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x 页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传记类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34H 页
三国观风录
薛罽头。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善德主十四年。从太宗征高丽战死。授职大将军。
沙吒利。
金文王。武烈王子。贞观二十二年。善德主二十八年。入唐为左武卫将军。
金仁问。武烈王子。唐高宗永泰二年。真德主四年。为左领军卫将军。四年。为神丘道副大总管。与苏定方灭百济。乾封元年文武王六年。加右骁卫大将军。食邑四百户。总章元年。从李绩灭高句丽。加爵秩。食邑二千石。上元元年。文武王据百济故地。时仁问以右骁卫员外大将军临海郡公在京师。立以为王。令归国以代其兄。仍策为鸡林州大都督开府仪同三司。仁问恳辞不得命。遂上道。会王遣使入贡。且谢罪。皇帝赦之。复王官爵。仁问中路而还。亦复前衔。调露元年。转镇军大将军。行右武威卫大将军。唐武则天载初元年神文王四年。授辅国大将军上柱国临海郡开国公左羽林军将军。延载元年薨。
金良图。唐高宗时拜将军。下狱死。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34L 页
金庾信。唐高宗麟德二年。文武王五年。帝遣使梁冬碧。册奉常正卿平壤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薛承冲。高宗时拜将军。
金三光。庾信子。乾封元年。敕召宿卫。授左廷尉翊府中郎将。
智镜,恺元,日原三人。唐高宗乾封二年。文武王七年。唐将伐高句丽。敕为将军。使赴辽东。日原为云麾将军。
朴裕。唐玄宗开元二年。圣德王十三年。入唐贺正。拜朝散大夫员外奉御。
金枫厚。唐玄宗开元四年。圣德王十五年。入唐贺正。授员外郎。
金守忠。圣德王子。开元五年。以太监归国。献文宣王十哲七十二弟子图。
无名氏。开元六年。入唐朝贡。授守中郎将。
金釿质。开元十四年。入唐朝贡。授郎将。
金嗣宗。开元十六年。入唐献方物。拜果毅。仍留宿卫。
金志满。开元十八年。朝唐授太仆卿。仍留宿卫。
金志良。开元十九年。入唐贺正。授太仆少卿员外。
金思兰。开元二十一年。以太仆员外卿与内史何行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35H 页
成。共讨高句丽残孽。仍归国。
金忠信。开元二十二年。以左领军卫员外将军。上表归国。
金瑞竭丹。开元二十二年。入唐贺正。授卫尉少卿。
金志廉。开元二十二年。授鸿胪少卿员外。
金荣。开元二十三年。以贺正副使入唐死。赠光禄少卿。
金相。圣德王从父弟。开元二十三年。朝唐死于路。赠卫尉卿。
景德弟失名。开元二十六年。景德王二年。入唐贺正。授左清道率府员外长史。
金卿。开元时奉使还国。陶翰送诗曰。礼乐夷风变。衣冠汉制新。
无名氏。唐代宗永泰元年。入唐朝贡。授捡校礼部尚书。
金少卿。大历时以副使还国。张籍送诗曰。到家犹自著朝衣。
金标石。大历七年。惠恭王八年。入唐贺正。授卫尉员外少卿。
无名氏。大历九年。入唐贺正。授员外卫尉卿。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35L 页
梁悦入唐宿卫。德宗幸奉天。从难有功。贞元十六年。哀藏王元年。授右赞善大夫归国。
金献忠入唐宿卫。唐宪宗元和元年。哀藏王七年。加试秘书监归国。
金士信入质于唐。元和四年。宪德王元年。为册王副使归国。
金可纪。唐元和中。章孝标送归诗曰。登唐科第语唐音。
金昕。唐穆宗长庆二年。宪德王十四年。朝唐授金紫光禄大夫试太常卿归国。
张保皋,郑年二人。入唐俱为除州小将。太和二年归国。
金阳。昕从父弟。唐文宗开成二年。僖康王二年。授捡校卫尉卿。
金云卿。长庆永杜师礼下及第。唐武宗会昌元年。文圣王三年。以宣慰副使。充兖川(一作州)都督府司马。赐绯鱼袋。淄青长史。为册文圣王使归国。
金夷鱼。唐懿宗咸通中。景文王时入唐。奉使归国。张乔赠诗曰。渡海登仙籍。还家备汉仪。孤舟无岸泊。万里有星随。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36H 页
朴充入唐授侍御归国。张乔赠诗曰。天涯离二纪。阙下历三朝。
崔致远。唐僖宗乾符元年。景文王十四年。礼部侍郎裴瓒下及第。授宣州溧水县尉。考绩为承务郎侍御史紫金鱼袋。黄巢乱。为高骈从事。光启元年。宪康王十一年。将诏书归国。
崔承裕。唐昭宗景福二年。真圣王七年。侍郎杨涉下及第。
崔彦撝。礼部侍郎薛廷圭下及第。
金文蔚。唐昭宣帝元祐三年。孝恭王十年。以工部员外郎。充册使归国。
金装入唐拜海州刺史。子鹄亦入学。
金岳。后唐同光元年。景明王七年朝贡。授朝议大夫卫尉卿。
张希岩,李彦谟二人。后唐明宗天成二年。敬顺王元年朝唐。授捡校右散骑常侍。
张芬,朴术洪,李忠式三人。天成四年朝贡。授芬捡校工部尚书。授术洪兼御史中丞。授忠式兼侍御史。
王逢规。以泉州节度使朝贡。天成四年。授怀化大将军。(以上新罗。)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36L 页
黑齿常之。唐高宗龙朔元年。以达率降于唐。为左领军员外将军除州刺史。屡从征伐。授爵殊等。为燕然道大总管。封燕国公。击突厥破之。为周兴所诬。投缳死。
苏马諟。汉光武建武二十年。多娄王十七年。马諟以廉斯邑人。诣乐浪贡献。拜廉斯邑君。以上百济(원주를 윗 문단의 ‘投缳死’ 뒤에서 현 위치로 바꾸었다.)
王闳。汉光武建武六年。大武神王十三年。杀乐浪大守王调。迎王遵。封列侯不拜。
王景字仲通。闳子。汉明帝永平十二年。慕本王十七年。修汴渠。拜侍御史。迁河堤谒者。寻迁徐州刺史,庐江太守。
王波。前燕慕容廆时为太宰。
王珍波曾孙。元魏黄门侍郎。赠乐浪公。
王罢珍子。元魏伏波将军。女为明德皇后。
王盟罢子。以积射将军。从萧宝寅。及事宇文泰。拜原州刺史。北魏孝文帝时。封魏昌县公。历拜司空,司徒,侍中太尉。进长乐郡公。迁太保,太傅。谥孝定。
王显盟兄子。周文帝时大将军。洛邑县公。
王励盟子。周文帝时梁甫县公。进封咸阳郡王。谥忠武。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37H 页
王懋励弟。魏文帝时侍中。废帝时进安宁郡公。
王弼励子。尚魏安乐公主。官大都督。
王悦懋子。济南郡公。
王谊。周宣帝时大司徒。隋文帝时进郢国公。
馀纪,馀昆,馀汇,馀都,馀乂,沐衿,馀爵,馀流,糜贵,于西,馀娄。齐世祖大明元年。因盖卤王上表。纪授冠军将军。昆,汇并授征虏将军。都,乂并授辅国将军。衿,爵并授龙骧将军。流,贵并授宁朔将军。西,娄并授建武将军。其后姐瑾等。并因上表赐军号。
乙弗匹知。美川王乙弗之后。以乙弗为姓。魏太武时。随魏南迁。孝文命改乙氏。时有乙弗根,乙弗凤皆仕于魏。乙弗朗以功封公。
乙环乙弗匹知之子。尚元魏太武女。封广平王。谥恭。
乙乾归环子。尚文成帝女。献文帝初。拜秦州刺史。谥康。
乙海乾归子。官散骑侍郎。谥孝。
乙瑗海子。官兖州刺史。
乙谐瑗弟。官司马。
乙琛瑗弟。官散骑常侍。
北燕主高云。祖高和。为云主慕容宝子。晋孝武帝大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37L 页
元十七年。即皇帝位。复姓高氏。改元正始元年。即广开土王元年。
高琳。北魏孝武时。封钜鹿县子。拜正平太守,鄜州刺史。加侍中。周孝闵时进犍为郡公。周武帝天和三年。平原王十年。拜江陵副总管。进柱国。谥襄。子儒袭。
高获。自高句丽入魏。周文帝赐姓独孤氏而官之。
突地稽。隋炀帝东征时。降于隋。拜右光禄大夫。
似先英问。唐高祖武德中。拜右骁卫大将军。
高舍鸡。唐初以将军隶河西军。为四镇校将。
高延寿,高惠真二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实藏王三年。降子唐。授延寿鸿胪卿。授惠真司农卿。
孙代音。贞观十九年。以白岩城主降唐。太宗以白岩城为岩州。拜刺史。
泉男生。盖苏文子。与弟泉建失和。唐高宗龙朔元年。宝藏王二十年附唐。授特进辽东都督平壤道大总管兼特节安抚大使玄菟郡公。诏还军。与李绩攻平壤。进右卫大将军卞国公。年四十六卒。
泉献诚。男生子。龙朔元年。授右武卫将军。以右卫大将军兼羽林卫。武则天时为来俊臣所诬死。赠右羽林卫大将军。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38H 页
泉男产。男生弟。总章元年。降于唐。授司宰少卿。
僧信诚。总章元年。降于唐。授银青光禄大夫。
高仙芝。舍鸡子。唐玄宗开元末。拜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天宝六年。击降吐蕃。擢四镇节度使,左金吾卫大将军。九载拜右羽林军大将军。封密云郡公。
王思礼。父为朔方军将。思礼以功授右卫将军。天宝禄山乱。拜关内行营节度河西陇右伊西行营兵马使。迁兵部尚书。封霍国公。兼潞沁等州节度。乾元元年。代李光弼拜河东节度副大使。加司空。谥武烈。赠太尉。
王毛仲。其父高丽人。坐事没为官奴。杜诗称大奴领内外厩。善于其事。至开元末。则至四十三万。乃封毛仲为开府仪同三司。
李正己以营州副将。讨史朝义有功。拜青州节度使同平章事饶阳郡王。
李纳。正己子。以青州留后。与李希烈连和。僭号齐王。兴元初。归命加同平章事。封陇西郡王。(以上高句丽。)
建州征讨录
  国初。威灵远播江外。野人酋长。咸来稽首。执士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38L 页
物服事 王国。王国设北平馆于东部兴盛坊以待之。 上动驾。野人常佩弓剑侍左右。 上出师征伐。野人亦竭力于戎行。女真则干朵豆漫夹温,孟哥帖木儿等也。兀粮哈则土门括儿牙八儿,连嫌真等也。兀狄哈则速平江南突阿剌哈,伯颜阔儿看等也。
  太祖大王受命建邦。各授千户万户之职。且使李豆兰招安之。许与国人通婚姻。使被发之俗。皆袭冠带。 上幸东北面。展谒于 先陵。江外野人争先来谒。路远而不及谒者。皆垂涕而返。其慕德如此。每边将招与饮酒酣。及 太祖时事。皆感激不已。然杂种不一。忿怒易起。禄或不惬意。即裂告身。我民之农于野者。辄掠为奴婢。相卖买。屡为我朝所禽狝。今满州之部。即其一也。乃浸浸然疆大。入燕而主中国。我反有金缯之役。何削弱之至于斯也。满洲之方起也。我人亦轻之谓可以缚取之耳。及四路师败。其执遂张。天实为之者也。如之何哉。国初武力强盛。命将出师。熊熊桓桓。南讨对马岛。北讨野人。屡致殊绩。 圣代挞伐之盛。俱可考也。自中叶以后。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39H 页
遂讳兵事。然栗谷李先生请养兵十万。又于北边事宜策皆中窾。惜乎其策之不行也。今西北无风尘之警。士大夫皆狃安。未尝讲阴雨之备。可胜惜哉。
世宗十四年壬子冬十月。平安监司朴葵驰启。野人四百馀骑突入闾延。剽掠人民。江界节度使朴础率兵追之。夺被虏人二十六,马三十,牛五十。战死者十三。日暮未得穷追。 上怒即遣上护军洪师锡。审察情势。赐阵亡将士米豆。葵又启闾延,江界兵与虏战败。被擒者七十五。死者四十八。
先是婆猪江等处野人李满住等。与杨木答兀结党。杀掠辽东开原等处。军民被擒者逃至我国。凡五百六十馀。 上悉解送京师。野人因此含愤。侵扰北边。十五年春正月。满住送还被虏男妇六十四口。时洪师锡回自闾延。启闾延节制使金敬,江界节制使朴础,都节制使文贵不能守御状。请下攸司治罪。义禁府亦启曰。都观察使朴葵,经历崔孝孙熳于巡边。致贼入寇。请并拿推。皆允从。寻皆定罪有差。以判中枢崔润德为平安道都节制使。户曹参议金孝诚为都镇抚。崔致云为经历。李叔畤为平安道观察使。夏四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39L 页
月。往征满住。润德等拜辞。 上教曰。汉高神武定天下破匈奴。宜若振槁。然见围白登。仅以身免。乃议和亲。武帝多事四夷。遂至天下虚耗。是故人比胡于蛟虻。驱之而已。然婆猪之贼异于是。岁在壬寅。侵我闾延。后为忽剌温所迫逐。失巢穴。携家属乞住江滨。国家怜其无依。释其罪而许之。恩大矣。今者负德背恩。杀掠边民。若不征讨。无以惩艾。况今升平日久。四境无虞。孟子云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今日之事。天所以警我。满住童猛哥尹内官之书。皆云忽剌温所为。然顷者林哈剌到闾延言不还我逃奴婢。后必有患。其言果验。盖此辈诱忽剌温也。昔庆源韩兴富之死。河崙言不可伐。赵英茂言可伐。 先王从英茂征之。己亥对马岛之役。或言可伐。或言不可伐。 先王断以大义。命将致讨。虽不能尽荡巢穴。亦足威彼贼也。遂赐润德鞍马弓矢。孝诚马。自闾延之变。 上留意边事。屡试武士。射于后苑。命群臣议可将三军。皆曰润德可将中军。李顺蒙可将左军。崔海山可将右军。顺蒙曰。军事专在中军。臣将左军。何以立功。愿为副将。当先锋。海山为左。李恪为右。从之。遂命海山先往。造桥于鸭绿江。诸臣或言当待冰合。潜师渡江。掩其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40H 页
不意。若农月兴师。造桥渡军。贼若预设伏邀之。胜败未可知。 上曰。当用四月草长时。不可违。初十日。润德会平安黄海道军马于江界府。中军节制李顺蒙领兵二千五百十五。向满住寨里。左军节制崔海山顉(一作领)兵二千七百。向车馀等处。右军节制李恪领兵二千七百七十。向白马迁等处。助战节制李澄石领兵三千一十。向兀剌等处。金孝诚领兵一千八百八十八。向林哈剌父母寨里。洪师锡领兵一千一百一十。向八里水等处。润德自领二千五百九十九。直趍林哈剌等处寨里。合一万五千二百六十二名。 上遣集贤殿副提学李宣。教谕润德以下诸将官军民等。颁教毕。润德会诸将誓师。约以十九日并捣贼穴。若风晦冥。退二十日。润德自所滩下时番洞口。渡江至鱼戏江边。留兵六百。缘江设栅。有四獐自投营中。润德曰。獐野兽也。今自来见获。实野人歼灭之兆也。会天大雨。军饥马顿。润德仰天号曰。野人毒害我生灵。故讨之。何天之恕彼而困我乎。雨即止。有白气在营上如疋练。占曰吉。十九日昧爽。攻林哈剌寨里。仍驻师。吒纳奴寨里皆遁去。江边虏十馀辈出射官军。润德令通事呼语之曰。我军只讨忽剌温。非为尔毋恐。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40L 页
虏皆下马叩头。二十日。洪师锡军至。与润德会。生擒三十一口。二十六日。自吒纳奴寨里。搜捕既遍。日暮。退营石门。令知慈城郡事赵复明,知载宁郡事金仍。领兵一千五百。将俘虏先行治道。令洪师锡等搜各寨里并空。遣吴明义上捷书。又遣朴好问 启曰。诸将潜师剿捕擒男妇共二百三十六名。斩获一百七十名。得牛马一百七十馀头。我兵战死者四人。中箭者五人。群臣庭贺。 上赐明义,好问衣各一领。遣宣慰使朴信生赐酒劳之。润德以顺蒙不献䤋。李澄石不待令先行。崔海山不及军期并劾之。 上曰。海山不从元帅令。师辄逼留。以千馀兵所获最少。宜坐。然已经赦。其勿论。只赏管下有功之士。润德凯还。 上欲躬迎于慕华馆。黄喜等曰。 上王当李从茂凯旋时。偶幸乐天亭。因遂迎慰之。今日征小丑而已。何必出迎。 上因御勤政殿宣慰。分赐尚衣衣靴。令服以赴宴。 上亲执爵赐润德等。又命 世子行酒。仍命润德勿起受酒。命军官相对起舞。润德亦酒酣起舞。以润德拜右议政。李顺蒙拜判中枢院事。李恪,李澄石中枢院事。金孝诚,洪师锡中枢院副事。各 赐奴婢。平安观察使李叔畤能调兵运粮。升工曹参判。仍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41H 页
任。战亡士卒。命招魂致祭。所获野人男女。安置京畿忠清诸州县。满住乞和请刷还。闰八月。 帝又遣指挥佥事孟担可。赍敕谕曰。朕已敕谕凡察李满住等。各将所枪人畜给还。王亦以所得建州等卫头畜还之。自今各顺天道。辑和邻境。共亨太平之福。 上即命悉还之。
十九年九月初七日。平安道都节制使李蒇。与闾延节制使洪师锡,江界节制使李震。领四千八百馀人。自江界过满浦口子前滩。向瓮村,吾自站,吾弥府等处。令上护军李桦领一千八百馀人。自理山山羊会。过鸭绿江。向兀剌山南红拖里。大护军郑德成领一千二百馀人。自山羊会。过鸭绿江。向兀剌山南阿间。十一日。左右军入古音间里。夹攻贼田庄。贼皆遁逃。左军向红拖里。中军自吾站沿江而下。搜索诸穴十二户。斩贼三十五级。擒五名。夺牛马头畜。焚其储粟。十二日。右军过婆猪江。搜索兀剌山城及阿间地面。贼皆遁逃。只斩一级。焚庐舍菽粟。既还涉婆猪江。十三日黎明。右军及中军俱到吾弥府。围贼穴。焚空舍二十四及所藏谷。中军即还。右军屯所土里以待。左军斩贼十级。虏男女九名。自红拖里来会。是日晡。贼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41L 页
乘右军未成阵突入。不克而退。十四日朝。贼又直指左军。大呼犯阵。我军放火炮贼退。左右军皆还。左军先引。右军为殿。道遇贼五十馀骑突出林间。我军击之。夺其马二匹。十六日。三军皆凯还。杀获凡六十名。藏等遣使献捷。前后五辈。皆赐衣有差。遣判文院事李世衡。往慰将士。
世祖五年庚戌春正月。兀狼哈大护军金这比。与阿比车合兵千馀。潜屯会宁长城外。毁木栅入寇。咸吉道都节制使杨汀率营兵七日馀人。邀击大破之。斩首五十馀级。贼多弃牛马器仗而遁。汀以捷闻。 上下谕嘉奖。赐弓失衣表里。阿比车者。东女真毛怜卫兀良哈浪卜儿哈之子。浪卜儿居会宁地面。与我人相婚嫁。与编氓等。其子亦升哥许来往 王京。娶妇仕宦。卜儿哈欲入朝。边臣援例减傔从。卜儿哈怒。既至。与亦升哥谋叛。还诱种族。煽动诸部落。亦升哥乞治病吉州温泉。驰驿就其父俱叛。边臣知其谋。执卜儿哈父子以闻。俱伏诛。阿比车遂叛。侵扰北边。二月。野人尼么车,兀狄哈非含等来朝。 上召见言卜儿哈之罪。尼么车叩头拜谢。未几正朝使咸禹冶到会同馆。建州卫童仓赍酒而至。东向叩头。指其衣曰。皆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42H 页
殿下所赐。潸然泣下。且曰。卜儿哈谋逆伏诛。我当为国藩屏。
秋七月。以申叔舟为江原咸吉道都体察使。兼宣慰使。以洪允成副之。即日往征野人。初野人屡犯边鄙。及浪卜儿哈诛。稍自戢会。 天朝使臣马鉴至北。野人等诉浪卜儿哈伏诛事。鉴右之。由是野人复谋寇边。 上召叔舟于交泰殿。从容步南栏。语将北征野人。叔舟力赞之。 上即出御忠顺堂。召韩明浍,具致宽等议。遣宦官田畇。议于姜孟卿,权揽。密授方略于叔舟等而遣之。恐野人惊遁。以叔舟兼宣慰使。往见鉴。请馆城内。厚慰而安之。命发江原咸吉兵。分道攻野人。复以御札谕平安道观察使曹孝门,都节制使黄石生曰。后门野人必逃归建州卫。合谋报怨。边警堤备不可忽也。八月。叔舟至六镇。部署诸军。分道并进。野人夜袭营。营中欲战。叔舟坚卧吟诗以示定暇。营中乃安。遂追斩九十馀人。乘胜穷其巢穴。剿杀四百三十馀级。焚荡室庐。杀获牛马千馀。先是韩明浍等数言 皇朝弭兵之使在后门。而举兵攻讨。于事体不顺。 上不得已下书叔舟。使之相机善处。又书纸尾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寻语承旨李克堪曰。五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42L 页
日无报。必不举事。明日捷书果至。 上大喜告于宗庙。御勤政殿。受百官贺。命佥知中枢洪逸童为宣慰使。赍御书及法酝衣表里。慰谕叔舟。又使叔舟子㴐。乘驲往省其父。初叔舟将行。 上指墙下瓢蔓而语曰。可及彼结子否。叔舟醉对曰。晚种不盛。未必结子。至是瓢结一子。 上剖为杯。书铭于心。卿虽笑我。我瓢既成。剖而为杯。以示至情。使遗叔舟。又以陶象瓢造杯。镌四句于内。每当曲宴用之。以示不忘功也。卜儿哈既诛。建州右卫都指挥佟大你等。搆虚辞腾于上国。 帝遣礼科给事中张宁,锦衣卫指挥武忠。来问根由。悉得其情。叔舟平藩胡。具以闻。 敕曰。王之依法置罪。只可行于王国。不可行于邻境。以王国之法。罪邻境之人。欲其不生边衅。得乎。
十二年丁亥秋八月。辽东百户白颙赍奉 敕谕。令夹击建州。敕谕曰。建州三卫童山等。本以藩臣受朝恩。近者假朝贡名。阴欲盗边。朕宥之而愈肆。不得已用兵致讨。王宜闭绝关隘。使彼奔迸无所入。以就擒殄。若王能遣偏帅。与我军遥相应。同便而蹙之。授首尤易。而王之功愈茂。忠愈彰矣。时康纯等才报平李施爱。鱼有沼奋勇先登。策功第一。 上以有沼为左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43H 页
厢大将。南怡为右厢大将。命即回北征军士。征建州。又命都承旨权孟禧先往点兵。以右参赞尹弼商为宣慰使。仍谕平安道观察使吴伯昌,兵马使韩继美,兵曹判书李克培,(时克培权察平安节度使。)黄海监司郑兰宗曰。今遣宣慰使尹弼商。兼指授诸军方略。其军务重事。一听弼商指挥。以镇北将军康纯为征西主将。仍下谕曰。师以九月初十日出。卿等及是日。赴平安道。听弼商指挥。纯等领精兵一万。渡鸭绿江。分道直抵建州东北婆猪江兀弥府诸寨。斩李满住及其子古纳哈打肥刺等。擒获人畜。焚其庐舍积聚及获被虏上国男女。研大树白而书之曰。某年月日。朝鲜大将鱼某(一作主将康纯,左大将鱼有沼等。)灭建州卫兀弥府而还。时天兵后到见之。具闻于 帝。帝嘉之。降 敕赐银五十两,段绡各四疋。弼商遣从事官赵信孙献捷。 上遣吏曹参判高台弼。献俘京师。又解送被掳人口。十月将士还。 上置酒劳之。十二月。定军功论赏赐。主将以下奴婢有差。方旋师也。虏骁骑数十冲突。我军披靡。有沼瞋目而出戒士卒毋得相从。单骑驰射。连发殪之。贼惊溃不敢近。
成宗十年己亥十月庚戌。 圣节使韩致礼驰报太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43L 页
监注直与前总兵官韩赟,抚宁侯朱俊。将讨建州卫。本月十五日发北京。二十五日当到广宁。 上召府院君政府六曹堂上议曰。上国出师于建州。必当请我兵。其从之欤。郑昌孙曰。我以至诚事大。大国有请而不从可乎。尹士昕曰。关西岁不熟。不可从也。李克培曰。往在丁亥。野人专备辽东而不虞我。故略有俘获。贼今知我援天兵。必据险以要我。我危矣。天朝尝令我攻建州。 世宗不从。今可援也。金升卿曰。 世宗时以我师县军深入故不从。今时则不然。 上顾鱼有沼曰。卿当为特。丁亥之役。军几何。尹弼商曰。以二万人赴战。 上曰。今用一万人。遂以有沼为三道体察使。宣传官沈安仁,经历辛仲琚,正郎曹硕辅,佐郎赵之瑞,曹淑琦为从事官。发关西兵七千,海西兵二千,南关兵一千。屯于满浦。赐有沼甲冑弓矢军装衣服。癸酉。指挥高清颁 皇帝敕曰。朕诞膺天命。君主华夷。施惠行仁。乃朕素志。兴兵动众。岂所愿为。夫何建州女直逆天背恩。累寇边邮。守臣交请。朕念戈鋋所至。玉石不分。被中宁无向化为善者乎。爰遣大臣。抚谕再三。贷其反侧之愆。听其来京谢罪。悉越常例升赏宴待而归。曾未期岁。贼首伏当加等。复纠丑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44H 页
类。侵犯我边。虽被官军驱逐出境。但未大遭剉衄。守臣复请加兵。廷议皆谓此贼冥顽不悛。罪在不宥。已令监督总兵等官。选领精兵往彼。会合镇守都御史。刻期捣巢征剿。惟尔国王绍胙东藩。输忠于我国家。有隆无替。朕甚嘉悦。顾王国素称礼仪之邦。接邻腥膻之城。亦尝有以厌之乎。我兵压境。贼有奔窜国境。谅必禽而俘献之。王如申遣偏师。遥相应援。大奋貔貅之威。同歼犬羊之孽。逆虏既除。则王敌忾功勤愈茂。而声名岂不有以享于无穷哉。报酬之典。朕必不缓。 上语清曰。今天寒草枯。雪深路险。行师不亦难乎。清曰。天兵十五万。非不足也。要朝鲜兵者。欲夹击而殄之也。 上曰。本国距建州甚远。恐不得及期。清曰。汪太监等以闰十月二十一日发。四日而到叆阳堡北边牙鹘关诸处。二十五日分路讨之。贵国兵由建州。以三路合攻。则女直各寨可得殄灭。甲子。有沼与卫将李淑琦,成贵达,虞候曹干,从事官沈安仁,赵之瑞等辞。 上谓有沼曰。卿入贼境。何以制之。对曰。建州险隘。骑不得成列。须用形名以行军。且彼地冰未坚。须骑尽渡。必后天兵。臣愚以为贼闻天兵压境。遁入山谷。天兵退。必还巢穴。我乘此而击之。可以取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44L 页
胜。 上曰善。丙寅。谕平安道节度使金峤。为有沼后援。癸酉。谕有沼曰。天大雪。念三军之苦。为之恻怛。卿为三军司命。其可不体予意。冒危蹈险。以伤我士卒乎。师出万全。是予意也。壬辰。西征从事官辛仲琚来言兵罢曰。臣等自满浦。将入女直境。冰厚才三寸。骑不可渡。其坚凝处。又两岸峻绝。仅能通一骑。兵不可行。且侯者来言贼当我路。斩木为寨。用七人守之。是以罢之。上党府院君韩明浍曰。臣闻译官崔有江。曰汪直以牛七万五千头。输军粟而久驻。欲饿杀山谷所匿贼而后去。我奏江冰不合。必不见信。今边上留坊者。不下万馀。虽未得捣贼巢。扬兵渡江而还。则上奏亦有所据。 上曰善。以弼商为平安道都元帅。峤副之。将辞。弼商曰。前者有沼忧冰未合。臣教之作浮桥。有沼不用。臣今当斩木为梁。可直入贼境。 上曰。几日可抵贼境。弼商曰。臣在丁亥。行四日而至江边。今恐不如是之速。然期会军马于边臣。先往江上而待之。罚其不及者。可以速济。 上教弼商曰。王室有故。则方伯连帅以诸侯之师。敌王所忾。古之制也。徂玆建州丑虏。屡犯上国。以于天诛。 帝乃赫怒。命将致讨。特遣使我国请兵。一为声援。即命将鱼有沼。简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45H 页
三道兵一万赴征。辞以江冰未合。不即渡师。旷日露处。罢兵乃还。军国大事。不当若是。将欲抵法。乃今天寒雪深。复徵兵动众。岂予所欲。曾将入攻事。移咨辽东。业已奏达。今以江冰未合辞。于心未安。遣承旨李季仝。先往鍊师。特命卿为都元帅往征。以膺 帝命。阃外之事。自有将军节度。不可遥制。所管副元帅以下及本道观察使守令等用命不用命。任卿处置。卿其勖哉。遂赐貂裘二领及弓矢。又造襦衣耳掩各二千。分赐士卒。乙巳。有诏复命。 上命鞫罢兵之由。罢其职。夺其告身。付处于京畿。己酉。弼商到小朔州。部署诸将。以李惇仁为海青卫将。李淑琦为狮子卫将。李钦石为龙骧卫将。李从生为虎贲卫将。洪利老为忠武卫将。成贵达为中卫将。辛以中为左卫将。王宗信为右卫将。边靖为前卫将。韩叔孝为后卫将。如十队将,辎重将,枪将之类。亦各随材任授。又以沈安仁,曹硕辅,安琳,李敷,金囧为副元帅从事官。作五卫连结。六卫圆陈图。晓谕将士。又檄召有武才沿边守令万户数十人。来赴碧团。是日都元帅历访入攻之策。甲士崔自乾生长边城。熟谙贼路。献策曰。自碧团抵兀剌贼巢。由陆路六七日。由水路不过四五日到。今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45L 页
方冰冱。可由水路。辛亥。到昌城。遣姜自成等潜入贼境。觇道里远近阨塞险夷行军利害。乙卯。姜自成来报水路冰坚可济师。四宿可到贼巢。丁巳。分军隶五卫六卫。卫各有队伍。己未。会将士颁军令。庚申。渡江由胡照里。到三歧为营陈。辛酉。踰童子岘。至杂木薮。其间路峭冰滑。骑不能行。令左卫先行治道乃行。经相会栈路。到仇里案下营。壬戌。由也外江。达婆猪江。经琵琶串。次林洞为营。弼商会诸将。授入攻方略。癸亥黎明出师。晡时进次屡欣里。二鼓。先遣金峤与六卫将士。衔枚疾行。屯松坡待明。潜师直捣贼穴。甲子三鼓。都元帅整旅启行。十队将士随之。又选五卫轻骑精锐二百。为左右翼。至松坡。以庆由恭,边处宁为前后将军。平明。抵内府贼屯。列旗鼓。多张形势。六卫将士已分入贼屯。诸将各率百馀骑。李惇仁,李淑琦攻内府。曹干,李从生攻赵家里。李钦石,洪利老攻内府西北。金峤领游军五十骑。弼商以轻骑三百。相机指挥。一时齐举。尽行攻剿。贼惊骇莫敢枝梧。斩首十七级。生擒男女十五名。获马二疋,牛十四顾。射杀头畜。焚烧屋庐。收其财产。又获曾被虏辽东妇女七口。是日抵暮。还师本营。饬诸卫戒严备贼变。乙丑四鼓。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46H 页
果贼众猝至犯陈东。吹唇沸地。飞矢如雨。又犯陈三面。贼出死力。将欲突陈者。诸将坚壁不动。贼知不可犯。迟明乃遁。贼尚阴伏丛薄。狙诈莫测。副元帅以下各整兵长蛇阵以行。主将建旗帜以行。忽有贼骑数十鳖出林莽。跃马奋釰。冲突中卫后后卫前。我诸卫军旅整齐。纪律严明。又有猛将锐士驰射合击。贼不能抗。乃北行数十里。贼百馀骑又犯捍后将。凡于险阨。互出侵轶。且行且战。我将士奋迅鼓勇。出入贼陈。贼势大剉。被疮者众。我军无伤衄者。日晚至豆米岛为营。丙寅。大军垂至杂木薮。军中传言贼骑追至。令将士整兵徐行。勿轻动。迹之乃讹言也。遂踰童子岘。至三歧下营。时正朝使金永濡驰报云十月五日。天兵还辽东。王璜曰。我军搜讨苏子河。登大岭望朝鲜境。无军马迹。汪太监曰。朝鲜必不入讨。且云获建州野人前任毛怜卫。受汝国官职。具有官教若干张。并收之。陈监书示俘获男妇一百九十名。 上即以永濡所报谕弼商曰。今不深入。何以使中朝知之。所经彼地皆书识。又以李季仝为将。任得昌,金世绩副之。领留防兵二千入援。未及至。丁卯凯还。至胡照里。宣慰使参知李吉甫,留陈将观察使玄锡圭渡江犒师。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46L 页
日晡还至碧团。从事官李堪来献捷。 上问战攻形。堪曰。惇仁等分道而入。贼当天兵焚荡之馀。穴土而居者仅五六家。又前至一部落。有七八家生业稍饶。谋欲入寇。请兵邻部。酾酒而待。闻我军马声。以为邻部兵来也。我军猝击之。仓卒惊散。骑者仅得脱。馀皆斩俘。庚辰。弼商凯还。 上引见而劳之。命定事功。 赐弼商臧获八口。马具鞍一疋。子婿弟侄超三资。金峤,曹干,李惇仁,李从生,李淑琦,李钦石,洪利老,成贵达,崔至刚,郑有智,庆由恭,金彦庚,许混,李季仝,曹淑溯等。并论赏有差。己丑。 赐明浍唐表里一袭。以建再举之议也。戊子。以吏曹参判鱼世谦为奏闻使。将俘获什器所虏汉女以献。甲午。亲宴征西将士于庆会楼下。再命弼商进爵起舞。弼商顿首谢。又令诸将及从人皆起舞。三月辛卯。 帝降敕褒赏曰。往年建贼背逆。朕尝出师致讨。尔国先王发兵来助。用能克捷。玆者贼犹稔恶不悛。朕从廷议。仍出师讨之。王已发兵来助。虽前兵因江水冻解难济。弗获与我师合势。同成厥功。而后兵亦抵巢攻剿。擒斩其部属。焚燬其庐舍蓄峙。得其所掠我边卫人口。又遣陪臣押赴来献。王之忠诚。于先世可谓能继。于朕命可谓无欠。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47H 页
令闻宁有穷已。今遣郑同,姜玉至王国。赐王䌽段白金纹锦西洋布。其领兵官左议政尹弼商,节度使金峤。亦各如例有赐。以㫌劳勚。王其钦承之。
二十二年辛亥夏五月。野人寇北边杀镇将。以许琮为都元帅征之。李季仝为副往。发六道步骑二万往。赐琮 御书曰。蠢玆北虏。匪茹入寇。辄肆蜂虿之毒。敢遂豺狼之志。肆兴师旅。声罪致讨。非贪土地好战胜。诗云文武吉甫。万方为宪。又云赫赫南仲。猃狁于襄。东北之事。一以委卿。特赐于卿。是乃宋征江南。授釰曹彬之意。仍赐宴忠勋府。十月。师渡豆满江。踰郁地岭。至贼巢。尼亇车登山望军容甚盛。不见其际。惊曰。何是之夥也。不战而遁。遂焚荡庐室。建州三卫闻之大震。十一月渡江。 上闻之。遣都承旨郑敬祖劳之。且宣酝。及师还。 上御宣政殿。召见赏赉有差。寻拜琮为右议政。
宣祖十六年癸未。北界藩胡作乱。陷庆源府。兵马使李济臣闻警驰驿告急。 上初闻边报。引见三公及备边司宰臣。以罢散武臣吴沄,朴宣为助防将。领勇士八千驰援。以京畿监司郑彦信为右参赞兼都巡察使。李𢧳为南道兵马使。继援之。中外大震。既而庆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47L 页
源败报至。 上以府使金燧,判官梁士毅失守。遣宣传官枭示诸军。 教大臣曰。六镇无胡人为之藩则六难守。然养成肘腋之变。其向国者仍抚之。背恩者当发兵致讨。荡平巢穴。择效顺者。更树藩屏。未闻有叛不讨而为国者也。大臣覆启言北虏凶逆如此。请使巡边使商度本道兵力及粮饷而后。可行天讨。从之。贼复围庆源府。稳城府使申砬领轻兵驰援入城。贼围之数重。砬兵殊死战。贼去又围乾原堡。富宁府使金义贤力战却之。又寇安原堡。势甚盛。守将无固志。砬方援阿山。路经安原。见有踰城遁者。即斩之悬旗。贼知之。不敢犯而退。又围训戒镇。作冲桥四面攻城。佥使申尚节昼夜拒守。矢尽力竭。城将陷。砬与柔远佥使李璞。从黄柘坡间道。直驰突围以入。以一箭射殪贼酋。胡人识砬面者相惊曰。稳城令公也。挥弓而退。尚节亦开门出击之。与砬乘胜追贼。斩七十级。直捣其部落。焚庐帐而还。是时庆源,钟城,会宁等镇藩胡皆叛。独稳城胡不叛。盖服砬武勇也。砬常时练铁骑五百馀名。校猎习战。沿江驰突。捷疾如神。胡人皆聚观之。济臣分遣诸将。砬,义贤,尚节及军官金遇秋,李宗仁,金浚民等。分三道渡豆满江。掩击金得滩,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48H 页
安豆里,者中岛,麻田坞,尚加岩,于乙其车,汝邑浦,多通介洞诸部巢窟。焚其粮械积聚。斩三百馀级。全军而还。时两司诸台谏论济臣挠败陷城。请罪之。 上教曰。予固知济臣能立功者。台谏复论济臣擅留诛金燧时标信三日。卒谪獜山以殁。贼胡栗甫里围潼关镇。为佥使郑鲲,助战将朴宣等所却。栗甫里,尼汤介又以万骑分路入钟城。义贤与判官元喜,军官权德礼。以骑步兵百馀人。守江滩拒战。德礼战死。馀皆还走入城。贼围之。万户崔浩与助战将李荐,李永琛等。以强弩射之。贼退去。后复围防垣堡。浩与助防将李𪼠登城力战。义贤与判官尹谌等从钟城来援。中外合击。贼败走。贼胡叛乱半年。屡见挫顿。他镇种颇自悔。还集纳款。惟栗甫里,尼汤介遁入深处。时时出寇边垣。
二十一年戊子。北兵使李镒巡到庆兴。遣虞候金遇秋。领四百骑。乘江冰而渡。晓袭楸岛叛胡。斩三十三级。继发吉州以北诸镇兵二千馀骑。以会宁府使边彦琇,稳城府使杨大树,富宁府使李之诗将之。潜师渡江。夜袭时钱叛胡。焚二百馀家。斩三百八十馀级。
李忠武閒山记略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48L 页
万历二十年壬辰四月十五日。公时为全罗左水使。因庆尚右水使元均。檄知倭贼渡海。均方栖于南海县。遣栗浦万户李英男乞师。公有战舰二十四只,挟船十五只,鲍作船四十六只。方列阵前洋。欲待寇至而战。闻英男言。即许出师。彦阳县监鱼泳潭自请向道居前。五月初五日。至唐浦。初六日。均自閒山岛。乘战船一只会之。初七日。遇倭舰五十馀艘于巨济之玉浦破之。倭尽爬上岩崖。窜树木间。林壑蓊密。不利搜捕。恐有伏。退驻永登浦。是役也。获倭舰二十六只。申刻。又遇倭船五只于合浦。初八日。又遇倭船十三只于固城之赤瀰浦。并歼之。
初九日还营。
五月二十九日。将战舰二十三只。到露梁。先锋将李纯信等焚倭船一只。望见泗川诸山逶迤七八里。贼倭屯其上。插红白旗。岸下治十二舰。公欲击之。间阔箭莫能及。船且高。不利俯射。潮又退。大舰不能冲突。公佯退而诱之。倭果追之。会汐至。先是公制龟船。其制船上铺板象龟背。背有十字沟。可容人行。馀地遍植刀兵。覆编毛。使藏其锋。前设龙头。头张喉。后为龟尾。尾有门。左右穿六穴。皆可以放鎗炮。内能窥外。外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49H 页
不能窥内。至是纵令敌之。贼超登则搯锥刀。掩围则被火铳。船所向。皆披靡。丸中公左肩。督战益急。诸将殊死战。倭不能支而溃。公欲诱击岸上。倭留数船而饵之。乘夜移阵泗川毛子郎浦。
六月初二日辰刻。击倭于唐浦。倭渠坐楼船上。树红盖。围红罢帐。指挥群倭。卫将权俊射杀之。贼遂溃。会日暮。驻晋州之昌善岛。
初五日。闻臣济贼移泊固城唐项浦。公引兵邀之。先使数船看他形。约有急乃相闻。果遇贼。放神机箭。公促橹而行。至召苏浦西岸。望见倭船列泊。中一船设板阁三层。彩椽粉壁。前竖青盖。四遮黑帐。绡帐面书大字白花纹。群倭隐隐列侍。又大舰四只从内浦而出。皆黑幡。幡面白书南无妙法莲华经。公先放龟船。穿突倭阵。接战良久。贼垂困。公开围一面。倭帅拥群追。斩四十三级。
初六日晓。岸上倭潜出海口。防踏佥使李纯信袭破之。倭将年可二十馀。偕健倭八人。杖釰立船上拒战甚力。纯信又射杀之。斩首五十馀级。获倭船。船头作凉房。房内帐具甚侈丽。有小匮。匮储军簿六幅。倭人三千四十馀署名涂血。意其同盟也。倭帜不齐。玉浦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49L 页
则赤旗。泗川则白旗。唐浦则蓝旗。唐项浦则黑旗。
初七日午刻。至永登浦。倭船七艘自栗浦遁向釜山。剿灭之。
初十日罢军。我军死者十二人。伤者二十四人。
七月初七日。复会元均于露梁。初八日晨。至见乃梁。倭阵浦内。大船三十六只。中船二十四只。小船十三只。依险以自固。势甚猛。公以屿多阻。恐中伏。且倭垂困。辄逃上岸。不能尽剿。欲引出閒山大洋中以灭之。先使板屋大舰五六只。击先锋倭。倭张帆而出。我师佯北。倭逐不之已。公整鹤翼阵以待。倭大战良久不利。气慑欲退。诸将乘势而击之。生致倭魁斩之。焚其船五十馀只。倭兵死者九千人。逸倭才四百馀。海上援倭望风而逃。
初十日晓。捕倭于安骨浦。倭不敢出。会元均师适至。偕掩之。倭尽走上险阻。船舰狼藉。时岭湖人众多窜匿山谷间。公恐倭移怒而残肉之。弃不敢。退一里许。翌晓复围之。倭尽逃矣。是役也。我师死者才十四大。伤者三十四人。捕虏言倭将每约束群倭。辄拔釰而踊曰。全罗道全罗道。盖不敢敌公。欲报于湖南也。
八月初一日。整湖南舟师。渡蛇渡。二十九日。趍梁山,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50H 页
金海两江前洋。剿贼多斩获。
九月初一日。张帆过东莱没云台。风逆不利行船。到花樽曲遇倭。斩首虏甚多。斥候言倭五百馀艘泊釜山东岸。先锋数舰出草项项。公率右部将郑运。奔击破之。镇东山一枝斗入海曲。倭屯焉。诸军直捣水中贼。贼尽超上岸。合岸上及城中诸倭。分六屯俯攻我。飞鎗多伤我船。我军战益力。公无后援。恐贼断归路。还屯加德浦。时梁山,金海之贼。聚据于釜山。筑土室以居。丹楹素壁。似佛殿者。数百馀区。城内外山东西。楼阁相望。公知不能猝发。且无马。莫能上陆战。驰檄庆尚监司。合水陆击之。是役也。虽无斩将刈旗之功。然孤军深入。焚贼舰百馀艘。使贼不敢出。劳苦大过前时。鹿岛万户郑运中贼丸而死。
癸巳二月初二日。过閒山岛。至熊川前洋。县中贼藏船险浦口。三路舟师迭诱之。贼伏不出。公望见东西山麓。贼分垒而守。多张旗帜。鎗声不绝。示不畏。我师奋击连日。多斩获。贼势大窘。十八日。裨将李渫等穷追贼。杀百馀人。伤其渠帅。海上倭。非陆兵莫能搜。庆尚监司屡檄不至。二十六日。谓诸将曰。贼少挫而陆师不至。非决战不可破也。选大舶十馀。迭相突战。又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50L 页
募义僧及三道射生。分两蹃(一作路)。东泊于安骨浦。西泊于荠浦。下陆布阵。贼分兵应之。腹背受敌。义僧等合战终日。多射杀贼。贼始困。捕虏言倭多被箭死。都将亦战亡。自正月晦。倭病疠死者相续。诸将闻之气益奋。迭相挑战。竟败之。公计所将吏士。皆湖南人众。时贼虏遍诸路。独湖南安堵。粮饷赖焉。又得甘雨。可以耕作。四月初三日还营。放舟师四万馀人。尽归农。
五月初七日。与李亿祺,元均阵于巨济胸岛。以待天兵。且冀岭南伯出师。终不至。
六月十五日。倭船八百艘。自釜山金海。过熊川荠浦。二十三日。移泊巨济松珍浦诸处。东自釜山镇。西至巨济境。援舡相连。二十六日。贼以十馀船。直向乃见梁。为我师所逐引去。
六月二十三日。海上贼至乃见梁岸布阵。我舟师迫之。贼引去不复见。时固城人训鍊奉事诸万春为倭所掳。致之郎古也。郎古也即平秀吉驻兵处也。秀吉欲烧杀。闻解文字。囚于其书写半介处。万春断发倭服。后病尰。半介纵令访医。朝鲜人被掳者。杂错倭户。不计其数。万春出没其间。七月二十四日。与十六人逃出东莱。莱人狎于倭。万春弃之。至天城加德防。倭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51H 页
军四百馀户。倭为渠耕作如平日。又弃之。八月十三日。还固城言倭中事。秀吉称大閤。其长子称关白。郎古也距国都。陆行可二十馀日。水行可十二日。前年秀吉拥兵二十万。到郎古也。为平行长等声援。筑三叠城六层阁。阁在城中央。秀吉常处其上。城内只官舍仓廒。城外尽闾家。五月。天使到郎古也。初馆城外。过三日。秀吉始通问讯。又过三日。邀入中城。使管下倭待于草屋。屋才二间。四垂帘。中设长床而坐。倭别搆精舍六间。檐围红锦帐金屏。相距可十馀步。行酒设宴。万春厕观者望之。优戏满庭。笛声清亮。礼讫。邀天使处内城之西左舍。半介又传秀吉与天使问答语。天使谓秀吉曰。朝鲜岭湖路引倭而复遮路。是朝鲜虞也。大閤天朝诚心之臣。二使亦天子诚心之臣。大閤如不信二使言。请借釰剖心以死可乎。大閤所使三成,两司,吉继,行长四人亦言和亲。便请大閤早决。驰告天朝及关白等处。又以书遗秀吉曰。此朝鲜国王书也。书曰日域武将。欲志汉郡连援。寔以蛟足似海尽为仁无远虑。见百战百胜。如一忍。千万事去。计安之。万春录之甚详。逃还急尽弃之。只言槩略如此。又言秀吉送天使。盛陈兵威。以釰枪十柄䬶(一作银)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51L 页
十斤遗之。万春在半介家半载。见兵粮籍甚详。其籍曰。初送一万兵尽败。仅馀一千馀。更调精兵三万人赴之。及陷晋州焚长兴。秀吉始还国都。遣其长子出镇郎古也。屯兵朝鲜。筑城造屋。迭相往还。为城守计。倭人甚苦云。
十月初九日。拜公为三道统制使。
甲午三月初四日。助防将鱼泳潭焚贼船十只于镇海前洋。初五日。又入磨项浦。焚贼船二十一只。时舟师咸聚。势甚壮。海上诸贼。伏巢穴中不敢出。军中壮士乘胜跃入。嬴者亦奋。又焚贼船三十馀只。
先是平行长因庆尚左兵使金应瑞。言于都元帅权慄曰。行长与清正有隙欲杀之。清正还国。垂再来。我当探报。朝鲜使统制使邀洋中。蔑不擒矣。应瑞上之朝。丁酉正月二十一日。慄至閒山谓公曰。清贼来。慎勿失。公知有诈而莫能违也。慄还才一日。熊川报正月十五日清正泊长门浦。朝廷咎公之不能捕。台论甚峻。命逮公。公时领舟师在加德。闻命即释兵。就因纳供。四月初一日。赦令白衣自效于元帅军。十一日丁母忧。过成服而发。
七月十六日。元均战败走死。李僮祺死之。閒山败报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52H 页
至。起公复为统制使。败卒稍稍集。公与军校九人牙兵六人。自晋州驰至玉果。时贼薮遍野。避兵壮士告其妻孥曰。我公至矣。当先从。若等不死。徐来访我。比至宝城。得精兵一百二十人。十八日至会宁浦。有战舰十只。二十九日。阵碧波亭。时兵新败。士特以公威望从之。心不固也。将率有弃军逃者。
九月十六日。贼由鸣梁犯我师。公领诸将以御。被贼围甚急。诸将谓不可救。退一里许。公斩一人以督之。后舰突入殊死战。贼围解。遂撞破四十馀船。斩首虏甚众。有降倭俊沙偕载公船。水中尸有着红锦画纹衣者。沙曰。此马多时也。钩致之。沙喜跃曰果也。遂斩之。马多时倭骁将也。是日避兵人望公中流下碇。贼船如云雾之合。但见白刃翻空。炮声如雷而已。贼船稍退。公船无恙也。先是公令避兵人列船为疑兵。公亲自力斗。故贼大败。谓我盛不敢再犯。会日暮。公移阵唐笥浦岛。捷闻。 上大喜。趣示杨经略。经略以红锦白金褒之。
十四日。公捕一贼。杀公李子葂者也。葂尝击牙山贼。中伏刃而死。及是梦泣告之故即剉之。
戊戌七月十六日。天朝水军都督陈璘。率舟师五千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52L 页
来会。璘御军不严。频事夺略。公命撤军中庐舍。移衣衾下船。璘怪而闻(一作问)之。公曰。小国军民。仰天将如父母。今天兵侵掠。人将不堪。我为大将。不可以留。欲浮海之他。都督大惊急止之。公曰。公倘许我以便宜诃禁天兵则从公言。璘许之。由是天师犯禁。公治如法。天师畏之。
十八日。贼犯鹿岛。公挟璘以救之。贼尽走。公留鹿岛。万户宋汝悰伏折尔岛邀贼。获六船贼六十九级。都督欲争功。公尽与之。
九月二十日。阵于顺天之曳桥。当平行长阵。时贼峙粮獐岛。遣兵袭取之。悉焚其馀。
十一月初二日。都督刘綎率师一万五千。阵倭桥之北。公约水陆夹击。战未决。蛇渡佥使黄世得中丸死。世得公之妻党也。
十五日。平行长闻秀吉死。诸酋争立。欲撤兵还国。患舟师遮其路。潜赂陈元帅。且多以兵马遗公乞路。璘欲许之。公不肯。
十七日。平行长传举烽。与南海贼相应。泗川贼沈安顿吾亦至。公整阵以待。十八日酉刻。贼船蔽海而至。公偕天师至露梁大战。焚贼船二百馀艘。是夜三更。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九 第 153H 页
公立船上。誓天灭贼。忽有大星陨海中。黎明。公方督战。丸中胸。左右扶入帐中。公曰。战方急。慎勿言我死。言讫而逝。时长子荟,兄子莞秘不发丧。督战如初。贼围都督。荟等麾兵救之围解。一营始知之。无不涕泣。璘拊膺大恸。天师亦有不食肉者。公生于嘉靖乙巳。卒于万历戊戌。年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