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x 页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识小类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86H 页
诗话
  季文兰
季文兰。江右女子也。吴三桂叛清于江右六年戊午。而为清所灭。文兰被俘过搸(一作榛)子壁。题诗而去。又六年癸亥。金清城奉使入燕。过此店而录以归。又明年甲子。南药泉亦入燕。见而和之。后三十年。金稼斋过之。则壁间题墨犹在云。第金,南二公所录。微有详略。癸亥与甲子岁之间。不应有所异也。金公录中文兰诗小序云奴江右(南公所录。右作州。)虞尚卿秀才(南公所录。无此二字。)妻也。夫被戮奴被虏。今为王章京所卖。戊午正月廿一日。洒泪拂壁书此。惟望天下有心人见此。怜而见拯。(此下南公所录。有奴亦不自惭其鄙谚也吁嗟伤哉吁嗟伤哉十七字。)奴年二十有一。(缺三字。南公所录有季字。)秀才女也。母李(南公所录作陈。)氏。兄名(缺数字。)国。府与秀才。(此下缺。亦不可记。南公所录。作兄名国庠。府学秀才)季文兰书。(南公所录无书字。)招主媪问之。俱言五六年前。沈阳王章京用白金七十买此女。遇此悲楚黯惨之中。娇艳动人。右手稍倦。以左手执笔疾书云。戊午十月。三桂孙世璠诛死。文兰当于其前被俘而入沈阳。清人讨世璠者久。而侵掠楚省。士女之横被残贼可知。又女子宋蕙湘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86L 页
者。为清人所掳。至河阳卫煇城。题诗云盈盈十五破瓜初。已作明妃别故庐。谁散千金同孟德。饟黄旗下赎文姬。后云被难而来。野居露处。即欲效章嘉故事。稍留翰墨。以告君子。不可得也。偶居邸舍。索笔漫题。以冀万一之遇。命薄如此。想亦不可得矣。秦淮乱女苏蕙兰。和血题于古汲县前潞王城之东。
  姜山公诗
近者杨根守。从郡中画者乞画。其人作陶渊明归去来图赠之。守大怒以为画者之欲其去也。拘而笞之。姜山公闻其事。赋诗云渊明是拙士。未能通吏事。彭泽八十日。但饮秫酒醉。毕竟赋归去。谅由素餐愧。岂若今世人。所在称循吏。非无好田园。欲归民不弃。何物妄画史。错解乃公意。画者必肖物。不然画则伪。画花当染朱。画草当抹翠。枯木与瘦竹。秪可供墨戏。作画昧画趣。扑汝汝勿恚。
  泠斋二十四都怀古诗
泠斋才调清逸。著东国二十四都怀古诗。绵竹李调元刻之函海。如咏高丽诗。寒烟四十八王陵。风雨年年暗㓒灯。进凤山中红踯躅。春来犹自发层层。咏百济诗。父周开国已千年。公宇山青哭杜鹃。吹笛皋兰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87H 页
寺里去。南扶馀树暮帆前。皆可诵。又送人入燕绝句。红粉楼头别莫愁。秋风数骑出边头。画船笳鼓无消息。肠断清南第一州。画船笳鼓。指迎天使时事。读之黯然缠绵。不胜怀绪。
  成川方玉
有一名士为成川府使。休暇归。柳惠甫访之。出方玉一片示之。羊脂色双螭首。一面刻山水。平桥渔舟远塔微可辨。一面刻诗云绿莎白石满河洲。渺渺平沙带浅流。红树青山无路入。行春桥畔觅渔舟。小印文曰子刚。问安所得此。曰。近年府民耕田拾得。献于府。府使之子恋府妓一枝红。与使佩之。后归邑子某。故以重价取之云。诗情画意。俱极缥缈。刻法又妙。似是中国物。但未知子刚之为何人。
  一枝红诗
一枝红才思颇警绝。姜山公为药山倅。尝遇于沸江舟中。惜其憔悴。红感之。即拈书曰。可怜庭际丁香树。花发犹能似旧时。余见其诗一卷多佳句。具录于此。脚下江声转。衣边树影深。(石径骑驴。)澹烟浑欲合。绿柳不胜垂。(雨晴。)浪白风生后。云黄日暮时。(麦秋。)黄鸟一声江树绿。使君弦管下舷时。(沸江舟中。)楼上何时黄鹤去。江头千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87L 页
载白云浮。(鹦鹉洲。)森森精射斗。凛凛气盈场。(剑舞。)窥杯丹顶映。啄卵素蛾生。(鹤舞。)逐蝶翻飞青鸟际。避人还坐碧枝头。(柳上黄鹂。)一片归心江雁远。十分春兴夜云轻。(远客。)桓伊篴似滩头起。子晋笙疑水面飘。(升仙桥。)玉洞千年多异草。清溪十里见明花。(道安洞。)莫问骑龙王子迹。城头羊下夕阳前。(屹骨城。)江楼缥渺青山色。白月徘佪玉篴声。拈绕峡长江十里回。白鸥飞去细烟开。(沸江。)树色含烟后。山光带雨辰。(踏桥。)并清楚可诵。
  关西妓诗
毛奇龄西河诗话曰。康熙壬戌元朝。侍班先候午门外。高丽使见余。予戏问其国女士多知书。果然否。曰然。岂惟女士。曾就一妓。见其洗妆漱颊脂于水带红色。令赋之。应声曰。疏雨秋兼漏月飞。回潮晚带斜阳色。岂非佳诗。壬戌燕使。即东原君潗也。所谓一妓。乃平壤女娼云慧。以诗名于东国。为潗所爱。
  天将诗
万历壬辰。天将冯仲缨等据阳岩城。讨北关屯倭。题诗文悬板。尚存于客舍云。倭酋清正自壬辰夏。盘居咸镜道吉州安边等处。凶狂惨毒。民不聊生。缨等奉皇命率兵至此。以便宜行事。一面运筹设奇。一面缨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88H 页
单骑入巢。开示利害。倭酋畏死。即日退去王京。以待后命。予唯朝鲜北鄙我国之人至此者。自开辟以来无之。故赋小诗以记其事。不计其韵。岂欲自伐其功。以图誇耀于后世哉。倭酋盘踞若蜂屯。流毒生灵不忍闻。兵马散亡难作战。城闉板荡惜遗文。天皇广德极藩国。小子微诚在致君。单骑入巢开利害。便言何幸靖妖氛。同事诸公。兼都指挥张汝翼,赵膺孚,叶伯明,王椒,扬先,参军金相祖,陈文彦,周于中,金依祥,虞膺鳌,吴明栋,刘守信。朝鲜观察使洪世恭,节度使申磼,向导佥知崔遇,部将金龟长,成川判官朴震男,阳德知县洪龟祥,通事柳宗伯,李膺,李德年。皆同功之人也。万历癸巳仲春廿四日。 大明浙江绍兴府山阴沧洲冯仲缨书。诗虽不甚佳。足验当时事实。国史。关北壬辰之恢复。乃郑文孚之功。然倭渠退去。恐天兵之掎其后也。又天朝征倭将军广德宋大斌诗。雪霁名口县。春回细柳营。喜传前部捷。好缓后缓兵。鼓角山城静。烽烟海宇清。愿言诸父老。从此任归耕。自注残倭败遁。猛师出阳德县。赋此为洪大尹赠。
  伊川民诉牒
伊川间关北关东关西之境。俗甚朴野。不解文字。李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88L 页
承旨翼晋为倅时。有一诉牒。有曰逃鹰来。青喙黄足。牛角铁锁。榛子柳叶。得食甚难。今方风去。乞得官判。以备后考。李令骤看莫解。问之府掾。逐句解之曰。峡民多得逃鹰猎雉作生活。鹰若逃去而有鹰主来推。以判官解之。青喙黄足。言其状也。牛角铁锁。言其妆饰也。榛子柳叶。言其点也。盖榛子点,柳叶点。鹰之佳品也。辞甚古雅。可补鹰经。
  仙源梨
仙源当 宣庙末。宰安边府。列植梨东轩北。名其轩曰香雪。有仙源手书篆额。至今二百馀年。有故老传言食其实。其他列植庭墀者。皆其种也。仙源后孙有宰是府者重新之。清阴诗曰。凭君有意封嘉树。莫忘前人手种时。即指是府梨也。镂板尚在壁间。
  金妾
我东女子能诗者绝小。兰雪许氏,赵承旨妾李氏为最。近世金高城盛达妾李氏武家女。亦能诗多佳语。过金别筑诗。清宵月色满空庭。卧听高梧露滴声。台榭依依人事变。白云流水古今情。咏愁诗。愁与愁相接。襟怀苦未开。黯黯无时尽。不知何处来。夕照诗。渔人欸乃带潮声。山影倒江掩夕扉。知是来时逢海雨。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89H 页
船头斜挂绿蓑衣。江村诗。睡起茅檐下。前山过雨清。江深晚潮色。村远午鸡声。皆清楚可诵。
  林本裕
林本裕。和靖之后。为吴三桂所累。清人放之盖州。与我译安某号梦赉者亲熟。尝手书柱联一对曰四壁墨华晖旭彩。一帘香篆霭晴云以遗之。安某转致之宿云柳约。约手装之。今在权上舍拓所。
  宋太祖诗
宋太祖微时咏日出曰。欲出未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残星赶却月。其后登极。乃侍从词臣润色之曰。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见宋陈郁话腴。大抵人主诗虽不合格。要当见其气。太祖方扫平巴蜀。驱除江南。熊熊桓桓。兆于诗者如此。陶谷辈雕篆之习。岂能赞得一字。宜其卑弱。不如原什。
  虏妇诗
宋吕居仁轩渠篇。绍兴辛巳。金寇淮南。宋将米忠信夜劫虏寨。得一箱箧。乃自燕山来者。有所附十馀封。多是虏妇寄从军夫所作。建康教授唐仲友于枢密行府僚属方圆仲处。见一纸无他语。止诗一篇云垂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89L 页
杨传语山丹。你到江南艰难。你那里讨个南婆。我这里嫁个契丹。当风雷挠攘之际。得燕莺呢喃之语。亦一奇事。垂杨山丹。未知何指。然想是虏妇之谑。如溱洧赠芍药者也。
  唐宫人写经
真定大历寺有藏殿。小而精巧。藏经皆唐宫人所书。经尾题名氏极可观。上有一涂金匣藏心经。字体尤婉丽。具后题曰善女人杨氏为大唐皇帝李三郎书。杨氏即贵妃也。安禄山亦好诗。尝赋樱桃曰。樱桃一篮子。一半青一半黄。一半寄怀王。一半寄周贽。或请以一半寄周贽句在上则协韵。禄山怒曰。岂可使周贽压我儿。今燕山有杨妃祠。又禄山特胖大而在傍极亵。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蜀主王建妾号小徐妃者。即衍母大徐妃弟也。后唐庄宗平蜀。二妃随衍至中国。半涂遭害。又一花蕊夫人。孟蜀宫人。作宫词者是也。宋下蜀。而花蕊夫人随孟昶还中国。才十日。召花蕊夫人入宫中而昶死。太祖惑之。颇妨政事。太宗在晋邸。数谏不听。尝从猎苑中。花蕊夫人在侧。太宗引弓若射兽者而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90H 页
射夫人杀之。蜀有两花蕊夫人。亡国而戕身。昔梁武帝得东昏余妃。颇惑之。范云,王茂一言而即出之。顾太祖愧武帝。太宗愧范云,王茂矣。
  冷斋诗
柳惠甫冷斋诗。极有唐意。五古尤长。尝过龟峙有诗云青石厉危滩。龟峙道弥恶。合沓蔽阳景。晨暮气参错。细葛蒙峻条。飞淙泻幽石。风磴眩反顾。仰面壁屡削。肩舆疲尔岷。嗟我久行役。意致雅洁。绝非东人口气。
  周续之
周续之,陶渊明,刘遗民。并浔阳三隐。续之与雷次宗。同受慧远法师诗义。毛诗中郑氏笺三字所题。或云续之题。或云次宗题。无以辨也。续之为江州刺史檀韶所请。与学生祖企,谢景夷讲礼。加以校雠。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是故渊明诗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盖轻之也。士之所讲。在古昔圣贤之道。则其自重何如也。续之乃为武夫所牵引。抱持诗礼。论说于廨宇之中。可谓处非其所也。得不为渊明所笑乎。
  金养和诗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90L 页
金水使养和本将家。少治功令业游泮中。以风节自持。为人所忌。乃擢以武为部将。久之未调郁郁。入大科场屋中。解被棍。复以武职显。然肮脏不屈曲。尝为肃川府使。枳于铨长不得赴。穷归永平之山中。饥甚尝有诗曰。常怪白头馀意气。始知黄卷少因缘。意致磊磊。非山中人。果为庆尚水使。
  坯窝诗
京山李公尝过洞阴时。坯窝先生为洞阴宰。京山丙舍在楸洞。即金水亭之傍也。先生命驾诣之。捕鱼川上。赋诗曰携客清溪曲。樽语笑语香。三秋缠疾病。九日逐风光。野逞远村阔。川随丛薄长。留连归意晚。枫色映西阳。读之翛然。有物外之想。
  蓬莱诗句
蓬莱诗。绿绮琴伯牙心。一鼓复一吟。钟期是知音。冷冷虚籁起遥岑。江月娟娟江水深。刻于洞阴金水亭琼岛之傍。嘐嘐金公和之曰。六弦琴千古心。寥寥仙鹤吟。咽咽幽泉音。曲终悄然对遥岑。明月照襟窈而深。南公肃宽次之曰。三尺琴写君心。松风吹作吟。泠冷满天音。弦停声歇见遥岑。月明无限云自深。京山李公和之曰。膝上琴世外心。洞庭龙夜吟。南郭天籁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91H 页
音。一弹浮云逗遥岑。月明空山深复深。
  吴尚显
吴尚显。北方之豪也。少治词赋。举进士及第。尝仕为祥云察访。李逆京来时幼少。称有气岸。尚显赠以诗。后罢官归安边。而京来改名某。以不轨被逮。而自以为非京来。会尚显名出囚招。初 命逮捕。既而以招出虚妄。即置之。尚显自请就辨。既至见京来曰。若非李京来者耶。京来即低首不敢言。遂诛之。尚显放。 上奇之。擢为佥知中枢府事。尚显诗尤清新。常于立春有诗曰。回首淡烟残雪里。满城皆是岁时图。又曰御侮将军头似雪。百花时节独登台。皆感慨有诗外之趣。
  罗翊卫诗
翊卫罗公蔘在桂坊。以辅导名。常从果川骑柴牛入就直。直庐有诗曰。胄筵勤御讲唐虞。穆穆声辉动遐荒。大度何曾防忌讳。小臣犹许尽疏狂。夜归撤与金莲烛。昼接常熏睡鸭香。感激浑忘身侧陋。新词赓续月重花。妙选名胜属侍卫。清司不但日吟哦。宫花夜夜开蜂市。苑树深深任鹭讹。云厩飞龙成锦绣。紫门饔监总纤罗。苍生粒米犹艰乏。胄讲优游奈若何。铜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91L 页
龙通籍岁华渝。白发星星着鬓须。人笑十年扬执戟。自詑孤直汲长孺。新添玉署皆生面。旧趼金墀仍病躯。窃禄已多惭报效。计资论𧶅判庸夫。十载铜闱仄樗散。几沾雨露近臣同。绿囊擎出椒房里。团扇须来桂殿中。疏迹于今侈御物。忠信自古起寒蓬。一朝瓜报归田里。佳节名辰倍觉衷。(乙亥五月呈瓜作。)
  月村诗
月村罗公杰。少颖达有高名。有诗曰。山扉寥廓弃冠巾。老去渐能幽事亲。阶除留待日华静。空外翻过云片新。黄鸟忽来啼绿树。班花无数度青春。知无一物违吾意。不负皇天长育。天外锦西山复山。近来卜宅不离闲。孤峰晴石依空翠。侧径幽花点细班。鸟避误疑沾雨过。蜂窥争占饫香还。兴长日日扶藜杖。一望一吟开旅颜。战经黑齿郡之东。久住殊方事尽通。峡晓云移幽洞翠。涧曛日隐古城红。晚兴早寝从他好。短咏长吟不自穷。若道淹留无一兴。何时得豁旅愁空。入夜喜看连峡云。遥空渐改赤纷纷。对檐独坐息喧雀。支枕乍眠还聚蚊。峰树溪沙漫欲数。南箕北斗自成文。未怜愁剧添新病。剩得诗如刺绣纹。昏昏午睡困炎蒸。万事疏慵着不能。未卷床书窥紫燕。常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92H 页
馀砚墨饱青蝇。客过小径虚相问。妻对荒畦久欲增。忽得清光看月出。错疑赫赫蹍空升。(在人兴作。)
  阎尔梅
阎尔梅。 皇朝举人也。李自成入京师。使伪将董学礼徇徐州。武愫迎降。尔梅大骂而裂其票。愫囚之。尔梅作诗曰。死国非轻死逆轻。鸿毛敢与泰山争。楚衰未必无三户。夏复由来起一成。日月有时经晦蚀。乾坤何处不皇明。宠新岂是承天志。空▣将身买贱名。愫见而杀之。尔梅素以诗自许。人有谈其诗者曰。虽杜甫无以过之。尔梅怒曰。何物杜甫。辄以况我。其标致如此。然观其诗。亦未有动人者。特以所秉之义。卓绝今古。不必要好句也。
  逸书
土长冒撅。陈根可拔。耕者急发。此泛胜之农书也。炤炤大明。瀸灭无光。奈何以阴侵阳。以卑侵尊。此董仲舒救日食祝也。珽玉六寸明自炤。此相玉书也。并前汉语也。古奥可诵。
  边日休
边日休进士。善诗有名于世。常随李昌运于统制营。李帅故好诗。即善待之。日休尝有微疾。即言李帅曰。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92L 页
吾将死矣。不欲秽官舍。幸择一民舍而见处。李帅故笑其妄。屡请而后许之。既而呼傍人曰。具语统制公。临诀吾将有所托。李帅出问之。具告殓具及返柩等事甚悉曰。吾方死。公去矣。李帅出门而即逝。有顷呼傍人曰。吾有一言未及言公者。可告公更来看。李帅促步而至。日休即开目视之曰。老亲闻吾死。必徒步而至。公幸返吾柩近京城一二日讣。始讣吾家。仍又绝。其事甚奇。类古葛洪之伦矣。余尝闻其诗二句曰。轻裘怒马趍衙队。曼睩脩蛾倚市俦。此在平壤作。甚有趣。其妹为永平金氏妇。夫死于水。边氏束其身以藁索。投其夫所投之渊以死。县人至今称其烈。
  悠悠子
悠悠子李熺。贞翼相国之后也。性甚迂疏。顾能诗。颇脍炙于时。如雨中作曰。败蕉喧未已。深雀坐无聊之句是也。其庶女为金清州履健妾。屡从夫任之郡府。以私财刻其集一卷。又一婿赵纶亦能诗。自号曰率庵。有集一卷。与顾庵李世愿甚好。惧在骊上唱酬。顾庵亦有集一卷。
  尹玄圃
尹玄圃治诗。清高雄健。深为晋庵相国所许。如翠野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93H 页
滋春雨。孤村起午砧。溪苔生石面。山鸟啄花心。(山中吟。)青山时白鸟。古木亦新花。(晚晴登江楼。)草怜乡路编。花忆去时飞。(喜尹君自箫寺还)晴看松上雪。冥爱竹间烟。(偶题。)久雨茅檐漏。新秋木实肥。(闲中。)日照浪花动。汀空云水多。渔舟逆波上。野鹤掠村过。(漫兴。)雁度远云暮。蛩吟寒草秋。(赠李大。)湖光明夕牖。石色冷秋庭。(题辛氏亭。)过云增秋浪。随帆起暮山。鱼游观理内。鸟到把杯间。(秋雨泛舟西湖。)鸡犬白云上。繁华空水流。(临阳君山亭。)烟光沈石灶。竹色冷秋庭。(宿台山郑氏。)木实多垂屋。鸡儿始度墙。(夏日。)时论不重士。公等讵辞贫。(次赵华谷述怀。)断桥人过碧山暮。古寺蝉鸣红树秋。许山人芧(一作茅)亭。 蝉鸣古树日初夕。雨散空洲烟欲生。(江楼晴望。)棋子声出竹间户。草鞋痕生池上泥。(沈上舍座上。)寒日未生孤杵响。幽人欲起早禽飞。(访许氏郊庄。)皆可诵。玄圃常弹松琴。逍遥自适。其诗故有荀蔬之意。故没而无子。
  晋庵诗
晋庵少居嘉峡。有诗云闭户乌雅侧。观书虎豹间。读此可见谤怒虽死。危险虽迫。气象安闲。终得无事。相国少负人望。有春城走马冲花气。虚阁移樽坐水声之诗。人以为作相之兆。诗又云鹤癯判不功名骨。梅冷终非寂寞春。皆有富贵之致。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93L 页
边栒诗
边延礼栒杨州人。尝过 庄陵。有诗云 圣主公裘冕。忠臣外死生。赵相国显命闻而奇之。举为寝郎。可见盛时惜才之风。李上舍正儒诗甚佳。亦有 庄陵诗曰尧舜公传授。夷齐怨古今。又地理无当日。天心葬 圣人诗虽后出。精工不让边诗。而时无知其诗者。
  朴在先
朴在先少好游燕。尝从徐尚书浩修。入热河山庄。由古北口至西山。甚跌宕。时安南使臣赠徐公诗要和。徐公属在先制送。即席题曰。家在三韩东复东。日南消息杳难通。行人远到星初动。天子高居海既同。挏酒只堪消永夜。飞车那得溯长风。知君万里还家梦。长在钩陈豹尾中。翌日遍传燕中。可谓华国之手。何让车五山,梁霁湖之赡富。
  影响堂
影响堂金氏。本译家女也。有才思。邻居赵氏子慕之。夜潜入挑之。影响虽不从。以其污也。故卒归赵家为妾。顾赵某无文。好转徙而得西关能诗者。与影响共做科业。时携妾入场屋。得其文词纳券。余尝从茗泉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94H 页
金尚书。得见其吟堤川山水全轴。颇瞻富雄浑。不似粉脂中出。岂因科业烂熳。不事才情故然欤。时超某携其妾。入堤州耕作。故诗中备画荒峡愁思。足想其幽菀也。
  醉雪翁
雪翁风流豪举。尝为北部参奉。罢官东出都门。有诗曰东出都门未百里。山青水白是吾家。寿过八十馀岁。雪须丹颊。望之如神仙。秋月南公。其孙之妇翁也。南公尝被逮入鞫庭。雪翁曰。是必不免。饬其孙备殓具以待。公果死狱。即敛返于乡。其好义如此。先君子尝言吾家未尝有侥倖而成者。雪翁叹曰。天其饷子家者多矣。何尝见倖成而无事者欤。先君子常未其言。
  申恕庵
申恕庵方生。家人梦李靖来言吾方托身而得一见金刚山而归。故名靖夏。恕庵少有重名。筑石湖亭于广州江上而居之。淡于荣利。惟以诗文寓意。早中第为北评事。果游金刚山而没。余尝观李靖祷西岳文。气熊熊。诚雄豪魁杰。然欲援附真主。救生民于涂炭之中。不欲为草泽弄兵之类者。其意甚善。方其与虬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94L 页
髯客。邀唐文皇于汾阳桥而围棋也。想已知材器当为天人之主。而晋阳出师之日。预先发告于卫文升者何也。是未可知者。
  雷渊诗
成进士范朝。吾宗老也。尝有诗云江岸柴扉白日前。黄花无酒也悠然。南雷渊故未识也。过其友人家。见此诗在壁上。喜其类有道者言。亟欲见之而未得也。及闻进士之没。续其诗曰。壁间字字清真语。君已铭君杜曲阡。系以小序曰。君遂以穷死。世无知其贤者。余惧人与诗俱泯没无传。仍记其诗。为相绋之语。读者庶几知其可惜云。
  李参奉诗
李参奉匡吕有章台枝词。章台枝者。成川妓也。尹尚书容。为成川府伯。见而悦之。将引以自侍。固不可。叩其故。对曰。妾父良人也。父将死时。以女为贱流。顾语母甚戚之。妾用是痛心。苟有所从。誓毕身于其人。尚书感之许不弃。居数月。去成川为海西观察使。与之约曰。某时迎汝。且待之。既而不果。姬守益坚以死。年二十馀。自是尹氏家多死亡。乃遣人。以李参奉诗五言十二绝句祭之而后始止。其诗曰。章台路傍树。春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95H 页
风二三月。妾身比一枝。只许一人折。幸许一人折。讵免终身思。终身思谓何。寸心君见知。寸心倘见知。万死死不冤。情知妾薄命。不是君少恩。憔悴到如今。留君昔时折。结作同心带。同心作死结。不敢恨薄命。到底是君恩。君知妾有父。父有临终言。父有临终言。女有终身地。章台士人子。死为尹府使。望郎在天上。天上隔无期。亦知君怜妾。宁知妾死时。人生作女子。极知良苦辛。辛苦尽一生。成就为一人。抵死与夫君。如今全此身。去去伤此身。不作良家人。良家有夫妇。贱家无夫妇。贱家亦有身。灭身方见守。不道妾无情。莫作相思死。道妾相思死。有如沸江水。沸江流日夜。巫山十二鬟。万古留不灭。娘名与此山。
  花水亭梁文
李参判寿凤好文辞。癸亥六月。守制在水原。初五日。中暑暴死。惟心下尚暖。家人不敢哭。至朝始能起坐。自言晓间有二人来言上帝召汝。制花水亭上梁文。扶掖而上升。寿凤哀乞曰。吾有老母。将死而不复见矣。其中一人口呼八句曰。书此壁上则不死矣。其文曰。魂上玉京。二辰不食。文章既成。三巳乃觉。鹤风其鸣。七中人息。勿医侵倾。因而离魂。遂上至一门。则赤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95L 页
狗当中欲噬人。二人俱手遮。使不得逼己。而赤狗自坠。阍者数千齐声呼曰。天狗坠矣。转入九门。楼观壮丽。皆深赤色。目眩不能直视。至坛下跪坐。有衣冠者数人在坛上。促令上坛。辞以居忧不敢当。以帝命受供。供辞曰。岂草土之喘。敢倡花水之吟。天知天知。臣罪臣罪。已而在坛上者四五人。扶掖上坛。白洁无赤光。急急作文。写赤简以纳。已而挂文于坛上。庭下飨五十王。从官几万馀人。所谓上帝五色彩云羃之。不得见其面。其文。团团尖尖甲之甲畅之畅。宗七曜而凝五精。活活滚滚壬之壬幽之幽。架八虚而乘六合。无地而起。寔天之居。曰稽五出之奇。一生之正。是为花水殿。以之名于是。叱河鼓而转起三万五百七十青雷石。鞭营室而虚上八千六百四十紫云车。周旋五十王。奔走百八相。雕椽横廓。翻翻赤虬之须。彩瓦蔽空。习习朱鸟之翼。风腮露脚。承灼烁而四飞。月房云栊。参泬㵳而九涨。穹穹之唱。饮饮而欢。抛梁东。八桂花明射日红。转报双童调百合。一时打唤络珠通。抛梁西。白凤初移赤凤栖。蹋蹋珠围倾海尽。小吴惊起碧云低。抛梁南。𨍍牙辘舌相吐含。去年绀斛枝千亿。今岁青房蕊两三。抛梁北。群芒三薄五纳极。小冠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96H 页
童子何时来。寂入寒朋遂亘廓。抛梁上。九升堋转窅空荡。银光闪尽瑚盘光。八溜冯冯归众仰。抛梁下。九点寒烟连野马。夜半鸡人喔哦声。登登洞洞何为者。伏愿上梁之后。百灵奏祥。万品歌德。一日二日几万年。万年千年如一日。其文类非烟火食者之言。而其夜观象监奏营头星堕地。是月中土海溢而竭。赤地数千里。又与蹋蹋珠围之句及青房蕊两三之句相应。尤可怪也。李贺,真如事。古固有之。此为尤异。
  权贵妃诗
太平清话。载权贵妃诗。曰。忽闻天外玉箫声。花底徐行独坐听。三十六宫秋一色。不知何处月偏明。其下云妃朝鲜人。永乐八年。侍 上征虏。至临城而薨。谥曰恭献。贵妃即我工曹典书仲和女也。永乐中。与吕氏,韩氏俱被选。权氏礼艳善吹箫。最承恩宠。盖贡女自元始。张光弼辇下曲。宫衣新尚高丽㨾。方领过腰半臂裁。连夜内家争借看。为曾着过御前来。杨廉夫宫词亦云。北幸和林幄殿宽。句丽女侍婕妤官。君王自贱昭君曲。敕赐琵琶马上弹。明初相沿。此 孝陵有权妃也。宁献王诗。宫漏已沈参倒影。美人犹自学吹箫。王司䌽亦云嬴得君王留步辇。玉箫嘹亮月明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96L 页
中。皆为权妃作。
  吴敕使诗
李从事庆流。牧隐之后也。 万历壬辰。以助防将边玑从事。守鸟岭。玑逃。又随李镒于尚州。镒亦逃。庆流与从事尹暹,朴篪。俱战死而魂归家。多有灵异。魂忽辞家人曰。吾往他处而生。又几年。化生于中国之江南。当一至故国。得睹风物。自是无验。子孙记其语。藏之家庙。 英宗壬申。清敕吴达圣来。其籍江南也。其年甲又相符。李氏欲见吴敕。议于人。人曰事涉怪诞。且邦禁也。不可而止。吴敕于我 国事。甚顾念之。省㢢者非一端。到义州诗曰。挟路苍松晓日浮。山陂高下尽田畴。春风霭霭催行客。才到东南第一州。李氏相传如是。金坯窝闻诸其婿李耇永。即从事之后也。余见之李一梦灵怪舒中。
  潘庭筠诗
青庄李公德懋入燕都。访李鼎元墨庄。(墨庄翰林庶吉士。蜀绵州人。)座上徵诗潘秋𢈢。(秋𢈢潘庭筠号。吴人也。)潘曰。吾前为诗。颇费思索苦困作。故诗苦未多。比览恽铁箫寒柳册子。王秋史题四时于后。柳为明殷相国通乐园旧植。感而有云。愁心都付尽工论。凄绝长条梦水村。海右亭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97H 页
荒名士散。天涯木落废园存。半规残月春留别。一冽斜阳暮敛魂。六十年来看粉本。墨香笺色又尘昏。(其二)看遍东风窣地新。蘸波吹絮总情尘。可怜碧叶吟蝉地。不见红栏系马人。衰影驿楼伤老社。离悰门巷忆髯秦。(自注秦观词。花下重门。柳边深巷。)鹄萃山麓髡枝外。只有明湖冷濯巾。(其三)画人吟子一时稀。减尽金城翠十围。缘岸卧枝欹暮雪。入楼暝色带冬晖。静中黄叶无多响。远处昏鸦数点归。犹有沾渥闲恨在。逢春莫更作团飞。(其四)七十泉声乱石舂。两株憔悴野霜浓。前朝台榭沙痕在。晚岁关河树影重。偶为士流青眼放。恰如女伎白头逢。桐花零落山姜老。谁识王郎濯濯容。即此可见汉人之触处兴感。秋史即历城进士王苹字而号七十一泉。所谓七十泉声乱石舂者也。苹善诗。有句云。乱泉声里谁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又黄叶下时牛背晚。青山缺处主人行。时人目之为王黄叶。
  牧隐诗
牧隐晚居骊州。元亡。尝有诗曰。四海分崩问几年。旧游情兴坠茫然。中原近日无消息。一个书生出日边。悽然有故国之思。盖尝应元制科。故情致自尔。如杨铁崖也。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97L 页
万历东征诸公书牍
韩石峰濩。旧藏万历东征诸公书牍一卷。至今二百年。其英风杰气奕奕。如在纸墨间。真可宝惜。并录于左。其中刘馀福数札。专以款议游说我国。盖自碧蹄败衄之后。内而阁部。外而督师。一是主和。而沈惟敬挟封贡之说。以冀其侥倖成功。本兵竟为所愚。遂至于辱国丧身。今观其书。惟以我国之斥和主战。为其隐忧。苟使中朝诸公。早自觉悟。糜饷劳兵。岂至于八年之久哉。尤为之嘅然一叹。 教至承麾钺。已入朝鲜。先声所至。贼气愈催。殊剧欣慰。顾此中颇闻款议尚在反覆。知生王锡爵再拜。(此为王公寄宋经略应昌,李提督如松诸公书。末段似有他语。而想为好事者所割去也。名字上。押白文元取小印。)余几千里。提戈远征。东抵鸭绿。会我姻家佟总戎公。见有朝鲜韩郎中书。知其高才。及抵朝鲜。乃中郎又向我蒸蒸大书余号并唐诗以呈。体法遒劲。出㒹入素。用是聊吟一律。知所重云。知生李如松。 尔国受惨。国破人离。天朝悯愤。特发大兵。恢复尔国。雪尔之忽。昨已论之。不必供膳。我有天朝俸禄。百物自备。今复进酒。扰尔之国。我心何忍。尔国谅之。毋再备贡。(此为游击吴惟忠书。惩毖录称吴公最廉操。余尝过竹山。见道傍有碑。书曰天将吴公惟忠清勇之碑。意其留镇忠州也。我人立碑颂德也。今见此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98H 页
书。良然。)具上诗扇一握,青布一疋,消毒紫金锭一枚,骰子一副。引意侍生刘馀福顿首拜。 韩石峰字甚佳。提督老极喜。因写其号赠之外。欲烦石峰书四纸。生欲携还。揭之壁间以增光也。更望门下再赐一扇送韩石峰。书一扇赠生。须写生号方好。适入有许多议论。曾稍稍向林通官言之。容面再悉也。承佳扇谢谢。福生拜。 夜来辱高谊。且谭笑半时。受益种种。晚入晤提督公。道公草书并写号甚喜。即以扇一付生。命送门下书之。可写来。生当转致之也。石峰丈。福拜。 辱大书妙绝。喜甚。再望书一纸。照外帖写赐。庶好彰贵邦有高人。且见生在此地。得接高雅也。笑笑。石峰丈。福生拜。 昨悟提督公。言及韩正郎善书。即以扇付生命送书。又言写有提督公尊号并草书四纸。欲送不敢。而提督公甚悦。今若写完。可送生所。生当转致提督也。扇后写朝鲜工曹正郎韩某可也。福生拜。 别久情深。不胜怀恋。昨闻大驾至。甚慰。鄙念政欲遣小价。请来一会。而门下枉临。何幸何幸。若在此稍留三五日。还得请教也。生在此。辱韩,李二尚书优念至意。言不能谢。烦公为生一致声。生本书生。原非甲冑士。来此秪因与揔老相厚善。间有借箸意。然深愧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98L 页
无功。不免素餐贵邦也。如何如何。 过辱奖谕。愧甚。生欲大笔扇赐下。盖以时逼炎蒸。藉以惠清风。且得时时把玩大作也。更望书四纸。生欲携之都门。为世世子孙珍藏计也。扇望明日赐下。其四纸稍俟三五日。亦无妨也。恃爱乃敢如此。幸谅福拜。 乞拨马四匹。侍生刘馀福拜。 来谕领悉。俟图之以复所求扇。欲门下大笔满书其面。非为画也。再求草书一纸。望即赐来。适见惠清海行书。字更佳。亦望赐一帖。俱望后人书贱号。庶好家藏也。福拜。 倭奴求和。不知贵邦意念如何。且闻 王世子有书。亦欲讲好。想韩李有定见也。幸示。 经略及庙堂初意要和。昨平壤之战。乃提督公意。(缺)倭奴虽是得利。然亦大挫。今来和贡说。盖不得已也。昨虽令人往谕。待彼意果诚然后。统大兵直抵王京。令他先送二世子来。方许他撤兵还。不然则进战矣。岂有令彼空词与吾而堕其奸计耶。放心放心。 至贵地。语言莫解。望遣通事一人相随。便于启闻。饮食草料。俱冀留神。借笔草草不恭。正峰韩先生文史。侍生刘馀福拜。 倭奴凶肆。残破贵邦。真不共戴天之雠也。但贵邦久不习兵事。况又遭兵火。须俟数年后。方可补完元气。练训兵马。然后可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99H 页
保亡恙。今伏天朝将。必欲殄灭无遗。纵使倭奴片甲不还。然狡诈之奴。必不甘心于贵邦。万一一二年复来。谁与为守。莫若乘此时得天朝主和。且得二世子生还。亦是一件事吴越而勾践之耻后亦大雪。何必拘拘于目前计哉。况民力已疲。粮米殆尽。农事将兴。雨水频仍之日。未必大兵一鼓而尽灭倭奴也。公还告李,韩二公。转闻之 国王。即云生之鄙见也。如何如何。福生拜。 偶谒待小诗奉上一粲。外三纸。乃向淮南,周清海,黄圣阳三丈请教者。俱愧鄙陋。不免贻诮贵邦。然辱尊命。不能避丑也。可奈何。惟足下一笑掷之何如。福生拜。(原札左方。有待教生王君荣顿首拜九字。盖取他人名帖。偶书小牍也。王号惠泉。山东益都县人。壬辰。从宋经略来。)
  铁岭李氏家言
李总兵如梅后孙。多在我国。有李著者。常从使臣入燕。得见其族人。既归。李宗德有书于著曰。宗德字芳林。乃太傅宁远伯银城公之六世孙。辽东总兵官景城公讳如桢之元孙。曲靖太守素园公讳率袒之孙。信阳刺史慕园公讳廷基之子也。康熙壬辰年间。先君居京时。曾蒙折冲将军讳东培公笃念宗支。寄来右都督肖城公之像。时通音问。并惠国珍。以敦亲亲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499L 页
之谊。迄今凛拜先像。捧读手书。情深意美。依依如昨。辛丑岁。先君出牧信阳。地远音疏。遂致睽隔。然至性笃挚。又不在形迹间论也。癸卯冬。先君解䋎。宦橐萧然。惆怅未修先墓。郁郁辞世。宗德才拙运蹇。负荷维艰。而耿耿寸心。难以笔舌罄矣。近得幸会明淑长兄。同与展拜银城公像。即请传像。虔祀东封。足徵爱切一本。孝思不匮。宗德并检奉先君遗笔。睹物思人。千古一日也。感今思昔。实有不能释诸怀者。爰为略陈梗槩。以订后会。乾隆辛酉春二月。宗德拜识。 李锴即宁远之后。而饯著诸曰。禹甸期无外。天心协大同。载施亭毒意。毕囿幅员中。有土承要服。维藩障国东。八条殷教远。五部汉仪通。包匦琛频献。干旄使岁充。鱼龙随变化。文物洽昭融。蔼尔吾宗秀。居然吉士风。紫萍今偶聚。丹桂昔分丛。久客忘羁旅。何年继武功。仰山迷旧垄。(宁远葬地在长安北。)浿水寄微躬。襮领轻貂解。危冠雾縠蒙。官程宜蹇蹇。归恨复匆匆。春草伤心绿。斜阳作意红。旗亭尊酒尽。马首故人空。海气森长徼。金飙触断蓬。再拖青玉佩。还认白头翁。送别折冲侄孙东归。得十六韵。廌青山人锴。乾隆六年岁次辛酉春王正月二十有七日。书识不忘也。 李廷基诗。亦凄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500H 页
凄易感。盖汉人之自伤如此。鬓忽频年白。花仍昔日红。四经端午节。十换主人翁。溉自沾新泽。栽曾忆旧功。今朝重见尔。惆怅雨声中。物色荒园畔。芳菲独出群。根移春半雨。叶斗槛前云。令节虚蒲酿。红颜冷夕曛。年年埋蔓草。青眼又逢君。榴葵虽乏雅。淡丰姿午日。用以插瓶。颇供清赏。申阳署中无戎葵。壬寅年。余于署外废圃中。移千叶红白二本。植两相堂侧。次年。根枝蔓延数十本。午日。张宴堂中。缤纷触目。迨余甲辰罢官以来。寄居民舍。卧病四载。无一花一卉。又以娱目。时值端五。独坐苦雨。家童持千叶红戎葵数枝插案头。询之。童过两相堂。折取而归。即余向日手植葵也。因叹铜章十易。花之阅人多矣。为衰为盛。花亦如人。予别葵既久。不期无意中复见。忆旧感时。乌能去诸怀耶。为赋问答答诗。雍正六年戊午日。寓申城柿叶堂。雪村老人廷基记。
  闽中诸生诗
万历中。罗州人鲁认(字公识。官别坐。)为倭所掳。遇闽人林震虩之船。逃归福建。布政使徐则登。(号匡岳)留认于紫阳书院。使参讲席。及归。诸生皆赋诗赠别。陈荐夫,徐𤊹诗尤为杰然。又有马歘,康彦登,洪汝讷,王毓德,吴志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500L 页
在,洪汝让,孙昌商,孙昌基,王继武,王继𦤎,袁敬烈等诸人之作。而序之者闽中陈仪文。辞字昼粲然可观。陈荐夫诗。万里楼船散作灰。全家赴难一身回。张良引去韩雠重。苏武生还勇气摧。豕首白知乡路近。鸭头绿见瘴江回。令威故国无心返。城郭人民尽可哀。釜山峰暗海云低。十万征魂散碧蹄。报国有心秦社哭。还家无计楚囚啼。新巢燕子空林里。旧宅杨花古渡西。到日定知春事浅。人蔘五叶向人齐。
徐𤊹诗。风扫舟师百万兵。转凭商舶托残生。心怀箕子封时国。身陷倭奴破后城。天尽路归蛮徼远。月高帆挂鸭江平。累臣九死干戈地。不似当年李少卿。平壤城空战血枯。艰危临敌效捐躯。包胥在终存楚。李广亡归竟破胡。绝岛风波过对马。隔江烟火辨玄菟。帛书好寄高丽薾。莫遣辽阳只雁无。
  钗山诗
近时钗山赵家姬以词章称。有贵家夫人见而属之诗甚庄严。不似闺閤轻靡体。信乎贵家家范也。具录于下。钗山秀精气。生尔真个才。凡民之俊秀。诗场自徘徊。百韵能成什。一体遥播雷。读者又作者。健笔气恢恢。见者谁不爱。堤山碧崔嵬。才乎有妇人。诗能笑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501H 页
尘埃。虽然辞尚夸。有意鸣红腮。汪洋须可惜。或者誇怀瑰。山水虽自爱。步法果何哉。安静是好调。快马不可催。诗虽尚气节。自有安排夫。天机旋斡地。精妙体自开。何能挽地近。使尔得培栽。莫叹身世拙。鼓吹无其哀。我且爱尔才。留诗远意裁。
  康参奉诗
康参奉寿长居云山。少从悟斋赵公游。闻三渊金先生之风。喜歌诗古文辞。先君子在 英宗乙未。莅是邦而寿长殁。有挽诗。其子文禧继父志。隐居山中。惕斋相国。 正宗己酉。守药山。得寿长文奇之。从其家求见遗集。及解官归。惕斋公尝寄诗曰。谩倾草野忧时泪。独赋林泉感兴诗。水北山人嗟已老。关西夫子有谁知。盖惜之也。云山有和隐李时恒。以骈俪名。没后。其夫人金氏手抄遗集。乞序于当世公卿而刻之。其墓崩圮。先君子为之改封。且制碣铭以表之。又白阳川大成亦县人。其文辞不甚高。然有志槩。当 正宗初。欲出而仕。闻洪国荣弄权而止。仕止阳川县监。先君子亦制志铭。
  柳原明诗
柳原明在清凉村。寄其友为 懿陵官诗曰。家人送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501L 页
酒梅前酿。亲戚求柴雪后书。甚有趣。原明素峭洁。好直言事。为时所攻。困苦以没。读其诗。亦无婉㜻之意。可悲也已。
  宋芝溪诗
芝溪宋公载道寓居吾乡。以诗名。有海浮诗曰。载月曾游碧海浔。海棠花发白鸥阴。归来一篴犹清绝。云瀑三更桂树深。又游成都诗曰。花发沸流窟。舟行孤磬闻。春江易作雨。幽石欲生云。皆有唐意。
  崔迟川诗
崔迟川鸣吉以主和之故。为清议所斥。然盖其心欲忍辱而修缮。包羞而生聚也。噫当时庙谟波劫。胡寇方急之时。未尝收拾人材。又于讲劘尊攘之际。未尝培养人材。未知果能出师北伐则使谁将之哉。贞翼一人。当彼满洲子弟雄勇哉。独迟川以人才为急。颇有措置。惜其不终耳。且其具姿送独步者。此一着为我国之口实。则岂甘心忘 皇朝哉。其怀仙诗。甚令人激感。又有一绝曰。秋入园林万叶鸣。鬓华如雪镜中明。向来无限关心事。都付仙人一锡轻。亦可凄感。
  柳于于诗
柳于于诗主奇险。故少平和之音。然其寡妇诗。独恳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502H 页
恻感人。诗曰。七十老孀妇。端居守空壸。傍人劝之嫁。美男颜如槿。惯诵女史诗。颇闻妊姒训。白首为春容。宁不愧脂粉。当 仁祖反正之初。方诛锄逆党。以一众志。于于被鞫。诵此诗以明其志。遂坐大逆。其侄澯当光海诗。门户华盛。独自樵牧养母。亦累于于被谪。无后嗣。其迹湮没。甚可惜也。
  永贞行
永贞行。韩昌黎指斥王叔父辈乱政而言也。当 景庙初。李喜之作永贞行。又讥金逆一镜辈。其事即徐公宗一直 明陵时也。公将出直。梦 肃庙御前殿。鞫宦者有道尚俭等。 教曰。若等离间我嗣王及春宫。亟正刑章。公觉而异之。及至露梁。闻两宦伏法之报喜之。乃演而成之。诗所云十二月朔岁辛丑。明陵寝郎眠虚牖者是也。其末章曰。谁家女巫禳新鬼。春夜藁街歌击缶。未知为何语。尝问李忠州英教。答云金逆一镜梦尚俭伏法后。魂言此事岂我独办而独使我死也。一镜觉而禳之于尚俭所诛处云。未知然否。
  郑锦南诗
锦南当昏朝时。为满浦佥使。朝廷使之入满洲探虏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502L 页
情。必秘其迹。无使毛文龙知之。锦南上疏言其不可。辞严义正。令人起敬。尝归光州。临蟾江吟曰。日把江楼无事酒。如何衣带渐宽围。长安北望三千里。秋尽湖西雁亦稀。又梦题尹文肃碑曰。千秋陈迹鸟飞间。文肃残碑碧藓斑。可笑玉门班定远。几多辛苦乞生还。其忠爱办一死之志。发于诗者如此。不徒机敏武略为可叹也。
  李万户大源诗
鹿岛万户李公大源。万历丁亥。倭寇入我南鄙。公年二十二。率部下兵大破之。未几寇复至。水使沈岩令公出战而不救。公战于损竹岛洋中。三日所杀伤甚众。卒以众寡而败。割脂血解衣书一绝。付家僮诗曰。日暮辕门渡海来。兵孤势乏此生哀。 君亲思义俱无报。恨入愁云结不开。及军败。为寇所杀。其诗雄烈可读。信乎树节之人也。
  罗海阳诗
海阳罗公尝絜家室。入茂朱山中。自号朱溪。及还大兴故居。改海阳。以其在西海上也。诗学少陵。得其遒劲。尝与先君子出广州盘溪。会嘐嘐斋金公葬。途中有诗曰。靡靡望舒颓。澹澹川光溢。联骑复同舟。相顾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503H 页
称足述。东西眺远峰。滢碧云际出。野麦风初剪。汀柳雨新栉。离郭谅非远。已觉性情逸。闻道山中僧。结夏起玆日。独伤无解时。先生闭玄室。不昧好古志。遗风庶可质。公所著诗多蓄余家。适诵此诗。不胜悠远之趣。为之书此。
  吕晚村诗
吕晚村罹曾静狱。覆其家诗集中如此江山图及钱墓松歌。皆思明室而作。感慨悲恻。尝赠漂海朝鲜人诗曰。矮矮茅檐可隐居。乾坤城郭非吾庐。囊里无钱可当酒。山中有客只烹蔬。天和日煖锄春韭。夜静风恬读古书。世事悠悠忘我老。看花随竹数游鱼。其诗虽不甚佳。其义亦多郑思肖画兰之意。
  杨诚斋诗
诚斋诗曰。饱喜饥嗔笑杀侬。凤凰未必胜狙公。虽逃暮四朝三外。犹在桐花竹实中。刘后村诗话云诚斋既里居。屡章乞休致。不得命。再予祠。有感而赋。以为虽脱吏责。尚縻闲廪。不若相忘于物外。余用诗中语而续之曰。饥饱悠悠不恼侬。凤凰那得比狙公。桐华竹实如相恋。等是朝三暮四中。未知人能解余意否。
钱谱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503L 页
一黍重四毫一丝六忽有差。
二黍重八毫三丝四忽。
三黍重一釐二毫五丝。
四黍重一釐六毫六丝六忽。
五黍二釐八丝二忽。
十黍为一累。(宲四釐一毫六丝六忽。)
一累二黍重五釐。
二累四黍为一分。
十累为一铢。(实四分一釐六毫六丝。)
二铢四累为一钱。(实九分九釐九毫六丝四忽。)
一千二百黍为十二铢。半两。(宲四钱九分九釐八毫有差。)
二千四百黍为二十四铢。一两。(宲九钱九分九釐六毫有差。)
太公立九府圜法。钱圜函方。
周大钱(景王二十一年铸。)肉好。皆有周郭。径一寸一分。文曰大泉。五十重十二铢。百枚重三斤二两。
秦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如周钱。)
汉榆荚钱径五分。重一铢五累。文曰汉兴。
汉八铢钱。(高后二年行。)应劭曰。本秦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应注虽如此。宲八铢八铢。百枚重二斤一两八铢。)
汉四铢钱(文帝五年行。)百枚重一斤十六铢。(其文虽曰半两。宲四铢。)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504H 页
汉三铢钱(武帝建元元年行。)百枚重十二两十二铢。
汉五铢钱(武帝建元二年行。)周郭其质令不得磨。钱取镕百枚重一斤四两三十铢。
汉赤仄钱以赤铜为郭。一当五。
王莽契刀其环如大钱。身形如刀。长二寸。文曰契刀五百。
 错刀以黄金错。文曰一刀直五十。
 小钱径六分。重一铢。文曰小钱。直一百枚。重四两四铢。
 幺钱径七分。重三铢。文曰幺钱一十。
 
幼钱径八分。重五铢。文曰幼钱二十。
 中钱径九分。重七铢。文曰中钱三十。百枚重一斤十三两四铢。
 壮钱径一寸。重九铢。文曰壮钱四十。
 大钱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钱五十。
 小布长一寸五分。重十五铢。文曰小布一百。
 幺布长一寸六分。重十六铢。文曰幺布二百。
 幼布长一寸七分。重十七铢。文曰幼布三百。
 厚布长一寸八分。重十八铢。文曰厚布四百。
 差布长一寸九分。重十九铢。文曰差布五百。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504L 页
中布长二寸。重二十铢。文曰中布六百。
 壮布长二寸一分。重二十一铢。文曰壮布七百。
 第布长二寸二分。重二十二铢。文曰第布八百。
 次布长二寸三分。重二十三铢。文曰次布九百。
 大布长二寸四分。重二十四铢。文曰大布一两。
 货布长二寸五分。广一寸。首长八分有奇。广八分。其圆好。径二分半。足技长八分。间广二分。其文右曰货。左曰布。重二十五铢。直货泉二十五。
 货泉径一寸。重五铢。文右曰货。左曰泉。枚直一百。
后汉中平。铸四出文钱。钱皆四道。
蜀汉钱径七分。重四铢。一当百。
(大帝嘉平五年铸。)大钱一当五百。(赤乌元年铸。)钱一当千。
宋景和钱(废帝景和二年铸。)无轮郭。不磨剪凿者。谓之来子。尤轻薄者。谓之荇叶。重二铢。
梁公式女钱除周郭。径一寸。文五铢。
 五铢钱肉好。周郭径一寸一分。重八铢。文曰五铢。
 太平百钱径一寸。重四铢。文曰太平百钱。
 定平一百五铢钱径六分。重一铢半。文曰定平。(武帝时铸。其文虽曰五铢。宲四铢三累三十黍。)
 稚钱五铢径一分半。重四铢。文曰四铢。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505H 页
又五铢钱径七分半。重三铢半。文曰五铢。
 男钱径一寸。重四铢半。
陈大货(宣帝大建十一年铸。)一当十。重六铢。百枚重一斤九两。
后周布泉之钱(武帝保定元年铸。)一当五。五行大布钱(建德三年铸)一当十。永通万国钱(宣帝大成元年铸。)一当千。
隋五铢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
唐开元通宝(高祖武德四年铸。)径八分。重二铢四累。(每十钱重一两。)百枚重十两。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字。合八分及篆隶三体。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左。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郑虔会粹云询初进钱㨾日。文德皇后掐一甲迹。故钱有掐文。
唐乾封泉宝(高宗乾封元年铸。)一当一。重二铢六累。
唐乾元重宝径一寸。一当十。每缗重十斤。后(代宗时。)改一当二。
唐重轮乾元钱径一寸二分。文亦曰乾元重宝。背之外郭为重轮。一当五十。每缗重十二斤。号重棱钱。后(上元元年。)改一当三十。后(代宗时。)改一当二。
后唐(李氏)铁钱一当二。后铁钱六。权铜钱四。
湖南(周行逢)乾封泉货径一寸。一当十。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505L 页
宋太平通宝钱。太宗亲书淳化元宝。作真行草三体。自后每改元。必更铸。以年号元宝为文。
宋景祐元宝 仁宗时铜(一作铸) 铜钱百枚重八两。铁钱百枚重一斤三两四铢八累。
(开宝中)铜钱一当铁钱十。
宋陕西大铜钱一当小铜钱十。后一当三。又一当二。河东大铁钱一当小铁钱十。又大铁钱二当铜钱一。又三当一。又五当一。又小铁钱三当铜钱一。
宋夹锡钱当二。当十铁钱。
宋崇宁监铸御书当十钱。每贯重一十四斤七两。用铜九斤七两二钱。铅四斤一十二两六钱。锡一斤九两三钱。除火耗一斤五两。每钱重三饯(一作钱)。 荆湖江浙一当五。
宋小平钱(绍兴初铸。)一当二。
宋利州大钱(嘉定元年铸。)一当五。
宋大观大钱。徽宗亲书。
  钱法要在不惜铜。不爱工。盖取利厚者钱必恶。取利薄者钱必精。有司之臣不务取利。而节其敛散而已。夫钱敛而不散则朽腐而止。散而不敛则耗亡而止。是故节之而已。古之屡易钱币者。欲其不失轻重之权也。本国之钱。一定而不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五 第 506H 页
能易。当一当二之制。终亦不可废。只宜称物而无偏也。且无铜坑。往市于倭。固不裕于用。近者以经用之窘。辄募富人而铸钱收其利。其利既少。而钱乃轻薄易坏。筹国者不可不念。钱谱甚多。而余不能悉考。撮其要而录之。以据其得失之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