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x 页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记
记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295H 页
南湖汎舟记
南湖者。蔚山之南湖也。湖如永保亭之东湖。而东湖之水。潮退遂涸。泥滓不洁之色累其亭。若南湖者。特远而无所知名耳。己酉秋。得告觐于蔚。适值中秋月夜。与数客汎舟游于南湖之上。令渔人举网无所得。忽有绿鸭一群飞下水面。汎汎然曳水而行。少焉悉翻头入水。既而白鱼之浮水者数十。榜人之言曰鸭捕鱼齧其脑而舍之也。取而脍之。若银丝然。此一奇也。顾无丝竹之娱。将及醉而还。适有鸡林客持伽倻琴过者。与之酒使鼓琴。其人乃自歌自琴以和之。靡曼可悦。又一奇也。聊记之。
海美南相国祠堂记
自党祸之作。端委庙堂之上。秉匀轴而操权衡者。其立心持论。率多偏陂倾侧。有不能厌伏人志者。独药泉相国南公则不然。自为谏官时。其所排击与其所营救。必皆不失于公正。及为相。其调剂酸咸。左右维持者。又足以服众心而护国脉。其所秉执卓然。然未尝为危言激论。望之若可以提挈。要之贲育终莫之夺。处至难之会。而竟得以清节完名终。盖间世之伟人也。其封疏奏议。具在简策。世所共见。而公又吾家外孙。以故其居家处事。又得传闻于父兄先辈。心尝慕之。庚戌春。余以翰林谪居海美。海美之地。有公祠堂在焉。遗像俨然。岁时香火。余得瞻其像而想望其风采。以酬其夙昔之慕。归而为之记如此。
丹阳山水记
南湖者。蔚山之南湖也。湖如永保亭之东湖。而东湖之水。潮退遂涸。泥滓不洁之色累其亭。若南湖者。特远而无所知名耳。己酉秋。得告觐于蔚。适值中秋月夜。与数客汎舟游于南湖之上。令渔人举网无所得。忽有绿鸭一群飞下水面。汎汎然曳水而行。少焉悉翻头入水。既而白鱼之浮水者数十。榜人之言曰鸭捕鱼齧其脑而舍之也。取而脍之。若银丝然。此一奇也。顾无丝竹之娱。将及醉而还。适有鸡林客持伽倻琴过者。与之酒使鼓琴。其人乃自歌自琴以和之。靡曼可悦。又一奇也。聊记之。
海美南相国祠堂记
自党祸之作。端委庙堂之上。秉匀轴而操权衡者。其立心持论。率多偏陂倾侧。有不能厌伏人志者。独药泉相国南公则不然。自为谏官时。其所排击与其所营救。必皆不失于公正。及为相。其调剂酸咸。左右维持者。又足以服众心而护国脉。其所秉执卓然。然未尝为危言激论。望之若可以提挈。要之贲育终莫之夺。处至难之会。而竟得以清节完名终。盖间世之伟人也。其封疏奏议。具在简策。世所共见。而公又吾家外孙。以故其居家处事。又得传闻于父兄先辈。心尝慕之。庚戌春。余以翰林谪居海美。海美之地。有公祠堂在焉。遗像俨然。岁时香火。余得瞻其像而想望其风采。以酬其夙昔之慕。归而为之记如此。
丹阳山水记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295L 页
庚戌夏。余既辞翰林。遂以是秋谒告。省觐于蔚山之府。取路竹岭。将归京师。时吴上舍琰隐居于云岩别墅。遂自丹阳径趋云岩。洞口见有石壁削立。其平中准。下为澄潭。粹然高洁。若姑射之仙人。询之曰舍人岩也。嗟乎。此所谓舍人岩乎。若舍人岩。既闻之矣。昔吴承旨大益。于此顶。乘木鹤。执白羽扇。以绳系松。令二仆徐放之。下至澄潭之上。号之曰仙人骑鹤之游。其亦奇矣。沿溪行数里。山气益清。石益妍。水既来而忽去。聚为圆沙。萦青缭白。回抱匼匝。岸上多松栝奇木。树阴有亭屋隐约。询之曰云岩也。自此而穷其源。即所谓三仙岩也。余方欣然有意。会自内阁驰谕 圣旨。趣令乘传上来。若龟潭岛潭。唯于马上望而见之而已。昔人以看山而遗其半。譬之于美人之窥半面。虽美不足以记其姿。真善喻也。
洪节度 御赐角弓记
余外舅洪节度。虽以韎韦进。 英庙晚年之宠臣也。 上尝于内苑。令公射。十发不中。 上进其弓而视之曰。非汝之不能。罪在弓也。角已刚则弹。已韧则彆。今弓韧矣。其有中乎。若视予弓。予虽老。尚能中。于是编虬髯韝龙袖。令公赞矢。仰天关弓。抑磬控而发之。正中其的。 天颜为之一解。掷弓与公而谓之曰。予一中足矣。以善息弓其汝受。公鞠躬受而谢。归而藏之。有时乎射。得一中而止。示不忘旧也。余既隶阁课。每内苑试射。辄以不中受罚。公曰我玆御赐之弓。宜传吾世。而吾儿病矣。子其领之。因言曰 太祖康献大王神艺不伦。 英庙善射。其家传也。唯其一中而掷之。不示人以能。是圣人也。昔唐太宗召弓工与之语。而知弓理之有不能达。 英庙一见而知角之不能中。是其圣智过太宗也。子其知之。余自获是弓。每射辄得数矢。前后蒙赏赐厚。因宝藏之。并记颠末。以识翁婿受两朝恩眷之盛如此。
再游矗石楼记
东邦幅员之广。将数千里也。凡名楼杰阁之在千里之外者。得再至则幸矣。然前之拥节旄而过之者。后或以迁谪至。前之得优游历览。而后或有
洪节度 御赐角弓记
余外舅洪节度。虽以韎韦进。 英庙晚年之宠臣也。 上尝于内苑。令公射。十发不中。 上进其弓而视之曰。非汝之不能。罪在弓也。角已刚则弹。已韧则彆。今弓韧矣。其有中乎。若视予弓。予虽老。尚能中。于是编虬髯韝龙袖。令公赞矢。仰天关弓。抑磬控而发之。正中其的。 天颜为之一解。掷弓与公而谓之曰。予一中足矣。以善息弓其汝受。公鞠躬受而谢。归而藏之。有时乎射。得一中而止。示不忘旧也。余既隶阁课。每内苑试射。辄以不中受罚。公曰我玆御赐之弓。宜传吾世。而吾儿病矣。子其领之。因言曰 太祖康献大王神艺不伦。 英庙善射。其家传也。唯其一中而掷之。不示人以能。是圣人也。昔唐太宗召弓工与之语。而知弓理之有不能达。 英庙一见而知角之不能中。是其圣智过太宗也。子其知之。余自获是弓。每射辄得数矢。前后蒙赏赐厚。因宝藏之。并记颠末。以识翁婿受两朝恩眷之盛如此。
再游矗石楼记
东邦幅员之广。将数千里也。凡名楼杰阁之在千里之外者。得再至则幸矣。然前之拥节旄而过之者。后或以迁谪至。前之得优游历览。而后或有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296H 页
职务鞅掌者。虽再至无为也。矗石山水之胜。甲于峤南。而晋之繁华艳冶。又足以当斯楼者。余独于楼有分。往庚子之春。外舅洪公为晋阳节度。尝登斯楼而一饮。越十有二年春。家大人知晋州。余时从翰林作散官。遂谒告省觐。又登斯楼。再至皆优閒暇豫。无职劳簿书之苦。得以纵意延赏于山水烟云之胜。顾非幸欤。于是招昔所游妓女乐工。赐之酒肉而问其荣悴。盖昔之妖艳如花之蓓蕾者。今肉黄而皮皱。昔之回旋舞蹈若惊鸿飞燕者。今迟钝槃散而不能步。而余之鬓发亦苍苍矣。于是有一老妓。为余拔剑起舞。舞既阕。掷剑酌酒而跽于前曰。人生欢乐几时。愿公进此酒。为诸妓儿题诗。以张今日之筵。时节度使吴公(名载徽)亦劝。余赠妓诗若干首。令善歌者歌之。
游洗剑亭记
洗剑亭之胜。唯急雨观瀑布是已。然方雨也。人莫肯沾湿鞴马而出郊关之外。既霁也。山水亦已衰少。是故亭在莽苍之间。而城中士大夫之能尽亭之胜者鲜矣。辛亥之夏。余与韩徯甫诸人。小集于明礼坊。酒既行。酷热蒸郁。墨云突然四起。空雷隐隐作声。余蹶然击壶而起曰。此暴雨之象也。诸君岂欲往洗剑亭乎。有不肯者罚酒十壶。以供具一番也。佥曰可胜言哉。遂趣骑从以出。出彰义门。雨数三点已落。落如拳大。疾驰到亭下。水门左右山谷之间。已如鲸鲵喷矣。而衣袖亦斑斑然。登亭列席而坐。槛前树木。已拂拂如颠狂。而洒浙(一作淅)彻骨。于是风雨大作。山水暴至。呼吸之顷。填溪咽谷。澎湃砰訇。淘沙转石。渤潏奔放。水掠亭础。势雄声猛。榱槛震动。凛乎其不能安也。余曰何如。佥曰可胜言哉。命酒进馔。谐谑迭作。少焉雨歇云收。山水渐平。夕阳在树。紫绿万状。相与枕藉吟弄而卧。有顷沈华五得闻此事。追至亭。水已平矣。始华五邀而不至。诸人共嘲骂之。与之饮一巡而还。时洪约汝,李辉祖,尹无咎亦偕焉。
北营罚射记
辛亥之秋九月。 上御春塘台。命阁课诸臣射熊帿十巡。臣镛,臣秀晚,臣
游洗剑亭记
洗剑亭之胜。唯急雨观瀑布是已。然方雨也。人莫肯沾湿鞴马而出郊关之外。既霁也。山水亦已衰少。是故亭在莽苍之间。而城中士大夫之能尽亭之胜者鲜矣。辛亥之夏。余与韩徯甫诸人。小集于明礼坊。酒既行。酷热蒸郁。墨云突然四起。空雷隐隐作声。余蹶然击壶而起曰。此暴雨之象也。诸君岂欲往洗剑亭乎。有不肯者罚酒十壶。以供具一番也。佥曰可胜言哉。遂趣骑从以出。出彰义门。雨数三点已落。落如拳大。疾驰到亭下。水门左右山谷之间。已如鲸鲵喷矣。而衣袖亦斑斑然。登亭列席而坐。槛前树木。已拂拂如颠狂。而洒浙(一作淅)彻骨。于是风雨大作。山水暴至。呼吸之顷。填溪咽谷。澎湃砰訇。淘沙转石。渤潏奔放。水掠亭础。势雄声猛。榱槛震动。凛乎其不能安也。余曰何如。佥曰可胜言哉。命酒进馔。谐谑迭作。少焉雨歇云收。山水渐平。夕阳在树。紫绿万状。相与枕藉吟弄而卧。有顷沈华五得闻此事。追至亭。水已平矣。始华五邀而不至。诸人共嘲骂之。与之饮一巡而还。时洪约汝,李辉祖,尹无咎亦偕焉。
北营罚射记
辛亥之秋九月。 上御春塘台。命阁课诸臣射熊帿十巡。臣镛,臣秀晚,臣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296L 页
明渊,臣盘,臣东万,臣知濂等。并未满四矢。法当酒一杯。 上曰与之酒。赏也。能藻绘雕虫而不能射者。非文武之材。宜拘之北营。日射二十巡。(百矢也)凡一巡获一矢无遗。然后释之。于是臣等(余时班第一)赴北营。其始也。弓彆矢拘。决落拾掣。指茧腕肿。磐控乖戾。观者莫不大笑。既数日。彀率渐熟。一巡而获三矢者多。 上览其筹记。命日射十巡。以其暇温绎经义。遂降诗经问八百馀条。令条对以进。既十日。射艺益进。遂蒙放释。臣窃伏念古者六艺不备。不名为儒。故燕会必以射。参连白矢之类。盖夫人之所习也。后世文武道分。国俗又贵文而贱武。故童习白粉。不外乎觚墨简牍之末。而有平生不操弓以老者矣。今数人者。幸而生于圣人之世。其亦幸而游于圣人之门。得从事于弓矢。而粗知其左右引纵之别。岂非所谓千古一遇者乎。且其肄习不过十日耳。人于三百六旬之中。不肯舍其三十六分之一。以私成其艺。必待圣人之诲而后始黾勉而为之。是又臣等之罪也。
寄园记
南皋尹彝叙既释褐十有馀年。一秉之禄。未或偶及时。客游京师栖栖然。人有怜其寄而靡所止者。或劝其挈家而北。如其言。既而无以为家。寄其从祖弟无咎之舍。适李君是釬赁小屋居其邻。得妻赀徙而之他。以其屋与之。彝叙遂寄于是。而屋后有杏园一区。玆所谓寄园也。始彝叙之客游也。其寄者犹然一身。且唯一处。今挈家而至。即其身与其老母与妻子。咸与为寄。而又屡易其处。其为寄与不已甚乎。虽然彝叙之以寄自命者。岂以是哉。使彝叙得授中国之室。以自养于崇构广厦之上。独不得以寄自命也乎。今夫天下之人。无非寄也。众人蚩蚩。安居而乐生。譬如桃源之人。生长嫁娶。不知其先为避秦而来也。惟达者知世之不足以自安而生之有涯也。其视万物。如石火泡沤随起随灭。曾不可以回恋。而后能踪脱轩冕。瓦掷金银。蜿蜿乎与世推移。而不与物沈溺也。夫然后机辟布地而莫之陷。网罗弥天而莫之撄。出世入世。莫知其端倪。此寄之由乎我者也。至若修身洁行。足以砥砺钝俗。高文丽藻。足以黼黻大猷。而刺史不以闻。有
寄园记
南皋尹彝叙既释褐十有馀年。一秉之禄。未或偶及时。客游京师栖栖然。人有怜其寄而靡所止者。或劝其挈家而北。如其言。既而无以为家。寄其从祖弟无咎之舍。适李君是釬赁小屋居其邻。得妻赀徙而之他。以其屋与之。彝叙遂寄于是。而屋后有杏园一区。玆所谓寄园也。始彝叙之客游也。其寄者犹然一身。且唯一处。今挈家而至。即其身与其老母与妻子。咸与为寄。而又屡易其处。其为寄与不已甚乎。虽然彝叙之以寄自命者。岂以是哉。使彝叙得授中国之室。以自养于崇构广厦之上。独不得以寄自命也乎。今夫天下之人。无非寄也。众人蚩蚩。安居而乐生。譬如桃源之人。生长嫁娶。不知其先为避秦而来也。惟达者知世之不足以自安而生之有涯也。其视万物。如石火泡沤随起随灭。曾不可以回恋。而后能踪脱轩冕。瓦掷金银。蜿蜿乎与世推移。而不与物沈溺也。夫然后机辟布地而莫之陷。网罗弥天而莫之撄。出世入世。莫知其端倪。此寄之由乎我者也。至若修身洁行。足以砥砺钝俗。高文丽藻。足以黼黻大猷。而刺史不以闻。有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297H 页
司不以荐。嵚崎历落。不能一致身于游从之末。羁旅漂潇。如风叶荷珠。倏转倏泻。而莫肯相留。此寄之由乎人者也。我不敢知彝叙之寄。由乎我邪。抑由乎人邪。由乎我寄也。由乎人亦寄也。我之自寄与人之寄我者。无适而已非寄也。玆所谓自命其园者邪。
羽化亭记
余尝读许眉叟之书。其记羽化亭溪山水石之胜。若登县圃入阆苑。而与仙人羽客。消摇乎御泠风也。梦寐思一至而不得焉。甲寅首冬。余奉命为暗行御史。自漳县徒步北行。踰险涉川。日过午仅四十里。足为之茧。胁为之喘。疲困至极。兼之饥甚。忽见石壁削立。当壁之顶。有亭翼然。攀而上。瞻其额。乃羽化亭也。嗟乎。此羽化亭也。于是冯槛四望。山峦逦迤。云光石色。照映轩楣。两水合流。襟带皎然。渔人沙鸟。往来洲渚。心目溪然。劳疲即苏。客之从行者。买酒与鱼而至。欣然一醉。不知日之将暮也。既夕。客趣余前就途曰公将虎变。安能羽化。相视大笑。怅然而起。
芙蓉亭侍宴记
当宁十九年春。 上设赏花钓鱼宴。以臣镛在奎瀛府撰书。有笔砚之劳。特命与宴。时大臣阁臣赴宴者共十馀人。上于丹枫亭骑马。仍赐诸臣骑从。 御驾由逌觐门北循宫墙。从集春门内。逦迤至石渠阁下下马。上林百花盛开。韶光骀荡。 上顾谓诸臣曰予不敢嬉游于逸。唯乐与卿等导达情志。以应天地之和。诸臣皆稽首称谢。酒既行。 天颜愉悦。玉音和畅。既彻。 上与诸臣。移次至苑中诸亭榭。日将晡。至芙蓉亭。 上御水槛垂钓。诸臣坐池边垂钓。钓鱼置桶中。既而皆放生。命诸臣汎舟。舟中赋诗。有不趁限者。于池中小岛安置。有数人果谪岛中。旋宥之。又进馔。既醉既饱。上赐御前红纱烛导之归院。臣窃伏念君之与臣。天尊地卑。苟君道太亢而情志不孚。则庶政丛脞。六气乖戾而灾异兴矣。故天降地升曰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以其阴阳和而邪慝不正之气。无由乘之也。我 圣上雅志恭俭。驰聘弋猎。非所娱也。声色玩好。非所迩也。宦官宫妾。非所假借也。
羽化亭记
余尝读许眉叟之书。其记羽化亭溪山水石之胜。若登县圃入阆苑。而与仙人羽客。消摇乎御泠风也。梦寐思一至而不得焉。甲寅首冬。余奉命为暗行御史。自漳县徒步北行。踰险涉川。日过午仅四十里。足为之茧。胁为之喘。疲困至极。兼之饥甚。忽见石壁削立。当壁之顶。有亭翼然。攀而上。瞻其额。乃羽化亭也。嗟乎。此羽化亭也。于是冯槛四望。山峦逦迤。云光石色。照映轩楣。两水合流。襟带皎然。渔人沙鸟。往来洲渚。心目溪然。劳疲即苏。客之从行者。买酒与鱼而至。欣然一醉。不知日之将暮也。既夕。客趣余前就途曰公将虎变。安能羽化。相视大笑。怅然而起。
芙蓉亭侍宴记
当宁十九年春。 上设赏花钓鱼宴。以臣镛在奎瀛府撰书。有笔砚之劳。特命与宴。时大臣阁臣赴宴者共十馀人。上于丹枫亭骑马。仍赐诸臣骑从。 御驾由逌觐门北循宫墙。从集春门内。逦迤至石渠阁下下马。上林百花盛开。韶光骀荡。 上顾谓诸臣曰予不敢嬉游于逸。唯乐与卿等导达情志。以应天地之和。诸臣皆稽首称谢。酒既行。 天颜愉悦。玉音和畅。既彻。 上与诸臣。移次至苑中诸亭榭。日将晡。至芙蓉亭。 上御水槛垂钓。诸臣坐池边垂钓。钓鱼置桶中。既而皆放生。命诸臣汎舟。舟中赋诗。有不趁限者。于池中小岛安置。有数人果谪岛中。旋宥之。又进馔。既醉既饱。上赐御前红纱烛导之归院。臣窃伏念君之与臣。天尊地卑。苟君道太亢而情志不孚。则庶政丛脞。六气乖戾而灾异兴矣。故天降地升曰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以其阴阳和而邪慝不正之气。无由乘之也。我 圣上雅志恭俭。驰聘弋猎。非所娱也。声色玩好。非所迩也。宦官宫妾。非所假借也。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297L 页
顾独于荐绅大夫之有文学经术者。乐与之游宴。虽未尝以丝竹金石。杂然文陈。而赐之饮食。赐之颜色。雍容暇豫。亲亲若家人父子。不设严毅之容。故诸臣者亦无不竭尽其所欲言。或民生疾苦。闾巷隐郁。咸得彻聪。而谈经说诗者。亦罔有疑惧。得尽其质辨之诚。呜呼。此岂非所谓君子道长。小人道消者邪。昔胡邦衡于明远亭侍宴。退而作玉音问答。以述其君臣相与之盛。臣今与宴。又安得不记之。以扬圣德哉。是为记。
梧竹轩记
梧竹轩者。金井驿察访之所处也。庭前有碧梧一株苦竹数丛。此其所以为梧竹轩也。察访七品职也。乙卯秋。余以承旨贬补金井。朝之荐绅大夫。多贻书以慰之者。然察访之职。有可乐者三。出而乘快马一乐也。凡属驿所在之地。或游历山水。所至有糗粮二乐也。居恒少事。一切米盐狱讼簿牒之烦无有焉。三乐也。乡中士友之来见者。或以此贺之。余曰否否。彼荐绅先生之慰之者与乡中士友之贺之者。均之非吾意也。夫官骤升则易颠。宠恒隆则易衰。余之由三品而迁七品福也。不足戚也。察访之职。所以察其苦而访其瘼也。马玄黄不臧则罪也。驿夫劳役不均。使有怨咨则罪也。奉使之臣越法滥调。以罢敝人马。而不能据例争执则罪也。是察访之职。苦也不足悦也。享是三乐。而不知是三苦。则将编配之不免。安敢望七品职哉。余既以是自励。遂为文书之壁。以告后来者。
永保亭宴游记
世之论湖石(규장각 소장 《여유당집》에는 "右"로 되어 있음)亭楼之胜者。必以永保亭为冠冕。昔余谪海美。尝有意而未至焉。乙卯秋。始从金井获登斯亭。岂于亭有分哉。余方以好奇遭贬。然凡天下之物。不奇不能显。观乎永保之亭。知其然也。山之在平陆者。非尖削峻截。不能为名。唯突然入水如岛。则虽培塿之隆。亦奇也。水之由江河而达于海势也。虽泓渟演漾不足称。唯自海突然入山为湖。则不待波澜之兴而知其奇也。姑麻之山。西驰数十里。蜿蜒赴海中。如鹤之引颈而饮水。此所谓山之突然入水而如岛者也。姑麻之湖。东汇数十里。环以诸山。若
梧竹轩记
梧竹轩者。金井驿察访之所处也。庭前有碧梧一株苦竹数丛。此其所以为梧竹轩也。察访七品职也。乙卯秋。余以承旨贬补金井。朝之荐绅大夫。多贻书以慰之者。然察访之职。有可乐者三。出而乘快马一乐也。凡属驿所在之地。或游历山水。所至有糗粮二乐也。居恒少事。一切米盐狱讼簿牒之烦无有焉。三乐也。乡中士友之来见者。或以此贺之。余曰否否。彼荐绅先生之慰之者与乡中士友之贺之者。均之非吾意也。夫官骤升则易颠。宠恒隆则易衰。余之由三品而迁七品福也。不足戚也。察访之职。所以察其苦而访其瘼也。马玄黄不臧则罪也。驿夫劳役不均。使有怨咨则罪也。奉使之臣越法滥调。以罢敝人马。而不能据例争执则罪也。是察访之职。苦也不足悦也。享是三乐。而不知是三苦。则将编配之不免。安敢望七品职哉。余既以是自励。遂为文书之壁。以告后来者。
永保亭宴游记
世之论湖石(규장각 소장 《여유당집》에는 "右"로 되어 있음)亭楼之胜者。必以永保亭为冠冕。昔余谪海美。尝有意而未至焉。乙卯秋。始从金井获登斯亭。岂于亭有分哉。余方以好奇遭贬。然凡天下之物。不奇不能显。观乎永保之亭。知其然也。山之在平陆者。非尖削峻截。不能为名。唯突然入水如岛。则虽培塿之隆。亦奇也。水之由江河而达于海势也。虽泓渟演漾不足称。唯自海突然入山为湖。则不待波澜之兴而知其奇也。姑麻之山。西驰数十里。蜿蜒赴海中。如鹤之引颈而饮水。此所谓山之突然入水而如岛者也。姑麻之湖。东汇数十里。环以诸山。若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298H 页
龙之矫首而戏珠。此所谓水突然入山而为湖者也。永保之亭。据是山而临是水。以之为一路之冠冤。则曩所谓物不奇不能显者非邪。时节度使柳公(心源)为余具酒醴。而太学生申公(宗洙)诗人也。值中秋月夜。汎舟姑麻之湖。转泊寒山寺下。复有歌者箫者。与登寺楼。令作流商刻羽之音。余迁客也。愀然有望美人天一方之思。并书此以为永保亭记。
钓龙台记
昔余游京师。见人家壁上。画一枭将。金盔铁甲。臂缠铁索一条。立水中岩石之上以钓龙。龙张口昂首。足据石不肯上。两相奋力以血战者。曰彼何状也。曰昔苏定方伐百济。至白马江。有神龙作大雾怪风。舟师不能渡。于是定方大怒。以白马为饵。钓其龙而殪之。然后雾卷风息。师得济焉。此其图也。余曰异哉。之言也。今年秋。余在金井时。韩元礼知扶馀县。屡贻书劝余观百济古迹。遂以九月之望。汎舟皋兰寺下。登所谓钓龙台而观焉。嗟乎。东人之好荒唐。何若是之甚也。台在白马江之南。苟定方得登此台。则师已济矣。又安用瞋目努力以钓龙哉。台在百济城之北。苟定方得登此台则城已陷矣。舟师入海口抵城南。即当下陆。何为溯流穷源数十馀里。至此台之下哉。新罗始祖之生。当汉宣之时。而所记古迹。皆鸿荒不经。百济之亡。当高宗之时。而钓龙之说。谬悠如此。况前乎汉唐哉。东国之事。由高丽以上。皆不可问也。
游乌栖山记
余自扶馀还之数日。申进士(宗洙)过余言乌栖之胜。且曰今霜叶正妍。过一两日衰矣。余方饭。则趣鞴马彻食。遂与申公至乌栖之下。皆下马执筇杖。历巑岏披蒙茸。至上头有僧院数间。止一乞士守之。询之。曰前年虎害僧。僧尽去。曰汝不怕虎乎。曰曩者虎与其三子至。令子攀木而母戏之。吾誉其子。虎悦而去。是以无恐也。是日观日入。厥明将登绝顶。申公以虎辞。乞士曰与我去无害。遂与之偕。登其顶。眼力所及。盖无所障矣。还至院少歇。将下山。乞士曰须与我偕矣。昨日偶然不值虎耳。既至麓。有物从松林
钓龙台记
昔余游京师。见人家壁上。画一枭将。金盔铁甲。臂缠铁索一条。立水中岩石之上以钓龙。龙张口昂首。足据石不肯上。两相奋力以血战者。曰彼何状也。曰昔苏定方伐百济。至白马江。有神龙作大雾怪风。舟师不能渡。于是定方大怒。以白马为饵。钓其龙而殪之。然后雾卷风息。师得济焉。此其图也。余曰异哉。之言也。今年秋。余在金井时。韩元礼知扶馀县。屡贻书劝余观百济古迹。遂以九月之望。汎舟皋兰寺下。登所谓钓龙台而观焉。嗟乎。东人之好荒唐。何若是之甚也。台在白马江之南。苟定方得登此台。则师已济矣。又安用瞋目努力以钓龙哉。台在百济城之北。苟定方得登此台则城已陷矣。舟师入海口抵城南。即当下陆。何为溯流穷源数十馀里。至此台之下哉。新罗始祖之生。当汉宣之时。而所记古迹。皆鸿荒不经。百济之亡。当高宗之时。而钓龙之说。谬悠如此。况前乎汉唐哉。东国之事。由高丽以上。皆不可问也。
游乌栖山记
余自扶馀还之数日。申进士(宗洙)过余言乌栖之胜。且曰今霜叶正妍。过一两日衰矣。余方饭。则趣鞴马彻食。遂与申公至乌栖之下。皆下马执筇杖。历巑岏披蒙茸。至上头有僧院数间。止一乞士守之。询之。曰前年虎害僧。僧尽去。曰汝不怕虎乎。曰曩者虎与其三子至。令子攀木而母戏之。吾誉其子。虎悦而去。是以无恐也。是日观日入。厥明将登绝顶。申公以虎辞。乞士曰与我去无害。遂与之偕。登其顶。眼力所及。盖无所障矣。还至院少歇。将下山。乞士曰须与我偕矣。昨日偶然不值虎耳。既至麓。有物从松林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298L 页
中朴簌作声。乞士则笑呵呵。缓其声曰尔可去矣。吾今从其逝也。申公见其尾。余未之见。归而思之。吾遇异人矣。彼其孑然处高山深谷之中而不迁。猝然遇猛兽而不惧。且为之儆戒以遣之者。非其中有道术挟持者。能然乎哉。安知非如太白胡僧之类。藏其踪韬其光而处于是者哉。皆不可知也。遂为记。
清时野草堂记
丙辰春。镛既谒告而觐荷潭之茔。归而访族父海左翁于愚潭之上。公新作草堂。堂前多植桃李诸花蔓香怪松及怪石十馀枚。堂上贴墨画行书。公以乌巾白衣。萧然坐其中。望之若仙人处士焉。既而谓镛曰是唯吾所谓清时野草堂。吾以清时老于野。是吾之志也。子其识之。镛窃惟君子之于清时也。必进而处乎庙堂之上。其在野者倖耳。倖而使名姓不闻于朝廷。踪迹不至于都市。犹可以野。既任之以馆阁之文权。又授之以铨衡之政柄如公。又得退而反其野。天下盖罕有也。且夫君子之退于野者。或人主之眷待也不以诚悃。或己欲厉伉高之节以取名而不肯出。若是者。其为野有以也。若公者。上之所以尊宠。出于恢荡之至意也。而公每有除旨。闻命即行。未尝引疾巽让以自重。如是而得退而处乎野。尤凡夫之所未及也。公所以处身涉世。盖有自得于心。而非人之所能为也。且野有道。不以清时。虽欲野不可得也。故欲野者贵及时。镛有苕川之野。亦将及是时而图之。公曰善。
奎瀛府校书记
人之处是邦也。使得入君门近耿光。虽为之执洒扫之役。犹以为荣。况使之抽内府之秘签。发群玉之宝扃。而从事于笔砚之间哉。得于是效力焉。虽利禄无所增益。犹以为荣。况使之罗八珍于前。备五齐于后。玉盘珍错。日沾赐予者哉。丙辰冬。臣镛,臣翼晋(李承旨),臣齐家(朴检书)承召入奎瀛府校史记。命悉出内库所藏史记诸本。每有异同。择于诸本而取其所长。于是因文索注。因注索百家书。一有可考。辄敢请出。以故内库秘藏。得窥其一
清时野草堂记
丙辰春。镛既谒告而觐荷潭之茔。归而访族父海左翁于愚潭之上。公新作草堂。堂前多植桃李诸花蔓香怪松及怪石十馀枚。堂上贴墨画行书。公以乌巾白衣。萧然坐其中。望之若仙人处士焉。既而谓镛曰是唯吾所谓清时野草堂。吾以清时老于野。是吾之志也。子其识之。镛窃惟君子之于清时也。必进而处乎庙堂之上。其在野者倖耳。倖而使名姓不闻于朝廷。踪迹不至于都市。犹可以野。既任之以馆阁之文权。又授之以铨衡之政柄如公。又得退而反其野。天下盖罕有也。且夫君子之退于野者。或人主之眷待也不以诚悃。或己欲厉伉高之节以取名而不肯出。若是者。其为野有以也。若公者。上之所以尊宠。出于恢荡之至意也。而公每有除旨。闻命即行。未尝引疾巽让以自重。如是而得退而处乎野。尤凡夫之所未及也。公所以处身涉世。盖有自得于心。而非人之所能为也。且野有道。不以清时。虽欲野不可得也。故欲野者贵及时。镛有苕川之野。亦将及是时而图之。公曰善。
奎瀛府校书记
人之处是邦也。使得入君门近耿光。虽为之执洒扫之役。犹以为荣。况使之抽内府之秘签。发群玉之宝扃。而从事于笔砚之间哉。得于是效力焉。虽利禄无所增益。犹以为荣。况使之罗八珍于前。备五齐于后。玉盘珍错。日沾赐予者哉。丙辰冬。臣镛,臣翼晋(李承旨),臣齐家(朴检书)承召入奎瀛府校史记。命悉出内库所藏史记诸本。每有异同。择于诸本而取其所长。于是因文索注。因注索百家书。一有可考。辄敢请出。以故内库秘藏。得窥其一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299H 页
二焉。每晚饭自家至。阁监过之曰今夕不宜饱。其夜必有内赐珍馔。饫而后已。其为荣不已殊乎。嗟乎。校史记非为书也。内库诸本自有。何用校之。校史记非为国也。字画偏旁之或有讹舛。于国无害。何用校之。校史记为臣等也。
游天真庵记
丁巳之夏。余在明礼坊。石榴初华。小雨新霁。意苕川打鱼其时也。制大夫非谒告。不得出都门。然谒之不可得。遂行至苕川。越翼日取截江网打鱼。鱼大小共五十馀枚。小艇不能堪。不沈者菫数寸。移舟泊蓝子洲。欣然一饱。既而余曰昔张翰思江东。称鲈鱼莼菜。若鱼吾既尝之矣。今山菜正香。盍为天真之游。于是昆弟四人。与宗人三四人。共诣天真。既入山。草木蓊蔚。山中杂花盛开。芳闻酷烈。而百鸟和鸣。喉咙清滑。且行且听。相顾乐甚。既至寺。一觞一咏以穷日。既三日始还。凡得诗二十馀首。吃山菜若荠苨薇蕨木头之属。共五六种。
竹栏花木记
余家明礼之坊。坊多公卿巨室。故车毂马蹄。日交驰乎胡衕之间。而无陂池园林。足以供晨夕之玩者。于是。割庭之半而界之。求诸花果之佳者。插诸盆以实之。安石榴。叶肥大而实甘者。曰海榴。亦曰倭榴。倭榴四本。干直上一丈许。旁无附枝。上作盘团然者(俗名棱杖榴)一双。榴有华而不实者。曰花石榴。花石榴一本。梅二本。而世所尚。取古桃杏之根。朽败骨立者。雕之为怪石形。而梅仅一小枝。附其旁以为奇。余取根干坚实。枝条荣畅者。为佳。以善花也。栀二本。杜工部云。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盖亦稀品也。山茶一本。金盏银台四本。共一盆者一。芭蕉大如席者一本。碧梧桐生二岁者一本。蔓香一本。菊各种共十八盆。芙蓉一盆。于是。求竹如椽者。截其东北之面而栏之。令仆隶行者毋以衣掠花。玆所谓竹栏也。每朝退。岸巾循栏而步。或月下酌酒赋诗。萧然有山林园圃之趣。而轮鞅之闹。亦庶几忘之。尹彝叙李舟臣。韩徯甫蔡迩叔。沈华五尹无咎。李辉祖诸人。日相过酣饮。
游天真庵记
丁巳之夏。余在明礼坊。石榴初华。小雨新霁。意苕川打鱼其时也。制大夫非谒告。不得出都门。然谒之不可得。遂行至苕川。越翼日取截江网打鱼。鱼大小共五十馀枚。小艇不能堪。不沈者菫数寸。移舟泊蓝子洲。欣然一饱。既而余曰昔张翰思江东。称鲈鱼莼菜。若鱼吾既尝之矣。今山菜正香。盍为天真之游。于是昆弟四人。与宗人三四人。共诣天真。既入山。草木蓊蔚。山中杂花盛开。芳闻酷烈。而百鸟和鸣。喉咙清滑。且行且听。相顾乐甚。既至寺。一觞一咏以穷日。既三日始还。凡得诗二十馀首。吃山菜若荠苨薇蕨木头之属。共五六种。
竹栏花木记
余家明礼之坊。坊多公卿巨室。故车毂马蹄。日交驰乎胡衕之间。而无陂池园林。足以供晨夕之玩者。于是。割庭之半而界之。求诸花果之佳者。插诸盆以实之。安石榴。叶肥大而实甘者。曰海榴。亦曰倭榴。倭榴四本。干直上一丈许。旁无附枝。上作盘团然者(俗名棱杖榴)一双。榴有华而不实者。曰花石榴。花石榴一本。梅二本。而世所尚。取古桃杏之根。朽败骨立者。雕之为怪石形。而梅仅一小枝。附其旁以为奇。余取根干坚实。枝条荣畅者。为佳。以善花也。栀二本。杜工部云。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盖亦稀品也。山茶一本。金盏银台四本。共一盆者一。芭蕉大如席者一本。碧梧桐生二岁者一本。蔓香一本。菊各种共十八盆。芙蓉一盆。于是。求竹如椽者。截其东北之面而栏之。令仆隶行者毋以衣掠花。玆所谓竹栏也。每朝退。岸巾循栏而步。或月下酌酒赋诗。萧然有山林园圃之趣。而轮鞅之闹。亦庶几忘之。尹彝叙李舟臣。韩徯甫蔡迩叔。沈华五尹无咎。李辉祖诸人。日相过酣饮。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299L 页
玆所谓竹栏诗社者也。
谷山政堂新建记
世之为守令者。有大戒。一即修廨宇。是己财力所需。司道察之。曰零剩归己也。力役所供。小民苦之。曰农期屡愆也。房栊窗牖之制。后来者视之。善则讥其才。不善则讥其野。讥其才耻也。讥其野困也。故善为宦者。虽见其颓坏崩陷。倒于地以朽。而莫肯易一瓦改一榱焉。有亲友之官者。以心法传之。此固得道于居官者。不可少也。虽然凡不可以传之百世而无敝。施之万人而无拘者。非吾所谓道也。余至谷山之数月。吏民之请改建政堂者以百数。其始也。余且掉头。未尝不以曩所谓得道者自处。既而大风动地。壁土落于脑。察之四围。已与柱离矣。既而有砰訇响出而人叫苦者。问之。军校蹋架板。板陷而股已病矣。余静而思之。曰尚可以守吾道乎非也。利一己也。非泽物者也。于是悉召文武将吏。各授以功。且曰宫室唯筑基不坚。故丹雘未乾。而础先溃。制度低小。如闾阎细人之居。不足以尊体貌。令筑基。三月不辍杵。制样宏杰入云。而勿为曲房回楼。以取纤丽。董之凡半年而落。落之日。召乡中父老而语之曰。吾归。有瞻此堂而思之者。即吾之建此堂。为胜于守吾道也。
书香墨味阁记
政堂既成。董事者告之曰木石有馀。何所处之。取土成坑。何以填之。余曰城复于隍。以取土也。因堑为濠。以其便也。汝其因坑为池。石以砌之。以其馀材。临池为阁。将以处子弟也。阁既成。召二子而告之曰。不肖子弟。随父兄之官者。唯色与食。是溺是嗿。亲近脂粉而嗅其香泽。饫厌膏粱而玩其旨味。如是者豕而已矣。池阁既成。汝其居之。我之来也。载书二车。汝其庋之。携有颜米诸帖。汝其临之。书之有香。汝其嗅之。墨之有味。汝其玩之。于是名其阁曰书香墨味。池边多植花木。以助书香。壁上遍题行书澹画。以助墨味。书其所与语者以为记。
芙蓉堂记
谷山政堂新建记
世之为守令者。有大戒。一即修廨宇。是己财力所需。司道察之。曰零剩归己也。力役所供。小民苦之。曰农期屡愆也。房栊窗牖之制。后来者视之。善则讥其才。不善则讥其野。讥其才耻也。讥其野困也。故善为宦者。虽见其颓坏崩陷。倒于地以朽。而莫肯易一瓦改一榱焉。有亲友之官者。以心法传之。此固得道于居官者。不可少也。虽然凡不可以传之百世而无敝。施之万人而无拘者。非吾所谓道也。余至谷山之数月。吏民之请改建政堂者以百数。其始也。余且掉头。未尝不以曩所谓得道者自处。既而大风动地。壁土落于脑。察之四围。已与柱离矣。既而有砰訇响出而人叫苦者。问之。军校蹋架板。板陷而股已病矣。余静而思之。曰尚可以守吾道乎非也。利一己也。非泽物者也。于是悉召文武将吏。各授以功。且曰宫室唯筑基不坚。故丹雘未乾。而础先溃。制度低小。如闾阎细人之居。不足以尊体貌。令筑基。三月不辍杵。制样宏杰入云。而勿为曲房回楼。以取纤丽。董之凡半年而落。落之日。召乡中父老而语之曰。吾归。有瞻此堂而思之者。即吾之建此堂。为胜于守吾道也。
书香墨味阁记
政堂既成。董事者告之曰木石有馀。何所处之。取土成坑。何以填之。余曰城复于隍。以取土也。因堑为濠。以其便也。汝其因坑为池。石以砌之。以其馀材。临池为阁。将以处子弟也。阁既成。召二子而告之曰。不肖子弟。随父兄之官者。唯色与食。是溺是嗿。亲近脂粉而嗅其香泽。饫厌膏粱而玩其旨味。如是者豕而已矣。池阁既成。汝其居之。我之来也。载书二车。汝其庋之。携有颜米诸帖。汝其临之。书之有香。汝其嗅之。墨之有味。汝其玩之。于是名其阁曰书香墨味。池边多植花木。以助书香。壁上遍题行书澹画。以助墨味。书其所与语者以为记。
芙蓉堂记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00H 页
海西观察使李公(名义骏)。于芙蓉堂设宴。守令至者十馀人。余以查官赴海州。李公以书要之曰今荷花盛开。可因此会。共图一饮。余至筵。李公劝之酒曰。此与宣化堂不同。今日之事。宜从真率。余曰善哉。之言也。虽然监司察守令臧否。此堂胜于宣化。公知之乎。李公曰何哉。余曰守令至宣化之堂。皆端步庄色。慎言语恭礼数。无一而非良吏也。至若荷香柳色。照眼触鼻。竹肉交陈。粉黛丛集。醇酒浇其肠。脍炙填其腹。上官方且假之颜色。欢谐无滞。于斯之时。有叫呶嘻笑以自放者。察之而知其杂。必有能而轻犯法矣。有卑谄颂慕以自附者。察之而知其鄙。必面谀而多欺诳小民也。有流眙送意。不能忘情于妇女者。察之而知其软。必怠于宦而干嘱盛也。有痛饮如长鲸。既醉而不辞饮者。察之而知其昏。必使酒妨务而刑罚滥也。如是则其察之不有愈于宣化之堂乎。李公曰善。虽然监司之事。守令亦察之。吾闻令公之言。将以自察之也。奚暇察人哉。遂记问答之语。以为芙蓉堂记。
紫霞潭汎舟记
谷山府北二十里有水焉。曰摩诃滩。由滩而上数曲。有石壁崒起。下为深渊。幽黑若鬼府神宫者曰乌渊。乌渊之上。峍屼谲怪者十二。曰十二峰。峰回水转。忽然开朗。明沙远岸。平旷纡馀者曰柳浪村。柳浪之上。钜石一双。相对作门。其在西者曰候月台。下为澄潭。可沿可溯者曰紫霞潭。潭之源出于阳德孟山之地。穷其源。曲曲寄绝。余至谷之明年。于岢岚山下乘舟。顺流至摩诃滩而止。其后见观察使李公略言之。李公勃然作于色曰。今秋行部。当于岢岚山下乘舟矣。余曰不然。行部者将游历山水者邪。岢岚之下。冠盖未尝到。今年始开荒。若巡车至此。将凿山通道。架壑为梁。劳民力。以悦上官。不敢为也。李公怃然怊怅。余许摩诃之上十里。至紫霞之潭而止。李公曰斯亦幸矣。遂以八月之望。于柳浪村北乘舟。至紫霞潭。丝竹既张。歌舞迭作。青蛾皓齿。照水为妍。登候月台候月。月既上。顺流至摩诃滩而止。李公曰乐哉。斯游也。海西名胜。当以紫霞潭第一。而开国以来。吾
紫霞潭汎舟记
谷山府北二十里有水焉。曰摩诃滩。由滩而上数曲。有石壁崒起。下为深渊。幽黑若鬼府神宫者曰乌渊。乌渊之上。峍屼谲怪者十二。曰十二峰。峰回水转。忽然开朗。明沙远岸。平旷纡馀者曰柳浪村。柳浪之上。钜石一双。相对作门。其在西者曰候月台。下为澄潭。可沿可溯者曰紫霞潭。潭之源出于阳德孟山之地。穷其源。曲曲寄绝。余至谷之明年。于岢岚山下乘舟。顺流至摩诃滩而止。其后见观察使李公略言之。李公勃然作于色曰。今秋行部。当于岢岚山下乘舟矣。余曰不然。行部者将游历山水者邪。岢岚之下。冠盖未尝到。今年始开荒。若巡车至此。将凿山通道。架壑为梁。劳民力。以悦上官。不敢为也。李公怃然怊怅。余许摩诃之上十里。至紫霞之潭而止。李公曰斯亦幸矣。遂以八月之望。于柳浪村北乘舟。至紫霞潭。丝竹既张。歌舞迭作。青蛾皓齿。照水为妍。登候月台候月。月既上。顺流至摩诃滩而止。李公曰乐哉。斯游也。海西名胜。当以紫霞潭第一。而开国以来。吾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00L 页
两人者始为此事。信乎天地之间。遗逸者尚多也。时瑞兴府使林君。(性运)亦载妓至。得同舟焉。
高达窟记
自府而东六十里曰高达岭。自岭循脊而南行数百步。有石磴堆积。其急如壁。横以纬之。行百馀曲。得一石台。可坐五六人曰义相台。自台而南。皆截壁。壁且万仞。缘壁而径。其广尺许。径断连之以栈。剽剽然行数百步。有一石截住。攀而后菫能跻。跃而后菫能下。下此行十馀步。壁转而径始阔。瞻之钜壁中觖。其垂如虹蜺然。当其觖处。立一禅阁。是所谓高达窟也。土人之言曰昔有高达。猎天也。射一鹿中其肩。鹿带箭走入林。高达踪其血点回。回至石窟中。鹿则不见。见禅阁。高达大发悲悔。终老不出窟。此其所以为高达窟也。余至府之数月。因有强盗杀越人。尝过此窟。而悤悤有馀恋。越明年春。遂与二儿二客。再访至窟。月夜吹箫。令山鬼皆惊。归而记之如此。
黄州月波楼记
东国之称月波亭者三。余得而尽见之。一在岭南之洛东。余尝由晋州赴醴泉得登斯亭。然时当昼日。但见川华历历。一在露梁之西。余尝与权李诸人。汎舟斯亭之下而观月波焉。一在黄州城东。己未春。诏使至。余以迎慰使赴黄州。适值月夜。波光莹朗。知州赵公(荣庆)为余具女乐酒馔。安岳郡守朴公(载淳)亦遣舞童四人。作黄昌之舞。奏抛毬之乐。以助余赏。余感二公之意。为之燕游。且为诗以咏其事。余惟月波之游三。其最不可忘者。洛东之月波也。何者。文酒雍容之趣。于露梁乎得之。声色芬华之美。于黄州乎得之。然二者皆见其所谓月波者。独于洛东。未卜其夜。不见其所谓月波者。斯吾于心不能忘。疑其有奇赏异观。而余未之见也。由是观之。人之有文采菁华之积于中者。唯酝藉包蓄而不轻示人。斯人之不能忘也。余以是自勉。归而为之记。
苍玉洞记(在凤鸣坊朝阳里之南)
高达窟记
自府而东六十里曰高达岭。自岭循脊而南行数百步。有石磴堆积。其急如壁。横以纬之。行百馀曲。得一石台。可坐五六人曰义相台。自台而南。皆截壁。壁且万仞。缘壁而径。其广尺许。径断连之以栈。剽剽然行数百步。有一石截住。攀而后菫能跻。跃而后菫能下。下此行十馀步。壁转而径始阔。瞻之钜壁中觖。其垂如虹蜺然。当其觖处。立一禅阁。是所谓高达窟也。土人之言曰昔有高达。猎天也。射一鹿中其肩。鹿带箭走入林。高达踪其血点回。回至石窟中。鹿则不见。见禅阁。高达大发悲悔。终老不出窟。此其所以为高达窟也。余至府之数月。因有强盗杀越人。尝过此窟。而悤悤有馀恋。越明年春。遂与二儿二客。再访至窟。月夜吹箫。令山鬼皆惊。归而记之如此。
黄州月波楼记
东国之称月波亭者三。余得而尽见之。一在岭南之洛东。余尝由晋州赴醴泉得登斯亭。然时当昼日。但见川华历历。一在露梁之西。余尝与权李诸人。汎舟斯亭之下而观月波焉。一在黄州城东。己未春。诏使至。余以迎慰使赴黄州。适值月夜。波光莹朗。知州赵公(荣庆)为余具女乐酒馔。安岳郡守朴公(载淳)亦遣舞童四人。作黄昌之舞。奏抛毬之乐。以助余赏。余感二公之意。为之燕游。且为诗以咏其事。余惟月波之游三。其最不可忘者。洛东之月波也。何者。文酒雍容之趣。于露梁乎得之。声色芬华之美。于黄州乎得之。然二者皆见其所谓月波者。独于洛东。未卜其夜。不见其所谓月波者。斯吾于心不能忘。疑其有奇赏异观。而余未之见也。由是观之。人之有文采菁华之积于中者。唯酝藉包蓄而不轻示人。斯人之不能忘也。余以是自勉。归而为之记。
苍玉洞记(在凤鸣坊朝阳里之南)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01H 页
己未春。余携二子。于摩诃滩放船。顺流至西仓之下。山川明媚。可娱可悦。将欲回舟。有言苍玉洞之胜者。遂下舟骑马。踰二岭行四十里。忽见山水喷迸。两厓束立。地皆青石。水流青石之上。皆玻瓈也。或坠而为瀑。或偃而为卧瀑。或渟而为澄潭。曲曲皆可坐。曲曲皆可惊。如是者十馀里。余乃喟然而叹曰人于斯世。或得名誉以显扬。或韬光彩而晦匿。亦犹是矣。使苍玉之瑰而得处乎金刚之中。或置之丹阳永春之间。人且赢粮而求一见。归而语津津誇亲友矣。顾乃介然独处乎高山深谷之中。世之识山水之越者。未或一过。而彼深居之野人。唯烧畬斫菑而食之。虽玄都阆苑。落在眼前。顾安能知其美哉。使不遇癖于山水如余者。虽千百年终亦无名焉已矣。岂不悲哉。余于苍玉之洞。窃有私感。徘徊不能舍者盖半日。是日宿村舍。厥明又由苍玉洞而还。
观寂寺记
余从苍玉洞还至摩诃滩。二子敛衽而请曰。闻观寂之胜。不减苍玉。可以从公游乎。余曰岂其然哉。苍玉不可得也。虽然菅蒯岂宜弃哉。当如汝愿。遂泊舟乌渊之南。骑行十馀里。忽见钜石对峙作门。门之西有小溪流出。寻其源。有双瀑迸空中。折为两层。四瀑并垂。势不相降。斯所谓镬渊瀑布也。由镬渊出至石门之上。窥其中峰回壁抱。不可知也。询之人。如彼者数十里。洞天开溪。泉甘而土肥。此邦之人。比之桃源。即所谓五伦谷也。自石门下。由其北谷而行。曲曲皆澄潭钜石。行数里得一樵径。此所由抵观寂也。山峻力罢。十步一歇。五步一噫。昏黑仅至寺。寺在高峰之顶。而四围巀嵲如城。城中水石奇绝。至其出水处。乃截壁千仞也。厥明到水口。观瀑而还。
游石林记
庚申夏。余閒居既久。益为世所摈。将大归苕川。一日率妻子婢仆。乘舟至苕川。日以渔钓为事。时季父处士公亦幽独少事。日与诸子侄游。乃于石湖亭下张网。而饭具于石林之中。石林者。故吏曹判书李潭之别墅也。网
观寂寺记
余从苍玉洞还至摩诃滩。二子敛衽而请曰。闻观寂之胜。不减苍玉。可以从公游乎。余曰岂其然哉。苍玉不可得也。虽然菅蒯岂宜弃哉。当如汝愿。遂泊舟乌渊之南。骑行十馀里。忽见钜石对峙作门。门之西有小溪流出。寻其源。有双瀑迸空中。折为两层。四瀑并垂。势不相降。斯所谓镬渊瀑布也。由镬渊出至石门之上。窥其中峰回壁抱。不可知也。询之人。如彼者数十里。洞天开溪。泉甘而土肥。此邦之人。比之桃源。即所谓五伦谷也。自石门下。由其北谷而行。曲曲皆澄潭钜石。行数里得一樵径。此所由抵观寂也。山峻力罢。十步一歇。五步一噫。昏黑仅至寺。寺在高峰之顶。而四围巀嵲如城。城中水石奇绝。至其出水处。乃截壁千仞也。厥明到水口。观瀑而还。
游石林记
庚申夏。余閒居既久。益为世所摈。将大归苕川。一日率妻子婢仆。乘舟至苕川。日以渔钓为事。时季父处士公亦幽独少事。日与诸子侄游。乃于石湖亭下张网。而饭具于石林之中。石林者。故吏曹判书李潭之别墅也。网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01L 页
既举。得鱼颇多。乘小舟由淮安水(即庆安水)转泊石林之下。既观其池台亭阁之妙。出而坐涧边草亭之上。欣然一饱。日既晡。复乘舟至石湖亭下。风帆沙鸟。远岫遥汀。皆足以悦目而娱志也。明日将游北江。会自内阁传有 圣旨。趣召臣来。感激恩念。即日西归。遂不果。
临清亭记
昔在百年之前。昭阳江(出春川)至皋狼之下。东由蓝洲之北而入于南江。故南江势迅急。直西走盘皋之下而齧之。每水涨溢。盘皋被水。以故民不居之。其后昭阳江下至凫岩之南。而始与南江会。排南江之势而退之。水由龟阴之岸而至石湖之东。始折而向西。故盘皋得超然高居。而村落以成。此苕川开创之故实也。 肃庙晚年。吾祖兵曹参议公上疏论乞粜事。被严旨放还田里。于是沿乎洌水之滨。求可以老者。至苕川之上而得盘皋焉。询其主无有。进山下之氓而谕之曰。斯皋也。天所以与我者。虽然不可以徒取也。汝其先居。斯其主也。说其韂(漳泥也)而予之。相其地。已东则二水新会而滩濑不平。已西则峡口初坼而风气不聚。于是三分其皋而二在西。起享(一作亭)焉。榜之曰临清。意者取义于元亮之辞也。亭前多植怪松。既老若龙屈虎蹲。龟揫鹤延。甚奇也。公有三子。东居其长。西居其仲。少子与之亭。于酉山之下作小屋。令侧室子居之。公既没之六十馀年。朴判书(文秀)舟过苕。见斯亭而悦之。以重价啖之。遂为朴氏有。既而去临清之号。号曰松亭。后生童稚。知其为松亭。而不知是临清亭。余为是感慨。聊记以示之。
苕上烟波钓叟之家记
袁宏道欲以千金买一舟。舟中置鼓吹细乐诸凡玩娱之物。以穷心志之所欲。虽由此败落而不悔。此狂夫荡子之所为。非余之志也。余欲以一金买一舟。舟中置渔网四五张。钓竹一二竿。备鼎铛杯盘诸凡养生之器。为屋一间而炕之。令二儿守家。挈老妻稚子及僮一人。浮家汎宅。往来于钟山苕水之间。今日渔于粤溪之渊。明日钓于石湖之曲。又明日渔于门岩之濑。风餐水宿。汎汎若波中之凫。时为短歌小诗。以自抒其崎岖历落之
临清亭记
昔在百年之前。昭阳江(出春川)至皋狼之下。东由蓝洲之北而入于南江。故南江势迅急。直西走盘皋之下而齧之。每水涨溢。盘皋被水。以故民不居之。其后昭阳江下至凫岩之南。而始与南江会。排南江之势而退之。水由龟阴之岸而至石湖之东。始折而向西。故盘皋得超然高居。而村落以成。此苕川开创之故实也。 肃庙晚年。吾祖兵曹参议公上疏论乞粜事。被严旨放还田里。于是沿乎洌水之滨。求可以老者。至苕川之上而得盘皋焉。询其主无有。进山下之氓而谕之曰。斯皋也。天所以与我者。虽然不可以徒取也。汝其先居。斯其主也。说其韂(漳泥也)而予之。相其地。已东则二水新会而滩濑不平。已西则峡口初坼而风气不聚。于是三分其皋而二在西。起享(一作亭)焉。榜之曰临清。意者取义于元亮之辞也。亭前多植怪松。既老若龙屈虎蹲。龟揫鹤延。甚奇也。公有三子。东居其长。西居其仲。少子与之亭。于酉山之下作小屋。令侧室子居之。公既没之六十馀年。朴判书(文秀)舟过苕。见斯亭而悦之。以重价啖之。遂为朴氏有。既而去临清之号。号曰松亭。后生童稚。知其为松亭。而不知是临清亭。余为是感慨。聊记以示之。
苕上烟波钓叟之家记
袁宏道欲以千金买一舟。舟中置鼓吹细乐诸凡玩娱之物。以穷心志之所欲。虽由此败落而不悔。此狂夫荡子之所为。非余之志也。余欲以一金买一舟。舟中置渔网四五张。钓竹一二竿。备鼎铛杯盘诸凡养生之器。为屋一间而炕之。令二儿守家。挈老妻稚子及僮一人。浮家汎宅。往来于钟山苕水之间。今日渔于粤溪之渊。明日钓于石湖之曲。又明日渔于门岩之濑。风餐水宿。汎汎若波中之凫。时为短歌小诗。以自抒其崎岖历落之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02H 页
情。是吾愿也。古人有行之者。隐士张志和是也。志和本亦馆阁学士。晚年退而为此。自号烟波钓叟。余顾闻其风而悦之。书之曰苕上烟波钓叟之家。令工刻之为榜而藏之者数年。将以榜吾舟也。家者浮家之谓也。庚申孟夏。率妻子至苕川之墅。方将料理浮家。 圣主闻其去。令内阁召还。嗟呼。吾且奈何哉。方其复归于京也。出其榜。榜于酉山之亭而去。以识余眷系迟徊不忍固守其志之所以然。
御赐芙蓉扇记
摺扇叠一副。张之可三尺。一面画芙蓉正开者一双。䓿萏然欲吐而未吐者三。叶鲜者五。运叠而隐其半者三。萎而垂者一。其仰卷者二。花鸭曳水去者一双。其睡者一。以觜插翅而调其毛者一。盖金弘道之作也。
五客记(内阁应教)
世之位卿相者多烜赫其门。客于是萃焉。皆丹其辕而翠其盖。珠其履而贝其缨。冀其熏炙外焰。沾丐馀沥。蚁聚蝇营。以喧藉一时。独深州相国李公不然。性澹素不喜胶扰。位列三事而门庭寂然。雀罗可设。于是广求山泽之间。罗以致之者五人。乃馆而留之。管其饮啄。相与羽翼。人有难于公者曰。天子任用公。谓公能以人事君。吐哺握发。开东阁延天下贤士。以羽仪王庭。今独与彼五子者相善。处之门下。日翱翔其间。仆窃为公不取也。公曰否否。吾于是五子者。有以得宰相荐人之法。将以磬欬于朝廷。子其听之。始余閒居。有三客及门。皆衣裳奇伟。颜貌皓白。其一曰吾性喜閒暇。行止未尝忙遽。遇雪失素。乃李白轻慢我。欲以白璧一双。买我为仆而可乎。其一曰吾少贫贱。游齐鲁。霜雪满衣。为人舂锄。误被舂杵伤。遂拳一足。老至镜湖。自号碧溪翁。偶浴盘涡。乃子美疑我心性。不亦过乎。其一引颈自傲。强为大言曰。吾本仙骨。世居青田。閒游华表。乃庄叟妄欲齐物。议我胫长。能不悲哉。后仕卫位至乘轩。至晋时不幸与陆氏善。华亭之祸。遂铲迹自晦。今来投公。公其怜之。余乃下堂执手而笑曰。公等舍此奚适。留岁馀。客之末至者。又报客有二妙。入谒皆锦冠绮袄。金碧玲珑。问其乡贯。一
御赐芙蓉扇记
摺扇叠一副。张之可三尺。一面画芙蓉正开者一双。䓿萏然欲吐而未吐者三。叶鲜者五。运叠而隐其半者三。萎而垂者一。其仰卷者二。花鸭曳水去者一双。其睡者一。以觜插翅而调其毛者一。盖金弘道之作也。
五客记(内阁应教)
世之位卿相者多烜赫其门。客于是萃焉。皆丹其辕而翠其盖。珠其履而贝其缨。冀其熏炙外焰。沾丐馀沥。蚁聚蝇营。以喧藉一时。独深州相国李公不然。性澹素不喜胶扰。位列三事而门庭寂然。雀罗可设。于是广求山泽之间。罗以致之者五人。乃馆而留之。管其饮啄。相与羽翼。人有难于公者曰。天子任用公。谓公能以人事君。吐哺握发。开东阁延天下贤士。以羽仪王庭。今独与彼五子者相善。处之门下。日翱翔其间。仆窃为公不取也。公曰否否。吾于是五子者。有以得宰相荐人之法。将以磬欬于朝廷。子其听之。始余閒居。有三客及门。皆衣裳奇伟。颜貌皓白。其一曰吾性喜閒暇。行止未尝忙遽。遇雪失素。乃李白轻慢我。欲以白璧一双。买我为仆而可乎。其一曰吾少贫贱。游齐鲁。霜雪满衣。为人舂锄。误被舂杵伤。遂拳一足。老至镜湖。自号碧溪翁。偶浴盘涡。乃子美疑我心性。不亦过乎。其一引颈自傲。强为大言曰。吾本仙骨。世居青田。閒游华表。乃庄叟妄欲齐物。议我胫长。能不悲哉。后仕卫位至乘轩。至晋时不幸与陆氏善。华亭之祸。遂铲迹自晦。今来投公。公其怜之。余乃下堂执手而笑曰。公等舍此奚适。留岁馀。客之末至者。又报客有二妙。入谒皆锦冠绮袄。金碧玲珑。问其乡贯。一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02L 页
在南粤。一自西蕃。余素厌绮丽。三子者亦鄙之。然特取其敏给。姑许信宿。乃一者性多妒忌。遇妇孺服锦䌽者必逐之。一者虽薄有机慧。徒尚口舌。喋喋无谨讱之意。余欲屏之。三子者请曰相公何器量之小邪。凡宰相择人。或取其洁身修行。或取其文采藻丽。彼二子者。虽生长绮纨。无山野瑰杰之态。亦自有一技一艺。何不见容于相公之门哉。余曰善。并许馆留。五客绕席。各有异趣。余顾而乐之曰。今天子求贤如渴。侧席以俟。彼容止閒雅。不妄趋步者。可任之閒局。以矜式百僚。彼身赁舂锄。饱经霜雪者。可任之民部。以察苦隐。彼自称仙骨者。虽语言荒怪。亦可以砥砺流俗。而二子者或任之文苑。以黼黻皇猷。或任之喉舌。以出纳王言。盖莫不才行蔚然。各适其用。吾为相。果得人如此。荐之朝廷。不亦善乎。难者曰诺。于是各以美号锡之曰。闲客雪客仙客。其二者本自西南来者。因以是呼之云。臣谨记。
华城五星池记
武备志城制所论五星池。即漏槽之类也。今年秋。余谪金井。路由华城。见瓮城门上有五穴横穿。如今陴𨺙之有三穴。问之人。曰此五星池也。嗟乎。池亦有横穿者乎。五星池者。将以灌水御贼之焚门也。直穿其穴。正当门扇之上。然后方可有用。董役者只见图本。横穿其穴。此所谓按图索骥者也。
谷山北坊山水记
戊午三月廿七日晓发。将向北仓。尽除驺率。令细乐四人随之。行三十里。渡文城津。踰剑岩关。关通平安道阳德路,咸镜道永丰路。其间小路细径凡自北而至府者。咸凑此关。真是要阨之地。有城数垛。门著板扇疏矣。行数里。东望江上诸峰。诡谲奇崛。态亦各殊。问之仆夫。曰是明日所游处也。行三十里。踰广岘。岭势颇峻。舍骑而徒。两脚酸痛。见巀嶭峻壁。两牛层立耕畬。洵可异也。行十里到北仓。仓在屹叶村。村后巨山雄立。草木蓊蔚。峰峦亦颇森秀。问之无名。放粮讫。行十里到兰濑桥。桥头有二小舟。舣而待。
华城五星池记
武备志城制所论五星池。即漏槽之类也。今年秋。余谪金井。路由华城。见瓮城门上有五穴横穿。如今陴𨺙之有三穴。问之人。曰此五星池也。嗟乎。池亦有横穿者乎。五星池者。将以灌水御贼之焚门也。直穿其穴。正当门扇之上。然后方可有用。董役者只见图本。横穿其穴。此所谓按图索骥者也。
谷山北坊山水记
戊午三月廿七日晓发。将向北仓。尽除驺率。令细乐四人随之。行三十里。渡文城津。踰剑岩关。关通平安道阳德路,咸镜道永丰路。其间小路细径凡自北而至府者。咸凑此关。真是要阨之地。有城数垛。门著板扇疏矣。行数里。东望江上诸峰。诡谲奇崛。态亦各殊。问之仆夫。曰是明日所游处也。行三十里。踰广岘。岭势颇峻。舍骑而徒。两脚酸痛。见巀嶭峻壁。两牛层立耕畬。洵可异也。行十里到北仓。仓在屹叶村。村后巨山雄立。草木蓊蔚。峰峦亦颇森秀。问之无名。放粮讫。行十里到兰濑桥。桥头有二小舟。舣而待。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03H 页
时已过脯。夕阳辉映石壁。紫绿万状。江边沙岸。芳草如锦。黄犊跳跃。宛是江村物色。乘舟乐作。滩驶舟疾如矢。滩既过。即成深潭。苍厓紫石。倒影相射。岩隅杂花盛开。幽鸟交挂。乳雉相鷕。鸣鸠互答。时方春夏之交。草木嫩叶方生。深者如草绿色。浅者如莺儿色。潭水或深黑或澄绿。水边皆白砾明沙。一湍一潭。或驶或汎。峰峦递隐递现。种种奇妙。方其驶也。峰之罗列如屏者。瞬息之间。回幻作尖头锐角。崒然仰冲。又过一回。尖头锐角。又如云消雾释。还作屏障。一如蜃楼烟树。起灭变幻。洵奇境也。行十里东见数峰。崷崒澹碧。问之曰峨眉山。其下为眉山村。西见江岸平铺。有人家数十。问之曰石屏村也。村民金声振持酒一壶小鱼十馀尾以进。礼野意真。余故领之。行十里有大滩。名曰铁耙滩。濑如瀑布。舟直倒泻。白浪递入舟中。衣带尽湿。亦须快意也。湍尽复作稳流。江岸平铺。柳阴父老持酒候余。问之。曰松岘村也。对村有平阜如臂。其上皆茂林脩樾。亦可好也。行五里到东仓。即笙簧村也。村墟平广閒远。胜于松岘。是日宿东仓。
廿八日早起放粮。晚汎前溪。东望两峰崒嵂。问之。曰达云山。石角嵯峨。晴岚皛日。峰前截壁。袤可数里。高千仞。壁上有古城址。四门皆天作石门也。山下发水与江合。其北有鸟吟洞。即成牛溪避难处。今称长杨村。又笙簧村西对岸。有奇峰矗立。名曰降仙岩。(一云皤木岩。)又其西有石壁赤色。名曰鸺鹠岩。岩之北。洞门平辟。其内为五柳洞。牛溪亦尝栖止云。村之东南有大山。亦颇森峻。名五伦山。行过数湍。泊遏云岭下。(俗名遏加芝。)山势环抱。下作澄潭。嫩绿照水。如绫如缎。管弦徐汎。山谷互应。潭中有岛屿五六。皆石山。高者丈许。广可坐百人。或容数十人。苍岩赤壁。雄压江心。对岸明沙。皛白可喜。令舟子炊饭。令小舟载管弦。穿过岛屿之间。容与回旋。其声袅袅。江边石径负粮去者。解檐蹲蹲。绝顶耕畬者。辍锄倛倛。亦足助欢也。舟一转。两石夹岸对立。宛作洞门。高皆百丈。东即遏云岭。西曰候月台。(余所名)候月台壁立如削。袤数百武。其顶可坐数百人。有苍松数十株。皆崎崛森秀。或侧挂或横盘。里中父老。携丝竹至其顶。铿然一弹。声飘空中。真有匀(一作钧)天广乐
廿八日早起放粮。晚汎前溪。东望两峰崒嵂。问之。曰达云山。石角嵯峨。晴岚皛日。峰前截壁。袤可数里。高千仞。壁上有古城址。四门皆天作石门也。山下发水与江合。其北有鸟吟洞。即成牛溪避难处。今称长杨村。又笙簧村西对岸。有奇峰矗立。名曰降仙岩。(一云皤木岩。)又其西有石壁赤色。名曰鸺鹠岩。岩之北。洞门平辟。其内为五柳洞。牛溪亦尝栖止云。村之东南有大山。亦颇森峻。名五伦山。行过数湍。泊遏云岭下。(俗名遏加芝。)山势环抱。下作澄潭。嫩绿照水。如绫如缎。管弦徐汎。山谷互应。潭中有岛屿五六。皆石山。高者丈许。广可坐百人。或容数十人。苍岩赤壁。雄压江心。对岸明沙。皛白可喜。令舟子炊饭。令小舟载管弦。穿过岛屿之间。容与回旋。其声袅袅。江边石径负粮去者。解檐蹲蹲。绝顶耕畬者。辍锄倛倛。亦足助欢也。舟一转。两石夹岸对立。宛作洞门。高皆百丈。东即遏云岭。西曰候月台。(余所名)候月台壁立如削。袤数百武。其顶可坐数百人。有苍松数十株。皆崎崛森秀。或侧挂或横盘。里中父老。携丝竹至其顶。铿然一弹。声飘空中。真有匀(一作钧)天广乐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03L 页
之想。松间有冢。问之葬已十年。民意欲徙之云。沿洄上下。乐而忘返。俄尔夕阳满舟。凉风徐发。放船将下。西望一峰崷崒。问之摘星岭也。其下曰门岩村。村北有两岸对立作门。村前麦田。可耕百日。亦有水田。平铺閒旷。有杨州渼阴之意。此在江西。所谓阳地觅美也。阴地觅美者。在江东。地势比阳地稍低。亦平稳可喜。其东有石山甚峻。问之无名。岸上垂柳数百株。柳外皆明沙白砾。其南乌渊巨峰塞水口。盖此阴阳觅美四围之内。方各十馀里。豁然开朗。风气调和。土性柔沃。背山临流。可渔可樵。北有霞潭之胜。南有乌渊之奇。真士大夫可居处。余自汉江溯而至丹阳。南游洛东矗石。西南游白马。西穷临津碧澜。其间名园胜地。指不胜屈。乃今历历进忆。无一园可与阴阳觅美相匹偶者。余于舟中召二村父老命之。名阳地曰芝田村。阴地曰柳浪村。少顷转至乌渊。乌渊去年秋所游。再看越奇越怪。盖其峰峦。总之为十二。大而高者六。小而低者六。高者千仞。低者百丈。其形一与汉阳藏花家。所谓恐石之绝奇者同。最高最大者直插江中。馀皆环绕作壁。潭色纯黑如漆。其深不测。虽青春白日。到此阴森凛冽。不可久也。盘回移时。放舟顺流。过此湍势益驶。瞬息之间。已行十里。到文城镇下摩诃滩前。日色已曛。宿水边村家。文城佥使使崔昌奎持酒相迎。
廿九日晴。余适病甚。不能转向西仓。早发还官。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跋
跋 神宗皇帝墨竹图障子
右墨竹一本。 大明万历皇帝之手迹也。画竹之妙。在众叶交加。而寻之皆有条理。令不相离而不相乱也。相离非其形之真。相乱非其体之真。形与体不失其真而后。其神可得也。近世姜豹庵画竹。止画一二枝。分个各三四枚而已。此只是竹画。安足谓画竹哉。 皇帝庶政多不亲决。晚年不视朝。其精于墨艺如此。在帝王家非盛节。然今钟簴既迁。庙社俱墟。而 御手真迹。落在东藩。东藩 皇帝之所再造也。安得不摩挲流涕也。司空麟取以示余。乞余题一言。
跋箕子井田图
右井田图。故户曹参议韩公百谦之所作也。韩公少游平壤。就箕子井田。图画其畎亩沟浍之制。且曰恐田畴之有毁伤。而古制无徵也。故为图以寿之。然箕子之必都平壤。本无明据。平壤若系箕子故都。则不应以王俭城得名也。句丽之亡。李世绩经理平壤。百济之亡。刘仁轨经理南原。故两地皆起屯田。其谓之井田者。好古之过也。如非然者。南原何得有井田。且其田形皆非井文。乃田字形也。
跋三釜帖
右三釜帖一卷。昔余童子时从家君之涟川县。因许氏家得原本。手写以妆之。而家君之所欣赏者也。三釜落在铁原。东俗谓瀑为落。落者瀑也。昔许眉叟(穆),赵龙洲(絅)二公同游三釜落禾石渊诸名胜。共为诗若文若干首。李公(延年),李公(袗),李公(𧚁),赵公(威凤)亦从行为文。许氏家所藏。盖诸公之手墨本也。先辈风流之盛。既足钦想。而余幼眇时所为。亦可贵也。(余九岁时笔)
跋水云亭帖
右水云亭三字。西厓柳文忠公之手笔也。文忠既为世嗛。退居丹阳之云岩庄。颜其亭曰水云。此其真本也。吴参判(大益)既得云岩。见文忠真迹尚在门楣。曰可宝也。涤其尘煤。装池为帖。亦善事也。文忠经术勋阀之盛。夫人之所知也。顾于墨艺无称焉。然其运笔作画。若铁拿石起。贞劲秀拔。精采突然射人。呜呼。即是三字之上。而公之临大事决大议者。亦有可以想见其髣髴者矣。呜呼。公其伟人也夫。
跋十世遗墨
右十世遗墨一卷。余族祖父(即六寸大父)遁翁之所蒐集也。丁氏之显。自昭格署令以后。连八世蝉联不绝。自吾高祖始不显。而遁翁自其祢溯而至昭格署令。适十世也。于是求其手墨。求之四方。积十馀年。而十世之手墨。果尽获之。信乎诚之所到。无求弗获也。吾九世祖忠靖公手墨。似乎易得。而终不可得。于是取家传田券之付其妾子者以完之。尤可奇也。月轩公书
廿九日晴。余适病甚。不能转向西仓。早发还官。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跋
跋 神宗皇帝墨竹图障子
右墨竹一本。 大明万历皇帝之手迹也。画竹之妙。在众叶交加。而寻之皆有条理。令不相离而不相乱也。相离非其形之真。相乱非其体之真。形与体不失其真而后。其神可得也。近世姜豹庵画竹。止画一二枝。分个各三四枚而已。此只是竹画。安足谓画竹哉。 皇帝庶政多不亲决。晚年不视朝。其精于墨艺如此。在帝王家非盛节。然今钟簴既迁。庙社俱墟。而 御手真迹。落在东藩。东藩 皇帝之所再造也。安得不摩挲流涕也。司空麟取以示余。乞余题一言。
跋箕子井田图
右井田图。故户曹参议韩公百谦之所作也。韩公少游平壤。就箕子井田。图画其畎亩沟浍之制。且曰恐田畴之有毁伤。而古制无徵也。故为图以寿之。然箕子之必都平壤。本无明据。平壤若系箕子故都。则不应以王俭城得名也。句丽之亡。李世绩经理平壤。百济之亡。刘仁轨经理南原。故两地皆起屯田。其谓之井田者。好古之过也。如非然者。南原何得有井田。且其田形皆非井文。乃田字形也。
跋三釜帖
右三釜帖一卷。昔余童子时从家君之涟川县。因许氏家得原本。手写以妆之。而家君之所欣赏者也。三釜落在铁原。东俗谓瀑为落。落者瀑也。昔许眉叟(穆),赵龙洲(絅)二公同游三釜落禾石渊诸名胜。共为诗若文若干首。李公(延年),李公(袗),李公(𧚁),赵公(威凤)亦从行为文。许氏家所藏。盖诸公之手墨本也。先辈风流之盛。既足钦想。而余幼眇时所为。亦可贵也。(余九岁时笔)
跋水云亭帖
右水云亭三字。西厓柳文忠公之手笔也。文忠既为世嗛。退居丹阳之云岩庄。颜其亭曰水云。此其真本也。吴参判(大益)既得云岩。见文忠真迹尚在门楣。曰可宝也。涤其尘煤。装池为帖。亦善事也。文忠经术勋阀之盛。夫人之所知也。顾于墨艺无称焉。然其运笔作画。若铁拿石起。贞劲秀拔。精采突然射人。呜呼。即是三字之上。而公之临大事决大议者。亦有可以想见其髣髴者矣。呜呼。公其伟人也夫。
跋十世遗墨
右十世遗墨一卷。余族祖父(即六寸大父)遁翁之所蒐集也。丁氏之显。自昭格署令以后。连八世蝉联不绝。自吾高祖始不显。而遁翁自其祢溯而至昭格署令。适十世也。于是求其手墨。求之四方。积十馀年。而十世之手墨。果尽获之。信乎诚之所到。无求弗获也。吾九世祖忠靖公手墨。似乎易得。而终不可得。于是取家传田券之付其妾子者以完之。尤可奇也。月轩公书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04L 页
法绝妙。直得二王之髓。不知其何以无名于东国也。诸公书大抵多豪放。然不失其步趋之正。且有不可状。津液气力。非迎世人所能及也。
跋平百济塔
右平百济塔一卷。唐马怀素之书也。苏定方既灭百济。乃造塔于半月城之南。于塔之四面。镌其功绩。此其颂文也。岁久磨泐。十字九觖。或得四五字连续。可见其铺张夸耀之盛也。今其字画刓晦。不足为法。然其结构之森豁。犹可识也。若予之中国之好事者。亦必珍惜而爱玩之矣。
跋竹南简牍
右竹南简牍一卷。故弘文馆提学吴公(竣)之手墨也。吴公特以笔翰成名。然其文词未始不赡博也。李东州(名敏求)之枳废也。吴公寄诗求和。东州叹曰人生困矣。吴汝完乃要唱酬。此盖东州之失言也。今所传简牍诸书。皆精沈有法度。可以模楷后生。而近世皆习尹淳简牍。尹之书刻削少函蓄。四十年来书法之淆薄。皆此祟也。医之奈何。竹南其华扁也已矣。然言之以艺则尹为长。
跋夜醉帖
右夜醇(一作醉)帖一𢎥。员峤李匡师之书也。近世书家。唯李独步。而曹参判(允亨),姜豹庵(世晃)深诋毁之。不遗馀力。盖不量力耳。然其所以致诋毁则有之。其细楷行草之绳趋尺步者。精深奇妙。高者出入二王。卑者不失二张。然其大字半行颠狂敧倒太甚。不唯其字形可憎。并其画法或钝滞无神。以玆而谓亦可法者。其偏惑者也。是帖亦细楷小草为长耳。
跋翠羽帖
右画帖四𢎥。故太学生尹公君悦(名愑)之所作也。有嘲尹公者曰。君悦之自爱其画。犹翡翠之自爱其羽。此翠羽之所为名也。所作花木翎毛虫豸之属。皆逼臻其妙。森细活动。非粗夫笨生把秃笔沈水墨。谬为奇怪。以画意不画形自命者。所能磬比者也。尹公尝取蛱蝶蜻蛉之属。细视其须毛粉泽之微。而描其形。期于肖而后已。即此而其精深刻苦可知也。尹氏自恭
跋平百济塔
右平百济塔一卷。唐马怀素之书也。苏定方既灭百济。乃造塔于半月城之南。于塔之四面。镌其功绩。此其颂文也。岁久磨泐。十字九觖。或得四五字连续。可见其铺张夸耀之盛也。今其字画刓晦。不足为法。然其结构之森豁。犹可识也。若予之中国之好事者。亦必珍惜而爱玩之矣。
跋竹南简牍
右竹南简牍一卷。故弘文馆提学吴公(竣)之手墨也。吴公特以笔翰成名。然其文词未始不赡博也。李东州(名敏求)之枳废也。吴公寄诗求和。东州叹曰人生困矣。吴汝完乃要唱酬。此盖东州之失言也。今所传简牍诸书。皆精沈有法度。可以模楷后生。而近世皆习尹淳简牍。尹之书刻削少函蓄。四十年来书法之淆薄。皆此祟也。医之奈何。竹南其华扁也已矣。然言之以艺则尹为长。
跋夜醉帖
右夜醇(一作醉)帖一𢎥。员峤李匡师之书也。近世书家。唯李独步。而曹参判(允亨),姜豹庵(世晃)深诋毁之。不遗馀力。盖不量力耳。然其所以致诋毁则有之。其细楷行草之绳趋尺步者。精深奇妙。高者出入二王。卑者不失二张。然其大字半行颠狂敧倒太甚。不唯其字形可憎。并其画法或钝滞无神。以玆而谓亦可法者。其偏惑者也。是帖亦细楷小草为长耳。
跋翠羽帖
右画帖四𢎥。故太学生尹公君悦(名愑)之所作也。有嘲尹公者曰。君悦之自爱其画。犹翡翠之自爱其羽。此翠羽之所为名也。所作花木翎毛虫豸之属。皆逼臻其妙。森细活动。非粗夫笨生把秃笔沈水墨。谬为奇怪。以画意不画形自命者。所能磬比者也。尹公尝取蛱蝶蜻蛉之属。细视其须毛粉泽之微。而描其形。期于肖而后已。即此而其精深刻苦可知也。尹氏自恭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05H 页
斋以画名。恭斋之子曰骆西。(讳德熙)骆西之子曰君悦。凡三世而其艺益精。艺不可骤以成也。恭斋于余为外祖之父。故其遗墨多在余家。盖于人物尤长。
跋恭斋朝鲜图障子
右朝鲜地图一幅。余外祖尹恭斋之所作也。郑氏本(文见下)鸭绿江西南至义州。义州视白头山。北极出地几差三四度。今此本鸭绿曲流而微南。白头与义州不甚南北。此其有巽于郑本者也。然于三南岛屿。详密不遗。而郑本并略之。此郑本之疵也。又郑本于诸山作峰峦高下之形。并从纸面。令峰向上。故山之向背不明。而其脉络散漫断续。此本于山脉。只作蟠屈状。至名山稍增苍茂。并无峰峦上下。有若自天俯视者然。此于画法宜然。恭斋画艺绝世。此所以得其法也。
跋朝鲜地图帖
右朝鲜地图八幅共一帖。郑氏(恒龄)之所作也。郑止亭以来撰舆地书者。每图画一道。不问地形之阔狭匾椭。唯视册面。务均布以实之。故山川道里。皆不可考。郑氏力矫此失。最为精实。余于京畿三南海西。游历殆遍。所至携此图按验之。皆不爽。以故知其为善本也。若加经纬线尤善。
跋荒山大捷碑
右荒山大捷碑一帖。即我 康献大王在龙潜时。出征倭寇。至南原荒山之谷。歼阿只拔都。遂获大捷。建碑纪功之文也。昔臣过荒山读此碑。观与所谓阿只拔都酣战处。盖深豁钜谷丛林幽险之地也。倭人利于步。而山溪不可驰马。其胜取神武。非人力也。世称倭人血流溪谷。石色至今染赤。视之盖本赤石。非故血染而然也。臣尝论南路关防。以云峰为首。而秋风岭次之。云峰失则贼得湖南。秋风失则贼得湖西。两湖失则畿甸蹙。此必争之门也。向使阿只拔都。不踰云峰。 圣祖岂若是劳苦哉。若鸟岭天险也。废之益巩。何以城为。
跋 神德纪迹碑帖
跋恭斋朝鲜图障子
右朝鲜地图一幅。余外祖尹恭斋之所作也。郑氏本(文见下)鸭绿江西南至义州。义州视白头山。北极出地几差三四度。今此本鸭绿曲流而微南。白头与义州不甚南北。此其有巽于郑本者也。然于三南岛屿。详密不遗。而郑本并略之。此郑本之疵也。又郑本于诸山作峰峦高下之形。并从纸面。令峰向上。故山之向背不明。而其脉络散漫断续。此本于山脉。只作蟠屈状。至名山稍增苍茂。并无峰峦上下。有若自天俯视者然。此于画法宜然。恭斋画艺绝世。此所以得其法也。
跋朝鲜地图帖
右朝鲜地图八幅共一帖。郑氏(恒龄)之所作也。郑止亭以来撰舆地书者。每图画一道。不问地形之阔狭匾椭。唯视册面。务均布以实之。故山川道里。皆不可考。郑氏力矫此失。最为精实。余于京畿三南海西。游历殆遍。所至携此图按验之。皆不爽。以故知其为善本也。若加经纬线尤善。
跋荒山大捷碑
右荒山大捷碑一帖。即我 康献大王在龙潜时。出征倭寇。至南原荒山之谷。歼阿只拔都。遂获大捷。建碑纪功之文也。昔臣过荒山读此碑。观与所谓阿只拔都酣战处。盖深豁钜谷丛林幽险之地也。倭人利于步。而山溪不可驰马。其胜取神武。非人力也。世称倭人血流溪谷。石色至今染赤。视之盖本赤石。非故血染而然也。臣尝论南路关防。以云峰为首。而秋风岭次之。云峰失则贼得湖南。秋风失则贼得湖西。两湖失则畿甸蹙。此必争之门也。向使阿只拔都。不踰云峰。 圣祖岂若是劳苦哉。若鸟岭天险也。废之益巩。何以城为。
跋 神德纪迹碑帖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05L 页
右 神德纪迹碑。我 健陵御制御篆也。臣在谷山府时。乡人传有 神德王后康氏之故第遗基。在龙渊之上。龙峰之下。有石柱屹立。视之果然。野史云昔我 太祖。暑月驰马度溪。渴甚。见一女子临溪洴澼。令㪺水来。女子起则㪺水。泛杨叶一掬而进之。 圣祖怒曰何叶之混也。女子曰暑而急饮伤人。欲吹之使徐也。 圣祖大奇之。载与俱归。是为 神德王后。己未夏臣自谷山归。适因清燕奏之。会八月既望。适值 神德忌日。 上缅然兴感。命于龙渊石柱之傍。建阁立碑。以纪其迹。此其拓本也。于玆役也。臣数蒙 询问。而陈其一二焉。今其碑已古迹矣。遂装为帖。泣书其颠末。
又谷山北八十里。有驰马谷 太祖城等古迹。乡人传言 太祖尝驰马习剑于此谷也。然谷在岢岚山之绝顶。于此驰马。恐不含理。或云山形如裙。方言裙曰驰马。故名之。然谷有泉井一眼曰水刺泉。则 圣祖于此山驻跸可知也。于是 上又欲立碑。碑既具。以事在疑信中止之。
跋龙氏墓竭铭
右龙氏墓竭识。其墓在谷山府北八十里 圣祖城侧。雍正十年刻也。城盖自古称 圣祖驻跸之地。然口而无文。不能徵也。 圣上二十三年秋。城有议而患无徵。于是龙氏竭文。得彻 乙览。而城得显。吁其可异也。龙之祖。即 圣祖之从臣故判书希寿也。谨跋。
跋奇器图帖
右奇器图一卷。即 内库所藏图书集成五千二十二卷之一卷也。丙辰冬。余在奎瀛府校书。得见奇器图。归而令工画者金生移描。凡引重起重诸器及解木解石转磨水铳虹吸鹤饮之属。无不毕具。兵农之家。苟讲而行之。不为无补也。但其图说率略未详。无以解其机柚之所联络。玆可恨也。
跋湖(一作潮)州碑
苏东坡染于禫(一作禅)学。其病根往往见于其文。潮州韩文公庙碑。以孟子浩然
又谷山北八十里。有驰马谷 太祖城等古迹。乡人传言 太祖尝驰马习剑于此谷也。然谷在岢岚山之绝顶。于此驰马。恐不含理。或云山形如裙。方言裙曰驰马。故名之。然谷有泉井一眼曰水刺泉。则 圣祖于此山驻跸可知也。于是 上又欲立碑。碑既具。以事在疑信中止之。
跋龙氏墓竭铭
右龙氏墓竭识。其墓在谷山府北八十里 圣祖城侧。雍正十年刻也。城盖自古称 圣祖驻跸之地。然口而无文。不能徵也。 圣上二十三年秋。城有议而患无徵。于是龙氏竭文。得彻 乙览。而城得显。吁其可异也。龙之祖。即 圣祖之从臣故判书希寿也。谨跋。
跋奇器图帖
右奇器图一卷。即 内库所藏图书集成五千二十二卷之一卷也。丙辰冬。余在奎瀛府校书。得见奇器图。归而令工画者金生移描。凡引重起重诸器及解木解石转磨水铳虹吸鹤饮之属。无不毕具。兵农之家。苟讲而行之。不为无补也。但其图说率略未详。无以解其机柚之所联络。玆可恨也。
跋湖(一作潮)州碑
苏东坡染于禫(一作禅)学。其病根往往见于其文。潮州韩文公庙碑。以孟子浩然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06H 页
之气。为河岳星辰之气。其言已不伦。况云幽则为鬼神。明则复为人。此阴用轮回之说也。高明之陷于异端。而终不回悟。何如是哉。
跋东征二士录
钱虞山东征二士录。非公言也。李提督平壤一捷之后。固有玩敌老师之失。然东援大功。悉归之于市井小人沈惟敬。此可谓直笔乎。由是观之。温体仁未全为非。而东林之祸。閒亦有天所不厌者。
跋曼殊传
毛奇龄谈经说礼。自命以儒者。而作曼殊传。穷极风情之妙。备尽孅浓之态。消魂断肠。不堪正视。又作连厢词。其体则西厢记也。其文则金瓶梅者流耳。安有儒者而为此作者。妄攻朱子。不免为蚍蜉之撼树。
跋玉音问答
胡澹庵明远亭夜对。极鱼水雍容之乐。尽家人父子之欢。于斯时也。何言之不可奏。何事之不可议也。玉音问答累百千言。无非感恩怀宠之语。而复雠雪耻之义。一言未或偶及。可见君宠浓热处。虽忠臣烈士未免为骫骳暖姝。而危言激论。每出于疏远少恩之地也。为人臣勿以宠幸为悦。此败名之本也。
跋太宰纯论语古训外传
太宰纯。日本名儒也。其所著论语古训外传。祖述皇侃。诋排朱子章句。异哉一时风气。如烟幂雾涨。至及海岛之中也。以论语有牢曰宪问二文。遂以七篇为出琴原二子之手。其言之乖巧类如此。其渊源盖出于伊藤维祯。而转转矶激。放肆至此。
跋顾亭林生员论
中国之有生员。犹我邦之有两班。亭林忧尽天下而为生员。若余忧通一国而为两班。然两班之弊。尤有甚焉。生员实赴科举而得玆号。两班并非文武而冒虚名。生员犹有定额。两班都无限制。生员世有迁变。两班一获而百世不舍。况生员之弊。两班悉兼而有之哉。虽然若余所望则有之。使
跋东征二士录
钱虞山东征二士录。非公言也。李提督平壤一捷之后。固有玩敌老师之失。然东援大功。悉归之于市井小人沈惟敬。此可谓直笔乎。由是观之。温体仁未全为非。而东林之祸。閒亦有天所不厌者。
跋曼殊传
毛奇龄谈经说礼。自命以儒者。而作曼殊传。穷极风情之妙。备尽孅浓之态。消魂断肠。不堪正视。又作连厢词。其体则西厢记也。其文则金瓶梅者流耳。安有儒者而为此作者。妄攻朱子。不免为蚍蜉之撼树。
跋玉音问答
胡澹庵明远亭夜对。极鱼水雍容之乐。尽家人父子之欢。于斯时也。何言之不可奏。何事之不可议也。玉音问答累百千言。无非感恩怀宠之语。而复雠雪耻之义。一言未或偶及。可见君宠浓热处。虽忠臣烈士未免为骫骳暖姝。而危言激论。每出于疏远少恩之地也。为人臣勿以宠幸为悦。此败名之本也。
跋太宰纯论语古训外传
太宰纯。日本名儒也。其所著论语古训外传。祖述皇侃。诋排朱子章句。异哉一时风气。如烟幂雾涨。至及海岛之中也。以论语有牢曰宪问二文。遂以七篇为出琴原二子之手。其言之乖巧类如此。其渊源盖出于伊藤维祯。而转转矶激。放肆至此。
跋顾亭林生员论
中国之有生员。犹我邦之有两班。亭林忧尽天下而为生员。若余忧通一国而为两班。然两班之弊。尤有甚焉。生员实赴科举而得玆号。两班并非文武而冒虚名。生员犹有定额。两班都无限制。生员世有迁变。两班一获而百世不舍。况生员之弊。两班悉兼而有之哉。虽然若余所望则有之。使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06L 页
通一国而为两班。即通一国而无两班矣。有少斯显长。有贱斯显贵。苟其皆尊。即无所为尊也。管子曰一国之人。不可以皆贵。皆贵则不成而国不利也。(乘马篇)
跋战守机宜
战守机宜者。西崖柳文忠。撰述于壬辰倭寇之时者也。壬子冬。有华城之役。臣方居庐。 上令筵臣询之以国朝名臣之有议城制者。臣以此编及茅元仪武备志所载尹耕堡约对。颇见采用。后数月。还降此编。遂得家藏焉。臣于乙卯春。以兵曹参议。扈从至华城。始见城制。而门楼前后凿有五穴。问其名曰五星池。五星池将以灌水。以御门扉之焚。横穿将安用哉。任事之臣。务粉饰其美。而不求其实用。为可恨也。
跋李万顷封事草
右封事万有馀言。故汉城府主簿李公之作也。公以对策第一。被 英庙奖拔。感激鸿私。又为之草封事。论时弊。慷慨切实。本末具举。书将上。会除万顷县监。遂不果。使其得彻。以 英庙奋发英断之弘规。必见施行其十七八。虽施其一二事。民被其泽者几万人矣。惜哉。公固博学高文。然人乐有贤父兄也。非星翁。岂独有万顷公哉。
跋东山子货殖传注
右货殖列传注一卷。故东山处士郑(亮钦)之所纂也。郑公性沈厚。博学高文。负公辅望。隐居砥平山中。竟以布衣终。知者惜之。与先子善。每过谈论不辍。尝以此编示先子。亟令传写。会丙辰冬。校书奎瀛府。时 上广求史记诸注。尤于货殖传致意。此编遂见采用。嗟乎。士苟有一艺之精。终有一显。后学其勉哉。
跋海槎闻见录
右海槎闻见录一卷。故青泉子申(维翰)随使臣之日本。记其山川风俗者也。日本世次都邑。并有本史可考。元世祖举十万之众。一镞不还。知其关防道里。亦不可伐也。所宜察唯器物精巧及诸调鍊之法。而此编略于是。
跋战守机宜
战守机宜者。西崖柳文忠。撰述于壬辰倭寇之时者也。壬子冬。有华城之役。臣方居庐。 上令筵臣询之以国朝名臣之有议城制者。臣以此编及茅元仪武备志所载尹耕堡约对。颇见采用。后数月。还降此编。遂得家藏焉。臣于乙卯春。以兵曹参议。扈从至华城。始见城制。而门楼前后凿有五穴。问其名曰五星池。五星池将以灌水。以御门扉之焚。横穿将安用哉。任事之臣。务粉饰其美。而不求其实用。为可恨也。
跋李万顷封事草
右封事万有馀言。故汉城府主簿李公之作也。公以对策第一。被 英庙奖拔。感激鸿私。又为之草封事。论时弊。慷慨切实。本末具举。书将上。会除万顷县监。遂不果。使其得彻。以 英庙奋发英断之弘规。必见施行其十七八。虽施其一二事。民被其泽者几万人矣。惜哉。公固博学高文。然人乐有贤父兄也。非星翁。岂独有万顷公哉。
跋东山子货殖传注
右货殖列传注一卷。故东山处士郑(亮钦)之所纂也。郑公性沈厚。博学高文。负公辅望。隐居砥平山中。竟以布衣终。知者惜之。与先子善。每过谈论不辍。尝以此编示先子。亟令传写。会丙辰冬。校书奎瀛府。时 上广求史记诸注。尤于货殖传致意。此编遂见采用。嗟乎。士苟有一艺之精。终有一显。后学其勉哉。
跋海槎闻见录
右海槎闻见录一卷。故青泉子申(维翰)随使臣之日本。记其山川风俗者也。日本世次都邑。并有本史可考。元世祖举十万之众。一镞不还。知其关防道里。亦不可伐也。所宜察唯器物精巧及诸调鍊之法。而此编略于是。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07H 页
为可叹。然我人漂至彼者。彼皆造新船送回。其船制绝妙。而到此我皆槌碎之。不欲移其法。馆倭房栊之制。亦精洁明燠。然莫之或移。即记其法。何为哉。曩非柳文忠。鸟鎗之制。终亦不传于我矣。
跋择里志
右择里志一卷。故正字李(重焕)之撰。论国内士大夫庄墅之美恶者也。余论生居之理。宜先视水火。其次五谷。其次风俗。其次山川之胜。水火远则人力诎。五谷不备则凶年数。俗尚文则多言。尚武则多斗。尚利则民诈薄。徒力作则孤陋而犷。山川浊恶则民物寡秀拔而志不清。此其大端也。国中庄墅之美。唯岭南为最。故士大夫阨于时数百年。而其尊富不衰。其俗家各戴一祖占一庄。族居而不散处。所以维持巩固而根本不拔也。如李氏戴退溪占陶山。柳氏戴西崖占河洄。金氏戴鹤峰占川前。权氏戴冲斋占鸡谷。金氏戴开岩占虎坪。金氏戴鹤沙占五嵋。金氏戴柏岩占鹤亭。李氏戴存斋占葛山。李氏戴大山占苏湖。李氏戴石田占石田。李氏戴晦斋占玉山。适(一作嫡)派占杨子谷。 张氏戴旅轩占玉山。郑氏戴愚伏占愚山。崔氏戴讱斋占海平之类。不可胜数。其次湖西为胜。故如怀川宋氏。尼岑尹氏。连山金氏。瑞山金氏。炭坊权氏。扶馀郑氏。沔川李氏。温阳李氏之类。皆盘踞世雄。湖南俗任侠少质。故唯高氏(霁峰孙)奇氏(高峰孙)尹氏(孤山孙)数家之外。雄显者盖少。遵洌水以上。唯骊州,白厓,忠州,木溪称善。然北江之滨。如春川之泉浦。杨根之迷源更胜也。余家苕川之墅。水取于数弓之地。火取于十里之外。五谷无所种。俗尚利。盖非乐郊。所取唯江山绝胜。然士大夫之占地而传世也。如上古诸侯之有其国。迁徙寄寓而不能大振。则与亡国者等。余所以眷系迟徊而不能去苕川也。
跋纪年儿览
右纪年儿览一卷。故李都正(万运)之所撰。而青庄馆李懋官益为之修润以成之者也。年表之法。昉于司马迁。诚纪年之妙法也。昔顾亭林看史记。唯表所载诸卷。手泽黯然。为其善读史也。读史须考其年代先后。然后其
跋择里志
右择里志一卷。故正字李(重焕)之撰。论国内士大夫庄墅之美恶者也。余论生居之理。宜先视水火。其次五谷。其次风俗。其次山川之胜。水火远则人力诎。五谷不备则凶年数。俗尚文则多言。尚武则多斗。尚利则民诈薄。徒力作则孤陋而犷。山川浊恶则民物寡秀拔而志不清。此其大端也。国中庄墅之美。唯岭南为最。故士大夫阨于时数百年。而其尊富不衰。其俗家各戴一祖占一庄。族居而不散处。所以维持巩固而根本不拔也。如李氏戴退溪占陶山。柳氏戴西崖占河洄。金氏戴鹤峰占川前。权氏戴冲斋占鸡谷。金氏戴开岩占虎坪。金氏戴鹤沙占五嵋。金氏戴柏岩占鹤亭。李氏戴存斋占葛山。李氏戴大山占苏湖。李氏戴石田占石田。李氏戴晦斋占玉山。适(一作嫡)派占杨子谷。 张氏戴旅轩占玉山。郑氏戴愚伏占愚山。崔氏戴讱斋占海平之类。不可胜数。其次湖西为胜。故如怀川宋氏。尼岑尹氏。连山金氏。瑞山金氏。炭坊权氏。扶馀郑氏。沔川李氏。温阳李氏之类。皆盘踞世雄。湖南俗任侠少质。故唯高氏(霁峰孙)奇氏(高峰孙)尹氏(孤山孙)数家之外。雄显者盖少。遵洌水以上。唯骊州,白厓,忠州,木溪称善。然北江之滨。如春川之泉浦。杨根之迷源更胜也。余家苕川之墅。水取于数弓之地。火取于十里之外。五谷无所种。俗尚利。盖非乐郊。所取唯江山绝胜。然士大夫之占地而传世也。如上古诸侯之有其国。迁徙寄寓而不能大振。则与亡国者等。余所以眷系迟徊而不能去苕川也。
跋纪年儿览
右纪年儿览一卷。故李都正(万运)之所撰。而青庄馆李懋官益为之修润以成之者也。年表之法。昉于司马迁。诚纪年之妙法也。昔顾亭林看史记。唯表所载诸卷。手泽黯然。为其善读史也。读史须考其年代先后。然后其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07L 页
制作之沿革。谟画之得失著焉。苟唯文藻之贪。而不察其事迹。则读史亦何为哉。若斯编虽翁叟皆当常目。何谓儿览。盖欲及其早而喻之。非斯编之为小也。李都正博识多闻。尤习东国故事。余既生并一世而未之一见。可恨耳。
跋海东乐府
右海东乐府一卷。故薪州谪客李匡师之作也。其诗仿李西厓乐府之体。藻洁可喜。李氏书法妙一世。而海东乐府尤其得意笔。然既不可得。聊写其诗而还之。人谓之买椟还珠。余曰不然。宁珠之不如椟之美。吾其买珠者也。昔星翁亦有所述。合而观之。将工拙见。
跋光国志庆录
右光国志庆录一卷。在昔 宣庙时。得皇朝颂示会典。始辨 宗系之诬。而 御制诗一首以志喜。令馆阁诸臣赓和者也。尝于竹栏閒坐雨甚。有童婢持书卖之。即此编也。吾祖大司宪公亦与赓和。而家藏书籍荡然。未有此编。今获之甚奇也。余观此编所载诸臣。皆名公两辅。功德著于史策。子孙蕃衍不息。洵乎其为 国朝之盛际也。近世或有此等书籍。考其所列诸臣。多不克终。或其子孙无故衰灭不振。此无他。党论益痼。而士大夫福禄以衰也。读此编。宜勉敦乃德。
跋广孝录
右广孝录一卷。 御赐先臣书也。昔在 英庙乙酉。今上以世孙进寿 大朝。先臣以内詹寺。得供奉而受赏进阶。既而命书局撰书。以广孝理。赐与宴诸臣。呜呼盛矣。今 上每动驾。前导厩马二匹。一载银印。一载谕书。覆以红毯银印者。文曰 至孝世孙。谕书者。褒扬诚孝而勉谕之词也。此皆乙酉之所锡。瞻羽旄者宜审之哉。猗欤盛哉。
猗(一作跋)画樱帖
右画樱帖。癸卯春余为进士。而睦佐即(一作郎万中),尹掌令(弼秉)诸公。同游于钟山苕水之间。所得诸诗也。先君题之曰画樱帖。以进士有樱桃宴。而今时
跋海东乐府
右海东乐府一卷。故薪州谪客李匡师之作也。其诗仿李西厓乐府之体。藻洁可喜。李氏书法妙一世。而海东乐府尤其得意笔。然既不可得。聊写其诗而还之。人谓之买椟还珠。余曰不然。宁珠之不如椟之美。吾其买珠者也。昔星翁亦有所述。合而观之。将工拙见。
跋光国志庆录
右光国志庆录一卷。在昔 宣庙时。得皇朝颂示会典。始辨 宗系之诬。而 御制诗一首以志喜。令馆阁诸臣赓和者也。尝于竹栏閒坐雨甚。有童婢持书卖之。即此编也。吾祖大司宪公亦与赓和。而家藏书籍荡然。未有此编。今获之甚奇也。余观此编所载诸臣。皆名公两辅。功德著于史策。子孙蕃衍不息。洵乎其为 国朝之盛际也。近世或有此等书籍。考其所列诸臣。多不克终。或其子孙无故衰灭不振。此无他。党论益痼。而士大夫福禄以衰也。读此编。宜勉敦乃德。
跋广孝录
右广孝录一卷。 御赐先臣书也。昔在 英庙乙酉。今上以世孙进寿 大朝。先臣以内詹寺。得供奉而受赏进阶。既而命书局撰书。以广孝理。赐与宴诸臣。呜呼盛矣。今 上每动驾。前导厩马二匹。一载银印。一载谕书。覆以红毯银印者。文曰 至孝世孙。谕书者。褒扬诚孝而勉谕之词也。此皆乙酉之所锡。瞻羽旄者宜审之哉。猗欤盛哉。
猗(一作跋)画樱帖
右画樱帖。癸卯春余为进士。而睦佐即(一作郎万中),尹掌令(弼秉)诸公。同游于钟山苕水之间。所得诸诗也。先君题之曰画樱帖。以进士有樱桃宴。而今时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08H 页
尚早。以画代之也。帖既成。樊翁为之批评。其朱书者是也。樊翁还余以帖而语之曰。吾党诗脉。自湖洲(蔡裕后)东州(李敏求)以来。唯松谷(李瑞雨)得其宗。而松谷之诗工致少远致。燕超斋(吴尚濂)松门之颜子。希庵(蔡彭胤)松门之曾子。嗣此唯药山(吴光运)菊圃(姜朴)得其传。若吾(吾樊翁自道。)有不及梦瑞(李艮翁献庆。)法正。(丁海左)然后进无所托。子其勉之。余曰何敢望焉。后数年袖所为诗。访公于露梁村屏居之日。公曰子诗今可刮目。谓其有进于斯帖也。今樊翁已没。为之抚卷而悽惋也。
跋植木年表
右表所以记 显隆园植木之数也。乙卯春。命开书局。撰整理通考。而 閟宫寝园及龙珠寺拜峰镇诸缘起规制。命臣镛撰次。既受命。 上授植木簿而谕之曰。七年之间。(自己酉至乙卯)八邑(水原,广州,龙仁,果川,振威,始兴,安山,南阳。)所种簿书。殆乎汗牛。而其功劳之孰多与木之数。尚不明白。尔其删烦就约。务从明白。勿令过一卷也。臣退而作年表。横之为十二格。(以列七年十二次。)竖之为八格。(以列八邑。)每一格记其数计其总。松桧橡诸木共一千二百万九千七百七十二株。书其尾以进之。 上曰意非一卷不能详。尔以一张了一牛之所汗。可谓善矣。奖叹良久。是年夏为言者所嗛。秋谪金井。今其草本在书簏。聊记此以遗后昆。俾知圣孝于寝园。若是其憧憧也。
跋风雅遗秉
此余就古文钞取其说诗者而序次之者也。用以条对 御问诸义。其有问不及者。虽有经礼古训可以破后之误谬者。不见收用。此又遗秉之不敛者也。尝引證为书。顾未遑焉。然岂唯诗哉。若易若书若春秋三礼。并当照此钞取。此经家之遗利。然古文善本难得。若汉魏丛书玉海之类。并宜博考而不遗也。毛奇龄考据之博。世所称也。然余用是编。执奇龄之孤陋而破其谬说者甚多。即此可知经家之多遗利也。
跋乙卯册宝帖
右乙卯册宝帖一卷。臣于乙卯春。敦匠于上号都监。而拓玉册玉印金印
跋植木年表
右表所以记 显隆园植木之数也。乙卯春。命开书局。撰整理通考。而 閟宫寝园及龙珠寺拜峰镇诸缘起规制。命臣镛撰次。既受命。 上授植木簿而谕之曰。七年之间。(自己酉至乙卯)八邑(水原,广州,龙仁,果川,振威,始兴,安山,南阳。)所种簿书。殆乎汗牛。而其功劳之孰多与木之数。尚不明白。尔其删烦就约。务从明白。勿令过一卷也。臣退而作年表。横之为十二格。(以列七年十二次。)竖之为八格。(以列八邑。)每一格记其数计其总。松桧橡诸木共一千二百万九千七百七十二株。书其尾以进之。 上曰意非一卷不能详。尔以一张了一牛之所汗。可谓善矣。奖叹良久。是年夏为言者所嗛。秋谪金井。今其草本在书簏。聊记此以遗后昆。俾知圣孝于寝园。若是其憧憧也。
跋风雅遗秉
此余就古文钞取其说诗者而序次之者也。用以条对 御问诸义。其有问不及者。虽有经礼古训可以破后之误谬者。不见收用。此又遗秉之不敛者也。尝引證为书。顾未遑焉。然岂唯诗哉。若易若书若春秋三礼。并当照此钞取。此经家之遗利。然古文善本难得。若汉魏丛书玉海之类。并宜博考而不遗也。毛奇龄考据之博。世所称也。然余用是编。执奇龄之孤陋而破其谬说者甚多。即此可知经家之多遗利也。
跋乙卯册宝帖
右乙卯册宝帖一卷。臣于乙卯春。敦匠于上号都监。而拓玉册玉印金印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08L 页
诸本。以为帖者也。乙卯 庄献世子诞生之周甲。而 王大妃宝算圣六之岁也。 上以是年追上八字徽号于 閟宫。而于 慈殿慈宫亦上二字徽号。以表扬其德美。臣以无似。谬掌是役。得玉检金纽之文而传之子孙。不亦荣且幸矣乎。其毋敢毁伤哉。
跋 御赐樊岩诗帖
右 御赐樊岩(一作岩)诗帖一卷。即我 正宗大王赐故领议政蔡文肃公诗。而命文肃与文肃之亲知诸人。皆赓和以进者也。当时勍字赓韵之荣。一世艳羡。未数年而文肃没。今年又抱攀髯之恸。余偶检箧中。得所藏 御诗与诸臣之作。并净写一本。装潢为帖。帖既成。泫然涕出而书之如此。
跋祥刑考草本
右祥刑考三卷。臣于丁巳春。所尝承命撰次之草本也。祥刑考编帙浩穰。此其海水之一蠡。大鼎之一脔也。恭唯我先王盛德大业。史不胜书。而恤刑慎狱。尤圣虑之所尝深致意者也。 御极之初。即制钦恤典则。颁之郡县。以一杖笞校槢之制。而守令之乘怒滥杀者息。近又增注无冤录。申明内损将息之义。而推官之弥缝诒毒者减。即此而人命之赖以获全者。已不可胜计矣。朝廷既为之法律范式。以约束四境。则人主虽拱手而听于有司可也。而圣德慥慥乎不敢忘。每五月斋居。取八方狱案。亲自考阅。起疑发难。䌷绎再四。理其幽枉。柝其贸乱。于是乎自铁案而为疑案。自疑案而为冤狱。一朝脱其桎梏。蹈舞祝天而出乎囹圄者。又项背相望。天下之至仁大德。盖无以尚于是矣。臣尝以秋官侍 上议狱。臣论一囚当死。 上亦以为然。而犹欲傅生曰其情有可恕。因谓臣曰斗殴杀人者。无意于杀而不幸致死者十之七八。其或拔剑直刺者。必其情有至冤切愤。死不能忍者也。故无意于杀而杀者。与有意于杀而杀者。予有时乎两伸之。此非予好生。在法宜然也。又予每伸一狱。朝臣辄以为好生之德。朝臣谓予之乐闻。而予之厌闻莫此语若也。夫善善恶恶。义也智也。见人之大恶可杀。而好生不已。此四德阙其二也。恶得为德。予盖欲杀一不辜不为者。予
跋 御赐樊岩诗帖
右 御赐樊岩(一作岩)诗帖一卷。即我 正宗大王赐故领议政蔡文肃公诗。而命文肃与文肃之亲知诸人。皆赓和以进者也。当时勍字赓韵之荣。一世艳羡。未数年而文肃没。今年又抱攀髯之恸。余偶检箧中。得所藏 御诗与诸臣之作。并净写一本。装潢为帖。帖既成。泫然涕出而书之如此。
跋祥刑考草本
右祥刑考三卷。臣于丁巳春。所尝承命撰次之草本也。祥刑考编帙浩穰。此其海水之一蠡。大鼎之一脔也。恭唯我先王盛德大业。史不胜书。而恤刑慎狱。尤圣虑之所尝深致意者也。 御极之初。即制钦恤典则。颁之郡县。以一杖笞校槢之制。而守令之乘怒滥杀者息。近又增注无冤录。申明内损将息之义。而推官之弥缝诒毒者减。即此而人命之赖以获全者。已不可胜计矣。朝廷既为之法律范式。以约束四境。则人主虽拱手而听于有司可也。而圣德慥慥乎不敢忘。每五月斋居。取八方狱案。亲自考阅。起疑发难。䌷绎再四。理其幽枉。柝其贸乱。于是乎自铁案而为疑案。自疑案而为冤狱。一朝脱其桎梏。蹈舞祝天而出乎囹圄者。又项背相望。天下之至仁大德。盖无以尚于是矣。臣尝以秋官侍 上议狱。臣论一囚当死。 上亦以为然。而犹欲傅生曰其情有可恕。因谓臣曰斗殴杀人者。无意于杀而不幸致死者十之七八。其或拔剑直刺者。必其情有至冤切愤。死不能忍者也。故无意于杀而杀者。与有意于杀而杀者。予有时乎两伸之。此非予好生。在法宜然也。又予每伸一狱。朝臣辄以为好生之德。朝臣谓予之乐闻。而予之厌闻莫此语若也。夫善善恶恶。义也智也。见人之大恶可杀。而好生不已。此四德阙其二也。恶得为德。予盖欲杀一不辜不为者。予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09H 页
非好生者也。朝臣几年事予。不知予志。每谓予好生。此予之所厌闻也。呜呼盛矣。 圣人之言也。每判一狱。内阁录其狱词梗概及御判丝纶。久而篇积。命之曰祥刑考。分授诸近臣撰次考校。臣所受前后十馀卷。今唯草本三卷。落在书簏。而因山已及期矣。感念 玉音。涕泗交零。遂援笔书其尾如此。
跋赓载帖
上之十九年春(乾隆乙卯)二月。 大驾奉 慈宫诣华城。既谒园。还至行宫。宴扈从诸臣。上寿 慈宫讫。 御制诗一首。令诸臣赓和。夜御西将台习城操。 御制诗一首。令诸臣赓和。既还。用三月上旬。 上设赏花钓鱼宴于太液之亭。御制诗一首。令诸臣赓和。既数日。 幸洗心台赏花。 御制诗一首。令诸臣赓和。诸臣有赓其一二者。有赓其二三者。其首尾获与者。臣镛与若干人也。 上以诸笺纸参差。命臣书一通为卷轴以进者四枚。既而 命奎瀛府用生生字印进。书凡二卷。臣伏惟君道亢于上。而臣下不能导达其忠爱之志。则天地之气不相交。而品物无以遂其生矣。今 圣明光御。亲贤远佞。朝著既清。百姓宁谧。于是乎乐与群工雍容燕会。先之以韶濩之音。而听下里风谣之作。以之表君臣相悦之情。岂不盛哉。臣谬被恩遇。前后得内赐书不可胜计。若其传之悠久。而可以想见其风云际会之盛者。唯此编为然。
跋兵学通
右 御定兵学通一卷。 先朝取戚继光御倭阵练之法。而手定以赐诸军营者也。昔臣以布衣登对于重熙堂。 上赐之酒。复以是书赐之曰。知汝有文武才。日后有如东哲者起。(时逆贼金东哲伏法于岭东。)汝其往征。汝其归读此书。呜呼。臣固不才。设有志欲填沟壑。今安可得哉。臣不任拊卷而长吁也。时健陵因山后十有八日。
跋梧窗八阵图解
右梧窗八阵图解一卷。余外舅洪公取武侯八阵图。演释其妙用之法者
跋赓载帖
上之十九年春(乾隆乙卯)二月。 大驾奉 慈宫诣华城。既谒园。还至行宫。宴扈从诸臣。上寿 慈宫讫。 御制诗一首。令诸臣赓和。夜御西将台习城操。 御制诗一首。令诸臣赓和。既还。用三月上旬。 上设赏花钓鱼宴于太液之亭。御制诗一首。令诸臣赓和。既数日。 幸洗心台赏花。 御制诗一首。令诸臣赓和。诸臣有赓其一二者。有赓其二三者。其首尾获与者。臣镛与若干人也。 上以诸笺纸参差。命臣书一通为卷轴以进者四枚。既而 命奎瀛府用生生字印进。书凡二卷。臣伏惟君道亢于上。而臣下不能导达其忠爱之志。则天地之气不相交。而品物无以遂其生矣。今 圣明光御。亲贤远佞。朝著既清。百姓宁谧。于是乎乐与群工雍容燕会。先之以韶濩之音。而听下里风谣之作。以之表君臣相悦之情。岂不盛哉。臣谬被恩遇。前后得内赐书不可胜计。若其传之悠久。而可以想见其风云际会之盛者。唯此编为然。
跋兵学通
右 御定兵学通一卷。 先朝取戚继光御倭阵练之法。而手定以赐诸军营者也。昔臣以布衣登对于重熙堂。 上赐之酒。复以是书赐之曰。知汝有文武才。日后有如东哲者起。(时逆贼金东哲伏法于岭东。)汝其往征。汝其归读此书。呜呼。臣固不才。设有志欲填沟壑。今安可得哉。臣不任拊卷而长吁也。时健陵因山后十有八日。
跋梧窗八阵图解
右梧窗八阵图解一卷。余外舅洪公取武侯八阵图。演释其妙用之法者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09L 页
也。余尝读八阵图。是不过外门内屏。外屏内门以自卫。而其有犯者。首尾相救。如斯已矣。其云天地风云龙虎鸟蛇者。假之名以威敌。非有神变怪力藏乎其中也。洪公尝谓余曰引水溉田。用八阵之法。垒石为堤。则虽大水不敢坏。人之病疟者。用八阵之法。令其黜鬼于死门则不复作。余时幼。然固已疑之。今而思之。洪公其不知八阵者与。使其知之。其英雄欺人者与。
跋防御使朴公(震英)家所藏镇江游击府牌
昔在天启之初。全辽陷没。流民布我西路。强攫而弱丐。椵岛开镇。镇帅以全军待哺。流言噂𠴲。国不能支。而督府抚臣又徵兵丁责茭粟。列郡罢敝。斯则虽忠亮材干之臣。所不能善者也。故黄州防御使朴公(震英)时任顺川守。特尽其职。乃镇江游击驰书镇主。奖励勤勚。此其牌文也。其词质而茜。其书蒙而丽。青栏朱批。井井有矩。有足以想见当时者。何其奇也。游击姓张而名不传。惜哉。清兵之返抚宁也。游击张奇化与副总兵官唯贤等。往袭遵化。至波罗湾力战而死。(见明史)惟贤尝以天启三年。署镇番将。则所谓游击张。无乃是张奇化其人耶。不可知也。朴公值倭寇适难。俱建茂绩。而不见纪录。公议惜之。然此牌不泯。公名亦以永矣。而又何憾焉。牌书天启三年。而今年嘉庆二年也。
跋游艺斋铭
右晦庵夫子游艺斋铭也。善山尹上舍圣老妙年蜚英。尝过余请益以艺。余惟士欲艺。其目有六。然其存诸中者。宜在所先。遂书以赠。
跋竹栏物名考
右竹栏物名考一卷。余所辑也。中国言与文为一。呼一物便是文。书一物便是言。故名实无舛。雅俗无别。东国则不然。试论麻油一种。方言曰参吉音。文字曰真油。人唯知真油之为雅。而不知有香油胡麻油苣蕂油等本名也。又有难者。莱葍方言曰芜尤菜。不知是武侯菜之讹也。菘菜方言曰拜草。不知是白菜之误也。由是言之。中国学其一已足。东国学其三犹不
跋防御使朴公(震英)家所藏镇江游击府牌
昔在天启之初。全辽陷没。流民布我西路。强攫而弱丐。椵岛开镇。镇帅以全军待哺。流言噂𠴲。国不能支。而督府抚臣又徵兵丁责茭粟。列郡罢敝。斯则虽忠亮材干之臣。所不能善者也。故黄州防御使朴公(震英)时任顺川守。特尽其职。乃镇江游击驰书镇主。奖励勤勚。此其牌文也。其词质而茜。其书蒙而丽。青栏朱批。井井有矩。有足以想见当时者。何其奇也。游击姓张而名不传。惜哉。清兵之返抚宁也。游击张奇化与副总兵官唯贤等。往袭遵化。至波罗湾力战而死。(见明史)惟贤尝以天启三年。署镇番将。则所谓游击张。无乃是张奇化其人耶。不可知也。朴公值倭寇适难。俱建茂绩。而不见纪录。公议惜之。然此牌不泯。公名亦以永矣。而又何憾焉。牌书天启三年。而今年嘉庆二年也。
跋游艺斋铭
右晦庵夫子游艺斋铭也。善山尹上舍圣老妙年蜚英。尝过余请益以艺。余惟士欲艺。其目有六。然其存诸中者。宜在所先。遂书以赠。
跋竹栏物名考
右竹栏物名考一卷。余所辑也。中国言与文为一。呼一物便是文。书一物便是言。故名实无舛。雅俗无别。东国则不然。试论麻油一种。方言曰参吉音。文字曰真油。人唯知真油之为雅。而不知有香油胡麻油苣蕂油等本名也。又有难者。莱葍方言曰芜尤菜。不知是武侯菜之讹也。菘菜方言曰拜草。不知是白菜之误也。由是言之。中国学其一已足。东国学其三犹不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10H 页
足也。余为辑物名。主之以本名。释之以方言。类分汇辑。共三十叶。其漏者过半。然规模既立。庶儿曹继而成之。竹栏静者书。
心经疾书跋
学问者。天下之公物也。苟其言之倍道。虽出于大人君子者。尚不敢尊信。况下于是者哉。苟其言之中理。虽出于鄙夫庸人者。尚当表章之。况进于是者哉。阳虎古之大恶人也。其言曰为富不仁。为仁不富。此大恶人之大恶言也。然有圣人者临之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因其言而言之。粹然乎大君子之大善言也。戴圣马融之徒。所为多亡状。然其传经注经之说。多不可废。而其功有不可湮。则书列学官。人祠学宫。古之人皆然也。后世则不然。苟其本领不正。虽其所称述。皆尧舜周孔之言。犹在可弃。苟其名论既定。虽其所援引。杂之以申韩老佛。所不敢议也。独文纯夫子李公不然。唯言之察而不以其人。惟道之揆而不以吾私。乃取程篁墩心经之说而表章之尊信之。示学者为万世法程。其处心顾不大公至正矣乎。其心以为尔则为陆氏立偏驾之帜乎。我则为朱子蹈并轨之辙耳。吾于彼何哉。呜呼。非天下之大勇。其孰能与于是也。篁墩虽立身不正。为后世启心学之功不可忘也。然非文纯。是书其行乎东国哉。星翁录其馀义。以牖蒙学。此其编也。敬写宿昔之所欣慕。以示儿稚。
跋小学补笺
右小学补笺一编。余所作也。辛酉孟春。儿曹读小学。将以应讲也。先儒注小学者非一家。然其笺释尚有未备。余述旧闻以补之。书未完而祸作。于狱中又得名义数条。将归而足之。先记其时月。寄儿录其尾。以示余漠然不省其图。已而孳孳经籍之间。为迂且顽。足用为子孙戒。
跋石阳正竹谱
右石阳正竹谱共二十二张。余之高祖之弟笃行丁公之藏也。本三十张。中逸其七。后数世笃行之孙载述氏流落海南。窟匮遂甚。此画为宝岩尹氏有。(后为势家有)尹要余赏凿。余知其本末。不胜感慨。乞留一张。以存其迹。唯
心经疾书跋
学问者。天下之公物也。苟其言之倍道。虽出于大人君子者。尚不敢尊信。况下于是者哉。苟其言之中理。虽出于鄙夫庸人者。尚当表章之。况进于是者哉。阳虎古之大恶人也。其言曰为富不仁。为仁不富。此大恶人之大恶言也。然有圣人者临之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因其言而言之。粹然乎大君子之大善言也。戴圣马融之徒。所为多亡状。然其传经注经之说。多不可废。而其功有不可湮。则书列学官。人祠学宫。古之人皆然也。后世则不然。苟其本领不正。虽其所称述。皆尧舜周孔之言。犹在可弃。苟其名论既定。虽其所援引。杂之以申韩老佛。所不敢议也。独文纯夫子李公不然。唯言之察而不以其人。惟道之揆而不以吾私。乃取程篁墩心经之说而表章之尊信之。示学者为万世法程。其处心顾不大公至正矣乎。其心以为尔则为陆氏立偏驾之帜乎。我则为朱子蹈并轨之辙耳。吾于彼何哉。呜呼。非天下之大勇。其孰能与于是也。篁墩虽立身不正。为后世启心学之功不可忘也。然非文纯。是书其行乎东国哉。星翁录其馀义。以牖蒙学。此其编也。敬写宿昔之所欣慕。以示儿稚。
跋小学补笺
右小学补笺一编。余所作也。辛酉孟春。儿曹读小学。将以应讲也。先儒注小学者非一家。然其笺释尚有未备。余述旧闻以补之。书未完而祸作。于狱中又得名义数条。将归而足之。先记其时月。寄儿录其尾。以示余漠然不省其图。已而孳孳经籍之间。为迂且顽。足用为子孙戒。
跋石阳正竹谱
右石阳正竹谱共二十二张。余之高祖之弟笃行丁公之藏也。本三十张。中逸其七。后数世笃行之孙载述氏流落海南。窟匮遂甚。此画为宝岩尹氏有。(后为势家有)尹要余赏凿。余知其本末。不胜感慨。乞留一张。以存其迹。唯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10L 页
二十二张览而还之。前跋不知谁作。然此谱娄经兵燹。幸而获存。可见至宝未易泯也。箨皮旅人书。(笃行者。星湖先生所私谥也。)
洋州端明笔力。如兔起鹘落。今观公子所作。脆软或甚。是其别也。(卷耑所写蜻蜓一蛱蝶三。是儿子学圃所作云。)庚午首秋再观。
跋皇明宗室益王所刻定武本兰亭真迹
右兰亭帖一卷。尹皆甫之珍蓄也。皆甫娶于鸠林曹氏。曹氏世有书画之癖。家藏法书名画。多为荐绅先生所称述。而 皇明宗室益王所刻定武本兰亭真迹。尤为白下尹判书诸公所流次。有欲以万钱取之者。盖睨而哂之而已。皆甫乃以悃愊微感之。相说既深。一朝举而畀之。遂为皆甫有。何其倖也。今考益王题辞。定武本原有肥瘦三本。李龙眠画。原有大小二本。乃定武止有二本。李图止有大本。明是缺失。询其故。盖此卷曾为判书某所借。观彼行一不谊耳。至宝不能无瑕。嗟乎。馀如褚本唐本及赵承旨十八跋。悉完如旧。旧为卷轴。余今割而帖之。嘉应庚午中秋。书于茶山东庵。
跋金生书
右新罗金生书。于佛乘中割取者也。刻本金生书。皆瘦劲峭拔。此书肥泽特甚。盖其变相也。赏凿者审焉。洌水散人跋。戊辰中夏。
前跋固已疑之。今日再观犹然。庚午首秋题。
跋安平大君(瑢)书
右安平大君书。亦佛乘中割出者也。 列圣宸翰皆赵体。大君书亦家法也。谨跋。
跋慈嘏帖
右慈嘏帖一卷。海南尹圣协之藏也。嘉庆戊辰春。圣协过余于康津。既归集其先世遗墨以示之。余为之装池。既又案而读之。高文丽翰。彪炳煜霅。洵乎其名世也。其中有正字公与子书。知我孤山先生自三水谪中被赦至北青。病发留半月。间关抵渼阴村庄。又复停滞。而正字公时自京第迎
洋州端明笔力。如兔起鹘落。今观公子所作。脆软或甚。是其别也。(卷耑所写蜻蜓一蛱蝶三。是儿子学圃所作云。)庚午首秋再观。
跋皇明宗室益王所刻定武本兰亭真迹
右兰亭帖一卷。尹皆甫之珍蓄也。皆甫娶于鸠林曹氏。曹氏世有书画之癖。家藏法书名画。多为荐绅先生所称述。而 皇明宗室益王所刻定武本兰亭真迹。尤为白下尹判书诸公所流次。有欲以万钱取之者。盖睨而哂之而已。皆甫乃以悃愊微感之。相说既深。一朝举而畀之。遂为皆甫有。何其倖也。今考益王题辞。定武本原有肥瘦三本。李龙眠画。原有大小二本。乃定武止有二本。李图止有大本。明是缺失。询其故。盖此卷曾为判书某所借。观彼行一不谊耳。至宝不能无瑕。嗟乎。馀如褚本唐本及赵承旨十八跋。悉完如旧。旧为卷轴。余今割而帖之。嘉应庚午中秋。书于茶山东庵。
跋金生书
右新罗金生书。于佛乘中割取者也。刻本金生书。皆瘦劲峭拔。此书肥泽特甚。盖其变相也。赏凿者审焉。洌水散人跋。戊辰中夏。
前跋固已疑之。今日再观犹然。庚午首秋题。
跋安平大君(瑢)书
右安平大君书。亦佛乘中割出者也。 列圣宸翰皆赵体。大君书亦家法也。谨跋。
跋慈嘏帖
右慈嘏帖一卷。海南尹圣协之藏也。嘉庆戊辰春。圣协过余于康津。既归集其先世遗墨以示之。余为之装池。既又案而读之。高文丽翰。彪炳煜霅。洵乎其名世也。其中有正字公与子书。知我孤山先生自三水谪中被赦至北青。病发留半月。间关抵渼阴村庄。又复停滞。而正字公时自京第迎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11H 页
至抱川。既抵渼阴。报喜于子侄。一时忧愉悲欢崎岖夷坦之情。杂然交显乎数行之文。历历如昨日事。为之洒然感慨。抚卷而长忆也。余今流落穷荒。骨肉阂阻。尚能有此日否。其云慈嘏者。余名之也。帖中所载。多是父诏其子。嘏以慈告礼也。
跋贤亲帖
右贤亲遗墨二卷。橘洞尹文举之藏也。文举集退陶眉叟孤山三先生遗墨。暨其先祖杏堂公以下七世手牍。分之为二卷。合之为一帖。句余为之名。余唯贤贤者智也。亲亲者仁也。贤以教之。人知报本。故庠学之士。知尊祖。顽嚚之民。无所师受也。是帖也。先之以贤贤。次之以亲亲。其有说矣。其或文章笔翰名噪一方者。附之上卷。所以外之。俾伸斯须之敬也。
跋晶庵尺牍
右晶岩尺牍一𢎥。沙门宗印之有也。余不见晶岩。然凡从晶岩游者。即经僧学子毋论。虽贩屦鬻面之等。莫不怀惠感德。有为之垂涕者。以故知其有德。惜乎。其溺于浮屠也。
跋东南小史
右东南小史二卷。同福李氏之藏也。乡里文献家。为李氏修史者。每详于东岩南溪被祸颠末。余独曰二公之事。载于国乘。播于野史。历千百年不能泯灭。不足虞也。惟其赵氏遗孤赴深山而逃命。花家一块。托侍婢而传脉。其事甚奇。其迹易晦。苟不有端人正士为之传信。则后世其谁徵矣。斯盖浮庵罗处士之言。而余所笔受也。余虽言行无素。罗处士廉洁笃学。出言不苟。其庶乎徵之哉。
跋三迁帖
右三迁帖一𢎥。余谪中作也。丙辰冬。余在奎瀛府校书。公暇追记金井时小诗数篇。并录丁鹤年梧竹轩诗一首。遂复悤悤。无临池暇。后八年癸亥。余在康津谪中。儿子以帖子来。谓下方有空纸四叶。要余写满。余惟金井之谪。当时尚以为悲。今流离迁谪。不定厥居。感念畴昔。为之怅然。遂记长
跋贤亲帖
右贤亲遗墨二卷。橘洞尹文举之藏也。文举集退陶眉叟孤山三先生遗墨。暨其先祖杏堂公以下七世手牍。分之为二卷。合之为一帖。句余为之名。余唯贤贤者智也。亲亲者仁也。贤以教之。人知报本。故庠学之士。知尊祖。顽嚚之民。无所师受也。是帖也。先之以贤贤。次之以亲亲。其有说矣。其或文章笔翰名噪一方者。附之上卷。所以外之。俾伸斯须之敬也。
跋晶庵尺牍
右晶岩尺牍一𢎥。沙门宗印之有也。余不见晶岩。然凡从晶岩游者。即经僧学子毋论。虽贩屦鬻面之等。莫不怀惠感德。有为之垂涕者。以故知其有德。惜乎。其溺于浮屠也。
跋东南小史
右东南小史二卷。同福李氏之藏也。乡里文献家。为李氏修史者。每详于东岩南溪被祸颠末。余独曰二公之事。载于国乘。播于野史。历千百年不能泯灭。不足虞也。惟其赵氏遗孤赴深山而逃命。花家一块。托侍婢而传脉。其事甚奇。其迹易晦。苟不有端人正士为之传信。则后世其谁徵矣。斯盖浮庵罗处士之言。而余所笔受也。余虽言行无素。罗处士廉洁笃学。出言不苟。其庶乎徵之哉。
跋三迁帖
右三迁帖一𢎥。余谪中作也。丙辰冬。余在奎瀛府校书。公暇追记金井时小诗数篇。并录丁鹤年梧竹轩诗一首。遂复悤悤。无临池暇。后八年癸亥。余在康津谪中。儿子以帖子来。谓下方有空纸四叶。要余写满。余惟金井之谪。当时尚以为悲。今流离迁谪。不定厥居。感念畴昔。为之怅然。遂记长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11L 页
鬐以来零琐不成篇者以还之。题之曰三迁帖。帖之两耑。写有草虫图二首。即画工李命基所作。曾写 健陵御真。官至察访者也。癸癸(一作亥)九月四日
跋耽津农歌
右耽津农歌帖。余谪中作也。其首题四大字则用乌鲗墨写之者。俗称鲗墨。久成白文。盖其稠黏者值光滑纸。久当乾落耳。苟用新好者。写之涩纸。亦可寿传。次诗二首。系邑人黄生笔。黄生学书于李道甫。见其楷书。洵得李法也。馀诗十首。余所自书也。余见土人作农。视北方颇亦简易。南北各安故俗。不相效法。甚可叹也。若其私门赋租之法。宜自 朝廷饬用北俗。庶亦抑豪扶嬴之一助云尔。
恩龄四岁甲子四月二日书。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题
题檀弓箴误
檀弓二篇。于礼记诸篇之中。其义理特精。其文词特美。余故最悦之。古礼繁缛。不能无浮文。而檀弓所言。概从简约。与论语所记孔子诸言相合。真孔氏之微言也。礼也者。为有位者而作。其无位者。亦复无财。无位无财而欲备礼者非礼也。二无者。袭不必具称。敛不必有衾。棺不必有椁。葬不必厚封。唯其力也。我星湖先生深达此义。其所著丧礼祭礼。皆为二无者。深长虑顾。先生贤而无位。民不信从。余乃取檀弓二篇。发其旨趣。或古注有误者。从而正之。书凡六卷。名之曰檀弓箴误。斯盖初到康津作也。其后余编四笺。其大义弘论。悉皆移入。今所存者。唯零碎无攸属者也。后之览者。若以为箴误之书。如斯而已。则是买椟而还珠也。凡欲读檀弓者。就四笺中还拔其所移者。按次编录。斯为全矣。嘉庆丙子七月上旬。茶山樵夫书。
题疆域考卷耑
金富轼者。南宋高宗时人也。(高丽毅宗时)上距三国之始一千二百馀年。(汉宣帝五凤元年。赫居世开国。)如赵鼎,张浚。上修魏相丙吉时事。其能详言之乎。况东国古史
跋耽津农歌
右耽津农歌帖。余谪中作也。其首题四大字则用乌鲗墨写之者。俗称鲗墨。久成白文。盖其稠黏者值光滑纸。久当乾落耳。苟用新好者。写之涩纸。亦可寿传。次诗二首。系邑人黄生笔。黄生学书于李道甫。见其楷书。洵得李法也。馀诗十首。余所自书也。余见土人作农。视北方颇亦简易。南北各安故俗。不相效法。甚可叹也。若其私门赋租之法。宜自 朝廷饬用北俗。庶亦抑豪扶嬴之一助云尔。
恩龄四岁甲子四月二日书。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题
题檀弓箴误
檀弓二篇。于礼记诸篇之中。其义理特精。其文词特美。余故最悦之。古礼繁缛。不能无浮文。而檀弓所言。概从简约。与论语所记孔子诸言相合。真孔氏之微言也。礼也者。为有位者而作。其无位者。亦复无财。无位无财而欲备礼者非礼也。二无者。袭不必具称。敛不必有衾。棺不必有椁。葬不必厚封。唯其力也。我星湖先生深达此义。其所著丧礼祭礼。皆为二无者。深长虑顾。先生贤而无位。民不信从。余乃取檀弓二篇。发其旨趣。或古注有误者。从而正之。书凡六卷。名之曰檀弓箴误。斯盖初到康津作也。其后余编四笺。其大义弘论。悉皆移入。今所存者。唯零碎无攸属者也。后之览者。若以为箴误之书。如斯而已。则是买椟而还珠也。凡欲读檀弓者。就四笺中还拔其所移者。按次编录。斯为全矣。嘉庆丙子七月上旬。茶山樵夫书。
题疆域考卷耑
金富轼者。南宋高宗时人也。(高丽毅宗时)上距三国之始一千二百馀年。(汉宣帝五凤元年。赫居世开国。)如赵鼎,张浚。上修魏相丙吉时事。其能详言之乎。况东国古史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12H 页
荒诞鄙俚。一无可据者乎。不知三韩在何地。他尚何说。
欲言东事者。必博考中国之史。凡属于东方者。搜括不遗。参伍会通。按年编入。然后方有综核之实。但据东史。苟欲成篇。未有不缺漏事实。诖舛年代者。此留意东事者。所宜先知也。
疆域考。非大备之书。谪中绝无书籍。其所得而采入者。不过十七史中东夷列传四五卷而已。其帝纪表志及他列传。概未之见。何得无缺漏乎。其全部考检者。惟史记汉书而已。其考东夷列传者。亦止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魏书北史隋书新唐书而已。缺漏讹舛。所不免也。
大明一统志盛京志。虽见全部。此二书所记东方疆域之说。䮞驳纰缪。不胜刊正。况可以凭据乎。
盛京续志。曾于地理策仰对时。瞥一得见。今不可详。要之不可不一番搜括。以补缺漏。
洌水以北鸭水以南。自汉武帝以来。常为汉地。始自光武时。萨水以北属句丽。(今安州清川江以北)以南属汉。其后浿水以北皆入句丽。(今大同江以北)然浿南汉北。终为汉吏所统辖。历曹魏马晋。降及元魏之世。莫不皆然。则修东史者。不得不以浿南洌北之地。别立汉吏表。并记事实。以考其迹。凡所谓东史。皆缺此事。此缺典之大者也。
洌水者。今之京江也。此水以北。本系汉地。此水以南。乃为三韩。此水即蕃汉割界之限也。故三韩之人。指此水曰汉江。
白头山来龙自蒙古地。南驰千馀里为白头山。此大干龙以东之地。别为一局。不与他混。在虞夏殷周。谓之肃慎。在汉曰挹娄。在唐曰靺鞨。(亦谓之勿吉。见魏书。)在宋曰女真。在今曰乌喇宁古塔。乃金富轼三国史。已自汉宣之时。俨有靺鞨之名。此荒唐之甚者也。譬如北狄。在三代曰荤粥。在汉曰匈奴。在唐曰突厥。在宋曰蒙古。种类虽同。名称难通。修汉史者书突厥入寇。未有不胡卢大笑者也。此轼史之大误处。不可掩也。
马韩者。洌水以南。今京畿两湖之地也。辰韩者。今庆尚左道之地也。弁辰
欲言东事者。必博考中国之史。凡属于东方者。搜括不遗。参伍会通。按年编入。然后方有综核之实。但据东史。苟欲成篇。未有不缺漏事实。诖舛年代者。此留意东事者。所宜先知也。
疆域考。非大备之书。谪中绝无书籍。其所得而采入者。不过十七史中东夷列传四五卷而已。其帝纪表志及他列传。概未之见。何得无缺漏乎。其全部考检者。惟史记汉书而已。其考东夷列传者。亦止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魏书北史隋书新唐书而已。缺漏讹舛。所不免也。
大明一统志盛京志。虽见全部。此二书所记东方疆域之说。䮞驳纰缪。不胜刊正。况可以凭据乎。
盛京续志。曾于地理策仰对时。瞥一得见。今不可详。要之不可不一番搜括。以补缺漏。
洌水以北鸭水以南。自汉武帝以来。常为汉地。始自光武时。萨水以北属句丽。(今安州清川江以北)以南属汉。其后浿水以北皆入句丽。(今大同江以北)然浿南汉北。终为汉吏所统辖。历曹魏马晋。降及元魏之世。莫不皆然。则修东史者。不得不以浿南洌北之地。别立汉吏表。并记事实。以考其迹。凡所谓东史。皆缺此事。此缺典之大者也。
洌水者。今之京江也。此水以北。本系汉地。此水以南。乃为三韩。此水即蕃汉割界之限也。故三韩之人。指此水曰汉江。
白头山来龙自蒙古地。南驰千馀里为白头山。此大干龙以东之地。别为一局。不与他混。在虞夏殷周。谓之肃慎。在汉曰挹娄。在唐曰靺鞨。(亦谓之勿吉。见魏书。)在宋曰女真。在今曰乌喇宁古塔。乃金富轼三国史。已自汉宣之时。俨有靺鞨之名。此荒唐之甚者也。譬如北狄。在三代曰荤粥。在汉曰匈奴。在唐曰突厥。在宋曰蒙古。种类虽同。名称难通。修汉史者书突厥入寇。未有不胡卢大笑者也。此轼史之大误处。不可掩也。
马韩者。洌水以南。今京畿两湖之地也。辰韩者。今庆尚左道之地也。弁辰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12L 页
者。今庆尚右道之地也。崔致远以下。论三韩疆界。一往多误。
题 洗书帖
己未冬。(嘉庆四年)臣若镛以散秩閒居。一日 上遣阁吏。命写陆务观诗一卷以进。后数十日。又 命写朱子诗一卷以进。后数十日。又降 御制读春秋诗并叙。 命十通精写。仍令赓和以进。又 命别写一件。装池而私藏之。臣窃伏念 内阁写官学士之工于书者甚多。奚以臣拙笔哉。盖以臣屏居无所事。 记簪履以慰藉耳。若其别写私藏之 命。尤异眷也。臣为是帖。将以请文于君子。以揄扬我 圣上达孝勤学之盛德至行。以遗子孙尔。
朱书百选(乙卯春。臣若镛以承旨入侍时。 命熟读。仍赐一帙。)
五经百篇(丙辰冬。臣若镛承 命句读。)
史记英选(丙辰冬。臣若镛直宿瀛府。承 命校正。又承命议定书名于蔡文肃公。丁巳冬。臣在谷山府。又承 命注释。前后蒙 赐凡四帙。庚申六月十二日。又 赐汉书选五件。)
八子百选(丁未春。臣若镛泮试被抄。蒙 赐一帙。)
春秋左氏传(丁巳春。臣若镛承 命校正。又汇辑列国人名。蒙 赐一帙。又蒙 赐马一匹。)
其谓之洗书者何也。闾巷之俗。令人作劳苦。既卒业。饷以酒殽。名曰洗手礼。童稚读书既竟卷。饷饼饵。名曰洗书礼。每年冬。 上读书一部。乙卯读朱书百选。丙辰读五经百篇。丁巳读史记英选。戊午读八子百选。是年冬。读春秋左氏传。每读讫。 慈宫辄设馔以饷之。斯之谓洗书礼。圣孝圣慈。蔼如童稚时。即老莱幼服之义也。 御制诗一篇。以臣有劳于书局。 命臣赓和。仍 命臣装帖以传于家也。
书题汉选(题汉书选)
庚申六月十二日。方月夜閒坐。忽有叩门圣(一作声)。纳之乃 内阁吏也。持汉书选十件来。以传 下教曰。近有编书事。当即召入。而铸字所新改。壁泥姑未乾净。晦间始可入来登筵也。慰藉备至。且曰是书五件。留作家传之物。五件书题目还入之可也。阁吏言亲承 下教时。 颜色辞旨。温谆眷恋。
题 洗书帖
己未冬。(嘉庆四年)臣若镛以散秩閒居。一日 上遣阁吏。命写陆务观诗一卷以进。后数十日。又 命写朱子诗一卷以进。后数十日。又降 御制读春秋诗并叙。 命十通精写。仍令赓和以进。又 命别写一件。装池而私藏之。臣窃伏念 内阁写官学士之工于书者甚多。奚以臣拙笔哉。盖以臣屏居无所事。 记簪履以慰藉耳。若其别写私藏之 命。尤异眷也。臣为是帖。将以请文于君子。以揄扬我 圣上达孝勤学之盛德至行。以遗子孙尔。
朱书百选(乙卯春。臣若镛以承旨入侍时。 命熟读。仍赐一帙。)
五经百篇(丙辰冬。臣若镛承 命句读。)
史记英选(丙辰冬。臣若镛直宿瀛府。承 命校正。又承命议定书名于蔡文肃公。丁巳冬。臣在谷山府。又承 命注释。前后蒙 赐凡四帙。庚申六月十二日。又 赐汉书选五件。)
八子百选(丁未春。臣若镛泮试被抄。蒙 赐一帙。)
春秋左氏传(丁巳春。臣若镛承 命校正。又汇辑列国人名。蒙 赐一帙。又蒙 赐马一匹。)
其谓之洗书者何也。闾巷之俗。令人作劳苦。既卒业。饷以酒殽。名曰洗手礼。童稚读书既竟卷。饷饼饵。名曰洗书礼。每年冬。 上读书一部。乙卯读朱书百选。丙辰读五经百篇。丁巳读史记英选。戊午读八子百选。是年冬。读春秋左氏传。每读讫。 慈宫辄设馔以饷之。斯之谓洗书礼。圣孝圣慈。蔼如童稚时。即老莱幼服之义也。 御制诗一篇。以臣有劳于书局。 命臣赓和。仍 命臣装帖以传于家也。
书题汉选(题汉书选)
庚申六月十二日。方月夜閒坐。忽有叩门圣(一作声)。纳之乃 内阁吏也。持汉书选十件来。以传 下教曰。近有编书事。当即召入。而铸字所新改。壁泥姑未乾净。晦间始可入来登筵也。慰藉备至。且曰是书五件。留作家传之物。五件书题目还入之可也。阁吏言亲承 下教时。 颜色辞旨。温谆眷恋。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13H 页
今此汉书题目。其实存问之 圣旨也。自厥明日。 玉侯(一作候)愆和。适至一望。天竟崩矣。即此夜此 赐。为永诀之恩典。君臣之义。于斯终矣。每念及此。血泪沾襟。直欲即地殉死。睹 天颜于地下。而不可得也。流落十有八年。归而视之。散佚殆尽。惟一卷仅存。呜呼惜哉。为我后者。尚善保之。(己卯春)
题盘谷丁公乱中日记
读书总皆有法。凡无益于世之书。读之可如行云流水。若其书有裨于民国者。读之须段段理会。节节寻究。不可作午窗御眠楯而已。盘谷之为此书也。岂仅为说其辛苦。表其劳勚。以示其子孙。盖将垂炯戒于 国家。留宝凿(一作鉴)于来哲耳。凡读是记者。宜知此意。
西厓惩毖录。白沙壬辰录。非不详且覈矣。二相公皆廊庙大臣。或扈驾西出。运筹于帷幄之中。或奉节南来。考功于簿牒之间。故其于评一国之大势。衡八域之群机。则非不伟矣。至于鱼骇兽窜之状。风餐露宿之苦。不若是记之为一副活画。不惟是也。官卑则虽上之所令。驱而纳诸阱擭之中。而但得屈首奉行。以受其败。迹远则虽内之所蕴。有可以旋天地转日月。而唯有缄口泯默。以守其分。此之谓幽愤也。幽愤者无用于当世。唯有发泄笔墨。以冀抒之于后世。此之谓苦心也。不知小人之依则不可以为国。不知志士之幽愤苦心则不可以为国。凡读是记者。先于其幽愤苦心。明著厥眼。庶乎其有益矣。
壬辰之难。非如丽季倭寇。乘风猝至。掩以袭之也。橘康广风之于丙戌。平调信露之于辛卯。赵宪捣心于草野。黄允吉质言于 筵席。朝廷亦既以边事为隐忧。择金晬以授岭南。擢李舜臣以卑湖南。机已发矣。祸已著矣。又何不垒一石磨一铁。以待重门之暴也。当时之事。吾闻之矣。谈边衅者为诪张。论兵事者为摇惑。筹司之席。未尝不夺色相顾。出而语人则曰太平。闺门之内。未尝不附耳窃言。出而对客则曰无忧。藩臣牧臣。承风望旨。日奏繁弦急管。以娱女妓曰。此镇安民心法。不知穷蔀夏畦之中。其揣摩猜度。已如鬼如神矣。盘谷公当此之时。以其之才。亦不敢垒一石磨一铁。
题盘谷丁公乱中日记
读书总皆有法。凡无益于世之书。读之可如行云流水。若其书有裨于民国者。读之须段段理会。节节寻究。不可作午窗御眠楯而已。盘谷之为此书也。岂仅为说其辛苦。表其劳勚。以示其子孙。盖将垂炯戒于 国家。留宝凿(一作鉴)于来哲耳。凡读是记者。宜知此意。
西厓惩毖录。白沙壬辰录。非不详且覈矣。二相公皆廊庙大臣。或扈驾西出。运筹于帷幄之中。或奉节南来。考功于簿牒之间。故其于评一国之大势。衡八域之群机。则非不伟矣。至于鱼骇兽窜之状。风餐露宿之苦。不若是记之为一副活画。不惟是也。官卑则虽上之所令。驱而纳诸阱擭之中。而但得屈首奉行。以受其败。迹远则虽内之所蕴。有可以旋天地转日月。而唯有缄口泯默。以守其分。此之谓幽愤也。幽愤者无用于当世。唯有发泄笔墨。以冀抒之于后世。此之谓苦心也。不知小人之依则不可以为国。不知志士之幽愤苦心则不可以为国。凡读是记者。先于其幽愤苦心。明著厥眼。庶乎其有益矣。
壬辰之难。非如丽季倭寇。乘风猝至。掩以袭之也。橘康广风之于丙戌。平调信露之于辛卯。赵宪捣心于草野。黄允吉质言于 筵席。朝廷亦既以边事为隐忧。择金晬以授岭南。擢李舜臣以卑湖南。机已发矣。祸已著矣。又何不垒一石磨一铁。以待重门之暴也。当时之事。吾闻之矣。谈边衅者为诪张。论兵事者为摇惑。筹司之席。未尝不夺色相顾。出而语人则曰太平。闺门之内。未尝不附耳窃言。出而对客则曰无忧。藩臣牧臣。承风望旨。日奏繁弦急管。以娱女妓曰。此镇安民心法。不知穷蔀夏畦之中。其揣摩猜度。已如鬼如神矣。盘谷公当此之时。以其之才。亦不敢垒一石磨一铁。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13L 页
以虑燃眉之祸者。诚以举国之所不为。善山无独为之道也。调兵则设四运之法。御贼则置四寨之将。其临机措画。若是其奇妙也。而犹不敢摇一指动一发于四月十五之前者。岂不以上之所厌。下不敢为之欤。夫祸难不可讳也。讳疾者丧其身。讳难者丧其邦。凡讳非计也。吾心之所独知。而吾之兄弟不知焉。则讳之于兄弟可也。兄弟之所独知。而邦人不知焉。则讳之于邦人可也。邦人之所独知。而敌国不知焉。则讳之于敌国可也。今也不然。平秀吉敹甲锻兵十有馀年。日本之人。皆知之矣。夫日本之人皆知之。而犹欲讳之于邦人。岂非惑欤。凡讳非计也。
题陈平世家书顶(明骨鲠之义)
臂臑膞胳。不去骨则不能食。鲦鲿鰋鲤。不去鲠则不能食。不去伍员。越不能吞吴。不去乐毅。齐不能吞燕。不去范增。沛公不能灭项羽。斯之谓骨鲠之臣也。后世误以骨鲠。认作忠直。谬甚矣。颐中有物曰骨。喉中有梗曰鲠。此与忠直何干。岂人臣谏君。当如骨在颐而鲠在喉乎。事情不类。引喻不当。古人罕譬。不如是矣。
晋语云长鱼蟜(一作矫)既杀三却(一作郤)。乃言于公曰不杀二子。(栾书,中行偃)忧必及君。除鲠而避强。不可谓刑。〇除鱼鲠而存其大者。则犹不可食。故其言如此。
史记专诸传云。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〇陈平世家云。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〇试观此文。范增或可以忠直见喻。钟离昧,龙且,周殷。皆不过将帅之臣。何得并数为骨鲠乎。不去此数人。汉不能吞楚。斯之谓骨鲠也。诗云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多骨鲠之谓也。诗云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无骨鲠之谓也。嗟乎。国无骨鲠之臣。其国如伦肤焉。如柔肉焉。此秦之所以并吞六国也。
后汉书来歙传云。大中大夫段襄。骨鲠可任。〇南史侯景传云。萧贲骨鲠士也。〇北史庾质传云。操履贞懿。立言忠鲠。〇范晔而降。皆不知骨鲠之义。误用如此。
骨鲠二字之失其本义。似不足深争。然人主闻骨鲠之本义。熟玩而深省
题陈平世家书顶(明骨鲠之义)
臂臑膞胳。不去骨则不能食。鲦鲿鰋鲤。不去鲠则不能食。不去伍员。越不能吞吴。不去乐毅。齐不能吞燕。不去范增。沛公不能灭项羽。斯之谓骨鲠之臣也。后世误以骨鲠。认作忠直。谬甚矣。颐中有物曰骨。喉中有梗曰鲠。此与忠直何干。岂人臣谏君。当如骨在颐而鲠在喉乎。事情不类。引喻不当。古人罕譬。不如是矣。
晋语云长鱼蟜(一作矫)既杀三却(一作郤)。乃言于公曰不杀二子。(栾书,中行偃)忧必及君。除鲠而避强。不可谓刑。〇除鱼鲠而存其大者。则犹不可食。故其言如此。
史记专诸传云。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〇陈平世家云。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〇试观此文。范增或可以忠直见喻。钟离昧,龙且,周殷。皆不过将帅之臣。何得并数为骨鲠乎。不去此数人。汉不能吞楚。斯之谓骨鲠也。诗云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多骨鲠之谓也。诗云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无骨鲠之谓也。嗟乎。国无骨鲠之臣。其国如伦肤焉。如柔肉焉。此秦之所以并吞六国也。
后汉书来歙传云。大中大夫段襄。骨鲠可任。〇南史侯景传云。萧贲骨鲠士也。〇北史庾质传云。操履贞懿。立言忠鲠。〇范晔而降。皆不知骨鲠之义。误用如此。
骨鲠二字之失其本义。似不足深争。然人主闻骨鲠之本义。熟玩而深省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14H 页
之。则亦庶乎急贤而尚德矣。噫。
题张氏祭屏后(罗州营将张翼所求。)
礼。士以上祭于庙。庶人祭于寝。寝与庙皆室也。凡室有牖户。将祭启牖户。祭毕阖牖户。古之道也。后世之礼。阖户之前。又有阖门一节。朱子家礼主人以下皆出。祝阖门。祝启门。主人以下皆入。即其事也。户者室户。门者中门。乃吾东以阖户当阖门。虽与家礼不合。古之道也。今时享祭于庙。忌日祭于寝。而贫薄之家。寝无牖户。又以屏帐当之。朱子曰无门处降帘。则中国以帘而当门。吾东以屏而当户。其义一也。(以下删)
昔蒉尚遇吊于道。画宫而受之。以屏为户者。画宫之义也。
题家乘撮要
吾家别有一种风气。今约略言之。一曰谨。当 国家板荡。亦未有危忠烈节殉身舍命之惨。然未尝顺旨为非。趋势为恶。故见几而作。不与其难。不失为良臣拂士也。二曰拙。遇事先之以远虑。外若怯懦。中实贞固。一切权要倾夺奋发之场。每敛缩不居前。虽无大胜。亦无大败。不唯仕宦为然。虽穷而在下者。其治家理物如此。故达之无大官。穷之无大富也。三曰善。凡以丁为姓者。其心皆良善无毒。无毒者如云无结气也。其中虽有参错不齐。毕竟不宿怨不报恶则无不然也。
吾家九世玉堂。世所艳称。然有不做者三。曰政丞曰吏判曰文衡也。若忠靖之世。令其少进。岂不到此。盖退一步尔。凡退一步法。不但仕宦为然。虽于乡党宗族之间。亦须存此规模。无为人先。缘督为经。斯可矣。
题霞帔帖
余在康津谪中。病妻寄敝裙五幅。盖其嫁时之纁衻。红已浣而黄亦淡。政中书本。遂剪裁为小帖。随手作戒语。以遗二子。庶几异日览书兴怀。挹二亲之芳泽。不能不油然感发也。名之曰霞帔帖。是乃红裙之转▼(言+(隐-阝))也。嘉庆庚午首秋。书于茶山东庵。
题天頙国师诗卷
题张氏祭屏后(罗州营将张翼所求。)
礼。士以上祭于庙。庶人祭于寝。寝与庙皆室也。凡室有牖户。将祭启牖户。祭毕阖牖户。古之道也。后世之礼。阖户之前。又有阖门一节。朱子家礼主人以下皆出。祝阖门。祝启门。主人以下皆入。即其事也。户者室户。门者中门。乃吾东以阖户当阖门。虽与家礼不合。古之道也。今时享祭于庙。忌日祭于寝。而贫薄之家。寝无牖户。又以屏帐当之。朱子曰无门处降帘。则中国以帘而当门。吾东以屏而当户。其义一也。(以下删)
昔蒉尚遇吊于道。画宫而受之。以屏为户者。画宫之义也。
题家乘撮要
吾家别有一种风气。今约略言之。一曰谨。当 国家板荡。亦未有危忠烈节殉身舍命之惨。然未尝顺旨为非。趋势为恶。故见几而作。不与其难。不失为良臣拂士也。二曰拙。遇事先之以远虑。外若怯懦。中实贞固。一切权要倾夺奋发之场。每敛缩不居前。虽无大胜。亦无大败。不唯仕宦为然。虽穷而在下者。其治家理物如此。故达之无大官。穷之无大富也。三曰善。凡以丁为姓者。其心皆良善无毒。无毒者如云无结气也。其中虽有参错不齐。毕竟不宿怨不报恶则无不然也。
吾家九世玉堂。世所艳称。然有不做者三。曰政丞曰吏判曰文衡也。若忠靖之世。令其少进。岂不到此。盖退一步尔。凡退一步法。不但仕宦为然。虽于乡党宗族之间。亦须存此规模。无为人先。缘督为经。斯可矣。
题霞帔帖
余在康津谪中。病妻寄敝裙五幅。盖其嫁时之纁衻。红已浣而黄亦淡。政中书本。遂剪裁为小帖。随手作戒语。以遗二子。庶几异日览书兴怀。挹二亲之芳泽。不能不油然感发也。名之曰霞帔帖。是乃红裙之转▼(言+(隐-阝))也。嘉庆庚午首秋。书于茶山东庵。
题天頙国师诗卷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14L 页
此高丽名僧天頙赐号真静国师者。诗文遗集也。本四卷二帙。其半为邻寺首座僧所窃。莲潭有一。尝欲钩取之竟不得。余观天頙之诗。浓丽苍劲。无蔬笋淡泊之病。其学博洽该贯。而其才敏于用事。上之可以骈驾憨山。下之可以拍肩蒙叟。惜乎。名已泯矣。若使操冲艺苑者。拣三人于罗丽之世。则崔致远,天頙,李奎报其额也。余观东文选。录天因诗文数篇。天因者天頙之再传也。天頙本万德山人。移栖龙穴。余自栖茶山以来。岁一游龙穴。忆念天頙。未尝不嗟伤悼惜。以若贤豪。胡乃陷溺于佛教也。
题读易要旨后
余既为易笺。觉犹未安。后数日。因读归妹初九跛能履之文。和取解自小过之象。又数日因读师九二在师中之文。知卦主不必取变象。(前解取变象。)于是悉取二经之笺。反复玩究。凡爻词之误释者。殆十之七八。而卦主之取变象。又多牵强。(如丰两爻之丰其蔀。初解取变象。)呜呼危哉。编摩既讫。装池且成。而敢顾惜乎。于是又一梳栉。另为新本。盖自甲子阳复之后。(即癸亥冬至)至今凡五易稿矣。别补要旨二章。录于经首。因记如此。盖所以表余卤钝不能早悟。亦以见劳苦困惫。先迷后得之实。不欲其混然无迹云尔。丙寅端午日。书于宝恩山房。
题山人纸障子
沈潜世味。浑如酒蚃寻酸。苦恋火坑。一似灯蛾赴爓。此是陈眉公静观篇也。岩栖涧饮。与麋鹿为群。未始非得意人。轩裳圭组。知龙凤共翥。安知无失路。因南华子齐彭殇一死生。非寓言。东坡翁咎文字。愿愚鲁。亦达论。香蔬软笋。得饱时候。胜如病对脢𦙫。布衫葛帽。亦閒自在。岂羡忙着黻冕。自怡自足。无忧无惧。善过了石火光阴。吾则曰大智厚福。
题毛大可子母易卦图说
推移之说。汉儒皆能言之。又如虞仲翔,荀慈明,侯果,蜀才之伦。皆有确指。但其说偏畸不完。至朱子卦变之图。而其大义大例。始章显人目矣。唯中孚小过。不见收于辟卦之列。然升降往来之迹。推移变通之妙。遂亦可推。
题读易要旨后
余既为易笺。觉犹未安。后数日。因读归妹初九跛能履之文。和取解自小过之象。又数日因读师九二在师中之文。知卦主不必取变象。(前解取变象。)于是悉取二经之笺。反复玩究。凡爻词之误释者。殆十之七八。而卦主之取变象。又多牵强。(如丰两爻之丰其蔀。初解取变象。)呜呼危哉。编摩既讫。装池且成。而敢顾惜乎。于是又一梳栉。另为新本。盖自甲子阳复之后。(即癸亥冬至)至今凡五易稿矣。别补要旨二章。录于经首。因记如此。盖所以表余卤钝不能早悟。亦以见劳苦困惫。先迷后得之实。不欲其混然无迹云尔。丙寅端午日。书于宝恩山房。
题山人纸障子
沈潜世味。浑如酒蚃寻酸。苦恋火坑。一似灯蛾赴爓。此是陈眉公静观篇也。岩栖涧饮。与麋鹿为群。未始非得意人。轩裳圭组。知龙凤共翥。安知无失路。因南华子齐彭殇一死生。非寓言。东坡翁咎文字。愿愚鲁。亦达论。香蔬软笋。得饱时候。胜如病对脢𦙫。布衫葛帽。亦閒自在。岂羡忙着黻冕。自怡自足。无忧无惧。善过了石火光阴。吾则曰大智厚福。
题毛大可子母易卦图说
推移之说。汉儒皆能言之。又如虞仲翔,荀慈明,侯果,蜀才之伦。皆有确指。但其说偏畸不完。至朱子卦变之图。而其大义大例。始章显人目矣。唯中孚小过。不见收于辟卦之列。然升降往来之迹。推移变通之妙。遂亦可推。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15H 页
乃毛奇龄者。掇拾古人之零言。以掩朱子之大功。其心术固已不公矣。而又于古人言议之外。自创子母易之名。以颐萃升 此二阴(一作阳)之卦。 咸恒捐益(此三阳之卦。)大过大畜无妄 此二阳(一作阴)之卦。 等十卦。命之为子母易卦。以为诸挂(一作卦)之母。则于是乎十二辟推移之义。大晦大乱。而世之不揆本不溯原者。遂攻推移之大义矣。奇龄不知爻变。而求易词之合于象。则左右牵掣。上下横决。传(一作傅)会支离。靡不用极。而犹不能以词合象。于是乎子母卦之说生焉。然六爻不无。则虽十卦之外。复增十卦。易词易象。终不可以沕合矣。何苦作妄心妄烙。以乱三圣之旧义哉。
题藏上人屏风
避风如爰居。避雨如穴蚁。避暑如吴牛。亦是违吾所厌。 嗜书如甘蔗。嗜琴如橄榄。嗜诗如昌歜。无非从吾所好。 月明池明。月暗池暗。明斯照影。暗斯归息。自然与物无竞。潮来鱼来。潮去鱼去。来斯渔之。去斯勿追。亦足供此所乐。吹竹弹丝。哦诗描画。似宕不宕。似庄不庄。岂非澹泊生涯。莳花种菜。洗竹焙茶。道閒非閒。道忙非忙。真是清凉世界。晴窗棐几。烧笃耨香。点小龙团。好看陈眉公福寿全书。 浅雪筠庵。戴乌角巾。含金丝烟。流观郦道元水经新注。
题江陵崔君(秉浩)诗卷
夏日闲居。从弟公权寄诗一卷。且曰是唯江陵崔君之作。蕲得而评品也。余阅人诗卷以百数。将毁之耶。人厌之。则誉之耶。亦吾厌之。故凡遇此物。已绉绉乎眉毛竖矣。乃徐取卷微睨之。及读数篇。眉平而目大开。不自知喉咙之声出而指爪之跳动。欣欣然若读凌云之赋。而思相如之为人也。于是亟问其所馆。躬驾而往见之。君方与诸生会。会者皆都雅粹丽。而有一人破笠敝褐。觕疏落魄。询之果君也。既与之交。归而书其卷以归之。
题耽罗妓万德所得搢绅大夫赠别诗卷(乙卯耽罗饥。万德捐振之。询其愿。金刚山也。有 圣旨令如愿。)
丙辰秋。耽罗妓万德。驿至京。越明年春。万德回自金刚。将还其乡。左丞相蔡公为立小传。叙述颇详。余不赘。余论万德。有三奇四稀。妓籍守寡一奇
题藏上人屏风
避风如爰居。避雨如穴蚁。避暑如吴牛。亦是违吾所厌。 嗜书如甘蔗。嗜琴如橄榄。嗜诗如昌歜。无非从吾所好。 月明池明。月暗池暗。明斯照影。暗斯归息。自然与物无竞。潮来鱼来。潮去鱼去。来斯渔之。去斯勿追。亦足供此所乐。吹竹弹丝。哦诗描画。似宕不宕。似庄不庄。岂非澹泊生涯。莳花种菜。洗竹焙茶。道閒非閒。道忙非忙。真是清凉世界。晴窗棐几。烧笃耨香。点小龙团。好看陈眉公福寿全书。 浅雪筠庵。戴乌角巾。含金丝烟。流观郦道元水经新注。
题江陵崔君(秉浩)诗卷
夏日闲居。从弟公权寄诗一卷。且曰是唯江陵崔君之作。蕲得而评品也。余阅人诗卷以百数。将毁之耶。人厌之。则誉之耶。亦吾厌之。故凡遇此物。已绉绉乎眉毛竖矣。乃徐取卷微睨之。及读数篇。眉平而目大开。不自知喉咙之声出而指爪之跳动。欣欣然若读凌云之赋。而思相如之为人也。于是亟问其所馆。躬驾而往见之。君方与诸生会。会者皆都雅粹丽。而有一人破笠敝褐。觕疏落魄。询之果君也。既与之交。归而书其卷以归之。
题耽罗妓万德所得搢绅大夫赠别诗卷(乙卯耽罗饥。万德捐振之。询其愿。金刚山也。有 圣旨令如愿。)
丙辰秋。耽罗妓万德。驿至京。越明年春。万德回自金刚。将还其乡。左丞相蔡公为立小传。叙述颇详。余不赘。余论万德。有三奇四稀。妓籍守寡一奇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15L 页
也。高赀乐施二奇也。海居乐山。三奇也。女而重瞳子。婢而被驿召。妓而令僧肩舆。绝岛而受 内殿宠锡。四稀也。嗟以一眇小女子。负此三奇四稀。又一大奇也。
题兼济院节目后
余昔以翰林谪海美。十日而蒙 宥。时近县令长。皆归米肉。湖中复多故旧。日携酒相过。访花随柳。或歌笙杂陈。然十日之间。以忧愁郁邑者。盖八九日。则怀土思亲。人情之所不能宽。矧编户之氓。离文法投畀者哉。日暮群鸟皆栖。而无门可投。日出池鱼仰食。而无人问饥。四邻父母兄弟妻子。欢然叫呶相乐也。而无所亲。或盛寒永日。疾病呻吟。而曾不如僮隶之有养。天下之苦。于斯为甚。况其罪案。未必皆深中法宪。或因乡党构陷。或因官长激恼者。又滔滔耳。余尝悯焉。及任谷山。适编管至者八九人。俗令里正计家传餐。如践更然。有啬者冈(一作罔)与招则翳桑焉已矣。有以是愬者。为之恻然。召里正诘之。反诉以苦。盖主客俱困也。既又招邑中父老。询其瘼采其愿。创兼济院以矫之。兼济者。主客兼济也。约条数十。余为之也。既与之约。书其意如此。
题姜豹庵桃花源图
武陵南越之一郡。与零陵桂阳相接。则桃花源在南蛮猺峒之地。非中国之地也。陶元亮是南渡后人。故所闻习于南土。且陶侃尝为广州刺史。广南民间之说。必有所传闻者。非全为寓言也。昔南越王尉佗。本亦真定世族。避秦之南越。遂为越人。即桃源之民。安知非尉佗者流乎。猺獠之地。重岭叠嶂。千回万曲。其中有桃花源。非异事也。元亮之记。寓意则存。其亦孔子欲居九夷之意也欤。
题家藏太极图说考正本
太极图说。程邵诸先生未有称述。乾道间。朱子始付剞劂。而当时国史周濂溪本传中(今脱。脱本已正之。)载太极图说原文。而多自为二字。(盖云自无极而为太极。)朱子遇洪容齐于玉山。(即洪迈)语及图说。以自为二字。为史官所增。又按附录。
题兼济院节目后
余昔以翰林谪海美。十日而蒙 宥。时近县令长。皆归米肉。湖中复多故旧。日携酒相过。访花随柳。或歌笙杂陈。然十日之间。以忧愁郁邑者。盖八九日。则怀土思亲。人情之所不能宽。矧编户之氓。离文法投畀者哉。日暮群鸟皆栖。而无门可投。日出池鱼仰食。而无人问饥。四邻父母兄弟妻子。欢然叫呶相乐也。而无所亲。或盛寒永日。疾病呻吟。而曾不如僮隶之有养。天下之苦。于斯为甚。况其罪案。未必皆深中法宪。或因乡党构陷。或因官长激恼者。又滔滔耳。余尝悯焉。及任谷山。适编管至者八九人。俗令里正计家传餐。如践更然。有啬者冈(一作罔)与招则翳桑焉已矣。有以是愬者。为之恻然。召里正诘之。反诉以苦。盖主客俱困也。既又招邑中父老。询其瘼采其愿。创兼济院以矫之。兼济者。主客兼济也。约条数十。余为之也。既与之约。书其意如此。
题姜豹庵桃花源图
武陵南越之一郡。与零陵桂阳相接。则桃花源在南蛮猺峒之地。非中国之地也。陶元亮是南渡后人。故所闻习于南土。且陶侃尝为广州刺史。广南民间之说。必有所传闻者。非全为寓言也。昔南越王尉佗。本亦真定世族。避秦之南越。遂为越人。即桃源之民。安知非尉佗者流乎。猺獠之地。重岭叠嶂。千回万曲。其中有桃花源。非异事也。元亮之记。寓意则存。其亦孔子欲居九夷之意也欤。
题家藏太极图说考正本
太极图说。程邵诸先生未有称述。乾道间。朱子始付剞劂。而当时国史周濂溪本传中(今脱。脱本已正之。)载太极图说原文。而多自为二字。(盖云自无极而为太极。)朱子遇洪容齐于玉山。(即洪迈)语及图说。以自为二字。为史官所增。又按附录。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16H 页
朱子曰夫以本文之浑全明白。犹或妄有讥议。若增此字。其为前修之累。启后学之疑。益以深矣。(朱子说止此。)夫自为二字之存减。关系大段。存之则太极之先。更有一物。渐沦空寂。不可为训。减之则无极二字。不过为形容太极之话头而已。然图说下段。却云太极本无极也。详玩此句。则却似太极之前。本有无极一晕。变动做太极来者。如遇明理君子。当一就正也。
题家乘抄略
吾家别有一种风气。今约略言之。一曰谨。当 国家板荡。亦未有危忠烈节殉身灭门之惨。然未尝顺旨为非。趋势为恶。故见几而作。不与其难。不失为良臣拂士也。二曰拙。遇事先之以远虑。外若怯懦。中实贞固。一切权要倾夺奋发之场。每敛缩不居前。虽无大胜。亦无大败。不唯仕宦为然。虽穷而在下者。其治家理物如此。故达之无大官。穷之无大富也。三曰善。凡以丁为姓者。其心皆良善无毒。无毒者。如云无结气也。其中虽参错不齐。毕竟不宿怨不报恶则无不然也。四曰谅。吾于父兄宗族。或有疵病。亦安得讳之。但平生不见有一句撒谎也。吾先人三昆弟。镇川公海左公兄弟稷山公兄弟。诸凡有望于宗中者。未闻有一句谎说被人败露也。吾见世人多矣。虽轩裳宦达之士。夷考其言。十语而七谎者有之矣。
吾家九世弘文。世所艳称。然有不做者三。曰政丞曰吏判曰文衡也。若忠靖之世。令其少进。岂不到此。盖退一步尔。凡退一步法。不但仕宦为然。虽于乡党宗族之间。亦须存此规模。无为人先。缘督为经。斯可矣。
世称丁氏薄俗者一。姑姊妹已嫁者。非有夫党为之导则弗相见也。异姓姊妹。虽有导弗见也。此似已薄。然此法却好。不宜轻改旧规也。若于父党。凡属袒免之内者。岁时必拜其妇女。此又厚风也。
题毛奇龄丧礼吾说篇
三礼虽晚出。都非伪书。周礼是周家大典。虽其中或有未及施行者及后来废格不行者。然文字最高古。断非春秋以后之笔。若仪礼一部。明是春秋时行用之礼。如聘礼及冠昏诸礼。皆与春秋传诸文相合。至如礼记诸
题家乘抄略
吾家别有一种风气。今约略言之。一曰谨。当 国家板荡。亦未有危忠烈节殉身灭门之惨。然未尝顺旨为非。趋势为恶。故见几而作。不与其难。不失为良臣拂士也。二曰拙。遇事先之以远虑。外若怯懦。中实贞固。一切权要倾夺奋发之场。每敛缩不居前。虽无大胜。亦无大败。不唯仕宦为然。虽穷而在下者。其治家理物如此。故达之无大官。穷之无大富也。三曰善。凡以丁为姓者。其心皆良善无毒。无毒者。如云无结气也。其中虽参错不齐。毕竟不宿怨不报恶则无不然也。四曰谅。吾于父兄宗族。或有疵病。亦安得讳之。但平生不见有一句撒谎也。吾先人三昆弟。镇川公海左公兄弟稷山公兄弟。诸凡有望于宗中者。未闻有一句谎说被人败露也。吾见世人多矣。虽轩裳宦达之士。夷考其言。十语而七谎者有之矣。
吾家九世弘文。世所艳称。然有不做者三。曰政丞曰吏判曰文衡也。若忠靖之世。令其少进。岂不到此。盖退一步尔。凡退一步法。不但仕宦为然。虽于乡党宗族之间。亦须存此规模。无为人先。缘督为经。斯可矣。
世称丁氏薄俗者一。姑姊妹已嫁者。非有夫党为之导则弗相见也。异姓姊妹。虽有导弗见也。此似已薄。然此法却好。不宜轻改旧规也。若于父党。凡属袒免之内者。岁时必拜其妇女。此又厚风也。
题毛奇龄丧礼吾说篇
三礼虽晚出。都非伪书。周礼是周家大典。虽其中或有未及施行者及后来废格不行者。然文字最高古。断非春秋以后之笔。若仪礼一部。明是春秋时行用之礼。如聘礼及冠昏诸礼。皆与春秋传诸文相合。至如礼记诸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16L 页
篇。明亦孔子之后子游子夏之门人若公羊谷梁之徒。各述旧闻者。断断非汉初儒者之所得为也。汉儒言礼。皆宗戴德。而其所著丧服变除一篇。已疮疣百出。不与经记合。可见经记非汉儒之所能为也。况马融郑玄之辈。引经注经。而犹不免矛盾。枘凿者甚多。生于后世。伪造古文。而其能周全无罅。如今经记乎。后之非圣毁经之徒。辄云汉初儒者。贪购金伪为之。其害吾道。将甚于洪水矣。罪可胜言哉。
题徐乾学丧期表
表。所以纵横今古。考校异同。便于检览也。徐健庵为丧期表。诚妙旨也。第其格例。混杂而失其要。可恨也。第一格。宜标所为之亲。(如为父为母为妻类。)第二格之第一行。宜标书名。(如仪礼家礼类。)第二行宜著丧期。(如斩衰齐衰三年杖期类。)第三格已下皆仿此。如是则古今异同之制。瞭然如指掌。徐公专以丧期为主。而不以亲属为汇。如为母一服。分入于斩衰三年齐衰三年杖期不杖期四条之中。其不便考检。与无表等耳。且注疏皆后儒之推广为说者。其言未必一一合理。安得并列于第一格乎。今宜以三礼为一格。(礼记则宜标记字。)注疏别为一格。而唐以前名儒之说可录者附之。开元礼为一格。而唐律宜附之。明会典为一格。而集书宜附之。书仪家礼本是一书。宜以家礼为一格。而书仪附之。东儒为之则又当有国典一格也。
题黄裳幽人帖
在周易履之无妄曰幽人贞吉。余释之曰艮山之下。震林之间。巽以隐遁。仰顺天命。或莳艮果。或种震菜。履大道而坦坦。乐天爵以熙熙。此硕人之宽也。幽人之事。不已吉乎。顾天甚惜清福。王侯将相之贵。陶朱猗顿之富。散之如粪土。而履九二之吉。世无闻焉。昔人有记将就园者。将就也者。明未就也。耽津黄裳。请问其目。余曰择地须得佳山丽水。然江山不如溪山。洞门须有峻壁。侧石稍入。开朗悦眼。方是福地。就中央结局处。构茆屋三四间。正子午盘针。匠治须极精巧。用淳昌雪华纸。涂饰。楣上傅澹墨山水横图。门旁画槁木竹石。或题小诗。室中置书架二部。插架书一千三四百
题徐乾学丧期表
表。所以纵横今古。考校异同。便于检览也。徐健庵为丧期表。诚妙旨也。第其格例。混杂而失其要。可恨也。第一格。宜标所为之亲。(如为父为母为妻类。)第二格之第一行。宜标书名。(如仪礼家礼类。)第二行宜著丧期。(如斩衰齐衰三年杖期类。)第三格已下皆仿此。如是则古今异同之制。瞭然如指掌。徐公专以丧期为主。而不以亲属为汇。如为母一服。分入于斩衰三年齐衰三年杖期不杖期四条之中。其不便考检。与无表等耳。且注疏皆后儒之推广为说者。其言未必一一合理。安得并列于第一格乎。今宜以三礼为一格。(礼记则宜标记字。)注疏别为一格。而唐以前名儒之说可录者附之。开元礼为一格。而唐律宜附之。明会典为一格。而集书宜附之。书仪家礼本是一书。宜以家礼为一格。而书仪附之。东儒为之则又当有国典一格也。
题黄裳幽人帖
在周易履之无妄曰幽人贞吉。余释之曰艮山之下。震林之间。巽以隐遁。仰顺天命。或莳艮果。或种震菜。履大道而坦坦。乐天爵以熙熙。此硕人之宽也。幽人之事。不已吉乎。顾天甚惜清福。王侯将相之贵。陶朱猗顿之富。散之如粪土。而履九二之吉。世无闻焉。昔人有记将就园者。将就也者。明未就也。耽津黄裳。请问其目。余曰择地须得佳山丽水。然江山不如溪山。洞门须有峻壁。侧石稍入。开朗悦眼。方是福地。就中央结局处。构茆屋三四间。正子午盘针。匠治须极精巧。用淳昌雪华纸。涂饰。楣上傅澹墨山水横图。门旁画槁木竹石。或题小诗。室中置书架二部。插架书一千三四百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17H 页
卷。周易集解,毛诗疏,三礼源委及古书名画,山经地志,星历之法,医药之诠,陈练之制,军资之式及草木禽鱼之谱,农政水利之说。以至棋谱琴谱之等。无所不具。案上展论语一卷。旁有花梨几子。安陶谢诗杜韩苏陆之诗及中州乐府列朝诗集等数帙。案底置乌铜香炉一口。晓暮烧玉蕤香一瓣。庭前起响墙一带。高可数尺。墙内安百种花盆。若石榴卮子㬅陀之等。各具品格。而菊最备。须有四十八般名色。方是仅具也。庭右凿小池。方数十武。便止。池中植芙蕖数十枋。养鲋鱼。别刳䈽竹作水筒。引山泉注池。其溢者从墙穴流于圃。治圃须碾平。如渟水然。割之为方畦。蔡菘葱蒜之等。别其族类。无相混糅。须用碌碡下种。苗生视之。有斑䌷文。才名为圃也。稍远种瓜种甘藷。绕圃植玫瑰累千株成篱。每当春夏之交。巡圃者得香烈触鼻也。庭左立衡门。编白竹为扉。扉外缘山坡。行五十馀武。临石涧起草阁一间。用竹为槛。绕阁皆茂林修竹。枝条入檐。不须折也。沿溪行百馀武。得良田数百亩。每晚春。曳杖至田畔。见秧针齐绿。翠色染人。无一点尘土气。虽然勿躬治也。又沿溪行数弓许。得大堤一面。周可五六里。堤中皆芙蕖菱芡。造艓子一枚泛之。每月夜携诗豪墨客。泛舟。吹洞箫弹小琴。绕堤行三四遍。醉而归。自堤行数里得小兰若一区。中有名僧一个。能参禅示法。嗜诗纵酒。不拘僧律。时与往还。忘情去留。斯足欢也。堂后有徂徕松数根。作龙拿虎攫之势。松下立白鹤一双。自松而东。开小圃一区。种人蔘桔梗江蓠山蕲之等。松北有小扉。从此入。得蚕室三间。安蚕箔七层。每午茶既歠。至蚕室中。命妻行松叶酒数盏。既饮。持方书授浴蚕缫丝之法。嫣然相笑。既已闻门外有徵书至。哂之不就。此即履九二之吉也。
题家藏画帖
国朝画家。在 穆陵盛际。唯金禔擅名。(号醉眠)又如石阳正之竹。特称神妙。近世尹恭斋之人物。骆西(恭斋子。德熙。)之马。皆极其妙。卞尚璧特以画猫称。世谓之卞古羊。(方言猫曰古羊。)柳德章(号岫云)以竹著。沈师贞(号玄斋)山水浓圆不见毫墨之痕。郑歚(号谦斋)善画绝壁古松。为山水辄用皴法。纯以横点成势。许泌
题家藏画帖
国朝画家。在 穆陵盛际。唯金禔擅名。(号醉眠)又如石阳正之竹。特称神妙。近世尹恭斋之人物。骆西(恭斋子。德熙。)之马。皆极其妙。卞尚璧特以画猫称。世谓之卞古羊。(方言猫曰古羊。)柳德章(号岫云)以竹著。沈师贞(号玄斋)山水浓圆不见毫墨之痕。郑歚(号谦斋)善画绝壁古松。为山水辄用皴法。纯以横点成势。许泌
第一集诗文集第十四卷○文集 第 317L 页
(号烟客)亦有名。然生涩未娴。姜豹庵兰竹最善。然竹只作数叶。以示意而已。山水非所长。然尝为一权臣作桃源图八叠屏风。鸡犬毕具。毫毛可数。亦妙艺也。金弘道(号檀园)善画风俗物态。亦善花草凫雁。而李命基特以写真名。在先朝自 御真以至大臣卿宰之影。或古画像之重摹者。命基皆为之。 英宗御真则尹骆西,卞尚璧之所写也。
题李琴招诗卷
琴招年十四时。在余坐。余偶看韵书。试拈一话云大羊为羍。何谓小羊。琴招应声云凡鸟为凤。故称神鸟。其慧如此。其诗颇欠气岸。加之以岁月之工。庶其该洽有进也。
题李琴招诗卷
琴招年十四时。在余坐。余偶看韵书。试拈一话云大羊为羍。何谓小羊。琴招应声云凡鸟为凤。故称神鸟。其慧如此。其诗颇欠气岸。加之以岁月之工。庶其该洽有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