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x 页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二)
 吉礼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15H 页
社一(论社稷之礼。以二官配二神。)
夏。公如齐观社。(庄二十三年)
 公羊曰社者。土地之主。祭者报德也。生万物居人民。德至厚功至大。故感春秋而祭之。天子用三牲。诸侯用羊豕。〇镛案曹刿之言曰土发而社。(春分也)收捃而烝。(见鲁语)则春一祭而已。其祭春秋者。后世之法也。
 〔周礼〕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〇郑曰社稷。土谷之神。有德者配食焉。(孔云孝经纬援神契曰社者。五土之总神。稷者。原隰之神。五谷稷为长。故立稷以表名。)阴祀自血起。贵气臭也。〇镛案尔雅祭地曰瘗薶。祭法亦云瘗薶泰折。与此血祭之文。若不相合。然尔雅又云祭山曰庪县。与此血祭五岳之文。亦不相合。将五岳非山乎。是知血祭特举一节。荐血之后。又有瘗薶之节也。泰折者。社坛也。〇又按纬书以稷神为原隰之神。其义非也。天生五谷。以养万民。岂无一神司其长养者。稷者谷神也。(王肃云稷若谷神。不可自食其粟。此曲解也。)
 〔左传〕(昭二十九年)魏献子问龙于蔡墨。对曰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杜云五官之君长。能修其业者。死皆配食于五行之神。为王者所尊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杜云在家则祀中霤。在野则为社。)献子曰社稷五祀。谁氏之五官也。对曰少皞氏有四叔。使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二子相代为水正。)此其三祀也。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此其二祀也。后土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烈山即神农。)自夏以上祀之。周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15L 页
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〇孔云五官之长。配食于五行之神。非专祭此人也。句芒祝融之徒。本为五行之神作名。非与重该之徒为名也。(晋语云虢公梦神。人面白毛虎爪。史嚚占之曰蓐收也。天之刑神也。虢公所梦。必非该也。由此言之。句芒祝融。皆是神名。非配人之名也。)配者与之同食。取彼神名。以为配者名。犹社本土神之名。稷本谷神之名。配者亦得称社稷也。〇镛案民生日用。莫切于五行。故敬用五行。为皇极之大义。春秋传谓之六府。非此五六。民罔克生。水火金木士谷者。天地之大财也。天生万物。司以百灵。六府之神。理所宜有。孔以句芒祝融之等。为五神之本名。诚合理也。六府皆地生之物。故司六府者。皆属地示。吕不韦郑玄之等。欲于九天之上。亦立五行之帝。其不分天地。有如是矣。六府之中。土谷尤大。故别而尊之。以为社稷。五行之神。其位相等。故立为五祀也。后土之得两祭者。生谷之故。祭于社。居民之故祭于五祀也。于是选取先古名臣硕辅之善治六府之职者。配食于六神。如圣王之配食于上帝然者。此先王之旧典也。天神地示。同是天神。故蓐收本系地示。而史嚚谓之天之刑神。义可知也。(五祀本地示之祭。而蓐收为五祀之神。则蓐收者地示也。)若云社稷五祀。都是人神。不是外神。则社稷五祀。其在周礼。本属地示。重该柱弃之等。岂可曰地示乎。天地百灵。皆是上帝之臣佐。祭此明神。亦以事天也。故中庸曰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
 〔祭法〕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即神农)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农即柱也)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〇镛案后土后稷。同是官名。后土之官。如司徒之掌邦土。司空之掌空土。(梅氏尚书。以司空掌邦土。非也。)土方土训。皆其率属。曲礼曰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其六工。又有土工金工等。)郑玄谓之殷制。其云司土。即古后土之官也。于是司土之神。亦谓之后土。以其祭之于社。遂名祭地。故流俗相传。遂称皇天后土。春秋传晋大夫之言曰。皇天后土。实闻君言。(僖十五)越王句践曰。皇天后土。四乡正之。(见越语)楚辞云皇天淫溢。而秋霖。后土何时而得乾。(九辨文)于是梅仲真作武成曰。庭商之罪。告于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16H 页
皇天后土。于是颜芝作孝经。谓王者父天母地。于是汉武帝立后土祠于汾阴。亲行望拜。如上帝礼。于是王莽别立皇地大示。祭于北郊。此古今之变也。古之圣王。本以六府之二神。祭于社稷。(土与谷)又以五行之群神。祭为五祀。孰谓末流之弊。乃至如此。
 〔周礼〕大宗伯。王大封则先告后土。(又大祝云建邦国。先告后土。)〇郑曰后土。土神也。黎所食者。(贾云黎为祝融。兼后土。故云黎所食者。)〇贾曰后土有二。若木官句芒。土官后土。此土官也。左传云君戴皇天而履后土。彼土神也。句龙生为后土官。死配社。即以社为后土。其实社是五土总神。非后土也。〇镛案建邦立侯则锡之土田。故告于后土也。国语云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司天者司神也。司地者司民也。司地非后土也。(郑注云黎所食者。此是胡草。贾乃云黎兼后土。大非也。)
 〔郊特牲〕社祭土而主阴气也。君南乡于北墉下。答阴之义也。日用甲。用日之始也。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家主中霤。而国主社。示本也。〇镛案郊天之必于南郊。古经无文。祭社之君。必南乡。于理未允。天何必南乡。地何必北乡。以郊社之祭。对之为阴阳配偶。皆驺、吕邪说。非先王之法也。〇又按家主中霤。谓祭后土于中霤也。(详下五祀条)〇又按祭法。有王社侯社之说。考之诸经。绝无證据。今姑略之。〇总之吾东之社。其祭句龙、周弃。恐或无义。句龙、周弃之功。被于中国。顾何尝及于吾东哉。吾东犹之可也。若日本琉球之等。尤无谓矣。若云教民稼穑。自中国而流布外藩。则其流布之人。功德不尤深乎。箕子之于吾东。其德有徵。犹无常祀。遥遥句龙之事。有谁知之。古圣多智。有功德者列于常祀。以之劝忠。今也不知句龙为何神。虽极崇报。何以劝矣。窃礼之不中者。人必笑之。此又知礼者所宜讲也。
 〔通典〕汉初常以春三月祠后稷。〇后汉光武立太社。二月八月及腊。一岁三祀。〇后魏置大社。二月八月。日用戊。〇唐书礼志云仲春仲秋上戊。祭于太社。〇元史仁宗纪云改社稷于中戊。〇镛案社稷之礼。古者春一祭而已。日用甲。其春秋二祭。自东汉始也。日用戊。自元魏始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16L 页
召诰以戊午社于新邑。其用戊日。盖据是也。(今之时宪历。以春分后戊日为春社。秋分前戊日为秋社。新法也。)
社二(论胜国之社稷。无屈辱示戒之法。)
夏六月。亳社灾。(哀四年〇公羊亳作蒲。)
 公羊曰蒲社者何。亡国之社也。其言灾何。亡国之社。盖掩之。掩其上而柴其下。(何云绝不得使通天地四方。以为有国者戒。)谷梁曰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范云立祀于庙之外。)其屋亡国之社。不得达上也。〇镛案庙屏。非理也。
 〔左传注〕杜曰亳社殷社。诸侯有之。所以戒亡国也。(孔云盖武王伐纣。以其社班赐诸侯。使各立之。所以戒也。)〇镛案鲁之有亳社。殷民之带来也。据祝鮀之言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分鲁公以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使之职事于鲁。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定四年)六族之东来也。以其社而迁。故谓之亳社。不然当云殷社。不可曰亳社也。祭法云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况殷民六族。本是天子之元臣。各受采邑。法当置社。(子路使子羔为费宰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邑有社可知。)及其迁鲁不以社来乎。周之有胜国之社者。勿论镐洛。皆有殷时之旧社。及周代王。不毁其社。犹存其祀。诚以社稷异于宗庙。虽革命之时。不敢遽毁。故书序云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义可知也。况社之所祭。不是别人。乃是周弃。凡以社为名者。非周人之所得毁也。周有殷社。事理则然。其所以不能无新社者。或松或栗。节文多变也。其所以屋之于故社者。或新或旧。令有别异也。乃公谷二家。倡为鉴戒之说。而郊特牲从而和之。则积柴掩草。黜为庙屏。霜露不通。日月不照。屈之困之。罚之惩之。犹恐僇辱之不至。不知句龙后稷。作何罪孽。遭此苦毒。龙犹可矣。稷非祖乎。慢神悖理。绝无伦序。其义不可述也。原其所本。皆由孟子变置社稷一语。遂谓社稷为物。原可黜罚惟意也。然变置社稷。惟汤偶一为之。盖以周弃之功。贤于农柱。故以弃代之。岂敢以旱暵水溢之故。而辄黜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17H 页
平日之所虔事者乎。我牲既腯。我粢既洁。犹然水旱。汝罪当黜。于是毁而去之。迎立新鬼。为社神者。不亦困乎。孟子七篇。非皆亚圣之笔。执此一文。以槩诸经。未有不失其正旨者。据周礼小司寇丧祝。胜国之社。未尝无祭。未尝无祷。苟其屈辱凌踏。如公谷之说。更何颜面祭之祷之乎。三传之不可信。类皆如此。〇又按唐孔氏谓武王伐纣。以其社班赐诸侯。此又何说也。社非宝玉。亦非钟鼎。班赐诸侯。有是理乎。旧之所有。不毁可也。新起旧社。乃从而屈辱之。不亦甚乎。
 〔郊特牲〕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也。是故丧国之社屋之。不受天阳也。薄社北牖。使阴明也。(薄亳通)〇镛案周社亦于北墉下行礼。则亳社之北牖。乃社之本法。又何以记之为异乎。〇又按平子伐莒。用人于亳社。(以所俘祭之)臧武仲曰周公其不享鲁祭乎。(昭十年。又哀七年。以邾子益献于亳社。)阳虎盟三桓于周社。盟国人于亳社。(定六年。〇又成季之兆词曰。间于二社。杜云二社。周社亳社也。)宋之将灾。鸟鸣亳社。(襄三十〇疏云此鸟鸣于鲁国之亳社。服虔云伯姬鲁女。欲使鲁往。悟之。)皆鲁事也。亳社之名。唯鲁有之。
 〔书序〕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郑云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以其时。而旱暵水溢则变置社稷。故旱至七年。汤迁社。以周弃代之。)〇镛案欲迁其社者。欲迁之于杞也。不可者。谓毁而徙之。犹为未安也。于是仍存夏社。以为胜国之社。周之法。即汤之法也。盖夏后以前。五帝禅受。自无迁社之理。及汤胜夏。始议此礼。竟以不毁为法。书告天下。及周克殷。遵汤故事。此周之所以有殷社也。至于汤之所以以弃易柱者。徒以稼穑之功。弃贤于柱也。非以旱也。非以克殷也。郑玄凑合三事。饰成义理。以立孟子之义。其当于理乎。
 〔周礼〕秋官士师。若祭胜国之社稷则为之尸。(郑云以刑官为尸。略之也。)〇春官丧祝。掌胜国社稷之祝号。以祭祀祷祠焉。〇镛案此二文。亡国之社。未尝无祭。未尝无祷。既祭既祷。未有不致敬者。公谷之说。非也。〇又按大司寇若禋祀五帝则涖誓百官。小司寇凡禋祀五帝实镬水。士师若祀五帝则沃尸。岂五帝亦可略之乎。郑以刑官为尸。为略于殷社。亦谬义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17L 页
〇又按殷社有尸则周社可知。此社稷有尸之明验也。夏郊有尸。鲧之尸也。(董伯为尸。见晋语。)周郊有尸。稷之尸也。(见夏官节服。)社稷有尸。句龙周弃之尸也。五祀有尸。重该修黎之尸也。(五祀之有尸。见曾子问。)五帝有尸。(见士师)羲农尧舜之尸也。天神地示。本无形质。不可以有尸也。(史云周公祀太山。召公为尸。亦其所祭者别是先哲。故召公为尸。太山之神不可以有尸。)
社三(论五祀本五行之神。非户灶门行中霤之神。)
 〔周礼〕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〇郑司农云五祀。五色之帝于王者宫中曰五祀。〇郑玄云五祀者。五官之神。(谓重该修黎)在四郊。四时迎五行之气于四郊而祭。五德之帝亦食此神焉。(孔云五帝天神。不当在阴祀之内。先郑一何陋也。)〇镛案五祀者。五行之神。蔡墨之言。详悉无错。(见上条)不可违也。但五行者。地产之物。故五祀列于地示。(大宗伯)天无五行则不得有五行之帝。五方天帝者。驺吕之邪说也。五祀之坛。经虽无文。或郊或国。应在一处。郑欲以五祀之坛。分置四郊。则后土句龙。客无所之。其义非也。〇又按鲁语展禽之言曰天之三辰。所以瞻仰也。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节)非是不在祀典。其所云地之五行。即五祀之谓也。(礼运云五祀所以本事也。礼行于五祀。而正法则焉。)
 〔周礼〕春官司服。祭社稷五祀希冕。(小祝云及葬分祷五祀。)〇夏官小子。珥于社稷。祈于五祀。〇镛案社稷五祀。周礼每以并称。盖以六府之神。其气类相同。其位次相等也。后世不知五祀为何物。则社稷五祀之若是并称。若不伦然者。
 〔祭法〕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厉。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适土(一作士)立二祀。曰门曰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〇镛案司命者。天神也。列于五祀。非理也。中霤门行户灶者。家家有之。明神虽多。安得每家具此四神。厉之为祭。又不当齿于五祀。此邪说之薮。淫祀之丛。祭法之不可信。至于是矣。郑玄以七祀为周制。五祀为商制。然大宗伯明云五祀。曷谓周制七祀乎。谬之甚矣。祭法首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18H 页
章。取鲁语展禽之言。私自变通。其第二章。窃尔雅。其论社稷以下。又取展禽之言以之终篇。中间数端。皆是邪说。读礼者不可不知也。(陈浩曲礼说云祭法言涉怪妄不经。)
 〔月令〕孟春其神句芒。其社户。孟夏其神祝融。其祀灶。中央其神后土。其祀中霤。孟秋其神蓐收。其祀门。孟冬其神玄冥。其祀行。〇镛案五祀者。五行之神。此蔡墨稽古之言也。吕不韦忽以户灶门行之等。立为五祀。坏先王之旧典。启后世之淫祀。罪大恶极。不可复言。户灶门行。安有鬼神。春夏秋冬。又何分配。马融以为五行之神。分祭于户灶门行中霤之处。(许慎郑玄说同。)而魏晋以来。七祀五祀。皆遵祭法之文。(吾东七祀。祭于宗庙之中。亦遵祭法。)而句芒祝融之示。重该修黎之等。俱无影响。〇又按月令以孟冬腊先祖五祀。此古之五祀也。与户灶门行之分祭四时者。别为二事。是五祀有二也。
 〔曲礼〕天子祭五祀岁遍。诸侯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〇王制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士丧记乃行祷于五祀。〇镛案五祀者。五行之神。不祭则已。祭之则五者不可阙一。故自天子达于士。皆同五祀。诸文历然。祭法乃云天子七。诸候(一作侯)五。大夫三。聚合不伦之物。倡为非鬼之谄。不亦妄乎。〇岁遍者。谓分四时而历举也。稽之周礼。无此證验。
 〔曾子问〕天子崩未殡。五祀之祭不行。既殡而祭其祭也。尸入三饭不侑。酳不酢而已矣。〇镛案五祀有尸。此其验也。重该修黎。本是人鬼。故得有尸也。户灶门行。安有尸乎。
 〔通典〕汉立五祀。白虎通云户一祀灶二祀门三祀井四祀中霤五祀。〇镛案后世五祀之法。备见通典。皆非先王之法。今并略之。〇总之句芒祝融之等。于今亦已荒远。祭之五祀。亦殊无义。此知礼者所宜讲也。
禘之说
 禘者。帝祭也。(字从示从帝)五帝之祭也。周礼六篇。都无禘字。如许大祭。漏于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18L 页
周礼。有是理乎。若云禘祭作于周公制礼之后。则有虞氏禘黄帝。殷人禘喾。周人禘喾。是亦禘也。又何以漏于周礼也。乃周礼祭上帝之外。并有五帝之祭。小宗伯云兆五帝于四郊。天官冢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掌次。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春官司服。祀上帝则服大裘。祀五帝则亦如之。大司寇祀五帝则涖誓百官。小司寇祀五帝则实镬水。斯皆禘祭之明文也。五帝者人帝也。亦必配上帝而后祭之。故其礼崇隆。遂。与郊等。楚之观射父每禘郊并称。以是也。郑玄差谬。凡五帝之祭。皆指为五方天帝。坏乱祭礼。式至于今。余昔在茶山。论八禘之非。而未悟周礼之祭五帝。即是真禘。其后虽知其然。顾编次已成。未及改正。今题此于八禘之首以弁之。其衰懒如是矣。庚寅首春。镛识。周礼不言禘。若以是谓五帝之祭非禘。则问礼并不言郊。将云大宗伯所言昊天上帝之祭。亦非郊祭乎。周礼本不言郊。唯小宗伯云兆五帝于四郊。又夏官节服氏云郊祀裘冕。其馀皆云祭上帝旅上帝而已。将云祭上帝非郊乎。癸巳孟秋。又书。
禘一(论禘之别有八。多出先儒之谬义。)
秋七月。禘于大庙。用致夫人。(僖八年)
 左氏曰秋禘而致哀姜焉。非礼也。〇杜曰禘。三年大祭之名。大庙。周公庙。致者致新死之主于庙。而列之昭穆。(孔云释天云禘大祭也。言其大于四时之祭。故为三年大祭之名。言每积三年而一为此祭也。姜死以来。已历三禘。今因禘祭。果复行之。)〇镛案杜氏以三年一祭之禘。与所谓丧毕吉祭之禘。合之为一等周章矣。
 〔谷梁注〕禘。三年大祭之名。大庙。周公庙。明堂位曰季夏六月。以禘礼祭周公于大庙。杂记曰孟献子曰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祖。七月而禘。献子为之。按宣九年。仲孙蔑如京师。于是献子始见经。然则失礼非献子所始明矣。〇镛案范氏以三年大祭之禘。与不王不禘之禘。合之为一等周章矣。〇总之禘者。大祭之首也。欲明祭义者。必自禘始。顾禘祭之义。孔子知而不言。而诗书易周礼仪礼。都无禘字。于是传记所出。已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19H 页
多锄铻。而注疏以降。千头万绪。不可摞理。今论禘祭之别凡八种。其一曰报本之禘。大传小记所云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者。而鲁语祭法谓殷周禘喾者是也。其二曰谛视之禘。春秋传注谓之三年大祭。尔雅注谓之五年大祭。或以为禘大祫小。或以为禘小祫大。而耍之皆以为合升太祖。谛视昭穆者是也。其三曰丧毕之禘。春秋经文曰吉禘于庄公。(闵二年)左传晋人曰寡人未禘祀。(襄十六)注家谓之丧毕之吉祭者是也。其四曰练后之禘。周礼鬯人庙用脩之注。郑玄谓之始禘者是也。其五曰时享之禘。春秋经禘于武公。(昭十五)而祭义王制或云春禘。或云夏禘。以为四时之常祭者是也。其六曰圜丘之禘。其七曰方泽之禘。大司乐二至奏乐。郑玄皆以为禘祭者是也。其八曰出王之禘。论语集注朱子取赵匡之说。谓鲁以周公为太祖。周公之所自出即文王。故鲁之禘文。犹周之禘喾者是也。义各有据。理多相舛。精心会通。终有牴牾。不惟是也。大宗伯有肆献馈食之礼。郑玄谓之禘祫。司尊彝有追享朝享之目。郑众谓之禘祫。凡如是者又不可胜数。将何以正之哉。禘之一字。其在周礼六篇。了无影响。而其见于春秋见于论语见于礼记者。又无一字半句录其登降说其义理者。禘其可知耶。孔子以为知禘之说者。其于天下。如示掌。其玄义妙旨。必有迥然超出于礿祠烝尝之上者。故夫子之言如此。惜乎。其不可闻也。今取八禘诸文。评议如左。
禘二(论殷周禘喾。为禘祭之本。)
 〔左氏外传〕鲁展禽曰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韦云当作喾)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祭法云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〇大传云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诸侯及其太祖。(节)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既事而退。追王太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不以卑临尊也。〇丧服小记云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亦如之。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19L 页
(如汉高祖即太公之季子也。圣庶夺嫡。得立四亲庙。此所谓庶子王亦如之。)礼不王不禘。〇镛案禘祭之义。孔子不言。后世无传。其可以略见大意者。惟此大传小记二文而已。今详二文。禘者舜所制之礼也。天下之大义有二。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两义双立。不可偏废。舜以匹夫。一朝贵为天子。若其宗庙。只祭桥牛、瞽瞍之等。不足以为天子之庙。于是戴颛为祖。以禘黄帝。而敬唐、句望、桥牛、瞽瞍得为四亲。以序昭穆。不以卑临尊也。亲亲尊尊。岂不两尽。五帝之时。以圣传圣。惟圣是庙。文祖艺祖。皆是先圣。不是先亲。(见余尚书说)至舜始立禘祭。使于先亲之庙。得祭先圣之帝。此禘祭之妙义也。禹以崇伯之子。升为天子。亦不可以诸侯之庙。行天子之祭。于是戴颛为祖。以禘黄帝。而崇伯以上得为四亲。以序昭穆。(帝王世系。舜于黄帝为八世。禹于黄帝为四世。岂有是理。必颛顼之下。崇伯之上。亡逸者四五世。)不以卑临尊也。汤以诸侯。升为天子。于是祖契之上。又戴帝喾。以行禘祭。而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得为四亲。以序昭穆。不以卑临尊也。武王以诸侯升为天子。于是祖稷之上。又戴帝喾。以行禘祭。而列祀先公。以序昭穆。不以卑临尊也。但周世多文。稍变殷礼。殷以契为祖。汤乃为宗。而周以文王为祖。又以后稷为始祖。先王先公。分为二等。司服守祧。其文历然。虽追王之典。上及太王。而大王王季。仍是先公之庙。不得为先王之庙。以先王之庙。文王为祖也。小记所云四庙之制。此是殷法。不是周法。然武王之世。先公之祭。当至公叔。成王之世。先公之祭。当至太王。此可以理推也。由是观之。禘者。先公之庙所有之礼。于先王之庙。无所当矣。祭法曰周人祖文而宗武。此本柳下惠之言也。(见鲁语)柳下惠鲁之公族。本以姬姓。身具圣德。顾不识周之宗庙。孰为太祖孰为太宗乎。班固白虎通曰后稷为始祖。文王为太祖。(敖继公云始祖太祖异矣。周祖后稷。又祖文王。)郑玄雍诗之笺。亦以文王为太祖。(小序云雍禘太祖也。)文王之为太祖审矣。(惟国语伶州鸠之言。有云我大祖后稷者。后稷于先公之庙。未尝非太祖。故其言如彼。)先王之庙。文王既为太祖。则禘之为祭。无与于先王之庙。又可知也。鲁之所以为禘者。其意若曰禘也者。固先公庙之祭礼也。我虽诸侯。独不得用先公庙之祭礼乎。况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20H 页
周公摄行天子。鲁得用天子礼乐者乎。于是每于周公之庙。其夏月一祭。特用禘礼。(明堂位)其仪文名物。一如周人禘喾之礼。虽不祭喾。亦名为禘。于是又以此礼。冒之群公。禘于庄公。(闵二年)禘于武宫。(昭十五)禘于襄公。(昭廿五)其实文物而已。未尝祭喾以为禘也。禘之为礼。迥别他祭。牲用茧栗。(观射父云郊禘不过茧栗。烝尝不过把握。)升以全烝。(周定王谓随会曰禘郊之事则有全烝。)然且牲必自射。粢必自舂。(观射父云禘郊之事。天子必自射其牲。王后必自舂其粢。又云天子亲舂。)君必卷冕。(即衮冕)夫人副袆。(明堂位之文)飨之以乐。(祭义云禘有乐而尝无乐。)升歌清庙。朱干玉戚。以舞大武。(见祭统)既祭而馂。发爵赐服。(见祭统)其礼之绝然不同如是也。故明堂位曰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牲用白牡。尊用牺象山罍。郁尊用黄目。灌用玉瓒大圭。荐用玉豆雕篹。爵用玉盏仍雕。加以璧散璧角。俎用梡嶡。升歌清庙。下管象武。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积。裼而舞大夏。纳之以夷蛮之乐。斯皆禘祭之文物也。故左传襄十年。宋公享晋侯于楚丘。请以桑林。(汤乐名)荀偃士丐曰鲁有禘乐。宾祭用之。(疏云祭统云大尝禘。升歌清庙。下而管象。仲尼燕居云两君相见。亦升歌清庙。下而管象。是祭与享宾。用乐同也。)禘用大乐。故有明文。凡用此礼者。虽不祭喾。亦名为禘。春秋所记。皆此禘也。于是禘之为礼。确分二等。其一曰祭喾之禘。其二曰时享之禘。虽其文物相同。而祭之所主者不同也。〇至于祭喾之禘。鲁亦有之。鲁至僖公之世。忽举郊祭。(义见郊祭条)遂又禘喾。爰命奚斯。别起新庙。名之曰閟宫。以祀后稷。遂以禘喾。鲁之郊禘非礼者。此之谓也。
 〔鲁颂〕周公之孙。庄公之子。龙旂承祀。六辔耳耳。春秋匪懈。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是飨是宜。(节)新庙奕奕。奚斯所作。〇郑云后帝。上帝也。〇镛案后帝。喾也。据左传太庙跻僖公。君子曰子虽齐圣。不先父食。宋祖帝乙。郑祖厉王。犹上祖也。鲁颂曰皇皇后帝。皇祖后稷。谓其后稷亲而先帝也。(文二年)微子之父帝乙。郑桓之父厉王。后稷之父帝喾。详玩引喻之义。所谓后帝。明是帝喾。(杜预亦以后帝为上帝。非也。)由是观之。鲁僖公之禘喾。不既明乎。若云非禘。何以祭喾。春秋不书其始。讳国恶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20L 页
也。鲁之郊稷。明自僖公。故春秋书郊。自僖始也。鲁之禘喾。明自僖公。故诗有鲁颂。自僖始也。僖公欲僭王礼。郊稷禘喾。此别是一法。至于太庙之禘。武公庄公襄公之禘。皆非祭喾之禘。何者。不祭后稷。无以禘喾。武公庄公之庙。将何以禘喾乎。鲁虽非礼。必无是事。故曰禘有二等也。(皇祖后稷。先儒以为上辛郊祭。大非也。后帝明是帝喾。閟宫明是宗庙。则其祭非郊也。)
(一作禘)(论五年一禘。本非先王之法。而合祭曰祫。又非祭名。)
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文一(一作二)
 公羊曰大事者。大祫也。大祫者。合祭也。毁庙之主。陈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大祖。五年而再殷祭。〇何曰从僖八年禘数之。知为大祫。(疏云春秋说云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僖八年禘。从此以后。三年一祫。则十一年祫。十四年祫。十七年祫。二十年祫。二十三年祫。二十六年祫。二十九年祫。三十二年祫。文二年祫也。若五年一禘。则从僖八年缔。十三年禘。十八年禘。二十三年禘。二十八年禘。三十三年禘。文五年禘。则文二年非禘年。正当合祫。故知此年大事。为祫矣。)三年祫五年禘。禘所以异于祫者。功臣皆祭也。礼天子特禘特祫。诸侯禘则不礿。祫则不尝。大夫有赐于君。然后祫其高祖。〇镛案功臣配享。唯大烝为之。(司勋文)何说无据矣。谷梁曰大事者祫尝。祫祭者。毁庙之主。陈于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祭于太祖。〇疏曰范于闵二年注同。杜预以禘为三年之祭。必不得与何休同也。公羊云五年再殷祭。禘既三年。盖祫则五年也。(或以为缔祫同三年。但禘在夏。祫在秋。直时异耳。)〇镛案禘祫之说。公羊谷梁。各立门户。公羊之学。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尔雅注从之)谷梁之学。三年一禘。五年一祫。于是尊公羊者。谓之祫小禘大。尊谷梁者。谓之禘小祫大。郑玄先三而后二。徐邈先二而后三。王肃合二而为一。或云禘祫相值则一年两行。或云禘祫相乘而不可叠设。(并见下)千头万绪。不可殚述。以余观之。祫者合祭也。本非祭名。禘者帝祭也。本以报本之祭。后世变而为时享之名。如斯而已。凡所谓三年之禘。五年之禘。皆公羊谷梁无稽之言。而礼纬春秋纬诸书。增衍附益。饰为邪说。何休郑玄之等。皆为纬书所缠绕。不知解脱者也。王制云天子犆礿。祫禘祫尝祫烝。(一年三合祭)诸侯礿犆。禘一犆一祫。尝祫烝祫。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21H 页
(谓一年再合祭。间年三合祭。)明四时之祭凡合祭者。谓之祫。岂三年五年。别有大祭。名之曰祫者哉。曾子问曰七庙五庙。无虚主。惟天子崩。诸侯薨。与祫祭于祖。为无主耳。(又云祫祭于祖。则祝迎四庙之主。)凡合祭曰祫。岂有他哉。大传曰大夫士得赐于其君。干祫及其高祖。若祫是大祭之名。大夫士安得有祫。祫之非大祭之名。亦已明矣。且自僖八年之禘。下逮定八年之禘。考之以经与左传。有禘无祫。而计其年期。与公谷之说。一不相合。若于是杂之以禘祫相间之说。则益以舛错。并无一验。不知汉魏之间。鸿儒硕学。何故大拍头胡叫唤。争此禘祫之大小也。真一梦矣。学记曰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〇郑曰五年一禘。(疏云天子诸侯视学之时。必在缔祭之后。)〇镛案从来说五年一禘之义者。皆祖学记。然视学之法。本间一年。故学记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中年者中一年之谓也。(注亦云)故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九年视知类通达。三五七九。非间一年乎。王制曰诸侯之禘。一犆一祫。正是间一年而祫禘也。常事不卜。故犆禘不卜。惟祫禘是卜。学记所谓卜禘者。中一年之祫禘也。教人之法。贵于游志。然五年而一视学。无亦荒嬉而不劝乎。中年考校。诚亦宽急得中也。然国有大丧。或大兵大荒。皆不得殷祭。故中年一禘之期。有时乎参差。未必甲丙戊庚。年期不舛也。故春秋诸禘。今以长历推之。则乃在辛酉(闵二年)己巳(僖八年)庚申(宣八年)甲辰(襄十六)甲戌(昭十五)甲申(昭廿五)己亥(定八年)等年。其间未必皆中年一禘。又可知也。〇然且春秋诸禘。或为犆禘。或为祫禘。闵二年禘于庄公。昭十五年禘于武宫。二十五年禘于襄公。若是者皆特禘也。僖八年禘于大庙。定八年从祀先公。(左传谓之禘)若是者祫祭也。又如文二年之大事于大庙者。祫烝也。(跻僖公)宣八年有事于大庙者。不知何祭。(仲遂卒)疑亦祫禘。故大庙也。〇又所谓犆禘者。非谓七庙五庙。一一而犆祭也。选于群公之中。或祭一公。或祭二公。斯古礼也。何以知其然也。古者庙制。非必一垣之内昭穆相对。如先儒所言。七庙五庙。法制虽严。考诸春秋。殊为不然。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21L 页
太祖不迁。周公之庙长在也。鲁公(即伯禽)武公。立为世室。(文十三年。又见明堂位。)又二庙也。桓僖不毁。又二庙也。(哀三年)炀宫新立。又一庙也。(定元年)下逮定哀。祭其四亲。又四庙也。稷曰閟宫。(义见上)文王曰周庙。又二庙也。鲁若是其多庙。安得一一而犆祭乎。祭必君夫人亲行之。一日之内。遍祭群庙。力所不能。况古礼繁缛。虽大夫士之祭。非半日不能。(子路速祭。见杂记。)天子诸侯之祭。其礼益盛。一日一庙。犹惧不给。顾何以遍祭群庙乎。若云今日祭于太庙。明日祭于伯禽。又明日祭于武公。按次历祀。遍于群公。则犆祭之烦。甚于合祭。先王制礼。必不如此。王制所谓特礿特禘者。但祭一公或祭二公。未必遍祀于群公也。
 〔鲁语〕夏父弗忌为宗烝。(冬祭也)将跻僖公。宗有司曰非昭穆也。〇镛案文二年之大事。国语明谓之烝祭。乃公羊谓之大祫。谷梁谓之祫尝。不知烝之为祭。本名大享。故礼器云大飨其王事。与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烝之谓也。(详见下烝条)周礼司勋。谓之大烝。故春秋书之曰大事。何必三年一祫。乃谓之大事。
 〔通典〕马融王肃皆云禘大祫小。郑玄注二礼。以祫大禘小。贾逵刘歆则云一祭二名。礼无差降。尝试论之。祫者合食于太祖。禘则云禘于庄公禘于僖公。既不于太祖则小于祫也。〇镛案僖八年。禘于大庙。何谓禘。不于大祖也。年年岁岁。合禘太祖。故春秋不书。杜君卿乃据祫烝。以击犆禘。不可笑矣乎。
 〔通典〕魏明帝太和六年。尚书难王肃以曾子问惟祫于太祖。群主皆从。而不言禘。知缔不合食。肃答曰以为祫禘殷祭。群主皆合。举祫则禘可知也。袁准正论曰祫及坛墠。禘及郊宗石室。此所及近远之杀也。大传曰礼。不王不禘。若禘祫同贯。此诸侯不得祫。非徒不禘也。〇镛案禘者祭名也。祫者祭仪也。王肃犹以为二祭之名。不亦迂乎。
 〔通典〕王肃云郑玄以为商颂长发。是大禘之歌也。至周改夏祭曰礿。以禘为殷祭之名。周公以圣德。用殷之礼。故鲁人亦遂以禘为夏祭之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22H 页
名。郑斯失矣。(节)国语曰郊禘不过茧栗。烝尝不过把握。明禘最大。与郊同也。〇镛案殷周祭喾。是名曰禘。此禘之本名也。用其文物。虽不祭喾。亦名曰禘。此禘之变名也。郑玄之言。虽有疵病。古禘今禘。分为二等。则其义是也。王肃何以击之。国语云禘郊不过茧栗者。祭喾之禘也。王肃引此为重。则将谓武襄之禘。同于喾禘乎。〇又按唐制禘祫各自数年。两歧俱不通计。或比年频合。或同岁再序。或一禘之后。并为再禘。或五年之内。骤有三殷。议者以为郑玄、高堂隆则先三而后二。徐邈之议则先二而后三。请从徐说。令二禘。相去六十月。中分三十。置一祫焉。议亦不行。详载通典。今并略之。
禘四(论三年丧毕。本无谛昭穆之祭。)
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闵二年〇庄末年八月。公薨。闵元年六月葬。)
 左氏曰速也。〇杜预云三年丧毕。致新死者之主于庙。庙之远主。当迁入祧。因是大祭。以审昭穆。谓之禘。庄公丧制未阕时。别立庙。庙成而吉祭。又不于大庙。故详书以示讥。(孔云庄公薨。至此年五月。唯二十二月。丧制未阕也。三年之中。未得迁庙。知为庄公别立庙也。)〇镛案士丧礼曰有荐新如朔奠。荐新者。四时之正荐也。王制曰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此庶人之礼也。士礼四时。三荐一祭。(祭法曰享尝乃止。)三年之内。并无一祭。惟有四荐。此之谓有荐新也。(义见余礼笺既殡条。)诸侯之礼。缛于士礼。虽在三年之中。四时之祭。犹然不废。士礼云有荐新者。谓虽不得如诸侯之有四祭。而犹有四荐也。详玩有荐新三字。则诸侯之有正祭。隐然明矣。然其祭仍用丧祭之礼。不用吉祭之礼。若曾子问所谓不旅酬。不假。不绥祭。不配。无所俎。无玄酒及士虞礼所云素几苇席之等。皆是杀礼。诸侯丧祭。或当如此。经云吉禘于庄公者。谓以吉祭之礼。祭于庄公也。既有吉禘。明有不吉之禘。吾所谓四时之祭。而用丧祭之礼者是也。禘者夏祭也。丧中未尝无夏祭。惟其礼节异于吉。故祭不名为禘。左氏曰特祀于主。烝尝禘于庙。(僖三十三年)明丧中夏祭不名为禘也。(杂记曰自诸侯达诸士。小祥之祭。主人之酢也。哜之。诸侯丧中之祭。其在小祥之后。当亦如此。)尝无乐而禘有乐。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22L 页
则四祭之中。禘礼尤盛。朱干玉戚。以舞大武。皮弁素积。以舞大夏。斯岂三年之内。所当为者乎。春秋之讥。都在吉字。而三家诸说。一往听莹。乃谓三年丧毕。别有审昭穆之大禘。于是自作诂训曰禘者谛也。谛昭穆也。转辗胶固。自成义理。于是遭丧之家。既祥既禫。又立吉祭一名。以为除服之限。违先王之典章。晦圣经之仪文。万口和附。牢不可破。岂不惑欤。礼曰丧三年不祭。谓夫宗庙之吉祭也。三年既毕。值烝则烝。值尝则尝。值禘则禘。值礿则礿。昭穆序次。自当明辨。又何必别立一祭。名之曰吉禘。以谛其昭穆哉。士虞礼禫祭之末曰是月也。吉祭。犹未配。谓于禫月若当四时之祭月。可行吉祭。惟不以妃位配食也。郑玄之注。本来明白。何尝云丧毕之后。别有吉祭哉。〇鲁庄公之丧。乱臣淫妻。毁礼短丧。既葬既虞。绖麻不入宫门。(见檀弓)未及大祥。又以吉祭之礼。祭于殡宫。此其所以书之也。谛视昭穆。何与于是。况此吉禘。不于太庙而于庄公。则群庙之主。不能合祭。虽欲谛视昭穆。末如之何。又何以名之为禘哉。
 
公羊曰其言吉何。(僖八年七月。缔于太庙。不言吉。)未可以吉也。曷为未可以吉。未三年也。(公薨至是适二十二月。)三年之丧。实以二十五月。(渐三年之竟。)其言于庄公何。未可以称宫庙也。曷为未可以称宫庙。在三年之中矣。吉禘于庄公。讥始不三年也。〇何云都未可以吉祭。(太庙与庄公皆未可吉。)经举重。(三年之内。尤不宜。)不书禘于太庙。(与僖八年异。)嫌独庄公不当禘。而太庙可禘者。故加吉。(加吉字)礼禘祫从先君数。(合先君死时日月而数之。)朝聘从今君数。(从今君即位以后。数其年岁)三年丧毕。遭禘则禘。遭祫则祫。(满其期则举。)〇镛案公羊何休。亦无谛昭穆之说。则谛昭穆者。社(一作杜)预之私义也。何休云三年丧毕。遭禘则禘。遭祫则祫。其言极是。但认祫为祭。非也。
 谷梁曰吉禘者。不吉者也。丧事未毕而举吉祭。故非之也。(范注与杜注悉同。)〇疏云王肃杜预。皆以二十五月除丧。即得行禘祭。郑玄以二十八月始服吉。当即祫于太庙。明年春。始禘于群庙。(今范不得与郑同。)〇镛案谷梁之说。平正无错。乱经旨者。杜预、范宁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23H 页
冬十一月。晋侯周卒。(襄十五)春正月。葬晋悼公。三月。公会晋侯于湨梁。(襄十六年)
 〔左传〕冬。穆叔如晋聘。且言齐故。(言齐再伐鲁)晋人曰以寡君之未禘祀。与民之未息。(新伐楚及许)不然不敢忘。〇杜云禘祀。三年丧毕之吉祭。〇镛案未禘祀。谓齐人再伐鲁鄙之时。晋君未及行时享之礼于祖庙。故不能相救也。晋平公父死三月而葬。遂行即位之礼。改服修官。烝于曲沃之庙。(烝已是吉祭)会诸侯于湨梁。自为十一国之盟主。声罪致讨。执二国之君以归。(邾莒君)大宴于温。歌舞迭作。(并三月之事)此鲁人之所共睹也。既已伐楚伐许。金革之事。遍于四国。钟鼓之声。达于四竟。此鲁人之所共闻也。晋人安得以未毕丧而为诿哉。既烝矣。既会矣。既盟矣。既宴而歌舞矣。既征伐四国矣。乃厌然为之辞曰寡君未毕丧。不能救。天下有如是厚颜哉。且惟此时。晋悼公之丧。未及小祥矣。如果守先王之经礼。则当云寡君未练祀。又何必指遥遥之吉禘而为之辞哉。故曰此之云未禘祀。谓齐伐鲁之时。(一在春三月。再伐在秋。)适与禘尝之时相值也。既烝矣。如之何其不禘也。三年丧毕。本无审昭穆之别祭。
禘五 论小祥练祭之后。本无始缔(一作禘)之祭。
 〔周礼〕鬯人庙用脩。(脩读曰卣)〇郑曰庙用脩者。谓始禘时。〇贾曰始禘时者。谓练祭后迁庙时。(新死者木主入庙。特为此祭。)以其宗庙之祭自此始。故云始禘时也。以三年丧毕。明年春禘为终禘。故云始也。谷梁传云练焉坏庙。是时木主新入庙。禘祭之。是以左氏说祔而作主。特祀于寝。期年然后烝尝禘于庙。(许慎与郑同)贾服以为三年终禘。遭烝尝则行祭礼。非郑意也。〇镛案练日本无迁庙之法。故大戴礼迁庙之礼。明用玄衣。迁庙之在大详之后明矣。谷梁之云练焉坏庙者。谓或易一桷。或改一垩。示变以预告然也。若于是日。遂得迁庙。则理当修庙。岂可坏之而已。至于左氏之说。谓三年丧毕之后。四时正祭。当于庙中行事也。岂谓期年之后。便当禘尝于新庙乎。左谷二家。皆无此法。而许慎郑玄。诬引为说。不亦妄乎。所谓终禘。本是乌有。况于终禘之前。又立始禘一名。以为短丧者之嚆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23L 页
矢。噫何其不仁至是也。
禘六 论时享之缔(一作禘)。各祭其庙曰犆缔(一作禘)。合祭太庙曰祫缔(一作禘)
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乐卒事。(昭十五年)
 左氏曰春将禘于武公。戒百官梓慎曰禘之日。其有咎乎。吾见赤黑之祲。非祭祥也。丧氛也。其在涖事乎。二月癸酉禘。叔弓涖事。籥入而卒。去乐卒事。礼也。〇镛案此所谓犆禘也。此所谓时享之禘也。二月者。丑月也。春礿夏禘秋尝冬烝。虽为定制。其在鲁史。烝尝或在于春夏。禘祭或在于秋冬。但其文物。用烝礼则谓之烝。用禘礼则谓之禘。不必拘也。〇又按从来说禘祫之义者。每以合食于太祖。谓之禘祫。而其在春秋。惟僖八年一禘之外。皆禘于诸宫。不于太庙。此王制所谓犆禘也。乃三家说礼。每执诸宫之特禘。同于大庙之大禘。计年算月。曰舛曰合。一如历家推算交食之度分。岂不可笑矣乎。禘者。春夏之祭名。合祭太祖曰祫禘。但祭一宫曰犆禘。宁有当禘不当禘之年哉。
 
〔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〇郊特牲云春禘而秋尝。春飨孤子。秋食耆老。其义一也。郑云缔(一作禘)当读为礿。 〇祭义云春禘秋尝。(节)禘有乐而尝无乐。陈浩云缔(一作禘)当读为礿。 〇祭统云凡祭有四时。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冬祭曰烝。礿禘阳义也。烝尝阴义也。禘者阳之盛也。尝者阴之盛也。故曰莫重于禘尝。古者于禘也。发爵赐服。顺阳义也。于尝也。出田邑发秋政。顺阴义也。〇鲁语郈敬子曰尝禘烝享。致君胙者有数矣。韦云夏祭曰缔(一作禘)。春祭曰享。 〇郑玄王制注云春礿夏禘。此盖夏殷之祭名。周则春曰祠夏曰礿。以禘为殷祭。疏云礿薄也。春物未成。祭品鲜薄也。禘者次第也。夏时物虽末(一作未)成。宜依时次第而祭之。 〇镛案王制祭统。四时祭名。与周礼周雅。若是不合。郑玄以王制为夏殷之祭。又于郊特牲。欲改禘为礿。皆非也。余谓周人原以禘礼。上祭喾稷。鲁人窃其礼。以祭周公。遂以其礼冒之群公。每于春夏之祭。一用禘礼。于是鲁儒之闻鲁礼者。其作王制祭统。遂于四时之祭。去祠录禘。然且春秋诸禘。或在春月。(闵二年)或在夏月。(僖八年)故王制祭统。谓之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24H 页
夏禘。祭义郊特牲。谓之春禘。本无正典。各执一隅。故其名之杂出。如是也。
九月。公孙于齐。(昭二十五年)
 〔左传〕秋将禘于襄公。(杜云盖襄公别立庙。)万者二人。(舞于公者只二人。)其众万于季氏。(舞工皆往季氏家。)臧孙曰此之谓不能庸先君之庙。〇疏云释例曰三年丧毕。致新死之主。以进于庙。于是乃大祭于太庙。以审定昭穆。谓之禘。禘于大庙。礼之常也。各于其宫。时之为也。虽非三年大祭而书禘。用禘礼也。(若以次递毁则庙与先公同处。禘于襄公。亦应兼祭馀庙。今特云禘于襄公。似与先公异处。故云盖襄公别立庙。)〇镛案孔氏言禘礼。无他节文。唯以审定昭穆谓之禘。则虽各于其宫。必审定昭穆。然后乃可名禘。不知襄公之庙。昭穆焉审。其将以太祖之主。降于襄宫。群公之主。合于襄宫。以谛其昭穆乎。古往今来。恐无此礼。禘者时享之名也。〇又按杜氏谓襄公别立庙。是又何说也。杜氏谓古之庙制。一如先儒所论太祖东向。左昭右穆。两两相对。同在一垣之内乎。考之春秋。殆不然也。昭十五年。禘于武宫。定八年。禘于僖公。无非疑案。奚独于襄公之禘。疑其有别立之庙耶。以其用万舞乎。彼二公之禘。既名为禘。亦无不朱干玉戚。以舞大武。皮弁素积。以舞大夏。故曰叔弓卒。去乐卒事。(昭十五)斯可知也。当时群公之宫。不甚相近。故桓宫之楹。得以独丹。(庄公时)僖宫之灾。他庙无恙。(桓僖二宫。独与相近。故夫子知二宫之同灾。)斯可知也。且唯群庙不甚相近。故先王有合祭之礼。若同在一垣之内。则但使诸宫。开其户牖。已足云祫享。何必升其主于祖庙。乃称合祭乎。凡所谓禘于某公者。皆犆禘也。凡单言烝单言尝者。皆祫祭也。王制凡烝尝。有祫而无犆。故春秋书烝尝。皆不言烝于某公尝于某公。王制非信文乎。
禘七(论祫祭必于太庙。而群公之庙不可祫祭。)
冬。从祀先公。(定八年)
 左氏曰阳虎欲去三桓。冬十月。顺祀先公而祈焉。(杜云将作大事。欲以顺祀取媚。)辛卯禘于僖公。(杜云辛卯十月二日。不于大庙者。顺祀之义。当退僖公。欢于僖神。故于僖庙行祀。)〇疏云释例曰禘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24L 页
于大庙。礼之常也。各以其宫。时之为也。虽非三年大祭而书禘。用禘礼也。然则禘者审定昭穆之祭也。今为顺祀而禘于僖公。则是并取先公之主。尽入僖庙。而以昭穆祭之。是为用禘礼也。(礼祭尊可以及卑。后世之主。宜上徙大庙而食。今徙上世之主。下入僖庙祀之。当时所为。非正礼也。昭二十五年。禘于襄公。义亦然也。)〇镛案从祀先公者。因大庙秋享之祭。而合祭群公。(十月即酉月)因以正其闵僖之坐次也。禘于僖公者。于其顺祀之后。又以盛礼。媚于僖神也。杜氏谓禘于僖公。以之顺祀。其当于理乎。周公以下十一公。隐公以下九公之主。并就僖公之庙。以受合祭。有是理乎。杜氏以辛卯为十月二日。盖以明辛卯之前。只一刚日。无以为太庙之合祭也。然春秋之时。历法不明。置闰失所。故七月辛未。经以为六月辛未。(庄廿五)况左氏之书某月某日。安得与长历一一相合乎。况经文先书曰冬。卫侯郑伯。盟于曲濮。乃书曰从祀先公。而某月某日。并在阙文。若如杜氏之说。则十月一日。郑伯会盟。十月二日。鲁国从祀。岂不迮迫然巧凑乎。然且左传时月。或与周正不合。故隐三年传曰四月。郑祭足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以此观之。左氏所谓冬十月。又安知非夏正之十月乎。徒执辛卯二字。遂谓顺祀之礼。在于僖公之庙。则其不通甚矣。从祀先公。在太庙也。
 公羊曰从祀者。顺祀也。文公逆祀。去者三人。(谏不从而去。)定公顺祀。叛者五人。(谏不以礼而叛也)〇何云不书禘者。祫亦顺也。(疏云一祫一禘。随次而下。其间三五参差。亦有禘祫同年时矣。即僖八年。禘祫同年。文五年。禘祫同年。今定八年。亦禘祫同年。故曰不书禘者。祫亦顺也。)〇镛案何氏谓定八年禘祫同年。两皆顺祀。故经不书禘。斯又其本来陋义也。已见前。
 谷梁曰贵复正也〇镛案是年即定公之八年也。定公八年。孔子为鲁司寇。(据史记)明年摄政。诛少正卯。(亦史记)又明年。孔子相于夹谷之会。(见左传)孔子此时。最为当阳。从祀之礼。必当目睹。而某月某日。漫然不书。此非史家之阙文。别是夫子之微意。盖此国家谬典。因循几年。卒正于阳虎之手。国之耻也。玆所以不书日月。以示其不足光鲜。公羊谷梁之等。每执阙文落字。曲成义理。曰讥曰贬。而独于此经。不作一言。有若书以美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25H 页
之者然。不亦疏乎。
 〔胡氏传〕蜀人冯山曰昭公至是。始得从祀于大庙。其说是也。(其说甚长。今略之。)〇毛氏云昭公不得称先公。如锡桓公命。吉禘庄公。作僖公主。禘祀襄公。凡后君之于前君。经传有专称也。且从祀者。配飨之谓也。国有大祭。得祔主而配飨之。谓之从祀。如盘庚玆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岂有昭公而相从配食。如大享之祭功臣者。〇镛案毛说是也。
夏六月辛巳。有事于太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籥。(宣八年)
 左氏曰襄仲卒而绎。非礼也。〇镛案是年是祭之或禘或烝。三传都无明文。然以其时则夏六月也。以其文则舞大武也。(万舞即武舞)礼云夏祭曰禘。礼云尝无乐而禘有乐。是祭之为禘审矣。既于太庙。则或是祫禘。今不可考也。
禘八(论圜丘方泽之奏乐。本非禘祭。)
 〔周礼大司乐注〕(二至奏乐章)郑曰此三者。皆禘大祭也。天神则主北辰。地祗则主昆崙。人鬼则主后稷。先奏是乐。以致其神。礼之以玉而祼焉。乃后合乐而祭之。大传曰王者必禘其祖之所自出。祭法曰周人禘喾而郊稷。谓此祭天圜丘。以帝喾配之。〇贾曰禘与圜丘。俱是祭天之禘。郊之禘。以后稷配。圜丘之禘。以喾配。(节)宗庙不言时节者。谓祫祭也。但殷人祫于三时。周礼惟用孟秋之月为之。(祭法禘黄帝之等。皆据圜丘。)〇镛案二至奏乐。本是禬礼。其在春官篇末。经文赫然。郑君无故引之为大禘之祭。则九经四书。都无證据。并其所信谶纬诸书。亦无此说。岂不荒唐。夫祭上帝曰郊。祭圣帝曰禘。郊以上辛。禘以夏月。郊以泰坛。(见祭法)禘以宗庙。各具仪文。广有经證。何苦取此巫祝小官禬除不祥之法。以充郊禘之目哉。何况昆崙之神。夔魈罔两。不知何物。中国圣王。何为而祭之也。地神之祭而名之曰禘。古今典章。万无此事。〇又按大传小记。明云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此谓殷人祭喾而配之以契。周人祭喾而配之以稷也。今郑玄之禘。却云祭天而配之以喾。与彼二文。显不相合。岂可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25L 页
用耶。(韦昭楚语注。亦以郊禘。为祭天。盖郑义也。)〇又按春官篇末宗庙之禬。明亦冬至为之。贾乃云不言时节。何其疏也。
 〔通典〕后魏孝文帝时。诏郑玄云天子祭圜丘曰禘。祭宗庙亦曰禘。有两禘明也。王肃云天子诸侯。皆禘于宗庙。非祭天之祭。禘祫一名也。合祭故称祫。审谛故称谛。非两祭之名。公卿可议其是非。〇尚书游明根言曰郑氏之议。大祭圜丘谓之禘者。审谛五精星辰也。大祭宗庙谓之禘者。审谛其昭穆百官也。圛丘常合不言祫。宗庙时合故言祫。斯则宗庙祫禘并行。圜丘一禘而已。〇中书监高闾曰有虞禘黄帝。黄帝非虞在庙之帝。非圜丘而何。诸侯无禘礼。唯夏祭称禘。鲁行天子之仪。不敢专行圜丘之禘。改殷之禘。名于宗庙。〇镛案谛视昭穆之说。本是白撰。明根乃云圜丘之禘。审谛五精星辰。不亦陋乎。〇又案高闾谓黄帝不当在虞庙。抑又何说。舜于黄帝。不过八世。宗庙享之。未为不可。况五帝官天下。以圣传圣。其庙制祭法。与家天下。以子传子者。截然不同。(见书说)何得云祭于圜丘乎。
 〔通典〕北齐夏日至。禘昆崙皇地祗于方泽。以武德皇后配。为坛在北郊。镛案儒者一言之误。其祸天下如是矣。可不惧哉。
禘九(论出王之禘。在古经无徵。)
 〔论语八佾篇〕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〇孔安国云禘祫之礼。为序昭穆。故毁庙之主及群庙之主。皆合食于太祖。灌者酌郁鬯。灌于太祖以降神也。既灌之后。列尊卑序昭穆。而鲁逆祀。祭僖公乱昭穆。故不欲观之矣。〇赵伯循曰(赵匡也。唐河东人)王者既立始祖之庙。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祀之于始祖之庙。而以始祖配之也。(朱子曰以始祖配祭。而不及群庙之主。不敢亵也。)成王以周公有大勋劳。赐鲁重祭。故得禘于周公之庙。以文王为所出之帝而周公配之。然非礼矣。(朱子曰灌者。方祭之始。鲁之君臣。自此以后则浸以懈怠。而无足观矣。)〇镛案孔注大误也。鲁禘有三。一是祭喾之禘。閟宫之诗是也。而其祭不见春秋。二是祫禘。(见王制)祫禘必于太庙。而春秋记太庙之事者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26H 页
二。(僖八年及宣八年。)然太庙未尝无犆禘。则所记二事。未必是祫禘也。三是犆禘。若禘于庄公禘于武宫禘于襄公之类。皆犆禘也。(义见前)夫所谓审昭穆者。惟祫禘有之。喾禘犆禘。并皆无之。孔安国何以知夫孔子所观之禘。必非喾禘犆禘之禘。而的然为祫禘之禘乎。若非祫禘。即孔氏所谓审昭穆之法。亦无地可立。不亦危乎。孔子周流陈蔡。未尝在鲁。至定八年。始为司寇。自此数年。颇得当阳。其周旋郊庙之间。惟在此时。而定公八年。闵僖之位次已正。(阳虎之所为)子先父食。已属先天。既灌迎尸。闵公在先。孔子之不欲观。岂为是也。孔说非矣。〇又按赵说虽若近理。亦非鲁禘之故实也。原夫禘之为祭。原原本本。义理玄远。虽不王不禘。而禘祭之义。下逮陪臣。特其名不同耳。天子以始封之君为祖。而祭其所自出之帝。殷周之禘喾是也。诸侯亦以始封之君为祖。而祭其所自出之王。鲁祭文王。(名曰周庙见左传)郑祭厉王。(卫亦有文王庙。故太子蒯聩之祷曰皇祖文王。烈祖康叔。)夔祀鬻熊。(僖廿六)鄫祭夏相。(僖三十一年)周礼都宗人祭其祖王。致福于国。(左传云凡邑有先君之主曰都。〇郑云王子弟立其祖王之庙。)汉法诸侯王。各于其国。立出帝庙(见汉书)是也。大夫以别子为祖。祭其所自出之君。鲁之三桓。有桓公庙。(论语所谓三家之堂。是也。)孔悝有出公之祏。(见左传)子期有平王之祀(祭出王也。见楚语。)是也。(郑之七穆。亦有穆公庙。)故大传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其所谓所自出者。岂非别子之父公乎。然则禘喾之义。上自天子。下达大夫。鲁祭文王。本是常事。鲁欲为僭。则自应禘喾。岂肯仅禘文王。且禘喾郊稷。本是双行之礼。鲁既郊稷。庸不禘喾乎。(郊特牲曰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而公庙之设于私家。非礼也。由三桓始也。〇案郊特牲。后人所作。不知古法。妄为之说也。)孔子若以禘喾为僭。誓官视濯。都不惬意。未必既灌而后乃欲阖眼。若如赵说禘以文王。是又三代之彝典。夫子之不欲观何居。二者皆不通矣。〇然则奈何。禘者帝祭也。仪文之隆。几于郊天。(义见上)鲁以是祭。冒之周公。又以是礼。冒之群公。寻常时享。习用其物。眼惯耳熟。恬不知惧。而其玉瓒大圭。朱干玉戚。升歌清庙。下管象武。许多僭猥之文。都在既灌之后。此孔子所以厌观也。孔子所观者。群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26L 页
公之犆禘。非他禘也。
 〔论语〕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孔云答以不知者。为鲁讳。)〇祭统曰禘尝之义大矣。治国之本也。不可不知也。明其义者君也。能其事者臣也。〇中庸云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〇镛案孔子单举禘祭。指其掌。祭统中庸。兼言禘尝。其义小晦。
 〔明堂位〕成王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是以(节)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大庙。〇镛案赵伯循之说。盖据此文。然若如赵说。当云鲁君以禘礼祀文王耳。
禘十(论肆献祼馈食。非禘祫之谓。)
 〔周礼〕大宗伯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〇郑曰肆献祼馈食。在四时之上。则是祫也禘也。(肆者进所解牲体也。献谓荐血腥也。祼灌以郁鬯也。)祫言肆献祼。禘言馈食者。著有黍稷。互相备也。鲁礼三年丧毕而祫于大祖。明年春禘于群庙。自尔以后。率五年而再殷祭。一祫一禘。〇镛案肆献祼馈食者。荐献之法也。祠礿尝烝者。祭名也。上文天神地示之节。其言禋祀(上烟气曰禋)实柴槱燎血祭狸沈副辜之等。皆是荐献之法。不是祭名。此所云肆献祼馈食者。人鬼之祭。荐献之法。所以别之于实柴血祭等诸法也。上下文理。尺童可辨。郑乃以冠在四时之上。而别加之以禘祫之尊名。不亦谬乎。类宜祡旅。祭名也。而类宜祡旅。亦必用禋祀实柴诸法。祠礿尝烝之用肆献馈食之法。亦犹是也。〇又按肆献祼者。荐鬯之名。(三字共一义)郑以三字各为一法。又大谬也。案肆师之职。专掌荐鬯。故祭祀及果筑䰞。(及祼而䰞鬯)宾客筑䰞赞果。大丧大渳。以鬯则筑䰞。(肆师文)又按典瑞云祼圭有瓒。以肆先王。以祼宾客。由是观之。肆者陈鬯也。献者献鬯也。祼者灌鬯也。三事都是酒法。与馈食二字之并为饭法。无以异也。分为三事可乎。
禘十一(论追享朝享。非禘祫之谓。)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27H 页
〔周礼〕春官司尊彝云春祠夏礿。祼用鸡彝鸟彝。皆有舟。秋尝冬烝。祼用斝彝黄彝。皆有舟。四时之间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彝蜼彝。皆有舟。〇郑司农云追享朝享。禘祫也。在四时之间。故曰间祀。〇郑玄云追享。谓追祭迁庙之主。以事有所请祷。朝享。谓朝受政于庙。春秋传曰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〇镛案禘为大祭。而周礼都无禘字。两郑是闷。遇木禘木。遇石禘石。若肆献朝享之类。辄皆引之为禘祫。不亦拗乎。周礼不但无禘。抑亦无郊。(惟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又小祝保郊祀于社。仍是郊野之郊。非祭名。)将云周制无郊乎。余谓凡祭帝曰禘。不唯祭喾为禘也。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大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大司寇若禋祀五帝则涖誓百官。小司寇凡禋祀五帝实镬水。司服凡祀五帝。亦共裘冕。掌次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五帝者羲农轩喾之等也。凡五帝之祭。或当名禘。故周定王曰禘郊之事则有全烝。(见周语)观射父曰郊禘之牲。不过茧栗。(见楚语)曾子问曰禘郊之祭。簠簋既陈。疑皆以五帝之祀。名之为禘。不唯祭喾然也。若然大宗伯祀昊天上帝。是郊也。大宰掌五帝之誓。是禘也。惟祭喾之禘。周礼无文。以其同是五帝。其仪文相同。故不别言之欤。今不可详。
禘十二(论诗序诸禘。皆无实据。)
 〔诗小序〕雍。禘大祖也。〇朱子曰禘太祖则宜为禘喾于后稷之庙矣。而其诗之词无及于喾稷者。若以为吉禘于文王。则与序已不协。而诗文亦无此意。恐序之误也。此诗但为武王祭文王。而彻俎之诗。〇镛案假哉皇考。文武维后。既右烈考。亦右父母诸句。决非禘喾配稷之乐歌。故郑笺以大祖为文王。文王为周大祖。其义固长。(据展禽之言)文王安有禘乎。禘也者。必其所出。尊于所祖。然后其义乃立。若其所出。卑于所祖。何以禘矣。文王之所自出王季也。将王季是禘而以文王配之乎。天下无此法也。小序者。卫宏之所乱。何以信矣。
 〔诗小序〕长发。大禘也。〇苏氏曰其诗历言先后。又及伊尹。皆与祭于禘者也。商书尔祖其从与享之。〇朱子曰大禘不及群庙之主。此疑为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27L 页
祫祭之诗。〇镛案殷人禘喾。以契配之。而此诗历言先后。专颂汤德。岂足为喾契之颂乎。又凡功臣从享之法。在于大烝。(司勋文)不在大禘。苏说非也。〇又按朱子之说。主于祫禘。不主于喾禘。盖卫宏之意亦然。
 〔申培诗说〕大武。康王大禘报祀成王。奏大武六成既毕。受釐陈戒之诗。〇镛案周天子于禘喾之外。本无大禘一名。周礼六篇。了无影响。伪者习见春秋鲁人之礼禘其先公。遂谓周天子亦禘先王。作此伪序。
时享一(论四时之祭。宜用仲月。)
 〔周礼〕大宗伯以祠春享先王。以禘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〇小雅天保诗云礿祠烝尝。于公先王。〇尔雅释天云春祭曰祠。(郭云祠之言食)夏祭曰礿。(注新菜可汋)秋祭曰尝。(尝新数)冬祭曰烝。(进品物)〇公羊传云春曰祠。(何云食犹继嗣也。)夏曰礿。(麦鱼始熟可汋也。)秋曰尝。冬曰烝。〇镛案此周之定制也。春夏时物鲜薄。唯可以馈食荐菜。故其祭曰祠礿。祠者食也。礿者瀹菜也。礿者酌也。酌损以从略也。通作礿。
 
〔周礼〕大司马。仲春蒐田以祭社。仲夏苗田以享礿。仲秋狝田以祀祊。仲冬狩田以享烝。(郑云春田主祭社者。土方施生也。秋田主祭四方者。报成万物也。冬夏田主于祭宗庙者。阴阳始起。象神之在内也。)〇镛案礿礿通字。故周礼之文如此也。苗田为祭用腊也。礿不杀牛则其品少牢也。少牢五鼎。羊豕鱼腊为四鼎。伦肤为一鼎。须用腊也。〇又按宗庙四时之祭。皆以仲月。此经惟举礿烝者。举一反三。文相备也。郑玄释义。迂曲而不通矣。祭用仲月。经文赫然。而汉魏诸儒。坚云四时之祭。皆用孟月。于今千载。遂作彝典。噫谁其正之。
 〔通典〕建武二年。立高庙。四时祫祀。春以正月。夏以四月。秋以七月。冬以十月及腊。一岁五祀。〇魏初高堂隆云按旧典。天子诸侯。月有祭事。其孟则四时之祭也。〇北齐制春祠夏礿秋尝冬烝。皆以孟月。〇大唐四时。各以孟月享大庙。〇镛案祭义云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中春之谓也。秋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怆之心。中秋之谓也。孟月时物未变。安得云然。大司马明云中夏苗田以享礿。中冬狝田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28H 页
以享烝。尚有他说可以易此者乎。我邦 宗庙之祭。亦以孟月。嗟乎。谁能建白以从周也。
 〔王制〕天子祫尝祫烝。诸侯礿则不禘。禘则不尝。尝则不烝。烝则不礿。〇又曰诸侯尝祫烝祫。〇镛案烝尝。有祫而无犆。天子诸侯一也。然考诸外传。亦有犆烝。晋语云烝于武公。(献公之祢庙在曲沃。)献公称疾不与。使奚齐涖事。(讽群臣使知己意。)非犆烝乎。晋平公改服修官。烝于曲沃。(见左传)斯则为祫烝也。〇总之犆祭之法。惟于太祖及四亲之庙。分日各祭。至于诸侯之礼。惟于太祖及祖祢之庙。分日各祭。若夫当祧之庙。虽文武世室。永世不迁。本无犆祭之法(见祭法)如是也。故天子一年三祫。(见王制)诸侯一年再祫。间年三祫。(见王制)若七庙五庙及既祧之庙。一一犆祭。则犆祭之繁缛。甚于祫祭。先王制礼。必不如此。〇考之春秋则犆祭之法。选于群公之中。犆祭一庙。如我邦 陵寝酌献之例。四亲太祖。不必遍祭。已见前。
 〔祭法〕王立七庙。远庙二祧。享尝乃止。诸侯立五庙。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显考。高祖也。祖考。太祖也。)大夫立三庙。享尝乃止。适士二庙。享尝乃止。〇郑曰享尝。四时祭。〇镛案享尝者。春秋二祭也。郈敬子以尝禘烝享。为四时之祭。(韦昭云春祭曰享。)享者春祭也。郑以享尝为四时之祭。其当于理乎。享者飨也。郊特牲曰春飨孤子。秋食耆老。阴阳之义也。故飨禘有乐。而尝无乐。(飨礼主发宣阳气。)祭用飨礼。故春祭曰享。其义确然。但诸侯于其太祖之庙。一年二祭。恐无是理。(与王制不合)若云考庙王考庙祖考庙。皆月祭之。皇考庙显考庙。享尝乃止。则中于理矣。
 〔楚语〕观射父曰古者先王。日祭月享。时类岁祀。诸侯舍日。卿大夫舍月。士庶人舍时。(岁一祭)〇镛案卿大夫舍月则时祭而已。然士丧礼有朔月之奠。明卿大夫亦当有月祭也。士庶人舍时则岁一祭而已。然王制有四时之荐。明士庶人未尝无四时也。但其祭无牲。故谓之荐。
时享二(论礿)
 〔周易〕萃六二曰孚。乃利用礿。〇升九二曰孚。乃利用礿。〇既济九五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28L 页
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实受其福。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〇月令仲春曰是月也。祀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注疏有误今不录)〇镛案礿者瀹也。瀹菜以为祭也。诗云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礿之谓也。物薄诚厚。古所贵也。易曰中孚。豚鱼吉。谓中诚既孚。虽豚鱼之祭。犹可以受福也。易曰羸豕孚蹢躅。谓巽诚洁白。虽羸豕蹢躅。不能行走。以之为祭。犹可孚感。不必博硕肥腯。乃可以孚感也。易曰二簋可用享。谓一黍一稷。犹可以为祭也。易者文王周公之所作。文王周公。其欲薄祭也如此。而春秋二百四十年之间。书禘矣书烝矣书尝矣。而书礿不可得也。虽常事不书。苟年年行之。亦当因事而一见。顾鲁人之礼。改礿为禘。以为夏祭。故春秋无所见也。物丰则意薄。文缛则质衰。好礼者盍于是存心焉。
时享三(论尝)
秋八月壬申。御廪灾。乙亥尝。(桓十四年)
 
左氏曰不害也。(灾其屋而不及谷。)〇杜预云尝先其时。亦过也。既戒日致齐。廪虽灾。苟不害嘉谷。则祭不应废。
 公羊曰御廪者。粢盛委之所藏也。御廪灾。不如勿尝而已矣。(当废一时祭。自责以奉天灾也。)〇何云不时。(疏云周之八月。非夏之孟秋。而反为尝。故以不时言之。)〇镛案周人虽以建子为正。四时之祭。宜用夏正。尝者尝新也。周之八月。新谷未登。安有尝新。(月令孟秋始尝新。)然或黍稷之早种者。容有先熟。(今六月或有新谷。)但以新谷为粢盛。虽在夏月。其名为尝。如众物之祭。虽在夏月。其名为烝也。(义见上)
 谷梁曰志不敬也。(用火焚之馀。以祭宗庙。)天子亲耕。以共粢盛。(亲耕三推)王后亲蚕。以共祭服。(礼三缫)国非无良农工女也。以为人之所尽事其祖祢。不若以己所自亲者也。甸粟而内之三宫。(甸师以粟纳于三夫人。)三宫米而藏之御廪。(夫人亲舂之)未尝必有兼旬之事焉。(亲舂是兼旬之事。)壬申御廪灾。乙亥尝。以为未易灾之馀而尝也。(壬申乙亥。相去四日。未及易而尝。)〇镛案尝也者。尝新也。尝新也者。尝新谷也。苟以旧谷。其祭非尝也。火廪之馀。非旧谷乎。旧谷之祭。而书之曰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29H 页
乙亥尝。天下无此文也。然则何以书。讥慢也。宗庙之祭。宜以仲月。(夏正之仲月)荏苒不祭。至于季月。(夏正之季月)既戒既宿。粢盛忽焚。旧谷既没。(民间所有。不可祭。)无以供饎爨。径铚其新。于是乎尝之。(祭新谷曰尝)此其所以书之也。三传裂幅。都无正义。至于谷梁之义。尤不合理。
冬。齐庆封来奔。(襄二十八年)
 左氏曰十一月乙亥。尝于大公之庙。(齐始祖)庆舍涖事。(代公治祭事)麻婴为尸。(皆崔杍之党)庆奊为上献。(初献者)〇镛案鲁人禘于武公。而叔弓涖事。(昭十五)齐人尝于太公而庆舍涖事。晋人烝于武公而奚齐涖事。(见晋语)宗庙摄祭。自古然也。
 〔左传〕(桓五年)凡祀。始杀而尝。(杜云建酉之月)闭蛰而烝。〇疏曰月令。孟秋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则七月当尝祭。而云建酉之月者。言其下限。故释例云周礼四仲月。言其下限。贾逵、服虔始杀惟据孟秋。不通建酉之月。故释例破贾服而为此言也。〇镛案周礼四时之畋。必以仲月。既畋而后。乃礿乃烝。何得以仲月为下限乎。始杀者。建酉之月也。
 〔月令〕季秋之月。大飨帝尝。〇镛案尝也者。尝新也。孟秋中秋。新谷既登。岂至季秋。始行大尝乎。四时之祭。皆以仲月。此记非也。
时享四(论烝)
春正月己卯烝。(桓八年)
 公羊曰烝者冬祭也。常事不书。此何以书。讥亟也。(亟数也。十二月已烝。今复烝也。)亟则黩。黩则不敬。(黩渫也)君子之祭也。敬而不黩。疏则怠。怠则忘。(怠解也)士不及玆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不祭则不敢美其衣服。)〇镛案传义非也。
 谷梁曰烝。冬事也。春兴之。志不时也。〇镛案春正月者。夏正建子之月也。烝其时也。何谓不时乎。此经之义。当以杜注为正。(杜云此夏之仲月。非为过。而书者为下五月复烝见烝也。)谷梁之说。非也。
夏五月丁丑烝。(桓八年)
 公羊曰讥亟也。(疏云周之三月。乃夏之孟月。自有春祠之礼。今周之五月。乃夏之三月也。犹与上祠同在一时。而复为烝。故曰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29L 页
亟也。)〇镛案祠礿尝烝。皆以祭物之丰薄。为之立名。其最丰者烝也。(物众多曰烝)其最薄者礿也。(瀹菜以祭。不用牲。)虽非春夏。而瀹菜以祭则其名礿也。虽非冬祭。而众物咸备则其名烝也。春正月之书烝。将以显五月之黩也。(杜亦云)夏五月之书烝。正以讥夏祭之不礿也。公谷以来。不达此义。(皆不论祭物之丰薄。)曰黩曰亟。左右周章。不亦谬乎。易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既济文。)孔子释之曰不如西邻之时也。时者离夏也。(既济离在下)周礼以礿夏享。(宗伯文)王制以礿春享。(春曰礿)夏五月之烝。所谓东邻之杀牛也。(非用牲之时)孔子之讥。正在乎春夏之不礿。而诸家皆不能阐发。何以言礼。谷梁曰烝冬事也。春夏兴之。黩祀也。志不敬也。
 〔左传〕(桓五年)闭蛰而烝。〇杜曰建亥之月。(疏云昆虫以孟冬蛰。故知闭蛰是建亥之月。)〇镛案周之定制。虽以仲月为正期。或丧或戎。国有大故。则不得不小有进退。此云闭蛰而烝者。谓烝祭虽早。必闭蛰而后乃可为之。如雩祭虽早。必龙见而后乃可为之也。当以周礼为正。
 
〔周语〕仲山父曰蒐于农隙。狝于既烝。狩于毕时。(韦昭云烝升也。月令孟秋乃升。谷既升。谓仲秋也。)〇鲁语曹刿谏庄公曰土发而社。收捃而烝。(韦昭云孟冬)公父文伯之母曰社而赋事。烝而献功。〇楚语观射父曰日月会于龙𧱓。国于是乎烝尝。家于是乎尝祀。(韦昭云孟冬)〇镛案狝于既烝。显与周礼不合。故韦昭训烝为升。然仲山父曹刿之言。与左传闭蛰之文相合。韦注非也。今考春秋辰月亦烝。(桓八年)当时祭法淆乱。不遵周礼。唯以天时人事。存其大限。故诸人之言如此。当以周礼为正。(观射父兼言烝尝。不可解也。)
 〔月令〕孟冬之月。大饮烝。〇镛案季秋之尝。何其晚也。孟冬之烝。何其早也。圣人之法。均齐方正。不如是之喎戾也。
 〔礼器〕大飨其王事。与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笾豆之荐。四时之和气也。内金示和也。束帛加璧。尊德也。龟为前列。先知也。金次之。见情也。丹漆丝纩竹箭。与众共财也。其馀无常货。各以其国之所有。则致远物也。其出也肆夏而送之。盖重礼也。(郑云大飨祫也)〇镛案大飨者。大烝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30H 页
烝也者。众也升也。时至中冬。万物毕成。庶品皆升。斯之谓烝也。盘庚大享先王。功臣同享。而周礼功臣配享。必于大烝。(司勋文)大享非大烝乎。
时享五(论四时之祭。公私同名。)
 〔左传〕昭元年十二月。晋既烝。(冬祭也)赵孟适南阳。将会孟子馀。(赵衰也。赵武之曾祖。其庙在晋之南阳温县。往会祭之。)甲辰朔。烝于温。〇杜云晋既烝。赵孟乃烝其家庙。〇镛案赵孟烝于家庙。则大夫有烝祭矣。祭法曰大夫三庙。适士二庙。享尝乃止。则大夫士有尝祭矣。禘于襄公。万者二人。其众万于季氏。(昭廿五)则大夫有禘祭矣。大夫士得赐于君。干祫及其高祖。(大传文)则大夫士有祫祭矣。大夫少牢以馈食。士特牲以馈食。馈食之谓祠。(见礼注)则大夫士有祠祭矣。董安于祀于赵氏。(定十四)则大夫有家臣配享矣。诗云絜尔牛羊。以往烝尝。(楚茨篇)诗云是烝是享。苾苾芬芬。(信南山)朱子以为公卿之祭。(小序则以为刺幽王)则赵孟子之烝于家庙。不必为僭。惟季氏之禘。为非礼也。孔悝反祏西圃。(哀十六)郑玄谓大夫不禘。祫庙而无主。(祭法注)盖未之深考也。私家之祭。得与公家同名。惟禘则不可。
时享六(论腊祭宗庙。非先王之法。)
 〔左传〕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不听。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僖五年)〇杜云腊。岁终祭众神之名。(疏云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周时腊与大蜡。各为一祭。汉改曰腊不蜡而为腊矣。)〇镛案腊者。猎祭也。猎家原有膢腊二祭。膢者孟秋始杀之祭也。腊者孟冬始猎之祭也。汉仪注有立秋貙膢之名。盖以貙之为物。(貙虎属)常以立秋日祭兽。(月令云豺乃祭兽。)猎家亦以是日祭兽祷神。名之曰貙膢。及至立冬。将行大猎。又以是日祭兽祷神。名之曰腊。本是野人之俚俗。实非王者之经典。故韩非子云山居谷汲者。膢腊而买水。(注云膢八月祭名)杨子法言云不仁之至。狐狸不膢腊。(言不待猎而死。)桓宽盐铁论云非膢腊。祭祀无酒肉。(注云膢八月祭名。)膢腊者。野人祷猎之祭也。乃秦俗近戎。至惠文君之时。始于公家创行腊祭。(文见下)吕不韦秦人也。其作月令。俨以孟冬腊于先祖。汉兴悉用秦法。遂以季冬腊于先祖。亦以孟秋膢于宗庙。故汉武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30L 页
帝本纪云祠门户比腊。(法云腊者。冬至后祭百神也。)又云膢五日。(苏林云貙虎属。常以立秋祭兽。王者亦以此日出猎。还祭宗庙。)膢腊盖并行矣。自玆以降。腊日大祭。遂为帝王之彝典。〇虞不腊矣者。虞人之俗。亦以孟冬腊而祷神。宫之奇明知虞亡在于腊前。故指以为期。虞果以亥月朔日亡。(杜注以为祭众神。而孔疏直云祭宗庙。古今人不相及如此。)
 〔月令〕孟冬。腊先祖五祀。〇郑云此周礼所谓蜡祭也。〇陈浩云腊之言。腊以田猎所获之物。而祭先祖及五祀之神。〇镛案蜡祭之名目仪文。详载郊特牲一篇。曷尝观蜡祭先祖。蜡祭五祀者乎。谬执秦人之鄙俗。谓之周礼可乎。郑说非矣。
 〔秦本纪〕惠文君十二年初腊。始皇三十一年。改腊曰嘉平。(注云惠文始效中国为之腊禽兽。以岁终祭先祖。)〇通典云汉建武二年。立高庙于洛阳。四时及腊。一岁五祀。(诸陵皆以二十四气伏腊日上饭。)梁武帝四时及腊。一岁五享。(陈制同)〇镛案惠文君之初腊。在于季冬。秦以夏正九月为季冬。则当时腊祭。实在戌月。故陈胜传云腊月胜之汝阴。张晏注云秦之腊月。夏之九月。(臣瓒云建丑之月。非也。)斯可验矣。武帝作太初历。始用夏正。乃以腊祭。移于丑月。盖谓腊本岁终之祭。则秦虽戌月。汉宜丑月也。后汉书礼仪志云季冬之月。大享腊。(说文云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自玆以降。王者皆用夏正。故腊祭常在丑月。非自古然也。嗟乎。腊之为祭。本出野人之鄙俗。亦无天时之定期。以其礼则起于亡秦。以其义则主于杂鬼。而堂堂宗庙之祭。乃有此名。不亦谬乎。诗书周礼。都无影响。而徒凭吕不韦之月令。钦此钦遵。永作彝典。岂不谬哉。
 〔蔡邕独断〕腊者。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也。青帝以未腊卯祖。赤帝以戌腊午祖。白帝以丑腊酉祖。黑帝以辰腊子祖。黄帝以辰腊未祖。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蜡。汉曰腊。(夏曰清祀以下。风俗通亦云。)〇高堂隆云帝王各以其行之盛而祖。以其终而腊。故火家以午祖以戌腊。〇魏台访议云汉火德。火衰于戌。故以戌日为腊。魏土德。土畏木。故丑腊未社。〇镛案既非正典。岂无邪说。自玆以降。石勒自称水德。子社丑腊。(见晋书)萧齐自称木德。卯祖未腊。(见齐书)元魏自称土德。以辰为膢(一作腊)(云土衰于辰)唐人自称土德。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31H 页
卯社辰腊。(见唐书)观其所为。又与蔡邕独断。有合有违。其术多变。莫可宄诘。总之宗庙腊祭。断当釐正。不可因也。(今之时宪历。每以冬至后第三未日。标之为腊。盖所云未腊也。)
时享七(论四时正祭之外。本无三荐四荐之礼。)
 〔公羊传注〕何云无牲而祭。谓之荐。天子四祭四荐。诸侯三祭三荐。大夫再祭再荐。〇镛案王制云大夫士有田则祭。无田则荐。安得祭荐兼行乎。天子之四祭四荐。其在九经四书。了无證验。不可遵也。
 〔王制〕大夫士。宗庙之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雁。(郑云祭以首时。荐以仲月。)〇镛案豳风云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四之日者仲春也。自天子达于庶人。祭以仲月。惟庶人之祭无牲。故名之曰荐。非四祭之外。更有四荐也。天子诸侯凡得新物。皆因朔祭而荐之。无特祭也。故司尊彝记四时之间祀。惟有追享朝享。无荐名也。〇又按楚语屈子木曰祭典有之。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以荐为祭者。庶人之法也。
 
〔月令〕仲春。天子乃鲜羔开冰。先荐寝庙。季春荐鲔于寝庙。孟夏以彘尝麦。先荐寝庙。仲夏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孟秋尝新。先荐寝庙。仲秋以犬尝麻。先荐寝庙。季秋以犬尝稻。先荐寝庙。季冬尝鱼。先荐寝庙。〇镛案凡荐新之法。或因时享。或因朝享。(即朔祭)荐以时物。中庸所谓荐其时食是也。若得一物。辄以殷荐。则烦神黩礼。不可为典。试以月令言之。已八荐矣。其有是乎。何休四荐之说。即其白撰。不足据也。
 〔鲁语〕里革曰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人。助宣气也。〇镛案此月令荐鲔之类也。少仪曰未尝不食新。(与秋祭之尝不同。)尝也者。荐新之名。
 〔通典〕汉惠帝时。叔孙通曰古者有春尝果。方今樱桃熟。可献。遂献宗庙。诸果之献。由此兴。(汉诸陵皆有园寝。承秦所为也。说者以为古宗庙前制庙后制寝。以象人君之居前有朝后有寝。月令有先荐寝庙。诗称寝庙奕奕。言相通也。庙以藏主。以四时祭。寝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以荐新物。)〇镛案月令荐新。每言寝庙。不言宗庙。此盖吕不韦之义。所以别之于宗庙也。然古者宗庙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31L 页
谓之寝庙。无二名也。鲁颂曰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商颂曰旅楹有闲。寝成孔安。皆宗庙之谓也。别起寝庙。岂非亡秦之法乎。
 〔通典〕魏初。高堂隆云按旧典。天子诸侯。月有祭事。其孟则四时之祭也。三牲黍稷时物咸备。其仲月季月。皆荐新之祭也。大夫以上。将之以羔。或加以犬。不备三牲也。士以豚。庶人则唯其时宜。鱼雁可也。皆有黍稷。月令仲春献羔。季春荐鲔。此则仲月季月荐新之礼也。〇镛案此欺君语也。周礼云中夏享礿。中冬享烝。(大司马)则仲月者。正祭之期也。月令云孟夏尝麦。先荐寝庙。孟秋尝新。先荐寝庙。则孟月亦荐新之月也。谓君无学。饰诈如此可乎。
朔祭一(论告朔之祭。谓之朝享。)
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文六年)
 左氏曰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闰朔。弃时政也。何以民为。〇杜曰诸侯每月。必告朔听政。因朝宗庙。文公以闰非常月。故阙不告朔。怠慢政事。虽朝于庙。则如勿朝。故曰犹。犹者可止之辞。〇镛案朝于庙。谓祭也。周礼朔祭。谓之朝享。(司尊彝)
 公羊曰不告月者。不告朔也。曷为不告朔。天无是月也。闰月矣。非常月也。犹者。通可以已也。〇何云礼。诸侯受十二月朔政于天子。藏于太祖庙。每月朔朝庙。使大夫南面奉天子命。君北面而受之。比时使有司先告朔。谨之至也。〇镛案闰月不告月。自是年始也。周本不颁。故不以告也。
 谷梁曰何为不言朔。闰月者附月之馀日也。积分而成于月者也。天子不以告朔。而丧事不数也。(范云闰是丛残之数。非月之正。故吉凶大事。皆不用也。)〇镛案公谷二家。以闰月不告。为天经地义。有若书之为法例者然。岂不谬哉。闰月亦有中气。则正岁年而颁序事者。不得不颁。而周人别立新义。不列月数。故鲁人因亦不告。左氏罪其怠慢则非其情也。公谷推为经法则失其义也。闰月者。人立之名。天何尝以是月为闰月哉。闰月之弦望晦朔。与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32H 页
他月不殊。则告朔之礼。何可独阙。苟作日历。不用月历。以十二节为一岁。则虽无闰月。可授人时。公谷之论。皆俗儒之见也。
夏五月。公四不视朔。(文十六年)
 左氏曰四不视朔。疾也。〇杜曰春秋十二公。以疾不视朔。非一也。特举此因明公之实有疾。非诈齐。(疏云正月公有疾。使季文子会诸侯。则正月公初疾。不得视二月三月四月五月朔也。)〇孔曰特羊告庙。遂听此月之政。谓之视朔。因以其日。又以朝享之礼。祭皇考以下。谓之朝庙。〇镛案四不视朔。诚有疾也。如其不然。畏齐而称诈。以实正月之疾也。
 公羊曰曷为四不视朔。有疾也。何言乎。公有疾。不视朔。(据有疾无恶。)自是公无疾。不视朔也。
 谷梁曰天子告朔于诸侯。诸侯受乎祢庙。礼也。(范云每月。天子以朔政班于诸侯。诸侯受而纳之祢庙。告庙以羊。)公四不视朔。(自二月不视朔至五月。)公不臣也。(班朔而不视。)以公为厌政以甚矣。〇镛案不臣之罪。岂可轻以加人乎。苟有不臣之心。当自玆为始。永不视朔。既四不视。至五而起。安在其不臣也。意在不臣则非厌政也。情由厌政则非不臣也。两骑周章。惟罪是觅。不亦险乎。〇又按论语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郑注曰鲁自文公始不视朔。子贡见其礼废。故欲去羊。(集注同)鲁文公四不视朔。书之春秋。则至五而复。亦已明矣。今乃曰鲁自文公。始不视朔。则宣成襄昭。以至定哀。都废朔祭。有是理乎。饩者宾饩也。宾者太史也。并详论语说。玆不赘。
朔祭二(论朝享)
 〔周礼〕司尊彝凡四时之间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彝蜼彝。〇郑曰朝享谓朝受政于庙。春秋传曰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〇镛案尧典曰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则小事行之于朝享。大事行之于朝正。斯皆唐虞之遗文也。
 〔祭法〕王立七庙。皆月祭之。诸侯立五庙。考庙王考庙皇考庙。皆月祭之。〇镛案大夫以下。无月祭矣。然士丧礼有朔月奠。则大夫平时似有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32L 页
朔祭。
 〔玉藻〕天子玄端。听朔于南门之外。诸侯皮弁。听朔于大庙。〇镛案玉藻。天子之食。朔月大牢。诸侯之食。朔月少牢。或其朔月之祭所用牢品。亦与生时同也。
 〔通典〕蜀谯周礼祭集志曰天子之庙。始祖及高曾祖考。皆月朔加荐。以象平生朔食也。谓之月祭。祧之庙无月祭也。凡五谷成熟。珍物新成。天子以荐宗庙礼。未荐不敢食新。孝敬之道也。其月朔荐及腊荐。皆奠无尸。〇镛案月朔加荐者。谓因朔祭以荐新也。谯周之义。其视何休、高堂隆。相去远矣。
朔祭三(论朝正)
 〔左传〕襄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释不朝正于庙也。(疏云公在国。每月之朔。常以朝享之礼。亲自祭庙。)〇镛案凡人君谒庙祭。皆谓之朝。故晋悼公即位于朝。(成十八)杜注谓之朝庙。鲁宣公朝于武宫。(宣三年)晋荀罃逆周子而立之。(成十八)朝于武宫。(晋亦有武宫。)不独朝朔朝正。乃谓之朝享也。
 祭义曰朔月月半。君巡牲。所以致力。孝之至也。〇按士丧礼云月半不殷奠。先儒谓大夫以上。当有望祭。然大夫之月半祭。经无明文。(右月半祭)
庙制一(论兄弟殷及不得为左三昭右三穆。)
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文二年)
 左氏曰逆祀也。(僖尝为闵臣。今居闵上。)〇疏曰父为昭子为穆。大祖东向。昭南向穆北向。孙从王父。以次而下。祭毕则复其庙。其兄弟相代则昭穆同班。近据春秋以来。惠公与庄公。当同南面西上。隐桓与闵僖。亦同北面西上。僖是闵之庶兄。继闵而立。昭穆虽同。位次闵下。今升在闵上。故书而讥之。〇镛案南向曰昭。北向曰穆。太祖东向。故曰左昭右穆也。
 〔左氏外传〕鲁语云夏父不忌为宗。将跻僖公。宗有司曰非昭穆也。(韦云父为昭子为穆。僖为闵臣子。故曰非昭穆。)曰我为宗伯。明者为昭。其次为穆。何常之有。有司曰夫宗庙之为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冑之亲疏也。夫祀昭孝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33H 页
故工史书世。宗祝书昭穆。犹恐其踰也。〇孔云鲁语所言。似闵僖异昭穆者。位次之逆。如昭穆之乱。假昭穆以言之。非谓异昭穆也。若兄弟相代。即异昭穆。设令兄弟四人。皆立为君。则祖父之庙。即已从毁。知其礼必不然。故先儒无作此说。〇镛案王制云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故汉儒韦玄成等论庙制。皆云太祖之庙东向。左三庙南向为三昭。右三庙北向为三穆。孙次于祖。以次递迁。故昭常为昭。穆常为穆。朱子论庙制。并遵此法。其制均齐方正。可为彝典。但帝王之家。时有殷及。理所不免。阳甲盘庚小辛小乙。兄弟四人。相继为王。(又兄弟三人。相继者三。)其庙制当何如。孔氏谓兄弟同班。审如是也。左或六庙。或三庙。偏敧不整。不成模样。左昭右穆。不能相向。昭有殷及则穆庙亦移。(移而下之。与昭庙相对。)穆有殷及则昭庙亦移。建庙坏庙。终古不息。先王之制。岂若是虑短哉。不惟是也。古有犆祭。又有祫祭。苟其庙制。诚如韦玄成之说。则七庙开门。无非祫祭。又何必升于太庙。同享一堂而后。方可谓之祫祭哉。哀三年。桓宫僖宫灾。先儒谓桓祖僖孙。本是同班。故其庙相近。火得延烧。然桓之于哀。已及十世。鲁公武公。本是世室。(明堂位)将云六昭六穆。左右相向乎。鲁之庙制。不能如韦玄成之说。亦已审矣。若云鲁自失礼。法本不然。则盘庚兄弟。又无措处。殷之庙制。不能如韦玄成之说。亦已审矣。周自文武以下十馀世。未尝殷及。故朱子庙制图。亦以周制为准。然周之制礼者周公也。周公之时。安知后世必无殷及之君。而立庙制如是哉。古者庙制。虽同在王宫之内。而相距或远或近。不似韦玄成之说。故大戴礼迁庙篇。有大沟渠之说。(见礼笺)而桓僖之灾。他宫无恙也。庙制如此。则所谓犆祭。乃是单祭一宫。(非遍祭诸宫。)至祫祭之时。始乃合升于太祖也。〇至于昭穆之说。其名一定。不能推迁。故宫之奇之言曰太伯虞仲。大王之昭也。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僖五年)富辰之言曰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僖廿四)若其推移迁变。如鲁语谷梁之说。则祖孙班祔之义。其亦无地可立矣。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33L 页
〔公羊注〕何曰大祖东乡。昭南乡穆北乡。其馀孙从王父。父曰昭。子曰穆。昭取其乡明。穆取其北面。尚敬。(又云春秋惠公与庄公。当同南面西上。隐桓与闵僖。亦当同北面西上。继闵者在下。)〇镛案左传孔疏。本何休之说。
 谷梁曰逆祀则是无昭穆也。无昭穆则是无祖也。无祖则无天也。君子不以亲亲害尊尊。〇镛案谷梁昭穆之说。明是误用。非假借也。
庙制二(论世室非世世不毁之名。)
太室屋坏。文十二(一作三)
 左氏曰不共也。(简慢宗庙。使至倾颓。)〇杜曰大庙之室。
 公羊曰世室者。鲁公之庙也。周公称大庙。鲁公称世室。(伯禽庙)群公称宫。(即武宫炀宫之属。)世室犹世室也。世世不毁也。(始封故不毁。)鲁祭周公用白牲。(殷牲也。嫌不敢与文武同也。)鲁公用骍犅。(鲁公不嫌故从周。)群公不毛。(不纯色)周公盛。(用新谷)鲁公焘。(冒也。上冒以新谷。)群公廪。(谓全用旧谷)世室屋坏。讥久不修也。〇镛案考功记云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郑云世室者宗庙。)世之为言。大也代也。故大子曰世子。冢妇曰世妇。伯父曰世父。皆所以著其代也。世世不毁而谓之世室。有是理乎。明堂位曰鲁公之庙。文世室也。武公之庙。武世室也。(伯禽之玄孙。)盖与公羊谷梁。唱予和之。其实不毁之庙之谓之世室。并无经證。大室者。周公之室也。当从杜义。〇又按新谷非珍。何至上冒。夫粢盛之法。尝则用新。春夏则用旧。半新半旧。未之闻也。
 谷梁曰讥不修也。大室犹世室也。周公曰大庙。(尔雅室有东西厢曰庙)伯禽曰大室。群公曰宫。〇镛案洛诰曰王入太室祼。将云大室是武王之庙乎。明堂九宫之制。虽以纬书为本。其以中央之室。谓之大庙大室。则不是谬义。世世不毁之谓之太室。无攸据也。
庙制三(论宗庙之制。本无文世室武世室。)
二月辛巳。立武宫。(成六年)
 左氏曰季文子以鞍之功。(二年。公使季孙行父等。会晋人卫人曹人。与齐战于鞍。克之。)立武宫。非礼也。(宣十二年。潘党劝楚子立武军。楚子答以武有七德。非己所堪。其为先君宫。告成事而已。)听于人以救其难。(请晋卫曹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34H 页
以自救。)不可以立武。立武由己。非由人也。(今鲁倚晋之功。又非霸主而立武宫。故讥之。)〇疏曰武公是成公九世之祖。其毁已久矣。今复之。〇镛案古者师行。必以迁庙主行。(曾子问)为禀命也。盖以七庙不可以虚主。而迁庙之主。藏于太祖之室。虽载而出。庙不虚主也。甘誓云用命赏于祖。大传云既事而退。奠于牧室。师行之载迁主明矣。季文子之战于鞍。本载武(一作成)公之主。故及其有功。立武宫也。楚子欲立先君之宫。以告成事。(宣十二)亦此法也。周之太庙。本以文王为太祖。(义见前)而汉儒谬谓后稷为太祖。遂以文王武王谓之文世室武世室。以为不祧之庙。(祭法所云远庙二祧。)其说盖本于明堂位。以鲁公武公。为文武世室。然今观此经。武公以鞍之功。得立别宫。何尝为世室乎。凡不祧之法。宗则不祧。故殷有三宗。武王为太宗。(展禽云)西汉有四宗。惟德是观。本无定数。鲁则周公为太祖。伯禽为太宗而已。(伯禽始封之君。不可祧。)其云文世室武世室者。妄也。
 公羊曰非礼也。〇何曰礼。天子诸侯立五庙。受命始封之君立一庙。至于子孙。过高祖。不得复立庙。(周家祖有功尊有德。立后稷文武庙。至于子孙。自高祖已下而七庙。)立武宫者。盖时衰。多废人事。而好求福于鬼神也。臧孙许伐齐有功。故立武宫。(亦谓鞍之战)〇镛案何休之义。亦无文武世室之法。
 谷梁曰立者。不宜立也。(范云明堂位曰鲁公之庙。文世室也。武公之庙。武世室也。言世室则不毁也。则义与此违。)〇镛案义与此违。则明堂位妄也。
 胡氏曰丧事即远。有进而无退。宫庙即远。有毁而无立。
九月。立炀宫。(定元年)
 左氏曰昭公出。故季平子祷于炀公。九月立炀宫。(平子逐君。惧而请祷于炀公。昭公死于外。自以为获福。故立其宫。)〇镛案此淫祠之类也。宗庙之制。无可问矣。
 公羊曰非礼也。(何云不日者所见之世讳深。比武宫愈恶故。)
 谷梁曰不宜立也。(范云炀公。伯禽子。庙毁已久。)
庙制四(论桓僖之灾。非因不毁。)
五月辛卯。桓宫僖宫灾。(哀三年)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四卷○春秋考徵 第 334L 页
左氏曰火踰公宫。南宫敬叔至。命周人出御书。子服景伯至。命宰人出礼书。季桓子至。命藏象魏。(正月所县教令之法。)孔子在陈闻火曰其桓僖乎。(言桓僖亲尽而庙不毁。宜为天所灾。)〇镛案僖二十年。西宫灾。(谷梁传以为闵宫。)成三年。新宫灾。(公羊传以为宣宫。)斯皆当时之祢庙。不是当毁而不毁者。又何以降灾也。孔子必无是言。此左氏之巫也。(公羊以西宫为媵妾之宫。)
 公羊曰此皆毁庙也。其言灾何。复立也。〇镛案毁而复立。则春秋必书之。灾而复立则春秋必书之。桓僖之庙。自此祧也。
庙制五(论妾母别宫之法。)
九月。考仲子之宫。(隐五年)
 〔左传注〕杜曰惠公以仲子手文娶之。欲以为夫人。诸侯无二嫡。盖隐公成父之志。为别立宫也。(疏云诸侯不再娶。于法无二适。孟子入惠公之庙。仲子无享祭之所。故别立宫。)〇镛案嫡妻则配食于宗庙。妾母则行事于下室。皆不立宫。仲子非嫡非妾。疑于其礼。故别立宫也。(隐二年十二月。夫人子氏薨。)
 
公羊曰考。犹入室也。桓未君则曷为祭仲子。隐为桓立。故为桓祭其母也。〇镛案惠公尝以仲子为妻。为惠也妻者。是为隐也母。第以元妃孟子。配食于宗庙。故不得不为仲子别立宫。先儒每云以桓之故。尊桓之母。岂不谬哉。隐为桓立。本是非理之言也。周公未尝为成王立。世有为他人立为君者乎。
 谷梁曰考者成之也。成之为夫人也。礼庶子为君。为其母筑宫。使公子主其祭也。(公当奉宗庙。故不得自主也。)于子祭。于孙止。(降于嫡)仲子者。惠公之母。隐孙而修之。非礼也。〇镛案当时仲子有二。一是惠公之生母。(孝公妾)谷梁所主者也。一是惠公之后妻。(桓公母)左氏所主者也。若从左氏之义。则经文既称夫人子氏(薨)。又称仲子。可疑也。若从谷梁之义。则妾母之死。年月既久。始乃立宫。非理也。(若谓之桓母。则新毕三年之丧。)余谓考仲子之宫。惠公之后妻也。归仲子之赗。惠公之生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