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x 页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诗说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09H 页
关雎(周南)
毛,郑以关雎为后妃作。朱子以为君子好逑。非嫔御之所能。当以宫中之人。于圣女之至。见其幽閒贞静之德而作。诚正论也。然窃疑此非后妃之诗。又非宫人之诗。盖当时诗人。起兴于关雎。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备言后妃齐体于文王。喻德化之盛。至若寤寐求之。言其求贤之切。而三夫人以下至御妻之属。皆同德之淑女。则内治洽矣。孔子尝称周之十乱。妇人与焉。内治盛而后。外治随之。此后妃之志也。是故。既得淑女焉。则共于宗庙之事。宗庙之事。妇道之始也。盖琴瑟友之者。指雍雍在宫时也。钟鼓乐之者。指肃肃在庙时也。此又并文王之德而言之也。
关雎。孔氏疏。指雕鸮之类。似郯子言雎鸠氏司马者也。司马尚猛。故指为鸷鸟。谓之挚而有别。欧阳公曰。不取其挚。取其别。雎鸠之在河之洲。听其声则和。视其居则有别。朱子以为沈鸷之物。恐无和乐之意。不从孔疏。毛,郑未尝言其状。则孔疏自引陆玑,郭璞之说而定之也。且郑氏之云挚之言至也则已。以至释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09L 页
挚。后来之说。自致轇轕尔。
好逑。郑氏引左传怨耦曰仇之训。言后妃之德和谐。则幽閒处深宫贞专之善女。能为君子和好。众妾之怨者。言皆化后妃之德。不嫉妒。谓三夫人以下。毛氏指后妃为好逑。其指固顺。郑氏谓三夫人九嫔者。皆以怨耦起义。故称其不嫉妒。然不嫉妒。特后妃之德之一也。不足以此指为盛也。
葛覃
郑笺同小序。然小序曰。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盖以在父母家及尊敬师傅。分两节而言之。郑笺合而言之。以为躬俭节用。亦由师傅之教。而后言尊敬师傅者。欲见其性亦自然。此其指后妃之本然。其以葛之延蔓。喻女形体浸浸日长。叶萋萋。然喻其容色美盛。黄鸟之集于灌木。兴女有嫁君子之道。其鸣喈喈。和声远闻。兴女有才美之称。达于远方。朱子以为此诗。是治葛成而归宁时作。其视郑义甚正。
服之无斁。观毛义。不徒后妃自服也。盖为文王服也。毛引国语敬姜言云。古者王后织玄紞。公侯夫人纮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10H 页
綖。卿之内子大带。大夫命妇成祭服。庶士以下各衣其夫。言后妃之勤于女功者。将以衣文王也。盖后妃之亲蚕者。备寒衣也。绩葛者。备夏衣也。
害浣害否者。盖燕服常御。故污之。礼服罕御。故浣之而已。妇人虽衣服之细。无敢自专。如浣污之节。亦从师氏之诲耳。
卷耳
左氏云。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能官人也。后之毛,郑。因此起义。而自汉以来。无异辞也。朱子旧说从之。后改以后妃思念君子之作。盖以思贤官人。非后妃事也。然此后妃之志。非后妃之事也。既得人而官之。官之而又有兵役之事。则当念其勤苦。而以燕飨之礼设之。俾慰其心耳。如雅之所以美采薇也。诗人盖想其志。而述宫中相语之辞也。自朱子之改本行而后。儒皆从之。
南有樛木
后妃勤俭之德。见于葛覃。后妃求贤之志。见于卷耳。内治盛矣。外治裨矣。后妃逮下之化。于是乎著而福禄萃之也。然以君子喻后妃者可疑。故郑氏以为众妾。以礼乐。乐其君子。使为福禄所安。然礼乐。实非众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10L 页
妾之事。是故。欧阳公曰。后妃不嫉妒下。其意以和众妾。众妾得附之而并进君子。其云乐只君子者。众妾爱乐其君子之辞。此指君子为文王而言众妾爱乐之辞。则后妃之德自见。然众妾之爱乐文王之美。不若爱乐后妃之美。故朱子引小君内子之训。以明后妃亦可称君子。其义甚正。
螽斯
螽斯。后宫感后妃不嫉妒之德而颂祷之辞也。妇人之所愿。在于多子。而螽虽微物。然以多子之故。以是祝之。妇人之情。有勉强为善。独不嫉妒者。由天性得。故不可强为之。且嫉妒者。虽多子。子非己出。恩爱不均。忿恨易生。是故。不嫉妒者之多子。始得美矣。是故。人之感之也深矣。
桃夭
小序云。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昏姻以时。国无鳏民。夫后妃之不妒忌。何与于男女之正昏姻之时乎。毛郑亦无是训。故朱子以文王之化当之。盖家齐而国治矣。虽闾巷匹妇。皆知家室之宜。则治之广。化之博。如何也。但毛拘于霜降逆女。冰泮杀止之训。而桃之有华有宲有叶。节已晚矣。不得其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11H 页
说。遂以华喻女之色。以宲喻女之德。以叶喻形体至盛。然其说偏矣。郑氏引夏小正二月绥多女士之语及月令祀郊媒之训。以为桃花始发之候。故朱子从之。若其宲与叶之时虽稍晚。亦可昏矣。至若仲春令会男女。奔者不禁。恐非先王之政矣。是不近于裸逐乎。王政虽以恤鳏寡为急。不应若是之无节矣。
兔罝
兔罝。序以为后妃之化也。后妃不过佐文王以治内。至若贤人众多之效。当归之文王。而不当归于后妃也。是以。朱子不取序说。盖此贤才。语其力则公侯之干城矣。语其德则公侯之好逑矣。语其忠则公侯之腹心矣。如太公之钓于渭川。岂非兔罝之类也欤。
芣苢
毛云。采采。非一采也。言采之者。非一人也。盖化行俗美。家室和平。妇人当织纴之暇。相与呼其群而采之。非以采为事。特一时之采也。且毛云芣苢。宜怀妊。盖妇人之怀妊者众。或采之矣。或有之矣。或掇之矣。或捋之矣。或袺之矣。或襭之矣。文王之化。充溢远近。故妇人皆自然和乐。而生民之殖且孳如此。
汉广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11L 页
周南自关雎至螽斯。宫中之事也。自桃夭至芣苢。国中之事。至汉广而又南土之事也。宫中之事。化之所始也。其辞详。国中之事。化之所渐也。其辞和。南土之事。化之所广也。其辞义。其以乔木而起者。以峻高而不可攀附。兴游女之不可求。观诗之言礼义之不可越。则多引水而喻之。如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者。是也。又昏姻之以时。则多引薪而喻之。如绸缪束薪。三星在户者。是也。盖言游女端庄静一。不可以非礼求之。求之唯以礼而迎之也。此乃观游女者之辞。叹文王之化。非为游女而发也。
汝坟
王肃。以汝坟之妇人。为大夫之妻。孔疏。亦从之。然伐条。非大夫妻之事也。是故。欧阳公以为大夫之妻。出见循汝水之坟有伐薪者。以知己之君子劳苦。然则非亲伐薪也。而如李樗之说。从亲伐薪之辞。以为庶人之妻所作。朱子统言妇人。未尝析其大夫之妻庶人之妻。然末言喜其君子行役而归。则君子似指大夫。盖从王说也。刘向曰。周南大夫受命。平治水土。过时不来。其妻恐其懈于王事。言国家多难。惟勉强之。无有谴怒贻父母忧。向为鲁诗者也。郑笺从之。毛虽无释。亦鲁义也。四诗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12H 页
未尝不相通也。文王方帅天下以事纣。使天下之人。知有殷室。故妇人。亦尊之称王室。似不私德于文王。故窃谓集传之一说为优。且周南之为周南。有汉广及此诗故也。
麟之趾
麟之趾。诗人叹美文王后妃之辞。如螽斯之诗。只取其子孙之众。而不以琐细之虫。譬后妃也。麟固仁兽也。公之子。具麟趾不践生草之德。公之姓。有麟定不以抵之德。公之族。有麟角有武不用之德。虽各言其体。仁则未尝不相通也。至若吁嗟麟兮者。言承继者。皆如麟也。非欲麟趾之德止于公子。麟定之德止于公姓。麟角之德止于公族也。此序所以云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李樗以为衰世者。指纣之世风化既衰。然衰世疑季世也。
鹊巢(召南)
鸠之居鹊巢。犹文言释坤六三曰。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不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鸠之善在乎拙也。唯拙也。故能善守。若眩其巧。则艳妻也。是故。能正位而无疚。居体而无瑕矣。且昏姻之礼正。然后万事顺而万化行。此召南之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12L 页
治所以履端于斯。故备言昏礼之盛也。
采蘩
采蘩之为祭祀而作。毛郑无异说也。但末章之被之僮僮。被之祁祁。诸侯夫人于其国。衣服得与王后同。上公夫人得袆衣以下。侯伯夫人得褕翟以下。夫人祭祀。不应次服。郑氏遂解在公。为视濯。非正祭。还归。为已释副而服被。为祭毕之时。此说近于遁矣。后儒又以在公之公。为公桑。公桑则服编。而又蚕毕。未尝别有祭。集传两存之者。存疑也。窃疑郑笺引少牢主妇髲剃之文。以释被。盖被与髲通。又曰。古者或剔贱人刑者之发。以被妇人之紒为髲剃。而剃本亦作剃。然观君子偕老之诗。曰副笄六珈。又曰。鬒发如云。不屑剃也。若发不美则用剃也。毛传云。副者。后夫人之首饰。编发为之。编发则不以己发。然则副亦用髲矣。观乎此则被不必褊于次也。或诗人指副之用被。而亦谓之被欤。
草虫
草虫。序云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郑笺又以草虫鸣阜螽跃。犹男女以礼相求呼。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谓在涂而忧。忧不当君子。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13H 页
降。谓同牢而食。已昏待己以礼。故心下也。陟彼南山。言采其蕨。谓采者得其所欲。犹己欲得礼以自喻。其说不离于礼。固可谓正矣。第涉于凿矣。然历代诸儒。皆用其说矣。朱子排其说而谓诸侯大夫行役在外。其妻感时物之变。而思其君子。以其说似出车之六章故也。此说远出毛郑之上。观其浸染于圣人之化。思虑君子。出于正而不出于情。可以知为贤夫人之辞也。
采蘋(二说似相左)
采蘋。序云大夫妻能循法度。此未见其为教成之祭。且言大夫妻。则亦非未嫁女也。毛郑以诗有采蘋藻之句。及末章宗室季女之语。且左氏传行潦之蘋藻。寘诸宗室季兰尸之敬也之文。谓之教成之祭。盖古之将嫁女者。必先礼之于宗室。芼之以蘋藻。且季女无尸奠之礼而此云尸奠故也。王肃云。此篇所陈。皆大夫妻助夫氏之祭。毛传所云芼之以蘋藻。谓教成之祭。非经文之蘋藻也。集传从王说而定之也。窃意小序之云大夫妻能循法度者。自幼少时。凡祭祀助奠。皆所夙习。而教成之祭。亦在其中。尸者。特筐筥锜釜之事。非主祭也。盖诗人追述之言。其齐敬如此。故既嫁而能循法度也欤。
甘棠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13L 页
甘棠之诗。以其辞无隐奥。自左传以来。至韩鲁之诗。皆一义也。但毛传以蔽芾。为小貌者。窃疑剪伐败拜。皆非施于大树故也。然欧阳公以为棠可容人舍其下。则非小树也。据诗意。乃召伯死后。思其人爱其树而不忍伐。则作诗时。盖非小树也。传从之曰。蔽芾盛貌。但召公之殁。在成王时。作诗时已大树。则比其没必衰矣。岂尚蔽芾乎哉。
行露
此诗始终。即贞女就狱自诉之辞。彼强暴男子无礼之故。以行露之难于夙夜拒之。则反以此。速于狱。谓有室家而疑乱其辞。汝何尝有室家之礼乎。指穿屋而疑雀有角。然雀何尝有角乎。指穿墉而疑鼠有牙。然鼠何尝有牙乎。欲疑乱于召伯听断之明。宁讵信乎。是故。赋亦不汝从而誓之。彼以召伯之明。故得申己志耳。韩婴及刘向。皆以申女既许嫁。而夫家不备礼而欲迎。女持疑而不往。夫家讼之于理。女以一礼不备。终不往而作此诗。毛,郑俱无此说。然传云。昏礼䊷(一作财)帛不过五两。笺云。媒妁之言。不和六礼之来彊委。似与韩,刘之说微符。但稍异于一礼不备之义也。
羔羊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14H 页
羔羊之五紽。考之毛郑诸说。其织素丝为组。以英饰裘之缝中则一也。似今之皂隶青衣上。纵横素紃者也。退食自公。郑释退为减。释食为膳。以为减膳。欲符于序中节俭之说。然节俭岂减食云乎。至若孔疏曰。退朝而食。从公门入私门。集传取之。然窃疑臣有侍食于君之礼。得不指此乎。若言食自公而退。则似尤有据。夫行直则心泰。心泰则体舒。体舒则有威仪之可畏。此委蛇之喻也。
殷其雷
殷其雷。当征戍还归之候。盖二月雷始发声之际也。是故。闻雷而自谇曰。何此人之违此。莫敢少遑乎。然信厚之德。当无他故。今其还归哉。今其还归哉。盖文王之德。浃于南国。故大夫皆勉于德而孚于家人。故其期望如此。
摽有梅
摽有梅。昏时已过。诚急于昏矣。然女子急于昏。而呼士之来求者。岂曰贞信。当从孔氏疏以为诗人之辞。我者。探女子之情而言之也。迨其吉兮。迨其今兮。迨其谓之。诚急之之辞。然欲以礼而来迎也。至若谓之云者。指媒妁之言。而毛云不待备礼。似非经义。夫六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14L 页
礼之具。以渐不以速。而此已过时之故。欲其速而不以渐也。
小星
人伦乖而祸未尝不作。人伦之乖。不过各失其分。而失于妻妾之分最多。盖女子性褊故也。苟能夫体正以均其宠。妻不妒以施其惠。妾卑抑以制其僭。祸何由作。此小星之为盛也。肃。毛传云疾貌。集传云。齐遬貌。盖敬意之发于外。无间于衽席之间也。此虽众妾之辞。可见夫人之惠。又可见其君子之所以御家者。文王以缉熙之敬。修齐平治。而化之所及。若是之盛矣。
江有汜
江有汜之媵。即二国之媵也。如春秋庄十九年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者。是也。公羊传注云。待年父母国也。妇人十五而从嫡。二十承事君子。是时媵年已过而不得从也。后妃不嫉妒之化。于是乎及于南矣。彼及其闻风而一朝翻然觉悟。至于啸歌。则其愧恨自责者切矣。其感化之妙。不亦神乎。然媵所冀望之意多矣。
野有死麇
此诗。盖言麇鹿而以茅包与束。则诚薄物也。然薄物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15H 页
而亦可行礼。故吉士藉之而道女子。夫怀春。言其时也。而非为感也。如玉。言其德也。而非为色也。盖若是之女。犹虑吉士之不能慎于礼。欲其容之舒。其行之徐。无奔走失节而撼我之帨。无颠倒失仪而惊我之厖。既以礼自持。又欲吉士之不违于礼。盖诗人述女子之意耳。彼吉士亦既闻文王之化。然其薰染也尚浅者。纣之淫风新去故也。然则女纯乎正。男犹未纯乎正。何也。感善之速不速。由气质之性不同故也。
何彼秾矣
此非文王时也。即东周后诗也。平王,齐侯。既有明徵。毛,郑之指为武王之女者。欲宲其为文,武之诗。然则当在周南。胡为在召南乎。召南所采。皆南国之诗也。齐非南国。则不当并列于南矣。昔孔子自卫反鲁。而雅颂各得其所。诗因诵习而传。少有所废。辄复失次。自孔子正雅颂之后。间经秦火。安知诗能不复失次乎。此诗。意自王风。而错入于召南矣。
驺虞
驺虞之豝。毛云。豕牝曰豝。然杜预解春猎为蒐。谓蒐索择取不孕者。若云豕牝。则有孕道。是故。集传曰。豝牡豕也。又曰。一发五豝。犹言中必叠双。季本曰。礼射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15L 页
每发四矢。若发四矢而得兽者五。则兽多于矢。意其间必有叠中。然毛云。虞人翼五豝。以待公之发。郑云。君射一发。毛,郑言不尽物而取。此乃仁之至也。又毛云。一岁曰豵。苟取一岁之豵。似非母麛之意。郑改云豕生三曰豵。孔疏云。笺虽生数之名。大小皆得名也。此似护之之辞也。且驺虞。毛言义兽。后之说诗者。皆从之。独欧阳公不信之。常斥汉儒多说瑞应。故引射义。天子以驺虞为节。乐官备之文以为驺。盖马御虞。则山泽之官。此诚有据。而集传之从毛郑者。盖以泽广化洽。草木之茂。禽兽之多。且序云驺虞鹊巢之应。与周南之麟之趾。关雎之应相符。且始以鸟而终以兽则一也。然圣人编诗。何其对待之妙若是乎。欧阳说。即众官。皆仁人也。是故。庶类蕃殖。蒐田以时者。亦正义也。
柏舟(邶)
柏舟之序云。仁而不遇。毛,郑之说亦如此。终古无异辞。独刘向列女传。卫宣夫人。齐侯女也。嫁卫。至城门而卫君死。遂入持三年丧毕。弟立请曰。卫小国也。不容二庖。夫人曰。惟夫妇同庖。不听。卫人愬于齐兄弟。兄弟皆欲与君。女终不听。乃作此诗。此鲁诗说也。然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16H 页
卫宣姜淫者也。此非其实。朱子以序称卫顷公之时。为依托傅会。凿空妄语。并弃旧说。而谓之妇人不得于其夫之诗。若其注孟子。则依旧序说。故后儒之说。诚纷纷。然此特未及删正而存旧说耳。盖此诗之旧说。恐不可不从。盖同姓之大夫贤而不见用。见宗社之将危。大声疾呼而不唯不闻。兄弟之亲。反遭其怒。谗谄之徒。反加侵侮。其情穷而势蹙。不可如何也。盖周南之化。虽本于闺闼。然求贤之诚。溢于辞表。故众贤毕集。卫乃屏弃其良。卒致衽席之祸。几亡其国。此诗所以为变风之首也欤。
绿衣
诸侯夫人之衣不殊裳。而祭服之下。鞠衣为上。而黄展衣次之。而白缘衣次之。而黑间色之绿无缘登衣。故郑改绿为褖。然以字形之似也。鞠展等三服。诗奚独取于褖也。盖绿衣黄里及绿衣黄裳。皆不衷之服。王肃所称夫人正嫡而幽微。妾不正而尊显者。喻其颠倒失常。如不衷之服也。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毛云绿末也。丝本也。窃意治丝而当知本末之事。古之人所以无咎者。不过得其本末。使嫡妾不踰其分也。今既不能。而乃反处非其所。如絺绤之在秋。直可思古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16L 页
人之善处此者。自悼之词也。
燕燕
燕燕将归。必绕梁而飞。喻戴妫辞卫时。低回不忍去之意也。庄姜送戴妫大归之时。其悲切矣。篇中只言分离之苦。而不及于他。其心固有所存矣。妇人迎送不下堂。而送至于野者。盖卫之大臣。如石碏之谋。庄姜已与闻之。故至于野。将与戴妫谋之也。是故。戴妫以先君之思勖之。使讨贼而安宗社也。不然。庄姜何越礼而至于野。戴妫素熟庄姜之贤。更以何辞勖之乎。
日月
日月。集传不从毛,郑。而谓庄姜之不见答于庄公而作。然观燕燕之诗。则庄姜之贤。可知也已。其辞气温厚岂弟。而此诗虽出于悼伤。殆近于怨矣。呼日月而冀其照临。斥乃如而讥其无良。称父母而叹其不卒。有类乎闾巷妇女呼诉其夫之言。似与燕燕诗意异矣。序云。庄姜遭州吁之难。伤己不见答于先君。以至困穷者。亦一义也。然则凡所自悼者。皆指州吁时矣。
终风
终风诗。序云。亦指为庄姜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17H 页
能正。盖备言州吁侮慢不敬之状而悼之。有类乎定姜之数卫献公之罪曰。余以巾栉事先君。而暴妾使余者也。朱子以此诗有夫妇之情。无母子之意。定为庄姜在庄公时作。诚得正矣。然以终风且暴喻之。又说其谑浪笑敖之状。大无温柔惇厚之意者。可疑也。
击鼓
先王之得民。在信与义。信故民不背。义故民皆从令。不背而从令。则民焉有不和者乎。州吁弑其君而欲其民之不背。为叔段而伐郑。欲其民之从令。岂理也哉。况任不得其人。以子仲而将之。其败亡也决矣。夫东山及出车之诗。具言室家之情者。乃先王念其久旷而为之辞也。若自征役者之口而发。则其心已先离矣。安能奏功。况如州吁之悖逆者哉。
凯风
程子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孟子曰。凯风之不怨。亲之过小。其过宜若不小。而曰小者。何也。圣人设言因小弁之过。而论其大小耳。卫女有子七人。年既老矣。乃为淫风所动。不能安其室。则其人固可知也。然而七子者。不见其过而自咎。其过亲之过。即己过也。夫母劬苦于子。而子反贻劳苦于母。母之圣善。而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17L 页
何慰之难而不能慰之。其和颜怡辞之状。尚能感人于千古之下。莫难遏于情欲之私。而七子卒能引于义。而安其室。天下无不可格之父母也。其不能格者。子之诚有所不至故也。卫之世。可谓极乱之际。在下者犹有至孝若是者。彝性之不可以俗而渝明也。
雄雉
此诗之定为妇人怨旷之辞。诚紫阳之特见。毛,郑之兴雄雉。见雌雉飞而鼓其翼泄泄然。喻宣公奋迅其貌。志在妇人者。其指太亵。盖序云。刺卫宣公。故展转至此。窃疑雉性轻死。士所以为贽也。妇人见其雄勇善斗之状。而思其君子在征役。而致其闵叹。又自慰以其君子当在军平善。君子岂不知德行乎。不忮矣。又不求矣。焉得不善乎。
匏有苦叶
诗人见匏有苦叶。知有宲可佩而济。见济有深涉。则知量度可否。而不可妄渡。其于揭厉之际。宜审矣。今乃当济盈而谓之不濡轨。闻雉鸣而谓之求其牡。不顾嗤点。不谅可否。犯礼蔑义。蹈此可怪之事。而不自知也。乃引先王所定昏姻之礼。以深讥其不然。不敢指斥其君。故引士而喻之。又言卫宣之淫如此。故俗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18H 页
皆化之。而亦有不浸染者。盖有贤者闵时而作。引匏而兴济涉。至乎舟子之招。而终始以水言。水者。喻礼防也。考卫之世。虽甚悖乱。下则多有躬蹈正直。藏而不见者。如此章者是已。
谷风
此诗。贫家妇女。辛苦立家。家产粗立而无阙乏。其夫耽于新昏。殆许敬宗所谓得十斛麦而易妻者也。是故去妇当去。最惓惓于产业。且虑其破坏易失。情亦戚矣。想被驱甚迫。不能少堪。而怨而不怒。伤而不忿。真可谓守礼之人也。诗中泾以渭浊。郑笺泾水以有渭故见渭浊。而程子训云。泾浊而渭清。今泾反以渭为浊。视于浅处则见清。彼以为浊。而其沚自湜湜。言其惑也。吕东莱云。泾,渭既合。则清浊易惑。于洲渚浅处视之。渭之清可见。此二说。与郑笺异者。因笺中见渭浊一句而起义。又朱子曰。宣姜有宠而夷姜缢。是以其民化之。而谷风之诗作。所谓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者如此。诚溯本之论。与诗序辩说未有以见化其上之意之训少异。在未改之本欤。
式微
微君之故。胡为乎露中者。似怨之之辞。郑笺恐后之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18L 页
读者。真以为怨。谓之极谏之辞。盖谓臣下勤于执靮之役。不避泥涂者。虽是职分。而即君之故。君当念此而归。此所以极谏也。中露泥中(中露泥中重见)。毛云。卫邑名。郑无诠解。然以郑婢所引泥中观之。其传授之义。想以泥涂之中而非邑名也。
旄丘
此诗。黎侯之寓卫也。窃疑卫必许其相济。中复迁延改图。如齐景之于鲁昭也。是故。全篇皆寓讥刺。首章讥其多日而不见救也。二章。讥无与而谓有与。无以而谓有以。故徒为托辞也。三章。讥其大夫厖乱如裘之蒙戎。匪我不告。而终无救患恤同也。四章。陈己之苦。而讥卫大夫徒盛其饰也。毛释琐尾。为小好之貌。流离。鸟也。少好长丑。喻始而愉乐。终而微弱。其诠解不切。故集传不取之。且褒如充耳。毛郑异义。集传取郑者。以其切事情也。然观彼其之子不称其服之诗。则知毛亦允矣。
简兮
简兮。序云。卫之贤者。仕于伶官。如周之伶州鸠。楚之伶人钟仪也。非府史之属也。公言锡爵。毛引祭统文云。祭有畀煇胞翟阍寺者。惠下之道。见惠不过一散。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19H 页
言贱故祭末见赐。集传。引燕礼献工之礼。以明锡爵之义。然工。乃瞽矇也。𥌒矇歌讽诵诗者。而舞者。非瞽矇也。似与燕礼之工。不同矣。末章。伤其不得与于文王之泽。备于棫朴作兴之列。处此乱世。而贱事。盖周之德。虽变于上。而尚能不泯于下。故往往怀思不已。如曹,桧之末章。亦此意矣。
泉水
此诗。问我诸姑。遂及伯姊。集传。释即所谓诸姬。其释诸姬。则曰侄娣。侄娣者。媵也。然则诸姑伯姊。无从媵之理。故毛云。诸姬。同姓之女。郑云。诸姬者。未嫁之女。诸姑伯姊。亲其类也。皆指在母家者言。夫同姓未嫁者容有之。诸姑伯姊。皆长我者也。当已嫁而父母没。则亦不得归宁。何由而归问之也。此乃卫女。时适有大归。如宋桓之母者耶。不然。如孙炎言有嫁于卿大夫。而归宁兄弟耶。不如是。则无得以问之也。三章之遄臻于卫。不瑕有害。思归而自语之辞也。四章之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止归而犹恋之辞也。
北门
洪范曰。凡厥正人。既富且谷。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其辜。此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士之欲行其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19L 页
道。岂拘于禄仕哉。但上之所以酬之者。非禄食则无由也。此诗之叹贫窭者。岂为食哉。但困苦如此。其所值之时。可知也。然奔走于职事而不之止。其家人责其不去。如女髭之詈屈原也。已焉哉。天宲为之者。非其不胜贫窭与室谪而发叹也。特伤己所值而自慰之辞也。
北风
此诗所述。即天地闭塞。贤人隐之时也。其同行同归位卑者也。北风雨雪之际。特其危乱兆矣。故审其几而去之也。如鲁之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之类。是也。至若狐乌不祥之物。所见皆此。则危乱迫矣。故睹其祸而违之也。如蘧伯玉之从近关出者。是也。夫风雪之酷。其灾也浅。狐乌之孽。其祲也深者。何也。盖风雪之灾。天灾之有时。而未必皆为危乱也。狐乌之孽。人心之先惑。而必皆为危乱也。苟欲违之。安得不急乎。然此必异姓之大夫士也。苟同姓之大夫士。不当有是也。
静女
孔子编诗之次。屡当经籍之难。安得无失传者哉。然今观国风诗序。讥其淫则必引古昔贞壹之德而讽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20H 页
之。刺其乱则必引古昔礼义之治以喻之。而见乱必正而淫可义如此。诗序于北门,北风之下者。亦见其思治之意也。其释彤管。以为彤管女史之法。谓女既有静德。又有美色。又能遗古人之法。其释城隅。郑云。女待礼而动。自防如城隅。其释荑云。茅洁白之物。比贞女。以符乎序说所称刺时之意。从古以来皆是说也。至欧阳公以为卫人化其上。虽贞静之女。亦俟我于城隅。既而失约。求之不见。故搔首踟蹰。彤管。赤色之管。如女色之美。可以悦人。荑茅之始生也。信美且异。非可比女美。但遗之以为美且静女。朱子虽以德音无良之诗。况其相爱之辞。德有凶有恶。谓之德音。未必皆美辞。而以无良继之。则又可知至若女具静贞之德者。恐非淫泆者所可援而有之者也。欧阳公又云。彤管。既是王宫之物。静女何由得之。针笔。皆有管。乐器。亦有管。未知此管是何物。既未定其何物。则又安能决其比女色之美乎。牧荑则李樗虽以为如溱洧之诗之勺药。东门之枌之诗之握椒。然彼不过芳馨可爱之物。而茅之洁白。异于众草。以供祭祀。似不可比而同之。集传。虽取欧说。自古谱承毛,郑之说。亦不可废矣。
新台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20L 页
郑笺籧篨口柔。常观人颜色而为之辞。故不能俯。戚施面柔。不人以色。故不能仰。似指宣公要伋妻之行。然观燕婉之求一句。则籧篨戚施。似指丑恶之疾之人。以喻所求之失其望。不徒口柔面柔之行。为可叹也。
二子乘舟
伋,寿之死。不过轻其生而徇父意也。然父意之不正而可尽徇乎。伋当出奔。而寿当以诚谏父母耳。太史公叹其与晋太子申生。不敢明骊姬之过同。申生之死。诚小谅也。为国储嗣而当此变者。岂足法哉。太史公之意诚过伋,寿。然比之父子兄弟相贼之俗。岂不超然哉。此太史公之深致悲嘅者也。观卫宣及朔之事。其相贼之事。在乎伦常之间。伋,寿之死不亦奇乎。惜乎。不学而不得闻虞舜不格奸之训矣。
柏舟(鄘)
二南以来。所称贞女之行。即守礼而勿失者也。至若夫死而不嫁。以保其洁者。始见于此。圣人编于鄘风之首。所以立天下之防也。女子在家。所天在父。既嫁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21H 页
则移在父之天于其夫。是故。女子在家则服父三年。既嫁降父期。而服其夫三年。此诗之称母为天者。只从其尊称而言之耳。
墙有茨
毛云。墙所以防非常。欲扫去蒺藜。反伤墙。郑云。国君以礼防制一国。今宫内有淫昏之行。犹墙之生蒺藜。其诠解不切。集传只释茨刺人。以著恶草。兴体以先言他物。引起所咏而已。然言善则必非恶物。道恶则必非善物。盖以茨喻宣姜之恶行。宣姜与顽。当以礼防自守。以严君臣母子之分。反有禽兽之行。而不可为也。齐襄与文姜通。而欲顽之同浴也。一人败类。其祸之蔓延如此。不亦可怕乎。
君子偕老
胡然而天。胡然而帝。犹神明也。夫翟衣。奉祭祀之服。故国中之人。尊敬小君而称神明。欲宣姜之德称其服。展如之人兮。邦之媛兮。徒美色也。异邦之人。讥其丑行而称美色。叹宣姜之淫。愧其服也。
桑中
诗人之辞。虽温厚。至若惩恶之际。往往直截。如墙有茨。鹑之贲贲之诗。皆指陈明白。痛加讥诮。恐不可以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21L 页
温厚之道。一切求之也。此章。吕东莱以为刺诗。朱子谓淫奔者自作。盖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者。备尽淫泆诱骗之状。不可出于君子之口。论斯定矣。然怀刚嫉恶者。指淫者期会之辞以刺之者。亦一义也。近见礼记义疏。乐记案说。尝考路史。桀作东音操。北里大合乐桑林。孔疏亦云。桑林之间。是桑间桀乐。濮上纣乐。其为亡国之音。坦然明白。郑康成曰。濮水之上。地有桑间者。亡国之音于此水出。殷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已而自投濮水。二说不同。集传。遂以桑中。定为桑间。后之言诗者如严粲者。疑其不然。
鹑之贲贲
此诗。道宣姜与顽淫泆之事。无所回避。全无讳国恶之意。盖其淫泆不可讳也。观诗人之意。不可为母。则欲斥绝之辞也。孔疏责公不防闲。然顽则臣子也。犹可制也。宣姜则母也。安得而制也。其惟懋积诚意而谏止乎。
定之方中
卫之淫极于宣姜。而君臣父子夫妇之道。皆坏矣。是故。在位。相窃妻妾。卒至于国家之倾覆。及文公立国。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22H 页
其间无几。能务农重本。蕃育其人。而人皆自励。遂致富强。不见向时淫泆之风。俗尚之变。夫岂其难乎。楚宫。郑云宗庙也。楚室。郑云居室也。榛栗。以供笾宲。椅桐梓㓒。琴瑟之材。以备庙乐也。皆得乎先后之义。而至于命倌观桑。无一日之暇逸。可见其塞实渊深。凡有经纪。不狃浅近。不如是。何以致中兴之美乎。
螮蝀
螮蝀。可见卫人惩创之志矣。向之恣其欲而不顾人之嗤笑者。既经狄患。虽不能顿改旧习。如周南之汉广。要之惩创之意多。一见淫奔。惊骇戒惧。至于不敢指。又叹曰。女子之行。远父母兄弟。何不迟待。而乃尔越礼。作此丑行乎。当思昏姻之正礼。而无忠厚而结之。有正命而违之。何为而若是乎。此深恶之辞也。
相鼠
卫之覆亡。由无礼也。此诗至以为人之无礼。胡不遄死。深恶之也。孔子曰。夫礼失之者死。得之者生。得之者未必皆生。而人之所由生者在此。失之者未必皆死。而人之所由死者在此。此死生之分也。卫人之恶无礼者若是。良由其悔之也深。故其惩之也切。惩之也切。故其疾之也痛。可见其迁善之力也。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22L 页
干旄
国之乱。未尝不由于失贤。国之治。未尝不由于尊贤。干旄之大夫。知尊贤矣。卫其不治乎。当宣懿之际。岂独无贤者乎。以淫佚之故。未之省也。文公之际。岂别有贤者乎。以乐善之故。勤于问也。良马四之。集传云。两服两骖。五之六之。极其盛。毛释四之。谓服马之四辔。六之。又加骖马一外辔。两骖之内辔。纳于觖故也。郑云。四之四见也。五之五见也。六之六见也。然毛氏似详。而黄氏一正曰。四马一车定制。上下相同。五之六之。盖出郊远行。而外有所备。此因集传说。而徐氏光启曰。汉制。太守驷马。其加秩中二千石。乃益右骖。故太守称五马。书曰。若朽索之驭六马。则五之六之。想古有此制。其说甚明。
载驰
此诗。婉而正。信为贤妇人之作也。大夫跋涉。我心则忧。郑云。卫大夫告难于许。然观下章既不我嘉。不能旋反之语。则当从集传定为许大夫也。控于大邦。谁因谁极。窃谓夫人从许人之言。不能至卫国。因念卫国必不能自立。告于大邦。未知谁因乎谁极乎。此所谓女子善怀也。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23H 页
盖妇人。欲自赴愬于诸侯而不得也。乃至哀之意而至切之辞也。
淇奥(卫)
大学传。引此诗曰。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咺兮者。威仪也。毛云。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道其学而成也。听其规谏以自修。如玉石之见琢磨。此因大学传而为说也。子贡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诗。以明学之益求其精。较毛传甚切。是故。集传取之。然有质而后。学可施。德可进。苟无其质之坚。切磋琢磨。安所试哉。见其恂慄。则知敬德之蓄乎中矣。见其威仪。则知敬德之著乎外矣。至见其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则又见其成德和而不流。威而不猛。其进德修业之次第。自尧舜禹汤文周以后。始发于此。其佐周平戎。有勋王室。不过推是学也。不亦盛乎。
考槃
考槃。毛云。考。成也。槃。乐也。集传从之。又取陈氏考击其槃说。以备一说。然未知陈说何所本也。山涧幽僻。居处离索。而独能乐之。矢以弗谖者。以外慕无挠于中。其视不义之富贵。不啻如浮云。故甘寂寞。安困苦。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23L 页
而乐自发乎中也。其曰弗谖者。好之也。其曰弗过者。安之也。其曰弗告者。终焉而已矣。
硕人
此诗。首言庄姜族类之贵。所宜厚之也。次言庄姜容色之美。所宜亲之也。次言庄姜车服之盛。所宜礼之也。次言齐地之广饶。所宜倚而为援也。无一不宜。观大夫夙退。无使君劳之语。则国人之情亦可知。而庄公之不见答。何也。盖狂惑之故。所与好者。惟嬖人而已也。庄姜贞静之德。宜在不答。天下之祸。无不由于衽席。宜然而不然。则伦序乖乱。皆易其所故也。

此诗。乃未笄之女。为人所诱。而恨其老见弃。其辞也凿而隐。首章。言被其来诱。涉淇而送。然无媒妁之言。不即归。而又见其怒。故以秋为期而宽之也。二章。言相念而至于泣涕。相喜而至于笑言。尔又言卜筮之吉。故约以车来而贿迁也。三章。言年少耽乐之甚。及今见逐。戒他人之辞也。四章。言容色衰而见逐。追提居室艰难之事。叹己无罪。直氓之无信矣。五章。复申室家之劳而悼伤。且念兄弟之笑而惭愧也。六章。叹氓少念新媾时款洽之情。则不当若是之加暴。重恨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24H 页
而无奈何之辞也。篇中屡言三岁。而郑笺云。有舅姑曰妇。似与共父母三年之丧者也。夫妇。初皆路人也。结之以礼而后可固。苟或少踰其节。则欲斯纵矣。欲纵而安能久也。氓之妇。虽悔可追乎。
竹竿(巧笑佩玉二说相左)
序云。竹竿。卫女思归也。适异国而不见答。思而能以礼者。盖诗中。以钓喻昏因。以水喻礼防者。多有之。毛郑皆同序说。集传以诗中。无不见答之意。故直以卫女之思归。释之。诚卓绝矣。然泉水。亦卫女思归之诗。而备言旋驾遄臻之思。其辞似出一时系恋之切。竹竿则述其故国山川土俗。以致其无穷之念。而似有忧于不得其所于异国者。序所称不见答者。亦有由也欤。巧笑佩玉。非言未嫁时游戏之迹。想二水之间。游女之乐也。
芄兰(二说相左)
序云。刺惠公骄而无礼。大夫刺之。集传不取而曰。此诗不知所谓。不敢强解者。因经言童子佩觿佩鞢。而左氏传云。惠公之即位也少。引此證彼。似有依托之失。然史记云。惠公四年。左右公子。怨惠公之谗杀前太子而代立。乃作乱。惠公之恶。国人多不平之。斥在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24L 页
位冲𥠧。骄而无礼者。亦或有之欤。盖觿鞢。非童子之佩而佩之者。喻佩非其佩也。卫国固伋之当有。岂朔之所当有也欤。恐此亦备一义也。
河广
郑笺谓宋襄公即位。其母思宋。义不可往。故作诗以自止。集传从之以为襄公时诗。而严粲以为襄公时。卫迁河南。不须渡河。乃宋桓时作。孔疏已见此以为假有渡者之词。非喻夫人之向宋渡河。然窃意桓公时。尚可望其迎归。在襄公时。宲无往理。此谓河狭而一苇可杭。然苇则不可。宋近而企足可望。而徒望则不可。待桓公之悔而致己之思者。亦或一义欤。吕东莱曰。说苑曰宋襄公为太子。请于桓公曰。请使目夷立。公曰何故。对曰。臣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以往。味此诗而推其母子之心。盖不相远。不曰欲见母而曰欲见舅者。恐伤父之意矣。观此则河广之作。抑在宋桓时欤。
伯兮
朱子辩说以诗有为王前驱之文。序遂指为春秋所书。从王伐郑之事。又言自伯之东。则郑在卫西不得为此行。然孔疏云。卫从王伐郑。则兵至京师。乃东行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25H 页
伐郑。非谓郑在卫东。盖序说固多傅会。亦安知实无是事也。
有狐
此。诗人刺淫者之辞。非寡妇之自作也。狐性淫。故见人而欲从之。狐性疑。故不敢自托而讽之也。诗人见其事而述其言也。狐何为独行乎。所以知其寡也。人何以无裳乎。所以知其鳏也。此序所云。男女失时而丧其妃耦者也。
木瓜
此。诗序美齐桓公。而集传疑以为男女相赠答之辞。盖齐桓之惠。何止木瓜。而卫人实未有一物之报。夫疑者。未决之辞。朱子亦未尝决定为男女之词。故读尊孟辩。则云诗录木瓜。春秋序绩之意。后之论诗者。皆从序说。虽朱门高弟如辅氏之类。亦不纯从集传。孔疏言欲厚报之时。宲不能报也。心所欲耳。盖言齐德之厚且大。无以为报。虽薄物之投。而我之琼琚。不足谓之报也。
黍离(王)
此诗诚哀。若痛迫不胜悲愤之词。意西周旧臣。当幽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25L 页
王失道之时。尝谏争而不听。计策而不行。见旧时宫室皆为黍稷之田。追思致此之故。其辞尤感切。见苗而心摇摇者。瞿瞿然惊之甚也。见穗而心如醉者。靡靡然愁之深也。见实而心如噎者。喘喘然痛之切也。
君子于役
序云。君子于役。刺平王也。君子行役无期度。大夫思其危难以风焉。孔疏云。在家之大夫。思君子僚友在外之危难也。集传。改以大夫久役于外。其室家思而赋之。小序。固出经师之相传授。虽有援据。而有时而拘矣。至若溯其境而究其旨。则古今一意也。是以。集传多弃旧说出新义。至如此章所释。比序说尤切。盖鸡桀牛羊。皆家中细琐之务也。见而思其夫。理宜然也。若指大夫之僚友。则似不甚衬。
君子阳阳
此诗。朱子初解云。君子知道之不行。为贫而仕。所以辞尊居卑。辞富居贫。相招为禄仕。虽役于伶官之贱。而阳阳自得。若诚有乐乎此者。其所以全身远害之计深矣。虽非圣贤出处之正。比于不量其力。贪利以没身者。岂不贤哉。此因序说而释其义也。后改以疑亦前篇妇人所作。因篇首皆以君子而起。故改新说。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26H 页
然安知非编诗之际。偶为相联耶。集传曰。或曰序说亦通。宜更详之。似非以妇人之作为定也。此当从序说。而毛云。阳阳。无所用其心也。盖乐官之事。唯八音而已。君子才全德备。而徒执房中之乐。故曰无所用其心也。与简兮之意同。
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者。喻王室微弱。不能令诸侯。伐楚以安母家也。彼其子。不与我戍申者。犹邶诗。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也。夫不念宗国之微。而先母家之难。是所谓本末倒置也。左氏传。晋知悼子。合诸侯之大夫以城杞。子大叔曰。晋国不恤宗周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诸姬是弃。其谁归之。与此诗之意同。夫秦襄公。兴复雠之师。妇人皆奋平王。兴戍申之役。而军士皆怨。由师役之义与名也。集传云。彼其之子。戍人。指室家而言。然室家实无同戍之理。此可疑也。
中谷有蓷(二说不同)
此诗。妇人之不得安于室者。直因饥馑而非有反目。故自伤其遇彼艰难而已。与谷风及氓诗之怨其夫不同耳。圣人之编诗。正以其闵周之意也。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26L 页
兔爰
此诗之有兔爰爰。比小人致乱而以巧计幸免。雉离于罗。喻君子以忠直受祸者。甚简易。不比毛传之为政有缓有急。用心不均之语之混沦不切。然郑笺云。有缓者。有所听从也。有急者。有所躁蹙也。盖王心不明。则认贤为奸。认邪为正。听从者偏于奸与邪。躁蹙者偏于贤与正。此终古亡国之所由也。彼诗人。欲其君之明于贤奸邪正之分。而作此以风之也。至于尚寐无吪。则陈己之悲愤而冀其悟也。序云。桓王失信。诸侯背叛。搆怨连祸。王师伤败。君子不乐其生。朱子尝不取序中所指时世。只取诸侯背叛。君子不乐其生两句耳。
葛藟
此诗三章。皆言终远兄弟。夫兄弟者。自大功之亲。以及无服之亲。统言兄弟。则兄弟之称广矣。然则无一可依。至孤孑之人。可以当此诗所喻矣。流离失所。随所适而求顾恤。谓父谓母谓昆。于无所系属之人。则其零丁之状。不亦可伤乎。
采葛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27H 页
此。惧谗之诗也。身离君侧。谗说朋兴。始则一日之如三秋者。惧之深也。一日不见如三秋者。惧之急也。一日如三岁者。惧之迫也。盖一日之间。危畏转蹙。其情穷矣。与唐风采苓诗同。集传。指为淫奔之诗。谓与采唐等诗相似。即意之也。至诗传折衷。载朱子新说。仍以采葛。比听谗。盖亦反从序说也。
大车(重出)
序云。大车。刺周大夫也。礼义陵迟。男女淫奔。故陈古以刺之。集传以为未见刺大夫之意。遂以为东周大夫。以刑政治其私邑。故淫奔者畏而歌之。然自毛,郑以来。皆为陈古之辞。而以大车。训革路。为子男之车。毳衣亦五命子男之服。谓其以子男。入为天子大夫。巡行邦国。决男女之讼。而集传以为王室衰微。大夫无以巡行邦国。故改为治其私邑。然大夫所乘即墨车。所服即四命之服。恐未足以当大车毳衣也。窃意诗人。引成,康盛际大夫听讼之事。言女子戢其淫而不敢奔。又有守礼之女以为生则异室。死则同穴者。乃男女之正。而谓予不信。有如皦日者。言贞信之笃如此。此所谓引古而伤今之不然也。
丘中有麻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27L 页
自诗序至汉唐诸儒。无不以此诗为思贤之诗。独集传以为语意不庄。定为淫诗。然国人望之切。故将其来施施。爱之深。故将其来食。毛云。留。大夫之氏。子国,子嗟父。郑云。著其世贤。孔疏云。毛时书籍犹多。或有所据。究此三说。毛氏不有的见。岂其质言如是。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28H 页
缁衣(郑)
序云。缁衣。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美其德。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经言缁衣之宜兮。弊予又改为兮者。见其父子并为卿士。言弊与为相属也。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者。亦见其父子相为卿士。言还与授相仍也。衣与粲。皆王家之所赐也。周人安得而与之。盖言有改衣。则当与缝补之事。有授粲。则当与舂𥳽之役。欲致其诚。而竞为之先矣。记曰。好贤如缁衣。又曰。于缁衣。见好贤之至。经师相授之际。引此语而曰。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然于经文不甚切矣。
将仲子
将仲子。自汉唐诸儒。皆从序说以为刺庄公不胜其母以害其弟。祭仲谏而公弗听。至集传。引莆田郑氏淫奔者之辞。而未尝断以为淫辞者。欲读者自玩绎于词句之间而得之。而后之宗朱者定为淫辞。然恐朱子之意。未必如此。严氏粲以为此诗。以公与祭仲。有杀段之谋。故设为公拒祭仲之辞。以天理感动之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28L 页
公论开悟之。此诚切于事情。然春秋。书郑伯克段于鄢。传曰。称郑伯。讥失教也。盖序所以刺庄公者也。风人之辞。真与圣人之旨。符矣。郑笺云。仲初请曰。君将与之。臣请事之。君若不与。臣请除之。此公子吕之辞。非祭仲言。康成岂未捡欤。
叔于田
叔于田。序为刺庄公者。风人之辞。集传为国人之贰于叔。而歌其田狩之事。非为刺庄公也。盖篇中。不见刺庄公之事故也。然叔段不义而得众。欲夺宗国。是叛逆也。而国人苟悦而归之。叛逆之徒也。其诗何足取而圣人登之经乎。窃意当叔段得众之时。郑之祸迫矣。有君子者忧之以为段好武。而阿好之徒甚多。君何不教之而纳于义。乃反使纵其邪志欤。此所谓郑志也。
大叔于田
大叔于田。亦前章之意也。但其首章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刺其徒恃勇猛而无礼。必作乱。以讽乎君也。将叔无狃。戒其伤女。又戒无使狃其恶。将蹈倾覆之危。亦以喻叔段也。
清人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29H 页
高克似植党而得众者也。文公畏而忌之。假御狄之名而出之。而潜息其党援也。如范鞅畏栾盈。使城著而逐之也。序云。公子素恶高克。进之不以礼。文公退之不以道。危国亡师之本。故作是诗。考之春秋传。只言郑人作。而无公子素之名。序岂亦有所本欤。
羔裘
序云。羔裘。刺朝也。言古之君子。以风其朝。窃意郑国。当昭,厉之际。臣下各植党而从之。或出或入。丧乱无已。故郑人思古之舍命不渝之人。得以安国家利社稷者。盖命者。天理之一定不可易。人能知斯道而不挠不夺。则乱何由生乎。只各顾利害于己。而不顾其他。故临危难而易变矣。朱子云。序说恐未必然。当时郑之大夫如子皮,子产之徒。岂无可以当此诗。然诗绝于陈灵公之时。已先于子皮,子产矣。子皮,子产。恐不足当之矣。
遵大路
集传初本云。君子去其国。国人思而望之。于其循大路而出也。揽持其祛以留之曰。子无恶我而不留也。是亦从序说也。后定为淫妇之词。序云。庄公失道。君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29L 页
子去之。国人思望焉者。窃意此诗。非在庄公时也。即在庄公之卒后也。庄公不能定国本。而昭,厉争立。君子不欲在危乱之朝而有去之者。其故旧之忠于公室者。掺其袖与手而留之曰。无恶我之挽也。无丑我之留也。先公之恩。不可忘也。盖缁衣之治尚存。故其不忘如此。
女曰鸡鸣
观子兴视夜。明星有烂之句。则在鸡鸣之后。昧朝之前。鸡鸣女起之时也。昧朝。男兴之时也。此女已起而警其夫之语也。夫衽席上相与燕私之言。诗人安得而闻之。而赋之如此之详也。盖述古昔贤妇人之言如是也。妇既戒之。弋凫雁而饮酒相乐。又勖其夫。亲贤友善。欲以服饰相遗而结驩者。诚贤妇人也。郑俗浮靡。溱洧芍药之淫声相闻。如此贤妇。岂易得哉。
有女同车
序称刺忽。当忽之辞昏于齐也。祭仲曰。必取之。君多内宠。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弗从。忽果见逐。朱子以为忽之辞昏。未见可刺。疑为淫奔之诗。然同车而行。亲迎之礼。佩饰有翱翔之美。又德容之都雅。似非淫奔者。所可当也。窃疑此乃祭仲之徒。劝忽勿辞昏之辞。而忽既不从。故刺之也。然则圣人之编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30H 页
之者。何也。与忽之辞昏也。春秋传曰。君子善自为谋。亦美忽也。
山有扶苏
集传初解曰。所美非美。谓贤者佞。智者愚也。吕东莱用著读诗记中。后改淫女戏所私者而作。盖求之词气之间而定之也。夫序称所美非美。有所本矣。山有扶苏有桥松。桥松可重而扶苏可轻。隰有荷华有游龙。荷华可爱而游龙可薄。子都,子充可美。狂且及狡童可丑。昭公何为。颠倒失序。取扶苏而遗桥松。喜游龙而轻荷华。存狂且狡童而弃子都,子充也。此乃所以所美非美者欤。
萚兮
序刺忽君弱臣强。不唱而和。是时祭仲专矣。诚君弱而臣强。且突方在外。国难靡已。突之徒有在郑者。潜图突之入。曰国危如萚之遇风。孰有倡之者乎。吾当和之而成其志。忽之臣有忠爱者。潜以其言。言于忽使备之也。而忽不能图底于祸矣。郑诗中刺忽之诗最多。何也。忽尝为太子当立者也。祭仲之徒。擅废擅立。如股掌之弄。郑之忠义之士。恨忽之不能制国命。而其辞益多欤。
狡童(二说大同)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30L 页
序云。权臣擅命而昭公卒为高渠弥所弑。郑云。权臣谓祭仲者。见其废立之迹而起义也。然泛称权臣。则岂指祭仲哉。毛解狡童。即斥忽。程子以春秋书郑忽。谓诗人不以为君。故目为狡童。而集传之辨诚正矣。然则从严粲之说。指忽所用之人。为狡童者。与序中不能与贤人图事之语合矣。夫狡童柄国。贤臣自不见用。故曰彼狡童之不与我言。不与我食固也。第忧念昭公而不能自已。至于不能餐。不能食。则其志悲矣。集传之断以淫诗者。自及门诸子已疑之矣。
褰裳
辨说。指序云国人思大国之正己也。以谓序之失。盖本于子大叔,韩宣子之言。而不察其断章取义。遂定为淫奔之诗。然伯有赋鹑之贲贲。而赵武讥其床笫之言。夫宾主玉帛之筵。赋男女调笑之言。恐无是也。盖郑国之难。在昭厉之际最甚。国人思方伯诸侯。以天子之命来正之者。似无疑也。

序既云。丰刺乱也。昏姻之道缺。集传直以为妇人所期之男子俟巷。而有异志不从。既即悔之。不释刺乱及昏姻道缺之义。窃意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31H 页
妇人如有私约。当潜相就幽隐。何为俟乎巷俟乎堂。且己何必锦褧衣裳乎。盖有具礼亲迎者及于堂。而女别有所私之男子。欲潜从之。故不随亲迎之男子。既而悔之。而自叹曰。迎己之男子。若复迎我。则我当具服饰而从之。诗人见其人而述其语。所以刺乱也欤。
东门之墠
序云。东门之墠。刺乱也。男女有不待礼而相奔者。辨说云。此序得之。从刺乱也。集传则无刺乱之意矣。盖丰之刺乱者。男子以礼迎。女不应也。此篇之刺乱者。女子不由礼而欲诱男子也。朱子尝于桑中。论刺诗。虽铺陈其事。而赋之之人。常在所赋之外。凡若其自言者。淫邪之人所自赋。然尝疑为刺诗者。皆嫉恶。怀刚发扬。悉其隐微。往往述其私昵之语。以为人戒。若是。则赋之之人。不必在所赋之外。且如惩创其逸志。虽一二篇亦可矣。何必一一采之以登经耶。盖取刺者。居污俗之中。能不失彝性。故贵之也。此篇东门之墠。有茹藘处。东门之外。有栗处。即女子所欲就之所。而其在礼防。得之则近。违之则远。女乃恋男子而责其不速迎。不论礼之有无。惟肆情欲者为可刺也欤。
风雨
序云。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辨说云。序意甚美。考之词轻窕狎昵。非思贤之意。盖指既见君子。云胡不夷等语耳。当风雨鸡鸣之辰。即男女昵狎之会。言当此时。见所期之人而心悦。盖思贤之于淫奔。其辨固不啻霄壤。然世乱而天地晦塞。得一守正之君子。可以为依。则喜当如何。此如风雨之晨闻鸡鸣。而心开意舒。兴见君子而喜也。夫情之切者。辞甚挚。期之深者。语甚亲。苟其挚与亲。则善恶有时乎同辞。
子衿
序云。子衿。刺学校废。毛,郑以来汉,唐诸儒。无异辞矣。集传定为淫奔之诗。然此诗见贤者念贤者不修业而责之。谓我虽不能往教。若胡不相闻。又不来同业。至其末章。又责其挑达而游于城阙之上。一日不见。则闵其荒嬉失业。如三月之久。其思之甚矣。挑达。毛云往来相见貌。集传改为挑。轻儇跳跃之貌。达。放恣也。此状其游冶无赖。而非士子之貌。定为淫诗者。此也。夫不修业而荒嬉。则士子之归游冶亦易也。余见亦多矣。
扬之水
国风之扬之水。皆言国势之萎弱。序云。扬之水。闵无臣也。君子闵忽之无忠臣良士。终以死亡。夫昭公无援于外。无威于内。郑国之人。固闵之矣。同姓之大夫。苦口而言。兄弟之亲。维予与汝。慎勿听欺蒙之言也。是时。郑国五乱。公子之徒。互相图之。昭公不能明乎情伪。则忧其可艾乎。吕氏读诗记。载朱子初解以为所亲者惟二人。亦不能自保于谗间。此忽之以为亡。是与序说同。后改为淫女。谓其所私之言。似与郑樵论诗后改之也。
出其东门
序云。出其东门。闵乱也。公子五争。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民人思保其室家。辨说云。非此之谓也。乃恶淫奔者之词。而考诗意。不慕非礼之色。守义安分。得性情之正。盖其流离奔迸之际。独能保其室家。而不随俗以渝者也。序之所云。溯本而言之也。集传所解。得其即事之实也。
野有蔓草
序云。野有蔓草。思遇时也。思君子之泽而冀遇之也。郑屡困于征役。黎民无息肩之时。盖苦则思安。劳则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32L 页
思逸。此时。得君子拯救之泽。岂非愿耶。集传改为男女相遇于野田草露之间而赋之。盖以在郑风故意之也。
溱洧
此诗。辞荡而气佚。其为淫诗。无所疑矣。然有从傍而观狎邪之状而述之也。非淫者之自道也。释诗者。以士曰女曰而决之耳。
鸡鸣(齐)
序云。鸡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而哀公之事。于史只言被纪侯所谗。烹之于周。其荒淫怠慢。未审其有无。然齐自太公立国以勤俭。窃意闺壸之范。亦不弛堕。盖齐之夫人。有是言也。孔疏所云。陈古之贤妃之警。即齐夫人也。毛,郑皆谓贤妃。欲其夫之早起。误以蝇声为鸡声。曹粹中之说以为哀公。以鸡声为蝇声。盖夫人劝其夫之起曰。鸡既鸣。朝既盈。夫曰。匪鸡而蝇也。夫人又劝其夫之起曰。东方明。朝既盈。夫曰。匪东方明。而月出之光。末又单提夫人之说。而述其早起之意。此虽出于旧说。而条释尤有味矣。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33H 页
此诗。首章。互相誉其才也。二章。互相誉其貌也。末章。互相誉其善也。然其才非范驱之才也。其貌非威仪之貌也。其善非忠信之善也。直驰逐之习而趫勇之尚也。此序所以刺荒也。齐之尚功谋利之俗。岂自昔然也欤。

士昏礼。主人爵弁纁裳缁袘。乘墨车。从车二乘。执烛前马。至于门外。主人筵于户西西上右几。女次纯衣纁袡。立于房中南面。主人玄端。迎于门外。西面再拜。宾东面答拜。主人揖入。宾执雁从。至于庙门。揖入三揖。至于阶。三让。主人升西面。宾升北面。奠雁。再拜稽首。降出。妇从降自西阶。主人不降送。婿乘其车。先俟于门外。妇至。主人揖妇以入。及寝门。揖入。升自西阶。夫入于室即席。妇尊西南面。诗之所称充耳以素以青以黄。爵弁服之饰也。俟著(俟著俟庭俟堂之引仪礼。已见于集▣。)。即先俟门外时也。俟庭(俟著俟庭俟堂之引仪礼。已见于集▣。)。即揖妇及寝门揖入时也。俟堂(俟著俟庭俟堂之引仪礼。已见于集▣。)。即升自西阶时也。皆亲迎之礼。而独逸授女以前之事。故谓之不亲迎。然孟子尝以色之重与礼之轻。喻亲迎矣。亲迎之礼。虽重事。有重于此。亦可不行。而独行俟著俟庭等礼者。亦势也。然序云。刺时不亲迎。则犹有秉古礼而不失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33L 页
者。可知已。
东方之日
此诗。毛,郑以日譬君。以月譬臣。而篇中无此意。戴溪以为男女相奔。不夙则莫。而日出则非夙矣。韩诗及欧阳氏。以日月。喻姝子颜色美盛。斯诚近之。然窃谓诗中日月。多自诉之词。贞女拒强暴之男子。呼日月而诉之曰。彼在我之室。而欲我之奔。彼若以礼。则我当即之。奈无礼何哉。此序所刺男女淫奔。不能以礼化。而此女则未尝淫奔。特蒙上文而言耳。
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序云。刺无节也。朝廷之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掌其职。然篇中不见挈壶氏之事。盖晨夜之职。挈壶氏之是听。而何为每失之太早。至于东方未明。已颠倒衣裳以趍之。又颠倒而召之者。是谁之责。即挈壶氏不能掌其职之故也。此不敢归咎于君。而归咎于挈壶氏也。孔疏虽云哀公之时。春秋左氏传云。襄公立无常。此必襄公时。而缪指哀公时也。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诗说
  
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刺居高位而行邪也。葛屦五两。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34H 页
冠緌双止。刺尊卑各失其耦也。状齐襄之恶。在怀止从止也。艺麻如之何。横纵其亩。言昏姻之必治礼也。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言昏姻之必由媒也。责鲁侯之罪。在鞠止极止也。序云。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岂鲍叔牙,管夷吾之徒之为之也欤。
甫田
序以为大夫刺襄公之不修德而求诸侯。志大心劳。所以求者非其道。集传以为未见其为襄公时。解以戒时人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盖因文释义。而不模索于言外之旨。诚极正大。而但于词理之可究者。又令读者自得之。此朱门之意也。此诗之属于齐襄。似不可无是也。孔疏以为郑以国语云。齐庄,僖于是乎小伯。韦昭曰。小伯主诸侯盟会。襄即庄孙僖子。以父祖已作盟会之长。又国大民众。负恃强力。欲求伯主。盖后儒皆主是说矣。盖田大而不能治者。喻其无德义而徒欲合诸侯。则必不成而徒劳也。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者。喻以礼自持而治国。则不劳而可致也。此诗之从序。亦未谓失矣。
卢令令
此诗。因旧有刺荒。而襄公好田猎毕弋。故陈古以风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34L 页
之语。毛以其人。属之人君。恐非臣下之辞。且其所称美仁鬈偲等语。不过私相称誉。而无尊敬之意。集传之不从古说。其以是也欤。
(一作敝)
(一作敝)笱。序称齐人。恶鲁桓公微弱。不能防闲。文姜从来。论诗者。皆是说也。集传以文姜之肆恶。在庄公时。故以此诗为刺庄。其说诚得其宲矣。然鲁桓与文姜。如齐而被害。其不能防闲。当自鲁桓始矣。故胡周父,杨龟山。在朱子之前。皆承序说以为鲁桓。刘瑾通释。径改为鲁庄。凑合集传大全。遂因之。(此说。见诗经汇纂。)窃意弊(一作敝)笱之诗。作于鲁桓与文姜如齐时矣。
载驱
此诗。状文姜之恶。殆无遗矣。虽甚淫者。有羞愧之心。而文姜通其兄而杀其夫。又备车徒之众。过通衢大道之中而乐焉。其岂弟与翱翔与游敖。极道其纵欲而不自止。此虽无刺襄公之语。究其迹之所由起。则襄公也。是以序云。齐人刺襄公也。
猗嗟
此诗之刺鲁庄。每于末章见之。射则臧兮。露其不满之意。展我甥兮。明非齐侯之子。而何为纵其母而恣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35H 页
淫乎。四矢反兮。以御乱兮。讥其以善射而不能御乱也。三章。皆言射。射者。必以礼。礼不足而徒精于射。岂能靖乱。在鲁庄之道。必张复雠之师。与齐战不旋踵。不克则死。亦鲁臣子之义也。其所善射者。将何所试哉。此虽非齐人之情。而鲁之若是沁泄。只除彭生为复雠者。得无获罪于先王之制乎。
葛屦(魏)
俭而至于陋。陋而至于无礼者。亦势耳。夫诸母不漱裳。以裳之贱也。今乃使未庙见之妇。缝贱衣。岂非陋而至于无礼者耶。宛然左辟。佩其象揥。未详其何时礼。毛云。妇至门。夫揖而入。不敢当尊。宛然而左辟。郑云。妇慎于威仪如是。使之非礼。魏俗所以然者。是君心褊急。无德教使之。此因序说而起义也。然维是褊心云者。指好人威仪之美。而但褊陋可刺。集传诠解甚的。
汾沮洳
古者。为神农之学者。即耕而食。织而衣。欲以是治天下。然诚不可得矣。魏之人。身为贵族。而犹采莫采桑采藚者。俭陋之故。欲与民争利者也。有能守礼者。见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35L 页
而刺之。殆孟子责许行之意也欤。
园有桃
序云。大夫忧其君国小而迫。俭以啬。不能用其民。而无德教。日以侵削。夫俭以啬。足以裕国用。而知俭而不能取诸民。知啬而不能施诸民。则上下相遁。所以不能用其民也。是以。国危甚迫。而无知之者。反诮风人之忧时。殆为晋所灭之时乎。
陟岵
国小而屡兴役。必败之道也。魏困于大国之所徵发。民劳于征缮而不能止。乃引父母兄之言而自悲。然谨于趍事。审于保身。真孝子友弟也。
十亩之间
序云。刺时也。言其国削小。民无所居。郑以为古者一夫百亩。今十亩之间。男女无别。往来闲闲。然所以言国削小。民无所居。然细观诗人之意。未必如是。若人各有十亩。削小之国。似无政及此。若谓国只有十亩。魏虽削小。不应若是之甚。集传以十亩之间。谓郊外所受场圃之地。实从横渠说。然吕东莱以为政使周制。果家赋园廛十亩。魏既削小。岂容尚守古法。所谓十亩者。特甚言之尔。未可以为定数。窃谓此说得之。
伐檀
序云。刺贪也。集传不从者。以诗无刺贪之语。然吕东莱云。坎坎伐檀。寘之河干。悠然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闵者也。国人责小人在位者曰。汝未尝稼穑。禾何为而积。汝未尝狩猎。貆何为而来。独不见彼河干之君子义不素餐。伐檀而自食者乎。窃疑是说。似得经旨。此所谓刺贪也。孟子之答公孙丑曰。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弟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朱子注云。诗魏国风伐檀之篇。无功而食禄。谓之素餐。则仍节取序说矣。
硕鼠
序云。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辨说以为托于硕鼠。以刺有司之词。诚正论也。国人虽怨。目其君为鼠可乎。然春秋左氏传。襄二十三年。臧纥见齐侯。与之言伐晋。对曰。抑君似鼠。夫鼠。昼伏夜动。畏人故也。今君闻晋之乱而后作焉。非鼠如何。后之讲师。见此文属晋。故捏合而为之欤。不然则贪而畏人者。无所当也。
蟋蟀(二说同唐)
此诗。自毛郑以来。皆以为农功毕。君可自乐之诗。然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36L 页
其忧思之切。一似有无穷之患者。盖戒其乐也。夫职思其居者。戒无懈于政令也。职思其外者。戒常防于思虑之所不存也。职思其忧者。戒常防于祸患之来。而以好乐无荒继之。此岂欲及时虞乐者哉。唐风最多刺晋昭公之诗。窃意刺之者。乃忧之也。昭公初年。封成师于曲沃。曲沃始大。晋之忠志之士。忧晋之弱。劝昭公之修政治礼。使之笃根本而正名分也欤。
山有枢
山有枢。似亦前章之意也。衣裳之曳娄而朝仪整。车马之驰驱而戎政备。廷内之洒扫而室事备。酒食鼓瑟而上下之情通。此诗每有宛其死之叹。叹其不能自张。而将为人所夺也。序所称四邻谋取其国家而不知。四邻。岂曲沃也欤。
扬之水
此章。华谷严氏诗缉说。似得经旨。自序以来。以此为昭公微弱。国人将叛而归沃之词。集传亦从之。盖使后之读者。知叛乱之几。必在于刑政之不备。欲常戒之无怠。然曲沃。树心腹。布党与。必欲倾晋。亦得志者屡。而晋之忠臣。扶护宗国。不之服也。至于六世之久。此诗之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谋国者潜以叛人之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37H 页
情。告昭公而戒之也。严说以为晋人若助桓叔而匿其情。此诗不作可也。亦既声之于诗。使采诗者飏之。以讽其君。安在其为匿之也。窃疑此说。于理尤切。
椒聊
此诗之序。后之谈诗者。无异说矣。言沃之盛。则晋之弱可知。物莫能两大故也。集传虽云不知其所指。又云序亦以为沃也。则亦未尝弃序说也。
绸缪
序云。刺晋乱也。国乱则昏姻不得其时。夫先王之政。以男女之会为重。故周南之桃夭。召南之摽梅。皆汲汲不失时。晋之男女。昏姻之失时。政乱故也。此妇亦几失时而不得昏。既幸而得昏矣。见其喜甚而自庆之意。则可知其失时自伤之悲者多矣。
杕杜
此诗。似晋之同姓大夫。忧念宗国而作。想昭公衰弱。内不能亲宗族。外不能抚国人。曲沃之势转盛。而君独立于上。诗人喻同姓之臣。勿去其朝。异姓之臣。勿贰其心。辞旨切悲。非忠义之士。其能之乎。
羔裘
此诗集传云。不知所谓。不敢强解。辅广云。先生以居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37L 页
居究究四字。不可晓。近世诸儒。皆据尔雅有居居究究恶也之训。多从毛,郑。先生尝谓尔雅。乃是集诸儒训诂以成书。亦未可据。然朱子尝曰。在位者。不恤其民。故在下者谓之曰。彼服是羔裘豹袪之人。即从序说。岂初本欤。盖曲沃渐逼。而在位之人。不顾其民。惟恶是务。故刺之也。
鸨羽
序云。鸨羽。刺时也。昭公之后。大乱五世。君子下从征役。不得养其父母而作是诗。集传以为时世未可知。故不言何时所作。然观王事靡盬之诗。周命不常。曲沃常伐翼。而王使尹氏武氏助之。及曲沃叛王。又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晋人称王命而征调。故其民叹王事之靡盬而不敢怨。只自伤其困苦耳。
无衣(二说不同)
序云。武公始并晋国。其大夫为之。请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诗。然则此乃曲沃之大夫。而非晋国之大夫也。窃意武公虽以强力夺晋。而其旧臣不服。故必要王命而镇之。然周固多取侮于沃。而复以宝器赂之。武公之心。已蔑周以为我若有请。周安得不徇。是故。其辞倨慢无礼。而周亦莫之违也。辨说。深斥序中美武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38H 页
公之语。恐其奖奸诲盗。诚天地之正义。然其所美武公者。特曲沃大夫党恶之情。而非晋举国之情也欤。
有杕之杜
序云。刺晋武公也。武公寡特。兼其宗族。而不求贤以自辅。窃意武公斩艾宗国。屠戮忠良而夺之。晋之忠志之士。岂肯甘心事之哉。多违而去之。不顾武公之禄食。虽其求之而不之留。此诗人所以刺之欤。
葛生
序云。刺献公好攻战。国人多丧。晋之启疆。多在献公时。旷夫怨女。似多有之。然情切而操坚。意挚而守固。晋国有先王之风。非比郑卫之靡矣。是故。晋主盟中夏者久。抑有所由欤。毛云。齐则角枕锦衾。礼夫不在。敛枕箧衾。席韣而藏之。又云。朝明也。我君子无于此。吾虽与齐乎。独自洁明。此似有据。范氏祖禹曰。角枕之粲。锦衾之烂。则其嫁未久。若如范说。因衾枕而叹独宿。则几乎伤矣。
采苓
序云。刺献公好听谗。孔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不轻听而徐观其是非。惟远者能之。献公诚用此道于骊姬之谗。则申生之情。不期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38L 页
明而自明。岂晋之大夫作是诗。为申生而欲开悟献公之惑也欤。
车辚(秦)
序云。美秦仲也。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秦仲之先。主畜牧为附庸。而秦仲当周宣王时。为大夫。诛西戎。为西戎所杀。盖其俗劲勇自喜。上下无别。秦仲始为大夫。始稍有文物之美。得有先世之所未有。国人之所以甚喜。然车辚辚而马白颠。因畜牧之业而见君子。并坐鼓瑟鼓簧。其堂陛之分。尚未整。然国人之情。欢欣愉乐。亲上死长之意。发郁难抑。卒以是移西周之俗而能夏。夫化俗而之善。周之如彼其久。化俗而趍强。秦之如彼其易矣。
驷铁
序云。美襄公。而集传只云亦前篇之意也。盖不定其时世也。刘瑾以篇中有公之媚子。公曰左之之语。疑为作于襄公受命为侯之后。然秦自秦仲之子庄公。便已称公。恐未可专指襄公也。观其田狩之事。渐能备礼。驷铁孔阜。能比物而齐色矣。公之媚子。从公于狩。能备御矣。奉时辰牡。能备宗庙之豆矣。公曰左之。能备虞人翼以待射之仪矣。但其輶车鸾镳。载猃歇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39H 页
骄者。未离乎戎狄之俗。安有禽兽而乘人之所乘哉。毛郑以为载。始也。谓始试习。猃与歇骄之犬。皆晓达搏噬之事。窃恐此说为得。集传何不取也。
小戎
小戎而又见车制。而戎备之事毕具。诚熊熊乎壮矣。诗人既赋其雄勇之势。而又叙旷妇之情。序所称国人矜其车甲。妇人能闵其君子者。是也。盖其欲复君父之雠。勤于征缮者。襄公之功也。深念师众之怀。及于室家者。襄公之志也。上段。即义不反兵之意。下段。即悦而使民之政也。序所云美襄公者也。当周之东也。赐襄公岐西之地。窃意此诗。似在襄公有岐西之后。厌厌良人。秩秩德音。似罝兔之君子。方何为然我念之。似汝坟之妇人。先王之遗俗。犹有存者。周室若能收拾于灰烬之馀。奋起于斩刈之馀。鼓其忠义贞固之士。则岂不能致中兴之美乎。苏东坡以为周室之失。未有若东迁者。是也。
蒹葭
序云。蒹葭。刺襄公。未能用周礼。是时。襄公虽始国。而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想其以被发左衽之俗。加之西周文物之邦。其守义秉礼之士。岂肯甘为之臣下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39L 页
哉。往往深藏隐匿而不出也。是故。当秋水浩渺之际。望其攸居而想延欲致之而不得焉。此诗亦当时惠好之士所赋乎。
终南(二说相左)
此诗。疑襄公始为诸侯受显服。移西周之后。诗人见其从者创见而喜乐之辞而述之。彼始见终南之山。有条梅之属而乐之也。又见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黻衣绣裳。佩玉之属而乐之也。其君也哉。喜其今始有人君之仪。而寿考不忘者。喜其居此位服此衣而安且久也。盖周虽衰微。诸侯犹重王命。故人见其名位衣服之盛。而誇美之如此。夫彝伦之油然发于中。苟非有戕害者。则安得而遏之也。然风人刺讥之辞。亦在其中矣。
黄鸟
穆公之卒。从死者百七十七人。戎狄之俗。以轻死为勇。所以若是之众也欤。集传云。或以为穆公遗命。而三子自杀以从。窃意国人爱惜之如此。必其贤过人。然其人之职亵御。而其人之性婉弱。故感其私惠而轻其身。不然。当时君子如孟明,由余,公孙枝等。未闻其殉。而奚独三良之殉之哉。
晨风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40H 页
序云。刺康公忘穆公之业。始弃其贤。郑云。假穆公之意。责康公。如何乎汝忘我之事宲多。此因经文而起义。然诚凿矣。所以集传之不从也。然似是穆公之旧臣。见穆公之时。贤知之士。因穆公之求而多至焉。今何不如旧。而乃朝无一贤乎。盖忧念之辞也。
无衣
序云。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毛传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解上与百姓同欲。则百姓乐致其死。又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解天子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此叹今而思周之辞也。彼诚思吉甫方叔出师盛时师徒之情。而刺襄公徒好攻战也。朱子初解曰。襄公攘戎狄。报君父之雠。故征伐不休。而诗人美之。康公令狐之战。修私怨。逞小忿。故好攻战亟用兵。而诗人刺之。是从序而序未有刺康公之语。特因郑笺而指康公也。与集传异矣。金仁山以此属之庄公。考史记。周宣王以兵十千。与秦庄公伐西戎。述从役之士相告之语。亦一义也。
渭阳
渭阳之诗。其音节悽怆。可知其念母之情。盖文公方具诸侯之礼。而入于晋。岂无路车乘黄。琼瑰玉佩之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40L 页
属。而又复赠之。穆姬而尚在。则喜其车马服饰威仪之盛。而慨其不得见。故康公所以致其情也。后来秦晋之战。曲多在晋也。
权舆
序云刺康公也。忘先君之旧臣与贤者。有始而无终。观穆公时。百里蹇叔之属。列于朝。其求贤之勤。可知也。及至康公之时。将相无贤材之可述者。故连为晋所败。权舆之叹。不其兴乎。朱子初说。仍依序指康公。而言在吕氏读诗说中。集传虽泛言其君。亦未尝斥序而为非是也。
宛邱(陈)
序云刺幽公。而毛云刺大夫。岂以刺幽公太涉于诽谤。故谓大夫何不朝夕恪勤。助君治国。而游荡不度也。然则刺大夫。即所以刺幽公也。夫周之治化。自于闺壸。任姒以来。家法之正当如何。而大姬乃反好乐巫觋歌舞之事。陈民化之如此。苟其禀赋之不美。虽在濡染之地。亦不能化也欤。
东门之粉(一作枌)
子仲氏原氏。皆陈之贵女也。乃相携而弃其业。歌舞逸游。若视尔如荍。贻我握椒等语。又极男女之私而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41H 页
荡佚不可道者。盖风俗之蠹败。由贵姓也。贵姓人之所慕也。桑中之孟姜。亦是类也。陈风之淫靡。不啻郑卫。而夫子何独谓放郑声乎。
衡门
陈风。皆淫靡之词。独此诗似出于忠志忧国之士。盖僖公愿而无立。故以衡门泌水食鱼娶姜之事。反覆开诱。必欲其自立而治国。夫愿者。多冲𥠧而无所知。无立者。多萎弱而不自强。故以日用至近之事及之。欲其易晓也欤。集传不取者。以其无诱僖公之语。故改为隐居者之词。辞顺理明。然自毛,郑以来。皆主诱僖公之训。彼亦有所授也。
东门之池
序云疾其君之淫昏。而思贤女以配君子。盖其时君闺门之治不明而无由正者。故诗人引古贤妃之事而讽之也。沤麻沤枲。并女子之事。淑姬。亦女子之美名。若得如此之女。得配时君。如鸡鸣之后妃。则君足以革其恶矣。集传之定以淫诗者。以其混在于陈风之中。而不见其思贤之意也欤。
东门之杨
序云刺时也。昏姻失时。男女多违亲迎。女犹有不至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41L 页
者。毛云。不逮秋冬。郑云。杨叶三月中。喻时晚也。且昏礼男子执烛前马。而至于明星煌煌。则夜已深矣。时女有私他男子者而不至。犹齐之丰也。集传不以为亲迎之违约。解为男女期会。而有负约不至者。乃后来之说耳。初解曰。东门。盖此人亲迎之所。以其所见起兴曰。东门之杨。其叶牂牂矣。昏以为期。而明星煌煌矣。盖从序说矣。
墓门
序云刺陈佗。窃意墓门之棘。斧以斯之。喻佗凶险。宜早绝之也。墓门有梅。有鸮萃止。喻佗习于恶。而性未尝不善。如亲仁善邻之对。是也。盖有陈国之旧臣。忧其乱而言于桓公而不见听也。佗如郑涖盟。歃如忘。泄伯知佗必不免。郑良佐如陈盟。亦知陈之将乱。则不独国人知之。他国之人亦知之。卒弑太子而自立。为蔡人所杀。此所谓颠倒思予也。毛亦云佗无良师傅。以至于不义。释夫为傅。郑又云。陈佗之师傅不善。群臣皆知之。窃恐凿矣。朱子初解曰。此诗刺佗。而追咎先君不能为佗置良师傅。以至于此也。又解末章曰。夫也不良。则有歌其恶以讯之者矣。讯之而不予顾。至于颠倒。然后思予。则岂有及哉。亦追咎之辞。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42H 页
与旧说同。集传后改之。
防有鹊巢
序云忧谗贼。宣公多信谗。盖其音节。多忧畏之意。谗人何尝直诬人哉。必指小而为大。谓邪而为正。先蛊人主之心。而后得遂其计。此所谓诪张也。欧阳公曰。谗必积累而成。如防之鹊巢之渐积搆成。又如邛之旨苕蔓引牵连。又如中唐之甓之累而成。邛之旨鹝之杂众也。皆诪张之义也。程子曰。予美心所贤者。盖其同僚之贤。忧其被诬而株连也。
月出
序云刺好色也。在位不好德而说美色。陈之乱由是也。月出之皎。喻其容色。窈纠。言其舒迟之貌也。宋玉赋神女曰。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者是也。在位者。岂指孔宁,仪行父之属欤。
株林
灵公之恶。国人之所指。不可掩也。将亡之国。君臣无耻如此。毛云。大夫乘驹。郑云。君亲乘君乘马。乘君乘驹。变易车乘。以至株林。窃意此说凿矣。细绎毛意。盖君驾乘马。而说于株林。则孔宁,仪行父。已乘驹而朝食于株矣。王肃亦及此矣。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42L 页
泽陂
序云灵公君臣。淫于其国。男女相说。然窃意此诗。乃女说男之辞也。蒲者。柔滑之物。自喻其肌肤。可当男子也。如汉末诗。妾当作蒲苇之诗。是也。荷者。美好之华。自喻颜色可以悦男子也。如晋子夜歌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之诗。是也。至若硕大且卷。硕大且俨。男子之容也。当寤寐无为之时。思之切而至于涕泗。真所谓女之耽兮也。二章之有蒲与蕳。亦自喻己之芬馥。而郑之易蕳作莲。上有荷下有菡萏。不应于此独言蕳。故改为莲。以从其类。然古之文辞若此者多。不当径易也。
羔裘(桧)
序云刺桧君好洁其衣服。逍遥游燕而不能自强于政事。大夫以道去其君。好洁衣服。即微过也。何至去其君乎。盖好洁衣服。即癖之所存也。存乎此则忘于彼。所以不能自强于政事也。如梁伯好筑城邑。卫懿公好鹤。邾子之好洁。是也。卒以之亡国祸己。是以大夫见其必危。自引而去。而犹致忧念之情。其贤矣乎。
素冠
序云刺不能三年也。毛云。素冠练冠。郑改为既祥之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43H 页
冠。从毛则不能三年也。从郑则就三年而不能禫矣。然观乎素鞸。练后未尝有鞸。独祥后有鞸也。且诗中言素。皆练素之称。未尝指练白为素。故郑所以易毛。后来之说皆从之者。得其旨也。盖有守礼之人。慨时俗之无恩于父母。故欲一见栾栾之颜。夫习俗之移人也久矣。宰予圣门之高弟也。犹欲短丧而安于食稻衣锦。然则作此诗者。其贤矣乎。
隰有苌楚
序云国人疾其君之淫恣。思无情欲者。集传以诗有困苦之意。故改云政烦赋重。人不堪而叹其不如草木无知之词。比旧说甚正。然窃疑此刺桧君柔弱。不能振作。以为方其夭夭少好之时。无室家情欲之私。故可引而之善。今有知有家有室而不能导迪。其柔弱无由而改之。所以讥之欤。
匪风
序云。国小政乱。忧及祸难而思周道。此疾痛必呼父母之义。然郑云。夷王,厉王之时。桧之变风始作。窃疑当厉王之时。天下无主。征调繁。赋役盛。故其民究所以致此之由。即周道坏乱耳。谁能整顿而匡辅之。使王纲复正。大小各述其职哉。是故。烹鱼则溉之釜鬵。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43L 页
西归则怀之好音。言将同赴王室之难。而有死而靡悔之意。宣王之中兴。不徒当时明良之力。亦文武之泽不泯而民情有以兴起故也。
蜉蝣(曹)
此诗与桧之首章同。盖其君好以衣服为事。忽于政事。盖耽于细娱者。由其志之狭小而辅导之无人也。贤者慨国之将危。而为之言于我而归。则岂不以所忧者及之乎。夫国大事众。则役志者广。故无事于细娱。国小政罕。则役志者微。故往往耽于微末之事。遂忘其大。苟有辅导之善。则岂若是乎。
候人
董莸。不同器。邪正。不同处。小人而三百赤芾。则君子安得不退处戈祋之役乎。夫车服者。君子之器而小人乘之。易所谓负且乘致寇至者也。观其不称而处尊。类鹈之在梁。不濡翼不濡咮。而顾眄自得。又如南山丛杂茂盛。朝隮淫气干之。而反顾君子之室。则使婉娈之季女。不免于饥。所以深伤之也欤。
鸤鸠
序云。鸤鸠。刺不壹也。在位无君子。用心之不壹也。集传不从者。以诗中有德义之美。而无怨诽之思故耳。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44H 页
然此似是思周之盛时。公卿大夫。雍容都雅。威仪之美。衣服之华。而均壹之惠洽而邦内皆正。皆致寿考之祝。而慨其不能见。故深有蕴结于中者也。
下泉
序云。下泉。思治也。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同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夫苞而至于稂。则似当夏秋之际稻欲秀之时也。冽泉浸之。则秀皆不成。此如曹之困悴也。且若黍而方苗芃芃。然则当春夏之际黍欲盛之时也。膏雨润之。苗皆勃兴焉。此喻周之治平也。夫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则物皆和平而得其所。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则物皆凋残而失其所。此末章所称四国有王也。然则刺曹共公。亦有所本欤。
七月(豳)
冲岁之主。居崇而养贵。苟不能预知生民之事甚艰且苦。则必怠逸而忘邦本。骄佚而轻民生。流而至于痴。则曰何不食肉糜。荡而至于狂。则曰田舍翁得此亦足矣。成王虽蒙幼。岂必虑至于此乎。然比武丁之劳于外。暨小人作。则有间矣。是故。周公之戒。常在于逸。苟能见食而思耕稼之劳。被衣而念蚕绩之苦。则心岂至于逸乎。此七月篇之义也。述生民之事而极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44L 页
其微细。述生民之业而极其艰难。述生民之志而极其忠敬。又预为之备。无一日之或暇。以及绩武伐冰之事。详细条列。使成王见之。岂不惕然知警乎。
鸱鸮
鸱鸮序因金縢为说。终古无异辞也。但郑云。既取我子。无毁我室。喻成王罪周公属党者。诚曲说也。窃疑武庚才辩似父。故能鼓其邪志。离管,蔡之志。此时顽民胥动。国家之安危未分。岂周公避嫌之时乎。郑读弗辟之辟为避。而遂谓之避居于东。孔安国释弗辟之辟。为法言致法于三叔也。集传之释此诗从孔说。后覆蔡沈书说。则复从郑说。盖未定之案也。然小人之说。常患浸染难开。此成王之疑。久而未释也。此诗深说武庚之贼虐。而王业之艰难。言予者。犹言我家也。自古公以来。历文武而其勤苦宲多。岂可坏于武庚之手。而且言己之所以劳悴忧惧不可离。新造未集之势。亦由是耳。
东山
周公在东三年。与卒乘共其勤苦之事。故及其劳师。探其意而备述之。似皆既归而对家人之语也。夫西悲者。家近而情切。如杜子美诗喜心翻倒极。呜咽涕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45H 页
沾巾者也。不可畏也。伊可怀也。言虽悄寂无人之境。而不畏者。以怀思之甚也。自我不见。于今三年者。喜而迎之之辞也。之子于归。皇驳其马者。指同行之士。及时昏姻之乐。圣人皆纤悉言之者。所以通天下之志。通天下之志者。仁也。
破斧
此诗。当从集传之正。序云。周大夫以恶四国者。似泛说也。且郑云。四国流言。既破毁周公。又损伤我成王。此以斧喻周公。以斨喻成王者。可谓取譬之不伦矣。但四国之指管蔡商奄。而谓周公之匡之吪之遒之。使革其恶而变其缪者。旧说亦备一义。
伐柯
此诗难解。若从旧说。则未见周大夫刺朝廷之意。若从集传。则又无东人见周公之意。而朱子初解。执柯以伐柯。即此手中之柯而得其法。以比王欲迎周公。亦不过反之于吾心。知所以迎之之道。则吾得见公。而陈其笾豆之列。将有日矣。盖用序说而后。以我觏之子之句。与九罭之诗同。故集传改之。然此诗之之子。既指其妻而言之也。九罭之之子。又指周公。此似不类矣。且郑笺以之子斥周公。集传则指其妻。此因匪媒不得而起义。然谕东人见周公之意。则郑笺亦不可舍也。毛传之释此。专以礼言。言柯者。礼义亦治国之柄。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一 第 345L 页
言媒者。所以用礼也。言笾豆者。飨燕之礼也。金縢。王曰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国家礼。亦宜之。毛岂出于此乎。
九罭
序云。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然我觏之子。衮衣绣裳。又曰。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者。国人之情。皆欲王之以礼迎周公也。郑云。成王所赍来衮衣。愿其封周公于此。无以公西归者。又何其曲也。但其解末句云。周公西归。而东都之人心悲。恩德之爱至深也。集传因其义。而解其一篇之旨。然东人之情如此。朝廷之不知。尤可叹也。然则集传与序说。宲亦一义也。
狼跋
狼。贪欲之兽也。古人虽语质。岂可喻周公哉。特其疐尾跋胡之困。似周公遭罹之际。故取比而说终始之大德耳。毛以公孙。为成王为豳公之孙。郑虽谓公为周公。又谓孙为遁。以为周公摄政七年。致太平。复成王之位。孙遁此成公之大美。说稍深矣。公孙硕肤之说。程子发之。集传从而为之说。比旧说。详且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