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四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四 第 x 页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四
 草木类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四 第 476H 页
谷品
  稻(벼)
戎早稻(되올리○一名冰稻어를것시)无芒色黄。稃薄性软。宜膏沃之地。三月上旬解冰初下种。
细稻()有芒。初发穗时色白。熟则黄。土宜种候同戎早稻。
小稻(져광이)芒短。初发穗时色微白。熟则黄赤。蒂韧耐风。土宜种候同戎早稻。
鸡鸣稻(縠우리)无芒色微黄。寒食后下种。早熟忌雀。
柳稻(버를올리)有芒色微黄。种候同鸡鸣稻。差晚种则无驱雀之劳。
马衔稻(자갈벼)有芒色微白。湖南野郡种之。(以上六种。并早稻类。六七月熟。即中国所称麦争场,蝉鸣稻之类也。)
健稻(예우디)芒短。初发穗时色微白。熟则芒赤稃黄。粒莹白。作饭甚嫩。蒂韧性健耐风。宜松脆之地。寒食后下种。
倭子稻(왜)芒短。初发穗时色青。熟则芒黄稃微白。粒莹白。作饭颇硬。性健耐风。宜松脆水冷之地。
铁戎早稻(쇠노되올리)无芒。初发穗时色青。熟则黄。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四 第 476L 页
黄金子(황금)芒长。初发穗时色白。熟则深黄。粒大而长。色莹白。作饭甚佳。岭南人喜种之。
青戎早稻(푸렁되올이)无芒色黄。寒食后十馀日下种。酿酒甚佳。
中实稻(듕실벼)芒白稃黄。
松子稻(잣다리)无芒色黄赤。
七升稻(칠승벼)无芒色紫。舂一斗。可得七升故名。
绿稻(녹도벼)有芒色黄。(以上九种。并次早稻类。八月熟。)
雀稻(새노리)芒长。初发穗时色赤。熟则微赤。耐风宜水冷之地。又有一种芒短。初发穗时色青者。
黑雀稻(거믄사로리)芒短。初发穗时色黑。熟则稃微白。着粒甚密。性健耐风。不择地下种。
高雀稻(고새새노리)芒长。初发穗时色白。熟则微黄。
牛戎早稻(쇼되올리)芒长。初发穗时色青。熟则白。稃薄得米甚多。
铁稻(쇠노리)芒长。初发穗时色白。熟则芒黄稃微黄。粒大而长。性硬不宜饭。
晚倭子稻(늣왜)芒短。初发穗时色微白。熟则芒黄稃白。
东阿稻(동아노리)芒短。初发穗时色青。熟则黄。性健耐风。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四 第 477H 页
不择地下种。
牛得山稻(우득산도。亦名두이리。)芒长色赤。粒白而小。作饭颇硬。蒂弱而耐风。膏瘠皆宜种。
白稻(흰검부기)芒长而赤。稃微白。土宜同牛得山稻。
黑稻(거믄검부기)芒长稃微黑。土宜同牛得山稻。
铜鼎稻(동솟리)芒长。稃白而薄。土宜同牛得山稻。
灵山戎稻(령산되오리)无芒。初发穗时色青。熟则微白。性健耐风。
黑眼雀稻(고새눈검이)芒长。初发穗时色白。熟则黄茎节黑。粒微白。作饭颇硬。
累子稻(다다기)芒长而曲。色白粒香嫩。俗名御饭米。又一种色白名银稻。
倭水稻(예슈리)有芒色赤。寒食以后至芒种。皆可下种。宜移秧。
蜜稻(밀다리)无芒色深赤。非膏沃田。不可下种。作粥饭饼皆佳。
枣稻(대초벼)无芒色深赤。最宜移秧。
海南稻(남벼)无芒色紫。耐风霜。湖南人喜种之。
山稻(산도)无芒。初发穗时色青。熟则微白。性健耐风。宜瘠地早下种。粒赤而硬。作饭不甚佳。此即占城国稻。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四 第 477L 页
宋时取三万斛。颁诸道后。亦传种于我东。可以备水旱者也。(以上十九种。并晚稻类。九月熟。)
九郎糯(구랑)无芒。稃微赤。
铁糯(쇠노)芒短。初发穗时色青。熟则黄。稃薄。性健耐风。膏瘠皆宜种。
红糯(불겅)有芒色赤。糯之最美者也。
驳糯(어룽)有芒色驳。亦称倭糯。纯黑者名猪糯。
累子糯(다다기)与累子稻色同而粘。
粘山稻(산도)无芒色白。蒂弱而耐风。宜种高燥之地。八月上旬熟。(以上六种。并粘稻类。盖稻者溉种之总称。而黏者为糯。不黏者为粳。似粳而粒小者为籼。)
  黍(기장)
细黍(잘으리기장)茎青。稃微黑粒白。三月下种。
窠黍(주비기장)茎黑。稃微黑粒黄。种侯同细黍。
梯黍(달이기장)茎赤。稃微黑粒黑。种候同细黍。
㓒黍(옷기장)茎青。稃微黑粒黑。种候同细黍。
粘黍(기장)粒小而黄。宜酿酒。
蜀黍(수슈俗名唐黍)茎高丈许。状似芦荻。穗大如帚。粒大如椒。红黑色有芒。或无芒。亦有黏者。宜下湿地。
玉蜀黍(옥수슈)叶似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苗心出包。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四 第 478H 页
包端出须。包折粒见。有青白红三种。辽东人号包儿米。作面充粮。东俗只蒸食。
  稷(피)
孩儿稷(아사리피)无芒色微白。宜下湿地。二月下旬种。六月下旬熟。
五十日稷(쉰날피)无芒色微白。种穫同孩儿稷。
长者稷(쟝새피)芒长色微白。宜下湿地。七月初旬熟。
中早稷(듕올피)无芒色微白。土宜同长者稷。
乾稷(강피)无芒色赤。八月下旬熟。
  粟(조)
三叶粟(세닙희조)芒短茎赤。粒微黄。早种宜膏沃地。五月熟。
蓏花粟(외곳지조)芒短。茎白粒黄。六月熟。
猪啼粟(돗우리조)芒长。茎赤粒微白。膏瘠皆宜种。七月初旬熟。
团栲栳粟(도롱고리조)无芒。茎稃皆白。七月熟。
浑沙蔘粟(사버므레조)芒长穗大。粒微青。
倾项粟(와어목이조)无芒茎白。穗长粒黄。
水青粟(므프레조)芒短茎青。穗长稃微黑。八月熟。
暮粟(져므이리조)芒长。茎青稃黄。不择地下种。八月熟。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四 第 478L 页
刺雀鼻粟(새코지리조)芒长。茎微白粒黄。膏瘠皆宜种。七月熟。
磬子▼(亻+(辶*以))(경마치조)无芒。茎青穗短而礼末粒黄。
黑粟(거믄더기조)芒短。茎赤稃黑。
伽倻粟(가랏조)芒长。茎青稃黄。四五月下种。八月熟。
少年粘粟(져무시리조)芒短。茎赤稃微白。五月下种。八月熟。
生动粘粟(동조)芒短。茎赤稃微黑。膏瘠皆宜种。七月熟。
蓑衣粘粟(누역조)无芒穗多岐。茎青稃黄。(以上十五种统称粟。而大穗长芒粗粒者为粱。其粘者即秫也。)
  大豆()
黑大豆(거믄)荚赤子黑。宜膏沃地。五月下种。中国人所称黑高丽豆也。
细大豆(잘외)荚黄子黑。小如鼠眼。宜下湿地。三四月下种。九月熟。入药用。
黄大豆(누른)荚微白子黄。刈麦下种。八月熟。黄而两颊有黑点者。俗名儒执。有纹如虎狸斑者即黎豆也。
白大豆(오파지)荚微白。子白而粗大。刈麦下种。八月熟。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四 第 479H 页
火大豆(불)荚微白。子赤而粗大。刈麦下种。九月熟。
倭大豆(왁대)荚青子赤黑。宜瘠地。三四月下种。九月熟。未熟时烹食甚佳。俗称青太。
百升大豆(온되)荚微黑有毛。子黄而小。
六月大豆(뉵월)荚与子俱白。三月下种。(大豆俗称太。大下一点。象豆形。吏文取捷而书也。)
  小豆()
早小豆(올)荚黑子赤。黍粟和种。七月熟。荚白而八月熟者。名春小豆。
根小豆(그로)荚白子深赤。刈麦下种。
山小豆(산달이)荚与子俱白。刈麦下种。子稍大者名燕子扇。(져비부)
墨小豆(먹)荚黑子白。黍粟和种。
生动小豆(동)荚白。子半白半黑。三四月下种。
东豆(동)荚长微白。每荚十子。宜瘠地蔓生。二三月下种。八月熟。即所谓乐浪挟剑豆也。又有一种名广丁。东豆白而广丁赤。
豌豆(완두)产北关色青。东籍田亦有之。诸豆之中。最为耐陈。又熟早收多。
倭豆(예)子赤而细瘦。宜瘠地。小豆之最劣者也。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四 第 479L 页
菉豆(녹두)荚黑子青。宜膏沃地。五月下种。又有一种荚微黑子黄。不择地下种者名雹子。(물의)
  麦(보리)
秋麰(가을보리)即大麦。芒长微黄。宜膏沃地。八月下种。明年五月熟。节早则四月亦熟。
春麰即穬麦(봄보리。)芒长微黄。宜膏沃地。二月解冰后下种。五月熟。有一种春秋皆可下种。曰两节麰。
米麰(보리)无芒无麸微黄。种候同秋麰。
耳麰(귀우리)即雀麦。细穗有岐。子亦细小。种候同春麰。宜瘠地。不除草而收多。去皮作面。可救荒。
真麦(밀)即小麦。芒长微黄。膏瘠皆宜种。种候同秋麰。
莫知麦(막지밀)芒长微黄。宜膏沃地。小麦之春种者也。
木麦(모밀)即荞麦。赤茎绿叶。开小白花。子有三棱。老则色黑。舂取仁作面。立秋前后。荒地下种。七八月熟。性最畏霜。
  荏()
真荏()即白苏。三四月下种。八月熟。有白黑二种。白者取油香美。俗名真油。可煮饼。点灯少煤气。黑者可作糜粥。益脾胄(一作胃)
水荏(들)即胡麻。四月下种。九月熟取油。俗名法油。煮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四 第 480H 页
饼不甚佳。宜灌革涂纸。叶名青蘘。可作菜茹。(白苏非麻属而俗称芝麻。胡麻非荏类而俗称水荏。盖缘取油。有此混称。)
  余每喜徐玄扈农政全书。为其留意经济。欲以利益乎民。诚贤者事也。当启祯之际。郡邑皆行玄扈此书。民产不至窘困。则流贼岂至横决不息。遂至射天哉。考其始则不过民失产业也。余屏居乡里。躬课奴仆。耕作颇广。益知其利之博。因从农夫野老。具采谷名。然从今所睹闻而录之。其遗佚者亦多矣。
种蔘谱
  
拣种第一则
蔘身直细而长者为佳。百本合重一两则为上品种。○丹科熟时。摘取经一宿。以丹肥浓淹为度。净泉浸过。捞去浮者。取其沈者。晒乾以除湿气。取竹筒一节。就其上节。遍穿细孔。先以合法土(方见下)糁下一遍。乃将蔘子糁之。如是屡度。待满筒。埋于种蔘之田。至春出视则子子甲坼。皆含萌意。
  择土第二则
山上高地肥厚土受万里风而成黑壤者佳。杂细沙尤良。取之略晒。除其湿气。以微润为度。大筛筛下匀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四 第 480L 页
细。勿令块结不匀。是为合法土。
  治地第三则
治地有二法。一曰盆。二曰田。盆治先治置盆之地。聚土成台阶形。掘其上为陷。以陶盆安于陷中。乃打去盆底然后下土实之。○田法聚土成台之后。以石片或砖甓四方围住。以成方盆。下土实之。(凡下土实之。皆用合法土。)
  下土第四则
以合法土就盆内。(石甓方盆同)细细糁下。以盆满十之八为限。既满限。人手净洗。右手直扦入至底。左手取蔘种。令直坚入。乃将右手徐徐引出。左手把蔘身。随右手出势。徐徐引升。无使尾端及细根致或盘蹙。既出土上。复以合法土糁下覆之加一分。通计元入之土。为满盆十之九。
  看护第五则
将笆子环住安盆之台阶。十分坚密。只留一门。以通出入。严其扃鐍。以防偷窃。复以麻骨(俗名决邑竹)或芦或竹编为箔。令不疏不密。覆于篱上。以防曝阳及霔雨。若值大雨。加覆之。(加覆用松枝亦好。)
  收治第六则
丹科既熟满足。须卧其茎。○秋深或冬浅时。掘取入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四 第 481H 页
盛小盆。(缸盆皆可。)将合法土同盛。埋于田中。待春如法复种。(入盆时。勿令蔘身相贴。)○叶色萎黄。是其根有病。须抽而视之。若蔘身遍带黄色。用清泉濯净。以白粉涂之复种。其病即愈。○虽冬月。不可入置房室。
  禁忌第七则
一切不洁之物皆切忌。勿使犯染者近之。○谷草虽一茎。勿令留于田中。○吃犬肉者切忌。○一切虫鼠之属。勿令或近。○俗称金火生人。种蔘不茂。
续种蔘谱
  一拣种
丹科一房。一百五十个为上。一百个以下次之。过热则不芽。不熟则又不芽。六七月方熟甚而茎叶黄。即熟候也。子齐熟则固善。不齐熟则随丹而摘之。若丹浓而黑则过二三年方芽。
  二取土
蔘性好乾而恶湿。好阴而恶阳。土性乾燥确硗则不长。污下卑湿则不长。常阳不长。常阴不长。土肥而阴。有阳时照。要之阴阳均而后善长。高丽语曰。三稏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槚木相寻。槚盛处宜蔘。蔘性忌污。故田中土虽沃不可用。从深山之阴火不入处。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四 第 481L 页
拣树叶积腐黑成土者。审其性柔软如粉。不块不解。乃取之秤土而重者良。且以竹筛筛山上白沙。勿致太细。细则多细毛。苗不善长。筛讫。或三分一或四分一和用之。要之与蔘性相称停。
  三根种
根长一年。不复加长。只敷其围。如竹笋抽地甚疾。限其长而止。即实之蔘长一寸。无细毛者良。种于盆则取新盆出窑者。安之地。下排石块。使雨水即漏不凝滞。上加合法土及其顶。种之成行。种于地则四面亦排石似方盆。底铺石块。次铺沙。次铺合法土可二寸许。量根之大小。成行种之。根大可相距四五寸。
  四藏种
九十月之交。趁木叶尽脱。天气始肃。采根而藏诸地。亦忌相贴。盛诸筐篚之属亦然。若仍置盆则加合法土四五寸许。上覆木叶。俾雨雪不渗而得不冻。不冻者春种而不病。若过温亦生病。要之地中不冻不温。及土脉方解而视之。萌芽自开。
  五看护
种子无论盆种与地种。向阴作架。北柱高一丈许。南柱高半丈许。编麻骨用山麻为箔。遮前后通。其左右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四 第 482H 页
微受阳。若烈旸或风雨至。别用麻骨箔掩之。烈阳过风雨去则捲之。最恶暴雨。且苦甚旱。亦宜浇水。多穿匏而插细竹。从其穴而注。如细雨霏洒。若过浇则湿而损。蔘宜旱者也。宁乾燥而不长。不宜蒸湿而致伤。每日下后看之佳。
  六种艺
当春分后寒食前。更取合法土加旧场。卧蔘茎而种之必向北。土厚自二三寸至四五寸俱佳。寒食后三日种之。苗若甚抽。虽前寒食十日。随绽随种。
  七治病
叶色萎黄。必其根有病者。采见之。根必有点黄。净洗清泉。待其乾。涂好粉而种之则茂。或有半朽者。以竹刀削去朽。用鍮匙温火而熨之。其液乾而后种之亦佳。种过四年。蔘根坼而液走。斤两甚轻。
  八治法
水蔘重一两。乾为二钱五分。处暑前则轻。处暑后则重。净洗后以竹刀刮之。以丝缚芦头。曝诸阳而乾之。值雨。贮煖突以乾。
  九禁忌
忌猫过。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四 第 482L 页
人蔘唯高丽之产为良。若北方江外,吉林诸处。亦产此。然彼地人阑入江界废四郡等地。偷扢人蔘。近者成群。岂吉林诸处之产。不如前故也。且今人气萎弱。有疾病。辄责效于蔘。所以蔘价日高。山采者不能继。种蔘于田圃。以供药品。其功力不如山采。然服之亦能有效。始自岭湖。浸及西北。今乃国中之人无不种之。其法甚多。然要之适其宜而无失其时耳。夫深山穷谷。不被人火者百馀年则蔘自生。窃意择宜蔘地。自国家种植。而禁人阑采。则蔘利当有裕矣。
洋菊谱
  金佛座
色黄。花心作微绿。外抽细茎色白。瓣弯环重叠。为莲座形。黄为菊之正色。庄严妙丽。宛若铺金。此海西菊品之最。
  绒锦心
淡紫色。瓣作卷筒状。花心黄色。攒簇成毬。间以细红丝。灿烂如锦。
  绶带紫
深紫色。花心正黄。中攒绿点。瓣长而密。层层相绕。有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四 第 483H 页
临风飘舞之势。
  承露盘
大可尺许。淡黄色。瓣端欹亸如玉簪。干极高。花开茎端。俨若仙掌。
  万点红
花心正黄。瓣粉红色。细垂如络线。柔而多态。微风触之。辄自摇转。点点错落可爱。
  珊瑚枝
黄心藏瓣中。花瓣浑赤。如铁纲罗珍。
  檀心晕
花心有小瓣裹之不露。近心作淡绿色。渐晕淡黄。以次深浅至老黄色。瓣之大小随之。
  雪莲台
花心淡黄。瓣纯白。中含嫩碧。层起如台。对之觉寒香侵袂。
  紫云毬
花深紫。瓣密而尖。中小瓣层裹团结。类西京紫绣毬种而差小。
  密蜡莲
黄色微分。老嫩簇叠。如千叶莲。大六七寸许。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四 第 483L 页
佛手黄
类莺粟。花心作黄金色。瓣淡黄卷曲玲珑。状如佛手。
  红伞盖
绀红大尺许。花心作红。点中碧。簇以金黄。瓣作偃盖。亭亭与日华如映。
  桂丛紫
径尺许。花瓣葳蕤。单层作鳞次。心正黄攒簇。俨若金粟。大如花之半。
  杏子黄
一名杏黄毬。瓣细密。圆厚起楼。色如檀心晕而深。
  
麝香盂
花心深黄。如桂丛紫。瓣长而𤄃。作正黄色。香最郁烈。大可七八寸。形如覆盂。
  搓粉妆
作淡胭脂色。如玉颊晕红。花之最妩媚者。
  紫流苏
紫瓣黄心。缕缕纷披。如缀璎珞。
  卷云绡
花如玉楼春。瓣势旋转萦拂。作细叠罗纹之状。
  玉井莲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四 第 484H 页
一名银佛座。大五六寸。厚三之二。花心正黄。似金佛座而色白。
  金背红
蓓蕾正黄。开时正赤。瓣面赤背黄。乍开时红赤相间。茎亦不甚高而朵亦差小。
  粉玉环
与卷云绡相似而差小。色浅素瓣。势皆内擪累累。如环然。
  碧霞剪
瓣尖削如红绡剪成。花心圆整黄。中晕碧色。与他种特异。叶圆而小。
  荔枝台
花瓣二层。作赤黄色。花心凸起。圆如弹丸。中淡绿。由深黄递浅。径寸许。厚如之。宛然江家绿也。
  鹤翎素
粉红色。瓣长而微曲。大可六七寸。披拂蹁跹。有鹤氅临风之致。
  赛姚黄
大尺许。厚半之。赭黄色。花瓣作数层。环抱纠结。乃绝不类菊。置之洛阳谱中。庶几仿佛。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四 第 484L 页
月露团
形色俱似绣毬花。黄心数点。隐瓣间稍团。正视之若纯白。月色花光。不可以色相求之。
  簇银针
花心淡黄。瓣长二寸许。纯白色。银毫细簇。花状特异。
  海红莲
黄心密缀如毬。近心皆作小瓣。外卷筒稠叠。瓣末稍大。嫣红茜白。比之朝日。形色俱肖。
  茜牙盘
花心正黄。瓣卷筒。牙色微红。末淡黄。如擪围径圆匀。状欲承露。一名七宝盘。
  夺锦标
菊之类红者特少。此作正赤色。俗传状元红。殆不及也。
  紫霞觞
状与碧霞剪相类。而色微紫。大亦过之。
  蝶翅丛
花色纯白。起楼瓣锐下而圆上。粉痕微绉。栩栩如蝶翅。
  胭脂带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四 第 485H 页
花大尺许。黄心中簇红点。小瓣十数缭绕其间。边四垂稍重。如结绶。
  金玉相
花心作黄金色。瓣净白如玉。光质交映。有类追琢。
  青玉案
花心正蓝。类点翠。瓣色白。末作微红。于诸菊中。此别饶幽韵。
  胜芙蓉
状如木芙蓉而芊茜过之。花心淡黄色。如绒锦杂糅。瓣长而阔。大可七八寸。
  
镂琼杯
瓣各长二三寸。抽管作白色。渐晕粉红。疏密有条理。状若雕镂。
  玉燕翎
瓣细似簇银针。隐以褪红色。望之俨玉剪翻风。差池其羽。
  鹤头丹
黄心五出。似桂丛紫。瓣赤如丹砂颗。细茎长叶。一名赤胭脂。
  秋水霞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五十四 第 485L 页
一名朝阳素。花心浅白。渐露微黄。瓣作淡红色。如水色霞光。在掩映间。
  颤红翘
花径尺。黄心绿晕。瓣卷筒。初为粉红色。渐作绀紫。琼瑛栉比。如聚𨤿然。
  镂金葵
花心正黄。瓣微淡。垂如金缕。与向日葵同色。
  晚酣霜
小黄心。花红如霜后木奴。秋容欲醉。
  舞绛丝
似万点红。瓣疏而细长。不风自动。袅袅游丝。菊中异品也。
  洋菊近者始出中国。似不甚遍。余尝从中国人诗集中得其谱。盖其各种不一。有径周尺者云。夫草木之微。非学者之急务。然孔子论诗曰。多识草木禽兽之名。天地之间。虽一物亦仁之所及也。然则博学者可不留心乎哉。余故移写。以备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