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x 页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卷一)
[总论]
[序]
乾隆辛亥之秋九月。试射 内苑。臣镛以不中罚。直于北营。(在耀金门外)既而 内降诗经条问八百馀章。令臣条对。限四十日。臣乞展限二十日。蒙 允。既条陈。御批烜㷜。 天奖隆重。条条 评品。悉踰涯分。时有遭离。不获入 阁躬受。唯泛引百家一段。为李学士(明渊)所诵。玆用弁卷。以当序引。呜呼。真游既邈。臣之流落如此。抚卷衔恩。不禁涕洟之交集也。嘉庆己巳秋。臣谨书。
总论
御问曰诗其难解乎。曰难解也。朱子集传。训释备矣。而犹有难解者。何也。非风雅之体之难解也。非兴比之义之难解也。非正变之调之难解也。非字句音韵之难解也。非鸟兽草木之名之难解也。惟诗中美刺之事。有异同是非为难解。旧说之可考据者有小序。而先儒之取舍从违不同。当何所折衷而凭信欤。此其最难解者也。
臣对曰孔子称诗三百。今其数相符。则其文未尝残觖也。经文既皆可信。旨义似若易言。然其所以难解者。不独美刺之事也。豳风数篇。风而似雅。桑扈以下。雅而似风。鲁商二颂。颂而似雅。则风雅之体。亦难解也。诗有六义。经三纬三。宜其称风雅颂赋比兴。而今大序称风赋比兴雅颂。又毛传所系。只有兴也而不见赋比。孔颖达以为言兴以显赋比。此误也。三举其二则其一自显。而今举其一。何以显其二乎。又其兴也者。未尝逐篇而系之。故三百五篇之中。但得一百十四。而卷耳则曰忧者
[总论]
[序]
乾隆辛亥之秋九月。试射 内苑。臣镛以不中罚。直于北营。(在耀金门外)既而 内降诗经条问八百馀章。令臣条对。限四十日。臣乞展限二十日。蒙 允。既条陈。御批烜㷜。 天奖隆重。条条 评品。悉踰涯分。时有遭离。不获入 阁躬受。唯泛引百家一段。为李学士(明渊)所诵。玆用弁卷。以当序引。呜呼。真游既邈。臣之流落如此。抚卷衔恩。不禁涕洟之交集也。嘉庆己巳秋。臣谨书。
总论
御问曰诗其难解乎。曰难解也。朱子集传。训释备矣。而犹有难解者。何也。非风雅之体之难解也。非兴比之义之难解也。非正变之调之难解也。非字句音韵之难解也。非鸟兽草木之名之难解也。惟诗中美刺之事。有异同是非为难解。旧说之可考据者有小序。而先儒之取舍从违不同。当何所折衷而凭信欤。此其最难解者也。
臣对曰孔子称诗三百。今其数相符。则其文未尝残觖也。经文既皆可信。旨义似若易言。然其所以难解者。不独美刺之事也。豳风数篇。风而似雅。桑扈以下。雅而似风。鲁商二颂。颂而似雅。则风雅之体。亦难解也。诗有六义。经三纬三。宜其称风雅颂赋比兴。而今大序称风赋比兴雅颂。又毛传所系。只有兴也而不见赋比。孔颖达以为言兴以显赋比。此误也。三举其二则其一自显。而今举其一。何以显其二乎。又其兴也者。未尝逐篇而系之。故三百五篇之中。但得一百十四。而卷耳则曰忧者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83L 页
之兴也。忧者之兴。不惟卷耳一篇。此又何意也。今集传于国风二雅。逐篇逐章。迭系三义。于颂则又每首一节。系以赋也。此皆莫晓厥由。则兴比之体。亦难解也。郑樵以来。正变之说。疑者亦多。二南正风也。而汝坟之戚王室。野麇之忧强暴。岂非变乎。十三国变风也。而缁衣之好贤。七月之陈王。岂非正乎。小雅之正者。有常棣之吊管蔡。大雅之变者。有烝民之美宣王。今必自懿夷讫于陈灵。割界分疆。若有天限然者。得无胶乎。则正变之调。亦难解也。鲁诗之山有枢。作山有蓲。汉书之子之还。作子之营。贾山之引雨无正。参用桑柔之句。缁衣之引节南山。特多先正之节。若此类不可胜数。钟鼓乐之之乐。不当音洛。山榛湿(一作隰)苓之苓。又当音连。若此类不可枚举。则字句音韵。亦难解也。流离之或事或禽。驺虞之或官或兽。茹藘之或庐或茜。朴樕之或声或檞(一作槲)。若此类甚多。而聚讼纷然。则鸟兽草木之名。亦难解也。至若小序之从违。朱子之前。惟吕祖谦信之最确。朱子之后。惟马端临辩之最详。讼案俱在。在览者裁择也。
夫诗人之有赞美之语者。固好贤乐善之心。而若其讥刺人者。非所谓敦厚温柔之教也。然以序中所说观之。何其多讥刺之作欤。男女相悦之诗。亦以为讥刺之诗。以狡童为刺郑忽。将仲子为刺祭仲。青青子襟(一作衿)为刺学校。若此类甚多。皆不可信欤。以赞美之辞而言。则汉之广矣。不可作德广之喻。行苇之牛羊勿践履。不可作仁及草木欤。鱼藻之王在在镐。终不可作思武王之诗。昊天有成命。终不可作周公告成功之诗欤。硕人载驰定之方中之外。序说皆不可从欤。朱子以为当以诗解诗。不可以序解诗。夫小序世传子夏所作。子夏是亲受于夫子者。则宜若可信。而朱子不取者何也。朱子以小序谓非子夏作。何以知其非子夏所作欤。以文体之不类乐记仪礼传欤。以义理之谬戾。非当日起余之见识欤。
臣对曰 圣问中所举十篇。皆有前人之备述。臣不必赘论。若其作者之名。朱子所据。盖后汉儒林传也。然隋志又明言先儒相承谓毛传序子夏所创。毛公及卫敬仲。更加润色。撰隋志者。盖不见儒林传文。而言
夫诗人之有赞美之语者。固好贤乐善之心。而若其讥刺人者。非所谓敦厚温柔之教也。然以序中所说观之。何其多讥刺之作欤。男女相悦之诗。亦以为讥刺之诗。以狡童为刺郑忽。将仲子为刺祭仲。青青子襟(一作衿)为刺学校。若此类甚多。皆不可信欤。以赞美之辞而言。则汉之广矣。不可作德广之喻。行苇之牛羊勿践履。不可作仁及草木欤。鱼藻之王在在镐。终不可作思武王之诗。昊天有成命。终不可作周公告成功之诗欤。硕人载驰定之方中之外。序说皆不可从欤。朱子以为当以诗解诗。不可以序解诗。夫小序世传子夏所作。子夏是亲受于夫子者。则宜若可信。而朱子不取者何也。朱子以小序谓非子夏作。何以知其非子夏所作欤。以文体之不类乐记仪礼传欤。以义理之谬戾。非当日起余之见识欤。
臣对曰 圣问中所举十篇。皆有前人之备述。臣不必赘论。若其作者之名。朱子所据。盖后汉儒林传也。然隋志又明言先儒相承谓毛传序子夏所创。毛公及卫敬仲。更加润色。撰隋志者。盖不见儒林传文。而言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84H 页
之若是也。若果为卫宏作。固无足论。若以为子夏作。是又非子夏自创之。必皆受之孔子。考之国史而后。始敢为之。后学之尊信。又不特子夏而止。此朱子所以斥之益严者也。臣读朱子辩说。其所以诋其䮞駮。发其瑕类者。明白痛快。综理密切。有足以破千人之惑。虽使毛郑复生。无以置对。然考核未周。采摭有漏。其或断之为诖谬者。往往有先秦西汉之文迭出而为之證(一作证)。如柏舟之为仁人。青襟(一作衿)之为学校。木瓜之美齐桓。羔裘之非子皮。今已昭朗著显。孰得而难之乎。况刺淫之诗。朱子悉以为淫人之所自作。则诗三百之一言以蔽曰思无邪。非过语乎。于是右小序而斥朱旨者。纷然杂出。嚚嚣嘂嘂。莫可禁止。此又斯文之不幸也。苏轼云小序之可信者。首一句而已。朱子并其首一句而多不信从。如汉广之非德广주-D006。诚如朱子之所论。由是言之。小序果卫宏作也。然卫宏。亦有所受。未必三百篇之序。壹是其自创。博考古文。择其有据者而从之。未为失也。若夫子夏。圣门之高弟也。其文之见于经传者。高古典雅。断非小序之文所得比拟者。此不待朱子而后。始可辩破也。
朱子尝曰质之史记国语。然后知诗序之不足信。史记国语之文。可辨诗序之误者。果指何语欤。又曰古人已不晓诗意。左传所载歌诗。多与本旨元不相关。夫史记国语左传。同是古史。而在史记国语则信之。在左传则不信。抑又何欤。吕东莱读诗记。专信诗序。而朱子非之。至以为毛郑之佞臣。后学之所尊信。莫如朱子。则当从朱子。而且朱子之前。不从诗序者。欧阳公、苏颖滨、郑渔仲。从诗序者。吕东莱一人。以众寡而可决其得失欤。小序非子夏所作。则果是谁作欤。东汉儒林传云小序是卫宏作。而朱子以为亦不是卫宏作。是二三人手而合成一序者。盖以其零凑附会也。卫宏犹不为。则况子夏乎。朱子之论。至此益严。而小序于是乎废矣。
臣对曰至若三史之得失。左丘明观鲁史而传春秋。以其绪馀。别为国语。盖遗秉之拾耳。司马迁发愤作史记。于货殖游侠等传。致意颇深。而其馀则正经外史。俱蒐并畜。本多疏缪。而朱子之或取或舍者。恐以无
朱子尝曰质之史记国语。然后知诗序之不足信。史记国语之文。可辨诗序之误者。果指何语欤。又曰古人已不晓诗意。左传所载歌诗。多与本旨元不相关。夫史记国语左传。同是古史。而在史记国语则信之。在左传则不信。抑又何欤。吕东莱读诗记。专信诗序。而朱子非之。至以为毛郑之佞臣。后学之所尊信。莫如朱子。则当从朱子。而且朱子之前。不从诗序者。欧阳公、苏颖滨、郑渔仲。从诗序者。吕东莱一人。以众寡而可决其得失欤。小序非子夏所作。则果是谁作欤。东汉儒林传云小序是卫宏作。而朱子以为亦不是卫宏作。是二三人手而合成一序者。盖以其零凑附会也。卫宏犹不为。则况子夏乎。朱子之论。至此益严。而小序于是乎废矣。
臣对曰至若三史之得失。左丘明观鲁史而传春秋。以其绪馀。别为国语。盖遗秉之拾耳。司马迁发愤作史记。于货殖游侠等传。致意颇深。而其馀则正经外史。俱蒐并畜。本多疏缪。而朱子之或取或舍者。恐以无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84L 页
衣之美武公。于史记无见。昊天之为成王。于国语有据。而左传所赋郑卫诸诗。皆今所定淫诗故也。然公刘之为后稷曾孙。史记之难信也。常棣之为周公所作。国语之难信也。清人黄鸟之各有事实。左传之不可废也。朱子亦何尝偏主之哉。若徒以尊信者之众寡。决其从违。则欧阳脩、苏辙、郑樵特三人行耳。自毛郑而下。二京六朝。下及李唐。其间儒林宗匠之信小序者。动以百数。吕东莱亦可谓不孤之德也。
近见一文字。自燕中出来者。载其论诗说。而曰汉鲁国毛享作训话(一作诂)传。以授赵国毛苌。时人谓之大小毛公。所由授受。则得之赵人荀卿。而逆溯于根牟子、孟仲子、李克、曾申。以及于卜氏子夏。子夏亲见圣人者。总其删述之旨。为之序论。以授门弟子。今世所习三百篇小序。虽系毛公。实本诸子夏氏而立说者也。观此说则其叙来历。似为该备。而与朱子说不同。且所谓毛享之作训话(一作诂)。得之荀卿者。果何所据耶。小序真伪。固为诗之一大疑案。然自朱子断弃之后。宜可以破疑。而犹有后来纷纭。何以则痛可辨正。使读诗者。瞭然无惑欤。愿博古之君子。其详讲而明陈之。
臣对曰近儒谓毛享得之荀卿。本之子夏者。盖出于柴氏家训。意汉书隋志皆称毛苌为赵人。故遂以毛苌近按荀卿。而远溯子夏。其来历未必可信。然谢曼卿卫敬仲之学。皆出于河间献王得书之后。则小序之作。要之在毛苌以前。故近儒又谓故训传之故。即小序之首一句。而孔氏既称毛享作故训传。则小序实毛享作也。(毛享作诗传。非苌作也。)盖子夏所作之说。虽称先儒相承。信者惟萧统。即自韩愈已疑之。其云毛公作之者最有理。源流既远。传授有素。宁适不信。不必毁弃。其必立一而废一。故各抱宗器。胥恐坠败。此纷纭之所以起也。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卷一)
国风
国风
御问曰孔子删诗。寓劝惩之教也。故诗有善恶。斯并取之矣。若非示戒则既尝曰放郑声矣。然而郑卫之诗。何以与二南同列于国风之编也。此可见诗为劝惩之用矣。然郑卫之淫诗。只当存之。以观民风而已。似不合被
近见一文字。自燕中出来者。载其论诗说。而曰汉鲁国毛享作训话(一作诂)传。以授赵国毛苌。时人谓之大小毛公。所由授受。则得之赵人荀卿。而逆溯于根牟子、孟仲子、李克、曾申。以及于卜氏子夏。子夏亲见圣人者。总其删述之旨。为之序论。以授门弟子。今世所习三百篇小序。虽系毛公。实本诸子夏氏而立说者也。观此说则其叙来历。似为该备。而与朱子说不同。且所谓毛享之作训话(一作诂)。得之荀卿者。果何所据耶。小序真伪。固为诗之一大疑案。然自朱子断弃之后。宜可以破疑。而犹有后来纷纭。何以则痛可辨正。使读诗者。瞭然无惑欤。愿博古之君子。其详讲而明陈之。
臣对曰近儒谓毛享得之荀卿。本之子夏者。盖出于柴氏家训。意汉书隋志皆称毛苌为赵人。故遂以毛苌近按荀卿。而远溯子夏。其来历未必可信。然谢曼卿卫敬仲之学。皆出于河间献王得书之后。则小序之作。要之在毛苌以前。故近儒又谓故训传之故。即小序之首一句。而孔氏既称毛享作故训传。则小序实毛享作也。(毛享作诗传。非苌作也。)盖子夏所作之说。虽称先儒相承。信者惟萧统。即自韩愈已疑之。其云毛公作之者最有理。源流既远。传授有素。宁适不信。不必毁弃。其必立一而废一。故各抱宗器。胥恐坠败。此纷纭之所以起也。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卷一)
国风
国风
御问曰孔子删诗。寓劝惩之教也。故诗有善恶。斯并取之矣。若非示戒则既尝曰放郑声矣。然而郑卫之诗。何以与二南同列于国风之编也。此可见诗为劝惩之用矣。然郑卫之淫诗。只当存之。以观民风而已。似不合被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85H 页
之弦歌矣。乃犹领在乐官。以时存肄者何欤。若不登之乐歌。则惩创鉴戒之意。犹为未切而然欤。
臣对曰郑卫之讼。前人之述备矣。然臣以为乐记以郑卫为乱世之音。桑间濮上为亡国之音。今桑中载于卫诗。恶得与郑卫有乱世亡国之别。即桑中之非桑间明甚。子曰郑声淫。又曰放郑声。何言郑而不言卫乎。既放之。又何以列于国风乎。即郑卫之诗之非郑卫之音。又明甚。又史记乐书及应劭风俗通。皆桑间与郑。分而言之。可按而知也。大抵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以义而合。事情相类。故君臣朋友之间。托辞于男女者。诗家之本法也。故自离骚汉魏而下。皆慕效风诗。此体甚多。即朱子感春赋曰悼芳月之不徂兮。思美人而不见。彼美人之脩嫭兮。超独处乎明光。结丹霞以为绶兮。佩明月而为珰。又拟古诗曰娟娟东家子。郁郁方幽居。濯濯明月姿。靡靡朝华敷。寸心未销歇。托体思同车。又曰夫君沧海至。赠我一箧珠。结作同心花。缀作红罗襦。双垂合欢带。丽服眷微躯。为君一起舞。君情定何如。又曰邯郸多名姬。素艳淩朝华。妖歌掩齐右。缓舞倾阳阿。丽服秉奇芬。顾我长咨嗟。愿生乔木阴。夤缘若糸(一作丝)萝。朱子托兴之意。虽不可考。要之非纪实之诗也。郑卫之诗。何以异是。且夫善则美之。恶则刺之。此诗之所以作也。美之则劝。刺之则惩。此诗之所以采。而太史之所以被之管弦也。今若舍美刺二字。而求诗之所以为诗。则不几于舍褒贬二字。而求春秋之所以为春秋也乎。世有刺淫之诗。而无淫诗。被之管弦。靡不可也。
宋风之不与。以王者之后也。鲁风之不与。以有鲁颂也。楚风之不得列者。其义何居。若以蛮夷而外之。则秦亦戎也。何录秦而不录楚也。
臣对曰楚之就封。在于成王之时。而已自昭王之时。胶舟不反。苞茅不入。至夷王之时。遽僭王号。则其不臣服于周可知也。岂可以巡守陈诗之礼责之乎。则楚之无诗也宜矣。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卷一)
周南
[小序]
臣对曰郑卫之讼。前人之述备矣。然臣以为乐记以郑卫为乱世之音。桑间濮上为亡国之音。今桑中载于卫诗。恶得与郑卫有乱世亡国之别。即桑中之非桑间明甚。子曰郑声淫。又曰放郑声。何言郑而不言卫乎。既放之。又何以列于国风乎。即郑卫之诗之非郑卫之音。又明甚。又史记乐书及应劭风俗通。皆桑间与郑。分而言之。可按而知也。大抵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以义而合。事情相类。故君臣朋友之间。托辞于男女者。诗家之本法也。故自离骚汉魏而下。皆慕效风诗。此体甚多。即朱子感春赋曰悼芳月之不徂兮。思美人而不见。彼美人之脩嫭兮。超独处乎明光。结丹霞以为绶兮。佩明月而为珰。又拟古诗曰娟娟东家子。郁郁方幽居。濯濯明月姿。靡靡朝华敷。寸心未销歇。托体思同车。又曰夫君沧海至。赠我一箧珠。结作同心花。缀作红罗襦。双垂合欢带。丽服眷微躯。为君一起舞。君情定何如。又曰邯郸多名姬。素艳淩朝华。妖歌掩齐右。缓舞倾阳阿。丽服秉奇芬。顾我长咨嗟。愿生乔木阴。夤缘若糸(一作丝)萝。朱子托兴之意。虽不可考。要之非纪实之诗也。郑卫之诗。何以异是。且夫善则美之。恶则刺之。此诗之所以作也。美之则劝。刺之则惩。此诗之所以采。而太史之所以被之管弦也。今若舍美刺二字。而求诗之所以为诗。则不几于舍褒贬二字。而求春秋之所以为春秋也乎。世有刺淫之诗。而无淫诗。被之管弦。靡不可也。
宋风之不与。以王者之后也。鲁风之不与。以有鲁颂也。楚风之不得列者。其义何居。若以蛮夷而外之。则秦亦戎也。何录秦而不录楚也。
臣对曰楚之就封。在于成王之时。而已自昭王之时。胶舟不反。苞茅不入。至夷王之时。遽僭王号。则其不臣服于周可知也。岂可以巡守陈诗之礼责之乎。则楚之无诗也宜矣。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卷一)
周南
[小序]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85L 页
御问曰风是民俗歌谣之诗。而周南载后妃所自作之诗何也。葛覃之勤俭孝敬。固当载之。卷耳则不过思良人之诗。亦并载之。何欤。
臣对曰二诗未必皆后妃之自作也。汉儒之宗齐鲁者。并以关雎为康王以后之刺诗。此固不经。而其必为宫人所作。却无明据。古人云妇人能诗。易犯物议。今以篇首三诗。并作妇人之诗。臣未之信也。后妃有葛覃之德。而诗人在下者。赞美为诗。奚不可乎。至于卷耳。尤非妇人之诗也。据春秋传文王清庙。为周公所作。鹿鸣以下四诗。亦或以为周公所作。故晋儒以关雎为周公所作。盖欲以四始之诗。并出元圣之手也。然亦未敢信也。
关雎
御问曰窃尝思之。关即关通之谓。盖言声音之相通也。夏书关石注。训关为通。此似可證。石曼卿诗曰乐意相关禽对语。雎鸠之关关。岂非以乐意相关耶。
臣对曰禽声之著于文字。盖多有音无义。莺(一作鹦)声之栗留。鸠声之吉匊。只取谐声。诗之绵蛮。即此类也。鸡之喈喈。雁之噰噰(嗈嗈)。雎鸠之关关。皆一例也。或曰雎鸠之声。如车牵间关之声。故谓之关关。可备一说。
挚而有别。犹言和而不流也。彼为鸷鸟之说者。引徐铉所云鹗鸟交则双翎。别则立而异处为證。而鹗鸟之立而异处。正以其猛鸷。故有别也。非猛鸷而又能有别也。是可以破鸷鸟之说欤。
臣对曰雎鸠之为鸷鸟。不无可据。尔雅注曰雕鹗。说文曰白鷢。徐铉之说。又直解此诗。后儒杂引经传。以驳郑樵之说。其说颇详。然挚与鸷异情。挚而又能有别。诚有味矣。且有别。本有二义。一以男位于外。女位于内。不相亵押(一作狎)。为有别。一以各夫其夫。各妇其妇。不相混乱。为有别。今集传兼言之。然雎鸠猛鸷。而亦能有一定之配匹。不相混乱。虽不作深挚之意。亦无不可也。
女者未嫁之称。太姒既配君子之后。犹用未嫁之称。何也。
臣对曰二诗未必皆后妃之自作也。汉儒之宗齐鲁者。并以关雎为康王以后之刺诗。此固不经。而其必为宫人所作。却无明据。古人云妇人能诗。易犯物议。今以篇首三诗。并作妇人之诗。臣未之信也。后妃有葛覃之德。而诗人在下者。赞美为诗。奚不可乎。至于卷耳。尤非妇人之诗也。据春秋传文王清庙。为周公所作。鹿鸣以下四诗。亦或以为周公所作。故晋儒以关雎为周公所作。盖欲以四始之诗。并出元圣之手也。然亦未敢信也。
关雎
御问曰窃尝思之。关即关通之谓。盖言声音之相通也。夏书关石注。训关为通。此似可證。石曼卿诗曰乐意相关禽对语。雎鸠之关关。岂非以乐意相关耶。
臣对曰禽声之著于文字。盖多有音无义。莺(一作鹦)声之栗留。鸠声之吉匊。只取谐声。诗之绵蛮。即此类也。鸡之喈喈。雁之噰噰(嗈嗈)。雎鸠之关关。皆一例也。或曰雎鸠之声。如车牵间关之声。故谓之关关。可备一说。
挚而有别。犹言和而不流也。彼为鸷鸟之说者。引徐铉所云鹗鸟交则双翎。别则立而异处为證。而鹗鸟之立而异处。正以其猛鸷。故有别也。非猛鸷而又能有别也。是可以破鸷鸟之说欤。
臣对曰雎鸠之为鸷鸟。不无可据。尔雅注曰雕鹗。说文曰白鷢。徐铉之说。又直解此诗。后儒杂引经传。以驳郑樵之说。其说颇详。然挚与鸷异情。挚而又能有别。诚有味矣。且有别。本有二义。一以男位于外。女位于内。不相亵押(一作狎)。为有别。一以各夫其夫。各妇其妇。不相混乱。为有别。今集传兼言之。然雎鸠猛鸷。而亦能有一定之配匹。不相混乱。虽不作深挚之意。亦无不可也。
女者未嫁之称。太姒既配君子之后。犹用未嫁之称。何也。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86H 页
臣对曰女固未嫁之称。而如易之家人。称男正位于外。女正位于内。是既嫁而犹可用女称。盖对男而言也。
君子指文王也。或引旱麓之岂弟君子。以为人君之称。则文王之聘姒氏。是为世子时也。何得遽以人君之称称之。按戴记文王九十七而终。书之无逸曰文王之享国五十年。则文王四十八。始即位为西伯也。文王年十三。生伯邑考。其聘姒氏。当是十馀岁时也。古有称贰君为君子之文否。未之见也。若以为文王即位之后。追叙其婚姻之初。则大旨所谓宫中之人。于其始至云者。岂误邪。
臣对曰文王世子云君子曰德。则世子亦可称君子。然此诗若必以为太姒宫人之作。则义多难通。주-D004文王以王季为父。年甫十馀。遽自求匹。寤寐转辗。非理也。世子虽得贤匹。琴瑟钟鼓。以友以乐。非时也。齐鲁二家风刺之说。虽不可述。要之诗人陈说礼义之诗也。第一章言唯淑女以后。可配君子也。第二章言淑女之难得。不可轻取也。第三章言既得而和乐也。若以为太妙(一作姒)始至之初。宫人作之。则义多离(一作难)通。诚如 圣问也。
荇菜。先儒多言取其柔顺洁净。比后妃之德。而集传不言者何邪。或左或右。言无方也。或寤或寐。言无时也。以无方주-D007兴无时也。
臣对曰荇菜为祭祀之用。故诗人言之。非必比德也。毛传曰接余也。或曰菨荼。后儒又以倢伃为證。以为后妃之妾众女。犹荇菜之妾馀草。此皆傅会之说也。左右者辅助也。传曰妇人无遂事。盖虽自择而自芼之。无非所以辅助君子。故曰左右采之。左右芼之。谦言之也。주-D008若以取之无方。兴求之无方。则末章之琴瑟钟鼓。亦友乐之无方乎。恐非义例也。
芼是蔬茹煮于湆之谓也。芼羹铏芼之文。见于内则仪礼。而语类答魏才仲之问曰芼是采择也。与集传不同。何欤。
臣对曰训芼为择。盖毛传郑笺文也。据仪礼诸文。用菜杂肉汁为羹曰芼。亦非熟而荐之之意也。
葛覃
君子指文王也。或引旱麓之岂弟君子。以为人君之称。则文王之聘姒氏。是为世子时也。何得遽以人君之称称之。按戴记文王九十七而终。书之无逸曰文王之享国五十年。则文王四十八。始即位为西伯也。文王年十三。生伯邑考。其聘姒氏。当是十馀岁时也。古有称贰君为君子之文否。未之见也。若以为文王即位之后。追叙其婚姻之初。则大旨所谓宫中之人。于其始至云者。岂误邪。
臣对曰文王世子云君子曰德。则世子亦可称君子。然此诗若必以为太姒宫人之作。则义多难通。주-D004文王以王季为父。年甫十馀。遽自求匹。寤寐转辗。非理也。世子虽得贤匹。琴瑟钟鼓。以友以乐。非时也。齐鲁二家风刺之说。虽不可述。要之诗人陈说礼义之诗也。第一章言唯淑女以后。可配君子也。第二章言淑女之难得。不可轻取也。第三章言既得而和乐也。若以为太妙(一作姒)始至之初。宫人作之。则义多离(一作难)通。诚如 圣问也。
荇菜。先儒多言取其柔顺洁净。比后妃之德。而集传不言者何邪。或左或右。言无方也。或寤或寐。言无时也。以无方주-D007兴无时也。
臣对曰荇菜为祭祀之用。故诗人言之。非必比德也。毛传曰接余也。或曰菨荼。后儒又以倢伃为證。以为后妃之妾众女。犹荇菜之妾馀草。此皆傅会之说也。左右者辅助也。传曰妇人无遂事。盖虽自择而自芼之。无非所以辅助君子。故曰左右采之。左右芼之。谦言之也。주-D008若以取之无方。兴求之无方。则末章之琴瑟钟鼓。亦友乐之无方乎。恐非义例也。
芼是蔬茹煮于湆之谓也。芼羹铏芼之文。见于内则仪礼。而语类答魏才仲之问曰芼是采择也。与集传不同。何欤。
臣对曰训芼为择。盖毛传郑笺文也。据仪礼诸文。用菜杂肉汁为羹曰芼。亦非熟而荐之之意也。
葛覃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86L 页
御问曰黄鸟。黄鹂也。旧注作黧黄。字书作鵹黄。说文作离黄。东京赋作丽黄。顾野王玉篇始出鹂字。注曰鹂是黄鸟也。黄鹂兼两色。若单以鹂称。不成黄鸟。故说者以集传为非。谓黄鹂非一字鸟。此说何如。丽有黑色之义。马从丽则为骊。集传之单称鹂。果似可疑。
臣对曰李白杜甫王维之诗。皆称黄鹂。无单言鹂者。王安石诗云草长流翠碧。花远没黄鹂。翠碧亦鸟名。而以碧对鹂。亦以黄鹂为两色鸟也。然韦庄诗曰树密斗雏鹂。梅尧臣诗曰乔林未啭鹂。朱子之单称鹂。盖亦从俗而然也。
朱子曰葛覃只是见葛而思주-D001宁。盖言感节物而思见父母也。然葛覃之诗。是絺绤既成之后。追叙其事。故首章言初夏之时葛叶萋萋。次章言刈濩而为絺绤。服之无斁。而至于垢毙。将浣濯其衣。则去葛覃之时已远矣。何以谓见葛而思归宁欤。
臣对曰浣濯者。非葛衣也。衣者礼服也。据周礼三后六服。皆是丝帛之衣。故必以素纱为裹。礼曰以帛里布。非礼也。絺绤之衣。必不以素纱为裹也。臣故曰浣濯者。自是旧衣。见葛而思归宁。未为不可也。第臣于污浣二句。不无疑晦。以污为撋。本无所据。臣谓后妃节俭之德。于燕服任其垢污。只于章服薄施浣濯。故曰薄污我私。薄浣我衣也。故曰害浣害否。否谓燕服不浣也。或浣或否何也。以其归见父母。不必盛饰而然也。不然害否二字。恐无义也。
卷耳
御问曰卷耳。从朱子说作后妃思文王之诗。则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是后妃之登高望远也。或曰妇人之弃马登山。毋亦有未可者欤。或曰仆马疲顿。为文王之驱驰历险。此说何如。焦氏易林云玄黄虺隤。行者劳疲。役夫憔悴。踰时不归。以仆马疲顿。为行役者之辞。厥惟久矣。
臣对曰乘马登山。诚非妇人之事。太姒有静淑之德。宜无是也。序说之言求贤审官。必有所受。据左传楚以公子午等九人。列为九官。君子谓
臣对曰李白杜甫王维之诗。皆称黄鹂。无单言鹂者。王安石诗云草长流翠碧。花远没黄鹂。翠碧亦鸟名。而以碧对鹂。亦以黄鹂为两色鸟也。然韦庄诗曰树密斗雏鹂。梅尧臣诗曰乔林未啭鹂。朱子之单称鹂。盖亦从俗而然也。
朱子曰葛覃只是见葛而思주-D001宁。盖言感节物而思见父母也。然葛覃之诗。是絺绤既成之后。追叙其事。故首章言初夏之时葛叶萋萋。次章言刈濩而为絺绤。服之无斁。而至于垢毙。将浣濯其衣。则去葛覃之时已远矣。何以谓见葛而思归宁欤。
臣对曰浣濯者。非葛衣也。衣者礼服也。据周礼三后六服。皆是丝帛之衣。故必以素纱为裹。礼曰以帛里布。非礼也。絺绤之衣。必不以素纱为裹也。臣故曰浣濯者。自是旧衣。见葛而思归宁。未为不可也。第臣于污浣二句。不无疑晦。以污为撋。本无所据。臣谓后妃节俭之德。于燕服任其垢污。只于章服薄施浣濯。故曰薄污我私。薄浣我衣也。故曰害浣害否。否谓燕服不浣也。或浣或否何也。以其归见父母。不必盛饰而然也。不然害否二字。恐无义也。
卷耳
御问曰卷耳。从朱子说作后妃思文王之诗。则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是后妃之登高望远也。或曰妇人之弃马登山。毋亦有未可者欤。或曰仆马疲顿。为文王之驱驰历险。此说何如。焦氏易林云玄黄虺隤。行者劳疲。役夫憔悴。踰时不归。以仆马疲顿。为行役者之辞。厥惟久矣。
臣对曰乘马登山。诚非妇人之事。太姒有静淑之德。宜无是也。序说之言求贤审官。必有所受。据左传楚以公子午等九人。列为九官。君子谓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87H 页
楚能官人。官人国之急也。诗云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能官人也。(周行者。周朝之班行也。)王及公候(一作侯)伯子男甸采卫大夫。各居其列。所谓周行。(襄十五年)当时之以此为急贤之诗。可知也。臣因是而思之。卷耳易采之物也。顷筐易盈之器也。(荀子云卷耳易得也。顷筐易盈也。而不可贰以周行。)以顷匡(一作筐)而求卷耳。犹且不盈。况难采者贤材(一作人)也。难盈者周行也。辅君德者以是为急。不亦宜乎。崔嵬冈岨者。皇路之崎岖也。仆马疲顿者。辅佐之匪人也。忧时虑国。至于酌酒以(一作而)自宽。则其至诚恻怛。斯可知也。或者以为求贤审官。无与后妃。则不知道之言也。思齐之诗。首言太任太姒之德。而其卒章曰小子有造。誉髦斯士。此谓多士之盛。本自后妃也。书曰今商王受。惟妇言是听。乃唯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以为大夫卿士。此谓小人之用。亦自后妃也。国语富辰论后妃之德。乃曰尊贵明贤。庸勋长老。官不易方。动无不济。是谓内利。(见周语)由是观之。求贤审官。诚为后妃之德。而国之所以废兴存亡。以是也。诗之为戒。不其渊矣乎。
圣人之忧思。发而中节。何待酒力而排之哉。夫昏冥不知而后。可以忘忧。醉而昏冥。男子犹不可。况妇人乎。
臣对曰小序以卷耳为后妃之志。古礼以卷耳为房中之乐者。谓求贤审官之义。后妃宜知之也。若其诗则非后妃之所作也。酌酒者。岂必后妃哉。饮酒忘忧。诚非妇人气象也。
尔雅注说以吁作盱。其曰盱者。谓马瘏仆痡。何用张目望远乎。语太露。味且短。不如作吁之为辞婉而意远也。
臣对曰尔雅只以忧愁释盱字。未有张目之说。惟说文曰盱。张目也。意忧发于口而呿气永叹。则从口作吁。忧形于目而张目望远。则从目作盱。其辞婉意远。果不如吁字之有馀思矣。
樛木
御问曰乐只。주-D001易也。集传云众妾乐其德而称愿之。则是可乐哉君子也。语意有宾主之别。
圣人之忧思。发而中节。何待酒力而排之哉。夫昏冥不知而后。可以忘忧。醉而昏冥。男子犹不可。况妇人乎。
臣对曰小序以卷耳为后妃之志。古礼以卷耳为房中之乐者。谓求贤审官之义。后妃宜知之也。若其诗则非后妃之所作也。酌酒者。岂必后妃哉。饮酒忘忧。诚非妇人气象也。
尔雅注说以吁作盱。其曰盱者。谓马瘏仆痡。何用张目望远乎。语太露。味且短。不如作吁之为辞婉而意远也。
臣对曰尔雅只以忧愁释盱字。未有张目之说。惟说文曰盱。张目也。意忧发于口而呿气永叹。则从口作吁。忧形于目而张目望远。则从目作盱。其辞婉意远。果不如吁字之有馀思矣。
樛木
御问曰乐只。주-D001易也。集传云众妾乐其德而称愿之。则是可乐哉君子也。语意有宾主之别。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87L 页
臣对曰此与其弟君子。假乐君子。同为乐易之君子也。乐易之人。人亦乐之。则集传之义。不相妨也。
福履之履。注曰禄。盖取尔雅释言之文也。履上九曰视履考祥。本义以为视履之终。以考其祥。盖所履者善则必致其祥。故称禄为履欤。
臣对曰古之君子。求福不回。履道即所以受禄也。履之六三曰眇能视跛能履。上九之文。谓视与履考祥也。引彼明此。恐未当也。臣因是而思之。后妃之德非一。而莫盛于不妒。姤之九五曰以杞包瓜。亦樛木逮下之义也。姤者女后之卦。而其物象如此。后妃之德。有大于樛木乎。小雅云南有樛木。甘瓠累之。此君德之逮下也。
螽斯
御问曰朱子亦尝引鹿斯之奔湛湛露斯。则以斯作语辞。而竟以七月诗斯螽之文。遂并斯字作螽(一作虫)名。然斯螽之斯。亦安知非语辞乎。或疑螽斯非蝗属。果是何螽(一作虫)欤。
臣对曰尔雅螽之类有五。而惟土螽曰似蝗而小。李巡又以阜螽为蝗子。许慎、蔡邕皆曰螽蝗也。至陆玑曰蜇螽。周南作螽斯。七月作斯螽。字异文倒。其实一也。盖与春秋所书食禾之螽。大不同也。注疏云蚣蝑不妒。其义必有所受也。
后妃不妒。故众妾爱戴。而祝愿其子孙众多也。集传作美之之辞。何欤。
臣对曰绳绳者。累世承继之谓也。其为祝词明矣。后汉书荀爽对策曰配阳施祈螽斯。此亦祝愿之意也。韩诗外传。又引孟母胎教之说。田子还金之事。以宜尔子孙。为有是母有是子之意。亦可参考也。
桃夭
御问曰朱子曰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夫桃之有华。即周礼仲春。会男女之时。则是谓婚姻以时矣。男女以正。则于何见之欤。先儒以为宜其室家。可见男女以正。何欤。
臣对曰宜其室家。在于既嫁之后。则男女以正。非此也。古人婚礼所重。
福履之履。注曰禄。盖取尔雅释言之文也。履上九曰视履考祥。本义以为视履之终。以考其祥。盖所履者善则必致其祥。故称禄为履欤。
臣对曰古之君子。求福不回。履道即所以受禄也。履之六三曰眇能视跛能履。上九之文。谓视与履考祥也。引彼明此。恐未当也。臣因是而思之。后妃之德非一。而莫盛于不妒。姤之九五曰以杞包瓜。亦樛木逮下之义也。姤者女后之卦。而其物象如此。后妃之德。有大于樛木乎。小雅云南有樛木。甘瓠累之。此君德之逮下也。
螽斯
御问曰朱子亦尝引鹿斯之奔湛湛露斯。则以斯作语辞。而竟以七月诗斯螽之文。遂并斯字作螽(一作虫)名。然斯螽之斯。亦安知非语辞乎。或疑螽斯非蝗属。果是何螽(一作虫)欤。
臣对曰尔雅螽之类有五。而惟土螽曰似蝗而小。李巡又以阜螽为蝗子。许慎、蔡邕皆曰螽蝗也。至陆玑曰蜇螽。周南作螽斯。七月作斯螽。字异文倒。其实一也。盖与春秋所书食禾之螽。大不同也。注疏云蚣蝑不妒。其义必有所受也。
后妃不妒。故众妾爱戴。而祝愿其子孙众多也。集传作美之之辞。何欤。
臣对曰绳绳者。累世承继之谓也。其为祝词明矣。后汉书荀爽对策曰配阳施祈螽斯。此亦祝愿之意也。韩诗外传。又引孟母胎教之说。田子还金之事。以宜尔子孙。为有是母有是子之意。亦可参考也。
桃夭
御问曰朱子曰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夫桃之有华。即周礼仲春。会男女之时。则是谓婚姻以时矣。男女以正。则于何见之欤。先儒以为宜其室家。可见男女以正。何欤。
臣对曰宜其室家。在于既嫁之后。则男女以正。非此也。古人婚礼所重。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88H 页
在年与时。过年违时则不可以谓正谓时也。古者三十之男。二十之女。不待礼会而行之。凶年杀礼多婚。奔者不禁。若然不过时者。岂非正乎。礼曰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近儒释之曰三年之丧。不过再期。则二十三年。亦当嫁矣。及其禫而礼月已过。故必待三年。此亦为重年与时之明验也。
大学引此诗。章句曰宜。犹善也。本章宜字。释作和顺之意。两处异释。何欤。诗传成于淳熙丁酉。大学成于淳熙己酉。当以大学章句为正欤。
臣对曰室家家室家人。并属于之子之身。犹言宜乎其为室家家室家人也。大学之宜兄宜弟。亦谓一身之善为人兄善为人弟也。若云于归之女。能和顺其室家家人。则宜字终不妥帖也。
兔罝
御问曰周南诸诗。皆言后妃之德盛。而妇人被其化也。而兔罝一篇。突兀处于中间。赳赳武夫。何关于后妃之德化欤。齐家与作人。同是一事欤。
臣对曰古者圣妃贤后。皆以急贤审官之政。内助君德。则虽赳赳之武夫。岂不咸囿于文姒德化之中乎。一家주-D001仁一国兴仁。齐家亦当为作人之本矣。
兔罝之野人。思皇之多士。其才之高下。有可言者。而干城也桢干也。亦有轻重之等欤。申培诗说曰兔罝。文王闻太颠、闳夭、散宜生之贤而举之。国人咏其事而美之。玆三人者。名与十乱。才并四邻。则兔罝之武夫。岂非文武备具之士欤。
臣对曰古之人才。身兼六艺。兔罝之人。未必非思皇之士。干城之器。未必非桢干之材也。马融忠经以此武夫。为仁义兼备之人。则其高下轻重。有不必论者矣。至于颠、夭、散宜之说。申培伪书。虽不足信。墨子亦有之。可为信文。玆三人者。诚足谓文武兼备者也。虽然左传晋郤至如楚涖盟。楚子享之。郤至辞曰恭俭以行礼。慈惠以布政。此公候(一作侯)之所以捍城其民也。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又曰天下有道则公侯能为民干
大学引此诗。章句曰宜。犹善也。本章宜字。释作和顺之意。两处异释。何欤。诗传成于淳熙丁酉。大学成于淳熙己酉。当以大学章句为正欤。
臣对曰室家家室家人。并属于之子之身。犹言宜乎其为室家家室家人也。大学之宜兄宜弟。亦谓一身之善为人兄善为人弟也。若云于归之女。能和顺其室家家人。则宜字终不妥帖也。
兔罝
御问曰周南诸诗。皆言后妃之德盛。而妇人被其化也。而兔罝一篇。突兀处于中间。赳赳武夫。何关于后妃之德化欤。齐家与作人。同是一事欤。
臣对曰古者圣妃贤后。皆以急贤审官之政。内助君德。则虽赳赳之武夫。岂不咸囿于文姒德化之中乎。一家주-D001仁一国兴仁。齐家亦当为作人之本矣。
兔罝之野人。思皇之多士。其才之高下。有可言者。而干城也桢干也。亦有轻重之等欤。申培诗说曰兔罝。文王闻太颠、闳夭、散宜生之贤而举之。国人咏其事而美之。玆三人者。名与十乱。才并四邻。则兔罝之武夫。岂非文武备具之士欤。
臣对曰古之人才。身兼六艺。兔罝之人。未必非思皇之士。干城之器。未必非桢干之材也。马融忠经以此武夫。为仁义兼备之人。则其高下轻重。有不必论者矣。至于颠、夭、散宜之说。申培伪书。虽不足信。墨子亦有之。可为信文。玆三人者。诚足谓文武兼备者也。虽然左传晋郤至如楚涖盟。楚子享之。郤至辞曰恭俭以行礼。慈惠以布政。此公候(一作侯)之所以捍城其民也。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又曰天下有道则公侯能为民干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88L 页
城。制其腹心。义有不同。臣所未晓也。
好仇。即善匹之谓。则君臣之称以善匹。语似不伦。得无未安欤。
臣对曰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此三者。以义而合者也。故是三者之相合也。必执贽以相见。以成其义。皆所谓嘉耦也。君之与臣。等威绝严。非敢曰尊同而体敌也。同心同德。风云际会之密。有似乎配匹。玆所谓好仇也。古人诗赋。多以夫妇托兴于君臣。其义有所本也。注疏以为和好怨耦。失之远矣。
芣苢
御问曰大旨言室家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芣苢。而赋其事以相乐也。虽室家和平。为妇人者。岂无纺绩织纴笾豆酒浆之事。而暇及于微物之采取欤。
臣对曰以芣苢谓用于产难。以为和平而乐有子者。毛郑之说也。以芣苢为能治癞。以为伤夫之有恶疾者。韩诗之说也。直谓之儿童斗草嬉(一作戏)之诗者。申培之说也。集传之说。盖近毛郑。而后儒引冉耕之歌。蔡人之诗。力主韩说。又引列子陆佃之说。以芣苢为虾蟆衣。虾蟆亦癞也。伤夫有疾。可见忠厚之俗。此说亦有理也。
薄采。是少采也。既言采采则非一采矣。而又曰少采。何也。
臣对曰诗凡言采采者。皆非采取之意。秦风蒹葭采采。传曰采采犹萋萋盛也。曹风采采衣服。集传曰采采华饰也。据此则此章之采采。亦当为萋萋之意。不然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语甚重叠也。谢灵运诗曰采采彤云浮。亦一验也。
汉广
御问曰东儒论此章。以为楚乃劣木。盖叹游女之难狎。不觉自处之益卑。乔木既不可荫。则愿就杂木而亲近。至末章自托益卑。蒌则非木而草也。驹则马之小者也。如是看似有味。未知如何。
臣对曰臣以为刈楚刈蒌。皆应秣马而言。盖楚荆属蒌艾属。皆不可以
好仇。即善匹之谓。则君臣之称以善匹。语似不伦。得无未安欤。
臣对曰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此三者。以义而合者也。故是三者之相合也。必执贽以相见。以成其义。皆所谓嘉耦也。君之与臣。等威绝严。非敢曰尊同而体敌也。同心同德。风云际会之密。有似乎配匹。玆所谓好仇也。古人诗赋。多以夫妇托兴于君臣。其义有所本也。注疏以为和好怨耦。失之远矣。
芣苢
御问曰大旨言室家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芣苢。而赋其事以相乐也。虽室家和平。为妇人者。岂无纺绩织纴笾豆酒浆之事。而暇及于微物之采取欤。
臣对曰以芣苢谓用于产难。以为和平而乐有子者。毛郑之说也。以芣苢为能治癞。以为伤夫之有恶疾者。韩诗之说也。直谓之儿童斗草嬉(一作戏)之诗者。申培之说也。集传之说。盖近毛郑。而后儒引冉耕之歌。蔡人之诗。力主韩说。又引列子陆佃之说。以芣苢为虾蟆衣。虾蟆亦癞也。伤夫有疾。可见忠厚之俗。此说亦有理也。
薄采。是少采也。既言采采则非一采矣。而又曰少采。何也。
臣对曰诗凡言采采者。皆非采取之意。秦风蒹葭采采。传曰采采犹萋萋盛也。曹风采采衣服。集传曰采采华饰也。据此则此章之采采。亦当为萋萋之意。不然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语甚重叠也。谢灵运诗曰采采彤云浮。亦一验也。
汉广
御问曰东儒论此章。以为楚乃劣木。盖叹游女之难狎。不觉自处之益卑。乔木既不可荫。则愿就杂木而亲近。至末章自托益卑。蒌则非木而草也。驹则马之小者也。如是看似有味。未知如何。
臣对曰臣以为刈楚刈蒌。皆应秣马而言。盖楚荆属蒌艾属。皆不可以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89H 页
秣马。与乔木之不可休息。起兴亦同也。至若东儒之说则刈楚刈蒌之刈字。全无亲近之意。盖本欧阳子执鞭之说。而恐未恰好也。
女子不窥中门。妇人送迎不下堂。礼也。女之未嫁者。其可出游乎。江汉之女。能变淫为贞。而其好游之旧风。犹未变何也。
臣对曰不窥中门。恐非贱者之礼。同我妇子。馌彼南亩。女执懿筐。遵彼微行。不独豳俗为然。则江汉出游之女。주-D001亦贱者也。出游之女。亦不可求。则德化尤盛矣。
汝坟
御问曰程子曰君子从役于外。妇人为樵薪之事。或云此诗是为贫禄仕者之妻所作。妇人不当伐薪。以喻君子不当禄仕。未知如何。
臣对曰从韩诗禄仕之说。则惄如调饥者。谓别离之苦。甚于饥馁也。鲂鱼赪尾者。谓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也。父母孔迩者。谓父母至近。他不可(一作暇)顾也。至于妇人之不当亲薪。君子之不当禄仕。亦相比况。而但全属商纣之时。则于文王之化。了不相关。恐不当在周南篇中。集传以父母为文王。不可易也。而后儒又引东汉周磐之事。力主韩说。未可知也。
麟趾
御问曰大旨以为麟性仁厚。故趾亦仁厚。文王后妃仁厚。故子姓(一作性)亦仁厚。是以麟之趾。兴公之子也。下文吁嗟麟兮。朱子以为指公子何也。公子既为麟之趾。又为麟。何也。
臣对曰趾之不履。定之不抵。角之不触。都是麟之仁厚。麟之所以为仁厚以此也。非麟之外。别有所谓趾与定与角之仁厚也。麟与麟趾。又何必分而二之乎。且趾有绳武之意。可比子孙。而定与角。于公姓公族。无所当也。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卷一)
召南
[小序]
御问曰仪礼乡饮酒乡射礼燕礼。皆合乐召南鹊巢采繁采蘋。采蘋旧在草虫之上。移置草虫之下者。果自何氏欤。
女子不窥中门。妇人送迎不下堂。礼也。女之未嫁者。其可出游乎。江汉之女。能变淫为贞。而其好游之旧风。犹未变何也。
臣对曰不窥中门。恐非贱者之礼。同我妇子。馌彼南亩。女执懿筐。遵彼微行。不独豳俗为然。则江汉出游之女。주-D001亦贱者也。出游之女。亦不可求。则德化尤盛矣。
汝坟
御问曰程子曰君子从役于外。妇人为樵薪之事。或云此诗是为贫禄仕者之妻所作。妇人不当伐薪。以喻君子不当禄仕。未知如何。
臣对曰从韩诗禄仕之说。则惄如调饥者。谓别离之苦。甚于饥馁也。鲂鱼赪尾者。谓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也。父母孔迩者。谓父母至近。他不可(一作暇)顾也。至于妇人之不当亲薪。君子之不当禄仕。亦相比况。而但全属商纣之时。则于文王之化。了不相关。恐不当在周南篇中。集传以父母为文王。不可易也。而后儒又引东汉周磐之事。力主韩说。未可知也。
麟趾
御问曰大旨以为麟性仁厚。故趾亦仁厚。文王后妃仁厚。故子姓(一作性)亦仁厚。是以麟之趾。兴公之子也。下文吁嗟麟兮。朱子以为指公子何也。公子既为麟之趾。又为麟。何也。
臣对曰趾之不履。定之不抵。角之不触。都是麟之仁厚。麟之所以为仁厚以此也。非麟之外。别有所谓趾与定与角之仁厚也。麟与麟趾。又何必分而二之乎。且趾有绳武之意。可比子孙。而定与角。于公姓公族。无所当也。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卷一)
召南
[小序]
御问曰仪礼乡饮酒乡射礼燕礼。皆合乐召南鹊巢采繁采蘋。采蘋旧在草虫之上。移置草虫之下者。果自何氏欤。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89L 页
臣对曰孔疏亦执仪礼。知编次之旧当如是。然孔予所定。谁敢移易。当是简编之偶错耳。今子贡诗传申培诗说。皆以采蘋置草虫之上。亦暗合以取重也。
鹊巢
御问曰以诗之桃夭。周礼媒氏条考之。古者婚姻。必于仲春。鹊巢之成。果在仲春欤。郑氏谓十二月鹊始巢。记始事也。至春乃成。其所谓春。是仲春欤。
臣对曰鹊之成巢。虽在正月。其乘居(一作车)匹处。正在二月。诗人之因所见以起兴。诚无可疑也。
或谓以他国之子。而来享此国之成业。犹鸠之占鹊巢。此说何如。
臣对曰鹊巢鸠居。于理不合。鹊既自营。曷又让之于鸠。鸠既性拙。何以夺他之巢。后儒以为鸠占为巢。实有是事。乡垄灌木。二三月间。鸠将生子。与鹊争巢。抢硩戛呼。噪震林落。既散而鸠居。此诬鸠也。鸠自有巢。巢必上露。鹊巢之制。上有覆盖。此必两鸟之性。本自不同。故其巢异制。岂舍适性之巢。而夺之鹊乎。设如其言。抢夺掠取。与之子于归。顺逆不同。诗人取兴。恐不如是。臣以为九者주-D002合也。(庄子禹九杂天下之川。注云九合也。)又鸠者聚也。方鸠僝功是也。许慎说文方鸠僝功。作傍(一作旁)述(一作逑)孱功。鸠者述(一作逑)也。人从九为仇。鸟从九为鸠。仇为人耦。鸠非鸟配乎。鹊本匹处。维鸠居之者。维耦居之也。臣又案春秋传。赵孟享宾。穆叔为之赋鹊巢。杜注云赵孟之治晋国。如鸠居鹊巢。此亦不伦之说也。赵孟非他国之臣。安得谓之鸠居鹊巢乎。当时取义。别有所在。今不可考也。
采蘩
御问曰蘋蘩是祭祀所用。虽夫人尊贵。似亦亲采。而朱子以为诗人且是如此说。有若托言者。何也。
臣对曰祭祀之用虽重。沼涧之地甚野。诸侯夫人恐无亲采之理。苟以祭祀之用而必皆亲采(一作采)。则螷醢形盐。亦将亲采(一作采)于海滨乎。必无是矣。臣
鹊巢
御问曰以诗之桃夭。周礼媒氏条考之。古者婚姻。必于仲春。鹊巢之成。果在仲春欤。郑氏谓十二月鹊始巢。记始事也。至春乃成。其所谓春。是仲春欤。
臣对曰鹊之成巢。虽在正月。其乘居(一作车)匹处。正在二月。诗人之因所见以起兴。诚无可疑也。
或谓以他国之子。而来享此国之成业。犹鸠之占鹊巢。此说何如。
臣对曰鹊巢鸠居。于理不合。鹊既自营。曷又让之于鸠。鸠既性拙。何以夺他之巢。后儒以为鸠占为巢。实有是事。乡垄灌木。二三月间。鸠将生子。与鹊争巢。抢硩戛呼。噪震林落。既散而鸠居。此诬鸠也。鸠自有巢。巢必上露。鹊巢之制。上有覆盖。此必两鸟之性。本自不同。故其巢异制。岂舍适性之巢。而夺之鹊乎。设如其言。抢夺掠取。与之子于归。顺逆不同。诗人取兴。恐不如是。臣以为九者주-D002合也。(庄子禹九杂天下之川。注云九合也。)又鸠者聚也。方鸠僝功是也。许慎说文方鸠僝功。作傍(一作旁)述(一作逑)孱功。鸠者述(一作逑)也。人从九为仇。鸟从九为鸠。仇为人耦。鸠非鸟配乎。鹊本匹处。维鸠居之者。维耦居之也。臣又案春秋传。赵孟享宾。穆叔为之赋鹊巢。杜注云赵孟之治晋国。如鸠居鹊巢。此亦不伦之说也。赵孟非他国之臣。安得谓之鸠居鹊巢乎。当时取义。别有所在。今不可考也。
采蘩
御问曰蘋蘩是祭祀所用。虽夫人尊贵。似亦亲采。而朱子以为诗人且是如此说。有若托言者。何也。
臣对曰祭祀之用虽重。沼涧之地甚野。诸侯夫人恐无亲采之理。苟以祭祀之用而必皆亲采(一作采)。则螷醢形盐。亦将亲采(一作采)于海滨乎。必无是矣。臣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90H 页
因是而思之。此篇亲蚕之义。朱子存之。后儒主之。徐玄扈亦以为蚕未出。煮蘩以沃之则易出。故毛诗云然。盖以豳风采蘩之文。若주-D003为蚕事之用。故槩以一之耳。虽然春秋传曰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蕴藻之菜。苟有明信。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诗有采蘩采蘋。昭忠信也。(隐三年)又赵孟之享于郑。赋采蘩。亦取微薄之物。可荐公侯之义。(昭元年)又秦缪公用孟明。亦以此诗为举贤于卑微之义。(文三年)若以为亲蚕之诗。则义皆无当。宜以祭祀之用为正也。
注曰被首饰也。编发为之。卫风副笄六珈。小注服之以从祭祀。副即被欤。孔氏云被是周礼所谓次也。祭祀之服。不宜服次。而曹氏以为商礼与周礼异。此说果是否。
臣对曰被读作髲。礼仪少牢。主妇髲剃。注云古者或주-D004剔贱者刑者之发。以被妇人之紒为饰。又士冠礼女次纯衣纁袡。注云次首饰也。今时髲也。疏云周礼追师掌后之首服副编次。言次第发长短为之如髲剃也。副所以覆首者。而副则有衡笄。次则无衡笄。副为尊而次次之。副为祭服。而次为见王之服也。然其制无甚殊也。
草虫
御问曰觏遇也。觏亦见意。则见止觏止。何其重叠欤。
臣对曰觏者遘也媾也。郑笺引易。非无据也。臣因是而思之。阜螽蠜也。草虫负蠜也。牝必负牡。则草虫者牝也。阜螽者牡也。牝虫喓喓然作声。牡虫趯趯然往从。妇人之念其君子者。览物伤心。所感亲切。郑笺以为异种同类。恐失本旨也。
此诗似是君子既归而喜之。追叙其未归之时。思望之情。如汝坟之诗。既见君子。未知如何。
臣对曰忡忡。心之跳动也。有感于虫之趯趯也。惙者缀也。有感于草之卷曲也。伤悲者微弱也。有感于草之嫩软也。人情每弛于过境。则追叙之言。未必若是之凄切。或其思望之意较胜也。
注曰被首饰也。编发为之。卫风副笄六珈。小注服之以从祭祀。副即被欤。孔氏云被是周礼所谓次也。祭祀之服。不宜服次。而曹氏以为商礼与周礼异。此说果是否。
臣对曰被读作髲。礼仪少牢。主妇髲剃。注云古者或주-D004剔贱者刑者之发。以被妇人之紒为饰。又士冠礼女次纯衣纁袡。注云次首饰也。今时髲也。疏云周礼追师掌后之首服副编次。言次第发长短为之如髲剃也。副所以覆首者。而副则有衡笄。次则无衡笄。副为尊而次次之。副为祭服。而次为见王之服也。然其制无甚殊也。
草虫
御问曰觏遇也。觏亦见意。则见止觏止。何其重叠欤。
臣对曰觏者遘也媾也。郑笺引易。非无据也。臣因是而思之。阜螽蠜也。草虫负蠜也。牝必负牡。则草虫者牝也。阜螽者牡也。牝虫喓喓然作声。牡虫趯趯然往从。妇人之念其君子者。览物伤心。所感亲切。郑笺以为异种同类。恐失本旨也。
此诗似是君子既归而喜之。追叙其未归之时。思望之情。如汝坟之诗。既见君子。未知如何。
臣对曰忡忡。心之跳动也。有感于虫之趯趯也。惙者缀也。有感于草之卷曲也。伤悲者微弱也。有感于草之嫩软也。人情每弛于过境。则追叙之言。未必若是之凄切。或其思望之意较胜也。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90L 页
采蘋
御问曰大夫之祭也。铏俎笾豆。物无不备。采蘩采蘋。皆烹饪之事。而略不以炮爓燔炙。杂举并称。何欤。特牲主妇两铏之芼。设于豆南。盖俎实男子设之。故只称蘋藻者。以妇人之所有事欤。集传主妇荐豆。实以菹醢。必举豆实者。以明蘋藻之为豆实。而菹实之不必举欤。
臣对曰郊特牲曰鼎俎奇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故凡祭礼男子荐俎。妇人荐豆。观于少牢特牲之礼。可验也。不惟是也。二簋四簋六簋八簋。皆用偶数。故主妇荐之。三献五献七献九献。皆用奇数。故男子献之。主妇唯亚献而已。二笾四笾六笾八笾。皆用偶数。故妇人荐之。大羹一镫。男子荐之。皆此义也。
先儒谓采蘋诗。画出贤妇人。采蘋之有齐季女。有优劣之可言欤。
臣对曰臣以为此公族未嫁之女。教于宗室之诗也。郑笺引昏义之文曰古者妇人。先嫁三月。教于宗室。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而祭。芼用蘋藻。所以成妇顺也。夫季者幼少之称。女者未嫁之名。使季女而主蘋藻之荐。非教习而何。左传云济泽之阿。行潦之蘋。寘之宗室。季兰尸之。敬也。(襄二十八年)其为教未嫁之诗明矣。郑义曲从小序。以为大夫妻。承先供祭之诗。不亦谬乎。既嫁之妻。不可曰季女也。
甘棠
御问曰周南篇题曰文王迁丰。分岐周故地。为周公召公之采邑。使召公宣布于诸侯。文王未为天子。则召公未为方伯也。召公之憩甘棠。必是武王时事。而此诗大旨以为召伯循(一作巡)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者。何谓欤。
臣对曰据乐记武王灭商之后。乃疆南国。乃分令周召。而史记燕世家。召公之为西伯。在于成王之时。则召伯之巡行南国。宜在成王之世。不但武王已也。文王身为西伯。又安得使召公为方伯哉。
说者谓召公虑烦百姓。不营所居。实袭韩诗外传。而刘元城已以墨子之道駮之矣。然则非无室屋。必是旬宣之时。遇讼于车下者。止于路傍树下
御问曰大夫之祭也。铏俎笾豆。物无不备。采蘩采蘋。皆烹饪之事。而略不以炮爓燔炙。杂举并称。何欤。特牲主妇两铏之芼。设于豆南。盖俎实男子设之。故只称蘋藻者。以妇人之所有事欤。集传主妇荐豆。实以菹醢。必举豆实者。以明蘋藻之为豆实。而菹实之不必举欤。
臣对曰郊特牲曰鼎俎奇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故凡祭礼男子荐俎。妇人荐豆。观于少牢特牲之礼。可验也。不惟是也。二簋四簋六簋八簋。皆用偶数。故主妇荐之。三献五献七献九献。皆用奇数。故男子献之。主妇唯亚献而已。二笾四笾六笾八笾。皆用偶数。故妇人荐之。大羹一镫。男子荐之。皆此义也。
先儒谓采蘋诗。画出贤妇人。采蘋之有齐季女。有优劣之可言欤。
臣对曰臣以为此公族未嫁之女。教于宗室之诗也。郑笺引昏义之文曰古者妇人。先嫁三月。教于宗室。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而祭。芼用蘋藻。所以成妇顺也。夫季者幼少之称。女者未嫁之名。使季女而主蘋藻之荐。非教习而何。左传云济泽之阿。行潦之蘋。寘之宗室。季兰尸之。敬也。(襄二十八年)其为教未嫁之诗明矣。郑义曲从小序。以为大夫妻。承先供祭之诗。不亦谬乎。既嫁之妻。不可曰季女也。
甘棠
御问曰周南篇题曰文王迁丰。分岐周故地。为周公召公之采邑。使召公宣布于诸侯。文王未为天子。则召公未为方伯也。召公之憩甘棠。必是武王时事。而此诗大旨以为召伯循(一作巡)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者。何谓欤。
臣对曰据乐记武王灭商之后。乃疆南国。乃分令周召。而史记燕世家。召公之为西伯。在于成王之时。则召伯之巡行南国。宜在成王之世。不但武王已也。文王身为西伯。又安得使召公为方伯哉。
说者谓召公虑烦百姓。不营所居。实袭韩诗外传。而刘元城已以墨子之道駮之矣。然则非无室屋。必是旬宣之时。遇讼于车下者。止于路傍树下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91H 页
以听之也。然路傍树木之可止者何限。而必于甘棠者何欤。
臣对曰不烦百姓之说。不独韩婴。郑玄之解亦然。按说苑召公当桑蚕之时。不欲变民事。故不入邑中。舍于甘棠之下而听断焉。又汉王吉以百姓不宜废耕桑治道。上疏止之曰昔召公述职。当民事时。舍于棠下而听断。又白虎通曰召公亲税。舍于野树之下。盖召公非以不营室屋而然也。耕桑之时。民皆野处。故就所处而听其讼。不欲烦民往来也。然往往遇讼。下车止树之说。恐为合理也。其不于他树。而必于甘棠者。恐亦偶然。或曰田社树棠。故取讼狱就社之义。听于甘棠。未敢知也。
郑笺以为听男女之讼。舍于棠下。若馀国政。不必于棠下断之。作欤。旧说蔽芾小貌。集传必反其说而谓之茂盛。何欤。
臣对曰周礼媒氏。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郑氏云亡国之社。奄其上而栈其下。使无所通。就之以听阴讼之情。明不当宣露也。郑必以舍于甘棠。为听男女之讼者。亦以甘棠在于荒远之地。故欲以隐恶也。至于蔽芾之义。旧说云小貌者。形容爱惜之意也。集传云盛貌者。想像茇憩之时也。今案字书音沸则为小貌。音弗则为翳荟之貌。二者不可定也。然岁久树老。民犹爱惜。则益见召公之德入人之深。旧说亦有味也。
行露
御问曰女子苟能以礼自守。则直截拒之可也。何必托言多露而畏濡乎。
臣对曰此恐非托辞以遣之者。乃取譬之语也。言人之不欲非时以行者。畏露之沾濡也。我之不欲非礼以从者。畏淫之染污也。按晋韩献子告老。公族穆子将立之。辞曰诗云岂不夙夜。谓行多露。注曰取非礼而不可妄行。其为取譬之义审矣。
严华谷以为此诗述女子自诉之辞。此诗中何句可辨是女之必冤欤。
臣对曰臣以为女无家之女字。当以本音读。女者未嫁之称。家者有夫之名。孟子曰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是也。女之无家。犹雀之无角。鼠之
臣对曰不烦百姓之说。不独韩婴。郑玄之解亦然。按说苑召公当桑蚕之时。不欲变民事。故不入邑中。舍于甘棠之下而听断焉。又汉王吉以百姓不宜废耕桑治道。上疏止之曰昔召公述职。当民事时。舍于棠下而听断。又白虎通曰召公亲税。舍于野树之下。盖召公非以不营室屋而然也。耕桑之时。民皆野处。故就所处而听其讼。不欲烦民往来也。然往往遇讼。下车止树之说。恐为合理也。其不于他树。而必于甘棠者。恐亦偶然。或曰田社树棠。故取讼狱就社之义。听于甘棠。未敢知也。
郑笺以为听男女之讼。舍于棠下。若馀国政。不必于棠下断之。作欤。旧说蔽芾小貌。集传必反其说而谓之茂盛。何欤。
臣对曰周礼媒氏。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郑氏云亡国之社。奄其上而栈其下。使无所通。就之以听阴讼之情。明不当宣露也。郑必以舍于甘棠。为听男女之讼者。亦以甘棠在于荒远之地。故欲以隐恶也。至于蔽芾之义。旧说云小貌者。形容爱惜之意也。集传云盛貌者。想像茇憩之时也。今案字书音沸则为小貌。音弗则为翳荟之貌。二者不可定也。然岁久树老。民犹爱惜。则益见召公之德入人之深。旧说亦有味也。
行露
御问曰女子苟能以礼自守。则直截拒之可也。何必托言多露而畏濡乎。
臣对曰此恐非托辞以遣之者。乃取譬之语也。言人之不欲非时以行者。畏露之沾濡也。我之不欲非礼以从者。畏淫之染污也。按晋韩献子告老。公族穆子将立之。辞曰诗云岂不夙夜。谓行多露。注曰取非礼而不可妄行。其为取譬之义审矣。
严华谷以为此诗述女子自诉之辞。此诗中何句可辨是女之必冤欤。
臣对曰臣以为女无家之女字。当以本音读。女者未嫁之称。家者有夫之名。孟子曰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是也。女之无家。犹雀之无角。鼠之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91L 页
无牙。然无角无牙者。穿屋穿墉。不夫无家者。速狱速讼。以其理则似冤。执其迹则难白也。此盖淫男之言。而末二句为女子之词也。韩诗外傅(一作传)曰行露之人。许嫁矣。然而未往也。见一物不具。一礼不备。守节贞理。守死不往。君子以为得妇道之宜。盖此女子始许而终违。故至于速讼也。
羔羊
御问曰小羔大羊之皮。合而为一裘欤。岂一身而叠著二裘欤。抑此非指一人。有衣羔裘者衣羊裘者欤。
臣对曰羔羊者。羊子也。非二畜也。儿羊绵毳。可以为裘。白虎通曰士之羔裘。取跪乳良顺之义。跪乳岂非儿羊乎。东俗以夏羊为髯牛。又以髯牛为羔。讹谬甚矣。夏羊者。尔雅所称牡曰羭。牝曰羖者。是也。左傅(一作传)狐裘羔袖。犹以为耻。矧可以羔皮与羊皮。同为一裘乎。无是理也。
羔羊素丝。即燕居之服。则公退时时주-D002。似当因公服而归至家。此诗有若自公门而出。已著燕服者。何欤。
臣对曰孔疏曰缁衣羔裘。诸侯视朝之服。大夫亦羔裘。惟豹袪与君异耳。则此为朝服之裘。按论语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而末曰亵裘长。可见上三裘。非燕居之服也。按朝祭之服。裘上加裼。裼上加朝服。裼即裘单也。故玉藻曰裘之裼也。见美也。论语之曰缁曰素曰黄者。盖所谓裼也。而随裘异色。为其中外之色相称也。据此则羔裘之为朝服无疑。当时大夫必不如近俗之才出公门。便著燕服者矣。
季(一作委)蛇。似是举一身威仪而言。而谢叠山多就步趋上说。有若足容之舒迟者然。何欤。
臣对曰齐桓公田于泽。见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齐士曰见之者殆乎霸。盖此泽中之蛇名。而见者以为祥也。或谓此美在位者。以瑞物为况也。又左传穆叔引此云诗曰退食自公。季蛇谓从者也。衡而委蛇必折。委蛇若是自得之貌则何以言折乎。且蛇自合韵。而改音为移。又叶为佗。恐未然。意委蛇动止安舒。故遂以委蛇作安舒之意。
羔羊
御问曰小羔大羊之皮。合而为一裘欤。岂一身而叠著二裘欤。抑此非指一人。有衣羔裘者衣羊裘者欤。
臣对曰羔羊者。羊子也。非二畜也。儿羊绵毳。可以为裘。白虎通曰士之羔裘。取跪乳良顺之义。跪乳岂非儿羊乎。东俗以夏羊为髯牛。又以髯牛为羔。讹谬甚矣。夏羊者。尔雅所称牡曰羭。牝曰羖者。是也。左傅(一作传)狐裘羔袖。犹以为耻。矧可以羔皮与羊皮。同为一裘乎。无是理也。
羔羊素丝。即燕居之服。则公退时时주-D002。似当因公服而归至家。此诗有若自公门而出。已著燕服者。何欤。
臣对曰孔疏曰缁衣羔裘。诸侯视朝之服。大夫亦羔裘。惟豹袪与君异耳。则此为朝服之裘。按论语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而末曰亵裘长。可见上三裘。非燕居之服也。按朝祭之服。裘上加裼。裼上加朝服。裼即裘单也。故玉藻曰裘之裼也。见美也。论语之曰缁曰素曰黄者。盖所谓裼也。而随裘异色。为其中外之色相称也。据此则羔裘之为朝服无疑。当时大夫必不如近俗之才出公门。便著燕服者矣。
季(一作委)蛇。似是举一身威仪而言。而谢叠山多就步趋上说。有若足容之舒迟者然。何欤。
臣对曰齐桓公田于泽。见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齐士曰见之者殆乎霸。盖此泽中之蛇名。而见者以为祥也。或谓此美在位者。以瑞物为况也。又左传穆叔引此云诗曰退食自公。季蛇谓从者也。衡而委蛇必折。委蛇若是自得之貌则何以言折乎。且蛇自合韵。而改音为移。又叶为佗。恐未然。意委蛇动止安舒。故遂以委蛇作安舒之意。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92H 页
叠山之说。亦近此意也。
殷其雷
御问曰张子论此诗曰鹳鸣妇叹之意。将风两(一作雨)则思念行者。集传不说此意。何欤。鸟兽草木。可取而起兴者多。而何独于雷声取之乎。
臣对曰横渠之说。固是起兴之本。然其取义不惟是也。阳为山南则是声之隐隐(殷殷)然自远者也。侧为山傍(一作旁)则是声之转辗而渐近者也。下即山内也则是声之已回而迫近者也。雷之殷殷者。能自远而近。回转甚迅。而振振君子则犹未及归。此所以感叹也。
标(一作摽)有梅
御问曰处子之自言求婿。非闺门静拙之法也。古人以此为女父择婿之诗。未知是否。
臣对曰女父择婿。申说也。而戴岷隐亦尝云矣。大抵梅实既落。非礼月也。然犹迨今。其情急也。然处子之言。不宜如是。则择婿之说。或有理矣。
请期。六礼之一也。不待吉日而欲迨今日。失礼也大。此诗何为而入于正风。比之桃夭欤。
臣对曰婚未必六礼也。谷梁传只有纳采问名纳徵告期四者之礼。至士婚礼。六礼始备。意古者礼简。而后渐繁文也。故曰三十之男。二十之女。不待礼会(会礼)而行之。又云凶年杀礼多昏。奔者不禁。此圣王察民之意也。语类以为商周之际。方变恶入善。未可责备。此其所以为正风也。左传范宣子聘鲁。赋标(一作摽)有梅。取其及时之义。则亦或有惜其芳泽之义。与桃夭同也。
小星
御问曰君为日妃为月则媵妾是星也。小주-D001星取义。岂不较然明甚。而大旨以为于义无所取者。何欤。
臣对曰 圣谕至当矣。
命谓天所赋之分也。夫命有专言理者。有兼言气者。此命字当如何看欤。
殷其雷
御问曰张子论此诗曰鹳鸣妇叹之意。将风两(一作雨)则思念行者。集传不说此意。何欤。鸟兽草木。可取而起兴者多。而何独于雷声取之乎。
臣对曰横渠之说。固是起兴之本。然其取义不惟是也。阳为山南则是声之隐隐(殷殷)然自远者也。侧为山傍(一作旁)则是声之转辗而渐近者也。下即山内也则是声之已回而迫近者也。雷之殷殷者。能自远而近。回转甚迅。而振振君子则犹未及归。此所以感叹也。
标(一作摽)有梅
御问曰处子之自言求婿。非闺门静拙之法也。古人以此为女父择婿之诗。未知是否。
臣对曰女父择婿。申说也。而戴岷隐亦尝云矣。大抵梅实既落。非礼月也。然犹迨今。其情急也。然处子之言。不宜如是。则择婿之说。或有理矣。
请期。六礼之一也。不待吉日而欲迨今日。失礼也大。此诗何为而入于正风。比之桃夭欤。
臣对曰婚未必六礼也。谷梁传只有纳采问名纳徵告期四者之礼。至士婚礼。六礼始备。意古者礼简。而后渐繁文也。故曰三十之男。二十之女。不待礼会(会礼)而行之。又云凶年杀礼多昏。奔者不禁。此圣王察民之意也。语类以为商周之际。方变恶入善。未可责备。此其所以为正风也。左传范宣子聘鲁。赋标(一作摽)有梅。取其及时之义。则亦或有惜其芳泽之义。与桃夭同也。
小星
御问曰君为日妃为月则媵妾是星也。小주-D001星取义。岂不较然明甚。而大旨以为于义无所取者。何欤。
臣对曰 圣谕至当矣。
命谓天所赋之分也。夫命有专言理者。有兼言气者。此命字当如何看欤。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92L 页
以贵贱言之则是兼言气欤。
臣对曰韩诗外传。以不逢时而任为。寔命不同之解。此或兼言气数者也。
江有汜
御问曰江比之嫡。汜比之媵。其嫡不以媵归。则汜离于江也。其嫡悔而迎归。则汜归于江也。可作一义欤。
臣对曰 圣论至当矣。汜者小岐也。取水之暂相分离也。渚者小洲也。取水之已去而独留也。沱者别江也。取水之久别而终合也。其取兴各有妙处。若只以江犹有汜。比嫡当有妾。则山之有冈麓。木之有枝条。都无不可矣。
或云商陵之女子中夜起。倚户而啸。是盖有不得于人而愤而啸也。未有悔而啸也。啸而为歌。是媵之事。如易所云先号咷后笑之意。或说不可从欤。
臣对曰或说有味矣。
野有死麇
御问曰朱子尝曰野有死麇。潘叔恭谓强暴欲以不备之礼。为侵陵之具者得之。华谷严氏云欲取其肉。犹以茅包。彼吉士何不以礼取之。乃诱之乎。此与潘说孰优欤。
臣对曰严氏取肉之喻。盖本注疏也。然臣以为昏礼摄盛。故士摄大夫之礼。贽用生雁。庶人之贽。宜用一死。居山者以麋鹿为礼。而古有俪皮之制。则死鹿其宜也。茅束者岂非贽乎。臣谓上下章语意不同。以茅包之则麇之肉以也。(也。以)茅束之则鹿之皮也。怀春则淫女也。如玉则贞女也。诱之则败礼也。纯束则致敬也。言非礼之物。只可诱怀春之女。致敬之贽。始可聘如玉之女也。以此言之。潘说似优也。
有女如玉。集传以为上三句。兴下一句。后之论者。以为诗无三句兴一句者。此说何如。
臣对曰韩诗外传。以不逢时而任为。寔命不同之解。此或兼言气数者也。
江有汜
御问曰江比之嫡。汜比之媵。其嫡不以媵归。则汜离于江也。其嫡悔而迎归。则汜归于江也。可作一义欤。
臣对曰 圣论至当矣。汜者小岐也。取水之暂相分离也。渚者小洲也。取水之已去而独留也。沱者别江也。取水之久别而终合也。其取兴各有妙处。若只以江犹有汜。比嫡当有妾。则山之有冈麓。木之有枝条。都无不可矣。
或云商陵之女子中夜起。倚户而啸。是盖有不得于人而愤而啸也。未有悔而啸也。啸而为歌。是媵之事。如易所云先号咷后笑之意。或说不可从欤。
臣对曰或说有味矣。
野有死麇
御问曰朱子尝曰野有死麇。潘叔恭谓强暴欲以不备之礼。为侵陵之具者得之。华谷严氏云欲取其肉。犹以茅包。彼吉士何不以礼取之。乃诱之乎。此与潘说孰优欤。
臣对曰严氏取肉之喻。盖本注疏也。然臣以为昏礼摄盛。故士摄大夫之礼。贽用生雁。庶人之贽。宜用一死。居山者以麋鹿为礼。而古有俪皮之制。则死鹿其宜也。茅束者岂非贽乎。臣谓上下章语意不同。以茅包之则麇之肉以也。(也。以)茅束之则鹿之皮也。怀春则淫女也。如玉则贞女也。诱之则败礼也。纯束则致敬也。言非礼之物。只可诱怀春之女。致敬之贽。始可聘如玉之女也。以此言之。潘说似优也。
有女如玉。集传以为上三句。兴下一句。后之论者。以为诗无三句兴一句者。此说何如。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93H 页
臣对曰后儒之说。恐未然。三句兴一句。有何不可。此不读凯风诗首章也。然上三句。亦叙实事。恐非兴体也。
何彼秾矣
御问曰平王。旧说以为文王。或说以为宜臼。朱子未定而两存之矣。然若是春秋诗。则何以入于二南之编也。
臣对曰平正天下而谓之平王。语涉牵强。然至如太姜之女。不当适齐。陈姬之妹。早已为媵等说。未必无可驳。而春秋之文。凿凿可考。檀弓之文。亦为一證。则要之非武王之女也。其所以编于二南。抑有说焉。礼天子之女下嫁。则上公之同姓者主其事。意者召公之后有主王姬之婚者。民歌其事。后之采诗者。得之召公之国。则附之召南。无可疑也。
驺虞
御问曰庶草蕃芜则非独茁葭也。鸟兽咸若则非独豝豵也。无乃举一物。以见他物欤。
臣对曰葭蓬易伐之草而若是茁茂。豝豵易擒之物而若是寡取。此可见仁爱及物。而致其蕃牣也。盖一发五豝。言遇五而射一也。豝者牝也。豵者稚也。此家语所云不刳胎不杀夭之义。所谓寡取也。(东园曰一发五豝。言禽战之盛也。发。豝之发也。东园读之如发踪指示之发。)
朱子曰驺虞当解做兽名。如吁嗟麟兮可见。若解做官名则终甚无意思。驺虞之为官名。盖自古已有其说。而朱子不取。然周礼射仪云乐以驺虞。疏云此天子掌鸟兽之官也。礼之射义云驺虞者。明官备也。驺者厩官也。虞者山泽之官也。故贾子新书。又云驺者文王之囿。虞者囿之司兽。为此诗者。假司兽之官而叹美之也。未知是否。
臣对曰驺虞之为兽。不见经传。谶纬稗官之书。往往有之。魏晋以后。始见于正史。而呈祥献瑞。多出守臣谄谀之风。则是亦白虎之搏噬者耳。春秋演义曰昔召公化行陕西之国。而驺虞应。此亦毛郑以后之书。不足为證。臣谓驺虞古无是兽。而特以吁주-D001二字之与麟趾照应。而俱주-D002二南
何彼秾矣
御问曰平王。旧说以为文王。或说以为宜臼。朱子未定而两存之矣。然若是春秋诗。则何以入于二南之编也。
臣对曰平正天下而谓之平王。语涉牵强。然至如太姜之女。不当适齐。陈姬之妹。早已为媵等说。未必无可驳。而春秋之文。凿凿可考。檀弓之文。亦为一證。则要之非武王之女也。其所以编于二南。抑有说焉。礼天子之女下嫁。则上公之同姓者主其事。意者召公之后有主王姬之婚者。民歌其事。后之采诗者。得之召公之国。则附之召南。无可疑也。
驺虞
御问曰庶草蕃芜则非独茁葭也。鸟兽咸若则非独豝豵也。无乃举一物。以见他物欤。
臣对曰葭蓬易伐之草而若是茁茂。豝豵易擒之物而若是寡取。此可见仁爱及物。而致其蕃牣也。盖一发五豝。言遇五而射一也。豝者牝也。豵者稚也。此家语所云不刳胎不杀夭之义。所谓寡取也。(东园曰一发五豝。言禽战之盛也。发。豝之发也。东园读之如发踪指示之发。)
朱子曰驺虞当解做兽名。如吁嗟麟兮可见。若解做官名则终甚无意思。驺虞之为官名。盖自古已有其说。而朱子不取。然周礼射仪云乐以驺虞。疏云此天子掌鸟兽之官也。礼之射义云驺虞者。明官备也。驺者厩官也。虞者山泽之官也。故贾子新书。又云驺者文王之囿。虞者囿之司兽。为此诗者。假司兽之官而叹美之也。未知是否。
臣对曰驺虞之为兽。不见经传。谶纬稗官之书。往往有之。魏晋以后。始见于正史。而呈祥献瑞。多出守臣谄谀之风。则是亦白虎之搏噬者耳。春秋演义曰昔召公化行陕西之国。而驺虞应。此亦毛郑以后之书。不足为證。臣谓驺虞古无是兽。而特以吁주-D001二字之与麟趾照应。而俱주-D002二南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93L 页
之篇末。故后儒传会。遂做仁兽之名也。至若驺虞之为官名。则周礼也射义也月令也戴说也。皆信而可證。且麟趾则举公子公姓。而继之曰吁嗟麟兮。是有受是美者矣。此章则茁葭五豝之下。直以吁嗟乎驺虞接之。是无受是美者矣。一说云古者官名。多取义于禽兽者。少皞之爽鸠氏。取其鸷猛也。周官之虎贲氏。取其勇武也。意当时司兽之官。取驺虞不杀之仁而命之名也。然则吁嗟乎驺虞者。言不负命名之义。而仁如驺虞也。臣未之信。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卷一)
邶
[小序]
御问曰程子曰一国之诗而三其名。得于卫地者为卫。得于邶鄘者为邶鄘。夫庄姜燕燕等诗。其可曰得之于邶耶。载驰诗。其可曰得之于鄘耶。竹竿诗。其可曰得之于卫耶。安城刘氏又谓系其邶鄘旧名。犹春秋楚既灭陈后书陈灾。谷梁以为存陈之意。太师次诗。何尝有书法哉。
臣对曰邶鄘卫之义。思议多端。其一以为三监所封。而康叔之封。已在周公之时。则不得兼邶鄘也。其一以为乐音之异。而庄姜共姜通是卫宫之妇。则不得为异国之音也。其一以为采诗之地各异。而汉书地理志河淇浚泉。通入三诗。则未尝有山川之限也。其一以为作诗之人。分在三邦。而载驰之诗。作于许国。则不可谓鄘人也。其一以为存陈之义。而邶鄘之诗。并是卫事。则乌在其存亡之义也。此皆不可以解惑也。臣以为诗者乐章也。音十曰章。人十曰什。故二雅周颂以什成编。什者十也。鄘卫王秦陈。皆各十篇。周南邶郑齐唐。不过一二篇出入。可见其乐部旧编。本有裒益之例也。不然鸱鸮以下六篇。何预豳公之造周。而系之豳风乎。许慎五经异义云国风多寡不等。不得称什。恐未必然。后儒引乐记商齐之义。以邶鄘为乐府旧名。而本无深义者。此说恐近之。
柏舟
御问曰孔丛子所引匹夫之夫。有断之以妇字之误。则固为妇人之诗矣。虽妇人之诗。何以必知其为庄姜之诗欤。列女传以此诗为卫宣夫人之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卷一)
邶
[小序]
御问曰程子曰一国之诗而三其名。得于卫地者为卫。得于邶鄘者为邶鄘。夫庄姜燕燕等诗。其可曰得之于邶耶。载驰诗。其可曰得之于鄘耶。竹竿诗。其可曰得之于卫耶。安城刘氏又谓系其邶鄘旧名。犹春秋楚既灭陈后书陈灾。谷梁以为存陈之意。太师次诗。何尝有书法哉。
臣对曰邶鄘卫之义。思议多端。其一以为三监所封。而康叔之封。已在周公之时。则不得兼邶鄘也。其一以为乐音之异。而庄姜共姜通是卫宫之妇。则不得为异国之音也。其一以为采诗之地各异。而汉书地理志河淇浚泉。通入三诗。则未尝有山川之限也。其一以为作诗之人。分在三邦。而载驰之诗。作于许国。则不可谓鄘人也。其一以为存陈之义。而邶鄘之诗。并是卫事。则乌在其存亡之义也。此皆不可以解惑也。臣以为诗者乐章也。音十曰章。人十曰什。故二雅周颂以什成编。什者十也。鄘卫王秦陈。皆各十篇。周南邶郑齐唐。不过一二篇出入。可见其乐部旧编。本有裒益之例也。不然鸱鸮以下六篇。何预豳公之造周。而系之豳风乎。许慎五经异义云国风多寡不等。不得称什。恐未必然。后儒引乐记商齐之义。以邶鄘为乐府旧名。而本无深义者。此说恐近之。
柏舟
御问曰孔丛子所引匹夫之夫。有断之以妇字之误。则固为妇人之诗矣。虽妇人之诗。何以必知其为庄姜之诗欤。列女传以此诗为卫宣夫人之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94H 页
诗。而集传不取何欤。东儒云若以为庄姜诗。则薄言往愬。于事实不衬。此说何如。
臣对曰孔丛子匹夫之夫。恐非误字。此诗之第三章。纯是执志不易之意。何必以执志二字。让之于鄘柏舟。而断之为妇字之误乎。后儒妄矣。且卫宣夫人及庄姜。皆妇人也。不可当匹夫之目。而亦其事实。有异于执志不易。则小序之云仁人不遇。恐非误解。至若康叔谏三监之说。出于赝书。本不足辨。集传之必以为庄姜之诗者。恐以此章不(一作下)接缘(绿衣)。而卫宣夫人之事。又在庄桓州吁之后。则不当在邶风之首也。然东儒之说。不为无见。且靡我无酒以敖以游等句。亦似非妇人之语矣。
庄公狂暴则庄姜之不得于其夫固然矣。不得于兄弟者。何事欤。
臣对曰昏因之党。亦称兄弟。则此言兄弟者。亦可以为夫家之亲党也。然此诗本未必为妇人之诗。则其云兄弟。不必疑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是自贤주-D003之太过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是怨人之太甚也。以是而谓之辞气卑顺柔弱。无乃不合欤。
臣对曰此二节。恐皆非妇人气像。左传北宫文字(一作子)。见令尹围之威仪。言于卫侯曰有威可畏。谓之威。有仪可象。谓之仪。因释此诗曰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皆有威仪也。据此则威仪不可专属于一人也。孔子閒居。以此章之威仪。为无体之礼。又新书所释。与左传无异。可知非自贤之意也。又孟子以愠于群小。况于(一作又)孔子주-D006。则可知非怨人之辞也。又说苑释我心匪石一节。引孔子之言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大圣之操也。仍以不转不卷。为士君子不失己之节。又韩婴亦以此节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之意。此与孔丛子匹夫执志之说相合。而小序之言仁人不遇者。不为无證矣。
缘(一作绿)衣
御问曰首章喻微显之易所。次章喻尊卑之倒置。则一节深于一节欤。
臣对曰黄裳。在后夫人为吉祥事。庄姜不当取比(一作此)。臣以为衣取诸乾。君
臣对曰孔丛子匹夫之夫。恐非误字。此诗之第三章。纯是执志不易之意。何必以执志二字。让之于鄘柏舟。而断之为妇字之误乎。后儒妄矣。且卫宣夫人及庄姜。皆妇人也。不可当匹夫之目。而亦其事实。有异于执志不易。则小序之云仁人不遇。恐非误解。至若康叔谏三监之说。出于赝书。本不足辨。集传之必以为庄姜之诗者。恐以此章不(一作下)接缘(绿衣)。而卫宣夫人之事。又在庄桓州吁之后。则不当在邶风之首也。然东儒之说。不为无见。且靡我无酒以敖以游等句。亦似非妇人之语矣。
庄公狂暴则庄姜之不得于其夫固然矣。不得于兄弟者。何事欤。
臣对曰昏因之党。亦称兄弟。则此言兄弟者。亦可以为夫家之亲党也。然此诗本未必为妇人之诗。则其云兄弟。不必疑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是自贤주-D003之太过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是怨人之太甚也。以是而谓之辞气卑顺柔弱。无乃不合欤。
臣对曰此二节。恐皆非妇人气像。左传北宫文字(一作子)。见令尹围之威仪。言于卫侯曰有威可畏。谓之威。有仪可象。谓之仪。因释此诗曰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皆有威仪也。据此则威仪不可专属于一人也。孔子閒居。以此章之威仪。为无体之礼。又新书所释。与左传无异。可知非自贤之意也。又孟子以愠于群小。况于(一作又)孔子주-D006。则可知非怨人之辞也。又说苑释我心匪石一节。引孔子之言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大圣之操也。仍以不转不卷。为士君子不失己之节。又韩婴亦以此节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之意。此与孔丛子匹夫执志之说相合。而小序之言仁人不遇者。不为无證矣。
缘(一作绿)衣
御问曰首章喻微显之易所。次章喻尊卑之倒置。则一节深于一节欤。
臣对曰黄裳。在后夫人为吉祥事。庄姜不当取比(一作此)。臣以为衣取诸乾。君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94L 页
道也。裳取诸坤。后道也。坤之六五。对乾九五。绿衣黄裳则君昏而后贤也。上云黄里以配体言。下云黄裳以正位言。未必有浅深之别也。
大旨言绿方为丝而女又治之。以比妾方少艾而女又嬖之也。或言绿方为丝而女又治之。则绿之为衣。方未已也。此说似有味。
臣对曰丝者缯帛也。蚕所吐曰丝。麻所绩曰布。葛所织曰絺绤也。绿虽不正。以其丝衣也。故温煖得幸。以为君衣。自伤絺绤之失时见弃也。此与团扇歌。意趣略同。或说未必然也。女当如字读。以喻嬖妾也。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则庄姜之前。盖有遭此而善处者矣。是果指谁欤。
臣对曰鲁语公父文伯之母。欲室文伯。飨其宗老。而为赋缘(一作绿)衣之三章。又左传季文子如宋致女复命。穆姜出房再拜。赋缘(一作绿)衣之卒章。皆取我思古人之义也。然其为谁某。今不可考矣。
燕燕
御问曰或云燕燕两燕也。此说如何。
臣对曰差池颉顽。皆两燕之形容也。
之子于归。注大归也。取毛氏归宗之说也。戴妫之于卫。三从之义绝矣。一归于陈。无复还日。故谓之大归。大归犹言长往也。然妇人夫死。终身于所嫁之邦。似合道理。戴妫之必归于陈。何也。或云庄姜与戴妫。同被州吁所逐。同出卫野而别。岂有同被其逐。而远送于野欤。
臣对曰大归之说。盖本春秋传。按文公既薨。仲杀恶及视而立宣公。夫人哀姜归于齐。大归也。此与戴妫事相类。意当时子见杀而母不容。则有大归本国之例也。庄姜被逐。未知见于何书。而子完既是戴妫之已出。则戴妫尤宜不容。庄姜虽有取养之恩。恐不至被逐也。
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君臣犹父子也。夫妇犹君臣也。夫虽疏弃。妇不可以忘夫。庄姜之贤。岂不知此个道理乎。戴妫必以先君之思。勖勉庄姜。若虑夫庄姜之不足于此。何也。
臣对曰先君之思。以勖寡人。谓以思先君之故。劝勉庄姜也。坊记戒吾
大旨言绿方为丝而女又治之。以比妾方少艾而女又嬖之也。或言绿方为丝而女又治之。则绿之为衣。方未已也。此说似有味。
臣对曰丝者缯帛也。蚕所吐曰丝。麻所绩曰布。葛所织曰絺绤也。绿虽不正。以其丝衣也。故温煖得幸。以为君衣。自伤絺绤之失时见弃也。此与团扇歌。意趣略同。或说未必然也。女当如字读。以喻嬖妾也。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则庄姜之前。盖有遭此而善处者矣。是果指谁欤。
臣对曰鲁语公父文伯之母。欲室文伯。飨其宗老。而为赋缘(一作绿)衣之三章。又左传季文子如宋致女复命。穆姜出房再拜。赋缘(一作绿)衣之卒章。皆取我思古人之义也。然其为谁某。今不可考矣。
燕燕
御问曰或云燕燕两燕也。此说如何。
臣对曰差池颉顽。皆两燕之形容也。
之子于归。注大归也。取毛氏归宗之说也。戴妫之于卫。三从之义绝矣。一归于陈。无复还日。故谓之大归。大归犹言长往也。然妇人夫死。终身于所嫁之邦。似合道理。戴妫之必归于陈。何也。或云庄姜与戴妫。同被州吁所逐。同出卫野而别。岂有同被其逐。而远送于野欤。
臣对曰大归之说。盖本春秋传。按文公既薨。仲杀恶及视而立宣公。夫人哀姜归于齐。大归也。此与戴妫事相类。意当时子见杀而母不容。则有大归本国之例也。庄姜被逐。未知见于何书。而子完既是戴妫之已出。则戴妫尤宜不容。庄姜虽有取养之恩。恐不至被逐也。
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君臣犹父子也。夫妇犹君臣也。夫虽疏弃。妇不可以忘夫。庄姜之贤。岂不知此个道理乎。戴妫必以先君之思。勖勉庄姜。若虑夫庄姜之不足于此。何也。
臣对曰先君之思。以勖寡人。谓以思先君之故。劝勉庄姜也。坊记戒吾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95H 页
民背死之风。引此诗以明之。亦此意也。盖妾之于女君。义合也。义系于君。故礼妾为女君期。若从女君出则无服。谓既绝于君则无义可服也。戴妫之眷眷于庄姜。即以庄姜为先君之正嫡故也。此戴妫所以不忘光(一作先)君也。孔氏亦曰思先君之故。劝勉寡人。其非劝庄姜之思先君。明矣。
日月
御问曰日居月诸。呼而诉之也。不呼旻天。而呼日月者何也。照临下土。下土是冒。即仰冀照烛。而至于出自东方。似无意思。果何谓欤。
臣对曰日居月诸。恐非呼诉之意。臣以为日君象也。月后象也。两曜齐明。施照于下土。君后同德。施化于下民。而今逝不古(一作告)处。则日月无常度也。逝不相好。则日月不相照也。不我顾则日未尝施光也。不我报则月无以受光也。此其所以托意也。庄姜齐女也。齐在卫东。故思其亲迎之初。夫妇并驾。来自东方。所以言东方也。故卒章言父母畜我之恩。所以见日月。而思父母之邦也。孔氏谓日月之出东方。在其盈盛之时。故取比于少艾之日。此恐未然。臣又因是而思之。语助之字。亦各异用。何居有诸。皆是问辞。与兮矣等字不同。则日居月诸。不成文理。臣按天文志日一星在房氐之间为乌。月一星在昴毕之问(一作间)为蟾。又按尔雅。鶋乌也蝫蟾也。古作居诸。后人加鸟加虫。以从之也。后来金乌玉蟾之说。亦必有所本。则居诸者乌蟾也。
报我不述则是有见报答之时矣。曰庄姜不见答于庄公者。何欤。
臣对曰凡终人之事曰述。报我不述。言无终也。此在畜我不卒之下。则语又衬切。凡所贵乎人。只是终竟。报而无终。则虽谓之不见答可也。
终风
御问曰中心是悼。大旨以为使我不敢言。而心独伤之。庄姜之所以不敢言者何也。庄公有过。而庄姜不言。乌在乎事夫之道欤。
臣对曰中心。如中心贶之之中心。非但不敢言之意也。然其戏慢无礼。倏开倏蔽。动止无常。则为夫人者。诚亦无言可言矣。
日月
御问曰日居月诸。呼而诉之也。不呼旻天。而呼日月者何也。照临下土。下土是冒。即仰冀照烛。而至于出自东方。似无意思。果何谓欤。
臣对曰日居月诸。恐非呼诉之意。臣以为日君象也。月后象也。两曜齐明。施照于下土。君后同德。施化于下民。而今逝不古(一作告)处。则日月无常度也。逝不相好。则日月不相照也。不我顾则日未尝施光也。不我报则月无以受光也。此其所以托意也。庄姜齐女也。齐在卫东。故思其亲迎之初。夫妇并驾。来自东方。所以言东方也。故卒章言父母畜我之恩。所以见日月。而思父母之邦也。孔氏谓日月之出东方。在其盈盛之时。故取比于少艾之日。此恐未然。臣又因是而思之。语助之字。亦各异用。何居有诸。皆是问辞。与兮矣等字不同。则日居月诸。不成文理。臣按天文志日一星在房氐之间为乌。月一星在昴毕之问(一作间)为蟾。又按尔雅。鶋乌也蝫蟾也。古作居诸。后人加鸟加虫。以从之也。后来金乌玉蟾之说。亦必有所本。则居诸者乌蟾也。
报我不述则是有见报答之时矣。曰庄姜不见答于庄公者。何欤。
臣对曰凡终人之事曰述。报我不述。言无终也。此在畜我不卒之下。则语又衬切。凡所贵乎人。只是终竟。报而无终。则虽谓之不见答可也。
终风
御问曰中心是悼。大旨以为使我不敢言。而心独伤之。庄姜之所以不敢言者何也。庄公有过。而庄姜不言。乌在乎事夫之道欤。
臣对曰中心。如中心贶之之中心。非但不敢言之意也。然其戏慢无礼。倏开倏蔽。动止无常。则为夫人者。诚亦无言可言矣。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95L 页
愿言则嚏。则思之幽郁而如有是疾固矣。愿言则怀。既以愿为思。而曰思焉。则思是何说也。
臣对曰毛传曰嚏跲也。苏说以为愿往从之则若有跲制之者。后儒以跲为㰦。未敢知也。怀者伤也。卷耳篇不永伤不永怀。可验也。嚏者气之郁滞。怀者心之蕴结。虽以愿言为思。恐不意叠也。
击鼓
御问曰首章只云卫人从军者。自言其所为。次章又载旧说。以为州吁时事。何于次章始载之欤。孙子仲。子贡诗传以为公孙文仲。作州吁时人。此果有所据否。
臣对曰朱子于旧说。非有确据则并删之。至于此诗。其为隐四年之事无疑。而其證则不过曰平陈与宋一句。必于次章下载之者。恐以是也。按春秋曰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此诗只举陈宋者。盖以公侯之亲来也。公孙文仲。考之春秋传及卫世家。并无其人。旧序未知何据。而子贡诗传不过窃旧序之文而已。然后儒以为州吁伐郑。不过数日。不当曰爰居爰处。戴公庐漕。在于是后。不当曰土国城漕。臣以为五日虽暂。而军情可见。庐居虽后而绖(一作轾)营宜早。后儒之言过矣。
始来之时。击鼓以作气。挥戈奋击。有若勇于战斗者。而及其爰居爰处。始失伍离次。有若军情懈弛者。何欤。
臣对曰既云我独南行。则自初非乐赴也。踊跃用兵。恐指州吁说。按春秋传曰州吁阻兵安忍。卫世家曰州吁长好兵。盖兵凶器也。而州吁凶暴。临兵踊跃。故国人疾视而言之也。爰丧其马。乱无统卒。此恐州吁如陈。军无主将之时也。
凯风邶
御问曰夏书五子之歌。盖五子各作一歌。凯风只是四章。不可曰七子各赋一章。七人之中。何者作之欤。
臣对曰七子之中。最季者作之也。盖草木之中。棘叶最后。其受天地之
臣对曰毛传曰嚏跲也。苏说以为愿往从之则若有跲制之者。后儒以跲为㰦。未敢知也。怀者伤也。卷耳篇不永伤不永怀。可验也。嚏者气之郁滞。怀者心之蕴结。虽以愿言为思。恐不意叠也。
击鼓
御问曰首章只云卫人从军者。自言其所为。次章又载旧说。以为州吁时事。何于次章始载之欤。孙子仲。子贡诗传以为公孙文仲。作州吁时人。此果有所据否。
臣对曰朱子于旧说。非有确据则并删之。至于此诗。其为隐四年之事无疑。而其證则不过曰平陈与宋一句。必于次章下载之者。恐以是也。按春秋曰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此诗只举陈宋者。盖以公侯之亲来也。公孙文仲。考之春秋传及卫世家。并无其人。旧序未知何据。而子贡诗传不过窃旧序之文而已。然后儒以为州吁伐郑。不过数日。不当曰爰居爰处。戴公庐漕。在于是后。不当曰土国城漕。臣以为五日虽暂。而军情可见。庐居虽后而绖(一作轾)营宜早。后儒之言过矣。
始来之时。击鼓以作气。挥戈奋击。有若勇于战斗者。而及其爰居爰处。始失伍离次。有若军情懈弛者。何欤。
臣对曰既云我独南行。则自初非乐赴也。踊跃用兵。恐指州吁说。按春秋传曰州吁阻兵安忍。卫世家曰州吁长好兵。盖兵凶器也。而州吁凶暴。临兵踊跃。故国人疾视而言之也。爰丧其马。乱无统卒。此恐州吁如陈。军无主将之时也。
凯风邶
御问曰夏书五子之歌。盖五子各作一歌。凯风只是四章。不可曰七子各赋一章。七人之中。何者作之欤。
臣对曰七子之中。最季者作之也。盖草木之中。棘叶最后。其受天地之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96H 页
气最晚也。兄弟之中。季子最后。其受父母之恩最晚。以已老之母。而养最幼之儿。所以劬劳之倍甚也。但此篇大义不明。孟子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若如今释则其过不小。又后汉书东平王苍传。赐光烈皇后遗衣一箧。以慰凯风之思。又章八王传。远(一作遣)诸王就国。诏曰弱冠相育。常有凯风之哀。凯风若是不安其室之诗。则恐不当取比如是。齐鲁二家。恐有别解。今不可考矣。
棘心棘薪之一为比一为兴。安成刘氏虽有解说。而终似可疑。薪之为言。只是长成之意。未必有非材之意。而集传解作长大而无善。何欤。
臣对曰比兴本自相近。其微意不可知也。薪字之以不材意看者。臣恐恰当。魏风曰园有棘。其实之食。棘枣也。今只可作薪。则与子长而无令人。正相类也。
睍睆。集传作清和圆转说。则其下又曰载好其音。不但意叠。文义亦似龃龉。我东先儒以为如曰关关雎鸠。载好其音。则岂不生受乎。此说诚是矣。以睆彼牵牛證之。则睍睆为黄鸟之色也明矣。毛传之以貌言之。岂不信欤。色则明鲜。声则清和。以喻孝子愉色柔声。于义尤协。未知如何。
臣对曰睍睆之为目光。或说甚力。然如玲珑字可以为光。或以为声。岂必以莺之戴目。莺之戴火。只可作莺目。而不可作莺声乎。愉色柔声。恐亦穿鉴(一作凿)。臣以为此诗之下二章。取兴尤切。盖泉必在上而后方施润下之功。而今寒泉在下。人必在上而后方有戢下之力。而今七子在下。此其所以自怨也。载好其音。言黄鸟自悦其音也。音出于莺而能使莺好之。子出于母而不能使母慰之。此其所以自责也。
雄雉
御问曰从役者妇人。方思其君子。何不独称其君子。而汎举百尔之君子欤。
臣对曰此恐从役之家人。致怨于在上之君子也。言具位之人。不以忮求之心。贪恋爵禄。岂不能谏正乎。
棘心棘薪之一为比一为兴。安成刘氏虽有解说。而终似可疑。薪之为言。只是长成之意。未必有非材之意。而集传解作长大而无善。何欤。
臣对曰比兴本自相近。其微意不可知也。薪字之以不材意看者。臣恐恰当。魏风曰园有棘。其实之食。棘枣也。今只可作薪。则与子长而无令人。正相类也。
睍睆。集传作清和圆转说。则其下又曰载好其音。不但意叠。文义亦似龃龉。我东先儒以为如曰关关雎鸠。载好其音。则岂不生受乎。此说诚是矣。以睆彼牵牛證之。则睍睆为黄鸟之色也明矣。毛传之以貌言之。岂不信欤。色则明鲜。声则清和。以喻孝子愉色柔声。于义尤协。未知如何。
臣对曰睍睆之为目光。或说甚力。然如玲珑字可以为光。或以为声。岂必以莺之戴目。莺之戴火。只可作莺目。而不可作莺声乎。愉色柔声。恐亦穿鉴(一作凿)。臣以为此诗之下二章。取兴尤切。盖泉必在上而后方施润下之功。而今寒泉在下。人必在上而后方有戢下之力。而今七子在下。此其所以自怨也。载好其音。言黄鸟自悦其音也。音出于莺而能使莺好之。子出于母而不能使母慰之。此其所以自责也。
雄雉
御问曰从役者妇人。方思其君子。何不独称其君子。而汎举百尔之君子欤。
臣对曰此恐从役之家人。致怨于在上之君子也。言具位之人。不以忮求之心。贪恋爵禄。岂不能谏正乎。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96L 页
忮求之心。皆生于贪富贵。忮者必求。求者必忮。似是一病。而止斋陈氏说以为不忮则或入于求。不求则或入于忮。看作二病者。何欤。
臣对曰忮出于妒。求出于贪。我方贪矣。有或贪我之所贪者。则忮乃生焉。此本一根。恐不当以出此入彼言之也。韩诗外传云惟不求利者。为无害。不求福者。为无祸。此又不求者。不可害之之意。又说苑释此诗云廉者不求非其有者。盖求非其有则忮心生矣。(李阇祖云忮是疾人之有。求是耻己之无。〇见论语子罕篇小注)。
匏有苦叶
御问曰济非渡处。似是济水。按禹贡济水属兖州。邶鄘卫三国。在冀州东南。跨河以及于卫桑土之野。则济水去卫境不远。故邶人见而引之。未知如何。
臣对曰济之为济水。当以济有深涉一句定之。涉渡处也。若济亦渡处则恐语叠也。臣以为此诗四章。皆以涉水起兴。始言济水。次言冰泮。次言舟子。皆一意也。故君子之量度义理。必取揭厉之戒。荷篑丈人亦善说诗者也。盖此诗专以恶无礼而作。若国语鲁叔孙之赋匏有苦叶。则只是断章取义者也。
一说以为雁集洲渚。以一雁鸣更。迨始朝而群鸣。故谓之雍雍。此以雁鸣之迨朝。兴归妻之迨冰。原非指婚礼所用之雁。此说何如。
臣对曰诗人取兴。多有兼含数意。雁虽朝鸣。毕竟是婚礼所用。故取之也。不然鸡鸣鹅噪。皆有定时。岂必雁乎。如迨冰未泮。婚期之中。兼有涉水之意也。
谷风
御问曰德音莫违。是妇人之德音欤。是其夫之德音欤。以葑菲之根恶。喻色衰。以其茎之美。喻德音。则似是己之德音。而日月篇德音无良。严华谷作其夫之德音。当如何看。
臣对曰德音犹言声闻。夫妇相爱。声闻是生。不必偏属于一边也。但茎
臣对曰忮出于妒。求出于贪。我方贪矣。有或贪我之所贪者。则忮乃生焉。此本一根。恐不当以出此入彼言之也。韩诗外传云惟不求利者。为无害。不求福者。为无祸。此又不求者。不可害之之意。又说苑释此诗云廉者不求非其有者。盖求非其有则忮心生矣。(李阇祖云忮是疾人之有。求是耻己之无。〇见论语子罕篇小注)。
匏有苦叶
御问曰济非渡处。似是济水。按禹贡济水属兖州。邶鄘卫三国。在冀州东南。跨河以及于卫桑土之野。则济水去卫境不远。故邶人见而引之。未知如何。
臣对曰济之为济水。当以济有深涉一句定之。涉渡处也。若济亦渡处则恐语叠也。臣以为此诗四章。皆以涉水起兴。始言济水。次言冰泮。次言舟子。皆一意也。故君子之量度义理。必取揭厉之戒。荷篑丈人亦善说诗者也。盖此诗专以恶无礼而作。若国语鲁叔孙之赋匏有苦叶。则只是断章取义者也。
一说以为雁集洲渚。以一雁鸣更。迨始朝而群鸣。故谓之雍雍。此以雁鸣之迨朝。兴归妻之迨冰。原非指婚礼所用之雁。此说何如。
臣对曰诗人取兴。多有兼含数意。雁虽朝鸣。毕竟是婚礼所用。故取之也。不然鸡鸣鹅噪。皆有定时。岂必雁乎。如迨冰未泮。婚期之中。兼有涉水之意也。
谷风
御问曰德音莫违。是妇人之德音欤。是其夫之德音欤。以葑菲之根恶。喻色衰。以其茎之美。喻德音。则似是己之德音。而日月篇德音无良。严华谷作其夫之德音。当如何看。
臣对曰德音犹言声闻。夫妇相爱。声闻是生。不必偏属于一边也。但茎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97H 页
叶宜比颜色。根体宜比德行。盖葑菲之所以采。以其根美也。郑笺根恶之说恐误解。无以下体。言岂不以下体也。后儒只引坊记之文。以下体为美。不惟是也。左传臼(一作曰)季见冀缺。归而荐之于文公。公曰其父有罪可乎。对曰舜殛鲧而举禹。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此以冀芮及鲧。比之于茎叶。冀缺及禹。比之于下体也。亦岂非以下体为美也乎。
或说新婚之恶。汝反乐之。如茶之苦。而反甘之也。此说恐不如集传。且以弃妇而言新婚之恶。其孰信之。
臣对曰后儒心恬素缣之喻。即鄙谚苦梨亦甘之意也。固未恰好。东汉史弼在槛车。答裴瑜之言曰谁谓茶苦。其甘如荠。此又遇难如顺之意也。
此诗之辞曰采葑采菲。曰茶苦荠甘。曰旨蓄御冬。其所起兴。多以食物。如绿衣之衣服。盖饮食衣服。是妇人之事。因其所惯习而取譬欤。
臣对曰终风之阴曀。匏有苦叶之涉水。缘(一作绿)衣之衣服。此章之饮食。皆全篇脉理。可见古人作诗之法也。
式微
御问曰是时黎已失国则亡矣。非但微而已矣。而曰微。何欤。旧国为狄所灭。则黎君虽欲归。无可归之地矣。而曰胡不归。何欤。君之流离。负霸绁而从之者。即臣职也。乃以归咎于上。何欤。左传卫穆公时。晋灭狄。潞氏数之。以其夺黎地也。(宣十五年)数狄人而不数黎君。则黎君非无道而失国者也。为其臣者。何以怨之欤。列女传以为黎庄夫人之诗。朱子之不从。何欤。
臣对曰黎庄夫人与傅姆二人作式微者。列女传之文也。后儒力主其说。虽然此竟为劝君归国之诗也。按春秋襄二十九年正月。公在楚。五月公至自楚。传曰公还及方城。闻取卞。问公冶曰吾可以入乎。对曰君实有国。谁敢违君。公欲无入。荣成伯赋式微。公乃归。据此则旧说之言黎臣劝其君归国者。岂不明甚乎。郑氏只言为狄所逐矣。晋数狄潞。只言夺黎地矣。则君奔地削。而国未尝灭也。意黎君畏狄之患。空其国而
或说新婚之恶。汝反乐之。如茶之苦。而反甘之也。此说恐不如集传。且以弃妇而言新婚之恶。其孰信之。
臣对曰后儒心恬素缣之喻。即鄙谚苦梨亦甘之意也。固未恰好。东汉史弼在槛车。答裴瑜之言曰谁谓茶苦。其甘如荠。此又遇难如顺之意也。
此诗之辞曰采葑采菲。曰茶苦荠甘。曰旨蓄御冬。其所起兴。多以食物。如绿衣之衣服。盖饮食衣服。是妇人之事。因其所惯习而取譬欤。
臣对曰终风之阴曀。匏有苦叶之涉水。缘(一作绿)衣之衣服。此章之饮食。皆全篇脉理。可见古人作诗之法也。
式微
御问曰是时黎已失国则亡矣。非但微而已矣。而曰微。何欤。旧国为狄所灭。则黎君虽欲归。无可归之地矣。而曰胡不归。何欤。君之流离。负霸绁而从之者。即臣职也。乃以归咎于上。何欤。左传卫穆公时。晋灭狄。潞氏数之。以其夺黎地也。(宣十五年)数狄人而不数黎君。则黎君非无道而失国者也。为其臣者。何以怨之欤。列女传以为黎庄夫人之诗。朱子之不从。何欤。
臣对曰黎庄夫人与傅姆二人作式微者。列女传之文也。后儒力主其说。虽然此竟为劝君归国之诗也。按春秋襄二十九年正月。公在楚。五月公至自楚。传曰公还及方城。闻取卞。问公冶曰吾可以入乎。对曰君实有国。谁敢违君。公欲无入。荣成伯赋式微。公乃归。据此则旧说之言黎臣劝其君归国者。岂不明甚乎。郑氏只言为狄所逐矣。晋数狄潞。只言夺黎地矣。则君奔地削。而国未尝灭也。意黎君畏狄之患。空其国而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97L 页
寓于卫。故其从行之臣。劝之归如是也。中露泥中。亦是反复请归之语。不必为怨君之辞也。
记曰诸侯不臣寓公。当以客礼而待之。葵丘之盟曰无忘宾旅。当修馆舍而处之。卫既受寓。至使之沾濡陷溺。何欤。
臣对曰郑笺以为卫以二邑处之。若然卫未尝薄也。中露泥中。或只是行役奔窜之事。不必舍馆不安也。
旄丘
御问曰集传曰叔伯。卫之诸臣也。谢叠山曰叔伯字也。伯仲叔季。兄弟之序。古者因以为字。黎臣而呼卫臣以叔伯。盖亲之之辞。其意以为亲犹兄弟。宜患难相救。未知如何。
臣对曰古者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字。与伯仲本自不同。谢说未允。礼记申生谓狐突伯氏。县子谓子游叔氏。可验也。古礼本然。未必是亲之之辞也。韩诗外传引第二章。其义不同。谓黎之大夫。与君同遁。故诗人讥之。处久与以四字。俱有异义。又吕览精喻篇及说苑修文篇。释第二章之义甚详。并当参考也。
匪车不东。有前后二说。前说曰匪我之车。不东告于女也。后说曰匪卫大夫之车。不东救我也。朱子并录二说。而曰今按黎国在卫西。前说近是。然或以后说为是。其言曰黎国在卫西。而黎寓则在卫东。地理志云淇水东至黎阳始入河。有所谓黎侯城者。郦道元云黎侯寓于此则卫东矣。夫既寓卫东则其曰匪卫大夫之车不东。诚是矣。朱子之说异于此者。何欤。
臣对曰此恐黎臣之留国者。送使请救于卫。或请其君还。而使久不还。故相与忧闷之辞。叔伯恐指黎臣之在卫者而言也。黎寓虽在卫东。黎国固在卫西。则匪车不东。言奉使者岂不东往。而但无与同来者。故至今不还也。若是集传之取舍。固得之矣。
流离之子。若不作枭雏看。如郑氏说。则琐兮之琐。只如旅琐琐之义。而尾之为末。于霸旅果何所当欤。
记曰诸侯不臣寓公。当以客礼而待之。葵丘之盟曰无忘宾旅。当修馆舍而处之。卫既受寓。至使之沾濡陷溺。何欤。
臣对曰郑笺以为卫以二邑处之。若然卫未尝薄也。中露泥中。或只是行役奔窜之事。不必舍馆不安也。
旄丘
御问曰集传曰叔伯。卫之诸臣也。谢叠山曰叔伯字也。伯仲叔季。兄弟之序。古者因以为字。黎臣而呼卫臣以叔伯。盖亲之之辞。其意以为亲犹兄弟。宜患难相救。未知如何。
臣对曰古者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字。与伯仲本自不同。谢说未允。礼记申生谓狐突伯氏。县子谓子游叔氏。可验也。古礼本然。未必是亲之之辞也。韩诗外传引第二章。其义不同。谓黎之大夫。与君同遁。故诗人讥之。处久与以四字。俱有异义。又吕览精喻篇及说苑修文篇。释第二章之义甚详。并当参考也。
匪车不东。有前后二说。前说曰匪我之车。不东告于女也。后说曰匪卫大夫之车。不东救我也。朱子并录二说。而曰今按黎国在卫西。前说近是。然或以后说为是。其言曰黎国在卫西。而黎寓则在卫东。地理志云淇水东至黎阳始入河。有所谓黎侯城者。郦道元云黎侯寓于此则卫东矣。夫既寓卫东则其曰匪卫大夫之车不东。诚是矣。朱子之说异于此者。何欤。
臣对曰此恐黎臣之留国者。送使请救于卫。或请其君还。而使久不还。故相与忧闷之辞。叔伯恐指黎臣之在卫者而言也。黎寓虽在卫东。黎国固在卫西。则匪车不东。言奉使者岂不东往。而但无与同来者。故至今不还也。若是集传之取舍。固得之矣。
流离之子。若不作枭雏看。如郑氏说。则琐兮之琐。只如旅琐琐之义。而尾之为末。于霸旅果何所当欤。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98H 页
臣对曰琐。玉屑也。尾。木梢也。皆是分散之貌。流离亦恐从集传说为得。若从枭雏之说。是以同朝之臣僚宗族。比之恶鸟之雏。安有所谓诗人之忠厚哉。
简兮
御问曰集传曰万者舞之总名。总之为言。合文武二舞也。按左传隐公五年。考仲子之宫。将万焉。注曰万舞名。燕礼曰若舞则刁。注曰以万舞而奏之刁是文舞。而曰万舞。则万舞似非合文武二舞之名。且舞名以万。其义何在。
臣对曰商颂曰万舞有奕。言象汤之武定也。夏小正曰万也者。干戚舞也。孙毓曰万舞干戚也。周礼春官。籥师教国子舞羽吹籥。注曰文舞持羽吹籥。所谓籥舞也。春秋曰万入去籥。公羊传曰籥者籥舞也。万者干舞也。左传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庄二十八年)文王世子曰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注曰干戈万舞。象武也。羽籥籥舞。象文也。即孔疏亦云公庭万舞。是能武舞。今说籥舞。是又能文舞也。盖干戚用武之器也。羽籥耀文之具也。毛传以干羽为万舞。古今经传绝주-D001所据。孔疏姑顺其义。以万为舞之总名。至释郑笺之义。则痛斥毛传之谬。可按而知也。总之万也者蜂也。象军旅之屯聚也。何休云武王以万人定天下。故干舞称万舞。
贤者非武夫。而曰有力如虎何欤。岂其才兼文武者欤。
臣对曰有力如虎武也。执辔如组文也。按左传狄虎弥建大车之轮而蒙之以甲。以为橹左执之右拔戟。孟献子曰诗所谓有力如虎者也。此所谓武也。又按吕览先己篇曰诗曰执辔如组。孔子曰审此言也。可以为天下。谓其为之于此。而成文于彼也。圣人组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此所谓文也。且方将万舞。而又能籥舞。亦可见文武兼备也。古之贤者。多隐伶师。如论语微子篇所称八乐师。皆贤者也。
山榛隰苓。只是因所见而起兴。未必引物而为喻也。而竹房张氏以为榛
简兮
御问曰集传曰万者舞之总名。总之为言。合文武二舞也。按左传隐公五年。考仲子之宫。将万焉。注曰万舞名。燕礼曰若舞则刁。注曰以万舞而奏之刁是文舞。而曰万舞。则万舞似非合文武二舞之名。且舞名以万。其义何在。
臣对曰商颂曰万舞有奕。言象汤之武定也。夏小正曰万也者。干戚舞也。孙毓曰万舞干戚也。周礼春官。籥师教国子舞羽吹籥。注曰文舞持羽吹籥。所谓籥舞也。春秋曰万入去籥。公羊传曰籥者籥舞也。万者干舞也。左传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庄二十八年)文王世子曰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注曰干戈万舞。象武也。羽籥籥舞。象文也。即孔疏亦云公庭万舞。是能武舞。今说籥舞。是又能文舞也。盖干戚用武之器也。羽籥耀文之具也。毛传以干羽为万舞。古今经传绝주-D001所据。孔疏姑顺其义。以万为舞之总名。至释郑笺之义。则痛斥毛传之谬。可按而知也。总之万也者蜂也。象军旅之屯聚也。何休云武王以万人定天下。故干舞称万舞。
贤者非武夫。而曰有力如虎何欤。岂其才兼文武者欤。
臣对曰有力如虎武也。执辔如组文也。按左传狄虎弥建大车之轮而蒙之以甲。以为橹左执之右拔戟。孟献子曰诗所谓有力如虎者也。此所谓武也。又按吕览先己篇曰诗曰执辔如组。孔子曰审此言也。可以为天下。谓其为之于此。而成文于彼也。圣人组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此所谓文也。且方将万舞。而又能籥舞。亦可见文武兼备也。古之贤者。多隐伶师。如论语微子篇所称八乐师。皆贤者也。
山榛隰苓。只是因所见而起兴。未必引物而为喻也。而竹房张氏以为榛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98L 页
苓之甘美。以兴人君之美好。此说恐反浅近。夫诗之取兴。未必皆兼比意。如楚辞湘夫人歌。沅有芷兮澧有兰。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不过触目而起思。遂咏叹之也。如朱子所谓虚用两句咏起而接绩(一作续)去者。是兴体也。未知如何。
臣对曰诗之取兴。多兼有比意者。虚用两句咏起而接续去者。亦固有之。而后生末学。先著此意。则读诗便归粗率。最要精察而熟玩也。至于此章之山榛湿(一作隰)苓。却只是徒然取兴。与本事全不相关。然后方有浏亮动荡之妙。閒远奫沦之趣。然山榛湿(一作隰)苓。各得其所。贤者失志。感羡万物。其亦言外之旨也。竹房之说。陋之甚矣。
泉水
御问曰葛覃之归宁。告于师氏。泉水之思归。谋于诸姬。父毋(一作母)之在与亡不同也。其归也。欲归见兄弟欤。欲归拜其父毋(一作母)之庙欤。若尔未见其蓼莪风树之意。何欤。
臣对曰使父母而在则有归宁之礼。父母而终则有奔哭之礼。按杂记妇人非三年之丧。不踰封而吊。如三年之丧。君夫人归郑。注曰奔父母丧也。今忽异释。唯恐其或违序说。未可知也。且父母既没。则不唯曰远父母兄弟而已。意父毋(一作母)未没。思得归宁。而或有阻碍未遂者耳。
诸姑伯姊之称。终是可疑。安成刘氏说亦臆度。或言诸侯一娶九女。夫人与二媵。各以侄娣随之。凡九女。泉水之女。恐是两媵中一人为侄者。唤两媵为诸姑。唤其同为侄者曰伯姊。此说似有理。而但古之论者。多以此为卫国夫人之诗。则亦难作媵妾之诗看。未知何说可以勘定否。
臣对曰一娶三姓。此本公羊氏之说也。但此乃夫人之诗。夫人无从问姑姊也。且虽媵妾。容有一姑。不得有诸姑。臣以为此乃卫女追记来时之事也。泲祢皆卫地也。干言皆所嫁之国地名也。昔自卫来之时。以远父母之义。问于诸姑。遂及伯姊也。朱子集传亦以泲祢为自卫来时所经之处。不可违也。但以诸姑伯姊。为诸姬。失照检也。诸姑伯姊。皆在卫
臣对曰诗之取兴。多兼有比意者。虚用两句咏起而接续去者。亦固有之。而后生末学。先著此意。则读诗便归粗率。最要精察而熟玩也。至于此章之山榛湿(一作隰)苓。却只是徒然取兴。与本事全不相关。然后方有浏亮动荡之妙。閒远奫沦之趣。然山榛湿(一作隰)苓。各得其所。贤者失志。感羡万物。其亦言外之旨也。竹房之说。陋之甚矣。
泉水
御问曰葛覃之归宁。告于师氏。泉水之思归。谋于诸姬。父毋(一作母)之在与亡不同也。其归也。欲归见兄弟欤。欲归拜其父毋(一作母)之庙欤。若尔未见其蓼莪风树之意。何欤。
臣对曰使父母而在则有归宁之礼。父母而终则有奔哭之礼。按杂记妇人非三年之丧。不踰封而吊。如三年之丧。君夫人归郑。注曰奔父母丧也。今忽异释。唯恐其或违序说。未可知也。且父母既没。则不唯曰远父母兄弟而已。意父毋(一作母)未没。思得归宁。而或有阻碍未遂者耳。
诸姑伯姊之称。终是可疑。安成刘氏说亦臆度。或言诸侯一娶九女。夫人与二媵。各以侄娣随之。凡九女。泉水之女。恐是两媵中一人为侄者。唤两媵为诸姑。唤其同为侄者曰伯姊。此说似有理。而但古之论者。多以此为卫国夫人之诗。则亦难作媵妾之诗看。未知何说可以勘定否。
臣对曰一娶三姓。此本公羊氏之说也。但此乃夫人之诗。夫人无从问姑姊也。且虽媵妾。容有一姑。不得有诸姑。臣以为此乃卫女追记来时之事也。泲祢皆卫地也。干言皆所嫁之国地名也。昔自卫来之时。以远父母之义。问于诸姑。遂及伯姊也。朱子集传亦以泲祢为自卫来时所经之处。不可违也。但以诸姑伯姊。为诸姬。失照检也。诸姑伯姊。皆在卫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99H 页
时本亲。非随此女而嫁者也。散嫁诸邦。会以归宁。共送此女也。
北门
御问曰朱子以此诗为识道理人做。盖以天实为之之语。有信天知命之意也。然君子忧道不忧贫。而终窭且贫。若有未能忘情于贫富者。何欤。修身必能齐家。而室人交谪。亦未能使之安于糟糠。何欤。
臣对曰臣妄以此诗为卫懿公之时所作也。卫自宣惠之后。衰乱日甚。而至懿公好鹤。翟人伐之。民莫之救。卒死于翟。文公初立。其首先务者曰轻赋(一作富)尚俭。身自劳苦而已。可见懿公之时。重敛务奢。不亲政事。故文公之政如是也。终窭且贫。莫知我艰。恐指公室而言。盖当时奢汰亡度。费用无节。故借私家忧贫之话头。以喻国家荡竭而君莫之知也。王事。事大朝聘之节。政事。军国治理之务。室人之谪我摧我者。盖王事政事。一卑于己。故凡有失政失德。虽一家之人。并归咎于我。而交相规戒也。天实为之。不欲归咎于君。而付之天命。忠厚之意也。若如旧说。则殷殷之忧。只在贫窭。而至言天命戚戚之咨。起于妻子。而反怨劳苦。此鄙夫贪臣。岂可曰贤者之责备乎。韩诗外传释天实为之之义。以夷、齐、逢、干、申徒狄之伦当之。亦可见也。
北风
御问曰先儒以作此诗者。为贤而在位者。盖以其见几之明也。然良农不为水旱而辍耕。良商不为折阅而彻市。君子不为世乱而怠于事。则贤而在位者。不思扶颠济难。惟全身远害是图。仁人之心。固如是乎。
臣对曰旧说以为百姓相携而去。集传亦无贤而在位之说。特刘安成以同车二字。为仕者之作。然仕者有见危授命之义。亦固有见几色举之义。不一揆也。臣尝读孟子对齐宣王之语及子思对鲁穆公之语。(见檀弓)及豫六二丧服传诸文。知此义也。谏行言听。委任仰成。我之去留。有关于社稷之存亡者。生死以之。无可去之义也。谏则不行。言则不听。仕焉而已者。纳履而去。不俟终日。此亦君子之义也。由是观之。贤者之或
北门
御问曰朱子以此诗为识道理人做。盖以天实为之之语。有信天知命之意也。然君子忧道不忧贫。而终窭且贫。若有未能忘情于贫富者。何欤。修身必能齐家。而室人交谪。亦未能使之安于糟糠。何欤。
臣对曰臣妄以此诗为卫懿公之时所作也。卫自宣惠之后。衰乱日甚。而至懿公好鹤。翟人伐之。民莫之救。卒死于翟。文公初立。其首先务者曰轻赋(一作富)尚俭。身自劳苦而已。可见懿公之时。重敛务奢。不亲政事。故文公之政如是也。终窭且贫。莫知我艰。恐指公室而言。盖当时奢汰亡度。费用无节。故借私家忧贫之话头。以喻国家荡竭而君莫之知也。王事。事大朝聘之节。政事。军国治理之务。室人之谪我摧我者。盖王事政事。一卑于己。故凡有失政失德。虽一家之人。并归咎于我。而交相规戒也。天实为之。不欲归咎于君。而付之天命。忠厚之意也。若如旧说。则殷殷之忧。只在贫窭。而至言天命戚戚之咨。起于妻子。而反怨劳苦。此鄙夫贪臣。岂可曰贤者之责备乎。韩诗外传释天实为之之义。以夷、齐、逢、干、申徒狄之伦当之。亦可见也。
北风
御问曰先儒以作此诗者。为贤而在位者。盖以其见几之明也。然良农不为水旱而辍耕。良商不为折阅而彻市。君子不为世乱而怠于事。则贤而在位者。不思扶颠济难。惟全身远害是图。仁人之心。固如是乎。
臣对曰旧说以为百姓相携而去。集传亦无贤而在位之说。特刘安成以同车二字。为仕者之作。然仕者有见危授命之义。亦固有见几色举之义。不一揆也。臣尝读孟子对齐宣王之语及子思对鲁穆公之语。(见檀弓)及豫六二丧服传诸文。知此义也。谏行言听。委任仰成。我之去留。有关于社稷之存亡者。生死以之。无可去之义也。谏则不行。言则不听。仕焉而已者。纳履而去。不俟终日。此亦君子之义也。由是观之。贤者之或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399L 页
去或死。惟系人君之恩礼。不可槩以扶颠济难之忠。责之于臣下也。无补于国。而惟乱是与。岂所谓明哲而保身哉。人主于此。宜懔然以自省也。
静女
御问曰强暴谓之吉士。野有死麇有之。其意欲使知愧耳。此章以淫妇谓之静女何哉。欧阳公以为幽静难诱之女。岂先贞后黩。如后世河间淫妇者欤。
臣对曰此诗之黜为淫诗。盖以俟我于城隅。有若期会于幽僻之处也。然按周礼城隅注。城隅角桴思也。汉时东阙桴思灾。亦此也。又明堂位之疏屏注曰疏屏。今桴思也。疏刻云气于树屏者也。人臣至此。俯伏思念其事。盖古礼也。据此后夫人女史之官。亦或俯伏于内殿之桴思也。大抵既曰静女。而谓之淫奔。诚不可解也。
彤管为赤管笔。女史之所执而记事者。已见于左传杜预注。而集传以为未详何欤。小注或称针管。或称乐管。又何所据欤。
臣对曰旧注与左传之文。(定九年)皆为女史之明證无可疑也。臣又思之。荑之始生。体若笔管。心若笔毫。或亦以史笔而取况也。臣以为悦豫女美之女字。当与匪女为美之女字。并作汝音。盖彤管则有炜其光。此不待美人而彤管已自美也。牧荑则似笔。而非此非荑之美。而美人之贻之美也。
二子乘舟
御问曰二子乘舟。疑其渡河而死也。然左传曰杀于莘。又曰杀于隘。莘固河西。隘亦非涉河之地也。史记曰死于界上。界即自卫适齐之界。隔河非渡河矣。惟刘向新序云宣公欲杀太子伋而立寿。使人与伋乘舟。于河中沈而杀之。寿与之同舟。舟人不得杀伋。方乘舟时。傅母恐其死也。闵而作诗。舟行无恙。其后未几。有使伋之齐。伋寿并死之事。左传史记之所无。刘向何所据而为之说如此欤。
静女
御问曰强暴谓之吉士。野有死麇有之。其意欲使知愧耳。此章以淫妇谓之静女何哉。欧阳公以为幽静难诱之女。岂先贞后黩。如后世河间淫妇者欤。
臣对曰此诗之黜为淫诗。盖以俟我于城隅。有若期会于幽僻之处也。然按周礼城隅注。城隅角桴思也。汉时东阙桴思灾。亦此也。又明堂位之疏屏注曰疏屏。今桴思也。疏刻云气于树屏者也。人臣至此。俯伏思念其事。盖古礼也。据此后夫人女史之官。亦或俯伏于内殿之桴思也。大抵既曰静女。而谓之淫奔。诚不可解也。
彤管为赤管笔。女史之所执而记事者。已见于左传杜预注。而集传以为未详何欤。小注或称针管。或称乐管。又何所据欤。
臣对曰旧注与左传之文。(定九年)皆为女史之明證无可疑也。臣又思之。荑之始生。体若笔管。心若笔毫。或亦以史笔而取况也。臣以为悦豫女美之女字。当与匪女为美之女字。并作汝音。盖彤管则有炜其光。此不待美人而彤管已自美也。牧荑则似笔。而非此非荑之美。而美人之贻之美也。
二子乘舟
御问曰二子乘舟。疑其渡河而死也。然左传曰杀于莘。又曰杀于隘。莘固河西。隘亦非涉河之地也。史记曰死于界上。界即自卫适齐之界。隔河非渡河矣。惟刘向新序云宣公欲杀太子伋而立寿。使人与伋乘舟。于河中沈而杀之。寿与之同舟。舟人不得杀伋。方乘舟时。傅母恐其死也。闵而作诗。舟行无恙。其后未几。有使伋之齐。伋寿并死之事。左传史记之所无。刘向何所据而为之说如此欤。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400H 页
臣对曰若如新序之说。则此诗作于初行之时。左传史记记其终杀之事。不相悖也。但必以为傅母之作者。与式微傅姆之说。同出一手。诗何必傅母作之乎。是可疑也。
养字从水为瀁。养养即瀁瀁也。水之滉瀁。如人心之忧伤。摇摇靡所止泊也。此义何如。
臣对曰 圣谕至当矣。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卷一)
鄘
柏舟
御问曰严华谷以为二柏舟用意。皆在下句。亦汎其流。即无所依薄之意。可以兴耿耿之隐忧。在彼中河。于两髦我仪。何所当欤。
臣对曰古者舟各异用。菁莪采菽。俱为天子之燕诸侯。则皆称杨舟。庄姜共姜俱为侯邦之嫡夫人。则皆称柏舟。唯竹竿之松舟。未知所指。然大明亲迎之仪。必举舟梁。或者诸侯之婚。必用柏舟。故庄姜不得于夫则指柏舟而自伤。共姜丧夫而寡则指柏舟而自誓。皆以其婚时所用也。然则其用意上句较重也。臣又思之。髧彼两髦。非指共伯而言也。据内则子事父母及男女未冠笄者。皆称拂髦。独妇事舅姑无拂髦。盖髦者女在父家之容。非妇在舅家之仪也。共姜对父母而明不嫁。则指其髦而为誓言。欲终老于父家也。且特者。寡而无配之称。不必如乱之주-D001为治也。
母也天只。不及父者。疑是时独母在。或非父意。而旧说以为父母欲夺而嫁之者何欤。或曰只呼母者。以其父严母慈。此说何如。
臣对曰妇女之情。每因母而达(一作远)父。父严母慈之义。诚恰好矣。
墙有茨
御问曰蒺藜子有三角刺人则恶草也。以此比恶人欤。
臣对曰墙之树茨。欲人之不得踰越也。按周礼圉师之职。茨墙则剪阖。祭义(一作仪)蚕室棘墙而外闭之。盖古制也。扬继盛戒子书云男子十岁。不可使入中门。女子十岁。不可使出中门。院墙要极高。上面必以棘针缘的
养字从水为瀁。养养即瀁瀁也。水之滉瀁。如人心之忧伤。摇摇靡所止泊也。此义何如。
臣对曰 圣谕至当矣。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卷一)
鄘
柏舟
御问曰严华谷以为二柏舟用意。皆在下句。亦汎其流。即无所依薄之意。可以兴耿耿之隐忧。在彼中河。于两髦我仪。何所当欤。
臣对曰古者舟各异用。菁莪采菽。俱为天子之燕诸侯。则皆称杨舟。庄姜共姜俱为侯邦之嫡夫人。则皆称柏舟。唯竹竿之松舟。未知所指。然大明亲迎之仪。必举舟梁。或者诸侯之婚。必用柏舟。故庄姜不得于夫则指柏舟而自伤。共姜丧夫而寡则指柏舟而自誓。皆以其婚时所用也。然则其用意上句较重也。臣又思之。髧彼两髦。非指共伯而言也。据内则子事父母及男女未冠笄者。皆称拂髦。独妇事舅姑无拂髦。盖髦者女在父家之容。非妇在舅家之仪也。共姜对父母而明不嫁。则指其髦而为誓言。欲终老于父家也。且特者。寡而无配之称。不必如乱之주-D001为治也。
母也天只。不及父者。疑是时独母在。或非父意。而旧说以为父母欲夺而嫁之者何欤。或曰只呼母者。以其父严母慈。此说何如。
臣对曰妇女之情。每因母而达(一作远)父。父严母慈之义。诚恰好矣。
墙有茨
御问曰蒺藜子有三角刺人则恶草也。以此比恶人欤。
臣对曰墙之树茨。欲人之不得踰越也。按周礼圉师之职。茨墙则剪阖。祭义(一作仪)蚕室棘墙而外闭之。盖古制也。扬继盛戒子书云男子十岁。不可使入中门。女子十岁。不可使出中门。院墙要极高。上面必以棘针缘的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400L 页
周密。亦此意也。此言墙垣之牢固如是。可见其变自内出也。旧注墙比礼防。茨比淫行。恐未当也。
君子偕老
御问曰此诗三章。辞皆甚婉。若非子之不淑一句。则几无以见其为讥刺矣。称道其衣服容貌之盛者。为讥刺欤。
臣对曰此所谓刺诗也。其辞婉其旨微。其声韵清切激扬。千载之下。尚令人嗟咄而嫉恶之。此诗人之妙也。臣又谓此诗之遍举服饰容貌之盛。有三个意思。一芬芳馥郁。自以为美。而识者瞪之。其淫秽塞鼻也。一宣公既死。谁适为容。既寡而冶。明徵其淫也。一只举外貌之盛。而毫不举德行。则其极口赞扬。乃所以极口讥刺也。反覆玩味。作文之妙。几可见矣。
胡然而天。胡然而帝。方说淫恶人之容貌。而疑于天与帝。恐似未安。此是古人质朴处耶。
臣对曰鄙夫淫女。每冶容盛饰。瞰前顾后。昂然自异。飘然自举。有若天上人间。惟我独尊。胡然而天。胡然而帝。犹言何如者为天。何如者为帝也。言其昂然飘然。无所顾畏也。不然美饰之惊人。恐与鬼神之惊人有异。且胡然二字。终难解说。恐不但取譬之未安也。
绁袢。朱子以为束缚意。谓以展衣蒙絺绤而为之绁袢。或曰蒙谓加絺绤于亵衣之上。又一说以为絺绤为亵衣。而以展衣覆之。凡此三说。何者为得本旨欤。
臣对曰按乡党。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疏以为袗单也。絺绤葛也。表表衣也。言加尚表衣于单葛之上也。盖絺绤亵服也。故必加尚表衣也。据此则绉絺亦亵服也。故必以展衣蒙之于绉絺者。以绉絺之为亵袢也。后儒引说文以明之。义有据也。
桑中
御问曰所列三女。是一男遍淫欤。或云淫朋相逐。赋成一篇。此说何如。
君子偕老
御问曰此诗三章。辞皆甚婉。若非子之不淑一句。则几无以见其为讥刺矣。称道其衣服容貌之盛者。为讥刺欤。
臣对曰此所谓刺诗也。其辞婉其旨微。其声韵清切激扬。千载之下。尚令人嗟咄而嫉恶之。此诗人之妙也。臣又谓此诗之遍举服饰容貌之盛。有三个意思。一芬芳馥郁。自以为美。而识者瞪之。其淫秽塞鼻也。一宣公既死。谁适为容。既寡而冶。明徵其淫也。一只举外貌之盛。而毫不举德行。则其极口赞扬。乃所以极口讥刺也。反覆玩味。作文之妙。几可见矣。
胡然而天。胡然而帝。方说淫恶人之容貌。而疑于天与帝。恐似未安。此是古人质朴处耶。
臣对曰鄙夫淫女。每冶容盛饰。瞰前顾后。昂然自异。飘然自举。有若天上人间。惟我独尊。胡然而天。胡然而帝。犹言何如者为天。何如者为帝也。言其昂然飘然。无所顾畏也。不然美饰之惊人。恐与鬼神之惊人有异。且胡然二字。终难解说。恐不但取譬之未安也。
绁袢。朱子以为束缚意。谓以展衣蒙絺绤而为之绁袢。或曰蒙谓加絺绤于亵衣之上。又一说以为絺绤为亵衣。而以展衣覆之。凡此三说。何者为得本旨欤。
臣对曰按乡党。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疏以为袗单也。絺绤葛也。表表衣也。言加尚表衣于单葛之上也。盖絺绤亵服也。故必加尚表衣也。据此则绉絺亦亵服也。故必以展衣蒙之于绉絺者。以绉絺之为亵袢也。后儒引说文以明之。义有据也。
桑中
御问曰所列三女。是一男遍淫欤。或云淫朋相逐。赋成一篇。此说何如。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401H 页
臣对曰期我要我送我之处。三章俱同。谓之一男遍淫。则三女不应期会于一处也。谓之淫朋相逐。则三男不应期会于一处也。左传申公巫臣聘夏姬于郑。尽室以行。申叔时曰异哉。夫子有桑中之喜。桑中盖其相窃妻妾之事。故取比如是也。然采唐采麦采葑。俱是贱者之事。于世族在位者。恐或不当。且孟长也。未必三家之长女皆好淫。则此亦可疑也。
集传以为庸未闻。或曰庸鄘也。以地为氏者。汉书志鄘皆作庸。周末秦有庸芮。汉有庸光。又有受古文尚书者为胶东庸谭。此颇有据。朱子于此。偶未之考欤。
臣对曰 圣谕至当矣。
鹑之奔奔
御问曰人是一人。我是一我。而人则或为公子顽。或为宣姜。我则或为惠公。或为国人。此恐可疑。后之论者。以为刺暴非刺淫。未知是否。
臣对曰卫之聚麀者多。其中必有兼兄与君者。然禽兽之行。虽纸上之人。不宜枉加猜疑。宁阙之耳。刺暴之说。臣恐未然。按左传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伯有赋鹑之贲贲。赵孟曰床第之言。不踰阈。非使人之所得闻也。据此其为刺淫无疑也。表记所引。亦指上下行逆。淫烝岂非上之行逆乎。指其君曰无良。岂非下逆乎。又以鹑火之一星。證其无匹。鹑竟无孳尾乎。或说误矣。
定之方中
御问曰尔雅注曰定正也。作宫室。皆以营室昏中为正。然周时定星。以亥月昏中。农功已毕。民力可用。固宜营作。岁久而差。今以子月昏中。祈寒之时。何可兴士木役民乎。然则后世定星。不可以营室名之欤。
臣对曰星之命名。或以象形。如箕星斗星是也。或以民事。如犁星室星是也。天造人名。不能中理。则营室之时。一定不易。营室之星。岁久差度。固其势也。安成之时。犹之古也。今距春秋之世。此星已差三十度。昏中
集传以为庸未闻。或曰庸鄘也。以地为氏者。汉书志鄘皆作庸。周末秦有庸芮。汉有庸光。又有受古文尚书者为胶东庸谭。此颇有据。朱子于此。偶未之考欤。
臣对曰 圣谕至当矣。
鹑之奔奔
御问曰人是一人。我是一我。而人则或为公子顽。或为宣姜。我则或为惠公。或为国人。此恐可疑。后之论者。以为刺暴非刺淫。未知是否。
臣对曰卫之聚麀者多。其中必有兼兄与君者。然禽兽之行。虽纸上之人。不宜枉加猜疑。宁阙之耳。刺暴之说。臣恐未然。按左传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伯有赋鹑之贲贲。赵孟曰床第之言。不踰阈。非使人之所得闻也。据此其为刺淫无疑也。表记所引。亦指上下行逆。淫烝岂非上之行逆乎。指其君曰无良。岂非下逆乎。又以鹑火之一星。證其无匹。鹑竟无孳尾乎。或说误矣。
定之方中
御问曰尔雅注曰定正也。作宫室。皆以营室昏中为正。然周时定星。以亥月昏中。农功已毕。民力可用。固宜营作。岁久而差。今以子月昏中。祈寒之时。何可兴士木役民乎。然则后世定星。不可以营室名之欤。
臣对曰星之命名。或以象形。如箕星斗星是也。或以民事。如犁星室星是也。天造人名。不能中理。则营室之时。一定不易。营室之星。岁久差度。固其势也。安成之时。犹之古也。今距春秋之世。此星已差三十度。昏中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401L 页
将在十二月。渐非兴土功之时。营室之名虽存。不可以此而验时也。
灵雨注曰灵善也。善犹好也。灵雨即好雨。杜甫诗曰好雨知时节。灵之为言。有知时之意欤。
臣对曰按说文灵从雨从𠱠。𠱠象其零形也。豳风之零雨。旧本亦作灵雨。而霝与灵。本相通。石鼓文灵雨奔楙。亦作霝雨可證。然霝若零意。则灵雨既零意叠。作知时之意看。诚好矣。
螮蝀
御问曰莫之敢指云者。以不正之气。人所恶见。故不敢指欤。在东暮虹也。隮西朝虹也。先言暮后言朝。何欤。
臣对曰湿云与日轮相望。而人在其间。背日面云。则虹于是见。殊非不正之气所成。但虹见之时。气象黯惨。故谓之不正也。虹无定方。随人所立。随移其处。莫可指的。以比淫女行止之恍惚也。或谓虹有雌雄。人见为亵。故以比淫女之行。不可指点也。在东隮西。以比淫人之朝西暮东。先暮后朝。未必有别义也。晋夏统见女巫丹珠。装服甚丽。轻步佪舞。惊愕而走。破藩直出曰螮蝀之气。君子莫之敢指。亦以其不正之色也。
干旄
御问曰汉书注秦文公时。梓树化为牛。以骑击不胜。或堕地髻解。牛畏入水。此是旄牛也。以此牛之尾。注旗干之首。梓树化牛之说。近于物怪。恐不可信。而朱子用旄牛之文。何欤。
臣对曰玄中记云千岁树精化为羊。万岁树精化为牛。秦文公梓树之说。亦此类也。按尔雅犣牛即旄牛。髀膝胡尾。皆有长毛。又按山海经潘侯山有兽。状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牛。一名犏牛。又说文曰犣牛。旄牛也。尾膝皆有长毛。若然旄牛本自有之。非梓树之所化也。秦文公之前。周武王左秉白旄。岂亦旄头骑之遗制乎。
良马之或四或五或六。大夫之所乘。如是不齐者何欤。苏子由曰此赠贤物也。盖言屡(一作属)进而加盛也。此说何如。
灵雨注曰灵善也。善犹好也。灵雨即好雨。杜甫诗曰好雨知时节。灵之为言。有知时之意欤。
臣对曰按说文灵从雨从𠱠。𠱠象其零形也。豳风之零雨。旧本亦作灵雨。而霝与灵。本相通。石鼓文灵雨奔楙。亦作霝雨可證。然霝若零意。则灵雨既零意叠。作知时之意看。诚好矣。
螮蝀
御问曰莫之敢指云者。以不正之气。人所恶见。故不敢指欤。在东暮虹也。隮西朝虹也。先言暮后言朝。何欤。
臣对曰湿云与日轮相望。而人在其间。背日面云。则虹于是见。殊非不正之气所成。但虹见之时。气象黯惨。故谓之不正也。虹无定方。随人所立。随移其处。莫可指的。以比淫女行止之恍惚也。或谓虹有雌雄。人见为亵。故以比淫女之行。不可指点也。在东隮西。以比淫人之朝西暮东。先暮后朝。未必有别义也。晋夏统见女巫丹珠。装服甚丽。轻步佪舞。惊愕而走。破藩直出曰螮蝀之气。君子莫之敢指。亦以其不正之色也。
干旄
御问曰汉书注秦文公时。梓树化为牛。以骑击不胜。或堕地髻解。牛畏入水。此是旄牛也。以此牛之尾。注旗干之首。梓树化牛之说。近于物怪。恐不可信。而朱子用旄牛之文。何欤。
臣对曰玄中记云千岁树精化为羊。万岁树精化为牛。秦文公梓树之说。亦此类也。按尔雅犣牛即旄牛。髀膝胡尾。皆有长毛。又按山海经潘侯山有兽。状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牛。一名犏牛。又说文曰犣牛。旄牛也。尾膝皆有长毛。若然旄牛本自有之。非梓树之所化也。秦文公之前。周武王左秉白旄。岂亦旄头骑之遗制乎。
良马之或四或五或六。大夫之所乘。如是不齐者何欤。苏子由曰此赠贤物也。盖言屡(一作属)进而加盛也。此说何如。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402H 页
臣对曰六马之驾。天子之礼也。陪臣安得以僭之。旧说之四见五见亦误。苏说恐得之矣。臣以为干旄干旌。亦非大夫之所建。盖当时招贤之礼。原有建旌(一作旄)之法。即所谓虞人之旌招也。丝者绘帛也。帛衣谓之丝衣。可验也。素丝之币。束之以组带。即所谓束帛戋戋也。其用素丝而不用玄纁者。文公立国。父丧未毕也。父丧未毕。求贤如渴。所以为贤主也。马亦赠贤之物。即所谓系马千驷也。按左传楚公子弃疾见郑伯以马八匹。见上卿以六匹。见子产以四匹。盖六匹四匹。见卿大夫之礼也。以卿大夫之礼。施之于贤者。所以为好贤也。
载驰
御问曰此诗第二章。分作两章。各四句。旧说恐是。盖合作一章。如苏氏说。则一章之内。辞语重复。意思促急。不如分作两章为好。朱子虽从苏说。以春秋传叔孙豹赋载驰之四章。取其控于大邦之意为證。然春秋传四章之四字。安知非五字之误耶。
臣对曰左传之说。已见注疏。服虔谓首章只叙归唁之事。故自二章数之。杜预谓并赋四章以下。此二家非不知左传之文。犹不敢合二为一。不可晓也。左传竟非误字。不惟叔孙豹之所赋为四章。(襄十九)又郑伯与鲁文公宴于棐。子家赋载驰之四章。子家则(一作即)公子归生 亦取控于大邦谁因谁极之义也。(文十三)四字若误则岂两处所载。若是符合乎。必其分章本然也。
控于大邦。盖欲赴愬耳。妇人既不可自为赴愬。则何不以此请于穆公。遣使告方伯救卫之亡。而有谁因谁极之语欤。婚媾相恤之义。举废国之道。在穆公岂有不可欤。
臣对曰许穆公死于王事。葬以侯礼。贤公也。独不能为魏无忌之义乎。必其时有不能然者矣。夫人之归唁。亦被大夫之非议。则或有臣下之阻遏者。而今不可考也。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卷一)
卫
淇奥
载驰
御问曰此诗第二章。分作两章。各四句。旧说恐是。盖合作一章。如苏氏说。则一章之内。辞语重复。意思促急。不如分作两章为好。朱子虽从苏说。以春秋传叔孙豹赋载驰之四章。取其控于大邦之意为證。然春秋传四章之四字。安知非五字之误耶。
臣对曰左传之说。已见注疏。服虔谓首章只叙归唁之事。故自二章数之。杜预谓并赋四章以下。此二家非不知左传之文。犹不敢合二为一。不可晓也。左传竟非误字。不惟叔孙豹之所赋为四章。(襄十九)又郑伯与鲁文公宴于棐。子家赋载驰之四章。子家则(一作即)公子归生 亦取控于大邦谁因谁极之义也。(文十三)四字若误则岂两处所载。若是符合乎。必其分章本然也。
控于大邦。盖欲赴愬耳。妇人既不可自为赴愬。则何不以此请于穆公。遣使告方伯救卫之亡。而有谁因谁极之语欤。婚媾相恤之义。举废国之道。在穆公岂有不可欤。
臣对曰许穆公死于王事。葬以侯礼。贤公也。独不能为魏无忌之义乎。必其时有不能然者矣。夫人之归唁。亦被大夫之非议。则或有臣下之阻遏者。而今不可考也。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卷一)
卫
淇奥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402L 页
御问曰淇奥或以为二水名。引博物志有奥水流入于淇。水经肥水谓之澳。然汉书既云伐竹于淇。则淇是有竹之处。未闻奥水亦有竹也。且尔雅曰厓内为奥。未知如何。
臣对曰淇澳二水之说。陆玑已言之。水经之肥水。又与邶风之肥泉相合。其为卫水无疑。但以此为奥水。则博物志水经注。安知非后人传(一作傅)会也。且淇奥之为淇澳。虽载左传。尔雅厓内之奥。既与诗文相合。恐从尔雅为得也。
青青是色而谓之坚刚茂盛。何也。青青似是菁菁。小雅菁菁者莪注。菁菁盛也。此似可證。未知是否。
臣对曰 圣谕至当矣。但大学及齐鲁韩三家。并作菉菉。虽与绿通。绿亦草名。终朝采绿是也。旧注之聚讼纷然。后儒之考据详悉。臣不必赘陈也。王刍篇竹之说。不可少也。
重较为卿士之车。朱子用毛郑说。而我东先儒以为未然。其说曰重者厚重也。较者博大也。以其重厚博大。故虽戏谑而不至于轻佻。今以卿士车插于其间。脉理不贯。猗字亦无安顿。此说何如。
臣对曰较训博大。未知何据。较之音角。本取车上角立之意。若训博大。不当音角。今绰较谑虐。四韵相叶。其为车上角立之较无疑也。但其云卿士之车者非也。盖古者车皆立乘。立则凭较。俯则凭轼。较在轼上。望之若重。故曰重较。此自天子达于卿士同然也。二章之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言其在朝之德容也。此章之宽兮绰兮。猗重较兮。言其登车之德容也。猗者瞻望嗟叹之辞。恐不必别立异解也。
考槃
御问曰孔丛子曰于考槃见遁世之士无闷。考槃之贤者。果是易所称龙德而隐者欤。以其诗观之。有自乐其乐之心。而无与人同忧之意。何欤。
臣对曰使忧而有补也。吾不能不忧者。在位之事也。使忧而无补也。宁以全吾之乐者。隐者之事也。然郑侠曰古之人。在畎亩不忘君。弗谖者。
臣对曰淇澳二水之说。陆玑已言之。水经之肥水。又与邶风之肥泉相合。其为卫水无疑。但以此为奥水。则博物志水经注。安知非后人传(一作傅)会也。且淇奥之为淇澳。虽载左传。尔雅厓内之奥。既与诗文相合。恐从尔雅为得也。
青青是色而谓之坚刚茂盛。何也。青青似是菁菁。小雅菁菁者莪注。菁菁盛也。此似可證。未知是否。
臣对曰 圣谕至当矣。但大学及齐鲁韩三家。并作菉菉。虽与绿通。绿亦草名。终朝采绿是也。旧注之聚讼纷然。后儒之考据详悉。臣不必赘陈也。王刍篇竹之说。不可少也。
重较为卿士之车。朱子用毛郑说。而我东先儒以为未然。其说曰重者厚重也。较者博大也。以其重厚博大。故虽戏谑而不至于轻佻。今以卿士车插于其间。脉理不贯。猗字亦无安顿。此说何如。
臣对曰较训博大。未知何据。较之音角。本取车上角立之意。若训博大。不当音角。今绰较谑虐。四韵相叶。其为车上角立之较无疑也。但其云卿士之车者非也。盖古者车皆立乘。立则凭较。俯则凭轼。较在轼上。望之若重。故曰重较。此自天子达于卿士同然也。二章之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言其在朝之德容也。此章之宽兮绰兮。猗重较兮。言其登车之德容也。猗者瞻望嗟叹之辞。恐不必别立异解也。
考槃
御问曰孔丛子曰于考槃见遁世之士无闷。考槃之贤者。果是易所称龙德而隐者欤。以其诗观之。有自乐其乐之心。而无与人同忧之意。何欤。
臣对曰使忧而有补也。吾不能不忧者。在位之事也。使忧而无补也。宁以全吾之乐者。隐者之事也。然郑侠曰古之人。在畎亩不忘君。弗谖者。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403H 页
不忘君也。弗过者。不以君为过也。弗告者。不以告他人也。然则三章皆上二句乐其乐也。下二句忧世之意也。
硕人
御问曰此诗不可汎言卫人所赋。必是卫之宫人所作。若非宫人则说庄姜容貌。何得如此之详欤。
臣对曰春秋庄公之时。夫人既入。大夫宗妇觌用币。(庄二十四年)谷梁传曰礼大夫不见夫人。然杜预何休之注。皆云大夫执贽。以见夫人。以明臣子之道。不唯是也。季文子致女而复命。穆姜出于(一作子)房。再拜赋绿衣之诗。(成九年)此犹公族之大夫也。孔子异姓之宾。犹见南子。由是言之。卫之大夫。亦可以承见庄姜之容貌也。
农郊似是卫国郊外地名。民为农于郭外故名欤。
臣对曰农郊者。籍田也。籍田必在近郊。而有坛有室。至此整服。恐合事宜也。潘岳籍田颂曰思乐甸几。薄采其芳。大君戾止。言籍其农。又子虚赋曰地可垦辟。悉为农郊。农固近郊之籍田也。
施罛濊濊。于庄姜何所当欤。鳣鲔葭菼。又是虚景铺张此欤。言姻族之贵不同。岂诗人兴寄幽远欤。
臣对曰此诗盛言庄姜之全备无欠。其意若曰世类不昌乎。姻连不华乎。生质不美乎。服饰不盛乎。乡土不饶乎。媵御不庶乎。何所疵而疏之乎。怪而叹之也。韩奕诗汾王之甥。蹶父之子。川泽吁吁。鲂鱮甫甫等句语。亦盛言冑贯之贵。风物之富。美刺虽异。而所举则同。亦古今人情之可见也。
氓
御问曰朱子以此弃妇比之于士君子。立身一败。万事瓦裂。盖人臣进不以道则终必摈斥。妇女嫁不以礼则终必弃逐。为人所贱恶故也。始虽迷惑。而终必觉悟欤。
臣对曰士之悦色。欲为之蔽。故女之爽德。始未知觉。然色有时而衰。欲
硕人
御问曰此诗不可汎言卫人所赋。必是卫之宫人所作。若非宫人则说庄姜容貌。何得如此之详欤。
臣对曰春秋庄公之时。夫人既入。大夫宗妇觌用币。(庄二十四年)谷梁传曰礼大夫不见夫人。然杜预何休之注。皆云大夫执贽。以见夫人。以明臣子之道。不唯是也。季文子致女而复命。穆姜出于(一作子)房。再拜赋绿衣之诗。(成九年)此犹公族之大夫也。孔子异姓之宾。犹见南子。由是言之。卫之大夫。亦可以承见庄姜之容貌也。
农郊似是卫国郊外地名。民为农于郭外故名欤。
臣对曰农郊者。籍田也。籍田必在近郊。而有坛有室。至此整服。恐合事宜也。潘岳籍田颂曰思乐甸几。薄采其芳。大君戾止。言籍其农。又子虚赋曰地可垦辟。悉为农郊。农固近郊之籍田也。
施罛濊濊。于庄姜何所当欤。鳣鲔葭菼。又是虚景铺张此欤。言姻族之贵不同。岂诗人兴寄幽远欤。
臣对曰此诗盛言庄姜之全备无欠。其意若曰世类不昌乎。姻连不华乎。生质不美乎。服饰不盛乎。乡土不饶乎。媵御不庶乎。何所疵而疏之乎。怪而叹之也。韩奕诗汾王之甥。蹶父之子。川泽吁吁。鲂鱮甫甫等句语。亦盛言冑贯之贵。风物之富。美刺虽异。而所举则同。亦古今人情之可见也。
氓
御问曰朱子以此弃妇比之于士君子。立身一败。万事瓦裂。盖人臣进不以道则终必摈斥。妇女嫁不以礼则终必弃逐。为人所贱恶故也。始虽迷惑。而终必觉悟欤。
臣对曰士之悦色。欲为之蔽。故女之爽德。始未知觉。然色有时而衰。欲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403L 页
有时而歇。事迁而情移。未有不自悟者也。邻人挑女。在人则欲其报我。在我则欲其骂人。子瑕进桃。昔为忘口。今乃食馀。非道干人。终是贱恶。士君子立身事君。何独不然。读诗至此。诚足以恍然景悟矣。然左傅(一作传)晋使鲁归汶阳之田。季文子引此诗以讥之。盖谓女未尝爽德也。又表记引信誓朝朝之句。以为践言之戒。据此则其曲在于蚩氓。而不在于女矣。
卜筮无咎。故往而为妇欤。然则何为见弃也。岂偻句成欺欤。抑言之虽如此。而实未尝卜筮也欤。
臣对曰坊记引此句以为善则称人。过则称己。谓卜而无咎也。孔疏以为前以贸丝诱之。今以卜筮诱之。谓实未尝卜筮也。然男女乱行。百灵所恶。易未尝为小人谋也。按左传穆姜遇艮之随。南蒯遇坤之比。筮皆纯吉。而自知大凶。易固不可以占险也。卫氓之卜。其亦异乎臧会之不见欺也。
齐风甫田诗曰总角丱兮。突尔弁兮。男子之未冠者。亦谓之总角。故或以此章总角。谓指男子。此说如何。
臣对曰按内则剪发为鬌。男角女羁。注夹凶曰角。两髻也。午达曰羁三髻也。此言之角。似男子之饰。然男女未冠笲者。鸡初鸣。拂髦总角。则总角又男女通用之制也。此章总角之宴。恐不必偏属一边。犹言尔与我。以总角相遇之时也。
竹竿
御问曰巧笑之瑳。佩玉之傩。似是道前时事。盖言未嫁时。言笑游戏于二水之间。而叹今之不能然也。未知如何。
臣对曰 圣谕至当矣。臣尝谓籊籊之竿虽长。无以钓淇。犹言长鞭不及马腹。所以喻远莫致之也。妇人无钓鱼之理。如是看恐好也。
河广
御问曰宋襄公即位。在于卫南渡后。则不隔河矣。何以谓河广欤。
卜筮无咎。故往而为妇欤。然则何为见弃也。岂偻句成欺欤。抑言之虽如此。而实未尝卜筮也欤。
臣对曰坊记引此句以为善则称人。过则称己。谓卜而无咎也。孔疏以为前以贸丝诱之。今以卜筮诱之。谓实未尝卜筮也。然男女乱行。百灵所恶。易未尝为小人谋也。按左传穆姜遇艮之随。南蒯遇坤之比。筮皆纯吉。而自知大凶。易固不可以占险也。卫氓之卜。其亦异乎臧会之不见欺也。
齐风甫田诗曰总角丱兮。突尔弁兮。男子之未冠者。亦谓之总角。故或以此章总角。谓指男子。此说如何。
臣对曰按内则剪发为鬌。男角女羁。注夹凶曰角。两髻也。午达曰羁三髻也。此言之角。似男子之饰。然男女未冠笲者。鸡初鸣。拂髦总角。则总角又男女通用之制也。此章总角之宴。恐不必偏属一边。犹言尔与我。以总角相遇之时也。
竹竿
御问曰巧笑之瑳。佩玉之傩。似是道前时事。盖言未嫁时。言笑游戏于二水之间。而叹今之不能然也。未知如何。
臣对曰 圣谕至当矣。臣尝谓籊籊之竿虽长。无以钓淇。犹言长鞭不及马腹。所以喻远莫致之也。妇人无钓鱼之理。如是看恐好也。
河广
御问曰宋襄公即位。在于卫南渡后。则不隔河矣。何以谓河广欤。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404H 页
臣对曰后儒引说苑宋襄为太子时。至卫见舅事。以为宋襄未立。狄未灭卫。卫都朝歌。宗都睢阳。此即隔河之时也。宋襄之母之作。其说有据也。
伯兮
御问曰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有以色事人。冶容之意。此所以为卫风。而不如(一作知)草虫殷雷之思夫得其正者欤。
臣对曰此不但人情之常。礼亦然矣。夫出而容饰。古者目之以淫。列女传多有可据。曹大家事亦此意。恐不可以此而谓逊于二南矣。
有狐
御问曰之子无裳。固是鳏夫矣。作此诗者。何以知其必为寡妇欤。狐之独行。是自比。而非比鳏夫欤。
臣对曰衣服之事。妇人供之。则无裳者当为鳏夫。忧其无裳者。当为寡妇。此集传之所以谓寡妇也。然臣按绥与㲤通。㲤狐貌。毵㲤毛(一作貌)长貌。雄狐比牝狐。其毛益长。绥绥恐是雄狐毛长之貌。雄狐绥绥。可證兽之有毛。犹人之有衣。则举雄狐之绥绥。而叹鳏夫之无裳。义似然矣。
木瓜
御问曰此诗以为男女相赠答之辞。果如卫女之贻彤管归荑。则是赋也。何以曰比也。
臣对曰朱子答吕子约书。亦从旧说。以为齐桓存卫之事。恐非男女相悦之诗也。左传韩宣子自齐聘卫。文子赋淇澳。宣子赋木瓜。若是淫诗。则宣子为卫之宾。而诵卫之淫词。非所以礼主人也。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卷一)
王
黍离
御问曰稷下垂如心之醉。稷之实如心之噎。稷之苗不言如心之摇。或曰苗之受风而动。如心之摇摇。此说何如。
臣对曰弱苗含风。轻摇细动。中心摇摇者。览之必有所触感。此义恰好。臣为之讽咏数回矣。但我东以稷为粟。以稊稗为稷。簠簋之实。并用稊
伯兮
御问曰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有以色事人。冶容之意。此所以为卫风。而不如(一作知)草虫殷雷之思夫得其正者欤。
臣对曰此不但人情之常。礼亦然矣。夫出而容饰。古者目之以淫。列女传多有可据。曹大家事亦此意。恐不可以此而谓逊于二南矣。
有狐
御问曰之子无裳。固是鳏夫矣。作此诗者。何以知其必为寡妇欤。狐之独行。是自比。而非比鳏夫欤。
臣对曰衣服之事。妇人供之。则无裳者当为鳏夫。忧其无裳者。当为寡妇。此集传之所以谓寡妇也。然臣按绥与㲤通。㲤狐貌。毵㲤毛(一作貌)长貌。雄狐比牝狐。其毛益长。绥绥恐是雄狐毛长之貌。雄狐绥绥。可證兽之有毛。犹人之有衣。则举雄狐之绥绥。而叹鳏夫之无裳。义似然矣。
木瓜
御问曰此诗以为男女相赠答之辞。果如卫女之贻彤管归荑。则是赋也。何以曰比也。
臣对曰朱子答吕子约书。亦从旧说。以为齐桓存卫之事。恐非男女相悦之诗也。左传韩宣子自齐聘卫。文子赋淇澳。宣子赋木瓜。若是淫诗。则宣子为卫之宾。而诵卫之淫词。非所以礼主人也。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卷一)
王
黍离
御问曰稷下垂如心之醉。稷之实如心之噎。稷之苗不言如心之摇。或曰苗之受风而动。如心之摇摇。此说何如。
臣对曰弱苗含风。轻摇细动。中心摇摇者。览之必有所触感。此义恰好。臣为之讽咏数回矣。但我东以稷为粟。以稊稗为稷。簠簋之实。并用稊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404L 页
稗。名物之不可不明。有如是矣。
刘元城曰行役往来。固非一见。然则此诗之作。在于三见之后。方见稷实。而追叙苗穗欤。
臣对曰理似然矣。但此诗或以为公子寿作。或以为尹伯封作。事实未定。不可详言。至若后儒错视之说。恐误矣。
君子于役
御问曰羊牛下来。注曰羊先归而牛次之。然则下章先言牛。何欤。
臣对曰按唐本诸书。上下章并作羊牛。惟东本误从坊本。下章别作牛羊。朱子之解。固未尝疏落矣。括者闭也。
君子阳阳
御问曰以胡新安说观之。朱子初解。似为得之。而后更改易。何欤。
臣对曰朱子之必改初解。恐以右招我由房一句。或近夫妇房室之事也。然前篇乃大夫家人之诗也。大夫在家。恐无执簧执翿之事。大旨亦曰序说亦通矣。
扬之水
御问曰王室之微弱。如水之柔弱。以此意看为兴而比欤。
臣对曰扬之水。旧注作激湍。集传作悠扬之水。从激湍则诗凡扬之水。皆作反语。恐悠扬为得。从悠扬则水之柔弱无力。比之东周衰象。诚衬切矣。或曰扬激也。如孟子激使过颡之水也。水性下流。虽激之使上。其势不能流物。此说似好。悠扬终是后来文字。且悠扬不可曰扬也。
蒲毛氏以为草。郑氏以为蒲柳。集传取郑不取毛。何欤。
臣对曰楚荆。荆木也。薪亦匪斧不克则木也。蒲若草也则与薪楚异类。且非不流之物。集传之取郑。恐得之矣。
兔爰
御问曰兔爰雉离。集传及吕东莱说。皆不如或说。未知如何。
臣对曰一时并举两物。而一比于昔我。一比于今我。亦恐未然。且爰爰
刘元城曰行役往来。固非一见。然则此诗之作。在于三见之后。方见稷实。而追叙苗穗欤。
臣对曰理似然矣。但此诗或以为公子寿作。或以为尹伯封作。事实未定。不可详言。至若后儒错视之说。恐误矣。
君子于役
御问曰羊牛下来。注曰羊先归而牛次之。然则下章先言牛。何欤。
臣对曰按唐本诸书。上下章并作羊牛。惟东本误从坊本。下章别作牛羊。朱子之解。固未尝疏落矣。括者闭也。
君子阳阳
御问曰以胡新安说观之。朱子初解。似为得之。而后更改易。何欤。
臣对曰朱子之必改初解。恐以右招我由房一句。或近夫妇房室之事也。然前篇乃大夫家人之诗也。大夫在家。恐无执簧执翿之事。大旨亦曰序说亦通矣。
扬之水
御问曰王室之微弱。如水之柔弱。以此意看为兴而比欤。
臣对曰扬之水。旧注作激湍。集传作悠扬之水。从激湍则诗凡扬之水。皆作反语。恐悠扬为得。从悠扬则水之柔弱无力。比之东周衰象。诚衬切矣。或曰扬激也。如孟子激使过颡之水也。水性下流。虽激之使上。其势不能流物。此说似好。悠扬终是后来文字。且悠扬不可曰扬也。
蒲毛氏以为草。郑氏以为蒲柳。集传取郑不取毛。何欤。
臣对曰楚荆。荆木也。薪亦匪斧不克则木也。蒲若草也则与薪楚异类。且非不流之物。集传之取郑。恐得之矣。
兔爰
御问曰兔爰雉离。集传及吕东莱说。皆不如或说。未知如何。
臣对曰一时并举两物。而一比于昔我。一比于今我。亦恐未然。且爰爰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405H 页
之训缓。不过以缓之从爰。而兔之为兽。躁黠善走。缓缓终非兔行貌。按扬子方言爰哀也。爰与喛通。喛喛哀鸣声。雉兔俱不免罹殃。所以兴百罹也。
葛藟
御问曰我东先儒有云葛藟当在山谷。施延于阿(一作河)边。以比离亲戚托他人。于取兴有味欤。
臣对曰山榛隰苓。羡得所也。河漘葛藟。喻失所也。九歌曰采薛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亦此义也。
大车
御问曰只以刑政。而不能以教化。只使民畏而不犯。而不能使有耻且格。则是德不足者欤。
臣对曰臣按此诗盛言大夫车服之美。而曰岂不尔思。若以尔字属之所私之男子。则绝无条理。二句之内。忽尔忽子。东语西告。有是文乎。凡诗言岂不尔思之尔字。与汝字不同。盖语辞也。又敢勇毅也。奔赴难也。遇难不避曰敢。趋事恐后曰奔也。意当时大夫从役。而其家人称其车服之美曰令仪令容。我岂不思念。而尚畏子或区区于室家之恋。懦于靖难。而缓于趋事也。盖先公后私之意。而卒章又以死生申誓。所以明示己志。使行者无所顾恋而疑虑也。有一言可明者。大凡淫奔之女。生虽野合。死不祔葬。况生而异室者。死安得同穴哉。详味卒章。可见其为正配之夫妇。而非奸淫之男女也。臣又按汉书丁太后之丧。帝诵此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宜起陵恭皇帝之园。若以此为淫诗。则恐不当援以为比也。
丘中有麻
御问曰大车大夫。只治其私邑。故刑禁之效。未能遍于一国欤。
臣对曰小序以此为思贤之诗。盖谓贤者退处丘园之中。艺桑麻树禾麦。而不为经世之务也。麻中会淫。甘为犬彘之行者。不过为氓隶之贱。
葛藟
御问曰我东先儒有云葛藟当在山谷。施延于阿(一作河)边。以比离亲戚托他人。于取兴有味欤。
臣对曰山榛隰苓。羡得所也。河漘葛藟。喻失所也。九歌曰采薛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亦此义也。
大车
御问曰只以刑政。而不能以教化。只使民畏而不犯。而不能使有耻且格。则是德不足者欤。
臣对曰臣按此诗盛言大夫车服之美。而曰岂不尔思。若以尔字属之所私之男子。则绝无条理。二句之内。忽尔忽子。东语西告。有是文乎。凡诗言岂不尔思之尔字。与汝字不同。盖语辞也。又敢勇毅也。奔赴难也。遇难不避曰敢。趋事恐后曰奔也。意当时大夫从役。而其家人称其车服之美曰令仪令容。我岂不思念。而尚畏子或区区于室家之恋。懦于靖难。而缓于趋事也。盖先公后私之意。而卒章又以死生申誓。所以明示己志。使行者无所顾恋而疑虑也。有一言可明者。大凡淫奔之女。生虽野合。死不祔葬。况生而异室者。死安得同穴哉。详味卒章。可见其为正配之夫妇。而非奸淫之男女也。臣又按汉书丁太后之丧。帝诵此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宜起陵恭皇帝之园。若以此为淫诗。则恐不当援以为比也。
丘中有麻
御问曰大车大夫。只治其私邑。故刑禁之效。未能遍于一国欤。
臣对曰小序以此为思贤之诗。盖谓贤者退处丘园之中。艺桑麻树禾麦。而不为经世之务也。麻中会淫。甘为犬彘之行者。不过为氓隶之贱。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405L 页
安得字之曰子嗟子国。如学士大夫之为哉。其非淫诗审矣。(郑大夫有子齹子国。)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卷一)
郑
缁衣
御问曰诗中无并美父子之语。而旧说以为桓公武公相继为司徒。善于其职。周人爱之而作。何欤。
臣对曰按史记国语。只有郑桓公为幽王司徒之事。而武公事不少概见。独左传隐三年。有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之说。而狐忽交质。禾麦交恶。已在平王之世。则武公之没。虽在平王之中年。其无遗爱于周人可见矣。国语曰桓公为司徒。甚得周众。史记太伯谓桓公曰今公为司徒。民皆爱公。据此缁衣为桓公时作无疑。子贡诗传以此为武公之养贤。此误看礼记及孔丛子之文者也。不足取信。周人好桓公之贤。亦岂非好贤也。
缁衣。私朝之服也。此不举卿士之公服。而特言私朝之服何欤。私朝之服。每日听政。著之易敝故欤。
臣对曰玉藻曰朝玄端夕深衣。郑以为私朝之服。私朝者。大夫在家。受其家臣之朝也。诸侯以裨冕朝天子。大夫以皮弁朝天子。而其受私朝。皆用玄端缁衣。乃玄端之服。故旧注今注。皆以为私朝之服也。郑桓公退处私馆。亦必以玄端受其私朝。而仍以是服听事接宾。则比之他衣。诚易敞也。旧说以馆为诸庐。谓在路寝之外。后儒引此谓退食私朝之證。然杂记及曾子问。有公馆私馆之别。桓公入仕王朝。亦岂必长处公馆乎。
将仲子
御问曰畏父母诸兄与他人之言。则此与大车诗畏刑者。煞有不同。可以变淫为贞者欤。
臣对曰此乃刺淫之诗。非淫者之所自作。况大车之诗。本非畏刑。今不必较论也。旧说以仲子为祭仲。然晋语云公子重耳。安于齐姜氏。引此诗以戒怀安。怀者怀私也。男女之相好也。以此观之。此诗之为刺淫无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卷一)
郑
缁衣
御问曰诗中无并美父子之语。而旧说以为桓公武公相继为司徒。善于其职。周人爱之而作。何欤。
臣对曰按史记国语。只有郑桓公为幽王司徒之事。而武公事不少概见。独左传隐三年。有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之说。而狐忽交质。禾麦交恶。已在平王之世。则武公之没。虽在平王之中年。其无遗爱于周人可见矣。国语曰桓公为司徒。甚得周众。史记太伯谓桓公曰今公为司徒。民皆爱公。据此缁衣为桓公时作无疑。子贡诗传以此为武公之养贤。此误看礼记及孔丛子之文者也。不足取信。周人好桓公之贤。亦岂非好贤也。
缁衣。私朝之服也。此不举卿士之公服。而特言私朝之服何欤。私朝之服。每日听政。著之易敝故欤。
臣对曰玉藻曰朝玄端夕深衣。郑以为私朝之服。私朝者。大夫在家。受其家臣之朝也。诸侯以裨冕朝天子。大夫以皮弁朝天子。而其受私朝。皆用玄端缁衣。乃玄端之服。故旧注今注。皆以为私朝之服也。郑桓公退处私馆。亦必以玄端受其私朝。而仍以是服听事接宾。则比之他衣。诚易敞也。旧说以馆为诸庐。谓在路寝之外。后儒引此谓退食私朝之證。然杂记及曾子问。有公馆私馆之别。桓公入仕王朝。亦岂必长处公馆乎。
将仲子
御问曰畏父母诸兄与他人之言。则此与大车诗畏刑者。煞有不同。可以变淫为贞者欤。
臣对曰此乃刺淫之诗。非淫者之所自作。况大车之诗。本非畏刑。今不必较论也。旧说以仲子为祭仲。然晋语云公子重耳。安于齐姜氏。引此诗以戒怀安。怀者怀私也。男女之相好也。以此观之。此诗之为刺淫无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406H 页
疑也。况庄公之时。武公已没。何得云畏我父母。左传郑子展亦引此诗。以戒人言之可畏。诚若刺庄公之诗。则郑国之臣。其敢诵之乎。
叔于田
御问曰或谓此亦男女相悦之诗。而大旨以为爱共叔段之诗。盖以次篇是指共叔段。同是叔于田。不应一为男女相悦。一为爱共叔段故欤。次篇则不可作男女相悦之诗欤。
臣对曰郑风无淫诗。其有男女之说者。皆刺淫之诗也。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则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贤人君子之作也。狭邪奸丑之徒。相悦相赠之词。岂可以被之管弦。奏之房中。奏之乡党哉。无是理也。诗之美刺。春秋之褒贬也。故曰诗亡而春秋作。若云淫诗。可列圣经。则弑逆之臣。可作春秋乎。奚但叔于田二篇耳。即风雨褰裳。无一而可淫也。或说谓叔段失众。国人不当爱之。臣恐未然。按左传大叔收贰。子封曰厚将得众。夫固有爱之者也。故有为得众之虑者也。
大叔于田
御问曰或以前篇及此篇。谓皆美田者之诗。此说何如。孔氏曰公与之俱田也。夫献于公所。是献于公宫。未见其必为庄公之俱田。未知如何。
臣对曰或说以为庄公不能出从叔田。叔段不能入从公田。则袒裼暴虎。献于公所。难解也。臣恐未然。叔段虽封于京。武姜固在公宫。故曰夫人将启之也。武姜在公宫。则叔段尝入朝矣。顾安得不从公田乎。或说又谓郑人恶段。将叔无狃。戒其伤女。难解也。臣恐未然。设令郑人恶段。武姜在内。庄公必不敢显恶段也。则献虎之时。庄公独不可戒之乎。或又引匡衡之说曰国人暴虎。而不曰弟段。臣恐未然。叔段亦郑人也。国俗暴虎。故叔段亦能之。此不足为据也。且田者而非叔段。又安得乘乘马而御两骖也。孔疏俱田之说。亦有所据。臣谓公所非公宫。蔡邕独断云车驾所在曰行在所。汉书萧何传军所在曰军所。诗所云天子之所王师之所。皆非路寝之谓。则致禽受禽。在于田猎之处。而谓之公所也。
清人
御问曰将兵在外。是见恶于君也。久而不召。亦见疑于君也。高克不得于其君如此。而犹有作好之容。何欤。
臣对曰高克弃师奔陈。而春秋书之曰郑弃其师。高克之罪。不少概见者何也。因一臣之可恶。而弃全师之无辜。任其溃亡。厥咎大矣。克于此时。拱手待命。师溃而奔。故诗人哀而无责。春秋不书其罪。观其逍遥翱翔。雍容作好。亦可以知其心矣。
叔于田
御问曰或谓此亦男女相悦之诗。而大旨以为爱共叔段之诗。盖以次篇是指共叔段。同是叔于田。不应一为男女相悦。一为爱共叔段故欤。次篇则不可作男女相悦之诗欤。
臣对曰郑风无淫诗。其有男女之说者。皆刺淫之诗也。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则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贤人君子之作也。狭邪奸丑之徒。相悦相赠之词。岂可以被之管弦。奏之房中。奏之乡党哉。无是理也。诗之美刺。春秋之褒贬也。故曰诗亡而春秋作。若云淫诗。可列圣经。则弑逆之臣。可作春秋乎。奚但叔于田二篇耳。即风雨褰裳。无一而可淫也。或说谓叔段失众。国人不当爱之。臣恐未然。按左传大叔收贰。子封曰厚将得众。夫固有爱之者也。故有为得众之虑者也。
大叔于田
御问曰或以前篇及此篇。谓皆美田者之诗。此说何如。孔氏曰公与之俱田也。夫献于公所。是献于公宫。未见其必为庄公之俱田。未知如何。
臣对曰或说以为庄公不能出从叔田。叔段不能入从公田。则袒裼暴虎。献于公所。难解也。臣恐未然。叔段虽封于京。武姜固在公宫。故曰夫人将启之也。武姜在公宫。则叔段尝入朝矣。顾安得不从公田乎。或说又谓郑人恶段。将叔无狃。戒其伤女。难解也。臣恐未然。设令郑人恶段。武姜在内。庄公必不敢显恶段也。则献虎之时。庄公独不可戒之乎。或又引匡衡之说曰国人暴虎。而不曰弟段。臣恐未然。叔段亦郑人也。国俗暴虎。故叔段亦能之。此不足为据也。且田者而非叔段。又安得乘乘马而御两骖也。孔疏俱田之说。亦有所据。臣谓公所非公宫。蔡邕独断云车驾所在曰行在所。汉书萧何传军所在曰军所。诗所云天子之所王师之所。皆非路寝之谓。则致禽受禽。在于田猎之处。而谓之公所也。
清人
御问曰将兵在外。是见恶于君也。久而不召。亦见疑于君也。高克不得于其君如此。而犹有作好之容。何欤。
臣对曰高克弃师奔陈。而春秋书之曰郑弃其师。高克之罪。不少概见者何也。因一臣之可恶。而弃全师之无辜。任其溃亡。厥咎大矣。克于此时。拱手待命。师溃而奔。故诗人哀而无责。春秋不书其罪。观其逍遥翱翔。雍容作好。亦可以知其心矣。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406L 页
羔裘
御问曰舍命司直。可谓贤人。郑国衰乱。何以有此等人。时君能用为大夫。则不能少有助于政治。何欤。
臣对曰舍命司直。岂易得哉。左传以子罕之辞赏存亡当之。(襄二十七年)韩诗外传以楚石奢之忠直当之。汉书盖宽饶传以宽饶之正色立朝当之。盖所谓尽心事君者也。朱子谓子皮子产。可以当此。但子产饯韩宣子而赋羔裘。则子产不可以当之。陈古刺今之说。不为无理矣。
遵大路
御问曰或曰掺非揽也。即掺掺女手也。以掺掺之手。执子之袪。此说何如。
臣对曰掺固女手之貌。若作掺执则近于遏存。魏了翁答张洽书。谓魏晋间避曹操讳。改操为掺。传解为揽不误。未可知也。兰亭帖以躁为。非曹操之讳。则盖其笔法之变也。
女曰鸡鸣
御问曰女曰鸡鸣。是郑诗中开眼处。然朱子以为使人手舞足蹈。何欤。
臣对曰此诗敬而不矫。和而不流。勤而不野。俭而不薄。数回讽诵。志气和畅。朱子之言。不为过矣。
古者与朋友之妻相见。故有赠佩之礼欤。
臣对曰古俗虽朴。必无是理。恐从旧说为正也。
山有扶苏。
御问曰舍命司直。可谓贤人。郑国衰乱。何以有此等人。时君能用为大夫。则不能少有助于政治。何欤。
臣对曰舍命司直。岂易得哉。左传以子罕之辞赏存亡当之。(襄二十七年)韩诗外传以楚石奢之忠直当之。汉书盖宽饶传以宽饶之正色立朝当之。盖所谓尽心事君者也。朱子谓子皮子产。可以当此。但子产饯韩宣子而赋羔裘。则子产不可以当之。陈古刺今之说。不为无理矣。
遵大路
御问曰或曰掺非揽也。即掺掺女手也。以掺掺之手。执子之袪。此说何如。
臣对曰掺固女手之貌。若作掺执则近于遏存。魏了翁答张洽书。谓魏晋间避曹操讳。改操为掺。传解为揽不误。未可知也。兰亭帖以躁为。非曹操之讳。则盖其笔法之变也。
女曰鸡鸣
御问曰女曰鸡鸣。是郑诗中开眼处。然朱子以为使人手舞足蹈。何欤。
臣对曰此诗敬而不矫。和而不流。勤而不野。俭而不薄。数回讽诵。志气和畅。朱子之言。不为过矣。
古者与朋友之妻相见。故有赠佩之礼欤。
臣对曰古俗虽朴。必无是理。恐从旧说为正也。
山有扶苏。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407H 页
御问曰当时有子都子充欤。抑古之美男欤。孟子所谓子都之姣者。果是此人欤。
臣对曰当时公孙阏字曰子都。即射杀颖考叔者也。子充之名。不见经传。或曰祭足是也。充者足也。要之此诗必非淫诗。旧说颇有味也。
狡童
御问曰诗序以狡童为刺忽。而观于山有扶苏。乃有狡童之文。则狡童岂非戏所私者欤。此似可以辨诗序之谬。未知如何。
臣对曰上下四篇。小序皆以为刺忽。然郑忽辞婚。恭而有礼。谨而有守。君子之论。宜与而不宜贬。若以不得齐援而罪其愚朴。则是驵侩之言。非义理之揆也。特以有女同车。有孟姜洵美之语。故序诗者因以标题也。然孟姜未尝至郑。则郑人何以知其洵美。何以得云德音。又何云同车同行乎。此序说之误也。虽然伊训之云顽童。麦秀之云狡童。皆非男女相悦之词。则狡童狂童。未必为淫诗之断案。臣谓此等处。阙疑为善也。
褰裳
御问曰前篇既曰子都子充则非一男矣。至于此篇。岂无他人。则语又放恣。人尽夫而不知耻。郑俗所以至此极者。何欤。
臣对曰此恐贤者之居异国者。辞其无礼之招。而托言男女之怨也。礼际无阙。则沾体涂足。委质为臣。士之义也。如其不然。之楚之晋。何适不可。士之未聘。如女之在室。既不许身。无所守义。此与祭仲之言人尽夫不同也。春秋传子大叔饯韩宣子赋褰裳。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也。若只是淫人悖说。则恐不当曰子之言是也。
东门之墠
御问曰或曰茹芦采庐也。易林曰东门之墠。茹芦在坂。芦是庐。即言其室也。以下文有践家室为例。此说何如。
臣对曰焦易或是误字。臣谓栗与茹芦相照。盖前有茜田。傍有栗树。历
臣对曰当时公孙阏字曰子都。即射杀颖考叔者也。子充之名。不见经传。或曰祭足是也。充者足也。要之此诗必非淫诗。旧说颇有味也。
狡童
御问曰诗序以狡童为刺忽。而观于山有扶苏。乃有狡童之文。则狡童岂非戏所私者欤。此似可以辨诗序之谬。未知如何。
臣对曰上下四篇。小序皆以为刺忽。然郑忽辞婚。恭而有礼。谨而有守。君子之论。宜与而不宜贬。若以不得齐援而罪其愚朴。则是驵侩之言。非义理之揆也。特以有女同车。有孟姜洵美之语。故序诗者因以标题也。然孟姜未尝至郑。则郑人何以知其洵美。何以得云德音。又何云同车同行乎。此序说之误也。虽然伊训之云顽童。麦秀之云狡童。皆非男女相悦之词。则狡童狂童。未必为淫诗之断案。臣谓此等处。阙疑为善也。
褰裳
御问曰前篇既曰子都子充则非一男矣。至于此篇。岂无他人。则语又放恣。人尽夫而不知耻。郑俗所以至此极者。何欤。
臣对曰此恐贤者之居异国者。辞其无礼之招。而托言男女之怨也。礼际无阙。则沾体涂足。委质为臣。士之义也。如其不然。之楚之晋。何适不可。士之未聘。如女之在室。既不许身。无所守义。此与祭仲之言人尽夫不同也。春秋传子大叔饯韩宣子赋褰裳。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也。若只是淫人悖说。则恐不当曰子之言是也。
东门之墠
御问曰或曰茹芦采庐也。易林曰东门之墠。茹芦在坂。芦是庐。即言其室也。以下文有践家室为例。此说何如。
臣对曰焦易或是误字。臣谓栗与茹芦相照。盖前有茜田。傍有栗树。历
第二集经集第十七卷○诗经讲义 第 407L 页
历指其草树之微。而继言其室屋。本自有词致。不可以句语之参差。枉生疑惑也。字书庐与籚通。而芦只是茜也。
风雨
御问曰风雨凄凄。有北风其凉。雨雪其雱之意。既见君子。有二南之例。诗序以此为乱世思君子之诗。恐似非误。而朱子断以为淫诗。何欤。
臣对曰有志之士。每风雨潚洒。星月晦冥。独夜无眠。愁思撩乱。慷慨有忧世慕古之志。思与贤豪之士。开怀纵谈。以舒畅其壹郁。此风人之意也。若徒于此时주-D001境怀燕婉之乐。而垫昏冥之行。岂所谓思无邪哉。左传郑六卿之饯宣子。子游赋风雨。子旗赋有女同车。子柳赋箨兮。宣子喜曰郑其庶乎。若使三诗也。而为淫奔之词。则郑其殆乎。不当曰庶乎也。
子衿
御问曰青青子衿。虽未见其必为学校之诗。而亦未知其必为淫奔之诗。未知如何。
臣对曰朱子白鹿洞赋曰肦黄卷以置邮。广青衿之疑问。既以青衿为学子(一作者)之服。则平日之论。有可见者。按晋怀帝下诏徵虞喜曰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杜甫诗曰训谕青衿子。名惭白首郎。可见古来不以为淫诗也。
扬之水
御问曰终鲜兄弟。以葛藟诗终远兄弟之文观之。非夫妇也。礼固有称夫妇为兄弟之文。而夫妇岂可曰鲜耶。
臣对曰礼凡言昆弟者。伯仲同行者也。凡言兄弟者。不拘祖孙及伯叔父子。通称于宗族者也。并无夫妇称为兄弟者。曾子问之文。亦陈栎误解。而小注误引也。按本文昏礼既纳币。婿之父母死。则婿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盖婿之党。致命于女之党。故曰我与尔不得嗣为兄弟。此与尔雅之婚兄弟姻兄弟同。未有夫妇而可名兄弟者。终鲜兄弟。谓无宗族也。
出其东门
御주-D001曰缟衣。白缯之不染者。既用缟衣。又有茹芦之衣。是两衣也。燕居用缟衣。祭祀用绛衣欤。若曰衣是缟裳是绛。则非古者妇人衣裳不殊色之义。如何。
臣对曰茹芦者绛襈也。周礼王后六服。税衣则纁衻。衻者襈饰也。士婚礼及杂记。以纁衻为嫁时之服。盖上下之通服也。缟衣茹芦者。以茜为襈。如练衣之縓缘。非有两衣也。郑笺有女如茶。以为丧服。孔疏引吴语白常白旗素甲白羽。望之如茶之文。以为證。王肃亦云遭兵革之祸。故皆为丧服。大抵小序兵革之说。不可少也。郑既弃师。妇女在家者。但闻军讣。不闻谁生而谁死。宜其一齐缟素。以出城门也。于是有或生还者。各寻其匹。或指綦巾。或指绛襈。以为标识。盖众女皆缟。唯以巾襈而别之也。其用綦绛者。不纯凶也。此与鲁妇之髽事实相类。恐非淫奔之诗也。
溱洧
御问曰始言溱与洧。并举二水。及其往观。只言洧之外何欤。溱水之外。宽广不如洧水欤。
臣对曰溱与洧。兴士与女。则溱属士边。洧属女边。士曰既且者。言既观于溱也。女曰且往者。言且观于洧也。此所以独举洧之外者也。
风雨
御问曰风雨凄凄。有北风其凉。雨雪其雱之意。既见君子。有二南之例。诗序以此为乱世思君子之诗。恐似非误。而朱子断以为淫诗。何欤。
臣对曰有志之士。每风雨潚洒。星月晦冥。独夜无眠。愁思撩乱。慷慨有忧世慕古之志。思与贤豪之士。开怀纵谈。以舒畅其壹郁。此风人之意也。若徒于此时주-D001境怀燕婉之乐。而垫昏冥之行。岂所谓思无邪哉。左传郑六卿之饯宣子。子游赋风雨。子旗赋有女同车。子柳赋箨兮。宣子喜曰郑其庶乎。若使三诗也。而为淫奔之词。则郑其殆乎。不当曰庶乎也。
子衿
御问曰青青子衿。虽未见其必为学校之诗。而亦未知其必为淫奔之诗。未知如何。
臣对曰朱子白鹿洞赋曰肦黄卷以置邮。广青衿之疑问。既以青衿为学子(一作者)之服。则平日之论。有可见者。按晋怀帝下诏徵虞喜曰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杜甫诗曰训谕青衿子。名惭白首郎。可见古来不以为淫诗也。
扬之水
御问曰终鲜兄弟。以葛藟诗终远兄弟之文观之。非夫妇也。礼固有称夫妇为兄弟之文。而夫妇岂可曰鲜耶。
臣对曰礼凡言昆弟者。伯仲同行者也。凡言兄弟者。不拘祖孙及伯叔父子。通称于宗族者也。并无夫妇称为兄弟者。曾子问之文。亦陈栎误解。而小注误引也。按本文昏礼既纳币。婿之父母死。则婿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盖婿之党。致命于女之党。故曰我与尔不得嗣为兄弟。此与尔雅之婚兄弟姻兄弟同。未有夫妇而可名兄弟者。终鲜兄弟。谓无宗族也。
出其东门
御주-D001曰缟衣。白缯之不染者。既用缟衣。又有茹芦之衣。是两衣也。燕居用缟衣。祭祀用绛衣欤。若曰衣是缟裳是绛。则非古者妇人衣裳不殊色之义。如何。
臣对曰茹芦者绛襈也。周礼王后六服。税衣则纁衻。衻者襈饰也。士婚礼及杂记。以纁衻为嫁时之服。盖上下之通服也。缟衣茹芦者。以茜为襈。如练衣之縓缘。非有两衣也。郑笺有女如茶。以为丧服。孔疏引吴语白常白旗素甲白羽。望之如茶之文。以为證。王肃亦云遭兵革之祸。故皆为丧服。大抵小序兵革之说。不可少也。郑既弃师。妇女在家者。但闻军讣。不闻谁生而谁死。宜其一齐缟素。以出城门也。于是有或生还者。各寻其匹。或指綦巾。或指绛襈。以为标识。盖众女皆缟。唯以巾襈而别之也。其用綦绛者。不纯凶也。此与鲁妇之髽事实相类。恐非淫奔之诗也。
溱洧
御问曰始言溱与洧。并举二水。及其往观。只言洧之外何欤。溱水之外。宽广不如洧水欤。
臣对曰溱与洧。兴士与女。则溱属士边。洧属女边。士曰既且者。言既观于溱也。女曰且往者。言且观于洧也。此所以独举洧之外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