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x 页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地理类
  
东水经
汉江,(达川江, 蟾江, 新渊江, 昭阳江, 临津江, 大滩江。)大同江,(沸流江, 能成江, 月唐江。)清川江,(大宁江。)鸭绿江,(虚川江, 长津江, 秃鲁江, 佟家江, 古津江。)豆满江, 龙兴江, 城川江, 洛东江,(琴湖江, 黄芚江, 晋江。)太和江, 沙湖江,(砥石江。)蟾江,(洛水。)泗水, 东津江, 沙津浦, 汭阳江, 锦江, 大津, 顿串津, 弥勒川,(顿串津。)礼成江。
  汉江
汉江者列水也。前汉书志曰。吞列县分藜山。列水所出。按吞列县。即乐浪属县。考之地理。今岭西江陵界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55H 页
也。分藜者。五台之山也。列水之源。发自五台西峰之下曰于筒。绀碧而味洌。山有五泉。中曰玉溪。东曰青溪。北曰甘露。南曰聪明。而于筒最佳。由于筒而下。南流于月精峰下。为金刚渊。盘石平铺。瀑流汇焉。谚传神龙所伏。春至。馀项之鱼队千百。迸流至渊。奋力而腾。或升或不升。又至珍富岭之西折而东。为䌷州为桐江。一名大阴江。环旌善而西为广滩津。折而南流。经三仙之岩。经越东为锦障江。 端庙既逊位而居之。江上有落花岩。岩可四十馀丈。 端庙升遐。侍女从岩上投江死。故名落花。后建悯忠祠祀之。江中有紫烟岩甚峭妙。又西折而为金凤渊。南流至于大华山。经龙穴赤壁古城之山。为讷鱼滩。经台岩石门香山之迁。西南流入丹阳境。经隐舟岩。水渟而黝。岩势截江之半。沿而下石门如阙。其傍窦有仙人田。三岛特立江中甚奇。称岛潭。复为上津下津。上津一称马津。绝壁削铁。名曰栖鹘岩。过长淮村下为龟潭。石峰浸水。形如龟故名。江之南岸。三石峰临水峻拔。曰五老。曰玄鹤。曰彩云。又四五石峰抽拨如笋者曰玉笋。又出丹邱之峡。折而北流。至清风府为北津。又过锦屏之阳。为风水穴。风秋冬息。春夏嘘。产石钟乳。寒碧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55L 页
楼对之。又为青草湖。江分一派潴为湖。色如蓝。又经严城迁。西南流为惶恐滩。上下两滩。石如门阈极险。下滩深黑。水底皆盘石而圬为釜三数处也。由寒碧之下。通称巴水。又为黄江。寒水斋权文纯先生书院在其上。又西流为浦滩北津。北津一称澶洄江。又为琴休浦。上有弹琴台。新罗于勒弹琴处也。又为月落滩。至于金迁。达川自南来会。
  由金滩以上大川五。安东太白山之竹岘川入䌷川。横城泰岐山之清冷浦。顺兴马儿岭之义礼川入锦障渡。原州雉岳山之高桥川入清风渡。延礼鸡立岭之月川入浦滩。小川八。江陵大关岭之横溪入䌷川。旌善大枝山之蛊川入桐江。花折峙之净岩。斗满山之平安川入锦障江。紫盖山之南川入古城之下。鹊城山之羽化川入于马津之下。黛眉山之玉溪入玉笋之下。白云山之沧川入于黄江。
达川江自文藏台西流为福泉。折而北为屏渊。经青山之酒城。清州之楸洞。东流至于青州为锄川。北流为槐滩。滩上有孤山亭。柳西坰根别业也。左右苍壁奇峭。白沙环绕如弯弓。昔李提督击倭。倭据鸟岭。不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56H 页
得过。循州源出松面路。屯尚州。又北至于忠州栗枝柳等之界。经团月之西。与汉江会。万历壬辰之乱。申巡边砬败于是。达川或名德川。又名獭川。容斋李荇能辨水味。以达水为国中第一。
  由达川以上大川五。闻庆青华山之华阳川入青川。槐山车衣岘之槐川。延礼伊火岘之川入槐滩。延礼鸡立岭之川。阴城迦叶山之阅云川。忠州车仪山之夭桃川。并入达水之上。
汉水之源。与达川江合。西流为月落玉江之渡。又西北流为木溪荷潭莫喜乐固有愁禹至之三滩。至兴元仓下。蟾江自北来会。
  蟾江以上大川一。忠州鲁隐峙芙蓉山之普光川,岩正川入于荷潭。
蟾江源出横城之德高山。西流至横城县。南流至观鱼台为月濑。经安昌。有汶田岩翠屏之胜。入仰岩津。众流既灌。洲渚益广。两岸殆不辨牛马。
  仰岩以上大川二。雉岳之南入于横江县西。雉岳之花似川入于月濑。
三江既合。至白岩,丹岩。西流经骊州北。为黎湖为恶心滩。滩甚险故名。西心合之恶也。又为大滩。有石横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56L 页
截江中。波涛冲激甚险。又经月溪之迁。至簇尺之岛。新渊江自北来会。
  簇尺以上大川三。忠州小俗离之天民川入白岩。阳智定水山之福河川入梨湖。砥平不动山之新恩川入西心滩。
新渊江自万瀑洞西南流为鸣渊。至新院长杨。西流为合串江。又南流至金城之松原。为钱浦为马滩。至狼川为暮日之江。又为大利津。东南流至春川为茅津。南汇为白鹭洲。昭阳江东来会为新渊。
  新渊以上大川三。末晖岭之新津源入合串江。法水峙之南川入钱浦。沙台洞之头陀川入暮日渡。小川四。末晖岭南之长北川。淮阳炭岭之沙川入于合串。狼川大成山之龙头川入大利津。春川之室云史吞川入于白鹭洲。
昭阳江源出江陵五台山之阴。西流经麒麟古县。为麟麒川。折而北流。经耳屯古县。过楸洞川。至合江亭为加奴津。经弥勒迁。西流至凤皇台为蛛湫。折而北流至杨口水山为南江。西流经富昌驿几落之迁。为昭阳江。北入白鹭洲。
  由白鹭以上大川一。麟蹄桧田岭之瑞和川入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57H 页
于合江亭南小川。金宝洞之川入蛛湫。
新渊下流至席坡岭。又西南流至超然之迁。为按板滩。南流至加注山。西折而北流。经乌揖山。至所也山。南流为龙津。会于汉江。
  由龙津以上大川二。江陵柏峙之洪川江入加注之下。加平悬灯山(即云岳山)之朝宗川入于所也山之下。小川五。春川沙岘之大同川入于席坡之下。永平道成山之巨林川入于按板之滩。杨根高达山之迷原川入于乌山之下。杨州黔丹山之窟云川入于所也山之下。
汉江之流。与众水合于簇尺之岛。西流经麻岾。经斗尾之迁,渼阴之渡。又西流为广津洗姑滩,松坡三田之渡。经秃岛狎鸥亭为汉江。经引庆之阳。为铜雀露梁龙山之渡。又为麻浦。经卧牛之阳。又西北流为杨花渡。清一统志云各道馈饷皆聚此。又为北浦孔岩之津。又为孤岛江引宁渡。至掘浦始近海。水乃浊咸。西北流。经探岳之阳。为鹤塘浦。又西北流。至于鳌头。临津江自北来会。曰祖江。
  鳌头以上大川九。阳智定水山之昭川入于斗尾之东。抱川窟峙之王山川入于渼阴。龙仁石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57L 页
城山之炭川入于三田渡。果川冠岳山之良才川。杨州弘福山之中梁川。山南之栗里川。三角山文殊峰之沙川。并入于汉江。水原光教山之歧滩入于放鹤。三角山之莺峰川入于孔岩。
临津者带水也。前汉书音义。含资县带水西至带方入海。又东国文献备考。申景浚曰。带方即带水入海处也。带方之地。在西海之沿。南与百济邻。东与牛头城。北与平壤。不甚相远。带水乃在汉山猪滩之间。今临津江也。其源出安边之老人峙。南流至永礼古县。西南流。经伊川之防墙峙。至于板桥之南为德津。经蛇岛西流。经伊川之西。又西南流至安峡。为祭堂渊,猪仇滩。至兔山为北浦。东南流至朔宁。为羽化津。至涟川。为横江为澄波渡。上下江壁最奇。东岸皆白沙砾。江水由束炭而出。至是平远。东会大滩为钟潭。江上石壁甚峭峻。古有巨钟沈焉。每收潦水清则钟见。今久不见。壁北有丽王祠崇义殿。
  钟潭以上大川三。平康雪吞岭之榆津川入古城渡。分水岭之静山滩入祭堂渊。霜岘之马龙渊入羽化津。
大滩江源出淮阳双岭之松官里。南流为末讫川为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58H 页
唐滩。经赤宾院。为高郎之胜。南为平康之亭。渊横大野之中。平冈纡回。江岸石壁如屏风。有亭台树木之致。有桥曰武陵。入铁原境为砌川。有石横两岸。如阶级之整故名。又为孤石亭莼潭。亭临绝壁。缘而上。有小穴由之。历岩罅而至台。平铺可坐。世传新罗真平王有碑。今亡矣。潭有莼故名。其西厓曰听涧亭。亭临壁甚峻。其东厓曰閒栖亭极峭绝。亭寄岩底。栏逼临削壁。水色绀碧惨黑。又南为永平之禾积渊。石高起如堆稻几十尺。上有甘潦至静。傍有龙穴。云水旱辄祷之。渊清澈如碧玉。众岩出水如龟伏。左右多松林。又为磨诃川。至杨州青松里。西为大滩。
  大滩以上大川二。金化佛顶山之南川。杨州祝石岭之白湖川。永平白云山之川并入焉。
钟潭之下流西由袈裟坪。为渊津为神直津为戍滩。至积城县为铜浦。高丽林椿所居。其下南岸曰卦岩。高壁浸江。石如削。又为梨浦津。一名匏卢河。其上鸬鹚岩。有古垒因江壁为固。唐李谨行破新罗兵于河西。又唐咸平中。刘范率兵绝河。攻其大镇七里城者即此地。至长湍。又为库硠赤壁。为如意津。又为头耆津。两岸青石壁立数十里。高丽太祖所游之地。民间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58L 页
尚传歌曲。又为长浦。栗谷李文成先生故亭曰花石在岸上。是为临津之渡。又南流为亭子津,德津。又至交河县北为洛河。过凤皇岩至鳌头。与汉江会于祖江。
  由祖江以上大川三。兔山秀龙山之沙弥川入戍滩。杨州蟹岘之广滩入亭子津。松都圣居山之沙川入洛河。
汉水与带水合。播为燕尾之浦。又分为二派。一入甲津之海。一入乔桐之海。汉书音义。分黎山洌水西至黏蝉入海。行八百二十里。史记索隐曰。朝鲜有湿水,洌水,汕水。三水合为洌水。疑乐浪,朝鲜取名于此。山海经注。列水名今在带方。带方有洌口县。(止)以汉水源流支派考之。粘蝉今礼德府。朝鲜今汉阳。带方今长湍等地。列口疑通津府。自江陵至通津。可八百馀里。洌水有三派。源于于筒者。既定为洌。但湿与汕。当是文藏与俗离之流。未知何者为湿为汕。中国师行。若出辽东。必出一枝兵。越海捣腹心。史记。楼舡将军伐右渠。以兵三万从齐浮渤海。至列口者是也。今汉阳之江。往往得铁索系缆之物。意杨仆之遗也。
  大同江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59H 页
大同江一作大通江。又名浿水。史记汉元封三年。荀彘自辽东击朝鲜。破其浿水上军。乃至王险城下。汉地理志。乐浪郡有浿水县。浿水西至增地县入海。水经。浿水出乐浪镂方县。东南过临浿县。东入海。陏大业八年。伐高丽。来护儿率江淮水军。自东莱浮海。先进入自浿水。去平壤地六十里。寻为高丽所败。还屯海浦。唐龙朔元年。苏定方伐高丽。败其兵于浿水江。遂趋平壤。明万历二十一年。李如松援朝鲜至平壤。倭悉力拒守。如松度地形。东南并临江。西枕山陡立。惟迤北牡丹峰高耸最要害。如松乃遣将攻牡丹峰。督兵四面登城。遂克之。既而如松驻开城。别将杨元军平壤。扼大同江。以通饷馈是也。源出宁远内乐林之白山。南流至乐仓。西南流至黑仓。为黑渊江。经新仓西北流。为仇非津。至古仓折而南流经长迁。至宁远郡。西为仇渊。又西南流至金城山。北流迤西为凝江。经德川郡。南至大德山。南流为三月江。洄为龙岛。折而西流为狸岵渊。经无尽台。南流为静戎江。经顺川郡。东为斜滩,城岩之津。又为歧滩。又为禹家渊。东流为叉波河。东与沸流江会。
  由叉河以上大川五。孟山安都里之瘼滩江入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59L 页
三滩。价川谒日岭之矢梁川。顺川弥勒岭之古城川,顺川江。西山之锦溪入三月渡。安州悟道山之金川入歧滩。小川五。宁远釰山川,只幕山之川入黑渊。马踰岭之宁城川入仇非。广城岭之川入古仓。德川釰山之长林川入凝江。
沸流江源出德阳吴江山。南流环兔城镇。西折而至新仓。南折而经降仙台。至麻讫山之阴为犬滩。西流经石仓。西南流至成川府北。环巫山而江山窈窕。素稻胜地。降仙楼在其上。北折而西入叉波。
  大川来会者二。阳德三方岭之草川入麻讫之阴。顺川远阴山之广川入石仓前。小川一。孟山孔岩山之观音川入新仓前。
二江既合南流。经区地为钱浦。经阅波亭。至古江之东城为西江。西折为马滩。东与能成江会。为王城滩。
  小川来会者二。慈山草德山之蛇川入钱浦。成川九龙山之水晶川入西江。
能成江源出豆流山。南流经阳德县。西南流至松山。经伊令买乙之界。为鸣滩,乌渊,末讫滩。至文城镇。西北流经镇山。西南流经架山。至三登县南。经赤壁为鹦鹉洲,建达江。西北流为于打滩。西与大同江会于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60H 页
马滩。
  大川来会者四。成川三道看岭之大谷川入鸣滩。谷山牛岭之堂底滩入末讫滩。遂安蔓岭之防墙川入建达江。祥原并云山之文浦川入于打滩。小川二。阳德琵琶山之马背川入松山下。成川九龙山之阿次川入鹦鹉洲。
三江合而由王城滩。西南流至龙塘。经衣岩酒岩。经绫罗岛朝天石为银滩。至平壤之南。为大同江。至狸岩羊角之岛。为九津弱水。经豆老豆丹之岛。经凤凰万景之台。至保山东南流。为官津,梨津。由急水门南。与月塘江会。为绝瀼海。
  由急水门以上大川六。中和灵鹫山之燕浦川。慈山慈母山之发芦川。江西舞鹤山狄桥川。并入九津渡。咸从检岩山之鹤川入保山渡。中和于郎山之观仙川入朔氏津。遂安天子山之于草川入急水门。小川三。慈山熊草德山之合掌浦入酒岩。江西舞鹤山之鹤川入保山。安岳日出山之东川入口津。
月塘江清一统志。作月不唐江。源出瑞兴熊坡山之釜渊。南流至高项山。西折而北至屏岩。经瑞兴县。西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60L 页
流经德岩。西北流经仇山。环唐城古县。为唐城浦。至西仓。播为吾里浦为栗津。南与箭防川为三支之江。艾津浦为铁和江。北与大同江会于急水门。
  大川来会者三。平山灭恶山银波川入唐城浦。海州首阳山之箭防川入三支江。海州达摩山之迎津。文化九月山之马鸣川入艾浦。
四水合而至广梁。西入于海。
  大川三。安岳日出山之东川。安岳隐寂山之清川。三和乌石山之南川入大津。
  清川江
清川江大明一统志。在安州城东。亦名萨水。隋书隋大业八年。宇文述等击高丽。渡鸭绿水。东济萨水。去平壤城三十里。因山为营。平壤险固不能拔。引还至萨水。军半济。为高丽所击。诸军皆溃。将士奔还一日夜。至鸭绿水。行四百五十里。统志又云亦谓大宁江。平壤,黄州。西隔大宁江。东阻大通江。所谓两江之中。今考舆地啚。经大宁江。自有其名。不可以清川当之。且在平壤之西。则固可谓之西隔。至若大通则浿水之一名。黄州何尝居其西而谓之东隔乎。考之汉晋隋唐地志。则东方山川。未尝错出。及乎元。而高丽之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61H 页
朝聘贡献。无异一国。岂若四郡与三国时乎。然考据之疏甚多。明统志袭此而为之。信乎古今人不相及也。又唐书。蛇水在平壤西境。龙朔初。庞孝恭等击高丽。以岭南兵壁蛇水。为盖苏文所攻。一军尽没。或谓之陀水。考之啚境。平壤西境。惟萨水为近。蛇水疑萨水之一称也。清川之源。出江界之甲岘。西流经柔远镇凤丹城。北为龙釜渊。经立石。又西南流为东江。经熙川郡南獐项。至月林山。为月林江。南为鱼川。经杏亭东莱之院。南为獐项之津,花迁之江。至无骨岛为萨水。经安州城。北至七佛岛。播为二水。合而西南流。至古城之镇。为古城江。至海望之隅为老江。大宁江北来会入于海。
  大川来会者八。江界狄踰岭之川入龙釜渊。熙川栍川岭之川入东江。江界狗岘熙川西川入东江。楚山棘城岭之宋串浦八月林渡。宁边开平洞之川入鱼川。价川谒日岭之釜渊入花迁江。云山柳岭之孔浦。水地境岘之城洞川。入于无骨岛下。小川六。江界竹田岭之川。宁远只幕山之川。入于柔远镇前。宁边白山之西川入獐项。妙香山之南川入鱼川。安州马头山之新川。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61L 页
悟道山之文川。入古城镇之下。
大宁江源出义州之天摩山。东流为白吕子川。与五峰龙头大小防墙界畔幕岭之水会而南。复与青龙釰隐之水会为兄弟川。东南流为院滩。至泰川之北。南折由乌知迁。经挟水台。为沧浪之水。经斗尾为镇江。经沙土里岘。为博川江。至老江之海望隅东。与清川江会于老江。
  大川来会者二。碧潼九阶岭之昌城江入院滩。龟城八营岭之龟城江入串津。小川三。泰川松林山之川入泰川之北。林川山之塔岘川。宁边五峰山之抚州川入镇江。
  鸭绿江
鸭绿江一名马訾水。汉书玄菟郡西盖马县注。马訾水西南至安平入海。过郡二。行二千一百里。杜氏通典。马訾水源出靺鞨白山。水色似鸭绿故名。去辽东五百里。高丽之中。此水最大。波澜清激。所经津济。皆贮大船。其国恃此以为天堑。水阔三百步。在平壤西北四百五十里。辽水东南四百八十里。大明一统志。在都司城东五百六十里。盛京通志。一名益州江。或呼叆江。长白山南诸泉南汇为大江。清统志。在吉林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62H 页
乌喇南九百七十七里。西北流。与朝鲜分界。(止)其源出白头山之大泽。伏流南出为惠山江。至惠山镇。左会虚川江。
  小川四。临连自可飞釰吴氏之川。皆白头之诸谷水也。
虚川江出北青厚致岭之观音窟。北流经泥谷社。为黄水坡川。经鹰岭及甲山府虚鳞。至云宠镇。入惠山江。
  小川一。北青太白熊耳川入鹰岭之下。镇东同仁之川入于甲山府西。
二源合而西北折。经仁遮堡罗暖小农新旧茄坡之堡。左会长津江。罗暖疑金史所称耶懒也。金始祖弟保活里居耶懒。辞勒罕辙孛得兄弟常寇耶懒。石土门汉耶懒路。完颜部人者是也。
  大川来会者一。三水白阶山之三水前川。入于仁遮堡前。
长津江源出咸兴白亦黄草之岭。北流由长津栅。经别害庙坡神方江口之堡。鱼面自作至茄坡。北入鸭江。
  大川来会者一。咸兴赴战岭之川入江口之下。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62L 页
乌蔓岭川入别害前。
三水合而经兔迁四松之坪。经茂昌古县,闾延古县。西折而南流。经虞芮古县。又西南流。经满浦代登高山之镇。秃鲁江自东来会。
  大川来会者三。江界葱田岭之厚州江。入四松坪下。塞外之十二道沟。入茂昌古县之左。江界茂城岭之慈城江。入虞芮古县之右。小川三。江界怀德岭之罗信川入四松坪。茂昌之葡萄川。入茂昌古县之左。中江湖芮川。入闾延古县之右。
秃鲁江东国舆地胜览。江界府秃鲁江在府西一里。其源有二。一出熙川狄踰岭下。一出咸镜道界和乙岾下。至府南立石合流。为秃鲁江。经渭原郡境。入鸭绿江。全辽志。𩿼绿江由夹州城西南流。与秃鲁江合流。(止)江源盖出于咸兴之雪寒岭。西流至平南镇。为杜茂川。经立石北流。经城干吾毛院。由江界府。南至石隅西北流。至时川馆。为两江津。与鸭江会。
  大川来会者三。江界狄踰岭之神光川入立石。火通岭之么么海川入江界府南。麻田岭之外怪川入时川馆下。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63H 页
四江合而经吾老梁及炭岭。由直洞茄轩。至山羊会。(山羊会。疑金史所称山耶悔。)会塞外之佟家江。
  由佟家以上大川二。江界杜邑岭之渭水。楚山薪岭之南川。入渭原郡北。
佟家江一云婆猪。一云蒲州。即盐滩水。汉书地理志。马訾水西北入盐滩水。唐书高丽传。鸭绿水西与盐滩水合。明统志。有大虫江在都司城东南四百里。源出龙凤山。南流入鸭绿江。而凤凰城界内。不闻有大虫江。疑即佟家江也。盛京通志。佟家江在长白山之南。源出分水岭。其南有三泉自谷中出。汇为佟家江。西南流。受哈尔民等诸河。鸭绿江自东来会。南入于海。龙飞御天歌。高丽恭悯王以 太祖为东北面元帅。击东宁府。自央土口子。北渡鸭绿婆猪二江。至兀喇山城。全辽志。𩿼绿江与秃鲁江合流至艾州。与婆猪江同流入于海。清统志。佟家江在吉林乌喇城南八百二里。亦名通加。
五水既合。经阿耳之镇广坪大小坡儿。楸仇,碧团,大小吉号昌洲。于汀庙洞云头之镇,昌城之府。经鸺岩,仇宁,清城,方山,玉江之堡,水口之镇。至义州府北于赤岛。东分三派。一南流为九龙渊。一西流为西江。一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63L 页
从中流名小西江。至黔同岛。复合为一。至清水梁。又分二派。一西流与狄江合。一南流为大江。绕威化岛。至暗林串。西流至弥。勒堂古津江自东来。同为大总江。入于西海。
  大川来会者三。楚山踰都幕岭之童巾江。勿移山之板幕川。入阿耳之下。碧潼甫里岭之川。入碧潼之西。小川三。昌城缓项岭之自潺川。入昌洲之下。昌城小防墙之甲岩川。入鸺岩之下。义州天磨山之玉江川。入玉江堡之下。狄江在彼地。
古津江源出义州天摩之阳南流为喜驿川。经安州仓。东折而复西流。由植松塞墙之阨为临川。至宁朔为冬乙郎江。又西至杨下镇。入大总江。
  大川来会者二。龟城芦洞之川。入安州仓东。铁山望日之良策川。入冬乙郎之江。
  豆满江
豆满江源出白头山之阳甲山天坪。东流为鱼润江。经长坂石桥临江台古城。又经茂山之西梁永礼山零头之堡。至会宁之北。折而北流。经高岭之镇,防垣之堡,镜城之府,潼关之镇。为压江滩。东流经稳城府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64H 页
北。又折而东流为龟岩柳田渔汀之滩。经美钱堡。又折而南流至黄拓坡。为立石滩。经训戎之镇。至古耳之岛,庆源之府。东至安原堡。经龙堂古城。至乾原堡。环抚夷之镇。至庆兴府东。经赤地为愁滨江。又东流经造山。至鹿屯岛入于海。
  大川来会者三。会宁茂山岭之斡木河。入会宁之北。葛坡岭之五龙川。全以尚岭之中溪。溪入乾原堡之南。小川七。吉州圆山之西北川。入临江台古城下。长白山之城川。入茂山之西。彼地之土门江。入压江滩。葛哈里河。入稳城府北。三汉川入美钱堡之下。后春江入安原堡之左。入池水入抚夷镇之左。
  龙兴江
龙兴江一名瑶乐池。我 太宗朝。河崙与都巡问使姜淮伯。置酒中流曰。此江以发祥旧址。尚可无名乎。乃以龙兴名。源出永兴之铁瓮山。东流为横川。又东南流为铁水。经永兴府北。为济仁浦。经黑石里。为龙兴江。经王生岛。至长坪社。为漕津浦。南至末应岛入于海。
  大川来会者三。永兴平胡岭之沸流川入横川。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64L 页
高原载灵山之德滩。阳德豆流山之箭滩。并入漕津。
  城川江
城川江源出宁远郡及咸兴西北界狼林山。东南流。经中岭堡,草房岭。东为黑林川。至独山为岐川。东南由哈兰洞。至咸兴府西。播为二江。一东南流。经万岁桥本宫西击毬亭下。为石潭入于海。其一西流大野中。复岐为二川。曰乾川曰西川。为三坪而复合焉。至都连浦入于海。都连浦。高丽故北界也。
  大川来会者一。咸兴太白山之元川入独山下。
  
洛东江
洛东江源出安东太白山之黄池。穿山而流故名穿川。南流为买吐川。经清凉山之丹砂峡。经天渊台。为濯缨潭为洛水。经聋岩。为汾江为风月潭。西流经礼安县为浮津。西南流经鼻岩。为蓼村滩。至安东府东。为勿野滩。西折而为犬项津。经检岩山至花山。为河回之胜。西为大谷船仓脩正鹊滩之津。环龙飞山。为无讫滩为三滩。以沙川犬滩来会故也。折而南流为河礼松罗津。经自天之台。为飞鸾竹岩。为洛东津。东南流经鸬鹚岩。为鲤渊,馀次,宝泉,月波,松鹤,飞山之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65H 页
津。经砥柱碑。南流为㓒津东安所也之江。经河滨古县。为杏滩沙门之津。琴湖江自东来会。
  大川来会者二十二。英阳釰磨山之小川入穿川。日月山之神汉川。青松于火岘之南川。普贤山之琴召川。入勿野滩。义城黄山之秃川入犬项津。安东鹤驾山之花川入曲江。安东白屏山之沙川。顺兴小白山之临川。礼基鸣凤山之瀼川。醴泉鹊城山之省火川。闻庆鸟岭之犬滩川。报恩俗离山之猪谷川。凡六大水入无讫滩。尚州熊耳山之伊水。善山渊岳山之长川。入飞鸾津。义兴花山之渭水。㓒谷公山之缶溪川。义城冰山之双溪川。茅岘之长川。豆易岘之平安川。并入竹岩津。知礼大德山之甘川入宝泉滩。仁同巢鹤山之丈川入飞山津。星州斐旨山之伊川入所也江。小川三。白屏山之道美川。礼安清凉山才山之川入买吐川。善山金乌山之蔚洲川入飞山津。
琴湖江源出青松之普贤山。南流为冰川。为慈乙阿川。至屏岩经永川郡。至竹防山之阳。经河阳县西。为黄栗川。至盘鸡西流。至大邸府北。为泗水箭滩。西流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65L 页
为琴湖津。经河滨古县。西与洛东江会于沙门津。
  大川来会者二。兴海六岘之永川南川入郡之南。慈仁簟山之乌沐川入黄栗川。小川八。新宁花山之西川入屏岩。永川四龙山之凡鱼川。㓒谷公山之匙川。灵芝山之川。入竹防之阳。庆山马鞍山之南川入黄栗川。清道八助岭之新川。公山之解颜川入琴湖。㓒谷加土山之八莒川。入河滨古县。
二江合而经台岩。为开山之江甘勿畓谷牛山玄仓之津。西与黄芚江会为仰津。
  
仰津以上大川一。陜川伽倻山之伽倻川。伽倻山南之龙潭川。入开山渡。小川一。玄风琵琶山之龟川入台岩下。
黄芚江源出茂朱德裕山之佛影峰。南流为龟渊为渭水。至愁送台南为鹤潭。东至居昌府南为瀯川。东至劝宾驿。为父子渊。南流为砧渊。黄溪之胜。经岳坚之山。东北流为芚德渊。至陜川郡南为南江。东流经犬迁。为黄芚津。至玄仓。与洛东江会。
  大川来会者一。居昌三峰之阿月川入瀯川。小川二。居昌修道山之加祚川入父子渊。陜川马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66H 页
岘之澄心川入南江。
三江既合。为朴津歧江。与晋江会。折而东流。为松津蔑浦。
  小川来会者一。宜宁阇窟山之世干川入仰津。
晋江源出茂朱德裕山之凤皇峰。南流为楸川龙游潭月渊。东至安义县北。西南流为灆溪。经沙斤古城南。至卧龙岩。为牛滩镜湖。东流环山清县。为长善滩。东南至丹城经赤壁。为新安津。南流为召南津。至新礼西。为菁川江。折而东流。经晋州矗石之南。为南江。东北流为云堂黄流之津。至代如。为尺堂津为枫滩。至龙华山之北。与洛东江会于歧江。
  大川来会者五。安义月峰之寻真洞川。咸阳白云山之㵢溪。并入灆溪。南原智异山之瀶川入牛滩。三嘉花旨岘之梁川入新安津。智异天王峰之萨川入菁川渡。小川五。固城大芚山之永善川。入晋州之南江。晋州集贤山之秃川入黄柳津。咸安馀航山之班城川。宜宁阇窟山之黔井川。入于代如之下。馀航山之长安川入枫滩。
四江合而为灵浦海阳三浪。万历壬辰。为倭所据。又为五友之津。经鹊川折而南流。为伽倻东院月堂津。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66L 页
播为三叉河。经七点山南入于海。
  大川来会者二。玄风琵琶山之凝川。清道云门山之川。入于五友津。小川五。昌宁火旺山之桂城山川入灵浦津。㓒原西川来进川入海阳。昌宁帘山入鹊迁之下。梁山鹫栖山之狐浦入月堂津。
  太和江
太和江源出庆州之断石山。南流至所山。折而东南流。为盘龟川。至立石为堀火川。至蔚山南。为太和江注津。至岛山洄为渚内浦。入于海。
  
大川来会者二。彦阳鹫栖山之南川入于立石下。庆州鸱述岭之语连川入于岛山。
  沙湖江
沙湖江源出潭阳之秋月山。山壁削立。四围如城。徒行者只得缘西北而上。其中有泉十三。而溪涧萦纡。东为二石潭。潭下有巨岩。水由岩穴而泻下。飞湍洒空。注为大泽。是为龙渊。谚传岩穴龙所穿也。屈曲之迹犹在。南流为原栗川。至府东。北折而西南流。为竹绿川。又西南为沧江。至昌平县。为㓒川为碧津。由极乐之坪。为极乐江。至王子台。砥石江自东来会。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67H 页
由王子台以上大川二。长城白岩山之黄龙川。长城芦岭之可川入㓒川。小川五。潭阳灭峙之薪川。玉果之大桥川入竹绿川。光州无等山之三支川入㓒川。无等山之巾川。长城三圣山之九登川入碧川。
砥石江源出绫州之吕岾。西北流为车衣川。环绫州州治。西北流经南平县。为城滩砥江。西北至王子台。入沙湖江。
  由王子台以上大川二。光州无等山道川。入于绫州治前。南平德龙山之鱼川。入于王子台之下。
二江既合。环罗州▣治。为广滩。折而西至鸬鹚岩。为锦津为荥江。西为洄浦。至古幕院。为沙湖津。西南为曲江梨山梦滩驻龙之浦。经奄山为木浦。西入于海。木浦者高丽庄和后吴氏浣纱而五色云所见处。至今有浣丝泉。
  大川来会者二。灵光高城山之鹊川入沙湖江。灵岩月出山之德津浦入驻龙浦。
  蟾江
蟾江源出镇安之马耳中台。及全州之熊峙。合而西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67L 页
南流。为镇安西川。至任实县北。为乌原川。西流经塞墙之阳云南之山。南流为葛潭。又东南流为赤城江。又南流为渊滩。又西南流经霁岩。东流至河泥岛。为鹑子江。东南流至于鸭绿津。洛水自南来会。
  由洛水以上大川三。井邑内藏山之鲇岩川入葛潭。长水圣寿山之鹑川入花渊。长水六十峙之蓼川入鹑子渡。小川五。任实斗满山之葛川入乌原川。白云山之良发川入云南山之下。任实白莲山之九皋川入葛潭。淳昌武夷山之伊川入渊滩。玉果玉泉山之仙脚川入渊滩。
洛水源出长兴南熊峙。及中条山。会于长泽古县。东流至宝城郡北。南折而北为亭子川。过赤壁江。经洛水驿。为洛水津。东北经石谷院。至鸭绿院。为大荒津。会于蟾江。
  大川来会者一。潭阳万德山之赤壁江。为龙眼星岩之渊。会于洛水。
二水合为潺水津。为竹渊九渊。至花开洞。潴为龙渊。南流为斗赤江。入于海。
  大川来会者一。智异山香积峰之双溪。入花开洞之龙渊。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68H 页
泗水江
泗水江源出龙潭珠崒山。西流至高山。西南流为雁川良正浦。至参礼驿前为横滩。由回浦之界。经东仓至新仓院。为新仓津。经立石进凤吉串之北。经群山浦。入于海。
  大川来会者五。高山佛明山之川。云梯山之川。入高山之东。全州砺岘之楸川入雁川。参礼驿前之大也川入横滩。益山龙花山之春浦入回浦。小川二。黄登洞之川入乐岩。利城之川。入于利城仓前。
  
东津江
东津江源出井邑内藏山。西流为鸱川。经井邑县。西北流为茅川。经梨坪白山。至金堤之食浦为东津。经扶安东界。西北入于海。
  大川来会者二。泰仁象头山之大角川入茅川。泰仁母岳之大极浦入食浦。小川二。井邑笠岩山之木梯川。入于井邑县前。古阜栗峙之讷堤川。入于白山下。
  沙津浦
沙津浦源出高敞半登山。为道山川。又为蟹川。西流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68L 页
环逍遥水光之山。过格浦入于海。
  大川来会者一。半登山之禅云浦。入于水光之下。小川二。茂长鹫岭山之竹川,黍桥川。入道山川。
  汭阳江
汭阳江源出罗州之双溪山。东南流。环长兴府而西。为汭阳江。至舍人岩。西流至康津县南。为九十浦。过舟桥川南。为耽津入于海。
  大川来会者一。灵岩月出山之鹊川。入舍人岩下。
  
锦江
锦江之源出于长水之水分峙。西流至龙岩为松滩。北流至吞田为伊浦。经铭峙。又西流为达溪。经龙潭县之东富利古县。东折而至茂朱之西。为召尔津。经㓒岩之阻。北洄为广石江。至虎溪之阨为虎滩。东流为高唐江深川津。西流为赤登津。北为车滩化仁之津。西至于沃川之北。经周岸乡。为末讫滩。西流为荆角黔角新滩之津。又为德津。西北流至龙塘北。为滩里津瓦壁。缘江岸而有锦壁四松之亭。并可登临。经孝浦至双树之阴。为箭滩。拱北楼据其上。又西南流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69H 页
为熊津。熊津者百济之古城也。唐苏定方自成山济海。至仁川德积岛。由公州破扶馀。其迹可按而考也。刘仁愿再破百济。以其城为都督府。江流从束峡中而去。至定山县。为王之津半滩石滩。滩上高丽李存吾所隐居也。经皋兰之阴大野中。东南流为白马江。刘仁轨破倭处也。又至扶苏山下。为泗泚河。皋兰寺在江上削壁。其傍有落花岩。百济亡时。宫女投江处也。经浮山场岩。为古多津。经石城县南至佛岩。为浪清津。经江景至黄山。西折为菁浦。又西流经圣仓。为南塘津西镇浦。又为茅浦龙塘津。西至舒川浦入于海。
  大川来会者十七。长水长安山之南川入松滩。镇安珠崒山之朱子川入于达溪之下。知礼大德山之赤川入召尔津。锦山月峰之济原川入广石渡。尚州九峰山之松川入高塘渡。知礼三道峰之长桥川入松川。报恩俗离山之龙川入赤登津。珍山县万仞山之西华川入化仁津。怀仁皮盘岭之川入末讫滩。锦山松院峙之田川入新滩。忠州望夷山之东津江。公州鸡龙山之豆么川。入罗里津。温阳角屹峙之铜川入熊津。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69L 页
定山七甲山之金刚川入白马渡。鸿山月明山之九郎浦入白马渡。镇安珠崒山之市津入江景浦。公州鸡龙山之草浦入市津。小川来会者六。永同天摩山之南川入虎滩。山之北川入高唐江。怀仁九龙山之沙滩入末讫滩。公州双岭之日新川入箭滩。扶馀乌山之大王浦。入于皋兰之阴。砺山壶山之笃子川。入于黄山之下。
  大津
大津之源出阳智之曲顿岘。西南流为禅院川。西至于素沙之野。又西流为多罗窝飞津。经平泽县北。为鹍池浦。至望海山。为庆阳津。经鲁山西南为贡津浦。一名大乃山。津有仓。收湖西诸邑税漕至京师。至行担岛之北顿串津。自南来会此浦。上下沿之西者称内浦。往来内浦者。多由此渡。
  由行担岛以上大川五。安城白云山之川入禅院川。稷山慰礼山之牙州川入素沙川。水原光教山之亢串浦。入多罗窝津。龙仁宝盖山之驹兴川。龙仁圣伦山之长好川。并入亢串浦。
顿串津一名戎津。自青阳白月之北。北东流经黎阳古县为㴎川。东北流至大兴郡东。又北流为京结川。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70H 页
至礼山为无限川狐头浦。至王子山之北。为青池浦。三歧,犯斤,顿串之浦。又为江门浦。至八堂坪。弥勒川自东南来会。
  自八堂坪以上大川二。大兴飞凤山之达川入京结川。洪州乌栖山之金马川入三歧津。
弥勒川自车岭之北。东北流经德坪乡。西北流至礼岁古县。又西流为布川烽川车轮滩犬浦。又西流为曲桥川。合牙山之丹阳浦。合为牛坪浦。至八堂之野。野周数百里。西与顿串津会。
  由丹浦以上大川一。温阳角屹峙之歧川入烽川。
顿串之津。既与弥勒合北流。经新平古县。入于行担岛之东南。与贡津会。至新平古县北为大津。经沔川唐津之北。过菜元浦。西入于海。
  菜元以上大川二。沔川仓宅山之升仙川入顿津。海美伽倻山菜元浦。
  礼成江
礼成江源出遂安之彦真山。南流至谷山之东。为黑石滩,春滩,沙八滩。西南流至新溪西。又南流为栗滩。经平山府北为歧滩。经桃花谷将军岩。为箭滩,猪滩,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70L 页
马滩。江流始大。马滩李重老等战贼适所败处也。至牛峰县。为助邑浦。古称歧平渡。至于开城府西。为梨浦,钱浦,金谷浦。西南流至弥罗山之东南。为礼成江。高丽朝宋。由此发船故曰礼成。又为碧澜波。入于海。宋史云自明州定海便三日入洋。又五日抵墨山入其境。自墨山过岛屿诘曲嶕石间。舟行甚駚。七日至礼成江。江居两山间。束以石峡。湍激而下。所谓急水门。最险恶。又大明一统志。急水门在开城南海中。宛如巫峡。今考地志。急水者孙石项也。非礼成江也。汉水至通津。既西南折为甲串渡。又折而南至摩尼之后。石脉横亘水中。如门之阈。其中少凹。三南税船至此。候潮至得过。少有所迁延。船辄罥破。
  大川七。伊川开莲山之乌巢川入沙八川。平山灭恶山之葱秀川。金川首龙山之源中川。并入歧滩。平山灭恶山之阳赐梅川入猪滩。松都天摩山之语早川入助邑浦。白川金山之星川入钱浦。松都松岳山之东方浦入礼成江。小川一。新溪华盖山之迎新浦入栗滩。
东国泉品
  人之生也。惟水谷之精是赖。水者天一之真精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71H 页
也。江海之人多病而夭。袭污浊也。山林之人少病而寿。服清洌也。陆羽之说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盖泉之最忌者。渟滀咸秽。令人生湿疾。湿者百病之本也。山水之为佳者。发其英也。江水之为次者。流其恶也。井为下者。无所泄其毒也。是故井之上爻。井收勿幕为元吉。以其精在上也。东国之水。北方最佳。受气之始。而地又幽晦。城市稀阔。沟渠污水不得汩乱。犹人生而全其性。炯然明也。是以北地之人健而耐饥寒。其次岭东西之泉也。水之美者。无如春雨之水。秋露之水与夫雪水。此皆不择地而降者。人顾无力而继之。其次菊花之水与玉井之水。皆可以延年。菊可得以栽。而玉可得以求。人顾为之不力耳。余作泉品。备采东国之水。然温泉下必有硫黄。冷泉下必有白矾。而温泉之脉通四方而皆有。冷泉亦然。东方之产。惟硫黄白矾之属最多故尔。又如深山穷谷之中。泉从木叶腐积中而涌出不可饮。饮之生疾。是皆不可不知。且东人品泉。以重为佳。华人品泉。以轻为佳。近有制银斗而称之者。燕中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71L 页
玉泉水。斗重一两。与塞上伊逊水相埒。济南珍珠。杨子中冷皆较重。
  更重。惟雪水与荷露。较玉泉水差轻。而雪水轻三釐。又泉水所发。其源流清远。与夫色味异者。下必有金石之藏。温泉尤易见者。本草云温泉下有硫黄。气味虽恶而可愈疾。然有一种砒石者。与硫黄相似。浴之有毒。不可不慎。清康熙主每遇温泉。即以银碗盛水隔汤。用文火收炼。俟碗水乾。观水脚所积。或为矾石。或为碱卤。或为黄硫等皆判。且视所积之轻重。水性之清浊及俗人之损益皆可知。此亦辨水之一良方也。
摩尼坡瓈琉璃玉井凡四井。在昌德宫后苑阅武亭傍。 世祖时所凿。皆从石罅出。洁净而洌。
椒井在仁王山下。浴之已疾。 孝庙 显庙尝幸焉。
赐井在骆峰之东。故宜城府南致元之家也。井侧有松。今枯。
训鍊院泉在田中。极清洌。
阳陵井在开城府南八里。洪武三年。 帝遣朝天宫道士徐师昊。祭高丽山川。师昊祭此井竖碑。
炟艾井在府北五里。俚语藤梨称炟艾。高丽王御水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72H 页
也。崔忠献以俗传王饮炟艾井。则宦者用事故毁之。以广明寺井为御水。
椒泉在广州北十九里。浴之已疾。
椒泉在抱川南二十里。
飞凤山泉在清风西南一里。峰形峻峭端妙。上有泉。味极洌。
普光山泉在槐山南二十六里。山顶小井。甚旱不竭。
椒井在清州东三十九里。其味如椒而冷。浴则已疾。世宗 世祖尝幸此。
俗离山泉在报恩东四十里。山顶文庄台石坎如镬。中有水混混分三派。东入洛东江。南入锦江。西流入达川。达川水味最佳。李容斋荇以为国中第一。
温泉在公州之儒城东四里。 太祖 太宗朝尝幸此。
灵泉在燕岐南转月山上。岁旱祈雨。
温泉在温阳西七里。有行宫。 太祖 世宗 世祖 显宗 肃宗 英宗朝皆幸此。
温泉在德山南五里。
于筒水出江陵西一百四十里五台山。为汉江之源。绀碧而重。味且洌。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72L 页
黄池在三陟西南一百十里太白山。色如㓒而其派穿山而南流。为洛江之源。
五峰泉在襄阳东北十五里。小山特峙海滨。有冷泉。
温泉在平海三十里白岩山下。
温泉在高城西北三十二里。
卢春井在高城西金刚山之东。味洌彻骨。 世祖朝尝幸此。
寒松仙井在江陵府东十五里。亭畔有茶泉。述郎仙徒所游处。
酒泉在原州之酒泉县。有石收如半破石槽。陈继儒以为海东名泉。
温泉在蔚珍北周仁里。
平安泉在宁越北四十里。
葛山洞温泉在伊川北十九里。 世宗朝有眼患。遣使汲取诸道温水而称之。此水最重。乃幸临沐浴有验。今有行宫遗址。
灵泉在凤山西二十五里。味若茶。称磻茶。
温井在安岳北二十里。冷井在四十里。泉涌海边。清冷味酸。浴之已疾。
马山温泉在海州西九十里。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73H 页
大桥温井在白川南大桥浦边。
温泉在松禾南二十里。
白鹿潭在济州南汉挐山顶。白鹿群游于此故名。
金鸡泉在昌平北四十里龙龟山。天旱祷雨。
金井泉在东莱北二十里金井山。山顶有石高可三丈。上有井。圆十馀尺。深七寸馀。甚旱不竭。
墨井在咸悦之咸罗山。幽邃黝碧。沙石皆墨故名。
花藏泉在彦阳北二里。花藏山上。有花藏窟。窟前台中有泉自石閒泻出。有或污秽之。水断流。号廉川。
苇井泉在宁海西二十里。泉水甚清澈。世传不正人来照。变为泥浊。
酒泉在醴泉郡北墙外贯革洞。天朝经略杨镐饮之曰。郡之以醴名。以此井。
善妙井在顺兴之浮石寺东。
农泉在尚州北九十里。云达山下有鸟洞。泉出岩穴。当春小涌。以资种谷。及当移秧。多溢以足灌溉。秋收更涸故曰农泉。
潮泉在闻庆而有二。一在南五里。源出土穴。每日三时贲出洞口。一在所屯山。源出岩穴。每日朝暮涨浸三里。谓之水推。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四十四 第 273L 页
灵泉在洪原北八十里。灵奇峰山顶有泉。四面石壁如井。香坡山中有庵。庵趾有泉曰甘露。旱不减涝不增。清澈无滓。坠叶避之。
甘泉在北青之城东。清洌异常。哑者饮之而言。且已眼疾。
神湓池在会宁之白头山顶。周可四十里。深五十丈。色清漪绿如芭蕉。人有饮之疏癖积。其效至十五日。
箕子井在平壤之府井田中。世传箕子井。府中泉皆不佳。惟此井味佳。
温井在云山东四十里温井川傍。又药水在郡西三十里。冰冷可医百病。
大泉在阳德之客馆前。冬温而夏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