬罔如此。上帝其享之乎。郑玄于此。其无所逃罪矣。
 天官掌次云张毡案设皇邸以旅上帝。(郑云上帝。即大帝。祭天于圜丘。)春官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郑云上帝。五帝也。)春官典瑞旅上帝。(郑云五帝也。)秋官职金旅上帝。(郑云五帝也。)〇王制天子将出。类乎上帝。(郑云帝谓五德之帝。所祭于南郊者。)〇镛案旅上帝三字。毫发不殊。而大宗伯典瑞职金。王制之文。并以赤熛怒等当之。唯掌次一处。注之曰大帝。何故也。掌次下文。即有祀五帝亦如之一句。故郑不得不迁就耳。郑若精思。遂当执此一句。即知凡所谓旅上帝者。皆非五帝。而顾乃执迷而弗悟。孤存一叶。尽蚀其馀。岂不嗟哉。
 郊特牲。天子适四方先柴。(孔疏云上帝谓当方帝。皇氏云感生帝非也。)〇春官典瑞。四圭以祀天旅上帝。(郑云祀天。夏正郊天也。上帝所郊。〇贾云三王之郊。各郊所感帝。若周之灵威仰。)〇大传云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郑云凡言大祭曰禘。大祭其先祖所由生。谓郊祀天也。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灵威仰赤熛怒云云。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配灵威仰也。宗祀文王。以配上帝。汎配五帝也。)〇镛案感生帝之说。罔诞悖理。而郑玄偏信此说。即凡三礼诗书所称祭上帝诸文。悉指为青帝赤帝。或称感生。或称当方。诬先王之礼。篡上帝之位。厥罪大矣。至于大传之注。七颠九倒。不可究诘。今略提之。禘者帝祭也。(字从帝从示。)混之为大祭之总名。其妄一也。禘郊双立。所祭各殊。今乃以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62L 页
禘为郊。其妄二也。祖者后稷也。稷所自出者喾也。喾者帝也。帝祭者禘也。鲁人祖周公。故文王为出王。郑人祖桓公。故厉王为出王。三桓祖孟与叔季。故桓公为出公。其义历然。今去喾不戴。忽以灵威仰为后稷之自出。乱伦灭理极矣。其妄三也。(履帝武敏者。敏于蹈行也。巨人迹感动。有是理乎。姜嫄既以帝喾为夫君。又感巨人迹。至于受孕。则屑越甚矣。)遂以是法。冒之百王。尧赤舜黄禹白汤黑。历历分排。以备五色。即是先世祖考徒虚名耳。精气所感。别自有由。曰郊曰禘。以图祟(一作崇)报。则伦彝乱矣。其妄四也。孝经别言天帝。本是谬义。而原其本意。则天尊而帝亲。天博而帝专。天是浑称。帝是特称。今乃以配天为苍帝。以配上帝。为并配五帝。乖反极矣。其妄五也。兆五帝于四郊。明载周礼。则或郊或禘。明在郊坛。而今以为五帝之祭。行之于明堂。何据矣。其妄六也。今考大清礼部则例。郊祀之典。郑义无一不行。是知谬义之必主世如此矣。
 礼器飨帝于郊。(孔云感生帝。)大旅具矣。不足以飨帝。(郑云大旅。祭五帝也。飨帝祭天也。孔云直云祭天则感生之帝与圜丘。俱包之也。)鲁人将有事于上帝。(郑云苍帝灵威仰。)〇杂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郑云周所郊。祀苍帝也。鲁颂皇皇后帝。郑笺亦云苍帝。)〇镛案古者祭天之礼。其正祭曰郊。启蛰而行之。其日用辛。(见原篇)有事而告曰旅。(胪陈也)将出而告曰类。(见诗书)冬至奏乐曰禬。行之于圜丘。(见原篇)配之以人帝曰禘。(周礼所云祭五帝)皇天上帝。唯一而已。安有五哉。郑氏所言。七藤八葛。东掁西触。览者自知。今不屑辨也。
 月令孟春。祈谷于上帝。(郑云太微之帝。孔云迎春之时。前帝后王。皆祭灵威仰。)季夏之月。以共皇天上帝。(郑云皇天。北辰耀魄宝。冬至所祭于圜丘也。上帝。太微五帝也。孔云月令皇天上帝之下。更无五帝之文。故分为二也。)〇镛案周礼大宗伯。唯有昊天上帝一号。皇天上帝。即昊天上帝。分而为二。已极弇陋。况上帝之体。无形无声。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今乃以紫微一星。为天皇大帝。太微五星。为五方天帝。则无灵有形之物。推尊为帝。至五至六。而昊天上帝。唯一无二之位。已泯晦而不章矣。罪至于此。何以赦矣。此殆鬼怪。非人为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63H 页
商颂长发其祥。帝立子生商。(郑云黑帝也。孔云商是水德。黑帝之精。)〇镛案夏之时。白帝主世。殷之时。黑帝主世。周之时。苍帝主世。则凡下土鼎革。即天国亦替。代兴代灭。如人世之事乎。郑氏于此。性光全晦。迷昧颠错。非复恒人之情。不足言也。
先儒论辨之异
 王肃曰天唯一而已。安得有六。五行分主四时。化育万物。其神谓之五帝。是上帝之佐也。犹三公辅王。可得称王辅。不得称天王。五帝可得称天佐。不得称天帝。郑以五帝为灵威仰之属。非矣。〇镛案王子雍谓天唯一。其见卓越严正。但五行之神。本称五祀。蔡墨之对魏献子。详覈无谬。(昭二十九年)领于宗伯。祭之以地示。安得天神之列。而有五行之帝矣。一言剖劈。则赤熛黑汁。已云消雾散。王氏却云五行分主四时。可称天佐。亦劳矣。分主四时。本亦(一作无)邹吕之邪说。稽之正理。一不得立。
 王肃曰易。帝出乎震。震东方生万物之初。故王者定制之初。以木德王天下。非谓木精之所生也。五帝皆黄帝之子孙。各改号代变。而以五行为次焉。何太微之精所生乎。〇镛案天体至圆。左旋无端。地体浑圆。绕行而复。夫岂有东西乎。本无东西。又安有木东金西之理。既无木金之定方。又安有木德金德。欲破郑义。先自木德王一句。劈其非理。然后邪怪诞妄之物。无所依附。若于木德一句。疑有实据。则青帝白帝之纷然以作。终不可禁止也。
 程子曰六天之说。起于谶书。郑玄之徒。从而广之。甚可笑也。帝者气之主也。岂有上帝。而别有五帝之理。此因周礼言祀昊天上帝而后。又言祀五帝亦如之。故诸儒附会此说。正如今人说六子乾坤之外。甚底是六子。譬如人之四肢。只是一体耳。学者大惑也。〇镛案此时以理为帝。故曰帝者。气之主也。诚若气之主为帝。则天有六气。庸得无六帝乎。周礼五帝。不明为人帝。则郑角难折。且乾坤明有六子。人身明有四肢。而五方天帝。是本无之物。亦恐所喻未允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63L 页
朱子语录。问而今郊祀也都祀许多帝。曰周礼说上帝。是总说帝。(句)说五帝。是五方帝。说昊天上帝。只是说天。郑氏以昊天上帝。为北极。看得不是。恁地北极星。只是言天之象。且如太微是帝之庭。紫微是帝之居。紫微便有太子后妃许多星。帝庭便有宰相执法许多星。又有天市(一作帝)。亦有帝座处。便有权衡秤斗星。〇又问今郊祀也祀太一。曰而今都重了。汉时太一便是帝。而今添了帝多。(句)都成十帝。如一国三公。尚不可。况天而有十帝。〇镛案朱子但言俗弊至此。未有皂白。然心以为不可则明矣。指星为帝。指星为后妃太子宰相执法。将谓碧落亦一朝廷。抑谓星各有神。以司下土之帝王后妃太子之等乎。妄人妖客。信口胡嚷。狂言悖舌。不可再述。以之解经。以之制礼。以之诏后世而垂大典。岂不误哉。今有妖人于遐陬边邑。鼓倡邪说云国王不止一人。五方各有国王。总为六王。又指一宫屋无知之物曰彼是国王。彼是后妃太子。又增三四。杂言谓国王有十馀位。请问朝廷掌法之臣。将置之而不罪乎。请各深思。
 杨复曰天帝一也。以一字言则祀天享帝之类。以二字言则格于皇天殷荐上帝之类。以四字言则惟皇上帝昊天上帝皇天上帝之类。以气之所主言则随时随方而立名。如青帝赤帝黄帝白帝黑帝之类。其实则一天也。前乎郑康成。如郑众孔安国注书。并无六天之说。郑康成后出。分为六天。又皆以星象名之。谓昊天上帝者北辰也。谓五帝者太微宫五帝座星也。夫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草木非地。则星象非天。天固不可以象求也。以象求天。是何异乎知人之有形色貌象。而不知有心君之尊也。况又附以纬书。如北辰曰耀魄宝之类。尤为不经。且郑注周礼祀昊天上帝。谓即皇天上帝。已知其为一矣。及月令季夏季冬两处。有皇天上帝之文。郑氏又折而为二。以皇天为北辰耀魄宝。以上帝为太微五帝。随意曲说。前后乖违。是以王肃群儒。引经传以排之。(然以五帝为人帝则非矣。夫有天地则有五行四时。有五行四时则有五帝。帝者气之主也。易所谓帝出乎云是也。果以五人帝为五帝。则五人帝之前。其无司四时者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64H 页
乎。郑则失矣。王亦未为得也。夫祀天祀五帝。皆圣人制礼之条目。非分而为六也。天犹性也。帝犹心也。五帝犹仁义礼智信之心。随感而应者也。其实则一天也。)〇镛案信斋之论。明白公正。几乎回郑澜而立玉垒。读未竟。忽以五帝还作五方四时之神。惜乎。其察理有未周也。五行虽大。本系地附之物。(金木水火土)故司五行者本称地示。名之曰五祀。领之于宗伯。经有明文。又何五行属之天神。而尊之为帝如是乎。若云五行虽系地示。四时宜属天神。则必四时各具二帝。才可修职。非一帝之所能司也。何者。赤道以北之地。春夏秋冬。各如本序。而赤道以南之地。春以为秋。夏以为冬。东方青帝虽欲以其木德之仁。行其春令。而天地半分之气。肃杀凄厉。自不禁秋揫。安在其木德之仁。南方赤帝。虽欲以其火德之礼。行其夏令。而天地半分之气。闭塞锢寒。自不禁冬蛰。安在其火德之礼。计非二帝。无以兼察之矣。儒者坐十笏之房。所见不殊于井观。而春但知春。夏但知夏。以谈五行之气。以论四时之序。其违乎朝菌蟪蛅也未远矣。诚若五帝是天帝。则郑玄之皋比益高矣。又何云郑则失之。心性理气。无所当于此讼矣。
 陈氏礼书云周礼有言祀天。有言祀昊天上帝。有言上帝。有言五帝。言天则百神皆与。(谓总名)言昊天上帝则统乎天者。(谓最尊)言五帝则无与乎昊天上帝。(次等尊)言上帝则五帝兼存焉。(互称之)周官司裘。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天)典瑞四圭。有邸以祀天。(天)大司乐若乐六变。天神皆降。凡以神仕者。冬日至致天神。此总天之百神言之也。(总)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昊)司服大裘而冕。以祀昊天上帝。此指统乎天者言之也。(统)司服言祀五帝亦如之。则五帝异乎昊天上帝也。太宰祀五帝。掌百官之誓戒。祀大神示亦如之。则五帝异乎大神也。(五)肆师类造上帝。封于大神。则上帝又异乎大神也。(上)掌次大旅上帝。张毡案设皇邸。祀五帝张大次小次。则上帝异乎五帝也。(上)典瑞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则上帝异乎天也。(天)上帝之文。既不主于天与昊天上帝。(昊)又不主于五帝。而典瑞旅上帝。对旅四望言之。(旅)旅者会而祭之之名。则上帝非一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64L 页
帝也。上帝非一帝。而周礼所称帝者。昊天上帝与五帝而已。则上帝为昊天上帝及五帝明矣。〇镛案人主之称。或称曰国。或称曰大王。或称曰乘舆。非于大王之外。别有国主。别有乘舆之君也。上帝或称天或称昊天。犹人主之或称国或称乘舆。岂可随立一帝。唯意所欲乎。陈氏之意。确以天与上帝。分而为二。是眩于郑玄之邪说。而不察古经之过也。盘庚之诰。首言天命曰先王恪谨天命。曰罔知天之断命。曰天其永我命。乃忽云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若如陈氏之义。则天命出于昊天。而其复我高祖之德者。由于青帝赤帝之类乎。天与上帝。何得二之。召诰曰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大国殷之命。若如郑义。将云北辰耀魄宝与太微汁光纪。改厥殷命乎。大悖极舛。罪通于天(一作命)矣。即其下节曰天既遐终大邦殷之命。若如陈义。天与帝异。则上云皇天上帝。改大国之命。下云天终大邦之命。其命不同。各有所出矣。其有是乎。唯是典瑞之文。祀天旅上帝。虽若有别。亦自无疑。盖祀天者郊天之禋祀也。郊唯祀帝。故止称祀天。若旅之为祭。所用不一。或旅于四望。(大宗伯)或旅于山川。(季氏旅泰山。)故明云旅上天(一作帝)。以明他旅之不用四圭也。祀与旅别。而不知分析。(旅者陈也。有大故则陈告之。若今之告由祭。)天与帝同。而强欲殊异。岂非惑欤。五帝者。人帝也。五帝配天。兆于四郊。故其礼至重。天无二帝。况于五六乎。陈氏非矣。
 陈氏礼书。五帝与昊天同称帝。不与昊天同称天。犹诸侯与天子同称君。不与天子同称王。周官祀五帝之礼。有与天同。以极其隆。有与天异。以致其辨。故皆禋祀皆服大裘。此其所同也。祀帝于圜丘。兆五帝于四郊。此其所异也。〇镛案天子诸侯同称帝。然后其例相肖。同称君。非所喻矣。都君相君大夫君。(平原信陵类)上下所同。将帝亦然乎。圜丘奏乐。本系禬除之礼。非祀帝也。
 马端临曰五帝为五行之主而在天。犹五岳为五行之镇而在地也。五帝不出于天之外。而谓五帝即昊天则不可。五岳不出于地之外。而谓五岳即后土。亦不可。〇镛案五行者。地附之物。(水火土金木)故司五行者为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65H 页
地示。名之曰五祀。蔡墨论之详矣。又岂有五帝列于天神哉。禹贡九州。其在大地全体。不能为百分之一。欲以五岳全镇大地。亦难矣。童孩之见。不足辨也。
 方观承(吉礼通考同订者。)案天即帝也。帝即天也。天一而已。何得有六。然帝既有五。天亦何尝不可有六。此如心君然。心一而已。本无两心。然分而言之。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不同。康成天神之解。所以不可据者。以其溺于纬书。既附会星。垣又强立耀魄宝及灵威仰赤熛怒等名目。其大病尤在混禘于郊。渎祖宗于明堂。所以王肃诸儒。力辨其非耳。若谓五帝不为帝。六天不为天。则分为四时。列于五方。又何不可哉。然是就一时一方言之。不得谓之统体之天也。程子谓乾坤外。甚的是六子。诚哉。六子即统于乾坤也。然须知八卦成列。原有六子。但既异形。不得仍谓之乾坤矣。统观诸儒之说。当以冬至元日孟夏季秋四祭。为祀天之正。而五帝之祀。第为四时迎气而不混于祭天之中。斯可廓清历来之聚讼也。〇镛案方氏之说非矣。比物引类。皆科场之陋习。非所以议经礼也。祖考之心。各具恻隐等四心。有作木主四座以祭之曰我祖考。尝有恻隐等四心。故我今祭之。仍曰我祖考之外。祖考还有四人。人将谓何。郑玄六帝之说。与此毫发不殊。何苦护之。二至二分。谓之四时可也。天体浑圆。安有五方。天仅有南北而已。然彼南极之下。玄冰黑海。与新增腊不异矣。南方赤帝赤熛怒。枉尚赤发怒。若使南土人议礼。必将又觅一北方黑帝汁光纪。以司厥方。不必用火德矣。坐井之见。不辨四方。何以议大礼矣。乾坤六子。本系失喻。方氏果因而据之耶。夫至一无二之谓帝。至尊无对之谓帝。可二可六。则下土之僭乱也。谓天有是乎。启蛰而郊。岁一祭而已。或旅或类或雩或禬。非恒祭也。笃信三古之文。诚求昭事之典。则吕不韦之令。郑玄之注。自可以廓清。方氏远矣。
 秦蕙田曰郑氏注经。天帝名目错出。一天帝也。曰此辰耀魄宝。天皇大帝。皇天上帝。昊天上帝。一天而数名。又谓皇天、北辰、耀魄宝、上帝、太微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65L 页
五帝。一号而二神。一五帝也。曰五德帝。当方帝感生帝也。随时而变。其病总在谓天有六而天帝为二。〇镛案此论颇正。
 秦蕙田曰古者天子。一岁祭天有四。冬至郊天一也。春祈谷二也。夏大雩三也。秋大飨于明堂四也。四祭皆专祀昊天上帝。而冬至阳生为正祭。此不易之说也。乃疏谓天神有六。祭之一岁有九。夫祈谷雩祀大飨。所祀者上帝。非五帝也。五时迎气。祭五帝。非祭上帝也。今五帝之祭有八。上帝之祭止一。况小宗伯明言兆五帝于四郊。何得以五帝之祭。混于祭天皇氏。又谓天有六天。岁有八祭。又牵入郊禖。更属支离。王肃曰祭天岁二。冬至祭天。春祈农事。马端临从之。然除去大雩大飨。亦似未安。唯程子谓岁祭天有四。冬至祈谷大雩明堂。较为有据。然祈雩祈祭也。明堂报祭也。礼皆有杀。 正祭止冬至圜丘一祭而已。〇镛案五帝者人帝也。五方天帝。本是邪说。吕不韦鼓之于前。郑玄成之于后。不此之劈头脑。而欲止其流末之狂澜。其可伏乎。冬至郊天。周礼无文。春秋无文。圜丘奏乐。明是禬礼。孟献子冬至有事之说。郊特牲冬至用辛之文。皆系后出。未可深信。雩者旱祭也。旱则祭之。非岁事也。月令季秋。大飨帝者。秦人本祠白帝。故至盛秋而祭之。非古典也。明堂宗祀之说。出于孝经。亦无古据。四时迎气。是吕不韦之邪说。羲和宾饯。未闻(一作有)其有祭也。然则奈何。启蛰一郊而已。旅类雩柴。有时乎行之也。秦说未粹。
 秦蕙田曰郊丘非二。地无二祭。王肃谓郊即圜丘。圜丘即郊。马氏谓郊者圜丘之地。圜丘者郊之坛。盖王者于国之南郊。因吉土以筑坛。郭璞曰地有吉气。土随而起。礼器云因吉土以享帝于郊。是也。尔雅非人为谓之丘。吉土必高。故曰丘。筑坛象天之圜。故曰圜丘。亦曰泰坛。故曰至敬不坛。盖以自然之丘为坛。为高必因丘陵。而非谓祭天无坛也。举一郊而圜丘泰坛统之。是无二地矣。周礼冬日至。祭天于圜丘。郊特牲周之始郊。日以至。则非二祭矣。乃注疏于大宗伯大传祭法郊特牲大司乐。误以郊丘为二地二祭。于是所祀之帝则有天皇大帝及感生帝之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66H 页
异。岂知天一而已。无二天。安有二帝。感生帝之说。尤属不经。王肃已非之矣。〇镛案郊与圜丘。是一是二。虽不可定。大司乐圜丘奏乐。此是禬礼。不是祭礼。普请天神。以祈御灾除患。非以禋祀祭昊天上帝。鲁僖公既行郊礼。不应疏忽。不知冬至是郊之正日。而冬至之郊。不见春秋。周礼无文。春秋无文。则岂可以郊特牲一章。执为信文乎。(吉土吉气。皆后世之杂说。不足多辨者。)秦说大约无误。但云周礼冬至祭天。未能详检也。
 秦蕙田云郑氏所以分郊丘为二地二祭者。孔疏大宗伯云苍璧礼天。典瑞云四圭有邸以祀天。是玉不同。考苍璧四圭。非两玉也。苍言其色。璧言其质。四圭言其制。四圭四面各一圭。苍以象天之色。璧以象天之圆。四圭以象天之四时。尺有二寸。以象天之十有二月。圭之本著于一璧。亦以象乾元统天也。本不必分为二玉。又何缘为两祭之證耶。(又徐邈曰璧以礼神。圭以自执。故曰植璧秉圭。非圜丘与郊。各有所执。)杨信斋曰于苍璧言礼。于四圭言祀。说者谓礼神在求神之初。祀神在荐献之初。盖一祭而两用。即如是说。亦足以破郑氏两祀之谬。〇镛案祀天者。郊天正祭也。旅上帝者。有事而告天也。大宗伯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者。司天之神司地之神及四方之神也。上帝穆临。群神奔属。有司天宇而斡运者矣。有司地毬而安存者矣。四方四向。明神布列。此之谓四望。(详著于原篇。)郊与四望。每一时并举。故春秋屡书云乃不郊犹三望。天子礼天地四望。诸侯但祭田(一作四)望。而各随其方。又去一望。 所用各殊。不必牵合。秦氏以苍璧四圭。合作一器。有若方明之制。(方明见上篇。)亦误矣。徐杨之说。亦各有味。但礼天地四方。别是郊祭时一节。非以郊天为礼天。祭社为礼地也。(北郊祭地。尤无古据。今不论。)
 秦蕙田云孔疏又云大宗伯牲币。各放其器之色。则牲用苍。祭法云用骍犊。是牲不同。杨信斋曰天道浑全。阴阳五行具备。不比五方偏主一色。远望则其色苍。纯阳则其色赤。故说卦曰乾为大赤。周为赤色用骍犊。又何以苍璧为疑。夫玉以礼天至敬也。故取象天之色。牲则各从所尚。如玄牡白牡之类。若玉必用赤。则且混于赤璋之色矣。何玉与牲必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66L 页
同色耶。〇镛案古今大病。全在乎认天为帝。而尧舜周孔。不如是错认。故以今眼释古经。一往多误。凡以是也。上帝者何。是于天地神人之外。造化天地神人万物之类。而宰制安养之者也。谓帝为天。犹谓王为国。非以彼苍苍有形之天指之为上帝也。故郊旅之事。享于上帝。至若礼天地四方者。是于上帝之外。致礼乎天神者。天神有司天者有司地者。护持国邑。护持州县者。布列四方。此所以作为六器。以致敬礼。既祭司天之神。玉与牲币。皆从天色。既祭司地之神。玉与牲币。皆从地色。四方亦然。此与郊天大祭。何与何干。顾若是之纠纷也。若云礼天是郊天。则皇皇上帝。下与司土之神及四方诸神。列为同秩。分受六玉。亦不可曰周公善制礼也。古者事神。最重品秩。故宗伯古称秩宗。祭神亦称咸秩。而四望。(句)秩于山川。五岳秩于三公。四渎秩于诸侯。古礼之严于秩如此。乃以上帝下同土神及四方之神。平为一秩。分受六玉可乎。必无是矣。
 
秦蕙田云孔疏又云冬日至。圜钟为宫。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是乐不同。陆佃曰圜钟。降神之乐也。故曰凡乐圜钟为宫。冬日至。于圜丘奏之。天神皆降。黄钟祀神之乐也。故曰乃奏黄钟以祀天神。所用之乐虽不同。不害其为同祭。据此则郑注之所拘泥者。可以尽破。而帝天之殊号。配祭之异帝。尤惑于谶纬。不足辨矣。〇镛案陆农师之说。虽若有味。今按周礼本文。黄钟一段在上文。圜钟一段在下文。不得云此为降神。彼为祀神。况降神之法。专向一神。而圜丘则曰天神皆降。方丘则曰地示皆出。皆者百千万之意也。岂所以降上帝乎。冬至奏乐。委是禬礼。与郊祀无涉也。(已见前)
郑氏禘祭之辨
 王肃曰郑玄以祭法禘黄帝及喾。为配圜丘之祀。而祭法说禘。无圜丘之名。周官圜丘。不名为禘。是禘非圜丘之祭也。玄既以祭法禘喾为圜丘。又大传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而玄又施之于郊祭后稷。是乱礼之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67H 页
名实也。案尔雅云禘大祭也。绎又祭也。皆祭宗庙之名。则禘是五年大祭先祖。非圜丘及郊也。周立后稷庙而喾无庙。故知周人尊喾不若后稷之庙重。(又云仲尼当称昔者周公。禘祀喾于圜丘以配天。今无此言。知禘配圜丘非也。)知郊即圜丘。圜丘即郊。〇镛案孔子答问禘之言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为天下也。其如视诸斯乎。指其掌。盖其为祭也。大义玄远。神道昭明。有足以行教化而服天下也。夫子之答曰不知。又何故也。及观春秋。禘不过为诸侯宗庙之时享而已。不见其玄义。及观周礼六篇。都无一个禘字。又爽然自失矣。唯大传小记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而以其祖配之。(礼所云不王不禘。)春秋外传鲁展禽之言曰。有虞氏禘黄帝。(祖颛顼。郊尧宗舜。)夏后氏禘黄帝。(祖颛顼。郊鲧宗禹。)商人禘喾。(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郊稷。祖文而宗武。)乃楚语观射父说祭礼。每禘郊并称。如云郊禘不过茧栗。烝尝不过把握。又云禘郊之事。天子自射其牲。王后自舂其粟。周定王谓随会曰禘郊之事。即有全烝。诸语诚若禘祭为宗庙之岁事。则牲用茧栗。已不合矣。(宜用烝尝例。)且观周礼虽无禘字。而祭五帝诸文。重现叠著。每与祀天并称。将非祭五帝是禘祭乎。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则五帝祭于郊矣。郊禘并称。不亦可乎。禘者帝祭也。(字从帝从示)五帝之祭。其非禘也乎。盖自尧舜之时。崇祀五帝。(羲农轩昊颛)配食于昊天上帝。特祀其祖。亦配食于昊天上帝。彼名曰禘。此名曰郊。彼所以报五帝。故名之曰祭五帝。此所以事上帝。故名之曰祀天。于是别作閟宫。祭其祖之所自出。(周人别有后稷庙。是鲁閟宫之类。)亦名曰禘。大传小记及鲁展禽祭法之所言。皆此禘也。其祖之所自出。未尝非帝(一作禘)。则名其祭曰禘。不亦可乎。此二禘祭之外凡禘。皆后世之滥称。郑氏之误注。不足论也。(见原篇)若王肃驳玄之言。并皆严正。唯喾稷轻重。今不可考。
 赵匡曰禘之所及者最远。故先言之耳。岂通(一作关)圜丘哉。祖之所自出。郑云(一作玄)谓感生帝灵威仰。此何妖妄之甚。〇杨复曰禘郊祖宗四条。乃宗庙之大祭。唯주-D004一条为配天之祭。经传昭然。不可诬也。祭法禘在郊上者。谓郊以祖配天。禘上及其祖之所自出。禘远而祖近。故禘在郊上也。郑氏见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67L 页
禘在郊上。便谓禘大于郊。遂强分圜丘与郊为二。以禘为冬至日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而以喾配之。以郊为祭感生帝于南郊。而以稷配之。既谓禘郊皆配天矣。遂并以祖宗为祀五帝于明堂。而以祖宗配之。轻肆臆说。附经而行。居之不疑。王肃诸儒。力诋其非。不能胜也。此无他。王肃诸儒之说正矣。又以禘为五年殷祭之名。其择犹未精。其义犹未彰也。唐赵伯循生于二千岁之后。独得其说于祭法大传小记子夏传之中。于是禘郊祖宗之义。焕然而大明。言虽简约。而义已该备。故朱子深有取焉。〇镛案赵氏之说。诚简严得正矣。然周礼五帝之祭。每与郊祀并称。此祭无名。不可不讲。若云青帝赤帝则妖邪僭逆。不可复言。疑所谓禘郊之事。即此大祭。而其祖之所自出。亦此五帝之中必居其一。(国语祭法轩顼喾尧舜而已。)或于祭五帝之日。别有仪节。以明其祖之所自出。(五帝之中。特以一帝为主。)或别祀于太祖之庙。今不可知也。凡祭皆有名。郊社柴望旅类雩禜。各有专称。何独五帝之祭。遂无指名。其为禘郊之禘审矣。赵氏于祖出之禘。诚得正旨。而周礼五帝之祭。未有措处。则郑玄之妖妄。将未已矣。岂可但已乎。
 马端临曰祀天莫大于郊。祀祖莫大于配天。四代之郊。见于祭法。经文简略。后之学者。莫不求之郑注。而注之丛杂牴牾如此。先儒谓其读祭法不熟。见序禘于郊之上。于是意禘之所祀者天也。故尽以为祀天。然康成汉人也。西汉之所谓郊祀。盖袭秦之制。而杂以方士之说。曰太一曰五帝。丛杂而祀之。皆谓之郊天。太史公作封禅书。所序者秦汉间不经之祠。而必以舜类上帝。三代郊祀之礼先之。至班孟坚则直名其书曰郊祀志。盖汉世以三代之所谓郊祀者。祀太一五帝。于是以天为六。以祀六帝为郊。自迁固以来。议论相袭而然矣。康成注二礼。凡祀天处必指以为所祀者某帝。于是释禘郊祖宗。或祀一帝。或祀五帝。各配以一祖。其病盖在于谶纬之书以解经。秦汉之事以为典也。然六天之祀。汉人崇之。六天之说。迁固志之。则其谬非始于康成也。〇镛案溯源探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68H 页
本。劈头破脑。马氏之论最粹。
 秦蕙田云郑康成注大司乐。圜丘奏乐曰此禘大祭也。是以圜丘为禘也。注祭法有虞氏禘黄帝曰祭昊天于圜丘。是以禘为圜丘也。注大传禘其祖之所自出曰郊祀天也。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配灵威仰也。是又以郊为禘也。既分郊丘为二祭。又合郊丘为禘祭。惑误滋甚。王肃发其端。赵氏杨氏详其辨。诸家从而引伸之。可谓廓如矣。〇镛案康成注经。最称三礼。而其错误如此。吉礼为五礼之首。郊禘为吉礼之首。而丛杂妖妄。无一而当于理。王肃斥之是矣。而王肃终不得立。郑玄终不得废。所谓郊祀之典。下逮明清。钦此钦遵。灵威仰赤熛怒。遂篹(一作篡)上帝之位。呜呼。其何言矣。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四)
 杂礼
  
读春秋三传。选其有关于五礼。
 余旧读春秋三传。选其有关于五礼者。(吉凶军宾嘉。)录其疑义为数卷。名之曰鲁礼考。今于箧笥中得之。删落浮靡。附之考徵之末。道光辛巳春。
吉礼
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隐五年)
 左氏曰天子用八。〇镛案六佾者。六八也。(四十八)四佾者。四八也。(三十二)士二者。二八也。(十六人)若如杜说则二佾之乐。将何以节八音而行八风乎。左传郑人赂晋侯女乐二八。(襄十一年)史记秦缪公以女乐二八遗戎王。(秦本记)宋玉招魂赋二八齐容。起郑舞些。(又乐书云师旷援琴而鼓之。有玄鹤二八。舒翼而舞。)此皆二八十六之明验也。
禘于太庙。用致夫人。(僖八年)
 左氏曰夫人不薨于寝。〇镛案哀姜之死。于今八年矣。诚若当时殡庙祔姑。则尚不入庙。无是理也。哀姜既死。十一月而葬。(见二年)殡庙祔姑。经无明文。杜说不知所据。且哀姜之死也。书之曰夫人姜氏薨。其葬也。书之曰葬我小君哀姜。(见二年)今于入庙之时。不谥不姓。但称夫人。仰(一作抑)何故也。将云讥贬不亦晚乎。左氏之不可信。往往如此。
 谷梁曰立妾之辞。〇刘尚(一作向)曰夫人成风也。致之于大庙。立之为夫人。(成风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68L 页
者僖公之母。)虽尊其母。是卑其父。〇镛案此经之义。当以刘向为正。何者。成风者。庄公之妾。文三年之经卒然书之曰夫人风氏薨。(十一月)厥明年又书之曰葬我小君成风。(三月文)若其中间。无用致夫人一段。曰夫人曰小君者。不亦突然而无渐乎。哀姜追入之说。既违事理。(左氏谬)齐媵胁嫡之解。亦甚乖戾。(公羊谬)不可从也。其必因禘而致之。何也。宗庙之祭。主妇亚献。主妇荐簋铏。主妇荐笾豆。一行此礼。于是乎夫人也。(非嫡夫人。不能行此礼。)其必太庙者。成之于周公之庙。则群公之庙。顺流之势也。此其为失礼者二。(有二义)春秋之义。母以子贵。然尊其名号。致其孝养可也。父之所妾。子乃妻之。(尊之为父妻。)祖所不见。(成风未尝行三月庙见之礼。)孙乃妇之。(尊之为主妇。)既死其父。(死其亲)又诬其祖。(诬周公)其非礼一也。凡礼舅没则姑老。(内则文)故姑老之妇。得称冢妇。(内则文)而特牲礼之注。唯主人之妻。得称主妇。(郑玄云)此上下之达礼也。僖公主其祭。而成风为之妇。天下无此礼也。子视其牲。厥母视饎。子之既献。母乃亚之。安在其夫妇共祭也。其非礼二也。此孔子所以书之也。
邾人执鄫子用之。(僖十九年)
 左氏曰六畜不相为用。〇镛案六畜不相为用者。谓用豕之祭。不用羊。(士祭不用羊。)用犬之礼。不用牛也。(乡礼皆用犬。)杜以为马祭不用马。谬矣。且马祖之祭。亦祭先代之始乘马者。非祭兽也。兽死无灵。圣人必不祭也。若八蜡之祭。迎虎迎猫。野人之俗。不足据也。
太室屋坏。(文十三年)
 公羊曰周公用白牲。鲁公用骍(𤙡)犅。周公盛。(用新谷)鲁公焘。(冒也。上冒以新谷。)群公廪。〇镛案注疏曲解也。新谷非珍。何至上冒。夫粢盛之法。尝则用新。春夏则用旧。半新半旧。未之闻也。〇又案礼记曰鲁公之庙。文世室也。武公之庙。武世室也。(伯禽之玄孙)鲁颂曰白牡骍犅。公羊之义。盖据是也。
郑公孙侨如晋。(昭元年 左氏补传)
 左氏曰阏伯主辰。实沈主参。(郑子产之言)〇镛案主辰主参。谓察其伏见。测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69H 页
其徙度。以辅历法。若羲和之各主四方也。今据子产之说。山林星辰之神。皆人死之鬼。非祭不灵之物也。
    已上吉礼
凶礼
君氏卒。(隐三年。 公谷云尹氏卒。)
 谷梁曰天子之崩。为鲁主。〇镛案天子无客礼。(郊特牲)故诸侯亦不敢为客于天子。(非敌耦。)诸侯吊于天子。则大夫为之主。(为吊宾之主。)此经其證也。至于大行人之文。非指吊礼也。古者诸侯吊于邻国之大夫。则本国之君为之主。若曾子问所记季桓子之丧是也。以此推之。诸侯之吊天子。大夫必为主矣。(定四年葬刘文公。亦此义也。)
子般卒。(庄三十二年)
 公羊曰未踰年之君也。〇疏云丧服不杖期章之内。有为君之长子。臣下犹服之。况为嗣君而言无服者。正以为长子之时。其臣下从君而服之。若其为嗣君则无从服之义。是以知其无服矣。不但如此。作君长子之时。其臣皆吉。故得为之服期。若作未踰年之君。臣下皆为前君服斩。宁得更为之服乎。若还服期。即是废重服轻。若为斩衰三年。即违一年不二君之义故也。〇镛案疏说疏矣。并有丧。兼服之法。唯以未虞既虞。未练既练。为之法制。(见间传服问杂记小记。)斩衰虽重。既虞卒哭。期大功之服。得以来易。况新君之服。苟亦斩衰。则虞而易之。可胜言哉。疏义谓不敢废重服轻。疏矣。〇又案曾子问曰君丧服于身。不敢私服。(孔子云)若以此礼推之。未踰年之君。亦当无服。大抵王朝之礼。与大夫士之礼。大相不同。严截无恩。不设多少节目。讲礼者宜审焉。
郑子家卒。(宣十年 左氏补传)
 左氏曰改葬幽公。谥之曰灵。〇镛案将欲改谥。必先改葬。古之礼也。古者谥必以葬。(传云于卒事乎加之。)其云改葬者。棺椁之制。明器之数。赠币之等。或有不中。(或君用臣礼。或卿用士礼。皆不中。)于是乎改葬。若改葬惠公。(隐元年。)改葬共太子之类是也。然其改葬之法。因其旧圹。改其仪物。非如后世惑于风水之说。扣其骸而远徙也。故古曰改葬。今曰迁葬。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69L 页
公薨于路寝。(宣十八年)
 左氏曰公孙归父聘于晋。(襄仲子)公薨。季文子逐东门氏。(襄仲居东门。)子家还及笙。(归父也。)坛帷复命于介。(除地为坛而张帷。介副也。将去使介。反命于君。)既复命袒括发。(以麻约发。)即位哭。三踊而出。(公薨故。)〇镛案此文君薨卿大夫士袒括发成踊可知也。庚申 大丧之时。大臣以下。无袒括发之节。大非礼也。修国礼者宜补。(宜在小敛侇堂之后。)
仲婴齐卒。(成十五年)
 公羊曰仲婴齐。为兄后也。(兄归父)为人后者。为之子也。(继其世)〇何休云弟无后兄之义。为乱昭穆之序。失父子之亲。故不言仲孙。明不与子为父孙。〇镛案公子遂者。鲁庄公之子。(即襄仲)此别子为祖也。公孙归父者。公子遂之长子。(奔齐者)此继别为宗也。继别为宗者大宗也。大宗无后则以支子后之。(见仪礼)或弟为兄后。或孙为祖后。未必皆昆弟之子。为伯父后也。一为人后则为所后者。斩衰三年。为所后者之妻。齐衰三年。(见仪礼)弟为兄后。孙为祖后者。无二礼也。(为兄后者。为其兄斩衰三年。为其嫂齐衰三年。)若是者何也。春秋世卿。故公族大夫。无异国君。国君之礼。虽兄为弟后。犹用父子之礼。故春秋之义。闵为僖祢。(文二年)子虽齐圣。不先父食。此之谓也。殷人之兄亡弟及。亦继其兄。非继其父。仲婴齐之后归父。不过日用之恒礼也。何休不达此义。乃云弟无后兄之义。乱昭穆之序。失父子之亲。何其谬也。(疏云案异义公羊说云质家立世子弟。文家立世子子。而春秋从质。故得立其弟。以此言之。婴齐为兄后。正合诸春秋之义。何得谓之乱昭穆之序失父子之亲者。)〇又案为人后者。为之子也者。谓有继祢之义。非谓呼所后者为父。呼所后者之妻为母也。为祖后者。既不能呼祖为父。为兄后者亦不得呼兄为父。则为伯父后者。独安得呼之为父乎。故所后家之称父母。三礼三传。都无明文。〇又案为所后者斩衰三年。为其父母降服期年者。尊大宗也。尊大宗者。为有君道也。有君道则有父道。有君父之道则有臣子之道。臣子为其君父。不得不斩衰三年。此服术之大义也。今也庶人支子之无子者。取族兄弟之子以为后。犹为之斩衰三年。礼乎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70H 页
非礼乎。宗室之子入承大统。为之服斩衰三年。而降其父母。为大宗后者降其父母。亦此义也。妾子之为父后者。为其母缌。为大宗后者降其父母。亦此义也。今也为庶人支子之后者。犹降其父母。礼乎非礼乎。尊非可尊而斩衰三年。卑无可降而降服期年。无继祖之重。而事之以君父之道。无承统之嫌。而自绝其父母之恩。无一而当乎义者也。持世教者宜察焉。
郑公孙虿卒。(襄十九年 左氏补传)
 左氏曰王追赐之大路。(王车也)〇镛案大夫之葬。有赐则得用柩路。况于天子诸侯之丧乎。经證如此。而郑玄犹用蜃车四轮迫地。不亦谬哉。
郑人杀良霄。(襄三十年。)
 左氏曰葬诸斗城。〇镛案齐庄公葬于北郭。(襄二十五。)郑伯有葬于斗城。皆以兵死刑死之故。不入兆域也。不然者。虽天子诸侯。皆用族葬之法。(见周礼冢人及墓大夫。)故葬不书地。
(一作叔)孙豹卒。(昭四年五年)
 左氏曰叔孙卒。杜泄将以路葬。且尽卿礼。(路车王所赐。)南遗谓季孙曰叔孙未乘路。葬焉用之。且冢卿无路。(谓季孙)介卿以葬。(介次也。谓叔孙。)不亦左乎。〇镛案葬用路车。若是明甚。而郑玄别创四轮迫地之车。欲以用之于天子诸侯之葬。不亦谬乎。
 左氏曰葬鲜者。(不以寿终曰鲜。)自西门。(不得由正门)杜泄曰卿丧自朝。鲁礼也。(古者王宫之制面朝后市)〇镛案既夕云至于邦门。疏云国城北门。为其葬于北方也。今云卿丧自朝。朝由正门。则恐是南门。(孔疏云西门幽僻。欲从正路而出南门。)或者卿以上乃由南门与。
 左氏曰舍中军。使杜泄告于殡曰(告叔孙之柩。)子固欲毁中军。既毁之。敢告。〇镛案告事之辞。见于经传者如此。今之告事。非无据也。
葬郑简公。(昭十二年)
 左氏曰子产弗毁。日中而葬。〇镛案雨不克葬。庚寅乃葬。(宣八年)则不拣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70L 页
日矣。弗毁人室。日中而塴。则不拣时矣。诸侯尚然。况其下者乎。
叔孙婼卒。(昭二十五年)
 左氏曰昭子齐于其寝。使祝宗祈死。戊辰卒。(耻为平子所欺。因祈而自杀。)〇镛案古人疾则齐。此其明验也。
公之丧。至自乾侯。(定元年)
 公羊曰正棺于两楹之间。然后即位。〇何休云礼天子五日小敛。七日大敛。诸侯三日小敛。五日大敛。卿大夫二日小敛。三日大敛。夷而绖。殡而成服。故戊辰然后即位。凡丧三日。授子杖。五日授大夫杖。七日授士杖。〇镛案殡而后即位。礼固然矣。其云殡而成服者。士大夫之礼。非天子诸侯之礼也。杖与成服。例在同日。经既云三日授子杖。(四制文)则三日成服可知也。
葬定姒。(定十五年)
 公羊曰姒氏者。哀公之母也。〇镛案左氏以姒为适。(以为定公妻)公谷以姒为妾。但古礼嫡夫人得从夫谥。(如郑武姜卫庄姜。)
    已上凶礼。
军礼
公狩于郎。(桓四年)
 公羊曰一曰乾豆。二曰宾客。〇镛案乾豆者少牢。特牲及聘礼所谓腊也。(易云噬腊肉。)太牢九鼎则又有鲜腊。此生用者也。然野兽难捉。不可期必。故随得而乾之。以待其用。此所以名之曰腊者也。
晋人败秦师于殽。(僖三十三年)
 左氏曰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〇镛案古者覆军丧师。纯用丧礼。故讣车櫜韔。(檀弓文)君素服自称曰孤。皆礼也。
大蒐于昌间。(昭公二十二年)
 谷梁曰秋而曰蒐。此春也。其曰蒐何也。以蒐事也。〇镛案蒐狩之得通名。如烝尝之不拘时也。
    已上军礼。
宾礼
曹世子射姑来朝。(桓九年)
 左氏曰初献乐奏而叹。〇镛案聘礼虽上大夫。不过三献。故季孙宿之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71H 页
享于晋也。曰得贶不过三献。(昭五年)此用上卿之礼。则其云初献者。三献之初献也。
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宣八年)
 公羊曰至黄乃复。(黄齐地)有疾也。大夫以君命出。闻丧。(闻父母之丧。)徐行而不反。(不忍疾行。又为君当使人追代之。)〇何休云以丧喻疾者。丧尚不当反。况于疾乎。〇镛案假如赴燕之使行至安州。闻其父母之丧。则且得日行十里。以待他使之来。不敢遽自奔回也。
晋侯使士会平王室。(宣十六年 左氏补传)
 左氏曰王享有体荐。(享则半解其体而荐之。所以示其俭。)〇镛案体荐者。牲体之荐也。其礼殷盛。折俎者。折骨之殽也。其礼简薄。享者聘礼之所记也。(聘礼用太牢。)宴者燕礼之所记也。(燕礼用折俎。)今杜注以享为俭。以宴为惠。谬引却至之言。(成十二年)疏谬甚矣。(此王礼也。若诸侯相聘。则虽卿大夫。皆用太牢。)
    已上宾礼。
嘉礼
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桓八年)
 
谷梁注范宁云春秋左氏说曰王者至尊无敌。无亲逆之礼。郑君曰大姒之家。在邰之阳。在渭之涘。文王亲迎于渭。即天子亲迎之明文矣。天子虽尊。夫妇配合。礼同一体。所谓无敌。岂施此哉。(礼记哀公问曰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对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焉。〇范云为天地之主。非天子则谁。)〇镛案文王亲迎之时。诸侯耳。非天子也。世子耳。非诸侯也。郑君以为天子亲迎之明文何也。哀公问大婚之礼。果是天子诸侯之通礼。然其本文曰大昏既至。冕而亲迎。谓女既至郊。婿乃冕服而出迎也。卫风云硕人其颀。衣锦褧衣。硕人敖敖。说于农郊。朱幩镳镳。翟茀以朝。郑笺云君夫人翟衣而嫁。今衣锦者。在涂之所服。(又郑云更整衣服于卫近郊。)卫侯当时冕而至齐。则庄姜亦必以褕翟之服。自齐至卫。又何必至于农郊。乃正翟衣乎。且冕服者祭服也。踰境越国。冕而千里。非所以敬祭服也。冕而亲迎。非所谓郊迎乎。大雅曰韩侯取妻。蹶父之子。韩侯迎止。于蹶之里。(韩奕篇)蹶父者。周之卿士也。所谓蹶里。在于京师。故韩侯因其入觐。遂以亲迎。上章曰韩侯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71L 页
入觐。其次曰韩侯出祖。其次曰韩侯取妻。其事实可见矣。然且韩侯者诸侯也。天子亲迎。无明文矣。
宋杀其大夫。(僖二十五年)
 公羊曰宋三世无大夫。(宋襄公以下)三世内娶也。〇镛案周时天子皆娶于诸侯。不闻其不臣也。不臣妻父。抑何据也。新罗之时。王妃之父。皆封葛文王。此夷俗也。何邵公之说。不亦谬乎。
单伯如齐。(文十四年)
 谷梁曰单伯淫于齐。〇镛案左传单伯叔姬之事。连延详悉。具有本末。而公谷卒然诬之以罔极之罪。不既险乎。公谷之不可信如此。
宋公孙寿来纳币。(成八年)
 左氏曰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所以息阴讼。)异姓则否。〇镛案诸侯一娶三姓。故庄姜之媵。厥有戴妫厉妫。(皆陈女)与此传不合。
臧孙纥出奔邾。(襄二十三年)
 
左氏曰初臧宣叔(纥之父)娶于铸。生贾及为。(生二子)继室以其侄。(铸女之侄也。)〇镛案鲁惠公娶于宋曰孟子。(即元妃)孟子卒。继室以声子。(隐公母)声子者。孟子之侄娣也。臧氏之事。恰与此同。当时大夫之婚。亦有媵妾可知也。
晋少姜卒。(昭二年三年 左氏补传)
 左氏曰叔向曰寡君未有伉俪。在衰绖之中。〇镛案衰绖者。为少姜服也。少姜之死。鲁侯吊焉。晋侯辞曰非伉俪也。(昭元年)今乃曰在衰绖之中。非妻非妾。斯何物色(一作也)(其聘也纳币。妻则妻矣。)乱矣。
    已上嘉礼。
灾异
己巳。日有食之。(隐三年)
 公羊曰朔者。食正朔也。失之前者。朔在前也。失之后者。朔在后也。〇镛案二日食晦。日食皆由历法疏舛也。先儒以为君行暴急则日行疾。故二日食。君行懦弱则日行迟。故晦日食。(何休云)何其诬矣。孔子于朔则书朔。非朔则书日。历法之谬。孔子既知之矣。为之阙疑可乎。
 谷梁曰食者内壤。〇麋信云齐鲁之间。谓凿地出土。鼠作穴出土。皆曰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72H 页
壤。〇镛案士丧礼云掘四隅。外其壤。掘中南其壤。(又既夕记云掘坎南其壤。)庄子达生篇云烦壤之内。雷霆居之。烦壤者。粪埽之馀积也。(烦者烦郁也。)又齐桓公伐孤竹。山中无水。隰朋曰去蚁壤寸有水。掘之果得水。(战国策)麋信之说。其有徵矣。吐出之物。如掘出之土。故谷梁假借言之也。
春三月。日有食之。(庄十八年)
 谷梁曰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何以知其夜食也。曰天子朝日。诸侯朝朔。〇镛案日始出而有亏伤之处。则平朝之时。尚未复圆也。何为夜食。其义非也。王者朝日之礼。唯春分之日有之。(见礼器)非所引矣。
辛未。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庄二十五年)
 公羊曰或曰胁之。〇镛案月掩日则日食。(日食于合朔)地障日则月食。(月食于正望。)何休知月之犯日。犹以哀姜之淫欲当日食。固矣哉。
    已上灾异。(亦凶礼)
(附见)左传小箴。〇嘉庆戊辰冬。余在茶山。有讲春秋左传者。讲至桓六年而止。圃儿录其语。名之曰左传小箴。今附于此。
 蔓。草犹不可除。(隐元年)〇讲曰蔓(句)(句)谓既蔓。虽草亦不可除也。此余旧所闻。
 不义不昵。(杜云不义于君。不亲于兄。非众所亲附。)〇箴曰非也。昵亲也近也。亲附也。大叔肆封豕之欲。转侵城邑。此不义也。行此不义。民不亲附。民不亲附。则弥厚弥崩。荀子云丰墙硗下。亦此义也。杜义周章。不可从也。
 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节)可荐于鬼神。隐三年。〇讲曰所援诸诗。皆祭祀燕飨之作。与周郑交质。似不相类。何也。呜呼。此诗之所以为圣经也。咏物言事。义理寓焉。此诗之所以为圣经也。诗云素以为绚兮。子夏看得义理曰礼后于质。诗云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孔子看得义理曰我不用力。道非远人。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子贡看得义理曰讲仁劘义。由粗入精。诗三百篇。其一字一句。皆有妙义。可以治心。可以修德。以至为天下国家。无所不当。此其所以为圣经也。故春秋之时。大夫聘于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72L 页
邻国。必赋诗以见志。此古圣人用诗之活法也。原其作者之意。或以刺淫。或以讥时。其事实未必皆美。然要其本旨。皆出于伤世忧俗恻怛忠厚之意。故诗者。贤圣之微言也。故引而用之者。不问本事。唯微言是取。采蘩行苇之诗。虽与周郑交质。事不相类。不害其昭忠信也。呜呼。郑卫为淫风。则所谓三百篇者。未必皆贤圣之作。而或出于狭斜淫辟之人。又何足为圣经哉。于是断章取义之说。又得交乱于其间。而古人用诗之法。不可复寻矣。凡读左传。见有引诗。当遂求诗旨。不宜以断章取义。而一或放过也。
 州吁阻兵而安忍。(隐四年)〇讲曰安忍。谓安于残忍之行也。
 顺少长。(杜云出则少者前。还则在后。所谓顺也。 隐五年。)〇箴曰不唯是也。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数军实即颁禽也。颁禽而顺少长。此古之道也。祭义云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而弟达乎獀狩。亦此义也。
 众仲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已见前)
 
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隐六年)〇讲曰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粜。鲁饥告籴于齐。(庄二十八年。臧孙辰告籴。)葵丘之盟曰毋遏籴。(见孟子)古者诸侯救灾恤患。正谓是也。左传凡政法(一作治)之合理者。皆谓之礼。
 夏。城中丘。书不时也。(隐七年)〇讲曰不时者。为其夺农时也。孟子陈王道于齐梁。不夺农时。为第一义。古者民皆业农。游食者少。故兴功不时者。春秋讥之。后世游食者多。民不缘亩。则土木之役。反或救荒。此足以观世变也。
 郑忽先配而后祖。针子曰是不为夫妇。诬其祖矣。(杜云郑忽先逆妇而后告庙。 隐八年。)〇讲曰朱子家礼纳采告祠堂。亲迎告祠堂。迎之日。婿妇入脱服烛出。厥明妇见于舅姑。三日庙见。 士昏礼舅姑既没则三月乃庙见。故曾子问曰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士昏记云妇入三月然后祭行。)朱子以三月太远。故改用三日。 以此观之。先配后祖者。谓不告庙而娶也。毛甡妄讥朱子。不可晓也。(曾子问曰女未庙见而死。则如之何。孔子曰不迁于庙。不祔于皇姑。归葬于女氏之党。示未成妇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73H 页
宋以入郛之役。怨公不告命。(隐九年)〇讲曰命者军讣也。易曰勿用师。自邑告命。(泰上六)是也。古者军败。必有告讣。故礼曰讣车櫜韔。(檀弓文)同盟之国。亦有告讣之礼。故以不告命。为修怨也。
 郑伯使卒出猳。行出犬鸡。以诅射颖考叔者。(隐十一年)〇讲曰古人诅法。与盟略同。尝见苏东坡凤翔八观诗。其诅楚文。乃秦缪公诅楚于亚驼神者也。(有二碑获于开元寺下者。乃诅于巫咸者。其一本则诅于亚驼者。)其文曰秦嗣王。敢用古(一作吉)玉宣璧。使其祝宗邵鼕。布恳告于丕显大神亚驼。以底楚王熊相之多罪者。我先君穆王。及楚成王。是勠力同心。两邦若壹。绊以婚姻。袗以齐盟。曰万叶子孙。毋相为不利。亲印丕显大神亚驼而质焉。今楚王熊相。庸回无道。淫伐湛乱。宣侈竞纵。变渝盟制。内之则暴虐不宰。刑杀孕妇。幽刺亲戚。拘圉其叔父。寘诸冥室椟棺之中。外之则冒改久阙。不畏皇天上帝及丕显大神亚驼光烈威神。而兼倍十八世之盟诅。率诸侯之兵。以临加我。欲刬伐我社稷。□灭我百姓。□蔑我皇天上帝及丕显大神亚驼之郊祠圭玉牺牲。□取我边城新隍及于隍及于□。不敢曰可。今又悉兴其众。张矜怠怒。□甲□兵。奋士盛师。以逼我边境。将欲覆其□。亦应受皇天上帝及丕显大神亚驼之几灵德赐。克刬楚师。复略我边城。敢数楚王熊相之倍盟□诅。著诸名章。以盟大神之威神。其□□此。
 郑伯以虢师伐宋。大败宋师。宋不告命。故不书。(杜云命者国之大事政令也。)〇箴曰非也。命者军讣也。(说见上)
 师服曰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杜云适子为小宗。次子为贰宗。)又襄公十四年。师旷对晋侯之辞。有云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杜云贰宗。宗子之副贰者。 桓二年。)〇箴曰礼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别子者诸侯之次子也。继别者别祖之长子也。此之谓大宗也。继别者之次子。又自立家。传子及孙。谓之小宗。贰宗者小宗也。杜注一以继别为小宗。一以继别为宗子。其义周章可疑也。
 春正月。公狩于郎。杜云冬腊(一作猎)曰狩。周之春。夏之冬也。田狩从夏时。 桓四年。 〇讲曰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以夏时立法者也。周礼大司马四时之田。皆用仲月。而书之曰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六卷○春秋考徵 第 373L 页
中春中夏。以此观之。虽以子月为正。政令法度。犹用夏时也。
 郑为鱼丽之阵。先编(一作偏)后伍。伍承弥缝。杜云司马法。车战二十五乘为编(一作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弥缝阙漏也。五人为伍。此盖鱼丽阵法。 桓五年。 〇讲曰武备志鱼丽阵记。以鱼丽阵为纯用周制。但奇其名。非也。偏者车师也。伍者步卒也。两车之间。不无罅隙。故以步卒弥缝之也。凡阵法步卒为正。骑士为奇。正兵在前。奇兵在后。今也车师在前。步卒在后。所以为新法也。非特奇其名而已。
 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桓六年)〇讲曰春官太祝。掌牲号粢号币号。即曲礼所记柔毛刚鬣之类也。仪礼所举。(少牢特牲礼)有普淖普荐等号。季梁之云普存。即其注脚也。
 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〇讲曰古者卒哭而讳。生者无讳也。故周礼不讳昌本。(醢人文)不讳发禁。(小行人)不讳讽诵。(大司乐)周诗曰克昌厥后。鲁史曰同盟于幽。(庄公之名同)此又古人不讳之故也。既过四代则不讳。(檀弓云舍故讳新。)属疏则不讳。(曲礼云大功小功不讳。)今人讳法太严。盖蔑学之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