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x 页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笔记类○兰室谭丛
笔记类○兰室谭丛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47H 页
池德涵
余入丹阳。招老校李兴彬者。谈郡中故事。李言郡吏池姓之祖德涵。当 宣祖时。为郡吏家。中落为雇丁。持郡牒诣营。时沈公岱为监司。营中有事。当闻于 朝。营吏草藁未完。德涵在傍窃言曰。彼何难而若是纷纷也。诸吏呵言若何知。有老吏曰。彼必解文字者也。不然何能妄言若是。属其藁而定之。德涵即援笔尽抹去冗语。立定为数行。岱见而奇之。常以德涵自随。岱颇以强记自负。然辄为德涵所屈。壬辰之乱。岱以京畿监司。屯朔宁拒倭。德涵知其必败。剪彩帛一片。缝于衣领。使家人识之。岱果败死于朔宁。德涵从之而殉。家人识其尸。归葬丹阳云。询之德涵之孙。果然。问其遗迹。间遭回禄而失之矣。沈公建祠朔宁。以从事三人梁公志,尹公敬元,姜公寿男享之。德涵之义烈。亦不宜泯没。如锦山之从容祠。享高霁峰,赵重峰。以及其佐幕士卒。东莱之安乐书院。享宋忠烈象贤,郑忠庄拨。以及府户长,府民,傔人,业妾之属。尚州之忠义坛。享尹文烈等四从事。以及战亡士卒。微匹
余入丹阳。招老校李兴彬者。谈郡中故事。李言郡吏池姓之祖德涵。当 宣祖时。为郡吏家。中落为雇丁。持郡牒诣营。时沈公岱为监司。营中有事。当闻于 朝。营吏草藁未完。德涵在傍窃言曰。彼何难而若是纷纷也。诸吏呵言若何知。有老吏曰。彼必解文字者也。不然何能妄言若是。属其藁而定之。德涵即援笔尽抹去冗语。立定为数行。岱见而奇之。常以德涵自随。岱颇以强记自负。然辄为德涵所屈。壬辰之乱。岱以京畿监司。屯朔宁拒倭。德涵知其必败。剪彩帛一片。缝于衣领。使家人识之。岱果败死于朔宁。德涵从之而殉。家人识其尸。归葬丹阳云。询之德涵之孙。果然。问其遗迹。间遭回禄而失之矣。沈公建祠朔宁。以从事三人梁公志,尹公敬元,姜公寿男享之。德涵之义烈。亦不宜泯没。如锦山之从容祠。享高霁峰,赵重峰。以及其佐幕士卒。东莱之安乐书院。享宋忠烈象贤,郑忠庄拨。以及府户长,府民,傔人,业妾之属。尚州之忠义坛。享尹文烈等四从事。以及战亡士卒。微匹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47L 页
之登祠享。固有例也。今若设别祠于表节祠之傍。滚荐德涵等诸义士。不亦可乎。遂记之。以备有司之采。
柳桂芬
柳公桂芬字自馨。号绿筠。渔叟柳忠景诚源之兄子也。正统辛酉。中生员进士两试。景泰癸酉。登文科及第。选补承文正字。 世祖践阼。录▣▣原从功。丙子。升司谏院右正言,知制教。时忠景事发。 上鞫沈慎。慎自言与朴彭年虽居邻比。常以臣不能慎口。不许往来谋议。 上曰。汝等数会射。岂无与知者。慎曰。他无所会。但于柳桂芬家。以同僚之故往参。 上谓侍臣曰。桂芬倡为射帿。且柳诚源兄子。此人诚可疑也。时就拿者。慎及李贞祥,李智英等。皆置极律。独桂芬不与焉。只以忠景累。配㓒原县。寅辰。量移还家。己丑。许复仕路。授典校署校理。人以为桂芬蹭蹬困踬。必不堪忧。及归。神充气健。容止整饬。见者感叹其素养。由礼曹正郎。出守槐山。为政宽平。民安之。既罢官。退居于阴城之西助村洞。以成化庚子五月卒。而葬同邑。二男麟童,麟种并登第。历官清显。公之言议趍向。与六臣同。况名出于沈慎之招。而免于刑祸特幸耳。及夫宥还也。栖迟外邑。以终天年。不愧忠景之犹子。
柳桂芬
柳公桂芬字自馨。号绿筠。渔叟柳忠景诚源之兄子也。正统辛酉。中生员进士两试。景泰癸酉。登文科及第。选补承文正字。 世祖践阼。录▣▣原从功。丙子。升司谏院右正言,知制教。时忠景事发。 上鞫沈慎。慎自言与朴彭年虽居邻比。常以臣不能慎口。不许往来谋议。 上曰。汝等数会射。岂无与知者。慎曰。他无所会。但于柳桂芬家。以同僚之故往参。 上谓侍臣曰。桂芬倡为射帿。且柳诚源兄子。此人诚可疑也。时就拿者。慎及李贞祥,李智英等。皆置极律。独桂芬不与焉。只以忠景累。配㓒原县。寅辰。量移还家。己丑。许复仕路。授典校署校理。人以为桂芬蹭蹬困踬。必不堪忧。及归。神充气健。容止整饬。见者感叹其素养。由礼曹正郎。出守槐山。为政宽平。民安之。既罢官。退居于阴城之西助村洞。以成化庚子五月卒。而葬同邑。二男麟童,麟种并登第。历官清显。公之言议趍向。与六臣同。况名出于沈慎之招。而免于刑祸特幸耳。及夫宥还也。栖迟外邑。以终天年。不愧忠景之犹子。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48H 页
悲夫。冢墓荒凉。后承零替。后之览者。亦必有悽然兴感者尔。
尹氏节义
坡平尹氏之节义。忠毅家为最。忠毅与柳灌等三相同祸。子兴仁,兴礼亦死。子兴信,兴悌死于壬辰之难。兄弟䫉类。不能辨同棺。而兴仁孙廷俊。 仁祖甲子。为瓮津县令。逆适之乱。殉节猪滩。兴智之外孙。即林忠悯庆业。又可异也。
鲁认
鲁认事甚奇。月沙集中言认入泉漳。见学究辈习月沙丁酉辨诬奏。以为程式文字。今见朴会源所撰鲁认传。而得其详而为传。又掇其逸而具录之。认高祖舁。曾祖自贞皆进士。祖行权箕子殿参奉。父师曾赠参议。认丁酉。被掳于倭。戊戌。从海舶至福建。呈文军门请归。军门题具扣一章。尽是忠孝。安心保身以待。已而军门被监察御史之参。不时奏。认又呈文于御史之门。御史亦曰。天朝绥远自有例。姑待之。稍久而未获命。认又俟诸官之会。呈文乞归。布政使徐匡岳见而怜之。为言军门。出而传其指曰。雨水方涨。少待秋生霖霁。一骑趋万里。数旬可至。明日又送家丁。持
尹氏节义
坡平尹氏之节义。忠毅家为最。忠毅与柳灌等三相同祸。子兴仁,兴礼亦死。子兴信,兴悌死于壬辰之难。兄弟䫉类。不能辨同棺。而兴仁孙廷俊。 仁祖甲子。为瓮津县令。逆适之乱。殉节猪滩。兴智之外孙。即林忠悯庆业。又可异也。
鲁认
鲁认事甚奇。月沙集中言认入泉漳。见学究辈习月沙丁酉辨诬奏。以为程式文字。今见朴会源所撰鲁认传。而得其详而为传。又掇其逸而具录之。认高祖舁。曾祖自贞皆进士。祖行权箕子殿参奉。父师曾赠参议。认丁酉。被掳于倭。戊戌。从海舶至福建。呈文军门请归。军门题具扣一章。尽是忠孝。安心保身以待。已而军门被监察御史之参。不时奏。认又呈文于御史之门。御史亦曰。天朝绥远自有例。姑待之。稍久而未获命。认又俟诸官之会。呈文乞归。布政使徐匡岳见而怜之。为言军门。出而传其指曰。雨水方涨。少待秋生霖霁。一骑趋万里。数旬可至。明日又送家丁。持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48L 页
闽中问答八卷。银子十两至。以遗认。知认之贤有文也。认朝将诣谢。遇匡岳与右布政朱运昌。将诣御史也。旁路立进帖。匡岳与运昌递看而称之曰妙。戒门子带去书院。留参讲。门子詑之曰。城中秀才多而少参讲者。到院。院门题曰两贤祠。祀朱韦斋,晦庵二先生。入中门。有明道堂。轩之东挂钟。而刻其背曰杏坛遗钟。西挂磬而刻其面曰泗滨浮磬。前后左右。皆诸生居之房也。既而一秀才出而揖认入。相让至于堂。诸生各从房出。揖让请坐。坐既定而曰愿闻名。认具以对。仍问诸生名。各自书。曰倪士和,谢兆申,陈仪。诸秀才则黄应旸,朱天球,陈万年,马歘,韦孚敬,王家材,袁敬烈,陈濂,谢国槙,孙继芳,曾光曾,孙昌裔,昌基,王继武,继皋,王毓德,黄正谊,陈荐天,吴志在,徐𤊹,康彦登,李开泰,杨栋,洪汝讷,汝让也。士和言孔门三千登杏坛。亲炙圣德。若未透止修之学。则是徒登杏坛而已耳。愿足下毋徒登此堂。认既留院久。日会明道之堂。讲讨大学,心经。时时见士和。愿闻宗师明道学之的。则曰。吾儒只是宗孔圣。而孔圣之学。只是在大学经一章。论宗旨则只是止至善。论工程则只是教人以修身为本。止至善者。修身为本之命脉。而修身为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49H 页
本者。止至善之窍门也。要将此数语。反复参商。是时一种之学大行。阔略于心身之间。而以超脱为入微。以融通为妙悟。听其言。分明出老入释。言其学则曰孔子。人亦以孔子学目之。匡岳曰。此为害不浅。为文题木屏风。张之明道堂曰。噫。孔子往矣。其书尚在。可考而證也。鲁论中所与诸弟子答问。谁非求仁。至称传得其宗。非省身克己之颜,曾。不与焉则何以也。及作大学。以垂世立教。曰明明德。曰新民。而必曰止至善。乃所列明新之目。则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井然分矣。而复结之曰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若曰本在此。止在此。又何其约而尽也。由斯以谭。吾身联属乎家国天下。步步莫非实际。岂不广大。吾身完具此心,意,知,物。种种皆是真修。岂不精微。然实实落落。不求之家。不求之国。不求之天下。而全副精神。真归向里。吾正吾心。吾诚吾意。吾致吾知。吾格吾物。一毫荧惑不及。又岂不易简。此孔子尽性之学也。知此者谓之知本。止此者诸之止善。识此者谓之识仁。而异乎此者谓之(앞의 문장을 참고하여 ‘之’ 字를 보충해 넣었다.)异端。题西壁小屏曰。此(一作以)嗜欲杀身。以虐政杀民。以货财杀子孙。以学术杀天下后世。士君子不可有此罪过。题东壁小屏曰。为天地立心。为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49L 页
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士君子不可无此功业。盖排当世之为陆,王学而语者。认又尝就兆申而请益焉。兆申曰。心经只究人道之分。而主意则只是一个敬。敬主一无适而常惺惺。一物不得容其中。故圣贤彻上彻下之功。都在敬而已。足下在本国。既与师友讲之明。不须重讲心经。吾道一以贯之一者。精一之一。只须分人道之间。而以敬操之而已。认曰。以工夫论。精一乃诚正修。而执厥中乃止至善。性之本体。浑然至善。本无过不及之差然否。曰。足下已能明心学之体。折衷比喻。大抵然矣。他日。匡岳为行人李汝奎。讲学于明道堂。芝峰,谨江,三山诸书院秀才皆至以观。认辄与焉。先讲经一章。以止修二字。互相难问。宗师俨然坐。随问答。次讲心经。亦为之纚纚然曰。尧舜以上皆生知。故只有危微之分。再传于禹而八字加之。学问之原始此。其后一种之学误之。牛马同晋。吕嬴并秦。而寥寥到千载矣。讲毕。秀才二人遂以案而退。诸秀才送至门外。而认在于列。匡岳目曰。安坐而讲。当送回于水落之日矣。既九月。军门为认治行。护送之 皇京。兵部为之谕曰。你时当孔棘。念勤国务。不计艰险。奋起歼贼。而俘掳狼狈。志切报雠。恨结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50H 页
父母。不废丧制。亦嘉矣。今当已冻。明春可护送。庚子三月。兵部员外郎史汝梅。始以 皇旨护送之义州。还至家。睡隐姜沆集。有赠鲁公识之启。曰万封侯。己巳投班定远笔。九重献策。又乘宗太尉风。非小丈夫所为。乃奇男子之事。庶见上雪申包之耻。重酬子胥之雠。南奥王头。必悬汉北阙下。西平公业。再出吾东方人。狼星恒拱斗魁。鲸浪永清鲽海。即今阳乌熇熇。飞鸢跕跕。楼船将军下濑无恙。豫州刺使击楫如何。其策励认也如是。
成辂
成石田辂。少与郑松江契。松江败后。遂弃世鳏居数十年。惟逃于酒。或入城则必骑牛持杖闭目。扮作𥌒状。虽遇宰相不避。一日大醉。在驮薪牛上过钟街。李月沙廷龟过去。便开目挥杖曰。圣徵何在。月沙驻舆久立。致慇勤而归。行路▣异。盖奇士也。尝有诗曰。白发平凉子。生涯烂醉中。世间知我者。惟有主人翁。
都下二节妇
相思衕。有一女子貌美。婢婿某甲欲淫之。一日告某巷富人。为亡妇徼福。设斋东郊。长安妇女观者。踵相接也。主盍往。女从之。某甲贳快马以待。女盛妆出。既
成辂
成石田辂。少与郑松江契。松江败后。遂弃世鳏居数十年。惟逃于酒。或入城则必骑牛持杖闭目。扮作𥌒状。虽遇宰相不避。一日大醉。在驮薪牛上过钟街。李月沙廷龟过去。便开目挥杖曰。圣徵何在。月沙驻舆久立。致慇勤而归。行路▣异。盖奇士也。尝有诗曰。白发平凉子。生涯烂醉中。世间知我者。惟有主人翁。
都下二节妇
相思衕。有一女子貌美。婢婿某甲欲淫之。一日告某巷富人。为亡妇徼福。设斋东郊。长安妇女观者。踵相接也。主盍往。女从之。某甲贳快马以待。女盛妆出。既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50L 页
上马。某甲疾驱之。从婢不能及。驰向山谷中。四顾无人。乃扶下马。女曰。汝邀我观供佛。今忽置山谷中为何。某甲曰。奴慕主姿。设计至此。深山中谁复知者。女知不得免。佯笑曰。汝忍以淫吾婢者淫我。亟洗净来。某甲如其言而至。女急抽其阴而毙之。独自上马而行。适遇樵童。御至家设舅姑。引刀斫右手掷地曰。此手见污。必埋他所。仍自刎死。里中人义之。诉礼曹。 特命旌闾。广通桥畔。有红门衕。故老相传巷里一妇人。倭译某妇也。礼艳动人。夫渡海。音问久绝。女尝当户立。怀绪煎迫。窗下适有一少年见而悦之。欲挑而未有路也。访安岩寺一老尼。厚遗金钱。尼问所要。少年引至静处。具以语。尼即诣女家施礼曰。小尼居在东郊岩寺。方改金佛像。上自宫家。下至贱隶。皆争布施。苟诚心敬佛。灾化为祥。获福无量。仍前曰。今见小娘娘。貌礼而福厚。反有愁色何也。主曰何自知之。对曰学相气法试之。百不失其一。老婆备语其故。尼曰此易耳。庵中佛像甚灵异。斋诚供饭。焚香祈祷。无子者生子。病者愈。凶者吉。亡者存。夫人果有意否。须先施物。小娘娘食素清斋一日。翌早访我。俟夜深行事。当令夫主速返。老婆曰。需当几何。尼曰。不过精凿一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51H 页
斗,烛一双,香一块。遂布施如其言。且重与之约。尼即辞去。与少年约。及期妇盛妆。从两婢来。尼延至净室中。以饵果相待。夜三更。尼先入佛殿。张烛供饭。引妇上殿曰。婢使不洁亟退。妇跪案前。拈香四拜。尼击磬祈祝。少年从殿傍突出。搂妇求欢。妇自知见卖。然无可奈何。姑顺之。且约某时就我。即还至家。时老婆归私家。妇独守舍。自谇曰。雠来当此时。耻可雪。揭窗而视。少年适至。即延入。且送婢讯姑。少年喜跃就之。妇曰可先卧。少年即卧。妇预藏利刃枕后。急取刺其喉。立毙之。移尸庭畔。覆苫盖。俄而婢还见状。急走告姑。姑还。妇曰。见惑妖尼。至污身。隐忍不死者。为报雠也。雠既复矣。何庸生为。言讫。痛哭自刎死。事闻旌闾。二妇固难矣。苟能以礼自防。不出闱国。人何得而淫之。余见士大夫家妇女。闻国有行幸。或北使来到。必聚观于道傍。闾舍轿盖。杂沓戎行。甚非美习。近时北使之至。有一妇人在楼上。褰箔通望。使指示曰。闻朝鲜故多佳人。果然。遂为闺壸之讥。
柳鋿
御医柳鋿。少时常骑马独行。入山谷中迷失道。有虎衔马辔。马亦不惊。至山之极。有一草屋。童子开门视
柳鋿
御医柳鋿。少时常骑马独行。入山谷中迷失道。有虎衔马辔。马亦不惊。至山之极。有一草屋。童子开门视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51L 页
曰客至矣。鋿入其室。有一老人须眉皓白。待之甚款曲。少顷又有二老人至。主人谓鋿曰。吾有少出。寻当还矣。客且留。遂与二人出。至鸡鸣时而返。腥气逼人。鋿怪而问之。答曰。西海之曲。有水贼屡犯税谷。吾往杀之。且授一秘诀曰。此痘方也。读此后当有用。鋿果习之。后当 肃庙患痘时。鋿以神翁所授法治之得平善。而其家世守其法。
原州烈妇
原州谁氏家新招婿。初昏时新妇入房。婿忽欲如厕。新妇推与溺器。不欲其出。婿羞涩不听。开户方出。有虎含其衿而去。新妇捉虎尾不舍。虎走亦走。虎跃亦跃。如是者可四十里。虎力困舍婿而去。新妇望见村家有火光。负婿而至。呼活人。其家人出视之。髻乱而衣坏。知是新嫁娘也。急空内舍一房而处之。新妇救婿万方。卒得苏。婿神定后仰屋谛视曰。此吾家也。于是一室驩。始知为己家人也。走报嫁家。而新妇之烈。遂得著闻。乡人方议闻其行于 朝。妇人诚莅弱。而乃与虎抗。荷非诚之至而志之笃。则安能如是。丈夫其警矣哉。
杨口烈妇
原州烈妇
原州谁氏家新招婿。初昏时新妇入房。婿忽欲如厕。新妇推与溺器。不欲其出。婿羞涩不听。开户方出。有虎含其衿而去。新妇捉虎尾不舍。虎走亦走。虎跃亦跃。如是者可四十里。虎力困舍婿而去。新妇望见村家有火光。负婿而至。呼活人。其家人出视之。髻乱而衣坏。知是新嫁娘也。急空内舍一房而处之。新妇救婿万方。卒得苏。婿神定后仰屋谛视曰。此吾家也。于是一室驩。始知为己家人也。走报嫁家。而新妇之烈。遂得著闻。乡人方议闻其行于 朝。妇人诚莅弱。而乃与虎抗。荷非诚之至而志之笃。则安能如是。丈夫其警矣哉。
杨口烈妇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52H 页
客有从杨口来者为言。县中有烈妇某氏新嫁。其夫方耕山田。烈妇从之播粟种。且把杻帚覆之。虎出林中。攫其夫以去。烈妇一手握虎尾。一手引杻帚打之。行至数十里。杻帚且秃。虎怒舍其夫。更攫烈妇而食之。其夫至家数日而死。里人以为虎之残也。虎更侵暴村闾。乃收烈妇尸馀肉。并夫尸烧而瘗之。有松二株生其地。相合而纫以长。客见之而语余。县人方以烈行告于官。且将旌闾云。
金简
清工部尚书金简者。常明之从孙。常明即我义州人。佥中枢德云曾孙。德云墓在州南山。碑刻雍正元年诰命。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国有爪牙之选。克宣力于旂常。朝颁纶綍之荣。必勤思于水木。用褒先世。以大追崇。尔德云乃管理上驷院务散秩大臣提督南海子。总理鸟鎗兼佐领加二级常明之曾祖父。树德务滋。发祥有自。敦诗说礼。克垂樽俎之猷。勇战敬官。早裕熊之略。玆以覃恩。赠尔为光禄大夫。锡之诰命。于戏。懋功有赏荣。则溯于所生。庆典欣逢恩。不忘其自出。加玆宠秩。尚克钦承。乾隆二十四年。加赠太子保领侍卫内大臣。悫勤公闻之湾人。德云曾为府知引
金简
清工部尚书金简者。常明之从孙。常明即我义州人。佥中枢德云曾孙。德云墓在州南山。碑刻雍正元年诰命。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国有爪牙之选。克宣力于旂常。朝颁纶綍之荣。必勤思于水木。用褒先世。以大追崇。尔德云乃管理上驷院务散秩大臣提督南海子。总理鸟鎗兼佐领加二级常明之曾祖父。树德务滋。发祥有自。敦诗说礼。克垂樽俎之猷。勇战敬官。早裕熊之略。玆以覃恩。赠尔为光禄大夫。锡之诰命。于戏。懋功有赏荣。则溯于所生。庆典欣逢恩。不忘其自出。加玆宠秩。尚克钦承。乾隆二十四年。加赠太子保领侍卫内大臣。悫勤公闻之湾人。德云曾为府知引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52L 页
云。金简待我人甚厚。湾府刷马。驱人辈姓金者。每伏谒道傍。冀赏赐简。颇厌之。任译亦倚简为重。然其实平平宰相。谨事和珅者也。
一人名字同
我国宗系辨诬时奏文中。有 国祖讳子春字子春之句。礼部官有疑之。问曰。子春无乃仁任字欤。使还。金黄冈曰。惜哉不能对也。古人名字同者甚多。如郭子仪字子仪。杨燕奇字燕奇。因历举名字同者凡七人。尹月汀深叹其博。余因考史。得二十人。汉孔安国。晋安帝德宗,恭帝德文。会稽王道子,殷仲文。北齐慕容绍宗,冯子琮,魏兰根。宋蔡兴宗。唐辛京杲,戴休颜,张孝忠,尚可孤,孟浩然,颜见远,田承嗣,田绪,张嘉贞,宇文审,李嗣业。皆以名为字。赵宋以后未之考也。
唐讳
唐月令。雉雊作野鸡。始雊似讳高宗名也。高宗名治。小字雉奴。非讳嫌名。即讳小字耳。
讳
古之御讳。辄改字而代之。自秦始皇改楚为荆而昉焉。汉改雉为野鸡。彻为通。魏改操为掺。晋改昭为佋。历代或行或不行。盖临文不讳。古训也。苟欲讳之。转
一人名字同
我国宗系辨诬时奏文中。有 国祖讳子春字子春之句。礼部官有疑之。问曰。子春无乃仁任字欤。使还。金黄冈曰。惜哉不能对也。古人名字同者甚多。如郭子仪字子仪。杨燕奇字燕奇。因历举名字同者凡七人。尹月汀深叹其博。余因考史。得二十人。汉孔安国。晋安帝德宗,恭帝德文。会稽王道子,殷仲文。北齐慕容绍宗,冯子琮,魏兰根。宋蔡兴宗。唐辛京杲,戴休颜,张孝忠,尚可孤,孟浩然,颜见远,田承嗣,田绪,张嘉贞,宇文审,李嗣业。皆以名为字。赵宋以后未之考也。
唐讳
唐月令。雉雊作野鸡。始雊似讳高宗名也。高宗名治。小字雉奴。非讳嫌名。即讳小字耳。
讳
古之御讳。辄改字而代之。自秦始皇改楚为荆而昉焉。汉改雉为野鸡。彻为通。魏改操为掺。晋改昭为佋。历代或行或不行。盖临文不讳。古训也。苟欲讳之。转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53H 页
辗益多。周人之以讳事神。只得于当位也。非通指他也。
谥
东国私谥。高丽及第吴世才玄静。高丽刑部尚书郑云敬廉义。 本朝处士金克一,及第成守琮节孝。 本朝处士金翼虎笃诚。 本朝进士金濡粹孝。 本朝监役李瀷弘道。宦者赠谥。高丽宁原府院君申小凤忠僖。 本朝河阴君田畇襄敬。儒生赠谥。 本朝进士南孝温文贞。赵旅贞节。生员金益兼忠正。学生金时习清简。崔寿峸文正。祖孙同谥。高丽平章事许伯,典理判书许锦文正。 本朝领议政鳌城府院君李恒福,领议政李宗城。右议政金尚容,领议政金寿恒并文忠。父子同谥。高丽左仆射郑穆,知枢密院事郑沆文安。高丽政堂文学安硕(오류로 보여진다. 《谨斋先生集》권4 〈묘지명(墓志铭)〉에 ‘考硕 及第 遂隐不仕’라고 하였다.),政堂文学安辅文敬。高丽济阳伯高庆,谏议同知高用贤文英。高丽骊兴君闵忭, 本朝左政丞闵霁文度。兄弟同谥。 本朝寿春君玹,宁海君瑭安悼。 本朝端原君宲,乐安君宁夷安。 本朝海安君㟓,德阳君岐靖僖。叔侄同谥。左议政闵鼎重,左议政闵镇远文忠。
岳飞谥
谥
东国私谥。高丽及第吴世才玄静。高丽刑部尚书郑云敬廉义。 本朝处士金克一,及第成守琮节孝。 本朝处士金翼虎笃诚。 本朝进士金濡粹孝。 本朝监役李瀷弘道。宦者赠谥。高丽宁原府院君申小凤忠僖。 本朝河阴君田畇襄敬。儒生赠谥。 本朝进士南孝温文贞。赵旅贞节。生员金益兼忠正。学生金时习清简。崔寿峸文正。祖孙同谥。高丽平章事许伯,典理判书许锦文正。 本朝领议政鳌城府院君李恒福,领议政李宗城。右议政金尚容,领议政金寿恒并文忠。父子同谥。高丽左仆射郑穆,知枢密院事郑沆文安。高丽政堂文学安硕(오류로 보여진다. 《谨斋先生集》권4 〈묘지명(墓志铭)〉에 ‘考硕 及第 遂隐不仕’라고 하였다.),政堂文学安辅文敬。高丽济阳伯高庆,谏议同知高用贤文英。高丽骊兴君闵忭, 本朝左政丞闵霁文度。兄弟同谥。 本朝寿春君玹,宁海君瑭安悼。 本朝端原君宲,乐安君宁夷安。 本朝海安君㟓,德阳君岐靖僖。叔侄同谥。左议政闵鼎重,左议政闵镇远文忠。
岳飞谥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53L 页
宋赠鄂王岳飞谥忠武文曰。始为忠武之号。旌改武穆之称。爰取危身奉上之实。仍采戡定祸乱之文。皆孔明之志兴汉室。子仪之光复唐都。然今天下岳祠。皆称武穆。此未定之谥。当称忠武为宜。
外国称华人
汉时凶奴谓华人为秦人。唐时夷人谓华人为汉人。明时外国人称华人为唐人。皆慑其威灵。久而不忘如是。
汉人唐人
黎愧曾笔记云日本支国柬浦寨呼中国曰唐人。犹西北人呼中国为汉人。我国呼中国人曰唐人。亦曰汉人。兼东南西北之语何也。
辫发胡俗
国中妇人及童子未冠者辫发。皆胡俗也。尤庵命童子双紒(即双髻也)而不辫发。又令妇人皆从华制作髻而为首饰。
笠缨县珠
华人讥我人好着白衣。冬日摇扇。颔下有珠。(国俗笠缨贯珠)颔下珠。如僧徒之绕项念珠者。尤庵着笠。未尝缨悬珠。令学徒着冠就学。曰冠则华制。笠则俗制。
外国称华人
汉时凶奴谓华人为秦人。唐时夷人谓华人为汉人。明时外国人称华人为唐人。皆慑其威灵。久而不忘如是。
汉人唐人
黎愧曾笔记云日本支国柬浦寨呼中国曰唐人。犹西北人呼中国为汉人。我国呼中国人曰唐人。亦曰汉人。兼东南西北之语何也。
辫发胡俗
国中妇人及童子未冠者辫发。皆胡俗也。尤庵命童子双紒(即双髻也)而不辫发。又令妇人皆从华制作髻而为首饰。
笠缨县珠
华人讥我人好着白衣。冬日摇扇。颔下有珠。(国俗笠缨贯珠)颔下珠。如僧徒之绕项念珠者。尤庵着笠。未尝缨悬珠。令学徒着冠就学。曰冠则华制。笠则俗制。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54H 页
女尊位
杨根。有女尊位主里中事。即李五峰七代孙妇也。夫死无后。以老寡妇。行尊位事。柳惠甫为杨根守。欲罢之。收其稧帖与帿布。稧帖录洞氓姓名者也。帿布射会之具也。掌在尊位家。女尊位扬言先祖五峰先生刱修洞禊。自备白金五十两,绵,布一同,(五十匹曰同)大米三十石,清酒几瓶,浊酒几瓶,白饼几盘。嫡长相承为尊位。至于老身为七代。有欲移吾尊位樻者。五峰先生自备物。如数来纳。尊位樻。即藏禊帖者也。同里士族素称有风力者。莫敢交代。村氓相争。女尊位招柴门外。女婢传语处分。往往严正。宋宁化晏氏当绍定间寇乱。纠田丁御之。贼退。又以家粮助不给。拓砦为伍。互相应援。贼不能攻。闺閤中以干略自表异者甚众。如女尊位。安知非晏氏类也。
神杆
我东风俗。往往与满洲略同。如巫祀神有宾者。神之尊称也。用橡枝带叶。立于神床上。或令主家女执之。婆娑降神。清会典。堂子。妥天神之所也。每年春秋。立神杆。致祭于堂子。用松树一株。留树杪枝十有三层。馀皆芟去。长二丈。皇子神杆。列前一行。其次亲王郡
杨根。有女尊位主里中事。即李五峰七代孙妇也。夫死无后。以老寡妇。行尊位事。柳惠甫为杨根守。欲罢之。收其稧帖与帿布。稧帖录洞氓姓名者也。帿布射会之具也。掌在尊位家。女尊位扬言先祖五峰先生刱修洞禊。自备白金五十两,绵,布一同,(五十匹曰同)大米三十石,清酒几瓶,浊酒几瓶,白饼几盘。嫡长相承为尊位。至于老身为七代。有欲移吾尊位樻者。五峰先生自备物。如数来纳。尊位樻。即藏禊帖者也。同里士族素称有风力者。莫敢交代。村氓相争。女尊位招柴门外。女婢传语处分。往往严正。宋宁化晏氏当绍定间寇乱。纠田丁御之。贼退。又以家粮助不给。拓砦为伍。互相应援。贼不能攻。闺閤中以干略自表异者甚众。如女尊位。安知非晏氏类也。
神杆
我东风俗。往往与满洲略同。如巫祀神有宾者。神之尊称也。用橡枝带叶。立于神床上。或令主家女执之。婆娑降神。清会典。堂子。妥天神之所也。每年春秋。立神杆。致祭于堂子。用松树一株。留树杪枝十有三层。馀皆芟去。长二丈。皇子神杆。列前一行。其次亲王郡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54L 页
王。贝勒贝子。各按行排列。
燃灯
袁文瓮慵闲评曰。西域正月一日燃灯。中国正月十五日燃灯。但西域燃灯。本是供佛。而中国燃灯。特寓饮而已。高丽复用二月十五日。亦燃灯祀天神。按高丽史曰。例于春正月。燃灯大会。文宗。自阙庭至寺门。结彩棚作灯山。火树光照如昼。不知何时。国俗更从浴佛日。以四月八日燃灯。
俗语
国俗巫之迎神曰曼殊受。曼殊者。国初政丞柳曼殊也。吓儿啼曰郭再祐来。郭再祐者。红衣将军也。称欲人曰源𤩴。曰郑命寿。曰夏川都正。源𤩴者倭之贪饕者也。郑命寿者。殷山官奴。丙丁之际。导胡虐我者也。夏川都正者。近日宗室也。称不慧人曰瑀,璠观丹青。瑀璠者。栗谷先生兄李瑀,李璠也。贱詈人曰兰贞子。兰贞者。尹元衡之妾也。称毒人曰磁,芑。磁,芑者。己卯奸臣许磁,李芑也。诅人曰泼,浩(一作洁)。泼,洁者。李泼,李洁。死于郑汝立狱者也。
北髻
新罗时。以国都正方虚缺。女子结髻脑后。因名北髻。
燃灯
袁文瓮慵闲评曰。西域正月一日燃灯。中国正月十五日燃灯。但西域燃灯。本是供佛。而中国燃灯。特寓饮而已。高丽复用二月十五日。亦燃灯祀天神。按高丽史曰。例于春正月。燃灯大会。文宗。自阙庭至寺门。结彩棚作灯山。火树光照如昼。不知何时。国俗更从浴佛日。以四月八日燃灯。
俗语
国俗巫之迎神曰曼殊受。曼殊者。国初政丞柳曼殊也。吓儿啼曰郭再祐来。郭再祐者。红衣将军也。称欲人曰源𤩴。曰郑命寿。曰夏川都正。源𤩴者倭之贪饕者也。郑命寿者。殷山官奴。丙丁之际。导胡虐我者也。夏川都正者。近日宗室也。称不慧人曰瑀,璠观丹青。瑀璠者。栗谷先生兄李瑀,李璠也。贱詈人曰兰贞子。兰贞者。尹元衡之妾也。称毒人曰磁,芑。磁,芑者。己卯奸臣许磁,李芑也。诅人曰泼,浩(一作洁)。泼,洁者。李泼,李洁。死于郑汝立狱者也。
北髻
新罗时。以国都正方虚缺。女子结髻脑后。因名北髻。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55H 页
男子亦仿之。称为北上头。上头者男子髻之称也。短尾狗。亦称东京狗。以北虚故也。
斗臂
今街童小儿及侠邪少年。较腕力争胜负。此法盖自古昔。南史齐纪。郁林何妃。与所私斗臂较力是也。
绳伎
今人优戏有绳伎。盖自汉有之。都卢缘橦。即此伎也。回部人善为此。
第一骨
新罗俗专尚氏族地阀。以第一骨,第二骨别之。王族为第一骨。兄弟女姑姨从娣妹。皆聘为妻。生子皆为第一骨。不娶第二骨女。娶则为妾媵。高丽因之。后妃尽是王氏女子。尚阀之过。乃至渎亵如此。不有我 朝之丕变。难乎称礼义之邦也。至今华官美阀者称一骨。
西房
国俗邀婿。必于西房。妇称夫曰西房。 大内有别监奴子。故闾巷间苍头相呼曰别监。此僭称也。厮隶唤主家婢曰姮娥主。取其美貊(一作貌)也。
婚礼
斗臂
今街童小儿及侠邪少年。较腕力争胜负。此法盖自古昔。南史齐纪。郁林何妃。与所私斗臂较力是也。
绳伎
今人优戏有绳伎。盖自汉有之。都卢缘橦。即此伎也。回部人善为此。
第一骨
新罗俗专尚氏族地阀。以第一骨,第二骨别之。王族为第一骨。兄弟女姑姨从娣妹。皆聘为妻。生子皆为第一骨。不娶第二骨女。娶则为妾媵。高丽因之。后妃尽是王氏女子。尚阀之过。乃至渎亵如此。不有我 朝之丕变。难乎称礼义之邦也。至今华官美阀者称一骨。
西房
国俗邀婿。必于西房。妇称夫曰西房。 大内有别监奴子。故闾巷间苍头相呼曰别监。此僭称也。厮隶唤主家婢曰姮娥主。取其美貊(一作貌)也。
婚礼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55L 页
我国婚礼。于吉夕烛出。纳新妇就寝。翌日。新郎知旧齐访妇家。求餍酒食。名曰览寝。览寝之名。出于丽季。至第三日。夫妇始行同牢宴。谓之独坐。 中庙戊寅。赵静庵始令行亲迎礼。吉夕即依家礼行事者。谓之真亲迎。即夕就女家。交拜𨚡宴。明日谒舅姑者。谓之半亲迎。同牢宴至今称独坐床。而览寝变为东床礼者。婚之日相聚。打新郎足。备诘亵语。讨索杯盘。极可丑渎。不知更有何人能起而正之。
东国方言
尝观扬子云因汉时乐浪玄菟二郡上计。述其言在方言中。而今皆不传其音。独称小鼎曰錪。化曰哗。爵子及鸡雏曰鷇若干条而已。我之北境。旧属金人。金语夫谓妻曰萨那罕。妻谓夫曰爱根。今俗不闻有称爱根者。但萨那罕通称男子。非夫谓妻之言也。独今通事之法。因金属夷人官汉地者。皆称通事。而上下轻重皆出其手。得以舞文招贿。此风无古今而然也。
花户油窗
钱芳标莼䱷词话。京师冬月。以纸糊窗。格间用琉璃片。画作花草人物。由室中视外。无凝不瞩。从外而观则无所见。此欧阳楚公十二月渔家傲词所云花户
东国方言
尝观扬子云因汉时乐浪玄菟二郡上计。述其言在方言中。而今皆不传其音。独称小鼎曰錪。化曰哗。爵子及鸡雏曰鷇若干条而已。我之北境。旧属金人。金语夫谓妻曰萨那罕。妻谓夫曰爱根。今俗不闻有称爱根者。但萨那罕通称男子。非夫谓妻之言也。独今通事之法。因金属夷人官汉地者。皆称通事。而上下轻重皆出其手。得以舞文招贿。此风无古今而然也。
花户油窗
钱芳标莼䱷词话。京师冬月。以纸糊窗。格间用琉璃片。画作花草人物。由室中视外。无凝不瞩。从外而观则无所见。此欧阳楚公十二月渔家傲词所云花户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56H 页
油窗也。盖元时习俗也。本国纸净韧宜糊窗。着油蜡。光明如泥银色。元时想用此法。都下近俗。户内必置卐字。着油复窗。游移开阖。又用琉璃嵌嵌以窥外。此所谓花户油窗。
丝花凤油蜜果
丝花凤油蜜果。高丽所造。用设八关会者也。我 朝因之。上自宫禁。下及州府闾巷。凡有宴集。辄用为尚。倪谦朝鲜赋注曰。器列五重。皆不用果实。以蜜手面。为方圆饼饵沺(一作油)煎之属。玲珑叠累。高大至尺许。卫以白银或白铜八角阑干。缀以绿珠之纲。其上剪绿罗为四花叶。又剪红罗为四花。每周遭以白铜小钉缀之。如中华之珍珠花㨾。其顶上乃以铜绿缠五䌽丝。为飞凤孔雀或飞仙。骞其毛展其翅。首皆俯而向宾。此宴席丝花凤油蜜果之制也。其费甚广。 国制诚禁之。俗尚沿袭。未之改也。又各 陵忌辰祭。用丝花加油果及诸果品。甚非礼意。 肃宗朝。大司宪李端夏言不便。 上命除之。然 国婚则尚用为饰。 英宗二十五年。 特用御笔除减。代以纸花。今则无敢设者。独油蜜果则未之革也。
网巾
丝花凤油蜜果
丝花凤油蜜果。高丽所造。用设八关会者也。我 朝因之。上自宫禁。下及州府闾巷。凡有宴集。辄用为尚。倪谦朝鲜赋注曰。器列五重。皆不用果实。以蜜手面。为方圆饼饵沺(一作油)煎之属。玲珑叠累。高大至尺许。卫以白银或白铜八角阑干。缀以绿珠之纲。其上剪绿罗为四花叶。又剪红罗为四花。每周遭以白铜小钉缀之。如中华之珍珠花㨾。其顶上乃以铜绿缠五䌽丝。为飞凤孔雀或飞仙。骞其毛展其翅。首皆俯而向宾。此宴席丝花凤油蜜果之制也。其费甚广。 国制诚禁之。俗尚沿袭。未之改也。又各 陵忌辰祭。用丝花加油果及诸果品。甚非礼意。 肃宗朝。大司宪李端夏言不便。 上命除之。然 国婚则尚用为饰。 英宗二十五年。 特用御笔除减。代以纸花。今则无敢设者。独油蜜果则未之革也。
网巾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56L 页
徐渭路史云世传网巾之制。始自洪武中。见朝天宫道士创此。问其义。道士以万法归一对。天下如式服之。按元人谢宗可有诗曰。乌纱未解涤尘绊。一纲清风雨鬓寒。筛影细分云缕阔。棋纹斜界雪丝乾。不须渔父灯前结。且向诗翁镜里看。头上任渠笼络尽。有时怒发亦冲冠。详味此诗。元时亦有网巾。岂至洪武初。乃悬一切之法欤。
行缠油靴
余少时。先辈着邪偪。今则皆着筒行缠。筒行缠吏胥服也。着直领。而今则皆着道服。独武弁下隶服之。道服即古之褐而贱夫之服也。古则朝服之靴。值尼泞则着礼鞋。俗所称大粉套也。今则用油靴。油靴出油鞋。油鞋者狭邪少年之所穿也。妇人着广绔。今则着无裆之裤。无裆之绔。妓女服也。
男女衣制
古则男女衣制皆同。盖深衣制也。一自袍制行。而男子之服皆袍类也。独妇人便服。上衣而下裳。然其上衣则繻。下裳则裙矣。非复深衣之制矣。
东方服色
忠烈王元年。太史局言东方木位色当尚青。而白者
行缠油靴
余少时。先辈着邪偪。今则皆着筒行缠。筒行缠吏胥服也。着直领。而今则皆着道服。独武弁下隶服之。道服即古之褐而贱夫之服也。古则朝服之靴。值尼泞则着礼鞋。俗所称大粉套也。今则用油靴。油靴出油鞋。油鞋者狭邪少年之所穿也。妇人着广绔。今则着无裆之裤。无裆之绔。妓女服也。
男女衣制
古则男女衣制皆同。盖深衣制也。一自袍制行。而男子之服皆袍类也。独妇人便服。上衣而下裳。然其上衣则繻。下裳则裙矣。非复深衣之制矣。
东方服色
忠烈王元年。太史局言东方木位色当尚青。而白者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57H 页
金色。国人多裼以白纻之衣。木制于金之象也。请禁之。王从之。我国俗白衣。自前朝已然。而前后屡禁而终不得禁。习俗之难变如此。
蟤(一作蛏)
壬辰之乱。华人供亿。皆自我国。尝封食索蛏。人皆不识也。屡索而不得副。华人怒曰。尝见汝国市肆。卖蛏者狼籍于道。今乃不与。是慢我也。东人终不知。问其状。乃土花也。
罗济笠
三国志。高句丽官大加,主簿着帻。其小加着折风。形如弁。南齐书。高句丽使人冠折风。在京师。中书郎王融戏之曰。服之不衷。身之灾也。头上定是何物。答曰。此即古弁遗像也。芝峰类说。罗济笠。疑出于新罗百济也。高丽辛祦元年。令诸司胥吏着白方笠是已。本朝为外畿监司者。令营吏着罗济笠。吏等甚苦之。未几遂癈。按罗济笠。疑即高句丽之折风也。其形与弁相似。高丽时及 国初。为胥吏所着。则小加之遗俗也。是笠迎风。能隔而挫之。故古称折风。新罗百济似效高句丽而着之。因名罗济笠尔。今则胥吏不复知其为渠辈所着。以高项笠子。为折风巾者也。
蟤(一作蛏)
壬辰之乱。华人供亿。皆自我国。尝封食索蛏。人皆不识也。屡索而不得副。华人怒曰。尝见汝国市肆。卖蛏者狼籍于道。今乃不与。是慢我也。东人终不知。问其状。乃土花也。
罗济笠
三国志。高句丽官大加,主簿着帻。其小加着折风。形如弁。南齐书。高句丽使人冠折风。在京师。中书郎王融戏之曰。服之不衷。身之灾也。头上定是何物。答曰。此即古弁遗像也。芝峰类说。罗济笠。疑出于新罗百济也。高丽辛祦元年。令诸司胥吏着白方笠是已。本朝为外畿监司者。令营吏着罗济笠。吏等甚苦之。未几遂癈。按罗济笠。疑即高句丽之折风也。其形与弁相似。高丽时及 国初。为胥吏所着。则小加之遗俗也。是笠迎风。能隔而挫之。故古称折风。新罗百济似效高句丽而着之。因名罗济笠尔。今则胥吏不复知其为渠辈所着。以高项笠子。为折风巾者也。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57L 页
遮荫帽
明 高皇帝幸学。见诸生班烈日中。因赐遮阴帽。此大帽之制也。起家科贡者用之。故我国▣▣寺。有李提督如松所着大帽。其制与今笠子酷似。按东人本戴折风巾。所谓罗济笠也。不知何时改戴笠子。今则上自卿相。下至胥史贱品。泯然一色。意或遮荫帽之遗制东来。遂靡然从之欤。然咸兴本宫。有 康献大王所御戎服。即笠子与帖里也。 康献王栉沐之勋。著于丽末。伊时已有此等服色。亦可疑也。按万历二十九年。兵部覆奏朝鲜事宜七事。其一曰丽人鸷悍耐寒苦。而长衫大袖。训鍊无方。宜束伍之法教之。长衫大袖者。指今戎服也。朝鲜素以柔缓称。而着大冠服帖里。偃蹇临戎。何能轻趫剽悍哉。今 上癸丑。尝议改制。寻以议不一未果。
帷帽面衣
唐舆服志曰。帷帽创于隋代。永徽中始用之。施裙及颈。宋时士人往往用皂纱若青。全幅连缀油帽或毡笠之前以障尘。为远行之服。按王思义续三才图会。帷帽制与今罗兀酷似。面衣一名面帽。女子远行之服。前后全用紫罗为幅下垂。杂他色为四带。垂之背。
明 高皇帝幸学。见诸生班烈日中。因赐遮阴帽。此大帽之制也。起家科贡者用之。故我国▣▣寺。有李提督如松所着大帽。其制与今笠子酷似。按东人本戴折风巾。所谓罗济笠也。不知何时改戴笠子。今则上自卿相。下至胥史贱品。泯然一色。意或遮荫帽之遗制东来。遂靡然从之欤。然咸兴本宫。有 康献大王所御戎服。即笠子与帖里也。 康献王栉沐之勋。著于丽末。伊时已有此等服色。亦可疑也。按万历二十九年。兵部覆奏朝鲜事宜七事。其一曰丽人鸷悍耐寒苦。而长衫大袖。训鍊无方。宜束伍之法教之。长衫大袖者。指今戎服也。朝鲜素以柔缓称。而着大冠服帖里。偃蹇临戎。何能轻趫剽悍哉。今 上癸丑。尝议改制。寻以议不一未果。
帷帽面衣
唐舆服志曰。帷帽创于隋代。永徽中始用之。施裙及颈。宋时士人往往用皂纱若青。全幅连缀油帽或毡笠之前以障尘。为远行之服。按王思义续三才图会。帷帽制与今罗兀酷似。面衣一名面帽。女子远行之服。前后全用紫罗为幅下垂。杂他色为四带。垂之背。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58H 页
今都下闾巷女子出必戴长衣。即面衣遗制。按西京杂记。赵飞燕为皇后。女弟昭仪上襚三十五条。有金花紫罗面衣。则汉代已有之矣。
顾姑
蒙鞑备录。凡诸酋之妻。有顾姑冠。用铁丝结成。如竹夫人。长三尺许。用红青锦绣或珠玉。饰之草木子。元朝后妃及大臣之正室皆带姑姑。高圆二尺许。用红色罗。盖唐步摇冠遗制。陶南村辍耕录。翰林学士承旨阿目茄八剌。带罟罟娘子十五人。鼎碧窗胡妇诗云。双柳垂鬟别样梳。醉来马上倩人扶。江南有眼何曾见。争捲珠帘看固姑。郑思肖心史。固姑冠竹篾为骨。销金红罗饰于外。顾姑,姑姑,罟罟,固姑实一物也。高丽时。元公主以代而降。此物遂至东国。淑昌院主常戴之。胡中方言称凤皇曰姑姑妹。今宫家妇人着凤冠即是也。详见乾隆中所著礼器图式。今都下儿扬鸟毳毛。亦曰姑姑妹。
羃䍦
孔平仲杂记。齐隋妇人施羃䍦。羃䍦全身障敝也。唐永徽以后。皆用帷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若今之盖头。先是妇人犹乘车舆。丁唐乾元以来。乃用蔸笼。若
顾姑
蒙鞑备录。凡诸酋之妻。有顾姑冠。用铁丝结成。如竹夫人。长三尺许。用红青锦绣或珠玉。饰之草木子。元朝后妃及大臣之正室皆带姑姑。高圆二尺许。用红色罗。盖唐步摇冠遗制。陶南村辍耕录。翰林学士承旨阿目茄八剌。带罟罟娘子十五人。鼎碧窗胡妇诗云。双柳垂鬟别样梳。醉来马上倩人扶。江南有眼何曾见。争捲珠帘看固姑。郑思肖心史。固姑冠竹篾为骨。销金红罗饰于外。顾姑,姑姑,罟罟,固姑实一物也。高丽时。元公主以代而降。此物遂至东国。淑昌院主常戴之。胡中方言称凤皇曰姑姑妹。今宫家妇人着凤冠即是也。详见乾隆中所著礼器图式。今都下儿扬鸟毳毛。亦曰姑姑妹。
羃䍦
孔平仲杂记。齐隋妇人施羃䍦。羃䍦全身障敝也。唐永徽以后。皆用帷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若今之盖头。先是妇人犹乘车舆。丁唐乾元以来。乃用蔸笼。若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58L 页
今之担子。唐志。咸宁寺敕云多著帷帽。遂弃羃䍦。曾不乘车。别坐担子。按羃䍦似今之长衣。盖头似今之䍦兀。担子似今之轿子。
缁布冠
仪礼士冠礼记始冠。缁布之冠也。其緌也。孔子曰。吾未之闻。冠而敝之可也。后儒如敖继公以为敝。毁坏也。贾公彦曰。敝之不复着。窃疑敝也者。罕用故易敝也。士若不复着。则诗安得称彼都人士台笠缁撮乎。缁撮即缁布冠也。又春秋左氏传云岂如弁髦因以敝之。杜氏以为弁冠也。三加后去弁不用。夫爵弁者。士之与君祭之服也。皮弁。士之与君视朔之服也。焉得不用。盖其玄端朝服深衣。即常时所着。而弁则特罕用耳。
回回帽
国俗。妇女无贵贱。出必戴罗兀。其制首戴一匡如大帽。檐垂黑缯以蔽面。今则士族妇女皆乘轿。闾巷妇女亦着长衣以自掩。独宫人尚戴罗兀。按郑思肖心史曰。蒙古妇女戴回回帽。加皂罗为面帘。仍以帕子羃曰障沙尘。意罗兀即回回帽也。
鬃衣
缁布冠
仪礼士冠礼记始冠。缁布之冠也。其緌也。孔子曰。吾未之闻。冠而敝之可也。后儒如敖继公以为敝。毁坏也。贾公彦曰。敝之不复着。窃疑敝也者。罕用故易敝也。士若不复着。则诗安得称彼都人士台笠缁撮乎。缁撮即缁布冠也。又春秋左氏传云岂如弁髦因以敝之。杜氏以为弁冠也。三加后去弁不用。夫爵弁者。士之与君祭之服也。皮弁。士之与君视朔之服也。焉得不用。盖其玄端朝服深衣。即常时所着。而弁则特罕用耳。
回回帽
国俗。妇女无贵贱。出必戴罗兀。其制首戴一匡如大帽。檐垂黑缯以蔽面。今则士族妇女皆乘轿。闾巷妇女亦着长衣以自掩。独宫人尚戴罗兀。按郑思肖心史曰。蒙古妇女戴回回帽。加皂罗为面帘。仍以帕子羃曰障沙尘。意罗兀即回回帽也。
鬃衣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59H 页
旧有鬃衣。守济州者每织造以来。马鬣由此剪尽。崔溥者尝漂到中国。中国人问有鬃衣否。答无有。曰前日李暹之来。多货鬃衣。今汝独无。真寒儒也。 成宗二十一年。尝设其禁。
石灰葬
今之石灰葬。见朱子语类。先生葬长子。其圹用石上盖一寸许。六段横凑之两底及底五寸许。内外皆用石灰杂炭末细沙黄泥筑之。夫灰隔所以御湿也。抱朴子曰。炭入地。千年不变。此虽指炭灰。而石灰宲然。魏叔子灰椁纪事云用灰之法。不可太燥。燥则不黏。不可太湿。湿则气散。临时须以小水洒之拌匀。用手轻捏成团。重捏即散为度。古用石椁者多矣。观欧阳公为母郑夫人石椁铭者是也。今人虽贫无力。亦得用石灰为葬。盖石椁之遗也。但地太湿。不成坚致。
望柱床石
今之表墓道者。有望柱床石。康誉之访碑录云北海县东二十里。汉博士逢汾坟前。有双石柱篆书。据此望柱之制始于汉。又隋书梁天监六年。申明葬制。凡墓听作石柱。记名位而已。
碑
石灰葬
今之石灰葬。见朱子语类。先生葬长子。其圹用石上盖一寸许。六段横凑之两底及底五寸许。内外皆用石灰杂炭末细沙黄泥筑之。夫灰隔所以御湿也。抱朴子曰。炭入地。千年不变。此虽指炭灰。而石灰宲然。魏叔子灰椁纪事云用灰之法。不可太燥。燥则不黏。不可太湿。湿则气散。临时须以小水洒之拌匀。用手轻捏成团。重捏即散为度。古用石椁者多矣。观欧阳公为母郑夫人石椁铭者是也。今人虽贫无力。亦得用石灰为葬。盖石椁之遗也。但地太湿。不成坚致。
望柱床石
今之表墓道者。有望柱床石。康誉之访碑录云北海县东二十里。汉博士逢汾坟前。有双石柱篆书。据此望柱之制始于汉。又隋书梁天监六年。申明葬制。凡墓听作石柱。记名位而已。
碑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59L 页
孙宗鉴杂录礼志曰。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礼记祭义曰。君牵牲。既入庙门。丽于碑。丽者系也。丽牲则必有穿。檀弓曰。公室视礼碑。三家视桓楹。说者曰。斲大木为之。形如石碑。于椁前后四角树之。穿中间为𨐀轳。下棺以繂绕。天子六繂四碑。诸侯四繂二碑。大夫二繂无碑。自周衰战国秦汉。皆以碑悬棺。或以木或以石。既葬。碑留圹中不复出。其后稍书姓名爵里其上。后汉遂作文字款识。夫古碑皆有圆孔。庙碑今无设者。独墓碑存焉尔。
碑志体
碑志传体格虽不同。要在言简事直。得其人而止耳。古之作传者。非磊落俊伟者。不得与。虽如黄宪之风旨言论。无所著风者。考其一时名贤所称道者。隐约可见。盖作传体格。先标其人品行气节数句。其下数千百言。皆由此敷衍。若或人与事不相当。则移之他传。如淮南王安谏伐南越疏。在严助传者是也。又如碑志体段甚严。虽小署小官。尽书其职。如生年日者无一焉。只谨于年寿及卒葬年月日及葬地。葬地亦不书坐向。书子女。虽殇无阙。婿亦必书。而不书子妇及孙。不书母某氏及外系。或有事于母则书。亦不书
碑志体
碑志传体格虽不同。要在言简事直。得其人而止耳。古之作传者。非磊落俊伟者。不得与。虽如黄宪之风旨言论。无所著风者。考其一时名贤所称道者。隐约可见。盖作传体格。先标其人品行气节数句。其下数千百言。皆由此敷衍。若或人与事不相当。则移之他传。如淮南王安谏伐南越疏。在严助传者是也。又如碑志体段甚严。虽小署小官。尽书其职。如生年日者无一焉。只谨于年寿及卒葬年月日及葬地。葬地亦不书坐向。书子女。虽殇无阙。婿亦必书。而不书子妇及孙。不书母某氏及外系。或有事于母则书。亦不书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60H 页
母某氏者多。韩文公以格外书数处。又必书某地人及妻世系官署。考其制也。年寿卒葬年月。碑之所以成也。不书坐向。不重方术也。子女我所生也。婿名表其女也。母氏系从父志而见也。书地重所生也。妻系以同葬也。
庶人礼
周礼小宗伯辨吉凶之五服注。以为王及公卿大夫士之服。不及庶人。然观寄公为所寄之君。大夫士为其旧君。且下同于民。则庶人之有服。亦明矣。余居乡。屡见庶人之父母死。凡葬祥之前夕。相率来相吊。此古礼也。且如有慢于礼。辄非笑之。士大夫反不愧哉。
东国兵书
东国兵书甚鲜。通计十数种。武乌兵法花铃图,(新罗元圣王时。大舍武乌献兵法十五卷,花铃图二卷。乃除屈岬县令。)金海兵书,(高丽靖宗时。西北路兵马使奏金海兵书武略之要诀。请沿边州镇。各赐一本。从之。)历代兵要,(本朝 世宗命 世祖总裁。 端宗初年成。有 世祖御制序。)陈说,(亦 世宗朝纂。)东国兵鉴,(文宗朝纂。)五卫阵法,(文宗命 世祖纂次。有 世祖御制序及 英宗御制序。)武经七书要解,(亦 世祖纂次。有 世祖御制序,崔恒跋。)兵政,(世祖朝纂。有申叔舟跋。)兵将说,(世祖御制。有申叔舟跋。)兵法大旨,(世祖御制。)谕将篇,(世祖御制。有崔恒序。)制胜方略,(论六镇防戍。金宗瑞撰。李镒补。)续兵将图说,(英宗朝纂。有英宗御制序。)为将必览,
庶人礼
周礼小宗伯辨吉凶之五服注。以为王及公卿大夫士之服。不及庶人。然观寄公为所寄之君。大夫士为其旧君。且下同于民。则庶人之有服。亦明矣。余居乡。屡见庶人之父母死。凡葬祥之前夕。相率来相吊。此古礼也。且如有慢于礼。辄非笑之。士大夫反不愧哉。
东国兵书
东国兵书甚鲜。通计十数种。武乌兵法花铃图,(新罗元圣王时。大舍武乌献兵法十五卷,花铃图二卷。乃除屈岬县令。)金海兵书,(高丽靖宗时。西北路兵马使奏金海兵书武略之要诀。请沿边州镇。各赐一本。从之。)历代兵要,(本朝 世宗命 世祖总裁。 端宗初年成。有 世祖御制序。)陈说,(亦 世宗朝纂。)东国兵鉴,(文宗朝纂。)五卫阵法,(文宗命 世祖纂次。有 世祖御制序及 英宗御制序。)武经七书要解,(亦 世祖纂次。有 世祖御制序,崔恒跋。)兵政,(世祖朝纂。有申叔舟跋。)兵将说,(世祖御制。有申叔舟跋。)兵法大旨,(世祖御制。)谕将篇,(世祖御制。有崔恒序。)制胜方略,(论六镇防戍。金宗瑞撰。李镒补。)续兵将图说,(英宗朝纂。有英宗御制序。)为将必览,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60L 页
(英宗朝纂。)训营劄录,(英宗朝纂。)行军须知,(金锡胄删定。)兵学通,(今上御定。有御制序。)武萟图谱通志。(今上御定。有御制序。)
日本满洲将帅
凡制胜之策。先知敌帅姓名官爵年纪颜貌勇怯然后。可以应变。我国全不解兵。日本之入寇。满洲之来侵。茫然不知其将帅谁某。亦安知骑步为几何。今考日本良安尚顺所记及清一统志所载。录于此。 太閤秀吉公以为我苟掌天下独步。虽至极位。未究中华也。急欲灭大明。为异国皇帝。仍以朝鲜为导。谕事于朝鲜。朝鲜不肯。秀吉大愤。先伐朝鲜。文禄元年。率诸将阵于肥前名古屋。十万人相从。 一番宗对马侍从义智,小西摄津守行长,松浦刑部卿有马,修理大夫大村新八郎。合一万八千七百馀人。 二番加藤主计头清正,锅岛加贺守直茂,相良宫内太辅长安。合二万八百人。 三番黑田甲斐守长政,大友礼后侍从义统。合一万一千人。 四番毛利壹歧守元(‘元’ 字를 보충해 넣었다.)康,岛津萨摩侍从义弘,高桥九郎,秋月三郎,伊蕂民部太辅。合▣▣▣▣▣▣。五番福岛左卫门大夫正则,户田民部小辅,长曾我部,土佐守蜂须贺,阿波守生驹,雅乐头未岛兄弟。合二万五千人。 六番小早河
日本满洲将帅
凡制胜之策。先知敌帅姓名官爵年纪颜貌勇怯然后。可以应变。我国全不解兵。日本之入寇。满洲之来侵。茫然不知其将帅谁某。亦安知骑步为几何。今考日本良安尚顺所记及清一统志所载。录于此。 太閤秀吉公以为我苟掌天下独步。虽至极位。未究中华也。急欲灭大明。为异国皇帝。仍以朝鲜为导。谕事于朝鲜。朝鲜不肯。秀吉大愤。先伐朝鲜。文禄元年。率诸将阵于肥前名古屋。十万人相从。 一番宗对马侍从义智,小西摄津守行长,松浦刑部卿有马,修理大夫大村新八郎。合一万八千七百馀人。 二番加藤主计头清正,锅岛加贺守直茂,相良宫内太辅长安。合二万八百人。 三番黑田甲斐守长政,大友礼后侍从义统。合一万一千人。 四番毛利壹歧守元(‘元’ 字를 보충해 넣었다.)康,岛津萨摩侍从义弘,高桥九郎,秋月三郎,伊蕂民部太辅。合▣▣▣▣▣▣。五番福岛左卫门大夫正则,户田民部小辅,长曾我部,土佐守蜂须贺,阿波守生驹,雅乐头未岛兄弟。合二万五千人。 六番小早河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61H 页
侍从隆景,久留米侍从秀包,立花飞驒守宗茂,高桥主膳,筑紫上野介。合一万五千七百人。 七番安萟宰相三万人。 八番葡前宰相一万人。阵于对马。 九番歧阜宰相,丹波小将。合一万一千五百人。阵于对马。(义智,行长,清正,直茂,长安,长政,义统,康,义弘,正则,隆景,香包,宗茂,膳。即其渠帅名。如刑部卿,修理大夫,民部太辅,民部小辅,土佐守,阿波守,上野介,安萟,葡前,歧阜等宰相,舟波小将。其官名。新八郎,高桥九郎,秋月三郎,雅乐头兄第。意皆其帅绰号。并未详。)四月十二日。出船。三奉行增田长盛,石田三成,大谷吉隆。一番船早到。小西行长,宗义智。先取釜山浦城。次拔东莱城。取忠州城。二番船清正等会于忠州。清正迟而愤。不会战。自忠州行王城有二道。一道通于南门而险难。一道通东门而平易。清正等向南门。行长,义智向东门。三日前。大王奔义州。王子临海君,顺和君走兀良哈。清正欲擒之。向咸镜道。锅岛真茂相继。 行长,义智屯平壤。大友义统阵凤山。黑田长政阵白川。小早川隆景,久留米秀包等阵于其次。 明祖承训,史儒率兵三千。屯平壤安定馆。行长进征。明军败走。清正,直茂行至开城。六月十八日到安边。两将分两歧。清正向兀良哈。直茂行吉州。先屠安平城。(定平之讹。)斩首六百。略北丹,(北青之讹。)洪原而陈定平府。以锅岛五郎茂里。置于洪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61L 页
原。 清正到兀良哈。俘两王子大臣。将归于安边。七月廿四日。兀良哈人,汉南人追人。且吉州之大势相加。清正乞援于直茂。乃使成富,持永二士救之。到咸兴。谒直茂谢援兵之礼。成富,茂安(案不言持永。忽称茂安可疑。)之勇。闻于异国。既而清正,直茂平咸镜道二十二郡。锅岛直茂阵于永冈山。(本注咸兴之边。)有梅天,梅白兄弟起兵。直茂攻之。获首千五百级。又兀平山。(本注咸兴之北八十里。)有观察使起数万兵。直茂以三千馀骑击之。斩首千三百馀级。馘耳送于日本。 明将军李如松以兵五万到安定馆。合朝鲜军共二十万。行长居平壤。兵仅五千。退于王都。敌追之。黑田长政殿之。直茂所获八城者。德原,文川,高原,永兴,定平,洪原,金山,咸兴。李如松率十万兵。屯开城府。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毛利元康败之。 二年四月。明沈惟敬,徐一贯,谢用梓三使。来于名古屋讲和。太閤诺谢。俘送王子于朝鲜。仍留血书于清正。 庆长元年九月。明正使杨方亨,副使游击等来贡。为和义之礼。 神宗皇帝之书。令僧承兑读之。有教秀吉封日本国王之文。大閤怒曰。予如成王也。何用渠侬力乎。于是和议忽变。 二年二月。复遣大将伐朝鲜并大明。敌亦以兵船数百艘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62H 页
拒之。倭军甚危。锅岛胜茂 本注直茂之男。号信侬(一作浓)守。 大败之。斩首七百馀。清正,直茂,胜茂攻全罗道伽倻山之城。明邢玠率数万兵来袭。合战于金沟金堤。斩首三千三百六十九。劓之送日本。 加藤清正,浅野▣(一作幸)长(本注长政之子。幼而有勇。)在蔚山城累月。明兵围之。幸长等斩首数千级。于是后藤家信乘马涉大河。士卒续涉。黑田长政驰加。竟破一方。 三年三月。明陈璘寄数百兵船于唐高虎。福岛正则,九鬼胁坂等大战。迦藤,左马介力战有功。 岛津义弘及忠恒等。在洒州新寨。明董一元以兵数十万围之。义弘解围讨敌三万八千。劓送日本。异国人呼岛津曰鬼思曼子。呼清正曰鬼将军。既而大閤薨。日本兵徐归。以所获耳鼻。理大佛殿畔。(本注今耳冢是也。)元和元年。东照神君天下统一以来。朝鲜乞和。公方家嗣世嘉仪必三使来聘。其赠答书翰大法准足利之时风矣。(古良安尚顺所记文多僭伪。词或爽失。然往往有记实处。故略录其槩于此。) 和硕成亲王岳托,(天聪元年丙寅。从侵朝鲜。定和于江华岛。)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舒尔哈尔之子。天聪间。从侵朝鲜。)叶臣,(满洲镶黄旗人。姓完颜氏。从侵朝鲜。经明哨地。获六哨卒。攻义州。以第二人登城。攻王京城。取财物牲畜甚多。助攻皮岛。杀守将沈世魁。)李率泰,(汉军正蓝旗人。父永芳。天聪间。从击朝鲜。)孟坦,(从侵朝鲜。两以先登有赏。)杨古利,(满洲正黄旗人。太祖之婿。从侵朝鲜。有败卒伏崖间。窃发鸟铳。伤重而卒。追封武勋王。)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62L 页
楞额礼,(杨古利之弟。从侵朝鲜。入义州。汉人据朝鲜铁山。率精兵剿之。)达尔汉,(天聪初。从侵朝鲜。)吴巴汉(一作海),(天聪元年。从侵朝鲜。再登城。)苏鲁迈,(天聪初。从侵朝鲜。)豫郡王多铎,(崇德元年丙子。从侵朝鲜。)和硕敬谨亲王尼堪,(土门贝勒褚燕第三子。从侵朝鲜。击走援帅。)和硕肃亲王豪格,(太宗长子。从侵朝鲜。)贝子博和托,(饶馀亲王阿巴泰子。从侵朝鲜。多有功。)镇国将军罗托,(郑亲王济尔哈朗兄子。从侵朝鲜。围南汉城。)吴拜,(满洲正白旗人。从侵朝鲜。)英俄尔岱,(满州正白旗人。天聪间。使朝鲜。不辱命而还。)阿山,(满洲正蓝旗人。从击朝鲜。克义州。)鄂罗塞臣,(满洲正蓝旗人。从击朝鲜。)尼堪,(满洲镶白旗人。姓纳兰氏。天聪元年。征蒙古瓦尔哈。率众出朝鲜。出会宁。朝鲜列营相拒。复以兵袭其后。尼堪皆败之。降其恰忙城。)鄂莫克图,(满洲正蓝旗人。从击朝鲜。克义州。)阿积格尼堪,(满洲正白旗人。姓他哈喇氏。从侵朝鲜。)董廷元,(汉军正蓝旗人。从入朝鲜。死于水。)朱玛喇,(满洲镶白旗人。姓毕鲁氏。从入朝鲜。奋勇夺门。)阿尔津,(满洲正蓝旗人。从入朝鲜。略皮岛。败明援师。)色尔格克,(蒙古正白旗人。姓博尔济格氏。从入朝鲜。被创受上赏。)安平贝勒杜度,(贝勒褚英之子。偕多尔衮。败朝鲜水师。取江华岛。)贝勒篇古,(郑亲王济尔哈朗弟。侵朝鲜。竖梯登朝鲜王宫城。以功封固山贝子。)巴笃里,(从侵朝鲜。)劳萨,(满洲镶红旗人。从入朝鲜。率兵三百。伪为商人。先至朝鲜。围一城。败其兵焉。)额参,(满洲正黄旗人。从击朝鲜。朝鲜遣人致书于明。额参射之。太宗嘉其能。明年。同杨古利破朝鲜兵。杨古利破伤。太宗甚恸。见有卒走山巅。或曰此即伤杨古利者。令额参逐之。明日获首以献。)叶赫朱玛喇,(侵朝鲜。击开平。斩获无数。)柯尔昆。(建州灵春里人。从太宗侵朝鲜。○右见清一统志。)
扎巾
今五营卒所着将巾。即俗称战巾。以尺帛裹头。又缀
扎巾
今五营卒所着将巾。即俗称战巾。以尺帛裹头。又缀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63H 页
片帛于后。其末下垂。又谓之扎巾。 孝庙二年。特命训局军着毛缎巾。
车汉日记
我 孝庙九年戊戌。清国徵我兵。助攻车汉贼。车汉者罗禅也。于是以惠山佥使申浏。移拜北虞侯。领兵赴战。先是曰介介,夫落,愎介三国朝币不至。清将问罪。三国皆言小邦为车汉所侵掠。救难不瞻。宁有异志。大国若扬威剿灭。是大国有恤小之恩。小邦尽事大之诚。于是连岁发兵往讨。皆为贼所败。甲午。遣使徵兵我邦。以北虞侯边岋为将。领铳手百名,旗鼓火丁四十八名赴之。遇车汉贼于厚通江上。贼多中丸死。追至好通及骨地。贼远遁。岋全师还。至是选北边九邑铳手二百名及标下旗鼓手火丁六十名。赍三月粮前去。戊戌春三月一日也。渡豆满江。十三日渡渔济江。十六日渡毛缎江。十九日达宁古塔。中间树木蔽天。人迹未到。麋鹿成群。鱼不避人。长或十馀尺。以佃以渔。饷士皆饱。宁古城高池深。人民繁庶。商产遍野。农耕之地城外十里。行至厚通江。江阔十馀里。历蒙古国。四月十九日。渡加里江。至金泉江。去万里城六日程云。历愎介国。其俗男女同服。以须为别。五
车汉日记
我 孝庙九年戊戌。清国徵我兵。助攻车汉贼。车汉者罗禅也。于是以惠山佥使申浏。移拜北虞侯。领兵赴战。先是曰介介,夫落,愎介三国朝币不至。清将问罪。三国皆言小邦为车汉所侵掠。救难不瞻。宁有异志。大国若扬威剿灭。是大国有恤小之恩。小邦尽事大之诚。于是连岁发兵往讨。皆为贼所败。甲午。遣使徵兵我邦。以北虞侯边岋为将。领铳手百名,旗鼓火丁四十八名赴之。遇车汉贼于厚通江上。贼多中丸死。追至好通及骨地。贼远遁。岋全师还。至是选北边九邑铳手二百名及标下旗鼓手火丁六十名。赍三月粮前去。戊戌春三月一日也。渡豆满江。十三日渡渔济江。十六日渡毛缎江。十九日达宁古塔。中间树木蔽天。人迹未到。麋鹿成群。鱼不避人。长或十馀尺。以佃以渔。饷士皆饱。宁古城高池深。人民繁庶。商产遍野。农耕之地城外十里。行至厚通江。江阔十馀里。历蒙古国。四月十九日。渡加里江。至金泉江。去万里城六日程云。历愎介国。其俗男女同服。以须为别。五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63L 页
月五日。到田介国。此本清之馀种。与清族类相错。十五日。到宋加罗江。江与黑龙江合。此车汉所来往之冲。车汉者以船为宅。不耕不织。攘夺为业。非水战不可制。留待战舰之至。大者长五十丈。小亦十三丈。高可三四丈。内作三层。用板为隔。下藏谷。中藏械具。上得大鱼长五丈。以其半饷我皆饱。清元帅率曰介介,夫落,愎介及蒙古等兵。六月五日解览。十日到黑龙江。阔二十馀里。深不可测。色如㓒。鱼族及江边禽兽皆黑。人言宋加罗从万里城外来。十日。贼从黑龙下流至。望见惊惶。一字摆列。半登于岛。水陆掎角。清元帅发卒再尝。贼铳丸齐发。死伤过半。清元帅用我国副将裴是熀策。以巨舰横截。竖铁干为城。使水陆不相及。先歼岛贼。北军亦多死伤。复进攻水贼不利。相持五日。士气益沮。我将以火攻之策说之。清元帅利其货物不听。至势穷而后许之。于是令裴是熀,刘应天被重甲。乘流而下。二人相谓曰。贼船皆桦皮重覆。多藏火药。既发火箭。不急避。必不免于虐炎。贼见其孤行。虑为疑兵。下搏击。舡稍近。矢发著舡。一时延烧。风雷交作。声震天地。二人回舡走避。慌忙相失。行至十里许。犹波翻舟荡。战袍皆沾。烟火晦冥。自分必死。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64H 页
半日始风定浪息。若东方之渐白。数日始达大军。清元帅延谓曰。凶涛忽起。吾以尔为死矣。明日进舡至贼所。则尽为烧烬。腥膻之臭不堪闻。诸国咸称曰。此朝鲜之力也。贼身长十尺。目长而深。赤发鬖胡。如海毛垂肩。军器大炮长鎗也。铳不用火线。以㻴瑚石著在火门。坚不动。又于龙头上置金燧。龙头落而金石相薄。激成火点。火起丸发。舡制覆以木板。或排椽加柞。外皆桦皮厚覆。多穿穴放丸也。我兵死者八人。伤又若干。七月十日。奏捷发还。举铁碇。十人不能胜。有械囚俘贼一举引上。若取芥然。有膂力如此。九月二十七日。还到宁古塔。敕降赐朝鲜将爵。龙骨大,副骨大颁赏有差。清元帅引是熀至家。见其三妻。三人举一臂垂一臂为礼。进与合面。享以盛馔。意者一举一垂。指天地也。心不同如面。故面合则心合也。十一月十八日。离灵古塔。十二月十五日。到豆满江。明年。清国付贡使赐陈亡者八人家银各三十两。伤者二十五人。分五等赐有差。申,裴二人。皆岭南人。按罗禅即鄂罗斯地。在极北。秦汉之间。服属凶奴。在汉为坚昆,丁零。在唐为点戛斯,(回纥语黄赤面也。)骨利干等国。元时阿罗思及吉利吉思,撼合纳,谦州益兰(蛇名州有大蛇故名。)州等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64L 页
处。皆其地也。明时阻于朔汉。未通沙漠。清顺治初。其众曰罗刹。窃据黑龙江雅克萨之地。筑城居之。侵扰索伦,达伦尔等。康熙十五年。遣使入贡。谕以严禁罗刹毋扰边鄙。罗刹潜侵净里溪等处。迁延不志。命都统公彭春。率兵进讨。窘迫乞降。及清兵回。潜据雅克萨如故。二十四年。复命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等。铳兵围之。降者日至。二十五年。其国察汉汗遣使上疏言。下国边民搆衅。当严禁。乞撤雅克萨之围。且请分定边界。许之。二十八年。遣内大臣索额图等。与其使臣费要多罗等。会议于尼布潮之地。定格尔必河以北大兴安山一带为界。前所侵之尼布楚,雅克萨诸处俱归之。清于格尔必齐河傍。立碑为志。其地与黑龙江所辖北境接界。西接西洋。西南至土尔古特国及准噶尔界。去中国二万馀里。其人皆长大赤发。晢面绿瞳。而黑瞳者必曰李陵苗裔也。 孝庙戊戌。即顺治十五年也。浏之行师。在罗刹窃据黑龙江之时。而伊后彭春等征讨。不复与闻矣。
五所
五卫变为五所。总管,卫将,部将之职。如旧仍置。上番骑步兵制犹存。然总府则备员侍卫而已。卫将,部将。
五所
五卫变为五所。总管,卫将,部将之职。如旧仍置。上番骑步兵制犹存。然总府则备员侍卫而已。卫将,部将。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65H 页
分更行巡。而兵柄非所管也。至于龙骧,忠佐,忠武。寓于军衔。忠义属于勋府。族亲属于宗簿。忠赞,忠顺,补充队属于兵曹。其名虽存。不复隶五所。义兴,虎贲,别侍卫亲军,彭排破敌卫等卫。并与名而不传。卫将所划出部将二员。分军各处。宗庙暑二十,社稷署七,永禧殿八,景慕宫九,文禧庙三,大报坛四,敦化门十七,金虎门十三,丹凤门十,曜金门七,景秋门四,弘化门四,宣仁门十,通化门九,庆熙宫十六,景福宫九。四所各五。铜龙门,东水口,御井,景化门,崇智门,仁政门,进善门,马军营,景秋门,北水阁,永肃门,传漏各二。承政院一,内兵曹三,外兵曹三,义禁府十二,军器寺四,尚衣院二,大药库四,漏局一。外所二十九。
猛火油
康誉之昨梦录曰。猛火油出高丽东数十里。契丹志曰。吴王遣使遗太祖以猛火油曰攻城。以油然火。焚楼橹。敌以水沃之。火愈炽。太祖大喜。欲攻幽州。猛火油。恐是硫黄芒硝之属。
我国军制
我朝军制。国初只有五卫。自壬辰后。五卫既撤。而训局继设。有兵马五千。无以接济。兵曹抄五卫不徵之
猛火油
康誉之昨梦录曰。猛火油出高丽东数十里。契丹志曰。吴王遣使遗太祖以猛火油曰攻城。以油然火。焚楼橹。敌以水沃之。火愈炽。太祖大喜。欲攻幽州。猛火油。恐是硫黄芒硝之属。
我国军制
我朝军制。国初只有五卫。自壬辰后。五卫既撤。而训局继设。有兵马五千。无以接济。兵曹抄五卫不徵之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65L 页
军。收布以输之。又有炮保,饷保之名训局钱。乃为十六万两。米亦称是。柳西涯请选士二万。其半在京。其半农作。以给在京之士。此即寓兵于农者也。议竞不行。柳赫然为将。尝欲釐正。庙议难之。 孝庙函从赫然议。赫然别设精抄厅。得骑步军数万。置中军以下诸将佐。其后金清城移设禁卫营。禁营不可专置乡军。以训局中部军为京标下。自是禁营与训局,御营为三营。不惟不罢训局京军。又添禁卫新军之弊。至于今。牢不可破。禁,御两营乡军。殆近五六万。各有保二名。此外又有饷保,炮保。以作京标下,奉足之需及营中放料之资。以军士言则闲丁见缩几至十万。以粮饷言则谷簿耗缩。亦近万包。且计木钱。不啻为累钜万。均役给代之需。不足当所出。民生困悴。职由于此矣。
五卫形名
国制五卫形名。亲兵曰内禁卫。兼司仆卫兵曰甲士。别侍卫勋卫曰忠义,忠赞卫。宿卫曰奉忠拱宸卫番上。骑兵曰正兵平虏卫。步军曰破敌卫。工役军曰防牌。使令军曰摄六十。控鹤军曰近仗。奴军曰壮勇队。军器监曰别军。义禁府曰都府。外镇守军曰镇军。又
五卫形名
国制五卫形名。亲兵曰内禁卫。兼司仆卫兵曰甲士。别侍卫勋卫曰忠义,忠赞卫。宿卫曰奉忠拱宸卫番上。骑兵曰正兵平虏卫。步军曰破敌卫。工役军曰防牌。使令军曰摄六十。控鹤军曰近仗。奴军曰壮勇队。军器监曰别军。义禁府曰都府。外镇守军曰镇军。又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66H 页
有船军,守城军,烟户杂色。此内外骑步之额也。五卫既罢。诸军皆革。独内禁卫,兼司仆,忠义,忠赞卫,近仗军存尔。
冷端甲
岳珂愧剡录云。杨太监简在戎监。尝得诸李尉府显忠族子。谓石经火冷砧则劲可御矢。谓之冷端。遂言于朝。乞下军器所制造。时显忠子师尹为知閤门事。力辨其不然。文移互相往复。其实工人惮劳费故如此。
铁布衫
广信郑龙如集中。载刘綎门客名铁布衫者有异术。与人角戏。其身挺立不动。加以矢石拳棍。略无所伤。同时异人徐姓。亦受是术。偕数人饮倡馆。潜与友约佯醉角力。友持斧砍徐。略无所伤。倡惊骇成疾。徐后恃术作逆。剽掠闾里。为土兵所杀。
刘锜竹筒
刘锜顺昌之战。戒甲士带一竹筒。其中实以煮豆。入阵则割弃竹筒。狼藉其豆于下。马饥闻豆香。低头食之。又多为竹筒所滚。脚下不得地。以故士马俱毙。
韦丹铁棒
冷端甲
岳珂愧剡录云。杨太监简在戎监。尝得诸李尉府显忠族子。谓石经火冷砧则劲可御矢。谓之冷端。遂言于朝。乞下军器所制造。时显忠子师尹为知閤门事。力辨其不然。文移互相往复。其实工人惮劳费故如此。
铁布衫
广信郑龙如集中。载刘綎门客名铁布衫者有异术。与人角戏。其身挺立不动。加以矢石拳棍。略无所伤。同时异人徐姓。亦受是术。偕数人饮倡馆。潜与友约佯醉角力。友持斧砍徐。略无所伤。倡惊骇成疾。徐后恃术作逆。剽掠闾里。为土兵所杀。
刘锜竹筒
刘锜顺昌之战。戒甲士带一竹筒。其中实以煮豆。入阵则割弃竹筒。狼藉其豆于下。马饥闻豆香。低头食之。又多为竹筒所滚。脚下不得地。以故士马俱毙。
韦丹铁棒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66L 页
韦丹唐时人。任洪州。值毛鹤反。仓猝无御敌之器。丹乃造蒺藜棒一千具。并于捧头。以铁钉钉之如猬毛。车夫及防援官健各持一具。共棒疾成易办。与刀釰不殊。
白虹贯日
余尝见万历癸巳。李提督如松围平壤城击倭。于时白虹贯日。提督喜其为败贼之兆。 当宁壬申正月。关西贼为官军所败。自嘉山之松林。走入定州。官军追蹑而围之。即初八日也。是日白虹亦贯日。余入都。都人皆忧其灾。而余独喜其败贼之兆。果然。
三悬铃
金章宗泰和六年。置急递铺腰铃转递。日行三百里。今备局行会之急者。画铃于封缄至三。则谓之三悬铃。意即此制之遗者。
潜谷大同法
潜谷金公将设大同。京中士大夫及吏胥辈防纳者。皆不欲之。俟潜谷诣 阙而还也。作偶人斩其头。而涂血而书之曰金堉。公佯若不见而过之者屡。而终不挠夺。卒设大同而 国于今赖之。先贤作事之牢确如此。
岭南木绵灾
济庵赵尚书曮。为岭南伯。甚有遗惠。木绵田未尝有灾。公以为田之无灾。以有再获。而木绵则只一耕。有歉则民乃空应其税。遂问于 朝而给灾。推之八路。丙申谪金海。翌年九月疾革。方至属纩之境。而其子承旨公患积不省事。似梦非梦之中。忽有人言尚书之惠。令公之孝。而俱在危谻。可不相救耶。遂探其胸。抽出血块数片。承旨公疾因之差。得以终孝。
白虹贯日
余尝见万历癸巳。李提督如松围平壤城击倭。于时白虹贯日。提督喜其为败贼之兆。 当宁壬申正月。关西贼为官军所败。自嘉山之松林。走入定州。官军追蹑而围之。即初八日也。是日白虹亦贯日。余入都。都人皆忧其灾。而余独喜其败贼之兆。果然。
三悬铃
金章宗泰和六年。置急递铺腰铃转递。日行三百里。今备局行会之急者。画铃于封缄至三。则谓之三悬铃。意即此制之遗者。
潜谷大同法
潜谷金公将设大同。京中士大夫及吏胥辈防纳者。皆不欲之。俟潜谷诣 阙而还也。作偶人斩其头。而涂血而书之曰金堉。公佯若不见而过之者屡。而终不挠夺。卒设大同而 国于今赖之。先贤作事之牢确如此。
岭南木绵灾
济庵赵尚书曮。为岭南伯。甚有遗惠。木绵田未尝有灾。公以为田之无灾。以有再获。而木绵则只一耕。有歉则民乃空应其税。遂问于 朝而给灾。推之八路。丙申谪金海。翌年九月疾革。方至属纩之境。而其子承旨公患积不省事。似梦非梦之中。忽有人言尚书之惠。令公之孝。而俱在危谻。可不相救耶。遂探其胸。抽出血块数片。承旨公疾因之差。得以终孝。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67H 页
热河路程
热河路程。东人之所不知者。余从柳惠风捡书。见之自新店付录。新店过白台子。至正安堡五十里。至望山铺十里。至四方铺十里。至四堡子十里。至魏家岭十里。(东为广宁界。西为义州界。有木栅。)至花儿楼十里。至黄土坎十里。至细河十里。至关帝庙坫五里。至高台子二十里。渡沙河过公主陵。至庙口站二十里。渡大凌河。至义州城三十五里。至崔家口二十里。至头到河子十里。至六台边门二十五里。(朝阳县界。)渡柳河。至石人沟地藏寺五里。至蛮子岭二十里。至水村子三十里。过张家营烧酒局。至蟒牛营,福宁寺二十五里。再渡大凌河二十五里。至朝阳县十五里。至大营子二十里。过蝴
热河路程。东人之所不知者。余从柳惠风捡书。见之自新店付录。新店过白台子。至正安堡五十里。至望山铺十里。至四方铺十里。至四堡子十里。至魏家岭十里。(东为广宁界。西为义州界。有木栅。)至花儿楼十里。至黄土坎十里。至细河十里。至关帝庙坫五里。至高台子二十里。渡沙河过公主陵。至庙口站二十里。渡大凌河。至义州城三十五里。至崔家口二十里。至头到河子十里。至六台边门二十五里。(朝阳县界。)渡柳河。至石人沟地藏寺五里。至蛮子岭二十里。至水村子三十里。过张家营烧酒局。至蟒牛营,福宁寺二十五里。再渡大凌河二十五里。至朝阳县十五里。至大营子二十里。过蝴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67L 页
蝶沟。至三家儿三十里。至喇嘛沟二十五里。至杏胡子台十里。至担杖沟梁三十里。(建昌县界。)至公营子二十里。至夜不收二十五里。至张胡子三十里。至建昌县三十五里。至宋家庄三十里。至双庙二十五里。至北宫四十里。至杨树沟三十五里。(平泉州界。)至太庙站二十里。至平泉州三十里。至凤凰岭三十里。至七沟二十里。至祥云岭十五里。(有承德州交界碑。)至西六沟二十五里。至黄土梁子三十里。过红石岭。至平台子三十里。至热河承德府三十里。凡九百六十里。自热河至广仁岭。至滦平县四十里。至王家营三十里。至长山峪四十里。至两间房四十里。至古北口四十里。出南天门。过洛伽仙境。至石匣城四十里。至密云县六十里。至怀柔县四十里。至南石𣡘三十里。至清河六十里。至燕京入德胜门二十里。凡四百四十里。
女真坪
李校理明渊。外补端川之梨洞万户。归言自本镇山行百馀里。为隐龙德烽台。北俗呼山顶为德。登烽台。望见女真坪。极目无际。东北接茂山。西北接甲山坪。周为七百里云。西北三四十里许。有山陡起。周遭若城。城内白塔森束。不知其数。问镇卒此为何名。对曰
女真坪
李校理明渊。外补端川之梨洞万户。归言自本镇山行百馀里。为隐龙德烽台。北俗呼山顶为德。登烽台。望见女真坪。极目无际。东北接茂山。西北接甲山坪。周为七百里云。西北三四十里许。有山陡起。周遭若城。城内白塔森束。不知其数。问镇卒此为何名。对曰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68H 页
万塔。细察之。城与塔必是天作。问汝曾往见否。对曰不。曾按女真坪。考诸史志。疑即高句丽东明王所都卒本川也。万塔疑即魏书所称纥升骨城也。卒本者率宾也。泠斋捡书撰渤海考。以三甲等地。定为率宾府。难之者曰。唐书称率宾马。三甲山谷中。有何马耶。泠斋甚病之。乃今始知甲山之于端川。隔一女真坪。而端川产良马。此岂非一證耶。女真坪在昔为野人之巢穴。梨洞,双青,黄土岐等镇。为备野人而设也。今则野人一空。诸镇将看望虚坪。甚无义。又弃其地。不耕不收。殊可惜也。李校理又言在镇游览时。或见野中群狼奔突而去。或见𦏰羊挂角于绝壁而瞑。村伍零星。为诸镇将所诛求。困不能聊生。亦不知射猎云。
海中铜柱
南阳海中。有柱卓立高壮。望之黑色。不辨铜石。刻燕初二大字隶书。海水自北流。为柱所割。白如一线。舟人过之。惴惴遵柱东而行。如出柱西则漂没云。按燕初者。似是燕之初年或初境也。春秋时燕卢绾,燕慕容皝。未尝斥地至此。可疑也。金进士安基言。
枳子城
卫满逐箕氏而王朝鲜。箕氏浮海而南。王于金马渚。
海中铜柱
南阳海中。有柱卓立高壮。望之黑色。不辨铜石。刻燕初二大字隶书。海水自北流。为柱所割。白如一线。舟人过之。惴惴遵柱东而行。如出柱西则漂没云。按燕初者。似是燕之初年或初境也。春秋时燕卢绾,燕慕容皝。未尝斥地至此。可疑也。金进士安基言。
枳子城
卫满逐箕氏而王朝鲜。箕氏浮海而南。王于金马渚。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八 第 68L 页
今益山郡之龙华山即其墟。其墙堞井甃陛础之属。尚有馀者。世传箕氏树枳子以为城。枳子盛而箕氏替云。
弓裔故都
弓裔故都。在铁原枫川原。有宫阙遗址。村民搆屋以居。梦弓裔挐致庭而笞之曰。若何敢处吾室。如是者屡。民乃撤屋。而后无敢居者。
渤海铜州
唐书渤海传。独奏州以郢,铜,涑三州置涑州。以其近涑沫江。涑沫江即混同江也。今闻甲山境生铜。岂铜州因此得名欤。甲山在白头西麓之下。混同江白头北流出之水也。
弓裔故都
弓裔故都。在铁原枫川原。有宫阙遗址。村民搆屋以居。梦弓裔挐致庭而笞之曰。若何敢处吾室。如是者屡。民乃撤屋。而后无敢居者。
渤海铜州
唐书渤海传。独奏州以郢,铜,涑三州置涑州。以其近涑沫江。涑沫江即混同江也。今闻甲山境生铜。岂铜州因此得名欤。甲山在白头西麓之下。混同江白头北流出之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