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x 页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风泉录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61H 页
谒 皇庙文
巴俗怀主。走村翁于岁时。汉礼尊亲。起原庙于郡国。岂曰报德。聊以陈情。苟无 万历拯济之仁。安有一方生聚之类。遏干戈寇虐之危。跻之衽席。救沟壑颠连之命。优以谷丝。龙湾一隅。国步底定。鲽域千里。宗祀奠安。嗟小邦蔑万一之酬。遽甲申惊十九之变。煤山地坼。望龙髯而莫攀。昌平岁移。恫马鬣之已古。梯航路阻。永绝千载之风云。洒扫礼愆。谁告四方之水旱。惟玆华洞之甚僻。乃有庙貌之特尊。咏匪风下泉之诗。徒念西归之好。想旄头属车之响。恍接东巡之仪。蘋蘩之菜可羞。信由中出。昭穆之制以序。赫在上临。陪臣某 皇朝遗民。属国下士。梧云冥邈。恒切泣舜之悲。茅屋荒凉。秪有祭昭之愿。肆当季秋之日。窃效秪谒之忱。江汉朝宗之心。微无不达。春秋尊攘之义。谁之与归。
华阳洞。次朱子虞帝庙迎送神乐歌。
华之宫兮幽幽。葩之水兮安流。 皇灵兮未徕。眇云际兮謇谁留。 皇灵赫而斯在。怀士民之忠与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61L 页
爱。八表晦盲兮安所之。地维洁兮海外。 酒升尊兮牲登俎。讴歌缓而代舞。 皇我飨兮我祐。中心愉兮夷犹。奄洌风兮阴雨。
  
(右迎神词)
厓之刻兮潭之浒。林木悲吟兮鸟兽翔舞。风马动而羽旄影。 皇不淹兮如许。云冥冥兮洞门。衿绅聚兮纷纷。游恩泽兮迥阔。溯终古兮谁邻。 皇之起兮如之何。尊筵洁而笾豆嘉。望逾极兮意逾切。徒延伫兮林阿。
  
(右送神词)
答梁园李公书
向日下状。伏承花煦体候益致康复。慰贺区区。尊周汇编诸条。细奉俯教。更加熟量。则悉易其例。改从左传通鉴等体裁。非不为佳。第此凡商确。已经昔日禀裁。载之 御制群书标记。且 成命之下。将三十年。晼晚未就。而衰暮精力。犹趁此无事堪策励时。宜速了编纂。恐不必更张。以延拖时月尔。东人本疏记述。如林忠悯事。当以荻江之协讨。锦州之不战为主。而多取湾上鄙谚而为传。车礼亮事。考之沈阳日记。因潜商罪。辛巳十一月十四日。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62H 页
禁军李晔与柳廷益。莅杀于锦州军。而陪臣传乃云。礼亮入沈阳。欲举事。事泄。与管贵俱死。如此相左者。非复一二。若欲随处釐正。则前后 恩纶。已成金石之典。又先辈定论。有不可移易者。其所掣碍。实亦多端。此皆斟量务从难慎。不若从尤不安处略加删改。且伏念 先朝尊攘之义。以褒忠奖节为急。今若以非紧要。务从淘洗。则苦心费辞之圣意。无以会稡传后。窃谓义例当并从原本。至若疏启之互出者。删汰而无至重复。事宲之疏缪者。添补而无至挂漏。体段唯主简严。至若诸臣事宲。终觉泛而不切。各取本家碑志。参以徵信文字。正其乖缪。刊其繁芜。要之不失本色。至若三学士传。清阴,桐溪等志状。曾有录置者。就此涂改。其外诸条。容俟更为上问。不备。
是书既以尊周名。则斥和先之。殉节次之。三学士既斥和。又殉节。兼此二者。当列篇首。清阴,桐溪。虽不死而犹死。八松之义。不可轩轾于其间。当次之。宁陵志事。有辞千秋。而文正先生。明大义而将顺之。恐当次之。戊午深河之战。金忠武为 天朝。首先殉难。又次之。其馀随事宲之先后而次之。不必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62L 页
计其轻重。殉难之人。依史记卫青裨将例。皆类附之。又如斥和疏之人。不甚可取。语。或有可采。则仿史记主父偃,严安,徐乐同传例。皆合列而互见。
金景瑞栅中日记。切可悲也。然明史既书其降。又乾隆诗记萨尔浒之战。言景瑞先诣众贝勒。又言至满洲。匍匐谒见。虽云。为弘立所诳。其迹与弘立同归。以一死之故。与殉难诸人并列。亦合商确。又如 国朝宝鉴中。刘海为我晋州人者。与金厚斋集中。吴尹二学士。在吴三桂军中。以海舶。通其消息于我者。并属虚无。诸如此类。从资治通鉴考异例。作一编。以破谬见。陪臣传中。宋先生传。尤属繁冗。以权文纯所撰行状上编。若 皇庙事宲。初非朝议所及。不可编之纪年。仿蜀志诸葛孔明传末。具列全书目录及陈寿表之例。列于传末。似简而明。
送楚别提(珏)
昔欧阳公论上古君臣世次之谬曰。尧舜夏商周皆同出于黄帝。而尧于舜乃四代孙。禹于舜为四代祖。汤与王季同其世次。汤之末孙纣。于武王为十四世孙。其说本于大戴礼世本诸书。而乖戾错互。不可强而通之也。孔子曰。吾及史之阙文。史之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63H 页
阙文。实非难。而圣人幸其及见者。悼时之日趍伪冒。是故。作春秋也。如寔来郭公之类。存之而已。为传者。皆为之训则过矣。楚氏故中国巴陵人也。不知何时至我东。而始居星州。后徙北关之明川。 英庙甲戌。尝命宁远之孙李氏及潘氏,田氏。与君之十一代祖之裔。皆蠲其役。顾楚氏远未之有闻。正庙丁巳。君乃得其八代祖万历壬子籍。知其十一代祖始东出。然其故则亦无得。又其所称星山公忠义将军。皆异于 本朝官号。或疑其缪误。夫古之通经博学之士。穷极幽深。探赜玄远者。宜莫先于大戴礼世本诸书之精确。而以其辽阔也。故往往断烂。不足取准如此。宜阙之而已。是故。考信而折衷者。莫若圣人之言。 英庙既命君之世。与李,潘,田三姓比。 正庙又命君之家。参 皇坛享祀。楚氏之为 皇朝遗黎。于是乎定矣。夫孰敢以一二断烂之迹。妄疑于其间哉。余闻楚氏后孙繁衍。可立宗法。礼别子处异国。在本宗为别。故谓之别子。今楚氏别于巴陵之族。自其十一世而始。宜宗之为始祖。合族而飨之。以追古之宗法。夫宗法立则系谱正。系谱正则人伦明。楚氏多习于礼者。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63L 页
其讲明之乎。余从通文馆志。得皇朝遗民文可尚东来之迹。乃文山遗裔。其子振东。流寓岭南地。为饥寒所困。不知所之。尝见中朝野史。有文可纪者。崇祯末。为慈溪令。及 皇朝运讫。即弃官归曰。吾祖文山。百折不回。吾岂肯事二姓哉。与其从子振祚。隐居以终。夫可尚于可纪。振东于振祚。世次既同。非堂从则袒免也。彼系谱可徵。而顾流离单弱。宗法不行。故竟无缀之者。君系谱其可徵者。自十一代以下矣。宗法今可立也。君其勉之哉。
金寿春宪牌小序
金寿春在 皇朝天启中。为朔州府使。时辽阳陷于满州。避乱辽民。迸窜我境。流离朔州境者。亦多。寿春悯之。赒衣食甚勤。得不死亡。时梁之垣。为辽东监军。闻之。赉折花缎银给宪牌一道。授守备官。宪牌者。窃意如我国帖文也。横一尺强。纵一尺二寸强。上格以靘。横印天启年月。上掩着朱篆。印文漫然。是时。辽民之强者。肆行劫略。为关西患。弱者困于颠连。仰优恤于我。余尝阅 皇明史。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所以为满洲效力著绩。终能亡明室者。皆辽人也。方辽人之奔栖也。若能招募作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64H 页
为一军。则彼皆骁悍善战者。岂不能敌满洲之众。且其中魁杰者。安知无孔耿者类哉。惜乎。当时庙议。徒忧其剽掠。念其赒给。而不能出此计也。
送南原李尚之(尚权)
李君尚之。年今六十有九。自南原之新兴村。徒步七百馀里。持其高大父龙山公行迹而示余。余尝从梁园相公。与于尊周文字编纂之役。君之来。欲吾先之也。且曰。先祖有美行。当阐扬之会。而不能自达。以听君子之命。则诚有不明不仁之罪。若其采之也。莫大之幸。而其不采之也。实系书法之权衡。亦非敢强聒而必吾之听。要以竭吾诚而止。吾老且死。为先之日甚短。不于是而竭诚。将安所施哉。其可以老辞道途之艰乎。其容端而饬。其言婉而顺。其意恳而笃。其可敬也已。谨案俞公最基铭龙山公之辞曰。公生于 崇祯十二年。痛恨 皇朝文物之变。形于诗文。必书 崇祯纪元。后及 大报坛成。喜甚曰。此吾 王圣德事也。贤大夫之纪载如此。又湖南人士。诵公实迹于营邑。及御史过境。辄援是而为之辞。舆诵亦可知也。且阅其集。如燕都八景诗。及和吴忠烈韵律绝等篇。皆纡菀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64L 页
蕴结。感慨冤愤。殆若不自胜焉。类非一时之咏以寄意者也。余屡阅 国朝文献。凡忠义之在遐外而得明著于世。必有力者援而张之也。扬先之心。人孰无之哉。然唯其心之切也。名之美也。故或论撰过于实。是诬也。然亦往往得之。有宲行者。反混于是。难于裁择而见遗也多。君之诚。虽切于扬先。未尝强焉。亦未尝必焉。可谓得君子扬先之道也。余闻龙山公诗山正之傍裔也。诗山正。为己卯名贤。公没之十年。府中人建乡贤祠祀公。而后几年。诗山正及其从祖父兄嵩善君。从父兄江宁君。三宗英。皆升焉。可以徵其源之昌焉。君有至行。年过六十。丁父忧而庐墓三年。可以徵其流之笃焉。噫。其盛矣。夫扬先者。自脩身而始。身不脩而欲扬先者。殆类扬水之浊而求其鉴也。其可乎哉。君之美。能传之子孙而不匮。龙山公宲迹。不期显而益显乎。
深河殉节传
戊午四路之役。论者辄咎经略杨镐失策。然方是时。 天朝兵二十馀万。又兼朝鲜叶赫之师。且杜松刘綎。皆百战良将。纵镐失策。岂至覆败若是哉。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65H 页
殆胡运方启。天宲相之也。满洲之初起也。部族甚弱。诸将相谓曰。总兵李承良。守广宁。点阅胡骑。不满四五千。数十年间。纵彼生聚。不过数万。此虏易与也。我宣川之人。亦皆轻建州。方出师时。皆奋曰。墨绰可芟夷之。归策勋耳。墨绰者。建州也。故非老弱若有病者。悉从征。而宣川之民死者尤多。然皇明史云。朝鲜亦能军。又乾隆全韵诗云。朝鲜军甲仗坚锐。是故。刘綎东路兵。略有战功而䤋其渠者。我人力也。初綎兵出宽甸。进栋鄂路。我师继之。群胡避匿深山中。綎悉焚其寨。杀其老弱甚众。至深河。满洲佐领托保额尔讷额赫。率五百人拒战。綎督我炮卒击之。中营将文希圣。右营将李一元。力战。额尔讷额赫。弯弓突出。京中兵李成龙。发炮中之。韩明生斩之。并杀其骑五十。虏兵遂溃。其东山上。胡可千馀骑。不敢救。苟能使綎。持重徐行。我师亦蓄锐不轻战。岂至覆败若是哉。噫。
金应河。字景羲。安东人。高丽名将方庆之后。沈默有勇力。能手格杀猛虎。与弟应海。力田自给。江原道观察使朴承宗行部。至铁原府。课武士射。见应河奇之。令就武科。再转为宣传官。天启戊午。建州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65L 页
虏叛。陷抚顺及清河。侵挠北关。 天朝以杨镐为经略。发川蜀辽蓟兵。分四路征之。且徵兵于我。我以刑曹参判姜弘立为都元帅。平安兵马节度使金景瑞。为副元帅。应河时为宣川郡守。充助防将。领左营兵。属景瑞以击胡军。凡一万馀人。应河自度见制。不能成功。请独当一面。奇兵出咸吉道。直捣虏巢。分其势。不许。己未二月十九日。渡鸭绿江。会提督刘綎军深入。至富车之野。距建州六十里。颇有斩获。虏酋努尔哈赤。率其子代善洪歹始等。迎击杜松于萨尔浒。杀之。又败马林于尚间厓。乘胜攻綎。綎战死。虏既覆綎兵。而众贝勒皆至海。盖道康应乾及游击乔一琦。亦败。虏遂与应河相当。时弘立据固拉库崖而陈。右营陈于南崖。应河陈于野。虏张两翼围之。弘立使一元救之。才成列。虏悉锐攻之。应河令前行发火器。俄而大风起。烟尘昼晦。炮不得发。虏乃冲杀我军立尽。应河手弓倚柳树下。射杀虏甚众。矢尽。拔佩剑击虏。已而剑亦折。虏槊刺其背。遂死。时年四十。赠议政府领议政谥忠武。立祠宣川以祀之。方战深河也。永柔县令李有吉。云山郡守李继宗。右营千总吴稷。部将张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66H 页
继先。千总金尧卿,金佐龙,李高秀。与应河俱死。
元倬。字俊伯。原州人。七世祖天常。高丽进士。高丽亡。朝廷徵之不起。倬生而勇力绝伦。万历丙辰。中武科。从姜弘立战深河。赴左营。与金应河俱死。倬家在堤川。家人夜见倬骑而立前阜。就视之无有。同县出身徐大海。自战所还。始知倬战死。
外史氏曰。考金将军遗事。深河之战。金景瑞为姜弘立所逼。往虏营。遂被执。明日。弘立率众降虏酋。尝置酒。大会诸部落。具陈珍宝。引弘立景瑞与饮。景瑞涕泣不肯饮。虏恶之。移置新城栅。景瑞自痛拘系无以暴其本心。乃具贼情。手草疏。密奏于朝。为弘立所发。虏缚出东门外五里。杀之。可谓先渎而后贞者也。始深河败报至。朝廷谓景瑞与弘立降。收其告身。且载于忠烈录。景瑞子得振。上疏讼父冤。复录景瑞所上手疏。关西儒生。又陈其被害状。乞削去忠烈录中语。遂赠右议政。余尝考乾隆诗集。记萨尔浒事云。众贝勒逐乔一琦。遂攻朝鲜营。弘立知明兵败。大惊。遂案兵偃帜。遣通事。来告曰。此来非吾愿也。昔倭侵我国。据我城郭。夺我疆土。赖明助我。获退倭兵。今报德之故。奉调至此。尔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66L 页
抚我。我当归附。且我兵之在明行间者。已被尔杀。此营皆高丽兵也。明兵逃匿于我者。止游击一人及从骑而已。当执以献。贝勒等定议。乃曰。尔等当降。先令主将来。否则必战。弘立复遣使告曰。吾若往。恐军乱逃窜。令副元帅先往。宿贝勒营。以示信。诘朝。吾当率众降。遂执明兵。掷山下。付之。一琦自缢死于朝鲜军。副元帅先诣众贝勒。翌日。弘立率兵五千。下山降。众贝勒宴劳之。送弘立及所部将士。先诣满洲城。弘立等皆匍匐谒见。则景瑞虽云为弘立所逼。其迹与弘立同归也。虏受我禄俸之故。无恶意于我。以宾礼礼之。不以降俘待弘立也。景瑞为虏所杀。因得振言之也。不有是焉。则其污安得而白之哉。
丁卯殉节传
丁卯之难。因虏初计。非欲深入也。义州府尹李莞年老。不能修明戎政。满洲阿敏。乃攻陷之。义州以南。又无坚壁守者。所至如升虚邑。虏遂长驱。陷安州。直至平山。虏方议和。阿敏务欲前进至 王京曰。欲见 朝鲜国王宫阙。其粗卤可知。时又袁崇焕,赵率教。方控制于后。江都行朝诸臣。若阻海拒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67H 页
之。虏当自底退走。而我东北诸军。或邀险击之。或拒城御之。虏将奔败之不暇。盖虏之不可敌者。即铁骑也。可施之平原。而我自临津以西。险阻相联。重冈叠岭。皆非铁骑之地。惜乎。失其地而不以长策制之也。
李莞字悦甫。德水人。忠武公舜臣从子。年二十。从舜臣南海军中。战功最多。及战露梁。舜臣中丸而卒。莞匿不发丧。督战如故。倭围天将陈璘甚急。莞麾兵救。遂大破之。己亥。中武科。 仁祖初。擢拜忠清水军节度使。闻李适叛。帅师勤 王。至良才驿。值 上南幸。伏路左。涕泣。请直前与贼死斗。 上曰。贼锋方锐。宜殿后以遏驰突。莞即进兵汉江。而适败诛。遂还。是年冬。拜义州府尹。及瓜当解。 上曰。西门锁钥。非莞莫可。命勿代。莞虽宿将。老且嗜酒。威令颇不振。虏屡隔鸭绿江。呼曰。某日必渡江。莞哂曰。是戏我也。判官崔梦亮。屡请守备。不听。丁卯正月十三日。莞使梦亮。迎椵岛差人于宣川。是夕。虏阿敏等果以数万骑渡江。袭义州。叛虏韩润。潜从猎夫入城。焚器仗。翌日晓。虏薄城。城中叛民。开门纳之。城陷。莞被执不屈死。从弟薰。自焚死。梦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67L 页
亮疾驰归。收散兵据鼓岘。虏急攻之。梦亮拒战。身被数十创。遂被执。虏必欲降之。梦亮张目大骂。见杀。其庶弟乾川权管梦稷。手搏虏死。从子浚及浩。骂虏死。事闻。赠莞兵曹判书。谥忠悯。 英宗丁卯赠梦亮吏曹判书。谥忠毅。梦稷赠兵曹参判。浚,浩赠司宪府持平。薰 正宗丙辰。赠兵曹参议。同时死者。吕荣元咸阳人。为碧潼郡守。守义州。及城陷。巷战。杀伤甚众。方控弦引满。而指堕。荣元知力不支。拔刀自刎死。赠兵曹判书。 正宗丙辰。谥襄壮。麟山佥使金济鼎及梁𧩦。俱死。皆加赠恤。赵继先咸安人。贞节公旅六世孙。为莞所辟。掌器仗。及虏薄城。力战死。朴信龙竹山人。议政府领议政元亨之后。中武科。李适叛。从副元帅李守一有功。屡迁至龟城府使。坐事谪义州。城陷战死。 肃宗乙丑。赠兵曹参判。义州人殉难者。韩春立,金泰岩,独孤行,白元义及其子大衍,文尚礼,张世豪,李福,吴忠老,洪汉根,金德蔓,朱竹,张世立,金庆复,金得景,金弘禄等十六人。独知名。而赠恤或行或不行。
奇协。字汝▣(一作寅)。幸州人。贞武公虔七世孙。中文科。光海时。为江华府使。永昌大君㼁。栫棘府中。协坐防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68H 页
守不密。削其职。天启丁卯。协以宣川府使。守凌汉山城。虏陷义州。分兵攻之。使我人持书诱协。协焚其书而斩之。及城陷战死。凌汉既陷。清川以北诸州县。皆为虏所据。李瑜中武科丙。▣戍郭山山城。虏至战死。又郭山人洪天禄。收凌汉散卒。欲勤 王于江都。为虏所袭。自刎死。妻金氏抱夫尸投海死。宣川人。桂之文。与子天祥,益祥。募里中人数百。与虏斗力竭。投海死。妻洪氏与子女家属九人。并死。金井南亦宣川人。募义兵。保险阻。虏围之。井南刎其妻子。突虏陈死。
金时若安东人。忠武公时敏庶第也。万历壬辰。与时敏守晋州城。拒倭有功。丁卯。为昌城府使。闻虏警。与诸将议备御。士卒汹汹无固志。侦者多不还。警报断绝。虏数百骑。从义州猝至。促城中降。时若不答。是夜守堞卒皆散。虏执时若。穿两掌而牵之。驱至数十里。又劫降。终不屈。致之义州。杀之。赠户曹参判。二子絙,糺。翼蔽时若俱死。亦赠官旌闾。昌城座首姜嗣龙。为虏所执。至紫柞岭。问府使家属及昌城士女安在。嗣龙奋骂虏。终不言。虏攒射杀之。子世贤知贤。丙子守螳蛾山城。城陷。皆投崖死。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68L 页
从父弟大龙白龙。亦战死。虏入定州。执牧使金搢。武科及第尹圣弼。时赴防定州死之。
南以兴。字士豪。宜宁人。父瑜。以罗州牧使。从忠武公李舜臣。拒倭死于鸣梁。追赠议政府左议政。以兴幼。与群儿戏。部分行伍。指顾如将帅。既长以雄勇知名。及父战死。誓必报倭。益事弓马。遂中武科。屡荐至安州牧使。时辽阳陷虏。华人东渡鸭绿江。散布清川江北。流寓安州。亦数千户。与我人。杂错设铺买卖。以兴抚绥甚均。有犯法者。必绳以律。华人爱而畏之。怵儿啼。必曰南老爷。会坐事罢。都元帅张晚。开府平壤。引以兴为中军。李适自宁边举兵反。以兴与郑忠信。追至鞍岘。大破之。功第一。封宜春君。拜平安道兵马节度使兼两西巡边使。镇龟城。自适作乱。朝廷防外阃。无敢辄治兵。时边忧日棘。而以兴有所上请。辄格沮不行。又有蜚语中之。守备由是益弛。丁卯虏陷义州。列郡崩溃。以兴念安州受兵。从三百骑。自龟城。疾驱入安州城。虏先锋已渡清川江。迫城下。以兴与虞候朴命龙。牧使金浚。本州中军梁晋国。千总林忠恕。为守城计。前江界府使李尚安。龟城府使全尚毅。价川郡守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69H 页
张暾。永柔县令宋图南。泰川县监金良彦。博川郡守尹惠。孟山县监宋德荣。后先入城。前守门将咸应秀。前训鍊院奉事金彦寿韩德文等。以府中武士。亦隶焉。时仓卒号召。城中军民。不满数千人。以兴等徒以忠义相激劝。而士卒无固志。降将姜弘立及韩润等。噪城外曰。与其城陷而鱼肉。曷若和好而全安。以兴厉声叱曰。吾等受命死守城。不能效若曹卖国偷生者。虏知不可下。纵兵围之。肉薄登堞。以兴终日力战。及暮始退。翌日。虏从东隅环射。惊散守城卒。一拥而上。以兴登门楼射虏。矢尽。自焚死。裨将郑延禄。与宁边官奴爱男在侧。竟与俱死。赠议政府左议政。谥忠壮。朴命龙竹山人。中武科。从以兴防安州。遂为兵营虞候。至是虏欲见主将。命龙请行。至虏营。虏将请和。命龙曰。我封疆之臣。知战。不知和也。朴兰英。其乡人也。深河之败陷虏。从至军。执命龙手曰。明日城必陷。君无为俱死也。命龙骂曰。丈夫死国难。职耳。还守东城。围既合。兰英又遥呼曰。早自为计。命龙不应。督战益力。明日虏登城。力战死。 孝宗壬寅。赠兵曹判书。 英宗时。谥忠悯。忠恕晋国。同时死。皆赠训鍊院正。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69L 页
享忠悯祠。宁边人李继馨。密阳人朴㽕。瑞兴人康得立。州人全福希,李永植,护军姜大生,幼学申大翼,李万亿,守城把总李俭忠,武士崔哲苏,朴泽龙,振武原从功臣李秀泽,司果李汉春,军器监官崔继根,幼学崔德垕,武士韩德琉,康福寿,金应邦,咸龙楫,李应泽,文以俊等。二十一人俱死。
金浚。字澄彦。彦阳人。高丽名将就砺十四世孙。后家古阜。二十四。中武科。选宣传官。光海时。退处田野者十年。 仁祖即位。拜竹山府使。坐事罢。乙丑升安州牧使兼防御使。安州为西路冲要。而重兵聚昌城义州。浚无兵。尝募僧千人为兵。颇精锐。或以为不便而罢之。丙寅夏。诏使至。浚私谓所善傧使曰。吾徒拥使号而不敢治兵。虏不来大善。来则公当知吾徒死也。明年正月。虏陷义州而前。浚徵民兵城守。虏渡清川江。以书䝱和。诸将凶惧。不敢言战。浚奋曰。当竭力报国。奈何临难欲偷生乎。即登城呼曰。我只知战与死。不知降与和耳。姜弘立领朴兰英,吴信男等。请见主将。又不应。虏益怒曰。明日且屠城。若等勿恨我。黎明大雾。虏驱橐驼。运云梯乘之。登城而战。城上人皆散。浚在中营。力战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70H 页
矢尽。与子有声。自焚死。妾金氏。骂贼死。幼女俱死。一女年十六。嫁罗守素。其舅德宪。守凤山郡。欲迎归。浚曰。虏迫矣。不可出私属。及城陷。罗氏妇自刎不殊。虏知其为浚女。救之少苏。卒不食死。事闻。赠浚左赞成。谥壮武。咸应寿。字士美。杨根人。家安州。万历壬辰。从 宣祖还自龙湾。遂征倭。屡立战功。丁卯。守安州之东营。时年六十七。浚见应秀老。劝令出避。应秀泫然流涕曰。受国恩厚。当以死报。且公等在。何忍独去。浚壮而许之。及城陷。服锦袍力战。虏以为主将。丛射之。身被三十馀矢而死。赠户曹佐郎。金彦寿。字命叟。延安人。万历癸巳。中武科。从征倭。屯釜山浦。尝角其勇。一军莫能及。丁卯。为东营将。时备御甚疏。所善卒引裾。欲俱避。彦寿叱之曰。主将以死守城。吾弃之安往。城陷死之。赠兵曹参议。韩德文。字圣哉。清州人。年十六。尝从征倭。以劳授训鍊奉事。丁卯。与南以兴等。自焚死。赠训鍊院正。
金良彦。字晋益。晋州人。后徙平壤。父德秀战死深河。良彦服阕。尚衣素。不与人戏笑宴乐。募战亡孤儿五百馀人。名复雠军。每冬月冰合。帅以戍边。甲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70L 页
子李适叛。良彦自请帅府为斥堠将。蹑贼至延曙。潜从间路。上鞍岘。获燧卒。使举烽如故。贼不知官军之至也。翌日破贼功多。策振武勋三等。出监泰川县。良彦辞不得。终其身不至京师。丁卯。虏迫安州。良彦疾驱入城。属节度使南以兴。及虏围城。良彦谓其徒曰。勉之惟一死。不失为忠孝鬼也。及城陷。良彦挽劲弓。射杀虏甚众。虏不敢近。望中营火起曰。帅死矣。矢尽。持鞭棍。大呼奋击。创甚而无继者。投北池水死。赠判中枢府事。晋兴君。
宋图南。字万里。镇川人。光海己酉。中生员。与李安真等抗疏。言李尔瞻之党郑造,尹认,李伟卿等罪当诛。乙卯。中文科。时大臣朴承宗。与图南有戚联。方专权。附丽者。立取显达。图南绝不过之。由平安评事谢归。杜门自守。 仁祖即位。以御史宣谕关西。寻为永柔县令。丁卯。闻虏深入。自引兵入安州。节度使南以兴曰。公文吏也。速还任。毋徒死。图南奋曰。独公等死国乎。以兴壮之。及虏用云梯薄城。图南守北城。脱甲挂树曰。城陷我当死。何用卫身。为益力战。中流矢死。时年五十二。 英宗癸亥。赠吏曹判书。谥忠悯。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71H 页
全尚毅。光州人。为人壮勇。历官龟城府使。丁卯。入安州城拒虏。时仓卒号召。人无固志。金浚欲缓虏而得以间为备具。将使于虏。尚毅意浚欲和。即大怒。欲斩浚。寻知无他意。遂止。城陷死之。赠兵曹判书。
张暾。字汝明。仁同人。玉城君晚从弟也。光海主幽母后西宫。刑政悖乱。金瑬等奉 仁祖反正。暾与其事。册靖社二等勋。封玉山君。出为甑山县令。会李适叛。暾从晚平壤。将炮卒一千。与郑忠信等。追贼。至鞍岘破之。移价川郡守。丁卯。守安州。城陷死之。
尹惠。广州人。丁卯。守博川郡。守安州城。城陷死之。
宋德荣。字华叔。延安人。少中武科。 仁祖甲子。监孟山县。未几。李适反。德荣蹑至鞍岘。以功册振武勋三等。封延昌君。及秩满归。为平安节度使南以兴所留。丁卯。守安州南城。城陷。以兴将自焚。谓幕僚各求生。德荣见其从子汲将逃。怒曰。主将虽使若去。若安可去乎。因力战中流矢死。赠兵曹判书。
李希建。字仲植。洪州人。其六世祖舒。佐我 太祖开国。封安平府院君。谥文简。父宗张官忠州牧使。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71L 页
万历壬辰。与长子宣传官希立。战死橽川。赠兵曹判书。旌其闾。希达(一作建)短小。眼光烁烁。膂力绝人。家延安。闻父死。独携釰出。时年十七。寇贼。方充斥湖岭间。冲冒锋刃。号呼求父尸。尸终不可得。即自请隶义兵籍。为复雠计。旋归延安。葬父遗衣。闻月川君李廷馣在本府。传檄远近。收召忠义士。遂与金德諴,赵廷坚往焉。倭知城守未完。合诸屯兵急攻之。希建拒城守。所杀伤无数。每大呼突战。倭为之披靡。策宣武原从一等。体察使柳成龙奇之曰。儿有奇相。当为名将。劝令习弓马。乙未。中武科。屡官至忠清水军节度使。 仁祖初。西边事急。而龙川当贼路。朝廷难其人。延平府院君李贵。言希建可任。自金川郡守。移授龙川府使。上任甫一月。李适举兵叛。遣使以利啖希建。希建立斩其使。悉括府中兵。从都元帅张晚。尾贼至鞍岘而阵。黎明。贼悉众而至。希建列炮射为前行。令曰。射先发炮。须贼近十步乃发。于是。矢交下。而贼犹仰攻之。一卒怯。径发炮。希建斩之。及贼到十步外。众炮齐发。贼乃大溃。适为其下所斩。希建即回军曰。守土之臣。守土职耳。贼灭敢复留乎。策振武功臣。封洪阳君。希建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72H 页
以龙骨山形险势截。可城而守。请于朝。以五月始筑城。身运材石。为吏卒倡。有大石。百夫不能动。希建乘夜辄移置山上。凡六阅月而完。 上特遣校理李昭汉。巡龙骨山城。赐玺书曰。卿之忠勇。为西北长城。累年边塞。艰苦必多。予念卿常为之不宁。赐卿䌽缎。丁卯。虏大入。潜渡鸭绿江。陷义州及凌汉山城。列郡无敢枝梧。时希建诣龟城帅府。闻之。疾驰归。抵府境。虏已围合。从人无尺寸兵。皆失色。希建笑曰。兵诡道也。吾且诡之。即张鼓角。横过虏陈。直向山城路。虏疑之。不敢逼。指曰。白马神将。入龙骨城。城不可犯。希建所乘白马也。是时城新刱。丁粮俱匮。而希建徒以忠义激励。方日夜缮修楼橹。时出击虏。大有斩获。弥串佥使张士俊。义州人。义州陷。士俊家属被俘。士俊结邑中大姓张希范等。送款于虏。虏密嗾希范。去希建。希范乘人心危惧。盛言虏势可畏。城中人皆溃。左右惟中军李立兄弟及吏士数十人而已。希建解所佩釰。授立曰。若非西州豪杰乎。努力以此釰杀贼。啚后计。吾当归体府。损躯以谢国家耳。遂出城。赴观察使金起宗。朝廷以希建弃城。夺职从军。希建常涕泣伤叹。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72L 页
引兵钞击。多杀贼虏。一日乘醉出。起宗止之。希建曰。罪大功亏。唯当决死耳。转战至安州之云岩院。我师无继者。希建中流矢死。二月二十九日也。奴末福,官奴九加金。从希建不去。至是相与泣曰。公死于国。吾辈不当死于公耶。抱尸拥马走。殡于肃川境。乱定。以柩归葬延安。守墓三年而后去。 上闻希建死。辍朝震悼曰。惜哉。失吾良将。赠左赞成。恤其家。赐祭。希建谦退俭约。未弱冠从军。驱驰南北数十合。率身先士卒。屡立大功。而绝口不言。常痛父骸未返。自奉甚苦。马鞍挂一弊羊裘。夜则覆腹而卧。语及国恩。辄流涕曰。吾上无父兄。下无子姓。馀生无所为。唯为国耳。李立等。卒与郑凤寿合谋。斩士俊。以龙骨山城举义。破虏走之。为中兴伟绩。龙川人。刱忠烈祠。以享希建。又配安州忠悯祠。 正宗辛丑。赐谥壮烈。
林忠悯传
世之谈忠悯者。未尝不伟其浮海入中国事。然其称至登州。说都督朱裔者。无證左可辨。又抵海丰县。 毅宗皇帝奇之。下玺书。授副总兵者。不载明史。忠悯久于西边事。故为湾上谚传者甚众。疑其错迕缪戾。不究事宲。即混举之也。忠悯之功。当以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73H 页
荻江之战为最。其义当以锦州之不战为烈。余故因钱谦益所撰紫髯将军周文郁传及清主庚辰敕书为准。从实故也。其他所涉传疑之辞。并阙之。
林庆业。字英伯。平泽人。后徙忠州。五世祖命山。为吏曹判书。庆业幼能帅群儿为战陈。群儿慑伏。受约束惟谨。庆业既长。好读兵书。尝叹曰。吾受天地之气。不为禽兽而为人。不为妇人而为男子。安能局促老此邦也。乃以武出身。由乐安郡守。为釰山防御使。守西边。崇祯六年。耿仲明,孔有德叛。陷登,莱。仲明等辽人。仲明弟仲裕。谋乱椵岛。为黄龙所诛。仍覈仲明主使状。仲明遂挟有德以叛。拥众数万。杀谢涟。掳孙元化。横迭于旅顺登莱之境。周文郁奉诏。率天津舟师千六百人。讨之。破其龙王堂老营。仲明等惧遁去。俘叛将毛承禄苏有功等四十馀人。追至獐子岛。此我宣川境。一名薪岛者也。始贼欲据岛。阻海为险。控制西南诸岛。以及旅顺。结满洲为援。出没我境。寇掠海上。为登莱患。及为文郁所败。乃遁入鸭绿江。欲投满洲。文郁会舟师击之。檄我遏其路。庆业率师。军于江岸。文郁军于江中。邀仲明有德于卓山。擒伪都司等三十六人。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73L 页
又合兵。战于麻坨。皆大破之。巡察使金自点以师会。仲明乞降。请修筑南关。复金州以自赎。会他将忌其功。要击之。仲明等逸于西北。逃入满洲营。时满洲闻仲明等欲投己。即遣将迎之。舣船马耳山下。结营于九连城。文郁又烧其舟。满洲遣英俄儿岱。遗书于我求款。会文郁罢去而事遂解。九年。擢庆业义州府尹。守白马山城。明年。南汉不守。清遣孔有德。攻椵岛。令庆业俱椵岛破。庆业有功。从至沈阳而归。十一年。为平安节度使镇安州。初 宣文王欲以被兵事告 天朝。以暴其不得已之故。求义士之可以通中国者。庆业得浮屠独步以闻。王乃使庆业具赍。送独步入山东。十三年。清又䝱庆业为舟师上将。李浣副之。从征锦州。是时。祖大寿守锦州。洪承畴以十三镇兵救之。相持未决。我舟师至旅顺口。故迁延不战。至石头。阴纵三船。入宁远前洋。以清阴谋。告承畴。至北汛口。遇明兵。又不战。使二卒泅海。告清人谋于陈洪范。清人素疑我与明兵通。而庆业又令舟工日沈数船。初清人令我输攻锦清人粮几斛。庆业。亦不以时输。清知庆业终不肯与承畴战。遂许之归曰。朝鲜素善鸟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74H 页
鎗。若肯用心施放。明人柰之何哉。尔等许多舟师。只遇三十八船。遂不迎敌。前途其又迎敌耶。虽数人被伤而死。尔等欲掩人耳目。宁惜此数小卒耶。尔等淹留水上。既不前进。又不后退者。同明朝。故为巧饰。且朕原不因此处乏米。故令送纳。因兵船便。故顺带耳。既不纳需用处。此米亦不收。尔等或弃之。或带去。或从陆。听尔自便。庆业等。乃从沈阳而归。十五年。清人破锦州。承畴以其军降。麾下倪甲。告庆业在石城遣三船事。又定州贾人高忠元。坐事系沈阳狱。又告庆业遣僧入明。清人大怒。促我执庆业。至金郊驿。即道亡入天宝山。削发为缁徒。欲遂入天朝。欺江上船夫李武金。诣延安府。输致所置钱谷。至中流。即拔剑劫之。入中国。放船直登州路。会风不利。抵海丰县。未几。李自成陷燕。 毅宗皇帝殉社稷。清多尔衮。破自成。仍据燕。而中原寇贼扰攘。 弘光皇帝。在南京。嗣天子位。庆业时在石城岛。为清人所执。会沈器远谋叛。辞连庆业。 朝廷闻庆业系燕。遣使请之。清送庆业。报曰。庆业潜遣奸细。私通别国。及领舟师。故误军机。窜投明朝。罪恶多端。因平定中原。施恩大赦。一应罪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74L 页
恶。槩行解网。今 王欲得庆业。以靖乱萌。理所宜然。庆业既至。金自点罪其亡命。掠杀之。年五十三。将死呼曰。天下事未定。何为杀壮士。 王惜之曰。庆业敢任有功者也。命史官。谕其尸曰。予无杀汝意。何遽死耶。 肃宗时。追复其官爵。谥忠悯。方庆业之逃。清人搜捕其支属甚急。庆业妻李氏。在沈阳狱。即引刀自刺死。独步从庆业还。亦窜蔚山府。
李贞翼传
李浣。字澄之。庆州人。父忠武公守一。 宣祖时为节度使。镇北边。自壬辰倭寇以来。老土诸种。知我有难。时时寇掠我境。守一率壮骑。深入胡界。剿灭其部帐。每条上边事以为老酋。志不在小。宜预为之备。戊午。我师覆于深河。奴酋来诘曰。何为发兵助南朝。守一曰。我国于大明。犹父子。助兵何问为。浣年十七。从父北关。周览山川险阻。擢武科。丁卯。为永柔县令。时虏虽讲和。犹纵兵抄劫。浣辄射杀之。虏不敢近。庚午。刘兴治杀椵岛守将陈继盛。自领岛众。浣得其实。以闻朝廷。将举兵讨之。浣谓主将李曙曰。可遏籴以观其变。未几。兴治果为其下所杀。曙还白 上。今行为国家得一大将材。时虏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75H 页
英俄尔岱。以五百骑猝入安州。胁兵使柳斐。欲移互市安州。不从。即釰击斐笠。以兵围城门。浣闻之。发兵。陈山谷间。声言夜将袭之。英俄尔岱逃去。已而与玛福塔。托市场物货不至。直渡鸭绿水。向安州。浣盛兵而见之曰。互市有约条。一步不可过。两虏怒。欲拔釰胁之。浣笑曰。我独无兵刃耶。两虏于是受约而去。丙子。金自点屯正方山城。辟浣为中军。且拜遂安郡守。虏至。与从事郑太和。俱在城中。望见虏骑过者甚少。谓自点曰。此候骑也。请伏洞仙岭。俟大众至而后战。虏可覆也。自点从之。已而虏四百骑先至。自点击鼓促浣战。浣曰。大众未至。今击其先锋。战虽少利。而失其大也。自点不听。浣按兵不动曰。事之成败。在此一举。虽死不敢从。自点大怒。以御赐尚方釰。授麾下骑曰。浣不战。即斩之。浣奋骂曰。大事去矣。遂前诱之。虏入谷中。伏发败之。城中人皆贺。浣独恨其失计。明日虏酋以大众至。自点又欲出兵伏洞仙岭。浣曰。彼败卒已泄之。今虽伏必不济。卒如其言。太和由是。知其可将。会蜡书自南汉至曰。月晕孤城。危如一发。卿等何心越视。于是。浣东向痛哭誓师而前。至兔山。虏猝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75L 页
至。自点走上山。浣招溃卒五六十人。为圆阵外向。虏攻益急。浣中流矢困卧。适败马奔逸过前。即腾跃而上。得与自点会。议复潜师而进。浣创甚不能战。归遂安治之。已而。行朝讲成。及虏攻锦州。欲得浣及林庆业为将。浣叹曰。此行宲犯天地大义。然我若不行。祸及国家。遂行至旅顺口。虏问几日当到大凌河。浣欲徐行而密与天师通。即曰。船行在风。不可预定。时庆业遣二卒。沈海抵明军。告虏阴谋。总督洪承畴。称 皇帝诏。具言壬辰东征之恩及中朝危迫之状。且有缚虏而来。当分天下。封万户侯等语。庆业喟然太息。欲以兵归天朝。浣不可而止。至盖州。见天军帆樯。以炮相闻。天军觉而去。虏将疑我与明军通。而浣又沈舟楫。弃粮饷。示不可行。初。虏令我输米锦州饷其众。浣又不以时输。虏知庆业,浣。终不肯与天兵战。即许之归。浣始意虏驱之深入。即与天兵相应。覆虏师。虏卒遣还。浣终身以为恨。虏亦怒其违拒。移书本朝以锢之。浣踰铁岭。居北海上耕牧。及 孝宗即位。欲北伐清。郑太和荐浣。乃拜训鍊大将。浣治军。号令明肃。一军皆怨。 上召太和让之。太和对曰。浣约束严。故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76H 页
军中震惧。相与流言。然不过数月。军心必定。定则必说。无怨言。居数月。一军皆悦。 上尝大阅露梁。以所御嵌金甲冑角弓羽箭。赐浣以宠异之。时复召见卧内。从容论天下事甚悉。浣欲安固邦本。教训师旅。以待十年而后用之。夙夜尽瘁。惟恐不得死王事。是时。 王举处士宋时烈。为吏曹判书。谕浣曰。卿二人。戮力共图。予所望也。浣遂与时烈相结。吴三桂始降清。浣策其必叛。欲伺其衅。 上尝入北京。见山海关以外城郭陈寨皆坏癈。谓时烈曰。清据中国。不事武力。辽阳以东无控弦者。今引兵入关门。无难也。浣曰。选卒十万。由渤海,登,莱。以捣虏心腹。功可八九成矣。浣愿为前驱。若由辽阳。转斗关外。其不成必矣。浣不敢奉令。时烈然之。策遂定。永历十四年夏。会 王不豫。浣直北营。夜闻有声出上苑林木中若歔噫叹息者。数日而 王薨。后十年。三桂果兴兵。滇,黔,闽,浙,楚,蜀,秦,陇西,粤,豫,章。无不响应。而我师不能出。 显宗时。上疏乞归将符。 王不许。居三年。擢兵曹判书。辞不许。后五年。乞骸骨。又不许。后三年擢议政府右议政。居位三月而卒。年七十三。遗命葬于 宁陵南十里。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76L 页
以近 先王。谥贞翼。 正宗己亥。命祠版不祧。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风泉录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78H 页
八姓传
余尝撰 皇朝遗民传。历举八姓事。八姓者。庠生王凤冈,杨福吉,冯三仕,王美承,裴三生,王文祥,进士郑先甲,守备黄功也。时 孝庙在凤林邸。留沈阳。乙酉。始东返。八姓从 孝庙。居之于朝阳楼侧。而衣食之。及 登宝位。属之训鍊都监。虽无行伍之役。士大夫多不以辈流相齿。八姓者。亦苟免毡裘之陋。唯以保性命为幸。不他较计。然中国人流落东土。鼎贵奕赫者。在三国及高丽时。可历数也。独 皇朝遗黎之见摈斥者。诚可异也。是故。八姓者。皆在委巷。或深藏峡野。或浪迹江湖。其浪迹江湖者。常网鱼。献 上供。其始即芹曝之诚耳。久而责役甚苦。又肄阵。日斥为倭哨。卑之甚矣。 正宗朝始别之为汉旅。又差 皇坛守直官。然人之摈弃自如也。王凤冈之后孙德九。编八姓事。为 皇朝遗民录。多与余所记不同。然俱出于断烂之中。未知失得何居。辄录之。以俟他日之考据。
王以文。字歧阳。初名凤冈。山东济南人。崇祯名臣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78L 页
楫孙。崇祯丙子。避寇皮岛。丁丑。孔有德破岛。凤冈举家被俘。并其妻黄氏。拘之沈阳。凤冈时年十三。乙酉。从 孝宗东来。 肃宗己卯。殁于朝阳楼侧皇朝人村。年七十五。
杨福吉。字祥甫。其先蜀人。后徙通州。崇祯初。游学京师。与韩承宣友善。承宣守历城。福吉从而客焉。戊寅秋。清人入寇山东。陷历城。承宣死之。福吉被创几殊。虏执诣沈阳。乙酉。东来。 孝庙尝召见禁中。议北伐之策。未几。 王薨。福吉忧郁成疾。以 肃宗乙卯。殁于朝阳楼侧。年五十九。
冯三仕。字惟崇。青州临胊县人。崇祯戊寅。山东陷虏。三仕被俘。至沈阳。甲申。 烈皇帝殉社稷。清人据北京。三仕不欲归乡里。从 孝宗东来。 显宗辛亥秋。殁于皇朝人村。年六十五。
王文祥。字汝章。山东青州人。崇祯末。群盗大乱。文祥设砦自卫。甲申。清人据北京。破其砦。文祥被执不屈。送之沈阳。遂从 孝宗东来。 肃宗戊辰。殁于朝阳楼外赐宅。年六十七。
裴三生。字之重。大同人。崇祯末。群寇四起。集义兵。保乡里。及李自成陷京师。率兵来觐。为清人所执。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79H 页
清将爱星阿。以刃胁之降。三生植立慢骂。虏壮而不杀。拘之沈阳。乙酉。东来。 肃宗甲子。殁于朝阳楼侧。年六十四。 按三生父山大。俘于清。 孝庙与之东来。山大道死。子三生。以其生于中国。掳于清。归于朝鲜。故名三生。窃意遗民录。似以山大为三生也。
王美承。字继伯。山东东昌人。崇祯甲申。召募义旅。欲袭李自成于北京。自成为清所败而走。清人遂执美承。入沈阳。乙酉。东来。知 孝宗有北伐之计。尝欲冒刃戎行。及 王薨。日夜悲泣。疽发背。将没曰。北都之变。可死而不死。尚有望于中兴也。今日事竟不成。天也。不死将何待。年五十八。
郑先甲。字始仁。琅琊人。崇祯中举进士。以疾辞归。闻流寇逼京师。即赴之。路梗不得前。寓居野寺。闻烈皇帝崩。日夕缟素而哭。为清人所执。至沈阳。与王美承等。东来。留关西之妙香山。老而后至 王京。赐廪米。俾授译学。居常悒悒。与文可尚。好游山水间。 肃宗丙寅。没于朝阳楼侧。年七十。
黄功。字圣服。杭州人。崇祯庚午。武进士。授寿光知县。屡官至留守。督饷徐州。 弘光皇帝立。功收兵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79L 页
入保宿迁。为虏所破。生致功。絷之沈阳。遂从 孝宗东来。处朝阳楼侧。朝廷欲官之。辞不受。使监咸镜原襄焇(一作硝)药。功曰。此非官职也。不之辞。永历己亥。王薨。功痛国雠终未复。常杜门恸哭。 肃宗丁巳殁。年六十六。
右八姓。皆从 孝宗东来。其迹甚明。然丙丁之际。清人所掳我人。多走回。虏喝甚急。且索我向化人。刷还相续。中州之俘。尤岂肯许其东来乎。此乃 孝庙怜 皇朝遗黎。用重货赎之也。
柳溪山。字许弄。大同人。隐居天夫山中。种黍自给。崇祯甲申。闻 烈皇帝崩于煤山。乃裂巾衫。弃妻子。阳狂于河间。遇清人。辄慢骂之。清人执诣沈阳。遂东来。纵酒悲歌以自放。永历戊戌。没于 皇朝人村之侨舍。年三十二。
麻舜裳。一名蓬直。大同人。都督贵曾孙。崇祯甲申。清人据北京。舜裳痛之。驾扁舟。往来海滨。及南都陷。东出朝鲜。客于湖西之泰安郡。转之石城县。县中人为置田宅居之。常登高西望燕都而哭。晚游关东。不知所终。 按野史。称舜裳父遵化。总兵里光。死于深河。舜裳被俘于虏六年。逃入中国。丁卯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80H 页
督粮登州。遇风漂至礼川。遂流寓湖南之光州。与此录不同。窃意南都陷后。舜裳宲无东来之路。岂或从海路欤。
文可尚。庐陵人。徙居杨子江。隐居不乐仕进。崇祯末。有事之武定。遂遇清人之难。无家可归。流寓利津。是时。京师陷而流寇甚盛。遂由沙门浮海。至我关西之宣川府。旅寓以终。 案通文馆志云。可尚崇祯乙亥。漂至我殷栗县。寻遭丙子之乱。移居恩津。与遗民录不同。窃意通文馆志为得。崇祯乙亥。椵岛尚为 皇朝守之。中国人往往因椵岛通我。可尚必由是路也。
李应仁。本朝鲜人。宁远伯成梁曾孙。少保如松孙。辽蓟总督中军副将性忠子也。其家传云。李自成陷北京。性忠与兄子遵祖死之。应仁二十七。脱身东出朝鲜。与潘腾云墨万银。俱至我境。入东峡。应仁居淮阳。潘墨居金化。潘属乡校复。墨属军器复。应仁初名应祖。以避乱故改今名。 肃宗甲午卒。年九十七。后孙源。擢知中枢事。其宗甚燀赫。 朝家为念少保壬辰功也。 正宗己亥。燕岩朴趾源随节使。至燕中。遇宁远之子。辽东总兵如桢五世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80L 页
孙宗德。宗德遗世谱。俾赠其宗之流寓东土者云。李氏自朝鲜迁铁岭。有李哲根德。李哈山。李厦霸努。李把图理。李膺尼五人。而世次无考。以李英为始祖。英仕至指挥。有名可称者也。如松二子曰世忠,性忠。世忠子宲遵祖。而性忠称无子。盖讳之也。又家传云。总兵如梅子宪忠。死于深河。其子得龙。逃入朝鲜。后孙多居江华及湖西。又李玄锡集。称遇皇朝人王俊业。乃如松外裔也。且赠以诗。后俊业流寓关东之歙谷县以终。
李氏本居铁岭。满州既陷辽沈。辽沈之民。多奔迸我境。窃疑李氏之东出。在是时也。是时。满州责我刷送皇朝人。而多亡匿不出。朝廷亦不忍驱之与清。所以多遗脱。而得不薙发。外此而如康世爵,胡克己,田好谦,张云起,孔枝秀,韩登科,刘太山,金长生及屈氏,崔回姐之属。东出之迹。考诸国史野乘。皆有可徵。独陈凤仪事。未详。凤仪万历乙酉。配堂邑王第一女宝庆县主。具有 神宗显皇帝诰命。而有人得诰命于都下井中。未知凤仪果从天兵而至耶。苟然则何不见于东征壮士录。且谓甲申后东出耶。苟然则诰命当储其家。何为遗之都下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81H 页
井中也。且辽沈之人。多亡失文籍。子孙又多椎卤。不能自明其系。为人所窜乱伪冒。太原之刘。谓刘自成后。安峡之石。谓石奎后。江界之王。谓王承祖后。查谓查大受后。江陵之宋。谓宋应昌后。泰安之柴。谓柴登科后。平壤之万。谓万世德后。宣川之千。谓千志中后。东莱之蓝。谓蓝芳威后。彭谓彭友德后。军威之张。谓张海滨后。大邱之杜。谓杜师中后。海南之秦。谓秦绥德后。此诚真赝莫详。且当壬辰之际。天兵多遗落我境而不还。因致后孙之渐繁云。
倡义诸臣传
自满洲寝盛。而关西为兵马之场。其人虽困于兵刃。颇能从事于戎行。故丁卯丙子之际。往往聚会徒众。结寨以自保。如郑凤寿据龙骨城。金砺己入云岩山城。智得男上釰山之月隐峰。李立栅少为浦。皆能抄掠清军。有所擒斩。而立功尤多。惜其径殁而勋业不大著也。湖南素多世家。闻 国家有事。辄奋发忠义。自壬辰倭乱以后。募兵勤王者。甚众。山西赵公庆男。其一也。少而举义以击倭。及丁卯,丙子。已衰暮而犹能赴难。未几而卒。后孙零替。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81L 页
文献失传。余撰次尊周汇编。诸臣既讫而始闻之。甚可叹也。昔陈同甫。叹龙,赵二生事之不传于世。为之作中兴传。余之编立等传。亦此意也。
李立。字卓叔。初名挺立。中武科。教旨落挺字。以立行干(一作于)世。其先丹阳人。丹阳伯居敬后也。万历壬辰宣祖西狩。立扈驾。至龙湾。录扈圣原从勋。复力战素沙。授训鍊院判官。天启辛酉。虏据沈阳。朝廷发南兵以备之。缮修关西营镇。龙川府使李希建。筑龙骨山城。任立为中军。丁卯春。虏果袭陷义州。列城迎溃。府人张士俊。潜与虏通。欲逐希建。先诬立动众。希建惑之。遆立为北城千总。后一日夜。城中噪而大溃。时立一门男女及所部北城军独在。希建就立所。执手流涕曰。君不负我。我乃负君。即帖立为中军。立兄光立。为座首。属后事。驰向慈母山城。自归体察使。士俊遂以城附虏。立挈其族还故里。团束避乱人以自保。或欲推光立为将。以逐士俊。立曰。主将出城。而邑人代之。非义也。郑凤寿有将帅才。其弟麒寿多权略。可与成大事。遂与宗人矗立等。迎之。诛士俊。时凤寿为上将。光立为副。立念兄弟据权不便。且经多难。不欲举族在一城。让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82H 页
中军于金宗敏。携光立子承先。弟德立,仲立。出龙骨城。时虏骑遍野。牛军屯田者。杀掠尤甚。部将金佑亦希建旧校也。收散卒。入少为浦。龙骨溃。民窜伏傍海芦田间。稍稍来集。男女且千人。立驰往赴之。西州豪杰安浚,崔孝一等。闻立至。皆喜曰。公来吾事济矣。推立为将。立周视地形曰。可守也。即树内外栅。部勒诸校。收渔船。置场牧牛马。又徙老弱女子不胜兵者于都农岛。令德立守之。遣壮士沈达海,金义老等。招集诸散民。义老长山人。有勇力。与文汝卓及其子显道。杀贼甚多。闻立在。相率来附。先是。虏以士俊故。不侵龙川境。及士俊诛。虏始合诸屯兵。将大剿龙川。时牛军分屯者。过数万。而归立者日数十百。虏惧牛军散则势孤。欲悉兵鏖龙骨城及少为栅。三月十七日。攻龙骨城大败。将移怒而残少为栅。府中大姓张氏子弟。皆骁果。而迄,遴二人。尤善战。在长山屡却虏。立恐大寇至而歼灭之。遣佑克諴,宗禄等。护张氏族入栅。未至遇贼。宗禄,显道战死。汝卓被执。骂贼死。张氏既至栅中。兵益张。是日虏迫栅。栅中殊死战。虏败走。后五日。又大战败之。遣李浑。奏行在。 上嘉之。升立折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82L 页
冲。除权管。贼愤前日之败。四月三日。引大兵攻栅。立率众搏战数十合。贼不能支而走。立与壮士百馀骑。追之。复斩数十级。毛文龙觇贼。至少为浦。见立力战状。至立所贺曰。今日之战。虽古名将。不能过也。具奏皇朝。赐银牌以宠之。漕米一千石以饷军。文龙又以米布白金火炮具遗之。时胡兵深入平山。未及尽归。与牛军。南北相首尾。立设方略。擒洪俊,张大进,景承等为贼心腹者数十人。斩之。而宥其党。于是被䝱者。益来归附。而牛军遂散。初李浑至江都。 上问贼中动静。浑对失辞。至是选能对者。张遴年甫弱冠请行。立悯其少。遴固请许之。既至。应对详悉。 上悦。超遴二资。除立麟山佥使。降旨褒谕。虏畏凤寿,立。邀其归路。遂遁。立以舟师协同椵岛。夺其俘男女数千馀人。时栅中乏食。入大鸡岛就食。凤寿亦以龙骨之众。来会。两军饥疫。死者甚众。七月。朝廷移军安州。立病劳悴。卒于军。凤寿并将其众。立生有异资。既壮武艺绝人。常以弓釰自随。慨然有死封彊之志。子孙争慕效之。荣先从希建。至宁边。希建令荣先还曰。城溃时。若翁不以族去。及出城。从我者数十人。尔独不去。临乱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83H 页
不改节。岂非若父子耶。解所持夹刀鞭。赠之曰。归赠若翁。此物宜策马。且可杀贼。于是荣先泣。希建亦泣。荣先既归而立卒。后八十一年丁亥。观察使奏立宲绩。 上见皇朝银牌。毛文龙票文。嗟叹久之。特赠立兵曹参判。旌闾。 英宗乙卯。赐祭。
张遴。字君择。长渊人。八世祖弼。官文学。坐事配龙川。仍家焉。遴少慷慨好义。丁卯春。虏入义州。龙骨城当贼冲。而守备甚疏。府使李希建。将弃城而死于贼。遴诣军中。泣请死守勿去。希建不能用。遴聚其族谋曰。虏兵逼关西。虽欲去。必不可得。无宁决一死战。力尽当自焚。遂与叔父希范,希曾,庶叔希真。兄迄,从子盖世等。募避乱人老幼凡九百馀人。收军粮兵器于闾里。昼辄上山候望。设伏以待。未几。贼数百骑突至。遴分其军三处。建帜击鼓。俄而贼至益众。围之十馀匝。乘势呼曰。义州陷。凌汉破。龙骨又降。汝等降则生。不降且屠之。诸军应曰。吾已决死矣。遂奋呼发火炮。虏多死。退屯北山。乘风纵火。烟焰蔽天。一卒走避。即斩以徇。时军中乏水。汹汹欲溃。风雷骤作。雨大下。诸军升屋。撤瓦以杀贼。矢石如雨。士无不一当十。虏退屯十里外。会遴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83L 页
从兄遇。募兵数百人而至。兵势益张。翌日。贼又以数千骑。据北山。见屋上多竖旗帜。知有备。不敢犯。会李立在少为浦。迎遴。遴以其族来会。已而使遴奏事于朝。 仁祖召见之。即除中部主簿。出为楸坡万户。又差吾老梁权管。丙子之乱。守满浦镇。已而。解归。遴既归。无所事。屡为功曹及椽。碌碌乡里间。文忠公李景奭。被囚于白马山城。见而惜之。言于 上。得除高山里佥使。时虎入江界境。为民患。遴射杀之。 孝宗方欲北伐。清阴求勇士。遂命遴宿卫。询丁卯拒虏状及关西道里关阨。遴对之甚悉。会肃川府使有阙。吏曹举遴。 上不欲遴远出。不许。遴由是益感激。常欲死敌以报恩。丙申春。猝遘疾以终。
安邦俊。字士彦。宝城人。少师文简公成先生浑。为人高洁好气节。倭平秀吉遣其将入寇。文清郑公澈。视师公州。邦俊白衣趍军中。见澈论兵。澈大说。光海时。邦俊深入牛山中。不出。至 仁祖时。徵为獒树察访。居十九日。即弃官去。清人引兵入安州。文忠李公元翼。出湖南。邦俊帅其徒数百人。见元翼于全州。画兵事。崇祯十二年。邦俊又徵为典牲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84H 页
主簿。强上道。未至京。称疾归。邦俊虽处士。有志当世。王室有急。未尝不赴。命之召。亦有时而就。及朝廷与清和亲。邦俊遂不肯仕。丙子之难。邦俊闻虏围南汉。与子厚之审之逸之。婿洪命基。友赵平及同郡从者朴春长等一百二十人。又绫州,和顺,乐安,罗州,长兴,兴阳六邑人士从者七十四人。倡义宝城。与李兴浡等相应。和事成。皆罢。林庆业入盖州。邦俊上疏曰。昔平秀吉谋犯中国。柳成龙欲讳之。 先王不从。竟奏之。及秀吉叛。 神宗皇帝遣李如松。收平壤。复京师。有如王家不预奏。则援兵必不出矣。今庆业不思天子之恩。乃入盖州。一国何以自解于天下后世乎。十六年。徵邦俊为司宪府持平。迁至工曹参议。邦俊固辞不起。命基,平。皆有志节。杜门自守以终。
郑敏求。字景达。号默斋。十代祖臣保。浙江人。仕宋为员外郎。宋亡。浮海至瑞州居焉。九代祖仁卿。谥襄烈。六代祖珣。户曹判书。祖希廉。校理。父骘。号东溪。学于高峰奇大升。以文学著名。敏求生于 嘉靖乙丑。游沙溪金先生门。事亲孝。不事举子业。壬辰之乱。闻 上幸龙湾。办白金。募义旅。与县监李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84L 页
。扈从义州。录扈 圣功。超拜兵曹郎。转至监察。光海时。弃官归乡里。 仁庙反正。特除比安县监。甲子。李适叛。病未能赴难。送其子之白。扈 驾公州。自发灵光庄谷。由海途。输致行朝。乱既平。录振武原从功。丁卯。建虏入平山。敏求募义旅。赴号召使金先生之军。闻朝家议和于虏。寄女婿李浣书曰。嗟呼。今日朝廷。宋之秦桧者。几人。环东土数千里。嗟无胡澹庵一疏也。和事成。祗送 东宫于砺山而归。遂不膺徵召。逍遥林壑。丙子冬。南汉受围。浣时在正方军中。驰蜡丸。报敏求急警。有月晕孤城。危如一发。卿等何心越视等语。即围中密 旨也。敏求读罢。即抆涕抚釰曰。今日之祸。兆于丁卯。丁卯之耻。今可雪也。调健仆为军。自赍粮。驰到潭阳。时李兴浡等。方举义。见其檄。疾会砺山。进至清州。闻和议已成。痛哭曰。国雠未报。生亦何为。归仍杜门。自称 皇明遗民。每当 神毅两皇帝讳辰。终宵痛哭。至耋而不怠。每与浣。讲北伐之计。语及皇朝所赐诏。备言壬辰东征之恩及当时 中朝危迫之势。令缚虏以来。分天下封万户。呜咽不能语。乙酉冬。终于龙山旧居。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85H 页
大报坛铭
今年甲申。即 皇朝运讫之三周岁也。痛 皇朝字小之恩寝邈。仰 列圣崇报之典甚隆。遂敢拟为之坛。铭曰。
煤山至恸。维岁涒滩。三月十九。凶秽布漫。饭靡梁玉。殡阙涂攒。遗民起陵。昌平之峦。三周其甲。有涕徒汍。眷昔南城。虏骑叫欢。中原涂炭。东援奚论。犹敕颜帅。勿事盘桓。 毅皇之恩。 有继有述。倭讧壬辰。肆其侵轶。微我 神皇。孰我悯恤。绥靖寇乱。邦乃宁谧。欲报斯德。天覆迥阔。噫嘻 皇绪。乃微乃忽。我柰力诎。靡补毫发。易冠倒屦。寰宇荡汩。九庙已毁。谁荐芬苾。泉之洌矣。风之弗矣。含冤赍恨。无地可泄。圜邱祀典。侯邦莫设。于礼虽无。义由恩发。北苑幽幽。有筑斯屹。名玆大报。戴记攸悉。赫赫高皇。德普惠壹。进我于华。仪矩靡阙。恩由中出。不可断绝。 三后并享。鉴我蠲洁。幄座扆榻。荐陈秩秩。牲维三俎。乐维六佾。矧玆暮春。痛恨上彻。维 圣能飨。礿乃孚宲。于万斯年。礼仪孔吉。
敬奉阁铭
敬奉钦奉。 皇诏攸藏。一楹之阁。两阙相望。移自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85L 页
槐院。于焉允臧。槐院之匮。昔安 天章。清主之敕。混列其傍。事乃错缪。有司莫详。 英庙己丑。 圣谟洋洋。芸馆开印。寓此哀伤。浩博 皇恩。光荣益彰。矧玆 御笔。追慕弥长。爰初移贮。乃存其防。岿然栋宇。经历星霜。 太庙东堧。观瞻尤妨。 宁考兴嗟。胥地攸当。 皇坛侧阶。仍旧脩梁。 金章宝墨。共北一欌。凡厥三迁。始反其常。裳华蓼萧。溯古佪偟。侯度斯勤。玉帛玄黄。原隰旧迹。犹复梯航。九有尘雺。百变沧桑。眷焉周道。鞠为芜荒。忾念寤叹。淑而不昌。原泉濛涌。怀惟无疆。拔之僻陋。加以冠裳。拯之涂炭。饲以粱。具厥 诏敕。朱批焜煌。曲阜乌号。轨迹不忘。恭赋铭辞。且诏茫茫。
题月沙集论抚镇合揭劄后
抚镇合揭。未详其为说如何。然观月沙所论。殆李成梁欲镇守我国计也。我国僻处海东。其动静虚宲。不得一一与上国相闻。及夫壬癸东援也。天将陆续而至。山川险阻。物产土风。皆所谙悉。往往有朵颐而流涎者。如成梁者。是已。时建虏为其豢养。指使如意。然方并吞诸部。席捲藩胡。其志不在小。月沙恐成梁阴嗾侵我边鄙。声言奉命来救。自以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86H 页
铁骑临之。其忧可谓切矣。东人常言。成梁子如松。破平壤倭时。因成梁言。为父母邦效力。苟如是。月沙之议。何为如是。 明末野史云。宋一韩在万历年间。劾成梁疏。至一二十上。成梁解之万端。卒不从。一夕独卧书室中。晨起见室中。几案盘盂。巾舄衣带。下至虎子之属。无不中分为二。而户扃如故。一韩心知成梁所为。即移疾归。月沙劄中。称宋一韩。论甚正直。意此时也。毛文龙在椵岛。亦尝觊觎我国。言于袁经略曰。朝鲜衰弱。可袭而有也。向微经略诛文龙。 国家安得无忧乎。
题月沙庚申燕行录后
万历己未。徐光启言我邦结好。奴贼自请东出监护。时姜弘立降虏。致有辽广流言。遂有辨诬之使。月沙宲膺其选。至辽阳。见经略熊廷弼。论西边备御状曰。沿江郡邑。人民鲜少。又无据险处。以江界之狄踰岭。碧潼之九阶岭。理山之牛岭,车踰岭,板幕岭为上路。设一将守之。以昌城之延平岭,缓项岭为中路。设一将守之。以义州为下路。设一将守之。沿江诸城若不守。清野而退。守此三路。然余尝案图经。自江界至昌朔。县壁峭截。自昌朔至义州。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86L 页
径路坦夷。而鸭江一带。可为天堑。苟不能守此。使虏骑一渡江。则江以南镇堡。皆不能守。三路虽置大镇。细径捷路。纵横交穿。虏苟得效邓艾县军阴平故事。将如之何。三路之镇。为连衡之势。作后援。则固得矣。若先以退守为计。窃恐涉乎迂也。夫志进者得。志退者失。虏之始也。矢战死于辽沈城下。所以得之也。
题江汉集陪臣传后
金厚斋干集中。言清人不杀吴学士。窜吴三桂军中。及三桂反清。学士因海舶。寄信于我。以年甲为验。尹学士殉节。亦未详月日。故黄江汉陪臣传中。至吴,尹两学士。书以不知所终。然丁丑四月十九日。被杀于清人则审矣。意东人因指尹起凤事。错为吴学士矣。起凤避兵江都。为耿仲明所俘。是时从仲明。孙精忠起兵东南。与三桂连衡。而尝通信于我。我人不知精忠。而只知三桂。遂以起凤。谓之吴学士也。又 国朝宝鉴别编。谓刘海。为晋州慎敏。从刘綎入中国。深河之战。为虏所得。然刘綎东路之败。海已在满洲。岂从綎者乎。海即辽人。满洲所称刘爱塔也。为老酋宠将。后归孙高阳。以九百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87H 页
骑。破满洲数万众。卒战死永平。不知别编所载。缘何缪误如此。又见野史。满洲贵盈哥。当老酋殁。与崇德争立。奔于我贪甚。以其女。为武官朴玏妾而依之。及丙子之乱。入南阳府。杀尹棨。复入清军。余尝闻尹氏家传说。考之清开国方略。贵盈哥。似指第三贝勒莽古尔泰。而宲未尝东奔。唯丁丑春。我向化人叶辰麻福塔。以二百人。奔清军中。岂或指是为贵盈哥欤。
题王一宁传后
余尝传辽西生员王一宁。一宁当辽沈陷虏之时。从宽奠参将王绍勋。欲恢复。乞师于我以为唇齿之势。时 天朝使臣刘鸿训。来颁 熹宗皇帝登极敕。绍勋抵书鸿训。乞留平壤等处。以系辽民之望。是时。满洲新陷辽,沈。而未定金,复诸卫。尚未见失。诚可乘之机。而时当昏朝。孽臣用事。何以得力乎。夫满洲之取辽沈。专用剿掠傍近。使辽沈之民。不得耕作取食。且取北关蒙古。以绝其援。守辽,沈者。亦多名臣猛将。胡为坐视其危。而不能措一策也。 本国据满洲之背。为辽事者。辄欲联络之以张声势。而卒不能焉。可胜惜哉。一宁计既不谐。遂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87L 页
画岛事。杀镇江虏将佟养正。以授毛文龙。开镇椵岛。椵岛苟得人。如满桂赵率教者而守之。岂忧满洲。而乃反使文龙守之。何以招聚魁杰。绥靖寇乱乎。一宁以直言。为文龙所陷。死于许显纯。悲夫。余惜一宁事迭于 皇朝史。故具录如右。
复题王一宁复辽议后
辽东故多奇策之士。如王一宁。即其人也。是时。满洲新陷辽,沈。天朝之威灵中隔。一宁乃欲以东偏区区之众。为恢复计者。不亦奇哉。昔昭烈定蜀。蜀人屡惊。刘晔劝曹操击之。可以得志。盖取人之邦。人怀旧恩。而不归心者固多。所以其机可乘也。辽沈虽失。而金,复诸卫军民及东山矿徒。多结砦自固。以待官军。诚自我强力出兵。与熊经略协同。则可收全辽。且一宁之言曰。奴酋士卒之众。武艺之精。不如贵国。彼诚见彼之失得。故有是言也。当我朝中叶。讨满住朝野人之时。其强何如也。一宁以练兵选将。屡陈条目者。诚苦心而奈昏朝之不应何哉。熊经略建置之议。亦中窾要。而因与王化贞有隙。广,宁之败。焚积聚而护溃民。入关者。亦大失矣。是故。师克在和也。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88H 页
题白松鹘说后
孝庙时。清贝勒王。求婚于我。我以锦林君庶女。号为义顺公主而嫁之。贝勒王大悦。谓之白松鹘。言其姿态横生也。方其嫁时。选诸道婢妓。为义顺侍姬。清人又督其佳者。当时诸贤在庙堂。亲自选择而草启。其中用不中用者。纷纭不已。其慑彼之威。苟幸无事可知。然诚有愧于李泰之义也。清有金尚明者。本我国人。丙子被俘者之裔也。为清所任用。凡为我地者。皆力焉。尚明求我国屏风兼我人善书者书之。庙堂既妆屏讫。招泰书之。泰即书曰平生惯写崇祯字。不忍提毫向虏屏。庙堂诸公。欲罪泰之妄。礼陵赵相。为有匹夫之志而止。
题朴兰英事后
万历戊午。我师被杨经略之徵。入深河。朴兰英以昌城府使。为元帅姜弘立别将。弘立降满洲。兰英亦从之。及丁卯之乱。复随弘立至 本国。为其习满洲事也。常衔命往来。未尝有蠹害于我者。且满洲尝客遇弘立等。故弘立全其发。想兰英亦然耳。及南汉围解。玛福塔怒兰英以绫峰君为真 王弟。沈諿为真大臣而欺蔽之。乃杀之。其死即 王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88L 页
事也。顾以不死于深河。并其善而没之。 国史以兰英为叛贼。与弘立润澜等同归。彼之不能办一死者。不过毫忽之间。濡忍之志乘之也。然书以叛贼则过矣。
题边大绶塘报稿后
边大绶者。 崇祯末。陕西米脂令也。因总督汪乔年密牒。发掘李自成祖海及父守忠墓。聚其骸而焚之。取墓中所盘白蛇。腊之以闻。是以襄城之陷。贼最甘心乔年。甲申四月。清兵入关。贼溃而西走。至泽州。时大绶罢官家居。即见执。至寿阳南关而逸。为之作虎口馀生记。贼即甘心乔年。独且宽大绶哉。乃大绶天命未尽故也。然则长平新安之坑。其人皆死命也。然野史言自成父祖冢。乃仙人所占云。墓中骨化龙。则自成当为帝。而径被发掘。故贼败散云。青乌葬经之说。固不足取。然观大绶塘报。称贼墓已破。王气已泄。贼势自败云尔。则亦有是理乎否。然清人之方盛也。 天朝以清为金人之裔也。凡金主之冢在燕中者。尽令发掘。清人之盛自如也。盖李贼运尽故遂败。清人运亨故益炽。其祖先之冢骨。安能有为哉。发之。徒见其无益也。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89H 页
书清人发祥世纪后
世纪称长白山之东。布古哩山之下。有池曰布勒瑚里。相传天女佛一伦。浴于池。有神鹊衔朱果。置衣。天女吞之。有身生子。命之曰汝姓爱新觉罗氏。名布库哩雍顺。居长白山北之俄朵里城。国号满洲。越数世。国人叛。有幼子遁免。又数传至肇祖。(名未详)肇祖孙兴祖。(名未详)兴祖子景祖叫场。景祖子显祖。他失显祖子太祖努尔哈赤。计布库哩雍顺。历可十世。而至努尔哈赤。即熟女真部众也。中国人作史。夷胡谱系。多不明。辄引狼孕犬产。满洲人预虑此。而为天女朱果之说。以神之欤。然爱新觉罗者。言金宗也。又李民寏建州录中。言满洲人谓其先出自狗。见挟狗皮者。辄恶之。盖胡人虽欲自讳。亦不可得而讳也。
题息庵集中江都书启后
江都在西海中。高丽时尝避契丹于是。 本朝丁卯。避清人于是。丙子又避清人。而不免陷败。夫高丽时能避契丹者。以契丹不知舟楫之利也。丁卯时能避清人者。以清人止于平山欲讲和也。丙子之陷败。清人能知舟楫之利。且欲劫我以城下之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89L 页
盟故也。 朝廷每以江都为天堑可守。然由通津而入。则水步甚狭。虏纵船而至。无可御矣。尝见清人所著开国方略。崇德主闻江都形便曰。此易破也已。于辽阳造船。由金,复海口。欲攻江都。而船未及至。多尔衮等已破江都。庙谟独不虑此乎。丙子时。因 国祚灵长。 上在南汉山城。间欲诣江都而不果。设无玛福塔之伏兵。而得入江都。国事之罔涯。尤宜如何哉。我外先祖梨川公谏止之功。不可没也。江都以其维三南漕税之故。储国用而取给之。则诚要地也。然无炮台屡座为御之具。则亦安知不为贼所资乎。清人不即破台湾者。不唯海路之险。亦以炮台之故也。不然。郑家岂能守之三十八年而始灭乎。息庵金公锡胄及柳武悯赫然。皆当时以干闻。何为矻矻于筑城之议。而不及其他乎。
题明川楚氏遗迹后
楚氏故籍中国之巴陵。盖显族也。其后裔。流寓于朝鲜星州。又转徙北关之明川。其东出之故。未之详也。 英庙甲戌。 命宁远伯五世孙及楚海昌,田时东,潘自建诸家。并删向化录中而蠲其役。当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90H 页
清人陷辽,沈也。宁远之曾孙应仁。与潘腾云。俱至我国。自建。其腾云后也欤。时东先好谦。 皇朝兵部尚书应旸孙。而由椵岛至者也。后四十四年。 正庙丁巳。楚氏之后珏。诣京兆府。得其八世祖永秀万历四十年壬子籍。永秀曾祖海昌。始东来。封星山公忠义将军云。珏遂号吁 跸路。乞与 坛享之班。 上许之。每岁 坛享。珏辄自北而至。尝以科体诗。与 本朝忠烈诸臣之后。应 制被选。今又仕宦于朝。楚氏渐显矣。然徵之籍。则海昌之东来。已在万历之前。而所称星山公及忠义将军。皆非 本朝官名也。闻楚氏之始。甚零丁孤弱。又窜匿转徙。几不能自保。文献之若是错迕。诚不足怪也。盖自胡元乱华以来。中土之人。不欲与腥秽杂处。往往避地于东土。如郑臣保唐诚之伦。是已。今考楚氏流寓之迹。亦由是也与。维我 列圣朝无幽不烛。楚氏之迹。必有得其宲者。铺张叙述。以备史乘之缺。入于 乙览。以秘本之故。不得传于人间。不然。 恩纶中李氏,潘氏,由氏。皆 皇朝遗裔。而楚氏之与其列者。岂无以哉。徵之久远断烂之籍。不若考信于 圣人之教。楚氏唯当奉如金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90L 页
石。又何必他求哉。
题洪学士斥和疏后
洪学士当崇祯丙子。见虏嫚书至。即上章斥和。卒以是殉节于虏中。虏主之兴师来侵也。以斥和臣为言曰。误西征大计。是时虏方缮甲兵。将寇宁锦。见斥和疏而不敢动。夫以海东渺然一书生。奋毫于咫尺之牍。而义声乃能鼓一国之气。使虏猾夏之志消沮。当时请公皆有此志。则岂有金缯之辱乎。虏据沈阳数十年。虽时犯中华。多陷没大镇。然终不得破宁远而西者。亦孙承宗,袁崇焕施设方略。犹有存者。盖承宗退而崇焕诛。辽事不可为也。
题朴烨诗后
朴烨。为关西伯。当己未深河之役。见我师覆败。有诗曰。延平岭外是昌城。杀气连天鼓角鸣。败马残兵归不得。夕阳无限大江横。盖亦悲愤感伤之意。见于辞如此。然深河之役。粮饷自关西输致而不能给。士乃三日不食。掘胡中窖所藏谷及牛畜而食之。事在李民寏日记中。孰谓烨有材能哉。然则关西十年。徒以刑杀立威。而谈者惜烨径死。不能御胡。殆过论也。今所称湾上杂志。多颠倒事宲。纰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91H 页
缪胶午。只举西人立功状。及林忠悯事。忠悯固壮矣。余尝怪虏之东出也。时以义州尹据其径。何无一战。退处白马山城也。窃意忠悯久为湾上人所服。故谚传最多。然类多不得其宲者也。且言张士俊不叛。崔孝一斩虏将尧虎。称诩似过宲也。烨诗亦见于此。无或他人诗窜乱欤。
题南汉日记后
余尝见清人所著开国方略。云。丙子十二月。清方入寇。多铎。遣英俄尔岱。告其主曰。获其土人。皆云朝鲜国王于十三日。送妃二子入岛内。 王与长子。尚未及去。闻军至琶渠。遣兵守渡口。遂进山城。十四日。闻我军至京城。复出山城。因堕马受创而还。城内粮饷薪水甚少。每兵二人。日给一日粮。惟四处有水。命人守而汲之。其守兵凡垛口平坦处。以三人防守。稍险处。二人防守。极险处。止用一人。其军器。亦未全携入城。是时。清主在平壤。已得此报。而指陈甚明。其侦探之密如此。我则庙堂之臣。每谓清主不来。清主至城下屡日。请成而后。始知之。若是而安能御敌乎。方是时。玛福塔劳萨等。以三百人先之。又豫王多铎硕托尼堪。以千人继之。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91L 页
又岳托杨古利。以三千人继之。清主以大军随其后。又睿王多尔衮贝勒豪格。以左翼兵。出昌城以会之。孔有德耿仲明。将辎重而最居后。我人只知马福塔为先锋而已。其馀猛酋悍渠之随至者。何尝知其一人乎。我国僻处海外。升平日久。凡用兵曲折极卤莽。虽经壬辰之役。而亦不留心用兵。不知敌国虚宲与勇怯。而凡所措划。必曰敌至而图之。敌至而图之已晚矣。况亦无所谓图之者。只扰攘而已。何以当方张之敌乎。
题金松崖旧君服说后
旧君服有三。而皆齐衰三月也。有致仕而退归田里而服者。有三谏不从。待于郊而得玦去而服者。有待放而去。收其宗庙。其妻与长子。尚存本国而服者。此三者。皆恩轻故也。当崇祯甲申之变。当时诸贤以旧君服为言。何其远于礼也。夫旧君者。自吾身而言之也。我朝于 皇朝。不可以此三者拟之也。然则当服何服也。 上当齐衰三年。大夫尝奉使者。当繐衰七月。是时。清人之伺察甚密。我以积畏约之故。不敢服。乃欲以旧君服服者。亦戚矣。仁庙尝率百官。望 天朝而哭拜。未闻有不逞之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92H 页
徒。通于清人而恫喝者。此又非通一国臣民皆服之也。设欲秘之。何难之有。诚于当时正君臣之服。则我朝尊王之义。不亦尤卓乎。
题李浚沈行记程后
崇祯乙亥春正月。武臣李浚。为春信使。入沈阳。路遇我被掳人郑命生者。问胡中事。答云。前年从宣大之战。仅得生还。军合二万馀。太半死亡。将卒俱困。杀战马充饥。诸将皆徒步而还。案明史曹文诏传。甲戌七月。清人西侵插汉。还入大同境。文诏偕总督张宗衡。固守怀仁。八月围解。灵邱及他屯堡多失陷。而清人亦旋。又曹变蛟传。当文诏之困于大同也。命变蛟北援。七月。遇清人广武。有战功。此浚所录宣大之败也。张廷玉等。脩 皇明史。不敢书清人败衄。然书清兵亦旋。又言变蛟有战功。则清人之大败。即可知也。想变蛟等。仅得自救。不能穷追获全功也。如能穷追。则岂有一人还哉。文诏死于流寇。变蛟死于松山。浚亦后为义州府尹。不受清人嫚书。有名。
题尹洙叙燕篇后
尹洙当宋用兵陕西时。连在军中。如叙燕等篇。指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92L 页
陈兵事甚悉。曰燕不加赵。赵魏一则燕固不敌。夫燕居中国之东北。当战国时。甚贫弱。至东汉时。光武始用渔阳突骑。而收河北。慕容氏起和龙。而吞噬中国。自是以来。唐安史之乱。五季及宋而辽金之强。天下之患。皆萃于燕。燕之忧。亦我之忧也。盖清之始。不过建州一部落也。东取辽沈。西服蒙古。用是以张。犹燕之合赵魏也。我国辟处海外。以卑辞厚币。虽得免其啧。固不可恃此而无备。兵志所谓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正今日之所当讲也。我有关西北之民。而不训练为强兵。反委弃之。使暴帅贪官。虐之而已。使尹洙见之。其慨咄叹惜。又当何如哉。
题黎遂球诗后
黎遂球。字美周。番禺人。天启丁卯举人。唐王以为兵部主事。死于赣州之难。善书画。尝为南昌万时华。作山水图。题云。万茂先斋头。得高丽纸一幅。乃姜燕及学士使朝鲜归所贻。余从陈士业饮。过宿茂先。因为作画。并题其上。长白遥遥鸭绿烟。使臣回首别朝鲜。陟釐空在舆图去。为补林峦共怆然。燕及。即姜曰广也。曰广之东来。欲联络本朝。恢复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93H 页
辽沈计也。以贞白显名于东土。至立碑金川路傍而颂之。归橐尚有携纸。清士固亦不嫌雅具也。遂球诗甚悽黯。其眷系于东土切矣。是时我有城下之盟。中国岂复有望哉。然其情如此。倘能如同春议。一从海舶而朝 天子。则慰东南忠义之心。当如何哉。
书二使抗节图事
崇祯丙子四月十一日。后金主洪歹始。出沈阳之南郊。僭加号曰宽温仁圣皇帝。国号大清。年号崇德。是时。罗,李二公。奉使适至。清人强令与贺。二公力拒之。虏又驱击。辄困殆不支。然终莫能屈。使者还。沈阳人写二使抗节图。又乾隆主所制全韵诗。有曰。 太宗文皇帝建号祭天。列国皆来贺。朝鲜假礼义事明朝。其使臣李廓,罗德宪不拜。我尊攘之义。徒议也。而未见于行事。其炳烺于中国之史。为后人之口宲者。独罗,李二公。与夫洪,吴,尹三学士耳。清开国方略。言学士事曰。倡议袒明。败盟搆兵。我之所以自解于千秋者。不其在斯乎。念忠臣烈士之所以成就者。即一死耳。人之一死。固不可免。则其脩短悠悠。夫何足计。而死得其所。不亦可乐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93L 页
乎。苟非弱与闇者。其嗜于义也。固不待教诱而喻之。是故。洪,吴,尹三学士。没而有光。罗,李二公。生而有光。其生也非公所自料也。办一死等耳。顾其所值之不同也。然则我之尊攘之义。虽徒议而风声所及。不亦远乎。二公始闻虏令来贺。即坏纱帽。裂团领袍。解髻相绾。握手钩连而卧。虏力驱至郊。顿抑捽曳。须发尽落。喘迫气促。乐作传胪。虏益按项拉腰。必欲拜之。二公坐箕踞。奋拳迎搏。于是鞭箠交下。血淋衣。肌肉剥落。翌日出东郊。又执去。二公大骂不绝口。虏复驱之。罗公折左臂。李公气绝。始驱止。馈酒食。二公卧踢之。柈器皆碎。其奋力忠义之状。森如也。固亦不待画而见之。
记杨古利事
清统志。杨古利。满洲正黄旗人。姓舒穆禄氏。父郎柱。为库尔喀部长。杨古利。虏主奴尔哈赤女婿也。骁勇善战。从奴尔哈赤。侵辉发。取纳殷部长及朱舍里路。安褚拉库路。皆有功。又破哈达孟格布禄。拔乌喇金州城。破天兵界藩山。取铁岭,沈阳,辽阳,沙岭。皆先登。又败天兵于沙岭。毛文龙夜入耀州。又击之。歼其众。从其主洪歹始。败天朝总兵满桂。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94H 页
又败天兵于锦州。复从战宣大。拔灵邱。隳王家庄与阿济格克昌平等十二城。俘获十馀万。以功擢三等公。及虏犯我。从之战。伤于我卒鸟鎗而死。追封武勋王。此乃金俊龙光郊之战也。我 朝兵力寡弱。当崇祯丙丁之际。奔溃相属。独光郊之战。差强人意。况杨古利清人之雄。而乃能杀之。当时未尝闻征缮之役。俊龙以不习之兵。获隽如此。使能选将鍊卒。以御虏。诚如斥和章疏。岂遽有下城之耻乎。虏倾国而来寇者。知我无备。直轻我尔。轻我故欲惧之而已。彼方有志中原。固不当尽力于我也。余尝谓御虏。当用关西北兵。关北固金源所起。关西亦勾骊之旧方。与满洲宁古塔等地相望。俗甚伉健。足以相当。其次南方兵也。盖北方之气。至南则销沮。自句丽以来。未尝有胡寇之获利于洌水以南者。非徒南兵之剽轻。盖亦气势之使然尔。杨古利之死。即其一也。
记贞翼李公事
乾隆时所编开国方略。载清汗抵我国书。有曰。去岁涑州守臣李万。来安州。谋杀我使臣。欲入城者三。有安州守臣谏何为出此短计。 王不知而我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94L 页
辈妄行。幸得利则善。万一失利则婴孺亦不能保首领矣。力阻之始还。此事 王实不知。乃伊等私欲加害。谓两国和好。若毁纷乱之际。知谁为主。故发此端耳。考之 国史。去岁。即崇祯己巳也。涑州守臣。指李贞翼也。万与浣。音相近。故乃错出。涑州。即肃川也。是时。公在肃川。虏将英俄尔岱。以五百骑猝至安州。胁兵使柳斐。欲移互市于安。不从。即拔釰击斐笠。又以兵围城。公闻之。即调兵。戛过城门。屯山谷间。声言夜将掩击。英俄尔岱逃去。所称安州守臣。未知为谁。想柳斐也。然英俄尔岱宲强行难从之请。先自坏约束。欲借我起端。卒乃瞒其主而讳其逃去状。诚亦巧矣。英俄尔岱之违约。亦彼所当罪也。公诚诛之。斯得矣。岂可谓私欲加害乎。公之忠义。亦赖是而益张矣。
记朱伦瀚事
画徵录言。朱伦瀚。明宗室。入旗籍。善指头画。 皇朝沦亡。宗室之不死锋刃者。多不仕宦而隐居。至如朱竹垞者。仕于清。其显达。令人愧忸。清人分入旗籍。惟满洲与辽人隶焉。伦瀚以 皇朝宗姓。何为而隶之乎。其放倒无耻。又加于竹垞矣。谓彼图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95H 页
生耶。 皇朝宗姓。除非近属。固不可尽除之矣。谓彼媒荣耶。清人方据大位。以胡虏之制。加之天下。彼纵不能死。何忍更图进取。与诸乱逆而为之齿哉。国将亡。人心先乖。如伦瀚者。又何足诛乎。宁靖王术桂。依郑氏于台湾。及台湾降清。能以身殉。后宫亦从之死。俱是宗室。而一贞一渎。何其悬殊哉。
复题南汉日记后
我国处四塞之地。罕见兵革。凡于战陈之事。举皆不讲。方当满洲之炽盛也。其傍收蒙古杂种。又犯关内大镇。施设甚奇。我乃徒主斥和议。不思御敌之务。清人至告动兵之期。而庙议以为必不来。曰。清人以新起乌合之众。处沈阳一隅。祖大寿拥重兵在关外。击柝相闻。清人若出兵东国。畏大寿覆其巢穴。必不敢动。其计何其迂也。清人当丁卯时。尝畏袁崇焕之议其后。佯为乞和而东寇。又其入犯天朝也。不由宁远而由长城口外。深入畿辅。冲突如神。虽以崇焕之机略不能遏。而卒又被间而死。大寿虽善战。非崇焕比。而乃清人惧不敢动乎。盖自崇焕死。当辽事者皆庸师也。独孙承宗在。而又弃之不用。彼固已蔑天朝师臣。况我乎。是故。以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95L 页
动兵之期。明告于我。示无所慑。岂虚张其势者乎。设令虏不来。讲武以待之。顾何所妨。乃沁泄度日。若八松,桐溪。苦口力争。而无所采用乎。今考南汉日记。督府筹策。诚不知为何。诸道援军。皆摧败而一不得闻。清人虽言其败而犹不信。若是而能守城者。未之闻也。
书明史孙承宗传后
明季。议辽事者。主战者失。主守者得。观满洲方盛也。虽据辽而傍伺。终不能过宁远而西者。得在于守也。凡中朝用兵于大凌,长山之际。蓄锐俱发。未尝不败者。失在于战也。孙高阳之制胜。专在于守。盖筹之熟矣。清主洪歹始。尝言取北京。如伐大树。先从旁斫削。则大树自仆。盖其收服蒙古诸国。屡入犯畿内者。即从傍斫削计也。 皇朝诸将。如能坚守边关。固结蒙古部落。收复海盖诸州。屡遣兵。抄掠辽沈之境。使清人。困于应接。岂得以东北一隅抗之哉。不能出此。乃使清人。反行其策。何其谬也。然清人之犯 皇朝。屡致败衄。而张廷玉等作明史。一切削去。无得以详。然观其抵本朝书云。己巳。我统大军入明。取其城池。招抚安定。因二贝勒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96H 页
阿敏不乐成功。擅自撤兵而退。随行军士。失道被杀。约计壮弱凡二百人。明人复将薙发降我之汉人。割取其首。冒称满洲。以斩获三千一百五十八级。诳主冒功。此虚张其辞。欲惧我也。是时。孙高阳大治舟师。合东江师十万。将捣金,盖,辽,沈。以副茅元仪,周文郁,陈继盛。统龙武三协兵以往。榜示师期。清主自永平潜遁。而乃归罪阿敏。且高阳先后上首虏九千馀级。又斩虏将数十人。书中不之言者。讳其衄也。高阳当畿甸抢攘之际。不汲汲于入救。而远图金盖者。孙膑直走魏都之术也。惜乎。其径赐斥退。不能尽其材也。
题金将军遗札后
金忠武始为朴承宗所浆拔。及戊午出师时。往辞承宗。含泪喟然曰。谨为知己无辱。卒乃践其言。夫君子之于知己。其重如此。常恐一身陷于不义而戮辱。废其知人之名。是故。观其相与之际。不徒受知之人为可重。抑且见知其人者所自处也。苟不能自处以善。素有感服。欲以一言而得人之死者。其可乎哉。承宗本末。在昏朝时。固不足道。槩其为人不至淫放骄侈。故金忠武。乃有含泪之言也。且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第 396L 页
考其书云。自九月驻昌城。十一月移阵朔州。凡三千四百馀人。赤身者二千馀人。忠武乃驱呼寒之军。猝当虏阵。安得不覆哉。然乾隆全韵诗中。称其甲仗坚锐。忠武训练之力。亦可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