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x 页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杂缀类○燕中杂录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06H 页
[燕中杂录]
  杂者。不纯之称也。自满洲之入中国。冠屦倒置。华夷杂而不纯。独我东葆其文明。而孔子尊攘之义。朱子复雪之议。士犹有讲劘之者。诚不愧乎君子国之称。然满洲故邦。与我接壤。今之下泉之徒。罕言满洲事。盖亦不屑之意。然有志乎苞桑之戒者。不当漫置而不之知耳。且宫室园池雕峻之役。器玩书画珍异之品。僧道寺刹怪诞之状。其馀土俗之细琐。与夫外夷之征伐。皆足以观其政令之所存。故略为蒐罗。以备考阅云。
宫室
  御苑
御苑在元隆福宫西厚载门北。有香殿在石假山上。又圆殿在山前圆顶上。后有流杯池。歇山殿在圆殿前东西。水心亭在歇山殿池中。池引金水注焉。棕毛殿在假山东偏。苑西有翠殿。又有花亭,毬阁,金殿。苑外重绕长庑。庑后出内墙东连海子。以接厚载门。元掖庭记。元建内殿。制度精巧。穷一时之丽。有光天,至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06L 页
德,七宝,瑶光,通云,凝翠,广寒等殿。不能一一数也。大内有德寿宫,翠华宫,择胜宫,连天楼,红鸾殿,入霄殿,五华殿。又有迎凉之所。曰清林阁。又有温室。曰春熙堂。曰九引台者。七夕乞巧之所也。曰刺绣亭,缉衮堂者。冬至候日之所也。九龙墀,延香亭。春时宫女传杯于此。拱璧亭又名夜光亭。探芳径旁。为逍遥市。又有集贤台,集宝台,眺远阁,留连馆,万年宫。并在禁苑。
  无逸殿
无逸殿在西苑中。旁有豳风亭。明嘉靖中建。户部尚书或侍郎。专领穑事。西成日。内臣各率其曹。作打稻之戏。
  瀛台
瀛台在皇城内太液池南。即明西苑地。旧为南台。后改瀛台。自西华门之西百步。入西苑门。苑内渟泓数百顷。引西山玉泉。逶迤百折。流入宫墙。分派达池。两岸林木森蔚。苍翠欲滴。绿荷青藻。鱼鸟翔跃。沿岸奇峰峭石。俯瞰池沼。康熙初。建勤政殿于苑中。夏月听政于此。西南为礼泽园秋云亭知稼轩。台北左右为蕉园,临漪亭,水云榭,紫光阁,承光殿诸胜。池上石梁修数百步。东西峙华表。北曰金鳌。曰玉蝀。迤北稍东。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07H 页
又有石桥。亦峙华表。北曰堆云。南曰积翠。五龙亭在正北。中有龙泽。左曰澄祥曰滋香。右曰涌瑞曰浮翠。统名之曰五龙亭。明时为禁地。清初自紫禁城外。车马悉得往来。过者如望蓬莱三山。禁中人称瀛台为南海。蕉园为中海。五龙亭为北海。
  小有天
杭州汪氏之园。左净慈。面明圣。兼挹湖山之秀。为南屏最佳处。乾隆辛未南巡。命名曰小有天。得思永斋东林屋一区室则十笏。窗乃半之。窗之外隙地广亦十笏。叠石成峰仿慧日。范锡为宇。仿依然庵。(汪氏别业旧名。)激水作瀑。仿幽居。洞复种黄山松。树子天矫盘拿高下。杂出于石笋峭茜间。与琴台之古木苍岩玲珑秀削。略相髣髴。
  韵古堂
临江牧者。于陂陁间。掘地得古镈钟十一。地方大吏以闻。传至燕中。其铭为周时物。仿铸入乐。副以特磬。补十二律声。振始终之节。古钟之阙。并为补足。淑清院内。有堂南临液池。可望瀛台。故旧名曰蓬瀛在望。移钟弆此。易名曰韵古堂。
  养心殿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07L 页
养心殿中庭院皆铺砖。上承石砌。屋瓦琉璃。质性滑泽。雨辄垂溜。故每小霔。已檐牙注流。地面浮水。非若御园之土阶素瓦。必待急优膏。方成雨象。
  淀祠行馆
淀祠旁行馆八景。曰静宁斋。淀池旁。构此数楹。为临憩治事所。既静而宁。或惬观民深意。曰颐庆堂。春巡掖辇行庆。顺舆情也。斯堂安适。用祝颐和。曰惠畅楼。登楼瞩远。宛然行乡。顺时布惠。并畅心神。曰互镜轩。轩跨两池间。夹镜光融。足资互照。曰问源亭。疏渠引流。入墙东注为沼。坐此可悟源头活水。曰延清阁。阁临埼岸。莹澈无尘。固是延揽清吟之助。曰澄渌池。方池渟潴。淀波净绿澄涵。安澜之义斯在。曰引薰廊。南风徐入。长夏之际。可资微凉。
  万善殿
万善殿在蕉园中。犹明时所建。阅久剥落。乾隆庚寅新之。工既成。聚缁流于大悲坛。礼忏忏文陀罗尼。乃新依梵音釐正者。
  同豫轩
同豫轩在液池南岸紫光阁。赐宴外藩。每先临此轩。传餐侍卫。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08H 页
贮图书所
后宫左右列十二。景阳在左末。为贮图书之所。
  重华宫
每岁于重华宫。延诸臣列坐左厢。赐三清茶及果饤。合诗成。传笺以进。
  三希堂
内府秘笈。王羲之快雪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皆希世之珍也。因就养心殿温室。易其名曰三希堂以庄之。石刻既成。作延楼于琼华岛西麓嵌石壁间。因名阅古楼。
  
千尺雪
吴之寒山千尺雪。创于明隐士赵宦光。今范氏搆园其地。乾隆南巡。题其阁曰听雪。于西苑之淑清院。肖其位置甃锸。引池水由石罅出。跳珠悬瀑。溯玉泉来脉。盖液池尾闾。明时所筑。假山乔木峭茜。喷薄之形似之。第乏天然。因驻避暑山庄。得飞流漱峡者。作室其侧。以仿之天然之趣足矣。尚未得松石古意。尝如盘山游。唐文皇所为䀶甲石者。汇万山之水而归于一壑。湍奏石面。籁响松巅。乃相面势。结庐三间。名曰盘山千庐。西苑盘山。热河惠泉。各为一图。槩以千尺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08L 页
雪名之。而一处各藏四图。
  瀛台随安室
瀛台有随安室。随安者取随所遇而安之。故凡胜地虚庭明窗净几。辄以是颜其轩。盖籍以触目会心云。
  遐瞩楼
遐瞩楼在礼泽园中。康熙年间建。涵元殿瀛台殿名。在礼泽园南。
  荫树书屋
荫树书屋。南苑旧行宫内。乾隆读书舍也。
  毡庐
毡庐三楹。中室颜曰四宜。居为视事之所。
  鸣琴景
西湖之西南丁家山。有鸣琴景。昆明湖亭台结搆皆肖之。
  望蟾阁
昆明湖望蟾阁。结构三层。仿武昌黄鹤楼制。
  绛雪轩
坤宁门后为御花园。而绛雪轩在东厢。庭前有古海棠数本。故以此得名。
  景州行馆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09H 页
景州行馆八景。曰展义斋。朴宇数楹。临驻时视事于此。观民展义意斯寓焉。曰颐志台。为太后安憩之所。曰通渌桥。板桥宛转。渌水斜通。步屧往来。俨然江乡图画。曰澹怀室。行馆后为邃室。几馀静寄。因之澹泊明志。深契澄境。曰延月台。平屋傍。叠石为梯。登之可揖东山之月。曰涵虚舫。池上舫室可屋。非水非陆而兼水陆之趣。南华虚舟之喻。足以当之。曰葆光祠。延廊窈窕。间环以石洞。云根含润。髣髴有光。曰四照亭。四柱翼然。清景随方可揽。会心咫尺。政不必艳举西湖。(孤山圣因寺行宫八景。其一曰四照亭。)
  
避暑山庄
康熙辛卯。成避暑山庄三十六景。曰烟波致爽。曰芝径云堤。曰无暑清凉。曰延薰山馆。曰水芳岩秀。曰万壑松风。曰松鹤清越。曰云山胜地。曰四面云山。曰北枕双峰。曰西岭晨露。曰锤峰落照。曰南山积雪。曰梨花伴月。曰曲水荷香。曰风泉清听。曰濠濮閒想。曰天宇咸畅。曰暖溜暄波。曰泉源石壁。曰青枫绿屿。曰莺啭乔木。曰香远益清。曰金莲映日。曰远近泉声。曰云帆月舫。曰芳渚临流。曰云容水熊。曰澄泉绕石。曰澄波叠翠。曰石机观鱼。曰镜水云岑。曰双湖夹镜。曰长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09L 页
虹饮练。曰甫田丛樾。曰水流云在。乾隆生于是年。及即位之甲戌。如山庄。复萃佳胜得三十六景。曰丽正门。行宫因山高下。缭以石城。正南一门曰丽正。朝臣奏事。外藩入觐。皆由于此。曰勤政殿。离宫视事之所。颜以勤政。康熙雍正旧章也。山庄前殿。亦以是名之。曰松鹤斋。太后之所居内殿。斋名松鹤。祝颐寿也。太后诣山庄之东。亦以名斋。随时随地。用以志庆。曰如意湖。山庄胜处。政在一湖。堤堰桥横。洲平屿矗。隐映亭榭。境别景新。此则曲岸若芝英。故以如意目之。曰青雀舫。澄湖放艇。溯光摇碧。载月为宜。冲雨亦有奇致。黄龙彩鹢。无取过华。曰绮望楼。楼在城西南隅。下视缘堤庐舍阛阓。历历可数。山环水抱。俨在画图中。曰驯鹿坡。静宜园。有驯鹿坡。乃黑龙江将军所进。以使鹿为俗。山庄则濯濯麌麌。惟性所适。无异家蓄。故亦以名坡。曰水心榭。界水为堤。跨堤为榭。弥望空碧。仿佛笠泽。垂虹景色。曰颐志堂。河亭迤北。疏轩面爽。康熙题其颜。曰畅远堂。清舒山馆之东。临镜湖为崇台。绿柳遥堤。红荷近渚。墙外群山。罗列奔凑。矫首遐观。斯为最畅。曰静好堂。山庄幽邃。静如太古。盖无地不然。此间竹净苔清。觉鸟语泉声。都增静赏。曰冷香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10H 页
亭。方亭东向。俯临碧沼。荷净蘋香。露白风清时。冰心玉壶。殆不是过。曰采菱渡。湖波澄碧。水面多菱叶浮贴。水背日花开。佳实脆香。与莲房水芝并荐。故取摩诘诗中语。名其处。曰观莲所。平湖曲渚。在在荷香。景中以之摽名者不一。此间云廊䆗窱。方亭虚敞。洵为甲观。曰清晖亭。虚亭临水。清旷绝尘。宵月晨曦。春林秋蓼。扬辉绚目。所谓清辉娱人。恍然可遇。曰般若相。山庄清净地。水阿耨而峰灵鹫。别刱兰若。奉妙庄严相。像其踞狮子。座说大般若经时。曰沧浪屿。山泉汇为湖。沼澄泓见底。孤屿临流。悠然得沧浪趣。曰一片云。山中云气。朝暮晴雨。变灭无端。或起树中。或浮水面。或来楼窗几榻。间以片月。所谓一滴水知大海味也。曰蘋香沜。度桥而北迥。望烟水淼瀰。碧藻青蘋。溶澲可数。凉风微度。袖拂馀馨。何必芳洲杜若。曰万树园。北枕双峰之南。平原经数千馀亩。灌树成帷幄。绿草铺茵毯。虽以园名。不施土木。都尔伯特部长入觐。即园中张穹幕。集诸藩锡燕。烧灯陈马伎火戏燕乐之。为时盛事。曰试马埭。清人马政。超越往代。每当秋狝。出塞考牧别群。相驽骏而调试之。曰嘉树轩。万树轩之东。桧栝蔚葱。老干蟉枝。重重垂荫。搆轩其下。取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10L 页
无忘封植之义。曰乐成阁。塞田晚播早收。届白露。即已铚艾登场。正秋巡行狝期也。阁踞城墙。垄亩参差。黄云弥望。曰宿云檐。平台因迥为高。远峙云表。滃浡朝飞。奇峰四起。暝归拥树。萦缭檐端。即景命名。正山中所有。曰澄观斋。山庄林峦水石。在在仙都。岚翠波光。远近交映。炎歊为之尽涤。足令胸次洒然。岂唯骋怀游目。曰翠云岩。山庄东北。多重峦复岭。游云往来。岚翠欲滴。虚檐四眺。正在千岩万壑中。曰羃画窗。横岭如曲屏。霞标一室据其胜。前为平台。窗列远岫。题曰羃画。曰凌太虚亭。居小岭之复。孤峰拔地。群山环拱。登斯亭者。如涉阆风俯悬圃。御寇冷然。未足为喻。曰千尺雪。明处士赵宧光所摽目也。南巡过之。爱其清绝。因于近地有泉有石。若西苑盘山及此。并仿其意而命以斯名。曰宁静斋。诸葛孔明澹泊宁静二语。千古名言。康熙所至。若御园之澹宁居。山庄之澹泊敬诚。皆取其义。玆以名斋。曰玉琴轩。千尺雪之南。曲涧湍流。潺潺众玉中。韵合宫徵。正不必抚弦动操。已令子期神往。曰临芳墅。曲阜平冈。缘蹊被隰。无葩不秀。有卉皆芳。别墅数椽。自足幽趣。曰知鱼矶。湖水清甘。渔乐国也。石矶临流。无心垂饵。相忘之适当。非濠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11H 页
上所知。曰涌翠岩。石罅泉源出山庄西北。淙淙潺潺。下为瀑布。依岩为佛庐。隔林明殿。三楹东向。晨曦朝爽。空翠四合。曰素尚斋。梨峪清轩。不施雕缋丹雘。康熙所居处。崇朴素明雅尚。备见于摽题两字。曰永恬居。山中境爽气和。致足怡神悦性。既佳风景。且乐阜安。引养引恬。慎修思永。
  画禅室
御园池上居。又名画禅室。长夏宜憩息。
  亩鉴室
亩鉴室在阅古楼之北。朴室三楹。周以步栏。后临方塘。引古井之水。源源不竭。视日下春明所载。自金水河。转机运㪺至山巅者。事半功倍。
  平安月镜居
以湘竹为舫泛液池。名平安月镜居。
  圆明园
圆明园在畅春园北。雍正为王时赐园。及即位。每夏月。清暑于此。有四十景。皆取四字为题。一轩一峰。具有幽致。曰正大光明。在贤良门内者为正衙。不雕不绘。得松轩茅殿意。屋后峭石壁立。玉笋嶙峋。前庭虚敞四望。墙外林木阴湛。花时红紫。层映无际。曰勤政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11L 页
亲贤。正大光明之东。为勤政殿。于此披省章奏。召对臣工。亭午始退。座后屏风。书无逸。又东为保合太和。秀石名葩。庭轩明敞。观阁相交。林径四达。曰九州清晏。在正大光明之北。为游息之所。棼橑纷接。鳞瓦参差。前临巨湖。渟泓演漾。周围支汊。纵横旁达。诸胜彷佛浔阳九派。曰镂月开云殿。以香楠为材。覆二色瓦。焕若金碧。前植牧丹数百本。后列古松。环以杂蘤。当暮春婉娩。首夏清和。最宜啸咏。曰天然图画。庭除脩篁万竿。与双桐相映。西为高楼折而南。翼以重榭。远近胜槩。历历奔赴。殆非荆关笔墨所能到。曰碧洞书院。前接平桥。环以带水。庭左右。脩梧数本。绿阴张盖。曰慈云普护。一径界重湖间。藤花重架。鼠姑当风。有楼三层。刻漏钟表在焉。殿供观音大士。其傍为道士庐。宛然天台石桥幽致。渡桥即为上下天光。曰上下天光。垂虹驾湖。蜿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縠纹倒影。滉漾楣槛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曰杏花春馆。由山亭逦迤而入。矮屋疏篱。东西参错。环植文杏。春深花发。烂然如霞。前辟小圃。杂莳蔬菜。足识野田村落气像。曰坦坦荡荡。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喁唼拨剌于荇风藻雨间。回环悠泳。悠然自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12H 页
得。曰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之北。嘉树丛卉。生香蓊葧。缭以曲垣。缀以周廊。邃馆明窗。牙签万轴。漱芳润撷菁华。曰长春仙馆。循寿山口西入。屋宇深邃。曲槛逶迤。相接庭径。有梧有石。堪供小居。乾隆旧时赐居。略加脩饰。遇令辰佳节。迎其太后。为膳寝之所。盖以长春志祝。曰万方安和。水心架搆。形作卐字。略彴相通。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每高秋月夜。沆瀣澄空。圆灵在镜。是地冬燠夏爽。四节皆宜。曰武陵春色。一称桃花坞。循溪流而北。复谷环抱。山桃万株。参错林麓间。落英缤纷。浮出水面。或朝曦夕阳。光炫绮树。酣雪烘霞。莫可名状。曰山高水长。在园之西南隅。地势平衍。搆重楼数楹。每一临瞰。远岫堆鬟。近郊绣错。为外藩朝正锡宴。陈鱼龙角抵之所。平时宿卫士亦于此较射。曰月地云居。珠宫一区。背山临流。松色翠密。与红墙相映。结楞严坛,大悲坛。其中鱼鲸齐喝。风幡交动。才过补特迦山。又入室罗筏城永明寿。所谓宴坐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曰鸿慈永祜。园西北最爽垲。建殿贮康熙雍正神御。每朔望展礼。周垣乔松。郁翠干霄。曰汇芳书院。阶除閒敞。草卉丛秀。东偏学月牙形。搆小斋数椽。旁列虚亭。奇土负石争出。穴洞谽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12L 页
谺。翠蔓蒙络。可攀扪而上。曰日天琳宇。紫微丹地中。立一化城。截断尘界。山光水色。尽演圆音。脩脩释子。渺渺禅栖。踏著门庭。即此普贤愿海。曰澹泊宁静。仿田字为房。密室周遮其外。槐阴花蔓。延青缀紫。风水沦涟。蒹葭苍瑟。曰映水兰香。在澹泊宁静少西。屋傍松竹交阴。前有水田数棱。纵横绿荫之外。凉风徐来。稻香徐引八百鼻功德。玆为第一。曰水木明瑟。用泰西水法。引入室中。以转风扇。泠泠瑟瑟。如丝竹天籁遥闻。林光逾生净绿。曰濂溪乐处。园中菡萏甚多。此处特盛。小殿数楹。流水周环其下。曰多稼如云。坡有桃沼有莲。月地花天。虹梁云栋。巍若仙居隔垣一方。鳞塍参差。野风习习。袯襫蓑笠。互相往来。又作田家风味。曰鱼跃鸢飞。榱桷翼翼。户牖四达。曲水周遭如萦带。两岸村舍鳞次。晨烟暮霭。蓊郁平林。曰北远山村。循苑墙度北关。竹篱茅舍。巷陌交通。平畴远风。牧篴渔歌。与舂杵应答。曰西峰秀色。轩楹洞达。面临西山群麓。七夕巧筵常设此。后宇为含韵斋。曰四宜书屋。春宜花夏宜风。秋宜月冬宜雪。曰方壶胜境。东为蕊珠宫。西则三潭印月。净绿空明。辟一胜境。曰澡身浴德。福海东壖。平漪镜净。黛蓄膏停。竹屿芦汀。极望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13H 页
瀰瀰。曰平湖秋月。倚山面湖。竹树蒙密。左右支板桥以通步屐。湖可数十顷。当秋深月皎。潋滟波光。接天无际。曰蓬岛瑶台。福海中作大小三岛。仿李思训画意。为仙山楼阁之状。岧峣亭亭。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曰接秀山房。平冈萦回。碧沚停蓄。虚馆閒閒。境独夷旷。隔岸数峰呈秀。朝岚霏青。返照添紫。气像万千。曰别有洞天。苑墙东出水关。曰秀清村。长薄疏林。映带庄墅。自有尘外致。曰夹镜鸣琴。取李青莲两水夹明镜诗意。架虹桥一道。上搆杰阁。俯瞰澄泓。画栏倒影。旁崖县瀑。冲激石罅。琤琮自鸣。曰涵虚朗鉴。结宇福海之西。左右云堤纡委。千章层青面前。巨浸空澄。一泓净碧。日月出入。云霞卷舒。远山烟霞。近水楼阁。来不迎而去不距。莫不落其度内。曰廓然大公。平冈回合。山禽渚鸟。远近相呼。后凿曲池。有蒲菡萏。长夏高启。北窗水香拂拂。真足开豁襟颜。曰坐石临流。仄涧中潨泉奔汇。奇石峭列。为坻为埼。为屿为奥。激波分注。潺潺鸣籁。可以泛觞。可以漱齿。东为同乐园。曰曲院风荷。西湖曲院。宋时酒务地。荷花最多。有曲院风荷之名。是处红衣印波。长虹摇影。风景相似。故以其名名。曰洞天深处。缘溪而东。径曲折如蚁盘。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13L 页
短椽狭室。于奥为宜。杂植卉木。纷红骇绿。乾隆旧时读书舍也。
  安澜园
乾隆壬午。幸海宁。赐陈氏隅园名安澜园。喜其结搆致佳。图以归。就四宜书屋左右前后。略经位置。即与陈园曲折如一。有十景。曰葄径馆。入园门。朴室三间。背倚峰屏。有临池镜。颜曰葄径。曰四宜书屋。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因岁久脩葺。略为更置。曰无边风月之阁。界域有限。风月无边。轻拂朗照中。不知其在。御园在盐官。曰涵秋堂。西临长河。波光翻影。动楣椽间。曰远秀山房。房筑假山。山上远纳西山秀色。曰染霞楼。近水故名染霞。曰绿帐舫。曲廊宛转搆在水上。故以舫名。曰飞睇亭。一峰秀拔。亭据其上。园外稻塍千顷。皆在目中。直与农夫田父。较雨量晴。曰烟月清真楼。在四宜书屋之后。延楼高敞。不施厨障。为纳烟月。曰采芳洲。洲渚间多芳草可采故名。
  常山峪行宫
常山峪行宫有八景。曰绿樾径。曰虚白轩。曰青云梯。曰枫香阪。曰蔚藻堂。曰如是室。曰翠风埭。曰陵霞亭。
  西湖行宫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14H 页
西湖行宫有八景。曰四照亭。临孤山对葛岭。山光塔影。倒漾明湖。旧有额曰云峰四照。因以名亭。曰竹凉处。丛篁深翳。戛玉摐金。尘氛尽涤。曰绿云径。由竹凉处。曲径西行。乔柯奇石。目不给赏。云气时起步屧间。曰瞰碧楼。楼俯全湖。晴波绮縠。摇荡几牖。有一碧万顷之槩。曰贮月泉。水月清光。互相映发平湖。既以标胜。山半一泓。亦先得月。曰鹫香庭。老桂森庭。宛然皋涂精舍。爰取鹫岭天香句意颜之。曰领要阁。湖山幽邃。不可胜穷。略观大意。差领其要。故因以名。曰玉兰馆。乾隆南巡时。值辛夷盛放。故即景纪胜。
  
泉林寺行宫
泉林寺在泗源之右。有行宫八景。曰近圣居。泉林去曲阜百里而近。依泉为行殿。曰在川处。川为泗水之源。旧传即子在川上处。曰镜澜榭。潨流环绕。带以回廊。疏轩临池。澄澈见底。锦石斑璘。漪澜縠绉。曰横云馆。泉东平冈迤逦。盖陪尾支干。虚堂閒敞。云气滃起砚石间。曰九曲彴。循山麓东南行。诸泉奔汇而西。步彴屈折宛转。因以武夷仙源目之。曰柳烟坡。桥南草亭。映带疏柳朝烟新绿。悠然有浴沂风雩乐处。曰古荫室。西偏古木大数十围。轮囷垂荫。不让诗礼堂唐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14L 页
槐。曰红雨亭。方亭四敞。药栏苔径。致颇清雅。
  圆明园
圆明园西湖上。筑室作卐字形。万方安和。其总名也。是为四十景之一。回廊面面。各标胜概。曲折向背。辄复不同。就四言标榜者。得景凡九。皆雍正笔也。曰万方安和。曰佳气迎人。曰四方宁静。曰碧溪一带。曰山水清音。曰神洲三岛。曰高山流水。曰枕流嗽石。曰洞天深处。
  宝月楼
宝月楼临长安街之南。俾移来西域回部居之。室宇即肖其制。
  替窗
宫殿于立夏后。纸窗内上纱棂。俗名替窗。
  静宜园
静宜园二十八景。一曰勤政殿。康熙就西苑趯台之陂。为瀛台。避暑视事。颜曰勤政。雍正圆明园视事之殿。亦以勤政名之。乾隆以静宜名是园。复建殿山麓。延见百僚。晨披既勤。昼接靡倦。因寓意玆名。昭继述之意。二曰丽泽楼。勤政殿依山为屏。取径于屏之南。折而东平冈数百步。缭以周垣。奥室数楹。颜曰静寄。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15H 页
缘石灯左右上。华表桀峙。岑楼隐峰。审曲面势时。唯朝阳因山为基。斯楼最其胜处。三曰绿云舫。园中水皆涓涓细流。不任舟楫。因彷避暑山庄内云帆月舫。为斋室而以舫名之。四曰虚朗斋。由丽瞩楼而南度石桥。为北宫门。沿涧东行折而南。为南宫门。中为广宇回轩。曲廊洞房。密者宜燠。敞者宜凉。杗棁不雕。楹不饰砻石。周庑之壁。书乾隆旧作香山诗与摹古帖参半。南为曲水。藤花垂蔓覆其上。向南一斋曰虚朗。五曰璎珞岩。横云馆之东。有泉侧出岩穴中。叠石如扆。泉漫流其间。倾者如注。散者如滴。如连珠如缀旒。霏洒如雨。飞溅如雹。萦委翠壁。潨潨泉响。如奏水乐。颜其亭曰清音。岩曰璎珞。六曰翠微亭。宫门之南。古木森列。山麓稍北。为小序。入夏。千章绿阴。禽声上下。秋冬。木叶尽脱。寒柯萧槭。天然倪迂小景。七曰青未了。南山别嶂。各宫门右臂。群峰苍翠。满目阡陌村墟。极望无际。玉泉一山。蔚若点黛。都城烟树。隐隐可辨。八曰驯鹿坡。东海有使鹿之部。产驯鹿。胜负戴。性尤驯扰。宁古塔将军。以之入贡。中国服牛乘马。不假为用。因放诸长林丰草。俾适其性。九曰蟾蜍峰。香山寺西冈。巨石侧立。如蟾蜍哆口张颐。睅目皤腹。昂首而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15L 页
东望故名。十曰栖云楼。乾隆初游香山。建此于永安寺西麓。适当山之半。右倚层岩。左瞰远岫。亭榭略具。虽逼处西偏。未尽玆山之胜。而堂密荟蔚。致颇幽秀。十一曰知乐濠。山馆曲流湍急渟蓄处。苔藻摇曳。轻倏游泳。如行空中。十二曰香山寺。寺建于金世宗大定间。依岩架壑。为殿五层。金碧辉映。自下望之。层级可数。旧名永安。亦曰甘露。后改今名。十三曰听法松。山多桧柏。惟香山寺殿前。有松数株虬枝秀挺。山门内一松尤奇古。百尺乔耸。侧立回向。自殿中视之。如偏袒僧。十四曰来青轩。由香山寺正殿。历级东行至回廊。而东为来青轩。帝京景物略为。明 神宗所题额今不存。清康熙题乾坤普照四字。十五曰唳霜皋。山中晨禽时鸟随候哢声。与梵呗鱼鼓相应。饲海鹤一群。月夜澄霁。霜天晓晴。戛然送响。嘹亮云外。十六曰香岩室。据香山东岭。有古刹。名洪光。明成化中。中官郑同重修。同高丽人。相传寺毗卢圆殿。即彷高丽金刚山毗卢殿为之。因回为高。临虚标秀。乾隆题曰香嵓净域。十七曰霞标磴。香嵓室前。垒石为磴凡九曲。历十八盘而上。彷佛李思训,王维画蜀山栈道。山势耸拔。取径以纡而得夷。十八曰玉乳泉。行宫之西。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16H 页
循仄径而上。有泉从山腹中出。清泚可鉴。因其高下。凿三沼蓄之。十九曰绚秋林。山中之树嘉者。有松有桧有柏有槐有榆。最大者有银杏有枫。深秋霜叶丹黄朱翠。幻色绚采。二十曰雨香馆。绿云舫稍西。步平冈而南。为雨香馆。山中晴雨朝暮。各有其胜。而雨景尤奇。油云四起。滃郁栋牖。长风飘洒。倏近倏远。苔石药苗。芬馨郁烈。二十一曰晞阳阿。逾丽瞩楼而北过小岭。有石砑立。虚其中为▣。可敷蒲团晏坐。望香嵓,来青。缥缈云外。其南数十步。复有巨石卓立。如伟丈夫。俗呼朝阳洞。日下旧闻。不之载益。无僧寮亭榭。为游人所忽。乾隆命扫石壁烟煤。芟除灌秽。取楚词为之名。二十二曰芙蓉坪。最壮一嶂。迤逦曲注。宛宛如游龙。回绕园后。二十三曰香雾窟。历玉华岫而上。西南行陟山巅。是园中最高处。就回峰之侧。为丽谯睥睨如岩关。由石磴拾级而上。则山外复有群山。屏障其外。二十四曰栖月崖。在玉华岫之北。宛而中隆。清旷衍夷。缀以閒馆。二十五曰重翠庵。度栖月崖而北稍西。邃宇閒敞。岚青树碧。烟浮翠重。近拂几案间。二十六曰玉华岫。玉华亦古刹。而规制差隘。其高乃不减来青。辟其南为小轩。俯瞰群岫。霞举云回。若拱若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16L 页
把。二十七曰森玉笏。山势横峰侧岭。牝谷层冈。欹涧曲径。不以巉削峻峭为奇。而遥睇诸岭。回合交互。若宫若霍。若岌若峘。若峤若岿。若厜㕒若重甗。嵯峨嵚崟。负异角立。积雪映之。山骨逼露。二十八曰隔云钟。园内外幢刹交望。铃铎梵呗之声相闻。近者卧佛,法海,弘教。远者华岩,慈恩,觉生。最远钟最大。即永乐中所铸。上刻华岩经。每静夜未阑。晓星欲上。忽断忽续。如应如和。致足警听。
  盘山十六景
盘山在蓟州西北二十五里。有十六景。曰静寄山庄。山以静为体。其寄于天地。如人之寄于山。故取其义而名之。曰太古云岚。当山半随高下。为楼馆殿室。取唐庚山静似太古颜之。山中出云。顷刻万态。曰层岩飞翠。入山逾深。所见逾远。千岩万壑。烟鬟翠螺。环列几案。曰清虚玉宇。山庄东少北。杰阁圜搆。是为上清碧虚玉帝之宇。曰镜圆常照。在山庄西缭垣之内。于此常作佛事。曰众音松吹。水石间锵然成韵。为环佩为琴筑。为笙竽为钟磬。或长风号空。清飙一过。为惊涛为鸾凰。曰四面芙蓉。山中一盘一曲。一涧一石。各具奇胜。远观秀色。莫如诸峰。就岑蔚为亭。四望霞标。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17H 页
层涌叠出。围合屏障。曰贞观遗迹。有石在南涧中。名曰晾甲。相传因唐文皇浾辽。得名曰天成寺。自宫门西行。越莲花池。循山涧北上三里许。曰天成寺。寺门有楼。下瞰山麓。如深巷屈曲。涧泉苔石。历历可数。远眺林峦攒簇。天成图画。曰万松寺。山外石而中肤。松生石罅。或偃或欹。或屈曲夭矫。或竦特直上。负奇斗异。不可名状。古人云盘山之胜。唯松为最。曰舞釰台。万松寺西。一径陡绝。缘藤上北冈。为李靖庵。庵西为舞剑台。石盘陀高耸平敞。足展襟抱。曰盘谷寺。盘谷居盘之中。群峰屏绕。山泉潨下汇流。为一逆折而西。又名青沟。居人谓之上甘涧。曰云羃寺。挂月峰颠。浮图矗峙天际。曰舍利塔。寺居其侧。云滃然若拥若覆。自下观之。或见云不见寺。曰紫盖峰。一峰踞中台。圆峭离立。单树秀泽。蔚如华盖。诸峰骈罗。若拱而伏。曰千相寺。寺唐开元中建。相传有尊者挈杖远至。下有澄泉。见千僧洗钵。因刻千像溪谷间。东坡诗所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者也。曰浮石舫。上中云气郁勃瀰漫。浩浩如雪海。峰峦出没其中。如烟樯乘风。上甘涧东北峰顶有石。如艨艟万斛。当云起时。几欲驾飞涛凌溟渤。曰广润祠。昆明湖上。旧有龙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17L 页
神祠。新葺之。名曰广润。曰鉴远室。祠傍建屋数宇。开窗纵目。一碧万顷。曰月波楼。鉴远室后为月波楼。登楼则后湖之水。在几席间。月夕涌金荡漾。堤影苍茫。几不知为前后湖。
  静明园
静明园有十六景。曰廓然大公。为听政之所。虚明洞彻与心会。取程子语颜之。曰芙蓉晴照。峰㟧如青莲华。其巅相传为金章宗芙蓉殿遗址。曰玉泉趵突。泉自山腹瀵出。燕山八景。目以垂虹者谬也。曰竹垆山房。乾隆尝南巡。过惠山听松岩。爱其高雅。辄于第一泉仿置之。曰圣因综绘。荟萃西湖行宫八景。于山之坤隅。恍揽两高而面南屏坐。曰绣壁诗态。石崖巉峭壁立。名曰绣壁。取杜工部绝壁过云句意。曰溪田课耕。疏泉灌畦。与田翁课晴量雨。农家景色。历历在目。曰清凉禅窟。佛火香龛俨然台。怀净域。曰采香云径。由禅窟右转东北行。磴道盘纡。山苗涧叶。馡馥缘径。曰峡雪琴音。山巅涌泉。潺潺石峡中。晴雪飞洒。琅然清圆。曰玉峰塔影。浮图九层。仿金山妙高峰为之。高据重峦。影入虚牖。曰风篁清听。竹近水则韵益清。凉飔暂至。萧然有渭滨淇澳之想。曰镜影涵虚。泉至前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18H 页
除。汇为平地。澄泓见底。荇藻罗罗。轻倏如空中行。洑流沸出。若大珠小珠错落盘中。曰裂帛湖光。山东麓为裂帛湖。由昆明湖放舟。以达园中。傍岸置织局。桑畴映带。有中吴风景。曰云外钟声。园西望西山梵刹。钟声远远相应。曰翠云嘉荫。双栝郁然并峙。相传为金源时植。因树为屋。故以嘉荫名。
  廓然大公
廓然大公有八景。曰双鹤斋。前接陌柳。后临平湖。轩堂翼然。虚明洞彻。曰规月楼。循双鹤斋而西。跨湖为桥。圆如半壁。映水则为满月。缭以长廊。曰峭茜居。性之介立为峭。文之藻蔚为茜。取左太冲诗意以名之。曰影山楼。面东为楼。杜少陵诗曰半陂以南纯浸山。动影窈窕冲瀜间。斯楼有之。曰披云径。奇石㟏岈迥互。径出其中。烟云往来。披拂襟袖。曰绮吟堂。乾隆于机馀拈吟之所。曰韵石淙。曲涧奔泉。琮琤作金石声。韵出天然。曰启秀亭。山巅笠亭。孤标秀出。左顾飞瀑。右挹云林。
  惠山园
江南名墅。唯惠山素园最古。康熙中。尝赐题曰寄畅。乾隆辛未春南巡。携图以归。肖其意于万寿山之东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18L 页
麓。名曰惠山园。有八景。曰栽时堂。桥东为堂。爽垲奥密。兼有其胜。风漪澜縠。泛影檐除。曰墨妙轩。曲径迤东。疏轩面势。壁间石刻。翠墨留香。有望古遥集之槩。曰就云楼。抗岭岑楼。每当朝暮晦明。水面山腰。云气蓬勃。顷刻百变。曰澹碧斋。楼南閒馆。俯瞰远碧。流憩之际。神心俱澹。曰水乐亭。绕池为园。亭在岸南。洞庭仙乐。恍然遇之。曰知鱼桥。水乐亭之东。长桥卧波。与秋水濠梁同趣。曰寻诗径。过就云而东。苔径缭曲。护以石栏。点笔题诗。幽兴无尽。曰涵光洞。径侧多奇石。为厂为窦。深入▣(一作线)天。层折而出。仿佛灵鹫飞来。
  
婉㜻草堂
婉㜻草堂。在避暑山庄。面临石城。背枕雪瀑。烟霞荟蔚。屋中张董其昌婉㜻草堂图。故因以名。
  韶景轩
圆明园中。有韶景轩。慧贤贵妃所居。妃以丙寅填仓日逝。正月二十五日。称填仓节。
  乾清,坤宁宫
乾清,坤宁二宫。为紫微正中。前殿名交泰。左右各二永巷。每一永巷。以次列三宫。合为十二宫。其后东西。以次各列五所。重华宫昔之西二所也。雍正中。赐乾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19H 页
隆。居于此。即位后升为宫。太学士鄂尔泰,张廷玉拟以重华为额。从之。
  纪恩堂
纪恩堂在圆明园寝殿之左。旧谓之牧丹台。即四十景内所称镂月开云者。雍正与康熙观花燕喜之所。避暑山庄。亦有纪恩堂。乾隆尝从康熙至山庄。赐居此堂侧。即三十六景中万壑松风者也。
  燕都宫殿
燕都宫殿。扆屏则曰景山西苑。作镇则曰白塔。白塔者金之琼华岛也。北平图经。载辽时名曰瑶屿。或即其地。元至元末。改为万寿山。或曰万寿山至明时互称之。或又谓之大山子。清则曰白塔山。以顺治年间。建白塔山顶故名。
  盛京崇谟阁
丙寅年。建崇谟阁于继思斋后。藏清主实录。庚午冬十月。以玉牒送盛京。嗣后每十年。一脩玉牒告成。依例送尊藏阁中。崇谟阁在盛京。
  淳化阁
内府所藏淳化阁帖善本。订覆精审。钩摹入不就。御园搆轩。砌石版于廊壁。轩额即以淳化颜之。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19L 页
长春园
长春园东北隙地。规仿吴中狮子林景。即以其名名之。并成是图。复规仿之。吴中狮子林故址虽存。已屡易为黄氏涉园。
  摛藻堂
御花园摛藻堂中本。就大内所居书籍。分四库贮之。乾隆有诗云芸篇贮万卷。牙签分四部。
  清宁宫
盛京大政殿后曰清宁宫。满洲祀神之所。祭毕。召王公大臣。进内食祭肉。及顺治都燕。于乾清宫后殿坤宁宫祀神。一如清宁之制。至今遵用旧章。乾隆方拟归政时。移坤宁宫神位神竿于宁寿宫。
  景福宫
宁寿宫后曰景福宫。孝惠后所居也。乾隆既豫葺宁寿宫。为归政后燕憩之所。景福宫仿建福宫中静怡轩之制新之。轩有屏。尝撰五事箴揭之。以代铭座。
  皇极殿
乾隆拟归政后。退处宁寿宫。前殿宜受贺。因题额曰皇极殿。制用重檐。而宁寿宫之榜。移于后殿。
  抑斋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20H 页
乾隆曾居重华宫。洁治西厢为书室。名之曰抑斋。及践祚。凡御园行馆。据山水佳处。可以凭棐几展芸编者。无不以是为名。示不忘旧也。
  天一阁
藏书之家颇多。而必以浙之范氏天一阁为巨擘。其阁建自明嘉靖末。至今二百一十馀年。虽时修葺而未曾改移。阁之间数及梁柱宽长尺寸。皆有精义。盖取禾一生水地亦成之之意。
园池
  万岁山
万岁山有二。元万岁山。即琼华岛。今白塔是也。明之煤山。亦名万岁山。在后苑。乃今之景山也。
  畅春园
畅春园在京城西直门外十二里。地名海淀。明武清侯李伟故园。内方十馀里。康熙筑宫设籞。赐名畅春。雍正元年。于园东北隅。建恩佑寺。置康熙像。
  静明园
静明园在西直门外玉泉山南。康熙十九年。依金章宗旧地建是园。初名澄心。三十一年。更名静明。
  瞻园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20L 页
江宁藩司署中瞻园。即明时中山王徐达西园之旧。今园亦略仿旧园规制。
  德胜门外蒲塘
德胜门外。旧有蒲塘数区。乾隆庚寅。浚沼宽深。达于西直门。以资引蓄灌溉。并脩松林闸玉河支流入城。积水潭太液池。
  南海子
南海子内泉源所聚曰一亩泉。曰团河而潴水则有五海子。考一亩泉在新衙门之北。曲折东南流。经旧衙门。南至二闸。凉水河自海子外西北来。入苑汇之。其水发源右安门外之水头庄。东流折而南入海子北墙。至此又南流。五海子之水。自西南注之。又东南流。出海子东墙。过马驹桥。至张家湾入运。团河在黄村门内。导而东南流。进晾鹰台南。至南红门。五海子之水自北注之。又东流出海子东南。是为凤河。东流历东安武清境。至天津之双口。与永定河会。浑水藉此荡漾。乃成清流。又东至韩家树。入大清河。又东至西沽入运。虽五海子之水。与凉水河团河时相灌输。而二河正流。仍各判别。若玉泉则由昆明湖。达于长河。穿禁城出东南流。为通惠河。至通州入运。并不经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21H 页
行海子。与一亩泉团河。渺不相涉。综而论之。通惠河源在北。入运最近。凉水河源居中。入运次近。凤河源在南。入运最远。源委秩然不紊。前代著述家。未加稽考。率以玉泉牵附海子。
  海子
元明诸家记载。并称海子周围一百六十里。今缭垣故址。划然实按之。不过百二十里。
  狮子园
狮子园避暑山庄之北。有狮子岭。岭下建园。因以狮子名。雍正在藩邸时。从康熙来此。所赐居。
  
赵北口水
康熙时每仲春。行赵北口水围。盖畿南水皆汇此。俾有淀以受之。不溢而为。且以习舟行饬武备。
  玉带桥
玉带桥下为昆明湖。上为玉河。直达玉泉山。
  福海
御园东池为福海。雍正年间所命名。
  瀛海飞龙船
液池中。有瀛海飞龙船。层楼飞甍甚闳丽。盖明时旧制。历年脩葺而已。以艰于举动。每系岸不用。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六十五 第 221L 页
液池
液池旧有三海名。盖明时内监所称。相沿未改。其实两桥隔之。经行不过五里。
  茜园
茜园八景。曰朗润斋。曰湛景楼。曰菱香沜。曰青莲朵。曰别有天。曰韵天琴。曰标胜亭。曰委宛藏。
  液池芦
液池芦每先御园作花。盖以种植既久。根深蔓长。发生既早。衰落亦如之。
  清漪园
万寿山清漪园。乾隆辛巳作。敦朴祛藻饰。一如圆明园旧制。畅春园太后所居。圆明以恒莅政。清漪静明。一水可通。以为清暇澄怀之所。
  池上居
山庄内相地之宜。叠石为盆浦。以灰筑之。成半亩塘。建屋其上。名池上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