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石泉遗稿卷之二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x 页
石泉遗稿卷之二
 杂著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15H 页
与人书
奉别忧服中。深墨之容。使人感恻。不审哀疾已退。气力支胜。顷说父母丧中遭昆弟丧。于昆弟丧奠。当用素者。信出先辈礼宜从俗之义。然东行在途。窃自思惟。似有所不然者。凡生人所以居丧食素者。特以哀戚在心。食旨不甘故尔。至若贤室不淑。自当乐从先姑于地下。复何哀戚之有。而其丧祭用素乎。且于古礼无无牲之祭。鄙意以为贤亡室丧奠及虞。并不用素为允。未知哀意如何。
老子旨略序
大道既隐。淳风日远。皇降而帝。帝降而王。王降而霸。忠信薄于上。诈伪饰于下。老君生于周末。见周道之弊于文。救文无如以质。故其所尊者虚静宽简朴信也。所薄者圣知礼义巧利也。故曰为善。非以为名也而名随之。名不以为利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成之。然则老子之黜仁义。殆欲归根反质。而驯致不争之德也。夫体无而御有。因朴而止名。贵爱其身而常善救人。宏纡大辩而守之以讷。老氏之术有如是者。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15L 页
庄周放于论而忽于静讷。故其失也任。杨朱厚于身而薄于救人。故其失也划。申韩拘于名而迷于知止。故其失也惨。王何流于无而疏于利。故有(有似衍字)其失也诞。此皆偏于一而蔽于二也。若虚而无诞任之失。实而无惨划之过。缘督为经。游德之宅。可以无为无不为。而措神器于安泰。伦天地之化育矣。故未闻单父之治下堂。东海之政出閤。载宁一于齐国。厎刑措于汉文。或肥遁于五湖。或轻举于河上。虽真精绪馀。所施殊别。其源于道德则一也。老子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窃苦其书辞之微妙难识。仁智之见谓不同。爰自汉唐。汔于宋明。玄言绎袭。不啻屡数百家。或云兵家之秘。或归修养之诠。或强合儒佛。引喻失据。信乎道德之多歧。玄门之难寻也。谨玆综错经文。颠尾会通。渔猎众家。要就简实。盖至理窈冥。未可以多言穷也。名曰旨略。且玆经相承既久。文句残错。传写讹舛。多少不一。有唐传奕。考覈众本。勘数其文。项羽妾本。齐武平五年。彭城人开项羽妾冢得之。安丘望之本。魏太和中。道士寇谦之得之。河上丈人本。齐处士寇狱传之。三家本有五千七百七十二字。与韩非喻老相参。又洛阳有官本。五千六百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16H 页
三十五字。王弼本有五千六百八十三字。或五千六百一十字。河上公本有五千三百五十五字。或五千五百九十字。唐宋诸公。转相祖述。义有未解。随意损益。真伪纠杂。悉难称载。今依陆氏音义例。悉分字别。(句)义在两通。兼释异同。名异同释文。附卷后。时 上之十七年三月甲子也。申絅撰。
霞谷遗闻
先生晚年。必有庋阁之物。或烂败而出。群娨(一作婢)窃语曰败而与之如未败。先生哂曰赖有败尔。
文康方食。饭中有藿𥋛(一作蠋)。徐取纳诸敦足。将撤。嘱侍儿曰勿令尔小主知也。
文康既大耋。秀眉厖被。故尔搔痒。时令人觅虱。
文康不喜饮酒。有送馈者。令家僮密瘗东园洁处。
文康暮年。观井之戒弥深。蓝舆旁亦必杖扶而行。(先生所乘松木蓝舆今尚在。极短小而朴陋甚。真下泽制也。)
蓝泉古宅有槐树。先生所采服其实。今霜皮老枝。苍蔚荫覆。每夏秋之交。积翠满庭。家人视其枯菀以占荣悴。
有黑木匮。长四指广三指高二指。四塞而一孔上出。莫识所用。或云是文康盛胡麻器也。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16L 页
文康之居霞岘也。衣食有无。常与邻里共之。训诲蚩蒙。敦尚素质。邻里怀其德义。不敢为诈妄之行。每于春秋。行乡饮礼。今之讲信。即其遗制也。每桑农之暇。乡中老幼。聚会于溪社树阴之下。别贵贱序长幼。苞鸡豚而𢲞壶榼。野爵数巡。无鼓欢然(酒酣乐动。野舞繁兴。)。讽讽有三古之趣。茂德光流。良足咏述。
文康考室镇江号初亭。通临野色。前对海潮。家庙内外寝。相距各五十馀武。缚篱甚疏而阔。所以防火。外寝今虽夷毁。庭前古柏离六八九根。黛色可荫。相传是先生所手植。
先生将营初亭。鸠材度切。付之匠。匠人尽斲而短之。短则复续。无完材。文康笑曰安有匠手。得大木复斲而小之而续之者乎。竟不诘。今初亭前柱。多以尺木支续其根。
初亭旷然孤寄于一望之地。旁无邻落。人曰如此露地。岂合筑室。先生曰然则教人屋里架屋耶。
戊申崔忠贞公退寓沁州之翁逸。与霞岘隔岸。时二公年皆八十馀。每嘉辰美景。便舆相就。甚相乐也。
富平公精于数理。每推索乘筹。错综溢于轩堂。时有未解。辄以奉质。先生一转便决。契彻高妙。其他阴阳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17H 页
五行星历山川地理医药卜筮之类。无不该洽精透。各臻渊颐。 国朝仪文故实。尤综极靡蕴。家藏坟典甚富。鲜有不经先生点阅者。缝绽针阙。条疏句签。往往书以柞叶竹简。尺寸皆有典證。非世儒凡情所可料度。然未尝私自收弆。为立言垂后计。心画字字严谨。虽蝇头之细。亦未见有行流斜歪。
文康少聪惠卓绝。于书无不淹贯。晚年渐至不看。唯静排一案。会有所考。令侍者拈出某卷第几板来。览讫令还本处。
文康尝指林孺人曰此儿器厚而命薄。继室则可庸何伤。富平公未克如先生之旨。果蚤寡。中经百罹。七十始乞得一子而又短尪不鲜。贻恼晚景。
先生八十八岁。康壮无病。一日盥洗栉梳整衣冠。晨谒家庙。坐厅事召内外男女长少。训戒处世居家(事以以下括弧依原本)及身后事。将夕命子侄中室而设榻。(先生)端卧其上。夜未半。恬然而逝。虽家人亦未觉也。絅以问从母林孺人。林孺人曰丙辰秋。王考觉体中少恶。自霞岘移寓初亭。身自议药。八月十一日也。王考曰今吾惫甚渴。削西瓜啖之曰为余移榻于室中南首。王考入室。诸长者随入。余年九岁。亦随长者见王考。径卧榻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17L 页
上。频以手模度左右上下。就身正中曰。吾今小安。汝等就息。诸长者或出或处。时灯火耿明。王考就寝。爷在囱外。夜既深。闻气息渐微。亟入候视。疾已革矣。或云王考无疾而逝。家人不知者谬也。
文康所御木榻。长四尺广二尺。合二成方。连方成圭。絅幼时外祖母柳夫人尝指而言曰。此先生易箦时所用。
先生曰余一不知夫死者之缚束之绞结之若是其大扱也。我死必恢廓其棺盖。仅容一身。
文康易箦日。白虹起寝屋饮于井。云气覆盖。光景晏㬈。时以为徵。
文康喜煮食青秸戎菽。至今秋夕。采供笾实。
文康以 三朝礼遇之臣。道德为一世尊尚。而谦谦卑牧。不以师道自居。束脩之礼。未许延款。庭宇寥寥。卓观古人。(若先生)可谓信道笃而无闵于世也。
先生于怀尼事。言议不到。短长不及。殆若世间不知有此事然者。
先妣遗事
夫人(姓以下括弧依原本)郑氏。延日人(世族)。著自高丽知奏事(袭明)。(其鼻祖也)至圃隐先生(梦周)道德忠节。为世宗儒。高祖讳(维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18H 页
城)相我 显宗朝。卒谥忠贞。祖讳(齐斗)右赞成成均祭酒。(世称)霞谷先生。考讳(厚一)富平府使。妣全州柳氏。大司宪(庆昌)曾孙。清白吏(晑)孙。 英宗十年八月庚午(二十七日)夫人生。年十五归申氏。
初我曾王考承旨府君。传谕于霞谷先生。先生与语大敬重。(遂结为)(姻归语家人。结后日婚媾)。故夫人归于我。年始十五。渊和静塞。修行妇道。宗䣊称之。居五年。皇舅姑相继捐背。壑敛讫。益贫窘。(无所聊生。)家大人牵率弟妹。以至于沁。沁夫人生长之乡。时仲叔小姑俱未冠笄。三叔龀。四叔孩。(尖哺皇皇荼毒绝苦)夫人念先姑鞠哀之情。慭诸叔之靡恃。契阔育鞠。分饥共寒。刮篦垢虱。新涤弊污。躬劳辱备艰苦。役甚贱婢使。处之固有。不唯不几微色辞。殆无一不出(于)衷恳者。乌呼。慈母之保赤子也。身处湿而子处燥。恩斯勤而鬻之闵。劬不知疲。劳不告病。非勉为之也。诚也。唯诚能著明。是以(夫人)终见其成立室家。娶妇冠子。(而)夫人亦举三男二女。孙曾数十人。簪绂在门。衣禄晚荣。此莫非夫人心德之致。而天之所以报施者然也。自夫叔季叔之出后于人。不得同鼎而食。又皆贫不自振。夫人所眷眷而不已者。其菽水之未继也。饥困之不济也。于是资阙筱筲。饷行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18L 页
苞苴。(不以异宫而殊之)。诸子妇等或有忽于奉行者。辄警诲之曰贤妇自有子男。后日分门。各私其私。(不)肯通共有无。则父母之心。安乎否乎。不肖背生长膝下已四五十年矣。未尝见一事一语之私诸子者。其视群叔犹昆弟。群叔之视夫人如慈母。孰为叔孰为子。惠怀平等。毫无间然。(数见而弥笃。至老而不衰。终身由之而不自知其为善。)乌呼。此夫人所以大过人也。
(夫人王考)文康先生浑厚渊默。闺门之内。不言而化醇。夫人禀受有素。质于行而讷于言。恶轻脱而藏垢瑕。矫矫之气。察察之明。锋辞峭行。疾言厉色。不唯不施于己。虽子孙辈。亦不愿有此行。
家大人严明方直。事事必循其规。夫人简易素质。任真自然。常以德绥。不要威肃。是以弛张互济。卑幼赖安。使黠奴悍婢。不萌怨尤。夫人之德也。
一显者慕家君名德。待以需世。惎之以科试物色事。且曰第依吾言。家君既谢遣之。入而语夫人。夫人曰何以为答。笑应曰诺之矣。夫人曰彼所慕用于夫子。谓夫子之有所不为也。使夫子而能为其所不为。(则)殆亦失其所以为夫子也。何慕用之有。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19H 页
夫子居处衣服。略无藻饰。望之自然有尊贵相。言语未甚动人。有时而发。简切近道。于荣观利禄淡如也。甲辰岁大人筮仕▣作。夫人闻之不怡。纺纬自如。久之曰平生负抱。竟未免为温饱计耶。
其始居沁州也。幼稚盈室。儋石(无储扫如)。亲戚问遗亦阔。夫人躬纺纴辟纑缕缫茧理综。晨无停机。宵不彻纬。累积分寸。制节赢馀。以供春秋享祀及月半朔朝之荐。果𤬁鱼稻。悉办于杼柚。笾豆之实。用不替旧。且以奉君子接群叔育子女畜奴婢。(使)夫子忘其家。群叔专其学。子女不懈业。奴婢不失职。夫人之制壸治也。迩来家大人十载莅郡。爰暨夫人季子绚。周岁南府。奉将板舆。内侄外婿。各以俸禄。月致廪钱。家计差多于昔。艰虞纾于目前。而唯是体安俭素。心厌轻肥。青木之裳。浣葛之衣。犹之在沁日也。所食者菹芋卜匏数器草具而已。箱箧中无长物。其于诸子(也)。衣取蔽体。食取充腹曰。久当得其力。(又曰锦纹绣章。何如而谓之好。短葛疏布。何如而谓之恶。)容膝则雕屋与蓬门一也。充肠则糠籺与粱肉等耳。彼世营营劳心力以奉口体。何哉。又曰。(文康先生尝言。女红中细缕飞。最不可为也。汝等甚欲衣缕飞者。衣剪板缕飞可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19L 页
也。又曰。)衣服外物也。美其外者。不必美其心。又曰什用器物。完且不费而已。雕绘金贝无益也。不肖辈承聆耳惯。不甚规规于龁着之累。夫人之戒导然也。诸子诸子妇女子子孙孙女等。罗列于前。优劣虽殊。爱憎不形。均平如一。合尸鸠之德。应人物接婢使。公而不私。恶不念旧。故虽忮心者。终无怨尤之色也。(善者吾善之。非有心于善也。短者吾短之。非有心于短也。是以虚船来触。飘瓦无怨。性所得也。非学而可能也。)
夫人随季子绚于南府。岁次周矣。将还。绚念夫人纺绩机杼之艰。为之多具帛布丝纩以献夫人。夫人领取多少。馀悉还给曰。官事未可知。吾不以此事累汝。初夫人母柳淑人见夫人家徒壁立。秋无摘禾之地。使食初亭西田。夫人病且革。谓述仁曰初亭田久欲归之。计今吾家饥饱。不系于是。且兄弟所未得者。于吾得之不安。今奉还。须知余意也。乌呼。夫人半世贫苦。所艰者衣食。而其临财无苟每如此。
从子伯文生才数月而母卒。夫人怜而字覆。恩爱及其乳母。以及乳母之子。乳母三年食贫。(于海岛)为人养无母儿。终无去意。小姑李淑人之丧。子学新𧂀然稚孤。娉伶来学。夫人抚育如子。崭然长成。及冠而归。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20H 页
仲姊安氏性行端淑。小心畏慎。既孀而依夫人。(同室)二十年一似初来(同爨二十年。情爱)。弥久与敬不。夫人爱重之。情义最挚。不幸中年丧逝。而安氏家倾败无馀。唯昆弟之妻一人在海西耳。夫人怜安氏蚤寡。又不克年。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诚。无所憾于幽明。逮内侄述仁之贰刺海西也。夫人永念伤心。乃思安氏孺人。施及其(私亲)。为之勤嘱。(爱护其私亲。为之)问遗不绝也。
女弟李孺人晚年穷寡。(舅族皆贫)无所依赖。夫人与之分忧。造次周恤。亦戒私亲之恩或过二叔。斟量节损。物意双停。及没。夫人泣曰谁之不如而不荣禄。而苦其生而命之促。而渠家力。虽敛手足形。人谁非之。然吾在不忍使尔也。嘱长子缙曰初终衣衾。略已备送矣。悲扰中得无遗忘。汝往观敛而来。时日已曛矣。缙趁夕烽入。陈衣以观之。侈俭稳称。卒敛而归。巨细无阙。始知夫人精力之遇卒不错也。
夫人兄林孺人年高无子。夫人每恻恻伤念。得无寒乎。著之以纩。日之热矣。凊之以葛。有则尺帛亦分。无则解衣先送。身上衣裤。一著外更无馀称。林孺人性怀旷达。庄收素不贫。而随即散与群叔。偃卧瘠馁。烟火多不绩。夫人或馈羹饭。或分道酱。于其伻使来往。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20L 页
虽升米零钱。未尝空手令回。及病委于床。动作须人。而闻便犹未忍虚其归。手探寝几。拈出数十钱以送曰。持此归献。吾病今少可。愿报道勿虑也。然病势日益沈重。精恍意忽。语音殆不能道达。而唯是铭结于中者林孺人也。缙见则曰兄主可哀。絅见则曰兄主可哀。述仁见则曰兄主可哀。又见而亦如之。既告而复告之。自不觉其语言之谆复也。时季子绚奉使赴燕。长女朴随夫于郡。皆未在侧。而未尝语及。所念念在心而不绝于口者。唯是林孺人。其笃于友于如此。
夫人之居沁州也。每当春夏之交。瓶罂罄储。邻里奏艰。藜菽不赡。连室乾口。夫人方便调度。鬻针工受织劳。以充粮粒之费。舍前后有薄田半日耕。使之从邻借牛。倩人种麦。科别大小。区分穬颗。赁负揉舂。于以奠家庙羞君子。熬碾青穗。和监作饘。以糊诸子及群指使。长幼异粻。卑尊殊养。磨面作饦。筛麸踏曲。椎粕喂猪。将秸添橧。南垣下排小畦畛。有时手耔。晨露沾裳。新蔬扑生。则羹卜瀹菁。蒂瓜淹菹。煮芹芼僆。烝蘘包饭。雨泽才润。桑条晕青。则新水浴连晴囱下。蚁蚕二眠。饬僮婢上山落桑。既茧乃缲。缉类就绩。布纸游蛾。下连挂檐。刈萧供轴。爇糠糊综。洗瓮纳酱。茧口防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21H 页
蛆。送奴出浦。采螃拾蚬。山伐樵苏。归趁莫烟。六月中旬。海舫初上。则䱋民石首。爰备鲊鲞。污泽水杀。张罟下罩。则斮鲻刳䲙。炙脍时鲜。新秋穫稻。尝新酿酝。酒熟上槽。澄贮闭壶。腌酵合醋。榨油幂醯。臛蕨烹葵。别茄断壶。后园栗零。则循坂塈筐。众毬均熟。则撼树振落。奄藏沙土。囊贮风乾。霜后摘柿。削皮曰乾。削讫皮委。糁以米粉。伴匀烝饵。鸡三妪(蓲)。数母之子。且向百翮。以之为俎为豆。荐庙羞神。猪乳圈栅。丛居茁茂。一岁中养豯成豝。牵贩邑聚。贸纳官租。货易绵絮。家大人凡有血气者未忍身剪。持竿粘蜻蜓蝴蝶者切禁。飞行触网者。解脱网丝。生鱼虾者受而放海。檐际雀乳岁且数千百群。未尝有因人毈夭者。其于畜生犹然。夫人承顺旨训。未曾宰杀畜狗。时节墓享。或当用鸡则辄与邻易。必大小相敌。求卖用钱则鬻与畜者。不与杀者。若豚彘则不然。豢之而不知主与人。无情者也。任其贩去。牧者牧屠者而无所择也。乡居数十年。邻里怀惠。綦缟妇子时或过谒。馈之以乾藻宿菜。茨菰煎粥。祭必归膰。脚鸡粉餈。洗㼝崇酒。折蒡籍肉。蔼然忠爱。溢于物表。夫人喜其醇质。受而勿拒。于其归必有以相酬。若弊衣袜紫绿衣系领袖。至如斗以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21L 页
上米尺以上布稍近货利者。亦禀诸家大人。而未尝专受也。
李姨兄尝言来谒夫人。夫人见袜弊。从机上剪纸为本。令依㨾刺袜。洽如素着无活。凡人衣裳。虽未必依其尺度。度身而裁。鲜或参差。每临祭具馔。量庶羞均。众齐以授。群子妇容入。不违所志。盖其静默之中。自有心计故也。䫉泛而内密。中孚而外淡。言不逮行者有之。文胜质者有之。而其于过情之谈。溢分之事。非不为也。不能为也。是以萌于心动于事。无不可对人言者。若其居家勤事神情。菲衣食而安俭。出乎性也。非作焉而有为也。我不疑。故人亦信我。不甚固扃鐍饬关键。屑屑于零钱升米之出入。而经费无缩。施诸人。物薄而情厚。酬接人。辞简而意挚。其于祭祀。圭为而诚荐之。陈器具馔。祝无愧辞。迩来虽衰倦。临事憧憧。先时营办。未曾有迟缓不及。诸娣之无后者。诸妇之蚤世者。祭必加意。礼俭称情。季娣李氏亡日在三月八日。而祠宇在江上。夫人每当是日。必有以助祭者。逮季年三月。夫人病卧不省事。闻伯文去。恻然曰何不使我知之。岂不略有助需邪。伯文可矜。已出去江上邪。伯文过事反面。夫人曰吾病中全不记念汝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22H 页
母氏祭日。不得有数器果物之助。甚怅缺矣。去时何不使我知之。富平公忌日在同月十三。夫人曰几年旷将。适会是月。必欲以身而泄哀。今病不能也。顾子妇等曰造果一器煎送。酒则家酿。案用海蔘。而酒与海蔘时至可备。造果时先时煎送也。既而曰近无官享。家中不得用造果。今而有此不安矣。后数日林孺人来视病泣曰。今年是先公见背之回甲。忌日又在今十三。而斯人之疾如此。吾谁依。畴恤我乎。夫人竟以十三日卒。享年六十八。乌呼。自少而壮。以至衰暮。孰非夫人忧勤之日。而终窭之叹。于沁为剧。日旰并饭。菽蔬空手悬辨。不耕而食殆三十年。夫人躬亲庶艰。靡朝鞠瘁。数升之谷。穫之如玉。而犹复无薪以孰之。馀力恤着。弊襦缊著。未尝斁也。衾裯剥脱。夏热冬寒。顾今衣馀在笥。饭馂每食。而诸子妇之入门也后。童稚又晚生。未能悉造家之艰。民生之在勤。其于肯获终亩之义。唯恐忽诸。玆于仪行之次。仍及平日料理贫家事。种种苦恼。种种忧恤。纤悉备载。不敢不尽。谓之夫人之志。且后人所当继述者也。事事推胸。言言刻骨。而忍能搦管追提。人之冥顽。何至是邪。
夫人卒十五日。(癸卯)家君因大臣 筵奏。进阶通政。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22L 页
上曰申某余胄筵旧僚。僚属至桂坊。资益甚多。 特除承政院右副承旨。夫人从职 赠淑夫人诰。四月己未。诣柩前读 赠改题主。
六月甲子。(十九日)葬广州鍪甲山下都监岘子坐之原。去先茔二十五里。(三月丙申。缙筮宅于广州鍪甲山都监岘上。得午坐原。地师徐仪凤曰吉。四月丁未。之龙仁。再筮九弘山下葛川上。得酉坐原。仪凤又曰吉。事未竣。徐生径归。取舍靡质。会箕城人安廷行来。善说堪舆。仍给骑偕往。更卜龙广二兆。安生曰龙则稍有毒气。广则局势甚佳。但未得其穴尔。始仪凤从都监岘逆上三麓得子坐。安生曰非也。有背躬水。无衬身案。舍之去。又逆上三麓止曰是也。穴体宛中如马鞍。前高后高。成来去。八龙来自巽。参伍盘纡。隆崛起伏。护从冈峦。旁行迤逦。枝叶繁茂。而藏在脑后。敛焉若无。左右龙虎。连延骈叠。拱揖环抱。而藏在穴前。不露其端。穴上唯坐见自己案对。远近朝山。外内明堂。而己亥方一带水平如镜面。水口罗星甚端妙。安生曰龙真穴的。诸法具足。安稳吉利之地。遂定永宅。宅定乃曰五月礼月。而季绚尚未归。乃退卜远日。得季月甲子。十九日 安生先往墓所。帅里役给墓上事。府主徐公为葬除。六月壬子。绚奔哭。乙卯成服。丁巳絅往新兆。向乾开基。肤土去而石晕见。可劣容数席。中分以左。竁。圹外壤土五色明润。坎至五尺。施椁筑灰。翌朝归。庚申启殡。壬戌柩行。甲子窆。拔金井。实灰四隅。乃筑坟。广轮九尺。是日先虞后返。路远也。遇柔再虞。遇刚三虞。间日卒哭。明日祔。)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23H 页
辛酉丧考
  读赠文
三月廿七日。家君因大臣筵奏。进阶通政。除右副承旨。四月初三日。淑人从夫职例 赠淑夫人 启下。十三日判书洪良浩书教 旨安 御宝。礼当告殡。按开元政和二礼。有赠则告柩。主人柩东西面。祝持赠文柩东南北面。内外哭止。祝跪读赠文兴。主人以下哭再拜。祝奠赠文于柩东。兴降出。内外哭尽哀。复位。通典凡赠与谥。皆因启葬之节。而今 赠在殡。即于十四日因朝上食。读赠告柩如仪。
  
姊氏奔哭
姊氏在顺安衙中。闻丧服。四月初三日来奔哭。成按礼姑姊妹女子子奔丧。主人以下哭待于堂上。奔丧者入自闱门。殡东坐哭尽哀。髽于东序。即位坐哭又尽哀。尊卑抚哭如常。
  葬相待
五月廿七日。卜远得吉。而季弟绚时奉 命在燕尚未归。归当在六月。按丧大记在竟内则俟之。在竟外则殡葬可也。疏若主行在国外。计不可待则殡。殡后又不可待则葬可也。绚于五月廿七日入竟。礼宜相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23L 页
待。退卜六月。得十九日以葬。
  出彊遭丧奔哭
绚以书状官二月十一日赴燕。五月廿八日回还。到栅闻丧奔哭。六月初七日至家。按礼使者受命而行。未出国闻父母之丧。徐行不反。以待君命。君使人代之可也。若至他国闻丧。亦不敢即反。哭于馆。衰而居。其行聘享。以皮弁将事。其归也使众介先请反命。己徐行随之。君纳之。朝服反命。出公门释朝服。服布深衣素冠。哭而归。是时申绚事上达。别致赙。 命副使替行书状之职。绚得传使命。即奔也。奔丧之礼。始闻以哭答使者。问故又哭尽哀。遂行。过国至境。哭尽哀。望其国竟哭。且哭且行。至于家。家内外哭待于堂。奔丧者入门。升自西阶。殡东坐哭尽哀。括发袒降堂东。即位西向哭。尊卑抚哭如常。奔丧者袭绖于序东。绞带及位。拜宾成踊。明日又哭而免。象小敛。又明日三哭。象大敛。凡入哭。未及俟主人兄弟为次序。先入哭。哀情急也。又明日成服。杖于序东。奔丧之服。郑康成曰大夫素爵弁。士素委䫉。皆服布深衣。温公书仪始改以四脚巾白布衫。绳带麻屦。今用之。又古者奔丧。至家括发而已。开元礼括发前。又有披发一节。今俗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24H 页
礼先披发乃行。在涂敛发。至家又披发。是重失礼矣。
  吊宾重来
近例吊宾之来。主人迎哭。宾致伤吊辞。主人哭。宾出。主人哭送。而绚既临葬而至。葬前先来者。多为绚哭而重来。则绚如礼受吊。其先受吊者。但迎送二哭而已。盖古者吊宾重来。亦有迎送哭故也。
  庙中不废哭踊与凶服
仪礼朝祖。迁柩于祖庙两楹间。主人柩东。踊无数。自是连在庙中。以至祖奠。而主人袖哭。并无脱废。家礼及我东丧礼亦然。而俗以家礼祔祭有主人以下从主哭如从柩之序至门止哭之文。遂于朝祖。从柩至庙门外止哭。殊失礼意。或曰郊祭之日。丧者不哭。不敢凶服。敬之至也。准玆以言。宗庙施敬。不敢申情。亦一义也。答曰天于人死。非有所慭度情。事天敬胜其哀。故袖哭并废。至于祖祢。理应同戚。推之人情。恩重于敬。故袖哭并行。亦犹在公门则脱见君。在私门则持见父。同是至尊。而恩义异施也。
  祔已主复于寝
礼卒哭之明日。以其班祔。郑康成曰凡祔已复于寝。如既祫主。反其庙。练而后迁庙。以六月廿三日卒哭。明日祔。祔已奉主还灵座如仪。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24L 页
祔祝
士虞礼祔祝。告死者曰适尔皇祖某甫。告皇祖曰跻祔尔孙某甫。晋贺循祔祝。告祖曰曾孙某敢用洁牲。嘉荐于曾祖某君。以跻祔某君之孙某。告亡者曰哀子某。夙兴夜处不宁。敢用洁牲。嘉荐祔事于皇考某君适明祖某君。尚飨。书仪祔祝。告祖位曰维某年月日。曾孙某。敢以柔毛。嘉荐普淖。明齐㳛(一作溲)酒。适于曾祖考某官。隮祔孙某官。尚飨。盖适者本亡者适祖之文。而书仪乃移施于嘉荐。古人质。谓君父为尔不以为嫌。后人推无受尔汝之心。不敢尔其祖。贺循始改尔为某君。书仪并与某君而去之。按书仪祔祝。既据主丧者。而上称曾祖则下称孙某者。是谁孙耶。今玆祔祝。家君以夫主祭而称亡室。于文庶无所嫌。
  祔后筵几馈食朔望奠
先儒多谓卒哭后主迁于庙。彻筵几罢馈食。失之太遽。駮之者曰檀弓虞而立尸有几筵。本欲依神也。才设遽彻。何以依神。左传作主特祀于主。作而纳庙。何以祀主。故郑康成曰凡祔已。主复于寝。杜元凯曰尸柩已远。孝子思慕。故造木主立几筵。特用丧礼祭祀于寝。贺循曰祔后有朔月月半殷奠。王俭议曰灵筵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25H 页
祭奠。再期而毁。张横渠曰国语日祭之礼。正谓三年之中朝夕之馈。若然主既反寝。而筵几祭奠。并无所变。今亦依用焉。
  卒哭行先代忌祭及祭时服着
六月卒哭。七月十八日值王父忌辰。按古者忌日不乐而已。未有祭名。汴宋以后。始有此礼。我东尤重忌祭。而时祭则鲜有行者。时祭于五礼属吉。吉凶不相干。故古者丧中废祭。废此祭也。忌日荐奠。不在其中也。张子曰三年之丧期可祭。期之丧既葬可祭。亦谓吉祭也。吉犹可祭。况忌日乎。其所著之服。朱子以为三年卒哭后。遇四时吉祭。以衰服特祀于几筵。以墨衰常祀于家庙。盖宋时卒哭后便著墨衰。而祭是吉祭。故取微吉之服着墨衰也。今玆忌辰。丧之馀也。与吉不同。当用微凶之服。张子全书载忌日之服云为曾祖祖布冠素带麻衣。为考布冠带麻衣屦。布冠者今之孝巾其遗像也。麻衣者深衣布领缘者。今布深衣近之。以忌日之服。还用忌祭。准情度礼。斯为得矣。三年忌祭。并依用焉。凡有事庙中。皆用此服。
  生辰祭
生日之祭。古无所稽。宣德间。有冯善者著家礼集说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25L 页
云亲生辰家礼无祭。而今俗皆有祭。及观义门郑氏家仪云生日之祭。今以事亡如事存之义推之。似不可少。亲在既有庆礼。没遇此日。能不感慕。如死忌之祭可也。若然古人亦有行之者矣。吾家虽无此礼。世多有之。且三年之内。自异平时。今八月廿七日生辰。依朔日例设行。
  练衰裳及追服无变
壬戌正月。当十一月练期。廿五日行练事如仪。按礼有练冠练中衣。于衰裳不言练。先儒疑焉。或曰衰裳无练。或曰有练。其言有者亦无明据。谨考杂记。有父母之丧尚功衰注。郑康成曰斩衰齐衰之练。皆受以大功之衰。大功衰者。斩衰七升齐衰八升为练受。皆大功衰也。丧服传曰衰冠六升。锻而勿灰。贾公彦曰水濯而已。勿用灰也。六升勿用灰则七升以上故灰矣。故郑云大功布者。其锻治之功粗治之。知七升以上皆用灰也。若然此衰裳不言练者可知尔。已经灰治故也。张子云练其功衰而衣之。既曰功衰则灰治矣。何烦更练。是求其说而未得其据也。然则衰裳与冠中衣。俱练甚明。今依用。绚则受衰也后。计其月日而除。故于练独无所变。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26H 页
齐衰既葬。往哭大功丧。
练月未及练而遭叔母丧。降大功也。按杂记三年之内。虽功衰不吊。如有服而往哭之则服其服而往。檀弓曰有殡闻远兄弟之丧。哭于侧室。同国则往哭。虽缌必往。非兄弟。虽邻不往。若然五服之内。虽缌之轻。丧在殡而犹往者。亲骨肉也。五服之外。虽邻之近。衰在功而不往者。疏无亲也。然檀弓之言有殡。不分齐斩期功。未知通三年当往否也。杂记之言往吊。乃在既练之后。则未练固不可往也。故先儒多疑于往哭。郑记王瓒曰齐斩功衰。乃服其服而往。是未练未许其往也。束晰问父母之丧。遭外缌麻丧。往奔否。步熊答曰不得也。若外祖父母丧。非适子可往。若姑姊妹丧。适庶皆宜往奔也。是小功以下。未许其往也。今玆齐衰既葬。轻于有殡。叔母大功。等于姊妹。法应往奔。以十六日始丧而往。至十九日成服乃归。
  大功不易齐衰
丧服小记曰齐衰之葛。与大功之麻同。麻同兼服之言。齐衰既虞。受服之葛。首绖要带。与大功初死之绖带。同其大小也。兼服者。谓男子腰服大功之麻带。首服齐衰之葛绖。盖古人先有重丧。后遭轻丧。其所变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26L 页
易者。绖带而已。衰与冠不变。后世更新丧之衰。而不言绖带。我东则并兼服之制而无之。今姑从俗。不苟变也。
  练后朝夕哭
礼练后无朝夕哭。唯庐中或十日五日。思忆则哭。而今奔丧追服未练。自有朝夕二哭。在家者亦随而从哭也。
  外丧未殡。不废已丧馈奠。
丧服传曰有死于宫中者则为之三月不举祭。祭是吉祭也。尸柩在傍。吉凶不相干。故为之三月不举也。若三年练祥则比吉祭为凶。其不待三月。而葬后即行可知矣。故杂记曰父母之丧。如同宫虽臣妾。葬而后祭。疏曰待葬后行练祥。吉凶不相干故也。庾氏云丧柩即去者。祭不待三月是也。若虞祔则比练祥又凶。其不待葬。而殡后即行。亦可知矣。故新记疏引庾氏云后丧既殡。得为前葬虞祔是也。以此差之。丧中馈奠。比练祥又凶。其不待殡而殡前行之。类可知矣。凡此皆同宫有死。吉凶祭废行之事也。若异宫。虽练祥。亦殡后即行可矣。故杂记曰父母之丧将祭。昆弟死。既殡而祭。注郑云祭谓练祥。是昆弟异宫是也。练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27H 页
祥行于殡后。则馈奠之行于殡前。从可知矣。故杂记曰闻外丧。哭之他室。入奠。卒奠出。改服即位。注云谓后日之哭朝。入奠于其殡。疏云谓着己重服。入奠殡宫及下室。卒奠改服新死未成服之服。即别室之位。其曰后日之朝。指又哭三哭之朝。先奠殡宫之馈奠也。凶与凶不相干也。
  祥日祥服
练祥古皆卜日。至开元政和犹然。朱子家礼始用初忌再忌。国制同。正月廿五日行十一月之练。三月十三日初忌行十三月之祥。于礼祥禫异服。祥则缁衣素裳(朝服)而祭。既祥缟(冠)(纰)麻衣白屦无绚。禫则玄衣黄裳而祭。既禫朝服(缁衣素裳)(黑经白纬)冠缟带吉屦无絇。而开元礼服衰服而哭。释服著禫服。书仪家礼始于祥日。便着禫服。丘氏仪节载禫服云无官者用白布巾白布直领布带。国制用白笠白衣靴。备要用黪免黪布衫。俗礼用白笠白布直领麻屦。今从之。绚仍服练服。
  祖为孙昏主
绰有女既许嫁。而去年三月遭艰。大人杖禫期。女不杖期。既葬婿家请期。按杂记大功之未可以嫁女。范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27L 页
汪曰此于子已为无服。又曰齐衰之丧。冠昏可废。若然己大功丧后未(一作末)。子身无服。乃应冠嫁法。今年四月期服俱除。大人尊统一家。得为昏主。女身又无服。虽在父之禫前。何承天曰祖为昏主。女父不与昏事。此与通典祖无服父有服。可以嫁女者相应。以四月廿一日醮女。
  禫日不变墨
丧服小记。唯父母妻长子有禫。杂记曰期之丧。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准礼计月。正月练三月祥五月禫。而禫日古礼无可稽。通典祥禫。家礼用远日。而若卜远日不吉则卜近日。国礼禫月卜远近三旬。或丁或亥。从吉而用之。绚于去年五月廿七日闻。至是今年五月周。适当禫月。仍以廿八终丁行禫事。国礼禫服先于祥日服之。于禫无变。唯父在母丧者。白布直领黪布笠墨带。所谓墨衰也。开元礼闻丧有先后则各依闻丧月日而除。若然奔丧者计月当祥。宜除练变禫服。其在家者。当依例变墨。而所以不墨者有二说。一后世国哀虽申情变除。在古礼不敢除。私丧则国丧祥前不敢变墨。变墨则反吉于平人是也。一礼大功之衰。易三年之练。圣證论母丧既练。遭降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28H 页
服大功则易衰。若然大功之葛。得变齐衰之禫。叔母服内。不得变墨是也。遂商定与在家兄弟。仍著祥服。而更无所变也。
  禫而入庙。入庙前不彻哭奠。
礼祔与迁庙。自是两事。祔者亲形既藏。迎精而返。未忍神之。未有所归。告之以适祖。所以安之。殷练而祔。周卒哭而祔。孔子善殷。祔已主反于寝。设几筵以事之。至三年丧毕。主迁入庙。而入庙早晚。诸议不同。或曰练而入庙。或曰禘而入庙。或曰禫而入庙。其曰练而入庙者。谷梁传于练焉坏庙。范宁曰亲过高祖则毁其庙。以次而迁。将纳新神。士虞注郑玄曰祔已主复于寝。练而后迁是也。其曰禘而入庙者。左传烝尝禘于庙。服杜诸公皆云三年禘祭乃迁庙。朱子引大戴国君迁庙篇云国君从者皆玄服。是大祥之后。除丧而迁是也。其曰禫而入庙者。开元礼于卒哭不祔。三年禫后始祔庙。政和礼亦同此是也。经无定义。人各异见。今玆既祥。在家者虽已除丧。而奔哭者犹持练衰。庐中有十日五日之哭。势难遽彻筵几。姑从禫后入庙之说。而既灵筵未彻。自有朔月月半之奠。奔丧者哭以将事。而在家者亦随而从哭也。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28L 页
国祥后变笠不变带
国制士庶为国君白衣冠终三年。于五月私禫。不敢变墨。至六月 国祥。诣 阙下。除白笠变墨笠。带则仍大功之带。绚五月祥。是时犹未及禫。仍故服。七月禫变墨笠。十月朔。大功服除。共变墨带也。
  墨衰心丧服
殽之役。晋襄公父丧未葬。于是乎始墨其衰。服意元自不典。唐宋以下。父在为母。皆行齐衰三年。殊失先王不二尊之义。而邦制未易卒变。故横渠以为齐衰一年外。且宜以墨衰从事。出于权时之宜。未免于苟耳。 国朝还依古礼。既行杖禫期。则墨衰之制。除之亦可。欲行心丧则自有心丧之服。古为师吊服加麻是也。其服郑氏以为士疑衰素裳。庶人白布深衣。其冠皆素委䫉加缌麻绖带。入则绖。出则变。宋咸淳间金履祥勘定其制云古之士。今之官也。其未仕者。古之庶人。当用古庶人之服也。素委䫉。其制已亡。以白布代之。而加绖于上。缌麻之带。今用细苧可也。愚谓麻非既葬之服。而心丧在齐衰一年之后。则不必用麻。冠与带并代以白布可也。其深衣即麻衣也。布深衣布领缘者。公子为其母亦麻衣。但彼縓缘耳。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29H 页
追服禫
王俭议曰远还之人。虽未及终丧。灵筵祭奠。随在家之人。再期而毁。故绚随在家兄弟。祥则练禫则祥。至于己之禫月。新主已入庙矣。按何佟之议。追服三年无禫云者。正谓无禫祭耳。至若变除之节自如也。亦当哭而行之。而筵几已彻。无所写哀。礼除丧而归者。之墓变除。于家不哭。此亦宜同。于七月晦日之墓下。仍故服哭而除。变墨而归。
  生辰
八月生辰。亦在筵几已彻之后。按唐礼乐志天授以后列帝诞日。有园陵起居。今玆三年之内。犹有事生义。之墓上设馔。如昨年仪。
  闻缌丧往哭
十月绚往哭李丈。妻之父也。于五服属缌。案礼三年之丧。虽功襄不吊。如有服而往。则虽缌必服其服而往。
  祥前后受吊
祥前后受吊。古人自有变礼。杂记曰凡丧服未毕。有来吊者则为位而哭拜踊。此临祥而来者。为位哭拜。不以杀礼待新吊之宾也。檀弓云将军文子之丧。既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29L 页
除丧而越人来吊。主人深衣练冠。待于庙垂涕洟。此既祥而来者。深衣。既祥之麻衣也。练冠。未祥之冠也。待于庙。不迎宾也。垂涕洟。非哭时而哀情未忘也。孔颖达曰推此以言。禫后来吊者则著祥冠。(缟冠素纰)吉祭后来吊者。其服无文。或曰此是禫后吉时来。故不在寝而待于庙也。礼论亦同。
  心禫
宋元嘉中。有司奏皇太子心丧。已经十三月大祥。十五月禫。变除礼毕。馀一期不应复有禫。孝建中诸公主心制终。犹心禫。素衣二十七月乃除。盖心丧有禫无禫。礼无成文。当时或两行。陈天嘉中。沈洙议心制既无杖绖可除。不容复改玄綅。所以元嘉立义以二十五日为限。大明建元以来。并从此礼。唯王俭古今集记云心丧二十七月。为王逡所难。何佟之仪注用二十五月而除。今皇太后心丧。宜除于再周。无复心禫之礼。晋徐野人曰除心丧者。唯晦日哭而写哀而已。参互诸说。于三月再期之晦。变墨著素衣心禫之服。五月晦除之。六月朔即吉。不于再忌除服者。祭不为除丧。且月未满也。犹心禫素衣者。礼疑宁从重。且微为即吉之渐也。绚犹持心制。八月而即吉。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30H 页
除心丧
谨按金文敬云既曰心本非服也。何变除之有。不若待吉祭复常。无事于变除。而自为变除。斯不然矣。昔孔子没。三年之丧毕。门人相向而哭。失声然后归。此盖人情之所不能已者。今为母持心。月满而便即吉。无所写哀。则岂不憾于孝子之心乎。通典晋蔡眇之问徐野人曰从弟心制。当除此月。不知犹应设祭者。为应设地床为地席耶。徐答曰禫者丧事之极也。故于此设祭告终。自尔之后。沈哀在心。故谓之心丧。外无节文。故服祭并阙也。唯晦日哭以写哀而已。若然古人于心丧。月终之晦。盖哭而除之矣。
  除服有先后
通典晋蔡眇之问徐野人云。有从弟在西。知丧晚。心制乃应除腊月。而其妹先除。不知便著䌽衣否。答曰既各尽其服。从礼而除矣。著䌽衣无所疑。
  古今礼
人始生在地。故病卒之间。废床以亲地。庶其生气复反求诸阴也。在地不苏。乃迁于床。乘屋天望而呼。求诸阳也。故迁尸然后复。复然后行事。事次也。先复死后迁尸。自开元礼始也。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30L 页
礼。养疾者玄冠。始死易之以素冠。至既小敛。投素冠括发也。始死去冠。自郑康成始也。始死披发。自开元礼始也。盖始死未敛。孝子犹有冀生之心。故其去饰也犹未甚。至既小敛。孝子之望绝矣。乃有投冠括发之节。檀弓曰袒括发。去饰之甚。若先已去冠。此何足为甚。且由袭以前。主人有赴君之礼。君吊君襚。出入迎送之节。固不可不冠而接也。故檀弓曰始死羔裘玄冠易之而已。易之而已则非去冠也明矣。古之人先以紒结发。次笄以卷发。纚以敛发。然后著冠。而礼始死冠不去则笄纚无变。至既小敛。乃去笄纚而紒犹存。加括发于上。则其无披发也又明矣。一变于郑氏而去冠(风俗通「汝南夏甫头不著巾。应卲讥之曰。」巾所以饰首。士君子所以自别于夷狄者也。唯丧者讼者露首草舍。然则丧者露首。汉制则然。非独郑氏也。)。再变于开元而披发。离古也日以远矣。
饭用米贝。不忍虚也。不以食道用美焉尔。故天子饭以珠含以玉。诸侯饭以珠含以璧。大夫饭以珠含以贝。温公书仪始饭用米含用钱。殊无用美之义矣。
士袭三称。爵弁服皮弁服。皆从君助祭之服。玄端服。祭于己之服也。然则袭之以祭服可也。袭用公服。自开元始也。袭用深衣。自书仪始也。
含一床袭一床。迁尸于堂又一床。于二敛有席无床。礼也。小敛有床。自书仪始。大敛于床。举床迁尸。自开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31H 页
元礼始也。
夏后氏殡于阼阶。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周人殡于西阶。开元政和以来。犹有此礼。至书仪而殡涂之事。不在客位。家礼则并与殡涂而废之矣。
三日成服。内外尊卑相吊。自开元礼始也。
恶车蒲布蔽。以拜君命及众宾。郑康成曰尊者加惠。明日必往拜谢。若然众宾中尊者临吊。又加赗赙。然后得往拜。其众宾之吊者襚者。未必尽拜。而谢孝之礼。后世太无节矣。非丧事不出。自书仪始也。
曲礼非吊丧。无不答拜。明交拜之礼。不及丧宾也。故士丧礼主人拜宾。宾无答拜。其义本为助执丧事。非行宾主之礼也。宾主交拜。由书仪始也。
朝夕哭奠馈荐之节并不拜。至虞而立尸。然后主人始拜礼也。柩前殡所之拜。书仪始也。
郑康成曰哭止乃奠。奠则礼毕。盖朝夕哭止。即彻宿奠错新奠。奠彻升降。皆有丈夫妇人之踊。而礼则毕矣。然则朝夕哭朝夕奠。事实相连。而开元礼有夙兴朝哭。质明朝奠。日出止哭。分为三节。而始与礼意稍疏矣。
士丧礼始死奠用吉器。未忍异于生也。既敛乃用毼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31L 页
豆素豆等礼也。始死之奠用白素。自开元礼始也。
檀弓曰奠用素器。以生者有哀素之心也。郑康成曰凡物无饰曰素。哀则以素。敬则以饰。然则小敛素俎。不饰之俎也。大敛素勺。不饰之勺也。色毼之豆。无縢之笾。皆缘孝子哀素之心也。何以知虞不用素也。檀弓曰奠用素器。不曰祭用素器。奠是始死至葬之祭名。而其器不饰。则以虞易奠。而祭器有饰可知矣。然则祭器奠器。只别于有饰无饰。无分于色之白黑。而开元礼虞器皆用乌漆。则知以乌对白。奠用白器矣。
小敛以上。奠于东方无席。至大敛有席礼也。小敛奠于西方。鲁礼之末失也。袭奠设卓。书仪始之也。
檀弓曰虞而立尸有几筵。士虞礼素几笔席在西序。郑康成曰有几始神之也。其曰始神之也者。对葬前无也。唯人君礼奠则有几。故书称成王乙丑崩。癸酉有仍几。是人君殡前有几之文。杜佑曰大夫士葬前无几。降于人君也。开元礼大敛已有簟席素几。失之矣。大敛有奠席而无几。
出入之气。谓之魂。耳目聪明。谓之魄。死则魂神去离于魄。招而复之。冀于精气反也。复而不苏。然后乃行死事。设奠以依神也。故始死而有当腢之奠。既敛而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32H 页
有尸东之奠。郑康成曰鬼神无象。设奠以冯依之。新奠将设。必彻宿奠。奠于序西南。郑康成曰孝子不忍使其亲须臾无所冯依也。小敛以前。奠而无席。大敛以后。席而无几。郑康成曰虞而有几。始鬼神也。然则由葬以前。尸柩在焉。孝子事之如其生存。奠而已矣。未忍象设神位。及夫送形而往。迎精而返。升堂入室。不复见矣。彷徨求索。心无所系。于是以虞易奠。立尸行祭。而始有几筵矣。而开元礼初丧已设床席几案。书仪又有灵座魂帛。其设弥盛。而去古弥远矣。
檀弓曰重。主道也。郑康成曰始死未作主。以重依其神。盖既虞作主。然后埋重于庙门之左。而立主主祭。祭讫纳诸庙。君大夫士一也。春官司巫祭祀共主以匰则天子也。春秋左氏传特祀于主则诸侯也。又曰孔悝反祏则大夫也。逸礼馈食设主则士也。而郑康成许叔重以仪礼小牢特牲。大夫士之礼也。无奉主行事之文。谓大夫士无主者误也。礼立尸象神。以行献酬。而献酬之礼。不及于主。故于小牢特牲。文不具尔。非无主也。况重乃主道。庙为藏主。大夫士既许设重。又许立庙。则其有主也明矣。但司巫只言大祝取主陈之。而礼不言所陈之位。左传只言特祀于主。而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32L 页
礼不言所祀之事。谨按郊特牲云坐尸于堂。又曰直祭祝于主。郑康成曰朝事延尸于户西南面。布主席东面。主人堕祭于主。荐以笾豆。至荐熟时。乃延尸于室之奥。尸来升席自北方。坐于主北焉。直祭谓荐熟时也。祝于主。如特牲小牢馈食之为也。孔颖达曰主尊在南。故尸升自北。荐熟正祭之时。祝宫以祝辞告于主。若小牢敢用柔毛刚鬣。用荐岁事于皇祖伯某是也。若然荐熟之前。尸南面而主东面。荐熟之后。尸在奥而主在南。是其位也。荐熟之前。堕祭于主。荐熟之后。祝告于主。是其事也。谯周亦云诸侯木主在尸之南。语盖出此。
尸神象也。祭所以有尸者。鬼神无形。因尸以节醉饱。孝子之心也。夏立尸而卒祭。殷坐尸周坐尸。设侑无方。三代之达礼也。始死无尸者。尚如生故未立也。既窆主人赠而祝宿虞尸。盖思慕哀伤。无所写泄。故座尸代食。毁损其馔。若亲之醉饱也。一祭之中。有主有尸。尸以行事。主以依神。并行而相须。故自周以前。天地宗庙社稷一切祭享。凡皆立尸。至秦汉以后。唯主主祭而尸则亡矣。
古者大夫士有二寝。其正寝则君谓之路寝。大夫谓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33H 页
之适寝。士谓之适室。其燕寝则或谓之小寝。或谓之内寝。或谓之下室。燕息则就燕寝。有疾则齐正寝。故病卒殡奠。皆在正寝。燕养馈羞。皆在下室。后世宫室之制不如古。自书仪以来。馈奠同在正寝。而下室则遂无事矣。或曰下室之馈。即正寝之奠也。斯不然矣。按丧大记世妇卒于适寝。内子未命。死于下室。一章之内。既分言适寝与下室。则下室之非适寝也明矣。既夕记曰朔月若荐新则不馈于下室。明非朔月则下室之馈自如也。其不可合而同之也又明矣。
铭明也。铭各以旗物。故天子书铭于太常。诸侯以旂。大夫以物。子男之士无物。以缁长半幅。赪末长终幅。然则铭与旂物。不可并设也。先置太常。又设铭旌。始唐元陵仪注也。
礼始死而帷。君吊君襚则彻。将小敛而帷。既小敛则彻。将大敛而帷。既大敛则彻。殡涂上而帷。朝夕哭则彻。所以帷之者。曾子曰尸未设饰也。仲梁子曰夫妇方乱。郑康成曰为其亵之。又曰鬼神尚幽阇。若以尸未设饰则大敛之帷。在饰尸之后矣。若以夫妇方乱则小敛之帷。在哭位已定之后矣。若以为亵之则殡涂之后。无嫌于亵。何不彻帷也。若以鬼神尚幽闇则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33L 页
既葬之后。鬼神在室。何不设帷也。此皆通于一而不能该其上下者也。谨按杂记曰无柩者不帷。然则帷之设。为尸柩也。故凡有事于尸柩则设帷。有事于生人则彻帷。始死也小敛也大敛也殡涂也。是皆有事于尸柩。鬼神尚幽闇故设帷。君吊襚也。大小敛后主人冯尸也。既殡后朝夕哭也。是皆有事于生人。孝子欲见尸柩。故彻帷也。既葬而尸柩已去。鬼神在室。则于堂上无事。故遂去帷而不复设矣。然则帷之设。葬葬有而葬后无。堂上有而室中无礼也。既葬而虞于寝室。帷于室中。自开元礼始也。
既夕记曰启之昕。外内不哭。郑康成曰将有事。为其欢嚣。既启命哭礼也。而启之日。内外夙兴就位哭。自开元礼始也。
礼有司麻衣布衰卜葬与日。丧之大节也。相地择日之术行。而废于政和矣。
期而祭礼也。期而除丧道也。祭不为除丧。故练洋(一作祥)之除。皆于今夕易服。而厥明乃祭礼也。当祭而服临。服临然后改服。自六朝始也。(见南齐书)
丧服传曰父必三年然后娶。达子之志也。释之者曰达子心丧三年之志。然则齐衰之服。虽外除于期。心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34H 页
丧之制。犹内申于三年。盖吊服加麻。即其遗制也。唐宋以来。父在为母。皆齐衰三年。而时王之制。未易卒变。于是明道横渠权引墨衰。以终心丧月数。非得已也。今则既行心丧。礼当吊服加麻。而仍用墨衰。甚无谓。况今之墨衰。又不当物者乎。
将小敛既小敛之间。其文缛。当事每多疑眩。自古然矣。如曾子之主人未小敛袭裘而吊。叔孙武叔之尸出户。始投冠括发之类是也。盖小敛以前。主人初丧之服未变。犹着笄纚及扱衽之深衣。至将小敛陈馔之后。素委貌而加环绖焉。又至既小敛冯尸之后。投其委貌之冠。去其笄纚之饰。乃髻发以麻。又至夷堂拜宾之后。始绖其鬲大之苴绖。散垂之要绖。而扱衽之深衣如故。此乃小敛变服之节。又至三日。始服三升之衰六升之冠绞垂之带苴竹之杖外纳之屦。是(缺)为成服也。环绖之文。虽屡见于他经。而若大敛之弁绖葬时之葛绖。天子及诸侯大夫之礼。不当与士礼。混而言之也。
送谢恩正使李太史赴燕
新秋撒炎晖。澄商晓风遒。华门饯上使。首路望燕州。连骑映长术。叠鼓引去辀。挥袂辞密亲。严驾进征驺。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34L 页
修翼无卑枝。迅足展远游。延陵北观华。龙门西上周。丈夫四方志。何必怨骊驹。
  其二
太史瑚琏器。缟衣新载旃。总辔临长路。云日荡远山。皇华延旧轨。缁衣赋继贤。朅来速如飞。保爱金石坚。
  其三
纪昔檀君台。牵率酬琼章。人事隔云泥。风采日想望。温温君子德。特达见圭璋。绮闻馥秋蕙。丽藻艳春英。密迩金华省。承流渥 龙光。秋来凤毛长。寥廓又高翔。嗟彼榆枋迹。怅然守旧篁。
诗经异文序
古者国史。明乎失得。主诗藏诸。宜无异文。降自春秋。经始散乱。名颂十二。存者止五。章逸句错。可以类知。于是夫子返鲁。褫其重复。整其殽杂。然后师挚洋洋。雅颂与金石共和。下逮秦项。简编灰烬。继之以干戈抢攘。而鲁中之诵声不绝。玆用全保六诗。启于来学。汉氏之兴。慇勤诸老。习熟所师。四家专门。异同亦多。桓灵之际。经生举子。未能通鍊先达奥旨。多变乱经字。以会己义。真赝互涉。不可剸裁。时则有蔡邕等。以高文博洽。是正讹舛。三体炳蔚。传于石刻。四方学士。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35H 页
来取质焉。然邕之所写鲁诗也。今见其残片断碑之流落人间者。多与毛异。晋宋二萧之世。齐魏两河之间。专治郑学。齐鲁遂微。暨唐中兴。疏家立而古学遂废。韩诗仅存。而读者甚希。余见唐世诸公所引韩诗。多相违反。似若听远者然。明非目击。而知所传闻异辞也。乌呼。使三家在者。未必其言尽得风雅之旨。然公古未远。且传授有素。参听并观。拔尤从长。有足以阐发幽滞。辨别莠好。而今不可得矣。其散出于杂文或诸家传注者。亦多可观。外此群籍所引。或在三家之前。或在三家之后。皆足以溯其源而达其流。谨玆博采并收。上自周秦。下汽于唐。其有异文异辞。悉著于玆。又徐究其所以异之故。分为十族。一曰古今。二曰假僭。三曰肄变。四曰音转。五曰形转。六曰义转。七曰涉误。八曰师读。九曰俗写。十曰方音。一曰古今者。字体变化。有古有今。洲古作州。𦉩今作罍。示古作视。莫今作暮。随人所尚。故无定质。二曰假借者。古人字少。恒好假僭。今人字备。多还本体。舒古假荼。横古僭衡。既还其本。则为横为舒。何者担何也。假作谁何之何。㕦者欢哗也。僭用忧虞之虞。假僭之道。只僭其音。未僭其义也。三曰隶变者。从篆变隶。从隶变楷。篆欲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35L 页
备。隶欲省。楷则或从篆而备。或从隶而省。一省一备。目生异同。惨隶变惨。惨似懆。因为懆。穑隶变啬。啬似啬。因为啬。驱之作驱。黍之作黍。体虽变矣。字犹是也。故或从变而同。或从变而异。知者徐察。自当有见。四曰音转者。诗本口相咏歌。不专竹帛。故传者声讹则受者听莹。不已为似。似续作巳。巳似互涉。从古已然。克顺克比。比作俾而俾滂沱矣。俾亦作比。载寝载兴。载作再而载离寒暑。载亦作再。比俾载再。于义不类。特以声同。播之乐器。亦得成章也。五曰形转者。所谓乌鸢之变。成于三写。况不止三。能无舛乎。白鸟。去羽从白则皓。去高从隺则㿥。去白从乌则鹤。江之漾矣。水落则羕。羊亡则永。并音义不殊。形质屡变也。六曰义转者。取义而已。不拘本也。秉国秉文。秉皆作执。秉训执也。体无之体作履。率履之履作礼。体训履履训礼。义均故易彼也。七曰涉误者。因其所似。指甲谓乙也。騋牝骊牡。释畜文也。而认作卫诗。设其福衡。封人文也而认作閟官。文涉巾机则操斧伐柯。辞合丰诗则衣锦尚絅。土田附庸。因鲁颂而妄加。如临深渊。缘小旻而错了。引之者虽名马求牛。见之者知羊质虎皮也。八曰师读者。读非一师。所以异同。𪓰𪓿詹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36H 页
诸也。甹夆掣曳也。郁夷县名也。畷邮田间也。准以今诗。义并楚越。之还作营。自土作杜。地名也。淇奥作澳。芮鞠作阸。水名也。如林表旝动之状。骄扇举阎妻之姓。都人首章。三家无而毛诗有。般之于绎思。毛诗无而三家有。始也诗出性情。有一无二。末乃众师相驳。曰东曰西。未知从谁。讹转汽玆岐疑也。九曰俗写者。不稽六义。随俗鲁莽也。执作艺禯作秾饬作饰峙作畤是也。然字经古人便自雅好。袭杖杜而罔愆。因弄獐而非罪。十曰方音者。各处一方。读从其音也。王室如𤈦齐音也。我夃酌彼秦声也。字随声转。未觉其讹也。如是种种转换不穷。虽经天禄之校。准鸿都之刻。未足以尽正其讹。至若通人达士羞为局固。文生墨客性好奇变。其所援引。尤无定准。少则增润。多则节损。惟变所适。不可典要。既沾既渥。体合上下。兴云兴雨。随意立文。小东大东则大或先小。自西自东则西或后东。遗秉进于敛穧。茹柔退于吐刚。言烝民则曰穆若之谈。论桑扈则称乐胥之章。十月去之交之语。蔓草刊野有之文。或遗南山而举节。或取扬水而略之。彻者歌雍。因谓之彻。懿音同抑。遂名曰懿。鸠飞肆夏。因见文而立名。繁遏德象。假外理而生称。岂古人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36L 页
之无闻。何䮞驳而不一。今玆经文。或散出诸家。字各不同者。固所兼收。或字惟一变而诸家同然者。亦兼载所出。多为之證。明其异也。异文下略疏异义。义异方信文异也。异文下略以己意辩说。而辞不务博。主于省略也。多以释文为主。或證而驳之。或證而成之。要不掩于瑕瑜。非有心于爱憎。斯乃异文缉次之例也。辨三豕于渡河。裁鉴惭昔。得一人于掘井。讹传恒多。无宁史及阙文。疑传夏五。以俟博雅者铨釐。
逸诗序
下房逸诗四十七段。三百篇外。散出于经传子史者也。盖诗之作。未必皆圣人之手。美刺兴于朝廷。歌谣发于闾巷。其音响节奏。不尽合于弦歌。夫子删正。然后雅颂各得其所。今见逸诗诸作。虽多格言雅韵。终逊风雅之体。则宜乎夫子之见删也。孔子世家。以为古诗三千馀篇。夫子取可施于礼义者三百五篇。王充论衡亦云旧诗数千篇。孔子删去重复。正而取三百焉。诚如二子之言。是十去其九也。而据左氏所引。见在诗多。亡逸诗少。则非十去其九。乃十存其九也。二子之言。殆不可信。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又曰诵诗三百。不足以一献。岂自删其诗。而遽称以三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37H 页
百也。故知三百馀篇。元数则然。非指删本而言也。或曰以郑康成谱图观之。有十君而取其一篇者。有二十君而取其一篇者。由此言之。奚啻三千。迁说是也。以余观之。斯不然矣。左氏称正考父校商颂十二篇于周太史。归以祀先王。至孔子二百年之间。存者五篇而已。则十君一篇。固无待于夫子之删也。以此右迁。殊为未密。故曰诗之元数。止于三百馀篇。而若其中流小品。固在夫子之所刊落也。大则以篇以章。小则以句以字。苟合于韶武雅颂之音。则斯已矣。所谓篇删者。如左传所云河水新官鸠飞茅鸱之类。旧有其诗。得以赋之。夫子正诗之后。不入于三百篇中。是所谓篇删者也。所谓章删者。如礼记所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国家以宁。都邑以成。庶民以生。谁能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是节南山之第七章也。夫子删去昔吾有先正以下五句。只取谁能秉国成以下三句付六章之末。而合为一章。是所谓章删者也。所谓句删者。如论语所云巧笑倩兮美目盻(一作盼)兮素以为绚兮。是卫风硕人之诗也。而今诗无素以为绚一句。是所谓句删者也。所谓字删者。如节南山之谁能秉国成。删去能字。直云谁秉国成。是所谓字删者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37L 页
也。其见于经传。晓然可验者如是。则经传所不见。斯可类推而知。古者逸诗。自有其书。故释文衡门篇下。有云逸诗本作𤻲。而今不可见。其逸诗之残篇断章。谨玆随意探录。缮写一本。以贻同好。若其似诗非诗。如谚若俚者。不设辄收。弃亦可惜。并姑付见卷末。
题隽语后。兼示二子。
圣哲玄远。微言分析。譊譊百家之说起矣。山𡷨之蹊。乌可胜由。向墙之户。乌可朦入。盖繁则厌饫。约乃见珍。武成之策。领得二三。静女之章。节取彤管可矣。何必兼陈庶羞。然后知全鼎之味也。岁己巳夏。余在成都馆次。每登临意倦。忽然睡至则辄翻阅诸子。上下涉猎。时或得其隽语。如披沙见金。心目晓冷。讽览未足。随意挢捎。理融则只言必采。辞氄则全篇见刬。于是尘砾净尽。珠玑盈瞩。烂乎炳焕。无处不佳。古人言玩扬子云之篇。乐于居千石之官。挟桓君山之书。富于积猗顿之财。诚哉言乎。其不止于子云君山。则富乐尤当如何。虽然乐而不知用。犹不乐也。富而不知施。犹不富也。宅近敖仓而不免于饥。以其不能食也。门临江汉而不免于渴。以其不能饮也。诚能食了敖仓之粟。饮尽江汉之水。其为滋益。岂止为救饥沃渴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38H 页
而已。山木为良工所度。美言为文士所择。故用合其机。如以水投水。不见缝际。施不合机。如以石投水。终有见间。况官商错奏。首尾倒置。虽同引一事。妍媸立断。所谓𩉇䩉在颊则好。在额则丑。绣以为裳则宜。为冠则讥。夫流云电制然后知泽龙之化。谷风振条然后知威虎之势。使龙出于陆虎脱于墅。便自不神。故处得其宜。菜果甜美。处不得宜。蜜酪辛苦。缀文者不可不察。若其循用古语而不下自己斤斲。见之者以为诵而略之。必须练句涤字。然后庸言孕巧。尘久生奇。焕然乃新。其或深味道腴。先义后辞。得其所以言。而不从其所言。如鲁人之学柳下惠则善之善也。故曰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夫循迹者。践一迹则止于一迹。生迹者。纵横万迹。随步而生。如是者虽日用古训典而人自不知。譬密蜂采花。和合百香。而见蜜在器。终无采花之迹。所以者何。优游浃洽。与之为一也。夫食其口者百节润。溉其根者万叶敷。绷中故彪外也。是以道言曼流。表里融畅。临篇缀翰。增风云之智。舒笺命笔。出膏腴之辞。非命世奇才。不可能也。儿子庚与壬。多读古人书。既富矣。不知所裁。斐章安在。吾恐敖仓之粟。尽为红腐。江汉之流。渫而不食。良足心恻。玆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38L 页
书隽语一通。兼有跋言题后。尚能饮酌其流。沮嚼其华。无徒饥渴为也。中郎邃文。尚有藉于谭助。况下此者乎。尔等念之哉。
辞副修撰疏
伏以臣于本月廿七日。祗奉 圣旨。以臣为弘文馆副修撰。仍令臣乘驲上来。 恩光降烛。乡里动色。第念臣区区情理。自异于人。遇荣益蹙。穷穷焉如无所归。臣若以猥越为惧。不以一章自 闻。 圣明何以俯烛。铨地何以辨别。臣于往岁己巳。随父在西邑。值国家因庆试士。臣以父命赴举。到京月馀。才得入场呈券。而臣兄弟专人报来。父病猝重。臣仓黄为行。倍日兼程。未及数舍之地。竟至于闻丧奔赴。科榜追到。报喜无地。臣窃自伤木石之顽。独无古人心惊之验。自罹鲜民不卒之恸。天地有穷。此恨无穷。乌呼。子不终养。亲不逮荣者。从古何限。而情理之绝悲。复岂有如臣者哉。一出应榜。反告父墓。以复存时之言。仍依松楸。晨夕省扫。以毕首邱之愿。即臣所以自分者也。至若夤缘进步。历扬仕途。忘终身之哀。徇一朝之荣。是则为贪恋科宦之归。而益重臣不孝之罪。情之所不忍为。义之所不敢出。所以前此所叨官职。一未敢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39H 页
出肃。而 圣德宽仁。旋蒙 恩递。今玆玉署 除命。又何为而及于臣身也。以臣之謏闻寡学。猥玷清班。人器之不称也。馆选遭弹。至请改圈。物议之不协也。素抱贞疾。耳聋口吃。病情之难强也。凡此三者。孰非臣不可冒进之实状。而今不敢以此烦缕者。臣情所急。如右所陈。疾痛之呼。未暇及他也。伏乞 圣慈俯垂矜察。亟递臣新授职名。仍 命所司永刊朝籍。俾遂匹夫自尽之志。千万幸甚。臣无任涕泣祈恳之至。
金公墓文
公蹈先世之纯轨。体敦仁之渊姿。学优未仕。道胞于家。故能修孝恭于父兄。崇怀安于老少。综前言与往行。惠后学而勤诲。加之行己饬严。事施顺恕。温然而慈。慨然而毅。淳笃如彼。惟世之懿。厥讳令熙。字汝纯。氏曰金。粤汉建武。驾洛创基。流福后胙。寔居金海。公甚裔也。高丽末金宁金海二封君。有继贤之美。其子孙宣多。入我 朝宠禄传世。位公孤处卿较。蹑翰垣登瀛馆。据州典郡者。不可胜搂。曾祖讳德承。献纳 赠左赞成。高才博洽。名礼其爵。交游世英。通别国方音。睹异言不惑。祖洪福大司谏。弹枉济善。风节伟然。明斋尹公西坡吴公。皆哀挽而惜其死。考宇集星州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39L 页
牧使。受业于西溪。治官廉白。至于公增修厥德。堂搆愈密。少也和柔顺美。甚为父母所爱然。长者出。虽虚位不敢亵。书几杖屦祗敬之。及没事元兄振威公唯谨。棠华萼韡之度。公实有焉。始星州公宰牧六城。舍无宿储。身没之后。卖宅以葬。振威公无所寄寓。郊次于栗里。以忠原弊庐。析公以往。临行俶装。公悽恋不忍别也。遂停骖撤计。结茅于元兄宅边。顷之季父青山公卒。配申夫人居罔室庐。公即以长枕大被。就共元兄。虚其所居室。以拳申夫人。抚怀二孤。简诲之笃。伦于同气。邻里宗亲。佥服归称。公素多病。以为道可疗疾。气有搬运。前人已验。吾欲用之。身颇得其消息调鍊之法。而贞脆有分。寿不副仁。嗟其命也已。享年六十。 英宗卌九年十一月某甲卒。粤明年二月某甲。葬杨州牧鸡山之曙鸣洞后。七年夫人卒合封。夫人龙仁李宜衎女。大司谏世勉孙。幼失所恃。养于祖母赵夫人。松谷之孙迂斋之侄。故李夫人擩熏有素。閒于师氏四礼之教。令德来配。亟闻义训。穷陋困狭。安之若命。以成公之美。生男献祚。谨守成规。仕为龙宫县监。阶至通政。婿郑履祥进士。次李东秀,成恒柱。龙宫三子益铉,鼎铉,重铉。益铉今正言。鼎铉进士。曾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40H 页
曾后承。并皆佳妙。受玆介福。于其王父母。荣禄尚未艾。乌呼。玆惟公世德积累之致。来昆勖力。
亡室朴氏墓诰
申绰妻淑人朴氏者。潘南旧族。弘文馆校理 赠吏曹判书谥忠献公讳在源少女也。忠献公事我 先王。扶 坤极诘奸骄。用黜其身以没。华秩美谥。隆报在后。其事及系备载我先人所撰墓碑。淑人生自名门。世业清寒勤闵。长养于慈荫仁覆之中。甫踰二八。偏丧所恃。哀念罔极。精爽霣夺。虽在室礼阕。而疚瘁内祟矣。爰其有行。当遂外成。究竟胤祚。诞成妇道。何寤不淑。降此短龄。年廿有二。青龙作鄂(酉)十月癸卯。奄终城南之万里岘。牛女岁华才周矣。安知伉俪之重。室家之乐。荣华始晔。遽先朝露。慈父昆弟。痛心绝望。乃伻赴余于沁州之镇江里。令来会哭。然后合棺成殡。粤九日辛亥。权宜就封婿党馀兆衿川道谷之原。乌呼。追计岁月。今为四十年馀矣。中间荣悴存没。云变万状。夭寿何足道也。始余委禽于朴氏之庙。追而见忠献公。时公弟绫州和顺二丈人。合堂谈对。淑人之从父昆弟四人。振振如也。亲弟童蒙教官次沁都留后。并总发而紒。导余甥馆。今留后一人在。馀皆即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40L 页
世。余亦不惠于天。先户曹参判府君妣贞夫人郑氏捐弃馆。舍姊妹二嫂。先后徂逝。唯我元兄新宁县监。弟兵曹参判暨余三人在耳。人事悤悤。何者可恃。乃贞阳卜以讲阴堂广州鍪甲山西冈先茔左麓向艮之原。厥土明垲。可以息焉。其东西向而尊临者。先考皇妣之墓。继下一节。丘嫂淑人李氏葬焉。其北麓而西向者。弟妇贞夫人李氏之宅。三兆平望。若东宫西宫北宫焉。抚惟平时。余三人者。左右先人。呼则闻。卜宅叶同。参停孔迩。如神佑之。顺先人之雅意。综细君之幽情。从皇姑而祔。灵庶冯仪而斯宁。乃迎淑人之棺于衿山旧圹。某年月日。窀穸于此。神其为我管领。奠厥攸宅。计人生百年。在宇宙无穷之间。不似一瞬息乎。暂替于瞬息。相与乎无极。夫具宫申绰谨诰。
题金刚帖后
夫灵区云巘。会物无应。而能引人开兴。众情奔悦。踔绝垠穷。倒景而不舍。岂冲虚以受物。高明以来观。无情之感。若磁石之引针芒与。卧游帖者。金寤轩玉汝所作也。玉汝蚤岁飞英。聪萟藻达。性爱棋酒。志逸泉石。岁丙子。自湖南伯返节。未月而与一二同志。径入怾怛山。探海岳之瑰观。综神灵之诡躅。于其登顿之
石泉遗稿卷之二 第 541H 页
际。组织烟霞。应接之暇。吟弄珠玉。且文且诗。间发以画。归来解橐。恣意立对。一枕淤息之顷。再抚万二千峰。嗟乎。文迹可记。尽乎是矣。然目之所瞩。口不能言。耳之所闻。心不能喻。心能喻者。画不能写。口能言者。书不能尽。则其清莹宝气。灵变韵态。玲珑映澈于玉汝之心目。而非言象所能传也。其将蕴之为慧烛。发之为灵光。以景润其质耶。夫龙门远游。壮奇伟于文辞。海山投迹。输峨洋于琴心。理在冥契。关于神明。吾将求寤轩于言象之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