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x 页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尊攘类○华阳洞志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20H 页
华阳洞志引用书目
列圣御制
正宗大王御制
宋子大全宋时烈
老峰集闵鼎重
文谷集金寿恒
晚洲集洪锡箕
寒水斋集权尚夏
农岩集金昌协
三渊集金昌翕
丈岩集郑浩
芝村集李喜朝
直斋集李箕洪
凤岩集蔡之洪
睡村集李畬
竹泉集金镇圭
圃庵集尹凤朝
陶庵集李縡
巍岩集李柬
屏溪集尹凤九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20L 页
石门集尹凤五
古朴斋集赵泰万
江汉集黄景源
山水轩集权震应
翕斋集李思质
霅桥集安锡儆
东山集任相周
丹室集闵百顺
石堂遗稿金相定
性潭集宋焕箕
青城集
李重明疏
蔡之涵疏
华阳旧志
华阳洞事实
华阳尊周录
万东庙事实
艺文馆致祭文誊录
华阳实记
政院日记
[图]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21H 页
万东庙
삽화 새창열기
皇庙在洞天。第二曲。云影潭上。背洛阳山中峰。向北厦堂。前堂后寝正寝三间。东西夹室各一间。前堂五间。寝闭以閤。堂垂以帘。前楣扁以万东。取 宣庙宸翰万折必东语扁之。门曰星拱。取论语北辰章语。凡三间。扁于正门。左右夹门稍低。门左右。各有廊三间。缭以周垣。庙门二扁。俱陪臣权尚夏笔。门外有神厨四间。中一间堂。东房一间。祭物封进之所。西二间房。诸执事斋宿之处。
书院在 皇庙之右北向。背洛阳岩麓。前直泣弓岩。五梁三间。屋脊与 皇庙外阶相等。寝门楣上。揭 肃庙宸翰华阳书院四大字。而丙申备忘记。亦以金字镂板。揭于寝西门上。并笼以纱正门曰承三。凡三门。东西有夹门。取孟子承三圣之语。扁之。门外有两庑。东曰居仁。西曰由义。东西各三间而有夹堂。亦取孟子之语。扁之。斋下讲堂曰一治堂。仿五梁之制。东西房各二间。中堂两楹凡九间。又有北阿两夹室。各一间。亦取孟子语。扁之。丙申 御额后前。赐丙子院额。移揭于堂之前楣。中门曰开来。在东斋之西。讲堂之南。向西一间门外之左。有斋曰昭阳。四阿四间。东堂西室。取朱子感遇诗阳德昭穷泉语。扁之。乃院任所处之斋。斋南及东。有库廒庖厨十许间。其北有湢浴之所及厩舍各数间。斋西曰冽泉齐。三间。东堂西室。有夹堂。先生时生徒所居。旧有草屋数间。中废。后因其址。改搆瓦屋。取下泉诗语扁之。板堂在昭阳斋之后。直西南三间。贮先生大全集板。
草堂在冽泉斋之西。亦称书室而无扁。五间正室三间。一突二板。东西夹室各一间。南檐皆有夹室。即先生所处。南有小夹门。正向 皇庙外门曰进德。前后各三门。上加层楼。自开来门。历 皇庙外庭。神厨前。又历冽泉斋。草堂有此门。亦向西。门外有下马碑。竖路左岩上。洌泉昭阳两斋之间及昭阳一治之间。各有小夹门。一治之北及东垣。亦各有小夹门。以通往来。北可至泣弓岩。东可至崖刻下。斋门庑诸扁。皆遂庵笔。惟一治堂大扁。乃金鼎三笔。丙子 赐额。乃竹泉金公镇圭笔书。以分丙申备忘记。即闵公镇厚笔。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21L 页
焕章庵
삽화 새창열기
在溪北金沙潭上。岩栖斋之左。与瞻星台相对。云汉阁在其傍。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22H 页
瞻星台
삽화 새창열기
在溪南洛阳山之下麓。层岩成台。甚高台下。有石龛磨崖。而刻 烈皇帝御笔非礼不动四字。后又刻 显皇帝御笔玉藻冰壶四大字。我 昭敬王万折必东四字。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22L 页
基址第一
华阳洞在县东二十里洛阳山中。一名黄杨洞。多黄杨故名。洛阳一称落影山。又名弥勒山。高耸清秀。铲彩灵异。山上大岩。刻画大小弥勒像。元时有胡僧来。结庵而居。庵名亦弥勒。后燬。今有废址。(华阳旧志。)
华阳洞在洛阳山下。乃俗离山之西北一支也。尤庵宋先生爱其山高谷深。常欲灭景其中。往来于仙游洞巴谷之间。(华阳洞事实。)
擎天壁为洞门第一曲。壁在溪南。奇岩峭耸壁立。如神剜鬼削。层累相承。高几百丈。势若擎天故名。自青川县东行十五里。历无量桃源里,晚景台,书院旧址对边枕流亭下。亭废有墟。即先生初卜洞天时借寓黄家亭子也。自此沿川东行数里。经长潭。潭即绀川之水渟泓成潭。几一里许可方舟处。涉潭下滩行一里。东入洞口涉一川。乃巴溪下流。即此壁也。云影潭在溪北。溪水成澄潭故名。取朱子诗天光云影共徘徊之语也。自擎天壁沿溪北行一里。得平畴可耕处。有茅茨十数家。称沙店村。萧洒可居。历村前过山隅一磴。又涉川。即此潭下滩。入此曲而南则乃先生卜筑处。今有 皇庙书院。泣弓岩在溪南。有大岩白而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23H 页
圆滑。面又平正。先生每哭 孝庙讳日于此岩故名。有先生绝句及后人碑表记。自云影潭沿溪南行一唤地。历 庙院前。出于溪上。即此岩也。今直书院一治堂前。金沙潭在溪北。溪水又成潭澄滢。汀沙明媚故名。自泣弓岩沿溪南东行数十步涉川则即潭下滩。潭之北岸。即岩栖斋也。先生时有小舠。以通草堂岩斋南北川路。今潭水淤而舠亦坏。旧以云影为二曲。泣弓为三曲。金沙为四曲。右三曲同在数唤地。泣弓金沙又在一处。而只限溪之南北未可以各称曲。若以涉溪当一曲。则云影为第二曲。而泣弓金沙合为第三曲。凌云台在溪北。有若陡起临溪而高故名。自涉金沙潭下流。出于岩斋之后。历焕章庵。即此台也。寔在焕章之东崖刻之北。瞻星台在溪南。即洛阳山之下麓。有层岩相累成台。岌嶪几百丈。台下有石龛。磨厓而刻 皇笔故名。自凌云台前南涉川则即此台也。寔与焕章庵相对。既刻 皇笔于厓。又欲结庵其下而守之。未果而揭其名于此庵。使缁徒守护之。此为第六曲。自泣弓岩历水碓及䌽云庵洞口合行一里弱。可不涉溪而到。卧龙岩在溪北。有穹石横亘于溪边。全体蜿蜒似龙形。长可十许丈故名。自瞻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23L 页
星台沿溪南东行二三里。又涉溪出溪北。即此岩也。若自焕章庵直沿溪而行。则亦再涉川可到。鹤巢台在溪北。台临溪边。如凌云台。而有长松离立台前。旧有青鹤养雏成巢故名。自卧龙岩沿溪东行数唤地。即出此台下。旧以卧龙为第七曲。鹤巢为第八曲。而右二曲同在一处。似未可分称。而瞻星卧龙之间数三里。有可称曲矣。巴串盘在溪中。白石平铺。净滑无尘。可坐数千人故名。自鹤巢台东沿溪北行数唤地。即此盘石也。溪水遇雨添波。则汎滥石面。可以跣涉。水涸则石面全露。可以袜蹑坐卧。亦可写字。又有往往成窊处可代盂钵。好事者或盛饭注羹而饮食之。此为洞天第一绝境。陶庵李公縡作小亭于溪北。而只名以华阳第九曲。巴串亭子属之书院。今按九曲名号。或仍地名。或取古义。多昉于先生时。其定为九曲。则实遂庵权公所命也。丹岩闵相国镇远以篆镌刻。唯泣弓岩有隶字大刻者。乃尹宪柱笔。又金沙潭边大石。刻华阳水石大明乾坤八大字。亦尹笔也。又自巴串行东入十里许。历七松亭。凡四涉川。北入一谷。则乃仙游洞。即闻庆地。在大冶山下。其幽深奇绝。与巴串可相伯仲也。九曲上下合计廑十许里。又彩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24H 页
云小庵在南。介于庙院厓刻之间。向东一塔幽深窈窕而但欠泉石。(华阳旧志。)
华阳诸胜记葩谷洞府之宽。盘石之壮。固不悖于所闻。而石色尚欠莹腻。其最皓洁可爱者。独有水北一处耳。其馀则皆未称上品。且其水势逦迤少奇变。此皆苛细论之为然。而要其格韵清奇。终逊于枫岳之碧霞潭矣。 仙游洞开广宽平。虽若不及葩谷。而水石极奇壮。左右又有岩壁之胜。伟丽幽夐。殆无可比。以吾论之。宜居葩谷之上矣。(农岩集。)
缘起第二
与闵大受书。 崇祯皇帝御笔。每奉玩血泣。不知身在海外鲽域。执事之能得此幅。岂亦有冥冥之相感者欤。跋语谨当拜手稽首而为之耳。(宋子大全。)
毅皇御笔非礼不动四字跋。右 崇祯皇帝御笔也。夫圣人告时君之言。莫备于九经。而九经之中。惟此四字为第一要道矣。今我 皇帝陛下之表章。独在于是。则 圣学之高明可知矣。故其甲申三月之变。不失国亡君死之正。以明圣训于无穷。岂不盛哉。呜呼。有君如是而天下竟至于沦丧。岂当时臣子之罪哉。闵尚书鼎重尝至燕山。购求遗笔无所爱。有一人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24L 页
以此来示。鼎重钦奉悲咽。将倾橐货之。其人识其意。便推以与之而却走。亦岂义人之隐于市屠者耶。闵尚书百袭以归。寄赠于华阳山中。余敬受百拜。因模勒入木而藏之。适值奉讳之日。不觉涕泗之交颐也。崇祯辛亥三月十八日。陪臣宋时烈谨记。(宋子大全。)
与闵大受书。曾受所示 先皇帝御笔。岭外有一后生。欲模勒入刻。即许之而不可无跋语。故略缀跋语矣。旋思并入梓而流传。不无过虑之端。故不敢并寄。而亦不敢有隐于执事。故谨此录呈耳。(宋子大全。)
御笔切欲磨厓深刻于此山绝顶。须得好官人然后相语耳。(宋子大全。)
先皇帝御笔。非可以仓卒镌刻。盖如欲磨厓。则壁立者甚多。而磨削之役甚不易。如用其水磨者。则亦颇有佳者。而其运动之力。亦甚难得。大抵当用许多人夫。故始欲奉禀而微通于本州矣。今则农务方剧。已无及矣。然执事若临。则欲借声光。私得髡徒之力。而执事有踪迹之嫌奈何。(此事必欲就深处者。鄙祖母之考李正献公润庆墓在杨根。其碑载乙卯讨倭功。壬辰倭奴来见而破碎之。日后事变有不可知者。又朝家若闻有此举。则必以为祸胎。故殊不欲有烦听闻。幸执事细思之如何。)凡有可刻处而亦有可任之人。则不必拘于此中矣。如使百世之后。因此而知本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25H 页
朝不忘 先皇之意。则诚非小事。故极用耿耿而未易成。可叹可叹。(宋子大全。)
御笔模本敬受之。其一画见脱者。当更质以真本矣。此间更无善模者。当用来示者入刻矣。购刻先后书本不是大段。而况事之先后有不可易者耶。承欲来看刻事。岂胜企幸而何可冀耶。(宋子大全。)
厓役愚在彼已始工。昨见孙儿书。已硺去凹凸而沙石之。非久当讫矣。其刻役则当在自西东还之后。更禀而为之矣。南令果送石工耳。(宋子大全。)
厓刻正欲速。而此间无与计谋者。承一来之教。虽甚欣企。然岂是易事也。 御笔下书以陪臣姓名购。陪臣姓名刻。崇祯甲寅三月日。如此书之耶。后便示教。(宋子大全。)
毅皇 御笔崖刻小识。陪臣闵鼎重奉至。与宋时烈等谨拜手稽首摸勒。时四十七年甲寅四月日也。(老峰集。)
与金久之书。昔年闵大受得 帝笔而见示。虑障簇之弊蠹。适华阳洞里。有石崖壁立。覆如屋。左右有屏。若鬼神凿成而待之者然。即摸上而镌刻。仍欲作小庵于其侧。募入数个僧看护。而名之以焕章。盖取论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25L 页
语焕乎其文章之意也。此事未成而遭此远谪。初心将永孤矣。对崖一唤地。旧有书斋。八九僧徒守之。遂以焕章之名。刻而揭之。托其僧使呵樵竖之侵敌矣。山外有一文士作长篇歌其事。敢录以呈。倘赐继和。俾作庵中一典故。则事体赖重。守宰侵虐庵僧者。或有募斯之心矣。第本韵太多。或别作律古。随意所便尤好。千万至恳。手写彩纸尤佳。(宋子大全。)
答洪元九书。昔老峰闵台奉使于燕。求得 崇祯皇帝御笔。以为如有货者。虽万金无爱也。有一明人来示非礼不动四大字。将以金偿之。则不受而却走。盖感闵台之诚也。曾与闵台谋其久远之图。模刻于华阳之石厓。上覆傍遮。可庇风雨矣。始欲结屋于其侧。守以山僧。名曰焕章。盖取论语焕乎其有文章之语也。事未就而罹此祸罟。势将朝夕就尽矣。念昔 孝宗大王念此虏之不可共戴。痛愤疾怨。期伸大义。上天不佑。遽尔上宾。闵台聿追其志。略寓葵忱于此事。其情可谓戚矣。屋既不就则抑恐此志又成埋没。遂移其名于东边僧舍。此不可无发挥之词。愿执事之先之也。昔朱奉使孤囚冷山而攀龙莫及之句。发于道君之祭文。至今流传天下。虽在今日。亦或有喜闻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26H 页
者矣。(宋子大全。)
李重明请建 神宗皇帝庙疏。臣尝志在尊周。泪迸思汉。而平生感慨不外于此。则不敢囚舌于求言之秋也。臣窃惟以天地之大而雨露之泽。尚有偏洽之地。以帝王之圣而拯济之泽。亦有偏被之地。地之相距万有馀里。而偏蒙洪济之大功大德。则虽在百岁之后。而不可忘其大功大德也。恭惟我国家粤自 祖宗朝。屏翰我 皇明。而诚切事大。恩深字小者。多历年所。而洎乎壬辰。岛夷入寇。蹂躏我列郡。鱼肉我赤子。灰我 宗庙。辱我 陵寝。而逖矣湾上。周迁国容。越在草莽。惨矣域中。野无人烟。燕巢林木。则虽以宣光之英武。李郭之忠勇。势难收复旧日之山河也。幸赖 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竭天下之财。劳八年之征讨。复三韩之彊域。则兴我灭国。血我 宗祧者。秋毫皆 帝力也。惟我东土百万苍生。脱诸兵燹之中。措诸衽席之上。得免卉服之民。更为圣人之氓者。戴 帝之功。生殒首而无憾。感 帝之德。死结草而图报。则拯济之功。嵬荡之德。穷天地亘万世而不泯者也。呜呼。苍梧驾远。赤县土崩。日暮炎海。波没龙舟。而 园陵灰烬。香火凄凉。嗟我 神宗如在之灵。尚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26L 页
何所依归也。陟降之灵。无往不在。而曾树大功大德于吾东。则 灵其眷恋于东也审矣。伏愿 殿下思吾东再造之鸿恩。追 先王报事之至诚。择净界而建庙。俾礿祀而长存。则不惟举国之人。皆有所悦服也。 宣祖大王在天之灵。必悦文孙之继志。而先朝臣民入地之魄。亦喜吾君之有后也。臣尝闻周公之诰成王曰。以功作元祀。宋臣蔡沈引祭法而释之曰。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以臣子而有功劳者。尚且祀之。则以 帝王而大有功德者。可不立庙而祀之乎。议者必曰先圣贤之祠则固有之矣。古帝王之祠则未之闻也。臣请援古而證之。尧德协和万邦。而尧崩之后。中国之人。立尧祠以享之。禹功永赖万世。而夏亡之后。吴越之人。立禹祠而享之。今我神宗之大有功德于吾东。似不在尧禹之下。而尚无奠祭之所者。岂非我国之一大欠典乎。臣又闻汉之昭烈德洽巴蜀。诸葛孔明功多镇抚。而汉亡之后。蜀人思之。并立祠以享之。故唐臣杜甫之诗曰。一体君臣祭祀同。今我若为 神宗立庙。则可以当时名臣杨镐,将臣李如松等。并从配享之列。明著协赞之功。不亦宜乎。俨然遗像。赫临 神位。相臣将臣。侍立左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27H 页
右。而永为崇奉之地。丕示报祀之诚。则志士慷慨之怀。兆民讴吟之情。必因此而有所慰矣。或者若以时势之异昔而惮于立庙则是未之思也。古之王者革命之后。尚有宾祭于前代有功有德之君。则岂不以天命靡常。神器是公也。是故 大明太祖亲祀历代之始祖。而元之世祖亦与其享。则是岂非大圣人至公之诚心乎。如使天下之人。知我国立 神宗庙。则必嘉其不忘旧日之恩也。安有异议于其间哉。况今迹已熄矣。泽已竭矣。既无可依之势。又无可冀之事。而只感旧德。思欲报答。则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莫不兴叹之人。而均赋是心者。独无所同然乎。伏惟我 圣明必以忠孝为心。勿以疑惧自沮。博谋庙堂之臣。俾创 神宗之祠。则曾涵 帝德之民。孰不子来而执役乎。常念我 宗社之灵长。臣庶之生全。莫非 神宗之遗泽。而臣亦万历之遗民也。自我先民暇息优游。式克至于今日休者。宁可不知其所自也。玆沥葵忱。敢有所达。固知荛说似非急务。而第念近者天灾层出。祀以攘灾。靡神不宗。则 神宗之神。独不可宗乎。追惟配天之恩。亟营妥灵之所。而德以报德。祭于可祭。则 帝必顾享。天亦用休。而默佑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27L 页
之效。亶在是矣。(李重明。即尤庵抵遂庵书中湖西一士人也。甲申筵话中洪州儒生李姓人也。字子文。号安谷。甲申后不事举业。啸咏山水。显庙丁未。应旨上疏。 上韪之命官之。至奉事。)
诀权致道别纸。 显庙时。湖西一士人。上疏请立 万历皇帝庙。其时异论之人。托言天子之尊。不可祀于偏邦。又其祭仪不亦难乎云。余知其时议之终不可行。只言此言出于此时。其人可尚。此则不可无嘉尚之典。又不肯听。心常慨然矣。其后华阳石龛。既刻崇祯皇帝御笔。又刻于片石。藏之焕章庵。而又有文谷哀词。此为之兆矣。常欲建一间祠宇于焕章之后左。以牌子书 神宗皇帝 毅宗皇帝。春秋依武夷神礼。祀以乾鱼酒则用书室基田所出。务其精洁。惟祝辞不可不盛其称颂也。此事经营于心者久矣。未果而出于此。恨孰大焉。其以天子之尊不可祀于偏邦者。此实无识之言也。(韩退之时。有楚昭王庙。而遗民私荐之。故退之诗云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张南轩尝于所守之州。立虞帝祠而祭之。朱先生有表章文字。此岂非可据之典乎。文谷诗亦使可赓之人赓之。联为大编。藏之庵里。亦一事也。非礼不动四字。老峰奉来者也。片石新刻。李择之摹出者也。此事当与金,闵,李诸人议而成之则善矣。此事力极简。不难成矣。虽有非之者。既有朱子,南轩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28H 页
故事。何必自沮也。(惟书室基田。闻守婢之言。则后颖亭奴。乘我巨济时。以为其主之物而欲夺之云。若然则难矣。若备本钱。付之庵僧。则亦是一道耶。须善思之如何。若与三家议之则必有良谋矣。)始欲配以 孝庙矣。更思之。此则非但事体未安。时人必以为大罪。不敢生意矣。年年祭官则忠显宋公子孙在本州。此可任之。(其馀洪,卞诸君亦可也。)曾谋二程书写役也。吾友断置。某按使此义精矣。斯役也尤不可不审也。 神宗皇帝祝辞。主于威德加于壬辰。东人受赐。 毅宗皇帝主于国亡君死之正也。(宋子大全。)
答洪胄华书。邪说得肆。复见向时诬辱。师门厄会。几时可尽。痛心痛心。华阳树屋事。非敢一时妄怀。而诸贤之意。皆欲少观时世。故咨且至今矣。目今爻象转益艰险。诚恐既成之后。反有难处之端。以此姑欲慎重矣。未知如何。春来大拟一入华阳。消详多少事。而非但病苦难振。艰窘到极。无计俶装远动。迄未之遂。恒切怅恨。馀留早晚一叙。(寒水斋集。)
答李尚书秀彦书。华阳小祠遗教恳至。今虽掣于时势。不敢辄举。早晚此设。宜不可已。若尔则欲于小祠傍。又立先生一小祠。以应武侯祠屋长邻近之故事矣。小祠祭仪。依晦翁沧洲所定。用纸榜祭之。礼讫而烧除。此亦遗教也。先生之祠。亦不当独为立主。今此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28L 页
真簇姑安万景院宇。徐待此祠之立而移奉焉。则事体似便稳。亦未知如何。(寒水斋集。)
建置第三
崇祯四十七年甲寅三月。模刻 毅宗皇帝御笔于华阳洞溪边崖石。立庵其傍。使僧徒守之。名以焕章。藏其真本于庵里。使文谷金公寿恒作哀词叙其事。后云洪锡箕亦歌其事。先生次其韵。并文谷诗藏之。后又李参判选模出 皇笔于江都国藏。先生刻之片石而藏之。(宋子大全年谱。)
尤庵模刻 御笔于瞻星台。始欲结庵其侧。募僧徒守护。名其庵曰焕章。未及遂计。南窜北谪。故移其名于洞中隐仙之庵。其后甲寅。始搆焕章。又移其扁。(万东庙事实。)
崇祯七十七年甲申。 大明神宗, 毅宗两皇帝享礼始成。门人权尚夏既受先生遗教。与同志士友经营有年。趁今岁 毅宗殉社之周甲。依厦屋制。建庙于去厓刻一里许面北之地。号曰万东庙。以正月上丁。用牌子书 神宗显皇帝 毅宗烈皇帝。设位而祭。自制祝辞。荐以四笾四豆。牲用太牢。献三爵。又以一体君臣祭祀同之义。奉先生真像于先生书斋。荐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29H 页
以一笾一豆。而仍告庙享礼成之意。春秋享礼。初定于孟月上丁。以大报坛享在三月。而先行私荐之未安。改行于季月。(宋子大全。)
陪臣李光稷开基祭文。猗欤 皇明。父母四海。 神宗盛德。率土咸戴。活我鲽域。恩深义大。功存再造。泽洽万代。逮我 毅皇。克承前烈。治本九经。心要四勿。君明运讫。天曷故焉。国亡君殉。有辞千年。讴吟思汉。偏切东藩。肆我 宁考。首明大义。有臣文正。契合鱼水。乙夜前席。吁谟密勿。鼎湖龙飞。弓剑遽遗。大老于世。未伸初志。一部麟经。无地可读。卷而怀之。华山之曲。尊周微意。用寓其中。于厓有镌。四字煌煌。回瞻域中。九有昏浊。惟玆一洞。 大明日月。 皇灵陟降。舍此于谁。玆谋建屋。庙以享之。爰卜其基。结搆以时。涓吉虔告。荐此肴醴。神其保佑。永世无替。(华阳旧志。)
陪臣郑浩上梁文。盖闻荆俗祀大舜之神。侔功德于天地。成都有先主之庙。走村翁于岁时。虽非祀典之纪常。可见民德之归厚。况左海一域。莫非 大明之臣。怀西方好音。讵无京周之念。乃营有侐之新宇。用伸孔熯之微诚。于戏盛德不忘。所以愈久深笃。钦惟神宗皇帝陛下。治天下四十馀载。荡乎无能名焉。环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29L 页
东土数千里。民微尔吾其鱼矣。泽未斩于永世。 仁声入人者深。国犹活于于今。秋毫皆 帝之力。亦粤毅宗皇帝。实惟继体圣君。遵中庸九经之要。猗欤非礼不动。值汉家十世之厄。其如有君无臣。及夫运去历尽之辰。不失国亡君死之正。痛矣甲申三月之变。尚忍言哉。质诸鬼神百世无疑。永有辞矣。故讴吟不绝于率土。而哀慕弥切于偏邦。肆惟我 宁陵初年。首明尊周之义。暨厥臣文正大老。每讲兴汉之谋。力弱力穷。纵屈意于皮币。日暮途远。益励志于胆薪。痛燕昭遽弃于群臣。而诸葛无赖于尽悴。嗟阳消阴长之气数。奈何乎天。想云车风马之往来。别有其地。眷彼华阳之一洞。可比西山之遗墟。一心倾葵。殷家之日月独照。四字镌石。周诗之云汉载昭。宜建数间之檐楹。庸傧一体之祭祀。设公庙于下邑。莫言古礼无徵。借微馨于渚蘋。可见至诚攸感。爰相宅而扫地。乃鸠材而僝功。惟其人心所同然。若有神物者阴阳。苟合矣苟完矣。结搆非奢。美轮焉美奂焉。经始不日。如众星之拱北。孰不闻风而耸听。虽万折而必东。庶几顾名而思义。瞻彼中土。衣冠文物之皆非。藐玆少华。尊奉倾向之独至。恭陈善颂。助举脩梁。 抛梁东。突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30H 页
兀长虹跨半空。荷盖雕舆勤陟降。渺然瞻望白云中。抛梁西。遥遥天寿极望迷。凄凉蜀魄千秋恨。夜月空山冤血啼。抛梁南。涧松苍翠挹晴岚。山河扶户星辰近。碧瓦金茎色共涵。抛梁北。岿然华扁可矜式。滔滔日夜朝宗心。逝者如斯也不息。抛梁上。玉殿翠华空想像。山自高兮水自长。礼功盛德穷天壤。抛梁下。冬之奥室夏崇厦。北方不可久留些。世世来钦降我嘏。伏愿上梁之后。其始自今。有感必应。芳菲菲其弥烈。肴羞蕉荔之杂陈。 皇剡剡其扬灵。焄蒿悽怆兮若见。报事毋怠。申锡无彊。春秋重一统之尊。庶慰忠臣义士之志。否泰有相乘之理。可验匪风下泉之诗。(丈岩集。)
皇庙在洞天第二曲云影潭上。背洛阳山中峰向北。前堂后寝。正寝三间。东西夹室各一间。前堂五间。春秋以纸牌行祀。寝闭以閤。堂垂以帘而谨守之。前楣扁曰万东。取 宣庙宸翰万折必东之语也。门扁曰星拱。取论语北辰章语也。门凡三间。左右夹门稍低。门左右各有廊。三门缭以周垣。庙门二扁。俱陪臣权尚夏笔。门外有神厨四间。中一间堂。东一间祭物封进之所。西二间诸执事斋宿之所。(华阳旧志。)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30L 页
陪臣权尚夏祭告由文。于皇 圣帝。与天侔德。至化深仁。溥被万国。顾玆东表。最蒙涵育。怀柔之勤。实同内服。岁在玄虬。岛夷桀逆。三都荡覆。邦命旒缀。 帝赫斯怒。命将东出。飞挽徵发。竭天下力。 皇威所及。妖氛随豁。生灵复奠。 宗社再血。凡我三韩。一草一木。莫非 皇恩。展也罔极。沧桑百变。天地崩拆。四海腥膻。九有荆棘。甲子一周。香火久绝。遗氓思汉。含痛深切。念昔巴人。追祀昭烈。楚地私荐。亦有茅屋。今玆庙貌。古仪是则。 神孙作配。俨一昭穆。日吉辰良。礼事孔肃。载陈饎馈。蘋香醴洁。 皇灵在天。虽远不隔。庶几降临。歆我无斁。(右 神宗皇帝。)穆穆我 皇。万邦攸宗。至德渊深。垂衣笃恭。有君无臣。驯致倾覆。蕞尔小竖。敢肆骜逆。 帝乃引决。以树大经。国亡君殉。万古谁京。神器无主。孽虏乘衅。冠裳倒置。人道扫尽。曰有屏翰。烈烈 宣文。洎臣时烈。思浴乾坤。天不佑汉。大业中乖。白首孤臣。抱痛山厓。煌煌 御墨。流落腥尘。购镵石龛。寓慕下泉。惟玆 閟宫。亦其所营。门徒继志。事集功成。况伊新正。涒滩回甲。悲慕益切。报祀何缺。回瞻宇内。九野臊羯。独此华阳。 大明日月。精神感通。飙驭高骧。于焉陟降。左右洋洋。笾豆孔嘉。桂肴椒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31H 页
浆。尚冀顾歆。启佑无彊。(右 毅宗烈皇帝。)
肃宗甲申正月初十日。大臣备局堂上引见入侍时。左议政李畬曰。先正臣宋时烈得 崇祯皇帝御笔非礼不动四字。镌于其所居华阳洞石壁。仍作焕章庵。以其原本作轴而奉安之。末年。以古人一间茅屋祭昭王之义。欲立庙宇。以纸榜祀 万历, 崇祯两皇帝。有志未就而殁。参判臣权尚夏与章甫合谋。营建一屋于宋时烈旧居之傍。而以一间为歉然。仿为礼经殿屋之制。亦不敢奉安 位版。以纸榜行祀云。未知此事或已 彻闻否也。 上曰。此事无陈白者。故予未及知也。礼曹判书闵镇厚曰。向时郑浩为承旨也。微发其端而不敢毕达云矣。 上曰。予不能记忆矣。镇厚曰。大臣所达之言。似未详悉。臣适略知前后事实。请毕陈之。臣仲父故相臣闵鼎重奉使燕京时。得 崇祯皇帝御笔非礼不动四字。归示先正臣宋时烈。时烈斲其所居华阳洞绝壁而刻之。仍作一小庵于其傍。名以焕章。故相臣金寿恒赋长篇以述其事。今载其文集中矣。宋时烈临殁。书属今参判权尚夏曰。吾欲立庙祭 万历 崇祯两皇帝。而事未及就。赍志而死。君须与金,闵两家于孙相议为此云。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31L 页
而其书中有一间茅屋祭昭王之语矣。尚夏承其遗意。与傍近士子之同志者。营建五架屋于华阳洞中。将以行祭于 两皇帝。而位版则尤有所不敢。故用纸榜以祭。祭毕焚之。然玆事事体极其重大。未有 朝命之前。不无僭猥之惧。不逞之徒。或因此而嫁祸者。难保其必无。曾与郑浩相议。欲望微达于 筵席。而浩不敢明陈。自 上未及俯烛矣。盖茅屋祭昭王者。有同去思之义。与此微有不同者。今以海外藩邦。而庙享 中朝天子。其于礼节。极多难处。而若士民之私自寓诚者。不必禁止。自 朝家示以勿罪之意。则士民可以安心行祭矣。畬曰。此则不过为士民追思荐诚而已。与国家祀典不同。故似闻只以簠簋各一笾豆各二。春秋荐享。而既为宋时烈旧居。故仍荐于宋时烈。如配食之为云矣。镇厚曰。宋时烈配食一款。臣不能详知。而 孝庙配享之议。其来久矣。但我国臣民。何敢私祭于 孝庙耶。其为惶畏有甚于遥享 天子。故不敢为之云矣。 上曰。大臣诸臣各陈所见。领议政申琓曰。臣少时闻先正臣朴世采之言。曾在 先朝。有白姓士人居于加平。以县中有朝宗为名之地。故因此感发。欲于此处建立 神宗皇帝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32H 页
之庙。作书相问于尤斋云。尤斋即宋时烈之号也。其议以为为 神宗立庙。并享 崇祯皇帝。盖以自古未有不亡之国。而国君之死于社稷。未尝见之。而 崇祯皇帝身殉社稷。可与并祀也。顷年郑浩发端于筵席。且有儒生之陈疏者。金镇龟为礼判时。将为回启。与之相议。皆为持难以为一间茅屋祭昭王。则不过士民之追思不忘之义。而今若建庙于都中。则事体重于 宗庙。凡于仪文度数之间。节节妨碍之。故臣于閤门外。私相论难以为汉时皇帝庙。多在郡国。苍梧有舜庙。会稽有禹庙。此外历代帝王庙之在郡邑者。不可胜计。此岂能尽用八佾之舞太牢之享耶。不过寓后世人民追慕之诚。而但当此时形格势拘。烦于耳目。恐致日后之虑云云矣。其后洪州儒生李姓人以此陈疏而不达云矣。 上曰。其名云谁。琓曰。臣忘其名而屡度呈疏。政院不捧故退去。而盖其疏辞则以 神宗皇帝再造之恩。 崇祯皇帝殉社大义为张本。而请建祠庙。并祀 两皇帝。而 宣庙 孝庙配享。以丙子三臣从享云。甲子年间。士人许𤊟亦以此意陈疏矣。 上曰。宋时烈三学士传则配享孝庙。而以三臣从享云。先正所论如是矣。镇厚曰。不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32L 页
特此也。前后以此陈疏者颇多。所谓金镇龟回启云者。乃是原州儒疏。而其后清州士人洪姓亦陈疏。见阻于政院云矣。(政院日记。)
英宗丙午。上下教于政院曰。昨年冬。因北关人之上言。始知万东祠之有。而命入板本。奉览 御笔。不觉感涕之盈襟也。呜呼。 皇明再造之恩。其可忘也。而又忍言甲申之事耶。噫。此非先正体 圣祖尊周之大义。岂能为此哉。敬模入梓。藏之内府。以伸追慕之意。而因记其槩于下方。后印本二张下院。一本赐于闵领府事家。一本赐于先正奉祀孙。而原文中称先正以职名者。出于压尊之意。特赐两家者意有在也。又妆其一本。使礼曹郎官陪进焕章庵。与真本同藏。礼郎既复命。上疏言事面隆重。宜别立小阁奉安。而洞壑树木。亦宜禁伐。 上从之。遂建小屋于焕章之傍。奉安 皇笔及 肃庙御笔,华阳院额印本。名其屋曰云汉阁。(宋子大全年谱。)
丙午四月。礼郎高万瞻陪御跋簇子。秪安于焕章庵。复命后疏陈御笔奉安处甚苟简。请于庵傍立一小阁。奉安 两皇遗墨。 上答曰。今观尔疏。恍若躬览万东祠。而但今玆予本奉安。不过伸追慕之意。本不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33H 页
欲张大之事也。所论虽是。昔年重臣陈达之时。 圣考之意。可以仰体。仍旧迹奉安。不亦美乎。其后相臣闵镇远入侍时。请依万瞻疏。请划给若干物力。使地方官营建一间屋。奉安 皇笔。 上曰。万瞻之疏。其言则好矣。此非自朝家为之之事。曾闻卿兄亦以朝家不必知之。陈达于 先朝。意有所在。奉安处所果如此。则划给物力。使诸生搆成似好。而以朝命特为刱建。未知何如耶。镇远曰。圣教诚是矣。焕章庵异于万东庙。御笔奉安处。则自朝家使之营建。恐无所妨故敢达矣。圣教如此。当与惠厅堂上相议。题给储置米若干斛。使诸生待秋营建。 上许之。(是时赐田五百▣。赐米四十石。○华阳实记。)
陪臣李縡庙庭碑铭并序。维朝鲜国清州东八十里洛阳山下华阳之洞。有庙曰万东。崇祯七十六年秋始成。以祀我 神宗显皇帝, 毅宗烈皇帝。春秋为位荐笾豆。越四十有三年。陪臣李縡刻铭于碑。以颂天子之德。道邦人之思曰。惟朝鲜为国。自箕子受封以来。历秦汉隋唐数千年之间。皆处以徼外殊俗。数侵暴攻伐。 明有天下。 高皇帝锡国号。涵育奖训。视同内服。我 先王祗承 宠命。恪谨侯度。垂三百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33L 页
年。于是中国礼乐文物之懿。浸淫于海壖之外。万历壬辰。倭寇来侵。连陷三京。 昭敬王播越西陲。将渡辽内附。遣使请救于朝。 显皇帝命都督李如松,尚书邢玠,提督陈璘,刘綎,御史杨镐等。发辽蓟川陕湖浙云贵等兵。前后二十三万人。出白金五百八十三万。运饷费三百馀万以给军。凡七年然后乃定。肆我君臣父子夫妇。下至鸟兽草木之微。得去水火之苦蛇豕之毒。而咸囿于鸿恩汪泽之中。邦国亡而复存。宗庙绝而复祀。其为德至盛。自东方以来未始有也。后四十年崇祯丙子。建虏猖獗。吾邦首先婴其锋。后九年甲申。 烈皇帝身殉社稷之难。明遂亡而夷虏入主。呜呼尚忍言之哉。臣谨按明史本传。当虏之东寇也。 帝发山东舟师以援之。未至而寇退遂罢。夫以海外侯国。而 天子所以安全而哀念之者先后如此。顾区区褊小。阨于寇乱创残之馀。强弱势殊。曾不能尽节效力。少答父母之恩。以明春秋之义。慭见乎 皇家之殄祀而夷虏之为帝也。此志士仁人所以崩心而痛哭也。洪翼汉,尹集,吴达济之徒。既皆以是杀身而不悔。及 宣文王在位。专以攘伐夷虏兴复 帝室为己任。求贤吊孤。恤民练兵。将有以雪深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34H 页
雠而酬大造。于是宋时烈起自布衣。为 王宾师。与图大事。未几 王薨。天下事无复可为者。时烈遂退归山中。所谓华阳洞者是已。及时烈临死。属其门人权尚夏曰。 二皇帝再造之恩。殉社之烈。宜祀于我东久矣。我不果而死。尔其卒成之。闵鼎重尝至燕。得烈皇帝御书非礼不动者以归。时烈摸刻于华阳之厓。至是即其傍而立祠焉。 明之亡适六十年矣。呜呼。函夏腥秽。 九庙颠覆。 天子之祠。降寄于稗海下邑穷厓深谷之间。此天下之至变也。虽然使我东土。义理以明。彝伦以定。以我当日君臣之志。上献于先帝之灵。而永有辞于天下后世者。亶在于斯。其事微而其义深矣。彼拘拘以无于礼而拟于僭者。恶足以知之哉。然臣窃观王泽既远。世教日衰。士大夫昧于夷夏之分。夺于利害之卑。浸渍邪秽。视为应然。其能存人纪之大防。而不忘乎时烈所传忍痛含冤迫不得已者。盖或鲜焉。则将日远日忘。倍义丧耻。胥为夷狄禽兽而莫之救也。此时烈所为忧深虑远而尤致意于是祠者也。故臣既序立祠之事而终之以此义。以视后之君子。祠成之翌年。 元孝王以 烈皇帝殉国之日。除墠于宫中而祀之。复筑大报坛。岁祀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34L 页
显皇帝。呜呼。后千万岁。尚有以识我君臣之志欤。铭曰。华阳之谷。巴水之厓。有幽其宫。 天子之祠。穆穆天子。万邦父母。仁湛渥厚。爰及东土。膊之磔之。除其虺螫。煦之濡之。奠之衽席。山清海晏。风挥日舒。藩邦再造。猗烈无初。赫矣 毅宗。非礼不动。 君死之正。百代攸诵。四海化戎。 九庙崩燬。 帝视犹子。我莫视父。谁敌王忾。以白此冤。 帝有荩臣。曰我 宣文。宣文有臣。以凉义伐。寔天不吊。中途坏裂。有哭彻昊。磨厓之侧。兴复之计。归此庙食。 天子万年。陟降孔迩。芒芒腥土。舍我奚止。穹天博地。欲报罔极。涧藻行潦。臣诚无射。悠悠江汉。万折必东。 先君之志。命此新宫。于皇 二圣。义尽仁至。摸天画日。臣岂敢议。惟以诏后。永叙厥彝。毋贰尔心。上帝临猗。(陶庵集。)
配仪或以当代事为疑。而 皇朝孔府以 高皇帝当享于历代帝王庙议于朝。则此可援据矣。(华阳旧志。)
答李志逵书。万东祠扁。何敢自下仰请。此则不可轻易为之矣。此祠之在华阳。自 上已尝知之。早晚如或发自 宸衷。则尤岂非旷古之盛事耶。(寒水斋集。)
答成晚徵书。三月十九日。是 皇京败覆之日也。 上设坛于春塘台边。以太牢行礼于 神皇陛下。乐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35H 页
则陈而不作。百官皆入参。此可以有辞于天下万世。感祝感祝。华阳之礼。知我罪我。皆在于是。虽万口嚣嚣。实无悔心。只当任之而已。著说自明。不亦劳乎。况达卿所作辨说。极其明白。复何架叠。杞宋之祭夏殷先王。实用天子之礼。来示所谓祭用生者之禄。恐未然也。如何如何。似闻 庙议将不得成。讲定礼节。只归空言。姑徐之无妨耶。(寒水斋集。)
与遂庵书。今此焕章庵, 万东祠前后事迹。一依盛教。方令善书者净写一本。以为藏诸华阳山中之计。而第念焕章事备在老先生别纸一书。而至于 万东祠事则只有上梁文及开基奉安时祭文,迎送祠而已。曾无刱建本末记实之文。使后人于何考信。鄙意必欲详记老先生当日托属于台兄。台兄之与士友相时量势。始克成就于十五年之后。及其始建之时。流俗见闻。无不惊讶。中而笑且排。终乃翕然随以定。至于奉安时。湖岭士子之聚会参礼者。多至百馀人。其同出于秉彝之天者。不可诬也。且祠成于癸未之秋。而台兄谓以来岁即 崇祯皇帝殉社稷之年。遂以甲申正月。卜日奉安矣。及其将事后未数日。闻我 圣上临筵发叹曰。今年即 皇明屋社之一周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35L 页
年也。天语恻怆。感动臣邻。遂定为 大报坛刱设之议。此可见 大圣人作为出寻常万万。而亦莫非 神宗皇帝泽被吾东。百世不忘。 君臣上下追慕感发之意不期而同。有非人事之所容为者。此等颠末。不可不明白著述。使后人有所稽考而矜式也。台兄不可辞其责。幸望忘劳记事以惠。则谨当附载卷中。至祷至祷。(丈岩集。)
答丈岩书。山中事实。闻已编定。慰甚慰甚。 大报坛御制诗送呈。贱臣所赓者及韩生诗并去矣。记实之作。非不欲仰副。而以弟钝拙之笔。有难取次成编。明日又有先山立石之事。未暇即就。仍念此事若蒙兄之健笔揄扬。幸莫大焉。望须亲自泚笔。以贲盛事。切仰切仰。南轩集,退溪集所载文字义理具足。结撰之际。并加入思如何。两集可考之卷并呈上耳。(寒水斋集。)
与遂庵书。万东事实撰录事。敬闻命矣。第诿以健笔揄扬。则浩非其人。不任愧汗也。所示南轩集及退溪集。亦皆奉阅。大抵古昔帝王祠宇之例。如朱书所载虞帝庙碑及迎送神曲。南轩集所载谒陶唐帝庙词及虞帝祠祝文。班班可考。昔贤大儒不但不以为非。至有躬亲为之者。则其不可谓之非礼且僭也明矣。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36H 页
且退溪集中所谓古者帝王庙立于民间。而人得以祭之者非一。此其始立之时。岂皆出于一时民俗之不忘遗德云者。正与朱书及南轩集所载者。相为表里而道理明白。最可卞破流俗见闻之疑。不必更费辞说而已跃如矣。第老先生当初欲设 两皇帝祠宇之议。实发于四大字摸刻之后。而遭罹世故。未暇营建。早晚托属于台兄者。未知的在何时。而其时说话亦如何。此一款幸望示于书末也。(丈岩集。)
答丈岩书。老先生营建 皇祠之意。闻自蓬山时始。而下教于尚夏则实在耽罗时下书中也。往拜长城时。夜侍达晓。而先生终始眷眷者此事也。时议不一。事不从心。至癸未乃得始役。此后事兄所详悉也。(寒水斋集。)
为华阳多士。上明府金公镇玉。窃惟自古帝王有大功德于民。则绝世之后。民莫不立庙而崇报祀焉。有若唐尧虞舜夏禹氏及汉光武蜀昭烈皇帝。皆有庙于民间而人得以祭之。且如楚之昭王。徐之偃王。我东之首露王庙。杂见于传记者。非一二止。韩,杜,朱,张咏叹于前。退陶,濯缨赞美于后。岂不以臣而祭君。匹夫而祭天子。虽不应于纪常之典。其在人情天理。所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36L 页
不能自已也耶。钦惟我 神宗皇帝于我东。曾树罔极之恩。削平寇乱。再造藩邦。其拯济之功。生成之德。真可与天地同其大。河海同其深矣。凡我百亿万含齿之类。上自荐绅。下至皂隶。孰不殒首结草。思报其万一也。呜呼。 崇祯甲申之祸。尚忍言哉。国亡 君死。义烈俱彰。而沧桑一变。九有腥膻。 园庙灰烬。香火凄凉。痛矣我 皇上如在之灵。尚何所依归也。顾瞻中州。无一片乾净之地。而精灵洋洋。无远不届。则其必眷系我东藩而不以为陋也审矣。麦饭野芹。争怀荐虔之心。匪风下泉。孰无京周之思。肆我尤庵老先生一自己亥以后。已知大业之中乖。则遂得 崇祯御笔四字。摹勒于华阳厓角。而谋建一祠屋于其傍。礼享 神, 毅两皇帝。而仿古遗氓私荐帝王之仪。以寓万折必东之义矣。不幸金罂祸酷。美意莫遂。临死眷眷之言。足令人饮泣于千载之下矣。本州士民等。玆奉山长之教。寔遵先师之旨。已于甲申春。鸠材完役。始获妥灵而春秋设享。于今十有二年矣。区区蝼蚁之诚。得以少伸。 皇皇陟降之灵。庶有所慰。而只以庙宇僻在穷峡。绝无祭田。年年俎豆之需。无力办备。不惟即今拮据之多艰。将来废坠诚极可虑。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37H 页
岂非闷然之甚者乎。惟我閤下早承父师之训。讲服斯义。固已稔熟矣。下车以来。一诚顾护。靡不用极。其为光幸何如哉。阖境之爱戴方深矣。瓜期遽熟。凫舄将返。从此本祠实无依赖。不徒士民于此益切愿借之诚。窃计閤下亦必眷念于守护之方也。尝窃闻甲申。筵中有一大臣。尝以赐给田民事陈请。则自 上下其议。而拘于事体。不即施行。此则势虽使然。今閤下如以若干属公田民。循例画入。则事体少无所拘。而大有补于守护之道矣。每岁粢盛之具。庶几无阙。而将使华阳一区。永作为大明天地。岂不诚大幸也。噫我 皇上盛德大功。天覆地载。今此 皇祠之祀。虽尽天下之物。曷足以拟其万一也。礼贵从少。祭之以士。而楚楚笾豆之实。尚患不给。无以为久远计。诚可怜而亦可愧也。及今明府在官之日。若不建立基本。则更待何日而复谁告乎。伏愿閤下追念先师属托之遗意。俯察多士守视之微悃。许入属公田民。以为永世保守之地。则礿祀长存。洒扫无缺。将与尧舜夏禹及光武昭烈庙。同其传矣。岂不有辞于天下后世乎。触冒威尊。敢此覼缕。窃不胜悚仄。(凤岩集。)
祀典第四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37L 页
与权致道书。华阳洞 皇帝祭祀。依沧洲祭孔子礼。旋设纸榜。祭讫焚之。(宋子大全。)
仪注。前一日。有司扫除庙之内外。设馔幔于东门外。执礼设初献官位于庭中。北向西上。设饮福位于阶上前楹。近东西向。设亚献官终献官位于初献官之下。设执事位于其后。北向西上。设执礼,赞唱,赞引位于东阶下。(赞唱分东西立。)西向北上。设诸生位于诸执事之后。北向西上。设献官以下门外位于外庭。每等异位。(一如门内位次。)设望瘗位于瘗坎之南。初献官在南北向。祝及执礼在东西向北上。〔陈设〕设神位(小卓置纸笔砚。)及床卓香炉香盒烛台陈币篚二于尊所。设洗于东阶。(盥洗在东。爵洗在西。)点牲。三献官序立于门内东向。诸执事序立于门外西向。牲入。诸执事祗迎。置牲于献官之前。诸执事皆入门西向立。掌馔绕牲而诣初献官前告腯。由献官后而复位。祝绕牲而诣初献官前告充。亦由献官后而复位。(祝及掌馔位。设于东西位之间。并南向。)牲出。享祀日丑前五刻。掌馔入。实馔具毕。赞引引三献官。诣门外位。赞引引初献官。诣题牌卓前跪。祝退神位前题纸牌。祝奉纸牌。安于神座。赞引引初献官。出门外位。执礼,赞引,赞唱入自东门。先就阶间拜位。北向西上四拜。各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38H 页
就位。赞引引祝及诸执事入。就阶间拜位。西上北向立定。祝以下四拜。诣盥洗位洗讫。各就位。赞引引献官及诸生入就位。赞引进初献官之左。白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献官诸生皆四拜迎神。祝当西阶上东向立。唱迎神词。唱毕复位。行奠币礼。赞引引初献官。诣盥洗位。北向立。盥手拭手。仍诣第一 神位前跪。(执事一人奉香盒。执事一人奉香炉。)跪进三上香。执事奠炉于香案上。奉爵以爵授献官。献官受以灌于茅上。以虚爵授奉爵。祝以币篚自右授献官。献官执币授祝。祝自左受之。奠于 神位前。俛伏兴。次诣第二 神位前跪。(执事一人奉香盒。执事一人奉香炉。)跪进三上香。执事奠炉于香案上。奉爵以爵授献官。献官受以灌于茅上。以虚爵授奉爵。祝以币篚自右授献官。献官执币授祝。祝自左受之。奠于 神位前。俛伏兴。降复位。行初献礼。赞引引初献官。诣第一位尊所北向立。司尊举羃酌酒。执事受爵。赞引引献官。诣 神位前跪。执事进献官之右。以爵授献官。献官受爵祭酒。以爵授执事。奠于 神位前俯伏。祝进献官之左。东向跪读祝文兴。次诣第二位尊所。北向立。司尊举羃酌酒。执事受爵。赞引引献官诣 神位前跪。执事进献官之右。以爵授献官。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38L 页
献官受爵祭酒。以爵授执事。奠于 神位前俯伏。祝进献官之左。东向跪读祝文兴。降复位。行亚献礼。赞引引亚献官。诣盥洗位。盥手拭手。仍诣第一位尊所北向立。司尊举羃酌酒。执事受爵。赞引引献官诣 神位前跪。执事进献官之右。以爵授献官。献官受爵祭酒。以爵授执事。奠于 神位前俯伏兴。次诣第二位尊所北向立。司尊举羃酌酒。执事受爵。赞引引献官诣 神位前跪。执事进献官之右。以爵授献官。献官受爵祭酒。以爵授执事。奠于 神位前俯伏兴。降复位。行终献礼。赞引引终献官。诣盥洗位。盥手拭手。仍诣第一位尊所北向立。司尊举羃酌酒。执事受爵。赞引引献官诣 神位前跪。执事进献官之右。以爵授献官。献官受爵祭酒。以爵授执事。奠于 神位前俯伏兴。次诣第二位尊所北向立。司尊举羃酌酒。执事授爵。赞引引献官诣 神位前跪。执事进献官之右。以爵授献官。献官受爵祭酒。以爵授执事。奠于 神位前俯伏兴。降复位。饮福受胙。赞引引初献官。升诣饮福位。西向跪。执事就第▣ 神位前。取爵进初献官之左。北向跪。以爵授献官。献官受爵饮。卒爵。执事受虚爵。复于第一位尊所卓子上。祝取第一位鱼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39H 页
脯。授献官。献官奉而授执事。执事受俎降东阶出门。献官俛伏兴。赞引引献官降复位。三献官皆四拜。撤笾豆。(祝取笾豆各一。少移故处。)献官诸生皆四拜送神。祝当西阶上东向立。唱毕复位。望瘗。赞引引初献官。诣望瘗位北向立。执礼西向立。祝以篚取各位祝文及币。降自西阶。至望瘗置于坎。置土半坎。赞引进初献官之左。白礼毕。遂引献官及诸生出。执礼复位。赞引还位。赞引引祝及诸执事。俱复庭间拜位立定。祝以下皆四拜。赞引以次引出。祝姑留。赞引还位。直日执礼赞引赞唱俱就庭间拜位。四拜而出。祝奉 神位纸榜。焚于楹外小卓上。掌馔率其属。撤馔而退。
祝文式。维崇祯几年岁次某年某月某朔某日干支。朝鲜国陪臣某官姓名。敢昭告于 神宗显皇帝神位。伏以德合天地。化流无彊。三韩大恩。百世难忘。玆值(春秋)季。式荐芬馨。尚冀降临。歆我微诚。(右第一位。)维崇祯几年岁次某年某月某日干支。朝鲜国陪臣某官姓名。敢昭告于 毅宗烈皇帝。伏以蒙难守正。大义光明。京周之思。最切东氓。今丁季(春秋)。敬陈泂酌。愿垂顾享。永世无斁。(右第二位。○陪臣权尚夏制。)
祭品。每位币帛十八尺。牲用犊长六尺。祭酒二斗。稻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39L 页
米精凿二斗。粱米精凿二斗。栗黄二斗。乾枣二斗。鱼鱐二尾。(长三尺。广三尺。)乾雉二首。鱼醢五升。肉醢五升。菁菹二器。芹菹二器。黄烛二双。(各重十二两。)香二封。黄笔二柄。(用红色柄。)真墨二丁。(用填金。)祝文纸二张。(用大壮。)油纸四张。(用大壮。)
  享祀陈馔图
삽화 새창열기
迎神词。择良辰兮虔余诚。穆将愉乎 皇灵。蕙为肴兮桂为酒。笾豆孔嘉兮有序。 灵皇皇兮陟降以时。上天下地兮无不之。瞻彼中土兮不可留。飙远举兮周流。独我东方兮受赐罔极。一草一木兮孰非馀泽。澡余身兮姣余服。中心好兮无斁。驾飞龙兮云为车。邅吾待兮山之阿。御兰舟兮荪为樯。澹延伫兮水中央。至诚攸届兮神所监临。 皇庶几兮我钦。福我兮寿我。千秋万岁兮报事无怠。〔送神词〕华之阳兮巴之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40H 页
曲。中有寿宫兮翼翼。桂为栋兮辛夷楣。荪为壁兮薜荔帷。 灵于焉兮周章。芳菲菲兮满堂。既康乐兮娱嬉。舍此兮将何之。思九州兮博大。天路险艰兮焉所届。俯故都兮盘桓。越宇宙兮无与为邻。无以下土兮鄙夷。我衣光华兮我佩陆离。春兰秋菊兮无期。 灵莫我违兮毋使我悲。礼既终兮乐既阕。乘云气兮倏忽。极劳心兮不可攀。山苍苍兮水潺湲。(陪臣郑浩制。)
享事初行以孟春上丁。 大报坛行祀在于季春。则士庶先行享礼。有所不敢。故改用季春季秋上丁。南轩唐虞二帝庙。亦有以素秋行祀之义故也。遂庵权公所定云。(华阳旧志。)
华阳享礼。初以正月上辛为定矣。昨见大臣所示。 坛祀用二月东巡之义。将行于仲春云。洞中之礼。亦欲依此退行于仲春。以为永久遵行之定式。须以此意趁速通告于同志诸贤如何。(寒水斋集。)
与李箕洪书。山中之礼。欲行于仲春。仲秋者盖取殷月也。然此出臆见。未有古礼之可据者。方以为疑。适考古礼。周公以季秋宗祀上帝于明堂。而以文王配之。张南轩之祭虞帝文。亦曰玆以素秋。恪修常事。既得此明證。决欲以九月上丁。永为定式。如何。 皇明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40L 页
亡于三月。 大报坛祀之用三月以此也。今也春用三月。秋用九月。亦似齐整矣。(寒水斋集。)
与卞东尚书。 万东祠祭奠。初以二笾二豆为定者。取以少为贵之义也。移院之后。同日将事。则先生位前之设。反有加焉。此甚未安。故 上祠所陈。欲以四笾四豆。自今改式。以别差等。而第与当初贵少之意有违。未知兄意以为如何。(寒水斋集。)
古迹第五
太祖高皇帝御笔忠孝节义四大字。有模刻印本。藏之云汉阁。(华阳旧志。)锓木板本。在岭南顺兴府。陪臣郑经世奉至者。(华阳实记。)
神宗皇帝御笔玉藻冰壶四大字。陪臣尹阳来奉至。即模本。 肃宗丁酉。陪臣权尚夏更模勒瞻星台下崇祯皇帝御笔非礼勿动之左。作帖藏之。(华阳旧志。)又刻于片石。藏于阁。(华阳实记。)
  陪臣权尚夏跋。 神皇罔极之恩。东土含生。万世不忘。今其手书四大字。流传于我东。天意夫岂偶然哉。故陪臣宋时烈门人权尚夏,李先稷等。刻于 毅宗御笔之左。庶几并传于千亿矣。时 崇祯九十年丁酉八月日也。臣尚夏敬书。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41H 页
(寒水斋集。)
神宗皇帝思无邪三字。陪臣李选模于江都国藏。刻于石。又作障轴。藏于云汉阁。(华阳旧志。)
神宗皇帝谕元辅一幅印本。藏于阁。丁酉妆。(华阳旧志。)
 谕元辅。卿公清正直。朕素所倚赖。今冲寒驰驱。疾趋来示。忠勤可嘉。朕心忻慰。欲出与卿一见。昨者连日侍奉 圣母。稍觉劳倦。今早览卿密奏揭帖。悉见卿忠君为国之诚。朕虽去岁有旨。今春行册立之典。且朕昨读皇明 祖训内一条立嫡不立庶之训。况今皇后年齿尚少。倘后有出。册东宫乎。封王乎。欲封王。是背违 祖训。欲册东宫。欲二东宫也。故朕迟疑未决。既卿奏来。朕今欲将三皇子。俱暂一并封王。少待数年。皇后无出。在行册立。庶上不背违 祖训。下于事体▦便。卿可谕旨来行。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元辅即王锡爵。正月归省还朝。故有冲寒驰驱之语。)
神宗皇帝谕内阁二幅印本。藏于阁。丁酉妆。(华阳旧志。)
 谕内阁。朕昨览卿等奏。悉见为君忧国之诚。况此费乃不得已。若当册立之用。十难充一。且册立上而尊上徽号。下而仪仗器物及铺宫等项所费甚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41L 页
多不彀充用谕。卿等知。万历二十一年十二月初十日。(元辅即申时行。下同。)
 谕内阁。朕今日览文书。见刑科给事中扬来明饥民图说。朕心甚惊惶忧惧。卿等可传。与该部可蠲可赈。作速看议来说。万历二十二年二月十一日。
神宗皇帝谕元辅十九幅印本。丁酉妆潢。奉藏于阁。(华阳旧志。)
 谕元辅。朕昨览王士性等所奏。波及于卿无根之言。昭已洞悉。卿清慎公忠。(缺六字)倚毗。岂因小(缺六字)休。舍朕求退。卿宜即出辅政。赞襄朕躬。共成太平之治。以副朕勉留至意。万历十二年四月初五日。谕元辅。旱魃为沴。屡祷未孚。乃朕之精诚未竭。非卿之过也。卿耆硕元辅。勋猷茂著。朝夕纳诲。启沃朕躬。岂可因灾引咎求退。卿可即出辅政。以副朕意。万历十三年四月十八日。
 谕元辅。寿宫吉地。朕躬自遍览亲择。大峪山佳美毓秀。出自朕定。又奉 两宫圣母阅视。原无与卿面议。李植等彼时巡历地方。亦列随从。初无一言。今吉典方兴。辄敢狂肆奏扰。诬搆排挤。摇惑朕心。朕意以定。不必另择。卿忠义廉约。持正克己。宜安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42H 页
心辅理。不必介意。万历十三年八月初四日。
 谕元辅。四方水旱为灾。人民相食。父子流离。乃朕之愆。非卿之过。卿清公端谨。硕德元辅。正赖赞襄朕躬。以匡济时艰。朕方切倚毗。岂可舍朕。累疏求退。卿宜即出辅理。不必再有所辞。以副朕勉留至意。万历十六年四月十六日。
 谕元辅。朕念国家事重。非卿硕望忠猷。不能匡赞政机。主持朝论。见今虏虽暂退。边臣不知作何经营。预防后患。朕心方切隐忧。卿岂可止顾一身毁誉。不出料理。若朝廷信贤不专。大臣任事不勇。是政体先紊。边境何由而安。今特遣鸿胪寺官宣谕。催卿即日进阁。以示朕终始信任至意。卿宜仰体。毋复再以浮言介怀。固求引避。万历十八年九月十一日。
 谕元辅。见今边方未宁。天下灾伤。朕近因多病。正赖卿等与朕分忧。卿清慎忠谨。朕所洞悉。前已遣鸿胪寺。谕卿入阁视事。如何因小人之言。杜门不出。执意求退。奈朕何。奈天下苍生何。且孔子至圣。尚招麛裘之谤。卿岂不知妄言。的朕已薄罚了。卿不必介意。可即出佐理。以副朕怀。万历十八年九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42L 页
月十九日。
 谕元辅。朕倚任阁臣赞襄治理。所赖分忧共念。一德相成。顷者西陲不宁。烦哓沸起。一切妄言。朕悉置不省。昨已从首辅所奏。命廷臣会议军国大计。示颁卿等主持。至若册建元辅储。伦序已定。少待时日。候旨举行。示颁卿等策。乃卿等杜门不出。交章乞休。但知洁身。其如致主何。今特遣鸿胪良宣谕。卿等尚念股肱之托。共图羽翼之功。勉为国留。亟出任事。勿复疑阻。负朕眷怀。故谕。万历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谕元辅。卿持身端亮。调元赞化。夙夜忧勤。为国宣劳。朕倚任劻勷。玆历一品。九年考绩。朕心嘉悦。特于常典外。加赐银二百两,青红坐蟒各一袭,䌽缎四表里。以示优眷。其钦承之勿辞。万历十九年三月十七日。
 谕元辅。昨因玄象示异。奸恶不轨。故特谕内外臣工。恪修乃职。省己秉公。用弭天变。以图治安。今各不任所责。归咎元辅。前万国钦诬搆诋辱。朕念系言官。已薄罚了。汤显祖以南部为散局。不遂己志。故假借国事。攻击元辅。本当重治。姑从轻处了。卿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43H 页
等可说与元辅。不必以浮言介意。卿等俱安心供职。还着鸿胪寺传示元辅。即出办事。勿负朕意。吏部知道。万历十九年五月初三日。
 谕元辅。政本之地。心膂之臣。接迹引去。强以艰难遗于君父。卿心何安。且首臣总政。恩怨所归。即有烦言。何累德望。朕信任老成。洞察谗谤。虽卿百疏。必不允辞。着鸿胪寺官宣谕。亟出辅朕。以副倚毗至意。吏部知道。万历十九年七月初一日。
 谕元辅。朕以卿为元首股肱。辅弼有年。为国宣劳。朕近来多疾。不时举发。又值中外多事。正赖卿等协心共理。岂可因小臣谗言。卿故为身谋。意欲高蹈。且伊尹在山野。未尝不怀致君泽民之念。今欲舍朕而归。卿心何安。近闻卿前疾稍瘳。还着鸿胪堂上官。宣示朕意。宜即出入阁视事。为朕分猷赞化。以副朕怀。卿其钦承之。万历十九年七月初五日。
 谕元辅。朕鉴卿忠慎。屡旨慰留。卿乃坚辞不出。岂以前章未下之故。朕实优礼首臣。而恶其传播。以乱观听。非有他意。卿若决去。是彰朕之不明而隳国体也。自后小臣争弹射。大臣益难展措矣。卿宜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43L 页
深体朕意。明晨即出。勿复疑阻。再有妄言。的必罪不饶。万历十九年七月二十二日。
 谕元辅。朕见近来中外佞言烦兴。尊卑陵夷。朝纲紊乱。体统混淆。朕是以将李琯之疏留中。以寝其邪言恐惑听耳。今国事多艰。边方扰攘。四夷内侵。朕实朝夕兢惕。正赖卿等协济时艰。安忍言去。且为臣子。岂不体念君主之德而尽忠心。以垂名于竹帛。何乃坚志求去。卿虽屡疏。义难所允。还着鸿胪寺。宣示朕意。亟即出入阁。与朕分猷赞化。以副眷怀甚。勿固辞。卿宜承之。万历十九年七月二十四日。
 谕元辅。朕嘉节。赐卿等银两彩币。是节年常典。卿如何坚执恳辞。有负朕眷。卿宜钦承之。内阁机务繁重。边方多事。近闻卿恙稍愈。卿即出入阁办事。以副朕倚毗至意甚。勿固辞。再有托陈。万历十九年八月十二日。
 谕元辅。卿昨因朕嘉节。到门拜贺。以知卿疾愈矣。方今国家多事。中外忧疑。卿可体朕眷注之意。亟即出入阁。共图治化。以慰朕怀。不可再有托陈。卿可承之。万历十九年八月十九日。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44H 页
谕元辅。卿忠猷画已洞知。若使奸小之事。如卿度何。误大典册立之旨以明白。不可再烦以迟厥事。卿可即出佐理。不得以借此佞诬之语介怀。吏部知道。万历十九年九月初五日。
 谕元辅。朕近年以来。因痰火之疾。不时举发。朝政久缺。心神烦乱。昨因张有德违旨渎扰。以致朕怒。卿等正当调元赞化。寅亮天工。乃宰相之职分。反随小臣。雷和疑贰。朕岂不怒。自古宰相协和。然后可以保国。卿等今各为身谋。不为国计。意欲高蹈。置朕孤立。则天下国家万民庶政。望谁理乎。忠君者顾如是乎。事君者抑如是乎。昨家屏在阁。今日陡然有疾。册立之事。昨已明白传示。父子至情。岂不在心。今四方多事。阁务繁重。卿等宜遵屡旨。亟即出入阁。共成康济。勿得再有托陈。卿等其钦承之。故谕。还着吏部。传示朕意。万历十九年九月初六日。
 谕元辅。迩来四方多事。大小臣工。正当镇静。不意奸邪小人佞言烦兴。尊卑陵夷。国是纷纭。诋诬丛生。谣议大臣。以致卿心不安。密务枢机之地。全赖忠良之臣。卿为朕股肱。正当任劳而理国。岂可因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44L 页
毁怨而息肩。况周公不免管蔡之流言。孔子至圣。尚遭毁誉之谤。且宰相之量。容纳百川。卿雅度冲襟。董率百僚。以厌封彊之难。岂可托陈而求退。还着鸿胪寺官。宣示朕意。卿宜即出入阁办事。勿负朕眷注至意。卿其钦承之。故谕。万历十九年九月初九日。
 谕元辅。卿当上密揭屡言储位久虚。劝朕早立。以固国本。朕久已在心。不意小臣要名渎激。以致朕怒。卿等见小人妄言。纷纷求去。即今四方多事。正赖卿与朕分忧。今屡疏乞休。朕慰留再四。卿急迫愈恳。玆特准暂回。籍调摄痊可之日。着抚按官具奏召用。着驰驿去。还差官护送。该部知道。万历十九年九月十三日。
  申用懋跋。伏念先臣文定柄政九年。效忠殚力。荷蒙 神宗先皇帝倚毗之隆。备极光宠。尝呼为先生而不名。又曰先生是朕股肱。心非股肱。安能运动。具在召对录中。至札子批答。间有出神谟手笔者。除诏付内阁。缴还御前。馀褒美慰留诸谕。珍袭家笥者。共二十二道。臣薰沐跪诵。亡论鸿笔凤藻。绝众超群。而德意恩私。蔼若家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45H 页
人父子相为告语。(缺一字)时官府之一体。鱼水之交欢。迄今犹可想见。信天纵之能(缺一字)。独云汉为章而已。万灵呵护。千古常新。而臣犹惧纸墨易渝。久而失真。敬勒贞珉。永垂不朽。古人所谓抱乌号之弓。不若藏此(缺一字)。保曲阜之履。不若传此书。臣不佞实欲贻厥子孙。比诸琬琰。(缺三字)君赐于羹墙。(缺一字)报国恩于顶踵云尔。若仅仅侈。(缺五字)则臣何敢。因哽咽缀言于左。(缺四字)年春王正月。太仆寺少卿臣申用懋拜手稽首。
神宗皇帝御用金管一柄。其制作极妙。而笔管刻泉磬带茅茨。云霞生薜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谷口寄友四十四字。又其干刻云离离金粟花。深翠糁轻黄。无人赋招隐。自倚岩穴傍。要是月中桂。人间无此香。仙槎不得至。谁为问吴刚。右咏桂花四十四字。又刻文林便用四字。藏之焕章庵中。(华阳旧志。)
毅宗皇帝御笔非礼不动四大字。 显宗甲寅。陪臣宋时烈刻于瞻星台下岩厓。又刻于石片。藏之云汉阁。又妆簇子一轴。藏焕章庵中。(华阳旧志。)
毅宗皇帝御笔陌上尧樽倾北斗。楼前舜乐动南薰。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45L 页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玉蕴山含晖。珠藏泽自媚。右三十八大字。陪臣李选模出江都国藏石八片。藏于云汉阁。(华阳旧志。)
毅宗皇帝赐杨嗣昌一绝。盐梅今暂作干城。上将威严细柳营。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赐督师辅臣杨嗣昌。崇祯十二年九月。右四十三字印本。丁酉妆潢。奉藏庵中。(华阳旧志。)
崇祯十年大统历一卷。 皇朝丁丑所颁我国者。 仁祖赐陪臣金尚宪。今藏庵中。(华阳旧志。)
  陪臣权尚夏跋。右皇历。崇祯丁丑之所颁于东国。而 仁庙以是赐石室金文正公者也。公尝十袭葆藏。末年手授庶孙寿徵曰。善守此。毋或伤污。异日必有知爱此书者。尔其与之。公没后五十四年甲申。多士建祠于华阳洞中。名以万东。享我 神宗, 毅宗二皇帝。此盖先师宋文正公遗意也。于是寿徵甫袖此书。付之尚夏曰。今天下陆沈。无一片乾净地。而公等不妄师说。乃有尊周盛举。吾祖所谓知爱此书者。顾不在于今日诸公耶。谨盥手拜受。赍入洞中。与 毅皇御墨同其珍奉焉。呜呼。此岂偶然哉。呜呼。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46H 页
天朝颁历。至此而止。今安得复见此事。金文正之所以丁宁付嘱者。意甚悲切。倘使先师见者。想必掩泣于斯也。此可使知者知之。难与俗人言也。(寒水斋集。)
  陪臣李箕洪跋。呜呼。 崇祯皇帝甲申之祸。尚忍言哉。甲申之前。我国先被丙丁之乱。而竟至天地崩析。中国为夷狄。人类为禽兽。天下不复知有 皇明者久矣。今去丁丑。已换七十年蓂荚。而得此丁丑皇历于今日。则恍然如睹 皇明日月。而自不觉感涕之纵横也。华阳万东祠。成于回甲之岁。今此皇历出于翌年乙酉。而归之于万东祠。可异而亦可悲也。此书所从来则遂庵之跋详矣。呜呼。 皇朝之礼乐文物。不可得而复见矣。独此一书幸存。不知泯灭者。倘非我 圣祖之赐贤相。贤相之受而传其后。则何以至此哉。当日眷眷之遗意。可以想矣。噫。天下之乱极矣。乱极思治。理之常也。丑虏久居神州。天厌秽德。则安知无白水真人。起于舂陵。而此书岂不为他日之考信者耶。谨深藏而勿失可也。(真斋集。)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46L 页
陪臣郑浩跋。呜呼。 皇明屋社甲子。已一周矣。典章文物。邈然无徵。矧其太平盛际。如若天授时。协月正日之制。欲寻其彷佛于影响之末。何可得也。此后人所以寓感于匪风下泉之思。愈远而愈切矣。一日余访遂庵权公于寒水之精舍。遂庵出示一册子曰。此乃崇祯丁丑 皇历之颁赐我国者。而偶得于清阴金文正公之裔孙也。余尝与共游于尤庵老先生之门。得闻春秋尊周之义。且昨年万东祠营建之事。子实与闻。今于此书之得。子乌可无一言乎。余曰然。此果 皇朝恩颁遗书耶。呜呼。今世安得复见此事。昔夫子因鲁告朔之饩羊。至发我爱其礼之叹。是时周尚未亡。夫子犹爱其名之存而惜其礼之废。眷眷乎东周之感如此。且欲存其羊。使后人因其名而考其实。庶几有望于其礼之复也。况此一统遗书。可以徵信于后。可以若天而授时。协月而正日。非特饩羊之因名考实而已。则其爱惜感叹之意。当如何哉。然则此书之不亡于天地翻覆之馀。晦而复显者。岂天意将使吾东民得复睹 皇明日月之重明欤。公姑深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47H 页
深藏而有待也。(丈岩集。)
宣祖大王御笔万折必东四大字。刻于瞻星台边。(华阳旧志。)
英宗大王御制御笔 毅宗皇帝御笔非礼不动四字序刻本一轴。藏之云汉阁。(华阳旧志。)
 御制序。予于昨年冬。因北关人胡斗弼上言中。以万东祠事。问于喉院。始知其建祠之由。而取览日记。则甲申春。故判书闵镇厚亦以此陈达于 先朝者矣。其由何。粤在辛亥。故相闵鼎重之燕行也。偶得 崇祯皇帝御笔四大字而来。付与于故奉朝贺宋时烈。仍以贞珉建祠其傍。名曰万东。盖取一间茅屋祭昭王之义。呜呼。此岂非体 圣祖尊周之大志欤。其板本在于领府事闵镇远之家。故命入谛审。则造化若动。宝墨如新。再三钦奉。涕泗被面。敬模入梓。略记梗槩于末。以伸追慕之忱云尔。 皇明崇祯纪元后九十九年丙午仲春之日。谨识。(列圣御制。)
陪臣宋时烈笔大明天地崇祯日月八大字。尝与申曼者。门人权尚夏模刻于 皇笔之下方。(华阳旧志。)
  权尚夏跋。此八字。陪臣宋时烈尝书与人者。正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47L 页
宜于此山中。谨摸以勒。(华阳旧志。)
大老笔苍梧云断武夷山空八大字。刻于岩栖斋下石壁。
泣弓岩碑。在冽泉斋之外。大老哭 孝宗讳辰处也。刻诗一绝。此日知何日。孤衷上帝临。侵晨痛哭后。抱膝更长吟。
  门人权尚夏题其背曰。先生尝于 孝庙讳日。晓起痛哭于岩上。仍吟一绝。后人号其岩曰泣弓。盖取荆湖故事也。岁丁酉。方伯尹公宪柱谒庙讫。大书泣弓岩三字。刻石以示后。尚夏谨书先生绝句。仍略记之。
  蔡之洪华阳洞异迹说。人固灵于物。物亦有灵于人者。天所赋予之理。初岂礼于物而啬于人哉。人为欲所蔽。往往失其天而冥然无知觉。物则不蔽于欲。故其得于天而昭昭者自在。或能知气化之盛衰。而发祯祥以示人。若是者不可谓不灵于人也。华阳之草堂下。旧有红梅一树甚盛。己巳初。无端枯死。至甲戌春。复生花叶依旧。先生又于 孝庙讳辰。尝作五言诗一绝。多士刻石为碑。植于泣弓岩(先生每年五月四日讳辰。必西望哭临于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48H 页
此岩故名以泣弓。)之上。辛丑。忽漂没水中。至乙巳。樵人得之沙上。可异也。彼顽然一树石。顾何与于斯文之兴废。世道之翻覆。而其一枯一荣。一沈一出。若有所相关者何也。岂以天地之气。人与物无间。故吉凶消长之际。自不无相感者而然欤。抑大贤人屈伸荣辱。实阴阳否泰之一机会。故虽木石之无知者。亦随而变动也耶。在物尚然。况最灵之人。不复知有先生者。禀何气欤。噫。梅固岁寒姿也。其贞节异徵。可与孔庙之桧。并传于无穷。而后人看护不谨。根株今无存者惜也。且其碑之沈水。意若不偶然者。而不待深谷之为陵。复出于地上者。又何意也。无乃荏苒之间。奄忽沧桑之变耶。未知自今以往。混沌世界。凡几开而几阖也。吾将从造化翁问之也。洞僧辈又言每当时事变嬗之时。洞中大松辄多萎黄者。余尝屡至而目击之。其言果不诬。事亦可异。故并书此以为识。
甲申筵话一卷。藏焕章庵。
  李縡跋。右甲申正月十日筵话。縡为史官时。录出一通。报于遂庵权文纯公者也。大报坛之成。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48L 页
实肇于是日。而万东祠营建颠末。亦因是而得彻宸听。吾东邦君臣上下一脉尊周之义。于此槩可见矣。今日偶到华阳之焕章庵。阅庵中故藏。得此本读之。不觉涕泗交颐。呜呼。我老先生尝诏人曰。我东之人。秪当以含冤忍痛迫不得已八字。揭在额上也。先生之殁。此义寝晦。縡于其时亲聆 玉音。有曰复雠雪耻。虽未易言。而言辞慷慨者。亦不得闻之矣。况今去甲申几四十年。世道人心。益无可言。几乎伊川被发之叹矣。直欲抱得先生遗书。走伏此山而亦不能得。其将如之何哉。呜呼。 明陵之木已拱矣。遂翁亦不可复作矣。支离不死。阅历万变。俯仰今昔。怆伤无穷。惟此本之传。犹可使深山穷谷之人。与闻当日厦毡吁咈之盛。得以感发其没世于戏之思。亦岂可小也哉。遂敢略识于卷尾。以谂后人云。
  李宜哲跋。右寒泉先生亲书 肃庙筵话后者。其载 先王之教。有曰复雠雪耻。虽未易言。而言辞慷慨。亦不得闻之。呜呼。春秋之义。莫盛于尊周而攘夷。虽曰载之空言。而其能立天下之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49H 页
大防。使天下后世得免于夷狄禽兽之归。乃圣人之精义也。然则言辞慷慨。固未必无助于世教。而今之人往往不识此义。直以强弱虚实为言。此乃经义不明。人心陷溺之验也。于是有以见 先王所以忧患衰世至深远也。 先王之表章于当日者。岂无意义于其间哉。呜呼唏矣。后十六年甲戌春。宜哲以使事过此。奉读遗文。为之涕泗。仍敬题其下如此。
陶庵亭子在巴串。今废。
  李縡与华阳院儒书。伏惟春寒。佥斋履万毖。縡酷爱巴谷岩泉之胜。且以老先生杖屦之地。风流弘远。庶为后学依归之所。昨年募僧缚得数间屋子于岩间。以寓高山之思。结搆几完。而不幸遭罹祸衅。走伏雪岳下。此计左矣。窃念朱子武夷诗。有居然我泉石之句。旋又曰一我字生出无限病败。愚尝服膺于此。不敢看作平泉之草木矣。况南北渺然。无力看护。窃愿以此屋归之书院。以自见其微诚。区区此意。庶不获罪于朱子法门耶。仍记先祖在岭臬时。有周急于老先生者。社仓之设。实由是始。今以小筑为书院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49L 页
补久缺。得与一乡诸君子同此仁智之乐。则亦或无忝于先美耶。他日获偿未了之缘。则抱得朱子遗书。徜徉于其中。不妨容作主人否。惟佥尊之财谅也。
(附)华阳书院
丙午(先生六十岁)四月。借寓清州枕流亭。先生厌乡里纷扰。又爱俗离洛阳山水之胜。欲灭景其中。常往来仙游洞巴谷之间。至是借寓黄氏亭舍。甚惬素心云。○八月。移居华阳洞。华阳洞在俗离西麓洛阳山之下。先生取其水石甚奇而卜筑。至是小屋新成。遂移居。常著华制襕衫平顶巾以处。盖亦朱先生楼下咏柏之意也。○十一月。至马岩。
己酉(先生六十三岁)十月。入华阳。○十二月。归苏堤。
庚戌(先生六十四岁)正月。入华阳。○三月。作清风之行。闻朴和叔来访。促驾归华阳。
壬子(先生六十六岁)三月。入三山。○十月。入华阳。
癸丑(先生六十七岁)七月。发赴召之行。○十月。至华阳。先生之归自骊江也。打愚李公同舟随至。李草庐,闵老峰亦追至。先生至忠州弹琴台下。下岸而归。老峰归其乡舍。草庐,打愚仍至华阳。打愚先归。及草庐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50H 页
归。先生送至空林寺。留宿而归。
甲寅(先生六十八岁)二月。 王大妃升遐。时先生为行节祀。自华阳洞向怀德。闻 国哀。至兴农书堂举哀。○三月。发赴临行。至竹山。闻礼官初以期年之 慈殿服制。旋觉其非。改以大功。致 上诘责至吏问。其原实原于己庚礼论。先生不敢冒入。遂陈疏。退归华阳洞。○模刻 毅宗皇帝御笔于华阳石厓。○五月。发向山陵。迎哭 大行王大妃廞卫于杨根白杨浦。入龙门山。
己未(先生七十三岁)四月。移配巨济。先是庚戌岁饥。先生在华阳乏食。岭南按使李公䎘周之以俸馀米十斛。而时 显庙已有周急之恩。先生以为既受恩赐。又受此米。义有难安。累辞累还。李公辄复输送。会朝家用畏斋李公端夏言。令诸路行朱子社仓法。先生遂与同志士友及李持宪秀彦兄弟相议。以其米置社仓于青川。复募民愿入者。各出若干谷添补。而敛散之规。一依朱先生所定。又令焕章庵僧徒入于社中。俾免无食散去。以永崖刻守护。仍与士友约束为契。一如崇安之为。凶徒因是搆诬。于是吴挺纬,权大载,宋挺濂,李命殷,赵祉锡,裴正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50L 页
徽,李玄锡等。合契以为交通煽动。请移配先生于于绝岛。严加栫棘。 上允之。
庚申(先生七十四岁)六月。入华阳。揭示客位咨目曰。勿言朝廷是非州县得失。只评山水说桑麻而已。闭门郤扫。讽咏诗书。若将终焉。○九月。还苏堤。
辛酉(先生七十五岁)四月。入华阳。还冷泉。○七月。归板桥。入华阳。八月。往黑岩。还入华阳。○十月。自华阳赴国祥。至阴竹疾作。上疏待罪。○十一月。归华阳。
壬戌(先生七十六岁)八月。入华阳。○十月。闻 上患痘。即发西行。时先生方与权公尚夏诸人。校书于华阳书斋。闻 上候未宁。即夕以匹马发行。触冒风雪。驱驰入京。○十一月。还华阳。寻至马岩墓下。时孙畴锡登第荣归。
乙丑(先生七十九岁)正月。入华阳。门人权公尚夏来谒。与校朱子书。还怀川。○二月后会权公尚夏于华阳校书。○三月。归板桥斋舍。
丙寅(先生八十岁)三月。入华阳。与孙畴锡及门人权公尚夏,李公喜朝,闵公泰重等。校朱书劄疑。仍欲更登俗离。率诸人发行。历巴谷仙游。至空林寺。先生有疾患。独自径归。有诸君正有三湘兴。老我空惭双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51H 页
眼昏之句。○四月。还桥斋。○闰四月。至华阳。寻还板桥。○八月。入华阳。○九月。还板桥。
丁卯(先生八十一岁)八月。至华阳。与权公尚夏相会。○至报恩谒家庙。
戊辰(先生八十二岁)四月。入华阳。○游屏川。时先生与权公尚夏,金公昌协诸人。约会于山中。校朱子大全劄疑。孙畴锡亦自龙潭任所来侍。闻尚州闻庆界屏川水石绝胜。而去巴溪一息而近。校书之暇。遂与诸人匹马往访。啸咏徜徉。夕宿松面山村。翌日归华阳。○归兴岩。
乙亥。湖西诸生。建书院于华阳洞外万景台。
  开基祭文(黄世桢)
  伏以我尤庵先生。考亭正统。隆中大义。宾师王国。领袖士类。若将有为。 圣考殂落。欲报 神孙。丹衷弥灼。谗奸猬起。祸竟罔极。尚何忍言。理不可测。天道循环。日月重明。悯章沓下。褒典增荣。凡系遗躅。罔不享宇。矧彼华阳。讲学之所。是宜俎豆。用寓慕忱。第念伊地。峡束川深。峡束莫容。川深难揭。人寰自远。设黉何赖。所以改图。于晚景台。台则如何。水绕山开。空林联壑。碧县接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51L 页
原。陇云汀树。掩映前村。比华论胜。此爱宽畅。且喜去华。隔一翠嶂。暇日先生。杖屦来去。至谓门人。吾欲恒处。欲来妥灵。舍此无适。乃涓吉辰。诛茅芟棘。庙貌倚东。斋室翼西。位置合度。大额可题。俾永肸蚃。寔神之惠。其始自今。敬事无替。瘠豚虽薄。旨酒洁清。伏祈明神。降歆玆诚。
  祠宇上梁文(郡守任埅)
  伏以大贤留百世之泽。举切江汉之思。名区刱一亩之宫。肇设春秋之享。奚特家塾之重。实惟邦国之光。恭惟我尤庵宋先生。命世真儒。受天间气。授受正大。直承沙老之统传。渊源远深。一遵晦翁之规画。造诣践履。建天地而不违。出处行藏。质神明而无愧。大哉道学之臻极。久矣士林之推宗。负一代山斗之望。苍生有不起之惧。值千载风云之会。 圣祖发何晚之叹。汉诸葛之鞠躬。欲伸大义。燕乐毅之揽涕。恐伤 先王。天未欲治耶。竟赍陶铸之志。道不行命也。其奈消长之机。嗟乎一纲之弥空。忍言金罂之受祸。南窜北谪。几作涪陵之行。白日丹忱。复闻竹树之咏。百身愿赎。竞诸生之叫阍。千里含哀。纷四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52H 页
方之赴葬。幸蒙天日之回照。得睹冤枉之快伸。恩綍丁宁。悔伤之意至矣。舆情感谢。悲喜之心均焉。君子终莫能谖兮。入人也深。先生没而可祭者。非公而谁。眷玆华阳一区之栖。曾是沧洲晚岁之卜。不容何病。既愠群小之多言。可卷而怀。惟恐八林之未邃。穷岩幽谷。隐者之所盘旋。智水仁山。贤者而后乐此。遂诛茅于涧底。仍架椽于云边。白石清流。何让武夷九曲。青山明月。殆同安乐一窝。源头之水不穷。庭畔之草交翠。若将终老。悠然身世之徜徉。宛如隔晨。倏焉人事之变易。苔侵浴沂之路。过者伤心。蓬没藏书之居。望之流涕。遗泽未斩。过化偏存于是乡。没世不忘。追思最深于吾党。顾以羹墙之慕。共切俎豆之诚。相新基于青川。遵旧制于白鹿。惟其入洞之太险。是用去宅而稍移。既询谟之佥同。闻风共起。何经始之足虑。不日即成。栋宇翚飞。惊眼前之突兀。冈峦凤舞。喜头上之峥嵘。揭虔妥灵。俨先师之尊奉。藏修肄业。得后学之依归。相与讲磨乎前闻。如听警咳之馀训。溪山依旧。难陪暇日之游。风月无边。缅想阳春之座。盖自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52L 页
牛栗诸贤以后。道莫大于吾师。历观湖岭数州之间。地最胜于玆境。作斯院乌可已也。求诸国罕有比焉。若有神相之。天发悭而地发秘。不待饰奂矣。水增广而山增高。宜唱巴谣。用赞郢匠。抛梁东。旧宅前山在眼中。捲尽浮云青发露。吐来朝日照窗红。抛梁西。蹇芝山下即钟溪。看他万折朝宗意。今古谁人得与齐。抛梁南。孤云台上片云含。须知名教真堪乐。学士升仙尽妄谈。抛梁北。天半群山青簇簇。世上一何培塿多。无人知道尊东岳。抛梁上。景物古今同一㨾。到来玆境尚依然。霁月光风佳气像。抛梁下。静把阴阳观物化。窗外芳草为谁青。夜院无风花自谢。伏愿上梁之后。道运亨泰。文风蔚兴。西庑东厢。何必渠渠之大。夏弦秋诵。自致济济之多。瞻礿祀而罔愆。永俾苾芬之香火。奉教训而无坠。益务学问之工程。
  奉安时祭文(大司宪李喜朝)
  天地之间。曰有正气。或钟于人。师表百世。惟我先生。实乃其人。既禀纯刚。早探道源。沙老嫡传。石潭正脉。克遵成法。践履斯笃。道备体用。学造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53H 页
博约。其所受用。惟紫阳法。功存继开。文实在玆。欲掩弥彰。为世蓍龟。丧乱以来。九有昏垫。一部春秋。公独为任。际遇 圣祖。密勿畴咨。前席谟猷。人莫闻知。千载昭融。将大有为。天不祚东。业亏中途。至痛在心。没世永悼。每逢讳辰。号哭深山。独抱遗经。长事考槃。身虽江湖。忧实在 君。道大难容。从古则然。况当衰季。邪说横肆。祸人家国。害甚洪水。辞而辟之。如刀斯截。心存卫道。身岂暇恤。所以罹祸。比古尤酷。放逐联翩。于南于北。素患而行。髭发胜昔。 天心悔悟。眷遇益隆。曾未几时。谗说再行。茫茫瀛海。一任风波。时乎罔极。天独奈何。哀哀楚山。竟受金罂。天日丹衷。孰不衋伤。阴翳再廓。黄道重明。恤焉追懊。蔼然纶綍。凡系悯章。靡或有阙。士气方伸。争请俎豆。矧玆华阳。寔讲道所。乐山乐水。几年于斯。退翁陶山。考亭武夷。瞻彼磨厓。四字煌煌。独保殷日。奚但首阳。尊周微意。盖寓于玆。地老天荒。其永有辞。顾今揭虔。舍此何之。然其地势。太艰而阨。建宇设享。有欠殖殖。爰卜玆基。不远而迩。活水自源。遗躅盈视。胜赏无逊。结搆有裕。亦尝平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53L 页
昔。杖屦攸憩。肆谋经始。不日事举。有庭有庑。咸得其序。傍开小堂。奉妥遗像。俨(缺)若临。畴不怆悢。青衿列侍。恍疑畴曩。玆涓吉辰。敬陈牲币。有来千秋。永言勿替。尚冀明灵。歆此崇卮。俾我后人。庶有依归。
  享祀祝文(参判李畬)
  洛闽正派。宇宙大义。乔岳岩岩。百世仰止。
  享祀陈设图
삽화 새창열기
  影帧移奉祠宇时告辞
  朱夫子有言曰。古礼庙无二主。槩精神既散。欲其萃聚于此。故不可以二。又曰二主常相依。则精神不分。先生尝引据此说。论破圃隐庙别立影堂之非是矣。此院经始之初。不知有此教。别搆小堂。以奉影帧。而到今多士之意以为夫子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54H 页
之旨。先生之教。既有明白可徵者如彼。则宜即奉遵。不可违贰。将于今月某日。移安影帧于祠宇之内北壁上。而略有修妆之役。喧挠未安。敬请权奉于东斋。谨以酒果用伸虔告。
丙子。诸生上疏请额。该曹以先有梅谷考岩龙津书院。而叠设有禁。难于回启。筵臣李畬陈白以为宋某甚爱华阳水石。筑室藏修。讲道其中。实同朱子之武夷。既今为某设院。则华阳比他尤重。宜有 特恩。 上教曰。虽有叠设之禁。奉朝贺平日礼遇殊异。与他儒贤不同。华阳又非他处之比。刱设书院。在所不已。 特命赐额华阳。遣官致祭。
  请额疏(疏头蔡之涵 掌议宋有吉,李先稷。色掌洪胄亨,张柱韩。制疏李秀衡。)
  伏以书院之设。乃所以崇报先贤也。则凡其遗躅之所在。宜皆揭虔而啜享矣。今夫有以一言一行而名世者。有功存继开。师表百世。愈久而不可泯者。其以一言一行而名世者。则虽其遗躅之所在。固难遍举啜享之典。而若夫继开之功。质神明而无怍。俟百世而不惑者。则虽家尸户祝。亦不为滥。况其所尝卜居讲学之地。岂可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54L 页
无俎豆之所。以尽崇报之道乎。乃者先正臣文正公宋时烈揭虔之所。于圻内则有水原焉。于湖南则有井邑焉。于北路则有德源焉。此三处则既已上达 荃听。获蒙准许。逮夫妥灵之后。又宣 恩额。用示崇报之方。则我 圣上崇儒重道之典。孰不钦仰。而第闻时议以财力之冗费。盛陈叠享之为非。 严敕道臣。向前三处外。皆加禁抑。俾不得更设。至使 圣朝表章斯文之德意不能均布。臣等窃以为过也。夫三处之设享。或以体魄之藏。或以受 命之所。或以居谪之地。其于尊贤之义。诚有所不可忽忘而无传者也。如有不可忽忘而无传者。又有甚于三处者。则其可以叠享为拘。而不为更许其俎豆也耶。惟此清州之华阳洞。即时烈卜居讲学之所。多士从游于此。以资其诱掖渐磨。故清州之人。赖有洙泗之遗风。虽以臣等之蒙陋者。稍知以学业自勉者。盖时烈过化之功也。且华阳山水之胜。甲于湖左。故时烈以仁知之性。爱而乐之。此实与晦翁之武夷。异世而相符。今若于华阳而不享时烈。则是于武夷而不享晦翁也。其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55H 页
可乎哉。况其所居之斋舍尚存。所读之书策尚存。至今章甫之过此地者。抚迹兴怀。益切其山梁江汉之思。而想时烈之精灵。亦必眷恋于此。无异平日矣。且时烈尝于洞之岩石。镌刻 崇祯皇帝宸翰。以寓其尊周之深意。则此亦不可使之泯灭者也。噫。体魄之藏。受 命之所。居谪之地。固不可无享。今以此地之遗躅见之。则反有重于玆前三处者存焉。三处或可无享。此则决不可无享也。是以臣等自昨年 朝家褒恤之后。虽未能上章陈请。如三处儒生之为。而顾其谋所以俎豆之诚。则不后于他人。卜地鸠材。并力始设者。粤自前冬之孟。而役钜力绵。功未易就。适闻 朝家禁令之下。而不但垂成之功。中止之为可惜。于其 朝令之中。且有既已始役者。勿令毁撤之 教。故乃敢仍加董役。岁周一期而后。始乃讫工。亦既涓吉以行妥灵之礼。则今而后时烈遗躅之在此地者。可无泯灭之患。而多士景慕之忱。亦庶有寄寓之所矣。所欠独未上闻于朝而有所表章之典也。呜呼。惟此华阳宋时烈书院。终不得表章之典而止耶。时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55L 页
烈之于华阳。其爱好之笃如此。其讲劘之功如此。其于当天地晦塞之日。独持春秋大义。昭揭于玆。然则时烈啜享之所。举一国之中。而宜莫如华阳。于此而终靳 朝家表章之典。则不惟斯文之一大欠事。环湖中士林。举将缺其望。窃恐我 圣上崇儒重道之德意。至此而终有所歉然矣。岂非大可惜者乎。臣等玆敢相率叫阍。仰尘天聪。伏愿 圣明克念大贤崇报之礼。有别于乡贤。 俯察此地遗躅之夥。有异于他所。亟命有司。 颁降 恩额。以阐 朝家佑贤之盛典。以副士林颙望之至愿。则斯文幸甚。世道幸甚。臣等不胜激切祈恳之至。
  赐额时致祭文(大提学金镇圭)
  道出于天。由人以明。人之存亡。世以重轻。粤丽之郑。远绍朱程。本朝文正。暨纯与成。迭阐正学。踵起而鸣。惟文纯成。再传而卿。卿实间气。天挺豪英。有卓其见。而力其行。敬义交持。外内彪弸。盛德之象。岩于泰衡。尤严邪正。如水土平。卿于斯文。孟氏复生。 圣祖求贤。乃辍莘耕。弥纶妙契。伫布义声。中途 天崩。志士泪盈。 宁考继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56H 页
志。任以和羹。追报之忱。弥老弥精。卿于两 朝。武侯忠诚。予冲而辟。有奸盈庭。媒孽邦礼。误我聪听。使卿颠沛。于塞于溟。赤舄安重。不怵不惊。鸱鸮斯得。绣衮新迎。卿之遘愠。元圣东征。国有达尊。礼隆老更。而俗之蚩。自绝高闳。日月之踰。近出门屏。何尤乎人。保我幽贞。龙门休退。身否道亨。卿之处困。叔子暮龄。世趋于陂。百六仍丁。轮辉之庆。喜倍凡情。琅玕一封。肝血是呈。萋斐罔极。祸网卒婴。贤人之殒。天地晦冥。譬梁木摧。大厦倾矣。譬砥柱倒。狂流横矣。而予靡察。久屈九京。天道善胜。岂人所争。伦常复正。朝野载清。昧昧追悔。腼然以骍。宣纶复诰。予悔之旌。念卿之学。所立甚宏。尊周之旨。本诸麟经。节义是尚。媮懦则抨。体道之勇。祖乎考亭。力抵诐淫。若去螣螟。圣路廓如。免抵榛荆。伊彼仇疾。亦于是萌。嗟功既钜。报岂不赢。宜尸而祝。彷佛典刑。肆其有庙。楚山隋城。维彼华阳。予旧闻名。山川之美。杖屦攸停。矧伊 帝翰。于崖有铭。匪风遗意。寓此岩扃。所以衿绅。悲慕斯并。遂即山门。立屋妥灵。爰举恒典。修其币牲。锡以华扁。俾焕楣棂。巴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56L 页
谷窈深。武溪清泠。昔所薖轴。今则庙庭。笾豆有楚。苾芬孔馨。卿之眷顾。岂间显冥。庶使后人。知所范型。丕振儒风。兴我序黉。实裨予化。奚但卿荣。卿其有知。歆此礼盛。(礼曹佐郎柳格来宣。)
甲申。门人权尚夏以先生遗教。建大明 神宗, 毅宗两皇帝庙于华阳洞。号曰万东。仍行享礼。权公既受先生遗教。与同志士友。经营有年。趁是岁 毅皇殉社之周甲。依厦屋制。建庙于去厓刻一里许面北之地。号曰万东庙。以正月上丁。用牌子书神宗显皇帝, 毅宗烈皇帝。设位而祭。自制祝词。荐以四笾四豆。牲用大牢。献三爵。又以一体君臣祭祀同之义。奉先生真像于先生书斋。荐以一笾一豆。而仍告庙享礼成之意。
  万东庙营建后告辞(李喜朝)
  春秋大义。洛闽正学。遗像凛然。泰山乔岳。既祀两皇。仍荐一酌。英灵如在。庶几歆格。
  万东祠成后尤庵先生影帧告文(权尚夏)
  伏以 神宗 毅宗两皇上俎豆之事。曾受明教而未易成就矣。近者幸赖同志诸人之致力。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57H 页
庙宇之役才完矣。今当甲申之岁。人心之思汉益切。谨以孟春上丁。敬陈享事。次第之礼。始俟他日。(郑浩注。次第之礼。老先生议建祠宇。奉享神 毅二皇帝。拟以我 孝庙配之。而甲申。先奉 二皇。配议姑俟他日故云。)仍伏念蜀中之祭先主也。一体同荐于武侯之祠。杜工部诗可以取證。故玆奉真像于旧堂。敢用一笾一豆之礼。并伸虔告。伏惟鉴临。
庚寅。移建于洞中 万东庙之下。春秋释菜。行于 皇庙享祀之同日。院下数武许。有先生书斋。书册砚匣杖簇玑衡等物俱在。始奉真像于斋中。后入奉书院。先生真像凡三本。其一即画师韩时觉所写。而奉于家庙。是先生七十七岁真也。其一即门人金尚书镇圭所草。而指挥画师所传写也。华院书院最初所奉本是也。先生平日未尝抬眼视人。而此本却不然。盖金尚书忽至。扬声上堂。先生喜甚。开眼迎劳。故其所草如此云。其一即金进士昌业所草。而画师所传写也。
  万景台书院请移安华阳告辞
  顷年院宇之设于此。只为守护之便。而近日以来。村里凋散。殊无长久守护之势。且念华阳之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57L 页
洞实先生平日考槃之所。朝家既以华阳颁额。则去此颇远。名实乖舛。故多士合议刱立新宫于洞中草堂之上。工才告讫。敢请移奉。
  华阳洞移安时祭文(权尚夏)
  惟此华阳。如昔武夷。平居所乐。神亦安之。眷彼南皋。 皇宫密迩。想惟英灵。陟降陪侍。爰刱新祠。栋宇既备。于焉奉安。肃恭将事。巴水清泠。洛山高峙。万岁千秋。瞻仰在此。谨以笾豆清酌。用伸虔告。
  与洪胄华书(权尚夏)
  
春享之日。 章敬王后忌辰。 万东将事。似不可以是为碍于书院享礼。无或有不安之端否。但京外释菜。虽值国忌。本无不可行之义。而我东从祀之位。亦皆一时行之。以此推之。则今此春享。所重在万东。亦与释菜无异。而此间或有疑问之人。如或碍人耳目。则院礼退行于翌日。亦无所妨否。幸与诸贤商量为之如何。(其后依此书遵行。)
  答季文(弟尚游)(权尚夏)
  华阳之事。非吾义起。先师于三臣传曰。进士李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58H 页
重明者。上疏乞立 神宗庙。 上下其事。朝议不一故卒不行。然 上意则以为是。故即官其人。愚尝谓此议早晚有成。我 孝考当配侑。而彼三臣者。亦宜从享庙庭也。据此则陪臣之不当庭享。愚未知其必然也。特以士民私祀。异于国家之享礼。故只拟武侯祠屋一体祭祀之义。别祀于书室。求知当时武侯一体之祀。亦以同日为罪乎。亦未可知也。
丙申。 上命入尹宣举墓碣文及尹拯辛酉拟书。 手书华阳院额。遣承旨致祭宣揭。是冬。特下备忘曰。予惟琅城有华阳书院。商山有兴岩书院。乃两先正赐额书院也。揭额岁月已久。病里笔画尤拙。而必亲书镂板以下者。所以寓予尊敬之心也。噫。人主尊贤。出于至诚。则庶几定士趋而熄邪说。予意夫岂偶然哉。其令仪曹并即悬揭。仍为赐祭。政院请并以备忘入梓悬揭。以诏后世。遂命左参赞闵镇厚书备忘。承旨俞崇奉往悬揭致祭。
  致祭文(丙申○文学尹凤朝)
  上帝悯世。乃眷东视。 宁庙应命。以拟衰否。 宁庙之时。倒此冠履。白日青天。 宁庙之义。坐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58L 页
火握冰。 宁庙之志。出云相感。畴我当意。旧学惟卿。厥笃畀卿。卿生命世。道全德备。胸怀海廓。气像山峙。石透功力。丝栉义理。光明磊落。表里洞粹。渊源百代。维子朱子。时势即同。言行曷异。宁庙察卿。曰卿知己。同心卒功。咨我与尔。蒲璧其礼。宾师其位。卿惟感激。死生之以。谟深幄对。义形封事。炯炯一心。可质神鬼。龙髯堕地。貂裘染泪。业虽未究。义则罔坠。翼翼 圣考。遗志克嗣。维斗在天。王国有恃。谗奸莫售。如树撼蚁。小子仰成。诚岂或弛。恩礼未终。曩事多愧。悔遄风雷。荣溢泉隧。观卿屈伸。道与终始。證发太阳。尤被娼忌。彼侮圣者。心实奰屃。卿曾力斥。苦心抵死。有谁阴扶。以滋以炽。邢七狼狈。自叛程氏。始若折节。末乃扬臂。执为资斧。墓文是诿。贤邪泯汶。师道遭燬。始予罔觉。不无疑贰。故天启牖。今日有俟。凡诸事实。暨厥文字。既览既详。若醒予醉。乃明是非。乃定真伪。予心既坚。其怨益肆。喙喙交搆。纷然投匦。匪惟毁卿。大义是毁。彼毁大义。靡不玷累。痛念世变。惄焉无寐。追悼若新。景尚尤挚。眷彼华阳。寔卿专祀。傍瞻旧斋。卿所栖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59H 页
止。 宝字煌煌。云壁孔迩。有洞窈窕。有水清泚。日月高临。有明天地。玆焉特感。思所表示。四字华扁。亲手书赐。力疾泚笔。涕随墨渍。揭此诚心。警彼朋类。闲邪拒淫。士趋可指。同德有臣。道义齐美。一体褒崇。亶表予思。于皇 宁庙。日监在此。卿应左右。陟降庭只。肆颁禋典。爰命近侍。灵其来格。歆予一觯。
乙巳。遣官致祭于华阳书院。北关人胡斗弼上言自以为胡文定之后。而其先来自中国。请世为 万东庙守直官。略陈 万东庙建设委折。 上始知皇笔崖刻事。又闻模刻板本在大臣闵镇远家。取入奉览。仍下备忘。谕以追慕 皇恩之意及我东赖 圣祖 圣考之伸大义而知尊周之意。仍命赐祭南汉江都死节诸臣。以示褒忠励世之意。承旨李准备陈先生蒙 孝庙际遇。以尊周攘夷为己任。 孝庙中途崩殂。而大计未遂之事。又以为先正平生扶大义斥邪说。阐明 孝庙之志事。俾有辞于天下后世。故发之言语文字者。峻正森严。其尊周文字。尽在其别集。而进 孝庙御札遗疏及临命遗疏。尤极正大激烈。若赐 乙览。可以俯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59L 页
烛先正心事。又以为我国自文正公金尚容兄弟,三学士以后。撑拄气节。可暴 圣祖 圣考之志事。而惟宋某文集。可以凭信也。此其尊周之功。岂下于殉节诸臣乎。宜特命词臣。专以尊周一事。撰祭文致祭。 上从之。
  乙巳致祭文(徐宗伋)
  天地大义。一部春秋。试看今日。谁识尊周。独卿屹立。担负于己。际遇 宁陵。赞薪胆志。忍痛含冤。矢心复雪。囊封幄对。经纬密勿。武侯贞忠。阜陵志事。天胡不祚。弓剑遽坠。逮至 肃考。先志寔遵。岁在涒滩。坛于禁垣。 二圣徽烈。卿实揄扬。功虽未卒。义则愈彰。万东一心。何可(缺)托。眷彼华阳。繄卿攸宅。 毅皇遗墨。镌彼穹崖。焕乎有章。庵扁孔嘉。设位荐簋。思以义起。礼若无徵。古亦有拟。桂庙享舜。茅屋祭昭。于焉一邱。独奉皇朝。临没眷眷。 庙宇之营。爰有文纯。遗志克成。一府洞天。 大明日月。极天伦彝。赖以不绝。盖卿道学。动遵考亭。尊王之义。佩服平生。志业炳炳。有辞天下。不有我卿。万古长夜。卓彼所树。光我 圣祖。谓虚憍者。邪说敢鼓。坏乱世道。迷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60H 页
惑士趋。肆我 宁王。惟是之忧。明明 圣训。贻厥燕翼。煌煌 宝墨。贲彼院额。一片乾净。 祠屋相邻。事实旷前。予始有闻。中州北望。下泉兴思。九原难作。恨未同时。赏卿苦心。酹卿英灵。所以褒卿。岂独为卿。庶追先志。用励衰季。伻官设奠。尚歆玆觯。
英宗丙子三月。特赠议政府领议政。遣礼官致祭从享。教文官衔。误书以领议政。大臣俞拓基等陈达。上曰。付标未安。令政院改书教文。安宝以下。仍下询先贤赠职之例。 教曰。一间茅屋祭昭王之义。至于今年。益知其忠诚大矣。特赠元辅。以示崇报之意。
  赐祭文(知制教李宜哲)
  天地之气。至大以刚。其在于人。阳德浑方。春生秋杀。各有攸宜。君子之强。卿则以之。惟卿之质。峻正庄严。壁立万仞。其象岩岩。惟卿之学。广大高明。博约两至。集厥大成。斯文正脉。朱子为师。涵负地海。眇入忽丝。王伯义烈。邪正是非。一刀两段。谨之必微。江汉悠悠。志在春秋。二创馀事。莫大尊周。际我 圣祖。密赞大图。囊封贴黄。垂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60L 页
拱遗模。日暮途远。难平者事。楼下幽吟。弓剑永閟。侐矣巴原。 先帝有庙。卿所义起。其义匪小。微卿之功。民胥为戎。既学之正。又功之隆。历选群贤。卿实为宗。 三朝开济。礼际弥恭。时运屡嬗。道有屈伸。邪说横流。正路斯蓁。辞辟之廓。依我文公。疏理遗书。导牖群蒙。明理正心。盖有所受。百千狂闹。孰敢少售。不待百年。义理大定。昭垂典则。圣训焕炳。吾道增重。世教维新。逮予嗣服。 先志是遵。敬慕之至。崇报斯敦。跻享文庙。实循舆言。统系有归。士趋克咸。顾其教书。误结貤衔。事涉不虔。爰命是正。适当今岁。倍予怆哽。风泉之思。日月弥深。一间茅屋。想见卿心。何以赠之。上卿之崇。密草覃荣。以表其忠。感时抚事。嗟我暮年。 皇壝祠回。俯仰愀然。 宁王图事。孰予其卒。老成既邈。世级逾末。士鲜读书。民不兴学。脂韦成俗。斯道靡托。表章正学。明示法门。高山景行。百世弥尊。伻官告祭。敬酌彼泂。尚有英识。歆此嘉命。
正宗丙申四月。李明徽投疏诋斥 皇庙事。 上严鞫远配。十月。 上遣承旨揭额 万东庙。仍下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61H 页
御制跋文。致祭于祠堂。 上手书 万东庙额。特命左承旨金钟秀奉揭于 皇庙。
  赐祭文(艺文提学李宜哲)
  惟卿山河间气。伊洛正脉。其道浩浩。其象岳岳。博而约之。敬而直之。集而成之。考亭我师。义理邪正。毫釐千里。力争疑似。战兢临履。时丁大艰。天倾地坏。九五利见。风云际会。春秋之义。其指数千。惟卿必广。尊周为先。天降之任。明理正心。中道而已。天则难谌。苍梧暮云。白首遗臣。世道推迁。时有亨屯。日月昭悬。阴𩳁并藏。跻之文庙。吾道愈光。 天子之祠。于彼华阳。风泉遗思。 宸墨煌煌。藐予初服。遹追 先志。表章堤防。俾正厥事。 先祧庭配。 皇祠书揭。高山景仰。可徵百世。宣拯之丑。馀孽犹炽。邪说横流。䵝昧大义。侵诋建 庙。诬及编史。咸正厥罪。昭我义理。续跋短辞。庸见予意。俯仰旷感。予怀曷已。呜呼惟卿。今之朱子。自在春闱。向往有素。读书诵诗。如朝夕遇。逮至于今。增予兴慨。岁月其遥。声光愈晦。风尘暗想。江汉悠悠。何以酬之。有酌在舟。伻官致奠。匪秩常文。灵如不昧。歆此精芬。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61L 页
癸卯正月。遣阁臣致祭华阳书院。仍命阁臣书揭崇儒重道纶音及传教。时先生玄孙德相背祖负国。附丽贼臣国荣。受其阴嗾。投进凶疏。逆节毕露。声讨方严。而湖海之变继此而起。 上乃下崇儒重道纶音。仍传教曰。逖矣关西。距京夐越。尚无怪乎土俗之贸贸。至若湖西海西。皆是先正俎豆之乡也。杖屦之所也。不幸近日承讹袭讹。因疑传疑。未见有卫正辟邪之效。职由予忝位君师。教未下孚之致。岂道内一二人士之罪也。予方反省歉叹。倘使先正在世。世道胡至于此。此时旷世之感。尤不容已。西原华阳书院。海州石潭书院。遣阁臣致祭。西原则独享宋文正。而海西则赵文正,李文纯,成文简,金文元,宋文正五先正与李文成配食云。祭文各当亲撰以下矣。适值岁首。宣此十行。予意窃以为目下要务。莫大于是故也。于是阁臣金憙奉往 纶音传教致祭讫。书以镂板。揭额院之傍。
  御制致祭文([正祖])
 僾僾 皇灵。万东之霄。桂林享舜。楚乡祭昭。缘情义起。俟百无疑。陪臣院享。邻近其祠。公维间气。大贤东方。义则春秋。学则紫阳。沦彝绝学。赖以不坠。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62H 页
予实兴慕。配庙题隧。德贼藉荫。玷辱家声。误加虞旌。反资寇兵。表里权奸。受嗾投匦。雠我内治。沮我大计。反注四字。以讹以煽。聚首发通。几污斯院。歼魁赦从。罔或感惮。泽泓逞凶。仁京谋乱。千歧万径。同凑一辙。公而在世。手先剿绝。禹山作逆。博陆无愧。侂胄乱国。魏公何累。矧予尊尚。终始无斁。中心是罄。明灵庶格。
本院山长。李秀彦,(字美叔。韩山人。号醉梦轩。登文科官判书。为尤翁门下之先进。居清州。州人俎豆之。始书院在晚景台时为山长。○自甲戌至于乙丑。)权尚夏,(字致道。安东人。号遂庵。以学行遗逸。官至议政。谥文纯。为尤翁传道弟子。○自丁丑至于辛丑。)郑浩,(字仲淳。延日人。号丈岩。游尤翁之门最久。登文科。官至议政。谥文敬。为士林领袖。善类宗主。)闵镇远,(字静能。骊州人。号丹岩。老峰之从子。同春之外孙。登文科官至议政。谥文忠。为士林宗主。丈岩末年。为副院长。)李宜显,(字德哉。龙仁人。号陶山。登文科官至议政。谥文简。为善类宗主。文章宗匠。)李縡,(字熙卿。牛峰人。号陶庵。早年登文科。晚而笃学。同春堂之弥甥。为儒林领袖。斯文宗匠。官至参赞。陶山末年。为副院长。谥文正。)朴弼周,(字尚甫。潘南人。号梨湖。玄石之从孙。自少笃学。以遗逸官至吏曹判书。陶庵末年。为山长。谥文敬。)闵应洙,(字声甫。老峰从孙。登文科官至议政。谥文宪。)赵观彬,(字国甫。杨州人。号悔轩。登文科官至判书。典文衡。谥文简。)俞拓基,(字展甫。杞溪人。号渼阴。登文科官至议政。谥文翼。)金元行,(字伯春。安东人。号渼湖。农岩之孙。以遗逸官至赞善。谥文敬。)金亮行,(字子静。号止庵。农岩从孙。以遗逸官至参判。谥文简。)金钟秀,(字定夫。清风人。登文科官至议政。典文衡。谥文忠。丁卯追夺。)宋焕箕。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三十 第 462L 页
(字子东。号性潭。尤翁五世孙。以遗逸官至赞成。)
西原士人柳祉锡居武陵。距华阳五里。当戊申三月。逆贼麟佐起自松面。路出华阳。祉锡揣其必犯 皇庙及尤翁画像。率子挺箕,挺斗兄弟。先向书院。抱影帧及位板。至于院后最深处弥勒庵。使先生家奴许一万及院隶守护。一万即先生炊婢七礼外孙也。麟贼果到华阳索之。无有乃已。祉锡即出自华阳倡义兵。先是贼柳海剧盗也。为南忠壮延年所捕被刑。海憾之。从麟佐杀忠壮及李忠悯凤祥。祉锡识其貌。及战。祉锡指示忠壮子德夏斮之。召募使俞崇闻于朝。赐鞍马。又赐录券。事载勘乱录。祉锡既斩海。还入华阳。奉尤翁画像。安于书院。