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第 x 页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传记类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第 123H 页
松锦记程
庚辰夏。清人围锦州屡挫。辛巳春。虏主欲自将救之而止。八月初。调兵驰援。陆续不绝。初七日。英俄尔岱向锦州。沈中人颇多忧色。
十一日甲寅黄昏。八门击鼓。诸将奔驰。馆中人莫知所以。俄而博氏,范文程,琵琶,加鳞等。以其主命告于昭显世子, 凤林大君曰。十四日。皇帝往救锦州。 世子, 大君当偕往。不得有违。时锦州坚守。虏主屡败。主发清蒙兵十五以上。悉将而西。疑我有变。必欲偕往云。
十二日乙卯。定陪从官员。宾客崔惠吉,辅德赵启远,司御许遂,翊赞崔廷显,宣传官金瑜,朴敏道,司仆主簿朴泂质子,佥知具鏊,司果申汝迥,医官郑之问,李得吉,禁军朴信龙,假禁军吴成国,田士立,朴起成,崔继福,译官申继黯,李馨长,金命吉,徐尚贤,李楫,安大起也。时 世子有疝疾。宰臣讲院俱欲往诉衙门。且谕译人郑命寿。为命寿所挠而止。衙门通事以其主命致二驼于 世子。又致二驼于 大君。俾载帐具。又以博氏二人及通事郑命寿,韩巨源,李论善,朴突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第 123L 页
伊等护行。
十三日丙辰。诸固山兵先发。时赍咨官卢尚贤具咨衙门。乞赴锦军兵勿令数替。事竣当还而禁止之。讲院欲以西行事 启闻 本朝。屡乞差护送人。亦不许。馆中无财。先阅馆马。令自愿买马以纳者。 启闻论赏。又令译官禁军有财者。许自办所骑。罄馆储买马驼牛。修葺车子。车容载米三石。牛弱则二石。又造布囊百馀部。时装束卒卒。一丁可兼数事。员役衣薄者。各给银二两,绵布一疋。又分与蜜糒。宰臣,讲院,宣传官,翊卫司。下逮禁军。赐襦衣,耳掩,戎服有差。时馆银凡一千八百五十一两九钱。三百两送 大君房。二百十二两给一行员役。七百六十六两五钱五分。买马十七疋。三百四十一两买驼七头。六十五两七钱贸杂物。十五两九钱葺粮车。一百五十两赍盘缠。又以宴需。白绵布五十五疋,布七十二疋,白䌷二十三疋,绵布一百六十一疋。为一行装束之用。馆中米二十三石及往来兵放粮馀米八十一石与豹皮虎皮之属。悉皆贷用衙门。问馆中受料者百人。而从此行者有几。答曰三十馀人。衙门乃给三十人一月食。俾自输去。又给羊十头及脯果。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第 124H 页
十四日丁巳。虏主诣锦州。 世子送之城外。还官衙门。通事言今宜迅行。粮车难偕。令行中人各赍米。骑者三斗。步者一斗五升。议以至彼贷用柳琳军饷。待粮车至。还偿之。
十五日戊午巳刻。 世子, 大君发行。从者一百一十一人。马八十八疋。驼十一头。出沈阳北门城西路十馀里。 世子下马坐路傍。留馆诸臣贰师金荩国,文学南老星等。皆拜辞还馆。行三十里。过永安桥。又行三十里出长城。夕至辽河东。宿路傍。
十六日己未晴而风。卯刻发行十五里渡辽河。 大君及从臣数人从之。馀骑并由滩而涉行。可一百三十馀里。出西栅门。酉刻止宿新城前野。辽河西有城。清人所筑。设栅以标界。门曰栅门。新城亦清人所筑。二城守者甚稀。连日见虏骑向西而驰。
十七日庚申晴而风。夜寒有冰。平明发行。可百十馀里。路北山上有大塔。又过十里许。止宿谷中路傍。自离沈阳行大野中。野无人居。草长几一尺。但有烟台数处。路无水。渴不可耐。及是有山有水。为护行清人所迫。人困马疲。适逢柳琳军运粮人马之回。择其稍健数十疋以行。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第 124L 页
十八日辛酉。平明发行一百二十馀里。入长城。止宿林宁堡前川傍。长城不知何时所筑。起自山海关外。东至广宁。北至开云堡等处。沈阳地所经长城。乃此城之延逶者。城内汉地。城外蒙古地。今并为清所由。林宁堡即伊州属镇。自经丧乱。城堡荒弃。伊州者义州也。伊义声相近。故一称伊州。护送清人言其主已过伊州。促之轻骑先行。使宣传官朴敏道领辎重赶来。
十九日壬戌晴而风。平明发行。巳刻歇马于伊州卫城外川傍。川即大凌河上流。午刻自北门入。过南门约行四十馀里而炊。又行四十馀里。路边有一座废城。或称戚家堡也。
二十日癸亥。平明发行。行五里许。上一横阜。望见锦州城。护行人言中朝将祖大寿坚守。城外多埋火炮。不敢近云。清人距城五里。筑夹城围之已一年。柳琳在其东隅。行过夹城边。从北西而南渡二川。见清人与蒙兵列陈山上亘十馀里。过阵前望松山可七里。迤山而南至虏主军前。护行博氏入言之。须臾令移驻陈后冈上。是行也通六百馀里。而所谓五里较我国量地尺。几至七里。伊州西南九十里即锦州。锦之南二十里即松山堡。松,锦之间有山。山上有城。清人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第 125H 页
据之以临松锦。松之西十九里即杏山堡。杏之西又有塔山堡。杏距宁远可行一日。自锦至杏三十馀里。松杏之南即大海。海曲有仓。中朝发步骑十馀万救锦州。总督洪承畴,巡抚御史丘民仰,监军张斗,姚恭,王之桢,兵部郎中张若麒,运饷通判朱廷舍,表国栋,同知张威民总兵八员。大同王朴,宣府李辅明,密云唐通,蓟州白广恩,玉田曹变蛟,山海马科前屯卫王廷臣,宁远卫吴三桂及诸卫副总以下参将游击等官二百馀人。至松山分兵上山。以争山上城。清兵屡败。乃从松杏间。先断海运路。以此中朝兵食少。撤山上兵。欲归宁远。是日八总兵勒兵约战。清人不出。遂还陈。
二十一日甲子辰刻。汉兵自松山驰击清陈。才交锋便走。清骑追入谷中。遇伏而退。汉骑数千从山后路驰向杏山。清人追之不及。仍往掠海仓。是夜汉兵步骑又从山后而驰。为清人狙击。死伤甚众。
二十二日乙丑。朝雨雪晚风。 世子移幕次于松山西南五里许。午后虏主移阵进迫松山。 世子从而住其后。柳琳,柳廷益。各遣军官译官牒讲院。候问 世子起居。供献馔物。琳等欲肃拜。而清人不许。初更。汉兵潜入虏陈。突出向杏山。清人追击。互有死伤。乱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第 125L 页
兵喧聒幕外。达曙不止。是夜汉兵步骑又分路出城。清人邀击之。有驰向塔山者。有走向海边者。尽为清人所杀。虏主遣博氏来言战胜之由甚张。
二十三日丙寅。风寒有冰。柳琳等送白米二石,大豆七斗。
二十四日丁卯雨。柳琳等又送白米十一石,大豆一▣石,藁篅若干。
二十五日戊辰。汉兵连夜出城。驰向杏塔。清人截其归路。步骑数万拥入海中。清人击之。会潮涨。渰死甚众。汉兵十万列屯松山城外。粮道为清人所绝。分兵还归。清人以铁骑邀饥卒。或投海或匿山。清人三日搜杀。极肆惨毒。汉人鲜有乞降者。或拥荷其帅。立海中伸臂遮箭。以至死者。承畴及巡抚监军,通判等。及总兵王廷臣,曹变蛟陈松山城下。六总兵军三万。皆归宁远。清人遂围松山。夹城掘壕以守之。清人令我取海仓米十石。皆陈腐不可食。
二十六日己巳。博氏传其主命。请 世子 大君参飨礼。时柳琳为领赏而来也。虏主布毡于地而坐。诸将列其东西。 世子, 大君坐于西。琳率将官旗总以上入拜。设白肉一酌而罢。 世子还幕次。琳随之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第 126H 页
来。始得肃拜。夕还。虏主给马百疋。令分诸将官。又以羊八头牛二头。分馈所领兵。
二十七日庚午。柳琳还本国。择留其卒炮手三十,火兵六,马三十六疋以护卫。
二十八日辛未。虏主送二驼于 世子。一驼于 大君。 世子, 大君往谢。
二十九日壬申。虏主送二马于 世子。一马于 大君。博氏言勿谢。又送生鱼三尾于 世子。二尾于 大君。雨后风寒。疲马多死。送馨长于伊州。与柳廷益管下文大坤,金克义议贸粮。
三十日癸酉。清人抢掠宁远城傍。或以大炮放松山,杏山,塔山等城。城中亦以炮应之。其声如雷。丸大于鹅卵。屡落于幕外。多中。
九月初一日。筑土墙于幕外东北。以蔽炮丸。厚一丈馀。高二丈馀。又掘壕堑于四面。虏主致生鱼三尾于世子。三尾于 大君。时汉人投虏者甚多。多是蒙獭人归化者。
初二日乙亥乍雨。博氏来传虏主言曰。 世子仓卒来此。想不持寒衣。九王及虎口亲王将还沈阳。右真王代来。 世子行中疾人疲马并付回。一行寒衣。可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第 126L 页
托右真王持来此处。近日事录以清书。方今文字翻誊。令善写者仿此誊送 本国。俾知战胜之状。送人具录如其言。边地早寒。草亦不茂。诸陈马驼牛羊。成群放牧。距傍近五十里许尽赤。马饥而病。人无爨柴。蒙人时以橐驼取远地草以卖之。价甚重。
初四日丁丑。启 本朝。具陈艰难状。又文移关西伯。随力调济。范文程以其主命来言柳廷益所带炮手。多不善放。技艺不精乎。抑有他故乎。宜送秩高人董饬。即遣宣传官。致其言于诸将官及军人。夜闻松山炮声齐发。
初五日戊寅夜二更。天无行云。而黑气二道。起自酉方甚盛。从地至天。即宁远,山海等处也。一道从天中少北。直向卯方。一道从南经天西末。合于卯方。若围抱之状。经时乃消。是夜松山炮声尤震。大丸多伤清人。
初七日庚辰。虏主将移陈。已吹角而止。以雨作也。
初八日辛巳。 世子移幕于松山西十里。巳刻。虏主移陈。 世子从之。距城稍远。炮丸不及。是日未明。有星大如盆。自天中少东。落于卯地。赤光射地如画。所经即有赤气。俄而变白屈曲。良久乃消。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第 127H 页
初九日壬午。日卓午。虏主使博氏请 世子, 大君。至则诸将列坐如前。设肉一酌而罢。为重阳也。禁军安应男领牛车二百四辆。分载米四十五石,大豆四石六斗,盐酱各二石及馔物以来。义州将官郑德良领辽东粮米八十八石。分载四十四车。至锦州。饷柳廷益军。
十一日甲申。虏主送牛一头于 世子 大君。又送牛一头于陪卫诸臣及炮手等。
十二日乙酉夕。护行博氏及郑命寿来言虏主明日还沈阳。军机秘密。不可宣泄。托以移陈。潜自治行。问缘何卒卒。答云第二福真病重故也。福真即所称皇后也。行中马甚疲病。不堪作行。告博氏。夜送人柳廷益营。俾送将官马及军人马留养者。
十三日丙戌。 世子, 大君返自松山。虏主先行。过锦州。又过伊州三十里止宿。终日大风雪。目不能开。分员役前后陪卫。人各持六日粮。宣传官朴敏道等领辎重徐行。借柳廷益人马。输到伊州。与李馨长等留养病马徐来。馀粮三十馀石及大豆盐酱馔物。并赐廷益。是夜义州刷马运饷廷益者四百馀疋及沈馆所送载粮马二十馀疋来到伊氏。夜半辅德赵启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第 127L 页
远驰诣义州。捡沈阳来马。以待行到。且令阅李馨长等所贸粮。计数以给廷益。
十四日丁亥晴。风寒冰厚一寸。卯刻发行。巳初至伊州。易沈阳来马二十馀疋以行。是日行八十馀里。止宿林宁堡东五里野中。是夜虏陈喧嚣。闻蒙兵杀清兵数人而逃。
十五日戊子。平明发行过大塔。逢义州运饷人六百馀。又行五里许。右真王率百馀骑西来。虏主下马坐语良久送之。译官李楫领一行寒衣。载马四疋。自沈馆至。遇诸野同归。是日行可一百二十馀里。止宿栅门新城前野。
十七日庚寅。平明发行。虏主取捷路。且行且猎。夕渡辽河。而昏宿河东五里许。二更虏主闻福真病剧。率轻骑数十。驰还沈阳。其馀兵皆止宿。夜半始闻其先去。比至沈阳。福真已死。
十八日辛卯晓。发行入长城。少憩永安桥。行九十馀里。午抵沈阳馆所。贰师金荩国,宾客崔惠吉,辅德赵启远,文学南老星,司书赵全素等。皆迎于门外。
辽阳射猎记
辛巳十月初七日。满,梧两将。以虏主言传于 世子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第 128H 页
曰。十一日将欲出猎。 世子, 大君亦当偕行。
十二日甲寅。衙门以虏主命。送新制毡幕各一于 世子 大君。又送蒙古八人。俾于行中设幕。盖以我人不知设毡幕故也。衙门定博氏,于思巨把罢,通事边难,许得立等。使之护行。
十三日乙卯。内庭长番俞好善,薛里,郑应星,外庭辅德赵启远,司御许遂,宣传官金瑜,柳时成,司仆主簿朴泂,武兼申可贵,禁军郑之恭,朴实龙,医官南应琛,译官申继黯,徐尚贤,李楫,安大起,金应信, 大君军官朴培元。并员役从者九十六人。马五十六疋。橐驼八头。人赍五日粮。辰刻发沈阳馆。虏主出沈城北门。率三百馀骑。臂鹰者十馀。留馆诸臣贰师李景奭,宾客崔惠吉,司书赵全素以下及质子等随之。秫门外辞归。行至十里外。虏主分兵为两翼。且行且猎。所获不多。距沈阳五十五里而宿。地名往边堆。是行也虏主率二福真。各乘车设黄帷。车轻驾一马。或舍车而跨马从虏主后。又有二女貌甚少艾。骑从之。二儿女年才十馀。披貂裘骑马。乃虏主女也。不甚疾驰。以故我马虽疲。得免颠蹶。
十四日丙辰朝晴。辰刻。从虏主向亥子方。午后下马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第 128L 页
憩。夕宿于伊鲁地。有烟台数家守之。虏送獐一口于世子。是夕雨雪交下。夜深乃霁。北风大作。吹倒诸臣布幕。寒气栗烈。马皆股战。
十五日丁巳。风日极寒。虏主帐幕。亦皆沾冻。不得撤载。以此留驻。午刻博氏以其主命。致牛羊及酒肉于 世子 大君。又分馈诸从臣。
十六日戊午晴。辰刻。随虏主行戌酉方大野行猎。猎骑少。獐兔多逸。午后转向酉申方。是日约行六七十里。宿十王寺前。傍近有虏主庄。禁令勿侵。
十七日己未。辰刻。随虏主陈。向未方行猎。是日南风微温。雪融路泞。约行三十里。下马憩。又行七八里。望见沈阳城。又十里至城北秫门外。留馆诸臣出迎路左。时第二福真新死。虏主诣其敛。墙高庭广。工未毕。庭内设毡幕为祭所。虏主入哭甚哀。审视左右。出门乘黄轿入城。 世子从之还馆。沈阳乃是大野。而初日北行二十里。始有山。至翌日山阜嶙峋。或高峻险绝。既过诸山。又是旷野。望见乱山重叠东走。即铁岭卫等地。其东数日程。即建州卫。其野西连辽野。回转至沈。望之极目连天。所经人居绝稀。间有诸王庄田。相距或十里或二十里。大不过数十家。小不满十家。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第 129H 页
多是汉人及朝鲜人被虏者。十六十七日所经。土地多辟。庄居颇稠。汉人朝鲜人蒙古人杂错其间。
壬午正月二十九日己亥。衙门使郑命寿来传虏主言曰。二月初三日。要与 世子, 大君偕猎。前冬值酷寒。 王子不娴冒寒驱驰。恐伤不敢请。今方春气渐和。不妨偕往。须 治任。
二月初三日癸卯。内庭长番俞好善,薛里郑应星,外庭文学南老星,司御金汉文,前司御许遂,宣传官洪宇翼,李卓男,武兼宣传官申可贵,医官南应琛,译官李化龙,禁军朴士明,田士立,朴起星,李仲男,崔宗贤,义州人金成一,金秋立,朱之连,清译李缉,金应信,朱命生, 大君军官朴安义,吴孝诚。并员役从者一百四十五人。马九十二疋。驼九头。人赍二十日粮。衙门送博氏,于士巨把罢二人。通事韩甫龙,民金等护行。又送驭驼者蒙古五人。而其二送于 大君。未刻。清主乘轿由小北门向福真庙。大哭声闻于外。良久止。出庙门转向东北路。有三福真及女奴三十馀人。清主女儿二人从之。行十五里。至郁卧里止宿。距沈阳二十里。 世子帐在清主陈北一里许。
初四日甲辰。辰刻。清主上马北行。 世子亦从之。午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第 129L 页
刻。歇马夫河城西。距郁卧里可二十馀里。 世子亦下马少憩。赐讲院官馔果。午后行三十里馀。至大野中止宿。距义路城数里。
初五日乙巳。辰刻发行。过义路城。城北有神祠。乃 大明太祖高皇帝所建泰安神庙也。有二城。一名泛河城。其一在城南隔一水。名城南堡。皆汉人所居。今为清有。民家鲜少。城池颓废。午刻。歇马城北。而发行可三十里。到铁岭卫。此宁远伯李成梁所驻处也。东西二城合为一区。城中有李氏家基。城北有神庙。其下亦有李氏楼台今废。酉刻。止宿城北一里许。
初六日丙午。宣川人金仁相等男女数十人。来谒涕泣。丁丑被掳者也。 世子馈饭慰谕。辰刻。清人始猎。军卒漫山逐兽。使 世子一行从右翼而行。登峦入涧。险苦万状。午刻收骑。 世子亦下马少憩。进午饭。赐陪从诸臣以下果馔烧肉。午后清人复猎。日没。始止宿于开元之野。去城五六里许。野中有大川西流。清人以为辽河上流云。是日可行六十里。
初七日丁未。辰刻。清人纵猎。陟冈缘厓。终日驰逐。 世子马蹶而颠。不至重伤。午刻。清人出栅门收军。 世子亦下马憩道左坂上。午后且猎。向北方行。申时止宿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第 130H 页
长城之内。去开元六十馀里。长城不知何代所筑。乃华夷之界限也。城外即女许地方。自此以北。不见人家。
初八日戊申。辰刻。清人踰长城北行放猎。卒午刻始收。 世子亦少憩于野中。清人送猪一,蒙古酒一壶于 世子及 大君。午后又猎。夜深复止宿野中。北有废城东西二所。东乃金他实所居。西乃白羊高所居也。清人曾已袭破二酋虏。其部落空其地。两城相距数里。东则砖筑。西则木城。前野土膏而蓬蒿接天。是日行可六十馀里。
初九日己酉。平明。清人始猎。 世子, 大君随行入汝许地。悬崖峻坂。终日登陟。人困马乏。 世子又落马不至伤。午刻。歇马复猎。申刻。止宿中野。是日约行五十馀。
初十日庚戌。辰刻。清人向东北。且行且猎。午刻收军。世子下马少憩。清主送蒙古酒于 世子。未刻又猎。申刻止宿中野。复有大川东南流入浑河。
十一日辛亥。辰刻始猎。午刻歇马。午后从西南行。驱驰险阻约五十馀里。自入汝许地。未详地名。
十二日辰时。向北逐猎。午刻歇马复猎。又向南行几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第 130L 页
至三十里止宿。而旋入沈阳路。
十三日癸丑。辰刻始猎。出西南大野中西北无际。狞飙终日。走石扬沙。人不能开眼。乃大漠也。去蒙古地方才十馀里。午刻收军。午后复猎。仍向西南行。是日约行五十馀里。尚在汝许也。
十四日甲寅。辰刻清人始猎。午刻收军。午后且猎且行。可六十里止宿。
十五日乙卯。辰刻清人纵猎卒。仍向西南行。马又蹶。世子坠地不甚伤。午刻歇马复猎。行六十馀里。止宿外长城内。始入清人地也。
十六日丙辰。辰刻。清人放猎卒。复出长城。向西逐猎。午刻歇马。午后又东南行。更入长城内止宿。行几六十馀里。橐驼辎粮。由直路行。可三十馀里云。是日闻松山失守。诸将皆死。洪承畴被执。
十七日丁巳晓。同行博氏于士巨先还沈阳。为往锦州云。辰刻清人始猎。午时入内长城歇马。城内有一堡。汉人所防守处也。今废无人居。长城逶迤自东而北。十里五里。大小台堡。相望延袤。莫能究矣。申刻入栅门。栅门之外往返十一日间。绝无人烟。到此始见居人。日没复止。至开元城南门外留宿。城乃辽左大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第 131H 页
城。池之壮过于辽东旧城。而崩垣堆堞。惨不忍见。城内只有居民数十家。白塔寺,玄帝庙尚存。是日行约六十里许。清主送雉四首于 世子。二首于 大君。
十八日戊午阴雪。 世子留开元城外。赐陪从诸臣食。
十九日己未。辰刻。清人南行而猎。 世子辞以人马疲困。不随猎队徐行。午刻歇马复行。至三台堡止宿。是日可行五十里。距铁岭十五里。清主送猪一口于世子。亦送一猪于 大君。
二十日庚申。辰刻。清人始猎。 世子从之。止铁岭城南野歇马。午后收猎骑。酉刻行至城南堡前留宿。是日行可五十馀里。义州被掳人金汝相,崔卓立,金德元等三人。自铁岭追至。上谒献酒肉。 世子馈酒饭慰谕。
二十一日辛酉。辰刻发行。清主闻诸处烟台痘疫甚炽。迂路向西南行三十里歇马。又行三十里许。到夫河西五里止宿。去沈阳四十里。
二十二日壬戌。辰刻发行。未刻还馆。
壬午十一月十六日。午后郑译传衙门言。帝是月念后出猎。 世子, 大君当偕往。宰臣讲院以为 世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第 131L 页
子素患疝症。冒寒自凤城还。未得差可。不可远猎。争之不得。追闻猎行退于十二月初二日。二内官玄德成,张伦,陆后立,宣传官李卓男,洪宇翼,医官安礼,译官申继黯,梁孝元,申尚福,崔仁杰,禁军朴希福,金擎日,崔应凤,金就立,壮武队崔起仁,洪继立,申㻙, 大君军官吴孝诚,朴安义,金孝纯等五十五人。马五十一疋。骡五疋。橐驼七头。人持二十日粮。衙门送博氏,皮牌噶林二人。通事李芿石。使之护行。
初二日丁卯。 世子及 大君由沈阳北门出门外十五里。随清主行。行到小夫回少歇。至大夫回止宿。去沈阳可四十里。
初三日戊辰。到伊赖城少歇。至破回城傍止宿。
初四日己巳大雪。到铁岭卫前野少歇。至铁岭城东十五里止宿。
初五日庚午大雪。住铁岭东。
初六日辛未雪晴。到鼎川少憩。至监浦留宿。
初七千(一作日)壬申。药房书员赵宗立冻伤而病。几殒。载车接置于开元城中。行到开元卫前野少憩。自此且猎且行。 世子马蹶坠地而不甚伤。至栅门外野中止宿。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第 132H 页
初八日癸酉。到瓮者家岘少憩。至二十里许。宿山下。
初九日甲戌。到汝许城东边止宿。
初十日乙亥。止宿野中。
十一日丙子。
十二日丁丑。
十三日戊寅。
十四日己卯。
十五日庚辰。清主有疾。仍驻陈中。
十六日辛巳。北向二十里许止宿。
十七日壬午。西向二十里许止宿。
十八日癸未。移驻五十里许止宿。
十九日甲申。止宿于野中。
二十日乙酉雪。宿汝许城北偏。马二匹毙。
二十一日丙戌。宿汝许城西偏十里许。马二疋毙。
二十二日丁亥。至一小山下少憩。至瓮者家岘下洞止宿。
二十三日戊子。收猎骑。至栅门外少憩。宿栅门内。
二十四日己丑。到开元卫野中川傍止宿。
二十五日庚寅大风。行到铁岭卫北边止宿。
二十六日辛卯大风。路中少憩。清主闻直路疫炽。避从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第 132L 页
山路破回城越山边下止宿。
二十七日壬辰夜雪。中路。清译李楫自沈阳率人马来候。伊赖城野中少憩。至大夫回前野烟台傍止宿。去沈阳可三十里。
二十八日癸巳。 世子, 大君酉刻还沈阳馆。
癸未十一月初一日辛卯。 世子, 大君又从清主射猎。右副宾客李昭汉,司书李正英,翊赞尹圣举,宣传官权霌,内官柳嗣仰,金宽,白礼元,医官蔡得沂,译官申继黯,清译崔仁杰,朴成男,李点,禁军尹螭,朴希福,金擎日,崔起仁,边得中,崔应凤,李仲男, 凤林大君军官朴培元,金孝顺,麟平大君军官申晋翼,金汝老,申可贵,李文炜等六十五人。马一百四十四疋。橐驼八头。骡七疋。博氏,于士巨,右达伊者,音甫等四人护行。 世子, 大君出自小东门。行八十馀里。宿抚顺所。
初二日壬辰。行七十馀里。者片城东北边止宿。
初三日癸巳。行八十馀里。止宿侈山。收人马疾者及鹰子。还送沈阳。
初四日甲午。从诸王行猎。出栅门永居止宿。
初五日乙未。猎深河止宿。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第 133H 页
初六日丙申。大风而雪。向东北而行。
初七日丁酉。从猎。
初八日戊戌。从猎。
初九日己亥。从猎。
初十日庚子。从猎。
十一日辛丑。从猎。
十二日壬寅。从猎。赐宰臣讲官豆粥。日暮时诸王罢猎归陈中。遂改路移陈。以致夜深。上下饥困。
十三日癸卯。从猎。
十四日甲辰。不从猎。司书李正英猝中风寒。使宾客及医官蔡得沂救疗。
十五日乙巳晴。不从猎。
十六日丙午。不从猎。宾客李昭汉,司书李正英及蔡得沂追至行中。
十七日丁未。从猎。
十八日戊申。不从猎。
十九日己酉。不从猎。宾客李昭汉,司书李正英以病还归沈阳。刷马夫一人冻死。
二十日庚戌。不从猎宿河。
二十一日辛亥。夜风雪。不从猎。行十馀里。始见大村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八 第 133L 页
落。直路有痘疫。从间道。宿伐桥里山谷。
二十二日壬子。迷失道。缘崖而行。从者不得骑。日暮始与猎骑会于屯伊地。夜半大雾。至辰刻始收。日气和煖。冻川流澌。
二十三日癸丑。不从猎。宿上下多地。
二十四日甲寅。宿抚顺所。宾客李昭汉,司书李正英追至中路。谒路左。仍为陪从。
二十五日乙卯。由小东门还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