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x 页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卷五)
大诰
大诰(释文诰或作𢍎。薛本作大𢍎。)
孔云武王既崩。管叔蔡叔。与纣子武庚及淮夷共叛。周公摄王政。将欲东征。以诛叛之义。大诰天下。
〔考订〕蔡云周公避位居东后。成王悟。迎周公归。三叔惧。遂与武庚叛。成王命周公东征。大诰天下。〇镛案此郑玄之谬义也。已见前篇。(三叔者。数霍叔也。霍叔冤已见前。)
王若曰猷。大诰尔多邦。越尔御事。弗吊。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洪惟我幼冲人。嗣无疆大历服。弗造哲。迪民康。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史记不录大诰。〇马本割为害。猷为繇。)
郑云王。周公也。周公居摄。命大事则权称王。(孔云唯名与器。不可假人。周公自称为王。则是不为臣矣。大圣岂为是乎。)〇王云称及王命。故称王。(明堂位之疏)〇梅云周公称成王命。(孔云周公虽摄王政。其号令大事。则假成王为辞。)〇案王若曰者。上有王在。诏诰号令。自天子出也。王若曰三字之下。即以周公之言。道出成王之言。而曰予曰朕。或周公自称。曰小子曰冲人。或代成王而言之。要之周公之心。即成王之心。周公之言。即成王之言。当时诰命之辞。槩皆如此。(见康诰)郑直以为周公称王。大误。陆云猷。道也。(释文云)蔡云猷。发语辞。猷。虞书咨嗟之例。〇梅云(御事)治事者。〇蔡云吊。恤也。言我不为天所恤。(诗所云不吊昊天。)〇郑云害不少乃延长之。(马说同)〇蔡云弗能造明哲。以导民康。人事且有所未至。况能格知天命
大诰
大诰(释文诰或作𢍎。薛本作大𢍎。)
孔云武王既崩。管叔蔡叔。与纣子武庚及淮夷共叛。周公摄王政。将欲东征。以诛叛之义。大诰天下。
〔考订〕蔡云周公避位居东后。成王悟。迎周公归。三叔惧。遂与武庚叛。成王命周公东征。大诰天下。〇镛案此郑玄之谬义也。已见前篇。(三叔者。数霍叔也。霍叔冤已见前。)
王若曰猷。大诰尔多邦。越尔御事。弗吊。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洪惟我幼冲人。嗣无疆大历服。弗造哲。迪民康。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史记不录大诰。〇马本割为害。猷为繇。)
郑云王。周公也。周公居摄。命大事则权称王。(孔云唯名与器。不可假人。周公自称为王。则是不为臣矣。大圣岂为是乎。)〇王云称及王命。故称王。(明堂位之疏)〇梅云周公称成王命。(孔云周公虽摄王政。其号令大事。则假成王为辞。)〇案王若曰者。上有王在。诏诰号令。自天子出也。王若曰三字之下。即以周公之言。道出成王之言。而曰予曰朕。或周公自称。曰小子曰冲人。或代成王而言之。要之周公之心。即成王之心。周公之言。即成王之言。当时诰命之辞。槩皆如此。(见康诰)郑直以为周公称王。大误。陆云猷。道也。(释文云)蔡云猷。发语辞。猷。虞书咨嗟之例。〇梅云(御事)治事者。〇蔡云吊。恤也。言我不为天所恤。(诗所云不吊昊天。)〇郑云害不少乃延长之。(马说同)〇蔡云弗能造明哲。以导民康。人事且有所未至。况能格知天命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28L 页
乎。〇镛案全篇以吉卜为征讨之本。故先言曰我何能格知天命。今卜如此。是天命也。
〔考异〕猷大诰尔多邦。马本作大诰繇尔多邦。(正义云郑王本。猷在诰下。)〇马本割为害。〇马郑本不少延为句。(正义云郑以延上属为句)〇梅注延洪。谓凶害延大。(延字属下句。)〇案猷在诰下。诸本悉然。王若曰猷。梅之自改也。尔雅猷训亦多。曰谋曰言曰己曰图。而曰道者无之。曰发语辞者无之。猷尔多邦。犹言告猷于尔多邦也。何苦改之。〇又按不少延者。谓武王遽崩也。(蔡氏云)武王九十三而崩。臣子之言。尚当如此。据竹书纪年。武王五十四而崩。不少延者。哀痛之辞。延洪何说也。(洪惟。犹言永念也。)
〔考證〕汉书王莽传。(翟方进传)其摹拟之诰曰大诰道诸侯。(改猷为道。亦猷在诰下。)不吊。天降丧。(割为丧)洪惟我幼冲孺子。(洪字属下句)予未遭其明悊(造为遭)况能往知天命。(格为往)〇案王莽大诰。全袭经文。虽污秽不屑。然其字句翻变。有可参验。盖当时刘歆以古文尚书。得为国师。王璜、涂恽因以起家。其于古文之学。必有与闻者。故略收之。
已。予惟小子。若涉渊冰。予惟往。求朕攸济。敷贲。敷前人受命。玆不忘大功。予不敢闭于天降威用。(汉书已为熙)
梅云已。发端叹辞。(蔡云已而有不能已之意。)〇补云予惟往。周公自言。我今东征。虽若涉渊冰。必济乃已也。〇补云贲者。光辉也。敷宣布以广之也。〇孔云王者征伐。象天震曜。杀戮。天之威用。诛恶是也。
〔考异〕汉书伪诰云熙。我念孺子。(已作熙)
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即命曰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越玆蠢。(说文曰我有𢧨于西。)
郑云受命曰宁王。承平曰平王。(何彼秾矣疏)〇梅云文王也。〇蔡云武王也。〇郑云周民亦不定其心。骚动言以兵应之〇郑云时既卜。乃后出诰。故云然。〇补云命者。命龟也。周礼太卜。大祭祀则命龟。(郑云告龟。以所卜之事。)凡丧事命龟是也。(蔡云龟所命。非也。)即命于元龟。其词曰有大艰于西土。(占之曰周邦。)
〔考异〕猷大诰尔多邦。马本作大诰繇尔多邦。(正义云郑王本。猷在诰下。)〇马本割为害。〇马郑本不少延为句。(正义云郑以延上属为句)〇梅注延洪。谓凶害延大。(延字属下句。)〇案猷在诰下。诸本悉然。王若曰猷。梅之自改也。尔雅猷训亦多。曰谋曰言曰己曰图。而曰道者无之。曰发语辞者无之。猷尔多邦。犹言告猷于尔多邦也。何苦改之。〇又按不少延者。谓武王遽崩也。(蔡氏云)武王九十三而崩。臣子之言。尚当如此。据竹书纪年。武王五十四而崩。不少延者。哀痛之辞。延洪何说也。(洪惟。犹言永念也。)
〔考證〕汉书王莽传。(翟方进传)其摹拟之诰曰大诰道诸侯。(改猷为道。亦猷在诰下。)不吊。天降丧。(割为丧)洪惟我幼冲孺子。(洪字属下句)予未遭其明悊(造为遭)况能往知天命。(格为往)〇案王莽大诰。全袭经文。虽污秽不屑。然其字句翻变。有可参验。盖当时刘歆以古文尚书。得为国师。王璜、涂恽因以起家。其于古文之学。必有与闻者。故略收之。
已。予惟小子。若涉渊冰。予惟往。求朕攸济。敷贲。敷前人受命。玆不忘大功。予不敢闭于天降威用。(汉书已为熙)
梅云已。发端叹辞。(蔡云已而有不能已之意。)〇补云予惟往。周公自言。我今东征。虽若涉渊冰。必济乃已也。〇补云贲者。光辉也。敷宣布以广之也。〇孔云王者征伐。象天震曜。杀戮。天之威用。诛恶是也。
〔考异〕汉书伪诰云熙。我念孺子。(已作熙)
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即命曰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越玆蠢。(说文曰我有𢧨于西。)
郑云受命曰宁王。承平曰平王。(何彼秾矣疏)〇梅云文王也。〇蔡云武王也。〇郑云周民亦不定其心。骚动言以兵应之〇郑云时既卜。乃后出诰。故云然。〇补云命者。命龟也。周礼太卜。大祭祀则命龟。(郑云告龟。以所卜之事。)凡丧事命龟是也。(蔡云龟所命。非也。)即命于元龟。其词曰有大艰于西土。(占之曰周邦。)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29H 页
西土人亦不静。(占之曰周邦之人亦动。是指管蔡。)越玆蠢。(越犹与也。书云天越民。〇占之曰西土人。与之同蠢。)十五字。即兆词之上半也。(下半见下)盖武庚叛书初至。周公卜之。其词如此。管蔡之事。或阴秘不显。而卜兆明言之也。(蔡以为武王始崩而卜之。其义恐不然。)又宁王武王也。康诰酒诰凡述文王之事。皆云文王。不应大诰独称宁王。且曰成乃宁考图功。曰极卒宁王图事。皆指武王。武王始革殷命。图功图事。于文王何有。
〔考异〕汉书云有大难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靖。
殷小腆。诞敢纪其叙。天降威。知我国有疵。民不康。曰予复。反鄙我周邦。
马云腆。至也。郑云腆谓小国也。〇王云腆主也。殷小主。谓禄父也。大敢经纪王业。望复之也。〇王云天降威者。谓三叔流言。当诛伐之。〇马云疵。瑕也。郑云知我国有疵病之瑕。(王亦云)〇蔡云知我国有三叔疵隙。民心不安。〇补云叙者。品秩也。纪其叙者。自立为王也。〇补云天降威者。天降割于我周也。武王甫崩。而二叔惎间王室。(左传文)天降威而国有疵也。曰予复者。叛之日必立为王曰予已恢复也。(小腆者。小膳也。言吞灭不难。)
〔考异〕汉书云知我国呰灾。使民不安。
今蠢今翼。(句)日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宁武图功。
补云此十九字。兆繇之占词也。(春秋卜筮之法。先言兆词卦词。占人继演其义。为占词。)越玆蠢以上。见于兆词。继而占之曰蠢者今蠢。翼者今翼。言蠕动者甫起。而翊戴者同兴。即其日民献有十夫。(民献。犹言万民之望。谓贤者。)予翼以往。继武王图功也。此是占词。故曰蠢曰翼曰宁王曰宁考曰图功曰图事。全篇皆藉重于此词也。
梅云今天下蠢动。今之明日。四国人贤者有十夫。来翼佐我周。用抚安武事。谋立其功。(孔云今之明日。闻叛之明日。十人。史无姓名。直是在彼逆地。有先见之明也。)〇案今之明日。不成文理。孔云闻叛之明日。亦不思之言也。东征大举也。闻叛之明日。师未启行。若于是日。民献十夫来翼。则又何云人在彼地。周公以先见之明言之乎。详此数句。必是先事而言之。故孔疏如此。夫先见之言。非
〔考异〕汉书云有大难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靖。
殷小腆。诞敢纪其叙。天降威。知我国有疵。民不康。曰予复。反鄙我周邦。
马云腆。至也。郑云腆谓小国也。〇王云腆主也。殷小主。谓禄父也。大敢经纪王业。望复之也。〇王云天降威者。谓三叔流言。当诛伐之。〇马云疵。瑕也。郑云知我国有疵病之瑕。(王亦云)〇蔡云知我国有三叔疵隙。民心不安。〇补云叙者。品秩也。纪其叙者。自立为王也。〇补云天降威者。天降割于我周也。武王甫崩。而二叔惎间王室。(左传文)天降威而国有疵也。曰予复者。叛之日必立为王曰予已恢复也。(小腆者。小膳也。言吞灭不难。)
〔考异〕汉书云知我国呰灾。使民不安。
今蠢今翼。(句)日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宁武图功。
补云此十九字。兆繇之占词也。(春秋卜筮之法。先言兆词卦词。占人继演其义。为占词。)越玆蠢以上。见于兆词。继而占之曰蠢者今蠢。翼者今翼。言蠕动者甫起。而翊戴者同兴。即其日民献有十夫。(民献。犹言万民之望。谓贤者。)予翼以往。继武王图功也。此是占词。故曰蠢曰翼曰宁王曰宁考曰图功曰图事。全篇皆藉重于此词也。
梅云今天下蠢动。今之明日。四国人贤者有十夫。来翼佐我周。用抚安武事。谋立其功。(孔云今之明日。闻叛之明日。十人。史无姓名。直是在彼逆地。有先见之明也。)〇案今之明日。不成文理。孔云闻叛之明日。亦不思之言也。东征大举也。闻叛之明日。师未启行。若于是日。民献十夫来翼。则又何云人在彼地。周公以先见之明言之乎。详此数句。必是先事而言之。故孔疏如此。夫先见之言。非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29L 页
即兆词占词乎。今蠢今翼。非占词不然也。民献有十夫。非占词不然也。太公望之卜词曰匪兕匪熊。晋献公之卜词曰一薰一莸。易曰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皆此文法也。
〔考异〕书大传引大诰曰民仪有十夫。〇汉书云民献仪九万夫。予敬以终。(即予翼以于)于此谋继嗣图功。(今翼日。改之曰粤其闻日。)〇案民仪者。万民之仪表也。(困学纪闻云王莽大诰。作献仪。盖莽时古文已立故。 用今古文。)
我有大事休。朕卜并吉。(汉书同)
郑云卜并吉者。谓三龟皆从也。(蔡亦云三龟)〇王云何以言美。以三龟一习吉。〇梅云人谋既从。卜又并吉。〇镛案兆词占词两截以言之者。述卜至越玆蠢。即言殷小腆事。以示其既验。又述卜至敉宁武图功。即言我有事。卜并吉。以示其将验。其义瞭然也。
金縢之卜。偶用三龟。三龟非恒典。梅义似长。
〔考订〕蔡云上文有大艰。盖卜于武王方崩之时。此云卜并吉。乃卜于武庚将伐之日。先儒合以为一。误矣。〇案王崩之初。无故命卜。非古人之法。今人无故问卜。以探前头吉凶。古人临大事。始有卜也。
肆予告我友邦君。越尹氏庶士御事。曰予得吉卜。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孔云往伐彼殷君。于我周家逋逃亡叛之臣。(蔡云播迁之臣)〇案越玆蠢以上。但云有大艰。不足为吉卜。必以民献十夫之节。为占词然后。乃可云吉卜。 臣一字。有精神有义理。武庚以叛日称王曰。予复殷天子之位。故特称之曰逋播臣。(臣字极严正。)以一天下之志。
尔庶邦君。越庶士御事。罔不反。曰艰大。民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越予小子考翼。不可征。王害不违卜。
郑云汝国君及下群臣。不与我同志者。无不反我之意。云三监叛。其为难大。〇补云民不静。即上西土人不静。卜词云不静。故此亦云不静。〇
〔考异〕书大传引大诰曰民仪有十夫。〇汉书云民献仪九万夫。予敬以终。(即予翼以于)于此谋继嗣图功。(今翼日。改之曰粤其闻日。)〇案民仪者。万民之仪表也。(困学纪闻云王莽大诰。作献仪。盖莽时古文已立故。 用今古文。)
我有大事休。朕卜并吉。(汉书同)
郑云卜并吉者。谓三龟皆从也。(蔡亦云三龟)〇王云何以言美。以三龟一习吉。〇梅云人谋既从。卜又并吉。〇镛案兆词占词两截以言之者。述卜至越玆蠢。即言殷小腆事。以示其既验。又述卜至敉宁武图功。即言我有事。卜并吉。以示其将验。其义瞭然也。
金縢之卜。偶用三龟。三龟非恒典。梅义似长。
〔考订〕蔡云上文有大艰。盖卜于武王方崩之时。此云卜并吉。乃卜于武庚将伐之日。先儒合以为一。误矣。〇案王崩之初。无故命卜。非古人之法。今人无故问卜。以探前头吉凶。古人临大事。始有卜也。
肆予告我友邦君。越尹氏庶士御事。曰予得吉卜。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孔云往伐彼殷君。于我周家逋逃亡叛之臣。(蔡云播迁之臣)〇案越玆蠢以上。但云有大艰。不足为吉卜。必以民献十夫之节。为占词然后。乃可云吉卜。 臣一字。有精神有义理。武庚以叛日称王曰。予复殷天子之位。故特称之曰逋播臣。(臣字极严正。)以一天下之志。
尔庶邦君。越庶士御事。罔不反。曰艰大。民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越予小子考翼。不可征。王害不违卜。
郑云汝国君及下群臣。不与我同志者。无不反我之意。云三监叛。其为难大。〇补云民不静。即上西土人不静。卜词云不静。故此亦云不静。〇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30H 页
蔡云王宫邦君之室。谓三叔不睦。〇补云王宫。谓群弟在内者。邦君室。谓二叔。〇补云考翼者。父臣也。(舜谓臣曰汝翼。翼辅也。)下云考翼。亦父臣也。〇蔡云皆谓不可征。王曷不违卜。〇案管蔡之诛杀与否。当时之人。犹然疑之。故邦君庶士。议论携贰。至于先朝旧臣。亦有不可不论也。在王宫者在内和应。以惑王心者也。邦君室者。管蔡当时。已受封爵也。上云知我国有疵。下云无毖于恤。(无用劳心于顾恤。)又云胥伐于厥室。皆指管蔡而言。
肆予冲人。永思艰。曰呜呼。允蠢。鳏寡哀哉。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越予冲人。不卬自恤。
梅云信蠢动。使无妻无夫者。受其害可哀。〇马云造遗也。〇补云遗大投艰大。彼云艰大。故答之曰今玆艰大。天实畀予。则今予攸作。非我也。天役也。予今大义灭亲。痛恨罔极。犹不暇自恤。况于庶邦庶士。何疑于此。明义理不然。
义。(句)尔邦君。越尔多士。尹氏御事。绥予。曰无毖于恤。不可不成乃宁考图功。
蔡云以义言之。尔邦君多士及正官治事之臣。当安我曰无劳于忧。〇补云周公成王。将诛管蔡。其心恤恤如穷人无所归。恤恤然伤心痛骨。揆之以义。则邦君庶士。当慰绥以勉之曰无用劳心于哀恤也。
卜词曰敉宁武图功。又当勉之曰成宁考图功。如卜词也。
〔考订〕梅云宁祖圣考。(孔云宁即文王。考即武王。)〇案始以宁王为文王。至此庶悟其误。而文过遂非。一至于此。
已。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宁王惟卜用。克绥受玆命。今天其相民。矧亦惟卜用。呜呼。天明畏。弼我丕丕基。(汉书替为僭)
梅云不敢废天命。
文王唯卜用。
民献十夫。是天助民。〇案古人以卜筮禀天命。故直以卜词。为上帝命。
〔考异〕汉书云熙。(已为熙)我为孺子。不敢僭上帝命。(替为僭)〇案熙或是叹
肆予冲人。永思艰。曰呜呼。允蠢。鳏寡哀哉。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越予冲人。不卬自恤。
梅云信蠢动。使无妻无夫者。受其害可哀。〇马云造遗也。〇补云遗大投艰大。彼云艰大。故答之曰今玆艰大。天实畀予。则今予攸作。非我也。天役也。予今大义灭亲。痛恨罔极。犹不暇自恤。况于庶邦庶士。何疑于此。明义理不然。
义。(句)尔邦君。越尔多士。尹氏御事。绥予。曰无毖于恤。不可不成乃宁考图功。
蔡云以义言之。尔邦君多士及正官治事之臣。当安我曰无劳于忧。〇补云周公成王。将诛管蔡。其心恤恤如穷人无所归。恤恤然伤心痛骨。揆之以义。则邦君庶士。当慰绥以勉之曰无用劳心于哀恤也。
卜词曰敉宁武图功。又当勉之曰成宁考图功。如卜词也。
〔考订〕梅云宁祖圣考。(孔云宁即文王。考即武王。)〇案始以宁王为文王。至此庶悟其误。而文过遂非。一至于此。
已。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宁王惟卜用。克绥受玆命。今天其相民。矧亦惟卜用。呜呼。天明畏。弼我丕丕基。(汉书替为僭)
梅云不敢废天命。
文王唯卜用。
民献十夫。是天助民。〇案古人以卜筮禀天命。故直以卜词。为上帝命。
〔考异〕汉书云熙。(已为熙)我为孺子。不敢僭上帝命。(替为僭)〇案熙或是叹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30L 页
辞。
王曰尔惟旧人。尔丕克远省。尔知宁王若勤哉。天閟毖。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极。(句)卒宁王图事。(马本丕克作不克。)
梅云久老之人。知文王故事。〇梅云閟。慎也。言天慎劳我周家。〇蔡云武王之旧臣。亦惮征役。上文考翼不可征是也。閟者否闭而不通。毖者艰难而不易。〇补云极。犹尽也。(于极字为句。文理更活。)卒宁王图事。申明卜词之攸命不敢不遵。
〔考异〕汉书云尔不克远省。天毖劳我成功所。〇马本亦作不克。(见字典)〇案汉书之伪大诰。明是古文之学。而马郑多合。梅本一不相合。自称古文何也。
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天棐忱辞。其考我民。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汉书毕为辅)
梅云前文王安人。〇蔡云武王之大臣为宁人。〇补云宁王宁武宁考宁人。皆指武王。如今之有谥号徽号。其云前宁人。如云前文人。〇补云大化。天道也。今予以大化牖尔。〇补云忱辞。诚实之辞。谓卜词也。天以忱辞辅我者。其父母于我民也。(考父也。易曰如临父母。)天亦不得不勤劳我民。〇蔡云如人有疾。必速攻治之。
〔考异〕汉书云天辅诚辞。大其累我以民。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天亦惟劳我民若有疾。予害敢不于祖宗所受休辅。〇汉书孔光传引书曰天棐谌斯。言有诚道天辅之也。
王曰若昔。朕其逝。朕言艰。日思。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矧肯穫。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弃基。肆予曷敢不越卬。敉宁王大命。(郑王本矧肯构下。亦有厥考翼一段。梅本删去之。)
补云若昔。谓如昔年武王之往伐。今朕其逝。〇补云此事。朕亦曰艰。而即日思之。其义如是。〇蔡云父既底定广狭高下。〇补云堂者基也。宽
王曰尔惟旧人。尔丕克远省。尔知宁王若勤哉。天閟毖。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极。(句)卒宁王图事。(马本丕克作不克。)
梅云久老之人。知文王故事。〇梅云閟。慎也。言天慎劳我周家。〇蔡云武王之旧臣。亦惮征役。上文考翼不可征是也。閟者否闭而不通。毖者艰难而不易。〇补云极。犹尽也。(于极字为句。文理更活。)卒宁王图事。申明卜词之攸命不敢不遵。
〔考异〕汉书云尔不克远省。天毖劳我成功所。〇马本亦作不克。(见字典)〇案汉书之伪大诰。明是古文之学。而马郑多合。梅本一不相合。自称古文何也。
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天棐忱辞。其考我民。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汉书毕为辅)
梅云前文王安人。〇蔡云武王之大臣为宁人。〇补云宁王宁武宁考宁人。皆指武王。如今之有谥号徽号。其云前宁人。如云前文人。〇补云大化。天道也。今予以大化牖尔。〇补云忱辞。诚实之辞。谓卜词也。天以忱辞辅我者。其父母于我民也。(考父也。易曰如临父母。)天亦不得不勤劳我民。〇蔡云如人有疾。必速攻治之。
〔考异〕汉书云天辅诚辞。大其累我以民。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天亦惟劳我民若有疾。予害敢不于祖宗所受休辅。〇汉书孔光传引书曰天棐谌斯。言有诚道天辅之也。
王曰若昔。朕其逝。朕言艰。日思。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矧肯穫。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弃基。肆予曷敢不越卬。敉宁王大命。(郑王本矧肯构下。亦有厥考翼一段。梅本删去之。)
补云若昔。谓如昔年武王之往伐。今朕其逝。〇补云此事。朕亦曰艰。而即日思之。其义如是。〇蔡云父既底定广狭高下。〇补云堂者基也。宽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31H 页
平之墟也。(山之宽平处。谓之堂。秦风云终南何有。有纪有堂。)〇补云此喻武王之时。君臣协力。以肇基业。堂构播穫之责。不但在周公成王。亦在尔世臣旧人。〇补云厥考翼。其父臣也。不但先王抑汝之先父。亦恨汝不继父功也。
郑云其父敬职之人。(厥考翼)其肯曰我有后。子孙不废弃我基业乎。(文王有声疏)〇补云予。我也。卬。亦我也。予越卬者。成王与周公也。(越与也)敉者。继抚其事也。
〔考异〕定本云矧弗肯构。矧弗肯穫。皆有弗字。(正义云弗为衍字)〇郑王本于矧肯构下。亦有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弃基十二字。(孔云取喻既同。不应重出。盖先儒见下有而上无。谓其脱而妄增之也。)〇镛案厥考翼下十二字。丁宁申复。以戒世臣。伪者以为取喻既同。不应重言。而妄删之耳。
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
补云武王于周公为兄。于成王为考。故以兄考设喻也。诸侯有友邦之称。兄弟有友恭之义。故武庚管蔡。比之于兄考之友也。〇补云民民养牧也。如里宰邑宰等小官。谓之民养。(当时之俗称)今以比之于庶邦冢君也。此一节反复喻之曰王室有事。庶邦自应奔救。如此大义姑舍之。虽匹庶之家。若其父兄之友。乘丧伐子。则为民牧者。从而劝之。不与救之可乎。
〔考證〕汉书云民长。其劝弗救。〇苏云养。厮养也。谓人之臣仆。〇案蔡义槩通。而厮养非古语。
王曰呜呼。肆哉。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亦惟十人。迪(一作迪)知上帝命。越天棐忱。尔时罔敢易法。矧今天降戾于周邦。惟大艰人诞邻。胥伐于厥室。尔亦不知天命不易。(易音亦)
蔡云肆。放也。(欲其舒放。而不畏缩也。)武王明大命于邦。皆由明智之士。亦唯乱臣十人。蹈知天命。及天辅王之诚。尔于是时。不敢违越武王法制。〇补云是时我周则平宁。犹罔敢易法。矧今降割之时。不思奔救乎。〇补云大艰人。管蔡也。兴此大艰。而不忍斥言。故曰大艰人也。不幸与武庚邻近。
郑云其父敬职之人。(厥考翼)其肯曰我有后。子孙不废弃我基业乎。(文王有声疏)〇补云予。我也。卬。亦我也。予越卬者。成王与周公也。(越与也)敉者。继抚其事也。
〔考异〕定本云矧弗肯构。矧弗肯穫。皆有弗字。(正义云弗为衍字)〇郑王本于矧肯构下。亦有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弃基十二字。(孔云取喻既同。不应重出。盖先儒见下有而上无。谓其脱而妄增之也。)〇镛案厥考翼下十二字。丁宁申复。以戒世臣。伪者以为取喻既同。不应重言。而妄删之耳。
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
补云武王于周公为兄。于成王为考。故以兄考设喻也。诸侯有友邦之称。兄弟有友恭之义。故武庚管蔡。比之于兄考之友也。〇补云民民养牧也。如里宰邑宰等小官。谓之民养。(当时之俗称)今以比之于庶邦冢君也。此一节反复喻之曰王室有事。庶邦自应奔救。如此大义姑舍之。虽匹庶之家。若其父兄之友。乘丧伐子。则为民牧者。从而劝之。不与救之可乎。
〔考證〕汉书云民长。其劝弗救。〇苏云养。厮养也。谓人之臣仆。〇案蔡义槩通。而厮养非古语。
王曰呜呼。肆哉。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亦惟十人。迪(一作迪)知上帝命。越天棐忱。尔时罔敢易法。矧今天降戾于周邦。惟大艰人诞邻。胥伐于厥室。尔亦不知天命不易。(易音亦)
蔡云肆。放也。(欲其舒放。而不畏缩也。)武王明大命于邦。皆由明智之士。亦唯乱臣十人。蹈知天命。及天辅王之诚。尔于是时。不敢违越武王法制。〇补云是时我周则平宁。犹罔敢易法。矧今降割之时。不思奔救乎。〇补云大艰人。管蔡也。兴此大艰。而不忍斥言。故曰大艰人也。不幸与武庚邻近。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31L 页
乃欲胥伐于同室之内。〇补云天命已定于丧殷。无黜周兴殷之理。是不易也。
〔考订〕梅云人献十夫来佐周。蔡云十夫未可为迪知帝命。〇案民献十夫。是卜兆之词。非有实事。意当时侯伯卿士之中。有应此十夫之兆者。今不可知。且以尔时字矧今字观之。其指乱臣十人明矣。
予永念曰天惟丧殷。若穑夫。予曷敢不终朕亩。天亦惟休于前宁人。予曷其极卜。敢弗于从。率宁人。有指疆土。矧今卜并吉。
补云极卜。谓将极其卜之所命而从之。〇补云有指。谓四方。予将领率先王所指定四方之疆土。与之东征。(四向所指也)义理如此。况有吉卜乎。
〔考订〕蔡云天之丧殷。若农夫之去草。必绝其根本。〇案左传周任之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隐六年)此以为国者。比于农夫。(蔡义本于此)吴语申胥曰昔吾先王。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亦以先王譬于农夫。 若穑天。下句之起句也。(非谓上帝如穑夫。)今我周之事。如农夫之始刈。予敢不终亩乎。梅义与蔡同。
〔考异〕汉书云予害其极卜。害敢不于从(多一害字)率宁人有旨疆土。
肆朕诞以尔东征。天命不僭。卜陈惟若玆。
梅云天命不差。卜兆陈列若此。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卷五)
康诰
康诰(薛本作康𢍎。)
序云成王以殷馀民。封康叔。作康诰。〇镛案康叔初奉于康。(圻内之采邑)今封于卫而犹称康诰者。习于口呼。仍称康叔也。不云康叔之命。而谓之康诰者。封卫之命。而专举刑杀之义。以绥殷民。以威殷土。遂于洛邑初基之日。大诰四方民。以新民志。故不曰命。而曰诰。
蔡云武王诰命为卫侯。〇案九峰、仁山坚以康叔封卫。为武王时事。其所据诸端。节节不然。已于书序下。论之详矣。(又见各章下)总之武王以卫地封纣子武庚。武庚未叛。卫土有侯。何以封康叔。一言而决。不必再言。且
〔考订〕梅云人献十夫来佐周。蔡云十夫未可为迪知帝命。〇案民献十夫。是卜兆之词。非有实事。意当时侯伯卿士之中。有应此十夫之兆者。今不可知。且以尔时字矧今字观之。其指乱臣十人明矣。
予永念曰天惟丧殷。若穑夫。予曷敢不终朕亩。天亦惟休于前宁人。予曷其极卜。敢弗于从。率宁人。有指疆土。矧今卜并吉。
补云极卜。谓将极其卜之所命而从之。〇补云有指。谓四方。予将领率先王所指定四方之疆土。与之东征。(四向所指也)义理如此。况有吉卜乎。
〔考订〕蔡云天之丧殷。若农夫之去草。必绝其根本。〇案左传周任之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隐六年)此以为国者。比于农夫。(蔡义本于此)吴语申胥曰昔吾先王。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亦以先王譬于农夫。 若穑天。下句之起句也。(非谓上帝如穑夫。)今我周之事。如农夫之始刈。予敢不终亩乎。梅义与蔡同。
〔考异〕汉书云予害其极卜。害敢不于从(多一害字)率宁人有旨疆土。
肆朕诞以尔东征。天命不僭。卜陈惟若玆。
梅云天命不差。卜兆陈列若此。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卷五)
康诰
康诰(薛本作康𢍎。)
序云成王以殷馀民。封康叔。作康诰。〇镛案康叔初奉于康。(圻内之采邑)今封于卫而犹称康诰者。习于口呼。仍称康叔也。不云康叔之命。而谓之康诰者。封卫之命。而专举刑杀之义。以绥殷民。以威殷土。遂于洛邑初基之日。大诰四方民。以新民志。故不曰命。而曰诰。
蔡云武王诰命为卫侯。〇案九峰、仁山坚以康叔封卫。为武王时事。其所据诸端。节节不然。已于书序下。论之详矣。(又见各章下)总之武王以卫地封纣子武庚。武庚未叛。卫土有侯。何以封康叔。一言而决。不必再言。且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32H 页
曰叔虞。成王之弟。周公东征。叔虞已封于唐。岂有康叔得封。反在叔虞之后。此说疏矣。康叔蚤封于康。康独非封乎。总由不信书序。不信古训。太骤太快。以致误耳。
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说文魄为霸。薜本同。释文或无咸勤二字。)
马云魄。朏也。谓月三日。始生兆朏。名曰魄。〇梅云始生魄。月十六日。明消而魄生。〇案梅说是。
郑云岐镐之域。处五岳之外。周公为其于政不均。故东行于洛邑。合诸侯。谋作天子之居。(周礼天官篇首疏)四方民闻之。同心来会。乐即功作。效其力焉。是时周公居摄四年也。(周礼大司徒疏)〇梅云摄政七年三月。〇镛案成王元年。亦周公摄政之初年也。是年东征。二年而定。三年而归于丰。此经云三月。或是二年之春。或是三年之春。(郑梅之说皆未允。)卫地新定。不容久旷而无主也。
郑以为此时未作新邑。而以基为谋。(孔疏云)〇梅云初造基。建作王城大都。〇镛案初相基。始营作也。
梅云五百里。侯服(去王城千里)甸服(千五百里)男服(去王城二千里)采服(二千五百里)卫服。(三千里)与禹贡异制。〇郑云不见要服者。以远于职事而恒阙焉。〇案梅说不知何据。
补云播。分布也。百工分布其力役。使民和平。〇梅云见事于周。土(一作士)事也。 孔云周公皆慰劳劝勉之。〇梅云大诰以治道。(孔云郑以洪为代言。周公代成王诰。)〇案因其大会而告之以治卫之法。以绥东土。以威四方也。
〔考异〕说文魄作霸。〇释文或作周公乃洪大诰治。(无咸勤二字)
〔考證〕书大传云摄政四年。建侯卫而封康叔。五年营成洛邑。七年制礼作乐。
周公将制礼作乐。优游三年而不能作。将大作。恐天下莫我知也。将小作则为人子不能扬父之功烈德泽。然后营洛邑。以期天下之心。于是
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说文魄为霸。薜本同。释文或无咸勤二字。)
马云魄。朏也。谓月三日。始生兆朏。名曰魄。〇梅云始生魄。月十六日。明消而魄生。〇案梅说是。
郑云岐镐之域。处五岳之外。周公为其于政不均。故东行于洛邑。合诸侯。谋作天子之居。(周礼天官篇首疏)四方民闻之。同心来会。乐即功作。效其力焉。是时周公居摄四年也。(周礼大司徒疏)〇梅云摄政七年三月。〇镛案成王元年。亦周公摄政之初年也。是年东征。二年而定。三年而归于丰。此经云三月。或是二年之春。或是三年之春。(郑梅之说皆未允。)卫地新定。不容久旷而无主也。
郑以为此时未作新邑。而以基为谋。(孔疏云)〇梅云初造基。建作王城大都。〇镛案初相基。始营作也。
梅云五百里。侯服(去王城千里)甸服(千五百里)男服(去王城二千里)采服(二千五百里)卫服。(三千里)与禹贡异制。〇郑云不见要服者。以远于职事而恒阙焉。〇案梅说不知何据。
补云播。分布也。百工分布其力役。使民和平。〇梅云见事于周。土(一作士)事也。 孔云周公皆慰劳劝勉之。〇梅云大诰以治道。(孔云郑以洪为代言。周公代成王诰。)〇案因其大会而告之以治卫之法。以绥东土。以威四方也。
〔考异〕说文魄作霸。〇释文或作周公乃洪大诰治。(无咸勤二字)
〔考證〕书大传云摄政四年。建侯卫而封康叔。五年营成洛邑。七年制礼作乐。
周公将制礼作乐。优游三年而不能作。将大作。恐天下莫我知也。将小作则为人子不能扬父之功烈德泽。然后营洛邑。以期天下之心。于是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32L 页
四方民人和会。周公曰示之以力役。且犹至。而况导之以礼乐乎。(见明堂位疏)〇案所言耄矣。
〔考辨〕苏云此洛诰之文。当在周公拜手稽首之上。〇辨曰洛诰者。洛邑竣事之后。叙功(云丕视功载)告功(禋于文王武王)之书也。叙功告功之书。而以此经冠于篇首可乎。苏公工于文章。必知其不可矣。他经容有脱简。尚书则不然。伏书久已行世。孔书始出人间。虽有脱简。不应两脱。何况刘向父子字字校正。句句比勘。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或脱二十五字。或脱二十二字。皆记之适历。载之史志。(汉书艺文志)管䈁有掌。契券不舛。安得洛诰脱简。误冠康诰。而蒙然不察。至后世而始觉哉。毕功之书而序曰初基。不既妄乎。
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
梅云周公称成王命。康叔命为孟侯。孟长也。五侯之长。谓方伯。〇补云朕其弟以下。周公之言。
〔考订〕书大传云太子年十八曰孟侯。于四方诸侯来朝。迎于郊者。问其所不知。〇郑以总告诸侯。依略说。以太子十八为孟侯而呼成王。(孔云周公自许天子。以王为孟侯。不可信也。)〇镛案郑玄已自大诰。谓周公权称王。今又降成王为太子孟侯。其暗昧不通如此。而今人槩欲尊之为儒宗。难矣。
〔考辨〕梅云言王使我。命其弟封。〇蔡云王。武王也。〇辨曰王之非武王。史记左传。确證难破。不容更说。既非武王。应为成王。然叔父。非朕弟。今王非寡兄。何况天子于同姓诸侯。凡系尊属。皆称伯父叔父。字而不名。文侯之命曰父义(一作羲)和。晋文公之命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见左传)聘礼曰伯父无事。归宁尔邦。溯考经典。其文历然。今详此篇。王曰封。王曰封。如呼小儿。甚则曰小子封。成王安得如是。若如郑玄之说谓周公称王。不唯天无二日。孔子作书序。大书特书曰成王以殷馀民封康叔。王者成王也。岂周公之谓乎。 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天地之大义也。然舜摄政。周公摄政。此两事载之圣经。著之正史。不可曰无是事。请问摄政之
〔考辨〕苏云此洛诰之文。当在周公拜手稽首之上。〇辨曰洛诰者。洛邑竣事之后。叙功(云丕视功载)告功(禋于文王武王)之书也。叙功告功之书。而以此经冠于篇首可乎。苏公工于文章。必知其不可矣。他经容有脱简。尚书则不然。伏书久已行世。孔书始出人间。虽有脱简。不应两脱。何况刘向父子字字校正。句句比勘。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或脱二十五字。或脱二十二字。皆记之适历。载之史志。(汉书艺文志)管䈁有掌。契券不舛。安得洛诰脱简。误冠康诰。而蒙然不察。至后世而始觉哉。毕功之书而序曰初基。不既妄乎。
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
梅云周公称成王命。康叔命为孟侯。孟长也。五侯之长。谓方伯。〇补云朕其弟以下。周公之言。
〔考订〕书大传云太子年十八曰孟侯。于四方诸侯来朝。迎于郊者。问其所不知。〇郑以总告诸侯。依略说。以太子十八为孟侯而呼成王。(孔云周公自许天子。以王为孟侯。不可信也。)〇镛案郑玄已自大诰。谓周公权称王。今又降成王为太子孟侯。其暗昧不通如此。而今人槩欲尊之为儒宗。难矣。
〔考辨〕梅云言王使我。命其弟封。〇蔡云王。武王也。〇辨曰王之非武王。史记左传。确證难破。不容更说。既非武王。应为成王。然叔父。非朕弟。今王非寡兄。何况天子于同姓诸侯。凡系尊属。皆称伯父叔父。字而不名。文侯之命曰父义(一作羲)和。晋文公之命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见左传)聘礼曰伯父无事。归宁尔邦。溯考经典。其文历然。今详此篇。王曰封。王曰封。如呼小儿。甚则曰小子封。成王安得如是。若如郑玄之说谓周公称王。不唯天无二日。孔子作书序。大书特书曰成王以殷馀民封康叔。王者成王也。岂周公之谓乎。 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天地之大义也。然舜摄政。周公摄政。此两事载之圣经。著之正史。不可曰无是事。请问摄政之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33H 页
礼。宜如何而可也。若一名一器。都无假借。恪守常分。一毫无越。恭则有矣。摄之谓何。丧礼摄主则实行主人之事。迎宾送宾。哭踊拜稽如主人。祭礼摄主则实行主人之事。初献三侑。酬酢𦿉胙如主人。昏礼摄大夫则实用大夫之挚。军礼摄上将则实建上将之旗。如其不然。不得名摄。此易知之理也。九峰谓周公以冢宰。总百工而已。王莽居摄。几倾汉鼎。皆儒者有以启之。(洛诰说)流弊遗毒。至于王莽则有之。而周公居摄。不可讳也。明堂位曰天子负扆南乡而立。三公北面东上。诸侯西面北上。皆孟浪之言乎。(郑云天子即周公)鲁世家曰周公南面背依。以朝诸侯。七年之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皆齐谐之言乎。若使周公冢宰而已。则及其既没。九章八佾。禘喾郊稷。礼乐文采。纯用天子之物。抑何故也。二千年来。百家众说。何得以一笔扫之。周公姑舍。舜东巡守。至于岱宗。为用百揆礼乎。抑用天子礼乎。五玉三帛。以见百揆。其礼过恭。同律协时。归格艺祖。其礼太僭。将何以处之。若云舜则可摄。周公不可摄。其言偏畸而不公也。 摄政之礼。因可知也。诏诰誓戒。皆自己出。一如真天子。唯其名非王耳。故舜受终以来所为。皆天子之事。然仍未尝称帝。及至尧崩之后。史臣犹书舜曰。以之别尧而后。乃书帝曰。舜既不帝。则周公亦不王矣。言必称王曰者。上有王在也。王曰之下。自言其言者。我今摄政。王方幼冲。直作王言。民则不信也。我言即王言。我心即王心。言出于我。而谓之王曰。有何不可。此摄政之法也。
其必欲上戴王曰者。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也。不王不诰。不王不封。其敢以周公之命命之乎。 祔祭祝曰孝子某用尹祭。适尔皇祖某甫。以隮祔尔孙某甫。(郑云两告之)王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文例大略相似。(已上知远录)
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
补云明德慎罚。即一篇之纲领。明德者。明五教惇亲之德。慎罚者。慎五
其必欲上戴王曰者。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也。不王不诰。不王不封。其敢以周公之命命之乎。 祔祭祝曰孝子某用尹祭。适尔皇祖某甫。以隮祔尔孙某甫。(郑云两告之)王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文例大略相似。(已上知远录)
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
补云明德慎罚。即一篇之纲领。明德者。明五教惇亲之德。慎罚者。慎五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33L 页
教败常之罚也。〇补云庸庸者。秉德有常也。(即中庸之能久)祗祗威威者。肃奉天命。戒慎恐惧也。(威与畏本同)中和祗庸孝友者。太学之教也。〇补云区者。九区也。故九州之内。谓之区夏。〇蔡云怙之如父。冒之如天。(古读冒字属下句蔡始正之)〇补云殪。灭也。戎。大也。灭殷之势。成于文王。
梅云用可用。(庸者功也。庸其有功曰庸庸。犹可为一义。)敬可敬。刑可刑。〇案祗庸者。古学之大目。不可他解。(上详皋陶谟)
〔考證〕书大传。引康诰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俊德。〇大学引康诰曰克明德〇荀子引书曰克明明德。(正论篇)〇左传申公巫臣引周书曰明德慎罚。文王所以造周也。明德。务崇之之谓也。慎罚。务去之之谓也。(成二年)又韩厥引周书曰不敢侮鳏寡。所以明德也。(成八年)又晋侯赏桓子士伯。羊舌职引周书曰庸庸祗祗夫。士伯庸中行伯。君信之亦庸。此之谓明德。(谓用贤)文王所以造周。不是过也。(宣十五〇杜云文王能用可用敬可敬。庸用也。成敬也。)〇案凡左传、国语其释诗书之义者。多非本旨。不必以古籍而从之也。
〔考證〕赵岐孟子注。引康诰曰冒闻子上帝。(尽心篇〇梅注亦冒字属下句。非也。)〇左传(宣六年)晋侯欲伐赤狄。中行桓子曰使疾其民。以盈其贯。将可殪也。引周书曰殪戎殷。(杜云以兵伐殷尽灭之。)〇案君奭篇云迪见冒闻于上帝。冒闻二字偶皆相连。故古读如此。而冒闻不成文理也。
〔考异〕中庸云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〇郑云戎兵也。衣读如殷。声之误也。齐人言殷声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冑。与壹戎殷者。一用兵伐殷。(孔疏云尚书依字读。为一著戎衣而天下大定。〇谓梅氏武成)〇毛云壹是殪字。康诰曰殪戎殷。则与太誓称戎商正同。(单襄公引太誓曰戎商必克。)武成注误解。作一著戎衣。夫以兵衣为戎衣。不知所据。〇案古字殪为𣩉。壹殪之讹。不是异事。但此经谓文王。中庸谓武王。不相合也。若如郑说。武成之一戎衣。又是伪案。毛将何解。
越厥邦厥民。惟时叙。乃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玆东土。
补云厥邦。殷邦也。厥民。殷民也。(承上戎殷文)殷邦殷民之惟时顺叙。即汝寡
梅云用可用。(庸者功也。庸其有功曰庸庸。犹可为一义。)敬可敬。刑可刑。〇案祗庸者。古学之大目。不可他解。(上详皋陶谟)
〔考證〕书大传。引康诰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俊德。〇大学引康诰曰克明德〇荀子引书曰克明明德。(正论篇)〇左传申公巫臣引周书曰明德慎罚。文王所以造周也。明德。务崇之之谓也。慎罚。务去之之谓也。(成二年)又韩厥引周书曰不敢侮鳏寡。所以明德也。(成八年)又晋侯赏桓子士伯。羊舌职引周书曰庸庸祗祗夫。士伯庸中行伯。君信之亦庸。此之谓明德。(谓用贤)文王所以造周。不是过也。(宣十五〇杜云文王能用可用敬可敬。庸用也。成敬也。)〇案凡左传、国语其释诗书之义者。多非本旨。不必以古籍而从之也。
〔考證〕赵岐孟子注。引康诰曰冒闻子上帝。(尽心篇〇梅注亦冒字属下句。非也。)〇左传(宣六年)晋侯欲伐赤狄。中行桓子曰使疾其民。以盈其贯。将可殪也。引周书曰殪戎殷。(杜云以兵伐殷尽灭之。)〇案君奭篇云迪见冒闻于上帝。冒闻二字偶皆相连。故古读如此。而冒闻不成文理也。
〔考异〕中庸云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〇郑云戎兵也。衣读如殷。声之误也。齐人言殷声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冑。与壹戎殷者。一用兵伐殷。(孔疏云尚书依字读。为一著戎衣而天下大定。〇谓梅氏武成)〇毛云壹是殪字。康诰曰殪戎殷。则与太誓称戎商正同。(单襄公引太誓曰戎商必克。)武成注误解。作一著戎衣。夫以兵衣为戎衣。不知所据。〇案古字殪为𣩉。壹殪之讹。不是异事。但此经谓文王。中庸谓武王。不相合也。若如郑说。武成之一戎衣。又是伪案。毛将何解。
越厥邦厥民。惟时叙。乃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玆东土。
补云厥邦。殷邦也。厥民。殷民也。(承上戎殷文)殷邦殷民之惟时顺叙。即汝寡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34H 页
德之兄(周公自道也)所勉力。〇补云自言东征之日。殷民时叙。乃汝封。得侯于东土。
〔考订〕梅云汝寡有之兄。武王。〇案蔡既以此经为武王时作。以寡兄为武王可矣。梅亦云武王何也。诛武庚取殷地。本非武王之事。即此东土二字。可知寡兄为周公。于武王何与哉。以成王命康叔。而称武王曰寡兄。天下其有是乎。 摄政之法。因可知也。直以己意。撰为王言。实主实君。唯名不王耳。
王曰呜呼。封。汝念哉。今民将在祗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 汝丕远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训。别求闻由古哲王。用康保民。 弘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荀子弘于天。作弘覆乎天。)
马云绍。述也。〇梅云敬循汝文德之父。(蔡云遹述也)继其所闻。服行其德言。〇郑云古先哲王。虞夏也。(王亦云)〇补云弘廓于天道。以顺其德。厥身乃有裕。
〔考證〕卫世家云周公惧康叔齿少。乃申告康叔曰。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先殷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〇案此即此节之大意。
王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尔雅注畏作威)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乂民。 我闻。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 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郑云刑罚及己为痛病。其义不及去恶。若己病。〇梅云除恶政。如痛病在汝身。〇补云敬哉天威。(句)天佑我周。寔以忱诚。(大诰云天棐忱辞。)即此民情天衷可见。然难怀者小民。〇补云怨无大小。能惠而勉则大怨可销。不惠不勉则小怨亦滋。(惠者惠泽也)〇蔡云作新斯民。〇案作新者。连文也。易曰左右民。易曰容保民。此经曰康保民。又曰保乂民。皆此文例也。下文曰毕弃咎。毕弃咎者。涤旧而自新也。殷民久于染恶故云然。
〔考證〕晋语知伯国引周书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夫君子能勤小物。
〔考订〕梅云汝寡有之兄。武王。〇案蔡既以此经为武王时作。以寡兄为武王可矣。梅亦云武王何也。诛武庚取殷地。本非武王之事。即此东土二字。可知寡兄为周公。于武王何与哉。以成王命康叔。而称武王曰寡兄。天下其有是乎。 摄政之法。因可知也。直以己意。撰为王言。实主实君。唯名不王耳。
王曰呜呼。封。汝念哉。今民将在祗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乂民。 汝丕远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训。别求闻由古哲王。用康保民。 弘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荀子弘于天。作弘覆乎天。)
马云绍。述也。〇梅云敬循汝文德之父。(蔡云遹述也)继其所闻。服行其德言。〇郑云古先哲王。虞夏也。(王亦云)〇补云弘廓于天道。以顺其德。厥身乃有裕。
〔考證〕卫世家云周公惧康叔齿少。乃申告康叔曰。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先殷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〇案此即此节之大意。
王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尔雅注畏作威)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乂民。 我闻。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 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郑云刑罚及己为痛病。其义不及去恶。若己病。〇梅云除恶政。如痛病在汝身。〇补云敬哉天威。(句)天佑我周。寔以忱诚。(大诰云天棐忱辞。)即此民情天衷可见。然难怀者小民。〇补云怨无大小。能惠而勉则大怨可销。不惠不勉则小怨亦滋。(惠者惠泽也)〇蔡云作新斯民。〇案作新者。连文也。易曰左右民。易曰容保民。此经曰康保民。又曰保乂民。皆此文例也。下文曰毕弃咎。毕弃咎者。涤旧而自新也。殷民久于染恶故云然。
〔考證〕晋语知伯国引周书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夫君子能勤小物。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34L 页
故无大患。〇左传(昭八年)子旗引周书曰惠不惠。茂不茂。康叔所以服弘大也。(杜云当施惠于不惠者。劝勉于不勉者。)〇大学引康诰曰作新民。
王曰呜呼。封。敬明乃罚。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释文眚或作省)
补云既道。既判入死道也。极厥辜。谓极大之罪。与上厥罪小相照。(古今注皆未允。)
〔考异〕礼记引康诰曰敬民乃罚。(缁衣篇)
〔考订〕左传祝鮀之言曰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为太宰。康叔为司寇。聃季为司空。(定四年)〇毛云康叔留于畿内。代苏忿生为司寇。至封卫时。犹兼其官。故诰屡及之。〇案卫世家。周公既封康叔。康叔之国。能和集其民。成王既长。举康叔为周司寇。此信史也。安得封卫之初。已兼司寇。下文曰师玆殷罚。曰罚蔽殷彝。曰今民不静。未戾厥心。结之曰乃以殷民世享。此岂所以戒周司寇者哉。当时妹邦久染纣恶。盗窃奸宄。不孝不弟。治此民者。不得不以刑罚辅政。故戒之如是。
王曰呜呼。封。有叙。时乃大明服。惟民其敕懋和。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 非汝封。刑人杀人。无或刑人杀人。非汝封。又曰劓刵人。无或劓刵人。(蔡云又曰。当在无或刑人杀人之下。)
补云有叙者。尊卑有秩。亲疏有等。臧否有别也。〇梅云治理大明则民服〇补云治效有三。上有叙则下自饬。以勉和辑。上嫉恶若己有疾。则下相戒毕弃旧习。上怀保如赤子则下康平以治。〇蔡云刑杀者。天之所以讨有罪。非汝封得以刑杀之。〇补云我戒刑杀。非汝封。又敢曰劓刵则轻。或可自用。(孔疏之意也)
〔考證〕左传(僖廿三)晋侯杀狐突。卜偃引周书曰乃大明服。己则不明。杀人以逞。不亦难乎。(杜云君能大明则民服。)
王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玆殷罚有伦。 又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丕蔽要囚。
补云外事。谓孟侯所领诸侯之事。(梅云外土之诸侯)〇补云臬司。法官也。臬者。射的也。门橛也。圭表也。皆表准界限之名也。故法官。谓之臬司。(旧读臬为句。又司师为句。皆非也。)汝设此法司。而惟殷法是师。其罚皆有伦序。〇补云要者。约也会也。死罪劾实者。谓之要囚。(义详下)〇梅云服膺思念五六日。至于十日。至于三月。乃大断之。
〔考订〕吕云外事。卫国事也。史记言康叔为周司寇。王朝之官职。任内事。故卫为外事。〇案非也。(已见前)
〔考订〕梅云要囚。谓察其要辞。以断狱。(蔡云要囚。狱辞之要者。)〇订曰非也。多方之诰曰教告之要囚之至再至三。周礼秋官乡士遂士县士方士。皆云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注疏以为劾实。(谓弃虚从实。收取要辞。)盖唯死罪。乃要之要者。约之束之。定其为死案也。(吾东之考覆)
王曰汝陈时臬事。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乃汝尽逊。曰时叙。惟曰未有逊事。 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朕心朕德。惟乃知。
梅云断狱。用殷家常法。(彝常也)勿庸以就汝封之心。(次就也)〇梅云使汝所行尽顺。曰是有次叙。(补云虽使尽顺于理。岂可曰是有次序。)惟当自谓未有顺事。〇补云今此退让卑谦之言。于汝心有不当意者乎。我虽卑谦如此。我心我德。人皆知之。(宜与梅蔡说较看。)
〔考异〕荀子引书曰义刑义杀。勿庸以即汝。惟曰未有顺事。(致仕篇〇宥坐篇亦有此经。汝作予。)
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孟子罔不憝之上。有凡民二字。〇说文亦与孟子同。)
梅云暋。强也。自强自恶。而不畏死。人无不恶之。
〔考异〕孟子引康诰曰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憝。(万章篇〇赵云杀于人取于货。闵然不知畏死者。憝杀也。)
王曰呜呼。封。敬明乃罚。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释文眚或作省)
补云既道。既判入死道也。极厥辜。谓极大之罪。与上厥罪小相照。(古今注皆未允。)
〔考异〕礼记引康诰曰敬民乃罚。(缁衣篇)
〔考订〕左传祝鮀之言曰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为太宰。康叔为司寇。聃季为司空。(定四年)〇毛云康叔留于畿内。代苏忿生为司寇。至封卫时。犹兼其官。故诰屡及之。〇案卫世家。周公既封康叔。康叔之国。能和集其民。成王既长。举康叔为周司寇。此信史也。安得封卫之初。已兼司寇。下文曰师玆殷罚。曰罚蔽殷彝。曰今民不静。未戾厥心。结之曰乃以殷民世享。此岂所以戒周司寇者哉。当时妹邦久染纣恶。盗窃奸宄。不孝不弟。治此民者。不得不以刑罚辅政。故戒之如是。
王曰呜呼。封。有叙。时乃大明服。惟民其敕懋和。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 非汝封。刑人杀人。无或刑人杀人。非汝封。又曰劓刵人。无或劓刵人。(蔡云又曰。当在无或刑人杀人之下。)
补云有叙者。尊卑有秩。亲疏有等。臧否有别也。〇梅云治理大明则民服〇补云治效有三。上有叙则下自饬。以勉和辑。上嫉恶若己有疾。则下相戒毕弃旧习。上怀保如赤子则下康平以治。〇蔡云刑杀者。天之所以讨有罪。非汝封得以刑杀之。〇补云我戒刑杀。非汝封。又敢曰劓刵则轻。或可自用。(孔疏之意也)
〔考證〕左传(僖廿三)晋侯杀狐突。卜偃引周书曰乃大明服。己则不明。杀人以逞。不亦难乎。(杜云君能大明则民服。)
王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玆殷罚有伦。 又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丕蔽要囚。
补云外事。谓孟侯所领诸侯之事。(梅云外土之诸侯)〇补云臬司。法官也。臬者。射的也。门橛也。圭表也。皆表准界限之名也。故法官。谓之臬司。(旧读臬为句。又司师为句。皆非也。)汝设此法司。而惟殷法是师。其罚皆有伦序。〇补云要者。约也会也。死罪劾实者。谓之要囚。(义详下)〇梅云服膺思念五六日。至于十日。至于三月。乃大断之。
〔考订〕吕云外事。卫国事也。史记言康叔为周司寇。王朝之官职。任内事。故卫为外事。〇案非也。(已见前)
〔考订〕梅云要囚。谓察其要辞。以断狱。(蔡云要囚。狱辞之要者。)〇订曰非也。多方之诰曰教告之要囚之至再至三。周礼秋官乡士遂士县士方士。皆云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注疏以为劾实。(谓弃虚从实。收取要辞。)盖唯死罪。乃要之要者。约之束之。定其为死案也。(吾东之考覆)
王曰汝陈时臬事。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乃汝尽逊。曰时叙。惟曰未有逊事。 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朕心朕德。惟乃知。
梅云断狱。用殷家常法。(彝常也)勿庸以就汝封之心。(次就也)〇梅云使汝所行尽顺。曰是有次叙。(补云虽使尽顺于理。岂可曰是有次序。)惟当自谓未有顺事。〇补云今此退让卑谦之言。于汝心有不当意者乎。我虽卑谦如此。我心我德。人皆知之。(宜与梅蔡说较看。)
〔考异〕荀子引书曰义刑义杀。勿庸以即汝。惟曰未有顺事。(致仕篇〇宥坐篇亦有此经。汝作予。)
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孟子罔不憝之上。有凡民二字。〇说文亦与孟子同。)
梅云暋。强也。自强自恶。而不畏死。人无不恶之。
〔考异〕孟子引康诰曰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憝。(万章篇〇赵云杀于人取于货。闵然不知畏死者。憝杀也。)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35L 页
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 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 惟吊玆。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玆无赦。(吊当如字读。)
补云元恶大憝。谓此不孝不友等。五典为百行之元。于此败乱者则为元恶。〇补云字。慈育也。天显。天属之著显也。〇蔡云兄亦不念父母鞠养之劳。〇补云吊。伤也。唯于此伤败之。则虽不于君牧执政之人犯命得罪。(不孝不友。内行皆伤。而赋税力役。不得罪于官政。)唯是天赋与我之民彝大泯乱。〇补云不孝不友等罪。殷法有未备。而大司徒之乡八刑。必文王所制。益严益备。故必令遵用文王之法。〇按虞书之慎徽五典。敬敷五教。古训以为五常。(父母兄弟子)宋训以为五伦。(君臣有义等)今详此经。古训是也。
〔考订〕蔡云大憝。即上文之冠攘奸究。(即注疏之意)〇镛案先言元恶。次言矧惟。故解之如此。然元恶大憝者。无上之恶。必以不孝不友为元恶。然后矧惟二字有力也。愤切而语急。故先言元恶。乃言矧惟。亦文章家妙活之句法也。
〔考订〕梅云惟人至此。(惟吊玆)不于我执政之人得罪乎。(蔡意又不同)〇案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各私其妻子。各私其财产。不孝不友。内行凶悖。或妖妾是惑。少子是爱。薄妻而远子者。又何限矣。出而仕宦则恪勤以奉职。卑而耕稼则赋税以及期。终身行恶而不得罪于执政之人。则安然无事。不丽于刑罚。此圣人之所恶也。经意在此。须更详之。(知远录)
〔考异〕左传臼(一作曰)季荐冀缺。引康诰曰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恭。不相及也。(僖三十三年)又苑何忌引康诰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昭二十)〇郑志云周书云父子兄弟。罪不相及。而周官邻保。以比伍相及。赵商疑而发问。郑答云周礼太平制。(比伍之相及)此谓居殷乱而言。(谓康诰〇孔疏详言之)〇镛案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今康诰无此文。不但春秋时。经有此文。郑玄、赵商亦似见之。
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训人。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乃别播敷。造民大誉。弗念弗庸。瘝厥君。时乃引恶。惟朕憝。(句) 已。汝乃其速由玆义。率(句)杀。
补云不率教者。大轹以灭之。此亦外庶子以下为不率教者。(先言不率。而次言矧惟。)〇郑以训人为师长。(见正义)〇梅云小臣诸有符节之吏。〇蔡云别布条教。违道干誉。弗念其君。弗用其法。以病君上。是乃长恶于下。我之所深恶。〇补云义率。以义而导率也。(率字句)汝其亟遵此义率之法。执彼不率者杀之。〇蔡云刑乱国。用重典。(所论刑杀竣法之义甚详。宜考焉。)〇案戛者。轹之也。(金仁山以戛为击。)
补云元恶大憝。谓此不孝不友等。五典为百行之元。于此败乱者则为元恶。〇补云字。慈育也。天显。天属之著显也。〇蔡云兄亦不念父母鞠养之劳。〇补云吊。伤也。唯于此伤败之。则虽不于君牧执政之人犯命得罪。(不孝不友。内行皆伤。而赋税力役。不得罪于官政。)唯是天赋与我之民彝大泯乱。〇补云不孝不友等罪。殷法有未备。而大司徒之乡八刑。必文王所制。益严益备。故必令遵用文王之法。〇按虞书之慎徽五典。敬敷五教。古训以为五常。(父母兄弟子)宋训以为五伦。(君臣有义等)今详此经。古训是也。
〔考订〕蔡云大憝。即上文之冠攘奸究。(即注疏之意)〇镛案先言元恶。次言矧惟。故解之如此。然元恶大憝者。无上之恶。必以不孝不友为元恶。然后矧惟二字有力也。愤切而语急。故先言元恶。乃言矧惟。亦文章家妙活之句法也。
〔考订〕梅云惟人至此。(惟吊玆)不于我执政之人得罪乎。(蔡意又不同)〇案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各私其妻子。各私其财产。不孝不友。内行凶悖。或妖妾是惑。少子是爱。薄妻而远子者。又何限矣。出而仕宦则恪勤以奉职。卑而耕稼则赋税以及期。终身行恶而不得罪于执政之人。则安然无事。不丽于刑罚。此圣人之所恶也。经意在此。须更详之。(知远录)
〔考异〕左传臼(一作曰)季荐冀缺。引康诰曰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恭。不相及也。(僖三十三年)又苑何忌引康诰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昭二十)〇郑志云周书云父子兄弟。罪不相及。而周官邻保。以比伍相及。赵商疑而发问。郑答云周礼太平制。(比伍之相及)此谓居殷乱而言。(谓康诰〇孔疏详言之)〇镛案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今康诰无此文。不但春秋时。经有此文。郑玄、赵商亦似见之。
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训人。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乃别播敷。造民大誉。弗念弗庸。瘝厥君。时乃引恶。惟朕憝。(句) 已。汝乃其速由玆义。率(句)杀。
补云不率教者。大轹以灭之。此亦外庶子以下为不率教者。(先言不率。而次言矧惟。)〇郑以训人为师长。(见正义)〇梅云小臣诸有符节之吏。〇蔡云别布条教。违道干誉。弗念其君。弗用其法。以病君上。是乃长恶于下。我之所深恶。〇补云义率。以义而导率也。(率字句)汝其亟遵此义率之法。执彼不率者杀之。〇蔡云刑乱国。用重典。(所论刑杀竣法之义甚详。宜考焉。)〇案戛者。轹之也。(金仁山以戛为击。)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36H 页
亦惟君惟长。不能厥家人。越厥小臣外正。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乂。 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曰我惟有及。则予一人以怿。
补云君。孟侯所领率诸侯之君。(孟侯果方伯)长。各国之大官。〇(诸达官之长)补云不能和辑其家人。董正其小臣外正。唯肆其威虐。放弃王命。〇补云各国君长有罪。非康叔所能刑罚。但云非德用乂。威严之言也。若将以六师征之。〇郑云敬忌。祗祗威威是也。〇补云末乃戒康叔。(蔡注已详。今略之。)
〔考异〕荀子引书曰惟文王敬忌。一人以择。(君道篇)
〔考订〕蔡云君长。指康叔而言。〇案此经当作五层看。最下层寇贼奸宄。其上平民之不孝不友。其上庶官小臣之别自播敷。其上诸侯君长之威虐在下。第五级最上。乃戒康叔。蔡说忘其为孟侯也。
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乂民作求。矧今民罔迪不适。不迪则罔政在厥邦。
补云朕明思导民之政。莫如吉康。既威之。复绥之。〇补云求与逑通。匹也。我欲以殷先王之德。治民以匹美。(诗云世德作求)况今民有导则皆适。如云不迪。是厥邦无政可知也。 第五层之上。王又自勉如此。
〔考异〕郑以迪为下读。(见正义)
王曰封。予惟不可不监。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今惟民不静。未戾厥心。迪屡未同。爽惟天其罚殛我。我其不怨。惟厥罪。无在大。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
补云监。自照也。苟予有德。民罔不服。罚之将行。先告德之说。 戾捩通。紾也。回斡也。殷民之蠢。厥心未捩也。屡迪而未同。(引导而未合)自知予否德。天虽罚我。何以怨矣。〇补云小心昭事者。小亦罪也。寡亦罪也。吾方自讼之不暇。矧曰予德其尚显闻于天乎。〇按威之以刑杀者。寇贼不孝之类也。至于殷顽之不服。不可以刑杀威之。故自引其否德。以绥以怀。圣人之言也。(与古今注不同。更详之。)
〔考异〕国诰引此云怨不在大。亦不在多。
王曰呜呼。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蔽时忱。丕则敏德。用康乃心。顾乃德。远乃猷裕。(句)乃以民宁。不汝瑕殄。
补云罚之将行。断之以忱诚。〇补云心欲平宁。德欲反省。猷欲远视。厥德乃裕。(裕字句)瑕。疵也。殄。绝也。
王曰呜呼。肆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汝念哉。无我殄享。明乃服命。高乃听。用康乂民。(梅以无我殄为句。享字属下句读。)
补云肆。今也。(尔雅云)殄享者。侯邦有献。王则享之。侯邦不永。王绝其享也。〇补云高乃听者。乐闻道德之说。
〔考證〕大学引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也。(郑云于于也。言不专佑一家。)
王若曰往哉封。勿替敬典。听朕告汝。乃以殷民世享。
补云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皆贵显之族也。(左传祝鮀之言)诰词之末。并谕殷民。使之怀绥。终之以和平之福也。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卷五)
酒诰
酒诰(薛本作酒𢍎。)
梅云康叔监殷民。(疏云郑以为连属之监)殷民化纣嗜酒。故以戒。〇蔡云武王诰教之。〇镛案周公诰教之。(已见前)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厥诰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玆酒。
马云妹邦。即牧养之地。〇郑云妹邦者。纣都所处。其民尤化纣嗜酒。今禄父见诛。康叔为其连属之监。(国风邶谱疏)〇孔云太王为穆。王季为昭。文王为穆。(左传宫之奇云太伯、虞仲。太玉之昭也。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又富辰云管蔡已下十六国。文之昭也。)〇蔡云毖戒谨也(慎也)〇梅云朝夕敕之。惟祭祀用酒。
〔考异〕马郑本起句云成王若曰。〇马云言成王者。未闻也。俗儒以为成王骨节始成。故曰成王。或曰以成王为小成二圣之功。生号曰成王。没因为谥。卫贾以为戒成康叔以慎酒。成就人之道也。故曰成。此三者吾无取焉。吾以为后录书者加之。未敢专从。故曰未闻也。(王肃本。亦成王若曰。)〇郑云成王所言成道之王。三家云王年长。骨节成立。皆为妄也。(宋云三家者。欧阳大小夏侯也。今文亦有成字。)
补云君。孟侯所领率诸侯之君。(孟侯果方伯)长。各国之大官。〇(诸达官之长)补云不能和辑其家人。董正其小臣外正。唯肆其威虐。放弃王命。〇补云各国君长有罪。非康叔所能刑罚。但云非德用乂。威严之言也。若将以六师征之。〇郑云敬忌。祗祗威威是也。〇补云末乃戒康叔。(蔡注已详。今略之。)
〔考异〕荀子引书曰惟文王敬忌。一人以择。(君道篇)
〔考订〕蔡云君长。指康叔而言。〇案此经当作五层看。最下层寇贼奸宄。其上平民之不孝不友。其上庶官小臣之别自播敷。其上诸侯君长之威虐在下。第五级最上。乃戒康叔。蔡说忘其为孟侯也。
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乂民作求。矧今民罔迪不适。不迪则罔政在厥邦。
补云朕明思导民之政。莫如吉康。既威之。复绥之。〇补云求与逑通。匹也。我欲以殷先王之德。治民以匹美。(诗云世德作求)况今民有导则皆适。如云不迪。是厥邦无政可知也。 第五层之上。王又自勉如此。
〔考异〕郑以迪为下读。(见正义)
王曰封。予惟不可不监。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今惟民不静。未戾厥心。迪屡未同。爽惟天其罚殛我。我其不怨。惟厥罪。无在大。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
补云监。自照也。苟予有德。民罔不服。罚之将行。先告德之说。 戾捩通。紾也。回斡也。殷民之蠢。厥心未捩也。屡迪而未同。(引导而未合)自知予否德。天虽罚我。何以怨矣。〇补云小心昭事者。小亦罪也。寡亦罪也。吾方自讼之不暇。矧曰予德其尚显闻于天乎。〇按威之以刑杀者。寇贼不孝之类也。至于殷顽之不服。不可以刑杀威之。故自引其否德。以绥以怀。圣人之言也。(与古今注不同。更详之。)
〔考异〕国诰引此云怨不在大。亦不在多。
王曰呜呼。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蔽时忱。丕则敏德。用康乃心。顾乃德。远乃猷裕。(句)乃以民宁。不汝瑕殄。
补云罚之将行。断之以忱诚。〇补云心欲平宁。德欲反省。猷欲远视。厥德乃裕。(裕字句)瑕。疵也。殄。绝也。
王曰呜呼。肆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汝念哉。无我殄享。明乃服命。高乃听。用康乂民。(梅以无我殄为句。享字属下句读。)
补云肆。今也。(尔雅云)殄享者。侯邦有献。王则享之。侯邦不永。王绝其享也。〇补云高乃听者。乐闻道德之说。
〔考證〕大学引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也。(郑云于于也。言不专佑一家。)
王若曰往哉封。勿替敬典。听朕告汝。乃以殷民世享。
补云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皆贵显之族也。(左传祝鮀之言)诰词之末。并谕殷民。使之怀绥。终之以和平之福也。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卷五)
酒诰
酒诰(薛本作酒𢍎。)
梅云康叔监殷民。(疏云郑以为连属之监)殷民化纣嗜酒。故以戒。〇蔡云武王诰教之。〇镛案周公诰教之。(已见前)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厥诰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玆酒。
马云妹邦。即牧养之地。〇郑云妹邦者。纣都所处。其民尤化纣嗜酒。今禄父见诛。康叔为其连属之监。(国风邶谱疏)〇孔云太王为穆。王季为昭。文王为穆。(左传宫之奇云太伯、虞仲。太玉之昭也。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又富辰云管蔡已下十六国。文之昭也。)〇蔡云毖戒谨也(慎也)〇梅云朝夕敕之。惟祭祀用酒。
〔考异〕马郑本起句云成王若曰。〇马云言成王者。未闻也。俗儒以为成王骨节始成。故曰成王。或曰以成王为小成二圣之功。生号曰成王。没因为谥。卫贾以为戒成康叔以慎酒。成就人之道也。故曰成。此三者吾无取焉。吾以为后录书者加之。未敢专从。故曰未闻也。(王肃本。亦成王若曰。)〇郑云成王所言成道之王。三家云王年长。骨节成立。皆为妄也。(宋云三家者。欧阳大小夏侯也。今文亦有成字。)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37H 页
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
蔡云天始令民作酒。〇顾云元大也。(洛诰云称秩元祀。)
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越庶国饮。惟祀。德将无醉。 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厥心臧。聪听祖考之彝训。越小大德。小子惟一。(周礼萍氏注有政有事。)
补云小子。幼少之称也。正政也。(论语注大曰政小曰事。)凡政事之会。无敢常用酒。〇补云将。承奉也。以德将事。〇补云戒饮则知爱五谷。臧。良善也。不酗者。顺其祖父。〇补云不酗则凡庸者俊秀者。皆孝恭如一。
〔考證〕韩非子引康诰曰毋彝酒者。彝酒常酒也。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说林篇〇宋绍绩昧之言。)
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
蔡云续汝四肢之力。(补云无休息)〇补云以纯心力作。〇补云自洁其膳羞。
庶事有正。越庶伯君子。其尔典听朕教。尔大克羞耇惟君。尔乃饮食醉饱。丕惟曰尔克永观省。作稽中德。
补云庶正庶伯。中外之官长。典听。听之为典也。〇补云下而受饩廪。上而治财赋。以养其老。以共其君。〇补云人乃赞之曰彼能长虑远视。考验其中蕴。
尔尚克羞馈祀。尔乃自介用逸。玆乃允惟王正事之臣。玆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
郑云羞馈祀。谓助祭于君。〇补云飨祀以介福。用能宴乐。人乃赞之曰彼允为王正事之臣。天亦顺其元德。俾世其禄。〇案已上三节。皆先孝养。后嗜欲也。
王曰封。我西土棐徂邦君御事小子。尚克用文王教。不腆于酒。故我至于今。克受殷之命。
补云棐徂。既辅而既殂也。旧臣遗裔虽幼少者。尚用文王之教。不致美于酒。
王曰封。我闻。惟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自成汤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矧曰其敢崇饮。
补云迪顺天明。以畏小民。〇梅云成王道敬相臣。
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不惟不敢。亦不暇。惟助成王德显。越尹人祗辟。
补云惟亚。贰长也。(次大夫)惟服。服事者。(诸士也)宗工。祭祀之官。〇补云里居。聚居也。贵族各以其姓聚居。礼记云聚国族于斯。〇郑云齐色曰湎。(小雅宾之初筵疏)〇补云唯助王使德显。与正人敬君之事而已。
我闻。亦惟曰在今后嗣王。酣身。厥命罔显于民。祗保越怨。不易。(马音以鼓反)诞唯厥纵淫泆于非彝。用燕丧威仪。民罔不䀌伤心。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
补云沈湎在内。未有命令光显于下民。〇补云祗保之政。与取怨之事。不相易。(越与也)〇蔡云不思自息。
蔡云天始令民作酒。〇顾云元大也。(洛诰云称秩元祀。)
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越庶国饮。惟祀。德将无醉。 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厥心臧。聪听祖考之彝训。越小大德。小子惟一。(周礼萍氏注有政有事。)
补云小子。幼少之称也。正政也。(论语注大曰政小曰事。)凡政事之会。无敢常用酒。〇补云将。承奉也。以德将事。〇补云戒饮则知爱五谷。臧。良善也。不酗者。顺其祖父。〇补云不酗则凡庸者俊秀者。皆孝恭如一。
〔考證〕韩非子引康诰曰毋彝酒者。彝酒常酒也。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说林篇〇宋绍绩昧之言。)
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
蔡云续汝四肢之力。(补云无休息)〇补云以纯心力作。〇补云自洁其膳羞。
庶事有正。越庶伯君子。其尔典听朕教。尔大克羞耇惟君。尔乃饮食醉饱。丕惟曰尔克永观省。作稽中德。
补云庶正庶伯。中外之官长。典听。听之为典也。〇补云下而受饩廪。上而治财赋。以养其老。以共其君。〇补云人乃赞之曰彼能长虑远视。考验其中蕴。
尔尚克羞馈祀。尔乃自介用逸。玆乃允惟王正事之臣。玆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
郑云羞馈祀。谓助祭于君。〇补云飨祀以介福。用能宴乐。人乃赞之曰彼允为王正事之臣。天亦顺其元德。俾世其禄。〇案已上三节。皆先孝养。后嗜欲也。
王曰封。我西土棐徂邦君御事小子。尚克用文王教。不腆于酒。故我至于今。克受殷之命。
补云棐徂。既辅而既殂也。旧臣遗裔虽幼少者。尚用文王之教。不致美于酒。
王曰封。我闻。惟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自成汤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矧曰其敢崇饮。
补云迪顺天明。以畏小民。〇梅云成王道敬相臣。
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不惟不敢。亦不暇。惟助成王德显。越尹人祗辟。
补云惟亚。贰长也。(次大夫)惟服。服事者。(诸士也)宗工。祭祀之官。〇补云里居。聚居也。贵族各以其姓聚居。礼记云聚国族于斯。〇郑云齐色曰湎。(小雅宾之初筵疏)〇补云唯助王使德显。与正人敬君之事而已。
我闻。亦惟曰在今后嗣王。酣身。厥命罔显于民。祗保越怨。不易。(马音以鼓反)诞唯厥纵淫泆于非彝。用燕丧威仪。民罔不䀌伤心。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
补云沈湎在内。未有命令光显于下民。〇补云祗保之政。与取怨之事。不相易。(越与也)〇蔡云不思自息。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38H 页
〔考异〕释文泆。或作逸亦作佚。〇说文罔不衋。罔为妄。
厥心疾狠。不克畏死。辜在商邑。越殷国灭无罹。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诞惟民怨庶群自酒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罔爱于殷。惟逸。天非虐。惟民自速辜。
补云德者。馨香之祭。〇补云纣王也。对天而言民也。
王曰封。予不惟若玆多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
补云监鉴同。言可不监殷。以抚是殷民乎。
〔考證〕吴语申胥谏曰王盍亦鉴于人。无鉴于水
予惟曰汝劼毖殷献臣。侯甸男卫。矧太史友。内史友。越献臣百宗工。矧惟尔事。服休服采。 矧惟若畴。圻父薄违。农父若保。宏父定辟。矧汝刚制于酒。
梅云劼。固也。(毖慎也)〇郑云太史内史。掌记言记行。(玉藻疏)〇郑云服休。燕息之近臣。服采。朝祭之近臣。〇郑云顺寿万民之圻父。(郑以若畴圻父为句梅同)圻父。谓司马。主封畿之事。(小雅祈父疏)〇马云违。行也。〇案古读若畴圻父。(句)薄违农父。(句)若保宏父为句。恐蔡读为顺。
〔考订〕梅云圻父司马。农父司从。宏父司空。(定辟。解曰君道定)〇案此经当作五类。一殷之旧臣及孟侯所领之侯甸男卫。二太史内史及献臣宗工三康叔近习之臣服休服采。四康叔宰辅之臣圻父农父。五康叔之本身也。窃谓太史友内史友以下。皆周公所差遣王朝之臣。何也。殷乱新平。人心未靖。康叔以眇然一身。往莅玆土。其大小臣僚之密迩要切者。不得不自西土分遣也。太史友内史友。友而不臣者。是三监之偕往者也。方伯之国。例遣三监。监则非臣。故谓之友也。献臣。贤能之士。(荐献者)宗工者。祝史之臣。皆不可崇饮。况尔服事之近臣。夙夜宥密。不可饮酒。(即服休服采)况尔畴匹之臣。或薄违公宫。(少离也)或怀保小民。或定行经法。不可饮酒。况汝之刚制。尚何论哉。凡此自周而差遣者。厥或群饮。汝其尽执
厥心疾狠。不克畏死。辜在商邑。越殷国灭无罹。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诞惟民怨庶群自酒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罔爱于殷。惟逸。天非虐。惟民自速辜。
补云德者。馨香之祭。〇补云纣王也。对天而言民也。
王曰封。予不惟若玆多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
补云监鉴同。言可不监殷。以抚是殷民乎。
〔考證〕吴语申胥谏曰王盍亦鉴于人。无鉴于水
予惟曰汝劼毖殷献臣。侯甸男卫。矧太史友。内史友。越献臣百宗工。矧惟尔事。服休服采。 矧惟若畴。圻父薄违。农父若保。宏父定辟。矧汝刚制于酒。
梅云劼。固也。(毖慎也)〇郑云太史内史。掌记言记行。(玉藻疏)〇郑云服休。燕息之近臣。服采。朝祭之近臣。〇郑云顺寿万民之圻父。(郑以若畴圻父为句梅同)圻父。谓司马。主封畿之事。(小雅祈父疏)〇马云违。行也。〇案古读若畴圻父。(句)薄违农父。(句)若保宏父为句。恐蔡读为顺。
〔考订〕梅云圻父司马。农父司从。宏父司空。(定辟。解曰君道定)〇案此经当作五类。一殷之旧臣及孟侯所领之侯甸男卫。二太史内史及献臣宗工三康叔近习之臣服休服采。四康叔宰辅之臣圻父农父。五康叔之本身也。窃谓太史友内史友以下。皆周公所差遣王朝之臣。何也。殷乱新平。人心未靖。康叔以眇然一身。往莅玆土。其大小臣僚之密迩要切者。不得不自西土分遣也。太史友内史友。友而不臣者。是三监之偕往者也。方伯之国。例遣三监。监则非臣。故谓之友也。献臣。贤能之士。(荐献者)宗工者。祝史之臣。皆不可崇饮。况尔服事之近臣。夙夜宥密。不可饮酒。(即服休服采)况尔畴匹之臣。或薄违公宫。(少离也)或怀保小民。或定行经法。不可饮酒。况汝之刚制。尚何论哉。凡此自周而差遣者。厥或群饮。汝其尽执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38L 页
之。以归于周。(既云归于周。则本自周往可知也。)予将杀之。法行自贵近始也。自太史友以下。周公慎简而妙选之。使从康叔。知其必自淬自砺。不犯法戒。而直以予其杀三字。悬法象魏。至于殷臣之旧染者。却谓之勿杀姑教。其秋霜春煦。抑扬威恩之权。有足想仰于千载之下也。(知远录)
厥或诰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说文拘为抲。)
补云群饮者。上所云太史友以下自周差遣者也。
〔考订〕蔡云商民群聚而饮。为奸恶者。〇案下云殷臣之湎者。勿杀姑教。则殷民宜无异例。达官正士能知义理之分者犯之。则畏缩而宥之。愚民下户久染沈湎之恶者狃之。则奋怒以杀之。其于茹刚吐柔之义。岂不相反乎。必加之谋为奸恶之罪。然后乃可有辞于下文。然谋为奸恶者。机事欲密。例不饮酒。故寇贼奸宄。在康诰中。不在酒诰中论。
又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有斯明享。乃不用我教辞。惟我一人弗恤。弗蠲乃事。时同于杀。
蔡云殷受导迪之诸臣。〇补云明享。谓飨之以德教之言也。如是而弗率。我乃弗恤于心。不洁其所行矣。当此时。同归于杀。
王曰封。汝典听朕毖。勿辩乃司。民湎于酒。
补云典听。听之为古典也。〇蔡云乃司。即上文诸臣百工之类。不治诸臣。则民之湎酒。不可禁矣。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卷五)
梓材
梓材(马本为杍材。 伏本薛本皆杍材。 释文亦云。)
马云古作梓字。治木器曰梓。治土器曰陶。治金器曰冶。(孔云因戒德刑与酒事。终言治人似以器。而结之故也。)
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以厥臣达王。惟邦君。
疏云郑以于邑言达大家。于国言达王与邦君。王为二王之后。〇补云厥臣有二层。上厥臣。即家臣邑宰府史舆儓之小臣也。下冶臣。即卿大夫尹旅等大家贵臣也。达大家。谓使庶民小臣。自达于卿尹等大家。俾受其明德之怀也。达王。谓使卿尹等陪臣。自达于天子。俾受其明德之
厥或诰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说文拘为抲。)
补云群饮者。上所云太史友以下自周差遣者也。
〔考订〕蔡云商民群聚而饮。为奸恶者。〇案下云殷臣之湎者。勿杀姑教。则殷民宜无异例。达官正士能知义理之分者犯之。则畏缩而宥之。愚民下户久染沈湎之恶者狃之。则奋怒以杀之。其于茹刚吐柔之义。岂不相反乎。必加之谋为奸恶之罪。然后乃可有辞于下文。然谋为奸恶者。机事欲密。例不饮酒。故寇贼奸宄。在康诰中。不在酒诰中论。
又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有斯明享。乃不用我教辞。惟我一人弗恤。弗蠲乃事。时同于杀。
蔡云殷受导迪之诸臣。〇补云明享。谓飨之以德教之言也。如是而弗率。我乃弗恤于心。不洁其所行矣。当此时。同归于杀。
王曰封。汝典听朕毖。勿辩乃司。民湎于酒。
补云典听。听之为古典也。〇蔡云乃司。即上文诸臣百工之类。不治诸臣。则民之湎酒。不可禁矣。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卷五)
梓材
梓材(马本为杍材。 伏本薛本皆杍材。 释文亦云。)
马云古作梓字。治木器曰梓。治土器曰陶。治金器曰冶。(孔云因戒德刑与酒事。终言治人似以器。而结之故也。)
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以厥臣达王。惟邦君。
疏云郑以于邑言达大家。于国言达王与邦君。王为二王之后。〇补云厥臣有二层。上厥臣。即家臣邑宰府史舆儓之小臣也。下冶臣。即卿大夫尹旅等大家贵臣也。达大家。谓使庶民小臣。自达于卿尹等大家。俾受其明德之怀也。达王。谓使卿尹等陪臣。自达于天子。俾受其明德之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39H 页
怀也。达者通其血脉。通其恩义。无所阻格于上下之间也。其能使之通上下。而不阻于德化者。唯邦君能之。亦是唯邦君之职也。〇案康诰酒诰。都是刑杀之诏。一于严而无宽。一于张而不弛。非圣人之政。此篇纯是宽宥之戒。怀绥之义。此周公治殷格殷之神权大猷。一字一句。无不可通者也。(古训无可考。蔡注又以为武王之诰。故义多不通。)
汝若恒越曰我有师师。司徒司马司空尹(句)旅。曰予罔厉杀人。亦厥君先敬劳。肆徂厥敬劳。 肆往奸宄杀人历人宥。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论衡政人宥作彊人有。见效力篇。)
补云恒越曰者。常与言也。(越与也)师师。相师相法也。尹正也。旅众也。三卿之次也。敬老劳氓。绥民之政也。
梅云(历人)奸宄杀人。所过历之人。〇马云戕。残也。〇补云凡刑法。唯眚灾过误。乃有赦宥。此既言宥则虽其所罹在奸宄杀历之科。原是眚误之可议者也。 汝者。康叔也。汝在汝邦。恒与卿尹等言曰。我有卿等。当与师师。曰予秉志。罔以厉威杀人。亦谓君上于民。当先之以敬劳。(令康叔言之如是。)于是卿尹大家。即往而敬之劳之。即往而赦之宥之。(从邦君之意。)于是属臣家臣府史之等。亦见厥所事卿尹之事。往取戕败人。可宥者宥之。然则庶民小臣达大家。卿尹大夫达王朝。皆被王明德之攸怀也。(已上戒康叔之言。已下戒三监也。)
王启监。厥乱为民。曰无胥戕。无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 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引养引恬。 自古王若玆。监罔攸辟。(论衡效力篇头七字。作王开贤。厥率化民。 今文也。)
蔡云监。三监之监。(蔡以康叔为三监。亦误。)〇补云启。开创建置也。乱。治也。〇梅云敬养寡弱。存恤妾妇。和合以容之。(孔云属妇妾妇也。)〇补云效者。授也。(左传以授官。为效官。)勉也。〇梅云养民安民。(恬安和也)〇补云引。导迪也。 曰王之所以置三监于侯邦者。厥治亦本为民。毋使与邦君协比。胥戕而胥虐。(谓戕虐下民)下至鳏寡妾妇。罔不敬恤。和合并容。即三监之本分也。管蔡当时。与武庚
汝若恒越曰我有师师。司徒司马司空尹(句)旅。曰予罔厉杀人。亦厥君先敬劳。肆徂厥敬劳。 肆往奸宄杀人历人宥。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论衡政人宥作彊人有。见效力篇。)
补云恒越曰者。常与言也。(越与也)师师。相师相法也。尹正也。旅众也。三卿之次也。敬老劳氓。绥民之政也。
梅云(历人)奸宄杀人。所过历之人。〇马云戕。残也。〇补云凡刑法。唯眚灾过误。乃有赦宥。此既言宥则虽其所罹在奸宄杀历之科。原是眚误之可议者也。 汝者。康叔也。汝在汝邦。恒与卿尹等言曰。我有卿等。当与师师。曰予秉志。罔以厉威杀人。亦谓君上于民。当先之以敬劳。(令康叔言之如是。)于是卿尹大家。即往而敬之劳之。即往而赦之宥之。(从邦君之意。)于是属臣家臣府史之等。亦见厥所事卿尹之事。往取戕败人。可宥者宥之。然则庶民小臣达大家。卿尹大夫达王朝。皆被王明德之攸怀也。(已上戒康叔之言。已下戒三监也。)
王启监。厥乱为民。曰无胥戕。无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 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引养引恬。 自古王若玆。监罔攸辟。(论衡效力篇头七字。作王开贤。厥率化民。 今文也。)
蔡云监。三监之监。(蔡以康叔为三监。亦误。)〇补云启。开创建置也。乱。治也。〇梅云敬养寡弱。存恤妾妇。和合以容之。(孔云属妇妾妇也。)〇补云效者。授也。(左传以授官。为效官。)勉也。〇梅云养民安民。(恬安和也)〇补云引。导迪也。 曰王之所以置三监于侯邦者。厥治亦本为民。毋使与邦君协比。胥戕而胥虐。(谓戕虐下民)下至鳏寡妾妇。罔不敬恤。和合并容。即三监之本分也。管蔡当时。与武庚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39L 页
协比为恶。戕民虐民。继此为监者。宜以为鉴。故戒之如此。 天子教授邦君及其治事之臣。厥命必使之导迪群辅。安养庶民。自古而皆然。况于监乎。监则无所用于刑辟矣。
〔考辨〕周礼天官太宰。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立其监。陈其殷。置其辅。〇郑云监谓公侯伯子男。各监一国。书曰王启监。厥乱为民。〇镛案郑之此注原误。何以明之。周礼下文曰乃施则于都鄙。而建其长(于诸采邑之中建一以为长)立其两。(采邑有两卿)乃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如卜正乐正之类)立其贰。(亚官也)都鄙之立其两。既非都鄙之主。官府之立其贰。亦非官府之主。官则邦国之立其监。奚独是邦国之主君乎。详玩太宰之经。郑说已昭然非矣。原夫公侯伯子之国。棋布星罗。父传子承。自黄帝以来。根深蒂固。其来已久。非有大罪。不可殄灭。既无废者。何以兴之。公侯伯子。非天官太宰之臣所能择立也。建其牧者。择于诸侯之中。建之为州牧。建其长者。择于诸都之中。建之为宗长。斯则太宰之所能。又此三监之官。太宰立之。故经文如是也。郑于此。既一误矣。乃以梓材之王启监。引之为證。而今考梓材之经。监与邦君。历历分别。不相混称。何得以邦君为监乎。经云孟侯则康叔之为州伯审矣。既为州伯。则应有三监。王制之文。不可泐也。(王制三监之文已见前)此经之王启监。岂非三监之监乎。 九峰既以为三监之监。而乃以康叔为三监。则管蔡卫霍。监者太多矣。武王之时。卫则有君。(武庚末及亡)何以封矣。〇郑于此注之曰连属之监。又与周礼注不合。(见酒诰正义)
〔考异〕说文属妇为媰妇。〇案媰者。嫠孀也。既云敬寡。又言媰妇。不成文也。(玉篇薛本亦作媰)
惟曰若稽田。既勤敷菑。惟其陈修。为厥疆畎。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若作梓材。既勤朴斲。惟其涂丹雘。(说文涂作𢾅。薛本亦作𢾅。下涂亦然。)
补云稽田。考田功也。〇梅云陈列。修治。〇马云卑曰垣。高曰墉。塈垩色。〇蔡云涂塈。泥饰也。〇马云朴。未成器也。雘。善丹也。〇郑云山海经云
〔考辨〕周礼天官太宰。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立其监。陈其殷。置其辅。〇郑云监谓公侯伯子男。各监一国。书曰王启监。厥乱为民。〇镛案郑之此注原误。何以明之。周礼下文曰乃施则于都鄙。而建其长(于诸采邑之中建一以为长)立其两。(采邑有两卿)乃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如卜正乐正之类)立其贰。(亚官也)都鄙之立其两。既非都鄙之主。官府之立其贰。亦非官府之主。官则邦国之立其监。奚独是邦国之主君乎。详玩太宰之经。郑说已昭然非矣。原夫公侯伯子之国。棋布星罗。父传子承。自黄帝以来。根深蒂固。其来已久。非有大罪。不可殄灭。既无废者。何以兴之。公侯伯子。非天官太宰之臣所能择立也。建其牧者。择于诸侯之中。建之为州牧。建其长者。择于诸都之中。建之为宗长。斯则太宰之所能。又此三监之官。太宰立之。故经文如是也。郑于此。既一误矣。乃以梓材之王启监。引之为證。而今考梓材之经。监与邦君。历历分别。不相混称。何得以邦君为监乎。经云孟侯则康叔之为州伯审矣。既为州伯。则应有三监。王制之文。不可泐也。(王制三监之文已见前)此经之王启监。岂非三监之监乎。 九峰既以为三监之监。而乃以康叔为三监。则管蔡卫霍。监者太多矣。武王之时。卫则有君。(武庚末及亡)何以封矣。〇郑于此注之曰连属之监。又与周礼注不合。(见酒诰正义)
〔考异〕说文属妇为媰妇。〇案媰者。嫠孀也。既云敬寡。又言媰妇。不成文也。(玉篇薛本亦作媰)
惟曰若稽田。既勤敷菑。惟其陈修。为厥疆畎。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若作梓材。既勤朴斲。惟其涂丹雘。(说文涂作𢾅。薛本亦作𢾅。下涂亦然。)
补云稽田。考田功也。〇梅云陈列。修治。〇马云卑曰垣。高曰墉。塈垩色。〇蔡云涂塈。泥饰也。〇马云朴。未成器也。雘。善丹也。〇郑云山海经云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40H 页
青丘之山。多有青雘。〇补云将言先王既勤明德。庶邦既用明德。先说三喻。曰若治田。先生既敷菑烧椔垦荒。其难事已平也。若作室。先王既勤垣墉。其难事已平也。(古人作室。先筑为墉。唯前面开明。因加栋宇茨之。)若作器。先王既勤朴斲。其难事已平也。王国庶邦之君。今相与勖励者。唯是修饰之工。润色之事而已。王与公侯与监。亦唯敷德化以和之而已。此其大意。
今王惟曰先王既勤用明德。怀为夹。庶邦享。作兄弟方来。亦既用明德。后式典集。庶邦丕享。
梅云怀远为近。(夹近也)庶邦朝享于王。为兄弟之国。〇梅云后能用常法。(后式典为句)则和集庶邦。大来朝享。〇蔡云此章以后。若臣下进戒之辞。疑简脱误。(辨在下)
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句)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怿先王受命。(马本付为附。〇梅以先王肆为句。 释文怿又为斁。)
蔡云迷民。迷惑染恶之民。〇补云迷民。殷顽也。不知天命曰迷。〇补云使迷民亦革面悦怡于武王之受命。是王与侯与监之所宜勉。
已。若玆监。惟曰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蔡云已。语辞。〇补云诚若玆王能法先王。怀之以明德。邦君能遵今王。和之以明德。则监是邦者。(即三监)亦何所事矣。唯为其主君祝之曰万年归王。(王当去声读)子子孙孙。永保民而已。又何烦于刑辟以戕虐哉。
〔考订〕梅云欲使万年承奉王室。〇蔡云此人臣祈君永命之辞。〇案王之所以名王。以万邦归往也。商颂曰莫敢不来王。周语祭公谋父曰荒服者王。诸侯之承奉王室。本以为王。王说似误。
〔考订〕蔡云亦武王诰康叔之书。又云此篇得简编断烂之中。文既不全。(序说甚长宜考焉)〇镛案九峰仁山。于康诰等三篇。自设蔀障。以起烟雾。一明明是成王周公之诰。而升之为武王之诰。一周公赫然负扆。南面受诸侯朝。而降之为具僚之冢宰。此二大蔀。遮其慧眼。即一字半句。无一合理。于是目经为断烂讹脱之书。而不虑吾见之或有误。甚至于割裂
今王惟曰先王既勤用明德。怀为夹。庶邦享。作兄弟方来。亦既用明德。后式典集。庶邦丕享。
梅云怀远为近。(夹近也)庶邦朝享于王。为兄弟之国。〇梅云后能用常法。(后式典为句)则和集庶邦。大来朝享。〇蔡云此章以后。若臣下进戒之辞。疑简脱误。(辨在下)
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句)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怿先王受命。(马本付为附。〇梅以先王肆为句。 释文怿又为斁。)
蔡云迷民。迷惑染恶之民。〇补云迷民。殷顽也。不知天命曰迷。〇补云使迷民亦革面悦怡于武王之受命。是王与侯与监之所宜勉。
已。若玆监。惟曰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蔡云已。语辞。〇补云诚若玆王能法先王。怀之以明德。邦君能遵今王。和之以明德。则监是邦者。(即三监)亦何所事矣。唯为其主君祝之曰万年归王。(王当去声读)子子孙孙。永保民而已。又何烦于刑辟以戕虐哉。
〔考订〕梅云欲使万年承奉王室。〇蔡云此人臣祈君永命之辞。〇案王之所以名王。以万邦归往也。商颂曰莫敢不来王。周语祭公谋父曰荒服者王。诸侯之承奉王室。本以为王。王说似误。
〔考订〕蔡云亦武王诰康叔之书。又云此篇得简编断烂之中。文既不全。(序说甚长宜考焉)〇镛案九峰仁山。于康诰等三篇。自设蔀障。以起烟雾。一明明是成王周公之诰。而升之为武王之诰。一周公赫然负扆。南面受诸侯朝。而降之为具僚之冢宰。此二大蔀。遮其慧眼。即一字半句。无一合理。于是目经为断烂讹脱之书。而不虑吾见之或有误。甚至于割裂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40L 页
移插。东飞西奔。而莫之疑焉。岂不嗟哉。仁山以梓材为周公道王德意。以诰诸侯之书。既见到此。犹不透悟者。二大蔀在中也。经曰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先王非武王乎。武王全得中国。文王不能然也。蔡到此经。不得不以先王为武王。于是作为烂简之说。欲以疑乱之。不亦过乎。伏书先行。孔书乃出。脱简脱字。两相校勘。(上甲八)更有何脱乎。今王者成王也。周公言之。故下戒康叔。上称王德。两无挂碍。豁此二蔀。经将沛然。惜乎其有障也。(知远录)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卷五)
召诰
召诰(薛本作召𢍎。)
孔云召公相所居而卜之。及其经营大作。遂以陈戒。史录为篇。
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
梅云周公摄政七年二月。〇郑云步行也。堂下谓之步。丰镐异邑而言步者。告武王庙即行。出庙入庙。不以远。为父恭也。(见鲁世家注)〇马云周镐京也。丰文王庙所在。朝者。举事上朝。(上尚也)将即土中易都大事。故告文王武王庙。(亦史注)〇蔡云文武庙在丰。〇案鲁世家。成王二年。(亦摄政二年)封康叔。而康诰云三月周公初基作洛邑。四方大会。梅注亦以为摄政七年。则康诰召诰。皆作于同年同月。然康诰则必作于诛武庚之初年。若非摄政之三年。必系摄政之四年。召诰亦必在此年。至于洛诰。则果作于摄政七年。不可混也。〇又按文王庙在丰。武王庙在镐。亦马郑以意言之耳。丰邑在沣水西。镐京在沣水东。虽水隔一带咫尺之地。隔水建庙。恐无是理。若云丰是旧邑。宜有旧庙。(毛氏云)有邰邠岐。皆当有庙。太汗漫矣。且周之始大。镐京为京。京而不庙。何以为京。若云送行而至则丰在镐西。非趋洛之路也。何至于丰。姑俟更详。
〔考證〕鲁世家云成王七年二月乙未。王朝步自周至丰。使太保召公先之雒相土。其三月。周公往营成周雒邑。卜居焉曰吉。〇镛案康叔封卫之年。洛邑初基。经文赫然。(康诰之首章)安得至成王七年。乃相乃营。书大传谓三年践奄。(二年诛武庚)四年封卫。则营洛亦四年之事。鲁世家言成王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卷五)
召诰
召诰(薛本作召𢍎。)
孔云召公相所居而卜之。及其经营大作。遂以陈戒。史录为篇。
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
梅云周公摄政七年二月。〇郑云步行也。堂下谓之步。丰镐异邑而言步者。告武王庙即行。出庙入庙。不以远。为父恭也。(见鲁世家注)〇马云周镐京也。丰文王庙所在。朝者。举事上朝。(上尚也)将即土中易都大事。故告文王武王庙。(亦史注)〇蔡云文武庙在丰。〇案鲁世家。成王二年。(亦摄政二年)封康叔。而康诰云三月周公初基作洛邑。四方大会。梅注亦以为摄政七年。则康诰召诰。皆作于同年同月。然康诰则必作于诛武庚之初年。若非摄政之三年。必系摄政之四年。召诰亦必在此年。至于洛诰。则果作于摄政七年。不可混也。〇又按文王庙在丰。武王庙在镐。亦马郑以意言之耳。丰邑在沣水西。镐京在沣水东。虽水隔一带咫尺之地。隔水建庙。恐无是理。若云丰是旧邑。宜有旧庙。(毛氏云)有邰邠岐。皆当有庙。太汗漫矣。且周之始大。镐京为京。京而不庙。何以为京。若云送行而至则丰在镐西。非趋洛之路也。何至于丰。姑俟更详。
〔考證〕鲁世家云成王七年二月乙未。王朝步自周至丰。使太保召公先之雒相土。其三月。周公往营成周雒邑。卜居焉曰吉。〇镛案康叔封卫之年。洛邑初基。经文赫然。(康诰之首章)安得至成王七年。乃相乃营。书大传谓三年践奄。(二年诛武庚)四年封卫。则营洛亦四年之事。鲁世家言成王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41H 页
七年者误。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来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
郑云相。视也。(见鲁世家注)是时周公居摄五年。(见大司徒疏)〇梅云朏。明也。月三日明生之名。〇梅云经营。规度城郭郊庙朝市之位。
〔考订〕梅云于顺来。(蔡云召公于丰。迤逦而来。)〇订曰于顺来。何说也。可怪之甚。越若者。语辞也。来三月者。犹言来日来年。朱子引刘氏说云三月。犹言明月。
越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越五日甲寅位成。〇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
蔡云是时殷民已迁于洛。故就役之。〇郑云汭。隈曲中也。〇梅云通观所营。〇郑云史不书王往者。王于相宅无事也。〇孔云成王盖与周公俱来。〇镛案成王未尝俱来。自郑而误。(详见下)
〔考订〕孔云匠人营国方九里。典命又以公城方九里。天子城十二里。郑有两说。〇订曰大雅云筑城伊洫。(文王有声篇)郑笺谓之方十里。(云大于诸侯。小于天子。)典命疏以此为天子城十二里之證。盖考工记云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谓之洫。郑所据者此文也。(洫淢通)然王城九里之法。以方九里。分为九区。王宫居中。面朝后市。以为中列之三区。左右六卿。又各三区。(见甘誓下)此定制也。诚如郑说。天子之城方十二里。则一区所函。各方四里。亦无不可。(三四十二里)
城方十里。何以九分。六乡九区之制。郑本不知。故其说如是也。方九里则函方一里者八十一。方十二里则函方一里者一百四十四。其于九分。皆无窒碍。方十里则何以然矣。然夏官量人云凡作都鄙。皆以九州。则七里五里三里之城。无不九分。具体而微。制度则同。不必方一里是画也。(但方十里非制。凡车服章采。皆三五七九。极于十二。不以十为度。)郑祭仲云都城不过百雉。而大都参之一。则其城三百雉。(一千五百步)方五里之城也。郑是伯爵。侯伯七命。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来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
郑云相。视也。(见鲁世家注)是时周公居摄五年。(见大司徒疏)〇梅云朏。明也。月三日明生之名。〇梅云经营。规度城郭郊庙朝市之位。
〔考订〕梅云于顺来。(蔡云召公于丰。迤逦而来。)〇订曰于顺来。何说也。可怪之甚。越若者。语辞也。来三月者。犹言来日来年。朱子引刘氏说云三月。犹言明月。
越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越五日甲寅位成。〇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
蔡云是时殷民已迁于洛。故就役之。〇郑云汭。隈曲中也。〇梅云通观所营。〇郑云史不书王往者。王于相宅无事也。〇孔云成王盖与周公俱来。〇镛案成王未尝俱来。自郑而误。(详见下)
〔考订〕孔云匠人营国方九里。典命又以公城方九里。天子城十二里。郑有两说。〇订曰大雅云筑城伊洫。(文王有声篇)郑笺谓之方十里。(云大于诸侯。小于天子。)典命疏以此为天子城十二里之證。盖考工记云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谓之洫。郑所据者此文也。(洫淢通)然王城九里之法。以方九里。分为九区。王宫居中。面朝后市。以为中列之三区。左右六卿。又各三区。(见甘誓下)此定制也。诚如郑说。天子之城方十二里。则一区所函。各方四里。亦无不可。(三四十二里)
城方十里。何以九分。六乡九区之制。郑本不知。故其说如是也。方九里则函方一里者八十一。方十二里则函方一里者一百四十四。其于九分。皆无窒碍。方十里则何以然矣。然夏官量人云凡作都鄙。皆以九州。则七里五里三里之城。无不九分。具体而微。制度则同。不必方一里是画也。(但方十里非制。凡车服章采。皆三五七九。极于十二。不以十为度。)郑祭仲云都城不过百雉。而大都参之一。则其城三百雉。(一千五百步)方五里之城也。郑是伯爵。侯伯七命。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41L 页
宜方七里。乃其城不过方五里。则上公九命。其城可方七里。典命之文。不可拘也。(齐语云齐城二十一乡)
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 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
梅云郊天以后稷配。故二牛。〇孔云孝经说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句龙后稷配食者。是郑之所从也。〇梅云社稷太牢。社稷共牢。(案共牢者。谓以左胖右胖。分用于社祭稷祭。)〇案郑以社稷之祭。主于外神。而龙与弃配之。梅以为只祭龙弃。若如梅说则太宗伯。何以社稷为地示乎。(地示亦天神。以其司地。故谓之地示。史嚚以蓐收为天神。义可知也。)郑义是也。若然社稷之祭。须具四馔。虽使共牢。犹欠二馔。或者是日之祭社而不稷乎。社者司京邑之神。在所必祭。
〔考订〕梅云后稷贬于天。有羊豕。〇蔡云郊祭天地。故用二牛。〇订曰周颂我将之诗曰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小序以为祀文王于明堂之诗。而孝经谓宗祀明堂。以配上帝。故先儒遂云祭天不用羊豕。配食得用羊豕。(梅说盖据此)然郊与明堂。其礼不一。彼则于天于王。皆用羊牛。郊则于天于稷。皆用一牛。又何不可。礼曰郊特牲。 周礼羊人。凡祭祀饰羔。凡羔犊者。祭天之牲也。(贵其纯洁也)乃贾氏羊人之疏。孔氏我将之疏。皆云配食者太牢。有若郊祀无羊。皆未允也。 郊祭天地。又何说也。昊天有成命。序曰郊祀天地。王制曰祭天地之牛角茧栗。蔡所据者此也。诗序本卫宏所作。不足取重。王制亦汉儒所作。杂以秦法。安得以此诸文。追證古经。古有祭天。本无祭地。(详见余春秋考徵)周礼所谓地示不过社稷五祀及山林川泽之示而已。(社祭后士之神。五祀又祭土神者。社之所祭。或是司大地者。)与司日月星辰者之为天神。无以异也。岂祭此隤然之坤土哉。特以大司乐云冬至奏乐于圜丘。天神皆降。夏至奏乐于方丘。地示皆出。汉儒执此二言。遂以圜丘为南郊。用祭皇天。方丘为北郊。用祭后土。则大无礼也。(二至奏乐。本是禬禳之杂事。与郊无干。)天神本非皇天。地示何必后土。后土者官名。共工之之子为后土。姜嫄之子为后稷。稽之古典。语在日用。安有大地全体。可名后土。已自春秋之时。圣远言湮。经残教弛。故左传楚辞。皇天后土。往往双举
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 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
梅云郊天以后稷配。故二牛。〇孔云孝经说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句龙后稷配食者。是郑之所从也。〇梅云社稷太牢。社稷共牢。(案共牢者。谓以左胖右胖。分用于社祭稷祭。)〇案郑以社稷之祭。主于外神。而龙与弃配之。梅以为只祭龙弃。若如梅说则太宗伯。何以社稷为地示乎。(地示亦天神。以其司地。故谓之地示。史嚚以蓐收为天神。义可知也。)郑义是也。若然社稷之祭。须具四馔。虽使共牢。犹欠二馔。或者是日之祭社而不稷乎。社者司京邑之神。在所必祭。
〔考订〕梅云后稷贬于天。有羊豕。〇蔡云郊祭天地。故用二牛。〇订曰周颂我将之诗曰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小序以为祀文王于明堂之诗。而孝经谓宗祀明堂。以配上帝。故先儒遂云祭天不用羊豕。配食得用羊豕。(梅说盖据此)然郊与明堂。其礼不一。彼则于天于王。皆用羊牛。郊则于天于稷。皆用一牛。又何不可。礼曰郊特牲。 周礼羊人。凡祭祀饰羔。凡羔犊者。祭天之牲也。(贵其纯洁也)乃贾氏羊人之疏。孔氏我将之疏。皆云配食者太牢。有若郊祀无羊。皆未允也。 郊祭天地。又何说也。昊天有成命。序曰郊祀天地。王制曰祭天地之牛角茧栗。蔡所据者此也。诗序本卫宏所作。不足取重。王制亦汉儒所作。杂以秦法。安得以此诸文。追證古经。古有祭天。本无祭地。(详见余春秋考徵)周礼所谓地示不过社稷五祀及山林川泽之示而已。(社祭后士之神。五祀又祭土神者。社之所祭。或是司大地者。)与司日月星辰者之为天神。无以异也。岂祭此隤然之坤土哉。特以大司乐云冬至奏乐于圜丘。天神皆降。夏至奏乐于方丘。地示皆出。汉儒执此二言。遂以圜丘为南郊。用祭皇天。方丘为北郊。用祭后土。则大无礼也。(二至奏乐。本是禬禳之杂事。与郊无干。)天神本非皇天。地示何必后土。后土者官名。共工之之子为后土。姜嫄之子为后稷。稽之古典。语在日用。安有大地全体。可名后土。已自春秋之时。圣远言湮。经残教弛。故左传楚辞。皇天后土。往往双举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42H 页
以为说。若于社稷之外。别立后土之祠。以祭大地。自亡秦始也。于是邪说纷兴。谬典随作。祀皇天则以北辰为主。(耀魄宝)祀后土则以昆崙为主。(郑玄大宗伯之注。)然且俗儒误看说卦以乾父坤母。认为天伦。以父事天母事地。指为大孝。则滔天倍理。不可复言矣。夫说卦物象。或马或牛。或首或腹。唯变所适。不可为典。岂即乾坤。仍同首腹。唯是雨旸施气。土壤受孕。(含子粒如孕)若有天施地生之意。故取象如此。何尝以昊天上帝。谓之乾卦哉。朱子不信孝经。以其义理多与纬书相应。殊异乎先王之典也。今也南郊北郊。俨然角立。为帝王家不刊之典。呜呼。谁能正之。〇朱子曰古时天地。定是不合祭。又曰五峰言无北郊只祭社。便是此说却好。今人于朱子之言。无所不从。而此言却不见用。噫且奈何。帝牛稷牛。累见于春秋传郊特牲诸处。即朱子召诰说。亦云帝牛稷牛。九峰无故违之。(已上知远录)古者用牲之法。或全用七体。七体者脊两胁两肩两髀也。或分用半体。半体者左胖右胖也。周礼云王与后共牢。昏礼云舅与姑共牢。婿与妇共牢者。左胖右胖分荐之也。今此祭社之牲。藉曰共牢。仍然不足。更详之。
〔考證〕汉书郊祀志翟方进等。引书曰用牲于郊牛二。周公加牲。告徙新邑。定郊礼于雒。
越七日甲子。周公乃朝用书。命庶殷侯甸男邦伯。 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
梅云以赋功属役书。〇梅云邦伯州牧。〇蔡云殷民难化犹如此。〇补云特书曰丕作。幸之也。
太保乃以庶邦冢君。出取币。乃复入锡周公。曰拜手稽首。旅王若公。 诰告庶殷。越自乃御事。
郑云所赐之币。盖璋以皮及宝玉大弓。此时所赐。〇郑云召公见众殷之民大作。周公德隆功成。有反政之期而欲显之。因大戒天下。故与诸侯出取币。使戒成王立于位。以其命赐周公。〇案郑以旅王若公一句
〔考證〕汉书郊祀志翟方进等。引书曰用牲于郊牛二。周公加牲。告徙新邑。定郊礼于雒。
越七日甲子。周公乃朝用书。命庶殷侯甸男邦伯。 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
梅云以赋功属役书。〇梅云邦伯州牧。〇蔡云殷民难化犹如此。〇补云特书曰丕作。幸之也。
太保乃以庶邦冢君。出取币。乃复入锡周公。曰拜手稽首。旅王若公。 诰告庶殷。越自乃御事。
郑云所赐之币。盖璋以皮及宝玉大弓。此时所赐。〇郑云召公见众殷之民大作。周公德隆功成。有反政之期而欲显之。因大戒天下。故与诸侯出取币。使戒成王立于位。以其命赐周公。〇案郑以旅王若公一句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42L 页
之故。谓此行王与公俱来。(梅亦云王与公俱至。文不见者。王无事。)大谬也。即此细究。摄政之礼可见。
补云周公于此洛邑之次。南面受诸侯朝。(若舜东巡守之礼)太保奭率庶邦冢君。出取五玉三帛之币。入于庭拜稽首。(如朝见天子之礼。)献于周公曰。旅进于王若公。(旅。陈也进也。)王虽不来。先称王者。公实摄行。上有王在也。〇诰告庶殷者。今将陈戒于王若公。遂以此礼此戒。诰告于庶殷。使知天命已改。以格其顽心。使知王德必敬。以释其忧惧也。 越自乃御事者。庶殷之中。无冢君卿大夫。唯御事诸人。(治事者)为之领率。故诰告自此始。以及庶民也。
〔考订〕王云为戒成王赐周公。(亦郑义)〇梅云召公以币入。称成王命赐周公。〇蔡云洛邑事毕。周公将归宗周。召公因陈戒成王。欲周公联诸侯之币。并达之王。〇订曰王与周公。诚若俱至。翼日乙卯。独云周公朝至。有是理乎。周公南面受诸侯朝。诸侯自太保以下。以见天子之礼见周公。唯其旅币之辞。曰旅王若公。(义见上)摄政七年之间。其所行仪节。皆此一法。周公诰告诸侯。则上戴王曰而下道己言。诸侯戒告周公。则先举王号而下及周公。玆所谓摄政之仪节也。(如今之仪注)朱子曰传以为王与公俱至。以下篇告卜事观之。恐不然也。(又云公至洛。皆书其日以谨之。不应详臣略君如此。)陈氏以为成王在镐。而诸侯在洛。以币陈于王及周公者。周公摄王事故也。此说最善。(见朱子召诰说)蔡注始正古训之误。 旅者陈列也。诗云殽核惟旅。礼云旅币无方。传云庭实旅百。皆一意也。(知远录)
呜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玆大国殷之命。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呜呼曷其。奈何不敬。
郑云(元首也)言首子者。凡人皆云天之子。天子为之首耳。〇蔡云无穷之美。亦无穷之忧。
天既遐终大邦殷之命。玆殷多先哲王在天。越厥后王后民。玆服厥命。 厥终。智藏瘝在。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以哀吁天。徂厥亡出执。 呜呼。天亦哀于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
补云遐终。谓永远不复也。天命既终。殷之多先哲王。虽在帝左右。亦服于遐终之命。其后王后民之精灵。皆服此命。〇补云厥终。谓其所以遐终也。〇梅云贤智隐藏。瘝病者在位。(疏云郑王皆以瘝为病小人在位。残暴在下。故以病言之。)〇王云匹夫知欲安其室。抱其子携其妻。以悲呼天也。(孔云夫犹人人。言天下尽然。)〇梅云往其逃亡出。见执杀。无地自容。〇梅云用勉敬者为民主。王当疾行敬德。
〔考订〕梅云其精神在天不能救。〇案周公每云殷多先哲王。礼陟配天。信其能赞于上帝。故言之如此。
补云周公于此洛邑之次。南面受诸侯朝。(若舜东巡守之礼)太保奭率庶邦冢君。出取五玉三帛之币。入于庭拜稽首。(如朝见天子之礼。)献于周公曰。旅进于王若公。(旅。陈也进也。)王虽不来。先称王者。公实摄行。上有王在也。〇诰告庶殷者。今将陈戒于王若公。遂以此礼此戒。诰告于庶殷。使知天命已改。以格其顽心。使知王德必敬。以释其忧惧也。 越自乃御事者。庶殷之中。无冢君卿大夫。唯御事诸人。(治事者)为之领率。故诰告自此始。以及庶民也。
〔考订〕王云为戒成王赐周公。(亦郑义)〇梅云召公以币入。称成王命赐周公。〇蔡云洛邑事毕。周公将归宗周。召公因陈戒成王。欲周公联诸侯之币。并达之王。〇订曰王与周公。诚若俱至。翼日乙卯。独云周公朝至。有是理乎。周公南面受诸侯朝。诸侯自太保以下。以见天子之礼见周公。唯其旅币之辞。曰旅王若公。(义见上)摄政七年之间。其所行仪节。皆此一法。周公诰告诸侯。则上戴王曰而下道己言。诸侯戒告周公。则先举王号而下及周公。玆所谓摄政之仪节也。(如今之仪注)朱子曰传以为王与公俱至。以下篇告卜事观之。恐不然也。(又云公至洛。皆书其日以谨之。不应详臣略君如此。)陈氏以为成王在镐。而诸侯在洛。以币陈于王及周公者。周公摄王事故也。此说最善。(见朱子召诰说)蔡注始正古训之误。 旅者陈列也。诗云殽核惟旅。礼云旅币无方。传云庭实旅百。皆一意也。(知远录)
呜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玆大国殷之命。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呜呼曷其。奈何不敬。
郑云(元首也)言首子者。凡人皆云天之子。天子为之首耳。〇蔡云无穷之美。亦无穷之忧。
天既遐终大邦殷之命。玆殷多先哲王在天。越厥后王后民。玆服厥命。 厥终。智藏瘝在。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以哀吁天。徂厥亡出执。 呜呼。天亦哀于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
补云遐终。谓永远不复也。天命既终。殷之多先哲王。虽在帝左右。亦服于遐终之命。其后王后民之精灵。皆服此命。〇补云厥终。谓其所以遐终也。〇梅云贤智隐藏。瘝病者在位。(疏云郑王皆以瘝为病小人在位。残暴在下。故以病言之。)〇王云匹夫知欲安其室。抱其子携其妻。以悲呼天也。(孔云夫犹人人。言天下尽然。)〇梅云往其逃亡出。见执杀。无地自容。〇梅云用勉敬者为民主。王当疾行敬德。
〔考订〕梅云其精神在天不能救。〇案周公每云殷多先哲王。礼陟配天。信其能赞于上帝。故言之如此。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43H 页
相古先民有夏。天迪从子保。面稽天(句)若今时既坠厥命。 今相有殷。天 迪格保。面稽天。(句)若今时。既坠厥命。
郑云面。犹回向也。〇蔡云从其子而保之。谓禹传之子。〇梅云面考天心而顺之。〇案面稽天句也。若今时句也。梅法每遇若字。辄训为顺。何必尽然。
今冲子嗣。则无遗寿耇。曰其稽我古人之德。矧曰其有能稽谋自天。 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其丕能諴于小民。今休。王之敢后。用顾畏于民碞。(说文碞为岩)
蔡云今王不可遗弃老成。言其能稽古人之德。不可遗也。况言其能稽谋自天。尤不可遗也。(言老成人多识前言往行。又能格知天命。以之稽疑稽谋。比之于蓍龟。)〇蔡云諴和。碞险也。〇补云休者。安息平泰之意。能和小民。则太平今可致也。〇补云不敢后者。疾敬也。民不和则险。
〔考异〕说文丕能。作不能。〇王应鳞云说文云顾畏于民岩。多言也。〇案梅注训碞为僭。非也。(险者多。言也。)
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正义云郑王以自为用。)
补云此召公结语也。言今諴小民不河缓。王宜来绍上帝之命。躬自服行于洛邑。〇案丰镐之地。僻在一隅。不唯庶殷馀顽。不肯心服。抑彼
郑云面。犹回向也。〇蔡云从其子而保之。谓禹传之子。〇梅云面考天心而顺之。〇案面稽天句也。若今时句也。梅法每遇若字。辄训为顺。何必尽然。
今冲子嗣。则无遗寿耇。曰其稽我古人之德。矧曰其有能稽谋自天。 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其丕能諴于小民。今休。王之敢后。用顾畏于民碞。(说文碞为岩)
蔡云今王不可遗弃老成。言其能稽古人之德。不可遗也。况言其能稽谋自天。尤不可遗也。(言老成人多识前言往行。又能格知天命。以之稽疑稽谋。比之于蓍龟。)〇蔡云諴和。碞险也。〇补云休者。安息平泰之意。能和小民。则太平今可致也。〇补云不敢后者。疾敬也。民不和则险。
〔考异〕说文丕能。作不能。〇王应鳞云说文云顾畏于民岩。多言也。〇案梅注训碞为僭。非也。(险者多。言也。)
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正义云郑王以自为用。)
补云此召公结语也。言今諴小民不河缓。王宜来绍上帝之命。躬自服行于洛邑。〇案丰镐之地。僻在一隅。不唯庶殷馀顽。不肯心服。抑彼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43L 页
四方侯伯。病其僻远。民心易动。王业不巩。肆于武庚既诛之后。其首先谋画者。一则封康叔于卫地以镇殷民。一则作大都于中土以绥庶邦。此篇宜名为训。而言虽告王。意在怀绥。故以戒王之言。诰告庶殷。布示庶邦。使知天命之不复改。王业之终必固。斯其所以名诰也。
旦曰其作大邑。其自时配皇天。毖祀于上下。 其自时中乂。王厥有成命。治民今休。 王先服殷御事。比介于我有周御事。
王云旦。周公名也。礼君前臣名。故称周公之言。为旦曰。〇补云此数语。周公答召公之言。以示庶殷。以示庶邦。使知宅中之意也。自节性以下。周公演召公之言。以戒成王。使懋疾敬之工也。必书某曰者。并前召公之言。悉皆归奏王前。故自书其名。使成王知自此以下。为周公之言也。〇周公曰其作大邑。厥有二义。其一宅于土中。乃可配天。(大雅云王配于京。)即可以文王武王。礼陟配天。毖祀于上下。(毖犹妥也。上谓帝。下谓王。)其一宅于土中。乃可中乂。(居中以出治)王是以有成命。治事之民。将底于安泰也。〇补云介者间厕也。王先服役其有殷治事之诸臣。使得比介乎有周治事之诸臣。言王一视殷周之臣。有同一家之人。
〔考订〕梅云称周公言。(疏云自旦曰至今休。述周公之意。)〇蔡云又举周公尝言作此大邑。〇案此恐不然。召公之言。止于前节。自某曰以下。皆周公之言也。周公既受诸侯献王之币。又受召公戒王之箴。遂于召戒之末。附陈己意。以戒成王。仍以诸侯之币。遣使献王。故篇末结之曰惟恭奉币。用供王能祈天永命。某曰以下之都是周公之言。不既明甚乎。若云全篇都是召公之言。前既云出取币。旅王若公。末又云恭奉币用供王。不架叠乎。且召公此时。拜手稽首于周公之庭。献其旅币。仍于其庭。仰告周公。以冀转达。其敢斥呼周公之名。俨称某曰乎。后儒惩于王莽。欲灭摄政之迹。每欲屈抑周公。下同具僚。故如此说。 召诰一篇。其大意都是劝成王。使之来居洛邑。非有他也。上数节。史臣之叙事也。呜呼皇天上帝以下。召公之戒王也。某曰其作大邑以下。周公答召公也。节性唯日其
旦曰其作大邑。其自时配皇天。毖祀于上下。 其自时中乂。王厥有成命。治民今休。 王先服殷御事。比介于我有周御事。
王云旦。周公名也。礼君前臣名。故称周公之言。为旦曰。〇补云此数语。周公答召公之言。以示庶殷。以示庶邦。使知宅中之意也。自节性以下。周公演召公之言。以戒成王。使懋疾敬之工也。必书某曰者。并前召公之言。悉皆归奏王前。故自书其名。使成王知自此以下。为周公之言也。〇周公曰其作大邑。厥有二义。其一宅于土中。乃可配天。(大雅云王配于京。)即可以文王武王。礼陟配天。毖祀于上下。(毖犹妥也。上谓帝。下谓王。)其一宅于土中。乃可中乂。(居中以出治)王是以有成命。治事之民。将底于安泰也。〇补云介者间厕也。王先服役其有殷治事之诸臣。使得比介乎有周治事之诸臣。言王一视殷周之臣。有同一家之人。
〔考订〕梅云称周公言。(疏云自旦曰至今休。述周公之意。)〇蔡云又举周公尝言作此大邑。〇案此恐不然。召公之言。止于前节。自某曰以下。皆周公之言也。周公既受诸侯献王之币。又受召公戒王之箴。遂于召戒之末。附陈己意。以戒成王。仍以诸侯之币。遣使献王。故篇末结之曰惟恭奉币。用供王能祈天永命。某曰以下之都是周公之言。不既明甚乎。若云全篇都是召公之言。前既云出取币。旅王若公。末又云恭奉币用供王。不架叠乎。且召公此时。拜手稽首于周公之庭。献其旅币。仍于其庭。仰告周公。以冀转达。其敢斥呼周公之名。俨称某曰乎。后儒惩于王莽。欲灭摄政之迹。每欲屈抑周公。下同具僚。故如此说。 召诰一篇。其大意都是劝成王。使之来居洛邑。非有他也。上数节。史臣之叙事也。呜呼皇天上帝以下。召公之戒王也。某曰其作大邑以下。周公答召公也。节性唯日其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44H 页
迈以下。周公之戒王也。召公之言结之曰王来自服于土中。周公之言申之曰宅新邑疾敬德。皆一意也。其所以必劝乎宅洛者。威镇庶殷。毋敢复动。怀绥邦使之来王。皆圣人驭世之大猷也。(已上知远录)
节性。性日其迈。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
孔云殷周之臣。人各有性。嗜好不同。各恣所欲。必或反道。以礼义节其性命。示之限分。令不失中。〇蔡云以节其骄淫之性。则日进于善。〇蔡云所。处所也。犹所其无逸之所。无往而不居敬矣。〇案节性一段。古今注皆以为殷之御事。可以节性。恐非本旨。窃详二公之言。皆学问纯粹。进修知要。敬德之要。莫急于节性。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而天下归仁焉。节性者克己也。敬德者。复礼而为仁也。諴小民者。天下归仁也。周公将言敬德之戒。而先告进修之要曰节性则日迈。王宜居敬以进德。文理翕合。斯岂庶殷之说乎。
〔考订〕孔云殷周之臣。时节其性命。〇案真尚书二十八篇。只有两个性字。(若有恒性。习与性成。皆梅书。)商书祖伊之言曰不虞天性。(西伯戡黎文)召诰周公之言曰节性惟日其迈。唯此而已。彼是天命之性。易曰穷理尽性。孟子曰道性善。中庸曰率性尊德性。皆此性也。此是气质之性。王制曰修六礼以节民性。孟子曰动心忍性。荀卿曰性恶。皆此性也。此以身体之所嗜好为性。彼天命之性。亦以乐善恶恶。验其本良。故孟子尝以耳目口体之嗜好。明此本性之所嗜好义。可知也。今详孔疏。亦以嗜好言性。斯则是矣。乃复曰节其性命。其可节乎。汉唐章句之儒。不知性命为何物。皆此类也。宋儒之功。何可忘也。(知远录)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 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 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玆二国命嗣。(句)
补云唯有历年。谓天限止于此。不得加减。(非人力所能。)不其延。谓天无定限。
节性。性日其迈。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
孔云殷周之臣。人各有性。嗜好不同。各恣所欲。必或反道。以礼义节其性命。示之限分。令不失中。〇蔡云以节其骄淫之性。则日进于善。〇蔡云所。处所也。犹所其无逸之所。无往而不居敬矣。〇案节性一段。古今注皆以为殷之御事。可以节性。恐非本旨。窃详二公之言。皆学问纯粹。进修知要。敬德之要。莫急于节性。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而天下归仁焉。节性者克己也。敬德者。复礼而为仁也。諴小民者。天下归仁也。周公将言敬德之戒。而先告进修之要曰节性则日迈。王宜居敬以进德。文理翕合。斯岂庶殷之说乎。
〔考订〕孔云殷周之臣。时节其性命。〇案真尚书二十八篇。只有两个性字。(若有恒性。习与性成。皆梅书。)商书祖伊之言曰不虞天性。(西伯戡黎文)召诰周公之言曰节性惟日其迈。唯此而已。彼是天命之性。易曰穷理尽性。孟子曰道性善。中庸曰率性尊德性。皆此性也。此是气质之性。王制曰修六礼以节民性。孟子曰动心忍性。荀卿曰性恶。皆此性也。此以身体之所嗜好为性。彼天命之性。亦以乐善恶恶。验其本良。故孟子尝以耳目口体之嗜好。明此本性之所嗜好义。可知也。今详孔疏。亦以嗜好言性。斯则是矣。乃复曰节其性命。其可节乎。汉唐章句之儒。不知性命为何物。皆此类也。宋儒之功。何可忘也。(知远录)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 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 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玆二国命嗣。(句)
补云唯有历年。谓天限止于此。不得加减。(非人力所能。)不其延。谓天无定限。
第二集经集第二十六卷○尚书古训 第 144L 页
或者其延长。(以人事升除。)于此二者。我不敢知。而以予所见。唯不敬厥德。径坠厥命。(早径也)毕竟以不其延为定论。此圣人知命之言也。后世历年气数之说盛。而反身修德之义亡。凡兴亡治乱。悉归之于天数。而荒淫逸豫之戒。不陈于人主之前。世道何不污矣。〇补云嗣受命。非另有新命。即前二国早坠之命是嗣。(古今注嗣若功为句。不可解。)
〔考订〕梅云继顺其功德者。(嗣若功为句。)蔡云当嗣其有功者。〇案嗣若功为句。则义仍不通。若功当属下句。
若功。王乃初服。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 自贻哲命。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历年。(论衡呜呼作于戏。)
补云若功王乃初服者。譬诸事功。王乃始服劳者也。(如田功女功)譬诸生子。王乃始受生者也。(周天子于天心。如始生之子。)凡始生之子。罔不赐之以善命。厥既长成。酒色伤生。早殒其命。 今天唯命哲而已。岂有吉凶预定。岂有历年预定乎。命皆本善。必无预定之命。
〔考异〕论衡云今王初服厥命。(王乃为今王。又多厥命二字。)
知今我初服。宅新邑。肆惟王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 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亦敢殄戮。(句)用乂民。(句)若有功。 其惟王。(句)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 越王显。上下勤恤。其曰我受天命。丕若有夏历年。式勿替有殷历年。 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
补云天监在下。洞知我以初服而宅新邑。肆王宜疾敬德。 王欲知德之用乎。德能祈天永命。 不用非法肆行殄戮。以此道而治民。(用乂民)咸顺有功。 王之位。在乎以德为首。(元者善之长)小民乃有所仪刑。施于天下。亦王丕显。使民昭见其上下忧勤。又自谦言曰冀若有夏。勿替有殷。结之以小民以求諴也。
〔考订〕梅云用治民。〇蔡以民属下句曰民若。〇朱子曰民若有功。王亦有德。〇案蔡读宜从。
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雠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 王未有成命。王亦显。 我非敢勤。惟恭奉币。用供王能祈天永命。(释文雠或作酬。)
郑云拜手稽首者。召公既拜兴。曰我小臣以下。言召公拜讫而复言也。〇王云我小臣。召公自谓是小臣。为召公之谦辞。〇王云雠训为匹。敢以王之匹民百君子。(百字举其成数。言治民者非一人。)〇郑云(百君子)王之诸侯与群吏。〇案拜手稽首者。周公也。曰予小臣者。严臣分也。召公前既拜手稽首献币进言。又何拜矣。某曰以下之为周公所告。昭然明矣。〇王亦显者。臣既与诸人保受王威德。王虽未有命戒。王之威德亦显明也。(予小臣以下四十六字。详味细玩。是周公语。不是召公语也。)
〔考订〕苏云雠民。与三监叛者。〇蔡云顽民。〇案王者不雠匹夫。然释雠为子。使之介比于友民之中。则王德益彰。苏说未可非也。(与友民相照。)雠或作酬。(释文云)或作稠。(见微子)或作𢛇。(古文也)
〔考订〕梅云继顺其功德者。(嗣若功为句。)蔡云当嗣其有功者。〇案嗣若功为句。则义仍不通。若功当属下句。
若功。王乃初服。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 自贻哲命。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历年。(论衡呜呼作于戏。)
补云若功王乃初服者。譬诸事功。王乃始服劳者也。(如田功女功)譬诸生子。王乃始受生者也。(周天子于天心。如始生之子。)凡始生之子。罔不赐之以善命。厥既长成。酒色伤生。早殒其命。 今天唯命哲而已。岂有吉凶预定。岂有历年预定乎。命皆本善。必无预定之命。
〔考异〕论衡云今王初服厥命。(王乃为今王。又多厥命二字。)
知今我初服。宅新邑。肆惟王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 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亦敢殄戮。(句)用乂民。(句)若有功。 其惟王。(句)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 越王显。上下勤恤。其曰我受天命。丕若有夏历年。式勿替有殷历年。 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
补云天监在下。洞知我以初服而宅新邑。肆王宜疾敬德。 王欲知德之用乎。德能祈天永命。 不用非法肆行殄戮。以此道而治民。(用乂民)咸顺有功。 王之位。在乎以德为首。(元者善之长)小民乃有所仪刑。施于天下。亦王丕显。使民昭见其上下忧勤。又自谦言曰冀若有夏。勿替有殷。结之以小民以求諴也。
〔考订〕梅云用治民。〇蔡以民属下句曰民若。〇朱子曰民若有功。王亦有德。〇案蔡读宜从。
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雠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 王未有成命。王亦显。 我非敢勤。惟恭奉币。用供王能祈天永命。(释文雠或作酬。)
郑云拜手稽首者。召公既拜兴。曰我小臣以下。言召公拜讫而复言也。〇王云我小臣。召公自谓是小臣。为召公之谦辞。〇王云雠训为匹。敢以王之匹民百君子。(百字举其成数。言治民者非一人。)〇郑云(百君子)王之诸侯与群吏。〇案拜手稽首者。周公也。曰予小臣者。严臣分也。召公前既拜手稽首献币进言。又何拜矣。某曰以下之为周公所告。昭然明矣。〇王亦显者。臣既与诸人保受王威德。王虽未有命戒。王之威德亦显明也。(予小臣以下四十六字。详味细玩。是周公语。不是召公语也。)
〔考订〕苏云雠民。与三监叛者。〇蔡云顽民。〇案王者不雠匹夫。然释雠为子。使之介比于友民之中。则王德益彰。苏说未可非也。(与友民相照。)雠或作酬。(释文云)或作稠。(见微子)或作𢛇。(古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